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菜园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旧文重发】高考,决定一生的一个半月和焦急等待的两个星期
热度 25 马红孺 2016-6-8 09:22
两年前因腔隙性脑梗导致头疼,基本上无法工作,同时不断想起年轻时的一些事情。其中关于高考的一段,觉得应该记下来,就有了下面这个流水账。原来放在自己的 菜园子里 , 昨天看到小妹妹晒她的儿子参加高考的照片,又想起38年半以前的那次影响一生的高考,拿出来分享 。 高考,决定一生的一个半月和焦急等待的两个星期 Posted on April 6, 2014 by hrma2 1977年10月22日,我当时是公社的水利干事,正在河西参加 当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早晨的大喇叭里广播了恢复高考的消息,随着土地开始封冻,平田整地的大会战也在随后的几天就结束了,我回到了家中。此后的几天是在兴奋,紧张,不知所措的慌乱中渡过的,然后广播里发了具体通知,公布了高考的时间,屈指算来,还有一个半月左右。一位打算考试的邻居按照通知的要求代表我们去预旺高中拿资料,拿到了宁夏的高考和中专考试的复习大纲。终于,可以定下心来复习了。父亲从他教书的初中找到了一套北京编写的高校补习教材《初等数学》,又找了几本当时的物理和化学教材。 此后的40多天,是我一生中最用功的一段时间,每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其它时间,都在复习,甚至吃饭时,也还在思考题目。我的高中阶段基本上没有学习数理化,而是在闹革命,评法批儒,评论水浒,以及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唯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最最简单的医学知识。所以,我必须在40多天学完高中阶段数理化的内容。开始,还能够坚持,到了后来,只要一坐下,眼睛一闭,就立刻会睡着。为了提神,我把大块的砖茶(类似于普洱茶的粗茶)煮到能拉丝的程度,过一会喝两口;为了不睡着,基本上一直站着看书,站着做题。这40多天的事实证明人的潜力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当时考四门, 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对于语文,我没有打算花时间复习,那些年整天搞大批判,学毛选,我写过很多应景文章,作为公社的水利干事,也写过大量的汇报,总结之类的东西。在写材料方面,还有点小名气。 政治,基本上也不需要复习,时事政治搞的很熟,其它部分,父亲专门为我准备了27页的材料,在考前花了一天,背了一下。最费劲的,是数理化三门,到了最后,数学按照大纲的内容要求,全部学完;物理学完了大约四分之三,化学大约学完了一半。 1977年12月15日,高考开始,两天的考试,其它三门是如何考的,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语文只有一篇作文,题目是《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这个题目,感觉太好写了,本以为此生没有机会进大学门了,恢复高考,则几乎可以肯定能进大学了,即使当年考不上,半年后是有绝对把握的。看到题目,有太多的话要说,理了一下思路,一气呵成。回头看了一遍,改了一处错字。再看看时间,还有半小时,就提前交卷了。 高考是在县城进行的,我住在县城的旅馆里,每天每床好像是1元4角钱。当时的县城,只有两家旅馆,一家是县招待所,价钱稍贵,条件也稍好一点;另一家就叫做旅馆。考试结束后,我在旅馆门口的汉族餐厅吃了一盘8毛钱的熘肝尖,外加四个馒头(每个二两),走进旅馆的房间,倒头就睡。同房间的另外一张床每天都换人,这一天,住进来的人从进来到离去,我都没看到,一觉从前一天的下午5点钟左右睡到了第二天下午的3点多种。