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留守儿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乐和之家
zhouguojun 2012-3-3 10:08
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乐和之家 —— 十县百村乐和之家工作计划(供参考) 5800 万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社会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也成为各界积极思考讨论的热点话题。国家领导人陈至立、顾秀莲和教育部、 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委领导出席的 央视公益晚会“春暖 2012 —特殊家长会”,在立春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乐和之家”项目也在晚会亮相, 该项目着眼社会管理、立足农村社区、引进社工服务的几大亮点, 引发了人们对于“以社会管理创新破解留守儿童难题”的解决方案的普遍关注。 来自重庆巫溪、贵州从江、云南姚安、 四川开江、陕西镇平、湖北五峰、湖南炎陵、广西巴马、河南兰考、河北怀来共十个县的领导到场,更是让这一解决方案 有了厚重的底托和厚实的信心。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在于为孩子们营造家一样的社会。乐和之家,就是通过“政府督导、社工服务、社区自助、社会帮扶”的家一样的社会管理模式,来破解留守儿童难题。 2012 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北京地球村和基层党委政府联手推出乐和之家项目,并将在全国十县百村落地,形成党委政府督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公益品牌,这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机遇。 留守儿童问题,牵动着 中央部委、省市党政部门乃至全社会的神经,因为世上最打动人的还是天下儿女之情,从留守儿童入手,有助于得到从上到下的多方关注与支持,有助于基层党的群众工作的深入,有助于发挥自然社区和社工组织的作用,进而扩展社会建设内涵;有助于减少因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的青少年犯罪和乡村儿童被暴力伤害和性侵犯的比率,维护社会治安,有助于激发全县公益行动,营造城乡公益之风,有助于 聚集社会公益资源和建立公益市场,调动和积聚区域名人能人、文化资源、商会、对口企业等,还可以 为各县聚集培养一批社工人才和义工队伍, 来支持留守儿童的教育、爱心爸妈们的生计平台以及相应的社会管理创新。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实施建议供参考: 一、筑起“六面墙”,营造 社会管理 二、铺好“三合板”,搭建 信息平台 三、点燃“九盏灯”,接通 文化电源 四、打造“五道门”,拓展 生计通道 五、盖好“七层顶”,聚集 公益资源 六、敞开“八扇窗”,创新 公益模式 一、立起“六面墙”,营造社会管理 1 、 重乡建——协调组 乡村社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乐和之家的基本内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督导,是乐和之家最重要的保障。县党委直接领导、组成由县委群工部或县委其他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统筹乐和之家项目在内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探索政策创新,协调部门任务,督导项目实施,并设定专人与乐和之家项目办公室保持沟通;在乡镇和乡村层面指派专人负责落实部门任务,并与乐和之家项目人员定期沟通信息,配套留守儿童公共活动空间以及文体设施等基本硬件,以及协调督导乐和之家的各项服务活动;如可能,将对留守儿童相关服务纳入干部行政考评。总之,通过建立协调小组、设立专人对接、保持信息沟通、保证基本硬件、纳入行政考评、探索政策创新等等方式,将政府督导落到实处,让留守儿童项目成为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个实际的助力。 2 、 育乡干——社工站 以往很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解决方案,往往是集中在学校,疏于孩子放学以后的农村社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社工走进乡村、驻扎乡村。乐和之家是社工进村、服务留守儿童的社会公共服务创新。乐和之家项目办将协同县党校、书院、学校等教育机构 加强社工培训和管理,同时也给本地带来北京和全国层面的社工人才陪训资源和方法,如社工进村以前的实地集训、中期专门针对社工能力建设的各种培训班、社工工作检查、咨询和考评等。 建议村官深度介入乐和之家项目,也鼓励本地义工参与,建立具有服务能力的乡村社工站。 党委政府及社工组织、公益机构共同努力, 通过理论和实务培训 ,培育以社工志愿者、村官和本地义工为主体的乡村建设骨干 ,解决乡村公共服务人力不足的难题。 3 、牵乡童 —— 娃娃团 娃娃团是一个由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互助团。主要解决放学以后或者学校之外彼此之间的交流问题。它一方面辅助少先队、青年团的社区活动;另一方面有助于乡村综合管理,满足留守儿童缺管缺教缺爱的需求。一般来讲,一个行政村有一个娃娃团团长,各自然村有一个娃娃团分团长。娃娃团内成立多种兴趣小组(例如篮球队、武术队、舞蹈队、书法队、皮影队等等),让孩子们放学后重建自己的良性小社会,与同龄人之间正常交流,形成集体归属感,来弥补缺乏亲情相依的家庭之爱。娃娃团的活动由社工、村官及以退休教师等人群为主的专业队伍承担,政府部门在其能力范围内可以协调相关的师资教材教具,或者专项帮扶,或者一对一结对子帮扶等。 4 、 结乡亲 —— 互助组 发掘自然社区的潜力 ,让邻家的妈妈爸爸组织起来,让邻家的乡亲照顾邻家的孩子,是解决乡村留守儿童的有效路径 。 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协同村支两委工作,按照本村实际的地理条件与亲缘关系,各有分工,划分片区,选出互助队长,社工可以帮助统计数据,登记档案等。通过结乡亲,让分散的农户成为一家人,群众之间互相教化,并且找出结对帮扶的典型,让好人成为名人,让名人成为带头人,鼓励更多邻家爸妈的公益行为,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等。 爱心爸妈和留守儿童结对子,为留守儿童做四件事:和留守儿童家庭成员建立联 系;对孩子的一般安全问题给予关注;协助留守儿童家庭成员督促完成作业;对孩子身心方面的关照。互助队是与娃娃团是相应而生的,远亲不如近邻,通过这种结对子活动,既弥补了留守儿童心灵的空缺,也助生了爱心爸妈的公益行为,让孩子和大人都能热爱自己的村庄,自己的家乡,让好邻居、好乡亲成为乐和之家的传统底色。 5 、促乡治——联席会 乐和之家联席会由村支两委牵头召集,社工组织、帮扶单位、党员代表及村民代表、学校代表、企业代表等共同组成,商讨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是一些疑难问题,需要各方协力,和而不同、互补共生,并且每个月至少开一次联席会, 汇报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听取项目进展情况、 讨论疑难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随时做好会议记录和总结,制定好联席会的规章制度。联席会还可听取项目财务情况、最新立项意向、执行情况和项目扩展以及新的筹资可能,并且进行利益协调,扬善惩恶扶正。各级部门领导及乡镇干部可以在联席会上总结乐和之家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制定未来工作计划、听取民情民意、吸取来自社会各界不同的声音和创意,对村级工作进行指导检查,提出工作要求等,例如及时写民意反馈和工作总结、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等。联席会有助于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也是一个乡村利益协调机制和道德法庭,有利于提高村民自我服务能力,促进乡村社会管理。 6 、唤乡情——亲友团 组建本土义工队,将本县社团组织与义工队对接,开展进村服务,利用本土论坛等网络平台建立与义工的联络渠道,调动社团、商会的作用,动员当地成功者、能人志士乃至宗姓能人的社会效益和模范作用,让公益血脉在本土蔓延,通过网络和既有的人脉连接乐和之家项目,广结社会资源,为乐和之家出钱出力。即使不能直接出钱出力,还可以出关注的目光和来乡村旅游的脚步,一个人关注 1 个村, 100 人就有 100 个村。县内义工队伍一月或一周可以做一次公益活动,长此以往可以激励全县的公益精神,创造县域公益文化。乐和之家项目办可以为基层对接一些跨县的资源,让爱心人士的人力财力和关注力的帮扶,通过乐和之家的公益渠道进入乡村。 二、 铺好“三合板” , 搭建信息平台 通过村校企的互联互通互动,建立档案、了解需求、发现问题、解困统筹、记录变化、定期交流。 1 、立足社区 乐和之家的立足点是孩子生存的农村社区,社工在联席会的安排下,在村官和当地义工的帮助下,入户走访,建立娃娃团的家庭档案;其次,根据互助组的地域情况做爱心对子的结对档案;每个社工必须掌握至少 100 个留守儿童以及爱心对子的动态信息情况,并且进行个别深入走访;每月进行一次档案整理,包括照片、故事、典型案例、走访记录、录音录像、会议记录、活动简讯、媒体报道等,及时梳理遗漏和新增信息,记录留守儿童情况变化以及发生在乡村的关于乐和之家的进展情况、问题和相关信息。 2 、对接学校 社工志愿者定期与留守儿童所在的社区和学校保持信息沟通。每个乐和社工都是校外辅导员,他们负责建立留守儿童的在校和在家的档案,并助推校方和村委会建立关于留守儿童定期交流信息制度;社工定期走访学校了解学习情况,学校老师也要定期走访乡村了解生活背景,学校派代表参与乐和之家联席会,并且可以举行相关的村校联谊活动,让“爱乡村——爱校园”成为一道风景,走进人们的视线和生活。 3 、连接企业 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工作单位建立联系,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心打工者的家庭就等于构筑企业的未来。企业可以帮助职工建立亲情聊天室、可以出资资助一次亲子回乡团聚活动、或者组织员工下乡体验乡村生活顺便带动乡村旅游、为爱心爸妈的公益行动购买产品和服务、督促父母与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电话网络的交流与责任等。政府和公众可以进行线上或者线下评比鼓励做得好的企业,有利于企业形象。 乐和之家将通过链接村校企这块“三合板”,进行有效信息沟通,而这个信息沟通机制的重要载体就是乐和之家联席会,各方交流本村留守儿童情况,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次会议都要形成会议记录和心得感想,定期汇总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工作中的问题。 