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给研究生新生的几点忠告
wrc218 2010-10-21 21:17
给研究生新生的几点忠告 1 、早做实验好处多,学术资本要攒足 对于实验性学科,如果条件允许,要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可以使实验技术早上手,早出成果 / 论文。在毕业之前有几篇像样的文章,不论是国内考博 / 出国留学,还是就业,都可以在自己的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作为第一桶金,可以让自己占得先机,羸在别人前边。 2 、教材学习得大略,文献阅读是关键 一般而言,教材内容大多是比较确定的知识,与学术前沿 / 热点至少相差 5-15 年。研究生学习不能只是了解教材内容,而是应该跟踪学术前沿 / 热点,熟悉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教材内容多原理大略,具体如何切入主题 / 问题、理论假设 / 猜想、实验论证,仍需从论文文献中获得。可以说,阅读文献就是掌握研究过程和方法。因此,专业学习要以文献阅读为主。 3 、英语学习不放松,学以致用效倍增 到了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以专业英语为主,读文献不光是了解专业内容,还应该琢磨同一个意思英语的表达方法有几种,留心专业术语的精确互译。此外,英语学习应以应用为中心,听力、口读、写作、翻译要多管齐下,抓住任何一个机会煅炼自己的英语能力。遇到外国专家的学术报告,要积极参加,踊跃提问 / 发言;遇到课程翻译作业,不要用翻译软件或网上翻译来 应付 老师。 4 、三人行中有我师,交流沟通得益多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研究生应该多与导师、师兄 / 师姐交流沟通,可以获得很多书本上不载的知识、见识和经验,遇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固然可敬,但如果及时向能人请教也不失为上策。除专业知识 / 实验技能可以学习之外,多跟同道中人交流,对自己的学术 / 专业发展规划也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5 、眼高手低害处多,脚踏实地出成果 有不少研究生很容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抱怨实验条件不如想像中的优越,研究方向不够新潮,不肯立足现有条件做事,这是要不得的。抱怨不如行动,脚踏实地做事,有余力时为未来准备,这才是不损害自己的态度。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4439
个人分类: 教学经验|2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都钟情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tarimriver 2010-9-29 22:13
9月27号大一新生军训结束,接下来就进入正式文化课学习阶段,组建班委成为必要。在此之前,我已经说过多次,班委要进行竞选,参与竞选的同学到台上对自己进行推介,大家根据一段时间以来的认识和竞选者的自我介绍进行投票,然后根据票的多少确定班干部。 昨天晚上从7:30到9:30,进行了2个小时的竞选工作,这是由于是两个班,要分别选出班干部人选。 3班38人,有20个同学参与竞选演说,4班42人有28人参与了竞选演说,由此可见90后对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是多么高涨,对自己的自信是多么的充足,对自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多么重视! 有些同学在台上很好地展示了自我,其中不乏名言警局,还有用英语做自我广告:I believe, Believe I!诸如此类。 多数同学都是再中学阶段担任过某一职务,到台上侃侃而谈;也有的想担任新角色,挑战自我。有的同学可能没有在公众面前说过话,到台上有些语言不畅,甚至说我有些紧张。 不管怎么说,所有到台上来的同学都进行了一次锻炼,他们都应该有所收获。 由于投完票时间已经不早了,班人员确定以后没有进行分工。 今天晚上进行了分工,连带继续进行了班会,告诉大家,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协作。每个人既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人格,还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达到全面发展。 对班干部,以后有什么事情,都要召集大家共同商讨,共同决定,做到公正公平公道,坚决反对少数几个人决定集体的事情,绕过班集体的任何决定都不利于班级、不利于个人。 同学们对这次班干部选举及其程序普遍给与积极评价。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232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研究生新生的几点忠告
Bobby 2010-9-19 08:31
1 、早做实验好处多,学术资本要攒足 对于实验性学科,如果条件允许,要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可以使实验技术早上手,早出成果 / 论文。在毕业之前有几篇像样的文章,不论是国内考博 / 出国留学,还是就业,都可以在自己的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作为第一桶金,可以让自己占得先机,羸在别人前边。 2 、教材学习得大略,文献阅读是关键 一般而言,教材内容大多是比较确定的知识,与学术前沿 / 热点至少相差 5-15 年。研究生学习不能只是了解教材内容,而是应该跟踪学术前沿 / 热点,熟悉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教材内容多原理大略,具体如何切入主题 / 问题、理论假设 / 猜想、实验论证,仍需从论文文献中获得。可以说,阅读文献就是掌握研究过程和方法。因此,专业学习要以文献阅读为主。 3 、英语学习不放松,学以致用效倍增 到了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以专业英语为主,读文献不光是了解专业内容,还应该琢磨同一个意思英语的表达方法有几种,留心专业术语的精确互译。此外,英语学习应以应用为中心,听力、口读、写作、翻译要多管齐下,抓住任何一个机会煅炼自己的英语能力。遇到外国专家的学术报告,要积极参加,踊跃提问 / 发言;遇到课程翻译作业,不要用翻译软件或网上翻译来 应付 老师。 4 、三人行中有我师,交流沟通得益多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研究生应该多与导师、师兄 / 师姐交流沟通,可以获得很多书本上不载的知识、见识和经验,遇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固然可敬,但如果及时向能人请教也不失为上策。除专业知识 / 实验技能可以学习之外,多跟同道中人交流,对自己的学术 / 专业发展规划也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5 、眼高手低害处多,脚踏实地出成果 有不少研究生很容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抱怨实验条件不如想像中的优越,研究方向不够新潮,不肯立足现有条件做事,这是要不得的。抱怨不如行动,脚踏实地做事,有余力时为未来准备,这才是不损害自己的态度。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5019 次阅读|5 个评论
在实验室研究生新生入学培训专题会上的发言
热度 1 zhumengjin 2010-9-9 23:33
根据第四专题文献阅读与科研训练整理 【 对于硕士新生,你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量、熟悉专业文献的特点,当你翻过这个门槛后你就会发现,专业文献的阅读反而比很多其他类型的英文文献更加简单......】 同学们上午好!欢迎你们加入这个大家庭,今后我们将有3年的共处时光,其中少数直博或考博的还会在实验室度过5年或6年的时间,当然前提是你不要延期。在专题讨论之前,我想先插点题外话。你们想过没有,你为什么要考入我们实验室读研?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你读研的定位是什么?你是仅仅为了拿学历、学位证书?还是打算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而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合格研究生?为什么要问你们这个问题, 那是因为你的定位将决定你在3年中的态度,而态度又将决定你在3年中可能取得的成绩。3年后你所能取得的成绩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未来的发展。 另外,你在3年中的表现还将影响实验室的老师对生源地学生质量的主观判断,你的成绩将会对你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带来某种倾向性的印象。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这3年中能展示出你最好、最积极的一面。 你们刚从本科毕业,对于科学研究可能还感到神秘,可能认为搞科学研究的人个个智力超群,对于科学家可能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仰视。的确,在很多时候,科学研究需要灵性, 但如果你没有顶尖聪明的脑袋也不要紧,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已逐渐倾向于职业化、程序化与规程化,在某种程度上你只要按规程办事就可以了,跟聪明与否关系不大。如果你经历了严格的科学研究培训,即使智商平平也依然可以做出可喜的成就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新生入学时开设十个培训专题的原因之一。 下面言归正传,开始文献阅读专题的探讨。我把本次专题讨论的题目定为文献阅读与科研训练,内容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希望对在座的博士新生也会有所帮助。我主要讲三点: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文献阅读的基本技巧,以及文献阅读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研究生3年需要学习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基本礼仪与学术规范,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湿、干实验),阅读与写作能力,报告与答辩能力,提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在研究生学习、研究过程中,文献阅读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几乎融汇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主要环节,与研究生各项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文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也许无法回答全面。其实,我也回答不全,这里我只能根据我多年来的体会简单地谈谈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从大的方面讲, 当代科学研究早已不同于牛顿、达尔文时代,从零(空白)建立科学大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我们从事的每一项研究都只能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如果我们想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树,我们必须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行。 如果你没有大量文献阅读的积累,你肯定爬不上巨人的肩膀,更谈不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采摘硕果或仰望星空。 从小的方面来说, 通过读文献可以让你充分了解研究小方向上的历史发展和前沿动态,能粗略判断自己的研究大致处于什么位置。人们常说, 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每一项基础研究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或多或少都是独特的。 如果文献调研不充分,你就无法做出独特的研究。所以,文献阅读的一个作用是避免重复选题,避免重复研究。在研究生期间,文献阅读最直接的作用是模仿学习,在阅读中仔细体会别人论文的行文思路,既包括语言文字、句式的组织,也包括论文逻辑结构的组织和表达。此外,文献阅读可以体会如何提炼科学问题、如何解决科学问题等,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最直接的训练。这些就是我对文献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二)文献阅读的基本技巧 下面我简单谈谈如何进行文献阅读。