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科研管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科研管理

相关日志

SCI核心版与扩展版检索方法
热度 7 libseeker 2013-3-19 10:07
“SCI核心版与扩展版”,本文中的含义指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来源刊中的核心与扩展(非核心)。 Web Of Knowledge的JCR(期刊引证报告)未区分核心版与扩展版。SCI检索报告也不作区分。但有些学校科研管理中需要区分核心版与扩展版,比如某高校核心版(SCI)算一级论文,科研积分250分;扩展版(SCIE)算二级论文,科研积分175分。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及相关师生特别关注检索方法,笔者特此梳理一下。 检索步骤分三步,该项检索没有使用权限限制: (1)先检索SCI扩展版,看是否被SCI收录; SCI扩展版(8628种)查询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search.cgi?PC=D (2)检索SCI核心版,看是否属于核心版; SCI核心版 3757种 Science Citation Index 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search.cgi?PC=K (3)同时被SCI扩展版与SCI核心版收录的属于核心;被SCI扩展版收录但未被SCI核心版收录的为扩展(SCIE)。 SSCI来源刊查询方法: SSCI(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不分核心版与扩展版) 3125种(部分同时被SCI收录。) 检索地址: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search.cgi?PC=SS 另有用户问:核心版的影响因子高于扩展版?答案是:不一定,有的扩展版(非核心部分)期刊影响因子相当高,按照中科院的影响因子分区,可能分布在核心区。这或许是JCR(期刊引证报告)中不分核心板与扩展版的原因注意。 匆匆整理,不当处恳请指正。 附笔: 目前,Web Of Knowledge网站上只有2011年的影响因子,2012年的尚未公布。2012年发布的为2011年的影响因子,2013年发布的为2012年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的含义是: 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2013年5月9日经同行友人指点,补充介绍一种更便捷的方法,步骤如下: 1 登录 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mjl/ 2 直接在检索框输入刊名(TIttle word 或Full Journal Title)或刊号(ISSN) 看结果点击即可。 比如: (1) Search Terms: 1619-4500 Total journals found: 1 4OR-A QUARTERLY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Quarterly ISSN: 1619-4500 SPRINGER HEIDELBERG , TIERGARTENSTRASSE 17, HEIDELBERG, GERMANY, D-69121 Coverage (注:点击一下会展开其收录情况)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表示是SCIE收录) (2 ) Search Terms: 0169-409X Total journals found: 1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Monthly ISSN: 0169-409X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 Coverag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注:表示核心版收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Current Contents - Life Sciences BIOSIS Previews BIOSIS Reviews Reports And Meetings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28409 次阅读|17 个评论
关于科研管理:是否可考虑对‘提问者’和‘执行者’区别管理?
zcgweb 2013-3-16 02:09
最高级的研究者其实就是‘提问者’,因为提出科学问题是核心、是关键,如何去求解这些科学问题就是执行层面的事情了,即组织管理层面(包括行政、人力、绩效考核)和技术方法层面(科学技术方法、工程模式)。理论上,针对‘提问者’层面的科研管理应该采用最宽松、最宏观、最弹性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并充分体现人的智力资源,而对于‘执行者’层面的科研管理应该采用适当紧缩的管理模式,即强调绩效考核,有所约束,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我个人比较喜欢Google的管理模式,在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下,人类的创造力即‘思考能力’和‘提问能力’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和提升。目前国内的科技管理部分似乎没有区分这两个层面,对于所有科技从业人员的管理往往会有‘一刀切’的情况,殊不知有的人适合于当‘提问者’,可以天马行空般地提问题;有的人在适合于当‘执行者’,不善于提科学问题,而善于钻研技术方法、求解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作为研究生导师层面,更多时候应该是‘提问者’,而研究生则是‘执行者’。当然,作为‘提问者’的导师也可以分层次、分类别,因为有的人也只是一个处在‘执行者’的层面,例如通过看文献琢磨出一些me too的idea交给学生去执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提问者’。我所推崇的‘提问者’指的是novel idea的创造者,能够形成一个领域、开创一片未来的情形,例如手机滑屏创意的提出者,让人们可以抛弃键盘、鼠标等传统模式等。新近的Google眼睛也应该会带来感知领域的新革命。 在科研活动中,让‘提问者’去做‘执行者’的事情和让‘执行者’去做‘提问者’的事情一样痛苦,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申请基金时很痛苦、体会不到科研快乐的原因了,包括使用SCI指标去要求所有医生一样,并不合理,因为研究型的医生需要的是‘提问者’的管理模式,而普通的医生则走的是‘执行者’的管理模式。设想把高铁和牛车捆绑在一起、使用相同的管理指标去要求,例如SCI指标,显然对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很不利。当年孟尝君拥有不少门客,有的是‘提问者’即谋士类,有的是‘执行者’即干事,各有所长,形成一个团队。如果国家科技部和基金委等客观部门能够将现有科研人员分类管理,让‘谋士’创建novel idea,让‘干事’去实现,科管部门成为中间的‘胶水’,把两方面人员粘合在一起,或许是一种比较理想状态的科研管理模式。如何考评呢?很简单:如果‘谋士’不能连续提出有价值的novel idea,那么可以调整岗位,如果‘干事’不能有效地执行nodel idea,那么也可以调整岗位。借用我导师贺院士的话启发来说‘让能想事的人能想事,(可以不用干事);让能干事的能干事,(可以不用想事)’,也许科学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管理会更加顺畅、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这个国家可能会更有创造力和高效的执行力量(例如可以从全国或者全球分别招募能想事、能干事的人物了——目前的‘众包’其实就是走的这个路线)。对于年轻学子来说,如果能够在这个‘想事、干事’的孵化池中过渡测试、观察的话,就可以从中更好地筛选出适合于‘想事’或‘干事’的人员了。以‘西游记’团队为例,唐僧是‘提问者’,孙悟空等则是‘执行者’了。当然,委派唐僧去取经的唐王则是更高层次的‘提问者’了。 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的确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按照‘提问者’和‘执行者’的角色进行分类管理的话,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彰显研究生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工作选择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一家之言,虽率性而思,当理性而为。 CZ @ 2013.03.16 02:02:41
个人分类: 科学观察|2920 次阅读|1 个评论
满街的摄像头、被杀的孩子和烟草院士
热度 30 cwufp 2013-3-12 13:16
手机收到短信说,北京新增摄像头117处。我倒是不在乎增加了多少,因为我很守规矩,不能说一直严格遵守,却可以说基本没有被处罚的交通违规。不过,这条短信让我想起一些事情。春节回家,在1500km的高速公路上,摄像头几乎无处不在,导航经常在一眼看不到头的标记为限速120公里的道路上提示,前方有限速摄像头,限速100公里。最有意思的限速应该是在进入休息区或者服务站的时候,在出高速岔道上立一块牌子,30,在岔道进入停车场的地方,一排摄像头,上面高挂一个5,当然,也有的地方挂着的是10.不知道别人如何开车的,我看到这样的牌子是急刹车,即便这样,也不能把车子速度降低到5,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真做到了,非出事不可。 到处安装摄像头的一个漂亮由头就是加强监管,保证大家的安全。可我刚刚知道的事情是,长春的偷车贼把车子和孩子都偷走了,好几十个小时不知所踪,车子没有找回来,孩子被人杀死了埋在雪地里,而被偷走车和杀人嫌犯好像是隐身人,不是被找到的,而是自己投案自首的。 我所在单位的年轻人回宿舍因自行车刮擦被人刀扎,差点丧命,到现在也没听说那个摄像头立了什么功劳,而是到处悬赏,希望过路的目击者能够提供寻找犯罪嫌疑人的线索,行凶者至今逍遥法外。 不论在腐朽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是在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没见过公路上的摄像头,尤其是高速公路上,街头的也没见过。可我知道那些国家都是被全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那里的市民,对此感到非常的自豪。而我经常到访并借宿的其中一个城市,华人的人口比例几乎是50%。 当制定规则的游戏掌握在权力手中,而权力又掌握着处罚的权力,而这种运用权力对他人处罚还带来收入和荣誉的时候,制造一种状态,即让所有的人都成为犯罪者,需要钱和荣誉的时候就挑几个处罚一下,是自己人或者权力更大的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力的威力和好处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没事儿谁也不想找事儿,可有人为了更大的权力摊了大事儿,那大事儿就是到手的权力被人追着交出来,眼前的例子就是烟草院士。其实,在我眼里,烟草人悄不念声的挣我这种瘾君子大烟枪的钱,过您美好滋润的生活就得了,何必得陇望蜀,自讨没趣? 科教界的事情也是如此,各种考核和奖惩,和那个摄像头是一模一样的,无非是权力手中的工具,挑着来,看人下菜,随心所欲。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用法律来告摄像头,就在你拍摄到我超速,而我可以告你摄像头就在这个时候是不准的,请拿出能够证明你的摄像头在这个时候的测速是正确的证据来的那一天。 我等着那一天,那将是科学的春天,也是民族开始有希望的第一天。
