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媚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生家长们的脊梁都去哪儿了
热度 31 VillagerL 2014-3-7 11:51
有什么样的学生家长,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 林章凛 清华大学 摘要: 我们中小学教育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如同我国足球,明知是错的,却一代一代地重复错误。诚然,我们的教育体制”是有问题的。但是,当学生的家长每天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争先恐后地向内心不满的“教育体制”输诚时,家长们的脊梁又都去哪儿了?很多人说我们家长们的行为是“功利驱使下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笔者深不以然。准确说这些行为是“功利驱使下的一种集体有意识”的媚俗,一种自以为聪明的媚俗, 一种没有脊梁的媚俗。而且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媚俗传给了孩子。 笔者去年在伦敦,曾听到或看到普通民众和政客羡慕我们的孩子在国际知识竞赛中有非常拔尖的表现。我说,千万别学我们,这些都是反复操练出来的书呆。如果你们政客都去学习中国,这世界哪有高品质产品如iphone?你们只会有千古不变的算盘。 要改变我们的教育,首先需要家长改变自己。 所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其实是谎言,无关紧要。 但看谁笑得最后,“不要让孩子输在一生的福祉”,才是硬道理。 笔者曾投身本科招生多年,看到一拨又一拨的“三没有”学生:没有理想、没有兴趣,甚至于没有礼貌,只有知识,如同规模化农场饲养的动物。笔者曾经和很多人一致,把这完全怪罪到所谓的“教育体制”。直到笔者的孩子也上了小学一年级。 诚然,我们的教育体制,特别是单一的以升学率为核心的评价体制,是有深刻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家长们的责任都去哪儿了?一件事情至今深深地刺痛我。2013年秋季学期的某一天,PM2.5浓度高达300左右(5级和6级的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学校却坚持开运动会。我着急地打电话给学校,请求他们取消。一番言语交流之后,电话那头的老师终于说,您去看看现在的操场,已经有很多的家长来了,积极性都很高,我们不能让家长和学生失望。我大为震动、哑口无言地放下了电话。按自己的预案去学校把孩子接走时,果然看到操场上聚集了很多的家长(一些低年级运动会是有家长参加的),并已经在高浓度PM2.5中高声地练习“家校合作”之类的口号。 是这些家长不知道PM2.5的危害吗?非也。私下抱怨的家长多的是。为何家长们却又去参与这种伤害孩子健康的事情?如果有显著比例的家长公开投诉,或者用温和的借口领回自己的孩子,这运动会还开得起来吗? 我们的家长为何这么做?说白了,可以归根到那句实质为教育产业化服务的最大谎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我们很多家长们,恐怕每天都想着孩子如何“不输”,如何给学校留下好印象。因此,每天唯恐落后地向内心不满的“教育”输诚。所以,很多学校可以半夜短信要求家长买明天上学的东西,本来应该是建设性双向交流的“家长委员会”,沦为为学校无条件服务的爸妈小组。经济大国中,只有我们的中小学校服是如此丑陋,而且不便宜。我们的有些学校,甚至可以有公开与商业机构合作的“占位班”。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所谓“教育体制”。 如果家长们深爱自己的孩子,不妨退一步看看周围的人,一般人生幸福的人是什么样的?基于我这些年国内外的学习、工作和自己带学生的经验,我认为孩子的人生幸福绝不等同于在学校得到的成绩和表扬。事实上,孩子的身体健康、基本的价值观、有度的框架知识、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和兴趣、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是最主要的。恰恰我们家长们最担心的知识学习和成绩,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因如同现在的营养过剩,我们目前教育中知识早已严重过剩,而且终究是要扼杀孩子兴趣和理想的。最近的一项盖洛普国际调查发现,中国雇员的敬业率6%,全球垫底,这完全可以归溯到现在的教育。当然,笔者并无意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比如我们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只是过剩以至于有害,而需要减肥。而且政府比如北京市教委特别是最近也在积极地改革。 1980年代,清华曾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自己的孩子,学生家长们应该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放下眼前的媚俗,直起脊梁,不计较每天的起跑线“得失”,但从孩子成才的所需要的各种人文和知识技能回溯,尽匹夫之力去推动教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避免制造一代又一代的只有知识的“三无学生”。 不要再相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谎言。但要看谁笑得最后,“不要让孩子输在一生的福祉”。
