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活动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活动

相关日志

第一次班级户外活动
热度 1 zhumei185 2012-4-9 14:44
在我的屡次催促下,我带的班终于完成了第一次户外活动。 全班21人,有一人因家里有事请假外,20人参加。另外,二班一个学生也一起参加了活动,再加上我一共22人。其中,18人骑自行车;4人坐公交。 好处:1. 学生在学习之余,从教室里走出来到大自然中,一种解放。骑在自行车上,习习微风吹拂,一股清新气息洗涤心头。 2.锻炼班委组织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有利于以后活动的再次组织。 组织问题:1. 安全还是问题,自行车这种尤其需要注意。 2.选择地方不佳:阅海公园并不适合学生去游玩。说是个公园,其实建的很不好。只是一圈小湖泊加几个游乐场所。要钱不说,没有合适的地方聚餐。 3. 路线未能探好:导致坐公交的学生无法及时到达。 4. 活动未能好好策划,导致许多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个人分类: 工作日志|2842 次阅读|1 个评论
户外“真人图书馆”活动来哈尔滨
热度 2 zhengxuejun 2012-4-9 08:48
户外“真人图书馆”活动来哈尔滨
“荒岛图书馆”( http://www.douban.com/group/H-D/ )将于2012年4月22日在哈尔滨亓兵画廊咖啡举办一次以“读人、读书、读大地”为主题的阅读节活动。本次大型阅读节的核心活动为举办国内首次大型户外“真人图书”活动( http://imharbin.com/living-library/ ),让30-50位本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真人图书”与读者们进行心灵交流。 喜欢这张海报,表达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朋友交流。 中国首家真人图书馆(网络社区+实体会所):星辰海( http://site.douban.com/istarsea/ )
4986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研究和科学事业杂思
热度 1 qianlivan 2012-4-8 23:38
曾经,科学,尤其是实验科学是贵族在闲暇时进行的活动,和茶余饭后写写字、画画画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在人们发现科学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之后,贵族式的科学活动就逐渐消失了。科学研究不再是业余爱好,而是成为了一种职业。 任何活动,作为业余爱好可以简简单单。公园里跳舞、唱歌的人不需要什么专业标准,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贵族式的科学研究也是如此。但是任何活动,职 业化之后就有了各种限制和要求,所谓“行有行规”。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职业也是如此,它已经成为了科学事业的一部分。 在科学研究作为贵族的业余爱好时,科学可能谈不上什么事业,研究科学就像画画。但是正如出现职业画家之后就有了画廊、拍卖行、经纪人一样,科学成为一种事 业之后,科学研究就不是唯一和科学有关的活动了。和科学相关的各种机构和职业都出现了。这些机构有研究所、基金会、研究生院、图书馆、出版社等等,职业包 括科研管理人员、工程师、技术员等等。 艺术机构的出现是为了服务职业画家以保证他们可以以画画为职业,科学机构的作用也是如此,它们的出现是为了服务科学工作者使得他们可以以科学研究为职业。 在理想的情况下,艺术机构应该可以做到让一个纯粹的画家可以正常工作,科学机构应该可以做到让一个纯粹的科学工作者可以专心研究。 什么是一个纯粹的画家?一个画家只会说本国语言可以画画么?这方面我不太清楚,但我猜想可以。什么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工作者?一个只会说母语的科学工作者可 以进行科学研究么?原则上是可以的,曾经在日本和俄罗斯就有不少这样的科学家。日本还有过不会说外语的诺奖得主。那么,为什么现在要求科学家会说英语呢? 这当然是出于交流方面的原因,但是,这是必须的么?如果有人对英语完全没兴趣,此人是不是应该被排除在科学研究的大门之外?我认为当然不应该如此。那么怎 么解决语言的问题呢?当然应该从科学机构上想办法,既然有中央编译局,那么科学机构中也可以有科学编译的机构。语言和科学研究是不大相干的事,不应作为选择科学工作者的标准。除了语言问题,为了让纯粹的科学工作者可以专心研究,应该的事还有不少。但是应该的事都是不太会发生的,这里只是对此问题有思考,记上一段。
38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从中央到地方 全国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
whyhoo 2012-4-8 16:54
听民声 解难题 转作风 ——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基层连接党心与民心,基层聚集智慧与力量。近一时期,从中央机关到各省区市,广大党员干部竞相走出机关大门,入厂矿,下社区,走进老百姓的家门,体察民情,倾听民意,调查研究,破解难题,一场规模大、人数多、时间长、覆盖广的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 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和力量,我们党历来强调并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2011年,各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与困难群众共结成帮扶对子2710万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313万件。