信息平台的呈现方式多样,有乐和之家档案、快讯、日志、故事等多种形式,要求尽可能配图片,乐和之家重要功能第一是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需求;第二是作用就是记录变化,发现案例,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生活等各方面的成长信息,准确细致的展现,通过阶段性的整理可以对比出留守儿童的变化和进步;第三是上下通报,内外交流,让乐和之家项目相关的机构和媒体了解情况,跟进服务。 三、 点燃“九盏灯”,接通文化电源 九盏灯就是为留守儿童提供的校外教育九门课,以及与此对应的九类社会活动,以填补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的盲区,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家庭和谐,锻炼孩子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建立自立、互助、感恩的共同价值和精神风貌。乐和之家项目办将聚集国内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编辑九门课的培训教材和远程课件,乐和之家的硬件配套“空中学堂”包括投影仪、音响、电脑、相机;乐和之家的社工则保证了有专人负责为孩子讲授这九门课并组织相关的活动。 安全教育——自我防范的安全教育包括防性侵常识等 经典教育——《论语》、《弟子规》、《三字经》诵读 礼仪教育——集体学习各种传统及现代礼仪 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教育、养生操、文体活动、童年游戏 环保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化学品安全、节能节水 等 孝爱教育——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加强父母与孩子双向交流 法制教育——训练孩子的知法守法,参与监督等能力 公益教育——讲公益故事,组织公益活动,培养公益理念 爱国教育——国旗国情教育和升国旗活动,爱国爱家爱家乡 在县委协调组统筹下, 教委、文体局、妇联、团委将自身的工作与娃娃团的教育活动挂钩, 融党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校园教育于一体, 并调集县内资源和义工团队,如退休教师协会、舞蹈协会等轮流到乡村服务;将部门下沉、干部下乡活动与下乡给娃娃团授课相结合。 在村级层面,村支两委负责乐和大院的管理和接待下乡支教的干部和志愿者;社工负责娃娃团活动,包括 设计和组织娃娃团活动内容,特别是周末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如看片会、读书会、兴趣小组活动和各种乡间游戏等,组织娃娃团参加当地的文娱演出和比赛、参与公益行动,例如留守儿童还可以陪孤寡老人、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活动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媒体关注、评比和奖励,还有外面的夏令营去乡村和娃娃团联欢,城市乡村孩子互动互学,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以及对于优秀者的推荐 , 激发娃娃团的自我教育和公益服务精神, 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乐和之家的九盏灯不光是面对乡童的教育,还有对于农妇的生计培训,妈妈们的母教补课,以及社工、村官自身的培训等。在家教式微、乡教凋敝的农村, 乡村缺乏文化教育,甚至一些地方不健康的文化猖獗,在不少的乡村宗教盛行,原来的乡村文化门庭凋落;不少乡村有了村级活动站的硬件,但是没有人组织和参加活动,缺乏公共服务的软件,社工进村,就弥补了这一空缺,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不仅 让乡童、乡亲、乡干们都因为这样的教育交流和培训而得到素质的提升, 而且负起爱心公益的责任,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激活了乡村的价值地盘和精神胎盘,复兴中华文化 , 将六中全会的文化强国工程落实到乡村。 四、 打造“五道门”,拓展生计通道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有利于社会管理和文化再造,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五道门是指乡村的“耕、读、游、艺、养”五大产业发展,把乡村的优质产品诚信产品送出去,打开门让妈妈们回家。 以乐和之家为契机树立公益品牌,建立公益市场,调动社会爱心人士鼓励乡亲公益行为,让照顾留守儿童的乡亲得到生计上的市场支持,激活乡情,培养乡村公益精神,拉动一些乡村产业,以实现 “妈妈留下、妈妈回家”这个解决留守儿童的治本之策。 1 、产业统筹 目前,乐和之家项目已经与腾讯形成战略伙伴,对于生计培训、公益市场、定向捐赠等都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需要与发展乡村经济和创造就业岗位的政府政策配套,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 特别是农业部门的食品质量监管系统,乡村部门的乡村旅游培训系统等。建议协调组加大旅游部门或农业部门的统筹力度,对接乐和之家的生计平台,整合相关部门的联合服务,以乐和之家推动乡村生计发展。例如, 乡村旅游部门对旅游户培训和安排客源,并且支持生产经济协作和统一管理的规则;农业部门安排种源产品的推广、营销以及质量监控、种源管理等;环保局对于生态产品的土质水源空气等做“环境体检”;扶贫办在同等条件下结合联席会的意见优先照顾爱心爸妈。 建议乡镇和村社联席会抓住乐和之家的机遇,尽快讨论和出台本村本社的产业规划,将产业规划发展与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挂钩。 2 、生计能力培训 生计能力还包括乡村质量体系、生产档案等等的建立,也包括能力培训,结合旅游培训为妈妈们提供母教、家政、公益的培训,这就需要部门配套服务、自然社区组织生产、社工协同相关部门支持爱心妈妈生计平台,发展耕读游艺养五大产业,共同扶植公益市场。 耕,通过腾讯公益市场等网络销售方式,推销留守儿童的爱心爸妈种植的杂粮、土鸡柴鸡蛋、粮食猪等绿色农产品; 读,举办夏令营、读经班、乃至乐和之家培训班这样的活动,提供母教服务,教孩子们读国学,让乡村成为社工培训基地,由此带动相关人群下乡,为爱心爸妈提供生计发展的机会; 游,发展乡村旅游,选旅游接待能力强的爱心爸妈家庭为乡村旅游示范户,以旅游示范户为中心来购买周边农户家的农产品,从而带动一个片区的集体经济,形成有效的供销链条; 艺,鼓励爱心妈妈组建绣工队,制作手工艺产品,协同社工等外部参与为手工艺产品提供设计服务,为绣工队提供培训。例如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同演皮影,以当地特色文化作为内涵等;还有召集一些设计师深入基层做乡村手艺的设计,以此作为对留守儿童们的支持和关爱; 养,发展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种植草药、配置药膳套餐等方式,鼓励爱心爸妈和留守儿童学习养生常识,学打养生操和太极拳,从而达到调养身心,增强体能的目的,带动乡村养老产业的发展,吸引退休人员回到乡村,拉动乡村产业。 3 、公益市场培育 建立统一的乐和之家爱心市场,通过视频对接消费者或者爱心人士,让他们了解爱心爸妈如何劳作和如何帮助邻家孩子,建立诚信系统。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将爱心爸妈的公益与经济挂钩。由于家一样的社会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的食品生产质量保障系统,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建立起新型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购销系统,这些都是乐和之家生计服务的基本内容。建议旅游局组织“乐和之家乡村游”专线,吸引乐和之家亲友团成员(包括企业家等)走进乡村(专线安排待出),社工配合政府部门和乡村联席会共同培育公益市场,将定期向资助人和有关单位及媒体传送项目简讯,扩展考察交流人群,通过网站微博等方式,连接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设计师队伍,倡导 以慈善购买的方式来支持爱心爸妈的公益行动,以支持乡村生态经济发展。 4 、经营管理创新 首先要坚持共富原则,建立经济协作体,发挥“生产协作、统一管理”的功能,建立村社下面的互助组(群或者堆),这个小片区档案一定要细化,以一个小群或者小堆的生产协作为单位,与市场对接,发展集体农家乐,信息全部上网;在坚持共富原则的前提下,引进乐和之家的生计帮扶,包括定向捐赠、人才增援、共建联营、给爱心妈妈投资、购置旅游设施、购买鸡苗等。但是这些钱不直接给农户,它一定要通过联席会这个共同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来做,对于接受订单或者接受支持的农户有要求,比方说他要支持这种管理模式,定期参与联席会等,在共富的基础上兼顾公平,这都是这个机制能带来的优势。同时坚持公益激励的原则,鼓励在渐渐凋敝的乡村仍然留守家园、担起生活重负的同时,还在参与乡村公益的人们。爱心爸妈通过媒体的持续关注会走进大众的视野,从而获得被尊重的满足,并通过交流活动扩大眼界;并且通过项目实施将留守儿童和爱心妈妈与社会关注连接,乡亲结对子激活乡村小社会,与外部公益市场连接成城乡大社会。各方力量推动爱心妈妈生计平台和市场营销、乡村旅游、农产品和手艺品发展。总之,公益市场一定要用来鼓励公益行为,除了优先支持爱心爸妈的生计产业这样的生计回报,还要定期评选乡村公益之星,对类似的公益服务给予奖励;并用多种方式探索公益创新,设立专项乡村基金,为乐和之家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盖好“七层顶”,聚集公益资源 1 、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募资和管理单位,设立乐和之家专项基金; 2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作为专业指导单位,进行专业培训; 3 、拟请全国妇联作为支持单位,进行相关的政策指导; 4 、中国基金会中心网作为信息披露单位,披露项目进展; 5 、北京地球村作为项目执行单位,协调并处理项目日常事务; 6 、县党委政府作为督导单位,督促指导项目实施; 7 、央视有关栏目频道和腾讯网等作为媒体支持单位。 六、打开“八扇窗”,创新公益模式 1 、监督之窗 ——基金会中心的定期信息披露、专业机构的审计;第三方的绩效评估;捐赠方与受赠方对接;与当地政府协调小组的督察以及乡村联席会的监察相结合,形成广泛的公众参与、全民监督。 2 、研究之窗 ——注重本地的基层实践,总结经验,定期组织案例分析和调研报告;同时与相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专家调研,提炼理论,在项目的中期和结束时候举办研讨会,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 3 、培训之窗— —动员本地资源,比如协调本县乐和书院社会教育体系进行能力建设;同时北京地球村项目办公室将安排社工们的集中培训、就地培训、远程培训、与各地的经验分享相结合,鼓励实践经验探索和多样化创新;并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资料和技术服务,出版乐和之家教育系列培训教材、建立咨询平台乃至点对点技术指导。 4 、传播之窗 ——央视、腾讯等作为媒体支持单位,关注乐和之家。同时各项目点注重实践地的传播宣导,比如在县电视台或广播系统,利用大荧幕滚动屏幕宣传乐和之家公益项目计划。