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我价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终于把人的价值三大概念理顺了!【科研笔记】
ggjjhh 2017-12-15 21:07
终于把人的价值三大概念理顺了! 高金华 感谢审稿专家! 感谢责任编辑! 今天收到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的样刊: 《人的三种价值及其辩证关系》,《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4期(8月25日出版)第18~23页。(编辑:兰久富) 该文为了论证有力,创作了对应关系逻辑图示、核心概念对比表和辩证关系示意图: ? 价值关系和价值种类对应表.jpg ? 人的三种价值特性比较表.jpg ? 人的三种价值辩证关系示意图.jpg 个人体会:理论创新依赖于方法创新。 2017-12-15 20:45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4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56人的三种价值及其辩证关系(2017)【已发论文】
ggjjhh 2017-12-15 20:58
人的三种价值及其辩证关系 高金华 【摘要】关于价值和人的价值,理论界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分歧和词语混乱。价值是主体认定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人的价值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积极作用,包括三种价值:社会价值是社会客体(群体)对个人主体(个体)的积极作用;个人价值是个人客体(个体)对社会主体(群体)的积极作用;自我价值是自我客体对本人主体的积极作用。人的三种价值具有对立统一关系,自我价值是基点,个人价值是关键,社会价值是保障。 【关键词】价值;人的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自我价值 十八大首次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大层面十二个范畴,价值和价值观再次成为社会热词。价值是一个特殊的范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为了促进社会进步,需要倡导核心价值观。人们在谈论价值和价值观的时候,不但存在着思想观点的矛盾,而且存在概念词语的混乱。本文仅就人的价值问题,谈谈为了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取得哪些共识。 一、涉及人的价值的思想分歧和词语混乱 首先,在对人的价值进行分类上有思想分歧。概述如下:二分法。有人认为:“人的价值可以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另有人认为:“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② 三分法。有人认为:“人的价值分为三个不同的方面:人的社会价值、人的个人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另有人把人的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人民群众的价值,这是人的价值的最高层次;第二,集体价值,这是人的价值的第二 —————————————— ①许敏:《简论和谐社会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②邸建新、李克富:《人的价值范畴研究综述》,《哲学动态》1990年第11期。 P18 个层次;第三,个人的价值,这是人的价值的第三个层次。① 四分法。“按价值主体的层次,可以把价值划分为个人价值、群体(如企业、社团、政党、阶级、民族)价值、社会价值、全人类价值四个等级。”② 其次,在对人的价值进行认定上有观点对立。有人否定“自我价值”概念。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人的价值就是个人与社会的一种关系。而以个人‘对自我需要的满足’为内容的自我价值,事实上是不存在的。”③ 再次,在对人的价值进行表述时存在语义悖词。有人认为:“个人的社会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④“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一个语义悖词,不能表达科学的概念。语义悖词是言语中的一类错误,其中一种表现是把具有矛盾或对立关系的两个词语合成一个新的词语,用来表述一个概念,逻辑学的案例是“圆的方”或“方的圆”。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是最基本的三种图形,“方”和“圆”是反映圆形和方形概念的两个词,它们具有对立关系,一方面可以把它们并列,例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是画圆的工具(圆规),“矩”是画方的工具(曲尺,即一横一竖具有刻度和直角的工具),“方圆”在此句中的含义是“方和圆”;另一方面不能把它们组合成语义悖词,即“圆的方”或“方的圆”。同样,个人和社会两个词具有矛盾关系。“个人的社会XX”这类词组,有些是科学的,例如:“个人的社会关系”(张三的社会关系很广)、“个人的社会声誉(李四的社会声誉很好)”等等;有些是不科学的,例如:“个人的社会结构”、“个人的社会规律”等等。社会价值是群体(至少是张三+李四)的价值,不是个人的价值;因此,“个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一个语义悖词,它不能表述关于人的价值的科学概念。“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作为一种人的价值类型,不能表述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表述为“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进而简略表述为“个人价值”。 