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活动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活动

相关日志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举行
pengf 2012-5-22 08:47
2012年5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举办的《科学技术前沿论坛: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举行》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论坛主席团成员:王水、宋笑亭、魏奉思(执行主席)、艾国祥、李崇银等出席了论坛会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汪景琇研究员、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冯学尚研究员、武汉大学易凡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汪毓明教授、北京大学宗秋刚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本中心学术委员会万卫星院士、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吴健副所长等12人做了学术报告。万卫星院士在《数字电离层》的报告中全面介绍了电离层研究数字化、信息化、模型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信息与数据科学|5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沙龙活动思考之二------科普文化产业的思考
kepusuowdp 2012-5-21 21:09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聚焦于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各位嘉宾分别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对科普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论述和阐释。其中文化部马处长的一番思索发人深省。对此本文稍作总结和梳理,并辅以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索,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是科普文化产业的有关理论研究。当前我们提出了公益性的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相结合的模式,这和文化部提出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不谋而合的地方。而且这两个方面是两轮齐动,两翼齐飞的关系。既要有科普事业,保证其公益性,做到普惠,又要有科普产业,促进其效率的提升,保证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而对于什么是科普文化产业这个概念还需要深入研究,因为作为没有学科体系的科普,其概念的梳理与研究也应该是个方向。即使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学界也可以达成共识。同时对于科普,科普产业,科普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都有研究的空间。同时科普文化产业在国家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会发挥什么角色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向。 其次,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科普应该具有什么功能。科普在走过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的阶段后应该走向何方,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广大公众的需求也日益变得多元化,分众化和小众化。而这个时候科普更应该满足广大公众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科学就是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同时科学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这其中科普更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科学精神应该是科普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通过科普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繁荣,让科学这个舶来品融入我们的文化,助力文化发展。 第三,科普文化产业的内容与载体问题。科普就是要提升科学素养,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这其中也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科普应该是既是载体,又是内容。说它是载体,因为要通过科普促进“四科两能力”的实现,通过科普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知识传递给广大公众。说它是内容,因为科普本身也是需要传播的。如果对内容和载体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削减科普的实际效果。 而就当前提出的事业与产业并举的说法,事业可以说发展的红火,而产业则刚刚起步,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扶持。但是我们更应该平衡事业与产业的关系,以及在保证事业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的发展,科普更多的应该是事业,通过事业保产业,产业促事业。 最后借用现场嘉宾的一句话,科普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科学传播人员应该乘势而上,奋力而为。
2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沙龙活动思考之一----- 科普与话题
kepusuowdp 2012-5-21 20:32
在单位组织的“科普文化产业”沙龙上,《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老师就科普的话题性给参加沙龙的各位同事做了一个深入浅出的解析。本文也想就这个话题进行一下探讨。 科普与话题从来就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科普就是话题性的。科学研究是建构性的工作,作为建构性工作的科研未必都是适合传播的,这也是我们提出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一个原因吧。因为要通过科普把不适合传播的科研变成可以传播,适合传播,并发挥效果的传播,这就需要制造话题。而科研讲究的是科学依据,科普则需要深入浅出,有时候还需要讲故事。科研与科普也应该是两轮齐东,两翼齐飞。没有科研的科普就缺乏了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内容,而没有科普的科研就很难获得更充分的社会效果。 可以说话题承载着科普知识,而科普知识则应该变为话题。这样的科普才可以落地,因为科普是一个广义性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也难以界定。