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底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画乌龟招学生怎么样?
wonsure 2014-3-28 22:59
现在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是按计划招生的,什么计划呢?就是每年招多少人。 这种做法存在一个问题,也就是考试结果还不知道呢,录取人数已经定好了。 不论考得怎么样,招生人数不能变,那什么变呢?分数线! 60分万岁不管用了,底线没有了。如一些研究生考试科目,分数线划到30来分。30来分是个什么概念? 如何保证质量呢?如果以后大家都不学,考试时随便画几个乌龟,是不是也会根据画乌龟的情况,录取足够的人数呢?以后这些人出去,是不是照样能够竞争到关键岗位呢? 国内类似的事情很多。 比如高校之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不是学校再差,每年也要照顾几个晋升教授的指标呢? 参加国际会议同行聊天,国外的大牛是Assistant Professor,中国随便一个就是Full Professor,吓得老外只敢称中国的教师为Doctor,不敢称Professor了。 没有底线,还有规则吗?
2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为理想与底线的道德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3-10-16 16:29
为什么国人常常会混淆 美德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适用范围呢?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过去那些师爷老吏在写判词时常写道:查无实据,事出有因。我们在指出国人犯的错误之后,还必须要以同情的理解,指出国人犯错误的深刻根源,揭示出这种错误背后的合理因素。 混淆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道德本来就具有两种 不同 的功能:作为提升精神境界的理想和作为约束行为的底线。而且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其实又是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关系的。这当然会使得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复杂起来。 作为理想的道德,自然是只能要求自己的,对别人至多只能是提倡而已。而作为底线规范的伦理,则不仅具有自律功能,也有评价他人行为和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前者以君子的人格、圣贤的榜样来激励人们,后者则以不可杀人等普遍原则来约束人们。前者关乎人的内在修养,而后者则是对人的行为的评判,二者的区别很清楚。 然而,二者也不是毫无关系的。因为,毕竟内在的精神修养,必然会在外在的行为中 表现 出来。另一方面,外在的行为表现要以内在的精神修养作为动力才能实现出来。正是由于这种内在联系的存在,使得许多人分不清两种道德的功能,以及适用范围,才会导致今天国人一方面对积极行善者求全责备,另一方面又放纵作恶者。这一点在动物伦理学的问题上就更加突出了。 “挥舞道德大棒”而不自知实例2 道德评价者是运动员兼做裁判员吗? “挥舞道德大棒”而不自知实例1 【自我精选】反对以伦理道德评价他人言行者不可避免地自相矛盾 【自我精选】倫理道德僅僅是自律的嗎?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591 次阅读|7 个评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gaosihui 2013-9-27 14:49
古有邓通为汉文帝吸脓,今有农妇为领导洗内裤。其实这些,无可厚非。关键看是否还有底线,看你是否刻意留意自己的修养。这才是根本。
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底线之下三千尺,圣女也要落九天
热度 15 陈安博士 2013-5-29 19:02
  那天和朋友谈话,说到要把所有科学家都要变成罪犯的问题,朋友说:也许是政策有意为之。   今天看“1天=3天”的新博文中的几封E-mail,也有类似的感触,即便你内心给自己设置了一条无法逾越的底线,但是,外界对于你的勾引或诱惑还是很难让你保有自己的本原底线的。   然后,因为被诱引并不是个人的错误,不断被诱因更容易让人失去自我,人会很自然地突破自我的本原底线。于此同时,法律的底线也被突破了,你成了随时可以被逮捕的罪犯。   要知道,明文的政策可没有允许你当罪犯呦?当罪犯完全是你自己的选择。   也所以,看着那些在海外当教授的科学家伙们纷纷回国当起了罪犯,我内心有着无比强烈的感触。   这样的作为,在法制国家是打死都不敢的吧?!   原本在海外一直都是奉公守法的君子,个人的底线在社会底线的三千尺之上,即便偶尔因为不小心逃个票都内心惶恐,可是,换了一个环境,底线迅疾突破了个人的最低,然后直接就冲着社会的最低底线之下三千尺一路狂奔而去,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而等你成了罪犯,其实一切就都变得无比简单了。对你宽容你当然应该感恩戴德——好好静夜里偷着乐去吧;对你不那么客气完全也是应该的——你连法律都触犯还需要多客气吗? 哪天一不高兴,就请你进去喝杯茶多待一阵子,那也是正当的——难道你是罪犯这一点不是证据确凿吗?   人的向上攀升需要很多年,而下坠只需要几秒钟而已——你可以解释说是因为迅速到达底线之下三千尺会得到失重的快感,但是快感的时间还是短了点。   当然,其实很多人只看重当下,对于未来和未来的未来,谁去管呢!
个人分类: 人论|4227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应有怎样的“底线”?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1-18 08:23
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应有怎样的“底线”?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 1 月 15 日 认为: 在中国宣布这项可能具有刺激性的测绘计划之前,中国和日本过去几个月一直在打嘴仗。 一名西方外交官说,中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让国内民众看到丝毫退让的迹象”,双方“都表明了自己的底线,这么做是危险的”。 不过,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中日双方都希望避免发生军事冲突,而且在战斗机匆忙升空之前,双方一直谨慎地避免让军事装备彼此接近。《简氏防务周刊》的亚洲问题分析师詹姆斯·哈迪说,在骚乱和外交关系紧张的背后,事态的升级一直是有节制的。 哈迪说:“双方都知道,不受控制的事态升级对每个人都将是具有灾难性的。不过,中国或许正在逼近日本划定的底线。”哈迪还指出,问题不仅仅在于中日两国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还在于这场争端中完全不存在任何的调解方。 关键在于: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究竟各自应有怎样的“底线”?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2 战时,同盟国波茨坦协定,也表明应与台湾一起,归还我国。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 但美国却违反公理和协议,私自将所谓“管理权”非法给予日本。虽自知理亏,而以所谓“对主权不持立场”仍不改正。致使日本趁美国“重返亚太”的鼓励下,不断制造事端,直至搞出“购岛”闹剧,妄图霸占我国领土,钓鱼岛。而美国却公然无理表示中国领土,钓鱼岛,属于所谓“日美安全条约”,实际支持日本的侵略、霸占恶行。 因此,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底线,就只能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日本在美国的鼓励、支持下 妄图霸占我国领土,钓鱼岛,却无理声称是它的领土,却连美国也不得不只能以所谓“对主权不持立场”。它怎能以此作为它的“底线”呢? 如果国际社会允许或听任它们这种侵略、霸道的“底线”,又怎能有国际正义和世界和平、和谐?!
