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山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袁伟时:中国要选择什么价值观
热度 3 周可真 2011-1-24 17:05
中国要选择什么价值观 ——答《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黄广明、林珊珊 袁伟时刚刚过完八十岁生日,他戏称自己也成了“八零后”。从去年开始,应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和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之邀,已退休16年的袁伟时重返讲坛,给一群真正的“八零后”、“九零后”们上课,课目为“中国近代思潮”。270人的大教室,经常爆满。 袁伟时的学术志趣在清末民初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以观点新颖而史料扎实著称。 过去十年,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和公民社会的发育、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潮与现象异彩纷呈,大国崛起,中国威胁论,国学的兴盛,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交锋,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的较量,普世价值观与中国主体性是否冲突,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的真伪……这些重大思想命题,贯穿于希望与危机同样显眼的十年,而对这些决定国家重大发展方向的问题,耄耋之年的袁伟时从未停止思考。 “90年代以来,我的思想基本定型。追求中国人的自由、平等,国家的法治、宪政、富强,是我一贯的目标。” 人物周刊:刚刚出来的消息,孔子塑像落户天安门广场,官方意识形态似乎越来越尊崇孔子了,您看到这则消息时感想如何? 袁伟时: 这牵涉到一个大的问题,即中国思想文化的走向。 首先谈谈对于中国这十年,总体有几个看法。 第一,经济上不用太担心了。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标志,这在法律和条约义务上规定了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意味着国际市场经济规则我们接受了。在这么一个大框架下,虽然经济上碰到很多波折,但有这一套基本规则,不会有大的反复。回到计划经济是不可能的。破坏法治,搞权贵资本主义,也会受到很大束缚。这些规则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各种经济成分享受平等待遇。 第二,十年间一个很重大的趋势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在觉醒。这以2003年孙志刚事件、SARS、 南都案等等为标志,这些事件说明公民自由不能侵犯的观点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十年来反复博弈,特别体现在权力与权利的博弈。 当前公民权利博弈有两个核心,一是财产权,二是言论自由权。所有复杂的现象都围绕这两个核心在转。只要中国社会转型还没完成,这个博弈会一直存在。这两点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事。 剩下的就是思想文化走向,这也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一件大事。 现在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原来国学派提倡建立孔教国家,新左派跟着国学派屁股走,也大讲思想文化上要有主体性,学术上也要有主体性。这个主体性最重要就是表现在儒学上,以它为核心建构中国的思想文化;为此要反对帝国主义思想上侵略,要建构另一套学术规范,包括重新界定一些概念,如民主、自由、法治,不能跟着西方走,要另搞一套和西方对抗。 另外,自由派也开始分化了。有一部分自由派在坚持宪政的同时,提倡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作为宪政的思想文化基础。 现在这几大派在文化上联合了。官方也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个走向;支持国学发展,提高孔子地位,动作不少。 应该在这个大格局下去观察在天安门广场树立孔子像的问题。一个城市树立雕塑,包括文化名人的雕像,这很正常。每个城市都应选择合适的雕塑。但现在把孔子变成九五之尊,赋予他特别崇高的地位,把雕像置于北京城的中心,全国政治中心,这是一个表态。 在我看来,树个孔子像没什么了不起的。但要观察,还有没有和是谁的像要出现。先秦其他思想家有没有位置?老子、庄子、墨子能不能和何时出现在长安街上?如果长期不让他们在长安街上散步,只剩下孔子与伟大领袖并肩供人顶礼膜拜,这就严重曲了先秦的历史,体现了决策者对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状况的无知,从而成为不能不令人忧虑的文化象征。 这个选择的实质是要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制度。要大一统的、专制的意识形态,还是要兼容并包的、自由的现代文化制度?从这个角度看,这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孔子像的出现有正常一面。但是否真的正常,还要看以后的动作。 人物周刊:中国社会在过去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持续高速成长,中国崛起是过去十年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某些声音都大力呼喊的一个口号,在您看来,用这个口号来衡量中国过去十年的变化,哪些方面是成立的,哪些方面是不成立的? 袁伟时: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形象已在国际上树立起来了。而且,它是适应了时代的变化。这可以从几面来看: 一.任何国家都要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实现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是迟到的现代化。中国是留级生,终于开始发奋了,上路了,这值得高兴。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本应是19世纪要做的,我们应在那个时代完成这个任务,但我们留级了。 鸦片战争后,我们就应该用人类文明新成就来改造我们的国家。那个时候同时面临着这个任务的在东方有两个国家,日本和中国。 日本是半成功的国家。日本在经济上成功了,它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它走市场经济道路。它勇敢实施新的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识谱系。 但在政治法律层面,它是不成功的。日本在法律上接受了西方的大陆法系。在政治上,它在1889年通过了宪法,但不伦不类,是专制的装饰品,是日本特色的“宪政”。制度建构上,天皇超越于国会,超越于内阁,军队不受内阁领导。军部直接属天皇领导,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思想上则提倡儒家道德,发布教育敕语和军队训词,规定要忠君,要忠诚,要服从。这种不伦不类的现代化,导致了世界性的大灾难,中国首当其冲,受害深重。这是没有清算儒学负面因素,在制度建构上搞日本特色宪政所造成的祸害。 但当时中国连这一步都没做到,结果就挨打了。19世纪完全是在交学费。登峰造极之时,主动向11个国家宣战,屠杀外国人和沾点洋气的中国人,招致八国联军入侵,这是很惨痛的教训。 我们现在是在还历史的旧债。这是好事,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任何社会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过去十年中国值得高兴的事。 同时这个过程还有时代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二战后,任何国家要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不可能再走武力崛起道路。所谓中国和平崛起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时代使然。 两次世界大战,日本德国两面镜子摆在前面。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日本成了二战的元凶之一,招致什么样的后果? 他们后来真正接受了民主化的改造,接受现代经济政治制度,没有动用一枪一炮,经济却走上高速发展的正轨。中国领导人没有那么蠢,他们不可能重复二战以前日本德国的道路,也不会对他们战后的成就视而不见。中国是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平崛起。 第三方面,任何国家加入市场经济体系,公民权利得到部分保障后,必然有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印度二战以后,国大党学苏联,搞计划经济,结果沦为贪污盛行,经济发展缓慢的落后国家。现在印度觉醒了,摆脱错误决策,也快速发展起来。其他国家都有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正是处在这个历史时期,这是适应时代变化,历史发展潮流的结果,中国并没有特别独特之处,但现在有这么一个情况,中国刚取得点成绩,有些人的民族主义就发作了,翘尾巴了,这个值得注意。 人物周刊:中国自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每年经济增长率持续在10%左右,现在人均GDP是30年前的12倍,中国也避免了像西方国家那样遇到严重的金融危机,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归因于其非常规的经济政策,即混合所有制、模糊产权及政府大力干预的综合。美国《时代》杂志前国际版编辑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将其起名为:“北京共识”。 你如何看待“北京共识”及相关的中国模式?有人声称北京共识已经取代华盛顿共识,成为更加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模式,你如何看待两种共识间的“PK”? 袁伟时: 要回到常识。中国的崛起,完全是接受市场经济的结果。这是最基本的。市场经济;自由,首先是经济自由;社会稳定;这是进入现代以后,任何国家经济起飞的最低条件。 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是私有制——公民经济自由的核心。中国经济三十年之所以取得不少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遮遮掩掩地很不彻底地恢复了私有制,也就是他们讲的模糊产权制度。但所谓模糊产权恰恰正是冲突不断发生的根源,而不是优点。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横向比较,日本也经历过高速发展期,成为国际上引人瞩目的典型。那时它有终身雇佣制,市场不完全开放,政府介入企业的经济决策等等特点。一些人因此起劲吹嘘日本是儒家资本主义或者日本模式。后来四小龙的经济发展也跟今天的中国大陆有相似之处,又被吹捧为儒家资本主义。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根本上是社会稳定加市场经济和法治的产物,许多所谓特点都是后来必须改革的负担。 中国的发展,是在辽阔的土地上现代化。有几个关键因素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一是外向型出口带动战略,这是四小龙和日本的经验。二是推进了城市化。一个现代国家,它的城市化应达到70%以上,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也创造着巨大的市场。在两大杠杆带动下,经济发展起来,好像是看到奇迹,其实是借鉴他人的经验,还历史旧债。 应该说中国人不笨,学习得很快,80年代中国政府还不承认要走市场经济道路。我们基本上是学人家的东西。 我们的特点在哪里呢?有人讲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讲混合所有制。但混合所有制也不是中国发明的。英国很早就有了,既有资本主义,又有社会主义,既有私营经济,又有国有经济。但那又怎样?国有企业固有的效率低下,拖累了英国经济,假如没有撒切尔夫人大刀阔斧的市场化改革,英国不可能走出困境。所谓混合所制不是中国人的创造,而且是改革的对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的经济改革,主要内容之一是私有化,公司化。这个过程有些做得好,有些做得不好。一般来讲,这样做效果都很明显。比方说日本,它在19世纪实行私有化,将国有企业低价卖给私人企业家,顶住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压力。1980年代以后,这个过程还在进行,连铁路和邮政都私有化了,成绩卓著。 惟一特别的是新加坡。我们的官员常去那里膜拜,但他们忘记了新加坡是只有三四百万人口的城市国家,又有健全的法治,对国有公司监督比较容易。其他大国很难复制它的模式。何况它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取向都被人广泛诟病,负面的东西很多。 称模糊产权是优点,很荒唐。 任何市场经济制度,如果产权模糊,代价很大。新加坡的产权很清晰,中国恰恰就在这方面吃大苦头,原来所谓乡镇企业,花了很大代价才恢复私有制的本来面目。 很多地方的国有企业,都是填不满的财政窟窿。有些表面上赢利很大的国企,如果你仔细研究其投入——产出的话,研究它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的话,也是负资产。怎么看待国企?国企弊端在中国经济里很突出,这恰恰是中国应改而没改好的领域,而不是什么中国模式的优点。 至于私人产权,一直受侵犯,是中国不稳定重要因素。这时去歌颂产权模糊,是不负责任的,是一个陷阱,让中国人往里面跳。 所谓北京共识,另外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政府的介入。政府的介入经济恰恰是中国经济改革代价太高、成本太高的重要因素。它表现的问题是贪污盛行、环境破坏、私产遭受侵犯,社会矛盾尖锐。 要解决的问题却去歌颂,搞不清他们意欲何为。 人物周刊:一个叫潘维的学者曾撰文,《中国模式是出色的利益平衡形式》,称:“中国模式”代表了一种特殊而且出色的利益平衡形式。其成功经验挑战了经济学的“计划与市场两分”,挑战了政治学的“民主与专制两分”,挑战了社会学的“国家与社会两分”。“深入改革政治体制”说白了就是拆故宫建白宫,今日迫切任务是反对迷信西方教条,防止洋教条把我国导入陷阱。您对此如何看待? 袁伟时: 对潘维教授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首先他不是研究经济学的,他对现代市场经济了解可能不多。他说中国挑战了计划与市场两分,肯定是错的,中国政府干预经济太多,与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恰恰是要克服的毛病,说成是成功经验,未免令人大惑不解。同时,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各国政府都在使用;这谈得上是中国特点吗? 说中国挑战了民主与专制的两分,更是政治学上的笑话。民主与专制是不可调和的。他可能将行政当局的作为与专制混为一谈了。纳税人拿出GDP的20-30%供养一个政府,当然要它好好办事。民主与专制的区别有四点: 1.权力来源。“权为民所赋”还是某人或少数人自命为天生的统治者?如果是前者,公民就要通过定期选举确认政府的合法性。 2.对公民自由的态度。专制政府以统治者自居,肆意剥夺公民的自由;民主政府则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确保公民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和安全,提供公民个体或市场不能提供的产品。 与此同时,言论自由是民主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没有建立确保“言者无罪”的制度,所谓民主比英明君主虚心纳谏还不如,“第一把手”一翻脸或记恨在心,敢于讲话的人就要倒大霉了。 3.决策的程序。 4.有没有分权制约。 为什么要对留洋的政治学博士说这些政治学ABC?我自己也大惑不解。 原因之一可能是他急于歌颂现状,而这些现状正是需要改革的。 