爬了起来,头重脚轻,跌跌绊绊的走出旅馆,在同一个餐厅吃了点东西(记不得吃什么了),回去继续睡,大概到了第二天的早晨4、5点钟,终于睡醒了,起来洗洗脸,收拾一下东西,退了房,慢慢地走到汽车站,买了当天去预旺的车票,因为去的早,买到了一号车票。在车站的候车室烤着火,等到发车。当天的中午回到了家,父母在前一天就等着我,想知道考试情况,结果等到天黑也没有等到。第二天,一直在张望着路口,终于看到我走回来了。那个时候没有电话,着急也没有办法。 此后不久,我又到县城集中,参加了同心县水利电力局的水利专干培训。在此期间,收到了体检通知,全县参加高考的有几百人,收到体检通知的好像是23人(或者27人, 记不清楚了)。在县医院体检时,又遇到了一点小麻烦,X-胸透后,医生问我叫什么名字。出来后,大家相互交流,发现只有两个被问了名字。果然,第二天,我们两位被问了名字的又被叫去复查,复查的结果,是合格,据复查的医生讲,胸透发现我的心脏有点偏大。然后是政审,我们公社的一位阿訇的儿子,政审没有通过。当时,这位阿訇还在服刑,公社的其他几位领导认为政审可以通过,理由是其父已经服刑多年,这位儿子其实并没有受到多少反动家庭的影响,但书记坚持不能通过。半年后,服刑多年的老阿訇被平反,其子也再次通过高考,上了当地的一个师专。除此之外,所有人都通过了政审。 志愿是在体检和政审后填的,但高考分数并没有公布,所以只能凭感觉填志愿。那一年,在宁夏招生的的专业中,有三个与物理有关的专业,一个是中国科大的地球物理,一个是南京大学的核物理,还有一个是宁夏大学的物理。可以填报三个志愿,我就按照上面的次序填写了这三个与物理有关的专业。选择与物理相关的专业,其实完全不代表自己喜欢物理,事实上,在30多年的以物理研究和教学作为职业的生涯中,我也没有真正爱上物理。当时,只知道李政道博士和杨振宁博士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他们是物理学家,所以,感觉学物理一定是最正确的选择。 1978年2月中旬,参加过体检,且通过政审的考生陆陆续续都收到了录取通知,而我一直没有收到。每天,邮递员会去预旺拿一次邮件,我每天都在焦急地等着邮递员,每天都是失望。2月份一天天的过完了,我基本上断定不会来通知了,但总是想不通。因为凭感觉,拿到宁夏大学通知书的几位不会比我考得好。到了2月份的最后两天,我已经不再迎接邮递员了。 大约是3月1日(或2日)中午,邮递员敲门走进我的房间,非常神秘地告诉我,他得到消息,我没有被任何学校录取。当时,我立刻意识到通知书到了。然后,邮递员拿出一封从南京大学寄来的挂号信,并让我当面拆开,他也想见识一下南京大学的通知书是什么样子。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那个牛皮纸信封,双手颤抖着拆开,拿出了那份被录取到核物理专业的通知书,以及报到注意事项等的说明。我还在那里慢慢地看着通知书,邮递员已经把消息传遍了公社大院,十几位公社干部都跑了进来,欣赏了那份通知书。 然后,我拿上通知书,向家里走去。20里山路,步行了一个小时,这可能是我走路最快的一次了。还没有走进院子,弟弟远远地看到了我,回头奔了进去,等我走进院子时,父母全迎了上来。“宁夏大学?”, 我回答:“南京大学!”。后来得知,当时父亲感冒发烧,躺在炕上休息,但得知我的录取消息后,感冒尽然就莫名其妙的好了。 按照通知书,我应该在3月1日报到。但这显然不可能了。通知书在路上走了十几天,已经过了报到时间。当天下午,妹妹赶到离家15里的预旺,给南京大学发了一个电报,告知刚刚收到通知书,赶不上报到,请求推迟几天。然后就开始办理户口,粮油关系等等。三月三日,再次回到公社,办理了相关移交,原打算办完移交就回家,但晚上公社开欢送会,于是捎信回去,打算第二天从公社直接到预旺乘车,让家里把东西带到预旺汇合。 公社有20名左右的干部,每人出了大概2元钱,由厨房的师傅办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在公社的会议室召开欢送晚宴。晚餐上备了红酒和白酒,白酒是没有牌子的散装酒,但度数并不低,红酒其实是酒精和糖水兑的,有点甜味。在餐桌上,不断干杯,不断地被祝贺,我也非常兴奋,喝了很多。晚餐结束后,所有的20多位在门口排队,每人敬了一杯酒,我一口气喝了20几杯散装白酒。