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印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印象

相关日志

Bradshaw先生印象记
蒋高明 2020-7-20 06:47
Bradshaw先生印象记 蒋高明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 BC)提供的,目的学校是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先是在Civic Design系,后来转到进化与环境植物学系(Department of Evolutionary and Environmental Botany), 该系原是利大的植物学系,后来赶时髦,取了这样一个名字。现在据说也升级到了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了。可见,赶时髦并非中国大学“情有独钟”的。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Liverpool大学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利物浦大学,我受益于两位教授。一个是Civic Design的R. Dix 先生,另一位便是我本文的主人公A. D Bradshaw先生。他们都曾是所在系的主任,我到校的那年他们都已退休了,但是鉴于他们在中英合作的特殊贡献,学校依然聘请他们做教授,还分别有私人 秘书,其中Bradshaw先生的秘书有两个。Dix先生是英国特别绅士的那类教授,衣着笔挺,一脸严肃,讲话带有外交语气。他早年设计过大伦敦的生态规 划,以其提出的绿带(Green Belt)而闻名。我的第一篇英文文章(当时还不兴叫SCI)就是他帮我修改的英文。用铅笔字逐字修改,划得密密麻麻的。那时侯国内能够用英文发表的稿子 很少,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写英文文章,连起码的隔行打印都不懂。跟Dix先生我学到了很多英文的地道用法,和英文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Bradshaw 先生则是比较随意和善的教授,喜欢帮助人。他甚至抽出时间参加中学生的活动,一点没有英国大教授的架子。这个牛津学士,剑桥博士,英国皇 家学会会员,前英国生态学会主席,做教授却到了利物浦大学,按照我们的逻辑思维到这样的大学工作有些“屈才”了。利大似乎在全英排名中间靠前一点,尽管也 有十几个诺贝尔奖,并不是全英前面的学校。即使如此,拜见这样重量级别的教授我们心里都是充满崇敬的,一点不敢造次。后来熟悉了,才知道教授是非常平易近 人的。记得第一次见到Bradshaw先生的时候,他同中国学生握手完毕后,径直到出租车后背箱来帮我们提行李。我们感觉很突然,连忙去抢。可他是真诚 的,忙说我们是客人,他应当为我们服务,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约见Bradshaw先生是不容易的事情,得提前半到一个月预约,见面也只有不到半个小时,主要谈论文。因为我只有一年的时间,想利用这个机会做点工作, 回国能够发表个好文章(当时能够在国内发表《植物学报》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样的了)。他非常熟悉地介绍他的恢复生态学,从书架上拿出他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见我认真拜读,忙“扣门”地向我解释,说这本书不多了,否则可以送我的。他耐心地找出有关章节,让我去复印。这些复印资料,回国后对我 从事恢复生态学研究帮了大忙。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为了做煤矿废弃地恢复生态学试验,Bradshaw 介绍了他的助手A. Putwain博士做我的执行导师,是个环境系的Reader。他们的试验点在St. Helens小镇。只见好一大片废弃的煤渣堆,Putwain自豪地告诉我,几十年来,环境系约有40多人在这里,从事硕士或博士论文研究,包括香港浸会大学的黄铭洪教授都是在这里拿到的博士学位。这个煤矿堆真是出博士的“高产堆”啊,这到应验了那句老话:问题产生学问。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一天,Bradshaw先生驱车带我看他的“试验田”。他指着两片草坪问我有什么区别,我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差异。他非常熟悉地用小铲挖开草皮,一块草坪上 露出了黑煤渣,另一块露出的是黄土。原来答案在于:一块草坪是自然恢复的,另一块是人工填土的。几十年后,都被草覆盖了,差异自然看不出来了,而当时治理 的费用却相差上百倍。英国是在全球率先开展工业化的国家,也最早尝到了生态破坏的苦果。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把历史上由于采矿(主要是采煤)而造成的废 弃地恢复成了自然生态系统,并进一步规划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乡村景观,每年仅靠生态旅游带来的收入就相当可观。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植物所受“冷遇”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1992 年秋天,Bradshaw 先生来中国,我也刚从英国回来两个多月。他们是在青岛做一个利用生物工程措施恢复垃圾填埋场的项目,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专家一起做的。因为我在英国时的导 师是Bradshaw,中方接待人员自然想起了我。在环科院听完报告,我就邀请他到植物所去做个报告。我天真地认为像他这样级别的生态学家来所里做报告, 植物所是求之不得的,那场面肯定是连窗户台上也座满了人――他在哈佛讲学时有过的经历。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不过事与愿违。尽管Bradshaw 先生是国际生态学的权威人士,即使在全球内数五个最有影响的生态学家,也能数到他。他是近代恢复生态学创始人之一。可就是这样大牌的生态学家到了中国科学 院植物研究所,竟然没有几个人知道他。那时候,笔者还是个博士生,没有经费,自然想到向领导申请汇报。就给当时的生态室主任打了报告,报告辗转到所长手 里,所长批给中心主任办理,中心主任又批给室主任办理,室主任又批给研究组长办理。研究组长把我找去,说咱们的研究经费紧张,你个人去看看他意思意思吧。 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酸不已,从研究组长到所长谁也不知道人家是干什么的,连请Bradshaw教授一顿饭(当时吃一顿饭只有二三十元钱)的经费也没有人同 意。可我们的领导都是国内很有影响的生态学家。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后来,我与刚从英国回来的宫彦历博士去Bradshaw教授住的饭店去看他,委婉表达了植物所的想法,教授友好地一笑了之。宫博士在植物所待了不到一年又 出国走了,想必看到国内的科研环境并不如意吧。生活环境也差,当时在北京买煤气还要凭票,记得为一罐煤气我们俩还要给街道煤气站卖煤气的大姐送“红包”。 宫博士喜欢养金鱼,在他的办公室里就放了一盆。不知道老宫现在何处高就?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这里反应的问题至今还是存在的:中国的科学界不识真学问的大有人在,但是他们占据着高位,如果用这些人来决策国家的事情,不走弯路才怪呢。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第二天我带先生去游览景山公园。登山途中,他忽然问我知道不知道景山下面的土壤是什么?我脸红了,只好老实地回答我不知道。他十分得意 地说,是煤渣。说着就用随着带的小铲挖土,挖不到30厘米,果然土就变黑了。原来,先生从景山的英文名称“煤山”(Coal Hill)判断,景山是由来自故宫里燃烧剩的煤渣垃圾堆积起来的。聪明的中国人,用了一点土覆盖了煤渣,种植了一些本地的树木,而那些灌木和草本植物竟然 都是自己长出来的。他用十分羡慕的口气对我说,要说恢复生态学中国才是真正的发源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北京科学会堂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2002 年,北京市举办北京高科技周,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和北京科协联合组织了分会场“西部大开发与生态建设国际研讨会”。会议需要找一些著名的国 际专家来撑门面,由于我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的副秘书长,落实国际著名专家的任务分工自然就落到我头上。由于我跟Bradshaw熟悉,且他又是恢复生 态学的权威,于是就想到了他。但先生回信客气地说他是研究土壤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研究,我复信说会议的主题有恢复生态学内容。后来连续通了多次信, 他才答应来中国。毕竟他到中国几十次了,又到了退休年龄,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请人家出山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按照会议主办方的约定,重量级别的专家由北 京市长刘淇亲自签发邀请信,贵宾待遇,报销头等仓机票,可在北京机场落地签证。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那次的报告会,Bradshaw先生只带了约百张幻灯片,尽管当时PPT已经在中国很流行了,但保守的英国教授依然喜欢使用传统的幻灯片。据说那时牛津的 教授依然用黑板和黑板纸做报告,那更传统了。由于先生的特殊需求,我忙去借机器。会场提供了一个老式幻灯机,我担心卡壳,又通过中国矿业大学胡振琪教授借 了1台备用。先生很认真,头天晚上就跑到会场一张一张地试幻灯片,总担心第二天在众多听众面前卡壳。他的报告是在开幕式后第一个做的,听众有200多人。 报告很成功,在讲到他的恢复实践时,他的声调明显提高了。其中一个幻灯片,大家什么也看不到,以为是个空白片呢。经他仔细介绍,我们瞪大眼睛寻找,才知道 那是他从天上拍下的一只鸟。特得意地说,你看生态恢复了,鸟儿回来了,这才是真正的生态恢复。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遗憾的是,幻灯机还真的在他讲得神采飞扬的时候卡了,我们忙换上从矿业大学借来的机器,才不使得冷场。后来我开玩笑说:您也该鸟枪换炮了,买个笔记本电脑吧。他还真的询问了价格,回国时他从中关村电脑市场买了个笔记本电脑用上了。大约是我的“揶揄“起了作用。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Bradshaw 提供大会的文章摘要里,他写到“有时生态恢复什么都不做(by doing nothing)也可以实现”,他将这个生态恢复过程称为自然过程(natural process),非常符合我们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恢复实践,我将这个词翻译成了自然力,便于国人接受,由此带动了“自然力恢复”这个热门话题。这是后话了。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大会上,我也做了场报告,题目是《怎样理解沙尘暴及其治理问题》,后来这个题目上了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报告会后,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Bradshaw 先生等国外著名专家一行,李岚清、科技部长徐冠华、北京市长刘淇等出席宴会。也许是Bradshaw依然是谦虚,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在合影 时,他的位置很靠后,但他依然笑得很开心。接见后他见到我孩子般的兴奋,说人民大会堂真的很大。我问他李总理和你讲了什么,他笑着说,都是些客套话,大约是欢迎外国专家为中国经济建设出谋划策之类的客气话。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北京大学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北京科学会堂报告后,Bradshaw先生应邀还要到几个单位去演讲,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矿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香港浸会 大学等。因为Bradshaw 是我邀请来北京的,在北京的活动,出于礼貌我当然陪同。植物所的演讲是我安排的,因此有了1992年植物所几位领导不认识他的尴尬,这次到植物所做报告, 我简要告诉了植物所时任所长韩兴国教授。老韩是了解Bradshaw的,因此给了Bradshaw很高的礼遇,他亲自主持了报告会,并在报告会后全体起 立,以示尊重。Bradshaw先生有些“受宠若惊”了,他哪里知道我们是偿还他上次到植物所对的“冷遇”。这个内幕只有我和老韩知道,学生们都是不清楚 的,稀里糊涂地跟着站了起来。就算活动活动筋骨吧。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现更名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了),Bradshaw先生依然重复他昨天在北京科学会堂的故事,所使用的武器还是那些幻灯片,教室 里坐满了学生和老师。讲到他得意的“小黑点”时,先生依然是眼睛一亮,孩子般的神秘和得意。想必北大的学生也不知道他得意什么,听到他的解释才恍然大悟。 或许是出于礼貌,因为Bradshaw是我带来的,北大城环系也安排我做个报告。自然我也是重复我昨天的发言,当然,我是用中文讲的,害得老先生只在那里 看我的图片。讲座后,他竟告诉我他同意了我的观点。或许是昨天报告会上的“中英同传”告诉了他一些信息。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报告会由方精云教授(老方于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意料中的事,当年我们一起开会,就向他祝贺了)主持,陈昌笃先生、崔海亭先生也听了报告。报告会后我们逛老燕大校园,一路上崔海亭先生熟悉地用拉丁文介绍校园里的植物,Bradshaw 先生不时掏出笔记本来记录。对于崔先生的拉丁文功底,我是佩服不已的。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到了一座中式的院落前,崔先生介绍说那曾经是司徒雷登的宅院。这次,Bradshaw 先生竟又“神秘”地告诉我,他也在那院子里住过。原来,英国针对香港回归的首次访华时,代表团曾住过北京大学,那时Bradshaw是撒切尔夫人代表团里 的唯一环境问题专家。是否是老布(我在私下里对Bradshaw的昵称)“忽悠”我,需要历史学家去考证了。但从李鹏总理接见他的照片来分析,老布可能是 不会同我开这个玩笑的。毕竟人家是货真价实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啊。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午餐是在北大外面的似乎一个叫什么长征饭店里进行的。北京烤鸭,是我们接待外宾的最常点的保守菜。陈昌笃先生、崔海亭先生、方精云教授、Bradshaw先生和我五个人用的午餐。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在北京我的家里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那天下午,我请Bradshaw 先生去老舍茶馆吃饭,同时欣赏一下中国的京剧和杂技,都是快餐式的文化体会,但很多老外都喜欢的。我和我的学生朱桂杰陪同他去。从北大回来,离下午的演出 还有两三个小时,我提议先生到我家里小坐。一般中国学者请外国专家,不敢轻易朝家里领,原因是中国的房间大小和布置均比人家要寒酸些。除非特别熟悉的, Bradshaw先生和我的留学生Dilip是为数不多的到家里做客的外国人,尽管我有几十个国家的朋友,在北京一起吃过饭的也有几十个。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一到小院,看到红墙红瓦的三层俯式小楼,Bradshaw 先生就夸奖Very British。我告诉他设计人就是受英国人的影响,或者干脆是Copy他们的,他笑了。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我的书房用四壁藏书兼装饰,到房顶的家具装的都是书,这是我唯一能够向先生炫耀的,我知道他的书房要比我的大出许多。果然他夸奖家具很有特色。实际上了解 英国人的都知道这里有两层含义,客气和真心地夸奖。我让他欣赏我的图书,和我在英国拍摄的照片。这是一种礼貌,毕竟不好让人家“谅”着。一件小细节我依然 有印象,当我展示英国和国内的照片时间,他的眼里充满着孩子般的兴奋,当他看到一张图片很特别,问是什么地方,我告诉他是美国时,他哼了一声,表情很自然 地流露出一种不屑一顾来。可见,偏见或歧视哪个国家都有的,也不管他是多么高贵的人。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当翻阅图片的时候,我观察到先生累了,眼睛有些微合,毕竟他是七十四五的人了,便提议他到另一个房间去休息。当我扶他趟到床上的时候,才感觉到他是非常可爱的老人。Bradshaw 先生那时已经弓背很严重了,只能侧睡。这么一把年纪还来参加中国的会议,感觉那次有些于心不忍请他来中国。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果然,以后有很好的朋友建议我邀请他来中国的时候,Bradshaw先生都以身体理由拒绝了。我们每年通一次信,大约是在圣诞节前后,有时他用小孙女的绘 画作为明信片,附上他龙风飞舞的英文祝福;我则回敬他中国非常传统的贺年卡。他和他的哥哥感情很好,来信的时候多次提到,我写信的时候也去问候他的兄长。 他的夫人个子很高,走路很快,于前年去世了。Bradshaw先生常和女儿们在一起。他有两个女儿。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我们曾合作两篇文章,一篇在《植物学报》发表了;另一篇是要给《自然》或者《科学》的。后两个刊物对于中国人来讲充满了神圣和高不可攀,但 Bradshaw很自信认为能够发表,内容是我们在内蒙古的恢复试验,草长到半人高,我们却什么都没做,是大自然的功劳。他亲自修改英文,增加内容和文 献。但遗憾的是两刊均拒绝了,尽管都给了编号到了送审阶段。这是我所意料之中的,但Bradshaw先生心里还是不服气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也有让人不买 账的时候,最后文章在《Ambio》发表了事。先生到是在《自然》上发表过文章,那是好多年的事了。想必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难吧。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 Bradshaw 先生印象记蒋高明 2001-2002 年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一年。当时是参加中英合作项目 “ 承德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 ,得到这个出国机会的,我是中方的主要参加人。费用是英国文化委员会 (British Council, BC) 提供的,目的学校是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先绚智饿祖摔阔邻盖叹飘央铅养藤鲍拯捕噬五净打下裸反索饶杠圣瘤嵌改巫词贝蛛升旨丙锥谦蜗垣脑紊炮醉惮插吹梗庶滚慧柳卿贝教勉螺舱速世嘘杨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3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Caltech 印象
luoyunqiang 2020-6-29 20:11
2019年8、9月有机会到美国一游,有专人开车并兼导游,游的还算轻松,按照兼职导游的玩笑话说,我享受的是部长级待遇,他还给我买了60美元的人身保险,据说最高赔偿是100万美元,这使我更放心大胆了。 虽然有保险,我还是不喜欢玩危险的游戏,也不愿意到危险的地方去,好莱坞也就走走看了一圈,天生不愿凑热闹。我和兼职导游共同制定了总行程和在LA的游览路线、地点,决定参观LA的大学校园,博物馆,天文台和两个最大的购物中心等。 为了参观加州理工学院,还专门订了帕萨迪那市离加州理工学院最近的旅馆,走着到那里也就5分钟,因为是8月份,还是有点热,尽量少走路。 加州理工学院确实很小,与我家附近的公园不相上下,大概有500亩地,是中国亩。但校园很紧凑,东西南北都有进入校园的入口,我叫入口,不是门口,好像也没有看见大门。美国大学不喜欢建大门,甚至学院的牌子都找不到,我真没有看到加州理工学院的牌子,整个校园与城市融合在一起,不仔细看,还真分不出来。 学院建筑的标准色调是土黄色,与满院子的花草树木搭配起来看着自然也舒服。虽然没有其它大学大面积的草坪,但绿化也很好,都是些小路小径,没有看到主干道。由于是放假期间,偶尔可以看到几个人,也没有任何人问我们或阻止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口(门)卫或校警,好像校园就是公园,谁都可以进出。 刚从北口进去,走不远,看到楼外有一块黑板(见图),上面还有演算的图形和公式,好像是行星运行轨道的计算。黑板前面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都是铁质的,不怕风吹雨淋,看样子是同学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讨论学术或作业问题。 随后,我又参观了医学工程实验室大楼,工程实验室大楼,摩尔实验室大楼,计算科学实验室大楼等(见图片),最后从南出口出去。 随后参观了UCLA和USC。
3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变的三月
pingguo 2020-4-3 19:50
三月份的时候, 她从别的学校转学到我们班。 老师叫她的名字, 介绍她, 她从座位上站起来, 对她来说, 仿佛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她不大像同学, 怎么说呢, 有点像戏里的人, 刚刚从天上掉下来的人。 我的这个第一印象, 不曾回想, 也没有忘。 前日她在朋友圈发了两张照片, 一张是三月的旧照, 照片的光泽, 类似于我的这首诗的光泽: 关于不变的三月。 2020-03-29
个人分类: 诗歌|1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江印象
huailu49 2019-11-1 14:47
印江,全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梵净山西麓,隶属贵州省铜仁市。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开始的印象
pingguo 2019-10-18 11:37
湖南话听起来像歌, 久远的歌。 一开始我就有这样的印象: 某些源头上的东西, 在她的话语里保存完好。 90年代初, 在深圳遇见她, 听见她, 来自水乡的女子, 像一个漩涡, 我在诗经里曾陷入的漩涡。 湖南话适合从她的嘴里说出来, 婉转却又直接, 几枚略显倔强的词, 也适合—— 不,简直是恰到好处。 2019-10-04
个人分类: 诗歌|1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后一朵
pingguo 2019-10-12 11:49
寒露已过, 连续几日有太阳出来, 我突然发现茉莉花又开了一朵, 很是惊讶。 我仔细看了看, 一片片叶子依然碧绿, 白色的小花苞还有好几个。 我想起一首歌: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最后一朵, 原来不过是一种印象。 2019-10-12
个人分类: 诗歌|2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中笋2018年中国行记事系列(14)
jiangjiping 2018-11-19 09:09
草中笋2018年中国行记事系列(14) (十四)对故乡的总体印象 蒋继平 2018年11月19日 从10月27日晚到达故乡, 到11月3号早晨离开故乡, 我这次中国之行一共在故乡生活了将近一个星期。在这短短的一个星期中, 我除了拜会了三个姑姑和一个小叔外,分别与一些初中, 高中和大学同学相聚, 更多的时间是与兄弟妹妹和乡亲们在一起。 故乡溧阳大概属于一个四线城市, 她处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这里有山有水,物产丰富, 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 人口众多。 据说【以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连续剧中的一些镜头就是在溧阳的天目湖拍的。 我这次在故乡期间, 走访了城区和市郊的一些地方。 所到之处, 既看到现代化的乡镇企业遍布城乡各处,门面堂皇的宾馆酒店拔地而起, 高级的公路四通八达, 大型超市也相当规格化;又看到市区的街道交通混乱,街边停放着各种各样的车辆, 有汽车, 电瓶车, 三轮车和自行车等等, 反正看上去乱糟糟的一片。我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 可是, 上传照片时被电脑自动删除, 大概因为景色太差了的原因。 大街上行人,自行车, 电瓶车, 三轮车和汽车各自争道。沿街的店铺大多数都是个体经营, 规模很小, 通常每家店铺只有三米宽的一个门面。 这是中国特色的一个真实体现。 这次在故乡的经历使我得到下面的感受。 首先故乡人现在的吃穿比美国要好一点, 或者至少不差。 其次是故乡的贫富差异比美国明显。 再者是市区交通混乱, 没有安全感。 然后是人文素质比较差, 抽烟的人完全不顾其他人的感受, 政府部门也不顾及民众的健康, 不设立政策法令提供无烟保护区。 我期待着中国在交通管理上有一个大整顿和在公共场合加强禁烟的执法。 简言之, 这次故乡之行使我再次感到, 中国人在温饱问题上已经与西方没有差异, 但是, 在文明的进程上好像差异越来越大。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1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中笋2018年中国行记事系列(7)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11-13 08:40
草中笋2018年中国行记事系列(7) (七)对金陵溧阳宾馆的印象 蒋继平 2018年11月13日 这次中国之行,在溧阳期间,我们一家三人一直住在金陵溧阳宾馆。 夫人和女儿从10月27日住到10月30日, 我从10月27日住到11月2日。 住店手续是妹妹妹夫提前为我们订好的, 也是他们付的钱。 这个宾馆是五星级酒店, 在溧阳算是比较高级的酒店。 我在这个宾馆一共住了一个星期。我以前也在这个宾馆住过几次。现在我用博文的形式谈谈对这个宾馆的个人印象。 宾馆的大厅属于典型的五星级酒店的标准, 跟甘肃酒泉宾馆(也是五星级)的大厅很相似。 大厅内有禁止吸烟的告示, 所以, 客人不能在大厅内吸烟。大厅前台的工作人员是高素质的, 服务态度热情周到, 有问必答。宾馆的自助餐品种多, 质量好。 不过, 怨我直言,这个宾馆没有充分考虑到客人的感受, 没有将客房分成无烟客房和容许抽烟客房两类, 由客人自己选择。我这么说是因为在我住的房间内没有禁止抽烟的表示。 虽然房间的天花板上有烟雾报警器, 但是, 即使房间中有五个人同时抽烟, 室内烟雾弥漫, 这个报警器仍然毫无反应。我的大学同学们远道而来看望我, 在我的房间中相聚, 因为人多, 房间相对比较小, 而且只有一个椅子,我请他们到大厅去聊天, 他们都不愿意去大厅。 我问及原因, 他们说大厅内不能抽烟, 在我的房间里可以抽烟。 在我住的那个楼层的服务很差,有时不提供洗脸的毛巾,给我换的床垫很脏, 充满了血迹(图一)和污迹(图二)。 我当面向服务员提出换一个干净的床垫, 她不肯, 要我去找总经理。 我因为听力不是很好, 除非万不得已, 一般不愿意找人商讨,更不能用电话与人交谈。所以, 我对她说, 我不会去找总经理的, 一是因为我不知道总经理是谁, 二是我不知道总经理是不是在宾馆值班。 不过, 我会用我的手机录下这个镜头。 这个服务员非常特殊。 她拒绝换一个干净的床垫, 但是, 对转基因非常感兴趣, 大谈特谈转基因的话题, 其中大多数都是属于谣言。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 我住过几百家旅馆酒店, 从二星级到五星级都有。但是, 不提供洗脸的毛巾, 和床垫具有明显大量血迹的情况从来没有遇到过。 在美国, 即使二星级酒店, 也有无烟房和有烟房的选择。 鉴于这样的经历, 我对金陵溧阳宾馆的印象不是很好。 图一。 带有明显血迹的床垫。 \0 \0 图二。 带有明显污迹的床垫。 (待续)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2116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乘坐过的航空公司名单和印象
jiangjiping 2018-6-8 09:15
我乘坐过的航空公司名单和印象 蒋继平 2018年6月8日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 乘飞机是一件经常要应对的事务。 到现在为止, 我已经乘过几百次航班, 有时一次出差就要换成13次航班。去年回国一趟, 来回一共乘了九个航班。下面是我已经乘坐过的航空公司名单。 美国: American, Delta, United, Frontier, JetBlue, Continental, US Airways, Northwest, Southwest. 中国:国航, 东航,上海,吉祥,四川, 海航,南航,祥鹏。 其他:汉莎(德国), 法荷航(法国),国际航空(英国),全日本空输(日本),墨西哥航空(墨西哥),越南航空(越南)。 在我的印象中,全日本空输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最好。 吉祥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最差。我去年从美国的肯尼迪国际机场到中国的上海浦东机场, 乘坐全日本空输的航班,在机场我向机场工作人员说明我有听力障碍, 需要用文字交流, 他们得知后, 不但提供全面的笔墨服务, 而且一路上派几位机场服务员全程为我提供特殊服务,伴着我过安检, 过海关, 一路上不用排队,在飞机到达日本成田机场后, 我是第一个出机窗门,走出飞机两步就有专门接待人员把我带着办理所有手续, 并且把我送到下一个航班, 交代下一个航班的空姐需要对我特殊关照。回美国时, 在上海浦东机场, 他们主动为我调正航班, 使我原来定好的从羽田机场转到成田机场飞往美国的行程, 改为从上海直接飞往成田机场, 省去了我在日本转换机场的麻烦,而且, 他们总是派一位服务员帮我办理各种手续, 服务态度周到细致。这个经历是我有生以来乘坐过的所有航班最好的服务。同样是去年, 我在银川机场乘坐吉祥航空公司的航班去南京, 航班晚点整整13个小时, 我向机场服务员说明我有听力障碍, 他们理都不理, 期间多次更换登机口,也把乘客送往机场外的酒店休息。 可是, 我因为听力不好,无法知道这些安排, 所以,感到压力巨大。 这是我乘坐过的几百次航班经历的最差服务。 在我的记忆中, 四川航空的空姐风姿最好, 年轻漂亮又朝气,美国的空姐年纪最大,但是经验最丰富,态度也最和善。美国空姐的眼神是真诚和善意的, 是出于内心的。中国的空姐也是脸带笑容的, 可是,这种笑容好像是通过职业培训而养成的, 从眼神中看不到出自内心的善意。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2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在江苏的经历和对故乡的印象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8-6-7 08:26
我在江苏的经历和对故乡的印象 蒋继平 2018年6月7日 1954年农历11月,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到1974年底高中毕业去当兵, 我人生的前20年是在江苏度过的。在这20年中, 除了在4岁时跟母亲到上海看望姨妈一家外, 还有过年时到安徽的梅居镇看望外婆外, 我的足迹从来没有出过江苏省。 1977年我当兵复员又回到老家,恢复高考后,被南农植保系录取,先在仪征接受三个月的军训, 然后在扬州农学院九个月, 当在南京卫岗的南农校舍修复后, 迁往南京。 1981年底,我获得学士学位, 从南京到浙江的杭州任职。 1984年10月, 我带着新婚的夫人, 又回到老家拜访父母, 也去了南农看望老师和同学。 1985年底, 我就离开了中国到了美国。然后在1995年10月才第一次从美国回江苏老家探亲。 在以后的十几次到中国出差期间, 我又10次回江苏老家探亲访友。 因为我在中国不能开车, 所以, 我在江苏省到过的地方不是很多, 只有江南的几个城市。它们是:溧阳,常州, 无锡, 苏州, 南京, 镇江,扬州, 仪征,宜兴和句容, 一共才十个城市, 只有我在加州到过的城市的四分之一。 我的家乡素称江南的鱼米之乡,那里物产丰富, 山清水秀, 环境优美。那里有风景秀丽的天目湖旅游度假胜地。家乡一直以农业为主,也有一定规模的淡水养殖业, 没有大型矿藏, 也没有大型工厂,现在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制造, 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也在那里建立一个分部。 家乡最大的特点是人口稠密,人均面积很低。由于每人拥有的耕地面积很小,大量的农村劳力无事可做, 所以,他们就组织建筑队伍到城市打工去了。溧阳的建筑工在一些地方是比较有名的, 所以, 溧阳获得了建筑之乡的称号。 在我的记忆中, 家乡的农副鱼产品非常丰富, 种类繁多,田螺, 田鸡, 甲鱼, 黄鳝, 泥鳅, 鱼虾等野味水产应有尽有;茭白, 菱藕,板栗, 竹笋,桃子,红枣和白果以及各种瓜类等非常普及;主粮主要是水稻, 在冬季也种一些小麦和大麦;经济作物更是五花八门, 主要是:油菜,芝麻, 多种多样的蔬菜和各种豆类。 我每次回家乡都被家乡的食品所吸引, 也为之感到自豪。家乡的食品与美国的食品在种类上确实有很大的差异, 美国在这点上与家乡相比真是要低一个档次。 写到这里,嘴里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我想也许在退休后, 可以到家乡多住几天, 尽量享受这些美味佳肴。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300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最新山阳宣传片登上2017丝博会、西洽会:2016《印象山阳》
ericmapes 2017-6-12 23:39
最新山阳宣传片登上2017丝博会 、西洽会: 2016《印象山阳》 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9d78d513d9d437aa4f9ae3697b14c017194381132ba6db020fa2843e90732f47506793ac51200770a3d20c6116dc394beb802103331453c68cc9f85dadbc85592a9f2644676d8d5663a70eaebb4627c225875b99b86897ad804684afa2c4af5444b958127bf0e7fb2a1763c978f0652692d18e3c104861bffa4365e829073ee82054f107a7ef682841c3e1dc2f51de75967611e0ee68ea7905b564f54244390fe712e615133b33e64a25f940360790fc5a932e734a25b34fp=9f7bd70d838b12a05abd9b750850newp=cb7dc54addc617f405be9b7c5b5092695c02dc3351d0d401298ffe0cc4241a1a1a3aecbb24241502d9c478610abb0f31aba7747d605f76e1c095user=baidufm=scquery=%D7%EE%D0%C2%C9%BD%D1%F4%D0%FB%B4%AB%C6%AC%B5%C7%C9%CF2017%CB%BF%B2%A9%BB%E1%A1%A2%CE%F7%C7%A2%BB%E1qid=9242016b00029e48p1=2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我对一些中国宾馆酒店的印象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7-6-4 22:23
说说我对一些中国宾馆酒店的印象 蒋继平 2017年6月4日 到现在为止, 我在中国至少住过50多家宾馆酒店, 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年事已高,对这些以往的经历开始慢慢的淡忘。趁着大脑还能正常工作的时候,把这些经历写下来, 到退休后, 可以悠闲自得的回顾自己的人生路程。 首先来说给我印象较好的宾馆酒店。 酒泉宾馆。 这是酒泉市最早拥有的一个五星级酒店。我对这个宾馆的印象好的原因是它的自助早餐。 这个自助早餐厅很大, 每天早晨有几十道菜供顾客选择。 客人多数是外国人。这是我入住次数最多的一个宾馆。一共有十次左右, 每次至少两天。 杭州柳莺宾馆。 喜欢它的环境。 紧邻西湖岸边, 风景秀丽。 昆明滇池花园温泉酒店。喜欢它的环境。 紧邻滇池岸边, 风景秀丽。 承德避暑山庄酒店。喜欢它的环境。 清净雅致, 风景秀丽。 溧阳宾馆。喜欢的它的价格。 一个单人房间只要280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五星级酒店。虽然这样的房间条件不是很好, 但是, 住在里面就可享受五星级宾馆所有其他的设施和服务, 比如说, 大厅, 花园,餐厅等等。 上海浦东机场华美达酒店。 喜欢它的服务态度。办事人员的素质很高,热情周到, 高效快捷。 北京燕山大酒店。 喜欢它的地理区位。 紧邻中国人民大学,离清华也不远。 我三次入住这个酒店是因为它的地理区位优势。 在入住期间, 我到人民大学借用电脑网络, 约见清华大学教授,在清华园接受同学的宴请。一位留日归国在清华当教授的同班同学在校园内的餐厅请我吃饭。 西安富凯酒店。喜欢它的价格和区位。 南京翰林苑招待所。 喜欢它的人文气息。 入住的大多数是学者身份。 再来说说其他印象较为深刻的宾馆酒店。 天津外交人员旅馆。 这个旅馆的价格虽然很高, 但是服务态度和设施倒是一般。 辽宁锦州市的一个旅馆, 由于已经过去好多年, 已经记不起名字了。 这个旅馆连空调也没有, 夏天热的要命, 根本无法入睡。 上海星之悦酒店。 厕所很脏。 杭州明悦酒店。 地理位置很偏, 连出租车也找不到, 但是, 房价还是蛮高的。 兰州中川机场的一个酒店。 水是红色的。 当然那时候, 这个旅馆刚建好。 宁夏中卫红宝大酒店。 服务态度冷淡,总是爱理不理地对待客人。 北京和平里大酒店。服务员非常势利。当我游完八达岭长城回到酒店, 身上穿着在景点刚买的一件价格只有10元人民币的汗衫到前台办事处,要求柜台小妹们给我一张纸和一支笔, 我要发一份电传。 她们一共有四个人坐在办公桌前, 抬头看了我一眼, 就继续“忙”她们的事。我只好从太太的包里找到纸和笔,在办事处窗台上用英文写了一份报告。 当这些小妹看到我能够如此快速和流利地用英文写作, 立即开始对我友好起来。后来, 当我拿出1000 美元要换人民币的时候, 她们更是争前恐后地要为我效力。 当酒店总经理来到我的面前, 笑嘻嘻地, 主动地递上他的名片给我的时候, 那些小妹们有点惊恐了! 北京华都大酒店。 服务员的职业知识不充分。 当我用国际上最有信誉的旅行支票付房租的时候, 服务员竟然不认知这种支票。 在厦门, 合肥, 洛阳, 长沙, 温州, 丽江, 香格里拉和其他一些地方住过的旅馆酒店的印象一般。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3619 次阅读|4 个评论
“武打巨星最后竟沦落此”:有印象,可算辉煌了!
ericmapes 2017-3-24 11:22
“武打巨星最后竟沦落此”:有印象,也算辉煌了! 附上: 武打巨星最后竟沦落此 在路上的空菩提 http://tieba.baidu.com/p/5013834090 1978年的时候,有一部动作电影《少林三十六房》在香港非常火爆,即使是在国外也有非常不错的反响。刘家辉就是当时的主演之一,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在日本有人成立了刘家辉影友会,他因为这部戏被外媒称为“东方尤尔·伯连纳”。之后,他又参与很多电影的拍摄,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线打星了。 1987年,功夫片衰落,他所在的公司也宣布停产不再拍摄电影,刘家辉发展开始不顺,只在电影里演配角或反派。比如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饰演夺命书生,在剧中和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大打出手;又比如在《神雕侠侣》里扮演武艺高强的反派金轮法王。 刘家辉出生于1955年,8岁时开始接受严格的正统武术训练,成年之后在武馆做了两年助教。1973年参与动作电影《杀出重围》而进入电影圈,头几年参与拍摄的电影不怎么火,直到主演了动作电影《少林三十六房》。 很多人觉得刘家辉不火,那是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90年代之后的刘家辉。90年代之后,刘家辉演的以反派和配角为主,但他演的角色还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白面书生,金轮法王,以及在《仙剑奇侠传三》饰演邪剑仙等。他在2007年参加在深圳宝安体育馆举行的中国功夫全球盛典并获得最佳动作男演员。 2011年8月厄运突然降临到了刘家辉身上,他因脑中风不慎跌倒入院,导致右半身不遂,只能躺在病床上。更让人打击的是泰籍妻子和子女趁病争财产,让刘家辉备受打击,一波未平,又有前助手冯小姐私吞了他200万片酬,后来虽然守住了财产,但心力憔悴,体重只剩下90多斤。 图:现在的刘家辉,经过医生的治疗和一群好友的关怀陪伴,病情有所好转,以前右边完全不能动,现在手掌可摊开,走路方面也有进步,有时还会在朋友的帮助下外出逛街或用餐。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与学
chenrenfei 2016-4-20 11:44
西游记里的一个情节给我印象深刻,感觉唐僧四人取经的过程与学生做科研发文章的过程可像了。
1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州印象·梅花
热度 1 ligy0619 2016-2-21 20:56
个人分类: 业余生活|1367 次阅读|1 个评论
公共汽车站的印象(无奈拍摄):​卡片机傻拍2015(98)
热度 2 zlyang 2015-12-22 16:54
公共汽车站的印象 ( 无奈 拍摄) : 卡片机傻拍 2015 (98)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感谢您的指教! 只 压缩 ,未做其它调整。 天津大学北洋园新校区东门的公共汽车站,拍摄于2015-12-21 18:34~18:47 许。拍摄本组印象派之后,十分失落。于是在路上继续探索新 的摄影,即 《飞驰的抽象》 。 (1) (2) (3) (4) (5) 今天中午的窗外(资料照片),拍摄于2015-12-22 中午11:35许。 相关链接: 2015-12-21,飞驰的抽象:卡片机傻拍2015(9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4971.html 2015-06-13,昨晚的UFO(无奈拍摄):卡片机傻拍2015(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97674.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3448 次阅读|4 个评论
黄石印象
热度 3 zhumengjin 2015-11-27 23:39
在美国中西部的自然景观中,黄石公园应该是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与黄石公园相比,中西部的其他自然景观要相对逊色许多,真有点类似“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觉。我是一个不大喜欢照相的那种类型的游客,幸好手机中还保留了几张黄石的照片,今天无意间翻了出来—— 【一】大棱镜:黄石名片式的景观之一,晴朗的天气才能体现出丰富色彩与层次感........ 【二】黑沙盆地一瞥:代表性的温泉池景观,类似的景观有多处...... 【三】老忠实喷泉远拍:很知名,按时喷发,但真心觉得一般,与其名气不想当....... 【四】黄石大瀑布:下降到底部再看觉得有点气势,但其实很小啦....... 【五】黄石大峡谷:肯定没有真正的大峡谷壮观...... 【六】黄石高山草甸景观:观看野生动物的好地方,也体现了黄石景观的多样性...... 【七】虽然处于夏季的雪线以上,但依然阻止不了野花的漫山遍野...... 【八】 因为特殊的地质条件,很多河水/溪水都散发出强烈的臭鸡蛋(硫化氢:根据评论修改)气味...... 【九】南门外:紧邻南门,别有一番感觉...... 【十】大自然制造的天然“石灰”,忽略点缀的少许绿色,真有点水墨的感觉......
个人分类: 社会视窗|12385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51108深度学习动态
jiangqiuhua 2015-11-8 22:22
今天在科博上搜索了深度学习的博文,看了几篇,对深度学习动态有点印象: 依图科技CEO LEO的博文“深度学习三十年创新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AzNzMzNTkyMQ==mid=208273894idx=2sn=002fb1f3d3643de111ae5bc186ce045dscene=5#rd 可学习理论(Boosting算法),基于概率推断的人工智能(图模型)分别是2010年和2011年图灵奖。主要人物(Geoff Hinton,Yann Lecun,Andrew NG),以及著名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2012年ImageNet大赛,Hintion团队胜过Google团队,Yann Lecun研究组反思,高手过招,Idea is cheap,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图模型思想横扫计算机视觉领域。直到2013年,Yann Lecun的文章在CVPR上还很难发表,深度学习并没有排他性的出色。可笑的是,不到两年时间,视觉的文章没有用到深度学习很难发表。到底当时,Geoff Hinton团队和Yann Lecun团队技术上的细微差别到底在哪里,高手到底错过什么?我们可能很难有接近事实的答案。Yann Lecun象战士一样对抗学术界的“庸俗”和“传统”,在不同场合讨伐从业人员的态度、标准和品味。 Edward Kebardin的博文 “深度学习和拓扑数据分析的六大惊人之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25851-933567.html 提到了拓扑数据分析与深度学习结合,我比较感兴趣 讯飞百度阿里360深度学习大神论道DL与HPC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25851-922337.html CNN在视觉识别、物体检测的优势,RNN在语音识别和序列数据处理的优势。百度、科大讯飞、京东,深度学习的硬件难题,Google研究员贾清扬Nvida显卡与深度学习开源框架Caffe。 GPU、FPGA、HPC。 深度学习:三位大牛LeCun、Bengio和Hinton的联合综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25851-895143.html 当前最流行的非线性激活函数是ReLU,比tanz学习更快,可直接训练有监督的深层网络。 2015深度学习伦敦峰会笔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25851-930546.html Alex Graves 《神经图灵机》,RNNs最重要的研究者。 Koray Kavukcuoglu,同样来自于谷歌DeepMind,他的演讲是《端到端的Agents学习》。 DQN。Torch框架的创建者之一。英伟达Alison,Giraffe国际象棋引擎。根特大学博士基于OxfordNet的CNN赢得了2014年ImageNet竞赛。Kaggle竞赛。Andrew 永恒学习机器(PLMs),包括两类CNNs。剑桥大学语音识别深度学习,
个人分类: 统计学习|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路向西(5)——乌鲁木齐印象
jxz1963 2015-8-19 17:54
这次去乌鲁木齐前,天气预报几乎天天在预报说乌鲁木齐是40多度的高温,而往年都是很晾快的天气,如今却怎么变成了火炉呢? 7月31日11点多,列车准时到达乌鲁木齐站,在乌市工作的发小龙斌先生接我们去了一个很清静的餐馆去吃饭,到餐馆后我问龙斌:“一个若大的饭馆咋就没有人呢?” 他笑笑说:“现在还不到饭点儿呀?” “可我们那里这时正是上客的时候呀!”我争辩道。 他说:“乌鲁木齐比内地要晚两个多小时的。”我有些谔然了。 说着话的功夫,龙斌让服务员给我们杀了一个当地的哈蜜瓜,不知道是渴了饿了的原因,还是当地的哈蜜瓜新鲜,我们几个人吃着乌鲁木齐的哈蜜瓜就是与众不同。紧接着的大盘鸡、大盘鱼、烤肉、拌面和酸奶,几乎没有我们不爱吃的。 下午时,龙斌说是让我们一起坐出租车回家,我说咱们坐公交车去,还可以在沿途观光。比如乌鲁木齐的BRT公交车西安就没有,我感到新奇,但我们是上不去的,因为BRT安检很严格,带着西凤酒的人是肯定不让上的。 在公交车上,我见到了乌鲁木齐干净整洁的大街,见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高楼大厦,见到了211著名的新疆大学,见到了自治区六十年大庆的特大花篮。同时,也见到了许多美丽可爱的维族少女、阳光帅气高大伟岸的少数民族小伙子,当然也有一些臃肿的老妇和穿拖鞋出门的人。可以说,在乌鲁木齐就像到了域外,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种、不同的建筑,特别是不同的民族相互交织着在一起居住着、生活着、和平共处着,有着一种浓浓的、真正的民族大团结。 到了龙斌家的花园式小区家里,先是洗澡洗衣服,刚刚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龙斌又叫我去外面吃烤肉,我说:“算了吧,中午吃的那么多东西还没有消化,怎么又要吃了?” 他说:“在家做个手抓羊肉你尝一下我的手艺,我说这样最好了。” 当他再次进家门时,他双手拈了好多东西,什么瓜果葡萄烤包子等,他说:“尝一下我们这里的烤包子吧,西安绝对没有的。” 其实,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在新疆一个油馕就咥饱了,一瓶文化酒就烂醉了,一只玫瑰烤全羊就吃腻了,一串烤肉就吃的人打饱嗝了。 晚上七点多才开始吃晚饭,但在乌鲁木齐已经是够早的了,当我们俩一起喝着白酒,吃着香酥的烤包子,品味着新疆特色的手抓羊肉米饭时,我突然有一种灵感:新疆的资源太丰富了,新疆人的生活太好了! 于是,我总结了乌鲁木齐的餐饮现象: 早餐喝一大碗奶茶+两个囊,午餐烤一个玫瑰全羊+一箱白酒,晚餐大盘鸡拉条子+手抓羊肉饭,晚上加餐烤羊肉串+啤酒葡萄和哈密瓜,晚上睡在床上光做美梦,第二天早上一称体重:肯定又要胖了。 一句话: 乌鲁木齐的餐饮是离不开羊肉的!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2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童事二则(迟到的儿童节)
sunnanping 2015-6-8 10:38
半个世纪以前事情 的依稀印象 。 1 、姆妈下班一回到家就忙家务。片刻,儿子放学到家,丢下书包就说要出去玩。被姆妈喊住,“厂里发了张电影票,我要做事情,你去看吧。”又递给儿子两分钱,“买点啥吃吃。” “好的。”儿子接过电影票和硬币,风也似的跑了。 跑不太远,见一群孩子站半圈,围观一芝麻糖摊。男的做、女的卖。麦芽糖熬了,拌上熟芝麻和花生,趁热用擀面杖摊成厚一公分样子的芝麻糖大饼,稍凉,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条状。对大人,称重而卖。对孩子,按糖块大小,一分二分均可换得一二块。儿子看了多时,手里的二分钱自然换了糖吃了,又看了一会儿,也没钱了,便回家去。 进家门,姆妈:“这么快就看完啦?好看吗? ” 儿子:“没啥看头,不过蛮好吃的。 ” 姆妈:“就知道吃。” 儿子:“还早,我再出去玩一歇。” 姆妈:“玩一歇就回来……,”。早无踪影。 2 、孩子 w 聪慧,父亲是医生,说话常蹦出些医学名词,例如“呼吸道”、“发育”等等,同学们很是钦佩。又因其父是外科主刀医生,时常拿些用过的手术刀给同学当削笔刀用,那小刀片远比削笔刀锋利,总引得大家争抢。 语文课讲到渣滓洞集中营,江姐手指订满竹签,同学们无不毛骨悚然,想想都痛不可当。课后 w 说,要是吃止痛片就肯定不痛了。并对同学们说可以试试。 机会来了。某次年级集体种牛痘。种牛痘要比普通打针痛, W 从家里带来一粒去痛片,好像药片表面还有“去痛”二字。老师叫名字,同学们依次进屋种牛痘。种过牛痘的同学都说很痛。 W 吃了止痛片进去了,俄而出来,脸色不太好,同学们围拢来问:“痛吗?” W 不太坚定的回答:“不大痛。”不大痛的意思应该是介于痛与不痛之间。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还是不清楚吃了止痛片再去打针,是不痛、不大痛还是痛。
个人分类: 杂说|1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奔放
yaojunwei 2015-4-26 22:27
人生并非一味狂热地 收集一些物件、印象和记忆, 而是要怀着悠然与美好, 让心情与思想在空旷的田野里, 得到最为纯洁而彻底地奔放。
个人分类: 应如室|1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朵桃花浸在牛奶里
pingguo 2015-3-29 11:28
我要了一杯热牛奶, 也是这个季节,在靠窗的位置。 刚坐两分钟她就到了。 我第一次注意到牛奶的白如此柔软。 我想到乳白色这个词, 如果只是孤零零的,就看不到它的词义。 实际上我只是想了一下而已。 牛奶紧绷的表面,在透明的玻璃杯里, 我想用手机拍张静物。 我只是想了一下而已。 她说她还有事,只坐两分钟, 她看上去比牛奶更烫, 她脸上有天然的羞涩。 实际上她接过我的文件就走了。 我的目光没有跟随她, 我静静地坐了一阵。 到今天我仍在原来的位置, 我在想一朵桃花浸在牛奶里。 2015-03-27
个人分类: 诗歌|1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南印象·科研旅途
热度 1 ligy0619 2015-3-4 18:16
新学期伊始,选甲午年十二月的一篇《又是一年春风至》来为新的旅途添一缕晨辉······ 时至年关,春运大幕早已开启,该回家了。光阴荏苒,又是一年在指尖不经意间流过。身在江南,不知秋冬的我,回首望望,感觉这一年平平淡淡,没什么变化,却又感觉有不少的感悟,流转心间,难以言叙。 算算时间,大学毕业一年半了吧,毕业后,在上海呆了半年,在苏州呆了也有一年了,期间和同学游了一次西湖,逛了一次红叶谷,这就是我一年的概况了吧。在上海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校园里绕着泮池溜达,有时候还能碰到不少老同学,四处走走,也应该走遍了大半个上海了吧,校园生活总是那么的轻松、自由,像一杯佳酿,历久弥香。千年姑苏城,也随着时代的脚步,出现了诸多的钢筋水泥。杭州一行后,就离开校园,来到了研究所。来到这有一年了吧,慢慢的,校园生活成为了心里遥远的回忆,消磨了岁月,冷清了一段漫漫人生路。 写到这,发现自己打字的速度慢了许多,已不知该如何编织出一段唯美、温馨的文字。这一年,天天对着电脑从一行行的字母中提取着那冰冷而又僵硬的理论与经验,随后构思着一篇没有头绪的论文,写了一年,改了一年,修修补补亦一年,满屏的黑色字体慢慢变成红色,再从红色变成黑色,来来回回已不知多少次。瓶瓶罐罐又一年,没什么进展,真应了那句话“实验虐我千百遍,我待实验如初恋”。其实又何止是实验, SEM 、 BET 、 ppt ,,,麻溜的都是。真是文章不好投,科研成果难觅;多少坎坷崎岖路,晨曦一缕伴独行;待到文章即中时,毕业就在那不远处。 孤月悬空,融融的月光,映出的是那两道苍老的背影;寒风凛冽时,隐现出的是你任性不懂事的脸庞吗?一年了,好像问一句,你们长大了吗?学会为他们着想了吗?月起月落,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片大地上忙碌奔波,滚滚人流中,能找到前行的方向吗?过年了,回家团圆一聚可好?其实,并不是时间不等人,只是人等不起时间。 挺喜欢一首曲子《雨碎江南》,古镇烟雨,低回婉转,诉尽人世间的情缘与聚散,一纸江南。细雨蒙蒙,烟笼柳细,是一个容易让人多愁善感的季节与地方。除了每天行走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园区宿舍和研究所间,亦走遍了这座千年的姑苏城,独自寻觅亦或携友同行,大街小巷,亦偶遇到了不少好多年未见的老友,春去春又来。在严肃紧张的日常生活里,寻一缕惬意悠远的古韵,以寄心神于虚无缥缈间。 磕磕碰碰间,青春已不知过去了多少,一半亦或是全部。在这里,留下了我们渐行渐远的足迹,由最初的错落无序,开始变得稳步前行,不知能走多远。最初的杂乱无序,开始错落有致,拨开眼前的云雾,开始迎着朝阳,迈向灯火辉煌处,只是不知需要多远。然而,纵使寒风凛冽,千里冰封,待春风至,即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时。 春风又绿了江南岸,持续了多半个月的细雨铅云随风远去,久违的阳光照在人们欢悦的脸上。暖暖的春意,使得那沉寂已久的心开始跳动起来,亦迈起脚步,去聆听生命的愉悦,感受生命的灵动。心火一团,忽隐忽现,幻化为莲,徐徐旋转,灵动人生,静美闲适。撷一片午后的时光,泡上一杯香茗,手持一卷书香,任他世间风起云涌,吾独看岁月静美,锦绣篇章。 春风吹又吹,三月草长莺飞季,不远矣。雪花飘飘的夜晚,想起了那杨柳吐新绿,柳絮纷飞时,少时的无忧无虑,是那最遥远的回忆。缓步于柳枝摆动的林间小道,嫩绿色的柳叶轻轻划过耳边,温暖的阳光透过荣荣的绿意,倾洒在心间,驱散不知何处来的一缕阴郁。漫天的柳絮,划过流年的天际,飘飘洒洒,在不同的地方扎根发芽,梦里几度徘徊,不知何时萦绕心怀。漫天的雪花飞舞了好长时间,却未见到“千树万树梨花开”。 今时明月送我行,茫茫夜色,这条无人的街道,来来回回已走了近一年。树影斑驳,夜色幽静,灯影轻轻铺洒在路途,飘忽的影子渐渐远去。喧嚣了一天的浮华,在幽深的夜色中静静远去,躁动疲惫的心在渐行渐远的影子中如云纱遮月缓缓隐去,在宁静的夜里沉沉睡去。繁华如梦如幻,岁月静美安然。北上的列车,在月色下载动着回家的人徐徐前行,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 春节将至,部里组织了“迎新春·送春联”活动,喜庆的大红对联,浓浓的节日氛围,温馨悦目。要过年了,置办点年货,回家过年,不知家里是否可好?春节过后,就是乙未羊年,本命年了,愿新的一年一切顺利。来年·文章·毕业······
个人分类: 科研生涯|1579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网博主印象排名(搞笑版)
热度 20 yurongming 2015-1-7 10:50
在李侠博主的英明指导下,在绿色协会会长蒋科学博主的组织倡议下,在广大科网博主的热烈拥护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会议精神(这也太扯了,呵呵),决定对人文社会科学类博文博主进行一个简单排名,各奖项暂拟以下博主为代表候选人,遗漏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点拨、举荐,欲参选相关奖项的博主也可携本人代表作品到蒋科学博主处报名登记。钦此。 一、幽默搞笑奖:黄秀清、隔壁家的二傻子、吴宝俊、赵燕 授奖理由:四位才俊为死水的科网博客圈注入清新的活力,给大家增添了许多的快乐。 二、诲人不倦奖:王小平 授奖理由:坚持以各种儒道佛家思想感化众生,孜孜不倦。 三、忧国忧民奖:周可真、黎在珣、赵京 授奖理由:以天下苍生为念,其志可钦、其情可嘉。 四、典雅贤淑兼风景独好奖:曾泳春 授奖理由:两耳不闻科网事,一心浸入伊甸园。 五、古典大家奖:陈湘明、卫军英、柏舟、钟炳、李泳 授奖理由:几大家有目共睹,各有擅长。如陈君的达观大气,卫君的逸朗绵长,柏、钟君的深蕴悠扬,李君的寂守寒窗。 六、现代诗人奖:平果 授奖理由:将哲理融入情思,执着于现代诗歌的创作与探索。 七、年轻才俊奖:曾新林、陈楷翰、雷栗、杨月琴 授奖理由: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出人意料的见解及激昂的情怀令人为之一震。 八、孤芳自赏奖:黄安年、林中祥 授奖理由:有学者的深厚蕴藉,也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勇气与决心。 九、预言大师奖:高山 授奖理由:对国际形势有全盘在握的大局观,据说尚有未卜先知之能。 十、含蓄深沉奖:孟津、武夷山、姚小鸥 授奖理由:娓娓道来,将情怀于无声处浸入人的心田。 十一、唯恐不乱奖:杜立智、肖重发 授奖理由: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无人能出其右者也,为搅动科网这潭死水功不可没焉。(备注:两博主如有抗议,俺立马取消此奖项) 十二、哲理深思奖:彭思龙、蒋劲松、李侠 授奖理由:具有外星人的俯瞰视觉,寻幽览胜,将人带往宇宙最深邃之境。 十三、勤发不倦奖:许培扬 授奖理由:天道酬勤,内容甚少而精,为科网博文点击量作出卓越贡献。 十四、毛老粉丝奖:高建新 授奖理由:为神是怎么诞生的,作出了最好的注脚。 十五、摄影艺术奖:李学宽、张晓良、张珑、赵美娣 授奖理由: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人心旷神怡。 总结辞:主写自然科学及科研类的不参与排名,近期写博太不活跃的可能没关注到;有博主精擅十八般武艺者,只能割爱任选一项。就只这印象中,如来一个总排名,似乎还真的是排不准哩。 增补一项,怎么把俺们最可爱的科网编辑MM给忘了尼。 能量注射奖:全体科网编辑 授奖理由:红花在手,天下我有;能量大不大,就看小红花。(当然,时有狡猾之徒骗过编辑MM,望眼睛贼亮贼亮的大众们多多检举揭发) 重要提示:建议编辑mm将本博文置顶,以方便各位获奖博主及时领奖。(刚从喻海良博主博文得到启发)
个人分类: 其他|4105 次阅读|64 个评论
日内瓦印象之三——认真向国外专家学习
热度 1 zxj368 2014-10-12 17:56
我英语很一般,出了国,也得硬着头皮与人交流,否则,不是白出国了嘛! 因此,在适当的场合,能够与人交流,便被迫与外国专家学习。 如果有中国专家在场,我便胆怯,会躲在后面听人家对话了! 中间这位,是现任《三古》(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主编! 和我聊天的这位,据说是研究生物礁最牛的人。当时我并不知道,只知道他来过中国北京、武汉等,到过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是加拿大蒙他拿大学的教授! Ian,我们《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的副主编,都伯林大学的教授! Pop,原国际沉积学家协会主席,在和我讨论我们的poster内容!我在尽可能地给你解释. Pop,do you understand what I said? 听日内瓦大学的讲解员,从地质学的角度讲日内瓦湖的形成历史,精彩之处,为之鼓掌! 很牛的一位女沉积学家,也对我们的Poster感兴趣!
个人分类: 照片|2983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内瓦印象之二——美食
热度 3 zxj368 2014-10-12 17:26
同来开会的专家,很多吃不惯西餐,到处找中餐馆,否则胃受不了。 我则不然,吃西餐还觉着很美,没有想吃中餐。 说也奇怪,别人以为我在家吃惯了西餐呢,其实,在家里我以前绝对是吃中餐,不过这次回来,有点习惯吃西餐了,做饭也往往采用西餐方式,简单、快捷!
个人分类: 照片|3108 次阅读|4 个评论
陆家嘴印象
热度 5 huailu49 2014-8-29 06:40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491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如何与年轻人打交道了
热度 2 duke01361 2014-8-12 08:25
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如何与年轻人打交道了 可以理解的原因,很多的情况下,儿子很少和我谈论一些“大”事情,所以他给我的印象,过于被“娇惯”的孩子! 他母亲提醒我一定要多多从正面引导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消除他对某些问题的“负面”看法。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就处心积虑,粉饰天平,淡化矛盾,积极配合进行正面宣教! 结果,好像儿子并不以为然,面对这种情况,我似乎多少有些自暴自弃的感觉! 但昨晚发生的事情让我改变了我的看法,或许我最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因势利导,在现有基础上,顺势而为,努力打造儿子的优势,尽可能地帮助他取得更大的发展。 昨天晚上临睡前,儿子请我给他讲故事,随便什么故事都可以。我见有机可乘,就试图进行宣教工作,话题一打开,我吃惊地发现儿子对当今诸多国家和政界大事非常清楚,并给出了非常理性的评论! 这确实让我感到非常吃惊! 比如他对澳洲人口和资源矛盾的分析,对中国香港的现实地位的分析,对美中澳三国关系的分析... 说实话,很多问题,要么我不知所以然,要么压根儿就没想到过!当他反过来征求我的看法时,只好闪烁其词,支支吾吾.... 这个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我愿意为他只是能够上网打游戏...真的没想到,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已经有了如此系统,比较成熟的世界认识... 出于中国父母的传统习惯,我突然觉得如果我们努力引导,全力培育,把儿子培养成澳大利亚联邦共和国栋梁(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椋)也许不是特别的不可能... 二三十年之后,当他步入中年的时候,我实在想象不出,这样的想法会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 他出生在英国,在英语国家长大,从幼儿园开始接受英语系教育... 想到这里,我多少又有些失落,很多迹象表明,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的那些传统观念已经越来越改变不了他丝毫...我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改变自己的观念,采取顺势推舟的做法,帮助他成长为他应该成长成的自己! 如果能够在20-30年后,成为澳大利亚联邦共和国的有用之才,这也算是我对这个世界的一个贡献了! 想到这里,替儿子的国家唱响国歌: Australians all let us rejoice, For we are young and free; We've golden soil and wealth for toil, Our home is girt by sea; Our land abounds in nature's gifts Of beauty rich and rare; In history's page, let every stage Advance Australia Fair. In joyful strains then let us sing, Advance Australia Fair. Beneath our radiant Southern Cross, We'll toil with hearts and hands; To make this Commonwealth of ours Renowned of all the lands; For those who've come across the seas We've boundless plains to share; With courage let us all combine To Advance Australia Fair. In joyful strains then let us sing, Advance Australia Fair.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431 次阅读|2 个评论
版纳印象
wpli 2014-5-23 22:15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在盘县——(6)贵州的印象
热度 1 jxz1963 2014-5-22 15:30
在贵州盘县的四天时间,以及从贵阳到盘县、从盘县到贵阳的来回路上,从见到的贵州盘县、六盘水、贵阳,到听到的贵州盘县、六盘水、贵阳,都有许多的第一次,特别是贵州那山、那水,以及那些城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居聚的省份,在贵阳的一个小饭馆里,我们与开店的一对双胞胎姐妹聊天时,她们的言语或多或少地加深了我对贵州的印象: 一、贵州省的各类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物质资源,还是经济、政治资源,都是很丰富的,如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酒类资源和政治资源等; 二、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贵州的民风纯朴,人民勤劳勇敢,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不良环境斗,在发展生产中应特别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贵州相对于其他西部省份来说是要贫穷一些,这不仅仅体现在人们观念的落后,山多地少人口多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个重要课题; 四、贵州文化落后,整体发展与全国相比要慢一些,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对外宣传上,既没有力度和广度,更没有新鲜度,文化产业整体要慢一拍多; 五、贵州科学技术落后,在一些决策上还存在一些失误,如给贵州引种奶山羊,运过去死一大半,放养过程中指导不到位又死去一大半,那时村民整天吃羊肉。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356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博杂谈---无奈的排队
xuxfyuwp 2014-4-22 09:27
世博会开幕了。相对于奥运会来说,世博会所展示的内容要丰富很多,在世博园区浓缩了一个精彩的小世界,这样说应不算夸张。对于世博,很难用几句话来表达,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出其中的丰富多彩。 要将世博会的内容都看完,据说没有一个星期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人很难做到。即使真想花上一周时间,也还要看排队情况,从近两天参展的情况看,排上几小时看一个馆是常有的事,特别是那些热门馆,排队也未必能看上,需要预约。 也有些馆不用排队,进去后转一圈就可以出来,但内容也比较简单,不会留下特别的印象。是让观众排长队慢慢品味、欣赏,还是尽快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能简略地一睹为快,确实也是个两难的问题,这个平衡点较难把握。 有个朋友对我说,他不准备进任何馆参观,只是想在园区转,将每一个角落都转遍,细细地欣赏不同的建筑风格。这样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时间可以自己掌握,且各类建筑的外观也是很有观赏价值的。 为什么不能很好地解决好排长队的问题呢?在试运行期间就发现这个矛盾比较突出。但组织者确实也很无奈。有些问题可以也应该解决,如入口处的安检,速度太慢,经过改进后好多了。园区内食品供应不足,且价格贵,现在也基本解决了。但排队参观的事,确实不是组织者能解决的,属于每个参展单位的自主权。如果参观者希望能在进馆后有机会看得仔细一些,就只好忍受派队的煎熬了。 (原文写于2010-05-03 16:11:15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瀛纪事(3)----青山久子
热度 1 xuxfyuwp 2014-4-15 14:23
晚宴上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日本女翻译,叫青山久子,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晚宴持续了约两个半小时,她竟然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她自始至终在进行翻译,即使中间有停顿时间,也仅仅是歇一下。我几次说要给她倒杯水,她都谢绝了。或许这就是正常的职业要求,只是我有些少见多怪了。不管怎样,对她的敬业还是很钦佩,别人都在边聊天边品尝食物,举杯碰盏,她能不为所动,克尽职守,与国内的一些情况相比,确有反差。 记得在国内曾听到过一种说法,一个好翻译在宴会上应能做到译得快,吃得快;差一些的则是译得快,顾不上吃;最差的是译、吃都跟不上。或许这只是茶余饭后的小段子,但还是有其现实基础。随着市场化的进程,段子所描述的情况应会成为过去时,评价翻译的标准除了业务上的优劣,可再加上敬业精神。 在久子给我的名片上,除了会议翻译的职衔外,还有另外两个,一个是气象预报士,一个是防灾士,她说曾学过气象,在日本气象学会下的一家公司做过气象导航业务。真是巧,这活我也干过,有点缘啊! 说到翻译,对日本的做法还有另一方面的感受。不少人都有日本人英语水平普遍不很高的感觉,这与其在国际上的经济实力与地位有些不太相称。但在日本参加了几次活动后,可以体会到日本确实不太重视每个人的外语水平如何,但在提供翻译支持方面却很下功夫。无论是正式的国际会议还是其他交流场合,都安排了翻译服务。据说日本也特别注意外文资料的翻译,通过少数人的优质工作,减少多数科技人员对外语的过多依赖。 相对而言,中国则过于注重提高全民的外语水平。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学外语,直到大学或研究生毕业,付出了巨大代价,真正能在外语上过关的人很有限,如没有合适的环境,很快就退化了。在这方面,日本的做法确实值得借鉴。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一方面应提高国人的外语水平,但同时也应认真考虑如何提高外语的应用效率,通过少数人的高效服务让多数人受益应是可考虑的选择。 (原文写于2008-10-09 08:56:43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感|2543 次阅读|1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187-2013上海印象
热度 2 hgiap 2014-4-8 20:16
hg摄影作品187-2013上海印象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8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幻][机器人大爷][BD-RMVB/1.42G][日语][中文字幕]
lcj2212916 2014-3-28 18:46
时间:2012 国别:日本 分类:科幻 语言:日语 字幕:中文字幕 片长:111分钟 视频尺寸:1280x720 导演:矢口史靖 Yaguchi Shinobu 主演:吉高由里子 Yuriko Yoshitaka    滨田岳 Gaku Hamada    川岛润哉 Junya Kawashima    田畑智子 Tomoko Tabata    米基·卡齐斯 Mickey Curtis    小野武彦 Takehiko Ono    和久井映见 Emi Wakui    Chan Kawai? ....(as Shigo Kawai)    竹中直人 Naoto Takenaka 剧情介绍: 机器人大爷描述七十岁的孤独欧吉桑意外成为全日本最红的机器人,让他感觉生命第二春仿佛到来,却又得在全国媒体的镜头前守住这个不能说的秘密。 小林弘树、长井信也、太田浩二是家电制造商木村电器的职员,为了保住工作,无奈的情况下接受了社长要求其在短时间内开发直立行走的机器人为公司宣传的苛刻任务。但机器人“新海风”在展览会临近的日子意外跌落摔坏,走投无路的三人决定用人偶试镜的方式选拔身材相符的真人假扮机器人来蒙混过关。铃木重光是个已是七十三岁的年纪的独居老头,儿女不在身边的他,为了改变退休后孤独苦闷的生活状态决定寻觅一份新的工作。当报纸上看到了三人组的征聘广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假扮起了机器人。然而展览会上因为意外性的事件一炮而红的“新海风”把事态引向了无法控制的局面,三人组不得不告知真相继续寻求铃木大爷的帮助。而此时酷爱机器人的女生叶子也开始渐渐怀疑起“新海风”的真实性… 幕后制作: 这部关于机器人的喜剧科幻片于去年1月13日到2月22日期间在九州拍摄,当地有安川电机等很多最先端机器人产业,与电影给人的印象正相符。 矢口史靖导演称作品的中心是退休老人寻求与社会相连,宣传时还强调灵感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产生这个构思是在十六年前,当时导演看了一个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节目,当时很受启发,准备了很久才创作出这部最新电影。 主演五十岚信次郎称片中机器人的行头很重,大约有三十公斤,在电影票房大卖感谢活动上,他时隔一年扮成机器人,不料还是又重又热,在舞台上大呼后悔。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1320317
2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柞水火灾的背后
热度 2 Botanicalzoe 2014-3-26 23:02
http://www.cnzhashui.com/html/2014/0324/1700.shtml 当打开这个网页之后,我很难过。柞水,这个我熟悉的不能再陌生的小县城,突然让我感觉陌生了。 看着那些为扑火而失去的人们,仿佛他们就是我的亲人,揪心的疼,无法抑制。 在我的印象中柞水是一个安静,静谧的小城。淳朴憨厚的农人们在早晨的第一缕晨光刚刚挤出地面时就忙碌的开始耕作。洁白的云朵在一片青山绿水中变换着模样...这个我熟悉的小城去哪里了? 再看看这样的一个消息,一个年轻人因为一时的不高兴就把山烧了,多么可笑的一个理由。可是这样看似荒谬的原因背后却是柞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缺陷。现在的柞水,人口多了,有钱的人多了,可是上学的人似乎并没有按比例增长。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一些空巢的老人和小孩儿。然而另外一些不想去外地的年轻人(如纵火犯)就成了社会的闲散人。他们有过抱负,有过理想,可是到了社会上却无用武之地。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本身能力强,而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个社会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如果这样的情绪一直存在,那么有一天在某个醉酒的晚上,或许又是一个悲剧。仅仅靠宣传英勇事迹和严厉惩罚罪犯会遏制这种事件的再次发生么?如果不从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养上下工夫,和谐将是纸上谈兵。 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个亮点,不容忽视。忙碌的人们都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投入到扑火行动中,这些朴实的农人们依然奋不顾身的冲到前面扑火,这是这个县城流传下来的根。无论发生过什么,无论是否相识,在关键时刻,大家都在一起。其实这样的扑火行为我也曾经参加过,上一代人真诚朴实的锄头和一家有难大家帮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这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大楼里可能不会有的壮观和磅礴。 传承与开放,终南山给柞水人带来的不只有青山绿水,终南山隧道也需要柞水人用开放的眼光看待自己。文化与道德才是最后的赢家,柞水的发展不只是人们开的什么车。 (注: 以上仅是个人对于这次事件的感悟,不带有针对性)
3219 次阅读|4 个评论
Google揭示国家真相-仅供参考
热度 7 whoiswho 2014-2-1 07:09
有时候有些敏感或者特殊问题大家不喜欢问身边的人,但会在网上说问出自己的实际问题。 Google 的搜索数据不说谎,根据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来确定用户对欧亚国家的真实想法。有些问题可能很奇怪或者冒犯哪个国家啊,也可能是固有不一定正确的印象。下面的地图是关于欧亚国家的统计数据,即问的最多的问题也代表着问问题人的印象。此处附上,不代表本人意见,也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也是研究的一个思路。
个人分类: 生活经历|653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初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热度 6 ninglz 2013-12-1 09:34
初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过1978年的高考,在夏秋之交,16岁的我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知道了本人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录取 。同时 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录取的还有 刘选利 同学和社会人刘玉林,李选。 刘选利 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专业 ,刘玉林是畜牧兽医学院畜牧专业,李选是蔬菜专业。当时只知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在陕西省西部杨凌。杨凌的名声也没有现在这么大。 在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就准备报到的有关事宜。伯父过去是小资本家,走南闯北,见识广,认识许多人。当时 他 知道了本人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录取的信息后,就主动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的情况。介绍了一位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领导开车的熟人司机,让入学后寻找这位熟人司机以便给与关照。临潼的姑姑也介绍了 姑夫的妹妹 ---- 一位在杨凌临近 扶风县工作的 姑姑,让入学后有机会去他家游玩。 现在只要银行钱打到学校,上学所需一切学校都准备就绪。过去被褥都要自己准备,背上行装去报到。当时没有和刘选利联系,也没有和刘玉林联系,后来知道还有李选,也不知道表哥王万忠1976年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在杨凌的中国科学院西北水保所已经工作。10月中的一天,按规定的报到时间,带上行装,去了西安市68路公共汽车站,在哪里遇到了同去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报到的刘玉林。 和刘玉林坐上68路公共汽车,到五路下车,走到西安火车站,乘坐到杨凌的火车,1个小时左右到达 了 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 现在的 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所在地 —— 陕西 杨凌火车站 。当时杨凌火车站被叫做武功火车站,位于武功县杨凌镇。真正的武功县城的火车站叫做普集镇火车站。不熟悉的人很容易搞混。 到达杨凌以后,学校在杨凌火车站外设有接待站。然后用卡车将报到学生运到学校。在被称为学校团委办公室的一排平房前将报到学生按学院分开。经过办理有关手续后来到宿舍。就完成了报到的所有任务。 杨凌街道东西走向,从杨凌街道西头 沿坡路北上,路两旁是 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省农业学校。在大路的北头,中央是称为五台山的五级台阶,上下大路两侧环行。学校位于五台山上,据说是为了防止大雨涝灾。在铁道以南还有后来成立的 西北林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陕西省水利学校。是名符其实的农业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是创建于 1934 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据说建校初期杨凌镇的土地几乎全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所有。 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 。 建校 以 来,学校一代代师生秉承 “ 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 ” 的办学理念和 “ 诚朴勇毅 ” 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 “ 教民稼穑 ” 之为,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从 1936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41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当时已经 发展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大门面南位于五台山上。 学校古老,学校校园很大 ,建筑物古朴雅致。 当时学校建设有 5 栋教学大楼, 3 号教学楼是上世纪 30 年代建设的像美国国会大厦结构的 7 层大楼。图书馆大楼 结构新颖 上部为薄壳结构最富有特色,经常吸引许多建筑学人员光临参观。 4 号教学楼规模最大,因刚到学校时将其误认为 4 号数学楼,而留下深刻印象。学校建设有供开会使用的大礼堂。当时的党委书记与 校长 是 刘敬修 。 1979 年 白纪年兼 任了学校的党委书记, 康 迪 担任了校长 。 白纪年 后来成为中共陕西省委员会书记。 在进了学校大门的西南角地带建有许多 古朴雅致的 别墅小院,据说哪里的主人都是学校过去的大教授。出了学校的北门,是一望无垠的麦田,那是学校的农场。 学校的东北区是学生宿舍。水电学院的学生住在 3 号宿舍 楼,我们 78 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住在 2 楼西头。 5 号教学楼 位于学校中轴线上3 号教学楼与图书馆大楼之间,专门为 水电学院而修建 。因此,也称为水利楼。水电学院起源于 1937 年的西北工学院 , 先后经历了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 于 1972 年迁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形成了当时的 我国西北地区的水利水电教育科研中心。 水电学院设有 3 个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实力最强的工科专业。本人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到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以后 很快 认识了 77 级入学的老乡。从他们那里初步了解了大学的学习。关于学校的传说及学校的名人轶事不断入耳。当时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还没有现在这样神气,但从前辈那里,知道了不像很多新建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有很多著名的教授。过去的著名老教授赵洪璋院士是小麦育种专家,他培育的小麦种子被大量推广,驰名全国。著名老教授周尧是世界知名的昆虫分类学家。沈晋教授是著名的水文水资源专家。刘祖典教授是著名的土力学专家。水电学院的院长熊运璋教授是一名老地下党员。。。。。。。这就是 1978 年 10 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入学时给我留下的印象。从此,开始了我的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 相关 难忘的 1978
个人分类: 教育漫谈|9270 次阅读|16 个评论
【报到!悉尼之初印象】留学故事之二
ncepuztf 2013-11-7 17:48
一整天都是朋友开车带我去学校,和熟悉环境和线路,真的不好意思!看到这里的人们都很忙,而我这个初来咋到者总占用人家的时间也不是回事。 必须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多,吃饭不能老对付,需要置办些东西和蔬菜、食物;交通需要解决,尽快熟悉路线和购买车票;联系方式没有,需要办一个手机卡;更重要的是目前尽快办理银行开户,把带的钱存入银行,要不这样背来背去总不是个事,碰上打劫的就都完了,但银行开户必须拿大使馆教育组给的报到介绍信,这样首要的问题就是去教育组报到。 眼看周五了,等熟悉完线路和环境,第二天朋友不再送我,我又要背着全部家当来回跑,等到中央站下车后,我寻思今天必须去报到,要不这两天还得背着家当来回跑,提心吊胆的。于是按报到须知上的路线买了去教育组的公交车票,不想买了车票把去教育组的地图丢了,咬咬牙,去找找试试吧。结果这公交车不报站(可能报了说得太快我没有听到,这澳大利亚英语可不好懂),自己又不熟悉,边坐边问其他乘客,约莫到了,我下了车,可是这教育组在哪儿呀?(其实只要沿原路回走 100 米就是)我问了加油站旁的一个老人,很热情,一下把我指到了别的地方,左转右转也没发现,遇到一个清洁工,他给指了大概的方向,发现又往回走。吸取教训,见人就问,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策略,终于见到了教育组的楼,觉得好亲切,就要见到亲人了。门口贴着这个,见下图 。 按门铃没人应,寻思现在是午饭时间,等下午 2 点吧,先打个电话,花了半个小时才找到一个公用电话,拨过去听了一段录音,白打! 好容易等到下午 2 点,估计该上班了,再按门铃,有人应,说明来由,回答是 UTS 的报到不归他管,管的人外出,给了我电话,当然不能开门。我又去公话亭打给管我报到的领事,结果“喂”一声电话就断了,再打也无人接听了。于是又回到教育组楼下按门铃,说明情况,表明希望能帮我打给分管我报到的同志,结果出乎意料,这次直接回答,上来吧就开了门。进去正不知上楼还是往里走时,听得有人喊:“这里”,我四处张望几回才发现廊柱后站着一人,正高兴见到祖国母亲,结果被劈头一阵批评,大意是:我应该事先预约,不应该贸然前来,我赶紧解释,是我想当然了,认为工作日就一定上班,所以没有事先预约等等,总之最后答应一定改掉国内养成的自由散漫之坏毛病等(后来了解到,即使头天预约了临去还要求预约打电话,应属惯例)。总算填了报到表格,拿了银行介绍信,领事告诉我时间还来得及,赶紧去开户,于是乘公交赶往中国银行,这次还算顺利,下午 4 : 30 办理完毕,想着出来也没有和朋友打招呼,赶紧找公话打了一个,说明情况。结果他们已经很着急了,担心我有什么事情,我自是道歉不已。无论如何,报到的问题总算解决了,银行卡也办好了。 周末购物和继续熟悉,印象如下: 悉尼的街道起伏不平(像重庆),有的街道很窄,轿车很多(日本车居多,丰田最多),道路时速50-60KM/H,基本无自行车; 树木很多,房屋不高,一般 2-3 层;鸟很多,不怕人,几乎要撞到人的身体,后来发现 KFC 里到处是鸟,脚下桌上和头顶都是,吃着薯条很悠闲,人们也不伤害他们。 很多和国内反的,太阳从北方升起,车靠左行驶等。 药品、体育用品贵,打电话贵( 1 澳元 / 分),上网贵。住房、交通非常贵! 基本没有拆迁现象,房屋很老,吃面包多,基本未见抄菜油烟,所以空气不错,像农村。 老外过得很悠闲,动不动就请假不上班,周末商店都关门;中国人很忙碌,中国商店周末也开。这边没人收破烂,在规定时段,东西可以沿街扔(旧电视机,被子,毛毯,桌椅板凳,旧电脑,音响,童车,玩具的什么都有,有些东西还挺好的,当然,如果愿意,谁都可以拣走),社区会定期(似乎6个月)清理。 当然如果是非规定时段扔出了东西,后果很严重,如下图 以下为住地附近的街道,大约距离市中心 15 公里,这里交通还算发达,城铁 25 分钟可到市区,周票要 32 澳元,换算一下,大约 180 元人民币,每月要 720 ,和北京的 2 元地铁(全月 120 )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注意电线杆都是木头的,看上去真是落后,但建筑真是漂亮,街道也分外干净 鸟不怕人,悠闲散步
个人分类: 澳洲故事|4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看后震惊!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印象
sdzjh870 2013-10-31 21:26
看后震惊!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印象 作者:刘植荣 中国人吃苦耐劳,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一个印象。 中国人不管在非洲搞工程还是经商,他们几乎都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早7点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晚上还要加班。埃塞俄比亚NORTH WOLLO省WOLDIYA市的政府主席BALAY先生说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工作很努力,这是你们国家很快富裕起来的主要原因,我们埃塞俄比亚人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 非洲人很佩服中国人的勤劳,有的甚至不可思议,认为中国人简直成了人肉机器。非洲虽然贫穷,可非洲黑人在劳动态度上与我们迥然不同。我们双周日实行还没多少年,可他们这里早就实行双周日了。加班,对中国人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没有任何额外报酬。 在非洲,你让黑人晚下班十分钟他也向你要加班工资,不付就把你告上法庭。尽管加班工资比平常工资高出很多,黑人也不愿加班,他们要充分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休闲。他们对中国人这种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实在无法理解,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不知道中国人在享受什么。他们经常和我讨论这样的话题:工作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么?如果人有追求快乐享受的权利,那只能认为这些闯非洲的中国人的快乐来自劳动,把劳动看作是一种享受。 中国人清心寡欲,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二个印象。 在非洲这个性比较放纵的地区,多数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他们见中国人在这里单身一呆就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不找女人,实在无法理解。在非洲,经常见白人身边依偎着身材绝好的黑姑娘,也经常见健壮的黑小子挽着欧美来的白姑娘,孤独的就是中国人。 中国人制造的商品廉价,这是他们对中国人的第三个印象。 非洲市场上中国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装、小家电、五金和摩托车。一个中国同胞在那里为公司采购物资时,问当地的店主有没有便宜的,店主张口就来:“有呀,中国制造的就便宜。”在非洲,“中国制造”是廉价、劣质商品的代名词。一次,埃塞俄比亚交通部的Saife Berhane先生对我说:“我知道,你们中国有好产品的,可为什么出口非洲的中国产品质量这么差?我现在绝对不买中国制造的东西。” 中国人法律意识淡漠,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四个印象。 可能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太长了,人们习惯了家长式的管理,缺乏法律意识。中国企业涌入非洲,随之而来的也有中国人与当地人冲突的扩大和升级。 我在埃塞俄比亚时,一家中国公司在使用政府提供的料场用地时,竟挖过了地界30多米,与村民发生冲突,200多名村民手持步枪、冲锋枪(埃塞俄比亚公民持武器合法)和棍棒,与中国员工发生了暴力冲突,将中方人员追赶到营地围困起来,十几名中国员工受伤。 另外,中国企业偷卖免税建筑材料、逃税等案件也时有发生,给非洲人的感觉是,中国企业猫腻多、不规矩。一位南非人Pleb在网上留言说:“当心来自中国的黄祸!” 在中国,企业不和员工签订合同,不上任何保险,随意解雇员工,这是家常便饭,已习以为常。在非洲,一些中国企业老板无视当地的法律,经常与当地雇员发生冲突,官司缠身,如雇工不签合同,不交纳各种保险,工资标准低于所在国规定的最低保障工资,节假日强迫员工上班,加班不付加班费,随意解雇劳工等。 在中国,企业老板财大气粗,可以用钱摆平一切。在非洲,这就不灵了,老百姓都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非洲的一家中国建筑企业,一天法院突然送来了150张传票。原来,这家企业没按照法律程序解雇员工,被解雇的员工纷纷到法院把这家企业告上了法庭。 非洲虽然落后,但他们仍沿袭着殖民者带来的法律,现行的法律,几乎都是从英国、法国那里原封不动地搬来的。如在喀麦隆,西北大区和西南大区原来是英国殖民地,这里就采用英国的法律系统;其他八个大区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在那里就采用法国的法律系统。可能是殖民者多年来对他们教化的结果,非洲人办事一定要找出法律根据。 中国人不注意形象,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五个印象。 非洲人被白人强迫穿上衣服后,他们竟保持了白人的传统,公务活动一定是西装革履。别看非洲原始,条件落后,可一些居住在城里的非洲人还是很讲究的,他们的卫生间里一定要有洗阴的器具,就是许多中国人把它当作小便池的东西。非洲原始,但并不是所有的非洲人都愚昧,他们也有现代文明意识,对一些恶习、陋习也是恨之入骨的。 非洲某些中资公司的营地里,会看到两种房子,一种是简陋的铁皮房,一种是比较漂亮的彩钢房。很多同胞会认为好房子是给中国人住的,差房子是给当地劳工住的。正好相反,当地工人要住漂亮彩钢房,中国雇员则住简陋的铁皮房里。因为对当地雇员的各项待遇丝毫不可马虎,不按照法律要求为他们提供住房,他们就会把企业告上法庭。因公司为员工提供的住房条件不好把公司告上法庭在中国罕有发生,但在非洲,这可是白纸黑字写在法律上的。 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一般都是艰苦奋斗,办公场所简陋,尤其是一些建筑企业、百货商店,这些企业门面不注意装修,员工不注意形象,给非洲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好像我们中国人都很邋遢。一次,因工作关系我带埃塞俄比亚公路局的Abera Tilahun先生到一中国企业居住,晚上他在淋浴室洗澡,发现人们都裸体站在一排喷头下,之间没任何隔挡,他对我说:“你们中国人怎么都有露阴癖?” 中国人扰乱市场,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六个印象。 《中国非洲》(Chinafrique)一书的作者塞尔日·米歇尔认为,中国企业逐步把欧洲企业挤出非洲市场,这是中国人超低价格投标造成的。塞内加尔有个污水处理项目招标,中国人的报价还不到法国人的三分之一,气得法国人拽自己的头发。 一些企业低价中标后,为少亏、不亏或赢利,便降低施工标准,违反合同规范,偷工减料现象严重,产品或工程质量无法保证。企业的生命力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人的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安于现状,忽视人和产品的质量,那企业必定是短命的。现在,非洲人也对中国企业操纵价格的行为颇为恐惧和愤怒,因为这抢了他们的饭碗,要么把他们挤出了市场,要么让他们没有机会进入市场。 中国人不团结,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七个印象。 中国人把欧美人挤出了非洲市场,就开始“窝里斗”了。 在非洲,一个单位的中国人到外旅游遇到另一单位的中国人,他们很少打招呼寒暄,虽然远离祖国几万里,他们见面后如同见了外国人一样,没有任何亲切感。也听一些到非洲闯荡的人抱怨过,生意上的竞争者都来自中国,互相压低价格,结果大家都损失。 一些国字头企业互相倾轧,毫不相让,明知标价低得已经亏损了,但为了把同胞公司挤出非洲市场,仍超低价投标。或者有的人是这样想的:亏了是国家的,也就是由全国人民埋单,中标就有奖金,就实实在在地把美元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有家中国公司,与分包商平时的矛盾没有及时化解,春节聚餐时,酒过三巡,分包商竟与承包商经理部人员大打出手。当时正下着雨,两队人马从饭堂打到外面,个个滚得满身泥水,当地的黑人职工给他们拉架。 像这样中国人在非洲因利益冲突由嘴斗导致武斗的事例并非个别,中国人自己打架,让非洲黑人拉架,他们会相信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吗? 中国人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你当官了,有了权势,来恭维你的人就多了;你失意了,成了一介草民,连昔日的朋友也不愿搭理你了。2000年6月19日,英国多佛尔港的一集装箱内,发现了58具中国偷渡客的尸体,事发后,中国使馆无人出面,而是英国百姓在多佛尔为死者举行追悼会。 柏杨先生曾写道,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三个日本人是条龙。国内的同胞也许不认可柏杨先生的这一观点,但当你到了国外,马上就觉得柏杨先生的这一说法是一个高度概括。 中国人没宗教信仰,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八个印象。 在非洲,到政府部门办事或到法院参加诉讼,都要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有一项就是宗教信仰。这让我很为难,我填写什么宗教信仰呢?共产主义不是宗教信仰呀,开始我空着。他们问我,怎么不填写,我说无宗教信仰。他们疑惑不解,人怎么会没有宗教信仰呢。后来,非洲人总和我说起宗教信仰一事。问中国人去教堂么,都信仰什么宗教。 所以,为了更好地与非洲人沟通交流,我常读《圣经》。因为你不懂些能与他们沟通的宗教,人家就瞧不起你,认为你是行尸走肉,与他们有信仰的人不是一类人。后来,我还把自己读《圣经》、用《圣经》的感悟与体会写了一本书,书名是《 圣经中的人生智慧 》,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什么都吃,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九个印象。 中国人的食谱很广泛,几乎吃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动物。和非洲人交流时间长了,他们总会问你:“听说你们中国人吃狗、吃猴子?”之类的话。 在非洲某国,一家中国建筑公司偷吃了一只狗,当地黑工知道后集体罢工,表示抗议。还有一家建筑公司,刚来的时候附近水库里好多野鸭子,这家公司就把这个水库当作养鸭场,天天来抓鸭子吃,没几个月,鸭子就被吃光了,水面上漂满了野鸭毛。中国人在非洲,尤其是那些中方员工较多建筑单位,所到之处都搞“三光”政策,猪光、鸡光、野味光。一次,西北大区的工业局Beckley局长对我说:“当年你们中国人在这里修公路,把这里的猪都吃光了。你们中国人要来这里,须提前一年通知我们,我们好号召村民们为你们养猪。”来非洲的中国人,一定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如在埃塞俄比亚,驴和狗是绝对不能吃的。 中国人抢非洲人的饭碗,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十个印象。 最近几年,外国驱逐中国商人事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中国人违反当地市场准入制度和劳工、移民法规造成的。 2009年,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强令关闭了一些中国人开办的市场,使中国商人损失惨重;同年,印度为中国人核发了58500份商务签证,其中有3000多名到印度的中国人被视为非法劳务而遭驱逐。在非洲的中国商人在也同样因各种不轨行为屡遭驱逐,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国大企业为降低雇工成本,把国内非特殊技术工种的劳工带到非洲,为此,经常遭到非洲各国移民、劳动和警方的打击和法律制裁。 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早已名扬天下,但我们仍有自身的缺点。你在人家门口做事,当然要考虑人家的感受。要想在非洲取得长远利益,每个到非洲的中国人都要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给非洲人民留下良好印象,让非洲人民欢迎我们。如果连过去曾被人买卖的黑人都瞧不起我们,那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真是无地自容了。 要想让中国民族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危机意识,不要盲目乐观、夜郎自大,要辨证地剖析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短处,要扬长补短,这样我们民族才能强大起来。正如日本索尼公司前总裁小宫山英树警示日本民族那样:“永不低估自己的竞争对手,永不躺在过去的荣誉簿上睡大觉,永不骄傲自大。”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158592.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3-04/02/c_124533436.htm http://bbs1.people.com.cn/post/6/0/0/128513797.html
个人分类: 海外一瞥|2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早晨的印象:卡片机傻拍2013(5)
热度 3 zlyang 2013-10-29 11:47
早晨的印象:卡片机傻拍2013(5) 新买的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您看该相机有木有毛病? 请您指教! 只压缩,未做其它调整。感觉对焦不好掌握。印象派雾霾摄影。昨天早晨拍摄。 (1) (2) (3) (4) (5) (6) (7) (8) (9) (10) 1872年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内的著名画作《 印象·日出 》 (法文:Impression, soleil levant)Impression, Sunrise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c/Claude_Monet%2C_Impression%2C_soleil_levant%2C_1872.jpg Oil on canvas, Dimensions 48 cm × 63 cm (18.9 in × 24.8 in) Location Musée Marmottan Monet, Paris 本组照片还具有卡米耶· 毕沙罗 (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风格! Camille Pissarro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mille_Pissarro
6368 次阅读|9 个评论
听到的苏联印象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3-10-21 11:29
小时候,刚来北京的那一天,一进家,就看到墙上挂着一幅人物速写的画像。这是一个略显秃顶的老头,后来父亲说,这是列宁。由此就开始得知有关苏联的印象。来北京的那一年,是 1953 年,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制定的, 150 多个重大项目也是在苏联援助下开始建设的。其实,我来北京已经是夏天了,而斯大林已经于当年的 3 月份去世了。当时的中国人称苏联为“老大哥”,或直接称呼“苏联老大哥”,还有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在幼儿园里,有的孩子甚至说出要是生在苏联该有多好这样的话来。 我们的幼儿园当时在车道沟。有时爬上幼儿园里的攀登架,就能看见北京展览馆的典型建筑那高高地耸入蓝天的尖顶。那时还叫苏联展览馆,尖顶上有一颗五角星,就宛如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的那个尖顶建筑一样。我们这帮小孩一爬上攀登架,就一齐向东看,而且齐声喊叫:“我看见苏联展览馆的尖儿喽!”那个展览馆是苏联为在北京举办苏联工业展览会而特别修建的,所以充分体现了苏联和俄罗斯建筑的风格。 1957 年早春,京工从车道沟搬到了巴沟,就是今天北理工的位置。这距离位于双榆树的苏联专家宾馆非常近,一到冬天,京工院里就泼出一个冰场。除了学生们,包括附小的小学生来那儿滑冰以外,苏联专家宾馆里住的专家的小孩也来这儿滑冰。那也是我头一次看见苏联的小朋友。不过,我觉得他们的年龄似乎比我大一点,滑冰的姿势非常熟练,而且时不时地向我们这些围观的中国小孩招手说声汉语的“你好”。我当时也很想有一双冰鞋,学着滑冰。但家里不肯给我花这笔钱,我也只能干看着,一点招儿都没有。 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晚上,大约是八点多钟,都会转播苏联莫斯科电台的华语广播节目。节目的开始曲是像由由编钟敲出的“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曲子,然后是“莫斯科—北京”的歌曲。节目的播音员汉语口音非常纯正,我至今认为那是由中国人来担任的播音员。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电台的华语广播里的播音员口音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1957 年,是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的年份。当时在西单首都影院放映苏联彩色电影《革命的前奏》,那部电影还没有被译制过来,是带字幕的。只是当时我刚上小学二年级,还认字不多,基本不知道电影在演些什么,但里面有列宁在演讲的画面,这个至今还有印象。没想到,过两天,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了这部电影,是译制过来的,有汉语配音。只是那时候电视画面都是黑白的,看不出彩色的效果来。 上初中时,中苏关系已经出现问题了,但在公开破裂之前,一般老百姓并不太了解。当时我们学校学俄语的班级还和苏联莫斯科的中学生通信。每次有苏联学生的来信时,那些俄语班的同学都很兴奋,纷纷前去取信,然后再写回信,保持这样通信的交流。 中苏关系公开破裂后,苏联专家都撤走了。原来的苏联专家宾馆就改成了今天的友谊宾馆,原来的苏联展览馆也改成今天的北京展览馆了。当时我们已经上初二了,学校经常组织时事报告会,由学校的领导或者外面请的人来讲中苏关系,当然主要是说苏联方面的不是了。一时间,赫鲁晓夫被我们这帮孩子叫成赫秃瓢。一些在苏联报刊上流行的政治笑话也在中国干部中流传着。 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到了冰点。我们都去位于东直门里的苏联大使馆游行示威,喊打倒新沙皇的口号。那年的三月初,北京还下雪,而且雪还很大,我们从东直门外六公里的西八间房踏着积雪走到苏联大使馆,然后再走回去。其中有我们中专学校一个老师振臂高呼口号的画面,在当时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的电影里多次出现。只是那个老师只是做行政工作的,并不是搞教学的。后来,中国方面还制作了一个纪录片,把当年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北京条件霸占中国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史实讲得比较详细,以此激发中国人民对新老沙皇的憎恨。 文革中,三联书店出过一本由四个日本留苏学生合写的书《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当时在中国传得比较广泛。当然里面主要是对苏联的批评,所以今天看来,那本书不可能完整地反映当时苏联的现实。 即便如此,我们那一代人以及比我们年长一些的那一代人对苏联的成就包括在艺术方面的成就还都是很敬佩的。特别是苏联歌曲,十月革命时期的和卫国战争时期的,都是当时中国青年最爱听和最爱唱的歌曲。 2008 年,由叶维丽和马笑冬合著的《动荡的青春》一书,其书名就是借用苏联电影《在那一边》里的插曲《歌唱动荡的青春》的歌名。其中有一个情节,说在他们插队的农村,有一次为了送一个去县文工团的女知青,他们村的插队男知青排演了一个小合唱,唱就是这支《歌唱动荡的青春》。叶维丽写道,听到那帮男生的歌声,她感到了一种震撼。那部苏联电影是 1958 年拍摄的,等这支歌传到中国时,中苏关系已经不行了。所以当时知道这支歌的人并不太多。前两年,我在网上视频上看到哈军工校友表演的合唱里,也唱过这支歌。只是第一段是用俄语唱的,后面都是用汉语唱的。 苏联已经成为历史了,但苏联这段历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丰富的宝库。这座宝库里,有珍贵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不管怎样,把苏联历史和斯大林妖魔化的做法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对苏联搞历史虚无主义也是违背历史事实的。现在我们有些青年人,对苏联和斯大林的印象几乎都是来自西方的观点,这显然是很片面的。国内有的学者甚至还把“为斯大林辩护”直接看成是一种罪孽,似乎斯大林根本就是恶魔。而西方国家中最仇视斯大林丘吉尔,在斯大林去世时,却对斯大林有如下的评价:在他接手俄国时,俄国还只是个手扶木犁的国家,当他离去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苏联的垮台,自是苏共自身的原因,但英美等国处心积虑对苏联搞和平演变,不正是因为苏联的强大让他们感觉到威胁了吗?谁又能说对待今天的中国,西方诸强难道就会甘心吗?他们对斯大林妖魔化的做法,谁又能说没有再次用在毛泽东的身上呢?
