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活动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活动

相关日志

改善办公环境、开展锻炼活动
kepushe 2010-7-14 10:18
个人分类: 新闻动态|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写给爸妈的歌
STS 2010-6-4 12:48
当 我们为 科研、 生活 、工作 疲于奔命 的时候 , 是我们的父母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们 ; 是他们 无私的爱, 让我们飞的更高、更 远 。 6 月 3 日 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九届文化艺术节 青春的风采 文艺汇演中由 中国科学院 成都教育基地选送的话剧节目 《写给爸妈的歌》以其贴近生活的 故事情节 , 演员们 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向人们传递着那些深沉却容易被我们所遗忘的父母之爱,以质朴却最真挚的情感 触 动了全场每一位观众 的心灵 。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 父母的关 爱, 对父母的关怀却被繁忙的生活所冲淡。紧张而忙碌的生活节奏使得我们常常忘记了对父母的问候,甚至面对父母的关爱竟表现得极不耐烦,或以各种理由来搪塞。一个忙字让老人何等的惆怅与无奈。想想我们 离开后,父母在家里是何等的孤独与寂寥。 待儿女 回家了,总有讲不完的话要和儿女说。或许,那些唠叨让你感到不耐烦, 但 请不要厌烦,努力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倘若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 父母 年龄大了, 不再是你想象中 那样硬朗。这个时候, 他们 更 需要 的是 真情的关爱 ,儿女的陪伴 。 随着年龄的增长, 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日子越来越长 。对父母的惦念也愈加深切。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孝道,只不过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内敛。或许,我们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习惯当面对自己母亲说出妈妈,我爱你、爸,你好吗这样的话,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深沉而真挚的爱,而不是把 对父母的爱,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尊重父母、感恩父母,不是节日时的一条祝福短信、一个电话、一种流于形式情感的表达,而是内心深处对他们深深的牵挂与爱意。平日里多给父母打电话问候平安,有时间尽量常回家看看,多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这或许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 2009 年台北电影节的闭幕影片《爸,你好吗?》,没有大场面,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它却以朴实诚挚的情感表达触动了观众的灵魂,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一部电影,十个个短片,十种生活细节,诠释了父爱的深沉与厚重。 《写给爸妈的歌》 同样 以这种平凡感动着大家 ,传递着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 父母的爱 , 最普通却也最伟大,最深沉却也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父母对我们的爱,渗透在我们朴实的生活中 : 天气转凉时一句轻声地提醒,离家时的声声叮嘱,餐桌上一道道你喜爱的菜肴父母之爱,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在我们的生命里。这种爱,是言语无法表达的 ,它 无需华丽的词藻, 却 最为纯洁、最为深厚、也最为持久。
个人分类: 评论|4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普及出版社开展工间操活动
kepushe 2010-6-1 08:52
烈日当头照。今年的夏天来的格外快、格外早。科学普及出版社全体职工都参与到了工间操的活动当中。 开展工间操活动对于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意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首要的是应该让这项活动制度化,长期地坚持下去。我社原来就曾广泛开展过工间操活动,但由于办公地点变换等原因中断。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现如今,紧张的工作节奏、沉重的工作压力,加之缺少有效的锻炼,已经使越来越多人的健康亮起了红灯。因此,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对于广大干部职工来说早已是刻不容缓,只是缺乏一种有效的保障措施。 随着年轻人的提议被采纳,工间操活动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伴随而来的一定会是全社职工的健康身心。下面就请看看我社职工在工间操活动中的身影吧 工间操的开展不仅锻炼了身体,休息了大脑,还增进了全社职工之间的交流,促进了集体观念的建设。还有同志建议要在下午也增设一段时间的工间操,因为午后的工作更容易感到疲劳。这些建议也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完善。
个人分类: 新闻动态|5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失去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李丕鹏 2010-5-30 23:38
这些天确实比较忙乱,准备财政支持高校的项目和硕士点材料搞得我身心疲惫。昨晚上开夜车到天明,看来今晚上又要开夜车了。因为明天中午这两个材料都要交出手了。 很多事情挤在了一起,但学校工作肯定是第一位的,因为我首先是学校的员工。前几天重庆签订合同和培训的会议没有时间去参加,还不知道如何提交那个项目的合同。下午同行好友从西安打来电话,大鲵保护的国际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看来能去的都去了。本来早就说好了一定参加,并计划从重庆会后直接回西安,也顺道回家看看。更何况老朋友看得起的交给我第一天会议上午的主持人的重任。昨天还在计划今天从沈阳飞到西安,哪怕晚上再飞回沈阳,或者明天回沈阳,然后去岫岩和安吉。在西安和老朋友们吃顿饭,说句话,多开心啊,当然也算给朋友捧个场。航班都查好了,但还是因为学校我份内的工作未能成行。我是不能完成老朋友交给的任务了,母校也好久没有回去了。当年共事的老师、同学和学生也好些年没看到了很遗憾,也觉得对不起我那位作为会议组织者的老朋友。 1987年,我和张老师开始对大鲵感兴趣,做了些基础工作,也自己在实验室养过大大小小几个娃娃鱼。如今陕西的大鲵生态养殖可谓扬名国内外,我早就想去一睹风采了,但这次不能去看看真遗憾啊。 失去这些学习交流的好机会,真的很遗憾。但愿不要失去的太多 确实忙晕了。晚饭前去超市买烟,一个多小时后在饭桌上猛然发现烟非我所要之烟。一路去饭店抽了好几根都没有发现,哈哈,真不知烟味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硕博五年(3)--活动篇
terahertz 2010-5-2 12:25
共参加 5 次国际会议,其中作 2 次口头报告,以 红色 表示。 1 SPIE Photonics Asia: Terahertz Photonics 2007 北京 2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ltrafast Phenomena Terahertz Waves2008 北京和天津 3 China-Japa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Forum 2008 嘉兴 4 The first Photonics and OptoEelectronics Meetings (POEM 2008) 武汉 5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electronic Detection and Imaging 2009 北京 1 2006 年 9 月份第一届亚太辐射化学会议的组织服务活动 2 2008 年 4 月份献血活动 3 2008 年 5 月份摄影比赛 4 2008 年 7 月份庆祝建党 87 周年活动 5 2009 年 4 月份趣味运动会 6 2009 年 5 月份 迎世博,健身跑 活动 7 2009 年 12 月份所庆趣味游戏活动 2006.5 安徽天柱山旅游 2006.10 江苏苏州虎丘、 寒山寺 旅游 2006.12 江苏太仓旅游 2007.4 浙江 嘉兴 海盐秦山核电站参观 2007.9 江苏无锡 中视影城 旅游 2007.10 江苏常州溧阳南山竹海旅游 2008.5 浙江杭州临安天目山、 柳溪江漂流 2008.5 江苏南京中山陵、雨花台 2008.9 安徽黄山旅游 2009.4 浙江 嘉兴 嘉善古镇西塘 旅游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活动断裂带看地震预测
pony1984621 2010-3-15 17:12
原文标题《活动断裂城市建设的心腹之患》 作者:马志飞 2010 年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4:53分,位于西印度群岛的海地共和国发生7.0级地震,由于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较近,仅16公里,而且震源深度很浅,距离地表约8公里,再加上海地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许多家庭没有能力建造能承受该级别地震的房屋建筑,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1月12日的地震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发生的。海地总理13日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0万! 海地地震灾难的启示 根据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一位地震专家的说法,这次地震发生在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敛合带附近的复杂断裂区。在此次地震震中的正北方不远处有一条长达500多公里的断裂带东西方向延伸, 横穿海地,向东到达多米尼加共和国,向西到达牙买加。 这条断裂带一直承受着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敛合带的压力,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它是一条断层的两盘在水平方向上朝着相反方向平行错动的走滑断层,断层线以南的加勒比板块向东滑动,而断层线以北的板块是向西滑动。 由于海地是个被水域包围的岛国,国土面积很小,一旦发生地震,更可怕的就是引发的海啸。在海地发生地震后,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曾发出海啸警告,称海啸可能波及距震中大约100公里范围内的地区,但警报随后取消。因为此次地震的震中是在陆地而不是海洋,不具备引发海啸的客观条件。但在 1946 年时,一场8.1级的地震,比今年1月12日海地地震的能量还要大30多倍,就发生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分属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东北角附近,当时的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导致2万人无家可归。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地震专家 认为 ,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海地还会发生一些余震。该地区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应该想方设法加固他们的房屋,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在海地这样的地方,连总统府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这样做也许是更为现实的解决办法。 据 美国有线新闻网1月13日报道 , 科学家多年前就曾发出警告,认为加勒比海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存在巨大地震危险。 5 名科学家在2008年3月于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戈召开的加勒比地质大会上曾提交过一份报告,报告指出海地岛南岸的一条断裂带附近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危险。 但是很多人在地震之后也遗忘得很快, 没有把地质学家的话当回事。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灾害,不断呼唤着人们觉醒,要注意防患于未然,虽然依现有的科技手段我们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但我们可以通过查明活动断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时避开或远离它们,即使真的地震了,也能将损失降低至最小。 活动断裂是什么 由于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壳中的岩层就会在构造运动中不断受到力的相互作用,当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移动,这样的构造就是断层。各种因素的作用不同,断层的规模也就大小不等,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断裂都会影响到人们现在的生活,只有距离居民点较近的并且继续活动的断裂才是危险的。按照当今比较统一的观点,活动断裂是指距今1012 万年以来发生过活动、现在正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可能发生活动的断裂。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活动断裂有: 圣安德烈斯活动断裂带:贯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约1050千米,切割深度超过16千米,是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重要分界线。 北安那托利亚活动断裂带:穿过土耳其北部和黑海南部,长约1500千米,位于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 菲律宾活动断裂带:大致与菲律宾边缘的活动板块边界平行,长约1500千米,是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交界之一。 日本中央构造线活动断裂带:日本最大的活动断裂系,从九州到关东延伸长达1000千米,在地貌上形成了显著的直线状河谷。 阿尔派恩活动断裂带:穿越新西兰南岛,总长度超过600千米,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在陆地上的分界线。 瓦沙奇活动断裂带:位于美国犹他州,近南北方向延伸约370千米。 塔拉斯费尔干纳活动断裂带:中亚最大规模的断裂,将中亚地区的中、南天山错开成东、西两段,在中国境内长80 km,向西延伸至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阿尔金山活动断裂带:青藏高原西北边缘的一条自然边界,可进一步划分为两条大的一级断裂,即:阿尔金南缘活动断裂,长1600千米;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长600千米。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全长1000余千米。 城市活动断裂的危害 在地震安全评价、抗震防灾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首先是确定 活动断裂 的位置、走向以及破碎带的宽度、断层的倾角等问题。因为 活动断裂 所在的位置往往是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区域、隧道建设和水利建设等工程地质的危害区域,其损失程度均明显大于断层两侧其他区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虽然地震的成因有多种,但造成重大灾害的元凶往往是活动断裂。 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活动断裂不容忽视。 1906 年美国旧金山发生7.9级地震(后来修正为8.3级),40秒钟内这座世界名城化为一片废墟,此次地震就与与圣安德列斯断裂的活动有关,由于断层穿过本市,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923 年日本关东8.2级地震,震中在东京附近60~80公里的相模湾,这次地震与穿过相模湾的一条断裂活动有关。 1976 年我国唐山7.8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包括北京和天津市都受到波及,该地震发生在沧东断裂与昌平-丰南活动断裂的交汇处。 1995 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一场最大灾难,据研究发现此次地震也与附近的断裂活动有关。 1999 年土耳其伊兹米特7.8地震,发生在北安那托利亚活动断裂带上, 地震时在地表形成的破裂带长约180公里,最宽处为50余米,使得断裂带附近的建筑物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1999 年我国台湾南投县7.6级地震,与双冬活动断裂的大规模错动有关, 断裂带沿线的道路、桥梁和民房等建筑物被严重损毁。 城市,集中了密集的人口和财产,一旦在城市中发生大规模的地震,活动断裂穿越的地方都将会收到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仅如此,活动断裂还容易引发其他一些地质灾害。由于断裂带内的岩体破碎,稳定性差,很可能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从而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必须要重视活动断裂的分布及其活动情况。 城市活动断裂的探测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充分意识到城市活动断裂探测的重要性,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务院2004年25号文件)明确指出: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的地震安全,国土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断层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 但是由于城市自然条件特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使得活动断裂的探测工作变得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地质工作者探测活动断裂主要是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解译等手段,并综合运用,以提高勘探的精确度。 