不过,每个人学习、做事的方式和习惯都不完全相同,下面的这些建议不希望你们照搬,我希望你们能尽快建立适合你自己的文献阅读方法和技巧。 对于硕士新生,你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遗憾的是,我不能给你提供快速提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捷径,我个人认为也没有什么捷径。具有四、六级水平不能保证一开始就能顺利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因为专业文献有它自己的特点。 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量、熟悉专业文献的特点,当你翻过这个门槛后,你就会发现专业文献的阅读其实很简单,相比于很多其他类型的英文文章,专业文献的阅读反而更为容易。 这个过程你必须自己亲自经历,这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下面给你们提供一些建议,你们可以选择性地采纳。 文献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跨门槛阶段,这个阶段你的阅读速度可能很慢,可能无法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不要紧,这是正常现象,你要做的就是坚持去读。不过, 我的建议是,刚开始阅读的文献最好是你导师提供给你的经典、高质量的文献,因为开始阅读必然是一种细嚼慢咽的精读,这些文献会给你留下经久难忘的印象,如果文献质量太差会给你造成不良的影响。 当你跨过文献阅读的门槛后,建议你根据不同的目的,对不同的文献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跟你课题直接相关的高质量文献依然要采用精读的方式,对于其他更多的文献,建议采用泛读的方式。泛读就是快速浏览,对文章的重点有选择的进行跳读,泛读的目的就是获取信息,只需知道文章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即可。对于重点文献要采用精读的方式, 精读与泛读的本质差别不在于阅读速度的快与慢,而在于你是否将思考融入阅读过程。精读的主要目的是要把文章的内容真正消化掉,要转化为你自己可以运用的东西。 我把精读的方式分为三种,它们包括验证型阅读、挑刺型阅读和总结归纳型阅读。 什么是验证型阅读?就是拿到一篇好文章,暂不看文字内容,先把图和表挑出来,你根据图和表的内容想想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怎么写,包括大的结构框架、组织逻辑,以及如何引入问题,如何进行结果陈述,如何引申出结论等,然后再看作者是怎么做的,反复体会你想的和你看的有哪些不同。当你的想法和作者的雷同程度越来越高,你的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越来越高。这种图表思索验证的阅读对提升思维非常有效。你想, 当你做实验后得到的就是几个表、几个图,如果有意识地经过了验证型阅读的训练,你就会知道该怎么从更高、更好的角度来写你的文章。 同样的数据,有的人可以发10.0的文章,有的人可能只能发5.0的文章,为什么有这种差别?这种差别其实就是在平时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出来的。 挑刺型阅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读方式。挑刺就是找不足,能挑刺说明你不仅消化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能比作者看得更深、更远。很多高档次杂志经常会刊出针对新文章的评论性短文,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挑刺型阅读。挑刺型阅读可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如果你立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撰写课题申请书是必须的能力之一。课题申请最重要的就是有新的idea,挑刺型阅读可以为你今后从事科学研究的选题提供良好的训练。 归纳总结型阅读是一种宏观视野下阅读,是对多个单研究的归纳性思考,是对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总结和把握。 每个人都可以总结,但要真正总结到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却需要很强的能力,一般初涉研究的硕士很难达到这一水平,往往只有同学们常戏称的大牛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仍然鼓励你们对你阅读过的文献进行尝试性的总结分析,因为大牛不是天生的,也是从研究生开始慢慢炼出来的。我希望你们当中今后也能出几个大牛,让我们老师也沾沾光,万一大牛不行,出几个中牛也可以。 另外,我还有几条建议: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2、文献数据库与搜索引擎相结合 3、对于应用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还要结合专利数据库。 4、杂志论文与书籍、学位论文相结合 (三)文献阅读的几点注意事项 1、高水平的研究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所以你们要尽快完成从中文文献到英文文献的过渡 2、阅读文献的质量与档次决定你视野的深度与广度,精读必须读高档次的文章 3、不要将第一年课程学习与第二、三年截然分开,文献阅读应始于第一年 4、注意最新文献与实际实验有1-2年的时间滞后性 5、忌用文献填充硬盘,不做收藏家 6、但是,有用的重点文献还是要分类保存,甚至做好总结和记录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1492 次阅读|7 个评论
近一段的感受
chushixiyu 2010-9-8 21:06
开学已经一周了,学校才开始进行入所培训。 称谓似乎挺乱,不要太计较了。 心情似乎也挺乱,计较不了了。 前途是什么样的,现在还真是不好说。将来会在这里呆多久呢,是读两年的研究生就毕业,还是继续读博。心里虽然倾向于后者,可是初来乍到,这里真的能成就自己么。 老师给我定了一个方向,我不太懂,感觉一般,弃之?没有理由。接受,貌似糊里糊涂的。 班里本来寻思会很热闹的,可是才来几天,似乎一部分同学已经被所里的气氛感染了,看似很精神,实则很压抑。压抑不只是表现在脸上,更多是在心里和行为上。压力是会感染的,正如三人成虎一样。 不是还年轻着的么,为何要发愁,为何要这样郁闷呢?是被规矩所限了么? 规矩这种东西,没有了不好,太多了,人就成为规矩的奴隶了。 去他的规矩。做好自己就行了。 其实很多东西我都可以不在乎的,但是我是有底线的,我可不是什么都不在乎,不要触碰了我的底线。 呵呵呵呵 今年挺有感触的一句话:现在的90后其实挺厉害的,别看他们知识上可能不如我们,但是他们的办事等等的能力上绝对是很强的。 我觉得这是很正确的一句话。我是80后,可是我没有觉得90后很垃圾,时代是前进的,他们的思想是起始于我们这一代的。不过又有点感觉,为何要受自己的年龄所限呢,年龄不该是个问题吧。 上学期学的心理学,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有句话叫:一个人说什么,大概他就是什么,或是缺什么。。 记不太清了,但是很有道理 都研二了,还算是新生么,确实是被当做新生来对待呢 这算是感受么
个人分类: 感想|24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生入学第一课——适应
longfo 2010-9-8 15:07
入学的日子过去了,心潮澎湃的日子过去了,大学新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如何轻松面对大学生活,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面临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适应。高中阶段或者本科阶段,大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圈子,然而现在这个圈子被打破了,很多人第一感觉是新奇,第二感觉可能就是孤单。而这种孤单不是自己感觉得到的,只有面临问题的时候,才会袭上心头。 除去这个问题,我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考虑输出的问题了,奋斗三年读了大学,或者奋斗一年考取了研究生,输入进来了,那么输出是个什么概念呢?现在其实大家都在关注输出的问题。 在此,我讲几个小问题,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 首先是融入。从一个老环境到一个新环境,最先处理的问题就是融入问题。融入新的环境就会有归属感,逐步的就会适应环境,就会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第一、主动和周围的老师同学交流。要和自己宿舍、班级的同学多交流,逐步建立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多和老师交流,他们是最可依赖的人,也是最可靠信息来源。逐步扶持产生培养真正的友谊,甚或爱情。 第二、多参与学生活动。参与学生活动是建立关系的良好平台,同时还可以找到兴趣相同的朋友。参与是第一位的,而不一定要做出什么大的成就。 第三、多参与学生组织。学生组织是一个构架成熟的单位,包括班级组织、学校组织和社团组织,各有优势,各有侧重。切实为自己喜欢的组织做些事,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同时还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逐步寻找自己的机体内部最佳定位,锻炼自身能力,同时也可以产生归属感。 次之,是规划。 大学和高中比较课程少了很多,研究生和本科比较,课程也少了很多。很多人就会觉得很悠闲,没事做。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做好人生的规划。 第一、做规划。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或者不知道将来做什么,都需要好好规划人生。做规划之前,先给自己做一个定位,寻找一个偶像,来确认自己的阶段和其相同。设置一个短期的目标来逐步完成,根据自身状况设置一个长远目标,不一定是自己的专业内容,但是可以是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再为自己事业奋斗的进程中,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第二、多和老师交流沟通。提高和老师交流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老师的工作,协助他们,研究生要尽早接触课题,多沟通。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对自身的定位更明晰清晰。 第三、给自己任务。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比上一阶段的学习更有主动性和独立性。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设定目标、安排达到目标需求资源、寻求资源、整合资源、完成任务。 最后,转移资源。 读书期间,资源属于学校,如何把学校的资源转化成自己的社会资源,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实现资源的转换才可以完成个人的飞跃,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一、多参与公益项目。公益创新是社会进步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和社会接触的绝好机会,同时还可以在活动中横向认识其他高校的有志于公益的朋友。 第二、适当做一些社会实践类的工作。多参与社会实践,多接触为社会做事的人,可以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培养自己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寻找自己的人生贵人。社会阅历丰富的人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把校内资源转化成社会资源,所以要积极寻找可以协助自己完成飞跃的贵人。 祝愿大家,学习进步,科研顺利。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2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2010级新生
