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朝鲜半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超强台风“三巴”将影响吉林:关注9月16-19日潮汐组合
热度 1 杨学祥 2012-9-17 02:46
超强台风“三巴”将影响吉林 局部地方有大暴雨 发布日期:2012-09-17 00:38 来源:城市晚报 字号: 原标题:超强台风“三巴”今明影响我省 城市晚报讯 告别了双休日的晴暖,今天开始,我省又要经历一场暴风骤雨了。据气象部门介绍,今年第16号超强台风“三巴”17日至18日将影响我省,届时,吉林东部将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大风天气。气象部门提醒我省各地需注意预防大风、局部洪涝、地质灾害等,并做好水库蓄水工作。 台风“三巴”今明两日过境 据悉,今年第16号超强台风“三巴”16日10时中心位于韩国济州岛南偏东大约68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预计“三巴”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逐渐向朝鲜半岛南部沿海靠近,并可能于17日下午到夜间在这一带沿海登陆;18日夜间可能从朝鲜半岛进入我国东北地区东部或从东北地区东部擦过。 据我省气象部门预计,受“三巴”北上影响,17日至18日,吉林省东部将有一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主要降水集中在17日午后至夜间,其中通化地区东南部、吉林地区东部、白山、延边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地方有大暴雨,过程降雨量为40-70毫米,局部地方可达70-110毫米。 水库可抓紧时机蓄水 据了解,受台风影响,延边地区有6级左右东南风转偏北风,瞬时最大风力可达7级,其它地区大部分有6级左右偏东风转偏北风,瞬时最大风力可达8级。我省气象部门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注意提前做好预防,特别要预防玉米等作物倒伏及温棚大风灾害,并注意做好城市广告牌匾、树木等防风工作。 由于此次过程我省东南部雨量较大,气象部门建议当地做好中小河流、交通干线、桥涵和水库险工险段的巡查和维护工作,避免灾害发生。同时,提醒有关部门和群众积极预防由暴雨洪水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并做好城乡积水和低洼农田内涝的防御工作。 此外,目前我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尚有较大空间,因此这次明显降雨对水库蓄水十分有利,建议有关部门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做好大中型水库蓄水工作,积极储备水资源。 (记者 王昕/报道) 【编辑:金婉】 http://news.jwb.com.cn/art/2012/9/17/art_247_1446042.html “三巴”已加强为台风 或北上影响东北地区:关注16-19日潮汐组合 2012-9-14 19:2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关注 为 黑龙江 国家防总 超强台风 “三巴”已加强为台风 或北上影响东北地区:关注16-19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据国家防总14日消息,今年第16号超强台风“三巴”未来将进入东海并北上,可能给中国东部部分地区带来大风、巨浪和强降雨。 网友zecrio留言:关注超强台风三巴未来的路径。这个台风很有可能延续之前布拉万台风的路径,从我国沿海一路北上在韩国或朝鲜登陆对东北三省造成严重影响,给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中东部带来狂风暴雨,目前看复制布拉万路径的可能性存在,但不排除位置略偏东的可能。随时关注!关注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C:9月16日为日月大潮,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75度,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强,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台风若在16-19日强潮汐组合期间登陆,将增大自然灾害的强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887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12793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3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热度 1 duke01361 2012-8-14 15:45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假如第2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占领了世界,我想我们可能都会被迫学习日语、德语或意大利语!那个时候,包括英语在内的其他语言可能都会慢慢地消失或萎缩,这种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 想当年,元朝的成吉思汗,金戈铁马,带领着他的部队一度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包括现在的俄罗斯,匈牙利等国无不被之征服。在更早的汉朝,包括越南在内等周边国家均为汉朝附属,全部被纳在大汉版图之内,直到大清朝,朝鲜半岛也依然被清国统治。 在这一系列的占领和被占领过程中,被占领区的人民曾被迫学习占领者的语言,包括越南、 朝鲜和韩国都曾用“汉语”作为其官方语言。尽管后来均放弃了“汉语”。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国占领了法国后,也曾下令被占领区的学校不得教授法语,而必须改学德语(见法国作家督德的《最后一课》),同样,当时的日本也在所谓的“满洲国”大力推广日语教育。 