人物周刊: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遇到的一些风波,比如08年奥运圣火传递,让中国高层意识到中国的国际形象,至少是在某些国家的形象,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而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近十年来也一直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政府现在加大了对外媒体的投入,以及在国际知名媒体上投放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片,你觉得,要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是接纳欢迎,而不是抗拒恐慌,治本之道是什么? 袁伟时: 关键点在于,第一是要开放。中国的实际情况,要让中国人了解,让世界媒体记者、学者、政治家了解。 第二要实实在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落实温家宝总理说的让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由和权利,落实中共中央全会提出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中国的形象自然令人景仰,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由衷的尊敬。 如果中国人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无论做多少宣传,一下子就被像抓记者,抓敢于揭露官员胡作非为与社会黑暗面的公民,乱拆迁,抢记者录音笔之类的事给抵消了。 人物周刊: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都要大张旗鼓地纪念,如果回顾到100年前的那个十年,即1900年至1910年,晚清最后的这段时间能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袁伟时: 我想,有这么几条是不能忘记的: 第一,关键时刻要当机立断,敢于改革。 晚清在一些改革上很成功。如教育体制改革,坚决废除实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魄力很大,步子很稳妥,完全改变了中国青年的知识谱系。 又如法制和司法改革,废除二千年的中华法系,引进大陆法系;废除行政司法统一的体制,着手建立独立的现代司法系统。 这些改革影响十分深远。 可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它却犯了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当时社会各方联合要求立即在宣统三年(1911)召开国会,实行宪政。当局却拖延应付,贻误时机,宣布要到宣统五年(1913)开国会。结果没有宣统五年了,清朝完蛋了。 第二,它有两项举措,值得借鉴。 一是当时的政府花费了大量资金,在全国范围进行宪政教育,教大家什么是民主宪政,要如何选举,等等。为此,翻译了大量的各国宪政资料,编写了许多读物。这种公民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但愿不是绝后的。 另一是推行地方自治,公开宣布地方自治是宪政的基础,从县到省都要实行自治。任何国家的政治都要分权制约,地方到中央,层层自治,国家才不会向专制倒退。晚清政府在这一点上的确非常清醒,认识水平比当代官员高一个层次。 第三,在对待群众运动上,它留下惨痛的教训。 对公民的游行示威,应该对话沟通,化解矛盾,绝对不能镇压。可是,清政府对待保路运动,却严厉镇压,杀人抓人,从而制造了一场埋葬自己的革命。 人物周刊:有人会说,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和主体性,如果按照所谓的普适价值搞的话,中国会不会沦为西方的附庸? 由这个话题引出普适价值观与中国特色价值观的关系,一度,普适价值在中国都变成了一个敏感词,你认为二者的关系如何? 袁伟时: 首先要弄清楚中国特色价值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条是民主、法治。这一条显然来自西方。落实这一条就会成为西方的附庸,那不是胡说八道吗? 偶然看到居委会在路边的宣传牌,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是爱国主义,二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些居委会的大妈可能不知道,说一不二,一切按民主、法治的规则办事,这样的政党,这样的国家,哪能不赢得公民的热爱? 有人认为要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回归儒家思想,说那样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的特性。 怎样回到儒家经典?儒家的价值观是三纲五常。三纲太臭,暂且不说。仁义礼智信,这称为五常。从字面上讲,漂亮极了。但它是有特定内容的。儒家经典怎样诠释?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中庸》)中国传统的政治法律制度是礼治,严格区分亲疏尊卑,等级关系不能逾越。这就是儒家的价值观。 与平等、自由背道而驰的这些价值观,当代中国人能接受么?如果讲亲疏尊卑,市场经济怎么发展起来?两套价值观和规则是冲突的。 讲等级亲疏,交易怎么做?没有自由、平等就没有市场经济。自由、平等又是西方来的。一讲自由、平等,就成了“卖国贼”啦? 现代文明的标准在哪里?在联合国的三个人权公约。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的两个人权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各国政府代表和学者,不分东方、西方共同制定的。《世界人权宣言》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参与制定,1966年的两个公约,中国政府分别在1997和98年签了字。这三个公约体现了当今人类的共同价值。 这个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什么关系呢?假如你实践三个人权公约的观念,这样的国家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热爱。一个政党要是真正实践这种价值观,人民也会拥护它。 只要走市场经济道路,必然要采纳现代文明的规则。所谓价值观念,说到底是行为准则。人类的价值观,随着历史进程,是会变化的。我们究竟要发扬什么价值观?值得中国人反复深思。 人物周刊:您对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有何期望? 袁伟时: 我对未来十年有三点期望: 第一,企盼后五年不再出现以言贾祸的事件。 这太丢人啦!前五年能实现更好,但估计不容易办到。官员的观念提高和手中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及公民的监督,都是很艰难的过程。 第二,我对今后十年经济发展是乐观的,如果领导者不太蠢,不犯大错误,经济仍然会比较快速发展。但有三个问题值得认真关注: 一是私营经济能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广东省政府的规划已明确规定它是主体)?是不是真的是除了法律禁止的以外,各个行业都能进入?在贷款和经济活动各个环节,是不是真正享受了平等的国民权利?事关经济自由是否落实,经济转型有没有扎实的制度基础,千万含糊不得。 二是财产权能否得到切实保障?暴力拆迁,官商勾结,司法腐败的根源都与此难解难分。 三是希望十年后,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医疗、养老、国民义务教育、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都妥善解决,大部分人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 首先是建立起以学术自由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如温总理讲的办学有自主权,师生都能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义务教育阶段则摒弃以培养“听话,能干”为指导思想的错误方针,以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现代公民为首要任务。 我不知道在别人眼中这些要求是高还是低。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当务之急,而只要有决心都是能办到的。做到这三条,中国的国际形象肯定会大大改观。 人物周刊:未来十年,从宏观方面来说,您担忧中国社会出现的局面是什么? 袁伟时: 最担心官员的认识跟不上形势,从而在两个方面阻滞社会发展: 一是口头说改革开放,内心却根本不承认我国很多领域体制落后,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不思进取,贻误改革。 二是官员思想上沉溺于阶级斗争多疑症,行动上摆不脱动用暴力手段(公检法机关)对付一切的习惯,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悲剧英雄,加剧社会矛盾,一次又一次严重损毁中国政府的公信力。 刊登于《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四期(2010年1月24日出版)
12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值得珍藏的2010年12月版中山大学学位证书
sysuxiexh 2011-1-7 23:06
前几天拿到中山大学的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发现这批证书比较特殊,极具收藏价值。 毕业证书是2010年12月20号颁发的,校长署名为黄达人。学位证书颁发时间是2010年12月28日,校长署名为许宁生,学位委员会主席署名为黄达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12月24号中大刚刚换了校长,老校长黄达人教授卸任,但仍然兼任学位委员会主席,许宁生院士上任新校长。 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校长为不同人,学位证书同时出现新老两任校长的名字,12月份毕业的人又不多,所以,这批学生拿到的证书过个几百年,估计就很值钱了,哈哈。
个人分类: 乱侃|53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古色古香的中山大学
陈中红 2010-12-11 12:27
个人分类: 图片百科|487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基因水稻蛋白质含量增加是件好事
qpzeng 2010-11-15 07:29
蒋高明先生挑出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表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Unintended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transgenic rice seeds ( Oryza sativa L.) studied by spectral an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coupled with chemometrics methods ,把它当成一个“天下奇闻”,在科学网上以 中山大学研究发现:转基因水稻改变了营养成分 为题发表博文,不仅被精选,还被收入科学新闻,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以为蒋先生担心人体被转基因作物转了基因,现在知道他还认为转基因作物籽粒营养成分改变也是“大逆不道”!随便在网上敲入transgenic crop、nutrient等关键词,有关转基因作物籽粒营养成分改变的文章一大堆,可见蒋先生关注的这件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反转基因人士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他们从来不把这件事当做“利器”攻击转基因作物,因为这样的攻击将软弱无力!这次显然是蒋先生少见多怪,缺乏对转基因作物的真正了解惹的祸! 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采用的分析材料是我师妹实验室培育并提供的转抗真菌蛋白基因及转抗虫蛋白基因的水稻种子,其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改变应该在预料之中,因为抗真菌蛋白及抗虫蛋白的表达必然增加水稻种子总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然而,种子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增加对于粮食作物来说不仅没有什么坏处,反而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因为这能大大增加种子的营养价值。懂营养常识的人都知道,小麦的总蛋白质含量及游离赖氨酸含量都高于水稻,因此面粉的营养价值也就高于大米。进一步推而广之,各种粮食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千差万别,难道这也值得大惊小怪?关键问题是,这些营养成分的改变对人体没有任何害处,完全不值得如此炒作! 转基因抗真菌及抗虫作物是为了让作物不用喷洒农药也能抵抗病虫的侵害而培育出来的!公众真正关注食品安全性的焦点应该是喷洒农药的普通作物与不喷洒农药的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孰重孰轻,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6505 次阅读|7 个评论
悼刘盛佳
龚胜生 2010-10-7 22:58
刘盛佳教授1937年5月生于湖北团风县(旧黄冈县),1961年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毕业后到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因心脏病突发,不幸于2010年10月3日凌晨6时15分去世,享年73岁。刘盛佳教授学术领域宽广,经济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地名与行政区划等均有造诣,而使其蜚声地理学界者主要是其以坚韧的毅力完成的《地理学思想史》的专著。 我与刘盛佳教授面识的时间大约是在1990年上海国际历史地理学术会议期间,因我有意回靠近家乡的湖北或湖南工作,刘教授便邀请我毕业后到他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去工作。我觉得武汉的学术氛围还可以,所以1992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到这里来工作了。屈指算来,如梭岁月,已经过了整整二十个年头。人生百年,二十年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了,在这二十年里,刘教授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的小孩、我的家庭的成长,而我也见证了他的孙女、孙子的成长,见证了他怎样从一个并不怎么得志的副教授成为教授成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在全国有影响、有名望的地理学家,成为在武汉市在湖北省有知名度的咨询专家和政府参事。 我不是刘盛佳教授的弟子,但我一直尊称他为我的导师,一直以他的弟子自居。大约三年前,刘老师退休后到单位来的机会少了,我也因为教学、科研、行政、社会活动的事情,忙忙碌碌,与他的交往也少了,只是在过年过节到家里去看看他,或打个电话问问好,这个中秋和国庆特别的忙,本想着假期较长,晚一点再去看他,不料10月3日传来了他的噩耗。由于在假期,师母找不到人,第一个电话就打给我,这或许就是刘老师与我的缘。大概就是在中秋前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刘老师重重的哎呦了几声,醒来后我发现是自己的手压在了胸脯上,所以没在意,也没有对任何人说。后来听师母说,刘老师心脏病猝发,就是这样哎呦几声走的,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言。如果刘老师在天有灵,希望他能原谅学生的疏忽。 今日上午,刘盛佳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悼词是由学校副校长宣读的,刘老师的生前同事、学生、亲人约200人参加了告别仪式,追悼会是隆重的和有档次的,刘老师,您安息吧!
