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叶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趋同进化:再谈低风速风机的叶片
zlyang 2020-3-3 16:38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趋同进化 :再谈 低风速风机 的 叶片 由于“学术道德”的限制,使我不能在这里说破。 阅读《王德华,2020-03-03,会飞的哺乳动物:神奇的蝙蝠》,促进了下文的思考。 低风速风机的叶片优化(形状、变翼),恐怕是未来的重点。我国东南部陆上风速较低。 (1)趋同进化:蝙蝠、鸟类和蝴蝶。 从蝙蝠到蝴蝶再到鸟类,它们在生命的系统发育树上的没有继承关系,但它们都有飞行的能力,这是趋同进化的一个例子。趋同进化是发生在完全不相关的物种进化出功能上类似的特征,就蝙蝠、鸟类和蝴蝶而言,它们都没有一个共同的飞行祖先,但它们都趋同于飞行能力。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785695578434044167/ (2)当代的一种飞行动物。帆船的风帆? (3)远古的飞行恐龙(长臂浑元龙,Ambopteryx longibrachium)复原图。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51993/ 趋同进化,翅膀变宽。所以低风速风机叶片,也可以参照这些翅膀来设计。 (1)全球 (2)亚洲 美国NOAA提供的全球地表全年平均矢量风速, 我国东南部陆上风速较低。 参考资料: 悟空问答,2020-01-26,蝙蝠是恐龙进化来的吗?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785695578434044167/ 互动百科,马来大狐蝠 http://www.baike.com/wiki/%E9%A9%AC%E6%9D%A5%E5%A4%A7%E7%8B%90%E8%9D%A0 马来大狐蝠(学名:Pteropus vampyrus malaccensis):是大狐蝠的亚种之一,世界上最大的一类蝙蝠。体长为20-25厘米,体重约为600-1100克,翼幅最大达183厘米。 Pteropus vampyrus,Pteropus vampyrus 廖俊棋,2019-05-09,辽宁又现飞天怪龙!恐龙界的“蝙蝠侠”终于实锤啦!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51993/ 辽宁省发现了一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小型恐龙——长臂浑元龙(Ambopteryx longibrachium)的化石标本。它不仅身披羽毛,还拥有像蝙蝠翅膀一样的翼膜。 推荐阅读: 王德华,2020-03-03,会飞的哺乳动物:神奇的蝙蝠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221528.html 据说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在与鸟类竞争空中的领地时失利,因而才选择了利用夜空和洞穴,多数物种进而进化了出了独特的回声定位能力。 严家新,2020-03-02,蝙蝠:瘟疫的化身,还是人类不可替代的朋友?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221333.html 相关链接: 2019-12-30,为了我的国(2019献计:低风速风机叶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2051.html 2020-01-02,2019年小结(真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2599.html 2020-01-13,风力发电机机械惯性的作用(张玺硕士学位论文,20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056.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风电功率预测|3158 次阅读|8 个评论
可以当手用的叶子
lixiong45 2019-4-9 13:12
之前见滇黄精,没有注意其叶片前端的卷曲,原来是像手一样可以勾住周围的物体,好让自己纤细的身板不被折断。植物大多通过茎缠绕(诸多藤本植物)或通过叶退化形成专门的卷须(许多葫芦科植物)来固定自身,像黄精一样直接用叶来固定身体的植物可能也不少,但应该没有前两者多。 据我观察,滇黄精老叶的卷曲程度比新叶的大,因此这种卷曲特性应该是发育过程中伴随的,有机会碰到周围的物体就会勾住对方,而不需要特别的诱导和触发机制。 滇黄精的叶卷曲 滇黄精用叶拉住了垂下来的紫藤 手拉手的滇黄精
个人分类: 万物生长|2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Hg、Cd对芽光合膜光化学活性及多肽的影响
ontores001 2016-1-15 12:02
随着当前环境酸化所导致的陆地水质酸化及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重金属污染趋势亦日益加重,其中Hg 2 + 、Cd2+是水体中毒害较强、分布较广的重金属.近年来就Hg2+、Cd2+对植物的影响已有较多报道,但大多集中在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上,并且主要以陆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行使光能聚集、转化等功能的光合膜的影响则甚少涉及,尤其是水生经济植物受Hg2+、Cd2+污染后光合膜特性变化的则未见报道.莼菜( B rasenia schreberi)属睡莲科,是长中下游水域重要的野生经济植物,越冬芽是莼菜度过冬季寒冷环境进行营养繁殖的主要形式.水体中重金属(Hg2+、Cd 2 +)污染极易造成对莼菜越冬芽生理生化过程的伤害,进而对越冬后莼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影响.本文以莼菜越冬芽为材料,系统研究Hg2+、Cd2+对其茎叶叶绿素含量、光合膜组分及光化学特性的影响.