个人分类: 其它|20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博】底线
热度 7 dongping2009 2012-9-22 16:58
【微博】底线
底线! 底线?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脚踏田间|372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底线’到底在那里?
热度 6 lin602 2012-6-27 17:42
手机经常莫名其妙地接到‘卖房’‘帮助申请专利’等系列广告电话。有时候我们在开车,有时候开会,有时候上课,你说烦人吧。这些电话还不等同于诈骗电话,那些诈骗的骗子反正是‘坏人’,可这些打广告电话的人可不是坏人呀。 这个社会怎么了,有时候你批评他们,他们还‘挺有理’似的说:‘你为什么用手机’? 我们用手机怎么了?妨碍他们了? 我不知道,这个社会做人的底线到底在那里?
2847 次阅读|14 个评论
“底线”与“地线”
热度 5 boxcar 2012-1-13 08:35
前几天迟菲博友说“ 一看到加引号的拆字的博文题目 ”【1】就会想到是我的博文,今天特地在此“纠个偏”,其实倒不一定是拆字,更多的时候是“撷英”(读音相同但本意却“八竿子打不着”的不同语词),再有,就是在一个成语或句子之间夹杂逗号的重新断句成对其意义进行颠覆性曲解的题目。为了再次展现俺的撷英绝活儿,今天写一篇底线与地线,以飨各位博友,并请接地专家小 ^_^ 同学(丛远新博友)批评指正。 在论及做人的时候,我们常会看到“底线”这个词。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 2 】,底线作为一个“ 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谈判双方讨价还价时心里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或某项活动进行前设定的期望目标的最低目标和基本要求。 ”底线作为一个“ 伦理学术语 ”指的是“ 道德底线 ”。套用军事术语或体育运动术语来讲,底线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底线”若被突破,则意味着彻底崩溃,再也 Hold 不住了,也就完全没救了。总之,谈判的“底线”固然不可以没有;做人则更需要有“底线”,那些 没有“底线”的人,或者让人看不到“底线”的人,都是很可怕的,因为,与“没底线”的人打交道,无疑会让其他人感到“心里没底”。 与在用法上很社会、很经济和体育也很伦理的“底线”相比,“地线”的用法非常技术也非常物理。百度百科关于“地线”的说法是“ 用来将电流引入大地的导线,电气设备漏电或电压过高时,电流通过地线进入大地 ”【 3 】。主要是指供电地线,对应的就是俺们大家常用的电源插头上面的第三条腿或者插排上的第三个孔。千万别小看这个“第三者插足”,一切正常的时候它似乎可由可无,似乎最多是让插头插在插座上时更稳固些,可一旦您的电器设备哪一天某处该绝缘的地方 Hold 不住发生了漏电,它可是要起到保护您老安全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这条地线保持着畅通,则泄露到机壳的电流可以通过它传导到大地。如果不畅通,则漏电导致的机壳电压会加在接触它的人身上,然后产生一个通过人体流向大地的电流,也就是发生了触电事故。一旦漏电,轻则很暧昧地让您麻酥酥一下;重则让您的肌肉剧烈收缩;再重些,您的肌肉就不会收缩了,电流源源不断地流过,直到别人发现,断开这个临时电路的电源或电路(例如“黄大锤”八十元一锤把巩汉林砸开)为止,在电路断开之前,人可能已经收到了伤害甚至因此而死亡。可能遭遇雷击的建筑物会安设避雷针等防雷设施,也是要通过一个专门的接地线接地的,以便雷电的强大电流通过接地线导向地球而避免建筑物受损。可见,作为电器设备的地线,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没有地线的电器设备,就像面对没有“底线”的人一样,让人生畏。从另一个角度讲,地线本身其实就是用电设备的安全底线。可见“底线”和“地线”不仅读音相近,而且其意义更是大有相通之处。 做人做事若有“底线”,至少不会冒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经济、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风险,这样就可以保障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的,相对于给自己安上了一条工作状态良好的地线,不怕漏电(秘密泄露)也不担心雷击(老百姓发誓赌咒常说的“天打五雷轰”?)。相反,若没有“底线”,虽然有可能因此而降低了“成本”、获取了更大的“利益”,但安全性却大打折扣,“无事”还好,“有事”则难免会面临迅速崩溃的局面。 参考: 【1】 迟菲: 有时候看到博文标题就大体能猜出是哪位博主的博文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id=527839 【2】 http://baike.baidu.com/view/525346.htm 【3】 http://baike.baidu.com/view/546609.htm
个人分类: 科普|4139 次阅读|11 个评论
陈志平的底线
sstone2009 2011-11-10 16:56