个人分类: 流年往事|6326 次阅读|7 个评论
去中大不亏
热度 1 dabaoski 2010-7-16 15:13
我一个朋友的表妹今年参加高考,填报了4个志愿,分别是: 1、上海财经大学 2、中央财经大学 3、南开大学 4、中山大学 结果前三个都没有录,她被第四志愿录取了。 小姑娘家是东北的,她的家里人从来没听说过中山大学,所以很郁闷,我朋友就打电话 问我中山大学怎么样? 呃,这个 我高中同学中有两位分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我妈妈是南开大学毕业 的,我自己是中山大学毕业的,所以刚巧这四所大学我都多少了解一些。在这里说几句 。 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无疑是中国最好的两所财经类大学,根据以往的排名,以 及地理位置和环境,似乎上海财经大学要更好一点,不过这个差距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要考虑综合性大学的话,南开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在过去,中国最出名的四所大 学分别是清华、北大、复旦、南开,这个大伙都知道的。 不过中山大学也不弱,这所学校在全国大学中排在十名左右,但其实它的实力要远高于 排名。 唯一的问题是中山大学地处广东,它在中国内地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华北,东 三省以及西部地区,普通老百姓,没有去过南方的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学校。当年 我高考时就是这样,我被中山大学录取,但我周围的所有人,除我舅妈和我爸妈之外, 没有人知道这是一所什么学校,甚至有不少人猜测这是一所地方的二类院校。 杯具啊。 不过在到了南方之后,情况会反过来,在过长江以后,越往南走,中山大学的名气越大 。客观的讲,一过长江,中山大学的知名度就会比北京的一些院校,诸如北航、北理、 北邮、中央财经等等学校高出一截;在港澳台地区,中山大学的知名度是排在大陆院校 中前几名的;而到了新马泰,东南亚地区,中山大学的名气和清华北大并列,甚至高于 后者。请注意:这里的新马泰是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而不是新街口马甸太平庄。 这话是我说的,可能有朋友觉得我吹牛,没有关系,今后有机会你亲自全国走一遍,四 处了解一下,你会知道我没有打诳语。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生源中大半来自广东,是粤式风格,和港式风格很近,所以中山大 学的风气和香港一些大学的风气接近,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思维很活跃,商业气氛也 比较浓重。 总得来说,那个地方培养出来的人,会更资本主义一些,更民主一些,更开放一些,当 然也更不和谐一些。这个,你们看看我就知道啦。 我认为这些都是优点,中国目前处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但民众的封建思想依旧很浓重 ,所以对于一个年轻人,你希望更多的接触一些开放的氛围,更多接受一些先进的思想 ,但又不能直接出国的话,去中山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另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 如果一个北方女孩子去了中山大学,她会脱胎换骨般变成一 个港式美女,这是一种质的提高,这种变化是中国内地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提供给她的 。 所以在兄弟我眼里,中山大学女生的综合素质在国内绝对排前几,只可惜中大的人来北方的很少,女孩子就更少了,搞得我这些年一个人很寂寞 咳咳,又要跑题啦。 所以我认为这个小姑娘被中大录取是很好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沮丧,甚至她将来真的 入学以后,会发现自己躲在墙角偷乐还来不及呢。 嚎~~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4240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来自抗震救灾前线的消息
deafudiu 2010-4-21 21:56
中山三院来自抗震救灾前线的消息 4月14日早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青海玉树县发生地震后,我院响应广东省卫生厅、中山大学的号召,迅速成立专家医疗组,首批专家组由院感专家李建国副主任医师、感染专家舒欣副主任医师、外科护理专家欧肇兰主管护师组成。4月15日早7时40分我院第一支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专家队奔赴灾区, 目前,我院3名医疗队员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挥下已分成两组,李建国被安排到青海妇幼保健院,舒欣和欧肇兰被安排到青海人民医院。他们已在紧张开展救治工作。据他们介绍,当地卫生部门已开始把重伤员转移到省会大医院。 舒欣 4月16日18:00 今天上午根据青海卫生厅及广东医疗专家组安排,到收治地震伤员的青海省人民医院参加救治工作。省医公保才旦院长接待我们后分配我到院感控制办,在院感办后了解省医院感办工作,及传染病报卡制度。向院感办工作人员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并向他们了解当地传染病特别是鼠疫的发病及流行情况。下午到病房查看伤员,了解伤口感染情况,并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的宣教。 李建国 4月14日 昨晚起有点咽喉痛,早上到保健开了药。下午四点多接医务科电话,受命参加广东省卫生厅赴青海抗震救灾医疗专家组24小时保持通信联系,在广州待命。虽未接到出发命令,但下班回家后即刻准备行李,打算放到车尾箱以防时间紧迫准备不及。 初步整理行李后,赶紧上网查询玉树的相关资料。看到当地海拨4300米,温差最高超过15度,夜间气温在零下,当时就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否承受。可想想在没有去就退缩?于心不甘!还是要拿出些勇气来,不能轻言退缩。 晚上十点多接到省卫生厅医政处和医院医务科电话,命令明早六点二十分在白云机场二号门集合。接到电话后马上核查准备的衣物是否足够,然后外出购买饼干、巧克力以及治疗咽喉炎和防治胃肠炎的药物。十二点睡觉。 4月15日 凌晨四点二十分起床,洗漱后喝了些牛奶,开车回医院。五点到医院后即刻到药房借药,借了强的松片(可治疗较重的高原病)、朴尔敏(抗过敏和帮助睡眠)和拜复乐片(可防治鼠疫,玉树是鼠疫自然疫源地,但近年没有人间鼠疫)。五点十五分到医院门诊大厅集合,医务科姚科长、曹科长、小邹和车队陈班长已经在等候我们。 此次医院共派出三人加入医疗队,我、舒欣副教授和脊椎外科欧肇兰护长。医院为我们准备了充分的物资,包括饮用水、食品、药品和军大衣等御寒用品达二十七件。真的很感谢医院领导医务科的同志们。 五点三十分从医院出发,医务科姚科亲自送我们到机场,随后单鸿副院长赶到机场为我们送行。这次省卫生厅医疗队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珠江医院,省中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十一家单位二十七名医护人员组成。 七点五十分,医疗队乘坐的深圳航空班机飞上蓝天。飞机经停长沙于中午十二点二十分抵达美丽的青海省城西宁。气象预报地面温度为摄氏三度,一进到达厅队员们忙于添衣加裤。不久,大家发现西宁的三度不那么冷和广州的三度是天差地别。 在机场青海省卫生厅有专人接机,在机场我们等待云南医疗队。美丽的西宁阳光明媚,上了大巴,才真正体会什么叫温差,太阳直射下的大巴车内温度为三十八摄氏度,车行一段时间后车内温度逐步下降。半小时后抵青海卫生厅安排的接待酒店,青海省军区招待所。 晚九时,各医院为医疗队准备的物资运抵住地,我们下楼卸货,同时得到初步信息,来自低海拔区域的医疗队暂时不上玉树一线,在西宁候命。而来自高海拨的云南医疗队即刻乘大巴赶赴一线灾区。于是我们将自已携带的大部份饮用水、食物转赠给云南医疗队。 晚上十二时,医疗队开会,队长正式宣布:我们医疗队以专家组的形式留在西宁,为收治震区伤员的主要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医疗组中从事感染性疾病的医生有三位,分到三家医院。我去青海省妇幼医院,舒欣副教授去青海省人民医院,来自南方医院的郭亚斌教授去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 4月16日 今天三件开心事。一是我们负责青海省妇幼医院技术支持的六位专家向该院最危重的患儿捐赠人民币3000元。二是我的咽喉炎明显好转。三是今晚可以洗澡,昨晚刚到不敢洗。 4月17日 今天早上去医院查房,急诊ICU的危重患儿病情稳定。小儿外科昨晚新收一脑外伤患儿。 广东省医疗队到达西宁机场 三院医疗队准备前往医院 向患儿家属捐款后合影 广东医疗专家为患儿诊治创伤(李建国 摄) 图为妇儿医院最严重的患儿,名叫多吉巴无,女,7岁,来自玉树震区,患儿颅内出血,肝挫裂伤,肺炎,昏迷,患儿父母在地震中遇难,由其舅舅救出。(李建国 摄) 李建国副主任医师在检查患儿 李建国副主任医师参加病例讨论 李建国副主任医师参加查房 会诊CT片 讨论病情 小腿开放性骨折的藏族患儿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在15日共收治了29位患儿。以骨科患者最多,最小的仅3个月龄。我们看了所有患儿,并对病情需要帮助的患儿做了记录,以便晚上医疗队开会时提出帮助意见。其中有2位肺炎患儿(在综合科)、一位1岁的脑外伤的患儿(在外科ICU)和一位最重的多器官损伤的患儿(急诊ICU)重点关注。 说说最重的患儿(住在急诊ICU):患儿叫多吉巴无,7岁女孩。父母在地震中罹难,孩子由其舅舅救出,她舅舅是个喇嘛,他还救出了20多位遇险者。女孩颅内伤有颅内出血和脑挫伤,有肝挫裂伤、并发肺炎,处于昏迷和高热状态,呼吸依靠呼吸机维持。我们为其病情揪心并决定作为帮助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6位队员向其舅舅捐助了人民币3000元。 4月18日 今天依然到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上班。到医院第一件事就是到急诊ICU查看多吉巴无。然后到综合科和外科ICU查房。 今天的多吉,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体温较昨天明显下降,但仍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吸氧浓度下调到45%。肝脏功能好转,由谷丙转氨酶前天460降至今天90。但下午听诊左肺痰鸣音较早上明显,已叮嘱加强排痰。 昨天说到死里逃生的男孩,叫义西多杰。住在综合科,今天查房情况明显改善,精神良好。 为综合区的肺炎患儿做检查。该患儿仅10个月大,为孤儿,父母震中罹难。她的姨妈用自己的奶喂养她。患儿今天情况明显改善。 妇儿医院收治的最小患儿,代江之子,头皮下血肿,轻度硬膜下血肿和轻度脑挫伤。没有生命危险。 今早做完手术在外科ICU过渡复苏的患儿 到今天,妇儿医院收治来自灾区的患儿80多人,医院除了外科,内科和ICU收治病人外,还专门成立了综合病区,该病区全部收治震区患儿。专家组与综合病区的医护人员及志愿者的合照。 这是扎西尚州,来自震区的小伤员,也是个小喇嘛。他双小腿骨折并筋膜综合症,已做一期处理。小家伙会少许汉语,但比较哭闹,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才安静下来。 说说志愿者。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藏民说的是康巴藏语,而青海其他地区的藏民多数说安多藏语,对震区患者的诊治语言是一大障碍。许多来自玉树的青海大学生自愿到各医院但当翻译和心理辅导员。其他不动藏语的大学生则担任护工角色。这些大学生分别来自青海大学,青海农业大学、青海医学院、甘肃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 志愿者才拉多杰,玉树藏族人,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检验大四学生。他基本在妇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之间奔波,尽最大的努力做医患之间的爱心使者。 志愿者带受伤的卓玛琼曲读书。卓玛琼曲也是孤儿,父母也是震中罹难,她左侧大腿骨折。 这为美丽的姑娘就是陪伴卓玛琼曲的志愿者,同样是来自玉树藏族的大学生,但她不愿意说自己的名字和学校,只是说这是她应做的事情。 说说我们为何没有上玉树一线,应该有不少同事关心这点。玉树平均海拔4300米,玉树机场为3900米,偏远的地方海拔可高至4800米,对于低海拔的人来说,上到这样高的海拔是很难开展工作的。当我们到达西宁时,青海省卫生厅考虑到这一情况把我们留了下来,而且卫生部关于医疗救援的指令是2个部分,医疗队要上一线,专家组以二线为主。 从来自一线的情况看,高原反应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广东消防总队的官兵们上去后即刻开展救援,但多数战士倒下不能持续救援,只能下来,昨天撤回广东,他们携带的搜救犬在上面也不能适应高原气候开展救援。广州南方日报一28岁记者上去不到1小时就高热伴剧烈头痛,不得不即刻撤回西宁。 北京第一批上去的医疗队在玉树机场等待24小时因无法开展救援撤回西宁。第二批上去4个队员中,有2位队员(一位才25岁的小伙子),在玉树第二天测血氧仅50%,被强令撤回西宁。知道血氧50%是什么概念?如果在北京、广州这些低海拔地区,如果病人的血氧低于85%在1小时内不能改善时,必须上呼吸机抢救的。 从玉树高原反馈的情况看,国务院抗震指挥部决定将多数伤病员转至低海拔地区救治是正确的决定。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人冲上高原地区引发大量的高原病发生,不然会造成抗震救灾更大的困难。 说点题外话。对于这次玉树地震,依然有些人对房子的坍塌面积之广不理解。玉树这样的高原95%以上都是藏族,去过藏区的人应该知道,藏民的房子没有地基的,都是砖木结构,所以这次震级远不如汶川地震,但损坏同样不小。但据去过汶川和玉树的广东电视台的记者说,玉树的惨状还是低于汶川的。 为何,国家如此重视玉树?玉树是藏族地区,玉树的赈灾关系到藏汉民族关系的大问题,要让藏民体会政府的关心和关怀,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 有位记者昨天已回到西宁,昨晚他到我房间,询问还有一些胸闷。给了他些药,并告知注意事项,今早电话关心一下,得知其基本恢复了。 今天新快报还有一位年轻的美女记者采访我们后说今晚要上玉树,不知上了没有。早上告诉她如果真要上去最好告知我,可以为她备些药品,但至今未接到她的电话。 前天,按卫生厅指示,广东医疗专家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为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在省妇儿医院的专家小组(我们小组五位专家均为共产党员)决定在该院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岗位设在该院的抗震救灾病区综合区。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山大学校长:大学存“二少”现象 必须让大学生增负