以揭示重金属离子Hg2+、Cd2+对莼菜越冬芽光合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为调节控制莼菜对重金属污染的抵御能力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供试材料莼菜(B rasenia schreberi) 于11月份采自苏州东山太湖水域,实验所用越冬芽生理年龄及生长状态基本一致. 112 培养方法实验用重金属试剂为分析纯HgCl2、CdCl2,用蒸馏水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再经培养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处理溶液.HgCl2溶液浓度依次为1、2、5mmol/L,CdCl2溶液浓度为2、5、10mmol/L.溶液分别存放于4L的玻璃缸中,将越冬芽固定在玻璃板上置于处理溶液中培养,自然光照,培养温度10—12℃,培养6—8天后取越冬芽茎叶分别测定各项指标.Hg2+和Cd2+各处理浓度均设置3个平行组,并重复实验一次. 113 测定方法按Arnon方法,用UV2754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的含量.参照Dunahay的方法取莼菜越冬芽茎叶分别制备具光化学活性的茎、叶类囊体膜.按J.Coombs方法采用薄膜氧电极和自动记录装置分段测定PSⅠ还原能力及PSⅡ放氧活性.用UV2754型分光光度计测定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测定时Chl含量为10μg/mL.用岛津RF254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室温条件下类囊体膜的荧光发射光谱,测定时激发光波长480nm,狭缝10nm,样品用50mmol/LTricine(pH718)稀释到Cu浓度为4μg(Chl)/mL.参Laemmli(1970)方法进行 SDS2PA GE 分离多肽组分 ,电泳图谱经凝胶成像 ,并经分析系统 GDS28000 扫描成图. 结果与讨论 211 Hg2+、Cd2+对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显示,在相同的处理浓度下Hg2+对莼菜茎叶的影响较Cd2+显著,这与某些陆生植物对Hg2+、Cd2+的敏感程度相似.比较莼菜越冬芽茎叶处理后的变化可发现,Hg2+、Cd2+的伤害在叶片上表现较为严重,尤其是Hg2+浓度大于2mmol/L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显著变化,茎经Hg 2+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的下降幅度不如叶片大.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是光合器官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莼菜越冬芽经 Hg2+、Cd2+处理后,其光合功能将会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越冬,并将影响植株的发育及繁殖能力.212Hg2+、Cd2+对光合膜室温吸收光谱的影响,当处理Hg2+浓度达到2mmol/L时,叶片光合膜叶绿素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的吸收峰几乎消失,说明在此Hg2+浓度下,光合膜结构及叶绿素的结合状态受到严重损伤,无法行使光能吸收及转换功能.经Hg2+处理后的茎的吸收光谱也产生变化,但影响程度不如叶片明显.莼菜越冬芽经Cd2+处理后,茎叶光合膜吸收光谱虽出现变化,但较Hg2+处理变化幅度小.213Hg2+、Cd2+对光合膜室温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 莼菜越冬芽经Hg2+处理后,低浓度时(1mmol/L)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呈下降趋势;当Hg2+浓度达到或超过2mmol/L时,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出现显著改变;室温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PSⅠ及PSⅡ活性、光合膜多肽组分也出现类似变化;茎经Hg2+处理后变化相对较弱.Cd2+处理后,莼菜越冬芽叶绿素含量、光合膜特性及组分也产生变化,但变化程度较Hg2+处理弱;同样叶片对Cd2+的反应较茎强. 原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post-7092494-105305195-1.shtml
1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些轻盈曼妙的风力机叶片背后的复杂科学
热度 3 sciencepress 2015-12-22 08:18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快速, 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也不断提高。 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件,叶片设计中要进行空气动力学计算和结构力学计算等。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叶片外形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而成,为了满足叶片质量轻、刚度大、强度高和耐疲劳等特性,叶片主体部分由复合材料制作而成。 叶片涉及多学科领域 目前,大型风力机叶片通常为复合材料薄壁杆件结构,进行叶片结构设计时应从多方面多学科角度综合考虑结构设计的要求和原则。图中显示风力机叶片结构与多学科密切相关,包括气动、载荷、机械、工艺、材料、检测、维护维修等产品全生命周期。 从结构的角度看,风力机叶片结构分析的关键是“ 复合材料、薄壁杆件、结构力学 ”这12 个字。 结构力学 ﹀ 力学 , 是分析外部作用(载荷和位移) 与内部响应(应力和应变等) 之间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这也是叶片结构分析的依据。