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科研管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科研管理

相关日志

工作5年,浅谈自己对科研管理工作的一点认识
热度 1 happy8me 2020-4-14 21:28
马上正式入职5年了,博士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今天谈谈自己对科研管理的一点认识。 科研管理,服务支撑。 对本职工作是管理,对科研人员和领导来说是服务。无论管理还是服务,对于整个组织来说,主要的目的是把工作 做好 。 如何 做好 呢? 在这里主要谈谈管理的“服务”职能。 服务的目的不是奉承“上”或者迎合“下,而是帮助“上”和“下”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做好 。 首先在“好”层面下功夫: 提高思维格局和业务能力 。 思维格局 ,是需要站在高于自己现在的位置思考问题,站在领导的领导角度思考问题,给自己的领导提供决策建议,准备材料,达到领导的领导想要的效果。这是方向,是目标,更是对“做”的指导。 业务能力 ,是要加强学习,对自己职责范围的事项多了解,多学习,多总结,多提升。 避免沦落为工作的搬运工,自己对工作的理解不到位,只会上传下达。 中层管理部门往往是很多重要文件的初稿出口,对一线更了解,也知道如何与一线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出手的材料质量犹如一块 ”原坯“ ,用料的质量和雏形对后续加工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在“做”层面下功夫: 态度温和,原则坚定。 态度温和,是要站在交流的对象角度来说话,给人说服力同时又没有压力,不带情绪。原则坚定,是要记住工作的红线和原则,别人的理由能否说服你?不能说服你:如果你觉得建议很棒,就以求知者的心态去咨询;如果你觉得建议不行,就拿出证据去辩驳。这可能是比较有说服力,也比较让人信服的做法。 最后,在落实领导指示方面。要相信领导的信息肯定比自己要多,要广,所以落实领导指示不仅仅是帮领导讲故事,最重要的是弄清楚领导指示背后的原因,即办事的背景。万万不能擅自揣测领导的意图,要准备好所有的问题,厚着脸皮去请示。可能领导之前也不清楚,在听下属请示的过程,也帮助领导自身梳理清楚。 要坚信:以 “做好” 为前提的沟通下就算领导说你笨,至少不会怀疑你的工作态度,毕竟“做好”是大家都希望的结果。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8158 次阅读|2 个评论
应对新冠疫情,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发布科研管理补救措施
aries2012 2020-3-31 15:56
新冠疫情在美国爆发后,代表美国主要研究机构和医学院的四个组织写信给美国国会,要求白宫和国会采取措施,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放宽资助管理规则,并将联邦科学机构的研究经费增加约 15%,即130亿美元,以防止所有科学学科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破产。下文主要介绍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管理规则的补救措施。 2020年3月9日,OMB发布了M-20-11备忘录,名为“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影响的联邦财政资助的受资助方和申请人行政救济”,为各联邦资助机构的行政管理提高灵活性。该备忘录是美国联邦法规汇编2 CFR第200部分“统一行政要求,成本原则和联邦资助的审计要求”中的行政,财务管理和审计要求的短期补救措施,同时,不影响联邦财政资助的问责性要求。 该备忘录要求,各联邦机构在联邦资源管理方面应保持谨慎,本备忘录中提供的灵活性是各联邦机构根据 2 CFR§200.102,结合具体情况发布的例外管理要求。 OMB 将在此备忘录发布后的 90天内重新评估后续措施。 COVID-19危机的行政补救措施包括: 1. 延长SAM注册时限 放宽对申请人在申请项目时注册联邦资助管理系统( SAM)的时限的要求。在SAM系统中有效注册的有效期至2020年5月16日之前的申请人,将获得60天延期。 2.灵活调整申请截止日期 各联邦机构可以灵活调整竞争性资助的申请截止日期。酌情在其网站上列出具体指南和 /或提供联邦机构计划官员的联系方式。 3.发布紧急资助通知(NOFO) 对于竞争性资助和合作协议,联邦机构可以在不满 30天的时间内发布紧急的资助机会通知(NOFO)。 4.对已逾期的资助给予延期 各联邦机构可以将自 2020年3月31日起生效并计划于2020年12月31日之前到期的项目自动延期12个月。项目的财务和绩效报告将在扩展终止日期之后的90天内提交。各联邦资助机构将根据需要检查是否需要扩展到其他项目。 5.简化的非竞争性资助延期申请 对计划在 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有计划将支持的项目延期申请 6.允许继续支出工资和其他项目活动费用 各联邦机构可以允许受资助者继续在当前有效的联邦资助中列支薪金和福利,允许支出恢复资助活动的其他费用。 各联邦机构也可以根据进度报告和与受资助者沟通,评估受资助者将来在正常情况下恢复项目活动能力以及资金的适当性。 受资助者必须按规定保留记录,维护适当的记录和成本文档,以证明支出与中断项目的相关性。 7.