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继续加大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力度,在内容上要求党员干部到基层接待信访、现场办公、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形式上要求领导干部轻车简从,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蹲点调研中知民情、解民忧、谋发展、办实事,在效果上要求解决困难保民生、化解矛盾促和谐、扎扎实实帮群众。 农业部围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展了机关干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和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在深入基层服务“三农”中创先争优,收到了很好效果。 从今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将利用3年时间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转变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的作风,以下基层、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西藏自治区党委在全区开展深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选派2万余名干部组成5451个工作队,进驻西藏所有行政村和居委会,连续3年开展驻村工作。 湖南省委出台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并对各级党政干部每年的调研时间作了硬性规定,省级领导干部不少于30天,省直各单位领导干部不少于45天。 党员干部通过下基层,看到了基层的真实情况,了解到了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也促进解决了基层存在的诸多难题。这使得下基层不只有了行动,更有了实实在在的收效。 河北省承德市从市、县(区)各部门抽调一半以上机关干部与乡镇干部一起开展“百日下基层”活动。两个月里,全市1.4万多名干部组成2700多个群众工作队,累计为基层群众办实事6000余件。 天津市开展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服务明确了帮扶的具体目标,即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涉及群众直接利益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贵州省遵义市从去年8月起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下基层干部近3万人次,走访基层群众42万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或问题近2万件,化解矛盾纠纷6817起。 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受益的不只是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也在这场实践中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工作干劲。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区委书记洪涛下乡一周后感慨地说:“很多干部原来总以为工作干得不错了,可下乡后才发现,的确还有许多工作不扎实,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还不少。在农民炕头上作出的决策才能实打实地解决老百姓的困难。” 山东蒙阴县法院办公室副主任王家安被选派到龙榜崖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实事。他说:“干部下基层,不光是给村民办些实事,还要更好地了解基层、理解基层。我从群众身上学到的更多,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贵州息烽县流长乡长涌村村民姜玉强谈起干部下基层,动情地说:“上级干部下到村里来,虽然有些问题无法立马解决,但只要说话算数,这样的干部都受欢迎。” 干部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就能收获群众多少满意的目光。制订规划,提出目标,强化考核,党员干部下基层渐成风气并由一场实践活动逐渐走向规范化、长效化、机制化。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4/08/content_2108714.htm
个人分类: 政治|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造性思维与己何干?
热度 2 wyc 2012-4-7 09:52
创造性 思维 ,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 记忆 、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 创造性思维能力 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网络,它说得很明白。 创造性思维并不神祕,人人都可以学习它、研究它、叙述它、发扬它。 了解了、懂得了、通晓了它的基本理论、基夲方法及其典型案例, 对于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 无異于点石成金、变废为宝、植树成林。 日前, 有个大学某部门找我谈, 想给我安悱一场创造思维报吿会, 囬来我打开电脑, 啊, 伟大的网络岁月! 关于创造学在今日世界上之繁荣, 简直舖天盖地,如那漫天飞雪,山舞银蛇,原驰腊象! 您 不去认真地读一读它, 行吗? 恕在下无知, 让网上的行家里手们見笑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15 次阅读|8 个评论