从静力学的角度看,叶片的结构通过合理的简化,经过气动和气弹的仿真,可以得到结构所需承担的外部载荷,将该外部载荷加到叶片结构上,分析各个细部的内部应变,确定未超出许用值。从动力学角度,以上气动和气弹仿真与结构分析过程应该有更深入的流固耦合分析,以目前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多数气动和气弹模型中仅将叶片作为欧拉梁单元简化进行分析,而很少让整个结构的细节模型参与到流固耦合的分析中,由此方法产生的误差,目前在工程上是可行的,也是主流的方法。 结构力学 ,是一种层层分解的系统化、结构化的力学分析方法。通过工程方法层层细分的分析,或通过有限元方法的分析,亦或通过解析的方法对可解析描述的形状和奇点附近的结构进行分析,都是一种由全局逐步细化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对叶片的结构从宏观到微观有一个逐层深入的体现。 薄壁杆件 ﹀ 杆件 ,是某一方向的特征尺度远大于另两个方向特征尺度的结构。因为大型的风力机叶片长度为几十米,而宽度(最大弦长) 通常为几米,其展弦比在10 以上,所以可以用杆件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杆件的研究中有很多独特的方法,也有很多便于分析的简化,特别是采用梁理论进行简化。如采用欧拉梁理论,利用平面变形假设,将杆件所承担的弯曲与拉压效应和其所承担的剪切与扭转效应进行解耦,将复杂的三维结构求解问题简化为若干个二维等截面结构的求解问题,大大简化了每一个子问题的复杂度,然后再将各个二维求解的结果通过梁理论在三维内进行整合,又获得一个全局的效果。或者说,在对杆件理论理解深刻并简化得当的情况下,可以在全局上将3D 结构解耦为1D 梁和若干个2D 等截面或近似等截面梁。 薄壁 ,是壁厚方向特征尺度远小于其他方向特征尺度的结构。叶片壳体的厚度为几毫米到100mm(主要是叶根部位) 不等,而叶片的弦长通常在1m 以上(叶尖除外),所以径向特征尺度与壁厚特征尺度之比远大于10,通常大于30,所以可以用薄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由于是薄壁,对正应力的计算,可以将各种刚度特征线性叠加,在几何分析时也有很多忽略小量的简化分析方法,从而大大简化计算;对于剪应力的计算,也可以采用薄壁杆件通常使用的剪力流方法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将一个二维的平面问题简化为剪力流沿一维曲线的运动,即一维的微分方程,能够快速地进行分析。 在腹板的支撑作用下,整个叶片的大部分区域的截面形式是一种多闭室薄壁杆件。目前,风力机叶片通常采用三闭室薄壁形式,即两腹板的结构形式;在小型的风力机叶片中也有两闭室(单腹板) 或者单闭室(无腹板) 的形式,而更大型的风力机也会考虑采用截面内四闭室(三腹板) 等多闭室结构形式。这种多闭室的结构在杆件结构分析中,也有很多成熟的分析方法。 叶片结构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 叶片结构在复合材料叶片开发中属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技术环节,与气动、气弹、机械、工艺、材料和测试方面都有很密切的关联。 通过以上 薄壁+ 杆件 ,叶片上的三维空间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已经简化为沿叶片展向若干个独立截面下,若干个一维曲线上物理特性的常微分方程,且方程的自由度较低。自由度的大大降低,提供给工程师一种快速的进行工程计算的可能性。早期的叶片设计,主要是通过手算完成;后来,针对该方法开发了计算机程序;即便在有限元软件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以上薄壁方法仍然作为工程人员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避免有限元软件只见云图、不见原理的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在叶片的某些部位,以上薄壁杆件的前提条件并不成立,或者说存在例外而造成引入的误差会比较大,如对于杆件而言刚度突变或几何不连续的部位附近,如对于薄壁而言厚度突变的部位,如对于多闭室而言尾缘部位的连接方式等,这些特征的存在对直接分析整个结构提出了要求。对于这些部位,有限元分析方法仍然是最快速的分析方法。 复合材料 ﹀ 复合材料 ,存在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可设计性强、热稳定性好、高温性能好等优点,但同时存在材料各向异性、材料分散度高、成本昂贵、韧性较差等缺点。整个叶片结构本身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几乎所有承力构件形式基本都是复合材料结构件,其中叶片承力梁主梁、前缘梁、尾缘梁和无夹芯的蒙皮部位均可作为复合材料层合板;叶片壳体芯材段及整个腹板结构可作为夹芯结构;叶片合模中的前缘、尾缘和腹板缘条黏接可作为胶接结构;叶根通过螺栓与变桨轴承、轮毂连接到一起可作为螺栓连接件。以上层合板结构、夹芯结构、胶接结构和螺栓连接结构四种结构,就是常见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对此四种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建立起复合材料力学与风力机叶片结构之间的关系。 复合材料叶片构件 根据风力机叶片的受力特性,一般情况下叶片蒙皮和腹板蒙皮采用双轴布或三轴布铺层,主梁和尾缘梁等梁结构采用单向玻纤布的铺层,叶片外壳和腹板夹芯结构采用芯材,如Balsa 木、PVC 泡沫、PMI 泡沫、PU 硬质泡沫等。叶片整体采用合模黏接,前缘、尾缘和腹板缘条段采用胶接连接。同时,叶片整体需要与变桨轴承、轮毂连接,叶片叶根段采用螺栓连接。 综上所述,“ 复合材料、薄壁杆件、结构力学 ”12 个字是风力机叶片结构分析的关键,如下图所示,其中复合材料是材料特性,薄壁杆件是结构形式,结构力学是研究方法,只有充分理解以上理论的精髓,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对叶片的结构获得既深入又细致的理解。 