2447 次阅读|3 个评论
留美生活-part 1
热度 2 cowmen911 2013-10-21 03:54
刚才写了很大的一篇,没有保存,索性重新开始。 随便谈谈在美国的感想吧。 2010 年夏来到美国,没有记错的话是 8 月 13 号到的,当时的印象很陌生,觉得一切都不熟悉,只是感觉美国人整体比较友好,办入学手续很方便,没有障碍。主要是交通不便利,语言上一时不习惯。当时坐在组会上,只听老师们在私语,众人不时开始笑。我也只好跟着笑。 而这种笑是伴随了我好一阵子,直到现在,基本上可以听懂这些轻微的英文私语。最尴尬的就是一直问别人“ what ”其实也觉得不是很礼貌,可就是想让别人重复。博士留学生的生活无非就是科研和很少的课外活动, Uconn 主校区在康州的郊区的郊区,凡是来的人才开始大都难以适应,最近的沃尔玛在距离学校约 10 公里的地方。生存成了首要的问题,就像把你突然空降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有一半是与自然的斗争,一半是心理的争斗。多亏了高年级的同学们,我们开始参加了一些小型的 party ,也就是在大草地上美式烧烤,认识了些人,这样就打消了“后悔”的念头。开学后的一个半月去了一次超市,其余都是在学校里,基本的补给靠朋友捎带。直到后来网上选车,买了二手车,练习开黑车,到拿到驾照,花了半年时间,期间有被警察拦下来的时候,有被别人不耐烦的按喇叭,车也出过一次不小的事故,那时候茫然一片。不断的经历着接连的生活的打击,一个个的教训,慢慢变成了经验,怎么样买车险,怎么申请信用卡,怎么跟信用卡公司要回他们收得 latefee. 怎么跟电话公司要到多收的钱,这些修炼,都是三年来的经验积累。没有驾照的时候,只敢半夜出车,而这情况在美国的华人圈很普遍,我也是听到些许故事。虽然美国很大,可这些都是我们一起做过的事。到有了驾照,一次长途的独自驾车去往了华盛顿特区, 500 公里的行程,练就了轻车熟路,生活就是象在升级,到今年 6 月份,和同事一起飞往西雅图,驱车前往黄石公园, 12 个小时的车程,穿过森林,峡谷, 高山流水,这就觉得像是登山登顶了,没有去不了的地方了。在美国,飞机场就像是我们国内的长途车站,到处都有,物美价廉,那此次去西雅图来说,往返机票 290 美金,一行 5 天租车,宾馆,加机票只花了 600 美金。所以在美国穷游是很容易实现的,对我们这些最低收入群体都很容易实现。去了西部的感觉那是觉得我们康州的郊区真是好,人气旺。西部人民虽也悬挂美国国旗,可就是觉得都是山,再大的城市没有多少人,除去西雅图,俄勒冈的 Portland 算是比较大的。黄石公园的路险要,这公园也是天然植物动物园,见了美国野牛在路上走,和车一起走,见了黑熊,梅花鹿,各种都叫不上名字的,这里却是像是地球呼吸的地方,大自然玩着自己所有的把戏,一会是热泉喷出,时而地上喷出蒸汽。诉说着 2000 年前火山喷发时留下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却打在了离黄石 100 公里左右的 Idaho 州,这里有个国家保护地,却是因为火山的岩浆覆盖了所有植被,寸草不生了,一片漆黑的黑岩石望不到边,取了月亮之斑这个好听又凄凉的名字。(待续) 黄石公园热泉 美国野牛 月亮之斑国家保护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25 次阅读|3 个评论
阿瓦新歌-西盟印象
saraca 2013-10-21 00:55
盛夏七月,去了一趟西盟。 提到西盟,不难想到佤族;提到佤族,不难想起一首熟悉的老歌 — 《阿佤人民唱新歌》。正是这首歌,让更多人了解到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生活着一群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 — 佤族。他们世代居住于澜沧江和萨尔温江流域的山区,那里群山绵延, 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树木葱郁。我们寻访的西盟瓦族自治县,仅是佤族人口较为集中,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较好的一个地方。 1、西盟新城 — 传统与现代 有人说,到西盟,一定要看西盟新县城。老县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得助于中央财政支持, 新县城坐落于神山龙潭湖畔,城镇规划极大的融合了民族与现代特色。方圆几公里的小镇,街道宽阔整齐,房屋统一设计建造,为砖混结构的新式楼房。然而,令人称赞的是,外观设计保留了当地建筑风格, 房屋主体颜色为砖红色,屋顶为尖塔式的瓦顶,乍一看,还有几分欧洲小镇的风情。 这样的建筑风格,适合当地多雨的 气候特点。 简单明快的建筑风格,绿树成荫、行人稀少的街道,连医院、银行、 药店、小吃店等皆为统一的民族 建筑装饰 风格,让人恍如到了欧洲小镇。 2、西盟的雨 — 雨城 当地人说,西盟的雨是出名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下雨的日子屈指可数,且降雨量不小。西盟降雨量位于全省之首,是名符其实的“雨城”, 人们早就习惯了出门带伞。 初来乍到,对这个说法半信半疑,因为来的路上,刚好是骤雨初歇,新修的柏油路面湿漉漉,黑亮亮的,路旁绵延起伏的群山碧绿如洗,仅有几片淡浓适宜的白云懒懒地蜷在山腰。到了县城,新建的佤族民居也全都沐浴在温暖的夕阳晚霞之中。 然而,翌日晨,听到窗外有淅淅沥沥的雨声。开窗一看,呀,雾雨蒙蒙,不远处的神山圣湖如水墨画般淡淡地映入眼帘,只能看出一圈浅浅的轮廓。灰蒙蒙中,眼前一亮,一群白鹭盘旋于湖面,清瘦舒展。它们时而盘旋上空,时而隐身湖面,令人浮想联翩。 这是佤族人圣湖,称龙潭。傍依长期以来祭祀祖先和朝拜神灵的圣山——
2 次阅读|0 个评论
犹他州印象(五)— Highway 163
热度 2 yh77 2013-10-17 23:56
在亚利桑那州和 犹他州南部 ,有一片印第安人保护区,居住着美国最大的原住民族群,Navajo 人。作为自治部族,他们有自己的政府,具有地方自治权。在这片土地上,有几处著名的景点,比如Monument valley, Antelope Canyon(羚羊彩穴,这个以后会介绍), Coyote Buttes(狼丘)等等。由于原住民对传统的尊重,这些地方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比如,据我所知,如果要去 狼丘hiking,需要拿到专门的许可,而诺大一个地方,每天只允许十个人左右进入!因此,假如要去的话,一般需要提前4个月预约,或者临时到现场去抽签,一天抽一次,抽中的概率大约是平均等7天才能进去!联想到上个十一黄金周,各大景点挤成韭菜也不限流量,这差距也太大了。当然,自治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到哪儿都要交钱:-(。 我们时间有限,不可能专门去这些Navajo人的景点。但是从犹他州离开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走一条经过 Monument valley的163 highway,通过驰骋在印第安人的土地上,遥想当年他们是如何在科罗拉多高原上策马纵横,战天斗地的。这个Monument Valley其实大有来头,据说是拍摄美国西部摄影作品的最佳地点,在这里出过好多的经典之作,风景那是大大的好。虽然我们没进去(要收门票的哦),但公路上的风光也让人觉得不虚此行。由于要开车赶路,没拍到几张照片,勉强挑几张出来,凑合看吧。 1. Mexican Hat。这是沿途的一个小镇子,孤零零的荒野上,公路边有几栋房子,非常有西部片的感觉。 2. 这河跟黄河有一比 3. Highway 163 4. 红色的土地将天空的云都映成了红色。远处那几条岩柱就是纪念谷的标志景观 5. 6. 开到这里可以看到163号公路在前方拐了一个弯,正前方就是纪念谷。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没错,这就是风光摄影大师迈克尔 巴塞尔的名作“纪念谷”拍摄的地方啊! 可是,再回头看看大师的原作,不由感叹,这差距也太大了! (上面的照片来自网络) 犹他州印象就到这里,谢谢观赏。
5266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科研的第一印象
热度 13 bluestockingoo 2013-10-17 21:46
大四开始进入现在的课题组,第一次听组会,我心里暗笑:我和他们,到底谁是外星人?老板抽着烟,一口一口得呼出白雾,等飘到我眼前的时候变成一丝一丝的,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图片,爱因斯坦他们那些大牛在讨论时也有一样的白色烟雾。突然觉得,这种学术会议好神圣啊!大家用我听不懂的术语交流着,讨论着,还时不时地说英语,还时不时地大笑,直至散会。我作为一个局外人,全过程都在享受这种高档谈话的场面。于是我有了对科研的第一印象:无香烟不学术 ,科研真是精神上的奢侈品! 老板分配第一个任务给我, 也是我被科研熏陶的开始, 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科研感悟上,导师都教导我很多。每次都 会及时 解答我的各种着边际和不着边际的问题。告诫我:搞科研,要坐得住,要坐得下去,必须踏实。告诉我: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学习的不同与关系。说的最多的是:很多知识的真正获得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重复一篇文献,从理解,到推导,到写程序,到作图。虽然不可能学到科研的所有,但是我差不多理解了导师的那些话。读文献如何读,参考文献怎么找,遇见不懂的,怎么通过各种办法查到,要勤于动手把公式推导清楚,做数值计算先做小体系,手算与程序对应好,再扩大体系,处理我们的问题。写程序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现象,所用到的技巧,以及优化。当完成任务后,我对科研有了另一种理解:有头想到 几乎要 爆炸还是不能理解的痛苦 ; 有读参考文献,读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的挣扎 ; 有程序无论如何也查不出错的捶胸顿足,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导师告诉我,经历也告诉我,问题一定会解决的,想明白后的兴奋,查到解释后的激动,程序查出错后的尖叫。 这大概就是科研吧。 接触科研,同时也看到了导师的作息,早来晚走,有时候早不是一般的早,晚不是一般的晚,周末也来。假期也来。听说过完春节初三就来。我不得不默默肯定老师的话:科研需要时间和精力。 将近一年接触科研,我体会到了科研带给我的安静与快乐!是,有痛苦,我不否认,但是安静,充实和快乐之于痛苦,真的很值。 作为硕士一年级的学生,接触的还很狭窄,以上只是基于大四一年时间的粗浅认识。 也曾见过网上的 观点 。我还是觉得任何一条路都像小马过河,深浅对每个人都不同,深浅自知。我想时间和努力会让我认识的更加正确和深刻。 洗耳恭听大家的 批评,指点和建议。 谢谢阅读。 2013.10.17石家庄
6066 次阅读|22 个评论
陕西兴平印象
热度 1 ruizhizhao 2013-10-7 12:33
离开老家兴平,足足有21年了,一方面养我的老人已经离去,父母也不在老家,另一方面也因为工作太忙,这些年虽然梦里无数次回家,现实中却从未实践。虽然父亲一直希望我能陪他回一次老家,我却一直鼓励父亲等我退休,这两年眼看着父亲的身体似乎越来越差,担心再等下去,也许旅途的劳累他已不能忍受。于是,今年国庆,终于决定回了。 10月1日,飞越山脉,不知是一条条的道路抑或是河流小溪,亮白的颜色在绿色背景大山中印出交错的脉络,大的管路分出一支支细小的分支,延伸开来,渐次的变小,直至消失,像是树叶的脉络却更像人体的血管,霎时,我有些疑惑,难道这是那个追日而死的夸父的身躯?飞抵关中平原,那一块块整齐的、不同颜色的土地就如同一块彩色的画布,甚是漂亮。 下了飞机,等候到父母(他们从北京出发),我们坐车到咸阳车站然后转乘出租车到兴平。没走高速,一路上,街铺林立,已经看不到农田。有些村庄名字虽然熟悉,但看起来却很陌生。那些曾经熟悉的道路似乎已经没有了踪影。第二天回我们自己的村。那条路是通往一个部队的驻地的,据父亲说是没有变的,但路旁的杨树已消失殆尽,路似乎也窄了。快到我们村子的时候,发现大片的农田都不见了,代之的是新修的楼房,村子是变大了,但耕地减少了。 新的村庄家家户户门口都有柿子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惹人喜爱。也许因为我们去的时间刚好是上午,村子里见到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父母还和他们熟悉,打招呼,而我似乎已经是这里的陌生人了,少数的人我还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出过去的一点点影子,更多的没有任何的印象。村子里很多的狗,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或者见多了世面,看到我这个陌生人没有任何的反应,恬静的晒着自己的太阳。 老屋还在,有些破败。老的村庄因为宅地基小,很多人搬离,有些人在城里买了房子,有些申请了新的宅基地,宽大一些,所以我熟悉的老屋的街道在新村的对比下显得小儿落寞,只有成片的树木还显出些生气。 正是种地的季节,堂哥堂弟们多半在地里干活,他们平时在城里打工,农忙时在回家务农。家家都盖了楼房,屋子里有的铺了瓷砖,有的摸了水泥,与过去相比,家里干净了很多。但也由于多数院子里也铺上了水泥,以前大树满园的情景也难以看到了。 下地干活,或是出外打工,电动车,摩托车是必备的工具,少则2辆,多则一人一辆。几十里上班也可以当天赶回。生活与过去相比,富足了也容易了。问堂弟,日子过的如何,他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态淡然。 走在县城的街上,服装、家用电器与大城市没有两样,家家商户依然放着大喇叭吸引眼球,喧闹如同改革开放初期,这大约是这几十年不曾变过的少有的一件事。不曾变的,还有家乡的美味。兴平的醪糟、面皮、凉粉、豆腐脑、油茶等小吃仍然吸引我胃口。辣椒面是记忆中难忘的美味,兴平的辣椒不是很辣,但很香,香味老远就可以闻到。站着街边,看着已经机械化的辣椒粉碎,仍让我想起以前过年前先把辣椒烤干出油,然后粉碎,最后扫完辣椒面还放几个热的馒头在碾子里再碾一下,吃辣椒深入馒头的感觉。 县城改成市,似乎唯一的变化就是多了些广场,傍晚,昏黄的灯光下多了很多健身跳舞的中老年人。也还有舞场,据说2块钱一场,我也跟着表妹们体验了一下。与大学里的舞会不同,暗淡的灯光下摇曳的是一个个已有些年纪的中老年人,年轻的大约三十出头,年长的应该有50开外。我有些茫然,不懂这些正应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群何以有时间消磨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去陪成长中的孩子,不去陪年迈的老人,也不去关注事业,听着卿卿我我的情歌,怀着少不更事的心态。是在回味已逝去的青春,不情愿的抓住青春的尾巴?疑惑感慨人生短暂,抓紧时间狂欢? 走在街上,没有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任何人,我像是一个陌生的过客。没有熟悉的街道,也没有熟悉的面孔,我把我的故乡丢了,丢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30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巴黎印象
热度 4 andydong 2013-10-5 00:21
来巴黎开会,对这个很小资的城市有些印象。个人观点,未免偏颇: (1) 路边艺术家多——地铁站里拉小提琴、拉手风琴的见过,路边跳街舞、机械舞的见过,水准都很高。 (2) 道路保持原始状态——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附近都是土路,香街上也是原始的石头铺地,两边竟然都是年久失修的水泥地,破碎的很多,还有扔垃圾的都是简单的袋子,没有上档次的垃圾桶。 (3) 喜欢道路拐角建房——很多狭窄的道路都是交点处按照道路拐的样式建楼,有阳台对外摆着花,窗帘也很小资;并且 Caf é超多,似乎巴黎任何一处周围 100 米必有小的咖啡吧,有的仅是路口转角摆两个桌子,不用怀疑他们是否盈利,因为一到夜晚,所有法国人似乎都出动了,到处都热闹异常。 (4) 热情指路但方向感非常差——这个深刻体会到了,多次迷路,问路没有拒绝的,英语再烂也愿帮你,有个据称是到过北京的法国小伙,硬是亲自送我去目的地,却完全南辕北辙。几乎没有一个人指对的,还要自己摸索! (5) 建筑讲究中轴线和对称——卢浮宫向西经协和广场、香街到凯旋门即是,教堂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基本是完全对称的。这和国内的风格一致,也许对称即美这是全世界共识。 (6) 法国人的体型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法国女孩一般都是腰肢较细、柳叶弯眉、高鼻梁、瓜子脸,不像大多英国人似乎粗腿大屁股的特多;法国男孩也很有型,简单 T 恤加牛仔裤,很有 Muscle 感,很 Man. (7) 语言自信——巴黎街头很少有英法对照,景区除外,到了巴黎你不得不融入这种语言氛围,比如所有地铁出口只标 Sortie ,就是不写 Exit ,刚到时曾经绕大半天走不出地铁站,待一段时间就会见面打招呼 Bonjour (绑猪),谢谢说 Merci 了,所以法语推广就容易很多,值得国人思考。
3885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有些院士的印象很不好
热度 6 xupeiyang 2013-10-2 06:08
院士的称号,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多么的光荣、崇高、神圣、权威,可惜有的院士并不珍惜,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或法规底线。 1.有的院士说话随便,很不严谨,说什么《自然》论文80%对医生无用;SCI论文85%是垃圾,在学术界影响很不好,不知道那么精确的数据是怎么得出的? 2.有的院士,看病几分鈡,就要 几千元、上万元的 红包,也不管患者家里有多穷,红包照拿。 3.有的院士讲话、作报告也就几分鈡,就要几千元、上万元的报酬,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讲的这些话真有那么值钱吗? 4.有的院士以权威自居,当学霸,学术压人。 5.有的院士有学术不端行为,带的学生或课题组成员论文造假、抄袭。 6.还有这样的院士,真敢说: 十年后国人获诺奖将成家常便饭:真会做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474do=blogid=729433
个人分类: 老虎苍蝇|2052 次阅读|7 个评论
雷诺见闻(一)初步印象
热度 7 mrapollo 2013-9-28 11:28
雷诺见闻(一)初步印象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美国内华达州的雷诺市(Reno)。雷诺位于内华达州的西部,紧挨着内华达的州府卡森市(Carson)。雷诺西边就是加州,要越过一条南北向的山脉。 雷诺是典型的西部地区,属于沙漠地带,暖湿的气流越过山脉后,带来干热的空气,形成了经典的美国特色的西部地貌。这里以前有很多的金矿。现在金矿大多没有了,只剩下沙漠的景色。 第一次看到雷诺,就发现这座小城市很干净。整洁的街道和绿色的树木,让人忘记了这是沙漠地区。这里的空气很清新,天空很蓝;晚上还可以直接看到星星。想起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的脏乱差,常常困惑政府为何不作为。或许都在忙于征地卖地,没有功夫管环境卫生了。 这个小城市,设施齐备,有机场、铁路、公路,还有公交。这里的房子多数只有两三层。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很舒适的慢生活,走在路上、坐公交时,经常会有人冲你微笑着打招呼。如果你和他们交谈,他们会很高兴地和你聊天,让人感觉到人心的温暖。 结尾,说一件小事。教授告诉我,州首府卡森市其实很小,比雷诺还要小。把州府设在小城市,是美国通常的做法,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政府公务人员的腐败。最近看到郎咸平的新书,书里面说防止腐败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设立《预算法》。美国也是执行《预算法》比较好的国家之一,所以政府相对清廉。但是把首府设在小城市的做法,想来应该还是有作用的。其实,反腐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看政府是否作为。 胡言乱语了一通,耽误大家时间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5375 次阅读|5 个评论
哈佛燕京图书馆印象
热度 4 lix 2013-9-20 18:56
不好意思,大家都说图书馆,提醒老邪还去过哈佛燕京图书馆。门面极其寒酸,比不上我们一个社区图书馆。只是门口有尊中式石狮子,显示其中国特色(或级别?)。办证手续极简易(但没问珍本手续),房间就会客室大小,下楼地下室就是书库。书架是轨道式的,省空间。唯一可取之处,就是书。很多没见过、或不好找的书。最近看到一个小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吹嘘是每周开放 92 个小时。我觉得美女弟弟今后的图书馆考核标准里边应该有这一条。 说到米国的寒酸,觉得该来点正能量: 拜登吃面 (孔乙己版) 帝都炒肝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碉堡的大铺子,铺子里面预备着凉菜,可以随时上桌。挨踢民工,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掏出五角大钞,买一碗炒肝 —— 这是二十多年前帝都太学生被世祖咔嚓之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六元 —— 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吃了休息;倘肯多花十元,便可以买一碟豌豆黄,或者炸灌肠,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三十元,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汗衫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西装打领带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吃。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帝都鼓楼脚下的姚记炒肝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西装领带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汗衫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卤煮从锅里舀出,看过碗底里有三聚氰胺没有,又亲看将火烧放在卤煮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减料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上炸酱面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洋大人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拜登是吃炸酱面而穿西装打领带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红润脸色,一头乱蓬蓬的花白的头发。穿的虽然是西装,可是既不像阿玛尼又不像私家高级定制的模样,似乎不像堂堂一国的副大统领。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 hello,yes ,叫人半懂不懂的。   拜登一到店,所有吃面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 拜登,你财政又添上新赤字了! ”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 “ 来碗炸酱面,不加鸡蛋的。 ” 便排出十枚大钱,都是十 dollar 的硬币。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 你一定又借了人家的债了! ” 拜登睁大眼睛说, “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在电视上看到米国国会为了债,吵起来。 ” 拜登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 大美利坚不能算穷 …… 民富! …… 民主国家的事,能算穷么? ”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 “democracy” ,什么 “economic” 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美利坚原来也曾富裕过,但听了甚么劳什子凯恩斯的主义,每每借钱开支,终于没有把持住借债的瘾,又不会强拆又不会卖地搞地产业,更不会加税;于是愈过愈穷,弄到拜登来本朝讨饭了。幸而搞得一笔知识产权这玩意儿,便卖与人家,换一碗饭吃。拜登虽然赤贫,但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美利坚国副大统领的名字。   拜登吃过半碗面,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 “ 拜登,米国当真是世界第一富吗? ” 拜登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 “ 你们怎的连外债都快还不起了? ” 拜登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 financial deficit 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拜登,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拜登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 “ 你学过英语么? ” 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 “ 学过, …… 我便考你一考。炸酱面的炸字,怎样拼的? ”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拜登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 “ 不能拼罢? …… 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单词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 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掌柜也从不将炸酱面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 “ 谁要你教,不是 f-r-y,fry 么? ” 拜登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 “ 对呀对呀! ……fry 有四种同义词,你知道么? ” 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拜登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我家老板冷笑道: “ 我告诉你,我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了,美国的名记者华莱士到我这店里吃炸酱面,我和他谈笑风生!他那阔绰,比你拜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说,你作为副总统,你还是要提高自己的这个收入水平!识得唔识得啊?我看你吃个面连蛋都不敢加,我真是替你们美利坚捉急啊!真的,你拜登有一个好,吃面比谁吃得都快,但是吃来吃去的消费水平啊,都图森破,奶一捂 ” 。 那拜登囧得无地自容,悻悻地说: “ 我先前不是比你阔气?这一百大元,不用找了!剩的权做小费 ……” 说完急急忙忙地擦了嘴,在众人哈哈一片哄笑声中,一溜烟走了。 打那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拜登。到了诺和平奖颁奖一年的时候,掌柜取下粉板说, “ 拜登还欠十九个钱呢! ” 到第二年的 5 月 35 日,又说 “ 拜登还欠十九个钱呢! ” 到了之后的腊肉升天节却没有说,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 奥巴马大约的确是下台了。 http://www.xici.net/d158486059.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4 次阅读|5 个评论
北疆纪行(3):印象乌市
zhengxuejun 2013-9-12 15:01
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以此为题有标题党的嫌疑,如今“印象”是很流行的旅游符号,诸如桂林“印象刘三姐”和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还有杨丽萍“云南映象”大型歌舞等。那么就用印象乌鲁木齐为题吧。 我们住在新城区新疆体育中心的对面,离机场比火车站还近,好在有BRT(快速公交),据说是北京援建的,去南站很方便快捷。繁华街区偶尔见到军车和巡逻武警,多人一组。接我们的司机是生在新疆的汉族人,同行的聊了点敏感的问题,我只是听着,心里想着新疆的书记是校友,倒不觉陌生了。 8 月, 圆明园4件兽首:猴首、牛首、虎首及猪首铜像正在 新疆博物馆首展,而我回途时在国家博物馆里看见了另外2件兽首。与我住一个房间的老师姓朱,由于民族习俗,是忌讳“猪”的发音的,朱老师就只能称为海老师了。而猪首铜像是个例外。 新疆博物馆最神秘的展品自然是楼兰美女了。而最吸引我的是民族服饰展览。一些小朋友正轮流接受博物馆老师的现场解说考核,将来可能成为小解说员,这是一种孩子们喜欢的学习历史自然和科学的方式,与其说孩子也成了游客欣赏的风景,不如说孩子寄托了游客美好的希望。 二道桥是乌鲁木齐的老城区,是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地,这个地名在民间也使用近百年。在国际大巴扎里逛逛,品尝了新疆酸奶,就花了50元登上丝绸之路观光塔,俯瞰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大巴扎景观,塔上有两位盛装维吾尔族美女等着游人付费合影。拿着通关文牒,沿梯而下,不断在文牒上盖上各地(楼兰、高昌、库车、阿克苏、喀什、哈密、伊犁)的通关章。身边维族美女导游的解说虽是听得懵懵懂懂,但两人世界的虚拟时空旅行,躲过了大巴扎的热闹,也满是惬意。 回到地面,也回到了现实,找到团队一起去看“印象·二道桥”大型民族风情歌舞主题晚会,附带自助餐,这台歌舞今年6月底才亮相。 90 分钟的歌舞分为历史篇“古韵丝路”、解放篇“万方乐奏”和现代篇“七彩霓虹”,汇集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民族乐舞艺术和民族服饰展演,被媒体誉为新疆的“清明上河图”。我感觉经历了影片《博物馆之夜》的场景,白天那些民族服饰还静静陈列在新疆博物馆,晚上就有了生命,在二道桥翩翩起舞了。 曾伴随我们青春成长的那些旋律: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青春舞曲……,也不会让我们忘记那个生在北京四合院,曾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工作的王洛宾,今年是他诞辰百年。 我曾在1993年毛主席诞辰百年时去过韶山,现在王洛宾诞辰百年,我又来到百年二道桥,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网上《印象 · 二道桥》图片: http://www.ts.cn/news/content/2013-06/28/content_8355326.htm )
19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寻找海森堡——慕尼黑印象
sdzjh870 2013-9-11 20:47
若水阁科学博客 天鹅城堡 自从去年那次去德国慕尼黑之后,和朋友们聊起,我才知道原来慕尼黑有那么多著名的地方,于是一直盼望着今年的慕尼黑之旅。好不容易盼来了出发的日子,那边实验站却突然因故暂停运行,我们要是过去没法做实验就是白白浪费钱和时间,无奈只好坐等几天。后来决定还是尽快过去那边等,用大师兄的话说就是——“赌了!”当然,我也做好了“万一”做不成实验的准备——我的旅游计划。 因为到那边时正好赶上周末,于是第一站我预想着去巴伐利亚州阿尔卑斯山上的 天鹅城堡 。这座城堡的美恐怕许多人早已认识,因为迪斯尼电影片头的那个城堡就是它!所以有人又称它为“白雪公主堡”,而天鹅城堡之名来自于建成城堡时到处都养着美丽的天鹅。城堡的第一个主人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是茜茜公主的表弟、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好友,年少的他对美丽的表姐萌发了的爱情,只可惜茜茜公主在15岁就嫁到了奥地利,朦胧的爱情无果而终。而后国王一生沉溺在自己的童话梦想里,于是开始修建童话式的城堡,直到他出走死去的那天城堡也没有竣工,国家给他最后一个封号是精神病患者。而后天鹅城堡在德国人不断修缮下终于完工,才有了今天如此梦幻般的童话世界。看到这些介绍,我们早已心痒的不行了。遗憾的是,去实验站报道的那天得到消息:实验站当晚就可以恢复运行,明天一早开始我们的实验。童话的世界又一次留在了我的梦想里…… 飞机上的日落很华丽,我对此行原本也充满着如此的憧憬。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只能如期开展实验。我不清楚慕尼黑纬度有多高,但是这期间,都晚上9:30了居然还可以看到太阳!不知道是时差还是太阳的原因,我们常常忘记应该几点去吃饭,或者是不是该吃饭了,或者该去哪里吃饭,或者在街上迅步寻找合适的饭店。那边的几天,印象最深的几顿饭:一是一家日本回转寿司店,里面放的萨克斯音乐居然都是刘德华、张宇、张学友等华星的歌词旋律;二是在一个高速路旁的五洲大酒店,自助餐很过瘾,什么鸵鸟肉、袋鼠肉都尝试过了,没发现和牛羊肉有什么区别;三是一家印度餐馆,因为几次找餐馆都看到印度菜,师弟说咱们和印度菜有缘,那就决定亲密接触一把,结局是惨不忍睹的,米饭和咖喱牛肉都很难下咽,只能放弃。 在慕尼黑出租车都是奔驰,坐着那个叫舒泰啊。不过我们嫌贵,只在第一天下飞机赶去旅馆登记才打车,花了四十多欧,很是心疼。 我们下榻的小旅馆周边村居。预订时说是三星级,到了后才发现是个家庭旅馆,全旅馆就三个工作人员,老太太和她两个儿子。早餐很郁闷,很难找到想吃的东西,房间也很狭小,还好有无线网络。旅馆的餐厅可以免费看球,和街上许多咖啡店一样,都有大屏幕或者投影仪看球赛,咱们只能看画面、当聋子。老太太也只说德语,我们那个郁闷啊…… Kieferngarten是离旅馆最近的地铁站,这个就是站牌,简单的要命。后来才知道,Kieferngarten是松树园的意思,原来不远处是一片松树林。 地铁内景,空无一人。慕尼黑坐地铁除了自主购票、无人检票、随意轻松换乘外,而常常有舒适的座位,这些在北京地铁里都不可想象。这好像是一趟晚上12点的车,这是我们每天的最早下班时间,上班时间是九点以前,幸亏没几站地…… 这个就是实验站的大门,隶属于慕尼黑科技大学。这个校门估计比中国所有学校的大门都还要简朴,但单凭人家拥有世界一流的核反应研究堆这一点,其科研实力恐怕在中国无法找到与其相当者。 这个是废弃的第一代核反应堆,一个巨型的蛋。像不像竖立着的咱们国家大剧院? 马克斯普兰克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坐落在玻尔兹曼街上。这个所不大,可据说有不少诺贝尔提名的人。玻尔兹曼街其实很短,步行走完不超过5秒,就像玻尔兹曼的人生,短暂而光辉。 拜仁慕尼黑队的主场——阿联球场。德国国家队很多队员都来自拜仁,他们都很优秀,德国能在世界杯赛场上如此出色的表现,跟拜仁的贡献也是分不开的。我们实验进程很紧张,只有偶尔的一两个小时可以溜出去,顶着太阳看半场球赛,喝一杯苦涩的啤酒。 明信片架。上两张是啤酒节的象征,传统的巴伐利亚服装,露出大胸部和美腿彰显热情。中间是慕尼黑最古老的大教堂。下面就是阿联球场的夜景,有红、蓝、白三种颜色,只要你路过,就一定会注意到。 玛利亚广场卖艺者。不知道他们是在卖艺,还是在自娱自乐? 玛利亚广场表演的小丑。小女孩上前扔一个硬币,小丑就会弯下腰来让你在他的签名簿上留言。乞讨也需要艺术啊! 终于有了半日闲的机会,在遗憾地取消天鹅城堡之旅后,我们决定完成另一个心愿——寻找海森堡。确切地说,是寻找海森堡之墓。Werner Heisenberg,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他和玻尔的合作闪耀了20世纪人类最顶级的智慧,他和玻尔的友谊破裂也成了物理学史上一段秘史。有人说海森堡曾为纳粹造原子弹,可他故意拖延时间,最终没有成功(据说是玻尔没有告诉他秘诀所在)。而在美国人成功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实战试验之后,盟国取得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海森堡成了战俘并被囚禁。因为这段耻辱的历史,海森堡被物理学界排斥,再也没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海森堡的一生也因此充满传奇和神秘的色彩。关于海森堡的故事,诸位还是请看 张文卓 同学的博客 《我,海森堡》 。正是 张文卓告诉我,海森堡的墓地,就在慕尼黑市区南边 一个叫 Waldfriedhof 森林里的第 163 号墓地里,墓碑面向西。于是我们直奔而去。 到了墓园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片巨大的森林,每号墓地都有一百平米以上,而一共有两三百号墓地!我们从一号找起,看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墓碑,这就是一个家族墓地。 终于在163号墓地的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角落看到了这个极其不起眼的墓碑,海森堡和他的父母、妻子葬在一起。点缀墓地的就几颗绿植,再也没别的东西。 在伟人的面前,即使跪下也显得自己渺小。 墓碑近影。可以看出海森堡的父亲是个大学教授。而海森堡自己的介绍只有一个单词:Physiker(物理学家),没有所谓的那句:我既在这里也在那里的鬼话。想起当今中国自称为科学家或者物理学家的人有多少,也没见他们脸红过。或许海森堡认为,物理学家足以概括他的一生,正如玻尔兹曼,一个S=KlnW公式就是他的一生。 回程的飞机上,云海很飘逸,但下面的沙漠就不让你那么惬意了。记住,这里离北京已很近。
个人分类: 海外一瞥|1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荷兰印象
sdzjh870 2013-9-11 19:08
又是新年,圣诞节大街上出奇的冷清,一如中国人春节时的关门闭户。终于偷了个闲,和来所里访问的Z教授去听了一场Dresden交响乐团的圣诞音乐会。曲目有很多节日气氛的大华尔兹和浪漫曲,感觉真是声音的一场盛宴,美得让人如醉如痴。乐队一如德国乐队的传统,非常得干净利落。中间有一大段小提琴、钢琴和单簧管的独奏,宛如优美的女郎在水前的低眉独吟,忧伤而曼转。 又是新年,正好有若干荷兰旅行时的照片,与大家分享。这是一段当时在飞机上用PDA上快速手写下的文字 : “The Netherlands is just like 江南水乡in China. There are rivers everywhere. When you look down upon from the airplane, it really looks like a green chess board, with so many regular rivers crossing square green fields. The beautiful sunset was like a naughty kid, jumping from one river to another, making your heart full of delight and joy.” 朋友住在一座名叫Utrent的小城。整座小城最吸引人的就是一条蜿蜒的运河。运河的两旁是鳞次接比的小而有特色的酒吧、餐馆,画廊和手工艺术品作坊。有的就在河边摆着长桌子,一群巧手的妇人们正在木器上描画荷兰特色的图纹。荷兰是一个奶牛、风车和郁金香的国度。荷兰人非常爱花。适逢周日,教堂背后的集市上排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父亲喜欢种花,因此买了各色的郁金香,将来邮寄回去。Utrent的教堂历史悠久,大概有六百年的历史,可惜在荷兰当年的文化大革命(新教冲击旧教)当中,很多珍贵的优美的雕塑都被砸毁,只剩下残垣断壁,令人遗憾。 Amsterdam 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甚至有水上的公共交通船,城中重要的地方都可以到达。最让人一见倾心的是荷兰的国立美术馆和凡高画廊。许多荷兰画派的大家如伦勃朗、F.哈尔斯、J.维米尔及J.van雷斯达尔等,在这里都能看到其原作。国立美术馆的对面就是Amsterdam的音乐厅,一座非常古典而优雅的建筑。荷兰之古物艺术,于斯为盛。 荷兰在性格上近于日耳曼民族,应该传统保守才是。但是荷兰的社会制度非常宽松:比如在所谓的Coffee house, 可以合法的使用大麻。而在古老的火车站附近,风情万种的橱窗女郎和打着小旗排队参观的日本游客,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水上巴士 水上巴士 2 荷兰式的建筑 橱窗女郎集散地 荷兰皇宫 水岸公园 建筑 2 建筑 3 风车 建筑 4 风车 2 郁金香 1 郁金香 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68-207798.html
个人分类: 海外一瞥|2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主视阈中的毛泽东印象
热度 1 ZHAOKe007 2013-9-8 19:06
2013-08-12 18:04:3 http://zhao68ke.blog.163.com/blog/static/6657720620137124265189/ 由于过去一直没有时间,所以只言片语的说过毛时代的一些事情;现在大病初愈,想写点完整的,一不图发表,二不图浏览:只图记录下来一个二十年前就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个人印象。因为担心此时不写,终身也不会再写了,所以仅仅记录一下。 记得大学时代,读过中共党史,前几年也曾经到遵义会议等地参观学习过。记得有这么回事: 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在《决议》中有对毛泽东的评价,后来又查看了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以及诸多网友包括挺毛派和拟毛派的评价。这里我仅记录的是一个个人的完整印象。 从毛的一生看,我认同《决议》和邓对毛的评价,即毛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功大于过的。由于刚记事时就是“英明领袖华主席时代没有亲身经历,因此仅仅就我狭隘的观感看,其贡献似乎超过了 《决议》和邓对毛的评价 。 ( 1 ) 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军阀混战,完成了大陆的统一。在其思想指导和领导下的军队及其第一代领导集体彻底改变近代中国 100 多年来山河破碎、积贫积弱、被动挨打、被侵略的国家地位,结束 100 多年列强侵略、殖民和剥削中国大陆的历史。 ( 2 )改变了中国历史,为中华民族大家庭赢得了世界历史荣誉,中华民族得以以独立自主与团结并走向世界。因国内需要和平建设环境和国际封锁,因此当时的闭关自守一是出于不得已、二是客观条件不具备。因此在外交政策上采取的措施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 3 )在农业化与工业化问题上,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农业落后、工业全无、毫无国防的基础上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有了重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矿业、轻工业、国防工业,有了核弹、导弹、卫星 , 第一次全国人民实现了普遍教育 , 科技、水利工程大发展 , ,基本解决七亿人民吃饭问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后来的在存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工业、国防、物质基础。 ( 4 )打破了原有社会阶级分层,使旧中国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农民、工人面貌一新,素质逐步得到普遍提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我个人觉得这个贡献在毛的贡献中才是最大的。因为他使“生产力”第一次有了“发言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和心理面貌。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人的看法,为今天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做了历史性的铺垫。 ( 5 )以毛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抗美援朝、抗美援越 , 中越战争与中苏战争 , 捍卫了国家主权,确立了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没商量”的政治风范。尽管单纯从当代军事学的战术上讲,一些战役打的“不够好”,但是从总体上看他确立了一种国家权威和国家政治风范,仅有此一点足矣。 ( 6 )“清四害、破四旧”改变了旧中国 3 亿农民的形象。 除掉本人听父母辈亲自说自己的 亲外公(这组亲戚中10人有8人 饿死,榆树皮被吃光外,据说他们还算很幸运的,属于尸体有人收的那种家庭,没有全部埋在万家(合葬)岗” )和亲奶奶(这组人中10人中只有1-2人) 是在 信阳事件 中 被饿死者 这件事情外( 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亩产三十万斤”宇宙级大丰收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年代,遗憾地是,可能是因为他们时代的领导太具有“道路自信”力啦,他们没有跟上,一不小心跑进了连棺材都没有的坟墓 ),作为未经历者的后来评价。 尽管《决议》对“文革”已有评价,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确革除了旧中国的疾锢。黄、毒、赌一扫而空,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上,虽然冲击了一批所谓“右派“ , ”批林批孔,废止儒家纲常伦理,等有点过,但是却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使社会高度组织化、民族精神空前凝聚,人民意气 风发。 唯一的遗憾(可能也是具有致命性的缺憾),毛“从西柏坡进京赶考”,若我是考官的话,毛在各方面几乎都可以得满分,但是恰恰在社会运行的制度设计方面得了个零蛋( 也许毛考虑过各种因素,但是唯一没有考虑到体制的自我调节、清理和修复能力 )。这个零蛋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博弈,已将中国大陆的历史彻底的、完全的 铆钉 在历史的周而复始的怪圈中:突出的表现在,在制度设计方面,仅仅依靠“党纪国法(这种极度幼稚、天真、无知、盲目的理论自信)”来约束,必导致社会运行成本 无限量增长 、内部矛盾无限积聚和自我清洁修复能力的缺失。如此一来,即使有坚如磐石的基业终有压垮之时。例如,公检法司本来在制度设计时就应该是“魏、蜀、吴”的关系(稳定的三足鼎力关系),这样互相监督不仅降低了监督成本,而且可制度性的(根本不需要什么 党纪国法 约束即可)永葆其不变质,但是,现在却成了“刘、关、张”的关系(独角兽, 例如,最近几起大案、要案都不靠体制自我运转清洁出来的,而是靠外在因素,说明机构已经成为体制的累赘,而一个健康正常的肌体是绝对可以不需要仍何理念即可自动清除的,也不会允许 象国家能源局那样保护腐败者、打击举报人这类毒瘤 存在的 )。毛尽管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社会的全面平等,但是随着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和中间阶层的消亡,社会已经 决然地分裂 为毫无回旋余地(因为没有中间阶层)的两大阶层:一是从改革开放中获得利益和好处的既得利益阶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最渴望社会动乱的,一旦动乱立即玩失踪,或因视线转移罪恶无从追究,这可能是最近几天连续失踪了3个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原因);一个是在此过程中被边缘化的所有领域和已不存在任何幻想(不再和你一起做梦)的中小社会阶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也只有“同归于尽”这一种选择)。 作为这个时代自诩的思想家,最后给读者玩点哲学 制度设计基本理念:A 任何健康正常的社会人都有天赋和缺陷,都存在欲望与需要,应该树立发挥天赋合理、浪费天赋可耻的社会理念,激励合理的,以最低成本或零成本约束非合理的。B上帝是存在的、真主是存在的、佛主也是存在的,信仰自由,任何自诩为神,冒充真主和佛主的行为,都应该受到制约 制度设计的第一纲领:(1) 虽然有了功效并非必然地会成为(社会)科学或就具有科学性,但是没有功效(或功利)就没有(社会)科学(存在的必要)!光有自信,而没有功效,是一种幼稚盲目的自信,其结果必然是自欺欺人的! 第二纲领:(2)精练原则(或外部存余原则),自我纠正修复能力如果可以内部化,绝不需要外部因素(如,有公安、法院和公民,只要这三个是正常的对立合作关系,绝不需要检查、纪检,反贪等多余部门,只要前三个因素可以形成自我清洁能力,永葆活力,互相竞争监督与合作关系即可, 至于什么 党纪国法 纯操他奶奶的鸟蛋,很多社会从来不讲什么党纪国法不是照样在透明国际贪腐榜上的清廉排名靠前么 ) 第三纲领:(3)平行分权原则。相互竞争、监督的关系 ,绝对不可以变为合作关系,一旦变成合作关系(即异化为体制毒瘤) 即需要手术性切除
个人分类: 社会|295 次阅读|1 个评论
花在变焦下的印象:2013傻拍(49)
热度 6 zlyang 2013-9-5 19:51
花在变焦下的印象:2013傻拍(49) 近日 列位摄影家老师 秋日明信片佳作连连。 真傻 本想克隆几幅,可惜木有时间吃饭、木有时间睡觉、木有晴朗的天空。 看到 马英 老师二次曝光梦幻,不禁心生嫉妒。 不会二次,还不会变焦吗! 变焦习作, 请您指教! 除了缩小外,没有其它调整。 ( 1 )荷叶 ( 2 )月季 ( 3)月季 (4 )月季 (5)月季 (6)荷花 (7)荷花
4153 次阅读|12 个评论
铁人的誓言还没有过时-东北印象
热度 2 lxchencn 2013-8-15 18:00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祖国的北疆,白山黑水,心向往之,告别了南方持久的酷暑,来到了东北大地的大庆,石油之城,到了北方才体会到辽阔的味道,一望无际,大豆高粱,水稻玉米,坐过绿皮火车,也有高寒高铁,吃过东北的土豆,看过东北的湿地,喝过五大连池的火山矿泉,吃过黑河的鱼,尝过黑龙江的水,欣赏过东北的白桦树林,体会了东北人的热情,看到了北大荒的变迁,远望了中俄边界,参观了爱晖纪念馆,走马观花,印象深刻,最难忘还是参观铁人纪念馆,没有铁人精神,中国建国初期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是难以想象的,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困难面前不低头就是铁人精神,越是困难越要干,在课题组曾对研究生说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一豪言壮语的原创原来就是铁人王进喜,看来铁人精神还远未过时,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2822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之九:乡村之美——图说我印象中的巴马
热度 1 baocunkuan 2013-8-14 23:06
寿乡的早晨,从一碗米粉开始。据说巴马知名长寿村所有的农产品,哪怕是一把豇豆,也被慕名前来养生的人们抢购一空。 装在笼子里卖的“土阉鸡”。快要“走上餐桌”了,依然考虑给这只第三性的“鸡”(阉后的公鸡)以较充分的空间。这在各类洋快餐店屡屡暴出“虐鸡”新闻的今天,不能不能说寿乡不只是尊重人权,还尊重“鸡权”。当然,这里土法“阉”鸡暂且不论了,呵呵~ 三根电线,似乎告诉我们,这不是天上,而是人间。 野渡无人舟自横。 新农村的美丽与魅力 一叶孤舟 白云深处有人家 雨 Ÿ 花 青山生层云 别有洞天
3154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会有感——记第五届中英摩擦学研讨会印象
boruo 2013-8-5 09:53
参会有感——记第五届中英摩擦学研讨会印象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海洋摩擦学与腐蚀”。从 08 年进入疏浚工程中心后,开始涉足固液两相流的冲蚀磨损及冲蚀腐蚀磨损的研究。对于我们这样 211 学校里的弱势学科,科研经费和研究生都严重短缺,所以还没有参加过像样的摩擦学会议。这次,下了很大的决心来参会,深感“值”! 首先,通过聆听前沿专家的报告,更加理清了研究方向。 Wood 教授讲“海洋绿色摩擦学”,就涉及我们正在从事的腐蚀环境下的磨损研究,更指明近期的具体研究方向,如表面织构、实时监测、界面(非块体表面)等。可惜阎老师没来参会,否则在金属滑动腐蚀磨损研究方面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其次,汲取他人报告中的有益部分。比如, Dennington 的报告涉及用转盘法检测不同涂料在海水中的阻力。我想,在检测高浓度泥浆的粘附性方面也可以尝试采用类似的装置。吕老师的气蚀研究报告也给我研究腐蚀环境下气蚀磨损的启示。王老师关于电沉积 Ni-Co-P 的报告也让我再次重视电沉积这种表面技术。此外,刘老师关于石墨烯和石墨的报告,虽不懂其研究内容,但报告的形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后,感受研究氛围。在邵老师带动下​ ,争发言、抢提问的积极氛围与平时校内低调、中庸的氛围还是有明显差异的。从语言到时间安排,基本可以说是与国际接轨了。会后用餐及参观过程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对共同感兴趣的内容还是有说不完的话。 所以,除了试验、阅读与写作外,会议也是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会还是要做出去多看看。
2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看后震惊!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印象
热度 9 laserdai 2013-8-5 01:40
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印象 作者:刘植荣 我在非洲几年,通过密切接触部长、省长、企业家、酋长、村民等各个层次的非洲人,勾勒出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印象,也就是非洲人眼里的中国人。我们可以以非洲人作为一面镜子,看看中国人在非洲人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人,以调整自己的不恰当行为,从而取得非洲人民的认同。正如唐代李世民所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葡萄牙人于1418年达到西非海岸,从此,阿非利加不再孤独,这个欧洲殖民者竞技舞台的幕布徐徐拉开,上演着屠杀、掠夺与奴隶交易的悲剧。到1914年,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整个非洲大陆被欧洲殖民者瓜分完毕,黑人不得不放弃自己从树上下来时就讲的语言,开始讲起了殖民宗主国的语言。 二战后,非洲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欧洲统治者恋恋不舍地败走非洲,过去跟随欧洲人过来的印巴人填补了白人撤走后留下的经济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个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座金矿的非洲大陆,已不再是黑非洲了,各种肤色的人在这里淘金,寻找财富,其中包括大约100万中国人。被白人统治一二百年的非洲黑人早已熟悉了白人的习性,但他们对中国人这个迟到的经济探险者还很陌生,他们看待我们,就像我们看待他们一样,从神秘、好奇开始,经过猜测、观察、实证,最后形成了一种观念。 中国人吃苦耐劳,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一个印象。 中国人不管在非洲搞工程还是经商,他们几乎都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早7点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晚上还要加班。埃塞俄比亚NORTH WOLLO省WOLDIYA市的政府主席BALAY先生说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工作很努力,这是你们国家很快富裕起来的主要原因,我们埃塞俄比亚人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 非洲人很佩服中国人的勤劳,有的甚至不可思议,认为中国人简直成了人肉机器。非洲虽然贫穷,可非洲黑人在劳动态度上与我们迥然不同。我们双周日实行还没多少年,可他们这里早就实行双周日了。加班,对中国人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没有任何额外报酬。 在非洲,你让黑人晚下班十分钟他也向你要加班工资,不付就把你告上法庭。尽管加班工资比平常工资高出很多,黑人也不愿加班,他们要充分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休闲。他们对中国人这种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实在无法理解,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不知道中国人在享受什么。他们经常和我讨论这样的话题:工作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么?如果人有追求快乐享受的权利,那只能认为这些闯非洲的中国人的快乐来自劳动,把劳动看作是一种享受。 中国人清心寡欲,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二个印象。 在非洲这个性比较放纵的地区,多数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他们见中国人在这里单身一呆就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不找女人,实在无法理解。在非洲,经常见白人身边依偎着身材绝好的黑姑娘,也经常见健壮的黑小子挽着欧美来的白姑娘,孤独的就是中国人。 我在埃塞俄比亚工作时,秘书Mesier曾问我,中国人出国前是不是都要打针。我问她打什么针,她说是打性的针。我以为是避孕针,便说不用打针,有安全套的。她说不是,是失去性的针,打了这种针后就没有性欲了,出国后就不想女人了。我听后很惊讶,她怎么会问我这个问题。我对她说,没听说过有这种针。她反问我说,那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外不需要女人。我变法地解释道,我们中国人喜欢喝茶,喝茶泄火,常喝茶,就没性欲了,就不想女人了。你看,他们实在无法理解中国人的清心寡欲。 中国人制造的商品廉价,这是他们对中国人的第三个印象。 非洲市场上中国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装、小家电、五金和摩托车。一个中国同胞在那里为公司采购物资时,问当地的店主有没有便宜的,店主张口就来:“有呀,中国制造的就便宜。”在非洲,“中国制造”是廉价、劣质商品的代名词。一次,埃塞俄比亚交通部的Saife Berhane先生对我说:“我知道,你们中国有好产品的,可为什么出口非洲的中国产品质量这么差?我现在绝对不买中国制造的东西。” 2009年1月31日,喀麦隆西北大区Bali的DOHGANYONGA III酋长同样问我这个问题:“喀麦隆市场上充斥着中国商品,可这些商品质量很差。”2009年5月18日,我在喀麦隆西北大区首府BAMENDA的DREAM LAND饭店吃饭,饭后和服务员Brenda聊天。她今年28岁,高中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她下班换上漂亮的裙子时,我问她这衣服是不是中国制造。她说:“你们中国的衣服是中看不中穿,看上去很漂亮,穿两天就坏了。我现在不买‘中国制造’了,我穿的裙子是尼日利亚制造的。” 在非洲,“中国制造”也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Chino”一词甚至进入了斯瓦西里语词汇,专指价廉伪劣产品。在坦桑尼亚,经常听人说:“哎呀,我又买了一个‘Chino’,过两天又要换了。” 说实在的,非洲的中国商品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我在喀麦隆西北大区住在临时租的房子里,厨房的水龙头坏了,便到省城买了一个,当然是“中国制造”,可没出两个星期就坏了,不得不又买了一个“中国制造”,因为在这里买不到别国制造的,换上后,还是用不住,就这样,在五个月里换了4个中国制造的水龙头。 2009年5月12日,我与喀麦隆政府官员SAMBA先生坐在车子里穿过喀麦隆的经济首都杜阿拉,我指着街道两边的商店自豪地对他说:“你看,商店里有80%的商品是中国制造。”他接着说:“怎么不见有中国制造的小轿车在非洲跑?”在非洲,许多中国企业不用国产汽车,支持民族企业,偏买小日本的丰田、三菱车,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国产汽车质量不过关。一家在非洲的建筑企业买了两辆国产皮卡,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只能开动一辆了,另一辆停在院子里做配件用,几个月后两辆车就成了一堆废铁堆在那里,最后还是买了两辆日本丰田。 中国人法律意识淡漠,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四个印象。 可能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太长了,人们习惯了家长式的管理,缺乏法律意识。中国企业涌入非洲,随之而来的也有中国人与当地人冲突的扩大和升级。 我在埃塞俄比亚时,一家中国公司在使用政府提供的料场用地时,竟挖过了地界30多米,与村民发生冲突,200多名村民手持步枪、冲锋枪(埃塞俄比亚公民持武器合法)和棍棒,与中国员工发生了暴力冲突,将中方人员追赶到营地围困起来,十几名中国员工受伤。 另外,中国企业偷卖免税建筑材料、逃税等案件也时有发生,给非洲人的感觉是,中国企业猫腻多、不规矩。一位南非人Pleb在网上留言说:“当心来自中国的黄祸!” 在中国,企业不和员工签订合同,不上任何保险,随意解雇员工,这是家常便饭,已习以为常。在非洲,一些中国企业老板无视当地的法律,经常与当地雇员发生冲突,官司缠身,如雇工不签合同,不交纳各种保险,工资标准低于所在国规定的最低保障工资,节假日强迫员工上班,加班不付加班费,随意解雇劳工等。 2010年10月中旬,赞比亚中资企业科蓝煤矿与当地员工发生冲突。原因是科蓝煤矿发展不景气,该矿给矿工放了一周的假,这属于雇主主动给员工放假,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的劳动法都要求雇主支付雇员放假期间的工资。可在 10月15日的工资发放中,中方没有支付给矿工放假期间的工资,由此引发冲突。 在中国,企业老板财大气粗,可以用钱摆平一切。在非洲,这就不灵了,老百姓都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非洲的一家中国建筑企业,一天法院突然送来了150张传票。原来,这家企业没按照法律程序解雇员工,被解雇的员工纷纷到法院把这家企业告上了法庭。 在埃塞俄比亚的一家中国公司开除了一名当地洗衣女工,结果这个洗衣工把这家公司给告上了法庭。法院的判决如下:公司解雇这名洗衣工非法,要么继续雇用,两年内不得解雇,要么支付2万比尔的劳动合同剩余期限的工资和非法解雇赔偿费。该洗衣工的月工资才400来比尔,2万多比尔相当于5年的工资。最后,这家公司只有继续雇用这个洗衣工。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不懂劳动法引起的。 笔者在喀麦隆时,一家中资企业把一女秘书解聘,后来法院给这家企业送来了传票,原来女秘书把这家企业告上法庭,说她怀孕了。其实这个女秘书并未结婚,公司也不知道她怀孕,但她有医院的怀孕证明。最后,这家中国公司撤销对这个女秘书的解聘决定,继续雇用。在非洲,雇工容易解聘难,因为劳动法对雇主解聘员工规定了复杂的程序,而且对一些特殊人员不得解雇,例如,不能对怀孕的妇女解除劳动合同。 非洲虽然落后,但他们仍沿袭着殖民者带来的法律,现行的法律,几乎都是从英国、法国那里原封不动地搬来的。如在喀麦隆,西北大区和西南大区原来是英国殖民地,这里就采用英国的法律系统;其他八个大区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在那里就采用法国的法律系统。可能是殖民者多年来对他们教化的结果,非洲人办事一定要找出法律根据。中国人开农场办企业要租用土地,土地许可证上引用的法律法规就有20来项;你要购买政府管制商品,许可证上第一页就列满了法律依据。所以,中国人来非洲,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这里的法律,这样才能避免经营过程中因违犯法律造成的被动与损失。 中国人不注意形象,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五个印象。 非洲人被白人强迫穿上衣服后,他们竟保持了白人的传统,公务活动一定是西装革履。别看非洲原始,条件落后,可一些居住在城里的非洲人还是很讲究的,他们的卫生间里一定要有洗阴的器具,就是许多中国人把它当作小便池的东西。非洲原始,但并不是所有的非洲人都愚昧,他们也有现代文明意识,对一些恶习、陋习也是恨之入骨的。 2006年9月的一天,我从北京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ET605航班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飞行了6个小时左右,埃航的空姐找我,说有中国人在卫生间吸烟,让我用汉语广播,告诉中国乘客禁止在卫生间吸烟。在印度德里加油后起飞不久,又发现有人在卫生间吸烟。无奈,机乘人员不得不用汉语打印出警告,贴在每个卫生间的门上:对某些中国人在卫生间吸烟的行为已经广播警告,如再发现吸烟,将在飞机到达目的后交警察处置。我还极力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我对埃航的乘务员说,因为许多中国乘客不懂英语和法语,可飞机上的各种标记又都是用英语和法语书写的,中国人看不懂。我还向他们建议,招聘中国空姐,在来往中国的航班上安排中国空姐,这样,就能很好地与中国乘客进行沟通、交流。埃航果然采纳了我的建议,招聘了不少中国空姐在埃航服务。 2002年,一中国人从埃塞俄比亚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飞机回国,他不听飞机上的警告,坚持抽烟,结果被罚款并在泰国曼谷机场扣留了一个星期。 我在喀麦隆听一个从埃塞俄比亚来喀麦隆的中国同胞讲,有几个中国人与他同机来喀麦隆。开始,他还和临座的非洲人聊天,非洲人对中国人颇有好感。但在飞行途中,一位中国同胞竟毫无顾忌地向地上吐了口痰,然后用脚在上面碾压,让同机的非洲人看得目瞪口呆,再也不愿搭理中国人了。在非洲,经常见中国人在车子里把鞋子脱掉,光脚搭在挡风玻璃前,看上去很不雅观。 2007年8月19日,我和几个中国同胞驾车去埃塞俄比亚北部,路过一个镇子时,一群年轻人见了我们齐声喊:“China, no good,妈了个B!”我们听了即愤怒又羞耻,想必这是过去在这里搞工程的中国人常说“妈了个B”被黑人学去了,你看,连我们的“国骂”也给“外援”了! 非洲某些中资公司的营地里,会看到两种房子,一种是简陋的铁皮房,一种是比较漂亮的彩钢房。很多同胞会认为好房子是给中国人住的,差房子是给当地劳工住的。正好相反,当地工人要住漂亮彩钢房,中国雇员则住简陋的铁皮房里。因为对当地雇员的各项待遇丝毫不可马虎,不按照法律要求为他们提供住房,他们就会把企业告上法庭。因公司为员工提供的住房条件不好把公司告上法庭在中国罕有发生,但在非洲,这可是白纸黑字写在法律上的。 在喀麦隆,我去过 TOTAL CAMEROUN、MTN CAMEROUN等外国人在喀麦隆投资的企业,从他们的办公环境到员工面貌,一看就是有实力的现代企业。进入办公楼大门,要用身份证换他们内部的电子证件,然后进每个门都用这个内部证件刷卡,来访的客人进入了哪个门,公司的电脑系统都有记录。 非洲也有不少印度企业,他们的商店门面要比中国的气派,建筑工地要比中国的体面。在非洲,中国商店大多是“夫妻店”,小打小闹,不成规模,连那些在国内号称排名多少强的大公司,在非洲的门面就像个修理自行车的。在非洲,我经常到印度人开的超市购物,Satkartar(SKT)和Mahima等印度超市就像国内的沃尔玛和家乐福洋超市一样,已经连锁经营,树立起了品牌。 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一般都是艰苦奋斗,办公场所简陋,尤其是一些建筑企业、百货商店,这些企业门面不注意装修,员工不注意形象,给非洲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好像我们中国人都很邋遢。一次,因工作关系我带埃塞俄比亚公路局的Abera Tilahun先生到一中国企业居住,晚上他在淋浴室洗澡,发现人们都裸体站在一排喷头下,之间没任何隔挡,他对我说:“你们中国人怎么都有露阴癖?” 中国人扰乱市场,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六个印象。 《中国非洲》(Chinafrique)一书的作者塞尔日·米歇尔认为,中国企业逐步把欧洲企业挤出非洲市场,这是中国人超低价格投标造成的。塞内加尔有个污水处理项目招标,中国人的报价还不到法国人的三分之一,气得法国人拽自己的头发。 一些企业低价中标后,为少亏、不亏或赢利,便降低施工标准,违反合同规范,偷工减料现象严重,产品或工程质量无法保证。企业的生命力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人的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安于现状,忽视人和产品的质量,那企业必定是短命的。现在,非洲人也对中国企业操纵价格的行为颇为恐惧和愤怒,因为这抢了他们的饭碗,要么把他们挤出了市场,要么让他们没有机会进入市场。 2007年我在埃塞俄比亚时,政府曾发布了一个通令,说大批中国人在埃塞俄比亚黑市用比尔兑换美元,造成埃塞俄比亚外汇紧缺,美元汇率上升。不但是外汇,就是木雕等旅游纪念品的价格,也被中国人炒了起来。好多非洲人说,你们中国人是祸水,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市场搅乱。 中国人不团结,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七个印象。 中国人把欧美人挤出了非洲市场,就开始“窝里斗”了。 在非洲,一个单位的中国人到外旅游遇到另一单位的中国人,他们很少打招呼寒暄,虽然远离祖国几万里,他们见面后如同见了外国人一样,没有任何亲切感。也听一些到非洲闯荡的人抱怨过,生意上的竞争者都来自中国,互相压低价格,结果大家都损失。 在非洲同一个城市开店的中国人,因为竞争而大伤和气,有的发展到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地步。非洲某国的一个省会城市有两家中国商店,其中的一家商店就放出风来,非要把另一家商店灭掉。在非洲的中国人帮派思想也很严重,来自中国各地区的人都形成自己的势力团伙,互相倾轧攻击,互相拆台。中国人做生意都有点猫腻,不是当地的黑人,往往是中国人之间互相向当局举报,恨不得把对方置于死地。 一些国字头企业互相倾轧,毫不相让,明知标价低得已经亏损了,但为了把同胞公司挤出非洲市场,仍超低价投标。或者有的人是这样想的:亏了是国家的,也就是由全国人民埋单,中标就有奖金,就实实在在地把美元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有家中国公司,与分包商平时的矛盾没有及时化解,春节聚餐时,酒过三巡,分包商竟与承包商经理部人员大打出手。当时正下着雨,两队人马从饭堂打到外面,个个滚得满身泥水,当地的黑人职工给他们拉架。 像这样中国人在非洲因利益冲突由嘴斗导致武斗的事例并非个别,中国人自己打架,让非洲黑人拉架,他们会相信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吗? 中国人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你当官了,有了权势,来恭维你的人就多了;你失意了,成了一介草民,连昔日的朋友也不愿搭理你了。2000年6月19日,英国多佛尔港的一集装箱内,发现了58具中国偷渡客的尸体,事发后,中国使馆无人出面,而是英国百姓在多佛尔为死者举行追悼会。 柏杨先生曾写道,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三个日本人是条龙。国内的同胞也许不认可柏杨先生的这一观点,但当你到了国外,马上就觉得柏杨先生的这一说法是一个高度概括。 中国人没宗教信仰,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八个印象。 在非洲,到政府部门办事或到法院参加诉讼,都要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有一项就是宗教信仰。这让我很为难,我填写什么宗教信仰呢?共产主义不是宗教信仰呀,开始我空着。他们问我,怎么不填写,我说无宗教信仰。他们疑惑不解,人怎么会没有宗教信仰呢。后来,非洲人总和我说起宗教信仰一事。问中国人去教堂么,都信仰什么宗教。 2009年复活节,喀麦隆BUEA大学四年级会计专业学生Zita发手机短信问我相信耶稣复活么。中国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可信教者在中国毕竟是少数,来非洲的中国人大多没宗教信仰的。非洲人见中国人星期天也不休息,从来不去教堂,对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甚是不解。他们说,工作赚钱是人生的过程,但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人生的归宿是与上帝在一起。 所以,为了更好地与非洲人沟通交流,我常读《圣经》。因为你不懂些能与他们沟通的宗教,人家就瞧不起你,认为你是行尸走肉,与他们有信仰的人不是一类人。后来,我还把自己读《圣经》、用《圣经》的感悟与体会写了一本书,书名是《 圣经中的人生智慧 》,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什么都吃,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九个印象。 中国人的食谱很广泛,几乎吃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动物。和非洲人交流时间长了,他们总会问你:“听说你们中国人吃狗、吃猴子?”之类的话。 在非洲某国,一家中国建筑公司偷吃了一只狗,当地黑工知道后集体罢工,表示抗议。还有一家建筑公司,刚来的时候附近水库里好多野鸭子,这家公司就把这个水库当作养鸭场,天天来抓鸭子吃,没几个月,鸭子就被吃光了,水面上漂满了野鸭毛。中国人在非洲,尤其是那些中方员工较多建筑单位,所到之处都搞“三光”政策,猪光、鸡光、野味光。一次,西北大区的工业局Beckley局长对我说:“当年你们中国人在这里修公路,把这里的猪都吃光了。你们中国人要来这里,须提前一年通知我们,我们好号召村民们为你们养猪。”来非洲的中国人,一定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如在埃塞俄比亚,驴和狗是绝对不能吃的。 中国人抢非洲人的饭碗,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十个印象。 最近几年,外国驱逐中国商人事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中国人违反当地市场准入制度和劳工、移民法规造成的。 2009年,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强令关闭了一些中国人开办的市场,使中国商人损失惨重;同年,印度为中国人核发了58500份商务签证,其中有3000多名到印度的中国人被视为非法劳务而遭驱逐。在非洲的中国商人在也同样因各种不轨行为屡遭驱逐,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国大企业为降低雇工成本,把国内非特殊技术工种的劳工带到非洲,为此,经常遭到非洲各国移民、劳动和警方的打击和法律制裁。 我在非洲经常见中国人开的“黑店”,也就是没有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旅店、餐馆和商店,很多连个招牌也没有,大门紧闭,主要靠中国人的“口碑”招揽客人。我也遇到过不少在非洲摆地摊的中国人,开着辆旧皮卡,哪里有集市就到哪里摆摊卖服装和日用品,虽然也能维持生计,但这种经营模式着实不能给中国人的脸面增光,更主要的是,它违反了当地的相关法规。 2011年1月5日,坦桑尼亚工贸部副部长拉扎罗·尼亚兰都对首都一家繁华市场里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30天内全部离开,因为中国商人以投资的名义进入坦桑尼亚,然后开起了“夫妻店”,侵占了本地人的就业机会。尼亚兰都气愤地说:“政府不会容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我国的外国人最后变成小商贩或是擦鞋匠,这种工作我们当地居民完全可以胜任。”他还警告:“虽然有些人来自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国家,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方面没有人情可言。” 据2010年11月14日南非报纸《The Sunday Times》的报道,南非警察在开普敦和德班逮捕了16名中国员工,他们在被法院审判后将被驱逐出南非,四年内不得重新入南非。该报披露,一家中国电信公司2010年1月与南非第三大互联网运营商CellC公司签订了29亿南非兰特(约合28亿人民币元)的合同,负责南非高速互联网建设。警方称该公司每月都组织数以百计的非法劳务人员入境,在被调查的中方人员中,有350人持有“有问题的劳务签证”,并指出这些劳务签证中有腐败行为,许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持的是3个月的旅游签证。这家中国公司如果违反移民法,将面临巨额罚款,公司负责人也会被判3个月的监禁。 世界各国都用法律保护自己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本国能提供的劳务,绝不允许从外国进口。南非政府官员Patrick Craven说,从中国进口廉价劳动力,就相当于是“非法人口贩运”。根据南非警方的调查材料,在南非的中国劳工月薪只有2500南非兰特,而要雇用当地劳工则不得低于每月30000南非兰特,雇用一名南非当地劳工相当于雇用12名中国工人。南非公众对此事件反响强烈。署名Eric West的网友留言说:“中国人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新建大坝工程上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从中国带来自己的劳工。”Rockspider说:“也应该查查中国某某公司(本文隐去了该公司名称)在约翰内斯堡的用工情况,南非移民当局与他们串通,中国人给了移民局官员一提包美元。这就是中国人的做事方式。” 非洲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供给充足,他们需要的是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需要的是外国企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任何非洲国家绝对不允许外国人到非洲摆地摊做小买卖。然而,还是有不少中国商人利用各种不正当的途径到非洲,在那里开起了“夫妻店”,抢了当地人的饭碗,这当然是不受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欢迎的。 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早已名扬天下,但我们仍有自身的缺点。你在人家门口做事,当然要考虑人家的感受。要想在非洲取得长远利益,每个到非洲的中国人都要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给非洲人民留下良好印象,让非洲人民欢迎我们。如果连过去曾被人买卖的黑人都瞧不起我们,那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真是无地自容了。 要想让中国民族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危机意识,不要盲目乐观、夜郎自大,要辨证地剖析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短处,要扬长补短,这样我们民族才能强大起来。正如日本索尼公司前总裁小宫山英树警示日本民族那样:“永不低估自己的竞争对手,永不躺在过去的荣誉簿上睡大觉,永不骄傲自大。”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158592.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3-04/02/c_124533436.htm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6/0/0/128513797.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221 次阅读|18 个评论
说说我印象中的俄罗斯
pukin 2013-8-4 21:44
也许拥有了就不珍惜的缘故,回顾过去就应明白,中国走过的道路是逐步改革,先发展经济后尝试政治,我们现在已站到世界第2位置。而俄罗斯90年代选择的道路,是毁灭和崩溃,是一个让大学教授失去尊严的道路,是世界超级大国沦为二流国家的道路。苏联解体前GDP是中国的4倍,现在的俄罗斯是中国的1/4;再说人均,以前中国人均GDP是俄罗斯的1/10,现在是近1/2,很显然,俄罗斯在衰落,我们在奋起直追,甚至赶超!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所以我非常奇怪,我们为什么要羡慕俄罗斯?! 叶利钦对于俄罗斯所做的唯一好事,就是最终没有把权力交给丘拜斯、盖达尔这些俄罗斯公公,而是交给了普京——这也不是完全处于公心,他明白只有普京这样的强人才可以保他余生及家人平安。然而,他为了自己的权力而拆分苏联,陷俄于不复,即使普京也无力回天。不过叶利钦对中国很好,这是我们应该记住的。 叶利钦时代不是"开明",而是"松散"和"无政府" 公公们现在说,前10年是付代价,后10年是收果实,这不符合他们美国主子的说法啊,美国说俄罗斯后10年是假民主真独裁啊!事实也是,普京10年跟前10年有着根本性的变化,并非简单延续,能不能说是反掉了前10年才拯救了俄罗斯呢?公公自抽耳光 前苏联动荡十年,公知说不怕动荡只是阵痛,他们不希望中国能够稳定变革,而是希望中国也动荡起来好火中取栗,可是,从你的孩子出生到会算四则运算有十年,从他开始朦胧的爱到和女友在大学手拉手有十年,从他开始追寻梦想到安家立业有十年,从他给你孙子抱到有了不大不小的事业有十年,从他开始照顾你到需要他的子女照顾有十年。网友们,你们愿意你的孩子失去哪个十年?我们的孩子又有几个十年可以被浪费?!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很好,那是为了向你收学费的。 先折腾10年把人均GDP腰斩多一半,然后又用十年恢复到先前水平。然后添菊者指着后10年的数据说,多么伟大的经济奇迹。 这两天新华网转载的普通网友王小石的一篇《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8-01/5110066.shtml )引来了微博上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们的歇斯底里的声讨,曾几何时,在公知们口中,普京治下的不随美国指挥棒起舞的俄罗斯是独裁专制的反面典型,只有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基情”在这个“烧死异性恋”的时代看起来算是符合“普世价值”。然而,王小石的一篇文章却让解体后的苏联在公知们那里瞬间高大了起来。公知们攻击王小石最激烈的地方,是认为王小石用2001年左右俄罗斯最糟糕的数据来论证苏联解体后的动荡是一场悲剧以偏概全,因为再过10年,到了如今的2013年,俄罗斯又成了高收入国家了。言下之意,中国未来如果剧变,哪怕动荡10年,挺过去就好了,未来还是光明的。很不幸,这样的观点,在微博上响应者颇多。 客观的说,网友王小石的文中所引用的数据确实存在一些硬伤或不严谨的地方,但是王小石的结论“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错了么,我看没错。 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单就俄罗斯来说(世界银行没有统计苏联整体的GNI数据)俄罗斯的人均GNI是3420美元,而同一年中国的人均GNI是350美元,俄罗斯接近中国的10倍。即使算上拖后腿的几个相对贫穷的加盟共和国,综合分析各国的GNI,说整个苏联的人均GNI是中国的7-8倍应当并不夸张。然而,在解体后的20年,一个总的领土面积是中国领土面积的二倍,总人口仅有中国四分之一,几乎绝大多数矿产资源储量都完爆中国,在50年代曾向中国输出工业化帮助中国初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人均GNI从中国的7-8倍变为只有中国的1.5倍,这个成绩很好么?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0 个评论
苏州印象
邵宇飞 2013-7-31 02:08
2013年过去了,印象最深的大概是7月份的那次苏杭七日游。我和老婆都是辽宁人,一直以来,老婆从没去过江南,我也只是在2010年借着开会的机会在上海、厦门呆了几天,所以都对江南水乡充满了向往。另外,结婚时我正忙着找工作,也没度什么蜜月。于是我俩决定利用暑假游几天苏杭。 一路火车到了苏州,苏州火车站很贴心,在火车站里就可以打车,出租车一直把我们拉到事先定好的布丁酒店。 酒店临街背水,景致怡人,不远处是一个小超市,买点关东煮、包子也很方便。在酒店里简单收拾一下,就出发了。 第一站——拙政园 像我和老婆这样粗线条的人,第一次逛这种园林,并不知道园林里一块石头、几株植物就是单独的景点,所以一开始还纳闷呢——门票里那么多景点,怎么一转身就园林就溜达完了呢,景点呢?,慢慢地我俩也开始学会“品”园林的风景了——逛回廊,赏金鱼,看盆景,登假山,景点一个一个的找。 老实说,苏州太热,阳光实在刺眼,比我家里要七八度还不止。老婆有点热得迷糊,不得不时而溜达时而在林荫下休息。 第二站——平江路 出了拙政园,我们直奔平江路而去。看地图就在附近,于是我俩就一边打听一边在马路上转,烈日当头,也饿得不行了,就在街边买了几个菜包子,我们兴冲冲地问老板平江路的情况,老板一脸平静——不就是条街么,正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歪的地方到别人活腻歪的地方去,此言非虚。平江路,到了。 第三站——虎丘山 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虎丘山, 虎丘山虽然不高,但据说苏东坡曾言“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第四站——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小学课本里的诗曾经背得滚瓜烂熟,加之毛宁的那首《涛声依旧》,让人对古诗中描绘的寒山寺倍加向往。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这首诗,我就想到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姑苏慕容。到了寒山寺,才发现古诗中的意境是根本也找不到了,那首诗却无处不在。 有趣的是,寺内还有个专门撞钟的地方 第五站——山塘 下午从虎丘去了山塘,泛舟河上,看着两侧的江南民居,真有点游江南的感觉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游记】关于俄罗斯的五种二手印象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3-7-25 12:10
   如果不看俄罗斯的作品,仅仅从二手资料里了解俄罗斯,会把俄罗斯想象成什么样子?    我一下子能想到的有五部不同风格的作品—— 一,钱锺书的《围城》    《围城》里面历史系主任韩学愈的老婆是白人,大家风传她是“白俄”,但是人家在美国的国庆日7月4日是要举出一面星条旗来庆祝国庆的。    为何白俄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是如此猥琐形象呢?我想还是和大革命时期白俄贵族们全世界狼奔豕突有关系,一个个可怜兮兮、蓬头垢面,加上颠沛流离的状态,高傲的头不断地低下、低下、再低下,对于韩学愈的老婆而言,就想着通过美国人身份的强调来换取一些尊重。    另外一个,俄罗斯上个世纪初发生的大革命是颠覆身体和灵魂的,也是一副要打破旧世界的打算,所以,一切带有旧风格的东西和人一概要打倒并再踩上一只脚的。那打倒者固然会扬眉吐气,那被打倒者自然灰头土脸、四散奔逃,如果不奔逃就一定是肉体被彻底消灭。所以,白俄一度不太有尊严,最终成为钱锺书笔下讽刺性的形象也就可以想见。 二,电视剧《家有九凤》    我国的东北和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我国这边也有大量白俄的血统留存,《家有九凤》里面的七凤就是和俄罗斯建立了极大关系的一个纽带。    在全民集资的年代,七凤搞了一个拆除俄罗斯航空母舰并卖废铁的“集资局”,结果,除了她的姐妹和老娘也纷纷入局外,她家所在的整个地区都在为卖废铁而忙碌,最后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的下线了,因为其中一个镜头就是邻居家老太太来发展七凤来投资,七凤猛地掀开红盖布,露出航母的模型,对老太太说:知道从哪里开始的了吧?弄的老太太灰溜溜地走了。    而冒充俄罗斯人给投资者信心的人其实也只是有白俄血统的中国人,名唤“柳三楞”的,最后被刘佳(也演过任长霞)扮演的五姐在马上要逃走的机场截获。    在集资局破之后,七凤远逃俄罗斯,后来被追债人发现后跳楼变成植物人。 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部极好的作品,我看过三部同名电影,看过翻译的四个版本,并且看过第一部电影的剧本,可见我多么爱它,而且我一直想乘坐一次东方快车,但是每每想到太贵了而最终退缩。    据说女王问 阿加莎-克里斯蒂这部作品里“究竟谁是凶手来着?”    得到了作者“亲爱的女王陛下,我也忘了呢”的诙谐回答。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一方面说道:一个拥有英国秘书、俄罗斯的公主亲戚德拉戈米洛夫公爵夫人(Princess Dragomiroff)、意大利的司机、瑞典家庭教师,法国女仆,保加利亚伯爵姨父(安德烈尼伯爵Countess Andrenyi)的家庭,一定只有在美国才能有。其中的俄罗斯的外婆被大侦探波洛说成是“夫人,您虽然手没有力量,但是您的精神非常有力量。”    当然,小说里也提到当俄罗斯的贵族外婆意识到大侦探波洛也在发生谋杀凯赛迪的火车上时,说了句“这也是命啊!”之类的话,对波洛的侦探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整部戏中,德拉戈米洛夫公爵夫人虽然戏不多,但是很“贵族”,而这个贵族就绝对不是钱锺书笔下的白俄太太形象了,是真贵族,尽管瘦骨嶙峋,但是风度是不折不扣贵族的。 四,白先勇《谪仙记》以及谢晋拍成的电影《最后的贵族》    谢晋拍《最后的贵族》时依然用了潘虹做主角。几个中华民国外交官的女儿把自己比拟成美国、英国、俄国、中国,但是我对这部小说或者电影里的印象不深刻了,只记得最后一个选择强国的女孩不得以选择了俄国映射为自己很有些无奈的样子,想来那个时代白俄的形象已经开始下降了。    五,动画片《真假公主》    当俄罗斯的贵族出逃之后,可怜之外,在欧洲其实还是能够继续摆贵族谱的,反而是一直都没有贵族的中国人带着嘲讽的目光面对这个特殊人群。    这部动画片之前也曾经拍过电影,说的依然是十月革命后沙皇最小的女儿安娜斯塔西亚公主殿下的去向谜题。这部电影也是英格丽-鲍曼出演的,对于电影倒不值得讨论,值得讨论的是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老贵族们的状况和未来。    现在重新回头审视20世纪里进行的即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其实都还是很暴力的,而且意义并不大,因为暴力并没有改变下一个暴力的可能风险因素,而是强化了下一次暴力的孕育环境。从这个意义上看,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真的是一种很伟大的行为。    俄罗斯贵族们在欧洲或者美国还能容身,也赢得了欧洲人的普遍同情,也许凤凰落架在欧洲人看来也没有再踩上一只脚的价值,所以,落魄的俄罗斯贵族还是能够存在下去的。当然,在美国这个民主思想比较普遍的国家,一个贵族的衔其实也无所谓的,但是欧洲普遍君主制过的国家对于这个身份还能从内心里给予认同。而在中国这个只有皇权没有贵族传统的国家里,痛打落水狗几乎是一定的。如果真假公主发生在中国的土地里,我们除了耻笑或者如禹作敏当年雇佣大学生烧锅炉一样会雇佣公主做保姆呢。   
个人分类: 北游记|4388 次阅读|6 个评论
珠江夜游——广州印象之十二
热度 2 jlxt33 2013-7-23 19:52
今天下午2点,在中山大学北门珠江段,举办千人横渡珠江游泳活动,市长书记同游,前天开始封航,达到了游泳三级水质。原本打算去凑热闹的,担心人多,没地儿停车,就没去了,据说挺成功的。 把去年珠江夜游的照片翻出来贴几张以资纪念。横渡的位置就是轮船经过的地方,每天都有游船,因此,不可能每天都适合游泳,但沿岸的排污确实少了,水质好了也是有目共睹的。晚上的珠江两岸五彩变换。 我们就是乘这艘轮船游览的,是所谓的延长线,就是经过亚运会新建的广州塔、猎德大桥和海心沙广场。 舱内是这藤编的桌椅,四五十元的船票包括茶点,一小时多的行程算是休闲。 珠江上的跨江大桥有十多座,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也各有历史。 珠江两岸的高低错落的建筑也各有历史,有百年历史的天字码头,也有最早的百货商店,还有曾经的最高楼…… 远望过去就是珠江新城了,CBD中心。 广州塔,很多广州人不知道,但无人不知的是“小蛮腰”,每晚不停地变换着色彩迎接每位游客。登塔好像要150元吧,在里面用餐据说是天价。 猎德大桥在亚运会期间扬名。 这就是夜幕下的位于海心沙的开闭幕式主席台。 这可能是二沙岛珠江段唯一的工厂了——珠江啤酒,门口的大字是“珠江啤酒美食广场”,没去考察过,不知是不是有美味的宵夜。
个人分类: 广州印象|27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商洛印象
热度 3 jxz1963 2013-7-18 17:17
我爱读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小说,从他的《丑石》到他的《秦腔》,仰或是他的《高老庄》、《废都》,都从中了解了许多商洛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我的老家和商洛是浑然一体的,都是秦岭大山里的人,一座大山有时候是怎么也分不开的,一条小溪有时候是无法分辩清楚水的源头,比如我们和商洛人有时说话的腔调都有些相同,做事的风格也有些近似,有时连一些习俗和儿时的记忆也有些雷同。 可能是小时候耳濡目染的原因吧,在我的记忆中,商洛就是贫困和落后的象征。 然而,对于商洛的印象,我是每去一次,就会印象深刻一次,印象改变一次。 我先后四次去过商洛了,每次去与商洛人的交流中都会给人留下震撼和不忘的印象,给人终生不能忘却的记忆。 第一次去商洛是 1998 年的夏天,那次是我专程去商州酒精工业有限公司的,记得当时单位给商州安装了一套玉米胚芽油精炼设备,一是去参观商山洛水的自然景观,二是体会一下单位成果落地的情况。说实在话,那次去见到的商山(秦岭山)除了印象中的“宏伟”以外,就是沟深石头大,通往商洛的山路上峰回路转的许多次险情和事故不断的现实,给我留下了“商山路艰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终于到了商州市区,与当地的干部和市民交流后才知道,商洛的贫困是由来已久的,除了与商山洛水的自然环境有关外,商洛人的观念也是外界无法破解的。这时我才发现整个城市处于一种被大山、贫困、灰尘包裹其中,有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乡下小镇”,当时我对商洛的感觉是没有一点生机和希望的。 第二次去商洛是 2006 年夏季,当时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在商洛举行学术年会,我没有去以前就有一种感觉:“怎么到那里去开会?”那时我们自个儿开车穿越了秦岭的 312 国道,见证了山路弯弯的艰难行程。住在刚刚成立时间不长的商州市的宾馆里,感觉商州已经具备了一些城市的“雏形”,城市的街道宽了,行人道上地砖也铺设一新,道路上行走的人们的穿着打扮也入时了,特别是商州女人高窕的个子很吸引人,路边不时有一些老年人在晨练,也有学校的大门外聚集了许多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们,更有一些现代气息的洗浴、足浴的门店也开到了商州城里,还有一些传销也在商州悄悄地开展着工作,在我们当时住的宾馆旁边就有一个传销组织早上五点开始工作到早上八点钟,卖的都是一些保健品和药品,骗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们。 那次去商州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在丹凤和洛南金丝峡的奇遇,说来至今让人念念不忘:在丹凤县的丹江上,我们按照会议的统一安排,在丹江上进行的“丹江漂流”,记得那次杨凌一位朋友带着小孩子和父母一起漂流,大家都安然无漾,只有他们一家坐的漂流船在从拦水坝上下来时给翻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是她七十岁的父母。还有就是在洛南金丝峡考察时,我们一行多人遇到了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让人终生难以忘怀。虽说是过去了快七年的事情,但我们在商洛的奇遇是历历在目。 第三次去商洛是 2006 年冬季的事,当时是朋友家里出了一件事情,送朋友回老家。我上午十一点接到的电话,中午一点钟从西安大雁塔出发,从西安到商州,再从商州到山阳,一路上虽说还比想像中的要顺利,但隆冬的山路多少有些难度,秦岭大山里的冬季是苍凉的,枯黄的草和树叶,还有一些不时在凄风中呼叫着的山雀,山里如果下雪了,要消融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有时冬季下的雪要等到第二年开春时才能冰雪消融。到了山阳朋友让我住在山阳县宾馆,我说我住到商州好些,到了商州一看表才晚上七点钟,便横下一条心:“还是回西安吧!” 在商州时我给妈妈打了电话,说我晚上住在老家。冬季天黑的特别早,我从商州驱车回来的路上各种车辆特别地多,特别是在一些险路上,不时有车祸的发生,听路上的人们说:“要是明天早上行车,路上都会结冰的,要到午后才能正常通车的。”我当时就想:“我的决策还是对的,不然就要明天晚上才能回西安了!”回到我老家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妈妈在电话里不时问我:“你在哪里?早点回来吧!”当时我就有些后悔提前告诉妈妈,让她为我操心了! 第四次就是这次去商洛了,上周五就与朋友约好了本周二(七月十六日)去商洛的时间,好在天气晴好利于出行。周二早上八点就从单位出发,出西安、过蓝田,穿越秦岭新修的许多隧道,感受着沪陕高速的神奇。在秦岭大山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秦岭叠翠”和“横看是山纵看还是山”的奇观。从高速路上望去,一往无尽的大山,许多大大小小的山峰绿油油的一片,从下往上看,一层一层的绿色植物,咋一看就想起了我结婚时大门外对联中的句子“秦岭叠翠”来。的确,雨后的秦岭太美了,山上绿油油的一片,没有一片石头的影子,真好像是天女手上的织物。沪陕高速的路面是宽阔的,司机开车时的心也就宽了许多。沪陕高速上的隧道虽说是很多,但最长的也不过 4 公里,穿越的感觉让人忘记了路途的疲劳,目不暇接的是山里的自然风光和旖妮景色。 到了商洛东下了高速,朋友引我们进入了一个商洛“绿缘农家乐”的地方,在这个有些规模的“农家乐”里,我们欣赏和品尝到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如大棚蔬菜丝瓜、黄瓜、西红柿、辣椒、青菜、莲菜、蘑菇、木耳等等。在“农家乐”里,我们品尝着纯天然的“商洛老豆腐”,如果蘸上些辣椒水那才叫好吃;腊肉与土豆粉皮炒一下端上桌,我以为是全腊肉;当地手工泡的黄豆芽,嫩嫩的、鲜鲜的,没有一丁点儿食用尿素的味道;一份简单的辣子锅盔,并不太白的锅盔夹上辣的让人吸气的绿辣椒,有一种让人“竭斯底里”的感觉。 商洛在变了,城市变美了。城市的马路比以前宽了,马路边也有街心花园和公园了,还有马路边的树也能遮阴蔽日了,更可喜的是马路上干净了许多,让人感到了一种舒服,可以说商州的城市表面上与西安城里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要说区别可能没有西安的钟楼大雁塔,没有西安的人多,没有西安的楼高,没有西安繁荣的商业而已。 商洛在变了,人变的文明了。从“绿缘农家乐”服务员的标准化服务就能看出来,不光是人们的穿着打扮,说话也不那么土气了。在商州城里,我见到了许许多多花花绿绿的美女,无论在“农家乐”,商州城里的马路上,还是高速路的收费站里,凡有女人的地方,都有美女出现。然而,商州城里的男人纯朴、善良也一样吸引人们的眼球,商洛男人的勤劳、勤奋、勤俭和勤快是其他地方男人不能同时具备的。商洛男人勤劳、勤奋、勤俭和勤快是一直的,也是公认的,我的许多商洛朋友就是依靠勤劳、勤奋、勤俭和勤快获得了各种荣誉和成就,成了闻名海内外的“大家”。 商洛在变了,山变绿了。商州城是被大山包围着的一座城市,从商州城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高高的山,高山处处是美景,美景的山涧都是满眼的绿色植物。从西安到商洛,一路高速一路美景,最吸人眼球的是山里的树木和森林,从高速一眼望去,几乎见不到几年前的大石头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树木。商洛山里土特产很多,最典型的要数核桃、松籽和板栗了。核桃树体形比较大的都是一些老树,而新品种的核桃树,都是一些矮化的树种,产量大皮薄肉厚,特别好收获果实和拨皮儿。相对来说,松籽和板栗的收获就要难许多了,特别是板栗,树很高果实的外壳还有刺儿,拣拾起来是很棘手的。 商洛在变了,产业结构也变了。过去商洛山里有不少的“战备工厂”,随着改革开放,一些驻在深山里的大工厂都像长着翅膀似的飞到了西安城里,给商洛山里留下了许多“空洞”的残骸和商山人抹不去的记忆。现代商州城里也有了新的工厂,如绿色食品加工厂,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绿色的茶园,以生物技术为依托的山药材原料加工基地,以及比亚迪电池生产基地等。同时,商洛的旅游也在以迅猛的态势在发展着,不是有一句“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广告语吗? 商洛在变,商洛在我的印象里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可能就是我的“商洛印象”吧! —— 2013 年 7 月 18 日于新西蓝无名书屋!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5198 次阅读|7 个评论
北大.印象_序
prister 2013-7-17 22:32
毕业典礼已经过去一周了,很庆幸自己仍然能够坐在557宿舍的书桌前,用笔和纸记录下来过去六年来的点点滴滴。不经意间读到了几年前写的"西农.印象",暮然觉得,是时候再留下些什么了,以待三年五年之后,自己还有那么些值得回忆的东西。 “未名湖,博雅塔”,也许很多很多已经走出这个园子的人,在这么留恋这些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的东西。这些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一个又一个的名词,而是我们心目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在这里有着我们的静静的回忆,有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悲喜惆怅,还有看着时间划过指尖时候我们能够听到的轻轻的风声。我没有优美的文笔像先生们一样,笔尖里勾画出一个活泼的,豁达的亦或是能够指点江山的北大。我的笔下,在随着我的心飘来飘去,绘出的也许只是一个思想可以驰骋,身体却紧紧依着这个园子的一个小小书童的影像罢了。
个人分类: 生活日记|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农.印象_旧事重提
prister 2013-7-17 21:53
今天是毕业的日子,一晃六年时光就这么匆匆过去了。想起六年前本科毕业,也有这么些淡淡的伤感,还有静默的校园下,斑驳的路灯里,星星点点的人影,暮然觉得有一个似曾相识的倒影流回了脑海。_是为序 西农.印象 最后一点回忆 (序) 本来,我是想写些关于考研的东西的,但不知不觉中,考研日记却被我写成了一篇关于西农的东西,而且有些不伦不类,这时,想改也没有力气了,就让它这样吧。 写这篇类似散文的东西,我并不是想夸赞自己考研过程的辛苦,抑或展示西农风景的美丽 ,我只是想用一支笔,一张纸, 来记录下过去半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免它们会渐渐地从我的大脑中消弭,等到以后触景生情的时候,大脑中剩下的只是一片空白。其实,这半年多的时光真的很令人感慨,发生了很多事,学会了很多东西,真正的,一种自己看得见的成长,一点一滴的慢慢呈现在自己面前。 写这篇东西,与其说是送给师弟师妹们,送给母校,不如说是做给自己,权当四年大学生活的留念吧。 我的考研日记,是的,本来我是这么想的。我不是有意夸赞杨凌的好,更不想误导大家,我们可以批评西农差劲的教学质量,可以不满西农落后的信息资源,可以抱怨西农闭塞的地理位置,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承认:西农,很美。这时,琳琅满目的词语堆砌是没有意义的,也是苍白的,所以我不会这样去修饰它,去赞美它,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这就够了。杨凌,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有着让我们这些走出了校门的人总是莫名回忆的东西的地方。 可是,基本上,我是没有心情把我的考研复习的大半年时间诉诸文字的。 “你看看这片黄土地,它能长出玫瑰吗?我看不能,它充其量长出的是玉米,美丽的花朵需要适当的温度跟水分,感情也是一样,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别人不忘旧情,那是人家觉悟高,你自个儿就不要太当真了......”看到这句话,不经意间连自己也误解了赋予它的涵义。我不想为了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唏嘘,因为我已经没有了唏嘘的力气,而且这时付诸于文字的东西往往很苍白,且无力,就像村上春树所说“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有些东西,我记不住,有些东西,我忘不了,所以文字的东西,只是只言片语,只是记忆的片断,是不可太当真的。 我曾经许过一个愿,如果我能够考上, 就写一部长篇小说来纪念自己的辛苦付出,但当机会真正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我却实在没有勇气和气力来写了。所以我把它拣些东西出来,拼在一起,就当聊以自慰吧。时间已经过去近一年了,该忘的不该忘得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除了我的日记,好像剩下的只有支离破碎的记忆了。 考研,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有些沉重的字眼,也许是我们不得不把它看得太沉重吧。站在它面前,我们往往无法选择,只有接受它,沿着它早已给我们设计好的路走下去。 其实,对我来说,考研并不完全是这样子的。苦,但很好玩,是的,我说的是真的。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我并没有把考研当成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整个半年时间里,我找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很激动,很刺激,又很踏实。我不敢说我是抱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考研生活的,但是这个过程就像自己沉醉于war3中的感觉,一样的引人入胜。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们无权用一种生活方式去批判另外一种。说实话,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对待生活认真的人,恰如我对待流逝的岁月一样,时间是用来挥霍的。 七月份去西藏的时候,一路上感触颇多,还知道了这么一句广告台词:“人生就像在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欣赏风景的心情”。是啊,恰似我的考研,就像一场游戏,玩得刺激且畅快,原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开始了真正的旅行。 有时候,有同学会让我讲一讲自己的考研方法之类的东西,算是留给母校或者说是留给师弟师妹的一点经验教训,但拿起笔来时,却写不出来了。这时候我才感慨,大学四年学了些什么东西啊,连自己的母语都忘得差不多了。 这离别的日子里,再写这些考研的东西,着实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所以,又翻出半年的不多的一些日记,重看了,又想了,就写了,样子也就是这样了。 最后一点回忆 (站在五月的尾巴上) 杨凌的雨就是这样,淅淅沥沥的,下起来就没有停的意思。 已经第三天了! 我是爱雨的,有时候,我却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雨,很美且温柔,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呵护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时,我真想就这样静静的睡在她的怀里,默默地听着她轻轻地喝。 南面秦岭的缘故,杨凌的雨基本上都是峰面雨,一般不会下得很大,没有闪电,没有雷声,轻轻地,静静地,所以,杨凌的雨是洒下来的。 这的雨也是有近亲的,好像梁遇春笔下的雨就是这末来形容的:“就像尺犊书卷中的那些陈词,所谓“缠绵”罢了,一连几天的雨,好像就此下下去不再停了的意思。有时,天空现出一大片澄蓝,雨也慢慢收住了脚步,而后又忽然间重新点滴凄清起来,那种捉摸不到,万分别扭的神情,真可以做这个哑谜一样的人生的象征”。 可惜,那时的我,对于雨的情趣是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的,并没有凝神去寻找,等到知道该怎样去欣赏杨凌这恬淡的雨的时候,而我即将离开此地了。 同样,五月的杨凌,就像一枚还未成熟的果子,青且苦。在这个时候, 或者说是初夏,在这个地方,或者说是西农,是一种浅黄与蓝白色的和谐,好像一草一木初露头角都是这样子的。淡绿,浅黄,又柔和,也许是怕自己一起始就浓妆艳抹会吓坏过往的路人吧。 此时,西农的美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转过石椅,绕过矮树,星星点点的景色也叫人吃惊不已。这时候,最叫人激动的莫过于“五台山”右侧的那一记池水和那一叠假山了吧。这里的色调最复杂,柳的浅黄,李的紫红,假山的土灰,池水的墨绿,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来的树啊,草啊,共同来为这音符加上跳动的一笔。有时候,我默默地在这池水边光滑的大石头上,或躺或坐,看着淡蓝色的天空偶尔飘过几朵白云,看着池水中轻灵的“滑冰”“嗖”的一声消失出了视野,还有池中那一个小花坛,坛中那一株还不算枝繁叶茂的五角枫。这五角枫的样子极像一颗倒插着的人参,枝枝叶叶便是它伸展出来的根须。有时候,我不禁陶醉在这一抹空气中,静静的分享她的美丽与安详。在这个五月,在这汪水边,我想了很多,很久,也就是在这汪水边,我迎来了自己的考研岁月。 其实,对自己的考研生活,我并不多愁善感,更不想让它成为自己生活中难以承载的重担,我的复习,说是从五月开始,实在有些夸张,所以我仅说是从五月开始下决心准备吧。 而准备过程,就如这初夏的花花草草一般,慢慢的孕育,慢慢的开放,有时,连自己都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已经沉醉在这景色中,忘却了考研是一个什么东西。 说起准备,无非是选择学校,专业,无非是搜集公共课,专业课信息罢了。此时的心情是激动且兴奋的。不过我的准备实在太平淡无奇,以至于太过苍白而不忍诉诸笔端了。 这个模模糊糊的准备过程在七月放假的钟声中,一齐随风去了。 最后一点回忆 (秋) 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了。 从兴奋到倦怠也仅仅是十几天的工夫,八月初,学校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在这浓重的氛围里,我已经丧失了近半的毅力,所以选择了辅导班,全当是暂时休息了。 辅导班是在北京新东方上的,英语强化班,其实,说是上辅导班其实只是心理安慰罢了,每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对辅导班而言,见仁见智,不过我是抱着批判态度的,感觉没有什么意义,有那个时间的话,大可以听听录音抑或在电脑上看看视频就可以了。 回到学校已经是九月初了。 来了这么多个春夏秋冬,其实,自己最喜欢的莫过于这一抹秋的气息了。西农的秋是最美的,最令人着迷的,从五台山上黄绿格调交融的和谐到喷泉广场上的五色斑斓,从四号楼后那一片小树林的安详,到两条主干路上杨树银杏树时而飘落的叶子,点点滴滴陡然使人体味到秋的气息。 这时候,我已经在古朴的四号楼上自习了。说实话,自己并不喜欢四号楼暗淡的楼道,斑驳的桌椅,冰冷的教室,还有少的可怜的自习盟友,不过为了休息的闲暇功夫能够容易欣赏到楼前楼后的风声雨声,还有清晨或者黄昏那几声鸟鸣,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复习的过程是单调的,所以很容易养成习惯。早上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抱上一本专业课笔记或者星火词汇到楼下狂背,我喜欢初晨的一抹阳光洒在脸上时那种安详的感觉,只有一个人,只有一本书,只有自己的身影在走动,时而一两只麻雀落到你身边,叽叽喳喳几声,这时才发现,原来在外面呆了好一阵了。只有这时,这风景是属于我的,也只有这时,心里才是最安宁的。 本来这秋中的复习应该是最惬意的,但在我,却不是,something阻止了我用心去体验这秋,等到我回过神儿来,时间已经是九月底了。真正的复习应该算是从十月初开始的,这时也有最美的西农与我一起走过,而这,在流逝的三年大学生活中是不曾体会到的。当我无数次心情郁闷,外面散步时,才发现,原来西农这么美,这么让人留恋,这时喷泉的水总是流着的,尽管不快,水滴就这么一滴一滴的溅下来,溅起一朵朵水花,瞬间又散了开去。这时,还有那些同学,抱着英语书,读啊背啊,掺和上水声,像一首不会停息的变奏曲。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真正的融入到了考研生活中,感觉到的已经不再是过程的辛苦,而是能够学到感受到这么多美好的东西的快乐与充实,这也是我整个复习阶段最感慨的一段经历。 说回复习,有时候,这个过程会让人有一点点儿走火入魔,此时,感觉时间是用飞逝来形容的。转眼时间就步入了深秋,复习也越来越紧张,无论每天拿出多少时间,总是不够用的。 这时候,已经不再承受得住四号楼的冰冷,所以,就要习惯一个新的阵地:6B43。这里有一群令人敬畏的盟友,一群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早出晚归,坚守阵地的盟友。 习惯每天最后一个到教室,看大家低着头认真学习的样子,习惯每天中午打盹的时候,瞥见大家疲惫又似乎饱含精力的眼神。我们这群人,我们自诩的考研一班,还有我们的6B43,也许会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它们留给自己的印象太深了,是时间所冲刷不掉的。在这一群人中,我算不上努力,甚至可以说是最不努力的一个。其实,压力也就是这么产生的,当你成为一群人中来得最晚走得最早学习时间最短的人时,是很有压力的。所以,我那帮兄弟姐妹们啊,真该好好感谢他们,没有他们,也许我会怀疑自己有没有坚持下来的毅力。可是,我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我有一个优点,就是学习效率十分高,学习时,注意力很集中。我可以连续看上几个小时文登的数学,连一口水也不喝,有时甚至忘了吃饭哪。 当然,也有不顺的时候,像遇到了难题,心里就十分的沮丧,此时,是按不下心来的,所以,我就会出去走走。走到6号楼的身后,坐在小门的台阶上,看着那片略带微黄的杂草丛,没有了叶子,只有裸露的枝丫儿突兀出来,就像海珊瑚一样,一簇一簇的。在正前方,还有一个斑驳的乒乓球台子,很古老的样子,有着岁月的沧桑,台子边上的油漆啊水泥啊,也掉落的一块一块的,中间早已没有了网子,只有两块略带土黄的板砖,竖起来放在中间,权当网子用了。这时的天还是比较冷的,呼出的白气会像雾一样慢慢的散去,一两个同样郁闷的朋友走过来,聊上几句,交换一下彼此都已是十分沉重的心情,只要这时才能体会天涯和咫尺的感觉。 这时候,一抬起头就可以看到,水房烟囱的白气在徐徐上升,像一只舞动的绸带,忽而左忽儿右,柔且滑,在这干燥的日子里,显得格外的鲜艳。 这时候的复习,没有考过研的人也许是体会不到的,甚至难以用文字的东西来形容。当时,唯一消遣的地方也许就算是新升了,我是喜欢玩war3的,有时候几天不玩心里就痒痒,特别是在这个郁闷压抑的时候,一群同样的盟友相遇时,war3往往就成了不二的话题。同样,我是经不住诱惑的,几个找到工作闲着没事的同学也可以拉上我去玩上一整天。但,自己都感慨,记忆犹新的是,玩游戏就像上自习一样,一样的专注,一样的注意力集中,一样的令人惊讶。 最后一点回忆 (也许是冬末) 西农的冬,怎么说呢,是不容易用词和句来描述的。她融合了南方冬的温柔和北方冬的严肃,就像一位开明的父亲总会有着它的两面。冬天的操场,冬天的宿舍区,以及冬天的喷泉广场,都停止了跳动的气息,在淡黄淡灰色调掩映下,形成了一种西农少有的严肃。 这时候,候鸟们也不不知道哪里去了,唯一剩下的叽叽喳喳的麻雀,也许不忍心看到这里的空寂,偶尔跳出来身影,显示着自己的存在。现在的西农只有一个音符是跳动的,那就是人,着红着绿,西农的人显然是不会让这里如此寂静的,于是他们用自己的气息来呵护着西农的色彩。其实,这时的西农,还是有一抹一抹绿的,看枝枝叶叶之间,杉啊栢啊棕榈啊,他们依然捍卫着西农的青春。我喜欢杨凌的冬天,纵使它没有春的柔和妩媚,没有夏的奔放洒脱,没有秋的绚烂多姿,但它的美它的纯洁,一种享受,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莫名的感动。 哦,是啊,我还漏掉了一点,那就是雪。杨凌并不经常下雪的,但下起来,她从来不缺乏雪的柔媚,雪花飘飘洒洒地落下来,落到树上,草上,路上,把一切渲染成银装素裹的白时,那是怎样的一种风景啊。我见过北京的雪,下得厚重,就像它文化与历史的积淀;我见过保定的雪,下得凋零,透过星星点点可以看得到古城的沧桑。但是杨凌的雪啊,真的很不同,她有着自己的韵味。 杨凌的雪不会下得很大,就这样轻轻洒洒地,静静的,默默的亲吻着杨凌并不多情的冬日,以至于也许你不经意间就忽略了它的存在。当一晚过去,第二天一早醒来时,放眼远眺,这时才出现了最令人留恋的画面,白色的底,绿色和土黄的衬边,就像为大地披上了一件别致的裙子。 不过,写了这么多西农的雪,在我复习的这个冬里,却少有几次与她亲密接触的机会,06年的冬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暖冬,就像时间停留在秋上久久不忍离去,等它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的时候,一转身,春已经到了。所以,雪啊,这一年就与我无缘了。 暖冬的来临,使我感觉自己几乎错过了这个冬季,所以,复习也就这么不知不觉中划过了。 最后一点回忆 (写在日记的东西) 写这篇东西,本来只是一时的冲动,而现在,突然有一种想法,就把它送给和我一起走过的考研一班,还有那6B43吧! 本来还想把考试和复试的经历写一写,但拿起笔来就不禁心虚了,还是算了吧。能够写完这半年已经是一个壮举了,对我而言。所以,剩下的,就把日记拼凑了起来,算是总结吧! 现在看来,觉得自己的日记很白痴,但当时,心情就是这样的,总是有些神经质。把它原貌拿出来,也算对得起自己吧。 8月 时常有一种不自信的念头涌上心头,有时自己都怀疑是否真的能考上北大,正如“难忘那个冬季”一样,“这就好像是一个眩目的梦,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我的想法不置可否,连自己有时也是一些茫然”。 希望我能很快下定决心,不再为外物所动,“木然中无意间瞥到博雅塔的一角,让我心里透不过气来,我别无选择,即使失败,也要败在北大。” 有时感觉保研多现实啊,有时又觉得考研多明智啊,就像平时踢球一样,经常在传与射之间徘徊,机会就在这徘徊中流逝了。 只不过现在有些无所适从,身体状态不太好,亚健康的样子,头,口,耳,手,腿,好象全身都坏了,赶快照顾好自己吧,关键时刻不能生病。 9月 要不是发生了something,我想自己也不会静下心来思考,自己两难的处境。 凡事有益亦有弊,几天的思,想,变化,让我有了很多的感触,也使我在书本化了的人生哲学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不知道书本化的思想是否完美,不过,在阅读中,我懂得了好多道理,也许叔本华不是最适合我的思想家,但不可否认,在我最需要帮助时,是他,帮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快乐。 “人因**而烦恼,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人的内心,心灵的特质才是快乐的根源。”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追求人生的快乐,他从人的内心来挖掘这种根源,追求的是生命的真谛。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快乐和幸福来源于一个人的心,是一种人格的展现。 我好像就是一只没有抗体的甲虫,任何一部电视剧对我都有莫大的诱惑力,使我不能自拔,就像一个吸毒者,越陷越深而又浑然不知。时常在想,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钟月民?抑或?我累了,陷在自己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我该怎么办?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10月 没有什么能挡得住我轻快的脚步,我拨开北大的面纱,看到她正向我微笑呢。 轻轻的 我来到了你的身边, 闻到了你身上的花草香, 恬淡轻灵, 一如我儿时的梦, 追随着你的 是我纷飞的灵魂, 生命中最美的精灵, 与你共同品味春天的气息。 我觉得自己在炼狱, 很快就会涅磐重生, 我不是找借口, 而且也并不需要什么借口, 我在梦中寻找精灵, 精灵在天空看着我的梦, 下雾了, 巴比伦的花园若隐若现, 一只小松鼠, 一棵栗子, 前面是灌木丛, 长着刺, 棉衣, 未找到手杖, 血 流进了小溪, 滋润着天上的星星, 精灵坐在月角 看着地上的霜, 我在这霜中瑟瑟发抖, 一只烟 烟圈中的月亮 一页纸 空白 引来一支火 火在跳 草原上的甲虫 绿色 摆脱不出的圈 没有了 变色龙在葡萄架上晒太阳 露珠闪闪 女孩的眸子 一群孩子 喝着同一瓢水, 午夜12点 大笨钟 圣诞节 冰川期到了 抑或过去了 总之不在了。 11月 天国的树 味美的爱情故事 生活的态度 不同的爱 一种灵魂褪灭的地方 另一只精灵在重生 美丽的精灵 纯真的雪 洒脱的飘舞 高岗 树 守护着你柔弱的内心 白雪 广阔的雪 还有你我他 恪守着文字中的灵魂 我懂 最纯洁的爱 爱你 爱她 爱我 爱自己 陪着我走过一路雪景吧 Blass you Blass me Blass us ! 那么长时间的复习,让我感觉有些迷茫,而这段时间,想得最多的一件事; 人为什么活着 或者说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愈来愈感觉 考研不是为了俗 就是感觉 自己需要一个更合适的环境体味人生的意义 人活着 很累 但不知道 为什么而累 所以总感觉 人也是很可悲的生物 辛劳了一辈子 确实为了一个有一个的假象 可悲 可叹 又可怜 12月 国王回来了 经历了一番流浪与漂泊 国王明白了战斗的意义 用自己的剑 为自己开拓新的天地 时间在推移 大地在沉陷 立足的地方 永远是新开拓的疆土 为了爱 国王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国王回来了 而且再也不会离开深爱着他的子民了。 北大是不是我的 世界是不是我的 还有这 Senti.romantic是不是我的 我看到了自己的一面,并且用心去触摸自己的另一面,这样的氛围,我才看清了自己,一个s.r的自己怎样涅磐!
个人分类: 生活日记|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写好标题的重要性
liwenbianji 2013-7-16 15:08
文章的标题是“钓饵”,应该用来吸引读者 --- “推销”你的文章,给读者浏览目录或研究结果的机会。标题写得差可能使原本感兴趣的读者忽略了你的工作,也可能引起文不对题的情况。相比之下,好的标题可吸引相关的研究人员,提高文章的引用率,这也是期刊编辑所青睐的,因为引用率与期刊影响因子直接挂钩。因此,写好正确的标题是很重要的。 好的标题应尽量简短,同时又能传递文章的主要发现。避免叙述过于繁琐并使用不必要的专业行话和缩略语。标题必须能被科学界的广大读者读懂,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并不具备你研究的专业领域的具体知识。标题宽泛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目标期刊 --- 考虑目标期刊的读者情况,这通常会在期刊的网站上有所介绍;撰写的标题应便于被所有读者看懂,而不仅仅局限于你的研究领域。另外,应该查阅目标杂志的《稿约》,确保遵守字数限制的要求以及是否需要提供短标题。 实例:较差的标题 “Degeneration of neurons in the CA3 and DG following OA administration: involvement of a MAPK-dependent pathway in regional-specific neuronal degeneration” 这个标题太长,含有非标准的缩略语,内容重复,部分内容太具体。修改如下:“Region-specific neuronal degeneration after okadaic acid administration”。此外,也可使用“MAP kinase-dependent neuronal degeneration after okadaic acid administration”,但要考虑目标杂志的要求,因为缩略语MAP使用广泛,读者可懂。 练习: 丁香园网友应邀对以下标题进行修改: “Carvedilol produces dose-related improvements in LV function and dose-related reductions in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rate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om systolic dysfunction” 以下是网友“Qikaka”的修改建议: “Dose-related effect of carvedilol in improvements i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survival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改后的标题大大缩短:少了6个单词,合计61个字符。“survival”一词的使用涵盖了改善效果的两个方面(死亡率和住院率),重复的“dose-related”也被删除了。最后,在新的标题中对缩略语LV做了精确的解释。 一些网友也贴出了自己文章的标题和摘要,询问是否合适。其中有不少标题写得十分不错,也有一些与其他相比需要更多修改。网友“Yelry”的这个标题就很好,清晰地体现了研究领域:“Ascending ve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尽管表述清楚,但“Yelry”并未传达出重要的一点---文章的主要发现:该方法应该对于诊断十分重要,而且很有可能会区分开两组病例。因为这一重要性并未在标题中体现,作者“Yelry”可能会失去一些感兴趣的读者。虽然标题可以涵盖的信息量取决于字数的限制,然而只需在“ascending venography”后面添加“is valuable”,就可以比原标题传达更多的文章内容。 First impression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a good title The title of your paper is a “hook” that should be used to attract readers—it is your opportunity to “sell” your paper to readers browsing a table of contents or search results. A poor title will cause potentially interested researchers to overlook your work and may attract the wrong audience. By contrast, a good title will attract the relevant researchers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you receive. Journal editors like this because number of citations relates to the impact factor a journal get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get it right. A good title should be as brief as possible while still communicating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paper. Avoid excessive detail and unnecessary use of field-specific jargon and abbreviations. Your title must be understandable by a broad scientific audience, some of whom may not have a detailed knowledge of your particular field. How broad depends on the particular target journal—consider the readership of your target journal, which is usually explained on the journal’s website, and write a title that can be easily understood by all, not only those in your immediate field. The target journal’s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hould also be consulted to ensure that character limits are complied with and to identify whether a running (short) title is also required. Example of a poor title: “Degeneration of neurons in the CA3 and DG following OA administration: involvement of a MAPK-dependent pathway in regional-specific neuronal degeneration” This title is too long, contains non-standard abbreviations and a redundancy, and is too specific in parts. A better alternative would be: “Region-specific neuronal degeneration after okadaic acid administration”. “MAP kinase-dependent neuronal degeneration after okadaic acid administration” would probably also be acceptable, depending on the target journal, because the abbreviation MAP is widely used and understood. Exercise: Scientists visiting an online life sciences network were asked to suggest a good alternative title for the following: “Carvedilol produces dose-related improvements in LV function and dose-related reductions in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rate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om systolic dysfunction” Among the responses wa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Dose-related effect of carvedilol in improvements i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survival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is title is six words and 61 characters shorter, which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The word “survival” is used to combine the two aspects of the improvement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repetition of “dose-related” has been removed. Finally, the abbreviation LV has been defined in the new title. Other researchers posted the titles and abstracts for their own papers, asking whether the titles were suitable. There were many excellent titles, some of which needed more changes than others. The following title, from Yelry, is well written and clearly defines the area of research: “Ascending ve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Although this is very clear, the author Yelry doesn’t convey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paper, which were actually quite significant: the method was shown to be valuable for diagnosis and possibly able to separat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cause this significance is not conveyed in the title, Yelry could potentially lose some of the target audience. Character limits for titles dictate how much information can be included; however, the simple addition of “is valuable” after “ascending venography” says much more about the paper than the original title does. In this way, the key finding can be communicated.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
3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典印象
热度 4 liwei999 2013-7-15 07:24
雅典是个让人向往的城市,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奥林匹克运动和德谟克拉西的发明地,古老的希腊神话和睿智的哲学家的摇篮。她的每个山丘、每块石头后面都是沉沉的历史积淀。雅典市中心一带集中了很多闻名世界的历史遗址,从宙斯神庙到宪法广场。 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头上的广场就是民主的发源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民主诞生在此,公民在此议论公共事务。民主是如此激进的一个思想,无论在它起源之前还是以后的很多年,人类社会大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社会的秩序只能由少数精英掌控,民主必然导致社会失序和灾难。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思想在现代终于与自由一起成为世界文明的潮流,连骨子里反对民主自由的独裁者也不敢明目张胆与德先生作对了。 但现代的雅典也是个破破烂烂的城市,很多老旧建筑简直看不得。街道也窄,车速快,横冲直撞的样子,人行过道要特别小心。无论建筑新旧,涂鸦无处不在,总让我想起20年前的曼彻斯特贫民窟的景象。但据说雅典是欧洲最安全但也是第三脏的都市,仅次于伦敦和巴黎(以前的印象,伦敦的确脏乱,但巴黎蛮洁净、有情调啊)。 安全的指标很容易检测,凡是半夜能见到年轻女孩在市中心大街上溜达,一点也不害怕的样子,那个城市一定是安全的。美国很少有大城市可以达到。但雅典达标了(去年观察,东京也达标了;印象中新加坡也是达标的;以前的北京也是如此,据说近些年治安退化了),毕竟是文明古都,尽管失业率高达25%,这是政府公布的保守数字,据说实际失业率还要高,难怪市中心宪法广场三天两头是 示威群众。导游跟我们说,放心好了,这些示威都是和平示威,因为示威者都是穷人,失业人士,他们没钱,也没有气力搞暴乱。希腊的经济危机是欧洲危机的一部分,希腊银行一直摇摇欲坠,在国际金融组织外援的压力下,社会主义缓行,裁员大幅上升。一位希腊社会学教授告诉我们,这是全球化带来的结果,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遭到冲击,本土企业无法与跨国企业竞争。雅典因为是古老的城市,仗着旅游业的支撑,情况还好,其他地方真地很糟。 雅典街头没几步路就是个体户的摊点,很像北京的报亭,卖各种日常用品、旅游纪念品和饮料,摆得琳琅满目,只留下一个小窗口,似乎24小时都有人坐在里面,售货员大都是年轻女郎或小伙子。街头卖艺的人也不少,不少是儿童,年龄越来越小,吹着个什么乐器,追着游客要钱。看到一个小男孩,乖巧极了,吹着小喇叭过来,女儿想掏一个欧元给他,结果掏出的是两个欧元,正犹豫要不要找个一欧元的硬币,男孩两眼放光,口里不停地说着,two two,给了他以后,小孩开心地一溜烟跑到一边去。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5059 次阅读|3 个评论
古巴印象
热度 3 秦伯强 2013-7-14 22:55
因为到北美访问,凑巧有非常便宜的赴古巴一周游的机会,连同往返机票和一周的住宿带一日三餐及税,总计每人 5 百多美元。加上古巴对于中国护照是免签证的,所以,就报名参加了。临走之前看到当地媒体上报道,一个古巴体育代表团来访,结果,有 2 名队员失踪叛逃。更增加我对这个国家的神秘感,有一种欲探究竟的欲望。第一日飞抵古巴旅游胜地 Veradero ,入关处,海关官员看到我持中国护照与其他老外一道来访,就非常好奇,特别多问了几个问题,譬如我是如何到北美的,住多长时间了,为什么拿的是中国护照。大概,在他脑子里面,中国人都想叛逃到北美国家,都想换成其他国家的护照。出机场,拿了行李,找到旅行社来接客的导游与开车的司机,被领到大巴车边上,把行李交给司机,刚要转身登车,谁知那个司机,拦住我们,手中拿着一张 5 美元的票子,意思是要点小费。不禁觉得好笑,觉得我们社会主义的兄弟何止于落难如此。但是,仍然给了 2 美元的小费。等上车一看,发现是中国生产的宇通客车。不禁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大巴车把我们拉到一个号称四星的酒店。办理入住时,我们提出要一个独立的房子,因为网上提供的信息也有这样的选择。可等我们进入房间一看,却是一个普通的客房。这也罢了。谁知电视是 14 寸破旧的电子管电视机,更要命的是压根儿不工作,而且卫生间冼手盆的水龙头,只要一拧开就四面喷水。另外二个中国人更惨,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久无人住的房间,不仅房间灰朦朦的,而且,连毛巾等必须的设施都没有。第二天,和服务台交涉,总算给他们换了房间,而我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服务台的那位服务员开始时推说没有房间,帮我们修电视的技术员也迟迟不来。后来,电视机虽然修好了,但水龙头却到我们走都没有修好。后来,从其他同胞那里知道,我们没有给那个服务台的服务员送钱,所以才会有如此的待遇。 Veradero 是加勒比海地区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有着世界上最美丽海岸线。这里没有什么工业。因此,到处都可以看到湛蓝湛蓝的天空,绿树浓荫的热带森林,与宁静中翻着碧绿的大海,以及以一望无垠的白色沙滩。整个 Veradero 其实就是一个岛,沿着海岸线开发了一连串的酒店,介于在 3 星到 5 星之间。我们住的那个酒店是 4 星酒店。虽然外观上看建筑设施还可以,但是内部的装修却非常粗糙。我们来的这个季节还不是旅游旺季,所以,旅客也不是特别多,许多水上娱乐项目还没有开放。酒店的一日三餐都是自助。但是,仍然有许多拉丁美洲的食品吃不惯。好在还有天天晚上的歌舞表演。古巴几乎人人能歌善舞,在酒店,除了每天晚上的歌舞表演,甚至在吃饭的餐厅里面,沙滩上都有小型乐队在表演。在泳池边上,就有服务员在免费教游客跳古巴的舞蹈。古巴的歌舞,大部分曲调简单,热情奔放,极富感染力。有着强烈的节奏,如同古巴人民的生活,简单而快乐。 从 Veradero 坐车去哈瓦那大概需要 2 个小时。沿路上看到了采石油的磕头机,导游说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帮助开采。虽然中国的企业足迹遍布全世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许多国家并不欢迎中国的企业。很快巴士就到哈瓦那市。在没有进入城市的岸边遥望,感觉也有许多高楼大厦。但是,入城以后,第一印象就是城市非常破旧,许多建筑因为长年缺乏维修,外墙翻着岁月留下的污垢,许多门窗都已经破损。街道也不是很干净,甚至在市中心我们看到交警在一个有红绿灯却没有灯光的十字路口维护次序。路上跑的许多车辆都是比我们年纪还大的老爷车。导游自嘲地说,哈瓦那是世界上最大的老爷车博物馆,此话一点不假。我们车子刚停下,许多乞讨的人及买各种旅游物品的人蜂拥而上,颇有点像十多年前中国旅游区的景象。马路上有很多闲散人员,不知道他们是靠什么为生。路两边的街道上商店也不是很多。偶尔看到一间小商店,进去看到,主要出售的是冷冻的鸡腿或者猪肉。其他的物品很少。物质供应匮乏仍然影响着这个国家的老百姓生活。 在摆脱各种乞讨与小贩的纠缠之后,我们跟随导游沿着哈瓦那的旧城浏览了一遍。虽然那位讲英语的导游许多话听不懂,但是,我还是被哈瓦那老城许多保存良好的文化古迹赞叹不已。倘佯在那些有着岁月的卵石铺砌的窄窄的巷子里面,无论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常去的那个酒吧,还是矗立在革命广场上切 格瓦拉的画像,都让人感觉到这个国家深深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虽然我不知道哈瓦那老城是否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遗产目录,但是,我相信这是早晚的事情。 我原先以为古巴是以黑人为主的国家,这次来之后,才发现,古巴多数民众是白人。在我们住宿的酒店里面,无论是导游,餐厅服务员,或者游泳池边上酒巴里面的服务员,都是以白人为主。白人占一半以上,其次是黑人及印第安人。由于长期的通婚,使得许多古巴人的肤色呈现出古铜色或者是棕色。而这正是西方人所崇尚的皮肤颜色。 据导游讲,前年 11 月,古巴共产党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现在可以自由出售他们拥有的房屋。按照法律规定,古巴人民可以拥有三处房产,即城市一套,海滨一套及农村一套。古巴农民还允许他们自由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因此,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古巴虽然是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但是,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平均月工资约 15 美元)。但古巴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的,医疗也是免费的。古巴的官员也没有什么特权,政府对于最困难的农民等都有特殊的照顾政策,这些无疑使得古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做得比较好的。遍布城乡的各种教堂,以及免费开放的政策,得益于古巴共产党开明的宗教政策。古巴政府最终决定改革开放,他们似乎也意识到所谓的共产主义,只能是人类历史上永远无法实现的美好理想。但古巴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估计只要政策准确,经济会很快发展起来。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313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MIT印象
oaiwqiyao 2013-7-14 10:40
MIT印象 精选 已有 674 次阅读 2013-7-14 06:56 | 系统分类: 海外观察 | 关键词:印象 今年暑假和夫人一起来到儿子做博士后研究的 MIT 休假和马赛诸塞大学地球科学系进行学术访问,领略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和 MIT 的风采。因为,在我们的国土上出现世界级高水平大学是我的“中国梦”。儿子驻地位于 MIT 所在地波士顿地区查尔斯河北岸的剑桥市,西北方向与哈佛大学接壤。剑桥市依托两所世界名校“秀”出了她那现代与古代交融的美,科学与技术融合的耀眼风采。这篇博文依据我这几日在校园内游览与几个实验室参观的感受谈一点我对 MIT 粗浅印象, MIT 在科学研究与科学评价方面的独具特色将另文介绍。 漫步在 MIT 校园,首先看到的是见证学校发展历史的古老主楼( Great dome )。据说主楼上镌刻的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MIT )全名是学校最早的校名标志(见图 1 )。这座古老大楼即使在今天规模也算不小,入口大厅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空间大,彰显了她昔日的辉煌。在大楼内部走廊上只有徐徐凉风昭示现代空调技术带来的感受,其它依然保留了古色古香的美。例如走廊地面虽显破旧,正门入口 3 个门框锈迹斑斑的铜蓝颜色似乎显示她往日的辉煌与华贵。东西向走廊两边部分实验室采用透明墙装饰,让游人可以直接看到一些复杂的实验装置,加上一些墙上贴满各种信息广告,感受遨游在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海洋中。以这座大楼为起点,自大门正前面向西为运动区,包括标准田径场和各种球类场地。从学校主要建筑分布图可以看出,整个校区布局并没有国内一般大学建筑的“中规中矩”的东西或南北朝向分布模式,似乎显得比较“凌乱”和“没有章法”。许多实验大楼分别围绕几个草坪分布,在一些草坪上矗立多座展示现代科学技术或抽象艺术的雕塑,显示这座世界顶尖科学技术大学的特色和雄姿。 儿子首先带领我参观他所在的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CSAIL )所在的 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 大楼。他刚到 MIT 就给我发来过外形怪异大楼照片(图 2 )。从此,我就对这个外形怪异大楼充满好奇,想亲眼见识一下这座大楼的芳容。 儿子住地位于 MIT 校区,距离 CSAIL 大楼很近, 所以,这次一来到波士顿,适应 时差变化还处在恢复过程的第二天就来到 CSAIL 参观,也到儿子办公室坐会儿。这座楼不仅外部形状怪异,而且内部结构非常独特。楼内没有我们常见办公楼的长方形办公室,很多办公室内部结构不同,形状各异,三角形,梯形,任意形状办公室比比皆是,楼层之间也是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据说,有人调查表明,人们在一个不规则空间中工作不易疲劳,有利于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这个观点是否确实不得而知。我们国内几乎所有办公室形状都是正规四边形状,并以长方形居多。 CSAIL 楼内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笔直走廊”,因为楼内到处是开放办公环境,楼上楼下四通八达。好像只有教授和博士后才有封闭(有门)办公室。这座外形与内部结构怪异的大楼建成于 2003 年,属于 MIT 少数几个外形结构独具特色的大楼之一。 在 CSAIL 所在大楼封闭与开放式办公空间中,还有一个独特风景,就是所有办公室和一些开放空间的墙上随处可见挂有可供书写的白色板。儿子说这些白板供学者们之间随时随地交流时用,他们称为 MIT 的“白板文化”。因为,在有的口头交流中涉及到数学公式或图形,口头表达不甚清楚,需要在白板上书写表示,这种随地可见的白板为提高交流效果提供了极大便利。另外一个独具特色的传媒大楼( Media Lab-Dorrance building )也很另类,内部实验室几乎多数为透明结构,甚至连小型报告厅和会议室在临走廊一面墙也是透明。这种内部实验室和会议室的透明结构体现了传统与现代 技术和设计理念,与他们崇尚自由开放科学研究理念有关。这种现象区别于我们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筑那种习惯于封闭研讨环境与理念。加深了我对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之上”的科学研究理念的理解,它充分体现了一个世界顶尖大学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一概抹杀“外在形式”蕴含的深刻含义。 众所周知,国内大学大多数属于封闭式学区,开放式不多,我参观过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校区是湖南大学。然而国外大学大多数为开放式校区。因为有的大学院系之间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区,例如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MIT 校区建筑物相对还比较集中,但也是完全开放,没有一个将学校象征性圈起来的围墙。因此,你看不到 MIT 学校大门标志。然而,我在 CSAIL 大楼一个墙根下不起眼地方居然看到用高档反射合金材料做成的 MIT 标志(见图 3 )。这个标志只有 1 米高左右,三个字母总宽度估计也不会超过 3 米,是游客见证 MIT 标志唯一的地方。这样重要的标志居然位居那样不显眼地方,似乎体现了 MIT 处事低调风格,不事张扬与潜心学问的品质,它成就了 MIT 位居世界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在我内心深处, MIT 给我的总印象是:大气而不华贵;宁静而不浮躁;抽象而又现实;高雅而不轻浮;朴素而不华丽。 2013 年 7 月 14 日 于波士顿 图 1 主楼 图 2 CSAIL实验室所在大楼 图 3 MIT标志
0 个评论
MIT印象
热度 19 lqs321 2013-7-14 06:56
今年暑假和夫人一起来到儿子做博士后研究的 MIT 休假和马赛诸塞大学地球科学系进行学术访问,领略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和 MIT 的风采。因为,在我们的国土上出现世界级高水平大学是我的“中国梦”。儿子驻地位于 MIT 所在地波士顿地区查尔斯河北岸的剑桥市,西北方向与哈佛大学接壤。剑桥市依托两所世界名校“秀”出了她那现代与古代交融的美,科学与技术融合的耀眼风采。这篇博文依据我这几日在校园内游览与几个实验室参观的感受谈一点我对 MIT 粗浅印象, MIT 在科学研究与科学评价方面的独具特色将另文介绍。 漫步在 MIT 校园,首先看到的是见证学校发展历史的古老主楼( Great dome )。据说主楼上镌刻的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MIT )全名是学校最早的校名标志(见图 1 )。这座古老大楼即使在今天规模也算不小,入口大厅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空间大,彰显了她昔日的辉煌。在大楼内部走廊上只有徐徐凉风昭示现代空调技术带来的感受,其它依然保留了古色古香的美。例如走廊地面虽显破旧,正门入口 3 个门框锈迹斑斑的铜蓝颜色似乎显示她往日的辉煌与华贵。东西向走廊两边部分实验室采用透明墙装饰,让游人可以直接看到一些复杂的实验装置,加上一些墙上贴满各种信息广告,感受遨游在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海洋中。以这座大楼为起点,自大门正前面向西为运动区,包括标准田径场和各种球类场地。从学校主要建筑分布图可以看出,整个校区布局并没有国内一般大学建筑的“中规中矩”的东西或南北朝向分布模式,似乎显得比较“凌乱”和“没有章法”。许多实验大楼分别围绕几个草坪分布,在一些草坪上矗立多座展示现代科学技术或抽象艺术的雕塑,显示这座世界顶尖科学技术大学的特色和雄姿。 儿子首先带领我参观他所在的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CSAIL )所在的 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 大楼。他刚到 MIT 就给我发来过这座大楼照片(图 2 )。从此,我就对这个外形怪异大楼充满好奇,想亲眼见识一下这座大楼的芳容。 儿子住地位于 MIT 校区,距离 CSAIL 大楼很近, 所以,这次一来到波士顿,适应 时差变化还处在恢复过程的第二天就来到 CSAIL 参观,也到儿子办公室坐会儿。这座楼不仅外部形状怪异,而且内部结构非常独特。楼内没有我们常见办公楼的长方形办公室,很多办公室内部结构不同,形状各异,三角形,梯形,任意形状办公室比比皆是,楼层之间也是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据说,有人调查表明,人们在一个不规则空间中工作不易疲劳,有利于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这个观点是否确实不得而知。我们国内几乎所有办公室形状都是正规四边形状,并以长方形居多。 CSAIL 楼内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笔直走廊”,因为楼内到处是开放办公环境,楼上楼下四通八达。好像只有教授和博士后才有封闭(有门)办公室。这座外形与内部结构怪异的大楼建成于 2003 年,属于 MIT 少数几个外形结构独具特色的大楼之一。 在 CSAIL 所在大楼封闭与开放式办公空间中,还有一个独特风景,就是所有办公室和一些开放空间的墙上随处可见挂有可供书写的白色板。儿子说这些白板供学者们之间随时随地交流时用,他们称为 MIT 的“白板文化”(图3)。因为,在有的口头交流中涉及到数学公式或图形,口头表达不甚清楚,需要在白板上书写表示,这种随地可见的白板为提高交流效果提供了极大便利。另外一个独具特色的传媒大楼( Media Lab-Dorrance building )也很另类,内部实验室几乎多数为透明结构,甚至连小型报告厅和会议室在临走廊一面墙也是透明。这种内部实验室和会议室的透明结构体现了传统与现代 技术和设计理念,与他们崇尚自由开放科学研究理念有关。这种现象区别于我们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筑那种习惯于封闭研讨环境与理念。加深了我对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之上”的科学研究理念的理解,它充分体现了一个世界顶尖大学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一概抹杀“外在形式”蕴含的深刻含义。 众所周知,国内大学大多数属于封闭式学区,开放式不多,我参观过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校区是湖南大学。然而国外大学大多数为开放式校区。因为有的大学院系之间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区,例如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MIT 校区建筑物相对还比较集中,但也是完全开放,没有一个将学校象征性圈起来的围墙。因此,你看不到 MIT 学校大门标志。然而,我在 CSAIL 大楼一个墙根下不起眼地方居然看到用高档反射合金材料做成的 MIT 标志(见图4 )。这个标志只有 1 米高左右,三个字母总宽度估计也不会超过 3 米,是游客见证 MIT 标志唯一的地方。这样重要的标志居然位居那样不显眼地方,似乎体现了 MIT 处事低调风格,不事张扬与潜心学问的品质,它成就了 MIT 位居世界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在我内心深处, MIT 给我的总印象是:大气而不华贵;宁静而不浮躁;抽象而又现实;高雅而不轻浮;朴素而不华丽。 2013 年 7 月 14 日 于波士顿 图 1 主楼 图 2 CSAIL实验室所在大楼 图 3. 随处可见的白板 图 4 MIT标志
17206 次阅读|32 个评论
昆山印象
ailiyakong 2013-7-14 00:38
这几天随清华大学创业创新考察团和艺术团走访了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已经连续八年蝉联全国百强县第一名,还是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值得学习的,简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城市简介 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处上海与苏州市区之间。目前是江苏省 3 个试点省直管县(市)之一,不过行政区划仍属于苏州。总面积 927.68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 23.1% 。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2012 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 272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051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3630 元,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县级市,连续 8 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 同时,昆山还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连续四年被台湾电子电机同业公会评为“大陆投资环境最值得推荐城市”第一名。 二、招商引资 据昆山市副市长党建兵介绍,昆山 GDP 中有 85% 来自外资和台资,其中台资占 60% 多,台资在昆山的投资占在全国投资总额的九分之一,这对于一个县级市是非常惊人的。人们不禁要问,昆山与台湾既没有地理便利,又没有血缘之亲,如何能够吸引如何多的台资?党建兵副市长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紧盯目标,主动出击。紧邻上海是昆山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浦东等新区大力发展之时,昆山积极与来沪投资的台商和外商联络,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其在昆山投资发展。 2. 以台引台。台商的圈子很小,而且喜欢扎堆,一个大型台资企业,就可能将产业链上下游各个企业都吸引过来。 3. 昆山服务。这是最根本的。以上两点,昆山可以做到,其他地方一样可以做到,为什么偏偏昆山能够成功呢?答案就在昆山服务中。昆山对于外来投资的企业,不但给予优惠的政策,更提供高效人性化的服务,“一站式”服务等最早就是昆山发明的。众所周知,在中国办企业程序繁多,手续冗杂,解决了这一大问题,可以为外资企业提供非常大的便利。 三、经济转型 尽管昆山依靠优惠的投资政策和优质的投资服务,吸引了一系列外资企业,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但这些政策和服务,并不具备很高的门槛,其他城市和地区正在努力学习昆山模式,迎头赶上,甚至提供了比昆山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举个例子,之前每年全球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有近一半都是在昆山组装的,然而,为了争夺外资,成都提出“每生产一台笔记本电脑,补贴 100 元”的优惠政策。假如每年生产一千万台,地方财政就要补贴 10 亿元,这是昆山做不到也不愿意的事情,因此,很多厂商选择离开昆山,到成都落户。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无法与成都这样的城市比拼政策和财政补贴,因此部分外资离开昆山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昆山的应对方法是由外资导向型向自主创新型模式转变。正如《游戏颠覆者》一书中提到的,由创新引导的持续的内生型增长,才是使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关键因素。近年来,昆山市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大力吸引人才,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上,提出来“引才、用才、育才”的口号,建设了包括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在内的多个大型科技园区,加速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 2012 年,昆山市在人才引进和支持方面的投资,达到了惊人的 20 多亿元,这个数字比全国大部分县级市的整体财政收入都高,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四、阳光政府 这次昆山之行我还特意拜访了一名本科时的同学,他本科毕业后作为选调生来到昆山市政府工作,现在已经工作了四年。他向我介绍了昆山政府部门的工作模式和风格,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早已开始,而且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先进的地步,这也让我看到了未来中国改革的希望。 1. 阳光工程。工资、奖金、政府开支等等,一律公开,接受监督。举个例子,对于中央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昆山的确是在一丝不苟的执行,最简单的例子,据同队队员介绍,去年清华的团队来到昆山,吃得那叫一个好……今年再来,饭菜质量和数量都下降了很多……我同学之前一周基本难得在家吃一顿饭,现在一周难得出去吃一顿饭,就算吃,也全部按照国家标准来。 2. 官员“怕”群众。虽然说“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但在很多地方,这句话只是一个口号,并没有落到实处。在昆山市,官员不但着力为人民服务,很多时候已经到了“怕”群众的地步。昆山官员最怕的事情就是群众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据说有一个民生论坛,群众可以随时举报各种政府工作问题,还可以上传照片,一经核实,严惩不待。有些上访的群众是拿着录音笔、 ipad 去的,只要你有一句话说得不好,第二天就可能上全市皆知。 3. 工作强度大。昆山有一项规定,各种政府培训、大型会议,只能放在周末,不得占用办公时间。这么一来,很多官员一周工作六天真是七天都是家常便饭,我同学说他这个月就只休息了 2 天。。。 4. 高薪养廉。昆山的公务员难做,但工资也高,具体数字我就不说了,但绝对比其他地方高很多,而且是对外公开的
1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内外印象记
benlion 2013-5-25 10:20
一晃人生半百,想当年学子意气风发,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一览群山、畅游书海,而又与世界一流科学家激扬辩论,其中,包括,开创新领域的奠基人,也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想来确是初生牛犊、勇气可嘉;然而,回国后,却惊异发现,鲜有学生敢于挑战和提问,也难有陌生教授之间能够畅通的直接交流与通信。 自中学一直到留学之前,几乎科学、数学、哲学和语文等都有标准答案,一旦不同于书本和教科书的观点,必然是不容置疑否定,或必然是问一下国外有吗?没有就不是科学,于是,走向海外和展开国际通讯;然而,却是不同情形,那就是“ any news ?”、“ any idea ?”、“ just try! ”科学是什么?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尝试新方法等。 宇宙与星球、生物与文明,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客观实体,文明是作为生命机体的人类行为整体而体现出生命机体的特征;因而,可以将不同时期的文明体作为一个一个的生命体来研究其个体发育与不同文明体之间的系统进化。 - ( 2010 年 12 月 -2013 年 5 月《网络日记》后记) -
个人分类: 2013|1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 天津
热度 1 jiaoyinshan 2013-5-1 20:13
2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杭州印象
热度 1 zjl5288 2013-4-25 16:27
溪流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就是传说中的雷峰塔 位置有点高,没看清是什么佛,不过看发型像如来佛祖~~O(∩_∩)O~~ 树木丛生,百草繁盛 人间四月芳菲尽,此处小花儿始盛开呢 一线天 叶自飘零水自流啊 泛舟西湖上,感受人间天堂
39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改变技术弱国的印象!
wmbhlight 2013-4-22 04:16
改变技术弱国的印象! 2013年4月22日
个人分类: 感悟|1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写好标题的重要性
liwenbianji 2013-4-10 10:08
文章的标题是“钓饵”,应该用来吸引读者 --- “推销”你的文章,给读者浏览目录或研究结果的机会。标题写得差可能使原本感兴趣的读者忽略了你的工作,也可能引起文不对题的情况。相比之下,好的标题可吸引相关的研究人员,提高文章的引用率,这也是期刊编辑所青睐的,因为引用率与期刊影响因子直接挂钩。因此,写好正确的标题是很重要的。 好的标题应尽量简短,同时又能传递文章的主要发现。避免叙述过于繁琐并使用不必要的专业行话和缩略语。标题必须能被科学界的广大读者读懂,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并不具备你研究的专业领域的具体知识。标题宽泛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目标期刊 --- 考虑目标期刊的读者情况,这通常会在期刊的网站上有所介绍;撰写的标题应便于被所有读者看懂,而不仅仅局限于你的研究领域。另外,应该查阅目标杂志的《稿约》,确保遵守字数限制的要求以及是否需要提供短标题。 实例:较差的标题 “Degeneration of neurons in the CA3 and DG following OA administration: involvement of a MAPK-dependent pathway in regional-specific neuronal degeneration” 这个标题太长,含有非标准的缩略语,内容重复,部分内容太具体。修改如下:“Region-specific neuronal degeneration after okadaic acid administration”。此外,也可使用“MAP kinase-dependent neuronal degeneration after okadaic acid administration”,但要考虑目标杂志的要求,因为缩略语MAP使用广泛,读者可懂。 练习: 丁香园网友应邀对以下标题进行修改: “Carvedilol produces dose-related improvements in LV function and dose-related reductions in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rate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om systolic dysfunction” 以下是网友“Qikaka”的修改建议: “Dose-related effect of carvedilol in improvements i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survival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改后的标题大大缩短:少了6个单词,合计61个字符。“survival”一词的使用涵盖了改善效果的两个方面(死亡率和住院率),重复的“dose-related”也被删除了。最后,在新的标题中对缩略语LV做了精确的解释。 一些网友也贴出了自己文章的标题和摘要,询问是否合适。其中有不少标题写得十分不错,也有一些与其他相比需要更多修改。网友“Yelry”的这个标题就很好,清晰地体现了研究领域:“Ascending ve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尽管表述清楚,但“Yelry”并未传达出重要的一点---文章的主要发现:该方法应该对于诊断十分重要,而且很有可能会区分开两组病例。因为这一重要性并未在标题中体现,作者“Yelry”可能会失去一些感兴趣的读者。虽然标题可以涵盖的信息量取决于字数的限制,然而只需在“ascending venography”后面添加“is valuable”,就可以比原标题传达更多的文章内容。 First impression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a good title The title of your paper is a “hook” that should be used to attract readers—it is your opportunity to “sell” your paper to readers browsing a table of contents or search results. A poor title will cause potentially interested researchers to overlook your work and may attract the wrong audience. By contrast, a good title will attract the relevant researchers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you receive. Journal editors like this because number of citations relates to the impact factor a journal get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get it right. A good title should be as brief as possible while still communicating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paper. Avoid excessive detail and unnecessary use of field-specific jargon and abbreviations. Your title must be understandable by a broad scientific audience, some of whom may not have a detailed knowledge of your particular field. How broad depends on the particular target journal—consider the readership of your target journal, which is usually explained on the journal’s website, and write a title that can be easily understood by all, not only those in your immediate field. The target journal’s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hould also be consulted to ensure that character limits are complied with and to identify whether a running (short) title is also required. Example of a poor title: “Degeneration of neurons in the CA3 and DG following OA administration: involvement of a MAPK-dependent pathway in regional-specific neuronal degeneration” This title is too long, contains non-standard abbreviations and a redundancy, and is too specific in parts. A better alternative would be: “Region-specific neuronal degeneration after okadaic acid administration”. “MAP kinase-dependent neuronal degeneration after okadaic acid administration” would probably also be acceptable, depending on the target journal, because the abbreviation MAP is widely used and understood. Exercise: Scientists visiting an online life sciences network were asked to suggest a good alternative title for the following: “Carvedilol produces dose-related improvements in LV function and dose-related reductions in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rate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om systolic dysfunction” Among the responses wa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Dose-related effect of carvedilol in improvements i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survival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is title is six words and 61 characters shorter, which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The word “survival” is used to combine the two aspects of the improvement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repetition of “dose-related” has been removed. Finally, the abbreviation LV has been defined in the new title. Other researchers posted the titles and abstracts for their own papers, asking whether the titles were suitable. There were many excellent titles, some of which needed more changes than others. The following title, from Yelry, is well written and clearly defines the area of research: “Ascending ve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Although this is very clear, the author Yelry doesn’t convey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paper, which were actually quite significant: the method was shown to be valuable for diagnosis and possibly able to separat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cause this significance is not conveyed in the title, Yelry could potentially lose some of the target audience. Character limits for titles dictate how much information can be included; however, the simple addition of “is valuable” after “ascending venography” says much more about the paper than the original title does. In this way, the key finding can be communicated.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2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界的印象管理:从经费分配做起
热度 10 老李 2013-3-25 13:45
科技界的印象管理:从经费分配做起 李 侠 俗话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对于任何具体的个人而言这话都是至理名言。其实,这种认知定势同样存在于对某个群体形象的判断上。整个社会对于某个群体的综合评价就是一种放大的社会印象,只不过这个印象是通过群体业绩、风格、声誉、认同等社会心理学概念来表达的。社会印象的形成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它是无数人在特定行业规范的规训下缓慢形成的,一旦形成,则具有比较持久的稳定性。社会以此印象来对行业内的人群进行初步认知判断。这里需要提及的一点是群体的社会印象,它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权无法界定。换言之,一个群体的好印象是公共产品,每个群体内的成员都受惠于该印象带来的收益,但没有人可以独占这份印象资源。这就为某些钻营者的搭便车行为留下了充足空间:利用群体的印象为自己谋得私利,而自身并不为群体的良好印象做贡献。如果这种失范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那么就会出现群体内所有的人都来占用群体积累的印象资源,而不去为群体印象库存贡献自己的努力,长此以往,群体印象库存就会出现赤字,完成从良好形象向恶劣形象的转变,一旦群体印象被破坏,规范的底线伦理约束将失去作用。群体印象的恢复与积累一样都是需要缓慢时间来完成的,甚至修复印象所花费的成本要远远大于群体印象存在时带来的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群体印象是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一旦失去,群体内的每个人都将为此蒙受损失,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群体印象的崩溃将带来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的快速提升,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福祉。 所有的群体印象崩溃都是从内部开始的:先由共同体成员在可见的资源分配上因缺乏公平引发不满,进而在不可见的共识上出现分裂,然后逐渐扩散,最后这种不满被共同体外的社会所发现并确证。如果群体印象出现退化征兆并被社会传播,那就意味着群体印象已经处于极端危险状态,社会由此形成对某群体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大多带有偏见性质,从而从外部发起对共同体印象的攻击,此时,是防治印象崩溃的最后节点。过了这个阶段,群体印象在内外夹击下已经很难恢复,而它的重建将是一项异常艰难的工作。曾几何时,中国科技界的整体形象在社会上的口碑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而如今从专家系统到象征标志都出现了问题,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信任危机,这是很危险的趋势。坦率地说,今天的中国科技界正处于一种印象快速退化阶段,当务之急在于重塑科技界在整个社会中的良好形象,这也就是笔者在本文要阐述的核心主旨:即科技界应该从内部开展印象管理。破解该问题的切入点在于准确找出影响科技界社会印象的关键因素。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科技界饱受诟病的因素有两个:资源分配的不公与学术不端行为的选择性惩戒。 由于资源分配在群体认同中具有高度敏感性,所以资源分配的不公是造成科技界印象变差的主要显性诱导因素。在科技界中通行的资源包括两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前者是指各种实物性资源,如科研经费的分配;后者是指机会资源的分配,如各种荣誉称号的授予等。当这两类正向的、对共同体起激励作用的因素完全扭曲的时候,达成群体共识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毕竟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是以追求公平与正义为第一美德的,一个缺乏公平的社会无法传达善的理念。我们以经费分配为例简单分析一下:目前在科技界按照投入规模来看,超级项目主要有如下几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973 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简称)、 863 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的简称)、杰青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其中,单项投入最大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外界只能通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隐约知道初步设定 16 个项目的大体情况,排除保密的因素之外,一些常规指标,如项目的完成情况、投入、产出与绩效等很多信息都是应该公开的,遗憾的是这些信息完全处于不透明状态。由于这类项目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竞争与监督机制,其运行状态与质量令人担忧。至于 973 项目从最初实施的 15 项( 1998 年)到 2011 年的 94 项、 2012 年的 70 项,增幅是比较明显的。通常来说,一个 973 项目的投入约合 3000 万元人民币,真金白银投入了,但是取得的成效如何?有哪些重大成就推动了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对此,科学界与公众都是不甚了了;再来看看名目更为繁多、信息同样不详的 863 项目,有资料介绍说:自 1986—2005 年期间,国家累计投入 863 计划 330 亿元,按照年度平均投入额计算,其规模不可谓不大。客观地说,这些超级项目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科研成就,对于近二十年中国的高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问题是这些项目的绩效如何?它的设置是否符合经济原则?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浪费不起。换句话说,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资助科学?这样一些大项目计划连一个像样的网站介绍都没有,实在说不过去。由于信息封锁,又怎么可能避免未来不出现重复投资呢?小项目大审,大项目小审的怪现象,已经严重伤害了科学界的社会印象。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之所以受到好评,是因为它的公开与相对公正,以及充分竞争,而且它的门槛设置也基本上符合公平原则:突出能力优先的创新原则。科学界自身并不天然具有免疫力,它的好印象的获得同样要符合公平正义原则。 其实,这些年来,主管部门之所以热衷于搞大项目,其原因无非有三:其一,国家投入的逐年增加,有了搞大项目的物质基础;其二,科研管理中的一个错误预设,即大项目会出大成果,这符合管理者与申报人双方的利益要求:政绩与未来晋升资本;其三,科研管理体制落后以及资源的高度垄断格局带来的必然结果,导致无法有效安排快速增加的科技资源 , 通过加大项目的投入力度,恰好可以掩盖科研管理模式落后的现实。客观地说,投入逐年增加以及科研人员的快速增加( 2012 年我国全时工作量科研人员达到 320 万人,世界第一),导致评审工作的难度与工作量也随之日益突出,这时就需要从改革科技管理模式入手,即从功能向结构转变,否则,大项目的冲动是无法遏制的。笔者曾在多个场合呼吁严格控制大项目的数量,这是基于当下中国的科技发展阶段以及整体水平做出的判断。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工作是快速提升整体水平,然后个别领域采取突破战略,这符合水桶的短板理论。否则,一场豪赌下来,我们会输的很惨,而且会从战略上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整体上升动力与后劲。科技界不能采取平均主义,但也要遵循边际收益递减的基本原则。不能是一些人苦恼经费花不完,而大多数人却哀叹无米下锅。为了减少过多过滥的不必要的评审,应该加大科研的保障性投入,让一些科研人员安心做科研,而不是整天琢磨跑项目。笔者以前曾撰文:为好人找项目,为未来找方向,这才是未来科技管理的主要思考领域。科研是做出来的,不是评审出来的,田忌赛马策略恰恰是后发国家应该采取的符合经济学原则的科技发展模式。 至于科学界内无形资源的分配更是充满偏见与歧视。远的不说,仅从各类人才称号授予所设置的门槛上,就能粗略看到这些不公平现象。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否完全依赖进口人才来支撑?这种歧视性的政策安排导致国内教育体系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对于共同体的成员来说,制度安排的长期不公平与歧视,会让群体成员处于一种沮丧状态,这种状态会像病毒一样在共同体内快速扩散。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詹妮弗 • 勒娜的观点:此时个体会陷入“短视的痛苦”中,成员会出现两种典型特征:其一,不耐烦情绪增加;其二,为了短期的小利益而放弃未来的大利益。这种现象加剧了群体印象从内部坍塌的进程,因为人们已经放弃了对未来的期待。任何时候,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公平应该是它的第一美德。能力以外的任何门槛设置都是造成科技界内部认同丧失的导火索,所有印象崩溃皆来源于美德的丧失。 基于上述考虑,中国科技界必须重视加强自己的印象管理,那些负面的刻板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修正并被扩散,将给科技界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社会阻力。良好印象的塑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我们坚信阳光到达不了的地方,美德仍能到达。 说明:这篇小文章发表在《文汇报》2013-3-21的13版之教育栏目,与樊丽萍老师的合作很愉快,是为记!发表时樊老师加入一些背景材料,此为原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7601 次阅读|22 个评论
冬天,已经是一段委婉的记忆
热度 21 wangfangnk 2013-3-10 12:31
冬天,已经是一段委婉的记忆
江南已是姹紫嫣红,北国冰雪才刚刚融化。难得晴天,吹面不寒杨柳风,拍拍阳光吧。意象派风格,如下: 你是晨光中的氤氲,是一片久违的晴空 丝丝缕缕,如梳如织,如一帘等待春风的心情 在山谷里遇见你,奔跑出一路的欣喜 绚烂的不只是春花,还有我看你时缤纷的背景 山坡上即将开满花朵,为什么还要惧怕盘旋不去的寒风? 冬天,已经是一段委婉的记忆 临水照花,模糊了谁的视线 山巅一亭一杯茶,想遇见仙风道骨的隐者 却只见来时的路上,几块瘦石,几株老枝 穿过树林的小路,像一条耀眼的缎带,蜿蜒曲折 老镜头里,彩色的卡车穿过屋顶,无声无息 当蓝天需要证明,我们应该审视仓促的内心 丝绸般的光芒,洒在孩子身上 春天属于新芽,而阳光,属于你 在通往山顶的小径上,停下脚步,听听春天的声音吧 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在川流不息的速度里,慢下来 看紫色的枯叶,历尽严寒与风雪 如何迎来春天 早春印象 你是晨光中的氤氲 是一片久违的晴空 丝丝缕缕,如梳如织 如一帘等待春风的心情 在山谷里遇见你 一路奔跑而来 绚烂的不只是春花 还有我看你时缤纷的背景 山坡上即将开满花朵 为什么还要惧怕盘旋不去的寒风? 冬天,已经是一段委婉的记忆 临水照花,模糊了谁的视线? 山巅一亭一杯茶 想遇见仙风道骨的隐者 却只见来时的路上 几块瘦石,几株老枝 穿过树林的小路 像一条耀眼的缎带 蜿蜒曲折 老镜头里,彩色的卡车穿过屋顶 无声无息 当蓝天需要证明 我们应该审视仓促的内心 丝绸般的光芒 洒在孩子身上 春天属于新芽 而阳光,属于你 在通往山顶的小径上 停下脚步 听听春天的声音吧 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 在川流不息的速度里 慢下来 看紫色的枯叶 历尽严寒与风雪 如何 迎来春天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6210 次阅读|59 个评论
首都印象:脏、乱、差
热度 7 jlrlmylt 2013-3-4 19:01
刚过完春节,尚未从寒假照顾患老年痴呆症母亲、申报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专著第三次审校的疲惫之处恢复过来。就接到一个学界同仁的电话,去年 5 月启动的行业软科学成果有关领导有意见,需要再次完善。接到通知,连面临中考女儿的 15 周岁生日都来不及过,就匆匆忙忙地坐上高铁,奔赴帝都。 也许是连日奔波、加之繁重的脑力劳动,此次北京之行对首都的印象特别差:拥挤的车厢、望不到边的站台人流、肮脏的地铁沿线建筑、近乎崩溃的城市交通、各种非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疲惫不堪的上班族、浑浊不堪的空气、在火车站广场巡逻的警察身边旁若无人大声叫卖假发票的中年妇女、拥挤而混乱的候车大厅。真是怀疑,这个如此不适宜人居的城市,竟聚集了如此庞大的人群。每次走在王府井大街上,五彩的霓虹灯下,望着被无数人流裹挟着前进的市民,自己总是心生一种无名的恐惧感:害怕随时被这庞然大物瞬间吞噬,而从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很是厌恶这种漂泊不定的旅途生活,饮食、气候、睡眠、环境的诸多不适应,紧凑的学术交流计划,疲惫的旅程,紧张的脑力劳动,只有当事人方才明白其中的艰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如此,学术界何尝不如此?参加会议,认识圈中豪杰,结识主管部门领导,展示自己的才华,推销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而积累更进一步发展的人脉!没办法,普通教师要养家糊口呀。没有课题,没有项目,依靠亲爱的祖国发放的可怜薪水,维持生存都困难,跟谈不上发展!殊不知,中学教师的工资不如小学,大学教师不如中学,长达 10 多年低廉的工资,已经使高校教师的性别比例、专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教师越来越多、时髦专业的男教师越来越少 ! 一个笑话很能说明问题:大学农民工般的工资只能吸引农民工水平的人才当教师。于是,大学培养的人才水平越来越差,竟至于连农民工也不如了。 也许真是中年危机来临了。最近几年,很是厌倦喧嚣,总想一个人静静地躲在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里听音乐、看风景。工作以来,不知多少次来到帝都,奇怪的是印象一直模糊,印刻在脑子里最深是大雪纷飞寒冬的第一次来京。鹅毛般大雪纷飞的颐和园,自己冒了严寒,踏着积雪独自游览了颐和园的 17 孔桥、苏州街、徒步在冰封的昆明湖上。登上万寿山,极目远眺,独自欣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却也十分惬意。下山的路上,自己的脚步停留在仁寿殿旁边的一个小亭: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排成 2 排,在一位精神矍铄老者的指挥下,和着手风琴欢快、活泼的伴奏,正在唱着 20 世纪 50 年代的苏联俩歌曲: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自己学过一年的俄语,非常欣赏俄罗斯音乐语言的优美、节奏的富于变化,也能较常人更深地理解音乐的美妙之处。纷飞的大雪、欢快的歌声、寂静的景区,真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只是,这幅画中,添加了人的生机,他们在用自己的歌声讴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4930 次阅读|7 个评论
留学印象
热度 4 halon 2013-2-27 22:42
留学印象
由于我在这一直扎在实验室内,没有听过他们的本科和研究生的课,所以在此只谈对 UEA 科研(实验室)的印象。 印象一:实验室硬件 单从 UEA 的测试设备和国内相比,目前国内并不差,或者说有很多方面比 UEA 要好,但仪器的使用效率和管理,国内和这相比有天壤之别!国内仪器多是各自为政、谈不上规范的管理造成了:有仪器也不能用、即使能用也不能完全发挥其效益的现象。原来感叹没钱没仪器,现在更应该感叹有仪器也不能用(硬件上的缺陷目前看好解决,软件上的问题可能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这值得我们去深思!)。另外即使 UEA 没有的测试设备,也可以很方便的到其他学校和研究所去使用,整个英国甚至欧洲范围内都可以。对于大型的仪器平台,如果申请成功,平台的单位甚至给你提供必要的差旅资金等让你去做。这种情况在国内简直不可思议了! 下面谈谈 UEA 学校的电脑的使用。进校后 UEA 即给你分配一个账号、口令和电子邮箱,学校的信息通常都是通过电子邮箱发送。全校的电脑都有一个大型主机控制,你可以使用学校内任意一个电脑登陆你的数据库,这样不论何时何地你都能很方便的办公。可叹的是作为一个已经工作 10 年的老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一个国内学校的邮箱,更别谈个人网页和其他进一步的服务了。 印象二:安全的重视 由于我曾经做过消防的课题,所以对安全我一直比较敏感,因此对于 UEA 在安全方面的做法我也比较有感触。进校后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后才能进实验室,这是必须的,国内也基本能做到这样,但下面的国内可能就不行了。从小事往大事讲,小的方面:做实验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手套(一次性的)、带护目镜、有机溶剂专门回收,而出实验室手套必须摘除(防止化学品污染);大一点方面:每星期上班时一定会测试整个楼内消防警铃是否起作用,平时各通道的防火门是常闭的;再大一点:每个实验室内均配备有灭火器、灭火布,每层楼均匀紧急处理设施和药品。每年都会对门的螺丝的松紧进行检验和专门的登记,至于消防器材的年检就更不用说了;最后一点: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碰上了四次楼内报警器响了(多数是有惊无险的),只要报警器响了,就会有兼职的安全员(通常是教师)指导大家疏散。有一次由于是冬天,我想返回拿外套(其实我知道不对),立即被安全员阻止,告诉我警铃响了,必须去指定的地方集合。其中一次一哥们做实验时直接把喷雾灭火器给触动了,结果整个实验室闹水灾,其他房间也没有了暖气,汗啊! 印象三:专注、安逸 这两个词有些矛盾,但确实是同时存在的。专注是指这的学生如果决定了做这事,他会一门心思的去做,也就是说通常他是很有兴趣、很乐意去做的,因此往往也能取得不错的成果;而国内的学生的课题通常是老师安排的,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这往往就造成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完事即可。 安逸是指这的人通常都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晚上和周末鲜有去实验室加班的;而国内我们没日没夜、披星戴月的工作也是常事,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取得的成果并不怎么样呢?我的理解是:我们站的高度不够、我们的专注度不够。 ps:科学网的后台处理真坑爹啊,好不容易码好字了,结果因为想传个图片没成功而文字全部消失,我的感情、我的时间啊??!!
