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真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发现》11月导读
songshuhui 2010-11-6 23:43
庄 发表于 2010-11-02 18:14 卷首语by严锋 [editoenote] 我特别喜欢卞之琳的小诗《无题(五)》 我在散步中感谢 襟眼是有用的, 因为是空的, 因为可以簪一朵水花。 我在簪花中恍然 世界是空的, 因为是有用的, 因为它容了你的款步。 [/editoenote] 居住在上海这个沙丁鱼罐头般的城市,尤其对空这个词有无比的渴望。给我一个空间,给我一个空间别着急,也许空间是有的,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看似密实的物质本身,其实空得很。比如一杯水,看上去是满满的,把质子和中子的体积同水分子体积进行比较就可发现,这杯水99.99999999999999%都是空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不能改变我们蜗居的可悲现实,但是至少能让我们有点小小的惊喜,让我们的精神暂时地飞升一下。事情并不是像他们看上去的那样,这就是本期封面故事《不可思议的科学真相》的题中之意。一般来说,我们的封面故事都是关于某一知识领域的大专题,但是这一回换一下口味,一口气收集了80个关于物质、起源、数字、生命、健康、地球等各个方面的出人意料的真相,挑战我们的常识和直觉,动摇我们的自信。玻璃是液体?上发条时手表的质量会增加?黑洞是宇宙中最亮的物体?暗影之疾可超光速?病毒也会生病?假手术会有真效果?帆船的前进速度可为风速的3倍?蚯蚓的总质量超过地球上其他动物的质量总和?恐龙并未灭绝?这些可都是真相,而不是脑筋急转弯式的诡辩或许有的确实有点诡辩的意思。当科学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世界时,除了汲取知识的快乐之外,还会给我们带来恍然大悟的愉悦。并不是只有悬疑小说才会峰回路转,科学的谜底永远出人意料。 目录 封面故事:不可思议的科学真相 科学有时会以令人目瞪口呆的方式将世界的真容展现在我们面前,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将我们所掌握的常识无情地击得粉碎。本文将展示80个关于物质、地球、数字、生命、健康等各方面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让我们体会发现的惊奇与愉悦。 太阳诞生记 30多年来,天文学家们都在探究太阳系形成初期一种如今已消失的放射性元素铝26的来历。它很可能是一颗巨大的恒星在离开其诞生地并经过一段漫长漂泊后,临终前遗留给我们的。太阳诞生的剧本也因此被改写 气候与气象,差别几何?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令人不解的是,气候学家能预测出100年后,地表温度将上升2℃~4℃;而他们的同仁、气象学家则似乎短视许多甚至连3天后的天气状况也常常预测失误。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原因很简单:气候与气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甲流劫后 肆虐的甲流已伴随着当初的惊恐记忆渐渐离我们远去,但相关的科研工作却从来未曾停息。人们发现甲流并未达到最初预计的超高死亡率。怎样解释流行病学家的预估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呢? 隐秘的精神之力 催眠、梦游、集体癔症无论它们如何匪夷所思,归根究底,都受控于我们大脑的神奇力量。 修复心灵 近几年,自然灾难的发生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压力频频考验着国人的意志,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平惨案、富士康跳楼事件等,让人们躯体受损、心灵受创的同时,不得不开始学习如何面对突发的灾难,如何为受创的心灵疗伤(该文也是果壳时间第三期嘉宾的延伸报道) 技术: 自行车领先而行 在这个提倡低碳生活的时代,自行车已日趋成为时尚宠儿。这几款充满创意的自行车及规划方案,一定让你大饱眼福。 专栏: 科学外史:霍金:老生常谈也能作出新贡献 惯性参照系:轻薄者石墨烯 庖丁解龙:恐龙是怎么变酷的?(三)新大陆的奋起 读图: 时光雕塑师 时间,这位充满灵感的艺术家,借助大风雨水,兴之所至地刨剪打磨,终于打造出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风景。
个人分类: 杂志导读|14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将科学真相告诉百姓——再谈人造生命
cherrylu1960 2010-5-23 21:02