野外 地质调查就是深入实地,根据地质地貌特征发现活动断裂,如河床纵断面突然中断、中断处出现瀑布而成湖泊等。在海地这个地方,地质学家就是从海 地首都太子港正南方绵长而笔直的山谷来判断有断裂存在的。 槽探就是人工或机械挖掘沟槽,将断裂错动形成的滑动面、地裂缝等要素像壁画一样展现在科研人员面前,并经过相关分析以判别活动断裂的存在与否。 钻探是通过钻机设备从地表向地下钻进成孔,取得岩石样品,分析其成分和相关物理参数,并帮助解释所取得的地球物理探测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是根据断裂活动所造成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推测其位置及产状,由于这种手段技术先进,方法多样,而且工作效率高,现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探测方法。 遥感解译包括卫星影像解译和航空摄影解译等,借助计算机技术,并依靠以往的经验,从遥感图像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通常可以发现断裂的分布位置。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活动断裂的研究方面也逐渐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北京为例,自2004年7月开始, 北京市地勘局数百名地质调查工作者历时4年实地勘测,绘制完成了北京智能化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进一步明确了6300多平方公里的北京平原上的断裂带分布情况。值得称道的是,在北京奥运公园和五棵松体育馆的场址选择过程中,隐伏断层的精确探测结果对规划方案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奥运场馆位于黄庄高丽营断裂带附近,而且断裂属于活动断裂,最终奥组委和规划委等有关部门根据北京市地勘局提供的详细勘查资料,在确定的规划方案中,奥运场馆的建筑物成功避让了断裂带。目前,正在进行的北京市昌平、大兴、怀柔等十一个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查明规划新城内的断裂分布,不仅要查清楚断裂分布的位置、埋深、断层带的宽度等,还要进一步明确其走向、倾角等产状要素,为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确保首都城市地质安全。 作为首都,北京市的表率作用给了其他城市很好的借鉴和学习机会。由于城市活动断裂的探测是一项复杂的、要求有创新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件关系到城市建设与城市安全的大事,因此,我国政府要求各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前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文发表于《生命与灾害》2010年第2期。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6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Dr.YOU第37期答案,revisit]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滴
songshuhui 2010-2-26 20:48
Dr.Who 发表于 2010-02-24 4:37 当期问题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6122.html 为什么有时候水龙头滴下来的水珠不会立刻融入到水中,而是会在水面上漂浮零点几秒? 沐右 回答: 有的时候,从水龙头上滴下来的水滴不会立刻融入下面的水中,而是会在水面上漂浮个零点几秒的时间。类似的现象经常可以观察到:手洗衣物时滴落到水面上弹动 的肥皂水滴;搅咖啡时溅起又落到杯子里漂浮着的咖啡液滴;把烧热的油倒到盘子里时漂浮在油面上的小油珠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两部分液体的表面直接接触并存在某种斥力,从而阻碍着它们融在一起。但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这两部分液体没有直接接触 它们的中间总是有着另外一种流体的隔断,并起着一种润滑作用。在我们的问题中,这种流体就是空气。一般来说,空气被完全挤出去的时候就是它们相融的时候 。 这种说法是经过科学验证的。科学家们用硅油做了类似的实验 。因为硅油比水的粘度大得多,所以在硅油里发生的同样现象比在水中慢的多而更方便观测。通 过一定的手段,科学家观测到硅油的液面上形成了厘米大小的半球形漂浮硅油液滴,如下图(左)所示: 同时科学家们测量了这层空气膜的厚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右图所示从垂直于液面的方向可以看到彩色的同心圆条纹,这是因为空气薄膜而产生的光的干涉,就跟日常 生活中我们在肥皂泡上看到彩色花纹的道理一样。空气薄膜的厚度不同,条纹的颜色、分布也不同。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的条纹,科学家们还可以得出空气膜的厚度随 着时间的慢慢变薄,最终使得两部分液体融合在一起。 这个直观的实验可以证明,在水滴的问题中,水滴和水面之间的那层空气薄膜正是造成这种神奇现象的原因。 1.Pasquale DellAversana, Noncoalescence of droplets, http://www.accessscience.com 2. Y. Couder et. al., Phys. Rev. Lett. 94, 177801 (2005). 科学编辑:哈林 文字编辑:拇姬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达文西行走中队 第七次]上海光源回顾
songshuhui 2010-2-26 20:29
四月 发表于 2010-01-20 0:33 12月13日,这一天微微下着小雨,达文西行走中队第七次行走。 上海光源。我们来了。 十点十分,在永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和门卫打过招呼,浩浩荡荡的走进这个地方。 路上有同学问我,能拍照吗?我也疑惑了一下,于是去问永亭老师,刚刚通宵做完实验的她停下来转过身对大家说说,照片你们可以随便拍,但是不要流传到国外去。随即身后传来几位同学的轻叹和窃窃私语。 我们似乎离国家机密很近啊,同学们,这里是不是很高级? 背景介绍: 上海光源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它的英文全名为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简称SSRF。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每天能容纳数百名来自全国或全世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里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同步辐射是由以接近光速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作曲线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其本质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可见光和X光一样,都是电磁辐射。由于这种辐射是1947年在同步加速器上被发现的,因而被命名为同步辐射(Synchrotron radiation)。由于同步辐射造成的能量损失极大地阻碍了高能加速器能量的提高,因此在早期同步辐射被作为高能物理极力要排除的因素。后来,人们发现同步辐射具有常规光源不可比拟的优良性能,如高准直性,高极化性,高相干性,宽的频谱范围、高光谱耀度和高光子通量等。从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逐步开展了同步辐射的应用研究,其卓越性能为人们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在几乎所有的高能电子加速器上都建造了同步辐射线站,以及各种应用同步辐射光的实验装置。 同步辐射光照射到样品上时,会产生衍射、散射、折射、透射、吸收等现象,与物体相互作用可以激发产生荧光和光电子,引起物体的激发、电离和碎裂等现象。科学家正是借助于这些现象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且同步辐射光可以覆盖很宽的波长范围,因而其研究对象可以小到灰尘、细胞、分子直至原子,大到组织、器官和人体。 介绍结束的分割线- 本以为这里能看到巨大的粒子加速器,穿着防辐射衣和面罩的工作人员,随处可见的三叶草警示标志,如此种种然而当我们真正来到它的面前,却被这里的静谧震撼到了。主建筑外观是一只鹦鹉螺,庞大的建筑静卧在绿地环绕之中,在鹦鹉螺的开口处,是一个人工的水池。在从大厅走向内部的甬道上,永亭老师指着巨大玻璃窗外的这片水面,对我们说:你们发现没有,我觉得似乎所有的光源建筑外面都有水池,不知道是景观需要还是有它的实际用途?这个问题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答案,不知道正在看这篇回顾的你知不知道? 上海光源同步辐射专用储存环位于建筑物核心的部分,我们所能参观到的是上海光源外围的线站,也就是光束线站,它是沿着储存环的切线方向搭建的试验站,这里主要利用同步辐射光束进行一些生命科学、医药学、材料科学、微电子机械系统及石油和化工学等方面的研究。到场的同学们不乏相关专业的人士,大家三五一群,对着各种仪器指点江上,互相补充介绍彼此不熟悉领域的知识。 而当身为门外汉的我站在空旷宏伟的大厅中,看到各条线站里的工作人员气定神闲的工作状态,以及散落在大厅各处的、即使看到铭牌上的名称也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实验装置以及实验装置的模型,听着永亭老师,以及同行的老孙、不远万里自杭州而来的奶茶同学的讲解,除了以专业热闹党的精神赞叹说好厉害啊之外,再也找不到别的言语来形容内心的感触了。 于是,在参观结束之后,几位同学被拉壮丁分配了任务:写回顾。在后来的时间中我们陆续收到了同学们的回顾,以下的回顾来自youlan26,她是华东理工大学博一学生。她自我介绍说03年来到上海,本科也是华东理工药学院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制剂说白了,就是直接给人用的各种药片或胶囊,各输液用的药之类的生产过程,但不涉及对有效果的主药成分的化学成分的改变。07年直接保送硕博连读,专业更换成了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实质就是化学生物学,更具体的方向是对蛋白质的荧光标记检测及蛋白质组学检测等。 在参观现场,这是位认真拍照、认真提问、认真记笔记的认真的姑娘。 回顾写得很活泼: 女王说:要有光,于是有了上海光源。这话一点不假。上海光源的出现,正是帮科学家们长出眼睛,以不同角度来观察自己的样品。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而让我们认识世间万物的可见光,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由于光的衍射,用光来探测物体或分辨两物体时,光的波长应当与物体的大小或两物体的单距相近或更短。而如同可见光波长(400-700 nm(1 nm=10-9 m))远小于我们棒球,桔子(我的最爱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它/她(^_^)们,而如果我们要看到更细小的东西,如不同蛋白质内各个原子的分布,这就远非可见光可以完成的工作了,于是,我们需要波长更短的光。 下图来自于大厅展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多种的呼唤,要有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别直的光。要有特别的光于是有了上海光源。 电磁波谱 图1 大厅展板-1 上海光源的意义 图片文字: 光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根据波长的不同,光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射线等。光具有衍射现象,用光探测两物体或分辨两个物体时,光的波长应该与物体的大小或者两物体的间距相近或更短。 上海光源的外观,是超级现代,话说那天早上烟雨濛濛中,从曙光医院站一下车,一回头,我就看见了它,那个匍匐在地面上的,泛着金属光泽的巨大的蜗牛壳(好吧,官方说法是鹦鹉螺壳,可我就是觉得很象蜗牛壳-_-!!)。匆匆奔过去,果然动人无比。 以下图,分别来自上海光源官网及google earth。 上海光源外观 上海光源 俯瞰 来自google earth 在松鼠们(CHONPS、四月、老孙等)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上海光源的围观。 进入一楼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整齐的展板,和上海光源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就解释了上海光源整个工作的机理。 大厅里的模型 图2 大厅模型 当时一激动,忘开闪光灯了,加上铁手功欠缺,就成这样后现代的风格了,就当是与光源现代建筑风格应景吧,嘿嘿。在松鼠chonps和老孙的解释后,大家都明白了这一原理。图中灰色区域里的就是电子的运动路径。电子经150 MeV 电子直经加速器加速(A)后,进入3.5 GeV增强器(B)至其能量达到3.5 GeV后,进入3.5 GeV电子储存环(C),在储存环中做圆周运动,直至被光束线和实验站(D)获取后,通过单色器等(这儿先卖个关子,有个与美食相关的畅想)获得想要的特定要求的光。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把各实验站,也就是说各实验者们比作面条师傅,那么面就是他们的基础原料。如果用面粉来比作电子,那么这碗上海面条的原理也就是,面粉经过A,B后,变成了面团,而在C处,将这个面团变成一个类似于甜甜圈的面环,放在C里面,而各面条师傅们根据自己的要求,用擀面杖或面条机(单色器等)将从C内将面团抽条再加重重蹂虐,得到自己想要的面条(光束),比如说红面条,绿面条,长面条,短面条等等,最后将面条做成自己的复杂的美味的上海面条(将光束应用于实验,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而这碗上海面条高级就高级在一是它的二是它的样式繁多 (可以提供的光的波长范围非常宽),你可以提出各种BT的、在其他地方无法实现的要求,比如说,我要非常细,非常细,细到可以穿过蛋糕里的孔的面(可以穿过蛋白质内的不同原子间隙)等等,以及它的高准确性,你想要不同粗细的面条(不同波长的光),不同形状的面条(不同直径的光束)等等,你要求是1,他不会给你1.0001,更不可能偏差到2,从而也保证了每一碗面都是一样的口感(重复的实验结果)。 (我饿了_) 在大厅观摩完毕后,我们就在 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上海光源的线站及实验区。 首先看到的,还是整个上海光源的外形模型: 上海光源模型 以及组成3.5 GeV电子储存环的20组磁铁中的半组,就是靠这些磁铁组,将电子束缚在储存环中,而真实的电子储存环的大小也是出乎意料的小的: 模型1(点击看大图) 模型2(点击看大图) 看完这几组模型后,我们就开始了对各线站的正式围观~~~~ 各个线站都有着对自己线站的展板介绍,以下是这些展板们的不完全记录~~~~ 各展板。(点击看大图。) 在这些线站中,最引起我兴趣的也是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及X射线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这也是我最明白原理的两个线站。这两个线站从不同角度为生命科学服务。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就是用来解读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准确给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各氨基酸链的相互位置关系,蛋白质与各小分子,如某种特定药物的结合关系,而这些对于研究各蛋白质的作用,工作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对于药物研发有点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明确了药物作用在蛋白质上的具体哪几个位置,才能以此作为现在热火朝天的药物设计的基础,来为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助力。这一线站也已完成了许多实验,比如说新民晚报的这一报道:上海光源投用1月照出20多个蛋白质三维结构(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9-7/20097692130142.htm)。而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则更多的是用在医学造影成像的方面,主要为医学的研究,比如说,心血管疾病中,找到最容易出问题的那个血管等等。 好啦~~那个关于美食的畅想,是这样滴哈~~~首先是一张单色器滴大图: 单色器 看到图上那个白色滴冰柱么?那是单色器的冷却剂出口处,由于温度太低,所以冷凝的水,知道那个出品,喷的是什么么?液氮啊,华丽丽滴液氮啊~液氮可以带来的华丽丽滴速冻冰淇淋啊~~~桔子和田不野同学做滴华丽丽滴N2冰淇淋啊~~~看到之时,我就不停地浮现出下面接一个搅拌机,里面装满冰淇淋原料的场景整个上海光源,有N个单色器,有N个单色器,就有N个这样的出口,如果加上N个冰淇淋机~~~~啊~~~~ 还有,翻来覆去,居然没能找到一张清晰的地面的特写,那就这张将就了哈~~~~~,为什么要给地面特写呢~~~我们可是站在十几米厚的水泥基上啊~~~~十几米啊~~~按三米层高算,那就是五六层楼高啊~~~~这值得一说~~~~ 随着我们参观的结束,整个我的回顾也就结束了哈~~ 以下是花絮了: 用雨伞指点江山的老孙~~(补充:以及抚颌沉思的奶茶同学) 花絮1 认真演示滴CHONPS老师: 花絮2.认真演示的CHONPS老师 躺着滴准备成像滴实验大鼠 花絮3.待人宰割的实验老鼠 照片滴完结篇:参观滴大部队~~~~ 花絮4.参观的大部队(其实是小分队= =) 言归正传,感谢松鼠会,感谢达文西女王,感谢CHONPS,感谢老孙,感谢四月,等等此处省略N百字~~~~,能够有这次机会到上海光源的现场参观学习,真的是很有收获,专业上的先不论,一是自豪,这是我们国家自己动手的,里面用的设备也真是国产的居多。我们国人自己的东西。二是感动,上海光源是全年全天24小时不休的,这里的工作人员,在线站上的科研人员,有的时候,甚至N天不休息,比如说,带领我们参观的CHONPS老师,见到我们之时,她就已经就30多个小时没休息了,送完我们,她们还要接着继续下去,这些都是我国科研人员的代表,我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深为之感动。 这两点就够我回味许久。还记得风雨里和你相逢,早知道,早知道,如此匆匆,一定要,一定要,与你重逢。 -youlan26的回顾结束的分割线- 补充部分图片: 上海光源外观模型 上海光源内部模型 液氮冷却晶体单色仪 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厅 图中淡黄色的建筑便是我们参观的部分线站。开始时所有的线站都是这样的大门紧闭,门上的三叶草表示赫然在目。后来 线站内部的惊鸿一瞥 一名工作人员打开了这扇神秘的大门,我们得以窥视到线站内部的情形。 工作人员在实验工作台上安置小老老鼠 这便是那位打开神秘之门的英雄。他正在将实验用的小白鼠固定在作业台上。 我们也进入了线站 线站内的讲解 工作站内,看摄像头拍摄下的实验台老鼠脑动脉成像(图中黑色的细线便是造影剂在光束下的成像,有些类似医用CT。)
