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重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重庆

相关日志

新词汇,一定火
热度 3 ailincnj 2012-2-8 21:58
  重庆副市长王/立/军“休假式治疗”成国内首创,丰富了中华大词典。各种传言四起,本人密切关注中ing。    “休假式治疗”一词今日横空出世,让外媒记者猝不及防,几家国际性媒体对这个词的翻译也很不统一,路透社用的是vacation-style therapy, 卫报和Time用vacation-style treatment,最啰嗦的bbc翻成holiday-style medical treatment,还是日本媒体省事,几乎不需要翻译:“休暇式治療”。   谣言止于真相,传言往往证明是事实。   2月8日上午10点54分,重庆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王立军副市长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严重不适,经同意,现正在接受休假式的治疗。”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9日应询答问时表示,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于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1天后离开。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调查。   这样某政府办公开撒谎,要不要承担相关责任?政府的公信力就这样被损害的。
2007 次阅读|5 个评论
围观:马晓军现身,行政起诉重庆公安局
lix 2012-2-8 11:48
快讯:李庄助理马晓军现身状告 重 庆公安违法限制自由 有评论质问:都两年多了,过了追诉期。早干嘛去了? 答曰:“打黑英雄”不脱衣,谁敢去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公租房建设的“重庆样本”
whyhoo 2012-2-7 18:20
重庆频道消息 重庆,这个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直辖市,率先在全国提出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从2010年开始,用3年时间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200万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2012年,在已经开工建设2800万余平方米的基础上,重庆又提出新建1350万平方米公租房,对之前的规划进行“加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公租房为核心的住房供应“重庆样式”——“双轨制”住房供应理念、土地供应融资模式、运营管理机制等,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城镇化推进中的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实践“样本”。 住房保障“全覆盖” 今年60岁的康庄美地公租房小区承租人叶文萍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住上环境优美的小区房。叶文萍曾是江北城的居民,与老伴的月收入3000元左右,一直靠租房度日,所租房屋破烂不堪,阴暗潮湿,火灾隐患严重。听说政府建公租房的消息后,她抱着试试的心态申请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公租房,幸运地被摇中了。 “政府建公租房,真是把问题解决到我们心坎里了,这才是真正关心老百姓疾苦,要不我们一辈子都住在破房子里!”叶文萍感慨地说。 在重庆,与叶文萍一样通过公租房实现“住房梦”的困难群体,目前已有30万人,4000余万平方米公租房全部建成后,将为超过200万的中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困难。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货币分房逐渐取代住房实物分配,大量存量住房按房改价出售,同时,商品房的供应占比逐步提高,扭转了住房供应短缺的局面,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得以较大改善。但是,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供应,尽管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等形式进行保障,但保障面不到总人口的10%,事实上形成了住房供应主要靠市场来解决的“单轨制”。 在单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房价上涨过快等多方面原因,低收入群体无力购房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那些既享受不到廉租住房保障,又买不起商品房人群的住房问题。 “住房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我们党要赢得民心,就要为老百姓盖房子,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强调,居住权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住房不同于一般商品,它兼具商品和保障的双重属性。要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应跳出单纯的市场思维,既要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中高档商品住房的合理配置,又要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建保障性住房托底,实行城市住房供应的“双轨制”。 重庆的基本思路是: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并对高端商品房和投机性炒房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 这其中,公租房建设是最关键一环。重庆市规划,自2010年起的3年内,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200万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大规模集中建公租房,短时间建那么大体量的公租房,房屋质量又如何保证?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张定宇介绍,在公租房建设中,从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小区环境、配套设施等,都精心设计,力求让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得舒适,有尊严。 按照“均衡布局、适于就业、配套完善、环境宜居”的原则,重庆公租房布局在一、二环之间的21个大型聚居区内,这些聚居区均有产业支撑,可提供就业岗位。周边的交通等市政设施与项目建设同步,配套设施齐全。 为保障工程质量,重庆市建立了一整套公租房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科学合理安排建设时序,认真把好设备材料进场、施工工艺、试验检测、工程验收等各个关口。 本刊记者在新投入使用的康庄美地公租房小区看到,尽管已是隆冬季节,栽种了桂花、竹子、银杏、红枫等树种的小区依然生机勃勃。 “大账与小账” 大面积建设公租房,意味着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土地从哪里来,资金如何保障? 重庆公租房建设有两个重要“认识”:一是多算民生“大账”,少算土地财政“小账”,留地于民;二是搭建融资平台,用“真金白银”将公租房建设目标落到实处,花钱为民。 敢于舍弃“土地财政”,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是重庆公租房建设的一个亮点。自2002年开始,重庆就建立了土地储备中心,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2003年,又在土地储备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将土地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近几年,重庆通过工业结构调整、旧城拆迁等方法,储备土地几十万亩,仅主城区就从储备土地中拿出3万亩用于建公租房。 地有了,钱从哪里来? 首先,由于公租房用地不收土地出让金,客观上降低了公租房建设成本。以民心佳园为例,占地504亩,根据这个小区的地理位置,目前土地的市场出让价格为每亩600万元左右,土地出让金应超过30亿元。而以划拨方式供应的价格为每亩42.6万元,总价仅为2亿多元。地方政府少收入土地出让金28亿多元,也就是公租房建设节省了成本28亿余元。 其次,重庆市构建了政府先导、社会补充的投融资格局。据测算,3年建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约需现金投入1100多亿元。重庆按财政投入和融资贷款3:7的比例,采取“1+3”模式筹措资金。“1”是指财政投入约300亿元,包括中央专项补助、本级财政支出、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补助方式。“3”是除财政投入外的800亿元融资贷款,通过社会渠道,如银行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社保基金贷款等融资筹集。从实际操作看,自2010年以来,重庆市已累计到位公租房建设资金394.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和市级财政资金231亿元,通过银行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社保基金贷款等筹集163.5亿元。2012年,重庆还将通过国有企业、保险机构等非银行类机构获得融资近500亿元,将继续争取住房公积金贷款40亿元,实现公租房建设“不差钱”。 “3年1100亿”的现金支出,如果运作不得当,势必会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这也是一些地方对建保障性住房“想建又怕建”的重要原因,但在重庆决策者眼中,公租房是一笔优良资产。为确保融资收益和资金安全,重庆建立了租售并举、动态平衡的偿债机制。具体来看,重庆公租房建设大约需要社会融资800多亿元,这部分资金主要通过3个渠道逐步偿还:一是按10%的比例配建商业设施,以市场价出售,可回笼资金400多亿元;二是承租5年后,出售约1/3有限产权的公租房,可回收资金400多亿元;三是租金收入,在扣除维护和管理费用后仍有盈余,可用于平衡贷款利息。 规范前门堵住后门 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张定宇告诉本刊记者,为确保公租房“阳光分配”,重庆创新手段和模式,建立房管、民政、社保、工商、税务等多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公租房房源信息,形成部门联动,提高审核准确度和效率。同时,通过“对外公示+社会监督”的办法,将公租房置于政府管理和民众监督之下。 2011年,重庆市对已竣工验收的公租房组织了四次公开摇号配租,保障家庭达到8.2万户,其中,主城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占40.1%,大中专及职校毕业新就业人员和外地来主城工作人员占24.3%,本市进城务工人员占35.6%;家庭人均月工资收入2000元以下的占92.7%,2000~3000元的占5.95%,3000元以上的仅占1.35%。 重庆设计了一整套严密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特别强调要加强“后门”的退出管理,严防利益输送,真正让公租房成为服务中低收入群体的“民心工程”。 重庆市明确将公租房保障对象界定为三类人:一是本市无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二是大中专及职校毕业后新就业的无住房人员,他们有住房需要,但暂时还没能力买商品房。三是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这三类对象特征明确,不易浑水摸鱼,实际操作简单。 对于公租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最初的条件是:单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2000元,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500元。但重庆市2010年职工家庭工资及财产性收入人均2992元,1500元的标准实际上将许多买不起房的人挡在“高门槛”之外。在广征民意的基础上,重庆取消了这一收入标准限制。 防止公租房出现利益“黑洞”的关键是要堵住“后门”。黄奇帆介绍,重庆对公租房的退出机制进行了制度设计,特别规定公租房不得进入二手商品房市场交易,购买人需要转让的,由政府回购。“只要管住了公租房上市交易的闸门,就不会发生利益输送。” 重庆市还设计了惩罚性的强制退出机制。对于提供虚假信息骗取公租房租住,擅自转租、转售、出借和抵押公租房,空置房屋或欠交房租6个月以上,以及违反租赁合同的,承租人或购买人所占有的公租房都将被强制收回,其行为将记入个人信用档案,5年内不得申请公租房。 一个“支点”撑起多重效益 重庆市推出不收土地出让金的公租房,财政收入减少,从短期账面看“吃亏”了,实际并非如此。 主动放弃卖地生财的“小账”,通过大规模建设公租房,解决了就业者的居住问题,还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人才汇聚和企业投资。重庆市政府更看重的是这笔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大账”。 黄奇帆从投资、就业、消费的角度给记者算了几笔细账:未来十年,重庆主城区人口将增加400万,假定有20万人是投资者,人均投资是100万元,可以增加产业性资金投入2000亿元。假定20万家企业年平均营业额400万元,全年总产值就高达8000亿元,仅营业税就达500亿元之多。另外,400万人就业,按年收入4万元计算,将拉动消费1000多亿元。同时,重庆城乡统筹改革步伐在加快,到2020年城镇化率由目前的27%提升到60%,这就意味着会增加1000万城镇居民。在部分地区“民工荒”的背景下,公租房为这部分“新市民”撑起强大的住房保障网,就留住了劳动力这一重要的发展资源。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说,过去几年房价飙升,逼走了众多就业者,自然也逼走了众多创业者。公租房能够解决就业者的居住问题,相当于改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企业来渝投资,由此增加的财政收入,可能远远超过在公租房方面的支出。 另一方面,“公租房上市,会把‘夹心层’人群吸引过去,有利于引导更多人转变住房观念,觉得‘租房比硬着头皮买房生活得更好’。如此一来,商品房市场上的需求就会减少,从而抑制部分投资性或投机性购房需求。”重庆大学建设管理和房地产学院院长任宏认为,由于公共租赁房的租金是市场价的60%,随着大量公租房逐渐上市,其周边商品房的租金势必受到拉动,将会直接影响租赁投资投机性需求,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原文见 http://chongqing.zaobao.com/2012/02/content_12621297.htm
个人分类: 社会|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黄奇帆:推动城市化进程 提升规划建设水平