正在挖空心思地琢磨如何用更生动的语言向大家展现一些生命科学史上的有趣内容,看到网上,及至报纸电视等开始广泛报道美国人宣称造出了人工生命,急忙将思绪从过去转到当下。 无论如何,咱科学网也不能在这样的科学热点上落在其他媒体后面。由于研究生做的课题与生物技术有关,从那时开始做一些这方面的科普,也逐渐延伸到生命科学的其他一些领域,像与免疫学有关的内容,纯粹是为了与龙先生合作写《捍卫生命长城》,现学的,所以嘛,咱就算个半个半路出家的生命科学科普作者吧。 因为有些专业背景,对于国内报道的人造生命之龙去脉自然弄个八九不离十,为了在科学网上尽快掀起对这一话题的讨论,让公众了解科学热点的真相,咱在第一,不对,反正第十以内时间谨慎、迅速地写下了前一篇博文,力图用公众能够看懂的科普方式,将事情弄弄清楚。 还好,还好,在大家的积极响应下,博客又到了首页,最最高兴的是,看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其中不乏一些专业人士,让咱受益匪浅。我认为,科普的魅力,应该在将科学真相告诉公众,这仅仅靠科学新闻是不够的,热点新闻出来了,相应的科普应该紧跟其后。在这一点上,科学网上的专家们完全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至于人造儿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造生命,美国人真要愿意这么说,咱们也没办法,反正就像有的博友说的,美国人不怕炒作,也善于炒作。这对他们没有坏处,无非是显摆自己又站了一回科学至高点呗。 国外科普讲让公众理解科学,有忽悠公众支持科研的成分在里面,因为纳税人的钱也不是好花的。我们中国现在不怎么讲这个,科普的概念和任务不太一样。由此想到,我们的科普是不是也应该不断提升我们的层面,努力清楚完整地告诉公众科学的真相呢,这样也好使政府在相关的决策上更加公开透明。 另一方面,夸大的事实真相,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这让我想起1997年前后由于克隆羊多利的面世所引起的克隆大讨论,仿佛人真的可以造出人似的,韩松先生的《人造人》现在还立在咱的书柜里,可惜没认真读过,这方面的书出得很多。 离开了生命,仅靠化学方法,真的不知道如何能造出生命?从广义上来讲,任何有人为干涉痕迹的基因生物,都可以被冠以人工生命的头衔,到底哪个是人造生命之货真价实的老大,咱也真的说不清了。 生命过于神奇,人类对它们的认识还仅仅是一知半解,尚不能游刃有余地操纵生命,完全人工制造生命,可能的确是个遥远的梦想吧。尽管如此,防患于未然,也并没有什么不对的。这一点,的确像有的博客所说,我们应该学习美国人科学研究的态度,特别是加强有关科研伦理学方面的研究。
个人分类: 科普评论|5666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问题
wangdw 2010-5-10 08:47
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问题 有报道,最近陕西一男子因散布地震谣言被拘。 他在玉树地震当天于某贴吧(宝鸡吧)中发了题为《听陇县地震局长说最近陇县有地震》的网帖,捏造谣言称陇县要发生地震,引起众多网民关注。截至 4 月 22 日,该帖子的点击量已达 13000 余次,造成部分群众恐慌,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在前面还有 湖北老河口地震谣言四起,数万人露宿田间街头 ,以及在内蒙古 中西部地区谣传将地震,等等。 这些人为什么能使地震谣言传播广泛?是因为老百姓对地震预报的科学真相不了解,甚至许多人认为现在就可以预报。我们现阶段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另外,还有一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问题。 本来,地震预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主要是因为现在对地下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上天有路,入地无门。制约的物理机制太多,这需几代人的探讨过程。美国在探讨预报多年后改为主要采取防震的方法,建造更加坚固防震的房子。因为如果预报错了,会产生很大的损失,引起社会恐慌。美国没有地震局,地震观测是由地调局和一些大学、科研单位进行的。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问题是由气象局管的,也没有单独的地震局。俄国的地震科学是由科学院管理的。唯有我们中国,有中国地震局。 本人所在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来是科学院的一老所,今年是研究所 60 年生日,现在科学院院部所在的三里河地方原来就是地球物理所的所址。老所长赵九章先生曾经是 科学院的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人造卫星事业最早的倡导人之一。 地震局是 70 年代才成立的。 1978 年研究所应邀调归中国地震局管辖。 80 年代初,所里的几位学部委员联名给中央写信,要求取消地震局。理由自然就是,地震预报现在做不到,现在是处于研究摸索阶段。记得当时是胡耀邦和赵紫阳同志在中央,结果意见不一,想听底下看法,球就踢到地震局。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地震局的头头当然不同意取消,庙没了,官也难保了。记得那时局里不时地接所里的学部委员去局里辩论。以后就阴错阳差,地震局不但没有被取消,反而在各次改革中站稳了脚跟,名也由国家地震局变为现在的中国地震局了。 对于地震预报的看法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在现阶段人类还不能实施对地震的预报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把这个科学真相向老百姓讲清楚,应该普及一些地震科学知识,包括地震应急措施等,这样才可以杜绝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地震谣言、破坏安定团结。
个人分类: 地震预报|346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