走出会议室,感觉脚下的地面左右颠簸,一会儿左边翘起,一会儿右边翘起,跌跌撞撞地走了大约50米,到了宿舍门口,发现两个妹妹和弟弟等在门口,说父母交代,晚上一定要回去,第二天从家里走。当天晚上,公社大院边上的广场正在放露天电影,我说,你们先去看电影吧,看完再回去。他们去看电影了,我走进宿舍,倒头便睡。然后被敲门声惊醒,妹妹和弟弟已经看完了电影。我爬了起来,头有点痛,但已经不晕了,几个人摸黑向家里走去。到家时,大概已经有二点了,睡到五点钟,被叫了起来,在父亲的陪同下,又向预旺走去。母亲,奶奶,几个弟弟和妹妹都爬了起来,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目送我离去。后来得知,母亲一夜没睡,不断地检查行李。 第二天到了县城,在公安局开了户口证明,粮食局换了粮油关系。第三天离开了从未离开过的同心,到达银川,然后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迷迷糊糊地到了南京大学。生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南大时,辅导员帮忙查了我们的高考分数,当年的总分400分,我考了290分,其中语文83分,数学72分,政治68分,理化67分。后来查到1977年宁夏的理科分数线是235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486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每个人心里都要有座小神庙
damin123 2014-7-18 14:43
每个人心里都要有座小神庙 大民 多年前,我家住在村口,出门就是菜园子,再往前走就是公路了。在菜园子的一个拐角,我经常看见有人烧纸留下的纸灰。问妈妈这是什么?谁在这里烧纸啊? 妈妈说:“这里原来是一座土地庙,破四旧时被毁了。有人来烧纸,看来是家里遇上麻烦了,求土地神保佑。” “可是庙早就被拆了啊。” “庙拆了,神还在。”妈妈说。 这是我的记忆里仅存的一点点关于“神庙”的印象。我是新中国出生的中国人,我们被教育成无神论者的同时,相信了唯一的一个神,那就是“没有神”,如果一定要有,应该是毛主席。因为村口的“神庙”消失之后的很多年,家家户户的堂屋台桌上开始整整齐齐摆着毛主席选集,放着毛主席石膏像,正堂的墙上是神彩奕奕、红光满面的毛主席像。在最疯狂的日子里,我们被安排跳“忠字舞”,要“早请示晚汇报”,我们对着一张彩色的纸张寄托我们灵魂深处那一点点残存的宗教感,一点点莫名的原罪感。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有很多的祖先,在我前边我们家族有几千年,无数人。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墓,就在北山坡上,但是“清明”、“七十五”、“过小年”等日子里,我被爷爷牵着手,频繁的上香、磕头,烧纸钱。在毛泽东时代的,我们是被禁止上坟烧纸钱的。因为那是封建迷信,封建主义或者资产阶级。作为红卫兵,是不能参加这些愚昧落后的活动的。 那几年,每逢上坟祭典祖先的日子,村里就要与干部和红哨兵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上山的路口被堵上了,有红哨兵手持红缨枪把持,谁也不能上山。提着小箢子,装满祭奠食品和纸钱,费尽周折也躲不过这些人的层层封锁。二大爷比较勇敢,看见张家的三小子站在路口,装作没看见,径直走过去。红哨兵三小子伸出木棍子拦截,被他一把扯过来,连人带棍子摔到沟里去了。嘴里骂道:“你那娘的不是人养的?你爹也要死的,你娘也要死的,你也有老的那一天!” 二大爷是个急性子,但是付出了代价。连续被批斗,折磨得快要疯癫了。大多数人是趁天黑了,站岗的撤走了,红哨兵被自己家长拽回家了。才摸黑上山,匆匆忙忙给列祖列宗送上一大纸钱。有的也要忏悔,内疚,请求原谅。无非是年景不好,钱不多。或者某某某看着不让来,来晚了。等等。 什么时候上坟祭祀之类的活动被解禁了?我记不清了。我感觉时间基本上是与主席像被撤销、红宝书被尘封、早请示晚汇报之类游戏也停止了的时候。慢慢地,孝子贤孙手上有了钱,仅仅烧香跪拜已经觉得不够隆重了,就扩建坟墓,立碑刻文。煌煌巨制,老远就能看得见。