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蜜蜂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蜜蜂

相关日志

繁忙的小蜜
热度 5 lixuekuan 2020-7-19 09:07
不知劳累的小蜜似乎一直在工作,附近没有看到养蜂人。那么多小蜜是从哪里来的? 女王稳坐产房,喽啰酿蜜繁忙。公蜂一次呜呼,还是干活命长。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30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家属区漫步赏花(14):蜂舞芍药采蜜忙
热度 1 xucq45 2020-6-8 21:42
塞北春迟且短。前天,从炎热的海南返回春寒未尽的哈尔滨,略感不适。哈医大教学区和家属区相连,原本自由通行,疫情期间彻底隔离至今(据说,以后要修建永久性围墙)。校园 教学区 面积大,绿化好,花草多,教职工经常去跑步和散步。现在,只能在空间面积相对狭小的家属区活动。尽管哈尔滨春花竞相绽放的季节已过,为了留下美好的回忆,我还是提着相机在家属区转了转,拍了一些照片。
个人分类: 校园风光|28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蜜
热度 3 lixuekuan 2019-4-21 08:58
春天终于来到了新疆,花开了,小蜜也忙累了起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282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初二的聚餐
热度 7 huailu49 2019-2-7 10:18
个人分类: 动物世界|3078 次阅读|14 个评论
“蜜成只解供樽俎”——杂说蜂蜜
热度 6 fdc1947 2018-12-20 08:31
“ 蜜成只解供樽俎 ”——杂说蜂蜜 最近一些天,由于过期与不过期的问题,蜂蜜又成了人们注意的热点。蜂蜜是我国著名的食物,值得说几句。 人人都知道,蜂蜜是蜜蜂把采来的花蜜酿成的。但是,花蜜是什么,蜜蜂是怎么酿蜜的,酿出的蜜里面主要有哪些成分,食用蜂蜜对人有那些好处,却不见得大家都知道。 花蜜是什么?植物经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从土壤中吸取的水合成了葡萄糖,接着又把葡萄糖转化为各种有机物。花蜜实际上就是 “糖水”,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和葡萄糖,别的东西如蛋白质之类的都是极微量的。植物把一些蔗糖和葡萄糖运输到花蕊部作为花蜜,当然是为了自己开花、结果等生存的必要过程所用的。但是,一些昆虫例如蜜蜂就到植物的花蕊部去食用植物中的这些花蜜,本来是“又抢又偷”,不过,客观上却帮助植物授了粉,成了两利双赢的事情。 蜜蜂为什么要酿蜜呢?蜜蜂可以直接食用花粉和花蜜。花粉中含有蛋白质,是蜜蜂生长中的蛋白质来源;花蜜中主要是糖分,是蜜蜂生活中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个道理就像我们人类又要吃肉又要吃粮食一样。可是,花并不是一年到头都有的,在温带,冬天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花儿了。因此,蜜蜂必须要多采集一些花蜜,供没有花的时候可以作为自己的食粮,这与我们人类的 “广积粮”相似。但是,花蜜中间水分太大,一是体积太大不好保存,二来也容易变质,所以要浓缩,酿成蜂蜜,便于保存。 蜂群之中,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小部分工蜂专门寻找蜜源,在寻找到蜜源以后就会带领大量蜜蜂前后采集。在蜜蜂的身体中有两个胃部,它从花蕊根部吸取花蜜或其他分泌物,吸到它们体内的第二个胃也就是专门的 “蜜胃”中。然后回到蜂巢时把它吐到一个空的蜂房里。蜜蜂体内能够分泌一些酶,有助于把花蜜中的蔗糖转变为葡萄糖、果糖等“单糖”。 另外有一部分蜜蜂负责酿蜜。它们吸取一些花蜜,然后吐成一个蜜珠,再吸进蜜胃里,再吐出成蜜珠,再吸进去,这种过程反复进行。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往蜜珠里加入了更多的转化酶,加快了蔗糖的转化;另一方面,蜜珠的蒸发面扩大,加速了水分的蒸发。此外,另有部分 蜜蜂 加强扇风,排除巢内湿气,使蜜汁较快地浓缩。因此,所谓酿蜜的过程就是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以及去水干燥的过程。酿制过程结束后,酿蜜工蜂就把蜜暂时存放在巢房里。在那里,蔗糖转化及蜜汁浓缩过程继续进行。至蜂蜜成熟后,工蜂再把它逐渐转移集中在另外的巢房里,并用蜡封盖。整个蜂蜜的成熟过程一般需 5~7天。 实际上,养蜂人在蜜蜂的酿蜜过程中,会不断地从蜂巢中取走蜂蜜,使蜂巢中的蜂蜜总是处于缺乏的状态,这样,只有周围有蜜源,蜜蜂就总是不断地采蜜、酿蜜,为人类服务。站在蜜蜂们的 “立场”上看,我们人类真是非常残忍和贪婪的。 蜂蜜的成分除了约 20%左右的水之外,主要是糖类,其中主要是单糖,即葡萄糖和果糖,约占总糖量的80%到90%。一般情况下,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基本相同(这在化学上好理解,因为蔗糖 分子 就是由一 分子 葡萄糖和 一分子 果糖所构成),但有的蜂蜜中葡萄糖含量更高些(这是因为 采来的 这些花蜜中除了含有 蔗糖外 还含有一些葡萄糖)。其次是双糖,其中蔗糖约占 5%到10%。此外,还有 少量麦芽糖和 麦芽三糖等等。蜂蜜内的脂肪一般不超过 2%,蛋白质则更少,不超过0.5%。总之,蜂蜜实际上就是糖,即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那么,食用蜂蜜对人有什么营养作用呢?从营养的角度说,蜂蜜能够给人提供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很多 “营养学家”或“养生专家”常常劝告人们不要或尽可能少饮用含糖的饮料,因为那里边没有营养,只有一些糖。他们的劝告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的说法却并不准确。因为,糖不但是营养,而且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因为我们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数来自于“糖类”,包括淀粉和简单的糖类。而我们身体的“司令部”大脑运行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依靠葡萄糖,当然这些葡萄糖主要是由淀粉类食物消化的过程中被水解而产生。我们现在不要食用过多的糖类,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已经摄入了足够的能量,并不是糖类没有营养。当年我们食品匮乏的时候,蔗糖是“高级”的营养物质。亲戚朋友生了孩子,送上一斤红糖也是很好的礼物。当人们被诊断得了肝炎等疾病以后,还能够得到一斤蔗糖的“补助指标”。 我说了上面这些话,把蜂蜜说成主要就是糖,肯定会有人不满意。他们会说,我们的祖先一直把蜂蜜说成的很有滋补作用的营养品,这里面不是还有微量元素、维生素之类的物质吗?实际上,蜂蜜中的这些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都是极其微量的,都不及我们日常食用的萝卜、白菜、青菜的几分之一,各位看看哪里都能够找到的食品营养表的可以知道了。更何况我们日常食用萝卜、青菜都是每天至少几百克的数量,而蜂蜜也就吃一两勺罢了。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传统上把蜂蜜作为很好的营养物质,也主要是因为它高糖。 几千年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处于能量不足的状态。所以,在我们的祖先那里,胖是一种 “富态”、“福相”,瘦是一种病态(瘦字就是病字的“亲戚”)。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都长得胖胖的,这才有了年画上的“大阿福”。所以,在古人那里,所有高糖的食物都是“补品”,例如红枣、桂圆等等。这样,人们传统上把蜂蜜作为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食品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当然,现在和过去人们食用蜂蜜,不光是为了营养,而是为了口味。因为对于人类来说,食品不光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享受。这里面也有一些文化的需要,即所谓饮食文化。蜂蜜是非常甜美的。它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甜味品和甜味调料。它的甜味,主要产生于果糖。由于在室温时的同样浓度下,果糖的甜度比蔗糖高,而且一般用蜂蜜浇在食品上,蜂蜜的浓度都很高,所以,蜂蜜显得特别甜美。 推而广之,人们往往就把美好的事物都称之为甜蜜。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就看到了改善生活的希望,期盼着更加美好的生活,那时候那支歌曲《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就很流行。流行歌曲在大陆开始流行之初,那首《甜蜜蜜》就使许多人感到了甜蜜。多年以来,人们把新婚的一段时间称为 “蜜月”,那更是所有人们的美好时刻。 有人还是要说,蜂蜜不光是甜蜜,也有其他的 “药理”作用,比如,可以“润肠”通便,那是什么原因,难道糖可以“润肠”通便?蜂蜜对一部分人确实有通便作用,这是那部分人对于果糖不耐,也就是对果糖吸收不良。实际上,这些人如果吃果糖高一些的水果,也有好的通便作用。果糖在小肠中被吸收到体内,需要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帮助。一部分人体内这种蛋白质分泌不足,因此当摄入较多的果糖时,不能及时被小肠吸收。这样,留在肠道内的果糖继续下行,成了一些肠道细菌的良好食物,使这些细菌迅速繁殖,从而引起快速排便。这就是一部分人的果糖不耐受,或曰果糖吸收不良。对于另一些没有果糖不耐的人们,喝蜂蜜就没有什么通便作用。当然,吃水果总是有效的,因为水果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果胶和其他膳食纤维,这是促使肠道细菌健康繁殖的好东西,有利于正常的排便。 有人说,蜂蜜不要加热,超过一定温度,蜂蜜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就失效了。其实。蜂蜜中本就没有什么生物活性物质。即使假定有一些生物化学物质,也用不着加热才失效,不加热照样难以通过酸性极高的胃酸这个 “关口”。我倒是要指出,作为甜味物质,加热对于蜂蜜更好地显示它的甜味是不利的。因为,在低于40摄氏度的情况下,果糖确实很甜,比蔗糖甜,但是,它的甜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迅速降低,到了80摄氏度,其甜度只有蔗糖的一半(实际上这个温度下蔗糖的甜度也已经下降了)。当然,由于食用的需要,不得不在较高温度下使用,那是另外的问题,该用还是要用。 蜂蜜主要是高浓度的葡萄糖和果糖所构成,其含水量很小,所以,蜂蜜确实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其原因是微生物很难在其中生存和繁殖。高浓度的糖可以把微生物体内的水分抽提出来,这也是蜜饯不容易腐烂变质的原因。腌咸菜也是相类似的道理。当然,这种抑菌作用总不可能非常彻底,实际上还总是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一般的蜂蜜还可能会慢慢地发酵。蜂蜜在放置了很长时间之后,虽然吃了不至于致病,但是风味还是会略有一些变化。 蜂蜜在放置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晶体会沉淀在下面。这就是因为蜂蜜从本质上就是葡萄糖和果糖的超饱和溶液,在静止的情况下,就一定会有葡萄糖的晶体析出,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有人们一看有糖的晶体析出,就以为是假的蜂蜜,这是 “冤枉”了蜂蜜,真的蜂蜜是一定会有晶体析出的。 当然,说真的蜂蜜会有晶体析出,并不是说有晶体析出就是真的蜂蜜,假的蜂蜜或者是说掺假的蜂蜜也会有晶体析出。所谓假的蜂蜜,一般是指掺假的蜂蜜,就是在蜂蜜中掺入了蔗糖或麦芽糖和水。虽然从营养的角度看,真的蜂蜜也无非是糖和水,但是,风味质量还是有差别的。人们如今食用蜂蜜主要并不是要吸取其中的糖分作为能量,而是为了口味,或者至少是精神上的享受。这就像山寨的包包与正规的名牌包包一样,做得好一些的山寨包包不见得比名牌包包不结实和不能装东西(这是包包的最本始的功能),但是,再结实、漂亮和能装东西的山寨包包也是山寨货,贴上名牌就是违法的,必须要重重地打击。过期的蜂蜜和掺假的蜂蜜也如此,即使不变质也不能允许在市场上随便泛滥。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757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蜜蜂采蜜的姿势,因花而异
大毛忽洞 2018-8-23 11:10
这是菊蒿,花是饼型的,蜜蜂采蜜的姿势是这样的 蜜蜂在花菱草上采蜜,是躺着的姿势 蜜蜂飞来,躺下身子,旋转一圈,就把花粉收集了 这蜜蜂在大蓟的花上,采蜜的姿势是这样的
个人分类: Arbutus greenway|8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始于一次实验事故的杀人蜂传奇
beckzl 2018-4-4 23:16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你走在乡野的路上,一只蜜蜂落在你的衣袖上,任凭你如何驱赶它都无动于衷。   这种情况下,用手指弹开或是把它打死应该是最正常不过的一种操作了吧。   但如果你身处美洲,尤其是气候温润的拉丁美洲,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将会招来杀身之祸。      1970年代,那里的一名女教师就因拍打而惹怒了一只停在她手背上的蜜蜂。   几乎就几十秒的时间,近千只蜜蜂倾巢出动,在她的面部和背部蛰了几百次,最终人在医院里死去。      被杀人蜂袭击至重伤的居民   这种蜜蜂的表现的确配得上人们给它的名号—— 杀人蜂 。   身在中国的我们可能无法体会到杀人蜂的恐怖。   它们的感官极为敏锐的,30米外传来的噪音和气味就能惹怒它们。   它们一旦盯上它们认为的威胁,一定会派出大量卫兵穷追不舍,数量通常达到上千只。      即便入侵者快速逃离,这些杀人蜂也要追击200米以上,攻击持续超过1小时。   一旦杀人蜂蛰到了目标,留在入侵者体表的针刺会散发出信息素,通知更多的同伴发动攻击。   所以杀人蜂的攻击频率会呈指数级地提高,人和动物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更恐怖的事情是杀人蜂以每年最快500公里的速度侵占美洲,如今已经替代了9成以上的本土蜜蜂。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这些超过一万亿只的杀人蜂竟然都可以追溯到一位科学家 的 美好实验。    正是由于那一次实验的疏忽,26只原始杀人蜂后带着它们的臣民逃出了实验室。     上个世纪50年代,地处南美洲的巴西想要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并且梦想着有朝一日国家蜂蜜产量能跻身世界前列。      虽说巴西有种类众多的植物作为蜜源,但这个梦想并不好实现。   美洲原本并没有蜜蜂,养蜂人引进了欧洲蜜蜂才让新大陆的人们有机会吃上本土蜂蜜。   但欧洲蜜蜂毕竟适应的是欧洲的气候,它们并不能适应巴西的一些热带地区。      因此,当时巴西当局认为有必要培育一种适应性更强的蜜蜂品种,以扩张本国的蜜蜂养殖行业。   遗传学家 沃里克·科尔 接过了这个重担,他有信心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科尔首先要寻找一种性状优良的蜜蜂品种,同时也要考虑到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      经过筛选,他瞄准的了非洲大陆的蜜蜂。   非洲蜜蜂是欧洲蜜蜂的表亲,两者是亚种的关系*,就生活习性上来看区别并不大。   *注:早前认为蜜蜂起源于非洲,近来的基因研究表明蜜蜂起源于约30万年前的亚洲,随后逐渐扩张至非洲和欧洲。      但非洲蜜蜂驯化程度很低,在野外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对热带环境的适应力。   于是科尔教授从坦桑尼亚带着46只非洲蜜蜂蜂后(数据来自国家地理纪录片)回到巴西繁殖并且进行育种研究。   在培育这一批非洲蜜蜂的过程中,科尔就发现它们虽然外表和习性都与欧洲表亲类似,但脾气却相当的暴躁。      对欧洲蜜蜂而言十分温和的操作都会引起非洲蜜蜂的攻击行为。   就算科尔教授全副武装进入蜂场也难免被蜇上几次。   非洲蜜蜂之所以如此暴躁,其原因就是非洲恶劣的生存环境。   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所谓的 “平头哥”非洲蜜獾 。      蜜獾生性暴躁,几乎不畏惧任何大型动物,食谱也几乎囊括了所有它下得了口的生物。   可从这种动物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们最爱的还是蜂巢里甜美的蜂蜜。   蜜獾对待蜜蜂可没有人类那么温和,它们一旦闻到蜂蜜的味道就会长驱直入捣毁整个蜂巢。      而蜜蜂仅有的防卫武器却难以驱逐皮糙肉厚无所畏惧的蜜獾。   只有倾巢出动以杀敌20自损100的自杀式攻击才有可能把蜜獾蛰死(想阻止蜜獾几乎只有弄死它这一种选择)。      然而这只是蜜蜂在非洲大陆要经历的其中一种磨难而已。   在旱季,非洲象因为食物短缺,会暴力地将金合欢树推倒,采食顶端的嫩叶。   而金合欢树恰好是非洲蜜蜂通常筑巢的地方,非洲象的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灭顶之灾。      如果非洲蜜蜂后知后觉,等到大树倒下才发起进攻那几乎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因此,非洲蜜蜂必须在大象动鼻之前就警觉起来,主动发起进攻驱逐它们。   非洲象的皮有多厚,想必不需要多言,蜜蜂正常的攻击可以说是以卵击石。      蜜蜂为了生计保护巢穴,而大象也是为了生计采食嫩叶,谁都不会轻易让步。   于是非洲蜜蜂变得对震动或噪音非常敏感,并且会攻击大型动物脆弱的五官。   面对非洲大陆的残酷,原本在其他大陆相当温和的蜜蜂也只能以暴躁来应对。      图:非洲狮也常常不堪忍受蜜蜂的骚扰   科尔教授觉得自己也许可以通过与本地欧洲蜜蜂杂交的方式来解决攻击性强的问题。   然而,还没等科尔教授的研究出成果,意外就发生了。   1957年10月,一位前来参观养蜂人发现蜂巢里的一个不明作用的装置干扰到了工蜂的运动。   他认为这样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蜂群的生活效率,就擅自取下了这个装置。      谁曾想,那个装置其实是一个封隔器,上面的孔洞大小刚好只允许工蜂通过。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体型较大且有繁殖能力的蜂后和雄峰逃离与本地欧洲蜜蜂交配。   这位来访客人手贱的举动直接导致26只蜂后带着它们的七大姑八大姨跑了。   就像是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无法回到最初的安宁。      这些非洲蜜蜂逃离实验室飞向野外,自发地完成了科尔教授没有实现的杂交工作,但结果却完全不同于预想。   温顺的本地欧洲蜜蜂(意大利蜂)大量性状是隐性基因表达的结果。   而更加狂野的非洲蜜蜂则携带很多显性基因,在基因上更加强势。       这直接导致非洲蜜蜂与欧洲蜜蜂杂交的子一代几乎保持了大量非洲蜜蜂的性状。   非洲蜜蜂的基因就像是传染病一般席卷整个南美洲,原本可爱温顺的蜜蜂逐渐 “脱欧入非” 。   非洲化蜜蜂不仅仅是在杂交上展现出强势。   在非洲修罗场历练了几十万年的非洲蜜蜂可以说是全方位碾压欧洲蜜蜂的。       一个是非洲化蜜蜂的生活节奏非常快。   它们的工蜂习惯了险恶的环境采蜜时间长效率高,蜂蜜产量远远超过普通欧洲蜜蜂。   这也就以为着营养充足的蜂群具备快速繁殖的基础。   而实际上非洲化蜜蜂的繁殖速度可以说是惊人的,它们每年分群三至四次,欧洲蜜蜂每年仅分群一次。   并且非洲化蜜蜂蜂后蛹化成虫的时间更短,能在抢在欧洲蜜蜂蜂后出壳前强占它们的巢穴。       第二个是非洲化蜜蜂的生存能力极强。   在非洲表兄到来之前,人工养殖的半野生蜜蜂体格羸弱,保守蜂疫以及蜂螨的侵袭。   不少蜂农为了保证蜂蜜产量必须要预防性地喷洒药剂。   但对于强健的非洲化蜜蜂而言,几乎完全免疫这些疾病,对它们来说美洲就是天堂。       图: 欧洲蜜蜂(左)与非洲化蜜蜂(右)非常相近,有时甚至只能通过显微观察才能区分   依靠这两种强大的技能,非洲化蜜蜂在巴西当地的竞争力非常强。   在野外以每年上百公里的速度向周边扩散入侵。   就算是人工养殖的欧洲蜂群也经常“惨遭毒手”,一不留神就有非洲化的雄峰混入,一旦交配成功,整个蜂场都有可能非洲化。   因此蜂农们不得不大量引入欧洲雄峰降低被非洲化的几率。      引进非洲蜜蜂的确创造出了最优良的品种,但却对巴西当地的蜜蜂养殖业没有半点好处。    数据显示,1957年巴西蜂蜜年产量为6500吨,到了1974年竟然跌到了只剩4120吨。   产量下降也还仅仅是一方面,非洲化蜜蜂真正恐怖还是它“杀人蜂”的名头。   野外生存力强,筑巢不挑地方,经常因环境变化而迁巢,这些特质让杀人蜂与人类接触的几率大大增加。      它们会在废弃的屋子、烟囱、各种树木上筑巢,成为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爆炸的炸弹。   巴西人民热爱踢球,随时随地在简易的场地上就能进行比赛。   然而球员之间的呼喊和喧闹,皮球与脚撞击的声响,又或者意外飞出场外的足球都有可能激怒杀人蜂。      一旦杀人蜂开始防卫性攻击,最多整个巢穴上万只工蜂都有可能出动,对周围一切生物发动无差别的攻击,反应时间只需要23秒左右。   它们不仅反应快,也很持久。   如果入侵者逃跑杀人蜂至少会追击200米,有记录显示最长可达1000米。   追击的时间也极长,可以持续一个半小时之久。      而欧洲蜜蜂呢?43秒才有反应,派出三五十只工蜂追击30米左右,持续3分钟时间意思意思就算了。   虽然非洲化杀人蜂的确非常致命,但也并非所有方面都碾压欧洲蜜蜂。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杀人蜂的毒性并不比普通蜜蜂强,最多因为体型不同而携带的毒液量有差异。       图: 一只非洲化蜜蜂    毕竟虽然叫杀人蜂,但它们本质上还是蜜蜂(bee)而非胡蜂马蜂(wasp)。   杀人蜂的致命性还是来自数量的,随便一次低等级的防卫攻击都能出动上千只工蜂,而一个普通成年人同时被500只蜜蜂攻击就会有生命危险。       图: 被非洲化蜜蜂蜇伤的皮肤   就这样,非洲化杀人蜂以不可阻挡的态势以每年最高500公里的速度向北挺进。   80年代初突破了巴拿马进入墨西哥,几乎粉碎了这个原本世界第二的蜂蜜出产国。   90年代又继续向北进发,终于占领了美国的土地,蜂害事件频发,让美国人措手不及。      深受其害的美国人又将这种恐怖的入侵生物事件夸张化众多的惊悚商业片,杀人蜂从此“威名远扬”。    可实际上,非洲化杀人蜂真的有那么恐怖吗?未必。       图: 杀人蜂在美国本土被发现后,1995年上映的相关灾难电影   虽说非洲化蜜蜂的确攻击性强且敏感易怒,但受限于它的毒性,真实致死的案件并不算多。   至今为止,被非洲化蜜蜂蜇死的人数大约有1000人,还比不过中国的胡蜂。   根据中国广播网的资料统计,2013年陕西南部仅三个月内有1685人遭到胡蜂袭击,其中42人死亡。    在中国,胡蜂才是我们眼中的“杀人蜂”。       图: 和其他两种肉食性蜂相比,即使是杀人蜂也算不上致命   而抛开伤人的特性,非洲化蜜蜂在美洲的大量繁殖实际上对自然是十分有益的。   它们替代了原本效率低病害多的欧洲蜜蜂群体,高效率地采蜜同时更好地给本土植物授粉。   况且,只要解决了非洲化蜜蜂攻击性以及易迁巢等不利特性,它们产蜜量高的特点也是可以被蜂农们接受的。       图: 非洲化蜜蜂(左)与欧洲蜜蜂(右)   在非洲化蜜蜂泛滥之初,蜂农们和当局都被失控的局面吓坏了,慌忙之下用捕杀的方式来控制。   然而蜜蜂非洲化就像泛滥的洪水,宜疏不宜堵。      产蜜大国墨西哥在经历了蜜蜂非洲化带来的挫败之后,转变了观念,接受了事实,不再挣扎着驱逐它们。   而是研发出针对非洲化蜜蜂的蜂群管理方法,进而享受到了它们带来的超高产量和轻松的卫生管理。   一位墨西哥蜂农这样评价美国人对非洲化蜜蜂的惊慌失措: “我觉得美国养蜂者只是对非洲化蜜蜂的到来没有思想准备而已。”      素来以暴虐著称的非洲化蜜蜂似乎也同样转变了观念,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位于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 1994年第一次发现非洲化蜜蜂,经过12年的传代,它们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波多黎各的非洲化蜜蜂攻击强度急剧下降,变得和欧洲蜜蜂一样温和,但却又保留了非洲化蜜蜂的优势特性。      一种十分温和的熊蜂(Bumble bee)   至于杀人蜂的原产国巴西,当局也努力改良了非洲化蜜蜂的品种,培育出了更加健康的本地化巴西蜜蜂。   靠着这些品种优良的蜜蜂和本地丰富的蜜源植物,巴西已经成为全球蜂蜜产量前十的国家,并且以质量上乘享誉世界。      事情的结局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带着看惊悚灾难片的心情看完了杀人蜂的始末,却品出了一丝温暖与和谐。    科尔教授那个设想美好的实验并没有失败,只是成功到来的方式有些令人焦躁不安。   收起我们的偏见与恐惧,再尖锐的矛盾也许也能被轻易化解。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   无论是对体会过杀人蜂危机的美洲人民而言,还是对经历了非洲大陆磨砺的蜜蜂而言,这句古语都是最好的总结。    *参考资料   Nature子刊:基因组学揭示蜜蜂的进化史. 生物通.   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研究成果揭示非洲化蜜蜂攻击性强度快速降低的演化机制. 华大基因. 2017.11.20.   The Man Who Made Killer Bees. Bad Beekeeping Blog,September 9, 2016.   Dr. Kerr and the Killer Bee. Bad Beekeeping: The Beekeepers' Home.   Africanized bee. Wikipedia. 16 March 2018.   Attack of the Killer Bees. National Geographic Documentary. 2006.   Attack Of The Africanized Killer Bee. History TV. 2016.   杀人蜂让巴西成为产蜜大国 .中国养蜂,1994(03):35.   胡积康.侵入美洲大陆的非洲蜂 .世界知识,1986(19):7.   陈育秀.巴西的蜜蜂和蜂蜜简介 .中国畜牧业,2016(02):39-40.   文光.“杀人蜂”并不那么可怕 .蜜蜂杂志,1993(06):26.   刘后贵.非洲化蜜蜂的蜂群管理 .蜜蜂杂志,1994(09):13-14.   方兵兵.非洲化蜜蜂在美国 .中国养蜂,2003(01):38.   E. Southwick (张传津译).非洲化蜜蜂的蜂群管理 .蜜蜂杂志,1993(10):28-29.   纪录片《非洲杀人蜂》:为生存而强硬. CNTV纪实台. 2013年08月08日.   吕效吾,吕裕民.巴西养蜂业 .中国蜂业,2006(02):46-47.
2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3月:蜜蜂约会了蒲公英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8-3-11 10:32
现在是三月,路边绿色丛中露出了一点黄色,走近看,这是开花的蒲公英 就在我拍照片的时候,飞来了一只蜜蜂,这只蜜蜂似乎也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蜜蜂如果在自己的蜜罐上 贴上 三月蒲公英蜜,也算是名牌了,因为蒲公英众所周知 是不是蒲公英花,看看蒲公英的叶子,蒲公英的叶子被其他草覆盖了,但是蒲公英的花却冒出来了 放大了看看蒲公英的叶子
个人分类: Arbutus greenway|2959 次阅读|2 个评论
木棉花开访客多(2):蜜蜂
热度 2 xucq45 2018-2-21 07:04
前几天,南美假日小区附近的木棉树开花了。树太高,站在树下拍花不清楚。后听说,仙岭郡小区的木棉树也开花了。由于树的位置较低,合适拍花,而且鸟也多,所以,2月14日上午,特地前往采风。到了目的地,方知木棉花的访客很多,不仅有赏花人和摄影爱好者,还有采食花蜜的蜜蜂、各式各样的小鸟和树鼠,好不热闹。 木棉花开访客多 (1)木棉花和赏花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0525 (2)蜜蜂: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0534 (3)千姿百态的绣眼: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0662 (4)太阳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0804 (5)叉尾太阳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0943 (6)树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1112 (7)木棉映远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1101248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4114 次阅读|4 个评论
蜜蜂研究所还是蜂蜜研究所?
热度 1 ncepuztf 2018-1-28 20:42
老婆给儿子买抓绒外套,她说买的是狼爪,我仔细检查发现是猫爪! 这当上的够教训,以后对啥都得留心眼! 小区马路对过有个卖蜂蜜的商店,经常促销打广告; 记得是打着中国农科院的牌子,但实在记不得是蜜蜂研究所还是蜂蜜研究所; 好奇想知道是不是山寨牌子,今天忍不住去店里看了看。 店员说肯定是蜜蜂啊,蜂蜜范围多小,我们销售的是蜂产品系列。 有牙膏,洗发液,胶囊,蜂蜜甚至蜂巢块等各种蜂产品。 看上去还不错,价格也不低,以后需要就来购买。
个人分类: 囧事趣事|1359 次阅读|1 个评论
绿色的蜜蜂 VS 常见野蜂和绿头苍蝇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7-12-29 07:14
这是我在7月份拍摄到的一只绿颜色的蜜蜂,很少见到 绿色蜜蜂在收集花粉,黄颜色的花,绿颜色的蜂,非常显眼,可以说这蜂是可以产蜜的蜂,因此是蜜蜂 后来再次看到了绿蜜蜂,仍然在黄花上,我拍摄了系列照片,先摆出一张 最常见的野蜜蜂,6月份拍摄 这是只不常见的野蜂,难得它落在绿叶上,让我拍摄了几张照片,它在叶子上晒太阳,应该是吃肉的蜂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绿头苍蝇,到处都有
个人分类: 留学游学温哥华|12979 次阅读|1 个评论
传粉者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保护措施的多样性
热度 3 zhuchaodong 2017-11-18 16:02
传粉者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保护措施的多样性 原文: http://www.annualreviews.org/doi/abs/10.1146/annurev-ecolsys-110316-022919 题目: Pollinator Diversity: Distribution, Ecological Function,and Conservation 作者: Jeff Ollerton , Faculty of Arts, Scienceand Technology, The 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 翻译: 张丹 摘要: 传粉者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在植物的多样性,繁衍生息,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及全球农业等方面都非常重要。因此,传粉者无论是在全球生态系统还是食物安全方面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在生物群体中是独一无二的。在过去的 20 年,人们对传粉者以及传粉生态的兴趣空前上升,这种现象可能源于人们对传粉者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的担忧。这篇综述主要包括传粉者的物种多样性;目前以及更久远以前的分布;其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包括 agro-ecology );当前时间尺度上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改变,包括 non-native 物种;以及传粉者多样性保护的讨论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蜜蜂,多样性,生物地理学,互利共生,传粉者 1. 前言: 传粉者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人们普遍的意识中都有很重要的位置。一些“拯救蜜蜂”的宣传活动以及植物与传粉者之间有趣的相互作用(在生态学和农业中都非常重要同时也涉及到进化的主要问题)在证明传粉者的重要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这是最重要的生态相互作用之一,这种相互作用为大多数依靠传播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以及推动进化水平多样化的植物和传粉者提供服务。 植物本身是静止的,无法主动寻找配偶。因此它们必须通过自花授粉(有近亲繁殖以及遗传多样性丢失的风险的繁殖策略)或者依靠外界的帮助传粉产生后代。这些外界的帮助包括风,水以及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这篇文章中关注的主要是动物传粉。但在一些植物中发现了复杂的传粉系统,有风、动物、称为 风虫媒( ambophily )。这也更加确信一些没有记载的传粉方法应该更值得被关注。 大多数的有花植物都依靠动物传粉。最近的一项全球评估显示, 87.5% 的被子植物依靠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传粉,而部分重要的裸子植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传粉。然而,传粉者的重要性以及多样性也存在误传和偏见,蜜蜂的广泛关注与它们的重要性以及保护需求不成比例。因此,这篇文章的主要叙述传粉者的物种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如何进化;传粉者的全球分布以及为什么这种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2. 传粉者的多样性 有花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出现的最早时期大概是侏罗纪中期,约 1.7 亿年前,是进化生物学的历史标志,在那个时期,有花植物中原始的裸子植物依靠风传粉的方式可能会被复杂的动物传粉替代,因此也出现了被子植物的优势地位和多样性。这是教科书和纪录片中多次出现甚至在最近也出现的一个说法。 问题是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最早的被子植物在复杂的环境中进化:昆虫为裸子植物传粉而且对于有花植物昆虫传粉可能是最原始的传粉方式 。早期裸子植物的传粉方式在 1970s 的时候就开始讨论研究。但直到最近昆虫授粉在被子植物中真正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才开始显现。来自中国,西班牙、俄罗斯的化石昆虫在解释昆虫的口器和传粉的联系,揭示了古代昆虫已经成为传粉者:包括中生代的蓟马,苍蝇,草蛉,蝎蛉以及甲虫。尤其是草蛉和蝎蛉与蜜蜂,蝴蝶,蛾类相比不再是重要的传粉者。 有花植物从白垩纪中期(大约 1 亿年前)开始的优势地位,似乎与传粉者的多样性有关。例如, 2013 年, Cardinal 和 Danforth 猜测现存蜜蜂的主要进化分支也始于白垩纪中期到后期。这个预测以蜜蜂主要类群分子系统学为基础。 琥珀和分子系统学的知识也给植物和传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更新颖的观点,例如,兰花与其蜜蜂之间的关系至少有 1500 万年之久,而且兰花大概起源于 8000 万年前。同样,最近在多明尼加发现了马利筋(夹竹桃科:夹竹桃亚科)的花与其传粉者白蚁的琥珀,这种现象在古生物学中第一次发现,同时也是传粉者和植物相互作用的新发现。毫无疑问,化石记录在未来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的惊喜。 2.1 目前传粉者的多样性 目前,我们无法准确估计多细胞生物的多样性,已经公布的结果显示,物种的数量大概是从 200 万到 1 亿不等,但是较低的估计会更精确一点。其中昆虫是主要物种,也是主要的传粉者;因此对现如今传粉者多样性的估计还是尚未解决的。然而,我们对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估计相对比较准确(尤其是鸟,哺乳动物以及一些蜜蜂),对整体的系统多样性研究和所涉及到的研究物种数量都在逐步增加。表一中可以看到对已记录的传粉者多样性的估计,以及一些研究比较多的类群。 Wardhaugh 于 2015 年发表了最新的关于节肢动物作为访花者(而不仅仅是传粉者本身)的综述,但是他的分类单元中包含了捕食性的蟹蛛和螳螂,而这两个物种不是常见的传粉者,因此我在表一中没有列出这两个物种。 多样性最高的传粉类群是鳞翅目,该类群中超过 14 万的物种都有访花习性,其 90% 以上的成虫都有功能性口器。鳞翅目的多样性大约是第二大传粉类群膜翅目和鞘翅目的两倍,双翅目是传粉昆虫主要四个目中多样性最小的一个,但在未来随着更多工作的深入以及蝇类真正多样性的发现这个现状可能被改变。剩下其他的类群虽然在某些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对植物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但它们整体的多样性都较很低。这个表一 将来肯定会发生变化,因为大多数的昆虫还没有被发现描述。例如, Kristensen 等 2007 年的研究显示,鳞翅目的现存种大约为 50 万,而且大多数为飞蛾,有虹吸式口器。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在文献记载中飞蛾为什么不是最普遍的传粉者,最可能的原因是对飞蛾的研究太少。如果对飞蛾这个类群的研究得到重视,将会发现更多不多传粉者 ( D evoto et al. 2011, Haber Frankie 1989 ) 。 脊椎动物中传粉者的多样性也相对较低。这其中鸟类的多样性最高,物种数超过了 1000 种。夜行鼠也似乎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重要,尤其是在热带雨林中,但问题是对这个类群的研究程度不及鸟类甚至都不及蝙蝠。蜥蜴也是如此,尤其在海岛上,这里植物和传粉者之间协同进化比较好,而且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和陆地上的有很大不同。虽然 Ollerton 认为,在很久以前鱼可能也有传粉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 Tussenbroek 等人 2016 年对海草传粉的研究可能会让这个现象存在的可能性增加。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预计,大约有 35 万种传粉者为将近 35.2 万种有花植物传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应现象(仅仅是一个巧合)。有花植物的物种数量大约为 40 万,由此可见表一中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估计还是太保守,如果 Costello 估计的真核生物的多样性为 500 万是准确的,同时考虑到这些物种中至少有 100 万是真菌,藻类,植物以及原生生物,而且在余下的生物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水生生物,那么陆地生物中每 10 个种中至少有一个物种是传粉者。 所有的这些动物都可能是有效的传粉者至少对于它们访问的植物来说是这样的。但不同的授粉者授粉的有效性也有区别,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群体中动物丰富度的差异;动物对花粉偏好性的不同;动物是否会落到相同物种的花上以及它们移动距离的不同( Herrera 1987 , Rodriguez et al. 2013 )。造成这些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传粉者数量的预计;其次是传粉者的质量。虽然对传粉者重要性的预测是从多样性较低的生物开始,但是这种预测很耗费时间而且很难做到整个群落水平,全球水平上的预计就更不用说了( Ballantyne et al. 2015 )。此外,种内传粉能力的差异也让这个问题更加的复杂,例如,个体较大的雄峰相对于个体较小的来说,每次访花时携带的花粉更多,而且每天的活动时间也较长( Willmer Finlayson 2014 )。 另外一种获得不同传粉者相对重要性的方法是从植物的角度出发。图一展示了在 32 个植物群落系统中,不同传粉系统的平均相对频率( see Supplemental Materials )。这些数据包含了北极,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的植物系统。毫无疑问的是,较高的标准差和平均值为代表,可以看出区域间存在生物地理差异,但在一个小的数据集(代表了大多数当前可用的数据)中我们法法解决去这个问题。结合图一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传粉类群是蜜蜂,其次是苍蝇。其他的昆虫在传粉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但毫无疑问它们对植物的传粉也有重要的作用。蝴蝶和飞蛾的重要性不是很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对蛾子的研究还不够。图一的结果与表一的物种丰富度没有关系,但也告诉我们,不同类群作为传粉者传粉有效性的差别:蜜蜂和苍蝇的多样性远低于鳞翅目,但是它们浓密的体毛让它们成为有效传粉者传粉者。另外,蜜蜂是唯一一个成虫和幼虫都依赖于花资源的类群。 生物多样性名录是全球对生态系统保护结果的重要部分,而且长期以来我们已经意识到,在实施保护的措施之前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很关键。植物—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从保护生物学角度来说有两个方面,第一,传粉者的多样性植物繁衍方面非常重要;第二,长期以来传粉者的多样性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文章前面的部分给人感觉是在说动物作为传粉者的多样性以及大部分的植物都需要访花者帮助它们传播花粉,因此,在第四部分我们探讨了这种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果这种多样性丧失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但目前植物和它们的传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没有被完全发掘,研究者继续发现新的传粉系统的比例将不会下降。 2016 年甚至发现了一个被证实地传粉系统,包括海草,访花的甲壳类动物以及多毛虫等都在描述之列( Tussenbroek et al. 2016 ) 。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可能会忽略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但目前我对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多样性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尤其是植物—传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自 18 世纪以后,一些研究者们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其中包括一些很重要的科学家,例如 Joseph Gottlieb Koelreuter 、 Christian Konrad Sprengel 、 Charles Darwin 和 Hermann Muller ( Waser 2006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这个时期以后,是否全面探究了植物—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多样性,或者说我们现在是否仍然处于发现和分类的阶段。全球分类学中物种积累的增长对于某些物种已经趋于平稳,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物种( Costello et al. 2013 )。尽管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已经有 200 年了,但是我们对这些相互作用的总体模式的理解,以及包含的物种的探索还有待完善。 传统意识上对于传粉者的预测都以蜜蜂、蝴蝶以及食蚜蝇作为主要传粉者。事实上传粉系统包括一些不常见或者意想不到的类群,例如:花金龟,捕食蜘蛛,胡峰,蜥蜴,啮齿类动物等依旧认为是例外,但实际上一些认为不可能的种也可能成为主导( Johnson 2004 , Olesen Valido 2003 , Ollerton et al. 2003 , Shuttleworth Johnson 2009 ),而且传粉者类群的范围可能比我们现在认识到的还要广。同时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植物——传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热带和高纬度地区有什么不同,这是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引起人们兴趣的一个问题,在第三部我也探讨了这个问题。 3. 在空间领域传粉者的多样性 在空间领域,传粉者多样性是不确定的:无论是对于来自世界不同区域传粉者的数量,还是它们的分类学地位,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结构。特别是传粉者生物多样性会随着纬度和陆地的变化而变化,这反映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多元化演化历史。但是,目前一些主要的地理差异已经影响了我们对不同传粉群体的相对重要性的理解,而且还存在很多研究没有涉及到的区域。同样,对很多引入传粉者带来的潜在影响我们还知之甚少。 3.1 传粉者的多样性和分布的生物地理学模式 一般来说,传粉者生物多样性遵从预期的物种丰富度随着纬度增加而增加的模式:正如我们所料,由于热带地区具有较丰富的植物群体,所以热带地区的传粉者也更胜一筹(排除一些例外),这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见 Section 6.2 )。然而,人们早就蜜蜂作为传粉者中的一个主要群体,热带地区并不是其多样性最高的地区,而是在干燥的亚热带的地中海类型的区域(见图 2 )( Michener 2007 , Ollerton et al. 2006 )。需进一步预计更完整的热带地区蜜蜂多样性列表以便证实这种模式( Michener 2007 )。相反地,其它传粉者类群(非蜜蜂)却很符合这种普遍发生在热带地区的最大生物多样性模式;例如印度 - 澳大利亚动物群与古北区的类群相比,新热带地区的鳞翅目物种数目几乎是新北区鳞翅目的五倍(单位面积的物种数量),尽管非洲鳞翅目昆虫多样性几乎是古北区的两倍之多( Kristensen et al. 2007 )。 全球某些区域例如南非( Johnson2004 ),蜜蜂的多样性显著低于预期值。这似乎是植物寻找特殊(从北温带的角度来说)传粉者的演化结果,这些传粉者例如甲虫、黄蜂以及啮齿动物群体,而这些动物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几乎不作为专门的传粉者存在( Johnson 2004; Ollerton et al. 2003 , 2006; Shuttleworth Johnson 2009 )。同样,在澳大利亚植物已经与通常意义上的非专业传粉者之间形成了新的传粉关系( Armstrong 1979 )。在北极,苍蝇是主要的传粉者( Tiusanen et al. 2016 ),在北半球除北极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南美,熊蜂属 Bombus 物种是更具优势的传粉者。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即使有的物种已经成杰出的传粉者,但某些属的物种仍然欠缺,这依旧是未解难题(见 Section 3.4 )。 另一个著名的传粉者生物地理分布模式是,在大部分大部分欧洲地区以及地中海区域(少许例外),鸟类是本土植物的传粉者,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现象,而世界的其他地区包括不同访花鸟物种(例如美国蜂鸟,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太阳鸟,还有澳大利亚的食蜜鸟; Cronk Ojeda 2008 )。在欧洲,专性传粉鸟类相对匮乏,而在渐新世期间蜂鸟存在的历史原因尚不明朗。然而,许多非专性授粉的雀形目物种,总是携带多种多样的本土植物和外来引进植物的花粉( da Silva et al. 2014 ),所以鸟类传粉可能更加普遍,只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或者还没有相关的记录而已。 3.2 在热带地区,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何不同? 从两极到热带物种丰富度有增加的趋势,这在 18 世纪就已经成为共识( Hillebrand2004 )。而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则表明,热带地区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可能会或由于资源竞争(包括相互影响的物种)而使得专一化的比例更高,这是在狭窄的生态幅中不断演化的结果( but see Moles Ollerton 2016 , Vazquez Stevens 2004 )。平均地,在热带地区,专性植物 - 传粉者相互作用的功能多样性更高( Ollertonet al. 2006 ),这可能是由于热带地区蜜蜂多样性相对较低(图 2 ;见我在 Section3.1 关于亚热带南非的评述)。然而,对热带地区的植物 - 传粉者相互作用更加专一化的这个假设的检验很少,而这些检验都有不同的结果( e.g., Olesen Jordano 2002 , Ollerton Cranmer 2002 )。近期, Schleuning 等人( 2012 )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揭示了热带植物与其访花者之间的网络关系实际上缺乏专一化趋势,然而 Pauw Stanway ( 2015 )则拿出了证据,证明热带地区专一化相互作用增加的趋势发生在南半球(而不是北部)。他们认为南半球气候的长期稳定性以维系这种专一的相互作用( see also Dalsgaard et al. 2011 )。 以我们目前的知识理解生物传粉,其作为一种生态功能在某些区域可能更容易被破坏,如在北温带和南半球,而不是热带区域作为整体,对干扰的敏感性是一个地理上的错综复杂因素而不是仅从纬度就可以预测的( Vizentin-Bugoni et al. 2017 )。 3.3 非本地传粉者的引入 某些地方通过引入非本土物种特别是蜜蜂( Goulson2003 , Russo 2016 ),人为的增加传粉昆虫的多样性,有目的地或偶然地提高作物授粉情况。在一些海洋岛屿上,引入传粉者物种的数量要比本土传粉者数量多;例如,一个最近发表的亚速尔群岛 Azores 蜜蜂名册显示,该岛的 19 个记录种(包括蜜蜂蜂巢的管理)中只有 4 种可能是来自本土( Weissmannet al. 2017 )。如此高的外来物种比例是异常的,而且引入传粉者的数量在调查结果中也有增加,以至海洋岛屿似乎特别容易被入侵( Olesen et al. 2002 )。 这些引入种的生态效应从有害到有益,这都取决于引入物种,引入的环境背景以及(特别是)本土传粉物种的多样性( Russo 2016 )。最具有影响力的引入种是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西方蜜蜂农业授粉上的作用远超出其本土领域。大量的研究表明西方蜜蜂的传粉能力超过本土蜜蜂和其它访花者,尽管这与地貌结构是否单一、均匀或者复杂、多样化,以及关于可供蜜蜂觅食的半自然栖息地的数量等都有关( see Herbertsson et al. 2016 )。研究也表明蜜蜂能很好地融入到局部传粉网络中,且没有明显的负面效应,至少在较低密度的情况下是如此( Watts et al. 2016 )。 其他的引入蜜蜂包括 B. terrestris ,在非原产地,该种被认为是一个入侵物种( Dafni et al. 2010 ),而且它还与本地熊峰的丢失有关( Morales et al. 2013 )。保护生物学家关心的不仅仅是竞争的直接效应,还担心引入的蜜蜂带来的疾病可能会在本地物种中传播( e.g. , Arbetmanet al. 2013 )。 当然引入传粉者也有积极的一面,大量的研究表明非本土的传粉者会促进一些由于缺乏本地传粉者而受威胁植物的繁殖。例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Cox ( 1983 )确定了一种夏威夷攀岩植物( Freycinetia arborea )的传粉者是一种外来引入鸟 - 暗绿绣眼鸟( Zosterops japonica ),伴随着本地鸟类传粉者的灭绝。十年前, Lord ( 1991 )揭示了在新西兰,一种负鼠( Trichosurus vulpecula )作为传粉者取代了两种本地蝙蝠(一种非常罕见,另一种可能已经灭绝)。最近, Fox 等人( 2013 )表明,过去九年对北美受到威胁的西部草原上的研究发现,带穗兰花( Platanthera praeclara )的专性传粉者是一种天蛾( Hyles euphorbiae ),这种天蛾最初是为了控制入侵植物而引入到本地的。然而,这种引入蛾数量上可能已经超过了本地兰花的传粉者。 传粉者引入后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环境,当然这些环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例如当前的良性引入物种在未来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禁止引入非本土熊蜂到澳洲大陆为温室作物授粉一个明智的决定,为了塔斯马尼亚岛 Tasmania 免受影响( Hingston2007 ),而且事实上,这种商业作物完全可以由本地蜜蜂完成传粉工作( Hogendoorn et al. 2006 )。 3.4 传粉者扩张和收缩的自然范围 除了一些认为因素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外,我们也预计了一些自然发生的改变,因为物种的扩张和收缩与资源可利用性、天气、扩散机会等的变化(当然,其中一些也可能是人为介导的因素)有关。这种自然变化在英国新世纪时期就已经出现,在英国,许多没有记录的蜜蜂物种数量已经趋于稳定。最完整的文献记载是关于 ivy bee ( Colletes hederae )和三种熊峰( Bombus hypnorum )的研究,于 2001 年开始( Goulson Williams 2001 , Roberts Vereecken 2010 ),跟踪过程由 BWARS 社团负责。 2015 年 Rasmont 等人的研究显示,熊峰在英国的扩张恰巧在欧洲广布物种扩张的下一阶段。这不是唯一的例子, Rasmont 等人( 2015 )也发现亚洲熊蜂 Bombus schrencki 已经扩张到了西方的波兰和芬兰, Lopez-Uribe 和 Cane ( 2016 )记录了南瓜专性传粉蜜蜂( Peponapis pruinosa )的扩张与作物驯化的平行过程,并且 Russo ( 2016 )引用了其他北美的例子。 这样的扩张幅度并不惊讶,因为我们早就知道黄蜂和熊峰蜂后能在开放的水域进行数十公里长距离扩散事件( Mikkola 1984 )。相比之下,人们对自然收缩的幅度的认识较少,一部分原因是人类自以为是地认为任何一个物种数量的局部下降都有人为因素的干扰,这显然是不可信的,化石记录已经在时间尺度上告诉我们一个物种进入并贯穿整个区域的时间幅度。但是将自然因素从人类主导的地貌分离开来是不可能的。