whyhoo 2012-1-5 12:42
重庆频道消息 全市规划建设管理及民防工作会议1月4日举行,这是新年第一个大型会议。市长黄奇帆在会上指出,城市化、工业化未来若干年仍将是我国内需式发展的主要动力,重庆一定要加快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推动城市化进程,大力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市领导王洪华、凌月明、杨天怡出席会议。 2011年,重庆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畅通重庆、城市改造、市政建设、园林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黄奇帆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城建各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在2011年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衷心感谢。他说,2011年,重庆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2011年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就是国务院批准了重庆市新的城乡总体规划,这对重庆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过去几年中央对重庆的各种定位,均已纳入了具有宪法意义的城乡规划。同时,重庆市一些重要的区域规划也进一步得到明确,比如两江新区的总体规划以及15个专业规划获国务院批复通过,重庆主城21个大型聚居区规划、主城两江四岸规划,以及公租房建设等专项重点规划的确定等。 其次在“畅通重庆”、“枢纽重庆”建设上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去年底重庆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和T3航站楼开工建设,总投资260多亿元,建成后,航站楼面积达70万平方米,年吞吐旅客能力六七千万人次,跻身全国四大机场。去年重庆还有11条铁路全面施工,加速推进铁路枢纽建设。去年底我们还启动了新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后,重庆万人拥有高速公路里程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以果园港建设为代表的集装箱港口建设也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达到5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加档,去年通车50多公里,轨道通车里程达到75公里,跃居全国第六位,重庆已成为全国每年轨道建设量和竣工量最大的城市。城市道路建设也逐步完善,去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各种城市道路1000多公里,使得重庆的城市道路增加到3500公里左右,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 第三是城市改造方面。从2008年开始,我们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125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61个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干道综合整治,去年这三大任务全面完成。这三场硬仗的结束,也使重庆城市面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让人刮目相看。不光主城有这样的效果,远郊区县的城市改造也效果明显,比如万州滨江地区有瑞士日内瓦的感觉;云阳县城很有法国戛纳的味道。 第四是市政建设方面。较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比如完成排水三级管网建设,过去因为排水管网建设不到位,经常发生一下大雨就出现水淹的情况,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建成70座人行天桥,新建广场79个,新增停车位7.2万个,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1%,均大大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达到沿海水平。此外,通过整治背街小巷和户外广告、提升灯饰建设水平,使重庆不仅晚上看得,白天也耐看。 第五是园林建设方面。去年重庆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新增了9千万平方米城市绿地,城市的绿地率达到了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3平方米。 第六是保障房建设方面。去年重庆公租房建设领跑全国,1350万平方米公租房全部开工,建设22万套,占全国总量的1/10。 进一步抓好城市建设,要深层次认识城市化、规划、投融资、房地产等四大问题 谈到今后如何进一步抓好城建工作,黄奇帆着重从四个方面帮助大家理清了思路。 第一是城市化问题。黄奇帆说,过去30年,中国发展的动力,如果从生产力角度来说,城市化、工业化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内需拉动的主要动力;如果从生产关系角度出发,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两大动力。 中国发展到今天,有人在问,我们的城市化是不是到头了?其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未到头。过去30年,城市化、工业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动力,今后至少20年,城市化、工业化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种动力不仅将满足中国的内需拉动需要,甚至还可以起到拉动世界经济的效果。 当然,城市化到一定阶段是会饱和的,根据中国国情,我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75%以上,城市化进程才会基本结束,而现在我国城市化率只有50%,还有20多个点需要我们努力。沿海的发达城市经过前些年的城市化进程,今后一二十年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时期,但我们西部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现在正是城市化、工业化大发展的时候,要借着这个势头缩小与东部沿海的差距。在这个意义上,重庆的发展还要继续依赖城市化进程,依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赖房地产发展。因此,今后20年,城市化仍将是重庆的工作重点,城建部门的干部职工肩负着推进城市化的重任,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鼓足干劲,加快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 第二是规划问题。黄奇帆说,在城市化过程中,不能杂乱无章地推进城市化,一定要有高水平的规划。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抓规划,应当搞清楚四个关系:首先要对经济社会和规划的比例关系心里要有数。比如一个城市有一千万人口,那这个城市该建多大?其实全世界的城市规模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大体上是人均100平方米的建设性用地,所以一千万人要一千平方公里;那么这个城市应该造多少住宅呢?一般而言人均30平方米,一千万人就是3亿平方米;那么这个城市该造多少垃圾处理厂呢?一般按一个人每天扔一公斤垃圾来计算,一千万人就是一万吨;那要搞多大的自来水厂呢?一般按人均0.7吨自来水推算,一千万人需要700万吨自来水。也就是说,搞城市规划,以人口为基数,可以算出很多的信息,根据这个比例系数就可以来进行规划。这些比例系数,作为一种常识,发改委、建委、规划局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地方领导都应当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好规划,才能有效进行调控、调度。其次,当经济社会和规划的系数确定以后,规划局就要跟着这些系数来做思考,做好各种总规、控制性详规。第三,在总规和控制性详规确定的情况下,规划局还要考虑城市布局应有疏有密,不能一刀切,平均搭配,根据城市的布局,在不同地段合理规划商务聚集区、居民聚集区、交通枢纽聚集区,或者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的聚集区。第四,对总规、控制性详规,对重要地块的规划,以及特别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的规划,尤其要严格控制管理。 第三是城市建设的投融资问题。黄奇帆说,城市建设其实是社会最大的民生,城市建设所花的钱也是民生花的钱。我们平时说的民生相对狭隘,往往只把教育、卫生、文化、公共服务、扶贫帮困、养老、医疗、低保看成是民生,我们讲每年预算内的财政50%用于民生,这个50%里面并没有把城市建设所需的钱算在里面。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观念也要调整,因为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像城市道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垃圾处理、市容整治……每一样都是民生。如果我们完全靠财政拨款来搞城建,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干多少事,那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将大大放缓;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八大投”,以时间换空间,让他们去为政府背债搞城建,一直这样下去,也会难以为继的。此外,如果完全依靠房地产炒地价来加快城市建设,也是不行的,会走火入魔,带来另外一种缺陷。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更好地解决城市建设投融资问题,政府考虑将每年新增财政预算内收入的30%用于城市建设,这其实也是民生支出,不管是区县、还是市政府都应该有这个指导思想。这样做,也是民生导向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第四是房地产问题。黄奇帆说,随着国家继续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预计今年有两个指标会下降,一是房产交易量会下降,二是房产的投资量会下降。相对来说,重庆房地产市场总体还比较平稳,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比较合理。虽然今年商品房的投资量会下降,但是公租房建设量今年是高峰,去年建的今年会继续建,前年建的今年会竣工,因此今年重庆房地产的投资总量不会少。 黄奇帆说,重庆近年来遵循房地产的五个特征来进行调控。首先房地产是个消费品,跟供求有关,供过于求就跌,供不应求就涨;房地产也是个不动产,跟地价有关,不动产的要害是土地,土地要涨价,房产要折旧,所谓房地产保值增值,主要是土地的保值增值;房地产还是个资本品,涉及生产和持有环节,与税收有关,税收包括持有环节的税收和生产交易环节的税收,生产交易环节的税收会摊到买卖双方的基数里去,会推高房价,而持有环节的税收会增加持有成本,从而遏制房产消费;房地产同样也是个金融品,当然也与金融杠杆有关,杠杆大了,购买力就强,就刺激房地产,而杠杆小了,购买力就弱,就会抑制房地产;房地产还关系民生,需要“双轨制”配置,“双轨制”里的保障房系统是政府的公共服务,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光是养老、医疗、教育、卫生、文化,还应该包含为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为此,重庆五管齐下,对房地产系统的供求平衡、土地价格、税收分量、金融杠杆、双轨配置五个关键环节进行调控,努力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 启动十大片区建设和“两江四岸”风貌改造 凌月明对做好今年城建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他说,首先要以更大力度建设“宜居重庆”,要继续抓好公租房建设,启动朝天门、江北嘴、化龙桥、悦来会展中心、大渡口、西永、九龙半岛、两江新区中央公园、龙兴复盛、礼嘉十大片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广场雕塑建设;全面启动“两江四岸”风貌改造。其次要以更快速度建设“畅通重庆”,特别是要提速轨道交通建设和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第三要以更高品质建设“森林重庆”,特别要在养护上下功夫。第四要以更高水平搞好城乡规划。第五要以更高要求实施城市管理。第六要进一步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凌月明强调,要抓好廉政建设,干净干事,工程招投标一定要合规合法;要高度重视建设安全问题,春节即将来临,还要特别做好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工作。 会上,市城乡建委、市规划局、市市政委、市民防办、市园林局作了工作报告,渝北区、璧山县、云阳县作了交流发言,凌月明与区县代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原文见 http://chongqing.zaobao.com/2012/01/content_11771684.htm
个人分类: 社会|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钱疯狂重庆官员敢饮屎
sfw111 2011-12-20 19:00
12月16日,重庆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到渝中区黄沙溪环保绿化基地,在基地里净水制取车间,渝中区环卫三所所长、基地技术总管杨朝虹说:“经过沉降凝滤、消化降解、除磷脱氮、污泥消化、臭味控制和净水制取工序后,粪水完全 可以喝!”“王副区长,你敢喝吗?”杨朝虹问渝中区副区长王勇。当着一行人的面,杨朝虹率先从“净水制取车间”拿了一瓶水,“咕咚咕咚”就喝了半瓶。副区长王勇和市人大城环委主任分别喝了半瓶。 去年2月,华邦老板张平平突然打来电话请我为他的河北企业家朋友搞个策划。这家企业是一家专门销售德国产净水器的公司。因为老秦搞过矿泉壶大战,又亲自喝过长江黄河水。于是便出了个当场喝尿的创意。 后来,张平平几次打来电话,这个创意如何好,不亚于你老秦当年的喝涂料,就是闻其声,却不见那家老板其人。难不成古有叶公好龙,今有河北老板好尿? 到了8月份时,事情过去了整整半年,张平平猛地告之这家老板准备实施,能否面谈,一会儿就到你家门口。对此,本博马上做了回绝,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书记做报告。二月份的创意,八月份才迟到,老板还不是个大肉枣。这么好的创意他配不了。尽管又说了许多好话,可我就是两个字:不见! 一面是重庆官员敢喝粪水饮屎,一面是河北老板迟迟不肯喝尿?难道是德国净水器做不到?说实话,净化屎,净化屎,早已不是什么特别的高科技,一般产品都能做到。本博秦全耀认为产品竞争品质最重要,一旦产品同质化,就要看谁的创意好,哪个村里有高招儿。出乎意料,可谁又能想到重庆的官员比河北的老板更懂营销。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识:举报切忌过早打草惊蛇!人口计生部门悉心指导性生活!