最近断断续续看了些中央一套的电视剧《下海》,许多事情让我很感动,人间的真情、困难的考验、世事的不平……最让我惦记的却是陈志平的底线! 陈志平发誓要替他的前妻还集资款,于是下海了,他开了个小餐馆,不久因为一个机会,开始组建工程队,做起施工来。几年后,他终于还清了集资款。 陈志平发誓不能亏待每一个工人,于是他宁愿承担巨大的损失,把设备贱卖了,给工人发工资,让大家安心回家。 陈志平感恩肖肖曾经帮助他走上了新的创业之路,即使在她卷走了几百万工程款几乎让他无法翻身之后,他依然那么平静,成了唯一没有去为难她的家属的债主。 陈志平心里有一条不会被任何人左右的底线,他说,决不损害国家利益,决不损害他人利益。在美满的故事结尾,陈志平坚守住了他的底线,做到了干干净净地挣钱! 是的,我也相信,可以干干净净挣钱!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活的底线
菲在路上 2011-7-17 21:28
生活的底线,就是记得坚持,然后再坚持 做人做事的底线,啥时候都别轻易改变 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来时的路 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回家的路 无论社会看起来多么浮躁,都别忘了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无论环境再怎么变,都别让环境影响我们的最基本的生活 无论怎么样,都别没有的底线,都别迷失自己 坚持微笑,坚持努力,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人在做,天在看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道杠”激起千层浪
热度 11 lvnaiji 2011-5-16 16:50
吕乃基 “五道杠”所激起的千重浪似乎正在平息。 虽然网上民意汹涌,捉摸不定,但潮涨必有潮落时,如三聚氰胺,如地沟油,如方舟子与王菲之争,如高晓松醉驾,事后未必会留下什么大的印记,也没有什么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 但是博主以为,“五道杠”事件有所不同。 当家长把孩子的“事迹”特别是照片放到网上,本以为能进一步得到更多的赞扬声和羡慕的眼光,然而却引来如此与预料几乎背道而驰的浪潮。浪潮,比五道杠本身更值得回味。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自由选择,无可非议。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如此。 譬如郎朗及其家长,虎妈及其女儿。这样的选择基本上是个人行为,不会对社会对他人构成影响甚至威胁。然而,虎妈已经遭到女儿的激烈反抗。一旦虎妈出版她的育儿秘籍,试图把她的所谓“成功”“复制”到更多家庭时,便受到社会强烈的阻击。在高度社会化的今日,个人选择同样已经高度社会化。至于从小立志从政,由于政治与音乐的社会化程度几乎有天壤之别,自然会引起社会更大的关注。“五道杠”中的家长难道不正是想让孩子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吗?既然如此,那么反过来被社会影响也就顺理成章,只是出乎家长预料罢了。 问题还不止于此。 官本位在当代中国实在是司空见惯,何以五道杠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是因为官本位在毒害了社会细胞之后又把它的触须伸向未成年人,伸向儿童,而且堂而皇之地以制度——五道杠——固定下来。武汉市的有关机构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感到任何不妥,或许还有创新之感。少数家长不仅自己完全融入官本位,失去了自我,进而让自己的孩子同样融入,泯灭童心。 儿童,可能是当下中国免受官本位侵袭的最后净土。 成年人欣赏童心,因为童心意味着天真无邪,蕴含着所有的希望; 成年人羡慕童心,因为童心映射出成年人在社会中的遭遇:不平、扭曲,乃至堕落; 面对儿童的“大眼睛”——已经蕴藏了不相称的酸楚,成年人感到内疚,体会耻辱。 童心,既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又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然而看看那张照片,那种神情,折射出童心受官本位的毒害之深!这里用不着中医的望问诊切,每一个成年人一眼可见,这种神态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一个正常健全的儿童。实际上让每一个看到照片的成年人感到心疼、心悸,甚至恐惧!虽然有邻居羡慕五道杠,羡慕如此小小年纪即进入官本位的系列,也就是直接步入在官本位中向上的通道。相信看到这张标准照之后会幡然醒悟,心中会默默地自问:你,是要让孩子如此扭曲,还是成为一个正常和健全的人? 正是这样对儿童如此这般的诱惑、扭曲和摧残,终于激起民众对官本位如此强烈的反弹浪潮。 曾经以为在信仰缺失的今日,中国已经失去了底线。 浪潮,让人感到欣慰:中国,底线犹存! 即使在官本位如此强悍的今日,民众也并无忌惮。 浪潮,令人感到希望。中国,虽然路还漫长,终将走出官本位。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6416 次阅读|32 个评论
我们社会的各行业一定要坚守住各自的最后“底线”!
热度 17 QFL 2011-4-20 17:28
我们社会的各行业一定要坚守住各自的最后“底线”!