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的 23 种蜜蜂和访花黄蜂被告知即将灭绝,几乎可以肯定一个或更多的物种已经消失了( Ollerton et al. 2014 )。的确,在修订这个文章的很长一段时间,一个物种被再次发现并且很自然地从大陆再度迁移到英国。以前发现的某个类群的化石记录显示,以前有该物种的地方物种已经不再存在,而且它们祖先生存的地方完全出乎意料。近年来研究表明,蜂鸟这种长期以来只人为在新世界中发现的传粉者,竟然出现在欧洲大约三千万年前的渐新世纪( Louchart et al. 2008 , Mayr 2004 )。这些发现让我们的未知领域变得更多,同时目前还需要更多传粉者和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地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4. 全球,地区以及地域水平 传粉者多样性的减少 相比当前传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多样性的预测,在 全球,地区以及地域尺度上多样性的下降 可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这种变化可能意味着传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在这部分、第 5 部分,我将概述这些内容。 4.1 授粉者多样性降低的基本证据 很多重要的研究和综述都概述了授粉者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减少,例如, Biesmeijer ( 2006 ), Potts ( 2010a ),以及 Lebuhnet ( 2013 )。但是,对这些物种估计的准确性,传粉者多样性降低(尤其是蜜蜂)是否是文献记载和媒体夸大叙述等方面有不同的意见( Ghazoul 2005 )。 2015 年 Goulson 和他的同事给出了导致蜜蜂数量下降的证据,同时人们对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有质疑,尤其是传粉者多样性下降的证据不足( Ghazoul 2015 ),作者做了相应的回应( Goulson et al.2015b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交流,交流的重点是农业传粉者而不是所有植物的传粉者。从更加广泛的层面看待传粉者发现:多样性下降的证据更加明显,传粉者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都有所下降。 2015 年 Ghazoul 最突出的声明是“在欧洲和北美,传粉者数量多样性下降的证据几乎都是以蜜蜂和蜂为重点”。这个声明更深层的意思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担忧是以分类学和地理学为基础,因此证据的涉及面比较窄。总结目前已有的研究显示,很显然事实不是这样的。虽然这个总结并不全面,但是显示了目前分类学和地理学证据的深度和广度。 4.1.1 野生蜜蜂(包括熊蜂,独居型以及社会型蜜蜂) 这些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已经有所下降,而且在英国和欧洲大陆 Biesmeijer et al. 2006 , Nieto et al.2014 , Ollerton et al. 2014 ) ,南美( Morales et al. 2013 ),亚洲( Williams et al. 2009 ),南非( Pauw 2007 ),北美( Burkle et al. 2013 , Cameron et al. 2011 ) 已经有文献记载。在美国,相关部门已经将夏威夷的全部 7 种蜜蜂列为濒危物种,这是蜜蜂第一以这种形式在美国出现。 4.1.2 蜜蜂 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地方都有蜂群数量下降的记载,但在别的地方蜂巢数量保持稳定可能还会增加( see Potts et al. 2010b )。尽管全球蜂巢的数目在增加,但是有证据表明,蜜蜂的授粉依然供不应求( Aizen Harder 2009 )。 4.1.3 食蚜蝇 食蚜蝇多样性的降低在荷兰和英国都已经有文献记载( Biesmeijer et al. 2006 ) . 但是其他地方的现状还不是很清楚。 4.1.4 蝴蝶和飞蛾 鳞翅目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在英国已经开始下降( Fox 2013 , Thomas et al. 2004 ),在南美,大约有 60 个物种已经被列为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而且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帝王蝶。同样,环保人士担心,在世界其他地方蝴蝶也是主要濒危对象(例如南非,澳大利亚,欧洲)。 4.1.5 访花胡峰 在英国已经发现多刺黄蜂的物种多样性已经有所下降( Ollerton et al. 2014 )。但是其他国家还没有发现,尽管非常重要,但是在其他国家该类群不像其他传粉者那样被广泛关注( Ollerton et al. 2003 )。人们现在也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对榕小蜂的影响( Jevanandam et al. 2013 )。 4.1.6 鸟类和哺乳动物 2015 年 Regan 借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估计了全球主要哺乳动物传粉者的物种多样性。作者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平均每年有 2.5 个物种被列入该名录,接近灭绝。已有报道称,岛屿上的授粉鸟类已经出现灭绝,例如,夏威夷和新西兰的两种授粉蝙蝠,其中一种在 1960s 可能已经灭绝,另外一种的数量也急剧下降。 当然,上面提到的这些研究表明,一些物种相比其他物种更具传粉的优势,而且这些分类群的数量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上升。另外,在欧洲西北部传粉者减少的速度也在下降 ( Carvalheiro et al. 2013; but see Ollerton et al. 2014 )。但总的来说,目前在大范围尺度上,传粉者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下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普遍的关注引起这种变化的下原因,但是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化以及农业集约化以后土地的管理导致动物栖息地的丧失是最有可能的原因( Bartomeus et al. 2013 , Goulson et al. 2015a , Ollerton et al. 2014 , Potts et al. 2010a )。最近关于气候变化对传粉者多样性变化的预测显示,未来传粉者多样性的下降和分布范围的变化仍然存在。 4.2 气候变化与传粉者多样性 一直以来,访花昆虫都是研究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的主要内容, 1999 年 Parmesan 等人首先从蝴蝶开始这个研究( Parmesan et al. 1999 , Settele et al. 2008 ),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其他类群昆虫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传粉者。最近,在北温带地区,对蜜蜂包括熊峰属的研究,可能是对植物传粉者单一属的最重要的研究。这个属一直是“欧洲熊峰气候风险和分布区域”研究的主要对象( Rasmont et al. 2015 )。主要表现在熊峰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尤其是它们浓密的体毛,这也可能是它们成为优秀传粉者的原因。根据这一点,我们假设熊峰对气候变化可能很敏感(虽然其他的蜜蜂可能会从某地的气候气候变得温暖和干燥中获益)。 2015 年, Rasmont 和他的同事,试验气候变化对 56 种熊峰的影响,结果显示 36% 的物种面临的气候风险较高, 41% 的物种正处在危险之中(消失率为 50%-80% ),略高于 5% (三个物种)的物种扩大其在欧洲的分布范围。总的来说,在 2050 年之前, 34-52 种熊峰适合生存的气候条件将会下降,而到 2100 年将会扩大到 49-55 个种。在欧洲南部,熊峰的分布已经较少,因此这种气候的改变最应当引起关注。到 2050 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可能只存在一种熊峰,这对水果,野生植物以及栽培植物将产生有很大影响。 在极地地区,人们最初认为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对生态有影响。 1996-2009 年,北极圈的开花季节开始变短,访花者的丰富度也开始下降( Høye et al. 2013 ),尤其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类群(双翅目蝇科),它们是仙女木属的主要传粉者,仙女木属也是这个区域主要的蜜源植物( Tiusanen et al. 2016 )。但是,热带的物种可能对热量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很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Jevanandam et al. 2013 )。 推测授粉者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主要依赖于物种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性以及在新区域适应和扩散的能力。物种保护计划显示,传粉者应当具备在经过一定恢复的区域间迁移的能力,在很多国家这被认为是传粉策略最有影响的规则,例如英国,美国,爱尔兰。在区域水平上,很多实际的保护监控,概念验证工作正在重建 以及预测栖息地的多样性,例如欧洲的石楠 ( Forup et al.2008 ), 北方的松林 ( Devoto et al. 2012 ),垃圾填埋场( Tarrant et al. 2013 ),城市中心( Baldock et al.2015 , Sirohi et al. 2015 )以及热带岛屿和孤山( Kaiser-Bunbury et al. 2017 )。非政府组织的倡议,例如英国的 Buglife’s B-Lines 计划,美国的 Xerces Society 等都在不断地努力。但是,有的策略在阿尔卑斯山和北极地区是不可行的,这些地区传粉者被可移动的范围限制。 5. 为什么保护传粉者的多样性很重要? 关于保护传粉者多样性的争论通常包括三个主要因素即实用性、理论性或者观点的抽象性。首先,多样化的生态和农业功能,避免农作物发育不良,传粉者贡献突出。第二,多元化的类群为将来提供生态保障,万一某个关键传粉者种群下降或者灭绝。最后,物种多样性本身就是人类、以及地球生物文化遗传的一部分。这些不是相互排斥的争论,确实反映了目前的紧张局势,传粉者多样性保护是保护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的为了社会发展的策略。反过来,在自然和生态系统服务( NC-ES )下也可以提出这三个争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 NC-ES 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Maceet al. 2012 )。然而,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是, NC-ES 对农业服务的争论并不总是反映生物群落的生态现状,这个生物群落中物种稀有性和专一性是生态复合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1 专一性 - 普遍性的连续统一体 在过去的 30 年,有很多关于植物 - 传粉者相互作用的专一性 - 普遍性的连续统一体的研究,都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 Brosi 2016 , Fenster et al. 2004 , Jordano 1987 , Waser et al. 1996 )。最近,这个工作由 Armbruster ( 2016 )修订和探讨, Armbruster 将其描述成“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不仅仅与植物 - 传粉者相互作用和传粉者服务的生态有关,而且还包括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灭绝和群落的集结”。同时,这也是传粉者为什么必须受到保护的核心内容。 这种连续统一体的一个极端是高度专一化,即植物和它传粉者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一些相互依赖的授粉系统,例如无花果和无花果黄蜂、叶下花和叶下花蛾、丝兰和丝兰蛾等之间的关系,这些匹配关系从种子寄生关系演化而来( Hembry Althoff 2016 )。另外当涉及到昆虫不访花的欺骗行为时,它们没有相互依赖,例如吊灯花属 Ceropegia spp. ( Apocynaceae )与其双翅目传粉者之间的关系( Ollerton et al. 2009 )。这种连续统一体的另一个极端是植物的花和所吸引的大范围传粉者之间的普遍性。例如一些北美的乳草( Asclepias )物种因能被 100 多种不同的昆虫传粉而出名( Ollerton Liede 1997 ),例如熊蜂和蜜蜂( Bombus and Apis )的传粉者可以为一个群落中大部分的植物授粉,还有一些岛屿上的传粉范围特别广的传粉者( Olesen et al. 2002 )。 对于植物或传粉者分类并将其置于这个连续统一体中,取决于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观测的空间和时间尺度。我们希望得到的是广布种在它们目前分布区域的专一性而不是考虑到它们全部分布范围的普遍化( e.g., Gomez et al. 2013 , Herrera 1988 , Ollerton et al. 2009 )。同样地,花和传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依赖于物种的相对丰度。 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去理解物种相互关系的如何做到专一性和普遍性,在生态取样方面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如何知道已经用足够的时间去理解一个研究系统?取样不足会带来一个植物或传粉者专一化水平的错误结论,但过多样本的收集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在相互作用很快达到渐近线(平衡)的情况下,但这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大部分植物和传粉者都处于专一性 - 普遍性连续体之间的位置,而且相比专一性更接近普遍性,至少在生态特化方面是这样的。这意味着(至少在理论上),在大多数植物和传粉者的生态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就好比特定的传粉者可以从不同类型的花中获取资源,反之一个特定的植物也可以被任何一个访花者授粉。对传粉者多样性局部缺失与这种冗余之间的重要性的研究正在展开,通过传粉者互斥实验,得到了不同的结论(见 Section 5.2 )。 对植物传粉者多样性的一个很普遍的是:“传粉者”的调查通常是花的访问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粉者。这种批评尤其针对在植物 - 访花者集合体网络的研究,而这种批评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访花行为而不是植物最终的结果,而从访问者的角度来看通常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作用)。不幸的是,很少有对某一植物访花者和传粉者之间对应关系的数据可以用来理解哪部分访问者是真实有效的花粉载体。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传粉者的调查经常忽略除蜜蜂以外的其他传粉者(假设“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者”)( Rader et al. 2015 )。 萝藦科植物( Apocynaceae:Asclepiadoideae )可以有效解答这个问题,它们的花粉是以花粉粒黏在动物身上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使得有效传粉者的鉴定工作相比于其他植物群体更加容易( Ollerton Liede 1997 )。图 3a 展示了观察到的 (这些花来自于南非的夸祖鲁 - 纳塔尔省 KwaZulu-Natal 草原上的 8 个萝藦科物种)访花昆虫的数量和证实过的传粉者的数量关系。很明显,大部分有一个或者两个访花者的专性植物被所有或者大多数访花者授粉,如果所有的访花者都是传粉者,那这个关系的比例就接近 1:1 。但随着物种数量逐渐增多更普遍化,出现了访花者中传粉者的比例较低的情况。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植物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访问者才是有效的传粉者(图 3b ),尽管这被认为是保守估计,就像有的昆虫没有观察到携带花粉的现象,可能是因为低访问频率或者样本限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访花者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蜜蜂:黄蜂,甲虫以及蝴蝶更为常见( see Ollerton et al. 2003 , Shuttleworth Johnson 2009 , and comments regarding southern Africa in Section 3.1 )。 只有维持物种多样性才可能有物种的冗余:在物种已经开始灭绝的群落中,尤其是在某些物种稀缺的时期,传粉者缺失可能意味着一个植物种群的衰退,或者说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植物会导致一个传粉者种群的衰退。 这种现象在单一作物农业生态系统中最极端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即这个农业生态系统失去了本土植被以及与植被相关的花和传粉者时将出现情况,这时要么在该系统中引入传粉者(例如在杏仁果园加入蜜蜂)要么忍受作物产量的下降。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丧失传粉者带来的潜在后果。 5.2 传粉者减少的后果:传粉者多样性,植物多样性,以及内在联系的种子库 由于土地使用方式的改变引起的植物多样性丧失已经被认为是传粉者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尽管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例如杀虫剂、气候改变、疾病等等( Goulson et al. 2015a , Ollerton et al. 2014 , Potts et al. 2010a )。非常重要的是在一个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量和访花者的数量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图 4 )。通常传粉者要比植物数量多,比如传粉者与植物的平均比率在此设置为 2.4 ( SD=1.5 ),换句话说,在这个群落中,平均每个植物存在一到两个额外的传粉者,有时候会更多。植物多样性与传粉者多样性的关系也因此有了内在联系:举一个修复项目的例子,我们在群落中增加越多的动物授粉的植物,我们就会找到如预期一样地更多的传粉者。这种关系对保护传粉者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是“为了传粉者而种植”全球首创精神和农业管理工作政策的核心内容,但这一定不是需要考虑的唯一因素,因为传粉者也需要繁殖地点和补充资源,包括除了花蜜和花粉以外的食物。 或许是因为植物和传粉者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太过于明显,所以对它的研究相当少。在生态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模型都是尺度依赖型的;例如 Hegland Boeke ( 2006 )利用 1.5 ×1.5 m 小区域发现植物和传粉者的丰富度整体不具有相关性。与此相反, Ebeling et al. ( 2008 )在一个相当大( 20 ×20 m )的草地上同样在德国研究了这种关系。他们发现传粉者物种丰富度与植物多样性有关,然而 Steffan-Dewenter Tscharntke ( 2001 ) 在同一个国家的农业区域做了连续梯度实验,发现蜜蜂和有花植物物种丰富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图 4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以被认为是发生在较小空间尺度的多样性的和局部地区的多样性之间关系的全球性表达。 传粉者丰富度和多样性的下降引起了一些研究人员对丧失传粉者隐藏的后果的思考:这会不会导致更大的花粉局限性和种子库的减少,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花粉局限性可能由许多因素引起( Knight et al. 2005 ),其中之一就是某一物种的种群中传粉者多样性较低,就像 Gomez et al. ( 2010 )对 Erysimum mediohispanicum 的研究。与此相关联, Biesmeijeret al. ( 2006 )观察到在英国和荷兰,传粉者和虫媒植物的下降相互关联,这可能表明了原因和结果:较低的传粉者多样性会减少种子的产量进而长期影响植物新种群的产生。然而,用一种实验方法验证这个观点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例如,在 Asclepias verticillata ( Apocynaceae )斑块中移除熊蜂( Bombus spp. )对这些植物的繁殖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因为熊蜂的角色被相同作用的 Polistes wasps 接替( Hallett et al. 2017 ),系统内的生态冗余例子见 Section 5.1 。相反, Brosi Briggs ( 2013 )发现从局部斑块中移除单一熊蜂物种降低了毛茛科植物飞燕草 Delphinium barbeyi ( Ranunculaceae )的结实成功率,尽管该斑块中存在可供选择的传粉者。很明显,局部丧失传粉者的后果有特异性,根据涉及的物种和群落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2012 年 Albrecht 等人用不同的方法发现,在萝卜( Raphanus sativus )群体中增加传粉者将有更大的果实和种子库。在更大的生态学尺度上, 2016 年 Lundgren 等人在 10 个多年生牧草实验中,以群落水平上传粉者的可利用性减少 40 年,预测了传粉者的减少对籽苗的影响。结果很复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的物种,但总的来说传粉者的减少使籽苗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到目前为止,这是唯一一项研究揭示传粉者衰退和植物物种丰富度或个体丰富度减少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因此,传粉者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更容易预测(如产量),特别是那些具有两性花或其他高度依赖于传粉者的杂交物种。在农作物中有很多传粉者多样性高时产量也增加的例子,例如咖啡( Klein et al. 2003 ),樱桃( Holzschuh et al. 2012 ),苹果 ( Blitzer et al. 2016 , Garratt et al. 2014a ),以及冬青树和槲寄生( Ollerton et al. 2016 )。 但是,传粉者不足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好例子依旧较少( Aizen et al. 2008 ),尽管英国苹果产量可能是一个新兴的例子( Garratt et al. 2014b )。但显然传粉者丰富度和多样性的维持对于农业服务和生态功能二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等传粉者数量下降到影响农作物产量的水平时再采取保护行为是不可取的。尽管动物授粉的农作物比例较少,但是在富含人类必要营养元素的饮食和经济价值中( IPBES 2016 ),它们作用重大。一个案例就能说明现代人类社会对动物授粉的依赖程度。咖啡由许多野生昆虫(主要是蜜蜂)授粉( Ngo et al. 2007 ),而咖啡作为商品就其价值而言仅次于石油,它维持了数百万农民的生计。 2016 年全球咖啡产量直冲 151 , 624 万袋,每袋 60kg ( Int. Coffee Org. 2017 )。一个咖啡豆来自于一个单受精事件,至少一个花粉落在柱头上。平均每个咖啡豆约为 0.1g ,这就意味着大约每包有 600 , 000 个咖啡豆。而 2016 年的咖啡豆总产量就超过了 90 万亿个。咖啡的自花传粉概率为 50% ( Klein et al. 2003 ),蜜蜂访咖啡花时,可能携带足够的花粉去使每一个咖啡花的卵子受精,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字除以四。尽管如此,全球咖啡产量仍然需要至少 22 万亿个传粉者去访花。显然,有了数十亿只需要半栖息地和咖啡种植园的蜜蜂,全球咖啡市场才得以生存。 6. 总结 自中生代以来,传粉者已经为植物服务了至少 1.7 亿年,可能比想象的更久。在那个时期,不同传粉者群体的相对重要性也有变化,但整体传粉者的多样性与有花植物平行增加,直到目前,多达 350 , 000 个传粉昆虫被描述记载(还有更多的有待于科学发现)。不同分类群体(从属的水平到目的水平)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变化,但总体来说,生物多样性很重要,任何一个物种的丢失(无论在什么地理尺度)都应该避免。同时,我们不希望当前的模式一成不变,排除人为干扰过程,地方和全球物种的丢失和增加都将成为自然生物多样性波动的一部分。 目前,对传粉者多样性和重要性的全球模式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授粉系统的角色(特别是风与动物授粉相比)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但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在过去的 20 年里,科学家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并开始就这些问题收集全球数据,如在世界上风和动物传粉是如何变化的,作为传粉者不同群体的动物的重要性如何显现,花粉限制模式是怎样的,以及这些模式是如何联系植物性别和交配系统的。 理解传粉者多样性,传粉系统的演化过程,传粉者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传粉者嵌入生态网络等问题(所有的这些是如何作为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而被保存的)需要更多的观察和实验数据以及监控和详细的调查才能确定一个传粉者多样性下降的画面。现代传粉者的多样性是数百万年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紧密扩散、协同进化的结果。作为植物多样性的关键延续,传粉者也通过间接地支持大量其他有机体提供巨大的附加价值,这些有机体包括酵母以及花蜜中的其他微生物,花的寄生真菌, 盗寄生 蜜 蜂物种和其他的寄生虫,专一的捕食者和食草动物,食果 - 食种子动物等等。失去这其中任何一个多样性将是我们地球生物遗产的悲剧性损失。
个人分类: 论文精读|1204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Science:世界75%的蜂蜜中存在对蜜蜂有害的农药
freeedu 2017-10-9 09:20
Science:世界75%的蜂蜜中存在对蜜蜂有害的农药 精选 已有 1947 次阅读 2017-10-8 15:05 | 个人分类: 饮食与健康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蜂蜜,烟碱类农药,蜜蜂生存威胁 Science: 世界 75% 的蜂蜜 中存在对蜜蜂有害的 农药 诸平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7 年 10 月 5 日 转载来自《科学》( Science )的报道, 全世界 75% 的蜂蜜 中存在对蜜蜂有害的 农药 。众所周知, 蜜蜂帮助世界上 90% 的主要农作物 进行 授粉 , 但 由于 蜂群崩溃综合症 (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 , 近年来蜂群 相继先后大批 死亡 。 Bees help pollinate 90 percent of the world's major crops, but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dying off from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最近有 研究人员指出 , 在世界范围内 75% 的蜂蜜 中 发现了存在 对蜜蜂有害的杀虫剂 的痕迹,而且是 神经毒气 的 杀虫剂。 因此,使人们对于 这些关键作物 的 传粉者的生存状况 更加 担忧。全球 198 种 类型的蜂蜜抽样检测发现有杀虫剂 的存在,尽管其 浓度低于欧盟授权供人类食用 的标准,相关研究结果已经 在《科学》杂志上 发表。 然而 , 该研究发现 ,34% 的蜂蜜样品被 烟碱类 ( neonicotinoids ) 物质所 污染 ,其 “浓度已知 是对 蜜蜂有害的 ” ,研究者 并警告说 , 长期 接触是 对 蜜蜂生存的一种威胁。 蜜蜂帮助世界上 90% 的主要农作物授粉 , 但近年来 因为 “蜂群 崩溃综合症(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 ”使蜜蜂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蜂群 崩溃综合症是 一种神秘的灾难,归咎于螨虫 ( mites ) , 杀虫剂 ( pesticides ) 、病毒 ( virus ) 、真菌 ( fungus ) , 或这些因素的 组 合。 邓迪大学 ( University of Dundee ) 神经生物学专家克里斯 ·康诺利 ( Chris Connolly ) 说 :《科学》杂志近期发表 “研究结果令人担忧 ” , 克里斯 ·康诺利本人 也在 《 科学 》杂志上 写 过 一篇 这方面的 研究文章。 “检测到的杀虫剂水平是足以影响蜜蜂大脑功能 , 可能会阻碍 它 们 寻花采蜜 的能力和 植物 授粉 能力 , 其中重点包括农 作物和 天然 植物 的授粉 。 ” 已经宣布烟碱类 物质是 全球蜜蜂数量下降的 一个 关键因素 ,2013 年欧盟 就已经颁布 部分禁止其使用 的法令 。克里斯 ·康诺利 ( Chris Connolly ) 说 ,发表于《 科学 》的此项 研究中 , 收集 的 样本主要 来自 欧洲 ,而且是 在这个禁令生效之前 采集的样品 。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衡量欧盟 颁布禁用 措施的有效性。 五 种 常见的杀虫剂 当 蜜蜂采集花粉 时同时也为 植物授粉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种含糖液体积累成厚实的糖浆就形成 了蜂蜜。 为了 测试污染水平 , 蜂蜜样品是取自世界范围内当地生产商 , 研究人员测试了五 种 常用的 烟碱类 ( neonicotinoids ) 物质 : 即 啶虫脒 ( acetamiprid )、 噻虫胺 ( clothianidin )、 吡虫啉 ( imidacloprid )、 噻虫啉 ( thiacloprid )、 噻虫 嗪( thiamethoxam ),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吡虫啉 ( imidacloprid ) 啶虫脒 ( acetamiprid ) 噻虫胺 ( clothianidin ) 噻虫啉 ( thiacloprid ) 噻虫 嗪( thiamethoxam ) 这些农药 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引入的 , 它们 的化学结构 都以 尼古丁 结构为基础,作用是 攻击害虫的神经系统。 瑞士纳沙泰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Neuchatel ) 的爱德华 ·米切尔 ( Edward Mitchell ) 说 : “总的来说 , 所有 蜂蜜样品 中有 75% 的 样品 包含至少一 种 烟碱 ( neonicotinoid ) 类杀虫剂 。 ” “这些受污染的样品 ,30% 包含一 种 单一的 烟碱类杀虫剂 ,45% 包含两 种 或两 种 以上的 烟碱类杀虫剂 , 还有 10% 包含四 种 或五 种 烟碱类杀虫剂。 ” 污染的频率最高的 是 北美样品 (86%), 其次是亚洲 样品 (80%) 和欧洲 样品 (79%) 。 污染物 浓度最低的是南美样品 (57%) 。 《科学》发表的 这项研究 指出: “这些结果表明 , 世界范围内 大部分传粉者可能 已经受到 烟碱类杀虫剂 的 影响 。 ” “严重关切 ( Serious concern ) ” 地球有 20000 种蜜蜂 , 它们是全世界 107 种 主要农作物 90% 以上的授粉使者 。 2016 年联合国警告说 ,40% 的无脊椎动物 传粉者特别是 蜜蜂和 蝴蝶面临 全球灭绝 之灾 。 专家表示 , 虽然 一些 研究结果 未必就是 一个惊 讶 , 但 烟碱类 ( neonicotinoids )农药 的威胁应该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植物生态学家乔纳森 ·斯托基 ( Jonathan Storkey ) 说 : “ 记录的水平 (56 ng / g ) 位于 生物活性范围内 , 已被证明会影响蜜蜂行为和群体健康 。 ”不过 他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补充道 : “科学家 在 2017 年早些时候 已经 表明 , 小于 9 ng/g 的 水平也会降低野生蜜蜂 成功 繁殖。因此我同意作者 指出的 在环境中农药 的 积累 , 在 蜂巢中 发现 的 农药 浓度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 并可能导致 传 粉 昆虫数量 下降。 ” 根据东安格利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 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研究员林恩 ·迪克斯 ( Lynn Dicks ) 的研究结果 使人类 “清醒 ( sobering ) ” , 但 并未 提供对蜜蜂威胁的一个精确 的 照片。她说 : “全球 烟碱类 ( neonicotinoids )农药对 所有野生传粉昆虫威胁的严重性 , 从这个研究 还 并不完全清楚 , 因为我们不知道 在 蜂蜜 内检测到怎样 水平 的农药,与 野生传粉者蜜蜂 采集的 花蜜和花粉的以及实际 农药 水平 有何关系 。 ”兰开斯特大学 ( Lancaster University ) 教授费利克斯 ·瓦克 ( Felix Wackers ) 说 , 暴露于有害农药的水平可能会远高于 在 蜂蜜 中 可以测量 的农药水平。 他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 :在《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 “表明蜜蜂通常暴露于这组农药 , 同时从作物 的 花中 采集受 烟碱类杀虫剂污染的花蜜 , 或 是从 接触到喷雾 漂移 或土壤残留 的 作物 的 花中 采集受 烟碱类杀虫剂污染的花蜜。 而 实际暴露水平可 能 更高 , 在这项研究中的 蜂蜜样品分析 结果,充其量也只能 代表 在 花蜜收集 的整个 时空 的农药污染的平均水平而已。 ”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或者相关报道 。 Bee-harming pesticides in 75 percent of honey worldwide: study Pesticides found in most pollen collected from foraging bees in Massachusetts
个人分类: 蜜蜂|0 个评论
安阿堡附近植物园讲课和摄影。
热度 2 beepro 2017-8-13 00:15
August 8, 2017, I was invited to give a talk on honey bee photography (which I call “beetography”) to the A2B2 (Ann Arbor Backyard Beekeepers Club) and I suggested that I do a field trip with beekeep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shooting bees. I thought I could take 5 people and do hands on with them. Instead I got 15 people from the Shutterbug group . This is the second time for me to give a talk there this year. And my third trip, I was there the first time about 10 years ago. Here are some shots I did with my D700 and R1C1 flashes. 1. A bee foraging on Androsace, Primulaceae. This is a new record for me. Never seen honey bees foraging on this flower. I found two honey bees with lots of flowers. So I rate this flower as 1 in attraction scale from 0 to 10. 2. A bee foraging on Cuphea llavea , Lythraceae. Bumble bees were foraging on the flowers normally because their longer proboscis can reach the nectar, honey bees choose to “rob” at the base because they could not reach the nectar from the corolla. 3. A bee just landing on a cone flower to make honey, while two fireflies making love 4. A bee foraging on a Celosia. 5. A honey bee foraging a type of sumac. It was filled with honey bees but I do not know the species. 6. A swallowtail foraging on a verbena. 7. I was lucky enough to get really close to the sphinx moth (mostly like a Hemaris, Sphingidae). Usually they are very shy and I could be always 10 meters away. This time I was about 10″ away. 8. Another shot. Group photo with only part of the group, by Patrick with a Fuji mirrorless. Just before my talk. There must be about 70 people? (More people came later). Me answering questions, photo by Patrick A photo of me talking by Patrick The following are photos of people shooting in the garden, shot by my cellphone.
个人分类: 花卉|5700 次阅读|3 个评论
谁最离不开蟑螂?能猜到吗?
热度 1 richwindow 2017-7-29 19:00
34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豆娘蜜蜂慕荷花
热度 5 xucq45 2017-7-29 05:27
前天,陪外地来哈的亲属游览伏尔加庄园。湖里的荷花迎风开放,争芳斗艳,匆忙赏荷中有幸拍到了恋花的豆娘和蜜蜂。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445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苜蓿花
热度 9 lixuekuan 2017-6-4 11:54
昨天下午,应朋友之邀,去东山上董家庄的缘山房坐了一会。 呼吸点新鲜空气,闹市中可以安静片刻。 这个地方是几位搞艺术朋友设计的,在尽量保持原来的果园风貌基础上,有了些艺术家的味道。是一个不错的放松地方。 现在果树上桃杏苹果已经挂满了枝头,可以想象春天的时候献花遍野的情景。 仔细寻找,发现地上开了不少紫红色的小花,认真辨认感觉是苜蓿花。 春天的时候吃了不少苜蓿,看真不知道苜蓿的花是这样的,和野豌豆很相似。 苜蓿花上不时有野蜜蜂和小蝴蝶光顾,拍下来也是不错的风景。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670 次阅读|22 个评论
他们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sheep021 2017-5-10 20:39
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近距离接触了蜜蜂,听到了一些关于蜜蜂的故事,深深感叹蜜蜂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1、向往光明,以黑色为敌 近距离拍摄蜜蜂时,舅舅——蜂场的主人——给我一顶专用的纱网帽子,我觉得不方便就没戴,结果,没多久就被一只蜜蜂落到头顶上蜇了一下,火辣辣地疼。我忍着疼,哈哈大笑——果然不虚此行。听说被蜂蜇,可以治疗风湿啊。 舅舅解释说,蜜蜂以黑色为敌,所以,头发一定要用帽子遮起来。他们这么向往光明啊。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舅舅说,蜜蜂勤劳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只要外面有糖,他们就一直不休息,所以,一旦遇到花好蜜好的季节,往往也是一群蜂灭顶之时。 有人春季在南方买整群整群的蜜蜂,然后跟着花期,逐渐向北方走,最后走到东北,赶上当地的椴树蜜,椴树蜜的产量非常高,一个花期下来,这群峰也就废了。 他自己也曾有一次,遇到了特别旺盛的花期,五六十群蜂,一共采集了两吨蜂蜜,结果这五六十群蜂也就报废了。 2 、为了集体,饿死不食 回家后,提及蜜蜂的集体主义精神,父亲有补充道,蜜蜂的纪律性是最强的,遇到食物匮乏时期,即使饿死,工蜂也不会去吃蜂王的食物。 4、 一人辛苦万人甜 说起蜜蜂,不仅想起一首古诗: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呵呵,岂不是为了天下众生? 他们才是真正的五一劳模奖章获得者,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科技报采访报道,呼吁保护蜜蜂
zhuchaodong 2017-4-19 12:51
假如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并非耸人听闻 科学加 | 北京科技报 2017-04-18 由于蜜蜂数量不足,山西运城万亩梨园需要雇佣“蜜蜂人”用毛笔进行人工授粉。假如蜜蜂消失,人类将会怎样?失去的不仅是蜂蜜! 文/记者 吉菁菁 图文编辑/刘昭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采访专家: 朱朝东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刁青云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安建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昆虫授粉与生态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熊蜂专家组成员、东亚地区协调人) 太长先看版: 1、蜜蜂是自然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假如蜜蜂灭绝,人类不但会失去蜂蜜,自然界更多物种也会随之消失。 2、全球85%的农作物都依赖虫媒授粉,如果传粉昆虫消失,有些甚至会出现减产或绝收,人类将面临严重饥荒。 3、全球范围内蜜蜂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保护重重威胁困境之下生存的蜜蜂刻不容缓。由于蜜蜂减少,一些地方的林木和作物不得不依靠人工授粉。 4、机器蜂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功能上都无法取代真正的蜜蜂,我们还是需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去保护蜜蜂。 四月里草长莺飞,风和日暖,气温的上升带动了山西运城泓芝驿镇万亩梨花盛开。由于梨树属于典型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果树,需借助风或蜜蜂传粉,与其他品系的梨杂交才能结果。 但眼下,因为无法保证这一地区授粉的蜜蜂数量,穿梭在“千枝万朵压枝低”香雪间的“主角”已经更换。为提高产量,千名“蜜蜂人”采用了人工方式给梨树授粉,这些“蜜蜂人”每天可以挣到80元。 国际知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英国著名鸟类学家、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官员约翰·马竞能(JohnMacKinnon)博士在四川也曾见过同样的场景,他感叹:“那里的女孩竟然要用梯子爬上苹果树,用毛笔为每一朵花授粉,这真是滑稽!”马竞能博士认为:“(蜜蜂授粉)本是大自然提供的免费服务,可由于蜜蜂数量锐减,我们现在却要雇人去做蜜蜂的活儿。” 据科技网站Verge2016年的报道,多项研究显示近年来美国全境的蜜蜂数量锐减,2015年蜂群数目总体损失了44.1%。而在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的中国,蜜蜂这种并不起眼的小昆虫,生存也面临着多重威胁。时至今日,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减少、甚至存在灭绝风险,可能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蜜蜂人”(图片来自网络) ●●● 蜜蜂灭绝, 推倒人类灭亡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在地球生命漫长的演化史中,由于地质变化和大灾难,地球上的生物前后经历了5次较大规模的自然物种大灭绝事件。《纽约客》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在其2014年的著作《大灭绝时代》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 这本著作中提到的乳齿象、大海雀、菊石等生物,在地球上都已彻底没了踪影。它们当然不会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灭绝的最后几种生物,不过这些生物的灭绝,如今看来,好像也并未重要到对人类或者其他动物的食物链造成极为密切的影响,但蜜蜂似乎是大不同的。 在坊间传闻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这个假托爱因斯坦的说法虽然可能并不准确甚至有些极端,但却从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蜜蜂的特殊性。那么,蜜蜂物种的灭绝,到底会不会是推倒人类灭亡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呢? ▲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的灭绝动物名单被做成了多米诺骨牌形状,不知未来是否需要加上蜜蜂的名字(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失去蜂蜜,我们也将面临饥馑 相比人见人爱的呆萌熊猫,蜜蜂身形很小,飞行速度也很快,这让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被忽视。蜜蜂的起源至今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争议性话题,不过科学家已经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距今1亿年前的蜜蜂。 相比起被认为是人类始祖的类人猿,则出现在5500万年前。在进化长河中,蜜蜂和人类的相处期竟然如此漫长,蜜蜂和人类的关系,可能也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亲密。 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是蜜蜂生产的蜂蜜开拓了人类舌头味蕾上最初的甜。假如蜜蜂灭绝了,首先人类可能再享受不到蜂蜜的美味了;其次,除了玉米、小麦、大米等风媒作物以外,全球85%的农作物都依赖虫媒授粉,如果传粉昆虫消失,虫媒作物的产量就会显著下降,有些甚至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人口数量持续暴增的人类将面临严重的饥荒。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刁青云介绍,在一只蜜蜂的传粉过程中,它毛茸茸的身体上能沾住50万~75万粒花粉,使植物得到充分授精的机会,从而在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刁青云向北京科技报| “科学加” 客户端记者提供了一组实验数据:通过蜜蜂授粉的作物普遍增产在10%以上,其中油菜作物可增产30%,荔枝更是达到增产100%,另外,蜜蜂授粉还可以减少人类使用植物激素,种子和果实的质量和口感普遍会更好,因此也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美国每年依靠家养蜜蜂授粉的农产品产值达150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美国食品年消耗量的1/3。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昆虫授粉与生态研究室主任安建东介绍,在我国种植的农作物中,虫媒作物面积产量和蜂群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过去50年,我国蔬果虫媒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474%,产量增加了828%,除了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的贡献外,虫媒作物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我国家养蜜蜂数量的增加。 ▲沾满花粉的蜜蜂(图片来源:蝌蚪五线谱) ▍击打蜜蜂这一“环”,生态链上将断裂更多“环” 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曾写道:“自然的链条无论你击打哪一环,第十或者第十万,都将令它断裂。”蜜蜂身处自然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它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效应使物种的多样性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假如蜜蜂这种物种灭绝,将有更多物种也随之消失。 在新疆喀什,每年4月都会有百万亩巴旦木花竞相开放,粉红色的花朵绚烂了整座城市。这种被作为当地特色美食的坚果巴旦木,适口性好,甜而不腻,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锌,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是含维生素E最多的坚果,而巴旦木是高度依赖昆虫授粉的果树,如果缺少蜜蜂等授粉昆虫,几乎不会结果。 据美国NPR电台2月24日报道,即使在大规模经济作物的种植的今天,在全球最大的“大杏仁”产区美国加利福尼亚,果农们每年春天仍然需要使用卡车运输数百万只花钱“雇来”的蜜蜂,从南方高速公路出发,长途跋涉2000千米到北方果园,等到花期结束再把这些蜜蜂送回去。 除了常见的巴旦木,更有许多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甚至只能依靠特定的蜜蜂帮助授粉。假如这种蜜蜂不幸灭绝,那么这些珍稀植物也将接二连三地湮灭。刁青云介绍,在以色列中北部有一种珍稀的深紫色鸢尾花,它生长的地方建起了道路导致特定蜜蜂很难飞过去为其授粉,人类为此专门搭建了专有的“生态桥通道”。野生蜜蜂在访花过程中常常进行异花授粉,也会帮助提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型的复杂程度,从而保持了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喀什的巴旦木花(图片来自网络) ●●● 重重威胁困境下生存的“蜜蜂”们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朱朝东解释,准确地说,“蜜蜂”只是对整个蜜蜂总科的一个统称。真正细分的话,目前全世界记述的蜜蜂类昆虫物种共有2万多种。 一般根据人类对蜜蜂的驯化程度大致区分为野生蜜蜂和人工饲养的家蜂。相比起无法被准确监测统计的野生蜜蜂,家养蜜蜂的种类极少,目前主要包括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和一些熊蜂种类。当我们提到“保护蜜蜂”时,不仅仅指保护家养蜜蜂,野生蜜蜂的保护也刻不容缓。 ▍总体数量有所上升,但是物种多样性急降 刁青云表示,其实单从数量上来说,国内蜜蜂整个群体数量可能应该是上升的,因为得益于国内人工养殖家蜂数量的增长。人工饲养蜜蜂整体是可控的,既可以灵活移动,也能训练其进行特定的采集活动。201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饲养蜂群数量为907万,近几年仍呈上升趋势。 但由于缺乏更多的持续性检测类项目,野生蜜蜂的种群数量上就难以做出一个确切统计。朱朝东介绍,在我国,有多达1342个蜜蜂物种被记述,实际物种数量可能会更多。不过,中国野生蜜蜂的生存状况并不容乐观,很多野生蜜蜂的物种在被人发现之前,就可能已经灭绝。 朱朝东表示,蜜蜂物种丰富,很多人遇到蜜蜂就担心被蜇这种忧虑是根本不必要的,大部分蜜蜂物种对访花更感兴趣。少量蜜蜂种类还会像杜鹃鸟一样,在别的物种的巢穴内形成盗寄生现象。 朱朝东所在的研究组近年来一直在对西双版纳的橡胶林和江西的油茶林进行传粉昆虫多样性监测与研究工作。他们发现橡胶林的成林里,蜜蜂多样性要远远少于河边和天然林;地表植被被过度清除的油茶林,也不利于传粉蜜蜂的生存和繁衍。 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蜜蜂物种种群数量也呈一个整体下降的趋势,朱朝东向北京科技报| “科学加” 客户端记者分享了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31个种类的蜜蜂赫然在目:包括30种熊蜂(Bombus)和1种切叶蜂(Megachile),其中极危3种,濒危1种,易危4种,无危18种,数据缺乏5种。 ▲周氏啮小蜂,是姬小蜂科啮小蜂属的一种优势寄生蜂,对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情有独钟”,目前常被用于生物防治(图片来自网络) ▍杀虫剂、化肥、花期集中都导致蜜蜂减少 刁青云表示,全世界蜜蜂生存都面临着巨大威胁,首当其冲的是环境气候发生的巨大变化。无论是空气水体的污染还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度升高,这些因素都对野生传粉蜜蜂和植物之间的物候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发生时段不匹配;也会对它们的水源、食源,甚至是生长发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城市化占地进程加快,人工植被的大量种植也会造成蜜蜂生存环境的流失、断裂和退化。 最重要的一点是农业扩大化生产,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开花植物减少,使蜜蜂缺少食物来源,也是致使蜜蜂中毒反应、病虫害大爆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为适应机械化生产需要,大规模单一植被的种植会导致花期过于集中,也对蜜蜂的健康很不利;包括农户饲养管理模式的不妥当,比如过分追求产量,对蜜蜂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都导致蜜蜂的生存受到威胁。 养蜂行业里还存在着职业养蜂人数量减少和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掣制:因为人工养蜂太辛苦,导致许多人转行;调查显示,部分省市养蜂人平均年龄已达54岁,养蜂群体中,6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比例超过40%以上。刁青云认为,职业养蜂人的后继不力会直接导致蜂群数量减少,继而造成蜂产品成本价格增高。 至于国际上常常出现,常被提到的“蜂群崩溃失调病”或“蜂群衰竭失调”(ColonyCollapseDisorder,CCD)的现象,刁青云表示,养殖的蜜蜂的确会出现某种人类尚未研究清楚的原因而突然消失的特例,国际上科学家对发生原因也争论已久,但目前中国暂时还没有被报道发生该现象。 安建东提醒,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导致“土著”蜜蜂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因素,比如,欧洲地熊蜂是一种优良的商品化蜂种,近20年来出口到世界各地为当地农作物授粉,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欧洲地熊蜂适应能力极强,很容易逃出温室在自然界成功营巢。 据报道,欧洲地熊蜂已经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造成了生物入侵现象,导致当地“土著”蜜蜂多样性下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再如,自从1896年意大利蜜蜂引入中国以来,对我国“土著”中华蜜蜂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据2005年的统计,受外来物种意大利蜜蜂的影响,近100年来,中国境内的中华蜜蜂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没有原驻地的天敌,入侵者们在数量上肆无忌惮大量爆发,会挤占侵蚀“土著”动植物的栖息地。这样一来,实际上以“土著”植物为食物的相关“土著”蜜蜂就没有合适的花蜜了,没有合适的花蜜或花粉,蜜蜂种群就下降了。 ▲欧洲熊峰(图片来自网络) ●●● 如何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 如今,即使在暖和晴朗的春日,许多城市的小公园里也已经难觅蜜蜂的身影。如何防止蜜蜂灭绝这种最坏的事情发生?TED的演讲者,研究蜜蜂和蜂病的NoahWilson-Rich博士提出了蜜蜂不光要在乡间果园放养,同时也要和城市“和谐相处”的一种解决方案。 他认为每个城市都需要健康的蜜蜂,未来的城市生活需要更多的绿化,人们可以通过在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庭院、楼顶和阳台上栽种更多花朵和蔬菜,并放置好隐蔽的城市蜂巢。他还提到波士顿、巴黎等一些大城市早已开始行动,比如巴黎歌剧院楼顶上的人工蜂巢就已经运作很多年了。 ▍种植有花植物和提供蜂巢保护蜜蜂 针对蜜蜂多样性显著下降这一现象,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最近几年,美国、英国、法国等相继出台了保护蜜蜂等传粉昆虫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朱朝东提到,目前国内对蜜蜂的保护手段主要体现在设施农业对蜜蜂的利用,从国家层面上推动发展绿色农业,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比如使用对蜜蜂无毒或低毒的农药防治农业害虫,养蜂人加强对蜜蜂的营养供给,培育强壮的抗病蜂王,为蜜蜂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护我国中华蜜蜂(中蜂)的物种资源,国家和科研院所也开始研究并重视中蜂的繁衍和发展。如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建立起中蜂生态保护区和科普馆,还推出了蛇鱼川沟峪“中华蜜蜂生态观光谷”和“中蜂割蜜节”活动,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已经禁止在保护区内放养意大利蜂,鼓励当地村民通过木桶招蜂、野外引蜂等方式,保护当地的中华蜜蜂。 针对物种和数量更多的野生蜜蜂,从蜜源植物和栖息地两个角度都需要考虑有花植物的种植:在城市绿地、公园和农林生态系统中,增加有花植物的种植,可以招引蜂群并提供花蜜和花粉;提供蜂巢,可以为蜜蜂筑巢提供便利。朱朝东表示,种植有花植物和提供蜂巢是欧美目前普遍施行的保护传粉蜜蜂的方法,但在中国还处于科学研究阶段。 ▲中华蜜蜂(图片来自网络) ▍短期内机器蜂无法取代蜜蜂 为了防患于未然,科学家们也开始着手研究“机器蜂”或其他替代品,来实现蜜蜂的授粉功能,以应对未来蜜蜂可能消亡的糟糕情况。 2013年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曾制造了一款体重不到1/10克的机器蜂RoboBee。该机器蜂只有硬币大小,可以通过电脑控制在空中“飞行”,但是无法完成更多的动作,电池续航、传感器等方面还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今年2月,日本科学家在一台超小型无人机上使用了新材料“离子液体凝胶”固定了一些马的鬃毛,通过指挥无人机飞过花朵的雄蕊到雌蕊从而顺利完成了授粉。但无论是机器蜜蜂还是无人机授粉,目前来看,短期内都无法代替蜜蜂。 想要生产1千克的蜂蜜,辛勤的蜜蜂必须要完成200万朵花以上的巨大“工作量”,90万英亩(约3642.17平方千米)的杏仁树,需要蜜蜂为3万亿朵花来授粉。像无人机授粉这种方式需要远程操控,指挥整个蜂群那样的一大群无人机似乎不切实际。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某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和人工智能,无人机有一天“学会”自己飞行。 刁青云提出,机器蜂无法像真正蜜蜂一样“酿造”香甜的蜜,因为蜂产品内部有蜜蜂自身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这点是机械蜂完全不可能取代的。 安建东认为,这是因为在传粉昆虫和开花植物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蜜蜂等昆虫逐渐形成了高效传播花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有些传粉昆虫,为了适应某一类别的开花植物而演化出与该植物花器官相适应的形态结构;还有,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蜜蜂等传粉昆虫能够识别开花植物花粉的活性,在植物最佳的状态完成授粉受精过程。这些特性都是机器蜂难以具备的。 朱朝东表示,从现阶段的信息来看,机器蜂的出发点和设计是很美好的,但要用机器替代物种丰富、功能结构多样的蜜蜂,要实现为不同植物传粉,估计还面临很多挑战,有很长的路要走。