tarimriver 2010-9-7 21:0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七月流火,秋风送爽。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齐聚江北水城,成为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的一员。请允许我代表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的一线教职工对各位同学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梦想的顺利实现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各位同学加入蓬勃向上的环境与规划学院,成为学院更加美好未来的生力军表示热烈的欢迎! 被称运河古都的聊城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伏羲氏曾在这里驻足、战神蚩尤曾在这里建都、仓颉曾在这里寻找创造文字的灵感、尹伊曾在有莘之野耕作。这里有天下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著名诗人曹植、这里有一箭书而退百万兵的鲁仲连。京杭运河的开通,使聊城成为黄河文明与运河文明的交汇点。会通河更为聊城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使聊城成为三千里曹挽咽喉 四百年江北都会。作为聊城辉煌历史文化代表的光岳楼,康熙皇帝四次登临,乾隆更是九过东昌六上光岳。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傅氏家族更是诠释了运河故都的兴盛,从傅以渐开始,傅氏家族有近百人在政治、教育领域纵横驰骋。其孙傅继勋中举人后转向教育,成为李鸿章、曾国藩的老师。傅继勋的孙子傅斯年是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翘二郎腿的人。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聊城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共同滋润而成长起来的聊城社会经济文化也是我们环境与规划学院提供了肥沃的科研教学土壤。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孕育新希望的时期。当累累硕果缀满枝头时候,树木已开始悄悄为来年春天准备好叶芽。考上大学无疑是人生的一次辉煌,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继续为攀登下一个高峰做好准备,也需要为走入社会而进行全副武装。 在大家开始丰富多彩,而又波澜壮阔的大学生活之际,我想用大家八个字与大家共勉:敬业、博学、求实、创新。这八个字是我们学校前名誉校长,具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称谓的季羡林先生题写的校训。 敬业 ,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古人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日有所损。作为老师,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作为学生,应有马不扬鞭自奋踢的精神。。 博学 ,《礼记中庸》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意谓为学要广泛的猎取。中国历史学家傅斯年当年潜心学习研究了 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相对论、量子论、语言学和考据学等。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 芬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发明家、寓言家、雕塑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基础就是要有广博的知识。 求实 ,求实与礼记中的审问之有相同之处。求实,就是事实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曾经说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对同学们来说,对知识的追求过程中,要有所思考,对所学的知识持怀疑的态度,才能最终获得科学的知识。没有对亚里士多德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的产生;没有对上帝造物说的怀疑,就不会有进化论。求实,还意味着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而这个结合就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我们同学们来说,如何才能有所创新呢?敬业是创新的工厂,博学是创新的机器,求实是创新的原料,只有敬业、博学和求实有机结合才能生产出创新的一流产品。我们学校为同学们的创新提供了非常优秀的平台,建立了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鼓励大家的各种创新活动。我们学院每年都有十几、二十多项创新活动得到资助。另外,还有寒暑假的社会调查、各种社团活动都是培养同学们创新的乐园和舞台,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自身创新潜质。 亲爱的同学们,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眸一域。让我们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舞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谱写盛世交响,为自己精彩人生撰写绚丽华章! 祝各位,乘风破浪从此时,高挂云帆济沧海! 谢谢!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学期第一课讲什么?
zls111 2010-9-6 08:09
去实验室的路上碰到不少骑新自行车去上课的学生,还碰到一个找不到教学楼的。发现新生今天开始上课了。 顿时就想,第一堂课老师讲些什么呢?该讲些什么呢?虽然我也是学生。 教室是教育的前沿阵地,如果改革想必是从这里开始;势必是从第一堂课开始 。 如果是我,我会讲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德智体。不会讲如果上课你不来怎么的,你最后的成绩会怎么样,成绩只是形式,你想学会及格,不想学也会及格的。 接着会说些从学习的本身学会学习。那些是他们眼前容易忽视的事情;那些是大学该做的事情;你们这一代人在这个年代所要承担的角色;从高中到大学现在就要开始学会转变。 这些不是提及一次,在以后会经常提及。
个人分类: 转载和评述|344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初见90后——兼新生开学典礼小记
jlxt33 2010-9-4 16:14
理学院的新生是9月2日报到,现场好像嘉年华一样。 昨天冒着大雨开了新生开学典礼。 共有567名新生来到了理学院,一边听着院领导介绍学院的情况,一边看着这些孩子们,那一张张稍显稚嫩的脸,带着我回到了20多年前,自己大概也是这样用这样稚嫩的脸和充满希望的眼望着自己的老师吧。 教师代表讲话,激昂的话语中带着热切而真诚的期望;老生代表讲话也表达了欢迎和希望;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新生代表讲话,不仅因为那难得的字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更是因为那颗感恩的心和年轻的冲劲。 我希望理学院因为我们变得更好!华农因为我们变得更好!中国因为我们变得更好! 这样的激情和愿望,这样的呐喊和冲动,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过了?我们似乎一天比一天觉得自己更卑微,我们好像再也不相信我们能改变什么或者什么会因为我们而改变。我被这种激情深深地感动了,也衷心地期盼他们的愿望能实现。 之后是各系进行专业教育。一成不变地进行了似乎很新鲜的程序,介绍了应用化学系的基本情况、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情况以及优秀学生培养项目;介绍了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各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等。看着这些充满希望的孩子,最后又给他们啰啰嗦嗦地嘱咐了几句,让他们知道我们都是从那么年轻时走过来的,希望他们吸取我们走过的弯路的教训。 会后,跟几个孩子说话,问他们都是90后的吗?答曰:是的。基本是90、91年生人。或许是看着我比较亲和,也或许是现在的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我们不叛逆,其实挺乖的。 我说:谁说你们叛逆了? 他们说:很多人都说90后叛逆啊。 我说:每个时代都有叛逆的,你们这个时代的个别人或者一些人有了叛逆的行为,就会与众不同,被人看到,而觉得叛逆;更多的像你们一样的不叛逆的,并没有被人注意到,所以会有人觉得90后叛逆。 他们说:哦,也是啊,我们不叛逆吧? 我说:那得等上完这学期课才能说吧? 之后,就散去了,我很想再问问他们,到底叛逆好不好呢?其实他们似乎觉得被认为叛逆并不怎么好。后来我一直在想,叛逆到底好不好呢?似乎一直有两个声音在对话,还是没有结论。 这次是真的要大面积的面对90后了,到底对他们有多少了解呢?怎样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科学网上的专家多,究竟该如何看待90后,如何跟他们做朋友,请多些交流吧。
个人分类: 学之有本|4442 次阅读|6 个评论
理想与创新
tchaoke 2010-9-4 09:35
---2010级研究生新生入校导师代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大家相聚在风景如画、绿树成荫的南华大学校园,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研究生导师,对同学们如愿进入南华大学,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今天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一个激动的日子,因为大家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今天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共度一段美好、富有意义的时光,尽管这段时光可能充满坎坷、充满艰辛,但对于在座的各位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和历练?南华大学是一所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富有特色。学校学术交流频繁,常年举办校内学术论坛,并承办多项国内与国际学术会议,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在南华的 3 年时光足以使各位在科研能力方面发生质的变化。下面我代表导师们说几句,作为给你们的入校赠言,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学而不止 在坐的同学们都是考研的胜利者, 然而现在,你们这些曾经的胜利者要从零开始了。 你们要把一颗颗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深埋在南华。但是播种并不一定意味着收获,明天大家能否成为南华的骄傲,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这是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因此,我首先要送给大家的是:学而不止。没有人能阻止你前行,除非你自己停下了脚步。 第二句话:勇于创新 古典著作《荀子》的《劝学篇》中提到这样一句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比喻后人将超过前人,学生将胜过老师,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有创新性,只有创新才能推动时代进步和历史前行;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推波助澜、才能脱颖而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不再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掌握,而是要创造知识,使我们的理论体系翻到新的篇章。我相信,做为一名具有远大志向的研究生,你们心中应该有创新的欲望。没有创新的欲望,将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研究生。 第三句话:保持理想,完善人格。 理想永远是事业追求的动力,一个人志向的高远和他发展空间的大小成正比,有了理想,就有了坚定的方向,有了方向,就会有壮美的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曾激励着我不断前行的至理名言,今天以此和你们共勉。希望大家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精神和健康的心智,在充满艰辛和坎坷的科研路上不断前行。 同学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希望南华大学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能使你们从这里起飞,并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研究生导师将时刻关注着你们的学业发展,期望着你们都能创造出各自的辉煌成绩,为此我们愿意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有成,生活愉快! 谢谢!