pikeliu 2010-2-5 14:4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2/228065.shtm 作者:江综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0-2-3 中山大学校长:大学存二少现象 必须让大学生增负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认为:在我看来,当前的基础教育可以减负,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让大学生增负! 黄达人说,国内的大学生毕业前所修的学分要有155个学分左右,而国外著名大学是100至120个学分。但国外知名大学每个学生每学期修四到五门课,学生就已感到课业负担十分繁重,而中国的大学生一学期可以修到七至八门课,反而还觉得很轻松,闲时还能辅修其他专业。 这说明了国内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含金量少。比起国外学生,实在是少得可怜。阅读量不增加,课堂含金量还不断下降,学生不积累大量知识,如何谈创新?黄达人教授毫不讳言:大学生的阅读量都下降了,谈培养创新人才都是空话! 2/5的业务时间不能用于业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主任姚新生称:现在的社会太浮躁,都急于求成,项目才刚下来,上级就已想听取成果汇报。 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在潜心科研?姚新生做了个对比,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知识分子经常钻进实验室里,把5/6的时间都花在业务上。但现在的科研人员,更多的时间是在碰杯、喝酒、交朋友、拉关系。真正的科研工作都荒废了,这样下去怎么行?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也有感而发:现在研究人员申请项目、申请经费,还要中期检查、交账光忙这些事情,就已经被磨掉2/5的业务时间。但要不花时间跑关系,可能连一点经费和项目都拿不到!李元元希望院士也帮忙呼吁:能不能拨点经费给大学和科研机构?让科研人员发挥自身的优势,别让他们把时间都花去跑关系了。 骨干力量都不愿搞科研,多冲着哪赚钱多、哪能当官 对于当前高校自主创新的现况,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高天明甚为悲观:所谓自主创新,要靠老师要靠研究人员。但作为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感觉到,大学真正潜心做研究的没有多少人。中青年骨干力量都不愿意搞科研了,多冲着哪赚钱多、哪能当官的。要是这种氛围蔓延下去,中国教育50年内是没多大希望了! 高天明认为,大学文化的营造,是创新的关键。10年、50年、100年毕竟地方要有发展的后劲,还得依靠潜心学术的人才搞好科研。高天明谏言,要改变大学官体制,还原大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追求。 更多阅读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2010-2-4 15:32:39 匿名 IP:221.220.252.* 没有了贪官污吏,没有了吃吃喝喝、请客送礼的腐败风气,节约下来的钱才能更多的投向大学,否则钱从哪里来? [回复]2010-2-4 13:04:20 匿名 IP:121.248.2.* 我早就有个想法,博士毕业留校工资10万,副教授20万,教授30万,相信境况会很好多,现在不少高校尤其所谓的著名高校刚留校年收入不足5万,基本生活都搞不定还谈什么自主创新! [回复]2010-2-4 11:54:45 匿名 IP:121.193.140.* 教育部好像希望大学搞行政化官僚化,因为党要管人才,懂不懂? [回复]2010-2-4 11:47:05 匿名 IP:61.134.11.* 很多人想搞科研,包括我,但是作为男人不可忽视的要承担家庭责任,没有钱,就说最基本的,年迈的父母怎么养,医疗怎么解决。我可以为理想而生活,但我不能让爱我关心我的人因现实而受苦啊。 [回复]2010-2-4 11:24:05 匿名 IP:218.21.242.* 2010-2-3 21:04:51 匿名 IP:172.19.65.* 楼上的都是闲的蛋疼! 就你球疼!! [回复] 读后感言: 验证码:
个人分类: 大学的组织与管理|1727 次阅读|2 个评论
CFP: 中国科协'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创新与支撑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
timy 2009-10-27 16:12
来源: http://im.sysu.edu.cn/ShowContent.asp?ObjID=1557 中国科协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创新与支撑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征文通知 在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工具、模式和支撑技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数字环境的新特征,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化带来的新理念、新工具、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情报服务方法和模式的创新,中国科协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创新与支撑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于 2009 年 12 月 18-20 日在中山大学举行。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竞争情报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联合承办,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谢新洲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刘细文研究员,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曹树金教授和张洋副教授担任执行主席,论坛主题为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创新与支撑技术。 一论坛分主题 l 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新发展; l 电子信息资源与公共服务; l 网络信息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l 情报用户需求变化分析; l 数字环境下情报产品与服务; l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情报服务; l 复杂决策环境的情报服务模式; l 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最佳实践。 二征文范围 本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是为中青年学者提供一个自由的学术交流园地。论坛以讨论和学术报告的形式举行,主要面向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主要来自科研、教学或生产第一线,年龄为 45 岁以下的专家学者征文。同时,允许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列席会议。 欢迎我国从事图书情报理论研究和咨询服务的中青年专家、学者、研究生踊跃投稿,积极参加论坛研讨。 三来搞须知 1 .论坛日期: 2009 年 12 月 18-20 日。 2 .论坛地点:广州市,中山大学(具体地址请见会议通知)。 3 .论文格式:论文最长不超过 8000 字,论文格式请见附件。 4 .截止日期: 2009 年 11 月 20 日。 5 .投稿信箱: tqiong@mail.sysu.edu.cn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洋、唐琼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 135 号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 邮编: 510275 联系电话: 13828477137 、 13560219690 传真: 020-84110630 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创新与支撑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秘书处 2009 年 10 月 26 日
个人分类: 同行交流|4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无专业精英”引争议
panfq 2009-10-8 21:13
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培养 无专业精英 引争议 http://news.QQ.com   2009 年10 月08 日 04:06   大洋网- 广州日报   邱瑞贤、徐静 海国  开学以来赞赏支持涌现质疑讨论亦不断主办者坦言仅为教改试验的一个理想化状态 中大博雅学院首届学生引人注目。   长假即将结束,回到课堂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学生想的不仅是那本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本的《诗经》、那些天书般的拉丁文,他们也许会想:还有记者来旁听吗?   从 9 月 19 日 开学以来,作为新生事物的博雅学院在中国南方宁静的校园中迅速成为一个炙热的焦点,余温难消。对于这个在招生简章中明言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对于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宣言;外界在赞赏和支持群起的同时,质疑和讨论也同样喧嚣。   博雅学院只是整个通识教改试验的一个环节。今年 9 月 1 日起才正式受薪于中山大学的著名学者甘阳走马上任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我敢说中大珠海模式将是全国高校最好的模式,这位在短期内将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从基本无意识引向蓬勃开展的思想学术界风头人物,如一阵从香港刮到广东乃至全国的旋风。   这场在南方开启的试验直指中国高校教育的最深层矛盾,谁能预测其成效和趋势?在外界仍把目光集中在博雅学院之时,中山大学面向全校学生的新通识教育方案已率先在珠海校区全面开始实施。为澄清开办博雅学院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和甘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作为中山大学南校区中为数不多的一年级本科生,博雅学院的首届 35 名新生,承受了外界极大的关注。完全打破专业的课程和多少有点独特的学院生活,这些高考后本来已被录取到其他院系和专业的孩子,适应吗?   独特的课堂   受关注本身就是锻炼   亲自担任班主任的甘阳多次强调,博雅学院的学生没有特权。   最早搬到南校区的前两天,有的学生只能洗凉水澡,这让甘阳心疼不已。男班长张佐在学院开学典礼前后,就为这个班级忙乎起来。典礼结束后的午后,他独自一人在学院临时办公楼里等待园艺部门工作人员取回盆景。这位自谦并无特长的上海男孩,在与记者聊天时,着重强调自己对学院的认同,只有认同,才能让我们在博雅学院学有所成。   