乐和之家网站随时报道各项目地项目进展;乐和快递通过专门渠道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媒体发送;并建立媒体关注的联络机制,为参加乐和之家的政府部门、社工、留守儿童、爱心爸妈提供传播平台。 5 、市场之窗—— 建立乐和之家电子商务平台;乐和之家在腾讯网合作建立在线网络募捐、公益淘宝、乡村旅游、志愿者服务等,为十个县与乐和之家相关的耕读游艺养的产品建立窗口。爱心人士可以 以购买爱心妈妈的耕读游艺的产品参与其中,为儿童或爱心妈妈设计产品或者电子商务等。 6 、评估之窗—— 项目办公室要求社工每月汇报项目进展,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评估,并邀请第三方进行年度的绩效评估;举办评比和表彰活动。 7 、捐赠之窗—— 举办慈善晚宴、网上认捐等多种形式的募捐活动,鼓励乡土乡情、回馈乡里,为家乡的乡村和留守儿童出钱出力,捐物捐钱和捐服务时间和捐技能创意。包括分项认助:比如只是支持一个社工或义工,被帮扶者可以是一个村,可以是村中的娃娃团,或者妈妈会,或者社工;联合认助即几个人共同支持一个分项目;鼓励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捐赠。 8 、交流之窗—— 以现场会等形式定期举行本县案例的经验交流城乡互动活动, 启动乐和之家关爱留守儿童大型慈善活动, 组织县与县之间的交流和全国范围十个县乐和之家的交流;组织外面的夏令营去乡村和娃娃团联欢,城乡孩子互动互学。 2012 乐和之家项目流程(供参考) (一) 建立机制,取得共识 乐和之家项目的成效如何,首先在于领导的重视,协调相关部门,确定项目目标任务。由专人负责项目统筹和督导实施,建立由群工部、关工委、妇联、团委、教委、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准备启动和实施该项目。( 1 )以乐和之家推动社会建设,通过“政府督导、社工服务、社区自助、社会帮扶”的家一样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破解留守儿童难题。从留守儿童入手,再造乡村社会,提高社工组织的公共服务和社区组织的自助能力;( 2 )以乐和之家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通过社工对于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环保、国学等教育,和对爱心爸妈们的培训,提高乡村整体文化素质;( 3 )以乐和之家推动乡村经济。通过乐和之家公益品牌和文化,促进各界交流,带动社会关注和帮扶,促进乡村产业转型。留守儿童问题可以 聚集社会公益资源和建立公益市场,从地区来看,可以积聚当地名人、文化资源、商会、对口企业帮扶。 (二) 确定方案,明确任务 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 以地球村提供的乐和之家实施方案作为参考,拿出切合本地实际的操作方法。在项目初期,建议先选出 3 个村摸索实践经验,待资金和社工队伍全部落实到位之后,再扩展到其他 7 个村。选村标准(建议):留守儿童问题比较集中;交通相对便利,方便工作开展及外出考察等;自然环境适宜;所选村庄各有侧重和特色。 (三) 招募社工,建立队伍 一方面由公益组织通过自身渠道进行社会招募;另一方面请当地政府进行推荐或举荐人才。公益组织负责统一招募、培训和管理社工志愿者,优先考虑当地政府推荐的本土志愿者。原则上 1 村 1 名社工,在招募前期不限人数,根据面试情况及工作适应能力,进行调整和人数控制,最终确定 1 县 10 村 10 名社工的团队。同时考虑村官的参与和本地义工志愿者的召集。上岗社工除了被安排到巫溪进行前期实地培训和适用,项目执行单位和指导单位还将根据各县进展情况,应各县邀请进行巡回访点考察,进行项目相关人士的培训讲演活动,实地指导当地社工志愿者开展工作,交流经验。 (四) 多方支持,正式启动 三月底将在北京有一个正式的启动仪式,具体方案正在进行中。 (五)过程关注,爱心乡游 项目启动后,十个县的试点将会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包括政府、专家、媒体、企业家、 NGO 、城市社区居民等各类人群的帮扶和交流,一方面总结实践经验,扩大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乐和之家乡村游”的专线设计,带动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举办借此机会举办乡村旅游节,让公益品牌为经济建设服务。与之对应,乐和之家项目办将随时跟进项目进展并向有关部门传送;同时将我们的故事、我们的产品等呈现到网站上, 将爱心爸妈的生计与耕读游艺养五大产业挂钩, 搭建公益市场。还将组织暑期的高校志愿者走进乐和之家的活动,并联合央视二频道、七频道等在六一儿童节、中秋节期间组织一些关爱节目。各地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现场会、研讨会和相关乡亲乡情文化活动等。 (六) 案例展示,回望春暖 时隔一年,春暖栏目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展示和呈现您眼中的“乐和之家”项目呢?在乐和之家实施的当地,会发生哪些令你感动、可歌可泣的故事呢?当地党委政府、民间公益以及社会各界如何精诚合作,推动项目发展?各界人士对此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呢?社工们在基层的工作情况如何?一年的时间不算长,但从基层给大伙儿带来的却是永远的春天。期待乐和之家项目重回春暖舞台,展示基层雄风。 (七)项目评估,举办论坛 随着项目的实践过程不断地进行理论提炼,并以论坛的方式进行研讨。六月、九月结合儿童节和中秋节等举办小型研讨会,为项目的初期成果和进一步深化做准备;新年后和春节期农民工返乡期间举行专题调研和政策研究; 2013 年 3 月在北京进行乐和之家论坛,聚乡建领域专家、专业人才,与基层政府共同进行经验探索和总结,公布项目报告和下一步可持续计划,并举行有关奖项的颁奖。
个人分类: 工作推进|2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留守儿童的“团圆”:心酸而真实的过年故事
胡业生 2012-2-13 09:48
2012年01月20日15:39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团圆 【1】 【2】 【3】 【4】 【5】 【6】 【7】 儿童画《团圆》,描述的是它的文稿作者余丽琼的回忆:儿时,父亲常年在外,全家惟有在过年时才得一年一度的团圆。因此,对于脸蛋圆圆、梳着两条羊角辫的毛毛而言,“过年”有了更加令人期待的涵义。在与父亲团圆的短短5天里,她和爸爸一起贴春联、看舞龙、包汤圆,在幼小的心灵里,将自己对父亲的记忆一点一点补齐。有爸爸的日子,似乎过得更快一些。大年初四“团圆”期满,爸爸又要走了,毛毛将一枚硬币给了爸爸,“明年,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喔!” 很难想象,过去的两年间,这个小女孩与父亲简单的过年故事,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不乏一些“重量级”的权威机构,比如香港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评委会,或者是远在美国的《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将英文版的《团圆》列入了2011年度世界儿童图画书榜单。有人称赞这个故事“映射现实、纯真动人”,还有人认为,这个生活在村镇里、喜欢吃棒棒糖的小女孩,代表的正是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   这个朴素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新闻报道的题目原本叫《团圆》,但一经网络传播,被演绎成了“留守儿童与打工父亲的团圆故事”。余丽琼儿时的回忆就这样很自然地契合了当下中国的国情。   按照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为69079万人,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按照这个数据,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乡村。而我们知道,与户籍意义上的人口不同,统计上的人口划分标准主要根据居住地,统计的是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住在城镇的是城镇人口,住在乡村的就是农村人口。用这个标准去看“城镇人口首超乡村人口”,这其中该有多少终年劳碌在城市、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的农民工呢?2010年,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了1.53亿人。“城镇人口首超乡村人口”,从这个角度看,这不是一个单纯值得骄傲的城市化的成绩单,而是承载了亿万外出务工者和他们的家庭不得不分离的艰辛与心酸。   每一个从乡村流转到城镇为生的劳动者,都只能将这份分离之痛收藏在心底。儿童画《团圆》中的毛毛,是6000万留守儿童数字中的一个。而这个故事,是从儿童的视角,但承受分离之痛的,何止是孩子?“中国有超过1亿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打工,只有在假日里才能和家人团聚,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大洋彼岸的《柯克思评论》对《团圆》这样写道。   在外出务工的生活暂时无法改变的时候,却总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努力来缓解这份分离之痛的。比如说,为打工者的子弟在城市里建设更适合就读的学校,或者从政策上更多地开放城市里的学校,给留守儿童们多一个选择留在父母身边;比如,在30亿人次的壮观春运里,为那些不太方便网络抢票的农民工多想一些办法、让他们不要再彻夜排队仍旧买不上回乡的车票;或者,让农民工在城市里能组织自己的工会,农民工如果有自己的组织,他们遇到的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就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在这座城市里,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   转日便是农历的新年了。当一些城市里的人撒娇似地说:过年真发愁、希望能多一些过年的方式的时候,“毛毛”的父亲们,却满心尽是归意。这则报道中有一个细节让这份归意淋漓尽致地流淌:一位47岁的贵州木匠杨正荣,在返乡途中被偷走了全部的钱和行李,最后还是得知消息的媒体帮他回到了家。到家时,他头发蓬乱,双眼布满血丝。不过他一点儿都没抱怨这趟坎坷的旅程:“能早点儿回去和家人团圆,比什么都强!”   团圆大于一切。团圆日在即,中国的中东部却将连日在雨雪中度过。风雪夜归人,愿希望“毛毛”和父亲们好好享受难得的团圆!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回家看看(留守儿童版)
热度 3 yangleader 2012-2-1 11:18
