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黄金法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审稿人应该如何处理作者的反驳?
热度 1 WileyChina 2015-7-2 10:09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你耐心地通读了论文,详尽地做了笔记,逐点写明了稿件需要如何修改和润色。可是然后,笔者却冷酷地不同意!这让你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费心。 作者们却不这么想。他们进行了研究,写好了研究发现,他们知道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当然,这时候他们会倾向于保护自己的作品。如果他们觉得别人看不到他们文章的价值,反对是很正常的现象。作者有拒绝批评和反对修改建议的权利。作者不能指望让批评消失不见,但他们有尝试的权利。 下面是一些给审稿人建议,当作者不同意他们的建议时应该如何回应。 审稿人的角色 有时候作者们,尤其是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觉得审稿人就是他们出版的阻碍。然而,这并不能诠释审稿人的角色。他们是 指导者 ,而不是守门人。有时候作为一个审稿人,你会觉得有必要提出不同意见,但给出建议的同时还应附上对文章问题的有效解释。审稿人没有义务当作者的导师,但他们是论文的一部分,他们可以帮助作者发现文章中的问题。而建议作者修订文章时,审稿人应侧 重于提供真正利于论文的建议 ,而不只是根据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请记住,这才是审稿人的作用。 把审阅当成讨论 在一定程度上,审查过程是作者和审稿人之间的讨论。审稿人们确实给编辑提供了判断依据,而编辑才会做出是否接受该论文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和审稿人之间的关系是最尴尬的。而且,和任何讨论一样的是,双方都要讲 对方关切 的问题,而不是只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讨论是最有效的。 如果审稿人提出了改进建议,理想的情况是作者给出回应,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必须遵循这些建议。然而,如果他们不同意,就需要给出合理解释,比如作者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些问题,或者能够证明担忧不会出现的说明。总之,在任何情况下,作者都至少应该回复审稿人。 同样,审稿人应该 积极给作者答复 。也许你觉得作者不会考虑你的批评,或是你认为修改的建议仍然有价值;也许你觉得作者的“解决方案”引出了新的问题。无论是哪种情况,审稿人应提供直接的答复。 请记住,你不会是在讨论中唯一的人,通常每篇论文会有两位或以上的审稿人,以及一个或多个编辑。因此,作者收到的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建议。最终,是由编辑为作者论文把把关的(编辑可能不同意你的建议!)。 你的评论被无视了怎么办? 可能存在的作者没有收到您意见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不要觉得自己是被有意忽略的。你可能想重申你的建议,强调你为什么觉得它很重要,并尽量鼓励作者回应。但是, 避免敌对的发生或过于教条主义 。 还有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 作者没有作出任何努力来回应审稿提出的意见,或者仅仅做了一个半心半意的努力。你可能觉得在作者做了认真努力之前,对论文进行进一步的审阅和修改是不值得的。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应该带着你的疑虑直接联系编辑。 黄金法则 在审查流程中,你需要用想被别人对待的方式对待别人。当有人和你意见不同时,无论是亲密的朋友还是你从未见过的作者,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错的。你希望让别人花时间来理解你的初衷,那么你也应该尝试用同样的 礼遇 对待他们。 作者信息: Thomas Gaston ManagingEditor, Wiley 点击查看英文全文: http://exchanges.wiley.com/blog/2015/06/18/reviewer-right-to-reply-dealing-with-author-rebuttals/
个人分类: 同行评审|2317 次阅读|1 个评论
系统设计黄金法则:简单之美
热度 17 iKnow 2012-4-23 11:03
【注:本文已发表在 2012年第5期《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 最近多次看到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文章与讨论,再加上以前读过的其他资料以及自己的一些实践教训,让我觉得应该把这些资料汇总整理一下。如果 要从讨论不同系统的众多资料中总结一条黄金法则的话,那只有一个词——“简单”;如果用一个英语单词来表达的话,那就是—— KISS (Keep It Simple, Stupid!) 。 麻省理工方法与新泽西方法 (MIT Approach vs. New Jersey Approach) 【 1 】【 2 】 这个观点来自一篇很经典的文章, Richard Gabriel 在 1989 年写的文章中的一节“ The Rise of 'Worse is Better' ”。说来惭愧,我是直到 2011 年 5 月在 IBM T.J. Watson 实验室听报告才第一次听说,当时便印象深刻。后来上普林斯顿的高级系统设计课程,发现这篇文章也在 Reading List 中,要求所有学生阅读然后在课上讨论。 “ The Rise of 'Worse is Better ”对比了以 LISP 系统为代表的麻省理工方法和以 Unix/C 为代表的新泽西(贝尔实验室)方法。 Gabriel 发现相比于 LISP/CLOS 系统完美的设计, Unix/C 只是一味追求实现简单,但事实却证明 Unix/C 像终极计算机病毒那样快速蔓延,奠定了今天计算机系统的基础。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种不同的设计哲学。 1 ) MIT Approach 简单性 :设计必须简单,这既是对实现的要求,也是对接口的要求。 接口的简单要比实现的简单更加重要 。 正确性 :设计在任何值得注意的方面都要保证正确。 不正确是绝对不允许的 。 一致性 :设计必须保持一致兼容。设计可以允许轻微少量的不简单和不完整,来避免不一致。 一致性和正确性同等重要 。 完整性 :设计必须覆盖到实际应用的各种重要场景。所有可预料到的情况都必须覆盖到。 简单性不能过度的损害完整性 。 