15956 次阅读|59 个评论
盲目的愤世嫉俗也是一种【媚俗】
热度 3 outcrop 2013-8-21 16:57
愤世嫉俗,大义凛然的来批判这个社会或者某些人的阴暗面,很容易获取其他人的认同感;这也是上篇博文提到炒作团伙的惯用手法。 自己也容易有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快感。 但是盲目不加思考和分辨的质疑一切、否定一切,也是一种媚俗——同样迎合的是一类众人喜欢的口味。 当然,媚俗的,未必非正义或者邪恶。 只是这类认同和掌声获取的比较廉价和讨巧;看个人精神追求和需求了。
个人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2803 次阅读|6 个评论
媚俗----科学的坟墓
热度 57 cwufp 2012-10-11 09:25
媚俗,一看这词儿就那么喜兴,媚,那就是漂亮,很多女孩儿名字里有这字儿;俗,那就是风俗,习惯,也就是共同价值观。因此,媚俗意味着漂亮的习惯,是国人的一大爱好。当然,谄媚的媚应该不在这个范围。 在我朝,刮风是经常的事儿,有时是潮流,有时也是运动,常常被称为历史潮流,跟不上趟的被认为是螳臂挡车,终将粉身碎骨。因此,媚俗是随着潮流而动,是机敏者和聪明人的不二选择。 最简单的媚俗那就是听话,听领导和上级的话,那是一种优良品格。如果没有,这人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前途,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了。这就是著名的科学领袖和领导曾经有过的论断:端谁的饭碗,替谁干活;据说凝练一下就四个字:听话,出活。 高雅一点的媚俗是依偎。在科教界,这种行为还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叫尊敬。在很多公开场合,显摆一下自己和某知名学者或者荣誉获得者的关系,并展现关系的紧密程度,像一只百灵鸟在为他歌唱,展现一种小鸟依人般的可爱,不仅会获得很高的赞誉,也常常能获得他人的馋羡,这非常符合国人的特点。在内心深处,大多数的国人都深恨自己没有机会去做依人的小鸟,常常叹息命运不公,没有抱大树的机会。因此,这种歌唱不仅是一种赞美,更多的还是一种自我荣耀的展示。 媚俗时时表现出来的形式并不是对领导必恭必敬,而是对无权者的淫威,而这种淫威的底气是来自一种文化层面和组织层面的高度认同。譬如,一些稍有官职的人物可以随意的呵斥即便是功勋卓著的无职者,甚至利用权力可以随意的剥夺人家工作和吃饭的职位。即便都是有权者,依偎在更大权力的周边就意味着拥有更大的权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电影里的一个镜头,当蒋纬国在蒋介石面前抱怨淮海战役前线总指挥刘峙时,老蒋呵斥了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蒋纬国上校,那可是为党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 当不友好的东邻总是能够获得我们夜不能寐、朝思暮想的荣誉和赞誉时,我们更多的是展示了一种羡慕嫉妒恨,而不是反思。这两天微博里有人把日本人钞票里印有头像的两张纸币拿出来说事儿,说这是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密码,因为那上面都不是权力人物,而是教育家。这种提示在我朝是一种难得的进步。可在我看来,东邻的获取炸药奖荣誉远不如他们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民族素质提高的速度和程度令人羡慕,是技术的进步让他们的国家富足,也有实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术荣誉;科学和技术的成就使他们有能力获得更多的财富以支撑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获得除了我们和韩国以外全世界的尊重,即便在我们看来那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而这种民族声望的提高是建立在技术立国理念和对教育本身的尊重上。本人在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学习和工作的四年时间里,从没有见过哪个局长或者科长来检查过教授的项目执行情况,更没有见过什么行政人员对教授给予呵斥或者利用权力威胁开除某个教授。 