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医患关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医书插画(三): Let the healing begin
DrSun 2011-1-9 21:37
我的案头上放着《哈里森内科学》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第 16 版和第 15 版,其中 2005 年发行的第 16 版还是原版书,读起来的感觉自然非影印版所能比。 第 16 版的第一部分、第一章 医学实践 中,在讲到 病人 - 医生的关系 时,作者引用了一幅漫画,幽默地刻画了医生对病人的热情 但不能过度。这在第 15 版中是没有的。 作者在正文中书道,在这个 技术医学 ( techno-medicine )时代,医生不应把病人视为 病例 或 疾病 ,而是应该把他们看做一个个的人,他们带来的问题常常要超过身体上的病痛。大多数病人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医生应该让他们感受到你的自信,让他们相信你,但又不可傲慢。专业的态度,再加上热情和开诚布公,会减轻病人的焦虑,能鼓励他们说出全面的病史。无论病人的态度如何,医生都要考虑到疾病发生的环境,这不仅要考虑病人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理想的病人 医生关系,是以对病人的全面了解、互信、以及沟通能力为基础的。
个人分类: 杂文闲评|5070 次阅读|1 个评论
听着有些“受迫害”了的样子么
liwei999 2010-10-15 05:47
听着有些受迫害了的样子么。 (128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14, 2010 08:22AM 得不到自己期待的结果就说司法不公,这不是个好的习惯。 应该说这些年来,方博士除了比别人多些打假的勇气之外,对一般问题的见识都相当肤浅。镜子定理对方博士也同样适用:看镜子实际上是看自己。说镜某是狂人、是民科正是表明方博士自己是如此面孔。其实在国人那里,抄书的事情并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更况且方本人也是抄。反中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医如果是要死亡,也不差方博士这一拳两脚的。打假么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没它不少、有它不多。 遇到了肖医生大约是方博士的厄运。从为政的角度看问题,方博士挨打与方博士挑事儿哪个需要处理呢?显然是后者。不以言治罪,方博士的挑事儿是镜某从法庭门前肖的患者们的行动中感觉出来的。中国容不下方舟子大约也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吧。 把对科学的肤浅认识直接适用到医学(疗)上了。这是方博士的错误的开始。基于同样肤浅的认识,方博士等把问题整到医患关系上,以为这作就可以难为肖医生了。殊不知在现在的中国,医患关系是个相当微妙的东西,这个事情与肖医生的个人责任根本就不匹配。很可能为政的人会视此类事情为对和谐社会的挑战。 不论镜某如何的民科、愚昧甚至于是愚蠢,也绝不会认为判断肖氏手术的成功与否需要让患者来鉴定、来说话。这样说说也就罢了,可是方先生们还走访患者,召集患者会议。这就不是言论层次的事情了。对这样的事儿,尤其是在北京,恐怕有些人要比肖医生更为此事担心。逃跑也许真是令那些人安心的一个办法。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9435,69458#msg-69458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69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的医患关系危机(4)To Err Is Price
热度 1 fs007 2010-7-21 06:22