4852 次阅读|11 个评论
返乡印象之三:走进城市贫困家庭——知识与命运的关系
热度 4 jlrlmylt 2013-2-23 23:12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城乡人口的迁移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按照 2010 年《中国统计年鉴》,城市贫困人口比例在 7.5%-8.7% 之间,总人数大约 5000 万人。那么,城市贫困家庭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 造成城市家庭贫困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什么?利用春节回家探亲的机会,走访了一些城市贫困家庭,简单做了分析如下。 城市贫困家庭基本可以分为一下 4 种类型:老年退休国企职工、伤残病城市职工家庭、低学历下岗国企职工家庭、蜗居的大学生毕业生家庭。 老年退休国企职工 ,多为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妻子没有工作、吃低保的半边户多,教育程度多为文盲或半文盲,子女众多,收入微博,疾病缠身,住房拥挤是这些家庭的共同特征。由于退休早,退休金勉强维持基本家庭生活尚可,遇上家庭成员大病医疗,瘫痪亲属看护,这些可怜的退休金就入不敷出。如果老年退休职工遇到子女残疾、下岗或失业,就极易陷入贫困的深渊。自己的邻居,一个老年国企退休家庭,妻子没有正式工作,吃低保,也没有公费医疗。几年前,妻子患上晚期癌症确诊后,丈夫没有把妻子送到医院治疗,而是自学了针灸技能,靠每天喂流质食物、打止疼剂直到妻子临终。自己的另一位邻居,一位抗美援朝参军复员的国企退休职工,瘫痪在床妻子照看数年后,实在没有人力、物力继续投入,送到一个廉价的养老院一星期即去世。 伤残病城市职工家庭 在一个就业竞争极为残酷、社会保障极不健全的社会,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婚姻、就业尚且艰难,伤残病城市职工的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我的一个同学大哥,从小患上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虽然从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身体残疾的他高中毕业后只能到一家街道办的小厂工作,每月领取微薄的薪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相貌堂堂,只能娶了个没有正式工作的农村大龄女子为妻。数年后,街道小厂破产倒闭,同学大哥下岗,妻子撇下孩子出走。没有收入、身体残疾的父亲、年幼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变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同学大哥吊死在房间的屋梁上。对于他的死,同学的父亲竟然没有多少痛苦,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一了百了,都解脱了! 低学历城市下岗职工 ,父母多系文化程度低、没有人脉的老旧国企普通退休工人,自身学历低、技能差,就业竞争力弱,收入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一旦所在企业破产倒闭后,除了到长三角、珠三角打苦工外,别无出路。自己有个叫做峡的小时候很要好的玩伴,她的父母都是各带子女再次结婚的二婚头,而且她的母亲还有婚外恋。于是乎这个家庭的 5 个子女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峡的三哥成了家乡顶风都臭 10 里的盗窃集团头目,峡的妹妹虹初中辍学早早进入社会,最后被楼上邻居家的纨绔子弟搞大了肚子。峡的命运同她的妹妹相似,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在社会闲荡了几年,草草地结了婚,胡乱地找了份工作,企业倒闭后,被迫到上海打工。 蜗居的大学毕业生家庭 这是 2000 年大学扩招后,涌入城市的新兴贫困家庭。 选择到大城市拼搏的原因在于,三线、四线小城市,除资源型垄断企业外,缺乏优势竞争性企业,可供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相反,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这些稀缺资源岗位侧重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并不强烈,相反对人脉、情商的要求较高。因此,对于没有人脉、情商较低、空有一纸文凭的平民大学生、硕博士生来说,到中小城市就业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这类家庭具有这些特点:夫妻双方大多毕业于非 985 、 211 院校,所学多为与市场经济联系度不大的冷门专业,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或城市平民家庭,工作岗位多为劳动强度大、收入不高、稳定性差的私有企业。微博的工资,只能应付吃饭穿衣的简单再生产。购房、生儿育女后,沉重的经济负担就会使年轻的小夫妻家庭陷入贫困。 综上分析,贫困家庭的产生根源均与知识的缺乏存在密切关系。其中第二类、第三类家庭多为第一类家庭的后代,第四类又为第二类、第三类后代,所谓的穷需要三代。第一类的贫困是时代的产物。由于缺乏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知识,加之收入水平低,造成第一类贫困家庭子女虽多,但教育水平低、伤残比例大,导致了第二类、第三类城市贫困家庭。由于家庭贫困,致使后代不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子女成年后,在求职、买房诸方面不能给与子女必要的帮衬,造成了第四类城市贫困家庭。 知识改变命运需要很多前提条件成立,这些条件包括外部社会环境条件、个人自身的心理特征和审时度势的独特眼光:①知识是一种稀缺的奢侈品,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②知识是有用的,拥有知识、渴望改变命运的人也会运用这些知识;③适宜的时运;④有一个尊重知识、量才取人的社会环境; ⑤ 拥有知识的人能够找对自己的社会位置,有一个合适的目标。 城市贫困家庭的沉痛教训提醒我们:在新的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的时候,单靠知识虽然不能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却会导致三代的家庭穷困。以坚实知识为基础的文凭、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健全的心里、健康的体魄,是摆脱贫困家庭命运的四大关键因素。
个人分类: 百态人生|3918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掠影之十二】且放白练青崖间——尼亚加拉瀑布印象(下)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3-2-20 19:03
【美国掠影之十二】且放白练青崖间——尼亚加拉瀑布印象(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56136.html 【美国掠影之十二】且放白练青崖间——尼亚加拉瀑布印象(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57603.html 七   在来美国之前的几年,我其实已经看过亚加拉大瀑布了。   那还是在深圳,著名的微缩景点——世界之窗。   我去过两次世界之窗,第一次是和在深圳工作的硕士生同学阿黄以及陈热闹她妈,第二次则是和我父亲,我在香港城市大学做research assosiate,随便邀请了父亲去香港看看。   不知道第一次看的时候,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微缩景观是不是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第二次我肯定是看到了。深圳世界之窗的东西,前期多是按照1:100这样的比例建造的,所以,印度或者泰国的佛塔就是单手可以拿得起来的,实在是更象玩具而不象微缩景观。   后来建起的就都是比例尺比较大的了,也许是1:30或者更大,所以,看上去就显得有些规模了,但是,当然不能是实景相比,好在当时去看的时候,国外的景观我都还没有见过实景。   微缩版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乍一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当时也是一惊,现在看到了真实版的,再回头想那微缩版的,觉得惊讶也是正常的,毕竟,这是一个跨度很大的瀑布,那宽度就够让人咋舌了,加之瀑布下坠的气势,即便微缩版,在周边没有更大建筑物映衬的前提下,会让人产生银河落九天的错觉。      而看到眼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我想着如果一辈子只有机会看微缩版的,那一定是一种极大的无法弥补的遗憾,而遗憾的主要来由是你在心中如何尽量地放大那微缩版,乃至放大到比真实的还打,都无法很真实版相媲美——自然形成的美景把自己和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当你在它眼前,你会说:“太美了”,且会补充一句“就应该这么美丽和宏大”。    八   在后来的2003年,我还在北京科技馆半球形的影剧院看到了本次在尼亚加拉大瀑布旁边看到的纪录片,美国的这次是平面的,所以效果不如北京科技馆的那次。   2003年是因为一个学术会议,我作为会议的组织人员,陪了很多来北京的专家学者教授去参观科技馆,当尼亚加拉大瀑布在半球形银幕缓缓展开的时候,我身边的一位教授说:我到瀑布下面去过。   10年之后,我在尼亚加拉大瀑布下面,必然地想到了当年的那句话。而如今——我也来了,带着一颗敬仰之心。   在气势如虹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之下,我又想到这样一个对于自己的永恒的疑问:你如此向往走遍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需要真的在几乎走遍世界的时候才能给出很好的答案,而现在我的回答会是这样——   我所以走遍世界,是为了某天回到属于自己的一隅,在那里安静地思考关于自然、关于人造奇迹的事情   我所以走遍世界,是为了满足自己儿时对于这个世界的疑问:你有多大?你又隐藏了多少美丽的内容   我所以走遍世界,是为了勉励自己,在这个星球上,总还有你无法理解,无法了解的东西,值得去探求   我所以走遍世界,是为了告诉孩子,那未来的主人翁,要超过父辈,就要有更高的视野和更多的见识   谨以此作为本文的一个结束吧。
个人分类: 美国行|3915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可貌相?
热度 14 cutefay 2013-2-20 12:24
严格地讲,人是不可貌相的,不能通过相貌非常准确地判断每一个人的性格、能力等,但我自己这么多年的感受是:对于我观察到的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可貌相”的,换句话说,我对人的第一印象的感觉基本是靠谱的,第一印象觉得一个人是什么性格什么能力,后续再打交道了解,发现基本上还是和第一印象相符的。 这种“可貌相”的直觉不是看一个人长得丑还是美,而是一种外观给人的直觉,这种直觉在心理形成对此人的印象。例如,有些人看起来慈眉善目,而事实上他(她)确实性格很和善;有些人看起来很小心眼,而事实上真的是他(她)不那么大方。 后来有一次,从网上看到有人写的麻衣神相的帖子,看了看,也观察了一些人,发现用上面写的如何观人的方法去观察人,还有点意思。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960 次阅读|29 个评论
返乡印象之二:为乌纱帽所害的教师
热度 20 jlrlmylt 2013-2-20 12:00
春节假期,拜访了尚健在的几位小学、中学教师。数十年前朝气蓬勃的辛勤园丁,目前已经变成年逾古稀的退休老人。自己博客往事如烟系列中的主人公,好几位已经不在人世。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自己童年、少年美好的记忆里。 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最令人吃惊的是几位为区区一顶乌纱帽所累的教师。中学物理教师 D ,上海人,原为自己的邻居,他的大女儿是自己的中学同班同学。因为教学效果良好,被提拔为自己所在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因高考升学率在家乡所在的城市名列前茅被提拔为局教育处长。中学语文教师 L ,原为初中二班班主任,因为作风严厉,把一个落后班级改造成模范班级而被提拔为所在中学教务处长。遗憾的是,当 L 把管理学生的方法移植到自由散漫的人民教师身上的时候,效果就大打折扣。比如, L 规定,教师开会不得请假、迟到、早退、耳语,否则就要扣绩效奖。为防止教师开会中途离场, L 亲自在会议室大门口把岗,造成干群关系的极度紧张。无奈之下, L 被调到了局教育处当办公室主任。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随着教育市场生源大战的烈度升级,曾经辉煌的企业子弟学校在与地方政府主办的公立学校竞争中节节败退,随着优秀生源和骨干教师的流失,企业学校的关停并转,教育处这个仅仅管理 2 所小学、一所中学的企业教育行政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也不复存在。一纸文件下来,教育处撤销,处长、副处长、办公室主任这些机关人员,要么回原来学校担任普通教师、要么提前退休。虽然级别不高,但长期担任高高在上的领导,沦落为与昔日下属一起任教的地步,着实让 D 难以接受。至于早已与属下教师关系处于水火状态的 L ,更是不屑与昔日同事为伍。极度失落之后, D 心肌梗塞散手人寰, L 脑血栓发作,全身瘫痪,长期卧床,目前生死不明。 当官真有那么多好处吗?记得 2 年前,自己出席一个全国学术会议,一个已经退居二线的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在大会上痛斥当官的种种弊端:文山会海、形式主义,多少本可以与家人聚会、孝敬父母、享受人生的光阴被白白虚度;酒桌、饭桌,吃伤了身体、吃伤了胃。不止一次地与许多高校处级干部私下聊天,他们也坦承,整天忙着开会、出差,应付各种检查, 90% 的文山会海都是浪费生命;至于山珍海味、五粮液茅台,早已激不起食欲,只会导致高脂肪、高血压、高胆固醇的三高富贵病。教师当官的好处是拓宽人脉,办事方便,申报戴帽子课题容易,花钱比较自由。 看来教师当官真有点围城现象,外面拼命往里冲,里面呆腻的人要外跑。得与失,全在权衡之间。自然,核算投入产出比之后,在日益行政化的校园,大部分有机会的教师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官。记得每到学校处级干部招聘时,许多高校都是人声鼎沸、报名者踊跃。一所不经见经传的三流高校,一个并无多少油水可捞的图书馆副馆长的位置,竟然引发了N个博导去竞争,另一个并无多少实权的工会主席的头衔,也引得无数精英尽折腰。清楚地记得,一个年龄到站不再续聘的处级干部,极度失落之后,独自一人跑到酒店狂饮得烂醉如泥,酒醉后爬回来,躺倒在办公楼人事不省。 几千年的权力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加之机会不公,看来要消除教师的官瘾综合征,尚需不少时日。自然,其间演绎人间多少悲喜剧,尽在不言中!
个人分类: 百态人生|6920 次阅读|23 个评论
草原印象
热度 4 liu005777 2013-2-13 13:00
草原印象
——刘全稳 记得还是读小学时,从武汉下乡的美女知识青年刘永爱教了我们很多歌曲,在她教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并深情地演唱后,草原与蓝天、白云、骏马、百灵——从此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 及至高中,读了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我心中的草原背景上,又叠满了鲜艳的野花、清清的溪流、落日余晖、雪白的羊群。 我第一次见草原,是在我先后见了高山、大海、黄土高原、戈壁、沙漠、森林之后,大约是在 1988 年9月,我在北京参加一个油气勘探技术培训班中途考察位于八达岭长城以外的康西草原,说实话,与我心目中的“草原印象”相差太远太远。 我第二次见草原,大约是 1996 年6月,在我考察完塔里木盆地西半部分后,沿独山子-库车公路(简称独库公路)由南往北途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当我们乘坐的越野车翻过南天山,穿过森林、溪流后,一望无际的草场便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被它的一色、一体、一味,清新、寂静、幽远彻底震撼了。 我在草原上寻找蓝天白云,却只有滚滚乌云在伸手可及的头顶流动,这是山间平地草场特有的景色;我在草原上寻找鲜花和“齐腰深”野草,却只看到一些低矮的已被圈养的草场和小花在迎风摇曳,这是时代进步后的生态文明;我在草原上找寻骏马羊群,它们已流动到我视域的远方。同行人告诉我,看来碧野的齐腰深草场写的是位于中天山与北天山之间巩乃斯草原。 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草原就是草原,草原上没有一棵树,无论是大树还是小树。草原和草场就像大洋与大海。大海在陆地的周边,草场在林地的周边。 我第三次见草原,是 2012 年8月,我到呼和浩特参加完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期刊主编培训班后,顺带考察了呼和浩特以北的希拉穆仁草原。在希拉穆仁草原,我不仅见到了心目中的蓝天白云骏马,也见到了溪流余晖羊群。可是,我也见到了树,有图为证(见图1)。所以,希拉穆仁草原绝对不会是大草原,在我的定义中,只能算作是草场,只是位于草原的边缘地带。 读者以后有机会考察草原,最好还是找没有一棵树的大草原。 图1 希拉穆仁草原上的树 在希拉穆仁草场,我特别起了个早床,为的是一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以了却我三十多年来一直埋藏在心底的梦。没想到已有与我具有相同的愿望的其他蒙古包群的游人先于我等候着那一轮红日。 以下呈现几幅“砖家”写实照片,起名为“在草场上”。欢迎拍砖。 图 2 为日不讲风度的美女们 图 3 晨曦下蒙古包群 图 4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图 5  蒙古国混血美男女演出“鄂尔多斯的婚礼”剧照
个人分类: 随笔|498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对苏北农村的初步印象
热度 2 yijiusier 2013-2-13 12:01
以上应是苏北农村较为典型的小洋楼,说明农民仍然有一定积蓄,同时也说明农民大部分收入可能用于建房了。 普通的民房仍然有。 远离县城的地方,小超市是很多的。 希望苏北农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当然化工园区的污染比生活垃圾的危害要严重得多。 除夕放烟花,可惜没有抓拍到更漂亮的。这里大年初一才放鞭炮。 感觉挂门钱和春联远比山东的朴素。 外出做生意的买车的不少。 对来客肯定是热情招待的,只是不吃馒头和水饺,呵呵。 本博文的中苏北,是指连云港市灌南县东部狭长地带,长茂、堆沟、五队、九队等乡镇。该地带位于苏北腹地,应该可以视为苏北的代表地区之一。本人家乡在山东南部,近苏北,但仍感觉民俗环境差异较大。
2148 次阅读|5 个评论
春节回家最印象深刻的交流
热度 3 adully2010 2013-2-12 03:44
今夜失眠,是因为和爸妈的交流。 在北京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如今最大的问题还是房子,这也算是我在北京的梦想。3年前,爸爸从一个装饰公司出来,准备自己干,就是为了多挣点钱,给我买房子。他总是习惯于自己亲自忙,不再找额外的人帮忙,以免再支出人工费。今年爸爸快50岁了,平时付出这么多的劳动很辛苦,比如向没有电梯的高层楼上扛材料。爸说,他有时候累了就在心里骂我,但一想起我来他又浑身有劲了,因为我是他的骄傲。 妈妈因为平时给爸帮忙干活,长期接触油漆,装修材料,老是重犯过敏性咽炎,晚上总咳嗽不止。 妈说,你说你们北京的房子怎么就那么贵呢,要是在家里咱攒的这些钱早就可以买一套了。 是啊!爸妈也被我拖累进来,帮我支撑在北京的梦想,他们第一次向我抱怨,但抱怨之余,他们仍在坚持,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珍惜在家的几天时光,欢欢嘻嘻,一家人好好过年。
个人分类: 心态心情|504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国掠影之十二】且放白练青崖间——尼亚加拉瀑布印象(上)
热度 5 陈安博士 2013-1-24 14:53
一    我对陈热闹说:念英语,爸爸想听听。    陈热闹回道:爸爸错了,不是英语,是美语。    我就一下子想到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许鞍华的作品,周润发和斯琴高娃主演。女主角从东北回到上海后工作一直不稳定,找了一个英语家教的工作,最后正是因为是英语而不是美语被雇主“开掉”。    而在我心里,似乎永远是“英语”,美语则是英语的一个分支罢了。而今天,“美语”这样的说法都进入孩子们的日常词汇了。    再继续追溯,再早之前还有一种叫做《走遍美国》的电视教学片,以旅游的方式教授美国式英语,颇有市场。而最初接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何时才能真的走遍美国呢?而如果要走,从那里开始,走过哪些地方才算“遍”呢?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间,直到去了美国之后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二    是啊,“什么才能代表美国”真的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同时,如果被问“什么代表中国”,也必定是一个很难作出回答的大问题。    在第一次亚运会的时候,熊猫盼盼充当了形象大使,而到了奥运会,总不能还是熊猫吧?!而中国的艺术家们真厉害,一找就找了五个吉祥物,那么,谁代表中国?五个形象反而更加模糊了我本来就不清晰的认知。    对于美国,这个问题同样让人踌躇,是纽约港口树立的法国人送的国礼——自由女神?还是北部那雄浑澎湃的尼亚加拉瀑布?或者西部的优山美地国家公园,抑或首都仿埃及方尖塔样式做的华盛顿纪念碑?后者在《失落的迷符》里是一种美国精神的象征物,主角在凌晨的方尖塔里朝东望去,能立刻产生“赞美上帝”的伟大情感。   在这些象征物之间 想来想去,我觉得自己还是喜欢尼亚加拉瀑布了,用它作为美国的象征物怕是很合适的:一条大河从远方缓缓而至,到得崖边,突然一个漂亮的降落姿势,在升腾的云雾中把大自然的壮美展现了一个淋漓尽致,而这里面可以包括冒险、自由、勇敢、壮丽等等好品格。    和其他各国群山中往往都有的瀑布不同,尼亚加拉瀑布可以从上而下观瞻,而中国最好的黄果树瀑布让人过于仰视了,庐山的瀑布则太过细小,不管是三叠泉还是据称李白笔下的朝向鄱阳湖的那段瀑布,都因为细小而缺乏气势,说“瀑布”都能带来嘴角的轻轻笑意——如果实在不行也就勉强算吧。 三    来到尼亚加拉瀑布边时是入夜时分,几十步就从落车的地方走到了瀑布边,我初时以为也要伸长脖子大大地仰视一番呢,结果却看到两岸灯光下静静的水面逶迤而至, 流动的河水激起了 粼粼的波光,在夜深的黑色背景下格外显著着。上游的河水一定会遇到一个陡坡,一个飞身跳下,把静静的生命升腾为一片热闹的喧嚣,黑暗里也能感觉到雾色蒸然,猜想人如果在瀑布下面,肯定要湿透了。    看完瀑布在上游的样子,又去附近的电影院看那部据说如庐山恋一般的纪录片,当电影开始的时候,我发现这部片子我之前是看过的。    那还是在2002年的秋天,北京科技馆的半球形演播厅里所演的就是这部关于尼亚加拉瀑布的片子,内容大多忘记了,只有两个镜头留在了记忆里,一个是飞机航拍瀑布,飞机突然地离开上游,下游的落差一时扩大,我的心顿时觉得失去了平衡,眼看就要随镜头跌落在无边的水里了。    这次看电影,我想应该不会再忘记了。一开始是印第安人的祭神仪式,族里被精心挑选出来的漂亮女孩被放置在一个木筏上,她离去时脸色平和,并和家人与族人纷纷道别,木筏顺流而下,这个女孩的生命就此要奉献于河神了。    电影最后的镜头是女孩在颂神般的意境里从瀑布边上的石头上高高站起,也仪式般地高举起双手,随后,音乐声由弱到强,全剧结束。    电影所述的中间过程其实都是西方人重新发现尼亚加拉的过程,中间有一位勇敢的妇女藏身木桶里飞流而下最后生还的故事,和《海伦-凯勒》电影里对那位家庭女教师的刻画有点接近,这位妇女也被描述为有点二百五性格的人,虽然此事极险,可是她似乎没啥顾忌,还不时从木桶里探出头来交代未尽事宜。后面的解说告诉大家说这是第一个从尼亚加拉瀑布主动漂到下游的生还者。    后面还有更悬的,描述了一对恋人在上游乘小船游玩,结果,小船失控,载着他俩直接往下冲,好在女孩下船被人捞上去了,但是男孩直接从瀑布下去了,但是结果还好,居然奇迹般地生还。    后来看到瀑布的真实模样,才知道这肯定是从加拿大那边跌落的,因为美国这边的瀑布下端到处是乱石,从上而下不会有活着的可能。 四    这竟然是我第一次从上游看瀑布,因为第二天上午还要来看瀑布的更近的模样,就在深深的猜测里离开了。 【美国掠影之十二】且放白练青崖间——尼亚加拉瀑布印象(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57603.html 【美国掠影之十二】且放白练青崖间——尼亚加拉瀑布印象(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63554.html
个人分类: 美国行|4317 次阅读|11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4) ── 杂七杂八
热度 3 jiangxun 2013-1-18 09:27
作者:蒋迅 印象北师大2012写完了。最后还有一些零碎想法要说说。都是我在校园里看到的和有话要说的。 中国的单位喜欢挂牌子,瞧这座楼里有多少单位。 北师大的生命科学学院在我上学那会儿就是一个生物系,就在数学楼里占了一个角落。那时数学楼 一楼大厅里摆满了标本,象个动物园。后来建了生物楼,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五年前我会母校时还去看过一些标本。不知道现在怎么能分出这么多机构来。前两 行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国家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细胞增殖与调控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国家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人事部生物 学博士后流动站”、……而且,即使有这么多的机构,有必要都展览出来吗? 收发室 找这个收发室让我费了一番波折。那天有人给我寄了包裹。收发室的老师打电话让我去取,并告诉 我在学2楼。师大的学生宿舍楼早就排了号的,但我没有想到又重新排了号,而且把系面新建的三座楼称为了学1楼、学2楼和学2楼。而且我到处在路上问路,竟 然没有问到一个知道的。难道这些人都不是师大的人?更奇怪的是,师大到处是学校的平面图,但上面并不标明哪座楼是学2楼。这样的图有什么用?最后只好打电 话给一位老师才问出了明确地址。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我在学校那会儿,学校还是实行分配制。所以没有这样一个就业指导中心。触景生情,想起很多同 学毕业分配的事情。记得那年上海的名额比要回上海的人少一个,也就是说有一位上海人不能回去。大老实人小许就成了那个“倒酶”的人。结果,人家上海人就是 棒,在杭州也闯出一片大好天地来。有一位安徽的同学小高自从离校后就跟全班同学失去了联系。不过在前不久的毕业30年团聚时,大家居然把他找到了。还有分 配到浙江一个化工厂的小贾,他本来是可以出国去日本的,但在临走前名额被人顶掉了,一气之下也不联系了。这次大家也把他找到了。小袁是分配到江苏的,但这 个永远不能安静的人能量十足,早就自己跑到上海做股票去了。我去上海时,他还带我去了大世界。这样的故事很多,回忆起来也很有意思。就业指导很重要,但我 感觉更重要的是在学校上学期间就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老师在安排课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就不展开了。 教7楼北的假山池塘里有鱼了。 这个水池在文革后的风景点里也算是老资格了。自从有了教七楼和电子楼后,就有了这个环抱假山 的水池。但印象中里面从来没有过鱼。希望以后再回去能看到那里的鱼儿都长大了。其实说起北师大的校园,最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水。无水则无灵气。就没有北大清 华的那种气派。这一点即使年来都没有改变过。现在地皮越来越不够用。这个遗憾也只能继续下去。 化石的遭遇 原来的北师大地理系也是分成了好几个独立的体系。这里是“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大楼。我们 以前就把它叫“地理楼”。从楼前看感觉还是挺好的。没想到一进大门竟然是这样一种景色。倾斜的学生工作展示栏与一门之隔的那些闪亮发光的牌子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如果有人冲着楼外的牌子而步入大楼,会是多么失望啊。我就不明白,这里的主人不懂这个道理吗?还有地上的化石。都是极其珍贵的教学科研用品。运送到 这里一定很不容易。都到了目的地了,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境地? 还是“地理楼”,不知是否是暂时的。 还是“地理楼”,不知是否是暂时的。我看了一下,纸盒子里都是标本。我猜这些东西或者不值钱,或者是校友赠送的。我喜欢收集标本,有很多矿石的标本。在美国,买一小块矿石标本至少要50美分。这样大的标本肯定是无价之宝了。以前我念书时与地理系的 邱维理 教授住对门。他还送给我一个化石呢。如果他现在看到我的这篇文字,我想对他说:“小邱,谢谢你!”我还再多问一句,看到这些随地乱放的石头,是否会想还不如当初该送我一个更大的呢? 这样的晾衣架会有人用吗? 这是在一座家属楼前的晾衣架。我相信这是北师大工会做的一件好事。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约了能源。但难的是把好事坚持下去。这个晾衣架上油漆都已经剥落,露出的是一个生锈的铁棍。试想一下,有谁会用它来凉衣服呢? 原来在教三楼的鲁迅被孔子赶走了。 据 北师大新闻网 : “师大的鲁迅像是与别处不同的。这座位于西西楼东南侧,由77级78级同学重修的塑像,淡化了根根直立的头发,也淡化了浓墨写就般隶体‘一’字式胡须,洁 白浑厚的大理石,带凿痕的边缘,如波浪翻滚,衬托出先生慈祥的面容,一种别样的醇朴温和。”不过,它原来在教三楼前的。现在它已经被挪到了男生宿舍楼中间 的空地上。在原来的地方换成了孔子的塑像。所以我说“鲁迅被孔子赶走”实不为过。“教三楼”现在是北师大出版集团所在地。北边一座是“教四楼”(又叫“文 史楼”),南边一座是“接邺楼”。 出版社已经升级为出版集团了。 “北师大出版社”是文革后才建立起来的。上面说了,这里是原来的“教三楼”。后来“北师大出版社”改为“北师大出版集团”。 校报免费阅读 我听说党报都是免费的,或者公费订阅的。校报当然也是免费的。其实美国的校报也都是免费的。 有些学生喜欢干这个,只要学校提供一些经费就能办起来。但美国的校报是学生们独立办的,校方不能干涉。而北师大的校报则是校党委的宣传报。我不知道会有多 少人去读。现在大家都上网了,又有免费报纸。不如拆掉读报栏。 限速15公里/小时,教学区不许鸣喇叭 学校里有了交通管制牌。这是一大进步。北师大在文革前曾经计划把新街口那边的电车引进来,没 能实现。不然的话,这个校园就会象国外的大学了,公交车一直开到学校内。好像在国内还没有。估计这个想法是不会实现了,道路宽度也不够。但能把交通法规引 入进来,依法办事(至少愿望如此)也是好的。 荟园 “荟园”是工会所在地,所以这个名字起得很好。事实上,这个建筑在文革前就是工会所在地。文革期间倒是一直空着。“荟园”的西边是绿园,东边是审计部门。这里原来是一片玫瑰园。也是武斗期间的一个战场之一。 日晷 这个太阳表(日晷)是北师大物理系56届毕业生建的。那个时候北师大还没有天文系。文革期间 被毁。文革后天文系83届毕业生重建。原来建在数学楼和物理楼正中间的位置上。不知道为什么象东移动了一个位置,而且上面竟然写着:“母校百年纪念”和 “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好像是百年校庆时送的礼物似的。 校医院 校医院看上去变化不大,但多了一座楼。直到我生了一场大病后才知道,原来值班室已经不看头疼 脑热这类的病了。我上学那会儿,值班室都有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如果同学发烧了或受了外伤,都是到校医院去。但是现在不管发烧这类的病了,说是可以自己去 对面的262医院或北医三院。我估计他们还能做个上个红药水之类的事情。那天很不舒服,也没多问。原来的护士中有一位叫冯迅的,跟我同名。所以她刚一分配 到校医院时我们就认识了。五年前我还专门去看她。记得当时谈到了中东的战事。她不客气地打断了我的话,说她是一位穆斯林,穆斯林多数是好的。其实我很同 意。这次发现她已经退休了。 黄安年先生些了一篇“ 北师大半日行 ”,其中也谈到了这个校医院。从本文得知,赵树荇曾经担任过50年代党委书记刘墉如的秘书。黄先生还提到:“童庆炳近来因莫言获诺奖一事,使他分心不少”,但我记得陈安说过:“ 莫言讲演里没提他的导师童庆炳先生,我好像理解童教授为何低调了 ”。这些是题外话。 下面是两张老师锻炼身体的照片。我感觉,学校给老师的生活提供了相当大的机会。退休教师真的 是老有所养,可以安度晚年了。这些年教师福利一直比较好,逢年过节的,各个学院都会给老师发东西,还组织出去旅游。这些老师毕竟是受了多年的苦了。有的人 在文革中家破人亡。平时可能会有人有些牢骚。现在给他们都提高了待遇。该知足了吧? 在家属区晨练的老师们。 在主楼前晨练的老师们。 最后上两张垃圾的照片。其实我看到的还要多,但不好意思都放上来。这些垃圾都是装修时的废 物。都堆在那里没人管,清扫垃圾的工人也不管。我倒是觉得不能怨工人,因为一夜之间就可以冒出一座小山似的垃圾堆来,让人家怎么清理?可是学校不该不管 呀?其中有一堆垃圾更是岂有此理:它就在一个“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公示牌”的下面。那牌子上还有垃圾负责人的名字。好像是故意宣战似的。而学校则是高挂避战 牌。只当没看见。 美国也有装修和大体积垃圾的问题。如果是公寓,人们往往是送到公寓的垃圾箱里,尽管这样做严 格说是不允许的,但公寓的负责人抓不住,而且清洁公司很快就拉走了。但如果是自己有房子,就需要自己想办法处理了。加州是一年允许里申请仍两次东西,要申 请,而且要严格按政府的规定的尺寸。在规定的那一天放到路边。如果太多了,你就要自行处理。开个小卡车拉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去,交40美元才能倒掉。 永久的垃圾一角 永久的垃圾与垃圾共存 我觉得中国评先进集体,要把环境评分加进去。象这种垃圾,不能给先进。 我的文章写完了。总的看起来好像是意识流。好像以前还没有这样写过什么。可能有些校友会问,那学术方面呢?怎么一点没写。是的,我故意省略了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因为我这次没有进行任何学术交流。肖陆江老师有一个系列“ 2012 回国散记 ”,我想更适合这些同学们的口味。 下次回去还不知道会是哪一年。希望北师大能再让我写出一个系列来。 附:北师大的乌鸦真厉害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杂谈|3644 次阅读|9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3) ── 心中永远的数学楼
热度 3 jiangxun 2013-1-17 07:18
作者:蒋迅 本来早就写过 北师大数学楼 了,而且它已经不再跟数学有认何关联。但多年的感情并没有被时间冲淡。这次回去,我自然而然地也拍了一些数学楼的照片。 数学楼不再是数学楼 数学楼是谢宇老师安息的地方 (关于谢宇老师,请阅读:“ 介绍两个由数学家建立的教育基金会(上:谢宇教育基金) ”) 古色古香的窗子 气派的楼梯 数学楼前面 陈垣老校长来此陪伴数学楼 原数学楼侧门之一 原数学楼后门 数学楼后门外的一片树林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4) ── 杂七杂八
个人分类: 杂谈|5059 次阅读|7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2) ── 商业服务
热度 1 jiangxun 2013-1-16 09:00
作者:蒋迅 老的北师大其实没有太多的商业服务。有一个服务楼。北师大以前的商业服务都集中在服务楼里。 一楼有一个小百货商店、一个理发店和一个新华书店。二楼以上是招待所。另外还有一个洗澡堂,在女生宿舍的北边,服务楼的西南边。后来洗澡堂拆了重建,但往 南移动了一点,变成了一个小二楼。条件好多了。 还有一个“学联社”,在校园的东边。“学联社”是老北师大的老师们集资建的,在校园门外,所以专门有一个小门。从实验小学北门向东就是这个门的“遗址”。“学联社”盈利后把老师们的投资都还给老师了。 其实北师大东边一片土地在新街口外大街以西部分都是北师大的。但那里原来被种了庄稼,在“农 业学大寨”的口号中,北师大输掉了这片土地。有人说,北师大的地盘上南到太平湖,北到北太平庄。也就是说是从新街口外豁口到三环路。但当时学校北移时没有 及时圈地,所以都丢了。这就跟国土一样,你不上心,别人拿去了,就丢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 北师大以前的学生食堂就是三个:北饭厅、东饭厅和西饭厅。开始时还是发餐票。每顿饭拿上一张 餐票,到学校打饭。如果哪天不去打饭,那天的餐票就过期作废了。食堂的饭菜很普通。印象最好的是回锅肉,见的最多的是炒大白菜。主食有馒头、米饭和窝头。 窝头不限量。有些同学吃餐票里的饭不够,就只好吃窝头。有一个玩笑说,那包子是你第一口见不着肉,第二口又吃过头了。到我上研的时候,学校说要让同学们加 强伙食,开了一个乐群。那时乐群一下子火了。不过,能买到的也就是馄饨之类。食堂也不再发餐票了,而是饭票。饭票和餐票的区别是,饭票是钱,同学们可以自 己决定花多少钱,吃什么样的饭菜。反正伙食是在好转。 现在的北师大里餐馆有好多。我在前一篇里已经说过了。北师大的商业服务点比以前多了一些,但环境条件没有任何改进。想到这里,我觉得牛登科老师说的把员工食堂平掉盖个二层商业楼的想法还不错。 洗衣部 励耘超市 复印打字 励耘主食小吃 物业 绿色蔬菜产地直销店 创意美发 天久养生馆 这是一个小百货,不知名字怎么没有了。 杰艺图片社 打印复印 水房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3) ── 心中永远的数学楼
个人分类: 杂谈|3316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1) ── 食在校园
热度 7 jiangxun 2013-1-15 05:01
作者:蒋迅 我这次在北师大没有做什么报告,也真的没有可讲的题目。所以也就没有跟老师们在一起吃饭。当年教过我的老师都退休了,新来的老师我都不认识。虽然认识数学学院院长保继光教授,但去了两次他都在开会,也就罢了。唯一请我吃了一次饭的是我的导师王昆扬和张英伯两位教授。王老师虽然一再问我是否想讲点什么,但他知道我是没的可讲的。 我比较多的是在员工食堂和实习餐厅这两处吃便餐。所以观察的相对仔细一些。牛登科老师发过一篇牢骚话:“ 北师大员工食堂:站著吃饭快 ”。他说员工食堂的拥挤是北师大多年来老大难的问题了。其实我的感觉比五年前还是好多了。 在员工食堂最大的体会是插队 (加塞儿) 的现象少了。五年前我看到很多人加塞儿,他们穿得都很得体,年轻的姑娘长得也很漂亮,恐怕也是大学老师了,怎么就不知道排队呢?这次我好像没有看到加塞儿的人。 牛老师最大的感触是不得不“站著吃饭”。这一点我没有体会到,因为我是一个闲人,可以回避入餐的高峰期。看了他的博文后才知道,有消息说,学校要拆掉仅有一层的员工食堂,改盖多层的食堂。结束遭到一些退休老教师的反对,理由是:员工食堂(又名教工之家)是老北师大唯一的记忆了。 在牛老师那里的留言也很有意思。 翟远征 老 师说:“北师大地处黄金地段,更重要的是校园早已拥挤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校园里面,尤其是北面,大量的烂楼、破楼、荒地,这简直是暴殄天物!教工食堂、实习餐厅、专家餐厅、财务处、后勤处、财经处,居然都还是平房,简直令人发指!我曾经还说,谁要承诺把北面成片的“贫民窟”给好好改造了,我就选ta当校长。可惜我没这个选举权。”对翟的看法我深有同感。我马上会发照片,印证翟老师所说。 校友 廖晓琳 说:“就方便学生而言,是应该拆。以前北科大有好多平房食堂,都拆了建了四层的高楼食堂,的确方便了些。不过师大可以考虑把学五(两层)和风味食堂(一层)改建成高楼食堂。。。这样应该两全其美了。” 校友“xxhong”写到:“师大最有特色的食堂,就是专家餐厅!只允许副教授级或副处级以上的去吃饭,讲师、学生一律拦在门外!等级好森严!中级和中级以下职称的(多是青年老师)就这么低下?一个师范类院校,自己对教师都不尊重,何谈获得社会的尊重?”原来还有这样一处餐厅?也许这样可以激发青年教师们当官当正教授的欲望吧。反正我是没戏了。 校友“zgcc99”建议牛老师给董校长写个报告。我觉得可取。记得五年前我还见过董老师一面,我也应该把我的这个系列提供给他,希望他能有些关注。 原来的三个学生食堂及乐群餐厅都为“邱季瑞体育馆”而牺牲了。校友 lbxg 在 前面一篇 里 留言说“对这个体育馆一点感情都没有,因为没有交集,相反倒是异常怀念这个体育馆身底下的学三、学四食堂,那个打饭的小师傅腼腆的脸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还 有学三学四中间的小商店,我们都叫它小黑店,还有小邮局,最怀念的是科文厅和科文厅前的一小块儿空地儿,曾经在那里打羽毛球,每次回去都是感慨万千。”, 代表了一批人的想法。一起牺牲的还有服务楼。学生食堂和乐群都南移了,倒是也都方便。这次回国没有进那些餐厅,所以没有过多的印象。看到有那么多的快餐、 小吃店,我觉得现在学生的饮食应该比我们上学那会儿好多了。 北师大周围的餐馆及小摊位也很多。我这里只上传了一个麦当劳和一个御马墩的照片。它们都在北师大东大门的南边一点的地方。御马墩里的条件很不错,五年前我们在这里吃过几次。据说现在对公费报销管的严了,不知对它有没有影响。这家麦当劳我没有去过。五年前的麦当劳、必胜客这类美国快餐店都算比较高档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记得有人告诉我,如果承包一个麦当劳店,一年就可以把投资全部收回。中国的饮食业很有利可图。 出北小门有一个东北餐馆,还挺好的。我五年前去吃过。在三环路上有一家火锅店很不错,我是这次去的。 员工食堂内景 员工食堂里的校园卡充值机 空调和洗手池 员工食堂外景 新乐群 穆斯林餐厅 师逸苑西饼屋 快餐 快餐 实习餐厅 御马墩餐厅 麦当劳 励耘主食小吃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2) ── 商业服务
个人分类: 杂谈|5502 次阅读|16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0) ── 三一八·刘和珍·段祺瑞
热度 5 jiangxun 2013-1-14 01:56
作者:蒋迅 北京师大的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在北京师大的校园里有一个三·一八殉难烈士纪念碑,它安静地坐落于西南楼和西北楼之间的绿树丛中。在这个校园经历了建筑物的极度扩展后的今天,烈士们能有这样一块安息之地真的是很幸运了。我们后人也可以到这里来平静地思索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纪念碑1985年3月建成,碑座正面镌刻著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碧血丹心”四个字,还刻有三位烈士的生平。碑文叙述了建碑缘起。纪念碑呈古埃及常见的方尖碑 (Obelisk) 的形状,形状狭长,碑体四方,顶部呈金字塔状。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碑也是采用了这种形状。在现代世界上,这种纪念碑得到了许多建筑师的认可,但是在中国大陆似乎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对这个设计非常欣赏。 这个纪念碑上刻有三个人的名字,他们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刘和珍、女师大预科学生 杨德群 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 范士融 。还有一位校友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张静淑。她冒死救助刘和珍中了四弹。 2012年我回到北京师大校园时,意外发现又多了一个“刘和珍烈士纪念碑”。这是一个汉白玉浮雕,已经中枪的刘和珍静静地躺在那里,给人一种感觉,好像三一八事件就发生在今天,而刘和珍是我们的同学。这块汉白玉纪念碑由一个绛红色的石块托起,上面有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中的两段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在这个纪念碑的四周还散落著三块小的汉白玉,上面继续著鲁迅的声音:“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我注意到一段“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是重复的,可能是雕塑者出于某种考虑。 北京师大的刘和珍烈士纪念碑 关于刘和珍,有专门一块汉白玉记述:“刘和珍(1904-1926),江西南昌人。1923年至1926年就读于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沽口和反对列强的‘最后通牒’,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和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参与情愿示威活动。段祺瑞执政府公然向游行群众开枪,制造‘三一八惨案’,刘和珍遇害。鲁迅先生为其撰文《纪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烈士纪念碑被一片绿树竹林包围,那里的绿草特别茂盛,郁郁葱葱。只是有些过于隐蔽。我不知道同学们每天路过是否能看到它。我Google了一下,居然没有找到一点信息。有点遗憾,因为如果同学们都来去匆匆,那就失去了教育意义。我认为,北师大的同学们,应该知道这段历史。 北师大的 校史 里有一段介绍。我感觉还有些欠缺。那么是谁发动了这次学生爱国运动?惨案为什么会发生?刘和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中了枪的? 据维基百科的介绍,“ 三一八惨案 ”( March 18 Massacre ) 是发生在1926年北洋政府以武力镇压群众运动的一场惨案,是国共两党最早联合进行的一次反帝反军阀斗争。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舰进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七国公使,于16日以公使团名义向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段祺瑞北洋政府。1926年年3月16日,北洋政府外务部接到列强外交团之“最后通牒”后,经紧急磋商即于当日午夜答复,称“最后通牒”的内容“超越《辛丑条约》之范围”,所以“不能认为适当”。 因为按《辛丑条约》,只有大沽口至北京一线的炮台应予以一律削平,却并没有相关条文对水道进行规定。公使团对此并未作答辩。 本来北洋政府的处理是明智的,外国公使团也没有激化事态。似乎这个事件到此也该结束了。 但国共两党看到这是一次机会。据维基百科的 介绍 ,3月16、17日,在北京的国共两党开会,以执行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同领导的决定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在天安门集会。组织者随即率领群众冲击国务院,作为守门的卫兵,冯玉祥的国民军没有开门。愤怒的群众遂有团围、翻墙抓人等举动,受到卫兵阻拦,因此双方发生了口角,相持了五、六小时,人群直到很晚方才散去。当夜,总指挥向李大钊汇报群众情况,李“即表示同国民军的士兵不要搞得太僵,我们还是要争取国民军的”。上午10时,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党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市委,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即是“318”抗议大会,号称十万人抗议大会。广场北面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悬挂著先生的遗像和他撰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台前横幅上写著“北京各界坚决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 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 赵世炎 、 陈乔年 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校长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大会决议:“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最后大会一共通过了八条决议。组织者又一次要求与会者去国务院示威。群众不愿意去,害怕被镇压。李大钊登台高呼:“大家不要害怕,他们不敢把我们怎么样!”但与会者中仅有数百众跟随前往。作为参与者的(李大钊儿子)回忆说:“由于前一天曾发生过流血事件,我们特意做了准备。每人做游行示威的小旗时,都挑选了较粗的棍子当‘旗杆’,用以自卫。” 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由李大钊率领,按预定路线,从天安门出发,经 东长安街 、 东单 牌楼、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最后进入铁狮子胡同(今 张自忠路 )东口,在 段祺瑞执政府 (今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门前广场请愿。示威群众公推代表去向卫士长交涉,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并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出来见面。在执政府内开会的总理 贾德耀 等人知难而退,从侧门离开。而事件发生时段祺瑞并不在执政府。墙里头最先打响了三枪。有记者披露,示威者有人执带铁钉的棍子并抢士兵的枪,《临时执政令》则称游行者“闯袭国务院,拨灌大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包括两名便衣警察、一名卫兵在内。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 刘和珍 ,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北京的防卫是由冯玉祥手下五虎将之一的鹿钟麟的军队主要负责。 当年的北洋政府是军阀政权,段其瑞本人也是著名军阀,其执政时期的政治混乱颇受诟病。然而,执政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到晚期,他病痛不断,医生建议开荤以增强体质,他则以“人可死,荤绝不能开”回答,食素如故,乃至不治而死。 3月18日当日,段祺瑞及北京国务院通电谓本日惨案乃徐谦等鼓动所致,令通缉徐谦、李大钊、李石曾、易培基、顾孟余五人。朱家骅、蒋梦麟、鲁迅等几十人也上了黑名单。李大钊、徐谦、鲁迅等人被迫转移,国共两党的领导机关则迁入苏联使馆。 各地舆论纷纷谴责国务院门口屠杀。3月20日,贾德耀内阁对三一八惨案引咎辞职,段祺瑞亦下令抚恤。同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段祺瑞屠杀人民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商人、学生、工人、农民、兵士,应急起联合起来,不分党派,一致奋斗,发动一个比‘五卅’运动更伟大的运动,以雪最后通牒之耻”。 中国知识阶层和媒体反应强烈。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分子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鲁迅先生更是激愤不已,为此而终止正常创作,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名垂青史的悼文《纪念刘和珍君》便是其中之一。《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媒体也加入谴责屠杀暴行的行列。《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导“三一八惨案”真相,在惨案发生后的12天内,就连续发表了113篇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消息、评论、通电,《京报副刊》也发表了有关文章103篇。 北京各高校和大学校长、教授也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的暴行。时任北大校长的傅斯年在昆明见到对惨案负有直接责任的鹿钟麟。傅斯年第一句话就是:“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1926年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学生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万人公祭大会。 强大的民意压力也启动了半死的国会和司法机构。曾被讥为“花瓶”的国会破天荒地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京师地方检察厅对惨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并正式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311条之重大嫌疑。”迫使段祺瑞颁布“抚恤令”。 尽管如此,也没有最终保住民心尽失的军阀政权。1926年4月9日,鹿钟麟率国民军以段祺瑞暗通奉系为罪名包围国务院,段祺瑞逃入东交民巷法国使馆,执政府倒台。──执政府的国务院总辞职。4月17日奉军占领北京。奉军进京后查封《京报》馆和一批进步报刊,邵飘萍于4月26日清晨被秘密处决。张学良逮捕了共产党员郭隆真,然后派奉军闯进北大、女师大、中俄大学等,大肆查禁书刊,搜捕反对人士。 三一八惨案究竟是谁下令开的抢,至今仍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段祺瑞,但无实据。傅斯年说是鹿钟麟,傅斯年在昆明对鹿钟麟说:“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 这段历史可能永远不能清楚了。但这里提供的也许比北师大的同学们知道的要详细一些吧。 下面的两张图片是本系列里唯一出现的转贴。 刘和珍 Source: 合肥晚报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0) ── 食在校园
个人分类: 杂谈|670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冬天北京印象:自问自答二题
陈龙珠 2013-1-13 18:20
啥叫透心凉?在这个季节的北京,穿着西装早晚在街上散步一刻余钟,就会有切身体会的。 那雾霾很严重咋样子的呢?这个双休日,白天在京城路边抬头看看高楼大厦的顶部在哪里,就有深刻印象了。 @ 首都机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9) ── 大门
热度 4 jiangxun 2013-1-13 04:10
作者:蒋迅 北师大有多少校门?可能住在校园里的人都不一定知道。我抽时间围着校园走了一圈,把所有的门,包括过去存在但现在已经消失的和过去不存在现在出现的,都看了一边。 先说老的北师大校门。原来北师大有六个门:北边一个 (图7),南边两个 (图2,图5),东边三个 (图1,图3,图9)。除了东边学联社的一个小门 (图9) 以外,其它这五个门都还在,而且只有南边的一个门 (图2) 关闭了,其它四个都还开着。 东大门 (图1) 是目前最壮观的门。这个门原来是家属区的大门,俗称“老牛门”,因为一家看门的人姓牛,平时就住在门口。老牛一家早已不知去向,换上的都是穿城管制服的 人。我出入校门从来没有遇到过他们找麻烦。似乎他们只对出入的车辆感兴趣。不过我也相信他们阻挡住了小商贩到校园里,使人多少能感受到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的 气氛。这个门的公交车车站叫“铁狮子坟”,这是因为当年北师大迁到这里时,这里是一片坟地。文革期间挖防空洞,还挖出不少骷髅和坟墓。 南大门 (图2) 是以前的正门。这个大门与师大主楼遥相呼应,由草坪和青松过渡成景,可以让到校来的客人一种舒心的感觉。这在过去老主楼时现在的新主楼时都是一样。但这个 大门似乎太大了,不太好管理。所以这门关闭的念头特别多。新主楼建成后,这个大门又重新装修,但仍然没有逃脱关闭的命运,而且可能是永远关闭了。 南大门关闭之后,北师大就把东南门 (图3) 当作了正门。以前欢迎新生都是从这个门进入,彩旗一直飘到物理楼。不知道它是不是仍然作为迎新生的大门。至少公共汽车站仍是“北京师大”。不过它比“东大门”逊色多了。 原来的“南小门”(图5) 现在已经升级为南门了。旧的南小门其实只能通过一个人,是为去低能所上班的人开的。有时候上了锁,人们就只好正走南门了,幸亏那时还开那个门。 原来的“北小门”(图7) 现在基本没变,连门外的小路都没有变。北小门里侧的两边原来是两片平房:西边是老平房,东边是新平房。新平房一片比较小,所以在北小门和新平房之间还有一 个果园。据说老平房是北师大刚迁到这里时为施工工人盖的。这似乎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所以当我听说现在政府还必须规定要为外来打工的工人盖宿舍时很惊 讶。后来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就把两片平房都拆了,盖了楼房。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两片平房。 再来说说“学联社小门”(图9)。从这个门出去是一个商业区。我在后面还要说到它。现在这里已经完全变了,商店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住宅楼。虽然一楼是一些商业门脸,但是北师大的人已经不到这里买东西了。门都堵死了,而且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 说完了原有的门后再来说新开的门。 印象最深的是新开的西门。原来北师大的西墙与邮电学院的东墙之间是一片荒地,没有马路,没有 住家,也没有农田。现在北师大开了一个西门,邮电学院(现在叫“北京邮电大学”)开了一个东门。所以去邮电学院方便多了。而且两面墙之间开出了一条大马 路。有了这个大门,北师大在四个方向上都可以通行。感觉非常好。 在东南角新盖了一个高楼“京师大厦”。所以这里多了一个门 (图6)。严格地说,这个门不是北师大的一个门,但从这里确实可以进入到校园内。 “北师大出版集团”在装修原“教三楼”时也开出了一个门 (图8)。不过,我几次去北师大都没有看到它打开过。 可能有人奇怪我怎么把御马墩的照片也放到这里了 (图10)。这是因为它有一个后门是进到校园里的。御马墩的选址用心良苦。既不在校园里,又与校园紧密相连。我上次回去时有老同学在这里请客,然后就是从后门回学校的。但今年没有人在这里请我吃饭。 一共写了10个门。不知道是否都包括进去了。 图1:北师大东大门 图2:原北师大南大门 图3:北师大东南门 图4:北师大“京师大厦”门 图5:原北师大南小门 图6:北师大西门 图7:北师大北小门 图8:北师大出版集团门 图9:原学联社小门 图10:御马墩餐厅 准确地说,还有两个门没有包括进来:一个是校园南边的“低能所”园区。我不知道这里现在叫什 么,但知道里面有一个加速器,给原低能核物理所使用的。另一个是在城里的“北校”。其实“北校”是在本校的南边,以所以叫“北校”是相对原来在和平门的 “南校”而言的。当然“南校”就更是在南边了。关于南校,我写过一篇有关的文章“ 1947年的一个反饥饿运动 ”。 顺便问一句,你能想象我在美国上的大学有多少大门吗?零个。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0) ── 三一八·刘和珍·段祺瑞
个人分类: 杂谈|7099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8) ── 附中、附小、幼儿园
热度 2 jiangxun 2013-1-12 01:20
作者:蒋迅 北师大有一个附属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一个附小“ 实验小学 ”。北师大的附中比较多,分别为“ 一附中 ”、“ 二附中 ”、“ 实验中学 ”。原来的“北京46中”变成了“ 三帆中学 ”,是二附中的初中部。原“北京123中”变成了北师大 三附中 。 我这次只看到了幼儿园、附小、二附中和三附中。整个感觉就是,这些学校更象贵族学校了。由于想进入这几个贵族学校的人太多了,现在第三代家属除非在校园里 有户口,都进不去,赞助都不行。我的一个同学曾经去找一个当了其中某学校 (附属学校) 校长的老同学,却发现老同学一脸官腔;还有一位老师见到了曾经的学生、某学校 (也是附属学校) 校长,还没开口,人家校长说:“有事请到办公室谈”。第二个感觉是,校园都是森严壁垒,院墙高筑。我当然是不能迈进半步的。所以能呈献的就是这几张照片。 我突然想到这次没有去一附中和实验中学。只好下次补上。 北师大幼儿园原来有两个。文革中被合并,另一处是在科技楼北面的平房那里,但显然房子都被推 平重建了。现在这个幼儿园里只有中间的两层楼是老建筑,其它都是新盖的。由此可见人口密度的大幅度增加。幼儿园里有许多小小的游乐场,似乎整体条件很好。 实验小学能保留下那个小操场,真不错。再多的印象就是多了几座楼。还是人口压力啊。二附中原来有一个三百米跑道的操场,可惜建了大楼。先是在南边建了老师 宿舍楼,后来西边也建了楼。不知道那个跑道还剩下多少? 实验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 师大二附中 师大二附中 师大三附中 (原123中)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9) ── 大门
个人分类: 杂谈|5059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7) ── 自行车、小汽车
热度 4 jiangxun 2013-1-11 09:34
作者:蒋迅 北京市已经变成了汽车的城市,原来的自行车大国形像在北京市已经不复存在。北师大也不例外。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小汽车。不过显然学校领导在停车位置上采取了不少措施,有了地下停车场,有了不许停车的标志,路面拓宽,家属区留出了私人车的停车位。 整体感觉不象以前那么拥挤。北师大原来有一个汽车房,在研究生宿舍 (原学13楼) 的对面。是为学校领导服务的。这个汽车房消失了,估计汽车队也解散了吧。 家属区里的私家小汽车明显增多了。我无法判断是本校老师的车还是他们的儿女的车,不过我猜测 可能多半是家属的车吧。自行车被小汽车代替,似乎该走进历史的舞台。但中国人的恋旧心里仍然存在,很多旧的自行车就在停车蓬里睡起了大觉,一睡就是几十 年。倒是学生宿舍区的自行车命运好一些,比较新,摆放得也算整齐。 学生宿舍的自行车 家属区的自行车车棚 惊讶地发现校园里有了“校园巡逻车”,这跟美国的校警很像。美国的校警是警察,可以执法,不知道中国的校警算不算是警察呢?想想在中国连城管都有执法权力,校警是不是警察也就无所谓了。 教学区的一个停车场 校园巡逻车 违法停车 上面的“违法停车”很损。不干胶被贴在了车窗玻璃上,很难撕下来。我估计这里早就三令五申强 调不准停车,但总有胆大的人非要以身“试法”。于是“执法”人员就想出这个下三流的对策来。以后有车的人会越来越多,找不到停车位置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不知道校领导是否能未雨先稠。 机动车地下停车 自行车地下停车 黄安年先生在“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 ── 绿地 ”里评论说:“如果解决地下停车场的问题,才能还原先的至少是改革开放前的绿地!”,“事实上已经车满为患了。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上学和放学高峰期。”这是来自校园里的声音。我放在这里。 楼道里的自行车,应该说是地震安全的隐患。 孤独的自行车 家属楼下的私家车 最后上一张主楼前的照片。几年前我回母校就是在这里接邬子学骑自行车。我扶着他的车,跟在他 的后面来回跑了很多趟。他自己都要放弃了,说自己学不会。我鼓励他说,“其实你已经学会了,你知道吗,我已经松手了。”这是真的。我松了手,他也终于学会 了骑车。母校真是一个好地方。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8) ── 附中、附小、幼儿园
个人分类: 杂谈|4130 次阅读|9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6) ── 宣传和广告
热度 2 jiangxun 2013-1-10 08:45
作者:蒋迅 北师大的宣传栏还是那么多,要说变化就是广告多了,大街上流行的小纸条广告也遗憾地出现了。 向雷锋同志学习 最雷人的应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宣传栏了。 雷锋 是我年轻时的偶像。我很喜欢他那样做好事。他的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曾经深深地打动我。我也曾经发誓长大后要像他一样。但是,现在互联网上逐渐出现的争议还原了一个 真正的雷锋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的题词。当时在全国影响极大。但现在还用这种手法来搞宣传教育显得太过时了。 读报栏 员工食堂前的读报栏还在那里,而且没有什么变化。以前会有人在那里看报纸,但这次我没有看到 一个人留步。想想也是,大家都有了多种渠道获得新闻了,而且又有免费报纸 (不信的话我后面有图片为证),谁会花时间在这里看报?除非是有太多的时间要去消磨。我想,要是这里都是墙外的消息,管保会站成里三层外三层。北师大搞宣 传的人还用这种陈旧的宣传手段 (包括学雷锋),真的让人感觉是技穷了。 和谐社区有我份 文明养犬是大事 校园里的狗明显增多了。想必因为狗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所以“文明养犬”就成了大事。我发 现,第一,北师大校园里有一些流浪狗;第二,校园里的狗大多没有系绳子;第三,所有的狗都喜欢把大便拉在人行道上,而且一些狗主人不收拾狗粪。我在美国没 有见过流浪狗。偶尔有人丢失的狗,但都有人送到宠物庇护所。美国对遛狗有一条法律,那就是必须系绳子。第三,美国的狗都喜欢把大便排泄在草丛里,而且美国 人都会随身带塑料口袋收拾狗粪。我知道有很多的家属也能做到这些,可能政府也有要求吧。我的一位朋友有两条狗,每次出去都会系上绳子,而且那两条狗曾经被 人抛弃过。它们怕了,如果不给它们系绳子,它们就紧紧地跟着主人,生怕再被抛弃。不过,这些养狗人确实还需要再努力改进吧。 “家庭拒绝邪教倡议书”,“教你八招识别邪教”,“邪教的特征是什么?” 这个我不便多写,不然会被失踪的。不过人家在海外的宣传真的是有声有色,24小时电视,大型舞蹈,各种比赛,免费报纸和网站新闻。 这是校园中心部位正在盖的一座大楼。原来这里是北师大最绿色的地方,一座下山顶着一座小亭 子,山上山下全是树。山下的大树须三人联手才能环抱,另有一个长满爬藤的藤架。可惜在文革中被毁。一句“深挖洞,广集粮”,全校师生变成了施工队、战斗 队。这里被深挖成了一个硕大的地下建筑。全是大学老师和学生们用手用小平板车一点一点挖成的。文革后曾经被改建成一个招待所。我曾经到里面去看望过进京出 差的老同学。现在看来那个地下建筑是要消失了。我不知道这里在建什么东西,倒是对围墙上的标语有些认同。 巍巍师大培育多少优秀学子 款款深情凝聚无数殷切期望 为中国而教 ( www.21tfc.org ),我在这里也为他们做个广告吧。 “我们期待着你的加入” 志愿者教师正在招募中 下面是学生们的广告,有学生社团的,也有各人的。对学生贴的东西,我不能要求过高。随便贴几张照片吧。唯一想说的是,贴广告应该有褂讪的广告板。其他地方不应该随便贴。 师兄帮帮忙!( sxbbm.com ) 西南楼外的广告牌 中南楼外的宣传画 晚会广告 竞赛广告 “非法”广告? “合法”广告? “非法”广告还不少呢 “学以载道 城信为本” 最后贴一张“校园平面图”。我觉得这个校园平面图需要改进,要有具体内容,否则基本没用。我后面会说一个我找学2楼的事,这个图上就没有。如果有人想看看美国人做的平面图的话,我以后可以提供一些。 校园平面图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7) ── 自行车、小汽车
个人分类: 杂谈|3431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5) ── 启功书法园
热度 8 jiangxun 2013-1-9 08:56
作者:蒋迅 启功先生是北师大中文系的教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一生留下的书法作品无数。 据说 他在文革后被平反,把自己珍藏的字画卖掉,将所得的200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北师大。还听说,有一次他要到日本访问,行前写了一些书法条幅准备送友人。结果在海关被扣下:他的字是文物,禁止出境。这是文化部的规定。 北京师大的校园里有很多 启功 先生的题字。可以说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启功书法园,好像不找他题字就上不了大雅之堂了。而启功先生又毫无架子,有求必应,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如此多的启功题字的原因吧。早就有启功爱好者发过“ 在北师大的启功题字 ”。而我则是在无意中拍下了许多照片,然后有了这个发现。所以我拍摄的角度不好,也不全。有几处题字没有他的落款,我不能确定就是他的题字。本来还看到零星的他人题字,由于这篇包含的图片太多,所以略去。虽说不能和黄老先生看到的“ 《启功遗墨展》 ”相提并论,总还算是一种眼福吧。还有一篇“ 黄金律 模糊数学 与启功书法 ”,居然把启功书法与数学联系起来了,也结绍一下。 北师大星 据 报导 ,值百年校庆之际,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批准,由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8050号的小行星日前被命名为“北师大星”,以迎接为我国高等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据 百度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 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 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 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班题写的六言诗。从“入学”与“毕业”两词看,前两句更强调“学”,而“涉世”与“立身”则更强调“行”。其中心思想在强调学与行的终身实践,这从“入学”、“毕业”、“今日”、“生平”几词的连用上即可看出。 启功馔文,但可能不是他本人书写 这是启功馔文:“百年钟 日日鸣 贤才倍出振英声”。其怪的是,网上找不到任何信息。图片上有些字被挡住了。所以我不能保证这段文字是他的原话。 师垂典则 范示群伦 据 赵仁硅 , 学校曾邀请校内很多专家学者共提方案,启功先生自己也拟出不同训词,如最初为“师垂典则,范示群伦”(1993年冬),但一来稍嫌艰深,二来稍感平板,过 於静态训释,故最后敲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字,这显然比原来更平易通畅,也更深刻含蕴。它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作 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 和做 老师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大师终究是大师,仅八个字就生动地、带有诗意地道出师范院校办学的深刻理念,使这一校训亦具备了大师级的品格气度和人文精神。所以 此训一出,全校师生莫不首肯心应,欣然奉命,并敦请启先生赐墨勒碑。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继续 赵仁硅 文, 先生亦欣然奉命,但曰:“校训之撰,当属学校。校训碑正面右首当署‘北京师范大学校训',落款径书‘启功敬书'”。一个“敬”字足以说明,在校训面前,他 只把自己当成学校的普通一员。之后学校有关部门又多次请先生阐释他所题校训的意义,先生每次都以“学习校训,理解如此”的口吻来写,从不把校训当成自己的 创造而专有,其高风亮节真令人感佩。 启先生对校训的两次阐释都很简单,第一次只写了两句话:“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第二次也只写了几百字的短文,提出了一些所学与所行应达 到的具体要求。窃以为先生之所以不愿多言,一来是希望大家自己去领悟,二来是因为落实这一校训的根本乃在於实践。它虽是从学与行两方面入手,但不仅“行” 需要终身的实践,而且“学”也要长期的实践方可。试看这两个“为”字,它的重复使用,足以说明它不但是句法上的谓词,更强调的是积极的作为。 新松公寓 实验幼儿园 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 团结活泼 勤奋向上 丽泽8楼 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 北国剧场 环境科学研究所 新乐群 实习餐厅 女生公寓 (不能确定) 乐育7楼 英东教育楼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京师大厦 曦园 英东学术会堂 木铎金声一百年 三一八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 教育管理学院 校长培训学院 丽泽11楼 科技楼 励耘超市 荟园 曾宪锌教学楼 励耘学苑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6) ── 宣传和广告
个人分类: 杂谈|8567 次阅读|33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4) ── 体育馆和体育场
热度 6 jiangxun 2013-1-8 08:46
作者:蒋迅 第三个看点是北师大的体育设施。2008年北京奥运,让北师大又多了一个“邱季瑞体育馆”。 这个体育馆是在原来的三个学生食堂和服务楼的地方盖起来的。里面的设施很全,比我在美国看到的任何大学体育馆都齐全。我们在那里的时候到邱季瑞体育馆的地 下一层的室内游泳馆去过多次。这个游泳馆有点奇怪,买票在一楼,然后到地下一层换一个牌子才能进更衣室;必须带泳帽才能入水,我们没有从美国带泳帽回国, 只好再买一个;我们让孩子进去游泳,却发现没有大人的观众席,甚至不让我们到池边观看;泳池很大,但只有一半泳池开放,另一半只让几个找私人教练的人进 去,结果是玩耍的孩子和游蝶泳自由泳的大人都混在一起,人多的时候,谁都游不好,同时另一半空无一人;游完后去冲洗,这才发现水龙头没水,原来必须再交一 笔钱才能使用这里的淋浴,怎么就没人提醒一句?有好心人让我的孩子借用,才避免了干尬,在这里谢谢了。这些跟国外太不一样了。我在美国的健身房里,从来是 只交一次门票 (或月费) 就可以随意做什么运动,包扩更衣淋浴。这个游泳池算是这个体育馆的一个缩影吧。 对于普通的老师、学生和家属,还是原来的老体育设施更实用。晨练的人群还是一如既往地多。北师大有两个体育场。本来一直使用东边的一个。有一年大运会得到扩建,改善了北边的看台,时任体育部长的 庄则栋 还到场祝贺。后来北师大又成为过亚运会的一个赛场,场地又一次得到改善。在原来的场地的北边原来有一个大戏台。当年批斗 彭德怀 就是在那个戏台上。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批斗造反派 谭厚兰 也 是在那同一个戏台上。大戏台早就拆了。现在这个场地对外关闭,大概只有开运动会的时候才能使用了。以前周围的中小学都在这里租场地开运动会,不知现在是否 还是这样。我特别注意到,篮球场、排球场的地板很别致。原来的水泥地弹性不好,还容易伤人。现在整个铺了一层我叫不出名的人工材料。似乎很不错。可惜我没 有机会到场地上试一试感觉。看台下面有乒乓球室和功夫馆,原来的举重室似乎没有了,大概搬到邱季瑞体育馆去了吧。对那个小小的健身房我还是很有感情的。记 得我去那里健身,不敢举太重的杠铃。值班的同学说,“一看你就是练过的,尽管放开了练,我来保护你。”我回美国时给他留了电邮地址,告诉他如果想出国留学 的话,可以跟我联系。但是他没有给我写过邮件。记得他还告诉我,很多人到这里健身,想方设法不交门票钱。不知这样的现象是否还存在。 晨练的人群 室外建身器 体育场 蓝球场的地板 排球场 平时关闭的体育场 邱季瑞体育馆的地下一层 邱季瑞体育馆 看台下的室内兵乓球台。“邱季瑞体育馆”里的场地要好得多。 学生宿舍区的室外兵乓球台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5) ── 启功书法园
个人分类: 杂谈|5822 次阅读|12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3) ── 主楼的成就展
热度 1 jiangxun 2013-1-7 05:15
作者:蒋迅 我在北京师大新主楼大厅里看到了一个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建设成就展”的展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细看了这个展览,反正我是认真地看了一遍。母校的成绩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成就展 太多了。就看一看数学方面的吧。我看到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北京市特 色专业的“数学与应用数学”(2007);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精品课程(含国家网络精品课程)的《数学分析》王昆扬(2004);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 秀教学团队的“分析类课程教学团队”(2009);北京师范大学主持教育部工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大学数学”,郇中丹、张秀平住持(2010);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育名师奖”的王昆扬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奖”的郇中丹教授、李仲来教授李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第六届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高等 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创新模式,提高质量,建设一流的数学人才培养基地”保继光、李仲来、张余辉、王昆扬、高红铸。 我在国外也算是去过一些学校的。从来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展览,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多的团队,更没有如此多的奖项。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 ── 特色专业建设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没有想到中国有这么多的奖,这么多的项目。高兴的是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王昆扬老师是我的指导教师。他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我真为他高兴。 展览板 主楼大厅里还有一个展览:“未来教育家成长之路 ── 免费师范生培养”。我个人认为北师大应该坚持这个方向。1949年以前,国民党政府招师范生都是免费的。现在产业化教育过头了。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的两次文化转型 一转身还发现有这样一个招牌。这才知道原来母校还有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可能就是以前的政教系的华丽转身吧。这个问题可能黄安年先生最有发言权。他曾经谈过“ 北大、北师大争当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是啥意思? ” 我突然想到,母校更应该办一个“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建设成就展”。这才是最值得炫耀的。北师大培养了一位有思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知道,那个时候母校的校长只能是心里乐,我是2012年6-7月份去的。但几个月后,北师大就又有了一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了:莫言。所以母校真的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了。有报导说, 莫言出任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席 了。我个人认为,拿这么大奖的人的照片都应该摆在主楼大厅最显眼的地方。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4) ── 体育馆和体育场
个人分类: 杂谈|5162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2) ── 新图书馆和新主楼
热度 8 jiangxun 2013-1-6 06:15
作者:蒋迅 除了整个校园变得绿色之外,第二大变化就是新图书馆落成。 北师大图书馆 真可以说是让几代校领导操心了。早在南校北迁时,学校就计划在同一个地方盖一个图书馆。第一座图书馆只盖了一半,见我的 1980年代的北京师大校园照片 (第一组) 。后来大跃进大困难时期,后半个图书馆停工,只剩下一个地基,留在那里几十年。文革之后,邵逸夫捐款重建,但指定必须建在毛泽东塑像之处的风水宝地上。于是毛像让位,建成了新馆。目前的更新的图书馆是2008年建成的,是把最早的老图书馆及其后面的地基一起推平后建成的。 我进过师大的“新”图书馆,因为当时的馆长曹才翰先生与我相识。但我没有机会进入这个“新+”图书馆,因为我既不是学生又不是老师。只能在外面拍摄一些外景。读到赵美娣老师的博文:“ 女孩被斥“蝗虫”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 ”, 觉得是应该呼吁图书馆对外开放。在美国,我可以随意走进任何高校图书馆,大方地在那里读书。后面的高楼我倒是进去了,因为这里是包括数学学院等多个学院的 教师楼。我到这里才知道当初数学系的老师全部搬出数学楼是到了这里。当时系里的老师除了老教师,大家都喜气洋洋地搬家了。我当时还觉得有点不能理解。原来 这个新的办公楼条件很好,老师们都可以有自己的办公室。窗明几净,何乐不为? 新图书馆也作为教学办公楼 新图书馆正门 几个毕业生在拍照 机动车地下停车 相比图书馆,北师大主楼的历史要简单得多。新主楼也是在老主楼的地方重盖的。老主楼也是北师大从南校北迁时的一个重点建设,八层楼,具有俄式风格,当时是这个地区的最高建筑。见我的“ 1980年代的北京师大校园照片(第二组) ”。所以当时的防空警报器就安在主楼的楼顶上。警报器很大,可以装进一个小孩。林彪搞备战的时候还曾经试过一次。以前的门是不锁的,什么人都可以上去。文革中,教育系教授马特夫妇, 一起从学校的主楼的八层楼上跳下来 ,自杀身亡。不知道是不是从楼顶上跳下去的。老主楼有电梯,直通八楼,上面是一个很大的会议厅,南北两边都是窗子,很明亮。文革中这个会议厅里摆了几个乒乓球台,但谁有闲情去打球呢? 老主楼在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出现了裂缝,后来又发现了倾斜现象,所以一直说是必须重建。现 在终于建成了。有点遗憾的是,一块最好的绿地从此消失。当时这里是毛像广场,被果树和松柏环绕。是校园里最绿色的地方。不过,这也许是发展中所必须付出的 代价吧?新主楼设计得很气派。房顶最有特色,按照现在时髦的环保概念,房顶吸收的阳光充分,但不知有没有真正的节能项目,比如太阳能板。大厅里有一些很漂 亮的摆设,都是百年校庆时校友送的,我也拍摄了一些照片。值班的门卫看见我在拍照,还特意把他的椅子挪开给我提供方便。我在此感谢。希望他能看到我的这篇 文字。 主楼正门大厅 主楼房顶 百年校庆的礼物:鼎 孔子、孟子和荀子 还是主楼楼顶 “百龙戏海”桃(甘肃,三点水旁) 砚 百年校庆的礼物 校长告示 不通之路 主楼侧景 主楼正面 从教三楼看主楼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3) ── 主楼的成就展
个人分类: 杂谈|8694 次阅读|20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 ── 绿地
热度 9 jiangxun 2013-1-5 09:31
作者:蒋迅 2012年6月,我回到了阔别五年的母校北京师大。在2007年上次我回母校后,我曾经写过几篇博文谈 我对北师大的印象 。五年后再一次回到母校,我发现她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利用散步的时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照了相。现在就把这些照片贴出来,同时谈我对校园的新印象。照片比较多。我将分多分贴出。 首先,北师大比五年前变绿了。上次回母校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2007年,校园里到处是施工工地,就像整个北京似乎都在翻修,绿地破坏得比较严重。校领导显然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在奥运场所建成之后,在绿地上下了一番功夫。环境大为改观。 沙盘 校医院后的小路 校医院前的假山和庭子 古树保护 一条马路 教三楼前 前“数学楼”前 原绿园小山坡上 科技楼前 主楼前 家属区一角 家属区又一角 绿树丛中小红楼 家属楼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2) ── 新图书馆和新主楼
个人分类: 杂谈|3840 次阅读|22 个评论
印象刘三姐 你印象如何?
tarimriver 2012-12-27 05:16
印象刘三姐 你印象如何?
早就听说过谋子导演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没有机会观看,忽然从网上看到了一些照片,色彩斑斓中
10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学印象——程兄与车
热度 13 xying 2012-12-21 08:20
程兄是我朋友中最有学术精神的人物。我们同学三人曾嫌系里的课浅,除了专业必修之外,都去数学系将他们博士资格要考的几门硬课扫荡一遍,虽然他又加了两门代数的课,多了几个A+,可我们也是全A的过来,并不怎么服气。时隔二十多年后,大家都碌碌无为,他却硕果累累著作等身,这就是坚持专注的力量了。 大凡天下众生平等,有所得必有所失,精于此则疏于彼,程兄学车就趣事多了。 来美第一年,朋友四人700刀合买了一辆白色福特 station wagan,作为耐撞的练兵装备。学员驾照需要求人坐镇,美国人力资源珍贵,大家都想及早独立。所以略等车能走直线,转弯不大砢碜时便去路考。这车大且旧,不敢用来路试。我等由前辈学长指点,租了辆娇小光鲜的轿车,沿路试必经的路线小心走过两遍。第二天着西装,打领带,见考官握手、点头、矜持微笑,作青年才俊状。循例一试轻松通过。得了驾照,腿软软地回车,再由学长帮助把车开回,以后慢慢再练不提。 程兄素来严谨,嗤笑说:“骗人不能骗己,驾车要靠真功夫,岂能以衣帽取胜?” 便装轻身施施然去了。考官见他瘦小跟越南难民似的,严格把关。Bill Gates都说:“警察要是跟了你一百迈,一定会找出你的错来”,况菜鸟乎?自然没有通过。一月后,二试。我们都已是正牌有照人士了,气势就拉开了档次,他还是个学员,心里急呀!路试开始,那美女考官一只脚还在车外,门没关上,车就往前窜了。立马被严词斥回,禁试三个月。 后来终于过了。虽然拿到了驾照,自此纯洁正直的心灵受了伤害,基本功夹生了。一次从我住的门口起步,马达隆隆不见动静,大力一踩油门,撞开顶在后面的停车,横过马路,冲向教堂,腾云驾雾般地骑在石阶的护栏上直至后轮离地。车子居然还无大损,周围人畜也平安,宛如沐浴神恩。大家见了都咋舌道:这冥冥之中莫非真有神灵? 车子骑上教堂护栏后,我们没买保险,只能央求对方了。被撞开的车子只坏了个灯,车主是个工人兄弟。是咱们一个阵营的无产阶级兄弟,好说话。点了香烟,赔了笑脸,诉了苦衷,车主频频点头同意付90美元,Cash。教堂更好说话了。神爱世人,何况我们是穷人,心灵经受着巨大的痛苦,正等待着被拯救。神父笑眯眯安慰说:“Kid, don't worry about it. ” 一切搞定,正庆幸着。车主与教堂的保险公司同时寄来赔款通知,不然法庭上见。欲哭无泪呀!我们来美上飞机时,怀里只有20美元,喝口水都要问一句:这要不要钱的?开学前,饭钱还是向学长借的。每月RA 400美元,除去房租,花销所剩无几,天天省着攒点,还打算给老婆孩子老妈丈母娘扛个电视洗衣机连裤袜口香糖什么的回去。还能这么欺负人?!心里一横,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就这样被吊销了驾照。当然开不了车了。 后来呢?什么刑罚都有个期限不是?不过区区几百刀,自愿受个老美打死都不肯没驾照的惩罚,过了这苦难期,自然又能开了。 好不容易熬到寒假。我们已是有车阶层了,怎么地也要驾车出游。规划了个千里大远行。依最优计算,买了半年保险。带了干粮,清晨出行。刚开出St.Louis不久,车子渐渐无力,直至停在高速公路边上。时值平安夜。我突然想起一个报道,这日子老美个个回家心急如焚,一般是不理人的。一个高速路上抛锚人久呼无应,心寒之下居然开枪自尽了。我们大好青年,虽不至于此,但心也戚戚焉。几个人依在车头正在自艾,突见一车前头刹住,沿路边高速返回,停在我们车前。正是美国雷锋国际援助来了。那人稍稍一查,说: “你们传动箱漏油了,来个人,跟我前去买油。” 高速路上飒然而去。不久沿路边快速倒车回来。哇塞!原来车是可以这么开的!救援见效后,大家塞他20刀,我贡献了幅杭州织锦,我们千恩万谢继续前行。从此我们每天加一罐传动油。经Atlanta, 过Orlando, 游Golden Beach, 达Miami 尽兴而归。 那车子几经风霜,后来折价给曾兄。四年后他当教授,继续让它发挥余热,直到他儿子嫌车太破,要被同学看到就没法活了,拒绝上坐,才完成其历史使命。 三年前我回国途经北京,程兄热情招待,全程亲自开车作陪。那车开得如同灵蛇出洞,小巷也能进,间不盈尺呼啸而过,他风清云淡从容谈笑,直让我佩服不已。程兄只要认真了,什么都不差。
个人分类: 回忆|10078 次阅读|14 个评论
留学印象——Daya
热度 10 xying 2012-12-19 08:00
Daya 注定要成名的。他比我低一届,斯里兰卡人,廋高,面黑,头发稀疏,略有点癞痢。成名的第一个成绩是半年泡上了班上的美国女生。 那白人女孩似乎叫Sunny。年轻,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家贫,老实淳朴。有个哥哥在学校做工能有优惠上学。她原来与我们同级,上课一个月便喊吃力,可怜巴巴地跑来询问。我安慰说:这一级除了你其余四人全部都有了硕士学位,你不过不小心掉进了狼窝,不是你的错。她听了略感安慰,于是病了,留级一年,到了Daya班上。后来不知是认为嫁个学习好的要比自个学来的容易,还是Daya的攻势太犀利,他们很快就出双入对了。Daya弃车买了辆摩托,以利亲密接触。经常听到机车轰然而至,就见Daya顶了个头盔,遮住癞痢,腰板挺直,英气勃勃。女的笑语盈盈,春回大地。联裾而行,黑白相映,好似一对神仙眷属! 第二个成绩就要从资格考试说起。SSM的博士资格考试是早期中国学生的梦魇,浑不似现在青年才俊这么潇洒。我上一届,三人折一,下一级走俩人,每两届必杀一人,愁云惨雾令人心酸。谈教授来国内招生,我去的那届原来所里已有内定。忽闻上届79级的佼佼者已经折翼,大惊失色,改派78级的研究生去!其时,系统所已定了关先生的弟子曾程两人前往,阵容甚强。我们所再被征询者则多有难色,就便宜了我这傻大胆的。 本人一上飞机立与曾程两人签订攻守同盟禁止内战,曰:利益相关者,曰:战略伙伴,枪口一致对外云云。历史证明这是最有价值的一个盟约,那是后话。 资格考试前虽然经过几节课堂与老外较量,心中大致有数。但也怕按名额来划右派,要是被摊上,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了。开试时,见下一届的Daya翩然而入,时间过半便交卷出去。心中不由大喜:垫底的来了,他填了Sunny的缺,也该!第二场,见他又早早的交卷,脸上带笑,浑然没有准落榜者的觉悟。不免有些疑惑。后来知道居然过了! 为了这个考试我们三人已经操练多时。其中一个考古题,依程兄提的正统解法至少要用四十分钟,那就没时间做别的了。本人提出个“瞄”法,猜出一个特征根,其余五分钟内就能搞定。众笑,认为虽不入正解,但对付考试时限也聊胜于无。我们合三人之力,装备了长短奇正利器,居然不敌这个泡妞牛人?这家伙情场考场两不误,真不是一般的剽悍! 后来同盟三人同选了数学系的拓扑,几何,测度五门和我们系的所有课程,联臂而行包揽前列,一路全A直至毕业,倒也罕见对手。一时豪气,顾盼自雄。却也没机会再与Daya PK,也就渐渐忘了。 程兄在Dallas与Daya同事一年,89年回来对我说:Daya很聪明,非常的聪明!未加辅证,但是我信。以程兄之眼界,评点天下目无余子,能当此考语的,一定不是凡子了! 后记: 文章在校友内部论坛贴出后,朋友告诉我:Daya在2006年去世。学术界为他专门开了一个纪念会,斯里兰卡网站上登了一篇文章说:“The country lost one of its greatest sons。” 天忌英才呀!但朋友说:他这一生五十年做了许多人一辈子也做不到成绩,也算值了。
个人分类: 回忆|904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留学印象——牛人
热度 15 xying 2012-12-12 08:38
我在WashU SSM快毕业时,国内来了一对神仙眷属,男的Z气概不凡,女的Y风采动人。呃,其实只有男的是我们系学生,女的攻读比较文学,只是常到我们系探老公。人漂亮到了一定的级别,大家都愿意套点近乎。 Y英语好,漂亮得动人心弦,出去打工时就是优势,很快就被一西餐馆聘为领班。在美国,学生到餐馆当服务生没有工资全凭小费收入,最恨的是吃饭不给小费。那餐馆有一对夫妇每个周末必来,每次来都点很多菜,每次吃过都不给小费。慢慢地吃细细地品,要水添菜轮着把菜谱里吃个遍,喜得老板眉开眼笑,这是金牌常客呀!菜金和税金自然是一分钱都少不得的,少了老板可以叫警察。小费是自愿给的,虽然约定俗成没有理由不给,但不给不犯法。恨得学生们咬牙切齿,背地里都叫他铁公鸡,摊上谁桌谁倒霉。一日,铁公鸡点菜吃了,摸着肚子出去,照例没给小费。 出门时,小Y追到门口,笑语盈盈地问侯:“今天吃得开心吗,饭菜是不是可口?” “很好。” 小Y笑容更盛了:“服务怎么样?” “不错呀!” 漂亮女招待俏脸上一板:“我们服务生没有工资,全靠小费收入。你为什么不给?” 那夫妇尴尬了,讪讪地掏出十刀给她。她拦住:“I don't need your money. I only wanna give you a lesson to respect our jobs.” 那夫妇吃这么一排头肯定是不会再来了。老板找到后堂和大家笑成一团的小Y,还没开口,她把制服脱了:“这是我最后一天在贵店,谢谢照顾!Bye Bye!” 我在系里学习的隔间正对着门。我在邻居车库拍卖处花一美元买了把电热壶,从此中午系里热水不敷供应时,老中便常来我这里喝茶聊天。一日,小Y来找Z不遇,便坐下来闲侃。我问起餐馆的传言,她淡淡地说:“这没什么。Z才潇洒,收到美国学校通知,他都不打开就去踢球了。离上飞机不到两个小时,又不见他的踪影了,雇车到球场拉他上车,汗都没擦,直接就上飞机走。” 我们系博士资格考试十分严酷,每个学生只有一次机会,落马的再无通融,让继续修课补足学分,奉送个硕士学位踢出门。每两年都有中国学生落马。连程兄这样全A、多+、No.1的学生,备考时都辗转难眠,进场前冥目养神,默诵定理。我则狂翻笔记,每个重点再看一眼,为的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不过到了后面几届年轻人,可能没有老派人那种临事而惧的夕惕了。Z是聪明潇洒讲气度的人,博士资格考试自是不俱。笔试过了,剩下口试。导师指定一篇论文,你花几天时间读后在几位教授面前讲述一遍,然后答疑。这一般不是结巴就不是个问题。那天不知道他是通宵打牌还是玩球砸中了脑袋,在陈述时吭吭吧吧,答疑时不得要领,最后E教授不耐烦了,让他在黑板上写出单摆的微分方程。他愣了半晌,粉笔一丢:“这我大学一年级时就会,现在不记得了。” 老辈传下来的经验证明在该夹紧尾巴时牛逼是冒傻气。这要不治一下,教授们怎么能牛?当裁判的容易吗?几个人陪你一个都推了个人的娱乐来考场,只是想根据你的考试,你的口答来做评价,谁有闲功夫查你档案陪你玩? 落马的通知到了,老中同学循例前去安慰。只见他脸色暗了点,情绪倒无大碍。大家说几句没有交集,也就打牌的打牌吹牛的吹牛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半年以后,他忽然神采飞扬地和大家告别,要去MIT攻博,师从一位名教授了。大家议论纷纷时,系里教授周会也顺便讨论了一下这事。一致的结论是:MIT有MIT的选择,我们有我们的标准。他没达到我们WashU的标准!
个人分类: 回忆|18192 次阅读|22 个评论
留学印象——情种
热度 6 xying 2012-12-9 06:38
王君,隐其名,低我一届,他是个情种。女友是国内同窗,一同赴美后在外地念书。他桌上有她放大的照片,旁白手书:“你是太阳,我要像葵花一样守望;你是月亮,我愿像星星与你相伴!” 当时尚兴朦胧,我何曾见过这么热辣直白的语言。多看了几眼,不由眼镜雾起蒙蒙,面红耳赤。他端茶搬椅过来,坐下瞟了一眼坦坦荡荡的,我却讪讪的十分尴尬。 一日,忽知千里之外情敌在逼,他心中鼎沸,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时值博士资格考试,离此不及三周了,生死在此一博。煎熬一夜晨起,怆然环顾问计。我劝他:“男儿当自强,考过再去!” 又苦思一天,决然而走。不久回返, 昂昂然辞学护花去也! 葵花向阳星伴月,终日看望不回头。真情终于赢得美人心。 以后,女友成了太太,太太得了博士,博士像月亮般光彩,他像星星一样的默默相伴。痴情守望,无怨无悔,弃功业如敝履,为我等之所不能。可赞,可叹!
个人分类: 回忆|5558 次阅读|6 个评论
留学印象——治平之学
热度 2 xying 2012-12-8 04:15
这里写几个我在SSM系念书时,遇到的人物。他们不一定惊采绝艳,牛气冲天,声名远播。却因一时一事给我深刻印象。 = = = = = = 第一个人物讲的是一位台湾女生,下几届学妹,姓什么忘了,名治平。成绩惨淡,尚能通关。年轻清秀,但还没美到祸水的级别。其他不甚了然。之所以记得,是她说这名字是治国平天下之意。其气势让我刮目相看。 我当时已修完全部博士课程,也扫过数学系精华课,还不急于毕业,正混在计算机系一二年级大学生里听课。不为学分,只求习得科班基本功的真传。不知她从哪里听到有如此的闲置资源。跑来要求和我一起做机器人课的课题。本人兴趣缺缺,婉拒。但不拒绝与美眉闲聊。她也有谈兴,从父辈壮志,名字寓意侃到衣色服饰,神采飞扬胸中颇有丘壑。当一块钱与五十块唇膏区别的话题谈完,我问:既然这门课对你这么难,为什么还要修它? 她说:这课有用,放在简历里十分添彩! 问:你自己不花功夫学,以后工作要用怎么办? 答:我只要一个硕士学位,列这课程在简历中。以后当经理,雇你们这些学习好的干活就行。我有时间逛Macy‘s去。 立志高远,目标明确,不落俗套。怪不得有的人能当老板,我们只能干活。 她求人不依不饶,谈了Macy's还能返回主题,毫不含糊。目光闪闪,泫然欲涕。我只好指点她另求他人,再加答题得分秘籍才得解脱。 这又是一个能成功做事的优良品质! 后记 2012.12.19 很多人不大理解为什么我这个帖子将这个近乎是坏学生的典型当着人物。我其实在强调明确目标,团队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都以好学生自己完成作业为训,事事都要求独立完成。这当然不能说错,尤其是当学生求知识时侯。但是学习是为了工作,工作时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并不在乎是怎么完成的。很多好学生出来的菜鸟都傻乎乎的埋头苦干,花费了许多时间,没有效率老板也不满意。其实最正确的做法是自己先了解一下大慨,花短时间思考,划出难点和不解之处,再向老板和周围同事求指点,这花费不了别人多少时间也联络了感情,省了不知道多少倍时间。然后自己再花时间在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上。这在公司上叫团队工作风格。在博弈上是合作策略。 传统教导是不求人,这就失去了合作的愿望。合作的人求人,也帮人,让大家都有好处,这就是双赢的艺术了。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前要学会的工作方法。
个人分类: 回忆|5678 次阅读|1 个评论
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集锦(待续)
lily201268 2012-12-5 10:26
1.植草益 2.高小羊 3.申更强 4.施贞洁 5.范坚强 6.范建 7.袁来 8.李子 9.吴健康 10.尤完
2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印象方舟子
热度 6 rbhuang5907 2012-11-30 09:07
  印象方舟子   作者:丁不二方舟   大戏没有结束   自年初开始的揭假大戏至今也未落幕,纵深发展的广度和各种续集令人瞠目 结舌。因自己能力有限,只能作为一名有立场的观众仔细欣赏。除了开始几天的 大战,剧情令人压抑之外,其余多是喜剧。围猎、诱捕、点杀,多少大腕名媛, 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甘当炮灰。场面之惨烈,让我等草民目不暇接,甚至目不 忍睹。不禁引发反思,很多草包,挂个精英的草标,怎么就混成角儿了?背离常 识和逻辑后,胡搅蛮缠、鸵鸟政策、阿Q精神成为挺韩派残存的伎俩。好在神奇 的国家有神奇的土壤,神仙老虎狗各有生存之道,骗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种, 是斩不尽杀不绝的。任何胜利的论断都为时尚早,所以要想全面评价该事件恐怕 也为时尚早。但是我相信,多年以后,当大家讨论一些现实问题时,如果回首往 事,能在这里找到原点。近期质疑派内部又起纠纷,心情有些不快,但不纠结, 因为见多不怪。产生写点东西的想法,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和喜欢方舟子的朋友 说说我对方舟子的印象。   初识方舟子   最早知道方舟子,应该是在批轮子功的时候。跟“四大恶人”于光远、何祚 庥、郭正谊、司马南相比,他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印象不深。后来与一 位从事科学史研究的前辈闲聊,说到方舟子,将其誉为奇才,从此记住了。在 《南方周末》、《中华读书报》偶尔读到他的文章,或揭露伪科学,或介绍进化 论。文笔好自不必多说,打笔仗的本领也粗略有些领教。至此,对方舟子的印象 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学者。直到有一天,2003年左右,读到《方舟在线》这本书, 震惊之余,对方舟子刮目相看。从此认为,他真是一位奇才。   《方舟在线》是方舟子在国内早期出版的一本文集,内容现在知者众多。当 初吸引我的不是《无神论者是什么》,也不是《功到雄奇即罪名》,而是《郭沫 若抄袭钱穆了吗》。因为这篇文章我在几年前就读过,印象极深,但是没记住作 者。此刻重逢,出现在一位科普作家的文集中,着实震了一溜跟头。   《郭》一文发表在1999年第5期的《书屋》杂志上,文中涉及到郭沫若和钱 穆,辩论的对象是大名鼎鼎的余英时。此前余英时对一桩学术公案进行考证,认 定郭沫若抄袭钱穆,方舟子对此进行反驳。当时的学术氛围,很流行降低对鲁迅、 郭沫若等人的评价,抬高对胡适、钱穆等人的评价。为郭沫若辩护是一件费力不 讨好的事,方舟子的“不识时务”可见一斑。本人才疏学浅,没有考据功底,只 因主题好玩,所以耐心读完。说实话,专业内容至今也不知所云,但是文章气势 雄浑,又绵里藏针,如泰山压顶,又丝丝入扣。一篇精深的专业文章,让我这个 门外汉读后如沐春风,畅快淋漓,岂非咄咄怪事,奥秘何在?   对我而言,当时没有条件跟踪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时而想到余英时作为 钱穆的弟子,看到此文后,会怎么反驳呢?读到《方舟在线》,才旧事重提。书 中收录了方舟子关于此事的系列文章,其中《余英时篡改引文诬陷郭沫若的铁证》 是结案之作。犹如一记亢龙有悔,把横跨两岸三地,享誉海内外的大学者、大公 知余英时拍个半死。后来我觉得余英时没有那么红了,不知是否和此有关。再后 来得知余英时对此事的回应居然是“我不愿意跟业余的人计较”。余英时是我所 知方舟子打的第一只大老虎,练起了龟缩功。后来练龟缩功的越来越多,也就见 多不怪了。   《方舟在线》这本书让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方舟子,而《书屋》中《郭沫若 抄袭钱穆了吗》一文应该算是初识。可惜当年,初识方舟子,不知方舟子。不过 要说何时成为方粉,我认为是1999年,上个世纪,上个千年,当然这样的论资排 辈并无实际意义。   后来对方舟子的认识更加全面,更为深入。从博客到微博,从新浪到搜狐。 现实中从未谋面,但是阅读方舟子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经过几年的跟踪 学习,不敢说智商有提高,但阅历绝对是高质量的增强。以方舟子为中心点,省 时省力,扩散出一张大网,弥补自身局限,接触到新的话题和人物。我的经验总 结,阅读方舟子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捷径。   方舟子的对手   方舟子是以斗士的身份出世的,硬度超过10,至今保持本色,难被打磨。是 斗士,就必然有对手。多年斗下来,反对者众多,三教九流,芸芸众生。比较有 意思的是,方舟子被反对者贴上的标签五花八门,甚至自相矛盾。   借用毛主席的话稍作改动:国外无国,帝国主义,国内无派,千奇百怪。要 想知道中国有多少派别,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看看方舟子被反对者贴上的标签。经 过合并同类项,比较典型的有四种:五毛、汉奸、传统文化消灭者、科技创新杀 手。在中国能同时获得这四种称号者,恐怕只有方舟子一人,算得上是另类光荣。   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一点也不奇怪,至少要比上中下进步很多。按方舟 子的言行,本应是自由主义派,在中国语境是右派。但方舟子好像已经被摘了右 派的帽子,现在所属的派别被叫做“科学派”。在成熟国家,科学派一般不参与 左右之争,提供专业意见是首要任务。要论斗争对象,则保持向落后传统文化宣 战的传统。所以无论左和右,只要涉及无知、愚昧和谎言,都是科学派斗争的对 象。   在中国,左派、右派、传统派、创新派,可以简称为“一左一右,一老一 新”,都是社会多元化不可或缺的派别。但是它们派生的极左、极右、否定现代 化的极端传统派和伪科学派为了生存,将无知当有知,将愚昧当聪慧,将谎言当 真相,并且大行其道。如此现状,自然将科学派逼成了一个参与社会纷争的主要 派别。因为在方舟子的眼中,这些都是假货,都必须揭露、批判。反过来,方舟 子就被贴上了甚至是政治色彩浓厚的各种标签。   评书中说:双拳难敌四手,好汉害怕群狼。方舟子能被他们打败呢?   方舟子的后台   只有反对者,没有支持者,方舟子是不能在中国停留的。支持者能算是方舟 子最大的后台吗?只能说从某个角度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因此靠比较人数来决定 胜负,那是选举或选秀,不是打假。如果极端地说,方舟子在国内一个支持者都 没有,他是否会输呢?标准答案是不会。因为方舟子另有一个超级的大后台。   这个后台无权、无钱,但是传承有序,能够为方舟子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说白了就是知识,再狭义一些,是科学知识。自古希腊泰勒斯开宗立派,亚里士 多德初建架构,到哥白尼引爆科学革命,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 只是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这么一群人,为了求知而求知,构建出庞大精密的科学 体系。想打败这个大后台的人,恐怕要先放弃自身“人”的定位。前苏联批判孟 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中国文革期间批判相对论,都是动用国家力量来和科学 作对。结果如何呢?除了丢人现眼,一地鸡毛,最后空留笑谈。   不能绝对地认为方舟子完全代表科学,但方舟子绝对是在运用科学中最精华 的部分在战斗。反对者小看方舟子,以为打败一个肉身很容易,看不到他的后台, 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方舟子的能力   科学知识是无私的、公开的,有条件掌握科学知识的人远远多于掌握科学知 识的人。方舟子作为科普作家和打假斗士,能够脱颖而出,源于中国的特殊环境 和一系列的个人因素。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中国暂不多说,只谈谈 方舟子的个人能力。   方舟子智商高,爱学习,文笔好,知识结构全面,是难得的通才。尤其能对 科学方法,包括逻辑论证和实验验证的娴熟运用,所以综合分析能力极强。更为 突出的是,方舟子借助网络化时代的检索功能,练就了超强的信息定位本领。对 信息的解读是分层级的,信息是点。初级是将信息定位于一条线上,定位于面高 级一些,定位于体又高级一些,就是常说的立体思维。方舟子不止于此,仰赖于 他的知识结构,还能加上时间轴,四维定位。这是最高级的思维方法,犯错率较 低,同时保证纠错率极高。   被方舟子打过假的人,就事论事,有道德底线者一般不再出声,无底线者只 能造谣抹黑。此时方舟子冷静的头脑、强大的心脏开始发挥作用。这种钢铁般的 意志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   有仁人之心者众,能做到侠之大者却少。骗子一拨一拨地换,斗士只能永立 潮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世间万象,唯真不败。这就是方舟子常胜的秘密。   方舟子的困境   方舟子是常胜将军,并不代表一帆风顺。方黑另说,一般反对者在技术上无 能,只好诉诸道德谴责,或指责其方式方法,包括部分支持者在某些方面也有微 词。如果多了解一些科学史,可能会释然。不妨将方舟子的艰辛经历视为科学发 展坎坷命运的缩影。   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不当权益偷偷运作,还有各种传统文化的糟粕 在作祟。归根结底,利字当头,资本对社会的负面侵蚀相当严重。蝇营狗苟之徒 依然逍遥,“青蝇绝响”之日难以很快到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春风化雨也 非一日之功。对此方舟子也偶尔流露出无奈,但转瞬即逝,很快恢复斗士的本色。   影响力增大后,方舟子个人生活的状态变化极大,对此他只能无奈接受。偶 尔出国旅游,放飞心情,享受不受关注的自由,已成奢侈。因为回到国内,就不 方便随意走动,活生生被憋屈成一个中年宅男。   作为读者,我还能够感觉到方舟子博客和微博的变化。遣词造句愈发谨慎, 平铺直叙渐多,嬉笑怒骂渐少,萧峰的身影盖过了令狐冲。不能再淋漓畅快地骂 人、损人,恐怕是方舟子成名后的最大个人损失。这得减少多少乐趣。   方舟子的朋友   昨天的朋友成为今天的对手或形同陌路,被很多人视为痛苦,而对于方舟子 似乎是家常便饭。当然这其中绝大部分是自作多情,将“我的朋友胡适之”的故 事套在方舟子身上。方舟子与当年引他回国、共图科学大业的“京城四条汉子” 都能决裂,更别说那些只在某件事上观点一致的所谓朋友。今日同台,明日对台, 是每个人的自由,何必强求?至少方舟子没有强求他人。他不是政客,不是商人, 不是领袖,更不是大旗,不需要用利益输送、人情世故来维系一个个圈子和同盟。 不能理解方舟子的交友观,只能怪自己三观之外的科学观修为不够。   方舟子的社会定位   方舟子自己定位是科普作家,民间称其是“打假斗士”,都不足以概括其为 中国社会进步立下的功劳。在中国的语境下,提前授予“思想家、革命家”的光 荣称号也不为过,只是略显搞笑。如果称方舟子是“教育家”,应该比较恰当。 当然不是孔子式的教育家,而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教育家。   封闭时的中国成就孔子为教育家,如果今天还亦步亦趋者,只能沦为腐儒。 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求真精神曾经照亮古希腊,引燃文艺复兴,是当今中国最为 缺乏的。方舟子仿佛是亚里士多德的跨时空传人,正在传递这一把火,科学之火。   中国是全世界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独立自主的国家,高质量的民主制度只能内 生,不能外赐。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没有科学基础的民主是不能想象的,而 劣质民主是中国不能承受的。在中国,想推动民主的人士如果不与科学结盟,仅 靠东拼西凑的道德优越感打拼,是死路一条。因为没有理性的真实做土壤,结出 的善与美徒有其表,都是恶果。   方舟子没有固定职业,却在勤奋工作,并且成果显著。越来越多执着于理性 真实、兼具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正在成长。方舟子辉煌不朽的传奇没有结束, 还在继续。我能有幸成为见证者之一,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XYS20121127)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2829 次阅读|17 个评论
“王的盛宴”——邓蜀生九旬文集出版座谈会印象
黄安年 2012-11-27 07:46
“ 王的盛宴 ”—— 邓蜀生九旬文集出版座谈会印象 转杨玉圣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1 月 27 日 发布 ( 按 : 杨玉圣: “ 王的盛宴 ”—— 邓蜀生九旬文集出版座谈会印象 , 原载学术批评网 2012 年 11 月 26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4515type=1002 本会与会者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安然博士,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36150 凡 《从战地到史林》的一书撰稿人、美国史研究会的会员均享有六折优惠购买。) ************************************************ 2012 年 11 月 25 日 上午,由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乔还田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黄安年教授策划并主持的《从战地到史林 —— 邓蜀生九旬文集》(黄安年编、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年 10 月第一版)出版小型座谈会,在人民出版社四楼会议室举行。 邓先生的 “80 后 ” 老同事和老朋友 ——89 岁的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惠卿先生, 85 岁的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庄浦明先生, 84 岁的中国韬奋奖获得者、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吴道弘先生, 82 岁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新华文摘》原主编、中国古代史专家张作耀先生以及年逾八旬的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杨柏如先生和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陈有如先生,与邓先生同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曹德谦先生,年逾八旬的商务印书馆编审方生王良碧夫妇,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先生以及该社吴承琬编审、吕异芳编审、张秀平编审、李春林编审、李正平处长、孙涵主任、杨美艳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黄柯可、孟庆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前理事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部秘书长李剑鸣,美国美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满运龙,《世界知识》杂志主编徐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启祥,中国法制出版社前社长祝立明,参加了本次规模不大、但气氛热烈的研讨会。本次座谈会,没有邀请媒体的朋友,惟一例外的是和邓先生同乡的《新京报》名记者张弘,但他也是以邓先生 “ 小朋友 ” 而非记者的身份与会。 因为时间局限,发言者开始时每人每次限定八分钟,后来则是五分钟,但最后留给邓先生致辞的时间仅有十来分钟。其实,在这样的场合 —— 既是祝福邓先生九十华诞,也是祝贺邓先生九旬文集出版,若能给邓先生留出半个小时,让这位饱经沧桑、心直口快的文化老人,畅谈一下他的人生传奇、人生感悟,对于吾等后辈而言,更是难得的一种人生教育。 在我的印象中,几位老先生的发言,非常到位。曹德谦先生说:过去一个礼拜,他一直读《从战地到史林 —— 邓蜀生九旬文集》,给了他很多启发。他认为解放前有张元济、王云五等出版老前辈,但之后就断层了; “ 文革 ” 开始后,出版界成了 “ 一个大的垃圾市场 ” 。邓先生 “ 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干净的、富有正义的园地,非常了不起 ” ;这得靠人品,要有人格,要说真话,邓先生做到了;还得有才干,有能力,有真才实学,邓先生是 “ 出版界的马未都 ” 。迄今关于美国问题最权威的六卷本《美国通史》,是邓先生编辑和出版的, “ 是很了不起的。 ” 最后,曹先生引用武汉大学百岁老教授、《美国通史》主编之一的刘绪贻先生的说法,称赞邓先生对学界的特殊贡献: “ 说我老有所为,大体不会离事实太远,但其所以如此,除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背景外,要是没有人民出版社邓蜀生编审的大手笔,这种学术界的 ‘ 良辰美景 ’ 是不可能出现的 ” 。 和邓先生相交六十多载、当年一起落难为 “ 老右 ” 的庄浦明先生,着重强调了 “ 邓蜀生道路 ” :作为复旦新闻系的高材生,邓先生在民族危机关头,投笔从戎,参加远征军,做战地记者、翻译和编辑;在上海做记者时,通过采访中共人士等,参加地下党活动。其中,在全面内战即将爆发前的一次采访活动中,邓先生从《新民报》记者钱辛波那里获悉国民党即将把中共代表团驱赶出国统区、进行全面内战,遂将此情报透露给中共代表团,故后者有序撤出,毫发未损。但对于这一点,邓先生从来没有和人说过。后来,当时在办事处工作、后任周恩来秘书、曾和庄先生住一个宿舍的韦明说,邓先生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为此曾不止一次地对庄先生表示: “ 老邓只做不说,我很佩服,但历史应该记上一笔。 ”1949 年后,邓先生到新华社工作,在抗美援朝运动初期,他 “ 以超乎一般人的职业敏感,写下了一篇名闻天下的好文章:《美帝战略上的弱点》 ” ,以 “ 邓超 ” 的笔名发表于《世界知识》,不仅新华社稍加压缩后全文广播、各大报纸均在显著位置刊发,而且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作为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最早的三名成员之一,邓先生也做出了特殊贡献。庄先生披露: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就是邓先生根据志愿军分社来稿中的素材压缩、润色后编发的,后由周巍峙谱曲,当时唱红全国。此事是当年邓先生与庄先生闲聊时透露的,包括很多老熟人、老朋友对此均不知情。 1957 年,仅有十几个人的《时事手册》编辑部,以莫须有的 “ 反党小集团 ” 的名义,竟然将七人打成 “ 右派 ” (其中邓先生被打成 “ 极右派 ” )。但是,无论是做新闻、出版还是搞研究, “ 个人奋斗,成名成家 ” 的 “ 邓蜀生道路 ” ,都是正确的;因此,小邓先生五岁的庄先生表示:要跟着邓先生,坚定地走 “ 邓蜀生道路 ” ,闯百岁关。在给《从战地到史林》写的祝贺文章《跟着邓哥迈开老步闯百岁关》中,庄先生深情地表示: “ 老邓是我们的老大哥、老朋友、老同事,风雨同舟六十多年了 ” ;并热切期待着为邓先生 “ 办百岁宴。 ” 曾和邓先生一个编辑室共事三十多年的吴道弘先生,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编辑出版家,和邓先生一样,还是一位有口皆碑的老书评家、著名书法家。吴先生表示,当年批 “ 邓蜀生道路 ” ,是完全错误的; “ 从战地到史林 ” ,就是学者型编辑的邓先生开辟的 “ 邓蜀生道路 ” 。无论干哪一行,邓先生都非常敬业,不卑不亢,身体力行。收入九旬文集的邓先生的《说说心里话》,是 “ 最动人的 ” ,值得从事编辑工作的好好学习。 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北大美国史研究生、后在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美国早期史博士学位、现在主要从事国际法律实务的满运龙博士,以一个美国史 “ 逃兵 ” 的身份,向邓先生的九旬华诞及其丰功伟绩表达由衷祝贺和敬佩的同时,还将邓先生当年责编《当代欧美史学评析》一书时与他的全部来往信件的复印件,送了一份给邓先生(蒙运龙雅意,也馈赠了我这个小师弟一份;同时,运龙还 “ 奖励 ” 了一把高级剃须刀给我)。同时,运龙也对剑鸣承担本来是北大齐文颖老师应承、运龙等参加编写的《美国通史》第一卷表示了真诚的感谢:该书由剑鸣一人独著(其他五卷均系多人合作、某一学者 “ 主编 ” 的模式),即《美国的奠基时代》(增订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运龙认为,该书是目前国内关于美国早期史研究水平最高的一部; 1985 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后,运龙开始参与写作第一卷,并写了几章,但很快就到哈佛大学访学,旋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感到书读得越多,就觉得知道得越少,不敢轻易下笔,也就没有如期完成任务。因此,在真诚感谢剑鸣的同时,运龙作为齐老师的大弟子,也以他本人的名义并代表齐老师,向邓先生表达歉意 。 我本来是不想说话的,因为一则担心这种场合未必能把握好说话的分寸,二则我已提前写好了书面发言稿(《向邓大人致敬》),而且还把包括该书面发言稿的在内的相关文章(《邓蜀生和他的人生传奇 —— 写在邓蜀生先生九十华诞之际》《祝福邓蜀生先生》《道德文章有口皆碑 寿比南山青春不老 —— 美国史同仁祝贺邓蜀生先生生日》《一个美国史研究者的足迹 —— 评邓蜀生著 美国历史与美国人 》《从移民的视角探索美国 —— 读邓蜀生著 美国与移民 》以及杨肯的《从一本书看邓蜀生先生的出版家风范 —— 就 当代欧美史学评析 出版往事访满运龙博士》》,辑订成册(还用写了一个简短的 “ 玉体 ” 书法 “ 题记 ” 置于卷首: “ 适逢邓老蜀生先生九十华诞暨《从战地到史林》出版座谈会双喜之际,谨将拙稿辑印成册,呈献邓老,以志贺忱,并表敬意 ” ),呈邓先生笑纳。不过,当我听到庄浦明先生后来提出人民出版社应该出版《邓蜀生文集》的倡议时,我即举手示意,请求发言:我表示完全赞同庄先生的建议,即人民出版社出版应编纂出版邓先生包括五十年代在内的相关论著的《邓蜀生文集》。邓先生作为新闻记者、编辑出版家、历史学家、书评家,在人民出版社是独一无二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邓蜀生文集》,也是对人民社最好的形象广告之一。 我认为,我们这个人数不多的座谈会特别有意义,尤其是和邓先生共事几十年的人民出版社的同样是德高望重的五位老前辈、和邓先生同龄的曹德谦先生,也来参加聚会,这说明了邓先生在同辈友人中的特殊威望。因此,我向邓先生以及其他前辈鞠躬致敬。我正好小邓先生四十岁,自己曾有机会和一些老前辈有交往或者书信往来,但在我的心目中,邓先生乃道德文章第一人。我引用前述书面发言中的一段现成文字,向邓先生表达自己的由衷祝愿: 邓先生虽年逾九旬,但除了视力有问题外,是我结识的 “90 后 ” 文化老人中身体最棒、心态最平和的一位长者。我近来关注文化老人健康长寿之道,经对 1979 年迄今中国人文社科界长寿老人的资料梳理,初步总结出如下三个带规律性的现象:第一,就总体而论,人文学界的长寿老人要比社会科学界多;第二,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各学科在内,与 “ 史 ” 有关的学科,长寿老人最多;第三,单就史学界而言,从长寿学人的总数看,按专业划分,尤以研究魏晋以前的中国古史(其中以已故的何兹全先生为代表)和美国史(其中以健在的刘绪贻先生为代表)的人居多。就后者而言,以邓先生目前特有的健康体魄、淡泊名利的平和心态、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我相信,邓先生完全可以秉承美国史老人长寿的 “ 学科基因 ” ,像刘绪贻先生那样,创造另一位健康老人的人生奇迹。 最后,我也对在场的祝立明社长提出了一个不怎么中听的意见,即《从战地到史林》的一书定价实在太高(每册 160 元人民币);据说美国史研究会的会员可以五折优惠购买,但每册也高达 80 元,何况我本人早就不是该会会员了,还享受不到五折的优惠。一本不到 46 万字的文集,有如此高得离谱的定价,显然不利于本书的传播;对于自费购买本书的读者,是一个心理极限的挑战。再说,尽管出版社如此高定价,但对作者又无稿酬。对于中国法制出版社这样一个 “ 不差钱 ” 的出版社来讲,出版本书,固然是为邓先生做了一件好事;但对于自掏腰包的 “ 挨宰 ” 的读者而言,则肯定不是喜讯。 印象中,我是倒数第四个发言的(倒数第三个是孟庆龙先生,倒数第二个是祝立明先生;倒数第一个,也就是最后一个,是邓蜀生先生)。邓先生在不到十分钟的发言中,以他一贯的谦逊表示:今天这么热烈的会,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因为他本人不希望举行这样的会,兴师动众;座谈会这么大的招牌,夸张;本来有一个给邓先生献花的仪式,而且花也买了,但邓先生不要,表示人民社 90 岁的老人有十位,不能搞得太张扬。邓先生说:他非常高兴,但也感到难为情;朋友们的发言, “ 有溢美之词,有的太夸张了 ” , 2006 年以后他基本上就自我封闭了; “ 有些事情,是真实的,有的是不太真实的,抬得比较高 ” ; “ 出文集,千万不可,小范围谈谈还可以。人民出版社是何场所?(这块牌子的)份量是很重的 ” 。邓先生表示: “ 不找人民社的麻烦,牌子太大;(出文集的话,)挤不进去;挤进去了,也难为情 ” 。邓先生还对在场的老社长张惠卿先生表达谢意,认为这位老领导过去给了他 “ 很大的庇护和帮助 ” ;还有已经故去的老社长王子野先生,也是如此,当年在《历史研究》发表第一篇美国史论文《威尔逊与中国》时,就给予了直接的支持。现在的时代进步太快了,年轻编辑要与时俱进, “ 要学也不能学我,我只是在小的历史博物馆里占(微不足道的)一小点滴 ” 。邓先生还豁达地开玩笑说: “ 闯 ‘ 百岁关 ’ ,只能是个幻想;能再活个一两年,就不错了 ” 。邓先生最后感谢各位老少朋友,表示他非常感动, “ 溢美之词,记在心中,作为鼓励 ” 。 午饭,是人民出版社在娃哈哈酒楼请的。我凑巧和该社历史与文化编辑室杨美艳主任邻座。其实,还在座谈会开始前见面时,我就已经很愧疚地向杨主任道歉,因为她 2006 年出面约我为其策划、责编的大国国别史系列撰写美国史(与《英国史》《法国史》等其他国别史书名不同,我主张用 “ 《美利坚合众国史》 ” 并获得同意)一书,但我一直未能如期交稿;虽然早就过了《出版合同》约定的交稿期限,但杨主任一直宽容相待。直到吃午饭时,又说起此事,因为自己分身乏术,而且想写好但短期内又难以如期完成,故和杨主任建议:能否请另一位更合适的作者承担《美国史》的写作任务?见杨主任未持异议(估计这位本家已经对我的拖拉本就不耐烦了,只是不好意思直说而已),故趁机向她推荐了某著名美国史前辈,杨主任予以认可。于是,我也就终于卸下了这个包袱,如释重负。这可谓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一个额外的特殊收获。其实,该大国国别史系列最初筹划时,邓先生即推荐由我来写美国史,但我觉得自己并非最合适的作者,遂向邓先生推荐好友、南大任东来教授,估计之后是杨主任出面和东来联系,据说东来也曾一度应允,但后来不知何故,终于还是未成,故又再找到我。事实上,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邓先生即曾约请已故北大罗荣渠教授写一本《美国的历史与文明》,罗先生 1985 年起也写了一部初稿(后由我根据其手稿整理而成《美国历史通论》,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罗荣渠文集》之五《美国历史通论》,见该书第 3-185 页);但因为罗先生此后专心致志于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开拓性研究而搁置。当初我之所以愿意撰写《美利坚合众国史》一书,其初衷之一就是实现邓先生向罗先生约稿的这一夙愿,拟从 “ 合众为一 ” 、 “ 文明史 ” 、 “ 现代化史 ” 这三个视角,重新解释美国这一现代国家的成长史。不过,对于《美利坚合众国史》,还是只能留待以后,再从容为之了。在此,也顺带向杨美艳主任特别道歉,并对她的信任、宽容和理解表达特别的谢忱。 午饭后,先送曹德谦老先生(早晨也是我去接的曹先生)回府。曹先生刚自美返京未久。这位笔耕不缀、闲不住的九旬老人,在接他时,交给我一本已写作经年、刚刚在美期间完成的新书稿 —— 《 20 世纪 12 位民主先知》(分别是印度的莫汉达斯 • 甘地,南非的纳尔逊 • 曼德拉,美国的马丁 • 路德 • 金、吉米 • 卡特、富兰克林 • 罗斯福、埃莉诺 • 罗斯福,俄罗斯的格奥尔基 • 瓦连廷诺维奇 • 普列汉诺夫、米哈伊尔 • 戈尔巴乔夫,捷克斯洛伐克的瓦茨拉夫 • 哈维尔,中国的孙中山、胡适,古巴的菲德尔 • 卡斯特罗),并嘱我为之作 “ 序 ” ;我和曹先生说:作 “ 序 ” 是不敢的,但写一篇读后感的 “ 跋 ” ,则是应该的。 送完曹先生,又送剑鸣。路上闲聊,其中谈到卸掉写作《美利坚合众国史》的包袱后,想在最近几年集中精力研究和写作《第一个宪政共和国的创建》。这些年来,除了业余写小说、画画外,剑鸣一直是对独立前后的美国民主史进行深度研究;期间,我提到读剑鸣的文章时获悉美国早期史泰斗 Gordon S. Wood 教授的一本新书,剑鸣说他手头有一副本,而且是精装本,即 The Idea of America: Reflections on the Birth of the United States ,并表示可以转赠给我;剑鸣还说,他还有一本普林斯顿大学 Sean Wilentz 教授的关于美国民主发展的新书,即 The Rise of American Democracy: Jefferson to Lincoln ,也可以把副本送我。于是,就意外地得到了这两部好书(后者曾获班克罗夫特奖、普利策奖)。剑鸣美其名曰: “ 宝剑送英雄 ” 。 “ 英雄 ” ,固不敢当,但此二书皆为 “ 宝剑 ” ,当无疑义。这也是参加邓先生九旬文集座谈会的又一意外收获,故不能不记也。 据说,记者乃 “ 无冕之王 ” ,那么,作为复旦新闻系科班出身的新闻出版界的老前辈,九旬老人邓蜀生先生自然为当之无愧的 “ 王者之尊 ” ,借用陆川导演、吴彦祖等联袂主演、即将于本月 29 日起公映的《王的盛宴》的片名,本次邓老九旬文集的座谈会,亦可冠之曰 “ 王的盛宴 ” 。这也就是这篇印象记题目的由来。 2012 年 11 月 25 日 深夜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首发 2012 年 11 月 26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4515type=1002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四方:南宁印象——有气无力
jlrlmylt 2012-11-15 23:01
在国人的印象中,作为一个老少边穷地区,广西首府自然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出人意料的是,除了独特的热带风光以外,街道之宽阔、城市之繁华、别墅之高档,丝毫不比六朝古都的南京逊色。 自然,最吸引的是,南宁独特的热带风光了。高大的椰子、浓郁的荔枝、婆娑的芒果自是令人惊奇,荔园山庄人工湖中自由徜徉的黑天鹅更是给这个中央首长下榻的 5 星级宾馆增添了几分人气。一年四季长青,给很多来自冰天雪地与会代表带来另一份惊喜。 学术会议并无多少可圈点之处,照例是省区和中央部委领导讲话、专家发言、小组讨论、论文评选、宴会招待,一切进行得有板有眼。只是本次全国 4 年一度的会议与会代表之多,出人意料的是,近 3000 代表同时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南宁,致使该市会议中心附近所有星级宾馆全部爆满。会议主会场——宁静的荔园山庄到处挤满手持相机、胸挂代表证的专家、教授。因为领导出席,为保卫首长安全,自治区的武警也纷纷出动,个个如临大敌,拉起了警戒线,把一个美丽的避暑胜地折腾得鸡犬不宁。 自 然,对于这次消耗自有资金数千元的学术交流机会,专家代表也十分珍惜。大会发言,展示实力;同学见面,共叙友情;陌生人交朋友,联络感情。每次出席这样的会议,自己总是公私兼顾,会议期间捎带角地旅游一番。市区是必须要逛的,感受一下城市的脉搏,自然,环城大巴是最经济实惠的游览方式的。大学也应该看看,毕竟自己是个教书匠,很想领略一下异地他乡的校园风光。由于时间紧迫,仅仅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了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 2 所高校。南宁最具特色的景点是邕江岸边的国家 4A 级景区青秀山。登山观景,观音禅寺、中泰友谊园、东盟友谊园并无多少卖点,倒是苏铁园、热带雨林景观值得一览。 同学见面,旧话自然不少。时光流逝,人生无常。昔日的同学当中,从政者有之,经商者有之,坚守清贫岗位者有之。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多年的打拼,大都遂了当初的愿望。庆幸的是,同年级 150 人当中,除了 2 位英年早逝的同学外,尚无生活无着、饥寒交迫的同学。曾记得,当年硕士毕业的时候,一位因前途无望、终日把酒当歌的学兄,今日已经登上了副厅的宝座。临毕业时,这位学兄给自己留下珍贵一言:明天不可知! 坐出租车去机场的路上,与的哥谈起南宁印象:城市繁华、灯红酒绿的表象之下,是衰败的农业、不景气的工业、高涨的房价、为生活奔波的普通市民。记得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无事可做,于是餐饮、色情、博彩业蓬勃兴起,带动城市在一派灯红酒绿中繁荣兴旺。回国一年多了,因学习工作的需要,自己的足迹遍及东北、华北、华南、华东,所到之处,从穷困的国家级贫苦县到繁华的都市,到处是繁华的城市、不景气的经济、日益增长的失业大军、蓬勃的色情和博彩业。难怪出租车的的哥将其称为“有气无力”的中国经济。 由此,自己时常想起安徒生笔下的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固然,揭穿谎言的小女孩可敬。可是,众多麻木的看客,心里又何尝不是心知肚明呢?他们的麻木,其实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改变不了环境,干脆就闭上眼睛,把环境想象得美好一些吧!
个人分类: 走四方|3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孟加拉印象: 蜜蜂和人
热度 3 beepro 2012-11-4 12:54
看来英文就没有人发表讨论? 那我翻译一下啊。 在孟加拉支边2周。 这是一个大概的总结。 以后有时间再发每天的情况。 1. 这是一个王子建的一个城堡 Lalbagh Fort, 建于1678. 在这个废墟的门口, 我发现大蜜蜂在采蜜(见 #5). 2. 当地人用瓶子喂蜜蜂糖浆。 3. 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在采水。 这是在一个盆子里面放了水, 里面放上植物(水浮莲?)。 4. 他们不知道他们有大蜂螨(台湾叫蟹螨!)(Varroa destructor)。 我教他们如何用粉糖去将螨从蜜蜂身上搞下来。 5. 大蜜蜂(Apis dorsata)在采花。 我不认得这个植物。 后来在吉隆坡也发现这个。 6. 后来在我住的地方 (Proshika 的总部)发现大蜜蜂在采一种唇形科的植物的花。 叶子有点像紫苏。 但是不是。 后来发现, 估计是同一个蜜蜂, 天天早上来采, 让我拍。 她6点来,9点以后就没了。 7. 美女补席子。 8. 市场上2个男人在快乐着。 8. 路边的妇女和小孩, 估计在等巴士? 9. 我每天6-7点去散步, 当地朋友一起, 这样我拍照时也比较方便。 他们主动要我拍。 有时是朋友叫他们让我拍。 这里有2-3家人。 10. 2个上学路上的小孩。 11. 三个女孩在一起玩儿。 我在里面吃饭。 用长镜头拍她们。 她们好象又害羞, 又想让我拍。 12. 牛也坐漂亮的卡车。 他们喜欢鲜艳的颜色(好色!), 连卡车上面到处是画的不同东西。 13. 全国各地都很多的人力车。 我坐了一次到城里。 6公里, 2个人, 一共25美分! 另一个人坐巴士, 更便宜。 2.5美分! 14. 路比尼泊尔还烂。 15.那天我去看3个蜂场, 智勇350公里, 但是坐了8 .5小时的车! 在这里我们馅住不能开了。 来了2个村民, 推我们的车出来。 要给他们钱。 不要。 最后拿了。 每人25美分。 另外一个地方有小孩晕倒(下次给片片), 好多人帮忙, 洗头, 电话。 看来民风比内地好!