允许列支一些正常情况下不允许的费用支出 允许受资助方列支一些费用,如因取消活动,旅行或为履行资助责任而发生的必要和合理的支出,或因公共卫生紧急情况而暂停和重新启动资助活动而产生的支出。如果上述费用导致最终开展活动或旅行的资金短缺,则受资助方不承担这部分额外的资金。 受资助方必须按规定保留记录,维护适当的记录和成本文档,以证实支出的相关性。 8.免除“事先批准”要求 各联邦机构可根据需要免除 “事先批准”这一管理要求,以提高效率。 9.豁免某些采购要求 各联邦机构可以免除联邦采购中关于地域偏好的采购要求,以及关于与小型和少数族裔企业和妇女商业企业签订合同的要求。 10.延长财务,绩效和其他报告时间。 各联邦机构可以允许受资助方将财务,绩效和其他报告的提交延迟至正常截止日期之后的 3个月。 11.延长已批准的间接费用率适用时间 各联邦机构可以批准受资助方将当前间接费率的使用期限再延长 一年 。 12.延长提交终止报告期限 各联邦机构可以允许受资助方延迟提交有关终止项目财务,绩效和其他报告,延迟提交结束报告的时间不得超过到期后的一年。 13.延长单一审计时间 各联邦机构可将要求在 2020年6月30日的完成和提交单一审计报告的时间推迟6个月。 国丽娜 2 020.03.31 于北京 参考文献: 1. OMB. Mar,19.2020. Administrative Relief for Recipients and Applicants of Federal Financial Assistance Directly Impacted by the Novel Coronavirus (COVID-19) due to Loss of Operations .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0/03/M-20-17.pdf?et_rid=551413984et_cid=3257445 2. Jeffrey Mervis , David Malakoff .Mar, 19.2020 Universities urge U.S. leaders to boost science budgets by 15%, ease rules to cope with pandemic .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3/universities-urge-us-leaders-boost-science-budgets-15-ease-rules-cope-pandemic?et_rid=551413984et_cid=3257445
个人分类: 科研管理|3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的实在与实在的科研
libseeker 2020-2-25 17:59
近期,《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浏览了科学网数篇博文及其它平台的若干相关信息,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亦在关注,略有所思。 2010年9月16日,笔者曾发布博文《SCI“幽灵”依然游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63661.html ),结尾是:“‘科学’与‘幽灵’共舞,很滑稽。如何科学地作别‘幽灵’,是个重大课题。” 博文开头一段为: 2004年尤金·加菲尔德的《引文索引法的理论及应用》一书译者侯汉清先生在译后记中说到:“近几年,SCI像一个‘幽灵’在国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乃至社会上游荡着。SCI不仅引起了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和注意,而且也引起了科研管理工作者乃至行政领导的青睐。”“SCI在国内的‘身价’和影响。连SCI创始人加菲尔德博士访问中国得知这种情况,也感到十分诧异。”“由此引发了2002年在《科学时报》等报刊上开展的一场有关SCI的大讨论。争论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地看待SCI,如何正确地使用SCI。这场争论的结果导致了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正式下发了一个有关正确进行科研绩效和成果评价活动的文件,决定取消政府导向的《科学引文索引》排名,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从重视科研论文的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方向转变,并将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科技评价制度。”(见:(美)尤金·加菲尔德著;侯汉清等译.引文索引法的理论及应用._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8:247-248)然而直至今天,SCI“幽灵”依然游荡,甚至愈演愈烈。 透过这一段文字,感慨良多。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仿佛“昨日重现”,今日与昨日何其相似! 就在2020年2月21日,有老师咨询我一个问题:“最近申请项目需要统计论文信息,以前没有查过,请问一下这个SCI光盘版、网络版如何查询?”我的答复是:“需要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那种表述是有毛病的。SCI光盘版已成历史。现在的是网络版。因此你要看看,是否有进一步的定义或界定。这是相关人员外行导致。”“有可能其本意是想区分核心版与扩展版。