2000年美国医学科学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出了一份报告,题目叫To Err Is Human,其来自英谚,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英谚的前半句说是人就会犯错,后半句说,谅解则天佑(谅解别人的行为是神圣的)。这部报告批露了在美国的医疗系统中,每一年因医疗错失而有44000到98000人死亡,医疗错失导致170亿到290亿美元的损失。该报告呼吁全社会,全医疗系统的努力,要争取在5年内将医疗过错减少一半。显然报告的撰写者们不认为原谅过错就是神圣的行为。 我的原意就是仿照英文原句式,用To Err Is Price来作标题的,翻译成中文就是都是价的错。我在这里是继续讨论医生不合理收入的社会原因及后果。 二十世纪计划经济的大规模的尝试与失败给类带来的最大的警示有两点,一是人不能胜天,人力有限,人为地大规模地掌控经济及其发展是愚昧的行为,二是人是自私的,那些自以为无私的人会给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困挠。中国近代的落后,多半源于对经济的无理干预与重农抑商的国策,在此不赘述。 在自然条件下,人们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与价格与反比(低级的商品会例外,比如大米相对于肉类,如果大米非常便宜,你不会买更多的大米,相反会用买米节约的钱去买肉),医疗服务服从这样价格规律,这种价格规律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人对同一商品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估,用朴素的话来说,有钱人花钱要大方些,没钱的就吝嗇,就医疗服务而言,脸上有块疤或是鼻子长得有点向右,有钱人会去整容,没钱人将就着也过去了。 对任何商品而言,卖方最好的定价方式就是依需求曲线卖出商品,如果商品成本是2元,那原意出10元的卖他10元,原意出5元的卖他5元,3元也卖,2元5角也卖,2元及以下不卖,因为没钱赚了。中国人常去市场砍价,想来对这种交易方式并不陌生,但遗憾的是,有钱人多半聪明而刁钻,常常扮了无钱的样子,明明5元他也会买,他偏偏只出3元。另外砍价还价的方式导致交易成本大增,商家往往只能有一个价,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交易成本,于是乎,定价3元,薄利多销嘛。 聪明的商家会在同一产品的性能、包装、以及服务上加以改变,用微小的不同来区分购买者,从而达到让愿出高价者出高价,愿出低价者出低价,而他们的利润得到最大化,这一商业策略,在经济与管理学中叫价格歧視,歧视二字尽管听上去有点贬义,但在自由交换的商业环境中,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无论是商品的生产,还是服务,规模经济总是存在的,价格歧视会让有钱人享受到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也会让原本无缘于该产品与服务的人得到它。比如前面的例子,一个价商人会定3元或4元,而有了价格歧视时他就会定6元、4元与2元5角,一部分原本不能买到该产品与服务的人,现在也能享受到了。 相对于物质交换,买东卖西,还一种制度叫配给制,货币与价格可有可无,凡有了产品,大家要么平均分配,要么按分配者意志分配,数千年前的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多半就用这种方式,中国几十年前对此也不陌生。配给制的麻烦在于,分配者尤如脚上屁股都长了永不愈合的脓疮,坐不下来,也站得不安,不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可分配的越来越少,需求却是愈来愈多。数千年前古人就已抛弃了这一方式,中国人现在也学乖了,就不多加讨论了。 鲁迅不懂经济学,否则的话他会这样写那位S城名医的那次出诊:那时他已阔得不耐烦,又加之那求诊的人很大气于是他要了100元的高价。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一百元的高价,是局部合理的。医生失却价格歧视的能力,整个社会结构都会受到威胁,穷人会觉得医药费用日增,看不起病,怀疑医生因其无钱而不尽力,医生该打,而富人会觉得他们没能得到他们应该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医生该打。医生成了鼓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 我认识的老医生说起解放前的诊疗活动,他出诊到了佃户家,他会让他们喂饱他的骡子,再取一升或两升碗豆,而到有钱的人家,则多半收的是现洋。 以前的中医医生尚知同情贫苦,现代中国的医生医院却是那么面目可憎地见钱开方,视钱过命,中国的报纸,三天两头就要挂上无钱被医院抄地出门的消息,这一切,都是价的错!医生生活的窘迫,与邻居相比的落差,只会造就势利的医生,其根源,就在于没有价格歧视,不仅仅是没有价格歧视,医疗服务价格还被人为地定在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水平,各种价格之间相对比例还缺乏合理性,于是医生的收益得到最大的抑制,医疗服务市场无比扭曲。 