wya 2011-12-16 11:15
如果你举报过早,就给对方销毁证据、终止违法行为、否认事实的机会。 比如中科院天价内存条事件中,终止了合同。 此次红十字会也可以否认该发票,并将购买申请资料一并删除。 既然证据在手,等她半年又何妨?? 斗争经验还需要积累!! 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等副部级领导新上任,就算买点高档笔记本,也是简单的事情。 http://news.163.com/11/1216/09/7LCS49LJ0001124J.html 红十字基金会否认购万元苹果电脑 15日晚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相关声明,表示“近期没有任何部门和个人购置此类电脑;财务部门也没有收到或报销采购此类电脑的任何票据”。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forceddonations.html 逼捐是以道德名义耍流氓 http://news.163.com/11/1216/09/7LCQTE3L0001124J.html 重庆市政府网出现指导轻微性虐文章(图) 随后,快报记者在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的“中国·重庆专题栏目“五个重庆”建设健康重庆生育健康生殖健康”目录下找到了这篇文章,文章是7月19日由重庆市人口计生委发布的。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细节,还有“拍子”、“小皮鞭”等字眼,让网友感觉很夸张。这样类型的文章,在国内的网站可以说遍地都是,但是出现在政府网站上则不多见。而在该网站的生殖健康栏目里,记者发现其中还有很多类似文章。 昨天下午4时许,快报记者欲再次打开该网页时发现文章已被删除,生殖健康栏目也无法点击进入。随后,快报记者欲电话联系相关部门,但联系电话一直都是忙音,在网站中记者又找到了“市人口计生委”的电话,拨打过去后发现“此电话已经停机”。 有胆发就别忙着删啊,这是主动认错? 如果人口计生委认为生殖健康是其主业之一,指导性生活何错之有? 更何况还主动进行工作思路转型,开办老年康复医院、幼教活动娱乐中心、青少年指导中心于一体,“教科文卫”的活全包算了!! 政府部门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国家和人民最需要你提供什么? 而非稀里糊涂地和商业机构、兄弟部门争宠。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读书]一个重庆知青与一个山村寡妇和六个孩子的故事
miran 2011-12-15 12:20
[转载][读书]一个重庆知青与一个山村寡妇和六个孩子的故事
一个重庆知青与一个山村寡妇和六个孩子的故事 -----------------------------------------------------------------------------------------------    来源:  作者:佚 名   时间:2007-4-28 张志远,男,1954年生于四川重庆,18岁时到南江县插队当知青,20岁时“嫁”给了一个31岁有四个孩子的寡妇。至今,他们还生活在这片大山之中。   我们踏着积雪到大山深处去探访张志远,这年是1997年大年初三。那天,风雪很大,四山的积雪白得耀眼,山风刮过,寒气从衣服的缝隙里钻进来,冰冷刺骨。沿途我们听到了许多张志远的传说。有的说他英雄义气,有的说他傻气、神经,说他爱帮忙,爱喝酒爱做好事,说他邋遢……但想想在大山里生活了20多年,他必定已是一个麻木、迟钝、骨瘦如柴的干瘪老头了吧。   然而让我们吃惊的是,张志远仍然粗喉大嗓,快人快语;仍然乡音不改,脾气依旧,仍然是一个二十年前豪爽、仗义、刚直的知青哥。沉重的生活竟不曾消磨掉他的意志,过去的生活,在他的嘴里竟是那样平淡、简单。就让我们在他语言的背后去追踪那一串沉重而艰辛的足迹吧。    第一次面对死亡   1972年,张志远来这里插队的时候,队里便空前绝后地有了一个知青。两间知青屋顺山势建在小小的山梁上,成为一座“横”屋,紧挨着余林海的家。余林海比张志远大12岁,他和妻子胡庭秀自然成了张志远的顾问。张志远便常常听他们讲“古”,而余林海谈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四个宝贝儿子,因为除这外,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了,他们的家里穷得一无所有,只巴望着儿子风吹一般地长大。   这时,灾难却降临了,余林海咯血住进了县医院,而他们的儿子最大的才8岁,最小的还在吃奶。这些宝贝不但不能照看父亲,还成了家庭的四个包袱。那时的农村还是实行半军式化的管理,胡庭秀想到医院服侍丈夫都得不到允许。而她既要照看孩子,又要出工挣工分,还要挂念生病的丈夫,忙得晕头转向,急得六神无主。张志远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自告奋勇到县城医院伺候病中的余林海。那时,进食店吃饭要粮票,农民无权享受粮票,张志远就以知青的身份去粮站换来粮票给病人交伙食费。在医院里,张志远为余林海喂水递药、倒屎倒尿,直感动得余林海一遍一遍流泪。但是,余林海的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还越来越严重,不停地喘气、不停地咳嗽、不停地吐血。弥留之际,他拉着张志远的手说:“兄弟,我欠你太多,只有来世变牛做马报答你了。”张志远说:“我走了一千里来同你打伴,这是我们的缘份。”余林海点了点头:“只是我放心不下胡庭秀和四个儿子。”张志远说:“大哥,只要兄弟在,嫂子和侄儿就不会挨饿受冻。”余林海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张志远不忍心看到余林海带着遗憾离去,血气方刚地说:“大哥,我向你保证,嫂子和侄儿,我负责到底!”余林海死死地抓住张志远的手,闭上了眼睛,泪水涌满了他干涸的眼窝。看着余林海的手慢慢地脱力、松驰,感受着余林海的生命在他的手心里一点一点地消逝,张志远震惊得全身发抖,脑子里嗡嗡作响,喉头干硬,胸腔堵塞,心里针扎般地难受。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近在咫尺地面对死亡,张志远撕心裂肺地喊道:“大哥……你放心地走吧!”   这时,他仿佛看见余林海的灵魂轻轻地浮游出医院,缓缓地飘向大山深处。   张志远终于松了一口气,他闭上眼睛,对着苍茫的大巴山,在心里平静地对自己说:我张志远说话算话,就是当牛作马也决不食言。   这时是1973年,张志远才19岁。    和寡妇结婚   按当地风俗,张志远帮助胡庭秀把余林海送上了山。胡庭秀成了一个可怜的寡妇,张志远就义无返顾地担负起照顾这一家人的责任。这时的他其时也是一个孩子,只比胡庭秀最大的孩子大了10岁。   背粮、背水、送孩子念书,甚至开会点名,他都俨然成了这一家的男主人。知青在当时的农村有着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权,活可以干得少,工分可以挣得高,还可以不讲规矩,不排轮子。一天,张志远去给胡庭秀背水,荒沟里拇指大一股浸水要供两个队的500来人用,天天背水都要排轮子。张志远按惯例越过长长的队伍,毫不客气地走到泉眼旁,正要舀水,就听见有人说:“一个人过日子,怎么一天要背两三桶水哟。”有人说:“学雷锋嘛!”有人说:“还不是为了寡妇。”张志远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忍住气背起水转身就走。他已有很多次听到这样的话了,他想应该找一个机会教训一下这些没有同情心的人。可是,当他把一桶水背回胡庭秀门前时,胡庭秀却死活也不让他进门。隔着门,胡庭秀对他说:“兄弟,你不要再来了,我是个寡妇,莫坏了你的名声。”张志远气得把一桶水哗地倒在院坝里,想不到受气背回来一桶水,在这里还要受一回气。可是,晚上他却听见胡庭秀在屋子里哭了一夜,他感到后悔,伤了她的心。第二天还没有等到他去给她道歉,在坡里就听见一些妇女在胡庭秀背后说寡妇长、道寡妇短。甚至还说出一些勾引黄花少年之类难听的话,胡庭秀忍气吞声,只在一旁偷偷地抹泪。张志远气愤地说:“你们还有没有一点同情心,胡姐家困难到极点,你们不但不帮忙,还背后说闲话。”众人便都噤了声。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悄悄地说胡庭秀:“硬把人家拉下水,谨防犯“政策”。”张志远勃然大怒:“她就是要和我结婚又怎么样!”胡庭秀一听,哭着跑回了家。   晚上,张志远饭也没有吃,脸也没有洗,就躺到了床上,整整一个晚上辗转难眠。   胡庭秀现在的情况糟透了,她已经成了全大队的困难户,没有人能帮助她,也没有人敢帮助她,唯一能改变她的困境的办法便只有改嫁,可是她的四个宝贝儿子恰恰成了她改嫁的四个包袱。没有一个小伙子会娶她,就是一个鳏夫也会望而却步。她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第二天一早,张志远抱着自己的铺盖把它放到了胡庭秀的床上。胡庭秀正在给孩子穿衣服,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张志远一手抱着最小的孩子,一手牵着三娃说:“我们去办手续,今天结婚。”胡庭秀摇了摇头说:“不。”张志远说:“只有我才能帮助你。”胡庭秀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这一年,张志远20岁,胡庭秀31岁。 四个孩子的爸爸   一夜之间,张志远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郎变成了肩负六口人生计的大丈夫。吃喝拉撒,柴米油盐,像条条鞭子悬在张志远的头顶,要养活这一家人,现在他最要紧的就是拼命地挣工分。起五更、睡半夜,耕田、耙地、抬石头,凡是能挣高工分的活,他都争着干;苦活、重活、累活,凡是能多挣工分的活,他都抢着干;凡是能节约的钱,他都坚决不花,不给自己缝衣服、买鞋子,皮带省成了一根草绳,甚至连吃饭,他都不让自己吃饱。   很快,张志远就学会了农村的全套农活。还适应了一种低消耗、高强度、超负荷的生活。秋天是农村最繁忙的季节,苞谷熟了,野猪、猴子也成群结队地来劫掠,护秋就成了一桩又苦又累又危险的工作。大多数人都不愿干,张志远就包下了这一季活路,白天、晚上连轴转,每天他只在家里吃饭,其余时间不是锄头加草帽,就是猎枪加蓑衣,常常是吃着饭就在桌边睡着了。有一天夜里,为了降一头野猪,他在生产队的田野里奔跑了15圈,他找到了一个机会,向野猪开了一枪,谁知这一枪没有击中要害,受了伤的野猪比老虎还厉害,它露出两只利剑般的獠牙向张志远扑来,张志远来不及装弹药,被逼得步步后退,一失足从一处寡岩上滚了下去,脚脱了臼,手划破了皮,血糊了满脸……   一个秋天下来,他一个人挣了四个半人的工分,但人却瘦了一圈,嘴也瘪了,腿也瘸了,背也驼了,说话总是风箱似地喘气。   生产队到老林里拉竹子,不但是一个挣高工分的最好机会,还补助25斤大米。但是这活却累死人,跑一趟就得脱一层皮,早上3点出发,晚上12点才能回家,整整20多个小时,都在山林里钻,就连当地最骠悍的山民都吃不消,但张志远二话不说就报了名。走的前一天晚上,胡庭秀烙了两个苞谷馍,千叮咛、万嘱咐送张志远上路。晚上,张志远回家时,衣服撕烂了,脸也划破了,鞋子穿烂了就扔在了山上光着双脚走了回来。胡庭秀端来热水给张志远洗脚,这哪里是一双脚啊!双脚被荆棘和乱石磨得稀烂,一盆水被浸得血红,脚底板密密麻麻布满竹针野刺。胡庭秀一边用针轻轻地给他挑着脚板的刺,一边低声地抽泣,每扎一针,胡庭秀的眉头就皱一次,生怕把张志远弄疼了,实在挑不出来的刺,她就用嘴去吮吸。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两个苞谷馍张志远竟又揣了回来。看着那两个苞谷馍,胡庭秀的眼泪就流了出来。亲人啊,为了这个家,你连命都不顾了呀,可是,更让全队的人吃惊的是,别的主劳拉五、六十斤竹子,张志远却拉了125斤。这一趟,他就比别人多挣了20多个工分,多分了l.8斤大米。    情系巴山   张志远和胡庭秀的结合,让胡庭秀感恩戴德,让村里人赞叹唏嘘,然而也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难题。很快,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八口之家的生活重负沉沉地压在张志远这个23岁的青年身上。张志远的困厄和艰辛便可想而知了。砍柴、烧炭、打石头、挖煤…··在这山里能抓住的每一次机会,他都决不放过,他成了一架干活的机器。乡邻们修房造屋,红白喜事,他也每每到场,这不但联络感情创造了更多的挣钱机会,更重要的是还能为家里省却一餐饭,为自己干涩的枯肠实实在在地补充一次营养。   因为营养不良,张志远常常心慌、气喘、休克,许多次连人带背枷摔倒在山间小路上。有一次,背柴过山时,昏倒在悬崖边,等他从昏迷中醒来时,才发觉整个人已吊在半空,脚下是50余米高的深渊,若不是双肩套在背系上,若不是背枷被一截树枝卡住,他早已魂断山崖了。怎样走出困境呢,张志远日思夜想,寝食不安。机会终于来了,知青大返城的政策,使重庆来的招工组一批批踏进这片山林,但张志远却按兵不动。他知道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他才二十多岁,正是人生最美丽的青春时期,只要他到工作组去疏通一下关系,招工回重庆是没问题的。张志远按兵不动,千里之外的父母兄妹却着了急,既是电报又是书信,还打通了厂里关节寄来了证明介绍。张志远作难了,心里一团乱麻,他只要一睁眼看见朝夕相处的胡庭秀,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羞愧和歉疚。他开不了口,怕伤了胡庭秀的心,也不能把包袱重新还给她,更不能毁了对余林海的承诺,成为一个背信弃义的人。其实,这时胡庭秀早已知道了知青回城的消息,她只等待着张志远的最后宣判。眼看邻队的知青都一个个地飞出了大山,胡庭秀再也沉不住气了,对张志远说:“你还是走吧,你是从大城市来的,应该回去。我生长在山里,就应该种地。”张志远说:“我走了,这个家咋办?这一堆娃儿咋办?”胡庭秀说:“你要走你就走吧,这是命啊!”张志远说:“不,人得讲良心,当初我答应了余大哥,我就要为这个家负责。”胡庭秀流着泪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你帮了我四年,你的恩情我记一辈子了,你走吧兄弟。”张志远冲动地一把抱住胡庭秀:“这个家是我们的,我不能离开你。有一句话,我一直没跟你说,今天我该说了,胡姐,我爱你!”俩人抱着头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   1980年,县里来了通知,让张志远到知青办去。知青办的人说:“知青工作已经完成了,办公室就要撤了,我们最后征求你的意见,你是走,还是不走?”   这时的张志远己经远离了偏激、冲动的青春期,也不再是一个血气方刚的毛头少年,他完全可以学习《孽债》里的知青哥,微笑着挥一挥手,或者故作悲痛地挤几滴眼泪,一头钻进知青政策的末班车里,向着大城市呼啸而去,重新开始他美好的人生。   可是,张志远却说;“不!”   知青办的人说:“你要想好,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张志远说:“我想好了,我走了这个家就毁了,就让我做点儿牺牲吧!”   人们还能说什么呢?只有这一刻,人们才看清了一个平凡的知识青年的宽广胸襟和伟大人格。   知青办的人大受感动,当场给了他1200元做安家费。   这一年,张志远28岁。   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张志远都没有失去过生活的信心,他硬是撑着、顶着、熬着,一点一点地把这个沉重的家庭之舟驶向一个安全的港湾。他让六个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他的一个孩子读了高中,四个孩子读了初中,一个孩子读了小学。按当地的风俗,孩子只有娶了亲安了家,父母才算完成了使命,他就修了四间屋,分别给四个孩子居住,他已给大的三个孩子娶了媳妇安了家,他还在为三个小的孩子操心、劳累,为他们的工作四处游说、呼吁。   他没有回城,没有被招工,没有农转非,至今他还是一个知青,一个农民。按政策他有两个孩子转成了非农业人口,可是当地却无力为他们安排工作,这恰恰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城市户口。为孩子的工作,他急得头都白了。他说:“我这一辈子就不说了,总不能让十几岁的娃儿既没有土地可种,又没有工作可干,你总得给他们一碗饭吃哇!”