同样的占领也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那个时候的英国几乎占领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土地,成为所谓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同样,那些被英国占领的土地上的人民也开始学习和使用英语,但不同的是,英语最终成了这些被占领区的语言文字,直到今天的北美洲上的美、加,大洋洲上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包括新加坡、菲律宾等在内的东南亚和中东、非洲等各地都还在使用英国人的语言。 为什么英国的语言文字有如此的吸引力?而我们的汉语却遭到包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周边国家的放弃?为什么华人占绝对多数的新加坡也在使用“英语”作为其官方语言? 我觉得人们对语言文字的选择并不基于语言文字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是针对语言文字本身的难易程度做出的选择,而基于语言的使用价值。 一种语言的使用价值的大小是被使用该语言人群的人文状态,经济发展状态等决定的。假如一种被使用的语言的人群依然生活在原始社会状态,或者生活在比较落后的状态,那么这种语言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弱势语种。就没有如英语一样的影响力。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率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18世纪工业革命使得英国一度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前锋,工业化大生产的高效性等为英语附加了巨大的使用价值,因此,同样是被英国殖民的许多地区,虽然已经基本或完全独立,但其人民和政府依然还在使用英语;二是包括英美等国这些讲英语的国家一直处在引领“文明的潮流”的位置,包括科学技术和人文法理等等在内的诸多领域,这些国家都处在绝对的优势的地位,这使得英语一度成为了世界语,而且没有遭到放弃的原因。 我们为什么学习英语? 基于上述理解,我觉得我们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不得不学习英语。
个人分类: My Ideas|6351 次阅读|1 个评论
把别人当鬼的人,休想让别人把你当人——有感于今日朝鲜半岛危机
热度 7 周可真 2012-4-1 11:54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伯江3月3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朝鲜问题上,美日韩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遇事就希望通过强硬表态以及压中国来解决。事实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要看到朝核问题的根源在于冷战之后,美日韩对朝鲜长达几十年的孤立和封锁,导致朝鲜剑走偏锋,以寻求生存空间。上世纪70年代,基辛格就曾提出对朝韩“交叉承认”,即中苏承认韩国,美国则承认朝鲜。这么多年过去,中俄已和韩国友好交往,但朝鲜的“那一半承认”仍未完成。抛开国内政策和经济问题,朝鲜现在“走偏门”的方式是被逼出来的。(《 朝鲜拒绝放弃发射卫星 日防卫研究所:朝胆量源于中国 》) 对于杨教授的观点,笔者颇有同感。今日之朝鲜成这个样子,在极大程度上是被美国在半个多世纪里连打加压给逼疯了。试想,一个人在如此状态下生活,会是怎样一种情况?人性会被扭曲的。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人性是怎样?要说人性恶,则人人都恶;要说人性善,则人人都善。 其实,人性是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的,其环境最重要的要素是社会关系体系,以至于可以说,一个人生活在怎样一种社会关系体系中,受怎样一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其人性(个性)就会是怎样;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其人性(民族性)也主要是取决于这个民族所长期地生活在其中的国际社会关系体系以及在这个体系中所处的具体位子。 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和超级强国,什么时候把弱小民族放在眼里而平等地加以对待过了?看不起弱小民族,不能平等地对待弱小民族,也罢了,还要把弱小民族当作小猫小狗一样来玩弄,甚至动不动还肆意加以污辱、蹂躏,如此情形,就是小猫小狗也会被逼急、被逼疯的,何况人类乎? 今日大家都可以评说朝鲜的不是,却不想想造成其如此不可理喻的原因究竟何在,真是可叹呀!国际人情世态,一如人际人情世态,何其悲凉!在如此环境下,有些一贯长期不尊重弱小民族,更惯于蹂躏弱小民族的国家,还对着一些因被其长期的欺凌、蹂躏而人性(民族性)扭曲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弱小民族,以“人权”教训之,这是多么令人恶心的伪君子行为啊!如果其早就对这些弱小民族讲“人权”,它们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吗? 你不把别人当人,别人就会把你当鬼;你要让别人把你当人,你就不能把别人当鬼。把别人当鬼的人,是休想让别人把你当人的。 新闻链接: 1、 朝鲜拒绝放弃发射卫星 日防卫研究所:朝胆量源于中国 2、 朝鲜称美断粮援助“违约”批美对朝反应超越极限 3、 专家称日本部署导弹拦截朝鲜卫星或引发战争 4、 西方学者呼吁不应一味拒绝朝鲜发射卫星权利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3766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中美关系和亚洲安全困境
whyhoo 2011-12-5 15:51