假如是,我多年前曾梳理过检索方法。SCI核心版与扩展版检索方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671694.html 由于该数据库更换了主人,现在可用的检索地址是:Master Journal List .http://mjl.clarivate.com/”这位老师进一步贴了填表说明,其中有“SCI请标明是《SCI光盘版》还是《SCI网络版》”。 高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因此围绕SCI及其相关产品与服务,需要保持持续关注与思考。自我感受是,始终是被牵着鼻子走,而且始终是那么地积极、主动,累并不那么快乐地忙乎着。为什么“并不那么快乐”,因为新的指标、新的概念、新的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好不容易弄明白一个概念,又涌现出一批新概念,还有新工具。对于经费不那么充足,且专业人员并不那么充足(需要“一专多能”“能者多劳”)的高校图书馆,更是“苦不堪言”。Web of science系列数据库包括五大引文库(SCIE、SSCI、AHCI、CPCI-S、CPCI-SSH)和两个化学数据库(CCR 、 IC),此外还有JCR、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等产品与服务。 回顾一下某高校科研奖励的简史也是很有意思的。可以简单描述为以SCI收录论文为中心及标杆。早期是期刊论文1万元每篇,会议论文七千元每篇,持续了10多年,近年“高水平论文”导向,采纳了“分区”概念,出现了“级差”进一步“精细化”“精准化”,围绕相关指挥棒(比如学科评估、专业评估、大学排名等),步步精心。这类科研奖励政策,实际上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 粗略检索了一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http://www.termonline.cn/ )平台,关于“科学研究”的定义为:“现代大学职能之一。为了增进人类知识和谋求知识新的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工作。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三类。”(《教育学名词》第一版)关于“科研管理”的定义有:(1)“对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活动和研究人员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与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管理科学技术名词》第一版)(2)“对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等事务与活动进行的管理。”(《教育学名词》第一版)科研的实在与实在的科研,或许从中可见一斑? “SCI”是依据“引文索引法的理论及应用”打造出来的一把“西洋刀”,刀是一把宝刀。 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1925.9.16-2017.2.26)是美国著名的情报学家和科学计量学家;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及《科学引文索引》的创始人。1955年,他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文索引用于科学》的重要论文,系统地提出了用引文索引检索科技文献的新方法,从而打破了分类法和主题法在检索方法中的垄断地位,打开了从引文角度来研究文献及科学发展动态的新领域。“加菲尔德为了使引文检索法变成现实,在实践中赢得图书馆、情报界和科学界的承认,1960年创办了科技情报企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并争取政府的资助,进行引文的可行性实验。1961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J.Lederberg博士的帮助下,他取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编成了第一部有关遗传学文献的引文索引,探索多学科或边缘学科引文索引的可行性。该索引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好评。1963年他编制、出版了《科学引文索引》单卷本。1973年科技信息研究所开始正式出版发行《科学引文索引》(季刊)。1973年又继而出版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1978年又出版了《艺术和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这样,引文索引这项富有创意的发明在图书馆及情报界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摘自:(美)尤金·加菲尔德著 侯汉清,陆宝树,马张华译.引文索引法的理论及应用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8:240-242.) 其实类似“SCI”这样的刀,还有许多,国产的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引文数据库(CCD)……这类刀是工具,是科研伴侣。