6766 次阅读|56 个评论
巴西人才计划和基金项目的科学管理
热度 8 Liweigang 2013-1-24 07:57
巴西人才计划和基金项目的科学管理
巴西科技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依托高等教育和科技研发机构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运筹的,在一系列战略性发展计划的指导下,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基础,在科学管理制度的保障下,公平、优化、高效、 且 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特别是巴西高校行政部门在基金项目全周期对 科研人员几乎是零干预的去行政化,成为巴西科研管理的一大亮点。 作者推出《人才计划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 - 巴西篇》,共分三次在科学网博客发表,本文系第三部分,敬请网友关注。 美国现代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奈认为“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 ( 王伟, 2002 ) 。 科技教育人才管理机构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统筹规划和管理,取得良好管理效果,实现预期目标。下面主要就巴西精英人才结构的形成、科研初审和终审制度的实施流程、以及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 – 技术协调 – 科研人员自我管理”科研管理体制的运作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精英人才结构的形成 十万余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人员是巴西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中流砥柱,他们带领全国近两百万学人从事日常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任务。这十万名博士研究员可以作为负责人申报国家各类科研项目。 巴西科技基金委科研成果津贴每年申报一次,二级研究员的期限为三年,一级的期限为四年。按 2010 年统计,全国有 12883 名 拥有 博士研究员获得此项津贴,其中一级以上的研究员不到一半。这近一万三千名研究人员同时也负责巴西科研体系各类科研项目的初审和评议。 巴西科 技基金委邀请各专业的一些学术带头人成立专家小组,负责本专业各类项目包括对科研成果津贴的审批等。组长一般都是一级 A 类或高级研究员,可以说是本专业的顶级人物。专家小组的成员都是一级研究员,一般有 4-5 名,大都是由本专业的负责研究生教育的主任会议投票选举推荐到巴西科技基金委。例如全巴西计算机专业有近 50 个研究生教育课程分布在各大高校等,这些课程的主任会议,平均每年召开一到两次,多是在本专业的年会上召开。他们代表全巴西的计算机专业投票选出巴西科技基金委和巴西高教基金委的本专业两个专家小组。 经过专业投票选出的专家小组的组长和成员就成为 各个 相关专业在“人才金字塔尖”上的代表人物。就是这些塔尖上的领军人才,借助于具有高效互动功能的技术支持系统,通过每年遴选和发放科研成果津贴的方式,已经建设起“万人科技精英队伍”,一方面组建团队担负起国家科研创新发展的大任,另一方面也担负着人才的培养和评选工作。但值得一提的是,成员们的各项工作全是义务性质的,无任何工资性质的额外报酬。当然作为巴西科学基金委的研究员,他们和其他研究员一样,每月获得科研成果津贴。 科研项目初审和终审制度 如前文所述,由巴西科技基金委开发和维护的科研项目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 (Carlos Chagas Platform) 为巴西科研项目从招标到结题的全周期管理提供了强大有效地技术支持。与科研项目基金有关的一切活动,包括项目的招标、申报、同行初审、专家终审、审批、签约、管理执行、结题、报账、审计等等,都是通过这一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实现的。项目基金审批流程如下: 巴西科学基金委 的技术人员将收到的申请项目分别用电邮发到本专业的初审研究人员,通常一个项目由三个初审评议; 一个月后,这些研究员把初审报告发回系统来; 当初审报告收齐后,技术人员通知专家小组成员和组长; 专家小组根据初审意见,决定推荐名单,发给巴西科学基金委本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员; 巴西科学基金委 根据经费情况和专家小组的推荐名单决定最后获批名单, 然后 进一步进入签约、资金发放和项目管理程序。 为便于了解上述程序,下面以面上基金项目为例进行说明。巴西科技基金委通过发布招标书的形式,资助面上基金项目,其中主要一项称为 Universal 项目。 Universal 项目资助期两年,每年 8 月份发布表述, 11 月份公布结果。按费用额度,分为三类: A 类, 1.5 万美元以内; B 类, 3 万美元以内; C 类, 12.5 万美元以内。 2010 年,巴西科技基金委共出资 0.6 亿美元,资助 3600 个该类项目,竞争十分激烈。申请成功者除了项目新颖以外,个人资历应出众,一般要求是科研成果津贴获得者。 初审人员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首先登陆科研项目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阅读项目申报材料,在整合为同一界面的科技人才电子履历表和数据库上,查看项目申报者是否为科研成果津贴的获得者。如果不是,初审人员一般就会以资历不够的理由否决申请。若所有申请者都是津贴研究员,下一步初审人员将根据申报人员列出的五篇论文代表作加以判断。初审人员会比照巴西高教基金委科技文献评级系统上对期刊会议的等级评价信息和分值标准,来判断这些文章的质量。其它可比指标有:历史获批项目记录、指导研究生数量、参加国际会议等。这些指标都成为初审者对申报者项目申报资历与合格程度加以评判、对比的参照条件。由于所有申报者的电子履历表是统一格式和公开的,对申报者这些方面加以比较其实是很容易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初审结果只有一个:推荐或不推荐,并附上初审报告,陈述清楚推荐或不推荐的理由,特别在不推荐的情况下,更要陈述清楚。初审报告的正确和公正十分重要。 接下来,专家小组根据三位研究员的初审意见,给出一个综合结果:推荐或不推荐,但要打出 1-5 分的优先级来。除此之外,专家小组一般还要平衡一下校际研究中心的项目分布情况,对个别申请人的优先级别适当调整。 巴西科技基金委该专业的技术负责人根据这些优先级,决定最后获准项目清单。技术负责人一般还要平衡一下地区间项目分布情况,对一些申请人的优先级别用地区权重方式小范围调整。但总的来说,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整个项目评审过程中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项目的审批,取决于申报人所在的研究生课程的评价级别。例如针对上述的科学无疆土高端人才项目,申请人的基本条件就是本人应是科研成果津贴的获得者 ( 一级研究员优先 ) ;同时所在的研究生课程评级要不低于 4 级,即至少能够招收博士研究生。 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 – 技术协调 – 科研人员自我管理”科研管理体制 科研与人才的管理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若使科研与人才管理的目标优化实现,关键是要正确有效处理整个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巴西的科研管理体制融“行政管理 – 技术协调 – 科研人员自我管理” 于 一体,使三个具有特定功能和目标的子系统能够关照整体系统的运作规律和目标,协调运作,在最大化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实现整体科研管理的有序有效。 1 ) 行政管理 巴西政府对科研和人才的行政管理是指巴西科技部和教育部对巴西科技发展总体政策性的管理。例如推出“科学无疆土计划”或促进内陆地区科研发展的政策性措施;国家科研和教育预算;国际科技教育交流的走向等等。但政府部门是不具体管钱的,绝大部分经费是委托巴西科技基金委和高教基金委来管。关于各类基金的全周期项目管理情况,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这里 不再赘述。 行政管理的构架,以巴西科技部为例,具体包括如下四类工作人员: 部长和司长 ( 注:巴西 政府 部委不设副部长、副司长编制,司长相当于国内相关部门的副部长 ) ,由总统任命,政府换届,职位换人; 公务员,担任处长以下职务,是该部的永久性工作人员; 服务性雇员,是指秘书、信息、保安、卫生等行业的服务人员; 实习生,是在读大学生在部门的实习工作,担任低一级的项目文档处理工作。 其中 ,担任科技部部长的人选一般都是总统的政治结盟伙伴,也就是常说的政客。担任司长的大都是来自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德高望重的教授。在该部仅有的 6 个司长岗位上,有四位都是来自大学的著名学者。巴西著名气象学家, 一级研究员 Carlos Afonso Nobre 博士,毕业于巴西航空理工学院 ( 本科 ) 和麻省理工学院 ( 博士 ) ,担任过 高教基金委多学科专家小组组长,气象研究中心主任,科技信贷支持局副局长,目前是科技部科技发展和政策司司长。这种任用经过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和社会活动筛选出来的专才精英治国,是巴西政体的一个重要特点。 2 ) 技术协调 巴西科研与人才管理的技术协调工作是由其科技部下属的 科技基金委和教育部下属的高教基金委统一协调负责的。科技基金委和高教基金委都是联邦政府的事业部门,人员组成和科技部一样,高级主管来自大学科研第一线。中层和技术人员是政府公务员。他们负责科研基金和项目的日常协调和管理工作。例如巴西科技人才电子履历表和数据库 和 科研项目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 由 巴西科技基金委开发和管理。