个人分类: 其它文章|4469 次阅读|1 个评论
又是新生入学时
wujingzhi 2010-8-31 22:21
明天是九月一日,新学期就要开始了。新同学也将开始新的学习历程。 本来我对这个新学期是没什么印象的,因为我压根就没有寒暑假。但是,习惯性的还是有这个感觉,今日心情也不错。因此,就说点闲话吧。 放眼世界,中国风景似乎已难以这边独好了。在这个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肩负着民族希望和个人责任的新同学们,怀揣父母的血汗钱,在亲友团护送下,穿梭在拥挤的城市人群,陆续到达自己情愿或不情愿地选择的学校。 如何度过这段人生最珍贵的时光,是每个过来人所常悔不当初,每个当事人漫不经心的。 如今的中国大学,我很难找出个词来形容。政府机关?学术机构?商业部门?浮躁社会?交易场所?然而,大乱终大治。这个乱哄哄的地方,或许将成就未来的国之栋梁。丈夫未可轻年少嘛。但是,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大批人将会成为发展过程的炮灰。 当看到同学们整日游戏,嬉戏,作弊抄袭,儿女情长,攀附比阔时,你是否也曾想到,在你不远的地方,更多人在学习,钻研,认真作业,实习锻炼,自立自强? 当你懊悔自己所在学校不入流,自己老师非大师,自己同学不如自己,自己父母非官非富豪时,你是否也曾想到这个学校曾培养出各行各业的精英,自己的老师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自己的同学未来很可能是某领域领军人物,自己父母倾其所能而殷切期盼? 当你看到同宿舍人六有四五校外住宿,某些人出入声色,某些人做三当四,某些人朝三暮四,你是否也曾想到人毕竟是人,人除了动物性还要有点人性,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带来连锁社会效应,没有健康情感生活,很难有健康人生? 当你愤世嫉俗,认定所学无用,毕业即失业时,你是否也曾看到社会需要更多人才,人类面临更多困境,我们有太多事情需要去做。 当你迷失于纷繁冗杂的媒体信息,起落于人为引导与炒作,挣扎于教化与反抗,你是否能换个角度看到浮像背后的本质,看到知识的作用和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转,化被动为主动? 还有很多很多,或常见,或未见。如何抉择,或将决定如何这段宝贵而短暂的时间。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学校学习更是如此。如何享用这顿宴席,决定的绝不仅仅是你是否吃饱!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2056 次阅读|3 个评论
无关科研,赞一下清华的一位大一新生(低于小学生作为水平,慎入)
taol 2010-8-29 19:12
话说这两天学校开学、新生报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等也都在这两天出来做活动,新生入网优惠、充花费送什么什么的 今天一早起来直奔清华,去充花费送手机(恩,因为边上有回收那手机的贩子,所以就去清华了。),到了之后说是没有货了,就返回科苑这边,正好还有两台,我和我同学就瓜分了两台手机,又去清华找人处理掉,结果贩子走了,得等明天了 上午折腾了一上午,饿坏了,也不想回去吃了,就在清华这边吃吧,因为我大二的时候在清华金工实习,那个食堂可以办理临时饭卡,我和同学直奔那个食堂,进去之后就悲剧了没有临时卡了 以往运气都怎么样,今天不知道为啥人品就小小的爆发了一次,进入正题 失望的我们从食堂门口出来还感叹呢,想找个人问下哪里能办卡(显然不是为了这一顿饭,以后也可能来吃。),正好赶上一个穿着迷彩的男生(应该是大一军训的,前两天去清华踢球也看到了),问他哪里能办卡吃饭。那男生本已经吃完出来开锁准备走人了,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他说要给我们刷卡,又把车子锁上了对于折腾了一上午的我们确实感觉很高兴,进去之后两个人刷完卡,就要给他钱,更意外的是,他不要钱!而且看刷完卡了,转身就要走,看我们执意要给,居然连走再有些小跑的奔着门口就要走了后来还是被我们追上去把钱塞给他了 这一顿饭都没消停,还嘀咕这个事情。十块钱确实不算个啥,但是这个事情居然会让我觉得有些意外,不知道这是不是正常的 记得以前中学一个老师教育我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见到街边的乞讨者还能给些零钱,还有就是那些学生模样身上挂着牌子请给6块钱,让我吃顿饭等等,以前见到也能给之后貌似电视上、论坛上曝光了些这样的新闻,有些被欺骗了感觉,现在见到类似的都是绕着走 不过,我要声明一下,虽然我和我同学俩个人都穿着拖鞋骑着车子,但应该不会被认为是街头流浪人员 前些日子,时不时的在未名BBS上看到一些关于帮忙刷卡结果不给钱蹭饭的事情 也许是这个小男生没看到这些,或者看到也不以为然吧。 现在想想,这个清华的小男生应该是很单纯的,很善良。我那个时候也是这样样子,至少差不多吧,不过现在肯定没有这个小男生单纯 不知道在高校(越来越接近社会大熔炉了)这个小染缸内,四年之后出来是什么样子他还会这么单纯,这么善良么?
个人分类: 生活|5038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然国学园开园献词:恢复中华文明的主体地位 反对民族科学虚无主义
naturor 2010-7-11 23:16
恢复中华文明的主体地位 反对民族科学虚无主义 自然国学园开园献辞 恢复我一切国粹!这是一个世纪以前孙中山先生的迫切呼吁。 从现在起,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的庄严宣告。 进入21世纪,有部分西方人指出这个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这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政治、外交实力在世界上已经取得统治地位了吗?不是! 这是由于中国的军事力量或综合国力已经取得压倒优势了吗?不是! 那么为什么西方人要这样说呢?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在前沿科学领域的西方科学家发现当代科学探索揭示的规律正是中国传统科学揭示的规律就是说21世纪的科学思维模式是类似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然而,时至今日,民族虚无主义不仅没有消除,甚至在废除汉字这种极端民族虚无主义表现形式依然存在于大学国文教材的同时,又多了一种废除中医的极端民族虚无主义形式!这又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西方传教士学者首先倡导的全盘西化运动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即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注意:不是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政治运动,开始于1919年。新文化运动实质是洋务运动在文化学术领域的深化和继续,开始于1917年。二者不可混淆。)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流毒依然存在! 这也是由于自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的主流学术体系和教育体系中删除了民族科学体系所致! 这更是由于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民族历史虚无主义、民族科学虚无主义所有这三种民族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所有的民族虚无主义全部是以民族科学虚无主义为根本依托的! 即西方不承认中国科学的逻辑体系和试验实证体系是合理的,因此不承认中国有科学,是为民族科学虚无主义;不承认中国史学的治学手段具有科学性,因此不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可信的,是为民族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因为近代只有语言学而没有文字学,所以不承认中国文字学的科学性,所以才有以废除汉字为核心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 而对中华民族危害最大的民族科学虚无主义观念从未得到有力的清算!! 因此说,否定民族科学就是否定中华文明,就是否定中华历史,就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否定和诬蔑!可悲的是某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还要替自己的民族虚无主义观念辩护我对他们这一点表示祝贺:这说明这些人还不是完全不可救药的! 为了彻底否定和批判民族虚无主义,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学术霸权,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建立强大的中华民族(自然)科学体系!这既是一个半世纪以来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愿望,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神圣使命! 我们必须说明的是:确立民族科学体系并不等于否定西方科学,更不是对科学的本质精神即创造精神的否定。所有科学都是以某一民族的文化为大背景的,实质都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现在联合国已经发布文化多样性公约,而阿拉伯学者和印度学者都认为存在着不同于西方科学的伊斯兰科学和印度科学。 这一切已经清楚预示: 恢复中华科学的主体地位! 恢复中华学术的主体地位! 恢复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 恢复中华文明的主体地位的时刻已经到来! 同胞们,让我们吹起民族科学启蒙的号角,以恢复和建立中华民族自然科学体系来完成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最后打击! 自然国学园祭酒 自然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7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位09级新生的短信——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wangxh 2009-11-9 10:43