我手上有一份1998年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近十年其实没有大的变化,两年多前我回国看到的各医院的价目表让我震惊到今天。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大约所列举的价格还会随物价指数上升,但中国以2000年为基数(100),1998年是101,2005年是107,平均一年增长1%,所以目前为止,我所要列举的数据应上浮10%左右,或者依照卫生部与物价局的僵化思维,有些地方连这份奢侈也没有的。这份自诩为参照了国际医疗价格研究的文件允许: 急诊观察床位费 5.5元,现在就大约6元!大家要节省住旅馆的费用,装病看急诊! 普通门诊检查费1.7元加挂号费0.8元,其2.5元,现在应不到3元。大家理发一次费用是多少? 救护车五公里收费11元,以后每公里加1.1元。这不是打的士么? 特级护理,一天10元。茶馆内坐一天试试,这喝茶不给钱么? 大抢救一次40元,中抢救也是40元,小抢救一次10元。你说,这人能救活么? 脑血管造影、气脑造影、脑室碘水造影、脊髓(椎管)造影、静脉泌尿系造影、肾盂穿刺造影、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等,只要18元(现在20元),现在中国流行按摩(不要想歪了,这里只谈按摩),按摩一次多少钱? 以诊费为例,我们算算成本。按照此前估算的目标价位,普通医生每年值11万元,他应当工作46周,每周60小时,他每小时看病人不应当超过6人,也就是说,他的诊费起码应该是7元。但医生看病不能每天8小时全在看病,医生属于多功能服务,他一定会有非直接生产期(Down Time),比如他要开会,要跟同行讨论病案,要从办公室走到诊所,从诊所走到手术室等。医生的非直接生产期会多达2/3,那么,医生的人工成本就会高达21元一次。 那仅仅是医生的成本,医院必须要为医生提供诊疗场所,配备护士,提供诊疗活动中需要的物质简单地说,比如洗手液等等,这又会有成本,在美国,这些服务成本接近医生成本,那么医生的诊费收入应当为40元一次,这仅仅是普通医生的诊费。在大家急着抱怨之前,我仍然要提醒一句,想想你按摩一次花多少钱再开口好不好? 卫生部的高官发言说,医疗活动定价一定不能与成本挂钩,这种从根本上违反经济学、管理学甚至常识的指导思想,居然出自卫生部的长官,当然就会有无比荒谬价格体系了,由卫生部主持医改,改不动,就是必然的了。 如果你生活在重庆,那里有大量的棒棒军,就是出卖体力的劳动者。重庆全是山路,重庆美女去市场上买了菜,就会叫棒棒扛上,一路悠闲地回家,耗费约2元人民币。请读者想一想,如果你进市场,抓了棒棒短工,非得要他收下5分钱,然后随你扛菜回家,那是什么性质的劳工合同?不是奴役是什么? 经济活动中没有不与成本挂钩的价格,这种价格存在的必要条件就是来自某外在的补贴,补贴必须大于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差距,即使这样,成本也还是与价格挂钩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让医生掌握价格及价格歧视的能力,医生会自然而然地让高收入者补贴低收入者。国家还可以进一步介入,直接提供补贴,让低收者享受较低的价格。 政府强行干涉定低于成本的价格,其结果只能有一个,要么商人关门,要么商人用另外的形式增加实际价格。以卖牛奶的为例,一斤牛奶成本4元,政府非得要定价3元,牛奶商要么关门改卖牛皮,要么一斤牛奶掺一斤水,政府规定的价格也卖得欢!中国的医疗界两种情况都在发生,服务的价格受到压制,医生大量卖药,药品商也很高兴,就病人不高兴。此外任何一医疗活动,只要能挂钩的项目,比如前面提到的大抢救,大到任何药品,小到针头,医院都要算账,总费用再另加40元,即使这样,也有可能(很多时候的确如此)总价格还是低于成本,那么医院医生唯一的选择就是降低成本到以医疗质量为代价的地步,假药及仿制品的特点就是便宜,对于急于降低成本的医院医生当然一拍即合,难舍难分的了。 价格管制导致医疗活动的全成本控制,全然不顾质量,其结果对医生的损害是无与伦比的,在这种环境下,好医生不会比差的医生得到更多的收益,这一点我前面已经提到了,医生要提高收入,就得要下岗。医生显然也是经济人,经济人的特点就是要做成本效益分析,做一个好医生,要有大量的时间精力上的投入,投入没有收益,那是笨蛋才做的事情,而医生好象没有几个是笨蛋,尽管混蛋很多。 生命无价,但医生是有价的。医生为降低成本压力所迫,不得不拒绝患者的求助,我当医生的时候,不时也得对患者婉言相劝,让他们准备更多的费用,而护士们很多时候则直言无忌,账上没钱,就不发药了!因为我们对生命的眷顾,对健康的看重,世界各个文化都对医生的道德寄予远超于普通人的道德的要求,那就是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医生会义无反顾地施以援手,象白求恩那样,舍已为人,这种道德要求也附合医生对维系健康与生命的职业追求。