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活作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成功的根本,是生活作风……
热度 5 ninglz 2016-11-30 10:16
成功的根本,是生活作风…… 大知先生的汉语说得很好,对中国文化极有兴趣,每次见面总会问我一些他不甚理解的问题。前两天见面,他讲起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靠承包先富起来的一些人时,他冒出一句:“成功取决于他们的生活作风”,我一听不禁哈哈笑了起来。 我这突然的一笑,笑得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急忙解释说:中国人说“生活作风”是有着特定意思的。给他举例解释完“生活作风”的用法后,我顺口说了一句:应该说成功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 我这一说,他问题又来了:难道成功是先天就决定了吗? 我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先天的。 他有些不以为然地看着我,我只好继续边举例边讲出我之认知与观点。 我以为:一个人后天的学习, 一是吸收更多的信息,开阔视野:二是掌握更多的工具和手段。 至于成功与否, 一要看你头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决定了你能否正确选择目标; 二要看选择工具与手段的能力,这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到达目标。 从这个角度讲,判断力与决断力是成功的关键! 所谓的成功学说,无论说得多么“慷慨激昂”“天花乱坠”, 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外因。 如果关键的“内因”不作用、或负作用, 多么不得了的“外因”无疑都是白搭! 在真正意义的成功的路上, 许许多多的机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因为, 机遇与贵人都不是可以找来,或者可以赠送的! 写到这里,脑海里浮现出中学物理 实验之情景…… 把磁体放到 铁 屑(或大 头针 )里,然后把它拿出来,磁体能吸引 铁 屑(或大 头针 ) 磁体隔着某些物 质 (如木板、玻璃)放到 铁 屑(或大 头针 )里,磁体仍有吸 铁现 象。 把磁体放到木屑或 铜 片(粉)内。磁体不能把木屑或 铜 片吸起来。 …… 机遇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组合。 一个人会被组合到什么堆里?应该说,比环境更重要的是本质! 而本质在我看来,就是性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品格吧! 也许可以说: 相吸不是因为彼此为异性,而是因为彼此方向一致。 相斥不是因为彼此为同性,而是因为彼此方向对立。 …… 大知先生问我:你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格是什么? 我答:守时!因为那是信用的投影! 红叶随笔 2016/11/3 本文发表于《中文导报》总1122期(2016-12-8)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038 次阅读|19 个评论
生活作风凸显党性——话说衣俊卿免职
热度 2 hcrm 2013-1-19 18:04
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 ,被 免去 中央编译局 局长职务 ,这在新年伊始是则新闻,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因为我们终于回到了一个原点:生活作风败坏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必须将其与党性联系起来。 一个生活腐化坠落的共产党员,是绝对不会有纯洁的党性的,而且有损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是党的章程所绝对不允许的。在过去革命年代,一直把纯净队伍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一是我们党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需要,三是不辜负人民信赖的需要。这如同一个人的人品,有品才有威信,才会有号召力,才能团结共进。 当下我们有一种不良的倾向,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以德服人,而是以权压人,使新的等级观念在党内滋生,严重影响了党内领导干部与一般党员的关系,影响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进而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一言堂、个人专断等不良作风流行。失去了党内民主与监管,腐败问题自然层出不穷,受害者亦包括腐败分子本身。 我们不可能依靠一群生活作风腐化的人来干好事业,这样的人难以取信于民,更不可能忠诚于党。 衣俊卿 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是博士生导师,满口马列主义,满腹男盗女娼,如何可以传播好马克思主义?谁又会信呢?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人品关乎学品,一个没有良好声誉的研究者,又如何能做好学问?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不只是包涵他在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更包括其人格魅力在这一领域中的发酵作用。这不等于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全真空的人,而是要做一个有起码道德的人。 对于一名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显然还不应止于此。共产党员也会有情爱,如同所有普通人一样,会经历人生的各个阶段,而党的性质要求我们,无论处于何种社会变革之下,我们都应是社会道德的模范执行者,有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这是党员的基本素养。 衣俊卿 的问题显然不是个案,口头马列主义者大有人在,这些人其实是很难迷惑他人的,往往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依靠的绝对不可能是这样一些人,我们依靠的是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依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石。 在利与欲的考验面前,所有共产党员都应保持警惕,要择其善而居之,不生贪欲之念,不行贪欲之事,否则,党纪国法难容,民意人心难容,最终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衣俊卿 便是前车之鉴! 2013年1月19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1598 次阅读|3 个评论
男盗女娼!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下课所悟
热度 2 duke01361 2013-1-17 23:38