由于经常做点儿学生的思想工作,今年学院给了一个做班导师的机会。我校今年新生9月2日报道。既然官方信任,就应该做点事儿啊。打算9月7日给我班的同学讲讲如何开始新的生活大学时代。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知道后,说不能只给你班讲啊,要讲就更全体新生讲一讲。好吧,于是为09级新生作了《人生 爱国 学习》的报告。 报告过去之后,同学们发来了许许多多的短信,什么都有,五花八门。给鄙人总的印象是: 90后根本不90后,是他们的先辈也就是我们在无事生非,没事找事! 下面是一位同学发给我的短信最长的短信(我的手机很老,好像收了十几条才结束): 相信一只手可以撑起一片蓝天,家长老师全是期望,为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相信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我想有谁清楚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我们做了什么?我们需要的又是什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实体,而这个实体却是空壳。 小时候父母喜欢给我讲故事,传授一些做人基本的道理。记忆中我总是把那些笑话扔到一边,但是现在每当我打开父亲送给我的《寓言选》,每一遍都是不一样的体会,就像毛泽东,读了三遍《三国演义》,打了一个天下。遍遍都是不一样的体会与心得。书是不怕反复读的,关键是用心去读,去体会那些艺术家为我们呈现的深入浅出的道理。世界往往会在我们不在意的时候给我们扣一顶可笑的帽子。 我刚到一个学校一个星期时,一位老师为了上了一课,强调了爱国问题。许多人喜欢到天安门广场看庄严的升旗仪式,把这当成很好的爱国教育。事实也确(却)实如此,但当我听到天安门广场每年都被无数口香糖染的乌(污)黑。我反思,既然是爱国者,当视天安门广场为最圣洁的地方,像宗教一样把它作(做)为一种信仰,而我们许多所谓的爱国者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蒙蔽自己的过程上的假象。说起日本许多人会不齿,想起日本首相一次次参拜靖国神社,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恨不得把日本首相吃了,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广岛亚运会的体育场外竟无一片废纸屑,这是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奇迹,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可以做到,除了日本人。有人听说今年年底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人引以为豪。我劝这样的人千万不要高兴的太早,要知道在资源方面日本相比于中国就是一个穷要饭的,而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和几百倍的人口战胜小小的日本,代价未免有些大了。 生活其实是一个个简短的片段组成的连贯动作,正是它的简短,让我们感觉简单带有复杂。机会不是常有的,抓住它是每个人的愿望。现代战争的成败在于细节,机会往往也来自细节,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透过一个人的动作可以洞悉一个人的性格。美国的汽车巨头企业福特公司的老总福特先生能够在其它三个人任何条件都比他强的前提下被录取仅仅因为他捡起了地上的一张纸。对此面试官的回答是:能看到小事的人,难道看不到大事吗?想来真是让人深思。 我有问题要问,上大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的说法就是为了以后更好找工作。因为我们的每一步只不过是在踩着别人为我们设计好的脚印,不必有失败的顾虑,然后心甘(干)情愿成为人家劳动技术的机器。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机器。因此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明确自己为什么上大学的必要,从大角度讲我们为社会做贡献是好事,我们同时也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活下去。我觉得国家培养我们是出于对国家发展的考虑,我们读大学是出于对我们个人发展的考虑,但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共同体。 台湾英语教科书中有一段中文,学习英语是我们的耻辱,今天我们必须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以夷制夷 ,所以我们要咬牙切齿地学英语。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我们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而自豪,以我们几千年前的四大发明而骄傲。因此我们的古人就在我们悠久的文化中如醉如痴,接着就落伍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犯着同样的错误,有时候我们就是不愿意承认我们在失败过程中的无能。事实上,历史会铭记我们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功劳,但是时代会遗忘它们。因为时代是发展的现实,历史是既往的事实。咬牙切齿未免过火,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我们在做什么。 这几天军训挺累的,许多同学踢正步时却很快,这让我想起了高中军训时同学们踢脚飞快,但总是向后拖一下,换句话说,频率变大了,步幅变小了,到最后是费力不讨好,有些等同于职场中的负薪工作,然后陷了进去不能自拔。其实这种事挺可怕的,生活的陷阱就设在我们的身边,任何不在意的思想都有可能导致一泻千里。 我们活在生活中,复杂的开始往往是简单,不要被自己的头脑蒙蔽了双眼,明晰生活需要用心去体会。 我发的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想,希望老师指点。 【注:括号中的字是用错的,这点儿还真是90后的特点,哈哈......】
个人分类: 教之道|3061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新入学的研究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cafe 2009-9-18 14:59
学生们入学后就开始打听导师的情况,然后选择导师,热闹一段时间了,终于可以安静了。2009年的研究生总算该正式开始自己的大学新的阶段的学习了。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重点应该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更具体地讲是研究能力。有人将研究能力分成四个方面:1)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搜集驾驭已有文献的能力;3)运用科学方法实施研究的能力;4)研究成果的展现能力。 其中我认为学生最需要下功夫的是运用科学方法实施研究的能力。有时候任务是别人给的,或者说研究题目导师大体上已经帮你确定了,剩下的任务就是你去解决问题。这里面我认为学生(有时包括导师)都不知问题的答案,甚至正确答案是否存在都不明确。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学生做的就是制定一个合理、严谨的研究方案,有新颖的技术路线,并且要求学生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一步步做下去。至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提前有一个假设,但对于培养研究生的能力而言,这样一个研究的过程更为重要。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49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聆听生命之音
freton 2009-5-13 00:58
聆听生命之音 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死的反应或许也是一种本能。新生命的诞生,总让我们欣喜满怀;亲朋好友的逝去,却又总让我们悲伤不已。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我去之后又是谁?诸如此类具有哲学思辨意味的论述难免有些空洞,而大量活生生的现实往往让我们聆听到最真实的生命之音。 逝者长已矣,维以不永伤。 电影 4月30日独自一人去五道口工人俱乐部电影院看了电影《南京!南京!》。电影开始放映后,电影院突然有了以往少有的安静。那种安静,让人觉得有些不安和压抑。电影中,有我们不忍看到的杀戮画面,有让我们感动至深的画面,还有在电影末尾让我们觉得希望就在前方的画面。一句我的妻子又怀孕了,预示生命不止;片尾,田头满溢的绿色,无拘绽放的笑容,孩子尽情的奔跑,至少让我们心有宽慰。许多生命不在了,但希望总可以带我们至明澈的地方,至生命怒放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散场时,一个人大声喊出了一句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然后,掌声四起。我不知道,这掌声是因为陆川的这部电影,还是因为喊出那句话的哥们。总之,我们以我们可以纪念的方式去纪念去铭记历史,尽管心中的伤痛不能完全愈合,心中的压抑感无法抹去。 自杀 自杀的人,每年都有。最近关于大学生的自杀事件,不在少数。 韩国总统李明博5月4日发表每周广播讲话,对最近韩国盛行的网民集体自杀事件感到痛心。他劝导一时失意的人们珍惜生命,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他说:以死的决心生存下来,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不妨学习下李明博的这句话,并跟着念一遍: 以死的决心生存下来,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车祸 5月6日,玉泉路校区的同学来中关村校区上课,跟我提起乘坐校车过来时,目睹了一起车祸,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在车轮之下陨灭。女孩子,胆小,受了惊吓,不停地说:太可怕了,心里还堵着呢,真不是滋味。然后,彼此感叹生命的脆弱。 5月7日,杭州一疯狂飙车的富家子弟胡斌将一无辜的浙大毕业的阳光小伙谭卓的生命无情地夺去,由此引发了对这一肇事者的强烈抨击。在此之后,关于生命不该如此被践踏和漠视的讨论也很火热。人人都享有拥有生命的权利,且这权利是平等的。不顾他人的生命,不考虑他人的安危,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这样的人可恶、可耻、可恨! 在谭卓的追悼会上,谭妈妈对着肇事者母亲说: 我不会打你,我就是想跟你说我养大这个儿子有多么的不容易他的同学、同事整整陪了他3天,而你们一直都不出现,我不能原谅你。你们没有好好教育你们的儿子。 感动于这位伟大母亲的言语。 5.12 5月12日,也就是今天。一个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5.12,汶川大地震。 不同的是,时间的镜头从2008年转移到了2009年。整整一年的时间。 到处都有纪念活动。 悲伤之后,更多生命向前;无需歌唱,生命自然绽放。 其实我们真不缺什么纪念日,我们只是需要记得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不幸和灾难,给予这些逝去的生命以深情的回首。纪念是一种形式,形式背后烙印于心底和脑子里的东西,才是最最重要的。 人世间很多东西失去了没必要去在乎。人在,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拥有,至少有拥有的可能;人不在了,其他的就不用谈了,一切随风飘逝。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其实莫过于生命的逝去。逝去的人无法再感知我们的悲伤,我们却把悲伤埋藏在了心底。 总结历史上无数的事件,一般视屠杀无辜生命的人为敌人、仇人和嗤之以鼻的人,这样的人终被唾弃。因为他们犯了无法饶恕的错误屠杀生灵。最大的犯罪也莫过如此,法律对于这种行为的惩戒,大家也有目共睹。最大的敌人如果是人,我们尚可惩罚,可是,如果是自然呢??? 且行且珍惜,看生命绽放。 新生 5月11日晚上7点左右,二哥给我发短信:在上课吗?那时我的确在上课,于是给了他回复,然后二哥就说:那等你下课再说。我隐约觉得有什么大事,问他有什么事情,他的短信过来了:小孩出生了。我赶紧出去给他电话,才得知,我大嫂生了,不过小孩早产一个月。我心里,从未有过的欣喜感觉和紧张感交织在一起。电话那头,也听到大哥的声音,他忙坏了。今天,也给大哥打了电话,他又让我想想给小孩起什么名字好。 真要对大哥大嫂说:你们辛苦了。当然,还有在一旁帮忙的二哥,这几天也忙里忙外,够累的。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真是牵挂着一家人的心。最欣喜的是,我们聆听到了新生命的声音。 每天都有新生命诞生。爱让生命生生不息,爱让世界生生不息。足以压倒一切困难的,是顽强的生命。聆听生命之音,幸福无比,除了珍惜,还是珍惜。 也许每天有诸多不幸和意外,脆弱的生命可能不经意间逝去;也许有挫折有失意,令我们濒临崩溃;也许有诸多自然灾害的不期而至,有类似H1N1流感的侵袭这更让我们感到,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有勇气,有信心,有活力,有热情,有希望,那不妨携一双《隐形的翅膀》,吟唱《怒放的生命》。 逝者长已矣,维以不永伤。 且行且珍惜,看生命绽放。 BTW:请科学网上的老师和朋友们帮忙,帮大哥的小孩取名。小孩是女孩,5月11日晚上7点左右出生,姓方。拜谢。 Freton,二○○九年五月十二日星期二,北京海淀