最后,在对人的价值进行解说时存在语用混乱。“社会价值”理应指称社会对个人的积极作用,有人却用来指称个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人的价值必然包括这么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二是个人对自我的价值。前一方面我们称之为社会价值,后一方面我们称之为自我价值。”⑤“个人价值”理应指称个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有人却用来指称社会对个人的积极作用:“传统视阈中,将个人价值视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⑥ 为了解决思想分歧和消除词语混乱,我们必需对人的三种价值作出科学的定义,进而论证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人的三种价值的科学定义 科学研究不能从词语和概念出发,而应该从事实(客观存在着的实体、属性和关系)出发,形成科学的概念,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 1.明确价值的本质(内涵) 价值是主体认定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价值范畴是一个关系范畴,不是实体范畴。 —————————————— ①邹安乐:《20年来“人的价值”问题研究综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②参见李延明:《评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9期。 ③吕国欣:《评一种“自我价值”观》,《哲学动态》1992年第5期。 ④李红、李瑛:《关于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思考》,《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3期。 ⑤王玉樑:《当代中国价值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1页。 ⑥侯东成:《论两种不同视阈中人的价值》,《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P19 被人们认定有价值的事物是价值物,是客体;人能够认定某种事物具有价值,是主体;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价值(关系)既是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也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首先,价值具有客体性和客观性。具有价值的事物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要想健康在,需要吃蔬菜”。同时,价值具有主体性和主观性。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认定事物是否有价值,“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价值哲学的三个基本公式: (1)价值≠积极作用 (2)价值≈积极作用 (3)价值=主体认定的积极作用 人们在进行价值评价时往往省略“我认为”、“我认定”等等反映价值具有主体性和主观性的词语;这是有人把价值等同于积极作用、把价值判断混同于事实判断的客观原因之一。为了行文方便,下文在给各类价值下定义时也省略“XX认定的”这种反映价值具有主体性和主观性的定语。 2.明确价值的大类(外延) 科学的价值分类首先要以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为依据,其次要符合人类价值认识的发展规律,最后要符合人类词语的组合规律。简单说来,客观世界存在着三种价值关系和相应的两大类价值。列表如下: ┏━━━━━━━━━━━━━━┳━━━━━━━━━━━━┓ ┃ 价值关系 ┃ 价值种类 ┃ ┣━━━━━━━━━━━━━━╋━━━━━━━━━━━━┫ ┃1、物对人的关系 ━━━━━━━━━━━━━ 物的价值┃ ┣━━━━━━━━━━━━━━╋━━━━━━━━━━━━┫ ┃ ┏社会→个人━社会价值━━━━━━┓人┃ ┃2、人与人的关系┫ ┃的┃ ┃ ┗个人→社会━个人价值━┓ ┣价┃ ┣━━━━━━━━━━━━━━ ┣人生价值┛值┃ ┃3、个人自身关系━自我→本人━自我价值━┛ ┃ ┗━━━━━━━━━━━━━━┻━━━━━━━━━━━━┛ 在西方哲学中客体和主体、在中国哲学中“物”和“我”是基本的“二分法”范畴。在当今时代,有些人极力贬低“二分法”。其实,“二分法”既有简单、粗糙等形而上学的一面,也有符合客观事物和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一面。只有正确地认识客体和主体、物和我等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达到客主融洽、物我两忘的境界。 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两种最基本的价值分类。物的价值是除了人之外的各种物(包括自然物和人造物)对人(主体)的积极作用。人的价值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积极作用。人的价值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种形式。人的物质价值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表现为在物质生产中付出体力、生前捐献部分器官(一侧肾脏)、通过遗嘱死后捐献遗体(全部器官)等等。人的精神价值是由人的精神属性决定的,表现为在精神生活中创立科学的理论(真)、展示良好的风度(善)创作优秀的艺术(美)等等。 