章山掠影(图)
热度 1 hcrm 2012-4-6 09:56
章山掠影(图)
2011年3月至5月,湖北省委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我带队入驻 黄石市河口镇章山村,与当地干部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值此一周年之际,特将 此掠影(图片)发出来以示纪念。 “三万”活动伊始,工作队悬挂宣传横幅 工作队在村委会制作的“三万”宣传专栏 工作队召开村民大会,宣讲“三万”活动精神 驻村后,工作队即开展入户走访活动, 深入广大农户家中与之交心谈心、共话党的好政策 工作队开展经济调研活动,深入企业车间、项目建设现场 深入调查,研究并制订章山村发展新规划 工作队召开村民、党员大会,作形势 报告和法制讲座,并送电影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章山村韩家铺湾后山突发山火,工作队发现 后即组织人员上山扑火,确保了周边村民及财产的安全 工作队开展大清扫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村民 及队员参加劳动,并率先在村一级建立清扫保洁长效机制 工作队开展了送法律、送政策、送科技、 送医疗活动,受到章山村民的热烈欢迎 工作队 慰问章山村困难群众和党员,给他们送来3000元慰问金 入户走访中,工作队发现韩家铺湾韩祖喜(党员) 带头在全村搞起了“庄园式经济”新农村发展模式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320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whyhoo 2012-4-4 12:44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 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吴邦国 温家宝 贾庆林 李长春 习近平 李克强 贺国强 周永康参加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霍小光、张宗堂)植树催浓春意,播绿造福后人。3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前往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同少先队员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去年的4月2日,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曾在永定河西岸的这片开阔地上植树。那时种下的一片林木,如今已绽发出勃勃生机。 时隔一年,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再次来到这里植树。胡锦涛总书记一到植树点,就拿起铁锹参加植树劳动。总书记一锹一锹地铲起土填入树坑,随后堆起围堰、培实新土、提桶浇水,道道工序都做得很认真。种了一株白皮松、一株碧桃后,胡锦涛招呼身边的少先队员把一株丁香幼苗扶正,再精心培上土。总书记顾不上休息,又继续种下一株榆叶梅。劳动间隙,胡锦涛亲切地询问这名少先队员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争当品学兼优的好少年,茁壮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植树点上,到处是领导同志忙碌的身影,他们填土的填土、浇水的浇水,干得十分起劲。有的领导同志一连种下几棵树后又接着种,有的边种树边同大家谈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看法。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一棵棵新栽下的树木英姿勃发、迎风挺立。 植树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向国家林业局负责同志了解了全国造林绿化情况,对30多年来植树造林、绿化国土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予充分肯定。胡锦涛强调,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年复一年地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下去,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科技作用,积极扩大绿化面积,努力巩固植树成果,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胡锦涛还对一起植树的北京市负责同志说,北京要真正成为首善之区,必须在绿化美化工作中走在前面。希望你们加快绿色北京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的领导同志还有: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徐才厚、郭伯雄、何勇、令计划、梁光烈、孟建柱。 据了解,连日来北京市有200多万干部群众在各个植树点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4/03/content_2106367.htm
个人分类: 生态|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之星”