个人分类: 生活哲思|4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探索老杂志的新生之路
夫子 2009-2-20 15:51
探索老杂志的新生之路 作者:李莉娟 人民画报社总编助理 对外传播杂志 2009年02月20日10:2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我常常怀着复杂的心情审视我为之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民画报》。这本伴随着新中国成长、曾受到人们喜爱并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老杂志,正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一直在走下坡路。    《人民画报》面临的困境   30年间,人民画报发行量骤降,上世纪70年代月发100多万的风光早已不再。究其原因,除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普及电视、90年代中期网络兴盛所产生的冲击,以及近几年杂志市场越来越趋于白热化的竞争所带来的影响,也有它自身的原因。   其一,无的放矢。过去《人民画报》和它的各种外文版(曾多达近20种语言的《中国画报》)都是用来向外部世界介绍和展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成就的,它不是像现在通常对杂志的定义那样,为特定读者的特别兴趣或需求提供专门的内容。其读者,也是广泛而平均地分布于各年龄段、各种职业、各种兴趣的人群之中,变成了抽象、无形的数字。因此,采编、发行和广告销售人员都对《人民画报》的目标读者、市场定位不甚了了,大家都在无的放矢。   其二,非市场化。《人民画报》是唯一一本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杂志,是中国国家画报,这样的政治和官方色彩,使它几乎成了一个非市场化的品牌金字招牌成了一把双刃剑。也正因为其政治、官方色彩,读者一直习惯于通过公共机构的订购来阅读它,而不是私人订阅或购买。因而即使传阅量增大,订户也很难随之增长。   其三,缺乏深度。《人民画报》诞生、成长于图片图像资源稀缺的时代,那时,拥有图片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图片,成为它最突出的特点、最有价值的优势。但现在,处于图片过剩、泛滥的读图时代,《人民画报》的特征反而变得模糊了。   此外,《人民画报》作为一本月刊,在时效性上远不及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体,它就必须在深度上超过其他媒体它可以用图片抓住读者眼球,但同时必须用它的文章、它的思想、观点、分析、故事、背景,来抓住读者的心灵。而实际上,限于其画报的特点,一味地片面强调图片、忽视文字,使它很难凭着那些挤在图片之间、零敲碎打的文字吸引读者,将读者的关注引向深入。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过的一项试验,当人们浏览报纸或杂志的版面时,其目光停留在一张图片上的平均时间是0.71秒。依此计算,读者浏览一本《人民画报》(一般用图200幅左右),大约只需不到两分半钟。有谁愿花15元买一本只花两分半钟就能看完的杂志?    国外杂志的成功之道   正是带着上述问题,我对国外几本成功的杂志美国的《国家地理》、《读者文摘》、英国的《经济学人》一一进行了一些研究,希望了解它们为解决自身难题所做的努力,为《人民画报》找到一剂良方。尽管它们与《人民画报》有诸多不同,但在悠久的历史、老化的读者、一般兴趣、图片杂志等方面还是有相似之处,因而可供《人民画报》比较、借鉴。     《国家地理》:充分利用图片金矿衍生新产品   创办于1888年的《国家地理》,在1905年因为一个事故建立起图片报道的名声1904年12月的一天,时任《国家地理》主编的Gilbert Hovey Grosvenor发现自己亟需11页材料来完成1905年1月号杂志。纯属偶然,他接到一封邮件,里面是俄国探险家无偿提供给他的50幅拉萨照片,Grosvenor便用那些照片填满了11个页面。本以为自己会因此而被解雇,但是杂志面世后却大受欢迎。杂志从此一期比一期用的图片多。到1905年底,《国家地理》的读者人数飙升至1月份的3倍多。   自此之后,没人能够否认《国家地理》在自然杂志和图片杂志中首屈一指的地位。当然,随着竞争者不断出现,《国家地理》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耗费巨资来维持它的地位。这就使它不能不渴望对由此而来的数以百万计的图片加以开发,以充分利用这座金矿。它开始生产各种衍生出版物,这些出版物固守着他们最熟悉的话题,比如探险、科学、空间和历史。其中一些是直接把杂志中最受欢迎的栏目抽取出来汇编成书;另外一些并非基于杂志本身,但依然有赖于它的图片资源及杰出的图片编辑技巧。   国家地理图书的销售在很长时间里大部分是面向900万美国境内(国家地理协会)会员和200万境外会员的邮件直投,直到1993年,国家地理与兰登书屋达成了一项发行协议,它才开始向大众图书市场投放国家地理图书。此后,随着衍生产品线的不断延伸,它的合作伙伴也在不断增加如四大英语出版社之一的Simon Schuster、著名的盖蒂图片社、剑桥学习出版公司等等。与此同时,国家地理逐步成长为一个深入杂志、书籍、电视(及相关产品如录像、CD、DVD)、电影、音乐、广播、在线产品及地图等多个领域的多媒体巨人。   通过生产衍生产品,国家地理至少达到了两个目标:一是一次次地利用了它最强大的优势图片和档案资料,实现了它们的理想终值。二是它持续不断地将国家地理的品牌以各种形式向不同受众传播,使这个超过百岁高龄的老杂志看起来始终朝气蓬勃。    美国《读者文摘》:想尽办法吸引新老读者   《读者文摘》的传奇始于1922年。研究者们都喜欢引用历史学家保罗博耶(Paul Boyer)的话来解释它最初的成功,华莱士(《读者文摘》的创办人)在出版界做的,正是福特在汽车制造业所做的事情。福特给了每人一辆他能开得起的汽车,华莱士给了每人一些他能读得了的文学;他们玩的都是大规模生产的窍门。   在最初的11年里,《读者文摘》只发表从其他书刊中浓缩或摘录的文章;其后,它逐步转向主要刊发原创的材料,尽管人们仍然以为它们是文摘;上世纪50年代,公司开始出版精华本图书,这成了美国最成功的书籍出版项目之一,每年有超过150万人购买大约1000万本读者文摘精华本图书;60年代,《读者文摘》长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出版巨人,估计价值为60亿美元;从70年代到9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杂志,发行量达到了1750万本的峰值。   最初的60年,《读者文摘》一直是公司经营的唯一一本杂志。1984年后,它开始通过并购一些专业性杂志来寻求多样化发展。2000前后,它开始涉足连锁书店、电视、广播和电影领域。研究表明,这些并购项目如今为公司创造的利润最多。   最近10年,公司的旗舰杂志《读者文摘》和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出版物一样,逐渐走向衰落。尽管很受欢迎,它赚的钱只占公司全部收入的25%左右。   然而,截至目前,《读者文摘》仍然拥有1000万付费发行量,超过全美除《现代老年》(Modern Maturity)之外的任何一家杂志,它仍然是全球阅读人数最多的杂志和最知名的出版品牌。 这棵常青树植根于何处呢?   首先,是拥有一个世界最大的、多达1亿人名的直投读者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读者文摘》的生命之源。公司所有的运转都围绕着它进行,它也是公司绝大部分收入的来源。例如,公司   1993年的总收入是290亿美元,几乎全部通过邮件订购和订阅产生。   其次,是它不间断的静悄悄的革命每一位受雇于《读者文摘》的总编辑,其职责都是设法在留住老读者的同时吸引新读者,他们每一位也都被告知,这就好比要在飞机飞行中更换它的发动机;而这种努力也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读者文摘》不仅仅是你妈妈的杂志这本杂志感觉上已经被更新(updated)了。    英国《经济学人》:超前意识与准确定位   《经济学人》比《读者文摘》和《国家地理》老得多,但是感觉上却要年轻得多。在众多印刷出版物因网络冲击而步履蹒跚、不断倒退的时候,这本165岁高龄的老杂志却在节节高升现在每期有超过120万份《经济学人》发行到201个国家(英国境内销售约在17.3万份),2007年它创造了4900万英镑的税前利润,比2006年增长了59%。这样的商业成功和发行量的稳步增长,足以让任何一家杂志嫉妒不已。那么,《经济学人》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Bill Emmott,《经济学人》前任总编辑,认为其秘诀是全球化。他解释说,国际关系对世界上特定的那么一小群受众至关重要。他们需要知道,政治上,经济上,这世界都有什么事正在发生我们把很多小事拢在一起加以解释,告诉他们一个事件为什么发生以及它可能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试图在其他人之前解读世界。   CEO兼董事Helen Alexander认为,《经济学人》的市场是全世界3500万高端受众,这是它非常熟悉的一个消费者群体他们经常旅行,拥有知识分子的好奇心,拥有一定数量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而且我们知道如何对他们施加影响。我们不能忘了,这也是广告商最为看重的一群人。   《经济学人》号称以观点的客观性,见解的原创性,向世人提供对国际商业和世界事务的权威分析。同时,它有极为聪明的营销策略精准定位于富有的决策者、意见领袖、全球精英,并年复一年,不惜巨资,以强大的广告攻势去打动他们,培育他们,让他们对它的那些口号,比如高处不胜寒,但至少还有点东西可以读,英雄所见不同 等等耳熟能详,这就使他们对它所出售的观点始终大有胃口,乐于持续买进。