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绿色时报刊文:保护油茶林内的野生蜂巢穴
热度 2 zhuchaodong 2017-4-15 16:33
保护油茶林内的野生蜂巢穴 鸣谢: 潘春芳、刘霞编辑并帮助在中国绿色时报科技版刊文;丁亮 参与早期工作并 拍摄部分照片;黄敦元长期坚持油茶传粉研究 更新时间: 2017-04-14 11:15:23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2017-04-14) A:油茶地蜂的巢穴;  B:油茶地蜂的蜂粮和卵;  C:油茶地蜂访花;  D:大分舌蜂的蜂粮和卵;  E:大分舌蜂访花。 江西、湖南等地采集的部分油茶传粉蜜蜂。A:油茶地蜂 B:浙江地蜂 C:绿条无垫蜂  D:大分舌蜂 E:拟黄芦蜂 F:尖肩淡脉隧蜂 G:三条熊蜂 H:萃熊蜂 I:竹木蜂。 我国是油茶资源大国。南方地区现有油茶种植面积6400万亩。但一直以来,油茶产量难以提升,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数据显示,全国油茶平均亩产茶油仅5.79千克左右。 油茶花期正值秋末冬初,传粉昆虫,尤其是能进行有效传粉的野生传粉蜜蜂比较少,难以满足油茶授粉的需要。对于异花授粉的油茶来说,花粉资源限制是导致结实率低,出现“千花一果”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7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赵尚武研究员应用家养蜜蜂为油茶授粉,有效坐果率提高1倍以上,且果实大、出油率高。但我国大部分油茶栽培地多处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温度低,不利于家养蜜蜂活动,且无法彻底解决家养蜜蜂因采集油茶花蜜和花粉中毒而导致蜜蜂后代死亡的问题。因而,家养蜜蜂作为油茶的有效增产措施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为此,利用本地油茶林区的野生传粉蜜蜂来提高油茶的传粉效率,解除油茶花粉资源限制,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坐果率和产量,是解决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策略之一。 据调查,目前的油茶传粉昆虫约60种,主要包括大分舌蜂、油茶地蜂、湖南地蜂、浙江地蜂和纹地蜂等。2006年,中科院动物所朱朝东研究员课题组在蜜蜂研究专家吴燕如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对大分舌蜂、油茶地蜂和湖南地蜂等油茶优势传粉野生蜜蜂进行相关研究。 油茶地蜂、大分舌蜂等油茶野生传粉蜜蜂是典型的地下筑巢的独栖类群,具有一定的聚群性。2006年后,研究人员通过“考古式”挖掘,先后对油茶地蜂、大分舌蜂和浙江地蜂的巢穴结构、营巢规律和其生活史等基础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研究。 油茶地蜂、大分舌蜂等油茶野生传粉蜜蜂具有典型的“近食做巢”行为。这些野生传粉蜜蜂一般喜欢选择在油茶林区或周边林区土壤较好的坡面或是排水较好的平地上筑巢。虫室一般分布在60-120厘米左右深度的土壤中。巢口四周有细土覆盖,巢口附近的土壤比较湿润且有一定的杂草或枯草遮阴。 因此,为保护野生蜂巢穴,新造油茶林在整地之前,可以根据该蜂的巢穴特征,即巢口四周有细土覆盖,对整个林地进行踏查并对该蜂的巢区进行标记,采取措施避免人工活动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油茶成林后,通过维持林下杂草适宜盖度的方式来保护蜂巢,避免过度人类活动干预,杜绝大面积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 对已经整地结束,严重破坏油茶新造林地野生蜜蜂栖息地环境的林区,建议根据油茶传粉野生蜜蜂的栖息地环境特性,人工营造适宜栖息地吸引油茶传粉的野生蜜蜂定居并建立固定的种群。 主要可行的方法和技术措施有: 场地的选择:人工营造的巢区需要选择在一定遮阴度的林区,土壤厚度不少于1米且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基部或是排水顺畅的阴坡基部。 地表土壤的改良:由于新造林区斜坡基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而导致地面表土沙化,不适合油茶传粉野生蜜蜂筑巢。可以将计划营造巢区的砂质表土铲除(一般5-10厘米)并重新填上细土(此项工作要在7月底之前完成,这样才能确保大分舌蜂等油茶传粉野生蜜蜂成虫活动期土壤有一定的湿度和紧实度)。 杂草覆盖: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栖息地环境,需要在营造区域种植一些杂草或是栽培一些常绿乔木来遮阴。 油茶花期巢区松土及保湿:油茶花期若干旱少雨,可以将表土铲除(一般5-10厘米)并给土壤浇透水,待水吸干后,再用地表细土填上,扒平整细,适当压实。 巢区附近油茶花粉资源的供给:为了能够吸引足够的野生蜜蜂前来新造巢区筑巢,需要在上述处理之后的巢区附近提供足够的油茶花粉资源。在项目实施期间,通过在油茶林区周边选择土壤条件比较好的林地人工密植杉木等速生树种来营造大分舌蜂的适宜栖息地环境,目前已经初步显示出成效。
4056 次阅读|2 个评论
毛间距是蜜蜂采集和移除花粉的神器
热度 1 huayanc 2017-3-30 06:09
毛间距是蜜蜂采集和移除花粉的神器 陈华燕 众所周知,蜜蜂是最重要的传粉昆虫之一。蜜蜂以花为生,采集植物的花粉和花蜜。蜜蜂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给植物的花授了粉,因为蜜蜂在不同的花上采集花粉时,会散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而这些散落的花粉会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我们经常能看见访花的蜜蜂两只后足上携带着厚厚的花粉粒(图 1 ),有的甚至身体和脑袋上也挂满了花粉(图 2 )。当然,有些刚出来采集花粉的蜜蜂身上则很少有花粉 。那问题来了,蜜蜂是怎么把花粉采集到自己身上又怎么把花粉移除掉的呢?如果微距观察,蜜蜂是毛绒绒的。没错,蜜蜂身上的这些毛毛正是它们能够采集和移除花粉的秘密武器。一只工蜂一次外出觅食可以采集相当于自身 30% 体重的花粉,靠的就是身体上的三百多万根不同密度的毛。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 Guillermo Amador 领衔的研究团队在《 Bioinspiration Biomimetics 》上近期发表的论文揭示,蜜蜂身体上不同部位的毛的间距与花粉颗粒大小的不同程度的协调与花粉的收集和移除有关,身体和复眼上的毛间距使得花粉颗粒悬浮在这些毛上并易于移除,而前足跗节上花粉刷的毛间距使得这些毛能够有效的把身体和复眼上的花粉颗粒移到后足的花粉篮上 ( 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3190/aa5c6e/meta )。 蜜蜂通过梳理( grooming )行为,即用足和口器(嘴)擦拭身体,来收集和移除花粉(图 3 )。研究人员发现,复眼上的毛与毛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于蒲公英花粉颗粒的大小(图 4 )。这个间距使得花粉颗粒悬浮附着在这些毛上;而前足跗节的花粉刷上的毛密度更高,毛与毛之间的距离比复眼上的小 5 倍,这个间距使得这些毛能够像梳子一样把复眼上的花粉颗粒梳下并有效的收集起来。研究人员用高速摄像机观察固定住的蜜蜂前足的梳理行为,发现蜜蜂在 3 分钟内能从身上梳下并收集 15000 颗花粉颗粒。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没有前足上的这些具有特殊间距的毛,蜜蜂是不可能有效的收集花粉的。这个观点在他们设计仿真蜜蜂足模拟蜜蜂前足梳理附有花粉的复眼时得到了证实。但研究人员把仿真蜜蜂足涂上蜡时,光滑无毛的仿真足收集的花粉比不涂蜡的仿真足少 4 倍。高速摄像机还记录蜜蜂梳理行为的一个有趣现象:蜜蜂的梳理行为像是设定好程序的,不管身体上有没花粉,它们总是有规律的梳理身体,复眼上刷几十下,每只足刷 6 下,而且第一刷是最有效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花粉鞘(花粉颗粒表面上的粘稠液体)也是蜜蜂有效收集花粉颗粒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花粉鞘能够增加花粉的粘附性。当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把花粉鞘去除掉,发现蜜蜂收集花粉的能力下降了一半。 科学家们认为,这项研究能够进一步理解授粉的关键过程,以助于为传粉机器人设计出有效的花粉刷。另外,传粉昆虫用以收集和移除微小颗粒的方法或许会给设计表面清洁方法或工具带来启发。 图 1. 在马蹄草 Caltha palustris 上觅食的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后足携带着厚厚的花粉粒。 图 2. 在马蹄草 Caltha palustris 上觅食的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脑袋上沾满了花粉。 图 3. 在马蹄草 Caltha palustris 上梳理身体的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 图 4. 在蒲公英( dandelion )上觅食的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身体和复眼上的毛间距大致相当于蒲公英花粉颗粒的大小,使得花粉颗粒悬浮在这些毛上并易于移除。
65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南航故宫校区:月季花
Mech 2016-10-22 09:32
深秋校园,月季花开。没有蝶舞,尚见蜂忙。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稿件写作:蜜蜂的导航
zhuchaodong 2016-9-17 17:15
命题作文:蜜蜂的导航。 受许木启老师邀请,准备一篇《生物学通报》的科普稿件。 前几年,和澳大利亚国立昆虫标本馆的John La Salle博士、台湾的杨曼妙教授等合作,曾经基于wikipedia一起写作了一篇姬小蜂的研究论文,并发表在Zootaxa上(Two new Aprostocetus species (Hymenop tera: Eulophi dae: Tet rastichinae), fortuitous parasitoids of invasive eulophid gall inducers (Tetrastichinae) on Eucalyptus and Erythrina , PDF/A ( 2.86 MB )) 。个人感觉共享方式很方便,也考虑到不同合作者的科研习惯和时区差异。关键是:基于网络合作很有趣;期待从其它学科角度对营巢生物学产生新思路。 这篇科普论文,我想尝试用这样有趣、求新、共享的方式,及时听取同行的建议、意见和评论;并给自己规定了个时间表,以免耽误许老师和编辑部的工作。QQ和微信可以实时讨论,但是毕竟知识梳理需要精心,落笔需要斟酌。因此,我将尝试同时基于科学网和ResearchGate开始这个小题目,看看能否在下列时间表内完成任务: 1、9月中旬-10月末,阅读文献,并完成初稿; 2、11月,邀同行参与并邮件交流; 3、12月,内部修稿; 4、12月底,给许老师交稿。 进展: 2016年9月17日,围绕蜜蜂, 适度延伸阅读昆虫的导航现象和机制; 2016年9月18日,阅读2014年6月2日Nature新闻(( http://www.nature.com/news/bees-build-mental-maps-to-get-home-1.15333 ); 在ResearchGate上提问:How do bees navigate within their territory?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ost/How_do_bees_navigate_within_their_territory) 阅读Insect Navigation: Do Honeybees Learn to Follow Highways?( http://dx.doi.org/10.1016/j.cub.2015.01.045 )
4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花与野生切叶蜂共享微生物菌群
热度 4 huayanc 2016-9-8 07:19
花与野生切叶蜂共享微生物菌群 你需要益生菌吗?当然啦!这个问题对于野生蜂来说答案也是一样的。近十年来,人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以及所处的环境都会改变我们身体内(尤其是肠道)的微生物菌群。最近,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的研究人员 McFrederick 等发现花是细菌传播并进入野生蜂微生物菌群的 “ 热点 ” (图 1 )。这项研究发表在了最近一期的 Microbial Ecology (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248-016-0838-1 )。 这项研究首次表明多种花和野生蜂种类共享几种相同的细菌。因此,野生蜂从花那里同时取得食物和细菌。这些细菌可能对野生蜂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野生蜂的健康为什么重要?尽管野生蜂没有得到像已商业化的蜜蜂(图 2 )和熊蜂(图 3 )那么多的研究关注,但它们在植物授粉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在过去的 10 年内,由于蜂群崩坏综合症(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的肆虐,全球已损失了 1 千万箱蜜蜂。因此野生蜂的传粉会变得更重要。目前,商业化的授粉主要依赖于蜜蜂和熊蜂,这相当于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上,一旦蜜蜂和熊蜂这只篮子倒塌了,植物的授粉将受到极大的破坏。野生蜂就相当于我们买的保险,一旦蜜蜂不能满足传粉需求,野生蜂就能遇难补上。所以,我们必须更好的了解野生蜂。 研究人员是怎么发现花与野生切叶蜂共享微生物菌群的呢? McFrederick 及合作者从德州( 2 个点)和加州大学校园( 1 个点)采集野生切叶蜂和花。他们在木头上钻孔模拟野生切叶蜂的巢穴(野生切叶蜂常在有甲虫遗弃的孔的木头上建巢(图 4 ))并把它们放在有野花的野地里。野生切叶蜂在木头上筑巢后,研究人员就采集这些野生蜂并分析它们的肠道和它们携带的花粉上的微生物菌群。在相同的地点他们同时采集被野生蜂访过和没访过的花。为保证花没被访过,他们在花开之前就套上袋子,一旦花成熟开放了就采集回来。研究人员发现,花上都有与与野生蜂身上相同的细菌,无论它们是否被套上袋子。被套上袋子的花上有与野生蜂身上相同的细菌说明这些细菌可能是通过植物的表面,空气或小昆虫传播的。 研究人员相信,被花与野生切叶蜂共享的微生物菌群有可能是有益的。理由之一就是,所有的花和野生蜂样本上都乳酸菌属( Lactobacillus )的细菌。我们都知道泡菜和酸酵面包等都是靠乳酸菌来腌制保存的。因此,这些乳酸菌可能可以帮助野生蜂保存花蜜和花粉来喂养后代。 图 1 访花的切叶蜂 图 2 访花的蜜蜂 图 3 访花的熊蜂 图 4 在木头上筑巢的切叶蜂
6865 次阅读|4 个评论
蜜蜂的交配
热度 9 arthurw321 2016-7-15 21:28
今天我们来聊聊 蜜蜂 。蜜蜂啊,对就是制造那个甜甜蜜蜜的蜂蜜的蜜蜂。蜜蜂是多乖的孩子啊,天天辛辛苦苦给你们酿蜜。你们都不认识他们!不行不行,得认识一下。 蜜蜂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家是一妻多夫制!是不是很羡慕!不过……蜂后一辈子通常只能啪啪啪一天。最多也没听说有超过5次的。似乎。恩还不如一夫一妻。 蜜蜂群体里只有工蜂,雄蜂和蜂后。而雄蜂啪啪啪之后就直接死掉。所以蜂后也就是蜂王。但是毕竟它是雌性,所以我还是叫蜂后。 啪啪啪的日子具体是哪天,跟天气有很大关系。今天阴天,哎呀明天啪吧。(晴朗无风才是最好的天气)嘛,当然是春天了。(万物复苏草长莺飞~)还得是下午。到了啪啪啪的日子(一般是蜂后6-8天大的时候,在此之前还要先飞出去认路),此时蜂后还是处女。处女哟~ 处女蜂后扭扭屁股飞出蜂房,飞到雄蜂聚集的地方,屁股后面带着一大群饥渴的雄蜂。它们的眼里只有处女蜂后。当然就算蜂后不是处女……它们也是要啪的,毕竟整个蜂巢里只有蜂后有这功能啊。 蜂后会散发信息素,吸引雄蜂来找自己。受风向影响,如果你不在蜂后的下风口,你就闻不到信息素的味道找不到蜂后咯~今日的风儿好喧嚣啊·· 另外,对蜜蜂来说,和蚂蚁一样,最重要的物质也是保幼激素。很多昆虫都是如此。保幼激素可以促进生殖系统发育,蜂王浆里很多,蜂蜜里没有。蜂后是吃蜂王浆长大的,而工蜂是吃蜂蜜长大的。区别就在这。当然蜂王浆营养很高了,就是味道比较奇怪……(辣的!) 这里我们要详细说说雄蜂的丁丁。那可真是个奇葩啊……如下图。 而且人家蜜蜂的丁丁不叫阴茎,叫阳茎。阳茎是藏在肚子里的。需要的时候,啪啦!翻出来了!就跟翻手套一样。 追上蜂后,雄蜂用四条腿(一共六条)一把从背后抓住蜂后,再用两条后腿抱住蜂后的肚子,弯起肚子,翻出阳茎,一阵猛捣,把精液射进蜂后的阴道里。然后六条腿松开了。肚皮朝上。死翘翘了。 射精以后,雄蜂立刻就麻痹了。麻痹了。痹了。然后死了。真是人生就是为一啪啊…… 虽然雄蜂麻痹了,屎了,但是他的阳茎还在抽搐啊!还在努力地送精液。然后,阳茎就直接从根部断了。好疼。蜂后带着丁丁(或者是丁丁的一部分)走了。雄蜂就屎掉了。恩,你去死吧,你的丁丁我会收藏好的。 虽然蜂后屁股上还插着丁丁,还有好多乱七八糟,但是奇怪的是,这并不影响蜂后再次交配。下次啪啪啪的时候,雄蜂也许能把上次的丁丁弄掉。这样就不妨碍了。 蜂后也有蛰针,不过是弯的,不会扎到雄蜂。处女蜂后一开始的阴道口是很小的……啪啪啪之后就大了。如图。 啪啪啪的时间其实很短。最长不超过半小时。短的也就十来分钟。氮素,你绝对想不到的是,蜂后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居然要跟7只雄蜂甚至超过14个帅哥交配!算一算,一个哥们也就两三分钟吧(据说一般也就五秒。真·秒射男)……其实这不算什么,有一种大蜜蜂一次啪啪啪要有一百多个哥们轮流才能满足蜂后。当然其实排队的雄蜂有一万多-,-果然还是我们单身狗力量大。 等到完成交配过程以后,蜂后就带着最后一只雄蜂的丁丁回到蜂巢。她自己还弄不下来,得工蜂帮忙。丁丁插在上面当然是有用的。可以防止精液流出来嘛。 蜂后有个储精囊。把那些射在阴道里的精子都储存在储精囊里。一辈子就够用了。如果不够用……再啪一次。储精囊大的很(虽然直径只有1毫米),存放五六百万精子毫无压力。但是这些精子是来自很多不同雄蜂的。不知道在一起会不会打架。 而且其实并不是所有精子都能进入储精囊,只有5-10%的精子能进入储精囊储存起来,其他都顺着阴道流走了……雄蜂这么努力,就白费了?当然,作为一只雄蜂,你产生足够多的精子才是正道。毕竟精子多储存的才能多嘛。精子机器你好。 当精子不足的时候,蜂后会再次婚飞。雄蜂都是准备好的,时刻准备着为了啪啪啪而奋斗。不过%………这些雄蜂理论上都是蜂后的儿子。恩。母子乱伦~但是并没有什么坏处的样子。 交配之后2-3天,蜂后就可以产卵了。我们都知道,未受精的卵(单倍体)会发育成雄性,而受精卵(二倍体)会发育成雌性。雄蜂也只在春天出现。在有蜂后的时候,蜂后会散发信息素,阻止这些雌性变成另一个蜂后。所以,只有蜂后可以啪。 其实也会出现二倍体雄蜂。一般是在近亲繁殖很多代的情况下。通常这些二倍体雄蜂刚孵化成幼虫不到6个小时就被工蜂拖走扔掉了……扔掉了……掉了……有的时候可能就直接被工蜂吃掉了! 但是如果食物丰富,工蜂很忙,也有能发育成熟的二倍体雄蜂。但是,这些哥们就有点……恩发育不良。长的也和正常雄蜂不一样。体型各方面都小。而且精液量少, 精子密度低, 精子总数少, 精子活力较差, 死精率高。总之,恐怕是很难留下后代了。 还有啊,其实工蜂有时也可以产雄蜂。因为她们没精子只能产单倍体。不过工蜂之间会互相监督,工蜂产的雄蜂一般都被扔掉或者吃掉了。恩。可怜。 你说蜜蜂为啥要一妻多夫捏?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说这样可以提高种群内的基因变异性。但是你看人家白蚁一夫一妻也蛮好嘛。多啪几次就是了。还省事。 我觉得,蜜蜂一妻多夫单纯就是因为,蜂后需要很多精子,但是一次啪啪啪又没办法把精子全留下,一只雄蜂产生的精子又有限,所以多来几只吧!蜜蜂你们好纠结啊。 蜜蜂就是这样啦。 参考文献: 1、 谢宪兵, 吴小波, 黄康,等. 中华蜜蜂的工蜂监督和工蜂繁殖 // 中国养蜂学会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 2007. 2、 苏荣, 龚一飞. 蜜蜂交配习性研究的动态 . 蜜蜂杂志, 1987(5). 3、 欧阳燕, 吴黎明. 蜂王一雌多雄交配对蜜蜂群体行为影响的研究 . 中国蜂业, 1998(5):26-28. 4、 黄文诚. 蜜蜂的交配行为 . 生物学通报, 1995(4):15-17. 5、 余林生, 孟祥金, 吴承武. 中华蜜蜂交配和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1):1951-1954.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请关注大白的微信号:生命体。vita-force
个人分类: 渭城朝雨浥轻尘-原创|1975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空气污染降低蜜蜂的传粉能力
热度 1 huayanc 2016-7-9 04:39
空气污染降低蜜蜂的传粉能力 人 们对 空气 污 染尤其是 雾 霾的危害 的关注在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推出之后达到了顶峰。如今雾霭仍在,关注和讨论也还在继续,只是远没有那么热烈。然而科学家们研究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工作仍在进行。最近有科学家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人类的好朋友 —— 传粉昆虫!全球三分之一的农产品依赖传粉昆虫的授粉,因此,传粉昆虫的健康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是息息相关的。美国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上 报 道称, 空气污染降解植物的气味从而延长了传粉昆虫的觅食时间( Fuentes et al. 2016.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2231016305210 )。换句话说就是,空气污染会降低蜜蜂的传粉能力。 传 粉昆虫是通 过探测 植物的气味分子来定位食物 —— 花粉和/或花蜜的。 总 所周知,蜜蜂可以到离蜂巢很 远 的地方采花粉和蜜。 这 是因 为 气流可以把植物的气味分子 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很多昆虫的巢距离食物源上公里远,这就意味着植物的气味要能传播足够长的距离。每种昆虫对某种气味的探测是有临界值的,而且它们是通过从低气味浓度的地方飞行到高浓度气味的地方来觅食的。研究人员发现,空气中的污染物如臭氧会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植物散发的碳氢化合物,这种分解的结果就是产生更多的空气污染物,如氢氧和硝酸盐自由基( hydroxyl and nitrate radicals) ,而这些污染物则加速了植物气味的分解率。这个些反应的后果就是,降低了植物气味的寿命和传播距离。而蜜蜂对这种变化的反应就是大大延长了觅食时间,因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探测到植物气味的蜜蜂数量减少了,而能探测到气味的蜜蜂也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定位食物,所以它们访花传粉的效率也自然就更低了。 研究空气污染对传粉昆虫影响的意义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了。美国的雾霾远比国内的轻,而美国学者的研究已经领先一步了。鉴于国内的严重雾霾,非常乐于见到国内有相关的研究出现。我有位美国同学正在研究 PM2.5 对蜜蜂的影响,他说如果类似的研究在中国展开或许会更有意义。您觉得呢? 蜜蜂在访芝麻的花,摄于2016年5月13号,广东遂溪。愿这些美丽的精灵在我的家乡能够安康生长,为我家乡亲人的安康服务。 参考文献: Jose D. Fuentes, Marcelo Chamecki, T'ai Roulston, Bicheng Chen,Kenneth R. Pratt. Air pollutants degrade floral scents and increase insectforaging times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16 .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2231016305210
4967 次阅读|1 个评论
寓言小说:蜜蜂王国的战争
蒋高明 2016-5-20 10:17
寓言小说:蜜蜂王国的战争 曾彦 一、蜜源 又是一年秋天,地里的庄稼开始丰收,麦子变得黄灿灿的,挂在树上的果子也一个个冒出诱人的果香,春天、夏天开的那些花儿,自然早早的就谢了。老刘头自行车后座上,搁着一个小木头箱子,箱子沾染了不少东西,看起来油腻腻的,阵阵香味从箱子上发出,闻着像是蜂蜜的味道。箱子里用玻璃灌装着一大罐蜂蜜,这是今年入秋前打的最后一批蜜,再之后的蜜就得留着蜜蜂自己过冬之用了,此刻老刘头正准备把这批蜜送到下一个目的地。 山路崎岖,自行车拐过一道又一道弯,速度颇快,这条路老刘头已经走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很娴熟地往山下溜着,箱子随着山路的颠簸也咣当个不停。只是老刘头没注意到,因为昨夜下雨,前面的一个路段出现了轻微的塌方,有几个石头挡在了以往熟悉的小道上,在老刘头没来得及刹车的时候,自行车更为颠簸地跳了过去,后座上的木箱子更加颠的厉害,终于在自行车跳过一个更大石块的时候,木箱子从自行车上颠了下来,随着一身脆响,里头的玻璃灌也碎了,蜂蜜从木头缝里淌了出来……。 子国和丑国是相邻的两个蜂国,其中丑国的蜜蜂勤劳踏实,每年采到的蜂蜜都是周边国家最多的,而子国的蜜蜂则不然,虽然也有不少本分的蜜蜂,但大多数却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之辈,但也因此练就了一身的技能,嗅觉、反应速度各方面都比丑国要厉害,更让人无语的是,子国这一代蜂后生育能力非常之强悍,已经两年了,完全没有衰减的现象,这可远远不是丑国的蜂后能比的了。 这一日,子国的巡卫和往常一样在蜂国旁巡航,到子丑两国的边界线时,还不忘对着邻国挑衅一番,常常使得脾气耿直的丑国蜜蜂们暴跳如雷。这不,又一只肥大如牛的丑国蜜蜂摇摇晃晃的飞了上来,朝着子国巡卫追来,子国巡卫嘴角微翘,将手放到嘴里吹了声口哨,从子国的蜂国境内瞬间飞出几只子国蜜蜂,一下就把丑国落单的蜜蜂围住了。 “哈哈,丑水,又是你个傻大个,咋就不长记性呢,今天又被我给抓住了,怎么滴,够不够给你爷爷上供的蜜吖?”子国蜜蜂望着丑国的蜜蜂,调侃的说道。 丑水脸色微变,忽然想起开春的时候他采了不知多少蜂蜜,多数被子国的这群混球用这种法子给劫走了,心里不禁暗暗叫苦,平时大不了把采到的蜂蜜交给对方罢了,今天手上可没蜜吖,免不了要挨一顿揍了。 正当丑水胡思乱想的时候,对面子国又飞出一只蜜蜂来,直直的朝这边飞来,很快就来到冲突现场。“子叶,流浪蜂在东南边好像发现大量蜂源,快带着你的侦察队过去确认一下。怎么和巡逻队搞到一起了。”飞来的蜜蜂似乎是个头头,见一群蜜蜂围在这语气颇为不善。 “啊,这个季节哪来的蜂源,是要去其他蜂国抢劫么?”围着丑水的蜂群中飞出一只较为壮实的蜜蜂,颇为奇怪的问到。 “俺也不清楚,那流浪蜂也没说个清楚,估计昨晚在外头过夜冻傻了吧,但蜂后说了,你们还是去看一下的好。”说完就嗡嗡地飞回蜂国了。 “诶~~?这么好的事都让我碰到了,回去报告蜂后,说不准还有赏呢。”丑水心想,只是此时他正被子国蜜蜂围着,眼珠子虽然乱转,但可不敢乱来,他可打不过这么多子国蜜蜂。 子国蜜蜂也心知是个大事,定睛睛的瞧了丑水一会。“算了,还是蜂后的命令要紧,以前也欺负过这大胖子不少次了这次就算了,放他一马。”随即编队回国了,他们要准备准备,马上去探查那个蜂源是否属实。 丑水见子国蜜蜂回国了,也赶忙转身飞回自己的蜂国了,轻车熟路的来到蜂后的蜂宫所在,丑国蜂后正安心的憋着一只工蜂卵。 “报告蜂后,小的在本国与子国交界处,听到子国的蜜蜂商量说在东南边发现大量蜜源,咱们是否一块过去争夺?”丑水在蜂后前恭敬地说道。 丑国蜂后稍微动了动身子,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也不知为何,还正处壮年的她,产工蜂速度慢不说,还如此困难,莫说如子国蜂后那般了,就连周边其他随便一个蜂国的蜂后都比她强不少。不过好在她产下的工蜂一个个都壮硕的很,虽然飞行速度和脑袋不大灵光,但和其他蜜蜂肉搏的时候,可是丝毫不落下风。听到丑水的汇报,思量了一阵,随即点点头:“马上深秋了,外头可没什么蜜源了,就算再有,我们估计也抵挡不了那么冷的天气,蜂国之间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蜜源是所有蜜蜂的资源,谁采集到算谁的,我们丑国自然也可分一杯羹,你带人去查探一番吧。” 与此同时,其他蜂国的蜂后宫也上演着这一幕,或是本蜂国的流浪蜂,或是消息买卖,或多或少都知道了东南方向出现了大量蜜源的消息。 二、 蜂国园 子国蜜蜂派出一队侦查蜂,子叶带队,丑国的侦查蜂队正巧是丑水带队,其他蜂国也各自派出自己的侦察蜂队,纷纷前往东南蜜源。入秋以来颇为安静的众蜂国,这一日热闹了起来,一队队的侦察蜂不断从蜂国飞起,嗡嗡声替代了所有的声音。 “快些,咱们子国的蜜蜂可不能输给那边丑国的大笨蜂”子叶催促着身后的子国蜜蜂。 “头,可不止丑国,其他好多蜂国的蜜蜂都来了,连恒古传承的第一上国辰国都一起来凑热闹了,据说他们的蜂国是咱们整个蜂园大陆第一个蜂国,实力深不可测,也不知这蜜源哪来那么大吸引力,连他们都惊动了。”一旁的子国蜜蜂惊道。 “你懂什么,辰国也是你能随便议论的。”子叶将刚出言的蜜蜂呵斥一番,接着说道:“我等子国虽然与辰国等国一并号称蜂国园十二上国,但与辰国实力还是相差甚远,可不是招惹他们时候。最近寅国新蜂后刚刚继位,这位新蜂后可不同以往那位慈悲宽容的老蜂后,而是争强好胜,目空一切,且一直不满辰国为蜂国第一上国之称,因新蜂后刚刚继位,生育能力正值高峰,更是信心倍增。数日前,寅国对辰国发动进攻,欲抢夺辰国的地盘,但奈何辰国底蕴深厚,在攻占葵岭之后,遭遇到辰国大规模抵抗,一时半会也陷入僵持战,就算如此,辰国也是损耗颇大,这才导致辰国如此上国,也不得不放下傲慢之心,与我等一并争夺这蜜源。” “如……如此大事,我等竟毫不知情。”听子叶娓娓道来,其他几只子国蜜蜂已是目瞪口呆。“我说最近总感觉外头不对劲的样子,也没多想,只是没想到是这么大的事,寅国居然对辰国发动国战了。” “你们每日里都待在蜂国内,外出较少,自然不知晓这等事。”子叶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唉~~,只是不知道此次辰寅国战是否会引起其他连锁反应,说不好我们子国这次也难逃拉入战局的结果。” “算了,不说这些了,毕竟是以后的事,咱们安心把此次蜜源的情况打探清楚报告蜂后就算任务完成了。”子叶随即说道。 在前往蜜源的路途中,不断看到或成群结队,或单独查探的蜜蜂嗡鸣而过,其中子国、丑国、辰国、寅国等自然在此列。此刻辰国队伍中,辰东领着麾下六大护磷蜂队正急速赶往蜜源处。 寅国蜂后宫,蜂后面前正趴着一只蜂,和其他蜜蜂不一样,体型明显大了一圈,似乎是一只虎蜂。 “蜂后陛下,我等虽已分离寅国多年,但一直心系寅国,此次您既然已决定与辰国开战,自然是助力越多越好,且在葵岭寅国与辰国已陷入胶着战,如没有外力加入,怕是损耗过多。只怕……。”趴着的虎蜂恭敬对寅国蜂后说道,似又欲言又止起来。 “只怕什么?我寅国什么时候怕过?”寅国蜂后傲然道。 “蜂后陛下您文韬武略,乃在下最为敬佩之人。”那只蜂恭敬道:“只是,我听闻这片蜂国域里,突然崛起一个大国,申国,此国一直欲取贵国而代之,如您和辰国交战损耗过大,难免申国不蠢蠢欲动,到时候,寅国可就腹背受敌,未必招架得住啊。” 寅国蜂后脸色微变,很快冷了下来:“哼,虎头,你敢威胁我?” “不敢,在下只是据实而陈。”虎头恭敬道。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你们虎蜂族没有固定居所,经常打劫蜂国园外出采蜜的蜜蜂,有时候甚至性命不保,如此凶残,我可不敢与你们合作。”蜂后冷言道。 “蜂后陛下此言差矣,想我祖辈与贵国祖上可是相交匪浅,寅国在这片蜂国园站稳脚跟的时候,我虎蜂族也是出力不少。而此次合作,我们也是希望可以拿到一些过冬的花蜜,过了这个冬天,我们各奔东西,不知蜂后意下如何。” 坐在蜂后椅上的蜂后沉思了会,也知虎头所言非虚,此次与辰国交战还是过于冒失,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之前见辰国如此低调,以为其国力衰退,不料在葵岭遭遇如此大抵抗,虽然葵岭已经拿下,但随时有被夺回去的危险,更遑论攻占整个辰国了。而申国更是在寅国的边境骚扰不断,且用的是游击战的方式,根本无从下手。若是真能与虎蜂族联手,以虎蜂族的战斗力,击溃辰国、其他上国,甚至直接统一蜂国园也不是不可能,我寅红也可名垂千史了。 “蜂后陛下,您若答应,此次我们出精兵三百,个个是战场厮杀下来的勇士,每一个都可以一当百,期间您只需要提供他们居住的地方,还有每日三两花蜜即可。”虎头抛出了自己的条件。 蜂后闻言,心中盘算了一阵:“好,我答应了,不过合作仅限今年冬天,此次国战之后,虎蜂族必须离开蜂国园,还有。”蜂后话音一顿:“如果,期间我的子民出现任何损伤,可别怪我不客气。” “蜂后陛下过虑了,我等自不会做此等自相残杀之事。”虎头忙言。 三、 蜜源大战 午国是第一个赶到蜜源的蜂国。如此集中、如此大量的蜂蜜,是他们从来不敢想的,简直不需要费任何精力,不用在不同的花朵之间寻找,不用飞过无数花丛才采到点点花蜜,期间还常与其他蜂国争夺花蜜,而今遇到的这个蜜源,简直是蜜罐,要赶紧回去报告蜂后,组织采集工蜂来采集。午国领头蜂的脸色激动的有点发红,背上的翅膀似乎都振得更快些,嗡嗡声大作。 其他蜂国紧接着赶到,想法自然和午国蜜蜂一样,很快就分化出两队,一队回去报信,一队守卫蜜源。辰国和寅国自然也不例外。 “哼,真是冤家路窄,哪都有你们寅国杂碎的身影。”辰国蜜蜂在看到寅国蜜蜂后,显然没有好脸色。 “呵~~,我道是谁,原来是蜂国园第一上国辰国的护鳞队吖,听说你三千护鳞队在葵岭折损不少啊,不知补充上来没?就你们这点兵,劝你们还是赶快回去吧,免得一会不小心伤了你们。”寅国蜜蜂显然不甘示弱,更何况此次探查部队寅国的蜜蜂显然要比辰国的要多的多,更是肆无忌惮起来。 “你……”,辰东伸手拦下了护鳞蜂,他知道现在不是起冲突的时候。“蜂国园有默规,所有蜜源蜂国园内蜜蜂共享,寅国不会是想独占蜂源吧?” 辰东不愧是辰国护鳞队副统领,有辰国智囊的称号,一句话就挑起了寅国和其他蜂国的矛盾,此刻寅国的添翼队显然是在场蜂国中最为强大的蜂队,如果他们此时发难,其他蜂国确实不一定是对手。 各蜂国听到辰东此言,自然脸色一变,最近寅国势头太大,谁也说不好他想什么,纷纷摆出防护队形,也就只有丑水带着的几个丑国蜜蜂还傻愣愣的趴在那,这倒也不能怪丑水,而是丑国根本没有队形可言,出门战斗全靠横冲直撞,不过就算有战斗队形估计也没听出辰东的弦外之音吧。 寅国带队之人名为寅蓝,和当今寅国蜂后寅红乃同一天出生,深得器重,问得辰东此言,再看其他蜂国的反应,刚才得意之情自然消失殆尽,只得冷哼一声:”其他蜂国我们不管,但你辰国今天休想从这里采到蜜回去。“ “这可不是你寅蓝说了算”远处飘来一阵蜂语,很快出声的蜂就到了蜜源处了,是辰国护鳞队第一大队长辰南,带着辰国六百工蜂赶到。 寅蓝闻言眼神一冷,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辰南。” 他们也算是老对手了,在老蜂后还未退位时就常有摩擦,新蜂后寅红继位后,更是将这种暗地的摩擦上升到明面的交战,葵岭一站双方各有损耗,可谓是新仇旧恨,此刻又是在如此巨大且上乘的蜜源处,结果不言而喻。 “怎么,辰国号称蜂国园第一上国,也要行此以多欺少之事吗?”寅蓝在辰南到场那刻起,眼神就没离开过辰南,此刻寅国工蜂还在赶往蜜源的路途中,在此守候的添翼蜂并不算多少,要真打起来,可不是辰国对手,只得用语言先激住辰国再说。 “少和我来这一套,你寅国若是未发动国战,在攻占我葵岭之前,我还能对尔等仁义相待,现在嘛……“辰南脸上浮现一丝笑容,手在身后打了两个手势,大喝一声:“上,把寅国的杂碎全干掉。” 辰国工蜂分成三队,一队包抄寅国蜂后路,一队主攻,一队分两翼干扰寅国队形,朝寅国蜂群杀了过去。 寅蓝只得摆出防御阵型,退守到一个树洞口,添翼队的蜂群轮番抵御辰国进攻,饶是如此,寅国蜂还是不断的陨落,毕竟蜂数相差实在太多了。 其他蜂国见辰国与寅国交战起来,自然是躲得远远的,在回去报信且带着工蜂赶过来之后,都纷纷加入了采蜜的队伍,十二上国也不例外,除了正交战的辰国和寅国。 辰南显然也不希望此次过来空手而归,而是让攻击的蜂队留下一部分继续进攻,其他工蜂则也加入采蜜的队伍。 寅国队伍因回去报信较晚,准备采集蜂蜜的蜜蜂比之其他上国都要晚,但在其他蜂国蜜蜂采集了好一会后,也在寅国大将寅青的带领下赶到蜜源处,见寅国蜜蜂被辰国护鳞蜂团团围住,正死死相撑,二话不说分出一队去解围,剩下的蜜蜂则杀向正在采蜜的辰国蜜蜂。 辰南显然也发现了寅青的到来,喝令辰国蜜蜂停下采蜜的工作,纷纷掉头迎向寅国蜂队,在蜜源上空展开殊死搏斗。 辰国摆出矛头阵,直直攻向寅国蜂群,寅青显然也不是吃素的,摆出布袋阵,让辰国蜜蜂扑了个空,辰国护鳞队矛头变矛尾,矛尾变矛头,再次从战场中杀了出来。辰南显然也知道这等阵法,用来突围再合适不过,但此刻要对付寅国添翼蜂队,可就有些不足了,当即下令变换阵型“滚刀阵”,由前后两排蜜蜂不断替换,一击即撤,马上替换下一只护鳞蜂,如有受伤的,则很快能替换到战场后方。 寅青见辰国蜜蜂摆出滚刀阵,脸色一变,在这次国战中,寅国可是吃了不少滚刀阵的亏,当即下令分出两队,一队摆盾牌阵,另一队突击辰国后方。 一盘厮杀下来,双方各有损伤,阵型也被冲散了,陷入混战。寅国此次参与采蜜的蜜蜂较之辰国要多上一些,奈何辰国护鳞蜂个体战斗力本来就较强不说,刚刚还因为大部分队员在蜜源处采集了些许花蜜,在体能上得到了补充,在持久战上比之寅国更有优势。 辰寅两国在蜜源上空就此厮杀开来,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结束的。而在蜜源处的其他蜂国蜜蜂则以比往常快不知多少倍的速度采集着蜂蜜,只到西边山头上空开始变得红灿灿,太阳快掉下去的时候,辰寅两国方才鸣金收兵,双方死伤无数,辰国六百护鳞蜂只剩下不到一百,而寅国也一样惨烈,添翼蜂十不存一,就算太阳不落山,估计也战不了多久了。而那些采蜜的蜂国队伍自然也编队回国去了。 四、 国战 翌日,其他蜂国继续编队前往昨日还未采完的蜜源处采蜜,以蜜源处的蜂蜜量,今日当能被采完,在这天的采集队伍中,未能见到辰国和寅国的采集队伍。 寅国蜂后宫,蜂后端庄的坐在蜂后椅上,冷冷的看着怕在大殿的寅青、寅蓝,半晌后放才出声:“尔等虽说将我寅国最具有战斗力的添翼蜂队折损颇多,但此次辰国最为强大的护鳞队也同样受创严重,且我在昨日与一蜂族达成协议,在关键时期会随我们一并加入战团,拿下辰国,已不在话下,我命尔等再次带队,从葵岭继续往前推进,攻占辰国老巢。” “谨遵陛下口谕”寅青、寅蓝恭敬道。 蜜蜂不断的从寅国国境内升空,在空中编队,由寅青、寅蓝带队,乌压压的压向辰国境内,而虎蜂族的站蜂同样隐藏在寅国蜂群中,在如此庞大的蜂群里,虎蜂族的巨大身躯隐藏的很好。 寅国蜂队很快就来到葵岭,在葵岭上再次编成战斗队形,而辰国护鳞队也收到消息,在葵岭西侧的古丁大峡谷摆开阵仗,欲迎战寅国蜂队。 巳时,寅国正式发动攻击,先是由寅蓝带先锋部队向辰国发动进攻,被由辰东带队的辰国蜂队给拦下了。寅国开始增兵,后续部队大批来到战场,朝辰国在古丁大峡谷的工事攻去,辰东率领的拦截部队也撤了回来,转变成防御阵型,与辰国战神辰北一并组成周天防龙阵,牢牢抵住了寅国的进攻。 几天前,寅国与辰国发动国战,在占领葵岭后,就是因为在古丁大峡谷遇到了辰国的周天防龙阵,这才无功而返,周天防龙阵乃是辰国第一防护大阵,据传是辰国诞生在蜂国园时,由仙蜂传授给当时的辰国蜂后的,而辰国也是以此阵法一直传承至今,只是后来辰国早已强大起来,这周天防龙阵已是不知多久未用了,岂不料,这次与寅国大战中,被迫使用,也可见寅国强大。 寅青见状,知晓此阵不是寅国一时半会能拿下的,且如此消耗战可不是寅国所希望的,毕竟入秋后各国的蜂蜜储备都是有限的。寅青来到蜂群后方,朝之前在寅国蜂后宫面见蜂后的虎蜂虎头微微一拱手道:“虎头先生,上次我等就是遇到这周天防龙阵才无功而返,这次就看贵族的了。” 虎头咧嘴一笑:“嘿嘿,这周天防龙阵自然不是你寅国能破的,他需要强大的攻击集中在一个点,只有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超过阵法内部替换的蜜蜂速度,周天防龙阵才能破除,也只有我虎蜂族的力量能达到这个标准,将军看我们的就好。” 寅青不置可否地一笑,并未多言。 虎蜂族很快来到战场,在虎头的带领下,摆出车轮战阵,直直攻向周天防龙阵,第一只虎蜂攻过之后,第二只虎蜂马上续上,紧接着第三只虎蜂也跟进,如此不断攻击一个点。而辰国的周天防龙阵在虎蜂每次攻击一次后,内部就有一只蜜蜂死亡,马上就需要另一只蜜蜂替代而上,只是这速度显然跟不上虎蜂的攻击速度,在虎蜂的第七十二次攻击的时候,周天防龙阵轰然崩溃。 寅国蜜蜂见此心中一喜,寅青也知道正是进攻的好时候,马上发动进攻,朝辰国蜂群扑了过去。辰北见势不妙,知晓此番与寅国大战已然没有悬念,若是古丁大峡谷失守,辰国国都也难逃战火的厄运,马上命辰南回国都,令其带着辰国蜂后赶紧撤离,自己则带着其他蜂队冲向寅国蜂群。 辰南知此事不可怠慢,马上领着一小队护鳞蜂突围而去,回到辰国国都。 辰国蜂后宫,辰南正恭敬的对着蜂后说道:“蜂后陛下,此次寅国不知从哪得来一股助力,比之一般蜜蜂大了倍许有余,我等实不是其对手,周天防龙阵已然被攻破,接下来该怎么办,还请蜂后定夺。” 辰国蜂后叹了口气:“唉~,看来,古丁大峡谷是要失守了,若是我猜想不错,那些出现在战场上的站蜂是虎蜂族站蜂,这寅红真是鬼迷心窍,为了击溃我辰国,居然与此等强盗联手。”辰国蜂后闭目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我身为辰国蜂后,自当与将士们同生共死,但辰国作为第一上国的传承不能在我手里断了,辰南,这是我产下的蜂后卵,尔等需常用蜂王浆喂食,助其成为新的辰国蜂后。你现在带着它,前往巳国,自有蜂接应。” “陛下……”辰南看着蜂后拿出的蜂卵,心中苦涩万分。 “无需多言,去吧,辰南,以后辰国就看你的了。”辰国蜂后挥退了辰南。 当辰国国都被寅国攻占的消息传出的时候,整个蜂国园震动,第一上国辰国居然就此灭国了,简直让人难以相信,所有蜂国纷纷收缩势力,增强巡逻队伍,并派出探子打探具体的战争情报,希望可以了解的更细致。 巳国国都,蜂后宫。 “陛下,想不到辰国作为第一上国,居然就此被灭国了,更让人惊骇的是,寅国竟藏的如此之深,之前在古丁大峡谷胶着的时候,还以为势均力敌,没想到一日之间,寅国连辰国的周天防龙阵都破了,着实让人恐惧。”蜂后宫殿里一只文蜂感慨不已。 “陛下,昨日辰国大将辰南送来辰国蜂后的蜂卵,想藉此诞生新的蜂后,现如今寅国如日中天,我巳国可不便招惹啊。”另一只文蜂出言道。 巳国蜂后平日里少气懒言,却是周边所有蜂国出了名的貌美,此刻听闻大臣们七嘴八舌的,好半晌才悠悠的说:“辰国作为恒古传承第一上国,实力强横,却从未做欺压其他蜂国之事,我巳国人称小辰国,并非没有缘由,巳国祖上与辰国渊源颇深,据传乃是亲姐妹,辰国有难,我巳国自然不好不出手相助,不过现在寅国如日中天,我等也不好招惹。将其送到汜水园,如果新的辰国蜂后诞生,那片汜水园就作为他们的发家之地吧,其余的,就不是我们能管的了。” 五、 大决战 寅国国都,蜂后宫。 蜂后寅红微眯着眼,半倚在蜂后椅上,蜂后宫殿里站着之前来过的虎头,此次战斗虎蜂族居功至伟,此刻虎头也是志得意满。 “蜂后殿下,此次寅国攻占辰国国都,获得的蜂蜜无数,寅国又可藉此发展更多的新生力量,到时候,一统整个蜂国园,易如反掌。”虎头恭维道。 “你也别恭维了,此次你虎蜂族确实出力不少,但攻下辰国后,我寅国损伤也颇大,慑于攻破周天防龙阵的战斗力,倒也一时没有蜂国敢乱来。不过申国可是一直在骚扰我寅国,你虎蜂族帮我最后这一次,攻破申国后,我们的合作就此结束。到时候,自然少不了你们的好处。”寅红也知道一直用虎蜂族也不是个办法,毕竟虎蜂族和其他蜜蜂算起来可谓血海深仇,用多了对自己也没好处,但虎蜂族战斗力确实颇为强大,她自然希望再在申国的战场上能利用最后这一次了。 辰寅国战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寅国也进入修养生息的阶段,其他各国也纷纷用自己的手段查探到些许战场的蛛丝马迹,推测也许有虎蜂族参与了这次的辰国灭国大战,而其中巳国自然是知晓最为清楚的了,他们在接收辰南和辰国蜂后卵的时候就从辰南嘴里知道寅国已经和虎蜂族勾结在一起,但若是他去传播这个消息,可信度可就大大下降了,毕竟蜂国园都知道,巳国可是号称小辰国,自然是向着辰国说话。 蜂国园无数小国,其中有十二上国,最为强大的辰国已被寅国灭国,目前蜂国园剩下十一上国,除了寅国以外,其他所有十大上国此刻正聚集在丑国国都,丑国国民憨厚老实,蜂后也是出了名的老实蜂,所以如有大事商议,大都会选择在丑国境内,不用担心遭到暗算之类的。 此刻申国的代表最为激动:“寅国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竟然与虎蜂族勾结,要知道虎蜂族不但食用花蜜,但也垂涎我们蜜蜂的身体,向来是我们蜜蜂的宿敌,我提议,我们十大上国结成同盟,出同盟军讨伐寅国,必须把寅国从蜂国园抹去。” “你申国向来和寅国不对付,常常骚扰寅国,寅国就算有动静,第一个也是灭你申国,要同盟,可以,你申国拿出点诚意来。”子国代表子河不客气的说道。 亥国代表亥文咳嗽了一声,平日里亥国装傻充愣,但其他上国都知道,亥国蜂可真是大智若愚,若是有要出谋划策的时候,总是少不了亥国的身影:“我觉得吧,这事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寅国一定要去掉,不然我们可没法安心过日子吖。申国平时对寅国挑衅颇多,此次同盟军申国多出两成兵力不成问题吧?” “恩,可以,没问题。”申国代表点头道。 “那就好说了,其他蜂国意下如何?”亥文再次问道。 “亥文公你就拿个方案出来吧,我们看看实施起来如何。”其他蜂国附和道。 “那好,不过这次还是要用到卯国的精兵。”亥文捏了捏胡须接着说道:“蜂国园蜂国那么多,但十二上国却只有我们十二家,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卯国的看家本领是幻术,非常容易幻化成其他国家的蜜蜂,从而从内部攻破城池。这次我们就利用卯国的幻术,再来个里应外合,依据歼灭寅国。” “此法甚好,既如此,我们在此立文,十大上国就此结成同盟军,每国出兵三千,申国额外出六百,攻破寅国国都后,所得蜂蜜十国平分。” “好,同意……” “好,我也同意……” “…………”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就这么定下了, 己亥月,癸卯日,巳时,进攻寅国。” 约定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寅国的国都大门口,两只蜜蜂摇摇晃晃的,似醉酒一般,在门口守卫那左右晃荡,守卫也不好将其怎么办,只得宽言:“姐们,不能喝就别喝那么多。” “诶~~,姐们,你天天,天天守在这大门口,蜂,蜂,蜂蜜分的多不?”醉酒的蜜蜂晃悠悠的道。 “唉,别提了,出去采蜜还能在外面偷吃一些,守门可就天天指着上头分发下来的一点蜜,根本不够吃的。”守卫心中也是颇为抱怨。 “那,那巧了,今天,我这蜜多,来,来,我给你点。”说着就将花蜜排了一些出来。“来,吃吧,可,可别告诉别的蜂啊。” 守卫脸上现出喜色,想不到今天看大门竟然有这等好事,心思全盯在花蜜上,也没检查这两只蜜蜂,就直接放他们进去了。这两只蜜蜂自然就是卯国的探子。 寅国也并非铁板一块,虽然大多数而言,是蜂后说了算,但虎蜂族对所有蜜蜂而言,都是危险而仇恨的,寅国境内自然也不乏此类蜜蜂,而卯国的蜜蜂进去,就是为了和寅国的内因接头,毕竟在现在的战局下,也只有卯国的蜜蜂可以出入十大盟军和寅国国都之间了,在外若有落单的寅国蜜蜂,目前还是有些危险的。 卯国很快就找到在寅国的内应,也是当今蜂后寅红的胞妹,寅橙,她一直反对蜂后的做法,但人微言轻,蜂后根本不听劝,而在月前,寅橙就盗取了一枚蜂后卵,在蜂国的一个隐秘之所造了另一个蜂后宫,就是为了催生新的蜂后,让新的蜂后取代寅红,就此停下寅国的疯狂行为。而现在这枚蜂后卵已经快要孵化了,在孵化时新蜂后卵发出的声音整个寅国都可以听到,寅红自然也不例外,此时如果没有外力阻挡寅红,那这位新的蜂后自然难逃一死,所有的工作也都前功尽弃了。 “卯唇,我预估明日午时,新的蜂后就可以孵化了,届时同盟大军可一定要赶到,如果新的蜂后被杀,我估计再也不可能盗取新的蜂卵来孵化新蜂后了,蜂后现在的行为,树敌无数,简直是自取灭亡,我寅国虽说没有辰国传承那么久远,但也是和其他上国一般从上古传承下来的,若是就此断了传承,可真是愧对祖先。” “寅橙你放心,同盟大军已集结完毕,本打算整个摧毁寅国,但难得寅橙你如此深明大义,十大上国已商议,同意寅国更换新蜂后来解决此次战乱。” “多谢其他上国成全,此次新蜂后继承完毕后,辰国的资源我们自当奉还给辰国新蜂后,我寅国的资源也会拿出一半给十大上国,以表诚心。”寅橙诚心说道。 这日午时,在寅国的一个角落里,突然发出“吱吱”声,且越来越大,所有的寅国蜜蜂都听到了,许多蜜蜂都愣在了当场,她们自然知道这是新蜂后诞生的动静,可现在寅红刚继位不久,如何出现新的蜂后了。 在蜂后宫的寅红自然也听到了动静,心中恼怒异常,不断拍打翅膀,“哗哗”声不绝耳,随即起身朝新蜂王诞生的地方奔去。 寅国外的同盟军自然也知道了此时是寅国新蜂王更替的关键时候,可不能掉链子,当即发动进攻,而早已潜伏进去的卯国蜜蜂也在寅国境内不断制造混乱,根本无法有效组织兵力。此刻正在享用蜂蜜的虎蜂族也听到动静了,也反应过来是有敌军杀到,当即编队前往国都广场。 同盟军既然已经知道寅国境内有虎蜂族存在,自然也有一定的应对之法,之间从同盟军中飞出一群身材不亚于虎蜂族的蜜蜂,那是丑国的蜜蜂,丑国蜜蜂个人防御力、持久力在整个蜂国园排名第一,毫无争议,此时由他们去前置虎蜂族,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而巳国作为毒性最为强大的蜂国,不断在虎蜂族旁不时攻击一下,其他蜂国也分出许多兵力进行骚扰。不一会,强大的虎蜂族就被同盟军歼灭,而同盟军的损伤几乎可忽略不计。 在与虎蜂族交战的同时,同盟军已派出子国军队前往新蜂后的诞生地,阻击老蜂后,在此等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拿下寅红自然不在话下。 “寅橙,你居然和外人勾结,枉我待你如同姐妹,居然背叛我。”寅红在看到寅橙那刻,恶狠狠的说道。 “蜂后,我们寅国身为蜂国园十二上国,与其他蜂国和睦相处,可您居然去结交虎蜂族,要知道,虎蜂族可是我们所有蜂蜜的宿敌,在您结交虎蜂族的那一刻,我们寅国几乎注定会被灭国。您也看到了,同盟军如此强大,就算是虎蜂族,都被歼灭一空,如果此次我未能提前备好新的蜂后,且和他们通气,我寅国也许就彻底断了传承了。”寅橙抓着寅红的手,内心非常沉重,“蜂后,我不能看着你把寅国往火坑里推。” “哈哈,哈哈哈哈……,你根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哈哈。” 同盟军将寅红从寅国拖了出去,扔到了寅国境外,没有蜜蜂为她采集蜂王浆,她只有死路一条。远处还传来寅红疯狂的笑声:“哈哈,你根本什么都不懂,哈哈哈哈……。” 六、后记 同盟军在帮助寅国更换新的蜂后后,也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寅国也正式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各个国家回归以往的和平,等待新一年的花开,花蜜诞生。 在汜水园中,辰国新蜂后已经诞生,辰南跟在新蜂后身边,还有一些刚刚诞生的辰国蜜蜂,这里是辰国新的家园。 这一日,辰南正慢慢的和新蜂后讲述着当年蜂国园大战的场景,当说到蜜源激斗的时候,新的蜂后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辰南道:“辰南大将军,每次听你说到蜜源激斗我就特馋,不知那蜜源到底有多好吃,也没机会尝尝看。” “啊,蜂后,你只能吃蜂王浆的知道不~~~。”辰南吼道。 “可是,人家想尝尝看嘛~~~,又不经常吃。”小蜂后嘟囔着嘴说道 “啊~~,真拿你没办法。”辰南挠了挠头:“我听说在人类的淘宝店有卖的,啥时候我们去看看。” “那,那他们的网址呢?”新蜂后继续追问道。 “哎~~~,蜂后,你自己去搜一下不就知道了。” ( 曾彦为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助理)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3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传粉昆虫(2)