男盗女娼!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下课所悟想到的 刚刚获悉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教授、博士生导师因生活作风问题下课的报道。用中国特色浓郁的百度一搜,见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常燕女士的小说体反腐檄文《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 挑灯夜读之后,才明白中国的一个成语“男盗女娼”的真正意思。我原先总认为“男盗女娼”中的“男盗”和“女娼”两者为并列关系(并列“名词”),误以为“男盗女娼”是说一个社会中所有的“男的喜欢偷盗”,而所有的“女的喜欢为娼”,却原来我是真的大错特错的。 从山西师范大学常燕教授的所描述的与衣俊卿局长的17次“交流”,我发现“男盗女娼”这个成语应该表述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的状况”,即“男盗女娼”所要描述的“男女非婚内所发生的不正当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男方之行为类似“盗贼”,引诱、勾引、盗取“女方”,即“男盗”;而“男盗女娼”之另一方的“女娼”是指“女方没有经受住男方的引诱、勾引和盗取而成为男方的非婚内性伴侣”,即“女娼”。因此,如果“男不盗”而“中规中矩”,那么“女娼”是不会主动成为可能的。 这种情况也同时表明,“男盗女娼”之所以能够发生,“男盗”是原因,而“女娼”则是结果。
个人分类: On Culture|480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
热度 2 outcrop 2013-1-17 21:13
原黑龙江大学校长,前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 http://news.sina.com.cn/c/2013-01-17/181726060442.shtml 我以为这事不了了之,没想到居然免职了,不知道是临时避风头,还是痛下杀手了。 从这件事来看,这次的反腐力度很强;但类似问题的面太广,怕是难得坚持反下去,阻力可能过大。
个人分类: 风花雪月|205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新华社:衣俊卿被免应与此前网上举报长文有关
JYH64J98Y99H 2013-1-17 20:12
新华网1月17日电 据有关部门证实,中央编译局主要负责人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不适合继续在现岗位工作,已免去其中央编译局局长职务,贾高建担任中央编译局局长。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消息,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被免职,应与前不久网上一篇举报长文有关。联想到近日中纪委有关凡实名举报优先办理、及时回复的承诺,看来惩腐纠风绝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耍嘴皮、一阵风。对官员来说,自重、慎行要时刻谨记,贪一时之欲只会后悔终生。(记者 周英峰) 衣俊卿简历   衣俊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编译局局长。1976年7月—1978年2月在黑龙江省虎林县迎春粮库青年点下乡,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 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求是学刊》主编,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黑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07年3月起任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2007年4月起担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 记。2010年2月起担任中央编译局局长。现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 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的实践哲 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主要著作有:《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 评》、《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20世纪的文化批判》、《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等。 译著:《日常生活》和《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曾荣获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相关链接1: 衣俊卿曾经担任主编的《求是学刊》 《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74年,前身为《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改名为《求是学刊》(双月刊),并公开发行。到2012年9月,《求是学刊》共出版39卷,210期。发行至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求是学刊》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系第三届全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学报;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第三届北方十佳期刊;容获黑龙江省精品期刊奖,第二届黑龙江省出版奖,首届黑龙江省出版奖优秀期刊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建设”工程。   《求是学刊》始终以“唯实、求是、图新”为办刊宗旨,坚持“开放、创新、超越”的办刊理念,以追求学术高品位和开设主题栏目为主要特色,主要刊发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其中“文化哲学研究”系列栏目刊发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高水平论文,推动了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向更深层面发展,该栏目于200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名栏建设”工程。《求是学刊》还辟有“海外来稿”、“儒学与当代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过程思想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名家与当代学术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问题”、“苏联俄罗斯法学在中国”、“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理论法学新动向”、“美学名家与美学史”、“重塑文学史: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系列专栏、“当代文学思潮及前沿问题探讨”、“外国文学研究”、“欧美问题研究”、“明清史研究”等不定期栏目,组织和追踪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的探讨。   《求是学刊》始终倡导编辑学者化,历任主编、编辑学历都在硕士以上。编辑部成员科研成果丰厚,累计出版专著、编著50多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科研成果奖50多次以及其他奖励40余次。现有专职编辑6人,4人为博士,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求是学刊》历年刊发的文章被权威性文摘转载、摘编的篇数(中南财经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统计)、转载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通讯统计)以及被引次数(中文社科引文索引统计)均名列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报前12名。   