来自天津的小姑娘由佳妮,本已被自己心仪的第一志愿应用心理学录取,但博雅学院无疑对其有更大的吸引力,她在报名表上写道一直对人类自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了应用心理学这一专业。我觉得要想在此行业有所作为,必须要做到博闻强识,眼界开阔,见解独到。而博雅学院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人文氛围,注重文化底蕴,中西合璧,让学生可以看得更广,真正立足于世界的舞台上探索求知。这段话与其十几岁的年龄有些不符,但确实出于其手。   自从开学以来,外界的密集关注正让学生们从开始时的受宠若惊,逐渐过渡到略感不适,甚至有学生向甘阳抱怨,记者总给自己打电话,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应有心理准备,受关注本身也是一种锻炼。甘阳深知,这种关注蕴含的是社会情绪和目光。同时,有关博雅学院的争议和质疑之声,也难免飘进学生的耳朵,这才是甘阳最担心之处。在录取面试阶段,曾有电视台希望可以现场拍摄,甘阳断然拒绝,面试是选拔人才不是作秀。他更希望学生们能把质疑和争议都抛在脑后,平心静气地读书。   博雅学院开课一周有余,学生们初步见识授课老师的博学,感受自己知识的欠缺。不少学生坦言,高强度的学业要求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我名片都还没来得及印。走在中大校园里,甘阳的步履急促,语速很快。博雅学院的筹办多少有点仓促,从报名、面试、录取、开学到正式上课,不到 1 个月时间。甘阳自己的办公室里现在只有三个助手,分别负责协助他的三个摊子: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和通识教育。刚来了电脑,空调还未装,广州的天气太热了。他笑说。   忙碌的院长   博雅是试验的卖点   说实话,博雅已经说得太多了,现在应该给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读书了。   外界对博雅学院的空前关注,让曾经在海外高校任教多年的甘阳也不太适应。做学问还是要静下心来,我来中大是搞通识教育的,博雅学院只是一个环节。   相比媒体对博雅的关注过热,甘阳对于同时在中大珠海校区推行的通识教育改革试验未能得到足够关注,深感不安。当初想的是,通识教育在中国高校推行的速度不可能快,只能通过微调逐步来,这样无法积累集中的经验,而开办一个相对独立的学院,给通识教育的模式提供一个理想化的试验环境,有助于我们的摸索,才筹办博雅学院。言下之意,甘阳没料到博雅成为其操控大盘中的主角。   说实话,博雅学院是一个卖点,借此推行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2008 年 12 月亲自把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的甘阳挖过来的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说,在该校多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历史记录上,甘阳是第一个以改革本科教育为主要目的请来的。我当时和他说,你今年 57 岁了,最多还有 8 年就要退休的。给你一个平台,做一个教育改革试验,看看通识教育怎么操作才适合中国好大学的实际情况。   博雅这次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们没有想到。其实早在 2004 年,中山大学就在想这个问题。陈春声透露,从 2005 年起,学校的主管领导就连续几年特派多位优秀的文科教师前往美国的博雅学院学习任教一年后再回国。在这批教师里,有三位承担本次博雅学院的入学面试考官,分别是 历史学 教授程美宝、考古与艺术 史副 教授徐坚和中 国文学副 教授朱崇科。他更透露,其实在中山大学大学城的东校区,在相关基金会的支持下,一直开办有博雅班,深受学生欢迎,只是没有对外宣传。   对于博雅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明确坦言,成立博雅学院,只是中山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系列举措中的一项尝试,而他本人更加关注的还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能让全校学生受益。   就在博雅学院开学成功牵动外界关注的同一天,一项更具纵深感的教育改革正悄然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铺开从 9 月 21 日 开始,在珠海校区就读的 3700 多名新生和 1300 多名二年级学生,按照新的通识教育方案选修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   请吃饭的校长:   最怕 通识 有名无实    在某种意义上,上好通识课比上好本专业的课更难。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指出。   第一天开讲的课程是历史系的 中国古代史 ( 先秦两汉 ) 和 中国艺术史 、亚太研究院的 世界宗教与民族冲突 、生命科学学院的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学院的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中文系的 中国诗词 和教育学院的 心理学导论 等。其中, 王金发 教授 和黄天骥 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 3 天后,另一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李萍开讲 伦理学问题讨论 。   七十多岁德高望重的黄天骥首次担任通识课教师,面对非中文系大一新生开讲诗词。 想到他们不是中文专业,讲课时会注意技巧,多用例子来解释,而且和中学语文知识衔接,把不同学科打通上课,通识课教师需要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临场处理和选择。   开学以来,主抓通识教育改革的副校长陈春声很忙,最近几天他忙着掏钱请文学院、岭南学院和外语学院的知名教授们吃饭。 没有合适的老师,是我最大的困难。能把本专业的课程讲到外专业的学生也爱听,很不容易。现在我是先挑老师再挑课,先看老师行不行,再决定开哪一门核心课。   作为中山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主任,校长黄达人已经给了甘阳 30 个教师编制,职责上希望实现 三位一体 既能担 任通识课 教授,又能给博雅学院上课,最好还能承担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研究。陈春声坦言,这些老师最主要的工作量,还是用在通识教育。    全国高校中推行通识教育的, 中山大学并非第一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都有好的探索,但我们的方案还是比较与众不同的 。陈春声认为,与国内其他院校展开的通识教育相比,中大这次推出的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最大特点是强调通识教育的可持续性,要与现阶段中国大学的教育教学体制平稳衔接。    目前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很多都有名无实。 今年 9 月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全国通识教育会议上,甘阳曾提出, 通识教育最大的困难在于往往难以持续。 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识教育课程常常游离于学校主体课程之外,因此会被边缘化而难以保证课程质量。中大这次对症下药,特别注重通识课程与学校主干课程的有机联系,在课程组织上采用了国外大学常用的 双重编码课程 ,把若干院系最核心的主干基础课同时作为通识课程。   比如,历史系新开设的 中国古代史 ( 先秦秦汉 ) 课程 ,就既是历史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全校所有学生都可选修的通识核心课程。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通识课程不是随便听听的浅显课程,而是有专业基础课要求的优质通识课程。 甘阳说。   类似的 双重编码课程 还有由哲学系开设的 中国古代哲学 ( 先秦 ) 以及由中文系开设的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 ) 等。甘阳认为,这些都是文史哲等各系常年开设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把其同时作为全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就既使通识教育课程有质量的保证,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涌现的难题:   清华北大没有多校区    要比别人先做改革,中大面临的困难很多。 陈春声说,首先是学生多。  中山大学为此专门成立了中大通识教育委员会,校长黄达人亲自做主任。甘阳担任通识教育总监,其策划和统筹珠海通识教育所占的时间,远远大于花在博雅学院上的精力。 要面向五千多学生,新通识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也远比博雅学院课程复杂和困难得多。 清华和北大招生数量没有我们这么多,也没有多校区办学的问题。比如我们东校区没有文、史、哲的院系,这些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入选通识核心课程后,无法让外专业的同学与本专业的学生一起修读,要让老师们专门为通识课程跨校区教学,相当牵扯时间和精力。 参照国际知名大学的习惯做法,让博士生担任助教,从而改变中国高校教育体制中大班授课,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而难以沟通交流的弊病,是中山大学进行教育改革的另一个探索。甘阳说,学校规定,从本学年开始, 所有博士研究生都必须担任教学助理工作,重点保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助教需求。   从新学期开始,中大对所有博士生进行了本科课程教学助理工作培训,校长黄达人亲自做培训辅导报告, 博士生做助教是发达国家一流大学保障教学质量的普遍措施,也是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环节,中国的大学以往对这方面重视不够,需要大力加强。   他认为,博士研究生担任本科教学助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担任教学助理也有 利于 博士生的自身成长。    不过,现在我们的博士生还不够 ,陈春声算了一笔账,目前中山大学共有 32000 名本科生,每个本科生一个学期平均要上 4~5 门课程,如果每门本科生课程按 30 名学生配备一名博士生教学助理的标准,每学期可能需要 4000~5000 名本科教学助理,而现在每学期能担任教学助理的博士生有 1200 人左右,大概只能满足 1/4 的需求。 实际上,在推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陈春声还希望能完成整座高校的校区布局调整。中山大学目前有珠海校区、东校区、南校区和北校区四块,有些校区本科生太少,有些校区基本上没有硕士生,一个校区没有本硕博的完整体系,对大学教育氛围的营造并不理想。按照去年开始实施,计划 2012 年底完成的《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到 2013 年的时候,每个校区都会有比较完整的本 硕 博教育体系,对整体大有益处。 http://news.qq.com/a/20091008/000337.htm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30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无专业精英”引争议(广州日报)
gangpower 2009-10-8 10:38