huayanc 2016-5-2 00:01
Diversity of Insect Pollinators Why insect pollinators? You may ask. And it was also the the question I asked myself when I began to think about writing a blog post for the workshop of Communicating Science via Photography. The reasons are obvious. First and foremost, here is the fact, at least one out of every three bites of food we eat today is thanks to insect pollinators. Secondly, you have heard enough from the news that our pollinators are declining. However, when we talk about pollinators, the first thing comes into our mind is honey bee. Although it is true that honey bee is the most common pollinator, there are many other bees and insects pollinating flowering plants. Therefore, this post aims to show the diversity of insect pollinators. What are the insect pollinators? Many important insect pollinators are in the following orders: Hymenoptera (bees and wasps), Diptera(flies), Lepidoptera (butterflies and moths), and Coleoptera (Beetles). 1. Managed bees such as honey bees (Figure 1) and bumble bees (Figure 2) are the most common insect pollinators. Figure 1 A honey bee foraging on goldenrod flowers. Scientists have just found out that climate change does affect insect pollinators. According to a Purdue University study, rising levels of atmospheric CO2 have reduced proteins in goldenrod pollen, a key late-season food source for North American bees (Ziska et al. 2016). Figure 2 Five bumblebees are clustering on these milkweed flowers. One of the ways that we can do to save bees or other insect pollinators is to plant insect-pollinator-friendly flowers and flowering herbs in our gardens and yards. 2. Wild bees. More than 4000 species of bees liv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nd the majority of them are wild bees,including the following green sweat bee (Figure 3). Figure 3 A lovely green sweat bee is foraging on the flowers of garlic mustard. 3. Wasps. Adult solitary wasps usually feed on otheri nsects or spiders, but some of them such as species in the family Sphecidae(Figure 4) may use nectar and pollen for food and therefore pollinate flowers as a result of their feeding. Figure 4 This GreatGolden Digger is a fairly common species found in flower gardens. 4. Flies. The most abundant flower-visiting fliesare found in the family Syrphidae, flower flies (Figure 5). Figure 5 A flowerfly is feeding on nectar at wild flowers. 5. Butterflies and moths. Numerous butterflies(Figure 6) feed on nectar from flowers as adults. Figure 6 A Peck'sSkipper, Polites peckius , feed on nectar from a Red Clover flower. Many moth species (Figure 7) are also found visiting flowers as adults. Figure 7 A tigermoth resting on milkweed flowers. 6. Beetles. Beetles may pollinate as they move from flower to flower feeding pollen, nectar or flower parts. Some are even named as flowerbeetles such as the following flower longhorn beetle (Figure 8). Figure 8 A flower longhorn beetle is munching on pollen of milkweed flowers.
3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闻香起舞
热度 10 lixuekuan 2016-4-26 08:08
牡丹有一种高贵的香味,不但人喜欢闻,蜜蜂也忙的不亦乐乎。 1 2 3 4 5 6 7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525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一张图带你看大片:蟹蛛、蜜蜂与苍蝇之间的复杂关系
热度 10 ecoliugy 2015-10-16 12:05
蟹蛛、蜜蜂与苍蝇的复杂关系(网友 ylmark手机拍摄) 今天与网友在群里聊蜘蛛,网友 ylmark 发了一张经典的蜘蛛生态大片。正好展示了自然界中复杂的动植物关系,在此特地分析一下: 1. 图中有两只蟹蛛。白色的母的屁股大,性感得很。雄的黑黢黢,矮穷矬,颜值低,小到平常很不容易看到。此图里雌雄都有了,很好的体现了蜘蛛的雌雄二态性。 2. 雌蟹蛛常常猫在鬼针草白色的花朵上,体色模拟白色花瓣,隐藏其间。利用花瓣对蜜蜂的吸引力,伺机捕杀猎物。雄蛛则长得与鬼针草的枯叶颇为相似(鬼针草叶子容易枯萎),减少天敌。此图展现了蜘蛛拟态这一特性的复杂性。 3. 雌性蜘蛛个头大,具有弑夫行为,所以雄性一般是不敢接近的。特别是饥肠辘辘的雌性更为彪悍,简直就是雄蛛绞肉机。所以雄蛛一般在雌蛛捕到猎物的时候方才靠近,趁着雌蛛嘴巴不得闲,伺机补上一枪。可谓雌蛛美餐时,雄蛛快活时,传宗接代时,此图恰好展示了这一 ” 三爽 ” 瞬间。 4. 不知各位,可曾看清,蜜蜂头两侧和左腿背面共有三只小苍蝇,此蝇名为叶蝇。叶蝇科的雌蝇,通常是以偷盗为生,哪里有吃的就上去疯抢,先下手为强。这种现象便是著名的为偷窃寄生现象 ( kleptoparasitism )。更为有趣的是,这种现象的生化基础。当蜜蜂被蟹蛛咬住之后,蜜蜂会释放出一种防御性的 “ 求生 ” 信号,本来想以这种化学物质驱散蟹蛛。没想到的是这种化学武器,不但没驱退蟹蛛,反而被吃白食的叶蝇作为食物源信号。蜜蜂求救不成,反而引来一群吸血吃肉的恶鬼。蜜蜂最后的救命信号,反成了恶魔的气息,加速了蜜蜂的死亡。蜜蜂最后的“求救”信号进化,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5. 鬼针草乃臭名昭著的入侵植物,早已广布大江南北。花瓣白色,花蕊黄色,蜜蜂极为喜欢拜访,蟹蛛也是四海为家,到处皆可见。鬼针草可爱靓丽的白色花朵之上,蟹蛛、蜜蜂与苍蝇的复杂关系堪称史诗级大片,此情此景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到大西北、贺兰山、东北黑土地,均可见。下次再次看到鬼针草小花的话,你不妨低下头去看看,能否看到这场景或给小孩吹吹牛也可。 6. 有没有哪位擅长画画的画家愿意帮画一幅素描画(卡通画或科学画也可),哥可以将其印在 T 恤衫上,带小孩搞科普活动的时候,暖场吹牛逼就靠它了,拍着胸脯就开吹,自然与科学大片就从这里开始。
20540 次阅读|11 个评论
自私的蜜蜂,懒惰的蚂蚁
ecoliugy 2015-10-14 09:56
切胸蚁 Temnothorax rugatulus 蜜蜂和蚂蚁都是社会性昆虫,传统观念里我们认为它们是非常勤劳,卖命为蚁后工作的,整个一个社会主义的“活雷锋”。然而,随着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实工蚁或工蜂其实可不是那么利他,那么疲于奔命的。 前段日子,版纳植物园科学家就发现,在东方蜜蜂群(民间所谓的土蜂,中华蜜蜂)中,有些工蜂也很不安分,在抚育后代的同时也会偷偷产卵,特别是假如蜂王驾崩之后,大约1/3的年轻工蜂卵巢便会快速发育,开始产卵生育雄蜂。在无政府主义状态下,年轻的工蜂骚动无比,但蜜蜂还有所顾忌,产卵的同时还安分守己地干好抚育后代的本职工作。 然而,同样是社会性生物的蚂蚁,似乎与“勤劳”的小蚂蚁截然不同, “忙碌的”小蚂蚁其实完全是个“懒骨头”。 今天看到一篇毁三观的科普报道,说其实蚂蚁其实也都是些懒骨头。伊利诺伊大学科学家对美国松树林中的一种小褐色蚂蚁 (切胸蚁Temnothorax rugatulus)的工蚁活动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负责找食、建窝、照顾宝宝的工蚁其实懒得很。25.1%的蚂蚁是啥也不干,71.9%的工蚁一半时间都闲着,只有2.6%的蚂蚁在忙碌,可谓十虫九懒,一窝都是懒虫(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 2015)。以前科学家也发现有的蚂蚁不干活,但此次发现切胸蚁其实整体都非常懒。至于他们为何如此?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早先发现这个切胸蚁,蚁群特别耐饿。实验室条件下,四个月不喂食,数量基本不变,即便饿上八个月,照样没问题。( Insectes Soc. 2005 )切胸蚁懒惰的原因,不知是否与其耐饥饿能力有关。也可能是另外一种蚂蚁的忙碌—懒惰模式。 至于其它蚂蚁是不是也是懒骨头,科学家现在也不知道。探究探究蜂王的“专制统治”效率如何,还真是有意思,值得期待的呢。 工蚁劳作情况 延伸阅读:1. 僵尸蚂蚁 2. 蚂蚁帝国的崩溃
5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热浪赶走大黄蜂 作物难有好长势
freeedu 2015-9-6 11:10
热浪赶走大黄蜂 作物难有好长势 大黄蜂因受农药威胁而丧失了栖息地,现在,全球变暖更让它们的日子举步维艰。日前发表在 《科学》 杂志上的一项横跨北美和欧洲的大型研究显示,上升的气温正造成野生大黄蜂居住地域范围的萎缩。这种常见的昆虫从越来越热的南端地区消失了,但它们却并没有向纬度更高的北方迁移。 领导此项研究的美国佛蒙特大学生态经济学研究院莱芙·理查德说:“还不清楚为什么蜜蜂不像其它生物那样对气候变化进行主动响应。很多类型的生物都在向北扩张,同时也没有失去太多的南方领地。” 研究团队调查了40多万个蜜蜂运动的记录,样本涉及过去113年内的67个大黄蜂类别。从1974年开始,每10年这些蜜蜂在北美和欧洲的南部领地均有所收缩,现在,它们的领地基线已经比1901年到1974年间的平均基线向北推移了300公里。 研究指出,蜜蜂南部领地北移和北部领地的扩张停顿,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变化,目前对这两个变化趋势还没有更好的解释。专家推测,蜜蜂是在温带地区进化的动物,因此不太可能在温度更高或更低的地方大范围扩张。 野生蜜蜂对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失去了它们,农业会深受其害,许多农民需要依靠野生蜜蜂对农作物授粉,没有了大黄蜂,那里的作物很难蓬勃生长。 有专家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辅助性迁移,帮助蜜蜂迁移到新的地区,但理查德说:“对于这种方法我们并没有经验,而且会消耗大量资金,在农牧区可能有效,但在整个欧洲大陆用这种方法并不可行。” 另一些方法可能更有效。理查德指出,很多大黄蜂的巢穴建在地洞或地缝中,气候变化赶跑了一些制造洞穴的动物,人们可以在灌木丛、篱笆墙或农田边缘放置一些类似洞穴的巢盒帮大黄蜂安家。 理查德强调,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已有的数据。他说:“积极的实验才能帮我们找出气候变化对蜜蜂的真正影响。”(来源:科技日报 房琳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个人分类: 蜜蜂|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蜜
热度 11 lixuekuan 2015-5-28 08:47
黄智勇 老师拍小蜜绝对高水平,我也想学习拍,可总没有他的清晰度高。还需要努力! 今天黄老师又发了 小蜜泡丁香 ,一如既往地漂亮。 我发几张小蜜泡耧斗,不敢与黄老师的小蜜比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643 次阅读|42 个评论
美国蜜蜂持续大量消失
热度 11 huayanc 2015-5-15 07:04
根据一项全美范围的调查结果,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之间,美国的家养蜜蜂蜂群同比损失超过40%。这是一项连续9年对冬季蜂群损失,连续5年对夏季蜂群损失的调查。来自全美50个州超过6000蜜蜂养殖者(他们管理的蜂群占全美274万蜂群的15%)参与了去年的调查,他们报道去年的总损失为42.1%。其中冬季损失率从23.7%下降到了23.1%, 但夏季损失率从19.8%增长到27.4%,这也是夏季损失首次超过冬季损失。 美国蜂群损失图 ( CREDIT: BEE INFORMED PARTNERSHIP/UNIVERSITY OF MARYLAND/LORETTA KUO) 参与调查的养殖者包括商业养殖者和小规模养殖者(管理少于50群的养殖者)。小规模养殖者蜂群损失的元凶是蜂螨( Varroa destructor ,一种从亚洲传入对蜜蜂有致命性的寄生螨,并可以在不同的蜂群间传播)因为大多数小规模养殖者并不采取措施来防治蜂螨。商业养殖者遭受更多的是夏季损失,但一般都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防治蜂螨,因此蜂群损失的原因尚不清楚。 中国的蜜蜂也正遭受蜂螨的侵扰,但类似全国范围的调查国内应该还没有。虽然我在前一篇博文 谁把小蜜变成了瘾君子? 提到,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的蜜蜂养殖业逆势增长,但近几年是否依然增长,以及蜂螨对中国蜜蜂养殖业的影响是如何的应该给以足够的关注。 1. 四月底的哥伦布海棠花(crabapple)盛开,但小蜜的数量并不多,反而是其他野生蜂更多,当时还纳闷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蜜真的是不见了。 2。正在采蜜 3。空中侦察 Source: The above story is based on 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7248 次阅读|25 个评论
谁把小蜜变成了瘾君子?
热度 7 huayanc 2015-4-25 10:45
熊蜂( Bombus sp.)在牛蒡花上采蜜 昆虫授粉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作物生产至关重要。传粉昆虫每年为全球作物生产提供的授粉服务价值超过2000亿美金。蜜蜂和各种野生蜂是最重要的传粉昆虫类群之一。然而在过去的50年里,野生蜂的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一些种类的数量大幅度的下降,少数种类甚至濒临灭绝。家养蜜蜂在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经历了种群数量的下降,并制造了著名的 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西方蜜蜂工蜂突然大量消失的现象)事件。造成蜂群衰退的原因尚不完整,但普遍认为是由寄生虫,杀虫剂和花的短缺等综合压力造成的。 杀虫剂的罪魁祸首是一类叫新烟碱类的农药。这类农药是内吸性的杀虫剂(systemic insecticides),可以一直留在植物体内,因此也会出现在花粉和花蜜中。由于担心这类杀虫剂会危害传粉昆虫,欧盟暂时禁用了3种普遍处理种子的 新烟 碱杀 虫剂: 噻虫胺 ( clothianidin ), 吡虫啉( imid acloprid )和 噻虫 嗪 ( thiamethoxam )。美国并没有禁用此3种农药,因为此类农药对蜜蜂的影响还存在很大争议。有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会改变社会性蜜蜂的行为和减少整个蜂群的存活率。有人就出来批评了,说产生这些副作用的浓度远远比经过新烟碱杀虫剂处理的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中的浓度高的多,甚至有人认为,蜜蜂又不是傻子,它们会选择在没农药处理的植物上采粉嘛。 可是小蜜是不是真的那么聪明呢?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 Geraldine Wright研究组在近期的Nature上发表的文章表明,蜜蜂更喜欢含有 新烟 碱杀 虫剂的食物( Kessler et al. 2015 )。他们把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和熊蜂( Bombus terrestris )关在箱子里并同时提供普通花蜜和含有 噻虫胺 , 吡虫啉或 噻虫 嗪的花蜜。研究人员发现,蜜蜂偏好取食含有 吡虫啉或 噻虫 嗪的花蜜,尽管这种偏好是否会在野外发生尚不清楚。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蜜蜂味觉神经对 新烟 碱的反应,结果表明蜜蜂尝不出杀虫剂的味道,因此并不会避免取食含有杀虫剂的食物。 Wright指出, 新烟 碱作用于蜜蜂大脑的机理类似于尼古丁(又名烟碱,nicotine)作用于人的大脑;蜜蜂偏好取食含有 新烟 碱的食物是另人担忧的,因为这暗示着如尼古丁一样, 新烟 碱如毒品一样使含有这些物质的食物显得更值得。 小蜜会不会真的成为瘾君子呢?目前还没证据证明 新烟 碱会使小蜜成瘾,但 Wright认为有这个可能。研究人员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解析小蜜喜欢取食含有 新烟 碱 杀虫剂食物的机理。 西方蜜蜂在白柳上采蜜 熊蜂在秋麒麟花上采蜜 西方蜜蜂在蒲公英上采蜜 这是一只拟蜜蜂科的昆虫,也就是所谓的野生蜂,全世界已知2200余种,更多的种类有待描述。
11634 次阅读|13 个评论
招蜂
热度 8 lixuekuan 2015-4-13 08:58
今年是个冷春,昨天太原竟然零下,而且北风呼啸了两天。 天冷蜜蜂就不出来,想拍几个蜜蜂哪就一个难。好容易看到几只蜜蜂还没有带长焦,使用广角拍蜜蜂太难了。 24~70镜头拍了几只蜜蜂,自己都不满意。有总比没有强吧。今年春天总算拍到蜜蜂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蝴蝶|3732 次阅读|16 个评论
白云山拍花(续二)
热度 2 boxcar 2015-2-14 18:37
个人分类: 摄影|2447 次阅读|9 个评论
蜜蜂的故事:保护蜜蜂等微小昆虫,就是在保护环境和人类(视频)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4-12-31 22:38
在准备CC讲坛的蜜蜂故事的过程中,涂智贤和张军纪录了我的口述,并准备了精美的PPT。非常感谢讲坛团队和他们的合作团队科学、认真、公益的心态和细致的组织工作。 视频中表达如有错误,请参考前篇文稿。如有其它科学性问题,以我们发表的论文为准。 祝大家新年更快乐,身体更健康! 剪辑后的视频 (video)
3336 次阅读|1 个评论
风和日丽? 蜂荷日丽!
热度 6 boxcar 2014-8-17 18:53
个人分类: 摄影|328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人类应该从蚂蚁和蜜蜂的社会结构中学会什么?
flysky97 2014-8-10 23:31
社会化昆虫的社会比人类社会的进化史长得多。而蜜蜂和蚂蚁的世界一直令人类有很多困惑不解的地方,而这两类生物能生活得那样有序和和谐,也许有着基因和遗传决定的重要因素,也有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则所决定的原因,如: 高度分工的社会化劳动模式; 群体利益最大化原则; 对个体繁殖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 这些都可以使社会内部产生较少的熵和更高的效率。 而反观人类,虽然在地球上也生存了几千到几万年,但是却一直是混乱不断,杀戮不绝,有进化,也从来没有一天没有危机…… 当然,人不是昆虫,也因此,人类更混乱无序,更为复杂! 人类本身及其思想是如此的多样,几乎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多多少少的差别!同时又对外界环境有着敏感的反应! 人类有更为复杂的思想和欲求,因而连最基本的男女分工都逐渐消弥殆尽! 人类自然也不会承认自己比动物低等……但是人类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未必能超越这些看似低等的动物!!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都持有“ 人类中心主义 ”的思想,把整个自然环境和其中的各种组成部分都当成了人类的工具,借助于现代科技和机械手段,站在更高级生命的地位上,以自己的意志、愿望和利益,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进行改造,除了被人为选择基因的蜜蜂,还有各种 转基因动植物 等。这些被改造出来的生物,失去了自己本身的价值和存在自由,还有天赐的选择权利,同时也导致生态失去了原本的平衡。自然选择的力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考验,很多物种的存亡对生态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看出来的,也许蜜蜂消失4年之后人类的消失并不仅仅是一个噱头——一些食物链中关键环节的断裂,往往会很快地导致整个食物链甚至整个生态链的断裂。地球上的每个物种、每个生命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和谐相处,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利用人类的力量让自然环境与生态更加和谐美好,才是人类根本的 生存之道 。 资料: 生物的性别并不一定都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 蜜蜂和蚂蚁 中,性别决定于染色体的数目(或染色体的组数),而不是性染色体。蜜蜂和蚂蚁体内没有性染色体。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每个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是 二倍体 ;雄蜂个体在群体中的数目很少,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264/8462374.htm?fr=aladdin#9 蜂王 蜂王的任务是产卵,分泌的 蜂王物质 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并且影响蜂巢内的工蜂的行为。蜂王是由工蜂建造王台用受精卵培育而成的。工蜂对 蜂王胎 里的受精卵特别照顾,一直到幼虫化蛹以前始终饲喂 蜂王浆 ,使 蜂王幼虫 浸润 在王浆上面。蜂王浆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 、维生素和生物激素,对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雌性 生殖器官 的发育起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蜂王幼虫的生长,工蜂把台基加高,最后封盖。 蜂王 在巢室内产卵, 幼虫 在巢室中生活,经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经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 蜂粮 ,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家养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蜂王一次交配后可以终身产卵,如果蜂王经行二、三次交配的话,则蜂王寿命会变短。 羽化出房的新蜂王身体柔嫩,由工蜂给它梳理身上的绒毛,交配成功的处女王不久便开始产卵。 处女蜂王 交尾后除了 分蜂 以外,一般不再出巢。蜂王 体型 细长而稳重,它的寿命一般在三至五年,最长的可活八九年。在春天和花期前后产卵量最高。 雄蜂 雄蜂的职责是和蜂后 繁殖 后代。雄蜂-生只有一次与 蜂王 的 交配 ,交配结束后几分钟内死亡。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 婚飞 。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 配偶 。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但是,这些雄蜂在蜂巢中会不断扇动翅膀,无意中也维持了蜂巢中的温度。但是日子久了,众工蜂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由此看来,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雄蜂不参加 酿造 和采集 生产 ,个体比工蜂大些。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在较大雄蜂房里发育,工蜂对它的哺育也较好。整个发育过程。雄蜂幼虫的食量要比工蜂幼虫大一、二倍。雄蜂生殖系统的发育需要较长的时间,羽化出房后还要经过八至十四天左右才能达到性成熟。雄蜂性成熟时,其精巢内的精小管有大量的精子成熟,并逐步地排到贮 精囊 中,一般一个雄蜂的贮 精囊 中的精液量为1.5——2.0μL(微升)。每微升精液平均有精子七百五十万个。精子的数量和活力对蜂群后代的遗传性状和发育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选育优质遗传后代的 种群 做父本与选择优质蜂王同等重要。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于携带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蜜蜂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它有发声器官,这个发声器官位于蜜蜂腹部的两个极其小的黑色圆点。 工蜂 工蜂是一种缺乏生殖能力的雌性蜜蜂,在蜂群的雌性蜜蜂中,仅有蜂后拥有生殖能力。但有研究发现一些工蜂通过繁殖来延长自己的生命欺骗蜂王。多数的雌蜂在幼虫时期,仅有最初几天可食用蜂王浆,之后改喂食一般的蜂蜜,因而无法完成生殖能力的发育,最后便会成为工蜂;若能持续食用蜂王浆,最后将成为 蜂后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蜂王)。在同一蜂巢中的工蜂,因年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生理上不同的工蜂群——保育蜂、筑巢蜂和采蜜蜂。工蜂蜇人后,其蜇针连同肠脏留在人体皮肤中,故其很快就会死亡。 工蜂的任务主要是采集 食物 、哺育幼虫、泌蜡造脾、泌浆清巢、建造蜂巢、保巢攻敌等工作。蜂巢内的各种工作基本上是工蜂们干的;工蜂与蜂王一样也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哺育工蜂对它们的照料不如对蜂王幼虫那样周到,仅在孵化后的头三天内饲喂蜂王浆,而自第四天起就只饲喂蜜粉混合 饲料 。因为这种饲料的营养不如蜂王浆高,而且缺乏促进卵巢发育的生物激素。因此,工蜂的生殖器官发育受到抑制,直到羽化为成蜂,其卵巢内仅有数条卵巢管,失去了正常的生殖机能。所以,她们是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 工蜂的 寿命 一般是三十至六十天。在北方的越冬期,工蜂较少活动,并且没有参加哺育幼虫的越冬蜂可以活到五至六个月。每群的工蜂量决定了蜂群的兴盛。 蚂蚁 (ant)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 mǎ yǐ ant 蚂蚁 ,昆虫名。多在地下做窝成群主着,种类很多。 蚂蚁 目前有21亚科283属(after Bolton 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 蚂蚁 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为多态型的 社会 昆虫.据估计,仅有大约半数的 蚂蚁 ——目前约为11700种——被描述了。一个更大范围的 蚂蚁 区系研究也有待进行。 室内环境常见的有小家蚁,法老蚁Monomorium pharaonis L.等。 蚂蚁 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由于各种 蚂蚁 都是 社会 性生活的群体,在古代通称“蚁”。据现代形态科学分类,蚁可分两大种群: 蚂蚁 类和白蚁类。 蚂蚁 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9000多种,我国国内已确定的 蚂蚁 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 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一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年,甚至50多年。 蚂蚁 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蚂蚁 卵约0.5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工蚁体细小,体长约2.8毫米,全身棕黄,单个蚁要细看才易发现。雄、雌蚁体都比较粗大。腹部肥胖,头、胸棕黄色,腹部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棕褐色。雄蚁体长约5.5毫米。雌蚁体长约6.2毫米。 蚂蚁 为典型的 社会 昆虫,具有 社会 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另外要指出的,“白蚁”不是 蚂蚁 ,白蚁除一样具有 社会 外,在生理 结构 上和 蚂蚁 有很大的差别。 生物的行为是指生物体进行的在外部可以察觉得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行为学就是研究这些活动的学科。形态和行为首先被人们注意,但是直到19世纪人们才获得生物行为研究的理论武器和实验手段。进化论学说将动物的行为提高到了适应性层次。 目前对生物行为的归类非常混乱。从遗传和发育的角度一般将其分为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也就是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但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常用,人们一般按照行为的功能对其划分,遗憾的是这种划分方式并不严格,存在大量的重叠区域。 编辑本段【 蚂蚁 的型与分工】 蚂蚁 发育为完全变态。所有的蚁科都过 社会 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 l、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 3.工蚁:又称职蚁。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 4.兵蚁:兵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蚂蚁 建立群体,也是以通过婚飞方式两性相识结交为起点。相识后一见钟情,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交尾。“新郎”寿命不长,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给,直到这些幼蚁长大发育为成蚁,并可独立生活时为止。当第一批工蚁长成时,它们便挖开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寻找食物,随后又扩大巢穴建筑面积,为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提供住房。自此以后,饱受艰苦的蚁后就坐享清福,成为这个群体大家族的统帅。抚育幼蚁和喂养蚁后的工作均由工蚁承担。但蚁后还要继续交配,不断产生受精卵,以繁殖大家族。她的寿命可长达15年。蚁巢有各种形式,大多数种类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也有的蚁用植物叶片、茎秆、叶柄等筑成纸样巢挂在树上或岩石间。还有的蚁生活在林区朽木中。更为特殊的是,有的蚁将自己的巢筑在别的种类蚁巢之中或旁边;而两“家”并不发生纠纷,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这种蚁巢叫做混合性蚁巢,实为异种共栖。无论不同的蚁类或同种的蚁,其一个巢内蚁的数目均可有很大的差别。最小的群体只有几十只或近百只蚁,也有的几千只蚁,而大的群体可以有几万只,甚至更多的蚁。 在我国华南一带的阔叶林中,还有一种翘尾蚁,顾名思义,就是它那带有螯针的尾端常翘起来,像是跃跃欲试,随时准备进攻的样子。它有种怪脾气,经常与树打交道。它喜欢用叼来的腐质物以及从树上啃下来的老树皮,再搀杂上从嘴里吐出来的粘性汁液,在树上筑成足球大的巢,巢内分成许多层次,分别住着雄蚁、蚁后和工蚁,并在巢中生儿育女,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开始时一树一巢,当群体过大,而且又有新的蚁后出生时,新蚁后便带领部分工蚁另造新居。有时为争夺领域,常展开一场恶斗。为了在树上捕捉其他小虫为食,它可用细长而有力的足在树冠的枝叶上奔跑。如两树相距较近,为免去长途奔波之劳,它们能巧妙地互相咬住后足,垂吊下来,借风飘荡,摇到另一棵树上去,搭成一条蚁索桥。为了能较长久地连接两树之间的通途,承担搭桥任务的工蚁还能不断替换。树上的食物捕尽,又结队顺树而下,长途奔袭,捕捉地面上的小动物。猎物一旦被擒获,翅尾蚁便会用螯针注入麻醉液,使猎物处于昏迷状态,然后拉的拉,拽的拽,即使是一只超过它们体重百倍的螳螂或蚯蚓,也能被它们轻而易举地拖回巢中。 人们从有这种蚁巢的树下经过,可要十分小心。如惊动了它们,会倾巢出动,顺树而下或从空而降,进行攻击,使你遭受挨蜇之苦。大家可要小心 蚂蚁 !! 蚁类的食性在不同亚科和不同种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 蚂蚁 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们又到哪里去觅食呢?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呢?原来聪明的 蚂蚁 在入冬之前早有准备。它们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过冬,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为食料(奶蜜)。 蚂蚁 为什么知道冬天快来了呢?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 蚂蚁 的这种本能是受它们体内的年生物钟控制而起作用的,换句话说,它们是按照年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做好越冬期食物储备的。 与 蚂蚁 互动形成的生物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与 蚂蚁 共生(symbiosis)的生物,或专性或间性,植物超过了52科465种(Jolivet 1996),动物则达到了数千种(Kistner 1982; Hlldobler Wilson 1990),还有大量未知的真菌和微生物(Schultz McGlynn 2000; Mueller et al. 2001)。 蚂蚁 正在使用着非凡的生存策略——种植真菌,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 社会 性寄生,蓄奴——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科学家和公众的好奇心。 蚂蚁 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使它们的卵与后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长。 蚂蚁 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类都有其专门的职责。蚁后产卵,大部分卵将发育成雌性,它们被称为工蚁。它们负责建筑并保卫巢穴,照顾蚁后、卵和幼虫,以及搜寻食物。到了一定的时候,雄蚁与新的蚁后会产生出来。它们有翅膀,从巢穴里集群飞出。交配以后,雄蚁即死去,新的蚁后则开始领导起又一个群体的生活。 在群体中,蚁后是最重要的成员。它是唯一能产卵的。这意味着它是这一群体中所有 蚂蚁 的母亲。工蚁喂养它,替它清洁身体,并将它的卵带到另一处去照料。 某些澳大利亚 蚂蚁 将它们的工蚁作为一种活的储藏罐。当工蚁采集了大量的花蜜,即一种源自花中的甜甜的液体,将它吞进体内、身体变得膨大起来之后,它们就将自身挂在巢穴的天花板上,一直到有别的 蚂蚁 需要食用它们体内储藏的那些花蜜为止。 兵蚁正在林地上觅食。为搜寻食物,它们有时会在林地上排成长队。它们总是很饥饿,因此几乎会向任何东西发起进攻,有时甚至是大的哺乳动物。 不同的 蚂蚁 吃不同的食物。收获蚁吃种子,它们将种子收藏在地窖里;而割叶蚁吃蘑菇,它们将叶片搬运到地下,用来培植蘑菇。有些 蚂蚁 则贮存一种叫蚜虫的昆虫,它们从蚜虫体内抽取一种含糖的物质作为食物,这同人类从母牛身上挤奶的方式非常相似。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证明, 蚂蚁 在洞穴里缺少糖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很不好,为了能够找到充分的糖份,所以 蚂蚁 一旦发现甜的东西,触角就会自主的硬起来,这是 蚂蚁 的一个天性。 蚂蚁 是 社会 性很强的昆虫,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当 蚂蚁 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 蚂蚁 就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 当 蚂蚁 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当有别的 蚂蚁 路过时,会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 蚂蚁 不会像活的 蚂蚁 那样跟对方交流信息(互相触碰触角),于是它带有信息素的尸体就会被同伴当成食物搬运回去。 通常情况下,那样的尸体不会被当成食物吃掉,因为除了信息素以外,每一窝的 蚂蚁 都有自己特定的识别气味,有相同气味的东西不会受到攻击,这就是同窝的 蚂蚁 可以很好协作的基础。 编辑本段 蚂蚁 的坚持 蚂蚁 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机制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验。为了能在变换不断的环境种出发并回到蚁巢,沙漠箭蚁懂得利用太阳发出的偏振光回巢。而亚马逊 蚂蚁 通过记住视觉参照物来制定航向,而且这一记,就是一辈子,它们存储众多记忆后,再根据所到之处调出相关信息。 蚂蚁 体内有一套腺体,它们会用不同的化学物质传达20多种意思。 “发现入侵者,全体 蚂蚁 提高警惕。422师速去迎战” “各姐妹注意,各姐妹注意,前方有一条毛毛虫,请速去搬运。再播送一遍,前方有….” 腹部的刮器则是对化学语言的一种补充。刮器乃发声器官,能摩擦发出振动信号,当一对 蚂蚁 排着整齐的队伍再大街上耀武扬威的时候,从石头里传来一阵振动信号,原来是某蚁被压在石头下面了,霎时,群蚁齐推,某蚁获救。这种信号也可用来向对方讨要食物。
个人分类: 科技|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蜜也爱郁金香
热度 7 beepro 2014-5-8 23:01
小蜜很少光顾郁金香的。 估计郁金香是培育出来让人看着好看, 至于有没有花蜜, 有没有花粉, 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但是有一个品种, 小蜜很爱的。 被我碰到了。 不过已经是10年前拍的片! 现在开始整理小蜜采各种花的照片。 要不我死了以后, 这些片片都埋没了啊。 Published May 8, 2014. Will honey bees forage on tulip flowers? On certain varieties, yes. I searched for google images and there are only a few (less than 4) photos of honey bees foraging on tulip. I have seen others occasionally showing a honey bee flying toward some tulip flowers. Kathy Keatley Garvey says perhaps the lone bee she observed on a tulip was making a mistake. I did observed one variety of tulip attracting many bees -- perhaps due to its quite abundant and drier pollen? That was April 11, 2004 (I love digital cameras! on film I am not sure if I would find my record of the date and time). Since tulips are just blooming now, this is another piece of evidence that this year our season is one month behind! There are not many records of honey bees foraging on tulips. So I consider this flower not important for honey bees. Nevertheless, enjoy these photos, as these bees certainly did! Photos taken April 11, 2014, with Nikon D70. I think I just bought that camera March that year! 1. Anybody knows the name of this tulip variety? Its cups are quite open, not typical tulip flowers with more closed cups. 2. You can see the dried pollen on the petals. 3. A bee in flight, she is covered with pollen 3. One is working hard with another one coming to the same flower. 4. Looked at the pollen everywhere! 5. A close up of a bee in flight. the wings are almost vertical, this is during the position when the wings have reached the highest position and the wings are ready to turn direction and then flip downward to generate lift. More photos are at http://ww2.beetography.com/index.php/Apis-mellifera/Tulip References: Garvey ,K.K. 2010. Tiptoeing Through the Tulips,http://cagardenweb.ucanr.edu/?blogpost=2555blogasset=42184
个人分类: 花卉|3488 次阅读|8 个评论
番红花与小蜜
热度 15 dmi2007 2014-3-22 06:20
连续几天太阳一晒,这大地就看着看着泛绿了。每天上班经过一条小道都不经意,这天突然发现一棵没有叶子的树开满了白色的小花,非常地灿烂,仿佛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想想去年这时候,还漫天飘雪花呢,从气候的角度看,今年的春天应该是个急性子。 离家不远的路边草地上开着一丛丛白色的番红花( crocus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终于找了个机会拎着相机来探花。正好几只小蜜在这里辛勤地忙碌,于是一并让它们做了我的镜上客。 长夜漫漫令人郁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好心情从春天开始! (得瑟一下,所有片子都是手动对焦——因为用的这个镜头不能自动对焦)
个人分类: 摄影|3060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扬州晚报:近百专家现场签名拒绝转基因
热度 1 蒋高明 2014-3-20 12:37
扬州晚报:近百专家现场签名拒绝转基因 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jy/2014-03-20/47501.html 2014-03-20 11:02:43 来源: 扬州晚报 作者:记者 向家富 点击:7426 评论: 12 (查看) 分享到: 10   昨日,由中国养蜂协会主办,扬州大学和江苏省蜂业协会承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蜜蜂与蜂产品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蜂产业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扬举行。会议间隙,一项针对“关爱蜜蜂 保护地球”的签名活动也在进行,其内容之一是“拒绝转基因农作物”;现场,有近百名专家签名。 蜂业专家昨齐聚探讨蜂产业—— 近百专家在扬签名拒绝转基因 担忧转基因作物影响蜜蜂、蜂蜜。图为专家签名。向家富 摄   近百专家在扬签名 拒绝转基因农作物   当日上午8点30分,研讨会在扬州大学逸夫图书馆正式开幕。会议组织者之一、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吉挺介绍,这届研讨会的专家来自全国各地,不仅有大陆的专家,也有台湾的专家,“有的从事养蜂业,有的从事蜂产品加工业,有的从事蜂业研究。”   记者看到,在会场一侧,设置有一个“关爱蜜蜂 保护地球”的签名台。签名台布置者之一的仇志强告诉记者,“关爱蜜蜂”主要有保护蜜蜂赖以生存的蜜粉源植物、不滥用农药(包括除草剂)和化肥、拒绝转基因农作物等内容。   在开幕式结束、与会专家合影留念后,专家们陆陆续续走到签名台前签名,先后有近百名专家签上自己的名字。   担忧转基因作物   影响蜂蜜及其消费   吉挺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对蜜蜂是有影响的,“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花蜜中存在转基因蛋白,蜜蜂摄取这些有转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后,将会受到直接影响。”   中国养蜂协会理事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吴杰说,“拒绝转基因农作物”是“关爱蜜蜂 保护地球”签名中的一项内容,这项内容,反映了蜂业业内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担忧,而且这种担忧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有几个方面担忧,一是担忧转基因作物对蜜蜂本身的影响,二是担忧转基因蜂蜜是否有害,三是担忧转基因蜂蜜消费受限。”   吴杰说,目前有关转基因对蜂业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也没有一个系统的风险评估,因此还不能下结论说转基因对蜂业有什么不利影响;而正是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因此导致蜂业业内对转基因农作物有一种担忧和抗拒情绪,“从蜂产品出口来说,欧盟是我国蜂产品主要的出口对象,而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控制是最严格的。”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蜂花恋
热度 3 ssglwu 2014-2-2 23:28
吴国林 今天大年初三,我几位朋友到增城郊外,遇上油菜花,更有蜜蜂相伴。值此新年之际,祝新老朋友马上见喜! 1. 2. 3. 4. 5. 6. 7.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3206 次阅读|6 个评论
金秋校园巡礼(1):山花灿烂蝶蜂来
热度 2 xucq45 2013-10-7 22:31
今天是十一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早晨天气还有些阴,中午就晴了。午饭后,看见外面蓝天白云,忍不住拿起了相机,来一个金秋校园巡礼。 首先到家属区转了转。也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吧,许多人在房前屋后栽了不少鲜花,结果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光顾,演奏了一曲校园金秋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金秋校园巡礼 (1)山花灿烂蝶蜂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730922 (2)遍地黄叶白桦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730976 (3)枫树宛如万花筒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731265 (4)校园金秋不逊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731833 (5)喜鹊翩翩舞金秋(结束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732164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216 次阅读|4 个评论
招蜂引蝶之招蜂篇
热度 27 lixuekuan 2013-7-7 09:54
开花是为了招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篇“”引蝶“已经贴出,如果欣赏请直接点击: 招蜂引蝶之引蝶篇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7777 次阅读|81 个评论
蜜蜂与大象
热度 6 lvnaiji 2013-6-3 09:14
吕乃基 蜜蜂的大脑仅有毫克重,却可与哺乳动物一样执行某些任务,比如为同伴带路、建造家园。蜜蜂的能力可能受到神经元数量的限制,但它们却可将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另一个极端例子是大象,它们的大脑体积是蜜蜂的 500 万倍,运行效率却如庞大的美索不达米亚帝国一般低下。神经信号从大象大脑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以及从大脑传到脚趾间所需要的时间,均是蜜蜂的 100 倍之多,因此这些庞然大物只得减少躯体反射,放慢行动速度,以便把那点宝贵的大脑资源用在如何走好每一步上。身体越大,大脑反而需要完成更多的琐碎工作,比如监管更多的触觉神经、从更大的视网膜上整合信号、控制更多的肌纤维等与智力无关的内务工作。脑容量增大的那部分更多是用于建立神经元间的连接,而不是真正为负责计算、处理信息的神经元提供空间。况且,容量增大的同时,大脑的负担也会增加。最明显一点就是能耗增多。(摘编自网络) 由此可见,国似乎不能太大,以至于举足维艰。 也有看起来有所不同的见解。瑞士生物学家马克斯 . 克雷伯( Max Kleiber ) 1932 年发现哺乳动物的代谢率随体重的 3/4 变化,体型越大,代谢越慢。城市的交通消耗如加油站、汽油销量、道路面积、电线长度等也随城市人口的 3/4 增长。这一点似乎与熟知的“规模效应”相一致。 尤其是,城市规模扩大 10 倍,创新力达 17 倍;规模扩大 50 倍,创新力达 130 倍。产生新思想的能力越强,速度越快,人均专利和发明数也越多。大城市奇特的嘈杂和无序有助于知识溢出最大化。(摘编自报刊) 这里说的是城市,这也印证了时下对城镇化的满腔热忱。 综合起来看,国之大,不能大而无当;要有城镇作为遍布大国的神经节,以使大且迅捷,大且聪慧。 有必要纠正一点。所谓“城市规模扩大 10 倍,创新力达 17 倍;规模扩大 50 倍,创新力达 130 倍。产生新思想的能力越强,速度越快,人均专利和发明数也越多。大城市奇特的嘈杂和无序有助于知识溢出最大化。”只是一面之词。博主日前上载了“ 观点的另一半 ”,遗憾的是没有泛起丝毫涟漪,无一评论。此处,此言的另一面是,规模大,一定创新力大吗?“创新力”还可以是“破坏力”。普利高津的涨落,可以导致有序和进化,也会走向无序和退化。甚至瘟疫也会在城市里加速传播。在三个和尚没水吃和惯于窝里斗的民族,更可能是“观点的另一半”。 于是还要加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补充:国也好,城镇也好,如果没有法律的底线,那就等于零,甚至为负.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3697 次阅读|19 个评论
又见冒牌儿蜜蜂!!!
