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礼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携幼三LI之一:礼貌
kd652 2019-3-4 00:59
以前我在博文里说过,成年人的成长从三个方面考虑:培养德力,能力和格(局)力,简称为中三LI(音),并且用三张图片来辅助说明,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026-1131192.html 协助儿童成长,我认为家长应从礼貌,能力和(做事)条理性三方面抓起,简称小三LI(音),今天先说第一个LI-礼貌: 礼貌不只是“你好”、“谢谢”和“对不起”这“老三句”,还要: 1,对长辈有孝心: 2,对小朋友有爱心: 3,对别人尊重: 有教养的人必然是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的人,是衣着举止得体、知书达理、做事有分寸的人。上圖的狀態類似於歐洲人在公共場合咳嗽時伴有的一個動作,避免口液噴出並降低噪音的強度,這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在突發咳嗽時盡最大可能尊重他人的應急措施了。或許有人會問,這樣子不就把衣服噴臟了嗎?她想到的是衣服臟了事小(回家洗洗就是了)不污染別人事大! 礼貌的核心是尊重别人,有了这种观念,在公共场合就不会大声讲话,吃饭时不会满盘子里翻动,如厕完后不会让洁具留有污渍...... 4, 爱护环境: 5,学会礼貌的跟客人说话: 6,衣着整洁举止文雅:
个人分类: 携幼|1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人自小就受到三方制约和熏陶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8-7-3 07:47
美国人自小就受到三方制约和熏陶 蒋继平 2018年7月3日 到美国来过的人都知道美国人在公众场合非常有礼貌, 守规矩, 在排队时很少有人会插队,在商店门口, 走在前面的人会主动为身后的人开门,跟在后面的人进门时会说谢谢。在社区, 在大街上, 人们相互挥手致意。反正在我的生活中, 我遇到的美国人虽然不能说100%都是这么友好的, 但是至少99%是如此礼貌友好的。 我经常思考美国人为何如此文明礼貌这个问题。 在与美国人长期共处的过程中, 我发现美国人从小在行为规范上受到三个方面的约束和熏陶。 第一个方面是精神层面。 美国人大多数都有一个宗教信仰。 有的生下来不久就接受基督教的受浸洗礼。说到底, 宗教信仰其实就是一个精神自我约束的操练。 在教会, 人们赞颂真善美, 痛陈假丑恶。 人们相信世界上有神灵在掌控着人类的行为, 所以, 平时的言行必须合乎规范, 做到真善美。 其次是美国社会的法律严明,整个社会盛行“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的风气,而且违法者必定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 美国人从小就知道遵法守法,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是来自社会制度方面的约束。 第三个方面是家庭的生活环境和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熏陶。因为平时父母的行为举止很得体,在平常生活中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被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在学校, 同样的道理, 老师们展示的是真善美的言行,他们为学生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总之, 美国人的优良素质是建立在宗教信仰, 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三面约束和熏陶基础上的。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3438 次阅读|12 个评论
礼貌的日本人为什么不让座?(转)
热度 1 ninglz 2015-10-5 11:43