2 ) New Jersey Approach 简单性 :设计必须简单,这既是对实现的要求,也是对接口的要求。 实现的简单要比接口的简单更加重要 。简单是设计中需要第一重视的因素。 正确性 :设计在任何值得注意的方面都要求正确。为了简单性, 正确性可以做轻微的让步 。 一致性 :设计不能过度不兼容一致。为了简单, 一致性可以在某些方面做些牺牲 ,但与其允许设计中的这些处理不常见情况的部分去增加实现的复杂性和不一致性,不如丢掉它们。 完整性 :设计必须覆盖到实际应用的各种重要场景。所有可预料到的情况都应该覆盖到。为了保证其它几种特征的品质, 完整性可以作出牺牲 。事实上,一旦简单性受到危害,完整性必须做出牺牲。一致性可以为实现的完整性作出牺牲;最不重要的是接口上的一致性。 如果觉得这种哲学描述太抽象的话,原文中有一个关于 Unix 中断处理的例子,非常生动。一位 MIT 的教授一直困恼于 Syscall 处理时间过长出现中断时如何保护用户进程某些状态,从而让用户进程能继续执行。他问新泽西人, Unix 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新泽西人说, Unix 只支持大多数 Syscall 处理时间较短的情况,如果时间太长出现中断 Syscall 不能完成,那就会返回一个错误码,让用户重新调用 Syscall 。但 MIT 人不喜欢这个解决方案,因为这不是“正确的做法”。 Unix/C 开发于 1970 年前后,那时离1964年刚推出的 IBM System/360 没几年,软件刚摆脱硬件束缚,能移植到不同的机器上,从而变成了一种可单独出售的产品。就是这样的一个软件产业的萌芽期, 这种“实现简单”的理念被证明是更有效的。那么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这种理念还有效吗?我们再来看下一篇文章。 来自互联网巨头们的教训 【 3 】 这是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从 High Scalability Blog 上总结了几大互联网在设计后台数据中心所遇到的教训(这篇文章总结的非常好,强烈推荐大家读一下)。文章开头就总结了 七个互联网公司( Google, YouTube, Twitter, Amazon, eBay, Facebook and Instagram ) 都提到的6点教训: Keep it simple - complexity will come naturally over time. Automate everything , including failure recovery. Iterate your solutions - be prepared to throw away a working component when you want to scale it up to the next level. Use the right tool for the job , but don't be afraid to roll your own solution. Use caching , where appropriate. Know when tofavordata consistency over data availability , and vice versa. 第一点就是“简单”,但和 New Jersey Approach 的原因和内涵有所不同。不同于 Unix 时代相对简单的单机系统,互联网时代的大公司的系统往往都是成千上万台机器,在这样的系统上部署、管理服务(软件)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任务。而为大规模用户提供的一项服务往往会涉及到众多模块、若干步骤。此时 “简单”就是要求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子任务尽量采用最简单的解决方案,这是由于大规模系统内在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复杂性决定的 。 即使做到了每个环节最简单,但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整个系统还是会出现不可控的复杂性。比如, Google Fellow、美国工程院院士 Jeff Dean 最近在 UC Berkeley 有个报告 【 4 】 介绍他们努力缓解大规模数据中心中的 Long-Tail Latency 难题。问题简单描述如下:假设一台机器处理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为 1ms ,只有 1% 的请求处理时间会大于 1s (99th-Percentile) 。如果一个请求需要由 100 个这样的节点一起处理,那么就会出现 63% 的请求响应时间大于 1s ,这样的系统完全是不可接受的。面对这个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 Google 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权衡各种 Tradeoff ,具体请看这个报告 【 4 】 。 大规模数据中心,看起来似乎和我们普通的开发人员离得比较远。但最近看 Paul Graham 写的《 Hackers and Painters 》这本介绍硅谷创业公司的书,发现 Graham 也在多处强调“简单”。 Paul Graham 的《 Hackers and Painters (黑客与画家)》 Paul Graham 被称为“硅谷创业之父”。他在 1995 年和 MIT 的 Robert Morris 教授创办了 Viaweb ,于 1998 年被 Yahoo! 以 4900 万美元收购。 2005 年,他又创办了 Y Combinator 创业孵化器公司,帮助 80 多家创业公司成长起来,其中包括 Dropbox( 市值大于 40亿美元) 、 Airbnb( 市值大于13亿美元 ) 等。显然, Graham 有丰富的创业经验。 Graham 在“设计者的品味”一章中写到,“好的设计是简单的”、“简单就是美,正如漂亮的数学证明往往是简短而巧妙的那种”。他提到,有些创业者希望第一版就能推出功能齐全的产品,满足所有的用户需求,但这种想法是致命的。 在硅谷创业最忌讳的就是“ Premature Optimization ” 。因为一方面用户需求是多样的,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开发者想象的需求往往和真实的用户需求有偏差。所以, Graham 推崇那种有用户参与反馈的迭代优化的方式。 无独有偶,最近至少听到两个报告提到了 Facebook 的开发模式。当 Facebook 开发一个新的服务,会先让一个小用户群使用,根据用户的反馈来修改功能,同时可以调试程序中的 bug 。然后下一版让更大一些的用户群使用,收集用户反馈继续修改程序。如此反馈几次,最后再推向所有用户。这种模式要求再最初设计时尽量简单,从而只需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推出一个新的功能,然后再不断地优化完善。 