热度 7 boxcar 2013-5-24 18:22
个人分类: 摄影|2726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两个小虫子
热度 29 cwufp 2013-5-18 17:24
尽管都已经入夏很久,昆虫们还是不像往年那样热热闹闹的聚集在一起开会,讨论一些类似吃饭或者生育之类的问题,只有个别胆子大的出来散步,至于原因,我这个人是不懂的。 有一两个出来散步的家伙,不小心被我看见了,虽然我也不是什么善类,却也是一心向蒋叔学习向善之人,至少热爱小动物,不至于直接伤害它们。不过,利用它们一下还是自认为可以的,譬如,请他们当个免费的模特。 不同的角度拍了几张,它们倒是也算好模特,只是表情过于单一。 P1 苍蝇一只(像不像在红被子上等着新娘的恶棍?) P2, 像蜜蜂的蝇子 P3、还是它 P4 P5、 P6,增加的三条腿的大力
5085 次阅读|70 个评论
采花大盗
热度 1 zywsict 2013-5-18 10:22
个人分类: 图片博文|25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几乎被我误认为蜜蜂的食蚜蝇【近摄接圈还算给力】
热度 8 boxcar 2013-5-16 11:35
昨天傍晚拍的落在丁香花上的飞虫(到底是啥品种,请专家鉴定之)。 套了一两级近摄接圈后,确实有些效果。 ================================================================ 补: 果然,刚才经庄世宇博友鉴定,这虫虫应该是 食蚜蝇 。 接受陆俊茜博友建议,给照片编号: 1、 2、 3、 4、 5、 6、 7、
个人分类: 摄影|3531 次阅读|20 个评论
小蜜叮香
热度 10 boxcar 2013-5-15 12:19
都是昨天中午拍的。
个人分类: 摄影|2461 次阅读|28 个评论
蜂恋花
热度 3 huailu49 2013-5-9 08:21
再小的花也不放过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239 次阅读|6 个评论
伤蜜蜂
clefool 2013-4-14 23:04
伤蜜蜂 繁花遍野一独孤, 怜香惜蜜近狂出。 幼翅羞扇欲吻梦, 多情却被蝴蝶逐。 2007 - 3 - 28 平顶山市 焦晓艳同学是大一下学期转入我们班的小女生,观之柔弱而羞怯,恰座于本人前面,顿生怜惜,随攀谈良久,倍感其内秀卓绝,不几日渐成知己。一天大街巧遇,后随大群好友耍之,伴笑声渐远,昨日犹怜,是我多虑了。表达本人的孤寂和对知己热切的期遇之情。
个人分类: 幽人生一默|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享受美国的最后好日子
热度 7 cgh 2013-4-9 14:25
令很多人向往的美国好日子不多了, 抓紧机会享受一下, 比如出去看看花花草草。 夕阳下的粉红月季,分为艳丽 这个很华丽、粉嫩,其实已经开很久了 黄色月季,背景为什么变得那么蓝呢? 蓝色月季,蜜蜂正在准备空降 这是正在花心的蜜蜂,这么温馨的场所,是不是干活不累? 这个蜜蜂放弃华丽的月季,更偏爱香气十足的小花,实用主义的蜜蜂?
个人分类: 自然感悟|3345 次阅读|14 个评论
蜂情万种
热度 10 lingfeng 2013-2-24 11:41
蜂情万种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最擅长的是物理,最喜欢的却是生物。对生物的热爱,也许部分是天生的,然而后天与大自然的接触,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我的家乡是湖南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地处丘陵地带。小时候,经常出去抓昆虫,例如知了、金金蜂(金龟子)等回来,然后用细线绑住它们的腿,让它们飞着玩。大部分时候都是提着线,这样,它们无论怎样也飞不出自己的手掌心。有时候会玩一些新的花样,例如把两个金金蜂系在一条线上,然后放开手让它们飞出去。这时,它们就会把线拉直了,在空中打折转慢慢地飞走。有时,会在线的另一端系一根小木棍然后放飞。木棍的重量要合适:太重了,它飞不起来;太轻了,它一下就会飞走了。当重量适中的时候,金金蜂就会很吃力地飞起来,然后过一段时间可能还要停下来休息——于是又可以把它收回手中了。 到哪里去抓金金蜂呢?我们家种了很多桃树,在桃子成熟的季节,金金蜂会聚集在熟透的桃子上吸食甜蜜的桃汁,这时去抓,一抓就是一大把。但是,桃子成熟的季节并不长,而且那时还没放暑假。到了放暑假的时候,正是我们最有时间玩的时候。这时,就要到山上的一种树的树干上去找。树的名字我不清楚,叶子有点像枫叶的样子,是一种落叶乔木。也不是每一棵这样的树上都能找到金金蜂,但是能找到的机会比较大。到底哪座山头那个地方哪棵树上有金金蜂,我是一清二楚的。我经常去的一个地方,是在我家北边两百米的一个山坡上。那棵树长在一条环山小路下边,暑假的时候,树干上总是爬满了各种各样的蜂,而金金蜂是最多的。金金蜂比知了好抓多了,所以只要动作不是太大,一般都能满载而归。 金金蜂(金龟子),图片来源: http://dcbbs.zol.com.cn/77/752_767283.html 和金金蜂经常在一起的,是一种长得比较难看,满身麻子的“麻峰”。当然,麻蜂是我们给它取的名字,学名叫什么,我现在也不清楚。麻蜂体型比金金蜂稍小,不像金金蜂那样有光泽,看起来土不溜秋的,而且行动迟缓,所以我们一般都不想要它。只有在抓不到金金蜂的时候,才会勉强拿它来玩。当然,它们因此而少受不少的“折磨”。可怜的金金蜂,就因为长得好看一些,命运就比麻蜂差远了。 因为丑陋而被我们鄙视的“麻蜂”,其实也是金龟子的一种。图片来源: http://www.1988.tv/baike/nongyao/2478 和金金蜂、麻蜂经常在一起的还有一种很恐怖的蜂,叫做“土地蜂”,属于大胡蜂的一种。据说又叫“虎头蜂”,因为“头大如虎,凶猛如虎,斑纹如虎”( 1 )。土地蜂有拇指指肚大,飞起来嗡嗡作响,就像一台小型的直升飞机。它的毒针有缝衣针那么粗那么长,而且毒性非常大,被蛰一口非常危险。我父亲年轻时被土地蜂蛰了一口,差点因为过敏性休克而丧命。土地蜂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安家地点:同其它胡蜂不一样,土地蜂的窝是在地底下的。土地蜂地底下的蜂窝非常大,直径可以达几米。听说有一次一位放牛的老人因为刚好站在蜂窝上面,连人带牛一起掉进了蜂窝,结果牛和人都被蜂群生生蛰死。 土地蜂(大胡蜂),体长达四厘米。图片来源: http://tw.myblog.yahoo.com/kming-blog/article?mid=23424prev=-1next=23397 在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去那棵树那里抓金金蜂。在树的旁边发现了地表有一个小洞,居然有土地蜂出入。那时我还不知道土地蜂的厉害,于是很好奇地用带着的锤子把洞挖开。洞口只有拇指大小,挖进去 20 里面的时候,就变得有拳头大小了,而且不时有土地蜂从里面出来。突然我见到一条银花蛇,卷曲着身体盘在洞里。土地蜂我那时还不怕,不过蛇还是知道怕的。我吓得魂飞魄散,连锤子也顾得拿走,一口气跑回了家里,而且再也不敢回去看。后来,听了父亲跟我说他被土地蜂蛰的故事,我才发现:原来那条蛇救了我一命。 金金蜂是温和的素食主义者,只吸食植物汁液。土地蜂则是凶猛的肉食动物,专门吃其它的昆虫,也包括蜂类。还有一些肉食的蜂,最常见的是黄蜂,也叫胡蜂、马蜂。黄蜂的窝是挂在树枝上、屋檐下的。所以遭遇黄蜂的攻击,常常是砍柴时不小心触碰到了蜂窝,结果黄蜂为了保卫家园群起而攻之。我小时候经常帮家里干活,所以被黄蜂蜇的次数也不少。被黄蜂蜇一口相当疼,那种疼是先感觉皮肤表面火辣辣的痛,然后疼痛发散到肌肉里面,越来越深,部位的感觉越来越模糊,强度却丝毫不减,疼的你眼泪都会流出来。不要多久,被蜇的部位就会鼓出一个包来,好几天才能消失。砍柴的时候是低着头的,前面即使有黄蜂窝也看不到,只有被蜇了一口才感觉到痛,然后落荒而逃。所以被蜇一口难以避免,不被蜇第二口就是运气不错了。 黄蜂有时候会在窗户边、屋檐下筑巢。蜂巢就像一个倒挂着的莲蓬,里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巢孔。蜂巢小的只有拇指大,十个左右巢孔;大的有巴掌大小,里面已经有几百个巢孔了。如果蜂巢比较低,威胁到人们的正常活动,这时就要把蜂窝捅下来。捅黄蜂窝是勇敢者的游戏。常常是几个小孩一起,一人为主,其余人围观、壮胆。大家躲在墙后面探出头来,然后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用竹竿的尖端去捅蜂窝。捅的部位很关键:如果捅在两侧,蜂巢就会偏开,如果捅的部位太靠下端,蜂巢也会轻易移开。最佳的部位,是蜂巢顶端与屋檐连接在一起的蒂。因为竹竿很长,所以尖端不好控制,常常不是一次就能捅下来。此时,黄蜂感觉到侵犯,就会愤怒地离开蜂巢巡查。如果一不小心被它们发现了,那就必须赶紧跑。不过,黄蜂有一种跟着气流方向追逐猎物的能力,所以,如果被它们盯上,必须跑得够快,或者利用障碍物的掩护才能甩开。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黄蜂离我们还比较远的时候赶紧闪开,等过了一会儿,它们又回到蜂窝,我们再去捅。一般两三次次就能捅下蜂窝。蜂窝掉下来之后,黄蜂大部分也就离开了,此时就去把蜂窝捡起来玩。蜂窝就像薄纸糊起来的。有些巢孔里已经空了,那是里面的蜂蛹已经孵化出来。有些巢孔上面还被覆盖着,把那层薄纸打开,就能看到里面的大小不等的蜂蛹,白白嫩嫩的。有些已经羽化成了成峰,但是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身体柔软,颜色嫩黄。可别以为它们很安全,有一次,我就被一个柔软嫩黄的小峰蜇过一次!幸好不如成年的黄蜂那么痛。 我捅过很多次黄蜂窝,所以是久经沙场,但是也曾经光荣负伤过一两次。 那些蜂蛹一般就用来喂蚂蚁了。听说蜂蛹可以吃,但是我们那里没有吃昆虫的习惯,所以从没吃过。我还从书上读到蝗虫是可以吃的,于是曾经抓了蝗虫来烤,那个香味真是太诱人了!可是我还是战胜不了心理恐惧,不敢吃。 有一次我在《故事会》上读到黄蜂会抓害虫吃,所以是可以人工养殖然后放到田地里防治害虫的。于是我用木板做了个小房子,然后去树上取蜂巢和黄蜂。这次因为要近距离接触黄蜂,我带上了家里养蜜蜂的面罩,用一个塑料袋把蜂同蜂巢一起取了回来。然后我用铁丝把蜂巢固定到木箱的顶部,放到了庄稼地里。不过后来去看的时候,好像黄蜂都已经离开了,只剩下蜂巢在那里,实验宣告失败。上大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生物防治”,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研究生物防治了。 黄蜂和它的蜂窝,这个蜂窝还很小,可能刚建好不久。图片来源: http://jason.onweb.idv.tw/webphoto/ShowAPhoto.asp?user=jasonpname=9ShowKey=id=659 在我上小学和上高中的时候,家里曾经两次养过蜜蜂。蜜蜂分两种:中蜂和意蜂。中蜂就是中华蜜蜂,是我国南方野生的蜜蜂;意蜂是意大利蜜蜂的简称,是在全球范围内养殖最为广泛的蜜蜂。中蜂原本生长于丘陵地带,这些地带地形复杂,植被多样,一年四季都是零星的蜜源(植物开的花,可供蜜蜂采集,称之为蜜源)。这些地方天敌众多,所以中蜂体型偏小,性情彪悍,善于采集零星蜜源,不易形成很大的蜂群,容易分蜂(一群蜂分为两群)。意蜂来自于平原地区,它们体型稍大,性格更为温和(不太蜇人),善于集团作战采集大宗蜜源例如春天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秋天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们也不容易分群。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如果中蜂和意蜂打起架来,您猜谁会赢? 正在“采花”的蜜蜂,注意看它后腿上很大的花粉团。图片来自黄智勇老师的博客。更多精彩的小蜜图片请访问: http://bbs.sciencenet.cn/blog-651914-562168.html 在一个蜂群内,蜜蜂有三种:蜂王、工蜂和雄蜂。蜂王体型最大,大约是工蜂的两倍,尤其是腹部肥大。蜂王负责产卵,每天产卵量高达几千,所以对营养要求非常高,以工蜂分泌的蜂王浆为食。工蜂其实也是女儿身,但是她们在发育期间主要进食的不是王浆,因此发育不完全,体型最小,不具备产卵能力,也没有称王的野心。她们的主要工作,在蜂巢内就是筑巢、维持蜂巢的湿度、温度,对抗细菌、寄生虫,哺育幼蜂和蜂王,在蜂巢外就是出去采蜜、采集花粉、采水,和在蜂巢门口对抗外敌入侵。工蜂是最勤劳的蜂种,而且因为这种勤劳损害了自己的寿命。在鲜花盛开的季节,因为要不停的外出采蜜,工蜂的寿命只有 50 天。在外面蜜源不足的情况下,工蜂的寿命反而因此延长。雄蜂体型介于蜂王与工蜂之间,在蜂群内的作用是与蜂王交配,除此之外,再无他用。有趣的是,蜜蜂的受精卵发育成蜂王和工蜂,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所以,蜂群里永远也不要担心没有了雄蜂,因为没有雄蜂的情况下,蜂王产的卵就能变成雄蜂。因此,在蜜源不足发生饥荒的情况下,可怜的雄蜂就会被工蜂轰出蜂巢。所以,好吃懒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华南中蜂的蜂王,雄蜂和工蜂。图片来源: http://bk.xumu001.cn/index.php?doc-view-9738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母和一女”。所以一个蜂群也不容二王——因为蜂王肯定是母的,但是,在少数情况下,如果新的蜂王是老的蜂王的女儿,她们是可以和谐相处一段时间,等老的蜂王寿终正寝,新的蜂王再继位的。 在春暖花开的清晨,我喜欢看着蜜蜂在蜂巢门口忙忙碌碌的进进出出。尤其是看着回来的蜜蜂两条后腿拖着大大的两团花粉,仿佛自己也体会到了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快乐。 春天的蜜源有油菜花、洋槐花,夏天的主要蜜源是荆条,秋天的蜜源主要是野菊花。在开花很少的季节,蜜蜂没有吃的了,我们就要每天晚上给它们补充糖水喝。当饥荒持续时间较久的时候,“贫贱起盗心”,原本相安无事的蜂群就会发生“盗蜂”,就是一群蜜蜂去另外一群蜜蜂家里抢劫蜂蜜和蜂粮(酿造过的花粉)。此时,战争不可避免。解决的方法是用凉水泼它们,让它们冷静下来,然后给它们补充足够的糖水。当它们吃饱之后,就不会再去抢劫了。所以,孔子说过“贫民难治也”不仅适用于人们,也适用于蜜蜂。 荆条花,是我们那里最主要的蜜源。荆条蜜也是最优质的蜂蜜之一。图片来源: http://bbs.szhome.com/commentdetail.aspx?id=116524098projectid=130030 管理蜜蜂,经常需要打开蜂箱查看蜂脾。为了防止被蜜蜂蛰,需要带上面罩。一般都是不戴手套的,有时蜂脾框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蜜蜂,就用手指去把它们赶开。大部分情况下,蜜蜂都很温顺,不会攻击人。不过如果操作不够轻柔,或者蜂群刚好受过刺激处于激惹的状态,很可能手上就会挨一针。蜜蜂蜇人不如黄蜂蜇人痛,但是也不好受。蜜蜂蜇人其实是一种自杀式的攻击,因为她们的毒针插入人的皮肤之后就拔不出来,连同针加尾部末端都断在了人的皮肤里。断了尾部的蜜蜂很快就会死去,不过留在人身上的毒针和腺体却还在一动一动的自动往皮肤深处刺入。在蜇人的同时,蜜蜂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告诉其它蜜蜂都来围攻你。所以,一般被蜇一口,就必须尽快离开。把樟脑丸抹在手上,可以避免被蜇。在蜂群不够冷静的时候,樟脑丸就是必须的了。 蜜蜂也有天敌,最常见的就是黄蜂和土地蜂。黄蜂最为常见,它们常常在蜂箱前盘旋,逮住机会,就会一口叼住一只蜜蜂,然后飞回自己的蜂巢。其实黄蜂体积也就两三个蜜蜂大,但是它们是肉食动物。黄蜂的危险性还不算太大,要逮住一只蜜蜂,它们也常常要守候很久,最危险的是土地蜂。土地蜂的体积有蜜蜂的二三十倍大,最厉害的是它们的上颚,宽大有力。当土地蜂开始攻击蜜蜂时,场面极为惨烈。土地蜂就守在门口,一口就能咬死一只蜜蜂。而蜜蜂虽小,但是绝不畏缩。它们络绎不绝地向土地蜂围攻,然而毕竟实力相差太悬殊,几乎就是送死的份。不出半小时,地上就是密密麻麻的蜜蜂的尸体。 在放暑假的时候,正是黄蜂和土地蜂攻击蜜蜂最猖狂的时候。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弟弟经常轮流守在放在桃树下的蜂群那里,拿着拍子,专打黄蜂和土地蜂。常常一天下来,可以打死几十只黄蜂,一两只土地蜂。不过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学时候的一次。那天刚好放学回来,发现蜂箱前有七八只土地蜂在疯狂地攻击蜜蜂,地下已经密密麻麻的铺满了一地的蜜蜂尸体,估计死伤好近万只了。我见状急了,拿起旁边的竹扫帚,很大的一种扫帚,就朝在空中飞舞的土地蜂打去。要知道,土地蜂是异常危险的,一旦被蜇一口会有生命危险。奇怪的是,那次它们好像自知理亏,或者因为这里不是它们的家,它们竟然没有攻击我,结果被我一一击毙。在我扑打土地蜂的过程中,蜜蜂也会被打到,但是蜜蜂居然没有蜇我,也许是发现了我在保护它们?打的时候热血沸腾,好像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一样。打完之后,想起来才觉得后怕:万一被蜇一口就完了! 我后来一直在想办法把土地蜂的蜂窝找出来一网打尽。我设计了一个方法:抓住土地蜂之后,用细线吊一块纸条在它身上,这样它飞的速度会减慢,而且纸条显眼,容易追踪。但是,因为没有望远镜,追踪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后来读到一篇关于“瞟蜂”的文章(作者好像也是湖南人),说的就是一种专门追踪土地蜂,找到蜂窝然后取得蜂蛹的业余职业,非常有趣。文章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805900100arhs.html 收获蜂蜜叫“摇蜜”,就是把含有蜂蜜的蜂脾提出来,割掉蜂巢的盖,然后利用离心力将蜂蜜摇出来。我家的蜂蜜产量不高,但是绝对正宗,摇出的蜂蜜甘甜可口,香气扑鼻。因此还在摇蜜的当天,就有许多乡亲们过来买,不出几天就卖完了。 在我高三那年的暑假,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关于养蜂的书籍,俨然成了半个养蜂专家。我还试着生产蜂王浆,但是因为缺乏经验,成功率不高。上了大学之后,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家里也停止了养蜂,与蜂的接触自然也回来越少了。 小时候,常常羡慕城市的孩子,因为他们有很多的玩具,可以买很多好看的书籍。现在,我才发现自己成长于农村是多么的幸运。同城市的小孩相比,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而长大后选择了研究生物作为终身职业,可以说是命中注定。 被工蜂簇拥的蜂王。图片来源: http://tupian.baike.com/a3_61_46_01300534241359134758464006965_png.htmal 养蜂人让蜜蜂爬在自己身上和脸上。图片来源: http://www.ycysfy.com/ 蜂场。一箱一箱的蜜蜂依次排列。图片来源: http://www.zq-fm.com/showproduct.asp?id=156 蜂巢。上边淡橙色亮晶晶的是正在酿造过程中的蜂蜜,此时尚未酿造成熟,浓度较低。蜜蜂通过扇动翅膀使水分蒸发,浓缩蜂蜜。图片来源: http://www.kxwiki.cn/index.php?doc-view-2040.html 摇蜜机。把蜂脾放进去摇动,利用离心力把蜂蜜甩出来。图片来源: http://034839882.tw.tranews.com/ 养蜂人把蜂脾取出来检查。图片来源: http://www.4305.cn/Article/Show-32179.aspx 正在生产蜂王浆。图片来源: http://www.4305.cn/Article/Show-32179.aspx 参考资料: ( 1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49555.s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880 次阅读|46 个评论
[转载]苍蝇与蜜蜂的故事
daladala 2012-12-26 18:02
转载以记录。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一群苍蝇围着一堆屎打转找食,为了抢夺屎里面没有消化完全的食物残渣甚至大打出手,争得头破血流。这时候,一只蜜蜂正好路过,看到这个情形,对这群苍蝇喊道:“别吃屎了,为什么要吃屎?屎又臭又苦,不如我们一起去采花酿蜜,蜜糖又香又甜”,几只苍蝇听到这话,回头大叫道:“你自己没本事能力和我们争屎,吃不到屎还说屎臭,酸葡萄心理,还叫我们和你一起去采花酿蜜,等我们走开了,屎全部被你吃了,就算屎臭,我愿意吃,关你什么事,你明明就是羡慕嫉妒恨,采花多辛苦,吃屎多轻松,要去你自己去”。蜜蜂听罢,只好摇摇头,无奈飞走,独自采花酿蜜去了。 话说,蜜蜂采花酿蜜后,决定送一瓶自己酿造的蜜给苍蝇品尝,“苍蝇,这是我自己酿的蜜,你尝一尝,比较一下,看屎好吃还是蜜糖好吃”,苍蝇接过蜂蜜,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声喝道:“我们苍蝇家族世代吃屎,才有今天的强大,并打败了蜜蜂,让你们不敢和苍蝇争屎,你总希望我们吃蜜糖,是什么居心?”蜜蜂仰天长叹一声,万般无奈离开。 小苍蝇闻到了散落一地的蜂蜜的香气,大声说道:“屎的确很臭啊,我要吃蜜”,大苍蝇一巴掌打过去,喝道:“那蜂蜜是毒药,吃了会死,这是蜜蜂的阴谋”,小苍蝇忍住疼痛强辩道:“为什么屎就不能像蜜那样香?”大苍蝇又一巴掌打过去,喝道“你这个没有骨气的东西,从蛆变成苍蝇,你全靠吃屎,说明屎很有养分,要知道满足,要常怀感恩之心,不吃屎,你还能吃什么?看看邻村的狗,他比我们苍蝇家还穷,和我们一样坚持吃屎,我们苍蝇要发扬邻村狗的精神,不嫌家穷,不嫌屎臭”
个人分类: 中国纪实|7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学文献讨论28:宽松的选择促进了表型可塑性
热度 1 mengchanghe 2012-11-2 09:27
Hunt_etal_2011_Relaxed_Selection_Phenotypic_Plasticity.pdf 这篇文章真心没看懂,好在老板也说:他也没看懂,瞬间让我觉得没什么罪恶感。 或许搞进化的同学看看挺有意思吧。辗转于宿舍和办公室,食堂和厕所,我坚持着看,然后我放弃了。
个人分类: 文献阅读及心得|3142 次阅读|1 个评论
妖蛾子——有毛,有翅膀,有尾,有腿,有眼,有吸管,能悬停的怪物
热度 14 shannuzuode 2012-9-16 17:44
妖蛾子——有毛,有翅膀,有尾,有腿,有眼,有吸管,能悬停的怪物
今天去植物园,本来是听说有一个向日葵展。 边走边看,向日葵似乎过了花期,倒是有一个园子里,马鞭草和蓝色鼠尾花正在盛开,招蜂引蝶。 采蜜的小家伙很多,数了数有7、8种,除了常见的蜜蜂、蝴蝶,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小家伙,贴出来大家认认。 这个家伙,有两个蜜蜂大小,身上长得毛茸茸的,嘴上还有一只硕长的吸管,似乎还能弯曲,挺灵活的,翅膀没有停的时候,好像有腿但看不出有爪子,总是在悬停态吸食花粉,飞的速度还挺快,拍起来真费劲。 感谢戴小华老师提供的详细资料,原来这个妖蛾子叫: 蜂鸟鹰蛾,被称为昆虫世界里的“四不像”,像蝶,和蝶一样白天活动,口器是长长的喙管,且有尖端膨大的触角,还有色彩缤纷、美丽炫目的翅膀;它又像蜜蜂,在夏秋季节飞舞于百花丛中采食花蜜,并发出清晰可闻的嗡嗡声;它还像南美洲的蜂鸟,夜伏昼出,很少休息,取食时,和蜂鸟一样,时而在花间盘旋,时而在花前疾驰。主要分布亚洲、南欧、北非和北美等地。 拉丁学名: 小豆长喙天蛾 Macroglossum stellatarum Linnaeus 别称: 蜂鸟天蛾、长喙天蛾、蜂鸟蝶蛾、蜂鸟蛾 from 百度百科 1 有两个蜜蜂大小,有毛、有翅膀、有尾巴、有腿(没爪子),有眼睛,有触角、有吸管、能悬停的怪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个人分类: 花草动物|14118 次阅读|39 个评论
蝶恋花
热度 13 dkysdc 2012-9-7 15:40
蝶恋花
以下照片摄于2012年9月的北京西山。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个人分类: 动物相关|4547 次阅读|25 个评论
蜂 & 花
huailu49 2012-7-3 07:27
蜂 & 花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累了,看看鼠尾草
热度 2 rczeng 2012-6-20 18:28
累了,看看鼠尾草
今天终于解放了,今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彻底结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已带了不少学生,动用了不少资源、想尽了各种办法,花费了不菲的经费来完成此项工作。所有付出也带了了很大收获,观察到了些新的实验现象,发现了有培养潜力的学生,收获了师生情谊。 累了,真的累了,这几天必须好好歇歇。隔两天就是端午节,发几张鼠尾草,供大家欣赏。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 原以为是薰衣草,后来询问,才知不一样。有人介绍,鼠尾草 和薰衣草 的花和叶子都不一样。鼠尾草叶宽,薰衣草叶细; 鼠尾草的 花梗 是紫色, 而薰衣草则为绿色。 这鼠尾草就在学校附近。6月初的一天早晨,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只见两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偶尔在花间蜻蜓点水似的,瞬间落下,瞬间起飞,很难拍摄。小蜜也不甘落后,似是欲与蝴蝶一比高低,在花间忽而落下,忽而悬停。这种免费的模特只好笑纳了,我虽尽心拍摄,模特不尽力,我也没辙。 “鼠尾草 ( 学名 : Salvia officinalis ),又名 药用鼠尾草 、 撒尔维亚 ,是 唇形科 鼠尾草属 的一种芳香性植物。 常绿性 小型亚 灌木 ,有木质 茎 , 叶 子灰绿色, 花 蓝色至蓝紫色。原产于 欧洲 南部与 地中海 沿岸地区。 鼠尾草常常栽培来做为 厨房 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 药草 ,有时也被称为 庭园鼠尾草 、 厨房鼠尾草 、 达尔马希亚鼠尾草 。在 南欧 ,有时候也会种植一些和鼠尾草类似的植物,来做为香草与药草使用,这些和鼠尾草同属的植物常会和真的鼠尾草弄混淆。 鼠尾草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与功效,部份同属植物也有相同的效用,鼠尾草的用途包括: 泡 茶 或做成浸泡液,被认为有镇静和帮助 消化 的效果。 做为防腐的 调味料 ,例如添加到 奶酪 内。 做为 烹饪 时的调味料,和 洋葱 加在一起做成填料。 在欧洲的部份地区,特别是在 巴尔干半岛 ,会栽种鼠尾草用来萃取 精油 ,不过其他种类的鼠尾草,例如三裂鼠尾草( Salvia triloba )有时也会被拿来萃取精油。”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 1 2 3 4 5 6 7 8 9
个人分类: |6180 次阅读|7 个评论
红小蜜、紫小蜜献给六一儿童节
热度 7 shannuzuode 2012-6-1 22:02
红小蜜、紫小蜜献给六一儿童节
春暖花开的时候就一直想去北京植物园,无奈总是听北京交通台说通往香山、植物园的路上交通堵塞,咱北京人就不去凑热闹了。 5月20日(周末),早上天空阴沉,似乎要下雨,估计这种天气去植物园的人不多,毫不犹豫地拿起相机赶上去植物园的公交车。 果真,植物园里的人不多,拍照的环境宽松了很多,拍了很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谨以那天拍的红小蜜、紫小蜜献给小朋友,祝小朋友、大朋友、老朋友节日快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个人分类: 花草动物|3540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不惑一梦》第三十章
lao2004 2012-5-21 19:32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 近了八楼,耳中全是乒乓声,杂乱中偶尔会有一阵子较有节奏的啪啪啪啪响,只是太少,显然不是正规军训练,从声响中,魏民道能够听出其中的真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八楼是实实在在的乒乓球场,场地被很多细网分成一个个长方形,人们鱼儿般依附蓝色的长桌,双手挥舞着各色球拍,快速敲打着一粒粒跳跃的彩球,两两对垒忙得不亦乐乎! 在第三排的网格中,魏民道见到古若虚教授衣袖高卷及肘,两手分别拿着黄色拍子正与一个同样文质彬彬中年人对攻。对手也是双手持拍,双面蓝色胶拍,左推右攻有板有眼。经过好一阵子的观察,魏民道才看清楚古若虚教授把玩的红色球共有三个,不停在桌上和空中循环,远远看去,似一条红色弧线在双方之间穿梭,不间断地画出一个又一个红色艳影。 视线四处环顾,网池中各色波纹荡漾,人们如条条大鱼大虾般盘旋其中,不停地挥动着有力的双螯搅起七彩光芒,眩人眼球。蓝色的长桌融成一片汪洋,皮球就是跳跃的珍珠,人们身体自由舒展,傲游挥洒,如梦似幻。 也有几对水平很次的,都是清一色小毛头,学模学样双手挥拍,桌面上粉色小球总是不听话,不是跑急了就是跟慢了,把双方都急得汗珠四溢,不得不神色专注互相提醒,有一对小丫头甚至左中右高声喊叫,盼望着能多撑几下。 本事最大的是正中间两位好手,球桌彩带特别耀目,橙得灿烂、红得鲜艳、绿得翠滑、紫得富丽、黄得堂皇,舞起来是一抹七彩稠,急时波涛般汹涌,缓时彩虹般肆意,随波荡漾,融入四周涟漪汇成至景。 魏民道震撼于运动之美,再一次体验了别开生面的体育之道:运动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心中的美丽,在健身活动中创造出和谐美景,或许还有更多、更多的精彩,…… 一道道彩虹,暖暖从球拍流出,添上彼此力量和激情回流身体,形成滋润身心的暖流;一个个旋涡,柔柔地从球桌飘出,交汇层叠成一湖又一湖潋滟,凝聚出朵朵温情、浪漫之花,结晶出的却是力量、智慧和团结友爱之果。 美丽魔方来自于天使的招手,诱惑无疑是巨大的,魏民道漂泊的心第一次有了交几个知心朋友的念头。静静地等着,体验着球场的温馨和热情。魏民道耐心等待古若虚教授,期盼着与他们爷孙俩一同回家。 静静地站着,挺胸拔背双眼平视,心里安祥平和,浮躁的灵魂终于有了一小会平静,烦恼和忧虑的烟魅摆手欲离,却仍被一些韧劲十足的天蚕丝牢牢缠住。 “魏先生,走了。”古若虚不知何时已经整装来到了身边,平和的话语把入静中魏民道拉回,到了四层找古学东准备回归。 在等候古学东时,魏民道谦虚地请教了古若虚一些问题。 “这里很多活动都注重彼此合作,追求尽善臻美,很是新颖别致。” “本应如此,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团结协作,共创美好未来。” “有一些活动玩耍般的,是为了吸引小朋友吗?” “有一点,但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运动中体验技巧、增加力量、提高智商,特别是在活动中完美融入自然,触摸空气中脉搏,与其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最重要的。” “当然,很多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比如小比特亲和力就需要从小体验,才有可能发挥出非凡智慧,提供无穷帮助。” “在科技高度发达时代,人类还有必要追求自身力量吗?” “当然,百灵之长的人类,只有智力超群,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中,很多单调简单工作可以请霸王、金刚、罗伯特、巴爷和惹娘等机器人帮助。但是,科技的进步、生活的文明、自然的和谐等等,仍然离不开人类自身的努力。比如,我们想善待动物,保护野生动植物,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们必须尽力缩小与它们之间的陌生感,并且在力量、速度、技巧上差距不要被拉得太大,具有它们同等的灵活敏捷、同样的自然亲和力,彼此才能有认同感、不陌生,不会叶公好龙。在追求力量、技能和自然亲和力上,人类绝不能有丝毫侥幸之心,更不能妄自菲薄。人类的一切从容、遐思和闲庭信步般轻松写意,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绝对力量、无穷睿智和纯洁灵魂之上,做人当自强。” 返回时,可以选择便利轻轨,也可以步行。古学东选择步行,原因是他可以边走路边练眼力。乘坐便利轻轨从科学城堡到圆楼大约五分钟,步行却需要一小时。一般情况,孩子们都会选择便利轻轨,眨眼就到。古若虚告诉魏民道,古学东基本上选择走路,即便是下雨天,他们也一样选择走路,在雨中更能锻炼好眼力。 走到半路时,一群蜜蜂横在必经之路盘旋,古若虚知道魏民道有些怕怕,他想走在前头,可古学东却争着昂首往前。小蜜蜂根本不怕人,走过去时,有几只不小心差点撞到鼻子、眼睛上。魏民道心里瑟瑟,看到一只蜜蜂居然落在古学东的头发上,悠哉游哉跟了好长一段路。他感觉古学东是知道的,但他一点不在意。魏民道生怕惊动了小蜜蜂,它会蜇人,双手不敢随便乱动,走起路来显得很拘束,被小蜜蜂这一骚扰,心里有了疙瘩,归程疲态尽显,山路显得又静又长。 到了圆楼,相约晚上下棋。魏民道匆匆回屋,洗洗潄潄,躺在床上舒了口大气,不必张罗柴米油盐,生活轻松许多。饥肠咕噜时,爬了起来,来到圆楼小塔,小比特一闪,自动滚出二个萝卜状馒头和一瓶橙汁。回小屋时,见有人边走边啃,魏民道也就跟着在路上边走边进餐,未到圆楼晚饭已解决了,不再回小屋,绕着圆楼走了几圈,见到古学东和古若虚出来后一起到活动室。古学东又约了两人,五人共弈,棋盘洁白梯田状,魏民道仍选择蓝色,古若虚选择绿色,三个孩子选择其它杂色。下棋时,魏民道负责蓝天,古若虚负责山林,小鸟北红尾鸲由古学东三人负责。棋下得很成功,蓝天打扮得湛蓝湛蓝的,林涛翠绿,三只北红尾鸲栩栩如生。 回圆楼时,古学东三人辞别去山边寻找凤翔翔等,她们在野外过夜。当天晚上,她们又看到几朵小小太阳花。敕州总部,依特吉、恶毒、阿尔伯特、蓝妮妮等科学家获知金星上五颗卫星有一颗又神秘失踪了,他们都有了概叹和担忧:美丽的东西真是不能长久吗?好世界真的要毁坏给谁看吗?每个人都把这难咽思虑埋葬心底,没人想说出口。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章
个人分类: 小说习作|1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拍花拍出小动物--蜜蜂和小花猫
热度 7 shannuzuode 2012-5-18 15:14
拍花拍出小动物--蜜蜂和小花猫
从冬天拍梅花开始,拍花拍的有点审美疲劳了,看花的更是没了兴趣。 恰好,不知从哪儿飞来了小蜜蜂,“嗡、嗡、嗡”的盘旋,终于降落了,可以拍照了。蜜蜂要是一直飞,要想定格,估计“神马”相机也没戏,再好的相机也不是导弹哈! 花丛中钻出一窝小花猫,见人也不害怕,还“喵、喵、喵”的打招呼,估计是要吃的吧,可惜手边除了相机,啥都没带。就拍点照片留个纪念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人分类: 花草动物|5236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抗议孟山都转基因Bt玉米屠杀蜜蜂波兰人民示威农
热度 2 蒋高明 2012-5-12 23:13
(2012-05-12 21:44:28) 原文地址: 抗议孟山都转基因Bt玉米屠杀蜜蜂波兰人民示威农业部禁种 作者: 陈一文顾问 爱因斯坦名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人类也将只剩下四年的时间。没有蜜蜂,那么就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人类”。 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是中国农业部批准进口做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产品,其他国家态度如何?。 超过 1500 养蜂农与反对转基因生物活动者游行通过华沙的街道,将数千死蜜蜂倾倒在农业部的台阶上,抗议转基因作物及其使用的杀虫剂一起对大量屠杀蜜蜂、蝴蝶、蛾与其他有益的花粉传播昆虫有很大责任。波兰农业部长 马雷克·萨维斯基宣布了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的计划,使波兰成为比利时、英国、保加利亚、法国、德国、爱尔兰与斯洛伐克之后禁止转基因 Bt 作物的第八个国家。 波兰成为世界头一个正式确认蜜蜂造成灾难的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与“蜂群衰竭失调”( CCD )之间有关联的国家,但是看来孟山都一直指导他们的转基因生物对蜜蜂造成这种危险。一项德国的研究中,当蜂蜜释放到转基因油菜田中,然后将油菜花粉喂给幼蜂,科学家发现幼蜂肠道中的细菌显现了油菜经修改的基因。这证实花粉中的转基因 DNA 可以通过它们的消化系统传递到蜜蜂中。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最近收购了美国专业研究“蜂群衰竭失调”( CCD )的 Beeologics 公司,美国农业部等政府机构依赖于这个公司帮助解开大量蜜蜂失踪后边的秘密。 MON 810 GM Bt maize is one of the GMO products approved by China’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s raw material for processing. O ver 1,500 beekeepers and anti-GMO protesters marched through the streets of Warsaw, depositing thousands of dead bees on the steps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 protes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nd their pesticides which are together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killing off of bees, butterflies, moths and other beneficial pollinators in great numbers.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Marek Sawicki, announced plans to ban MON810, which made Poland, following Belgium , Britain, Bulgaria, France, Germany, Ireland and Slovakia, the eight EU nation banning GM Bt plants. Poland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formally acknowledge the link between Monsanto’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orn and the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that’s been devastating bees around the world, but it’s likely that Monsanto has known the danger their GMOs posed to bees all along. In one German study, when bees were released in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anola field, then fed the canola pollen to younger bees,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e bacteria in the guts of the young bees took on the traits of the canola’s modified genes. That proves that GMO DNA in pollen can be transferred to bees though their digestive system. The biotech giant recently purchased a CCD research firm, Beeologics , that government agencies, including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ve been relying on for help unraveling the mystery behi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bees. 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屠杀蜜蜂证据确凿,人民示威抗议,波兰农业部 正式发布强制性禁止 种植 Monsanto GM Bt maize massacres Bees is proved with evidence, people demonstrate to protest, the Polish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ans growing -- 禁止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原料进口、开发、种植、销售理由之 237 -- The 237 th reason to forbid import, development, growing and selling of RR soybeans 译者:陈一文( cheniwan@mx.cei.gov.cn ) Translated by Chen I-wan 《转基因技术与人类安全》研究专家、 80 年代前全国青联委员 “GM Technology Mankind Safety” researcher 《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iwan Poland imposes ban on Monsanto MON810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波兰农业部强制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种植 http://digitaljournal.com/article/322551 By/ 作者: Anne Sewell 2012-04-07 Warsaw - In Warsaw, Poland a ban has now officially been imposed on Monsanto's MON810 GMO maize. Recent protests by beekeepers and anti-GMO activists have a successful conclusion. 华沙消息 – 在波兰华沙,政府正式发布强制性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养蜂农与反对转基因活动者们获得了成功的结论。 Digital Journal reported in late March on a protest by Beekeepers and Anti-GMO activists in Warsaw, Poland. The activists were demanding that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Marek Sawicki ban MON810 in the country. 数据化杂志( Digital Journal ) 2012 年 3 月末对波兰华沙养蜂农与反对转基因活动者们的抗议示威进行了报道。反对转基因活动者们要求农业部长马雷克·萨维斯基在波兰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ir protests have had a successful outcome. 好的消息是他们的抗议取得了成功的结果。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in the Polish Government, Marek Sawicki has set another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gainst Monsanto's controversial GMOs. Sawicki says that as well as being linked to range of health ailments, the pollen originating from this GM strain might actually be devastating to the already reduced bee population in the country. 波兰政府农业部长马雷克·萨维斯基在反对孟山都引起争议的转基因生物方面创立了又一个国际标准榜样。萨维斯基说,与一系列健康疾病联系的来自这种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可能对波兰已经减少了的蜜蜂数量是灾难性的。 According to AFP , Sawicki told the press: “The decree is in the works. It introduces a complete ban on the MON810 strain of maize in Poland.” 根据法新社的报道,萨维斯基告诉媒体:“该项政府指令已列入计划。它在波兰引入对于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的实施完全禁止。” On March 9th, there was similar opposition to Monsanto GMO strains. On that date 7 European countries blocked the proposal by the Danish presidency to permit the cultivation of GMO crops on the entire European continent. The countries who blocked this proposal were Belgium, Britain, Bulgaria, France, Germany, Ireland and Slovakia. A week after this announcement, France imposed a temporary ban on the Monsanto MON810 strain. 3 月 9 日 ,其他地方对孟山都转基因作物提出了类似的反对。这一条,七个欧洲国家阻止了丹麦总统允许在整个欧洲大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提议。阻止该提议的国家为比利时、英国、保加利亚、法国、德国、爱尔兰与斯洛伐克。 发布该项组织后一周,法国对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实施了临时禁止令。 In Lyon, France, a ruling was given by the court after Paul Francois, a grain grower, advised that Monsanto had fail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warnings on its Lasso Weedkiller product label. Lack of warnings has caused neurological problems, including headaches and memory loss. 在法国里昂,一位谷物种植农民保罗·法兰索斯通报孟山都未能对其 Lasso 除草剂毒性提供充分警示标识后,法庭进行了裁决。缺乏这样的警示造成了神经学问题,包括头痛与记忆衰退。 Following testimony, the court ordered an expert opinion to verify the link between Lasso and the illnesses that have been reported and also to determine the sum of damages payable. The result of the court hearing was that Monsanto was guilty, and this has paved the way for similar legal action on behalf of farmers in the future. 听证后,法庭要求提供专家意见核实孟山都 Lasso 除草剂与所报告的疾病的联系并且确定对于所造成的损害应支付的赔偿。法庭审讯的结果是孟山都有罪,这为今后的类似法律诉讼中做出代表农民们利益的裁决铺平了道路。 Further in France, the agricultural branch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gathered approximately 200 alerts per year since 1996, in connection with pesticide-related sickness. Despite this, only 47 cas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last 10 years. 同样在法国,社会保险系统的农业分支机构,自 1996 年以来收集了与农药相关疾病的大约 200 次警报。尽管如此,过去 10 年中与农药相关疾病的案例只有 47 项获得承认。 The fight against Monsanto continues with many countries fighting the GMO products, including India, who are slamming the agro-giant with "biopiracy" charges, and Hungary , who recently destroyed 1,000 acres of GM maize. The victory in Poland is yet another notch in the belt of anti-GMO activists worldwide. 对抗孟山都的斗争在抗争转基因产品的许多国家继续,包括印度,对这个农业巨头提出“生物剽窃”的指控,以及匈牙利,他们不久前销毁了 1,000 英亩的转基因玉米。在波兰取得的胜利只是世界范围反对转基因生物活动者们斗争中又一项进展。 Stop the Mass Death of Bees! 停止屠杀蜜蜂! http://www.eco-diva.com/?p=1127 By/ 作者: Eco Diva "Maria" 2012-05-10 Monsanto’s Mon810 cor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produce a synthetic version of the insecticide Bt, has been banned in Poland following protests by beekeepers who showed the corn was killing honeybees. 孟山都的 Mon810 玉米,转基因来产生杀虫剂 Bt 的一种人造版本。波兰养蜂农抗议示威表明这种转基因玉米正在屠杀蜂蜜后,波兰禁止了这种转基因玉米。 Protest Poland/ 波兰游行示威游行视频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BJNVLbhtwU Meanwhile,commercial beekeepers in the U.S. have filed an emergency legal peti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to suspend use of a pesticide that is linked to massive honey bee deaths. The legal petition, which specifies Bayer’s neonicotinoid pesticide clothianidin, is backed by over one million citizen petition signatures. 在此同时,美国的商业化养蜂农,向环境保护署( EPA )提出了一项紧急法律请愿,要求暂停与大量蜂蜜死亡关联的一种农药。明确指控拜耳公司烟碱类 杀虫剂有噻虫胺的 该项法律请愿得到 100 万民众请愿签字支持。 Poland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formally acknowledge the link between Monsanto’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orn and the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that’s been devastating bees around the world, but it’s likely that Monsanto has known the danger their GMOs posed to bees all along. The biotech giant recently purchased a CCD research firm, Beeologics , that government agencies, including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ve been relying on for help unraveling the mystery behi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bees. 波兰成为头一个正式确认世界范围对蜜蜂造成灾难的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与“蜂群衰竭失调”( CCD )之间联系的国家,但是看来孟山都一直知道他们的转基因生物对蜜蜂造成这种危险。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最近收购了专业研究“蜂群衰竭失调”( CCD )的 Beeologics 公司。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美国农业部等政府机构依赖于这个公司帮助解开大量蜜蜂失踪后边的秘密。 Now that it’s owned by Monsanto, it’s very unlikely that Beeologics will investigate the links, but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CCD for years now. 现在由孟山都拥有后,看来 Beeologics 公司不大可能研究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与“蜂群衰竭失调”( CCD )之间的关联,但是人们怀疑转基因作物与 CCD 关联已经数年。 In one German study, when bees were released in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anola field, then fed the canola pollen to younger bees,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e bacteria in the guts of the young bees took on the traits of the canola’s modified genes. That proves that GMO DNA in pollen can be transferred to bees though their digestive system. 在一项德国的研究中,当蜂蜜释放到转基因油菜田中,然后将油菜花粉喂给幼蜂,科学家发现幼蜂肠道中的细菌显现了油菜经修改的基因。这证实花粉中的转基因 DNA 可以通过它们的消化系统传递到蜜蜂中。 Many bee-keepers have turned to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to feed their bees.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is made from Monsanto’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orn and that corn is treated with Bayer’s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许多养蜂人转向喂食高果糖玉米糖浆给他们的蜜蜂。高果糖玉米糖浆由孟山都转基因玉米制作,而使用拜耳公司的 烟碱类 杀虫剂处理 这种玉米。 Bee colonies began disappearing in the U.S. one year after the EPA allowed these new insecticides on the market in 2004-2005. Even the EPA itself admits that “pesticide poisoning” is contributing to bee colony collapse.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允许这些新的杀虫剂 2004-2005 年进入市场一年后,蜜蜂群开始在美国消失。甚至环境保护署( EPA )自己都承认“杀虫剂中毒”对蜜蜂群崩溃发挥了作用。 One of the observed effects of these insecticides is weakening of the bee’s immune system. Forager bees bring pesticide-laden pollen back to the hive, where it’s consumed by all of the bees. Six months later, their immune systems fail, and they fall prey to natural bee infections, such as parasites, mites, viruses, fungi and bacteria. Indeed, pathogens such as Varroa mites, Nosema, fung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IAPV are found in large amounts in honey bee hive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观察到的这些杀虫剂的效应致意是削弱蜜蜂的免疫系统。工蜂将杀虫剂污染的花粉带回蜂箱供所有的蜜蜂食用。六个月以后,它们的免疫系统失效,它们成为天然蜜蜂疾病的牺牲品,如急升现象、螨、病毒、真菌与细菌。确实,在接近崩溃蜂群的蜂箱中发现大量 Varroa 螨、 Nosema 病、真菌与细菌感染,以及 IAPV 。 