常回家看看(留守儿童版) 春节回老家,体验了众多留守儿童的现状。深感有必要借用 戚建波 作曲的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将车行歌词进行篡改,形成“常回家看看”的留守儿童版(为区别起见,将车行的版本称为“年迈父母版”)。请车行兄多包涵,别追究版权了,就当网民们自娱自乐吧。 特别将此版本奉送给 常年在外地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兄弟姐妹们 !  留守儿童版              年迈父母版 找点空闲少点加班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民工父母常回家看看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父严带上母爱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儿子预备了一堆委曲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女儿丰收了高分考卷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学校的课程与儿子说说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家里的生活与女儿谈谈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帮儿子理理书包洗洗脸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儿女不图父母为家挣多少大钱呀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见父母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女儿梳梳头发聊聊天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儿女不图父母为家挣多少大钱呀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见父母不容易就图个喜喜欢欢    一辈子总操心只奔个平平安安
517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有5800万的留守儿童
热度 3 cutefay 2012-1-24 21:34
刚刚在看网络春晚,上面拨了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视频,上面说中国有5800万的留守儿童,他们都很想念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看到这个视频后,不禁泪流满面,太感动了。 今年无论是春晚还是网络春晚,主题都是“回家过年”。这个主题的立意是好的,可是,我们这些看晚会的人,又能为改变这些现状做些什么呢?其实我们普通人对于这种现状真的无能为力,帮不上忙。而真正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的是国家的政策。 所以,与其在媒体上宣传这种“回家过年”的小恩小惠,还不如多想办法改变这种现实。 我认为,“留守儿童”出现的本质,是牺牲农村和农民利益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表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过分追求城市的经济建设的体现。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2378 次阅读|6 个评论
给你看一组照片-别告诉这些孩子我们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dongzhengya 2012-1-9 20:03
给你看一组照片-别告诉这些孩子我们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农村小学的寒冷冬日 2011年12月14日,江西九江,这所小学建在一栋60年代的建筑里面,由于经费短缺,年久失修,教室里都没有灯,孩子就在昏暗的教室里上课。 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 破烂的教室内,孩子们非常认真地在听讲。 这所小学建在一栋60年代的建筑里面,下课了,孩子只能在教室里玩玩石头。 成都草堂小学翠微校区 记者从发布的公告中获悉,成都市草堂小学翠微校区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与包括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知名建筑并驾齐驱。 这个成都草堂小学让人想起杜甫当年在成都居住的草堂,更让人想起了他的那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别认为上面的图片只是极个别现象,如果你对现在的农村教育情况有点了解,你就知道这些照片反映了当今农村教育、城市教育的普遍差距。我们真的需要仔细思考杜甫的这句话,安得?安得?。 上面的图片均转自凤凰网: http://edu.ifeng.com/photo/gaoqing/detail_2012_01/09/11839398_0.shtml
6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撤点并校,不能图省事省钱
panfq 2011-12-15 15:59
2011年12月15日 10:25: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最近,在关于校车安全的争论中、在关于留守儿童和“免费午餐”计划的讨论中,总会提到一件事,那就是农村“学校撤并”。真正的情形如何,“学校撤并”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多数成年人的小时候,每个行政村,都会有一所小学,每个乡镇,至少会有一所中学。乡村小学,条件自然不会太好,校园不大,几排校舍,有的还是土墙瓦屋,学生需要自带板凳,但至少离家很近,出门不远就能上学。   那时候的农村小学,地位很高,堪称村里的“最高学府”。因为在农民眼里,小学老师最有文化,小学自然是村里的文化中心,也是村民的活动中心。那些简陋的乡村小学,向城市输送了无数精英人才,也留下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不知哪一年回乡,发现儿时就读的母校已经停用了。后来,又慢慢荒芜了、废弃了,直至被拆掉,改作他用。当年的老师,有的老了、退了,年富力强的则被调进了城。村里的孩子,则被分流到了镇上,甚至更远的县城。这在当下的农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学者梁鸿那本著名的《中国在梁庄》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细节,是村里的小学,如今被改成了养猪场。   这就是所谓农村学校撤并。乡村小学的撤并风潮,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背景是,随着农民进城打工,随迁子女增多,一村一校出现了生源不足;很多乡村小学,师资不足,校舍简陋,办学条件不达标。因此,学校撤并也是有理由的,也收获了提高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的好处。   不过,“一刀切”式的学校撤并,也带了不少问题。很多学生原来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学,现在却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学校就读,路上的安全成了问题,吃饭住宿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于是,今天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年幼的孩子,每天都要翻山越岭步行上学,因为中午无法回家,不少孩子饿着肚子上课;或是以烤土豆、冷馒头等充饥,这才有了随后的“免费午餐”计划。   乡村学校撤并,不仅造成部分孩子上学不方便,也预示着乡村文化中心的消失。没有孩子琅琅读书声的农村,缺了不少生气,更多了一丝萧瑟。虽然城市化是大势所趋,学校撤并以后,学习条件也改善了不少,但家长的负担也相应增加了。并且,中国还有那么多农业人口,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到城里读书。目前,城市对乡村教育资源的“倒吸”,已经大大超过了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很多人不太跟得上了。   考察近代以来的历史,乡村精英的流失、城市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汲取,自100年前就已经开始。看当时的记录文章,述说乡村凋敝,学堂破败,日常所见,多为老弱妇孺,都有恍如隔世之感。当时,一批有识之士痛感于这种现状,发起乡村建设运动,致力于改造乡村教育。不过,乡村的沦陷,只发生在新兴大都市周边地区,更广大的农村地区,传统秩序尚存,城乡差距也没有充分显现。那时的乡村学校,和城里孩子享受差不多的师资,名牌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做中小学教师的,并不罕见。   当下,城镇化确是大势所趋,但那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大部分农业人口,还需要留在农村或就地城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才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正途。因此,乡村教育力量,不但不应削弱,还应该不断充实加强。当前,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面向农村的特岗教师指标十分抢手,如果教育投入和教师待遇有充分保证,吸引人才到乡村执教并不是难事。一些从农村走出的精英分子,也开始通过建设乡村图书馆、慈善捐助、志愿支教等方式,反哺乡村。民气可用,这些新生的建设力量,都可以用来重振乡村教育。   因此,以提高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学校撤并,不应让农村孩子上学更难、成本更高,不应该图省事、图省钱,而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村的教育和文化特点、需求,推动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如果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将有不少人会因这个理由而放弃背井离乡,更会减少很多问题甚至悲剧。对于乡村教育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停止倒吸,重视反哺,教育的均等化,应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丁永勋)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12/15/c_111245968.htm 新闻汇集:公车 . 校车 . 撤点并校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3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生贫血状况严重
xuxiaxx 2011-11-10 12:24