礼貌的日本人 为 什么不 让 座?(转) 看起来彬彬有礼的日本人,遇到老年人 为 什么不 让 座?凡是来 过 日本的人,都会 赞赏 日本人的礼貌。但当外国旅人看到日本 电车车厢 内年 轻 人大大咧咧地坐着,老年人 规规 矩矩地站着 时 , 还 是忍不住心中疑惑:〝日本人那么 讲 礼貌, 为 什么在 电车 里遇到老年人却不会 让 座?〞 礼貌的日本人 为 什么不 让 座?的确, 刚 来日本 时这 个 问题 也一 样 令我困惑。但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之后,我 发现 :在日本 让 座,并不是个〝礼貌 问题 〞,而是个〝技巧 问题 〞。 例如我 认识 的一位大学老 师 A ,年近六十,因 为满头 白 发 ,目 测 年 龄 比 实际 年 龄 似乎 还 要年 长 一点。平 时 A 老 师 性格开朗,但有一次遇到她,她却在不停地 叹 气,不由得 问 :〝 A 老 师 您怎么啦?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 结 果 A 老 师 答:她早晨乘 电车时 ,居然有人 给 她 让 座了! 〝唉! 难 道我已 经 老到要被人 让 座的地步了?〞 A 老 师满 目 忧伤 地 说 。因 为 被人 让 了个座,那一整天 A 老 师 都 闷闷 不 乐 ,她感 觉 自己被人提醒:〝你老了!〞 对 于 A 老 师这类 人的郁 闷 ,同文化背景下 长 大的日本人似乎大都心灵相通。 我曾在 电车 上 给 一位抱着 婴 儿的 妈妈让 座, 结 果也依旧不理想:那位抱着孩子的 妈妈 在 连 声道 谢 之余,却怎么也不肯坐下来,并 说 她只有两三站就到了,用不着坐。 后来我的一位日本朋友告 诉 我:即使你好心 让 座,也并不代表 别 人就必 须 接受你的好心。有些日本人怕 给 人〝添麻 烦 〞,不愿接受 别 人的人情; 还 有些日本人性格好 强 ,不愿成 为 〝被照 顾 的人〞。 在日本的 电车 上, 让 座 现 象的确比 较 少。除了日本人的〝敬老〞意 识 比 较 淡漠,没有 搀 扶老人、 给 老人 让 座的 习惯 之外, 还 因 为 在高 龄 化社会的日本, 许 多日本人 对 〝年 龄 之老〞有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 认识 。 对 于〝不服老〞〝不想 给 人添麻 烦 〞且〝不愿被照 顾 〞的日本人而言,在日本最好的 让 座方法是:你可以假装你 马 上要下 车 ,扭 头 走到 车门 ,或者干脆走去另一 节车厢 , 总 之 你只需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开,将座位空出来就好。 对 方如果需要那个空座位,他或她自然会走 过 去坐下来。 有朋友曾 对 我 说 :〝即使你左手做了好事,也不 应该让 右手知道。〞我想, 类 似于〝 让 座〞之 类 的小事,与其 说 它是一种礼貌或美德, 还 不如 说 它是一种 带 有宗教色彩的〝心灵技巧〞。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3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市民文明多了
xupeiyang 2010-11-7 12:58
博主看法: 这样的现象在北京已经很少看到了,北京的公交车、地铁上,老人、孕妇、残疾人一上来,很快就有人让座,不仅是年轻人非常客气、礼貌,年长者也有很多让座的,经常可以看到非常感人的场面。人们普遍认为,北京奥运会后的北京市民文明多了。 中学生不愿在公交车上让座称比老人更累(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7日01:10 城市晚报 网友贴图指责学生集体不让座   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组照片被西祠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这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 http://news.sina.com.cn/s/p/2010-11-07/011021426611.shtml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3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鼓掌的人還有多少?
LEOLAND 2010-11-5 18:49
曲津華 日前去聽了一場公共講座,愈發感覺同胞中有一批不懂得鼓掌的人。因為,本人的身邊就有一位。 在聽講中爲什麽要鼓掌?相信大多數人都懂得,此種表達,一是對講者觀點的認同,二是對其勞動的感謝,三是表示聽懂了之後的回應,四是表示禮貌。按理,不管聽者對上述四點有幾點感到符合自己的情況,都不會出現全不符合的情況;也就是說,應該不會出現不鼓掌的情況。 但是,確實就有那麼一些人,對講者的演講表現漠然,表情麻木倒也可以理解,到大家都在鼓掌的當口還是毫無建樹就不該了。如果是在思考問題,大可另外擇地而行;或者偶一走神而沒有跟上現場的節奏,也可在大家的掌聲中回到現實,參與到鼓掌的主流中。一直都不鼓掌的人,真不知道Ta是怎樣的一個人? 粗略來看,掌聲可以分為力度和時長兩個要素。