clivia 2012-4-4 12:4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之星” ■王华锋 最近一次的“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评选活动拉开帷幕,我浏览了一下相关网页, 看到很多人的很多SCI论文,少者几十篇,多者甚至上百篇,洋洋洒洒,巍巍壮观!我在赞叹这些人取得不俗学术成绩的同时,总感觉拿SCI来衡量科技工作者好像有点类似于用高考分数衡量一个高中生一样,我担心这种评价体系的导向可能引发一部分人为了获取该奖励而陷入“以高分SCI文章”论英雄的魔咒。如果我是评审专家,我将很难给他们排一个队,原因是你发了两篇1分的SCI论文,我发了一篇2分的SCI论文,两人的科学水平似乎是半斤对八两,更何况研究方向的不同,拿不同学科的论文数量来作比较,何比之有?那么,用这种唯SCI是瞻的做法来评价“未来科学之星”对吗? 对,但不尽然,因为以SCI论文的评价体系来评价“科学之星”是从“线”这个层面上在“说事儿”,而我所希望的“科学明星”应该是一个“立体”的科学家。未来,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科学之星”呢? 第一,深厚的学术思想和高超的学术水平。印度有句谚语:大人物谈论思想,中等人物谈论事件,小人物谈论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思想和人的关系,我们中国人写的SCI文章被外国人戏谑为Chinese Stupid Idea, 为什么呢?虽然我们中国是“论文数量制造大国”,但是论文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很多老外认为一些中国人写的学术论文没有体现学术思想,中国人的SCI 论文大部分是“case study”,即以某某为例进行研究,例如,看到别人在国外做了一项工作发表在SCI杂志上,于是乎,用同样的方法在中国的某个地方也做做,结果也发SCI了,SCI文章是发了没错,但是思想是别人的。所以说,学术思想很重要,提出一种学术思想好比拓展了学科的知识体系,这比仅仅发表几篇高分的SCI论文显得要重要得多。但是,有人提出,青年科学工作者的学术思想正在构建当中,因此我建议,在现行的条件下,如果一些青年科学家能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例如:“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获得资助,就可以把这作为他(她)的学术贡献或水平的指标之一,这说明他(她)的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等得到了同一研究领域的专家认可。此外,我个人认为:体现一个科学家的学术水平并非SCI文章越多水平就越好,也并非中文文章都不及SCI文章,关键是科研工作中有多少原始创新被多少人认可或者引用,即H指数,因此,我建议压缩个人论著列表,文章不在多而在精,可能只列出5篇最能体现其学术思想和重要观点、方法的文章即可。 第二,培养出高质保量的研究生。“严师出高徒”,好学生和好导师的关系是很大的,一般说来,导师严谨的学风和务实的态度多多少少会“耳濡目染”自己的学生,换句话说,培养学生的质量与数量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作风,因此,我建议让各自的学生给自己的导师打打分,学生可以从导师的学术水平、师德师范来评价自己的导师,这也将作为一个参考依据。如果一些导师靠的是学生写的文章发家,在这里我们最好也要区分开来,如果导师并不写文章,仅靠学生几年的辛苦成果被导师摇身一变化为己有,那是不能算导师的成果的,学生作为独立人,虽然自己依附在导师的“屋檐”下,在此不公正的对待下,也不能“低头”,而正是此举创造了一个为学生权益申辩的机会! 第三,优而多的科学社区服务。一个科学家除了是某一科学领域的能手或者专家,他首先应该是一个社会人,就是说,科研工作者要尽可能多地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社会当中。科学社区服务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情况为担任科学社团职务,例如,某某科学委员会的主席,某某协会的会长,我们知道这类科学组织对于该学科的发展,培养新人,争取社会支持等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家对这些社区的引领或者经营,某一研究领域或社团可能并不能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向前发展。第二种就是担任学术期刊的编委或者审稿人。很多中国的专家鲜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叱咤风云,独领风骚,缘何?就是因为这些“土专家”很少参与国际的学术团体服务,所以他们并不能在国际舞台上被人发现。外国人比较重视学术评价,中国人一般怕得罪人,要么明哲保身含羞不语,要么大放厥词出言不逊,偏离了学术思想大搞人身攻击,这些对我们健康的科研评价都很不利。第三种为面向社会大众的科学服务,例如咨询会、评审会和科学普及著作等,这反映出科学家用自己的所学解决了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因此,我认为也应该将社区服务的多寡优劣作为评价一个科学家学术水平和科学道德的指标之一。 我相信:由中国的众多院士和知名教授组成的“青年科学之星”评价团里面,他们评审出来的“科学之星”将不仅仅是一个会发表很多高分SCI的“写手”,而是一批具有学术思想,水平过硬,作风严谨,师德高尚,服务大众的科研明星。在未来的二十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我们将看到他(她)在科学团体或者协会中,是一位学术造诣深厚,学风严谨,务实求真的学术带头人;在自己的学生眼中,是一位水平高超、师德高尚的好导师;在社会大众心目中,是一位富有社会正义感,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普通公众的大科学家! 《科学时报》 (2010-12-17 B1 科学与文化周刊)
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儿的日记-图书义卖活动
热度 1 rczeng 2012-4-2 14:48