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例,它的功能介绍为 :“通过揭示各种类型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交流模式,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科研管理及统计分析工具。(1)提供客观、准确、完整的引文索引数据。(2)针对某一对象或主题提供相关统计分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器得到的相关比较分析数据,可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使用。(3)为相关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不搞“一刀切”,多用几把刀,尽可能地将刀用好,或许有助于更好地科研,快乐的科研并享受科研的快乐。 延伸阅读: 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 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 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教科技〔2020〕2号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6128.shtm 2020年2月18日 破除高等学校论文“SCI至上”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 ——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就《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6130.shtm 俞立平.关于SCI论文的几点看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1219875.html 马军.规范当前学术评价和管理的思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80-1220012.html 陈立群.学术评价的个人体会.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20135.html 冯培忠.科学家精神、专利、SCI、唯论文四个文件感想——牵住“牛鼻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1220006.html 冯培忠.专利 SCI 科学家精神三个国家文件有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1219817.html 专利文件:“4.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有条件的高校要加快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明确评估机构与流程、费用分担与奖励等事项,对拟申请专利的技术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申请专利,切实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 SCI文件:“坚决摒弃“以刊评文”,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学校在绩效和聘期考核中,不宜对院系和个人下达SCI论文相关指标的数量要求,在资源配置时不得与SCI相关指标直接挂钩。要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不发布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的排行,不采信、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SCI论文、ESI为核心指标编制的排行榜,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学科和大学评价的标签。” 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才是科研评价的正确导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220055.html 《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对 “SCI至上”说不,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意见》要点有:分类评价,代表作制度,同行评价,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的实际效果和实际贡献等。 王启云.SCI“幽灵”依然游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63661.html 2010-9-16 “科学”与“幽灵”共舞,很滑稽。如何科学地作别“幽灵”,是个重大课题。 图谋.SCI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传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36940.html