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张志远用一种最原始的方法去拯救了一家孤儿寡母,他的代价是牺牲了一个人的青春。他的事迹是平凡的,但也是伟大的! 大巴山的无悔情缘 ●30多年前,因为一句承诺,20岁的重庆知青张志远毅然娶了当地一位带着4个孩子、比他大11岁的丧偶山村农妇。 ●他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回城的机会,历经艰辛,守护妻儿,虽然清贫一生,却无怨无悔。 文/本报记者 邹 密 文 峰 图/本报记者 罗 斌 5月29日,听说家乡的记者要来,张志远早早地拖了一根板凳,在屋檐下一个劲儿地抽烟,埋着头想事情,还不时地大声咳嗽。妻子胡庭秀知道他有心事,也不打扰他,躲在灶屋一角为他熬中药。35年了!张志远一直呆在四川南江县大巴山深处的坪河乡钟山村,在他身上已看不出些许城市的痕迹。才53岁的人,头发已经花白,门牙也掉得差不多了,伸出手来满是铜钱般的老茧,和大巴山区的老农没有两样,只有偶尔冒出的一两句重庆言子儿才向人们提醒,他曾经是一名来自重庆的知青哥。 张志远已经8年没有回过重庆,霓虹闪烁、车辆穿梭的大都市对他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至今仍住在几间土墙瓦房里,厮守着清贫的生活。 “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还会这么选,我做事是凭良心。”虽然历经岁月的磨难,落户异乡的张志远依旧粗喉大嗓,保留着重庆崽儿爽朗、刚直、仗义的性格。 知青哥插队大巴山 张志远出生在南岸弹子石裕华纱厂 (现重棉三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后在市十一中读初中,成绩还不错,因为“停课闹革命”,他初中毕业后只能在家里闲着。1972年,正值全国上下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张志远的不少同学都下了乡,他作为家里惟一的儿子,按规定本可以不去当知青。 “那时懂什么啊,在家里呆着无聊,看到那么多同学都要去,觉得好耍,不如跟着大家去耍一下,不好耍回来就是了。”张志远说。那年4月的一天晚上,18岁的张志远固执地跟着上山下乡的大部队走了,他没有想到,这一去,竟是他对都市的永久别离。 张志远和其他知青一起辗转成都、广元等地,最后坐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一整天才到达南江县坪河乡。离开县城,蜿蜒崎岖的山路、连绵起伏的大山、残破不堪的农舍,让从未体验过农村生活的张志远心里泛起一丝忧惧。 更让张志远不安的是,一起到南江的20多名同学被打散分配,他被单独分配到现坪河乡钟山村四社插队。生产队先让他在保管室暂住了一段时间,随后在靠近村民佘林海家的佘家院子,为这位城里来的小伙子修建了两间土墙瓦房。 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张志远完全无法适应农村生活。村里不通电,还在用煤油灯照明,收音机没有信号,更谈不上有任何娱乐活动。吃水要到半公里远的山上去背,可背着一大桶水走山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桶一起摔倒。张志远在家很少做家务活儿,到这里,一切都得靠自己,他煮的饭经常是夹生的,连自己都难以下咽。他对农活儿更是一窍不通,不得不从挖地、割草开始学起,有时还得干一些重体力活儿,干一天下来常常腰酸背疼,即使是这样,张志远也挣不满工分,每年结算下来只能挣几元钱。张志远的这些苦处,只有每月写信向家里人诉说,有时晚上他还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 但跟当地农民比起来,张志远的日子还是要好过得多。刚落户的前半年,生产队每个月向每位知青发1斤盐、半斤油和35斤米。后来,这些免费供给全部终止,但家里每个月要给他寄来20元钱,这差不多就是当地农民一年的收入,因此在赶场天里,他到场镇吃碗面、买点盐还是没有问题的。“农村对知青要求也不严,我们也抽空往重庆跑。”张志远回忆说。每年11月农闲开始后,张志远就赶回重庆家里,打几个月牙祭后,才在翌年三四月份赶回坪河乡。 最让张志远感到欣慰的是佘林海一家对他的关怀。当时佘家院子算上张志远一共才3户人,张志远来后,院子里一下闹热起来,大人、孩子都喜欢围着张志远打听城里的新鲜事儿,对这位有文化的知青哥也是关照有加。 佘林海比张志远大12岁,他和妻子胡庭秀都是老实淳朴的山里人,看到张志远上山不能种地,回家不能煮饭,都默默地帮他。张志远没水吃,就到佘家的水缸里舀,佘家炒点肉打牙祭,也不忘叫上张志远。在农忙时,佘林海夫妇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门干活,要深夜才回来,张志远就帮他们看着4个孩子。日子久了,佘林海夫妇与张志远已结下深厚的情谊。 俊小伙义娶穷寡妇 1975年5月,拖着一家6口的佘林海由于过度劳累,突然吐血病倒在床,张志远赶紧把他送到县医院,在抢救时还为他输了200毫升血。 经医生诊断,佘林海患有严重的肺脓肿,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属于不治之症。胡庭秀要在家里干活、照看孩子,张志远就留在医院照顾佘林海,为他拿药递水、倒屎倒尿。 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后,由于无钱继续治疗,佘林海拖着病重的身体回到农村,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自己走后,妻子和4个儿子怎么办?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佘林海还感到了深深的忧虑。思来想去后,他决定找一个人替他把这个家撑下去,而在当时的情形下,张志远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佘林海开始把这个想法向妻子胡庭秀透露时,妻子哭了许久才拒绝说,怎么好让一个没娶过亲的小伙子来拖这么大一家人。佘林海又忍不住向张志远表达了他的意思,张志远一听吓了一跳,说:“佘大哥你开什么玩笑,我觉得自己都还是个娃儿,啷个可能当4个娃儿的老汉?”1976年8月一个深夜,天下着细雨,敲得瓦片“叮叮”作响,佘林海知道自己挺不过去了,他把张志远单独叫到床前,抓住他的手说:“兄弟,我想来想去,这个家还是只有托付给你了。”透过忽明忽暗的煤油灯光,佘林海面如蜡纸,眼里透出哀求的目光。一向快人快语的张志远一时语塞,想着自插队以来佘家夫妇对他的诸多关照,他心一横,说:“大哥,只要兄弟在,嫂子和侄儿就不会挨饿受冻,我向你保证,我一定好好照顾他们。”当晚,佘林海安然离去。 佘林海去世后,胡庭秀一个人拉扯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那时,乡亲们生活也很艰难,很难腾得出手帮她,再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也没有人敢帮助她,惟一能改变她命运的办法就是改嫁,但谁又愿意娶一个拖着4个孩子的寡妇呢?最初,张志远像兄弟一样帮助胡庭秀上山干活、打理家务,但流言蜚语很快就传开了。 当时,张志远已经和同乡一名插队女知青相恋了一段时间,如果没有佘林海的去世,他很可能会和这名女知青喜结良缘。但张志远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分手,他想得很清楚:如果他和这名女知青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照顾胡庭秀和她的4个孩子;如果他不和胡庭秀结婚,他也不可能名正言顺地去照顾他们一家人,也无法兑现他对佘林海的承诺。1977年的一天,张志远拉着大他11岁的胡庭秀的手去办理结婚手续,张志远说:“只有我才能帮你。”胡庭秀感到千斤的重担一下子放了下来,“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在这之前,张志远已听到消息,插队的知青很快就可以返城,不少知青都在积极活动。但他并不在乎,从领取结婚证的那一天开始,他已经暗下决心,要一辈子守护这个家。他知道父母肯定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也决不会同意这门“不光彩”的婚事,因此迟迟没敢把这一切告诉家里人。 倔丈夫拒绝回都市 纸包不住火。1978年,张志远的家人终究还是知道了他自作主张的这门婚事,父亲当即火冒三丈,命令张志远的姐姐和姐夫找车赶到南江,务必要把他接回重庆。1978年冬天的一天,张志远的姐姐和姐夫带车赶到了南江。姐姐向他转达了父亲的意思,车子是专门来接他的,希望他通过招工的方式回重庆,只要他答应回去,所有手续马上就可以办好,不需要他操任何心。 知道姐姐、姐夫来南江后,张志远非常清楚他们的来意,他也想得出父亲大发雷霆的样子,他在家里也同胡庭秀提起过,胡庭秀表示如果他愿意回重庆,她决不拦他。张志远含泪对姐姐说:“我走了,我女人是农民,她啷个办,几个娃儿啷个办,回去后我的良心过意不去,会留下终身的遗憾。”“你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老太爷想一下啊,他只有你这个儿子,还等着你养老送终啊!”姐姐也是泪流满面。 这次长谈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5点,姐姐终于下达了父亲的最后“通牒”:如果你再不回去,今后全家人就不管你了。倔强的张志远也扔下一句话:“不管将来的生活多么艰苦,我永不后悔!”说罢扬长而去,踏上了回山里的路。姐姐让一起来的司机追上他,硬塞了200元钱给他。姐姐和姐夫回到重庆后,父亲对他每个月20元的生活资助一度中断,但几个月后,钱又寄到了张志远手中。 1980年,县“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对张志远说:“知青工作已经完成了,办公室就要撤了,我们最后征求你的意见,你是走,还是不走?”张志远知道这肯定是自己回到重庆的最后一辆“班车”,此时,他和胡庭秀已经生下一儿一女,他必须挑起全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不走。”张志远的回答还是那样固执。 最后,县“知青办”给他发了1200元安家费。张志远用这笔钱紧挨着两间知青屋又修建了两间土屋,居住至今。 三十年守信无怨言 在张志远和胡庭秀结婚前,他还是一名懵懂青年,结婚后,肩上的担子一下子让他变得成熟起来。为了让一家8口吃饱穿暖,他成天拼命地干活挣工分。耕田、耙地、抬石头,凡是能多挣工分的活儿,他都争着干,凡是能节约的钱,他都省着不花。几年时间,他不但学会了农村的全套农活儿,还成了一名“好把式”。 有一年秋天,张志远包下护秋的活儿,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几个月下来,他一个人竟挣了4个半人的工分,但人却瘦了一大圈。 还有一次,生产队到深山老林拉竹子,张志远从凌晨3点出去,直到晚上12点才回家,硬是拉了125斤竹子,比别人多挣了20多个工分,多分了1.8斤大米。回到家里,张志远的脚上布满了竹针野刺,整个人瘫倒在地上,而出门前揣的两个包谷粑还在衣兜里。 在张志远和胡庭秀的拉扯下,6个孩子现都已长大成人,其中5个已经结婚生子,自立门户。虽说孩子们对二老很孝顺,但张志远仍旧过着贫困的生活,家里惟一的电器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这还是媳妇的陪嫁。钟山村村支书周强说,村里基本没有特色产业,只有种包谷、土豆、红苕“三大坨”和养猪,南江的金银花在当地没有适合的土壤,养南江黄羊又缺乏草场,去年全村上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0元,实际远没有这么多,张志远的子女自顾不暇,也没有余钱改善两位老人的生活。去年,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张志远还和部分村里的壮劳力一起,到河南挖金矿,赚取微薄的打工收入。 在记者采访张志远时,正碰上南江县政协的同志来慰问张志远一家,他们表示,不能让张志远“忠诚一生、贫困一生”,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回去跟重庆的老乡说,我张志远在南江虽然穷,但我对得起朋友,对得起家人,对得起良心,没给咱们重庆人丢脸。”张志远还是保持着一贯的乐观和豪气。 全文摘自《重庆日报》2007年6月21日第10版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之行
热度 2 wuqiang198 2011-11-30 00:18
2011 年 11 月份从温州到重庆,第一次到山城重庆,非常兴奋。第一次坐飞机,更加兴奋。双重兴奋事件的刺激下,自己抑制不住喜悦,精神也格外好。也许是这份心情,使自己对重庆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对重庆的感觉非常之好。这也就是先入为主的感觉,使自己对重庆人也多了几分亲切感。 当晚也许另外一份喜悦来自和老同学重逢,和l老友坐在重庆标志性的露天排挡下,觥筹交错,吐沫横飞,很是痛快。这么多的因素下,注定要我为重庆此行留下些什么。 1 重庆饮食文化 才呆了两天,使我的嗓子眼直冒烟,不舒服,肠胃也开始闹起革命来。二十多年的南方生活,特别是养成了对麻辣没有任何免疫力的饮食习惯。以至于第一晚和高对饮叫下的烧烤,最后浪费很多。根本没有吃,因为很辣,而且是那种麻辣。非常不好受。 但是我很喜欢这种氛围。 1 、 2 点外面都会到处摆着排挡,即使是没有客人,老板和老板娘都会很敬业的站立等候。有时候也许是累了,邻近的老板们也会互相敬烟攀谈。老板娘们会拿出毛衣或者围巾来织上几针。 重庆人是很喜欢吃的。后来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和陈伟鸿绕着南岸区的大街小巷走了一圈下来,很多饭店门口溢出一股很浓的麻辣味道,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从透明的玻璃窗看进去,小孩老人青年,围在一个桌子上,啃着鸡爪,头上冒着汗,让人眼羡。 这也许是重庆人皮肤好的另外一个原因,在吃的同时消耗一部分营养外,汗液也排出。 2 重庆交通 我对重庆的交通很是惊讶。因为建筑彼此之间落差太大,交通天桥太多,隧道也比较多,弯道太多。所以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开车,技术会炉火纯青,比别的城市开车技术好。汽车耗油也比较多,因为下坡固然好,但是上坡也是比较耗油的,那么,半坡起步肯定是要练好的。否则在半道上突然堵车要停车时,起步那个要有一定技术的。所以我想重庆的女人是否都是买自动挡的车。 经过到观音桥,看到底下,很是害怕,万一发生撞下栏杆或者方向盘乱晃,那一般事故都是很严重的。 我在南坪东路站,第一次看见有人排起长龙等公交车的景象。于是我在想,是否重庆人的素质高,秩序意识强呢?还是人太多,公交太少呢?后来也证实了两点,秩序这个事情,在中国人眼中向来不是很重视。因为即使有秩序,肯定是有潜规则或者底下秩序的。但是重庆人,肯定是好的。因为我在较场口等车的时候,一个老人问我和高到哪儿去,一听说到工商大学去,就说自己经常去,自己的儿子在那边汽车设计研究所上班。重复说了三次,后面的大妈也似乎看出了我们不耐烦了,连忙和我们说,如果是到解放碑的话,新华都也是解放碑的,暗示我们快上车。车上一个邻座听说我们也是第一次过来的,很是热心,详细的和我们说了路线。所以我认为重庆人是火辣的性格,热心的心肠,刀子嘴豆腐心。 重庆的公交确实很拥挤。火爆的场面在公车上经常上演,但是虽然很挤,乘客都没有什么怨言。不像我在杭州的时候,稍微挤点,姑娘们便紧锁眉头,鄙夷的看着周围,埋怨声嘟囔个不停。这也许是重庆人乐观精神的体现。 3 重庆人 重庆美女多。这个知名度在媒体和全国人们心中似乎都是公认的,但是我经过此行要为这个话澄清一下。重庆看见美女的几率和别的中心省会城市差不多,但是重庆人的皮肤好我承认。身材好我也承认。这与地形相关。 因为重庆的路都是紧急陡峭,步行的话,就相当于体育锻炼,肌肉得到锻炼,能量得到释放,关节得到润滑。所以不怕没有锻炼的机会,身材肯定塑造的好。 所以看见山城很少人骑自行车,因为爬坡一般人都是不敢挑战的难度,几个坡度爬下来,估计会做噩梦。的士的生意好就不足为奇了。据说重庆有三万辆的士车,还不包括主城区周围的的士。这些的士车都是同一采购的,黄色的日本铃木。在街道行驶过程中,很是抢眼。 重庆人对自己的语言有一种天生的热爱,即使是大学教师,如果对方没有主动要求的话都不会把自己的语言换成普通话。以至于外地人对重庆一切都很热爱,但是就对这个交流比较抱怨。因为重庆四川话相对于别的语系还是比较好学好说好懂的,但是一旦对方说的比较快速,那就比较困难了。 4 重庆红歌会 重庆打黑全国知名。 重庆红歌,也是重庆这几年主推的政治动作。 那天在解放碑有幸看见重庆红歌会的现场,要知道是星期天,所以红歌会让机关单位的人放弃周末的时间来唱红歌对普通大众来说是喜闻乐见的,至少比机关单位干部腐败的好。因为,红歌虽然比较喧嚣,但是毕竟也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且是大庭广众之下的娱乐。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娱乐方式,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 在人流量非常密集的地段运作一个红歌会,舞台和活动占地面积把行人挤得没有只有进出两条道路,加上旁边看热闹的行人,平时两分钟穿梭的路程,要花上几十分钟到半个小时。试问,有关责任人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在红歌会的现场,有很多饮料,也有很多的美术展品,背景墙、灯光设备、桌椅、饮料…… 我想问主办方几个问题:这些公共财物的采购、后续处置办法是否公示了?资金从哪里来?中间是否有寻租空间?有关人员是否有按劳取酬的现象?我看到还有 VIP 和普通观众区,这个对于人人平等或者我们本身倡导平等自由的普世价值的时候有这个必要吗? 但是,对于重庆的发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我也看到了重庆人确实很快乐幸福的生活。虽然我离开的时候依然雾蒙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99 次阅读|3 个评论