【按:女儿小学六年级,前两天学校组织了图书义卖活动。】 三月三十日 星期六 晴 图书义卖活动 今天,我校举行了读书节启动仪式。 当主持人演讲完毕后,我们便开始了图书义卖活动。全校同学一齐涌向主席台两边。我与我们班的同学找到了我们班图书义卖的位置,大家都围着我们的义卖桌,看看有什么书可买。因为这样挡着别人买书,所以老师遣散了一些人。我当时很无聊,因为我没带钱,没法买书,书摊前人又多,没法挤上前去看书。我看到我们班的摊位后方,有一大堆用袋子装起来的书,于是问我班同学这是否是我们班的书,当肯定了此为我们班的书时,我不禁感叹:老师的那一番话真有用,让同学们都把书捐献了出来,而我们班同学的书也真多,好几大袋子呢!后来,有同学提议上去,我于是也一起上去了,正好坐在那堆书的后方,靠里。反正是自己班的书,翻翻看,也行,于是,我便瞅了瞅袋子里的书。呃 … 不是吧,连全解也拿来卖?居然还有经典阅读?这是课本,都有,哪里会买你的书? 镜头转回义卖现场,现场依旧是热火朝天,热闹非凡,热情洋溢 … … 有不少叫卖声夹杂在其中,看来我们班的书很受欢迎嘛,依旧有不少同学围在我们的摊位前、后、左、右。因为我们在我们班图书“库存 ” 的正后面,所以,卖书的的同学叮嘱我们,一定要管理好我们班的图书,不要让别的班的同学拿走了。我们就守在那,我一边看看图书,一边看看我们班的同学卖的怎么样了。果然,我们班的书卖得快,负责卖书的同学就来这给书摊上货源了。书,开始减少。不一会儿,就又有同学自告奋勇前来帮忙推销图书,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 … … 推销完了之后,就把钱交给义卖图书的同学,这样的方法,不但节省时间,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过了一会,我们看书的同学也开始在卖书了,不高调,仅仅只把图书一字排开,几层,正好利用阶梯,我也帮忙摆起来。即使这样,也有同学前来购买。我们班有同学打趣的说,我们这是在开连锁店,前一个,后一个。我也看到了我的那三本书,那书的内容恐怕没什么人喜欢,暂时没卖出去。 书渐渐少了,人也渐渐少了,第三节课的下课了,开始播眼保健操广播了。又过了几分钟,一个老师吹响了哨子,预示着图书义卖活动的结束。有同学喊道:“城管来了,快跑啊! ” 居然有同学这样打趣道。大家开始收摊,我猛然抬头,居然看到我的书最后一刻被心理老师买走了,我很惊讶。然后,我也帮着收拾,把没卖完的书装进袋子里,之后,帮着把一袋子书提回了教室 … … 这次活动是这么的有趣,这么的精彩,这使我们既开心,又有收获,真是一举两得。
1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师昌绪院士为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题词
kepusuowdp 2012-3-31 15:21
3 月 29 日下午, 2012 年第一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主题为 “ 科学普及 —— 科学家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 ,活动主办方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开始前,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在中国科协科普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会见了前来参加活动的师昌绪院士,林群院士和媒体代表。师昌绪院士提到通过媒体开展科学传播活动一定要做好图文并茂,激发广大公众的兴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和电视媒体开展深入合作,通过电视节目开展科学传播活动。会见结束后,师昌绪院士还为 “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 ” 系列活动题词。他写道: “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重视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素质,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
3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年第一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kepusuowdp 2012-3-31 15:19
3 月 29 日下午, 2012 年第一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主题为 “ 科学普及 —— 科学家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 ,活动主办方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师昌绪,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 CCTV10 制片人薛建峰以及《科技日报》总编室主任宗宝泉和 20 多家媒体参与。专家与媒体就科学家和媒体人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责任等进行深入的交流。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 CCTV 《大家》栏目的主持人曲向东担任主持人。在他的引导下,师昌绪院士,林群院士和广大媒体工作者一起就科学家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大众传媒在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中做科技报道的难点;以及科学家与大众传媒如何共同做好科普等三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在活动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从事科学传播的媒体人员最擅长讲故事,但是缺乏科学背景和权威科学家的相关资源,而广大科学工作者和科学家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渊博的学识,但是在如何讲故事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因而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科学家和媒体可以实现真正的面对面共同。 