个人分类: 圕人堂|1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嘉奖真心做事认真做事的时代
热度 2 iKnow 2019-8-9 11:53
趁高温假最后几天和家人朋友一起看了《哪吒》,看票房已近30亿,看这势头最终有望突破40亿,可以说又把中国动画片电影一下子提到了国际水平。 看电影前已经听好几位朋友极力推荐,我也做了些功课,尤其是导演饺子。了解之后,无比感慨: 一、为同龄人感到自豪 和《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一样,饺子和我都是同龄人,都是1980年生,都是99年上大学。看到一群在电影界的同龄人不断突破,把中国电影带到国际水平,内心由衷地感到自豪、钦佩和激励。 其实我们都是1992年左右那篇广为流传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被批判为“不是日本孩子的对手”的中国独生子女。如今快30年过去了,曾经被质疑是“温室里的花朵”的80后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证明并没有像那篇文章中说的那么孱弱不堪。 总结一下第一种感受: 这是80后的自豪,这也是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激励 。 二、真心做事、认真做事,付出总有回报 我特地把下面介绍饺子导演的一段4分钟视频转过来。 O导演饺子口述《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炉之不易O 3分28秒,饺子说“ 如果欺骗了观众,观众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如果没做到自己心目中那样子,我觉得真的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 3分58秒,他说“ 用真心来换真心,当你真正是全部精力投入进去,认真做了一部作品之后,观众一定会给你好的回报 。” 饺子导演的这两句话让我更坚定了之前信奉的一种信念—— 只要坚持认真踏实做事,所有的努力总会有回报 。也许这种回报不是几周或几个月就能看到,而是需要几年甚至10年。但只要坚持,终究会看到。 最近在国内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饺子用近4年做一部16分钟的动画片,赢得各种奖项;之后又用5年时间拍《哪吒》,大获成功;郭帆导演用4年时间拍《流浪地球》,开创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清华施路平老师团队用7年研制“天机”类脑芯片登上了Nature封面......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例子印证这种信念的有效性,对其他人就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总结一下第二种感受: 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嘉奖真心做事、认真做事、踏实做事的时代了 。 三、电影界值得科研界学习 虽然科研和影视是不同领域,但饺子、郭帆两位导演有很多能力值得自己学习。我和他们一样也是梦想的人,但让人感慨的是他们真的把梦想落地实现了,而自己的梦想如何落地还在探索阶段。 作为一位科研人员,觉得科研界有很多地方可以像电影产业学习。观察两位导演拍摄电影的过程,就是一个经费规模达到数亿的大型工程项目。相比较于大多数科研项目无法打通“产学研”,很难实现技术转化, 电影界也需要在内容、形式上创新,但在项目管理上却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模式 ——(1)有一个很朦胧的想法,(2)核心团队创作剧本,(3)分解为多项子任务,(4)组建团队,(5)执行任务,存在多个团队PK,(6)导演验收执行效果。这个模式非常高效,能调动很多资源来执行项目,比如《流浪地球》一共7000人参与,《哪吒》有1600人参与。但最重要的是 得益于导演负责制,工程质量还能得到保证 ! 一般我们认为这种导演式项目管理对国防科研项目比较有效,比如两弹一星、探月工程等,并不适用于需要培育颠覆性技术的科研项目。但是最近看了不少DARPA的资料,忽然觉得 DARPA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影拍摄过程几乎一样 !!比如电子复兴计划ERI:(1)有一个很宏观的目标,(2)核心团队是项目主管,他们会形成很具体的方案,包括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产出是什么,如何验收,这相当于电影的剧本;(3)将方案分解为子任务,发出申请指南;(4)组建研究队伍,包括数十个大学和企业,涉及几百甚至上千人;(5)执行任务,存在PK淘汰;(6)项目主管就像导演,具有很大的权力,对项目执行质量负责。正是这种模式,让DARPA在过去几十年不断发明出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GPS、隐形飞机、语音识别、无人驾驶、智能手表等等。 反思自己和两位同龄导演相比所缺失的能力,其实正是DARPA项目主管的能力。也许中国科研现在也 需要更多DARPA项目主管式的人才——他们能制定目标、分解目标、组建团队、落实执行、保障质量 。 总结一下第三种感触: 中国科研界也需要多培养些著名“科研项目导演” 。 ----------------------- 这段文字在微博上一天时间就被有 转发380次,阅读量超过110万 。在 我看来,这又是一种更大尺度上的正反馈激励。之所以 能引起这么多人的积极响应和共鸣,正是因为 “真心做事、认真做事”其实都是大家内心所希望追求的,是一种社会共识 。 当越来越多的持这种理念的人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和嘉奖,那么一种正循环就建立起来了。