展望未来,《求是学刊》全体同仁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坚信,日趋成熟的《求是学刊》将永远蕴含着春天的生命力,成熟而日新。 相关链接2: 《求是学刊》向社会及学界公开展示的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是《求是学刊》深入开展名刊创建工作的一年。这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编辑部领导及全体编辑的努力工作下,《求是学刊》荣获了第二届黑龙江省出版奖荣誉称号。执行主编李小娟编审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 一、圆满完成出刊任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追求学术高品位 1.保证政治质量 《求是学刊》一直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求是学刊》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执行《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法规和制度,遵守党和国家的出版宣传工作纪律。严格按照办刊宗旨及专业分工范围出刊,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对外政策,充分重视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制度为保障,追求学术高品位。在2008年,编辑部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编辑部内部的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政治理论素养及编辑业务水平,同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把政治关,从创刊到现在没有出现过任何政治上的差错。同时开展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政策学习;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抓好作风建设、学风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及科研建设作出贡献。 2.追求学术质量 2008年,《求是学刊》积极建设名刊工程,更加注重刊物自身的建设,无论在栏目设置、选题策划还是在组稿审查上都能够体现刊物特色。坚持以发挥主编和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以栏目设置和选题制定为手段、以沟通作者为保障的办刊策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进一步加强刊物的选题策划,使栏目设计更加合理,体现刊物特色。在入选名栏及名刊工程之后,特别是在2008年《求是学刊》根据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精心策划选题,进行整体构思,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国内外学术研究走势,长期开设特色栏目,使学刊站在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在保持“文化哲学研究” 系列栏目(入选教育部首届名栏期刊)的特色的时,又新开辟了“儒学与当代中国”、“理论法学在中国”和“外国文学研究”等栏目,刊发的文章受到了学界的好评。其中我国台湾学者林安梧教授的《后新儒家及“公民儒学”相关问题之探讨》一文被多家转摘机构转载,《新华文摘》更是给予全文转载。可以说,“文化哲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后,发挥了名栏的示范作用,把创办名栏的经验推广到其他栏目,强化和带动了其他栏目创名栏的意识,从而推动了刊物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2)刊发了国内外知名学者文章,形成了以名家为主带动青年学俊的稳定的作者群队伍。2007年《求是学刊》共刊发140篇文章,在文、史、哲、经、法五大学科研究领域共开辟学术专栏19个,刊发的特约稿件90篇,占全年总发稿量64%,其中“海外来稿”专栏刊发国外学者的文章10篇,有德国著名哲学家、生态伦理学研究者尤根·米特斯特拉斯的《新生物学对伦理学的影响》、印度加尔各答西孟加拉国立法科大学校长辛格的《印度法学教育与宪法学之热点问题》、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著名基督教神学专家考夫曼的《基督教关于创造性的观点:作为上帝的创造性》、国际新儒学代表美国哈佛-燕京学社杜维明的《儒家视阈之创造力》和前美国波士顿大学神学院教授南乐山的《儒家与基督教创造力观念之比较》等精彩论文。另外我刊在开辟的其他专栏“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问题”、“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理论法学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前沿问题探讨”、“中外史学史及其比较究”、“欧美问题研究”、“明清史研究”中刊发了张祥龙、张一兵、王学谦、黄玉顺、刘小枫、王路、刘伟、陈金钊、胡玉鸿、姚文放、刘成纪、王旭、梁茂信、南炳文、赵轶峰等一大批国内著名学者的文章。 (3)刊发文章质量上乘,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权威转载机构转摘、转载。据不完全统计,我刊2008年第1期至2008年第5期刊发的文章有10篇被《新华文摘》转载,12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8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二、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走开放办刊、主动办刊之路 1. 坚持开放式国际化办刊,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1)2008年7月10日至13日,由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黑龙江大学主办,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和黑龙江大学过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了“过程思想与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学术研讨会。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王治河博士、美国汉德瑞克斯学院教授、黑龙江大学过程研究中心顾问杰伊·麦克丹尼尔博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过程研究机构的学者和相关研究项目负责人及其他学术界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围绕过程哲学的基本原理、过程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过程思想与生态文明、当代中国的过程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2)2008年12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辑部承办的“学术期刊与学术发展——首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来自中国香港、台湾、澳门及大陆的近四十家学术期刊代表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了论坛。