有些地区或人开始为自己修坟墓了,这些遥远的传说中的事情,重又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其实这些现象,不过是人的生命观念的一种最朴素的反映。中国是没有统一的大宗教的,比较泛神,天地君亲师都可以使自己的崇拜对象。走遍神州大地,各地都有自己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神灵,偶像。这些东西是自然产生,不是源自愚昧,也不是政府提倡,而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短暂的人生中,感悟、积累下来的一种感觉。不知死,焉知生?不知道死亡的不可避免怎么知道人生有限。多么痛苦或者风光的人生,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多么贫穷或者富有,都有回归为零的时候。比尔·盖茨也退休了,麦克尔·杰克逊也早已经满脸皱纹;长城至今逶迤万里,修长城的人哪里去了? 那一年我把自己的父亲送上了北山坡。我站在父亲的坟前,恍然间看到了人生的本质。我甚至看见了自己的将来。我下意识地在父亲的坟墓旁边踅摸,想找一块比较宽敞的空闲地,将来自己用。我看见层层叠叠的小坟丘,大大小小,错落分布。很多已经几乎看不见了,消失在杂草丛中。我知道父亲的爷爷的坟墓已经找不到了,他的也会消失,甚至我的,所有人的一切都会消失。我看到了人类无法逾越的那个极限。 什么在极限处?我想就是宗教,宗教意识。一种精神上抚慰自己沉醉自己,让自己感觉平安和松弛的东西。在“极限”下面,每个人,无论贫穷富有高贵低贱,都是平等的,这个时候我们眼前的一切功名利禄都变得不值一提,我们眼睛会放出仁慈、悲悯、超脱的光芒。像上帝那样,至少像耶稣那样,像孔子那样。 耶稣被绑在十字架上,马上就要被老鹰啄食了。他说:“原谅他们,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有一言可以终生行之乎,其‘恕’也。” 滚滚红尘中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们,抽个时间,到烈士陵园看看吧,到自家列祖列宗的坟墓上看看吧。这跟封建迷信没关系,这跟有神论无神论没关系。您是达官贵人,还是草民百姓,都会是别人的儿孙或者儿子的祖宗,总有一天化作这里的一抔黄土。有什么心事,就念叨念叨,他们会告诉你一切。如果不能回家,就到十字路口,烧一炷香,燃一卷纸,不能跪拜,至少也肃穆站立,沉默一刻钟。看见香烟缭绕上升纸灰漫天飞舞的时候,您的心里就会悄悄矗立起一座小小的神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您的灵魂盘桓于其间,会感觉很美好 。 (选自大民随笔集《教育需要人间烟火》,世界图书公司出版, 2013 年 10 月)
1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返鲤鱼洲(8)---国庆献礼
xuxfyuwp 2014-4-15 15:14
记得1970年秋,我们在自己的菜园子里收获了一个大冬瓜,重83斤。 那年正好遇到农场要派人回北京参加十一天安门观礼活动,我们学校也有一个名额,被选中的是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辛哲华,后来回北京后还曾在一个班学习,高中毕业后见过一面,是78年大学放暑假时的一次小聚,以后就没再见过了。当时确实是很羡慕,为了给她准备参加观礼活动,我们和老师一起讨论如何挑选向国庆节献礼的礼物,最后决定就献上那个83斤的大冬瓜。定下礼品后,还要简短地写上几句话,我也一起参与了编写。最后写好的词是这样的: 井冈山麓把根扎 鄱阳湖畔开新花 五七路上结硕果 小将敬献革命瓜 记得在讨论最后一句话时,我开始提出来的词是:“八十三斤大冬瓜”。有的人赞同,认为既通俗又押韵,也有人不赞同,认为过于直白,韵味不足,讨论了一番后,改成了“小将敬献革命瓜”,就一致通过了。那是我们都被称为红卫兵小将,估计现在的人会觉得怪怪的。 后来这个大冬瓜真被运往北京了,估计不会送到天安门,说不定被北大食堂下锅了。 观礼回来后,代表们给我们作了汇报,谈了体会与感想,还一起演唱了一首歌,歌名好像叫“我们见到了毛主席”,记得开始两句词是:“红太阳光辉照心里,我们见到了毛主席”,曲调很好听,至今还能哼得出来。当时对这些代表们真是打心里羡慕。 (原文写于2009-05-21 06:28:09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田园梦