近年来,从朝鲜半岛核危机到南中国海问题的种种迹象表明,亚洲的集体安全体系问题必须提高到亚洲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了。为什么要讨论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区域内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体系。缺少这样一个体系已经产生了很多问题,经常导致这个区域的不安全的状态。在亚洲区域内,已经有各种次区域的安全机制,例如东盟(亚细安)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对话、东盟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和东北亚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安全对话。围绕着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六方会谈也是一种准安全机制。当然,最主要的是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美韩安全同盟。   不过,所有这些次区域安全机制并不构成亚洲安全体系。相反,这些次区域机制往往在制造着不安全。概括地说,这些次区域机制呈现出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这些机制并不涵盖整个亚洲(甚至东亚),是很不全面的。亚洲还没有一个涵盖所有国家的安全机制,更不用说是体系了。很显然,在亚洲,任何一个不能把美国和中国包括在内的安全机制都不能算是安全体系。或者说,任何一个排除美国或者中国的安全体系,其最终的结果不会是安全,而是不安全。   第二,这些机制大多是消极反应性的,例如六方会谈,就是为了回应北朝鲜核危机而产生的,就是说它是对付“不安全”的产物。因为其原初动机的制约,这类机制很难在积极意义上获得区域安全。或者说,它是为了避免“不安全”状况,而不是为了安全。   第三,一些貌似涉及到安全的机制没有任何有效的约束力,对成员国的行为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例如,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准则宣言》。   第四,次区域安全机制具有针对性目标,就是说一个安全机制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而这种自身的安全是意在通过遏制另一个特定国家的挑战而达成的。这尤其表现在美国所确立的诸多安全机制上,如美日安全同盟。它们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后,这些安全机制以制约中国为目标而得到强化。很显然,这类机制所导致的是更多的不安全,而非安全。 缺少机制使得“安全困境”恶化   亚洲的这种局面已经恶化了国际关系文献中人们通常所说的“安全困境”,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自私安全行为,导致了另一个国家的更大的不安全。具体地说,这个安全困境表现在两个互相关联但又可相对区分开来的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中美两国关系,即两国之间存在着的安全利益的冲突。第二个层面是小国和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关系。面对中美两大国,不管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如何,小国存有深度的不安全感。本栏聚焦于中美关系和亚洲安全困境问题。第二层面的问题另文讨论。   任何两个大国的关系本来就不好处理,但中美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更不好相处。很简单,一个是崛起中的大国,而另一个是明显相对衰落中的大国。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外界所说的中国开始崛起以来,在大部分时间里,除了中国自己之外,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对亚洲安全的最大的威胁来自中国。这是西方所有国际关系教科书上的观点,也是人们坚信不疑的观点。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然对其现在所处的国际地位不满,必然挑战现存秩序,挑战现存霸权,从而会最终导致不安全、冲突乃至战争。   但是经验告诉人们,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对亚洲区域安全的主要挑战不仅可能来自于崛起中的大国,即中国,而且更能来自于一个衰落中的大国,即美国。   过去3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表明,较之衰落中的大国,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比较有信心,更能够理性从而和平地解决问题。这些年来,中国的国际行为体现出几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中国是一个文明类型的国家。数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国的主要决策者具备了其他大国很少有的大历史观,他们往往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长远的问题。理性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很重要。中国人的理性概念和美国人的理性概念很不相同,前者的理性往往和大历史观联系在一起,而后者的理性更表现为如何把眼前利益最大化。   中国的这种理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中国对处理国际问题,甚至和自己有关的国际问题,往往比较慢,显得不慌不忙。尽管西方称之为“拖延战略”,但实际上是中国想在这个过程中,边做边想,找到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中国把很多问题看成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只要这个过程在继续,总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有些类似于中医所说的道理。因此,中国所使用的方式往往比较温和。与之相比较,美国更能够追求眼前利益。美国的国际行为往往表现为西医的“外科手术”方式,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用。   