复合材料薄壁杆件 《 风力机叶片结构设计 》基于五大学科基础,采取五种分类原则,逐节逐层介绍叶片结构设计与分析的方方面面。 表 基于五大学科基础的章节 划分 学科 基础分类 章节 复合材料件 四大构件 2 复合材料基础 12 层合板分析 13 夹芯结构分析 14 胶接连接分析 15 螺栓连接分析 薄壁杆件 四种方法 7 一维杆件方法 8 二维薄壁方法 9 三维有限元方法 10 其他方法 结构 两类部件 1 基本准则 3 结构设计基础 4 结构件设计 5 功能件设计 力学 N 种分析 6 结构校核准则 11 基本校核分析 16 疲劳分析 17 叶片抗冲击分析 18 断裂力学与层间分析 19 可靠性分析 测试 全尺寸测试 20 叶片全尺寸测试 风力机叶片结构应涵盖复合材料、构件、设计、校核甚至包括抗冲击、断裂力学这些高级校核, 用全方位的视角, 细致地雕琢叶片的每一部件、每一剖面、每一构件、每一层铺层、每一层纤维与树脂, 甚至可以研究到纤维微观方面的问题。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 王同光 等著《 风力机叶片结构设计 》一书“绪论”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46216-9 《 风力机叶片结构设计 》 系统地阐述了复合材料型风力机叶片结构应用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方案,包括风力机叶片复合材料应用、构件、设计、方法、基础校核及高级校核;重点介绍了风力机叶片结构设计校核的方方面面,涉及基础理论、设计方法、结构校核、全尺寸测试;并结合风力机国际标准和规范给出大量设计实例。 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 欢迎转发分享朋友圈, 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点击文中 书名、作者、封面 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7307 次阅读|6 个评论
为什么叶片面积不能无限增大?(《科学通报》)
sciencepress 2014-3-4 17:43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典型热带巨型叶植物芭蕉叶片内存在剧烈的结构异质性,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叶片边缘部位的生理功能,导致芭蕉叶片面积不能继续增大 。 这篇 名为“ 热带巨型叶植物芭蕉叶片内结构异质性 ”的研究论文发表于 《科 学通报》 2014 年第 6 期上,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帅担任第一作者,和广西大学林学院曹坤芳 教授 担任通讯作者共同撰写。 为什么巨大叶片植物在自然界很稀少?巨型叶片不同部位结构和功能有否较大差别,导致边缘区间的功能受限不能进一步长大? 这些问题的揭示对于探索植物的进化和生态适应有着深刻的科学意义。 该研究选取了典型的热带巨型叶植物芭蕉叶片,对其不同部位的结构异质性进行研究, 该植物叶片长度可达3米,研究表明叶片边缘部位 叶片厚度、比叶重、保卫细胞长度、导管直径、叶绿素含量和气孔面积指数等呈剧烈下降趋势,进而导致叶片边缘部位水分供应以及蒸腾散热功能受到抑制,限制了叶片面积的继续增大。 图 野蕉(Musa balbisiana Colla) 的大型叶片 该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叶片面积为什么不能长得太大,巨大叶片植物在植物界很稀少这一自然现象,有助于进一步揭开叶片的生长和进化之谜,此外,对于植物的适应性研究以及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399)和广西大学科研基金(XDZ120929)的资助。 来源论文: 李帅, 曹坤芳. 热带巨型叶植物芭蕉叶片内结构异质性. 科学通报 , 2014, 59(6): 522-528. 论文链接 :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CN/10.1360/972013-721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叶的飘落是因为树的不挽留?
热度 16 gaojianguo 2012-12-29 10:52
叶的飘落是因为树的不挽留?
在中国的北方,每年的秋天树叶都会变黄、变红,继而脱落;而对于南方的常绿林而言,落叶并不明显,虽然周期性的落叶是常有的事情。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一些针叶树的叶片好像终年都是不落的,其实它们不是不落叶,而是因为这些树木叶片的寿命比较长罢了,所以给我们一种不怎么落叶的错觉。叶龄或叶的寿命是指叶片停留在树上的时间,不同树种存在显著差异,如落叶树种一般有 150 天左右的寿命,但有的常绿针叶树如云杉和冷杉可达 7 — 10 年,而一种虎尾松 ( Pinus longaeva ) 的叶子竟然可以存活 45 年之久。叶片在枝条上的存留时间除了受自身遗传因素之外,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也很紧密,中国北方或者温带落叶树种在秋天落叶主要是对寒冷的适应,而对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树木而言,落叶貌似比较随性 ( 兼性的 ) 。叶片是植物同化物质的主要器官,没了叶片,植物就像没了食物来源,然而对任何一个树种落叶都是必须要面对的取舍,叶的飘落对树木本身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当一片漂亮的红叶从树体飘落,难道树没有挽留的意思吗? 叶片真正的脱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导致叶片脱落的原因主要有叶片自身的衰老和外界的物理刺激。理想的生长环境对植物而言可遇不可求,理论上自然生长的植物从来都是处于逆境 ( 干旱、低温、机械损伤、动物啃食等 ) 中的,没有逆境的生长是不存在的,但植物貌似懂得“历练”的道理,从来没有半点逃脱和放弃的意思。如有些植物仅利用一年中温暖潮湿的时段进行生长,当遇到干旱甚至会通过改变吸水策略和休眠的方式逃脱灭绝命运。