在活动中科学家和媒体共同探讨了科普工作中的一些困惑。比如因为缺乏相应投入和激励机制,科研人员没有花时间科普的热情;一些科学家出于各种考虑非常 “ 低调 ” ,不愿轻易接受媒体访问;科普节目和科普稿件的收视率和采用率不高,降低了媒体科普的积极性。师昌绪院士、林群院士和与会者共同意识到科学家应该把科学传播当做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媒体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共同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纳翔也表示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将在搭建平台方面做好工作,一如既往地为广大媒体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搭建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和 “ 科技媒体记者之家 ” 。 本次活动邀请了 20 多家新闻媒体参与,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科普部有关领导同志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
2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到群众中去——各地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综述
whyhoo 2012-3-25 18:30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记者 周英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走出大楼,沉下身子,进农村、入企业、下社区……从中央部门到各省区市,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广大党员干部相应中央号召,纷纷深入到艰苦偏远、百姓需要的地方,深入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区,联系服务群众,提高自身本领。 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 转变作风 接通“地气” 2月15日上午,湖南长沙。在湖南省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一辆辆贴着“下乡工作队”“下基层工作组”等标识的汽车整装待发。 “我的工作点在益阳桃江,这次主要任务是学校用车安全治理,然后再开展其他一些贴近民生、解决困难的活动。”背着雨衣、胶鞋等下乡必备工具,湖南省教育系统干部曾四清难掩出发前的激动心情。 在新形势下,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看各级党员干部能不能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优良传统。“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党员干部在行动—— 在贵州龙里县,每月从县直部门集中选派一批副科级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10天;在福建柘荣县,乡镇党员干部每月驻乡时间不少于20天;在河北乐亭县,在农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每名乡镇干部每周至少驻村办公2天…… 河北滦平县集中组派209个自行车群众工作队,湖南邵阳县在县乡干部中推行骑自行车下乡,一辆辆自行车成为“政策宣传车”、“民意收集车”、“矛盾化解车”、“技术指导车”、“扶贫解困车”、“党群连心车”…… 在江西九江市庐山区、安徽六安市、湖北巴东县和武汉市蔡甸区等地,“干部结穷亲”、“干部交农友”、对口帮带等活动蓬勃开展;在四川彭山县,干部进村入户,吃农家饭、睡农家床、说农家话、干农家活…… 包乡联村、驻村结对、定期下访、同吃同住同劳动……各地党员干部“一竿子到底”,来到基层群众中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 党员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党员干部放在心上。“村民们见我就喊老朱,有的对我嘘寒问暖,有的主动找我谈心,从来没有感觉和群众走得如此之近。”谈到干部下基层,河北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朱政学深有感触地说。 倾听民意 化解民忧 3月20日,贵州省息烽县长涌村。“罗干部,我们组自来水管渗漏的问题怎么样了?”一见到挂职村支部副书记的县旅游文广局干部罗庆丰,骑着摩托车外出办事的村民姜平马上停下来询问。 罗庆丰还没来得及张口,一旁肩扛锄头准备下地的村民姜玉强就抢着说:“罗支书已经给县水利局申请更换水管了,报告内容我都看到了。等水管下来了,你就准备和大家一起动工吧。” 