住校、父母亲务农、留守儿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更有可能贫血 一项针对宁夏、青海、陕西和四川等地贫困或欠发达县的小学生群体研究发现,34%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这揭示,营养失衡和铁元素缺乏,仍然是影响这些地区儿童生长与发育的重要问题。   这项研究始自2008年,是中国科学院农村教育行动计划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林秀课题组,在青海和宁夏两省(区)10个贫困县开展学龄儿童贫血状况研究,研究人员随机选择76所小学4000多名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据目前可以披露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接近25%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贫血最为严重的是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受检的465名学生中,349人患有贫血,占受检总人数的75%。   为印证这一调查结果,研究人员再度在宁夏、青海、陕西和四川4省(区)41个经济欠发达县的283所小学,选取了年龄在8岁~12岁之间的12768名学生。研究人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这一年龄段儿童的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120g/L)诊断,有34%的受检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研究还发现,住校、父母亲务农、留守儿童和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更有可能贫血,住校生和女生贫血率较高。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贫血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明显低于不贫血学生,贫血学生个头更矮。相关医学专家表示,儿童期缺铁性贫血通常会造成孩子学习能力降低和身体发育迟缓,同时贫血的儿童更容易感冒等。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长期贫血后,即便铁元素摄入和缺乏的状况得到缓解,它对儿童的认知和身心健康成长所造成的影响也难以在短时期内消除。张林秀说,在西部贫困地区,儿童饮食中普遍缺乏肉食、蔬菜和新鲜水果等,造成儿童营养状况失衡。她呼吁对当地儿童提供维生素和铁强化食品,并改善营养状况,以解决儿童贫血问题。   短评   让每一朵花儿都能灿烂绽放   虽然本报已多次关注和谈论过西部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儿童的营养问题,但这样一个关于儿童贫血状况的初步调研结果,还是令我们吃惊和心痛。   34%,意味着每3个儿童中就有1个贫血。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儿童正受到营养过剩所带来的肥胖等困扰时,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餐桌上依然没有鸡蛋,杯子里依然没有牛奶,他们甚至连新鲜点的蔬菜和水果都难得吃到。这样的现实,与我国“神八”上天、举办奥运会等先进与发达之间的反差太大了。   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降低贫困或欠发达地区学生的贫血率都具有巨大的健康、教育和社会效益。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一重大举措,让人们看到改善西部农村儿童贫血状况、改善农村地区儿童营养问题、提高全民素质的曙光。但愿这项“改善计划”在基层易操作,不走形,能坚持。   儿童的营养和健康问题事关我们的未来。让孩子们不再贫血,让祖国大花园里每一朵花儿都能灿烂绽放,是我们这个社会应担起的责任。(记者李天舒)来源:健康报网
1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留守
胡业生 2011-10-25 15:55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仿佛已经被这个社会所遗忘。他们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已经被生活的艰辛所累;他们也看不到只是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亲情失落,父母至亲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为孤单,与在家相比,他们更喜欢待在学校;因为渴望,他们盼望假期,尽管在父母那里,大多时候是一个人待在小小的出租房里,但能闻到爸爸妈妈身上熟悉的味道;因为思念,电话与照片是他们的寄托。在家的日子里,他们会不经意地望向客厅的那部电话,会翻看床头那本已经磨旧的相册。瞅着桌上那张全家福,他们会千百遍地念叨同一个问题: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孩子最渴望什么?很简单,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对他们来说,能与父母说说心里话、一起生活是最大的满足。放在孩子床旁桌上的照片,等候与父母通话的日子,无一不表达出孩子内心对爱的渴求。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孩子与父母常年两地分居,即使是寒暑假及过年的时间,相处的时间不过几个月。这种至亲的感情因为时间和距离而被慢慢消磨,孩子与父母感觉上很亲切,却往往显得十分陌生
1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留守儿童问题之 《弟弟要睡了》
dongzg101 2011-10-24 03:42
留守儿童问题之《弟弟要睡了》 但凡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对照片中的场景颇为熟稔。在农村,以大带小,是最常见的,今天的独生子女很难想象。这样的照片,总让我们生发不少感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其实,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他们不得不当家,他们稚嫩的肩膀不得不过早承担生活的重负。照片中,姐姐也是孩子,稚气未脱,但必须带着弟弟听课,忍着倦意哄着弟弟,这多么不容易。照片背后,有令人黯然的社会问题。   其一,谁来呵护这些留守儿童?姐姐和弟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没人照顾,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了,爷爷奶奶干农活了。我国的留守儿童多达5800多万,他们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前不久,一则留守儿童伴尸7天的新闻,惊骇了世人。这貌似是极端个案,但谁能说不会重演?   其二,谁来照顾留守老人?姐姐带弟上学,同样留守村庄的爷爷奶奶也没闲着,他们下地干活了。老迈之躯,仍得下地劳作,令人不忍。此前新华社报道,山东潍坊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安村,原本140多人的村子,如今就剩下10个老人,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68岁。农村的留守老人,也是天文数字。留守儿童需要照顾,留守老人同样需要关照,谁来帮他们一把?   其三,如何破解落后地区的贫困难题?报道称,因营养跟不上,小男孩的头看起来比较大。男孩头大,是不是营养不良,尚待坐实,但从孩子的衣着、学校的书桌看,当地经济一定不发达。我国GDP雄踞世界第二,但还有不少地方很穷,正是为了生计,不少农民不得不挥别父母和孩子到城市打工。这些地方如何尽快脱贫?   《弟弟要睡了》是缩影,是隐喻,也是叩问。在不经意间,它展示了不少农村空心化的冷酷现实。农村空心化的背后,存在诸多体制性难题,比如户籍困局,再比如社会保障不完善。破解农村空心化,既需要大刀阔斧的制度推进,也需要一时一地的个案推动,比如对照片中的这个地方,当地政府应予以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不只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5800万留守儿童的背后,正是流动人群权利的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种种困境。在这个意义上,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是能否与父母共同生活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仅是一本课本和一张书桌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既要着眼于对单独个体的关切,更应扩展至对庞大流动人群的关怀。 对当下中国而言,人口流动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何避免父母为孩子外出打工挣钱、下一代却在留守中荒芜的发展悖论?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政府与社会支持,减少他们的亲情缺失、教育缺位、行为失范与安全隐患,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强调的“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能否有一个稳定大后方,也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能否有一个可持续未来。 阅读全文(4) | 回复(0) 标签: 留守 儿童 上一篇: 中国教育一瞥:夜里陪孩子读书的母亲 下一篇: 山城重庆掠影
1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乡下孩子新一轮的辍学潮
热度 1 yanghualei 2011-7-29 09:49
农村的小孩如今辍学严重,是成群成片的出现,而大多学龄是在初中的时,父辈很多是七零后和八零初的,这可能源于这年纪的人大多出去打工,忽视了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使其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很早的让其接触社会。 如今退学的原因与过去很不相同,很多不是因为没有钱交学费,很多父母并不缺乏钱 ,甚至要什么物质给其什么物质。 一种是若这些父辈带着孩子打工,进而在打工地就学,打工职业和工作地点不稳定,使得小孩缺乏应有的人文学习环境,过早的接触社会,频繁更换学校引致长期处于不适应的状态。另一种,在乡下流传一句话 :“媳妇是钱买的,孙子是爷奶的”,这陈述去七零后和八零初乡下年轻人孩子的所处的环境现状 ,退学的原因,在此只能猜测。这进一步使得其求学使其地位上升的道路破灭,而一直停留在底层,进一步加剧阶层的固化。 在这个资本和教育资源可以兼得的社会。因缺乏资本,就无法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被边缘化了,资本-教育-资本依此形成恶性的富裕或贫困循环。 国家对小学和初中教育进行减免,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使得教育的成本上升,使得出现新一公立教育的破产,高额学费私立的教育兴起 。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146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留守儿童,制度的罪恶