当权力是行政领导赋予,而权力可以随意凌驾于任何一个教授的尊严上面的时候,在生存的压力下屈服是必然的,而媚俗的确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有了这种惟权力是从的态度,科学和技术哪里还有生存的空间? 不管杨老先生是如何的乐观,我对获得科学成就和可能的荣誉是非常悲观的。10年前他预测20年内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奖,而在我看来,我还能活20来年,在我活着的时间内是没有希望的。当然,我希望我自己的说法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几率应该很大,因为,他老人家比我聪明、机灵得多得多,不是一点点。
10252 次阅读|121 个评论
大众可以媚俗,但大学不能
热度 1 coolxh 2011-6-1 22:26
科学网转载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并取标题为“ 谁都可以媚俗,但大学不能 ” 有网友认为,此标题的前半句值得斟酌。 我赞同此观点,并建议改为: 大众可以媚俗,但大学不能 附: 人民日报:谁都可以媚俗,但大学不能 大学应该保持对高尚的追求,否则我们民族的精气神或将无所归依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685.shtm
2381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华大学卖‘冠名权’传达着什么信息?
热度 2 lin602 2011-5-25 11:22
‘清华冠名项目明码实价 最低价格为200万元(图)’(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10525/379432.html )的帖子,在向学子与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号:‘钱可以在学校中‘横行’,会让学校献媚,让教授们弯腰,让学生们崇拜。’ 为什么大家能够认可‘逸夫楼’在大学中命名,是基于邵逸夫先生一贯热爱教育资助教育的‘德性’,为什么中山大学中许多以人命名的校友们捐款建的楼,大学觉得这是校友们对学校的热爱,资助学校的发展,而且没有广告作用(我在中山大学读书时,就是这样想的)。 ‘真维斯’出钱了,给他一座楼的冠名。真维斯出了钱,做了名牌广告效应,可以起到宣传企业与产品的作用,学校得钱了,给了一个楼的名字,学生们得到了什么?世人得到了什么?‘钱是万能的’,‘探索真理算什么,还是挣钱为上’。不要忘记,即使盖楼的钱企业全掏,那么清华的地皮,清华的‘名声’,是无价之宝。 慈善是不讲条件与回报,这样的慈善是受人尊敬的。捐助是不求经济效益与其他与利益有关的动机的,否则这种捐款是虚伪的。 如果一个富翁出点钱,条件是将你家的私人住宅改成他的名字,你会接受这钱并将自己的住房改成他的名字吗?如果一个人出钱再多点,让一个家庭或者人改成这捐款人的姓,这个家庭会同意‘改成其他姓’吗? 清华大学,百年教授、职工及校友们的努力,加上中国政府的最大支持,集中了中国最多的大学资源,也聚集了中国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还有不少著名知识分子为了真理、为了爱国、为了‘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可怜的面子贡献了自己生命。这才成为今天全国学子们心中向往的‘殿堂’。走在这个校园中,处处散发出铜钱的‘味道’,这个大学还有什么前途?真理算什么?为探索真理贡献生命,值吗? 如果一个‘富二代’的清华学生,走在冠名楼下,看着上面的名字,想到或说出 :“让我爸多出点钱,找我们的院长系主任甚至校长,将名字换成我爸的名字。然后我爸站在中央,领导们站在两旁,在这楼的名字下照张相。还可以让我的同学们列队拿着鲜花欢迎我爸的到来,我爸请客,将全楼的教授请来喝酒,热闹一下子。不就花几百万或几千万元嘛,俺的跑车还几百万呢,哈哈”。 你说这学生在大学中得到的是什么教育? 建议那位富翁多出点钱,干脆将清华大学也改名算了。免得让大家失望与丢人现眼的。
2879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简单的媚俗是愤世疾俗
热度 10 outcrop 2011-5-24 13:38
媚俗的路有很多条,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愤世疾俗。 针对表面现象,臆想一个罪恶的大风车,便战斗起来;旁人看的激情四溢——不过是一场媚俗的表演,对问题本身毫无改善,仅此而已。 这场媚俗的表演,让痛骂者以及赞同者某些情绪得到了发泄,很快又能淡忘问题本身——该干啥还是干啥去了。 脑袋长在我们自己身上,怎么思考,思考多远,是自己能决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98 次阅读|26 个评论
昨日的伤疤,怎能比鲜花更灿烂?——健忘、愚蠢、媚俗还是权谋?