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下基层是否有成效,核心看各级党员干部能否听得到群众意见、听得进群众意见,能否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问民之所需、解民之所难,这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做法—— 在陕西宝鸡市、湖北英山县、江苏扬中市、吉林伊通县、河南灵宝市、新疆博湖县等地,普遍推行“民情民意档案”、“群众档案”,对村情户情登记建档;在安徽合肥市庐阳区,各乡镇(街道)、村居设立“民意墙”,让群众直接在上面表达意见建议;在新疆塔城地区、湖南湘乡市等地,安排专人每天关注网上本地群众的诉求,做到网上“集民情”、网下“解民忧”…… 在江西南昌市,一名区领导通过“民情夜访”了解到某社区杂物成堆影响居民出行后,即责成有关部门限时清理,并改建成休闲小广场;在河南郑州市,二七区领导在与商户“夜访恳谈”时了解到环境卫生影响商家入驻和经营,立即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环境清理,并在全区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环境治理行动……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各地普遍要求干部知民情、解民忧、谋发展、办实事;探索推行的“民情日记”、“民情恳谈”等做法,从制度上确保了下基层不是“作秀”、干部不当“过客”。 真心下基层,真情联群众,真正解难题。“到乡镇工作后,我决心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出谋划策!”正准备二下基层的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年轻干部周莹翔说。 夯实基础 增强能力 “有问题说了不白说,有事情打电话不白打,原来有事找不到地方,现在有事一反映就成了。”对于当地党组织开展的“夜访百姓家”、“信访接待日”等爱民实践活动,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群众郭立评价说。 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员的归属感?在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各地都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 在吉林,全省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千名党建指导员下基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在河北,全省在2月份启动了基层建设年活动,来自省、市、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1.5万名优秀干部,在年底前与原单位工作脱钩,进驻全省5000个穷村、乱村帮扶…… 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受益的不只是人民群众,也包括广大党员干部。在体察民情、感同身受中,党员干部结识了群众朋友、增强了爱民之心,更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海南,全省实行“联村进企”指导员制度,在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干部成长;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党工委联合创办读“无字书”俱乐部,组织机关年轻干部深入到重点工程项目和征地拆迁一线,参与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工作,经受实践锻炼…… “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年轻干部大多缺少基层历练。读‘无字书’,做明白人,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更快地成长成才。”厦门市海沧区委组织部长吕永辉说。 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人们正在期待着,广大党员干部深深扎根于基层广袤的沃土中,用一双双沾满泥土的脚板,用一颗颗赤诚为民的真心,不断书写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3/25/content_2099555.htm
个人分类: 政治|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向阿依努尔-买合木提和刘广明兄赠书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2-3-23 10:11
向阿依努尔-买合木提和刘广明兄赠书
  在广明兄贴出的俺们在郑州活动的照片中,有一张是俺们俩和新疆美女阿依努尔-买合木提的合影。   我咋一看新疆班的队长阿依努尔-买合木提时,觉得好像和我们没有区别,但是,再一细看,她眉眼里新疆人的灵动和美丽就很显然了,再看她的同学,有些带了明显的白人特质。   广明兄说,因为队长的名字太长,所以最后干脆简称“阿队长”,俺们在很早以前就对“阿依古丽”这样的名字充满了浪漫的各种想象,所以念起来竟然是非常顺嘴的,就叫全名了。   这个新疆班是在河南省进行培训的全部十几个新疆班中的一个,40名学员都是穆斯林,所以配备了专门的厨师。并且和我们想象不同的是,他们滴酒不沾。而开始来的时候,汉语说得也还不太流利,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授课,多数人的汉语和我们并无差别了。阿依努尔队长的汉语能听得出新疆口音,不过说与听都没有任何障碍,真是不错,虽然她在指挥合影的时候一着急还是说出了本地化。   这个新疆班非常守纪律,在我第二天上午给他们讲课的时候,中间有一位同学可能内急出去,阿依努尔脸色阴沉的看了看她出去的方向,明显不太高兴,让我很有感触——现在的学生上课时出门据说已成家常便饭,即便是不来上课也是正常的,但是在这个班里应该算得上不可容忍的事情。   广明兄也说,这个新疆班学生都很象学生,比不少在校的正式学生还象学生。   俺就大生亲切之感,准备把俺的大作送一本给她,刚好在赠给广明兄一套《现代应急管理》系列三本书之后,还有一本《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就拿出来毫不客气地赠给了阿依努尔,好在她并没有谦虚地推脱,俺就又推销出去一本书。   在前天下午的工大论坛上,俺们也将俺的大作三册赠了广明兄,赠完后,心里舒了一口气:这么沉的东西终于给出去了,颇有释了重负之感。
个人分类: 人论|4120 次阅读|4 个评论
户外有风险,活动需谨慎-----青银沟驴友伤亡随感