到目前为止,谈的工业界偏多一些,但其实在系统领域的学术研究,“简单”法则同样适用。 李凯教授: KISS 原则 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李凯教授是“ KISS ”原则的坚决贯彻者。几乎每次和李凯老师讨论,他都会强调“ Keep it Simple ”。李凯老师的做事方式是——只抓住大方向,其他问题尽量简化。 但真正要做到 KISS 原则其实并不容易。我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从各个方面去考虑问题,其中难免包含了各种细枝末节,这种方式导致问题经常会变得非常复杂。之前讲过这个例子,在移植TCP/IP协议栈到用户态时,我觉得有约10个功能需要考虑。和李老师讨论,他让我把那些功能分成两类:“必须有(Must Have)”和“可以有(Nice-to-Have)”。当我试了这种方法,发现原来Must-Have的功能其实也不过2~3个而已。而最近的例子则是在要设计一个功能让 TCP/IP 连接的 Server 在模拟器中、 Client 在真实机器。我考虑是尽量减少模拟器上 OS 的开销,所以打算采用自己写一个设备、然后让用户态程序 Bypass Kernel 直接访问该设备的方案。但李凯老师在了解 OS 开销以后,认为容忍开销、尽量直接使用模拟器自己带的功能,让开发更简单。 这些教训也让我不断地去思考为什么要用 KISS 原则 。 慢慢地我体会到, KISS原则目的其实是——“快速推进、逐步优化” 。我们设计一个算法,往往可以在大脑中预先思考好,然后直接编程写出来。但是,我们设计实现一个系统,当系统的复杂度超出我们大脑的工作记忆容量时,就无法在大脑中去“模拟”每一个细节。此时,我们应该用最快的速度去把系统建起了,然后再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这个 KISS 理念并不是计算机系统领域特有的,最早是来源于研制飞机时提出的设计理念。而在其他领域,如果一个任务涉及多个步骤,也同样有效,比如生物研究。我去年前曾看过施一公教授写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施一公教授: " 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阻碍创新进取 " 【 5 】 2011 年 9 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在科学网上发布了一篇博客《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二)方法论的转变》,其中介绍到完美主义的危害,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强调“简单”。 施教授讲了他博士后期间的一个故事。一次他的任务是纯化一个蛋白。两天下来,虽然纯化了,但是产量只有 20% 。 他不好意思地对导师说,“产率很低,我计划继续优化蛋白的纯化方法,提高产率”。 但导师反问:“你为什么想提高产率?已有的蛋白不够你做初步的结晶实验吗?” 他回敬:“我有足够的蛋白做结晶筛选,但我需要优化产率以得到更多的蛋白。” 导师不客气地打断:“不对。产率够高了,你的时间比产率重要。请尽快开始结晶。” 实践最后证明他导师的建议是对的。 对于这个故事,施一公教授总结如下: "在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实验的初期阶段,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当然要尽量仔细,但一旦按计划开始后对其中间步骤的实验结果不必追求完美,而是应该义无反顾地把实验一步步推到终点,看看可否得到大致与假设相符的总体结果。如果大体上相符,你才应该回过头去仔细地再改进每一步的实验设计。如果大体不符,而总体实验设计和操作都没有错误,那你的假设(或总体方向)很可能是有大问题的。 …… 从1998年开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到现在,我告诉所有学生:切忌一味追求完美主义。 我把这个方法论推到极限: 只要一个实验还能往前走,一定要做到终点,尽量看到每一步的结果,之后需要时再回头看,逐一解决中间遇到的问题。 " 结语 我想从各个角度去阐释“简单之美”,但到最后感觉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大杂烩。既然如此,那我就再加一点料。 Elon Musk是现实世界中的钢铁侠,他先后创办了网络支付公司 PayPal 、电动汽车公司 Tesla 以及空间探索公司 Space X 。目前 Space X 研制的“猎鹰”火箭已成功试飞,并得到 NASA 16 亿美元的合同。为了减低成本和提供可靠性, Space X 设计的火箭也到处渗透着“简单” 【 6 】 : “在他们的猎鹰1号运载火箭上,并没有很多专利,科学家们不在乎,只要火箭能飞就行。火箭用的主发动机也不是21世纪的最新设计,而是1960年代的老古董,只有一个燃料喷射器。它很老,但很可靠。” 参考资料 【 1 】“The Rise of ' Worse is Better ' ” , http://www.jwz.org/doc/worse-is-better.html 【 2 】“ " 差点的更好 " 设计理念的兴起” , http://www.aqee.net/the-rise-of-worse-is-better/ 【 3 】“ Scalability Lessens from Google, YouTube, Twitter, Amazon, eBay, Facebook and Instagram” http://www.dodgycoder.net/2012/04/scalability-lessons-from-google-youtube.html 【 4 】“Achieving Rapid Response Times in Large Online Services” , Jeff Dean, Google. http://research.google.com/people/jeff/latency.html 【 5 】“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二)方法论的转变”,施一公,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212do=blogid=486270 【 6 】“硅谷企业家开设私人火箭工厂 目标直指火星”,新浪科技, 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9/16086703213.shtml
个人分类: 科研点滴|57230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PCR引物设计的11条黄金法则
热度 1 plzlq2010 2011-7-20 16:49