Three recent studies implicate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or “neonics” for short, which coat 142 million acres of corn, wheat, soy and cotton seeds in the U.S. alone. They are also a common ingredient in a wide variety of home gardening products. As detailed in an article published by Reuters , neonics are absorbed by the plants’ vascular system and contaminate the pollen and nectar that bees encounter on their rounds. Neonics are a nerve poison that disorient their insect victims and appear to damage the homing ability of bees, which may help to account for their mysterious failure to make it back to the hive. 最近有三项研究涉及 烟碱类 杀虫剂,简称“ neonics ”,仅在美国它们用于对种植在 1.42 亿英亩玉米、麦子、大豆与棉花种子进行涂层处理。他们也是家庭花园广泛产品使用的常见成分。路透社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说明, 烟碱类 杀虫剂被作物的维管系统吸收,污染蜜蜂每轮采集的花粉与花蜜。 烟碱类 杀虫剂是一种神经毒素,使受害的昆虫迷失方向,并看来损害蜜蜂返回蜂巢的能力,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它们无法返回它们的蜂箱的诡秘原因。 This was the conclusion of research which came out in the prestigious Journal Science . In another study , conducted by entomologists at Purdue University, the scientists found that neonic-containing dust released into the air at planting time had “lethal effects compatible with colony losses phenomena observed by beekeepers.” A third study by the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ctually re-created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in several honeybee hives simply by administering small doses of a popular neonic, imidacloprid. 这就是有声望的《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的结论。另外一项研究中,由美国普度大学的昆虫学家们进行,科学家们发现,含有 烟碱类 杀虫剂的灰尘种植时释放到空气中,具有“养蜂农观察到的与蜂群消失现象协调的致命效果”。哈佛公共健康学院进行的第三项研究,通过服用小剂量通常使用的 烟碱类 杀虫剂醯亚氨,在数个蜂箱中重新创造了 “蜂群衰竭失调”( CCD )现象。 Occupy Monsanto Poland Dumps Thousands of Dead Bees in Protest 波兰《占领孟山都》游行倾倒数千死蜜蜂以示抗议 http://www.occupymonsanto360.org/2012/03/25/occupy-monsanto-poland-dumps-thousands-of-dead-bees-in-protest/ Occupy Monsanto / 占领孟山都网站 2012-03-25 On March 15, over 1,500 beekeepers and anti-GMO protesters marched through the streets of Warsaw, depositing thousands of dead bees on the steps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 protes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nd their pesticides which are together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killing off of bees, butterflies, moths and other beneficial pollinators in great numbers. 2012 年 3 月 15 日 ,超过 1500 养蜂农与反对转基因生物活动者游行通过华沙的街道,将数千死蜜蜂倾倒在农业部的台阶上,抗议转基因作物及其使用的杀虫剂一起对大量屠杀蜜蜂、蝴蝶、蛾与其他有益的花粉传播昆虫有很大责任。 Later that day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Marek Sawicki, announced plans to ban MON810. 当天迟些时间,波兰农业部长 马雷克·萨维斯基宣布了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的计划。 The Polish Beekeepers Association organized the protest, joining forces with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to Protect the Polish Countryside (ICPPC) and the Coalition for a GMO Free Poland. Targeting Monsanto’s MON810 GM corn in particular, they also called for a complete ban on al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as well as the pesticides found to be most damaging to the environment (and particularly to bees). 波兰《养蜂者协会》组织了这场抗议,并与《保护波兰农村国际同盟》( ICPPC )和《波兰无转基因同盟》联盟。以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为特别目标,他们呼吁全面禁止所有的转基因作物以及发现对环境(以及特别蜜蜂)造成最严重损害。 In 2008, the Polish Parliament banned GM feed, including both the planting and importing of GM crops. “Despite this progressive step,” reports Food Travels ,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refused to accept regional bans on GMOs, keeping Polish farmers, producers, and activists on the offensive.” 2008 年,波兰议会禁止了转基因饲料,包括禁止种植与进口转基因作物。“尽管这进步的一步”,《食品旅游》报告,“欧盟拒绝接受对转基因生物的地区性禁止,促使波兰农民、生厂商以及反对转基因的活动者们不得不展开攻击。” Regardless, says the ICPPC, “None of the nine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that have already prohibited MON 810 did so by asking the permission of the EU.” 无论如何,《保护波兰农村国际同盟》( ICPPC ),“欧洲已经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 810 的九个国家,没有一个是征求欧盟同意后这样做的。” There was a great variety of attire as beekeepers dressed in their work bee suits and masks and ran their hive smoke guns as they marched, many wore yellow jackets with the famous Einstein quote (“If the bee disappear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man would have no more than four years to live , No more bees, no more pollination, no more men!" ) 游行的养蜂人中很多人穿着他们的养蜂工作服与面罩,而且游行时让他们的烟枪冒烟,许多人穿着黄色外套,上边写着爱因斯坦的名言。( “ 如果 蜜蜂 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人类也将只剩下四年的时间。没有 蜜蜂 ,那么就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人类 ” 。 ) The ICPPC is asking Polish residents to writ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Marek Sawicki, demanding that he implement an immediate moratorium on GM crops, without waiting for EU approval. 《保护波兰农村国际同盟》( ICPPC )要求波兰居民写信给农业部长 马雷克·萨维斯基,要求他实施一项立即暂停转基因作物的命令,不要等待欧盟的批准。 Photos and cartoons of the Polish demonstrations: 波兰抗议转基因屠杀蜜蜂示威游行照片与漫画: http://festiwalstopgmo.pl/index.php/321-marsz-pszczelarzy 《凤凰卫视》 2012-01-22 视频:消失的蜜蜂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201/1b6031f2-4653-4813-9b0a-654f37122fc8.shtml Collapsing Colonies Are GM Crops Killing Bees? 蜂群崩溃:转基因作物是否在屠杀蜜蜂? 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world/0,1518,473166,00.html By/ 作者 Gunther Latsch 2007-03-22 22.03.2007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Christopher Sultan 德文到英文译者: Christopher Sultan A mysterious decimation of bee populations has German beekeepers worried, while a similar phenomen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gradually assuming catastrophic proportions. The consequences for agriculture and the economy could be enormous. 蜜蜂巨量神秘死亡使德国养蜂人担心,虽然类似的现象在美国逐渐发展达到灾难性程度。对农业和经济造成的后果可能极其巨大。 In an article in its business section in late February, the New York Times calculated the damage US agriculture would suffer if bees died out. Experts at Cornell University in upstate New York have estimated the value bees generate -- by pollinating fruit and vegetable plants, almond trees and animal feed like clover -- at more than $14 billion. 纽约时报 2007 年 2 月份商业专栏发表的一篇文章,对于如果蜜蜂死掉了将对美国的农业造成多大损失进行恶计算。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专家们估计,蜜蜂产生的价值 –- 通过对水果与蔬菜、杏树与动物饲料用苜蓿进行授粉 – 其价值超过 140 亿美元。 Scientists call the mysterious phenomenon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and it is fast turning into a national catastrophe of sorts. A number of universitie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have formed a "CCD Working Group" to search for the causes of the calamity, but have so far come up empty-handed. But, like Dennis vanEngelsdorp, an apiarist with the 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hey are already referring to the problem as a potential "AIDS for the bee industry." 科学家将这种神秘的现象称为“ 蜂群衰竭失调”( CCD ),正在迅速变成某种全国性的灾难。许多大学与政府机构建立了“ CCD 工作组”寻求这场灾难的原因,但是到目前为止毫无结果。但是,像 Dennis vanEngelsdorp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农业部的一位养蜂学家,已经将这个问题称之为潜在“养蜂业的艾滋病”。 One thing is certain: Millions of bees have simply vanished. In most cases, all that's left in the hives are the doomed offspring. But dead bees are nowhere to be found -- neither in nor anywhere close to the hives. Diana Cox-Foster, a member of the CCD Working Group, told The Independent that researchers were "extremely alarmed," adding that the crisis "has the potential to devastate the US beekeeping industry." It is particularly worrisome, she said, that the bees' death is accompanied by a set of symptoms "which does not seem to match anything in the literature." 有一件事已经确切:数百万蜜蜂无影无踪消失恶。大部分情况下,蜂箱中留下的是难逃一死的仔蜂。但是到处都找不到那些死了的蜜蜂 – 无论蜂箱中或者蜂箱附件都没有。 Diana Cox-Foster ,“ CCD 工作组”的一位成员,告诉《独立报》,他们这些研究者“极端警觉”,说这场危机“具有灭亡美国的养蜂业的潜力”。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这些蜜蜂的死亡伴随着一系列症状“与过去科学文献中的一切不相符”。 In many cases, scientists have found evidence of almost all known bee viruses in the few surviving bees found in the hives after most have disappeared. Some had five or six inf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and were infested with fungi -- a sign, experts say, that the insects' immune system may have collapsed. 许多情况下,大部分蜜蜂消失后,在风向中剩余的少量蜜蜂中发现它们患有几乎所有已知蜜蜂疾病的证据。有时发现它们同时感染有六种蜜蜂传染病并遍布真菌 – 这是,专家们说,昆虫的免疫系统可能崩溃的迹象。 The scientists are also surprised that bees and other insects usually leave the abandoned hives untouched. Nearby bee populations or parasites would normally raid the honey and pollen stores of colonies that have died for other reasons, such as excessive winter cold. "Thi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toxic in the colony itself which is repelling them," says Cox-Foster. 令科学家们还惊讶的是,蜜蜂与其他昆虫通常离开被放弃的蜂箱其他昆虫不再接触它。如果蜂群由于其他原因死亡了的话,例如过于严寒的冬天,邻近的蜜蜂群或寄生虫通常会侵袭这些蜂箱,盗走其中储存的蜂蜜与花粉。(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 译注)“这提议蜂群中有某种毒素使它们厌恶”, Cox-Foster 说。 Walter Haefeker,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German Beekeepers Association (DBIB) and is vice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Professional Beekeepers Association … Walter Haefeker, the German beekeeping official, speculates that "besides a number of other factors," the fact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insect-resistant plants are now used in 40 percent of cornfield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be playing a role. The figure is much lower in Germany -- only 0.06 percent -- and most of that occurs in the eastern states of Mecklenburg-Western Pomerania and Brandenburg. Haefeker recently sent a researcher at the CCD Working Group some data from a bee study that he has long felt shows a possible connection between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diseases in bees. 华尔特·海菲克,德国养蜂协会理事、欧洲职业性养蜂者协会副总裁 … 华尔特·海菲克,德国养蜂官员,猜测“除了其他一些因素”,转基因改造的抗虫作物目前在美国玉米农田 40% 面积种植可能起作用。在德国这个比例低得多 – 只有 0.06% -- 而且绝大部分仅种植在德国东北的州,如 Mecklenburg -Western Pomerania 与 Brandenburg 。海菲克较长时间感到有一项研究表明转基因与蜜蜂疾病之间的可能关联,将该项研究的一些数据提供给了“ CCD 工作组”的一位研究员。 The study in question is a small research project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Jena from 2001 to 2004. 这是在 Jena 大学 2001 至 2004 年期间进行的一项小规模的研究项目。 The researchers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ollen from a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variant called "Bt corn" on bees. A gene from a soil bacterium had been inserted into the corn that enabled the plant to produce an agent that is toxic to insect pest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 "toxic effect of Bt corn on healthy honeybee populations." But when, by sheer chance, the be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were infested with a parasite, something eerie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e Jena study,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bees" occurred among the insects that had been fed a highly concentrated Bt poison feed. 研究者们研究了称之为“ Bt 玉米”的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对于蜜蜂的作用。“ Bt 玉米”插入了来自土壤细菌的一个基因是作物产生对昆虫害虫有毒的毒素。该项研究的结论是没有“ Bt 玉米对健康蜜蜂群有毒性效应”的证据。但是,完全由于意外,实验中使用的蜜蜂感染了一种寄生物,发生了一项令人恐惧的事情。根据 Jena 大学的试验,喂食了高剂量 Bt 毒素饲料的蜜蜂“蜜蜂数量发生了显著急剧的减少”。 According to Hans-Hinrich Kaatz,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Halle in eastern Germany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study, the bacterial toxin in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may have "altered the surface of the bee's intestines, sufficiently weakening the bees to allow the parasites to gain entry -- or perhaps it was the other way around. We don't know." 根据该项研究主任,东德 Halle 大学 Hans-Hinrich Kaatz 教授的意见,转基因玉米中的细菌性毒素可能“改变了蜜蜂肠道的内壁,削弱了蜜蜂阻止寄生虫侵入的能力 – 或者发生了与此相反的作用。我们不知道。” Of cours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oxin was ten time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s than in normal Bt corn pollen. In addition, the bee feed was administered over a relatively lengthy six-week period. 当然,该项实验中使用的毒素比通常的 Bt 玉米花粉毒素剂量的十倍。而且,对蜜蜂喂食这种饲料的时间长达 6 周。 Kaatz would have preferred to continue studying the phenomenon but lacked the necessary funding. "Those who have the mon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is sort of research," says the professor, "and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don't have the money." Kaatz 教授希望对这种现象进一步研究,但是缺乏必要的经费。“那些有钱的对这样的研究没有兴趣”,教授说,“而那些对从事这样的研究有兴趣的研究者则没有钱。”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391 次阅读|2 个评论
牡丹-蜜蜂
热度 3 rczeng 2012-5-1 11:52
牡丹-蜜蜂
学校牡丹园里的牡丹花于5.1前怒放。这两天早晨,学校里的摄影爱好者纷纷拿起长枪短炮,去拍花,要记录下一年一度的美景。 虽说洛阳牡丹好,山西牡丹、郑州大学、武汉华师牡丹也几乎竞相开放,青岛山科大的国色天香也不甘落后,散发出独有的芳香和魅力, 吸引着小蜜蜂。 拍花的时候,偶然看见几只小蜜蜂飞过,刻意拍它却很困难。刚刚打开电脑,打开照片,欣喜地发现小蜜蜂正勤劳地忙碌于花丛中,成为我照片的主角。 拍花的时候,许多环卫个人正在清扫一路的樱花,园林工作人员正在修剪草地和树木。 照相机没电了,内存也快满了,我准备打道回府。 当我经过一位在草地割草的老农时,他轻轻告诉我,在某个角落有一颗盛开鲜花的树,值得你去拍。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这美好的世界不正是这些像小蜜蜂一样日夜劳作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创造的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个人分类: |3754 次阅读|7 个评论
自然界里不放假
热度 34 lixuekuan 2012-5-1 09:09
自然界里不放假
5.1人放假,自然界里的生物不放假,该干什么还什么。花该开还在开,草该长还在长。蜜蜂没有放假还在采蜜。苍蝇也没有闲着,混在蜜蜂中让一些人迷住了眼睛。 单位种了不少据说是美国种子的草坪,绿的时间很长。这在北方很难得。 可春天这些草坪要让给蒲公英,因为这里原来就是蒲公英的天下。只有蒲公英的小伞在春风中浪迹天涯,才能显示美国种的青草。 还是地头蛇厉害吧。 这里既有蜜蜂也有蝇子,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 1、美国种草坪上的蒲公英 2 3 4 5 6 7、以上是小蜜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971 次阅读|78 个评论
随笔之九十三:《桃花》“春风留恋已忘返”
uvard 2012-4-12 20:00
桃花 粉红桃花开满园, 成群蜜蜂赏其艳; 绿叶为何未裁剪, 春风留恋已忘返。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个小蜜不容易
热度 38 lixuekuan 2012-4-10 09:01
做个小蜜不容易
春天来了,花开了。 最忙的应该就是小蜜了。 一个冬天为了生存吃白糖,终于可以劳动、采蜜了。 在花海里飞来飞去,看看带着那么大的花粉,真不容易。 赏花的时候观察一下小蜜的辛苦也就忘记了自己的劳累。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603 次阅读|76 个评论
一年之计在于春
热度 2 wfli 2012-3-31 17:29
一年之计在于春
转眼间,自本科始与小蜜结识至今已近七年。不过真正独自照管它们还是从去年三月开始的,老板起初将实验蜂场的六、七箱蜂交与我照管,到后来整个蜂场(最多的时候有30余群,包括中蜂, Apis cerana cerana 和意蜂,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全交与了我,对我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照顾好这些小家伙花了我不少心思、时间和精力,许多东西现学现用,管理经验一点点积累,没时间挤时间……其实我也不想这么紧张的,毕竟科研是主业,没办法,人手不够啊!回想在蜂场工作的情形,我俨然成了一名蜂农,只是没有参与一线生产而已, 。不过,这一年与小蜜的亲密接触也让我受益匪浅,这是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越发感觉书本知识不够用了,单就是这个小昆虫的世界仍有太多未知之处;认识提高了,越觉得它们的世界精彩,神奇,它们的确是可爱的小精灵,就像小时候动画片里描绘的那样……这些都汇于内心,感情愈发深厚,以至于现在都无法离开它们了。 话说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可今年这个春天似乎姗姗来迟,气温也较往年偏低,所以今年的春繁也推迟了些,至二月下旬才开始。二月底发现有一种茶花开放,还有中蜂采集花粉回巢,当天记录下气温只有摄氏10度,厉害!目前,陆陆续续有其他植物开花,而第一批新蜂也已加入蜂群大家庭,马上它们就是采集的主力军,想象一下即将到来的繁忙景象,一定会让你amazing! 下面这几张片子,聊以愉悦。 1、花丛中的小蜜(中蜂,咱土生土长的),紫色的小花是波斯婆婆纳(也叫阿拉伯婆婆纳, Veronica persica ) 2、这一张大点(意蜂,泊来的) 3、“不要拍我!!!”还害羞呢 4、“咦……谁在偷拍我?” 5、一种不知名的小花,家乡那边阴历三月三采它们煮鸡蛋,一种习俗,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看到有只小蜜上去采,可惜没抓到 6、这张貌似更清楚点儿 7、“累了,歇会儿再进屋吧!” 8、今天丰收了,哈哈 技术不好,各位见笑了啊啊……
4558 次阅读|8 个评论
活着,不仅仅为自己,更为生存的群体
热度 2 cherrylu1960 2012-3-21 23:15
活着,不仅仅为自己,更为生存的群体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水族箱里的一群小虾还在不知疲倦地抱着一条身体比它们大很多的小鱼尸体在蚕食,它们是如此弱小,根本看不到它们“张嘴”吃食,似乎是用虾须和肢体一点点肢解着小鱼的尸体,再通过水流过滤到自己体内。几十只虾一起行动,互相配合,居然能使小鱼的尸体最终消失殆尽。小草虾作为俺家水族箱中最低极的动物,不过是俺以五元一两的价格从鱼市买来放进去打扫卫生用的,一向被俺看不起,因为没什么观赏性。然它们却是这里最讲集体主义的生物,它们靠触觉和嗅觉感知食物的存在,一旦发现有小鱼的尸体,立即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聚集起来,合力分享美食。其间,它们表现得很友好,很和谐,没有互相驱赶,互相攻击。 很多看起来很低等的生物,都有着很好的集体主义精神。见过蚁穴和蜂巢的人们,一定为它们建造得如此精巧而感叹,很难想像这些小东西是如何组织起来, 完成如此精细的工程。 小时候经常蹲在地下,观察蚂蚁,看着它们叼着一点木屑或馒头跑来跑去,嘲笑它们傻,竟做无用功,因为无论它们跑多少路,多忙活,也干不成什么大事。后来知道蚂蚁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小生物,因为成千上万的蚂蚁聚在一起,就会显示出神奇的力量和智慧,它们再也不像没有思维的低等生物。转瞬间,靠成千上万只蚂蚁构成的群体的力量,细小的“建筑颗粒”被叠加起来,立起了一根根柱子,搭起了一个个拱顶,最后,一个个美丽绝妙的弓顶小室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蚂蚁大家庭为自己建造的“家”。 蜜蜂也总是以群居的形式生活。它们也是十分高明的建筑师,往往有上千上万只蜜蜂共同合作,还要经过精密的测量、计算、设计和指挥实施,最后建成一个具有几万间蜂房的蜂巢。这样一个系统工程的完成,需要绝对的智慧支持! 在蜜蜂社会中,组织十分严密。蜂儿们靠自己独特的方式相互传递着信息。比如,一只工蜂会靠自己美丽的舞姿告诉同伴们:“在北偏东方向800米有大片槐花,快去采蜜。” 当蜜蜂群体达到一定大的数量,就会发生分群,老蜂王带着它的一半家庭成员离巢而去,这种情景很像发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的情景。一个蜂群自动分成两个几乎同样大小的两个部分,各自成为一个完整的群体。 许许多多单独的生物合并成一个生物整体,这种情景不仅仅发生在蚂蚁、蜜蜂这样的昆虫,从低等生物的细菌,到高等动物,许多都显示出了社会性的本质。 我们身体中一个细胞的作用无足轻重,但多个细胞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个器官,能力就很惊人,比如,大脑能完成复杂的思维,鼻子有灵敏的嗅觉,肝脏具有排除毒素的能力。像一个蚂蚁、一只蜜蜂、一个细胞,单个存在的时候可能什么也做不成,谈不上是什么智慧的个体,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它可以组成协调有序的智慧群体,就像一个协调有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体之间通过某种渠道传播信息,统一行动,去完成一项项伟大的工程。正可谓“众擎易举”“众人拾柴火焰高”。 因为是生物群体,才有生命的智慧和奇迹,因为是生命的群体,才有繁衍强大的基础。 最具社会性的,当属我们人类。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我们作为生物群体的特性,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更应发挥群体的力量,互相依存,互相帮助,才能开创美好生活。社会的进步和稳定,需要大家的合力。 活着,不仅仅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群体,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人活着,就应该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明确在集体中的地位。 也需不需要讲很多的大道理,进行大张旗鼓的形式教育。只要记住我们是群体中的一分子,我们需要集体主义的智慧和生存的需求,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也许就会涌现出更多的“雷锋”。价值观的教育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要讲科学。 蚁巢 蜂巢 细胞组织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4041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2年的第一批花儿+小蜜
热度 7 beepro 2012-3-12 06:45
Photos shot today, March 11, 2012. About 1 week earlier than last year 2010 (March 17, 2011, I posted a first bees of 2010 , and also posted some crocus shots on crocus shots on March 28 ). Last week Wednesday Alex was working with bees and saw some pollen coming in, so I thought the crocus must be open and indeed the yellow ones on my front yard were starting to bloom. Crocus is alway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flowers to bloom, with skunk cabbage and winter aconite perhaps slightly ahead. These flowers provide the first pollen that the bees need critically (we gave them some pollen substitute last week, but still, nothing beats the real thing when it comes to pollen). I waited till around 3 pm today, when it reached 18C (65F) to see if my half a mile away neighbor’s crocus would have bees. 1. The lonely flower. 2. A nice patch. 3. Here come the bees! 4. Working hard on pollen. 5. 6. 7. 8. 9. 10. Working on a yellow one. 11. Silver maple also blooming…did not see bees. 12. Red maple is still 1 week or more away. 13. Pussy willow is probably 3-4 days away, soon they will be filled with bees. 14. lantern flowers (Helleborus, Renunculaceae)
个人分类: 花卉|3601 次阅读|13 个评论
麻辣小蜜
热度 5 beepro 2012-3-2 05:30
那天写珙桐的博文,到网上找Arnoldia的杂志, 发现珙桐同期有篇文章是关于花椒的。 http://arnoldia.arboretum.harvard.edu/pdf/articles/2011-68-3-a-taste-of-sichuan-zanthoxylum-simulans.pdf 这篇文章提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1. 哈佛大学森林公园有从韩国引进的花椒树。 2. 公园里有Zanthoxylum simulans (flatspine prickly ash) 和Z. piperitum2个种。 3. 花椒可以是从Zanthoxylum属的几个种而来,是跟橘子一个科的, 芸香科(Rutaceae)。 4. 因为这个关系, 美国FDA在1968-2005都禁止从中国进口, 因为怕传来柑橘的一个病citrus canker 柑橘溃疡病. 但是2002年才严格执行。 我记得有一年买不到花椒的。 估计就是那年? 后来出口的花椒都加温杀死细菌, 所以现在又可以买到花椒了。 今天花了一个多小时, 才找到2001年5月在北京郊区(普洼)拍到的采花椒的小蜜。因为橘花蜜有橘子香味, 龙眼蜜吃起来有龙眼味, 不知花椒的蜜是否麻辣? 1. 花椒花。 好象其貌不扬。 记得当时还吃到花椒的嫩尖抄的菜, 有麻辣的味道!这是我的第2个数码照的。Nikon Coolpix 990. 好象当时用的Basic, 不是Fine, 要不会好些。 估计当时怕卡不够用。 2. 中华蜜蜂采麻辣。 3. 采麻辣2.
个人分类: 小蜜|38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艾哈迈德-I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2-3-1 11:39
组里来了一个研究蜜蜂的伊朗博士生,Ahmad Nadimi。同行的有他夫人和5个月大的儿子。 他有2个意外发现:1)北京的房子太贵了;2)北京的奶粉太贵了。在伊朗6美元可以买到的中国生产婴儿雀巢奶粉,北京需要400元左右。因此,他每天需要去京客隆买食品回家去做饭。 我有2个意外发现:1)艾哈迈德会打乒乓球。他在他父亲熏陶下打了15年。不过,他的第一爱好是足球。2)从google earth上看伊朗,可以找到很多美丽的照片,展示不同地域的风情和生境。相信艾哈迈德会从他的标本中找到很多有意思的蜜蜂物种。 第一周在于芳的帮助下找房子;这周开始看带过来的伊朗标本。个人总体感觉他很聪明,也很好相处。祝福他和家人在中国愉快,有所收获,并对北京有新的发现。
个人分类: 博士后合作|385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上过哈佛的小蜜
热度 4 beepro 2012-2-29 02:03
应该是上过哈佛大学森林公园(Arnold Arboretum)杂志 (Arnoldia)的小蜜。 说明没有片费的, 我说哈佛大学的杂志, 我送吧。 他们后来给我寄来2本印好的杂志。 1. 这个是四川大学到看熊猫的路上拍的。 是正骨草的花。 我所知的唯一的整个小花变成蜜腺的花。 你看那小蜜的舌头正舔的, 黄色的小碗儿, 就是一个蜜腺。 其它白色的是正常的小花。 这些黄色的蜜腺, 大概10-15%混在花中, 吸引蜜蜂去采蜜, 采蜜的过程中, 把花粉给传了。 而珙桐呢, 是很不同的另外一个植物。 第一个特殊, 是因为属名(Davidia)和科名(Davidiaceae),都是按俺家儿子取名的 。(别急, 俺家女儿也有植物名字的, 以后再表)。 而且她们开花的时候, 白色的苞片象雨伞把花保护起来, 远看象满树的白鸽要飞起来, 怪不得英文就叫鸽子树,Dove Tree。鸽子代表和平, 我站在树下是有和平的感觉, 那些花没有鲜艳的颜色, 但随着鸽子在风中的飞舞,我能闻到阵阵的幽香。 我现在找不到她们的E了。 不记得是一定要中蜂的片片(好象是), 还是没有提是关于珙桐这个植物的(好象也是)。 反正我有一个小蜜在这个珙桐花上, 是2011年5月在纽约的植物园拍的。 但是没有给他们。 还有可能就是2010年就问我要片片了, 或是2011年5月前要的。 反正是我有片没有机会给他们, 最后使他们片不对题。 因为文章是关于珙桐的白色苞片对花起雨伞的作用,以及对蜜蜂的吸引, 但是我的片片是中蜂采正骨草。 为了服务文章, 如果有紫外的片片就更好了。 我那次没有带紫外镜头。 也不知道白色苞片会吸收紫外线。 这是黄老师的文章(不是我, 见下面链接)提出的, 我当然是受到杂志才学习到这些的。 2.我拍的珙桐花。 3. 好远的地方有一个小蜜。 在采粉! 武汉大学黄双全教授和同事的文章在这里: http://arnoldia.arboretum.harvard.edu/pdf/articles/2011-68-3-white-bracts-of-the-dove-tree-davidia-involucrata-umbrella-and-pollinator-lure.pdf 根据 张珑 提供的资料, 修正的百度: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种,两个品种。 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 孑遗植物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英文介绍 The Genus currently contains only one speciesand was named in honor of Père Armand David,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of the French missionary plant explorers. It was believed to have been extinct after the glacial era, however, in late 19th century some specimens were found in Sichuan, China. Scientific Name: Davidia involucrata From Wiki:这段历史好玩。 1905很晚啊。 一个科的唯一种! The species was introduced from China to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 1904, and is a popular ornamental tree in larger gardens. Most trees in cultivation are var. vilmoriniana , which has proved much better able to adapt to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 The genus Davidia is named after Father Armand David (1826–1900), ("Père David"), a French Vincentian missionary and keen naturalist who lived in China, and who is also commemorated in the Chinese White Pine Pinus armandii and Père David's Deer . He was also the first westerner to describe another rare Chinese endemic, the Giant panda ( Ailuropoda melanoleuca ). Although it was David who first described the tree in 1905, a single tree found at over 2,000 metres altitude, his specimens were lost in a boat wreck on the Han River rapids. Scottish plant hunter Augustine Henry again found a single tree, this time in the Yangtse Ichang gorges and sent the first specimen to Kew Gardens . Plant collector Ernest Henry Wilson was employed by Sir Harry Veitch to find Henry's tree but arrived to find that it had been felled for building purposes; however he later found a grove of the trees overhanging a sheer drop. Wilson too had his boat wrecked but managed to save his Davidia specimens.
个人分类: 小蜜|5650 次阅读|18 个评论
谁解蜂惑
热度 22 饶毅 2012-1-25 14:31
哈佛大学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后改成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有些教授不仅科学杰出,而且参与国家事务,其中Paul Doty最近去世,另一位是分子生物学家Matthew Meselson(1930-)。Doty参与裁军和军备竞赛方面的工作,Meselson除了裁军,还对化学和生物武器有重要影响。 Meselson最重要的科学工作是他和Frank Stahl证明DNA复制的半保留模式。半保留模式是Watson和Crick提出,认为在DNA复制的时候,双链螺旋的DNA解开,每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指导一条新链合成,新的链与其模板DNA链互补。除了半保留模式,还有其他可能,比如,物理出身的生物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的Max Delbruck提出分段复制,每条链复制5个核苷酸、再换另外一条链,而哥伦比亚大学的Bloch提出全保留复制,也就是DNA两条链同时作为模板被复制。 Meselson大学学化学,毕业后因为和化学家Linus Pauling的儿子玩,据他说是有一次游泳的时候遇见Pauling问他要做什么后,被建议他到Pauling实验室做研究生,他的研究生论文是X线结晶分析。 但是,Meselson在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生期间,在化学系的Pauling办公室,听他和生物系的Delbruck讨论DNA复制,从而对此问题感兴趣。Meselson暑期在Woods Hole海洋实验室培训班听说Frank Stalh很会做实验,他们交往后讨论和设计了很巧妙的实验,利用轻重不同的氮同位素、将新技术(密度梯度离心)引入生物学证明DNA复制的半保留模式。Meselson 和Stahl文章发表于1958年,他们的实验曾多年为很多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科书叙述,英国科学家John Cairns曾称之为“生物学最漂亮的实验”,2001年耶鲁大学医学史系主任Holmes以此为材料写书,题为《Meselson、Stahl和DNA复制--生物学最漂亮实验的历史》。1960年起Meselson在哈佛生物系任教,到90年代他的研究不很多,但暑假系里在海边活动时,他和年轻人聊天,介绍科学历程和一些有趣的故事。 他从1963年开始参与裁军有关的活动。1980年代,他参与否定美国政府指责苏联在印度支那使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当时,美国国务院两任国务卿(黑格和舒尔茨)、美国中央情报局都公开指控苏联在老挝、柬埔寨使用生化武器,制造“黄雨”。美国科学家中,起很大作用的是Meselson,证明所谓的生化武器是自然现象:蜜蜂的粪便。他们还在实地考察遇到大批蜜蜂群飞排放。 Meselson等1983年知道中国的《科学通报》上已经报道中国境内有过黄雨,而且提出和证明是蜜蜂的粪便。原文是1977南京大学张忠英、陈玉明、周曙、李敏等发表的“苏北‘黄雨’的花粉分析及其成因探讨”。在1976年9月江苏北部一些地区发生黄雨以后,南京大学的学者们做的研究,持续到八十年代。 Meselson等用南京大学的文章说明红色中国也曾为此迷惑而已经解谜,不是什么新的武器。美国政府在面对美国科学家提出质疑后起初狡辩、后来内部承认了,但从未对美国科学家承认、更未公开承认自己搞错了、冤枉了苏联。1986年美国国庆日,美国的《科学》杂志记者曾发表报道,继续澄清事实、在国庆日不避讳难堪政府。 美国对于黄雨的工作,Meselson仔细描绘了哈佛和Smithsonian博物馆的学者一步一步的剖析。 这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首创为文革后期研究条件不好、而能认真工作的中国南京大学张忠英等科学家。 文献: 《自然》对Paul Doty (1920-2011)的报道:Rice SA Haselkorn R (2012). Paul Mead Doty (1920–2011). Nature 481:266-266. Meselson and Stahl工作的背景和论文 Meselson录像介绍其1958年发表的研究工作:http://ibiomagazine.org/issues/september-2011-issue/matthew-meselson.html Watson JD, Crick FHC (1953) Gen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structure of deoxyribonucleic acid. Nature 171:964-967. Watson JD, and Crick FH (1953). The structure of DNA. Cold Spring Harb Symp Quant Biol 18:123–31. Delbrück M (1954). On the replication of desoxyribonucleic acid (DN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40:783–8. Bloch DP (1955).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replication of the helical structure of desoxyribonucleic acid. Proc. Natl. Acad. Sci. USA 41:1058–64. Delbrück, Max; Stent, Gunther S. (1957). "On the mechanism of DNA replication". In McElroy, William D.; Glass, Bentley. A Symposium on the Chemical Basis of Heredity. Johns Hopkins Pr.. pp.699–736. Meselson M and Stahl FW (1958). The replication of DNA in Escherichia coli. Proc. Natl. Acad. Sci. USA 44:671–82. 黄雨研究 张忠英、陈玉明、周曙、李敏 (1977):苏北“黄雨”的花粉分析及其成因探讨. 科学通报22:409-412. Chang Chung-ying, Chen Yu-ming, Chou Shu, and Li Min (1977) “A Study of the Origin and the Pollen Analysis of ‘Yellow Rains’ in Northern Kiangsu,” Kexue Tongbao 22: 409-12. Hay A (1983). Yellow Rain: Fresh Support for Apian Origin Nature 306:8. Nowicke JW and Meselson M (1984) Yellow rain—a palynological a nalysis. Nature 309:205-206. Earl C (1984) Thai bees’ faeces found. Nature 308:485. Marshall E (1986). Yellow rain evidence slowly whittled away. Science 233: 18-19. Meselson, Matthew S. and Julian Perry Robinson (2008). The Yellow Rain Affair: Lessons from a Discredited Allegation. Chap. 4 in Terrorism, War, or Disease? Unraveling the Use of Biological Weapon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1008 次阅读|26 个评论
法国印象:城堡和小蜜
热度 4 beepro 2012-1-14 23:35
话说2008年1月, 有公司请我去隆冬(London), 一定要头等舱(6000美金)! 五星级酒店3晚(520美元一晚), 宝马从机场接!(单程1000美金)。 再加红包! 怪不得美国药品那么贵! 后来自己花29英磅(!)飞到法国Tours. 去教一个实验室放射免疫。 结果是我自己掏钱(机票+吃饭,他们付酒店)教人! 真是大起大落啊。 为了心理平衡, 我罢工一天,礼拜六在Tours附近参观了几座城堡。 当然, 没有小蜜的地方, 俺是不去的。 应该是Nikon D80 拍的。 1. Villandry。 这树没有叶子, 忘记是啥树了。 2. 到底是国王的花园, 比我大大上百倍吧。 2. 另外一个城堡。 Azay Le Rideau 3. 好象是一个妃子还是皇后, 要水上的房子, 就建成这样了。Chenonceau 4. 达芬奇最后住过的地方。 Da Vinci's last house 6. Amboise 7. 火车站Train station 8,好象是他们的市政厅? 也许Hotel在法文里不是酒店的意思? Hotel de Ville 9. 双蜂竟山茶 -- 还是法国好!一月有小蜜飞! 10.小蜜迷荚蒾 -- 这个花不熟悉。。。也许名字不对的。
个人分类: 风景|3633 次阅读|7 个评论
上过封面的小蜜(2)
热度 17 beepro 2011-12-30 09:18
估计这是2011年最后一个博客了吧。 以此祝贺科学网5岁! 虽然我最近才知道科学网, 11月才注册, 但很快结识了不少朋友。 1. 这个应该是第一张上封面的。但文章不是我的。蜜蜂采秋海棠。 (不好意思, 好象引用科学网相册的片片, 不能规定大小, 所以有的太大, 而且大小不一)。 2. 2004发到JEB一张。 文章也不是我的。桃花(北京植物园拍)。 3. 这张终于有我的名字了。 封面故事。 照片是在南非拍的。 一个小蜜喂4蜜蜂。 不过这个记录我已打破了。 在澳洲拍了1:5的。 4. 系里100周年, 用了我的片片。 但那次我在国内。庆祝活动没有参加。 柳穿鱼。 5. 夜校用我的片片做广告。各种玫瑰。 6. 德国蜜蜂杂志, 第一次我得了(好象是80欧元)稿费, (1-5都是免费). 这个不是小蜜, 是小蜜的寄生虫 -- 大蜂螨。 7.蜜蜂世界(英国杂志)用了我的照片, 还有抓眼球的标题"看这--黄的镜头下聚焦的艺术与科学”。 一支黄花 (Solidago), 据说有一种已经入侵中国。 在浙大看到。 8.蜜蜂养殖的封面。 菊花。 9. 这是个网上杂志, 估计现在没有办了吧。一种带“胶水”的菊科花。 10。第一次蜜蜂基因组会议摘要的封面。玄参科的一种花(Simpson's Honey Plant)。颜色被反转 这是接上次的, 上过封面的小蜜(1) 那个有很多可能看不到, 一会我把照片换成科学网相册内的 -- 如果您上次没有看到, 一会应该可以了。 应该所有封面都在这了。 也许以后还会有吧。 谢谢, 祝大家象小蜜一样漂亮, 甜蜜, 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小蜜|7730 次阅读|28 个评论
小蜜也民主
热度 6 beepro 2011-12-25 01:11
也算回应这里一个网友的要求, 不要老是发照片, 搞下小蜜科普。 是英国Times Higher Education请我写的书评 .
个人分类: 小蜜|4343 次阅读|12 个评论
怀念夏天(1): 水中之花
热度 6 beepro 2011-12-19 11:33
天天阴沉, 冷, 让我怀念夏天里。 地点:the Kenilworth Aquatic Gardens, 华盛顿特区, 美国。 时间: 2006年九月冒106度高温而拍。 设备: Nikon D70 (6 meg digital SLR), Nikkor 60 mm Micro, Nikkor 71-210mm ($120 from Ebay). 水印有错, 应该是beetography.com, 啊啊! 1. 荷花近照 2. 出水芙蓉 3. 北美斑蝶, 在寄主植物马利筋(萝藦科)上 4.#3的放大 5. 荷花上的小隧蜂. A halictid bee on lotus. 6. 凤尾蝶 7. 熊蜂和荷花 8. 熊蜂 9. 薄荷上的小蜜: 10。 千屈菜(Purple loosetrife)上的小蜜: updated with correct image links, 4/29/2015.