个人分类: 科研点滴|1025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诺贝尔科学奖有了,还缺一流的科学杂志
热度 5 formthin 2016-6-19 07:52
过去每到 10 月,科学网上讨论的话题最多的是中国人什么时候拿到诺贝尔的科学奖。自从去年屠呦呦获奖后,这个话题就不再会有了。今年 6 月中旬以来,谈论的话题最多的还是杂志的影响因子和排名,虽然我们国家主办的杂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离全球一流的科学杂志还有一段距离。 今年汤森路透集团又发布了新一年 JCR 报告,有关杂志的影响因子再一次点燃了科学网的话题。这一话题由于 施一公院士的声明把话题引向了高潮 。这一说法是: “我们的大学在科研上的导向,就是指挥师生在西方杂志出版文章。我们的科研成果写成英文,发表在西方杂志,而我们的工程师反而无法学习我们的最新成果,因为这些西方杂志订阅费用十分昂贵,国内少有企业订阅;而且大部分工程师很难看懂英文文章。因此,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实际是在为西方免费劳动,而且有时还付费在西方发表文章,等于倒贴为西方服务,这是我国大学导向的最大问题”。 这话我们相信施先生不会说,但是,内容似乎有些合理。我想,如果我们国内有几本 CNS 这样级别的杂志,这个为西方免费劳动的说法就不成立。因为科学家发表文章是要奔杂志的影响因子去的。 我想要改变现状,就是尽快使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顶级科学杂志。 顶级杂志的评判标准主要就是影响因子,北大学者贺飞刚发表了有关博文: 揭秘期刊提升影响因子秘籍 中谈到了很多的增加影响因子的方法。西方的科学杂志属于运营商,自负盈亏,采取任何技巧也合乎常理。其实科学杂志完全可以由国家资助来运作的。西方国家没有这样做,我们倒是可以首先这样去做。在我的印象中,早期国内发表科学论文没有收版面费之说,版面费也是到了 1990 年以后,或者更晚的时候才有。最初发表文章不仅不需要版面费,而且有稿费,我还记得我的第一份稿费是 60 元。不知道后来为什么我们也向国外看齐,发表科学论文也要收版面费,而且是收费越来越高。 如果说,预测什么时候中国人获诺贝尔奖,这个是很难判断的。但是,能不能办出中国人自己的一流科学杂志,我认为只要国家政策和资金到位,这个可以在近两三年类完成。 前段时间有大量文章讨论,说我国每年向国外“进贡”数十亿论文版面费,仅医务人员 2014 年付出论文版面费就有 15 亿元。当然这些版面费最终还是从科研经费中报销。 我想,我们国家的科研资助是不是可以进行一些改革。除了资助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也要资助科学出版事业。以后,文章发表在国内的科学杂志上,不仅不收版面费,好的文章还给予奖励。而杂志社办的好不好,得到多少国家的资助,那就看他们的业绩。也就是影响因子了。最近基金委公布了我国由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的经费达到 248 亿元 。如果出版费用占 10% 的话。就可以拿出 24.8 亿元用于资助国内的科学杂志。要鼓励中国的学者把论文发表在国内刊物上,有一条原则就是版面费不给予报销。国内的刊物不收版面费,好文章由刊物给予作者奖励。 最后谈谈我们国家能不能创出一流的科学杂志。 如果说投钱,弄个诺贝尔奖来,是不可以预测的。但是,如果投钱给科学杂志社,这个立马可以见效。互联网时代,开创一个事业往往是先砸钱来进行事业的开拓,办一个一流科学杂志也可以效仿。中国政府应该说全球最有钱的政府,是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政府。我最近才仔细阅读了 SCI 的规则,前两年的总引用数做分子,发表的论文总数做分母。得到的数字就是影响因子,如果一个杂志的影响因子是 50 ,也就是每篇文章两年之内的平均引用数是 50 。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当然,全球引领科学发展的实验室文章是不难达到的。所以,要办这样一份杂志,就是需要全球征集论文。我的想法是,我们国家是不是可以尝试用砸钱的方式来改变科学领域的格局,创办两个顶级科学刊物与 Nature 和 Science 竞争。把这个任务交给两位著名的生物领域的学者,饶毅和施一公。每年给予拨款 10 个亿,也就是不到国家自然基金投入的 10% 。创办以后,在全球一流实验室征集优秀研究成果发表,如果一旦选中,给予 1 万美金奖励,并且承诺,两年之内,如果发表的文章引用数超过 50 后,再给予 1 万美金奖励。除了给引用高的论文发奖,还可以承诺,如果发表在本杂志上的论文,未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再给作者奖励 10 万美金。如果每年刊登 500 篇研究论文,每篇论文都达到奖励 2 万美金计算,也就是 1 千万美金,好像也不到一个亿人民币。看来 10 个亿有点多,不过没有关系,还可以看看哪位顶尖学者愿意来担当此重任。再办几个类似杂志,让他们之间进行 PK 。看看谁有眼光和能力判断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 施一公和饶毅两位成功的学者,都接近 50 岁和超过 50 岁,已经过了进行科学研究黄金年龄。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获奖工作在 40 岁左右完成。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年龄是 41 岁,如果韩春雨的今年的文章以后能获诺奖,他的年龄是 42 岁。 (虽然文章因为重现性而撤稿,也是他科研生涯中的重要年龄段) 所以,优秀科学家到了 50 岁年龄,可以做的工作就是领导和伯乐。主办科学杂志就是担当伯乐的角色。饶毅先生现在好像没有行政职务,应该可以担当,我相信他是会愿意干这个行当的。施一公先生是清华大学副校长,愿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职业就不好说。