pww1380 2011-5-16 23:47
昨日的伤疤,怎能比鲜花更灿烂? ——健忘、愚蠢、媚俗还是权谋?(补充修改稿) 杨文祥 痛定当思痛,绝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疼,把昨日的旧伤疤当作鲜花来炫耀。 倘若被同一块石头一再绊倒,或是试图用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无效用的旧偏方来医治比单纯的老病更要复杂得多的现代社会频发的综合症的念头,恐怕不是健忘就是愚蠢,或是比健忘与愚蠢更为面目可憎的媚俗,甚至是比健忘、愚蠢和媚俗更为可怕的权谋。 对于健忘与愚蠢,凡是神经正常的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绝不会趋之若鹜。媚俗之所以面目可憎俗不可耐,常为仁人志士所不齿,就在于其只计功利不问是非,有哗众之意而无开启民智推进文明进步之心,全然谈不上人文理念、价值信仰这些与崇高与神圣内在相联系的精神追求,更谈不上历史上曾有过的那些真正的共产党人为之舍生取义的共产主义信念了。而权谋则是封建官场文化的历史产物,我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文化负遗产。这一民族文化的负遗产不但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一切劣根性的渊薮,更是数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一切残酷、黑暗、腐朽的反文明势力的总根源。因此,权谋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明建设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素养的基本建设、以及对实现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型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过,无论健忘、愚蠢、媚俗还是权谋,尽管表现形式各异,其最终结果并无二致。之于常人,则误事误己;之于政治精英,则误国误民。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版业,我拿什么尊重你——有感于2010年度畅销书排行榜
热度 6 renxiang 2011-4-26 14:51
开卷公布了 2010 年中国图书年度报告,出版业界惊诧于整体市场规模的大幅度缩水——今年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的销量总和,不如 05 年的销量冠军一本书的发行数。但是,出版业为何不反思一下,你们出版的都是些什么文化垃圾?凭这些垃圾,你们如何赢得尊重?如何赢得读者的 dollar vote? 如今物价飞涨、生计艰难,百姓每天面对三座大山的巨额开支,读书人省吃俭用地挤出点钱来,能买到的,要么是教授挂名、研究生捉刀、粗制滥造的所谓大师力作,要么是立意浅薄,充斥着庸俗与媚俗的所谓流行文化。我看只有脑袋进水的人才会为这些垃圾书浪费钱。读书人都有“呆”的一面,可是再书呆子的人,买了一次中国出版社的大作,也不会再上第二次当。 这才是图书市场萎缩的真正原因。出版市场得不到读者青睐,出版人得不到市场与读者的尊重,是因为你们自己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图书,不尊重读者的智商。 让我们欣赏一下去年的六大畅销书,看看您会买几本?郭敬明和韩寒两个乳臭未干的青春派作家占据了其中四个席位——别以为此《 1988 》乃彼《 1984 》,如果真如此,中国读者和出版业还就有希望了。 1 《小时代 2.0 虚铜时代》 长江文艺 258578 2 《独唱团 ( 第 1 辑 ) 》 书海出版社 229370 3 《杜拉拉升职记》 陕西师大 151692 4 《临界。爵迹 (I) 》 长江文艺 142678 5 《失落的秘符》 人民文学 133193 6 《 1988 》 国际文化 131961 再看看非虚构类,节选自报告: “ 而非虚构类图书中,排名前30位的只有4本是2010年上市的新书,其中郎咸平系列、“国医”系列是系列产品新品种,还有一本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真正原创的品种其实只有 白岩松 《幸福了吗》一本。而《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本内容存在问题的伪书已下架,但由于此前的热销竟然位于畅销榜榜首,杨伟表示非常无奈地发布这一结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非虚构类图书原创力严重不足。而在少儿书板块,虽然原创力比非虚构类稍好,但值得思考的是,出版多年的《窗边的小豆豆》依然是该板块的畅销冠军。” 正在发此博文时,浏览到一则新闻,大学生裸模苏紫紫小姐在下月也要出版两本新书了,正在对媒体大谈其对裸体艺术的个人理解。 出版人打着市场大旗媚俗,这是对读者的最大侮辱!