物与人的价值关系是单向的,只有人才能认定物对人有价值;即使是高等动物,因为没有理性认识能力,不能认定人和其他物的价值,更不可能与人“高谈阔论”价值问题;即使是先进的人造物“机器人”,因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也不能认定人和其他物的价值,它们只能根据人设定的程序去筛选“有价值的”人或物,是人类最有价值的工具。 人与人的价值关系是双向的。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人与人之间可以居高临下或平起平坐、趾高气扬或心平气和地谈论价值问题。当然,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并非都是合理的。 3.明确人的三种价值 (1)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社会客体(群体)对个人主体(个体)的积极作用。社会价值的 P20 特性包括:①构成人数的多员性。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的共同体,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构成一个特定的社会,例如:鲁宾逊和“礼拜五”。根据构成人员的不同,社会价值可以再分为人类价值、国家价值、民族价值和集团价值等等,但过细的划分往往没有理论和实践意义。②施益方的群体性。社会价值是群体的积极作用,不是单个人的积极作用,不能把集体对灾民的捐款说成是个人的捐款。③受益方的个体性。尽管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大的群体可以对小的群体具有积极作用从而产生社会价值,但社会价值的最终受益者是单个的人。④受益人数的无限性。小到一个集体(小社会)要兼顾每个人的利益,才有存在的价值;大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大社会)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⑤施受关系的差异性。社会价值的施益方是群体,受益方是个人,双方是不同的人。 (2)个人价值。个人价值是个人客体(个体)对社会主体(群体)的积极作用。个人价值的特性包括:①构成人数的单一性。个人者,单个人也。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个人就是“社会的分子(fēnzǐ)”,因为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用分子(fènzǐ)一词表示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的人,如“地主~|知识~|先进~”。个人价值是个人为社会作出的奉献。②施益方的个体性。古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表述的就是个人价值。③受益方的群体性。个人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外向方面,有时受益方不是一个特定的人,例如:缴纳个人所得税;有时受益方是一个特定的人,例如:捐献肾脏。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对他人的价值同时就是对社会的价值。④受益人数的无限性。有些个人物质价值的受益人是有限的,例如:一个人只能捐献一侧肾脏,让一个患者受益;但很多个人物质价值的受益人是无限的,雷锋同志曾经写出几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个人精神价值的受益人是无限的,不必赘述。⑤施受关系的差异性。个人价值的施益者是个人,受益方是除了施益者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双方是不同的人。 (3)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自我客体对本人主体的积极作用。自我价值的特性包括:①构成人数的单一性。“自我(自己、自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例如:“改革是一种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一句中的“自我”就是一种广义的自我;狭义的自我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自我”和“价值”搭配表述的自我价值是人的价值的基点,“自我价值”一词中的“自我”应该仅指一个人的自我。谁要说“人类的自我价值”、“社会的自我价值”,就容易造成思想混乱。②施益方的自我性。古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述的就是自我价值。③受益方的本身性。自我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内向方面,是自我对本人的积极作用。④受益人数的单一性。狭义的自我只能是一个人的自我,自我价值只能是本人享用的价值。⑤施受关系的同一性。自我价值的施益方是具有特定能力的自我,受益方是具有特定需要的本人,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人。 人的三种价值之间的区别列表如下: ┏━━━━┳━━━━┳━━━┳━━━┳━━━━┳━━━━┓ ┃类 \ 别┃构成人数┃施益方┃受益方┃受益人数┃施受关系┃ ┣━━━━╋━━━━╋━━━╋━━━╋━━━━╋━━━━┫ ┃社会价值┃ 多人 ┃群体 → 个人┃ 无限 ┃不同的人┃ ┣━━━━╋━━━━╋━━━━━━━╋━━━━╋━━━━┫ ┃个人价值┃ 一人 ┃个人 → 社会┃ 无限 ┃不同的人┃ ┣━━━━╋━━━━╋━━━━━━━╋━━━━╋━━━━┫ ┃自我价值┃ 一人 ┃自我 → 本人┃ 单一 ┃同一个人┃ ┗━━━━┻━━━━┻━━━━━━━┻━━━━┻━━━━┛ 在此顺便分析“人生价值”这一概念。在给“人生”概念下定义时要全面概括人性的三大要素,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生就是人的自然生命在意识支配下的社会旅程。虽然人生具有社会性,但人生是个体性范畴,不是社会性范畴;只能说“张三的人生”,不能说“中国社会的人生”。