wliming 2011-6-28 17:27
[转载]留守儿童,制度的罪恶
10岁,对很多孩子来说,还是刚懂事的年纪,可是10岁的朱振晓已经在守护一个家,陪着她的,只有7只鸡和3只猫。    她的怕    冰雹夜,她只能把头埋到被窝里   6月24日晚10时许,嵩县遭遇罕见灾害天气,停电的山沟里,冰雹和暴雨密集地砸向屋顶。   朱振晓说,她当时很害怕,把头埋在被窝里,然后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朱振晓今年10岁,两年前父母外出打工,她带着弟弟在家。今年年后,弟弟被爸妈接到城里。   其实奶奶家离自己家不过百米远,但朱振晓不愿去奶奶那住,“那不是自己的家,我得看家呢。”    她的饭    白面条和玉米糊是日常主食   6月26日,星期天。临近中午12点,帮奶奶收完地里的土豆,朱振晓回到自己家。这个独自在家的孩子,身上的T恤干净而整洁,头发很清爽地扎在脑后。   该做午饭了,她熟练地抓起一把玉米秆,投进灶膛,点起火,烟很快就弥漫开来,呛得人直咳嗽。   饭好了,面条,基本纯白色,但她吃得很快。早上她一般熬玉米糊,用盐拌个黄瓜。一年四季,很少有变化。    她的“伴”    7只鸡和3只猫陪着孤零零的小主人   剩下的面条,她倒进院里的一个小盘里,一只大猫领着两只小猫立刻围上。这是她的伴,在写作业的时候,小猫会偎在她的腿边,她喜欢看着小猫追着大猫跑,“它们能和妈妈一起打着玩儿,多美。”   后院还有7只鸡,她每天早上上学时,要给这些鸡留下一碗水、一碗玉米糊。如今,7只鸡每天能给她回报两个鸡蛋,她说鸡蛋不好吃,她更喜欢吃妈妈炒的土豆。    她的梦    希望弟弟能和她一起守着家   家离学校有4公里,全是山路。   就这,每天中午,朱振晓还要回家做饭,吃完饭再赶回学校,其实学校有食堂,但她觉得,吃饭就该在自己家。她不想去妈妈那儿,因为听说那儿太热,没家里得劲儿。   前几天,她难得主动给妈妈打了电话,说家里桃子结了很多,让弟弟小海回来吃。她想弟弟了,那一年多她自己带着弟弟,没觉得累,有个伴很开心。   可惜,24日的冰雹,把桃子全砸掉了,振晓很伤心,她又没理由让弟弟回来了。    “微心愿”    尽量多帮助这些留守孩子   草庙村网友“留守阿舅”说,山里的孩子,几乎每个都有故事。“留守阿舅”叫韩彦召,当过代课老师的他发现,身边的孩子,三分之一都是留守儿童。   于是他的业余时间更多地给了这些孩子,他在村小学里办了个幼儿园,放学后,这里就成了“留守希望之家”,孩子们可以来这里下棋、看电视。看到河南商报举办的“百媒接力留守儿童微心愿”活动后,“留守阿舅”把孩子们的愿望一个个发到网上。   振晓的愿望是要一个洋娃娃,这样就有“人”陪她了。“留守阿舅”说,网友给振晓邮寄的芭比娃娃已经在路上了。 河南商报记者 郑筱倩/文 邓万里/图
个人分类: 社会|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家来关心中国儿童问题
热度 2 xupeiyang 2011-6-1 09:46
儿童节不全是开心快乐,中国儿童问题很多,比如: 1 截至2008年底,中国0-18岁儿童总数是2.78亿人。 2 中国弱势儿童群体数量中,孤儿人数从2005年的57.4万上升至2010年的71.2万,五年间增长约24%。 3 0-17岁的各类残疾儿童共504.3万人。 4 全国农村 留守儿童 约5800万人。 5 2010年底,约有49.6万-89.4万儿童受 艾滋病 影响。
个人分类: 儿童健康|2137 次阅读|5 个评论
郑风田:变“留守儿童”为“随行儿童”是解决民工荒的最大利器
zft2000 2011-2-18 20:00
郑风田:变“留守儿童”为“随行儿童”是解决民工荒的最大利器 近日,为了吸引民工,各地都使出了新招式,西部流出地政府用“家乡感情留人”,东部地区除了提高薪水外,还用“大巴”等武器迎接民工返城。这些做法当然很重要,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被忽视了,那就是应该问问农民工最关心的是什么。整体来看,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并没有大幅度的减少,为什么用工荒会愈演愈烈?一定是有一批人留在农村不愿意再出来打工了,据说数量已达 1200 万至 2000 万之多。近日一则报道讲到了问题的核心处,那就是“调查发现留守儿童问题致大量农民工不愿外出”( 2011 年 2 月 16 日《广州日报》)。 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都是 80 后 90 后,我国大部分农村都有结婚早、生子早的习惯, 20 岁左右当爹妈的不在少数,过了 25 岁不结婚就是大龄青年,难找媳妇或成剩女了。年前一则“ 29 岁的年轻妈妈‘千里走单骑’回家看儿子”,感动无数人。这个妈妈用她自己无奈的“悲壮”行动告诉大家:孩子,才是农民工们心中最大的痛。如果那些用工单位与地方政府能够解决了农民工们这个最大的心结,把“留守儿童”变成“随行儿童”,让留守儿童有机会跟随父母在打工地接受教育,我想那些留在农村的父母会拚出老命也外出打工了,因为沿海与城市的优质教育比农村强数倍,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讲,孩子的教育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也是吸引他们外出打工最大的利器。果如此,不但会大大缓解我国每年都出现的严重用工荒问题,而且在数十年之后国家还会收获数千万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优质人力。 去年 11 月份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农民工圆桌讨论会,这次会议与一般的研讨会不同之处在于邀请了不少农民工代表参加。会上有一个发现就是农民工们真正最关心的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户籍、社保等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大部分的农民工们选择“孩子能不能在打工地上学”。在他们看来,户籍问题解决起来太复杂,不指望。社保问题更是多少年以后的事,等不及。农民工们当前最迫切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是“娃的教育问题”,其他的都可以往后放放 。“留守之痛”是许多打工者心中最大的痛 , 他们讲:再不回娃儿身边 , 娃儿将来就废了。 我国有多少留守儿童?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 5800 万人,其中 14 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 4000 万。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解决好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问题,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者最关切的问题。更可怕的事,由于路途遥远,许多留守儿童与父母甚至几年都难得见上一面。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心理出现问题,不少孩子成为问题少年。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者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当年的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民工荒,许多地方提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城市留人”,这些都好。但最重要的应该是用“娃儿”来留人。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之肉?农民工不结婚或者丁克家庭的极少,基本上都要结婚生娃的。长年累月在外打工,家庭经济状况改善之后,孩子们能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就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了。 其实国外的一些开放做法值得我国学习。近年来我发现一个新现象,那就是我的同事们无论多忙,都会放下繁重的国内工作,带孩子到美国去访学一年半载的。据他们讲,自己充电倒是其次,让孩子在美国接受一下教育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按国内的理儿,这些来访学的中国人,根本不是美国人,他们的孩子是没有资格在美国上学的。实际上错了,美国有一条很“大气”的法律规定,那就是,任何在美国生活的孩子都有权享受 12 年的义务教育 , 这样的规定不但保证了我的到美国访学的同事们的孩子可以在美国接受义务教育,就是美国那些非法移民的子弟,也同样可以在美国的中小学免费读书,美国每年有多达 65000 名非法移民的子弟从高中毕业。根据美国州的不同,许多移民还能享受若干社会福利。美国的中小学不会因为孩子户口不是当地人或者美国人而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免费入学,这才是最有眼光的。原因很简单,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在青少年给他们提供义务教育,在他们成年后就可以收获优质的人力与守法的公民。 其实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到城市打工地来上学,对当地的孩子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现在城里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学习动力不足,如果班里能有几个打工者的子女,相信对这些城里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另外目前我国老龄化的提前到来,许多城市义务教育资源闲置严重,拿出来为外来打工子女使用,其实也是在培养城市未来的人力。由于我国义务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在买单,国家应该在宏观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与奖励措施,比如可以按接受外来务工子弟的多少给予接受地发放一定数量的义务教育费等。 国家的未来在教育,如果为了解决“民工荒”,还顺带解决了 5800 万留守儿童的随父母教育问题,那将是一个利国利民“多赢”选择。 (作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2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马都是浮云,努力才是王道
热度 2 caijj09 2011-1-19 12:48