个人分类: 达文西行走中队|2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Dr.YOU第53期]迎新春怀旧篇之童年的纸飞机
热度 1 songshuhui 2010-2-26 20:18
Dr.Who 发表于 2010-02-15 10:17 不管是小虎队还是老虎队,都是我的哥呀我的哥。 Dr.Who泪流满面了,不仅在有生之年看到国足赢了韩国,还看到了小虎队的再一次同台演出。 本期我们也不妨来过一把怀旧瘾,就所谓的80后最大悬案征集答案: 为什么很多人飞纸飞机之前要习惯性地哈口气,这对延长飞行时间到底有没有作用? 本期问题的来信截止期为2月28日,即正月十五晚12点。让我们期待新的Dr.You~~ 新来的同学,请继续阅读什么是Dr.YOU。查阅往期内容及优胜者,请点击群博右边栏的Dr.YOU栏目。 ==================== 什么是Dr. YOU ========================== 我们都曾梦想过成为万事通,就像机器猫的口袋,能应付朋友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也曾时不时冒出古怪问题,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未获解答,随着少年(或成年)梦想慢慢灭掉。 plane 事实上,由于个体知识的局限,谁都不可能真正包治所有疑难杂症。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汇聚在一起,真有可能无所不能。在这个栏目里,松鼠想和读者们一起来打造一位真正的问不倒先生,姑且叫他Dr. YOU吧,你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机会成为他! 别小看我们!这里绝不会出现人一共有几颗牙齿这样的简单知识型问题,不会有怎么样动心脏手术这样的专业问题,也不会出现打呵欠会传染吗这样被解答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型问题,你也不要以为求助google或wiki甚至百度百科就可以获胜。我们严阵以待,琢磨出最精怪最有趣的问题,来刁难Dr. YOU。 每两周,我们会在这里提一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能够解答,就告诉我们吧,在这一刻,你就是所有人眼里最牛X的Dr. YOU。 规则说明: 1) 你可以在主贴下尽情讨论。但是,只有当答案超过500字(但不鼓励超过1000字),并在科学松鼠会的论坛松鼠学堂 http://songshuhui.net/forum/forumdisplay.php?fid=15 注册并贴上答案,或者将答案发送至 DrYou@songshuhui.net,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胜者。如果你在松鼠学堂发布稿件,你还有机会成为科学松鼠会的亲友团,获得直接进入论坛橡树大厅版块的机会,也可以优先参加我们的各种活动 2)我们每两周的周一出题,下一周的周日晚十二点截止。优胜者将在投稿的读者中产生。你有两周的时间充分思考、寻找资料。我们将就每道问题评出一到两位优胜者,文章的科学性与文字性都将被考虑到。获奖者会被宣布成为本轮的Dr. YOU,我们还将为他送上一份神秘礼品! 松鼠小贴士: 我们无比鼓励看到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解答,例如,回答人为什么有两个鼻孔时,您可以考虑动用建筑学知识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所以,不要觉得某个问题与你的专业领域无关,或许你能给出出人意料的漂亮解答,让所有人都吃一惊! 3)答案将由Dr You编辑整理修饰,发表在科学松鼠会主页以及平面媒体上。该文字版权归科学松鼠会所有。 往期内容,请点击松鼠会主页右上栏的Dr.YOU项目查阅详情。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1829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圈圈坐之七-朱进
songshuhui 2010-2-26 20:09
庄 发表于 2010-02-12 11:39 图片说明:手上拿的GPS显示正好是12:34:56, 07/08/09,这是朱进老师在那一瞬间自拍的,值巴西参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代表大会召开期间。 第七期圈圈坐啦!继 龙漫远 , 端木三 , 马原野 , 谢宇 , 黎波 , 张有学 六位之后我们请到了朱进。 采访录音不可外传。这是朱进老师特意嘱咐过的一个要点,磨了他好几天以后,在Skype上围追堵截,小庄终于拿到了这篇问答,可惜啊,你们大部分听不到他亲切有礼的声音了。整理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问题是, 他太和善,因此谈话有几次被我神经兮兮地引入闲扯也听之任之,其实,唉,后悔应该让他侃侃而谈下去的,或许就能更加专业范儿了。 友情提示:这篇问答的华彩在几个很有科幻感觉的场景描述上,漏看了你要后悔的。   1991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获博士学位。1991年7月至2002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后改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作,其中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为该单位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2002年9月起调任北京天文馆馆长。其他一些身份:北京校外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古观象台台长;《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UFO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第15专业委员会(小行星、彗星和彗星的位置与运动)、第55专业委员会(天文学与公众的沟通)组委。 一.热身篇(性急的同学可以跳过) 庄:朱老师,在刚过去的2009国际天文年,你觉得什么是特别值得一说的事情?对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朱:过去的一年对整个天文科普意义重大,我自己也经历了很多事,真正最大的事儿还是日全食,主要因为我现在的工作重心也是在天文科普这一块,我们国家经历这次日全食的地方比较多,我们在事先就把这个作为今年的重要环节,从事后看宣传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庄:嗯我是想,其实发生这种日全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可能非常好玩,可以看看热闹这样子,但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是不是不一样呢,比如说他们会等着进行一些观测什么的? 朱: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它对科普的意义,这个意义肯定比它研究的意义重要得多。因为国际天文年主要也不是面向专业的天文学家的,而是面向一般老百姓的,甚至不是面向一般天文爱好者。 庄:那么,作为发生在中国的一次重大天文事件,它对我们今后的国际地位会不会带来什么改变啊? 朱:从研究角度讲,其实我们在天文学上还是落后蛮多的,它也体现在我们的教育啊、科普这块的落后,所以,日全食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天文科普这块的影响吧,但对专业领域的影响还是很小的,该落后还是落后吧。不指望说靠这一次事件就得到改观,国内从事日全食方面研究工作的人也比较少。 庄:这是我们的技术设备比较落后造成的吗? 朱:以前可能有一些这方面的因素,但事实上现在国际上大的天文望远镜数据什么都是可以共享的,还有一些观测不是在地面的光学设备,而是在卫星上,原则上我们都可以拿到最新的数据。所以说还好啦,当然我们要是有个大的天文望远镜就会更好,但也不是没有就不能做什么,还是人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呢,这是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到了天文馆后,考虑得更多一些的问题吧。 庄:我和一些朋友私下有些揣摩,认为这个状况,可能来自于东方儒家思想濡染中成长起来的人,对遥远的东西不是那么景仰不是那么想知道,是不是这样? 朱:我觉得也不是,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教育本身,中小学教育基本上是把人给教傻了。中国古代,天文不是一直还挺厉害的嘛。 (nod,朱老师还在聊天中传过来了两篇文章:《关于天文教育的几点看法》和《通过考试制度改革推动校外教育工作的想法》。在纠正了我的几个认识误区之后,热身结束,采访也进入正题。) 二.行星篇 庄:你觉得近来最重要的天文学进展是什么? 朱:天文里有几个应该说是大家永远感兴趣的方向,包括宇宙学,包括生命起源,相关领域这些年也还都有些进展吧,宇宙学我不是很了解,我比较关注跟生命起源有关的,比如说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这种,天文学领域的工作各有各的重要性,不好说哪个就比哪个重要了。 庄:是不是就太阳系而言,从那些地外行星上面发现生命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朱: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的行星上不大可能有高级生命的存在了。但在其他恒星的行星系统,还是有可能存在高等的智能生命。大概在这十几年来,天文学家有能力去探测到其他恒星的行星系统,而在更早比如说二三十年前,我们知道有,却没办法发现。现在大概已经发现了有300个左右系外行星。去年有比较重要的两个工作:第一是天文学家真正拍摄到了而非通过间接观测到了系外行星,有两个组,一个是通过地面望远镜一个通过哈勃,都把照片发出来了;第二是第一次发现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以前观测到的都是比较大的。这几年更好的天文望远镜和探测器也被造出来了,随着它们陆续上天,可能会带来一些特别重要的发现,比如说其他类地行星,进而还可以去判断上面是不是有氧气,是不是有水。 (此处插播一段资料:受观测技术所限,原来天文学家多是利用系外行星对所环绕恒星的影响,间接推测出其存在,而在08年末09年初有振奋人心的报道指出,加拿大Christian Marois等人,利用位在夏威夷Mauna Kea山上的Gemini North和Keck II望远镜,在飞马座的A型恒星HR 8799(距地球130亿光年)周围从红外波段拍摄到了三颗行星HR 8799 d、HR 8799 c和HR 8799 b。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ul Kalas等人,则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南鱼座的A型恒星星北落师门(距地球25光年)从可见光波段拍摄到了一颗行星Fomalhaut b。 另据09年4月报道,日内瓦大学Michel Mayor等人利用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3.6米直径望远镜观测低质量恒星Gliese 581,并以精密分光仪HARPS分析了该恒星光度,从而发现了4颗行星的微弱踪迹【有3颗此前已经被发现过】,其中Gliese 581e的大小是地球的1.9倍,Gliese 581d的运行轨道位于宜居区域,可让行星表面存在液态水。) 庄:我记得有看到过说在其他星体上发现了甲烷什么的,那都是在太阳系以内对吗? 朱:在系外发现还是特别难的,除非有一些特殊情况,我们还没有本事真正拍摄到那些行星的光谱。 三.小行星篇 庄:朱老师,你自己最喜欢的天体是哪一个或哪一类? 朱:我之前是做小行星的,所以会对这一类的更关注一些。以前在天文台的时候,和其他同事一起,发现了2千多颗。 庄:哇,这么多,是在小行星带上吧? 朱: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主带,海王星轨道之外有一个柯伊伯带,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没在这两个带的其他小行星。我们当时也不是当作主要的工作去做的,1996年到1999年间,正好有一个巡天项目,然后就利用点业余时间找点小行星玩儿,我后来给《天文爱好者》写过一个文章,我们开始找小行星源于几件巧合的事儿,也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小行星。这个巡天项目叫做BATC,是和美国的两家还有我国台湾的一家天文单位合作的。 庄:你用了有意思这个词,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词呢? 朱:我们发现了5颗近地小行星,近地指的是它们到太阳的最近距离小于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1.3倍,这种小行星在轨道上来讲,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可能是和地球 庄:啊,就是说,它会撞上地球?! 朱:有这个可能,但不是说马上要发生的,说不定要到1百万年以后这要看具体情况,近地小行星中有一些被认为是潜在危险型的,但有一些是怎么样也撞不到我们的。 庄:它们会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吗? 朱:不是,它们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就存在,也各自在各自的轨道上。 庄:撞上来的威胁离我们近吗? 朱:前些年有两部大片吧,叫《深度撞击》或《彗星撞地球》,还有《世界末日》,里面谈的东西和我的领域非常接近,就是讲一个什么东西撞到了地球上来。事实上,小行星撞地球是早晚要发生的事件,以前发生过,以后也是要发生的,一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人类有什么办法避免发生这种事情。 庄:对啊,不是说用核弹什么的把它给撞偏了去吗? 朱:现在还做不到。 庄:啊,那我们只能坐以待毙了? 朱:要看它有多大,撞在什么地方,而且要被天文学家提前发现。比如说比较小,就个50米,那么可以在撞过来之前疏散人口,如果撞到海里也挺麻烦,沿海地区都会有些影响,产生几十米高的浪啊什么的。如果说它更大一些,比如说1公里,那就是全球性的灾难了,那也就没辙了,大家都要没了当然,这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庄:我们不是一直在找改变小行星轨道的办法吗? 朱:并不是说,有了办法就好,有了办法说不定是更大的灾难。这就像核武器一样,人类一旦掌握了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技术,这技术就会是个双刃剑。你明白我在说的意思吗? 庄:我有一点明白。。。 朱:我们已经发现的小行星中,大概有2百多颗,在未来1百年之内撞地球的概率不是为零的,虽然绝大多数还是很小。考虑到更长的,比如说7百年之后,有一颗会有1/300的概率撞到地球上,这就是比较大的了。掌握了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技术之后,也就是说可以改变这个概率了,把很小变得很大,这就麻烦了。比如说恐怖分子,他就不去学开飞机了,而来学我这个领域,等到可以精确控制之后,让它百分百地撞向哪儿,那可比911要厉害得多了。 庄:所以说不定有科学家已经知道了怎么做,但是他出于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而宁肯不发表文章? 朱:没有没有,据我所知还是没有的。因为这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1996年开始,世界上有了几个大的做小行星的项目,主要都是在美国,而且还有一定军方背景,从那个时候,发现小行星的数量急剧上升,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都只是知道它们在哪里,但它们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只有很少一部分知道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当你真正想改变小行星轨道的话,需要了解很多事情 (为地球人民的未来安全着想,此处删去约5百字) 庄:朱老师,朱老师啊,我强烈建议你去写科幻小说,你看之前那些题材吧,都是已经要撞过来了我们该怎么怎么办,你这个是正义和邪恶两股力量在较劲让不让它撞过来,没人写过呢。 四.科幻篇 庄:在你对小行星还很痴迷的那些年里,有没有做过什么灵光一现的那种梦,具有某种预言性质的? 朱:我做过不少好玩的梦,都是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晚上看到天上的星星像是在打仗似的,比如太阳一跳一跳像个蛋黄似的落到海里面的,但和小行星有关的还真没有。还有外星人什么的,那还是90年代初,那时候天天玩计算机,简直跟疯了似的,就梦见外星人问我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还说英语呢。 庄:哈哈,你还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吗? 朱:那会儿还早,我记得它问我计算机里面的分时系统是怎么回事,当然现在看起来这种问题太简单了,但我在梦里会试图去和它讲明白。 庄:我们再说说其他科幻大片吧。《第九区》里面的外星人很不同于传统ET的形象,你喜欢这样的设定吗? 朱:看完没啥印象了。 庄:是不是因为这里面的外星人可能算你潜意识里觉得没劲的那种? 朱:好像也说不上。我很少看电影,而且记性奇差,所以看过的东西再看的时候往往也会有些惊喜。 庄:这里面的外星人比较逊。。。我看过一个国外的访谈,问到这个导演为什么电影里面不交代清楚它们的由来,他说自己是这样考虑的:这些到了地球上的外星人是原来种族里面的比较劣等、能力较差的那种,就好像地球上的蜂群,蚁群的工蚁、工蜂,其实它们有更高等的后这种角色,只不过后们感染了一种厉害的病毒死掉了,留下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掉到了地球上被人欺负。所以我想问问哦,如果有外星人的话,你觉得如果它们的社会结构会和我们差不多?还是另辟一种模式? 朱:估计啥样的都会有吧,肯定不会都和我们一样。 庄:对《2012》和《阿凡达》怎么看呢? 朱:《阿凡达》还没看过,《2012》其实是基于一个理论上不可能的假设杜撰出来的场景,说什么中微子和地球内部的岩石发生反应什么的,这是百分之一百不靠谱的,它不像《彗星撞地球》那样讲的是真正可能发生的事。 庄:那接下去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 朱:今年来说,有意思的天象观测不像去年那么多,1月份的日环食已经过去了,7月份有个日全食,不过不是在国内,值得关注的还有嫦娥二号的发射,我们自己倒是想了个好玩的事,其实去年就想搞,不过因为各种其他事情一直耽搁了,就是在七夕节做点活动。 庄:哈,为什么要选在这么个日子? 朱:因为七夕其实是个比较适合观测的时间,月相和天气都比较合适,我们想以后可以每年都搞一次,让它延续下去,把每年的七夕节都做成一个类似天文科普节,当然,它不是一天啦,可能会是一周左右。其实去年我们还设想过把它做成和韩国、日本互动的,不过最后没有做得太满意,希望今年可以好一些,不要再碰上H1N1了。
个人分类: 科学圈圈坐|1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星图像:日本樱岛火山活动加剧
pony1984621 2010-2-22 22:40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樱岛火山位于日本南部的 九州 鹿儿岛县 ,由北岳、中岳与南岳所组成, 面积 约为 77 平方公里 ,是鹿儿岛的 象征 代表, 1914 年的爆发,流出大量的熔岩,将附近的村庄和大海吞没,填平了海峡,使其与大陆相连,不再是孤岛。目前,樱岛火山还是一座 活火山 , 2009 年就曾爆发超过 400 次, 2010 年初,火山活动继续增强。 2010 年 2 月 15 号,美国航天局地球观测 - 1 ( EO -1 )号卫星上的高级土地成像仪( ALI )捕捉到樱岛火山正在喷发时的自然彩色图像。 高清图像 日本樱岛火山活动加剧 樱岛火山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4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Dr.YOU第52期]迎新春之汤圆PK饺子