个人分类: 花卉|4214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上过封面的小蜜(1)
热度 8 beepro 2011-11-14 21:29
上过封面的小蜜(1)
明天要去海地义工2周, 估计在那里很难上网的。 1.这个是刚出来不久的。 2011年9月。 新英格兰菊花, 应该是2006年在Tennessee拍的。 5年后才发表。 但还是比我的有些文章要快! 2. Prof. Norman Gary 刚出的书, 用俺的小蜜当封面, 还给250大洋。 谢谢了! 3. 蓝莓Blueberry 4.Crimson Clover (绛红三叶草?我瞎翻译), 台湾大学校园拍的。 5. Autumn Olive沙棘 6. Apple苹果 Crocus — the bee was so anxious that she went inside even before the flower was fully open. 7. 番红花 -- 这个比较难得。 还还没有开, 小蜜迫不及待进去, 而且位置很好, 象要Hatch的“蜜蛋”。 8. Basswood (linden)椴树花 9. Toad lily, a plant introduced from China.中国引进到美国的 油點草 这次应该大家能看到所有照片!(2011年12月29号修改)
个人分类: 照片|3797 次阅读|19 个评论
交作业----蜜蜂与老鼠
热度 23 cwufp 2011-8-29 07:40
交作业----蜜蜂与老鼠
何老师和吕老师给我出题,让我写一篇“蜜蜂与老鼠”,是的,俺答应了。只是自知功力不行,写不出黄秀清老师那样的雄文,只好硬着头皮,说点平常的话。 一年前,孩子从学校拿回来一张贵州一个山区学校需要帮扶孩子的名单,上面有需要资助的理由,其中有几个孩子的成绩非常好,需要资助的理由也让我刻骨铭心:家里人口并不多,只是爸爸生病,每年的学费和学校住宿费要靠家里卖了玉米得来的钱,全家一年到头只吃红薯,而卖玉米能够得到最多的一个家庭是 270 元,最少的那个孩子家里是 180 元。当时,看得我喉头发紧。 今天的科学网头版头条,终于出现了一次我喜欢看的文章,那就是王铮老师的“中国艰苦边远的地区:世界第二高峰的悲惨”。王老师在文中明确指出:“在一张白纸上,贡献了中国的地质图,于是我们有了石油,有了煤,还有了稀土矿。地质图的引用率,大概不低于 Nature 的文章,采矿、盖房、土地利用,我们天天在用,我们共和国给了他们什么?”我不想替领导者回答这个问题,也不想替当事者回答,我没资格,也没有权力。 我倒是很想问问一些问题:当国家每年数以亿计的纳税人的钱无偿拨到您的名字下面的时候,当您整天坐着头等舱在全世界飞来飞去,为的就是自己几篇 NSC 的文章能够发表,为了更出名的时候,想没有想过您为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做点什么没有?有没有想过自己花大把的中国贫苦的纳税人的钱买美国佬最先进的仪器,然后再把数据在美国人的杂志上发表,或者把成果变着手法拿到自己开的公司去赚钱,还整天逼着中国年轻人没日没夜的为你的出名拼命,结果会是什么?号称用国际标准评价科研的水平,给年轻人戴上紧箍咒,给自己戴上的是皇冠,充当教主的时候,您那么心安理得? 一般说来,拿公款,也就是纳税人的钱,换成自己的利益,那就是一种腐败,美国人难道不是这样的观念?而中国科研最近这几年越演越烈的所谓 SCI 标准已经演变成拿国家经费为 PI 个人利益服务的工具,不仅异化了科研的本质和目的,为自己的丑行遮盖,还搞乱了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此祸不知要毁掉多少年轻人,也不知道祸害民族多少年。诗经里的“硕鼠”莫过如此。 当老百姓辛苦劳作,把自己的最好口粮都贡献出来的时候,当一代代的年轻知识分子奔赴祖国需要的艰苦地区,在那里奉献青春和子孙的时候,他们象蜜蜂一样渺小,一样无能为力。 蜜蜂是渺小的,是无能的,是可以随意的被主人搬来搬去的,为了蜂后和群体的生存会奉献一生的。 蜜蜂在劳动的时候是分散的,单个行动的,为的是有最高的效率,采得最好品质的蜂蜜,却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种群和后代。可就是这种行为让他们在大多的时候失去群体的力量,看起来更渺小。只有当蜂窝遭到袭击,也就是种群的延续遭到威胁的时候,他们才会群起而攻之,不惜用生命的代价去捍卫。 当渺小的蜜蜂不断地被藐视时,小蜜蜂们总有一天会失去耐心,不是群起而攻之,就是以自杀而结束,牺牲的不仅是蜂群,硕鼠们垂涎三尺的蜂蜜和蜂王浆也同样消失。 尽管踩死一只蜜蜂比打死一只老鼠不知道容易多少,千百年来,老百姓从来就只会喜欢蜜蜂,讨厌老鼠。即便老鼠偷成了精,迟早也是被托塔天王拿下,不可能修成正果。 辛劳的蜜蜂
4338 次阅读|67 个评论
动物权利手册59. 蜂蜜能吃吗?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7-11 12:09
蔣科學按: 科學網真是很脆弱的網啊,好多天上不來,不知道哪天又不行了。 我們人類利用動物的歷史太悠久了,對動物的迫害也太深重了。新文化的傳播不是一兩天能做得到的,動物保護人士也需要慢慢改進,但是方向是清楚的。 59. 蜂蜜能吃吗? 蜜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生物,他们拥有记忆力和一种把它应用于新的情境的能力。他们有一套错综复杂的社会结构,并且能够互相传递详细的信息。 每年有千百万只的蜜蜂在商业化的蜂蜜生产中被有意和无意地杀死。 对于一种与我们差异如此巨大的生物,我们很难说在多大的程度上蜜蜂是能够感知痛苦的,但是我们并不需要蜂蜜——因此能免除这些不可思议的生物的死亡无疑是较好的。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2697 次阅读|2 个评论
蜜蜂学习与记忆实验
热度 6 raiser 2011-7-10 05:33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蜜蜂生物学课程,讲授教师是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知名昆虫神经科学家 Randolf Menzel http://www.neurobiologie.fu-berlin.de/menzel/menzel.html 。此次他讲授的主要内容有蜜蜂生物学、蜜蜂舞蹈通讯、蜜蜂导航、蜜蜂学习与记忆、蜜蜂学习和记忆的脑神经生物学。 PPT 课件可拷贝,如果感兴趣,可跟我联系,我会从负责人那里拷贝一些。由于受到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我只是肤浅的认识了一下蜜蜂,而没有学习和探讨深层次的知识。 现在,我仅把蜜蜂学习与记忆实验课的过程,简单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具体的说是蜜蜂对气味的学习和记忆,即经典的巴甫洛夫条件学习。使用糖水和气味结合训练蜜蜂,蜜蜂能识别并记住气味。糖水为非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 ),气味为条件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 CS )。糖水刺激蜜蜂触角时,蜜蜂会伸展喙,取食糖水。在给蜜蜂糖水刺激之前,先给气味刺激。经过反复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只给蜜蜂气味刺激,如果蜜蜂有喙展反射( Proboscis extension reflex, PER ),做出取食动作,则表明蜜蜂已获得学习。然后间隔特定时间,再给气味刺激,测蜜蜂的记忆时程。 准备试虫 制作固定蜜蜂的小管( Randolf Menzel 已提前准备好),如图。 从蜂箱取蜜蜂( Randolf Menzel 取) 把蜜蜂放在冰上冷冻,待蜜蜂不动了,即可进行操作,把蜜蜂固定在小管内,蜜蜂头露在外面,触角和喙可以自由活动。 每组 10 只蜜蜂, 5 组,共 50 只蜜蜂。由于操作原因或蜜蜂本身条件,有的蜜蜂不可用。所以需要多准备一些。 固定完成后,用糖水喂蜜蜂。饲喂时,用牙签蘸糖水,刺激蜜蜂触角顶端,蜜蜂就会展开喙取食糖水。喂到蜜蜂满足为止。不能伸展喙的蜜蜂,不能用于实验。 饲喂后,蜜蜂过夜。第二天进行学习训练。 准备气味和糖水 把带有气味的滤纸小片放在 20ml 注射器内,一气味一注射器,避免污染。准备 2 种气味。 画记录表格 学习训练 在给蜜蜂气味刺激前,等待 20 秒,以让蜜蜂恢复平静。 使用气味 1 刺激蜜蜂触角,刺激 4 秒,当刺激到 3 秒时,给糖水刺激,并让蜜蜂吸取糖水 3 秒,即奖赏。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有 1 秒重叠。气味 1+ 糖水配对训练,记为 CS+ ,即 forward conditioning 。刺激同时观察蜜蜂喙是否伸展,即 PER 反射。如果仅给气味刺激时,蜜蜂表现 PER 反射,则记录 + ,如无反射,则记录 - 。如果蜜蜂对糖水也没有反应,则将该只蜜蜂剔除。 气味 1+ 糖水配对训练完小组 10 只蜜蜂后,再按同样的顺序使用气味 2 刺激依次蜜蜂触角 4 秒。仅用气味刺激,而无糖水,记为 CS- ,即 Backward conditioning 。 重复上面的 forward conditioning 和 Backward conditioning4 次 , 加强训练。 加强训练完成后,将 10 只蜜蜂分成 2 组,每组 5 只。 1 组做对照, 1 组做扩展训练 extension ,即使用气味 1 刺激蜜蜂 4 秒。蜜蜂受到气味刺激后,表现 PER 反射,则说明蜜蜂已获得学习。 然后间隔 2 小时, 6 小时, 12 小时或更 长时间,再次给气味刺激,测记忆时长。 分析数据 将 5 组数据汇总,计算蜜蜂表现 PER 反射的百分比。以训练次数或时间为横轴,以反应百分比为纵轴,做曲线图,分析蜜蜂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小故事 上课期间 Randolf 讲述了发现控制蜜蜂学习神经的故事。相关故事,此前也从别人那听到一些。这里我仅简单写写介绍给大家。 蜜蜂脑内参与控制学习的神经是 VUMmx1 (ventral unpaired median cell of maxillary neuromere1 ,下颚神经髓腹侧非成对中央细胞 ) , 1993 年发表在 Nature (366: 59-63) 上。如图。 是 Martin Hammer 使用细胞内记录和染色标记技术发现的,最初发现这神经时,感到很奇怪,如此巨大的神经到底有什么功能呢?他们花了 2 周的时间专门考虑这神经功能可能是什么。神经在味觉中枢,嗅觉中枢和学习中枢都有分支,于是他们猜测这神经与蜜蜂气味学习有关。 Martin Hammer 继续记录这个神经,并给予相关试验测定,明确了这个神经与蜜蜂学习相关。具体可参见他的 Nature 文章。值得提的是,这么个独特的神经, 1 年内, Martin Hammer 记录和染色标记成功得到 24 个。由于意外, Martin Hammer 车祸身亡。在他死后,他们实验室曾设立全职博士后职位,专门记录这个神经,但没有成功。 到目前,文章发表后, 18 年过去了,还没有第二个人在蜜蜂或其他昆虫内重复发现该神经细胞。也许正同大家所说的 Martin Hammer 是个天才。但我感觉是,后来人畏惧困难而投入不够是主要原因。( 昆虫前沿)
个人分类: 昆虫神经|11626 次阅读|7 个评论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来访
zhuchaodong 2011-5-16 23:08
昨天下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2位蜜蜂专家抵达动物研究所,开始和研究组成员为期1个月的合作研究工作。 Jerry (Jerome G. Rozen, Jr., Ph.D.) 已经83岁了,仍然坚持要去野外考察。他是世界蜜蜂,特别是巢穴生物学的专家。他和吴燕如研究员聊天的时候提到:世界蜜蜂顶尖研究专家, Charles Duncan Michener已经93岁,因此他仍然年青。尽管Jerry和John ( John S. Ascher, Ph.D.)昨天下午刚刚到达北京,今天一早就让牛泽清博士带他们去颐和园和北京植物园考察蜜蜂。明天在白羊沟考察1天。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组员和研究生学习。 他们将于本周五在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分别做报告,信息如下 - 题 目:New Insights into Bee Cleptoparasitism 报告人:Jerome G. Rozen, Jr., PhD Curator and Professor Division of Invertebrate Zoology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Central Park W. @ 79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24 http://research.amnh.org/iz/staff/dr-jerome-g-rozen-jr 题目:Collaborative specimen databasing of North American bee collections using web-based tools 报告人:John S. Ascher, Ph.D. Bee Database Project Manager Division of Invertebrate Zoology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Central Park West @ 79th St. New York, NY 10024-5192 http://research.amnh.org/iz/staff/dr-john-ascher 时 间:2011年5月20日上午9点30分 地 点:动物所标本馆,D112会议室
个人分类: 学术报告|4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蜂鸣蝶舞
热度 2 angelfish512 2011-5-14 21:47
蜂鸣蝶舞
我爸爸在花坛边拍了几张小蜜蜂和小蝴蝶的照片,晒晒图,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蝴蝶,专心吸花蜜 蝶恋花 勤劳的小蜜蜂
个人分类: 虫虫世界|561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与女儿一起看蚂蚁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5-8 22:29
小时候养蚂蚁,广口瓶放好泥土,用布把玻璃瓶裹起来,捉几只蚂蚁放进去,于是蚂蚁就在里面挖窝了,打开布就可以看到蚂蚁挖的地道,看着蚂蚁在里面爬。 一直鼓动女儿也养养蚂蚁,但女儿无动于衷。正好女儿的巧克力豆掉地上了,就带她喂蚂蚁吧。结果出乎意料,她主动要我帮她养蚂蚁了,盯了我一天了。 桃花满地,亲爱的,你在看什么? 看我力气多大,一个人可以搬动这么大的巧克力糖。 GO,GO,GO…… GO,GO,沟——呀! 掉沟里去了。 叫来帮手,大家一起来帮忙。 研究…… 看我多厉害,我这块比你们大多了,还粘了个花瓣,我一个人搞定! 一个人搞定…… 继续一个人搞定…… 看你们,还在研究…… 还在研究…… 都头朝下了,这么多人还是搬不动…… 哪里的同伴挂了?拖我也得拖回去。 还是这里的花蜜好吃。 我个头大,我可不是蚂蚁!!! 个头大有什么用,还是人多力量大! 人多…… 人多多……
个人分类: 生活|2438 次阅读|6 个评论
盼望
热度 6 BaoHaifei 2011-3-24 12:30
盼望 鲍海飞 2011-3-24 林间的小鸟早早地鸣唱, 在树上跳跃来回张望。 遥远的太阳一点一点沐浴出江, 慢慢地抖落它一缕一缕晨光。 鸟儿欢快地张开了翅膀, 在林间枝头快乐地飞翔。 阳光照射着森林、大地和草场。 带着露珠的长草晶莹光亮, 一点一点轻轻地上扬; 含着羞涩的花朵悄悄绽放, 一点一点吐露着芬芳。 蝴蝶煽动着翅膀舞着朝阳, 蜘蛛早早地爬上了蛛网, 嗡嗡叫的蜜蜂来把蜜儿酿。 只有蝙蝠悄悄地把身藏。 我来到你的身旁, 轻轻地把歌儿唱。
个人分类: 流水诗|2703 次阅读|11 个评论
电脑里的蜂群和蚁族
songshuhui 2011-2-17 21:40
Albert_JIAO 发表于 2011-02-17 07:16 提起“仿生学”,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鸡蛋壳形状的抗压房顶,鲸鱼的流线型,晚上眼神儿不好的蝙蝠和雷达的发明?如果只是认为动物身体上的特殊功能可以用来让人类“山寨”,你就有一点out了,动物的智慧也是可以让人来模仿的。 动物会有人类聪明吗?似乎各种动物的智商完全不是和人一个档次的,黑猩猩在动物里算是聪明的了,可是对于幼儿园的算术题也捶胸跺脚,表示鸭梨很大。虽然单只动物的智力有限,可是如果他们结队成群,表现出来的智慧就深不可测了,大家可以先去围观一下“鸟群中的幽灵”(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9499 )这篇文章,一大群飞翔的鸟怎么样在空中互相配合创造出千奇百怪的“队形” ,背后的谜团把人类的智慧精英们:数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以及工程师都弄得团团转,比人类大脑转得更快的电脑也要向诡异的鸟群和鱼群拜师学艺。和鸟群相比,一向被视为弱小象征的蜜蜂和蚂蚁在成群结队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智慧也不可小量。 在每一群蜜蜂里,都会有三种成员:蜂王、雄蜂、工蜂,其中蜂王(其实准确的说是蜂后)只有一只,雄蜂有几百只,工蜂则有几万只。工蜂都是雌性,所以一个蜂群的性别比例很不平衡,雌性占据着压倒性优势,可是工蜂又都没有生育能力,只有蜂王这一只雌性可以产卵,原因很简单——她在幼虫的时候被幸运地选为王位继承人,喝着蜂王浆而不是普通花蜜长大的。蜂王虽然是一群蜜蜂产生后代、延续下去必不可少的核心,可是她的生活远远没有人类世界的国王那样逍遥快乐,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和那些雄蜂交配产卵。蜂巢里的雄蜂们可以称作是一群宅男,整日像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样“深居后宫”。寻找食物、采蜜的工作完全落在了忙碌的工蜂身上,人们发现这些“飞在花丛中”的工蜂在寻找食物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策略,总是可以在以蜂巢为中心方圆几里的范围内快速找到的花蜜最好的花丛。 一群工蜂在寻找食物的时候会分成三组:侦查蜂,探索部队,不明真相的围观者。不过每次执行任务,这些蜜蜂成为哪一个角色,完全是自发决定的,没有“上级领导”蜂王的指挥,在工蜂里也没有飞行大队长、飞行中队长、飞行小队长的分别,每只工蜂都是“一线劳动者”。 每当蜂巢粮库里蜂蜜不够的时候,一小部分“侦查蜂”首先出动,其余的蜜蜂暂时留在蜂巢里待命。这些侦察蜂开始的时候在蜂巢的周围漫无目标的摸黑搜索,一旦发现了一片花蜜味道尝起来还可以的花丛,就会采一些,然后飞回蜂巢,除了把样品给同伴们尝一尝以外,侦察蜂们还会在蜂巢里的一部分特别的“舞厅”区域里翩翩起舞,他们跳舞的姿态、身体抖动的次数、摇摆的方向都和刚刚发现的那朵花距离蜂巢的位置和方位有关系,可能有的时候跳起了华尔兹,有的时候踩起了探戈,有时跳起了桑巴,有时玩起了钢管。 作为围观者的那些蜜蜂可以从“舞蹈”的姿势中领会到富含花蜜的花朵的位置。一部分观众会心动起来,“心动不如行动”,他们于是成为探索部队的一员,飞到那片花丛的附近,因为一般来说,富含花蜜的花朵聚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大,侦察蜂发现的那小片花的附近说不定有更大的宝藏,于是探索部队们会在那朵花的附近有目标的搜寻。当然,有的围观者会比较淡定,不急于飞走,多欣赏一会儿舞蹈,因为后面的节目更精彩。当越来越多的侦察蜂返回,再加上一部分出发比较早的探索部队发现的新的、更好的花丛,回来报信和拉人去,蜂巢的舞台上群舞齐欢,像热闹的夜总会,剩下的围观者此时就要多思索一下跟谁去好了,不过不管舞跳得有多炫,还是带回来的花蜜样品质量最好的花丛会吸引更多的探索部队前去。 当某一个花丛附近的探索部队找来找去,发现这堆花附近没有更好的花蜜源了,就会放弃那个“没有前途”的地方,由探索部队转行为侦察蜂,去开辟新的领地。当然,如果侦察兵和探索部队飞累了,也会飞回蜂巢休息一下,做一段时间舞蹈的台下观众。侦察蜂,探索部队和围观者的成员和数量都是在不断变动的,随着带回蜂巢的花蜜质量越来越好,寻找最好食物的任务就会慢慢结束,逐渐地蜂巢里所有的工蜂都会统一奔向那片花蜜最好的花丛去采蜜。工蜂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发现大片草丛里隐藏着的最给力的那一个的花蜜源头。 蚂蚁王国和蜜蜂王国很相似,有蚁王,雄蚁,工蚁,工蚁里面个头大的,能打仗的还可以叫兵蚁。工蚁和工蜂同样是一生劳碌的命运,它们要像蜜蜂去寻找花蜜一样去寻找食物。 蜜蜂在空中飞,可以直达目的地,可是蚂蚁一旦发现了食物,怎么把食物搬回老巢还是个问题,地面上的一些植物、残垣破壁、一汪水塘常常都会成为小小的蚂蚁难以逾越的障碍,蚂蚁们必须在他们眼中的“迷宫”里找到一条不绕远的最短路线。 蚂蚁找食物的时候不会像舞动的蜜蜂那样“有激情”,任务一开始,除了看家的以外,蚂蚁会一窝蜂从老巢中爬出,分别向各个方向爬去,经过地毯式的搜索,其中的一只在爬过了“崇山峻岭”之后,或许会幸运地发现一大块糖或者一只蚱蜢的尸体,这只惊喜的蚂蚁会立刻沿原路打道回府,并且一边走一边还会洒下其他蚂蚁的触角可以感受到“信息素”。 在其他的地方找不到食物的蚂蚁在迷茫中一旦闻到了信息素,就有机会在信息素的指引下,成功奔向食物,不过它走的路线也未必和洒下信息素的那只蚂蚁完全一样,第二只蚂蚁找到食物后也会按照自己的原路返回,当然也少不了洒信息素。随后第三只、第四只……第n只蚂蚁也会找到食物并且洒信息素,它们各自是按着不相同的路线到达食物的,撒下的信息素形成了很多岔路。之后的蚂蚁对于路线会感到很纠结,同时也会开辟更多的新路线,由于信息素会挥发,那些“蚁迹罕至”、“兜大圈”的长路线上的信息素会消失殆尽,走的蚂蚁数量多的短捷径的信息素会留下来,到最后,所有的蚂蚁都会按照一条洒信息素洒成的最理想的道路把那一大块食物搬回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蚂蚁多了便成了路”,而且还是最短的。 受这两种不起眼的昆虫启发,科学家们可以在电脑上编写程序,模仿真实世界里的蜜蜂和蚂蚁,像电子宠物一样养一群虚拟的蜜蜂或者虚拟的蚂蚁,只是这群蜜蜂蚂蚁不是来玩的,没有那么多好玩的功能。然后让它们去完成计算任务,发明了“ 蜂群算法 (2005年)”和“ 蚁群算法 (1992年)”。 这两个算法可以解决很多寻找最优解的问题,比如在一个很复杂的电脑网络里,从一台电脑连接到很远以外的另外一台电脑,中间要经过很多路由器,可以组合出很多不同的路线,怎样快速地发现一条最短的连接方式。 对于蜂群算法,可以把这个电脑网络看作是很大的一片草丛,两台电脑间每一种连接方式,按照距离长短,分别看作是没有蜜的地方,花蜜质量差的花丛,花蜜好的花丛,然后让电脑模仿真实的蜜蜂寻找食物的方式,每次用一些概率值模拟侦察蜂、探索部队和看舞蹈的蜜蜂的各种举动,最后这些虚拟的蜜蜂找到最好的“花蜜”也就是电脑运算从成千上万个可能的电脑连接方式中找到了最佳的那一个。 如果使用蚁群算法,这两台电脑分别看作蚂蚁的窝和食物,一只只虚拟的“蚂蚁”在网络中的电脑之间爬来爬去,并且会“洒信息素”,改变了算法中某一些概率参数值,最后所有的蚂蚁找到的那一条理想的搬运食物的路线自然也就是问题中两台电脑之间的最理想的网络连接方式。 在其他诸多领域,比如机器人、交通、电路设计、公司管理、人脸识别、数据分析等等,“让蜜蜂在电脑上飞”或者“让蚂蚁在电脑上爬”,人们轻而易举地得到理想中的“美味的花蜜”和“食物的捷径”。 对蜜蜂和蚂蚁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读一下这篇文章 羚羊与蜜蜂(三)蜜蜂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5253 您也可能喜欢: 繁殖的机器 长时间盯着屏幕与儿童心理疾患有关联 来信:The Matrix 家用电脑发现罕见脉冲星 电脑搓麻高手 无觅
个人分类: 生物|1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关注:蜜蜂大量群体死亡
outcrop 2010-11-2 22:39
据了解,2010年湖北孝感北部地区出现蜜蜂大量死亡的现象,一个镇已知养蜂用户均出现这种问题, 蜂群整体损失90%以上 ,中蜂、意蜂均出现这种问题。 该地所处丘陵地带,部分山区,无工业污染,有使用农药以及除草剂(农达);但往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由于都是业余养蜂户,总共蜜蜂数量也就几十箱,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损失。但是一件很值得关注的事情。 蜂群所表现的死亡情况与美国的蜂群衰竭失调类似,这里有报道: http://finance.jrj.com.cn/biz/2010/05/1416267466566.shtml 不知道科学网有没有网友对此有所研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28 次阅读|4 个评论
蜜蜂与苍蝇的价值观
sheep021 2010-9-15 12:44
这个世界,有香花,也有臭屎。他们都是客观存在,无所谓好,无所谓坏,无所谓美,无所谓丑,无所谓高雅,无所谓低俗。他们因为相异而存在,因为对方的存在而突显出自身的存在价值。甚至,他们能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如鲜花插在牛粪上就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没有牛粪臭,哪来鲜花香呢? 所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多样性的世界才是一个自然、真实的世界。文章也是这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平淡无奇的文章,估计没人喜欢看吧? 但是,能像老子这样,兼容并蓄的人实在不多。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有人就爱盯着那点糟粕,整天翻来覆去去折腾。 再如,人都是有优缺点的,有人看人总是只看有点,啥也好。有人则只看缺点,里外不是人。 即是科学,也有真有假,有人专注于求真,有人专注于打假。都有一碗饭吃。就像蜜蜂和苍蝇一样,蜜蜂就喜欢追花,而苍蝇则喜欢逐臭。各得其乐。 就是读学术文章也是这样,吕喆老师的这个文章: 学术论文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 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蜂与花的亲密接触
lixuekuan 2010-9-6 17:45
为快速移动的物质拍照片很难。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856 次阅读|14 个评论
蜜蜂之宝需人识,切莫闻“蜂”而动
热度 3 fs007 2010-7-15 01:19
按:本文已发表在 《南都周刊》 ,发表时有删节,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中国人喜欢关注世界局势,少有人不知道伊拉客的人肉炸弹的,不过,看热闹的多,发现商机的少, 2010 年 1 月,英国政府逮捕了 ATSC 的老总迈克柯尔密克,这位前公安人员创办了这家公司卖一个高科技的气功产品“ ADE 651 ”,几乎是零成本地从伊拉客政府圈了 8500 万美元到手。 ADE 651 是一个用现代尖端科技术语包装成功的废物, ATSC 宣称可以探测炸弹、毒品、甚至伪钞,其神奇之处在于,连电池都不用,使用者身上的静电足以为魔术棒充电使用,使用时要象练气功一样,动作要慢、全身放松、神台空明,否则就无效。 高科技术语把伊拉客内政部长智力绕成一团浆糊,跌回幼儿时代,以每个 6 万美元的天价买了一批又一批。著名魔术家兰迪以百万美元赌气功是假的,他再次出手,在 2008 年又以百万美元赌这玩意儿是假的,可惜没人有福取走这 200 万。 除了看热闹之外,大家还需要知道自己也无时不处在类似的骗局中。大量的保健与美容产品,成本低致可以忽略不计,但只要用现代科技概念术语精心包装一遍,价格越贵,买得越是畅销,产品的真正成本主要在推销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蜂产品国家,主要出口国,最近爆出 FDA 查封中国蜂产品的新闻,说明国际上对中国出口产品查验越来越严格,这就产生强大的开拓国内市场的压力,导致关于蜂产品的保健作用的宣传甚嚣尘上,其喧嚣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 ADE 651 。 蜜蜂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蜜蜂,整个生态环境都会陷入危机,大量的植物需要辛勤的蜜蜂传粉授精,完成生殖周期。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就象蜜蜂一样,勤于工作,奉献远多于索取,蜜蜂向人类贡献了花粉、蜂蜜、蜂王(后)浆、蜂胶、以及蜂蜡。 花粉是美好食品,但只针对蜜蜂而言,蜜蜂在花粉之外仍需补充营养 FDA 郑重宣告,花粉( Pollen )是一种很好的食品,不过,只是针对蜜蜂而言。 蜂花粉除了引起过敏外,没有其它坏处,但 FDA 禁止供应商进行任何花粉有健康好处乃至疗效的宣传。 花粉是蜜蜂的食品,当然其中含有所有它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人不是蜜蜂,因此,花粉对人除了提高一点极为易得的热量外,没有什么健康上的贡献。即使是蜜蜂,花粉也不是完美的食品,还需要汲取花露等补充营养。 中国年消费蜂花粉 2000 吨以上。花粉是纯粹的 ADE 651 , FDA 专门驳斥了推销者的谎言,比如 1 )花粉没有抗菌作用,细菌与真菌很易生长; 2 )没有抗衰老作用; 3 )不富含蛋白,主要含最易得的碳水化合物; 4 )不能改善过敏体质,食用者需防过敏; 5 )没有增强体能的作用。 蜂蜜只是外伤良药与调味品 蜂蜜是蜜蜂将胃内花蜜呕吐出来脱水形成的。西方人称所爱的人为蜂蜜( Honey ),因为蜂蜜口感极佳,给人带来极大的享受。蜂蜜的药性据《本草纲目》讲,可以清热、解毒、补中、润燥、止痛,实际上蜂蜜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正好相反,传统医学的这些特性是随意的附会编造。蜂蜜在传统中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奢华的体现,三国时代一个著名人物袁术最后就是因为吃不上蜂蜜给气死的。 蜂蜜的主要成份是葡萄糖与果糖,碳水化合物占 80% 以上,其余都是水,当然,其中微量的特殊成分是蜂蜜特有香味的基础。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蜂蜜的营养价值不大,除非是主要营养物质缺乏造成的营养不良,蜂蜜能理提供大量的热量。蜂蜜虽然价格不菲,但相对易得,在传统医学中不占重要地位,尽管它是少数真正有效的药品之一。 蜂蜜在缺少现代药物的时代是外伤的良药,由于它含水量低,渗透压高,有助于收敛伤口,防灭细菌,蜜蜂储存它用作食物,需要防腐,可能其中也含有抗细菌霉菌活性物质。这些作用必须外用才有效,如果当成食物,那么蜂蜜的价值只存于口感与调味上了。 蜂王浆是蜜蜂的口水加上幼虫的排泄物与蜕皮 比蜂蜜更为有效的是蜂王浆( Royal Jelly ),蜂王浆不是中国人的发现,因此,传统医学对它根本就不提,否则,早就与人参灵芝之类神药并列称雄了。蜂王浆的发现要靠细致而耐心的生物学观察,中国的传统药物学家们没有这样的条件。 蜂王浆是蜜蜂消化花蜜后由咽下腺分泌的高级营养液,换句话,你说蜂王浆是蜜蜂的口水也行。如果缺乏对蜂王浆的生理作用的理解,蜂王浆绝不是什么好东西。蜂蜜甜入心肺,爽口宜人,而蜂王浆就太难吃了,酸苦涩口,难以下咽,最可怕的是,采蜜人在蜂巢中总会在蜂王浆的巢穴中发现一条虫!对古人来说,这玩意儿当然得带着恶心的心情弃之不顾。蜂王浆是蜂后幼虫吃喝拉撒的食物池,当然其中还含有幼虫的排泄物与蜕皮。 蜂王浆的神奇功效来源于臆想 蜂王浆在较早的西方文献中只有零星的记载,由于它的上述特性,它并不是社会上特有价值的东西,蜂王浆成为食补之冠源于生物学对蜜蜂生殖周期的理解,在一些狂热者的推崇下,蜂王浆在 1950 年代基于表象思维以及利益驱动,蜂王浆被炒作成了引人注目的食补佳品。这种理念传入中国,中国后来居上,成为蜂王浆最大的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 60% 。日本是蜂王浆最大的消费国,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蜂王浆数百吨,不过,中国人近来也渐渐兴起了蜂王浆进补热,中国人也会消费上千吨的蜂王浆。 蜂王浆是工蜂饲喂蜂后与幼虫的食物,一边吐就被一边吃了,那是收集不到的。蜂工能收集到蜂王浆唯一的机会是群蜂需要培育新一代的蜂后。任何一只幼虫都可以发展成为蜂后,主要区别在于工蜂要把幼虫当作蜂后来培养,营养充足是最重的条件之一,普通幼虫只能得到适量的蜂王浆,而蜂后幼虫就睡在蜂王浆中!市场售卖的蜂王浆就是蜂工在蜜蜂公主的居室中“偷”取出来的。 充足的蜂王浆让同样的蜜蜂幼虫发展为蜂后,蜂后成熟只要 15-16 天,而普通工蜂要 21 天,蜂后个儿大,可以活数年,相对而言,工蜂只有几个月的寿命,工蜂几乎不产卵,而蜂后一天就要产数千只卵,这一切都跟蜂王浆相关,于是乎,蜂王浆的神奇功效传遍五湖四海。 运用普遍的表象联系方法,我们可以推论,蜂王浆可以长寿,预防衰老,可以促进生殖能力。随着大众对蜂王浆的崇拜与蜂王浆产业的兴起,蜂王浆更多的作用被发现,防治心血管病、抗癌、促进造血功能、治糖尿病、治风湿性关节炎、降血脂、促进智力发育。蜂王浆某种程度上就是现代社会的万灵药。 蜂王浆营养丰富但成本高昂而且难吃 蜂王浆有些什么成分呢?天然的蜂王浆含有 57-70% 的水份,在剩下的干物质中,随采集季节或者说蜜蜂的食物源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其中蛋白质占 17-45% 、碳水化合物 18-52% 、脂类 4-19% 、 2-3% 是矿物质。由于蜂后幼虫就全靠它为生,所以蜂王浆是一种营养比较丰富的食品,蛋白质含有人类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蜂王浆中还含有大量的水溶性微生素。总而言之,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蜂王浆营养丰富,是一种比较好的食品。 蜂王浆作为食品的麻烦在于,一是成本太高,收集它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这是为什么中国成为蜂王浆最大生产国的根本原因;二是蜂王浆作为食品也太难吃了,跟吃药没啥区别,再好的食品不好吃都会失去成为普通饮食的资格。因此,蜂王浆是始终被当作一种药品及补品来推销的。 蜂王浆跟蜂蜜一样,对于创伤有好处,可以促进愈合,对于睡在蜂王浆这种高营养液(培养基)中的蜂后幼虫来说,病原感染的几率是很大的,蜂王浆中含有的抗感染成分是蜂后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蜂王浆用于外伤抗感染应当有很好的效果。不过,现在有更多的抗感染药物,蜂王浆又有些生不逢时了。 蜂王浆的食补功效是炒作 由于臆想的很多好处,蜂王浆一开始有人用来直接注射入血管或者肌肉中,但此法易于产生严重过敏反应而被放弃。蜂王浆在体外实验或者动物实验中都有很多活性成分与作用。在体外实验中证实蜂王浆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有降血脂、抗炎、抗种瘤、调节代谢等作用。但体外实验与动物实验都无法在临床实验中变为现实,人的消化过程会将大部分的活性成分变成小分子基本成分而失效,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让那些作用变得十分不确定。现有的科学证据表明蜂王浆对人体基本没有什么特殊作用,即使有效,其效果有限而不明显。由于缺乏科学证据证明蜂王浆的那些宣传效果,所以蜂王浆在各国只能是食物添加剂,而没有进入药物的范畴。 因为相信蜂王浆能长寿,蜂王浆在美容产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蜂王浆在收集过程中的最大麻烦之一是变质很快,收集到的蜂王浆需要马上冷冻保存,蜂王浆在美容品中由于会置于常温下使用,其有效成分是否能起作用十分可疑。人与蜜蜂幼虫的区别当然让是否存在此种有效成分更为可疑。美容产品概念重于实际效果,所以也不必深究了。 对现代医学来说,蜂王浆的研究意义重大,说不定哪天就能从中提取出有效的抗菌物质与生物活性物质,或者从中发现某些生命调控过程。它用于外伤的作用虽然确切,但因为现有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而无用武之地。迷信蜂王浆进补作用的人需要深入理解其营养学价值,即使进行表象思维,也要尝试逻辑推导。 且不说人不是蜜蜂,假如人也象蜜蜂幼虫一般,吃了蜂王浆就长寿、变成有性能力的雌蜂产卵,那么蜂王浆对人有什么价值呢?所有的蜜蜂幼虫都被饲喂蜂王浆,只不过不享受皇室待遇的吃得少而已,那么要想长寿,就得象蜂后幼虫一样把它当饭吃,你即使富可敌国,吃得起么?即使吃得起,男人也不敢吃,不怕变阴阳人么? 鼓吹蜂王浆的人常常会提到 1954 年教皇 Pius 十二世生病使用了蜂王浆而愈全,事实上当时教皇身边有数位医生,采取了包括手术在内的多种手段,将教皇的康复归因于蜂王浆同将他的康复归结于吃饭一样可笑,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次生病以后,教皇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大大减少了他的公共活动,直到四年后死于心肌梗塞与心衰。 面对成千上百元购买到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数量微少的难吃苦口的蜂王浆,无论厂家商家吹得多么天花乱缀,聪明的读者要学会说不,那点营养成分,多吃点米饭与菜蔬就补齐了。 蜂胶是蜜蜂的土制浆糊 蜂胶是蜜蜂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项新技能,它们能利用植物产生的粘性树胶,添加自己的唾液、蜂蜡,形成一种塑形能力很强的粘性物质,高温时变软,低温时变硬变脆,是蜜蜂用来修补蜂巢中空隙用的,蜂工在蜂巢中插入带 4-6mm 以下的多缝板让它们修补,然后取出冷冻后就可以收集到蜂胶。 相对于后来至上的蜂王浆,蜂胶( Propolis )有更长的医药历史。蜂胶是古埃及人做木乃依的原料之一,古人用蜂胶治疗皮肤病与创伤,希波克拉底就盛赞蜂胶的治疗作用。不过,中国人又一次运气不佳,咱们祖先饲养的东方蜂还没学会使用蜂胶!因此,中医对蜂胶又是一个空白,蜂胶的所有药物特性是引进西方蜂种后再依据西方人对蜂胶描述附会编撰的,于 2005 年才加入药典。 蜜蜂采集胶性液体并不具有很大的选择性,现代的沥青路上偶尔可见蜜蜂停留,不是累了在休息,而是在采集沥青回去做蜂胶的。蜜蜂用蜂胶为自己建设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蜂胶可以使蜂巢或者重要成员比如蜂后或蜂后幼虫的居室蜜不透水,蜜蜂生活中的一大现实威胁是细菌、病毒、与真菌的感染,蜂胶含有抵制这些微生物的成分,主要是其中的黄酮类物质。 蜂胶中的蜂蜡成分是由专门的蜡腺分泌的,在工业上具有重大的价值,蜂蜡燃烧不产烟、不流泪,是制造上等蜡烛的材料,是美容产品、药品、食品中的重要原料。蜂蜡可以用来塑形、润滑、照明、还可以食用,野外生存时倒不失为上等佳品。 天然的蜂胶蜂蜡杂质甚多,包括木屑、蜂蜡、粉尘、及花粉等,还可能含有细菌,需要过滤处理后才能使用。 蜂胶是潜在的药物库 蜂胶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潜在的药物库,但对普遍消费者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生产数百吨蜂胶,其中 60% 在国内消费,中国的读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蜂胶是推销者塞给国人的 ADE 651 。 的确,蜂胶被发现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国内资料宣称还有降血糖与降血脂的作用,不见于英文文献,由于国内研究可信度低,尚待进一步证实。大部分的结论是基于细胞或者动物实验来的,是否在人体产生同样效果是可疑的。现代医学针对蜂胶用于人体的作用尚处于探索与证实阶段,普通消费者需要有耐心,待作用确立以后再根据成本效益进行适当的购买决策。 现在进入临床试用的一些疾病包括:急性宫颈炎、烧伤、口腔溃疡、感冒(预防与治疗)、带状疱疹角膜并发症、牙痛、牙周病、口腔真菌感染、各种感染、风湿性关节炎、阴道炎、幽门螺旋菌引起的胃溃疡等。在抗感染上,现代医学感兴趣的是蜂胶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的作用。如果这些潜在的作用被证实,蜂胶的使用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读者还必须注意到,现有的对蜂胶作用研究都集中在局部病灶,大多需要对它进行处理局部用药,而不是把蜂胶当作补药泛泛而谈增强人体的什么抵抗力或者免疫力。 蜜蜂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宝贵的产品,但需要合理的运用才会发挥最大效益,除蜂蜜外,其它产品都不适合于做营养品与食品。推销者鼓吹的保健价值是伊拉客人手中的 ADE 651 。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813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螳螂捕蜂,蚂蚁在后
IrisXTBG1 2010-5-13 16:22
这只丽眼斑螳专门守在蜜蜂喜欢的时钟花丛里等待着捕食蜜蜂,当它在享受美味的时候,蚂蚁却爬上它的身上开始啃噬它的身躯。到最后螳螂不得不开始逃离,当我再次从花丛中找到它的时候,大腿已经断掉,成为蚂蚁的美味了
个人分类: 动物世界|3653 次阅读|5 个评论
夜半惊魂-采花大盗记
tianfei906 2010-4-16 12:23
有时候,我们喜欢躺在被窝里看书,但要注意安全了哦。记得有一次,我躺在床上看书,不知不觉已经12点过了,准备休息了,因为第二天上午还要早起呢。不过刚关了电灯,感觉被窝里好像有一个毛绒绒的东西在飞,而且听到嗡嗡地叫声。我的妈呀!这么晚了,是什么东西哦,怎么一直看书都不打扰我,刚关灯就跳出了。我的心一惊,赶快用手一挥舞,糟了,手指头被抓到的毛绒绒的东西刺了一下,疼得可痛了,赶快打开灯一下,手肿了很大一个泡,再放眼望去,原来是她:一只 蜜蜂 。 怎么这么晚了,你这个采花大盗还要来光临我? 唉,怎么运气这么好,那么晚了,还来一只蜜蜂陪我哦。是不是我真的很田,她也闻到了我甜甜的味道,跑过来和我一起暖和一下呢?算好是一只蜜蜂,不是一只大黄蜂哦,否则够难受的。还好,第二天早上起来,手也消肿了,也不疼痛了。 在此,提醒各位朋友,现在正值春夏时节,蚊虫等较多,记得晚上睡觉前检查一下房屋内是否有可疑之物,最好睡觉前关上门窗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蜜蜂的故事
liuxiaod 2010-3-13 11:48
小秦五岁的时候问妈妈,自己在出生之前在什么地方, 在妈妈的肚子里 有多大? 像蜜蜂一样大。妈妈说。 那么在你出生以前在什么地方? 在姥姥的肚子里,也像蜜蜂一样大。妈妈说。 那么在你是蜜蜂的时候,我在哪里? 你在蜜蜂的肚子里,比蜜蜂还小。妈妈说。 小秦很迷惑,如果妈妈说的是正确的,那么每一个女人的肚子里都要装着她所有的后代,即使每一代都比前一代个头小,但是因为后代无穷无尽,那么任何女人的肚子都是装不下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秦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每个女人肚子里只有她下一代子女,她的孙子辈后代并不存在,在子女出生以后,女儿的肚子里重新合成新的蜜蜂,新的蜜蜂是由女儿所吃的食物合成的,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 这样的想法对于成年人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却很独到。小秦后来听说物理学家认为基本粒子无限可分,核子下有层子,层子下有亚层子,亚层子下还有更小的,显然物理学家不知道蜜蜂的故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不是好当的
lixuekuan 2009-12-25 17:44
现在到处是骂教授的,有些教授自己也不争气。一次被撤70篇论文的有教授,被钓鱼的有教授,到处冒充专家招摇撞骗也有教授。 实际上大部分教授还是好的,教书育人、勤勤恳恳。但不求名利的教授是很少,有成名成家的思想的教授很多,努力工作总要图的什么,这应该无可非议吧。 真正富裕起来的教授并不多,因为牛教授还是很少的。现在政府已经把教授分了1、2、3、4级,教授也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 突然想起著名的团结两个95%的理论,对于教授这个群体是不是也合适? 实际上教授都是很辛苦的,危机感很强。考核不说就是经费问题已经足够他们闹心的了。哪个教授没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吃喝拉撒所有的费用都要教授去争取,没有了经费马上就撤销你的课题组。分你的人,霸占你的仪器设备。如果课题组被撤销,组里其它人可以很快找到工作,因为他们是动手的,只要安心工作,其它课题组会收留他们。可教授就不一样了,是动嘴的,工资又高,你去别的课题组听你的还是听收留你的教授的?所以,如果没有经费转眼间你就一贫如洗、孤家寡人了。 现在一个课题组能进入创新序列的有几个?尤其是我们这样从事应用开发研究的课题组?进不了创新序列的人员的工资、基金、社会保险、甚至医疗保险和房屋补贴都是从课题经费里出呀。 教授是很难当的,就像蜜蜂一样辛劳。就贴几张蜜蜂的照片吧。 以上是按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写的,因为他们基本上都兼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应该也是教授。 我的名片从来不写自己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尽管聘书就在抽屉里。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8442 次阅读|17 个评论
又是一年金秋时!