巴西高校研究生教育评价工作和科技文献评级系统 是由 巴西教育基金委开发和管理。 具体以巴西科技基金委为例,这个机构就是贯彻科技部的科技发展政策,执行科研经费预算和协调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上述 170 万科学技术人员的科研工作。在整个基金项目管理周期,该基金委员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的责任和角色就是技术协调者和服务者,而不是科技人员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图 3 巴西科技部信息技术司司长,著名计算机专家 Virgilio Almeida 博士在 拉特斯数据库 的履历表首页 科研人员的参与和自我管理 如上所述,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高校和科 研单位的教师和研究员等,以及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等技术人员。他们形成国家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力军,既是科研基金的使用者,又是科研项目的管理和执行者。科研人员的参与项目管理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项目的评审管理,所有项目 基金的评审是由他们自身完成的,具体的说,是由前面提到的一万三千科研精英完成的。这方面的管理是在巴西的行政管理的架构下和各种信息技术系统和制度的支持下,才得以公开、有序、有效地进行,实现了由“专业内行对专业人才建设和持续发展的管理”,确保了专业管理和发展的质量,从而也有效避免了“外行管理内行”以及“行政干预专业管理和发展”的弊端。 二是项目的执行管理,所有获批的项目的科研进展、人员组织和财务管理都由科研人员自行管理。这种“科研人员自己管理自己模式”的有效执行也是在 巴西科技基金委和巴西高教基金委的技术人员协调下,相应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下完成的,没有高校和科研机构行政部门的影子。即便是巴西高校的行政机构,基本上是不参与来自科技基金委项目基金的管理,如果有所涉及,也是辅助性的。例如,大学教师得到巴西科技基金委的基金,要购买设备,采购和使用权在项目负责人,但安放在实验室后的设备要登记成为大学的资产,则由大学相关部门登记。除类似的情况外,所有关于项目执行的管理,都是科研人员通过科研项目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自行管理。 如上所述,巴西对科研和人才的管理体制不仅在行政架构上结构合理、功能强大,而且在技术协调上也为科研和专业人才发展打造了“自助式”发展的技术支持和一切“以人为本,以科研为重”的人文管理环境。通过融“行政管理—技术协调—科研人员自我管理”为一体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巴西不仅从国家层面统筹优化了科技和教育资源,做好重点工作如规划制定、政策设计、服务到位等等,而且由于 所实施的这一套管理体制的公平性和公开性,从而也从根本上避免了“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后果的出现,确保了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的自由竞争机制的高效持续运转。 本系列的第一部分《 巴西“万人精英”和“科学无疆土”人才计划 》 和 第二部分 《 巴西人才计划与科研管理的技术支持 》 得到科学网众多博友和编辑部的关注和支持,特表示谢意。同时,谨对本文合作者的无私奉献和才智情华致以真诚的感谢。 参考文献 巴西科技部 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 (CNPq) 的 2010 年年度报告 , Relatório de Gestão 2010 - CNPq , 2011 。 王伟, 科研管理中复杂性分析 ,科研管理 , 2002(2):13-17 , 12 。
个人分类: 巴西人文|516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巴西人才计划与科研管理的技术支持
热度 9 Liweigang 2013-1-22 07:58
巴西人才计划与科研管理的技术支持
巴西的人才计划与科研管理相辅相成,富有成效,关键在于拥有一系列保障其管理机制高效运转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和相应的规范细则。 作者推出《人才计划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 - 巴西篇》,共分三次在科学网博客发表,本文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人才电子履历表和数据库、在线基金项目申报和管理系统、科学文献评级(分区)系统和全国研究生评价系统等等,敬请网友关注。 巴西科技基金委和巴西高教基金委等联邦政府机构协调合作,共同开发的巴西人才计划与科研管理的技术支持。这些国家规模的系统具有标准化、程序化、互动化等特点,不 同子系统间能彼此兼容,有机协调, 先进实用。正是这一高度整合和良性运行的信息技术支持体系使得巴西有效实现了对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和高校研究生教育等进行 的科学 评价和管理,不但能建设出一支稳定持续且结构合理的能有效支撑起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具有可协调性、互动支持性和公平稳定性的人才培养、支持和淘汰机制。这一系列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子系统: 科技人才电子履历表和数据库 (Lattes Platform) 科研项目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 (Carlos Chagas Platform) 科技文献评级 ( 分区 ) 系统 (CAPES Qualis) 高校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 CAPES Coleta Data ) 1 .巴西科技人才电子履历表和数据库 (Lattes Platform) 巴西科技人才电子履历表和数据库 (Lattes Platform) ,简称拉特斯平台,是巴西科学基金委开发和维护的科技教育人才数据库。它特别整合了个人、团体和机构等资源,形成全国单一的科技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科研人员的履历表统一格式公开发表在网上。尽管其开发初衷不过为巴西科技基金委进行内部人才管理,但是因其理念先进、技术优势,已经受到全国科研人员和相关机构的高度认可。拉特斯平台现在已经延伸到联邦政府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各州政府相应机构等管理部门。甚至不少私营企业也引进这一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在巴西,任何科研人员和教育科研机构若想获得同行认可、持续发展以及申请项目基金,都必须在此在线人才库登记,填写和更新自己的履历表。即便是对有引进意向的外国专家和赴巴留学人员,也不例外。因拉特斯平台拥有的公开透明特征,保证了平台上的所有履历表上信息的真实性。在巴西法律和职业规范监督下,哪怕一次学术造假,就足够断送造假者的学术生命。在拉特斯平台信息系统支持下,巴西人才选拔和项目评审的方式和结果,都具有相当 强 的社会公信力。 在巴西, 拉特斯平台已经成为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科研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得力研发和咨询系统,甚至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专业人员的级别晋升,都依据这个系统。 如前文所述,正是在拉特斯平台的技术支持下,到 2 010 年为止,巴西在此人才数据库登记科研人员已达 170 万人。通过合理有效的基金项目评审,逐渐严格公正地遴选出 12883 名分布于不同级别的 研究成果津贴 的学术带头人。这万余获得政府科研成果津贴的研究人员,就形成了前文图 1 的巴西科技人才金字塔的“顶端精英”人才。由于高效稳定拉特斯平台的支持,使得每年进行一次的政府 研究员成果津贴发放方式具有了有效的“筛选”“择优”功能。一方面保证了评选结果的公正性、有效性以及学术团体和社会的认可性,而且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鼓励所有研究人员努力自主发展、赶超先进的积极作用。获奖人员的资助期在 3-4 年,到期后进入正常申报渠道。在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评选程序下,每个研究人员都会自我鞭策,努力做得更好,争取在下一次政府研究员津贴评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从而有效避免了“奖励先进”而可能带来的对未获得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基于拉特斯平台, 巴西科技基金委 还与国际科技文献评价系统建立合作关系,实 现了在科技人员的在线履历表内与 SJR-SCI 、 SCOPUS 和 ISI 等的应用统计和期刊影响影子的直接连接,为使用者提供不少方便。 2 .科研项目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 ( Carlos Chagas Platform) 由巴西科技基金委开发和维护的 科研项目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 ( Carlos Chagas Platform) 为巴西科研项目从招标到结题的全周期管理提供了强大有效的技术支持。与科研项目基金有关的一切活动,包括项目的招标、申报、同行初审、专家终审、审批、签约、管理执行、结题、报账、审计等等,都是通过这一 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实现的。 2010 年,巴西科技基金委的总预算科研资助金额是 9.73 亿美元 (19.47 亿巴币 ) ,全年共发布 70 个项目招标文件,收到 31739 个申报资料,资助 12549 个项目,占申报数的 39% 。与所有这些招标相关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巴西科技基金的这个系统 来实现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系统和巴西人才电子履历表和数据库 - 拉特斯平台之间已经实现了兼容整合,形成同一界面自由切换和操作的互动技术支持体系,保证了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的有效运作。 以项目基金的同行初评和专家终审两个环节为例,评审者在审阅项目时,可以在同一界面查阅以下内容:项目申报书、主要成员的履历表、经费使用预算和指导研究生计划等等。如果终审专家需要引用同行初审的评语,界面也有自动推荐和引用功能。同时,评审人员也可以随时使用界面上提供的链接到拉特斯这一科技人才数据库的网页去查阅申报团队所有成员的履历表等 信息 。