而 响叶杨 通过不断“抖动”叶片吓跑小昆虫,避免被啃食。荒漠中一菊科植物可以根据土壤水分多少改变叶片形态,当土壤变得干燥的时候,叶片变得又小又厚,从而减少了蒸腾作用。 水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植物的生长当然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就知道一个地区水分的多少决定了当地物种的组成。植物体内需保存一定的水分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低于某个阈值将导致功能失调甚至干死。缺水往往是导致落叶的主要原因。如原本生长在热带的三叶橡胶是常绿树种,移栽到云南西双版纳之后变成了落叶树种,当版纳的冬季不怎么干旱和寒冷时,它又不怎么落叶了。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蒸腾拉力输送矿质营养元素和水分,如果可利用水分减少,植物将会通过降低蒸腾作用来减少蒸发失水,但植物怎么来减少蒸发失水呢?当水分亏缺不严重的时候,它们会通过关闭气孔来减少蒸腾失水;当水分亏缺进一步加强时,它们就会采取 “ 壁虎断尾 ”或“ 螳螂断臂 ” 的终极方式减少水分散失,即脱落叶片。“壁虎断尾”或“螳螂断臂”对保护小动物本身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植物舍弃叶片的机制:叶片是蒸发失水的主要器官,当植物没水可“喝”的时候,植物就把叶片脱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但为什么树木如此狠心,只知道舍弃一直服务整株植物、任劳任怨的叶片呢?如果没有了叶片,就相当于没有生产车间,植物最终就会饿死,这好像是得不偿失的抉择。 科学家最近发现,植物的根吸收水分运输到树干、树枝到树叶,随着分级次数增大水分传输的阻力也是越来越大的,叶片中水分传输的阻力有可能占到整个水分传输系统阻力的 30 — 80% ,如此大的阻力必然导致叶片不同于枝条、树干和树根的水分保障等级。叶片制造的养分和有机物最终用于树木的生长,如制造木材,加粗树干,使树木的根系统更加庞大,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矿质养分,当然叶片本身的建成也需要自己的投入。当干旱或者其它环境不利因素很严重的时候,植物通过脱落叶片的方式除了减少蒸腾失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之外,还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考虑就是保护如枝条等光合物质积累较多的器官,即保护那些等级较高的组织。如科学家在亚马逊开展的减雨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实验表明,如果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分减少,森林的落叶量增大、叶面积指数 (LAI ,表示冠层浓密程度的指标 ) 也会降低。树木舍弃叶片只是暂时的,等来年水分条件转好的时候,从枝条上还可以萌发新的树叶,从而帮助植物继续生长。 Borchert 在对热带干季林物候的调查中发现,当干季来临时,树木叶片脱落,但之后又会长出新叶甚至开花,主要原因是树体脱落了较大、较老的叶片,减少了个体内部对水分和矿质的竞争。其实人们早就发现旱季开始时很多种子植物能够开花,主要是利用了叶的枯萎降低了植物的蒸腾耗水,花、嫩芽和果只需要少量水分并从正在枯萎的植物器官上取得必要的物质和养分。 当植物遇到比较大的环境胁迫或灾难 ( 如极端干旱 ) 的时候,叶片不脱落会有什么后果呢? Bucci 等人在对 假山毛榉属 ( Nothofagus ) 几种植物的研究中发现,一些对枝条或树体过分留恋的树种的分布没有不留恋的树种的分布广泛。枝条抵抗木质部栓塞的能力比叶片大,但脆弱性比叶片小,即枝条应对水分亏缺的能力大于叶片,当减少同样的水分,枝条的输水能力保存的更多。由于水分是从枝条传输到叶片的,枝条就像叶片的上一级阀门,可以控制叶片的水分供应。木质部栓塞是指由于受到干旱、寒冷、病菌侵袭等因素造成的木质部输水能力降低的现象,应对木质部栓塞的能力可以使用“脆弱性”的大小来表示,脆弱性越大,说明抵抗栓塞的能力越弱。输送水分能力的大小对植物的器官存活来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如果水分传输能力降低,器官就会失去活性甚至干枯。有人总结植物通过牺牲光合物质积累较少的叶片来保护光合物质积累较多的枝条的现象为“水力分段 (hydraulic segmentation) ”,是植物应对干旱、寒冷等不利生长环境的水分利用策略。看来,叶的飘落不是因为树的不挽留,而是树和叶与外部环境的约定,甚至可以认为是叶对树的一种保护和爱! 更多阅读: 叶绿体能提高枝条的抗栓塞能力? 参考文献: Bucci S. J., Scholz F. G., Campanello P. I., et al. Hydraulic differences along the water transport system of South American Nothofagus species: do leaves protect the stem functionality? Tree Physiology, 2012, 32: 880–893. Fisher R. A., Williams M., da Costa A. L., et al. The response of an Eastern Amazonian rain forest to drought stress: results and modelling analyses from a throughfall exclusion experiment.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7, 13: 2361–2378. Hao G. Y., Hoffmann W. A., Scholz F. G., et al. Stem and leaf hydraulics of congeneric tree species from adjacent tropical savanna and forest ecosystems. Oecologia, 2008, 155(3): 405–415.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2686 次阅读|41 个评论