但是就话题而言,科普就可以变得有血有肉,而广大公众也易于接受具有话题性的科普,无论是科普知识的传播,还是科普活动的开展都是和话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主题科普活动就是以某个话题为主线,把与之相关的科普知识融入该话题。从而给广大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这样的话题使科普也发挥了最大的效果。而如果单就科普而科普,脱离了应有的话题性,那么其内容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也会让广大受众无所适从。当然话题有时候是人为制造的,比如科普日,科技周,科普之冬,科普沙龙,科普讲坛等科普活动,同时有些话题也是突发的或者说是应景的,比如应急科普,热点焦点话题科普,抓住这些热点焦点事件并因势利导地开展科普活动,其效果也是最明显的。因为越是在紧急情况下,广大公众越能接受能解决当前最紧迫问题的科普内容,当然这个时候的话题科普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这是由于我们要确保传播内容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避免误导公众。当然我们对话题的把握也要有度,既要避免过度,更要避免不足。 我们时常讨论哪个人科普做的好,哪个人还没有充分了解如何做科普。当然不是说会做科普就好,不会做就不好,问题在于哪种科普方式更好,没有更好,只有最好。但是有些人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没有什么好说的,公众也未必会感兴趣,其实这和科学传播能力的建设有一定关系,科普敏感性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具有敏感性的科学传播工作者会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参与科普。这在单老师看来,好的科学传播工作者就是善于把科学知识制造成话题的人。也就是说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应该可以也能够被传播,这些知识应该从生产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传播给消费者,但是在传播的时候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知识融入话题,如何寻找合适的话题,或者说如何制造话题。 媒介即讯息,掌握了媒介的人一定会获得较多的信息,而媒介也是传播信息的一个渠道。特别是当下媒介发展空前的形式下,应该说我们不缺少话题,无论是正面话题还是负面话题,缺少的是抓住话题并开展科普的科学传播人员。当然这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因为科学传播人员对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是有顾虑的,也许你刚说一句话马上就会在网络上被搜索到。这种快速反应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话题科普的发展。 总之,话题应该是科普的主线,而科普应该利用话题来提升效果。有话题的科普就会有血有肉,有科普的话题才会更丰富多彩。
2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促进会学术沙龙活动总结
kmlgdxjqw 2012-5-20 20:49
会议时间: 2012 年 5 月 19 日晚 7 : 30 会议地点:主楼 806 活动主题:学术沙龙暨科技论文交流会 主持人:吴云霞 特邀嘉宾:姜庆伟、马源源、郑必举 活动记录:陆懂灵 活动内容: 一、 主持人作活动开幕词 二、 由协会负责人易峰发言。 三、 由嘉宾老师介绍论文写作的切身经验 1 、姜庆伟博士的介绍,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 1 )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理论建模,姜博士引用了开普顿对师父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的鲜活例子阐述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 2 )了解论文投发意向杂志的相关的情况,首先是熟知刊物发表论文的格式、规律,发表的第一步是要做到形式、格式相同,通过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和带给编辑的亲切感,给编辑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 3 )该杂志发表的论文来源,如果参考文献有较多是来自该刊物,就尽量多引用此刊物上的文献。 ( 4 )对于首次投稿的同学来说,对文章进行认真检查、反复修改是很必要的,一定要杜绝各种低级错误。 2 、郑必举博士的写作经验,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 1 )要发表的论文课题要有创新,在有了自己的实验想法之后,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实际的实验条件,针对确定的实验目标进行选题,对要发表的论文是学术型还是实用型进行定位。 ( 2 )进行实验,整理数据,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套路。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学科前沿、实验背景展开介绍,在对此课题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还有哪些不足展开论述,自己在此基本上要达到怎样的实验目的。第二部分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得出的实验结果、实验内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因果。最后一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 ( 3 )掌握了论文的套路也就明晰了自己的写作思路,论文的内容虽然大不相同,但却可以采取同样的写作套路,通过看类似的文章、模仿格式,结合自身论文的特点,对论文形式相接近的刊物进行投稿。 马源源博士的发言,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1 )首先是对自己研究方向的选择,一是选择学术前沿的研究方向,对于主题新颖的论文更容易发表,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兴趣可以引导自己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进行更多的实验。 ( 2 )怎么写?通知看别人写来了解要投期刊的写作模式,选择投递刊物的类型,从质量上对论文进行定位,投较高级别的刊物就要看级别高的综述性文章。 ( 3 )重视文章的诚信问题。端正论文写作的态度,防止被相关期刊拉入黑名单。 四、 互动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跟嘉宾老师探讨自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历的实际困难,老师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答疑解惑。 通过这次机会,同学们提出了各种问题和疑惑,现对几种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类。 (1) 怎么看待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复制、粘贴问题? 答:对于初写者来说,可以在认真阅读、深刻理解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对于写文章来说,抄一篇就是抄袭,也会导致以后很难在学术界立足,但如果对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利用,得出自己的想法就是高手。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能盲目抄袭,需要学会对论文进行综合应用、合理借鉴。