如前文介绍,由于履历表采用统一格式,针对不同申报人的具体条件合格与否,哪位申报者的条件更胜一筹,一目了然,可见这一系统 较好保证了竞争者间的资格条件的高度可比性 。又因拉特斯人才数据库是一公开的网络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登录、查询,评审结果是否公正合理就受到了很好的同行和社会监督,这就保证了它的高度透明性。这就通过技术上避免了学术不端行为,从而实现科研队伍和评审人员的自律和自我管理。 由此可见,巴西科研项目在线申报和管理系统的高度 实用性和成效性、以及拉特斯平台上的履历表的高度透明化,有效地保证了在项目竞赛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评审结果的相对公开化和公正性。有趣的是,政府其它部门的一些科研预算,如卫生部的艾滋病防治等项目,也都委托给巴西科技基金委来管理的。另外,上述项目管理周期的全部工作,包括后端财务管理和审核等, 95% 以上实现了无纸和异地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系统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巴西高教基金委 科技文献评级 ( 分区 ) 系统 (CAPES Qualis) 巴西科技基金委、巴西高教基金委和大部分州政府科学基金会均资助研究人员主办国际、国内或地区性学术会议以及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一般各专业都有若干个国内学术活动。由巴西科研人员主办、在巴西境内的国际会议也可以得到资助。资助强度一般在 3 万美元以内。 为了解决究竟资助研究人员参加哪类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和活动这一问题,巴西高教基金委开发出了科技期刊和会议评级系统 (CAPES Qualis) ,对各类期刊和会议加以评价和分级,相当于中国科技界所说的“期刊分区”。这个权威的评价系统一方面便于引导科技人员把科技成果发表到合适的期刊和会议上;另一方面,也对审核项目、评估研究员水平、以及研究生教育水平等具有实际参照和指导意义。巴西科技期刊和会议评级系统把各专业的期刊和会议总体上分为两级七档,即具体分为 A 、 B 两级,其中 A 级下又具体划分为 A1 、 A2 两个档次, B 级分为 B1 - B5 五个档次。 如图 2 示。 图 2 是巴西高教基金委基于 2009 年收集的资料 所制定的计算机专业期刊学术文献评级分布。其中 A1 级刊物占 12% , A2 级占 14% , B1 级占 25% ,其它 B2-B5 级占 49% 。 C 表示暂无分类的资料总数的相对比例。 图 2 基于 2009 年的计算机专业期刊学术文献评级分布 4. 巴西高校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 CAPES Coleta Data ) 巴西教育部下属高教基金委员会 (CAPES, 简称高教基金委 ) 每三年对全国各个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具体包括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科研成果、教学计划、毕业生人数和社会活动等项,根据各项得分,对不同学校相应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按 1-7 级综合打分。 其中,代表不同学校间的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分数差别主要来源于师资的科研水平,评审专家根据统一的文献标准来计算分数。 至于不同刊源的学术论文具体应该以多少分来计算,这又是在上述的,受所有研究人员和社会高度认可的技术支持系统——高教基金委科技文献评级系统 (CAPES Qualis) —— 支持下按部就班完成的。其中被评为 3 级以上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可以招取硕士研究生,获得一定名额的巴西高教基金委的硕士奖学金、 4 级以上的可以招收博士研究生,获得一定名额的巴西高教基金委的硕士、博士奖学金、 5 级以上的可以获得一定名额的巴西高教基金委和巴西科技基金委的博士、硕士奖学金。具体分配是由该课程主任组成的委员会决定的,一般在入学考试时筛选。领取研究生奖学金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学生一旦成绩不及格,其奖学金会转发给其他合格学生。获得 6-7 级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一般都是全巴西本专业最好的,会得到一些特殊的政策倾斜。 本系列的第一部分:《 巴西“万人精英”和“科学无疆土”人才计划 》一文发表后受科学网友和编辑部厚爱,我们特表谢意。敬请大家继续关注第三部分关于去行政化的人才计划和基金项目的科学管理体制,十分感谢。
个人分类: 巴西人文|8141 次阅读|23 个评论
老吴的高论
热度 6 xcfcn 2011-10-27 20:05
老吴的高论 让一些博士刚毕业或者博士后刚出站的年轻人去做科研管理,制定科技政策,甚至指挥科学家是荒谬的,这是近十几年来发生在科技界的另外一种得意洋洋的荒唐,也是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PS :我这个 nobody 也很有这样的感受,中国有一批搞科技政策研究的,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似乎没有实践的机会,他们更多的还是去论证领导决策的英明。从白春礼居然背书何传启的“第六次科技革命”也可看出一些端倪。
个人分类: 杂论|641 次阅读|9 个评论
SCI分区问题
热度 1 hahasalon 2011-10-17 15:02
web of science里面刊的分区问题如下: (1)每一种刊,无论SCI还是SSCI,AHCI,都有分区; (2)分4个区,25%为一个分区,前25%为1区,依此类推; (3)如果某刊在该年没有影响因子(原因有多种),那么就没有分区,也不会分到4区; (4)个别刊,会分到两个类。 (5)如果某刊没有分区,可能是该刊自引过高,被纳入观察名单,即存在剔除可能;也可能是某一年影响因子没有做,计算不出值;也可能是发布时,统计数字没有出来,没有计算该值,可以提醒ISI修改。 每种刊影响因子分区的具体进入方法,请见附件。 分区问题.pdf
个人分类: 图书馆工作|3639 次阅读|1 个评论
革故鼎新(26):从科研管理弊端到社会管理的历史反思
pww1380 2011-2-22 14:37
革故鼎新(26):从 科研管理弊端到社会管理的历史反思 杨文祥 引言: 近来有朋友讨论是“促进全民科研还是精英科研”的问题。 这一讨论的实质是在为处于管理困境中的科技管理寻求消除弊端的解困之道。 科技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脱困思路 :科研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上看,问题虽然表现在部分和局部,病根却隐秘在全局与整体。 如果不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上入手,对症下药,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科技管理的缘起与中国科技管理的历史条件: 在世界史上,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事业是伴随工业文明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而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中国,几千年来,整部中国历史所记录的就是一部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于是,我们这个国家无论是民族文化意识形态还是社会系统的组织结构,都深深地打上了农业文明的历史烙印。 尽管辛亥革命终结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 1949 年以后又逐步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但这只是为工业文明的建设、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当代中国社会不但远未完成工业文明深入完整的历史洗礼,而且面临着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严峻挑战 。 当代中国科技管理弊端根源: 这样,每当我们为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社会弊端困扰不堪的时候,总会发现 造成这些弊端的根本原因往往就存在于当下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系统结构及其内在运行机制与数千年来传统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系统结构及其内在机制的藕断丝连之中 。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弊端的社会表现及其发展: 在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现实语境中,对此类种种社会弊端,不是用“中国国情”或“中国特色”等语汇不求甚解更不负责任地一言以蔽之,就是用愤世嫉俗的“潜规则”一词来表达自己的无奈甚至是诅咒 。 除此之外,让这些社会管理弊端所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更加复杂也更加纠结的是,我国的管理干部组织制度完全不考虑所用人员在组织管理方面的专业素质。几十年来,不知道管理和管理科学为何物,不具备最起码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这几乎构成了我国各级管理人员的共性和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违背常理和科学理性的宏微观管理决策在当代中国都必然是见怪不怪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于是,忽视甚至否认管理规律,忽视甚至否认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十分天真而且十二分固执地认为,仅仅依靠自己的热情、干劲、愿望、理想这类主观意志就可以完成一个现代社会的管理和现代国家的建设任务的主观空想和形式主义便大行其道。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豪情壮志的激励下,我国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已经提出了“超英赶美”的“振奋人心”的口号。尔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半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样令人激动万分的动人口号。甚至粮食亩产 20 万斤的“卫星”也“放上了天”。