流浪让你看清楚
pathologysmu 2011-11-24 09:28
我已经流浪挺久。 11日据说是N年难遇的特殊节日,而正是在这一日我慌不择日一路狂奔,到22日悄悄回家,历时12日。家里最平静的是我的女儿,她知道爸爸是肯定会回家。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感觉爸爸从来就是东奔西跑的,在她很小的时候来回广州重庆,后面是跑美国去了,现在又跑出去,很正常,爸爸是在家呆不住的。当然最平静的还有我的妻子,我只是告诉她我准备出去。 当我21日悄悄回家的时候,我也没有告诉她们,我是临时决定改签机票回去的,改签的过程是在一列高速运行的高铁中完成。回到广州的那天晚上,其实已经是22日凌晨的0:17,我本来是想给她们惊喜的,但是门被反锁了,我进不去,我只好打电话把她叫醒,我抱了她。女儿睡着了,我去女儿的房间狠狠地亲了几下她,差点弄醒她了,但是第二天我问她,她说不知道。从进入家门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这两个女人是我在世上最亲的人,这永远也不会改变。 现代的交通方式让我流浪的行程跨度很大,历时很短,如果在以前像当年红军那样走这样的路程,那么我现在还在广东的某个小道上行走,可能还经常迷路。也许什么时候我真的要这样行走。 其实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流浪的梦。小的时候胆子小,偶尔受了委屈,也会跑得离家远些的地方,在远远的地方抽泣几下,鼻涕眼泪俱下,然后累了,特别是饿了,还是会自己乖乖地回家,当然不敢直接进家门,总是在家周围转悠,最后被急得要命的父母发现,以为要遭遇狂风暴雨的,谁知那个时候的父母竟然特别好。 流浪的时候还是有些好处,你可以好好地想一些事情,想你认为重要的人,如果你老是会想某些人或某些事,说明这些事和人真的对你很重要,也许你知道该怎么做也许不是太清楚,这都没关系,因为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不会太完美。
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改变华夏一场火 -- 重庆大火的秘密
热度 5 fpe 2011-11-15 09:27
改变华夏一场火    --  重庆大火的秘密
改变华夏一场火 -- 重庆大火的秘密 最近看到一张美国人拍的重庆老照片,立刻明白了六十多年前( 1949 年 9 月 2 日)一场城市大火的秘密。这一次城市大火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城市火灾(美国把 1906 年的旧金山地震大火当作最后一次,从火灾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上,中国晚了 43 年),值得深入研究。 1. 地形的贡献(山坡地形) 重庆大火失控的秘密在于山坡地形,这一点和罗马尼禄大火很类似。《周易》上说“火性炎上”,意思是火不但是热的,而且是向上蔓延的,这里就有浮力的贡献。由于能量释放,空气密度减少,在地球的重力场中,自然产生浮力,导致火焰总是向上流动的特点。由于有山坡的存在,导致两面的气流不对称,江面的气流大一点,山坡的供风不足一点,所以,火焰总是向障碍物(山坡)的一面倒伏,这样给蔓延道路上的燃料带来很大的预热作用。于是,蔓延加速进行,很难加以控制。从历史火灾经验上看,重庆是城市大火的高发地区,其中就有地形的贡献。罗马城由小山组成,(尼禄大火)火焰蔓延的性质与重庆类似,可以类比。 2. 燃料的贡献(棚户区,物资转运中心) 从照片上看,江边的建筑都是棚户区,大量使用天然木材,这是火灾的主要燃料,也是火灾失控的重要原因。 天然燃料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日晒雨淋,导致木材逐步丧失其中的水分,降低密度。通常,密度与导热相关联,如果密度降低,则导热系数下降,那么,本来应该传热给内部预热整体燃料的热损失,因为导热系数下降的缘故而保留在木材的表面,所以表面升温快,火灾蔓延速,这是所有天然燃料(木材)都害怕天气变化的秘密。另外,木柴丧失水分,导致火焰温度高,这也是符合燃烧理论的火灾动力学观点。从当时重庆的棚户区的建筑材料来看,重庆大火有大量的燃料蓄积,有失控的潜力。只有少数建筑躲过了火灾,其中就有银行的高墙贡献。 另一个燃料来源是当时的时局不稳定,物资入川和出川,在重庆江面有大量的聚集,外来的燃料和本地的棚户区相结合,就是重庆大火的燃料风险了。 3. 人口的贡献(组成复杂,应对失当) 作为主要出川的口岸,重庆的人口组成之复杂也是可以想见的。人口复杂,就管理不便。 旧时中国实行乡绅自治,乡绅自治需要人口的稳定。如果人口复杂,就不容易组成稳定的社会,乡绅们也不愿意组织自发的消防队伍,这是当时火场反应慢的重要因素。一切仰赖政府,是重庆大火失控的重要因素。应急管理具有自治倾向,不能发动地方的自救努力,外来的应急管理总是要慢上一拍,这是重庆大火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 4. 气候的贡献(干旱少雨气候反常)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气候的贡献,任何重大火灾都有气候的贡献。没有气候的帮助,火灾是不可能失控的。 1949 年虽然是 PDO 冷相周期,但当时的气温却是不低的,夏季炎热,干旱蔓延,所以重庆大火有气候干旱的贡献。 1949 年,美国大面积的林火失控,导致 82 名消防队员被林火烧死,这说明该时段的大火具有暖相火灾的特征,重庆大火也是如此。 重庆大火发生在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因此关于重庆大火的失控原因,历来政治观点层出不穷,扣除双方的争执,仅从火灾动力学的观点来看,重庆大火满足城市大火发生的一般规律,因此是一场普通的由于气象条件不利(天时),燃料大量蓄积(地利)和人口组成复杂(人和)导致的灾难,与政治阴谋无关,与个别人的失误关系也不大。不能从更广阔的背景来认识城市大火,就是福州大火在 2010 年末再次发生的秘密了。对待气候导致的“天火为灾”,人们总是准备不足。在气候变化面前,人类总是那么渺小。 有道是, 山城重庆多火灾,地形不利助蔓延,燃料堆积人口杂,气候变化难应对。 重庆江边燃料密集,是城市大火得以蔓延的关键
9935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重庆模式
whyhoo 2011-11-7 15:18
“重庆模式”进行时 : 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 , 地票交易促城乡统筹发展 崔之元 【注】本文是崔之元教授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做关于“重庆模式”主题演讲的整理稿。 1997 年,中国的行政区划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香港回归,成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二是由于三峡建设,把重庆从四川划出来,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人口 3300 多万,以人口数量而言,也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直辖市。至今,重庆仍然还有 70%-80% 的农村人口,基本上可以视为中国的一个缩影,重庆经验可以作为全国发展的一面镜子。 2007 年,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两个试验区意义很大,是国家级的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而重庆是一个省的概念,农村的范围要比成都大很多,因此重庆的城乡统筹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可以更全面反映中国国情。所以正在进行中的重庆经验意义重大。 最近几个月,我在《重庆日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香港《亚洲周刊》等媒体上做了些初步探讨,我称之为“正在进行中的重庆经验”,可以初步概括为两个方面。 重庆经验的第一个方面是 “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个增加了,另一个必然减少。最近的山西小煤窑国有化改制,争论很激烈,大家担心“国进民退”,“国进”就意味着“民退”,或者“民进”就必须“国退”。最近媒体上关于“国进民退”的舆论很多,对其他省市我调查研究不够,暂时不宜发表结论。但我认为,至少对重庆而言,有一个独特经验,不是“国进民退”,而是“国进民也进”。 重庆经验的第二个方面是“地票交易促城乡统筹发展”。 2008 年 12 月 5 日,重庆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土地交易所,进行地票交易,这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试验。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要求,这个试验封闭进行,不做过多的社会宣传,主要在于防止其他地方盲目乱上乱学,而是希望等到经验成熟、成功总结后再推广。 下面分别讨论重庆经验的这两个方面。 一、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 重庆的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具体是如何体现的呢? 从 2002 年到 2008 年 6 月底,重庆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从 1700 亿增长到 7000 亿,增加了 4 倍,实际上到 2009 年,已经突破了 8000 亿元。这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罕见。 2004 年发生“郎顾之争”风波时,正是国退民进的高峰,各地区的国有资产基本都在下降。 2002 年至 2008 年间,全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产值增长率是 3.7% ,而重庆的增长率是 19% 。 然而,重庆的国资增长并没有象人们所担心的那样与民争利,或者挤出民间投资,恰恰相反,重庆的民营企业实际上以比国有企业更快的速度增长。在西部十二省市中,重庆的国有和民营企业都是最发达的。 重庆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内涵。 2000 年时,中央对西部大开发有一条优惠政策,允许西部 12 省市对所有工业企业,凡是符合西部大开发产业条例的,只征 15% 的所得税。这是一个普遍意义的税率,并不特指某个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的经济开发区中,都有大量的优惠政策,甚至有零税率。在 2008 年 1 月 1 日以前,工业企业的所得税率全国统一是 33% ,之后降低为 25% 。西部其他省份也执行了 15% 的优惠税率,但省两三年后,他们发现,由于税率太低,税收收入大幅减少,使得政府不能完成必要的社会职能。因此,很多省份主动放弃了优惠政策,继续执行 33% 的企业所得税率。而只有重庆将此优惠政策坚持至今,一直使用 15% 的税率。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惠期是到 2012 年,重庆现在希望会同其他西部省份,呼吁将这条优惠政策延续下去,但其他省份对此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地方财政压力。 那么以 15% 作为工业企业普适所得税率的意义何在呢?大家知道,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是 10% ,如果所得税率是 33% ,那么企业最终所得只是 6.7% ,银行存款利率可达 5% 左右,所以搞工业企业实际上比银行存款稍微好一点,但需要承担风险。重庆将所得税率降为 15% ,使得工业企业有了相对较大的盈利空间,使收益大大超过银行存款,从而重庆的投资吸引力增大。 这里引出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重庆政府敢于长期坚持 15% 工业企业所得税率,而其他省份不能长期坚持使用这种优惠政策呢?原因就是上文提到的,重庆政府的国有资产增值了 4 倍,使得政府的财政能力底气很足,不依赖于对企业(主要指民营企业)的高税收。对此,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提出了一个概念,他认为重庆由于国资增值,形成了第三财政收入。按照通俗的叫法,第一财政收入是一般性的税收,我国最主要的税种是 17% 的增值税,当然也包括所得税等。第二财政指的是基金收入,比如能源建设基金。第三财政收入指的是国资在市场竞争中的增值。国资增值使政府有能力普遍地降低税率,民营企业和老百姓可以缴纳较少的所得税,投资有利可图,这是“藏富于民”的主要机制。 “藏富于民”的另一个表现是重庆市居民第一次买房时,贷款可以抵扣地方所得税。去年底媒体报道很热,一开始存在争议,有报道说财政部要叫停,实际上并没有叫停。因为它抵扣的只是地方分成部分,并没有损失中央税收,这是地方政府权限内的事情。 有人担心这是不是帮助富人的一个政策。但从统计数据来看,并不是帮助富人,而是藏富于普通老百姓。 2009 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重庆主城区买房的人当中, 42.5% 购房者来自重庆四十郊区县,即农村地区。富人买房一般不需要贷款,因此总体效果还是藏富于平民的。 更重要的一点,按中央对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后,教育投资要占到 GDP 的 4% ,全国其他各省市基本都没有达到这个比例,而重庆市的教育投资已经达到。 还有一种形式,我称之为间接藏富于民的形式。重庆市很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投入,都是来自重庆八大国投国资经营所产生的利润,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政收入,既不是第一财政,也不是第二财政,比如刚建成不久的重庆大剧院。试想,如果用一般财政收入修建大剧院,还是要从企业和个人中征收,而用国资增值来支持的话,实际上就等于减轻了老百姓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其他包括重庆大学城的建设,主要投资也来自于重庆八大国有投资集团,特别是重庆地产集团,占到百分之七八十,而一般财政拨款的比例较小,仅占不到 5% 。 