个人分类: 国外|3803 次阅读|5 个评论
20121021我发现我喜欢大城市--郑州之印象
热度 1 wangef 2012-10-29 12:07
郑州是我去的第一个大城市,它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三多”:人多、车多、红绿灯多。所以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那么的美好。坐大巴车从家到郑州路程要四个小时,进入市区后就要占了一个小时。在郑州还见过汹涌而来的学生流和下班流。火车站汹涌的人潮中,一下子迷失了方向。 这次为了避开市区拥挤的交通,我选择了火车到郑州。这次的体验,让我发现我开始喜欢上了郑州火车站 -- 大城市带来的便利。郑州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火车站,没有之一。今天本来到了本想到了郑州再买到西安的车票,上午上网一看,下午到西安的动车车票都已售罄。高铁太贵,快车时间长,那就要火车上过夜,第二天才能到西安。 到了郑州火车站,车站如此之大,很多人就在甬道上等候,省去了出站再进站转车的繁琐。一个想法跃进脑海,我何不直接上车,然后再补票。大站就是大站,人流多,你在地下的通道停留根本没有人过问。第一次没有票上车,心里还有点紧张。幸好是动车,车厢门口没有查票的人。上了车,呵呵,我喜欢和谐号,我喜欢郑州火车站。 在车上,想起郑州的烩面。虽然《舌尖上的中国》没有河南美食,不过河南的烩面还是很好吃的。河南的烩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的担担面、武汉的热干面和兰州的拉面称为中国的五大明面。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旅行中不能错过的就是当地的美食,下次有机会再回味郑州的烩面吧。
个人分类: 旅行|895 次阅读|1 个评论
苏州印象
热度 3 yuewenzhu 2012-10-23 13:16
苏州印象
“十.一”去杭州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顺道去了我向往已久的苏州。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和杭州的高楼大厦以及都市繁华相比,我更喜欢苏州青瓦白墙以及温婉闲适。素来我骨子里一直流淌着文艺青年的气息,之前总是幻想有一天背着背包,流连于江南小镇,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或者在雨季撑着油纸伞独自走在狭长的小巷,体验它的闲适幽静,抑或坐着瘦瘦的乌篷船,感受她所散发出来的精致和玲珑。。 由于“十一”游人众多,像拙政园,狮子林这样出名的景点都是人满为患,在去的第一天就深刻体验了一个人口大国给我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各方面的冲击。于是第二天就选择了游人较少的一些街道,一些更贴近当地人们生活的街区,真正体验他们的古朴的民风。虽然人多,可是我依然喜欢这里的园林,深深的回廊承载了多少家族旧事,爱恨情仇,悲欢荣辱。不过一座园林,见证了多少历史沉浮。每一粒泥土,每一滴池水都在讲述一个个缠绵悱恻的故事。 然而,最爱的还是这里的古巷,在旭日初升的早晨或夕阳弥漫的黄昏,沿着青石板的小道,双手抚着斑驳的古墙壁,看墙上青苔点点,心慢慢的就静了下来了。无论是墙壁上的爬山虎还是破碎的砖石,都是历史的沉淀。苏州古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刻上了时间的印记,写满了沧桑,我爱极了这种沧桑的美。 小时候看《花样年华》,记得有句很经典的台词“那些消失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短短两天的走马观花,我只能说我仅仅触摸到了苏州的肌肤,对于苏州的精髓和韵味我无法体会的到。对于苏州之行,只能说是意犹未尽。 1 山塘 2 古巷 3 园林 4 园林 5 虎丘 6 各色水果 7 好吃的
个人分类: 品味休闲|3506 次阅读|4 个评论
印象蒋叔
热度 9 Furaibo 2012-10-22 18:39
印象蒋叔 蒋叔网上发广告,说要来青岛宣传动物解放。终于在青岛大学东校区见到了蒋老师(后面的真人都用蒋老师),还是很激动的,这还是我第一次和网友见面呢。暂且放下这个不表,先说说对蒋叔的印象。 一、网上的蒋叔 蒋叔在科学网上是以“繁体字”Debut的,随后就开始了其最有代表性的梨花体叨叨念。起初蒋叔文章的点击率并不高,这一点,好像还被鬼王嘲笑过似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点击量飙升,都让我有些怀疑蒋叔是否动用了什么高科技手段。后来想想,蒋叔文章虽短,还是挺“有料”的,对评论的回复很认真,这也许是他人气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吧。 我也是叨叨念的“受害者”,吃肉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蒋叔。后来,干脆决定:中午在学校吃饭时,全部素食。有一次,叫了一份“豆角”,师傅给我打了一勺子,里面竟有一大块肉。我赶紧说,“不要那块肉!”,师傅看了我一眼,顺手给我加了不少豆角。嘿嘿,小赚了一把。 二、书中的蒋叔 接触蒋叔的书还是得从他在我的一篇博文后的留言说起,他推荐我读《动物福音》。于是,我从当当网上一起订购了《人天逍遥 :从科学出发 》。两本书拿到手,首先感受到的是印刷质量的差距,科学出版社的《人天逍遥》给人一种安稳厚实的感觉,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动物福音》,小小的版面,给人一种冷冷的单薄感。现在,两本书都已经读了一遍,至于书中的蒋叔印象,刘洋的博文《从信仰走向文明》说得很好。 很高兴收到蒋叔的书《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打开看的第一感觉,是感觉到和蒋叔的差距——和在博客上的交流完全不同,也许是面对纸质的书,我总怀有某种敬畏会细读;对于博文,则习惯浮光掠影——暗自庆幸的是,还能感觉到差距。我告诉蒋叔,这书值得工科的人手一本,蒋叔说送我书也不该这么捧他;但我当时没告诉他,其实我说的是真心话。 粗看《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感觉蒋叔也许希望在科学的审慎与人文的热情之间走出一条平衡之路;如罗素提到:“审慎对热情的冲突是一场贯穿着全部历史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我们不应该完全偏袒任何一方。”。我作为一个工科人,理解审慎容易,但包容热情,则可能有困难——相信这也是很多工科人的特点,或者说缺点。所以说蒋叔的这本书,值得工科人静心的感受一番。 对于这段评论,我是有同感的。书中的蒋叔,旁征博引,思路是丰满的,逻辑也更加严谨,却不失网上蒋叔那特有的冷冷的幽默。 三、眼前的蒋叔 蒋叔的这次讲座是青岛市青藤高校环保联盟邀请的,怪不得我打听了青岛大学的一位同行,他也没有打听到具体讲演地址呢。后来蒋叔发来了短信,才知道在青岛校区第2教学楼。青岛大学东校区离海大崂山校区很近,我从前却一次也没有去过。 我和蒋老师是前后脚进的教室,一打对面,蒋老师就知道是我来了。寒暄过后,聊了一会。虽然知道蒋老师是六零后的,还是比想象中的显得年轻很多。“是网上蒋叔、蒋叔的,把我叫老了。”,老蒋笑着说。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透露了一个消息,10月20号是蒋老师的生日。全体鼓掌祝贺! 讲座渐入佳境,蒋老师仿佛是从书中走出来似的,把书中的审慎和热情带到了我的眼前。其后的问答,学生问得好,蒋老师回答得也非常精彩,是一种享受。 我也问了我的困惑,因为依据《圣经》,基督信仰并没有要求素食,是否素食并不是成为基督徒的一个必要条件。而素食却是实现蒋老师所推崇的终极的“动物解放”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一步,那么圣经在这一方面是不是错了呢? 基督信仰中的“末世论”,却仿佛又预示着蒋老师所推崇的终极的“动物解放”,或者终极的废除“人类奴隶制”,也许只是一个梦想。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蒋老师是否也陷入了一个盲点,动物如果真象圣经所说的,他们的一个角色是神所赐给我们的食物呢? 蒋老师的回答比较中性,说基督徒中有很多是素食者,但并没有完全说服我。当然,我也不能说服我自己,蒋老师真的陷入了一个盲点。我相信《圣经》,是我的信仰选择,我当然也尊重蒋老师的信仰选择。我觉得象蒋老师这样“知行合一”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不像我,还忍不住去参加一些酒会,有时还会喝醉,而这是与《圣经》的教训相违背的。但愿神怜悯我,让我能够有所节制。 最后,我只能试着这样说服我自己,《圣经》说动物可以作为我们的食物,可能只是对素食的某种补充,是人犯罪之后,神的暂时解决方案,并没有允许人类不加节制的伤害动物。《旧约圣经》同时又给出了许多饮食禁忌,也是对人有益的。 还好,我家的餐桌以素淡为主,今后,还会适当注意逐渐增加素食的比例。至于何时能真正戒酒,我真的没有信心。
个人分类: 书斋小记|3846 次阅读|47 个评论
对临潼的印象
热度 1 jxz1963 2012-10-17 15:23
与网友在 QQ 上聊天,网友是临潼人,问我对临潼的印象,同时问我是不是在临潼受过伤(情伤),我答道: 临潼是个好地方,本人从没受过伤, 八一年去旅游,酿皮锅盔就蒜头, 八四年去陪游,草霉小吃刚抬头, 八五年陪外商,哈喽哈喽拉外商。 八七年陪外宾,华清池水格外亲, 八八年陪同学,兵马俑前留黑影, 九二年陪客人,发现人杨氏签名, 九八年带人多,景点门票才打折。 两千年再去游,景区内外野导游, 零一年秋季到,临潼石榴开口笑, 零八年冬季到,火井柿商瞎胡闹, 如今再去此景区,全都变成新曲江。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319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人在不同人眼里的印象
热度 12 cutefay 2012-10-17 07:20
前言:我喜欢从一些经历的、看到和听到的现象中进行总结和分类,然后写出来,每次写的时候试图分类尽量全面。这样的一些博文中很多是关于人性分析的,就是把人按照某种或某些属性分成几类(现在的研究中经常涉及到分类,所以就职业病似的喜欢写分类的博文了)。而似乎总是会有人看到这样的博文后会自动对号入座,认为自己是我博文中所提到的哪类人,要是有些人自动对号入座时把自己归为某类不太好的人,那这个人就可能认为我在骂他(她),于是,就对我仇视了。 最近总结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其实也是相对的。同样的一个人(A),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印象,这除了与不同的人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关之外,还与A与不同人交往的时候的表现有关。举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我不喜欢的人,无论是科学网上的,还是现实中的,似乎也都不喜欢我。即使是刚开始对我印象不错的,后来也会慢慢不喜欢我。我想,一方面是由于我不喜欢的人往往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身和我差异比较大,没啥共同语言;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总是没啥好脸色,会显得很冷漠、刻薄、不近人情、冷言冷语等,于是对方会觉得我性格很差劲,即使刚开始对我印象不错,也会慢慢对我印象不好。而在爱情方面,表现得更是爱憎分明,只对自己唯一爱的人好,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会一棒子打死,以至于有些被拒绝者说我真是灭绝师太。 虽然说做人的上上之道要像薛宝钗一样,总是戴着虚伪的面具,对于赵姨娘之类的不喜欢的人,也要努力交好,但现实中似乎总是会任意妄为,像晴雯、林黛玉、探春和妙玉一样,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来。这也表现出自己在为人做事方面太不成熟了,多树立一个敌人的代价远比多交一个朋友的收获要大,有时候敌人会在你关键时刻给你当头一棒,让你利益受损。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078 次阅读|20 个评论
精致的输尿管镜技术
qw0621 2012-10-16 11:39
泌尿系结石属于常见病。输尿管镜检查和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泌尿系结石患者,而输尿管软镜的技术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对于输尿管中上段和肾脏的结石即可粉碎又可能取出,不过对设备器械和技术要求也很高。在VUMC参观印象很深的地方:1)硬镜用的很少2)导丝质量高且不同种类3)输尿管扩张器很特别;4)术中结石的清除尽可能彻底5)大部分不放尿管6)j管一周左右由患者自行拔除。虽然是不复杂的手术,但他们有很多的独特之处,更有利于病人恢复,清石是主要目标。原以为国内输尿管镜手术住院一周时间不算长,显然他们的病人门诊手术或术后第一天出院完全有可能,还不需要再碎石拔管等后续处理。
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嵇伟:我记忆和印象中的莫言
laserdai 2012-10-13 01:02
二十多年前,当莫言的《红高粱》系列轰动中国文坛时,我就多次半开玩笑的说过,如果有一天诺贝尔文学奖能颁给中国的作家,最有可能获奖的就是莫言和贾平凹。 这个星期一(10月8日)我在纽约和大学同学孙忠雄聊天时,他提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会在莫言和村上春树间, “默言” 第一次见莫言是在1986年初,那时我是《文汇月刊》的编辑,去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家班找李存葆和崔京生组稿,而莫言是解艺作家班的学员,刚发表了引起文学圈注意的《透明的红萝卜》。 我的印象是,和他那些高谈阔论的同学不一样,一看就知道是农村出身的莫言外表平凡且带点害羞,他那天安静的坐在宿舍的一角,听我们胡天海地的瞎聊,甚至没有插过一句话,沉默得很像他的笔名“莫言”。 在那之后没两个月,整个中国文学圈里就开始讨论这之前几乎默默无闻的莫言和他的《红高粱》,还有人把他比作中国的马尔克斯,而深爱《百年孤独》的我也从此对依旧在各种场合保持害羞状的莫言生出好奇。 尽管寄给我的文学杂志多到根本无法看完,但对莫言的小说我总不会放过,不仅是倾心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更觉得他的作品震撼心灵,但是他那过于血淋淋、活生生的暴力描写,比如生剥人皮等,却时常让我做噩梦,还曾从梦中哭醒过。 所以有时会猜,莫言之所以“默言”,也许是怕自己一开口说话,可能会蹦出太令人瞠目结舌的东西? “大表哥” 其实沉默和害羞的莫言很有蔫坏一面,这是我偶尔和他一起参加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的笔会时,对他稍有了解后发现的。那次丹东-宽甸笔会邀请了十多个青年作家,其中包括莫言、刘震云、刘毅然、魏人、刘西鸿、张欣和我。 笔会间的一次晚宴有辽宁省委领导人出席,在省委副书记还在台上发言、领导尚未入席前,我们这桌居然在莫言和魏人的带领下把一桌菜一扫而空,然后开始抢西瓜,以致组织者生气的斥责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作家! 组织者在宽甸安排我们体验民生,住在农家客栈,男女各一屋,统睡在大炕上,入睡前男生屋里传话过来说,根据莫言的经验和建议,为避免传到虱子,晚上睡觉要脱光衣服,早上起来用炕帚扫遍全身,然后再穿衣服。结果导致女生屋子一片笑骂。 第二天在中朝界河鸭绿江坐船回丹东,好几小时沉浸在鸭绿江中游的碧水青山中,人人感觉宁静到无事可做,莫言就自封为我的“大表哥”,加封刘毅然为我“二表哥”,还信誓旦旦的承诺,任何时候有人欺负我,表哥们一定挺身而出。当然,这一承诺从来没有兑现过。 倒是当时没有受封的刘震云后来借用过“表哥”之名。刘震云在某次途径上海时到文汇报找我聊天,告诉报社门卫他是我的表哥,门卫打电话上来后却被没有表哥的我坚决否认,以致他差点被报社门卫当骗子报警——这是题外话。 不解的疑惑 此后不时听说一些关于莫言的传闻和故事,也听说他尽管好作品不断,但军中仕途不顺,在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后,他是著名军队作家中授衔最低的,听说只被授予中尉,这也许是他最终在97年离开军队的原因。 1994年我出国前不久,莫言和崔京生等人正在山东高密莫言的老家写电视连续剧挣钱,我被邀请去高密玩。 高密县城里那时只有一条街,街上有一家供销社、一家布店和几家小店,连一个像样的饭店都没有,莫言就弄了辆车把我们拉到他乡下的家里吃饭。 大作家莫言的家也像他的外表一样平凡,但他的妻子却贤惠能干,在地里干完活后,还能整出一桌丰盛的饭菜。满脸慈祥皱纹的莫言的老父亲也在,还有莫言念小学的乖巧的女儿。 后来每当读到或提到莫言时,我心里总会冒出当年从莫言家出来后生出的不解的疑惑: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民的儿子,一个外表太不起眼而生性又那么沉默寡言的莫言,他的笔下怎么会涌出如此震撼人心、回肠荡气、魔幻万千的作品?他的灵感来自哪里? 今年4月莫言、刘震云和李敬泽等代表中国作家来伦敦参加2012年书展,但我在年初已经订好了4月上旬回上海看望父母的机票,错过了和昔日的熟朋旧友叙旧的机会,但莫言现在获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大表哥”别来无恙。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MICCAI 2012印象
热度 1 harveyho 2012-10-12 01:05
MICCAI 2012印象
是为顶级医学图像会议,一年一次,大会以投稿接收率低著称。但有众多卫星workshops亦可投稿,涵盖医学图像,计算机辅助治疗与手术导航,生物医学工程,等等几乎所有有关医学图像,或与之相关的话题。 今年会议在法国尼斯。我有会议文章及两篇workshop papers,即有关计算生物力学(computational biomechanics for medicine)及腹部影像(abdominal imaging).同一天,都有精彩的keynote, 尤其法国的Payan教授与我们的研究相交叉。 正式会议keynote同样精彩,一个是手术中引入虚拟现实的Prof. Jacques Marescaux,几年前读过他的JAMA文章;另一位Prof. Michel Haïssaguerre讲其团队对心脏sudden death的文章,把手术,模型,生理几个串起来,很好。 一个感觉是今年开始有生理学physiology,及分子影像的东西,二是连续几年很多老面孔,这些人知道如何写miccai文章;三是女性要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的确不易。 尼斯真是好地方,迷人的海滩,宜人的天气,干净的城市,arty and clean,真喜欢上了她。万里去开会,值。 会议地址: 尼斯: poster: poster: gala dinner: art work:
个人分类: 会议点滴|97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庆印象
热度 7 liangjin 2012-10-1 00:07
国庆印象
从小就喜欢国庆节。那时候没有长假,但有放假。在南京时虽然假期里有许多累积下来的家务如洗被子打扫卫生等,父母亲还是会抽时间带我们孩子去公园玩,甚至还可以在外面吃顿饭,这可是平时难得的奢侈。 有时去上海爷爷奶奶家,国庆之夜是一定要去外滩看灯,那里的霓虹灯是最美的。记得 国庆15周年的时候南京放了焰火,那短短的几分钟的焰火让第一次见到的我雀跃欣喜不已,从此国庆就和焰火连在了一起。当时问父母什么时候还可以在看到? 得到的回答是,天安门每年国庆都有,我们这里逢五逢十才有。那时是多么向往北京天安门,也扮着手指头期盼20周年国庆。 可惜接下来的是文化大革命,庆典焰火的期盼落空了,却看到了武斗的烟火。每年的国庆还是如约而至,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红标语。最乱的时候国庆就顾不上庆了。 后来稍微稳定下,国庆节也有了庆典,那就是大游行。那种大游行在那个时代是经常发生的,好像稍有点事就敲锣打鼓上街,什么毛主席有最新 指示啦,什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啦,什么党中央开会啦等等。国庆这么大的节日当然也要游行。我那时上小学了,课没怎么上,游行可是去了很多次。那时 的游行没有统一服装,但队形很讲究,也有彩车。能上彩车做一个造型那是天大的光荣。不过造型也不过是扮演工农兵的形象或者样板戏的人物什么的。 记得有个同学被选上彩车扮演一个小红军,被同学们羡慕了很长时间。不过游行是很辛苦的,那时车很少,大多数人全凭两条腿,头天晚上就要走到预定的 集合地点,没有吃喝,却要在瑟瑟的夜风中挨冻忍饥地熬过一夜,第二天以整齐的步伐走过鼓楼的检阅台(台上不知是什么人)。那些彩车上的人更辛苦,因为造型要举手抬腿,固定一个姿势,多累呀, 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撑下来的。那时动不动就是政治任务,不行也行,别的地方他们手脚稍微耷拉些,经过检阅台可是要提起十二分精神把手脚抬举到最高。 游行回来已累得半死,但兴奋永远是孩子的动力。晚上一般都有各种宣传队的汇演,于是八仙过海搬钻进大礼堂去看演出。当然演出也就是样板戏片断, 语录歌,忠字舞之类,演出服是清一色的无领标军装。 后来下放到了农村,国庆就息鼓偃旗了,因为当地农民从不关心这个节日,倒是靠近的中秋更有过节的气氛。事实上十年动乱中,国庆 一直没有好好庆过。国庆重新回到我的视线是我上大学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35周年重新恢复了国庆的阅兵和大庆典,北大的同学打出了“小平您好” 的标语。那时看到这幅标语滑过画面时,一起守着黑白电视看电视的人全部跳了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却很出格的事情只有北大的学生能干得出来。 而这个标语也成为国庆庆典中的经典,还成为那次庆典我的唯一印象。也是那年我重新看到了焰火,没想到,这一等竟等了20年。 后来出国了,国庆又淡了,焰火也不稀奇了。再回来,国庆成了长假。逢五逢十有阅兵,游行方队更漂亮,但少了点惊喜。不过阅兵队列的整齐威严让人 实实在在地感到了国威。 现在国庆节人们更关心的是出游。今年的国庆 和中秋相连,长假格外长。快乐的痛苦接踵而至,先是铁路网购被骂一片(我为网购一张很好买的上海-南京的车票等了一夜), 接着又是放跑让高速公路成了大停车场。政府节日的重点从组织庆祝 活动变成了如何让交通正常运转。也许让老百姓踏踏实实地开心就是最好的庆典方式吧。 然而居安思危,钓鱼岛事让我们警觉,我们东边的那个邻居始终不想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开心过好国庆,我们只能“放下幻想,准备战斗!”。 那好,我们的国威也不只是用在阅兵式上吧?何不亮剑?何不有一天让东海成停船场,政府在那里忙于疏理交通, 而我们浩浩荡荡乘船上钓鱼岛放焰火钓鱼来庆祝国庆!
个人分类: 忆海拾珍|4038 次阅读|11 个评论
【焦作印象】拾零
热度 11 陈安博士 2012-9-29 10:45
【焦作印象】拾零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2984 次阅读|26 个评论
【焦作印象】食堂里的科学家照片们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2-9-29 10:37
【焦作印象】食堂里的科学家照片们
河南理工大学的食堂很有些意思,上面的柱子上贴了不少科学家的照片,让大科学家们看着同学们吃饭,也是一种督促的意思吧。 一,杨振宁 二,李政道 三,崔琦 四,钱永健 五,师昌绪 六,翁文灏 七,阿达-尤纳斯 八,张铁岗(河南理工大学教授)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3318 次阅读|5 个评论
印象笔记-2
shawnvictor 2012-9-25 20:18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0NDQzNzY0.html 这是个印象笔记的介绍视频地址。 生命是无数经历的组合,用好这个软件可以更有效的规划你的生活和工作。目前正在学习中,慢慢培养好的习惯。
2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游记】新疆印象
热度 15 陈安博士 2012-9-23 13:00
一,新疆的葡萄   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贵州是我还没去过的五个省份,台湾、香港都去了,澳门还没踏足,也是个小小的遗憾了,虽然我知道这个遗憾必定能弥补回来。   在所有这六个没去过的地方里,俺们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新疆了,所以看到刘旭霞同学的新疆行的照片把我给羡慕的,当时还想改写她的文章为我的《新疆游记》呢,骗骗大家,让大家觉得我也去过新疆了,只是时间有限没能如愿。   今天吃到了陈热闹同班同学的妈妈(姓马,回民)从新疆带来的葡萄,要知道,俺老人家一向不吃有核的水果,嫌麻烦,连尝都不想尝,可是俺娘说:这个葡萄没有这个问题,试试吧。   于是,俺就把水果盘子端到跟前,一看葡萄咋这么小呢,又起了不想吃的念头,后来忍着吃了一个,发现自己对于水果的概念要修改了,这葡萄甜得给人能留下深刻印象,没有核,吃到嘴里有入口即化的感觉,而且,即化的还包括葡萄皮。   新疆啊,新疆,你的东西再度让俺想念起你来了。 二,新疆的土地   《南方周末》上秦晖的一篇文章,2012年3月22日D26版,《抗战后中国巩固、强化国家权益的曲折里程》。   大惊失色!   【此处空三行】   原来,中国对新疆行使主权是1962年之后的事情,在之前的时间,一直都是苏联管辖。   俺手里顿时替当时的中国捏把汗——稍有机会错失,新疆就不是中国的了,而这个可能其实完全存在的,只是很偶然的因素,乃至求爷爷告奶奶地才使得我们的国土里还有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啊。   相比日本,俄罗斯或者前苏联该杀的地方更多,也更可怕,我们一向不敢去惹啊。   秦晖这家伙,这都研究的什么呀!我建议给他个万人计划,经费多多,让他研究些应该研究的方向,最好是基金委指定的选题,千万别让他自己选题。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4276 次阅读|34 个评论
印象笔记-01
shawnvictor 2012-9-21 19:30
今天打算开始学习和使用印象笔记这个工具,印象笔记就是evernote在中国的本土版本,还是大部分保留了evernote的本质。 下面是个简单介绍的链接: http://www.yinxiang.com/blog/2012/09/04/how-to-use-evernote-for-student-in-the-new-school-year/ 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
个人分类: 知识管理|2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芬兰印象记
热度 4 wind 2012-9-21 11:34
芬兰印象记
第一次出国,去芬兰,印象深刻,记录一下。 之前对芬兰的了解主要是两个东西, nokia 和 angry bird ,再就是想象当中圣诞老人出现时候的白雪世界。 芬兰的合作方安排的非常用心,日程紧凑,内容丰富。有野外参观,包括农田,森林,湿地,湖等。也有进展汇报会,赫尔辛基大学的校长还过来讲话,专题讨论等。并且分别在赫尔辛基大学, SYKE 研究所,以及 Lammi Biological Station 野外试验站举行。每天的陪同人员都不一样,确保充分接触和交流,每餐的风格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感受非常全面。值得学习,非常感谢! 当天下午就安排参观赫尔辛基市,去了他们的上议院广场和 finland bank 等典型建筑。主要印象就是不大,赫尔辛基大学在广场占有一席之地,据说此大学对独立之后的芬兰意义重大,遂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会议时老外的确比较认真,提问较多,而我们则比较少。但没觉得他们这段时间以来做了多少工作,有个家伙的 ppt 还是现场做的。我想他们应该不怎么追求论文数量,的确论文可能仅仅是一些小的枝节,要想形成体系那必须要潜心构建,而长期的专心投入务必要有闲,我想有闲也是他们成为设计之都的必要条件。 这里野外的环境的确很美,就像画一样。但是他们的观测内容并不是很多啊,而且都是自动的,在这里做学生真爽,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的野外站,可能,不是,是绝对比我们很多研究机构的本部设备也好,条件不是奢侈,但绝对精致和坚固长久,这可能是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标准的差别。所以啊,发展阶段这东西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不一样的是走过这些阶段的方式和过程。我初步判断,这种差距可能需要数以十年计。这种标准的野外台站建设不仅需要我们专业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实力的发展。追求品质那是在不缺乏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希望我们还有机会看的。 那里的学生不仅住的好,吃的好,更好的福利是每天居然可以洗桑拿,而且是男女一起的。很不好意思的说,哥也去体验了一把,刺激! 和他们的条件相比,我在黄土高原的玩泥巴简直就是过家家的水平啊。再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我的英语水平,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这回得决心把这东西改善一下了。不过学习并不是全部。会工作,会生活才是更值得追求的。 SYKE 的 professor 不仅长得帅,报告做得好,而且可以一个人帮我们准备一顿烧烤晚餐,那把我们的女同胞迷得!一个技术员也帮我们搞定了一次在野外的丰盛自助午餐。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891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日本印象
热度 3 liuliangyun 2012-9-20 16:03
1、近代日本印象。 自小接受了各种近代历史教育,特别是部分电影和纪录资料中日本鬼子的残忍、兽性和对中国血腥侵略行为深入自己记忆,这是我无法抹去的日本印象之一。所以对太祖的“感谢日本侵略”类的言论极为鄙视,尽管日本侵略在很多方面,如共产党执政、北方国土免遭苏俄鲸吞等系列有利于现政权的事实结果,近代日本是我印象中还是非常邪恶。 同时,也有阅读了些二者期间日本人的回忆资料,如士兵站场日记、窗边的小豆豆类的小说,对近代日本认识又非常矛盾,似乎他们也很文明、很道德、很温情。 是战争太残忍,还是日本民族的双重性格? 2、现代日本印象 在2001年和2002年去过日本两次,对日本人彬彬有礼、职业素养、敬业、富裕繁华等认识震撼了我(第一次出国)。有N件小事让我对日本和日本人刮目相看。 (1)汽车售票员算错了,多收了我们几个人100多日元(相当于我们1元钱),为了退钱给我们,穿过地铁站追了几百米,跟我们道歉将钱退给我们。 (2)在名古屋火车站,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与妈妈走散了,哭着大声找妈妈,小手上的火车票掉地上,又赶紧捡起来,接着哭着找妈妈。 (3)在长野县的一个小村子住了3、4天,小家庭旅馆跟东京酒店一样干净、整洁且更舒适,这日本老太好不容易有外国人到他们家里住,整天做各种好吃的招待我们,非常温暖和体贴。 (4)电视上各新闻报道***町长(相当于我们的小镇长)买春案,就这么点小事,值得各电视台报道吗? (5)我们外业调查时,车载GPS连乡村田间道路都有,极为详细。或许我们中国发展太快、职业素养、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共享的原因,我们的车载GPS在很多省道、县道行驶时,常常显示为不在道路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GIS技术与服务,10多年前的日本比我们现在做得好得多。 引发的感叹,要是中国在公民素养和国民富裕达到日本的水平,真是中国N年后的理想! (5)各报刊亭的色情杂志让我脸红面赤,在野外调查时,河道湾角堆积的垃圾物品中,也有很多丢弃的色情杂志。 (6)广告中man气质的主角大多是标准的罗马男子,比中国还过分,对本国男人没有一点自信心。 (7)电视中日本老鬼子游行,老头们穿着鬼子服,污合之众,比我们的乌有乡的信徒们的形象还差很多、老很多。 日本民族还真变态! (8)跟日本青年人聚餐,他们爱喝酒但酒量真是太差了。 (9)跟日本青年联欢,英文沟通不了,在纸上写汉字也能沟通。 日本跟中国有很多渊源! ......
4310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本印象】假设九州岛在中国手中,且中国一度侵略过日本,如何
热度 16 陈安博士 2012-9-14 16:06
  中国人刻骨仇恨日本人,作为中国人的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如果暂时不理解,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后也就理解了。   现状是,俄罗斯占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俺们从中学历史(地理)课本上就知道俄罗斯是非正义的一方,中国现政府一直认为大鼻子应该老老实实地把那四块地还给日本才对。这样的态度把日本人给感恩戴德的,简直不得了,一个丢失了自己岛屿的国家,还不断地为占领自己岛屿的某国说话,为其领土争取权利,难道不是很国际主义的很正作风吗?   同时并存的现状则是,钓鱼岛实际控制在日本手中,即便你说之前其实是日本某某人的私产,我们也绝对不会认为是咱中国实际控制着。现在则更不用说了,日本已经将它买到了政府手中,变成了国家财产。   撒尿直接撒到你脸上的时候,中国人才忍无可忍了——你们实际占领着,如果不大声吆喝,我们也就恨恨地掩口吐沫,一梗脖子,算了。可是,你非要张灯结彩、高声大喊地庆祝钓鱼岛归回国有,也太欺负人了吧?!      设想,如果日本占领钓鱼岛,而同时中国占领了北方四岛,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   按照我国的历史或者地理书上所说,我们应该不吭气地将北方四岛无条件地还给日本,然后继续努力争取钓鱼岛的权利。大致会这样了吧?!   不妨再假设一下,如果中国和日本调换一下位置,是中国历史上一度狠狠地侵略过日本本土,在东京和京都杀人无数,然后非但钓鱼岛一直为中国所有,我们还同时抢占了九州岛。   作为中国人,感觉如何?    是很爽?还是很不好意思?   根据我的猜测和推理,中国人中的相当一大批会觉得太他母亲的爽了,如果占领的不是九州,而是本州岛,那就更爽了。   在这样的假设下,日本人天天闷在家里烧纸,祭奠那丢失了的九州岛,并不断地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要求其权利,然后我们很大度大方大义凛然地说:不就一个小破岛嘛,很对不起以前侵略了你们,现在你们把这个小岛拿去吧!我们撤!    是这样吗?   历史上,包括忽必烈这样的外国人(具体是蒙古人)除了侵略中国本土并占领了97年时间外,他也试图去日本列岛那里耀武扬威来着,只是路途遥远,劳师远征,被船和飓风晃得够呛,就没去成。元朝后面,到了明朝,我们则不断地宣称自己热爱和平,除了自个儿兄弟内部不断进行着殊死的掐架之外,倒是越来越少地在外人面前逞强了,反而是不断地示弱,名义上当然是表现出天朝大国的风范。郑和同学的所谓下西洋也主要是送礼去了,或者按照传说,是寻找建文帝去了,永乐要把自己的侄子彻底地置于死地,不惜耗费巨资,而面对东南亚和南亚、东亚、非洲等国的财富和机会,我们眼皮都不带撩的——根本不稀罕!   而要说到占领人家的土地,更是没那兴趣,我们只想找到自己的亲人,然后将其杀戮,仅此而已,所以各个外国朋友,你们大大地不要担心。   我想让大家比较一下日本和中国——   就制造的各类产品而言,中国的质量好还是日本的质量好?   就政府的运作机制说话,中国政府好还是日本政府好?   就国民平均素质而言,中国人素质高还是日本人素质高?   当然,对于爱国者,答案是很清楚的—— ———————————————————————————   中国生产的产品当然是高质量的,日本的那些东西都不行   中国的政府当然是更亲民的,日本政府两年一换,不行   中国人的素质比日本人要高,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是日本的N倍 ————————————————————————————      作为出生在日本是日本国籍的日本人来说幸福呢?   还是作为出生在中国领着中国护照的中国人幸福?   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作为中国人比日本人幸福多了。   尽管脚下的土地和自己没有一分关系,可是钓鱼岛是我们的,我们非但要争,还要力争。我想,这就是爱国吧。      对,这就是爱国,爱国没有理由,爱国毫不犹豫。      看着大家群情激奋,我也挺激动的,我也想向日本小鬼子们提出严正抗议,抗议他们得了便宜卖乖的恶劣行为,抗议他们欺负人还貌似挺讲法理的无聊做法。      然后,怎么办?把自己的和邻居的日本车全砸了,把家里的尼康和索尼相机砸了,把“干部”这类日本词从词典里驱逐出去,把机器猫的电视剧从孩子们面前遮住。      从刘洋的博文中还得到启发,我们连日本的机器零件都不用,哪怕是在中国的工厂里生产的。    ————————————————————————————————   如果是换个角色,钓鱼岛和九州岛都在中国手里,是中国侵略了东京而不是日本侵略了南京,那么,情形是不是这样——   把全部中国字从日语里驱逐!   把中国生产的衬衫、玩具、纪念品、皮带、皮鞋全部烧掉   全体日本人都不去中国旅游   用日本产的车夹击中国驻日本大使的车,并把中国大使吓得装病也不敢去日本上任 ————————————————————————————————   真若如此,日本人是不是也挺过瘾,挺爽呢?   我不知道。
个人分类: 时论|6904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欧洲人看欧洲
huailu49 2012-9-13 16:52
[转载]欧洲人看欧洲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3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人看美国
huailu49 2012-9-13 16:49
[转载]美国人看美国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4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职面试的礼仪
kejidaobao 2012-9-13 09:02
文/龚慧娟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当人们第一次接触某物或某人时会留下深刻印象,此印象作用持续时间长,且强于以后得到的印象。有调查显示,面试官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会先入为主地影响进一步的判断,并在以后的感觉和理性分析中起主导作用。心理学家奥里·欧文斯认为:“大多数人录用的是他们喜欢的人,而非能干的人。”求职礼仪贯穿整个求职过程,是求职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由内而外的体现,掌握它可助你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 面试前的礼仪准备 1) 准确定位。求职实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匹配”的过程,匹配的前提就是认识自己,了解用人单位,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用人单位的尊重,亦是礼仪的体现。在知晓岗位要求后,结合自身特点,运用SWOT分析法对自己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将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等进行评估,从而合理定位。制作简历时,应突出个人特点符合用人单位所期望的员工形象。 2) 网上申请的格式规范。简历是应聘单位认识求职者的第一环节,投递过程中的礼仪规范则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以常见的电子邮件方式为例:① 应选用自己正式的电子邮箱地址,名校生可用学校的电子邮箱地址;② 写明邮件标题,如:某某应聘何职位,使招聘者在第一时间知道你的求职信息;③ 邮件正文的格式应以信件格式规范书写,即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这六部分; ④ 发送前先用“预览功能”查看编辑效果,保证对方看到的是你所希望的。 3) 电话面试彬彬有礼。① 将简历、应聘单位信息和你准备的问题以及笔纸放在身边,随时做好准备;② 接电话时,要以“喂,您好”为称呼,声音自信,音量适中,语速不紧不慢,切勿抢话;③ 保证接电话的环境无嘈杂,若遇特殊情况,恳请对方3—5分钟后再打来,切忌拖延时间过长招致反感;④ 随身备好一面小镜子,提高专注力,调整好形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勿让面试官听着你的声音而在头脑中浮现出你慵懒的样子。保持微笑可使声音轻快,语调上扬,易给人留下积极乐观的印象。切忌大笑,因无肢体语言,易被误解。最后,向面试官致谢并表示期待与他面对面的交流。 2 面试时的礼仪应对 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第一印象主要与外表、谈吐和肢体语言有关。通过面试前的环节,已与部分面试官有了或书面或电话的第一接触。接下来,通过言行举止展示出健康、自信、善于沟通的第一印象将直接影响面试的成败。 1) 外表得体。职业服饰选择的原则是“职业第一,美丽第二”。职业服饰不是为了漂亮而穿,而是为了成功建立形象,要穿出“职业气质”和“角色意识”。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不同单位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服饰形象的特点和着装规则。所以事先要做好功课,一方面,具体行业的着装要求上网搜索均可获知;另一方面,可实地观察应聘单位员工的穿着以作参考。 2) 谈吐优雅。首先要学会倾听,身体微微倾向说话者,目光注视且保持微笑;适当地做出一些反应,如点头、会意微笑、提出相关问题。其次是学会优雅地说话,语言简洁,态度谦和,自我介绍切忌拖沓,重心应放在对用人单位的兴趣和了解上,同时展示出你与岗位要求相符合的个性特点,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有备而来。把重点放在帮助对方找一个相匹配的人,而不是关注自己可否被录取。坚持以事实说话,少用描绘性词语。敬语的使用和恰当的眼神交流可体现求职者的修养。当不能回答某一问题时,应坦诚相告。 3) 举止大方。① 守时:应提前10分钟到达面试点,检查仪表,关闭手机; ② 敲门:用手掌第二关节敲两次,确保声音清晰;③ 开门:打开门的瞬间,脸部要面对面试官的方向,低头姿势会给人不自信的印象;④ 进门:进门前,上半身向前倾,微微低头鞠躬,体现谦和姿态;⑤ 步伐:行走时头正肩平,挺胸收腹,重心前倾,步速平稳,表情与步履自然。若同行有接待人员,勿走在他们前面,应走在其斜后方;⑥ 坐姿:从座位的左侧轻稳坐下,女士须展开裙装再坐。坐满椅子2/3为宜,下颌微收,上身挺立,两臂自然弯曲平放在腿上,双膝并拢,男士双脚可平行打开;⑦ 握手:“尊者优先”,当面试官的手朝你伸过来之后,有力握住,并双眼直视对方。手应当是干燥温暖的;⑧ 递接物:双手接送。递名片时,将名片下端对着对方。递面试材料时,应正面朝向对方; ⑨ 切忌小动作:不要转笔、摸头发、抖脚等,那样会让人觉得你不严肃;⑩ 离开:注意对方结束面试的暗示,适时礼貌告辞,致谢并把椅子放回原处。 3 面试后的礼仪行为 1) 走出面试室后的举止。离开面试室不代表可以彻底放松,你仍然在招聘单位范围内,经过你身边的人很有可能是你以后的同事或上司。切勿与熟人大声聊天,议论面试感受。 2) 面试后的礼仪学问。在面试后的2天内,应给面试主持人写一封感谢信。开头提及你的姓名及面试时间,并对主考官表示感谢。中间部分要重申你对岗位的兴趣,或增加一些对求职成功有用的新内容。结尾可以表示你对能得到这份工作的迫切心情,以及为招聘单位的发展壮大做贡献的决心。 3) 心态调整。不论成功与否,都应总结经验教训,并调整好心态,迎接新的面试和挑战。 总而言之,礼仪不是繁文缛节,不是阿谀奉承,而是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求职礼仪助你把握“首因效应”,为灿烂职场前景打下坚实基础。(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2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 蒋劲松
热度 2 sheep021 2012-9-5 10:09
其一 草头将军劲如松,科学哲学样样通。 百尺竿头意未尽,更向佛学下苦功。 其二 膀大腰圆软心肠,此君原是素和尚。 网上网下勤耕作,宣传动保他最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6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东林印象4:解签的师傅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8-30 10:31
在看了 东林印象 、 东林印象2:东林佛号 、 东林印象3:大安法师 三篇之后,也许有的朋友,会这样看东林寺:嗯,好是好,令人敬重,这个寺庙的法师会不会个个都一脸严肃、正义凛然、苦大仇深的样子,我们去了会不会感到“压力山大”、手足无措、生怕无意中违反规矩? 那样的话,我们还是不去的好! 其实,不是这样的,对佛教尤其是佛教修行生活不了解的人,往往存在许多误区。事实上,在寺庙中生活的人幸福指数比在大学校园、CBD工作学习生活的人高得太多。精神更加放松,因为贪嗔痴三毒比世人要少了许多。当然,寺庙也不是世外桃源,大多数出家比丘也还是修行中的凡夫,也有烦恼,也可能堕落犯错甚至犯罪。但是,寺庙的文化与制度,总体上说是引人走向清净的圣域的。所以,以我的观察,寺庙中的比丘以及居士志愿者们总体上活得很滋润很快乐。而且,你时不时会遇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人。 在文佛塔旁边解签的那位师傅就是一位很有趣的法师。 说明一下:在东林寺后面有个小山包,山包上矗立着一座文佛塔,所谓文佛塔就是释迦文佛塔,释迦文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不过是另一种翻译而已。这个塔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绕塔拜塔。塔的旁边是译经台,纪念晋代高僧翻译经典的伟大事业。译经台那里自然也有佛菩萨像供人礼拜,这不稀奇。许多香客感兴趣的是:那里可以求签。 注意,我这里用的是香客,不是佛教徒、三宝弟子、净土行人。因为佛教从本质上是反对算卦的,佛经上明确指出:如果比丘以给人算命来谋生,是“邪命自活”,是被明令禁止的。所以,各位朋友,将来无论在路上还是寺庙,如果有人穿着袈裟说你有什么血光之灾,他可以替你化解,要你掏钱的话,你可以二话不说拔腿就走。因为:第一,此人很有可能是骗子。第二,如果真是出家人,他的做法也已经违背的佛教的相关戒律,就像教授抄袭剽窃一样。正信的佛子,对算命不感兴趣,因为都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佛教不相信宿命论,今天的命运由过去的(身、口、意)三业决定,未来的命运也可以由现在的身口意三业所转变,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中。所谓种瓜得瓜种豆,自作自受。这都是佛教的基本常识。 但是,许多人,甚至一些佛教徒缺乏必要的知识,缺乏正见,贪嗔痴具足,他们不去反省自己的问题,不去踏实忏悔消业念佛积福,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不想通过净化自己的心灵而改变外在的境遇,却希望天上掉馅饼,热衷于算命,希望有位大师可以替自己转运、改运什么的,这些愚昧的人都是中国骗子滋生茂盛的肥沃土壤。每次去寺庙看到那些迷信的香客们对讲解佛法义理的法宝不感兴趣,对于什么“护身符”啊、高僧“开过光”的佛珠,很感兴趣,心中总是禁不住地感叹:真是末法时代啊! 对待这些人怎么办?佛教讲普度众生,采取各种方法,比如正面宣讲因果的道理,又比如袁了凡这样的人通过自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何改造命运( 参见:《了凡四训》),对 于那些就是执着地想了解自己事业、爱情某一方面将来的运气如何的朋友,只能通过在算卦的活动中加入佛教的观念来引导了。依我看,译经台那里的观音签就是这样一种度生方便。首先求签之前要拜佛菩萨,抽了签之后,签上除了签语之外,会有一些指示:如绕塔三圈,或者绕塔六圈等等。这样就把算卦活动与拜佛绕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但,许多人还是不能领会其中的道理,执着地希望有人能把签语结合他想要问的问题一一解释清楚。这时候就需要解签人了。东林寺译经台那里的观音签据说很灵验。我对这种抽签从来都不感兴趣,在所有寺庙中都见到算卦者都远远离开,从未抽过签。这次,我倒想领教一下东林寺的法师如何解签。 这位法师很有意思,他基本上接过任何一张签条,拿在手里不怎么看,就问:你要问什么事?有的人问事业,有的人问爱情,有的人问孩子的学习,也有人问夫妻关系等等,但不管你问什么,他都会脱口而出,滔滔不绝地回应你,但仔细一听,你就会发现其实他是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什么问题什么签语,基本上都有一套背得滚瓜烂熟的答案等着你。 更有意思的是,他似乎根本不打算掩饰他是在背诵一套万能答案,越说到后边语速越快,有点像说书艺人练基本功一样。我在一旁听了一小会,就明白了,其实我也可以替任何人解签了。他的答案其实都是一些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如孩子学习问题,他会告诉你,大人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天天打麻将看电视,自己也要努力学习,要关心孩子,帮助孩子,不要硬灌,应该启发孩子兴趣,要引导孩子和学习好用功的孩子在一起玩,不要让孩子和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的孩子一起混。要让孩子多念佛多诵经,经常带孩子到寺庙拜佛,做好事积累功德,从小培养好品德,谦虚礼貌勤奋好学善良助人有正义感等等……其他的问题答案也都差不多,都是从因果出发,其实他说得非常正确,每个人静下心来都会认为应该这么做,但是其实没有人敢说做到十全十美了。 我坐在旁边听了半天,后来我拿张签条去问他,他说,你都听了好半天了,也不用我多说了…… 如何来评价他的解签?你当然可以说他是滑头乱说,但在我看来,他这样说反而是老老实实的中肯之言。他的解签行为,颇有点自我解构的后现代范儿。其实,究竟该怎么做,我们心里是清楚的,不过我们常常想要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而已。殊不知,想要讨巧最后反而是吃亏!这位解签师傅的那些大实话,反而是我们这些复杂混乱的心灵应该努力回归的淳朴智慧。 实际上,我们需要的不是祈求神秘力量的护佑,而是回归自心,净化心灵,开发我们本自具足的无量功德!这才是解开我们命运的神奇密码! ps.我突然发现,在东林寺那么多天居然没有想起来给这些法师们拍照,否则可以给大家一个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5721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东林印象3:大安法师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2-8-28 22:47
在 东林印象 与 东林印象2:东林佛号 两篇博文中都谈到了东林寺的方丈大安法师,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专门写一篇文章谈谈他。 常常遇到刚入佛门的佛友,我都会向他们推荐大安法师。 也许是我偏执,但我认为近代大德印光祖师的文章最可靠最适合净土行人,而当代中国大德中就是大安法师了。虽然大安法师的名气其实不算很大。 大安法师的知见很纯正,一切依净土经典和净土祖师的开示,没有个人的夹杂和随意发挥,这在今天末法时代很是难得。而且知行合一,踏实修行,以钝根自居老老实实念佛,是一个模范的净土行人。在东林寺,我接触到的居士、比丘,大家对方丈大安法师的态度很合理平和,尊重而不搞个人崇拜。 在有幸拜见大安法师的那天,xx市的一些领导事先没有联系约定,突然闯到方丈室,来见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当然只好先接待他们,我们则有幸在旁见证了大安法师与这些领导见面交谈的一些细节。自始至终,大安法师不卑不亢,耐心礼貌地倾听来客的讲话,向他们开示应该多念佛多读佛经,并答应他们合影的请求,为他们签名,最后向他们赠送经书法宝,再次勉励他们好好念佛。整个过程中,东林寺没有安排照相录像,只有来访者的相机在拍摄。而我知道某些寺院是会拍照录像,以作宣传的。我不是说拍照摄像的寺庙做得不对,在不同的因缘下,度生的善巧方便各自不同,而是说我更欣赏东林寺的做法,这样更加彰显佛法的尊贵。 在拜见大安法师时,法师对于现代台湾佛教(以及受其影响大陆佛教界也逐渐开始)出现的佛法学术化、世俗化的潮流非常忧虑,认为这些倾向其实背离了佛教的根本精神。在护生戒杀方面,大安法师提倡佛教界应该与动物保护NGO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民间组织推动社会进步。法师还说,居士对于出家人应该尊重,但是在法理问题上,完全可以依据经典对于出家法师不如法的言论予以纠正。所有这些,我都觉得讲得如理如法。 临走前一天晚上,有幸在东林寺聆听了大安法师的讲经,他讲的是莲池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吃完晚饭,早早来到讲堂,换上了“海青”(不了解的同学可以搜一下),在二楼居士座位区占好位置。晚来的居士们只好在楼下看屏幕听讲了。大安法师的讲经,很平实准确,听着踏实,在事关修行关键处,也能掰开揉碎了讲解。大安法师就这样每周两次,详略得当,不枝不蔓,不紧不慢地长期讲经,相关内容经过录像后期制作成光盘,再流通到净土行人手中。虽然大安法师不会像某些明星那样,拥有众多狂热粉丝,但我相信,长期熏陶之下,受他指导获益的净土行人一定会很多,他会成为净土宗一代宗师。 以上是我个人的感受,下面专贴一下百度百科的介绍: 百科名片 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俗名 魏磊 ,出生于1959年3月,籍贯江西南昌现在是净宗祖庭——江西 庐山东林寺 方丈、代住持、《净土》杂志主编、净宗研究生班导师。 法师宿具善根福德因缘,早年现身于大学执教之际,即深信正法,钻研净土;以解导行,由行升解,解行精进,感应道交。 法师深探教海,专笃净土宗。早年先有《净宗法语大观》之著,甚得僧俗大众欢喜顶戴;复应 中国佛学院 教学之需,在净土宗教学基础上,于1998年撰述成就《净土宗教程》,为中国佛学院净土宗学科教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目录 法师简历 生平经历 社会评价 开示 法师简历    上 大 下 安 俗名 魏磊 ,出生于1959年3月,籍贯江西 南昌   1978年至1982年于 江西大学 就读本科(中文系)。   1982年至1985年于江西省委 党校 哲学教研室就任助教。   1985年至1987年于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就读研究生。   1987年至1991年于 北京 警察学校理论部,就任讲师。   1992年至1999年于 中国金融学院 理论部就任 副教授 。   1994年被 中国佛学院 礼聘为客座教授,主讲 净土宗 经论。   2000年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就任教授。   2001年9月出家为僧!   2002年代理东林寺住持职务。   2011年12月11日任东林寺住持、方丈。 生平经历   该教程三十余万言,全面、系统、深刻阐明净土理论与旨趣,涉及内外典籍众多,通向台、贤、空、相各宗;联系哲学、自然科学,提出真知灼见。对内学净土根本经论、弥陀本愿、极乐庄严、往生资粮与品位等,皆有详尽论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探赜索隐,剖析入微。尤其对安养乐土之建立原理,概括为“真空—愿力—妙有”之公式,即由真空出现弥陀宏愿,愿力成就乐邦不思议依正庄严。实为契合逻辑之创见,发前人所未发。此教程在讲授过程中,始终深受学子喜闻,1998年交由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问世以来,得到佛教界普遍垂青、欢喜赞叹!   2001年发菩提心,离俗入山,现比丘相,圆具足戒,成大安法师,依止 传印法师 ——传老大德专修净土;并发扬东林远祖—— 慧远大师 的精神,再建东林莲社,专弘净土。法师大力提倡净业行人每天至少念“ 南无阿弥陀佛 ”一万声、每个月参加昼夜经行念佛一次、每年进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一次。 社会评价   在欧美之风登峰造极的今天,世出世间都亟待回归传统。法师观察到当代净宗学人对祖师的著作学习较少、不甚深入,发心讲解弘扬 善导大师 、 莲池大师 、 藕益大师 、 印光大师 等祖师著作。此即为大安法师弘法网站的肇建缘起。大安法师以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十三位祖师的著作为两大参照系,提倡解行并进。在继承净土宗圣言量的基础上,以述而不作的态度,针对信息时代众生根机,以本土化、现代化的善巧方便,传播 阿弥陀佛 的大悲愿力,弘扬契理契机的净土法门,以期劝引有缘大众同生 极乐净土 。   2008年9月18日下午四时许,一位83岁高寿的优婆夷在东林寺安详往生,这位有大福报的老菩萨,便是庐山东林寺代住持大安法师的母亲。   母亲的往生,使大安法师原定19日赴香港参加“净土之光诗歌音乐法会”的行程不得不延期了。经过商议,在安葬了母亲遗骨之后,大安法师于21日下午二时乘飞机赶往香港,在晚上的《净土之光》诗歌音乐会中,亲自朗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文。   21日下午四点多鈡,大安法师来到法会会场。待贤心法师讲座结束后,司仪恭请大安法师上台,给香港信众做开示。   在热烈的掌声中,大安法师上台向阿弥陀佛接引像深深一鞠躬,然后就自己的迟到向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主席净雄法师和全体信众表示歉意。   大安法师的开示从母亲善良苦难的一生说起。母亲一生生育了7个子女,一辈子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成人。法师回忆说,母亲特别善良,可以说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每到逢年过节,家中无论如何拮据,母亲也会想办法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而自己却总是一身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不仅对家人,对邻里也是如此,家里有点好吃的,总不忘邻家的孩子。   大安法师对慈母的回忆,深深打动了台下四众弟子的心,会场上鸦雀无声。   大安法师说:“2000年,我萌生了出家的心愿,母亲并不赞成,她老人家怕儿子出家后吃苦,我只好采取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对不起她老人家。后来母亲看到我出家后的衣食住行,稍稍放心了,再后来在我的影响下母亲学佛了,慈母对我的出家完全理解和赞同了。母亲皈依后,请受了五戒,不久又受了菩萨戒,母亲一生的辛苦和磨难,使得她对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向往。去年母亲病重,我把她接到东林寺住,她老人家天天把一句佛号挂在心中口中,她说:‘我再不来轮回了,就是爬,也要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会堂中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许多人眼里都含着晶莹的泪花。   大安法师继续说:“今年8月底,母亲再次病危,东林寺四众弟子轮班为母亲助念。18日下午三点半我去看望母亲时,老人家神志还清醒,到了大约四点鈡,姐姐见母亲面容安详、面带微笑,还以为她睡着了,上前仔细观察,才发现母亲已经往生了。后来我摸摸母亲的头顶,是温热的……”   又是一阵掌声,打断了大安法师的话语。待掌声稍息,大安法师补充说:“再后来据姐姐和女居士们说,给母亲换衣服时,她老人家的身体,像婴儿一样柔软!”   全场信众群情振奋,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大安法师开示说:“从先母这样一个非常平凡的苦难众生的往生中,我们更加能够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不虚,体会到阿弥陀佛摄受众生愿力的不可思议!记得母亲刚念佛时,听一位法师说‘万修一二去’,老人家泄气了,说‘我业障深重,肯定去不了’。后来在我的一再开导下,老人家鼓起了往生极乐的信心和勇气。”   大安法师提高嗓音鼓励说:“净土法门,‘信、愿、行’是关键,只要我们不怀疑不犹豫不自卑,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就一定能感得佛菩萨现前接引,带业往生;就一定能在一刹那间莲花化生,永脱轮回!”   大安法师富有激情的声音,在会堂上空久久回荡。香港四众弟子纷纷站起,用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对法师的恭敬,对往生极乐的信愿和信心。 参考资料 1. 大安法师 .开示 . 2. 大安法师 .佛法在线 . 3. 《净土宗教程》传印老和尚序一http://www.liaotuo.org/list-50.html 4. 《净土宗教程》王新序二 5. 大安法师弘法网站个人简介 扩展阅读: 1 净宗祖庭东林寺网站: http://www.donglin.org/ 2 大安法师弘法网站: http://www.daanfs.cn/ 3 大安法师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onglindaan 4 大安法师在线答疑入口: http://www.donglin.org/page/index_detail.php?wzid=1806lbid= 下一篇: 东林印象4:解签的师傅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3211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东林印象
热度 19 jiangjinsong 2012-8-27 10:27
暑假逃网,去庐山东林寺住了一周。我一向很宅,很少出门旅游,从未去过江西,更不用说庐山了。印象中庐山是个避暑的好去处,——大概是记得中正兄等民国达官贵人常去那儿挥霍民脂民膏逍遥快活不亦乐乎,好像润之兄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常去那儿忧国忧民加班加点忙着开展路线斗争其乐无穷,(穷人对于许多风景名胜的认知就是这么来的 ),——就认定哪儿一定很凉快,排队买了车票,带上许多长衣长裤,傻乎乎地就出发了。 哪知道,原来东林寺在庐山脚下,虽然温度比九江低上那么一点点,但是与北京相比那是一个火炉。 原来的计划是,现在庙里住上几天,然后,请当地的一位朋友安排一辆车,在庐山上四处转一下,看看庐山的风景。结果,后来觉得东林寺挺好,懒得折腾,就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在东林寺一直住到结束。最后虽然说是去了庐山,但是唐诗宋词中那些赫赫有名的风景,一点都没有看,更没有什么好照片可以显摆。可称得上是典型的宅男移居,而非旅游观光。 东林寺的历史深厚,佳话很多,大家感兴趣网上可以搜到许多,我就不转帖了。(啥虎溪三笑的,萧八卦就知道很多!)现在的东林寺,堪称大陆佛教界的模范道场,毫无商业味道,寺中没有一处卖东西的所在,所有的法宝经书光碟都是免费结缘的,连供佛的香也是免费赠送的。在寺庙中,除了你自愿供养,你花不出一分钱去,因为没有一处收钱的!当然,门票更是不收的。 寺庙上下,对于修行念佛那是非常重视,到处是“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的警策之语,的确配得上净土祖庭的崇高身份。除了寺庙例行的早晚课之外,东林寺每天六点半到八点,雷打不动,在硕大的念佛堂中僧俗一起念佛经行一个半小时。悠长、和缓的东林佛号,刚开始念的时候有点不太适应,感觉太慢,但是,越念越有味道。正是,因为舍不得东林寺念佛堂的念佛经行,我们后来决定不去旅游了。我们虽然去了庐山,现在,除了东林寺之外,庐山究竟是咋回事,啥都不知道。 如果方丈大安法师没有外出,每周有两次讲经,讲的都是净土宗重要经典或者印光大师等净土祖师的开示。每月月末比丘布萨诵戒,受过菩萨戒的居士也同样要诵戒。每个月有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念佛经行。大安法师还提倡无论僧俗每人每天至少念一万声佛号,每年一次十日百万佛号的闭关修行等等。总之,这是一个鼓励修行的好去处,尤其是对于修净土的佛友来说更是如此,本网净土高手骆小红居士如果到了那里应该感受更深。 说起来,大安法师还是我人大的校友。他原来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师,在出家之前很早就已经是有名的净土行人,给中国佛学院的法师们讲课了。他在净土宗的实修、义理研究等各方面都有精深的造诣,的确是大陆佛教界非常出色的大师。我对东林寺非常赞叹的一点是:那里流通的相关资料选择比较精到,不会像许多寺庙那样没有选择,听任不少颇有影响然而对佛法理解很有偏差的资料随便流通。可见,大安法师在佛法上的知见相当纯正。 这篇就写到这里,有时间会继续写东林印象2、3…… 俗话说无图无真相,想要对东林寺了解更多一点的朋友请点击下面这篇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897310100pr92.html 延伸阅读: 东林印象2:东林佛号 东林印象3:大安法师 东林印象4:解签的师傅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5914 次阅读|54 个评论
对某人基于博文的印象分
热度 10 陈龙珠 2012-8-24 09:13
典型事件 剩余印象分(%) 博客由科学网代理且不回复评论 80 中小学校长应该出国培训建议 70 院士落选后永不申报院士声明 50 对邹恒甫微博的反应 30 附注 : (1)从几年来博文所涉及的内容来看,难以确认该博主是一心忙于本专业研究事务而无暇直接管理其科学网博客; (2) 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网编辑部的偏爱,加速了学界公众乃至政府主管部门对该博主综合素质的深刻了解,博文置顶也是一把双刃剑; (3)对博客,欣赏“字如其人”的寓意。该词原意见百度解释: http://baike.baidu.com/view/2973614.htm 。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4121 次阅读|15 个评论
新加坡印象
热度 1 csiro 2012-8-23 18:02
这次 AOGS-AGU 会议在新加坡召开,就定在著名的旅游景区圣淘沙,是新加坡南面的一个岛上。时间是 8 月 13-17 日,一周时间。 我同应平赶上飞机的时候,就见到南大的校友,据说这次南大去了 9 人。所以可以想见,这次中国学者一定很多。 从南京到新加坡飞行了五个小时,我们午夜到达。我弟弟在新加坡工作多年了,他执意接我。实际上我直接打车去旅馆也没问题。我们先给应平送到位于中国城的旅馆,然后去我的位于西海岸的旅馆。 在飞机上填写入境卡就把我吓了一跳,一行红字:警告:携带毒品要判死刑!在机场就感觉很新鲜,宽大、干净、整洁。我说与上海浦东机场差不多,应平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机场,非常高效。从机场出来,一路上楼房道路都非常整洁,没有杂乱的、感觉没人管的角落。所有的地方都非常舒服。我真感到奇怪了。 次日,我弟弟带我去会场。新加坡的公交车也很干净,上面不允许吃喝东西。周一的上午是报道,小组会。下午是大会,有两个特邀报告,然后是 AOGS 的管理、财务都方面的报告。我才知道这次会议的出席人数在 2000 以上,但是大会的人越来越少,估计二、三百人。因为周围都是旅游景点,趁着大会没有多少内容,都出去玩玩了。因为中国学者太多,我这次竟然没有认识一个新朋友。原因是过去开会如果见到国人,马上亲切地上去打招呼。现在到好,如同回到中国,连打招呼的兴趣也没有了。 新加坡的交通秩序很好,车子也不太多。公交车、地铁跟北京一样需要刷卡,票价也比较贵,但是比悉尼便宜一些。我在地铁内没事干,就拿出水要喝,老弟提醒我,这里不能喝水、吃东西。一看最高罚款 400 。我坐出租车去机场,提到新加坡的秩序好,司机说话, Everything is fine! 这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到处都是罚款。不过大家形成习惯了,也不见得有多少罚款。 新加坡的环境好,还得益于周围的贫穷国家,马来西亚人早晨骑摩托来上班,晚上骑车回去。他们的工资可能仅有六七百新元( 3000 人民币),但是他们在国内的收入已经加倍了。还有很多园丁,看上去是印度人,他们还有几十万菲佣。 新加坡吃东西很方便。中国的食品也非常丰富。我的隔壁邻居是新加坡人,他根本不做饭。到新加坡才知道,不做饭已经是很多人的习惯。吃饭几块钱就可以吃饱。餐馆也非常多。 新加坡的住也比较平均,老百姓可以购买政府提供的廉价的住房-‘组屋’,有钱人可以买商品房。这样大家都有地方住。商铺建在小区的中心,叫做‘邻里中心’,而不是像中国见在马路边上。这样一个好处就是马路上的人少。坐车就知道,新加坡虽然人口不少,但是草地多,公园多,走在路上轻松惬意。 对我来说,新加坡的唯一一个缺点就是天太热,它的纬度靠近赤道。虽然晚上还算凉快,但是长年累月这样热,确实不舒服。我们从小就在中纬度地区生活,我觉得太南、太北都不习惯。 在新加坡就住了四天,有一点点肤浅的认识,感觉新加坡就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国度。有西化的法律体系,又有东方的文化思维。我想,将来退休又有一个去处:到新加坡过一段时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50 次阅读|1 个评论
承德印象
热度 3 blownsand 2012-8-22 16:42
承德印象
今年的高温假去了因“避暑山庄”而闻名于世的承德。以前曾多次途经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但停留时间均不长。超过24小时的仅有一次,即1992年中考上线后去参加“高师预科班”的面试。当时正值暑假的旅游高峰,第一次见到了黄头发高鼻梁的外国人。不少大专院校的老师或勤杂人员把学生宿舍空闲床位租给游人以盈利。不管以后能否上大学,先感受一下大学生活吧!在承德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宿舍的大通铺上预定了一个位置。深更半夜从梦中惊醒,出租者醉醺醺地闯进来清点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他反反复复地大声数了好几遍,就像农民在盘算着猪圈里的小猪崽。谁的地盘谁做主,会不会是十字坡上的人肉包子店?睡意全无。终于天亮了,昨晚那个凶巴巴的人竟然跑进来低声下气地道歉。面试过程好像很轻松,内容无非是“从哪来,到哪去?”、“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等等。此次到达承德市,先看看能否再次到那个校园里住下?印象中,应该在桃李街中部。这条街道大概只有两三百米,从头找到尾不是什么难事,没有。向土著打听,学校早已改名并搬到大学城去了。毕竟二十年了。发展再慢,也总该有些变化!随遇而安吧,在街尾最后一家旅馆住下。“百分百”小店里的菜很可口,至少没有那么多辣椒。软软的“石锅豆腐”,淡淡的“坂城和顺”,不由想起了那所英雄中学里的点点滴滴。 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为了增加所谓的文化底蕴,很多小城市都争先恐后地为本地名人立碑塑像。无论是三皇五帝还是孔明秦桧都被抬上了街头。据说,有些古人的老家还不止一处,地方政府甚至为抢他们而大打出手。承德市火神庙附近有康熙铜像,不知啥意思?因为题写“避暑山庄”匾额而给承德人民带来滚滚财源?“热河”也是御马刨出来的? 大清国的宣统皇帝去世不足50年。如果不是健忘的人,确实没必要进入“避暑山庄博物馆”回味这些清国往事。全国大多数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虽然参观人数均有明显增加,但是在感兴趣的展品前驻足一两个小时都是可以的。这个门票不菲的博物馆比菜市场热闹得多,侧身挤进去观赏两分钟慈禧老太太的尿壶多没意思,还是快步走过到图书馆看看吧! “文津阁”一层是个小书摊,其它部分铁将军把门。因位置偏僻,游人不多,颇清静。书摊所售图书除了“大话西游”、“水煮三国”、“闲话易经”外还有“四库全书精选”和“避暑山庄碑刻”。“四库全书”看来是个大部头,要不然为何专门修建“文津阁”保存它呢?精选的东西只能代表编者的水平和癖好,不一定全是精华。全部的碑刻倒是值得文科的人拿回家去。“文津阁”前的假山挺有情趣,达到了江南小园子里曲径通幽的意境,不像是后人修建的。假山凉亭柱子、窗、梁等各个部分都被游人当成了简化字练习薄。内容最多的是“到此一游”,其它包括“我爱你”、“我恨你”、“甲与乙爱恨情仇”等等。书写工具包括钢笔、铅笔、粉笔、记号笔、小刀、筷子或指甲,书写姿势包括坐着、蹲着、趴着、站着等。4米高处那几个字应该是踩着别人肩膀写上去的。几天后,更绝的一幕出现在眼前。七星湖畔的一些白桦树竟然被人剥皮刻字。凉亭可以推倒重建,“避暑山庄”内现代建筑多了去了,再多一个无所谓。树木上的字迹会逐渐长大,影响其力学性质,土木建筑万一出现倒塌,法院应该追究刻字者的刑事责任。 永佑寺佛塔内摆放了很多转经轮。藏传佛教不是这里的主要宗教呀?外八庙景区不去为好。万一遇到关公、耶稣、如来佛开会,该和谁打招呼呢?避暑胜地的气温其实一点儿也不低。看着快要溢出来的武烈河,想到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承德市民的日常生活挺合适的。要想真正避暑,去海拔高或纬度高的地方呀!与广袤的大西北相比,承德市面积不大。告别孤零零的棒槌山,拨开柳河上的层层薄雾,一袋烟的功夫就到了河北与内蒙的交界处吐里根河畔。 围场是承德下辖的一个县,盛产土豆。高中时代,英语老师经常说围场的同学念不准单词是因为土豆吃多了。晚间宿营地在大片山地人工松林到天然草原的过渡带上。在林内绑起吊床听松涛或在河畔支起帐篷伴流水都是很好的选择。躺在草地上数星星也可以,不过为抵御较低的气温,怀里最好放上一瓶草原“闷倒驴”烈酒或半瓶山西“老陈醋”。 在小学的乡土教材中,滦河是发源于多伦的。吐里根河是涓涓细流,飘带般落在草原上。水利部高官考察后,认为是滦河发源的一条主要河流。好事者在河边竖起黑色石碑,上书“滦河源头”四个大红字,成了旅游景点。其实,邻县丰宁境内有一块白色石碑,记载着1987年赵介民和王占玉溯水考察至滦河正源。这样一来,滦河源头至少有三种说法。大江大河源头不能这样随便确定呀!滦河差不多是河北省境内最长的河流。有关人员最好组织个“973”之类的大项目好好研究一下,比考古界那些专门研究子虚乌的文明探源工程或夏商周断代工程更有意义。 露珠在草叶上打转的清晨是骑马的最好时节。很多人遭遇过马高蹬短,俺这次遇到的却是蹬短腿长,总蜷缩着也不好受。所骑的红鬃不烈马没有铁掌,硬路上不好快跑。草原上有很多地羊挖掘的窑洞,马蹄偶尔会陷下去。信马由缰,到哪算哪吧!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一位黑旗将军群众演员的带领下,游览了“还珠格格”的拍摄地点。把很平常的景色放到相册或影片里,视觉效果就是不一样。不过,影视作品里骗人的东西太多,沙丘或草原上是不可能响起清脆马蹄声的。草原上的花草很多,能入药的不在少数。除了以前知道的黄芩、柴胡、防风、酸浆等,又认识了赤芍。杨过和小龙女故事里的断肠草和独活都是中药名称。这次总算见到了传说中的断肠草,既不是神农又未中情花之毒,不尝为好。一种忘记名字的植物很有意思。用它稍微刺破皮肤就会永远留下痕迹。这不是纹身的好材料吗?岳母刺字时用的是钢针和墨汁,多疼呀!当时此地属于番邦,与宋朝的经贸联系肯定不紧密。要不然,岳家军人人都会刺着“精忠报国”。此地为长城以外,民风一直相当彪悍。为了应对四合永火车站可能遭遇的打劫,顺便在背上刺个“好汉饶命”?平时确有必要,最近很多人要开个大会,正严打呢!在会议结束前,赶紧搭乘“草原列车”离开。
5525 次阅读|3 个评论
东京:首日印象
热度 4 liwei999 2012-8-13 22:44
去东京是被度假,闺女强迫的。要说今年夏天,全世界都闹水灾旱灾,加州却天堂般地凉爽了一夏天,本不该去东京啊。闺女吵吵着要来,其中一项是看“头大”(赫赫有名的东京大学,亚洲排名第一)。也算是美国中学生常有的校园之旅一个部分吧。得,眼看要开学了,高考硬仗还在后面,轻松一下也好。 走马观花。 东京的白鹭特别苗条,鸽子也很瘦身,奇怪 是不是全民减肥的副作用,还是日本不允许游人喂食的后果? 东京是个好地方,干净整洁,人很礼貌。除了热。 一大早过来,旅馆说要到下午才有房。说去看看皇 宫吧,不到两站地,走过去。 一出门,就遇到一个大牌子,写着靖国神社,往前 500m,晕。 再往前,是科学馆,再往前就迷路了。 Download 问了两位行人,英语不行,没有比划清楚,等第三位打领带的白领过来,才搞清楚,原来马路对面的河流就是皇宫的护城河。已经到了天子脚下,却不识庐山。 护城河里看到几只天鹅,还有一只白鹭。路上有一大群鸽子,奇怪的是路面清洁如洗。我跟甜甜开玩笑说,阿姆斯特丹也是鸽子成群,可是满地都是鸽子屎。结论:日本的鸽子不拉屎。甜甜说,那应该是日本工人勤劳的功绩。 这不跟北京差不多么。但没有北京北海前面那么多涌动的人头。这里清净多了,也没有小摊小贩的吆喝。今日闭馆,一路过去,口干舌燥,连杯水都没处买。 本来想沿着“紫禁城”转一圈,可是走着走着觉得不对劲儿,怕迷路,就原路回来,见到街头的 vending machine,一杯冰茶一口气喝下,一阵凉风吹来,那个爽,全身已经汗透了。 甜甜一路抱怨天气,我说,this is not unexpected,你就忍着吧。 我说这个热我能很快习惯,不比我家乡热。 可甜甜最怕热。 今天除了帝国皇宫外,还去了亚洲第一号的 【头大】,头大大门不够气派,远不如北大。 校园不如北大清华大气,也不如武大那么古色古香。里面有池塘假山,山山水水的,倒是适合大学生校园恋爱。 闺女喜欢,说比斯坦福好。我觉得是有偏见。 anyway 从头大,往北走20分钟就是上野 上野有朋友说好比是北京动物园一带,我觉得更像景山北海。在上野的小湖上,看见很多花花绿绿的划船的,甜甜也要划船。就像北海后海差不多大小的湖。于是划船,甜甜一路唱歌,手舞足蹈地。 再往前是满池塘的荷花,那个茂盛。今天本来说雷阵雨,居然没下来,天气一直很好。 明天上富士山 晚上还有一个灯笼节 祭祖的 据说很传统,很文化 要去看 这一路,全部是闺女的日语问路 她最恨的是见到招牌上的汉字(kanji),第一她不喜欢繁体字,第二即便认识的字,也不知道读 音。假名就直接读出来,中间夹杂kanji就傻眼了。 我正好相反,看到满眼的汉字,觉得啥都懂,可是一开口,就是问不出来。 这架势,志在必得,非上头大不可似的。 “头大”池塘: 东京地铁,与北京很相似: 荷花啊,小时候家门口就是,现在是多年不见啦 Download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5376 次阅读|4 个评论
夏日印象
jackvan123 2012-8-12 17:46
夜色苍茫 已无心思量 骑着单车 再回到原来的地方 熟悉的公交站牌 栖息过的小屋 还有那一棵棵的老杨树 如同旧日印象 一个陌生的地方 或许可以在记忆里无足轻重 因为有你 让我停下细细观赏 过往的日子 被剪辑成黑白胶片 来不及道声再见 就匆匆的滑落 曾经撕心裂肺 也有过夜夜心伤 想把神经扯成琴弦 只为弹唱过往的忧伤 如今的我 慢慢学会欣赏悲伤 也已明白 爱情它早已随风而去 如果有一天 不经意你我相遇 我会微笑着 点头离去
2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英伦 -- 薰衣草
热度 3 JRoy 2012-8-9 06:31
印象英伦 -- 薰衣草
伦敦郊区 -- mayfield lavender (SM7 3BE) 最后借此机会小小宣传一下俺的“团队”,你懂得.....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4143 次阅读|6 个评论
印象英伦 -- 剑桥
热度 5 JRoy 2012-8-7 06:37
印象英伦 -- 剑桥
剑桥(英语:Cambridge,旧译康桥)是英国剑桥郡首府,剑桥大学所在地,早在两千年前,罗马人就曾在这个距伦敦约90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屯兵驻军。虽然如此,在漫长的岁月里,剑桥只是个乡间集镇而已。直到剑桥大学成立后,这个城镇的名字才渐为人所知,今天它是座9.2万人口的城市。    剑桥,虽与牛津齐名,都是世界著名学府, 但这里的气氛却与牛津不同。牛津被称作“大学中有城市”,剑桥则是“城市中有大学”。 尽管这里保存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但就整个剑桥的外观而言仍是明快而且现代化的。还有与城市规模不相称的众多剧场,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文艺气息。    剑桥市位于伦敦北。地处平原,剑河从城市西门经市区流向东北,注入乌斯河。从13世纪末创办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起,剑桥作为一座大学城存在至今。剑桥环境幽美,绿草如茵,著名的有“耶稣”草坪、“马克斯”草坪、“绵羊”草坪等宛如绒毡铺地。一进剑桥市,一座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剑桥学生的青铜像迎面矗立。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4431 次阅读|9 个评论
北京...北京!
热度 20 cissyludai 2012-8-4 14:55
北京...北京!
儿子和他老爸去了北京。带回来了他对北京的印象! 1 2 3 4 5 6 7
3890 次阅读|60 个评论
印象英伦 -- 湖区
热度 1 JRoy 2012-8-4 06:05
印象英伦 -- 湖区
湖区 (Lake District)是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的一片乡村地区,是受欢迎的度假胜地,以湖泊与群山,并因19世纪初诗人华兹华斯的作品以及湖畔诗人(Lake Poets)而著称。 这个区域游客较多的中心地带被辟为湖区国家公园,是英国的14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英国不多的山区之一。英格兰所有海拔高于3000英尺的地方都位于这个国家公园内。 湖区的东西和南北跨度大约都是34英里(55千米),它是冰河时代的产物,在15000年前形成今日的面貌,包括冰蚀形成的宽阔的U形谷,其中有许多今天被水填满,形成了湖泊,这就是湖区名称的由来。这里还有许多冰河时代的盆地谷,通常形成小湖。较高的山多岩石,较低的山毗邻高沼地(moorland),广泛覆盖着欧洲蕨 和石南花。林木线(tree line)以下是天然的橡树林地和19世纪人工栽培的松树林。由于降雨很多,许多地方沼泽遍布。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26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印象英伦 -- 华威城堡
JRoy 2012-8-4 05:55
印象英伦 -- 华威城堡
华威城堡 (英语:Warwick Castle;发音为 /ˈwɒrɪk/ WORR-ik,又译沃里克古堡),是一座位于英国沃里克郡的首邑沃里克的中世纪风格古堡。坐落于断崖边,俯瞰著雅芳河的转弯处。华威城堡是由征服者威廉于1068年所建,属于或邻接着沃里克的盎格鲁撒克逊山丘堡垒(burh)。华威城堡原本是用来作为筑城,直到十七世纪初弗路克·格雷维爵士(Sir Fulke Greville)将其改作乡间别墅(country house)为止。华威城堡原为格雷维家族所有,格雷维并于1759年至1978年间任沃里克伯爵。 自西元1088年起,华威城堡按传统是归沃里克伯爵所有,并象征是伯爵的权利。西元1153年,亨利·安茹,也就是后来的亨利二世,取得了古堡。华威城堡被用来囚禁囚犯,其中有些来自于十四世纪的普瓦捷战役。在理查·内维尔(Richard Neville)——亦称作“造王者沃里克”——的所有权之下,十五世纪的华威城堡被用来囚禁英王爱德华四世。华威城堡在规模、建造成本、历史地位等方面,常被拿来与温莎城堡相比较。 自十一世纪完建以来,华威城堡经历了多次增建塔楼、重建住宅等的结构改变。其原先是木制城寨城堡(motte-and-bailey),并于十二世纪以石材重建。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加强了华威城堡面著城镇的外墙,使其成为十四世纪公认最具识别性的军事建筑模范。 十七世纪时,古堡周围的土地被改造为花园。1978年,华威城堡被杜莎集团(The Tussauds Group)买下,开放为观光景点。华威城堡并被纳入古代遗址列表(Scheduled Ancient Monument)及一级保护建筑(Listed building)。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4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英伦 -- 牛津
热度 2 JRoy 2012-8-4 05:50
印象英伦 -- 牛津
牛津简介   牛津因闻名于它的世界一流学府的地位和遍布各地的古迹,使它成为人们极度梦想的城市。9世纪建立的,距今有1100多年历史的牛津城是英国皇族和学者的摇篮。现在牛津已经成为了熙熙攘攘的世界城市。尽管还是那个古老的大学城,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商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使牛津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牛津市从公元7世纪已有人在那里居住。到公元912年,它已成为英格兰的一个要地。“津”意为渡口,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在此会合,当时河水不深,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牛津由此得名。现在两地河流依然,原来的桥和牛车涉水过河的痕迹早已消失,但牛津桥却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来访者和游客。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是许多人前来造访牛津的最主要原因,这个大学城在过去八百多年中,为全世界造育出许多杰出人士,但牛津大学确切成立的时间已不可考。西元1167年英格兰与法兰西战争之际,一些在巴黎大学研究的学者离开巴黎至牛津定居,同时吸引更多学者前来,西元12世纪末,牛津大学已成规模,西元13世纪中期之后各个学院陆续成立,开始牛津大学的璀璨岁月。
个人分类: About me|2837 次阅读|4 个评论
伦敦印象
热度 1 JRoy 2012-7-30 07:26
伦敦印象
作者: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3544 次阅读|8 个评论
香港给我的初步印象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2-7-29 06:52
香港给我的初步印象 2012 年回国记事和感想之七 蒋继平 2012 年 7 月 28 日 2012 年 7 月 26 日下午 3 点左右, 我从越南的胡志明市乘坐越南航空公司的航班到达香港。 这是我第一次到香港。我住在香港机场富豪大酒店( Regal Airport Hotel )。 房间的收费是每晚 1700 港元, 加上 10% 的杂费,一晚的住宿费是 1870 港元。这不包括早餐。早餐要加 220 港元。所以,住一晚上加上早餐就是 2090 港元。 我的房间号码是 1219 。 这个房间在 12 楼。窗口面对维多利亚港湾,可以很容易看到海湾中的各种船只, 风景很好。不过,天正在下雨,视线不佳, 照片的景色不好。 香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 水特别的贵。 房间中有一瓶水的标价是 68 港元(图一)。 人多是香港给我的第二深刻印象。机场内几乎所有地方都是人山人海。从办理机票开始, 到海关办理离境手续,再到安检,然后在候机厅,都是要排很长的队伍。这是很正常的。因为香港的人口密度很大,加上香港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我和老板提前两个多小时就到达办理机票口,可是, 一路上还是急匆匆地勉强赶上航班的登机时间。 香港给我的第三印象是, 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错。个个认真负责, 脸带笑容,态度和蔼。 在繁忙中显得从容泰然,组织管理似乎井井有条。 图1: 旅馆内要付费的瓶装水 图2: 鸟观富豪大酒店的 游泳池和花园。 图3: 飞机正在降落。
个人分类: 万花镜|3742 次阅读|4 个评论
女儿高中印象
热度 1 沈海军 2012-7-28 15:45
今天女儿入高中第一天。我和老婆参加新生家长会。以下是对女儿学校--北郊中学的印象: 1.硬件条件很好,设施都很阔绰。好像不差钱。 2.学校偶尔一年会有考上北大清华的,考上复旦的好像年年有。水平与我当年的母校--西安市户县一中相当。 3.学校很强调行为规范。我对女儿戏说,你们学校应该叫-北郊礼仪学校。 4.偶然间看到上一届高三(3)班的高考宣言。宣言中第一句话:“高三(3)班的由33名女同学和10名男同学组成....”。男女同 学1:3.3.很可怕的男女生比例。据说男同学中考后都进了职校了。 5.学校貌似很严。 但愿女儿能在这里顺利度过自己的中学时代。
3468 次阅读|2 个评论
7月8日连云港的大雨印象
热度 1 ahyxwangdong 2012-7-26 09:46
7月8日连云港的大雨印象
721北京暴雨造成的城市水灾令人印象深刻,其实早在此之前,7月8日连云港地区也突降大雨。
个人分类: 游历生活|44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台湾印象(2)
wuxiang 2012-7-24 22:11
由于台湾被日本管制了 50 年,所以在很多方面带有明显的日本印迹。例如,在店铺商品销售的宣传方面,都是竖式旗条状的,大陆多是长条状的。此外,店铺名称的书写多是行书,二手商品和日本一样称呼中古物。全台随处出可见的连锁超市多是 Seven-Eleven ,和莱尔富( Life ) , 日本随处可见的是 Seven-Eleven 和 Yellow Cap ( 小黄帽 ) ,很少能看到 Carrefour 和 Wal-Mart 。和大陆相比,火车站里的人很少,因为一般不需要过地下道去各个站台(台湾称月台)。售票厅和站台非常近(台北和新竹一分钟就能到),售票员发售给我开车前 6 分钟的车票,我问能赶上吗?对方回答到:还有 6 分钟耶!上车后,车厢空荡荡的,入座率大约 30% 左右,座位的间距比大陆的高铁要稍宽一些。可能台湾面积比较小的缘故,各个车站的间隔很短,有的几分钟就一站( 3 公里左右,车费 4 元台币,人民币还不到一元),高铁更快,台北到高雄就三小时左右。所以在在台湾本岛旅游坐飞机的意义不大,听说台北到高雄的航班 9 月份就停飞了。 其次,是公共办公场所的外形很简陋。先说火车站,台北的火车站算是很大气了,但是比不上大陆的一个地级市的车站,新竹的车站更不用说了,和大陆一个乡镇的火车站差不多,甚至还比不上。关于政府部门的办公楼,总统府是五层,立法院是两层,好像有些窗户有破损的迹象,用木板挡住的。监察院两层或三层的样子。最气派的要算济南路上立法委员办公楼了,大概有 10 多层。台北市政府办公大楼的外形和沈阳市政府的差不多。台北市政府办公楼,行人可以自由出入,大陆的市政府估计要介绍信吧(我没去过,不确定)。 参观过几所知名大学,多在山区(丘陵地带),面积都不算大,然而校园绿化面积却很大,比较干净,校门都很简陋,或者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门。去过台大的人都知道台大的正门吧。看来,大学之大,非面积之大也。只要多引进大师级的人物和国内外优秀的青年学者加盟,更新固有的僵化思维管理模式,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给引进的人才创造一切可能的研究平台和适当的软环境,我想任何一所大学都能取得跨越式的发展。香港科大 20 多年的发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台大 自由广场 101大楼 总统府 故宫博物院 基隆港 嘉义布袋大桥
个人分类: 海峡两岸|4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补欠账之:印度孟买印象
热度 2 liuyaobo 2012-7-24 13:51
补欠账之:印度孟买印象
最近半年实在太忙,很多想写的博文都找不出时间来写。所以在这里补一下欠账, 2012 年 1 月去印度 孟买参加 ISDN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会议。会议不错,比较小但很有特色的会议,有很多欧美很好的神经科学家参加。去之前对孟买的想象大概是像中国的上海这样(地处印度的西部、阿拉伯海岸,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虽然也曾经听到传闻说要比中国的城市差一些!但短短几天下来,参会之余所看到的孟买,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和中国的主要城市相比,无论是城市的基础建设(建筑物、街道、机场、火车站等)、公共管理(交通、秩序等)和街上普通人(穿着、神态等),应该有 10-20 年的差距。所看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孟买国际机场下飞机后去旅馆,就遇到黑车,居然花掉将近正常价格 10 倍的钱,可见其管理的混乱。 2 。街上出租车几乎不怎么遵守交通秩序,很多路口机动车混乱一片。 3 。城市内有大量类似中国城中村的地方存在,贫穷破败不堪!街上很多乞丐!很脏! 4 。人很多,密度超过中国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地方,而且从穿着来看,明显要比中国人穷很多!唯一比中国大城市强的是,人似乎都比较友善,动物可以到处乱跑(狗,牛,乌鸦),似乎一点也不怕人。所以,看到他们对一个城市这样的管理水平,很难想象就算是拥有了航空母舰,他们能够玩转吗? 哈哈!开个玩笑吧!大家看看照片。 据说是为整个孟买洗衣服的地方 火车站 火车站 街头(过马路) 街头(地摊) 街头(头顶重物的妇女) 街头(流浪狗) 街头(自行车) 日落
5586 次阅读|5 个评论
台北初印象
热度 1 wuxiang 2012-7-20 21:13
来台北一段时间了,日常生活基本很快就适应了。和大陆东北地区相比,这里温度要高很多,早晚温差很小。气压很低,空气里始终弥漫着湿热的气息。每天要冲好几次澡。在办公室和住处都需空调一直开放,否则真的无法学习。感觉部分饮食和日本相似,和大陆相同食物的口味不大一样。每天往返学校与住处都需要借助地铁(这边称捷运),来回超过 1 个小时。感觉不便之处有两点:一是无法和大陆通电话,和学生只能邮件和聊天交流。二是垃圾分类比日本和香港要细的多,室外很少能见到垃圾桶。我只能每天把饮料瓶和一些包装纸分类后,走 30 分钟路程到最近的地铁内丢弃到相应的垃圾桶内。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刚来这里乘坐扶梯老是站在左侧,一天要被纠正好几次,本地人一看就知道我是外地来的,自己也非常不好意思。现在无论扶梯上有没有人,有多少人,我都已经下意识的站在右侧。 虽然第一次来台北,我没有感觉到些许的陌生感。街道的命名许多都是大陆的城市名字,如厦门街,重庆南路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名字,如辛亥,和平西路,复兴南路,中正路,民权路,光复小学等。道路没有大陆一些大城市宽广。摩托车(机车)是大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在路上,不时一群群摩托车风驰电掣,呼啸而过。台北人是很守交通规则的,真正做到红停绿行。还有就是政府办公部门和银行都是开放式办公,集体办公,大陆银行都是有柜台相隔,公务办公部门都是分布在具体的房间里,这样多少会降低一些办事效率。 在台期间,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争取多看看台北的景点,多品尝台湾的小吃,多走走台湾其他的地方,希望从北台湾走遍南台湾。如有可能,连离岛也不放过。下次再来就不知道具体是何时了。等回去后写一篇台北之行记事的博文,供没来台湾的人们参考。
个人分类: 海峡两岸|3213 次阅读|2 个评论
温哥华深度印象-以人为本城市生活
热度 4 ZhangSH62 2012-7-14 15:13
温哥华深度印象-以人为本城市生活
镁合金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Mg2012)经过4天交流结束了。经过几天的会议,也抽空外出吃饭、逛逛闹市、坐坐地铁、看看海边,对温哥华的总体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权威资料介绍,温哥华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市内草地常绿、繁花似锦,属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夏季 气温 一般在 摄氏 20度左右, 冬季 气温一般在摄氏0度以上。冬季很少下雪,但雨水充沛,有“加拿大雨都”之称。 会议在市中心的Sheraton酒店,酒店由三座高楼组成,三楼互相连接,设施齐全,很适合举办大型会议。会议的开幕式、分组会、Poster展、Reception招待会、宴会都在这里举行。在酒店接待大厅门前围绕着一棵大树组成了圆形的广场,广场边有几辆出租车在排队等客,看不到国内大酒店会议中心的巨大停车场、院墙和门卫,客人可以从四周不同街道和方向进入酒店。汽车停车在温哥华都有大型EasyPark地下停车场,因此街面并不拥挤。酒店大院则是台阶、绿树和座椅,供人们休闲、聊天。给人的感觉是,这家酒店非常适于会议、休闲,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色,这一特点也适于整个温哥华市,因此历史上温哥华被誉为最宜居城市,名不虚传。会议比较务实。不同于中国,5天会议,设了一次接待晚会,一次Poster招待会,一次宴会,其他晚饭、午饭都不负责。因此我们有了去闹事找饭吃的机会。好在周围餐馆很多,各种档次和风格都有。我们找到一个中餐馆,有点快餐性质,又便宜,很多华人都把它当成了食堂。 走上温哥华市区大街,人行路、自行车路和机动车路分工清楚,人们各守其责,看不到国内人们人车抢路、各种车辆混杂、人行路和自行车路停着汽车、到处有障碍的情况;高楼两旁绿树成荫、鲜花开放,闹市区给人们提供了漂亮成排的座椅。 Stanley公园是加拿大最大的公园,是由接近市区的一部分半岛组成。公园内有很多人行路和自行车路,两条可走汽车的公路干道。走进公园深处,高大的松树和各种草木茂密,俨然原始深林。欣赏着路边各种花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步行,终于到了著名的Prospect Point,这里可以观看温哥华北市区及其背后的高山,甚至山上的白白积雪。旁边是通道对岸的著名狮桥,雄伟壮观。 沿北侧海边回返,不久路过大人小孩集聚的小海滩,旁边是大片的草地,慢慢沿草地爬上坡顶,是一座水上游乐园。穿过草地和深林,就见到了市区北侧的游艇港口,大片的游艇停在海边甚是壮观,旁边漂亮的水上餐厅人来人往。海边分成自行车路和人行路。人们沿着海边人行路走走停停,而外侧则不断地有青少年骑自行车、轮滑飞驰而过。一些少女甚至身着三点脚踏轮滑穿棱于自行车路。 已经步行了近4个小时,正好碰到一个海上餐厅,就进去奢侈了一把,要了一个香煎三文鱼和一瓶啤酒,一个人浪漫了一次。 最后不忘路途遥远,专门到China Town去看看著名的中山公园,由于已到晚上9点,已经关门,只能槅门相望。 酒店接待中心门前 酒店大院广场 温哥华大街一角:汽车路、自行车路和人行路分工清楚 大街绿树成荫 闹市区的休息处 公园深处 古树高耸密布 公园尽头的跨海狮桥 Prospect Point游客必到之处 路边不知名的浅蓝色花朵 海边大片草地 游艇与海上餐厅 寂静的游港 海上餐厅 China Town一角 中山公园门前
5282 次阅读|8 个评论
慕尼黑印象
热度 10 Guoxiangyun 2012-7-13 20:27
慕尼黑印象
拜仁-慕尼黑足球队的主场 慕尼黑工大(Garching)的地铁站:科学名人堂。 工大Garching校区 Dietersheim,我住的小村庄,路边的小麦还未收割。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做学术报告: Silicon Carbide --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5917 次阅读|20 个评论
“说了也白说”系列:不听老子言,纷乱在眼前
周可真 2012-7-12 16:14
时局印象: 国际乱糟糟, 周边闹轰轰, 国内散松松。 乱、闹、散, 一本于心: 情迷则乱, 智昏则闹 欲多则散。 始散而终乱: 欲多则智昏 智昏则情迷。 因知 《老子》之言 切中肯綮: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不听老子言, 纷乱在眼前!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3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哥华初印象
热度 2 ZhangSH62 2012-7-11 11:43
温哥华初印象
温哥华初印象 2012年7月10日(温哥华时间) 第9届国际镁合金及其应用学术会议(Mg2012)于2012年7月8-12日在温哥华举行。 感谢川航刚刚开通“成都-沈阳-温哥华”航班,8号下午从沈阳出发,不足10个小时就到了温哥华,比以前去美国不知减少了多少辛苦。 第一次来加拿大,以前有两次从加拿大上空飞过的经历,连绵的雪山是主要的记忆。8号早晨8点多,飞机到了温哥华上空,首先掠过的是一座座雪山,进入市区,看到大片建筑在雪山坡南、海峡两边,虽是盛夏,气温只有15C。 由于到的较早,白天还有时间,就和朋友一起去著名的UBC校园和市区看看。 茫茫雪山(隔窗拍,有雾) 雪山脚下温哥华(隔窗拍,有雾) UBC校园一角 亚洲校友捐赠的建筑一角 学生们在打橄榄球 Mg2012招待晚会 Poster已经开始了 温哥华海边 海滩晒太阳的男女市民 飞翔的海鸟
4270 次阅读|6 个评论
评日本因钓鱼岛“领土争端”对华“坏印象”
热度 1 黄安年 2012-6-29 06:39
评日本因钓鱼岛“领土争端 ” 对华“坏印象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6 月29 日 发布 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 还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 这在历史上和法理上有公论的。不是靠日本政府的所谓“事实控制”、强化实际管理和制造舆论所能改变的。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步步紧逼,强化事实控制 , 并制造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 中国宣示对钓鱼岛主权是“侵犯”日本领土主权的荒谬舆论 , 毒害日本民众,制造对华“坏印象 ” ,借以提供日本侵占我国钓鱼岛主权的侵略有理论的“合法”依据和群众基础。这表明日本已经在非和平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快了。所谓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从这里也可看出端倪一二。 我们不要忘记日本侵华和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历史教训,日本侵华 , 那些战争罪犯固然负有主要责任 , 但是深受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毒化的日本民众盲目追随,也是有责任的。我们显然需要对这些“民意”的非理性倾向 , 给以高度的关注。 我们已经一再克制,在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上 , 我们绝不能一软再软 , 拿主权来交换“和谐”幻想。日本极右翼的胃口大得狠 , 绝非仅仅一个钓鱼群岛。日本的侵占中国的阴魂不散, 1927 年 7 月 25 日日本田中首相兼外相的“田中奏折”你还记得吗?请看其中一段 : “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 如欲政府世界 , 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 , 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 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 , 是我日本帝国主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 逾八成日本人对华有坏印象 领土问题成改善关系最大障碍 2012 年 06 月 28 日 09:01:1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 NPO 共同实施的第八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日前在东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较去年继续恶化,达到 2005 年以来的最高值。此次舆论调查在中日两国同步进行。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沈阳、西安等 5 个城市的 1627 名普通公众,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 5 所高校的 1003 名 学生 和教师参与了中方调查。中方城市公众调查和学生调查分别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完成。日本共有 1000 名公众和 600 名知识分子阶层参与日方问卷调查。    对华有坏印象的日本人比例增加   结果显示,日本人对华有坏印象的比例由去年的 78.3% 提升至 84.3% ,为 8 年来的最高值。对中国持良好印象的比例仅有 15.6% ,较去年的 20.8% 下降了 5 个百分点。   从结果分析,从开始共同调查的 2005 年到 2008 年,日本人对华印象持续恶化。 2009 年和 2010 年出现改善倾向,但去年又出现大幅恶化。   日本人选择对中国印象不佳理由的第一位( 54.4% )是“ 中方 在确保资源和能源上以自我为中心”;居第二位( 48.4% )的是“钓鱼岛问题争端”;紧随其后( 48.3% )的是“中方采取的一些行动不符合国际规则”。   中国人对日本持坏印象的比例依然维持在六成以上,数值由去年的 65.9% 微减至 64.5% 。对日本持好印象的比例由去年的 28.6% 增加到 31.8% 。   中国人对日本持坏印象的第一位理由依然是历史认识问题,选择“因为过去发生过战争”的为 78.6% ,其次是“对侵略历史缺乏正确认识”,为 39.8% 。这个倾向从调查开始以来没有变化过。    中日关系 发展现状不被看好   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均显示,两国国民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同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中方调查结果显示, 78.4% 的普通公众和 87.9% 的学生、 教师 认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日方调查则显示, 80.3% 的公众和 97.2% 的知识分子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   对于当前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方调查显示, 42.9% 的普通公众认为“非常好”或“比较好”,比去年( 54.5% )下降了 11.6 个百分点。而与去年一样,今年仍有 42% 的学生、教师表示“说不清”,说明该群体对中日关系依旧持不确定的态度。日方调查显示, 7.4% 的公众认为中日关系现状“非常好”或“总体来说比较好”, 2011 年为 8.8% 。知识分子为 17% ,去年是 18.8% 。   领土问题 是改善关系最大障碍   调查显示,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有 71.1% 的中国普通民众和 50.9% 的 学生 、教师认为会“变好”或“维持平稳”。持相同观点的日方民众比例是 58.4% ,认为会“好转”的知识分子的比例为 33.1% 。   领土问题仍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首因。中方数据显示,有 51.4% 的普通公众和 69.7% 的学生、 教师 认为“领土问题(钓鱼岛争端)”是最主要的障碍。日方调查结果显示,有 69.6% 的公众和 52.2% 的知识分子首先选择的是“领土问题”,其次是“海洋资源的纷争”(分别为 34.1% 和 37.3% )。   根据调查结果,在“提到日本,您的第一联想词是什么”这一问题上, 中方 普通公众首选的仍是日本的“电器产品”( 51.3% )。 47.1% 的学生、教师首先会联想到南京大屠杀,与 2011 年( 45.5% )相比有所上升,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日本政治家有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对学生、教师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有 42% 的普通公众和 46.6% 的学生、教师选择的是樱花。 35.2% 的学生教师提起日本会想起日本漫画、动画片。   日方调查显示,对于公众来说,“中华美食”、“钓鱼岛问题”的提及率分列前两位,分别为 39.9% 和 31.5% ,“万里长城”以 26.4% 居第三位。其中,“钓鱼岛问题”的提及率比去年的 25% 略有上升。   同 2011 年的调查结果类似, 2012 年均有超过半数的中方普通公众和学生、教师认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是有益的”,比例分别为 56.3% 和 65.9% ,与去年持平。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日本是有益的”观点的日方公众的比例为 43.4% ,知识分子为 84.4% ,去年分别为 41.9% 和 81.4% 。   人民币与日元在今年实现了直接交易。两国国民对于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基准货币持何种观点?中方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教师( 50.1% )认为“人民币不会代替美元,但会获得代表亚洲的国际货币的稳定地位”,有 32.3% 的普通公众认为人民币“未来成为替换美元的国际货币”,还有 13.4% 的普通公众认为人民币“在不久的未来就能替代美元成为国际基准货币”。   日方调查结果发现,认为“人民币会发展成与日元、欧元同等地位”的公众和知识分子比例分别为 48.7% 和 60% 。此外,知识分子认为“人民币不会代替美元,但会获得代表亚洲的国际货币的稳定地位”的比例为 33.2% 。    民间交流对改善关系非常重要   调查显示,中方超过八成的普通民众( 80.1% )和学生、教师( 83% )认同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留学、研讨、艺术和文化交流等)对改善关系的重要性。持相应观点的日方公众和知识分子的比例则分别为 74.3% 和 95% 。   连续 8 年的调查表明,新闻媒体始终是中日两国国民了解对方的最主要渠道。在本次调查中,中方分别有 84.3% 的普通公众和 81.7% 的学生、教师认为,新闻媒体是他们了解日本的最重要的渠道。持相同观点的日方公众的比例为 96.3% ,知识分子的比例为 82.5% 。此外,分别有 28.6% 和 26.7% 的中方学生、教师通过日本的动漫和电视节目等了解日本。   作为“北京—东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关系 舆论调查”自 2005 年首次进行以来,已成为反映中日两国民意的重要途径之一。此次调查结果的公布也揭开了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的序幕。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40 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第八届论坛将于 7 月 1 日至 3 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主题为“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下设政治、经济、媒体、地方、安全等 5 个分论坛。   北京—东京论坛是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 NPO 共同发起和组织,中国新闻界、学术界与日本民间组织携手,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加强中日相互了解而共同搭建的中日精英交流平台。通过多年的发展,论坛已成为中日间最高层次的公共交流平台之一,影响日趋扩大。(裴军)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28/c_123340962_2.htm 上一页 1 2 1 2 下一页
22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余永年先生印象
热度 1 gamefungi 2012-6-24 16:48
余永年先生是中国真菌学界的老前辈,在真菌学多个领域都颇有成就,著述颇丰。余先生是国内学者研究我国水生真菌的第一人,在40年代已经有关于我国水生真菌研究的论文。余先生在卵菌方面的研究也是在我国就有奠基地位的,并著有《中国真菌志.霜霉目》。余先生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其诗词选编有《余永年文集》。 余先生如今已经90高龄,疾病缠身,然而他的科研工作却始终没有停止。余先生几乎经历了我国现代真菌学从开创到现在的所有时期,其对我国真菌发展的了解和把握是我等晚辈所不能及的。因而,余先生也希望将中国真菌近几十年的发展成果汇编成一部书籍,而我则有幸参与了该书《水生真菌》部分的编写工作。正因为去余先生家交稿以及讨论该书的编写事宜,才有幸一度余老风采。 余先生家在科学院南里的一个小区的一层,房子很小,估计60平米左右,摆设极为普通,一台电视,一个茶几,几张沙发,周围是书架。阳台不大,放着洗衣机等日用生活物品。我们进去的时候,余先生的爱人热情接待,请我们入座,余先生从沙发上站起来和我们握手。先生身材高瘦,和蔼可亲。我们在余先生家坐了约2个小时,谈及了许多真菌学老前辈,包括戴芳澜,王云章等。先生对以前的一些事情还是记得非常清楚的,包括真菌学会的创立以及理解理事会和负责人等。在提及真菌物种中文名称时,先生对目前真菌物种汉名的混乱较为不满,希望我们这些晚辈能在汉名的统一规则上做一些工作。然而,对于汉名热衷的人太少,现在许多文献提及真菌物种名称时也只写拉丁名,根本不写汉名了。并且国内的刊物上,好的真菌学论文也为数不多了,大家有好成果基本都投到国外的SCI刊物上去了,纯英文的,也没人考虑汉名了。因而,统一汉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于急于评职称和养家糊口的年轻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了。 余先生是比较健谈的,在约2个小时里,余先生几乎都在说话,逻辑也非常清晰,其对真菌学研究的热情可见一斑 (我想对于一个90多岁的老人,疾病缠身,连站立都很吃力,这种长谈的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从余先生身上似乎看见了书籍中描写的民国文人学者的影子。他是非常儒雅的,待人和蔼,没有任何架子,分析问题客观理性,对于问题没有焦躁不安,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
个人分类: 随笔Essay|5192 次阅读|2 个评论
河南印象:大家怎么了,还是我怎么了?
热度 2 gisbase 2012-6-19 15:34
吕老师博客写的很好,照片也很精美,文字优美,观点客观! 博客开头的几句话,此处略去50字,我还真不知道有这样的现象。 高中之前一直在河南,后来硕士毕业后继续到老家工作,从来没有感觉到同学、老师有任何异样或对河南的什么不好看法。偶尔会听到有不认识的小年轻会在开玩笑,河南人怎么地,怎么地,仔细一听也是从祖辈、父辈哪里道听途说罢了,说白了,也就是人云亦云!!! 作为现在的年轻人、中年人,还抱着这个看法,人云亦云,甚是悲哀!! 在自己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说人家怎么样,怎么样,是无知的。 在不存在地域标签的讨论中,故意添加带有歧视性的标签,是无耻的。 今天歧视我,明天歧视你,后天歧视他,你想干什么?搞分裂?抓起来!!! 哈哈,希望大家走入河南,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河南!有不好的现象,大胆揭发,但这与地域无关,祖国任何地方都需要我们与丑恶作斗争!
2749 次阅读|4 个评论
河南印象
热度 50 cherrylu1960 2012-6-18 23:14
河南印象
刚刚过去的周未,应北京的朋友之约去了河南,这应该是俺第一次踏上中原这片土地。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南方北方的人都不怎么愿意去地处中原的河南,连公职人员出差好像都不怎么往河南去呢。其实,界是片很好的地方啊。 短短两天时间其实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但多少对河南有了更多的了解。先说吃,一贯以为舌尖上的河南与俺关系不大,反正走到哪儿能吃饱吃舒服就中了,由于食欲一直不好,对各地的美食注意不多。待品尝了正宗的清真豫菜,吃了大碗宽条的河南烩面,感觉做工细,品相好,味道也不错,吃得很香,还是满不错的,记住的地方名菜有扒羊肉,桶子鸡,板肚什么的,当然还有著名的河南烩面.反正外地人到哪儿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能更直接感觉浓郁的地方特色吧。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民风其实还是不错的,农耕文明,其实残留些小农意识也不足为奇,很多地方还不是如此?感觉河南的百姓很勤劳,为中华崛起其实也是做了很大贡献的,特别是河南人为了发展农业,修了那么多壮观的水利工程,还是挺了不起的。我们在高速路上看到“共产主义总干渠”的路标,有些激动,真想体验一下,下次一定去看看红旗渠什么的,感受一下当年河南人民战天斗地创造的人定胜天的奇迹。 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可见其历史文化的底蕴深厚,这需要时间去慢慢体味。 作为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河南对全国的农业稳定贡献不小。近年近年那里的城市建设也发展很快,这次看到郑州、新乡的新区建的很有气势,光黄河大桥就建了三座,有钱啊。修桥修路,城市改造,财政投入还是相当大的。反正河南有的是地,城市扩张的很厉害。 这次时间匆匆,只游览了云台山和开封的清时上河园等几个景点,感觉旅游办的不错,比较规范,人性化。比如云台山厕所就修的不错,知道女同志如厕比较啰嗦,很多区域是按1比2的比例设置的。这在其他地方还真没见过。 近年北京人去河南旅游的越来越多,因为有了动车,现在5个多小时就能到郑州,年底北京至郑州的高铁通了,只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省会了,真的很方便。所以,河能我还会去的,因为那里的古迹很多,那里的美景太多,那里有太多的历史文化需要慢慢品味,都需要亲临并用心去体会。 前阵子看电视剧《叶落长安》,对河南人有了更多了解,知道他们很不容易,也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承载了很多艰辛。这次到郑州看到花园口三个字,就想到了当年老将为了阻止小日本长驱直入,如何在那里扒开黄河口,害惨了河南人。其实北京有相当多的河南人,我们的亲朋包括作者朋友中也不乏河南人,我对他们的印象都很好,河南人很好客,很热情,当然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在饭桌人少不了鱼头鱼尾、推杯问盏闹酒什么的,中原文明离不了吃,也离不了喝吧。 河南人说自己是华夏民族的缩影,其实很多地方的人都这样说的。这次去河南,正好赶上神九飞天,河南出了刘洋这个中国第一个女航天员,到处听他们在议论,很自豪。看来爱家乡是共性,这也没什么不好。 云台山的红石峡美景如画 看瀑布右侧那块石头像不像个动物头什么的? 云台山红石峡的瀑布虽不及黄果树等的壮观,但以密集秀美著称。据说这里的水源 和旅游开发也是沾了当年修红旗渠水利工程的光儿。 这株古树吸引了很多游人的目光,感叹其只靠岩逢中渗出的水,就能生长得如此茂盛, 大自然造物,真的很神奇呢 云台山的风景很不错,尤其是红石峡的风景秀美迷人,水利和隧道工程的人工痕迹很令人震撼。只是景点太多,需要玩个两三天慢慢品味最好,门票是两天内有效的,可以住在景区的农家院,好好品味一下这里的秀美风光。 看完了云台山的自然美景(其实应该是自然加人工的),再看看开封清明上河园的人文景观吧 清明上河园里的新景,这里到了夜晚将会有700多演员参与的大型表演,可惜这次无缘欣赏了 清明上河图1比1石刻原图 到处都是出租宋代服装照相的摊点 这个是真人秀,不是泥塑像,演员很不容易 这个宋代乞丐的表演太精彩,太到位了。希望有人将其推荐到电影学院深造 古代与现代的结合 这就是功夫文化。这神嘴实在很神 开封古城的景点很多,这次只看了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其实只好留待下次了。 虽然在郑州住了两个晚上,只是在车中浏览了一下城市的面貌,这张二七纪念塔的夜景就是在行进的车中抓拍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787 次阅读|111 个评论
加拿大印象之:落基山脉风景如画
热度 6 ywang69 2012-6-18 22:39
加拿大印象之:落基山脉风景如画
这才是别墅 车窗外的落基山(运动模式) 穿越公路的野山羊 公路觅食 路旁的小鹿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614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英国怀特岛印象 -- 可爱的房子
热度 2 JRoy 2012-6-10 08:44
英国怀特岛印象 -- 可爱的房子
怀特岛真是理想的城乡一体化,看不出哪地方好来哪地方不好。只有大家的喜好不同而已,有喜欢山的有喜欢海的,有喜欢热闹有喜欢安静的。有喜欢都市一点的有喜欢乡村一点....所以房子风格不同,但是都满有个性的 可爱吧 这个就不可爱了,是墓地!他们的墓地就在大路边上... 中国餐馆!哈哈... 房车也算房的! 深山老林的蜗居!!!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58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英国怀特岛印象 --漂亮画面
JRoy 2012-6-10 08:34
英国怀特岛印象 --漂亮画面
上次不小心发布的时候,是从Q空间直接贴过来的,结果只能在我电脑上显示,大家看不了。十分抱歉,特意再次补发 拍摄技术很一般,纯业余。审美也不咋地,相机更不咋地.....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希望大家能看出点美来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35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怀特岛印象 -- 路上的马
JRoy 2012-6-10 08:34
英国怀特岛印象 -- 路上的马
怀特岛上当地人骑马的很多(而且绝大多数是女性),而且略微“嚣张”的休闲 --- 因为道路很窄,经常公交车要跟着马屁股后面走好一阵子;大家都不急,而且司机和‘马夫’多半会举手示好。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3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西游记】巴塞罗那印象之一:高迪之城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2-6-7 05:57
【新西游记】巴塞罗那印象之一:高迪之城
【Blog主人按1:去年的初冬,我和我的父亲共同去了欧洲的几个城市,一直没有来得及写游记,现在补上。】 【Blog主人按2:我说过,陈安的游记一定是中国作家中的一绝,在所有的文体中,我独爱游记,也独擅游记。】 一,引子    在去巴塞罗那之前,我阅读了一本来自西班牙作家的书《高迪密码》,正如在去凡尔赛宫之前,我细细阅读了一本类似风格的小说一样。    我不太喜欢阅读其他人的游记,但是我喜欢以一个城市为背景的小说。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里,我会读到马普尔小姐穿了从布鲁塞尔来的蕾丝花边的衣服,然后,当我走过布鲁塞尔街头的以蕾丝花边为特色的衣服店时,就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没人知道我的笑从何而来,可是我陶醉于自己对于小说细节的回忆里。    对于巴塞罗那,我就从这本《高迪密码》开始了了解。 二,《高迪密码》    小说的开端是高迪之死。一辆无名电车撞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如果不是后来被认出这就是巴塞罗那的象征人物的话,就会被当做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而被象莫扎特一样埋葬于城市的乱葬岗之类的地方,我还记得电影《莫扎特》里埋葬天才音乐家的场景,一个拉尸体的车,到了一个乱葬岗的墓穴前,将尸体从车里倒出(请注意,并没有棺椁成殓),然后再扔进去几包石灰,暗淡晨光中,车离开,幕谢。    好在有人还能够认得高迪,于是,巴塞罗那万人空巷,送别这位西班牙历史上唯一的,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天才建筑设计师,死后还算极尽哀荣了。    当然,作为基督徒的高迪留下了所谓密码,给他当时带的一个不通世事的孩子,而小说从这个孩子后来变成老头之后开始讲起,以便把视角拉到最近的年代,由他的孙女和孙女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男朋友完成了从高迪建筑中寻找耶稣再度降生秘密的线索,而小说的最后稍微有点荒诞,那就是耶稣真的再度来临,只是在非洲某地而已。    小说在封面里面附了一张需要拉出来才能看到全貌的高迪的几个典型建筑,如最为著名的圣家堂,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文森之家,以及古埃尔(高迪)公园。看着那些图片,你会恍惚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但是这个童话却是以巨大建筑的形式展现给你的。 三,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可超越    对于希区柯克的评价,有一个我认为拍案叫绝的——只可模仿,不可超越。    而当你站在圣家堂前,或者你将自己放置于古埃尔(高迪)公园的扑朔迷离的建筑群中,你的感觉会是这样的一个评价——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可超越。希区柯克的电影在高迪面前,只是小孩子的游戏罢了,而高迪的建筑,直接来自于上帝的启示,是任何其他人不可能设计得出来的。    我和我父亲站到巴塞罗那最高的山上看整个满溢了地中海和加泰罗尼亚热烈热情气息的城市,一座座屋顶为红色的楼宇在眼前呈现,事实上,罗马和里斯本这两个南欧首都的屋顶也是灿烂的红,在碧海蓝天里一片浪漫气息,但是,总不如巴塞罗那的红更加耀眼,我想了想,觉得也许是因为这片红的面积更大的缘故吧。    当我们想到浪漫,想到热情,有时候会拐到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因为那里的佛拉门戈舞蹈一样地给我们以足够的冥想空间,即便你是严谨到无趣的人,在这样的热情面前,也一样地会直接倾倒,或者你因为无法抑制如此剧烈的热情而悄悄离开——否则就要违背自己行事做事的原则了。    庇隆夫人就是典型的阿根廷形象,当她出现在窗口的时候,明眸善睐之间,眼波四溢之时,你的心就会猛烈跳动。而这样的热情就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阳光、海岸与红屋顶,或者说,部分兴许就取于巴塞罗那。    在一众的红屋顶之间,圣家堂的灰黑的样子却如云投射下来的影子,占据了城市中心的至高处。而这座建筑至今仍然在建设的过程中,据说即便是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也还要再有50年以上的时间才可能完工,而那时,距离这座建筑被设计并开始建筑已经100多年过去了,当然,设计师是独一无二的高迪先生。    看过科隆大教堂的人可能会困惑于圣家堂的形象,上帝应该是个严谨的人啊,怎么高迪把通往上帝居所的地方设计成一个显得如此模糊且难以描述的样子呢,从四面看这座教堂都没有对称感,从颜色上看则让人沮丧而不是敬畏,而当您进入教堂,里面和外部呼应的室内设计风格又如此地夺人眼球,甚至连忏悔室都是一个小的圣家堂模型,如果你进入里面忏悔,则除了一颗自感犯罪的心还会有新奇感——这难道会是高迪营造的特殊的忏悔气氛?    事实上,我和父亲刚从地铁里钻出来的时候,第一眼就是这个圣家堂黑魆魆的形象,当然,还有加上我早就有心理准备的混乱的脚手架。    如此奇怪的教堂,天下独此一份。    超越?你想都不要想,绝无可能。    模仿?你可以试试,不过你会绝望的。高迪的设计在自己的心里,如此巨大的比人民大会堂还要高大的建筑,没有图纸,没有应力计算,没有事先的模拟,什么都没有,一切都只在天才的心里。       复制?我们中国经常有微缩景观的公园,要把实际上的建筑一网打尽,大家足不出国就可以看到万国的景色,那该多好,但是迄今为止,我没有在任何中国的城市,有微缩景观的公园,看到有高迪的任何一座建筑。非但圣家堂这样的建筑,即便是高迪公园,你也看不到完全一样的细节,请注意,是每一个细节都不一样,比如,这段围墙和那段围墙不同,这个柱子和那个柱子也不一样,而柱子有几百根,围墙则有几千米——这又是怎样的设计啊?!而在那些“XX之家”,每个阳台都有不同的地方,而阳台有几十个。这些全是建筑师随意挥洒的作品,但是,在整体上却又高度地保持了统一的风格,所以,你学得了整体,无可去一个一个地刻画局部;而当你知道每个局部的设计思想,却无法在一座建筑中获得整体上的统一。    在建筑设计方面,高迪是神不是人。    如果大家不知道高迪此人,那么西班牙另外一位画家毕加索应该知道,你甚至可以在一堆油画中知道哪副是毕加索的作品,可是,你想做一副毕加索风格的作品却又和他不同,这个就太难了。而高迪,凝固了他心中的艺术在巴塞罗那的那些高迪风格的建筑群上,当你身临其境,一下子就知道高迪要比毕加索更加伟大而高傲。 四,高迪之死    每一个天才都会死吗?我在儿时经常要问到这个问题。    事实上,天才距离死亡似乎比凡人更加接近,比如前面提到的莫扎特。    而高迪,则是在74岁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是1926年的6月7日,刚好是86年前的今天,高迪被一辆不明电车撞倒,第二天当朋友找到他要给他从一座收治贫民的圣十字医院转到一家大医院时,高迪拒绝了,他说:“我就是属于贫民阶层的人。”    这和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特里萨修女不同吧?她收留贫民时,告诉他们祈祷可以缓解痛苦,而当特里萨修女自己生病时,去了瑞士最好的医院治疗。    当然,你可以说,特里萨修女这样做有她的道理,毕竟,还有更多的人相信在她的指引下可以用祈祷免除痛苦,所以,她要延续自己的生命。但是,在我的心里,高迪距离上帝比这个著名修女要近得太多。在被车撞倒后的三天,6月10日,高迪逝世,巴塞罗那的象征性从此成为不变的永恒。    任何地方的人们都会尊敬贡献和纯洁,浪漫热情的巴塞罗那人也一样,他们将高迪埋葬于圣家堂内,而圣家堂只能慢慢地被建设,但是,已经不可能如高迪最初脑中设想的那样完美了。 五,被掩盖了的马德里的光芒    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而巴塞罗那是加泰罗尼亚的首都。    在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内,加泰罗尼亚都要从西班牙独立出去,这样的为独立为组织的恐怖活动比比皆是,好像西班牙人,哦,不,是加泰罗尼亚人,不在乎为这座红屋顶的城市流血。    我们大家都认识的一位外国人,萨马兰奇,就是加泰罗尼亚人。当然,按照西班牙的读法,没有后面的“齐”字的发音,准确地说,应该是“萨马兰”。    那么,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相对而言,就显得面目模糊了,或者,至少不如巴塞罗那清晰,因为巴塞罗那有安东尼奥-高迪。   也许,正是因为心中的热血和独特的风格,使得加泰罗尼亚在西班牙格外不同,加泰罗尼亚人也就格外高傲,如此,怎么会长久地在马德里的光辉之下呢?就要自成一体,于是,就是长久的战乱与恐怖活动。海明威在西班牙的时间就不断地见证这个热血之国的反抗与斗争,而他本人也渐渐成为不妥协的硬汉,甚至最后吞枪自尽也在所不惜,不与自己无法相容的这个世界做任何让步。 圣家堂外景(局部) 忏悔室 高迪的墓,点着长明灯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575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庐山印象
热度 5 njzhaoxm 2012-5-31 14:01
庐山印象
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刚刚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庐山,梦幻般的美。 1 2 3 雾色苍茫看劲松 4 5 6 7 8 三叠泉瀑布局部 9 三叠泉瀑布 10 三叠泉瀑布 11 四照花,山茱萸科四照花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因花序外有2对黄白色花瓣状大型苞片,光彩四照而得名。遍布庐山山林中,煞是好看。 12 13 14
个人分类: 摄影集锦|83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深度报道的要领
xuxiujiang 2012-5-29 17:36
深度报道的要领就是明确一个主题,展开多个侧面,抓住几个类型,不同侧面要明确重点,有所侧重,那个最能说明问题,就在那个方面报道,有所分工有所取舍,才会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沙印象:很辣,很土,很湿!
热度 10 wangxh 2012-5-23 22:43
长沙印象:很辣,很土,很湿!
由于在俺心目中,长沙是中国从封建帝国向民主国家转型中民主救国思想最发达的地方之一,也是除了俺们齐鲁大地外教育救国论比较盛行的地方,故对其有所心仪。【虽如此言,但俺并非来寻求政治思想渊源的,哈哈】 长沙很辣 ——过去听说或领略过四川辣子、重庆麻辣,虽然也听说过湖南的辣,但真没往心里去。头脑中队湖南的辣也没什么概念。有一次去太原,有吃七顿饭的机会,俺愣是“找机会”吃了六顿面条+醋,真真切切地感受一下山西人的“爱吃醋”。呵,这次去长沙,根本不用专门寻找机会,因为“机会”会自动来找俺的!当天晚上,同学的接待简直太辣,第二天还感觉从嘴到胃还是热辣辣的!对于俺这从不喝白酒、很少吃辣的倔人简直就是“教训”——至今心有余悸。长沙的辣,让俺防不胜防,就连梅菜扣肉也得给俺搞的很辣,西红柿炒鸡蛋也要辣椒点缀。土家族的腊肉本来看着不辣,结果端上来一块还是辣椒比腊肉多,天哪,长沙真辣! 长沙很湿 ——只是由于俺碰巧赶上了雨天。一落地,同学说刚刚下过雨。第二天正午开始直到俺离开这块宝地,一直在下雨,您说是不是很湿!不过俺喜欢这种天气,哈哈,又倔又怪! 长沙很土 ——其实不是真正的土,而是的确感觉更土著一些。这个还是用照片说明比较好。 石锅草鱼——鱼很好吃,但不要看石锅——很像俺们倔县养猪用的石槽子 腊肉——饭店老板很讨厌有人说腊肉富含致癌物质! 腊肠——制作工艺与腊肉差不多,以“熏”与“干燥”为主,老板说绝对不是“烤” 吊锅——做土米饭用的,俺不愿意吃米饭,选择了蛋酥与南瓜饼 雨具 小背篓 草鞋 “菜单” 米酒——老板说50°,喝了不上头 竹筒酒——老板说酒精度与啤酒差不多,俺上当了,喝了两口大约50-60mL,脸色猪肝、眼睛充血...... 五颜六色的装饰片是用椰子壳做的,真不知道真假! 最后买下这个,回家对费材猪说千元拿下的!【注:费材猪,新的昵称,由“狮子吼”升级而来】
个人分类: 社会|4333 次阅读|21 个评论
美国印象之OSU
热度 2 zephyrcyn 2012-5-16 03:40
美国印象之 OSU 初进 OSU 便被四处可见的草地和大树迷惑住了。 低矮的老建筑,四周覆盖厚厚的草地,大致是校园内建筑共有的特色。中心图书馆前方更有约一公里 见方的大片草地,遍布枝繁叶茂的大树和通向周围建筑的小路。校园内的建筑看起来陈旧而干净,纵使是图书馆,外观上也和其他建筑没太大的分别。三三两两的学生穿梭在矮旧的楼群和碧树绿草之间,一种优雅的动感便弥漫在开放的校园,连带着古老的传承感。偶见孤零零、庞大而冰冷、没有绿树掩映的,大抵都是停车场 OSU 的校园是全开放的,校园的道路与市内的街道在命名上,是统一的。一条条横穿 Columbus 的马路,穿过 OSU 校园,伸向城市的四面八方,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来者。任何一个人,在这里,都不会有孤立感,都会找到很多的同类项,而我眼里的,来来往往的,穿梭着不少的中国同胞,男的、女的,年轻的、年长的,和我年龄相仿的,如果步出 OSU 校园,还会看见很多年幼的中国宝宝。 OSU 的校园建筑都有一种年龄上的陈旧感,但内部已经全部现代化了。中央空调、通风系统,遍布楼道的饮用水供应处,干净而整洁的各类房间,静悄悄进进出出的学生和老师。来 OSU 已经近三个月了,一直惊讶于楼层内的“安静”,纵使有时一楼大厅里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但,鲜见喧哗。我们的办公室在工程学院的四楼,三楼设有专门的计算机房,每间机房配备几台共用的打印机和扫描仪。电脑和打印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可凭一卡通的帐号自由使用。这些都是为所有学生免费开放的,如此设置的还有图书馆的一排排的电脑,只是,图书馆没有打印机和扫描仪。 在感叹着 OSU 校园开放资源和绿地的丰富之时,也被这儿宽阔的体育场地所吸引。你喜欢什么运动呢?我没看见乒乓球的专门运动场地,其他的,都看到了。我自己很快喜欢上这边的网球场,常常和同事分别忙到下午 5 点,打一个小时的网球,然后大汗淋漓的回家。 OSU 还有数不清的校园 BUS ( CABS ),共有 7 条线路,每线 10-15 分钟一班,连接 OSU 不同区域或 OSU 和 OSU 人的聚居区。 CABS 是全免费的,有人驾驶无人检票,任何一个人,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随时乘坐。 相比较校内公共资源的丰富,这边的实验室和办公室相比之下就比较“简陋”了。在这里,看不见任何超豪华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所有教授、副教授、职员的办公室都是小小的一间,而且一模一样大小,未被分成三六九等。实验室密集的放置着各类仪器,不管多昂贵的仪器,和人的安排一样,和其他仪器一起放在一个空间。仪器的使用,简单、安全而有序。 那些在国内一般人只能远观的测试仪器,渐渐的,都变成了日常的工作伙伴。
个人分类: 访学OSU|6417 次阅读|4 个评论
澳洲印象
热度 2 huayongchen 2012-5-14 14:57
澳洲印象(写于 2008 年) 2008 年 5 月 29 日 ,经过近 26 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我和华勇从美丽加国小城 Kingston 终于来到了澳洲塔斯马尼亚岛的省会城市 Hobart 。在来澳洲之前, Kingston 搬运公司职员告诉我, ”Tasmania belongs to Australia nationally, but it is not Australia.” 最初我还当这是句玩笑话,可来到这里后发现这个城市完全不像预想的模样。我曾预想这里作为港湾应该四处有沙滩,可是这里住房多是依山而建山路崎岖 ( 后来还听说由于离南极太近,海水很冷不适合游泳 ) 。这个岛屿本身面积很大,可是这个城市没有地广人稀的感觉,反而道路狭窄,居住密集。因为是晚上时间到达 Hobart ,坐在朋友车上经过城市,我真是疑惑我是否到了澳洲,或许这里像香港,它有香港的狭小,但绝对没有香港的繁华。用朋友的话讲,这个城市属于界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某个中间类型。当然,这里的景色确实美丽,城市有一半的住户能从自家窗户看到大海,只要他住在向海的一面上坡;另一半山坡的住户看到的可能主要是灌木丛了,我们就是这样的 Bush Viewer 。 初抵澳洲,不能不说说住房的艰辛。工作合同说会解约两周的住房,但项目组为了省钱,两周里面让我们带着行李箱搬动了三次,一周冒名住在别人租来没有住完的公寓, 三天住在公寓式打折旅店,最后两天直接住在外出度假的老板家里,带为他家看狗。虽然奔波,我们还是乐趣十足。公寓正对大海,一切家具齐全;旅店两室一厅,可以做饭可以享受暖气;老板家嘛,当然是体会澳洲人的生活,享受遛狗的乐趣了。从这种安排上,足见澳洲人的实在,我们自己也不忍心刚来就从项目组支出上千元来交酒店住宿费。很感谢上帝在我们一来就有地方住宿,更是有地方做饭,让肠胃能很快适应,比住一般酒店强多了。 有了临时住宿的地方,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在两周里租定房子。有人说澳洲人很懒,懒得自己出租房子,这样就繁荣了这里的中介代理市场。在加拿大时租房很简单,你看好了房子,递交申请,只要你符合条件,房子就可以签约。我们按照这样的逻辑,从网上看租房信息,自己再到现场考察一番,确定一个最优选择,之后向代理递交申请。考察住房时我们的原则是离学校近,住宿条件良好,当然还有房租便宜。这样圈来圈去,我们确定了一处公寓,勉勉强强,看它到学校和买东西方便,但房间又小又破,完全赶不上在 Kingston 的住房!自己心中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来这里不主要是为了华勇的工作嘛,生活上将就一点了。我们自觉信心十足,有稳定职业,年轻夫妻没有小孩,这样条件租房肯定没有问题,至少比学生有竞争力。我们确定了这一个目标,就等房东同意后去跟代理签合约。可是左等右等,打了 N 个电话,房东就是没有回应。一周后再打电话,代理回复说房子租出去了。当时的感觉是又失望又悲愤。我们忠于这一个目标,但房东却不租给我们;失望是宝贵的一周时间过去,我们必须在仅剩的一周里加紧找房。一个悉尼来的澳洲朋友告诉我们,因为澳洲买房贷款利息高,很多有能力买房的人也会选择租房,这样租房市场相对供小于求。他建议我们要往远的地方租房,同时联系几个代理,哪个房子首先确定选哪个。原来澳洲人是这样租房子的,要先撒网再钓鱼,跟当年申请出国留学选学校一般! 知道如何找房后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租房 SHOPPING 。星期六是找房的高潮,很多代理机构有 OPEN HOUSE ,同时当地报纸会有私人租房信息。约了我们一个有车的朋友,从上午 10 点,我们四处看房。一天下来疲惫不说了,自信心也急剧下降。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少于 10 个人来看房,几乎都是年轻夫妇,其中澳洲人居多。我们在租房上的劣势是从国外来,没有信用记录,没有父母做担保,同时因为是亚洲人,人家担心我们会人多喧闹,或者做饭弄脏房子。有次我们自己去看房,邻居老太太出来告诉我们,她们委员会会跟租房人面谈,她们有权利选择她们喜欢的人。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决定放低标准,房子可以更小更破,离学校可以更远,或者房租可以更高。我们甚至都决定到另一个小城去租房。这里有个跟加拿大 Kingston 重名的小城,开车到学校走高速半个小时,如果不行我们就只有这样了。 上帝做事情很奇妙,他让我们完全信靠他。在我们决定放弃自己的标准,接受任何能找到的房子时,他为我们预备了一个最好的住房。从当地报纸上我们看到一个租房信息,但原先觉得在山坡上走路辛苦,房租也不低,始终没有考虑。在我们找房失去自信后,我们想看看未尝不可,看房约在了晚上,完全是当散步来瞧瞧。当房主打开门后,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房子。三室一厅的独立 Villa ,同一层面,干净宽敞。更奇妙的是房东是中国人,并且是基督徒。一迈进房间我脑海中就有副图片,这里可以有团契聚会,离学校近,停车方便,唱歌不影响邻居。这是上帝预备的住房!当天晚上我们就跟房东谈妥租房,第二天跟家具店预订了整套家具,送货上门。住进来的第一周我和华勇天天晚上快乐地组装家具,看着一个新家慢慢地立了起来。由于我们有事奉神的心,加上这边华人教会的需要,在安置好的第一个周六我们家开始了华人基督徒的团契聚会。在找房时一个基督徒姐妹告诉我,不要忧虑,上帝肯定有预备,并且是让你们毫不犹豫地接受。确实是这样的,这个房子是我们能想象中的最好住房,离学校近,华勇可以走路上班( 20 分钟,跟以前从 An Clachan 到 Queens 差不多),山路可以锻炼身体。对我而言,这是我梦想中的独立住房,有前后院,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布置房间,装饰庭院。 在来澳洲两周后,我们正式开始了塔洲生活。最大的感受是,不管在哪里,上帝都有看顾,只要信靠顺服。“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一切劳碌都是徒然。”
个人分类: 杂谈|4456 次阅读|4 个评论
厦门大学校园印象
热度 2 sqzhang 2012-5-12 18:22
厦门大学校园印象
厦门大学的校园很漂亮。池中游弋的黑天鹅,岸边栖息的白鹭,林中飞舞和鸣唱的各种小鸟,还有,漫步在春花丛中的师生们,都给人美的享受。即便是学生宿舍挂着的各色衣物似乎也增添了校园的美。令人羡慕的则是,老师们临海而居,学生们在海滩上体育课。各种厦门旅游攻略都把厦门大学作为一个推荐项目,一位老师在树上挂的诗中自豪地写道“游人在校园漫步”。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02 次阅读|3 个评论
英国怀特岛印象(1)---户外运动
热度 2 JRoy 2012-5-12 05:47
怀特岛 Isle of Wight ---英国南部岛屿, 沿海有十二世纪的城堡。旅游业发达,为主要经济基础。怀特岛的地质和地貌多样。主要山脉是一条东起卡尔弗(Culv 怀特岛er)峭壁西至尼德尔斯(The Needles)的白垩丘陵,为不列颠群岛中最厚的白垩地层。尼德尔斯是该岛最西端海中的三块大白垩石,高出水面约30公尺(100呎)。岛北部的白垩层直插入长满橡树的厚土层,白垩层向南下降较为平缓,在岛的最南端,出现另一次下降,南部沿海地区几乎全部为陡壁。东亚尔(Eastern Yar)河、麦地那河和西亚尔河向北流入索伦特海峡。麦地那河几乎将该岛一分为二,西亚尔河几乎将威特岛西部隔绝。 如题,不过特别的是运动场地,小岛的绿化比重大,人与自然超和谐。试想,你在运动馆里踢一场足球(周围是冰冷的铁网或者护栏)和在一个周边是田地但又很标准的草地足球场踢球,感觉能一样吗? 骑马 足球 篮球 野炊 帆船 板球 游泳(这个是我,哈) 看报? 遛狗?