个人分类: 评论杂谈|3476 次阅读|13 个评论
什么才是当今中国真正的三俗
seawan 2010-8-21 09:32
最近有些媒体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挖空了心思地去批判某些经由他们认定的三俗人物和事件。具体的事件我不敢做什么评论,因为到底他们俗到什么程度,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只想说,现在的媒体,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并没有真正挖到中国三俗的根子上。在我看来,真正的三俗,可以解析如下: 1. 低俗: 当今国人大部分只追求物质成果和当前利益,缺乏精神信仰及终极关怀,是为低俗。 2. 媚俗: 单纯崇拜名利上的成功而缺乏对社会责任和人性道义的关心,是为媚俗。 (从唐骏事件的评论就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国人是认可不择手段的成功的。) 3. 庸俗: 缺乏独立思想能力,盲目认可社会流行时尚,是为庸俗。 (从衣着时尚到娱乐评论到价值观念,少有不庸俗的味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师”者“大肆媚俗之师”也
可真 2008-9-27 14:36
我前日所发《 亡命徒哲学、庄子哲学和农民起义 》一文讲到, 庄子并非如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什么无政府主义者,庄子何尝主张无政府了呢?其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处世方式,恰恰是表明,他是不置可否地与政府相处的,就是说,他既不反对政府,也不支持政府;既不与政府搞对抗,也不与政府搞合作。这意味着, 在政治上,庄子其实是一个中立主义者 。 庄子是作为一个学者而在政治上坚持中立主义的 。也因为他是一个政治上严守中立主义的学者,所以他才拒官方于千里之外,有诸侯聘请他出来做官,他是一千个不答应,他如此谢绝聘请者道:我宁可做孤寂自在的小猪,也决不去当那虽可风光荣耀于一时却终将被杀头祭神的牺牛!而另一方面,庄子又决无恣意自我张扬的世俗心,更无图谋不轨之意,所以他既非故欲与官方过意不去,更非必欲杀尽天下脏官才自觉爽心快意,而是在自甘清贫的无待心境下,神游于尘垢之外,潜心于天人之际,探宇宙之奥,穷人生之理,最终著成洋洋十余万言,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无价的精神遗产。临其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材,尽天地之间,日月、星辰、万物,无一不是我死后的随葬品,难道还有比这更丰厚的葬品吗?其心胸如此旷达,所以为庄子也。 我以为当今之世,学者要学点庄子精神。 何谓庄子精神?一曰求道之心,二曰中立之心,三曰无待之心,四曰旷达之心。 非有此四心者,不足以为真学者,且因此亦断不可成为如庄子般学究天人、道体理达、思想宏富的学术大师。 庄子的旷达是因于其无待。无待者,除道之外,一无所求也。名利、长生,他全都坐忘,唯独道是存。因其一心求道,是以中立,绝不媚世。故 归根说来,所谓庄子精神,就是中立求道的学者精神。此乃庄子真精神也,而尤为当今学者所缺 。 当今之世,虽似学术大师辈出的学术黄金时代,其大师精神亦有其四,却与庄子精神正相悖反: 一曰求利,二曰媚俗,三曰有待,四曰小鸡 。 要而言之,今之大师,心如小鸡,而汲汲于蝇利之求;眼如鼠目,而殷殷于寸名之望 。因其心唯蝇利之求,眼唯寸名之望,所以媚俗也。今之大师者,大肆媚俗之师也。 诚然,求利之心,人皆有之,此乃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也。但是,人所共有的求利之心与学者的求利之心,实不可同日而语。人所共有的求利之心,不过是人的谋生之情,它表现为人们各事其业、各司其职的谋生活动,离开这些谋生活动,人就无以安身立命,无法生存与成长。