热度 7 shannuzuode 2012-3-17 23:30
户外有风险,活动需谨慎-----青银沟驴友伤亡随感
3 月 16 日是周末 , 晚上刚打开电脑 , 就从快捷新闻窗口看到一则新闻 : 15 日凌晨 1 点,一位遇难驴友的遗体从青银沟中被抬到房山区韩村河镇圣水峪村。 遇难的驴友今年 55 岁,是一家工厂的职工,受伤的驴友则是一名教政治的老师。两位驴友是在网上结识的,均是房山本地人。 据伤者介绍,两人下山时间大约是 13 日傍晚 6 点,天已经黑了,在行至事发地点时,他不慎摔落到崖下。该处山崖高约 10 米,几乎直上直下,十分陡峭。原本以为性命不保,但他由于跌落的附近有一个羊圈,恰巧跌落在羊粪上,他幸而躲过一劫。 伤者坠崖后,其同伴施救心切,为了下到崖下探寻伤者的情况,试图爬向崖底,中途不慎跌落。不幸的是,同伴刚好跌落在一堆石块上,因头部先落地而遇难。两位驴友的登山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仅有不到一年的登山经历。 这个消息让我十分震惊,因为就在 2010 年 11 月我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跟随户外团队穿越过南北梯——青银沟,走过相似的路线。 路之艰难,超出了我的想象。许多地方是在峭壁上攀登,有些地方,左贴悬崖,右临深渊,脚下宽不盈尺,更有些地方头上是探出的巨石,期间只有一米左右的空间容人通过,大家只好蹲下身体,胆战心惊地屈尊蹭过去。在极窄的地方,山路似乎断绝,如果不是牧羊人搭上两根树干,这里就是绝路。 事后我在想,这种地方,崖壁无处着力,右侧又是万丈深渊,倘稍有不慎,或者背上的背包被头上的巨石刮一下,都有可能坠入深渊,倘发生这样的不幸,那可真得会遗恨千古了。 所幸的是,我跟随的户外团队很有经验和协作精神,根据队员情况分成前后两队,险要处都有驴友协助和保护,团队中有很多初次涉险的山友都平安过关,顺利下降到目的地青银沟。 我觉得,户外活动是为了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首要的是要保证安全。 此外,户外活动应该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除了相互之间增加社交范围,同时在活动范围中相互照应。通过团队的力量使个人的不能变成团体的可行。 第三,随队活动也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必要的保证装备,确保安全的时间观念, 和应付突发事件的措施。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水带的不足,幸好山上还有积雪可以消渴,稍有弥补,即使这样当天也是口渴难当。 第四,平时储备户外的应急常识,发生意外时绝对不可以蛮干,要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 第五,首先不要到不熟悉的地方,但是户外活动就是想去没有去过的地方,解决矛盾和纠结的办法就是要找曾经去过的人带队,熟悉情况,有户外活动经验的人带队,安全才有保证。 户外活动组织不是严密的,驴友是自愿参加的,所以自己本身要有户外活动安全意识,孤身涉险绝对不可取,前几年在门头沟走失的地理老师可谓是强驴,但孤身一人涉险,到现在也没有下落。 名扬一时的北灵山夏子事件,也提醒人们反思。 2007 年 3 月 11 日凌晨 4 时,在成功登顶北灵山海拔 1908 米的“无名二”峰顶后的下撤途中,不间断行走已达 10 小时的“深蓝三队”队员、年仅 23 岁的中央电视台编辑夏子终于虚脱,在刺骨的寒冷中死去。谁也没有预料到,夏子的第一次登山,居然会成为她的最后一次。 这位来自湖南醴陵的姑娘自小喜欢体育活动,但资料显示,她参加过的户外活动并不多,在户外登山上,她其实还是一名新人。更不幸的是夏子并不知道,两名领队也是新手。 在户外朋友就此事件进行的反省中,驴友们对领队组的质疑集中在领队缺少户外经验。活动发起人自己都还是新手,就急于在祁寒的天气里带队,被认为是这次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 1.南北梯青银沟穿越路线。线路长度约8公里,累计上升约1400米,最高海拔853米。 2.北梯上山险路。 3.左贴悬崖,右临深渊。 4.山路悬在半山腰 5.南北梯-青银沟穿越途中景色 6.顺利通过南北梯,下撤青银沟途中遇到羊群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482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网上科普活动刻不容缓!
热度 1 hailang0 2012-3-14 12:03
武夷山老师的博文《有效扩大科普的受众面》看后,我深受启发,并且扩大自己的思路,想到了我现在要议论的一个话题(如标题所示):科普在网上的问题。 我认为武老师的这篇 06 年发表的文章,其实效性还并未丧失。眼下,广大农村和进城打工仔确实还是科普工作者今后开展活动需要重点锁定的对象。 除了他们,这人数庞大的群体之外,目前还有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上网用户。我觉得抓住他们,恐怕也是科普不容推卸的重大课题。 过去我对科学一知半解,因为学文的原因,科学的专业修养一直不到位。后来知道了科博(经由罗老师跟方的商榷),然后才在这里知道了更多的 sci 。 后来还有了中国科学报对我的第一次科普。有关新闻可以看春节时我发的博文。 从“科学”对我的这种科普,我不由想到: 咱们中国的网民现在人数极多,好像是全球第二吧,利用网上随时随地产生的亿万网民,为什么就不能开展一点有益的工作呢?比如科普。 科普为什么不能搬上网站,比如像已有的科学网、科学博客等一样大张旗鼓地宣传、拓展科普的影响呢? 看到那么多网络游戏在泛滥,在无孔不入地蚕食鲸吞不少网民的宝贵时光,真要为中国网上科普的严重匮乏、滞后感到悲哀。毕竟像科网这样吸引院士,博士,学士等等的热门网站太少,太少! 大家要来一起努力,推动科普在网上的长足发展。 科人要上科学网,但科盲更要帮扶。没有更广大的通过科普脱盲的国民的存在,中国的科学不会发达。 科普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大大努力! 前进!
个人分类: 科学|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