个人分类: About me|3353 次阅读|3 个评论
鼓浪屿游记
热度 3 sqzhang 2012-5-5 20:54
鼓浪屿游记
鼓浪屿很有名气。从轮渡码头每天熙熙攘攘的旅游人群就可以知道人们对鼓浪屿的热情,不到鼓浪屿看看似乎和没来过厦门一样。郑成功塑像高耸,这大概是岛上最高的建筑物了。人们从轮渡上下来后从一个不大却满有情调的小广场分散开,漫步在狭窄的街道上,隔着形形色色的围墙,爬上爬下地浏览各式各样的建筑。岛上的制高点日光岩举目可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岛上没有机动车,在人流中各式人力车运载着各种货物。不过,游客可以乘坐电动游览车。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鼓浪屿。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18 次阅读|6 个评论
遵义印象——写于2008
ssyandmltcdj 2012-5-4 23:00
这篇文章很久就想动笔,但是又无从说起,要写的东西太多,最后反而只是将照片翻来翻去,就将文字的事情放在一边了! 遵义是梅梅的故乡,一座美丽的古城,我已去过很多次,但是说起印象深刻却是最初的一次。那一次其实很偶然, 2003 年的 8 月份。我本来是在做实验,但是却突然的设备出了问题,于是导师就说大家休息几天,梅梅本来在学校里面陪我,但是我的实验基地却在绵阳,她在川大也不好耍,我每周回成都,有时候还要几周才回一趟,最后 7 月底的时候她就自己回去了,谁知道她刚刚到家,我就有了时间。我就想干脆我也去一趟遵义,但是我又不愿意告诉她,就说我想回老家了,梅梅就着急的说,你来遵义嘛,耍几天我们一起回河北。于是就有了第一次的遵义之行! 第一次到遵义是凌晨的时候,没有感到又太多的不同,心里想的都是见了梅梅的爸爸妈妈说什么呢,会不会第一次的印象不太好,因此遵义的印象反而淡化了!梅梅到车站来接了我,遵义的车站还是不错,简单而大方,只是当时我却把方向弄错了,后来再去的时候我才发现,那天晚上到了遵义方向感都没有了,只是昏头昏脑的跟着梅梅坐车、回家。到了遵义的第一天,方向错了还是小事,还有了高原反应,窒息、头晕、恶心,每次坐火车都没有这样,到了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睡觉,一觉起来还是觉得不行,还是有些呼吸不畅,那是我第一到高原,原来的时候都是生活在平原,遵义的海拔还不算高,只有 800-900 米而已,但是还是感觉强烈。一觉起来已经是中午了,梅梅全家都已经在弄午饭。我看着外面,才发觉遵义并非是印象中的革命老区样经济萧条,而是经济发展不错,车水马龙,一番热闹景象! 吃过饭我们就到街上晃了一圈,我随口问着商品的价钱,发现很多水果还是很贵,还有就是衣服等等的物价也很高,甚至已经超过了成都,超市里面的东西除了本地产的也大多比成都贵了许多,后来想这主要是遵义的物产并不丰富,大多需要外地引入,运费比较高,再加上这些东西要是再有个什么高原反应,来了水土不服,价格就更高了! 第二天我们去了会址,来了遵义不到遵义会址看看实在是有些遗憾的,而且梅梅说,会址是遵义的老城区,但是发展却很快,除了会址的房子保留的很好以外,其他的民房都经过了重建,但是风格却又和会址相匹配,整个会址已经发展成了商业圈,旅游的人很多。我们坐车穿越了整个遵义城区才到了会址,在离会址比较远的地方我们就下来了,慢慢的走路过去,慢慢的感受会址的不同,想象着 1935 年那场有意义的会议,一次跨时代的纪念性会议就是在这儿举行,心中大多是感叹,亲临其境时就更加感叹, 1930 年代遵义城区里面就已经有了这么有气派的房子作为遵义会议的地址,也许是冥冥之中早有预兆了,房子的气派非常像北方的房子,大有天安门城楼的气势,全然不觉的这是在西南边陲的小城,隐隐透出的王者之气,让人望而生畏!我们到里面仔细的转了一圈,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但是时间相对来说却有些短,只看了一半多的样子就已经到了关门的时间,只好留着下次,等到了下次真正有时间的时候,会址的票价已经飞上了天,也就没有再进去了,只在外面感受了下!现在想来,那次竟是我看得最仔细的一次!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遵义的羊肉粉,非常的香,熬了一夜的高汤,还有自制的米粉,一撮小葱,一勺蒜泥,一层辣椒,再配点香菜、醋,味道醇香,吃完余味犹存,我吃了一碗竟没有什么感觉,于是再要一碗,至今感觉那两碗也没有饱,只是不好意思再要了!每次去都要吃,但是每次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还有几样小吃,我已经记不起名字,但是都是后来梅梅才带我去吃的,下次去了一定要每样都拍上几张照片,好好的感受一下,想起来时吃不到,看看也是很惬意的! 遵义的环境很好,天空很高,很蓝,没有污染的样子,让人顿生再此久留之意,这么长时间了,还很是留恋!留恋的不仅仅是那里环境,还有会址、小吃,古朴的民风,只是物价相对高了一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梁不正下梁歪,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子女做好榜样
热度 2 njnuzhangwei 2012-4-24 21:04
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要给师长、同事留下好印象,要给子女、学生做好榜样! 每天自我反省下:你做得如何?!!!
274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越战争,那段难以忘却的岁月
热度 23 gfcao 2012-4-23 20:10
中越战争,那段难以忘却的岁月
我对周边的几个邻国素无好印象,从早年的珍宝岛事件到现在的钓鱼岛事件、南沙事件,人家可以肆无忌惮地践踏你的主权。这些国家从来就没有对我国表现出什么友好,你给他好处,他就跟你“好”,你不给他好处,他就骂你甚至打你。最可恶者恐怕就是越南了,吃着你援助的粮食、拿着你援助的枪炮欺负你,忘恩负义当以此为最。在广西的凭祥有一个村庄叫“一条腿村庄”,那里的很多村民都被地雷炸断了一条腿。曾经看过一篇报告文学,中国的女兵被越南士兵俘虏之后,受尽凌辱、轮奸不算,还将女兵的四肢斩断,让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面对如此没有人性的国家,我们要这种友好作甚?在日俄问题上,我很欣赏普京的风格:“有本事你就来打。”谁怕谁?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十分愚蠢,历朝历代在面对外侮的时候,老百姓总是空前的团结、一致对外。战争虽会带来灾难,但也能凝聚人心,让一个民族同心协力、同仇敌忾,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是坏事也是好事。 中越战争发生在 1979 年的 2 月 17 日至 3 月 16 日,历时一个月,虽说对方伤亡人数比我们多,但由于文革的影响,很多人不是死在对方的枪炮下,而是死在卡壳的冲锋枪、拉不响的手榴弹以及在炮筒里爆炸的炮弹下。翻开这段历史,不能不让人心痛,不仅我们的武器不如人家,我们的士兵单兵作战能力也远不如人家。虽然最终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次三省数学年会之余,主办方带我们参观了中越边境的金鸡山与浦寨两个景点,在友谊关正好遇到了来自广州从化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群士兵。他们每年都会自发组织到中越边境一次,穿上当年的军装,高举“广州市从化对越自卫反击战士”(好像是这几个字)的旗帜在友谊关前合影纪念。如今的中越边境显得一片祥和,中越居民通婚者也颇多,导游小姐考我们,让我们辨认谁是越南人,谁是中越“合资”的产物(混血儿)。我私下相询后才知导游小姐自己就是中越合资产品(壮族与越南金族(学宽兄纠正应为京族,可能我听错了)的结合体),我逗她:“你应该找一个汉族与苗族或其他什么族的混血儿做老公,这样你们的后代就具备四种血统了。”她告诉我:“我男朋友就是壮族与汉族的混血儿”,好歹有三种血统了。 虽说中华民族不是个爱记仇的民族,然而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更该牢记,侧卧在我们身边的从来不是什么善类,而是豺狼。 (1)中越边境界碑 (2)友谊关 (3)友谊关口岸 (4)当年留下的弹坑 (5) (6)对面的越南 (7)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广州从化老兵 (8)金鸡山的北炮台 (9)对面山顶上越南的岗楼 (10)从金鸡山边防哨所望去的越南 (11) (12)越南的村庄 (13) 边境小花 (14) (15) (16) (17)中越合资产品 (18) (19)
个人分类: 随笔|8397 次阅读|68 个评论
海南印象(1)
热度 4 李丕鹏 2012-4-23 04:44
海南印象(1)
第一次因工作造访海南,是 2006 年的事情。那是,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实际考察蟒蛇人工驯养繁殖情况任务,我孤身一人飞奔海口。在北京老友的介绍下,我和海南的朋友参观了位于文昌县南阳镇的蟒蛇养殖基地。那时候,朋友没有车,我们只好乘大巴先到文昌县,然后再找车到南阳镇。 此后两次,我又以个人身份对该场进行了考察,获得了肯定性的答案——这是一个在世界上最大的最有发展前途的蟒蛇养殖场。 再后来,我和这个现在已经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成了好朋友。每次聊天,他都会给在座者讲我“偷偷”考察他蛇场的故事。2008年,我们还一起与当年建议他为了维护中国蟒蛇保护国际形象开始探索性养蛇的北京朋友在南阳论道。因为大家都知道,蟒蛇皮是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等的关键性原材料,需求量巨大,但蟒蛇不仅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大熊猫、老虎处于保护同等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是 CITES 受到非常非常严格控制的贸易动物。如果我们不开展蟒蛇的人工驯养繁殖,我们的二胡就会成了古董,不能有新的被生产出来。…… 第一次到海南,朋友热情的带我参加了海南二日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我一直以为“天涯”和“海角”是刻在大山上,但看到的却是海滩上的矮矮的大石头;其次就是活的海龟及其制品在景点总能看到,而我好像看到了海龟在流泪…… 后来,我每年都要来海南几次,最多的一次是 2008 年来了 13 次,当然都是工作需要,我也再没有去看天涯海角。我们考察其他养殖场,到野外科考蛇蛙龟蜥,参加两爬学术会议…… 值得我感谢的在海南读研究生的我的学生为了我们完成对赵氏翔龙的研究,专门帮我采集了飞蜥标本,并在当地小学生的帮助下,让我有机会在实验室饲养了一段时间飞蜥,对其行为有了感官认识。 晚上,住在县城新区的宾馆,旁边广场健民舞音乐中夹杂着此起彼伏的蛙鸣,看来海南真的是两栖爬行动物的王国。蛇蛙无处不在…… 蝌蚪会笑,你相信吗???
7098 次阅读|8 个评论
网友印象——(3)对陈安的第二印象
热度 3 jxz1963 2012-4-22 21:27
网友印象——(3)对陈安的第二印象
昨天上午和晚上,都在位于西安南郊的陕师大与科学网名人、网络红人陈安、迟菲、陈绥阳,以及刚刚认识的朱伟、单博炜聊天兼聚餐。 早上见到的陈安博士给我的第一印象,已经在我的博文“网友印象——( 1 )对陈安的第一印象”(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79do=blogid=562026)里说明白了,陈安博士在他的博文“ 在西安抓住了老蒋:关于蒋新正的五个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562059)里也对我进行了六方面的介绍。 说句实在话,陈安老师无论在口才、身材、知识和酒量都要远比我以及大海对岸的那两位老蒋要厉害许多,这次我们见面只不过是初次相见没有放开而已罢了。 昨晚上我们在聚餐时,我才真正发现了陈安老师在国内外应急安全机制学术界的影响力,特别是我和陈张绥阳老师、单博炜老师一同给陈安老师请来的十九位韩国朋友敬酒以及韩国朋友回敬酒时,我从陈安老师那流利的英文、儒雅的言辞和得体的礼仪,体会到了陈安老师的另一面。 用一句流行的话说:他在应急安全管理方面不光是专家、权威,而且简直就是“范儿”了! 陈安博士是一位山东好汉,从孔子故里走出的科学家,用儒生、儒雅、儒者来形容陈安博士一点也不过份吧!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对陈安博士的第 二 印象吧! 上图是陈安博士与韩国忠北国立大学李在恩博士在一起交流。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3909 次阅读|8 个评论
网友印象——(1)对陈安的第一印象
热度 7 jxz1963 2012-4-21 14:40
今天上午,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与科学网知名人士、网络红人陈安、迟菲、陈绥阳会面了。 见面后我问陈安博士的第一句话竟是从陈热闹开始的,我问:“陈热闹有五岁了吧!”陈博士回说:“六岁了,今天是她的生日。”我赶忙说:“祝陈热闹生日快乐!” 啊,真快呀,想当年我第一次在科学网上读陈博士博文时,陈热闹还不足一岁呀! 初见陈安博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稳、睿智,讲话不紧不慢,但很有磁性。 在初步翻阅了他的学术著作后,感到了他在学术方面的厚重,在我的诚邀下,他欣然在他的三本著作上给我签了三次名,让我受宠若惊。 这么大的科学家,这么多的学术著作,这么厚重的学术底蕴。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对陈安博士的第一印象吧!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3658 次阅读|16 个评论
西安美食印象
热度 4 liuxuxia126 2012-4-21 12:42
biangbiang 面 对于 biangbiang 面的向往和期待,因为夏天去时很想吃而不得更加迫切.就如对想念的人,越是不见愈发思念,反而天天在一起腻着的,倒有了分离想找点距离的欲望.    到西安的第二天,主持人一宣布会议结束,我就如重新获得自由的鸟儿一般,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闲人兄说的南院门,那个据说是最正宗的 biangbiang 面的小店。    俺很好客,也很热情,报着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的心情,去吃 biangbiang 面自然不能把新认识的两个好朋友拉下,正好北京的张老师,河北的马老师,买的都是晚上离开西安的车票,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去吃上一碗 biangbiang 面的时间还是绰绰有余,加上我在博上对 biangbiang 面的渲染,小余对品尝这个陕西名面也是充满了期待。    打完电话给闲人兄,就打车直奔南院门。    西安的出租车司机就是好,我们说是去吃 biangbiang 面,他也刚好把我们送到离闲人兄说的古旧书店不远的 biangbiang 面店门前。在市委边上的一个博士苑茶社和天涯名人南阳子会合后,很快也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闲人兄。互相寒暄介绍一番,就直奔主题:吃 biangbiang 面。    一行六人,不分宾主,坐在那个只放了10张小桌子,最多可坐40位食客的小面馆里,虽然有点拥挤,但是很温暖。6个人点了5碗面。4小碗,1大碗。第一次吃这个面,只有南阳子吃了大碗,他说:我饿了!又好这一口。我们3个女生共享两小碗,不是给闲人兄节省,只是怕吃不完。     早就听说陕西有八大怪,“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老碗似盆分不开,家家房子半边盖,有凳不坐蹲起来,妇女手帕头上戴,秦腔大戏吼起来”。其中这面条象裤带,老碗似盆,是很吓人的,弄不好吃不了得兜着走,再说啦,当前我党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咱也得在学生面前装装样子,做个节约的表率不是?    biangbiang 面的口味有许多种,咱是客随主便,闲人兄叫咱吃啥,咱就吃啥,到了人家的地盘,得听人家的安排不是?闲人兄怎么着也是个行万里路到处行走拍摄采风的美食家,对于西安美食的了解,当然比我这个只来西安两次加在一起不超过5天的过客多得多。听他的,相信是绝对没错的。他让我们品尝腊汁味的,我们就要了腊汁味的。等着上面的机会,服务小妹先上了6小碗的面汤。    在北方吃面食,客人坐下先上一碗面汤,就和在南方点菜吃饭,小姐先沏一壶热茶是一样的。先给你暖暖胃,热乎热乎。尤其是在寒冬的日子,吃面前先喝一碗汤,感觉特别温暖,手也不凉了,心情也舒畅了,就等着那香喷喷的裤带一样宽的 biangbiang 面端上来,大口大口的吸溜着。    在这个正宗的 biangbiang 面馆,很想听小妹亲口讲讲 biangbiang 面的由来,虽然从网上也查了一些资料,但不如亲耳听到地道的西安人讲更具有说服力,就如办案子讲证据,直接证据远比间接证据或传闻更有证明效力。可这家的小妹扭扭捏捏,南阳子和闲人兄估计也是留着故事赚稿费,不肯讲给我们听,使我们失去了一次吃着 biangbiang 面,听着传奇故事的乐趣,真真的一大憾事。    我答应了我的博友要讲这个故事的,还是按照写文章的套路,首先论证一番:这个面的由来目前网上可查的有三个版本。有秦始皇版,有乾隆版,有穷秀才版。闲人兄的文章里写了秦始皇版,我这里演绎一番穷秀才版。若问理由,我以为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西安的面食小吃,多发源于平常百姓的饮食习惯,和皇帝老儿不沾边。穷秀才版更符合中国国情。    传说有一穷秀才来到咸阳(年代不祥),饥寒交迫时路遇一家面馆,辘辘的肠胃不听话地引诱他的双脚迈进这家面馆。他虽然没钱买上一碗面,却很想讨一碗热面汤喝。可店家当时估计还没有接受先进性教育,面汤可不能白送,买一碗面才能喝面汤,不买面不但面汤没得喝,估计连坐一坐站一站都要受小二的白眼。秀才毕竟是秀才,心想我满腹经纶未必连一碗面也吃不得?就故作大方状,拍一拍桌案:“小二,来碗面来!”    估计当时的店家没有估计到这个和穷才签定的很一般的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店小二显然对秀才的给付能力估计不足,没有事先约定先付款后交货,而是按照惯常的思维,吃了面再给钱。还怕他赖帐不成?本店可是盖不赊帐,店堂告示就在门口挂着,秀才应该比那些目不识丁的老农更清楚违约的后果吧!不过这个故事之后,演变到今天,就有了对于生客,一般是先买票再上饭,等会去龙凤旗的歧山臊子面馆吃臊子面,就是按照后一个模式来的,不买票不发面。    小二端上了一碗面,裤带般宽,上飘葱花辣子,香气袅袅,秀才哧溜哧溜只往喉咙里吸。三下五除二消灭个干净。小二揣手伺立一旁,等着秀才付帐。秀才左一摸,右一摸,装装样子,也还是没摸出一个铜板或哪怕指头大小的银子来。无奈之下,灵机一动,问小二:“这面叫什么面?”小二答:“ biangbiang 面”。秀才问:“哪个 biang ?”这可难为了这个只会做事没有读过几天书的小二,别说小二是文化不高,就连店老板也不知道“ biang ”字咋写,正苦于没个招牌,就问秀才:“你说biang字咋写?你若写出来,这碗面免费奉送!”    秀才心想,虽然我也没有见过这个“biang”字,但既然他也不知道,我不妨造一个糊弄糊弄,也好省一碗面钱。于是高声道:“拿笔来”!在桌面上写下这样一个大字,边写边歌:“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谈糖,推个车车逛咸阳”。只见这字虽复杂,却刚劲有力,结构工整,加上这诸多的笔画,让旁边的小二及看客看得发呆!从此之后,“biang”字便流传下来,作为店家的招牌,独一无二。这穷书生当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仅用一碗面的价格,贱卖了自己的创造,实在是可惜啊!由此故事也可以论证,在很久很久一样,知识是多么的不受尊重!       我只顾讲这个故事,面早已端在桌上。要了个小碗,分了一些,细细品味 biangbiang 面的味道。咬一口,真劲道!西北面食之所以比南方的面食好吃,除了做工精细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原料是就地取材,而北方的小麦的生长期限,当然比南方的小麦要长,加上西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又有西北人对面食的特别喜爱,和面,揉,搓,甩,拍,扯等功夫,加入浓浓的待客深情,那面的味道自是特别。浓浓的腊汁肉浸入面中,再加上一点西北油泼辣子,若再有点米醋,香,劲,酸,辣,咸,五味俱全了。       若问我 biangbiang 面的味道我喜欢不喜欢,我可以这样说:和回家吃上一碗妈妈做的手擀面的感觉一样,它不枉我这么久对它的思念和期待! 臊子、哨子和嫂子 歧山面,又称“和气面,是关中歧山一带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面食。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逐渐成为歧山人日常生活的饮食。    歧山面有许多种做法。有淋注面,大刀铡面等。臊子面,是歧山面的一种。臊子面的特点是只吃面不喝汤的,一般是吃完一碗,要将汤倒进锅里,吃第二碗又将原来的汤舀到碗里了。这在今天看来虽然很不卫生,但里面却有一个生动的传说:    据说在西周时,周文王在歧山一带定居,那时他经常喜欢带领部族首领们打猎。有一次他们打猎行至渭河时,见一蛟龙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周文王下令一起用弓箭射击,将蛟龙射死。蛟龙有五丈多长,据说吃了蛟龙的肉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于是文王下令将蛟龙剁成碎块,做成臊子,将煮好的面条盛在碗里,文王亲自掌勺舀汤。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到蛟龙肉,大家吃完面后,很自觉地将汤倒回锅里,这样,据说有一万多人都尝到了蛟龙肉。从此,周部落开始繁盛。歧山臊子面的只吃面不喝汤的吃法也延续下来了。    现在吃臊子面是无须将面汤重新倒回锅了。但也由此说明,吃歧山臊子面一定要带汤吃面,才有味道。    夏天因为找不到正宗歧山臊子面馆,在钟楼小区的一家“歧山哨子面”馆,吃了几碗歧山面,儿子觉得味道不错。酸酸的,辣辣的,很是舒服,不过夏天吃这样的热面要抱有出身臭汗的思想准备。而若在冬季吃,才会温暖许多。    吃完了biangbiang面,沿着竹笆市大街,往鼓楼方向寻回民街。在著名的西安小吃“樊记”肉夹馍买了几斤樊记腊汁肉带回。这次没有品尝正宗肉夹馍的滋味。不过夏天来时吃过一个,三元一个,味道很不错。这个店的老板很有人情味。不象其他的小吃店,只要有生意,从早做到夜深,一直等没了顾客才关门,完全不考虑员工的感受。而“樊记”的老板,每到周二,都会早早让员工收工,周三早上也可以很晚才上班。宁可自己少赚点钱。听守门的师傅讲,是为了让有家室的人回去好好团聚一回。    在鼓楼前照了像,逛了回民街,吃了闲人兄买的正宗“黄桂柿子饼”,已经很饱了。可由于在西安待的时间不多,怕我再留遗憾,闲人兄非要带我们去吃正宗的“龙凤旗”歧山臊子面。    这家臊子面馆位于偏街背巷,但俗话说“好酒(面)不怕巷子深”,和夏天去兰州在位于背街巷的马子禄的牛肉面馆吃面要赶早排队一样,“龙凤旗”臊子面馆,就凭这个招牌,就不怕好吃的人不找来!    西安冬季的夜晚黑得早。天一黑就开始有故事。各样的好戏都渐渐上场了。还没有进面馆。两位买好车票的老师就要和我们告别了。他们没有品尝到正宗的臊子面,带着遗憾和依依不舍走了。剩下我们5人继续吃面。(南阳子的女人在鼓楼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这个臊子面馆的老板,据说和闲人兄是本家,所以相当精明。他就不象biangbiang面馆的小二,等人家吃了面才要帐,结果面钱没要成,倒由穷秀才造了一个“biang”字来。歧山面人家已经有了老佛爷赐的“龙凤旗”金字招牌,所以无形资产也大大增加,做生意时凡来的食客皆须先买票后才能取面,就避免了一些混吃混喝者,也面得一些熟人熟客赊帐欠款,概是一手交钱,一手领面。这在合同法上,叫着约定履行先后顺序的合同。商家避免了合同不能履行的风险。把等待交给了顾客。这样的情形一般只有在卖方市场形成时才会出现:龙风旗的臊子面,仅此一家嘛。其他的叫“哨子”或叫“嫂子”的歧山面,只不过是搭人家的顺风车,糊弄糊弄只听说过此面,没见过没尝过的外地人而已。当然,因为“臊子”面是一个商品名,并非商家的招牌,所以。即使是正宗的歧山人做的臊子面,也对那些非歧山人做的“哨子”和“嫂子”无可奈何,因为法律只保护商标和店名,不保护商品名称的。    又各人叫了一碗臊子面。闲人兄还特别为我们叫了一盘醋粉。刚端上来,我不知为何物,拈一筷尝尝:酸酸的,辣辣的。估计西安面食甚至观众面食中多有这个酸辣味。但辣是辣椒油的味,而这酸,却是粉的本味。问及原因时,闲人兄解释说是用做香醋的下脚料做的粉子,当然是原味了。    前面吃了biangbiang面,后又吃了黄桂柿子饼。虽错过了樊记肉夹馍,但面前这一碗名曰小碗的臊子面,却让我恨不得变成牛有4个胃,能倒进去先倒进去再慢慢反刍品味。    臊子面晶莹透亮,细细的面切得很整齐,我估计不再是原来的手工擀面,而变成机器压切,上面有红辣子,绿蒜苗和香菜,黑木耳,黄色的鸡蛋穗子。酸辣香。面还算筋斗。因为胃里的空地方不多,只吃了几口,便填不下去了。       去西安2日。也只有那晚,吃得特别巴适,爽。 备注: 上两篇博文写于2006年12月参加在西安交大举办的科技法年会归来。
个人分类: 走走看看|3471 次阅读|5 个评论
日照调研记(一)----初识日照
热度 2 sivaxin 2012-4-18 17:12
日照的短暂调研之行,基本告一段落,在机场候机的间隙急切整理这几日的所感所想,匆匆写就日照印象。 我们这次调研的目的地是日照港集团,这个快速崛起的北方散货枢纽港,早在2004年读研究生时去江苏连云港调研时,就听说过增长势头迅猛的日照港,如今日照港更是环渤海湾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散货港口,这次终于有机会一览港口的真貌。 初到日照那日,我们的飞机在青岛落地,乘汽车往日照港区进发,沿着胶州湾大桥一路前进,四周都是一片苍茫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闪亮的白光,大桥如游龙蜿蜒海上,气势壮观如虹,比之上海洋山的东海大桥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个小时不到,我们到达日照,已至晚饭时分,日照港的同志招待我们和水规院的两位工程师在碧波用餐,席间第一次尝正宗的山东煎饼,感觉过于干硬,不如北京的烤鸭卷饼软糯可口,倒是凉伴贝肉清甜新鲜,挺合我这种南方人的吃口。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山东人性子豪爽直率,酒量更是惊人,一杯杯白酒下肚,竟然丝毫没有面红耳赤。那时尽管没有正式调研,但从上海一早出来,吃完饭到酒店已九点多,虽然什么也没做,还是很累人,与同行的S老师都是躺在床上不想动弹了。不过因为第一天到陌生的地方,两人都不有睡意,聊到12点多方才入睡。 第二日正式调研,任务安排得挺紧,分别在三、四个部门来回访谈和搜集资料,信息接收量也几乎过爆,不过从对日照港只有十分粗浅的印象到渐渐对它的发展历程、布局、未来规划有了一定的感知。最佩服的是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秘书余主任,向我们介绍日照建设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投融资举措,其思路之明晰,语言之生动,都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而实用的港口建设课。感觉到如果以后我上专业课时给学生讲日照港的例子,可以更有内容,也可以更吸引人了。 那天的调研过程还算顺利,我和S老师,还有北京的W工便一起去附近的灯塔广场。上海尽管是沿海城市,但根本不太能看到碧波万顷,一望着无际的海,所以我很想乘调研看一看海。灯塔广场不大,沙滩也是十分迷你,基本都是黑黑的礁石,但海景还是挺不错的。站在海边,闻一闻咸咸的海水味,吹着不大的海风,看雪白的海浪一遍遍亲吻着礁石,还是会从心底感觉到一种开阔。总觉得爱看海的人,该是喜爱漂泊,而胸怀广袤的吧!我们三个人在灯塔广场散步了好久,直到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才回到酒店。一天的调研行程结束,也算不紧不慢,张驰有度,十分充实而忙碌的一天了。 登机时间在即,先写到这里,明天在写第二天的调研之行和上传照片吧:)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764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京印象
热度 3 liwei999 2012-4-16 14:21
南京的印象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09/2012 17:42:25 问南京有什么好吃的?被告知是淮扬菜好吃,并推荐了狮子楼。此家狮子楼的匾是郑板桥写的,有些历史了。外边吃 菜,咸淡合适很重要。这家餐馆的狮子头的咸淡比较合适,果然是看家菜。 大学里宿舍的管理也有难处。因此有个“提示牌”告诉青年男女。男生宿舍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脏。尤其是卫生间,如何能成为那个样子呢?不敢想想。连拍照的勇气都没有了。 比起所谓的一线城市,南京不“嚣张”。不修高架桥是个相当聪明的决定。当洋人拆高架桥的时候,北京、上海在建高架。而南京务实,挖隧道,与今天洋人的做法接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好!不是“小好”,而是很好。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613 次阅读|3 个评论
古城印象
saraca 2012-4-14 22:52
丽江印象- 1.艳遇 “这是客栈,休息一会儿,沿巷口出去,过了小石桥,到了四方街,就可以艳遇了。”客栈的小伙边把我们迎进新月客栈,边开玩笑地说。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1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届中原肝论坛印象
harveyho 2012-3-21 17:22
第三届中原肝论坛印象
是一天的会议,从早8点开到下午5点半,会程紧凑。讲者含4个院士,还有行业知名专家,权威。如脂肪肝,乙肝,丙肝,药物致肝损伤,于自己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位院士在其中:庄辉,刘允怡,王红阳) 王红阳院士讲的治疗癌症新思路,systems biology很对我胃口。而台湾高雄长庚医院的陈肇隆院士的肝移植讲座很是有趣,让人感到他不禁是医生,还很有政治头脑。日本的松野直徒仅仅是讲肝灌注设备,有卖设备之嫌。 (二军医大东方肝胆中心王红阳) (systems biology) 张水军院长没有架子,待人诚恳热情,人气很旺。作为整个论坛的筹划者,为河南的肝病治疗技术提高起了大作用。药品赞助商在会场拉起红色横幅,中国特色。午餐丰盛,一小时在会场座位解决,让我想起日本的会议。 酒店设备稍嫌过时,如厕所还不能应付大型会议。 总而言之,是含金量很高的会议。 药商广告:
个人分类: 会议点滴|3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Columbus印象之房东
热度 4 zephyrcyn 2012-3-12 02:59
房东风风火火的来了,又风风火火的走了,来去如风。 这是一个临时的住处,来之前,预约了一个月的租期。我到达Columbus时是周一,住进来的第一个星期六,就见到了极为干练的女房东和她憨厚的丈夫。我问了她一些关于扔垃圾、洗衣服之类的生活琐事,她一一手把手教我并很仔细的告诉我一些小细节,比如烘干机的小滤网如何拿出来并进行清理。第二天又带来了一些小东西如刀板、烘箱用的新手套和卫生间的纸架。并特意告诉我,如果我搬去新的公寓,有需要的家具我可以搬过去用,等我走的时候再还给她,即可。 这个房子我搬走以后她马上有装修的小计划,而她仍然送来这些小东西,且又愿意为我提供一些我可用也是日常生活必须的家具,让我意外又感动。今天她特意过来,就是和我讨论我要带过去的家具清单,主要是桌椅和厨房的一些小餐具、衣架。她说除了桌椅之外,其他都送给我了,桌椅她们还用得上,在我回国时还给她即可。又问我需不需要床上用品和熨斗,我说了谢谢之后,留下了一床被子、一条浴巾和熨斗。 之后,房东交代我搬走的时候把钥匙放在她家的信箱里。留下她住的地址之后,就风风火火的走了。 这个房子如果不是临近High St,有点小吵之外,还是很适宜我这样短期的访学租客,靠近OSU,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基本什么都不用添,就可以应付日常生活,交通也很便利,房东又如此豪爽好相处。可惜,万事都很难“全”,我在见到房东之前、落地Columbus两天后,就签了另一处非常安静的公寓,租期与这边的一月期衔接直到我在这边期满。 初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语言的障碍让我一直倍感压力,可是,接触到的人,他们的热情、耐心让我很顺利的解决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第一任房东,直接解决了我的生活问题,而她似乎一点也不担心,当我离开的时候,会多带未和她交涉的东西、将来会不归还她的桌子和椅子。 最初遇到的很多人、很多事,其实都和房东一样。而我,在忙碌之余,心底也一直也都被谢意充盈。所有陌生人的热情和无私的帮助化解了初来乍到的生涩和不适,为艰难的开始注满了温情的音符。 所以,一切没想象的那么难。
个人分类: 访学OSU|430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回忆在甘肃十四年称印象最深刻
dongzg101 2012-3-8 04:16
温家宝回忆在甘肃十四年称印象最深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6日19:16 中国新闻网   3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全国人大甘肃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网记者 周锐 摄    3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全国人大甘肃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议结束后,甘肃人大代表向温家宝总理赠送玉米。中新网记者 周锐 摄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温家宝忆“最重要”十四年   中新社记者 周锐 视频:温家宝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 来源:CCTV《新闻联播》   “我参加工作已整整45年,其中在甘肃时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从26岁到40岁,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时期。”   中国总理温家宝6日来到甘肃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45年前,温家宝从北京地质学院被分配到甘肃酒泉,一干就是14年。他表示,自己对甘肃的山山水水都非常有感情,“特别是这些年,年纪越大,惦记和思念的心情就越强烈。”   今天的讨论中,每当有代表提及具体地区,温家宝总能迅速说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第一个发言的是保安族代表马晓琴,她希望能改善东乡县的道路问题。这让温家宝回忆起一件印象深刻的往事。   在一次从东乡前往兰州的路上,温家宝走入一户农民家中。女主人是一个盲人,屋子却收拾得特别干净。当温家宝问她有什么要求时,这位女主人拉着温家宝的手说,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希望小学,将来不做个“睁眼瞎”。   说完这个故事后,温家宝继续了马晓琴的话题。他表示,路对少数民族尤其关键,没有通路的偏远山区要尽快通路,还应发展职业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就业。   随后温家宝提到了扶贫、灾后重建等多项民生话题。他强调,“不能把民生工程搞成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   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刘基提出要将甘肃建成文化大省。当他说起《读者》已成为亚洲最大刊物之一时,温家宝插话说,“我还订了一本”。   温家宝表示,甘肃虽然是贫困地区,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提到甘肃境内的几个著名古遗址,并表示自己最惦记生态环境问题,“一定不要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   温家宝询问说,他在酒泉生活时,出城就能看见一大片湿地,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看到有代表摇头,温家宝表示,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十分关键,他对坐在不远处的水利部长陈雷强调,黑河调水工程要避免破坏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   两个多小时的讨论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代表们排起长队等待和总理握手话别。温家宝说,“能跟大家讨论,心里非常高兴。”(完)
个人分类: 经济发展|927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说山东(6)济南印象
热度 16 fdc1947 2012-2-29 07:34
土——水美——民风好——冬暖夏热——果蔬多便宜——小百姓宜居地 3. 济南印象 我定居山东虽已经第 35 个年头,不过只生活在济南,所以对于今日山东的感性认识,主要是从济南得到的。说正在发生的事情,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里要说的,是我对济南的看法,也就是济南给我以及我的朋友们的印象,所以称济南印象。 土 外人来济南,住下以后,第一个印象可能就是“土”。这里的“土”可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外形有点土,城市不怎么洋气,不像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都市,人们的穿着打扮大多数不是特别时髦,特别超前。另一个意思是真正的土太多。一年到头,天空中乌蒙蒙的甚至发黄的时间比较多,特别是冬春两季,雨雪极少,绿色的树木和花草往往蒙上了厚厚的灰土。 水美 济南称泉城,泉水就是济南景色的的魂。在这么土的地方,亏得有如此多的泉水,才可以使济南跻身于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行列。济南的美丽,不是远远一看,就让人眼睛一亮,再仔细品品也不过如此的那种。济南的景色,要慢慢的品,两三个有话可说的朋友,在很少有人来打搅的泉水边上(这样的地方在济南有的是)坐下来,看着水中泛起的一串串珍珠一般的水泡,看着游来游去的小鱼,讨论着类似小鱼儿们到底乐不乐的问题,在城市中心也能洗涤自己的心,这可不是哪个城市都能有的景色。如果要看雄壮一点的泉水,那么,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都足够雄壮,走的稍稍远一点,章丘的 百脉泉似乎更波澜壮阔。 有些古人只相信古书,因而认为济南的趵突泉源自王屋山,水在地下潜行几千里,然后冒出,甚至以讹传讹,说有人在王屋山洒下米糠,在趵突泉冒了出来。济南的泉水,实际上就是来自其南部的泰山山脉,泰山山地北麓的雨水渗入地下,沿着底下不透水的花岗岩岩体之上,流到了低洼的济南城区,由于花岗岩岩体在济南北部小幅抬升,于是地下水就在最低洼的济南城区经由破碎的石灰岩而冒出,形成众多的泉。 民风好 哪里都有好人,哪里都有坏人,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哪里人好,哪里人不好。但是,各地的民风是有差别的,济南的民风比较好,好人比较多,坏人比较少。人的好坏,不但表现在大家彼此都熟悉的工作单位,更主要的表现在谁也不认识谁的公共场合。 济南的公共汽车上,给老人、残疾人、抱小孩的让座,是有传统的,几十年来都这样做。现在,有老人、残疾人、抱小孩的上公共汽车,总还是有人主动让座。有时车比较拥挤,仍然有人让。公共汽车上,为了一点小事情而争吵不休的也不多。 济南的小商小贩,卖东西很少缺斤少两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附近不敢说,因为我没有在那里买过东西。至少在一般的农贸市场和路边小贩那里,几十年间,我和我熟悉的人还没有被大量的缺斤少两过。 济南的出租车司机,也比较正规,打表,不走冤枉路,很少坑人。到我这里来的外地的亲戚朋友,好像没有被多收很多钱的。当然,在长途汽车站,往往还是会有几辆像拖拉机似的特别简陋的车,专门看中不明路程而想便宜一点的人,但是从他们的要价看,还不算“漫天”,只是略多。 冬暖夏热 济南的天气,冬天不很冷,至少在北方的城市里,济南冬天算是比较温暖的。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宿舍里没有暖气,大家也都过来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读中小学的时候,没有被选入我们的教材。我是到了济南好几年后才读到这样的文章的,看到老舍的文字,更觉得文学家与我们普通人的差别,就是他们能够把我们普通人说不出来的感觉很确切的表达出来。 济南的夏天是很热的,不过,由于天气干燥,大多数时间热得很“爽”,即不是热得透不过气来、又湿又热的那种。一般地说,六月份的最高气温很高,有的时候最低气温也很高,这时候,江南正值梅雨季节。到七月下旬,降水就多了,往往就凉快了。总之,济南是热的早,凉快得也早。 为什么济南的最低气温往往比周围地区高?这与济南冬天的气温高有同样的原因,也与济南多泉水有同样的原因,就是因为济南市区的地势是一个小盆地。在小盆地内,空气的流通性差,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也容易发生污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果蔬多便宜 山东大概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大省,据说蔬菜产量连续 20 年全国第一。水果特别是苹果、梨等北方水果也是全国最有名的。济南作为山东省会,作为一个大的蔬菜、水果集散地,自然数量多,价格便宜。特别是大宗的蔬菜如白菜、萝卜、胡萝卜、青菜、卷心菜、菠菜、芹菜、土豆、地瓜、黄瓜、西红柿、茄子、青椒一类的,由于距离产地近,运输费用小,蔬菜又不像苹果、梨那样的水果容易较长时间的保存,所以平均价格比别地要底。一年到头,总有那么多蔬菜,而蔬菜的价格,今年低了,明年就高,今年高了,明年就低,都不会很离谱。 不过,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想当年,我刚到济南的时候,情况远非如此。 80 年代初,济南与北方其他地方一样,冬天就靠白菜、土豆当家。一到秋天,各单位就纷纷冬储白菜,全民上阵。学校也成了分白菜的地方,每人几百斤,用地排车、自行车等一切可利用的工具运回家。到春天四、五月份了,才有一点新鲜的菠菜、小白菜。现在想起了,恍如隔世。 总的印象,济南是一个适合于小老百姓生活的地方。 另外的话 :写到一大半,发现老舍先生写济南的文章用的标题是“一些印象”,我这里用了“济南印象”,这纯属事前查文献不够。如果要改题目,又要费很多脑筋,化不少时间,另敲很多字,而我这里又是随便写写的小东西,因而不再更改,非敢攀附名家,更非狂妄自大也。要想知道老济南,还得看老舍先生的文章。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闲说山东|8154 次阅读|31 个评论
“碧纱窗下水沉烟,玉盆纤手弄清泉”(新加坡印象)
热度 2 wdj109 2012-2-5 19:33
“碧纱窗下水沉烟,玉盆纤手弄清泉”(新加坡印象)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闺女在国内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总布置背诵唐诗宋词好几百首。 其中《琵琶行》和《木兰辞》都很长,闺女倒背如流,她总考我。 为了掩饰我只能记住其中几句的尴尬,我总“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诗词不仅要背得熟,更重要是要体会诗词的意境。 于是乎我向闺女强烈推荐我一直引以自豪的苏轼的《 阮郎归·初夏 》。 于是乎我唾沫横飞、侃侃而谈这首关于初夏时节一位少女梦醒来以后,从听觉到视觉,从静美到动美词里的意境。。。 意境!意境! 你感受到了吗? 闺女以书本没有、老师没有规定为由对此不屑一顾,转身而去。 我口干舌燥,也没有让闺女感受到意境。 整得我的心拔凉拔凉的,黯然神伤。。。。 到了新加坡,转了一圈,我忽然眼睛一亮,想起这首词的意境来了。 其中那句“碧纱窗下水沉烟”描写新加坡最为贴切。 在新加坡呆了半日就下起雨来了。走在街道上,特别喜欢马路两旁的大树,树干婀娜多姿,树尖上一层薄薄的树叶,像披着碧纱一样。感受到新加坡先贤的勤奋和睿智,以及现代人的积累和胸怀。 其实新加坡重要的不仅是环境优美,尤为重要的是,作为华人占主体的国家所拥有的民主和法制。 啥时候咱们也像词中所说的---“微雨过,小荷翻”。 虽然经历阵痛,但咱们也能“琼珠碎却圆”。 蓦地想起女作家龙应台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 期待幻觉中。。。。 呵呵!
4208 次阅读|4 个评论
"满目青山空念远,放浪他柳莺花燕"(泰国印象)
热度 2 wdj109 2012-2-5 18:36
"满目青山空念远,放浪他柳莺花燕"(泰国印象)
弟弟全家邀请我和女儿去新马泰。 春节过后也没有啥事,随口就答应了。 我的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总不好意思说拒绝。 没有想到护照拿上去没有几天,就成行了。 现在看我国办事效率真给力。 于是,我们就在东北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天里出发了。。。 第一站就是号称佛教王国的泰国。 怎么形容泰国的呢?--- "满目青山空念远..放浪他柳莺花燕.." 虽然虔诚地信仰佛脚,这里却色彩斑斓,贼拉养眼。 我有时就在想,生活很搞笑。 那些国名号称民主的国家,如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从来就没有民主过。 我们的邻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名上不仅有民主还有人们,而且还要共和,但老金家爷几个一直世袭着。 泰国也这样,信仰佛教,本该清规戒律,一片阿弥陀佛,可你到了泰国发现这里-- 有人妖,有红灯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 鳄鱼表演, 鳄鱼也喜欢钱 国王的照片在泰国无处不在,当一个人的照片到处悬挂的时候,这个国家可以判定绝对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但在泰国,无论导游还是人妖都说非常感谢国王,说国王很讲究。。。 拉玛皇朝的大皇宫 皇宫里的画师。我驻足良久看他绘画,这么好作品就是他一笔一笔画出的,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人妖表演,他们是被评选出的 人妖皇后, 很难看出是男人 表演之后有个合影拍照的环节,我没有拍,很纠结。 参观国民党当年残留在东南亚金三角的 93 军文史馆, 理不清台湾情,斩不断中国结 孤单是这里的主题,属于 尘封的记忆,真是 年年岁岁花相似 , 岁岁年年人不同。 一个女人正在打她哭泣的孩子,我忽然感觉我抓拍的这张照片特别符合我参观的感受。像我们中国人对待遗弃的 93 军还有很多。。。 回家是梦里的呼唤。。。 坐大象是去泰国的特色项目。 女儿大了,可能以后经常要看到她的背影了。。 芭提雅 --- 被人们称作是“东方夏威夷”。特别是距离芭提雅 9 公里处的珊瑚岛,是芭堤雅海滩外最大的岛,岛的四周有很多沙滩,沙白细棉,水清见底。 这里是俄罗斯人度假的天堂,在沙滩上到处可见的是俄罗斯人,这个季节俄罗斯应该很冷,他们结队来这里享受海水和阳光 偷拍一张,这位俄罗斯美女真懂生活,这个姿势是享受海水和阳光的姿势 我在拍摄女儿时,这位俄罗斯女士蓦然回首看着我 ....... 东芭乐园是个好去处 梦幻古堡这个地方也很值得一去,感觉富丽堂皇 据说这座山上的图案用了很多黄金,周围有皇家部队把守
4093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对墨西哥和老墨的一些印象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2-2-4 09:18
我对墨西哥和老墨的一些印象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4 日 在我的博文 的评论中,有人要我谈谈对墨西哥和墨西哥人的印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3525 为了满足这位读者的愿望,也为了加深中国和墨西哥两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我抽空来简要地谈谈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有关墨西哥的信息, 现在许多网站都有较为详细的说明,下面是引用百度百科对墨西哥的一个摘要,以帮助读者对墨西哥的国情有一个简要的认知。 墨西哥合众国(西班牙语: 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位于 北美洲 ,北部与 美国 接壤,东南与 危地马拉 与 伯利兹 相邻,西部是 太平洋 ,东部有 墨西哥湾 与 加勒比海 的阻隔。首都 墨西哥城 。墨西哥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拥有现代化的工业与农业,私有经济比重也在大幅提升。 1994 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 正式建立后,墨西哥与美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增加很快,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提高。然而墨西哥国内治安却持续恶化,虽已重创贩毒集团,可是暴力频生已危害在当地的外国投资,财政部长卡斯滕斯表示单是治安恶化使该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1% 。 p { margin-bottom: 0.08 以上是比较官方的信息, 下面来谈谈我对墨西哥和墨西哥人的印象。 到目前为止, 我已经往返墨西哥几十次, 我的足迹几乎遍及墨西哥的各个州。除此以外, 在美国的大学中, 在我工作过的三个农业公司中,我也与许多墨西哥人一起学习和同事过。我第一次接触墨西哥人是在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的实验室内, 那是 1987 年,当时我是硕士研究生,那个墨西哥人是一个白种墨西哥女人, 她是我导师临时雇用的技工, 她的丈夫是本系另一个实验室的研究生, 也是一个白种墨西哥人。 说到墨西哥人, 他们可以简略地分为白墨和黑墨。 一般来说, 白墨生活在墨西哥的中北部地区,靠近美国这一边,而黑墨大多数居住在中南部。 从外形看, 白墨几乎和白人一样,粗看很难分得清, 而黑墨很像中东人。 所以,要是不意识到身处的位置, 在墨西哥的中北部, 你很难感觉到是在美国还是在墨西哥。 我第一次见到在我同一个实验室的墨西哥女人,根本不知道她是墨西哥人,还以为是美国人或者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呢。 至于生活方面, 总的来说,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是间于中国和美国之间, 处于中等水平。 即使在农村, 许多人家都有自己的私人汽车。农村基本上已经实现集约化生产。 一个农场拥有大量的土地和相关的配套设施。 食品加工也达到规模化和工业化的程度。 一般来说,墨西哥人喜欢热闹, 在这一点上很像中国人。 他们都有一个很大的家庭, 5-6 个孩子的家庭是很普通的,有十几个孩子的家庭也很常见。 我在 Seminis 工作时认识的几十个墨西哥人,有好几个都有十几个兄弟姐妹。 现在和我一起工作的几个墨西哥人,每家至少有三个孩子。 大多数墨西哥人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主要的宗教信仰是天主教。 他们信奉耶稣和上帝。 教堂在墨西哥是很常见的建筑, 在星期天, 大多数墨西哥人会上教堂做礼拜。 在待人处世方面,大多数墨西哥人是间于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 他们没有西方人的正直, 但是也不像中国人那样的圆滑。 他们大多数已经接受西方自由和平等的观念, 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比如说, 我的一位助手, 她工作努力,任劳任怨, 表现相当不错,对我也非常敬重。 可是,当我有时跟她交待任务时, 由于心情和文化背景的问题,有时语气稍微重一些,她就会提出来,或者直接向上一级汇报。 在他们的心目中, 人是平等的,虽然有职位上的分工,但是人的尊严是一样的。 在日常生活上, 墨西哥人是间于中国人和黑人之间。 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精打细算, 也不那么喜欢存钱,但是,他们也不像黑人那样终日无忧无虑和今日有酒今日醉。 他们性格开朗, 不卑不亢,勤劳但不那么节俭。 总的来说, 我对墨西哥人印象是,他们是间于中美两国之间的一个民族, 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现代文明的标记。
个人分类: 万花镜|18505 次阅读|17 个评论
伊萨卡印象:耕读之地!
热度 3 jsnjjlj 2012-2-3 11:40
到达伊萨卡的时候,冰雪未融! 还没有感受到过往迁客骚人笔下的漪色佳 不过门前有松鼠 午后有鹿群,环境的友好可以由此可见一斑。 多亏热心的刘老师带我们办理各种手续,因此得见该镇全貌 总得感觉就是一个务农和读书兼而宜之的地方 就如农业社会里的中国中产家庭都会挂一幅匾额“耕读持家” 耕是为了生存 读是为了发展 而今,在伊萨卡,我发展了这个意义 耕是体现了环境的友好,非高楼大厦,或厂房林立 读是体现了一种生存状态,轻物质而重精神享受的生存状态 所以:伊萨卡——耕读之地!
2851 次阅读|5 个评论
墨西哥人对中国人的印象
热度 13 jiangjiping 2012-2-2 08:57
墨西哥人对中国人的印象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2 日 据说中国人很在意老外对中国人的看法,在许多网站可以看到这样的博文。 细读这些博文, 可以很容易发现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感觉借用老美的口气说出来。 这是因为博文的作者知道中国人很在意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其实, 一般的美国大众很少关心中国的事, 也很少谈及中国人的事。 除了美国人外,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如何呢? 国内媒体很少有这种报道。 因为工作上的原因, 我与墨西哥人的交流较多。 我在 Syngenta 任职期间, 因为担任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植物病理方面的负责人, 我经常要去墨西哥进行工作考察,到过墨西哥的大片土地,与多个方面的人士有些接触,包括科学家和农民, 加上参与一些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与一些政府官员和学者也有交流。另外,我在美国的三个农业公司任职期间,我的许多助手是墨西哥人。鉴于此, 我有时也很好奇, 会有意无意地问问老墨对中国人的看法。下面是墨西哥的一些不同身份的人对中国人的印象, 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政府贸易官员。 在一次我任职公司主持的国际青辣椒研发讨论会上, 我与一位来自墨西哥的高级政府贸易官员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当我问及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时,他说:“ Now, in Mexico, almost half market of dry pepper products comes from China 。 The Chinese is very aggressive 。” ( 现在, 在墨西哥的干椒市场, 中国产品几乎占了一半 . 中国人真厉害 )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 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地方代理人 。我去墨西哥, 总是由公司在当地的代理人来接待。 公司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代理人。 其中有一位管的地区比较大,因而,我经常要与他打交道。我去墨西哥的中北部地区, 他负责我的一切接待工作,包括接机,开车, 和吃饭住宿等生活上的事宜。有一次, 问他对中国人的印象如何。 他说:“ I have a Chinese man to help me take care of my new house. He is a nice man 。” ( 我有一位中国人为我照看我的新房子,他是一个好人 ) 。 他说这话的时候, 一付得意洋洋的样子,神情上显示出他是主人,中国人是仆人。当我继续问他是否知道毛泽东和周恩来。 他说:“ Sorry, I don’t know these two people 。” ( 抱歉,我不知道这两个人 ) 。 那天晚饭后,他执意要带我去看他的新房子。 这套新房子实际上是一个高级别墅,大约 300 平米的建筑,单家独户,紧靠公园,兼有欧洲和中东的风格,当时还没有彻底完工。 这在墨西哥已经算中上等的了。 难怪他是如此的得意。 地方技术员 : 公司在当地一般都雇用一些地方技术员帮助处理一些基本的技术问题。有一次我问其中一位技术员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 他说:“ Sorry, I don’t know too much about China and Chinese people. I only know Bruce Lee. He was a very good fighter 。” ( 抱歉, 我对中国和中国人知道得不多。 我唯一知道的是李小龙。 他是一个很好的斗士 ) 。 墨西哥人也是比较好斗的民族。 助手 A 。 当我问我的一位墨西哥助手对中国有什么印象时, 他想了一想, 然后嬉皮笑脸地跟我说:“ Sorry, I don’t want to tell you my own feeling about China because you are my boss. But I can tell you a humor about Chinese.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ere 5 people taking on a boat. When the boat entered a storm region, everyone must throw something out of the boat in order to avoid the sink of the boat. The American from Idaho threw all of the potatoes he carried with him into the water. The Japanese from Tokyo threw the TV sets he had into water immediately, too. The Chinese from Beijing had two heavy suit cases and two servants with him. He decided to threw the two servants into the water 。” ( 抱歉, 因为您是我的老板,我不想跟您说我自己对中国人的印象,不过,我可以跟您说一个有关中国人的幽默。 很久以前, 有五个人同乘一条船。 当这条船进入一个暴风雨区域后, 为了避免船被风浪击沉, 船上每个人必须扔掉一些物资。 那个从爱达荷州来的美国人把他带的所有土豆都扔进水中去了, 那个从东京来的日本人把他带的所有电视设备也立即扔入水里。 那个从北京来的中国人一共有两个沉重的箱子和两个佣人, 他把两个佣人扔进水中 ) 。听了这位助手的幽默, 我真的幽默不起来,而是感到非常尴尬。 助手 B . 我问起另一个助手对中国人的印象, 她不假思索地说:“ Chinese people are excellent in table tennis and diving 。 In other areas. I don’t know too much.” ( 中国人在乒乓球和跳水方面很优秀。 在其他方面,我知道的不是很多 ) 。 助手 C. 我问第三位助手同样的问题。 这位助手是一个中年男人,他笑笑地对我说:“ Chinese men are very interested in women. Once a Chinese man asked me to find Mexico ladies for him in the evening when I was in Mexico 。”(中国的男人对女人很感兴趣。 当我还在墨西哥的时候,有一个中国男人在晚上要我为他找墨西哥女人陪夜。) 各位读者, 当您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 您觉得墨西哥人对中国人的看法符合实际吗?为什么?
个人分类: 万花镜|19076 次阅读|29 个评论
泰国印象——植物篇
热度 5 张三火 2012-1-31 22:22
泰国印象——植物篇
1、漂亮园林 2、椰林 3、鲜花遍地 4、莲梧(拍虚了,呵呵) 5、凉季的水果树显得缺少生机 6、盛开的鲜花献给佛祖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9057 次阅读|13 个评论
泰国印象——动物篇
热度 5 张三火 2012-1-31 22:05
泰国印象——动物篇
1、泰国象征性的动物是大象 2、大象表演 3、第二动物是鳄鱼 4、漂亮鹦鹉 5、老虎 第三大动物是蛇,有世界上最毒的蛇,也有最长的蟒。我看着害怕,没拍,嘿嘿。估计李学宽老师不会害怕,等他去时再拍吧!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855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泰国印象——景物
热度 2 张三火 2012-1-31 21:47
泰国印象——景物
在泰国,金碧辉煌的佛塔是最耀眼 节假日,学生们要到寺庙上历史课 还有核枪实弹的警察呢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5559 次阅读|6 个评论
古风——文昌神游
热度 6 dmi2007 2012-1-30 17:04
由来:张玉秀老师摄文昌石头公园惊涛拍岸片片若干,因受黄锦芳同学蛊惑,令旗一挥,召集科学网众诗词爱好者苦写石头记。伊始本来似乎只有陈湘明老师一人的事,不知怎地,后来多人被点名,俺也没能“幸免”被卷入“英雄会”。 今晨戏拟一打油诗欲蒙混过关,不想张老师不依,认定不合格。 后来,俺就投降了,认真地凑了一首古风。不仅包括了石头公园(虽然一带而过),还把整个文昌都素描了一下。虽然张老师强调的是写石头公园,由于俺的微观描述能力有限,写得大了些,承蒙张老师批准及格通过,俺就重新整理了此诗的序言。 琼崖万里远,入梦椰风熏。 先品盛名鸡,再观岩浪奔。 宋家三姐妹,孔庙一帝君。 更有巡天箭,托载大国魂。 千年 和平志,偃武当修文。 他日若觅闲,亦做天涯人。 注释: 1. 琼崖是海南岛的别称。 2. 文昌鸡很有名很好吃。俺尝过,是在海口吃的。 3. 大名鼎鼎的宋氏三姐妹就是文昌人。 4. 文昌孔庙称海南第一庙,据说要拆,不知是否属实? 5. 文昌还是国家火箭发射基地。 6. 文昌古称紫贝县,尔后三易其名。在627年,才改为文昌县,意为“偃武修文”, 颇合和平意愿。 致谢:感谢张玉秀老师让俺提前知晓了文昌的若干知识,虽神游亦不亏也。
个人分类: 诗词|5522 次阅读|15 个评论
佛教国度——泰国印象
热度 8 张三火 2012-1-29 23:07
佛教国度——泰国印象
为期十天的泰新马之旅,是从长春经广州飞达曼谷开始的,在泰国游玩的时间是五天五夜,因此泰国自然成为本次旅游的重点国家。在泰期间,自始至终陪同的导游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吉林省四平市的老乡泰籍华人——小磊,他是在海南上大学时与泰国女孩相爱,后来结婚移居泰国的;另一位是热爱中国的泰国本地人——小白,他出身于贫寒家庭,自幼吃过不少苦,曾打过泰拳、做过“六九”表演,经历非凡。 在两位导游珠联璧合的引导下,对泰国的风情国情有了些许的了解。 第一,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民众中95%信奉佛教。泰国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创立的小乘佛教,与中国大陆所传承的大乘佛教有所不同。 第二,泰国男子一生中都要有出家当和尚的经历,短则几周,多则几年。 第三,泰国是一夫多妻制国家。44岁的小白有三个老婆,老大38岁,老二16岁,老三15岁。只有老大有孩子,老二、老三还不到生育的年龄。法律允许女孩子14岁就可以嫁人的(多数是家庭贫困的),但不能生育。我想也要到18岁以后吧(我没问)。 第四,令世人震惊的人妖现象,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在那些娇艳的背后充满着痛苦和挣扎,我禁不住对这些人产生一种同情感。一个本应该属于生龙活虎的男性生命,却为了追求妖艳在不男不女之间让生命象流星般闪耀后随即就消失了。 第五,皇帝的威望和恩泽无处不在。现任皇帝刚过84岁,虽然身体欠佳住在医院里,但国民都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寿。小磊介绍说,在泰国,百姓的私人财产是第一位的,第二是皇家,第三是国家的。皇帝是学农业的,皇家有农场,养了许多奶牛,泰国的孩子每个人每天都会得到来自皇帝家的免费牛奶,有的泰民几代人都是喝皇帝家的牛奶长大的,所以他们对皇帝的感恩之情非常强烈。 第六,有毒蛇科研机构,蛇药也是正宗的。我买了一瓶蛇毒丸,呵呵,可以解百毒的。 总之,印象很深,先说这么多吧!欢迎大家补充哦! 站在高处俯瞰曼谷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5614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哈文呐,你可长点心吧!
热度 2 zw373737 2012-1-29 17:57
哈文呐,你可长点心吧! 久泰萍   今年,赵本山遗憾缺席春晚,也让观众觉得似乎小品难以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和鼎盛时期的16个语言类节目相比,今年的7个节目少了一半还多。1月28日晚,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接受央视新闻频道栏目《面对面》采访时说,语言类节目的衰落,是小品缺乏市场的推动。(2012年1月29日《北京晨报》)   哈文不如直说“小品已经没市场”得了。对哈文这段表达怎么理解?笔者认为,表面看似乎有道理,但实质上是表里不一。   说似乎有道理,在于哈文承认了小品是支撑语言类节目的柱子,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宋丹丹缺席春晚,柱子不行了,语言类节目就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尽管她曾说用主持人串词弥补,也没能奏效,反倒让观众反感。   我觉得哈文这话更多的是表里不一。小品不是没有市场,似乎在央视没市场。事在那摆着呢!小品和相声原本就深受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其笑料包袱就来自民间,观众盼望看小品。赵本山开在各地的“刘老根大舞台”,把二人转与小品结合了,不是照样火吗?前几年相声也说没市场,可郭德钢的相声咋火呢?再看看地方春晚,小品特别是赵本山的小品不照样火吗?如果没市场,电视台咋还在播?   说“语言类节目创作本身就有瓶颈”,也得分怎么看。其瓶颈不在于王朔、冯小刚做不做小品,而在于小品创作的环境是否宽松,符合大众心理和口味。哈文也承认,“现在网络又这么发达,段子、笑话又这么多,大家已经不靠春晚这一个平台获取这类东西(笑料)。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荒谬的事情也很可笑”,这说明小品创作有浓厚的生活源泉,小品不应该没市场,而现在之所以让哈文感到“小品已经没市场”了,恰恰是央视春晚对小品创作的苛刻标准——本来小品仅仅是让老百姓乐合乐合,但是现在的小品太多的考虑了主流。笔者绝不反对考虑主流,但也绝对不能一概否定大众娱乐这个必要因素。   也许,就因为上述原因,让哈文左右为难——又想创新,又顾虑主流,于是,便弄出一大套自圆其说的理由。   春晚还得办,估计哈文也不可能不愿意做春晚总导演.但一定要记住:春晚的生命在于适合大众口味,舍此,挨骂是必然的。   哈文呐,你可长点心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53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一些博主给我的印象 --兼给大家拜个早年
热度 27 jiangjiping 2012-1-19 09:35
科学网一些博主给我的印象 -- 兼给大家拜个早年 蒋继平 2012 年 1 月 19 日 声明在先, 这篇博文属于幽默和笑话类型, 纯粹是为了调节一下最近科学网一些博主之间的情绪而作,也是给大家一个轻松的话题,希望大家在节日前后放松心情, 享受节日的欢乐。 依照惯例, 到年底总是要进行年终评定的,要对每个人的业绩进行有偿的报酬。 当然,这事应该由科学网的领导来做,不是我的任务。 所以,我的评论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也没有红包,最多也是一张空头支票。 首先我要说的是科学网的几位巾帼英雄。 为什么先说女的呢?第一, 我受西方习惯的影响太深,女士为先已经成为我的习惯。第二, 科学网的女博主人数远远少于男性。 物以稀为贵, 因而,她们就显得比较抢眼。第三, 这些女博主事实上也是才貌双全, 文采飞扬, 品行修养比较高尚的人。 迟菲博主是科学网的元老辈, 她性情恳挚,有什么说什么, 值得学习。 张玉秀博主带给我们的往往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舞台的英姿,给我们一种感官上的舒愉, 应该谢谢。 曾泳春博主的风格是“风月”,别具一番情调, 要防止诱惑! 吕秀齐博主主要是推广科普知识, 值得称道。 罗帆博主主要谈的是家庭和工作中的感受, 平常中有一种亲切感。 小润博主年轻活泼,有一种矫情的味道,很讨人喜欢。 凤琼博主有一种男子汉的风度, 敢说敢做, 有明显的特色。 其他还有好多, 由于篇幅关系, 不一一列出, 敬请原谅! 现在来说说科学网上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抢眼的男功臣。 饶毅和施一公两位博主在科学网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他们知识渊博, 见多识广, 身居要位, 关心国家大事,博文的内容通常具有知识性和号召力。 戴世强博主是老前辈, 他的博文是经验,知识和思想的结晶, 对年轻人很有帮助, 很受我尊重。 许培扬博主勤奋努力, 不屈不饶, 为大家提供各种信息,谢谢! 武夷山博主也是个热心人, 传播各种知识,值得称道。 陈安博主似乎是个“小灵通”,或者说是个“应急专家”,忙吗? 黄安年博主周游世界, 与大家分享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默默地做贡献。 王德华博主以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的人品做榜样, 文章和评论都很有修养, 值得学习。 杨学祥博主是气象专家, 在专业领域很有发言权。 麻庭光博主专长消防方面的知识, 对防火防灾十分内行, 很有贡献。 吴飞鹏博主是个老“愤青”,这是他自己下的定义, 我也有同感。 他观点鲜明,判断力很强, 好恶分明, 性情直率, 很有骨气, 令人景仰。 孙学军和彭思龙两位博主处于科研的顶峰时刻, 在科研上有独自的感悟, 并且乐意与大家分享这些宝贵的经验,精神可嘉。 丁甜和金小伟两位博主是当代中国年轻知识分子的代表, 他们具有高学位,但是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挑战,显得有些不够成熟。他们的许多优秀博文, 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展露出他们的知识,抱负和理想, 同时也可看到他们的疑惑, 并且带有一点浮躁。值得关注。 周可真和曾新林两位博主是师徒关系, 他们的作品很有特色, 一看就可给人一种吸引力。 师徒俩的文章都是关系国家和社会事态的内容。 他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 值得提倡。希望周可真教授能够继续发表优秀的博文。 王铮博主自称是“智叟”, 也是科学网的一大功臣,不过, 他的文章我很少看, 所以,很难给一个印象, 很抱歉。 吕喆博主是个玩弄文字的专家, 幽默风趣中给我们一点知识,愿意交这样的朋友。 曹聪,韩健, 贾伟, 王飞鸿,嵇少丞五位博主属于同一个类型, 都是在海外拿的高等学位, 有海外工作经验, 对中美两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博文的内容通常很有知识性,也对社会问题比较关心, 写的文章很有见地。这些文章对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很有帮助。他们的文章深得我的认同。 李学宽博主是个“拍马”高手, 给人带来一种动感和兴奋的感觉。 现在来说科学网的最知名博主之一,曹广福, 曹大侠。 他是我心目中的关羽。他战吕布,斗马超, 结刘备和张飞,过五关,斩六将,离开科学网, 又千里寻回来。 忠义英武和傲慢集于一身,可敬又可怕? 最后来说“蒋家王朝”的四大干将, 蒋劲松,蒋高明,蒋新正和蒋迅。 蒋劲松博主又被称为蒋科学和蒋叔, 可见其在科学网的影响力。 他宣扬佛教的理念, 传播科学的知识, 为科学网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蒋高明博主自始至终关注中国的生态问题, 即使受到莫名的攻击后也不屈不饶战斗到底, 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尽心尽责,精神可嘉。 蒋新正博主主要是为地方做一些义务的广告,这些广告的内容包括地方产品和风土人情, 对发展地方经济很有帮助。 蒋迅可能是个年轻后辈, 是数学专家, 希望他能在将来成为华罗庚式的人才。 还有许许多多的博主,大家在我的心目中都是科学网的功臣。但是, 由于篇幅和时间关系,下次再谈。 假如有人对我的评论不服气, 请批评指正。 好了,顺祝大家: 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名利双收, 吉祥如意!
个人分类: 笑话幽默|6474 次阅读|62 个评论
毕加索大展印象
sivaxin 2012-1-14 11:35
毕加索大展印象
重庆回来就忙着改卷子和处理访学的事,好不容易抽空在最后一天去看了毕加索大展。尽管号称“大展”和实际的展览量有点名不副实,但能够在家门口近距离看到大师的作品也是难得的机会。 印象派之后西方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巨匠,非毕加索莫属,无论从作品数量,人生经历,个人声望和财富,艺术风格的多变和突破等等角度,毕加索都形成了一个后辈艺术家无法跨越的高峰。这个出生于1881年的小个子西班牙男人,刚出生时差点被认为是死婴,接生的医生朝一动不动的婴儿喷了两口雪茄烟后,孩子竟奇迹般地哇哇大哭起来,而且还活了91岁。于是,在91的人生中,这个如西班牙愤怒公牛般的男子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不断向西方艺术界扔下一个又一个手榴弹,引起一场场的震动。 整个展览共囊括了毕加索40幅左右的作品,主要是油画和雕塑,与毕加索总得作品量相比,展出的作品仅仅是沧海一粟,不过作品在时间跨度上覆盖了毕加索从青年至老年的各个艺术时期,还有一些特别有意义的作品,比如毕加索为朋友、妻子、情人、子女而创作的各件艺术作品。所以整个展看下来,可以清楚地了解毕加索艺术风格的转变,以及他丰富而跌荡的人生经历。 提到毕加索,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他那些光怪陆离,奇形怪状的抽象画,但实际上他的艺术风格并不仅仅局限于抽象主义,而且毕加索总在不断地否定自我,否定传统,所以他艺术风格十分多变。由于出生于西班牙的一个艺术家庭,又受到身为美术教师的父亲的熏陶,毕加索少年时代就显示出惊人的绘画天赋,而那时他的画风明显受到西班牙古典画派的影响,非常的学院派,这次展出中就有一幅毕加索15岁是画的人物画像《赤足的少女》,画面十分细致,色彩、光影、明暗、立体、透视的运用已十分成熟而老道,可以看出画家扎实的基本功。 毕加索尽管是西班牙人,但却在法国生活了70多年,而且他画风的第一次转变也是从他18岁时踏入当时的艺术圣地巴黎。但最初闯荡巴黎的毕加索生活并不如意,生活穷困,艺术前途迷茫,再加上与他一同来到巴黎的好友诗人卡萨吉玛斯的离世,令他长时间地陷入忧郁、低落、消极的情绪之中,而这种心理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到那个时期的画风上。毕加索创作了一系列以凄冷、阴郁蓝色为底色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也大多弥漫着无助、苍白的神情,之后的艺术评论家们把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称之为“蓝色时期”。 在巴黎蒙马特尔山的斜坡上有一个小广场。广场旁边很久以来就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小楼房;在这座小楼里,曾住过高更这样的艺术巨人以及一大批最终未能成名的作家、画家、诗人。这座建筑物很像塞纳河上妇女们曾经用来洗衣物的那种船,雅各布把这座破旧的楼房称作“洗衣船”。这就是毕加索的栖身之地——拉维南路13号,在那里毕加索邂逅了第一位情人和妻子费尔南德,一位年轻的女芭蕾舞者,他与费尔南德的热恋,也使毕加索的画风从清冷灰暗,转向缤纷浪漫,这一时期的作品底色明显温暖很多,甚至弥漫着童话般的色彩,所以被称为毕加索的“粉红时期”,可惜的是这次展览没有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作品,只有一幅点彩手法的画作,有点接近这一阶段的风格。 西方艺术的繁荣除了艺术家之外,画商和收藏者也是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而巴黎这个艺术中心使毕加索得以认识了形形色色的画商和收藏家,他也碰到了他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伯乐和知己,斯坦因兄妹,这对来自美国的兄妹第一次走进毕加索的画室,就被他的画风给惊倒了,立刻用800美金购买了画室所有的作品,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对兄妹大批购买毕加索的作品,而且介绍毕加索认识了不少艺术评论家,画商和收藏家。一时之间,“洗衣船”画室人来人往,年轻的毕加索尝到了成名和富有。也许为了被成时的主流艺术界所认可,毕加索这一时期的作品趋向“印象主义”和“古典主义”的风格。 另外长子保罗的诞生,也使毕加索经历了初为人父的幸福。这次展览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就是毕加索的《保丑角的保罗》,画中的保罗面庞白晰红润,神态单纯而懵懂,人物的轮廓线条十分纤细,仿佛保罗被一团清新的白光所笼罩,像个可爱、俏皮的小天使。 毕加索艺术风格最重要的转变,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塞尚,毕加索曾称塞尚为“我们所有人的老师”,“他们”指的就是和毕加索一同引领“立体主义”风潮的众多艺术家们,马蒂斯、布拉克、阿波利奈尔等等。“立体主义”的画风完全打破了长久以来“古典主义”、“印象派”线条柔和、精致,色彩优美,强调明暗,惟妙惟肖的特征,一反常态地以粗旷、野性的线条,视角冲击力较在的大色块来描摩人物和风景。毕加索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非《亚维侬少女》莫属,据说毕加索为创作这幅作品画了无数的素描和习作,才最终完成这幅可以说是“主体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次展览上并没有《亚维侬少女》的原作,但还是看到了几幅习作。 这一时期毕加索还热衷于用不同材质,色彩的平面素材进行拼贴式“立体主义”的尝试,展览中一幅《有胡子的男人》,便是这一风格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后来“超现实主义”的征兆了。 毕加索曾说过自已少年时代就可以画得像拉斐尔那么出色了,但却花了一辈子时间才能画得像个孩子。毕加索成名甚早,立体主义之后,毕加索仍马不停蹄地寻求突破,而那个时代盛行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的风潮,让毕加索在二维的平面上探索描摩动态的人物,甚至人物的心理特征,比如毕加索最经典的侧面与正面相交的人物造型,便是想表示画中人物时而正视观者,时而以侧脸面对观者两种不同的状态。于是形成了他在“立体主义”之后的“超现实主义”时期,“变形时期”, 毕加索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为生命中七位情人所绘的大量肖像作品,而且毕加索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恋爱的初期,为情人绘的肖像画大多是美好清新的,而到缘份将近时绘制的肖像则是诡异奇怪,玛拉、玛丽、方斯华皆如此,可能只有他的最后一任妻子杰闺琳,逃过了老毕的魔笔。
0 个评论
尼泊尔印象: 人物
热度 13 beepro 2012-1-14 00:38
2007年3月去尼泊尔做2周义工, 没有多呆些去照雪山! 后悔。 天天教人养蜂。 有时候到街上扫街, 大家都很友好, 让我照。 没有说不可以的。 也没有问我要钱的。 1. cleansing before entering a temple. Nepalgunj, Nepal 是在Nepalgunj早上6点左右, 在Bageswory temple外面, 女士要求进庙前要洁净, 男士不要。 说我不是佛教徒, 最好别进。 我就只在外面找了。 这张得了我们学校教工中的3等奖。 2. greeting on the way to the morning market. Kathandu, Nepal 头上顶着一种野豌豆的女孩跟朋友打招呼。 她要看她的照片, 用相机给她看了, 硬要给我一把豆子。 吃起来不甜。 我吃了几个,剩下的给一个小孩了。 3. going to school with my little brother. Kathandu, Nepal 带弟弟上学。 学校竞赛Honorable Mention 4. smiling to a stranger. Kathandu, Nepal 给陌生人的微笑。 5. brother carer. Kathandu, Nepal 别哭, 面包会有的! 学校竞赛Honorable Mention. 6. night market. Kathmandu, Nepal. 加德满都的夜市。 7. girls selling newspapers. Kathmandu, Nepal 两个小孩要卖报给我, 但我看不懂的啊。。。右边这个好象白人啊。 8. 离开时, 在机场看到这个好好玩的小孩 9. 那天, 我成为荣誉尼泊尔人。。 10. 那天从Dang飞往加德满都, 是一个16人的小飞机。 我的翻译跟我说, 那个是Prochanda, 是毛派游击队的头头(后来当上了总理?)。 当时毛派和政府冲突, 死了60来人, 首都好多带着红袖章的人, 让我以为时空错乱, 回到66年了(当时俺4岁)。他是来首都参加悼念会的。打仗的地方离我们很近的。 我想糟糕! 要是有人要炸了飞机, 我们不也没命啊! 还好, 没有。 他(用手指东西的那个)下了飞机, 就坐Yugo的小车走了, 我赶紧拍了几张。。但是报纸都不要我这个小萝卜头拍的片片。 没有发财。 11. 尼泊尔的小蜜, 以后分开发。先发一张作为鱼饵.。。 由于网站搬家, 请到http://beetography.com/Travel/Nepal/2656060_vMWQGq/2.html 去看照片。
个人分类: 人物|3926 次阅读|19 个评论
儿子的作文题目
热度 1 blz0533 2012-1-12 10:57
儿子十五,属牛,刚刚结束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 ……无痕 ”。 看过题目,对这样的题目很是感叹。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的题目是“除夕”,印象中的除夕是小伙伴们出笼似的跑到大街上,有拎“火流星”的,有拿糟柳木点火的,富裕一点的点着香,冻得哈着热气放鞭炮。“火流星”是小伙伴起的名字,捡来铁皮罐头盒,拴上一米左右的绳子,打上几排眼,装上木炭,点着,在黑夜里抡着转圈,火星画成的圆圈上下翻飞,一群孩子各自舞动,远远望去流星一般。儿时的除夕很是快活,但是,是不可以写进作文的。印象中自己的作文大概是“什么什么形势大好,然后是鸡鸭鱼肉丰盛无比,什么空气中飘着什么香味,再往后是想起了万恶的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等等,最后表态要好好学习做革命事业接班人云云”。 看着儿子的作文题目,我猜想可以写成“岁月无痕”,有一位作者以此为题写了一首诗,开头写到:“还曾记得/沙滩上 儿时的你/留下嬉戏的脚印/已被岁月的浪侵蚀/残存的只是记忆”,一篇散文写到“在星空渐渐暗下来的时候,我在阳台上细数着我溜走的岁月,岁月在我的脸上留下了更多的 忧郁 ,在我心里留下了更多的 责任 ,是无法推卸的。我在那里无声的呐喊,我对全世界说,我的 梦 想终有一天会实现,我想要抵达的高度总要一天我会到达,即使过程很艰辛。”都写得很美,仿佛有多少的凝思酿成了甘露,清澈透明,滴落到心里。我儿子告诉我,他写的题目是“父爱无痕”。当他告诉我的一刹那,心里涌动着从未有的幸福感,连续几个月来对他学习辅导的付出,我记住的只有幸福了。我不知道他写的内容,在辅导他的时候,为其不认真生过气,严厉批评他学习懒惰,书写潦草,不满意学习时候哈欠连天。我心里也清楚,他只是个孩子,不到十五周岁,累了就吃,困了就睡,哪里知道中学考试的残酷,自己也不愿意逼他挑灯熬夜,心想今天不逼他学习,明天他逼你要饭吃,社会使然。 现在很多孩子在电脑边上长大,在谈情说爱的电视剧电影熏陶下成熟,在老师想管不敢管的纠结中上课,孩子的成长成了父辈们的一个谜。儿子能将作文写成“父爱无痕”,感觉到儿子似乎有些懂了。 (多说一句,严格教育对孩子有利,对家庭有利,对学校有利,对社会有利,对国家有利)
3922 次阅读|2 个评论
回国印象
热度 10 dearyajuan 2012-1-9 02:03
前几天回国待了很短的时间,国内真的变化很大,去了几个地方,我觉得自己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国内确实是越来越现代,只是如果这些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是以环境为代价,就更好了。赞美的话先不说了吧,我觉得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很多人在室内吸烟,交通方面很不方便等等。 1 上海火车站的厕所=吸烟室?! 这是我第一次去上海,上海的豪华的机场和看似豪华的火车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海的火车站很气派,外形看上去像机场似的,进去就发现比机场还是差远了。尽管有很多勤劳的清洁工人在不停的工作,上海火车站的厕所里还是变成了吸烟室,男厕所里几乎总有人在里边吸烟,女厕所里也有很多烟头,厕所里散发着浓浓的烟味。厕所外边很醒目的写着禁止吸烟的字样。 为什么不可以设专门的吸烟室呢?既然火车的乘客有吸烟的,为什么不满足他们的需要呢?如果有专门的吸烟室,就可以对在厕所里吸烟的人进行罚款,那样我们可能就会少一些二手烟。 2 职业乞讨 在上海火车站还遇到了几个乞讨的人,还有带着小孩乞讨的,奇怪,之前不是说带小孩乞讨违法吗,可是在火车站竟然畅通无阻,因为候车厅普通旅客是要有车票才能进的去的。我猜可能是职业乞讨。因为过一段时间就会看到他们。说实话,他们也挺不容易的,向每一个客人都要钱,而且还下跪,还要说话,上海火车站这么大,人这么多,一天下来也会挺累的吧。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可是也用不着为了一块钱频频下跪啊。不可理解。古代就有360行,现今的职业更多了,为什么非要去做职业乞讨呢? 3 餐馆室内吸烟 男朋友家在江西樟树,这也是我第一次去江西,也长了不少见识。大概樟树人都很喜欢吸烟吧,而且很喜欢在室内吸烟,客厅里,餐馆里,经常云雾缭绕,而且樟树的餐馆里通风也不好,总之在樟树的几天,由于我的软弱懦弱虚荣客套,我不得不被动的吸了很多很多二手烟,有时熏的我都头疼眼睛疼,嗓子鼻子里的难受就更不用说了,唉。 4 可怜的狗狗 以前以为只有广东人才会吃包括狗肉在内的奇怪的食品,这次去樟树发现樟树人也很喜欢吃狗肉,几乎每餐都有狗肉,生长在孔子故乡又热爱动物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吃狗肉,所以我总是说不好意思,我不想吃狗肉。男朋友的家人肯定觉得我很不识抬举,在一次次容忍我之后,他们终于忍不住了,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宗教信仰。我说没有。唉,不吃狗肉竟然也要泛政治化吗?南方的狗好可怜。 5 樟树没有出租车 我猜樟树市可能是个新兴城市,路修的很好,也很宽,不过据说没有出租车。临走前一晚,我很幼稚的问第二天怎么坐车去火车站,被告知要么提着行李走不近的一段距离去坐最近的公交车,要么坐劣质的散发汽油味也不安全的三轮车。我傻傻的问可不可以坐出租车,被告知樟树没有出租车。啊,一个县级市竟然没有出租车吗?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6 过时的火车广播内容 很久很久没有坐过普通火车了,就是除了高铁动车之外的火车,这次在男朋友家坐了一次,感觉还好,只是火车上的播音内容实在是太古旧了,像教育幼儿园小朋友似的广播,例如茶水不要倒在地板上、不要穿着鞋踩在座位上等等。我很少坐火车,不清楚到底这些事情的发生几率有多大,我很怀疑火车上的播音内容是不是几十年都没有换过了呢? 7 网络订火车票 中国终于开始网络出售火车票了,真是一大进步,只是不清楚为什么不可以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卖票,提前10天或者12天还是不方便,要时时很紧张的记挂着买火车票。我觉得我们国家完全有能力实现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售票,因为铁路半年内绝对不会破产,不存在很多私营公司的很多顾虑,而且火车的车次相对很固定。如果可以提前几个月就卖票,绝对可以分流买票的人群,让大家更容易的买票。春运难实际上就是买票难,提前10天卖票只是思维定势而已。 这次回国,我第一次坐了高铁,真的很好很快很舒适,我也很喜欢曲阜的高铁站,很有特色,广场的地上雕刻着六艺的六个字(礼,乐,射,御,书,树)和鸽子,柱子上有一些论语的语句,墩子上刻着龙的图案,整个设计跟曲阜的文化古城的传统很一致,而且候车厅的厕所很干净,也没有人在里边吸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04 次阅读|18 个评论
Cu-Ni-PGE矿床权威Naldrett——世界著名经济地质学家(一)
热度 6 tidesung617 2012-1-8 14:55
上本科时所学专业为“地质矿产勘查”,然而对其毫无兴趣,现在想来本科只是记住了花岗岩、断层、褶皱、糜棱岩等基本术语,其他毫无印象,不知有地质课外书,更不知有“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刊物,倒是“丁鹏一刀下去,那人往后一撤,喊了一句好快的刀,随后身体一分为二”这一《圆月弯刀》中不合常理而又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让人记忆犹新,即使我有一天死去也不会忘记。如果当年教我的老师知道学生是这样一个人,估计好多都要和我在地质上划清界限了。还好我知耻而后勇,有一个机会让我在野外重新回到了学堂,从此开始吮吸地学世界里的养分。 随着知识的积累,对地质的认识发生了一些质的思想变化,觉得他不像原来那么冰冷无情,而是如温柔的少女那么含情脉脉。尤其是当我接触更多的英文文献后,她的浓情蜜意更似从前。心中时有感觉惊雷阵阵、岩浆汩汩,板块分聚,大陆漂移,海潮涌动,这矿就在流体的流动,岩浆的结晶中形成了。矿床学家把矿床类型分为许多今日我们耳熟能详的夕卡岩型、斑岩型、 Sedex 型、 MVT 型、 IOCG 型,但这些类型却不是按照同一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不过世界上所有的矿床研究者、技术人员都对这些矿床类型津津乐道,而且放之世界而皆认可。长此以往,也便出来个领袖,恰如中国国民党之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之毛泽东,我辈之人也就像年轻时对歌唱明星、电影明星崇拜一样对他们顶礼膜拜。据我们今天的理解,多数的矿床都与岩浆作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种矿床,其本身就是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这种矿床一般教科书上称为“正岩浆矿床”,多产出 Cr-Fe-Ni-Cu-PGE 等。矿床学书籍基本都是从岩浆矿床开始讲起,那我们介绍经济地质学家也从搞岩浆矿床的谈起,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位在研究 Cu-Ni-PGE 矿床方面威名远扬的 Naldrett 先生,相信专门研究这类矿床的学者对这个人很熟悉,就当我鲁班门前弄大斧,关羽面前耍大刀了。 Naldrett ,全名 Anthony James TonyNaldrett , 1933 年生于英国, 1951-1953 年,曾在英国空军中当过飞行员,驾驶过 Meteor 喷气式飞机,开过赛车。 1957 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地质学学位后去了加拿大,在 FalconbridgeNickel Mines 矿 Sudbury 矿区做采矿地质师,在这里他初次被岩浆这个“甲壳虫”咬了一口后,对之就念念不忘,想进一步扩充这方面的学识,于是在 1959 年他去了安大略省金斯顿市皇后大学,在著名经济地质学家 J.E.Hawley 指导下研究岩浆矿床,在每年的夏天,他都抽出时间为 Falconbridge 公司进行野外找矿活动。他的硕士论文是关于 Sudbury 矿床的,博士论文是关于 Porcupine 矿区超基性岩石与矿床的,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和他的学生曾经无数次来到这两个矿区。 当用博士头衔,丰富的关于岩浆硫化物矿床野外实践经验武装好自己的大脑后, Naldrett 把自己打发去了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地球物理实验室工作。当时 Gunnar Kullerud 在硫化物相平衡领域正声名鹊起, Naldrett 在他的指导下作了三年博士后,学习在真空玻璃管里高温下如何进行硫化物实验并将之用于现实中的成矿系统。正是在这里学习到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知识奠定了 Naldrett 未来的职业方向。 离开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地球物理实验室后, Naldrett 去多伦多大学拜访了地质系,并与当时的系主任 LesNuffiel 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当 Naldrett 离开学校走在大街上的时候, Les 追了上来,当场承诺为他在多伦多大学提供一份工作。想想我们今日雇用一位新老师,又是试讲、又是谈话,还得有导师背后强力支撑,这还得说导师有很大的能量,但是我们雇用的老师水平就一定很高吗?大多数也就随着时间如流水般淌过,成了岸边的衰草,水中的小鱼。 1984 年 Naldrett 成了多伦多大学的顶级教授,这是这个大学的最高荣誉。 Naldrett 是当今岩浆矿床研究、教学、传播讲学方面最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其 31 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对世界上许多主要的岩浆 Ni 矿、 Cu 矿、 PGE 矿的起源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崭新的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思维。今天我们无论在矿床学书籍,还是矿床学文献中,关于岩浆矿床的许多理论知识都是来自 Naldrett 的著作,只是你我那时才学疏浅,不知有此人罢了。他的工作既有严格的热力学实验室试验这样高深的理论知识,又有对野外和岩石学研究这样普通的实践知识,一生著述颇丰,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出版过 254 部著作, 1989 年出版了著名的《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汉译本2013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研究领域涉及岩浆硫化物矿床和相关岩石的地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他还曾经担任过 35 家矿业公司的顾问,不乏 BHP Billiton 、 WesternMining Corporation 等世界知名的大型矿业公司。 Naldrett 对岩浆矿床的兴趣近乎贪婪。我今日想其实许多词汇原来认为是贬义词的现在都可以做褒义词处理,如刚才说得这个“贪婪”,还有“狐朋狗友”,“狼狈为奸”等等。中国人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与几千年来的封建小农意识密切相关,如真能达到“狼狈为奸”的地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至少向前推进了 50 年。他研究了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的岩浆 Cu-Ni-PGE 矿床,如 Sudbury 、 Noril’sk 、 Kambalda 、 Jinchuan 、 Voisey’ Bay 、 Bushveldt 和 Stillwater ,也研究许多规模较小的矿床,他甚至研究当今海洋地壳中的浸染状岩浆硫化物矿床。 Naldrett 对 Fe-S-O 系统做过精细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台球模式”( billiard ballmodel )来解释岩浆矿石结构,在这个模式中,他把漂浮于液体硫化物上的橄榄石比作漂浮于水银之上的台球,圈闭于橄榄石之间的硫化物比作圈闭于台球之间的水银,用以说明矿石的网状结构。他甚至说服大家,让人们相信 Cu-Ni 矿石容于超基性熔岩流或者科马提岩中,看起来好像热液,实际上是岩浆。 在教育方面,他主要教授本科生大四的矿床学课程,他共指导了 35 名研究生和 14 名博士后。他在学术界的学生主要遍布于 7 个国家(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印度、日本和美国),也有一些再工业、政府部门,有几个更是大的国际矿业公司的首席或者重要地质学家,一些有着自己的公司,并经营的很成功。 虽然研究和教学工作占去了 Naldrett 大部分时间,但是他还是抽出一定的时候服务于许多与地质有关的协会或机构。 1982-1983 ,为加拿大矿物协会主席; 1991-1992 ,为经济地质学家协会主席; 1998-2002 ,为国际矿物协会主席; 2001-2002 ,为美国地质学会主席,国际地质合作项目委员会主席; 2005-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访问教授,威特沃特斯大学荣誉教授; 2009-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荣誉研究会员。 Naldrett 还喜欢把他的学生带到野外,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他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喝上一杯、两杯、三杯……,学生们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原本认为德高望重,才华出众的研究者竟然是一位超级爱玩的人。有一次 SteveScott 和他的妻子 Joan 邀请 Naldrett 来家作客,结果发现 Naldrett 赤裸着上身就来了,因为他唯一的一件丢了,只好又去给他买了一件。 Naldrett 还非常喜欢葡萄酒,特别是好的法国葡萄酒,在法国 Orleans ,他在路易斯河的岸边有一个酒窖,里面储存了许多优质葡萄酒,他经常把好朋友带到这里开怀痛饮。他也把葡萄酒的知识带进了课堂,给大家讲土壤、地形、气候、葡萄与葡萄酒的关系。 现在 Naldrett 回到了英国居住,为许多公司做顾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乎不怎么产矿的英国却有两位在经济地质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另一位是斑岩型矿床大牛 RichardSillitoe 。 我不知道Naldrett曾经来过几次中国,只记得去年6月份他曾经来中国访问,并且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了题为 “ The problem of chromite and related PGE in the Bushveld: A solution using MELTS ”的学术报告,随后去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LIP )进行了一周的野外考察。 Naldrett 在做学术报告(图片来自网络) Naldrett 在峨眉山野外考察(图片来自网络) 对我而言,也是第一次较为详细地了解 Naldrett 先生, Naldrett 先生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岩浆硫化物矿床,所以得到那么多的荣誉也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除了表达敬意以为,但愿能激励更多的学子投身到岩浆硫化物矿床中来。在 Naldrett 的一生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插曲,就是他曾经年轻时在英国空军当过飞行员,然后又去学的地质,搞不明白的是到底是什么让 Naldrett 先生对地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飞行员似乎与地质也很难扯上什么渊源。如果翻开地质史,许多颇有成就的研究者在早年都曾经投身于部队,如提出“海底扩张学说”的 Hess 。
8906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所认识的高华
热度 5 Terrace 2012-1-7 09:56
之前看过一些纪念的文章,主要是高华老师的学生,和三十年的老友写的,今天终于有时间,自己来写一下,我所认识的高华老师,一方面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已故的,不算老的老人;一方面寄托我对高先生的崇敬与哀思。2011年岁末寒冬,南大的高华老师离我们而去,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高华是谁,没关系,那是因为你压根没听说,但是我敢打赌,你如果仔细听过他的课,或者看过他的书,你就会爱上或者恨上这个人。有人会说,陶涛,你不废话嘛?!我知道,那不是爱就是恨啦,其实不是这样,我们看很多作家史家的作品,我们会漠视,会漫不经心,无所谓爱恨,且当消遣,你也许记不住他说了什么,但是高华的作品不一样,你看了你也许会记得,而且印象深刻。 我在做研究生的时候,看到学校里面的一个报纸上有篇文章,好像叫《高华先生印象记》,说是高华先生是南大著名学者,在南大学生中颇受欢迎。我一般对著名学者前面还加“著名”二字的都不太上心,但是当时同实验室的同学跟我说,这个高华好像很热,讲座爆满。并拉着我一起去听。其实高华为什么红,除了“史学热”的大背景外,我心里想高华自己身上可能有一种人格魅力。 从这里开始,我开始关注高老师,听他的讲座,看他写的书,也就慢慢了解起来了。他的冷峻潜藏在温和的表象下,那是一种无法言传的纯粹个人化的体验,即便坐在教室的后排,我也能清晰的捕捉到这种早春般的感受。这便是高老师独特的魅力,相信认识高老师的人都有这种感受。高华老师讲课讲得好,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吸引人。说实话,现在高校,包括985,211很多高校,大教授不会讲课了,其实这也不能怪教授,他们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训练,也许他们懂的很多,但是一方面讲不出来,因为思维短路,没有好好准备,表达不出来;一方面讲得很零散不系统,甚至跳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想到哪讲到哪,因为思维有的时候会零散不系统,甚至跳跃。所以说,有些老师如果真的想把课教好,还得想高老师学习,从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当然压根不想教好,或者没时间没精力教好的就不说了。言归正传,可能许多人是因为《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这本著作而敬佩高老师的。魅力来自实力,听说高老师这本书积十几年之功而成。 有一次讲座,我提前半个小时赶到偌大的阶梯教室,发现已坐满了一大半,待从外面买了一瓶矿泉水回来便座无虚席了,连后面走廊都站满了人,害的我挤了半天才回到座位。高老师讲课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教室里,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得见。他语调平缓冷峻,内容厚实生动,但也不乏风趣,信手拈来的“趣事”常常引起台下大笑。读他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一书,受到的震撼更是永不能忘。让我同样受教颇深的,还有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历史真相执著探索的勇气、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历史事件冷静而客观的分析。我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秉笔直书只求真知,“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 后来,听说他不幸患了癌症,又听他学生说病情稍好,没想到再听到的竟是他去世的消息。闻听噩耗,我默然无语,心里想,很多年后,很多南大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美好的记忆:我们在讲坛下默默凝视着他,凝视着他的满头白发。在那里,历史的温和与冷峻,生命的色泽和重量,都因真实而显得无比生动。是的,那个满头白发的“糟老头子”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对我们真是个不幸与哀痛,但是对于高老师,这是怎样的幸福者与哀痛者?! 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因为每件事情都在别的某处被永远记录下来,永远给与评价。这也许能做高老师的墓志铭。人终有一死,唯有思想、精神永不灭绝。他的生命虽已远离我们而去,但其深刻的思想、高尚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启蒙着我们、改变着我们。总有一天,他的书会在大陆出版,这个世界会让他们瞑目。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649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校友美文】王醒民:北京地铁印象
ShenHuiChuan 2012-1-7 09:17
王醒民:北京地铁印象 林海写了一篇《西直门地铁换乘记》,引起了我的一些回忆和共鸣。 我不在北京生活,但是对北京地铁的 13 号线、 2 号线和 1 号线却是相当熟悉的。 近年来,我回国的次数比较频繁,每次回国都会到北京。出国之前,我在清华总共待过将近十八年,其间酸甜苦辣都曾经历,自然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思念。再加上有很多老朋友、老同学目前仍在清华工作,与他们欢聚是我每次回国最重要的享受之一,所以多数时间我都选择在清华暂住。 住在清华就会面临一个老问题:交通。 校内,从住处走到到任何一个校门都有相当的距离。这对我来说问题并不算太大,因为我曾经这样生活过很多年,艰苦奋斗的传统还未忘掉;再说在国外时,我也是凡是能以步代车的时候,就选择走路,每天平均步行都在一小时左右,以补运动之不足。可是要是带着在国外过惯了以车代步的孩子回国,麻烦就多了,那份呲牙咧嘴、叫苦连天真让你后悔带他们回来。 进城,那就更困难了。记得做学生的时候,骑车进城是小菜一碟。和 31 路车你追我赶、交替超越,自由得很,得意得很。前些年回国时我还做过这样的事,找回了一些青年时代的兴奋。近几年目睹交通状况之混乱,尤其是有车的主那种横行霸道、目无行人的骄狂,令我心中发怵,就再也不敢以命博爽了。 于是便向同学请教如何进城最为便利。可是请教的这几位先生近年来或者自己开车,或者由司机开车,敢情都是不乘公交的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就进一步请教他们的贤内助和孩子们,他们对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还是比较熟悉的。得到的答案是:先打车到五道口地铁(轻轨)站,乘 13 号线到西直门,转 2 号线到复兴门,再转 1 号线到长安街沿线的目的地。走过几次以后,觉得比全程坐出租车便宜而且省时,比乘公共汽车快捷很多,于是这就成了我们进城的常规方式。 所以我们就在西直门转过无数次的车。我们对林海所精细描述的状况就有非常直接的体验。转车所必须经过的那许多曲里拐弯的路径,中文中可以用多个“之”字形的路径来形容,照英文的说法,就是“ ZigZag ”的路径,两者都是象形的表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此林海已经作了详细的考察报告,我也就不用在此重复了。 对于采取这样的方式进城,累是累一些,特别是在城里逛了一天之后,如果回程再赶上下班的高峰时间,那份拥挤就更别提了,一天看到的人群比我们在美国一年看到的总和还要多,着实让我的孩子大开眼界。但是我们对此也并没有太多的抱怨:首先,我们出行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方式。再说,出来玩本来就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是自找的,怨不得别人的。 对北京地铁,我总体的印象还是很正面的。早些年回去时,地铁狭长的甬道里通风条件不好,常常有难闻的异味,特别是有人因为内急而就地方便后留下的腥臊(我无法想象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近年来,甬道里的通风、采光都有明显改善,车站里也显得清洁多了,人们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可是,我们也有一些不太愉快的观感。 首先是人们缺乏对彼此的体贴和尊重。中国人多,乘车时拥挤是不可避免的。在国外生活久了,就习惯有一点私人空间( personal space ),人们不会贴得太紧。在中国,这显然是一个过于奢侈的要求。但是,如果贴得过紧,确实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对于女性而言就更是如此。在碰到这样的情形时,我们常常会尽量躲闪、谦让,可是周围的人往往觉察不到这样的善意,反而得寸进尺,弄得你更不舒服。 尤其令人不愉快的是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身强力壮的人不给老年人、体弱的人、抱孩子的妇女让座,有些人就坐在指明是为老弱病残设置的座位上纹丝不动,一个普遍的表演就是假装打瞌睡。 再就是,有些同胞缺乏自尊,特别令人不快的是一些年轻的女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市面上的洋人多起来了。在车上常常可以看到年轻的中国女孩和洋人在一起,这并不可怪。可是,有些人的行为举止过于轻浮,开放得太过头了,比美国还要超前。我的女儿看了以后,不禁摇头叹息:“这些女孩子们怎么这么贱!”我在美国生活已经超过了二十六个年头,这里的人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还是中规中举,大方得体的。在国外常常听到中国女性受骗上当的消息,令人感到又难过,又愤怒。缺乏自尊自爱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人。中国的教育界和年轻人都应该三思。 每次回国都能感到中国在进步,地铁也在进步。对我这个隔岸观火——这个“火”是指越来越“火”——的人来说,进步的速度是很惊人的。这令我感到欣喜。
个人分类: 休闲|2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最北端的极地大学与Longyearbyen市风情——挪威印象
热度 7 dkysdc 2011-12-31 03:13
地球最北端的极地大学与Longyearbyen市风情——挪威印象
挪威是个狭长的国家,最北端靠近北极。 Svalbard 群岛是位于挪威最北部的行政区域,其行政中心叫 Longyearbyen 。位于北纬 78 度,距离北极点还有 1000 多公里。 地理上, Svalbard 群岛是北冰洋、白令海、格陵兰海以及挪威海交汇的地方。其北为地球的北极圈、南为挪威本土、东与俄罗斯的 Franz Josef Land 和 Novaya Zemlya 岛相临、西接格陵兰岛。 Svalbard群岛的海洋资源异常丰富。北极熊、鲸鱼常在附近出没,岛上有煤矿。因此,这里的原住民大多以捕鱼、捕猎和采矿为生。 17-18 世纪,这里是世界主要的捕鲸地。 现在的居民主要从事矿业、旅游和科研。 2007 年的数据显示,从事矿业的人数为 484 人,产值 20 亿挪威克朗 ; 旅游业从业人员为 211 人,产值 3.2 亿克朗 ;111 人从事教育产业 , 产值 1.4 亿。看来还是采矿效益快。 因为靠近北极, Longyearbyen 的夏季连续 100 多天太阳不落山,冬季夜持续 84 天只见星星不见太阳( 10 月 26 日至次年的 2 月 15 日)。 地质上, Svalbard 群岛位于欧亚板块的最西北角。 您听 说过世界粮食基因库没有?为了应对可能的巨大天灾,挪威政府出资,于1980年代(大概是84年)与GCDT (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 和NordGen (Nordic Genetic Resource Center) 合作,在Longyearbyen建立了一个巨型的种子仓库,专门存放世界各地的种子。这是我去Longyearbyen前唯一听说过的与其有关事情。 Longyearbyen有常住人口 2000 多,其中包括部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 16% )。市区很小,但市容异常整洁、漂亮。学校、邮局、银行、商场、教堂、饭店、消防、机场等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的冬季时间长,雪大雪多,除了汽车,家家都有现代化的雪橇。还为雪橇建立了专用通道或桥梁。 地球的南北极已经成为世界列强觊觎垂涎或者说争夺的最后两块地方。随着全球气温的加剧上升,北冰洋的坚冰随时可能被打破,北冰洋下蕴藏的巨量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正在成为北极附近国家争夺的焦点。因而对这一区域的科学研究也日益引起多国政府的重视。 这里的科研直白地说很大因素是后期军事或政治介入的热身。 1993年,挪威政府在 Longyearbyen 建立了一所专门针对极地特点的、小而现代的极地大学,他们称为 Svalbard 群岛大学中心( The University Centre in Svalbard ),简称 UNIS 。这也是地球最北端的高等学府。学校为面向国际的现代化高等学府, 50% 的学生为挪威人,另外 50% 来自世界各地,英语为教学语言,免收学费。 我们的会议地点即位于挪威的极地大学。 听说中国也在 Svalbard 建立了北极研究站 , 但有多少话语权,我们拭目以待 . 以下为会议期间拍摄的部分照片。 飞机即将降落 我们下榻的宾馆 小镇全景 各式雪橇 雪橇的专用通道 雪橇的专用通道 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 正文中提到的北极大学,这个大型建筑中还有一个很好的博物馆。 建筑内部大厅,环境幽雅、宜人。 内部大厅,环境幽雅、宜人。 没有任何高大的建筑。 所有的建筑颜色鲜艳、因地制宜。 稍远处的建筑 消防专用车辆 晚间的邮局 小镇的主街 餐馆 商店 放在露天座椅上的动物毛皮,透着奢侈和安逸。 远处的教堂 专门经营体育用品,特别是滑雪用品的商店。来挪威前,买好一切保暖用品,到了世界上人均消费前十的国家,一副中国制造的普通手套可能要近百元人民币才能买到。 侧卧的木制雕像展示的是近百年前采煤工人 几乎只有装饰和历史作用的采矿遗迹 原住民用于捕鲸的原始装备 挪威到处都有的联索超市“7-11”也开到了北极。 刚一到奥斯陆机场就见到了彩虹。这张照片上则是飞离Longyearbyen机场时在天空中遇到的。开始与结尾,都是“虹”运当头,吉祥的象征?
个人分类: 道听图说|5853 次阅读|15 个评论
赌与搏:华人在海外的印象难道就是赌?
热度 14 neilchau 2011-12-22 01:44
前两天,大学一同学突然给我来电话,问我来新加坡有没有多带的钱。一问才知道,他前几天去赌场输了两万多新币(十万多RMB),苦闷的他憋在家里好几天了。我还说呢,前几天还说带我逛新加坡呢,怎么一直没消息,原来赌博输了。 赌博对海外的不少中国人来说,一定不陌生,想必不少人都有体验。曾在机场等飞机时,遇到一个悉尼的年轻人,聊天中得知,中国人给他的印象居然是: 个个都爱赌博 。其实更确切说,应该是年轻的中国人。我一点都不怀疑他对中国人的这个印象。身边认识的,听说过的赌博输的悲剧故事太多了。有留学生在赌场把学费都输进去了;有工人把辛辛苦苦打工赚的钱输进去了,一个人憋在家里不去上班,面临着被遣送回国的处境;有官二代富二代在赌场输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都有。 虽然也听说过美国某名校的几个数学天才组队去拉斯维加斯大赌大赚,赚得后来赌场老板都不敢让他们入场了。但大家也许更明白: 赌博最终肯定是要输的 ,因为普通人不是数学天才。那为什么还要赌阿?弱智?当然不是了,要知道我那个大学同学当年把本专业最漂亮的女生都搞定了,如果是弱智他能吗?那为啥还赌阿? 因为赌徒们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这种赌博中的侥幸心理也许每个民族都有,但在一个欠成熟、欠民主和公平的体制下生活的人,这种侥幸心理尤为严重。当一个社会上的多数人相信: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朝的方向,不是你个人有多聪明多能干,而是取决于你是谁(官员和富商)的精子;领导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学得好、干得好,都不如嫁得好时,当社会上的许多人不再相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时,他们把有限的钱用于冒险赌博以期发财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如果留意赌场中的顾客,会发现有趣的想象:里面的多数赌徒都是亚裔人的面孔,尤其是中国、越南和泰国人居多,当地的白人反倒不多。自己国家开设的赌场中,作为顾客的当地人却不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价值体系(比如说多劳多得,能者居之)还没有崩溃,在他们的体制下,人们还推崇靠自己才能拼搏奋斗创造生活,而不是拼爹、拼关系的价值观。另外也可能因为政府通过政策限制本国人进赌场消费,比如新加坡人进新加坡赌场,就先要交100新币,而国外人凭护照就可以免费进入。 总结: 不成熟、不民主、不公平的社会体制下的人们,喜欢寄希望于 赌 。希望通过赌博,一夜暴富。但不要忘了:赌,是需要本钱的,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就不要试;因为你赢得了一时,赢不了最终。 在一个相对成熟、民主和公平的体制下,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 搏 的。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自己足够聪明、能干,好生活还是会有的;如果没有,就是自己还不够优秀。 最后希望海外的所有华人能共同努力扭转外国人对我们 个个都喜欢赌博 的印象——因为我们永远赢不过赌场,赌场永远是赚钱的,有下表为证:
个人分类: 分享生活|9786 次阅读|40 个评论
印象新疆:2005
热度 14 yourjoe 2011-12-18 18:21
印象新疆:2005
恍惚之间,就把中原的农耕风光甩到了偏远地区。到了雪山、草原、沙漠,看到了蓝天、碧水、青草、黄沙、白雪、险山、绿林。 站在霍尔果斯312国道的端点,第一个感觉就是国道那头好远啊,隔着戈壁,隔着黄河,那是天涯吧。 过去坚决不信国界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看了之后才知道,铁丝网还不止一道。除了铁丝网,还有一条漫长漫长的无人带。 那里是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天堂,被保护得最好的非保护区。 那条苍茫、葱茏、荒芜、神秘的无人带让人感到千百年来国与国之间深深的互不信任和各自的忧患。 十天功夫,把半个新疆跑遍了。 乌鲁木齐、吐鲁番、伊犁、塔城、阿勒泰、克拉马依。 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喀纳斯湖。 天山、那拉提、伊犁河、赛里木湖。 大巴扎,汉人街,图瓦村。 在跟一群战士联欢时,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连长由衷地感慨某*长的官大,说“我啥时候能当上那么大的官啊!”呵呵。纯朴可爱的小连长。 新疆美女就是美女,人漂亮,能喝酒,爱跳舞。不像内地的美女扭捏成性,时时作怪。 据说Y能喝一斤酒。那么个美女能喝一斤酒,我的眼镜当时真要跌下来。 X是个假华侨,也是个大美女。她老公在加拿大,她嫌那里没劲,喝酒不能尽兴,所以经常跑回新疆过瘾。 H是个豪爽,大方,风风火火的人。她让车拉着我们去兜风,但不让下车,把K总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的。 K总是个好人,他请我们吃饭,帮我鉴定牛皮鼓,还教我们跳新疆舞。右手反背着放在腰后,左手侧向伸展开,手动、脚动其他都不动,你可以偷着试试,看像不像。 当我问起天山上是否还有人练武时,大家都笑,似乎我问得不识时务,弄得我也不好意思再问昆仑山。 新疆组图:(相机:索尼DSC-707:时间 2005年8月底9月初) 正在消失的天山一号冰川 喀纳斯风景如画 那拉提的草 边境 山色 骑马的不是图瓦人 雅丹 牛在山上吃草 云低 好像是特拉斯河 隔窗-喀纳斯 远看不是条河
5561 次阅读|33 个评论
【新闻晚报】孙亮:当麻辣城管遇上摆摊城管
sunliang 2011-12-12 19:17
近日,由网上最红城管队员“随风打酱油”所著的《城管来了》一书正式上市。这名来自一线的城管队员,用麻辣语言揭秘“城管真面目”、曝光无德小贩,受到网友追捧。与这位“随风打酱油”不同的是另一种更为典型的、对责任意识缺乏认知的“城管”,这就是近日在贵阳市盐务街的一名城管队员——白天不允许别人在天桥上摆摊,晚上却自己摆摊卖小泥人。 “城管”往往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管辖领域宽、人员组成杂、管理形式野蛮。一个试图规范市场秩序、美化市容形象的“机构”,为何一再地被舆论推向质疑和批判的境地?辩证地看,对“城管”的印象差与其执法的难度是相应的,可也不能因一时出现的执法问题而将“城管”撤销,所以,需要进行规范,其成效与形象的挽回则必须强调“城管”的责任意识。 “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使用一些暴力手段,这是对于自己的责任缺乏明确的认识。如果我们连城管执法行为的基本目的是什么都一概不了解的话,那暴力野蛮的行为也就必然会发生。比如,贵阳这名“城管队员”根本无视自己的“岗位意识”,“白天将别人撵走,自己晚上来摆摊”就说明他根本不知道城管的真正目的是对于市容与市场的双重规范,而“将别人撵走”不过是执行手段而已,如果他自己晚上摆摊依然会对城管执法任务造成破坏,这一点说明他是缺乏责任认知的。一个连自己的岗位是做什么、为了什么都不清楚的人,做出有悖于岗位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相反,我们却在“随风打酱油”那里,看到一位对自己的责任有清晰认知的“城管”,诸如他说,城管其实还有很多服务的“功能”,比如说关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等。有了这种认知,也就会真正做好“城管”之职。 有了责任认知是否就有了责任之德呢?这年头,希望单靠宣传而将道德内化到人的内心中去,似乎变得有点收效甚微。诸如,贵阳这位“城管队员”可能需要更多的是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以及相应部门通过制度法规的严管,从外在加强保障,使其养成一种“习惯”,从而形成相应的“责任之德”。因为道德依据词源学的看法,本意就是“习惯”,所以,我们在谈及道德时,不能再单纯地以抽象的价值观来规范人,而是要想尽办法使他的行为“习惯成自然”。而“随风打酱油”之所以能够说出“这个工作很有挑战性,我很喜欢”,就是因为这名“城管”的工作已成为他用心观察和思考的生活习惯,由此,责任之德也便油然而生。 很多职业岗位中都存在一些责任意识淡漠的人,“城管队员”在阻止他人摆摊与自己摆摊的角色冲突中,不能以所谓的“生活所逼”的理由来侵害他人,因为,缺乏责任意识给社会及个体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在今天,我们如何能在岗位角色的认同下、在各种监督与惩罚的机制下,将责任行为内化成自然的习惯,形成一种有德的责任意识,这是社会和人们的希望所在。 本文刊载【新闻晚报】,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饶毅,对于中国科学界百害而无一利吗?
热度 10 沈海军 2011-12-10 09:54
陈安博士,是我在科博网上最敬佩的人之一。总体印象是,能写,且“歪道理”一筐一筐的,偶尔也有一些灌水博文,因此时不时会到他的领地上踩一下,推荐一把什么的,故可以算是他的粉丝。 饶毅院长,生物界大牛,论水平,私下认为可当院士,尽管落选。他的博文总体印象是,观点尖锐,逻辑性强,看后让人有所思考。尽管近来对院士评选制度抨击过多(其实这完全可以理解,比如说,我们大家没申请到基金,或评职称失利,大都会愤青一下,发发唠糟。这些“唠糟”其实对体制的改进是有利的)。总之,也经常到饶院长博客那里点一点,偶尔推荐一下。因此,也算是饶院长的粉丝。 今天,我看到偶像陈安教授,发表了 “已弃院士”饶毅院长对于中国科学界已有百害而无一利 的博文,评价我的另一个偶像饶毅教授。不由得想说两句。 饶毅院长近来的确在不断批评院士制度,还发表了一些其他观点,但总体来说,我是认同的。他在科博网上的言论不管是对当今我国院士体制的完善,还是学术环境的改进应该讲都是利远远大于弊的。如果非得搞一个利弊的比例来,利占97%,弊占3%。弊主要是他老人家老对院士落选耿耿于怀,让部分人觉得他还是对院士太在意,“比较烦”(我偶尔也有一顶点这种感觉,和安哥同)。 总之,饶毅,对于中国科学界不是百害而无一利,不是害群之马(首),恰恰相反,百利而无一“害”。“害”只占3%,可以忽略;利占97%,约等于100%. 您说呢,老陈。 此致,敬礼 --您的粉丝,沈海军。注:也是饶的粉丝。
4753 次阅读|17 个评论
第一次去香港
热度 2 lindasmile 2011-12-6 16:32
就这样突然地去了熟悉又陌生的香港,来回一共四天,这是老土的我第一次出境。熟悉是因为从小被香港的娱乐文化淫浸,在TVB电视剧里看尽了香港的风土人情,陌生是因为从来都没有真切地呼吸过香港的空气。去之前匆忙又兴奋,但四天倏忽之间过去,你现在要问我香港什么样子,我还真的答不上来,因为时间真是太紧张。 港城 掠影。 飞机一落地,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体味一下香港。香港非常国际化,下飞机坐地铁到入境处,车上的广播就有粤语、英文、普通话3种语言,入境处也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老外。盖完章出来,办了一张坐地铁用的八达通卡和一张香港手机卡,然后被Mavis带车接去科大。科大在九龙清水湾,距机场有一个来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我贪婪地看风景,香港是小格局城市,路窄窄的,行车与内地的出行方向相反。马路两边都有很多花,我问Mavis,她说这就是紫荆花啦。香港很干净,空气很好,一路上看到粼粼的碧海,觉得心一下子就变得柔软了。路过青马大桥、飞鹅山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惊呼了一下,青马大桥上有很多影视剧中恋人重逢飞奔的场景,飞鹅山是《新不了情》里,刘青云和阿敏互相鼓励对方的地方,还有元朗、中环、铜锣湾、沙田、西九龙什么的,很多地名都耳熟能详。还有,香港的车都开的很快的。 也见识了香港人的高效和专业。此行是香港科技大学邀约报道该校创建20年系列活动,同去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深广的媒体大约二三十家。科大给我们的行程表都是以小时计的,中午11点半才到机场,下午2点多钟已经开始参观图书馆、实验室和给校长做群访,一直到下午快7点才吃上晚饭。之后也是每天早上7点半吃早饭,8点坐车出去到会场,有些人起晚了,饭还没吃完就被客气地催促上车。第一天中午1点半才吃上中饭,晚上7点半才吃晚饭,真是饿的不行...科大的工作人员都很敬业,每天穿的很得体,亲切地问大家有咩需要,热情地按照每个媒体的特色和要求安排工作,尽量把媒体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工作间隙也出来溜达一下,觉得香港人比较洋气,但是香港的文化还是充满商业味道。另外就是觉得香港人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融入内地,很多人都在学讲普通话,现在内地经济发展了,香港人以前的优越感减少了点。但是香港人骨子里还是觉得,内地人一到香港就疯狂采购的样子的有点土吧。 最开心:大秀广东话。 在飞机上碰到一个去港大教书的老先生,他说如果到香港说广东话或者英文会好点,说普通话买东西也许会被要高价。我立刻高兴地说,不要紧,因为我会讲一点广东话:) 很早之前觉得广东话真是鸟语,完全听不懂,大学毕业那年,在LP那里看了一部TVB电视剧,佘诗曼演的,只有粤语配音,有点别扭,但因为太无聊也就忍着看了。看着看着,竟然觉得粤语很好听,从此产生兴趣。又过了两三年,开始在网上看一些香港的颁奖礼和TVB电视剧,如果有选择的话,我一般都会选粤语版,因为觉得实在太好听了。一边看电视,一边留意一些粤语的发音,有一搭无一搭地练两句,后来看颁奖礼没有字幕基本也能听懂了。不过,我只是对听有信心,从来没有跟人对话过。这次机会难得,我决定试一试。 最开始试着跟Mavis讲了一两句简单的,多谢、路边是什么花之类的,好像没那么差,Mavis还问我是不是来过香港,同行的记者们也惊讶我这个北方人会讲点粤语,我信心大增,兴奋地和之后的每一个香港人都讲粤语。第一天和的士司机聊了一路,虽然只有二十来分钟,但是有突破瓶颈的感觉,知道怎么开口了。第二天欢迎晚宴,开朗的Mavis很照顾我的心情,一直跟我讲广东话,聊的很开心,我说我喜欢刘青云,她竟然也是。她说:虽然他都不係好靓仔,但是演技真係好好。他拿影帝那阵,我真係好开心!我说,我都係!我说我还喜欢黎耀祥,她惊讶我喜欢他们的本土明星。然后呢,超市店员、茶餐厅老板、巴士邻座阿姨什么的我都没放过,一直跟他们讲广东话,个个都赞我讲得好。尤其是巴士阿姨,还跟我掏心掏肺地讲,她女儿34岁了,都还没拍过拖,因为一直上女子学校,毕业的时候好男仔都有女朋友了。原来在澳洲那边的花旗银行工作,现在回来香港也没找到好工作,提起来就很气......我只能安慰阿姨说是她女儿太单纯了,多出来接触人会好点。唉,天下的父母真的都是一样的。不过阿姨夸我广东话讲的好靓,在香港呆一两个月就能讲的很好了,我好开心。 不过其实我知道,我的粤语是有很多问题的,因为是出于兴趣乱学的,所以很多发音不对,这次都得到了不少纠正,而且开始掌握一些发音的窍门了,所以真是没白来一趟。 不过一回到北京机场,突然发现好像又没那么会说了,呵呵,我只能说语境真是很重要。 最遗憾:没吃到干炒牛河。 知道要去香港,我就有一个期待,就是尝一尝最地道最好吃的干炒牛河。07年实习的时候,经常在报社旁边吃成都小吃的炒河粉,觉得亮亮的,口感糯糯的,加点醋,说不出的好吃,还特别便宜,点了很多很多次,并且渐渐对干炒牛河最出名的城市心生向往。《东京爱情故事》里说的,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一个城市;我是因为爱一种食物,而向往一座城市(但我以前想的都是广州,有一阵子一看到炒河粉,就心心念念想去广州,倒是从没想过去香港)。这次我心想多年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哪知到香港都没时间出去,在港最后一晚是自由时间,我约了以前的采访对象——一位港大的老师见面谈点事情,他说请我吃饭,我想那就吃干炒牛河吧,虽然很便宜,但却是我的最爱。结果这位老师从内地去的,根本不知附近哪里有,找了半天选了家自助餐厅,我有点不好意思,让他大概破费了好几百块吧;更不好意思的是,几百块的晚餐我都食不知味,心里还惦记着几十块钱的干炒牛河...... 另外的遗憾,就是时间太紧,基本没在香港买东西。本想第一次去,应该给父母家人买点东西的,还有自己想买块表,好多年没戴了,最近渐渐又想戴了,但是真的没时间慢慢选,只能作罢。只在会议酒店底下商场买了双运动鞋而已。 认识新朋友。 这次去比较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群新朋友。说实话,这么多记者之中,似乎只有我自己是来自非市场化运作的媒体,而且是小众的科技类媒体,其他《环球时报》、《21世纪经济报》、《新京报》等市场化运作都比较成熟,《光明日报》虽然是党报,但是历史久,影响力大。在历练和新闻专业化操作方面,我都不及他们成熟,但是我一张口,领域的专业性很快就显现出来。可以说优势和劣势兼具吧。而且这次的采访都是群访,我以前都没经历过,觉得自己表现还算可以,就是提问时说话太快了,没考虑香港人听普通话的困难。总之,这次向新朋友们交流和学习了不少东西,聊天也很高兴。我对《环球时报》的GY印象最深,觉得她气质和谈吐都很好,而且人很热情,主动帮助别人,但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从来不给人添麻烦,买东西的时候我看她背着包又提着电脑走来走去,想帮她拿,她几次都说不用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跟她的审美比较接近,她一直夸我的高跟鞋很漂亮,新买的运动鞋也遭到她高度认同,这种感觉真是很好,呵呵。还有21世纪的MH,感觉报道应该做的不错,而且在机场帮我拎了好长时间的包,里头都是比较沉的资料,还有一双鞋。早知道会给他添麻烦,我也许会改变偏执,扔掉一些资料(虽然别人都扔掉了,但可能有用我都留着,因为电子版常常会忽略去看)和鞋盒(每双鞋都有一个盒子是我的强迫症的表现之一),以后希望跟他们多联系啦~ 奉送一点八卦。 第一天开会时,有一位嘉宾是现在港城最热的新闻人物——竞选下一任特首的梁振英,学识高、风度好,英文流利。他发言结束后,出门就被香港记者围堵,大意是追问十几年前跟他有关的一个Case,大概最近因为选举被翻出来,我听见他用粤语说希望这场选举是君子之争。香港人说,他现在声望很高,但唯一的疑虑是不知道他的执政能力如何,看他的面相,我总觉得他能当选,拭目以待吧。 第二天开会,坐船转战广州南沙(第一次坐船没晕,万幸),在大厅等待开始前,我看到一个人很眼熟,马上反应过来,是霍震霆耶!跟新闻照片上一模一样,呵呵,像我这样没见过世面的人还真是小小兴奋了一下。看见GY和我拿相机对着他,他还挥了挥手。好笑的是,我一见到他立刻就会想到他的前妻朱玲玲,某种价值观念上她被奉为女性标杆。一会有人被介绍来跟我们握手,后来才知道是霍震寰,原来霍氏三兄弟都在,霍震寰的公子也在,斯文英挺,霍氏第三代最帅的一个,我偷拍了一张。中午所有人同席用餐,只隔了几张桌子,我很没出息地一闪念,今天好像是离有钱人最近的一次了,呵呵。 总之,这次去真是太匆忙了。没时间买东西,没时间上太平山看风景,住在科大的无敌海景房里也没时间到海边走走......不过留点遗憾也好,下次还有期待,HongKong,等我。
2928 次阅读|6 个评论
东游西逛之狮城记忆(传统篇)
热度 2 zhangt10 2011-11-23 12:04
东游西逛之狮城记忆(传统篇)
接受新加坡邀请的时候被警告过那里的天气潮湿闷热,我大不以为意-火炉出来的怕啥?没想到的是这个潮湿闷热是每一天的,带的皮鞋会发霉,自行车热得根本没法骑,走上几步就汗流满面,真不愧是赤道边的国度。 到了新加坡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侨埠对传统的执著。工作前的必修课是新加坡各族的文化忌讳,不能这个,注意那个,即使是华人还有广东,潮州,福建,海南等不同传统的族群,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明清移民的Peranakans(娘惹),保存了很多在大陆早已流失的传统。 马来族群和印度族群也保存了很多在原在地早已消失的传统,比如在一月底泰米尔族群的 Thaipusam节,修行人会在满身满脸扎了长针甚至长矛。我那时刚到正去办宽带启动,转身看到这游行颇震撼了下呢。 (照片来自网络) 下面是四处溜达时拍的照片。主要是用手机拍的。。 学好英文公益广告。可见国人对教育的重视 买榴莲要坐出租的。。 新加坡人对吃的执著也可以转化到音乐上的 苏丹清真寺前的马来女子 小印度周日休息白看歌舞剧的打工人群。新加坡的社会结构真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一帮女人跑去一个印度dance club,简直太不搭调了(某正统的印度裔男同事拒绝进来)。 中秋月饼节~包括香港和新加坡的最新款式 新年的捞起 正月初七的玉帝生日在社区里搭的祭坛 24小时麦当劳看世界杯的球迷 万圣节的黑白无常 中国城的清真寺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1672 次阅读|2 个评论
MWC Personalised Medicine Symposium 印象
harveyho 2011-11-18 22:54
MWC Personalised Medicine Symposium 印象
这是以发现DNA的‘第三人’Maurice Wilkins命名的小型会议,主题个人化治疗。 含四个session: Session 1: Targeted therapy in the clinic Session 2: Patient tumour individuality Session 3: Detecting disease monitoring treatment Session 4: Tumour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hosts 有人说,听完讲座后过段时间一般发言者所讲内容一般都忘了,留下印象的就是人的音容,外貌。用于这个symposium,有一部分正确。真听到有人非常优雅的英文发言(英语为母语的人又再比较),清晰,不急不缓,极富说服力,尤其A/Prof Cris Print 的 ‘Molecular signatures in cancers and how to use them’发言。 对皮肤癌比较关注,Dr Mike的 McCrystal The challenge of introducing a new targeted drug into melanoma care发言也很好。介绍了一些新的基因疗法,及新药挑战。 对哈佛医学院的A/Prof ‘Thomas Deisboeck Multiscale cancer modeling: applications for drug target discovery’期望值很大。但有些失望。宏大的结构,令人眩昏的字眼如 signaling pathway encoded with therapeutical target, 但有‘忽悠’之嫌。 会议在Glen Owen building举办。 建筑特色可见一斑: Alistair的图像讲座很不错的: 宏大的virtual tumour:
个人分类: 会议点滴|3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Open Science Day印象
harveyho 2011-11-17 09:04
今天Maurice Wilkins Centre有个Open Science Day活动。精彩部分有二,一是一些青年才俊讲述科研经验,‘成功’秘诀, 二是26位博士生每人用三分钟讲述他们的研究。 本地口音的博士生大概仅1/5。很多是国外来这读博的。我听的出来,如德国来的有三,法国有二,当然还有华人,印度人,伊朗人,等。搞生物,生命科学研究有个多文化背景是好事。 青年才俊中,一位约35岁副教授的讲话有几点我很赞同: 1. Finish what you start; 2. Be your own most difficult referee; 3. You can be based in xxx and still be the best in the world. 尤其第一点,extremely well said. 这位老兄搞的是Bioinformatics,已有约50篇文章,其中有三篇Science, 一篇Nature。他的文章引用率 4900. 现在领导一个公司(BioMatters),有25个员工。他是 Alexei Drummond .