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对文献中的精彩部分做好记,边阅读边思考,通过这些文献学到了什么,这篇论文的闪光点是什么。 (2) 如果受课题组条件的限制,在实验结果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写? 答:当实验结果与理想中的数据有偏差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改变侧重点,如果实验数据与理想中确实存在着误差,可以酌情扩大数据的范围。 ( 3 )怎样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答:先看论文,看综述,选择具体的文章,在已有的实验条件基础上进行实验。可以先了解已有的实验设备能做什么,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踏踏实实的进行实验。 ( 4 )对于跨学科、专业基础不足的学生,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应该侧重些什么? 答:对于专业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学生,可以结合学术研究的具体情况,对于研究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进行现学现用。对于研一的学生来说,由于目前学术经验有限,实验、分析能力都比较有限,所以得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多进行思考。 ( 5 )在相关文献繁多的情况下,可不可以有选择的去阅读? 答:在阅读的文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先看图的方式,根据自己发表论文的需要再进行精度。 ( 6 )看论文的阅读过程中,对于导师和毕业学生发表的类似论文,数据存在差异应该怎么理解? 答:在排除数据造假的情况后,跟实验水平和实验侧重有关,也可以联系该论文的作者来了解实验的实际情况。 ( 7 )对于小论文的发表,应该怎样选择课题,在文字和内容上又应该怎样把握? 答:在论文写作的初期,首先得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初稿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修稿。科技文献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修辞,但是一定要把问题说清楚,需要清晰的思路。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也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可以参考 ENDNOTE 上 SCI 大讲堂,可以查到各个相关文献。 四、由姜博士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来参加此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我们的宗旨是,着力解决年轻的老师和同学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实现资源共享。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促会建立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有意义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成为一生的好朋友,在今后多关注我们的活动和动态。每次的共同思考和探索,都是我们思想的碰撞,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更有激情,让我们的每寸光阴都更有意义,每分每秒都能有所收获。 五、与会成员合影留念。
个人分类: 新闻|2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年北京科技周活动见闻之二----白活了
热度 1 kepusuowdp 2012-5-19 14:43
通常我们在某人做了与自己身份、年龄、地位等不相符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说他白活了。在我们小的时候对未知的事情向大人询问的时候,如果大人觉得我们不适合知道这些或者我们还不能接受这些深奥的东西,大人会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而如果我们长大了还不知道小时候想知道的事情,我们是不是也白活了呢? 今天的某个展台旁边,以为耄耋老人再向孩子们展示某件展品。作为一个文科出生的我还真的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展品,只是知道跟电有关,而且还发出吱吱啦啦的声音。一群孩子都用惊奇且期盼的眼神看着老人在操作展品。只见他拿着一个貌似铁的小棍子,瞬间就把电流引导了铁棍上,电火花也发出一阵声响。孩子们都“哇”了起来。接着老人问孩子:“好玩吗?知道怎么回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玩,不知道怎么回事。”老人回答道:“等你们长大了就知道了。”呜呼哀哉!如果孩子们长大了还不知道呢? 其实探讨是不是白活了并不是我的初衷,更不是我的专长。因为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白活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有很多小时候不知道长大了也不知道的事情。 问题的关键在于老人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之后,他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我想这是可以探讨一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是我们时常提及的。然而产生兴趣之后,孩子们应该怎么去探索,去钻研。在这个探索与钻研的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好的指导者或者说引路人呢。青少年是我们科普的重点人群之一,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进程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通常说创新与普及要两翼齐飞,两轮齐动。而普及更应该是创新的基础和基石。孩子们的好奇心的满足有时候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我向操作展品的老人在演示完展品后应该向孩子们阐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未必要讲的深奥,浅显易懂的语言应该是孩子们可以理解和掌握的,而必要的时候我想还可以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一下,亲身感受其中的奥秘。“ I came, I heard, I did, I understood( 我来,我听,我做,我理解 ) ”这句话用来诠释对孩子进行科普最好不过了,如果孩子们只是来了,听了,但是没做,他们未必能理解。离开了活动现场,他们有繁重的课业负担,也许不会有人在去想那个展品到底怎么回事。 老人戛然而止的回答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让科普效果打了折扣。本来可以顺理成章的事情却发生了逆转。孩子的好奇心确实被激发出来,但是并没有得到满足。开展科普活动就应该一方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另外一方面更要答疑解惑,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科普过程。 科普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过多地关注了科普的内容,渠道,但是对受众的关注却成为了一个盲点。科普对象目前应该是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对科普对象的细分工作还有待梳理和深入探讨。对于孩子来讲,不仅要让他们知所以然,更知其所以然。千万不要和他们说:“等你们长大了就知道了。”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更是磨灭孩子好奇心的做法。