而几十年来连续不断的运动: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阶级斗争、四清、文化大革命,这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在那些政治挂帅的年代里,即使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这些经济建设内容也统统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政治内涵,并以政治运动的形式,通过政治的高压来强力推行。 这些连年不断的政治运动,每搞一次都把当时的社会管理系统彻底搅乱,给国家、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每一次灾难都比前一次灾难都来得更为深重,而首当其冲深受迫害的就是本来应该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历史贡献的各领域的民族精英和社会精英 。对此,有意研究这段历史的朋友可以找来最近 由中央授权、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949—1978) 一读。 于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管理与现代化转型、建设与发展遭遇到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的现实阻力和障碍。 客观方面是历史发展条件的先天不足,即没有经过深入、完整的工业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洗礼;主观方面是自上而下全社会性的缺乏作为现代文明核心要素的尊重科学的精神素养和保证科学精神在社会实践上得以落实的社会民主意识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主观盲目甚至是蛮干。 而这一主观盲目与蛮干不仅是历史条件先天不足这一客观因素在主观方面的表现形态,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客观条件这一不利因素对社会管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造成的阻滞作用与现实危害。 长达十年的文革之乱,不但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社会灾难,也彻底暴露了社会管理旧体制和旧机制的根本危机。正是由于看清楚了这一点,当年的国家政治领袖和全社会的有识之士形成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社会管理共识和政治共识。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探索,尽管目前的改革主要还局限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就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伴随改革和发展,尽管衍生了诸如腐败、两极分化、社会不公等一系列问题,但如果本着严肃的科学精神和客观态度加以分析而不是出于一时的情绪、义愤,更不是出于对特殊利益集团的曲意维护,不难看出,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改革开放的结果,恰恰相反,是由于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明显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的结果。 就是说,上述问题的出现和日益尖锐化,不仅仅是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整体改革整体推进的呼唤,同时也是对构建一个适应中国作为现代国家进行现代社会管理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系统结构的历史呼唤。 既然我们有能力取得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成功,我们必然也有能力不断取得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整体改革以及现代社会管理整体结构构建的成功 。 显然, 目前这种政经改革未能实现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的良性发展局面,实际上是改革前三十年的后天失调现象在今天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的折射。换言之,就是社会管理领域的后天失调在今天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表现形式。 结论: 先天的客观历史条件不足和后天的主观空想导致社会管理系统严重失调是造成当代中国前 30 年社会管理领域灾难丛生的现实原因。而这种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两方面因素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和互相强化,则最终形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领域弊端丛生、多症并发,综合感染,恶性循环,日益危重的痼疾。这一顽症既是前三十年的历史后遗症,也是今日中国改革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积重尽管难返,必有解救之道。何以解救,唯有深化改革——立足于历史反思与科学理性的社会管理系统的整体改革和现代社会管理系统结构的整体构建。而 中国科研管理的最终出路,就寓于这一现代社会管理系统结构的整体构建之中 。 参考文献: 1 .陈安. 促使全民科研,还是鼓励精英科研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14951 2 . 2011 年 02 月 21 日 09:05  来源:北京日报.中共党史《二卷》新意 : 客观记述文革等严重错误.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2-21/2855853.shtml 3 .杨文祥. 革故鼎新 (1) :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4362 4 .杨文祥. 革故鼎新( 3 ):面对上海火灾的公共安全问题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5299 5 .杨文祥.革故鼎新( 4 ):痛定思痛 —— 上海火灾对我社会管理与执政能力的严重警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6063 6 .杨文祥. 革故鼎新( 8 ):从单纯经济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到对现代社会的科学管理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7873 7 .杨文祥.革故鼎新( 9 ): 人事管理迷信、腐败、不公等社会问题简析:病因、危害与根治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9801 8 .杨文祥. 革故鼎新( 10 ):瞻前顾后议改革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9900 9 .杨文祥. 革故鼎新( 11 ):博文阅读一得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 =1id=391391 10 .杨文祥.革故鼎新( 12 ):博文佳作点评一则.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392063 11 . 杨文祥. 革故鼎新( 13 ):小议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公共管理体制构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392091 12 . 杨文祥. 革故鼎新( 14 ):博文佳作点评一则 —— 中国科学研究与管理如何突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392163 13. 杨文祥. 革故鼎新( 15 ):中国教育忧思录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392663 14. 杨文祥. 革故鼎新( 16 ):关于科技、教育等诸领域专业管理问题的对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392726 15. 杨文祥. 革故鼎新( 17 ):为各级政府的急躁病把脉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5163 16 .杨文祥. 革故鼎新( 18 ):改革 —— 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小议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395426 17 .杨文祥.革故鼎新( 19 ):严重的现实灾难,沉痛的历史反思 —— 丁甜老师博文引发的理论思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8331 18 .杨文祥. 革故鼎新( 20 ):略论大学精神和一流大学建设 —— 读杨学祥教授诗作《地狱和天堂》感怀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403737 19 .杨文祥. 革故鼎新( 21 ):关于精英群体和精英教育问题的深度对话( 1 )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403889 20 .杨文祥. 革故鼎新( 22 ):关于精英群体和精英教育问题的深度对话( 2 )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403901 21 .杨文祥. 革故鼎新( 23 ):再论当代中国的精英群体和精英群体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404127 22 .杨文祥. 革故鼎新( 24 ):盛世危言:辉煌成就面前勿忘民族危机 —— 当前改革面临的复杂局面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404980 23 .杨文祥. 革故鼎新( 25 ): 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科学、理性和健康的社会民主建设应该是一种三层次结构构成的整体进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12740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39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化宏观改革的突破口——读杨学祥教授博文《中国天气两极化》
热度 1 pww1380 2011-1-21 13:49