学者作为一般人,当然也有这种求利之心,否则也不足以成其为人。然而,学者却又不同于一般人,而是一般人群中的一个特殊团体,一个以学术为生的学术团体。事学术之业,司学术之职,是学者共同的谋生方式。这也就是说,学者作为一般人的谋生活动是通过其学术活动来实现的,学术活动就是学者作为现实的人的谋生活动。就这种谋生活动是人的谋生活动而言,它当然也是求利的,但是另一方面,就其作为学者的谋生活动而言,它则是通过求道来实现其求利的。正是学者的这种特殊的求利方式,决定了学者应当也必须有以道为利的信念,在这种信念支配下,一心求道。 对学者来说,一心求道乃是其为人的天职。守其职分,负其职责,尽其职能,是学者履行其天职的表现,也是学者所具特殊人格的体现。庄子的求道之心,正是他作为一个学者对自己的天职的自觉之心,有此自觉之心的学者,才会自觉地舍弃一切,唯道是求,而献身于求道事业。 今之学者,恰恰是不自觉其学者的天职,故不知以道为利而一心求道,而是把自己仅仅当作一般人,当作无有其特殊谋生方式的抽象之人来看待,所以是以利为利而从事没有独立人格而只是随机逐利的盲目活动。 对学者来说,随机逐利的盲目活动,其实是缺乏其独立人格的无耻活动 。然而,迷失自我的当今学者独不省悟于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为其随机逐利的学问,才是识时务的俊杰之学,反之则为 SB 之学、傻冒之学。 以一心求道为 SB 、傻冒,以随机逐利为时贤、俊杰,这正是当今中国学界是非颠倒、荣辱颠倒的价值观。 大凡随机逐利者必有媚俗之心,盖利在俗中,故欲寻获利之机,必媚其俗也。学者一有媚俗心,便失求道所需之客观心。如此以主观之心而为学者,自然只能得成心之见,而不可能获真实之知。所谓成心,实生于学者的利欲心,是学者利欲心在认知交往中的表现。媚俗的学者,其媚俗的实质在于努力使自己的见识符合所媚其俗的人们的欲求,如此投其所好,以博其人之喜,以望其人喜而乐施焉。 故媚俗之学者,无异于乞施之丐也 。 其习惯于视人眼色行事,动辄患得患失,言行小心翼翼如丫鬟,唯恐得罪乞其施舍的主人,如此丐邦学者,获利机会自然多多,却无以得学者所当求之道 。 学者求道,须有庄子中立之心 。夫中立求道者,其情既不离乎世俗,也不即于世俗,而是如老子所说以万物为刍狗。如是无情而常因自然,则可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吾以观复,以如此虚极静笃之心,方能客观反映世界,如实揭示事物真相,独立判断是非曲直,由此乃能得其所求之道。 道者,导也,路也 。人之将行,必求可行之路;其行而上路或有走迷之时,则需他人引路。学者之业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百行之业的一种,无非是因为社会需要这么一个行业,从事其他行业的人都需要有此专门行业来为他们提供服务引导他们走上其事业的成功之路。 导人以路,正是学者之业的职志所在。 正是由于学者的职志在于导人以路,故身为学者,就不能有半点媚俗之心,因为学者的媚俗,就是意味着一味顺着他人的欲求来做迎合其主观需要的学问,而不是根据他人的事业来做符合其客观要求的学问人们的欲求与其事业完全是两码子事:他们与他们的欲求之间的关系是其主观领域内的精神联系,他们与他们的事业之间的关系则是其客观领域中的物质联系。 媚俗的学问是只关心人们的精神世界,专门揣摸别人的心思,投其所好地提供令他人为之感到精神愉悦的笑料,却不关心人们的物质世界,不去探求其物质世界的规律,不为他人提供其事业成功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这就象专门为人指路、引路的向导竟只顾自己如何博得他人欢心来讨得更多的奖赏,却不管自己所指引的道路究竟能否让别人顺利而如期地到达其目的地 。 故媚俗的学问,说轻些是学者荒于本业的失职行为,说重些则是学者误人事业的罪孽行为 。只是当今中国之世,媚俗的学问恰恰最受欢迎,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至少这决不说明如今这世道客观上不再需要学者之业了,或许只是说明了这世道追求及时行乐的人太多,谋求事业发展壮大的人太少了吧!