對粉絲和擁躉來說,兩個要素都可以充分利用,所謂長時間的、熱烈的掌聲,相信國人沒有少從主流媒體對類似團結、勝利的大會的報導中感受到;而所謂把手都拍疼了的情況,也不是很少見的。除了這種掌聲的極致場景,一般的掌聲都可以與對講者的認同程度建立正相關的聯繫越擁護,掌聲越響亮,時間越長。所以,從掌聲就可以判斷出臺上臺下的互動關係。不是嗎,有的場景如娛樂演出秀、廣播電視等會利用電聲系統播放掌聲,都可算是科技服務于人的成功範例。 再回到本題。在公共演講中,臺上臺下雖然陌生,但我們既然來了,就應該對現場氣氛有積極貢獻。對掌聲的當口,若把握不好,大可跟隨主流而行之,比如初始的介紹、中途的激昂之處以及非同尋常的話語,一般都該有聽者予以配合式的鼓掌。至於最後的問答環節,每一個回合之後,都應該鼓掌。就如在歌廳K歌,每一曲之後也要有人鼓掌一番,才臻圓滿。 確實,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聽講者都認同講者的言論乃至做派,但如果對四條鼓掌的理由都置之不理,實在是不應該從禮貌的角度也應該敷衍式地鼓掌一下,哪怕很輕、很短。完全不鼓掌的人,很難讓周圍的人所理解,也很難讓人對其文明素質不懷疑。如此,招來異樣的眼光大概也是情理之中了。希望,不鼓掌的人只是特例,並且會越來越少。 2010-11-05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3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数字空间的礼貌( The cyber-politeness)和三无邮件
tangchangjie 2010-5-26 11:23
数字空间的礼貌(cyber-politeness)和三无邮件(唐常杰) 今天上午,收到一份陌生人的三无电子邮件,无主题、无称呼、无署名;咨询学习数据库的方法和参考书,开门见山、行文简洁、问号结束、嘎然而止;关于发信人信息,仅有来信地址QQXXXXX,堪称裸邮。它 默认收信邮址为称谓,默认发信人邮址为署名。熟人朋友在QQ中这么做,尚可理解,首次交互就略觉唐突。 回信大致如下: QQXXXXX 同学: 很高兴和你交流学习数据库的方法.(1)(2)(3)(4)..... (实名署名)。 回信之后,回味出怪怪的感觉。如果对方不是学生,称其为同学可能不恭;用号码指代人,有点像特殊场所呼唤被监管人员的味道。同事们说,来信缺乏数字空间礼貌,还给出了类似几种典型: (1)无字天书+附件 。一位正指导毕业论文的老师,收到一份无字而仅有附件的信件,附件是要求老师修改的论文,这是真人真事。 (2)模仿无线电静默,玩数字空间失踪 。老师们常用电子邮件作为指导论文的辅助手段(不是要取代面对面的指导)。但总有少数学生采取电邮静默,不理睬、不回复。 发信人常纳闷, 是邮件地址错? 是学生病了?是系统把邮件当做垃圾?这位学生论文进展如何?是否陷入抑郁?没有信息,真是令人担心。 设若父母一个月内没有收到在校子女的音讯,他们会很担心,性急的会风尘仆仆,千里万里地赶到学校,才发现是学生乐不思邮,双亲家中苦等。 孟郊在《游子吟》中问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一封信一条短消息,也能略报半春晖,父母师长也就放心了。 在战争年代, 如派出的小分队长时间无线电静默,总部会疑虑其是否已经光荣牺牲。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盖世太保老狐狸就利用小分队向总部发送偏于乐观的信息后,破坏小分队的电台,试图破坏游击队的行动的两阶段协议的行动方案,数据库中的分布并发的三阶段协议旨在解决此类问题。 (3)惜字如金的低碳邮件 。有提问邮件惜字如金,问题笼统,难以做出个性化诊断,只能发些万金油式的指导处方。万金油虽不会出大事,也不会解决多大问题。 曾有人调侃最简短信件:妈,(我很)好,(我很)忙,(寄)钱,儿,现在如果把称呼和署名都作为默认方式省去,只需三字,好,忙,钱。再极端一点,只留一个字:钱,这可能引起多种疑虑和联想,莫非......?。 电子邮件,短信,QQ,是数字空间的新交流工具,人们相信,Something new is better.但是,数字空间也有数字空间的礼貌--- cyber-politeness(临时造的一个术语,可能不很规范)。 数字空间中,的确不需要酸麻的称谓或署名,如尊鉴、阁下、台鉴、 敬叩、谨启之类;但称呼一个某老师,某同学,末尾署一个名,收邮件后,及时地回复知道了...,是不会增加多少碳排放的。 三无邮件使得微软和谷歌开发的,按主题、收、发信人快速查找的功能全部失效,从而增加碳排放,想必少有用户会歌颂三无邮件。 学校的老师对学生邮件比较宽容,公司的老总则严格得多,就怕老师的宽容惯坏了学生,到他们毕业走进比较严酷的社会环境时,变得惊慌失措。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8982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