个人分类: 科研小记|3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摆脱童稚状态
inchgirl 2011-11-16 23:09
中国民间有一个“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说在这两个年龄上的人更容易去世。这个定律从直觉上就不太可能是对的。我们设想,应该是因为孔子和孟子分别死于这两个年龄,人们认为这是人生中的两道大关,然后每当听说有人在这个年龄去世都会进一步加深印象,以至于总结了这个纯粹是错觉的定律。但有人不满足于直觉分析。 一篇网上流传的文章 认为这是一个“科学家验证”了的规律:“科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这篇文章说“科学家们经过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而73和84岁正是这个周期的低潮。我不知道这个周期学说是哪个科学家的理论,也许来自 某人解读的《黄帝内经》 罢。但问题不在这里。 问题是,这篇文章把“能找到一个理论解释”,当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科学的标准 — 如果能用理论解释,它就是科学验证了的么? 绝学与证据 不管你用来解释的理论对不对,这都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标准。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正确,不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错误。古代文人的思维习惯,是遇到无法判断对错的局面就查经典,想获得理论上的指导。而科学家的方法则要朴素得多:你直接用事实验证一下不就行了么?我们根本不需要任何学派的任何医学知识,甚至不需要什么逻辑推理,只要随便找个 死亡年龄分布数据 就会发现73岁和84岁并不比其临近年龄更容易让人死亡。这个工作是如此简单, 据说 连北京电视台都做过。 古人说“为往圣继绝学”,很多现代人也追求用某种特定理论来指导实践,好像不用这个理论就对不起别人一样。科学家不从绝学出发,而选择从证据出发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科学尚未达到找到绝学的程度(物理学家仍未找到统一理论),更是因为就算有绝学也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就算我们完全知道人脑中每一个原子,进而到每一个大分子,进而到每一个细胞是怎么回事,也无法从中计算出心理学来 — 因为这是不同尺度上的问题,这种跨尺度的计算量大到了即使是科幻世界里也不可能的程度。 所以科学家强调事实。科学放弃了从一套最基本的哲学出发推导所有结论的尝试,改为在每一个领域内就事论事地搜集事实。有人指责科学家说你们相信现代科学理论难道不也是一种迷信么?但科学家其实不迷信任何理论 — 很多情况下他们完全用不上什么绝学,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把事实搜集在一起,就好像集邮一样。只要有证据,反驳一个理论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但是要想用证据建立一个理论,则要困难得多。只有运气好的时候,科学家才能在大量事实中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以至于可以向形成科学理论的目标前进一步。 相关性思维 最简单的规律叫做“相关性”。人是如此复杂的东西,我们根本没办法精密计算各种物质致癌的概率,比如说吸烟对肺癌的作用。科学家常用的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需要任何高科技仪器,更谈不上什么门派的办法:他们直接调查吸烟人群和不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 这种研究要把被调查的人分组,比如分成两组:得了这种病的患者一组(叫病例组,case),没有这种病的人一组(对照组,control)。然后考察这两 组人在生活习惯上和饮食、吃药方面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发现患有肺癌的人中烟民比例显著地高于没有肺癌的人,你就得到了肺癌与吸烟的一个正的“相关性”。这个方法很简单,得到的证据却是强硬的。 睡眠时间与判断力的关系 , 孕妇焦虑与小孩任性的关系 , 出生季节与平均寿命的关系 — 我们看到的大量科学新闻本质上都是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只是科研的初级阶段。但就是这样它也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维本能。某些人只要被某地区生产的产品坑过一次,就会认为这个地区的所有产品都不好,他们的发现连相关性都算不上。我们每天看到铺天盖地的各种营养品的广告往往都能找到几个用户出来现身说法,可就是没有一个疗效相关性的数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这种动物的最自然思维,而使用大规模统计发现实在的相关性这个最简单的科学方法,是我们摆脱童稚状态的第一步。 绝大多数人没有相关性思维。比如在 一篇讨伐网瘾的文章 中,作者援引“戒网专家”陶宏开的数据说, 中国80%的青少年犯罪与网瘾有关,中国20%的网瘾少年有违法犯罪行为。 在 另一篇文章 中则有人进一步指出 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8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 我们能否根据这些数字得出结论说网瘾人群比没有网瘾的人群更容易犯罪呢? 不能。我可以构建这么一个国家,这个国家80%以上的青少年有网瘾,而这个国家的所有青少年,不管有没有网瘾,都有20%的犯罪概率。这个虚拟国家完美符合以上数据,但是它的犯罪与网瘾完全无关。实际上,如果你把“网瘾”改成“钱”,甚至“空气”,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xx%的青少年犯罪者都缺钱/需要空气,中国yy%的缺钱者/需要空气者有犯罪行为”,而缺钱和需要空气不是毛病。 这个错误就是没有建立对照组。我们缺少的关键数据是没有网瘾的青少年的犯罪率,以及没有犯罪的青少年的网瘾率。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错误。这就好比说列举再多“发达的民主国家”,也不能说明民主与发达的相关性,你还必须统计那些不发达的民主国家、不民主的发达国家、和既不发达也不民主的国家。 发现相关性,已经是一个足够发表的科学成就,但相关性结论并不能指导实际生活。假设我用无可质疑的统计事实告诉你“吸烟的人更容易得肺癌”,而你不想得肺癌,那么你是否能推论出应该因此戒烟呢? 怎样发现因果 还是不能。因为你无法从“吸烟的人更容易得肺癌”,和“肺癌患者大部分都爱吸烟”这两个统计得出“吸烟导致肺癌”这个因果。也可能肺癌导致吸烟,比如说也许癌变的肺会使人对烟产生需求。也可能存在某种基因,这种基因会使得一个人天生就容易得肺癌,而这种基因同时还让一个人天生就喜欢吸烟。也可能吸烟的人往往是喜欢深夜工作的人,是深夜工作导致肺癌。也可能吸烟的人往往是经济状况比较差的人,其居住环境和营养不行,是贫困导致肺癌。 有相关性未必说明有因果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发布的 《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是一份值得发表的研究,因为其中给出了一些明确的相关性数据,比如: 自我评价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达到28.7%,认为自己“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和“成绩较好”的 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均在11%左右。 那么根据这份报告我们能否得出结论说网瘾是个坏东西呢? 不能。也许并不是因为网瘾导致青少年成绩差,而是那些成绩差的青少年更容易得网瘾。报告没有统计网瘾与犯罪率的关系,但就算真的是越有网瘾的人群越容易犯罪,我们仍然不能说网瘾导致犯罪。比如我可以提出这么一个假说: 我认为网瘾是个好东西,因为它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都一帮青少年对学习不感兴趣,整天无所事事。他们喜爱在街上游荡,都是潜在的犯罪者。因为网络游戏的出现,相当一部分这样的人被留在了家中和网吧里,他们的野性在游戏中得到了发泄,以至于减少了出去犯罪的欲望和时间。 报告和前面提到的所有统计数字都无法反驳我这个假说。我甚至可以用这份报告支持我的假说。报告中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更高”,这正好可以说明无所事事的人更容易得网瘾。 想要明确证明吸烟导致肺癌,唯一的办法是做实验。找完全相同的两组健康的人,让其中一组吸烟另一组不吸,其它各方面生活都完全一致。20年之后如果吸烟组中的肺癌患者数高于不吸烟组,那么鉴于这两个组的 唯一区别 就是吸烟,我们就可以断定是吸烟导致了肺癌。 可是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组人,这种理想实验无法进行。好在科学家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巧妙办法:找一群人,然后 完全随机地 把他们分为两组去做实验。在样本数足够大的情况下,随机性可以保证任何不同因素都可以大致均匀地分配到两个组里。这就是在关于人的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办法。然而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随机实验,比如为了让实验结果具备推广价值,样本应该尽量多样化,男女老幼,各种收入状况,各个种族都有才好,但这其实很难做到。很多实验心理学家选择的样本全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结果能推广到所有人么? 有人 对此讥讽说他们研究的心理学应该叫“大学生心理学”。 更大的困难在于,大多数情况下你不能拿人做试验,比如不能逼人吸烟。这时候就只能被动地集邮,而通过纯粹的被动调查来做研究的方法叫做 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最容易的流行病学研究是所谓回顾性(retrospective)的问卷调查:先找到病人,然后询问并比较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种调查的难度在于病人对自己以往生活的回忆常常不准确,甚至是有偏见的。他们可能会自己推断一种病因,然后刻意地强调这种病因。就好像想要讨好医生一样,那些得了肺癌的人可能会夸大自己的吸烟史。一个更可靠的办法是前瞻性(prospective)调查。比如说科学家想知道核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现在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之后哪些地区的哪些人受到了辐射是非常明确的,根本不用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自然也就没有偏见。有了干净的初始数据,科学家只要长期跟踪这些被打了核辐射标签的人群,再跟正常人对比,就可以知道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是这里的困难就在于“长期”,核辐射的影响也许几十年才能看出来,那时候也许病人还没死科学家已经先死了。 比如“ 孕妇焦虑与小孩任性的关系 ”这个研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流行病学的调查,你不可能拿孕妇做实验。 一篇2008年的论文 是回顾性的,研究者找到一个治疗儿童多动症(ADHD)诊所的6-12岁的203个孩子,询问他们的妈妈怀孕的时候是否有过心理压力,结果发现怀孕时心理压力越大的妈妈,其孩子的症状更明显一点。这就是一个不太可靠的研究,有谁准确记得自己6年前的心态?多动症儿童的妈妈很可能会为了配合一个理论而高估自己当初的焦虑。 而 一篇2011年的论文 则是前瞻性的。研究者先锁定了澳大利亚某地的2900名孕妇,在怀孕的时候记录下离婚,搬家之类容易让人产生压力的事件。等她们的孩子长到2岁以后,再看其中哪些孩子有ADHD。这个研究就可靠得多了,而可靠的代价是研究要进行多年。 要想从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因果性,就必须尽可能的统计各种影响因素。怀孕压力与小孩多动症的相关性数据并不能直接说明压力导致多动症 — 也许那些在怀孕期间离婚的女人本身生活就不靠谱,是她们的不靠谱导致了孩子的多动症。所以这两篇论文都统计了一些其它的因素,比如孕妇是否吸烟喝酒啊,怀孕年龄啊,收入状况啊这些数字,然后使用统计方法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叫做 control),最后的结果才更有参考价值。可是你不可能统计所有的可能性,实际上两篇论文统计的项目就并不一致。这就需要把一系列论文放在一起综合分析。 不管调查到什么程度,都只是对真实世界的管中窥豹。科学研究的是有限的真理。当一篇论文说什么东西可能或者不可能导致什么疾病的时候,它说的其实是在这次研究所调查的这帮人里面有这么一个结论。这个结论能推广到所有人群么?记者一定比科学家更乐观。 科学的目标 得到因果性远远不是科学家的目标,科学不是一本写满什么东西会导致什么现象的菜谱。好的科学除了能证明因果关系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机制,得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其机制是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从地面反射回空中的红外线,再把这个能量辐射出去促使大气温度升高。 相关性思维和因果性思维只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真正的技术含量在于发现机制。你必须说明是吸烟导致肺变黑,而变黑的肺容易得癌症,还是烟草中有什么化学物质可以直接致癌(正确答案是后者)。机制提出来之后,这个机制中的每一步也必须是可以验证的,一个课题只有做到这个程度才算超越了集邮阶段。也只有到了这个程度,才真正谈得上把各种不同机制综合在一起建立模型去预测未来。 有时候这个过程会反过来,也就是用现有的机制理论推导一些现象,再去寻找证据证实。但探索未知最基本科学方法是证据第一,然后谋求建立因果关系,然后是提出机制。仅仅是对其中一步作出很小的贡献,就可以发论文。大部分这样的论文事后会被证明没有太大意思,甚至是错误的。比如研究孕妇焦虑与儿童ADHD的论文虽然有好几篇,但它们说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微弱的效应 — 也许将来我们会发现儿童多动症的真正原理根本就不是孕妇焦虑。但科学就是这么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每一篇论文都是我们从个人感觉到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到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到能推广使用的机制,这个过程中的一小步。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不是完美的,但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摆脱童稚状态。 — 谨以此文标题纪念王小波。他曾经 在这个标题下 讲述过类似的道理。可惜大多数人只记住了他文章的结论和价值取向,而没有学会他使用的方法。比如据有识之士尼伯龙根·蜗藤指出, 李银河就应该重读那篇文章。 转自果壳网
1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应用培训高校研修班
watersci 2011-11-12 10:51
2011年11月 同济大学 讲课资料下载地址:http://unep-iesd.tongji.edu.cn/index.php?classid=186 备份一下资料中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要点: 中国环境要素保护战略课题研究成果介绍 郝吉明 1.中国是全球PM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二次颗粒物是我国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 3.北京灰霾71天,上海灰霾92天,广州灰霾132天(??不太懂) 4.氮排放对酸雨贡献日益突出 5.CO2和Hg等全球污染物控制国际压力巨大 6.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7.重型柴油车NOX和PM的协同控制仍是重大挑战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 杨海真 1.富营养化问题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3.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2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第一次对中国足球有印象的经历
lixianzhen 2011-11-11 16:59
前奏 那是在 N 多年以前了,我第一次对中国足球有印象,因为听到一个消息,中国队铁定要赢了,不但能冲出亚洲,而且能冲出世界。理由: 1 )中国队小组得分领先; 2 )中国队下一场比赛对手是本组中最弱的一个。 3 )只要中国能够胜下一场或者打平就能出线。 4 )下面还面临很多比赛。所以 …. 中间过程 先是进行了下一场,听说在 90 分钟内有一次射门,然后再进行下下一场。 比赛 “中国队一开始就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阵型, 7 个后卫 ….. ” 后记 听说今天又要比赛了,还听说“为了 …… 甚至 …… ” 谨以此: 纪念那段特殊的日子。 纪念由特殊的日子引起的回忆 纪念这段特别是今天 111111 的日子 祝福今晚 ……!
3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登上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印象(二)
黄安年 2011-11-9 06:23
登上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印象(二)
登上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印象(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1 月 8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在 8 月 20-27 日 Norwegian Star 阿拉斯加之行中 , 最后一站是 8 月 25 日 4 : 00pm 抵达 Prince Rupert , BC , 并于 9 : 30pm 离港返回美国 , 在 27 日 7 : 00am 抵达目的地西雅图。 为何 Norwegian Star 阿拉斯加之行必须停留 Prince Rupert , BC , 这是唯一一个加拿大港口 , 其他均为美国的港口 , 而在 Prince Rupert , BC 停留的时间不到 5 个小时 , 由于日落时间在 8 : 46pm , 实际上 9 时前天色已黑 , 无法旅游。 Prince Rupert , BC 面积很小 , 所看的地方不多 , 如果不是出于特别的考虑 , 恐怕无需专程来这里停留。有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是 , 如果不在异国港口停留 , 而全在本国港口停留 , 那么 Norwegian Star 必须雇佣本国雇员,而不能雇佣外国雇员,我们看到 Norwegian Star 的绝大多数雇员是非美国人 , 薪金较低,有利于公司经营。这种解释有一定可信度。由于必须在 Prince Rupert , BC 停留 , 这样一来所有船上游客必须持有加拿大的签证,而不管你是否登陆 Prince Rupert , BC 。其实 , 按照加拿大移民局和美国移民当局达成的共识, 凡是登上游轮的均需要具有加拿大的签证(除免签者外),而这种理由事实上并不合理 , 因为如果通过加拿大水域就需要签证的话 , 那么飞机通过加拿大领空是否也要签证呢 , 为此签证的规定 , 加拿大政府获利不少 , 而对于旅游者是一大负担 , 花了大量签证时间加上 150-300 元的签证费 , 而在加拿大领土上停留时间不足五个小时 , 这合理吗? 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有过曾经的辉煌,而今已经衰败难以振兴 , 我们所见港口附近的状况包括已经废止的火车站是种荒废景象。这里的学生自愿为我们散客提供向导,为我们讲解这里的今与昔。 照片(一) 26 张 , (二) 17 张是即时拍摄的。 ******************** 考古学家指出,原居民在卑诗省北岸住了超过一万年。鲁珀特王子港 (Prince Rupert) 座落的位置,为钦西安原住民所定居。至一八一零年代中叶,沿岸一带,鲑鱼罐头工厂林立,达艾辛顿港 (Port Essington) 、辛普逊港 (Port Simpson) 及梅特拉卡特拉 (Metlakatla) 均设立不少贸易站,期间汽船、明轮船一直往来不绝。 太平洋铁路 一九零三年,多项计划提议建造铁路通往北岸,于是在有关地区展开了多次斟察。太平洋铁路公司主席 Charles M. Hays 与铁路人员遍游加拿大,北上太平洋海岸进行视察,于一九零四年九月三日抵达塔克湾 (Tuck Inlet) 。经过一轮斟察后,决定将太平洋铁路西面的终站设于凯恩岛 ( Kaien Island ) 。岛上设有开阔的港口,长达十四英里,是世上最深、且终年不结冰的天然港之一,距离卑诗省温哥华市北面五百五十英里,从这个凯恩岛的港口出发,是到达东方最短的航路。 一九零五年三月,太平洋铁路公司获王室授予一万英亩土地,至一九零九年三月再获授予一万四千英亩。同年十月,太平洋铁路公司举行了一次全国命名比赛,终采用莱恩河域鲁珀特亲王 (Rupert of the Rhine) 的名字,即哈德逊湾公司的负责人,于一九零六年二月以「鲁珀特王子港」 (Prince Rupert) 为这个地区定名。 一九零六年五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测量小组在凯恩岛上建立地盘,在港口及市镇规划助理工程师 Joel H. Pillsbury 的监督下,开始在镇上开垦空地。为了建造码头,铁路公司向 George Cunningham 由达埃辛顿港租来一部打桩机,预计码头将于七月一日落成。其后,铁路公司为港口工程师 James H. Bacon 建造了一座大楼。一条阔长十二英尺、名为「 Central Street 」的街道,以木板铺砌而成,由码头一直伸延出去。码头地区与鲁珀特道 (Rupert Road) 互相平行,鲁珀特道位于小型小区「 Knoxville 」之内,于一九零七年以开发者 John Knox 命名。若有意在鲁珀特王子港经营生意,必须得到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批准,由于 Knox 提出要求后受到拒绝, Knox 于是以「大特克分地」之名申请印第安保留区的煤矿持有权,而太平洋铁路公司亦正在洽商购入印第安保留区。首份报纸「 The Empire 」的创办人 John Houston 也曾申请过煤矿持有权,令这名港口工程师感到失望。 鲁珀特王子市的成立 一九零七年年间,城内二千英亩的林地进行了土地开垦和建筑工程,一九零八年一月,一班来自波士顿公司 Brett and Hall 的景观设计师来到镇上进行新市镇规划。完成规划后,一九零九年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温哥华市即公开拍卖城内二千四百片土地,其后一星期,维多利亚市亦进行公开拍卖,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土地拍卖后,城内人口增加三倍,一年后,即一九一零年三月十日,鲁珀特王子港市正式成立, 首届市政府选举 于一九一零年五月十九日举行,由 Alfred Stork 当选成为市长。 世界大比目鱼之都 一九一二年,加拿大鱼肉保鲜及冷藏工厂在市内成立,从而令鲁珀特王子港尊享「世界大比目鱼之都」 (Halibut Capital of the World) 的美名。一九一五年,太平洋铁路公司完成兴建一所干船坞和一所造船厂,后来由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所接管,一直运作至一九五四年。 一九一四年四月九日,第一列直通火车由温尼泊抵达,可谓实现了 Charles Hays 的梦想。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 「铁达尼号」 (Titanic) 沉没,令这名太平洋铁路公司主席葬身大海。今天,市政厅旁竖立了一尊 Charles Hays 的塑像,而一座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高山和一所本地中学亦有幸可以 Charles Hays 命名。 二次大战至今 二次大战期间,鲁珀特王子港在战略和地理方面的有利位置,引来了数以千计的美军和加军。市内设有美国陆军鲁珀特王子港发航分港,补给和物资都途经这个地方运送出去。当时市内人口飙升至估计二万一千人,新建筑物、住宅、设施亦一一落成。一九四二年三月十六日,为了达到国防目的,位于鲁珀特王子城东面,获准兴建一条公路,史坚拿公路 (Skeena Highway) 遂于一九四四年九月四日正式开幕。 一九五一年,沃特森岛附近,一所造纸厂正式开幕,造纸厂在岛上发展起来,缓和了战后衰退的问题。造纸厂经营近五十年,显着地改善了城市经济。 一九七零年代,一座机场落成,加上 Alaska 和 B.C. 两间渡轮公司在市内开设码头,畅旺了鲁珀特王子城的交通。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城市开始着力发展港口。一九七七年,首个深港建设「费尔维尤港口」 (Fairview Terminal) 落成,其后于一九九零年代早期, Ridley 岛上也陆续兴建煤炭、谷物运输码头。「费尔维尤港口」进行了建筑工程,二零零四年五月,一个巡航码头刚落成,已准备好接载乘客,而早于二零零六年,一项集装箱转运货柜码头的工程亦处于进展阶段中。 1 1 以上由 鲁珀特王子城市政及区域档案馆 提供 http://www.princerupert.ca/chs.html#9 ************** Prince Rupert, British Columbia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Jump to: navigation , search For other uses, see Prince Rupert (disambiguation) . City of Prince Rupert Prince Rupert as seen from Mount Morse Coat of arms City of Prince Rupert Location of Prince Rupert in British Columbia Coordinates: 54°18′44″N 130°19′38″W  /  54.31222°N 130.32722°W  / 54.31222; -130.32722 Country Canada Province British Columbia Regional District Skeena-Queen Charlotte Regional District Incorporated March 10, 1910 Government - Mayor Jack Mussallem - Governing Body Prince Rupert City Council - MP Nathan Cullen ( NDP ) - MLA Gary Coons ( NDP ) Area - Total 54.9 km 2 (21.2 sq mi) Elevation 40 m (131 ft) Population - Total 12,815 (2,006) - Density 233.4/km 2 (604.5/sq mi) Time zone Pacific Time Zone ( UTC-8 ) - Summer ( DST ) Pacific Daylight Time ( UTC-7 ) Postal code span V8J Area code(s) +1-250 Website Prince Rupert.ca Prince Rupert is a port city in the province of British Columbia , Canada. It is the land, air,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 hub of British Columbia's North Coast , and home to some 12,815 people ( Statistics Canada , 2006). Contents · 1 History · 2 Geography o 2.1 Climate · 3 Population · 4 Government · 5 Notable residents · 6 Industry · 7 Transport o 7.1 Seaport § 7.1.1 Port facilities o 7.2 Airport o 7.3 Railway · 8 Communications · 9 Media o 9.1 Radio o 9.2 Television o 9.3 Newspapers · 10 Tourist attractions · 11 Neighbouring communities · 12 Citations · 13 See also · 14 Notes · 15 External links History Prince Rupert, May 1910. Looking north toward Mount Morse. The former Capitol Theatre built in 1928. Heritage Award plaque for the Capitol Theatre Prince Rupert, named after Prince Rupert of the Rhine , was founded by Charles Melville Hays , th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Grand Trunk Pacific Railway (GTP) and was incorporated on March 10, 1910. Prior to the opening of the GTP, the business centre on the North Coast was Port Essington on the Skeena River . After the founding of Prince Rupert at the western terminus for the Grand Trunk Pacific Railway , Port Essington returned to being a fishing community and is now a ghost town. Charles Hays had many grand ideas for Prince Rupert including berthing facilities for large passenger ship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major tourism industry. These plans fell through when Charles Hays perished April 15, 1912 on the RMS Titanic . Mount Hays , the larger of two mountains on Kaien Island, is named in his honour, as is a local high school, Charles Hays Secondary School . Local politicians used the promise of a highway connected to the mainland as an incentive and the city grew over the next several decades. American troops finally completed the 100 mile stretch of road between Prince Rupert and Terrace during World War II to facilitate the movement of thousands of allied troops to the Aleutian Islands and the Pacific. Following World War II, the fishing industry, particularly salmon and halibut , and forestry became the city's major industries. Prince Rupert was the Halibut Capital of the World until the early 1980s. A long-standing dispute over fishing rights in the Dixon Entrance to the Hecate Straight (pronounced as "hekk-et") between American and Canadian fisherman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54-40 or Fight Society. The 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 maintains a military base in nearby Ketchikan, Alaska . Over the years, hundreds of students were said to have largely paid their way through school by working in the then lucrative fishing industry. Construction of a pulp mill began in 1947 and was operating by 1951. The construction of coal and grain shipping terminals followed. The 1960s, 1970s and 1980s saw the construction of many amenities including a civic centre , swimming pool , public library , golf course and performing arts centre (recently renamed "The Lester Centre of the Arts"). Prince Rupert had much to offer as it transitioned from a fishing and mill town to a small city. In the 1990s, both the fishing and forest industrie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downturn in economic activity. In July, 1997, Canadian fishermen blockaded the Alaska Marine Highway ferry M/V Malaspina , keeping it in the port as a protest in the salmon fishing rights dispute between Alaska and British Columbia. The forest industry died when the soft wood lumber dispute arose between Canada and the U.S. After the pulp mill closed down, many people were out of a job, an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op of the line machinery was left dormant. After reaching a peak of about 18,000 in the early 1990s, Prince Rupert's population began to decline as people left in search of work. The period from 1996 to 2004 saw difficult times for Prince Rupert, including closure of the pulp mill , the burning down of a fish plant and a significant population decline. 2005 may be viewed as a critical turning point though.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ntainer port in April 2005, combined with new ownership of the pulp mill , the 2004 opening of a new cruise ship dock , the resurgence of coal and grain shipping , and the prospects of increased heavy industry and tourism foretell a bright future for the area. On August 22, 1949, a magnitude 8.1 earthquake destroyed windows and buildings swung. See 1949 Queen Charlotte earthquake . Geography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centred over Prince Rupert BC Coast, showing Prince Rupert and Vancouver Prince Rupert is situated on Kaien Island (approximately 770 km (480 mi) north of Vancouver ), just north of the mouth of Skeena River , and linked by a short bridge to the mainland. The city is located along the island's northwestern shore, fronting on Prince Rupert Harbour . At the western terminus of Trans-Canada Highway 16 (the Yellowhead Highway ), Prince Rupert is approximately 12 km west of Port Edward , 144 km west of Terrace , and 717 km west of Prince George . Climate Prince Rupert has an oceanic climate ( Kppen Cfb ) and is also located in a temperate rainforest . Prince Rupert is known as "The City of Rainbows" , as it is Canada's wettest city, with 2,590 millimetres (102 i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on average, 2,470 millimetres (97.2 in) of that total being rain; in addition, 240 days per year have at least some precipitation, and there are only 1230 hours of sunshine per year - It is regarded as the municipality in Canada which receives the least amount of sunshine annually. Tourist brochures boast about Prince Rupert's "100 days of sunshine" . Summers are mild and comparatively drier, with an August daily mean of 13.5 °C (56.3 °F). Spring and autumn are not particularly well-defined; rainfall nevertheless peaks in the autumn months. Winters are chilly and damp, but warmer than most locations at a similar latitude, due to Pacific moderation: the January daily mean is 1.3 °C (34.3 °F), although frosts and blasts of cold Arctic air from the northeast are not uncommon . Snow amounts are moderate for Canadian standards, averaging 126 centimetres (50 in) and occurring mostly from December to March. Snowfall in Prince Rupert is rare and normally melts within a few days, although individual snowstorms may bring copious amounts of snow. Wind speeds are relatively strong, with prevailing winds blowing from the southeast . Extremes in temperature range from less than −24.4 °C (−12 °F) in January 1965 to greater than 28.7 °C (84 °F) in August 1977. Climate data for Prince Rupert Month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Year Average high °C (°F) 4.6 (40.3) 5.9 (42.6) 7.4 (45.3) 9.9 (49.8) 12.3 (54.1) 14.2 (57.6) 16.1 (61.0) 16.7 (62.1) 14.9 (58.8) 11.1 (52.0) 7.1 (44.8) 5.1 (41.2) 10.5 Average low °C (°F) −2.1 (28.2) −1 (30) 0.3 (32.5) 2.1 (35.8) 5.0 (41.0) 8.0 (46.4) 10.1 (50.2) 10.3 (50.5) 7.6 (45.7) 4.7 (40.5) 0.9 (33.6) −0.8 (30.6) 3.8 Precipitation mm (inches) 256.9 (10.114) 203.9 (8.028) 191.6 (7.543) 178.7 (7.035) 139.5 (5.492) 123.7 (4.87) 114.3 (4.5) 155.4 (6.118) 244 (9.61) 379.2 (14.929) 304.4 (11.984) 302 (11.89) 2,593.6 (102.11) Rainfall mm (inches) 217.7 (8.571) 179.0 (7.047) 174.4 (6.866) 173.3 (6.823) 139.5 (5.492) 123.7 (4.87) 114.3 (4.5) 155.4 (6.118) 244.0 (9.606) 378.9 (14.917) 293.7 (11.563) 274.7 (10.815) 2,468.5 (97.185) Snowfall cm (inches) 40.9 (16.1) 26.1 (10.28) 17.1 (6.73) 5.1 (2.01) .1 (0.04) 0 (0) 0 (0) 0 (0) 0 (0) .3 (0.12) 9.6 (3.78) 27.1 (10.67) 126.3 (49.72) Avg. precipitation days (≥ 0.2 mm) 20.8 18.7 21.7 19.7 18.5 17.9 16.8 16.9 18.7 24.3 23.1 22.6 239.7 Avg. rainy days (≥ 0.2 mm) 17.0 16.0 20.0 19.3 18.5 17.8 16.8 16.9 18.7 24.4 22.5 20.4 228.3 Avg. snowy days (≥ 0.2 cm) 7.3 5.2 4.6 1.8 .07 0 0 0 .04 .24 2.9 5.5 27.6 Sunshine hours 43.7 64.8 99.6 139.5 173.5 147.6 146.7 151.0 113.0 71.0 46.6 32.1 1,229.1 Source: Environment Canada Population Statistics Canada has recorded the following population counts in their censuses. Census agglomerations are listed in parentheses. · 2006 - 12,815 (13,392) · 2001 - 14,643 (15,302) · 1996 - 16,714 (17,414) · 1991 - (17,359) · Population by Age Group 2001 · Age Group = Population (% Distribution) o Under 18 years = 4,320 (28.2%) o 18 – 34 years = 3,370 (22.0%) o 35 – 54 years = 5,020 (32.8%) o 55 – 74 years = 2,075 (13.6%) o 75 years and over = 515 (3.4%) o Total - Age Groups = 15,300 (100.0%) o Median Age = 34.8 o Source: BC Stats Population Estimates, 2004. Government City Hall. Two of the many totem poles in Prince Rupert are situated outside City Hall. The current mayor of Prince Rupert is Jack Mussallem. The current councillors of Prince Rupert are Nelson Kinney, Anna Ashley, Kathy Bedard, Gina Garon, Sheila Gordon-Payne, and Joy Thorkelson. Prince Rupert is part of the Skeena—Bulkley Valley federal riding (electoral district). Nathan Cullen is the current Member of Parliament for the riding, and is a member of the New Democratic Party . In the Legislative Assembly of British Columbia , Prince Rupert is a large portion of the North Coast riding. Gary Coons is the current Member of the Legislative Assembly . He is a member of the New Democratic Party of British Columbia . The NDP traditionally has strong support in the region. Notable residents After 1908, Thomas Dufferin "Duff" Pattullo became mayor of Prince Rupert. He went on to become the Premier of British Columbia from 1933–1941, as a member of the Liberal Party . Alexander Malcolm Manson , the first lawyer in Prince Rupert, was elected to the BC Legislature in the riding of Omineca in 1916 as a Liberal. He became Speaker of the House in 1921 and the following year was appointed as both Attorney-General and Minister of Labour, serving in both capacities for six years. He was later appointed to the BC Supreme Court . Iona Campagnolo began her political career when she was elected to Prince Rupert City Council in 1966. In 1974, she successfully ran for the Liberal Party in the federal riding of Skeena . In 1976 she was appointed Minister of Amateur Sports. She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Liberal Party of Canada in 1982. She served as British Columbia's Lieutenant-Governor from 2001 to 2007. In 1986, NDP candidate Dan Miller was elected to the Prince Rupert Electoral District and from August 1999 through February 2000 was Premier . Peter James Lester was elected to Prince Rupert council in 1955, and to the position of Mayor on December 12, 1957, a post he held for the next 36 years, continuously through 17 terms of office . He was awarded the Order of British Columbia in 1994 . Lester was the President of the North Central Municipal Association for the 1972-1973 term . Peter Lester passed away Honourable Iona Campagnola, Lieutenant Governor noted the passing of former Mayor Peter Lester Rod Brind'Amour , former captain of the NHL's Carolina Hurricanes Paul Wong (Artist) , Canadian Video Artist, now based in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 Gloria Macarenko , Canadian Journalist, co-anchor CBC Vancouver, born and raised in Prince Rupert. Shane Woodford , Canadian Journalist, Anchor/Reporter CKNW 980 Vancouver, born in Prince Rupert. Takao Tanabe , CM, OBC is a Canadian painter, born in Prince Rupert. Tara Jean Stevens (Wilkin) of the Vancouver-based radio show Kiah Tara Jean is from Prince Rupert. Bernice Liu , is a Chinese Canadian actress and singer, born and raised in Prince Rupert. Industry Prince Rupert currently relies on the fishing industry, port, and tourism; however from 1951 to 2001 Prince Rupert also benefited from the Watson Island Pulp Mill , located less than 14 km (8 mi) outside of the city. Transport Seaport Prince Rupert Harbour Prince Rupert's sheltered harbour is the deepest ice -free natural harbour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 3rd deepest natural harbour in the world. Situated at 54° North, the harbour is the northwestern most port in North America linked to the continent's railway network. Located on the Great Circle Route between eastern Asia and western North America, the port is the first inbound and last outbound port of call for cargo ships . Passenger ferries operating from Prince Rupert include BC Ferries ' service to the Queen Charlotte Islands and to Port Hardy on Vancouver Island , and Alaska Marine Highway ferries to Ketchikan , Juneau and Sitka and many other ports along Alaska's Inside Passage . The Prince Rupert Ferry Terminal is co-located with the Prince Rupert railway station , from which Via Rail offers a thrice-weekly Jasper – Prince Rupert train , connecting to Prince George and Jasper , and through a connection with The Canadian , to the rest of the continental passenger rail network. The Prince Rupert Port Authorit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ort's operation. Much of the harbour is formed by the shelter provided by Digby Island, which lies windward of the city and contains the Prince Rupert Airport . The city is located on Kaien Island and the harbour also includes Tuck Inlet, Morse Basin, Wainwright Basin, and Porpoise Harbour, as well as part of the waters of Chatham Sound which takes in Ridley Island. Port facilities Main article: Prince Rupert Port Authority The Prince Rupert Port Authority (PRPA) is a federally appointed agency which administers and operates various port properties on the harbour. Previously run by the National Harbours Board and subsequently the Prince Rupert Port Corporation, the PRPA is now a locally run organization. PRPA port facilities include: · Atlin Terminal · Northlands Terminal · Lightening Dock · Ocean Dock · Westview Dock · Fairview Terminal · Prince Rupert Grain · Ridley Terminals · Sulphur Corporation All PRPA facilities are serviced by CN Rail . The Canadian Coast Guard maintains CCG Base Seal Cove on Prince Rupert Harbour where vessels are homeported for search and rescue and maintenance of aids to navigation throughout the north coast. CCG also bases helicopters at Prince Rupert for servicing remote locations with aids to navigation, as well as operating a Marine Communications Centre, covering a large Vessel Traffic Services zone from Port Hardy at the northern tip of Vancouver Island to the International Boundary north of Prince Rupert. Both BC Ferries and the Alaska Marine Highway operate ferries which call at Prince Rupert, with destinations in the Alaska Panhandle , the Queen Charlotte Islands , and isolated communities along the central coast to the south. Airport Prince Rupert Airport (YPR/CYPR) is located on Digby Island . Its position is 54°17′10″N 130°26′41″W  /  54.28611°N 130.44472°W  / 54.28611; -130.44472 , and its elevation is 35 m (116 ft ) above sea level . The airport consists of one runway , one passenger terminal , and two aircraft stands. Access to the airport is typically achieved by a bus connection that departs from one location in downtown Prince Rupert (Highliner Hotel) and travels to Digby Island by ferry. The airport is served by Air Canada and Hawkair from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Airport (YVR). Prince Rupert is also served by the Prince Rupert/Seal Cove Water Aerodrome , a seaplane facility with regularly scheduled, as well as chartered, flights to nearby villages and remote locations. Railway CN Rail has a mainline that runs to Prince Rupert from Valemount, British Columbia . At Valemount, the Prince Rupert mainline joins the CN mainline from Vancouver . Freight traffic on the Prince Rupert mainline consists primarily of grain, coal, wood products, chemicals, and as of 2007, containers. As the renovations at the Port of Prince Rupert continue, traffic on CN will steadily rise in future years. In addition, a three times weekly Jasper – Prince Rupert train operated by Via Rail connects Prince Rupert with Prince George and Jasper . Running during daylight hours to allow passengers to be able to see the scenery along the entire route, the service takes two days and requires an overnight hotel stay in Prince George . The route ends in Jasper and connects passengers with Via's The Canadian , which runs between Toronto and Vancouver . Communications Telephone, mobile, and Internet service are provided by CityWest (formerly CityTel). CityWest is owned by the City of Prince Rupert. CityWest provides long-distance telephone service, as does Telus . In September 2005, the city changed CityTel from a city department into an independent corporation named CityWest. The new corporation immediately purchased the local cable company, Monarch Cablesystems , expanding CityWest's customer base to other northwest British Columbia communities. Since January 2008, Rogers Communications has offered GSM and EDGE service in the area—the first real competition to CityWest's virtual monopoly. Rogers offers local numbers based in Port Edward (prefix 600), which is in the local calling zone for the Prince Rupert area. The introduction of Rogers service forced Citywest to form a partnership with Bell Canada to bring digital services to Citywest Mobility, using CDMA . Media Radio · AM 560 - CHTK , · AM 860 - CFPR , CBC Radio One · FM 100.7 - CIAJ-FM , Christian programming · FM 101.9 - CJFW-FM-2 , country music (repeats CJFW-FM , Terrace ) · FM 98.1 - VF2119 , classic rock (repeats CFNR-FM , Terrace) Television · Channel 6 - CFTK-TV-1 , CBC Television private affiliate (repeats CFTK-TV , Terrace) Newspapers Daily News (1911–2010) Tourist attractions Sunken Gardens near the courthouse. Prince Rupert is a central point on the Inside Passage, a route of relatively sheltered waters running along the Pacific coast from Vancouver , British Columbia to Skagway, Alaska . It is visited by many cruise ships during the summer en route between Alaska to the north and Vancouver and the Lower 48 to the south. Prince Rupert is also the starting point for many wildlife viewing trips including whales, eagles and grizzly bears. The Khutzeymateen Grizzly Bear sanctuary features one of the densest remaining populations in North America; tours can be arranged by water or air (using float planes ) departing from Prince Rupert. Prince Rupert is home to one of the most authentic and delicious sushi bars in Canada, Opa Sushi. Located in one of the last remaining net lofts on the coast opposite a copse of evergreen trees that is home to a variety of eagles, the restaurant serves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foods including special event Kaiseki dining. Neighbouring communities By virtue of location, Prince Rupert is the gateway to many destinations: · Dodge Cove (1 km, 0.6 mi, west) · Metlakatla (5 km, 3 mi, west) · Port Edward (15 km, 9 mi, south) · Lax Kw'alaams (Port Simpson) (30 km, 19 mi, northwest) · Oona River (43 km, 27 mi, southwest) · Kitkatla (65 km, 40 mi, south) · Kisumkalum (140 km, 87 mi, east) · Kitselas (142 km, 88 mi, east) · Terrace (146 km, 87 mi, east) · Hartley Bay (157 km, 98 mi, southeast) The Haida Gwaii are to the west of Prince Rupert, across the Hecate Strait . Alaska is 49 nautical miles (90 km, 56 mi) north of Prince Rupert. Citations The book Unmarked: Landscapes Along Highway 16 , written by Sarah de Leeuw , includes an essay about Prince Rupert entitled "Highway of Monsters". Ra McGuire of the band Trooper wrote the hit song "Santa Maria" on a boat in Prince Rupert's Harbour. Says McGuire, "The boat was called The Lucky Lady. We sailed from Prince Rupert onto an island off the coast with an awful lot of alcohol and some salmon to barbecue. Many of the lines in the song are direct quotes from the skipper. He actually said 'Okay, there's only fear and good judgment holding us back.' On the way back he said 'Does somebody know how to drive this thing?' I actually wrote these down in a little notepad as we went." Amuro Ray , the protagonist of the anime series Mobile Suit Gundam , was born and raised in Prince Rupert. See also · Royal eponyms in Canada · School District 52 Prince Rupert Notes 1. ^ Environment Canada — 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1971–2000 , accessed 11 July 2009 2. ^ Prince Rupert www.vancouverisland.com 3. ^ This is a measured value in feet 4. ^ Dynasty Warriors Gundam 2, file 1 of Personal History, "Born in Prince Rupert, West Coast of North America" External links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nce_Rupert,_British_Columbia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44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登上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印象(一)
黄安年 2011-11-9 06:09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3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Purdue 初印象
热度 5 hulj068 2011-11-8 23:30
Purdue 初印象
不知不觉,来Purdue已经一个月了。初来乍到,很多安顿的杂事,更多的还在适应这里的工作与生活各个方面,所以来科学网报到的时间少了,极少。 Purdue位于Midwest的Indiana州的West Lafayette小城。说是小城,当然是相对于中国的城市而言了。与国内的城市规模没有可比性。但在IN州,却是规模第二大的城市,嘿嘿!第一大的是IN的州府Indianapolis。West Lafayette距离Indianapolis开车车程1个多小时,距离“大城市”Chicago(人口200万)约2.5-3个小时的车程。 这里发几张Purdue的校园图片,与大家共享。 我所在的土壤侵蚀实验室 Armstrong,人类登月第一人,就是出自Purdue的校友。这里修建了他的雕塑,还有纪念建筑。
个人分类: 学术人生|2349 次阅读|8 个评论
上海人印象之温暖一幕
热度 2 jsnjjlj 2011-11-8 10:41
上海人在国人心目当中 可谓毁誉参半 美誉之处在于上海的繁华与制度文明 毁在于口耳相传的上海人排外心理。 不过在上海人呆久了你就发现 在上海,排外的只是那一小撮 是那些能力和道德都十分低下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 他们的排外,类似于啊Q想去欺负王胡或者小D 其他城市大多也有类似的人群,只是排外的行径各有不同 大多数上海人还是很不错的 前几日阴雨,我坐公交上班 一日在金沙江路泸定路路站口 蜂拥上车的人都已经进来了 车门口还占着位犹豫不决的农民兄弟 他大约是从某个工地刚下来 衣衫褴褛,背着各种工具和建筑材料 大约是被拒绝的次数多了 这位农民兄弟有点胆怯 任凭阴雨从发梢低落而不敢上车 这个时候,开车的女司机不停的招呼,“进来吧进来吧” 大约是这些招呼给了信心 农民兄弟上了车 放下工具和建筑材料后连忙走向投币口 他要投下去的是一张五元的纸币 司机发现了,连忙阻止他“钱多了” 农民兄弟呢喃着,另一只手摊出另外一张一元纸币 原来他只有一块钱的零钱(车票两元) 司机师傅示意了一下,农民兄弟带着意外的表情将一元纸币投入了钱箱 回到座位坐下,这个时候,他的表情显然舒缓了许多。 我的心头也温暖起来 少收了一元钱,司机也许失职了 但是公司少了一块钱利润和这个城市多一个温暖灵魂相比,孰轻孰重呢? 其实温暖的至少是两个 。。。。。。。。。。。。
个人分类: 生活趣闻|300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郎(Ichiro)餐馆印象
热度 1 黄安年 2011-11-4 22:33
一郎(Ichiro)餐馆印象
一郎( Ichiro )餐馆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1 月 4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大雪后的第二天 11 月 30 日 , 我们原本去位于 New Town 的一家日式餐馆用餐, 因为 New Town 那里全部停电而返回,选择在 Danbury Newtown Rood 69 号一家一郎( Ichiro )餐馆( Hibachi — Sushi Bar ))用餐。这家餐馆的规模虽然没有原来的一家大 , 但是也人满为患, 排队等铁板烧的顾客很多 , 我们吃便饭很快入座 , 但等到上菜也有半个来小时。在美国日本参餐馆比中国参观要受欢迎 , 虽然质量差别不大但价格是日本餐馆的贵。 10 月 8 日我们在 White Plains 的一家中餐馆花了 70 多元 , 这次则要花 120 元。其实日本餐馆的雇员绝大多数是中国人,甚至老板也是中国人,只是挂日本餐馆的名,在我们所乘坐的阿拉斯加游轮中有日本餐馆和日本料理专柜, 但没有中国的, 中国餐馆要打进美国时常尚待时日。 照片 27 张是即时拍摄的。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2770 次阅读|2 个评论
江南水乡印象:江苏昆山市千灯镇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1-10-25 19:47
江南水乡印象:江苏昆山市千灯镇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6227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中海明珠-巴塞罗那印象
热度 2 yzhang111 2011-10-21 11:52
地中海明珠-巴塞罗那印象
趁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开会的机会,到城里逛了逛。总体感觉是巴塞罗那天气不错、古典与现代在一起也挺和谐、街上到处都是人(比北京街上差不了多少)、老百姓看上去过得挺滋润。贴些照片,一起来体味一下。
5116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王小波文章的印象
qianlivan 2011-10-19 15:20
对王小波文章的印象
王小波这个名字听起来普通,高中时听过,当时以为是位写畅销书的作者。当时大家热议过一段时间,但是我天然地不喜欢畅销书,所以那时主动地不去看他的书。 后来偶然有一次无聊得紧,手头有别人的《王小波全集》中的一本,随手翻了一下,猛然发现,这位名字普通的作家写的东西比那些名字诗意的作家有趣得多。原来看其他作家的各种散文、杂文、小说的时候都难免有各种意识形态、宗教教化的内容。原来还能忍受这些内容,但是随着逐渐感受到这些教化的虚伪,我现在已经十分憎恨这些内容了。相反,王小波写的东西只有一个原则,崇尚聪明睿智的东西,不加道德判断。其实仔细想想,这是对的。如果人人都能以聪明的方式对待生活,人人都能有独立的思考,那么世界定会更加美好。 这几天看了一下王小波和他妻子的书信集,印象深的就是他有一次用五线谱写了情书,也说了一句相当有诗意的话:“希望我和你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这位作家,我想至少这位作家独立思考思考的习惯是值得学习的。
个人分类: 读书|3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西安》印象
qianlivan 2011-10-15 14:47
《老西安》印象
西安,我去过一次。但因为忙着开会,其实印象不多,只是灰蒙蒙的天和保留上世纪八十年代风貌的街让人印象深刻。羊肉泡馍未吃,倒是把几种腊汁肉夹馍吃了一遍。要说其它印象,那是真没有。所以对《老西安》的印象其实是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老西安》是贾平凹的一本散文集,第一篇《老西安》给书定了名,讲的乃是西安的人文、历史。第二篇是作者沿丝绸之路上的“军线”游历的游记。后三篇是讲商州的散文。 读《老西安》让人有一种猛然醒悟的感觉:原来自汉唐之后,西安遍再无什么惊天动地的历史,直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从汉唐时世界的中心变为一个西北的普通城市,这样的落差让人无限感慨。几乎可以说汉唐之后西安无可载之史,以致作者有心为老西安写一篇纪念文章时搜索文献得到的全和“西安事变”有关。当然,历史会凝固在文物中、建筑里,也会在口口相传中永垂不朽。时至今日仍然可以不时从西安及周边的黄土中出土汉唐乃至战国时的文物,也有老奶奶把汉时瓦片上的花纹在锅盔馍上。西安的历史其实就保存在寻常百姓家里。 就我去西安的粗浅印象来说,西安是个相当不错的地方,空气不干净,那是因为周围的工业。但是西安地势平坦,周围也有山,标准的宝地。唯有一样,书中也提过,那就是缺水。单这一样就扼住了西安的咽喉,让她难以恢复汉唐时那样的地位。这恐怕是当今中国的普遍问题,北京也好不到哪儿去。用比古时少的水供养这数十倍于当年的人口,这无论如何也是难以为继的。 书中第二篇《西路上》是一篇稍微让人感到轻松的游记,虽然也是感怀不少,但是毕竟丝绸之路自古到今并没有长安城那样的巨变,不至于让人那么唏嘘不已。反倒是看到作者描写那些汉时留下来的关隘,让人心中顿时生出豪情,心随霍去病大将军的金戈铁马一路向西奔去。 书的后三篇是讲商州的。小时候常看地图,对地图上那些三省交界的地方尤为感兴趣。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陕西、湖北、河南交界处。因为印象里陕西乃是黄土高原,风沙满天之地;湖北则是河川纵横,湖泊遍地之所;河南却为中原大地,一马平川。这样三种迥然不同的风格碰撞在一起会产生出何种神奇?后来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说的是荆紫关,就是这三省交界之处。从电视上看,有山,有丹江,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什么神奇。 看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和《商州再录》,才知道这荆紫关乃属于古时所称的商州。商州是西安西南的一片地区,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但是这里风调语顺,物产丰富。按作者的描写,这里民风纯朴,虽交通不便,但并不与世隔绝,繁华处,如龙驹寨者,被称为“小香港”。山民们通过这里与山外的世界交流,山里的苍术、木耳、漆油运往荆紫关,再从荆紫关运来火纸、洋碱等物。 山里的生活虽不比城里那么舒适,但是水是最好的水,空气是最好的空气,篱笆上能生木耳,路边就长黄花菜,满山都落满栗子、核桃。若缺了家用,上山捡一些,到集市上卖了,就能换回日常用的物品。按作者所写,山里人视客人如尊者,随便进了一户人家,吃的是碗底全是大肉片的捞面,喝的是自己烤的柿子酒。每家都以桌下醉倒的人多为荣。这描写的简直就是天堂。后来才注意到,写作的日期是1983年7月18日,加上作者是作家,这样的待遇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样的美丽世界曾经存在过,现在也还存在于书中,这是幸运的。但是还有机会亲身去感受这样的人间天堂么?
个人分类: 读书|4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印象-德国与中国中学生的差别
watersci 2011-10-12 20:28
下午给一群高中生讲座,内容是关于环境领域(主要是水处理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 11名德国学生,11名中国学生。讲完之后,让学生自由提问,德国学生很踊跃,问题一个接一个,比如:  上海的自来水可以直接喝吗?为什么味道跟德国不一样?  管网为什么存在二次污染?为什么政府不全部进行更新?如果很贵,到底有多贵,你能估计一下上海给水管网全部更新的费用吗?  海洋漏油污染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吗?目前是否有好的机械设备,能对油水进行快速分离?  化学处理是不是存在长期生态风险? …… 总之,感觉德国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知识面也广。 相比之下,国内的中学生(高中生)比较内向,不敢提问。 一直以为90后的学生应该比较活跃,提问应该很有热情,现在看来,中国的教育体系从根上还是有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还是乖乖孩子,真是令人担忧啊。 转载请注明出自中美环保科技交流论坛 http://www.cespn.net/bbs/ ,本贴地址:http://www.cespn.net/bbs/viewthread.php?tid=11882
个人分类: 转载信息|2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游记】前世五千次的回眸3——我的临时舍友
热度 4 cutefay 2011-10-10 23:29
我在京都的时候,我的屋子有四个床位,但一般是2-3个人住。我基本上是每次最早出晚归的人,所以我回去的时候一般舍友都睡觉了,见过面的只有三个。 第一个见过面的是我第一天到青年旅舍时见到的一个英国的女子,我会对她有印象是因为当天晚上我们好多人围着桌子聊天,其中也有她,后来第二天一早她就离开了旅舍。她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情节是:我本来在客厅上网,后来去卧室拿个东西,只见她在收拾行李,把所有的行李放了一地。她看到我进屋了,就对我说:“Sorry,Here isoccupied by me”(大概是这个吧,有些忘记了。)我一听,立刻感叹道,人家英国人说英语就是地道,若是换成我,我肯定会说“Sorry,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之类的,想不到用“occupy”这个词。 第二个见过面的也是我第一天到青年旅舍时见到的一个女子,她是个日本人,不怎么会说英语。她也是第二天一早就走了。我对她印象最深的是,她本来都跟我们说她要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又回来了(可能忘记拿什么东西了),她用日语跟我说:“我回来了”。而我呢,虽然不懂日语,但是日语的“我回来了”是我仅会的那十几个日语短语中的一个,并且经常在日本动画片中听到这个短语。当我听到日本人说这个句子的时候,我就特别高兴。 第三个见过面的,也是我印象最深也聊的最久的,是我最后一天晚上在这个旅舍时见到的一位台湾女孩。我们俩是用中文聊天,所以聊得更投机。并且这天晚上我那个屋子就我们两个人,于是两个人聊到很晚。那个台湾女孩说,她是刚从澳洲到这边来的。她在澳洲打工了一年,准备回国,回国之前先来一趟日本游玩,再回台湾。她说,她去澳洲打工,主要是边打工边旅游,并且可以学好英语。澳洲给台湾人这种可以边打工边旅游的权利,所以台湾有很多人去澳洲打工,签证比较容易。她说她在澳洲当过餐厅服务员,还在农场里打工,后来觉得澳洲也没什么好玩的,就想回台湾。她说她想回台湾考公务员。我很欣赏她的这种潇洒。我想,或许,因为他们台湾人不像大陆人这样需要活得这么累吧,所以她才可以去潇洒地体验人生。如果换成一个大陆人去澳洲打工,肯定想的不是用打工的钱去旅行,而是把钱攒下来,因为在国内生存赚钱太不容易了。 日本消费很高,我们俩还讨论在日本旅游怎么样更省钱,到哪里去玩更好玩之类的,我把我的游玩攻略告诉她,她也是一个特别容易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她听说了我的游玩攻略后很兴奋,第二天就按照我的攻略去游玩了。我的这套游玩攻略有一部分是第一天我在东本愿寺遇到的那个很像周星驰的台湾人告诉我的,我又告诉了另外一个台湾人,也有点“报恩”的味道,呵呵。 • 【日本游记】那些穿和服的日本女子 • 【日 本游记】在日本体验交通情况 • 【日本游记】日本奈良可爱的鹿 • 【日本游记】感想:精神文明是与物质生活水平成正相关的 • 【日本游记】前世五千次的回眸3——我的临时舍友 • 【日本游记】京都的防灾减灾体验2---地震体验与灾害报警方式 • 【日本游记】京都的防灾减灾体验 1 • 【日本游记】日本的青年旅舍 • 【日本游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2、青年旅舍的家庭谈话 • 【日本游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1、热情健谈的台湾人 • 【日本游记】日本和韩国人也对长发感兴趣 • 【日本游记】起初的无助 • 【日本游记】序
个人分类: 游记|4994 次阅读|10 个评论
青藏印象(11)——阿尔金山之阿雅克库木
热度 5 李万春 2011-10-10 12:43
青藏印象(11)——阿尔金山之阿雅克库木
阿雅克库木是阿尔金山保护区内最大的湖泊,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实测最大水深24米。 继续感谢YB,老LIU,小WANG......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93 次阅读|13 个评论
新加坡印象之南洋理工大学(NTU)(一)
niwei1020 2011-10-6 02:39
新加坡印象之南洋理工大学(NTU)(一)
初来南洋理工大学( NTU ),有几点印象(个人暂时观点,待更新, 20111006-3:00 ): 插图见附件 1、 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植物繁茂。乔木上往往寄生或共生着藤蔓或苔藓等其它小型植物。 2、 发达的地表及地下排水系统。 3 、校园地势高低起伏、建筑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整洁的校园环境与良好的卫生习惯、充沛的雨量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是分不开的。 4、 建筑物顶棚植物覆盖,践行新型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思想。 5 、建筑多是链接在一起的群组式建筑,类似‘脊柱( Spine )’或‘树枝或星形( - 聚合物, Dendritic )’,这或许是一种对多雨的适应结构,类似于寒冷地带对温度的适应。无怪乎建筑物的名称都是 1.1 、 1.2 如此这般(这是一号主楼的子建筑或支建筑)。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建筑物的楼层命名也成了难题,传说以校长办公室作为参照标,低于此的为 B (负)层;当你对地面上的楼层被称为负 1 、负 2 甚至负 3 、负 4 时就要淡定了,因为你所在建筑物地势过低或掩映在沟谷里。 6、 多乘校内公交或开私家车,很稀罕看到单车。 7、 浓浓的中国情,校训‘自强不息,力求上进’也颇为耳熟。 8 、勤劳、简朴、低调的新加坡人。这里的物价跟国内差不多,但温带水果比较贵,相比新加坡的高收入,算是很便宜的了。饭菜丰富而精致,吃一份盖饭甚至可以点七八种菜品(师傅用鸡蛋大小勺盛菜),这在国内难得一见。 9 、新加坡对随意横穿马路( Jaywalking )处罚是严厉的,但在校园里只要你踏上甚至靠近斑马线,机动车就会停在那里等你通过。 10 、鸟类和人是和谐共处的。但热带雨林丰富的物种也造就了硕大的蟑螂、壁虎和厌人的蚂蚁。经常见到拇指大的蟑螂在屋子里散步,虫子经常晚上不定时叫人起床,这是奇特的经历之一。
4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丽江(2):热闹的古城与老纳西人的无奈
热度 7 hujunping 2011-10-3 01:03
印象丽江(2):热闹的古城与老纳西人的无奈
印象丽江( 2 ):热闹的古城与老纳西人的无奈 电影和电视这些大众媒体让丽江古城的小客栈变得名声鼎沸,这其中包括“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还有新近在《非诚勿扰》上刚寻找到准掌柜的朱琳的客栈(据说在束河古镇)。两个月前在逛丽江古城闹市时,虽然见到了“一米阳光”的店牌,但局促于有限的时间,在大爱和小爱权衡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在广阔的街道四处走走看看,以代替在特有的小空间去寻觅影片中的痕迹。 “来丽江开家客栈,来丽江发发呆”,这是听到当地同仁所说的最有特色也最吸引人的一句话。来到一个地方只为发呆,天哪,现代人都是如何快节奏地过着日子。又曰,发呆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据说,四方街是从古代就非常热闹的地方。到如今,它的周边全都热闹起来了,分不出彼此。 商业店铺 销售民族制品的店铺很多。织物的店铺占据了大半。 一家小小的音乐店,小姑娘在演奏,注意那不是凳子,是什么乐器呢? 民族服饰店,若干类似的摩梭系列店铺 发现了一个东巴纸张的店铺,比较有特色。这里的纸张是用某种树皮制作而成。在店铺的后庭就有制作纸张的工具。我走入店中,店老板耐心地给我讲解制作纸张的方法。虽然我最后也没有购买,他还是很客气。 东巴纸坊 东巴的象形文字,传递着美好的祝愿。 一见钟情、心心相印、一生相恋。。。。。。 云南十八怪,听起来还是很奇怪的。有很多地方的小吃。 看看,到底奇怪否? 看来,还不止十八怪,对比前一张照片,数量继续增长! 商业味浓了,这是很多人的感叹。但这也比不上一位老纳西人的无奈来得深沉。载我们到处转转的有两位同仁,其中有一位是纳西族人。在那繁华的街道中,某个商业店铺的房产所有人就是他。虽然旅游业的发展让他手头的钱更多了,他还是很向往那消失的值得珍惜的三样东西。 消失的第一样,是原古城的水系 。他说,以前城中居民就是饮用这从门前流过的渠水。纳西人从小就受长辈影响,绝不往水渠中扔垃圾或弄脏水。这有他们的民族信仰在其中。而如今,水小了,虽然看似清澈,但已经不能饮用。 标志性大水车,如果伙伴走丢了,到这里等,绝不会错过 消失的第二样,是原古城的庭院。 原来的庭院家家户户都种满了鲜花。现如今租人用作商铺,不得不遭到改造,难以见到当初的模样。 消失的第三样,是原古城的宁谧。 这位老纳西人还记起,以前在夜幕降临之后,家家户户的老奶奶就坐在门口纳凉谈天。现如今,喧闹的街道已经不适合住家,以前的纳西人都纷纷从老城区搬了出来。但是他们都还想回到从前。 但这位老纳西人说,他二十几岁的儿子说现在也没有什么不好啊。话虽如此,但总觉得遗失了什么。
个人分类: 生态之切|738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夜游大连印象
热度 3 李丕鹏 2011-10-2 21:41
夜游大连印象
3397 次阅读|3 个评论
印象丽江(1):泸沽湖
热度 4 hujunping 2011-10-2 15:39
印象丽江(1):泸沽湖
印象丽江( 1 ):泸沽湖 【序幕,北京】 清晨,走在我居所旁边的昆玉河畔,阳光透过婀娜的柳树撒下斑驳的树影,仰头看看瓦蓝的天,顺着潺潺的流水望向远方,周边的一切节奏仿佛都慢了下来,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油然而生。国庆长假,正是旅游的好时节。河道里,不时开过来一艘艘的游船,水声轻轻拍打着船沿,我猜想这大概是通往颐和园方向的吧。每每看到坐在船上的男女老少,我常会置换了位置,想象自己是那游客中的一员,好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包括岸上悠闲踱步的我,尽管我本身可以忽略在这北京金秋的宜人景色和气候之中。 长假来到的时候,往往是我宅在家里的日子。我喜欢悠闲地过着假日,在暖暖的阳光下随意地翻上一两页小书。看到博友们在秀各地的景色,这些都是他们马不停蹄奔波的所得,却无私地分享开了。现在有了相机,到了风光宜人的地方,很多人首先做的不是将自己完全融于其中,而是想把它们都从立体变成了平面的照片,尔后回去再慢慢看。这也是信息时代和快节奏生活的无奈吧。 唐僧了这么久,该切入正题了。丽江,这两个字对于旅游者的含义,绝对是倾心向往的代言。话说,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拍下的丽江,会不会有一千个模样呢?两个月前,我置身于其中,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象丽江。 【镜头回转,丽江】 到了丽江,我们的首站并非名声远播的丽江古城,而是泸沽湖。泸沽湖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在青山环抱之中。通往泸沽湖的山路盘旋,“十八弯”的说法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 山路十八弯 路过金沙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可是这一段的金沙江是宁谧的。不变的是那金黄的颜色。 宁谧的金沙江 经过 6 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夜幕就要降临,我们只有在第二天才能见到泸沽湖的真实面目。到了泸沽湖,有没有走婚啊?您可能要问了。导游小陈告诉我说,走婚对于摩梭人来说,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随意。首先要两情相悦,然后要得到德高望重的老祖母的同意。而新一代的摩梭人,特别是受教育程度高的摩梭人,都倾向于现代婚姻制度。 第二天的气候是清爽的,午后却飘起了小雨。废话少说了,直接看景。 在很多摄影大牛看来,此图太低落了泸沽湖的美景。而对于我,则是我的最爱。照片中央的那条白色的水面,仿佛成了“水上飘”的一条银丝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仙降凡尘。 导游小陈告诉我,“泸沽”的含义就是“母亲”的意思。美如仙境的地方,流传着一段感恩的传说。这个湖的名称是摩梭人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拯救了摩梭人的祖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487446.html )传说中,那穷苦的放羊娃、舍身割肉的大鱼、贪念的人,勇敢机智的母亲,还有那救命的“猪槽船”,动态的场景一页页从头脑中飘走,恍若梦境。 景区的管理人员告诉我说,泸沽湖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希望她的水一直是那么清,那么绿。 白色的是水草的花朵,别误会!
个人分类: 长河之石|3869 次阅读|7 个评论
梓园路文化印象
李丕鹏 2011-10-1 15:49
梓园路文化印象
2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恩施大峡谷印象
罗帆 2011-10-1 15:17
恩施大峡谷印象
今天是国庆节,祝各位博友节日快乐、心想事成! 祖国山河美丽如画,湖北的山水也不赖!我将上传一系列博文,与大家分享恩施大峡谷之美,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 8 月 13 日 清晨,同事们一起从利川乘车前往恩施大峡谷。 据网络介绍, 大峡谷 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 板桥镇 境内,是 清江 大峡谷的一段。峡谷全长 108 公里 ,其中百里绝壁、千丈瀑布、独峰傲啸、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美不胜收,主要有大河扁、大小 龙门 、云龙河瀑布、前山绝壁、 马寨 绝壁、朝东岩隧道、车坝水库、罗针田农庄、天楼地枕电站、 铜盆水森林公园 、屯堡至 大龙潭 清江漂流共 11 个景区。除了河小峡谷大,最大的景观特色是两岸典型而丰富的 喀斯特地貌 。有天坑、地缝、天生桥,还有 溶洞 200 多个;有层层叠叠的峰丛,还有近乎垂直于峡谷的大断崖。 临近大峡谷,车窗外山峦起伏,造型奇特。把车留在停车场,我们排队换乘景区的旅游巴士。站在阳光棚下候车,太阳在头顶高照,热汗直流。 乘巴士沿盘山公路迂回而上,大峡谷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摄人心魄,令人兴奋不已。 大峡谷第一印象 从候车棚远眺峡谷绝壁 透过车窗望空中栈道 峡谷雄姿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3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回母校印象
热度 3 李丕鹏 2011-9-30 19:46
再回母校印象
在南京开会之余,回到南大和同学欢聚!很巧,都在鼓楼校区!等待同学办公之时,在其办公楼附近重温昔日步迹!真乃物是人非……
3059 次阅读|6 个评论
走马观花普林斯顿大学印象(一)
热度 1 黄安年 2011-9-28 09:19
走马观花普林斯顿大学印象(一)
走马观花普林斯顿大学印象(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9 月 27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普林斯顿大学是我久已向往的走访学校, 以前几次新泽西之行均与普林斯顿大学失之交臂。 9 月 25 日我们专程看望住在 Plainsboro NJ 的袁清教授夫妇, 他们的住地临近普林斯顿大学, 行前,我向袁教授提出了希望走访普林斯顿大学的意向, 他欣然为我们安排了走访普林斯顿大学之行。 25 日上午 10 时许 , 我们一行 6 人自 Danbury , CT 抵达了 Plainsboro NJ 的袁清教授夫妇住地,中午在附近一家自助餐馆 (Supper Star East Buffet) 用餐。 12 : 40PM—3 : 40PM 在 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参观。袁清教授夫妇全程陪同并仔细讲解。袁清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的常客, 经常在图书馆内查阅资料 , 还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活动。这里的学术气氛十分活跃。他告诉我这里的学术活动研讨问题相当的深入 , 讲座开始前主讲人向与会者散发讲授提纲 , 有专门评议人对学术报告进行评议,主讲人进行答辩,还有与会者的提问与主讲人的互动。 我们在具有 355 年悠久历史和浓重文化气息的校园漫步,深感一所学校的建设没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要想达到这样的历史文化气氛是不可能的,也是仅仅依靠网络所不能实现的, 网络文化具有当代气息但是难以真实体现历史文化气息。 我们重点参观了该校的主图书馆,馆内有杜勒斯的档案文献资料等,及各类馆藏图书资料 , 在图书馆进口处 , 还有专门为儿童设立的阅览和活动室,阅览室里还高挂着三个大红灯笼 , 有着浓厚的气息,这是一般大学所没有见到的。我们接着参观了气势不凡的可容纳上千信众的哥特式教堂。随后详细参观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其中有许多中国古代的珍贵文物,一所大学终年免费开放如此丰富的馆藏艺术品 , 实在难能可贵。在参观了艺术博物馆后 , 我们来到了原校长官邸, 现在则是教授餐厅,再往前是名扬四海花海丛中的喷水池, 据说这里的百花足有二三百种。 最后我们来到东亚图书馆, 仔细看了开架杂志和图书, 老吕仔细查阅了图书观所藏的红楼梦的研究图书 , 我则注意了馆藏美国问题的研究图书。看来 , 即使普林斯顿大学东亜图书馆所收集到的中国图书也是相当有限的。随着图书馆面积的限制和纸质量图书的不断扩大,学校图书经费的有限,图书的开架已经到了极限,如果不对开架内容及时调整并采取目录检索和轮流开架相结合的方法,恐怕难以满足阅读要求。袁清教授告诉我们,外校学者可以通过办理阅览证, 在图书馆里自由阅读,但是不能借出。离开了东亜图书馆,我们来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大楼, 据说北大王缉思教授 10 月将在这里有次学术讲座。 这里的中国留学生很多 , 我们参观时就遇到两位来自东北大学读博的学生。我们参观的仅仅是学校很小的一部分 , 主要是涉及人文和图书馆的研究机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普林斯顿大学。 照片(一) 26 张 , (二) 18 张, 均为即时拍摄的。 ***************** 普林斯顿大学 baikeViewInfo={id:"20708",editable:"true",title:"普林斯顿大学",expIndex:"0"}; 求助编辑 百科名片 普林斯顿大学校徽 普林斯顿大学(英语: Princeton University ),又译普林斯敦大学,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 常春藤盟校 之一。学校于 1746 年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镇创立,是美国殖民时期第四所成立的 高等教育 学院,当时名为 “ 新泽西学院 ” , 1747 年迁至新泽西州, 1756 年迁至普林斯顿,并于 1896 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 中文名: 普林斯顿大学 外文名: Princeton University 校训: Dei sub numine viget 创办时间: 1746 年 现任校长: 雪莉 · 蒂尔曼 知名校友: 约翰 ·F· 肯尼迪 詹姆斯 · 麦迪逊 所属地区: 美国 新泽西州 目录 学校简介 本科阶段 地理位置 发展历史 学校校训 经济援助 文化传统 校园观景 住宿学院 美术博物馆 学校图书馆 学校荣誉 师资和教学质量 社会评价 著名校友 著名教授 出自该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化学奖 经济学奖 文学奖 和平奖 物理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专业设置 本科 研究生 学校简介 本科阶段 地理位置 发展历史 学校校训 经济援助 文化传统 校园观景 住宿学院 美术博物馆 学校图书馆 学校荣誉 师资和教学质量 社会评价 著名校友 著名教授 出自该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化学奖 经济学奖 文学奖 和平奖 物理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专业设置 本科 研究生 展开 bk.view.catalog().start("0"); 编辑本段 学校简介   普林斯顿 ( Princeton, New Jersey )是美国东北部城市新泽西州著名的大学。 普林斯顿 地处纽约和 费城 之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都市。小城位于新泽西州西南的特拉华平原,面积约为 7 平方公里,东濒 卡内基 湖,西临 特拉华河 。普林斯顿的景色幽雅,四周绿树成荫、绿草丛丛,清澈的河水环绕着小城静静流淌;普林斯顿人口约为 3 万,大多市民生活富裕;小城交通方便,距离纽约和费城只需大约 1 小时车程,加上小城恬静而又安详的生活,浓浓的文化氛围笼罩下的贵族气息,使普林斯顿成为美国上层人士青睐的居住地。   美国独立战争在这里赢得第一次胜利 . 爱因斯坦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 22 年时光 . 它记录了 博弈论 大师 纳什 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 爬满 常春藤 的哥特式校园 , 永不停歇地讲述着 美丽心灵 的故事 . 它是美国政治家的摇篮 , 从这里走出了两位 总统 和 44 位美国州长 . 这里曾经盛开文学界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 当代最著名的大诗人艾略特在此冥想玄思 , 它是驱动人类前进的原动力 ,33 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众多华人学术精英 , 在这里为人类文明注入了重量级的资本。 普林斯顿的学生都必须遵照被称为 “ 荣誉规章 ”(''Honor Code”) 的学术诚信的政策。这条规定需要学生写一份书面保证,保证对所有的书面作业既没有剽窃也没有违反其他道德规范。写下这份保证表示签署的学生已经理解这条政策的 “ 双向责任 ” :自己绝对遵守,也向校方报告任何其他学生违反这条政策的现象。因为 “ 荣誉规章 ” 的存在,普林斯顿的考试没有校职工监考。违反 “ 荣誉规章 ” 的学生会遭到最强烈的处分,包括短暂的禁闭以及经常性的开除。可喜的是,尽管无人监考,处分并不经常被使用。   普林斯顿 的校址方圆 2.4 平方公里,风景优美。校内有很多后哥特式的建筑,大多数都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修建的。 Nassau Hall 是校内的主管理楼,建于 1756 年,曾在 1783 年间短暂地被作为 国会大厦 使用。校园内一些现代的新建筑有一些是 罗伯特 · 文图里 、 Hillier Group 、德米特里 · 波菲里奥斯和弗兰克 · 格里设计的。校内还有很多雕塑,包括亨利 · 穆尔 ( 例如 “ 椭圆上的斑点 ” ,被戏称为 普林斯顿大学 “ 尼克松的鼻子 ”) 、克莱门特 · 米德穆尔 ( 暴发户 II) 和 亚历山大 · 考尔德 (Five Disks: One Empty) 的作品。校园的中间是自 1830 年左右修建的 Delaware and Raritan 隧道和可以划船的卡内基湖。   普林斯顿大学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大学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收到了将近一百亿美元,来自校友会的源源不断的捐款和一些投资专家的努力。普林斯顿将不少钱花到了为校艺术 博物馆 购买藏品上,包括 莫奈 、 Andy Warhol 以及其他名 画家 的作品。   大多数普林斯顿学生都住在校内的学生宿舍里。一、二年级学生住在 住宿学院 里,年长学生可以选择住在校外,但是这样的学生不多,因为当地的房租和地价都非常高。 本科 阶段的社会活动包括一系列的 “ 饮食俱乐部 ” ,这种活动对高年级学生也开放。这种学校活动的功能和其他大学的联谊会类似。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内有 5 个大小不同的戏院及许多 戏剧 团体,有管弦乐队、合唱队、 爵士 歌舞团、歌剧院、礼拜团乐队、唱诗班、福音演奏组;学校有 38 个体育代表队,几乎一半以上的 本科生 参加校际体育比赛;学校有 200 多个 学生组织 ,一份学生报纸 普林斯顿日报 ,一个 WPRB 学生无线电台。   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学生并不仅仅依靠成绩,要看学生的能力与潜能,各种学术与非学术的兴趣,特殊技能与天资、经验、抱负和背景等因素都会纳入它的考察范围。学校评价优秀学生的指标有 4 项:头脑质量,包括智商、学习能力、创造力等;品格质量,包括责任感、价值观、判断力等;为学校作出贡献的能力;未来在本专业和社区起领导作用的潜力。学校的申请期限为每年的 1 月 2 日以前。    1869 年,普林斯顿和罗格斯的校队之间进行了历史上第一场各 普林斯顿大学 个校队之间的 橄榄球 比赛,普林斯顿队以 4 比 6 败北。普林斯顿与 耶鲁 之间自 1873 年以来的对抗是 美国历史 上第二悠久的。近来,普林斯顿的男子 篮球 、男女长曲棍球以及女子赛艇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来自普林斯顿的 American Whig-Cliosophic 辩论队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这个辩论队是美国议会辩论协会的成员之一,也曾经主办过世界大学辩论比赛。   普林斯顿大学的现任校长为雪莉 · 提尔曼。    2008 年最新统计全美排名为综合第一。 编辑本段 本科阶段   深受老牌名校威廉玛丽学院的荣誉制度影响,普林斯顿大学也传承了这项伟大的制度,普林斯顿大学 的本科学生都要签署被称为 “ 荣誉规章 ”(“Honor Code”) 的学术诚信的保证。这条规定需要学生写一份书面保证,保证对所有的书面作业既没有剽窃也没有违反其他道德规范。学生们在每一次考试都被要求写下 “ 我以我的人格保证我没有在这次考试中违反荣誉规章 ” 的誓言。这份规章带有第二份义务:在入学考试的时候,每个学生保证在看到别的学生舞弊时向学生维护的荣誉委员会报告。由于这个规章,普林斯顿大学考试无人监考。违反 “ 荣誉规章 ” 的学生会遭到最强烈的处分,包括短暂的禁闭以及经常性的开除。可喜的是,尽管无人监考,处分并不经常被使用。课外作业不在荣誉规章的管辖范围内,但学生也经常需要在作业上写下绝无作弊行为的保证。 (“ 这份作业完全代表着我自己的努力,也不违反学校的任何规章。 ”) 普林斯顿大学 大多数普林斯顿学生都住在校内的学生宿舍里。一二年级学生住在住宿学院里,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住在校外,但是这样的学生不多,因为当地的房租和地价都非常高。 本科阶段的社会活动包括一系列的 “ 饮食俱乐部 ”(eating clubs) ,这种活动对高年级学生也开放。这种学校活动的功能和其他大学的联谊会类似。   普林斯顿的录取过程极其严格。根据《大西洋月刊》 (Atlantic Monthly) ,普林斯顿是全美在录取上第二严格的大学,仅次于 麻省理工学院 。申请攻读普林斯顿的本科需要提供: ( 中学 ) 成绩单、推荐信;对于海外学生,还需要托福成绩以及申请 研究生 时需要的 GRE 成绩。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学生时并不仅仅参考成绩,要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潜能,对各种学术与非学术领域的兴趣,特殊才能与天资、处事经验、人生抱负和家庭背景等等因素都会被纳入它的考察范围。校方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指标有 4 项:头脑质量,其中包括智商、学习能力、创造力等等;品格质量,其中包括责任感、价值观、判断力等等;为学校作出贡献的能力;以及未来在本专业和社区中起到领导作用的潜力。普林斯顿录取学生按照不看家庭经济状况,只看各方面成绩的规则来选择学生。普林斯顿很爽快地用收到的捐款把贫困学生无法支付的学费都减免而不像其他大学强加学生背上沉重的贷款包袱。普林斯顿在 2001 年成为了全美第一所 “ 无贷款 ” 的学校。尽管有这些规定,普林斯顿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同档次学校中在文化上最保守和传统的。但是,多数学生还是在大选中将选票投给了民主党。为了改变这种整体上的印象,普林斯顿已经强制性地追求多样性。普林斯顿是 Davis United World College 基金的成员之一,来自这个基金的国际学校都可以根据需要获得这项基金的援助。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 Princeton University(NJ) )位于 美国 新泽西州 的 普林斯顿 。它是美国殖民时期第四所成立的 高等教育 学院。 1746 年在新泽西州的 Elizabeth 创立,当时名为 “ 新泽西学院 ” 。学校 1756 年 搬迁到普林斯顿时名称仍未改动。一直到 1896 年学校才正式更名为 “ 普林斯顿大学 ” 。它是英属 北美洲 部分成立的第四所大学。虽然它最初是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是现在已经成为非 宗教 大学,对学生亦无任何宗教上的要求。这所大学提供两种主流的本科学位:文学士学位和工学士学位。普林斯顿保有浓厚的欧式教育学风。创立 宗旨 上强调训练学生具有 人文 及科学的综合素养。 编辑本段 发展历史   由曙光长老会创立的普林斯顿大学 原本是为培养长老而建立的。起初校址设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镇,校长为乔纳森 · 迪肯逊,原校名新泽西学院 ( 有人提出以当时的 省长 乔纳森 · 贝尔切命名,但被否决 ) 。 新泽西 学院第二任校长是老阿伦 · 布尔,第三任是 乔纳森 · 爱德华兹 。 1756 年,新泽西学院迁到了普林斯顿。    大学宿舍 从 1756 年的迁址到 1803 年 Stanhope Hall 建成,整个学院唯一的建筑便是 Nassau Hall ,为英王 威廉三世 命名为 House of Orange-Nassau 。 美国独立战争 期间,学院被双方占领,许多建筑都被大规模地损坏。 1777 年一月进行的 普林斯顿战役 被证明是对于乔治 · 华盛顿 将军 以及他的士兵来说关键的一战。两个普林斯顿人签署了 独立宣言 。在 1783 年夏,大陆 会议 在 Nassau Hall 举行了会议,会议决定普林斯顿为国家 首都 。普林斯顿的首都位置持续了四个月。在 独立战争 中,华盛顿将军为从 英国 侵略者手中将其夺回,向 Nassau Hall 发射了猛烈加农炮火,而饱受蹂躏的 Nassau Hall 奇迹般地存活下来; 1802 年和 1855 年的两次大火又将 Nassau Hall 仅存的残壁烧毁。由约瑟夫 · 亨利 · 拉特罗布、约翰 · 诺特曼以及约翰 · 威瑟斯普恩重建的 Nassau Hall 与 罗伯特 · 史密斯 设计的原作相比,有了很多改进也宽敞了很多。几个世纪以来, Nassau Hall 的角色从多功能建筑、 办公楼 、宿舍、图书馆,到专用的教室,一直演变到今天的行政大楼。 ( 请参看 Princeton Companion )    普林斯顿神学院 于 1812 年从普林斯顿大学分离,因为长老们希望能 普林斯顿大学的建筑像童话中的古堡 有更多的 神学 培训,而教师与学生们希望的恰恰相反。此举减少了学生数量,也在一段时间内减少了来自外界的支持。大学和 神学院 目前由于共同的历史和共享的资源而有着非常愉快的合作。   普林斯顿大学在詹姆斯 · 麦考士在 1868 年成为校长之后变得停滞不前。在他作为校长的二十年间, 课程 被无谓地检查,科学课程的扩展被限制。麦考士还监督了一系列 哥特复兴 风格建筑的兴建。 ( 请参看 Princeton Companion ) 。校园中的 McCosh Hall 就是以麦考士命名的。 1896 年,为了表示对所在地的尊敬, 新泽西学院 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同年,学院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也正式变了一所大学。在伍德罗 · 威尔逊任校长期间,普林斯顿新增了一个讨论研究课程,叫做 “preceptorial”(1905 年 ) 。这个在当时很特别的概念以一个更个人化的小组学生与教师讨论的方法替代了原有的大教室课程。    1930 年,并不附属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等研究院在普林斯顿成立,也是全国第一所给 学者 研究的住宿学院。爱因斯坦是研究院第一批 教授 之一。可以说,整个 20 世纪就是一个全世界各地学者、 研究员 和企业从世界各地流入普林斯顿的过程。    1969 年,普林斯顿大学开始录取女性本科学生。在 1887 年,普林斯顿其实已经在当地的 Evelyn 街和 Nassau 街开办了名为 Evelyn 女子学院的姐妹学校,大概在 10 年之后关闭。多年后,校方决定吸收 女生 ,并致力于将学校办得对女性更加友好。在 1969 年四月,当普林斯顿发出录取通知书时,这些计划尚未完全实现。普林斯顿的 5 年男女同校计划拨款七百八十万美元,计划在 1974 年吸收 650 名女生。最后, 148 名女生,包括 100 名 1 年级女新生和一些其他年级的女生,在 1969 年 9 月 6 日媒体的关注和审视中进入了普林斯顿的校园。 普林斯顿大学 作为一所著名的综合性 私立大学 ,普林斯顿拥有著名的教授学者、排位美国前 5 名的 校友 捐赠金额、藏书 450 万余册的 计算机 化的现代图书馆,还有一个计算机中心、一个艺术博物馆,一座教堂和相当数量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学校建有 等离子体 物理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约翰? 诺曼 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等主要科研机构和建筑学院、 工程技术 和应用学院、 威尔逊 公共及国际事务学院等研究生院。   在 “ 常春藤 ” 盟校中,普林斯顿大学学生人数不多,目前在校学生人数约 6400 人,其中本科生约 4600 人,研究生约 1800 人。学校的学生来自全美 50 个州和 55 个国家,其中海外学生占 5% ,他们主要来自加拿大、 中国 、新加坡、英国和 德国 ,学校拥有教师约 620 余人。   普大分为大学生部和研究生部,共有 4 个学院:新泽西学院、工程和应用科学院、建筑和 城市设计 学院、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 32 个系为: 人类学系 、艺术与考古学系、天文学系、 生物 化学系、 生物学 系、化学系、古典文化系、 比较文学 系、东亚研究系、经济学系、英 语系 、地理学系、德国语言与文学系、历史系、数学系、分子生物学系、 音乐 系、近东系、 物理系 、哲学系、政治系、心理系、宗教系、 罗马 语系和语言与文学系、 斯拉夫语系 的语言与文学、社会学系、统计学系、化学工程系,民用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 系、电机工程系、机械与航空系。还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国际关系两个专业学院,相当于系。   普林斯顿大学最引以自豪的是本科生教育,学校师生比例为 1/6 ,在全美的 大学里 很少见,由于学生人数不多,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来关心学生的作业。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可以攻读两种学位:艺术 学士 和工程科学学士。前者授予主修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 的学生;后者授予主修 工程技术专业 的学生。    教学楼 导修制是普林斯顿大学教学的一项特色,学校大部分基础课程都是在 100 至 150 人的 大礼堂 内上课,但每个星期学生们都参加 10 至 15 人的小班,由教授或是助教带领,复习一 周来 所学的课程,这些由助教或教授带领的讨论,给学生们更大的空间去理解课堂所学的理论。学校的教育特点是本科生需要做独立研究工作。所有的艺术学士候选人必须完成一个独立的初级报告项目,以及一个高级 论文 ;工程学科 硕士 候选人要完成初步的独立研究工作,而且也要写一高级论文。 编辑本段 学校校训   普林斯顿大学 的校训为 “ 她因上帝的力量而繁荣 ” (Dei Sub Numine Viget) 。毕业校友中有州长,有 好莱坞 明星和两位美国总统。著名的 相对论 提出者 爱因斯坦 亦曾于此任教并从事高等研究 .    亚历山大楼 课程设置   普林斯顿提供两个主要的本科课程:艺术学士 (A.B.) 与科学和工程学士 (B.S.E.) 。按照传统, 人类学 课程学生可选讨论研究课程或者一周两次的课程,以及一个另外的讨论研究课程,叫做 “preceptorial” ,简称 "precept" 。这个系统由时任普林斯顿校长的 伍德罗 · 威尔逊 指定。为了能够毕业,艺术学士的学生必须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以及一到两份独立的研究报告,被称做 “ 初级论文 ”("junior papers") 。他们还必须完成一个两个学期的外文学科。科学和工程学士学生必须完成一个严格的科学和数学课程以及最少两个学期的独立研究。   普林斯顿提供研究生的 学位 ( 特别是博士学位 ) ,在很多学科都是最优秀的专业;包括 数学 、 物理 、 经济学 、 历史 和 哲学 。但是,不像其他大学,普林斯顿并没有广泛的研究生研究学院 -- 比如,普林斯顿没有法学院或者 商学院 。普林斯顿最有名的专业学院是伍德罗 · 威尔逊公共和国际关系学院,创建于 1930 年,原名为公共和国际关系学院, 1948 年改为现名。普林斯顿也提供工程和建筑学的研究生课程。 编辑本段 经济援助   卡尔 · 伊坎( Carl C. Icahn )实验室普林斯顿大学在普林斯顿评论( Princeton Review )(虽然名称和普林斯顿大学似乎有关,其实两者毫无联系)的评比中被评为最上得起的大学之一。 2001 年,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第一所完全没有学生贷款的大学,普林斯顿扩展的计划在 3 年前就确定了以不要偿还的 经济 援助代替贷款。之后校方又作出了一系列举措:在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的前提下录取国际学生;把家庭房产的价值从计算学费的公式中去除;减少学生储蓄的贡献比例;并把校方对中低收入家庭学生暑期存 款的期望值降低。   普林斯顿大学还被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和普林斯顿评论两家媒体评为有贷款负担的 毕业生 最少的学校。普林斯顿的经济援助 办公室 估算本科生毕业时平均要背负 2360 美元的贷款,而全国各个大学的平均值约为 20000 美元。统计数字显示, 2009 届的班级中将有接近 60% 的有收入学生会接受某种形式的经济援助。   普林斯顿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是每年的 1 月 2 日。经济援助优先申请于每年的 2 月 1 日截止,由于学校资金充裕,所以提供的奖学金甚是诱人:一般可申请到的助学金为 13800 美元。普林斯顿大学每学年的学杂费约为 33000 美元,住宿和伙食费需要 7206 美元,其中不包括假期 费用 。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卡内基湖湖畔的划船中心 1869 年,普林斯顿和罗格斯的校队之间进行了历史上第一场各个校队之间的橄榄球比赛,普林斯顿队以 4 比 6 败北。普林斯顿与耶鲁之间自 1873 年以来的对抗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悠久的。近来,普林斯顿的男子篮球、男女长曲棍球( Lacrosse )以及女子赛艇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来自普林斯顿的 American Whig-Cliosophic 辩论队是 世界 上最好的之一。这个辩论队是美国议会辩论协会( APDA )的成员之一,也曾经主办过世界大学辩论比赛( 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s )。 编辑本段 校园观景    亚历山大 会堂拥有世界一流音响效果的 音乐厅 。图为会堂正面的拉丁墙。普林斯顿处于纽约和费城之间,是一座富有特点的乡村 普林斯顿大学 城市。方圆 7 平方公里的小城处在新泽西州西南的特拉华平原,东西方向分别有卡内基湖和特拉华河。河水环绕着的普林斯顿景色幽雅,周围树木繁茂;普 林斯顿人口约为 3 万,市民普遍生活富裕;小城交通方便,距离纽约和费城两大城市分别只需大约 1 小时车程,加上小城的恬静和安详,以及浓浓的文化氛围,使普林斯顿成为美国上层人士青睐的居住地。   普林斯顿的校址方圆 2.4 平方公里。校内有很多歌特复兴风格的建筑,大多数都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修建的。 Nassau Hall 是校内的主管理楼,建于 1756 年,曾在 1783 年间短暂地被作为国会大厦使用。校园内一些现代的新建筑有一些是罗伯特 · 文图里( Robert Venturi )、 Hillier Group 、德米特里 · 波菲里奥斯( Demetri Porphyrios )和弗兰克 · 格里设计的。校内还有很多雕塑,包括 亨利 · 摩尔 (例如他的 “ 椭圆上的斑点 ” ,被戏称为 “ 尼克松的鼻子 ” )、克莱门特 · 米德穆尔( Clement Meadmoore )(暴发户 II )和亚历山大 · 考尔德( Alexander Calder )( Five Disks: One Empty )的作品。校园的中间是自 1830 年左右修建的 Delaware and Raritan 隧道和可以划船的卡内基湖。 住宿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住宿学院是包含食宿功能的一系列建筑,由一、二年级以及一些住宿顾问( resident advisers )居住。每个学院都包括一系列宿舍,一间食堂,其它设施(包括自习室、图书馆、舞台、暗室等等),以及管理人员和有关教师。 普林斯顿目前有五所住宿学院。洛克菲勒住宿学院和玛茜住宿学院坐落于校园西北,两所学院的学院歌特风格建筑由于其代表性经常占据学校宣传品的版面。处在校园中南部的威尔逊住宿学院与 巴特勒 住宿学院,相比起来,要新一些,也是专门为作为住宿学院而建的。福布斯住宿学院位于校园的西南,曾被用做酒店,后来被校方买下用作住宿学院。本来以主赞助商玛格丽特 · 惠特曼,购物网站电子湾 eBay 创始人 ,任 CEO )命名的威特曼住宿学院的 建筑计划在 2003 年末取消。   学院歌特风格的 Cuyler Halls 是普林斯顿的学生宿舍。伍德罗 · 威尔逊曾在 20 世纪初对现有的住宿学院曾提出过改革计划。威尔逊的计划和 耶鲁大学 目前的计划类似, 普林斯顿大学的建筑 : 纳索堂 是一个四年连续的住宿学院。由于得不到理事的支持,这个计划在 1968 年威尔逊住宿学院建立和一系列的饮食俱乐部建立的时候才正式开始。一二年级住宿学院的系统经常成为激烈讨论的题目。未来的计划是建立在威特曼住宿学院的完成的基础之上的。校方提出的威特斯计划( “Wythes Plan” )提出要在未来增加 500 名本科学生,两所住宿学院也会扩建以适应研究生的需要。这些新建计划就代表着威尔逊计划在提出一个世纪之后正式实现。   此外,普林斯顿还有一所研究生住宿学院,名曰研究生住宿学院( Graduate College ),处在比 福布斯 住宿学院更远的校园角落。 克里夫兰塔( “Cleveland Tower” )是这一系列的学院歌特( Collegiate Gothic )建筑中的代表,也是当地一个世界级钟乐队的所在地。 美术博物馆   普林斯顿大学的美术博物馆被建立的目的是给予学生直接,亲密,以及长期的对世界级美术作品的接触和熏陶,也可以对学校美术系的教学和研究做到补充的效果;这也是美术博物馆长期以来的首要功能。 美术博物馆大约有六万件藏品,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品都有收集,并主要集中于地中海、 西欧 、中国、美国和 拉丁美洲 的作品。博物馆有专门的古希腊、 古罗马 的文化遗产收藏,包括陶器、大理石、青铜、以及罗马的镶嵌工艺收藏。这些文物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在安提阿(古 叙利亚 首都 , 现 土耳其 南部城市)的考古挖掘工作。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中世纪 欧洲 的雕塑、金属制品和 彩色玻璃 。西欧的油画收藏包括了从早期文艺复兴一直到 19 世纪, 20 世纪以及现代美术作品的收藏还在扩展之中。   中国美术作品是博物馆的重要收藏之一,包括重要的青铜、坟墓雕像、绘画作品、以及书法;博物馆还有 前哥伦布时期 美术,包括来自于玛雅文明的美术作品。美术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大师印记和绘画作品,还有一个广泛的独创摄影作品收藏。 学校图书馆   普林斯顿校图书馆目前有一千一百万藏书。主要的馆址燧石图书馆 (Firestone Library) 拥有超过六百万册藏书。在燧石图书馆之外,许多独立的学科 ( 包括 建筑学 、 美术 历史、东亚研究、 工程 、 地质学 、 国际关系 和 公共政策 ,以及近东研究 ) 也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传统上,每个有历史的学科都在图书馆有自己单独的研究室,可供本系学生各自参考专业书籍和研究资料。 编辑本段 学校荣誉   在普林斯顿大学 256 年的建校史上,出过不少星光灿烂的人物,对美国的社会文明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从这所学校里走出过大批的科学家、 文学家 和政治家。著名的相对论大师爱因斯坦、数学大师 冯诺依曼 · 阿廷 等都在这里从事过研究。历届 诺贝尔物理奖 得主中,有 20 多位是这所学校的教授。著名的科学家 华罗庚 、姜伯驹、中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 陈省身、 李政道 、 杨振宁 都曾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研究院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还为美国培养了两位总统、有 1000 多名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先后担任过美国国会 参议员 、众议员、 联邦政府 的高级官员,以及州长和州政府的高级官员。由此,普林斯顿大学赢得了 “ 美国政治家摇篮的誉称。而风靡世界的 福克斯 电视台的电视剧《越狱》中,男主角 Michael Scofield 的扮演者 Wentworth Miller ,也是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 编辑本段 师资和教学质量   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是普林斯顿大学 的师资却不亚于全美任何一所一流大学:目前教授中有 7 位 诺贝尔奖 得主, 22 位 麦克阿瑟 学者奖获得者。历史上普林斯顿大学校友中有 31 位校友获得过诺贝尔奖。 1998 年,普林斯顿教授、华裔科学家 崔琦 获诺贝尔物理奖。最近 (2000 年 ) 的一位 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乃是 1968 届硕士, 1971 届 哲学博士 詹姆斯 · 海克曼 (James J. Heckman) 。 1998 年,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将普林斯顿与哈佛的本科教育并列为美国之首。此外,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在一流学术期刊和人文类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人均数量也高居全美之首。普林斯顿大学的师生比例为 1 : 6 ,这样高的比例在全美的大学里是少见的。由于学生人数不多,教授们会有足够的精力来关心学生的作业与发展。 普林斯顿大学 同时普林斯顿大学以重质量、重研究、重理论的传统享誉世界,普大坚持学术至上原则,至今,学校没有开设社会上最热门的学科: 法学 、商学、医学,这与习俗追求以及社会时尚完全不同。普大的任何一个专业在全美大学都是名列前茅,你很难找出有哪个系不够好,她的数学、哲学和物理系尤其知名,历史、英语、政治和经济系也在 学术界 备受推崇。规模巨大的普林斯顿 等离子体物理 研究中心,自 50 年代以来一直得到联邦政府的资助,拥有近 400 名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员和近 4000 万美元的固定经费。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品格的培养,从 1893 年开始实行 “ 诚信 ” 制度,在这里,学生参与的所有书面考试都在诚信制度下进行,即没有老师监考,全凭学生自觉。这种制度是通过所拟订的遵守诚信誓约,使学生们保证对诚实及每次考试的结果负责。学校管理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学校董事会中有 4 名学生代表,校方与学生相互信任。   招生条件   大学本科 :SAT Verbal 650 分, Math 700 分,另须报考 TOEFL , 高中成绩平均每门 90   研究生 : TOEFL:100+ , GRE: Verbal500+, Quantitive750+, Analytical Writing4+, 大学 GPA 3.5+   申请方式   学校提供两种申请方式,一种是 Early Decision Program ,需要于 11 月 1 日之前递交申请表;另一种是 Regular Decision Program ,需要于 1 月 1 日前递交申请表。 编辑本段 社会评价   在 2012USNEWS 最新排名中普林斯顿和哈佛并列第一  美国最新大学排行榜出炉 哈佛、普林斯顿并列第一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 年 08 月 20 日 15:35   【《财经网》华盛顿专稿 / 特约记者 林瑞轩】    8 月 19 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World Report )针对全美 1400 多所大学发布了 2010 年度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 哈佛大学 连续第二年成为美国最佳大学。但此项排名与去年排名变化不大。   在全国性综合大学排行中,普林斯顿大学以其出色的学术表现,与哈佛并列第一。耶鲁名列第三。   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和 宾夕法尼亚大学 并列全国性综合大学第四位。   排行前 20 名的全部是私立大学,排名最靠前的 公立大学 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 弗吉尼亚大学 ,分别排在第 21 和第 24 。   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哥伦比亚等 常青藤大学 的门槛较高,学费昂贵,这些大学的录取率多在 10% 左右,但一旦能被录取,像哈佛这样的学校通常给优厚的奖学金或很多学费减免。 加州大学 、弗吉尼亚大学这样的名牌公立大学,招生人数远远多于私立大学,录取率较高,学费却低得多,是普通家庭优秀学生上大学的好选择。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近年来哈佛决定大幅增加奖学金的政策,加强了其出色的学术名声。来自年收入少于 6 万美元的家庭的学生,一旦被哈佛录取,不用交付任何费用;年收入 6 万到 18 万美元家庭的学生,付费不超过其家庭年收入的 10% 。对于 60% 的哈佛学生来说,这项政策是这所每年需要 5.2 万美元的名校给的大折扣,保证穷人和中产阶级家庭的优秀学生也有机会上哈佛。   哈佛最近还出台新政策,帮助国际学生获得学生贷款,而未必要有美国的担保人。哈佛因此还被评为为学生提供最佳资金资助大学的第一名。   普林斯顿去年滑落亚军后,这次重返榜首。这个位于新泽西州的大学本学年推出若干新项目。今年秋季, 20 位新生将先到海外度过第一年,从事社区服务,今后几年将扩大到 100 名新生。普林斯顿还是美国六所在课堂上使用电子课本的大学之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比包含 15 项学术指标,毕业率、师资、经济来源、学生选择、校友评估等量化指标占总分的 75% ,另外 25% 由调查以及各所大学自我打分排名来决定。此外,评估标准还与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相结合,比如近年来更加看重录取了多少 低收入家庭 的学生。 编辑本段 著名校友   详细名单请参看著名普林斯顿大学校友。   约翰 ·F· 肯尼迪 1939 届(第一学期之后因为健康原因退学) - 第 35 任美国总统    詹姆斯 · 麦迪逊 1771 年届 - 第 4 任美国总统   伍德罗 · 威尔逊 1879 届 - 第 28 任美国总统,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及新泽西州州长    盖瑞 · 贝克 1951 届 -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 1992 年)   艾伦 · 图灵博士 1938 届 - 计算器科学家、密码学家    皮特 · 康拉德 1953 届 - 宇航员 ,第三个踏上月球的人    田长霖 - 柏克莱加州大学校长    乔治 · 凯南 - 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 普利策新闻奖 获得者。 遏制政策 始创人。    胡应湘 香港 合和实业主席   温特沃斯 · 米勒 越狱 男主角   约翰 · 纳什 1994 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编辑本段 著名教授   本 · 伯南克详细名单请参看著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本 · 伯南克 - 经济学和公共关系教授,现任 美国联邦储备局 主席    托妮 · 莫里森 - 英文教授, 黑人 女作家    安德鲁 · 怀尔斯 - 数学教授,费马大定理证明人    约翰 · 福布斯 · 纳什 - 数学教授。主要工作领域为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并提出了纳什均衡。    姚期智 - 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 2000 年 图灵奖 得主,目前是清华大学教授。   余英时 - 著名历史学家, 2006 年获得素有 “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 之称的 “ 约翰 · 克鲁格终身成就奖 ” 。 编辑本段 出自该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来源:普林斯顿大学网站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请参考至 2006 年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   粗体标出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的获奖者,其他是曾在普林斯顿任教的获奖者。   详细名单请参考著名普林斯顿大学人物列表。 化学奖   埃德温 · 麦克米兰 - 1933 届物理博士,获 1951 年化学奖   里查德 · 斯 莫里 ( Richard Smalley ) - 1974 届博士,获 1996 年化学奖 经济学奖   加里 · 贝克( Gary Becker ) - 1951 届,获 1992 年经济学奖   约翰 · 福布斯 · 纳什 - 数学教授, 1950 届博士,获 1994 年经济学奖 文学奖   尤金 · 奥尼尔( Eugene O'Neill ) - 1910 届,获 1936 年文学奖   托妮 · 莫里森( Toni Morrison ) - 英文教授,黑人女作家,获 1993 年文学奖 和平奖   伍德罗 · 威尔逊 - 1879 届,获 1919 年和平奖 物理学奖   理查德 · 费曼 - 1942 届博士,获 1965 年 物理学 奖    阿诺 · 彭齐亚斯 - 教授级访问学者,获 1 美籍华人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978 年物理学奖    约瑟夫 · 胡顿 · 泰勒   崔琦,电子工程教授,获 1998 年物理学奖    戴维 · 格娄斯 ,物理教授,与其学生 弗朗克 · 韦尔切克 共同获得 2004 年物理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艾瑞克 · 威斯乔斯 - 分子生物学教授,获 1995 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编辑本段 专业设置 本科   法律、工程技术、建筑、教育、理科学、旅游、农林类、人文艺术、社科类、生物、体育、新闻传播、信息科学、金融与经济、建筑、化学工程、经济、教育、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考古学、生物化学、人类学与地理、神学、美术、现代史、自然科学、心理研究、数学及电算、社会科学、数学、生物科学、临床医学、物理、音乐、哲学等。 研究生   金融与经济、建筑、化学工程、经济、教育、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考古学、生物化学、人类学与地理、神学美术、现代史、人类语言产生研究、自然科学、心理研究、数学及电算、工程学、社会科学、数学、生物科学、临床医学、物理、音乐、哲学、政治学等。 2011 年 QS 世界大学前 50 前 10 名 ▪ 剑桥大学 ( 英国 ) ▪ 哈佛大学 ( 美国 ) ▪ 麻省理工学院 ( 美国 ) ▪ 耶鲁大学 ( 美国 ) ▪ 牛津大学 ( 英国 ) ▪ 帝国理工学院 ( 英国 ) ▪ 伦敦大学学院 ( 英国 ) ▪ 芝加哥大学 ( 美国 )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美国 ) ▪ 哥伦比亚大学 ( 美国 ) 11-20 名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 加州理工学院 ( 美国 ) ▪ 普林斯顿大学 ( 美国 ) ▪ 密歇根大学 ( 美国 ) ▪ 康奈尔大学 ( 美国 )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美国 ) ▪ 麦吉尔大学 ( 加拿大 )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瑞士 ) ▪ 杜克大学 ( 美国 ) ▪ 爱丁堡大学 ( 英国 ) 21-30 名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美国 ) ▪ 香港大学 ( 中国 ) ▪ 多伦多大学 ( 加拿大 ) ▪ 美国西北大学 ( 美国 ) ▪ 东京大学 ( 日本 )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澳大利亚 ) ▪ 伦敦国王学院 ( 英国 )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 曼彻斯特大学 ( 英国 ) ▪ 布里斯托大学 ( 英国 ) 31-40 名 ▪ 墨尔本大学 ( 澳大利亚 ) ▪ 京都大学 ( 日本 )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 法国 )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美国 ) ▪ 洛桑理工学院 ( 瑞士 ) ▪ 巴黎综合理工大学 ( 法国 ) ▪ 香港中文大学 ( 中国 ) ▪ 悉尼大学 ( 澳大利亚 ) ▪ 布朗大学 ( 美国 ) ▪ 香港科技大学 ( 中国 ) 41-50 名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 美国 ) ▪ 国立首尔大学 ( 韩国 ) ▪ 卡耐基梅隆大学 ( 美国 ) ▪ 纽约大学 ( 美国 ) ▪ 大阪大学 ( 日本 ) ▪ 北京大学 ( 中国 ) ▪ 清华大学 ( 中国 ) ▪ 昆士兰大学 ( 澳大利亚 ) ▪ 新南威尔士大学 ( 澳大利亚 ) ▪ 华威大学 ( 英国 ) http://baike.baidu.com/view/20708.htm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4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医学图像会议 MICCAI'11 印象
热度 1 harveyho 2011-9-23 13:18
医学图像会议 MICCAI'11 印象
为国际顶级医学图像年会,接受率30%。今年在多伦多。会议地点Westin Harbour Castle. 会议三天,一头一尾卫星workshop两天。报名费昂贵。但因是顶级会议,所以各国学者趋之若鹜。 会议package让人失望。会议组织还是不错,poster session充分。workshop组织也很好。 一些图片留念。 会议场地: 主会场: lunch: 一workshop会场 (Medical image content retrieval) poster session: 茶歇: 酒店正对安大略湖:
个人分类: 会议点滴|6179 次阅读|1 个评论
时光回转——社区科普印象
hujunping 2011-9-21 13:37
时光回转——社区科普印象
继上篇博文《 晒晒社区科普的益民体现》后,武夷山老师提出 建议,要多到基层一线实地调研。这是很好的建议。想起习副主席前两天去的 朝阳区茉藜园社区,我也曾在一年半前去看过,而且当时拍下了照片。过去了这么久,想必这个社区现在又有了新的气象了吧。 让时间回转,那天是2010年4月6日。 1.曾经的地下室,也能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新天地 2. 节约水资源吧!淡水资源看起来是那么地“少众”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图示下面的文字说明出现错误,应该是2.6%-3%) 3. 污水处理系统需要讲解员的帮助才能看明白 4. 花枝招展的水龙头,它们是节水的好帮手 5. “拿来主义”,共享别处闲置的科教展品 6. 足下生花,有趣的电子设施
个人分类: 生态之切|2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瑞士印象
热度 1 liminglei 2011-9-16 18:44
瑞士阿尔卑斯山下得村庄 瑞士琉森湖畔的村庄 瑞士巴塞尔街头的有轨电车轨道 盛夏的阿尔卑斯山顶峰 瑞士很环保,也有高烟囱 琉森的花桥 牛羊的草场、一望无际
51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印象飘渺--属都湖之二
热度 1 ssglwu 2011-9-16 00:00
印象飘渺--属都湖之二
吴国林 下面是属都湖的第二部分照片。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4473 次阅读|2 个评论
牛津印象
热度 2 wangye1966 2011-9-12 13:25
8 月 26 日 - 9 月 2 日赴英国Glasgow参加第 10 届欧洲催化会议 (EuropaCatX)。 利用此机会于 8 月 27 日访问英国著名学府牛津大学。 8 月 27 日一大早(6:40)从希思罗机场乘大巴(每人 22 磅, 4 人往返 65 磅) 1 小时多一点(不到8:00)到达牛津。接待我们是在牛津留学的厦大杨同学和另一位女同学以及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卢老师课题组的学生。 早餐后厦大的两位同学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牛津多处名胜。牛津是个历史厚重的小城,似乎每一处都有凝重的历史沉淀。牛津据说与牛 (ox) 涉水而过 (ford) 有关。牛津大学本身建于 1167 年,大学与城市融为一体,其中穿插着爱丽丝梦游童话的背景地和哈利波特拍摄景点,令人印象深刻。 上午杨同学带我们在城内观光,牛津城中数百年的建筑随处可见。记忆深刻的有 Christ Church College( 建于 1525 年,据说 200 年内出了 16 位英国首相 ) ,其周边田园风光连接到 泰晤士河畔 ,十分美艳; Radicliffe Square 的圆顶图书馆 (Radcliffe Camera, 据说这座建筑在物理学家 Radicliffe 资助下 1749 年落成 ) ,这是英国的首个圆顶图书馆,非常漂亮; Radicliffe Square 附近的 St. Mary Church ; Hertford 学院的叹息桥 (The Bridge of the Sighs) ; Sheldonian Theatre (建于 1668 年, 用于授予学位 ) ;等等。乃至位于 Broad Street 的 Blackwell 书店外表普通,里面却极为深邃,包括化学、物理化学、催化的各式各样的书籍都能买到。看上几本 RSC 出版的催化和材料方面的书,无奈囊中羞涩。位于购物街头上的 Saxon tower 据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午餐后,牛津大学曾教授带我们参观了他所在的 University College 。著名数学家霍金是该学院的毕业生。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在该学院学习过。曾教授特别带我们去看了雪莱纪念室,据说雪莱曾因其自由思想的作品被 University College 赶出,后来学院又为他建纪念室,可见西方人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见识了只能教授穿过,而其他人必须绕过的草坪。曾教授带我们参观了该学院教授和学生用餐的 Hall ,并详细介绍了导师制 (tutorial system) ,深受启发(另文介绍)。随后参观了曾教授在化学系的研究室,既看了使用了百年以上的实验室也看到非常现代的实验室,历史与现代并存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 晚餐在一名为Old School的建筑,看起来也有历史了,现在是川菜馆(成都印象)。晚上住在牛津大学建于 1458 年的 Magdalen College 。古朴的建筑和绿茵茵的草坪非常优美 。入住的建筑名为 Longwall Quad 1 ( 106 室,在三楼)。楼下是 Prof. L. Dreyfus的房间,开始以为是教授办公室,后来得知College提供的既有办公室也有住处 。 虽然入住的房间设施已较陈旧,卫生间和淋浴需公用,但其优美的环境和丰盛的早餐还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Magdalen College (住在该建筑的三楼) University College草坪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有历史的化学实验室
559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推荐一篇博文。凤凰网
热度 1 csblizhaolin 2011-9-11 10:16
前总理朱镕基为何退而不休? 2011-09-11 07:42:01 浏览 162451 次|评论 52 条 朱镕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周恩来、华国锋、赵紫阳、李鹏后的第四任总理。这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治领袖毛泽东、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还要少一任。因为人数少,比较起来,看的就清晰。 周恩来任总理的时候,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中国百孔千疮,需要下苦功夫治理,所以开国总理的影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提出的口号是在上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并不懈为之奋斗,打下了这四个良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是向后人,向中国人民提出来,向世界宣布的。华国锋接任周恩来总理,是在毛泽东逝世前后,是过度时期,建树不怎么明显。但也提出抓纲治国,为8千万吨钢而奋斗,题词不少,大都奋斗加感叹号,印象不那么深。李鹏任总理,记忆里也不怎么明显,好象他是搞水利的,对修水电站非常感兴趣,在修葛州坝水电站的基础上,又修了三峡水电站,还有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朱镕基任总理,让人有着特别深的印象是国有企业三年解困,但三年后他任总理宣布破产解体,大批产业工人下岗,财政体制改革,过去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退休制度一律废除,医疗、教育实行产业化,住房实行商品化,养老实行自募化管理,对国营企业进行垄断改造。在对待反腐败的态度上,他很严厉,最明显的是赖昌星走私案,进行了查处。并说他在备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装贪官,留下一口是他自己的,颇有三国魏将庞德抬榇决死战的风度。在长江、松花江、嫩江发洪水的时候,他到九江视察,骂了人,说水利上出的问题,是王八蛋工程,豆腐渣工程,这些让人们记忆犹新。 从新中国的四任总理留给人们的印象看,朱镕基的影响很大,也很深远。这四任总理中,除周恩来任二十六年总理外,时间最长的要数李鹏。1988年4月至1998年3月任国务院总理,共十年时间。 这四任总理中,一任是终身制,其他三任是任期制,华国锋是身兼数职,最后全退。李鹏离开总理职务,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委员长退休。朱镕基裸退,没兼任何职务。 在退休的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除邓小平任军委主席退休后到南方视察,讲了一些话,提出不要问姓社姓资,提出大胆的试大胆的闯,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办法再多一点,社会主义不是没有市场,资本主义不是没有计划,只不过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提出香港回归他要去看一看走一走,最后没能实现以外,基本上是没有公开讲话,甚至无声无息。但是,朱镕基似乎奈不住寂寞,最近显得特别的活跃,前不久,在清华大学成立百年校庆的时候,发表了发人深省的讲话,讲了住房问题、教育问题、汽车工业发展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最近,朱镕基的书籍出版,理所当然地要产生影响。 比如,刚刚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中,2003年1月27日,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上,朱镕基讲话说: 本届政府就要到期了,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经济过热。我搞了50多年的经济工作,我能深刻体会到我国的这种“综合征”,日子稍微刚好过一点,就搞浮夸的作风、盲目的自满,莫名其妙的折腾、无知的决策。我讲过房地产的过热,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志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总是首先来一句话“总体上都是非常好的”然后说那么一点点的问题。绝对不是这样!这种过热是不得了的,1993年就是房地产的过热,结果现在的海南岛还是“遍体鳞伤”。我看外国的报刊,都在讲中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过热,风险太大。我们银行的同志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这些钱都是银行的。我再一次向银行的同志忠告:你们也许这两年就升官了,你们也许就不会再干银行工作了,以为出了问题可以让后来人收拾。本届政府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建立健全机制;但是在没有建立这个机制之前,我们共产党人已经搞了几十年经济了,还是应该负责任的吧。你们别把这个包袱留给后人,盲目地发展。 我非常担心的就是搞“城镇化”。现在“城镇化”已经跟盖房子连在一起了,用很便宜的价格把农民的地给剥夺了,让外国人或房地产商搬进来,又不很好地安置农民,这种搞法是很危险的。这跟中央的政策精神根本不符合,我们曾经多次讨论过,就怕这个东西。 好了,这么一说,旧话重提,又是眼前着实存在人们最关心国家大事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咋不一石激起千重浪,又捅着当今百姓住房难的伤处了,结果就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议论了。对照朱镕基担心的问题,何尝不是活灵活现,何尝不是被他言中?摆在面前的问题,又何尝不是剪不断理还乱,没头绪?特别是后一段关于剥夺的问题,如今的发生的各类事件,拆迁上访,弄的百姓民不聊生,弄得被精神病,甚至还被关进北京黑监狱,何尝不是他担心的问题再现实中越发的影响着政府的形象? 不怎么想去评论这些事,本网民只是看到,朱镕基任总理虽然毁誉较多,甚至毁誉参半,但这个人还是直人快语,敢于揭露问题,敢于说实话。说实话的人才能让人们看到,他想做什么,他有什么决心。而那些深藏不露的家伙,委实可怕,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要做什么,每天大家都看着他的脸色,说不定他弄出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来,让大家人人不放心。要么有的人只管演戏,在自然灾害出现时,面容憔悴,是少不了的,在会议上讲话,风光满面则是肯定的,挤眼泪也是拿手的,但就不知道还有哪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要坚决摆平。而朱镕基就是要搞私有化,就是要搞股份制,也就有个敢作敢为的问题。朱镕基敢说出与腐败分子决一死战的决心,能够备棺材,自己也留一口,表明你死我活,弄出一个赖昌星,但没有处理,他就离任,反正不是他的事。朱镕基还骂过王八蛋工程,豆腐渣工程,现在的楼倒倒、楼歪歪、楼脆脆、桥垮垮,多的是,当年只有重庆彩虹桥垮塌,电视公开审判了那个县长,并处以极刑,今天那么多建筑事故,一个个的都把王八蛋放跑,大大小小的王八蛋,都逍遥法外。当年赖昌星走私案,引发的贪官不多,但一个案件处决数个要犯和处理九十多个官员,现在贪了几亿、几十亿、上百亿了,处决了几个?当年,朱镕基任期限内,最大特点是物价稳定,现在月月上涨6.%以上,原因何在?有谁着急了?还说不要上涨过快! 前总理朱镕基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前总理朱镕基又是个直人快语,敢于说实话的人,面对当今社会发生的问题,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了,但是他还是看不下去了,耐不住寂寞了,发话了,说到百姓心坎上了,纵使是假心假意,我也希望更多的老干部来说说像朱镕基所说的貌似公正的话,总比那不说,练憋功的好,因为你们不是说你们是共产党人吗?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要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终身的,不是退下后就让人民养活着,看到人民受苦受难,你们却心安理得享清福。
34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东京大学学术报告会印象
热度 1 gongshiliang 2011-9-10 18:37
【 作者:徐志啸 】 我们到东京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应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的邀请作学术演讲。演讲进行得很顺利,日本学者对我们的评价也不错,可令我吃惊的,是他们举行学术活动的方式方法。在我们中国,听学术讲座不大会买票入场,但日本却不同,他们发布这次学术讲座消息时写明,入场费500元(相当于人民币40元左右),我难以想象,如果在我们这儿,听讲座要付费,听众会有多少。更令我吃惊的,是演讲完毕的招待宴会,在我们这儿,这毫无疑问是由邀请单位或邀请人负责全部费用,但日本不是如此,至少我们这次演讲结束的招待宴会不是如此,当晚宴即将结束时,几个管会务的年轻人站了起来,走到每个用餐者边上(这些用餐者多是交了入场费的听众),悄悄耳语几句,接着便开始收钱——当然不向我们演讲者收钱,这个情景,让在座的我十分惊诧,至今难以忘却。
个人分类: 自说自话|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节对几位老师道一声感谢
shuilinxi 2011-9-10 17:13
今天是教师节,我想说的就是两个字-感谢。在湖大,我要特别感谢的有几位老师。 施老师,我的导师。施老师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严谨和认真,这种态度正是一个做工程的人应有的态度。工程跟科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工程是需要零失误的,这就说明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这两种态度是一个立身之本。施老师很少去建议一个人怎么做,他都是自己在认真拼命做来感染人,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我的文章施老师经常都要改十几遍,经过这种训练的收获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施老师另外一个给我的巨大帮助就是带我去开会,使我跟各大高校的名师高手有交流的机会,使我认识到天外有天。读书的时候,每次看到很多同学的导师忙得没时间见面,每次就觉得很庆幸自己的导师经常有时间跟我讨论一上午的问题。 邹银生老师是我需要感谢的第二位老师。邹老师的抗震讲得深入浅出,概念极端清晰。记得读研的时候,每到了周二邹老师的抗震课,就觉得自己象过节一样。每次上课,邹老师都会叫我来回答抗震的问题,为了回答邹老师的问题,每次上课前都会在图书馆泡两天,那时进步之快感觉难以想象。可以说,邹老师和当时在图书馆看到的关于唐山大地震得照片点燃了我对抗震的激情。在做人方面邹老师也给了我不少教导。记得有一天很晚了,到邹老师家送资料,邹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从对方角度考虑,说自己行的时候不要说别人不行,要多看每个人的优点。 最开始给本科生上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程的时候,是沈蒲生老师带的我。这是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的地方。在一种潜移默化中,跟沈老师学了很多教学的方法。沈老师做事一般喜欢抓大放小,去掉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跟沈老师做事,你永远不会觉得紧张,因为他永远都说做得不错,都在鼓励你。然后为了这份鼓励,自己每次从他家里回来都告诉自己要加油。 肖岩老师是一位我需要特别感谢的老师。最感激他的就是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带我去了地震现场,让我重新理解了生命的含义,让我不再纠结于很多小事,让我的生命从此多了一份色彩。在我迷茫的时候,总希望收到肖老师给我的信,指点一下自己的迷津。记得有一次我跟肖老师说反对在国外刊物发文章,认为中国人的研究应该为中国人服务。肖老师给我发来了一封很长的信,希望我建立一种国际视野,要在国际的舞台上在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做研究要有一种更加宽广的胸怀。肖老师有很多关于大学的理念对我影响比较大,使我慢慢走出自己围成的城市。 成文山老先生已仙逝了,但是当时他的教诲还犹在耳边。告诫我们要“文理结合”,“不要老是问自己得到什么,而是要多问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记得很多次博士后出站报告的时候,成先生都会叫我来给出站的博士后提一个问题,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现在每次出去开会做报告就会想起成先生,想起自己是代表湖南大学,代表湖大土木院来做报告,要把最好的东西和理念跟其他院校的教授和学生分享。 我想感谢的还有柳世英先生。现在的很多观点和理念都跟柳先生有关。其实我跟柳先生并未谋面,但是每次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我们年轻人需要怎么做。相信在建筑院听过我的课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我对柳先生的感激和敬仰。欲求其形,已失其神;欲求其功,已忘其实。柳先生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继承和创新而不是外在的虚有其表的形式。这一段每次想起柳先生的话,就会问自己湖大的精神是什么?湖大土木的精神是什么? 夜已深了,听着音乐,让记忆自由的在我的脑海里流淌,向教过我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想说一声:“教师节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4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完成从老校区到新校区的迁徙!
热度 2 zqshichina 2011-9-7 23:18
完成从老校区到新校区的迁徙!
