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管理大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管理绝对是一门艺术——只有管理大师方能催生科学巨匠(CZ)
热度 1 zcgweb 2013-12-9 05:45
科研管理绝对是一门艺术——只有管理大师方能催生科学巨匠(CZ) 副标题:这样的科研管理模式是否合理?——当神经胶质细胞准备越位成为神经元的时候,脑袋岂能不乱? 张成岗(军事医学科学院) 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人类进行认知、思考和行为决策的关键组织器官,也代表了人类认知的最高级水平(心理活动在于心脑,不是人脑的事情)。从动物进化到人脑,神经细胞即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比例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例如秀丽线虫体内含有302个神经元、65个胶质细胞,两者的比例差不多是5:1左右;而到了大小鼠和人类,脑内神经元的比例大约只占10%左右,胶质细胞大约是90%左右。虽然目前陆续在发现胶质细胞的新功能,然而,学习记忆的关键还在于神经元而不是胶质细胞,所以说,相对于神经细胞来说,胶质细胞所起的作用仍然也只是辅助而已。神经元相对于胶质细胞的比例月底,则有可能动物的神经功能越复杂,因为关键的神经细胞在起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多的胶质细胞去起到辅助作用,例如清除神经突触间隙的多余神经递质等物质,辅助调理和修正神经元的电信号特征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胶质细胞就可以取代神经元了,因为原则上,胶质细胞仍然只是学习记忆的辅助细胞,并非主导细胞。既然胶质细胞不能够替代神经元的功能,那么胶质细胞主要做好后勤保障就可以了,尤其是不可以去干扰神经元的工作啊,否则就乱了。 好了,接下来我们从仿生学角度来分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联合互动,如何管理好大脑的运行的。说白了,管理二字,一方面是管,另一方面是理。管理可以刚性,也可以柔性,一切的目的是希望人脑能够正常运转和高效工作。显然,人脑正常高效工作的前提是胶质细胞密切配合神经元的指令和需求开展工作,绝非神经元去配合胶质细胞的工作。这个主次关系需要清楚地界定出来。从科研管理角度来说,答案就很明确了:科技管理人员应该密切配合和围绕科学家们开展工作,而不是划分并制定N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和限制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模式。我个人推崇的研究模式是【学术独立,思想自由】,非常喜欢在心情好的时候做事情,这个时候效率最高,思维奔逸,妙招叠出,而一旦到了年底绩效考核等事情来临时,统计SCI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授权数量,学术兼职情况,给研究生上课数据等等,往往会有一段时间忙乱,因为得花费一些精力去汇总,此时往往疏于学术,而致力于填写一些非常琐碎的表格等,包括项目的年度进展报告,结题报告,各类统计数据,不一而足。这些数据呢,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来说,其需要和重要性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能够让科管人员而不是科学家本身直接从各类公开资源直接去统计分析这个科学家的学术业绩,类似于诺贝尔奖提名之前的系统摸底过程,一切工作以不去干扰科学家的高端思维工作为重的话,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总体科研效率就会很高了。 当然,科管人员也是十分辛苦的,尤其是制定出各类【绩效考核】标准的过程中,更为辛苦,因为毕竟众口难调,很难估计被评价科学家的客观贡献。虽然说上帝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但是当把上百人拉通了拿一个尺子进行评价时,这个矮树枝就不好找了。不过,问题是,科学家要有一个好心态,因为对于从事医学工作以攻克疾病为目的的科学家来说,真正的评价应该是来自于患者疾病治疗康复之后的快乐,而不是在于绩效考核的打分和排名。对了,为什么一定要排名呢?我推崇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排名、没有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情和意愿快乐地做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不需要相互比较,也不需要通过科管人员等复杂和庞杂的体系来评价,那样的话,这个社会运行起来就将十分轻松和快乐,完全可以避免千军万马拥挤通过独木桥的情况。 当然了,科管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例如通过云计算时代的技术,实现比远程办公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发展出更好的管理技术,甚至能够预测出五年或者十年之后的高端管理技术,那么,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科管人员也将能够从中体会到创新的快乐,包括将人力资源部门的评价体系以及心理学的观点引入科研管理过程,让科管人员和科学家都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体验而不是单纯地下命令发通知要指标等冷冰冰的管理模式,科学家本身也能够从这个过程中受益,因为大家都是在为如何提高我们国家的学术水平做贡献 ,而不是为了去迎合评价模式和竞争有限的资源去打拼。 