289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年北京科技周活动见闻之一------广告
热度 1 kepusuowdp 2012-5-19 14:23
科技活动以及科普活动是否应该有广告的植入应该是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当前提出了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思路和做法,当然在经营性的产业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广告植入的问题,尤其是某些科普活动受到某些企业单位赞助的时候。但是如果某些广告和科普活动八竿子打不着,那这种广告不仅没有提升科普活动的效果,而且还大大削弱了科普活动的公信力和社会效力。 2012 年北京科技周中关村主场活动暨 2012 年海淀科技周主场活动在海淀公园隆重举行。该活动共有几大展厅,分别展示科普资源共享服务,科技交通,科技生活和科技医疗。众多相关单位也在展厅内搭设站台,向广大公众传播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普能力的提升。 下面几张图片如果不做任何说明,相信广大读者会认为是某教育咨询培训机构的广告以及某药店的药品促销广告,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两个广告都活生生地出现在了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展厅里。看上去和整个活动的氛围十分不协调,而且这就是明显的硬广告。广大公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对影片中广告的植入也颇有微词,但是科技周活动中的广告是不是也让我们评头品足一番呢。 某咨教育咨询机构的广告就摆在农药学会的站台上,我走过去的时候他们的工作人员还问我家里有没有孩子,需不需要英语培训?我反问道你们的科普站台还做这个广告啊,这和你们的活动没有任何关系吧。他们倒是不屑一顾地回答道:“我们也是帮忙。”待我第二次过去打算拍个照片的时候,他们却遮遮掩掩起来了。 我乍一想农药学会在这个活动中确实没什么可做的,因为现在大家都不种地了,也不需要农药了,因而也不需要了解农药了,既然工作人员“赋闲”了,不妨“打打酱油”,帮人发发广告。可是再转念一想,问题不是这么简单,虽然大家现在不用农药了,但是我们消费品,尤其是果蔬产品还是用了很多农药,而对于这些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报道也屡见不鲜,那么他们应该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他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想广大公众介绍相关知识,让广大公众如何远离农药危害,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降低果蔬产品的农药残留,确保广大公众的健康。 当我第三次走进他们展台的时候,他们似乎不再像来参观的人们发放广告了,而是搞起了招生,不过不是为某机构招生,他们在搞科普考察活动,而且价格不菲。当然科普考察肯定要花钱,而且对于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也有益处。但是似乎他们的考察活动还是和农药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他们的公益性事业没有了,而经营性的产业却准备有所发展,不知别人如何看法,至少我觉得这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广大公众当然有时候是离不开医药的,而且普及医药知识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广大公众科学合理地服用药物对于挽救生命,治疗疾病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个某医药网站的广告也全部是在宣传,而非科普。其站台上摆放的大多也是保健药品,甚至有些可以说是保健食品,乍看上去和药店的柜台也并无二致。 还有就是在科技生活展厅中,某银行的站台就占据了半壁江上。当然他们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IPAD )进行理财,但是也有些做广告的嫌疑吧。 科普活动有时候就是赔本赚吆喝的事情,而其效果也是潜移默化的,并不直接产出经济效益。而这种大型的科普活动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举办的,既耗时,耗力,又耗财,但是利用这个平台,依托各学会的丰富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科普功能应该是活动的初衷,也应该是评估该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科普集会”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至少不应该是做一些和活动主题没有关系的事情和行为。当然从组织者的角度来说,组织如此大规模活动的初衷必然是促进广大公众科普能力的提升,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有监管不力,出现了一些漏洞和疏忽,从而使得整个活动的效果打了折扣。 该活动作为公益性的科普事业,其首要目标应该是让前来参观的广大公众(不论是专门来的,被邀请来的还是路过的)都能有所收获,并且把从中获得的有关知识,方法利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促进促进他们科普能力的提升,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而如果这些事业都还么有完成,那么产业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而轻事业,重产业的做法至少在这个活动中是不适合的。广告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把广告引入到科普活动中也无可厚非,如果是公益广告的话。但是今天的这几个广告似乎和活动没有任何关系,这不仅让人感觉到“倒胃口”。 一方面有关方面应该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无关广告的介入,另外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明确自身的本职工作,切实把科普工作落到实处。 我期盼没有无光广告的科普活动。
29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忍拒学生捐款请求
热度 1 xuyingxiao 2012-5-17 16:33