与会代表就学术期刊与学术发展、学术期刊的办刊机制与办刊经验等进行了交流。同时,与会代表还同我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进行了互动交流,这对我校的学术研究和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3)邀请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国际著名新儒家学者杜维明教授于2008年5月21日至23日来我校访学。杜维明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文化全球化的意义”的讲座。之后,杜维明教授与我校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研究生进行了学术座谈。并与我校文化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衣俊卿教授进行了“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的学术对话。 (4)邀请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菲利普·克莱顿教授于2008年10月15日至16日考察黑龙江大学过程研究中心。菲利普·克莱顿教授还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追求共同福祉的过程哲学”的学术报告。 (5)2008年11月25—26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求是学刊》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现代性研究:思潮、观念与现实”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这是三家学报联合打造“现代性研究”名栏的重要举措之一。三家学报联合办栏,以及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体现了三家学报为学界服务的宗旨和对学术繁荣的孜孜追求。 (6)继续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主持各学科的重点栏目,如旅美学者黄勇等为《求是学刊》组稿、约稿并撰写主持人话语,由他们组织的专题文章集中探讨某些在国外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达到了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目的。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有效地拓展了我刊与国际学术界、出版界的学术联系,为《求是学刊》的国际化办刊奠定了基础。 2.坚持主动办刊的工作道路 从确立主编的主体意识、编辑的主题意识、对作者的跟踪意识三方面入手,《求是学刊》拓展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主动办刊的工作思路,其目的在于使学刊更好地融入到国内学术发展的大环境中去,与学者实现互动,实行开放办刊。在开放办刊的同时,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国际以及国内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及其主要研究群体。通过主题策划,编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约稿,使刊物的外稿刊发量达到了80%。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群队伍。一大批国内外专家、著名学者为《求是学刊》撰稿,在国内外学界的反响较好,更体现出《求是学刊》创名刊、建名刊的积极工作态度。 2008年5月末,学刊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编辑专程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进行学术调研,走访了包括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南炳文教授,著名史学史专家汪高鑫教授,北京大学著名哲学学者尚新建教授、赵敦华教授、著名法学教授姜明安,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法学教授吕世伦,中国宪法学会会长韩大元教授,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胡玉鸿等在内的重要学者和学刊编委,为学刊未来的选题策划和组稿、约稿征求意见。同时还走访了《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等兄弟单位,共同切磋创建名刊的工作经验。 三、坚持走编辑学者化的道路 走编辑学者化的道路是《求是学刊》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加强和提高编辑业务能力和水平重要举措,可以说这一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刊物质量的提升。 1.加强编辑队伍自身建设。《求是学刊》不仅倡导编辑学者化的办刊理念,而且还强化专职编辑的职业化道德,不断提高编辑的政治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编辑部定期召开编辑业务学习会和编校总结会,在提高编辑业务水平的同时,确保办刊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编辑部成员4人为博士(一人博士后出站,两人为博士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形成一支高水平、高学历、年轻化的编辑队伍。 2.倡导编辑学者化。鼓励编辑从事科研创作,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同时,鼓励编辑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编辑岗位培训会议。每位编辑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高水平的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积极跟踪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把握最新学术动向,为编辑的组稿和选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编辑部人员撰写科研、编辑学论文十余篇,获编辑学和科研等奖励十余次。李小娟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杜桂萍荣获“龙江学者”荣誉称号;国胜铁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编辑奖等。 四、规范管理,完善名刊工作制度 1. 明确编委会、主编、编辑等在名刊建设上的职责。对编辑委员会进行调整,遴选、吸收在国内外文、史、哲、经、法等学科领域知名度高、年富力强的专家学者充实编委会队伍,同时重视编委会在刊物学术质量提高方面的实际作用。积极和编委会专家联系,除了邀请他们撰稿外,还要尽可能发挥他们的学术优长,帮助策划选题、组稿和担任特约主持人,以提高刊物质量和稿源质量。 2. 充实匿名审稿专家库,完善匿名审稿和三审定稿制。为了保证质量,在审理稿件上,编辑认真及时处理稿件,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和匿名专家审稿,把好入口关。在编辑稿件上,实行三次校对、两次审读、主编终审的编校制度。