  开学以来赞赏支持涌现质疑讨论亦不断 主办者坦言仅为教改试验的一个理想化状态   长假即将结束,回到课堂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学生想的不仅是那本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本的《诗经》、那些天书般的拉丁文,他们也许会想:还有记者来旁听吗?   从9月19日开学以来,作为新生事物的博雅学院在中国南方宁静的校园中迅速成为一个炙热的焦点,余温难消。对于这个在招生简章中明言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对于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宣言;外界在赞赏和支持群起的同时,质疑和讨论也同样喧嚣。   博雅学院只是整个通识教改试验的一个环节。今年9月1日起才正式受薪于中山大学的著名学者甘阳走马上任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我敢说中大珠海模式将是全国高校最好的模式,这位在短期内将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从基本无意识引向蓬勃开展的思想学术界风头人物,如一阵从香港刮到广东乃至全国的旋风。   这场在南方开启的试验直指中国高校教育的最深层矛盾,谁能预测其成效和趋势?在外界仍把目光集中在博雅学院之时,中山大学面向全校学生的新通识教育方案已率先在珠海校区全面开始实施。为澄清开办博雅学院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和甘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文/本报记者邱瑞贤、徐静 通讯员李汉荣、王丽霞 图/本报记者海国 实习生刘雷   作为中山大学南校区中为数不多的一年级本科生,博雅学院的首届35名新生,承受了外界极大的关注。完全打破专业的课程和多少有点独特的学院生活,这些高考后本来已被录取到其他院系和专业的孩子,适应吗?   独特的课堂   受关注本身就是锻炼   亲自担任班主任的甘阳多次强调,博雅学院的学生没有特权。   最早搬到南校区的前两天,有的学生只能洗凉水澡,这让甘阳心疼不已。男班长张佐在学院开学典礼前后,就为这个班级忙乎起来。典礼结束后的午后,他独自一人在学院临时办公楼里等待园艺部门工作人员取回盆景。这位自谦并无特长的上海男孩,在与记者聊天时,着重强调自己对学院的认同,只有认同,才能让我们在博雅学院学有所成。   来自天津的小姑娘由佳妮,本已被自己心仪的第一志愿应用心理学录取,但博雅学院无疑对其有更大的吸引力,她在报名表上写道一直对人类自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了应用心理学这一专业。我觉得要想在此行业有所作为,必须要做到博闻强识,眼界开阔,见解独到。而博雅学院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人文氛围,注重文化底蕴,中西合璧,让学生可以看得更广,真正立足于世界的舞台上探索求知。这段话与其十几岁的年龄有些不符,但确实出于其手。   自从开学以来,外界的密集关注正让学生们从开始时的受宠若惊,逐渐过渡到略感不适,甚至有学生向甘阳抱怨,记者总给自己打电话,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应有心理准备,受关注本身也是一种锻炼。甘阳深知,这种关注蕴含的是社会情绪和目光。同时,有关博雅学院的争议和质疑之声,也难免飘进学生的耳朵,这才是甘阳最担心之处。在录取面试阶段,曾有电视台希望可以现场拍摄,甘阳断然拒绝,面试是选拔人才不是作秀。他更希望学生们能把质疑和争议都抛在脑后,平心静气地读书。   博雅学院开课一周有余,学生们初步见识授课老师的博学,感受自己知识的欠缺。不少学生坦言,高强度的学业要求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我名片都还没来得及印。走在中大校园里,甘阳的步履急促,语速很快。博雅学院的筹办多少有点仓促,从报名、面试、录取、开学到正式上课,不到1个月时间。甘阳自己的办公室里现在只有三个助手,分别负责协助他的三个摊子: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和通识教育。刚来了电脑,空调还未装,广州的天气太热了。他笑说。   忙碌的院长   博雅是试验的卖点   说实话,博雅已经说得太多了,现在应该给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读书了。   外界对博雅学院的空前关注,让曾经在海外高校任教多年的甘阳也不太适应。做学问还是要静下心来,我来中大是搞通识教育的,博雅学院只是一个环节。   相比媒体对博雅的关注过热,甘阳对于同时在中大珠海校区推行的通识教育改革试验未能得到足够关注,深感不安。当初想的是,通识教育在中国高校推行的速度不可能快,只能通过微调逐步来,这样无法积累集中的经验,而开办一个相对独立的学院,给通识教育的模式提供一个理想化的试验环境,有助于我们的摸索,才筹办博雅学院。言下之意,甘阳没料到博雅成为其操控大盘中的主角。   说实话,博雅学院是一个卖点,借此推行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2008年12月亲自把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的甘阳挖过来的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说,在该校多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历史记录上,甘阳是第一个以改革本科教育为主要目的请来的。我当时和他说,你今年57岁了,最多还有8年就要退休的。给你一个平台,做一个教育改革试验,看看通识教育怎么操作才适合中国好大学的实际情况。   博雅这次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们没有想到。其实早在2004年,中山大学就在想这个问题。陈春声透露,从2005年起,学校的主管领导就连续几年特派多位优秀的文科教师前往美国的博雅学院学习任教一年后再回国。在这批教师里,有三位承担本次博雅学院的入学面试考官,分别是历史学教授程美宝、考古与艺术史副教授徐坚和中国文学副教授朱崇科。他更透露,其实在中山大学大学城的东校区,在相关基金会的支持下,一直开办有博雅班,深受学生欢迎,只是没有对外宣传。   对于博雅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明确坦言,成立博雅学院,只是中山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系列举措中的一项尝试,而他本人更加关注的还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能让全校学生受益。   就在博雅学院开学成功牵动外界关注的同一天,一项更具纵深感的教育改革正悄然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铺开从9月21日开始,在珠海校区就读的3700多名新生和1300多名二年级学生,按照新的通识教育方案选修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   请吃饭的校长:   最怕通识有名无实   在某种意义上,上好通识课比上好本专业的课更难。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指出。   第一天开讲的课程是历史系的中国古代史(先秦两汉)和中国艺术史、亚太研究院的世界宗教与民族冲突、生命科学学院的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学院的现代生物技术导论、中文系的中国诗词和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导论等。其中,王金发教授和黄天骥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3天后,另一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李萍开讲伦理学问题讨论。   七十多岁德高望重的黄天骥首次担任通识课教师,面对非中文系大一新生开讲诗词。想到他们不是中文专业,讲课时会注意技巧,多用例子来解释,而且和中学语文知识衔接,把不同学科打通上课,通识课教师需要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临场处理和选择。   开学以来,主抓通识教育改革的副校长陈春声很忙,最近几天他忙着掏钱请文学院、岭南学院和外语学院的知名教授们吃饭。没有合适的老师,是我最大的困难。能把本专业的课程讲到外专业的学生也爱听,很不容易。现在我是先挑老师再挑课,先看老师行不行,再决定开哪一门核心课。   作为中山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主任,校长黄达人已经给了甘阳30个教师编制,职责上希望实现三位一体既能担任通识课教授,又能给博雅学院上课,最好还能承担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研究。陈春声坦言,这些老师最主要的工作量,还是用在通识教育。   全国高校中推行通识教育的,中山大学并非第一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都有好的探索,但我们的方案还是比较与众不同的。陈春声认为,与国内其他院校展开的通识教育相比,中大这次推出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最大特点是强调通识教育的可持续性,要与现阶段中国大学的教育教学体制平稳衔接。   目前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很多都有名无实。今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全国通识教育会议上,甘阳曾提出,通识教育最大的困难在于往往难以持续。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识教育课程常常游离于学校主体课程之外,因此会被边缘化而难以保证课程质量。中大这次对症下药,特别注重通识课程与学校主干课程的有机联系,在课程组织上采用了国外大学常用的双重编码课程,把若干院系最核心的主干基础课同时作为通识课程。   比如,历史系新开设的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课程,就既是历史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全校所有学生都可选修的通识核心课程。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通识课程不是随便听听的浅显课程,而是有专业基础课要求的优质通识课程。甘阳说。   类似的双重编码课程还有由哲学系开设的中国古代哲学(先秦)以及由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等。甘阳认为,这些都是文史哲等各系常年开设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把其同时作为全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就既使通识教育课程有质量的保证,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涌现的难题:   清华北大没有多校区   要比别人先做改革,中大面临的困难很多。陈春声说,首先是学生多。   中山大学为此专门成立了中大通识教育委员会,校长黄达人亲自做主任。甘阳担任通识教育总监,其策划和统筹珠海通识教育所占的时间,远远大于花在博雅学院上的精力。要面向五千多学生,新通识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也远比博雅学院课程复杂和困难得多。   清华和北大招生数量没有我们这么多,也没有多校区办学的问题。比如我们东校区没有文、史、哲的院系,这些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入选通识核心课程后,无法让外专业的同学与本专业的学生一起修读,要让老师们专门为通识课程跨校区教学,相当牵扯时间和精力。   参照国际知名大学的习惯做法,让博士生担任助教,从而改变中国高校教育体制中大班授课,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而难以沟通交流的弊病,是中山大学进行教育改革的另一个探索。甘阳说,学校规定,从本学年开始,所有博士研究生都必须担任教学助理工作,重点保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助教需求。   从新学期开始,中大对所有博士生进行了本科课程教学助理工作培训,校长黄达人亲自做培训辅导报告,博士生做助教是发达国家一流大学保障教学质量的普遍措施,也是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环节,中国的大学以往对这方面重视不够,需要大力加强。   他认为,博士研究生担任本科教学助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担任教学助理也有利于博士生的自身成长。   不过,现在我们的博士生还不够,陈春声算了一笔账,目前中山大学共有32000名本科生,每个本科生一个学期平均要上4~5门课程,如果每门本科生课程按30名学生配备一名博士生教学助理的标准,每学期可能需要4000~5000名本科教学助理,而现在每学期能担任教学助理的博士生有1200人左右,大概只能满足1/4的需求。   实际上,在推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陈春声还希望能完成整座高校的校区布局调整。中山大学目前有珠海校区、东校区、南校区和北校区四块,有些校区本科生太少,有些校区基本上没有硕士生,一个校区没有本硕博的完整体系,对大学教育氛围的营造并不理想。按照去年开始实施,计划2012年底完成的《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到2013年的时候,每个校区都会有比较完整的本硕博教育体系,对整体大有益处。
个人分类: 未分类|5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VS复合型人才
flyman 2009-8-30 21:56
中山大学 博雅型人才 开招 ,虽然有人担心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但我觉得还是应该为其鼓掌至少这是一次很乐观的试验。 鼓掌之余,我们不禁思考别的学科怎样博雅化?细想之后,发现博雅化其实就是培养跨人文的学科、复合型人才,在很多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很早就已经提倡了,清华的改革也是秉承类似思想。以我们的物流工程硕士为例,其本科大都不是物流专业,我们也提倡培养复合型、跨学科人才;结合我们学院特点,重点培养跨物流与计算机、数学、金融、通信专业的等复合型人才。 这次去郑州调研南水北调项目时,发现华中的蒋老师将生物学和经济学柔和的很好。他喜欢用经济学的观点解释生物学的例现象,非常有趣。 中山大学的博雅生主要是瞄准了未来的大师,理工科的博雅生倒没有提出这个口号,因为当时的目标是以解决问题为主,没想到是否要打造大师。 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师是否也是这样呢?