songshuhui 2010-2-11 14:19
Dr.Who 发表于 2010-02-02 8:24 眨眼又到快过年的时候了,我们Dr.YOU栏目组也适时推出了应景问题:汤圆PK饺子。不过,我们关心的并不是全国人们过年吃汤圆还是吃饺子的问题,而是: 为什么汤圆可以边煮边翻身?饺子为什么不行? 是因为形状,用料,还是所谓的流体力学呢?请到这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301211/ )围观众人讨论。 我们此次问题的截至时间是2月14日晚12点哦,当然了,那天你一定很忙,那就记得早点来信哦,让我们期待新的Dr.You~~ 新来的同学,请继续阅读什么是Dr.YOU。查阅往期内容及优胜者,请点击群博右边栏的Dr.YOU栏目。 ==================== 什么是Dr. YOU ========================== 我们都曾梦想过成为万事通,就像机器猫的口袋,能应付朋友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也曾时不时冒出古怪问题,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未获解答,随着少年(或成年)梦想慢慢灭掉。 事实上,由于个体知识的局限,谁都不可能真正包治所有疑难杂症。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汇聚在一起,真有可能无所不能。在这个栏目里,松鼠想和读者们一起来打造一位真正的问不倒先生,姑且叫他Dr. YOU吧,你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机会成为他! 别小看我们!这里绝不会出现人一共有几颗牙齿这样的简单知识型问题,不会有怎么样动心脏手术这样的专业问题,也不会出现打呵欠会传染吗这样被解答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型问题,你也不要以为求助google或wiki甚至百度百科就可以获胜。我们严阵以待,琢磨出最精怪最有趣的问题,来刁难Dr. YOU。 每两周,我们会在这里提一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能够解答,就告诉我们吧,在这一刻,你就是所有人眼里最牛X的Dr. YOU。 规则说明: 1) 你可以在主贴下尽情讨论。但是,只有当答案超过500字(但不鼓励超过1000字),并在科学松鼠会的论坛松鼠学堂 http://songshuhui.net/forum/forumdisplay.php?fid=15 注册并贴上答案,或者将答案发送至 DrYou@songshuhui.net,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胜者。如果你在松鼠学堂发布稿件,你还有机会成为科学松鼠会的亲友团,获得直接进入论坛橡树大厅版块的机会,也可以优先参加我们的各种活动 2)我们每两周的周一出题,下一周的周日晚十二点截止。优胜者将在投稿的读者中产生。你有两周的时间充分思考、寻找资料。我们将就每道问题评出一到两位优胜者,文章的科学性与文字性都将被考虑到。获奖者会被宣布成为本轮的Dr. YOU,我们还将为他送上一份神秘礼品! 松鼠小贴士: 我们无比鼓励看到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解答,例如,回答人为什么有两个鼻孔时,您可以考虑动用建筑学知识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所以,不要觉得某个问题与你的专业领域无关,或许你能给出出人意料的漂亮解答,让所有人都吃一惊! 3)答案将由Dr You编辑整理修饰,发表在科学松鼠会主页以及平面媒体上。该文字版权归科学松鼠会所有。 往期内容,请点击松鼠会主页右上栏的Dr.YOU项目查阅详情。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1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Dr.YOU第44期获奖答案]当人脑接驳电脑…
songshuhui 2010-2-11 14:18
Dr.Who 发表于 2010-01-29 6:38 Hyper-X 答: 【关键字】 ●大脑:这里提到的大脑是包括了大脑小脑脑干垂体等等的人脑。 ●电脑:此文中的电脑是泛指由人类(地球人或外星人或超级赛亚人)制造的,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存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等。 ●接驳:这里除了广义的连接外,还包括了相互融合这一层含义。 【总论】 既然是接驳,那么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人脑和电脑间广义信息的获得、处理、输出等目的。根据大脑和电脑连接的信息流速率的变化,我将人脑和电脑的接驳历史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输入输出的接驳,人脑作为一个整体,在输入输出端即感受器和效应器连接计算机、机器臂、网络等等;第二阶段为互相拟态阶段,人脑中可以加入协处理器或者联入网络,电脑也可模拟人脑的分布式模糊处理,二者有限度融合;第三阶段,所有人脑的形式可能已经消失,转变为各种信息流的交互作用。 第一阶段 因为人脑的1000亿个神经元的结构微单元特性,以及它信息处理的模糊特性,在开始阶段就直接在大脑中加上协处理器或储存器、装上金山词霸大英百科这显然如同在CPU那几亿个晶体管中拿铅笔刀刻出一个新的扩展接口一样不现实。 所以在第一阶段,最理智的做法是不深入大脑内部,而只在这个完整的系统的输入输出端做一些文章。 前期: 这一时期只是模糊控制,通过脑电图或是肌神经电极,监控大脑发出的指令,然后利用电脑控制的机械臂实现大脑动作。现在,我们已经能部分实现这个阶段的工作,让残疾人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了。 这一时期的输入端则残忍很多,大部分也是已经实现了的,通过电流刺激特定脑区,实现一些功能,比如刺激颞叶能随机重现久远记忆,刺激边缘系统获得快感和抑制等( ,p243~p246)。 由于受到社会道德压力,研究者不敢在正常人身上做开颅直接接驳试验等,主要通过对脑波的识别,所以信息流量极低,充其量慢慢举起机械手这种应用而已。技术难度就在于这种人脑信号和电脑信号间转换的调制解调系统。 中期: 积累了前期的经验,社会认可度也增加了,这一时期可以进行目的为高速链路的神经-电脑间直接连接试验,通过在神经中介入把神经信号转化为电脑信号的调制解调设备,可以实现高速和精确的控制,比如给残疾人装上神经直接控制的机械腿。这些协调性良好的装备甚至可以帮助他们参加运动会。 在电脑信号转化为人脑信号方面,可能会有些难度,因为每个人的神经信号压缩方式不一样。好在人脑是可以自学习和适应的,所以这一时期可以在人的视神经听神经嗅神经等十二对脑神经( , P247)上装上把电脑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调制解调设备,把电脑的各种信息输入人脑,你可以通过摄像头清晰的看到几千千米外的家人,闻到妈妈刚做好的饭菜,甚至通过味觉感应设备尝上一尝 如果在输出同时阻断神经传给四肢的信号,则一个正常人可以躺在床上,通过把自己的神经信号发射到网上,接收远方的感觉信号。实现无线遥控地球另一端的自己的机械体分身去上班、帮病人做手术、甚至上刀山下火海(当然,除了定时,怎么退出这个传输让自己恢复控制自己真实的身体这个还没想好你先继续躺在那里等等吧或者控制地球另一端那个机械的你坐飞机回来帮你关掉) 这个阶段,数学的应用至关重要,比如如何建立把阈值积累、非全有即全无的宏量模糊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数学模型甚至新的数学体系。模糊数学、混沌、弦理论应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波分析和代数也是不可少的。 后期 这一时期,人脑的所有输入输出都已清楚,人类可以实现无延迟的读取人脑的输出,用电脑和调制解调设备模拟出人脑的任意输入比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等。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将集中于探索人脑能承受的最大信息流输入,以及可否用音乐作为载波搭载复杂意义段等问题,实现对潜意识高速数据输入的实验。 而且,人脑的定义中最基础的功能的是调节生理活动,在前两个时期由大脑自己完成这个功能,但是在后期,我们希望实现通过电脑可以读取大脑的激素指令等等,这样就可以完全制造一个装载人类大脑的机械体,心肺、腹腔脏内分泌全部由机械生成,但完全按照大脑指令调节生理活动。这样地球上90%以上的各种病人可以得到彻底根治。只要把大脑留着,其他器官都可以人造。 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时期最炫目的成果就是虚拟现实。通过神经链接实现的虚拟现实是真正的虚拟现实。显然,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快感和虚拟的成功不能自拔的现实失败者数量会剧增,现在的酗酒者吸毒者嗜赌者可能全都投身于虚拟现实,找到自我满足和成就感。而这很快会发展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虚拟现实可能因此成为管制品,仅用于医疗等用途,而黑市上这种虚拟现实设备则供不应求 第二阶段 经过上一阶段的技术积累,人类已经了解了大脑内部构造,各种区域的分工比现在更清楚。 在这一阶段,我们不再把大脑视为一个整体黑箱,而是一个复杂系统。至少要关注大脑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功能模块。那么我们可以开始探讨,在大脑CPU和内存间的前端总线,能否插入几个效率更高的专业协处理器解决复杂的数学运算,甚至未来形态的决策支持系统?或者能否扩展大脑存储,把全世界的所有知识都提供给我们的大脑随时调用? 这一阶段主要是人脑和电脑的互相拟态。现在的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说是电脑拟态人脑的萌芽尝试。而基因改造在人脑中加入拟态电脑的计算部件甚至接口则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技术基础。 我认为(也许是受精神分析学派影响),表层意识的速度太慢,没有和电脑接驳的必要,通过直接作用于底层潜意识,实现人脑直接调用巨大的网络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和网络上的计算能力(云计算的思路) 其形式应该是,你一想到庞加莱猜想,就已经知道了所有相关的知识,这个过程在你看来是一瞬间且没有中间过程的,然而实际是你的浅层意识将这个消息交给潜意识去处理,潜意识调用数学协处理器和逻辑证明机、同时在网络已有知识库中检索,如果已有现有知识体系,则直接调用,给出知识索引和结构,上传到表层意识;如果没有现成知识,而又超过本地计算量,则潜意识把这个工作的主导权交给网络,通过网络众多个体的庞大计算力和每个人潜意识的不同创造力,联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难道就是Dr.You的最终形式?) 人脑和电脑界限已经越来越不明显,所有人类思维连为一体,避免了大量重复思维和浪费。种种骗钱的考试机构没了活路,每个人无论思维和记忆好还是不好,都能为社会贡献独特的力量。 第三阶段 在上一阶段,人类的信息和计算能力通过联合实现了质的飞跃,不再是一个个独立个体孤军作战。但是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传统形态的人脑由蛋白质构成,即使能用技术延长,受限于神经细胞的寿命仍然太脆弱,舍弃大脑的形态势在必行。 这个过程可能出现两种路线,一种较传统,觉得人脑中有一定的奥妙,他们用电脑中的类似VMware虚拟机把人脑的每个分子通过三维输入进电脑,模拟出人脑的结构,虚拟出神经连接等,然后用上述第二阶段的模式运行,这是从形态上把人脑输入电脑。另一种较为激进,通过优化,把整个大脑的所有功能用完全电脑的方式描述出来,用更艺术和优美的代码,效率显然比用虚拟机高得多,这种是从功能上用电脑实现人脑功能。(技术发展到一定地步,还可以把动物的思维拉进这个系统) 总之,在第三阶段后期,所有人类舍弃了跟不上进化的形体,仅仅意识存在于新形式网络中,网络的能源很容易获得,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个网络的资源造出太空船探索宇宙,并给地球运回资源。 然而,我不认为会如同想象中,再也没有痛苦悲伤。痛苦和悲伤仍然存在,而且以前人类的种种劣根性会更大规模更暴戾的方式爆发出来,有的思维让自己越来越强、并不断尝试越权控制世界,有思维则不愿自己为自己负责、放弃决策权把一切交给明君,有的思维则通过控制经济在幕后控制,有的思维通过限制其控制范围内的思维接触别的思维强化自己的地位一段时期的发展停滞发展之后必然是血雨腥风,整个世界只有几种类型的个体生存 越看越像远古地球上细菌的斗争不是么?就是这样。人类思维成为了下一轮进化循环的细菌般的基础,并在这种网络中,从这种思维逐渐适应环境,进而进化出新的强大的生物 参考书目: 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2002年印 卢家楣 魏庆安等 《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2002年印 对第三阶段的设想也许受到了《黑客帝国》《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一点点影响。 没空查询其他书籍,其他众多储存在我大脑中的信息,恕不向其作者一一致谢了。 科学编辑:yuaner 文字编辑:拇姬 - 本期获奖者为 Hyper-X ,恭喜!另外在评委们的认真审视下,第46、48、49期的获奖为空缺。望请各位潜在的DrYou多加努力!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2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姬看片会回顾]有那么多的我
songshuhui 2010-2-11 14:17
小姬 发表于 2010-01-30 10:17 依旧是耿冰出品:ctrl+v 我向这张一模一样的脸伸出手,指尖触到的却不是一片冰凉,这不是镜子,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你是我吗?我问道。 她看着我,缓缓说道:什么是我? 一模一样的基因,会塑造完全一样的灵魂吗? 人类克隆已经走到哪一步了? 克隆人将如何认识自我? 我到底是谁?我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怪物?制造我的是弗兰肯斯坦,还是上帝?站在我面前的她说道。 我觉得小姬这张很迷人,还有点冷..... 实验室里,那些穿着白大褂的人将手伸向显微镜下的生命的秘密,取出细胞核,注入另外一个个个体的细胞核。 微小的世界再也不是生命的禁区,人类的手已经开始学着从最本源的地方操控自己。 技术是一条不能阻挡的河流,克隆直门一旦打开,就必然会走上克隆人类的道路,不论是谁都不能阻拦,道德不可以,宗教不可以,法律也不可以。 也许只有人类自我毁灭式的战争才能避免我们踏进克隆自身的魔境。 人类的卵子非常稀少,每个成年女性那个每个月只能排出一个卵子,这多少阻断了我们生产一批克隆人用于提供器官的邪恶想法,或是复制一个超强军队的计划。 《人类克隆》片中,悲痛欲绝的母亲在出了车祸的女儿遗体上取下皮肤细胞,允许科学家将其注入牛的卵子进行实验。 这在科幻小说中或许并不疯狂,但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高绍荣老师的工作,就是为人类在伦理之外进行克隆提供了可能。将体细胞培育成干细胞,从而生成其他细胞。 看高老师熟练地将细胞核取出、放入、取出、放入,我忽然觉得片中笨拙的手脚像是上个世纪的事,而我自己,生活在科幻的年代。 我们已经踏上了高速列车,我们来不及让伦理和道德教会我们怎么做,只能让现实教会道德。 现场记录的分割线 科学松鼠会小姬看片会第十四期 无性Ctrl+V 影片:《人类克隆》 时间:2010年1月24日(下午) 地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 拍摄by肖曾潇 嘉宾: 高绍荣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习教授 毛利华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小姬: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科学到底是什么呢? 毛利华:我认为科学就是能够知道,你知道什么是科学。 高绍荣:我觉得科学就是一些你不知道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你想知道的东西。 张鸣:科学就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工具。 陈楸帆:我觉得科学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爱。 小姬:我想问一下这位小朋友,科学是什么? (小朋友): 小姬:科学好不好玩? (小朋友):好玩 为了可爱的小盆友,只好给小姬一个背影了。 漂亮的小男孩,小庄也无法抗拒他的魅力 小姬: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克隆。Discovery《人类克隆》里面主要介绍的是关于人类克隆的内容,我相信大家对人类克隆到底进行到哪一步了都很好奇。 今天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毛利华老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绍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习教授张鸣。 在放片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高级的暖场活动,今天我介绍一个人给大家,黄永明。 有股子神秘魔术师的派头吧 (魔术表演) 视频链接: 勇敢者的游戏:拍钉子!! (播放电影) 小姬:看过这部片子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还是我们地球人的技术比较靠谱。 我有个问题,大家愿意不愿意用自己的体细胞或者卵细胞做试验来克隆自己呢?请问这位同学。 同学:克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还可以,克隆自己还是不愿意。 小姬:也就是说你希望看到自己的胳膊呀腿呀什么的被克隆出来,但是完整的人却不可以。 同学:愿意,我觉得这挺好玩儿的。 小姬:科幻作家你愿意克隆你自己吗? 陈楸帆:我愿意克隆很多个我自己,然后播撒到宇宙各地去。 陈楸帆 同学:技术没成熟之前不愿意。 小姬:克隆多莉的人叫做伊恩威尔姆特,他就是高绍荣老师的老师,接下来请高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克隆技术到底发展到什么样了。 高绍荣:首先,感谢科学松鼠会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这个片子我已经看过了,非常高兴认识大家。 我想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克隆。其实刚才那个医生,我们在开生殖学会的时候见过,我是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的,但是对于治疗性克隆,就是说克隆一个器官,现在我们还做不到克隆一个器官,但是可以通过克隆获得个体特异的干细胞,这个干细胞可以被用来进行再生障碍性修复,比如这个人得了一种再生障碍性疾病,比如ALS(肌萎缩),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病人体细胞取出来,然后再经过一定的操作把这种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得到干细胞,这样就可以将获得的干细胞进一步分化,分化到需要的神经细胞,给这个ALS病人移回去,这样病人就可以得到治愈。 