刍议 深化宏观改革的突破口 ——读杨学祥教授博文《 中国天气两极化 南方极寒北方极旱: 被忽视的灾害链 》有感 在信息 - 知识时代,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国力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因此, 国家层次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在改革基础之上所生成和构建的有新生活力的国家 - 社会科研投入与成果应用机制是国家宏观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基础 。而 国家层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条件。 如果 把国家层次的科研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宏观改革的突破口 应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中国天气两极化 南方极寒北方极旱:被忽视的灾害链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6271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572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江湖的闲话
热度 24 weijia2009 2011-1-17 11:34
科研江湖的闲话 今天在 Charlotte 的“大亚洲”超市摆杯具的地方看到几只产自景德镇的茶杯,忍不住把玩了一下,结果老眼昏花的竟失手打掉了一只杯盖。摔到地板上的声音非常清脆,全店的人都听得出来是“杯具”。店长来了,和我发生了小小的争执,说到激动时刻,他的脸都红了。争执的内容很简单,我说要把这个杯子买下,我喝茶不用杯盖的;他不肯,说顾客不小心摔了东西很正常,不需要掏钱买。其实我是真喜欢这个杯子,所以坚持要买,最后店长不再坚持了,但找了个新的杯盖硬是放进我的推车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是中国人的店子,开到了这里其行事风格迥然不同了。据说当初国内开第一家食品超市的时候,可称之为“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不少顾客拿了货架上的鸡腿跑到卫生间一顿猛吃,颇有不占点便宜绝不罢休的味道。当然今天我们都市里的大超市跟国外基本接轨了,秩序井然,待人也客气,只是营业员们数量比较多。我每次驻足于喜欢的物品前观赏把玩时,总能在眼角瞟见一名或数名店员从不远处有意无意地走来。知道人家也是在工作,但感觉上总有点像“谍战电影”- 我这个地下党漫不经心地在人流中寻找接头机会,而身边有“特高课”在行动。 说起“谍战”方面的经历,还真有一些。前几年有一次在科技部评审项目,前一晚就有个朋友 - 某 985 大学的“ XX 学者”海归跟我打电话,让关照他的项目。他说,这个项目你的话很关键。第二天进会场后得知我确实被分配主审他的项目。这个朋友跟我还算熟悉,我很认真地阅读他的标书,遗憾的是他准备得很差,纯 science 来讲只能在一堆标书中敬陪末座。轮到我对各申请项目进行陈述时,我如实地说了我对他标书的看法 -科学思路和方法不行。 5 分钟后会议中途休息,他电话打来了,已经知道了我的发言,认为我不能这么讲,下面一轮表决务必要帮忙!等到表决时,我依然如实地跟大家讲了(也是我电话中告诉他的)我的结论性的看法 - 这个项目达不到我认为的资助标准。我一边讲一边环顾左右,看谁是卧底。有两人在低头发短信:一个是我们的评审组长,一个是在座的部里的某处长。最后我要求大家都表个态,想借机会再品味一下是评审组长还是那位处长有偏袒倾向。结果大家一致性地同意我的意见否决了这个项目,当然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当时究竟是谁如此“技艺高超”地在评审过程中向外“送情报”! 前一段时间科技界的几名优秀海归呼吁要改革 中国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同行评议和科技经费分配体制,紧接着又有一个“广大学者需要自律”的提法。在“人际政治”全面压倒“学术竞争”的科技管理现状的今天,到底是“体制”还是“个人自律”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呢?大多数人似乎都倾向于是体制的问题。也有人在这两者之间比较纠结,觉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也想了很久,一直到捧起了那个景德镇产的茶杯喝茶时,终于顿悟,觉得这两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提出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固然是有必要的,但蒲先生的“自律”观点意境更为高远。西方学术界之所以在科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源于其良好的科研、文化和教育传统;借用蒲先生说过的话,中国学术界要想赶超西方同行,需要进行文化的反思! “体制机制”其实是人而不是物。说实在的,科技管理体制之中的决策者、执行者几乎都是深谙西方科技文化的海归们!如果我们用心去看的话,上到政府的部委,下至一个大学的科研管理部门,其负责的、掌勺的人大多有深厚的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昨天他们还是西方科技界正直的、讲究科研良性竞争的人;今天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快速蜕变为讲人际、推动科研垄断的“小集团”代表人物。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在过去十年中接触到的很黑暗的东西大多是由来自于具有西方文化教育背景的海归们制造的。有人说今天的科技“改革”一说实质是源于新旧海归们在资源分配上的一场争夺!这句话说得粗了点,但理并不粗。 “体制”和“机制”之论估计充其量才有一两百年的历史,而资源争夺是贯穿人类发展史的。不论在什么名义和机制下的改革,科技资源的竞争和分配是核心内容。而竞争的方式便是文化的体现!能否真正引入国际机制,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制度,不在书面上的游戏规则,而在于游戏中的人!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很清楚海归们中的很多人毫无疑问地会变成“人际政治”和各方利益集团的新的掌门,我们也相信海归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们会承载大众的希望,以实际行动来对自己“自律”,为行业树立起榜样,从而逐步改善我们科技领域的文化环境。 自古 有江湖就有纷争,就有英雄,科研江湖也不例外。但江湖到底是什么,老百姓都很明了,是左冷禅,是岳不群,是令狐冲那些人!至 于到底会是哪一个,让我们拭目以待!
9345 次阅读|38 个评论
从丁肇中的不知道谈起
热度 4 zdwang 2010-12-27 08:07
从丁肇中的不知道谈起
从 丁肇中的不知道谈起 王 振 东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前不久在中山大学访问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大都是“不知道”,丁肇中说,“这 15 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 ”,“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样也就可以在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说不知道了”。他在中山大学演讲中说,自己 100 % 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只做实验。而丁肇中对与他一起工作的 600 多位教授,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其他事情都概不过问。 再前,丁肇中 2004 年 11 月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报告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时,也同样有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同学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中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 20 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丁肇中先生在回答“不知道”时,表情自然诚恳,他笑着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能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 丁肇中的“不知道”,突显了他的求实和求是。我们也很钦佩他将精力集中在从事的科学实验工作上。可联系我们的情况想一下:我们能做到集中精力做科学研究吗? 中国科协几年前开展过一次调查,显示职称越高的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科研的时间越少。正高级人员仅有 38 % 的时间从事直接科研活动。大部分科研人员直接参加科研活动的时间,也只能有三分之一以上。看来,前听到流传的一则科学家自嘲:“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看来并不是调侃和戏说。 现在又到年底了,各种各样的会议和表格,汇报“今年拿到了多少项目和经费?发表了多少文章?申请了多少专利?得了些什么奖?下一年的计划是什么?……”等等,又该湧向科研人员了。把宝贵的科研时间,让给开会、填表、项目公关……等事务上,使科研主业,反而成了只占几分之一时间“兼职”工作,这怎么能够集中精力去创新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当思考在给科研人员松绑,将更多精力投入直接科研活动上,能做些什么? 本来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力投入是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进步的两个重要方面,这几年我们在科研经费投入上的确有了很大的增长,可是如果科研人力投入却因管理的不善引起内耗而减少,科研经费投入的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科研管理不仅要在怎样增加和合理分配经费上下功夫,也应当要在怎样消除内耗,增加科研人员直接参加科研活动时间上下功夫。 建议国家有关“科”字头的管理部门,不妨可以组织些调研,弄清分散我国科研人员投入直接科研活动精力的原因,研究怎样改进管理部门的工作,以改善和提高科研人员投入直接科研活动的时间比例?这应当是与提高和合理分配科研经费投入同样重要的事情。
个人分类: 随笔|9712 次阅读|6 个评论
嫦娥与科研发展、科研管理
等离子体科学 2010-12-21 15:47