又如,中国并没有刻意要和美国争做大国。尽管中国也有少数一些人抱有争霸的心理,但作为国家,中国整体上没有这样的国家意志。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告诉人们,如果中国要成为大国,那只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致,而非人为的努力。中国的古典《易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事情是不变的;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处于变化过程之中,没有恒定的事物;只有“变”的道理本身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正如一个大国的衰落不可避免一样,一个大国的崛起也是不可阻挡的。人为的因素可以发生作用,但极其有限。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势”,即客观规律。在和美国的关系中,中国避免了苏联的选择。苏联选择了和美国争霸,而中国则不仅选择了不和美国争霸,而且选择了和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接轨。这个选择当然是中国决策者所作的,而之所以能够作此选择是背后的中国文化因素。 中国文化决定其外交行为   第二,中国文化也决定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大都是反应性的。中国缺乏主动的外交战略,整个外交系统都在反应性地运作,每天对国际事务作出“救火”式的反应。这种方式遭致了很多批评,认为有损于中国的崛起,和在世界事务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不过,不管人们喜欢与否,这种反应性外交可能是个客观的存在。当然,反应性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能力来解决国际问题。这些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实际能力的增加。无论在国际组织、区域多边组织还是双边关系上,很难低估中国所发生的作用。   外交的“反应性”也体现在中国的国防安全观上。中国强调国防的防御性,而非进攻性。中国只有当了解到其他国家会以何种方式、使用何种武器来威胁自己的时候,才会去发展某种武器,制定某种军事战略。中国很少有主动的,类似于美国的“先发制人”的战略。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很难有这些方面的创新。因此,在没有明显的外在的威胁的情况下,中国一般都是以自己的步伐、自己的需求来进行国防现代化。这和苏联不同,也和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不同。所有这些国家,当时都出现了“争霸”的国家意志和国家计划。   第三,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具有异常的消化问题的能力。这么多年,尽管中国国内问题很多,危机不断,但都能加以一一克服。如果不牵涉到任何制度,大国对问题的消化能力本来就比小国要强得多。加上制度因素,中国消化问题的能力远比其它国家强。在一些方面,甚至较美国强。不用说国内各种问题(例如社会抗议、少数民族问题等等),在国际事务上也是这样。在克服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方面,中国显现出了强大的国家能力。   如果说中国因为其不可被阻止的崛起而自信,那么美国则是因为其不可阻止的衰落而显得信心不足。和中国相比较,美国很多方面在朝着和中国相反的方向在发展。   第一,较之中国,美国的国际关系缺少大历史观。美国比较侧重于眼前利益,而较少顾及到长远利益。美国的政治体制的特点更强化了这一点。美国是多党政治,而政党又是各种利益的聚合。美国的决策过程也是利益分配过程,包括外交政策。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美国追求的是短期利益,美国总能把其“国家利益”最大化。每时每刻把眼前利益最大化就构成了美国的长远利益。这一点也是中国很多学者批评中国的地方,认为中国缺失“国家利益”观念。 美国信心不足反应过度   第二,较之中国,美国外交呈现主动性,尤其是针对中国。美国现在是唯一的一个霸权。要维持霸权,美国恐惧于来自中国的潜在挑战。防止中国的挑战似乎已经成为美国的头等要务,已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尽管中国的外交都带有回应性,但中国做什么都很容易被美国解读成是对美国的挑战。美国因此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其主动性来应付中国的崛起。当然,美国简单的地缘政治也促成美国可以这样做。中国地缘政治很复杂,被周边数十个国家所包围。但处于北美,美国只有两个周边国家,并且这两个国家是高度依附于美国的。美国的这种天然安全环境,使得其可以有充分的自由把其战略重点放在北美以外的国际空间,尤其是亚洲。   第三,尽管美国有这么好的安全环境,但是美国还是没有足够的信心。很简单,这些年来的经验表明,美国的衰落势头似乎很难遏制。美国1890年代就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只有到了一战期间美国才开始卷入世界事务,逐渐成为世界大国。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几乎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当时作为世界体系领袖的欧洲遇到了很多麻烦,欧洲有求于美国,主动邀请美国成为世界领袖。二战结束后成为世界大国,但只是领导半个地球,即西方世界。冷战结束,美国的霸权到达了顶峰。但也就是这个时候,美国开始走下坡路。   美国一霸独大,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这也适用于国际政治。美国霸权开始犯连续的错误。美国犯错误是大国的本质所决定的,并非是任何一个领导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美国领导人所犯的错误决定于美国所处的霸权地位。无论从国内发展还是外交事务,美国已经遇到极大的麻烦。在国际事务方面,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推行民主,都遇到了挫折。