有学生发来邮件,一大堆诗意的描述后,说:“我们通过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了解到老师您专注教学的同时,不忘......更是乐于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公益事业。而这个支教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我们也希望能将您的心意带给藏区的孩子。期待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给予我们回复”。 尽管这邮件估计把老师的名字换换会发给很多老师,俺心头还是一热:竟然还有外系同学熟悉我。于是回复了一句:祝你们成功:) 需要我什么样的支持? 得到回复大意是说要捐款,按照当地学生每年学杂费支出标准(约500-600元/年)一对一资助。 心头又一热,这不正是我以前梦寐以求的捐助形式么?但想一想却又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想了一会儿想明白症结在哪里了:我很赞同“一对一”帮扶计划,这比捐给不可靠的机构可靠多了,而且可以和需要帮助的人建立个人联系,为其提供更贴近的帮助。这和俺在国外受到的帮助也是相近的。但一对一地光每年出学杂费,就越俎代庖了。 义务教育得靠政府,学杂费是政府多出点钱就可以的,政府即使真的没钱,像体育彩票那样发行教育彩票也能做到。靠个人的爱心捐款来帮学生交学杂费不是长久之计,就像希望工程搞了几十年仍然没解决问题。所以虽然对藏区小朋友来说学杂费的问题可能是首要的,但作为援助者来说更要抓紧做的是倒逼政府,改变政府在这方面的不作为。 那哪些是援助者该的呢?我们需要做的是做政府即使有心也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一对一的通信、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开阔眼界、为他们做义工、做志愿者、为他们提供服务等。这一段写得不是很给力,还有更需要做的,心里感觉到但很难表述出来。总的来说是给他们建立一个有力的连接,连接到我们。让他们觉得即使天塌下来也有人可以求助,至少有什么问题消化不了的话可以将压力传递到我们这边卸压,而我们这边又有更多的他们可能想都想象不到的途径和资源帮他们解决问题。 按这个大意回复邮件,马上收到学生回复:我们接受任何形式的物资捐助,诸如实用的图书、文具以及旧电脑等。还有学生发来说也接受其他任何方式的帮助。 这是正道。持续资助学费困难点,连俺女儿读书都还没着落呢。物质捐助倒是可以力所能及,知识上的捐助也行,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如果要俺去做义工也行啊,哪怕是远程的义工。俺自己捐助点也帮着做点广告,有的东西要捐就让这帮孩子带到藏区去吧。
个人分类: 生活|294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或许叫【灭绝方程】更合适一些
gzchengzhi 2012-5-17 08:41
  对于晚期恐龙的生存方式,我尝试建立了一个方程,最初我将其称之为晚期恐龙生存微分方程。不过现在想起来,似乎称之为“晚期恐龙灭绝微分方程”更合适一些。   原因如下:   1、该方程的主要结果还是种群的灭绝。即可以适用于晚期恐龙,也可以适用于现在一些小种群的动植物。因为导致这些生物灭绝的因素都始终存在,且保持了一种积累的效应。这些因素可能跟人类活动有关系,而这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效应恐怕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2、同马尔萨斯方程相比较。马尔萨斯方程想表达的是人口增长是非常快速的,但是通过增加一个非线性项,将最终使人口稳定在一定的数量水平上。对于该非线性项的解释,马尔萨斯认为这是种群内的相互竞争造成的,可能是疾病、战争等。当然我在前面涉及的相关博文中,通过引入资源的限制也可以获得该非线性项。比如当树木达到一定高度以后,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大树无法要将水份吸收到树梢上,限制了树木的增长,这种资源方面的限制最终也可以在方程中获得类似于马尔萨斯方程中的非线性项。这样看来,马尔萨斯方程更主要的是要表达一种对种群快速增长的忧虑,并没有考虑到非线性因素可能造成种群灭绝的可能。因此我这里更愿意将马尔萨斯方程称之为“生长方程”。相对来说,我的这个方程称之为“灭绝方程”就更合适了。   3、称法不同,对社会的影响不一样。马尔萨斯方程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忧虑。甚至如同美国2010年9月,一个持“马尔萨斯人口学说”观点的韩裔男子在位于华盛顿州的“探索频道”总部挟持人质,抗议该电视台播放鼓励生育的节目。然而,在一些人士对人口快速增长的忧虑背后,我们又看到了如同日本这样的国家的低生育率等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新的理论来研究、探讨和解释。   4、目前全球正进入新一轮的生物种群大规模快速灭绝时期,灭绝的原因很多,存在很多的争议,或许“灭绝方程”的提出能够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3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欢迎参加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开放日活动
hk52281 2012-5-17 01:29
欢迎参加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开放日活动
为履行作为国立科研机构向公众进行科学普及的义务,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于 2012 年 5 月 19 日 举办 “ 公众科学日 ” 活动。我们将举行科普讲座、趣味小实验体验等,为您呈现一个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纳米世界。同时由科研工作者引导您参观大型仪器和实验设备,让求知若渴的您满载而归。本活动旨在介绍纳米科技基本常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纳米科技的内涵,培养纳米科技潜在后备力量。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发起,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共同建设,于 2003 年 12 月 31 日正式成立。其主要学科方向是纳米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有纳米结构的系统和集成技术、纳米技术标准化和纳米标准物质的研制、纳米结构的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研究、纳米制造的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的纳米结构制备和关键分析技术。其目标是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纳米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研究基地。 公众科学日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 时间安排表 开放时间 开放项目名称 开放地点 开放形式 10:00 14:00 科普讲座 南楼二层多功能厅 视频,讲座 8:30—16:30 纳米 嘉年华 纳米实验与产品展示 科研楼一层大厅 产品展示,实验互动 体验小科学家 指导实验体验 纳米模型 DIY 指导模型制作 8:30—16:30 科普宣传 科研楼一层大厅 展板,视频 8:30—16:30 仪器参观 东配楼 大型仪器参观讲解 8:30—16:30 研究生招生咨询 南楼 305 办公室 咨询与资料发放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生部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条 11 号 电话: 010-82545546 邮件: edu@nanoctr.cn 网站: www.nanoctr.cn B B S : http://www.nanoctrbbs.com
3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现‘加速’梦想、体验微观世界
热度 3 caojun 2012-5-15 21:15
实现‘加速’梦想、体验微观世界