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有没有“底线”呢?本博觉得: 各行业都有“底线”,但“底线”似乎是随着时间的进行而不断地被降低 ;即使这样,各“底线”们也是被争先恐后地不断突破 。 例如,药同学开车撞人后,还捅上几刀;留学生对前来接机的母亲捅上几刀(幸运地是,恰有个老外学了一把“雷锋”,其母无大恙);山西的黑窑工刚被解放,新疆又出现了“包身工”,江西更甚、直接把弱智人杀死冒充矿难者来领赔偿金;瘦肉精还没有退场,健美猪与化妆猪又粉墨上台;江西官员向媒体高呼“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山西一村支书更是直言“我不贪污,当官干啥”;杭州出现“钱多、房多、女人多”的新“许三多”市长…… 由此可见: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除了普通老百姓之外 。 当前, 我们普通老百姓对社会各行业的最后“底线”之期望应该是什么呢? 个人看法如下: 公仆们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不作为、少贪点、少折腾点,至于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不再被奢望了,但若能干点实事则更好 。《南通市公务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就明令禁止公务员们的几十种的行为,例如:观看黄色录像、不见义勇为、搞婚外情、违章搭建……。 教师的最后“底线”应该是:可以办辅导班、收家长礼物、促销复习资料等,但绝不可去猥亵女生等。例如,益阳市明确出台“八个严禁”,其中之一就有“ 严禁利用师生从属关系在单独找异性学生辅导、谈话时,奸污猥亵女生 ”。值得庆幸地是,这个底线目前应该还守得住,尽管网上不时地流传某导师“潜规则”其女研究生、中小学老师强奸未成年小女生等的小道消息。 食品类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无毒的、甚至毒性小是可以的,至于是否天然、营养、美味等则是不重要的 。例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火腿肠、染色馒头、地沟油、红心蛋……等则是要不得的。 城管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用轻暴力执法,但不能往死里殴打小贩们以及偷拍照的观众们 。 看守所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犯人可以正常地死亡,但不可以“非”正常地死亡 。例如,喝水死、躲猫猫死、睡觉死、洗澡死…… 强拆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使用挖沟、砸玻璃、停水电、甚至放毒蛇等必要手段,但不可直接拆倒房屋砸死人 。当然了,江西官员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口号也是要不得的,太招摇得瑟了。 警察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接受小馈赠、破案费等,但不可钓鱼执法、养鱼执法、勾结土匪等、也不可胡乱张贴“抢劫警车是违法的”之类的小广告 。 司机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驾车撞人、撞死人、甚至在撞人后逃跑,但不可在肇事后、再倒车故意碾死人、更不可直接用刀捅死人 医院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用蛮横的态度对待病人、收取红包、哄抬药价、乱收费等,但不可容许医生们在手术后把纱布、剪刀等物品留在病人的腹内、也不可容许护士们未经病人许可而擅自缝上病人的“肛门”等 。 银行界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服务态度差、收"数零钱"费、存款利息很低或无,但储户存折上的存钱数额不可被莫名其妙地减少或消失、也不可给取款人假币等 。 建筑业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建筑物的价格可以高一点,但建筑物不应该在无地震时发生倾斜、裂缝、倒塌等现象 。 …… 各行业的例子是举不完的,其最后“底线”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我们社会各行业的最后“底线”的标准不能再被降低了、或被争先恐后地突破了;否则,这个社会离崩溃真就不远了。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429 次阅读|24 个评论
立委微博:道德底线是动态的
liwei999 2011-1-10 22:48
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一个人的不道德到底能走多远?也就是底线设在哪里? 以前以为,底线就是固定的一条 线,现在发现其实是动态设置的。有道德观强的,可以自称把不说谎设成底线,其实我没有见过能够完全践行的人,所谓白谎就是这么来的,而白谎、黑谎之间其实有灰谎,怎样定义白谎而可以心安地撒谎,其实各个不同,反映了道德观的强度因人而异。 动态设置的要义在,如果一个非道德事件或行为对于人的一生具有决定命运的重量的时候,生活的智慧和本能告诉我们,多数人选择把底线下调。虽然过后可以自责,或者受到别人批评,做的时候还是可以比较心安理得的。 张慈的问题是,她不但做了,就如很多人做过一样,她还要说,还要炫耀,这就注定引起争议和愤怒。可是她这样的性格,又怎么会在意别人的评判呢?她唯一在意的是,不愿给家人、给女儿造成伤害。 judge 别人是很难的,多数时候是危险的、可笑的、不自量的,因为子非鱼,更因为我们不是上帝。当众人拿石头砸街头妓女的时候,耶稣说,你们谁比她更干净。老舍的《月牙儿》,让我们感到的是一种彻骨的同情,而不是歧视。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研究的物质生活底线在哪里
热度 2 stone1971111 2010-11-30 08:48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科学研究是精神生活的高级表现,所以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那么显然科学研究并不需要比尔.盖茨那样的物质基础,那么必然存在一个临界点,这个所谓的底线在哪里呢? 从人的生存角度看, 起码的衣食住行要有保障。 这是生存的基本要求,不满足这个,除了个别的科学狂人(历史上也有,吃不上饭也要做科研的),大概没几个人会去做科研。所以,对物质条件需要一定的要求。比如,在18,19世纪,欧洲的主要科学研究人员多数是很富裕的家庭或者是有闲的教会人员,其他人是不会做科研的,只会去忙着挣钱吃饭或者做宗教活动。根本没有心思做科研。上个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教授很挣钱,有的达到300大洋每个月,是政府公务员的几十倍,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大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我们似乎得到一个结论,科研所需的物质条件似乎不是一般的生存,而是很高的,超出一般人的需求 (毕竟是不一样的人才,需求自然也不一样,脑力劳动需要的蛋白质更多吧)。所以,有的同志说,在现在的条件下需要富二代来从事研究,也不无道理。 如果我们只举上面的两个例子,那么就有失偏颇。从生活品质的绝对值来看,我们今天即便是所谓的温饱(比如北京的温饱),应该比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很多小地主生活都要好。即便是今天的博士生,也比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的那些博士生的生活水准高出不少。