热度 9 liaoxiaolin 2012-7-8 08:03
我的田园梦
我每周末基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周六的早晨走路到学校的菜园子,顺便去爱丽丝湖看看鳄鱼一家还有甲鱼。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有一块自我开垦的菜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采聚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我向往的画面。是的,在古代如果我有才情,我应该是半个田园派的。 小时候父母有一大片的菜地,种很多的蔬菜,除了地上长的辣椒茄子,就是要搭架子的扁豆豇豆,那些都是我童年印象最深的。后来城里扩地修马路,菜地都被占用。我的菜地回忆就转换到老家农村更广阔的菜园子:夏日有长得密密麻麻高高的玉米,可以挽个篮子,直接颠着脚伸长胳膊摘那饱满的玉米,周围就是叫个不停的知了。回家捂在灶台烤玉米或者放在沸腾的大锅里煮,都是香喷喷的。记得那时候我好长时间都不清楚玉米和高粱的区别,因为他们都是高高的,都有穗子;当然知道高粱和酒有关。后来终于弄清楚了两者的体形是有很大差别的,于是可以在其他的同学面前显摆自己认识高粱和玉米了。 我的另一个笑话,就是把麦子和水稻分不开,到现在老爸还笑我把小麦苗当成韭菜。小的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每年暑假去故乡的小山里了,一路的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的。然后就可以吃到地里最新鲜的蔬菜,大铁锅煮出的米饭底下嘎嘣嘎嘣脆的锅巴,自家门前的种的葡萄!再用井里透心凉的水洗把脸,完全让我忘记了可恨的蚊子。后来回去的次数少了,但我的体格已渐渐强壮,我可以尝试着去田里弄些喂猪的菜叶装进背篓背回来,也可以牵着麻绳把桶放进深深的井里扯几桶水上来。我以为我是强壮的,但当那竹篓勒在我双肩,再走上几步路背回家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活不容易;而我也从扯水的过程中体会到物理中讲的浮力,知道母亲说她三五岁的时候,半桶半桶拉水上来的艰辛。 我很幸福的有着这些回忆和这些体验,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还能保存多久。那些种田放牛的老一辈很多都离开了,剩下的青壮年也大多受不了繁华都市的诱惑去了城里打工。现代农业,现代田园的概念是不要被或已经被提上日程? 而我的父母依然有着很深的土地情节,即使住到了城里。每年在家呆的时候,我都会有机会和父母去后面的山上采野菜,父母都是经过苦日子的,所以知道什么可以吃。比如春初的时候会去采嫩的荠菜;夏天有蒲公英;秋天的时候,他俩会走上好几里地去搜索金银花和小野菊花,回来洗净煮好然后晒干日后就是安全健康的金银花野菊花茶了。这是他们那一带的人让我羡慕的地方,所谓的“靠山吃山“,取之于大自然但同时也善待大自然。我家的阳台,也被父母利用的很好:种种小葱和蒜,日常的需要也就措措有余了;这些年他们又弄了些朝天椒的种子,到夏天也是长势甚好,我去年回家的时候就带了些晒干的辣椒;他们也尝试了葡萄,但是地方有限,只结了些稀疏的果子。老爸老妈就是种田的好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 天下女人采访舌尖上的中国主编做的一期节目叫“尊重食物尊重生活“,主编说其实那节目的目的不在于介绍中国的食文化而在于介绍与食物相关的人,比如夏天的早晨划着船去泥塘挖藕的人们,讲到捕鱼的网孔不是“疏而不漏“,而是网孔大到足以放掉小鱼苗以实现可持续的捕捞。