因此,人生价值只能是个体的价值,不能指群体的价值。社会价值是 P21 社会成员的群体价值。人生价值是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是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有机统一。可以用公式简略表示为: 人生价值=个人价值+自我价值 三、人的三种价值的辩证关系 人的三种价值之间的区别已经通过三个概念定义及其特性概括加以表述,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人的三种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关系图示如下: 直┏━━━社会价值(保障)←┓ 接┃ ↙↗ ╱间 协┃ 个人价值(关键) 接 助┃ ↙↗ ↖ 增 ┗→自我价值(基点) ━━┛进 1.辩证关系(三个方面,六种关系) (1)自我价值与个人价值 一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基点。自我价值的内容包括自立、自爱、自信、自强、自尊,其中自立最基本、最重要。中国古人云:不扫屋何以扫天下?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发表德洛尔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教育的四大目标、人生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其中学会生存虽然排列靠后,但却是最基本的。 另一方面,个人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升华。个人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方面,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生的基本目的,实现个人价值是人生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都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向北大同学、所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和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四点希望,其中第三点就是“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方面,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构成要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积极作用)由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价值(个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构成的。社会全体成员如果奉献大于索取则社会发展,如果奉献等于索取则社会停滞,如果奉献小于索取则社会倒退。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成员的“正能量”,社会才能不断进步。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 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形成条件。对于我国公民来说,九年义务教育就是普惠的社会价值;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对个人价值形成的积极作用也是不胜枚举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3)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一方面,社会价值直接协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之外,还具有社会属性。离开社会,人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社会价值的托底作用)直接帮助个人通过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互助 P22 直接帮助个人度过难关。2015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云南鲁甸看望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时说,有党和政府支持,有全国人民支援,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大家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另一方面,自我价值能够间接地增进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是自我价值增进社会价值的中介。在合理(伦理)合法(法律)的前提下,人们为了获得正当的收益、满足本人的需要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为社会作出奉献即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外在表现。 2.基本定位 在分析人的三种价值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对每种价值在人的价值体系中的作用进行科学的定位。(1)社会价值是保障。社会保障一词的形成具有价值哲学的理论根据。(2)个人价值是关键。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就是增进社会价值的过程,也是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3)自我价值是基点。