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的津贴只够吃饭,如果要买件新衣服(最普通的新衣服),那就要攒很久,更别说什么高级的娱乐活动。我们所的科研人员助研各种补贴加起来能到5000-6000之间,副研可以到8000-9000之间,如果做工程,可以到10几万年薪。这些生活条件跟过去任何年代相比,在同等能力水平下要高出很多,在同时代,跟很多行业(不能跟垄断行业比),也是很好的物质条件。大学老师,据我的朋友的水平来看,也超出了所谓的温饱阶段。大多数进入了有车有房阶层(刚毕业的还不行,稍微干几年就可以)。这也同样说明, 我们的科研人员的物质条件横向、纵向相比都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认为物质条件不满足呢? 我们总举上个世纪20-30年的高收入时期,可是到了30年代后期,抗战开始,那些所谓的高收入教授的工资由于通货膨胀已经了了无几,甚至不能养家糊口。上个世纪50-8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普遍生活的绝对水准也很低,很多家庭没有任何购买奢侈品的可能。但是,上述困难并没有妨碍一批大师作出突出的贡献。比如,黄昆回国之后,在北大教书的日子,并不是很愉快的,物质条件也并不好,这并没有影响黄先生在60多岁的时候依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比于上一代科研工作者,我们的生活条件从绝对值上来看,我们是大大提高了。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条件是提高了,而且提高的很多,唯一的问题是,我们还觉得少。其实, 这种少是相对的,我们跟社会其他有些人相比少了,这是一种心理差距。 总的来说,我们心目中的物质缺失只是(少数情况除外)一种心理,并不是物质的绝对匮乏。我们所谓的底线其实就是心理底线。假如这样,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心理的满足呢?等我们都拥有百万甚至千万资产的时候再来做科研么?还是我们通过我们的科研来得到相应的物质基础?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8550 次阅读|20 个评论
正常的社会与法律、道德底线
kerer009 2010-11-5 23:54
对于那些看不起农民的人,人们经常会反驳说,向上500年,你家不是农民?。个人地位的不同的确会在对待同一事务的心态上出现根本性差异。 对于绝大多数百姓而言,对日常生活方式的认同和习惯,顺理成章地视天下百姓为自己群体的一部分,天下的百姓即为自己的手足,有些人即使脱离原有的生活方式,内心也会保留这种心态;当然,也会有人,包括发达之前是普通百姓的人,自视己为高门豪贵,往来无白丁,习惯性忽略百姓疾苦。于是乎,有当官者,个人利益至上,交易横行,视民众如蝼蚁,法律无底线;有做农业科研者,项目、文章至上,无视农民需要,道德无底线。 人生百年苦短,人活而为家庭、为社会、为环境,方为社会正常之态。
个人分类: 心灵随笔|4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些就是做人的底线
wchao612 2010-9-30 22:46
(1) 不做第三者,即使再喜欢   (2) 骗我可以,如果被我知道超过两次,请你有多远滚多远   (3) 如果你拿我不当回事,我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你   (4) 我可以装傻,但别以为我真傻   (5) 我可以容忍,但别超过我的底线   (6) 我不是没脾气,只是不轻易发脾气   (7) 任何的真话,我都能接受   (8) 对我真心的,我会双倍回报   (9) 对于陷害我的,我也会加倍偿还   (10) 我不骂你,就别找骂,因为你还没资格让我为你损自己的形象   (11) 在喜欢的人面前,能不哭就不哭、可以为喜欢的人做任何改变,但不试图改变他   (12) 用单纯的心对待朋友和爱人   (13) 对于装死者,不留脸面   (14)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说啥也没用   (15) 别跟我玩暧昧,你玩不起   (16) 不给喜欢的人制造麻烦   (17) 除了父母,不与任何人有经济上的来往   (18) 宁缺毋滥,绝不因为寂寞而恋爱   (19) 给不起就别拿承诺当口头语   (20) 开心的时候要想起我,难受的时候要记得你还有我   (21) 想要我怎样对你,你就如何对我   (22) 弱水三千,希望我们都取一漂饮
个人分类: 好文分享|4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走于底线的生存状态
lvnaiji 2010-9-11 08:11
吕乃基 前些日子曾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把博士和农民工相比较的讨论并引发了争议。此间说说农民工与博士生之同与不同。 某种意义上把二者相提并论,要突出的就是同。的确,农民工在拼搏,凭什么博士生就不能放下架子,一样拼搏,凭什么就不能把自己当作农民工那样?其实,若是做这样的比较,接着还可以说, 那么副 教授、教授也应该如此,用鲁迅的笔法来说,就是农民工做得,博士、教授就做不得?没错。农民工精神是的,眼下与其宣扬女排精神,不如弘扬农民工精神。前者已经不再,逼退了王宝泉后,干脆无人接棒;后者则上了封面,助中国崛起,挽救了世界。 然而,这难道真是值得发扬光大、彪炳史册的精神吗?不!这是近年来社会不合理所致:稀缺的资金、过剩的劳动力、二元的社会,以及微不足道的谈判地位。换言之,是被精神,不得已而为之。参见: 美国工人有力量和中国工人有生命力 。 再看二者之不同。乍看起来,一目了然。但此处尚有细微的差别。若说农民工与博士都游走于底线,那么各自游走的底线不同。且不论外部社会的失衡,就农民工自身而言,大多较少维权意识,因而基本上付出的是生理上的成本和代价,较少心理的感受,当然在军事化的富士康发生连跳,但较之农民工总数来说,毕竟是极少数,再看看富士康紧接着在河南之热。总体而言,农民工的拼搏,主要是在体力上,所谋求的主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层次,在心理上较少压力(不是说没有)。 博士生则不同。一般而论,在生存上基本上无食不果腹之虞(不是说没有),拼搏,主要在精神上,所谋求的主要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精神或心理层面。同时,大学、硕士阶段的教育、经历,虽然饱受臧否,但毕竟眼界大开,绝大多数人有善恶之辨,知为人之底线。然而,目前的科研体制(主要是拿课题、发论文、升职称)几乎是逼良为娼,已有太多的评论(参见 学术知识生产的路线图:什么样的河床,流淌着什么样的河流? ),这里就不赘述。因而,博士生,甚至教授,主要是在心理层面拼搏,严格地说,是挣扎!若是坚守做人的底线,往往就得不到资源,自我边缘化,海龟重新出国就是例证。反之,则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很多场合,需要违背良知,昧着良心。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拿课题、发论文和升职称者全然如此。有博主在回答评论时说,我们基本上都在各种各样的 底线 上活动,当然有时也会突破底线而堕落,时间久了,习惯了,好像堕落感也就弱了。难道这真是 一个没有底线的民族 ? 我不知道该如何比较这两种底线。 为了求生,人可以一再打破生存的极限,把生命力发挥到极致,也就是生存的限度可以一降再降。但是为人,是否也可以如此坠入深渊? 突破生理的极限,以及突破心理的底线,究竟何者更为痛苦?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47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苏联灭亡对我们的启示之三
fanxiaoyingz 2010-7-26 16:38