报告下载: http://www.ihep.cas.cn/kxcb/kpzt/gzkxr2012/kpbg/201205/W020120521311213233524.pdf    高能所5月20日(星期日)组织主题为“实现‘加速’梦想、体验微观世界”的科普活动。时间为:8:30-16:00。   高能所将开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等院重点实验室。活动形式多样、贴近公众,适合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参观学习。    高能所5月20日(星期日)“公众科学日”日程安排:   1,8:30在高能所报告厅举行开幕式。   2,开幕式后,在报告厅进行科普讲座:   ※ 8:40-8:50姜晓明:高能所简介   ※ 8:50-9:50,曹俊研究员:大亚湾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3,高能所报告厅循环放 录像片、新闻片、访谈录。   4,开放区域及参观顺序:①高能所报告厅(科普报告、循环录像) ②直线加速器隧道 ③参观3#厅内BEPC/BES模型 ④储存环隧道 ⑤谱仪控制室 ⑥计算中心大型计算机 ⑦同步辐射实验室(12#厅) ⑧核分析实验室、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建议按顺序参观;也可以不全程参与,只需选择感兴趣的参观点。   5,谢家麟院士获国家科技最高奖专题展   6,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专题展   7,请参观人员先到高能所报告厅接待处签到。  详情参见 http://www.ihep.cas.cn/xwdt/tzgg/201205/t20120503_3570203.html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4673 次阅读|7 个评论
算法探究
whm669 2012-5-15 20:52
回顾摸着石头过河,送走第一届新课改毕业生的历程,我对新课改的教学内容有了更足的信心,更理性的态度。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校级和市级教研活动的展开,我发现,存在教师在 算法部分 知识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不到位,导致了有关理念被肤浅化、形式化,学生很难对算法有深刻而生动的体验。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让数学知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很值得思考。 学生经常使用计算器,但是,计算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输入一个数,按一下开方键,该数的算术平方根就能显示出来?以前学习过的计算繁琐的数学知识或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否让计算机帮助我们解决? 算法内容,通过对 算法步骤,程序框图,程序语句 的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实践经验。 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分段函数、 三角函数、 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累计求和、解方程和方程组 等数学知识,都可以和算法联系起来。上一届学生计算机课学习了visual basic,很轻松地在计算机课上上机练习。这一届 学生计算机课 学习的flash动画,没有学习 basic 语言,所以, 力求实现数学知识讲到位的课堂教学, 开发 新课标 算法的资源 , 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清晰、生动、有趣、有信心、愿意 积极 参与,很值得探索 。
个人分类: 教学反思|2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球交通网络图展示人类活动影响
libing 2012-5-6 21:40
全球交通网络图展示人类活动影响。来源:新浪科技 《Anthropocene》中的一幅图像。这段视频长3分钟,由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历时13年制作完成,展示了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公路、铁路、输电线和海底光缆编织出一个巨大的网络。这幅图像利用来自一些机构的数据与地球夜景卫星照片叠加在一起绘制 夜色下的非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相比,公路和铁路并不十分密集 美国,公路和铁路错综复杂,编织出一个巨大的网络 欧洲和北非,基础设施鲜明对比 北美与欧洲的空中交通网络,以伦敦希思罗机场、纽约肯尼迪机场和法兰克福机场等国际机场最为繁忙 欧亚大陆的空中交通,彷佛一个巨大的蜘蛛网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从太空观察地球,地球与以前相比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这只是因为观察高度产生的一种错觉,正如一段新视频所展示的那样,地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段视频名为“Anthropocene”,呈现了地球上错综复杂的公路、铁路、船运和空运交通路线,编织成一个巨大而壮观的“蜘蛛网”。 《Anthropocene》长3分钟,由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历时13年制作完成。制作过程中,菲兰德将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等机构的数据输入一台普通的家用电脑并与地球夜景照片叠加在一起,形成地球上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展示人类如何“驯化”地球。菲兰德表示停机坪面积占整个地表的3%,相当于整个印度的面积。联合国人口基金最近指出,截至10月31日的全球人口数量将比1999年多出10亿。 菲兰德现年34岁,家住加拿大蒙特利尔。他指出:“这段视频展示了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巨大影响。在这段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到铺柏油或者没有铺柏油的公路、光污染、铁路、输电网络等人类活动给地球打上的烙印。人类文明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角落,对地球产生令人吃惊的影响。” 利用《Anthropocene》这种更能打动人的方式,菲兰德向人们传递了自己的想法。一直以来,他就希望利用真实数据制作一些科幻影片中出现的地球影像。他说:“我认为通过地球图像展示人类如何在地球上殖民以及如何驯化和改造地球,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因此更能吸引眼球。产生这一想法后,我开始收集来自各个渠道的数据,同时钻研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方式。在《星球大战》、《超时空接触》、《阿凡达》等科幻影片中,我看到过类似的图像,但我从未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种图像。于是,我冒出一个想法,为何不自己制作呢?” 对于人类文明的遗产,菲兰德抱着积极的态度。他说:“现在的地球文明是无数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此过程中,人类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很多成就,当然也遭受很多苦难——有战争,也有发明创造,有危机,也有社会与科技的变革。” 菲兰德是环保组织Globaia的负责人。他说:“21世纪初的地球正是我们称为‘大跨越’的时代所带来的结果,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最为剧烈的时代。人类的很多活动在20世纪中期开始起飞,而后快速发展。这些图像能够提高人们的意识。对于将来,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截至21世纪末,全球人类将增加一倍,达到158亿人。
个人分类: IT与网|2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四青年节 单位放假了吗?