1.引物最好在模板cDNA的保守区内设计。 DNA序列的保守区是通过物种间相似序列的比较确定的。在NCBI上搜索不同物种的同一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软件(比如DNAman)比对(Alignment),各基因相同的序列就是该基因的保守区。 2.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引物长度(primer length)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 聚合酶进行反应。 3.引物GC含量在40%~60%之间,Tm值最好接近72℃。 GC含量(composition)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另外,上下游引物的Tm值(melting temperature)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有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若按公式Tm= 4(G+C)+2(A+T)估计引物的Tm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4.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5.引物3′端不能选择A,最好选择T。 引物3′端错配时,不同碱基引发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末位的碱基为A时,即使在错配的情况下,也能有引发链的合成,而当末位链为T时,错配的引发效率大大降低,G、C错配的引发效率介于A、T之间,所以3′端最好选择T。 6. 碱基要随机分布。 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误引发(False priming)。降低引物与模板相似性的一种方法是,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 7. 引物自身及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结构(Hairpin)使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两引物之间也不应具有互补性,尤其应避免3′ 端的互补重叠以防止引物二聚体(Dimer与Cross dimer)的形成。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应尽量使其△G值不要过高(应小于4.5kcal/mol)。否则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 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8. 引物5′ 端和中间△G值应该相对较高,而3′ 端△G值较低。 △G值是指DNA 双链形成所需的自由能,它反映了双链结构内部碱基对的相对稳定性,△G值越大,则双链越稳定。应当选用5′ 端和中间△G值相对较高,而3′ 端△G值较低(绝对值不超过9)的引物。引物3′ 端的△G 值过高,容易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 聚合反应。(不同位置的△G值可以用Oligo 6软件进行分析) 9.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而3′端不可修饰。 引物的5′ 端决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 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标记生物素、荧光、地高辛、Eu3+等;引入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引入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序列;引入启动子序列等。 引物的延伸是从3′ 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3′ 端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可能。 10. 扩增产物的单链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某些引物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扩增产物单链二级结构的影响,选择扩增片段时最好避开二级结构区域。用有关软件(比如RNAstructure)可以预测估计mRNA的稳定二级结构,有助于选择模板。实验表明,待扩区域自由能(△G°)小于58.6l kJ/mol时,扩增往往不能成功。若不能避开这一区域时,用7-deaza-2′-脱氧GTP取代dGTP对扩增的成功是有帮助的。 11. 引物应具有特异性。 引物设计完成以后,应对其进行BLAST检测。如果与其它基因不具有互补性,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了。 值得一提的是,各种模板的引物设计难度不一。有的模板本身条件比较困难,例如GC含量偏高或偏低,导致找不到各种指标都十分合适的引物;用作克隆目的的PCR,因为产物序列相对固定,引物设计的选择自由度较低。在这种情况只能退而求其次,尽量去满足条件。 做Real Time时,用于SYBR Green I法时的一对引物与一般PCR的引物,在引物设计上所要求的参数是不同的。引物设计的要求: 1)避免重复碱基,尤其是G. 2)Tm=58-60度。 3)GC=30-80%. 4)3'端最后5个碱基内不能有多于2个的G或C. 5)正向引物与探针离得越近越好,但不能重叠。 6)PCR扩增产物长度: 引物的产物大小不要太大,一般在80-250bp之间都可;80~150 bp最为合适(可以延长至300 bp)。 7)引物的退火温度要高,一般要在60度以上; 要特别注意避免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的存在。 而且引物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引物要有不受基因组DNA污染影响的能力,即引物应该跨外显子,最好是引物能跨外显子的接头区,这样可以更有效的不受基因组DNA污染的影响。 至于设计软件,PRIMER3,PRIMER5,PRIMER EXPRESS都应该可以的。 做染料法最关键的就是寻找到合适的引物和做污染的预防工作。对于引物,你要有从一大堆引物中挑出一两个能用的引物的思想准备---寻找合适的引物非常不容易。 关于BLAST的作用应该是通过比对,发现你所设计的这个引物,在已经发现并在GENEBANK中公开的不物种基因序列当中,除了和你的目标基因之外,还有没有和其他物种或其他序列当中存在相同的序列,如和你的目标序列之外的序列相同的序列,则可能扩出其他序列的产物,那么这个引物的特异性就很差,从而不能用。
13 次阅读|2 个评论
黄金法则之补偿定律