更说明问题的是,重庆藏富于民的重要措施是突破短期“土地财政”。现在老百姓怨声载道,认为房价太高,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其中一个批评是认为地方政府搞土地财政,搞天价地王,使地价高得不可思议,以地生财,形成土地财政。重庆市恰恰突破了短期土地财政,这是藏富于民的关键。 过去几年中,重庆市国资增值四倍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很多总结并不到位,认为重庆的国资增值也是靠土地财政。而我认为重庆市恰恰突破了土地财政,重庆市国有资本在市场竞争中的全面增值,与土地规划、土地储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重庆市政府并不依赖于短期的土地财政,并不依赖于在某个项目中一定要产生地王。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说,必须严格控制国有土地出让价格,降低商品房成本,藏富于民。具体做法是,经济适用房土地出让价不超过房价的六分之一,中低档商品房地价不超过房价的五分之一,高级商品房地价不得高于房价的三分之一,即严格限制地价不能超过房价的三分之一。因此目前,重庆的房价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城市。降低商品房房价,不搞短期土地财政,是通过国资增值,使得重庆市政府有底气、有能力实现藏富于民的重要方面,在关于重庆国资增值的其他解释中经常忽视这一点。 二、地票交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008 年 12 月 5 日,重庆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土地交易所,意义重大。理解重庆土地交易所的重要意义,要从我国两个基本国策开始。一是我国要加快城乡统筹,特别是加快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二是从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必须保证 18 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就是说,我国的粮食不能主要依赖于进口,要有自给自足的能力,所以要保证耕地不少于 18 亿亩。显然,这两个基本国策之间存在冲突和紧张的关系,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占用耕地如何可能呢? 2005 年 10 月 11 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 “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是近年来我国解决加快城市化和保护耕地之间矛盾最重要的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 增减挂钩的核心在于,在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要把农村建设用地数量减下来。农村建设用地减下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的宅基地,二是乡镇企业等废弃的厂房,将这些农村建设用地复耕为耕地,就可以减少建设用地数量,增加耕地数量。在这个基本的政策目标约束下,中央允许地方进行自主的政策改革试验。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保障国家 18 亿亩耕地不减少的战略性措施。但具体如何实现挂钩,各地政策很不一样。和全国其他一些地区相比,重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试验比较有特色。 在说明重庆的改革试验前,我先举两个其他地方的例子。 全国各地比较流行的的一个做法是“请农民上楼”。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 80~100 平方米,而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在 200~250 平方米。农民住进楼房之后,将腾出来的宅基地复耕为农田,就减少了农村建设用地。如果未来有 1 亿农民进城,就可将 2500 万亩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请农民上楼”实际上阻力很大,因为这打破了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农民感到很难适应。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在重建工作中提出了一个口号:“把抗震救灾与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相结合的试点”。这是赈灾救济与增加挂钩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农村房屋已经在地震中全部毁坏,政府就说服村委会和农民,灾后重建直接新建楼房,让农民免费居住,因此不动用任何救灾款。但这并不是政府提供的福利,农民“上楼”后,就节约了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这种指标贡献是免费获得住房的基础。 天津是国土资源部增减挂钩第一批试点地区之一,天津的主要做法是“宅基地换房示范小城镇”。这里涉及到周转指标,周转指标只是空转指标,要求“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宅基地换房示范小城镇项目开工后,实际上先用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但这个指标并不是国土资源部给天津市新增的指标,只是临时性的周转指标,在建设期间或建成后,必须复耕农村宅基地或乡镇企业厂房,归还周转指标,这叫做“拆旧建新项目区”。 重庆的做法与天津有以下两点不同。 第一,重庆模式是“先补后占”,因此无需使用周转指标。“先占后补”容易出现不补,或者补的耕地质量很差等问题。重庆以“先补后占”替代其他地方“先占后补”的用地模式,“先造地后用地”,先把农村建设用地转化成耕地之后,并通过验收之后,才在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这样对耕地的保护力度更大、保护效果更好。 第二,重庆土地交易所的地票交易,有利于城市反哺农村。天津的宅基地换房示范小城镇,是在天津的郊区,离城郊很远的地方不能进入项目区。而重庆的土地复耕,需要经过三分之二的村民同意,复耕之后释放的指标属于村集体和村民,他们把该指标拿到重庆土地交易所进行交易。因此,严格说来,土地交易所并不是进行的并不是土地交易,而是地票交易,是土地利用指标的交易。 从 2008 年 12 月 5 日,已经进行了五次拍卖,地票交易价格每亩在 10 万左右,远远高于一般的征地补偿。黄奇帆副市长说,如果重庆一年有 1 万亩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后取得地票进行交易,以目前每亩交易价格 10 万元左右计,每年将有 10 亿元从城市流向农村。 在城市化进程中,往往是近郊农村才能更多的享受到土地增值的收益,而偏远农村的农民则难以享受到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土地增值。地票交易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能够远距离、大范围的转换,大幅度提升偏远地区的农村土地价值,实现了城市反哺农村、发达地区支持落后地区发展。 以上是重庆经验的两个方面。现在回到一个更基础、解释性的问题:重庆国资为什么能增值? 三、重庆国资为什么能增值? 一般认为,国有企业代理问题严重,难以搞好,国资如何能实现增值呢?我初步总结重庆的国资增值得益于以下三个基本机制: 第一个机制,重庆市成立的市级国有企业渝富公司,是重庆市国资经营和重组的“啜木鸟”。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重庆国有企业同样亏损严重,但渝富公司进行的重组和改造非常成功,实现了重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增值。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国有化规模非常大。为什么的国有化成为美国救市的主要措施?我认为,担任 18 年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的解释最有意思。美国很多银行的有毒资产不能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不能剥离的原因在于,私人股东认为“有毒资产”的目前市场价格太低,不愿卖出,要求政府以模型价格购买,而政府认为正是由于模型价格出了问题才导致金融危机,所以不愿意用太高于市场价格来购买银行坏账。格林斯潘说,如果银行本身国有化或部分国有化了,“有毒资产”定价难题就可以被绕开了:这就像钱从一个人的左口袋转到右口袋,初始定价并不象私有那么重要。 通过格林斯潘对有毒资产(可以简单理解为坏账)定价问题的解释,可以理解渝富公司接手坏账,并成功重组与改造国有企业的原因。 黄奇帆副市长 2002 年底由上海浦东调往重庆,当时重庆 1000 多家国有企业,欠工商银行 157 亿贷款。 2004 年,黄奇帆牵头组织渝富公司与工商银行协商,重庆市属国有企业渝富公司以账面价值的 20% 一次性买下坏账,渝富公司接手重庆国有企业的坏账。经过五六年后,重庆国资增值四倍,工行可能想 20% 或许有点低,当时若要 40% 的账面价格更好。但不论工行还是重庆渝富公司,都是中央或地方的国有企业,因此初始定价问题的敏感度没有那么强烈,当年的谈判并没有那么困难。因此,重庆市国有企业能够迅速剥离坏账,能够重振旗鼓,实现市场竞争中的增值。 第二个机制是重庆市八大国投(“八朵金花”)在市场经济中的成功运作。重庆市不搞土地财政,不搞地王,比较成功地把土地规划和土地储备有机结合起来,把 BOT (建设、运营、转让)变为 BT (建设、转让)。重庆为什么要做这种转变呢?重庆是一个桥都,全市有 40 多座桥。 BT 模式取消运营阶段,政府一两年内就可以全部买下来,这样也加速了建设企业的资金流转,政府也能够获得土地增值收益。 现实中,政府经常拿不到土地增值收益,而被少数开发商拿了大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项目换土地,政府要开发一个项目,请开发商投资,并把土地转让开发商,这样土地增值的收益全部归了开发商。好一点的是期价方式,政府和开发商达成一个协议,项目建成之后,地价肯定要上升,政府与开发商之间要有一个分成。这比 ” 项目换土地 ” 方式要好,但政府拿到的比例还是少。更好一点的方式用政府的土地储备抵押贷款来建,这样政府能够代表人民更多地获得土地增值的收益。重庆市政府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基础设施建好后,周边土地将升值,政府有可能会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关键是要把规划和土地储备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门大学问,涉及到制度与政策创新的潜在可能性与实现机制。这里涉及到一个具体的操作工具是五大注资。五大注资分别是:第一是,国债注入,中央分给重庆的国债不再分给 40 个区县;第二规费注入;第三是土地储备收益权注入;第四是存量资产注入,将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上百亿元存量资产,比如路桥、隧道、水厂等等,划拨给各有关投资集团,成为投资集团的固定资产;第五是税收返还。 BOT 变 BT 的关键是土地储备收益权注入,主要是注入八大国投中的地产集团。基本思路是土地储备收益权注入地产集团形成资本金,不靠政府行政命令,不靠政府财政担保,而是通过政策增加国有企业的资本金,加大它们到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从而形成五大注资带动社会资本,进行周边地块的滚动开发,这是重庆经验值得其他省市关注的重要方面。 重庆坚持国资经营与政府行为脱钩,保证国资经营不靠政府行政命令,不靠政府财政担保,主要是通过“三个不”和“三平衡”原则,建立了极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形成严密的防火墙。“三个不”是指“市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把为八大集团提供担保放到首位”、“八大投资集团之间不得相互提供担保”、“八大集团自己的专项资金也不能用于担保”。“三平衡”是指“长期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平衡”,即重庆市国资委要求八大投资集团保持约 50 %的长期资产负债比率;“现金流入与流出之间的平衡”、“投入产出之间的平衡”。 2009 年的刺激计划中,重庆市把这种思路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今年刺激计划引起舆论对中国信贷激增的担心,怕政府担保使得坏账大增。据江苏银监局统计,江苏大型银行对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中, 57.27% 靠财政还款, 49.13% 由地方政府出具财政承诺函。这里重庆经验又值得关注。重庆从国家 2009 年 1~5 月 5 万亿元新增贷款的“盘子”里拿到了 1500 亿元。重庆市不用政府财政担保,而是通过政策增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本金,提高它们向银行的融资能力。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讲得很到位,“中小企业资本金不足,是贷款难的要害所在,一般的做法是请政府官员出面要求银行支持,但这是人治,我们要讲法治。还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中小企业贷款,不看“三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看“三表”(电表,水表、报关单表)。这都是在某些场合下的说辞,讲到底还是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资本金问题”。 重庆正在准备出台解决“微型企业”( “大学生”、“残疾人”和“下岗职工”的创业)的资本金问题的重大政策:如果原始创业者投入的资本金是 10 万元,政府就给予 10 万元的税赋补助;如果投入的资本金是 100 万元,就给予 100 万元的税赋补助;上限为 500 万元。同时,重庆采取措施发展 6 种非银行信贷业务,包括担保公司、小额贷款、私募股权基金( PE )、信托、风险投资和金融租赁。今年 1 到 4 月底,重庆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了 80 多亿元,在全国增长率是比较高的。即便如此,政府财政与扶持政策仍然是严格隔离的。 第三个机制是接下私营企业“自身掏空”的烂摊子,例如重组“西南证券”,“三峡银行”上市。例如,西南证券是西部最大的一家证券公司,原来是一家民营公司,但是它已经完全被内部人掏空了。当时西南证券已经被证监会停牌了,重庆市政府认为,重庆市好不容易有一家上市的证券公司,如果退出资本市场,对重庆的长远发展不利。重庆市政府主动接手西南证券,注资并上市。西南证券上市是 2009 年上半年最成功的上市事件,通过重庆市国资委注资已经被民营企业老板自己搞垮的企业,并重组上市,参与重组的国资和民营资本都实现了增值。 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很多人讨论“国进民退”关系时没有注意的问题。为什么不容易注意到?主要是大家感到难以理解,国有企业容易搞垮是因为国有企业不是自己的,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为什么私有企业的老板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搞垮自己的企业 ?