7216 次阅读|12 个评论
高校报账程序对科研人员的影响
热度 6 Enago 2016-5-5 12:28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目前每年已达万亿元之多。钱多的地方就容易出事,当高校不再是清水衙门的时候,腐败自然大量滋生。尤其这几年,科研经费在结题、报账时出现很多问题。一边是浪费挪用、虚列支出,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科研腐败”;另一边则是科研人员“鸣冤叫屈”,经费管得太死直接导致科研效率低下。 --- 更多精彩文章 请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 --- 僵化的科研经费计划管理模式,使得高校“报账难”,早已是广为诟病的问题。同时又由于各类经费的来源、种类不同,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管理办法,牵涉到不同的部门领导签字等问题。致使财务报账审核工作量大,审核程序复杂,报销效率不高。于是高校里出现了一种现象,一边是身心憔悴的财务人员,另一边是严重不满的广大教职工。 有教师调侃道,“到了年底,基本所有的工作都得停下来,全身心投入到报销事业中去。不是在财务处报账,就是在去财务处报账的路上。”还有老师说:“在申报课题的经费预算时,我们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精确预算未来几年要花的每一项经费;项目结题时还要一一“对表”,“平账”。”为此有人感叹道,“如何报销科研经费,竟比完成科研本身还困难!”确实,做科研本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间有很多不确定性。例如,你无法准确估计一个实验需要重复多少次才能成功,中途是否需要改变策略,什么时候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要准确预算出未来几年的各项花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现在的经费管理系统的准则却是:如果经费有结余,说明预算没做好;没结余,怀疑你滥用经费。 高校的财务制度本来是应该服务于科研的。但在现行的制度下,一年下来,常常有一两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都在做填表,报账这些与科研无关的事,消耗了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搞得很多科研人员非常憋屈,经费是自己申请的,要花钱却像是跟别人讨钱似的,也因此时间一长,科研积极性都没了,还谈什么创新呢。 现在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报账模式还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些繁琐的表格纯粹是走形式,甚至是为了彰显管理者的存在,作为他们领工资的理由。如果管理人员愿意做出一些权力上的让步,给科研人员更多一点的自由度,结果会好很多。比如一些无意义的报表是可以取消的;一些必填的表格,也可以设计得更科学、更合理,一些章是可以合并盖的。还有比如差旅费、交通费、仪器费大致各占多大比例,实际研究中只要不超出这个比例就行了。如果规定得太死太细,就会阻碍科研活动的正常进展,甚至会逼着科研人员为报销做假账。其实有一些假账假发票的来源,不一定是为了贪那些小便宜,而是纯粹为了方便。 现在有一些大学已经实行了网上预约报账,这种非现场报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助于提高报账审核的工作效率,为科研人员节约一定的时间。这是值得继续完善和推广的。 复杂的科研经费管理和报账模式的出现,是为了避免一小部分人挤占、挪用甚至套取或转移科研经费。如果管理制度是假设“人人想贪”,给每个人都提前带上一副“脚镣、手铐”,结果一定是失去自由和尊严。而如果大环境是不讲诚信的,纵使财务制度再严密,仍有些人会去钻空子。千百年来,贪官从未得到根治就是一个例子。要想简化规章制度,就必须以信任为始端,不要搞得好像人人都是贼。同时建立严厉的惩罚措施,一旦查出问题,严惩不贷。当然这种改变是一个根本观念的变革:从目前的不信任制到发达国家的信任制,需要长期的诚信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Tenure是个过时的事吗? 2. 美国基础研究的“创新赤字” 3. 《拜杜法案》对大学科研的影响 -------------------------------------------------------------------------------------------------------------------------------------
4270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