一个人只有自食其力,才能更好地利国利民。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八项价值要求反映了社会价值的客观内容,它们都是社会价值的组成部分,与人生价值(个人价值+自我价值)相对应。后四项要求反映了个人价值的客观内容。有人会问,自我价值的内容体现在哪里?可以说,既然十八大概括的是核心价值观,那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确认和践行的价值观。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提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可以简称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相对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中的“勤俭自强”就反映了自我价值的客观内容。 总之,全面科学地认识人的三种价值及其辩证关系,有助于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社会成员通过勤俭自强等行为实现自我价值、通过敬业奉献等行为发挥个人价值、通过爱国和友善等行为增进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兰久富] On the three values of human and their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GAO Jinhua Abstract: On the value and the value of human, There are serious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words confusion in theory. Value i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object to the subject,it is identified by the subject. The human value i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person as the object to the person as the subject, including three kinds of value: Social value i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social objects(groups) to the personal subject(individual); Personal value is positive effect of personal object(individual) to the social subjects(groups); Self value i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elf object to oneself subject. The three values of human have the relation of opposition and unity, The self value is the basic point, the personal value is the key, and the social value is the guarantee. Keywords: value; human value; social value; personal value; self value P23 原载:《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4期(8月25日出版)第18~23页。(编辑:兰久富)
个人分类: 已发论文|1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1023选择--一线城市月薪9K生活才不惶恐
wangef 2012-10-29 12:08
买了份西安的《华商报》,看到一则报道: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要9000 元左右的月薪,生活才不惶恐,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 5000 元上下浮动。 这让我想起昨天在西安交大珠海的专场招聘会上,看到的某家招聘信息:本科月薪 2000~3500 ,研究生 2800~3500 ,博士 4500~6000 ,看到难免心里酸酸的。 在天津工作的期间,确实体验了一段豪华的生活。海鲜宴是常有的,第一次吃到皮皮虾,大龙虾的味道也不过如此,泰国餐厅的香料不是那么适合我的口味,杜柏林的酒吧的灯光还是有点昏暗。因为多是有外宾,需要的就是排场。吃的不仅是饭,吃的是金钱。 回到家乡,回到农村,看到街边的烧饼是那么的亲切。也许是饿了,一下买了七个烧饼。于城市比,小镇是另一番景象:火车站外很多摩的热情的喊着招揽乘客;小商小贩为生计忙碌着。他们过着辛苦,或许自足的生活。 农村的生活,工作在这广阔的天地间,虽然有点辛苦,但是自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累了便可以找个树荫坐在田间地头歇一歇,热了扛上锄头便可以下班回家。然而社会的不公平,生活在农村的人,都梦想着去城市。父母含辛茹苦供自己的孩子上学,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后代的命运。我们呢,寒窗苦读数年,然后某一职位蜗居子啊城市里,过着那样的生活。每个人似乎都不满足,想着改变现状。 在西安博物馆,遇见一位老先生,70 多岁了,耳聪目明,坐在那里聊了起来。重阳节这天,他的女儿在这他逛西安。对我说道,年轻多走走好,大胆的去闯。和他同代的人,响应中央的号召,越是艰苦的地方也是觉得光荣。改革开放,很多人去下海了,发财了。自己当初为了这份铁饭碗,留在了大西北。这一留就是 40 余载,育人无数。教师这个职业,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学生。他的四个孩子也都教育成长,都很孝敬。讲到他的儿女更是自豪和幸福。(走时,他的孩子,也和我道别,再见了老爷子!) 如果说都是为了生计,在城市的巨大压力下生活,和在农村出苦力活着只是生存的两个不同的状态,没有本质的区别。再回到那个报道,多高的薪水或许都不能满足,根源在于人对生活的期待。不管选择在哪里,是否安乐,或许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吧。