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2001 年与斯蒂格利茨同时获得诺贝经济学奖的阿克洛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他与新增长理论的创始人保罗·罗默提出所有者掠夺的一般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所有者也会掠夺本企业的总资产。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企业资产的会计恒等式中,“总资产 = 所有者权益 + 负债 = 净资产 + 负债”,因此企业总资产中只有一部分是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负债,包括贷款、债券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定义是有限责任制,投资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这样大股东即便占有 60% 的股份,出现亏损他会承担 60% 的损失,但如果他能够将企业资产转移到自己另外的公司,只要转移部分大于他所投入的净资产部分,那么他就有动机把自己的企业搞垮。这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 2004 年的“郎顾之争”,中国证监会判定,顾雏军永远不能进入资本市场。顾雏军通过收购在广东的科龙电冰箱,成为大股东,通过制冷剂关联交易,将科龙的资产转移到以其父亲名义注册的天津格林格尔工厂,从而将自己是大股东的科龙搞垮,自己损失了 60% 的股份。但他所转移的资产仍然大于他损失的部分,因此,他仍有很强的动机去这样做。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老板都这样做,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是被迫接手破产的民营企业。美国的救市,可以说是国家不得不接手被私营企业自己搞垮的烂摊子。 四、如何理解重庆经验的普遍意义 很多人强调,重庆经验有它自身特定的前提条件,其他地区不可能学习。重庆国资委的确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一些条件。中央国资委也不具备。中央国资委不管金融业国企,比如建行、工行等,只管 140 多家工业企业。但重庆国资委既管人,又管事,又管金融。人事方面,除了国资委主任需要经过市里组织部门的批准外,国资委下属或控股企业的总经理等人事任命,国资委即可任命,不需要组织部批准,只需要提交组织部备案。一个原因在于,组织部门的考查周期较长,跟不上市场条件的变化。这在其他地区很难做到。第二是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经验的黄奇帆, 2002 年从上海调到重庆,他是重庆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最主要的策划者。第三, 2008 年初,薄熙来调往重庆任市委书记,同时是政治局委员,他在政治大方向给重庆改革进行了把关。但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学?如何理解重庆经验前提条件的意义呢?学不是照搬。 但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理解重庆经验的普遍意义,我把它称之为“制度与政策创新的潜在可能性与实现机制”。社会主义优越性如何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去?这不是一句空话,重庆经验都是在既定制度下形成和发展的。例如,土地公有制并不一定能保证土地增值一定归公,项目换土地不能做到,期价也不能完全做到,必须做好土地规划和土地储备才能做到。但这的确是在土地公有制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的。印度、巴西没有公有土地,所以印度、巴西不可能想象像中国那样快速发展。 孙中山的“涨价归公理论”是基于土地国有化。孙中山在美国学医时认识了亨利·乔治的朋友,他准备拜访亨利·乔治。亨利·乔治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土地改革理论的最重要的一个人,我们现在讨论的物业税,在西方称为财产税,就是根据亨利·乔治的理论兴起的。结果亨利·乔治在竞选纽约市市长时,突然心脏病爆发,二人没有见面。但孙中山对亨利·乔治极为认同,他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就是基于亨利·乔治的理论。 现在的征地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农民的补偿是低的,对农民的权利认识也是不足的。中国人民大学周诚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涨价归公”还是“涨价归农” ?根据“涨价归公”理论(英国的穆勒与美国的亨利·乔治),英国工党政府曾经于1947年—1953年实行土地开发权国有化,即政府通过征收土地开发捐( Development Charge )将土地增值全部收归国有。但是,此种举措未能长期坚持,不得不恢复“涨价归私”制,根本的原因是此种政策造成了地产市场萎缩而不得不放弃。英国经验表明,极端的“涨价归公”——完全否定土地所有者的开发权,不能保障失地者的基本利益,从而使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实践中碰壁而归于失败。 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过去长期对于失地农民实行低补偿政策的实践表明,“涨价归公”曾经是我国农地征收补偿中实际上遵循的不成文的政策原则。实行“涨价归公”制的出发点为维护公共利益,但实行“涨价归公”制也具有严重的副作用——据估算,大约有近半数的失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存在明显的困难。有鉴于此,部分学者极力呼吁实行“涨价归农”制。 从亨利·乔治定理比较容易理解这个问题。目前,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很低,但经过“招、拍、挂”之后,可能实现了数十倍的土地增值。很多人认为,这是对农民的剥夺,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不论是根据孙中山,还是亨利·乔治,或者斯蒂格利茨都认为,土地增值不是私人导致的,而是社会集聚效应产生的,主要的涨价确实要归公。因为城市土地开发要经过四通一平,由生地变为熟地,这并不是通过农民的努力,而是通过政府、社会投资、企业和个人加在一起形成的集聚效应实现的土地增值,所以,涨价要归公,而不是归农或归私。 但现在农民得到的补偿确实比较低,那么补偿机制的基础应该是什么?现在一般的理解,补偿被认为是对农民的救济,是一种福利。这里,我们忽视了一个概念:开发权。农民土地被国家征收开发后,实际上剥夺了农民自己开发土地的权力,补偿是针对这种开发权的补偿,因此,这种补偿不是救济农民,而是对农民基本权力的认可,即农民本身有开发土地的权力,这是亨利乔治思想的来源。 开发权是什么呢?美国一些州实行土地“开发权转移制”(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TDR s ):在一个社区内,按照规划进行开发的土地所有者,必须从按照规划加以保留的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足够“份额”的土地开发权,方可进行土地开发。农民将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时,实际上把开发权转让出去了,如果不复垦,农民本身就会有一个开发权。而现在的补偿是根据青苗费为基础的,这完全忽略了农民自身也可以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权力。我认为,重庆地票交易所是“开发权转移制”的创新,兼顾了“涨价归公”和“涨价归农”。这种开发权的市场价值,要通过土地交易所的拍卖来发现和实现,因此拍卖地票的价格实际上农民所放弃的土地开发权的价格。西方也没有出现土地开发权的交易所,只有在某些地方如美国的一些州,有一些局部的交易。因此,重庆的土地交易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 关于重庆经验的思考,对我启发最大的是 197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他是现代 GDP 、 GNP 核算方法两个发明者之一。米德的重要著作《效率、公平与产权》,核心观点是认为公有资产的收益,可以降低对税收、国债的过度依赖,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米德是第一个提出来,整个西方经济学没有在国资、国债、税收三者之间建立经济学模型的人。企业除了债务以外,还有自有资本。而作为一个国家,只有国债,而公有资产很少,这是他认为西方国家最不正常的一个现象。比如,美国有大量国债,只有少量的国有资本。如果中国不买美国国债,而是美国人自己买,那么美国的利率要比现在高很多,而利率高容易挤出私人投资,不利于全民创业。国家如果不能依赖国有资产的市场收益,则只能依赖税收。但税率过高会降低个人和企业工作和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国家不得不依赖发行国债。但国债过高后又会抬高利率,不利于生产性投资。 我们可以香港为例来直观说明米德的“自由社会主义”中公有资产收益和税收的关系。香港连续数年被国际评级机构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因为香港税率很低,鼓励人们创业和增加工作努力。但人们往往忘了提及香港之所以能承受低税率同时又能给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是因为香港政府有一大块公有资产——土地,其土地使用权的市场拍卖收益为政府所有。将国有资产,税收和国债三者做整体通盘的考虑,通过国有资产的市场收益来降低税率和减少国债,是米德对“自由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贡献,而重庆经验探索与创造了制度与政策创新的实现机制,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内涵。 原文见 http://www.cui-zy.cn/
1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感观
热度 1 yuaner 2011-11-4 21:53
由于开会,有机会来到从没有来过的山城重庆。重庆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很多景观都是其他地方所看不到的。昨天晚上亲戚带我来到重庆南山吃火锅,我们去了一家芍药居,满山的红灯笼,全部是露天火锅,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火锅店。而且为了吃火锅,大家要爬很高的台阶,为了看夜景,一般来的越早的站的越高吧。 今天去了有名的白公馆、渣滓洞、红岩魂纪念堂。看了无数烈士献身的地方,感受了他们的那种对党对国家的热爱,那种爱国情怀和为国献身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每次去这种烈士纪念堂都会感到震撼和感动,今天更是觉得眼睛湿润。 ...
3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他们终于举手了
dongzg101 2011-10-30 06:04
他们终于举手了 作者:liangxiaojun 时间:2011/10/24 20:12:45 从教 20 年, 09 ( 12 )班的学生是我遇到的最认真、最乖巧但又最害羞、最内敛的孩子。 他们上课很专注,作业很认真,但他们就是不爱说话。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从没有人敢在下面回答,更不要说主动举手回答了。有时候我上完课问他们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哪些题目不懂的,也没人敢说。 我以为是我的课不够有趣,所以孩子们才不说话。遂问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是否他们的课堂也是如此。他们告知,从初一开始就这样,不管怎么鼓动他们就是不开口,所以后来老师们就都采取点将的办法,倒也答得不错。 我有些郁闷,如果一堂课,总是我在那聒噪,岂不无聊死了? 10 月份的月考, 09 ( 12 )班考得相当不错,政治这一科,从原来的第五名一下冲到第二名,而且高分率拿了全年级第一。虽然有偶然的成份——因为之前我让他们以柳州狂欢节为背景材料自己编题自己解答,居然猜中了!我在班上大大表扬了孩子们,孩子们很高兴,对政治这一科有了莫大的信心,对我这个新老师,应该还是蛮认可的。 可是当我提问时,还是没有人理我。 “你们很认真、很聪明、很有内才,老师很喜欢你们。但老师觉得你们有一点点不足,就是不够大胆,不敢表现自己。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将来会很吃亏,因为很多机会在你犹豫和沉默的时候就悄悄溜走了 …… ” 我苦口婆心,孩子们依然无动于衷。 “你们的手怎么那么沉重?你们是梁老师见过的最能坚持不举手的孩子。”我调侃他们。 依然没人举手。 “我同时教 09 ( 3 )班,那是一个普通班,他们绝对没有你们聪明,也没有你们认真,但是我很期待上他们的课,知道为什么吗?他们班有十几个孩子,很会思考,很会提问。经常我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提出一连串问题,并且相互启发,得出 N 种答案,然后我们再一起归纳总结出最佳答案。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大家都得到提升。英国作家肖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我真的很期待在我们 09 ( 12 )也能有这样的碰撞。” 我的激将法似乎有点效果了,我看到有几个孩子的眼睛亮亮地盯着我,但还是不敢举手。 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的课还没上完。 “还是没有举手呀?不要让我失望哟。我宁可不上课,宁可知识点讲不完,也要等你们举手,哪怕等到天老地荒。”同学们笑了起来。 但是无人举手。 “我希望我不仅能教你们知识,教你们会考试得高分,我更希望能启迪你们,让你们变得更优秀。所以我宁可等待你们,宁可“浪费时间 ”。以后我还会介绍一些好书、好电影给你们,也希望能敞开心扉与大家作朋友 …… ” 终于,覃珍妮的手举起来了,我带头鼓起了掌。 后来,赵书凝的手也举起来了。 而今天的课堂上,不需要我鼓动,周璇的手也举起来了。 阅读全文(86) | 回复(2) 上一篇: 这样的话不能在课堂上讲吗? 登录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RE:他们终于举手了 作者: weishuchan(游客) 时间: 2011/10/25 12:44:27 哈哈,终于大功告成!真佩服你的耐性!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RE:他们终于举手了 作者: weishuchan(游客) 时间: 2011/10/26 20:16:06 还有尽量挖掘学生的兴趣,不要要求门门功课都好,其实我最欣赏偏科严重的学生,韩寒说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这个年代,要专才,通才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就是这种教育的牺牲品。所以,我有时也给学生灌输成绩除了考大学没多大用处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多看各种书籍,很多东西是自己学出来的,自己悟出来的,现在的中小学,没几个老师很有水平,包括我自己,水平也很一般,可学校、教育局、地方领导只看成绩,更要命的是,连家长都只看成绩,有什么办法?有时候给学生讲点课外的东西,学生还说:老师,别讲跟考试无关的东西。愕然!