能成为时尚,特别是高端时尚的一部分,不正是一种成功吗?    探索《人民画报》的创新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份成功的杂志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成功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那么它的价值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但是,在某些方面,国外杂志成功的经验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比如,它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如何传播自己的品牌,如何瞄准自己的目标,如何建立与读者的关系,等等。下面是我在研究上述几种杂志时产生的一些想法。    办好增刊吸引潜在读者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每种月刊一年可以出版两本增刊。这个机会迄今为止还没有被善加利用。   在我看来,增刊给了《人民画报》一个扩大影响、吸引潜在读者的额外空间:我们可以抛开目前无所不包的内容,选择一个单一主题,针对某一特殊兴趣受众,精心策划内容,并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版它;我们可以尽全力去选取有关这一主题的最好的照片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好,同时千方百计邀约著名作者专门为此撰写原创文章,并以迥异常规的方式去编排它们;我们可以改变陈旧过时的设计,代之以新鲜现代的形式;而且,我们可以面向目标人群而不是现有订户去推广它,让他们知道:《人民画报》还在出版,它可以做得非常出色非常精彩。因此,质量、包装、推广、发行等问题,都必须认真考虑,舍得投入。   追求卓越,会帮我们建立一个良性循环刊物质量越高,发行量与影响力越大,收入也就越多,而相应地,我们也会有越充足的财力去追求新的目标。 创办网站发挥图片历史作用   创办一个图片网站,以充分利用《人民画报》的图片资源,是从世纪之交起就一直萦绕在大家脑海中的一个念头,今年,夙愿终于就要变成现实了。   网站的名称最终确定为中国专题图库,以强调这个网站以专题图片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我倒觉得,从图片角度来看,人民画报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品牌。这个品牌,意味着60年不间断的共和国图像史,意味着40万张图片见证新中国的全景故事   图片网站建立起来之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会是另一番情景:尘封许久的40万张图片会有展示和销售的平台;《人民画报》图片的历史价值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人民画报》和它的潜在作者、摄影师,以及它的潜在读者、消费者,会找到一个相会的桥梁;人民画报终于可以腾空而起,飞越一本杂志的狭小领地,这不能不令人为之欣喜。    出版画报图书提升资源利用率   出版人民画报图书的目的,也是要充分利用人民画报的资源和品牌。   一桩成功的生意,就如同一个幸福的婚姻,需要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明年的60周年国庆正是一个合适的时机。60年,一个甲子,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几乎等同于一个世纪的概念,届时涌向市场的很多纪念性的出版物,会用到大量历史图片。在那个特殊的时刻,作为新中国的图像记忆,《人民画报》可以以系列图书的形式让它的独家历史图片再现于世人眼前。这个系列图书可以为那些共和国同龄人度身定做,它应该能够在他们心中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他们和共和国同时出生,一起成长,同悲喜,共浮沉,而《人民画报》也同样经历、见证了这一切。   合适的、能够正确地做事的人,也很重要。我们可以找几家强大的出版社作为合作伙伴,以借助它们的出版经验、营销手段、财力支持。当然,这样的合作,结果可能是合作伙伴获得真金白银而人民画报只落个虚名。但是一旦人民画报图书的声名得以确立,经济效益也会随之而来。     建立摄影师社区加强自身影响力   《人民画报》和摄影界渊源颇深。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如果他们的照片能够出现在《人民画报》上,那真是无上的荣耀。可近些年来,随着自身影响力的衰落,《人民画报》和摄影界也渐行渐远。但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的普及,照片拍摄、传输、存储的便利,让我们看到了重建和深化这种关系的希望建立人民画报摄影师社区。   摄影师社区的成员可以是画报自己培养的摄影大师,可以是知名职业摄影师,可以是遍布全国的地方媒体摄影记者,也可以是摄影爱好者他们从事着五花八门的职业,却着迷于同一种爱好。   摄影大赛,摄影讲座,摄影展览,摄影论坛社区里可以举办各种与摄影相关的活动,有些活动自然会带动出版。但是在起步阶段,我们的目标应该不是盈利,而是建立关系,招揽成员,提供服务,以完善社区,使之真正成为摄影师愿意光顾的乐园。   只要我们发展的成员足够多,摄影师社区就会成为《人民画报》取之不竭的内容源泉,同时,它也成为人民画报旗下所有产品的潜在去处。    投入力量扩大对读者数据库研究   读者数据库有多么重要,只要了解《读者文摘》和《国家地理》的经营模式就知道了。但《人民画报》由于长期依赖机关、机构的邮局订阅为主要发行渠道,其读者数据库一直付诸阙如。这对《人民画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无疑是雪上加霜。   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把读者数据库建立起来的时候了。有了这个数据库,我们才有可能量体裁衣,专门针对读者的喜好或需求策划和制作杂志内容,而不是继续闭门造车,卡拉OK。有了这个数据库,我们才能进行带有情感色彩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推广活动,这种推广方式肯定比那种漫天撒网式的宣传更有效果。有了这个数据库,我们才有了和广告客户对话的平台广告客户在我们杂志上投放广告,所看重的无非就是我们的读者资源。你的读者是谁,比你的读者有多少对广告客户更具吸引力,也因此,才更是你的经济命脉之所在。    结论:旧品牌新面貌   到目前为止,我所讨论的都是副产品,但其实我最关心的,是《人民画报》杂志本身。一本杂志的成功,当然离不开足够的财力支持、完善的营销体系以及稳固的经营管理,但产品质量才是永远的核心元素,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去提升它的形象,扩大它的影响,但是,没有上乘质量,它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衰亡。   所以,让我们也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吧!让《人民画报》的内容变得稍稍专一一些,读者变得稍稍窄众一些;要有更少但更好的图片,更多独家原创、独具观点的文章;开本小一些,页码多一些;更现代的外观,更得体的设计,等等。让它跟上这变动不居的时代,并且一点一点地,最终演变为一本全新的杂志   《读者文摘》的一位作者曾这样回忆它的创办者华莱士先生,他爱慕这本杂志,他信任它,他想让它一路走好,直至永远。对于《人民画报》,我们也怀着这样的感情,这样的希望。
个人分类: 学术期刊|3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心设计、提早准备、预约成功 ——致大学新生朋友的一封信
jesonlee 2008-10-22 11:54
精心设计、提早准备、预约成功 致新生朋友的一封信 又是一个火热的季节,看到有那么多青年朋友满怀激情地走进大学校门,充满理想、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让我想起几年前自己刚刚走进大学校门时候的样子。一晃离开学校已经两年了,回首大学生活,很多心得希望与学友们共同分享。 有人说,学生和学校好比是产品和工厂的关系。学校就像是工厂,通过教育方式制造出他的产品学生,产品投入市场,是否能够销售出去,一方面要看企业的生产水平,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要看产品本身的品质和特点。经过高考,大家都是佼佼者,到了大学,彼此又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共逐高下,以前我们面对的是高考分数同一条标准,进入大学,人才的标准更加多元了,学业成绩、实践经验、交际能力、社会关系、创新才能都是衡量我们的标准。 面对现在的社会形势,我不想过分美言你们所取得的成绩,毕竟是你们用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今天幸福结果,我更愿意以一名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共同探讨走进大学的发展规划。进入大学,不仅是年龄段、学历上的变化,更是角色上的转换,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也许已经不再是只记理论,考出高分的能力,而是运用知识,不断实践、塑造人格的能力。古语《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这个道理 进入大学,就要学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的氛围中,大学的学习课程比高中多很多,难度增加了很多,课程管理也大有不同。在高中,我们被当作孩子,老师宠着我们,不顺心的地方也可以向父母撒娇。大学里,大家都是成年人,老师与学生更应当是朋友的关系。学习之余,要学会自立,培养自信,特别是那些异地求学的同学,远离父母家人,就需要自己担当责任,学会与周围人相处,所以大学里面更加突出的是个人的能力。 现在大学多采用学分制的弹性管理方式,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会学习不同的科目,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学业有成,满载而归,有的成绩惨淡,难于就业。客观地讲,当前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昔日象牙塔里的宠儿,人数众多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就业的压力,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前途,就需要有怎样的设计,所以很有必要从入校起始就很好地规划一下大学生活,所谓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学业规划设计,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所说的就业不仅仅包括到机关、企业单位等具体的职业选择,而是指面对毕业的宏观计划和安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就业从业、自主创业、继续深造(比如报考研究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出国留学等)。 