首先,给大家介绍什么是体细胞克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克隆? 正常的胚胎发育,是从全能性的胚胎即一个合子细胞开始,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被精子受精,成为具有全能性的胚胎,这个胚胎会经过几次有丝分裂成为桑葚胚,其中有一部分细胞就会分化成滋养层细胞,它有什么用呢?当胚胎形成之后会形成胎盘,我们知道胎盘是非常有用的,是给胎儿提供营养的,而还有一部分细胞是维持多能性的,就是内细胞团细胞,它能够进行分化,可以分化成身体200多种细胞,像心脏、肝脏、血液等等,这10几个内细胞团细胞是非常厉害的,具有非常好的可塑性。 现在我们可以将这一团细胞取出来,之后在体外培养起来,然后建成一种细胞系,即胚胎干细胞,在体外你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成你需要的细胞类型,就是说可以分化成200多种细胞。 但是有一个问题,从这种胚胎得到的细胞和病人可能有免疫排斥。而我们最想得到的,就是从你本人得到的细胞能够把它重编程成为多能的干细胞,这样就不会有免疫排斥的问题了。 现在总共有四种方法可以实现体细胞重编程,一种是核移植即克隆,首先把一个卵母细胞的核去掉,然后将一个体细胞的核注入到去核的卵。再一种方法,就是这两年获得重大突破的一种方法,我想大家都可能知道,叫iPS,就是说我们可以做到在体外用几种转录因子把体细胞重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 (PPT)这边是一个小鼠的卵母细胞,比较亮的一个区域是纺锤体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染色体所在的地方,要用一个去核的针把里面的染色体去掉,然后剩下的就是空的卵母细胞。然后右边是注射的过程,把一个体细胞的核注到空卵中,这里面的核完全是来自于体细胞。 然后进一步我们要把克隆胚胎在体外激活,克隆胚胎会进一步发育成左上角的桑葚胚,我们这里用的体细胞来自于Oct4-GFP转基因小鼠,Oct4是多能干细胞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它在体细胞里是不表达的,但当克隆胚胎发展到桑葚胚的时候Oct4又重新表达了。然后下面就是囊胚,这时候就可以移植、着床了。 为什么我反对做这种生殖性克隆呢?做克隆小鼠成功率是非常非常低,只有1-2%才能发育到期,大部分会导致老鼠畸形,因为重编程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最近我们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iPS,即转录因子介导的重编程,你可以把4个基因转入到体细胞里,然后体细胞就会被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我们在这方面无论在国际、国内做的都是非常好的,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所做的贡献。 验证一个干细胞是不是全能的干细胞,有一个非常非常严格的方法,即四倍体囊胚互补,大家知道人或者动物都是二倍体,在胚胎发育到2-细胞阶段的时候,我们用电融和的方法使两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这样就获得了四倍体胚胎,四倍体胚胎是不能正常发育的,但是可以形成胎盘,如果将一种多能干细胞注入四倍体囊胚,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动物个体,那证明你移进去的干细胞是全能的干细胞。我们实验室与动物研究所的周琪实验室独立报道了在世界上首次证明iPS细胞可以通过四倍体囊胚互补获得可以存活的小鼠。这项工作今年被评为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文章已经发表了,我们后来又做了很多iPS的小鼠,它们的繁殖能力都是没有问题的。 演讲结束的分割线 可怜的掌柜一个人在楼上闷热的监控室里... 小姬:谢谢高老师,下面请各位老师上台,接下来哪位同学想提问就可以示意工作人员把话筒递过去。 提问1:请问高老师,如果咱们现在能做到所有的体细胞都去分化,还有必要克隆人类吗? 高绍荣:这个问题非常好,现在用iPS的方法实际可以将所有的体细胞重编程,在技术上来讲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在iPS上,大家现在都是用病毒的方法,得到这个细胞之后如果要应用的话会有问题,但现在大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用蛋白或者小分子诱导的方法。 小姬:我们都没明白他所提的这个问题。 高绍荣:其实这位同学的问题,你现在可以用iPS的方法得到干细胞,就不用克隆了。 小姬:所以说现在做试验还是会用卵子做吗? 高绍荣:我们主要是研究卵母细胞是怎么把体细胞重编程的。 小姬:您是管前半段的工作,后半段不管是吗? 高绍荣:也不是,其实在人的生殖性克隆我一直反对,如果做个克隆人出来如果有什么异常,还会给人类造成负担。 提问2:我的专业是国际贸易。 我前些日子看过一本书《请别丢下我》,讲到未来克隆技术已经成熟了,一批人被克隆出来,它的用途是在其他病人有疾病,他们的器官就可以拿来用于我们的疾病治疗,那本书让我看的非常难受,因为每个克隆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只是一个依附体,没有变化掌握自己的命运。 小姬:请教一下各位老师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高绍荣:你完全不用担心,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克隆一批人,一帮人是克隆人,完全没有这种可能。因为无论克隆技术怎么成熟也不会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在这里也不便跟你们说,无论技术多成熟,就像现在我们做小鼠,技术非常非常成熟,但是只有1%的胚胎能够发育成一个个体,实际95%以上的胚胎都死掉了。 小姬: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培养这样一个群众为人类提供各种器官的话,我们要生产更多的人。 高绍荣:我说的是胚胎已经都死掉了,根本得不到这么多人。而且iPS细胞出来了,想要什么细胞就可以创造什么细胞。就是用转录因子的方法重编程体细胞,就没有伦理学的问题了,不需要用卵、也不需要用胚胎。 即使现在有干细胞,做个心脏还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或者肝细胞,这个未来还是有前途的。 毛利华:人类自从有意识以来我们就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就是逆天的事情,高老师说这个事情无论怎样都不会实现,假设实现了在自我意识上都会出现很多问题,克隆人出来以后,它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跟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但在定义的时候可能会有群众的差别,比如说非洲的,比如说畸形的群众,都是人,但受到的待遇是很不一样的,这是一个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张老师从伦理的角度回答更贴切一点。 毛老师 想一下,在人类没有意识之前我们跟狗、跟耗子都是一样的,我们是按照自然给我们的规则去繁衍,而如果我们进行克隆,而这个技术是否能让人类生存的更好?这个很难说,还是说会让我们加速灭亡,真的很难说。 张鸣:我跟高老师的意见不太一样,他说第二种克隆方式基本没有问题了,但第一种把卵子去核以后再植入体细胞,我有点意见,我的担心是什么呢?你认为人类克隆不可能,很大程度上是这个社会对它不允许,有一个逆反,但这个场景拿到我们这儿就很麻烦了,刚才很多人都举手很高兴想被克隆一下。科幻小说说制造出专门的克隆人,那个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它最大的威胁是什么呢?第一种克隆技术会被某些人滥用,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科学狂人也好或者一些比较邪恶的科学家也好,他会突破底线,比如说炸药造出来是为了搞工程的,但最后它是被用在战争上了,生物技术也是改善人类的,但最后用到生化武器上了,核技术也是如此。就是说总有那么一个可能性,如果人类的控制力稍有不待的时候就会被某个利益集团所利用。 一旦这个技术被滥用后,如果人类没有能力控制它,混乱就会产生,首先这个混乱是伦理的混乱。说到克隆首先想到中国的一个迷信,说人死了都要进地狱的,之后再投胎,为了不产生伦理问题,于是给每个灵魂都喝一种孟婆汤,喝了之后你就忘记你的前生了,否则这个孩子挣眼睛对他妈说:其实我是你大爷。这样就乱了,而克隆可以把他父亲的细胞移植到他女儿的胚胎里,这样伦理就乱了。 为什么人要有伦理、有家庭或社会?其实很简单,世界发生了很多次地震,但为什么海地死人这么多?就是因为海地多数的人没有家庭。其实从生物体上讲,所有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家庭或者长久结合?其实就是为社会主持了一个公道。比如说有一个人突然间失忆了,你想这时你怎么去应付这个社会呢?所谓的道德就是人伦理关系上的规则,怎么跟别人相处?跟什么样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关系,如果这个都不知道了、乱了,那么社会的规则就不能崩溃了。 海地没有家庭不等于社会没有崩溃,只是社会功能已经减了很多了。地震说72小时黄金时期,但说实在的靠外面的援救,这72小时大家都达不到,尤其是头几个小时自己靠你自己。 所以,我认为它最大的威胁在于这里。 张老师,气场强大 小姬:谢谢,继续请问一下各位,你们自己愿意不愿意被克隆呢? 张鸣:我是特别不愿意被克隆的,因为如果克隆出一个我,我去领工资,他也去领,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高绍荣:我也不愿意。 毛利华:当然我也不愿意,我还是希望不生病的好,因为如果克隆出完全跟你一样的人,当然这是理论上的,虽然说它跟你不是一个人,但跟你拥有完全的遗传特征,怎么说呢?对于人类来说,如果说是把我们的基因传递下去,那么这一点是非常非常好的,但事实上这一点在单细胞里都已经做的很好了,单性生殖、分裂,都已经做的很好了,但人类为什么要倒退回去做这样的事情呢。 小姬:还是娶老婆生孩子比较好? 毛利华:对。 提问3:我是学自动化的,刚才高老师说觉得克隆不可能,我以前听过一句话,说当一个知名的科学家说一件事是可能的话它基本是对的,如果说一件事是不可能的话,那它基本上是错的。我觉得科学发展的速度是我们无法预料的,现在科学发展几年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您说这个技术在现在即使只有1%甚至不到的成功率,您断言说它不可能,我觉得也是不好的。 您刚才说克隆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我想知道这个细胞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到底要分化成一个什么样的器官?现在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高绍荣:在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一种细胞形成都是受非常精确的细胞内部因子、细胞外部因子相互作用进行调控的,当然我们在体外诱导干细胞分化成我们想要的细胞类型,我们现在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它。 小姬:也就是说是通过外界刺激告诉它要变成生产细胞的? 高绍荣:对,需要外部因子来诱导它,这是可以做到的。 你说的第一个问题,至于可能不可能,当你用一千个、上万个卵母细胞去做这个试验可能,但你能拿到那么多卵吗?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都是排一个卵,你知道克隆羊是用了270个卵得到一个克隆羊,如果你只用一个妇女做这个试验,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我也做过人的克隆试验,我们目的是想做克隆的干细胞,我们做了几十个卵试验,发育非常非常差,因为我们取的卵母细胞质量不能保证,因为质量最好的时候是20来岁的时候,如果你从30岁、40岁取的卵母细胞质量本身很差,所以我认为一个是数量、一个是卵的质量的问题,才促使我说它不可能。 小姬:谢谢高老师。 提问4:高老师刚才说到干细胞的培植,现在很多小孩都得白血病,让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不是就是用于你这个应用呢? 高绍荣:这是用于配型,大家现在还是贡献骨髓,如果配型准确的话就可以用来移植。 提问4:不是您刚才说的克隆成小鼠的情况? 高绍荣:跟那个还不一样。 小姬:谢谢,接下来请一位男生来问问题。 提问5:我原来是学电子计算机方面的,但我现在在做临床神经以及认知神经方面的研究。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我同意老师提的看法,不要克隆人,但我觉得要说的具体点,中文叫不能克隆人的思想。我觉得克隆组织,比如心脏、肺技术的发展是有价值的,但这种技术发展下去,克隆一个完整的人或者克隆一个人的思想成为事实上可以实现的问题,即使一开始约定好不要克隆人,但像今天的原子弹一样,那么未来避免克隆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现在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将来能够做到的克隆人,但是不要克隆人? 高绍荣:无论从科学家来说还是从科学底线来说,我们不要这样去做,比如刚才电影里的主人公扎沃斯,我认为他的科学道德有问题。 毛利华:唯一一个办法就是文明从头再来,就是马上要到了克隆人的地步文明从头再来。虽然我们喜欢赌博,但是不要去赌博,我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世界上没有那个地区能做到没有赌博,因为这是人的天性。从科学上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你不想让科学家出现弗兰克斯坦,但一定要让科学家不知道有弗兰克斯坦。所以我们要在真的克隆人的技术出现之前使我们的技术从头再来一遍。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 张鸣:我也是很担心这个问题,如果想要避免的话,第一种的克隆方式应该从根本上禁绝,这是一个国际问题,那个医生跑到贝鲁特去了,找那的人去支持,这使我产生很多联想,世界有很多空隙,美国不让我在贝鲁特可以搞、阿富汗可以搞,这就很可怕,所以我觉得应该立法禁绝,尤其是随着科学进步,会让更多人尝试,就像很多人尝试原子弹一样,恐怖主义也希望自己能造出来。 人就是这样的,人是有缺陷的动物,比如黄赌毒,人类有历史以来,禁了几千年了,到现在还没有禁掉,就是因为人有这样的天性。人对无知事情的好奇也是这样,这么多人举手想干这个事,就是这种天性,这个天性一方面是可以制造创造性,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制造毁灭。 我觉得克隆思想做不到,但人可以做到,大规模的复制思想,这个我们可能都有体会。 小姬:这个世界其有很多缝隙能够达成克隆人的科学试验,有同学在网上提交了一个很浪漫的问题,将来如果有克隆人产生的,你们会跟克隆人产生爱情吗? 毛利华:大家可能有这么一个关于克隆的误解,我这个人克隆以后就是对我完全的复制,其实不是这样,即使能做到克隆,只是把基因放到细胞里面慢慢发育成一个人,长的可能跟你一模一样,但一定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因为每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自己是来自于基因的遗传和跟环境的交互,比如说你喜欢一个人,当然遗产上的吸引,比如说我们基因的差别比较大,生出的孩子可能比较健康,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更重要的是你对这个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来自于属于这个人的个性和特制,但这和属于克隆的个性和特制是极不一样的,所以有可能爱让你的妻子,但可能爱不上这个克隆人。 高绍荣:其实我的观点跟毛老师是非常类似的,但我要从科学的角度跟大家解释。 因为一个人之所以是一个人受两方面因素决定,一个是遗传,一个是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实际就是外界环境的影响,或者教育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热的科研领域,像DNA甲基化。即使能够克隆出这个人来,有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下、教育条件下,但形成的这种特点跟他本人也会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跟毛老师的观点还是非常一致的。 张鸣:我跟他们俩的观点不太一样,我是一个有缺陷的男人,如果克隆出我特别喜欢类型的美女,我估计会爱让她,比如如果这个美女恰恰是我失去的恋人,恰逢其时,不管这个人受教育还是怎样,我会毫不犹豫的去爱她,没问题。 400多人的现场.... 课间休息的分割线 实验室的小鼠成为了科学的牺牲者,多莉成为了克隆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我们科学沾满了动物的鲜血,为什么偏偏人类不可以? 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被视作正常的兄弟姐妹,为什么偏偏克隆人不可以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美国人说天赋人权,佛说众生平等,为什么偏偏克隆人还未出生就已经被定格为弱势群体,注定遭到歧视? 科学充满质问,科学,充满了人情味儿。 上课铃的分割线 提问6:现在实验室都可以用小鼠、猫或者什么,唯独人不行,我看到一个纪录片,人类其实跟它们没什么区别,只是现在人类掌握了世界而已,但为什么人类不行但小鼠等等都行? 毛利华:我相信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其实很多问题都是这样子,为什么一定不能在人类身上说?这个很难说,其实这是自己糊弄自己的东西,如果你是科学家的话必须要遵守伦理的底线,但作为科学家必须有自己的目的,必须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伦理。大多数科学家可以在小白鼠上做很多很多惨无人道的试验,在人身上很难做,但事实上有很多人在人身上已经这样做了。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就具备了做科学家的苗子,受到了比较好的科学伦理教育的。 高绍荣:像我们做科研的,我们写文章的时候,第一段实际上都要说你做的工作是在伦理条件允许下做的,即使做小鼠都有规定,一年我要做多少只老鼠,实验室都会非常严格,你用1000只就要写上1000只,超过就不行。 尤其在美国更严格,我们现在做人的胚胎干细胞,做分化、做移植什么的都是非常严格的,像毛老师说的,我觉得是一个道德底线。 小姬:我还以为你要写:向小白鼠致敬。 高绍荣:有人写,其实我们都是非常感谢它,它们为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姬:好有爱的科学家,给这样的科学家一些掌声。 张老师呢? 张鸣:所谓伦理,就是刚才毛老师说的,说实在的世界目前来讲就是人的世界,所以很难做到平等,是角度的问题,佛教认为众生平等,所以不杀生,所以佛教徒有的时候做科学家是比较有心理障碍的。还有一种宗教,他认为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甚至有些植物都不能吃。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因为这个世界所有的意义都是人建构出来的,人没有意识之前没有这些意义,像基督教就定了,人是万物之灵,这些动物都是给人吃的,所以这个道理不能研究,吃鸡和猪是因为它们没有能力抗议。 