bigpanda 2009-9-24 08:37
金秋十月,板栗飘香,中山公园的秋蝉开始不歇地嘶鸣,网球场上即将产卵的蚊子飞蛾扑火般地吸取养料。抬头看一看日历,竟又到一年金秋时! 秋天对于学生来说,总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如果我还尚算是一个学生的话。掐指算来,如此的开始,我竟然正经历着第 22 个!现在自然没有了 21 年前上学前班时那个小屁孩心中的那份懵懂和恐惧,没有了 16 年前离家寄宿时那个小男孩心中的好奇和兴奋,没有了 11 年前到县一中求学时那位少年心中的不安和倔强,没有了 8 年前独自到省会武汉报到时那位小伙心中的喜悦和忐忑,更没有了 2 年前来到上海时那位年轻人心中的踌躇和意气!一切都归于平淡! 一直都没弄明白为什么明明开始是一群人在赶路,到最后只剩下我自己――或者是一小撮类似的自己。我们这一小撮人是在追求着,还是在逃避着?是在坚持,还是在放弃?是在执着向前,还是在执迷不悟?一切似乎都没有答案。一念成佛,一念又成魔,只好不念经了,是佛是魔,随它去吧! 当今中国嘈杂的社会,造成了我们这个群体的尴尬身份。每天都忙忙碌碌,像蜜蜂一样起早贪黑,最后却大多不知道酿的是什么蜜,蜜又往何处去。迷失中的蜜蜂们只好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三年、五年、八年 ------ ,在单调孤独繁重的采蜜工作中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有人说,读博是一个修炼的过程,炼知识炼心境,当然这是 成功博士们的上乘境界。现实中却不少最后炼得知识面狭窄没了脾气没了精气神。所以说,读博是需要勇气的,帽子好戴,过程难熬! 到了最后一年了,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金秋时节,已经尝到家乡的美味板栗了,刺猬般的外壳――坚硬的硬皮――黄色的软皮,过了三关后才是最里面黄色的金灿灿的板栗仁,美味的酝酿总是一个如此漫长的过程。 明年的金秋十月,我会在何处?何处会有我? 在大三金秋时,班里同学晚上到武汉江滩去玩,我竟意外地失踪了,一个人在长江边上随意走着,那晚江上的满月好大好亮,当时我不得不想起张若虚的两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匆忙赶路,蓦然抬首,原来明澈的圆月一直在怜惜地看着迷失的我们!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会下跪,学会生存
famingkuang 2009-7-29 06:57
跪式文化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有着恐怕不止几万年的历史吧? 辛亥革命一脚将这文化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踢走了的只是其形,而没有踢走其神。 一种生活方式既然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了,想几十年就能从心底将它清除那是不可能的,非得有数百年数千年不可,用中国话说那是深入骨髓了,用西方的话说那是已经深入基因了。 深入骨髓,危害的只是自己一人,人一死也就完了;如果是深入基因,那就不是危害自己一个了,会危害到自己的子子孙孙,只有基因发生变异了,才能转过弯来。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几千年不变的文化传承,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都乐在其中,全国就象一个大家庭,或者说是个特大蜂剿,皇帝就是那高高在上的蜂王,大臣们就是那雄蜂,而老百姓则是工蜂。 那时的人民幸福吗?问这话的人如同问现在蜜蜂们幸福吗?一样的无知!因为那是那时代,那群人最好的生活方式,正如这时代这蜜蜂这样生活才是他们的最好生活方式一样。 我们又是不幸的,因为我们知道了不跪的文化,似乎那更象人的生活方式。就象工蜂们突然明白为什么劳动的总是我?可是又不得不去劳动一样。 我们可以形里不再跪,我们不用再屈膝,但我们还得学会用心跪;我们的神还是跪着,因为一切不会从心里学会下跪的人都将被主流社会边缘化。 你想让人跪你吗?你必先学会跪人! 你不想总是跪人吗?你必先学会跪人! 辛亥革命都快 100 年了,跪式语言仍然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看不到这点的人,休想在中国混个人模狗样! ==================================================== 补充 君不见,狗儿们打架,输者总是躺在地上,把柔软的肚皮暴露在对方的尖牙利齿之下,这叫投诚,这是弱狗的生存智慧。 同理,人下跪时,双膝着地,两手下垂,把最要命的脑袋毫无保留的暴露在对方的重锤之下。所以这也是人类自然进化中弱者的生存之道。当人还没有进化到更高层次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弱者只有学会跪着,才能有生存的机会。
个人分类: 反思|1285 次阅读|10 个评论
蜂子们的故事
热度 2 jinsblog 2009-7-27 10:18
朋友小杨两年前开始养蜂,去年他就送了我一扇巢蜜,说那是最好的蜜。今年我有机会去他家,近距离接触他的蜂,听蜂群飞行中嗡嗡的声音,看蜂子们来去匆匆。有的腿上带了两团黄色花粉回巢,有的在巢门口用舞蹈语言指挥站岗,有的从巢中出来,飞向原野天空。我感受了被蜜蜂蟄的疼并快乐着,也了解到一点养蜂的知识和牧蜂人的辛苦。 蜜蜂过的是一种“母系氏族社会”生活。一个个体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态过程。在它们的社会中有阶级之分,个体的命运是不同的。一个蜂群中有一个蜂王,个体较大,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专职产卵繁殖后代,并凝聚、领导这个蜂群。蜂王是由受精卵培育而成的,寿命一般是4至5年。蜂群中的工蜂先建造王台,这是一个特殊的蜂房,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和照顾,用它们体内制造的蜂王浆灌在王台里饲喂幼虫。蜂王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生物激素等,对幼虫的生长发育起到关键作用。16天后幼虫发育为成虫,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这个时候老蜂王将率领一部分工蜂飞走,另成立新群。对养殖的蜂,分群多是人工进行。有时候也会人工制造王台,加速培养新蜂王和分群。 这是一个细活,要在天气好,气温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可惜我没有机会见到。此外,人工王台的建造,也可以让工蜂不停地往其中积聚蜂王浆,然后人把王台取走,是一种“骗取”蜂王浆的方法。 工蜂与蜂王一样也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但食物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命运。工蜂幼虫基本上是被饲喂蜂蜜花粉长大的,营养不如蜂王浆,个体发育较慢,需要21天才能成虫。因为食物中缺乏促进卵巢发育的生物激素,生殖器官发育受到抑制,成蜂失去了正常的生殖机能。所以,工蜂是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工蜂是蓝领阶层,蜂群中的各种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它们干,比如采集花蜜、哺育幼虫、泌蜡筑巢、保巢攻敌等。身为劳动者的工蜂,寿命却最短,通常是一、二个月。越冬蜂活动较少,寿命会长一些。 一个蜂群的兴盛,取决于工蜂数量,多则兴盛,少则衰败。 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比工蜂大些,食量也比工蜂大,数目也很多,一个群体内可达千只。雄蜂不参加蜂蜜的酿造和花粉的采集,它们唯一的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尾时蜂王从巢中飞出,雄蜂随后追逐,这个行为称为婚飞。这是蜂王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择偶过程,只有获胜的一只雄蜂才能成为配偶。交配后,那只幸运的雄蜂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有点牡丹花下死的味道。那些没能够赶得上蜂王的雄蜂回到巢中,活得好好的,整日游手好闲只知吃喝不干活,消耗蜂蜜,成为蜂群中的懒汉。 蜂蜜是工蜂一点一滴聚集起来的,来之不易。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从春季到秋末植物开花季节,工蜂天天忙碌不息。每天大早起来,要到天黑才能回巢休息。一只蜜蜂一生只能采不到一克的蜂蜜。人们一罐一罐吃的蜂蜜,是成千上万的蜜蜂一代一代前仆后继积累下来的东西。除了制造蜂蜜,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这对植物繁衍生长的意义,比制造出的蜂蜜、蜂蜡等产品意义更大。尤其是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植物传粉,可使作物产量几倍至二十倍地增加。蜜蜂的有效活动范围一般在离巢两公里左右。所以,牧蜂人要不停地迁徙,让蜜蜂有新的蜜源。蜂群迁动时都在晚上,等外出的工蜂回巢后搬动蜂箱。每换一个新地方时,牧蜂人会在蜂箱的入口处塞点草什么的做个记号,让工蜂记得这个新地方。否则第二天它们出巢后会飞回老地方而找不到自己的巢。 冬季没有花,是蜜蜂休闲的时期。在寒冷的天气中,蜜蜂在蜂巢内群集成球形,温度越低结团越紧,这样可以增加密度,缩小蜂团的表面积,减少失温。由于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在球表面的蜜蜂会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互相照顾,渡过寒冬。牧蜂人也会随着季节迁移蜂群。比如北疆的蜂一般会到南疆去过冬,因为南边气温要高些。但这个过程很辛苦。因此,小杨去年试验了一下,让他的蜂群直接在北疆过冬。蜂群虽然过了冬,但死了不少,直到七月蜂群的状况也还不太好,一次蜜都还没有打过。但他有了些经验,说今年过冬会好很多。希望他能成功。 听小杨讲蜜蜂的故事后,我总结出一些感想:1)做蜂王也不一定就好,困坐围城,只知道吃和生,见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这样的一辈子,虽然为王,谈不上是幸福。2)知道蜂王和工蜂的差别后,我才觉得人吃什么可能也很重要。吃肉长大和吃窝窝头长大,营养成份肯定有差别。要是拿蜂王浆来喂小孩,没准能喂出个小皇帝来。3)甜蜜的东西往往只能积少成多,需要有耐心,就像蜜蜂采蜜一样。4)人们通常说的勤劳的蜜蜂,指的就是工蜂。它们活干得最多最辛苦,而命最短,但它们见到的世界最精彩。这和人一样,不能什么好处都得到。5)雄蜂让人感到有点失望,缺乏男子汉的气概。不知为什么,它们让我想到“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句女人的骂。6)我觉得蜜蜂比人更有集体主义精神,而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7)但人比蜜蜂聪明,拿假王台来获取蜂王浆,把成千上万的蜜蜂们骗得一楞一楞的。从我这一辈往前数75代,我们孟家有位先人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很有道理。 最后说一句,“婚飞”对我是个新词,有一种美感。回来时在飞机上码字,抬眼看过去,一飞机的人都在迷迷糊糊地昏飞。
个人分类: 有关科学与教育|14269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月季花与蜜蜂
flly 2009-5-30 08:31
这个是路过时偶然发现的,很少看到几个蜜蜂在一起,挤挤闹闹的在采蜜,看了一会,热闹的很。互相争夺有利地形,要是拍一小段录像可能更精彩。 现在是三只挤在一起 还有两只了 拍的时候有点逆光,然后就用闪补了一下光,这样影子就小多了。如果有反光板的话,效果也许更好。
个人分类: 植物|5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蝶恋花
flly 2009-5-29 09:47
前两天天气晴好的时候拍的,一堆粉蝶,还有蜜蜂在红花酢浆草上面采蜜。 虽说是入侵植物,不过人家毕竟也贡献了花蜜,最近对入侵植物还是一直在迷惑中。入侵是好还是坏,对人类或者生态系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吧。 如果有一个单反,可能拍出来的效果要好很多。 觉得还是飞起来的蝴蝶有意思。 ok就到这里吧
个人分类: 植物|3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勤劳的蜜蜂
热度 1 lixuekuan 2009-5-16 21:46
每年我都要拍几张蜜蜂,因为蜜蜂是勤劳的象征。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79 次阅读|6 个评论
當蜜蜂消失時 人類將來日無多【轉帖】
jiangjinsong 2009-3-16 09:42
當蜜蜂消失時 人類將來日無多 zz(2008-07-14 16:10:20) 标签:杂谈 當蜜蜂消失時 人類將來日無多 【聯合報╱汪瑩/導演、影評人(台北市)】 2008.07.14 03:22 am 一九九九年我在印度旅 有定論,人類總以為他們的聰明足以勝天。 日前媒體曾以頭條報導阿根廷的 Perito Moreno 冰川在冬季也開始崩塌,北極熊孤伶伶的站在如片片蓮葉的浮冰上等待死亡時,在媒體的另一角,卻同時也大篇幅的預言了無冰的北極,將會如何縮短航程,並帶來開採石油的可能性。 這種永遠以人,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心態,和我們在小處鄙視並責怪流浪狗,以屎尿弄髒了我們的社區,卻忘記我們自己才是把塑膠袋丟向海洋,害死了魚、鳥和龜類的凶手,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自認聰明的人,時常誤以為這個美麗的星球是他的。他忘了其他生物和他一樣,也百分之百有生存在這裡的權利。他也忘了自然界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生態鏈是缺一不可的。愛因斯坦不是早說過了嗎,當蜜蜂消失的時候,人類也將來日無多。 如果我們再不趕快糾正聳聳肩的心態,電影「明天過後」,還是「破天荒」的劇情,那個會先成為事實雖然難以判定,但我可以斷言,屆時的悲劇絕不會因為電影散場了而有圓滿的結束。 【 2008/07/14 聯合報】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稿】“荣誉哺乳动物”的生存之道
songshuhui 2008-9-3 15:37
姬十三 发表于2008-04-30 星期三 23:15 分类: 生物 | | 原文地址: http://odetteyyd.ycool.com/post.1921617.html ============================================= 现在有5秒钟的时间给你,想一个跟蜜蜂群体有关的词。好,时间到。你的答案是勤劳还是协作?或者更有科学素养一点,是舞蹈?如果时间再多些,或许有人会回想起天才的建筑师称号和美味的蜂王浆。但是,这种随处可见的小生物拥有着多么奇妙的生存武器,多数人可能一无所知。 就让我们从舞蹈说起。第一个发现并详细讲述蜜蜂跳舞故事的,是奥地利的动物行为学家卡尔冯弗里希,他凭借至今令人叹服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冯弗里希1886年生于维也纳,家庭坚实的科学背景让他甚至在上学前就拥有了一个私人的微型动物园,对自然界的兴趣得到了充分开发,并被他珍视一生。冯弗里希的主要研究对象除了蜜蜂还有米诺鱼,一种通常被用作鱼饵的鲤科小鱼。对于把50多年的时间花费在这两种不起眼的小动物身上,他的解释是:从任何一种动物中,我们都可以窥得生命的几乎全部奥秘。 也许正是这句话,让冯弗里希的研究工作后继有人。2007年,追随者之一于尔根陶茨在《蜜蜂的神奇世界》一书中,全面总结了自己和先辈们的研究成果,这也是蜜蜂的生活第一次如此深入地通过文字呈现在公众眼前。书中叙述最精深细致的一段,正是关于蜜蜂跳舞传递信息的描写。要知道,同在威尔茨堡大学,陶茨可算作冯弗里希的徒孙,如此优良的师承怎能浪费。原版德文版书名中使用了Phnomen一词,有不寻常的现象之意,陶茨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熟悉的蜜蜂世界。蜂群超个体是陶茨最为津津乐道并在全书中努力向人们推广的概念。所谓超个体,是美国生物学家威廉惠勒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将一群个体合在一起,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生命的生物体。这个概念的外延可以不断扩展,甚至有人认为整个地球也可以当作一个超个体。具体到蜜蜂,是指视一群蜜蜂为一个脊椎动物,或者更进一步讲,一个哺乳动物。蜂王和雄蜂分别相当于卵子和精子,各司其职的工蜂们则相当于不同器官组织中的一个个体细胞。 这可不是异想天开的科幻思维,蜂群与哺乳动物的相似之处比你能想到的还要多。 如果仅把蜂王当作蜂群的后代,哺乳动物和蜂群的第一个相似点就是,它们的后代数量都很少并且都被细心呵护,构成这种呵护的哺育方式和发育小环境也大体相当。二者都由雌性的特殊腺体分泌营养液(分别是乳汁和蜂王浆)哺育后代,不同的是,蜜蜂幼虫是被姐姐喂养,而不是母亲。哺乳动物有子宫保护胚胎的发育,而蜂巢中幼虫生长的特定区域子脾,也承载同样的功能。另外,二者都拥有超凡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蜜蜂的聪慧相信许多人已有了解,而可能不为人所知的是,子脾的温度(35℃)竟也几乎和哺乳动物的体温(36℃)吻合! 可能已经有人在头脑中绘制一幅雌雄同体的蜂群怪人图了,不过且慢,蜜蜂们也许会认为这是对它们生存策略的侮辱。第一,你能想象一个人的一只手在家里打扫卫生,同时另一只手在千里之外招惹一朵紫罗兰吗?同一时间,一个哺乳动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行动,而蜂群则把一个个细胞分散开,覆盖的范围比自身的尺寸大了几千万倍。第二,你能想象一个人的心脏出了问题,然后皮肤细胞纷纷转化为心肌吗?工蜂执行任务时有分工,可是一旦蜂群内的情况或环境有所变化,它们也可以转换角色,让整个群体继续运转。可以说,工蜂们不止相当于体细胞,还是一生都能保持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人们多年来对哺乳动物成体干细胞的转分化能力争论不休,日本研究者去年报道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轰动了全球科技界,而蜜蜂,已经把这项技术熟练地在自身应用了上千万年了。 受制于环境,是生物生存繁衍的重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摆脱环境束缚的能力标志了物种进化程度的高低。这一点,哺乳动物已经做到了极致,而作为昆虫的蜜蜂,也结合了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双方面的生存策略,同样攻克了这道难题。 也许有人会对上文提到的35℃的子脾表示疑问,这个温度的意义何在?事实上,蜂群每年酿造的大部分蜂蜜,都被工蜂们用来加热子脾,耗费这么大的能量来维持温度,难道只是为了暖和点儿?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提到蜂群与哺乳动物的第三个不同点:并没有一群大脑蜂或者指挥蜂充当施令者的角色,蜂王只是生育机器,工蜂们各自为政却有条不紊。没有指挥,也没有串联彼此的神经系统,在日常生活,尤其是事关存亡的采集活动中,交流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事,也是蜂群智能的最高表现。而陶茨的研究发现,那些能准确传递信息的工蜂,正是在接近36℃的温度下发育而来的。蜜蜂花费大部分的心血来创造智慧,这件事对人类也是颇有寓意的呢。 作为一位拥有生物、地理、物理多方面专业背景的社会生物学家,陶茨在专业内外均涉猎甚广,也乐于为杂志撰写书评。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始终不忘提醒自己站在进化和哲学的高度,跳出动物行为学的框架,以更广阔的视角探查眼前这小小的昆虫。 目前世人对陶茨的评价中,最光彩的一句大概就是说他与理查德费曼有许多共同之处,没错,就是那位顽童式的物理学家。他们都写出了精彩的科普作品,都对自然保持着孩童般澄澈的欢喜赞叹。在博物学家这个词即将成为历史之前,从满眼的分子、细胞中抽出目光,阅读一些关于自然界小小存在的有趣文字,或许可以暂时拾回那已久被遗忘的、最初吸引我们的曼妙生命世界。 标签: 五香松仁 , 生物学 , 蜜蜂
个人分类: 生物|1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有蜜蜂的春天
songshuhui 2008-9-2 14:22
张 撞鹿 发表于2008-07-23 星期三 9:40 分类: 生物 | | 作者:桔子帮小帮主、张撞鹿 1 谁也不知道蜜蜂去了哪里,但是它们真的不见了。从美国,到欧洲,一份份报告传来相同的消息。 即使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养蜂人戴维哈肯伯格,一边急急火火地四处奔波着运送蜜蜂,一边仍旧为此困扰。 我和它们生活在一起40年,它们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很悲伤。7月18日,一大早,他守着电话,对一位中国采访者长吁短叹。从1962年起,他就开始与这些小东西打交道。 如今,作为美国东海岸最大的商业养蜂人之一,戴维哈肯伯格拥有3000只蜂箱,每只蜂箱里都有4万~5万只蜜蜂,多的时候可以达到9万只。每年,这些大块头的木箱子要追随各地的花期,坐上卡车被来回搬运。 2006年10月的一天,戴维哈肯伯格打开其中一只蜂箱,只看到了蜂后和几只年轻的工蜂。蜂箱空空荡荡,几万只工蜂不知去向。其他许多箱子里,情况大体相似。有的蜂箱中,只剩下蜂后守着刚刚出生的一窝幼蜂。 人才会把小孩儿单独搁着,自然才不习惯这么干呢。老戴维说。 他进一步解释:一个蜜蜂群体是由一只蜂后、工蜂(雌性)和几百只雄蜂组成的,雄蜂的作用就是受精,春天才有,然后会被工蜂都杀掉。因为蜂后有外激素,只要她在,就能吸引工蜂不到处乱跑按时回巢。 而如今,蜂后寂寞地守着空巢,蜜蜂们却不见了。一个个完整的蜜蜂社会,迅速凋零。 戴维情知不妙:在这以前,他从来没见过蜜蜂走丢。尽管有时候,有敌人入侵,会把整个蜂窝和蜜全部吃掉,但这次,蜜蜂们连具尸体也没留下。 他用电话,把这个消息通知了佛罗里达养蜂协会、宾州农业部以及联邦农业部。很快,农业部门从其他蜂农那里,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 蜜蜂失踪了。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美国。根据美国农业部相关人员提供的数据,在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间的那个冬天,蜜蜂消失突然爆发,波及美国23个州的许多蜂农。原本健康的工蜂突然大量消失在蜂巢外,而剩下的蜂后和老幼蜜蜂也随之死去。有些人一下损失了超过50%的蜜蜂。 然后,在法国、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部分亚洲国家,也出现了蜜蜂大量消失的现象。被认为拥有最严密社群结构之一的蜂群,纷纷崩溃。 记者和专家们蜂拥而至。美国国内,与戴维哈肯伯格相关的报道和书籍连篇累牍地出现。远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也通过各种途径前来采访美国专家,特别认真,专访好几次。而不久后,中国国内的研究人员在一篇论文的结尾也不无担忧地写道:我国的养蜂业能否避免这场浩劫,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在喧闹声中,所有蜂农、专家、记者和官员似乎只对一个问题感兴趣:蜜蜂到底去哪儿了? 2 面对发生在秋天的这场灾难,蜂农们猜测纷纷。美国许多养蜂人不无内疚地表达如下观点:蜜蜂之所以失踪,可能是因为它们压力太大了。 在美国,为了给大面积的农作物授粉,许多蜜蜂不得不常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随季节不同,在各地奔波采蜜。许多蜂农由此相信,这种长距离的运输,再加上补充不到优质花粉,会造成蜜蜂营养不良,以至影响蜜蜂免疫系统,最后出现生病以及整体麻痹的现象。按照这种猜测,人们也许可以担忧,蜜蜂们是否在辛苦的工作中,突然晕倒路旁。 而戴维哈肯伯格则怀疑,罪魁祸首是农药。他认为,新农药采用的化学配方,可能通过一系列说不清楚的作用,让蜜蜂最终失去了记忆。 也许是为了产酒精,人们种玉米种得太多?也有人这样猜测。人们给这些玉米喷杀虫剂,可能导致蜜蜂去采蜜和授粉时被杀虫剂毒害。 蜂农们的嘀咕,只是关于蜜蜂失踪原因的种种猜测中的几种。短短时间中,由各色人等组成的庞大研究群体,已经对此提出了十几种可能。所有可能性都被罗列在一起,末尾标注道:尚无最终结论。 有几份研究,在众说纷纭中显得比较权威。2007年年初,美国农业部和宾州几所大学共同成立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他们称为蜂群崩溃紊乱(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的现象。日前,这个小组提出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来自几所大学的科学家们比较了健康和染病群体的基因组,发现大多数基因都相同,只有一个不一样那就是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这份研究怀疑,该病毒的感染,降低了蜜蜂社会性学习与记忆的能力,所以染病的成年工蜂采食过程中可能迷失巢外。 美国农业部蜜蜂病毒学家、华裔博士陈彦平也马上加入小组开展了研究。针对一些猜测,陈彦平认为,蜜蜂的失踪,起码不单是因为农药农药造成蜜蜂中毒,往往在蜂箱附近被发现。而关于压力的猜测尽管也有道理,却得不到有力的证据,无法全盘采纳。 另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则认为蜜蜂的失踪,与一种叫做瓦螨的寄生虫有关。据研究表明,这种寄生虫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被发现,并曾导致蜂群数量的稳步下降。不过,有人认为,感染瓦螨的蜜蜂,往往会在巢内死亡,与目前所发生的失踪现象不同。因此,关于瓦螨的猜测,也只是众多没有根据的猜测中的一种。 关于蜜蜂失踪的原因分析,几乎变成一场创意大赛。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春季开花期改变,影响了蜜蜂。有人认为,用部分转基因或基因改良作物来辅助饲养蜜蜂,比如高果糖玉米糖浆,可能影响蜜蜂。最有创意奖也许该授予这样一种猜测:手机信号传输和高压线辐射也许干扰了蜜蜂的导航能力。 当然,不要忘了,这些还未被证实。 围绕着蜜蜂失踪之谜,人们已经争执着度过了两个春天。尽管相关资金早已下拨,养蜂人也在自筹资金支持研究,不过,问题却始终悬而未决。失去耐心的人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 一名蜂农对网上一些养蜂组织给出的建议深感不满。有的建议从2007年3月以来从未变过,而有的干脆只写着保持健康。 在中国,科幻作家从中得到了无穷的创意。一篇科幻小说有模有样地编造称:消失的蜜蜂,全部被手机制造商绑架了。每一部手机里都关着一个蜜蜂,而我们平时打电话,靠的并不是通信网络,而是靠着蜜蜂的无线电导航系统。 为什么要选蜜蜂?作者煞有介事地说,那是因为如果用鸽子的话,手机的个头儿就会太大了。 3 人们倾注心血,却未能挽留蜜蜂离去的脚步。 夏天本来是蜜蜂最健康的季节。但戴维哈肯伯格几天前从农业部的人那里得知,今年损失的蜜蜂比往年又多了10%。 很久没有这么多人,如此关注这种小生物的命运。长久以来,它们提供着蜂蜜,为人们派上各种用场,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蜜蜂们一直食用着按比例调配好的糖类和蛋白质,而这被认为可能是蜜蜂消失的原因之一。 对人类来说,蜜蜂有什么妙用?掠夺它们的口粮以供给自己享乐?点缀在花间供人欣赏?或者在被困深谷的时候,在它们翅膀上刻上我在绝情谷底来求救? 你可别指望一位科学家会这样告诉你。美国科学家会用很严肃的口吻声明:蜜蜂养殖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农作物授粉。而一位中国的专家则可能这样介绍:蜜蜂主要用于生产蜜糖和蜂王浆。 中国人重视养生,陈彦平介绍,而在美国,蜜蜂每年创造的相当于150亿美元的产值中,生产蜜糖创造的价值只占1.5亿美元。 戴维哈肯伯格是典型的美国养蜂人。他虽然也生产蜂蜜,但更主要是用蜜蜂授粉。对他来说,蜂蜜只是利用了蜜蜂的自然属性的副产品。 从1907年起,这个国家的商业养蜂人就开始靠出租蜜蜂赚钱,并形成巨大的产业。在美国的250万只蜂箱中,有200万只属于商业化养蜂人。他们负责着几乎整个美国非自花授粉植物的授粉工作。 年复一年,他们将蜜蜂在不同地区间运来运去,一个地方授粉季节结束了,直接运到另一个地区。 在一个开花周期里,一只美国蜜蜂可能会有这样一个匆忙的旅程:1月份和2月份,它还在加利福尼亚的杏树边忙活,到3月份时,它却已经在伺候华盛顿的苹果了。到了5月,北达科他州是它产蜜的好地方,而11月一到,它就得赶回爱达荷州过冬天。几千英里的行程,蜜蜂们都是在卡车里晃悠着度过的。 当然,并非所有美国的蜜蜂都这么狼狈。在芝加哥的某处院落里,人们也许也能找到一两个私人蜂箱,主人养蜜蜂的目的只是为了生产蜂蜜。不过,这样浪漫的生活,并不属于大多数蜜蜂。 如今,蜜蜂成群减少,让养蜂人和他们的蜜蜂变得比以前更加忙碌。戴维哈肯伯格整天忙活着把蜜蜂运来运去。结果,他的蜜蜂不得不忍受更多的旅途劳顿。 而蜜蜂仍旧在不断失踪。许多蜂农由于损失太严重,只好放弃了养蜂。在开花季节,许多果园已经找不到用来传粉的蜜蜂。2007年2月,产杏量占世界85%的加州杏树开花,连忙从全国征集蜜蜂。结果,全美国60%的蜜蜂都应征前来帮忙。 戴维哈肯伯格担忧:如果蜜蜂消失了,我们也许就没有什么可吃的了。这个担忧已经开始散播。有的记者郑重其事地警告人们:蜜蜂数量减少将加剧全球粮食危机。而一句据说是来自爱因斯坦的名言也被许多人挂在嘴边:没有蜜蜂,将没有人类。 有人甚至开始担心,美国将如何度过那些没有蜜蜂的春天。 蜜蜂们没有因此停止忙碌。这个季节,美国东海岸的蜜蜂们,要给许多农作物授粉,包括黄瓜、葫芦、南瓜。每天,它们像往常一样离开蜂巢,离开蜂后和年幼的工蜂,奔向花间。人们不知道,这一次,它们要去哪儿,会不会一去不回。 主要内容由桔子帮小帮主采访,张撞鹿执笔,首发在《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
个人分类: 生物|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者手记-桔子漫游小蜜蜂王国
songshuhui 2008-9-2 14:21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2008-07-23 星期三 14:39 分类: 感悟 , 生物 | | 13 叫我交手记。我来猫在 小鹿文章 后边。 一、小蜜蜂不见了是怎么搞的 其实这篇文章是这样完成的,我和农民爷爷侃大山,鹿再采访我,然后他熬夜写出来。《小蜜蜂迷路了》,是鹿干的。我和他说,我们松鼠会比你们冰点名气大,发我们这儿。结果他高高兴兴地就上当了。 合作最大的感触是:这家伙对世界怎么充满了好奇呢~~他常常不遵循任何队形地放出问题的冲击波,然后端一碗面来在屏幕前观摩我作答。我在电脑这头只能一边流着口水想象他手里那碗面逐渐减少,一边把 msn 全屏了,往上拉啊拉地拼命翻那问题的开头在哪里。结果总懊恼地发现采访中这也忘了那也忘了。只好把第一个落下的问题去问第二个人,第二个落下的问第三个,以此类推 鹿的认真无可救药。有一次我说:这句话你为什么不这么写,意思一样但语气好多了。他说:我就是把你采访记录贴过来,没听原话,我可不敢随便改。于是我对记者的无限信任和崇拜只得继续膨胀。 二、农民 文中那个叫戴维的蜂农爷爷在美国小蜜蜂迷路领域是个红人,他是美国东部沿海最大的养蜂人之一,也是第一个将现象上报给农业部的人。起初,戴维爷爷风风火火,几次三番推后采访时间。 鹿问我,老百姓会不会不想接受采访,我摆出一副精油子的样子,说:他要是不愿意就不会出现在这么多报纸里。也许因为连放我三次鸽子,那天早上七点整我把电话打给他的接线员,谁知爷爷自己接起电话。以往的采访对象常要求我将成文给他们挑挑拣拣,或至少将引用的话翻译好给他们审核才许发表。我于是开门便说我给中国报刊写,爷爷呵呵笑着打断我说:哦,那反正我也看不懂,回头别给我了。我就突然感到一种久违的信任,触动了我那颗已经钻到铠甲里去了的心。这之后我就明白,天下农民都是一样的,安分守己,不渴望宣泄,媒体问他,他就回答,没有戒备,仅此而已。 爷爷心里只有他的小蜜蜂,他坚信自己对小宝贝的直觉,蜜蜂什么病我都见过呢,当时它们一走丢我就觉得不对劲儿,和以前的病法都不一样。那些研究我全看了,听说是这个这个真菌那个那个病毒,都查不清楚;我告诉你,我就怀疑是手机信号这个坏东西,把小蜜蜂的小肠胃都搞坏了尽管一听就是歪理邪说,我却不忍心狡辩一句话。说到感情,他却不会表达,我使劲启发他,请仔细回忆一下自己的感情究竟是恼火还是伤心呢,他反复就一句话:我和蜜蜂一起 40 多年。我禁不住想象在那个喇叭裤爆炸头的朋克年代,戴维爷爷也是怎样一个帅哥,他必定曾扛着那仅有的蜂箱,随季节变化独自在山间追逐花开的脚步。 戴维爷爷在一片橙子地(这真的是巧合)检查剩下的小蜜蜂。 (times photos: Julia Kumari Drapkin) 宾州养蜂协会的吉姆是阳光型的。他非常不幸地一直被我当作守办公桌的对象来采访,快结束时才说自己也有 140 箱蜜蜂,我心里大骂居然就这么放跑了一个一手信息来源。不过,我们的弱智问题仍旧都是他回答的。我说你们一觉醒来就发现蜜蜂没了?他说不是,是三周回来看到的,我大惊失色说你怎么能把它们扔下三个星期不管,他告诉我,最牛的养蜂人有上万箱蜜蜂,每箱 5 万只,抱歉看不大过来若干天后转回来,发现一座座城池空空如也,一只蜂后空守着一窝幼仔;她明明发着外激素,却招不回一个帮手,好一派凄凉景象我说原来你们有这么多蜜蜂啊那要数多久才能算出丢了 80% 呀,他说,小蜜蜂迷路病一丢一箱就没啦,只要数空箱子就行。我顿时感觉自己枉学理科二十年。 阳光型帅哥还是个文青,他后来开始和我侃侃而谈蜂界美文和蜂界巨著。在发现由于我孤陋寡闻没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后,他仍温柔平静地给我讲解故事梗概。我脑子里想象养蜂帅哥该是闲来没事手里便捏了一本《没了小蜜蜂的春天》( A Spring without Bees )吧。 不管帅哥还是爷爷都是乐天派,没有失望没有挑剔和怨天尤人。你绝对料想不到他们的农业部也数次息事宁人地说,事态没有大家所想这么严重(来源于采访对象,事实有待考证);尽管国舅级蜂农能通过加快奔波脚步而自力更生,然而没有援手,苟延残喘的庶民级蜂农却很难继续存活;蜂界的民间协会自发筹钱支援科研找出让小蜜蜂迷失的元凶,官方网站却只有两年来从未更新的建议。我为此义愤填膺,帅哥倒不记恨,笑说:这不是废话么,他们说请保持蜜蜂身体健康,哈哈哈 三、华裔专家 我问她,您叫 Judy ,她说:我有中文名字的,你不要学他们美国人,我叫陈彦平。 好吧。 美国农业部的陈老师从始至终最耿耿于怀的事,是没有人出来为中国辩解。我说中国人没人做蜜蜂。她说:谁说的。农科院有蜜蜂所,他们只是不做科研,只卖蜂蜜。我们在外边感觉有时候中国对外国的批评有点麻木不仁。(来源于采访对象,事实有待考证)她不是愤青,我能理解一个在美国呆了超过 15 年的人对中国的谨慎。作为美国仅有的两位蜜蜂病毒全职专家之一,她辗转于若干会议,周旋于各种讨论之间,却无能为力。陈老师,很抱歉我们最终也无能为力。 我说上边一段可能让大家摸不着头脑。这里边有一些很可爱的科研过程。如果看了小鹿和我文章,也许记得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 IAPV )是嫌犯之一。然而病毒是从何而来呢?基本上有过两种假说:一是每年美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笼蜂,澳大利亚的蜜蜂种源很好,一只蜂皇被进口到美国,过了春天就能繁殖建立出一个群落;二是从中国进口的蜂王浆,中国人用这种蜜蜂贵族食品来养生已有千年历史,但美国却将其大量进口以伺幼蜂及蜂后。麻烦的是二者里边都检查出了 IAPV 。在怪罪澳大利亚时,澳大利亚急得恨不得要控告美国了。陈老师就和同事做了这个调查:美国从 2005 年才开始进口澳大利亚蜜蜂,他们冰箱里恰恰保存了 2002 、 2003 年的蜜蜂,拿出来做基因检测,同样发现了 IAPV ,所以就可以正式排除美国的 IAPV 源自澳大利亚蜜蜂的假说。这时中国蜂王浆自然成了有些人的矛头所指。便有了上一段的故事。 然而,致病的罪魁祸首究竟是不是 IAPV 都尚未被最后敲定,谁也没法进一步结论究竟该对什么严加设防。这是我用来自我安慰的一根救命稻草。我不知道该觉得庆幸还是悲伤。 最后,许多人关心中国的小蜜蜂是不是也走丢了。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定的证据(台湾仅有的一例报道,是否缘起相同也有待商榷)。科学家猜测,美国农业化大生产使小蜜蜂大多过着在路上的生活,这就大大增加了疾病传染的危险;而中国种植园规模较小,很少需要像美国这样的蜜蜂大搬迁,于是即使有疾病,也不容易流行。而且不应忘记的是,现在对病原的猜测仍像想象力大比拼。虽然科学家有点喜欢 IAPV ,但事实上只从 87% 的有病蜜蜂里查出了病毒; 5% 健康蜜蜂也查出了病毒。这一区别在统计学家看来有意义,但对病毒学家未必如此,要知道,确定病原体首要标准便是从所有生病个体中都能分离出假设病原体。 昆虫学家陈彦平正向健康蜜蜂体内注射从得病小蜜蜂体内提取的病毒。随后,她将检查这些被注射小蜜蜂的免疫反应。(Photo by Peggy Greb) 标签: 生物 , 蜜蜂 , 采访
个人分类: 生物|1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蜜蜂的神奇世界
bookscent 2008-9-1 17:50
今年春天的某个上午,我们一家3口来到海淀公园。这一次,和风美景不再是最让我陶醉的,我的心思在手里的一叠稿子上。这是即将付印的《蜜蜂的神奇世界》的校样。 数日后,当这本书出版的时候( http://www.kbooks.cn/bee/ ),我有一种按耐不住的冲动想写一篇上好的书评,几个月过去了,却一直不能实现。我再一次体验了激动至无语的感受。 看过这本书的我的同事写下了一些文字,这里供大家参考: --------------------------------------------------------------------------------------------- 探究蜜蜂世界的图片饕餮《蜜蜂的神奇世界》 刘四旦(科学出版社) 《中华读书报》2008年8月27日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对蜜蜂的认识远不如对身边的猫猫狗狗来得亲近熟稔,但我想于尔根陶茨教授的《蜜蜂的神奇世界》会改变人们的这种看法:蜜蜂的存在与你我休戚与共。 于尔根陶茨教授不愧两次荣获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欧洲最佳科学家的称号,他的这本科普著作令人耳目一新。图文交替,研究者的学术创见、新的知识与现有的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根学术探究的主线贯穿始终,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许多有趣的知识、还有或许对你来说是常识的东西在这里给了你全新甚至是颠覆性的解释。 图片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被使用。220多幅第一手的精美图片,蜜蜂世界在高倍的镜头下纤毫毕现,神奇而壮观。 画面外摄影师屏息凝神的专注与虔诚通过这些图片感染了你,你不得不带着对生命的惊叹和敬畏来摩挲品味这场图片的饕餮。图片的确像作者所设想的那样,对解释神奇的生命世界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自然科学题材的枯燥乏味在这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神奇魅力、令人叹为观止的微观世界。 这场丰富生动的视觉盛宴,使人联想到了雅克贝汉天地人三部曲中的《微观世界》。这部获得1996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的记录片,拍摄出昆虫世界的宏大场景,恢弘的音乐配合着镜头的想象力展示出大自然造物主的无穷奥妙。《蜜蜂的神奇世界》也给了我们类似的震撼。有所不同的是,科学探究的理性在这里替代了音乐的空灵,通俗简约但不失严谨的文字把你带进了画面内外的蜜蜂世界。如果说《微观世界》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法国气质的浪漫,那么《蜜蜂的神奇世界》则阐释着德国人的理性哲学;如果说观赏《微观世界》我们须保持静默,倾听和观赏这奇迹,那么阅读《蜜蜂的神奇世界》更需要的是凝思:不时地掩卷沉思,继而循着镜头的方向和作者的文字一道去深入探究生命的奥妙。二者终究是殊途同归,人们发现,与自然之间的接触,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其实对我们来说始终是一种需要,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奇迹,感受到生物之间奇妙的感应和联系。 文中关于蜂群是一个由众多个体组成的哺乳动物或荣誉哺乳动物的提法非常新颖。蜂群是一个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自觉组织并存在复杂调节系统的有机整体,那些体现哺乳动物优越性的特征。本书循着这一思路介绍了蜜蜂各种体现哺乳动物特征的令人惊奇的行为,比如清理蜂房、照料蜂卵、服侍蜂后、访问花朵、吮吸花蜜、生产蜂蜜、建造蜂巢、守卫蜂巢、保暖或降温等等,甚至与我们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特异或基本的特征,如饲喂、争斗、睡眠、交流、行贿神奇的蜜蜂世界就这样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你眼前。从这点上讲,将蜂群视为哺乳动物并以此谋篇布局是作者的一个精妙设计,这超越了一般科学家做科普读物的想象!把高高在上的科研活动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辅之以精美图片,带你走进了神奇蜜蜂世界的深处,你不得不喟叹于这种最令人惊叹的生命形式,甚至对天地万物生出一种顶礼膜拜的冲动。 蜜蜂的吃喝拉撒睡、甚至性、行贿、皇室政权迭替,简直就是人类世界在昆虫王国的影子存在。在你不自觉地将人类与蜜蜂比对的过程中,这本书告诉你很多关于蜜蜂的有趣知识,也纠正了一些我们错误的看法。比如在关于花,蜜蜂知道些什么?一节中介绍的关于蜜蜂的花朵知识,再如温度与蜂群智能等。再去百度知道上看看关于蜜蜂在什么情况下螫人的问题,各种答案令你啼笑皆非。我想书中的解答会令你信服,并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会做出合适的反应。蜜蜂以慢动作看物体,对我们来说很模糊的动作能被蜜蜂分阶段看得一清二楚,许多害怕蜜蜂的人驱赶蜜蜂或黄蜂时手突然的移动,往往更容易招来攻击。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更有意思的可能是从中领略研究人员探知未知世界的巧妙手段。比如通过设计行为实验来测试蜜蜂的认知能力;在刚羽化的工蜂胸部背板粘贴微型芯片观察他一生的采集活动;通过热敏照片研究巣脾的建造、子脾小气候的控制等等。这说不准是青少年成为未来大科学家的启蒙呢。 虽然笔者有一些生态学的专业背景,但本书所展示的蜜蜂作为一个物种所承载的生态意义却远远超乎我的想象。由于对农作物的受粉贡献巨大,蜜蜂成为欧洲第三大最有价值的家养动物。蜜蜂之于植物,犹如人类之于地球。蜜蜂为植物授粉,在植物界扮演支配者的角色,这与人类在地球上扮演的角色非常相似。类似的表述书中比比皆是,以至于让你觉得在生态学的基础教程中应该对生态系统中关于生产者的描述进一步细化,需要加入蜜蜂的身影,以彰显其在植物世界的重要地位。这一切顺理成章地在书中归结到对蜜蜂和人类的未来的探讨,并达成共识:保护蜜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我想说的是这多少给人一种危言耸听的感觉,对一个物种的漠视与过分拔高同样不合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可能用这种由此及彼的简单线性推理来预测其未来。我更希望这些论断的初衷是让人们正视蜜蜂的生态意义,推而广之去重视与人类一样的其他生命存在,保护物种多样性。 一直试图想廓清这是一本给什么人看的书,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我有多少人会主动去关注蜜蜂的世界呢?但我想就如同蜜蜂访花一样,这枝在书丛中骄傲绽放的美丽花朵,已经拥有了吸引蜜蜂的丽质,有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它,并带动更多的读者去欣赏它。无疑,这些读者将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穿行在这个赏心悦目的神奇世界将带给他一次精神的洗礼:震撼于一个与他生息相关的遥远存在,并对生命和身边的世界开始认真的思索。而这仅仅是开始,因为,他掀开了蜜蜂世界的这口魔井:发现的东西越多,越有更多的奥秘等待去探索。人生另一口魔井难道不会随之而打开吗? --------------------------------------------------------------------------------------------- 荣誉哺乳动物的生存之道 贾明月(科学出版社)http://odetteyyd.ycool.com/post.1921617.html 现在有5秒钟的时间给你,想一个跟蜜蜂群体有关的词。 好,时间到。你的答案是勤劳还是协作?或者更有科学素养一点,是舞蹈?如果时间再多些,或许有人会回想起天才的建筑师称号和美味的蜂王浆。但是,这种随处可见的小生物拥有着多么奇妙的生存武器,多数人可能一无所知。 就让我们从舞蹈说起。第一个发现并详细讲述蜜蜂跳舞故事的,是奥地利的动物行为学家卡尔冯弗里希,他凭借至今令人叹服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冯弗里希1886年生于维也纳,家庭坚实的科学背景让他甚至在上学前就拥有了一个私人的微型动物园,对自然界的兴趣得到了充分开发,并被他珍视一生。冯弗里希的主要研究对象除了蜜蜂还有米诺鱼,一种通常被用作鱼饵的鲤科小鱼。对于把50多年的时间花费在这两种不起眼的小动物身上,他的解释是:从任何一种动物中,我们都可以窥得生命的几乎全部奥秘。 也许正是这句话,让冯弗里希的研究工作后继有人。2007年,追随者之一于尔根陶茨在《蜜蜂的神奇世界》一书中,全面总结了自己和先辈们的研究成果,这也是蜜蜂的生活第一次如此深入地通过文字呈现在公众眼前。书中叙述最精深细致的一段,正是关于蜜蜂跳舞传递信息的描写。要知道,同在威尔茨堡大学,陶茨可算作冯弗里希的徒孙,如此优良的师承怎能浪费。原版德文版书名中使用了Phnomen一词,有不寻常的现象之意,陶茨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熟悉的蜜蜂世界。 蜂群超个体是陶茨最为津津乐道并在全书中努力向人们推广的概念。所谓超个体,是美国生物学家威廉惠勒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将一群个体合在一起,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生命的生物体。这个概念的外延可以不断扩展,甚至有人认为整个地球也可以当作一个超个体。具体到蜜蜂,是指视一群蜜蜂为一个脊椎动物,或者更进一步讲,一个哺乳动物。蜂王和雄蜂分别相当于卵子和精子,各司其职的工蜂们则相当于不同器官组织中的一个个体细胞。 这可不是异想天开的科幻思维,蜂群与哺乳动物的相似之处比你能想到的还要多。 如果仅把蜂王当作蜂群的后代,哺乳动物和蜂群的第一个相似点就是,它们的后代数量都很少并且都被细心呵护,构成这种呵护的哺育方式和发育小环境也大体相当。二者都由雌性的特殊腺体分泌营养液(分别是乳汁和蜂王浆)哺育后代,不同的是,蜜蜂幼虫是被姐姐喂养,而不是母亲。哺乳动物有子宫保护胚胎的发育,而蜂巢中幼虫生长的特定区域子脾,也承载同样的功能。另外,二者都拥有超凡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蜜蜂的聪慧相信许多人已有了解,而可能不为人所知的是,子脾的温度(35℃)竟也几乎和哺乳动物的体温(36℃)吻合! 可能已经有人在头脑中绘制一幅雌雄同体的蜂群怪人图了,不过且慢,蜜蜂们也许会认为这是对它们生存策略的侮辱。第一,你能想象一个人的一只手在家里打扫卫生,同时另一只手在千里之外招惹一朵紫罗兰吗?同一时间,一个哺乳动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行动,而蜂群则把一个个细胞分散开,覆盖的范围比自身的尺寸大了几千万倍。第二,你能想象一个人的心脏出了问题,然后皮肤细胞纷纷转化为心肌吗?工蜂执行任务时有分工,可是一旦蜂群内的情况或环境有所变化,它们也可以转换角色,让整个群体继续运转。可以说,工蜂们不止相当于体细胞,还是一生都能保持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人们多年来对哺乳动物成体干细胞的转分化能力争论不休,日本研究者去年报道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轰动了全球科技界,而蜜蜂,已经把这项技术熟练地在自身应用了上千万年了。 受制于环境,是生物生存繁衍的重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摆脱环境束缚的能力标志了物种进化程度的高低。这一点,哺乳动物已经做到了极致,而作为昆虫的蜜蜂,也结合了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双方面的生存策略,同样攻克了这道难题。 也许有人会对上文提到的35℃的子脾表示疑问,这个温度的意义何在?事实上,蜂群每年酿造的大部分蜂蜜,都被工蜂们用来加热子脾,耗费这么大的能量来维持温度,难道只是为了暖和点儿?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提到蜂群与哺乳动物的第三个不同点:并没有一群大脑蜂或者指挥蜂充当施令者的角色,蜂王只是生育机器,工蜂们各自为政却有条不紊。没有指挥,也没有串联彼此的神经系统,在日常生活,尤其是事关存亡的采集活动中,交流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事,也是蜂群智能的最高表现。而陶茨的研究发现,那些能准确传递信息的工蜂,正是在接近36℃的温度下发育而来的。蜜蜂花费大部分的心血来创造智慧,这件事对人类也是颇有寓意的呢。 作为一位拥有生物、地理、物理多方面专业背景的社会生物学家,陶茨在专业内外均涉猎甚广,也乐于为杂志撰写书评。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始终不忘提醒自己站在进化和哲学的高度,跳出动物行为学的框架,以更广阔的视角探查眼前这小小的昆虫。 目前世人对陶茨的评价中,最光彩的一句大概就是说他与理查德费曼有许多共同之处,没错,就是那位顽童式的物理学家。他们都写出了精彩的科普作品,都对自然保持着孩童般澄澈的欢喜赞叹。在博物学家这个词即将成为历史之前,从满眼的分子、细胞中抽出目光,阅读一些关于自然界小小存在的有趣文字,或许可以暂时拾回那已久被遗忘的、最初吸引我们的曼妙生命世界。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8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