这些都是人们最原始的与自然交流和谐相处的方式,那时候没有“可持续发展“那么高深的政策,最多也就是“天人合一”的纯朴的思想,但是人们朴实的坚持着。舌尖上的中国主编说,其实节目的主旨也是在记录那些日渐消失的生活方式。 开头提到的学校的菜园子,也算是我在这边的乐园:不知道这个菜园子建立的初衷,但是学校的政策是学生可以花很少的钱租块地,然后就可以自己耕作了。很多的中国家长去看孩子的时候就种地,每到夏天就会有广告说“自己地里种菜太多吃不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花些钱到菜地里摘些回去吃“。我每周去的时候,都要绕着那块园子走上一圈,看看新长出的宝物,自得其乐的。上个周,竟然发现了架子上吊着的西葫芦,地上爬满的各种瓜。我那个“像猪八戒一样坐在西瓜田里,左手一口右手一口“的梦就像要实现了一样,欢欢喜喜的;甚至还神经兮兮的打了电话借了相机,拍了下来。 田园将芜,胡不归? 架上挂的。 地上爬的。 我知道有一天我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梦要成为现实。 爱丽丝湖里的常住居民之一。 爱丽丝湖里的常住居名之二。
4745 次阅读|26 个评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华而不实
热度 7 cutefay 2011-8-1 21: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华而不实
今天去爷爷家,爷爷村子的面貌和今年过年的时候完全不同了。爷爷家的房子一侧的墙壁被刷成橙黄和蓝色相间的,道路两旁的杂草丛和菜园子周边弄了栏杆,里面种了一些花,还盖了一座超市。到我爷爷村子的主路铺了沥青路。原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动之一。 我问爷爷那超市谁来经营,爷爷说没人经营,就一直空着。于是我就觉得,除了看起来稍微美观了一些之外,其他的几乎没有变化,看起来真有些华而不实。后来我听爸爸说,后续的工作还要给每个农民家里建仓库,希望后续工作能够有些实质性内容。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原来的那农村面貌,不喜欢现在被涂得花花绿绿的面貌;我更希望路边的地里种的是蔬菜,而不希望种的是只可以观赏的花朵。 据说山东还有的地方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所有的平房都拆了,让农民住楼房,这楼房冬天又没有暖气,让农民怎么过,还不如原来平房还可以烧个炕取暖。另外,农民住楼房了,就没办法养鸡养猪,晒粮食都要到顶楼的阁楼去晒,多麻烦啊!我觉得这也是表面工程,农民还不如住原来的平房舒服呢!我个人还是很喜欢那种有个院子的房子。 爷爷村子30年前有人口800多人,而现在只有400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0多个,30岁以下的年轻人没有在村子务农的,全都在外工作。我想这样下去,再过50年,这个村子可能就没落荒凉没人了。这真是悲哀啊!不过我想也许那个时候爷爷村子的地会被有钱人给包下来搞大规模种植,就像美国农场主那样。其实现在爷爷村子有好大一片地都被某个有钱人包了搞大规模种植了。或许,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后我爷爷村子会被拆迁,盖上楼房,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无论如何,都让我觉得很心酸,因为这里充满了我童年的回忆,我不希望村子不存在了。我是个恋旧的人,每每看到类似的事情,总会觉得难过。 新建的无人经营的超市 农村新旧面貌对比图的展板 新的面貌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60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妈妈的菜园子
热度 9 学数学的苹果 2011-7-30 20:32
妈妈的菜园子
全部是不打药的,所以形状不大好看,味道很赞阿.