这些问题如果深究起来就麻烦了,好在我们是人的世界,没法深究,当然我们深究下来高老师都没法做试验了,饭碗就砸了。现在的世界,猪是可以吃的,鸡也是可以吃的。 毛利华:在人没有意识之前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一旦有了意识,我们知道我们要遵从这种自然规律,但我们又想试图反抗这种自然规律,因此伦理就出现了,这样它自然会更多涉及到定下这个伦理规律群体的利益。不妨到最后会发现,伦理到最后还是对人类这个群众本身有益的,比如像刚才张老师说的为什么要有家庭、有婚姻,其实没有这种意识的情况下人早就灭亡了。包括科学伦理可能也是这样子,我们很难想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对人干这个事情,而对小白鼠做这样的事情,但我们吃小猪、小鸡都很正常。 提问7:我是学心理学的,特别想知道克隆人对家庭系统排列之间的关系。我感觉我是天生被克隆出来的人,因为我和妹妹是同卵双生子,我觉得克隆人根本没有那么悬乎,就是每个人过每个人的生活。我主要问一下张老师对克隆人对家庭系统排列内部系统的关系。 高绍荣:首先我想更正一下,其实她不是克隆出来的,实际她两个遗传是一样的,但是是通过正常的精子跟卵子结合得到的胚胎,还是正常的,不是无性的繁殖即克隆。 张鸣:这个事不是说你爸爸你妈妈是科学大师才出现的,这个过程你爸你妈没操控,所以你不算克隆人。克隆的危险,如果克隆能够被严格的限制住也就没有危险,但总有些人不想限制,为了某些目的有些人会这样做。比如二战时期希特勒做过一些关于人的很恐怖的试验,总有人会有意识这样去做。所以我反对克隆,是有人会出于邪恶的目的进行克隆,这样就不讲规矩了,会制造出很多麻烦。 比如家庭结构,一个女儿如果真是生出来一个是用她父亲细胞复制出来的人,她会怎么想?这种可能性有啊,因为有的女儿很恋父的,她就想再生个父亲,那么这个伦理关系怎么处?怎么称谓这个孩子? 这就很混乱了,我看西哈努克自传,他们的王室生活很混乱,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生出来的,像我们总不好意思说舅舅和外甥女结婚,而他们不算什么,最后一句话说我们就是这么乱七八糟的被生下来的。我想克隆技术,当然前提是被邪恶利用以后会出现乱七八糟东西,这个乱七八糟别以为是被大家都反对,也有批人会很高兴,像计算机出来以后有些人专门制造一些病毒,让你混乱,让你乱七八糟,这个乱七八糟有些人会很高兴的。 我记得小时候看小说,说你什么场景最高兴?说着火时是最高兴得,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天性,人们为了这种天性搞乱了,这样就很可怕。不是用于医疗目的的,尤其第二种克隆。问题是克隆出来以后我们有没有能力把它真正控制住?像黄赌毒虽然怎么样,但是我们基本上还是控制什么样的范围之内。克隆是拥有人类所不能控制的威力,所以我的担心在这儿。 提问8:为什么我们会允许一模一样双胞胎的存在却不允许克隆人的存在?因为我觉得在社会意义上是一样的。 毛利华:如果你是双胞胎那么首先恭喜你,你多了一倍的机会把你遗传下去,但是你是克隆人,我并不恭喜你,因为单性生殖的社会早就有,慢慢形成了两性生殖,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的基因更好的传递下去,如果单性的话会造成你本身遗传疾病的东西会原样复制下去,但双性生殖带来一修补,使得可能造成基因突变或者疾病的东西变得不容易表现出来,因此你的基因会更容易被长久的传递下去,所以这是经过很长很长时间的进化过来的。如果每个人都想克隆自己,能保证你自己的基因百分之百传递下去,但不能保证你的基因百分之百永久的传递下去。不一定说自然的就是好的或者合理的,但既然我们现在是这样的,是自然使得我们现在形成这样的现状,那么就是有道理的。比起人工干预的话,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有道德和伦理反对它的一个原因之一,包括刚才张老师所说的乱伦的现象,为什么人们如此深恶痛绝,其实也是从这个角度来出发的。 提问9:我是学习军事历史的。 首先我想夸一下这个活动,我是第一次参加科学松鼠会的活动,我觉得搞的非常棒。 小姬:谢谢你的表扬! 提问9:特别是主持人。 我们知道有些技术最先应用在军事方面,我想请三位技术展望一下,这项科学在国防和现代化军队建设上的未来。 她是学军事的! 高绍荣:你知道现在美国他们现在在伊拉克打仗,很多很多士兵不是丢胳膊就是丢腿,你知道现在美国把多少经费都投入到干细胞上面?就是说投了很多很多钱在上面,让科学家去做干细胞,当然不是克隆,而是做iPS,就像我说的,这么多伤残的军人,他们回国之后都是社会负担,那么就通过干细胞这种方法治疗一些再生障碍性疾病,这都是对你所说的军事都有很好应用的前景。 小姬: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克隆军队? 高绍荣:没有这种可能。 张鸣:我同意高老师的话,如果用在军事上的话最好用在军事医疗上,最好不要用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克隆技术制造出一批战争狂人来,我觉得这个挺可怕的,不要这样做,顶多就是用在医疗上,其它的就不要在往前走了,我觉得最好的科学技术用在战争上这是人类的一个悲哀,这对人类发展是一个悖论。 毛利华:我认为,包括科幻小说里都极有可能,包括小姬展望的一大批克隆军队打来打去,很有可能,虽然科学技术用在战争上是很悲哀的事情,但克隆技术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被用在战争上,因为群众间的竞争无论人类还是老鼠也好,都存在,只不过人类更高级一点而已,所以我们想把我们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在这里。不要悲观,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但唯一的办法就是我刚才说的,在这个技术没有达到之前把它消亡。 提问10:我是学社会学的。 调查问卷上写,请问三位老师如果你是位克隆人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因为我们今天讨论克隆伦理问题还没有真正讨论到克隆真正出现后出现的伦理问题,或者说没有站在克隆人本身的角度讨论克隆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今天的讨论可能还缺乏这方面的因素。 小姬:请这位同学先回答一下,如果你是克隆人的话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提问10:我一定会找一个世界上谁都找不到我的地方躲起来,然后自我消亡,因为世界上还有一个本我。但我不排除,如果我是克隆,我把我的本体杀掉,然后我去冒充他。因为人的本性都会这样,但以我这样的立场我会选择自我消亡。 小姬:如果社会给你一个身份呢? 提问10:我觉得这给整个社会出了个难题,如果我是世界上第一个,那就会有世界上第二个,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张鸣:其实我觉得你的问题挺恐怖的,因为我们现在避免让克隆人出现,因为真的克隆人出现了肯定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了,如果这样的话世界差不多就毁灭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社会场合上都是很常见的,比如说公民、农民、知识分子,比如说我们讨论农村问题,那么农民的角度就不太一样。我们现在是不能让克隆人出现,真的出来的话事儿就大了,如果真的出现,站在克隆人的角度就不会这样想了。 毛利华:如果我是克隆人,我不知道我是克隆人的情况下,我会跟正常人面对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会这样子。但如果我是克隆人,而且我知道我是唯一的克隆人,我想我会选择跟你一样,但恐怕社会不会这样子,他会让你上电视。如果有一个克隆群体,那么我会选择这个群体在一起,建立一个非常平等跟非克隆人正常生活的课题。你还记得一部科幻片《第九区》,其实就是这样子,不仅仅是克隆人,只是身份的问题。比如说弱势群体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你认同比较一个弱势的群体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 小姬:所以你认为克隆人一产生就是一个弱势群众? 毛利华:任何一个群众里面人数里面相对比较少的,在平等的位置上人数比较少的地方,像这样的人都是弱势群体。 小姬:如果你现在身份是克隆人的话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高绍荣:我觉得没什么,当然我是坚决反对做克隆人,如果真要是有这些克隆人,那没什么,谁都不知道他是克隆人,他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你想吧,要做克隆的话,40岁做克隆,小孩生下来再长到20岁,那个已经死掉了或者老掉了。 毛利华:关键你作为克隆人的社会认同的问题,如果你是独一份,那么很难生存下去,如果你不积极选择这个社会,这个社会也会逼你这么去做。 小姬:如果你面对自己的克隆个体,你会怎么选择?会不会掐死它? 张鸣:不会掐死它,这样不犯法了吗。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就不理他。 高绍荣:如果我现在把我自己克隆出来,它还是从1岁开始往上长,差多大岁数呢? 小姬:会接到你家里养吗? 高绍荣:没问题。 毛利华: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像你生出一个孩子,像这个孩子只不过有些缺陷一样。 提问11:我也是做干细胞这块的,iPS这几年肯定是国际上最热的,非常钦佩高老师。 我觉得克隆人离我们还比较远,但是目前来说在动物上移植人的基因可能会很快就实现,猪的身上或者其它动物上有人的基因,各位专家对这种情况在伦理学上有什么看法? 另外,干细胞现在是全球都在抢的一个事业,也包括克隆人,我想问中国的科学界和伦理学界应该怎么做?因为我觉得克隆确实是无法避免的,总有那些科学疯子会做这些事情。 张鸣: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恐怖,如果修补一些人的缺陷还可以理解,但如果再往前走一步,突然间我头上长出一个犄角来,这就不是伦理问题了,把人都颠覆了。 高绍荣:刚才这位同学的意思我理解为这样,中国有重大转基因专项,就是要做猪牛羊转基因动物,这个并不是把人的基因转进去,是做些什么工作呢?打个比方,是把胰岛素基因给动物转进去,在奶里面能够分泌出胰岛素,因为胰岛素很贵,以前都是通过酵母等方面做胰岛素,而如果能得到这种转基因动物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这么多胰岛素,胰岛素也就不会那么贵了。并不会把人的基因转进去,让一个动物长出人脑袋来。 小姬:那有没有可能性把动物的基因转到人的身体上,让他变的更有运动的机能,这样的情况会不会产生?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你觉得他是一个正常的人吗? 高绍荣:这个我觉得也不会,在人身上怎么把动物的基因转进去,从技术上我还不知道。 小姬:技术上现在还不太可能做到这样的事情。 高绍荣:对。 毛利华:我以前就听说过牛西红柿,人类很早之前就这样做过了,驴和马就可以结合产生骡子,但骡子不能再生育,如果你能正常的做到这一点,它也能正常的繁衍,那你就要给它应得的社会地位,问题在于很难做到这一点,有它的规律,生生把驴和马进行结合,就形成了这种不能繁衍的结果。所以很多问题我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我觉得你这个担心并不是非常的靠谱。 提问11:比如网上那张老鼠身上长出耳朵的图片怎么解释? 高绍荣:是用组织工程放到老鼠的背上,这样就会长出耳朵的形状,但细胞都是老鼠的细胞。 提问11:他说是用人的细胞来做的? 高绍荣:不会吧。 提问11:现在很多动物试验都是用的人的胚胎细胞。 高绍荣:像我们分化成造血干细胞,要看是不是具有造血的能力,我们就要移植到小鼠的身体里面,这种试验是可以做的。 提问11:我所说的是猪或羊被注入基因形成人的腿或者人的脸? 高绍荣:那不会。 现在他们都是做基因敲除,就是把猪的一个基因去除掉就跟人没有免疫排斥了,这样就可以把猪的心脏移植到人身上,主要还是用于再生医学方面。 提问11:这种情况各位能接受吗? 毛利华:我能接受,你凭什么认为你是你?如果你断了一条胳膊你是不是还是你呢?这种情况下,到了什么情况下你认为你不是你了,断了一条腿换一条猪的腿,断了一只胳膊换了一只狗的胳膊,你到什么情况下才会认为你不是你?这是心理学上的问题,如果器官能调换延续你的生命,思想不改变,这是可以被接受的。 张鸣:我觉得够呛,我觉得人的科学应该有所节制,历史证明你有这样的雄心,如果不节制遭受的惩罚会很大,因为人类还是地球上的一个生物,虽然世界是人建的,但是不意味着可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 小姬:非常感谢各位,小姬看片会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为什么你们能把科学节目做的那么好看?其实我们是一档有科学性的娱乐节目,这档节目不是我一个人做出来的,有很多人的努力,比如熊猫、郑然、罗兰、纯子、郑松,等等,是所有这些人的努力才能做出这样的活动。 回去之后欢迎大家写博客、上传照片来宣传我们的科学松鼠会! 下面请各位嘉宾抽三张问卷进行抽奖! (抽奖) 小姬:下面请三位嘉宾一人一句话作为结尾 张鸣: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科学松鼠会,希望科学松鼠会一直这样好办下去。 高绍荣:希望科学松鼠会越办越好,让科学深入每个人的心。 毛利华:我把这句话送给小姬看片会吧,我希望小姬看片会越来越成为既有科学性、有娱乐性严肃的节目。 为了友情链接特意准备的分割线 扶桑旸谷: 一群可爱的科学小松鼠 李愚: 科学原来可以像松鼠一样可爱 OnTheROAD: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科学松鼠会 谢谢毛老师,小姬看片会要成为既有科学性、又有娱乐性严肃的节目。 都说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来小姬看片会,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拿到的,不论多少,都是收获。 祝你快乐,2010年代的科学青年。 编辑:小姬可爱妹妹的准哥哥 大家找找看,有对双胞胎
个人分类: 小姬看片会|27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圈圈坐之六-张有学
songshuhui 2010-2-11 14:14
Robot 发表于 2010-02-03 8:00 转眼这期的圈圈坐已经第五期了, 龙漫远 , 端木三 , 马原野 , 谢宇 , 黎波 五位老师们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的嘉宾或许能带给你几个新鲜的概念。听过火山喷发,这不稀奇,听过湖泊喷发吗?之后还有更惊人的,海洋喷发!究竟是假说还是真实存在呢?产生的原理是什么?本期圈圈坐嘉宾张有学老师为我们一一道来。 张有学(采访中简称张)老师,密歇根大学地质科学系的教授。高中毕业后务农四年,七七年在狂喜和犹豫中进入北大地质地理系学习,八十年代初意气风发去到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其后在加州理工大学进行过两年多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然后在密歇根大学任教至今。对了,还有05到07年之间在北大担任讲座教授的经历。这是一张不太寻常却又如此典型的七七级大学生的简历。下面是Robot(以下简称R)同学的采访手记。 R: 能不能向我们的读者概括介绍一下地质学是做什么的,以及这个学科近年的发展趋势。 张:地质学就是研究地球的,包括物理学上的特性和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球物理;化学性质和过程,又叫地球化学;地球上的古代生命,或者说古生物;还有地球的历史、构造和演化。我们这里说的地球不仅包括了陆地,海洋,大气层,还有一个时间上的概念,是一个四维意义上的地球。近年来地球科学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方向是朝着地球的更深处发展,比如说深层地幔,甚至地核。另外,还多了一些像全球暖化这样的新关注点。 R: 听起来涵盖了相当多的学科。我在您的网页上看到您的研究兴趣里有一项是地球的年龄,这也是我最容易理解的一项了,能具体谈谈吗? 张: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年龄大概是45亿年左右。近年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对这个时间的微调,并找出使用不同方法得到的地球年龄的具体意义,这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地球早期的演变进程。太空中的尘粒和微行星通过相互碰撞、累积形成地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很难准确定义地球的年龄。要有很仔细的研究,才能把地球的早期演变历史(像是地核的形成,大气的形成)拼凑起来。 R: 确实很复杂,那么这类研究的数据都是如何得来的呢?在地球表面,我们现在是很难找到非常早期的岩石或者其他常见的证据的。 张:研究地球的年龄并不需要早期岩石,所有能采到的地球岩石已经算近期了。一种方法是依靠短寿期核素,它们是超新星爆发时散布到太阳星云中的,因此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存在但随后就衰变而消失了。这些核素的半衰期大概是百万到上亿年,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我们能够从衰变产物中发现它们存在过的痕迹。假设有一种短寿期核素(母核素)的半衰期是九百万年,它倾向于存在于地幔岩石中,但是它衰变生成的子核素倾向于进入地核。如果我们能从今天的地幔岩石中找到母核素还存在时母子核素分馏的证据通常这会导致同位素构成比例与陨石相比异常,那么地核的形成年龄就能被限定在短寿期母核素仍然存在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对同位素异常程度的分析,我们甚至能具体的量化这个时间。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推断出地核形成的平均时间大概是在原始陨石形成的3千万年后,也就是大概 45亿3千万年前。 R: 唔,我大致能理解您的意思。另外我好奇的是,如果最后有科学研究发现地球年龄比我们现在已知的久,譬如说,多了一亿年,那对我们现在的一些常识认知有没有什么影响? 张:地球的年龄要看我们如何来定义它,地球形成进程中的不同事件确实有早晚之分。如果地球的年龄只是变化一亿年的话,算不上什么大事。比方说,人们通常说地球的年龄是45亿5千万年。我在1998年的时候发表过一篇论文,认为地球的年龄(这里是指从大气保留算起,它要求地球质量足够大,而且不会再发生巨大的冲撞)应该是44亿5千万年,比我们通常认为的年轻了一亿年,这没有对我们的认识造成任何困扰。同样的,后来又有证据表明地核的平均年龄是45亿3千万年,这也没有产生任何麻烦。 R: 那我就放心了。我们接下来聊聊您的研究吧。 张:我个人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在高温地球化学,尤其是地球化学动力学以及各种由气体驱动的喷发,如火山喷发,湖泊喷发和海洋喷发等。最近,我们的研究还表明煤与瓦斯突出其实类似于爆发式火山喷发。我的工作主要是搞清楚这些喷发的过程,终极目标是挽救生命。 R: 听起来都很危险,您需要去进行野外工作吗? 张:我的团队主要是进行一些实验工作和理论上的模型分析,很少会去野外做调查工作。像是火山喷发或是煤与瓦斯突出,我们都能够在实验室里做模拟实验。 R: 湖泊喷发是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 张:湖泊喷发是一种由气体驱动的水喷发现象,和火山喷发的原理有相通之处。人们直到八十年代才意识到这种现象,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虽然我们对地球的活动已经观察了这么多年,却还有许多地质现象有待发现。目前已知的湖泊喷发现象有两次,都发生在喀麦隆,一次是1984年的Mounoun湖,另一次是 1986年的Nyos湖。86年那一次喷发导致大约一千七百人窒息而亡。 R: 那可真是太恐怖了。我大概知道一点火山喷发的原理,一般来说是岩浆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随着岩浆向上运动,大量气体从岩浆中溢出从而冲破地面形成的。