热度 1 xupeiyang 2012-5-4 14:31
五四青年节     单位放假了吗?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按规定适龄青年可以放假半天,虽然大多数青年人都享受不到这一福利,但是很多机关单位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青年人过一个有意义的青年节。    放假:多数单位不实行   按照2008年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14到28周岁的青年在五四青年节这天可以放假半天。 视频:习近平宣布共青团大会开始 全体唱国歌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2-05-04/161461740191.html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773 次阅读|3 个评论
签名抵制烟奖函件递交科技部奖励办,感谢大家参与
热度 19 科学网编辑部 2012-5-2 16:24
各位网友,感谢大家的鼓励和参与! 我们的签名活动正式文本公函已经于5月2日10:25成功递交给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本次活动暂告一段落。 本次活动共征集到近3000名网友的支持,由于身份的确认问题,我们发布了近2000位签名者的信息。 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共有378名师生向我们发来了集体签名。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这次有意义的签名活动,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作为活动的总结,中国科学报社旗下的《科学新闻》杂志(科学网的姊妹媒体)将在5月10日出版专辑,全面报道此次活动,深度剖析烟草科研的是与非,为公众对这一复杂的社会话题带来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再次感谢广大网友支持,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社会才可能进步得更快。 科学网 2012年5月2日 相关链接 《科学网征集签名抵制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13558 次阅读|18 个评论
学术研究如同创业活动
redflage 2012-5-2 11:53
学术研究是探索自然界、人与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各种规律和原理,为人们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的。学术研究一般已学术论文或著作的公开发表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的标志。而创业活动显然不同于学术研究。创业活动一般被视为创建一个企业的活动,它的目的在于生产具体的产品或服务,通过顾客价值的满足来实现创业者个人的价值。学术研究位居象牙塔中,以探究超凡脱俗的真理为目标,而创业活动则存在于市井活动中,一般以追寻功利性金钱为目标。两者的不同众人均已能明了,但其实两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创业活动的对象是机会,发现独特的机会成为创业活动的第一步。没有机会就只能跟随别人的脚步,获取不了超额的利润。学术研究也是如此,从发现有趣而重要的研究问题出发。该研究问题既来自现实的需要,有鲜有人研究,因而体现了研究的价值。你若能发现几个这样的问题,那你就已经踏进了独辟蹊径的创新之路。 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创业者及其领导的团队。开拓精神、冒险意识、敏锐的市场眼光、组建团队和领导团队的能力等都是创业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学术研究之路也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冒险之旅。特别是当你开辟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时,有其需要发挥你个体的开拓精神,当你可以带硕士生或博士生时,你又需要组建团队和领导团队去攀登研究道路上的珠峰。在完成一些国家级科研项目时尤其需要依赖团队的力量。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科研经验、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依然可以跳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圈子来挑选同行圈子来组建科研团队。 创业活动首先要为别人(客户或顾客)创造价值,而后才能成就创业者的自我价值。创业活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要优于市场中其他的竞争对手,这样客户或顾客才会愿意买单,创业者创建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研究活动也需要首先为国家、地区、企业等主体创造价值,这样研究人员才能借此实现自我价值。前者需要研究人员发挥自身智慧为各个主体面临的问题出谋划策,用学术研究成果来推动现实实践的改革和优化。研究人员不应只以学术成果的出版发表为唯一荣耀,而应主动借助各种社会力量来推动自身学术成果在实践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学术成果在实践中的落地及效果是研究人员最终追求的荣耀。 创业活动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创业者个体所拥有的资源往往不足以开展创业活动,他需要依靠创业团队成员拥有的资源,更需要依赖外部的各种力量,如银行家、天使投资者、政府官员、供应商,甚至亲戚朋友等。创业活动的影响力及效果部分取决于创业者及团队所拥有的资源整合能力。学术研究也有类似的特点,今天的学术研究仅仅躲在象牙塔中是不足够的,学术研究的真问题来自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与实践界各类人物保持密切接触显得尤为重要。有趣而重要问题的发现、与问题有关的样本数据的获取、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落地等活动都依赖于研究人员的资源整合能力。越是能整合各种外部资源的研究人员,越能在学术研究道路上走得比较长远,比较有跨界的影响力。
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湖南省地震局老科协活动的两则简讯
热度 2 seisman 2012-4-29 08:32
湖南省地震局老科协活动的两则简讯
湖南省地震局老科协活动的两则简讯 1. 2012 年 4 月 27 日 ,湖南省地震局离退休干部管理处组织老同志和老科协会员 一行 41 人,从长沙乘高铁去衡阳市春游,参观了衡阳市地震台、衡阳抗战纪念城、石鼓书院,缅怀先烈,也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胡奉湘局长亲自安排,万文处长等一路悉心照顾,衡阳市地震局热情接待,让老同志们感到格外地温馨。(陈立军摄影报道) 迎接和谐号列车 老局长李运袱等在列车上 万文处长等热情服务 参观衡阳抗战纪念馆 参观衡阳市地震台 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石鼓书院 2. 中国老科协地震分会理事、湖南省地震局研究员陈立军于 2012 年 4 月 28 日 在中南大学国际报告厅出席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2 年学术年会,发表了《全球地震柱地震层析成像证据》的学术报告,得到会议和与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邵磊摄影报道)
307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绘全球交通网络图展示人类活动影响
热度 1 Fangjinqin 2012-4-28 07:17