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学森图书馆及其他的幸福感
热度 4 yolandahongmei 2012-4-15 22:52
钱学森图书馆及其他的幸福感
钱学森这个伟人的名字,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充满崇敬和尊敬的。钱学森图书馆自去年12月开馆以来,我并没有去参观过。自入春以来,上海大部分周末都是晴空万里,让人很是舒坦,我想该是去参观的时候了。在此之前,我就阅读过一些关于钱老及其夫人蒋英的一些资料与视频,每次都是非常的感动,感动于他们的平凡与伟大。参观完图书馆,让我心灵非常的震撼,每一处都能感受到钱老的爱国情,也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幸福感。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感是来自于内心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如果能够升华的话那就一定是爱国情。钱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自我价值、婚姻家庭、爱国奉献),他都是幸福的,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钱学森图书馆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总用地面积89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6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陈展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 图书馆网站: http://www.qianxslib.sjtu.edu.cn/ 钱老生平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4213.htm 钱老的夫人蒋英: http://ent.cntv.cn/enttv/yinyuerensheng/classpage/video/20120213/100094.shtml 外观,图像就是钱老 大厅是世博会中国馆的模型 钱学森雕塑 从楼上俯视整个大厅 最有名的一张全家福,携着家人一起回国(现场能听到船启航的声音,感觉很真切) 图书馆一角 图书馆一角 图书馆内的书墙 钱老的求学简历 钱老的处事原则,边上是钱老的手稿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9188 次阅读|7 个评论
标新立异?自我排斥?--再谈关于价值观
cherrylu1960 2010-10-24 17:02
天气仍然阴沉,没有好转的迹象。早起向窗外望去,下雨了,这会儿风声又起,秋风秋雨,风雨交加,多少让人感觉到晚秋的凄冷。 天气总会影响人的心情,忽而有一种沉重感,对人生,对国家的命运。周末在郊区开会,学习两天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讨论或者说争论是前所未有的激烈。当然,理智和所谓编执并存,但仍有很多东西并未搞清。无论对于我党,还是你党,三年的计划学习和践行期无疑太短,这等复杂之事,要想搞顺,实应是一项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才对。 耳边总是回响着一个高中生的关于我很烦的抱怨,显然她或他已开始更多的思考人生;此刻,我等草民偶或产生这样的担忧:中国的高速发展,不仅仅透支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是否也同时付出了价值观缺失的代价? 有人说从来就没有什么价值观存在,过去和今天,我们总是靠着朴素的人生认识去指导人生行动;也有人说中国人并不缺乏价值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死观,苦乐观,这都属于价值观的一部分。问题是,如何确定什么是多数人认可的值得弘扬的普适价值观? 最难令人理解的是,关于价值观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要倡导的价值观的阶级性。它到底应该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还是一种政治工具?中国 70 年代曾经经历批林批孔的大规模政治运动,主要的缘由大概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淡化了阶级斗争的观念,只是统治阶级麻痹百姓的精神鸦片,所以要坚决打倒。实际上,这个从五四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的时候就开始了。从那个时候,人们开始陷入信仰的迷茫。幸好有一大批共产党员抓住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也说明,作为一种共同的信仰,它的凝聚力,它所焕发出的生命力,爆发出的力量,真的很厉害。 遗憾的是,先是基于儒家思想的信仰淡化,后是共产主义信仰也不怎么提了。要重新寻找一种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谈何容易。令人不解的是,世界上仅存的 5 个社会主义国家,显然不能用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基础,因为显然这些国家各有各的价值观,像古巴似乎多数人是信仰宗教的,总统也一样;而老挝则是个佛教国家。