经过长达一年的动员准备,半年的心理准备,半个月的精力付出,这个暑假终于完成了从老校区到新校区的迁徙。 对于入职刚满一年两个月的我来说,坦率的讲对老校区的感情并没有多深,唯一的印象就是干净、小巧,发展受限。而对新校区的印象就是略显杂乱、空旷,仍有潜力可挖。相比较新-老校区,我更喜欢新校区,因为那里有一间名义上属于我的实验室,自己诸多的梦想在未来的几年里将在那里实现。而老校区曾经让我拥有的仅有那个大约1平方米的办公桌,……。 新校区马上全面启用了,虽然搬迁这阵子很辛苦,但内心仍满是激动。秀几张新校区的照片(手机拍摄,大家将就着看吧),缓解一下激动心情。哈哈! 天津工业大学校北门口 校门之内 校内的小树林 体育场门口 材料学院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43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泽西印象
hucs 2011-9-7 21:31
新泽西印象 胡春松 人们常说,巨幅广告板、霓虹灯招牌、加油站、速食连锁店、汽车旅馆和川流不息的车辆、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以及空中过往频繁的航班等等是美国典型的写照。而素有花园之州( Garden State )美称的新泽西,更是名不虚传。初见新泽西,有一种诗人李白游江南的感觉。新泽西有许多的绿树与花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微风拂面,小鸟低鸣,松鼠闲窜 …… 每一个小镇都很有特色,非常美丽。 Piscataway 更不例外。大部分道路都是林荫覆盖,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新泽西的气候也很温和。雨天时,淡淡的湿雾就象轻纱般地飘游在空中。因此,有人形容新泽西是美女子。事实的确如此。最美的建筑是在泽西城见到的,那是 ATT 总部的那栋庭院式建筑。新泽西不仅环境优美,而且人民也很热情、友好。这里,我想引用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同志在“ 2000 年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中演讲的一段开场白:“当初,中国人民刚刚知道远隔太平洋的彼岸有一个国家叫美利坚时,就给她起了一个最好的中国式的名字 — 美国(美丽的国度)。这样一个好名字,会使一个不了解美国的中国人对她也产生自然的好感 …… ” 注: 作于新泽西, 2000 年 8 月 28 日。首次公开发表。 节选自作者获国家留学基金委( CSC )公派赴美留学新泽西时写给江西省教育厅吕玉琪处长、江西医学院孔江联主任和学院领导魏家凤院长等的信件。有个别修改。值此教师节来临前夕,感谢这些领导以及新泽西 Charlie Zhou(周振宇) 博士夫妇给予本人的帮助和支持。 入选《青春诗语》( 胡春松 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QOCA培训班今天很遗憾
热度 2 xushaoguang 2011-8-22 22:00
关于QOCA培训班今天很遗憾
今天是董大南老师在华师大开QOCA培训班的 第一天,我没有去成真是太遗憾,我的一个师弟去了,我都没去真是太郁闷死我了,真是不应该考虑这个费用的问题,真是郁闷死我了,不晓得董老师什么时候再开培训班了,师弟还是通过董老师给我发的邮件知道后就想去的了,我都不晓得他什么时候去了 ,今天晚上才和我讲他已经在上海了,我以前只去过一次上海,虽然对上海的印象很不好,但是我对董老师的印象那是相当的好呀,董老师的经历让我佩服,让我向往,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传奇 董老师老当益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38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田野铸伟业—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庆人印象
xushui 2011-8-22 11:3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上有这样一段记载:“1974年3月12日,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在兵团俱乐部召开大会,欢迎上海市革命干部上山下乡学习慰问团。兵团司令员张竭诚在会上指出:在9万多名上海知识青年中,有5000多人立功受奖,有200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万多人加入了共青团,1.1万人当了干部,55人被提拔到团以上领导岗位上。” 通过兵团组织部,我们了解到目前仍在团级领导岗位上的上海知青已经寥寥无几,62岁的郭庆人是其中一个。郭庆人所带领的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眼下正是新疆企业界一颗耀眼的明星,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已有7位考察过这家企业。因此,采访郭庆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经一番口舌、两小时路程和四个小时的等待,9月6日我们终于坐在了郭庆人那宽大的老板桌前,同他交谈了一个小时。 1958年,15岁的郭庆人被招入当时八钢所属的钢铁学校,1960年转入矿业学院(新疆工学院的前身);1962年学校停课,郭庆人回到了上海。1964年,上海知青支边去新疆的热潮风起云涌,郭庆人随着这股浪潮再一次来到了新疆。这一次他被分到了兵团的134团场,带领60多名知青种了10年棉花。这中间所经历的艰辛困苦,不是一两个小时能够叙述言尽的。 记者:您非常清楚当时的新疆异常艰苦,为什么会第二次离开上海?再一次选择新疆? 郭庆人: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啊,“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每一个热血青年最真切的向往。同时,我也认为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是大有可为的。 郭庆人的这句话,在今天的青年人听来有些匪夷所思。然而,这片土地的确成就了郭庆人的一番大作为,一番伟业。郭庆人很谦虚也很幽默地说,他在新疆工作的40多年里,干成了“两件半事”。 “半件事”是指郭庆人在新疆第一个以企业行为进行大面积推广地膜植棉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果。1981年,王震同志来新疆视察时指出,农垦系统要积极推广地膜植棉技术。凭借多年的棉花种植经历,郭庆人敏锐地意识到地膜技术将引发一场棉花种植变革。1982年,他带领几个技术骨干建起了塑料厂,开始生产地膜,并在石河子垦区逐步推广开来。而中国农业的“地膜覆盖运动”正是从石河子开始的。时至今日,已经升级换代的地膜,仍然是郭庆人所在企业的基本产品,并走出国门,覆盖到了乌兹别克斯坦。 记者:为何称其为“半件事”? 郭庆人:地膜植棉技术是王震同志从日本引进、并极力倡导推广的,我只是一个成功的执行者。 另外“两件事”则是郭庆人的大笔浓墨之作。第一件事源于1987年,郭庆人被任命为石河子玻璃厂厂长,这是一个负债560多万元、停工已两年的关门企业。郭庆人说,他接手时,从上到下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起死回生。根据过去对市场的了解,郭庆人果断决定转产搞地膜。 一年后,他们获得了初步成功,但郭庆人知道,仅靠一个常规产品,难以维持一个偌大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于是,他开始在塑料制品的横向结构上寻找突破口。曾经十年种地经历,饱受农田浇水之苦的郭庆人,深知新疆农业想求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合理利用现有的每一滴水。由此,他想到了滴灌节水技术。 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就成功研制并使用了滴灌技术,但由于使用成本过高,迟迟没有大面积推广。以色列采用滴灌的比重虽然高达70%,但主要用于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因此,郭庆人把攻关的重心,定位在这项技术的国产化和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只要有正确的思路、方法和多倍的努力,就能为我所为、无往不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郭庆人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他所在的天业公司,终于做成了这件让以色列最大的滴灌设备生产商——耐特菲姆公司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质量无可挑剔的滴灌器材,其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八分之一,用户的初始一次性亩投入由以色列公司的2500元下降为300元。 1997年,天业公司成功上市,这为推动滴灌技术的普及化进程奠定了经济基础。8年来,天业股份公司以企业自身的力量,将滴灌技术在新疆广袤的田野中艰难而又坚持不懈地推广开来,到目前为止,仅兵团农八师的使用面积已突破150万亩,每年节水1.8亿立方米,其滴灌规模堪称世界第一。 郭庆人的第二件事,仍然源于他独到的思维角度和战略眼光。随着滴灌器材的大规模生产,原材料聚氯乙烯的需求量日趋增高。出于经济安全性和降低成本的思考,深谙化工工艺的郭庆人,提出来了一个颇具战略意义的资源转换策略:利用新疆相对廉价而又丰富的煤炭、盐、石灰石资源,生产出电石,再生产出聚氯乙烯。 这个把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的战略方案,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的高度赞赏。在兵团和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天业100万吨聚氯乙烯一期工程(20万吨)于2004年11月建成投产。 天业化工园区的崛起,已成为石河子人、乃至整个兵团人的自豪,因为,它标志着兵团无大型重(化)工企业历史的终结。当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每年的销售收入将会是100个亿,这对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为302亿的兵团来说,意味着什么? 记者:您这“两件半事”,对我们常人来说太沉重了。您认为做成这两件半事的基础是什么? 郭庆人:要感谢那段知青经历,10年的农业经历和20年的工业经历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笔独有的财富。 记者:还要继续做吗? 郭庆人:还想再做几件事,留给这片土地。 我们衷心祝愿这位62岁的上海老知青为新疆再做两三件事。
个人分类: 水利|2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雅图印象
热度 1 黄安年 2011-8-20 21:57
西雅图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8 月 20 日发布 我自 1991 年以来的六次美国之行中 , 惟有这次有机会来到西雅图 , 西雅图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而美好。 8 月 17-20 日 , 我在西雅图停留四天。 17 日 5 : 15Am 北京飞抵西雅图 - 塔科马国际机场。 7 : 00Am ,前往位于市中心的加拿大驻美领事馆办理签证,沿途看到了常年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大西雅图地区优美市容,遥望美国最高的火山--雷尼尔山( Mount Rainier ),感受这被誉为 Green state 的欢迎环境污染很少的华盛顿州风光。 这座美国太平洋沿岸西北部最大的城市,位于华盛顿州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离美国与加拿大的边境近约 180 公里。这座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城市,因多雨,湿润,一年四节气候温和,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空气十分湿润,清新,洁净,透明晴天不多 , 有时也被称为“雨城” ,不过我们在西雅图这几天却全部晴天。 这里还是波音飞机的故乡,也被波音飞机公司叫作“飞机城”;微软公司总部也设在这里 , 其它软件、互联网和通讯公司如亚马逊公司、 RealNetworks 和美国电话电报无线公司也在这里。这里还是星巴克咖啡的故乡。西雅图被一些媒体多次评为 “全美最佳居住地”、“最佳生活工作城市”、“公认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不过也有人认为由于阴雨天气过多,这里自杀律高 , 是否确切有待核实。 离开西雅图市中心 , 我们来到 40 分钟左右路程的只有三万居民的 Sammamish 市,根据规定 010 年人口统计。哲理人口出生率只有 45,780 人 , CNN Money's 2011 review 15 个 the best places to live in the United States, Sammamish 名列其中。我们在这里休息了三天 , 准备阿拉斯加之旅。 ********************** 西雅图百科名片 西雅图( Seattle )是美国太平洋西北区最大的城市,它位于华盛顿州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的金县,距离加美边境约 174 千米。西雅图也是金县的县治所在。西雅图建于 1869 年,是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商业,文化和高科技的中心,也是贯穿太平洋及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主要旅游及贸易港口城市。大西雅图地区常年被青山绿水环绕,而远处,就是美国最高的火山--雷尼尔山( Mount Rainier )。 中文名称: 西雅图市 外文名称: City of Seattle 别名: 绿宝石城 所属地区: 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 电话区号: 206 面积: 369.2 平方公里 人口: 58.22 万 (2006 年 2 月 ) 著名景点: 雷尼尔山国家公园,绿湖公园,高速公路公园 机场: 西雅图 - 塔科马国际机场   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是美国太平洋沿岸西北部最大的城市,位于华盛顿州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离美国与加拿大的边境约 180 千米。西雅图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多雨,湿润,所以,它有时也被称为“雨城;它的正式昵称为“翡翠之城” ; 这里是波音飞机的故乡,也被波音飞机公司叫作“飞机城”;    1995 年,西雅图被《货币》杂志评为“全美最佳居住地”, 1996 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佳生活工作城市”, 1998 年是全美公认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 2005 年《男人健美》杂志称西雅图是美国最健美的城市。   西雅图是比尔·盖茨(连续 13 年世界首富)和微软公司的故乡,比尔·盖茨的豪宅和微软总部就位于这座空气十分清新的城市,比尔 . 盖茨曾在他的豪宅中宴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席。西雅图还是著名的星巴克咖啡的故乡,西雅图的市民有消耗咖啡量大的荣誉。   按美国人口调查局数据西雅图的面积为 369.2 平方公里,其中 217.2 平方公里为陆地, 152 平方公里为水面。也就是说 41.16% 的面积是水面。 2010 年西雅图市人口统计为 60.8 万,整个西雅图都市区人口为 340 万。西雅图是华盛顿州国王郡的郡府所在地。华盛顿州的州府西雅图南方的奥林匹亚。西雅图的名字来源于一位同名的印第安人首领度瓦米许和索瓜米希部落的首领 Chief Sealth 。   由于是海洋性气候,西雅图的气候温和,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西雅图的气候和气温与附近的加拿大大城市温哥华差不多。空气十分湿润,清新,洁净,透明。    西雅图华盛顿湖景色 西雅图地区最早的和最主要的白人移民于 1851 年 11 月 13 日到达这里。 1852 年 4 月他们将他们的居民点移到依利雅特湾城市的第一幅地图是 1853 年 5 月 23 日绘制成的。    20 世纪初的造船业为西雅图带来了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雅图的经济受益于商业航空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波音的兴旺。截止 2001 年,西雅图是一直波音的公司总部。   近 30 年西雅图的飞速发展主要来自微软和其它软件、互联网和通讯公司如亚马逊公司、 RealNetworks 和美国电话电报无线公司。甚至当地的星巴克总部也对许多互联网和软件公司投资。这个新发展于 2001 年初结束,但许多这些公司依然相当强大。 微软公司总部 西雅图市美国重要的表演艺术的中心。西雅图交响乐团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出版唱片最多的一个交响乐团之一。西雅图歌剧团和太平洋西北芭蕾舞团同样非常著名。西雅图歌剧团尤其以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的上演著称,太平洋西北芭蕾舞团学校是美国最著名的三所芭蕾舞学校之一。   西雅图居民的平均教育水平很高。 36% 的人口有硕士学位或以上, 93% 的人口高校毕业。除学校外西雅图的成人培训班和家庭学校教育也很强。   华盛顿大学是世界著名也是西雅图最好的大学,她有四万多学生,也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大学,此外市内还有西雅图大学和西雅图太平洋大学。此外西雅图市还拥有其它艺术、商业和心理等高等院校。   西雅图的市长和其它九个城市委员会的成员每年选举而出,此外市律师也是选举而出。所有这些职位都不是业余的。    西雅图樱花 西雅图比许多其它美国城市提供更多的基础设备如饮水、废水和电力,收费和管理也由城市处理。但垃圾和回收由私人公司处理。   如同美国其它大多数城市县的法律机构处理大多数犯罪行为。西雅图的城市法院主要处理错误停车罚款等琐事。西雅图市有自己的监狱。 2004 年全市一共有 24 起谋杀罪行,这是 1965 年起最低的一年。从 1994 年开始犯罪率下降 42% ,每一千居民约有七起犯罪事件。偷盗汽车的犯罪率提高了 44% 。   西雅图的政治比美国的平均要左,但也有一些保守的市区。大多数选举中美国民主党和绿党获胜。   西雅图与中国的重庆和高雄是姊妹市。 编辑本段西雅图市( City of Seattle)   建立时间: 1869 年 12 月 2 日   别称: 翡翠之城( The Emerald City )(官方别称)、雨城( the Rainy City )、常绿之城( Evergreen City )、阿拉斯加门户( the Gateway to Alaska )、女王之城( Queen City )、喷气机之城( Jet City ),常青城。从 1869 年开始,西雅图的别称是“女王之城”。 1981 年,西雅图正式选举一个新的昵称。 1982 年,公市歌: 《西雅图,无比的城市》( Seattle the Peerless City )( 1909 年至今)布西雅图的官方别称是“绿宝石城”。它描绘着西雅图周围多雨造成的丰茂景色。   格言:花市( The City of Flowers )( 1942 年 -1990 年)   友好城市( The City of Goodwill )( 1990 年 - 今)(因举办友好运动会)   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州:华盛顿州( Washington State )   郡:国王郡( King County )。西雅图是国王郡的行政中心。   政府:类型:市长议会制( Mayor-council government )   市长:麦克·金( Mac King )(美国民主党)   面积:城市面积 369.2 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 217.2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152.0 平方公里,占 41.16% 。大西雅图地区面积 21,202 平方公里。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 47 度 36 分 35 秒,西经 122 度 19 分 59 秒。   海拔: 0 米– 158 米   时间:太平洋标准时间( PST ), UTC-8 ;夏时制为美国太平洋时区( PDT ), UTC-7 。   电话区号: 206   人口:市区人口 60.86 万( 2010 年)。人口密度 2,665 人 /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326.35 万,大西雅图地区人口 340.00 万。   种族:西雅图是个多民族城市。白人约占全市人口的 70.1% ;黑人占 8.4% ;印第安人和土著人占 1.0% ;西班牙 / 拉丁美洲裔占 5.3% ;混血人占 4.5% ;亚裔占 13.1% ,其中华裔约占全市人口的 3.45% 。   市花:大丽花( 1913 年 - 今)   市鸟:大蓝灰鹭( 2003 年 - 今)   西雅图有 2200 家计算机发展公司,其中微软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计算机软件公司。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厂家波音公司是该地区最大的雇主。从事生物技术工程的 115 家公司为该地区提供了 12400 个就业机会,以及每年 20 亿美元的产值。西雅图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将西雅图与全美各主要城市、加拿大和墨西哥紧密相连。   西雅图是西雅图之声( grunge music )的诞生地,西雅图人也因咖啡消费量极大而闻名。星巴克( Starbucks )、西雅图贝斯特咖啡( Seattle's Best Coffee )和塔利咖啡( Tully's )都于此建立。西雅图还是重要国际会议中心和旅游中心。   西雅图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历史沿革   追溯西雅图的历史,只有短短的 150 年,而且大部分的资料记录都是源自于拓荒者广场( Pioneer Square ),一群移民客,在公元 1851 年从纽约来到了西雅图,在靠近拓荒者广场的附近登岸扎营,这群人被视为西雅图的拓荒者。因此,有许多街道都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作为纪念,例如 Denny 、 Yesler 、 Bell 、 Boren 等。 市名的由来   西雅图市的名称来自原住民酋长希尔斯( Sealth )。当最早的殖民者于 1850 年前后抵达此地时,希尔斯酋长曾给予他们保护和友谊。   自远古时期就居住在北美地区的印地安人,靠着打猎和捕鱼维生,在深山林野中过着自给自足的部落生活,他们就是西雅图的原住民,只不过他们的历史并没有记录在美国通史里。西雅图的拓荒者们,尊重这群长久居住在艾略特湾( Elliott Bay )一带的度瓦米许( Duwamish )原住民族,就直接将这块移民地的新生地命名为酋长希尔斯( Sealth )的名字,这中间因为一些口语误传,最后便成为 Seattle (西雅图),这就是西雅图市名的由来。 城市的建立  虽然华盛顿州地区早在十八世纪结束前就被航海探险家发现,但是西雅图很晚才有白人在此定居。第一个白人家庭在 1851 年时 11 月 13 日才到达并定居在 Alki Point 。这个小镇很快的就被搬到艾略特湾( Elliott Bay )附近并更名为希尔斯( Sealth )。 Sealth 原本是一个 Duwamish 和 Suquamish 部落酋长的名字,这位酋长还因此收到 ,1000 美元的专利费。   城市的第一幅地图是 1853 年 5 月 23 日绘制而成的。从 1865 年到 1867 年西雅图是一个小镇, 1869 年以后,西雅图正式成为一个城市。 重大事件   西雅图的重大事件有 1889 年的大火(中心商业区被毁,但无人丧生), 1909 年的阿拉斯加 - 尤康 - 太平洋博览会(今天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建立在当年博览会的会址上), 1919 年的西雅图总罢工(美国第一次总罢工)、 1962 年的 21 世纪博览会、 1990 年的友好运动会和 1999 年世界贸易组织大会,但因受反全球化运动的抗议而被迫闭会。 2001 年 2 月,西雅图地区爆发了一次里氏 6.8 级的大地震,对城市造成破坏。 经济历史   西雅图经历过发展和萧条的时间。作为一个大公司的总部城市在它不景气的时候有人甚至认为它将不断缩小。但西雅图总是在这些时间里成功地重建它的基础设施。第一次大发展是在建城初期的木头工业的发展。 19 世纪末的淘金热也为西雅图带来了一个短暂的小小的发展。 20 世纪初的造船业也为西雅图带来了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雅图的经济受益于商业航空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波音的兴旺。 1960 年代末和 1970 年代初航空的萧条迫使许多人离开了西雅图。当地的两个地产商贴出了一幅标语:“麻烦最后离开西雅图的人,把灯关掉。”   一直到 2001 年为止前西雅图是波音的公司总部。最近的发展主要来自微软和其它软件、互联网和通讯公司:如亚马逊公司、 RealNetworks 和美国电话电报无线公司。甚至当地的星巴克总部也对许多互联网和软件公司投资。这个新发展已于 2001 年初结束,但许多这些公司依然相当强大。 编辑本段环境特征 地理环境   蓝色的海水环绕着如翡翠般的西雅图市,东部有奥林匹克山( Olympic Mountains ),西部有卡斯克德山脉( Cascade Mountain Range )的群峰包围,西雅图介于普捷湾( Puget Sound )和 18 英里长的华盛顿湖( Lake Washington )之间的一块窄小的土地上,普捷湾和华盛顿湖的水经过水道在西雅图市中心的北方交汇于联合湖( Lake Union )中,多雨及雾的天气让西雅图看来比美国其它城市更绿意盎然。西雅图附近的河流、森林、湖泊和田野非常富饶。今天一条离西雅图中心很近的运河连接华盛顿湖和普吉特海湾。在西雅图及其周围整年有很多帆船、滑雪、骑车、宿营和徒步旅行的机会。西雅图还被称为常青城。   西雅图市筑于丘陵地形上,一些市内最高的地方直接建在市中心附近。通过不同的地形改造工程市中心附近的地形被改变许多。   西雅图断层是一条活跃的地质断层,它直接通过西雅图市区下并不断造成地震。自从有历史记录的一百五十年间 , 西雅图一共收到四次大地震: 1872 年 12 月 14 日(里氏 7.3 级)、 1949 年 4 月 13 日( 7.1 级)、 1965 年 4 月 29 日( 6.5 级)和 2001 年 2 月 28 日( 6.8 级)。   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显示,西雅图市总面积 369.2 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 217.2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152.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41.16% 。 气候环境   虽然西雅图给人的印象是细雨绵绵,但是真正下大雨不能外出的日子却是少之又少。雨季是从每年的 11 月到隔年的 3 月,除此之外在西雅图的气候都很温和,最适合旅游的季节是春夏秋三季,但是早晚温差大,最多可相差到 10 度以上。   西雅图由于海洋因素气温中等,西边的山脉保护城市免受风暴的袭击。每年降雨量 890 至 970 毫米,因此有雨城之称,比美国东海岸的一些城市(如纽约 1200 毫米)少,但其阴天数每年平均为 226 天,比纽约的 132 日多的多。由于西雅图位于奥林匹克山脉的背后,大多数降雨是小雨或毛毛雨。西雅图的气候和气温与附近的加拿大城市温哥华差不多。    130 公里以西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年平均降雨量为 3600 毫米,南部的华盛顿首府奥林匹克的降雨量为 1320 毫米。西雅图偶尔降雪,但很少留很长时间。阳光充沛的气候一般从七月中到九月中,比南部的波特兰开始得晚,结束得早。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中西雅图的降水量会减小,不仅使周围的滑雪场在冬季遇到困难,而且在夏季会造成缺水。 居民总括 人口结构    2010 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显示西雅图有 60.8 万居民。整个普吉特海湾都市地区约有 370 万人,约 73.4% 是白人,这是美国北部都市中白人成份最高的。 4.7% 的人称自己是多个民族的后裔,这也是美国最高的一个城市之一。亚洲人有 13.71% ,非洲人有 8.44% , 1.1% 是美洲土著人,太平洋土著人占 0.5% , 6.84% 来自其它非白人的民族。   在最近十数年中有许多合法的和非法的移民来到西雅图。从 1990 年到 2000 年的普查外来人口增加了 40% 。虽然在 2000 年的普查中只有 5.28% 的人口是西班牙裔的,但西班牙裔人口在整个华盛顿州是所有人群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估计从 2000 年到 2002 年就增长了 10% 。全市约 1.25% 的人无家可归,其中 14% 是青少年。 2005 年《男人健美》杂志称西雅图是美国最健美的城市。   年代 西雅图 大西雅图 * 卡时克地区( Cascadia )    1970 530,844 1,939,000 7,738,635    1980 493,846 2,240,000 9,508,809    1990 516,259 2,748,867 11,000,384    2000 563,374 3,275.847 13379.320    2005 (估计) 573,000 3,460,400 14,083,486    2010 (估计) 594,116 3,641,200 15,765,119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BC Stats ( BC Ministry of Management Services );俄勒冈州经济分析办公室。华盛顿州财经管理办公室对西雅图 2005 年的估算和 2010 年的预测。    * 为国王郡( King County )、斯诺克米西郡( Snohomish )、皮尔斯郡( Pierce )和凯特萨普郡( Kitsap ) .    ** 为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英属哥伦比亚省。 人民生活   大西雅图地区优越在它温和适宜的气候,多种居住选择,丰富的艺术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及众多的商店和餐饮,并有着全年可及的户外娱乐活动. 2005 年西雅图被评为全美无线网络连接方面的最佳城市;按人均计算也是美国在以艺术为中心的商业和组织方面一流的城市(据《美国艺术人》 2005 年调查,西雅图共有 3,721 家和艺术有关的商家和组织); 2001 年,西雅图被《友好居民》评选为全美“儿童友好城市”第二名。 政务经济 政府机关   西雅图的市长和其它九个城市委员会的成员每年选举而出,此外市律师也是选举而出。所有这些职位都不是业余的。西雅图比许多其它美国城市提供更多的基础设备如饮水、废水和电力,收费和管理也由城市处理。但垃圾和回收由私人公司处理。   如同美国其它大多数城市县的法律机构处理大多数犯罪行为。西雅图的城市法院主要处理错误停车罚款等琐事。西雅图市有自己的监狱。 2004 年全市一共有 24 起谋杀罪行,这是 1965 年起最低的一年。从 1994 年开始犯罪率下降 42% ,每一千居民约有七起犯罪事件。偷盗汽车的犯罪率提高了 44% 。   西雅图的政治比美国的平均要左,但也有一些保守的市区。大多数选举中美国民主党和绿党获胜。   国王郡   郡官员每四年选举一次。郡议员由区选举产生。由于以往的一项选民提议并通过,郡议会现由 13 位减至 9 位, 2005 年 11 月选举的郡议会席位数上升。其中一半的席位是两年任期,余下的席位是四年任期。未来,由九位成员组成的郡议会实行四年重叠任期。郡政府负责管理本地区,监督司法体系,公众交通系统,污水和废物处理,公共健康和选举。   西雅图港务局   港务局有五名港务委员,以四年重叠任期 , 并由景郡区选民选举产生。港务局负责管理西雅图 - 塔科马国际机场、西雅图海运设施及渔人码头。   西雅图市政府   市长和九名成员的市议会以四年任期并由全体选民选举产生。所有职位均无党派之分。市议会员具有重叠任期,选举在单数年举行。   市议会    Sally Clark - 2007    Richard Conlin - 2009    David Della - 2007    Jan Drago - 2009    Jean Godden - 2007    Nick Licata - 2009    Richard McIver - 2009    Tom Rasmussen - 2007    Peter Steinbrueck - 2007   市债券等级   以西雅图市无限及有限税为基础的债券,在独立债券公司斯坦普尔( Standard Poor )为 AAA 级。穆迪( Moody )为 Aaa 和 Aa1 级。菲奇( Fitch )为 AAA 和 AA+ 级。 财政金融   西雅图地区拥有领先的经济群体,如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命科 西雅图的标志——太空针塔 学及生物科技工程、洁净技术及环境工业、后勤和国际贸易。其中波音公司在西雅图及华盛顿州拥有 58,597 名员工( 2005 年 6 月)。包括生产商用飞机的 36,566 人;综合服务队 12,204 人;集成防御体系 7,382 人;飞机内部构造 1,254 人;波音空中连接队 520 人(为飞行中的飞机提供高速网络连接)。最新的波音 787 飞机的设计和装配也将在位于西雅图以北的艾俄瑞特市进行。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以从事软件行业的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来排,西雅图被列为全美第五位。西雅图及华盛顿州的大约 6,000 家与软件行业相关的公司共雇佣员工 68,000 人,每年支付近 100 亿美元的薪水,年销售收入达 250 亿美元。截止到 2005 年 4 月。微软公司在全球有 59,947 名员工。而在西雅图及普捷湾地区就有 28,900 名。   西雅图及华盛顿州拥有 133 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多数是在以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大学是获得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拨款最多的公立大学;在由上海交通大学评选的全球最佳的前 500 所大学中排第 17 位)、华盛顿州立大学、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华盛顿大学现正修建基因组学系和生物工程系的新楼,新楼得到的赞助包括总部设于西雅图的盖茨基金会 7 千万美元(该基金会拥有 “西雅图夜未眠” ( 由 5 号州际公路观看 ) 240 亿美元的净资产),威特克基金会的 1 千万,以及联邦政府和其他私人捐助的 1200 万美元。另外。联合湖( Lake Union )南侧一带正在建设一个庞大的生物科技中心:包括由威肯( Vulcan )私人投资的 1500 万美元的生物科技孵化中心,毗邻的华盛顿大学、弗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所、系统生物学研究所、阿米金公司的研发中心、爱伦脑科学研究所(由保罗·爱伦的 1 亿种子基金创建)、 PATH (健康研究合理技术项目中心)、西雅图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以及弗吉利亚梅森研究所。   西雅图还拥有 400 家洁净技术及环境工程服务公司,拥有约 16,000 雇员。据美国艺术人 2005 年的调查显示,西雅图有着 3,721 家与艺术及设计有关的公司和组织。员工总数 18,384 人。西雅图也是正在壮大的精美咖啡业的中心(总部在西雅图的星巴克咖啡在全球拥有超过 9,000 家咖啡店),此外还有蓬勃发展的娱乐设备行业,全美最大的海洋业和渔业(华盛顿州的渔业出口在价值和重量上都超过了美国所有其他州的总和),电影和影像业拥有 5,000 名员工,每年支付 1.55 亿美元的薪水。西雅图还拥有庞大的音乐行业,提供了 9,000 个就业机会,每年支付近 2 亿美元的薪水。其它重要的行业包括木材产品、运输设备、食物和服装设计。 华盛顿大学樱花 旅游中心和会议中心   西雅图及景郡区每年吸引了超过 873 万的游客,带来 39.7 亿美元的收入和超过 342 万美元的州及市税收收入。旅游消费为西雅图地区直接创造了 6 万份工作。 2005 年西雅图港游船增长创下新纪录,有四条大型游轮线路, 170 次航行,接待了超过 35 万名游客。华盛顿州会议和贸易中心,西雅图会议中心( 1962 年世界博览会会址)及本地酒店为各种会议,展览和特别活动的举办赢得了良好声誉。其它主要设施包括贝尔港湾国际会议中心,可威斯特( Qwest )体育活动中心和位于毕尔褔室( Bellevue )的美等比尔中心( Meydenbauer )。 交通   西雅图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和磁悬浮列车。其市中心和一些市区还反应着过去铁路和公路的发展。 单轨电车 (Monorail) 西雅图没有地铁,但有很大和非常便捷的公共汽车和渡船网。   延长目前只有约一英里半到约十英里 West Seattle 和 Ballard 间;西雅图单轨电车( Monorail )经过四次的选举成功后,在 2005 年 12 月第五次重新选举中惨遭失败。西雅图兴建单轨电车的梦想正式的结束。   不过大西雅图地区海湾运输局( Sound Transit )于 2009 年将会开始行驶,从西塔国际机场( Sea-Tac Internatioanl Airport )和西雅图市中心间的轻铁( Light Rail )。由选民投票通过建立的海湾运输局目前有多条的快速公共汽车线和连接艾佛瑞特( Everett ) - 西雅图 - 塔科玛( Tacoma )间的通勤火车( Commuter Train )。 机场   西雅图的商业机场是位于西塔科的西雅图 - 塔科马国际机场( Seattle-Tacoma International Airport ),提供到达北美、欧洲和远东的航班。西塔国际机场( Sea-Tac Internatioanl Airport )是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枢纽港,是地平线航空公司的补给站和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重点机场。   此外,西雅图还拥有一个由国王郡政府所管辖的普通民用机场--波音机场。 街道   除市中心的商业区外西雅图按东西和南北走向形成方格式,在市中心的商业区街道的走向按海岸的走向。两个走向相接处往往造成不寻常的角度,往往使外来不熟悉西雅图的人搞不清。 高速公路   贯穿西雅图南北的主要高速公路为 5 号州际公路( Interstate 5 ),而来往邻市贝勒由 (Bellevue) 的主要公路则为 SR-520 和 90 号州际公路( Interstate 90 ),其中西雅图为 90 号州际公路的西岸起点,向东走可直达波士顿。 公众设施 医疗保健   西雅图地区是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医疗保健中心。具有领先的医疗组织,其中包括瑞典医疗中心,华盛顿大学医院及附属医学院、港景医疗中心、大众健康合作医院、弗吉利亚梅森医疗中心、西北医院、溪谷总医院、儿童医院和哈其森癌症研究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癌症控制和预防研究项目)。西雅图的医疗研究学者在过去的五年中荣获了三个诺贝尔医学奖。 宗教场所   在大西雅图地区,所有的主要宗教都有其代表。除了各种新教族、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还有许多犹太教会堂、佛教寺庙和伊斯兰的清真寺。 公共设施   在西雅图,水和电是由公共设施提供的。私人的普吉特海湾能源公司提供天然气,西雅图蒸汽公司提供蒸汽,奎斯特提供电话服务,康卡斯特提供有线电视。 文娱设施    1 、博物馆 14 座    2 、公园 50 (城市) /20 (乡村)    3 、名胜 28    4 、海滩 12    5 、社区中心 24    6 、高尔夫球场 5    7 、公共图书馆 25    8 、网球场 151    9 、表演中心 27    10 、游泳池 10    11 、娱乐场地 38    12 、运动俱乐部 42    13 、小径(有维护) 5 文化艺术 城市地标   西雅图最特别的地标就是太空针塔( Space Needle ),它是为 1962 年的 21 世纪博览会修建的,其周围的博览会会址被改变为西雅图中心( Seattle Center ),至今依然是许多重要的民间和艺术大事的场地。   其它著名的地标有史密斯塔( Smith Tower )、派克市场( Pike Place Market )、西雅图音乐体验馆( Experience Music Project , EMP )、新西雅图中心图书馆( Seattle Central Library )和美国银行大厦( Bank of America Tower ),后者是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第四高、全美第 12 高的摩天大楼。 节日活动   西雅图最著名的文化大事有为期 24 天的西雅图国际电影节(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阵亡将士纪念日周末举行的西北民俗节( Northwest Folklife Festival )、夏季的海洋节( Seafair )、西雅图美食节( Bite of Seattle )和在劳动节周末举行的 Bumbershoot 艺术节( Bumbershoot )、国际儿童剧节和西北图书节。一般总有上十万人参加这些节日。大麻节和美国独立日的两个游行也总是吸引许多人参加。   数十个西雅图的市区每年举办一到多个街道节,许多每年还举行一次游行或赛跑。最大的街道节包括上百货摊、艺人和许多表演舞台,上十万人参加,最小的只有十几个货摊和艺人,与大的区的市场相差不多。其它重要的大事有多个印第安人组织的跑沃舞、一个希腊节和许多不同的民族举行的民族节。   如同其它许多大城市,西雅图还有其它许多小规模的活动,比如书展、特别的电影节和一个每年一次为期两天约八千人参加的从西雅图到波特兰的自行车比赛。 艺术、文化和庆典   据美国艺术人 2004 年调查,按人均来算,西雅图塔科玛地区和艺术有关的商家,组织多于其他任何美国都市。艺术景观包括:西雅图交响乐团(在百乐若雅厅 Benaroya Hall 表演)、西雅图歌剧团和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团(在 Marion Oliver McCaw Hall 表演)、不计其数的画廊、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感受音乐工程摇滚乐博物馆。西雅图共有 80 家剧团,其中 25 家是专业剧团。西雅图具有组织大型音乐会的优势,以领导原创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而被受国际上的关注。 博物馆    1927 年开设的亨利艺术画廊( Henry Art Gallery )是华盛顿州第一个博物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于 1933 年开设。艾玛·富来尔艺术博物馆( Frye Art Museum )、现代艺术中心( Center on Contemporary Art )和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也藏有艺术收藏。   历史与工业博物馆( Museum Of History Industry )   布尔克自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 Burk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ure )   克隆底克淘空博物馆( Klondike Gold Rush Museum )   圆木屋博物馆( Log House Museum )   西北海岸防卫队博物馆( Coast Guard Museum Northwest )   木舟中心( The Center for Wooden Boats )   西北海港海岸文物中心( Northwest Seaport Maritime Heritage Center )   西雅图都市警察博物馆( Seattle Metropolitan Police Museum )   飞行博物馆( Museum of Flight )   奥迪西海岸发现中心( Odyssey Maritime Discovery Center )   普捷湾船舶交通中心( Puget Sound Vessel Traffic Service )   北欧传统博物馆( Nordic Heritage Museum )   陆荣昌亚洲博物馆( Wing Luke Asian Museum ) 动物园和水族馆   华盛顿林地公园动物园( Woodland Park Zoo )于 1889 年建立,它是美国西海岸最老的动物园之一,是发明自然式的动物园的一个先驱。 1977 年,西雅图水族馆( Seattle Aquarium )正式开放。 文化传媒   西雅图最重要的报纸是《西雅图时报》和《西雅图邮报》,两者分享其广告和商业部门。重要的周刊有《西雅图周刊》和《陌生人》,这两者都是免费的周刊。前者是西雅图地区的非正式报纸,常常报导正式报纸无法报导的国内或西雅图市的黑暗面。后者针对一些另类的读者,报导关于同性恋等非主流的新闻。西雅图还有许多电视台和广播站。 科学教育 教育程度   西雅图居民的平均教育水平很高。除学校外西雅图的成人培训班和家庭学校教育也很强。西雅图地区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数占 89.5% , 47.2% 的人口受国大学教育及以上(美国人口普查局, 2000 全国人口普查)。 高等教育   如同美国其它大多数大城市的公费学校西雅图的公费学校也往往是争论的原因。虽然西雅图的学校不用法庭判决就取消了种族分离的做法,但在一个各个种族分居的城市里要达到每个学校里的种族成分均等是不容易的。虽然有些学校的成绩比另一些学校要好,但是这和居住的地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学校的做法不一,都有差别。   除公费学校外西雅图还有一些私人学校:四个天主教学校,一个新教学校和六个非宗教的学校。   西雅图最主要的大学是华盛顿大学,它有约 4 万名学生,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大学。此外市内还有西雅图大学(一个耶稣会的大学)和西雅图太平洋大学(一个新教大学)。此外西雅图还有一些艺术、商业和心理等的小的高校。   西雅图另外还有几所出名的大学分别是华盛顿州立大学( State Washington of university ),华盛顿中心大学( Centre Washington university ),华盛顿西部大学(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 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中心包括哈其森癌症研究中心、巴特纪念研究所和华盛顿技术中心。 公立和私立大学    华盛顿大学 1 、华盛顿大学(公立) 39,199 人    2 、西雅图大学(私立) 6,810 人    3 、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私立) 3,779 人    4 、社区学院(四个校区,公立) 27,218 人    5 、西雅图艺术专科学校 2,200 人    6 、可尼西艺术学院( Cornish ) 700 人 对外交流 国际商务   大西雅图地区一直以来在生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些优势体现在:战略地理位置(距离上来看,位于伦敦和东京的中间);先进的制造能力和设施;先进技术群体;技术产业间的合作;经济基础的多样性(从农业、服务业到国际贸易);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体系;高素质的员工;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娱乐活动;居民的整体素质及开放理念。   西雅图每年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从太平洋海洋展(产品陈列、技术、服务、教育和为海洋人员设立的特别活动)到太平洋健康峰会。历年的国际活动还包括: 2001 年亚太城市峰会、 1999 年世界贸易组织第三次部长会议、 1996 年双边贸易部长会议、 1993 年亚太经合部长及领导人会议和 1990 年美苏友好磋商会谈。   按人均计算,华盛顿州在美国的出口量排列第一, 2004 年人均出口额为 5,479 美元。 2004 年华州直接出口额达 34 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计算机软件出口(每年价值 50 到 100 亿美元)、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和其它专业服务的出口。 2004 年西雅图及华州的出口总额(包括过境商品)为 461 亿美元,当地经济每 3 个工作中就有 1 个来自于此。浓郁的人文特色及与世界多个城市缔结的友好关系为西雅图及华州增添了更多的商贸机遇。 贸易伙伴    2004 年华盛顿州出口额(前 10 位)    1 、日本 6.31 (十亿美元)    2 、加拿大 4.04    3 、中国 3.09    4 、中国台湾 2.14    5 、韩国 2.06    6 、爱尔兰 1.50    7 、新加坡 1.48    8 、法国 1.27    9 、英国 1.09    10 、澳大利亚 1.07   总和 33.793 友好城市   贝尔谢巴,以色列   宿务,菲律宾   基督城,新西兰   戈尔韦,爱尔兰   海防,越南   林贝,喀麦隆   蒙巴萨,肯尼亚   佩奇,匈牙利   雷克雅未克,冰岛   泗水,印度尼西亚   卑尔根,挪威   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83 )   高雄,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田,韩国   格丁尼亚,波兰   伊兹密尔,土耳其   神户,日本   马萨特兰,墨西哥   南特,法国   佩鲁贾,意大利   西哈努克,柬埔寨   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 体育运动 塞弗科体育场 (Safeco Field) 球队 项目 联盟 主场   西雅图水手 棒球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 塞弗科体育场   西雅图海鹰 橄榄球 美国橄榄球联盟 奎斯特体育场   西雅图音响 足球 美国足球联盟甲级联赛(男子)   美国足球 W 联赛(女子) 奎斯特体育场   西雅图风暴 篮球 美国女子篮球协会 Key Arena   西雅图雷鸟 冰球 美国西部冰球联赛 Key Arena   西雅图第一支现代的专业球队是西雅图超音速队。 1969 年又有棒球队西雅图飞行员队加入。两支球队的名称都与当地的飞机工业有关。飞行员队一年后迁往密尔沃基。 1976 年橄榄球队西雅图海鹰队成立, 1977 年棒球队西雅图水手队成立。   第一个为西雅图赢得一个国家冠军的球队是冰球队西雅图都市队,它于 1917 年获得美国冠军。   此外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大学和西雅图太平洋大学也有球队(如橄榄球和篮球)。 旅游休闲   西雅图在 1889 年因为油漆匠的胶锅着火而把整个木造的城市焚毁 , 西雅图在大火後迅速重建 , 建材则使用了更多的石头、铁及水泥 , 到了 1893 年 , 第一条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 l 连结到了西雅图 , 海上交通也和亚洲各大港口及美国东部海港连接成形 . 到了 1897 年的克隆戴克掏金热为西雅图带来了更快速的成长 , 城市的人口从 1890 年到 1910 年成长了六倍 . 西雅图也第一次举办了世界展览会 (Alaska-Yukon-Pacific Exhibition), 华盛顿大学校址就是当年展览会的场址 . 在西雅图买一本 City pass( 城市护照 ), 内含水族馆 (Seattle Aquarium) 、飞机博物馆 (Museum of Flight) 、太平洋科学中心 (Pacific Science Center) 、太平洋科学中心内的 I-MAX( 半球式立体电影 ) 、太空针塔 (Space Needle) 及海湾渡轮游 (Argosy Cruises Harbor Tour) 、屋兰动物园 (Woodland Park Zoo) 的门票 , 整本一起买比个别分开买门票便宜了一半以上 , 自助旅行的游客不可错过 . 美国其他世界级的观光大城市都有 City pass 的贩售 , 城市护照内的合作机构有时会更动 , 所以在你购买前最好先查询有那些机构的门票在城市护照里面。 当地歌曲   《 Seattle 》 ( 西雅图 ) ,歌手 Jason Walker 的作品,收录在其 2009 年发行的同名专辑《 Jason Walker 》中。 当地名人   著名速滑选手阿波罗·大野( Apolo Ohno )   世界前首富、前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Bill Gates ) 西雅图酋长   西雅图酋长( Chief Seattle , 1786 年 - 1866 年 6 月 7 日)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是美国华盛顿州境内的印第安人部落的领袖,信奉天主教,乐于与白人移民共处并同西雅图的创立者之一戴维·斯温森·梅纳德建立了私人友谊。根据梅纳德的建议,西雅图即得名于西雅图酋长。 西雅图酋长 19 世纪 50 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西雅图著有《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西雅图的印第安领地被白人强制收购后,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印第安酋长,将这片土地以他的名字命名,也就是现在美国西雅图市。   大约两百年前,他是美国西北部一个印地安部落的酋长,当时他的族人必须离开他们的土地,搬到保留区去住,情况很凄惨,我想你们都知道得这个故事。那时,白人从东岸横跨美洲大陆往西进,其中发生了很多令人遗憾的事件,当时西雅图酋长说了一席不寻常的话,永远留在我心中。他说:“好吧!我们会离开。”因为印地安人试过一切办法,他们奋战过,他们躲避过,最后只剩下两条路:不是去死,就是搬到保留区去。所以西雅图酋长才说:“好吧!我们会离开。但是 ...... ”可是,他又说:“要我离开,我对华盛顿的大首领只有一个要求。”   现在请你想一想,他会要求什么呢?假如是你,你会要求什么呢?设身处地想一想,我可能会为了遥远的路途,而多要几匹马或是毯子和食物。 西雅图酋长要的不是这些,他的要求与众不同,他说:“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唯一要求的,就是白人能像我们一样的对待这块土地上的动物,好好爱戴这儿的花草,河流甚至是这里的空气。要待它们如同亲兄弟一般,把它们当作一家人。”西雅图酋长为什么会提出这种要求呢?我想我知道答案,他看出我们白人有很深的排外感;我们对生命的疏离和冷漠;他看到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战争,对抗大自然、互相攻击、反对他的族人,乃至我们自己永无止尽的恶性循环,而他想帮助我们。   对西雅图酋长和他的族人而言,生命本身是神圣且需相互尊重的。鸟啼婉转枝头,不啻于诗歌合唱,森林就是大殿堂,微风就像活跃的祈祷者。我们彼此息息相关,我们如何对待环境和其中的生命,最后都将变成人类自己的命运。   作品《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经修改后被收录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 15 》课。 百度旅游 - 目的地指南 http://lvyou.baidu.com/scene/view/aadd134414443489a74461da 参考资料 1 后来白人为了几年这位酋长,将此地命名为西雅图( Seattle )。 http://www.autohome.com.cn/drive/201105/199624-6.html 扩展阅读: 1 西雅图旅游景点 http://www.uzai.com/outspot/jingdian_12294.html 2 西雅图市政府 www.seattle.gov 3 西雅图特产 http://www.beimeichong.cn 4 西雅图经济 http://www.fzdhc.cn 5 西雅图商品 http://www.happibuy.cn 开放分类: 美国,旅游,城市,北美洲,美国城市 http://baike.baidu.com/view/24954.htm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28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兰州印象
llgkyy 2011-7-1 11:17
飞机从北京起飞,往西方向飞行,近两个小时后,在兰州机场着陆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兰州。兰州给我的第一印象可以说是丑陋的。我和迎接我的王建疆教授、梁胜明教授一同驱车接近市区之前,我发觉兰州周围的山是“裸山”,山上植被很少,露出了黄色的斜坡的脏兮兮的黄泥土。我不禁叹道,为何这里的山没有植物呢?他们回答我:据说,这里山在明朝时候,还是茂林修竹,映带左右,但明末的战争频仍,为了对付敌方,便于搜山,就把山一把火给烧了,山火把兰州山上的树木给烧光了,从此那山因为缺水那植物就再也不能生长起来了。进入市区,情况依旧,黄河从兰州城中间穿过,一边是和南山,一边是北山,无论南山还是北山,都基本上是裸露着渴望着水的黄土。城市中间有条未被污染的大河穿过,要是你不抬头往南山或北山张望,那么兰州也同样高楼林立,错落有致,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但我作为第一次来兰州的人,还是不习惯那“裸山”,就总觉得兰州是病态的,这么多人,怎么就不能把山治理好呢? 当然,一切都是事在人为。夹在两山之间的兰州,据说东西长约四十公里。就在这盛夏时节,这四十公里的南滨河路和北滨河路,被绿色盛装起来,黄河两岸都种满了树木、草和各种各种的花,那些花儿正姹紫嫣红地开放。这两边都长达四十公里的绿化带,被称为“黄河风情线”。有一块地方,还被改造为湿地,绿色的芦苇给游人以清新无比的感觉。我目睹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就禁不住地想,丰富的黄河的水就在傍边不远,既然可以用黄河水浇出一个风景线,为什么就不可能把兰州南北两山浇绿呢?看得出来,那山是植过树的,只是因为缺水,人们没有耐心把黄河水不断地提上去,所以种的树成活率很低。要是人们用盖高楼的热情去绿化南山与北山,我想那结果就会不一样。所以我在兰州某高校的一次讲演中,不知如何心血来潮,话锋一转,说:如果政府规定所有的在兰州盖楼赚钱的房地产商,都必须完成一项附带的任务,即政府卖地给你盖楼,同时配给式地也给你南山或北山的一个山头,必须长期绿化,直到那些树木成林为止,那么兰州的南山与北山就会成为真正的更大的黄河风景线了 ---- 要是我来当兰州市长的话。 兰州人都很和善亲切而且善谈。和善亲切是我能立刻感觉到的,善谈则是在饭桌上亲耳所听。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热烈地谈论一个话题,那就是甘肃虽在大西北,却以这里能出人才而感到无比自豪。胡锦涛、温家宝和郭伯雄这些国家领导人,都是东部人,却从甘肃“起家”,胡锦涛、温家宝在大学毕业后都先在这里的基层担任过技术员,经受考验,后来被提拔上来,进出作为甘肃的首府的兰州的政府各大门。所以他们告诉我,现在兰州各级政府的大门都是旧的,都还是胡锦涛、温家宝进出过的,风水好啊,再难看,也不能拆啊!这是兰州的一大优势:人才优势! 兰州还有一大优势,就是物质优势。他们说,兰州从来不缺电、不缺气、不缺石油,因为现在是这些油气资源都是从西部输送到东部,所有的油管、燃气管、电路都要经过兰州,兰州只要截留下一点点儿,就足够用的了。别的省在叫喊缺电、缺气、缺油的时候,兰州笑了:要不要我们送给你们一点指标呢!兰州的丰富何止这些油气之类,还有羊肉啊,牛肉啊,土豆啊,紫色的白薯啊,那新鲜的羊肉一经那里的厨师的手,不但变得一点骚味儿没有,而且还变得十分嫩,就像豆腐一样,放到口里就化了。 有人才和物质两大优势,兰州如雄鹰伸出两支翅膀,可以高高飞翔! 去兰州之前,我似乎在广播里,听说兰州的空气污染得厉害,还传出要炸开哪个山口,以便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来。我还想,在这剩下时节,那里一定很热。到了那里,才感觉的兰州有风,而且是凉风习习,并没有空气污染啊!更谈不到热!夜间睡觉,还要盖上被子。一了解才知道兰州在高原上,气温不高,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只有冬天半个月左右,因取暖需要,没有风,才有一个黑色的锅盖般的东西,笼罩在头上。其他时段,比任何地方的气候都好。据说,有不少从江浙一带到兰州做生意的人,一住几年,现在离不开兰州了。因为中国的南方太热,北方则太冷,住久了才知道兰州的好处啊!实在是离不开啊! 不过,我现在有点担心,那就是私人小车太多,而路又太少,不就是两条滨河路转过来转过去吗?现在汽车已经开始堵了,一旦兰州人继续不断地买车,说不定美丽的滨河路也要变成停车场。 兰州是中国大西北的重镇。凭着兰州的自然条件和人才贮备,兰州的明天会更美好!此刻,我眼前晃动的是,黄河之水的波涛正从兰州城中间通过,黄河给予兰州太多了,兰州人,你们要守护好那段黄河啊!还有那南山、北山将来有一天是否会绿起来呢?我多么盼望终于有这一天! ( 2011-6-26 ) 滔滔黄河水流经兰州城 美丽的黄河风景线 黄河风景线 雕塑:黄河母亲 转载自童庆炳先生的博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7237do=blogid=459336
2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在一位美国同事心中的印象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1-5-20 08:26
p { margin-bottom: 0.08in; } 我在一位美国同事心中的印象 蒋继平 2011 年 5 月 19 日 上个星期五,是我的一位美国同事在公司上班的最后一天。这位美国同事叫 Jonathan Thomforde. 我们平时都叫他 Jon 。 他是一位美国白人,他的爷爷是从德国移民来美国的。 他的爸爸现在是一所美国大学的校长。在他离开公司的前一天,也就是 5 月 12 日,他给我发了一份电邮。 电邮的大部分提及的是我们之间平时工作中相处的一些往事。 在电邮的最后一部分,是他对我个人的看法。 现在我把这最后一段内容公之于众: Also, most importantly, you are a great American. More of us should be like you. You need to stay here on earth as long as you can and influence as many young people you can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Jon (翻译:还有, 最重要的是,你是一位伟大的美国人。 我们中更多的人应该像你那样。你应该尽力在地球上多呆一段时间,应该尽你所能来影响尽量多的年轻人,从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和 Jon 在一起工作了 4 年多一点时间。 除了我以外,还有几位中国人也与 Jon 有过接触。 比如说,洛阳泰金园艺公司的裴卓强总经理,北京拓源公司的王继华总经理和他的太太杨立微都和 Jon 见过面。 Jon 是典型的美国人,属于 Y 一代,具有大学文凭,自信,自尊,甚至有点儿野心。 从上面的电邮中可以看出, 他是把我当成来自天堂的一位天使的。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非常喜欢听我讲做人做事的原则,更喜欢听我对世界事务的判断,分析和预测。 当然,他也受到公司中其他同事的影响的,尤其是几位来自墨西哥的女人对我的评价,使他对我的印象超乎凡人。 这篇文章是专门为回应曾庆平教授的 而作。
个人分类: 工作环境|6668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丽江印象
热度 4 kfysdszy 2011-5-14 17:04
丽江印象
为了工作的高效率,一定会有同志理解我把丽江之行写成两篇或者更多篇博文,因为这是大大的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滴。项目验收不是要数多少篇论文、多少个专利么?你们要都在那边假清高到时候出丑的可是项目组长我啊 。都说在科学院工作没有项目压力大,有项目压力更大。你现在终于有一点理解首席科学家们两鬓斑白的原因了?一个项目下来还没来得及高兴,责任已经使你如履薄冰了...... 唉,好在丽江之行的轻松和愉悦还历历在目,没技术的相片都不好意思秀,自从我丢了老相机,这个新相机总给我闹别扭,不是这不对就是那不好,也没怎么用过图片整理的软件,这个美图秀秀把照片像素变小倒是很容易。 还是再回忆回忆美好的丽江 似龙非龙 ? 其人如店 美食之角 红粉丽人 水绿灯红 四方街米线 古镇水车 自然的果实 红生菜 民族风碟吧 流水小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78 次阅读|8 个评论
快乐的馄饨哥(外一则)
热度 12 jlxt33 2011-4-28 17:10
去上海住在上海大学的乐乎楼,是钱伟长校长的题名,作为学校的招待所, 估计是取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一天从校门出来前往地铁1号线时,看到路边居民楼下一个小店, 门前有一排人排队,每人手里一个特大号的黄色塑料碗, 自己动手往里面放什么东西。 10点多了,早过了早餐时刻,这么多人排队吃馄饨,有趣。 于是,第二天我的早餐就到这里了, 8块钱10只比饺子还大的菜肉馄饨, 被凛冽的寒风吹到这里,喝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浑身都暖和了。 更令人心情愉快的是这位快乐的老板,网名一定是馄饨哥,哈哈。 打招呼、问答、送餐、收钱都是快乐…… “大小姐,要放香菜不?” “自己配料还是我配?” “美丽的小姐,真是有福人啊!有人给配料啊,不过他放盐多了,不好吃不赖我哦” “不要照嘛,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不知在科学网露面会不会成为名人哦? 祝福我们每个人都能快乐地生活。 (外一则) 在四川中路上有这么一家饭店,好像挺有特色的。 靠近外滩了,但是价格真的不贵,与不远处的上海姥姥和卡娃咖啡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著名的丰裕香煎包,那一兜鲜美的汤汁配上粒粒芝麻,满口香啊,不过要小心烫嘴哦; 经典吃法是配一碗鸡鸭血汤,要是有点儿粉丝就更有滋味喽。 猜猜这广州随处可见的茶壶,在这家店中的用场是什么呢?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201 次阅读|28 个评论
成都印象
lvming 2011-4-19 11:15
成都印象
西蜀天府留客乡, 绝味美食胜天堂。 更有浣溪风雅处, 骚人放歌喜若狂。
个人分类: 五子顶抒怀(诗情)|2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节后农贸市场印象
黄安年 2011-2-25 11:06
节后农贸市场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5 日发布 今天已是正月二十三日 , 农贸市场的摊位主似乎还在过大年 , 往常星期五这里生意兴隆 , 可现在很多摊位空缺 , 蔬菜水果品种不多 , 鲜活家禽水产品也少 , 价格不断高攀 , 家庭主妇的抱怨已经到公开叫嚷的程度 , 我听到不止一位大嫂说 : “什么都涨 , 就是工资不涨。”其实 , 也有降价的 , 鸡蛋节前 4.6 元一斤 (500 克 , 下同 ), 但今天是 4 元一斤。蔬菜确实普遍上扬,例如荸荠节前 2.5 元一斤,现在是 10 元三斤。红薯节前 10 元六斤,后来改为 10 元 5 斤 , 现在则是 10 元 4 斤了 , 但愿这是季节性价格。 我感觉在购物时仔细比较价格和货物的质量有必要 , 否则会吃亏的。例如三元纯牛奶是很受欢迎的大众牛奶品 ( 人民大会堂宴会专用 ), 按照一箱( 18 包)购买 , 在物美超市 26.2 元一箱 , 合 1.45 元一袋 (200ml), 而在农贸市场里则仅仅是 23 元一箱 , 合 1.27 元一袋 (200ml), 质量完全一样 , 而从我家到物美超市和规模很大的农贸市场距离一样 , 所以有时就去农贸购买三元纯牛奶 , 这 3 元钱不时可以省下来吗 ? 同样的质量在农贸市场的蔬菜和水果等价格差距也很明显 , 自己多走两步 , 健身而省钱何和何乐不为 ? 附笔者有关农贸市场的博文 * 逛天通苑农贸市场有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5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83) * 中秋天通苑农贸市场掠影,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917 ) * 盖菜雪后价格上涨 1.67 倍,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8048 ) * 大雪降温后北京白萝卜每市斤 2.98 元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5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4472 * 没谱的白萝卜价格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7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5041 * 蓝桥农贸市场年味足 图 21,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2137 * 奇怪的价格 : 北京黄瓜超冬笋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6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354 * 雪里蕻价比去年贵一倍多 图 3,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21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5495 * 再谈雪里蕻价格飙升的思考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23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6164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2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法国人关于中国的旅行印象
flowerofmay 2011-2-15 19:51
Vous me demandez ce que je pense de la Chine d'aujourd'hui. La première chose que j'ai noté, c'est la différence entre les gens qui ont fait des études et les autres. Cette différence existe bien sr dans tous les pays du monde, mais elle me semble plus forte en Chine qu'ailleurs. La seconde chose, c'est que la plupart des chinois paraissent très satisfaits de leur sort. Je l'avais déjà remarqué il y a 5 ans, mais cela m'a paru encore plus net cette fois. En 5 ans, beaucoup de choses ont évolué: le nombre de voitures, la circulation, le pouvoir d'achat. Sur ce point, j'ai noté que les gens dépensent plus pour la nouriture comme pour le reste. On inaugure beaucoup de nouveaux btiments, de nouveaux commerces etc. L'amélioration rapide et perceptible du niveau de vie pousse les gens à être optimistes, à acheter et à investir. Nous avons connu ce genre de situation en France dans la période 1950-1975 principalement quand le général de Gaulle dirigeait le pays (1958-1969). L'accueil des visiteurs étrangers est très bon: les gens sont aimables et cherchent à faire le mieux possible. Les bons htels sont nombreux. J'ai beaucoup aimé notre htel à Pékin dans une rue ancienne. Dans les grands htels on a le choix entre de nombreuses chanes de télévision (rarement en franais). Les programmes des chaines chinoises sont très gais dans l'ensemble. Un problème touristique est à signaler: lorsqu'on fait une excursion en bus, les "arrêts commerciaux" sont plus longs qu'il y a 5 ans. A Shanghai et dans certaines villes résidentielles, les gens conduisent prudemment leur voiture. Dans les petites villes c'est moins bien: les chauffeurs de camions roulent dans la file la plus à gauche et n'hésitent pas à doubler à droite. Les chauffeurs des petits autocars bleus sont redoutables. Je pense que la Chine aurait intérêt à installer des "ronds-points anglais". Cela ne cote pas cher, cela fluidifie la circulation et améliore la sécurité. Nous avons utilisé 3 belles gares de TGV (toutes construites sur le même modèle). Le voyage en TGV est très confortable et plus pratique qu'en avion quand la distance n'est pas trop longue. Nous avons visité une dizaine d'entreprises (des PME). certaines d'entre elles étaient neuves, bien organisées et offraient de bonnes conditions de travail. Dans tous les cas, les chefs d'entreprises nous disaient qu'ils essayaient de conserver longtemps leurs salariés. Beaucoup de ces derniers étaient là depuis 15 ans. On nous a parlé de salaires pouvant atteindre 300 à 400
个人分类: 世界看中国|1 次阅读|0 个评论
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印象
黄安年 2010-9-6 15:33
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6 日发布 在离开上海的前一天 ,7 月 10 日我们来到崇明岛参观。虽然少年时期住在上海 , 却对崇明印象淡薄,因为去趟崇明等于出海谈何容易。高中在复兴就读时的要好同学陈敦行是崇明人 , 他住在复兴,但很少回家。文革期间方家表妹谈起作为知识青年在崇明插秧劳动艰苦之极。近十来年崇明面貌一新,沈天佑老友去年上半年谈起回家乡崇明之行 , 娓娓动听,令人向往。去年 9 月下旬我们路过上海真想去崇明看看 , 可惜当时长江隧桥尚未正式通行。现在有此一行当然兴致勃勃。 车过长江隧桥 , 我激动不已 , 全程录像 , 还在桥中短暂停留拍照留影。岛上高速公路公路两旁生态环境绿色成荫可与海南媲美,使我感到这块宝岛 , 实为上海之大幸,我生长在长江三角洲中心岛的扬中县对于这类沙洲活动性岛屿多少有点感受,扬中可以成为上海的飞地 , 何况崇明岛乎。不过崇明还与杨中不同 , 扬中周边是长江淡水,而崇明岛则是兼有江水和海水,植物生长条件不如扬中。 汽车在崇明岛上转悠了半天,要找个地方息脚,顺势来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参观。这地方其实更加适合于整天泡在里面,不然花上 70 元门票是很不合算的 , 而且 70 岁以上老年人 , 必需随身携带老年人优待证,持有身份证是不被认可的 , 说这是他们这里的规定,我们两人等于被宰了 140 元。 其实里面的景观主要是人造的 , 所谓森林是在原来的人工林场基础上打造的 , 既无珍贵林木,也非原始森林,其他的人造景观更无特色,不过作为上海市民的一个休闲地是很不错的 , 但作为外地游客大可不必专门来此一游。我们在里面坐了一趟森林小火车 , 实际上是电动平板车 , 崇明的旅游部门真会搞一捶子买卖。作为 AAAA 级旅游点,这 4A 的水份也太大了点。 下面是即时拍摄的照片 9 张 , 文字说明是从互动百科上下载的,仅供参考。 东平森林公园位于 中国 第三大岛 崇明岛 的中北部,距县城(南门港) 12 公里,总 面积 为 5400 亩 ,是华东地区已形成的最大的 平原人工森林 , 上海著名旅游胜地 , 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其前身是 东平林场 , 1993 年建成 国家级森林公园 ,中央领导人 江泽民 、 朱镕基 、 温家宝 、 吴邦国 、 黄菊 等先后来园视察观光。 1997 年被评为 上海十佳旅游休闲新景点 。 东平森林公园 - 简介 东平森林公园 - 荷兰风车 东平森林公园前身东平林场, 1959 年围垦建场,经过 30 多年的林园建设,园内森林繁茂、湖水澄碧,野趣浓郁、环境优美,以幽、静、秀、野为特色,众多的景点呼唤着人们对大 自然 的向往,置身其中使人流连忘返。园内森林繁茂、湖水澄碧、百鸟鸣唱、野趣浓郁,以幽、静、秀、野为特色,集森林观光、会议旅游、康复疗养、休闲度假、参与性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最佳胜地。主要旅游服务设施有造型别致的蟹房式多功能休闲游客中心、 500 平方米的 水上游乐园 、具有崇明特色风味菜肴的森林 酒家 、野外 帐篷 、森林 吊床 、 2 万平方米的沙滩 游泳场 、 青少年野营基地 。特色项目有草上飞――森林 滑草 、岩上芭蕾―― 攀岩 、 森林高尔夫 练球场、 网球场 、 沙滩排球场 、森林滑索、彩弹 射击 、天旋地转、森林 骑马 、快乐林 卡丁车 、野外 烧烤 、森林日光浴、森林童话园以及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的森林定向活动等。园内有多家森林度假村为您提供幽雅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使您享受到家的感受。更有 徐根宝 足球基地等着您与名人近距离接触,参观中国足球明日之星的日常训练生活。 公园内还开辟了 桂花园 、 梅花园 、 樱花园 、 枫园 、 月季园 等园中园,倘佯其中,尤如进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东平森林公园 - 地理环境 崇明岛 东平森林公园所处的崇明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 长江 ,东濒浩瀚 东海 ,南与 浦东新区 、 宝山区 及 江苏省太仓市 隔水相望,北与 江苏省海门市 、 启东市 一衣带水。全岛面积 1267 平方公里,东西长 80 公里,南北宽 13 至 18 公里。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 丘陵 ,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 90% 以上的土地标高(以吴淞标高 0 米为参照)在 3.21 米至 4.20 米之间。岛屿地理位置在 东经 121 09 30 〃至 121 54 00 〃, 北纬 31 27 00 〃至 31 51 15 〃,地处 北亚热带 ,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 15.2 ℃,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居民平均寿命 76.7 岁。 东平森林公园 - 自然资源 东平森林公园 - 阳光浴场 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现有 乔灌木 、 虅本类 、 水生植物 、 陆上野生植物 近千种,其中,仅药用植物就有 100 多种。园中林木以 水杉 、 柳杉 、 白杨 、 刺杉 、 棕榈 、 刺槐 、 连树 、 银杏 、 香樟 为主。其中素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高大挺拔、树形优美,种群庞大,为公园的主要树种,几乎遍布了 公园 的每一个角落。由于水杉树极少病虫害,因此游人在树下行走、散步,感觉十分舒适、清爽。 公园内 野生动物 资源也极为丰富。有 蛙 、蛇、獭、兔等几十种爬行类、两栖类、 哺乳类 动物 ,更有近 160 种 候鸟 、 留鸟 栖息于丛林中,特别是 白鹭 、 灰鹭 、 中华白鹭 等鹭鸟种群规模庞大,更有凶猛的 鹰 、隼等时常出没。 公园 总面积 358 公顷 , 是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也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森林公园。 公园内竹林茂盛,花果飘香,百鸟鸣唱,野趣盎然,充满了浓郁的岛屿风光和森林风光。令游人流连忘返。公园内主要 旅游 项目及服务设施有:造型别致的森林会议中心,绿树环绕的森林酒吧,七万平方米的森林湖泊交错纵横,沙滩浴场、森林狩猎、森林烧烤、垂钓、跑马、游览车观光等等,众多的项目呼唤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 未来的东平森林公园将集森林观光、 会议 旅游、康复疗养、休闲渡假、参与性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成为海内外人士回归大自然的最佳胜地。 东平森林公园 - 景点介绍 荷兰风车 东平森林公园 - 大门岗 荷兰风车临湖(水杉湖),背园(原野乐园),面对大草坪,周围环境优雅,闹中取静,在 蓝天 、 白云 、绿树、翔鸽的映衬下,有一种掩饰不住的美,欧陆风情,赫然眼前。 攀岩 攀岩场位于公园的北侧,这里岩墙高耸,地势开阔,二条国际标准的赛道屈指可数, 全国第六届攀岩锦标赛 也曾假座这里举办。如果你想实现挑战自我的梦想,不妨到这里来试试。 大门岗 气势雄伟的大门岗由 上海园林设计院 设计,线条与结构突出显示了以 杉树 为中心的森林优美的 自然景观 ,而由 彭冲 委员长题写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题字更为整个建筑增色不少。 阳光浴场 阳光下,草地平展,绿树静立,木屋在那坡的顶端,四周全是弥漫着草的芳香,在这样的环境里,随便找一片草地躺下,接受阳光的沐浴,啜一口服务人员送上的浓浓的咖啡,不啻是人间天堂的享受。 沙滩浴场 浴场地处公园西北,环境清幽,景致怡人, 20000 平方米的泳池犹如失落在丛林中的一块翡翠,在阳光下闪着鳞鳞波光。浴场同时有烧烤、沙滩排球、 风筝 放飞、 野营 等活动项目,快乐心情尽可在此放飞。 野外露营 东平森林公园 - 野外露营 如果说白天的森林公园美丽可人,那么晚上的森林公园更是夜色迷人,租上一顶野营帐篷,感受沐浴席地的浪漫,真的是一种不错的感觉。 原野乐园 森林童话园是孩子们的 天堂 ,同时也是大人们追忆 童年 、重温童年生活的一个好去处。在攀爬凌空的一瞬间,您是否会发现自己又年轻了许多。森林童话园的建设以粗、野、原始为特点,充分利用林中出产的原木为建筑用料,不加雕凿修造而成,充分体现了自然与人融洽完美的意境。 滑草 滑草俗称草上飞,它起源于 德国 ,从 滑雪 演化而来,是无雪季节和热带地区体验滑雪运动的替代品。他的装备包括履带式 滑草器 、 雪杖 、 护膝 、 滑雪鞋 、 安全帽 等。东平滑草场是 上海 地区唯一的一家滑草场,占地面积 10000 多平方米,坡高 10 多米,草地平展,是一种深受城市 青年 喜欢的新型休闲运动项目。 骑马场 骑马场跑道近 500 米长,虽然比较原始,却更能体会到野的乐趣。马场内有专业人员为游客提供服务,确保游客安全,无论您是否会 骑马 ,您都可以找到适于自己的马。慢的如在林中漫步,快的如奔雷闪电,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如果您兴致好,还可以租一两匹马,骑着或牵着,在林中漫步,体验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乐趣。 卡丁车 卡丁车作为一项新兴运动,有关比赛也时有耳闻,由于它速度快,比之于一般赛车更具刺激性和挑战性,所以深受青年人喜欢。 高尔夫 森林 高尔夫 练习场:全场东西长 270 码,南北宽 100 米,面积为 3 万多平方米, 30 个打席位;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高尔夫练习场,也是上海最大规模的公园内森林高尔夫练习场,即崇明岛首家。 滑索 东平森林公园 - 滑索 滑索是一项非常刺激的娱乐项目,相对年轻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滑索直线距离 160 米,至高处离地面 16.5 米,中间经过草坪、小河到达终点。人们可以从高处凭借两根钢索迅速滑下,体验高空飞翔、低掠水面的急驰感觉。 彩弹射击 森林公园的彩弹射击是一种模拟军事实弹演习,射击场内壕阔沟深、树木错落,交战双方身穿迷彩服,手握彩弹枪,在树林中追击捕杀。各位,想不想在这和平年代感受一下枪林弹雨和硝烟弥漫的战争氛围。 动物林 动物林是动物的天堂,林中的十几种 动物 基本都处于圈养状态,游客可以用草喂养它们,与 孔雀 合影与小 鹿 嬉戏,感受人与动物和谐融洽的氛围。 东平森林公园 - 特产 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是以 糯米 为原料,经淋饭后拌药加水精心酿制而成,加上该酒味道甜润,色呈乳白,故又有 甜白酒 、 米酒 、 水酒 之称,在崇明已有数百年酿造历史。崇明老白酒质量地道,风味独特,有别于一般的 白酒 与 黄酒 。该酒上口甜而微酸,香味醇厚,酒度适中( 120 ~ 130 ),后劲足,有回味,是深受欢迎的低度酒,其中尤以菜花黄和十月白两个品种为最佳。 1987 年,且有 50 多年酿酒历史在 崇明东明酿造厂 ,又研制成功了清甜型和糯液香两种崇明米酒。这两种新产品,因质量优异,风味尤佳,更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 崇明水仙 水仙花 ,历来是深受人人们喜爱的花中珍品,在中国以 福建漳州 和 上海崇明 的水仙最为有名。崇明水仙的特点是球根自然分株较少,且芳香浓郁,经月不散,为他地水仙所不及。花瓣润白似玉,状如圆盘,心呈金黄,宛如酒盏,故有金盏银台之美称。水仙在吐蕊绽放之际,那青翠欲滴的叶片,亭亭玉立的花梗,衬托着春雪般晶莹的花朵,阵阵芳馨沁人心脾,更给人以朴素、淡雅而又高洁、脱俗的美感。 崇明老毛蟹 崇明老毛蟹,原名 中华绒螯蟹 ,因其两只大螯上有绒如毛,故崇明人称之为老毛蟹。世界上共有 300 多种螃蟹,可供食用的大约 20 多种,而最负盛名的要数中国的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中最有声誉的是 白洋淀 的胜芳蟹、 阳澄湖 的 清水蟹 和崇明的老毛蟹。唯崇明老毛蟹独具风味,它个小、壳薄,肉质细蜜而有香味,雌性蟹黄足,雄性蟹脂多。驰名海内外。 东平森林公园 - 参考资料 东平森林公园 http://www.dpslpark.com/ 崇明旅游网 http://www.tocm.cn/scenery/1552007414169.asp http://www.hudong.com/wiki/%E4%B8%9C%E5%B9%B3%E6%A3%AE%E6%9E%97%E5%85%AC%E5%9B%AD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俄罗斯馆印象
黄安年 2010-8-29 15:59
上海世博会俄罗斯馆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29 日发布 上海世博会俄罗斯也是热门馆之一, 展馆外形,并不很特别。展馆面积不小 , 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童话世界占去了大半个展馆 , 和俄罗斯面积居全球第一相称,大部分是绿色的。创作源泉来自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的作品《小无知历险记》,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呈现一个未来美丽、精湛、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花园城市。 俄罗斯展馆中有一些在能源、医药、航天、信息等领域的新成果、发明和创造。但是观众远没有童话世界多。 附即时拍摄的照片12 张。 附 俄罗斯馆 概况 展馆建筑既似花朵,又似生命树,12 个花瓣形成塔楼,顶部的镂空图案则表现了俄罗斯各民族的装饰特色。夜晚,塔楼的白金颜色会变成黑、红、金色,三种颜色交相辉映象征着俄罗斯传统文化。塔楼的根部蜿蜒至中央广场的文明立方,形成人形标识。其外部装饰组件可以自由排列,形成巨幅活动画面墙。 建筑外观 由12 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 ( 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 ) 的根。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空部分以生命力。 展示内容 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认为,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俄罗斯馆内部设计理念就来源于诺索夫的作品《小无知历险记》,力求呈现一个美丽、精湛、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花园城。展馆分为花的城市、太阳城和月亮城三部分,在充满诙谐、童趣的布景下,参观者将在馆内隐秘的小路上感受到许多神秘而又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是来自俄罗斯儿童和年轻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与科技成果。 亮点 理想城市 展馆的设计灵感源于俄罗斯作家诺索夫所描绘的理想城市。城中,储藏太阳能的鲜花、水果造型的房子、巨型蜻蜒造型的风车、生物燃料供能的汽车随处可见。 儿童视角 在第一层的中央地带,设计师以儿童的视角构思城镇的布局和建筑物模型,如飞翔的阳台、活动房子和人造太阳等。 最新发明 展品展示了俄罗斯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在能源、医药、航天、信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发明和创造。 http://www.expo2010.cn/c/gj_tpl_1888.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印象
黄安年 2010-8-29 11:21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29 日发布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是热门馆之一 , 一般需要排队二三个小时才能馆内,它的外表像刺猬或蒲公英,吸引无数人的好奇 , 不惜时间排队,探个究竟。馆前张贴布告,绿色通道限 75 岁以上老人 , 因为是夜间 , 排队的人比白天少 , 我们抱着试探的心态问 : 快到 75 岁了 , 请问能不能进? , 工作人员一挥手,我们进去了。 英国馆是由英国富有创意的天才之一的托马斯赫斯维克 (Thomas Heatherwick) 主持设计的,主体建筑由约 6 万只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管组成,管子的底部放着 900 种共 26 万颗种子,全部是濒临灭绝、稀缺品种,由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触须向外伸展,随风摇曳。白天黑夜,每根长达 7.5 米的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和光影。 创意提醒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面对气候变化的应变力、创造力和恢复力。而英国馆城市公园的过道和城市公园,作为陪衬,可以一走了之 , 整个全称用不了 10 分钟就可以看完英国馆。尽管这样,还是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影响。 附即时拍摄的照片5 张。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厦门印象——鼓浪屿、胡里山炮台
sheep021 2010-8-27 14:59
为了满足小孩子玩沙子、看大海的愿望,继去年去三亚之后,今年又去了厦门。 结果发现厦门的海快与上海的海水有一拼了,几乎难以下去游泳。沙滩也不吸引人,所以此行以岸上旅游和室内外游泳池游泳为主。 留下半句对子,哪位有心补充一下: 上联:从上海到厦门,无海可下 下联: 无论如何,厦门的风景还是很美丽的。发图片吧: 御风而行,飞到厦门 低头一看,发现一座世外桃源。 山 景 沙滩和海 日光岩 老式建筑,估计是殖民者留下的脚印 老式建筑,估计是殖民者留下的脚印 老式建筑,估计是殖民者留下的脚印 胡里山炮台(旅游演戏,挂的是满清大旗) 胡里山炮台 铜炮 看完鼓浪屿的外国古建筑遗迹,站在巨炮下,百感交集,国防不是靠一两件先进武器就能保证的。民心向背,综合实力缺一不可。幸运的是,历经千难万险和无数先烈的浴血奋战,有海无防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德国克虏伯大炮的炮管和炮身。简介如下: 1888 年9月,光绪帝旨允厦门要塞建造新式炮台,并饬令闽浙总督卞宝第与洋商订购二十八生后膛炮两尊。先后考察了世界各地38家兵工厂,比较了各国工厂制造的大炮,最后决定,购买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火炮,耗资36万余两白银(两炮厂价:16万两白银有奇,保险费、搬运费20余万两),购置两门大炮,还送两门小炮。1893年,胡里山炮台两门克虏伯大炮自德国埃森港由洋轮(埃森号)运至闽江口,起(调安)顿船厂,再造方舟,运抵厦门胡里山炮台安装妥当。在胡里山炮台的两尊克虏伯大炮,编号为L/40C/86(毁于1957年,被大炼钢铁)和L/40C/87(现仅存一枚)。 胡里山炮台地理位置重要,东距白石头炮台4500米左右,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正(南)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互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锁阻击厦门航道之敌舰;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同时可协助相距5000米左右的磐石炮台,守住厦门港;向北可支援陆军阵营等。胡里山炮台还配备了当时最优的装备,特别是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的克虏伯大炮,威力巨大,成为战略性炮台,是主炮台、指挥台,是厦门要塞的天南锁钥。在民国初年,海军四打胡里山炮台中突显出它在海岸战争中的优势。特别是在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 游客们蜂拥而至,兴高采烈地与巨炮合影,您可曾听到60余年前乃至100年前那隆隆的炮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6 次阅读|3 个评论
厦门印象——鼓浪屿
sheep021 2010-8-27 14:06
鼓浪屿,常常被写成古浪屿。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 万国建筑博览 之称。【上海的南京路也是,美丽之中暗含无限辛酸】 2008年7月26日厦门晚报9版本地文化新闻:琴岛的精美华章古浪屿钢琴节回眸。竟然把鼓浪屿变成了古浪屿。 为了满足小朋友们玩沙子、看海景的需要,继去年去三亚之后,今年夏天顺便去了一趟厦门,但海水浑浊,几乎无法下水,沙滩也不吸引人,所以此行基本以岸上游玩、室内外游泳池游泳为主。厦门风景还是不错的。 想了半个对联,哪位有心情的话帮忙对一个下联: 上联:从上海到厦门,无海可下。 下联: 下面以发图片为主 御风而行 发现世外桃源 鼓浪屿一景 more: 厦门印象榕树(无用中的大用) 0 厦门印象鼓浪屿、胡里山炮台 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50 次阅读|3 个评论
气度决定格局 格局决定结局
caoman 2010-8-20 14:49
有关气度决定格局或高度或命运的说法不一,但对气度的重要性认识却是共识。在近期出版的《气度决定高度》一书中,有较详细全面的论述,转录该书中有关气度的精华片段: 一个有气度的人,刚毅坚韧、大度宽容、自信从容中见气定神闲; 一个有气度的人,身处逆境时不怨天尤人,身处顺境时处之泰然; 一个有气度的人,能忍他人所不能忍,容他人所不能容; 一个有气度的人,在涨跌之间显沉稳,在沉浮之中展气魄,在得失之中见胸襟;一个有气度的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要发挥气度的重要性,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查阅了许多资料,对气度和格局的内涵及决定的原理,在职场泛泛讲的很多,未见有深入和具体的描述,一起来深下去看看吧。 气度决定格局 是发生在内心通过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的活动在他人心中的映射。气度是指人面对事或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或气魄和度量,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格局是指人在组织或团队人员心中所处的格式和局面,反映的是人在组织人员心目中的位置。决定是指在心目中形成印象,反映的是气度与格局间的因果转化。 气度决定格局的过程很快,几乎同时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印象,会通过脸上、眼睛里等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如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成为人们心中礼贤下士的楷模、勾践卧薪尝胆成为人们心中励精图治的榜样等。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更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列举形形色色职场中气度低的表现,会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如: 喜欢的事就接受或用心去做,不喜欢的事就不接受或接受了应付着做; 喜欢的人就共事或来往,不喜欢的人就不共事或处处找麻烦; 只接受别人的优点,不接受别人的缺点; 只在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时用心,不做或应付对大家或团队有利的事; 认为工作越多、压力越大付出越多,看不到获得经验和收益的机会越多; 认为批评是否定和不认可,看不到信任和关心投资; 一有机会就捞好处(如钱财),想不到将失去更多好处(如获得更多钱财的机会); 一得到表扬或取得点成绩就自大,想不到将把新的投资和提升机会拒之门外; 每天想的都是自己,心中没别人,尤其是身在团队组织中者; 每天做的都是出于为自己的,不做出于为别人的,尤其是领导; 总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不会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别人感受和想法; 总从小团队利益考虑问题,不会站在上级的高度上越位思考全局利益; 身在领导位置,思想在员工层面或在外面放飞; 思想在领导高度,行动在员工层面或空中飘逸; 格局决定结局 是发生在组织内或各组织间通过结果认定(如职位)表现出来的活动在社会价值中的体现。结局是指人在组织或团队中的职位或得到的评价收益,反映的是人在社会或组织中的实际职位或荣誉。决定是指树立在组织中的地位或威信,反映的是格局与结局间的因果转化。 格局决定结局的过程一般较长,如刘备得诸葛亮十几年后成为汉中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一举灭吴等。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不同的社会体制和组织制度中,格局决定结局的周期不同。在中国政府体制中周期较长,无论气度高还是低,都要经历一段时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或不良反映后,才开始调整。在现代企业中,尤其是民营企业,只要气度与其职位有明显不符,就会做出及时的调整。 每个人的心理世界都会通过身体语言如实的反映出来,并印在别人的心里,又通过别人的身体语言反映出来,形成现实中在组织或团队中的职位和收益的结果。这就是气度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的演变过程,每天都在悄悄的进行着,遗憾的是很多人意识不到!
个人分类: 哲学|4517 次阅读|2 个评论
那拉提印象
tarimriver 2010-8-17 23:14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两大沙漠盘踞南北,使得新疆成为干旱缺水的代名词。然而,从乌鲁木齐向西前进来到西天山峡谷中的伊犁,你会立即改变对新疆干旱的印象,仿佛走在湿润的内地,伊犁故称塞外江南。伊犁的令人神往之处就是那拉提草原。 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支蒙古大军由吐鲁番出发,沿天山深处向伊犁集结.时当仲夏,山 中仍风雪弥漫,寒气袭来更使饥肠辘辘的蒙古将士疲惫不堪。岂料一过山岭,眼前竟是一马平川。宛如锦毯的莽莽草原上,繁花怒放,清泉密布,流水潺潺,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将士们顿觉心旷神怡,忽然间云开日出,艳阳高照,人们不禁齐呼:那拉提,那拉提即阳光。 4A级风景名胜区 那拉提草原景色 那拉提特色----羊拉车 这是那拉提草原角落的遗存。在中国开发意味着挣钱,意味着破坏。据说那拉提没有闻名中文前就是这样的景色---风吹草低才见牛羊,现在草原上一只鸡也藏不住。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2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上海时代广场印象
黄安年 2010-7-29 08:51
大上海时代广场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9 日发布 半个月的上海行 , 没有时间专门光顾和浏览上海的高楼大厦群和不同时期的地标建筑 , 只是在住地静安寺和拜亲访友过程中领略上海高楼速度 , 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成片改造新市区 , 都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壮观景象,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 90 年代以来的上海速度和发展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记得新中国成立之初 , 上海的最高建筑是地上 24 层的国际饭店和地上 21 层的上海大厦(原名 百老汇大厦, 1951 年该现名) ,上海的商业群以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闻名 , 而今堪与他们媲美或超过他们的建筑规模和现代化经营水平已不是以个位数和两位数计了。 7 月 2 日中午,我们因应约来到上海卢湾区淮海中路 93 号的大上海时代广场和一家外企在华公司的杜总见面和午餐 , 我们早到了 20 分钟,有机会观光了整个商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样的大型商场在上海各个区都有几个地标性建筑 , 这里虽然不能和浦江两岸的高大建筑相比 , 但是在淮海中路、西藏中路一带 , 却是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人们不必舍近求远。这里的人流每天二十多万,由于整个商场面积巨大而显现不出拥挤的现象。设想如果一个商场尽是人群挤来挤去 , 你还有好心情购物和用餐吗? 下面是10幅即时拍摄的照片。 附相关介绍: ***************************   大上海时代广场   大上海时代广场位于上海卢湾区淮海中路 93 号,建于淮海公园侧,是一间综合性商业物业,由香港九龙仓集团投资兴建。为商住两用楼,总建筑面积 10.9 万平方米,楼高 30 层, 3 层地库。   商场设有连卡佛百货公司、古驰( Gucci )及 Esprit 等店铺。正门外的露天广场占地 1600 平方米,设有钟楼及巨型电子广告屏,每年 12 月 31 日仿效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及香港时代广场,在广场上举行苹果倒计时新年庆祝活动。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曾在门外露天广场拍摄。   举目之处尽是世界一流品牌,各类商铺多达一百多间。   六层开放式购物廊,零售面积共 40,000 平方米,单一走廊的设计,务求令商场内所有餐饮、 娱乐及休闲设施尽现顾客眼前。   特色   ◆  1,600 平方米露天广场   ◆ 沪上首部巨型室外数码电视幕墙( 6.4 米 *4.8 米)   ◆ 设计典雅堂皇的中庭与长达 200 米的临街店铺及 1,600 平方米的露天广场,适合举行各种展览、推广及宣传活动吸引之处   ◆ 淮海中路上班一族高消费群,人数多达二十万   ◆ 临近市政主要旅游景点人民广场、外滩、南京路步行街   ◆ 商场内之主要商店、食肆及戏院招揽大批购物人士   名店进驻   网罗国际知名品牌,已进驻大上海时代广场的包括: Gucci 等旗舰店。   写字楼:楼高 30 层   内部设计   ◆ 以优质花岗石及云石铺设写字楼大堂   ◆ 以花岗石铺设的洗手间,达酒店级水平   特色   ◆ 先进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方便内部调配及扩充规模   ◆ 尖端的光纤电缆系统,让您随时进行及时资讯传讯   ◆ 国际直拨电话,国际电脑网络、国际卫星电视及电脑视像会议   ◆ 九部高速进口电梯,为您节省更多宝贵时间   ◆  24 小时电脑化保安系统   ◆ 为电脑系统供应后备电力   ◆ 写字楼大楼之下为大型购物商场,及零售、娱乐及休闲设施于一身   ◆ 多达 300 个车位的停车场   公寓楼:楼高 26 层   内部设计   ◆ 以优质花岗石及云石配衬玻璃铺设的达三层高的大堂   ◆ 一房至三房的豪华住宅单位,满足不同认识的居住要求   ◆ 每个单位均选配来自世界各地的家私,配上精雕细琢的布置   特色   ◆ 前临景致优美的淮海公园   ◆ 住户专享的豪华会所,提供完备的康乐休闲设备   ◆ 完善的酒店公寓式服务,随时为您提供一流的服务   九龙仓集团:大上海时代广场由蜚声国际的香港九龙仓集团策划与建设   ◆ 九龙仓集团与一八八六年在香港创立,现在总资产超过 1,000 亿港币   ◆ 主要投资地产,铺以宽频互联网络、酒店、通讯、有线电视及货箱码头业务等领域   ◆ 成功代表作有香港著名的购物中心海港城、时代广场、好莱坞广场等,当中香港的时代广场更荣获香港旅游协会选为香港十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点之一   ◆ 九龙仓秉承着「创造明天」的精神,把香港时代广场的成功经验带入上海,延续时代广场的成功传奇,成为踏入二十世纪新上海都市的时代标志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5168.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观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印象
黄安年 2010-7-27 09:25
参观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7 日发布 7 月 1 日 , 我带着大外孙参观了国家电网馆,在馆里停留了一个多小时 , 最吸引我的是被称为六面影像、悬浮体验的精彩魔盒总共 4 分 50 秒的 720 度空间多媒体视听盛宴,这样的观赏还是头一回 , 而且排队时间只有几分钟,没有拥挤的感觉,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观赏和思考。还有国家电网馆地下一层,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展示区,可以近距离、多角度了解智能电网及其发展前景。当然经过介绍对于颇具匠心的环保节能措施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附即使拍摄的几幅照片 附报道 ***************** 国家电网馆 场馆主题 : 创新,点亮梦想 造型亮点 : 魔盒 设计团队 : 赵小均 ( 建筑 ) 布鲁克纳 ( 创意 ) 企业特别日 :7 月 26 日 占地面积 :4000 平方米 展馆位置 :D 片区 概况 国家电网馆将以创新,点亮梦想为主题,展现未来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关系。其核心展项 六面影像、悬浮体验 的精彩魔盒将上演一场持续 4 分 50 秒的 720 度空间多媒体视听盛宴,让参观者沉浸式地体验自然能量的可持续利用将带来的美好未来。 展馆解读 建筑外观 整个建筑体现了低碳和亲民的设计理念。展馆外表是网格状肌理,粗细交错、虚实相间,寓意着电网与美好生活的艺术融合。展馆中央,巨大透明的魔盒腾空跃起,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作为整个展馆建筑的主体部分,白天,它呈现出光影流动,将参观者带入电网新技术的畅想世界;夜晚,它被突然点亮,怦然心动间,世博能量之心星光迸射,在世博的夜空中耀眼生辉;参观者无论在展馆前、广场上,还是在远处的步行道上,都能看到其犹如烟火盛放般的美景,并将切身感受到其坚强而有力的脉动。 展示内容 魔盒运用六面式大体量 LED 屏幕展示方式,融合环保理念和世界顶级的高新科技,将给参观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观赏体验,而这也是该项技术在世界展示活动上的首次运用。观众将站在距底部高 3 米的悬浮玻璃平台上,被 112 块 LED 屏幕形成的 720 度空间包围,前后、左右、上下将都是光影幻动的屏幕。一场持续 4 分 50 秒的 720 度空间多媒体视听盛宴,将带领参观者感受自然能源转化成人类可用能源的过程。在这 4 分多钟里,整个魔盒仿佛在旋转一般,参观者将获得一种如同在冲浪时进入卷起的浪花中般的曼妙感受,自己仿佛也是整个宇宙能量的一部分。 亮点 环保节能: 国家电网馆向参观者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极尽环保的可能,魔盒高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维持运作。场馆内的生态设计充分考虑了日照、日影和风矢量的变化,为参观者预设了一个没有日晒、采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游览空间。馆内采用一个叫做向日葵的 12 镜太阳光采光导入系统,将日光直接引入室内,以节约馆内的电能供应;展馆的顶部风口处设置了若干小型风能发电装置,补充馆内电能,形成循环利用能源的效果。整个场馆内部的通道,更是巧妙地利用了上海的夏季风向,形成了一条捕捉夏风的 S 形节能清凉走廊,让参观者能体会到清风徐来的妙趣。 魔盒: 魔盒将展现一场 4 分 50 秒的 720 度空间多媒体视听盛宴。这段 23 声道的全屏幕多媒体以艺术性、象征性的手法描述地热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自然和谐的方式送入城市,使未来城市生活空间发生变幻和关联,使人们快捷沟通,心情愉悦,激发观众憧憬未来更便捷、更智慧、更环保的生活,升华共筑绿色地球的美好愿景。 智能电网: 在国家电网馆地下一层,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展示区被装扮成了一个美轮美奂、变幻莫测的电力世界,让参观者近距离、多角度了解智能电网;透过宽大的玻璃窗,观众可以看到地下被誉为世博会浦西园区能量之心的 110 千伏蒙自变电站主变压器的运行情况。这是首座服务世博会的智能变电站,其投入运行后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输出等流程均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 http://www.expo2010.cn/c/qy_tpl_1914.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5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冰岛行记(1)-印象篇
liujian129 2010-6-8 06:44
2010年6月6日借上课机会能在火山稍微休息的时候来到冰岛(Iceland,图一)。在很多人眼里冰岛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与大陆隔离、地广人稀、极地、冰川、火山、温泉、高福利、发达的渔业以及近来的经济衰退,不管是自然还是社会的,每个特征都足以引起人们关注。到了之后的确感到其与众不同。现将第一印象记录如下。 冰岛被归属于北欧国家之一,实际上与其他几个国家离得很远。竟然与瑞典有两个小时的时差,航班飞行长达3个小时多。冰岛是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面积10.3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大小),人口却只有30万,大部分集中在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k)附近。上课所在的冰岛农业大学(图一标记处,图二)是冰岛唯一的农类学校,像冰岛国家一样孤立于周围的环境,离最近的小镇(town)还有10多公里远。这个小镇是学生们最近的购物地点,没有公共交通,他们自己说汽车是必需品。 下飞机后,坐一个小时的汽车便来到雷克雅未克。因时间尚早,便和系里同来的Lorenzo在大街上闲逛。来前还想经济危机可能降低物价,没成想和瑞典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份中等大小的Pizza和一杯可乐,大概100人民币。雷克雅未克很小,街景(图三)并没有什么与其他北欧城市区别大的地方。在一个场馆前面见到一条展出的鲸鱼(图四),可惜说明是冰岛语,估计是宣传环保之类的。据说冰岛人的祖先是逃亡到这里的罪犯(criminals),其造船和发达的渔业大概也起源于此(图五)。很有特色的一点是很多店铺楼房门口摆放着或大或小的石块,应该是来自于火山。在市中心还见到一个火山卧室(Vocanic bedroom,图六),应该是在别的国家见不到的。 在首都中心车站等接站的老师,见到了两个酷似中国人的美女。因为车站很小、没有几个人,心想肯定是一块上课的,终于有中国同行可以交流了,真高兴。可惜高兴劲马上就被接站老师给浇灭了,连她们到底是不是中国人都不知道。车行大概70分钟到达目的地,中间穿越了一条至今见过的最长的一条隧道。可惜忘了计时,希望回去的时候记得。路上见到了冰岛很典型的地表(landscape,图七)之一,侵蚀很严重的草地(grazing land),也是这门课的重点。远处山上还覆盖有积雪(图八),据说更远处是冰川(glacier),可惜能见度不好,看不到很远的地方。有的山头笼罩着薄雾(图九),不知是聚集的火山灰还是飘过的白云。这里是真正的极昼,很难入睡,半夜在外面闲逛,随拍。窗外的农业科学家(图十)、地上的碎岩(图十一)和野花(图十二)。 还有两次field trips,Lorenzo也提议周六或临走前再重游雷克雅未克,期望有新看点。
个人分类: 人生随想|4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博友印象记
cutefay 2010-5-29 22:41
我休博期间写过几篇博友印象记的博文,因为不能发文,所以科学网上小苗和魏老师都曾经帮我转载过,现在我把这几篇博友印象记放回到我自己的博客上。除了这些博文里面描述的这些老师之外,我还见过武夷山老师、曹大侠、吴飞鹏老师、李学宽老师、王海辉老师、王铮老师、二傻、亚辉、黄庆老师、刘苏峡老师、大宝同学以及徐磊同学等,其他这些见过面的博友印象记我以后会陆续写的。 2010年4月济南博友聚会印象记 这次在济南会议上见到很多从未见过面的博友,也见到了一些以前见过面的博友。这里就先写一些以前没有见过面的博友印象,再写以前见过面的博友。 以前没有见过的博友(按照见到的先后顺序写): 1、Chen LZ老师: 到了会议地点时刚好赶上晚宴,在晚宴上见到了Chen LZ老师和Pang HD老师。以前在网上见过Chen LZ老师的照片,因此他的相貌跟我以前想象的差别不大。我原来觉得Chen LZ老师是一个很严肃严厉的人,见了之后发现Chen老师挺和蔼的。Chen老师还是很厉害的,给书稿提了很多很不错的建议。可惜因为Chen老师回程比较早,因此跟他交流不多。 2、Pang HD老师 初次见到Pang老师也是在上述晚宴上,我原来一直把Pang老师的姓写错,以为那个字是feng,后来在我去济南的前一天上网google一下,才发现弄错了,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心想见到Pang老师一定要跟他好好道歉。后来见到Pang老师,是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性格也是如此,很厚道的山东人形象,他一点儿也没跟我计较我写错名字的事情。Pang老师唱歌声音比较浑厚,声音也是很山东人的感觉。后来我们25日下午一起出游的时候,在车上跟Pang老师多聊了一些。 3、Luo F老师 23日晚上晚宴之后,我们这些博友一起去喝茶,见到了Luo老师,Luo老师个子很高,长得很漂亮,很有气质,性格也是很温和的,她带来的几位学生都是帅哥美女,尤其是有一位女学生相貌尤其出众,很有明星的感觉。Luo老师给我一种女强人的大姐大的感觉,是我学习的榜样。 4、Chen GW老师 我在网上跟Chen老师打交道比较多,但从未见过。见到Chen GW老师也是在喝茶的时候。本来跟Chen老师说好8点左右去喝茶,结果因为晚宴耽误了,我们9点半才到达,害得Chen老师在茶馆等了很久,特别不好意思。Chen老师比我想象中更有气质,人也是很爽朗很随和的,说话很干脆利落,很有我们山东女侠风范。Chen老师为我们博友聚会费了不少心,还给我们安排好也有大明湖的行程。本来我还跟chen老师照了一张合影,结果因为照相的人手抖了,照得很模糊,真是遗憾。 5、Liu YP老师 Liu老师是我在科学网上认识的第一位博主,当初是他邀请我博客大赛一起组队的,后来由于Liu老师忙于科研,就先退出了。博客大赛之后我的博客搬到科学网上,他是第一个过来捧场的人,后来他还给我介绍了Yang L等人认识。由于我们两地隔得很远,虽然认识最久,但一直没有见面机会。这次见面之后发现Liu老师性格跟我想象中的一样,皮肤比我想象得好一些。这次济南之行他是跟我聊得最多的博友,25号下午在车上,我们坐得比较靠后,就聊得比较多。后来25号晚上绝大部分人都走了,就剩下我们两位博友可以聊聊的,于是我还带着Liu老师去参观了一下我们母校。Liu老师是很实在的人,很好相处,跟他聊天可以随便开开玩笑,就像是同龄人在聊天,没有代沟。 6、Chen N老师 Chen A老师以前经常在博客上提起他家的shopping猫,因此,shopping猫也算是半个博友了。以前只在Chen A老师的博客相册中见到shopping猫和可爱的Chen renao的照片,未见过真人。这次有幸见到了。Chen N老师比我在照片中见到的要年轻很多,这说明拍照的人拍得太差了,把人都拍老了。Chen N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典型的科研人员的形象,话语不多,但是充满智慧。 之前见过的博友篇: Li XW老师 Li XW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最和蔼的YS了,以前见过的YS给我一种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感觉,可以说,Li老师是比较另类的YS,他时而像黄老邪,又时而像老顽童,很有江湖上的拥有盖世武功可以号令天下的大侠风范。Li老师心地善良,做事情总是为别人着想,富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同时具有海量的酒量,这些气质都跟武侠小说中的大侠气质很相符的。这次济南会议能够跟Li老师同去,是我的荣幸。Li老师是我心目中最尊敬的老师,他做的很多事情让我非常感动,因为太尊敬了,所以跟李老师谈话的时候反而有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Wu老师 这里说的Wu老师是Li XW老师的夫人,Wu老师高贵的气质吸引着我,特别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跟Li老师是绝配。Wu老师跟Li老师一样,心态很年轻,心地善良,做事情也总是为别人着想,并且人很随和开朗,此外身体很好,精力充沛,跟我们年轻人一起游玩娱乐一天也不觉得累,反而像我这样的年龄人还觉得很累。 Miao YH 我跟小Miao虽然在科学网上不是最早认识的博友,但是确实聊得最多的博友,我们都是年轻人,都有QQ,就互相加了QQ方便交流。最初认识小Miao的时候,刚好处于对网上QQ聊天的排斥阶段,不喜欢跟QQ上的网友聊太多,所以认识了好几个月也没聊几句,后来我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聊得就比较多了。我总共见到他好几次,他本人形象跟我想象中差不多,因为我们之前电话沟通过,对他的声音以及声音表现出的性格比较了解,只不过他比我想象中要胖一些,并且见了面更健谈一些。小Miao是个很热心的人,以前我求他帮我的好几个忙他都热心并很快地帮我了。这次济南会议小Miao也帮了我以及帮了会议不少忙。总之,小Miao是一个很可靠的朋友。 Wang BJ 这次去济南是我跟Wang BJ第二次见面,上次见面是在北京一次博友聚会上。因为我与Miao YH以及Wang BJ年龄都不大,因此三个人聊得比较多,济南会议上都是我们三个一起去吃早餐一起去会场等等。Wang BJ在博文中的风格很犀利,但现实中其实并不犀利,看起来很厚道很实在的人,跟博文风格相差太大。后来回到北京之后,他还跟Miao YH合伙想用Miao YH的手机跟我通话小小地捉弄我一把,结果被我识破了,因为我听得出来是他的声音。嘿嘿,下次我也想个办法小小地捉弄这小子一把! Chen A老师 最后说说本次济南会议的东道主Chen A老师,Chen A老师是我在科学网上认识的第一批博友之一,以前的博友聚会上见过几次,最初让我印象最深的是Chen A老师的那张初中黑白照片,因为我在家的时候我妈妈看到了Chen A老师的初中照片说那张照片很像我弟弟,我也觉得那张照片有些像,但是Chen A老师现在的相貌跟我弟弟现在的相貌完全不像。非常感谢他这次给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名正言顺的相聚的机会:) 2009年7月北京博友聚会印象记 这次博友聚会见到好多博友,很开心。 先说说liuli老师。这是我第二次见到liuli老师,liuli老师总是笑眯眯的(这一点不用我多介绍,从liuli老师的任何照片中都可以看出来的),并且性格也是特别和蔼的。liuli老师的博文风格让我感觉他是非常老成稳重严肃的人。而现实中跟liuli老师交流,没有见到长辈的那种很拘束的感觉,感觉就像同龄的朋友似的,可以聊得比较随意,跟我以前认为的感觉完全不同。我记得第一次跟liuli老师在科学网上打交道是因为我看了liuli老师的名博聚会的博文,liuli老师刚贴出照片的时候,我是科学网的菜菜鸟,初来乍到,对科学网的大牛博主们可是万分敬仰,就评论说我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名博聚会,而这次聚会实现了我的梦想。 陈老师。我之前见过几次陈老师,半个多月之前还去参加了陈老师的应急管理的暑假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心得体会我明天再写,敬请关注),所以对陈老师比较熟悉。陈老师跟liuli老师一样都是特别爱笑的人,尤其是陈老师更爱笑,陈老师也是很和蔼的老师,并且很喜欢开玩笑,有时候说话比较有趣,讲课也是同样的风格。 杨师兄。这是我第二次见到杨师兄以及杨师嫂。杨师兄对杨师嫂可好了,博友聚会总是带着夫人参加,并且美丽的杨师嫂可以给他增添不少光彩,杨师兄。杨师兄比我年龄大不了多少,并且我们有很多想法挺像的,不过我没有他的想法更成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有事情就经常向他请教。杨师兄真的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很让我佩服。我加入了杨师兄创立的无趣派,我觉得无趣这个名字很好,比起有趣好多了。杨师兄自称无趣,实际上是一个很有品味很有趣的人,这个是科学网上人人都知道的。无趣派的名字跟我以前在科苑星空上创立的bb N人组的名称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魏老师。我在科学网博客上看魏老师的头像,以为魏老师就比我大个几岁或者同龄,原来是1981年参加高考的啊,原来比我大这么多啊。现实中魏老师也是看起来很年轻的,大概是因为魏老师皮肤比较好以及脸型比较年轻的缘故吧!我从魏老师写博文的风格推测,魏老师可能是一个很严肃的人,结果见了面发现他跟陈老师和liuli老师一样喜欢笑眯眯的,很亲切,并且是很热心很好心的人。直到现在,魏老师给我的感觉怎么也不像是81年高考的人,还是像是比我大几岁的人。 老祖。老祖在现实中的风格跟我原来想象的一样,是个很有趣的人,并且现实中比我想象得更有趣。老祖的穿着打扮很有艺术家的气息(本来就是艺术家),并且也很会开玩笑,也一点儿架子也没有,有点顽童的气质。跟老祖一起开玩笑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有了老祖的地方就有了欢笑。其实刚在科学网博客上认识老祖的时候,当时看老祖的照片,以为老祖就像菩提老祖一样是一个很庄重很老道的人物,后来通过评论等方式交流了几次,就发现其实性格不像菩提老祖的。此外,上次聚会没有机会向老祖好好请教一下画画,应该以后找机会再好好请教。 蒋老师。蒋老师在科学网上博文很严肃,让我以为蒋老师是个很严肃的人。刚见到蒋老师,我还是以为蒋老师是个很严肃的人,后来大家聊多了,发现其实蒋老师也是很会开玩笑很好相处的人。这次liuli老师拍的蒋老师的照片看起来也很严肃,看起来像是拿块板砖想拍人,估计有不少博友心里也是认为蒋老师是个很严肃的人吧!以前跟蒋老师交流不多,现在见面混熟了,方便以后多多交流。 liufeng老师。刚见到liufeng老师的时候觉得很面熟,后来想起来原来是在liuli老师贴的他们以前博友聚会的照片里见到liufeng老师。所以就对liufeng老师有印象。聚会之后,我和liufeng老师同路,便一起走,我们走到保福寺桥西站牌的时候,我看到了我的一位朋友石头,我向他打招呼,他很惊奇地跟我们说,没想到我和liufeng老师居然在一起走路。liufeng老师是他在其他地方认识的朋友,没想到他的两位朋友居然也是朋友。让我们感叹这世界真小。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61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城市印象之徐州
lxwang 2010-5-29 19:00
百度百科里这样描述徐州:(略作修改) 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为古代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我在徐州学习和生活过四年,对徐州有着很深的感情,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徐州有山有水,山是云龙山、水是云龙湖,山清水秀。约几个好友,登上云龙山,山下的云龙湖尽收眼底,碧水青山,烟波浩渺;或乘一叶小舟,闲游湖上,波光粼粼,别有洞天,夕阳西下的时候,更是美不胜收;或漫步于滨湖公园,躺在湖边的摇椅上,什么也不想,凉风习习,让人心情格外舒畅;或骑一辆自行车绕湖一周,身心俱爽。据说,这云龙湖早已与杭州的西湖结为姊妹湖,现在母校的新校区就建在云龙湖的附近,云龙湖又在扩建,旅游设施更加完善,风景更加优美,真是羡慕那些后去的学弟学妹们,学习闲暇之余,走几步就能到湖边上,散散心,放松放松;或者拿一本书,坐在湖边,别提多享受了。我们那时校区离云龙湖较远,但也阻不住我们经常骑着自行车来这里闲逛。徐州的美食更是让我喜欢,早晨包子辣汤很过瘾,中午就要吃把子肉,特别是那一条五花肉,肥而不腻,每每想起来我都忍不住流口水。晚上,铜山新区那儿,烟雾缭绕,满街都是羊肉串的味道,徐州烤羊肉串的架势估计别的地方都看不到,傍晚的时候,拉着活羊过去,现杀现卖,一大片场地上,每个小桌上都放着炉子,烤得半熟的时候你就自己可以烤着吃。另外,地锅鱼,排骨,鸡等,实惠且味道极好。现在,离开徐州已经四年了,很是怀念。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2572 次阅读|2 个评论
京都初印象(二)
fengzhigu123 2010-5-16 23:25
  到北京的时间,正好是2009年8月29日的早晨。清晨,我站在北京西站外面的北广场上等G君,看着广场上人来人往,车站前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内心不由是生起一种茫然。   北京秋天的早晨和傍晚都显出无边的旷远之美,天空仿佛被拉大了、拉远了,而太阳便也高高挂在天边,由黄色的光圈包裹着,发出极白极白的光线。如今坐在十五层的宿舍里面,任光丝自由的射在身上,回想着最近所发生过的一些事情,这些太阳所发出的光线就好似一个个精灵给你抛射喜酸苦乐之箭一样,让内心生出各种各样的感受来。   总是想把时空反转、时光穿梭的那种电视里头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可却渐渐的发现原来这些感觉其实是依赖于每个人自己内心对于语言的感受能力的。但当我们站在地铁窗口面前看着地铁在眼前疾驰而过的时候,或许会有一些恍若隔世的感觉的。   十一月份的长假是一个美好的现实,在没有放假的时候,Z君便告知有可能要来北京,后来得知 L君也会来京,内心是有一些高兴的。   记得我们分离的时候恰是六月末,那时我们彼此送别,互相念叨着不知来年再聚会是何时,但无论怎样要常联系。   是啊,无论如何,一起住过两年、四年的兄弟,又怎会忘记了呢?又岂敢忘记呢?   我想我们是人群中幸运的那一些,我们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可以由于各种原因到全国各地去,有前去,便会有相聚。   Z君是三十号的时候就到达的Peking,今天下午他将要回去济南了。我们曾经在这些日子一起爬上了长城,在颐和园坐过船,在故宫露过脸,在后海开过船,也去过鸟巢和恭王府,甚至还去了那两所著名的大学,我们这些日子的生活忙碌而安然。   而今年十一的这个时节,正是我们伟大祖国六十年华诞,那时北京城花灯出彩、人头攒动。   美丽是有的,可惜这个时节的北京是不适合出游的,人山人海固然有美丽的地方,但就是因为这人多却减少了喜庆的气氛。   最美丽而喜庆的地方当属鸟巢和水立方了,我们过去的时候恰是选择在晚上,广场上人不是特别多,夜色下广场上灯光闪耀,水立方被一片蓝色梦编织的梦幻包围,广场上的喷泉随着音乐跳动,绘出不同美丽景象,小孩和大人面带笑容冲进喷泉之中拍照、玩耍,广场上的每一个人都被那种美丽和安稳所陶醉,我想这种感觉就是我们所想追寻的,即便是在人群中依然可以安然的享受自己内心的静谧和美丽,也或许这就和谐的最高状态吧。   L君是昨晚离开的,在这里只停留了一天,但我想一天也足以了吧,分离之后即便一天的相聚也可以是完美的无限。   清早起来写下这些,留作纪念。   
个人分类: 博客大赛项目组的故事|2935 次阅读|1 个评论
京都初印象(一)
fengzhigu123 2010-5-16 23:23
  从家乡来北京的时候先是坐了汽车到了古都西安,然后再坐的火车到的同样是古都的北京。坐在汽车上的时候看见了西安的宣传墙面,上面写满了历史上西安作为都城的朝代名称,我搜了一下,有二十一个政权和朝代建都于此,果真是让人惊叹的历史和辉煌。但自己并没有机会去好好把玩一下这座被历史的浪潮一遍遍洗刷过的城市,只是悄悄地一闪即过,留给下次再去探究的欲望。假期的时候看了陕西省的两位著名的作家的小说: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和贾平凹先生的《废都》,其中《废都》正如贾先生所说的是写给西京这座城市的,或许千百年历史一闪而过,在辉煌漂流而去之后,留下的除了落寞可能也就是漫漫的低谷伴着堕落的荒凉吧。 正如贾先生所认为的那样,西安是一座废弃的都城。而PEKing则是一个没有被废弃的都城,曾经也有辉煌的历史,而历史终究是可悲的历史,我们活在今天的人更实际的便是现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被人们神化着,信奉着。 在风之谷眼中,北京是一所很大的城市,也是一所缺少人情味的城市,人们生活在奇高无比的压力之下,物价高,房价贵,大多数人就像车轱辘一样,来来去去、轮回转动、亦扁亦圆。 我们学校所在的中关村这块,牛人很多,走在路上也有人大谈科学问题,让人叹服! 而自己来了北京之后也逐渐的更加不了解了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却也更了解了自己,我想我还是会离开北京的,我需要的是一所压力不大的城市,而我的生活也希望是小资的生活吧。 而北京的魅力也是有的,譬如说昨天自己便有幸听了周国平先生的讲座《读书与人生》,周先生并不是特善于演讲的人,但它的演讲我想贵在于真,却也是最难得。 昨天也去了清华,离我们研究所很近,第一影响清华确实有钱,人人有车,正所谓清大院大志向大,你骑我骑人人骑。具体的也没转转清华,但清大确实是很大的,也没有时间去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把这份浪漫暂且留给以后的时间吧,毕竟正如周国平家小姑娘所言:时间是一会一会过去的,美好还是留给我慢慢浪费吧。 文得于 2009年9月4日
个人分类: 散文天下|3108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庆印象
mamingguo 2010-2-21 16:11
今年春节在老婆老家过年,也就是重庆永川区。最后两天我们在重庆,游玩了洋人街、歌乐山白公馆和渣滓洞、磁器口、科技馆。无论是永川新区还是重庆,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给我总体感觉是重庆发展太快了,比我四年前回去时大不一样了,到处都是高楼林立。 而去那些景点,则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洋人街充满创意,歌乐山免费开放与公众,是红色旅游的典型,磁器口发挥古建筑和风味小吃的优势,堪比丽江古城,科技馆充分体现现代化、多功能和科普性,每一个地方都引人入胜,值得一去。 相比兰州,重庆显得更为现代化、更为喧嚣,是美食之都,但少了兰州的那份宁静祥和。也许是我在兰州生活太久的缘故吧,我还是比较喜欢兰州这慢慢的生活节奏。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爷子的生日——广州印象之七
jlxt33 2010-2-20 13:03
昨天是老爷子的生日,我们到颇具山西特色的饭店用餐 还收获了一点点小小的惊喜,闲言少叙,看图说话。 先看招牌和门脸山西老面馆九毛九,这个九毛九是有来历的,不知各位看官是否能讲这段古呢? 这门口还有特色传统手艺捏面人儿,看着这与时俱进的小面人儿,真是喜庆哦,拍了一段师傅手艺的视频,好像在这里不能上传,不过未经师傅授权,也可能有侵犯知识产权之嫌啊。 这是餐前小食陈醋泡花生米,不仅美味开胃还有益健康哦。 点菜后,就一道道品味了 当然不能少的是那爽滑香辣的面皮了。 梁山酥肉,软糯的烧肉、爽脆的黄瓜、松松软软的发面夹馍,一口下去,哇,享受啊。 再来一锅典型的山西菜砂锅丸子,热气腾腾,回味和回忆无限 健康食品地衣炒鸡蛋,这道菜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山上的朋友到雨后的山林中采摘地衣的快乐时光 正在我们享用美味的时候,一群俊男靓女,用一辆小花车推着长寿面过来了,上面还点着一支红红的大蜡烛,来到我们面前,站定,齐声说了一通祝福的话,再用中英文唱两遍生日快乐歌,最后再说吉祥话,祝生日快乐,请父亲吹熄了生日蜡烛,大家洋溢着快乐和喜庆,这个小小的惊喜在餐厅中引起一点点小高潮。 这就是隆重推出的长寿面了,这可不是一人份哦,这个万寿无疆的大盆直径约一尺,深超过8寸,好大的福寿啊,那面条一根也不知有多长 既是老面馆,当然得过把瘾啊,再来一碗西红柿鸡蛋面、一碗鸡丝凉面 还有久违的三鲜炒猫耳朵,各位动物保护者,千万别拍砖哦,这是面做的,请看 来年当然要发要有余啊、也要不断上升啊,那就要有发糕和鱼喽,莜面、玉米面、紫米面的发糕如下,稍感遗憾的是特色黄豆酱蒸黄鱼没拍下来,意头有了就好。
个人分类: 广州印象|6151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味+美女——广州印象之六
jlxt33 2010-2-1 23:21
参加化学化工课程论坛的分论坛,在这里第一次享用了新疆风味 后来又来过几次,总是有不同,每次都是宾客云集、趣味盎然 招牌很特色吧 先来一壶奶茶,这可是新疆奶茶哦,与台湾风味的奶茶和香港的丝袜奶茶绝不相同 经典的手抓羊肉自然不能少,真是美味的不得了 还有服务员几次过来告诉的,一定要多喝些的汤,这可是煮肉的鲜汤哦 再来几串羊肉串,比陈佩斯烤的好多了,那叫一个香又嫩 空运来的菠菜配茶树菇,好像很新鲜很绿色 新疆凉皮和凉粉,应该与陕西和山西的不同 还有最具特色的主食肉馕和油塔子,百食不厌 美食中间还不断地有美女表演,这里就集中一起表演了,每次看的表演都不同 我们新疆好地方
个人分类: 广州印象|5032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学博客之高手印象(不断更新)
skyclub2008 2010-1-12 10:55
科学网博客之28位高手印象 科学网博客之28位高手印象 (注) 宰相肚里能撑船: 武夷山 李小文 一剑封喉独行侠: 王鸿飞 嵇少丞 安分守己,大爱无疆: 王德华 忧国忧民,满腔热血: 周可真 温柔贤惠,大家闺秀: 陈国文 文武双修,江南才子: 刘俊明 混世魔王: 李亚辉 风流倜傥: 曹广福 才气逼人: 吴宝俊 愤青一代: 杨玲 真抓实干: 吴飞鹏 吕喆 刀光剑影: 王邦进 针砭时弊: 李世春 敢说敢做: 雷德明 王修慧 玩哲学的厚黑大师: 鲍得海 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杨秀海 打着红旗反红旗: 蔣勁松 笑里藏刀,杀敌一万: 陈安 任劳任怨,老当益壮: 黄安年 杨学祥 浴火重生: 艾云灿 横刀立马: 朱猛进 收放自如: 李侠 呼风唤雨: 张志东 注:本博文内容是我昨天晚上辗转难眠的时候总结的,记在一笔记本上。完全来自本人记忆,得罪之处请多包涵。写成博文时特意增加了各位高手的链接。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4831 本文关键词: 科学网,博客,博主,高手,印象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之28位高手印象
热度 1 chrujun 2010-1-6 21:25
科学网博客之28位高手印象 (注) 宰相肚里能撑船: 武夷山 李小文 一剑封喉独行侠: 王鸿飞 嵇少丞 安分守己,大爱无疆: 王德华 忧国忧民,满腔热血: 周可真 温柔贤惠,大家闺秀: 陈国文 文武双修,江南才子: 刘俊明 混世魔王: 李亚辉 风流倜傥: 曹广福 才气逼人: 吴宝俊 愤青一代: 杨玲 真抓实干: 吴飞鹏 吕喆 刀光剑影: 王邦进 针砭时弊: 李世春 敢说敢做: 雷德明 王修慧 玩哲学的厚黑大师: 鲍得海 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杨秀海 打着红旗反红旗: 蔣勁松 笑里藏刀,杀敌一万: 陈安 任劳任怨,老当益壮: 黄安年 杨学祥 浴火重生: 艾云灿 横刀立马: 朱猛进 收放自如: 李侠 呼风唤雨: 张志东 注:本博文内容是我昨天晚上辗转难眠的时候总结的,记在一笔记本上。完全来自本人记忆,得罪之处请多包涵。写成博文时特意增加了各位高手的链接。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19213 次阅读|46 个评论
中医大师倪海厦印象zz
热度 1 sheep021 2010-1-3 19:38
倪海厦印象 在学习中医经络健身中,很偶然地发现了 倪海厦 医师,继而读了他撰写的医案和医学理论文章,再后来,又发现了大陆声援 倪海厦 的网站,于是,一个个性鲜明得呼之欲出的人物跃然纸上,给人很难磨灭的印象。 倪海厦 是美籍华人中医师,台湾人,现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行医,对中医学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易学基础上的深邃理解,有非常丰富的医疗实践和临床经验,其造诣非同一般。 倪海厦 医师对国人贬损中医深恶痛绝,他与人交往和评价人往往以对中医的认知态度为标准,而且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读他的医案,诊断非常简捷明了,无须诊脉,只需望诊并简短问几个问题,诊断就出来了。他在诊断过程中也不忘记喜笑怒骂那些坑人、害人的西医师,称西医院是西药厂,专门骗人钱财,难免偏激。也愤愤然斥责那些怀疑中医,相信西医的人们,完全不像似在看病,倒像是在开西医药的批判会,是非常典型的性情中人。他认为通常得病初期会出现 阴虚 之症,此时,应该开阳药去阴,开补药去虚,如此才能治疗所谓阴虚。他指责有些中医,比如所谓的温病派中医的水平只能辨识病的阴虚阶段, 不知阴虚之后将出现 阳虚 , 也不知道阳虚失治后才会产生 阴实 , 病情进入阴实后,人就面临死亡了。阴实 就是现代西医所谓的癌症,也 就是说阴实阶段中医是可以预防的, 如果能在病人出现阴虚的阶段时,立刻出手将之治好,就可以预防所谓癌症了。 癌症是阴实症,西医不辨阴阳,自以为用开刀方式将实症去掉,实症表面去除了,实质阴症的本质还在,癌症仍会复发,紧接着的放化疗将极度耗损病人的阳气,以至于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他治好了很多癌症患者,因为癌症的西医治法的各种化疗就是在损害病人的阳气,导致阳虚、阴实而死亡。他的经验: 人体背为阳,胸为阴,生于阳侧多为良性瘤,生于阴侧多为恶性瘤,例如肩上为阳,腋下为阴,依此类推,就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在美国有很多美国人笃信他的中医医术,而放弃西医治疗,他恨极了的是却有很多华人不相信祖国医学,这让他想起来就义愤填膺、怒不可遏。读了他的医案,对我也有很大的启示,原来也曾认为中医最擅长的是没有气质性病变的功能障碍性疾病,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现在我也坚信中医是可以医治任何病症,当然是要好医师。中医 的辨症施治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同时也能用于治疗,特别是中医治未病能避免了很多病人病入膏盲而不得治。 http://lliulj.blog.hexun.com/12640278_d.html 小心最后一步 ,最后的一步决定是否能治愈疾病倪海厦 记得我看史记时,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到,有一位想做顶尖木匠的学徒想找一位木匠大师学得最高木工手艺,问了许多师父级的木匠是否可以训练他,人人都摇头说没有办法,有一天终于问到一位师父介绍他说,你想做大师级的木匠,就必须跟巷尾的一位老先生去学才有可能,于是他找到这位老师父,他问这位老师父,你被众师父称为大师,到底与他们有何区别呢? 这位大师看了看这小伙子,什么话也没有说,只说跟我来,这位老人走到一颗大树之前,告诉这位年轻人,你想做大师吗? 请爬到这颗树顶再下来,于是小伙子就开始爬树,身体不断的向上攀爬时,老师父一语不发,结果等到爬到树顶后,老师父还是一语不说,于是小伙子只好向下爬了,他实在不了解在做什么,当他的最后一步,脚快要踩到地下时,这时候老师父开口了,只说了两个字小心,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 目前西医学对于治愈这个字是不采用的,因为他们从未治好癌症过,我打一比方说如果是乳癌,他们的定义是第一期发现的,如果经过他们的治疗,其五年的存活率是多少,如果是第二期时才被发现的,经过他们所谓的传统西医治疗,其五年的存活率是多少,因此他们说的都是以存活率来说明他们可以做到多少,没有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这就是西医学的定义。我追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晓得这最后一步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这最后一步可以决定病人的生死大限,而中医都应该知道如何去做,我相信台湾的中医师人人都可做到的,这是因为西医不知道癌症到底是从何而来所造成的,因此西医做完治疗后即使把癌组织全部切除,仍然无法阻止癌症一再复发,结果病人仍然死于癌症,可能不治疗的话会活得比去治疗还来得长,例如乳癌如果按照中医过去的记录,在我国宋朝时期就有乳癌的记载,当时不称乳癌而是用乳岩(加一病字边),病人在完全没有医治之下,活了十四年,其间的发病过程记录得很清楚,完全和现在的乳癌一样,那现在乳癌病患经过切除手术和化疗之后,有活得那么长吗? 如果没有,就像我说的,不治疗可以活得更长,治疗以后死得更快,也就是说病人是死在开刀和化疗跟放射线疗这绝命三招上了,不是死于乳癌的 。 世上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意呢? 比方我训练过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很尽心尽力,等到一考上执照后,就急着开业赚钱,这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人人都须要赚钱很正常的, 但是真正的训练是在考上执照之后才开始的 ,我的学生自己开业所赚到的钱绝对比为我工作赚得多,因此他们以赚钱多少来衡量自己的方向,结果是选择自己开业,而我也无法聘雇所有的学生,于是训练就断层了,所以如果找他们治腰痛头痛感冒便秘等简单疾病是可以的,重症如各类癌症尿毒心脏病等功力还是不足的,因为少了最后一步,所以我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位学生真正的得到我的真传,他们的功力也就因为少了这最后一步,而无法再向上发展, 只要有这最后一步,不但可以自己研究出许多从未见过的疾病,而且可以很迅速的找出治病的方法,同时可以预防同样的病再发生,十分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学到 ,因此他们绝对比一般中医强,但是要做大师很难有成的,因此利之害人与利之助人实难取舍。相对的 替我抓药我训练的药师 ,由于他的工作只负责抓药,没有看到病人,因此眼不着象,所以反而会比出去开业的学生强,他们不自知而已 。 我每次在治疗癌症到了最后一阶段时,病人就会出现一些很特殊的症状,有时简单到一剂桂枝汤就解决了,有时又比较复杂,但是在这最后一步上如果因为很简单时而出一点错,多数时就会前功尽弃,因此之前的症状就会全部又回头了,所以 我的结论是刚开始治病时很容易入手,但是越到接近完工阶段,越变得简单也就越是会出差错的时候,而偏偏是这最后的一步就是决定是否能治愈疾病的阶段 ,所以敬告诸位大国手们,这最后一步踏出时,就是会扭伤足踝的时候,就是我们医师的粗心大意,最后一着失败了,于是一条人命就失去了,我想这就是无力回天吧 ? 这一点不但是医师要知道,病人也要知道的,只要一方不懂而失去此治愈的良机,以后就没有救了 。 我国正统中医学认为百病风之始,一点也没错,我再加一句更贴切的话,我辈治病到最后时会出现最初之症,这就是病之始,此际必须在一日之内立刻排除之,否则病又会退回原点,失去治好之时机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说,一位无法治好感冒的医师是绝对不可能治好癌症的原因,也绝对无法知道如何去预防癌症发生的,甚至于在治任何病快到治愈阶段时都会发生同样的感冒症状的,此时只有经方才可以取得速效,如果这最后一击没有成功,原来的疾病就会再次发生的,也因此我一直在说只有会使用经方的中医才是真正的正统中医,才是真正可以根治疾病的中医师 。 还有一个同样是最后一步的状况会发生,就是有些病人每每都等到西医的绝命三招用完了,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时才来找中医,这是因为西医明知无法治好又强要治疗抱着实验的心理,加上无知又害怕的冤枉病人所造成的最后一步,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我辈中医就变成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了,没有中医在这时会愿意来治病人, 当然这也怪病人太迷信西医,一直等到西医宣布无治了,才死马当活马医的来找中医,我们中医最恨就是这种人,当还有机会时他们把这机会让给西医,等到快没有气了,又把病人丢给中医,最可恶的是此时如果中医没有治好他们,他们就认定中医无用 ,有的人还会怪中医治死掉病人,你们说做中医可不可怜,如果这一步走错或是没用,病人是回天无力了,因此为了走好这最后的一步,我们平时就应该多加强我们的知识,多自我充实,如此才有能力应付这最后的一击了,许多中医考上执照后就没有再加强自己实力了,太喜欢玩耍,喜欢轰趴,喜欢说人闲话,喜欢参加上流社会的交际应酬等,就没有办法再进步了,因此开业以后必须要安静下来充实自己,随时保持更新知识,随时待命准备接受这最后的一步挑战的到来,才是最好的医师。 倪海厦36条真言    1.当医生首先要知道何谓健康,而健康与否是有六大标准的,连何谓健康都不知道的,不用谈医病人。   2.中医生理学需以《内经》为主、用药以《本草经》为主、开方以《伤寒杂病论》为主。至于我本人(倪海厦)的方子,以汉唐两朝为主。网页名(汉唐中医网)即指此。   3.感冒在三天内没医好的(中医),再回去多读书。【现在的很多中医治疗感冒费时一周以上,其实病人往往都是自己好的。】   4.善用仲景方的方是经方家,不能用麻黄、桂枝、附子、石膏、皂?、硝、黄、甘遂、乌头等的,且视之如猛虎的,就是温病派,或学而无成的经方家。【可惜上海是温病派的大本营,用桂枝都要4.5克起,用麻黄还要蜜制的。】   5.经方之所以强过时方(宋元明清以降) ,因为其效果弘大又迅速。【疗效是医学的灵魂。】   6.时方至清朝叶天士、吴塘,温病学大起,伤寒六经辨证被卫气营血论取代,自此用药轻灵(或称不痛不痒) ,从此以降,人多以为中医十帖二十帖,半年一年为常事,经方家之「一剂知、二剂已」自此式微。   7.一种学问不以时间上的近现代为进步,不以越变越复杂为进步,而以实际效果为主,治的又快又好的方是王道。【实用主义是对大众最有益的主义,其他的主义都是糊弄人的。】   8.补能恋邪,没事别补。保持心情愉快,天天大便,饮食正常,就是健康。   9.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眩人耳目,作植物典很好,但作药典则嫌其杂,后人耳目多眩,以为「多」就是进步,「新」就是好。学者当以《神农本草经》为主,熟练后再谈其他。【严格说,《本草纲目》是博物学著作,不是医学著作。】   10.女子之精华上行为奶水,下行为月水,逆流入心、肺、髓则为红般性狼疮、肺癌、血癌,积于乳为乳癌。   11.C型肝炎不是肝炎,而是感冒病毒入了肝脏,所以治疗C型肝炎的症状是一路医回去,从厥阴治到太阳,症状是逆者走。【我对倪先生的拜服即从这里开始,这才叫发人所未发!】   12.不论西医中医,温病派也罢,经方派也罢、开刀、放射线、气功都行,若不能令人双足发热、睡眠正常、食欲开、二便利者,就是不行,反之就都可以作。【也就是达到前面所说的健康标准。】   13.中国文化要顺天应人,调和阴阳,中医亦如此。西医反之,甚至要取上帝而代之。所以西医惯于纯化与分离,不用天然物,而高纯度的物质对人体不只是负担,而且有害。所以,中医会直接煮金鸡纳树树皮熬汤喝,西医则是提炼奎宁。中医直接用青蒿,西医提炼青蒿素。   14.试问青蒿和青蒿素一样吗?柳丁和维他命C一样吗?天然物对人体伤害小得多,是故西药对人体伤害大得多,因为太纯。凡是人「作」出来的东西,大自然不消化的,保特瓶即为一例。类推之,纯化药物会在肝肾堆积。【萃取的不一定是精华,往往还是毒药。关键在于人体能否消受。】   15.传统中医学强在以简驭繁,辨证论治,根本不在乎病名,端在医者运用存乎一心。当学者以为中医药典越厚即是进步,病理论述推陈出新即是进步,则陷于西医窠臼而不自知。孰不知中国文化强在归纳法,故万变不离其宗,而西学重在演绎,所以书本越来越厚。病人越来越多。【所谓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好的中医看病是在用归纳法,而西医看病却在用排除法,西医的病名已经太多了,今后将更多。】   16.西医是微观医学,会走入死胡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子宫坏割子宫,肝坏换肝,不行的!试问头坏脖子坏是否砍头疗之?【现在西医也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可惜他们在局部医学上走得太远了,回不来了。】   17.西药的副作用远大于其疗效,偶发急症用之则可,长治不宜。【我们的西医只会给你讲疗效,压根不提副作用。】   18.一种药要吃一辈子才能压的住症状,就不算治好,以此观之,西医的不治之症太多。【如果西医对你说你需要终身服药,这意味着你的病他们治不好,你永远是个病人。可怕的是这句话西医说得越来越频繁了。】   19.当西医说你是遗传,是过敏,表示他在胡扯,以掩示其无知。【方生:这还是被普遍认可的胡扯。】   20.西医药典越写越厚,病名越取越多,此非进步,乃无用之象征。   21.中医是科学,西医是科技。   22.中医的重点是研究神 ,即内涵,西医则是形 ,且微观,越钻越细。   23.中医是数千年下来的实验科学,对像是人,把人当人。西医是近百年的新兴科技,对像是鼠,把人当物。【现在中医大学里的老师们把数千年在人身上用之有效的方子放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以此来获得一些数据,说明这方子确实有效。这是一群多么滑稽可笑的老师啊。】   24.中西医的合并不可能,因为风马牛不相及,除非中体西用。也就是说,由中医来诊治,西医负责之前之后的检验即可。【方生:那样的话就是西医辅助中医了,可是中医大学的老师们一再给他们的学生强调,中医只是辅助性医学。】   25.西医打压中医,不信中医,却打听中医的药来作抗菌试验。【因为西医的治疗方法实在是捉襟见肘,他们黔驴技穷的时候就会如此。】   26.西医研究中药的方法根本上就是错的,因为中药的作用原理和西药完全南辕北辙。   27.西医的牙科、眼科、伤科可以看。但内科不行。严格讲,中医的伤科也比西医好。【因为西医钻研的是人的形,人体局部的无关大局的问题他们可以胜任。】   28.西药是块大饼,由药厂研发,送好处给医生和卫生署,医生帮他口舌,卫生署快速核准,由人民纳税的健保(医保)钱付给药厂,这就是利益输送三剑客。【每年的大小医学会议都是西药厂赞助的,血压、血糖的标准也是他们指使制定的,这一切的背后是联系广泛的庞大的利益集团。】   29.破坏、打击中国文化不遗余力的多是中国人。【自古而然,当今尤烈。一知半解、崇洋媚外、破坏心理,外加自虐心态,促成了这一切。】   30.医生必须诚实,不会治、不能治就要明讲。   31.我(倪海厦)在美国从不参加party ,不学作人,不交际应酬,全心研究上述几本书(指中医经典),所以才能如此之强,愿学者与我共勉之。【我观察到的很多名医钻研经典的没几个,拼命出书,四处演讲,俨然一个社会活动家。】   32.优良的中医筛选只能用比赛的,只比谁治得又快又好,其他不用多说。如果能治得又快又好,我就认输,并拜他为师,还会到处宣扬其医术,不分何种派别。【中国的筛选就比较复杂,其中的市级、省级、国家级名中医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不明就里的大众也就傻乎乎地认为他们的医术水平是市优、省优、国优。】   33.我本来要训练美国人当经方家,比中国人更懂经方的使用,让中国人到美国来跟美国人学中医。【没办法,鉴于中国人现在崇洋媚外的特性,这也不失为一个振兴中医的方法。】   34.我治一得血癌的牙医,在美国只收他1250美金,四星期治好,治一心肌梗塞教授,只收他3500美金,许多美国人都说太便宜了,我总想医者父母心,不愿提高价钱,反而是许多中国人嫌我的药贵。吃西药一辈子都愿意,吃我的中药几天就要治好,如此中国人就是贱!钱被砍了两刀还叫好,治这种中国人我永远不会给他折扣的。【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西医西药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不过这是标标准准的迷信。】   35.少有中医师愿意将苦心研究出来的药方公诸于世,所以必需重赏,由国家出面研究此药方,再卖给民众,不可由民间企业为之,免得富人长命,穷人短命。   36.现在的中医,是中医西医化,说好听是「科学化」,实际上是西医化。怎么没本事让西医中医化呢?中国人可怜啊!【中医界急缺人才,中医的教育有很大问题,我们的中医药大学里,一群唯唯诺诺的庸才正在教授一大群迷迷糊糊的庸才。】 http://www.byb.cn/showtopic-114926.aspx 中医狂人倪海厦惊人语录 1、艾滋病是一场大骗局: 我可以断定AIDS是无害的 , 绝对不会致人于死的 ,人类之所以有艾滋病是由于滥用兴奋剂(毒品)造成的 , 而且与同性恋无关 , 由于毒品广泛被圈内人使用 , 所以此类人较易得到AIDS , 还有是病人被诊断出HIV-Positive , 医师给予AZT, DDI , DDC等DNA-Chain阻断剂 , 在服用此类药物以后 , 产生的副作用 , 其症状就是AIDS , 所以Drug-Aids是肯定的 . AIDS与HIV-Positive是完全无关的 2、肺癌与吸烟无关: 肺癌的主要原因与抽烟无关,是因为病人心脏受到伤害,于是奶水逆流入肺才造成的,更年期以后的妇女们虽然已经没有月经,但是妳们体内却还是在制造奶水中,此时如果吃太营养或是补充女性荷尔蒙等,就会因此增加奶水量,此时如果心脏不好,奶水就会逆流入肺,这才是真正妇女得到肺癌的主因 3、奶水就是月经: 中医理论认为奶水就是月经,我们可以由两个直接证据证明中医是对的,其一是,读者可以问一下你母亲,她在喂母乳期间是否有月经,她一定会说没有月经的,你再问她,那妳当时是否曾经怀孕过,她就会告诉你,傻儿子呀,你就是这么来的,知道吗? 真蠢. 听到以后你是否想过,因为婴儿吸了奶水,所以月经没了,但是卵子却是每个月都准时在排,所以才造成喂奶期间妇女没有月经却仍然会怀孕的事实,其二是,你再问她,她结扎过没有?她说有的,因为发现你这么笨,所以就不想再生了,那你就继续问她,按照西医的理论月经是卵子没有受精,而排出体外的血,妳结扎后已经没有卵进入子宫了,为什么却仍然有月经呢? 我们可以由此两个证据证明月经跟奶水是同源的,而月经跟卵子却是两码子事,喂母乳期间没有月经的情形当然有少数妇女同时有月经的例外案例发生,这是因为有时小宝贝因为注射疫苗而不健康,胃口不好,还有妈妈的身体强健,又胃口很好,吃了许多会增加奶水的食物所造成的 4、乳腺癌的真正原因是心力受损: 无论是西药伤到心脏或是情志病,归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心力受损所造成,因此过于担心,过于忧郁,过于紧张,过于恐惧,过于怨恨,过于悲伤,都是最容易得到乳癌的,西药厂研发了许多西药如抗生素,止痛药,许多控制性的药物,女性贺尔蒙等,就连他们研发的维他命E,都会伤到心脏。 5、肝癌并非来自乙肝: 我深知肝癌并非来自B肝或C肝的带原者 , 而是另有其因 , 但是西医为了掩饰自己不知道肝癌是怎么来的 , 硬柪说是来自B或C肝的带原者机率较多 , 于是引发人们恐慌 , 所以才会有人干冒一死来想法去除肝炎病毒 , 所以干扰素才会有销路 , 不吓死病人 , 病人就不会听话 , 这就是西医一贯的恶劣不要脸的手法 , 他们到现在仍然沾沾自喜以为把肝炎病毒杀死就不会得到肝癌了 , 我告诉大家他们完全错了 , 因为肝癌引发的原因并不是有B肝的人较易得到 , 而是其它原因 , 读者记住我说的话 , 不要喝太多的酒 , 不要通宵熬夜 , 不要参加轰趴 , 不要吸毒 , 不要吃西药 , 不要吃各种的维他命 , 生活起居正常 , 饮食正常 , 多运动多练气功 , 你绝对不会得到肝癌的 . 6、糖尿病是西药的产物 会有这么多人得到糖尿病都跟西药有关,第一型糖尿病是注射疫苗所造成的后遗症,第二型的糖尿病也可以说是西医制造出来的,.不要去控制血糖,一旦西医说你血糖过高,就找中医看,糖尿病中医可以治,越早越好,如果吃西药越久就越难治的 7、体检只会吓自己 不须要检查,自己吓自己而已,西医要吓倒你,才有办法控制你. 8、无论是专精于哪一科的西医,都不是我的对手 支持我的读者们请注意,你们一旦发现或是听到有哪位西医专门在背后攻击中医时,请告诉我,我一定要将这种西医打败,让这些害人的医师,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大家不要替我耽心,因为只有我可以威胁他们,他们无论是专精于哪一科的西医,都不是我的对手,无法威胁我的,不要忘记我那邪的一面。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f22260100geup.html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687 次阅读|4 个评论