综上所述,科研工作本身是一门艺术,需要科学家和科管人员双方都能够很好地界定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出现越位甚至替代的情况;同时,在科研管理全程应该尽可能体现柔性管理等充满人性化特点,体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数据为本的管理思想,尤其是科管政策的制定应该更加推崇避免强调资源有限、过度竞争的思想意识,避免认为拿到大项目就是成功、获得大奖励就是成果、发表CNS论文就是胜利等比较肤浅和庸俗化倾向的简单低级管理目标,因为对于医学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来说,只要中国的慢病发病率降不下来、老百姓还在疾病的痛苦边缘苦苦挣扎的话,那么,颁发再多的医疗领域的奖励也是枉然,只会引来患者的感叹和无奈而已,知道自己的疾病和治疗过程成了部分人上升晋职晋级的阶梯,而自己也还只能继续呆在病床上无奈地挣扎。医学领域最为典型,其他领域大同小异。一句话,高端的科研管理绝对是一门艺术,对于一个学校、一个研究院所甚至国家层次科技相关部门来说,更是如此。如何能够激发科学家的创造潜能,如果能够显著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如何能够让每位科学家在轻松愉快过程中发挥最大创造力,而不是去促使我们的整个社会成为一个过度竞争的社会,不去人为地故意引导去导致大家去过度竞争,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国家的高端科管人员具备了这种管理思想意识、形成了这种管理能力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之后,我们国家的科研就会迎来一个真正的自由时代和科研成果的井喷时期!到那时,就可以出现人人享有做事情的快乐、相互欣赏对方、没有过度竞争、相互协作而不是拆台、一切为了患者的健康等香格里拉般的科研天堂!显然,管理大师必将催生科学大师的涌现;人脑内胶质细胞就是管理大师,神经细胞就是科学大师,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不能相互越位发展。一个科学大师迭出的时代必将诞生于管理大师云集的时代。没有高端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哪有充满辉煌成就的科学巨著?管理大师,就好比这个社会可以给大家免费提供的Wifi,让每个小小螺丝钉也都能上网,而这些良好的管理环境必将催生出我国一大批高端前沿科学大师乃至科学巨匠的蜂拥出现!我对此充满了期待和渴望,对,一定会迎来这一天的!那就意味着新的《科学的春天》的再次光临!
个人分类: 科学观察|185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懂管理学的管理大师
shuhualu1016 2010-5-23 18:41
作者:舒化鲁 科学是对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尽管没有概念和定理体系完整的管理学,但管理实践却已存在了几千年。因而人类历史上涌现了好多不懂管理学的管理大师,西方有,东方也有,中国更是不少。 没有人能否认李艾柯是管理大师,也没有人能否认杰克韦尔奇是管理大师,尽管他们一人是硕士,一人是博士,但都是学的理工,不是管理学。更没有人能否认世界 500 强四连冠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是管理大师,可他并没有上过 MBA ,仅仅是一个拿到商业管理学士学位的退伍军人。 对于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没有人能否认他们是管理大师,盛田昭夫还上过大学,可松下幸之助却八岁辍学,仅仅上了两年小学。 王永庆、李嘉诚是不是管理大师?可能不会有人做出否定的回答。可王永庆只上了一个小学,十五岁就杂工;李嘉诚也只上了一个初中二年级。 张瑞敏、柳传志是不是管理大师?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也都不会做出否定的回答。可张瑞敏只上了一个高中,柳传志学的是电讯工程。 不仅如此,在管理和管理学概念还没有的情况下,也涌现过一些非常了不起的管理大师。两千二百年前,刘邦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亘古的西汉大帝国。这是萨姆沃尔顿也无法比拟的。他把学识和才能都远远超过自己,包括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等一大批精英都拢到自己麾下,马前鞍后奔走。这只有超级管理大师才能做到。一千八百年前的刘备何尝不也是如此。他从经营草鞋开始,一直到三分天下,雄居蜀汉。一批人杰,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等,都为他的霸业效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不是一般管理大师所做到的。 不懂管理学的管理大师,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他们不懂管理学,但他们都深谙人性人心。他们自己都是人,能将心比心,懂得从人性人心的角度去识人、选人、用人,激发人的意愿和热情。识人、选人、用人,激发人的意愿和热情也就包含了管理的全部内容。 但是,这些不懂管理学的管理大师,都是自主的不自主地按照管理学规律行事的,或者是从失败的行事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走上了按照管理学规律行事的轨道。 管理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人对它进行了准确客观地界定和描绘,它存在,没有人对它进行准确客观地界定和描绘,它也存在。没有人对它进行准确客观地界定和描绘,完全由行事人自己探索总结这种规律,无非是成功的机率小一些。相反,有人对管理学规律进行准确客观地界定和描绘,减少行事人自己探索总结这种规律的盲目性,也就会大大提升行事人的成功机率,尤其是在要通过他人的协作和支持才能成就的事业上。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2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