如果说叫个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那么这个中国特色到底又是个什么东东呢?如果说我们在发展中也应借鉴西方文明的一切成果,他们的价值观是否也应该属于借鉴的范畴?中国特色,到底是标新立异,还是自我排斥?我们能将自己排斥于享有世界文明成果之外,来关起门来谈自己的价值观吗?有些说不清。 还有人说,中国人现在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都是西化的结果,是西方腐朽价值观惹的祸,对此,明理的人都会得出明白的结论,在此自不必多说。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宗教信仰的国家,如今信仰的多元化十分突出,混乱也不可避免。某种同一的坚定的信仰总是局限于少部分人,就像有人说的,只有少数人能学得了科学,在中国,那些值得为之牺牲一切的东东难道只会停留在少数人的心中? 关于价值取向,朴素的认识还是有的。 人作为世界上最具文明程度的动物群体,本身就应该有维系种族存系最低层面的价值取向。老虎之间弱肉强食被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生存竞争,而对于人类却不能提倡。人与动物不同,身弱者可能智不弱,智弱者身不一定弱,所谓强弱都是相对的,要维系人类这样一个复杂无比的社会,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补。而要发展,无论是全球的,还是局部的,要维持一种平衡态,则需要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实践,需要总结和发扬有利的一面,摒弃不利的一面。价值观也要经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考验。 又想起了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再俗不过的问题,记得上中学我们学工时有个工人师傅说 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活着 。当然,人要是活着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有人形容像猪,可是猪最终也要为人类提供产品,不提供产品的野猪还得为保持生态平衡做贡献呢。 搞清人活着到底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记得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他的一个老领导,临到退休的前三四年,精神状况不太好,没事总是唉声叹气,自言自语问两个问题,其一是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组织是个什么东西,没有人能给他解答清楚。结果, 60 岁那年,刚刚退休,便突发心脏病不治而终,很可惜。可见,人不能被价值观这类事所累。还不如像某名嘴那样公开说自己得了抑郁症,寻求解脱的办法。 人生如梦,活着就得思考,就得与别人交流,就得攝取和释放。 所以,世间万物皆是有用之物。不要总拿崇高去说事,谁能看透别人的内心?人活着首先在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体现价值的同时,他人、为群体奉献。这是一种简单又看似理想的价值取向。 人作为一个高度互助的社会群体,为自己首先要为他人,两者不可分割。人的能力有大小,用尽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尽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同时使自己得到更多的满足,当然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是不是一种明智的价值取向呢? 再说价值观的阶级性,如果作为一种导向,一定有其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或者叫利益阶层自有其维护本阶级利益的价值取向,但重要的,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平衡如何保持?这显然是更高层面的问题。不是向个人灌输某种意义上的价值观所能解决的。 周六,学习之余,去了位于凤凰岭景区的龙泉寺,看到这么多传教志愿者为了九一九观音菩萨出家日法会而忙碌,偶然的机会也当了一回运花志愿者,知道这个寺庙聚集了包括北大、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在内的一批知识出家人,还有幸听到即将出家的吉大小男生谈对佛家的向往,这些在面前匆匆走过的居士、准居士,互相道着阿弥陀佛,师兄师弟,心向归一。倒给人一种和谐的感染。归一,人类之美好向往之一,归一,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归一,想必不是追求千篇一律,而是一种心灵的相通。
个人分类: 时事浅谈|5214 次阅读|9 个评论
赢利流程
caoman 2010-8-26 09:22
赢利是每个企业人的职责,如何赢利?赢更多利?是许多企业人(尤其是经营者)苦思冥想的问题,不同良知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有个人奋斗、取之有道、善待客户等,也有坑蒙拐骗、损人利己、克扣员工等。国学研究者告诉我们,做人的良知包括仁、义、忠、孝、德、礼、敬、和、信、知,历史事实证明,最后的赢家往往属于那些良知同天理最接近的人,如孔子、毛泽东。良知同天理接近的越多赢利越多,接近的越早赢的越早,接近的越快赢的越快。赢利流程是价值的传递过程,更是良知的传递过程。 赢利流程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赢利要经过若干个环节实现,每个环节将个人价值注入产品中,包括改良创新和节约成本,最终以产品赢利的形式体现为团队和公司或组织的价值。尤其是工业化大生产和流水作业,各环节间相互影响,每个环节对赢利的贡献或破坏都传递到产品的价值和最终的赢利结果上,即最终的赢利是各环节参与人创造价值(正或负)的加和。