DNA甲基化导致冬青叶有刺与无刺的差别
cjj1650 2012-12-21 11:32
冬青( Ilex aquifolium )作为圣诞三宝(冬青、驯鹿和雪橇)之一,其叶片坚挺有光泽,浆果鲜红色,簇附于枝上。圣诞节用冬青和槲寄生点缀环境,是西方人的传统习俗,用冬青树枝编成花环挂在大门上,或是将几枝冬青摆放在餐桌上,据说绿色可以驱邪。而冬青那红艳艳的果实、绿油油的叶子,在寒冬腊月里使人感到一股生命怒放的气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 Jacinta Lluch Valero/Flickr ) 仔细观察冬青的叶片会发现,在同一枝条上会有带刺和不带刺的叶片同时存在。 Herrera 等发现有山羊或红鹿存在的地方,冬青会长出更多带刺的叶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带刺和不带刺叶片的全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不一样,与不带刺叶片相比,带刺叶片的甲基化水平下降。该研究串联了草食性动物活动、植物表型可塑性以及表观遗传变化之间存在的关系。 Herrera C.M. Bazaga P. (2013). Epigenetic correlates of plant phenotypic plasticity: DNA methylation differs between prickly and nonprickly leaves in heterophyllous (Aquifoliaceae) trees,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n/a-n/a. DOI: 10.1111/boj.12007 全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j.12007/abstract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12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茶科C3植物中的景天科酸代谢(CAM)
热度 2 cjj1650 2012-12-14 10:42
Yuan 等( Tree Physiology , 2012 )在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变态肉质叶片(受真菌感染产生的)中发现了 CAM 途径。 CAM 植物兼具 C3 和 C4 植物的特征,如晚上利用 C4 循环固定 CO2 ,而白天则进行 C3 循环利用 CO2. CAM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植株生长相对缓慢。尽管如此, CAM 为植物应对未来气候变暖提供了新的策略。由美国能源部( DOE )支持的“ CAM 植入 C3 植物 ” 5 年计划( 14.3 百万美元)已经启动( http://www.unr.edu/nevada-today/news/2012/cushman-cam-research ),而通过真菌感染途径所形成的 CAM 或许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原文链接: http://treephys.oxfordjournals.org/content/32/2/188 CAM 解释 (图片来源于http://plantphys.info/plant_physiology/c4cam.shtml) 肉质植物的一种特殊代谢方式,简称 CAM 。它们的绿色组织上的气孔夜间开放,吸收并固定 CO 2 ,形成以苹果酸为主的有机酸;白天则气孔关闭,不吸收 CO 2,但同时却通过光合碳循环将从苹果酸中释放的 CO 2还原为糖。这种代谢方式首先在景天科植物中被发现,从而得名。以后在干旱地区的许多其他植物种类中也相继被发现。 CAM 的 生物 化学途径:夜间,大气中 CO 2自气孔进入细胞质中,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羧化酶催化,与 PEP 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再经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还原为苹果酸,贮于液泡中,其浓度每升可达 100 毫摩尔。苹果酸从细胞质通过液泡膜进入液泡是主动过程,而从液泡回到细胞质中则是被动过程。在日间,苹果酸从液泡中释放出来后,经脱羧作用形成 CO 2和 C 3化合物(见碳四植物)。有两种脱羧酶可催化这个反应。有些植物中 NADP (辅酶Ⅱ) - 或 NAD (辅酶Ⅰ) - 苹果酸酶催化氧化脱羧,形成 CO 2和丙酮酸,另一些植物中 PEP 羧激酶催化形成草酰乙酸,并脱羧产生 CO 2及 PEP 。 CO 2产生后,通过光合碳循环重新被固定,最终形成淀粉等糖类。在弱光下,尤其是气温高时,有一部分 CO2 会被释放到大气中去。 至 1977 年止,已在 18 个科中的 109 个属, 300 种以上的植物中发现有 CAM 。最大,最重要的科有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番杏科、百合科等。这些科在分类学上虽无明显的关联,但有两个共同的特征:①所有的科都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其中许多种生长于干旱地区。②大部分植物的茎或叶是肉质的。这些特征是在高温、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某些 C3 植物如龙须海棠属的 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 在遇到土壤盐分造成的水分胁迫时,会从 C3 代谢类型转变成 CAM 类型。 CAM 植物的这种避开辐射和蒸腾势很高的白天,而在凉爽的夜晚开放气孔来吸收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 的特性,使它的蒸腾比远低于其他类型的植物。 CAM 植物、 C4 植物、 C3 植物的蒸腾比( gH2O / g 干物质)依次为 25 ~ 150 , 250 ~ 350 , 450 ~ 600 。但 CAM 植物单位叶(或其他同化器官)面积的光合速率受所能积累的 C4 双羧酸量的限制,比其他两类植物低, 3 类植物分别为 3 ~ 10 , 20 ~ 40 , 40 ~ 60mg CO2 /( dm2h )。 CAM 植物的低光合速率使它们生长缓慢,但它们能在其他植物难以生存的干旱、炎热的生态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经济上较重要的 CAM 植物有菠萝和剑麻。供观赏的种类繁多,包括仙人掌科、景天科中的多种植物。 以上摘自 http://www.bbioo.com/lifesciences/43-12438-1.html