刚转了一位老师(且称他 T 老师)关于眼下科研政策、科研管理讨论的几点看法。其中第一条就是科研落后与技术(包括仪器)落后有关。对这一点,笔者颇有同感。 昨天北京开嫦娥二号庆功会,领导人都到了。可谓隆重。从中也看出至少可以认为嫦娥计划代表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积两弹一星以来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确实是如日中天。我们的嫦娥一号至少比起印度的 Chandrayaan-1 ,在航天技术上是更胜一筹。 可是,科学研究呢? 这两个卫星的科研计划里,月壤探测都是占据首要地位的。 2009 年 9 月 24 日,路透社报道: Chandrayaan-1 finds water on moon 《 Science 》的 online report : Detection of Adsorbed Water and Hydroxyl on the Moon 。 而我们的有关月壤探测的新闻,则见于中学生的考卷: 嫦娥一号卫星的微波探测仪可探测月壤发出的频率 3.0 GHz 、 7.8 GHz 、 19.35 GHz 和 37.0 GHz 的微波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微波属于电磁波; B .微波是可见光; C .这四种微波在真空中波长一样; D .这四种微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 笔者知道的正确答案是:这四种微波在 毫米到厘米 的波段。 看了《 Science 》上的文章,知道装在 Chandrayaan-1 上的探测到月壤中水成分的仪器 M3 发出的探测波长在 微米 波段。 这个 M3 是美国人装上去的。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5429 次阅读|3 个评论
革故鼎新(14):博文佳作点评一则——中国科学研究与管理如何突
pww1380 2010-12-10 11:33
革故鼎新(14):博文佳作点评一则——中国科学研究与管理如何突 杨文祥 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参考文献: 1. 胡业生 .中国科学研究与管理如何突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878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革故鼎新(12):博文佳作点评一则
pww1380 2010-12-10 07:43
革故鼎新(12):博文佳作点评一则 杨文祥 “要有一个好的规则和传统作为可行和必行的补充,可行性是第一位的,制定的规则不可行,不能公开的潜规则必然泛滥成灾。” 这是对科研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弊端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所总结出来的揭示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及其内在规律的至理名言。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人员三思,并将其作为制定管理规则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杨学祥.体制与自律及规则.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759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坛杂俎(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学术打假”的另类思考
pww1380 2010-11-23 21:47
学坛杂俎( 1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关于“学术打假”的另类思考 作者 杨文祥 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在这种探索性智能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既不可能存在什么既定的是非标准,也没有什么先验的“真”“假”之别,否则就不再存在什么需要探索的未知领域了。 因此,在科学研究领域,除了恶意的抄袭与剽窃之外,社会应该关注的是科学家科学创新价值和学术水平的高低,即给人类创造了多少新知识、新技术,总结了怎样的新理论,提出了什么样的新思维和新思想,而非跟在科学家的身后刻意去发现什么“假”,除非有人蓄意亵渎科学或恶意诋毁科学家群体。 另外,在科学研究领域,任何人都不过是一个与他人地位平等的探索者。如果有人不清楚这一点,贸然充任裁判他人学术生命的“学术判官”, 极易造成误伤他人的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 无庸讳言,由于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思想的混乱,导致了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丑恶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时下的中国社会,物欲横流,假、丑、恶现象比比皆是。而这假丑恶的渊薮就集中在钱与权的交集上,即贪官与奸商的勾结处。学术界即或有染,问题也并不在于学界本身,而在于学界与官商的不当联系之中。而学界的这种污染,也是腐败由核心领域向周边蔓延和浸润的结果,而非腐败和一切假丑恶现象的源头。 今日的中国社会的确需要大批的打假、打丑、打恶,以及打击一切丑恶和腐败现象的勇士。 只有通过这些民间的打假勇士与党和国家廉政机关的积极配合,才有可能有效遏止腐败和一切丑恶现象的恶性蔓延。 这样,真正有志于打假的勇士就应该深入虎穴,深入到贪官和不法商家沆瀣一气的地方去打,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和源头上真正解决腐败和假丑恶的问题。如果不在源头和根本问题上下工夫,只在学术界大张旗鼓地“打假”,到头来只能起到转移焦点,保护腐败,亵渎科学和丑化科学家群体的负面作用。 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科学家群体是国家这一核心竞争力的社会载体。任何在社会意识上——无论是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还是在社会的潜意识和社会暗示上对科学的亵渎与诋毁,任何针对科学家群体在社会声誉、社会形象和社会信心等方面的伤害都是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釜底抽薪的破坏。如果这种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学术界大张旗鼓的“打假运动”有国外势力的插手或暗示,或有利益集团和腐败势力在幕后策划,问题就更为严重。为此,国家领导层和全社会有必要高度关注这一问题的后续发展。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801 次阅读|2 个评论
革故鼎新(2):名刊迷信的背后
pww1380 2010-11-18 10:52
革故鼎新(2):名刊迷信的背后 作者杨文祥 迷信名刊,是学术界自信的迷失和对自我的否定,更是行政化官僚体制科研管理的常规模式。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4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留学生活的小事来看如何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热度 1 危健 2010-11-18 01:30
从留学生活的小事来看如何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看到饶毅,施一公, 王鸿飞 等有关国内科研管理的深刻讨论,作为刚回国两个月的研究人员,我觉得有些感触。 近来我们国家在引进人才上面花了很大力气,比如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等,都是从国外引进高层次的领军人才,期望国内的科研能够有质的变化。在基金管理体制上面,也是学习了不少国外的做法,事先编预算还有专家论证,买东西要投标,中期有考核,后面有结题,还有很多大项目等等,跟美国的至少形式上很接近,都是挺折腾人得。 但是,如果多数人还没有准备好,那么移过来的一些游戏规则和领军人物,可能水土不服,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里我想举一个简单的我留学生活中的例子。 我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大概是2001-2004)负责逻格斯大学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的邮件列表服务,算是当时大家交流的一个最有效的平台。由于经常有人在上面买卖东西,有时候还有一些政治上的争论或者人身攻击等等,以致很多时候一些重要的通知都给淹没在一般的邮件里面。同时很多同学因为不想看到这么多不感兴趣的邮件,退出了这个邮件列表,影响了使用这个邮件列表作为大家即时沟通重要信息的目的。我和几个学生会的同学商量了一下就决定改变,所有送到这个邮件列表的邮件由我们先分类,如果是买卖东西的,合成一个邮件,每天只发一次,后来是要求发到论坛上由程序自动每天生成一封邮件。如果是争论的人身攻击的就建议到论坛上去而不要发给大家。这样一些重要活动的通知等等就不会被淹没了。就是这样一个明显对大多数人有益的改动,却有很多人不满,他们希望自己的帖子很快让最大多数人看到,而不在意这会影响到他人。最后闹得挺不愉快,不过也算是大家练习了一下民主地争论,也促使学生会认真规范一些章程(bylaw),算是一种很有益的学习经历吧。看看后来一个学生在争论时怎么拿我做反例的: (更多可以看http://wei-jian.net/rcssa/viewtopic.php?t=7631193 ) Previously, one moderator (Wei Jian) forced all the members post ads in the forum, and many people opposed that (actually, I personally support Wei Jian), the former president Ms. Zhuang finally apologized to the subscribers. Let me remind you regarding the ads issue. Actually, the discussion about ads was through the email list, at that time, almost all the protests and comments and explaination were through the email list, but not the forum, although many people didn't care it at all. The moderator at that time couldn't force everybody accept his suggestion, and raised many discontent because he didn't investigate. 举这么个例子,是想说明,作为管理者而言,就算是出发点是好的,大家的想法很可能跟你不一样。