例如,设备的生产销售,主要经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后服务环节,设备的赢利就是由以上各阶段参与人共同实现的,若设计没做好或创造价值低,马上会反映在设备制造上(成本高或功能差赢利低);若安装工期长,直接反映是成本增加创造价值低甚至负价值(亏损)。 赢利流程是客户价值实现的过程。 赢利要有利润来源,利润来源于客户,从客户获取利润的前提是让客户赢利,也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因当客户价值得到实现和满足时,客户才会心甘情愿并有能力支付报酬,故企业赢利过程是客户价值实现的过程。一般,客户价值实现的过程包括客户价值的诊断、校正、兑现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相应的部门和人负责,任何一个部门或人的工作有失职或不到位,都会反映到客户的价值上,并反馈到企业的赢利上。例如,工程项目的承揽建设,营销人员负责客户价值的诊断明确客户的需求,设计人员负责客户价值的校正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图纸,工程人员负责客户价值的兑现将产品交到客户手中并让客户满意,若营销人员没搞清客户的真正需求,后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也失控,直接反映是客户价值没有完全实现,引起客户不满、回款困难,赢利难以实现。 赢利流程是企业人良知传递的过程。 产品是人品的体现,从生产流程的前端开始,要求每个环节人的良知必须一致,否则产品的品质就取决于良知最差的人(类似木桶理论);同样,从工作安排流程的上级开始,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每个人的良知必须一致,否则产品质量就取决于人品最差的一级人。因此,要保证产品质量价值实现产品赢利,各级管理人员和各流程环节人员的良知,无论从上(下)到下(上),还是从左(右)到右(左),必须传递到位保持一致。例如,企业提倡感恩回报,是要求实现企业赢利和客户价值,即企业和客户的双赢,一味的控制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差损害客户价值,或者不计成本的盲目设计和设备选型导致企业赢利差的行为都不是感恩回报的行为,都不具有感恩回报的良知,直接反映是企业和客户的双输;再如,有的企业总经理的经营理念很好,并严格要求经理人抓落实,虽然处罚严重,但结果总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事与愿违,其实问题就出在没有把重点放在抓高管和各级经理人的良知上,问题普遍不断,说明在高管这个环节就没有传递下去。 赢利流程是自我与客户价值的传递过程,更是企业人良知的树立和传递过程。每个企业人都应成为良知传递和传播者,而不是终结者。
个人分类: 管理科学|1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也曾经想死
longfo 2010-5-25 16:24
我也曾经想死 人都有想死的念头,主要活的太累了,现在正是资本膨胀时期,资本成为社会的主流,无论是能力还是才学,都被资本比下去了,人难免都有轻声生的念头。 第一次想离开这个世界要追溯到高中了。那时候人特别累,每天为了高考准备着,成绩也不好,落差太大,之前考到高中来的时候,我是全县的前十名,现在在班里成绩也不好,那阵子韩寒热,大家都不想学习,我也是其中之一。成绩不好,家里境遇也不好,父母身体都不好,穷的叮当响,每次回家心情也不好,不像别人回家以后心里还暖和和的。每次回家路上就想着翻车吧,翻车了就一了白了了。那时候也不想去自杀,觉得自杀主观性太强了,随意的死去对家庭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从家到学校的路上就觉得这车子一直开,不停下来多好啊,或者翻车,一车的人全死光了真的是当时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分析起来,那时候无论我去哪里,都没有我的价值,在学校成绩不好,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在家里,也承担不起家里的责任,解决家里的困难。那时候就想死,但是很奇怪我没选择自杀,不然现在我早就死掉了,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也很值得推敲,或许和我接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或许我对家庭还有深层次的依恋。 第二次想寻死是到了大学。大学里面班里面没有几个人是我的好朋友,每次坏事都要安在我头上,不知道自己怎么混的,当时就觉得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大家,但是却得到一次次的误解。班里面没人理我,就还有几个铁哥们说说话,没钱没权,一个穷二代一无所有,当时来上学还雄心勃勃,后来发现一切都是错误,工作找不到,房子买不到,家里的经济一年一年的也不见好转。大学毕业一切都是空,几年的钱都是白花的,心理面开始对于大学产生了抵触,感觉自己做了一个很傻的决定。想过很多次要自杀,这时候我觉得开始对自己进行了否定,自杀的念头开始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主要原因分析起来,可能是对于自己还心存幻想,希望可以东山再起。这就是对于未来的期望拯救了我。后来我就学习考研,到现在也没出现轻生的念头。但是说不定那时候又出来,也说不清楚。 这是我的一些亲身感受,现在要说的很明白很难了,有时候我还想过砍人,也没实现,主要自己没行动。我想对于家庭的依恋和对自身价值的自信,以及对于未来无尽的期望是我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动力。一旦失去了哪一个,现在的我已不复存在。所以现在我碰到有些朋友不如意,我时常鼓励他们向前看,肯定他们的价值。同时我也时时提醒自己要尊重未来,不要轻易否定,要爱自己的父母,不要他们为我们担心。 后面我也想写一些周围的人,如何协调自己和自己想法的问题,我觉得人生不如意多,如何处理是很重要。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6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