中国医生沦落至这般状态,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不愿作小蜜与二奶,就得要厚着脸皮向病人要钱! 医疗卫生活动领域,最莫过于引人注目的无非是贫困求助了,各国皆然。商品统一定价,受益最大的就是富有阶层,因为他们本来愿意出10元购买,现在只支付了3元,而一旦有了价格歧视,受益者就是低收入阶层了,差不多的产品,有钱人花8元,他们只花2元。回到医疗价格管制上,受益者就是高收入阶层,尽管他们也满肚皮的怨言。 医疗价格歧视对赤贫者往往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贫困救助,即患者就医时直接免去费用,在众多的发达国家中就只有美国这一方式才有意义,其它国家都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医院医生想为赤贫者救助,只有到外国进行慈善医疗活动(不少见),美国医院医生大多有5%左右的贫困救助,据我所知,还有中国人短期探亲也得到了贫困救助,享受了一番美式现代医疗,想是终身难忘。另一种方式是坏账,即患者就医后拒绝付账,拒绝付账的,大抵是经济所限,没有能力付账,坏账约占医院医生总收入的3~5%。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医院是不欠账的,当然也不是绝对不欠,我以前重症病房的一位老干部就不受费用影响,欠多少都没问题。中国的报刊常见报导某患者因为没钱而被拒之门外,甚至许多时候患者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没有现钱而被拒绝医治!中国医生真的是外白内黑吗?不是,说穿了,贫困救助尽管医生要做贡献,也还是要社会买单的,其形式,就体现在其它付费病人的成本增加,价格上调,在政府强制管制价格后,这一条路行不通了,医生医院不愿独力承担贫困救助的负担,以中国医生微薄的收入,实在是原谅则天佑(to forgive divine)。 中国年青医生们以后或许再也听不到老医生讲述他们当初去欠费患者家中讨钱的辛苦了,中国医院见钱开方的历史渊源就要被人忘记了。在过去医生是右派,贫民是红五类的时候,医生是先开方后收钱的,不收钱也不要紧,政府包着呢。但亲兄弟,明算账,农民与无产阶级治病归治病,政府不开条子,那欠账还是不能免的。欠账不能免,但允许欠账却是普遍的。这红五类挂的账,不改革开放,大概没人敢去收的,也没必要去收,收了也不归你。 但一改革开放,政府在医院的投入大减,收账就默许了,而且与效益挂钩,不收不行。医生们收账,大概就跟他们没练武之前一样,温文尔雅,缺少中国公安人员的那股杀气,所以钱没见几个,故事听了一大堆,腿也跑软了,于是民主集中讨论后一致认定,不是我们不仗义,实在是病患太顽皮,从此以后,不见钱,不处方,不入账,不拿药! 多年前回国参观了一个国有工厂,净资产二千万但负债却有四千万,让我吃惊的是看了一个又一个的库房,里面堆满了数十年几十年前的破铜烂铁,每一个库房还都有专人看守,那些管理人员似乎就不知道什么是坏账,什么是适时报废。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谁要报废,谁要注坏账,谁的账面就不好看,于是乎,一大堆的破铜烂铁,还得派专人守着!中国的医院,还记着那一堆欠费吧? 回到贫困救助的问题上来,中国政府主管的医院在2006年的欠费率是1.32%,这是卫生部的统计资料。这个病人欠费率不是一个太好懂的东东,究竟是曾经有1.32%的费用被拖欠过(最终还是付了),还是有1.32%费在年底还欠着,还是按病人的比例来(1.32%的病人曾经欠费)。按其英文翻译来看可能年底欠费与年总收入的比率。欠费并不是都不还的,以中国医院的吝嗇与见钱开方的传统来看,这些欠费大概是与贫困人员无缘的。政府医院尚且如此,还能指望其它医院有更多的善心吗? 在目前中国价格管制体系中,得益最大的也不是愿意出高价的富人(因为他们要接受服务品质降低的后果),而是有权有势者,他们付出他们所乐见的低价,医生们还得尽心尽力服侍,绝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更不要说质量上偷功减料了,就这样,还可能被活活打死。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卫生改革仍旧是商品经济不能触及的宝地。 中国人都应关心医疗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医疗改革的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是放开价格管制,让市场重现活力,解放如奴隶一般被剥削与压榨的医生,否则,中国不可能找到好医生。儿女受教育可送到外国,但自己有病了,总不能打一个飞机到美国去罢?