读研究生这么久了,学会了很多不该学习的东西,知道了很多不该知道的东西,自己变得世故了,圆滑了,渐渐感觉失去真我了。——为此神伤。 曾经看过一帖子,大体说如果小时候抑制人的好奇心,长大后就会疯狂进行“报复”——加倍去追求以满足好奇,作者想通过此观点说明,现在“Dota”一代——抑或“寂寞一代”全是因为小时候被家长,老师关在书堆里的结果。回想自己小时候,那时虽然有伙伴,但大部分时间是自己一个人度过,有点像留守儿童。由于家居农村,电视也没怎么引起我的兴趣,虽然家里的藏书只有学校发的什么《小学生之友》以及上一辈留下来的几本破旧不堪的小人书,但即使书很少,一大部分的时候还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门前看,看了一遍又一遍。 不知不觉上初中,上高中,这一切对普通人来说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我不是很聪明,学校也没图书馆,中学后看的就全是数理化,历史地了。记得高中时学校发了一套语文课外阅读教材,里面大部分是名篇,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在做完作业后,我便会拿出那厚厚的课外阅读教材来看,算是第一次大量的阅读所谓的短篇名著吧。不过我已经很知足了,那时候特别喜欢唐诗,总喜欢暗地里模仿飘逸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还有柔情似水的李商隐;后来这种喜欢慢慢转成宋词,喜欢豪放的苏轼,走在路上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来几句“大江东去”(毛泽东的豪放诗词也特别钟爱);再后面元曲成了最爱,《杜十娘》,《牡丹亭》总是让我沉入其中。当我快要喜欢明清小说的时候,却要上大学了。 大一时,自己还是稚嫩的,还是刚升起不久的太阳,还是带着傻气的自信和憧憬看着这个新世界,远离了文学的熏陶,整天被活动,上课充斥了。天真的我天天为此感到幸福和精神百倍,志愿者活动给我快乐,好的课业成绩让我自满,自恋的以为自己未来一片光明。无忧无虑的度过大一后,各种事情始料不及的开始袭击我,志愿者的责任和负担加重了,开始学会逃课了,学会只是考前突击了,学习时间的减少带来成绩下降,奖学金降了档次,竞赛也是屡败屡战,考级也是屡考不过,精神世界的打击让我彻底“醒悟”了——“这个世界不是你付出了,你努力了就会得到回报”。 一心想找回曾经自信的我,开始了苦行僧似的生活。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朝五晚十二的生活,早晨五点半,我蹑手蹑脚起床,洗漱,出门。然后骑上那破车奔向一个目标,每天都是那个目标——综合教学楼的234教室最后一排,靠门左边第三个位置。那时教学楼还没人或者还没几个人,我大声的开始读英语,开始背单词。那时我还保留着单纯,保持着一份执着的简单的心。我会为了每天都能在那个十字路口看到那位老爷爷而高兴,会为了在晴天能看到日出而高兴,会为了我打开教室那扇门,打开那盏灯而高兴——我很幸福享受着这个过程,一个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在坚持的过程。经历了风风雨雨,和老爷爷相遇了一天又一天,那扇门推开了一次又一次,那盏灯被我开了一次又一次。学期末的时候,一切都感觉回来了! 大二以后,对奖学金,对成绩,对排名都看淡了,淡了,淡到不会为了考个高分而考前突击,为了考高分而在答完题后检查一遍又一遍。由于我没给周围同学带来好处,每次考试时,他们都会为我预留第一排的位置,而我所要做的是简单的带只笔进考场,答题,交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张试卷,不得不说大学考试是从小到大遇到的最贱的考试,大部分时候我只花了一半的时间就出考场了,最快的只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出考场后的我感觉像解脱了一样,从一个框框里解脱出来,然后带着空空的脑袋,空空的心去图书馆。 看“闲书”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有一个学期,借了100多本书,看完了80多本,稍微弥补大一大二的损失,在毕业以前看完300多本,虽然比我同学六七百本少多了,但我已经实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那时喜欢看人物传记,科学家的,政治家的,哲学家的,文学家的,艺术家的统统借来一看。后来有次进图书馆,看见一整排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每天借几本出来看,连着几个星期,看完了大部分。当别人在教室自习的时候,我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在草地上,在湖边看莎士比亚戏剧。这个过程没有了课程的束缚,为此幸福了好久,直到准备考研。 来到现在这个园子本来不是我的本意,虽然心里曾渴望过,但信心不足,自我感觉差距较大。在我将要放弃报考这个学校的时候,一位老师简单的一句话让我重新树立目标,不仅树立起目标,而且一直坚持着,一直努力着,前面说过,我不是聪明的人,我学习的方法除了尽一切可能的努力去学习外,没有其他捷径了。我为自己制定好了整整十二个月的计划,在一个月开始之前,我会把这个月的每天都安排好,每天的任务,目标都量化。整整一学期,我只认真听过一堂课,只回答过一次老师的问题,幸运的是半懂不懂的我居然答得很好。 这一切都过去了,读研这么久了,自己感觉失去自我的东西太多了,我虽然来到了这个园子,来到这个曾经梦寐以求的地方,但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美丽。我迷茫过,彷徨过,堕落过,经历了很多也许是早已安排好的事情——其实神马都是浮云,努力才是王道。 昨天一师弟跟我探讨量子力学(我不懂,瞎掰),他提出,虽然现在我们所知的是每个量子不可能准确的预测其位置或者其速度,但这个是不是有可能受其他规律支配?就像因果逻辑一样,有这个果就应该有个因吧,至少唯物理论中的因果论是这样的观点。如果真有更深层次的规律支配的话,那是不是因为这量子行为时可预测的?——这个宇宙,或者缩小范围,我们自己,我们这个社会是已经预定好的?——我承认我不懂量子力学,如果他是对的,那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不是有点恐怖?还好我没那么聪明,我能理解的是我的明天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至少我不能全部预测到。 既然明天是未知的,昨天都是过去的,那神马都是浮云,努力才是王道,不管你明天是不是在这里。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642 次阅读|6 个评论
看了一篇很受触动的东西:中国式孤独
liuysd 2010-10-13 08:49
时代倒影下的中国式孤独 中国人是喜欢群居生活的,中国人无疑又是害怕孤独的。中国人把西方民众的行事作风统称为个人英雄主义,中国人惯以全局眼光看问题,中国人喜欢泾渭分明整齐划一的大场面-----但如今,这个长久以来以集体主义楷模自居的民族,在社会高速发展引起的剧烈变革下,人人自危又人人自满,阶层之间高呼和谐却无所交流,每个人都得的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每个人又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孤独。。。。 中国式孤独之一:所谓白领。 中国白领无疑是世界上最命苦的白领,在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是以廉价劳动力征战世界市场的时代,中国白领空有一身本领,披着高收入群体的外壳,独自品尝表面光鲜背后的辛酸难言。每一个有可以称之为白领的人的中国城市,房价都是这些白领们心头永远的痛。不仅如此,职场上的压力与勾心斗角,同学与同事之间攀比,快餐恋爱带来婚姻不安全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故土消逝带来的无归宿感,长久忙碌和信仰缺失带来的精神失落感,唯经济和金钱是图的普遍价值观带来的自虐式上进感,都让中国白领们感叹:恨一个人,就让他来中国当白领吧!图为北京拥挤的快300路公交车,缩影了中国白领的内伤:愈拥挤,愈孤独。 中国式孤独之二:巢居父母。 讲究亲情,倡导血浓于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国父母对下一代的热爱,世界别国无出其右。但当代中国父母的结局,世界别国恐也同样无出其右。改革开放仅仅三十多年,中国就坐着高铁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早就有网友算过了,如今还在为房子苦苦挣扎的这一代年轻人,多为独女独子,婚后两个家庭合起来,两人至少需要赡养四个老人,多则上不封顶。社会和工作的压力又是如此之大,这让年轻人左右为难工作不好,拿什么孝敬老人?若要拼命工作,哪有时间陪伴老人?况且,往往还不止有一对老人。 中国式孤独之三:留守儿童。 从他们的眼神你能读出无尽的东西:有对父母关爱的渴望;有对读书识字的渴望;有对乡村外面七彩世界的渴望;有对玩具和新衣服的渴望;还有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渴望;稍稍大些,更有对自身命运难以把握的惆怅在缺少关爱的孤独中长大,他们注定是守望孤独的一代。 中国式孤独之四:都市民工。 一个大二学生为完成纪录片作业,对工地水泥工的采访:你累吗?累啥,不累,这儿有哪个是不累的,我们不累娃儿咋办?你们中午就是躺在草坪上午休吗?不是午休,就这儿有点阳光,俺们老家躺哪儿都能晒太阳,这儿不行。你一年回几次家?也说不定,想孩子了就回去,我们这儿有为了挣钱成年不回家的。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没想过,啥样才是幸福?你父母还在吗,谁照顾他们?哪有人照顾,他们顾得住自己,都一样,我们老了也一样,不能拖累孩子。你希望孩子将来做什么?,也说不明白,不能像我们啊,我们太苦了,我们过得不叫日子啊。 中国式孤独之五:蚁族。 他们中有很多是从留守儿童长大的,小时候守望山村,长大后守望都市,拼劲全力,希望跨过那一道无形的坎。都市里没有人在意他们,他们上了十几年的学,毕业后有人让他们去掏粪,说那是高尚职业。于是,他们聚群而居,在城市的边缘相互取暖,不断的向上仰望而又无所得,他们往往在孤独和愤懑中,要么离去,要么迷失。 中国式孤独之六:农民。 作家刘震云有本新书,《一句顶一万句》,里面讲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隔阂在于,人们貌似握手言欢说了很多体己话,但那是说的上话,不是说的着话,人这一辈子能找个跟自己说的着话的人,太难了,如同书中的牛爱国。中国农民就是中国社会的牛爱国,满世界找不到愿意与其交流的对象,中国式农民的孤独,尽在其中。 中国式孤独之七:基层官员。 撑起中国整个行政大厦的,是他们;活干的最多最累最苦的,是他们;被民众骂的最多最遭鄙视的,是他们;大腕或者大腕的亲戚喽啰们犯错了找人替罪的,还是他们。在中国目前特殊的国情下,他们里外不是人。尽管如此,公务员在中国依然吃香。图为国家公务员火爆的报考现场。 中国式孤独之八:代课教师。 如今大概也只有他们,配得上三尺讲台,两袖清风这八个字了,可惜让他们欲哭无泪的,同样是这八个字。讲坛耕耘大半生,一朝变天遭弃用。这些穷书生除了讲课,还会做什么?走下讲台,不再是人见人敬的师者,而是人见人欺人见人嘲的弱者和孤独者。图为甘肃两名已被清退的代课教师离去前在简陋的校门前留连。 中国式孤独之九:流水线工人。 如果不是富士康,你不会注意到这个群体,一个个从楼顶殒灭的生命提示我们他们是多么的需要关注,需要慰藉,需要不那么孤独。但这是时代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是不可湮灭的,他们轰轰烈烈的出现,又迅速悄无声息的隐去。你知道现在他们活的怎么样吗?鬼知道,我们都只关注自己。 中国式孤独之十:乞丐与流浪者。 亲人抛弃了他们,朋友抛弃了他们,所有他们认识和见过的人抛弃了他们所以他们去流浪,所以他们去乞讨。流浪和乞讨的本质,都是在向社会祈求最后一丝做人的尊严,很不幸,社会,我们现在所身处的社会,没能给出他们所要求的。图为中国山东农民李俊民私人创办的流浪人员救助站爱心家园。 原文地址: http://news.cn.yahoo.com/zhognguoshigudu.html
个人分类: 深度思考|6212 次阅读|9 个评论
留守儿童的将来会不会兑变成“白蚁”?