9714 次阅读|2 个评论
防止果树叶片早衰早落
yhqsd 2012-10-8 10:44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秋季气候条件适宜,叶片完全成熟,叶片光合速率最高。但由于营养不良、树冠郁闭、干旱、积涝、药害、肥害、负荷过大、病虫害等原因,果树叶片早衰早落、看上去“满树果实”的现象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会导致果树同化功能下降,树体营养贮备降低,使来年果树萌芽、开花、坐果和幼果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果园管理,防止叶片早衰早落,具体措施如下: ( 1 )改善根际环境,养好根系 “叶靠根养,养叶先养根”。防止早期落叶,首先是加强土肥水管理,改善根际生态环境,提高园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和理化性状,进而促进根系养分吸收,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培养健壮树体;同时实行配方施肥,忌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提高光合作用,控制过旺树势,增加树体贮存营养,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可结合秋施基肥,深翻土壤,在秋季果实采收后落叶前 , 及早施入有机肥,施用量可按照每 kg 果施 3~5kg 土杂肥 , 并混入适量氮、磷肥和微量元素肥 ( 钙、锌、铁肥等)。比如,土杂肥 与硫酸亚铁按 5:1 的比例混合后,沟施于树冠下,覆土灌水,幼树 1-1.5 kg/ 株,大树 2-2.5 kg/ 株,以补充树体中铁的含量。 在搞好土壤改良和增施有机肥的同时,在春梢速长期,当中、短枝顶部 1-3 片叶发生失绿时,分别于 5 月上旬、 5 月中下旬、 6 月上旬,各喷 1 次 0.5% 尿素 +0.3% 硫酸亚铁溶液或黄腐酸二胺铁 200 倍液;也可用 0.1% 硫酸铁和 0.1% 柠檬酸铁 l0ml 左右进行树干注射,用 0.5%-3% 硫酸铁灌注根际土壤。树体 缺镁时,可在春季展叶后,土施硫酸镁 0.5kg / 株;叶片出现缺镁症状时,也可立即喷 0.3% 硫酸镁溶液。树体缺钙可以在谢花后 2-5 周内,叶面喷施氨基酸钙 350 倍液或其他钙肥,间隔 12-14 天,连喷 2-3 次;采果前 40-50 天再喷 1 次。同时, 加强综合管理,合理负载,协调生长与结果的根系。 ( 2 )合理修剪,增强树势 通过修剪等措施 , 建立通风透光的树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因为通风透光的小气候,能够使树体在遭受外界高温、雨水、高湿等不良环境时,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缓解等,从而减轻伤害。修剪时,重点疏剪下垂冗长枝、内膛徒长枝、直立枝、重叠枝、交叉枝、病虫枝、细弱枝,采用提高树干高度,减少大枝数 量及分枝级次,开张骨干枝角度,加大层间距,中心干落头开心等方法,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增强叶片的光合效能,改善树体营养。 ( 3 )合理灌排,均衡水分供应 果园应做到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尤其避免在高温时灌大水。低洼处注意排水,防止积水。雨后或灌水后,要及时划锄松土,保持土壤上虚下实。上部疏松,有利于通气、渗水和养分的分解;下层土壤略紧,能保水保肥。 ( 4 )防治好病虫害 褐斑病、灰斑病、轮纹病是引起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这几种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7-8 月份是这几种病菌的盛发期。防治这些病害,需 及时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刮除翘皮,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虫源,压低病虫源密度。对早期落叶病,在萌芽期喷布 5 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初次侵染菌源; 5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交替喷施石硫合剂、石灰倍量式波尔多、多菌灵 等 ,每隔 20 天左右喷 1 次。对于因根部病害引起的早期落叶,可以在秋季结合扩穴施肥时,向树盘或树穴施用石硫合剂、多菌灵或哈茨木霉菌等药剂。 ( 5 )防止药害或肥害 根据病、虫的耐药性,结合农药的性质,正确选择农药,严格按说明书配制和使用农药,不可随意加大浓度和用量;施药时避开大风、高温、高湿、阴雨天气。如果遇到药害,要暂停用药,运用喷清水冲洗,喷施中和缓解药物,追施速效肥料,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强树体管理等方法,缓解受害程度,减少损失。施用的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分解;化肥施肥量不要过大、过于集中;叶面喷肥浓度不要过高,要避开高温时间喷肥等。
4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助] 叶片里的寄生虫?