一些从国外移植过来一些科学管理的方法,一些同行评议交流的模式,如果大家普遍还不够了解,那么就需要多培训和解释,多听大家意见,尽量缓解矛盾,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嘛。不然,大家被管理的,会觉得没有发言的机会,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产生敌对情绪。其实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得到别人的承认,没有发言权,就觉的自己是P民,这样其实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毕竟我们不能够总是靠简单的拿来主义从国外引进人才,而需要靠自己不断发展完善,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反馈机制。 周立波脱口秀里面好像说过,现在的年青人是被社会玩,意思应该就是感受不到社会对他们的承认和重视,没有自豪感或者说当家作主的感觉。其实允许年青人有更多反馈的权利,应该有利于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不只是为了成为大款或者在北京拥有一套房子而奋斗。在美国看电视,新闻都是在说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这可以算是一个积极的反馈机制,有助于防止小事变成大事,而且很多年青人也会投身其中去解决问题。国内的新闻就经常是说我们成功的做了什么,就是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来报到,这样其实对决策人员来说并不好,因为看不到问题所在;对年青人来说,觉得什么问题都有领导来指挥,自己只是一看客。 当然,说是这么说,反馈做起来肯定不容易,大家思想都有定势了。上次我在北大五四游泳馆,跟门口卖票的女孩说,能不能要求在更衣室装一个甩干机,这样可以把泳衣弄干(国外好像都有),不用湿的就放包里,结果那个女孩认为我是在拿她开玩笑,只好不了了之了。
个人分类: 其他|39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评李醒民的《学术评价的某些规章应立即改革》
hrm001 2010-11-13 12:14
作者:李醒民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19 李醒民:学术评价的某些规章应立即改革 目前,我国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学术评价(包括科学评价)上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像病毒一样在学界恣肆蔓延,肆虐学术肌体,甚至使得一批学人和学子病入膏肓。如不果断、迅速地予以解决,学将不学,术将不术,乃至人将不人,国将不国这绝不是夸夸其谈,危言耸听。 这些问题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我这里仅就其中主要三项规章加以剖析。一是无国家或省部级项目或课题的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没有申请到这样的项目或课题,不管学术水平有多高、学术贡献有多大、资历有多深,统统都不算数,绝无资格晋升专业职称或职级,也不许招研究生。二是按发表论文的报刊级别和篇数计算绩效的工分制,按照工分多寡依次排队等候。三是硬性规定研究生毕业必须在指定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论文,无论文者没有资格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当然也就不可能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这里,我想就这三项规章的不合理乃至荒诞之处以及弊端一一道来。 第一项规章的荒谬是显而易见的。按理说,学术职称的晋升应该以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为准,用非学术的标准衡量学术,显然是越俎代庖。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不花纳税人的钱而取得重大学术成果(当然投入产出比是无限大了)的学人,不仅得不到奖励,反而饱受歧视,甚至遭受惩罚;而那些申请到项目或课题而拿不出像样东西,糟蹋国家的税收和人民的血汗钱,制造学术垃圾和学术泡沫的学术混混,反倒头戴耀眼光环,腰缠万贯提成和奖金,风光尽占,风头尽出。在项目至上和课题独尊指挥棒的挥舞下,难怪学人为抢夺官方课题绞尽脑汁,乃至无所不用其极;学界生态严重恶化,学人沦为项目化生存;自主选题、自由研究已成为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中国学术界创新能力极度匮乏,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成果和科学发现犹如凤毛麟角,其根源就在于此。 第二项规章使人想起当年生产队给社员记工分:只要干一天活,不管你出大力流大汗认真干活,还是磨洋工,或是投机取巧,男劳力一律10分工,女劳力7分,小孩6分。现在,学界也如此行事,根本不顾及论文或专著的质量。各单位科研处或院系都有本部门认可的刊物名单和计分办法,按篇数计算分值,按分值论功行赏。反正要的只是数目字,哪管它们是怎么炮制出来的。其结果,一稿多投,长文几拆,自我重复,联袂署名,瞎编乱凑,东拼西凑,剽窃抄袭,钱文交易,掮客熙攘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一切应运而生的怪现状,直接由极端的量化评价导致,充分暴露出管理部门的无能(没有能力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准)和偷懒(计算工分连小学生也会)。当然,我不是一概反对量化评价,但凡事都得有个度,而且应该质量先行。 第三项规章的荒唐,简直可以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项规章的制定者大概连初等数学也没有学过,他也不屈指算算:全国有多少学术刊物,一年总共能发表多少论文?每年招收多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留给他们发表论文的空间有多大?据统计,全部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需求篇数比学术刊物能够提供的篇数要大五倍之多,作为学术界弱势群体的研究生要从中分一杯羹,更是难上加难。况且,研究生在学年限不多,要把毕业论文作好尚且时间紧张,规定必须发表数篇论文,其窘迫之状可想而知。于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受到干扰和冲击,也助长了青年学子急于求成的功利之心。如此培养出来的学术后继者,安能成为学风纯正、学究天人的学者,怎能担当起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重任? 不合理的学术评价规章造成的恶果触目惊心,它使学术界由学术和文化圣地异化为名利场,使学人和学子由研究人异化为市场人,因此必须悬崖勒马,急需改弦更张。说起来,解决的办法倒也简单。针对第一项,坚持学术标准第一,重在研究结果而不是有无官方项目或课题,后者仅仅作为辅助考量。针对第二项,把论文和专著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放在首位,由学识拔尖、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作风正派的学术专家(而不是由官僚或名不副实的学官)组成权威性的学术评审小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使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检验,数量只是第二位的参考。针对第三项,不强求研究生在学期间非发表论文不可,甚至无须鼓励他们发表论文,一切顺其自然,只要他们按时完成较高水准的毕业论文就可以了。我想,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加以改革,肯定有助于学术风气的好转,有利于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教授) 一、学术评价 从量化评价转为定性评价后,是由单位自行组织评审还是采取其他的组织评审模式? 如何避免评价机制从定量改定性之后的人情风泛滥,在当前国情之下,若不注意设计好相应机制加以有效防范,必又会严重影响公平,所谓才出虎穴,又入狼窝。学术的主观评价,若只限于一个高校内部开展,势必难为,倘若多个高校联合,在省内又致关系之风,应该看到,学术人士之间的关系也相当严重和泛滥,所以建议改革后可实施跨省的随机抽取的一定数量同行同领域专家对代表论文进行网上会审,会审时只重研究成果的质量,特别注重创新价值,即相对现有的研究提出了什么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有什么新的或更好的效果等,而应不看其余,重实质轻形式,确保真正有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 二、新组织管理模式下,学术权力得到显现,但各种环节和机制上存在的管理隐患并未消除,此时,应如何更好地保证学术评审的公平和公正性呢? 对此,本人认为,应确立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在此的中间作用。某些经济学者、教育专家所主张的政府应完全放权给高校的建议是完全错误及低级可笑的,这既不合政府作为公立学校公共资产的所有者及学校相当部分办学经费的出资人应履行相关管理职责的常理,也不符合管理学上的多方共同进行治理的要求。这是我国学者完全不用自己的头脑,而是盲目按照国际惯例开出的简单照抄照用的问题方子。其实,在高校的治理机制上,政府可以起到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督和中介管理的作用。比如,在本案中,政府在这里面的作用是负责搭建一个评审的跨省同行专家的公共平台,每次谁的代表作由哪位同行评审,是系统随机安排发送的,即使是政府相关管理者也无从知晓,评审专家的信息高度保密,系统只给出评审详细结论,系统记录的评审者姓名数据,需要在更高一级即部级教育部门经过审批方有查看评审者的权限。经过上述的设计的话,可以保证这种新管理办法能够免受人情关系的困扰,使评审的公正较有保障。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尽量让多位公正和高水平的学术专家来评审,并设计如何防止学术偏见的机制,以研究成果本身的质量包括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为唯一评判标准,细化标准,完全按照标准打分,对于创新性的成果应予提高评审的相应等级予以扶持,为此,申请者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提交更为详细的比较报告,必要的,通过召开可以当面质辩的更多评审专家参与的现场会来予以评判,对因各种原因(比如依据理由不充分但却给予差评)导致评审失误失允的专家,一次降低信用等级,二次撤除其评审资格,这样,将大大约束专家可能的滥用权力的行为,保证充分的公平公正性。
个人分类: 管理学原创观点|473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