1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重庆城乡总规获批 进入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列
zhaoqingjun 2011-10-29 10:15
重庆城乡总规获批 进入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列 2011 年 10 月 28 日 09:58:41  来源:重庆商报 打印 转发 字号: 大 中 小    看看 2020 年重庆是啥模样? 地位 比肩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位居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列 规模 主城区 1188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 561 平方公里 人口 总数达 3250 万人, 2280 万人是城里人 交通 高速路全覆盖,铁路线网覆盖率达到 95%    城镇 形成 1 个特大城市 6 个大城市 25 个中小城市格局 到了 2020 年,重庆市将是什么模样?昨日,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 10 月 15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 年)》。总规显示,主城区将再度扩容 323 平方公里,到 2020 年,主城区城镇人口将达到 1200 万。    重庆定位    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定位 总规明确重庆五大定位: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在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的同时,明确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职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科学发展示范窗口;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我国内陆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商贸会展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 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西部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市规划局局长扈万泰介绍,到 2020 年,我市将成为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并列的全国五大中心城市。    发展目标 四方面要走在西部前列 重庆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总规给出了明确方向:经济发展走在西部前列,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城乡统筹走在西部前列,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社会和谐走在西部前列,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与环境和谐走在西部 前列,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规模    再度扩容 323 平方公里 时隔 4 年,修改完善后的总规显示,新增 了城市建设用地 323 平方公里,扈万泰说,这 323 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两江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及周边区域,并为我市经开区、高新区等重要功能 区提供用地空间保障。同时,考虑到城市的均衡发展,在其他区域也将适当增加用地规模,其重点用于修建公共设施、工业用房以及居住用房。 修订后的总规显示,到 2020 年,我市总人口将达到 325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280 万人,城镇化水平 70% 左右;主城区城镇人口 1200 万人,其中,中心城区 700 万人。主城区城镇建设用地 1188 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 561 平方公里。    城镇布局 特大城市加六个大城市 扈万泰表示,总规的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辖区,幅员面积 8.24 万平方公里。期限为 2007~2020 年,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城乡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在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规划至 2020 年,形成 1 个特大城市、 6 个大城市、 25 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495 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在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和中心体系规划中,保持“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优化城市增长边界、强化非城市建设区域的控制,组团之间通过河流、山体等自然地形分隔,居住与就业相对平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提 升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中央商务区以及由观音桥、沙坪坝、杨家坪、南坪构成的现有城市商务功能集聚区;大力发展悦来两江现代国际商务中心体系,突出国际商务、会议展览、文化创意和休闲游憩功能;加快培育龙盛、西永、茶园等城市副中心,分担部分市级公共服务功能。按照人口分布与公共设施布局相匹配的原则, 配套发展一批组团中心。    交通建设    高速公路实现区县全覆盖 扈万泰介绍,总规显示,将以形成渝新欧等“一江两翼三洋”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 规划至 2020 年,高速公路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 100% ,铁路线网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 95% ,实现“四小时周边,八小时出海”。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将江北国际机场建设为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积极发展万州五桥机场、黔江舟白机场和巫山神女峰机场。 至于备受关注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扈万泰表示,按照此次规划显示,到 2020 年,我市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 478 公里。 总规·意义    扩容战略 主城迈进“二环时代” 国务院再次批复我市城乡总规,具有重大意义。昨日,市规划局局长扈万泰称,总体规划绘就了我市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宏伟蓝图。 扈 万泰称,在“五个重庆”建设目标指引下,总体规划提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框架和空间布局,推进主城扩城战略实施,为主城“二环时代”发展提供规划保障和支撑。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把重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推动大型聚居区、危旧房改造、城中村 改造、公共租赁住房、轨道交通、开敞空间等规划实施,突出山水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全市人民共建共享“五个重庆”的热切期盼和集体智慧。 未来主城是什么模样?昨日,扈万泰介绍,市民可以前往朝天门规划展览馆提前打探。据悉,覆盖主城 3700 平方公里的新规划大模型已制作出来,并已向市民开放,市民前往可以看到更生动、更宏观、更具体城市发展远景的立体形象和形态。    总规·释疑 ■新增用地中居住用地占多少? 我市主城扩容 323 平方公里,生活居住用地占多少?昨日,有媒体询问。市规划局局长扈万泰表示,将有 80 平方公里是居住生活用地空间,这是按照市政府住房体系宏观调控布局,约束高端,保障低端,保障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安排的。 这新增的城市建设用地如何进行区域分配?扈万泰表示,主要是用于两江新区、西永地区和保税区、高新区、经开区,当然对其他几个区,如巴南、大渡口等地也会进行相应优化。 ■ 6 个大城市是如何布局的? 我市六个大城市是如何布局的?昨日,扈万泰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6 个大城市含有两种表述概念。 总规上按照功能定位体系来分,我市有 6 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分别是万州、黔江、合川、永川、江津和涪陵。其中,万州规划人口规模是 150 万,黔江是 50 万,余下 4 个则均是 100 万。 而另一个“六大城市”则是指万州、涪陵、合川、永川、江津、长寿。    总规·幕后 总规 4 年后为何再升级? 国家赋予了新使命 2007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 年)》,为何时隔 4 年后,我市城乡总规再度作出调整?昨日,市规划局局长扈万泰为大家揭秘。    国务院提出完善规划要求 2007 年,《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 年)》获国务院批准并实施,适逢近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庆的发展,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赋予重庆新的历史使命。正因为如此,催生了总规再度完善修改。 扈万泰举例称,一是 2007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 年 1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 干意见》(国发〔 2009 〕 3 号),将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层面。二是 2008 年 11 月、 2010 年 2 月,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重庆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三是 2010 年 5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两江新区,为重庆对外开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为保障落实国家战略,促进重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务院批准重庆设立的一些对外开放重要平台的同时,也都提出了要加快完善规划的要求。    编制到获批 16 个月完成 扈万泰称,为了做好这个规划,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指示,要加快总体规划的修改和上报审批工作,多次对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内陆开放高地、综合交通枢纽等城市扩城发展战略做了具体部署。 正式着手完善修改总规始于去年 6 月下旬,黄奇帆市长提出开展此项工作,扈万泰称,到国务院 10 月 15 号批准,一共用了 16 个月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总 体规划,从开始编制到国务院审批下来一般要用 3~5 年的时间,而此次重庆城乡总规一共用了 16 个月时间,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效率。 重庆规划大事记 ( 据重庆晨报 ) ○ 2007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 ~ 2020 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赋予重庆新的历史使命。 ○ 2007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 年将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层面。 ○ 2008 年 11 月、 2010 年 2 月,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 ○ 2010 年 5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两江新区。 ○ 2010 年 10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 年)》( 2011 年修订)。
1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筹)
chjw027 2011-10-21 11:10
由中国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所)(筹)”,中文简称为“重庆研究院(所)”;英文名称为“Chongqing Institute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缩写为CIGIT,CAS)。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环境工程三个领域进行科技布局,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为牵引,以绿色化、智能化、产品化为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与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提升重庆创新发展能力。 可喜可贺!!!!
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大利亚SEAG主席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会开幕致词
wangyk 2011-10-20 11:44
王应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October 20, 2011 Address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CSAE 2011 Thomas Banhazi President, Australi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Chair of CIGR Technical Section II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Dear friends and colleagues, Australia and China are countries of great diversity with extreme agricultural challenges. Innovation has been a prerequisite for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these countries. Currently,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faces intense challenges related to a range of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factors in both countrie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between Australia and China and adop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might provide real opportunities to deliver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a vari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these countries. To facilitate collaboration, a large Chinese delegation visited the 2011 Australi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conference around the end of September and early October. (The Chinese delegation was truly significant and included 35 academics and researchers from 18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6 academies/research institutes from 14 provinces across China. I must also say at that point that A/Prof. Wang Yingkuan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bringing the Chinese delegates to Australia. Therefore, the SEAg Conference organizer gave him a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ward. The conference and associated research visits provided a unique forum for Chinese and Australian delegates to come together, share ideas and thus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the benefit of different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In addition, both Chinese and Australian researchers benefitted from the input of approx. 150 participants who arrived from 20 different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Ag conference. The 2011 SEAg conference offered presentations on wide ranging topics, including sensor development, machine vision applications, post harvest technologies, machinery design, tillage optimisation, irrigation, water, livestock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aking the conference a truly informative event. The Chinese delegatio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debates during the conference. Interestingly, the “best your researcher’s presentation” award was also won by a Chinese student from the Chin 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mely Weichao Zheng, a PhD student who is well supervised by Prof. Baoming Li, HD at th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 also have to stress, that the SEAg conference was not a one-off collaborative event between Australia and China. My previous involvement in attending and speaking at the 2011 ICAE conference in Zibo, Shandong, my previous visits to CAAE/CSAE, to th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my long term relationships with many close colleagues in China including, Profs. Baoming Li and Yingkuan Wang demonstrated the mutual wishes and interests of both Australian and Chinese academics to improv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in the area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production. With this in mind I would like to congratulate you on this conference and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organising committee for inviting me to participate. On behalf of all my SEAg colleagues I wish all of you a productive and enjoyable time during the 2011 CSAE conference.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2011 年会开幕致词 托马斯 . 班哈慈 澳大利亚农业工程学会会长 CIGR 第二技术分会主席 南昆士兰大学教授 (中文翻译:王应宽) 尊敬的朋友们,同行们: 澳大利亚和中国都面对着极端农业的多元化挑战。所以,创新就成为其发展农业的前提条件。当前,中澳两国农业面临的重大挑战都涉及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相关的领域。中澳合作研究和采用新型农业技术将为其农业生产系统的多样性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带来了真正的机遇。 为促进中澳合作,中国代表团于 9 月底至 10 月初参加了 2011 年澳大利亚农业工程会议。这支中国代表团由 35 位学者及研究者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中国 14 个省市的 18 所大学和 6 个科研院所。 我必须强调指出来自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王应宽教授,在此次组织并率团赴澳参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委会因此授予他“国际交流与合作奖”。会议及相关的学术参观为中澳代表共聚一起,交流思想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并促进了开发有益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型方案。 另外,中澳研究者也都从来自 20 个国家约 150 个参会者的报告和交流中有所收获。 2011 年澳大利亚农业工程学会会议研讨议题范围较广,为会议传递了大量信息。 会议议题包括传感器研究进展 ,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产后处理技术,机械设计,耕作方法优化,灌溉与水资源,家畜与畜禽环境管理。中国代表团也积极的参与到大会讨论当中。有意思的是,“你的最佳研究者报告”这一荣誉由中国农业大学李保明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郑伟超获得。 我还要强调,澳大利亚农业工程会议不仅仅是中澳之间的一次性合作事件。 我之前还参加了山东淄博召开的 2011 年工程新技术国际会议并在会上作报告,会后拜访参观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国许多亲密的同行包括李保明教授和王应宽教授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并一致表明加强中澳在农业工程和农业生产领域的合作是中澳双方共同的兴趣和愿望。 基于这一点,我祝贺大会圆满成功!也要感谢组委会邀请我参加这次会议!我代表澳大利亚农业工程学会的所有同仁,祝愿在座各位在此次 CSAE2011 会议召开期间愉快而有所收获 !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致辞
wangyk 2011-10-20 11:37
王应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October 20, 2011 ASABE Introductory and Congratulatory Address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CSAE 2011 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2011 学术年会 (CSAE2011) 开幕式上的介绍与祝贺致词 Darrin Drollinger, ASABE Executive Director 戴林 . 卓灵杰 , ASABE 执行总监 早上好!我是 戴林 . 卓灵杰,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的执行总监。应邀参加中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学术年会,我们深感荣幸!因为有精心安排的会议议程和高水平的演讲专家,这将是一次非常出色的会议和极好的联络交流机会。我很高兴过去来过中国几次,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迷人的重庆!我非常期待更多的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也希望借此机会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农业。我参加了 ASABE 主席的致词,让我们邀请 ASABE 主席索妮娅给大家作介绍性致辞。 Jacobsen Sonia , ASABE President 杰克布森 . 索妮娅 , ASABE 主席 谢谢您,戴林。 我是索妮娅 . 马塞尔 . 杰克布森。我从 2011 年 8 月开始担任 ASABE 主席。我很荣幸与戴林一起代表 ASABE 在这里致词。在后面的议程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 ASABE 的情况与扩大合作的潜在领域。 美国与中国是两个大国,都在本国内和超越国界的寻求获得提供足够的食物、纤维和燃料。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挑战也日益增大。中美两国科研人员的合作研究可以充分利用两种文化探索出创新的解决方法,以满足经济、环境和社会需求。 ASABE 很高兴的欢迎了来自中国的 50 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 8 月份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召开的 ASABE 2011 学术年会。我们非常感谢王应宽博士为组织中国农业工程参会代表团所付出的努力,感谢 CSAE 理事长朱明率领代表团参会! 参加 2011 ASABE 学术年会的主要中国专家领导还包括: CSAE 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 CSAE 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CSAE 副理事长、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 CSAE 赴美参会代表团副团长李萍萍, CSAE 水土专业委员会主任、 CSAE 赴美参会代表团副团长、长江学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等。有这么多来自中国的著名专家到路易斯维尔参加我们 ASABE 的学术年会是我们的荣耀! ASABE 2011 年会也提供了独特的平台,供中国、美国、加拿大工程师们聚在一起交流分享有益于农业产业与教育发展的思想与观念。 ASABE 与 CSAE 过去在出版领域已经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我们很高兴继续培育这种关系。我们看到在诸多领域扩大合作的可能性,诸如科技期刊及其他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共享经 ASABE 验证可行的成熟技术,技术标准合作,学生竞赛,学术会议与教育,信息交流,职业工程师认证等等。 刚过去的夏天, ASABE 很高兴在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参加了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简称 AOC )成立十周年学术庆典大会。汪宁博士当选了 AOC 主席,这令我非常激动,因为我是 ASABE 104 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主席。值得一提的是,汪宁已经是 AOC 历史上的第三位女主席了。汪宁是汪懋华院士的女儿,出自书香门第。朱明理事长、罗锡文院士、王应宽博士以及整个中国代表团到路易斯维尔参加 ASABE 会议表明两会共同的愿望——加强中美在农业工程与食品、纤维和燃料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 ASABE 再次感谢你们邀请我们来参加 CSAE 的学术年会。我们期待提升我们两个学会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我们祝愿本次大会和相关的研讨会圆满成功!热烈祝贺你们为大家提供了砥砺思想和交流信息的极好论坛! 谢谢大家! Drollinger and Jacobsen – present congratulatory letter to Conference Chair or CSAE President or group of leaders SJ 10/18/2011 (翻译整理:王应宽)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5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