那湖泊喷发中的气是从哪里来的?另外,湖泊是没有盖子的,一个敞口的湖泊中溶解的气体浓度怎么会达到喷发这样危险的程度?按照我们的日常经验,一罐敞口的可乐似乎比没开罐的可乐爆炸威力小多了。 张:我们的理解(还有部分是猜测)是这样的:二氧化碳气体来自很深(比如说5公里深)的岩浆,逐步渗入到湖底并且溶解在湖底的水中,而上层的水提供水压因而起到了保护作用。像Nyos湖,大约有208米深,它底部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压力能达到21巴,而通常香槟酒的二氧化碳压力才不过6巴。尽管二氧化碳也在向上扩散,但是速度慢,反而是溶入湖底的二氧化碳来得更快。二氧化碳溶解后会增加水的密度,导致湖底的水留在湖底。长久下来,二氧化碳会累积到一个非常高的浓度,直到过饱和,这时就出现气泡了,许多气泡同时出现而上浮形成气泡柱水夹带大量气泡因浮力而上升形成的柱体,上升的过程中因为水压减小,导致更多的气泡长大,这又反过来增加了浮力,使得气泡柱上升的速度更快。这是一个很强的正反馈过程,当气泡柱到达湖面的时候,能形成50-90米每秒的喷发速度。有时候,虽然湖底的水还未达到饱和状态,但发生了滑坡进入湖底之类的干扰,也可能使底部水上升,减小水压,导致气体在水体里过饱和并造成喷发。 R: 我明白了,之前我还在想,如果我们轻轻晃动开口的可乐瓶,就能够让气泡温柔地溢出的话,那么在有喷发危险的湖泊中组织人划划船,游游泳之类的,能不能降低危险。现在看来,起码要组织潜水队才行了。 张:你说的这种运动太小了,是不可能释放湖底水中的二氧化碳的。湖泊喷发需要三个条件,我们刚才说到了两个,一是要有气体来源,例如湖泊下方有岩浆;二是湖要够深。此外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能够在湖底水中累积气体。一般的湖泊水体每年会翻转两次:一次是入冬前,湖面温度降低到4度,这时候水的密度最大;另一次是出冬后,湖面温度又攀升到4度。不过赤道附近的湖泊,因为四季和昼夜的温差变化小,不会有这样的水体翻转,就能够在湖底积累气体。目前,在很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能基本理解湖泊喷发的过程和动力学,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它。比如说,把湖底的水泵上来,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就能减低喷发的风险了。 R: 这可太棒了,学界现在有针对这个现象监控特定的湖泊吗? 张:在80年代的两次湖泊喷发后,赤道附近的非洲湖泊就被检查过了。Kivu湖(这个湖相当大)也被发现在湖底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气体,不过还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目前,Monoun、Nyos和Kivu湖的湖底气体浓度都在监控中。同我们预期的一样,气体的含量还在增加,Monoun湖和Nyos湖已经开始实施泵水排气了。 R: 我还有个问题,从80年到现在全球有明确记载的湖泊喷发只有两次,您先前提到的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是不是非常苛刻? 张:湖泊喷发确实不常见。不过,虽然人们在80年代才发现这个现象,但在那之前,应该已经出现过很多次。在非洲传说中,有好湖和坏湖之分,居住在坏湖附近的人们可能会突然无缘无故的死去。这其实就有可能是湖泊喷发所致,不过当时的人们还认识不到这一点,因为湖泊喷发通常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R: 能说说海洋喷发吗?这是不是跟海底火山有关系? 张:海洋喷发还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说。我们知道,海底沉积物中是含有气体的,特别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和气态甲烷。这些甲烷的含量非常大,差不多抵得上所有的碳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石油,煤),而且在某些地方是存在密集甲烷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譬如海底温度升高、滑坡或地震,这些气态甲烷和水合物就有可能被释放出来,水合物还会分解成气体。如果有巨量的这种气体被释放的话,就有可能形成喷发。 R: 这个可燃冰我听说过,甲烷好像跟全球暖化还有关系。您说的海洋喷发现象,我们现在有办法预防吗? 张:海洋喷发的规模会非常大,目前还没有什么预防的办法,不过这个现象也还没有证实。至于全球暖化会不会造成灾难性的海洋喷发和失控的温室效应,现在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 R: 说到全球暖化,能谈谈您的观点吗?还有,火山喷发对此有什么影响吗? 张:我不是这方面(全球暖化)的专家,尽管目前对于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温度到底会上升几度还不确定,但别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没有资本去做实验来看气温到底会升高几度。至于火山喷发,大的爆炸性喷发会释放出气体和悬浮物,产生两种相反的效果。从短期(可能从几个月到几年)来说,温度会降低,因为巨量的悬浮物会遮挡住阳光。从长期(可能从几千年到几百万年)来说则会造成升温,因为温室气体被释放到了大气中。短期的效应可能会在全球暖化中形成干扰,长期的效应则会增强暖化,不过这很缓慢,而且从几百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并不是很要紧。 R: 火山喷发的预报现在好像做的比较好,我们在预测到火山喷发的危险性后,除了安全疏散,有没有一些更为积极的干预措施? 张:通常来说,如果一个火山如果是处在现代仪器的仔细监控下,大部分状况下我们是能预测到喷发的。例如1991年的皮纳图博火山,大喷发前几天被准确预报,人员得以疏散。至于你提到的积极干预,现在还不能阻止爆发式的火山喷发,不过人们确实能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非爆炸性的岩浆流动。在美国,流行的做法是让大自然沿着它的轨道正常前行,即使这会带来一些财产上的损失。 R: 能说说煤与瓦斯突出吗?我们能借鉴火山喷发的预测经验吗? 张: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事故中的主要杀手之一,常常瞬间发生,从煤层中喷出大量的煤块和气体。这种煤块和气体的突然自动喷发与爆炸性火山岩浆和气体的突然喷发很相似。在这条喷射轨迹上的工人就可能遇害,它还可能引起塌方,喷出的瓦斯也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我们现在正在了解煤与瓦斯突出的现象,还没有到预测的地步。虽然它和火山喷发的基本原理有相似之处都是由过饱和气体驱动产生的,但预测可能会用到非常不同的模式。 R: 您早期主要是关注火山喷发,后来是怎么想到把湖泊喷发和煤与瓦斯突出也联系起来的? 张:我开始关注煤与瓦斯突出是在2006年,那年中国、俄罗斯、美国都在发生煤矿事故。我当时正利用假期去北大担任讲座教授,就打印了一些相关的文章在飞机上看。其中一篇文章描述了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时喷射出的粉末颗粒和气体,使我联想到了这同火山喷发之间的相似性。至于湖泊喷发,是一个有关湖泊喷发的讲座给了我灵感。 R: 看来真是生活中要随时随地用功才行呀。多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非常棒,我感觉自己看了一个小时Discovery的节目。 张:我在美国还真的参与过电视节目,一次是关于海洋喷发的,一次是关于火山喷发的。 后记:在我这个地质学白痴人生中的第一次采访里,张老师充分展示了他的好脾气,耐心,以及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功夫,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采访经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 张老师的网站 上找到更多更专业的信息。
个人分类: 科学圈圈坐|2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姬看片会回顾】人类消失之后(下)
songshuhui 2010-1-28 17:30
小姬 发表于 2010-01-27 17:11 禁不住再把海报贴一下,大家仔细再瞧瞧 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到地球,会为我们带来灭顶之灾吗? 如果有一天,能源枯竭,人类将往何处去? 灵魂真的存在吗?我们的记忆可否移植? 如果你是这颗星球上的最后一个人,你还会做什么? 上课铃的分割线 提问:假如说忽然有一天,外星有很多智慧吗,如果说吃了它会长生不老,这样传传传,传到外星人耳朵里,它们就会认为吃了人类也会长生不老,有没有可能它们会来地球把我们吃掉吗? 小姬:你能告诉我你学什么专业吗? 提问:医药工程。 另外我有个问题,各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走的比较远的人,在你们学习专业的过程当中,或者是一种感觉,也许你们发现了这种可能,人类有没有面对什么比较迫于眉睫的危险?就是说我们不去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威胁到我们? 高云峰:我们从科学角度来说,我们曾经参加过一个全球举办的升空探测的竞赛,第一届竞赛的主题是什么呢?假如说地球旁边有很多小行星,假设他们会撞地球,这是有一个概率存在的,一旦撞到的话地球上一个区域就会造成伤害,我们参加这样的竞赛,我们如何发射这个航天器去靠近它?同时时间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怎样去改变这种情况的发生。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但是背景就是你说的问题。 小姬:那么行星排成十字会毁灭地球吗? 高云峰:这是不会的,太阳质量占99%以上了,因此排成一条线的话对我们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它的影响在数学上来说是16位以后的了。 贺日政:举个例子,在西藏,04年带队在那里,有一个小湖泊,现在已经变成了比原来大10倍以上的湖泊,4年道路已经修过了6次,现在已经把道路延伸到山顶上了。气侯影响最大世界上只有三个地方,北极、青藏高原、南极,如果发展到地球变成沙漠的话,那我们吃什么?所以当前的气侯变化问题非常严重。 小姬:所以说,气侯变化是毁灭人类的一种可能性? 贺日政:可以这样说。另外一个例子,塔里木,古丝绸之路,就是印度季风向北吹的时候吹不过来,像堵墙,吹不过来,就造成了沙漠。 韩松:我还是比较担心核武器,因为未来有两种危险,一个是海盗控制亚丁湾,另外是核武器落地塔利班,为什么美国不在伊拉克打,跑到阿拉伯、巴基斯坦去打,就是因为这个。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武器还是很危险的,因为核武器的密码只有美国总统和他身边的人手上有,随着纳米技术控制着人技术的发展,这个还是很危险的,当然这还不是最危险人类灭绝的方式。 我倒觉得比较可怕的,因为大家往往把灭绝定义为集体的概念,世界末日,这个世界看怎么定义,我觉得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对每个人的灭绝可能是更可怕的。突然一天晚上就被封掉了,我想对这个人来说就是他的世界末日。突然他的小三出现了,对于他的家庭就是世界末日。我觉得最恐怖的灭绝是,世界末日让所有人都活着,但是生不如死,灭绝了他的心灵、灭绝了他的思想。 提问: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我想提一个和能源危机有关系的问题。现在的很多媒体包括很多科普都在关注能源危机或者石油危机,石油枯竭的时候我们会寻找一些替代的能源,我们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而石油本身还是很重要的化工产品,除了提供给我们人员以外,还提供了大量的化工产品,比如说提供了肥料给农业,当石油出现枯竭的时候我们可能有替代能源维持能源的运转,但是我们失去了大量的农业肥料,在面临这种危机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什么替代性的措施? 小姬:这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实在,作为中国这么大规模的农业大国,大家都有吃饭,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高云峰:我提一些自己的想法,从两个方面回答。 第一,石油枯竭之后我们应该怎么活?找一些替代能源来作为农业肥料并不是太难的问题,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第二,可以更好的利用海洋资源,实际上还有很多海洋资源我们没有充分利用。 韩松:今天是中央农村会议召开,提了一个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包括袁隆平的。因为你是搞计算机科学的,我希望在你们那里,希望把人的意识传到计算机空间里面去,把人的肉体舍弃。 黄晶: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学化工的,我觉得如果真正解决能源问题之后,如果我们要做肥料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了,合成一下大气可能就会产生肥料。另外还有一些化肥并不是跟石油有关的,可能也跟磷矿等有关。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能源问题,如果能源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都好解决。 田不野:刚才那个同学问了一下关于肥料的问题,肥料有三种,氮磷钾,最重要的就是氮肥,需要做合成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个不是说没有替代的,钾肥是比较不缺的,地球整个成份中含很多钾肥,尤其是磷,但是利用转基因植入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总的来说我不觉得肥料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提问:我想问科学家一个问题。你们会不会相信有灵魂的存在,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因为我刚刚在想,问卷上有人类会不会有灭亡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不合理,因为这是个必然,因为没有一个时间的框架,我觉得地球也会毁灭,任何东西从出生起有个源头,然后到消失,然后再转换为其它东西,这是一个必然。刚刚那两位老师讲的问题,其中有位老实说要顺应自然,但另外一位老师讲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事情比如阻止行星撞地球,我觉得他们两个说的不是一个东西,因为那位老实说改变的只是一种偶然,就是说人类灭绝之后有没有更高级的生物出现?这是一种偶然,但是行星撞地球也是一种偶然,我们改变的是这个偶然,但是人类灭绝是个必然。 小姬:我觉得你不是在提问题,而是陈述观点。我总结一下:她认为人类肯定会灭亡,她提的问题是会不会有灵魂? 提问:肉体消失后会不会尤其它的东西?因为没有一个东西是消失不留下痕迹的。 小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到一个问题,关于邂逅与一夜情的一个电影,几千年以前地球上的人数量是非常非常少的,但现在有65亿人,但是这些灵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影片说人的灵魂是由过去的人一个一个组成的,我们现在都是过去人灵魂的碎片。 周忠和:人必然会灭亡这是不一定的,其实人最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人和其它生物不一样是因为创造性和毁灭性一样大,其实我最担心的也是核武器的问题。我经常会做这样一个比喻,是不是人死掉会不会有某一种物种的存在,也有可能,谁知道呢,但是目前来讲我是不太信了,小时候特别怕鬼,但是现在不是太怕了,从思考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没有,有人说害怕见到,我倒想见一见。 贺日政:我想从宗教的角度解释一下,因为我国是佛教盛行的地方,在藏传佛教里面说是用今生的苦难来修灵魂的生,这是一个宗教信仰的问题,是为未来服务的,而大乘佛教认为你现在的灵魂是以前的,同样是佛教却有两种解释。 高云峰:如果说从科学角度来说我认为没有灵魂,如果从宗教角度说,因为我对宗教也很感兴趣,宗教都会涉及到灵魂、轮回,它都是为了教育人。比如你有一亿美元,但这一亿美元存在银行里从来都不能取,但这对你有什么用呢?所以你假设有灵魂,但对你有什么影响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是没有的。 张劲硕:我简单说两句。第一我相信人应该是灭绝的。第二,关于灵魂,我不知道灵魂是怎么定义的,因为我们是搞科学的首先要先定义。我自己理解的话,把肉体当成物质,把精神当成灵魂的话我认为灵魂是存在的,比如思格拉底思想、孔子思想,这就是灵魂,它们都是存在的。 韩松:有没有灵魂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不光是社会科学,我看到在自然科学里也有讨论,有的人认为灵魂就是量子力学等等,有人描述过这个东西,科学技术的发展我想未来也会造出一个灵魂,因为灵魂没有重量,它能永久保存,它能转移、循环、能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我觉得在技术上能够造出来。 但这位同学核心提的不是这个问题,看的是这个看片会的主题,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个是永恒的话题,为什么那么多人为对世界末日、人类灭绝感兴趣,就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面希望永恒,走到世界的尽头,这就是人类的本性,其它的动物我估计它不会考虑世界末日,这是不是人有灵魂的证据?我不知道。 第二个就是人类文化的问题,她提这个问题很有宗教色彩,前面老师提到佛教,世界末日本身是个西方的问题,是基督教的问题,最后是末日审判,最后基督要降临,世界末日已经预言过很多次了。东方不存在这种轮回的观念,所以世界末日这个看法东西方是不一样的,像研究科学史的江晓原对科幻小说做了个统计,西方的科幻小说讲的都是悲观的,都讲的是世界毁灭,而东方的科幻小说基本上是乐观的,越是要世界末日越要狂欢。 第三,她就是想问咱们为什么现在在这个地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在2009年12月27号这个时间在这个地方?还有没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我?也有很多说法,也是量子力学,它认为世界是分杈的,有一个平行的世界,这倒是比较流行的观点,我们活在这里,同时在另外一个宇宙中肯定有一个宇宙在发生世界末日,我是同样的我,另一个版本的我在那里经受着毁灭。 我觉得她的问题提的很好。 观众:我来解释灵魂吧,我是学计算机的。我在2008年第八期里面写过一篇关于灵魂的文章。灵魂是什么东西?如果有可能把我的记忆读出来放在一个机器里面,它是谁?它认为它是谁?我认为它是谁?我怎么成为它?这些东西是我在2008年5月份以前和一个四川同事开玩笑得出的一个想法,我当时说如果把你的记忆放在狗的脑子里,那只狗就是你,后来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可行性,然后就开始思想这个问题。 刚才那个问题的三个答案,我认为它是它,它不会是我,但我认为它是我仇恨的人,因为它会抢我的东西。另外,它一定认为它是我,因为它大脑中所有记忆都是我,包括它的的爱人、它的父母。另外每个人都会睡觉,睡觉就像死掉一样,醒来会通过记忆找到坐标,比如我年老的时候让医生把我注射大量的麻醉,然后把我的记忆拿出克隆给人或者机器里面,这样的话我可能在沉睡中死去,新的我会在新的身体里面诞生,有意识之后它第一件事情想的是我是谁,谁是谁,只是我刚刚做了一个手术,使我的身体年轻了。 