个人分类: 学者.学术|7075 次阅读|19 个评论
来,给冠军一顶博士帽
张显峰 2008-9-1 16:48
这个想法倒不是毫无来由。奥运会还未闭幕时,一些地方的领导就对本省籍的冠军以重金豪宅相许,可怜有的运动员,几个地方争来争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哪里人了。可奥运会刚一结束,一些自视清高的高等学府也难以矜持,俯身奉上它们的特产学位,以示对冠军们的奖掖。 这两天有报道说,刚刚在北京奥运会上摘桂的国家跳水队队员林跃、秦凯、火亮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破格录取(这和何雯娜被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录取显然不是同一性质)。当然,这算不得什么新闻,在他们之前,跳水队的郭晶晶、吴敏霞、胡佳等 10 余人也都就读于人民大学。不独此家,很多高校都对世界冠军大开绿灯,有的还为争不到世界冠军而感懊恼。 我无意对这些高校的善行大加批判。我们的很多运动员都是从小就进入专业运动队训练,为了国家荣誉他们确实牺牲不少,尤其是在文化课的系统学习上远不及同龄人。当他们功成身退恰又年富力强之时,给他们机会补上这些缺失本无可厚非。 问题是,这一本来针对退役的奥运冠军等优秀运动员的国家政策已经被完全篡改了。看看现如今被请进大学的冠军们有几个是退役了的?一些大学对世界冠军真堪顶礼求贤:你破格录取,我就让人家硕博连读;你提供免费食宿,我就让导师上门辅导。尤其后一招,乃是专门针对现役运动员的上帝式服务。 如此礼贤下士的结果大概是,大家都无需多么认真,只要你在我这个学校挂了名,只要我曾经允诺过硕博连读,几年之后你戴着该戴的学位帽毕业应该毫无问题。起码从公开的报道,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个世界冠军进了大学毕不了业的坏消息,这远比神童上大学成功率要高许多。 所以这份带有奖励性质的破格录取通知书,大约可以看作是提前几年兑现的学位证书了。 有人在做菲尔普斯在中国的假设。这个游泳奇才在雅典奥运会上拿到了八块奖牌,北京奥运会上他更是独揽八金,成为美国的骄傲,但他并没有成为美国高校的宠儿。雅典奥运会后,他向密歇根大学提出了求学申请,但密歇根大学一点也没表现出以他为傲的意思,甚至中间的变故使他的入学资格不得不通过听证来决定。直到第二年菲尔普斯才进入密歇根大学,学的是体育管理专业,而且能不能取得学位完全要看他的课业而不是北京奥运会上的八金。菲尔普斯的前辈索普更可怜,当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要破格录取他,结果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最后也没有上成。他们也许应该懊悔自己不生在中国。 按我们的标准来看,这些国外的大学确实太过迂腐了。大家追求的只不过是:我这所大学有几个奥运冠军,我们的奥运冠军有多少博士而已,你还真希望它关乎体育事业,关乎学术前途?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4329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