作者:秋凌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2-4-27 15:19:47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科学家绘全球交通网络图展示人类活动影响 全球交通网络图展示人类活动影响。来源:新浪科技 《Anthropocene》中的一幅图像。这段视频长3分钟,由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历时13年制作完成,展示了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公路、铁路、输电线和海底光缆编织出一个巨大的网络。这幅图像利用来自一些机构的数据与地球夜景卫星照片叠加在一起绘制 夜色下的非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相比,公路和铁路并不十分密集 美国,公路和铁路错综复杂,编织出一个巨大的网络 欧洲和北非,基础设施鲜明对比 北美与欧洲的空中交通网络,以伦敦希思罗机场、纽约肯尼迪机场和法兰克福机场等国际机场最为繁忙 欧亚大陆的空中交通,彷佛一个巨大的蜘蛛网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从太空观察地球,地球与以前相比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这只是因为观察高度产生的一种错觉,正如一段新视频所展示的那样,地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段视频名为“Anthropocene”,呈现了地球上错综复杂的公路、铁路、船运和空运交通路线,编织成一个巨大而壮观的“蜘蛛网”。 《Anthropocene》长3分钟,由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历时13年制作完成。制作过程中,菲兰德将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等机构的数据输入一台普通的家用电脑并与地球夜景照片叠加在一起,形成地球上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展示人类如何“驯化”地球。菲兰德表示停机坪面积占整个地表的3%,相当于整个印度的面积。联合国人口基金最近指出,截至10月31日的全球人口数量将比1999年多出10亿。 菲兰德现年34岁,家住加拿大蒙特利尔。他指出:“这段视频展示了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巨大影响。在这段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到铺柏油或者没有铺柏油的公路、光污染、铁路、输电网络等人类活动给地球打上的烙印。人类文明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角落,对地球产生令人吃惊的影响。” 利用《Anthropocene》这种更能打动人的方式,菲兰德向人们传递了自己的想法。一直以来,他就希望利用真实数据制作一些科幻影片中出现的地球影像。他说:“我认为通过地球图像展示人类如何在地球上殖民以及如何驯化和改造地球,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因此更能吸引眼球。产生这一想法后,我开始收集来自各个渠道的数据,同时钻研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方式。在《星球大战》、《超时空接触》、《阿凡达》等科幻影片中,我看到过类似的图像,但我从未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种图像。于是,我冒出一个想法,为何不自己制作呢?” 对于人类文明的遗产,菲兰德抱着积极的态度。他说:“现在的地球文明是无数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此过程中,人类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很多成就,当然也遭受很多苦难——有战争,也有发明创造,有危机,也有社会与科技的变革。” 菲兰德是环保组织Globaia的负责人。他说:“21世纪初的地球正是我们称为‘大跨越’的时代所带来的结果,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最为剧烈的时代。人类的很多活动在20世纪中期开始起飞,而后快速发展。这些图像能够提高人们的意识。对于将来,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截至21世纪末,全球人类将增加一倍,达到158亿人。 更多阅读 英国每日邮报相关报道(英文)
20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绘全球交通网络图展示人类活动影响
zlhua 2012-4-27 20:10
全球交通网络图展示人类活动影响。来源:新浪科技 《Anthropocene》中的一幅图像。这段视频长3分钟,由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历时13年制作完成,展示了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公路、铁路、输电线和海底光缆编织出一个巨大的网络。这幅图像利用来自一些机构的数据与地球夜景卫星照片叠加在一起绘制 夜色下的非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相比,公路和铁路并不十分密集 美国,公路和铁路错综复杂,编织出一个巨大的网络 欧洲和北非,基础设施鲜明对比 北美与欧洲的空中交通网络,以伦敦希思罗机场、纽约肯尼迪机场和法兰克福机场等国际机场最为繁忙 欧亚大陆的空中交通,彷佛一个巨大的蜘蛛网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从太空观察地球,地球与以前相比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这只是因为观察高度产生的一种错觉,正如一段新视频所展示的那样,地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段视频名为“Anthropocene”,呈现了地球上错综复杂的公路、铁路、船运和空运交通路线,编织成一个巨大而壮观的“蜘蛛网”。 《Anthropocene》长3分钟,由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历时13年制作完成。制作过程中,菲兰德将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等机构的数据输入一台普通的家用电脑并与地球夜景照片叠加在一起,形成地球上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展示人类如何“驯化”地球。菲兰德表示停机坪面积占整个地表的3%,相当于整个印度的面积。联合国人口基金最近指出,截至10月31日的全球人口数量将比1999年多出10亿。 菲兰德现年34岁,家住加拿大蒙特利尔。他指出:“这段视频展示了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巨大影响。在这段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到铺柏油或者没有铺柏油的公路、光污染、铁路、输电网络等人类活动给地球打上的烙印。人类文明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角落,对地球产生令人吃惊的影响。” 利用《Anthropocene》这种更能打动人的方式,菲兰德向人们传递了自己的想法。一直以来,他就希望利用真实数据制作一些科幻影片中出现的地球影像。他说:“我认为通过地球图像展示人类如何在地球上殖民以及如何驯化和改造地球,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因此更能吸引眼球。产生这一想法后,我开始收集来自各个渠道的数据,同时钻研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方式。在《星球大战》、《超时空接触》、《阿凡达》等科幻影片中,我看到过类似的图像,但我从未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种图像。于是,我冒出一个想法,为何不自己制作呢?” 对于人类文明的遗产,菲兰德抱着积极的态度。他说:“现在的地球文明是无数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此过程中,人类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很多成就,当然也遭受很多苦难——有战争,也有发明创造,有危机,也有社会与科技的变革。” 菲兰德是环保组织Globaia的负责人。他说:“21世纪初的地球正是我们称为‘大跨越’的时代所带来的结果,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最为剧烈的时代。人类的很多活动在20世纪中期开始起飞,而后快速发展。这些图像能够提高人们的意识。对于将来,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截至21世纪末,全球人类将增加一倍,达到158亿人。
个人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1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1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