苏联灭亡对我们的启示之三 改革没有航标 纵观中国封建时代的改革大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我曾经枚举了这些改革例如:西汉末期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中期推行两税法;北宋出现王安石变法;元朝出现英宗新政;明朝出现弘治中兴,张居正改革;清朝出现明治维新等等。这些改革只有北魏孝文帝改革比较成功,而其它改革都是半途而废。说明改革是多么艰难。改革的命运有两个:要么断送政权,成为一次革命(或者反革命),要么被迫终止。 同样,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也都是以完全失败而告终,结局是断送了政权。这种结局的出现是改革对象和轨迹的客观性和改革者主观性之间的矛盾斗争的结果。改革者往往是因为政治和经济中无法回避的困难而应时而改革的。但是改革毕竟是各种政治势力和各种经济势力的一次较量。说得更深刻一点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新调整,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的制度调整,所以都必然地触及生产关系中的各种人的要素,必然触及分配制度中的各个阶层,是完全面对人的利益问题。历史一再证明,针对人自身的任何改革都是很复杂的。人是思维主体,也是因思维结果的强加而出现反抗最为激烈的主体,因为这种反抗而出现的复杂的和难于控制的局面是必然的。所以,在历史上凡是有知识的人对于政治最为敏感,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反抗也最多,但是反过来,让知识分子治理国家或者指挥战争却往往是功败垂成(包括波兰)。针对这种情况只能采取两种正确的措施,第一采取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在团结的基础上采取统一步骤,第二,在原来的基础上改革,不能抛弃原来的另搞一套,这样只能导致失败和覆亡,当然后者的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有正确的整体的应变的思路就基本可以成功。 苏联改革失败以至于亡国亡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改革者不正确的改革思路和政策而导致的。苏联领导人在改革中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是开始就没有个完整的正确的改革思路,没有一个改革路线图。实践一再证明正确的措施来自于大量的调查,而苏联领导人站在深宫大院,脱离实际,仅仅看到了社会表面的东西就进入改革阶段。第二个就是改革措施一再改变,一再给反对派妥协退让,一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最后把苏联彻底引向了不可回头路。这两条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由于前者才导致后者。 苏联的改革起步于 1982 年的安德罗波夫,基本和中国的改革同时。开始的针对性很强,主要针对勃列日涅夫时期形成的个人专断、缺乏民主,经济活力衰退,发展速度缓慢,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主要措施有:经济领域:容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肯定市场调节有限度存在,改革平均主义强调物质刺激和按劳分配;实行集体承包制,下放经营自主权。政治上:严明纪律,整顿党风;对领导人实行经济处罚。契尔年科上台后则主要加强了经济改革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经济改革的试验,推进了科技进步改革。 可以说,这些改革是针对性很强的,和中国 80 年代的改革措施基本一样。这样改革的结果尽管会出现经济领域的混乱(和中国一样),但是其效果可能会逐步好起来的。这些措施如果和加强基层民主结合起来就不会出现混乱,和社会动乱。但是无论是苏联领导人还是中国领导人对于改革的后果和出现的可能混乱以及不公平现象以及人民的反抗缺乏积极清醒的认识。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中国出现了空手套白狼和政治风波,而在此后中国和苏联则向两个方向走去。中国强调经济改革而对政治改革只进行有限度调整,甚至加强了中央权力;而苏联从经济领域改革迅速走向了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改革则出现了迷茫和停滞不前,国民经济一再倒退,但是政治改革一再削弱中央权力,并且很快发展成为帮派斗争。中国放松了一面,收紧了一面,采取两条腿走路,使得改革始终在政府指导下进行;而苏联则同时放松了政治和经济,最后甚至出现了无政府状态,其混乱可想而知。 苏联改革和中国改革另一个不同就是苏联改革起步晚,发展快。当苏联许许多多的经济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就很快转变为政治改革。苏联改革起步于 1982 年底,比中国完了 3 年,但是苏联的进程大大快于中国。 改革走向拐点起始于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 1985 年上台,上台仅半个月就对苏共中央全会上改组了中央领导,中央改组完成后在各部位个州各个企业撤换了一大批领导,可称之为大换血。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经济领域基本没有什么建树,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他对经济很外行,没有什么明确的思路,没有对社会有用的观点。它的一套基本都是西方自由经济的那一套,把它生硬地套在了苏联经济上,其效果不但不好,而且引起经济的大混乱和大衰退。他宣称:现行经济体制已经过时,必须对经济管理体制作根本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财务自理,实行全面经济核算,自筹资金,实行商品经济等等。由于改革的药方和病情并不合拍,所以效果不怎么样。首先其反酗酒运动损害了农业和酒加工业;其二,加速战略忽略了消费与积累的关系,使得产业畸形更加严重,民用生活品更加紧张,轻工业重工业农业的比例更加失调。其三,自由化经济改革形成了企业垄断、企业贵族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本位主义越来越严重;其四,企业投机和市场投机有增无减,使得许多商品奇缺,企业利润和生产严重背离。其五,改革极大地削弱了人民群众的权力,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结果是 1989 年经济严重倒退:外贸逆差 20 亿卢布,外债 300 亿卢布,市场食品和消费品严重短缺,货币贬值 140 多倍,失业人数 670 万。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全国罢工次数和人数剧增,犯罪活动激增。社会有逐步走向失控。这一切都表明一个道理:苏联政府对于如何进行经济改革没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主观主义十分严重,他们是外行(这一点后来戈尔巴乔夫承认了)。这种外行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叶利钦时期。由于经济改革的不恰当和失控已经造成了苏联的混乱。(这种混乱和我国 80 年代一样),但是苏联领导不是认真地总结原因,不是把精力放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上,而是对问题原因进行了错误的总结,并且急切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得政局完全失控。政治上, 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对人事进行大换血,然后分为三步把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引向失控,苏联引向解体。 