我想回答前面同学提的为什么人类会突然毁灭的问题,人类在几十年之内会进入前所未有的进化,这个进化的依据是现在每天的科技报道,我也在我的论坛的帖子里把相关的新闻都粘贴出来了,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的读脑科技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最新的是美国的技术已经把脑子里的内容变成图象了。 小姬:我们到底能不能保存我们的记忆?把我们的记忆移植到人体或者其它动物上,也许是个可能性。 提问:我是学经济的,我想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关于今天主题的,问卷上写的是世界末日,但我们放的影片是人类的末日,如果世界是有思想的话,从世界角度来讲,人死不死可能它不会太在乎,但是大家在讨论下一个高等生物,只有人灭了它们才会出现,比如恐龙如果现在存在的话,可能现在的人类会晚出现很久。总之,我觉得咱们的主题有点模糊。 第二个问题,刚才新华社的老师讲的,提到人的思想跟计算机链接的问题,有一些影片也讲过,《黑客帝国》等等,讲的就是这些,讲人工智能培养起来的话人类毁灭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人类只是一个肉体的毁灭,以后的人工智能的思想实际上还是人类思想的延续。我想在座的几位老师能不能就人工智能人思想延续的问题聊聊。 小姬:这个问题私下跟几位老师聊好吗?因为时间已经不多了,请旁边这位同学提问题。 提问:我是学工商管理的。我想问两位学生物的老师,因为我个人对生物很感兴趣,差一点就选生物了。 在现今的社会中会发现一些未知的生物,到底有多少生物是由于人类的原因而出现的? 张劲硕:如果真正称为物种的话,人类不会影响任何的物种,比如说狗有很多品种,人类选育出来的,比如说植物有很多品种,物种的概念不是人类选择的,自然选择才是物种的概念。以前很多东西我们不知道,还有很多未知的生物是肯定的,只是人在科学层面没有很合理的把它描述出来,《新发现》这一期我写了一期野兽大发现,你可以看一看。 提问:我是学戏剧文学的。跟电影有关的问题,假如各位老师是人类消失的最后一个人,如果想保存一个信息,你们最想保存的是什么?可能是一个符号、也可能是一个字。 高云峰:我可以告诉你,美国曾经发射一个航天器上面有什么标志,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一个是太阳系,只要你够聪明的话你可以在里面解释出所有的东西来。 韩松:动物最大的本能就是繁殖,如果是最后一个人的话,我觉得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可以留下了。 这张是不是很有气场 小姬:什么都没有了? 韩松:一个人嘛。 周忠和:很多东西会成为化石,包括我们自己,所以你不要刻意去保留。 黄晶:刚才跟周老师交流了一下,整个生命进化我们认为并不是按照必然的轨迹,一定会从原核动物然后逐步进化到高级,我觉得如果没有300多万年非洲的一次气侯变化,猿类就不会跳下来,然后就不会有人类这个物种,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类不过是一个物种而已,也一定会消亡,不比任何物种高级得多,所以没有必要刻意保留什么。 提问:我想问问在座的科学家老师,你们有没有在读过的科学小说或者看过的科幻电影里得到启发和在工作中得到帮助的? 高云峰:因为我是老师,我每天上课的时候之前会给学生讲一些故事,可能会跟我们的课程有关系,同时它是来自于生活,很多元素会来自于这些小说里,但我们会改造成更适合给学生讲的内容,所以说是有影响的。 贺日政:就像看CCTV7或者CCTV10里面有一个《人与自然》,特别是讲北极熊或者北美大陆的一种雅马哈鱼产子的过程,就像回到了历史的原点。因为我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经常去无人区,肯定会想到这些问题,包括人的吃喝拉撒,尽管做不到不失一物,但是如果缺了什么我们会想办法很快的弥补。 韩松:我经常看一些科幻的电影,关于航天的挺多的,关于我的工作尽量会想发生的在现实中更加科幻,或者科幻里都没想到的,怎么把现实生活变成科幻小说的内容。比如看到航天的科幻以后,我就会派记者去采访,采访杨利伟,我们要问他比较科幻的问题,今后咱们国家会不会在太空中建立党支部?这不光是个科学问题,咱们现在把三个人放上天了,按照党章规定,再有三个人登天就应该建立太空上的党组织,当时杨利伟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们要在太空上建立我们的党支部,这是原话,所以说科幻跟现实是分不开的。 小姬:最后我还是想来个俗的。请各位嘉宾说一句话。 黄晶:我刚才想半天也不知道想说什么,其实我想说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管是作为一个人也好、还是作为一个动物也好。 周忠和:我还是离不开我的研究背景,这么多年了,每个人读的史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必担心那么多的事,几百年的事我们还考虑考虑,一万年后的事想了有什么有啊? 韩松:我希望最后世界末日也带有中国特色。 贺日政:我想说的是:健康快乐的生活好每一天。 高云峰:我希望大家把科学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张劲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恰如Discoery所言,他们是一档有科学性的娱乐节目,小姬看片会也是如此,希望你在此找到快乐。 爱科学的大伯 AKPC_IDS += "32940,"; function copyCode(id){ var testCode=document.getElementById(id).value; if(copy2Clipboard(testCode)!=false){ alert("生成的代码已经复制到粘贴板,你可以使用Ctrl+V 贴到需要的地方去了哦! "); } } copy2Clipboard=function(txt){ if(window.clipboardData){ window.clipboardData.clearData(); window.clipboardData.setData("Text",txt);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Opera")!=-1){ window.location=txt; } else if(window.netscape){ try{ netscape.security.PrivilegeManager.enablePrivilege("UniversalXPConnect"); } catch(e){ alert("您的firefox安全限制限制您进行剪贴板操作,请打开'about:config'将signed.applets.codebase_principal_support'设置为true'之后重试,相对路径为firefox根目录/greprefs/all.js"); return false; } var clip=Components.classes .createInstance(Components.interfaces.nsIClipboard); if(!clip)return; var trans=Components.classes .createInstance(Components.interfaces.nsITransferable); if(!trans)return; trans.addDataFlavor('text/unicode'); var str=new Object(); var len=new Object(); var str=Components.classes .createInstance(Components.interfaces.nsISupportsString); var copytext=txt;str.data=copytext; trans.setTransferData("text/unicode",str,copytext.length*2); var clipid=Components.interfaces.nsIClipboard; if(!clip)return false; clip.setData(trans,null,clipid.kGlobalClipboard); } }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小姬看片会|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Dr.You第47期获奖答案]为啥拌饺子馅要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
songshuhui 2010-1-25 11:59
Dr.Who 发表于 2010-01-23 2:29 我能 答: 这期的问题拆开来看就是两个方面,馅会怎样?人会怎样? 馅说,搅搅更均匀 搅拌饺子馅和鸡蛋是为了使之更均匀,可我一直没明白和面时的筋道是个什么道理,直到有一天我在翻云无心《吃的真相》时终于找到真相了,原来窍门在于面筋蛋白与水的充分结合(详见《吃的真相》之发面发面)。这下我豁然开朗了,不管搅拌什么,都是为了混合均匀。所以,这个问题就转化为朝一个方向搅拌 是否有助于更均匀的混合。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些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棉线扔进水里搅拌。你会发现这些棉线都沿着搅拌的方向呈线性的分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实验可以 表明搅拌时的受力状态,在搅拌的过程中有两种力,一种是沿着搅拌方向的力,一种是搅拌时产生的侧向离心力。在这两种力的作用下,被搅拌的物体会沿着搅拌的 方向被尽可能的拉伸开来,就像上述实验中的棉线会呈现出沿搅拌方向的线性分布。假如被放进水中的是一滴油,那么在搅拌过程中,油丝也会形成更均匀的分 布。从微观的角度而言,这种线性的分布也许更有利于蛋白和其它分子的相互结合。如果随意的来回搅拌,对这种分布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可以借助火车相撞 的情况来推导:当火车头受到撞击突然停止时,后面的车厢由于惯性继续向前冲击,原本成一列分布的火车就被挤压到了一起。当我们先沿一个方向搅拌馅料时,突然改变方向,可能也会有相同的现象,原本已经被充分拉伸开成线性分布的材料又重新聚积到了一起,从而影响混合的均匀程度。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推理,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拿棉线来实验一下。 最后,关于馅料的味道,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也许充分拉伸开的肉纤维具有更好的口感吧。饺子馅中如果肉占主导的话,其中的肌纤维类似于水中的线,往一个方向 搅有助于肌纤维的形成有序的结构。而这种有序的结构可能导致肉馅煮熟之后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在吃的时候,机械强度跟我们所说的筋道会有一定的关系。 胳膊说,搅搅更轻松 我们胳膊上的肌肉就像弹簧,靠收缩和拉伸来控制我们的各种运动。搅拌行为就是上臂、下臂、手指等一组肌肉弹簧的组合运动。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神经控制肌 肉的收缩,同时通过神经感知肌肉的收缩舒张状态从而做出下一步的判断。如果一直朝同一方向的搅拌,我们的这些肌肉弹簧处于一种很规律的活动状态下,就 像弹簧有规律的拉伸一样,同时我们的大脑也可以很偷懒的发布节律性的重复指令。很多研究都表明神经系统中的这种节律性重复活动存在适应现象,就像 我们在搅拌时可以聊聊天、走走神,手里的搅拌动作就像自发的一样可以完全不受影响。另外,神经系统中节律性重复活动还会出现易化现象,朝同一个方向搅 拌,就像跑步时的起跑一样,可以被加速,越搅越快。 那如果不朝同一个方向,而是随意搅拌呢?我们可以想象,一根正在伸缩的弹簧,如果我们要改变它的伸缩节律,即本来舒张的时候现在变成收缩,收缩的时候变成 舒张,那我们需要首先将这根弹簧停下来,让它静止,然后再让它以新的节律伸缩。同样,对于我们的肌肉,大脑首先要判断现在的肌肉舒张状态,然后停一下,发 出一个新的指令,让肌肉控制胳膊向反方向搅拌。另一方面,饺子馅的流变学性质跟一般流体不同,从静止到搅动起来所需要的力量要大一些,而搅起来之后不需要 那么大的力量就可以维持同样的速度了。这样的流变学特性在食物中并不罕见。大家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先朝一个方向做快速的搅拌行为,然后立即切换到朝另一个 方向搅拌,感觉如何?同样,针对适应和易化的现象,我们既不可能让胳膊自发的来回搅拌,也不可能在来回搅拌的情况下实现加速。所以,在搅拌过 程中,朝同一个方向搅拌,人会感觉更轻松。 科学编辑:云无心 文字编辑:拇姬 - 我能 同学参加的是第50期穿越问题,他选择了47期的问题来回答。作为50期的获奖者,Dr.Who将为他寄去限量版科学松鼠会嘉年华衣服一件!恭喜我能同学~ 而47期此问题的来信,评委们决定给 儒客小子 颁发鼓励奖!Dr.Who也将为他寄去神秘礼品。恭喜儒客小子同学~ 以下是科学编辑 云无心 对47期各答案与50期我能同学答案的点评: 先分析一下题目:这个题问的是为啥饺子馅要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其暗含的意思是同一个方向搅拌比乱搅的馅要好吃,这正是生活中这个说法的理由。但是,生活中的许多经验本身就是似是而非的,而问题默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这点并不严谨。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必须要先确认这个现象是真实存在的,然后才有必要去寻求科学的解释。而寻求科学解释的思路是比较同一方向搅和各向乱搅之间物理过程的不同,然后结合饺子馅这个体系的具体性质来分析这两种物理过程带来的影响,然后把这种影响的不同联系到饺子好不好吃这个结果上来。 就47期三份答案来说,都是在在接受题目假设的前提下试图寻求科学解释。思路上差别不大,结论也大同小异。如果要在其中选出一个获胜者,我会选儒客小子。选他并不是因为他的答案正确,也不是因为他写得更长。实际上,我也做不出正确的答案。认为他的答案比另两份好一些的理由是:1、他对题目的合理性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在三份答案中唯一思考了问题本身是否合理;2、他的分析思路是合理的,当然这点上其他两份答案的思路也合理;3、他对自己得分析阐释得更充分一些。 从专业角度说,儒客小子的答案中也不乏硬伤。但是Dr.U这个活动本身不是专业人士的查文献比赛,也不是为了找出正确的答案。这个活动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从各个角度在自己的知识背景下分析一个难题,看重的是思路的正确和表述的清晰。儒客小子在这两点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这份答案最大的不足是某些知识点只是作者的猜测,但是却说得非常肯定。Dr.U不要求读者一定有准确深入的专业知识,但是在阐述中应该明确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测。对于作者来说是猜测的东西,即使与专业知识不符,如果思路合理也可以接受。但当作事实来使用的知识,就应该是准确的。 我个人认为,Dr.U不是考试,目的不是为了找出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Dr.U的很多问题至少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可靠的答案。这个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大家用科学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只要所采用的材料真实可靠,逻辑推理合理,所得到的结论有助于他人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好答案。实际上,饺子馅这个问题类似分子美食学中的那些典型问题。蒂斯研究过上千个类似的经验,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以讹传讹的。第50期这个答案就是我提到的群博留言中的那个更好的答案。实际上,这个答案也预设了往一个方向搅会更好吃的立场,不过它讨论了往一个方向搅更轻松的问题,思路就比四十七期的更开阔了一些。按照我对Dr.U的理解,我认为这个答案要优于第四十七期的获奖答案。因为作者是作为第五十期穿越问题参加的,所以不把它跟四十七期的答案PK。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2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松鼠会·瑞金图书角”启动仪式
songshuhui 2010-1-25 11:56
达文西 发表于 2010-01-21 11:15 报名参加两个互动环节激荡120秒和山寨大爆炸主题曲的朋友,你可以炫耀了:    刀爸(慕容引刀)会为你现场作肖像画,签名~题词~盖章!      另外还有丰富奖品!   报名激荡120秒的同学请自己带书到现场;   我们也为参加唱大爆炸主题曲的朋友准备了各种伴奏、原唱版和中英歌词~~所以,请放心大胆来报名,欢迎和朋友组成小组! 互动环节现在还可以报名哦,还是请发邮件到 dawenxi2009@gmail.com 告知你的名字\性别\参与环节\电话,我们会和你联系. 活动策划:达文西、棉花糖 海报设计/耿冰 这个冬天,寒潮来来去去,听说本周还要光顾上海。 来松鼠会图书角找点温暖吧。 嗯,没错,是图书角。虽然最初的设想里,它是图书馆,但经过半年多的磨砺,我们变主意了。 我们决定它就是图书角,是很多个图书角,是很多可以伸展得很远很深的触角。 它们深入你生活的周边,让你更容易找到。 2010年,还会有更多角,伸向上海的各个角落。 瑞金图书角是第一只触角。 在你看到这个图书角之前 我们带着它从四楼到二楼,又回到四楼; 从两个只能放两层书的小柜子,到一进门就能看到的三个书架; 这里的书都是经过我们仔细挑选,品质有保障的科学类、科普类和科幻类书籍、杂志,我们还会定期更新,随时将优秀的书籍上架。 你可以随意走进来坐在图书馆里翻阅、浏览,也可以免费借阅回家。 这一切,都要感谢卢湾区科协、瑞金街道文化中心和上海市科普作协共同努力! 活动时间: 2010年1月24日 周日 14:30 地点: 上海卢湾区瑞金街道文化中心5楼大礼堂 陕西南路245号 近绍兴路 (卢湾图书馆旁边) 名额: 150人 报名方式: 请发送邮件至dawenxi2009@gmail.com 邮件名为报名图书角启动仪式 邮件中请依次注明 ID名、性别、年龄、电话 如有同行者也请一并注明相关信息 互动环节: 1. 山寨The Big Bang Theory主题曲比赛 美剧The Big Bang Theory( 生活大爆炸)的主题曲乃纠结中的精品,你有没有试图去搞清楚这首歌到底在唱什么?或者曾经偷偷跟着练习? 来吧,准备大嗓门一副,想参加的话赶紧报名!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或自己的语言来唱 出这首歌,不管是尽力模仿原版,还是自己重新填词的中文版、日文版、上海话版、山东话版、外太空语版~~看谁最有创意,心动大奖伺候! 你可以单独上台,也可以拉帮结伙。 报名方式:在报名邮件中注明参与山寨主题曲,并告知一同表演的人数即可 2.激荡120 你最喜欢的科学/科幻类图书推荐 参与者在120秒内推荐给现场观众1本自己最喜欢的科学、科幻类图书(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如演讲、表演),并接受3名评委的挑战。重点PK掉评委有奖品~ 待PK评委: 李蕾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风言锋语》栏目主持人 慕容引刀(刀刀) 著名漫画家 项先尧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编导 丁丁虫 倪匡科幻奖首奖得主 著名科幻翻译家 报名方式:在报名邮件中注明参与激荡120,并注明预备介绍哪一本书 大家一起疯玩一下午,赶紧呼朋唤友来报名吧!
个人分类: 其他|1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