famingkuang 2010-9-1 14:07
这个在缺少爱而多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他们会成为老老实实卖命做事养活那些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皇子皇孙们的普通蚂蚁族?还是成为危害正常社会的白蚁族? 常听大人们说,千里大堤溃于蚁穴,这蚁指的就是白蚁。难道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培育将来溃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堤的蚁群而工作吗?
个人分类: 胡说八道|3481 次阅读|7 个评论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教育问题
longfo 2010-6-6 11:57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问题本质是什么,是缺少父母的关怀吗,还是缺少好的教育。我看,还是缺少好的教育。 初中我就在外读书,回家以后都是留了饭菜,吃好饭就要回校读书。父母也是很少见面,要说我和父母的距离也是很远的。我不像其他人一样,我连父母的生日、名字都很模糊。少小离家,老大也很少归,父母就留在心中。 父母的爱不是面对面的教诲,而是那永挂念的心情。而到了现在,时时挂念的都是我们,作为儿女的不在父母身边就整日里挂念他们了,也不能说,我们离开父母很远,就没了孝道。 所以现在在的媒体一味的再谈所谓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爱,这有些牵强和一概而论。留守儿童缺乏的是教育,良好的教育,现在很多山区的孩子收到的教育质量很差,主要是教师水平太低。在家没有父母照顾,在学校经常被老师打骂,你说这样的孩子能有什么出息呢。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是教育问题,尤其是教师的素质问题,现在搞得沸沸扬扬的,丧失了对于留守儿童的最基本的认识,这些问题要好好思考了,增加投入,不提高教师素质,这无疑是驴唇不对马嘴。 所以整合教育资源,增加乡村教师的培训和深入引导优秀教育资源深入乡村,这都是应该提倡的措施,也是很省事很见效的事情。别拿着纳税人的钱去盖一些破房子了,没用。真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longfo 2010-6-3 16:25
西部志愿者来到以后就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很多相关的工作,首先是对全县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且重点考察了在綦的培训机构,发现针对留守儿童的公益教育机构很少。而且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局限在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还有一些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文化层次不高,而且工作较忙,加上收入不高,疏于管理孩子的学习,也潜在的形成了綦江特色的准留守儿童。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召开了几次座谈会,就关注留守儿童问题达成了共识,首先形成了一个项目策划,并且参加了由联想集团举办的飚爱心创未来,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大赛,在公益圈内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西藏西部志愿者上海队表示要借鉴我们的项目,上海市优爱助盲协会创始人卞经雯表示如果项目实施会协助解决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虽然我们的项目没有进入复赛,但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为了积极推进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在团县委支持下,西部志愿者团支部计划成立励志修学营,招收留守儿童和准留守儿童,同时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们从来都不涉及留守儿童字眼,而且我们招生的时候也没有标注留守儿童字眼,这就保证了学员的多元性,留守儿童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极大地保护了孩子的心灵。修学营由耿文叶任全科老师,招生工作由郑丽负责。 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交流能力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不强,针对这个特点,开设了交流能力培训班,同时为了配合健康綦江建设,我还开设了武术班,教授传统武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加入了科普元素,提高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普及了科学知识,开启了孩子们的梦想。 为了配合教学工作,在团委领导下,我们还带领孩子们做一些公益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心,从小就让他们有爱心,学会感恩,学会公益。所以西部志愿者一有活动就会带一些孩子去参与,助老助残,宣传四创,宣传安全知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不仅仅培养了爱心,还增长了见识,增强了组织和协调能力。 为了让孩子有一颗纯真的心,能够健康的生活,我还在讲课中揉入心理辅导。在复旦大学我是优秀心理委员,积累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操作技巧。这些都在修学营中产生了作用,心理辅导让孩子们的心理日渐成熟,提高了应激心理应对能力。 为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配合家庭教育,我们有时候会邀请部分家长一起听课,讲课,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就确保了孩子和家长的深入交流,而且还提高了家长的教学知识,延伸了课堂后教育,家长表示欢迎。这有效的沟通了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对教育是个促进。 西部志愿者还积极帮助贫困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某某某小朋友家庭情况特殊,西部志愿者了解到情况以后在团委的协助下,开展了救助活动,解决了很多困难,帮助她走上了生活正规。他在培训班内的表现也很好,学会了很多知识。 经过培训,孩子们成绩提高很快,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积极的改变,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首先是孩子们成绩提高了,一个孩子的英语成绩提高了二十多分,大部分孩子成绩普遍提高。第二是孩子们有了爱心。为了抗震救灾,孩子们在五一期间自发组织到广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拿出自家的旧书义卖筹钱捐给灾区。第三是孩子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幅提升,交流能力提高很多。孩子们经过培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脸上时常看到笑容,开心了。 为了深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西部志愿者逐步完善修学营项目,在现有基础上依托团县委把励志修学营、西部志愿者活动和心理辅导整合成了一个项目,涵盖了教学培训、志愿者活动组织参与和心理辅导,成立励志修学营、青少年公益活动孵化中心和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统称为留守儿童教育中心,整合西部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力争为留守儿童和准留守儿童多办事,办实事,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在我回到上海以后,也会及时关注,力争把最优秀的资源争取到綦江来。 http://lenovocsr2009.qq.com/con/opus/act/idea?fid=6377 (参赛链接)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措施(商榷稿)
longfo 2010-5-12 07:36
留守儿童教育从三个方面入手,修学营、青少年志愿活动孵化中心和心理朋辈辅导中心。 修学营现在已经开展了两期,效果很好。修学营不以传授知识为主,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引导科学的思维,注重学生的表演和演讲能力的培养,从逻辑思维和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课程设置,另外的教学方法是科普式教育,注重普及科学知识。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家长反映良好,可以作为重要的载体进行下去。 为了可以长期延续下去以下模式可供思考 第一、 县城招募志愿者联合西部志愿者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 建立家长教育培训班,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的单一教学模式 第三、 利用村官建立农村教学网络 第四、 建立教育俱乐部 第五、 教育模式延续问题 第六、 宣传问题 青少年志愿活动孵化中心简介 青少年志愿活动孵化中心是锻炼青少年基本素质,培养青少年爱心的重要载体,依托本载体,可以结合西部志愿者活动开展一系列适合綦江本地青少年的志愿者活动,加强他们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学习交流技巧,提高自身素质。 模式:依靠西部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组建孵化中心,由孵化中心协调当地中小学生的爱心活动,协调组织管理志愿活动,让孩子们从中学习成长。 心理朋辈辅导中心 依托西部志愿者组建朋辈心理辅导中心。 綦江心理辅导中心具体实施 选定种子中学 选定某中学作为种子中学,西部志愿者选拔心理学志愿者在该校老师协助下从事团队辅导。心理辅导主要以活动为主,讲座为辅,讲座内容多为英语讲座,保证了除去心理辅导还可以学习英语,提高成绩。某中学成功以后,复制到其他中学开展全县的朋辈心理工作。 选定种子班级 选定种子班级,数量约为 10 个班。每个班选出 2-3 名作为心理委员,参与培训。培训主要由西部志愿者主持进行,保证了朋辈概念。 培训时间和模式 讲座时间主要在周末时间,长度大约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游戏交流时间大约一个小时,总体时间 2 个小时左右。讲座主要讲一些散文分析和国外文章赏析,游戏主要是游乐环节,放松心情,同时让大家讲出心里话,便于进行深入交流。 活动组织 受培训的学生组织班级进行一些主题活动,主要配合西部志愿者进行公益活动,加深志愿者和学生的深入交流,完成心理疏导工作。 模式成熟以后依托志愿者和村官建立全县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尤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笔者认为吵吵不如去做,敢为天下先,天下为何为曹操所得,因为他敢为天下先,说东说西,不如走南闯北,大干一场,这是我为綦江县留守儿童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经过两期培训班的实践,也算是穷我所有智力,是个简缩版,大家提个意见)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