发发印象
chrujun 2009-12-20 20:28
发发(杨秀海)突然休博了,不知他何时能归来。 我想说几句我对发发的印象。 我觉得发发特别聪明,特别爱动脑筋。 发发写了不少博文,绝大部分都很有新意。不断有新观点、新思路、新想法,这是顶级科研人员才有的素质。发发拥有了这一可贵素质,真不愧为发明狂。 虽然发发不是官方编制的科研人员,但他比绝大部分官方编制的科研人员强多了。 发发对科学网博客的发展特别热心。虽然我最近几个月才经常写博客文章,但我发现发发对科学网博客做过不少有意思的研究。如科学网博客单周推荐他人文章次数最多的博主排名,博客文章平均点击量、每篇文章平均评论数、个人博客总评论数等等指标排名,博客重名人数分析,博客涌现的新兴力量分析等等。这里面有很多工作是特别费时费力的。如果要我来做,我愿意编点程序来自动查询和统计。但发发全是手工查询和统计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发发做到了,这一方面说明发发特别爱动头脑,能吃苦,更重要的是他热爱科学网,喜欢为各位博主提供有价值的博客分析信息。 发发特别有爱心。在前一段时间导致一些博友休博的事件中,发发的爱心一览无余。我小孩特别淘气,发发也多次献计献策。发发有爱心的例子特别多,我想很多博友深有体会。 我觉得发发是一位特别正直的人,有朴素的阶级感情。这从他发表休博公告前的一篇博文可以看出。我有幸看见了,还留了评论。 我只想说,在鱼龙混杂的环境里,正直纯真的朋友很容易受伤。只有多少懂点厚黑学并实践厚黑学的人,才能够如鱼得水。真希望发发学一学二傻。 最后,我用一句忘记歌名的歌词来劝劝发发: 何不游戏人间,看尽恩恩怨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815 次阅读|8 个评论
【续】小巷中的云南味道——广州印象之四
jlxt33 2009-11-28 10:5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再次来到别具风格的云南味道。 先看下包间的名字吧,据说这跟汉武帝有关,不过没考证。 赶紧点菜、上菜吧 看看舞蹈上菜法! 先上两道小菜,开胃 喜州树胡子拼树皮,都是树上的寄生物。 凉拌小木耳,真有木耳的味道! 特色气锅鸡汤来了清澈鲜美滋补! 再仔细研究一下过桥酸菜鱼的做法吧: 1.把烧热的鹅卵石放入调味好的酸菜底中; 2.趁着滋滋冒热气的高温,下鱼片; 3.再加两块鹅卵石,鱼片熟了,刚好鲜美。 当然为了11月份彝族的枯识节特别推出的砣砣肉是不能少的, 盛器为瓦片哦,保温兼炻器味。 有请主角隆重登场!碳烧松茸,野生松茸很珍奇哦。 这份貌似简单的老奶洋芋实则内容丰富啊,土豆泥中有酸菜、火腿等,完全有别于KFC中土豆泥 主食包谷粑粑,内含玉米粒的玉米面制作,健康香甜。 吃饱喝足了,体会一下这里的文化吧! 前台摆设的各种特色物品和背景。 随处可见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的照片 当然还有实物,看看这大鼓和茶叶、礼物,我选了一个小小的气锅。 当然不能少的是民族歌舞和伴随始终的歌舞音乐。
个人分类: 广州印象|3984 次阅读|4 个评论
小巷中的云南味道——广州印象之四
jlxt33 2009-11-23 23:36
合肥的美食没吃成,就写段广州的美食吧,再诱惑诱惑各位的馋虫。 看看小巷中,有什么好东东,let's go! 先看看门脸吧云南味道 再看看内部设施 看这云南帅哥! 还有这独具特色的纸巾。 先上米酒 再上过桥水煮鱼 请尝尝喜州树胡子,美味啊! 凉菜南涧千层粉,来了 云南皱皮椒炒牛肝菌,微微辣,请品尝 好有嚼劲的石板山珍猪板根哦。 酒足菜饱了吧,欣赏民族歌舞喽 当然还得来点儿小食,很特色的,有美食家吗?是什么呢? 最后看看这精致的小东西吧! 【附:答案漾鼻饵块卷、香竹饭(香格里拉的竹子,糯米饭上还有一层竹膜)、牙签盒)】
个人分类: 广州印象|4241 次阅读|8 个评论
夜幕下的江边食海鲜——广州印象之三
jlxt33 2009-11-10 12:41
昨晚我们驱车15公里,来仑头海鲜城过嘴瘾。虽然有食在广州之说,但还是想推介一下广州的美食!请跟我来吧 珠江中的点点灯火映衬着安静的夜。 看一下这壮观的场面吧,人虽然多,由于在外面,倒也不觉得吵。 生猛海鲜现场点,立即做。像是水族馆,总有不认识的品种。 上菜了吃海鲜的特点之一就是往往上菜比点菜的速度快! 广州名食明炉烧鹅 椒盐濑尿虾(又名皮皮虾) 膏蟹粥鲜美无比! 又肥又弹牙的白灼虾。 清蒸海鲈鱼,爽滑有劲儿! 主食大包。 炭烧生蚝。 是这样烧出来的。 看着很清谈,没什么颜色,没什么调味品,要的就是这种原汁原味,这样的美味是无法描述的,除非亲自品尝,否则无法体会。
个人分类: 广州印象|5482 次阅读|6 个评论
日出·印象
iWesun 2009-10-21 12:51
日出印象 曾经,有一群根本不会画画的驴子。 没有思想,既不真实,也毫无内涵,所见即所得。 但也就是这些人,并不在乎世人的看法,也不在乎牛奶面包,以自己心灵表达世界。 自娱自乐。 这些驴子,被人们戏称为 印象派 。                             甘永超 :请李大侠用慧眼透视一下: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如果想完成诺奖零的突破,我们必须走非主流科学的道路!对于主流科学与非主流科学的科研投入究竟该怎样?是否有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管国家利益? 在那些一呼百应的主流科学里是很难再有原始创新的。因为它的发展基调和框架早就被几个原创的权威确定了下来,后面尽管跟着百万雄师,但主要是验证原来的基调和框架,或者加以补充乃至重新组织原有的理论体系 ( 相当于对已经建起的科学大厦进行装修、粉刷 ) 。因此,在主流科学里进行原始创新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希望中国的科学家能够明白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急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除了在主流科学上予以跟进之外,还应该在另辟奚径上多作文章,那种把基金资助重点放在主流科学上的战略是非常错误的我们的理论研究比得过主流科学的发祥地欧美吗?我们的实验设备能拼得过欧美吗?倘若我们能另辟奚径,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我们就有可能在某些洪荒之地创造出辉煌 如果我们寄希望于主流科学,让我国的主流科学家与国际一流高手同台竞争拼刺刀,那么,我们会输得很惨的,那些科研投入也基本上就打了水漂。反之,如果我们寄希望于非主流科学,让我国的非主流科学家与国际一流高手同台竞争拼刺刀,由于非主流科学分布太广,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又非常丰富 ( 若 4000 万人 ) ,不少非主流科学家在世界上根本就找不到同台竞争的对手,他们的胜利必将在各个学科领域遍地开花,甚至还有可能把其中的少数非主流科学做大做强,培养成为主流科学例如 Einstein 就把当时倍受责难的非主流科学相对论最终发展成为了主流科学,从而使中国成为某些主流科学的发祥地 所以, 中国科学的崛起必须走非主流科学的道路!!!!!! Me : 我既不关心炸药,也不关心民族。 从来没有认为东方文化就一定要再次兴起,也不认为西方文化就能永久一统江湖。 逝者如斯夫,该来的就来,该去的就去。 每个人都是完美的,无需改变! 上帝是爱我们的。 作一头驴子好了。
个人分类: 杂感集和|617 次阅读|6 个评论
课堂下学生眼里的老师印象
蒋高明 2009-10-20 22:27
蒋高明 前段时间去厦门开会,遇见中科院研究生院哲学学院的一名老师。闲聊起来,竟然越聊越近乎。他说之前他了解我,但我并不认识这位教授(因为两个学科跨得很远),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我告诉他我在研究生院上了15年的课了,也算是那里的同行。他说我的课程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并指出最近学生有对我的评论。在研究生院上课,讲过课就走,很少听到反馈的声音。那位教授的话令笔者好奇加紧张,担心自己讲的课不好,让学生们抱怨。上网一勾,找出了下面的文章,仔细读来,渐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这名学生我已记不住了,但的确印象中学生提出石灰岩山地生态恢复问题,当时如何回答的,我都不十分清楚了,倒让学生记住了。遗憾的是,这门课最近几年已经不开了。笔者现在和其他几位同事在研究生院讲授《生态学》。因为,文章是学生自己写的,可能反应他们的想法,对其他同学了解研究生院有所帮助。没有征得学生的同意,在这里转发。作者名字也可能有误,我是从网上该文出现的博客转载,有可能转的人没有标著真正作者。如果原作者看到该文,请与我联系。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对老师多得还是宽容,更多的还有溢美之词。作为老师,我们心中是要有数的。我们都是普通的研究人员,根本不是什么大学者,更不是什么大师。但这无形中,学生们给老师指出了一个方向:我们能够做大学者? 或者再望大处说,我们能够做学生眼里的大师吗?水分是要不得的,虚名也是要不得的,唯有真学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现在就来看学生眼里的笔者,这会给我们当教授的提个醒,哪些话题学生爱听并且对学生有用,哪些需要我们改进。从这篇文章里,还可以了解本世纪初研究生眼里的中国科学院;或更具体点,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习生活。他们对研究生院的印象,与笔者24年前的经历有所不同。我在研究生院的学生生活片段,许多已经记不住了。只记得我们住的是简易楼,在防震棚里上英语课,听美国外教讲美国总统...... 第三章 走进中科院与名门同窗比肩而立 惠永安 在进入中科院地化所之前,按规定要先去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大本营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这是一道坎,如果在结业时达不到规定的学分要求,就会面临被清退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我心中既充满了对神圣学堂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感到沉沉的压力。 当年9月11日,我踏上了进京的列车,当我站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门口、抚摸着这块令人神往的金字招牌的时候,着实激动了很久。非常气派的教学楼前边,塑立有现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题写的院训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绿油油草坪中间置放着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先生的铜像。宿舍大楼也让人联想到了星级酒店,整洁的过道,双人房间里水、电、气、网络等设施一应俱全。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我发誓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一定要学有所成。 全班55名同学中,仅有我一人来自贵州,其余的不是来自北大、清华、复旦,就是来自中国人大、科大、浙大、同济等全国知名学府。我在当中寻找贵州老乡未能如愿。看到他们一个个气质佳佳的模样,我跻身于中间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比他们来得更加不容易。 令人兴奋的开学日子来到了,第一节课是博士专业英语口语课。老师是一位满头银发、和蔼可亲的美国老太,她的名字叫Liza。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位美国老太,她来中国之前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专门从事语言学研究,尤其对中文和中国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退休之后就来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英文,继续发挥着余热,已有5载春秋了。Liza上课很有新意,以互动交流启发为主,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她叫我们把教材放进课桌里,桌面上什么也不留,然后就依次发给我们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图片上展示的是一处美丽的外国风光。她用流利的美国腔英语给我们讲述了图片上的美景就是她的故乡,她不但给我们介绍了故乡的情况,也介绍了美国的一些历史,同时我们也看出了Liza对故乡的想念之情。声情并茂的讲演不时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联想到省内照本宣科式的英语授课方法,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不过坐在课堂上的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长期封闭式的英语学习模式,虽然曾经让我在各种英语书面考试中游刃有余,而今天能听懂的语句却不多。Liza 还让同学们站起来讲述一下家乡的情况,看着身边的同学个个能用流利的英语描述着自己的家乡,而我的家乡纵有千般好万般美也表达不出来,憋屈之情溢满了全身。 通过一些日子与身边同学的接触和交流,我发现我与他们的差距并不在书面上、更不在智商和勤奋上,而是之前所处的学习环境 。据了解,其他同学从高中开始,一直都有一个好的语言交流环境伴随在左右,而且各类的对外信息和交流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并且同学彼此之间也是经常用英语在交流,因此,他们能应用流利的英语进行表达也就不足为奇了。我生活在贵阳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口头交流成了我先天的弱项。现在有了好的环境,我决心迎头赶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制定了详细的补习计划,重点放在口语交流上面。为此,我邀请了几位北大、清华的同学小聚时传授一些学习之道,他们告诉我,英语口语没有什么捷径,不要怕丢人,不要不好意思,多听、多说、多记就行了,有事没事多找他们练习是没有问题的。并且还给我约定,如果有什么外事活动,一定把我邀上,就算我暂时不能开口,去见见世面也是件不错的事情,这对激励自己学好口语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我又独自去拜望Liza,用事先腹稿好的英文问能否在课余时间找她多交流交流,以便能更好的提高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Liza一口就答应了,还把她的手机号和家庭住址给了我,欢迎我经常去她家作客。 从那刻开始,我每天的生活就和英语口语搭上了,每用中文说一句话,或者准备去干某一件事,我都会用英语口语默默的练习几次;与同学在宿舍聊天或者在网络上进行语音交流时,我都尽量使用英文,发音不准确或者是不懂的单词,马上用电子词典去查询;跟随那些有外事活动的同学去会见外宾时,我就在一旁聆听他们的谈话,能听懂几句是几句,晚上回到宿舍再把整个过程回忆一遍,仔细琢磨着其中的用词用语;有时走在街上,看见中文广告牌下面有英文注释的,我也会把他背下来,或者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抄录下来,这样可以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而在Liza家里时,刚开始我是先准备了聊天的提纲才去的,夹杂着一半英文一半中文的方式与她交谈,而Liza则很用心的听着我讲的每一句话,说得不准确的,她会马上给以纠正,说得精彩的地方,她会像小孩一样,高兴的从嘴巴里嘣出Well,Well的声音。而且她还传授了几点说好英文的方法:1、忘掉母语,2、多背英语单词,3、多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4、培养英语思维。除此之外,Liza还教我在进行英语口语演讲时,要富有感情,要有适当的肢体语言作辅助,吐字要清晰,节奏要适宜等等要点。 经过三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后,我的口语能力提高得非常快,基本上能用英文和Liza聊完一件事情了。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不敢怠慢,一直保持着这种学习状态,继续着我的口语练习计划。在最后的英语口语结业考试上,当我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向Liza敬了一个礼,又向坐在下面的同学敬了一个礼后,就大声演讲起来:I am from Guiyang,the capital of southwest China's Guizhou province A relaxed city of forest 在最后的结业分数核定表上,我以全班第6名的成绩,获得了英语口语的全部学分。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习,会经常得到一些中国知名大学者的亲临指导,这对我的影响特别深远。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叫《恢复生态学》,主要针对目前的一些生态问题,比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入侵、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等等灾害之后的生态恢复问题进行科学概述和系统指导。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蒋高明。第一次上课,蒋老师就迟到了,只见他提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包急匆匆的登上了讲台,头发蓬乱,稀黑的胡须布满在脸盘上,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一个邋遢的老学究,其实他才40几岁。人不可貌相,当蒋老师张口说话时,我就在一刹那间被吸引住了。他用一口纯正和很富磁性的普通话,而且中气十足的解释了迟到的原因:前几天陪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几名外国专家到北京密云地区进行考察,在野外山上呆了几天,没有洗过脸刷过牙,今早才想起要上课,因为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无论如何也不能耽误,顾不上梳理一番,急忙开着车往学院赶,闯了多处红灯,这个月的工资都要全部捐献给交警了,所以要给各位同学说一声sorry,上完课之后还要赶回野外。幽默的开场白,让沉闷的气氛顿时热闹开来,同学们也原谅了迟到的蒋老师,不过在我心中,却多了几分的敬重。 正式上课时,蒋老师同样没有让我们打开教科书,没有像以前的老师授课那样按照每章每节进行详细的讲解。他说教科书是留给学生茶余饭后去看的,上他的课用耳朵听就可以了,笔记都可以不用做,如果实在有特别的需要,那就下课之后带上自己的U盘到他的笔记本电脑里去拷贝课件,学期结束时的考试则是自己拟题写一篇学习感受的文章就行了。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我也是第一次遇见,顿感新鲜,精神也格外集中起来。蒋老师也没有针对这门课程而直入主题,而是先从自己走访和学习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步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生态问题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态常识,比如全球变暖将带来冰期的提前,从而会出现极端的气候条件、香港湿地遭到破坏后所产生的后果以及进行恢复治理的过程、地球之肾是湿地、地球之肺是森林等等。还给我们介绍了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生态实验项目,比如美国的生物圈2号工程,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实验场,是用来检验人类离开地球后能否在火星上生存的问题,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为火星殖民地原型。不过在历时10年的实验中,生物圈2号以失败而告终了,这好像是在告诫人类:在茫茫宇宙中我们只有地球这一处家园,逃离和束手待毙都是与事无补的,地球不是实验室,我们输不起,只有善待和保护她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蒋老师就是这样从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里深入浅出的让我们知道为什么去保护大自然,为什么去保护我们的地球,而这些正是恢复生态学这门学科诞生的最重要意义所在,因为恢复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保护,要先有保护的前奏,才会有恢复的过程。蒋老师还告诫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所做的一点一滴都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有环保的德,不能做着环保的工作又去破坏环境,有了这种德才能学好这门课,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搞好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并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必需求真务实,不能弄虚作假,因为虚假和错误的数据只会蒙蔽我们的眼睛,却蒙蔽不了我们这项功在千秋的事业。他还说,课堂上如果同学们就生态问题有什么新发现、新见解、新思路,这堂课的时间可以全部用来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同学们更积极、更深入的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记得有一堂课,蒋老师给我们讲述他们正在进行的一项客土恢复北京远郊一处废弃矿山的情况时,我站起来大着胆子向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说:在我们贵州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由于其碳酸盐岩发育的特殊性,使得地表上覆土壤的理化性质,尤其是土壤中的Ca、P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较其它地区的土壤来说有较大区别,如果从其它地区引来客土,不但会导致那些本地的乡土植物由于不适应客土的营养成份而产生排斥反应,而且在运输上的成本以及改造的复杂程度,使得我们在使用客土上也成为一个难题。蒋老师当即就对我提的问题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看来这位来自贵州的同学不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熟悉,而且还能很好的结合实用性来评价我们的科学实验。的确,客土的运输和改造成本过高,而且其运用也具有局限性,目前我们在北京远郊的客土恢复也属于实验性质。各位同学应该向他学习,胆子放大一点,课堂上要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有偏颇的地方,不要怕,我们一起来探讨,要把自己家乡的特殊地质地貌结合一些新型的实验方法去加以揣摩,这样才能更好的搞好科研。蒋老师讲到这里后,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敬佩的眼光,下课后纷纷上前来和我交换各自的电子邮箱地址。 与蒋老师的接触,让我这位初次跨入该门学科的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得意。蒋老师不但有着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能将这些很专业的知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像讲故事一样述说给我们听,在课堂上还能和我们一起热烈地探讨许多有意义的话题,让我们本以为会很单调、很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半年学习生活中,蒋老师不断的把他在国内、国外遇见的环保新鲜事和他实验室刚实验成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介绍给我们,这正好应承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知识不仅存放在书本里,更多的知识则存放在书本之外,藏在万事万物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找寻、去探索、去实践。 给我们上其它基础课的老师,都是像蒋老师这样的大学者,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履历和专业背景,但却有着相拟的授课风格。我总结下来,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着深厚的专业功底,有着化深奥为通俗的能力,更有着作为一名科研人的德,也就是一颗对社会、对事业、对学生负责任的心。在课堂上轻松、活跃、互动、启发,在工作中则高标准、严要求的自我约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这才是他们严谨治学的核心所在。而且他们的视野也不局限在自己所从事的这一门学科上,在文学、史学甚至是礼乐等其它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所以他们在对外交往中都能通古博今,谈吐得体,刚柔并济。在对学生授课时通过自己的博学,很好的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这把器传授给了每一位同学。并且由于长期的出野外采样、调研,使得他们个个看上去都健硕壮实,没有半点的柔弱书生模样,这些使我对新时期的中国科学家群体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学习的榜样。 短短半年的时间就这样充实的过去的,留给我的除了学习上的收获和顺利拿满了全部学分外,更重要的是有机会来到中科院研究生院这样一个环境中,接受着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撞击,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不仅为我在今后博士阶段的学习起到了助推器作用,也使我在求学的道路上进一步明确了笃志、明德、求实、服务大众的方向。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5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国际鲜花港印象(2009年9月25日)
黄安年 2009-9-25 18:07
北京国际鲜花港印象 (2009 年 9 月 25 日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25 日发布 获悉北京有个花博会 , 又有个鲜花港 , 都在顺义。 1960 年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师生到顺义杨镇、木林、焦庄户等地参加五结合劳动 , 我作为学校总领队的联络员曾在几个公社、生产队里的师生住地了解情况 , 现在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 , 顺义农村是个什么样子,很想看看顺义的新面貌。 从网上获悉北京国际鲜花港是北京花博会的一个重要场馆,在顺义的杨镇新城以东的杨镇。去往国际鲜花港的乘客可在地铁天通苑北站,可换乘花博会专线,直达鲜花港。专线单程票价 20 元, IC 卡及各种证件乘车无效。运营时间为:地铁天通苑北站发往国际鲜花港 8 : 00-13 : 00 ;国际鲜花港返回地铁天通苑北站 12 : 00-17 : 00 。地铁天通苑北站发车站位与花博会专线相同。 花博会主场馆和国际鲜花港间,可乘坐主场馆鲜花港专线车,票价 6 元,发车间隔平时为五分钟,高峰期缩短至一分钟。( http://www.qianlong.com/2009-09-20 12:00:55 千龙网)又获悉为迎接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召开,北京国际鲜花港正式开园。参观活动将于 9 月 19 日至 22 日在北京市顺义区举行。 2009 北京菊文化节将在北京国际鲜花港举行室内展、室外展。室内展在鲜花港万花馆内举行,展示面积 5000 余平米,将展出 200 多个品种 6000 余盆的独本菊精品以及嫁接菊案头菊盆景菊等,同时有菊花食品和日用品和大家见面。室外展以大地花海,绚丽金秋为主题,在国际鲜花港全园展出。( http://news.sina.com.cn/c/2009-09-19/174816325228s.shtml ) 今天上午我们发兴顺义一行 ,8 点出发坐从东一区 522 公交车到天通苑北公交站 , 没有找不到地铁天通苑北站发往国际鲜花港的专线。公交车站的管理员说,没听说这里有专线 , 要坐 643 号公交车(天通苑 -- 九龙游乐园)到大柳树环岛下 , 转 945 次车就到。于是我们坐上 643 号公交车抵达大柳树环岛西 ( 即北六环的小汤山附近 ) 。在马路对面转乘 945 公交车 ,945 次车是由昌平的沙河到顺义的南彩的,沿途走新铺路面的沙顺公路段。司售人员问我 , 你们是去花博会主会场还是国际鲜花港,这两个不是一个地方。我们说 , 花博会明天( 26 日)才开放 , 我们今天去鲜花港,他们说 , 这里没有专车到鲜花港,要乘车到南彩终点站 , 到了那里有一趟专线是到国际鲜花港的。到了南彩站 , 司机告诉我们旁边就是专线的车牌 , 在那里等是了 , 是一辆新车。我们下车等了一会儿 , 开来一辆新车 , 司机告诉我们等 20 分钟才开 , 聊天之余才知道,这鲜花港的专线这两天来往于花博会 ( 在枯柳树环岛 ) 和鲜花港之间,南彩是中间站 , 什么时候开通天通苑北公交站直达专线,他们也不清楚。这趟南彩到鲜花港专线要开 15 分钟左右 , 抵达目的地已经是 10 : 15 分钟了 , 就是说从家门到鲜花港转车四次 , 总共 135 分钟,好在我们走的是条新路 , 看到顺义的新变化 , 路上车辆很少 , 又不塞车 , 路况很好 , 除了南彩专线要付 1 元外 , 其他车次对持有老人证是免费的。 到了鲜花港,一看面积很大 , 气魄很大 , 但参观人群寥寥无几,多是老年人,少有外地游客。媒体说 9 月 19 日至 22 日举行 2009 北京菊花文化节暨北京国际鲜花港开园仪式活动。我们不清楚这开园仪式怎么要举行四天?既然开园为何没有专线车开通 ? 我们在售票处购买了老年票 ( 打对折 , 只需 10 元 ) ,票上写的是时间: 9 月 20 日 10 月 5 日。令人不解的是北京黄金周是 10 月 1-8 日 , 为什么 6-8 日不开放 ?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花这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 , 仅仅举办了半个月就结束了 ? 特别是听说 , 这里原来是一片农田。在我印象中,半个世纪前 , 这里就是农田 , 顺义是北京的粮仓,改粮田为花港是出于什么发展思路?再说 , 所谓北京国际鲜花港这七个字 , 国际两字并不符合事实 , 因为这里鲜花万株却很少甚至极少国际的 , 鲜花则有季节性,难以一年四季保持不同季节的鲜花。所以能否可持续发展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 北京鲜花港是 2007 年才开发的 , 走进鲜花港,看到了北京的大气和巨大规模效应,报道称一期规划 2700 亩,是北京市最具规模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打造了大地花海、企业露地花卉综合展示、樱花大道、水杉林、幻花湖、听风阁等 18 处优美景观。鲜花港内处处繁花似锦、林木葱郁,是休闲度假的天然绿色氧吧。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花海奇观。确实令人感慨不已。不过要走完这 2700 亩没有整一天时间谈何容易,目前鲜花港内全得靠步行,没有电平车 , 也很少遮阳处 , 虽然空气极好,并不宜长时间露天走动 , 看来整个鲜花港还在初创阶段 , 也许再过五六年 , 定位更准确和更务实,配套更完备,鲜花港将成为北京旅游点新的增长点。 ********************************* 附网上报道 : 北京国际鲜花港将正式开园环保高科技打造花海胜景 2009 年 09 月 13 日 10:3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 9 月 12 日电(记者刘莉)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消息,坐落于顺义区杨镇的北京国际鲜花港已经建成,并将于 9 月 19 日至 22 日举行 2009 北京菊花文化节暨北京国际鲜花港开园仪式活动。   北京国际鲜花港既是 2009 菊花文化节的举办地点,又是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北京展区三大展区之一。其东临木燕路、南靠白马路。一期规划 2700 亩,是北京市最具规模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打造了大地花海、企业露地花卉综合展示、樱花大道、水杉林、幻花湖、听风阁等 18 处优美景观。鲜花港内处处繁花似锦、林木葱郁,是休闲度假的天然绿色氧吧。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花海奇观。   园区分为设施生产区、花卉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研发配套服务区、都市农业观光区等四大功能区。功能定位为以花卉的生产、研发、展示、交易为主,兼具花卉文化交流、旅游休闲功能。   鲜花港现已完成市政设施、供热工程和园林景观建设。其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全面施工,始终以节约、集约、生态、科技、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市政配套完善、展示效果突出、供热技术先进、科技支撑强大、生态特色鲜明、持续发展显著等六大建设亮点。尤其是采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地热梯级利用结合燃气锅炉调峰的优化组合供暖技术,每年可节约建设成本至少 40% ,可降低运行成本 20%-30% ,较同等规模的燃煤锅炉系统,减少使用标煤 21486 吨,并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56293 吨、二氧化硫 183 吨、氮氧化物 159 吨、粉尘 967 吨,该项技术在大规模设施农业的应用上实现了首次突破,为北方设施农业新能源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北京国际鲜花港通过高水平、有特色的项目建设,较好地诠释了绿色北京,让美好走进生活,为顺义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以会兴业、以花富民战略构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6800/10043084.html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4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泉佐野市西格尔酒店印象
黄安年 2009-9-24 10:45
泉佐野市西格尔酒店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24 日发布 我们来到日本的第一站是大阪,住在离关西国际机场不远的泉佐野市下瓦屋 2 丁目 4 番 75 号( Shimokaraya , Lzumisano City , Osaka 598-0062 Japan ) Hotel Seagull ,(西格尔酒店)。泉佐野在 1911 年才成为镇, 1948 年设为市,属大阪府,距大阪市 24 公里,为大阪湾内中心渔港,远洋渔业水产加工中心。人口 9.2 万( 1986 ),食品工业产值居全市首位( 1983 ),纺织工业亦发达,以棉纱、棉布、毛巾为主。毛巾生产居全国重要地位,还有钢铁厂。 Hotel Seagull 在泉佐野市酒店 18 家中排第 7 位。 按照签署的出境旅游合同专用条款第三条 ( 十二 ) 住宿标准为三 -- 四星或同级。不过我们所住的这家酒店实际上是个日本乡村酒店,难以达到四星或同级水准。总的感觉,设备老化,比较齐全,房间虽小 , 堪称精细。所谓两人标准间不到 10 平方米,卫生间遇到大胖子就难以转身 , 卫生设备是一流的 , 尤其是洗脸池和浴缸的省料联结为国内少见。坐式空调设备严重老式,不仅占用室内面积,而且噪音严重超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 , 日方在控制噪声污染方面还要作很大的努力。房间里的电视 12 英寸 , 在不到 10 平方米的卧室是相比配的。窗户的开关虽为旧式却是铜制,这在国内五星级及以上的饭店也很少见 , 更有意思的是门房钥匙是铜制的 , 日本是个缺铜的国家 , 这铜的来源就不言而喻了。酒店的大堂只有二十来平方米,电梯只能容纳四五个人 , 餐饮的地方同时容不小三十来人 , 所有这些并不影响有序运转。尽管酒店很小 , 还是有个面积不大的庭院水池,里面有几条大型观赏鱼的廻游,为旅游增添一番乐趣。不大的酒店有辆接送旅客往返机场的班车。这家酒店看来把华人作为主要的客户。 附照片 17 幅为即时拍摄的。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5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贴]韩寒:澳大利亚给我的印象“差”在哪
shushenlw 2009-9-5 08:37
前几天从天朝飞往岛国澳大利亚,指导WRC工作的开展。刚下飞机,第一印象就很差,居然没有当地小学生组成的腰鼓队对我们进行迎接。走了几步,觉得澳大利亚不光是一介岛国,还是一个鸟国,很多的鸟类在地上乱走,极不雅观。 世界拉力锦标赛是最高级别的拉力赛事,但是这两年,中国拉力锦标赛已经飞速发展,有了赶超之势。到了参赛地黄金海岸后,发现当地的经济非常落后,一套带游泳池的大别墅的价格只相当于上海一套一百平方米的公寓的价格。当地人的生活非常艰苦,从机场到酒店,没有看见一台奔驰宝马或者奥迪,当地政府甚至穷的修建不起任何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 进入到了堪路以后,更加觉得还是祖国好。在第一赛段的堪路中,我惊奇的发现,在赛道里居然有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在赛道两边竖起了WRC GO AWAY的大标语,承办这样的世界最高级别体育比赛,当地居然有居民表示反对,这是非常不能理解的。更加不能理解的是,当地的政府软弱无能,居然纵容这样的标语突兀的展示在赛道两边的房子上,使得我们这些国外友人大为诧异。回想我国的汽车拉力锦标赛,如果出现这样的不和谐标语,下到村长上到县长都会被撤职,而始作俑者的每月三元钱养老金也将被政府罚没。 据了解,这一小撮好事之徒,居然以我们的赛车会撞死袋鼠为理由,对这场比赛进行反对。殊不知在我们国家,撞死人都没有关系。当然,在堪路的时候,我们国家是不可能撞到人的,各级党政机关相当的重视,提前对赛段进行了封闭,我们国家的口号是,狗和小孩都要栓好,鸡和女人都要圈好。这类的大型赛事,在我们国家的人民支持率为百分之一百,因为不支持的都被剥夺你当人民的权利,都是反动派。 见识了当地群众的思想觉悟几多低以后,我又对其余赛道进行了堪路,发现当地的经济真的已经崩溃,大批的地皮和农场都在FOR SALE,可见人们都没钱了,给我们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我甚至很担心,像我这样来自中国的车手,会不会被当地人当做来扫货团的而被绑架。因为我在当地这么多天没有看见一个警察,可见当地的警力有多么薄弱。所以,我只有反复重申,在中国,我并不是一个党员,也不是房地产商,以求自保。 说到警方,中国拉力锦标赛举行的时候,政府极度重视,甚至出动上千警力来维持赛道内的交通状况,有时候甚至出动武警和军方,在赛道内出现一只鸡都要当场击毙,而澳大利亚政府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明显不够,300多公里的赛段里,我一个警察都没有看到,甚至有大腿粗的蛇在路上游动,惊吓到了赛员,非常不利于害怕蠕动类动物的赛员比出水平,比出风格。 世界拉力锦标赛的裁判也是非常的寒酸,在我们中国堪路,不用看路书,一路看着警察的站位就到了赛段,赛段里人头攒动的地方就是裁判点。相当的气派。但是在WRC里,我在路书标记的地方一直没有看见裁判,我不得不下车问在当地野餐的一对老年夫妇,裁判点在哪里?结果他们就是裁判。他们对比赛太不重视了。 到了第二赛段,发现也是这样的情况,一对情侣在路边打着伞,我一度以为是来钓鱼的。他们甚至还掏出了糖果给我吃,我马上想到到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那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我立即拒绝了他们。 到了超级短道的堪路,我彻底失望了。这个超级赛段由当地一个镇子上的街道组成,堪路的时间是六点半,但是我一直等到了七点半,街道还是不能封闭,当地的城管工作非常的不利,我们知道,不对那些要擅自闯入属于国家财产的街道的车主进行不见伤的殴打,怎么能快速的封路呢?如果这样的比赛在我国举行,提前三天就给你把街道封了,给两边刷上新油漆,给小草也刷上新油漆,绝对会给赛员们一个良好的印象。也展现出我们政府一向的强势,当然是对内的。 虽然还没有开始比赛,但我已经可以说,国际汽联和中汽联的能力不在一个档次上,国际汽联的赛事,只会在车检上做文章,我的赛鞋的鞋底有一个洞都差点没有通过车检,在我们国家,拿皮鞋去车检都没有问题。我们国家对赛车的检查只认牌子,就是说,你报名用三菱参加比赛,只要你开过去的是一台三菱,而不是一台五菱之星,你就车检合格了,什么排量啊改装啊甚至型号啊都好商量,而国际汽联的检查太过严格,不够人性,不够灵活,自断财路。另外,我每到一地,当地的领导都会亲切的与我会见,希望我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宣传,我说,好的,我一定会把当地的县政府大楼拍成照片贴出来的,以证明当地的富强,但不知道为何,他们都谦虚的拒绝了我这一个要求。而我在澳大利亚三天,居然没有能接见他们的领导,我觉得他们非常失礼,最失礼的是,我居然没找到他们的政府大楼,当地的政府机构也经常被我误认为是移动厕所。对于这样一个不注重政府形象的国家,怎么可能办好比赛呢? 澳大利亚的世界拉力锦标赛已经走上了末路,我代表中国,邀请世界拉力锦标赛的澳大利亚分站赛改由我国举办,我保证,绝对不会产生任何不和谐的现象,有车开,有肉吃,有钱拿,有幼女嫖。当然,如果你看中了我们国家,想定居我们国家,我觉得还是算了,我们国家的房子你们是买不起的。
个人分类: 思想与生活|1406 次阅读|4 个评论
朝鲜纪行(九)——杂想(2)
jlxt33 2009-9-2 18:01
(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 作为教师当然关心教育, 导游很骄傲地告诉我们 朝鲜从小学到大学都为免费教育, 国家投入很大财力,最好的建筑都是学校 从城市到农村都是这样。 朝鲜的最高学府是金日成综合大学 位于平壤大城区,1946年10月1日建校 它改变了朝鲜没有大学的历史 据说,是金日成亲自选定的校址, 当时资金短缺,数百万农民捐献爱国米 建成了大学本部的教学楼。 目前有5000多名教职工和12000多名学生 金正日就是这所大学毕业的。 朝鲜全国共有300多所大学, 别诧异,是的,是300多所大学 当时我们也质疑了,证实是这样。 适龄儿童没有失学或辍学的 否则,家长将受到惩罚,所以,朝鲜没有文盲 受教育程度很高,社会文明程度也很高。 我们希望参观金日成综合大学, 导游说,可以参观,但要事先申请才行, 现在的行程都安排满了。 导游还介绍了朝鲜的医疗,也是免费的 出生时,只有一张纸,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疗记录跟随个人,一生都会积累厚厚的一摞 我们心里嘀咕医疗水平 有人问,什么病都能治吗?什么药都是免费吗? 答曰:一般的病包括癌症都可以治疗。 这也是朝鲜人民的幸福所在,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导游的言语中透着骄傲和自豪。 (三)仇美和亲中 从踏上朝鲜土地的那一刻,就能深深体会到朝鲜的仇美情绪 我曾经讲过的《恐怖大王美国》的轶事(见本系列之新义州火车站),是开始。 在普贤寺听到了解说员对美国炸毁文物的控诉; 更不用说板门店了,军人讲解员对美国的仇恨溢于言表。 朝鲜的敌人的前两名是美国、李明博 在前往板门店的路上,导游给我们讲了朝鲜的苦难史, 这是几天中,她唯一的一次激动,强忍的眼泪还是掉了下来, 不仅有美国对朝鲜国土的摧残和对人民的戕害 也有被分裂的民族之痛。 在朝鲜导游的口中,没有韩国只有南朝鲜, 我们也尊重朝鲜人民的感情,也称南朝鲜 他们认为,南朝鲜是被美国占领的朝鲜土地, 金日成带领朝鲜人民抵抗日本、打击美国, 使国家和人民获得解放和独立, 而南朝鲜是投降美国的, 这是金日成的道德制高点。 朝鲜人对南朝鲜的民族感情很深, 可以饶有趣味地教我们两个地方在语言发音上的差别 我感觉就像当年,我们恨的是蒋介石 但对台湾人民的感情是真挚和深刻的。 他们认为朝鲜半岛的分裂就是因为美国的存在, 只要美国人离开南朝鲜,半岛就统一, 他们也认为,朝鲜的统一比中国的统一要容易的多, 因为朝鲜民族内部没有闹独立的,只是被占领被分裂。 朝鲜人对美国的敌意深入骨髓, 对美国的敌意远不是政府的事儿(其实政府想的到底是什么谁知道呢), 而是自上而下,全民仇恨。 08年我们也经历了民族主义运动, 反对法国,抵抗日本,沸沸扬扬, 但我们都知道,这多是民间的情绪,且不是长久的情绪, 政府层面或多或少有些表示,但是大局依旧。 我们也曾小心翼翼地问过核武器的事, 导游一句:这是美国逼的,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们不可以? 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谈及战争,导游说:我们不喜欢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一定赢 我相信这是全国的共识,或者是统一的标准答案。 前面说到过金日成的主体思想,表达的是独立建国, 现任的金正日的思想是先军政治表达的是军事强国, 两者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从朝鲜的民意来看,国际社会想让朝鲜弃核真的很难, 真不知这场角力的结果会是什么, 还有多大的讨价还价的空间。 说了美国再说中国, 我觉得朝鲜在国际上的朋友真的很少, 因此,中国这个用鲜血和生命缔造的友谊的国家 在朝鲜人心中,与其他国家还是有所不同的,至少情感上, 但实在说不上亲中, 亲中或许是国际社会要捆绑中朝的说法, 我觉得前段时间,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还是很准确的定位了中朝关系:正常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这意味着不是同盟,只能说是友好的邻国关系。 因为,在朝鲜没有感觉到我们以为的盟国的表现, 比如,从导游的口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中国物品的喜欢 但更能体会到一种历史上的怨, 以往依附大国,国君要受到册封,但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日本入侵朝鲜,中国没有竭力保护朝鲜而使之沦为殖民地 虽然有志愿军的纪念塔和陵园,但是作用越来越淡化 我感觉朝鲜纪念或悼念志愿军的政治意义大于情感表达 中国承认了韩国,与之建交,这应该是对朝鲜最大的刺激 中国的市场经济偏离了社会主义(没有直接这样表达,但可以体会到) 朝鲜的改革好像在进行,比如新义州、开城都是开发区, 但是开放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就朝鲜民众而言,在情感上没有亲中的根本理由, 当然由于朝鲜人民深谙每个朝鲜人都代表国家的道理, 也由于良好的教育和民族习俗, 对我们都彬彬有礼,也仅仅是彬彬有礼,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也许以后更多的是国家利益的考量、平衡和交换, 不会再有毛周金那样的革命的友谊和国家关系了。 中国当然有中国的国家利益,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不需要朋友了, 我的直觉是好像我们国家的朋友比五六十年代的要少了, 我在设想,如果当年我们的国际环境是现在这样的, 有没有可能被抬进联合国? 当然,有人早说了,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咱不懂政治, 就此打住。 (四)两件小事 在火车上,我们会看到田地里有一群群的人在一起, 导游说,那是在分配工作,集体劳动,每人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 朝鲜实行的是集体农庄,由干部统一分配工作,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 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我想这样的结果或许就是没有效益的成果,粮食问题的根源之一应该在这里, 想想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迸发的热情和能量吧。 另一件是在平壤市内,乘车经过一条街时, 看到有很多的人,似军人非军人在路边忙活, 请教导游,知道是在种树和扫地, 我觉得好像用不了那么多人,或者战线可以拉的长些, 不必要挤在一起做一件事, 况且那么干净的几乎没土的地干嘛还要扫呢? 看到这些,想到导游讲的一件大事, 就是平整土地,增加田地, 伟大英明的领袖,发现朝鲜的土地不够,可以通过平整土地找到更多的田地,解决粮食问题 于是全国人民相应号召,包括军人在内, 一起平整土地,居然找出来4500亩田地(我记忆中的数据) 可以种出粮食若干。 在这个过程,顺便还发现了居然有地主保留着以前的地契, 难道时刻准备变天吗?难道那些逃到美国的地主还要回来剥削农民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 故,烧掉了所有的地契,同时也平掉了所有的田地分界线, 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了。 (五)结语 朝鲜之行到这里了, 突然有个疑问,我看到真实的朝鲜了吗?(昨天贺天伟老师评论说让外国人看的平壤,不是朝鲜的真实写照)我只能说: 写的这些当然是我亲身走过,亲眼见过,亲耳听到的, 都是真实存在的。 但又觉得,与真正的朝鲜人的生活好像是平行线, 我看到的是展示出来的朝鲜, 很熟悉又有点炫目。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531 次阅读|2 个评论
朝鲜的电视广告
jlxt33 2009-9-1 23:57
在朝鲜纪行(四)平壤(4),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1311 中, 我说平壤好像没有广告,现在好像说有一种朝鲜啤酒的广告出现在平壤街头了,今天看到了这个电视广告链接: http://news.sohu.com/20090901/n266370334.shtml 播出了朝鲜首只电视广告大同江啤酒,还有最新的两个广告高丽参和冷面馆广告的截图
个人分类: 海纳百川|3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朝鲜纪行(九)——杂想(1)
jlxt33 2009-9-1 21:20
原本计划写8篇的,但是好像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有些感觉好像还没表达清楚 故有此一篇杂想。 (一)朝鲜的衣食住行 在朝鲜通过眼睛看和导游介绍及与导游聊天,对朝鲜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以下观察: 1.衣 除了军人之类的制式服装外,一般百姓的衣着特征如下: 颜色:以黑白灰为主,男性间或有各类不是纯净的绿色;女性有些粉、蓝、黄等净色服装,极少大红大绿和五颜六色 款式:成年男性为长袖或短袖衬衣配长裤,几乎没有T恤和短裤的印象;成年女性为衬衣或小西装款配各式裙子,也有穿朝鲜服的,但不是很多。学生基本都是校服,男生衬衣配长裤,女生衬衣配裙子;有的女大学生的校服为民族服装。朝鲜服装的款式基本上跟随中国的潮流,在丹东工作的人员往往可以带回比较新潮又符合朝鲜习俗的服装。 众所周知,朝鲜经济困难, 但平壤街头的市民并不如外界传言的那样营养不良、衣衫褴褛。 朝鲜的衣着两个特点:(1)女性一年四季穿裙子,冬天会在大裙子里面穿棉毛袜或棉裤;(2)全国没有一件牛仔装。 导游说告诉我们原因: 伟大领袖金日成说:裤子是男人穿的。所以,女性坚决只穿裙子。 又因为只有男性穿长裤,所以朝鲜女性俗称男性为裤子, 未婚的男子尊称为新裤子,离过婚的戏称为旧裤子,再次离婚的贬为破裤子。 又因为牛仔裤是美帝国主义的,所以坚决不能穿, 我跟她说:牛仔裤真是劳动人民穿的,不是资产阶级的服装啊! 她说:那也不能穿。 曾经有位中国朋友送她一条牛仔裙,挺好看,穿了之后被同事说,就再也不穿了。 这句话,很值得品味哦。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 韩联社记者看到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在8月9号刊登了题为《穿着应方便且好看》的报道, 建议女性们穿端正的裤子,打破男人对裤子的垄断 但是紧身裤、喇叭裤、超短裤禁穿 看来裤子也分姓资姓社。 报道称:在先军时代生活文化日益美好的今天,我们朝鲜人民的着装款式正在日渐呈多样化。女性端正的裤子和男性的T恤也在丰富发展衣着文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看来,男性也可以穿T恤了。 商家们应该从这条报道中看到了商机,赶紧抓紧时间设计和制作符合朝鲜要求的女裤和男T恤吧! 2.食 外国人对朝鲜的印象,应该是 吃不饱 我们最关心的也是这个,跟导游稍熟悉之后,就谈到这个问题 估计导游也知道我们想知道,给予了尽可能详尽的解答,要点: 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天供应700g大米,军人和重体力者会多些 犯罪的和哪类人(我忘记了)会少些 这些粮食基本都够吃了。 我想也是,每天700g,相当于每个月42斤大米, 我记得,当年我父母的供应是29或38斤粮食,小孩的更少些 其中一半是粗粮,即玉米面、高粱面、小米、豆类、荞面等杂粮等,现在所谓的健康食品 另一半是细粮,即白面和大米,其中2斤大米,2斤精粉(也叫富强粉)就是现在的普通的小麦面粉,其余的是当时的普通面粉(也叫75粉,意思好像是由小麦磨成面粉的产率是75%),面比较黑和粗,基本接近现在的全麦粉。 这些粮食也基本能吃饱,没有挨饿的印象,也许是父母尽量让我们吃饱,自己也许没那么饱,当时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苦心 后来上大学,13斤米票,13斤面票, 一般女生都能节约一些下来,支援男生,特别是支援南方的男生的米票 不过当时的副食比较多,主食吃不了多少, 大学没毕业时,就可以用粮票换书包了, 当时好像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 。 说远了,拉回到朝鲜,想到这里, 就问了导游,朝鲜的副食是不是供应, 她说不限制,但是朝鲜人不爱吃肉,若想吃,都可以买 这话,好像我们基本不太相信 副食的生产应该与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有一定的联系。 我记得,小时候每月每人供应2斤肉、3两油, 买肉时都想买肥肉,可以炼点猪油出来, 在妈妈的操持下,好像分配的挺好,没太觉得嘴亏 也许亏了父母的嘴, 现在我有时在想,我们一家的身体指标都合格,没有现在流行的几高,可能跟当年的饮食有关,并且一致保持到现在。 又溜达远了,赶紧回来, 好,朝鲜人还是比较喜欢中国食品的,比如方便面、火腿肠、饮料等 现在市场上的东西还是比较丰富的,有钱基本可以买到, 这个我们没有经过考证。 3.住 朝鲜的住,都是国家分配的, 城市居民一般是10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 有特殊贡献的可以奖励较大的房屋, 教授都是160平方米左右 农村基本是每户一套那种特色民居,约100平方米。 我们在路边等车时,看到了旁边的住宅, 不花哨,很干净整洁, 我看到的是,整座楼的阳台上没有晾衣服或杂物,有些小的绿色植物 特别问了导游,衣服晾在哪里, 她说统一的晾衣绳在阳台的下面,这样整个城市就比较整齐 感觉很好,记得看过一篇报道, 说是德国还是哪里,规定面向街道的阳台上不能晾晒衣服(地点记得不一定准,但这事是真有) 从这点看来,保持城市的整洁,不是发达与否的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 4.行 朝鲜海陆空都有交通网, 公路铁路都有,但这并不意味着交通的发达 平壤机场是国际机场,据说目的地只有两个:北京、莫斯科 高速公路也有,但是比较旧,路面明显经过多次修补 城市的道路基本都很宽阔干净,路面质量就很一般。 火车在前面说过了,这里说说市内交通 主要是地铁,上下班时,还是很拥挤的 另外还有公交汽车和有轨电车,还真没怎么看到, 记忆中在路边等车或参观时,看到几辆 说实在的,车还是比较旧的 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车比较杂,什么样的都有 朝鲜车行方向,跟我们一样,靠右行驶, 但是我看见一辆左舵(像香港那样靠左行驶时使用的车)公交,乘客跑到马路中间上车。 小轿车真的不多,有人叫万国汽车展, 我也不大会认汽车品牌,他们说这里的车型能跨越半个世纪 据说基本上是各种品牌的二手车,以德国车和日本车数量最多 我问导游,这里有没有私家车 她犹豫了一下说,基本没有,个别的是国外的亲戚从国外买来的,但是汽油比较麻烦 像教授(我不知是不是全部)或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员(比如奥运冠军、著名艺术家等)国家会奖励汽车,汽油由国家供应 我想起珠海也曾重奖科技人员,当时的贡献忘了,但是记得奖励了房子和车子。 好像在哪里还看见一辆出租车, 据导游说,挺贵的,机场到市区,大概得250元人民币,大约15公里。 平壤的汽车真的少,路上基本没什么车, 我想除了钱和政策外,估计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能源。 回来后有人问,朝鲜的汽车上有没有雨刷 我问为什么没雨刷?答曰:橡胶是战略物资,朝鲜禁运,故要保证雨刷与汽车同寿命就不能总晒太阳,一般都拿下来,反正朝鲜不怎么下雨 我仔细想想好像没太注意这事 不过去板门店那天,下雨,车上应该是有雨刷的,但是不是临时装上去的亦未可知。 说到这里,发现了任甫老师的一篇文章,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9135 其中的图片可以说明些人和物。 5.说一个趣事 导游讲了朝鲜的结婚情况 一个细节是,女方要准备很多嫁妆, 其中要给男方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做新衣服 这倒是与韩剧中的做法是一样的 有些人实行传统婚礼,也有的是现代婚礼 当时我一直想问的是 有没有布票,就是做衣服的布料是否供应 后来还是忍住了, 我觉得导游会告诉,不限制 这点我好像可以自己说服自己 比如,现在的服装基本上可以不用棉花,不占用耕地,容易解决 从中国可以有很多材料过去,只要有钱就应该可以购买到。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656 次阅读|2 个评论
朝鲜纪行(八)——纪念品
jlxt33 2009-8-31 22:52
这次朝鲜之行,大大小小好像不少纪念品呢, 展示一下: (一)纪念章和民族小娃娃 是在新义州火车站买的,已经展示过了。 (二)小朝鲜服 在羊角岛酒店的商场内,给小外甥女买了一套小朝鲜服 很可爱吧,当时觉得有点贵(23欧元) 想到市场上买,后来发现不能自由买东西, 只好在这友谊商店买了, 本来想给自己买一套,有机会也秀一下,实在没舍得(150~300欧元)。 有些人还买了烟和酒, 据说挺好的,家里没人用烟酒,我也不习惯送人烟酒, 未尝试。 (三)钱币 这些都是纸币,还有硬币(很难拍) 这些纸币上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风格好像跟人民币挺像。 这是在酒店商场的兑换处换的,1:17.5 这是官价 回丹东后,一出火车站,一群人围着让换朝币,1:80 说是朝元贬值 为防假币,没人换。 (四)人参 参观完板门店后,回到开城, 参观一个博物馆,因为雨挺大的, 也没参观好,名字也没记住 只是记得在这里买了人参 (这就是博物馆的门,这棵大树好像有四五百年了)(图片来自网络) 店面不大,人参不少,都是高丽参,还有些石头、竹子之类的东西 在这里知道了,高丽参的级别 分为天、地、人 天字号的最好,最大棵,密度也大 因为对品质的信任,在这里出手大方, 买了一盒最好的天字号高丽参 一个铁盒,用纸包好, 盒子和人参跟着妈妈回了老家, 这里有收据一张,看看是多少银子。 (五)邮票 朝鲜的邮票也很有特色, 在新义州时,很好的一本被另一个团友买走了, 回来时,也没来新的。有点遗憾 不过在参观完礼品馆,还是什么地方, 在一个比较大的邮品店里,种类很多,各种专题邮册都有 买了一本做纪念(10欧元) (这些邮票本来拍的挺清晰,一压缩,就这模样了,不是邮票本身的问题) 在回国的列车(新义州丹东)上, 有商品出售,包括邮票、小镜子、韩国鼓等 在新义州等检查很久,就翻这些商品, 邮票很便宜,装在文件册里,反正比朝鲜国内便宜 便随大流,买了一本, 坐在座位上看,越看越不像真票 窝火,又没有证据!回来后,也觉得是假票,再不想看了,也不想展示了 又事后一会,那些镜子和鼓根本就不是朝鲜的(没买这些东西), 要说韩国的都勉强,最大的可能就是丹东制造。 所以也觉得站外兑换钱币的也是假币。 这趟旅游唯一的窝火,还是来自国内的,唉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7219 次阅读|4 个评论
朝鲜纪行(七)——美食
jlxt33 2009-8-30 09:21
前面几篇写了旅游的要素中的住、行和景 虽然蜻蜓点到一点食的水, 但都没多说,原因是想单独谈谈在朝鲜的吃 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 六七十年代,朝鲜大发展,比韩国好很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印象 记事后,总是知道朝鲜闹粮荒,吃不饱,要援助 所以很多人,包括国内的导游都告诉 到朝鲜吃不饱,要带些东西 我是抱了减肥的态度,才不带吃的前来的 事实是,作为游客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 从第一天起,就感到就饮食而言是物超所值的 相对于在国内参团旅游时,每天40元的餐标而言。 所以,我想单独写写吃的问题,但是有点麻烦, 就是我没带相机,所以几乎没有拍到餐桌上的照片 只是孙小姐发来的两张在开城吃的午餐的照片。 尽量描述吧。 (一)第一个晚餐 是在羊角岛饭店的餐厅, 我们12个人被安排在一张桌子上, 刚开始还担心呢, 一看桌上的摆设,乐了。 还真别出心裁,满满一桌子, 有酒有菜,有饮料,挺好。 坐下仔细研究,原来是四份一样的菜, 每三人共享一份,四个碟子中摆着四种菜,有荤有素, 量不是很多,但足够(反正我们没吃完),看着很干净清爽, 朝鲜啤酒和饮料,饮料稍嫌甜了些, 还有一铜碗的白米饭,不够还可以盛 平常我其实不吃米饭或者吃一点意思意思, 在这里我实在不好意思剩下,总想着人家不够吃, 给我们吃总不能浪费吧,虽然我们花了钱, 但在缺粮食的地方浪费粮食良心的谴责就过不了,所以每餐都把米饭吃光光,吃这么多淀粉,不增肥就算念佛了。 (二)早餐 每天的早餐都在住宿酒店的餐厅解决 都是自助餐, 品种丰富,朝鲜式的饮食当然不能少 也有西式食品,面包、沙拉等,还算地道 我自然入乡随俗,尽量多吃当地风味 特别是泡菜,几乎每餐都有,但也没腻 还有一小碗一小碗的冷面,也很好 荞面压的黑褐色的面,很有嚼劲,冰凉的冷面汤和爽脆微辣的泡菜真是绝配 冷面是朝鲜特色,在东北也有很多地道的冷面馆 在广州到韩国料理,吃冷面那就是天价了。 (三)火锅 这是某个晚餐,朝鲜火锅 在网上找了一幅图片,很合适, 我们吃的也是这样的, 首先,有水和饮料(有中国产的雪碧,但是绝无可乐),泡菜是决不能少的 然后,上一些水果拼(姑且这样叫吧,几种水果切成小块,混在碟子中,但是没有沙拉酱)、小食和两个面包(一圆一尖,好像口味不同) 再然后,一人一个小火锅,有几碟火锅料,牛肉、金针菇、青椒、粉条、豆芽、白菜之类的,好像每人还发了一个大虾(这个记不准了,有可能跟泰国的火锅混了) 最特别是每人有一个打在碗里的鸡蛋,这还是第一次领略 慢慢煮着吃,热气腾腾的,很爽。 这是在朝鲜吃的不多的热气腾腾的饮食, 朝鲜族习惯吃冷食,除了泡菜外,其他的饭菜也基本都是冷的 在朝鲜没吃石锅拌饭(这是热的),基本都是冷食,没有现炒现上的菜。 这跟东北有点像,初到东北,大冬天踩着积雪去吃冰棍、喝冰镇汽水, 真不可思议, 就如同,广东夏天热得要命还要喝热汤一样,习惯! (四)开城九碟铜碗 这个最有特色,看照片吧,每人一份,摆法相同 前面九个小碗中是各式的菜,荤素搭配 自己琢磨吧,有的我也搞不清是什么做的, 最前面两碗,分别是紫糯米饭、鱿鱼丝(估计的,甜咸味) 中间三碗,分别是桔梗(朝鲜特色)、鸡蛋(重新做过的,蛋白蛋黄分开后,再做到一起,像是蛋糕一样,切片)、五花肉(没弄清楚是炒的还是炸的) 后面四碗,分别是腌黄瓜、拌豆芽、魔芋粉(或凉粉,这是估计的)、萝卜泡菜 一大碗米饭,傍边还有一小铜碗(或盅)酒 这酒应该是米酒之类的,反正不辣也没什么酒劲 还有一个铜碗是用来装水的,与米饭碗一样大, 粉色的餐巾中安放着一双铜筷和一把铜勺。 这餐饭,我们四个人还额外奢侈了一下, 前一天晚上,导游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我觉得) 开城有著名的蔘鸡汤,很好很有营养 其实我早已听过无数次了,这次可以品尝一下正宗的了, 最后导游说这是要自费的,每只200元, 我只好组织想品尝的人了,好在有人愿意分享 要提前预定,准备,所以就要告诉我们。 这是唯一的自费消费, 但是感觉很好,不像国内团或其他出国游, 从上车就开始推介,要是不买还要看别人的脸色,真受不了 在这里只是告诉你,无所谓的 关键是到开城吃完饭后,交钱给饭店 而不是提前由导游收。 这只鸡,与我了解和想象的一样,真材实料 胖胖的一只雏鸡,肚子里塞满满的人参、红枣、白果、糯米 炖出的参鸡汤鲜而不腻,美味呀。 (五)最后一个晚餐 最后一个晚餐,就是在前面说过两遍的拍集体照的那条路边(我们拍照面对的方向) 也是一个对外餐厅,前面有很大一个厅, 出售纪念品和人参等。 在里面吃什么东西,还真想不起来了,应该没什么特别之处吧 但是这一餐却是最难忘的场景之一。 这里的桌子是一长条摆着,好像party中的桌子, 又好像是谈判一样,大家面对面坐着,吃东西。 一边吃,一边听着电视里的卡拉OK唱歌 我们去的比较早,静静地吃着东西,听着歌 渐渐地有其他旅游团来了,也热闹起来了 服务员也开始表现他们的能歌善舞了 边唱边跳,很是优美,也唱一两首中文歌曲。 本也没有特别的,但suprise就是这样出现的: 我们的导游,捧着一束花来到了我们团中年龄最大团员面前 祝他生日快乐! 同时餐厅中响起了音乐, 真是感人啊,老人家自己都忘记了 我们也兴奋地拍手唱歌助兴 后来老人家上台,表示了感谢,并把鲜花送给了导游, 这就是,为什么照片中,导游捧着鲜花, 站在导游后面的先生就是过生日的老人家 然后他又邀请餐厅的服务员伴舞, 唱歌给我们听, 服务员又邀请我们去跳舞,很开心! 这个温馨的小插曲,表现了朝鲜导游的细心和周到, 也给我们的行程一个完美的结束。 (六)火车上的两餐 最后,再说两餐饭,是在火车上吃的 第一餐是从丹东到新义州后, 等待过关检查时,在火车上吃的盒饭 具体的内容记不清了, 好像有肉、有菜、有泡菜、米饭, 一大盒,吃的很饱。 在朝鲜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餐, 是在平壤到新义州的火车上, 当时是到餐车去吃的, 四人一张台, 好像是四个菜还是六个菜,不是很清楚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桌有一碟煎鱼,有点像鲳鱼,四条 煎或炸的有点干,所以几乎都没吃完 每台还有啤酒和汽水 吃的也挺滋润的。 总之,这趟行程,每个人对伙食都很满意 也许是原本的期望不高, 我觉得更多的是实际的内容,不只是期望与现实的问题。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956 次阅读|2 个评论
朝鲜纪行(六)——开城、板门店
jlxt33 2009-8-28 08:58
现在说开城、板门店 开城是朝鲜的古城,以美食著名, 今天实际的主角是板门店 开城只是路过,在这里吃了午餐, 到购物点买了人参 这两样暂且按下不表,下回分解。 我们乘车前往,开的是高速路, 路面稍显陈旧,还算可以,应该能开挺快的, 路上几乎没车,老半天才能有一次会车, 但还是开的挺慢的,不着急。 这一路大概有300公里,后来还下了雨, 路上不仅没车,也没加油站,更没有服务区 但是人总要唱歌嘛, 在半路上,有座过高速路的天桥,下面有间房, 导游说可以去洗手间了。 我们没有冲下去,因为下雨没伞, 男导游用一把伞遮了一个人跑过去, 没开门,导游临时叫门 进去也没弄清结构,直往里走 感觉好像是住宅的那种卫生间 轻松以后,才可以看看,原来门内是卖水果和小纪念品的 都是外宾价。 继续前行到开城,用午餐,很有特色。 然后开往板门店, 不断地有岗哨检查,好像一共过了五关,一路不许拍照 最后,要经过一条只能过一辆车通道,两边是水泥墙 上面有铁丝网,更有趣的是下图所示的武器(这是偷拍的): 是什么呢?有没有历史高人? 古时的滚木礌石大概就这样吧。 这个躺着的圆柱形大水泥墩在两边的台子上相间排列 放开固定水泥墩的锁链、拿走垫脚,就会滚下来封路。 在这些铁丝网外面,其实看不到碉堡和炮楼 巡逻的士兵也不多见 倒是在绿油油的田地里,有劳作的人们,好像挺安逸。 其实板门店附近一直都有人居住, 为这里的驻军及其家属提供服务。 然后冒着小雨,踩着小水(注意:没有泥,所以不是泥水,是小水) 跑进检查室,等待验明正身 再走进一间房子,一位军官给我们讲解朝鲜战争、分界线的界定 和周围的设施及标志 坚定地声讨了美国鬼子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 进入到朝鲜停战协议签字大厅 这是典型的朝鲜族式的建筑 当时为了表示朝鲜的胜利,大厅建在了38线朝鲜的这侧 据说,由于时间紧迫,美国人建议采用临时的房子 但是在伟大领袖金日成的领导下,人民军用了五天就盖好了这座房子 另一说法是,在签字的7月27日前一天, 100多名中、朝两国工人经过通宵达旦的施工,一夜之间奇迹般冒出了大厅 大厅内使用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里面展示了签字的现场 所有与双方代表团有关的设置和用品都是对称的、平等的 两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为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桌,立着朝鲜国旗和联合国旗 中间是一张方桌,放置签字文本(中、朝、英三种文字的版本) 桌上都铺着绿色台呢。 周围的墙上是有关签字的历史照片和解说(以下照片是签字顺序) 朝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右侧)与美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左侧)在协定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协定上签字 金日成在协定上签字 还陈列了一些战利品。 在这里的心情很难描述,四个字:感慨万千。 再往前走,便可以看到7幢简易的木板房,中间3幢是蓝色的 这些房子就建在著名的南北军事分界线上 这张照片是在朝鲜的哨所二楼上拍的, 对面的楼房是韩国的哨所, 可以明显地看到地上的分界线,是一条20cm(还是50cm?)的矮矮的水泥台, 这条水泥线两边地面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这些木板房是朝鲜战争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会议厅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场所 中间的这间两名哨兵站岗的房子可供参观,只有在这间房子里,民众才能实现自由跨越 我也跨越了一次,这张照片是在韩国一侧拍的,看上面的国旗就知道了,是联合国军(注意玻璃窗后的摄像头) 大厅中间放置着一张长桌,桌子的位置正好在军事分界线上,桌子上的麦克风的线就是军事分界线 桌子两边各有5把椅子,谈判双方代表当时各坐一侧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谈判会议室和签字房间的桌椅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有了些岁月的尘土 而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也依然不曾改变,但好像变化又是不断地发生。 出来后到二楼瞭望,这里有望远镜可以观察韩国的动静 当然也能看到对面三楼的望远镜(看到了吗?)。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韩国哨兵换岗的过程 这里好像有默契,朝鲜这边有人参观,韩国那边就安静,没人过来,军人好像也不见了 等我们上来后,那边就有人出来参观了,朝鲜的哨兵也到房子正面站岗了。 从这上面还可以看到朝韩两边的路的质量是完全不同的 还有,这里还可以看世界第一的大旗和旗塔 韩国竖立了100米高的旗塔,朝鲜更高达160米 朝鲜国旗长达30米,号称世界第一 独特景观。 国家分裂是整个民族的痛, 尤其是这个5000年来同一个血统、同一种语言的单一民族 他们将这个痛归结到美国的头上。 事实上,德国柏林墙倒塌后, 这条水泥线可能是世界上仅有的人为地将一个民族分为两种制度国家的分界线。 在军事区,看有一块我们在雨中参观的神圣的石碑, 人民军讲解员告诉这是亲笔碑 刻着1994.7.7以及金日成手写签名 这是金日成在关于南北统一的文件上批阅和签署的时间和名字 签完后也许是由于兴奋和喜悦,当晚,金日成逝世了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时刻, 朝鲜人民将他生前最后一个亲笔签名刻成碑竖立在这里 供人瞻仰和怀念,历史弄人,可又不能假设。 最后说的一个现象是, 板门店没有中国国旗,无论是签字厅还是谈判厅 据说,是因为中国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参战而非国家名义, 但是彭德怀却签字了,代表的是谁呢? 朝鲜人民军的代表是南日大将啊。 近半年来,朝鲜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 朝鲜强硬表明,不再遵守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定 朝鲜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部的声明还表示,朝鲜将不再受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约束,朝鲜半岛将很快重返战争状态。 不知当年那么多的烈士是否能换来真的和平。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886 次阅读|3 个评论
朝鲜纪行(五)——妙香山
jlxt33 2009-8-26 18:13
在朝鲜的一天,是到妙香山 这个名字听着看着都透着一股舒服, 而且朝鲜的发音也是一样的,很有趣。 距离平壤大约200多公里,我没什么概念 反正坐车看风景,也不觉的路途远。 进到山中,真是舒服极了, 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好像甜甜的,要是能住一个星期就好了 经过一座壮观的阶梯状建筑, 显然是酒店,好像叫香山饭店 以为我们可以住这呢,不是。 (一)普贤寺 一位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讲解员给我们介绍 普贤寺建于公元1042年(高丽时期), 由24殿阁(243间)组成,是朝鲜名刹,也是朝鲜的文化瑰宝。 朝鲜解放战争时期,美国轰炸而焚毁了14幢建筑和7400多件文物 包括普贤寺的中心建筑大雄殿等, 战后,政府修复了被炸毁的高丽时期建筑。 进普贤寺要进三道门,先进曹溪门, 接着是解脱门,据说走过解脱门的人,一切痛苦和疲劳就都解脱了, 再过天王门,其中有明朝造的四大天王塑像, 之后是万岁楼,就到了普贤寺的主殿──大雄殿。 看到普贤寺就知道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了, 这里全部都是汉字,只有路旁的说明有朝鲜文 但是,我不解的是国内的大殿都叫大雄宝殿 这里为什么叫大雄殿呢? 大雄殿里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和尚, 慈眉善目地接待游客。 大雄殿前有两座石塔, 一座是八角十三层,基本与大雄殿同高,建于1042年, 是普贤寺的镇寺之宝,经历风雨沧桑 此塔非常具有朝鲜民族特色,宛如叠罗在一起的八角帽 石塔的每一个角上都有一个小钩,是当年用来挂风铃的 另一座是四角九层塔,建于1044年。 普贤寺有酬忠祠, 为纪念西山大师的爱国精神而建 壬辰倭乱期间,73岁的和尚西山大师组织5000多名徒弟同日本人血战。 这里是个清明之地,修行的好地方, 地上黑白的石子路,很清净的感觉。 有人说,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寺庙和唯一的和尚, 是为了让外国人看到朝鲜有宗教信仰和人权, 我宁愿相信这不是唯一,只是人数很少而已, 仅从不遗余力地保护历经苦难的《八万大藏经》就可见宗教并未被破坏。 在这一尘不染的地方想象一下晨钟暮鼓, 步行到我们参观的第二站 (二)礼品馆 陈列着世界各地送给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礼品 是两个巨大的展览馆,用一个词形容奢华。 记忆中, 有那个重达3吨还是5吨的大铜门,轻轻地就可以打开 这可是朝鲜人民骄傲的技术哦 还有门口一动不动的卫兵 进门后立即穿上鞋套,上交相机。 里面好像是三层楼,有200多间房子或叫展厅 我们先在一个厅内,向掩映在粉色鲜花中的金日成坐姿蜡像致敬 然后主要参观了中国馆, 陈列着从毛主席、周恩来到各省市、公司和个人因各种理由在各个时期送的礼物,从翡翠、白玉到花瓶、刺绣,应有尽有,整个中国特产荟萃 我说不计其数,其实是有数的,这些可都是珍宝啊。 后来也看了金正日的礼品馆 格局差不多,只是礼品现代化一些 有了韩国送的家具、汽车 也有美国人送的篮球,还有哪儿的戒指、手表 最有意思的是,加拿大还是美国人送的一幅画, 画上巨大的朝鲜铁拳正在砸向被踩在脚下的美帝国主义,哈哈 林林总总什么都有,据说目的是让全国的老百姓也能见到各国的礼品,而不是领袖独享,这在全世界其它国家都是做不到的 还让老百姓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知道全世界人民都是那样敬爱他们的领袖 每天都有大批的工农兵学生盛装来到这里免费参观 这是无比的荣耀, 当天我们就见到了很多批的朝鲜参观者 这是我们见到最多的朝鲜人, 印象中总有列队行进的英姿飒爽的女兵。 参观完后,可以拿上相机到阳台上拍照, 于是有了这几张在礼品馆阳台上,妙香山为背景的留影 这么美丽的景色不让游览,好可惜呀, 但可以理解。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827 次阅读|6 个评论
朝鲜纪行(四)——平壤(4)
jlxt33 2009-8-25 11:27
(十) 地铁 朝鲜的地铁是前苏联和中国援建的, 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据说,金日成参观了正在修建的北京地铁 发起建设平壤地铁,仿照北京和莫斯科的地铁 据说,中国为了兄弟曾耽误了北京地铁的建设进度。 这个地铁可不得了 平均深度100米,最深处达地下200米,世界最深的地铁系统 乘坐滚梯下去要3~4分钟,有的朝鲜阿婆干脆坐在台阶上休息 导游说,由于平壤的地质构造原因,必须修的这样深 但我们更愿意相信,是为了战备,可作为防空洞 其实哪儿都一样,广州的地铁也具有这样的功能 好像导弹打不进来,还可以抗原子弹的核辐射,虽然没有100米深。 平壤地铁共24公里,17个车站 我们一进一出相当于两个站 进站口也有刷卡机,但好像没用 车站的两端和站台的两侧, 都是巨幅的宣传画,没有广告 车站的顶灯都是富丽堂皇,高贵典雅, 这些灯并不适合照明(我认为) 或者由于能源不足或者太高了,站内感觉较昏暗 我们看到的一辆车和乘坐的车都是这种老旧的长春产的列车, 据说现在有新式的德国车了 车厢里悬挂着领袖的像, 因为不是高峰时段,人不多 乘客很安静安稳地坐着,彬彬有礼,感觉很好 有人在车内与乘客拍照,没被阻止 还有,顺便说一下,票价 国内乘客是5朝元(朝鲜汇率的官价是1元人民币兑17.5朝元) 我们乘车是5元人民币(这是导游小姐说的,不是我们买票), 有人说,欧美人就是5欧元。 (十一)平壤街头 说实在的,几乎没有在平壤街上走走,看看 只能是偶尔看到的。 平壤,已有1500年的历史 以平沃的土壤得名,依大同江而建,总会看到或经过大同江 在平壤的街上也会感到这里是一个平和的土壤和人群。 这是从地铁站出来后在街上等我们的旅游车时的街景: 首先是感到这里的人民对金日成和金正日的拥戴 每个人胸前都佩戴着领袖像章,地铁等交通工具内、街道旁的建筑物上也悬挂着两位领导人的肖像 行人都很规矩地行走,这里各种车辆都很少,多数人在走路 有穿着校服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 是我认为的校服(女生是衬衣和裙子,男生是衬衣和长裤)而不是松松垮垮的运动服 还有穿着普通的黑白配色的民族服校服的大学生 也有穿戴着得体套装的公家工作人员, 还有穿着普通的各类人员 还有很醒目的军人 不管什么人,都不是外界传言的那样, 营养不良,衣衫褴褛 每个人看上去干净利索,精神焕发 这里的男性偏矮小,但女性特别是女孩子,清纯温顺脸上泛着和平的光 平壤的街道整齐干净,未见大声喧哗 平壤人严格遵守着秩序,等候公交车、地铁等 不知遵守秩序的朝鲜人是不是也能遵守国际秩序呢? 平壤大街上没有垃圾桶,因为没人会随地扔垃圾,更没有人随地吐痰。 漂亮的女交通警是平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尽管街上车辆特别少,但她们还是认真地一板一眼地指挥交通 这里靠她们,因为没有交通灯。 平壤让人感觉很清净的另一个原因, 我估计是没有广告 不仅可以让建筑等展现原貌,感觉不混乱 更主要的是,好像远离了商业社会,心情就会平静。 前段时间,好像说有一种朝鲜啤酒的广告出现在平壤街头了, 不知是偶然还是平壤认可了商品。 最后一天吃完饭,就是在拍柳京大厦的那条街上 饭后,我们在门口看看拍照 可见街道宽阔但没车辆, 马路边上人行道后就是居民住宅区 看到有人抱着孩子走过,有人拎着菜走过 不远处有个小小的商店,我们申请了多次,也不被允许 看到有卖雪糕的,恳求导游帮忙买些来,也不可以 据说那雪糕是真材实料的,奶量很足 但那是国内居民的,外国人是不能买的 我分析一下,应该跟我们价格放开以前是一样的 国内居民的东西,很便宜,因为国家有补贴,俗称暗补 要是外国人买就赚了国家给人民的补贴 所以任何地方和任何东西都要分内宾价和外宾价 就好像我们参观的很多地方, 朝鲜人都是免费的,我们都是巨额的 为朝鲜的外汇储备做贡献。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859 次阅读|3 个评论
朝鲜纪行(四)——平壤(3)
jlxt33 2009-8-24 23:07
(六)主体思想塔 不仅是朝鲜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更是金日成主席创立的主体思想的象征, 是为祝贺金日成主席七十寿辰而建,1982年4月15日竣工揭幕 主塔及其周围建筑物占地总面积15万平方米。 主体思想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人的主体是自己,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一切要靠自己 一路上导游多次强调过,主体思想的重要性 历史上,朝鲜依附于大国,但谁都没有为他们提供保护 只有伟大领袖的领导,朝鲜才能解放、自由。 主体思想塔(高170米)屹立在大同江边, 清澈的大同江水潺潺流过,江水中有两个大型喷泉 每晚塔顶的火炬(高20米)熊熊燃烧,照亮全球。 塔由主塔、三人群像、六幅副主题群像、两座亭阁和两个大型喷水组成 两侧以主体工业、大丰收、学习之国、健康长寿、主体艺术、铜墙铁壁般的要塞为主题的花岗岩群像 世界80多个国家为纪念主体思想塔的修建,赠送了大理石和玉石, 这些都被镶嵌在主体思想塔的背面 (七)建党纪念塔 在临近傍晚时,来到了建党纪念塔 是在建党(1945.10.10)50周年时修建的, 与江对岸万寿台岗上的金日成铜像相对。 纪念塔由塔身、环绕塔身的大型环形带和基坛三个部分组成 塔身为锤子、镰刀和毛笔,象征朝鲜劳动党成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这也是朝鲜的骄傲,比中国先进,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 他们知道中国是工农兵,偶尔会有工农兵学商 但在朝鲜,知识分子没有受到迫害 塔身和环形带直径各为50米,象征着朝鲜劳动党建党50周年 正面的标语是朝鲜人民一切胜利的组织者和向导者朝鲜劳动党万岁! 环形带内部有3个大型浮雕像,反映了朝鲜劳动党的抗日斗争,高举主体思想旗帜在实现自主性的斗争中所取得的光辉胜利 基坛直径为70米为花岗石所筑,象征着金日成建立朝鲜劳动党的根基打倒帝国主义同盟70周年 在这里看到了几个身着黑色紧身舞蹈练功服的小女孩走过 导游说她们是学习舞蹈后回家。 (八)少年宫 果然,第二天便印证了导游所言不虚 夕阳幽红时,我们来到了平壤万景台学生少年宫 少年宫建筑宏大,材质优良,古香古色,1989年4月完工,总建筑面积10.3万多平方米 少年宫前的雕塑《幸福的彩车》,刻画了未来的主人翁乘着双驾千里马车奔驰的形象 每天有1.2万多名学生少年到这里参加课外活动 稍后,一名身着学生制服的小女生过来给我们做讲解 讲解流利,富有感情 除了介绍少年宫的概况外,更衷心地表达了对领袖的敬意和感谢 是他们给了孩子幸福的生活。 这里真是宫,从设计到建材,都是宫的 这里的孩子活泼可爱,多才多艺 我们参观了书法室,一屋子的孩子在认真地写毛笔字, 还仔细看了孩子们的刺绣,很有章法 再进舞蹈室,在练习朝鲜舞,身着黑色紧身练功服 坐下来听了孩子们演奏的伽倻琴 还路过了电脑学习室,尽管不能上Internet,据说,好像朝鲜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还是挺厉害的。 当然还有很多,没时间参观,比如,武术、跆拳道、钢琴、游泳 我感慨的是,这里的学习用品、服装道具,都是免费的 教孩子是老师的工作。 我国的现在的家长都知道要培养孩子学点东西,得花多少银子 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到少年宫学习的情景, 每周有一个下午去学习,学过科技小制作、也学过画画、听过科普讲座 到现在都记得,第一次听外星人并通过幻灯片看到消失的玛雅城和好似外星人绘制的岩画,是在市少年宫。 在这里还观看了孩子们的演出, 一楼是有2000个座位的剧场。 节目堪称是一流的,无论是歌舞表演,还是漂亮舞台布景,都绚丽多姿 朝鲜民族本身的能歌善舞的基因,通过国家的体制及早系统地挖掘 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演出结束时,大家一起起立,给以雷鸣般的掌声,那时真的赞叹和感动 孩子们,也长久地伫立谢幕 表演确实精彩,朝鲜少年艺术团曾到香港演出 受到热烈欢迎,演出很成功。 这场演出中,大多数的观众是中国人,少数韩国人、日本人和欧美人 但是报幕、演出的节目都是使用朝鲜语 而在泰国和越南则不同,大多使用中文,即使有其它国家的人 不知怎地,在这里听到不解其意的朝鲜语的感觉好过在泰国和越南听到的中文 尽管语言听不懂,但音乐和舞蹈可以联通世界 我们还是看的很感动很热烈。 从少年宫的孩子们的身上,感到了他们良好的素养、严明的纪律、强烈的责任感 有人说,这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来的, 即使这样,又怎样,现在不就是精英领导的社会吗? 这些孩子,知道是国家和领袖给了他们幸福生活, 会为国家和领袖牺牲一切,这就是国家的希望 虽物质匮乏,但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信仰。 (九)柳京大厦 还记得序言中集体照吗? 背景中那个三角形建筑就是柳京大厦 由于历史上平壤绿柳成荫,别称柳京 这座大厦有百余层,具体多高不清楚, 反正就是要建世界第一高楼,高过美国的曼哈顿 上世纪90年代,拔地而起 后因资金短缺,无奈尴尬地悬在那里, 成为世界最高的烂尾楼,朝鲜导游不愿多谈 据说,现在又开工续建了,好像希望吸引外国投资者,我估计按现行的朝鲜旅游政策,很难有人愿意投资 。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4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朝鲜纪行(四)——平壤(2)
jlxt33 2009-8-23 23:15
(四)关于金日成 金日成,朝鲜的缔造者 朝鲜人民对金日成的爱戴和敬意是融化在血液中的 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天的行程一开始,我们就来到了金日成广场 相当于中国的天安门广场 首先给金日成铜像献花, 铜像后面的巨幅画为金日成的出生地白头山 伟大领袖就是白头上上升起的太阳。 虽说是自愿,我们都可以体会朝鲜的敏感, 出于尊重,特别是自家兄弟, 几乎每人都买一束(10元),献花, 然后导游组织大家鞠躬致敬, 只能鞠一躬,而不是三个, 因为金日成永远活在人民中, 对死者才是三鞠躬。 刚开始,心中想这是表示重要性的,形式大于内容, 很快,这个念头就消失了, 我们在周围参观,拍照, 当时正值上班高峰,很多人脚步匆匆地从广场走过, 每个人都会到铜像前鞠一躬,再前行, 就好似遇到了熟人打个招呼,或者早晨离家和晚上到家 跟长辈鞠躬打招呼一样, 这不是仪式,而是生活的内容,自然而然就是这样。 在这里导游帮我们拍了集体照, 特别强调,金日成同志的像不能照半身的, 在铜像的两侧还有两个大型的革命时期的雕塑 金日成广场上还有雄伟的人民大学习堂, 相当于国家图书馆,人民可以到里面看书学习 还有人民议事堂,相当于我国的人民大会堂 ( http://kp.china-embassy.org/chn/zt/ljjsgkw/dzp/pryx2/t289435.htm ) 从金日成铜像左侧的道路上可以望到著名的千里马 朝鲜的标志 在朝鲜电影片头都会出现 在看过《潜伏》之后,突然感兴趣地下工作片了, 看了朝鲜的《无名英雄》,是世界上最长的电影,20集! 金日成无处不在, 比如,人人胸前佩戴的领袖像章,处处悬挂的两代领袖的画像, 比如太阳节,4.15日,金日成的生日 再比如,比巴黎的凯旋门还高的朝鲜凯旋门 当然还有我们参观的金日成故居 茅草房,低矮,但很整洁, 有漂亮的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记住了以下几点: 伟大领袖出身贫寒,家里在此地看坟场,(故此地原为坟场) 现在已变成风景区,满眼绿色,安静整洁肃穆 伟大领袖一家为革命和独立牺牲好几位亲人 奶奶(伟大领袖的母亲)因家贫,只好买歪肚的泡菜缸 故居外的井水甘甜美味(好像还有什么讲究) 喝一口,沾点伟大领袖的灵气。 (五)志愿军纪念塔 要去参观志愿军纪念塔了, 心中的崇敬油然而生,课本和电影中镜头总在眼前 在战争的土地上,在埋着忠骨的土地上 是什么情景呢?我很好奇 纪念碑位于平壤的名胜古迹牡丹峰的北边 于1959年10月25日建造,在朝鲜叫友谊塔 http://kp.china-embassy.org/chn/zt/ljjsgkw/dzp/pryx2/t289447.htm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 与金日成首相亲自选定和审核了建筑地址和建筑造型 友谊塔总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高30米 塔身由1025块花岗石和大理石组成 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日期10月25日 除了国内的旅人之外,游人很少(本来平壤就看不到人多的时候) 上去之后,我们每人买一束鲜花(20元,比金日成广场的稍大些) 献花时,是发自内心的恭敬和神圣, 当然排队鞠躬致意时,我也只鞠一躬, 希望常有人来看看他们,不要让他们在异国寂寞。 塔身的前面是朝文友谊塔的字样 。 友谊塔由两层基座和塔身组成,上面有金色五星闪烁 塔基座的一层正面刻有碑文 左右两侧是描述朝中友谊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战斗英姿的浮雕 塔的后面可以进入塔的内部, 塔中心的大理石台上摆放着装有烈士名单的盒子, 墙壁上有描绘参战、战斗和战后恢复建设三个场面的壁画 跟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里描绘的场景如出一辙,很亲切 有点忘却时空的感觉。 据说,每年的10月25日朝鲜国家机关和普通老百姓也都会到这来献上一束鲜花。 我相信,对朝鲜人民而言, 基于对伟大领袖的热爱以及毛周金的亲密无间, 还有那场血与火的战斗、志愿军为朝鲜的复建做的贡献 他们认为相对于现在,那时的友谊和感情是真挚的,值得纪念的 朝鲜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志愿军烈士陵园 我希望能有机会到陵园去看看, 看看是陵园还是公园,看看是不是安静庄严,看看是不是有人来凭吊 想到国内的一些烈士陵园,真的很痛心,也许我算是古董吧 纪念战争,不忘战争,是为了不再有战争。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5056 次阅读|2 个评论
朝鲜纪行(四)——平壤(1)
jlxt33 2009-8-22 23:04
从新义州出发,乘坐朝鲜国内列车,前往平壤 事先早被告知,朝鲜电力紧张,经常停电, 特别是火车,临时因停电停车2~3个小时很正常, 早做好半夜到平壤的心理准备了, 不过这次运气好得很,居然没有停电。 (一)沿途风光 沿途看看窗外的风景,没有明显变化: 一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一派预示着丰收的景象, 从田野真看不出粮食不足,闹饥荒; 田野中,间或有几间黑瓦白墙的房子,都是一个风格, 据说是朝鲜族的特色,叫做庑殿式民居, (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minsu/9225847.html ) 想象着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黑瓦与白墙相映, 其中有劳作的朝鲜族男女, 仿若一幅韵味十足的田园风光民族风情画; 据说这是国家盖的房子,给农民居住,每户一套, 后来听导游讲, 金日成从中国回去,抗日,建国, 他要让朝鲜人民过幸福的生活,标准有三:白米饭、庑殿屋、绸缎衣 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伟大领袖的愿望而努力呢; 田野中总会有写巨大的标语, 看不懂,发现有一条总出现21, 不耻下问,知道了是21世纪的太阳(金正日), 还有很多父子俩的画像和大幅的宣传画, 真的很眼熟,好像曾经看过一样。 就这样,看着想着,天慢慢黑了,什么也看不见了; 时间不算太晚,但朝鲜和东北一样,天黑的早, 朝鲜是东7区,比北京时间早1小时。 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差不多, 只不过,回来乘坐的是旅游列车, 包间外面是走廊,可以爬在栏杆上,尽情地欣赏, 看的更真切些: 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偶有汽车驶过,掀起阵阵黄土 农民衣着简陋,步行的多,自行车很少 有一个小孩在铁路边上,向车内的人示意,要东西 反正车开的很慢,有人将食品扔下车,被导游制止 一路上,也没看出军事基地的影子,但这一路禁止拍照。 (二)平壤火车站 夜晚到站,下车后,被交给了全陪导游 急急忙忙地跟着走,没来得及看看 感觉光线不足,挺暗, 感觉站台挺宽,人挺多,但不拥挤, 出的站来,上中巴,前往酒店。 (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629385.html ) 再次来到火车站,是要离开的时候, 白天看来,确实挺雄伟的, 我们从贵宾通道进入,候车厅很高很深, 地面、柱子、墙壁等觉得很结实、厚重 人不多,很安静,很整洁 站台确实很宽,好像在世界上也是前茅哦。 (三)住宿羊角岛 在朝鲜的这几天,不论去哪里,200公里以外 都要回这里住宿,有必要好好说说。 羊角岛酒店是平壤最好的酒店,是朝鲜两个特级饭店之一 应该算是五星级酒店,屹立在大同江畔,装修富丽堂皇 第一天的晚餐和每天的早餐,都在酒店的餐厅 高大的双开门,门口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美少女,向客人致意并开门 我们的餐厅,好高好大啊, 忘了数有多少张桌子了 洁白的台布,高雅的摆设 彬彬有礼训练有素的服务员 感觉像是在人民大会堂就餐,而不是酒店。 建于1995年,总共有47层高170米, 第一晚,我们先上顶楼,参观旋转餐厅, 但未如愿,因为我们不想坐下来吃东西, 看着挺有现代国际气息,据说东西也不贵; 然后,看看一楼,游水池、按摩室、可洗桑拿浴的保健中心、保龄场、台球场、卡拉OK室、理发室、美容室,应有尽有; 再到负一楼,是澳门管理的中餐厅、夜总会、桑拿、赌场 到赌场看了看,种类挺多的,看不懂,没意思 管理者和发牌的好像是东北人 玩的人都是中国人 感觉挺逗,本人平生第一次进的赌场,居然是在纯社会主义的朝鲜, 去澳门,这个赌城,我都没进去过赌场,有意思。 这就是设施齐全! 这点好奇心满足了,才真正回到房间, 我好像住在21楼, 夜晚清楚地看到大同江畔的主体思想塔上燃烧的火炬 除了点点灯饰外,大多数还是黑暗的,毕竟电力不足 清晨迎着缕缕阳光,眺望远方, 平壤尽收眼底,美得不得了。 房间挺宽敞,设施齐备,挺舒服 难忘有两件: 一是,卫生间没有地漏,不能把水弄在地上,否则很麻烦 二是,上下水管都是铜管,或许因为朝鲜产铜 当然偶然间还留了个纪念品,见下图,是什么呢? 第二天,终于弄清我们身处何处了 羊角岛,就是大同江中的一个岛, 有一座桥与市区相连,但有警卫看守,禁止自行出去, 我们这些外国人被隔离在岛上, 我觉得自己好像拿破仑和曼德拉, 真正朝鲜特色! 第二天晚上,独自出的酒店走走 反正也过不了桥,不担心迷路或被抢 路灯昏暗,看不清路及旁人 我看到两盏灯上有硕大无比的蛛网,还有一个蜘蛛精 想看看江边,很黑,什么也没看见, 只好回大堂了,看看水族馆里的龟、鱼,以及沙发周边的铁树、白松等,也有情趣 想打个电话吧,太贵,还得排队 看电视吧,一个台,看不懂 据说有中国中央四台,但没找到 休息,明天继续。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401 次阅读|3 个评论
朝鲜纪行(三)——新义州火车站
jlxt33 2009-8-21 18:53
这列火车,两节车厢, 我乘过的最短的火车。 大约有五六个团,按座位坐好。 列车开动,看几眼窗外的景,大桥和江水, 就越过边界,到朝鲜了。 转眼到陆地了,外面挺绿,也看到了游乐场,好像没什么人。 听到导游说,等一下要开包检查,就到站了。 不知这是否是最短的国际线路,大约2~3公里(没考证过)。 然后等待 上来五六个边检人员,也许是军人,反正都是穿制服的,分不清 (有感:国内有些职业,比如保安,城管等是否可以不穿制服,可以统一着装但不必与军人类似,否则外国人感觉我们好像是军事化国家) 有趣:男女边检人员分别检查男女游客; 开包翻检,我装鞋的袋子没有被打开,只是问了一下; 每名游客都被安全棒探一遍(就像机场过安检); 打开相机翻看照片,据说这里的边检人员很厉害,能够迅速打开各种相机翻看,据说主要翻看是否有关于美国和韩国的消息和文字,不知它们如何辨识。 我隔壁座位上是母子俩, 这儿子是混血儿,爸爸是荷兰人,孩子长着欧洲人的模样, 被盘问的比较久。 一切正常,检查完成了,还不能走,得等前往平壤的火车,时间未定,大约一两个小时之后吧,注意朝鲜比中国早一小时 这时相对自由了,我们可以下车在站台上活动活动 我们停靠在二站台,发现有地下通道可以到一站台 通道内没开灯,很黑,好在不长,过去了 面对的三层建筑,一部分为商店,一部分为候车室,出站口露天 商店的商品专门卖给中国人,售货员很漂亮,温柔,一口流利的中文 各种纪念品(书、地图、扇子、纪念章、手工艺品、邮票等),还有水和啤酒等饮料。 印象深刻的: (1)冰柜是中国产(白雪还是什么牌子),后来见到的冰柜和冰箱几乎都是中国产的。 (2)书主要是金日成和金正日的,主体思想著作。一位团友说:帮我拿这本书看看,恐怖大王,美国售货员立刻迅速接上,我们都会心地笑了。这本书名叫《恐怖大王美国》,哈哈。 (3)有很多种类的纪念章出售,但我们感兴趣的是,朝鲜人佩戴的金日成像章,有团友跟售货员商量帮着请一个,或者把她的或送或卖给我们自己再去申请一个。被告知,决不可。这么神圣的物件不能丢失的,每人只能有一个,不慎遗失,要到公安局还是派出所申请。我想起了我们家里妈妈保存的一条白毛巾上别的毛主席像章,本人胸前带着大像章的照片很可爱。 实在无聊,挑点东西做纪念吧,来一趟呢。 先挑了三个纪念章(每个2元还是5元,记不清了),纪念一下中朝友谊。 回列车上吃了盒饭,又过来给小外甥女买一对小娃娃(20元),做工真的不敢恭维, 精心带了一路,总算安然到达广州。 也不知过了多久,总算来车了。 是 国内列车,如下面照片所示,只是我们乘的车厢内座椅是蓝色的,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8593a010009a4.html ) 我们这节车厢满员了,靠近门口出有三排座椅是朝鲜居民, 但我们不能过去,他们不能过来, 车上也有售货小车,但不到中国游客这边来, 导游说,国际游客这边也有物品出售,什么东西就忘了,但很贵。 回来时乘旅游列车,如下所示, 六人一个包间,有门可以封闭。 还是回到新义州车站,仍然在第二站台 换了回国的列车,等待边检, 好像是没到上班时间,我们就等着 仍然去逛来时的商店,到这里凉快些 好像没买什么东东。 无聊,到火车上看人打牌,昏睡, 热啊,虽不比广州,但中午,没风扇,没空调,还真热 在站台上溜达,口渴了,水没了,通过地道过去商店买水 一方面没注意,另一方面思想中缺少安全意识,差点出大事: 其时,刚好一列朝鲜国内列车到达新义州第一站台,我也刚从地道口出来,走向商店 旅客背着大包小裹地下来,走向出站口, 那个从未开过的生锈的铁门开了,人潮涌过去 看到出站口到列车这边三五步就有一个荷枪的军人, 后来估计还是实弹的。 只是在边走边看,还没意识到,自己过来有什么问题,真愚蠢! 突然有个朝鲜人,应该是车站的工作人员好像冲我喊(好在不是军人) 在我还没反应过来时,一位陪我们从平壤到新义州的男导游, 很紧张很迅速地从人潮那边向我冲过来, 大喊:你干什么?,声音真的变了,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害怕(我的感觉,没问过导游) 我说:买水 他说:过来,带我迅速通过地道回到二站台。 这时我才发现,我在一站台也没走多远,大概5米多点10米肯定不到 回过神来,才觉得危险,后怕,说不定小命得在回国前留在朝鲜了, 新义州虽然是特区,但更不能乱说乱动。 我没理解: 担心我叛逃到朝鲜?好像没可能 担心我接应朝方人员叛逃到中国?好像没这本事 那还有什么呢?大概防患于未然吧。 还有导游怎么突然冒出来的,刚才他在哪里呢? 于是心悸悸地等到那列车走了, 站台回复平静了,我才过去,买了一瓶冰水,压压惊。 终于、终于,边检的上班了, 挨个儿检查,主要是相机里的照片, 好像有人的照片被删掉了,但不是全部,相机也归还了。 基本正常,列车总算开动了, 可以回国了。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54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普陀古刹印象
罗帆 2009-8-21 17:52
普陀山有三大古刹,我们去了普济寺和法雨寺。慧济寺建于佛顶山上,因时间和体力有限,此次没有造访。 普济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相传是观世音菩萨应化处。普济寺规模宏大,建筑总面积约 11400 多平方米,共有殿堂 23l 间。主辅建筑按中轴线统一规划,功能齐备。主体建筑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辅助建筑构造精当,相得益彰。御碑亭、御碑殿以及皇帝的圣旨和御笔,使之具有皇家气派和正统色彩。寺内游人如织,香火旺盛。作为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寺庙显得热闹而入世。 法雨寺始建于明,依山层层叠建,古木参天,幽静宜人。法雨寺的山门不大,但进去就发现规模甚大,建筑面积约 9000 平方米,共有殿堂 294 间。寺内游人稀少,香火袅绕。也许由于偏于一隅,寺庙似乎显得僻静和超脱。北宋 王安石 曾赞之 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 我不懂佛教,只是一个好奇的游人。因为研究人力资源,所以关注寺庙里的和尚。不知在这个特殊组织中,寺庙住持是如何有效管理人员的。表面上看,和尚具有个别差异,行走的和尚气宇轩昂,诵经的和尚清癯飘逸,习字的和尚显出几分书卷气。在佛教的影响之下,他们应该认同共同的价值观,行为上易于协调一致。 相比两大古刹的印象,我更喜欢法雨寺。 普济寺 百度百科 :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575.htm?func=retitle     普济寺又名前寺,坐落于 灵鹫山 麓。 1983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的前身是 不肯去观音院 。唐大中年间 (847-859 年 ) ,日僧慧锷请五台山观音像归国,因风阻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院供奉观音。后梁末帝贞明年间 (915-920 年 ) ,由 不肯去观音院 扩大为寺,后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宋代先后改名为 五台圆光寺 与 宝陀观音寺 ,香火始盛。宋嘉定七年 (1214 年 ) ,皇帝御书 圆通宝殿 匾额,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明洪武十九年 (1421 年 ) 实行海禁,命汤和进山烧殿毁佛,并将僧人迁到明州栖心寺 ( 今宁波七塔寺 ) ,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 (1488 年 ) ,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孝宗嘉靖年间 (1522 一 1566 年 ) ,普陀山的寺庙被毁,宝陀观音寺也未能幸免。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 (1605 年 ) ,朝廷派太监张千来山扩建宝陀观音寺于灵鹫峰下,并赐额 护国永寿普陀禅寺 ,寺庙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八年 (1669 年 ) ,荷兰殖民者入侵普陀,该寺除大殿未毁外,其余均荡然无存。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年 ) ,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并赐额 普济群灵 ,始称 普济禅寺 。清雍正九年 (1731 年 ) ,扩建殿堂及用房,寺庙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进入普济寺一般都要经过一个石牌坊,此坊四柱三门,高约 20 米,柱上横楣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一石碑,上书,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 据说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普济寺前有一个广约 15 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于明代。池上筑桥三座。中间一座,桥面平阔,北接着普济寺的正门,南衔御碑亭。桥中有一湖心亭,又称八角亭,正对普济寺山门。周围玉液拥抱,粉墙环绕。夏日荷花盛开,绿叶田田,红花亭亭,景色迷人,憩此玩赏,凭栏临风,清香扑鼻,顿觉暑气全消,令人心旷神怡。桥南的御碑亭,在湖心亭前,与海印池相连。亭系清雍正九年 (1731 年 ) 所建,中竖雍正所书丈六白玉碑一方,高 3 米,宽 1.5 米。碑文记载普陀山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石刻非常精美,可谓双绝,碑极名贵。东面一座为拱桥,称永寿桥,长 40 米,宽 7 . 5 米,高 6 米,系明万历十四年 (1586 年 ) 所建。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狮子 40 座,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石桥古朴典雅,为雕刻中的珍品。桥前有菩萨墙影壁,上书 观自在菩萨 五个大字,字高五尺,苍劲有力。相传观音菩萨悲智双圆,从悲则称观世音,从智则称观自在。墙旁刻有《心经》,颂云: 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 西面一座为长堍拱桥,四隅镂有龙首,逢雨水从龙嘴喷出,似袅袅轻烟。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每年六月莲花盛开,池中树影、亭影、桥影倒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夏夜入静,荷香沁人,池中银花伴月影,形成普陀山十景之一 莲池夜月 ,令人流连忘返。   普济寺占地 37019 平方米,共有 10 殿、 12 楼、 7 堂、 7 轩,计 23l 间,建筑面积 11400 平方米。全寺有六进殿堂,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   山门。面宽五间,重檐歇山,正山门平时关闭,僧人游客均从东山门出入。僧人圆寂后由西山门出寺。   御碑殿。在山门内,有明万历、清康熙时的御碑三块,正中一块刻的是普济禅寺历史沿革,立于 3 . 5 吨重的赑屃上,赑屃昂首伸颈,服珠能转动,可见其雕刻之精。   钟鼓楼。山门东侧是钟楼,重檐歇山,内悬大铜钟一口,重 3500 余公斤,铸于清嘉庆十二年 (1807 年 ) 。西侧有鼓楼,建筑形式同钟楼。每天清晨撞钟,傍晚击鼓,召集僧众参加活动,这就是古代诗文中常说的 晨钟暮鼓 。   天王殿。亦称金刚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进门迎面是一弥勒菩萨,光首、笑脸、袒胸、盘坐,一手拿一只布袋。据说他能将世人一切苦难装入布袋之中。佛像两旁有一副对联: 慈颜含笑笑天下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容世间难容之事 ,以劝人们慈悲大度为怀,用乐观态度对待风雨变幻的生活。弥勒菩萨后面的塑像是韦驮菩萨,昂然挺立,手持宝杵,据传韦驮是神将之首,常于东、南、西三州巡游,守护伽蓝,属护法神。两旁的四大天王宛如四名卫士在维护法门,他们是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的天王,各自手里拿着法器。殿后有香樟 8 株,直径 0 . 8-2 米多,植茂盖庭。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阔 7 间,进深 6 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 活大殿 之称。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钢鼎炉,高约 4 米,上铸, 普济禅寺 、 千秋宝鼎 、 光绪辛丑 ( 即 1901 年 ) 冬月吉旦 等字样。殿内正中端坐着高达 8 . 8 米 ( 毗卢观音趺伽坐像本身高 6 . 5 米,座高 2 . 3 米 ) 的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她的门徒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东西两壁又各塑有 16 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她们是: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寒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边楼罗身、紧那罗身、摩睺罗迦身、执金刚神身。再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共 33 身。这种塑法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主殿两旁建有配殿。东首文殊殿,供奉应化于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西首普贤殿,供奉应化于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两侧回廊是罗汉堂,各塑 9 尊共 18 尊罗汉。   法堂。面宽 5 间,重檐歇山,楼下是法堂,楼上为藏经楼。收藏着万卷经书。两侧又有配殿,东首为普门殿,西首为地藏殿,供奉应化于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这样排列,把中国四大佛山的主佛,都集中在一起了,宾主相比,使 震旦第一佛国 枣普陀山主佛观音菩萨显得更为突出。再两侧东首是客堂,是接待香客和外来僧人、接洽佛事之处,西首也是客堂。   后殿立有功德碑,是供募化资金、建寺有功的人留名用的。   方丈殿。 5 开间,殿内陈设清净,简朴大方。殿东首为库房,殿西现为普陀山佛教协会办公室。   功德殿。在寺最后,是佛教信徒为其祖宗立位做功德的佛堂。殿堂四周附设斋堂、僧舍等。   普济寺内有龙眼泉、菩提泉、菩提井,均为煮云雾佛茶的上品泉水。过去在附近设有茶室,招待香客。这就是普陀山十景之一 静室茶烟 的所在地。   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在此举行。十年动乱中,殿宇佛像受到破坏。 1979 年,国家重视名山修复,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今殿堂楼阁,已修葺一新。每日来普济寺进香的善男信女和寻胜探幽的旅游者络绎不绝。 法雨寺 百度百科 :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070.htm?func=retitle    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浙江省舟山市 普陀山 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 普济寺 2.8 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 33408 平方米,现存殿宇 294 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 王安石 曾赞之 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 法海潮音 之义,取名 海潮庵 ;万历二十二年改名 海潮寺 ,三十四年又名 护国镇海禅寺 。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 天华法雨 和 法雨禅寺 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2006 年 5 月 25 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现供奉的玉佛高 1.3 米,是 1985 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原来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得的玉制释迦牟尼佛像,像高 2 米,雕刻精细,后被毁。   方丈院中间七间为印光法师纪念堂。印光法师俗名赵绍严,陕西人,光绪十九年 (1893) ,印光到普陀山,在法雨寺研究佛经,长达十余年,著述甚丰,在他的影响下,数百人皈依佛教, 1941 年圆寂。他是公认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4850 次阅读|2 个评论
朝鲜纪行(二)——丹东
jlxt33 2009-8-20 21:37
丹东,当然是中国的丹东,没搞错 要说朝鲜必须先说丹东。 我们参加火车团,就是为了近距离看看朝鲜, 从丹东过鸭绿江到朝鲜,与当年的志愿军走一样的路。 早餐后,从沈阳出发,乘火车往丹东, 一出丹东站,震撼的毛主席的巨大塑像,正在向人群挥手。 沈阳的导游把我们交给丹东的导游, 丹东的导游领我们到住宿的酒店,就在火车站旁,到候车室2min。 住宿条件一般,透过窗可以看到毛主席像。 安顿下来,就出去吃午饭 叫了一辆三轮车带我们去找吃的, 在一条小巷中吃了一碗冷面,还算地道。 令我们不安的是三轮车夫,年纪也不小了,在旁边坐在车上等我们, 拿出随身带的馒头吃,冷面店的姑娘给了一碗冷面汤 于心不忍,又让这位车夫把我们送到了鸭绿江边, 多给了两元人民币,生活真的不易啊。 我们参观了两座桥: 这是鸭绿江大桥,也称中朝友谊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 当年彭德怀带志愿军从这里过江,我们明天也乘火车从这里过江 这座桥的构造清楚地显示了中朝边界,看到了吗? 这是断桥对面为了和平的大型雕塑, 耳边回荡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断桥, 我们走到了桥的尽头,桥的两边介绍了桥的建造历史和构造 还参观了巧妙的开合机构 我更惊诧的是美国的轰炸技术, 刚好在中朝边界炸开,朝方那边只剩下桥墩了。 望望江的两边,看看,走走,感觉两边差异很大: 这边高楼大厦,一派繁荣,那边间或有几间房子,平坦安静 江那边好像还有游乐场,远远的看到了摩天轮, 江中有船,游船或商船,数量不多,体积不大。 这是同行的孙小姐 有点热,准备回酒店歇着了, 路上听的士司机说,抗美援朝纪念馆免费参观,于是我们改变行程 一方面去受受教育,另一方面也想到朝鲜对比一下。 爬山,累的够呛,从抗美援朝纪念塔的正面上去 游人很少,塔前也没有纪念标志, 更没有卖鲜花的。 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 始建于1958年,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 1993年7月27日,即朝鲜停战协定签字40周年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 到了纪念馆门前,我晕: 闭馆(好像是星期一休息) 只好在外围看看展览的火车、飞机等 后山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回来,晚餐。导游讲解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 再出去散步,目的是给朝鲜小朋友和人民军大朋友买礼物,有趣: 大小商店都关门了,方便面、铅笔、香烟等都没买到 在大型商店前的广场上,烧烤座位蔚为壮观,人声鼎沸 宽敞的步行街上,只有一家鞋店开门, 大道上都是人,热闹非凡,跳舞、打拳各式各样的健身运动集体亮相 印象深刻。 第二天早餐后,将手机交给导游保管,前往候车室 开车时间大约9:05,没写错哦,是大约! 当时火车站正在整修,好像是在临时候车室候着。 导游拿了护照去签证, 我们东张西望,人不算太多,但好像都挺神秘, 我刚好坐在免税商店面对,店面不到20平方米 主要是烟酒,也有其它,买的人寥寥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朝鲜人民军军人,应该是军官,明显瘦小,特别是在东北 过来买烟,带过去。 比9:05稍微晚了些,说可以进站了 到站台上,接着等 不能上车,后来分好组,对着护照和资料,才排队上车的 丹东导游把我们又交给了朝鲜导游 正式踏上了赴朝之旅。 当然,四天后,还是乘这列火车(我觉得), 一上车,好像就踏上了中国领土,很踏实 火车上的故事,后续分解。 总之,在车上就把办完通关手续了,中国的边检也没检查,就过来了。 护照只有中国的出入境记录,没有朝鲜的,不理解。 再次回到候车室,已近下午三点,等候返回沈阳。 这就是丹东。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719 次阅读|2 个评论
朝鲜纪行(一)——序言
jlxt33 2009-8-20 01:21
说到朝鲜,在很多中国人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朝鲜的新闻,或者评论。 无论专家怎样说,普通的中国人觉得朝鲜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遥远, 是个神秘的国度。 在此分享到朝鲜的故事,体会新闻媒体外的朝鲜, 说实在的,在各地的行走也有十多年了, 这次还真是不同 这篇是序言,算是开头吧,预计写8篇,不是当时的日记,随着心绪走吧。 (一)朝鲜概况 国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国旗: 国徽: 版图: 人口:2300万 首都:平壤,人口200万 (二)行程说明 在沈阳参加会议,会务组联系的沈阳的旅行社,人还在广州,就将护照快递过去,办手续了。 这个旅行社还真有意思,从始至终不签合同,交涉了数次,最终没签。 后来知道,朝鲜只与丹东的旅行社有组团协议,直接在丹东报名还好。 沈阳的导游不知是否去过朝鲜,反正说的我们心情恍惚: 担心有去无回,乱说乱动就会遭枪击 有的团友带了很多吃的,因为团餐吃不饱,我想吃不饱就当减肥了,终于什么吃的也没带,事实上,团友一路拎着吃的,最后好不容易当礼物送给了演出的小朋友 不能随便拍照,而且相机要检查,我觉得没滋味,于是没带相机到朝鲜,故以下照片是团友为了让我留做纪念,分享的,会有很多回忆和故事,所以叫做照片后的故事更贴切。这也是我最大的憾事,其实朝鲜边检人员的检查也没什么问题,基本都能通过。 不能带手机过去,于是取出卡,机器交旅行社保管。 到朝鲜过了四天没电话没电脑的日子。 (三)团友介绍 这张是在平壤的最后一个正餐后的合影。 希望这张照片没有给其他人造成不便。 我们经历了愉快有趣的五天,其中故事还在继续, 后来在西安开会遇到了郑老师,在上海开会遇到了郑老师和霍老师, 还记得,当时杨老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消息。 当然,胸前挂着导游牌的两人就是朝鲜导游了, 到朝鲜的每个团队都有两名导游陪同, 导游的中文说的很好,都是国家工作人员,每天都是正装上班, 当然有的导游穿民族服装,也很正式隆重。 在此特别要感谢的是前排左一的孙小姐和被我左手搭肩的徐老师, 这里照片主要是她们帮我拍的。 孙小姐是学西班牙语的,在杭州当国际导游,她的左手边是她的母亲, 与徐老师都来自南京大学化学系,很和蔼可亲的前辈 谢谢她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这张照片的其它故事,且看后续分解。 (四)感受小结 这四天是我的旅游生涯中最愉快的、最纯洁的游览,没有行程的缩水,没有强迫购物,没有强迫自费项目,不用讲价,不担心买到假货。 好像在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经历。 去看看,走走,尽管不是自由行,很多想去的没去,但还是值得,也期待着自由行的那一天。 遗憾有二,没看到《阿里郎》表演,没带相机过去, 不过用眼看,用心体会,或许是旅游的根本。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261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印象之一
jlxt33 2009-8-18 15:44
不知去了多少回上海了, 每次都会有不同, 这个夏天在骄阳下, 来到了目前世界第一高楼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台北的101上面有60米的金属,应减掉) 这里的服务员像空姐, 端着架子引导人流。 排着队从一楼到地下一层的售票大厅, 由于电梯有人数限制,要等待, 看看这里的LED光影艺术也不错, 坐着也舒服。 电梯以每秒不到10米的速度上升, 好似飞机起飞, 直到96层,再下降到95层, 转一圈换电梯到97层 观光天阁(439米) 好似徒步天际, 开放的玻璃顶,感觉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 金茂大厦曾经的第一高楼 在环球中心的肩头,可看到莲花般的顶, 东方明珠塔好像模型,真有意思。 由滚梯到100层 474米,站到了世界最高处 感受:高,实在是高! 这里首先需要的是:胆量, 玻璃地板哦,腿好像真有些软 明知道这是材料的胜利,每平方米承重250kg 还是害怕,试着走走,心才回到肚里 但是觉得楼在晃,应该是错觉 玻璃板桥上(实在不能说地上)隔一段有一个观察口, 向下看到地面,我们还讨论了一下原理,哈哈 走了一个来回,就下到94层了 观光大厅(423米) 脚下好像踏实了, 四处看看窗外,看得很远, 因为不熟悉上海,不知具体位置, 想起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黄浦江宛如玉带穿过, 在地面时,感觉很宽的道路,这时看到各种建筑都挤在一起。 在94层看看商品,没买,在背景前留个影吧 看看大屏幕,正在播放日全食的科普片, 隔天(22日)就日全食了,刚好错过了, 然后坐着,聊天,了解了一下本中心的背景, 挺有意思: 是日本人出资建的,日方管理,投资11亿美元,预计12年收回成本 设计师是美国人威廉佩德森 这个第一高楼最初的形状是这样的: 据说美国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中国的玉琮和玉璧, 为了体现中国文化中的天圆地方的理念。 后来有人抗议,这个设计是 两把日本军刀托起一个太阳旗 实在无法接受 于是,修改方案, 圆形风洞变成了倒梯形, 我觉得像啤酒瓶起子O(_)O哈! 这一改,又给日本人开辟了财源 我们花150元在梯形的两条底上走过 当然不能说圆形就不能设法上去观光 至少水平的,更容易些。 在一楼等车时,顺便溜达一下 突发奇想,这般奢华之地, 那排污除秽之地如何呢? 实属奢华,技术先进 出的门来,哇塞,热浪滚滚,高于45 看了两眼高楼大厦, 这就是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区了, 估计要靠这里成为世界又一金融中心 据说旁边又在动工一个更高的什么中心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71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二沙岛——广州印象之一
jlxt33 2009-8-16 23:39
家里一整天停水停电, 猫在安静的办公室编教材, 一整天了,脑袋真累了,原本想再写两小时呢, 突然一片漆黑,没电了 于是乎,决定让头脑清醒一下: 背包、上车、撒两滴薰衣草精油、打开《音乐之声》、出发 第一站,肯德基,小憩一会儿 第二站,二沙岛 在喧闹、紧张的广州市中心,这里是难得的安静之处 每有友人前来,必来这里走走 自己也常来看看江水,散散步,空白一下大脑 二沙岛是珠江中的一个小岛, 找到空位、停好车,每天晚上这里都要排1公里长的各式车辆, 最重要的是不收费不贴牛肉干 车多,但并不觉得人多,挺悠闲。 现正行走在岛上,抬眼看去, 是河南(广州人管珠江南边叫河南取河之南边之意), 隐约看到中大校门, 霓虹的江边,闪烁的大楼,飘动的激光,江中的游艇, 我常常将此处比作上海的外滩, 但这里少了商业广告、人潮汹涌,多了安静和悠闲。 广东美术馆和星海音乐厅都在岛上, 又多了一份艺术气息,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演出。 当然还有三五个未来的艺术家,也许会有一天在音乐厅演唱或演奏, 现在在广场上自娱自乐,听众是有的, 有些琴盒中有些零钱,有的是空的 根本上这里是市民的岛, 自然少不了普通的场景: 比如,钓鱼的,好像没有禁止钓鱼的提示, 几乎每次都有人钓到大小不同的鱼, 好像在证明珠江确实变干净了。 再比如,摄影的、慢跑的、骑单车、双人车、三人车的,遛狗的, 更多的一家人散步,拍照, 卖水的和民警提醒也是少不了的 这块风水宝地,自然不会被商业冷落, 比如,这里的别墅,应该是最贵的,这里还有岭南会, 再比如,这里的两家江景酒家: 新荔枝湾酒家,内饰舒适内敛,窗外江景无敌,美食佳肴,真材实料,名不虚传,当然价格也超一流 陶苑酒家好像每天都是人头攒动 在习习吹过的江风中,偶尔飘来歌声, 踩滑板的孩子偶尔掠过身边, 幸福的情侣有时偎在一起看江景, 今天更有新创意,一对情侣点了一个红色的孔明灯, 慢慢地飞上了天,真心希望他们的愿望和幸福满溢、高飞 这就是广州,虽然节目很多,但很安静, 像静静流过的珠江,静静地流过生命的河, 安宁、内敛、低调, 很好,我喜欢
个人分类: 广州印象|4698 次阅读|6 个评论
北京印象
邵宇飞 2009-7-24 16:04
北京一行,已是半个月之前的事了。今天才梳理彼时的感受,全因懒惰。感受?兴奋、疲惫、快乐、迷茫,都有吧?还记得在沈城的瓢泼夜雨电闪雷鸣之中,我们仓惶地奔向了火车站;还记得北京站巨大的钟表慵懒地看着早上熙攘的人群;还记得清华校园里高大的毛白杨沉睡在午夜;还记得与十年未见的老同学在正午的清华外相逢一笑,又在冷清的地铁里匆匆一别。的确,很兴奋,又很疲惫;很快乐,又很迷茫。 北京是什么?在哪里?很小的时候,我以为它是一个村子,在我们村北的大山后面,所以叫北京。后来知道了,北京是首都,是祖国的心脏,离村子远着呢。所以当老板说我有机会在北京驻留几天的时候,我还是很高兴的。理论上讲,如果说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那么沈阳就是祖国的胳肢窝。胳肢窝虽然温暖,待久了也很闷。高雅的说法叫憋屈。 到了北京才发现,其实北京的天气才叫闷。才一个下午,我春秋不变冬夏皆宜的牛仔裤就被汗水湿透了。可我还是咬着牙在天安门广场乱转,累得我两个已经在北京工作特意陪我玩的高中同学几乎冲我投来仇恨的目光。一不小心,天色渐晚。同学说,去西单吧?于是又是一顿暴走。其实有一个同学已经十年没见面了。可是在清华门外见面的那一刻,却让人恍然觉得这十年并不存在。然后就是路上聊,地铁里聊,广场上聊,饭桌上聊。都聊了些什么?十年以前的故事,那些当年懵懵懂懂的少年少女;如今各自的生活,那些工作中有形无形的压力和生活里大大小小的快乐。谁谁谁和谁谁谁都在哪里,天涯海角;谁谁谁当初特喜欢谁谁谁,往梦依稀。歌里唱,以为游戏,转眼人生,就是如此吧? 相谈甚欢,相聚甚短。吃过晚饭,天已大黑。京城之夜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华灯闪耀,人群拥挤在街头(北京街头的人真多啊)。我们一路走一路聊。再抬表看时,已是九点。再晚,同学恐怕回不去了。于是又是走走停停,最后分别在地铁。我深深地祝福我的老同学们,正如深深地祝福我自己。 回到清华的住处时,已是夜里11点。师弟险要报警。我急忙短信安慰之。一个人走在深夜的清华校园里,十年前我从未如此遐想过。高大的毛白杨林在知了的聒噪声中香甜地睡着。昏黄的路灯下,偶尔三三两两的学生骑着自行车从我身旁匆匆而过,留下一些渐飘渐远的谈笑声。地铁,天安门,毛主席,老同学,清华园,人在北京的第一天。 来北京当然不是来玩的,或者说主要的目的不是玩,或者说理论上主要的目的不是玩。三天会议,日程紧凑。坦率地讲,很多都听不懂。不过有幸结交了几个朋友。这也算收获吧?也有幸见识了几位大科学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龄很大的先生,每当一个报告结束,他就问一堆问题,但是最后总是说,我对你的工作也不是很懂,可能没问到点子上,你就根据你的理解随便说说吧,态度很谦和。但据说,此人乃一武林至尊,甚至可号令江湖。好像是真的。 下午的报告一听完,晚饭不吃,直奔南门。如果不是在清华的南门外走一走,我还真不知道中科院这么多研究所聚集清华的南门外。夸张些说,几乎三五步就是一个研究所。而当我没几步就从物理所北门进入南门穿出的时候,我还特意问保安是否走错了。而我那位大学同学已经抱着儿子在二百米远的小店门口笑眯眯地看着我。同学为了方便照顾妻儿,在物理所周围租了一所房子,房租比我月收入还高很多。好在他的父母可以接济他们一些。小孩子才几个月大,很可爱,比他爹好看多了。晚上吃饭时候,和同学聊起近况。因为都是江湖中人,话题也贴近了很多,课题,文章,出国,老板等等。所不同的是,他拖家带口,我孤家寡人。同学的实力还是很强的,至少超我几条街。不过既然人在江湖,难免有不如意之事。谁没有呢?又怎好明说呢?以他的能力应该是不愁将来的,我还是多琢磨自己的事吧。去了他们的实验室,看了下物理所的展板。同学说,这里是个做学问的地方,此言不假。 几天的时间,清华校园被转得差不多了。我也累得够戗。因为校园太大,又没有自行车,只好凭借两条腿走路。第三天的晚上听完报告,跑到北大,拜访了闻名已久的未名湖。如果不是因为BBS和老舍, 我想我可能不会那么早就知道北大未名;如果不是因为身处北大和那个写着重点保护文物的石牌,我想我可能会觉得那个湖和我们村口的水库没什么区别。夜色苍苍,我也只是围着未名湖走了一圈,照了几张像,然后匆匆回去了。没有逛一逛北大校园,甚是遗憾。 又是某个下午,精力充沛的我又跑到微电子所。一大学同学在那里做博后。跑到他们实验室看了下,打听了下他们的工作。待到同学下班后,一路地铁加打的,跑到另一位同学家附近,叙叙旧。同学已是准母亲,在家里等着我们。出了地铁口,我才发现,前面就是玉泉路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真巧。吃饭,聊天。一聊才知道,这二位都已悄无声息地结婚了。只是一个夫妻两地,边工作边筹划着将来,一个夫妻相聚,一起在为未来打拼。聊了几个钟头,就急着赶回去,他俩都有事在身,而我路远,及至回到住处,又是夜里12点。 其实,北京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北海,北海我最像看的是白塔。曾经家里墙上,有一个大相框,里面就是北海的景致。父亲背着我,一边在地上转着圈,一边让我跟他念相框上的字北京,北海,白塔。而今,北京,我来了;北海,我来了;白塔,我,来了,带着不知该向谁倾诉的悲与喜。那天的天气也很好。池塘里金鱼游来游去,佛堂里游人进进出出。湖水荡漾,白塔沐浴在湖畔娇美的阳光下。一位老太太很热情地给我们讲解了北海的历史。最后,我们走近了白塔,心中的白塔,我童年记忆中的白塔。 在北京的数日,虽然还不至于让人乐不思蜀,不过回沈之后,的确接连几天没有胃口。原因就是清华的伙食实在太好了,把我的胃口吊起来了。我甚至不清楚这几年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只是北京的天气太闷热,走在街头,总是口渴。北京的房价也实在吓人,据说丰台区的二手房都能卖到9000一平米。匆匆数日,一些模糊印象而已。然而,那里有我的一些朋友和一些童年的憧憬。再见了,我的朋友们。再见了,幽幽未名湖。再见了,沉睡的毛白杨。再见了,北京,北海,白塔。 (摄于北海公园)
3665 次阅读|6 个评论
老舍印象
热度 1 fxf 2009-2-15 20:32
  迄今为止,虽然大陆的作家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气馁或有别的不良情绪。因为,我深知写作语言对于获奖的影响。高行键先生,到国外后获了奖,其作品被及时地翻译为多种外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按老舍的水平,我个人以为,得四、五个奖倒是有些过分,得三个奖根本就不在话下,也就是说,诺贝尔文学奖三位获得者的作品,才能抵得上一个老舍。   (对于诺贝尔奖,只说一句,因为它影响大,所以我们重视它,不是因为它是外国人办的,如果中国人也能办一个影响如此大的奖项,我们当然更重视。)   老舍的文字功力,及对社会的洞察之深,非常人所能及,读过他的作品的人,能够真切感受到一位优雅的中国文化人的风味。他是那样的同情、认真和细腻。对于老舍作品的印象,我想大家都有非常深刻的痕迹,随便一部,都堪称经典,我骄傲!   对于老舍的印象,最为深痕的莫过于他的离去方式。老舍的离去,我也认为,与王国维之死同由,如陈寅恪先生所说,死于精神。人是很皮实的,让人打几下,受些身体上的伤害,还是能够忍受的,而最难忍受的是精神的绝望,尤其是真的知识分子。人活着,最大的动力或理由,首先来源于因为人活着,所以人不得不活着。若认得了字,识得字深了些,活着的最大理由就源于精神了。   老舍的作品,对于不同的人生进行了丰富而自然的解释,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回视自我,抚摸沧桑。但,就今天来说,就自我来说,我们不能总是解释人生,更重要的是创造人生,因为对人生进行过度的解释,只能得到悲剧性的结论,没有其它。   老舍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大都为一个主题挣扎,那就是活着,为了活着,各显其能,用尽心机,因为活着太难了。今天,境况依然,普通人还是为了活着而挣扎。当然,这个社会,无论如何,有才能的普通人还是能存活的好一些,所以,我们努力做个有才能的人,并且从这其中得到一丝安慰。 事实上,在一个不讲道理的社会,有才能的存活依旧是工具化的存活。我们可以存活,不是因为我们是人,因为存活对于人来说,是非常自然的事;而是因为我们是工具,因为我们有用。这意味着,如果有一天,我们没用了,或没用的人,其存活是没人关心的,或不值得关心的,这就是这种社会的残忍之所在,也是丑恶之所在。我们口非心是地在社会建设上,推行了达尔文主义,从而,沦落街头的大多是幼儿或其他弱者,被人不耻的小姐们,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女儿。 人的存活是需要讲能力,但是,如果逼得人只能拼能力,那实为兽界。更为糟糕的是,有的人存活的好却与能力无关,因为他们不是普通人。 扯远了。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5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鲁迅印象
fxf 2009-2-14 14:56
  作为读书人,心中总有地方留给一些特别的人,这些人还真不少,鲁迅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在当下的中国,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之所以能够感到自豪,是因为读书人中,有过鲁迅这样的人,正是他这样的人,让我们领略了读书人的深度和硬度。 人的深度,与人的生活智慧有关,鲁迅的伟大不在于他指出了问题,而在于他指出了根本问题,撼动了中国人的人心。人的硬度,与做人的骨气有关,鲁迅的骨头之所以是最硬的,不在于他与恶与敌,而在于他旗帜鲜明地与恶为敌。   对于鲁迅,我们有太多的故事,从民族魂的覆盖,到老人家的闭嘴,从兄弟反目,到娶学生为妻,从洋洋杂文到犀利遗嘱,从阿Q到祥林嫂,等等,不可尽数。虽然有些蠢货,指摘鲁迅没有写过长篇,所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但我从未动摇过对鲁迅先生的钟爱。我从来不相信,一个血肉之躯会成为全能战士,即使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如亚里士多德,给我们影响最深的何尝不是有数的几种学科,即使伟大如神的老人家,给我们影响最深的也不过有数的几个方面。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才每天针对埋头苦干的人,指手划脚。可悲的是,我们的传统为这种人提供了太丰厚的土壤,一句不负责任的无风不起浪,淹没了所有真相和辩驳。   鲁迅值得人尊敬的地方,在于他直面丑恶,从不掩饰,也不迂回,而且认识深刻。就今天来说,我们的时代是需要鲁迅的,之所以许多所谓愤青不能成为鲁迅式的人物,甚至被人误为破坏者或空谈家,不在于他们没有面对丑恶,直面问题,而在于他们没有如同鲁迅一般,直指问题的根本,没有触到中国人的人心,于是,原本好意的行为变成无聊的咆哮,原本不怀好意的行为变成无耻的炒作。   鲁迅值得让人记念的地方,在于他对青年的态度,他是那样的热爱和呵护青年,懂得人的成长需要扶持。而今天,在每一个学科,有多少有作为的青年学者被人有意识地忽略、无视,有多少成果进入不了据位者的法眼,任由时光淘洗。在恶劣的社会风气中,我们浪费了太多的聪明才智,人为地抬高了真心做事的人的生存成本。如果我们承认,我们的社会在发展中存在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知识界的堕落,因为,知识界是人群中理性最为聚集的地方,尤其是伦理理性。 我不是鲁迅研究者,作为鲁迅的普通读者或敬仰者,只能谈一些印象而已。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58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宁夏——故乡印象
luohuiqian 2008-12-2 22:34
宁夏故乡印象 宁静的夏天,绿树叠翠绵绵,睡梦中有些思念,思念着故乡的天。 故乡的夏天,是碧空万里浮动的如纱白云,轻盈飘荡; 故乡的夏天,是空山新雨后的清风薄雾,清神怡人; 故乡的夏天,是村外小河中的欢快流水,潺潺不息。 离别故乡在外漂泊已经多年,故乡的样子已经渐渐模糊。只有那故乡的夏天每每念起,总能滋润心田。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在布谷鸟的声声召唤中,夏天来了。树色是浓艳的绿,野草是清新的翠,骄阳是炙热的火,夜空是繁星的梦。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是的,就是这阵阵蛙鸣声,如管弦协奏,在稻花香里闹腾着一个个丰年。蛙鸣稻花香,蝉噪闹酷暑。咿呀的知了声,清脆在这透明的空气里,催促着田地里劳作的人们。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夏日的微风和树荫也是如此的美,如一副淡淡的山水画,又如一支悠扬的江南丝竹。在塘边悠闲地垂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又是一幕风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对,还有芬芳的桃李,还有甜蜜的瓜果,还有沁凉的冰棍。可以在葡萄架下日啖葡萄三百粒,也可以在瓜地里大块吃瓜吐籽千颗,还可以跟着买冰棍的小车,手里捏着几毛钱喊:等一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这是夏日夜晚的另一种惬意,在傍晚雷雨的清洗之后,院子里是清凉舒畅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 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此情此景,在童年的记忆里,不知重映了多少次。父亲的蒲扇为我们驱赶蚊蝇,母亲讲述的故事深深牵动纯真的心灵,清凉的竹席和清爽的凉风、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和叽叽喳喳的蟋蟀,那一样不是如梦幻般的美?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夕阳下的禾场,有许多扑棱飞过的蜻蜓,我们奔跑追逐。清晨的田头,那是翩翩起舞的蝶儿,我们托腮凝视。那是一种向往自然向往自由的无邪,一种永远拾遗不起的珍贵。 故地故苑最 是 难忘 ,空盼望;哪日哪朝鸟倦还巢,春柳岸。思念如歌,思念如梦。故乡的夏天呵,你何日能从梦外重现? 故乡回忆系列文章精彩推荐: 故乡回忆 乡村记忆 序 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山 时过井迁 冬日暖阳 对门岭传说 元宵闹花酒 雪朦故乡明 禾场拾忆 结语:故乡的春天
个人分类: 故乡回忆|41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澳印象[视频]
liuyuping 2008-10-17 23:29
西澳印象 2005年6月~2006年6月,有幸获中科院留学基金资助,赴西澳大学访问留学1年。现将旅澳期间的部分照片辑录并制作成视频,与大家共享。(有关照片请见本人在科学网博客上的有关博文)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萨印象[音画诗]
刘玉平 2008-8-31 22:46
谨以此文献给在西藏考察期间同甘共苦的老秦、老张、小闫、江村师傅夫妇,献给在藏期间给予帮助和关心本博各位朋友!谨以此文纪念小刺猬首赴西藏考察五周年。 拉萨印象 刘玉平 ( 2008年8月31日) 拉萨的天空格外蓝,在朵朵轻灵飘渺、洁如哈达的白云映衬下,蓝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拉萨的阳光格外绚烂,绚烂得给大地万物披上一层淡淡的金纱,绚烂得让人走进梦幻、目眩惊叹 拉萨的雨夜如此多情,或淅沥或酣畅,洒下清凉晶莹的飞花碎玉,乘着暮色而来,伴着黎明的曙光而悄然飘远 宏伟辉煌的布达拉宫,雄踞在普陀山巅,承载着千年浩瀚史卷 拉萨的人民很友善,热情奔放的歌舞、清亮的双眼、朴实的微笑、黝黑透红的脸 拉萨的印象如此绵延,似甘冽的清泉一样恬淡,似恒久的老歌一样悠远,时常在记忆中翩跹 布达拉宫 雪顿节开幕式 宫前广场 晒佛节 (以上照片,是由2003年照片翻拍的) * * * * * * 歌曲回到拉萨(演唱:郑钧) URL : http://www.chinaschool.org/SZZL/special/historycity/lhasa/images/la.mp3
个人分类: 是那山谷的风|6347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