就业从业和自主创业是终结性的选择,意味着个人告别了学生时代走向了正规意义的职场,而继续深造则是过渡性选择,意味着把选择留给了以后。这三种选择各有各的精彩,无所谓优劣高低之分,作何选择主要看个体情况,哪一条路更适合你。    选择一:就业从业    1、面对就业的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每年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就业大军,同时以前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毕业后也加入进来,使得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6年统计地区预计需求高校毕业生1665044名,与2005年各地已吸纳的2141233名相比有大幅度降低,降幅为22%。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以致于学生们不停地奔波于参加招聘会、网上投简历、托亲友联系工作    就业压力的增大,必然导致毕业生的薪金标准的降低。据统计,今年大学毕业生的期望薪金是1000元/月,而同样标准的农民工的期望月薪为1100元,于是很多人发出了读书无用论的叹息。 其实,这正是市场机制下的正常方式,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夯实学习基础、加强锻炼、不断实践、丰富经历、转变观念,从进入大学伊始就主动从大学生就是精英的观念中走出来,以积极务实的心态应对挑战,争取离开大学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其中我想着重说的是,考上名牌大学不等于一劳永逸,进入一般院校也万不可自暴自弃,因为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现实,他们招聘的不是院校,而是个人,只要个人能力出色,就会被认可,况且我一直认为不是名校早就名人,而是一个一个的名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打造一所所名校。 2 、要明白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作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学习的周期很长,学习的科目也很多,但是是不是要同样用力呢?学习一定是要有所选择的。进入大学之后,要仔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知识,基础科目一定要扎实学好,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好其他科目。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必备的沟通工具,会有助于我们接收先进信息,适应社会需求。 3 、为了理想的工作而作完全的准备 在和很多就业者以及招聘单位的交流中,我发现,决定一个人能否找到合适工作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你究竟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为之准备了什么。大学里,最优秀的学生也许并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很多学习优异、出身名门的大学毕业生未必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相反,很多成绩一般且毕业于并不十分著名学校的学生却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这决不仅仅是运气好坏的问题。要知道,证明个人价值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得到别人认同的能力,你既要学会把工作和学习做好,更要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4、 考证:为就业增加一个砝码 大概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校园里就兴起了一股考证热。时至今日,考证依然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现在大学生考证也有了新的特点。有时候,考证不仅是学生证明自己价值的自主性选择,甚至成为学校的必须性要求,比如很多学校将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视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须条件。目前考证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这必然造成考证的泛滥,证书的含金量下降等问题。因此适当的选择自己适合的证书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以免花费大量没有必要的时间和金钱。 选择二:自主创业 面临就业择业的压力,不少学生改变以往的等待心理而选择了主动出击,进行自主创业。其实从宏观上来说,无论是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无非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和角度有所不同。 大学毕业,最重要的是尽快适应社会,转变自身的观念,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做好准备。大学期间,可以进行一定的尝试,学着接触社会,做一些兼职,也可以参加一些能够把所学的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的活动,比如每两年一度的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等等,也可以留心于一些大公司的暑期实习生计划,到优秀的企业中感受成熟的工作理念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过,不管怎么说,大学期间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专业知识基础打牢,不可舍本求末,荒废了学业。 选择三:继续深造 很多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规划好了,本科完了读硕士、再读博士其实继续深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于为将来能够从事更好的职业积累知识,增加技能。但是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现在继续深造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历水平和增加技能培训,都包括接受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两种方式。 1 、出国留学 很多学生对国外的教育寄予厚望,期望得到国外教育的机会。近年来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从统计数据上来看,2001年至2004年,半数以上留学生出境攻读硕士学位。并且随着留学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各国留学政策对中国留学生的倾向性,出国读研呈稳步上升趋势。近年来,香港、澳门等地大学也向内陆敞开大门,吸引了一定量的毕业生。 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差别很大,每个国家都在学制、费用、申请条件等方面有自己的相关规定。并且,相对国内研究生教育而言,出国读研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等性和非透明性,选择到国外求学,一定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学校和专业。同时要仔细选择合适的中介公司,问清楚出国求学的相关政策、要求、费用、奖学金制度,实习机会等相关问题,以免被骗。 2 、考研 很多学生鉴于本专科学历不够、学校牌子不响、就业平台不高而期望继续提高学历,报考研究生。通过读研来改善境遇,其实这只是将就业的时间推后了一段时间。从现在的就业形势看,很难对未来的研究生学历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特别是今年,本专科就业率首次超过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2007年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的总量来看几乎没有增加,而且其中往届生的比例超过应届生,这也说明更多的学生对于考研的选择越来越理性。所以,在选择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坚定个人的信念,不随波逐流,仅为考研而考研。 考研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在你考虑是否要考研的时候,你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考研到底能为你带来什么,你选择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一旦你发现考研其实对于你没有太实际的意义,那还是找一条更适合的道路去走。要知道,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很多时候,特别是达到本科之后,决定个人是否成才的最重要因素就不仅仅是学历和知识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独特条件,大学对于我们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学堂或者乐园。社会竞争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提出要求,因为努力,我们走过了黑色高考,那么我们要把这种努力和坚持延续下去,提早准备、预约成功、赢得我们的未来! (作者邮箱ljsh_sd@126.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迎新
shangsh 2008-8-29 11:50
新生入校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一件大事。昨天本科新生入学,今天上午系里开了一个本科生迎新大会,有关领导对新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新、老学生代表也发了言。 看着一个个年青的面孔,感觉自己是老了。20年前进入大学的时候,这批新生还没有出生。时光流失,一代新人又成为校园的新主人。祝愿他们在今后学业有成,前途光明。 顺便介绍一下系里学生情况。今年新生入学后,系里本科生总数达到356人,硕士生总数达到101人,博士生总数达到181人(平均每个导师在读博士生约5人)。
个人分类: 教育|3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