在国内,持续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及其政府无能应付这些危机,严重打击着美国的信心。同样重要的是,美国的政治问题,两党政治很难产生一个有效的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只能看着危机产生负面的影响而无能为力。   尽管美国还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信心不如从前。在没有充分信心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所使用的大都是一些“消极”的做法,即处处把中国看成是其对手甚至是敌人,也处处防备中国。这尤其表现在安全方面。美国的做法有几种。一是强化传统的联盟,例如美日、美韩的关系。美国不仅没有根据新形势来调整始于冷战的同盟政策,反而寻找各种新因素来强化这个同盟。美日、美韩的同盟近年来因为北朝鲜问题而得到强化,并且有向美、日、韩同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因为南中国海问题,美国也在加强所谓的“亚洲小北约”的建设,强化美、日、澳等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在针对中国这方面,美国可以说一直在寻找一切尽可能的方法,包括和印度的关系,和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等等,尽管在一些时候,美国的做法可能表现为一厢情愿。   但很显然,美国的这些“消极”的做法,不是在增加亚洲的安全感,而是使得亚洲越来越不安全。很简单,美国的做法促使中国异常的警惕,不得不做出反应,甚至是激烈的反应。而中国的反应又促使着美国行动的升级。这会是一个没完没了的过程,也就是典型的安全困境。 作者是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1011.shtml
个人分类: 外交|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星图像:朝鲜半岛的暴雪
pony1984621 2011-2-16 21:32
卫星图像:朝鲜半岛的暴雪
卫星图像:朝鲜半岛的暴雪 资料来源:美国宇航局 编译:马志飞 2011 年中旬,韩国东海岸的居民一直在与一场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暴雪作斗争。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数百名被困的司机等待救援,数百间房屋在暴雪的重压之下倒塌,韩国政府已经调动了 12000 名士兵协助和救援当地居民。 美国航天局 Aqua 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 )在 2011 年 2 月 15 日捕获了这幅图片。晴朗的天空使得卫星能够清晰地拍摄下整个朝鲜半岛。半岛东部,大片的白色云朵向水面投下了阴影,但是,该半岛的大部分都是白色积雪覆盖。 法新社报道说,韩国港口城市三陟市 2 月 11 日和 12 日的降雪量达到了 100 厘米( 39 英寸)——自 1911 以来历史记录最大的一次。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半岛西部,尽管汉江数年来第一次结冰了,但韩国首都首尔还是躲避了这场降雪。 韩国当地媒体报道称:虽然半岛内陆仍然还会降雪,包括首尔,但总的趋势是降雪从半岛东海岸往内陆在逐渐减少。 这场降雪,是伴随着朝鲜半岛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最冷的一个一月而来的。这种不寻常的寒冷部分原因应归咎于北极涛动。北极涛动的 负 位相也降低了 2011 年 1 月北半球其他地区的气温。 高清图像 卫星图像:朝鲜半岛的暴雪.zip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5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都是为了什么?——美军事战略报告矛头暗指中国
lxj6309 2011-2-10 20:58
新华国际发表报道:外媒:美军事战略报告矛头暗指中国(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2/10/c_121062092.htm ),“共同社华盛顿2月9日电 美军最高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8日发表了堪称美军指针的国家军事战略,表示将对日本自卫队扩大国际和平合作活动能力以及日韩间防务合作提供支援。基于中国军扩和朝鲜半岛局势,国家军事战略明确写道,美军“将在今后数十年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暗示对日本自卫队在地区稳定上承担更大作用的期待。”关于此类报道,我们已经看到许许多多了。作为一个小老百姓,我们真是难以想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美国离我们那么遥远,却口口声声说中国威胁到它的利益,要在中国家门口设立防火线。二战后几十年来,除了911,谁去威胁了美国,它却到处开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每个国家都只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顶多也就和邻国有些历史领土纠纷。美国开着航空母舰满地球转,却口口声声说别人威胁它的安全。是美国全体人民的安全吗?我看不是!是谁需要战争,需要耀武扬威?有时想,我们在倡导和谐世界,说不定那些老牌大国暗地里笑我们:我们西方人只相信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要和谐就听我们的吧!所以,又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 愿长久和平早一天降临地球!
个人分类: 评论|1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除了叹息,小民无话可说
周可真 2010-12-25 15:16
今天2010 年 12 月 25 日 星期六, 美军里根号航母急赴东亚 亚太将现3支航母战斗群 。笔者是从环球网获知这个消息的,从平时常看的网易首页看不到这个消息,其国际频道也无此消息,其显要位置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