1987 年 1 月底进行的苏共全会是苏联走向解体的开始,会议从根本上给政治体制改革定了基调:苏联存在一个障碍机制,民主是改革的实质,要彻底恢复公开性原则,同时放开了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放开后,许多文人开始以重新评价历史的名义否定历史,思想文化界首先出现混乱,这一年年底苏联出现了 3 万多个非正式组织,出现了许多持不同政见者。 1988 年苏联掀起了一股反思历史为冤案平反的巨大浪潮。这次浪潮促使苏联共产党内部分出了派别,有以利加乔夫为代表的稳健派,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主流派,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实际上,后两者是资改派,这里面有严重的路线斗争。 1988 年 6 月底,苏联苏联举行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苏联改革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会议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公开把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多元论并列为苏共的三个革命性倡议。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以中央名义提出建议:设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并设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一职。这次改革是削弱苏联共产党作用的第二步。这次改革实际上扩大了戈尔巴乔夫个人权力,削弱了苏共集体领导的权力。与此同时,苏联其它派别的人员迅速进入了苏联政界。从此进入了苏联的快速分裂时期。 1988 年是苏联民族矛盾总爆发的一年, 1989 年是全部危机全面爆发的一年。经过激烈的竞争 1989 年召开了两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是议员瓜分之战,第二次是原则之战,这时候无论是党内斗争还是党外斗争都进入了白热化。到了 1990 年 2 月,戈尔巴乔夫放弃了最后的原则,同意修改宪法第六条,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他决定实行总统制,使得苏联党成为他一人之党,国成为他一人之国。戈尔巴乔夫几次在政治改革中一意孤行,看似扩大了他的权利,实际上是引起了反对他的人激增,争权夺利活动的激增。此后各种党派迅速冒出来,到了 1990 年 7 月政党已经多达 500 多个,全国性的 20 多个。反对党组织游行示威,罢工集会,社会彻底失控了。 从苏联改革的整个过程来看,戈尔巴乔夫把他个人的权力看得远远比苏联国家利益和苏共的利益重要。他为了扩大和保住他的权力使用了两面派手段,一方面不断给各个州各个企业下放权力,另一方面通过新设立国家机构架空苏共和别人,扩大他自己的权力。第一次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替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在此过程中他扩大了自己的职权,第二次他用总统制代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他的这两次决定都是一意孤行的,得到了党内和国内许多人的反对,之所以能够被通过实施是因为他通过人事变动手段操纵了党中央和人民代表大会。 从以上事实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的结论: 第一,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和理论 本来很正常的改革在 戈尔巴乔夫的个人野心的驱使下完全变了味道。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改革是没有正确的思路和理论的,完全是随心所欲式的。他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走到哪里改到哪里,既没有理论研究,又没有改革试点;改革主要以权力争夺的形式出现,不是主要针对各种弊政的。改革在对历史的否定的气氛中进行,而不是针对当前形势进行的。提出的改革原则民主化和公开性针对性很不强,或者说实际上针对的是历史问题和权力问题,而不是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不能解决群众的困难,相反起到了反作用。甚至在经济改革不起效果的时候得出政治改革没有配套的错误结论,从而把改革引向了歧途。使得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都走向失败,在失败的时候造成了总危机的爆发,而爆发以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措施,例如几个州闹独立的时候他派兵镇压,又如当别人(外国、州、社会反对派)强硬时他对各方采取妥协退让政策。 第二,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同时改革是自取灭亡。 从事实来看,改革初期中国和苏联一样,出现了许多相同问题。这些问题很尖锐,尽管中国放慢了政治改革的步伐,使得政治领域的问题大幅度减少(主要是政治稳定),但是出现的经济领域的复杂而且繁多的问题曾经一度使改革困难重重,社会矛盾激化。例如国有资产流失,工人大量下岗,政府腐败增加等等。苏联人不是采取逐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想一篮子解决,结果适得其反,问题没有解决还带来了更多更大的问题。苏联人在经济一塌糊涂的情况下盲目地放开舆论只能招来更多的批评和反对,在经济一塌糊涂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政治改革只能引起更多的混乱,更多的经济倒退和政治腐败。国家就象一只大船,政治体制就象船上的一张大床,经济体制就象床上的吊篮,人民躺在吊篮里,苏联领导人的错误就是当船在外力干扰下波动掉头的时候移动了床,而在移动床的同时却又在拨弄吊篮,结果所有的东西都进入了无规则运动状态,躺在吊篮的人被甩下来就很正常了。苏联人在经济问题没有解决好,已经引起混乱和动荡的情况下,很不恰当地进行了政治改革,从而使得局势逐步失去控制。由于是领导人一意孤行做出的决定,所以他同时有了稳健派的强烈反对,和资改派的强烈反对,在历史灰色思潮下形势向资改派移动。 在此,中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对于政治制度我们一直保持以有利于经济的原则。尽管腐败很严重,但是腐败引起的损失远远比政治动荡的损失小。我们的政治制度有相当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持。一直到了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的时候,那时候,经济分配领域的问题基本解决,中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因此政治斗争不再残酷,政治不再是争权夺利的工具,人们能够心平气和的理智的看待问题,这个时候政治改革的机会就成熟了。 总之,政治改革应该大大落后于经济改革。原因是:第一,可以把部分政治问题在经济改革的时候连带解决。例如社会财富分配问题。第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政治稳定国家稳定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在经济改革的困难时期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经济必然接着倒退,甚至经济改革失败。第三,因为经济改革引起的政治腐败等问题可以通过就事论事的办法分开解决,最后有了经验后对政治进行正确的改革。