个人分类: 教育|3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七年前的三月二日
wanghecheng 2009-3-2 09:28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大女”在中大演“童话剧”
ningxinfei 2008-11-4 15:08
文/宁鑫斐 晚上在新浪首页新闻栏目看到《北大一流女中山大学发飙全过程》,看到标题,觉得这个北大一流女可能是发疯了,只 是记者用词委婉了些。看视频过程中,我一直等着看发飙的过程,结果很让我失望。看完视频后,我又看了《现代快报》上的报道。显然,《现代快报》记者的态度 很明确,另外我也学习了记者写作时夸张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可能是因为我的听力有问题,后来又看了两遍视频还是没有听出来广州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 等语录,而视频里的几个细节倒看得很清楚,虽然我已近视。   细节一:北大一流女的确像网友说得那样很抓狂,但关键是她后来没有话筒抓啊!也许 给了她话筒,她就会狂而不抓狂了。个人觉得这是北大一流女发飙的最大诱因。一个有思想的或者敢说真话的人,如果你要强行堵住他的嘴,这对于他 来说是莫大的痛苦。当然让他更痛苦的招还有,那就是不堵他的嘴,让他喊,但喊了别人也听不见,而他却像个疯子。如果你会使这招,那我要说你丫真狠!   细节二:北大一流女回到座位后,王小峰说我想起我在过去认识的许多许多北大毕 业的同学,都这德行。北大一流女鼓掌;台下有GG说想打断一下这位北大的同学,好吗?这世界上没有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人。一流的人需要学会的 是礼貌和尊重,我觉得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应该打断别人。她也在鼓掌,但这位GG也打断了北大一流女的话,这位GG伸出手来打了别人一巴掌,但忘了应 该打自己一巴掌。   平时最看重的细节的记者不知是忽视了还是省略了这个细节?但记者没有忘记加上混乱,实在听不清了这样的细节。在实在听不清了的环境下,我清楚地听到了报道里省略了的一些关键的话,由此可以证明我的听力极好,否定了我刚刚对自己听力的怀疑。   其实,如果看过视频,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北大女所坚持的批判精神被否定了,反而引来了现场观众对她的批判,而北大女对于这种批判给予掌声。   另外,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北大一流女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但在 有些专家看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他们已经看出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写下了长篇大论。我不是专家,所以没有能力把问题复杂化。专家的话有时候还不如块砖头有用 呢,砖头尚可以盖房子。而某些专家的话呢?可以把房顶吹掉。   整个视频看完后,我像专家一样地想了想,我乐了:这是一部北大女在中大演出的童话剧,北大女太天真,太无礼貌,想批判,但她的天真太不给人面子,无礼貌引来的是被批判,想批判但找错了对象和场合,也许在美国的某个课堂,这一幕就不上了报纸了。 附: 北大一流女中山大学发飙 11月2日《现代快报》 北大一流女语录   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   广州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   你永远都是一个三流的人,拍这种三流的东西。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还能为这种三流的东西鼓掌。   什么是一流?我就是一流!北大才是一流!   恐吓片   《你丫真狠》   《你丫真狠》就是一部恐吓片,该片讲述了一个娱乐狗仔悲喜人生的故事。   在王小峰看来,所谓恐吓片,就是恐吓心有梦想当明星的女孩,在你们步入演艺圈之前一定要慎重。   10月26日,知名博客写手、《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带着他的自拍DV《你丫真狠》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大楼国际会议厅播放。播放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一名被网友称为北大一流女的女生站出来指责这部三流DV不应该进入中大播放。   在与王小峰激辩的过程中,北大一流女的言论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有好事者把现场录制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被网友转至各大论坛。    这段名为《王小峰DV广州播放活动上的精彩一幕》视频长达6分49秒。视频一开始北大一流女便开口说道我相信孙(中山)先生,这个这个,九泉之下 他不高兴的,你知道吧,真的!然后,他的东西(指王小峰的DV片《你丫真狠》)不能进北大的你知道吧?如果我听说他进了北大,我告诉你,我马上去找北大校 长北大是老几?北大现在就是第一名你知道吧?唉,你找一个,你找一个,我们可以我们可以辩论,你找一个上榜名单,拿出来我看看中国这个传承这 个精神的,我告诉你都在北大呢。网友就是根据她的这番话而把她叫做北大一流女。   从视频上可以看出,台下不少观众对北大一流女数次打断别人谈话的行为表示不满。在视频里,一位男士说:想打断一下这位北大的同学,好吗?这世界上没有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人。一流的人需要学会的是礼貌和尊重,我觉得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应该打断别人。   视频在网上出现后,即有为数不少网友批评北大一流女目中无人,但也有人认为北大一流女做得好,就应该对自己不认同的东西大胆地批判,还有部分网友指出,主办方不给北大一流女话筒是在剥夺她的话语权。      北大女:有点批判精神好不好,北大是个P,我告诉你,但是呢(台下:我批判你!),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拿出一种一流的精神出来,就是说这种东西到这个中大来,还能够播放.我觉得这是对大家的一种羞辱,孙先生九泉之下,我相信,他会同意我的。(走下台)    王小峰:说完了是吧?谢谢她。没有,我觉得这位同学,她说完了之后,我想起我在过去认识的许多许多北大毕业的同学,都这德行。当然她说的很多东西我可能 不太赞成,因为她把我想得很高,或者说她希望得很高(北大女:不是这样的,我今天是被人逼着到这儿来的),或者说她把这个中大想得会是怎么怎么因为北 大的学生呢,出来之后永远觉得自己在北大里面是一条虫,出来以后是一条龙。但是真正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在于你是北大毕业的还是清华毕业的,或者是中山大 学毕业的。我觉得能把事情做成,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我确实没受过太多教育,但是我很幸运,我恰恰没受过这种教育,我没有那种受某一种文化影响的自豪感,所 以我敢做很多事情(北大女:唉,我跟你讲)。如果我没有这样的勇气去做,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北大女:我跟你讲旁边MM:有点礼貌好不好,等人 家把话说完),最后,不管你是龙还是虫,都会是虫,嗯?!   北大女:我没有话筒,我没有话筒!我没有话筒!!   王小峰:还有哪位同学要问问题?   北大女:我跟你讲我生气什么,我生气这种东西居然得到大家这样的(作拍手状)一种支持!   台下某GG:对不起啊,想打断一下这位北大的同学,好吗?世界上没有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人,一流的人需要学会的是礼貌和尊重,我觉得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应该打断别人,谢谢。   北大女:(台下乱)我告诉你,三流的东西永远是三流的。(台下:一流的在哪里啊?)(混乱,实在听不清了)   王小峰:我觉得学文科的人吧,出来之后什么都可以去做,学理科的可能会差一些,你说你化学学得特好(北大女:我告诉你,错误错误,你知道吧),你要去做物理方面的工作(被彻底打断了)   王小峰:对不起,你能让我把话说完么。   北大女:我跟你讲(听不清)   王小峰:您能让我把话说完么?   北大女:我怎么没礼貌了?!(混乱)   主持人:请同学们注意秩序!   北大女:我告诉你,你辱没了中国的大学,你这种三流的东西在这儿(面朝观众席)有没有批判精神?有没有批判精神!   主持人:今天我们最后一个问题,现在最后一个问题,还有哪位嘉宾要来提问?   王小峰:等会儿等会儿,我把刚才我两个校友的问题回答完了。刚才有一些人会有一些误会,我觉得学文科的大学毕业之后出来做什么都一样,真是这样(北大女:什么玩意?!),学理科的比如说你是学化学的,然后去做个跟物理有关的工作,就可能会弱一些。
个人分类: 感悟|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大一流女”为何在中山大学如此发飙?(图/视频)
sxzx 2008-11-3 08:59
北大一流女为何在中山大学如此发飙?(图/视频) 作者:三峡在线 今 天,三峡在线在各大网站看到北大一流女中山大学发飙被指目中无人的图片与视频报道。通过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与了解,当我们看完这一事件之后,我们在冷静之后又应该有些什么样的思考? 下面首先我们还是用一种解读的方式看看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当事的人回应,还有网友的观点,再谈谈三峡在线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吧。 一、关于王小峰遭遇北大一流女生的前前后后 前一阵子关于王小峰在中山大学做活动时遭遇北大一流女生的事情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当时场面的视频也已流传至网上的各大论坛,今天南京报纸新闻报道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10月26日,知名博客写手、《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带着他的自拍DV《你丫真狠》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大楼国际会议厅播放。播放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一名被网友称为北大一流女的女生站出来指责这部三流DV不应该进入中大播放。 在与王小峰激辩的过程中,北大一流女的言论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有好事者把现场录制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被网友转至各大论坛。 这段名为《王小峰DV广州播放活动上的精彩一幕》视频长达6分49秒。视频一开始北大一流女便开口说道我相信孙(中山)先生,这个这个,九泉之下他不高兴的,你知道吧,真的!然后,他的东西(指王小峰的DV片《你丫真狠》)不能进北大的你知道吧?如果我听说他进了北大,我告诉你,我马上去找北大校长北大是老几?北大现在就是第一名你知道吧?唉,你找一个,你找一个,我们可以我们可以辩论,你找一个上榜名单,拿出来我看看中国这个传承这个精神的,我告诉你都在北大呢。网友就是根据她的这番话而把她叫做北大一流女。 二、相关信息链接 1、相关北大一流女语录 北大一流女 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 广州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 你永远都是一个三流的人,拍这种三流的东西。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还能为这种三流的东西鼓掌。 什么是一流?我就是一流!北大才是一流! 2、关于恐吓片《你丫真狠》 《你丫真狠》就是一部恐吓片,该片讲述了一个娱乐狗仔悲喜人生的故事。在王小峰看来,所谓恐吓片,就是恐吓心有梦想当明星的女孩,在你们步入演艺圈之前一定要慎重。 三、整个事件现场回放 现场视频 北大女:有点批判精神好不好,北大是个P,我告诉你,但是呢(台下:我批判你!),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拿出一种一流的精神出来,就是说这种东西到这个中大来,还能够播放.