高铁杠 2010-7-17 08:03
拿破仑希尔在其著作《黄金法则》中写道一代人所遭受的惩罚 , 也许会转化为下一代人的褒奖 , 一个人的损失 , 会成为他子女后代的收获或者是全人类的福祉 . 它要求每个人都把欠下的债毫厘不差地还清 , 它从一个地方取走多少 , 就必然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还回来多少 . 实际上,上述补偿定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 其一是功不唐捐 , 辛辛苦苦地下了功夫 , 功夫不会辜负任何人 , 即使辛苦的成果没有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 , 它也一定会在某个地方或者是某个人身上诸如儿子、朋友身上得到体现,种下什么种子,一定会结出什么瓜。 补偿定律其二可以理解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作者书中举的例子是一个说明,同时许多事实和理论分析也可佐证这一点。比如说,有的企业家善待员工,诚信为本,企业则蒸蒸日上,昌盛百年,典型的例子是台塑大王 王永庆 。所谓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苦尽甘来等都是这类补偿定律的最好诠释。
个人分类: 真人真事|4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35岁之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
yangfangimr 2010-5-12 11:27
《 35 岁以前成功的 12 条黄金法则》是王大庆先生写的一部成功励志书。王大庆于 1993 年开始创业,经过 10 年的奋斗,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公司从当初只有 3 个人发展到今天旗下一百多人,营业额从几十万元发展到数千万元。他以不到 35 岁的年纪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难能可贵。 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王大庆在这本书中总结了自己成功的经验,并将其概括成为 12 条黄金法则: 一个目标,两个基点,三项技能,四项原则,五分运气,六项要求,七分学习,八分交际,九分习惯,十分努力,十一个应该避免的人生陷阱,十二分努力 。书中有理念,有案例,又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既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又揭示了成功的基本内涵,对激励年轻人努力奋斗、争取在 35 岁以前成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一章 : 一个目标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1 、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 、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 有无目标 。      3 、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 、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 5% ,大多数人不是将自 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 、 如果你想在 35 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 25 至 30 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 、 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第二章:两个成功基点     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 35 岁以前成功     (一)人生定位      1 、 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 、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 、 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的最爱     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 、 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     (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 35 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 、 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 、 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 、 35 岁以前不要怕, 35 岁以后不要悔      4 、 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 。中国成功人士 大多来自小地方      5 、 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 、 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      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 心气比你高一千倍。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 自己。      