jimmy198360 2012-4-1 20:09
最近对芸薹属的一种作物叶片台盼蓝染色后光镜观察,发现叶片内有一寄生虫样的微生物,在叶片内分布均匀。不知是真菌,还是原虫寄生物,还是其他昆虫的幼虫阶段(应该不是此种,因为此微生物处于上下两层表皮细胞间)? 望各位从事此领域研究的专家高手指教,谢谢。以下是光镜观察图片: 1. 10X10放大下 2、20X10 放大下 3、40X10下 头部放大 4、叶片边缘撕裂处 10x10放大下的莫名微生物(与上面相同)
6931 次阅读|1 个评论
风机叶片完美连接技术——同济大学长江学者 黄争鸣 专利展示
spEdward 2011-10-13 14:26
同济大学长江学者,黄争鸣教授专利产品介绍: 宣传: 演示文稿: 完美叶根连接.pdf 风机叶片叶根完美连接技术 本发明涉及风力机叶片结构及其加工成型方法和用途,叶片由叶根段、主梁和包覆在叶根段及主梁外侧的蒙皮构成,叶片通过设在叶根段的连接件与风轮固定,构成空间悬臂梁结构,在主梁区域及叶根段,一个或以上实心或空心的楔形柱排列布置在顶层铺层和底层铺层之间,叶根端最内侧的楔形柱为实心,其内埋设有连接件,其中,至少在叶根段最内侧的相邻楔形柱之间用纤维布以“∽”形连续穿插缠绕构成夹层,顶层、底层铺层及纤维布夹层浸胶固化后形成蜂窝状截面的骨架。优点是:使大型叶片一次灌注树脂、一次固化成型并实现根部连接件的预埋成为可能,楔形柱分散了底层与顶层铺层固化放热的协同效应及固化收缩量,使不饱和树脂作为基体材料成为可能。 一种风力机叶片结构,叶片由叶根段、主梁和包覆在叶根段及主梁外侧的蒙皮构成,叶片通过设在叶根段的连接件与风轮固定,构成空间悬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主梁区域及叶根段,一个或以上实心或空心的楔形柱排列布置在顶层铺层和底层铺层之间,叶根端最内侧的楔形柱为实心,其内埋设有连接件,其中,至少在叶根段最内侧的相邻楔形柱之间用纤维布以“∽”形连续穿插缠绕构成夹层,顶层铺层、底层铺层以及纤维布夹层浸胶固化后形成蜂窝状截面的骨架。 模具设计: 模具成形: 现场试验: 专利网址: http://www.cnpatent.com/list_zhuanli.asp?id=200910197175zt= 黄争鸣个人简介: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75266.htm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http://aero-mech.tongji.edu.cn/?action-viewnews-itemid-30
7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用叶片直接PCR(非试剂盒)
edisonlou 2011-4-28 15:55
LEAF PCR PROTOCOL (Klimyuk et al., 1993, TPJ 3: 493-494) 1) Samples are harvested in 1.5 ml tubes and stored on ice. 2) 40ul of 0.25N NaOH was added and the samples boiled for 30 sec. 3) 40ul of 0.25N HCl then 20ul Tris mix was added and the samples boiled for another 2 min. -tissue samples can then be used immediatly or stored at 4 C for several weeks. -The amount of tissue used in each PCR reaction should not exceed 2mm2 or the reaction will not work. A small amount of treated material can be excised for use in a PCR reaction with a sterile Gilson tip. PCR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otal volume= 50ul for 5.5 reactions 10X buffer 5ul 27.5uls 10mM dNTPs 1.25uls 6.875uls primer A 2.5uls 13.75uls primer B 2.5uls 13.75uls dH2O 38.75uls 213.1uls taq poly 1.0ul 5.5uls 95 C 10min 1X 95 C 30sec 55 C 30sec 72 C 45sec 30X 72 C 10min 1X run 15ul on a 2% agarose gel note: 2.5 times more primer is used and 2 times more taq polymerase in the leaf PCR protocol. If you could get by with less, Jonathan Jones would have done so! Stocks 0.25N HCl 0.25N NaOH Tris buffer: 0.5M Tris pH 8.0 0.25% Nonidet P-40 LEAF PCR ON ARABIDOPSIS TISSUE WITHOUT ALKALINE TREATMENT Preparation of Master mix: 1 x Taq-buffer 1.5 mM MgCl2 200 mM of each dNTP 1 mM each primer 0.5 ml 20 x Taq polymerase The mix is stored on ice until use. Preparation of leaf tissue: Put the leaf in a small Petri-dish. Make a hole in a leaf with the narrow end of the Pasteur pipette (a forceps might be helpful) and place the leaf in a PCR-tube, if necessary by blowing. On ice, add 50 ml the Master mix. Running the cycles: Transfer the tubes directly from ice to the prewarmed 94 C block on the Robocycler and run the following cycles: 94 C for 3 min 1 x 94 C for 30 s; Tann.* for 1 min; 72 C for 1 min-1 min 30 s 35 x 72 C for 10 min (optional) 1 x Appropriate controls: Positive Negative For screening transgenics: plasmid ColO ColO with endogenous primer-set g DNA gDNA with endogenous primer-set - DNA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Tann.) should be 2-3 C below the calculated Tann..
个人分类: 相关论文|3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叶片上的人脸
annabella127 2010-5-22 05:22
叶片上的人脸 叶片上的气孔,使这张电镜照片看上去像个人脸。 刚刚开博,希望以后能将自己对于自己学习生活的点滴感悟(包括实验中有趣的巧合)留在这里。 下面一张为较低倍数的叶片照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864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