第五,改革在缺乏经验和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政治改革的危险性远远大于经济改革,很快会陷入争权夺利的漩涡。经济改革可以为政治改革积累经验。 最近我从苏联的经验中对政治稳定的作用才有了一定认识。有时候真理应该让位于稳定。例如,日本、英国、西班牙、沙特等国家,他们的国体是君主立宪制,君主依然存在。但是他们从君主制度中得到了好处,政府是围绕经济和建设进行的,无论政府如何变动和更迭,政局总是很稳定,国家总是齐心协力的。所以他们的经济也是世界上前列的。君主制度大大减少了国人在权力问题上的内耗。 第三,改革没有底线 苏联的经济改革从市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始,但是随着改革成效的深入,逐步地放弃了国有企业,最后全部实行了私有化,改革的结果是并入了西方经济体系,自己的独立经济体系彻底被改变,属于人民的经济体荡然无存。他们没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底线。和苏联比较,中国实行的是多元化的经济所有制,但是强调了国有企业的作用,使得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中依然占有主导地位,使得它能够把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保证我国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同时保证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长,也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政治上,苏联从削弱党的领导开始,到去除党的领导,到实行多党制,实行总统制。他们在政治上也没有改革底线,把过去建立的一切有效的政治体系全部废除了,其结果是成为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一个翻版。这个翻版使得他们的政治独立性大大减小,逐渐成为西方附庸,对内欺压对外投降是主要特点。政权被资产阶级获得,人民在这次没有底线的改革中逐渐被奴役化,重新处在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中国则相反,在改革中出现动乱以后,邓小平同志就给出了改革底线: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保证了中国人不谈政治,保证了经济为中心,政治改革不是中心,两个基本点保证了中国既要向西方学习,又要反对他们的彻底私有制,保证了思想文化领域没有出现混乱,国有经济的基础地位没有动摇,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改变,我们的政权可以说基本还在无产阶级手中,在广大人民群众手里。而这一切既保证了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不似从前了,所以逐渐形成了中国模式。 从苏联改革的思想和理论中得出以上三个结论:第一,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和理论。第二,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同时改革是自取灭亡。第三,改革没有底线。此外从思想上还可以得出: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没有进行试点,不应该放开思想使得思想领域完全混乱,对于反党思想没有及时回击等。后者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总之,中国封建时代的改革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改革也是以失败亡党结束的。中国的改革进行了 30 年,改革基本是成功的,但是最终结果怎么样还是个未知数,尤其对一些重大问题焦点问题如何解决还是个未知数。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370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没有底线的民族
lvnaiji 2010-5-14 12:52
吕乃基 一道风景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几个地方在争西门庆。 为历代国人所不齿的西门庆,在改朝换代的新中国,终于咸鱼翻身,迎来了他的第二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西门庆搭台,经济唱戏。这个社会,已经失去了起码的羞耻感。 与此同时,悲惨的一幕一再上演:向最为弱势,最为刺痛家庭的儿童下手。固然是因为社会的失衡,但罪犯已经丧心病狂,失去了最后的人性。 一位同事谈起,西方哲学的根本点是有底之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底,其一,源于希腊的自然哲学,探求万物之本原或始基,追寻一切原因的原因,第一因。这样的追求,在日后即为探索特殊之上的普遍、一般;变化后面的必然规律。一句话,现象之后的本质。例如,普世价值,以及市场经济背后的本质,个人本位。其二,对人性的底线设计,人之初,性本恶,以及在底线之上的提升。 这两方面的底彼此相关,前者更为重要。正因为有对普遍人性的揭示,有对基本人权的理解,以及以普世价值筑底,然后才有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底线设计及在此基础上的提升。 与之相对应,中国哲学的特质是无底之思。同样可以由两方面阐释,其一,没有本原或始基。如果有的话,那就是道、气。或许正是在此意义上,有人认为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同样,没有第一因;但是有目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无底之思的中国特色: 1. 不问来历; 2. 省略号可以被形形色色的词汇替换,如战争年代的革命, 1978 年后的钱,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笔者曾在广西柳州的一家大排档看到,为了一个共同的吃喝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3. 走到一起的路径各有千秋。其二,人之初,性本善。要求道德上的高尚和一律,不考虑利益和个性。参见: 人之初 人生感悟之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4717 这两方面同样密切相关。没有对普遍人性的挖掘,没有普世价值作为一致的出发点,所谓和,只能是小人之同而不和。到头来,向善只能是一句空话。 笔者曾 2009 年 2 月 27 日 上载了 一个民族的 返 老还童 人的三大关系之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533 ,返老还童,对中华民族抱有信心。时隔仅一年零 2 个月, 2010-4-20 ,上载了 沿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逆向移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4117 。今日,时隔不到一月,博主再写此文。 在西门庆之后还有秦桧,在拿儿童开刀之后还有 是返老还童,还是坠下深渊?马斯洛需求层次向上提升无限,向下呢? 火箭上天,人头落地。这是记忆中曾经的用语。此刻,在拨乱反正后的 30 多年,在 GDP 位居第二之时,未经历当年的人们竟然见证了这一幕。 先是 GDP 到手,然后再把 GDP 拿出来维稳。这是不是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7227 次阅读|1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