7 、 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8 、 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     克服你的失败、消极的心态     ( 1 ) 找个地方喝点酒     ( 2 ) 找个迪厅跳跳舞     ( 3 ) 找帮朋友侃侃山     ( 4 ) 积极行动起来 第三章:三大技巧      1 、管理时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把一小时看成 60 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 60 倍      2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3 、自我管理,游刃有余     ( 1 ) 创业不怕本小,脑子一定要好     ( 2 ) 可以开家特色店     ( 3 ) 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 第四章:四项安身立命的理念      35 岁以前一定要形成个人风格      1 、 做人优于做事     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     ( 1 ) 做人要讲义气     ( 2 ) 永不气馁      2 、 豁达的男人有财运,豁达的女人有帮夫运      35 岁以前搞定婚姻生活      3 、忠诚的原则: 35 岁以前你还没有建立起忠诚美誉,这一缺点将要困扰你的一生      4 、 把小事做细,但不要耍小聪明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 第五章:五分运气     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1 、人生的确有很多运气的成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的古训说明各占一半      2 、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不应决不放弃的人      3 、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     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4 、 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第六章:六项要求      1 、智慧     ( 1 )别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 2 )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     ( 3 )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2 、勇气     ( 1 ) 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 超人     ( 2 )敢于放弃,敢于 舍得      3 、培养自己的 领导才能、领袖气质     ( 1 ) 激情感染别人     ( 2 ) 三 o 七法则 实现领袖气质     ( 3 ) 拍板决断能力     ( 4 ) 人格魅力      4 、创造性:不要做循规蹈矩的人      25-35 岁是人生最有创造性的阶段,很多成功人士也都产生在这一阶段      5 、明智     ( 1 ) 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定向聚焦     ( 2 ) 尽量在自己的熟悉的领域努力      6 、持之以恒的行动力:在你选定行业坚持十年,你一定会成为大赢家 第七章:七分学习      1 、 知识改变命运      2 、 35 岁以前学会你行业中必要的一切知识      a) 每天淘汰你自己      b) 在商言商      3 、太相信书的人,只能成为打工仔      4 、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 第八章:八分交际     朋友多了路好走      1 、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 35 岁以前建立起人际关系网      2 、人脉即财脉: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3 、交友有原则      4 、 善于沟通: 35 岁以前要锻炼出自己的演讲才能 第九章:九分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 35 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成功的大小      1 、 积极思维的好习惯      2 、养成高效工作的好习惯     ( 1 ) 办公室     ( 2 ) 生活可以不拘小节,但要把工作做细     ( 3 ) 学习聆听,不打断别人说话      3 、 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 、广泛爱好的好习惯      5 、快速行动的好习惯 第十章:十分自信     1 、 自信是成功的精神支柱      2 、自信方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3 、把自信建立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      4 、如何建立自信     ( 1 ) 为自己确立目标     ( 2 ) 发挥自己的长处     ( 3 ) 做事要有计划     ( 4 ) 做事不拖拉     ( 5 ) 轻易不要放弃     ( 6 ) 学会自我激励     ( 7 ) 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   第十一章 11 个需要避开的成功陷阱   1 、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2 、不要 怀才不遇 ,而要寻找机遇      3 、不要想发横财      4 、不要为钱而工作,而让钱为你工作      5 、 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人做我也做      6 、 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知足常乐      7 、 承认错误而非掩饰错误      8 、 脚踏实地而非想入非非      9 、 野心太大而不是信心十足      10 、反复跳槽不可取      11 、眼高手低      12 、不择手段   第十二章 十二分努力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 、小不是成功,大不是成功,由小变大才是成功      2 、中国社会进入微利时代:巧干 + 敢干 + 实干 = 成功      3 、努力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      4 、做任何事情,尽最大努力      5 、把事情当成事业来做      6 、我看打工者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199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