二次审读时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为每一期刊发文章的学术质量、学术规范、文风以及写作规范“把脉”,严把写作质量关。通过主编、编辑和作者的交互主体意识的沟通和融合,实现刊发文章的高质量。约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刊撰写文章,同时也吸纳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开阔的中青年学者、博士研究生,并着力扶植培养无名作者,坚持开放、创新、超越的办刊理念,形成开放的国际化的文化视野。 3. 实行严格的奖惩和绩效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编辑部的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将编辑部的部分工作量化,对于在编辑业务突出、专业科研能力强、编发的文章反响好、日常工作尽职尽责的编辑人员给予重奖,包括编发优秀文章奖励、约稿达到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编发文章有重大反响奖励和科研成果突出奖励,并对所发表的文章定期进行学术质量评议,对各学科的发稿量、约稿比率和反响率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成为一种制度。 4. 在编辑、校对、审读的环节上加大工作力度,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在每期发行之后,召开编校总结会,由担当本期的执行编辑对本期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使差错率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同时,版面、封面设计力求大方得体,既符合学术刊物风格,又有一定的艺术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报的印刷质量,学校对印刷厂进行评估、招标,使印刷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求是学刊》编辑部 2009年1月5日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2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转载)
热度 2 Macrofungi 2013-1-17 19:08
http://news.qq.com/a/20130117/002102.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 时政新闻 新华网 2013-01-17 18:16 转播到腾讯微博 衣俊卿(资料图) 【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据有关部门证实,中央编译局主要负责人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不适合继续在现岗位工作,已免去其中央编译局局长职务,贾高建担任中央编译局局长。此前,有网帖曝光衣俊卿与某女博士后有染。(记者周英峰)
22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远离钱色
xupeiyang 2012-10-30 10:11
金钱,女色(也有男色)害死人啊! 官员被终止人大代表资格:钱和女人是主因 过去四年,有47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被终止。据公开资料,已有多名省部级高官被终止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探究原因,贪污腐败和生活作风问题仍占主要部分。截至10月27日,本届人大已有50余名代表资格终止。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低级、恶劣的谣言仅仅是民间的内耗
zhanghuatian 2012-8-30 13:39
有位朋友说“谣言是言论自由的产物,应该宽恕” “言论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人无缘无故指着鼻子骂我,我是要动手的。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看,比如有报纸说某某某是头猪,这也叫谣言,应该宽恕吗? 在科学网这个"理性圣地"竟然能看到“屁股不干净的人才怕爆料”这样的狗屁评论,当时我就在想,你家女人怕流氓就是因为屁股不干净吗?流氓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真是可喜可贺。 当前所谓“知识分子”出名的方式和娱乐界没有什么区别,干露露可爱的地方就是没弄个教授的牌子。知识分子之间的论战就是比“捉奸”。 一旦捉奸在床,对方就丧失了论战的合理性。这种“捉奸式”论战的结果,其实就是一场泼粪战,比的不是学术和理性,而是手里粪桶的容积。邹恒甫是最新的一例。邹大教授的粪桶表现在对“奸淫”一词的不合理应用, 即便是院长教授与服务员发生性行为,也应该是周瑜打黄盖,最多算是生活作风问题。而奸淫就不同了,给人的遐想空间太大。真的很难理解,人家女服务员都不去告这些“教授”和“院长”,看客们好像已经等不及了,这是什么心理啊? 中国的造谣者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总是有理由对谣言做出辩解。打假不论动机,只要我能从你的身上找出假来,我的谣言谁会在意呢?你看邹大教授马上不就表态:我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大,但是为了让大家对北大的学风建设等等诸多问题进行反思,意义和动机都是积极的。前面说“打假不论动机”,但辟谣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造谣者的动机,这也是比较神奇的逻辑。动机论是可笑的,过去文革改造知识分子的动机都是坏的吗?都说是为了知识分子的进步吗。所以我现在一看见“动机论”就比较激动。 个人对网络谣言也比较理解,因为中国的公权确实有些不作为,这是网民对中国的现状不满的反映。但我想说的是,这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连良性互动都算不上。我们看看中国有几条关于政府的谣言能存在超过三天以上的?哪个不是被删被和谐?中国的谣言反映的不过是民间的内耗,伤害的是草根和那些在底层真正做出贡献的人,肖传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是,我有什么权力要求别人都去打贪官的假?还是当好我的看客吧。
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图和邢老师的《“色”量子数与夸克的生活作风问题》
热度 2 liwei999 2011-6-29 15:59
上图和邢老师的《“色”量子数与夸克的生活作风问题》 作者: mirror 日期: 06/25/2011 07:48:22 今天版本的夸克表述已经“收敛”了许多,比如说 http://zh.wikipedia.org/wiki/夸 克 维基百科里的介绍,就没有什么“生活作风”的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779do=blogid=459188 ) 。 六类夸克(按今天的说法就是 夸客 了),洋人成其为up、down;strange、charm;top、bottom。国人译为上下、粲奇和顶底。charm译为 粲 而不说是 媚 (魅),大约是为了照顾charm的发音,粲的本意也有些媚(魅)。strange被说成是奇异而不说是“畸”大概是为了减少“偏见”。 如何用图像来表达这六个夸客呢?这里这里有个图案,应该说是有些“生活作风”问题了。top、bottom是容易引起“胡思乱想”的词儿。不能“胡思乱想”的人,显然就是读书还不够。 影後 的用字虽说是有“误”,但是“文明”。因为“后”的本意是说“bottom”的那个“孔”,或者说是“穴”更贴切些。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5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