3482 次阅读|37 个评论
看家护院——QQ的生财之道
热度 1 sheep021 2011-3-11 12:54
亦动亦静: 偷完菜了? 晓晓10:40:47 菜哪有偷完的时候呀,要持续偷得 亦动亦静10:41:42 别累着腰,适可而止吧 晓晓10:42:56 腰倒是没问题,就是怕狗,现在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总喜欢在菜园子里养狗,烦死了 亦动亦静10:43:43 你也养几个,花钱买几个大狗 晓晓10:44:15 买狗倒是没问题,就是狗食太贵了,养不起的 晓晓10:45:02 我有点饿了,不知道吃点啥好 亦动亦静10:45:02 白给你护院啊 吃啥都行,别吃狗食,狗食太贵 晓晓10:45:57 不是啦,狗可以用金币买,而狗食要用Q币买,Q币要用钱买的 亦动亦静: 俺终于明白了,QQ免费建菜场,大家种菜、偷菜不亦乐乎,也不是白白让你们玩偷菜啊。他可以通过帮你看家护院挣物业费啊。 哈哈,网上也没有免费的菜哦。 备注: 亦动亦静 是俺 晓晓是俺领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参加博赛好比务菜园子
fengzhigu123 2010-5-12 23:14
科学网博赛正式开始十多天了,竞争还是很激烈的。而实际上文得最早的时候是不知道有科学网这回事,更不知道有科学网博客大赛这件事情。有一天一位跟我关系很好的同学专门给了我一张宣传单,是关于科学网博赛的宣传单,说是专门替我拿的,她知道我在天涯上有博客,而且发文章的效率有很高,说我的水平参加这个肯定比较容易,于是便有了我注册账号,开通博客和参加博客大赛这件事情。 从我开通科学网博客这件事情上看,我想科学网开办博客大赛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初衷的,也即扩大影响力,提供一个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个企业和网站的必然诉求,而通过这么多人参加博赛,他们身边的很多人也知道了科学网和科学网博客。 写写博客我想是个很好的习惯,但是参加博客大赛的话,则就又是另一件事情了。因为平时的写博,不必关心点击率和支持度,这就好比种了一个菜园子,却不用担心会不会长出多少菜来,因为自己不依靠这块菜园子过活;而及至参加博赛的时候,作为人难免就会有一种功利的思想,是想让菜园子结出果实来的,而这就需要务弄才行的。 这种务弄却是需要智慧才行的。对于那些已经在科学网建立起自己的圈子的老手来说,参加这样的比赛对于他们是容易的,因为他们已经保有了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这些人会经常去顶他们,他们互相结成一个隐形的连接,互相切磋文章。以文得在天涯社区的经历而言,这样的交流是高效而且实用的。 之所以这样的交流实用而高效主要表现在博客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不管你是多么的大牛,在博客面前大家人人平等,我可以去顶你的文章,而你礼尚往来也会来看我的文章,大家互相交流逐渐之间就变得亲密了。而这种学习往往可以弥补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牛人总是很多,我们每一个人所真正了解的不过是某一方面沧海一粟罢了。 再回到博客大赛上来说,对于新人就必须要去寻求建立一个这样的圈子,只有建立起自己的这样一个圈子,才有可能感觉到存在,产生主人的感觉。 而要高速建立这样的圈子,文得以为第一点就是必须要多和一些你喜欢的老师交流,而这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第二点则是自己要有能够拿出去的特色和专长,这样才能够吸引这些老师。第三就是在交流过程中必须对这些老师充分尊重。文得所说的尊重并不是指迷信所谓的名博,而是要保持谦逊,但在看的过程中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只有有自己的观点才可能和对方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产生火花,从而提升自己。 要完成这样的一些事情,必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可能也是博赛本身存在的缺陷,因为这样就把博文比赛演变成了一种时间大战,谁更注意时间的投入,谁更闲便有可能产生好的结果。 但世间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对于我们而言,适当的适应能力是必须的,因为很多时候抱怨无用,真正有用的便是抓住和寻找到问题的症结迎风而上,这大约也是我们在科研中需要的一种精神。 最后,文得要说既然参加了博赛,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菜园子务弄到底吧。
个人分类: 杂言杂语|334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