我觉得这是对大家的一种羞辱,孙先生九泉之下,我相信,他会同意我的。(走下台) 王小峰:说完了是吧?谢谢她。没有,我觉得这位同学,她说完了之后,我想起我在过去认识的许多许多北大毕业的同学,都这德行。当然她说的很多东西我可能不太赞成,因为她把我想得很高,或者说她希望得很高(北大女:不是这样的,我今天是被人逼着到这儿来的),或者说她把这个中大想得会是怎么怎么因为北大的学生呢,出来之后永远觉得自己在北大里面是一条虫,出来以后是一条龙。但是真正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在于你是北大毕业的还是清华毕业的,或者是中山大学毕业的。我觉得能把事情做成,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我确实没受过太多教育,但是我很幸运,我恰恰没受过这种教育,我没有那种受某一种文化影响的自豪感,所以我敢做很多事情(北大女:唉,我跟你讲)。如果我没有这样的勇气去做,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北大女:我跟你讲旁边MM:有点礼貌好不好,等人家把话说完),最后,不管你是龙还是虫,都会是虫,嗯?! 北大女:我没有话筒,我没有话筒!我没有话筒!! 王小峰:还有哪位同学要问问题? 北大女:我跟你讲我生气什么,我生气这种东西居然得到大家这样的(作拍手状)一种支持! 台下某GG:对不起啊,想打断一下这位北大的同学,好吗?世界上没有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人,一流的人需要学会的是礼貌和尊重,我觉得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应该打断别人,谢谢。 北大女:(台下乱)我告诉你,三流的东西永远是三流的。(台下:一流的在哪里啊?)(混乱,实在听不清了) 王小峰:我觉得学文科的人吧,出来之后什么都可以去做,学理科的可能会差一些,你说你化学学得特好(北大女:我告诉你,错误错误,你知道吧),你要去做物理方面的工作(被彻底打断了) 王小峰:对不起,你能让我把话说完么。 北大女:我跟你讲(听不清) 王小峰:您能让我把话说完么? 北大女:我怎么没礼貌了?!(混乱) 主持人:请同学们注意秩序! 北大女:我告诉你,你辱没了中国的大学,你这种三流的东西在这儿(面朝观众席)有没有批判精神?有没有批判精神! 主持人:今天我们最后一个问题,现在最后一个问题,还有哪位嘉宾要来提问? 王小峰:等会儿等会儿,我把刚才我两个校友的问题回答完了。刚才有一些人会有一些误会,我觉得学文科的大学毕业之后出来做什么都一样,真是这样(北大女:什么玩意?!),学理科的比如说你是学化学的,然后去做个跟物理有关的工作,就可能会弱一些。 四、网友反应 从视频上可以看出,台下不少观众对北大一流女数次打断别人谈话的行为表示不满。在视频里,一位男士说:想打断一下这位北大的同学,好吗?这世界上没有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人。一流的人需要学会的是礼貌和尊重,我觉得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应该打断别人。 视频在网上出现后,即有为数不少网友批评北大一流女目中无人,但也有人认为北大一流女做得好,就应该对自己不认同的东西大胆地批判,还有部分网友指出,主办方不给北大一流女话筒是在剥夺她的话语权。 总之,网友两种观点截然不同,有的抨击,有的力挺。当然,对于一个事件的出现,不同的声音出现,三峡在线觉得都很正常。 五、当事人王小峰回应 王小峰 王小峰在此次事件中也表现得相当的大度,在事件发生之后,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到: 说明 在中大放DV,在跟大家扯淡的时候,发生了一段事情,一个自称是北大的女生,发表了一些看法,事后朋友跟我说,可不可以把他录的视频贴到网上,我说别了。理由有两个,第一,这事搞大了会对这位女孩带来很大伤害。在众人看来,这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是对这位女生来说,可能会给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二,我最近在宣传自己的书,我喜欢用正常方式宣传书。但后来我发现还是有人把这段视频贴出来了,从录像的位置上看,不知道是谁干的。对此我不希望大家再去谈论这件事,凡是在我博客上留言谈论这件事,我一律删除。大家也尽量别在别的方谈论此事,我们都有责任去关爱一些心灵受过伤害和心理有些问题的人。这事而到此打住。 六、三峡在线观点 三峡在线对王小峰有所了解,但也不算太多。知道他是知名博客写手、《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虽然看到王小峰做了如此回应,但从整个事件来看,并不像他有利用这一事件对自己的新书做宣传吵作的迹象。因此,个人觉得他的这一考虑是多余的。 对于他的第一个考虑,这事搞大了会对这位女孩带来很大伤害这一点,三峡在线觉得做为一个媒体人,这样的考虑与担心充分表明了他的一种媒体责任感。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网络时代,能够有这样一种责任的确难能可贵。这一点是值得很多的媒体与媒体人学习。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所谓的北大一流女吧。其实,正如有同学当场批评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人,一流的人需要学会的是礼貌和尊重,这是一个最起码的素质。无论台上的人是谁,都是学校请来的嘉宾,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你最起码应该学会尊重人。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如果这样一点你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素质与一流? 今天的我们是应该有点批判精神。但以如此粗暴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批判精神。这与前不久刚刚发生的阎崇年被掌掴事件、于丹讲学遭遇纸条挑衅事件有何区别?对学术观点不同,你公开辩论不是不可以。但用如此无礼得近乎粗暴的方式攻击一个讲台上的嘉宾,这样的行不的确让人所不齿。 的确,今天的北大用一流来形容一点没错,然而,一流的大学未必出来的全部就是一流的人才。就如同这样一位貌似有着很强批判精神的新青年一样,这样的表现永远成为不了一流,说得更为严重一些,这样的表现相反还会砸了北大一流的招牌,不是吗?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教育成长|33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大一流女"中山大学发飙被指目中无人(图)
carrielu 2008-11-2 13:19
北大一流女在中山大学发飙 王小峰 北大一流女 精彩视频链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rUUTuAvBMI 北大一流女语录 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 广州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 你永远都是一个三流的人,拍这种三流的东西。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还能为这种三流的东西鼓掌。 什么是一流?我就是一流!北大才是一流! 恐吓片 《你丫真狠》 《你丫真狠》就是一部恐吓片,该片讲述了一个娱乐狗仔悲喜人生的故事。 在王小峰看来,所谓恐吓片,就是恐吓心有梦想当明星的女孩,在你们步入演艺圈之前一定要慎重。 10月26日,知名博客写手、《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带着他的自拍DV《你丫真狠》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大楼国际会议厅播放。播放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一名被网友称为北大一流女的女生站出来指责这部三流DV不应该进入中大播放。 在与王小峰激辩的过程中,北大一流女的言论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有好事者把现场录制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被网友转至各大论坛。 这段名为《王小峰DV广州播放活动上的精彩一幕》视频长达6分49秒。视频一开始北大一流女便开口说道我相信孙(中山)先生,这个这个,九泉之下他不高兴的,你知道吧,真的!然后,他的东西(指王小峰的DV片《你丫真狠》)不能进北大的你知道吧?如果我听说他进了北大,我告诉你,我马上去找北大校长北大是老几?北大现在就是第一名你知道吧?唉,你找一个,你找一个,我们可以我们可以辩论,你找一个上榜名单,拿出来我看看中国这个传承这个精神的,我告诉你都在北大呢。网友就是根据她的这番话而把她叫做北大一流女。 从视频上可以看出,台下不少观众对北大一流女数次打断别人谈话的行为表示不满。在视频里,一位男士说:想打断一下这位北大的同学,好吗?这世界上没有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人。一流的人需要学会的是礼貌和尊重,我觉得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应该打断别人。 视频在网上出现后,即有为数不少网友批评北大一流女目中无人,但也有人认为北大一流女做得好,就应该对自己不认同的东西大胆地批判,还有部分网友指出,主办方不给北大一流女话筒是在剥夺她的话语权。 北大女:有点批判精神好不好,北大是个P,我告诉你,但是呢(台下:我批判你!),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拿出一种一流的精神出来,就是说这种东西到这个中大来,还能够播放.我觉得这是对大家的一种羞辱,孙先生九泉之下,我相信,他会同意我的。(走下台) 王小峰:说完了是吧?谢谢她。没有,我觉得这位同学,她说完了之后,我想起我在过去认识的许多许多北大毕业的同学,都这德行。当然她说的很多东西我可能不太赞成,因为她把我想得很高,或者说她希望得很高(北大女:不是这样的,我今天是被人逼着到这儿来的),或者说她把这个中大想得会是怎么怎么因为北大的学生呢,出来之后永远觉得自己在北大里面是一条虫,出来以后是一条龙。但是真正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在于你是北大毕业的还是清华毕业的,或者是中山大学毕业的。我觉得能把事情做成,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我确实没受过太多教育,但是我很幸运,我恰恰没受过这种教育,我没有那种受某一种文化影响的自豪感,所以我敢做很多事情(北大女:唉,我跟你讲)。如果我没有这样的勇气去做,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北大女:我跟你讲旁边MM:有点礼貌好不好,等人家把话说完),最后,不管你是龙还是虫,都会是虫,嗯?! 北大女:我没有话筒,我没有话筒!我没有话筒!! 王小峰:还有哪位同学要问问题? 北大女:我跟你讲我生气什么,我生气这种东西居然得到大家这样的(作拍手状)一种支持! 台下某GG:对不起啊,想打断一下这位北大的同学,好吗?世界上没有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人,一流的人需要学会的是礼貌和尊重,我觉得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应该打断别人,谢谢。 北大女:(台下乱)我告诉你,三流的东西永远是三流的。(台下:一流的在哪里啊?)(混乱,实在听不清了) 王小峰:我觉得学文科的人吧,出来之后什么都可以去做,学理科的可能会差一些,你说你化学学得特好(北大女:我告诉你,错误错误,你知道吧),你要去做物理方面的工作(被彻底打断了) 王小峰:对不起,你能让我把话说完么。 北大女:我跟你讲(听不清) 王小峰:您能让我把话说完么? 北大女:我怎么没礼貌了?!(混乱) 主持人:请同学们注意秩序! 北大女 :我告诉你,你辱没了中国的大学,你这种三流的东西在这儿(面朝观众席)有没有批判精神?有没有批判精神! 主持人:今天我们最后一个问题,现在最后一个问题,还有哪位嘉宾要来提问? 王小峰:等会儿等会儿,我把刚才我两个校友的问题回答完了。刚才有一些人会有一些误会,我觉得学文科的大学毕业之后出来做什么都一样,真是这样(北大女:什么玩意?!),学理科的比如说你是学化学的,然后去做个跟物理有关的工作,就可能会弱一些。 。。。 文图: http://news.QQ.com   2008年11月02日03:35   新华网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