个人分类: 医疗改革|328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的医患关系危机(2)
fs007 2010-7-13 06:30
2005年12月20日在不列滇医刊(BMJ)有一篇报道,俄国一位医龄长达二十年的医生因向瘾君子售卖安定而入狱,她用五支安定交换了100卢布(不到 三十元人民币),一条廉价的萨拉米腊肠,及一瓶伏特加。在她所在的罗斯多福(Rostov俄联帮89个区中的一个),一年中有二十多个医务人员为类似的行 为判罪。在这之前2000年底纽约时报曾以俄国医生,上班讨口,回家叫花为题描写了俄国医生们艰难的处境。 俄国医 生的收入大约只有一年3240美元,还远不如鲁迅先生描述那位名医两次重症诊费的收入(4456美元)。俄国医生的收入只有人均国民收入的73%,让人难 以置信,但我查到多份非正式报道,不少数据比这还低,相信大体错不了。俄罗斯为此付出了代价,尽管俄罗斯是全球医生密度最高的国家(每215人就有一个医 生),它的卫生体系却是极差,在八十年代其人均寿命是70岁,2002年是男性53岁女性64岁。 从三门峡市的医生齐 心练武,到深圳市医护人员戴着钢盔上班(2006年底的报道),中国医生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他们的收入大约是一年3132美元,低于俄国同行的收入。评 估中国医生的平均收入是比较困难的,政府部门的卫生服务研究对医生的收入是不感兴趣的,这一数据源于一篇国际性研究文章,可能偏高。对照自身的经历与众多 的非正式报道,觉得它对城市医生收入有较大的代表性。 发达国家医生的收入是中国同行的 40倍左右,其中人口多于一亿的 发达国家,美国医生是59倍,日本医生是中国医生的35倍。不发达国家中人口多于一亿的国家,墨西哥是中国的5倍,巴西是中国的15倍,巴基斯坦是中国的 6倍,印度是中国的35倍,孟加拉国与尼日利亚的卫生系统是一塌湖涂,我未能找到任何数据,相信即使有数据,也不太具有可比性。 再 与我们其它的远亲与近邻相比,香港的医生收入是中国医生的22倍,台湾是中国的14倍,新加坡是中国的48倍,韩国是中国的26倍。 对 众多的国家的比较中,我还未找到医生平均收入比中国医生收入低的国家(不是没有,在我的印象中有这样的国家,只是人口与经济条件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就没有 花时间支查找了)。批评者大约会注意到这种粗略比较忽略了各国的经济水准,而这里列举的大多数国家人均收入都比中国高(只有巴基斯坦与印度远低于中国人均 收入)。这种比较并不是全没有意义,因为许多地方医生们会有相同的投入,比如到国外旅游,大型设备的购买,以及国际交流。 就 相对购买力而言,中国医生收入是国民平均收入的1.8倍,在所有以上对比过的国家中,就只比俄国高。在除开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及俄国外的所有一亿以上人 口国家中,用医生人口加权平均,除开中国医生外,医生收入是国民平均收入的47倍,包括中国医生在内是26倍。如果包括俄国医生在内,医生收入是人均国民 收入的23倍。众多的发达国家中,医生收入大概是国民平均收入的4倍。在以汉人为主的国家与地区中,台湾是3倍,香港是2.5倍,新加坡是5.5倍。我们 的近邻韩国医生收入是国民平均收入的5倍。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无疑可以结论中医生无论在绝对收入还是相对收入上都是世 界上最差的,再次与俄国作了难兄难弟,与中国医生付出的代价(医学上的贡献与血的代价)远远不能相符。医生患贫也患不均,难兄在苦寒的西伯利亚偷药卖,难 弟在中国吃回扣。中国医疗费用高达50%花在药费上,大量的药通过医生促销到了病人手上,口中,消化了,不知几多是没有必要的药,不知几多根本就是对病人 有害的药。除药外,医疗器械与检查也有大量的回扣,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人现在腰粗了,声音壮了,要是十年二 十年前我来探讨这一话题,批评者大约首先就要哭穷,现在腰缠万贯(看看外汇储备就知道了),这一招大约不太好意思用了罢。我说医生患穷也患不均(这里的均 指合理的分配,不是平均分配),就是要进步证明中国并不穷,中国不是养不起它的医生,相反,中国有大量的潜力为它的医生提供更好收入与改善工作环境。 2005 年中国国民收入的5.55%花在医疗卫生上,与之相比,韩国接近,5.6%,但韩国为医生提供了超出5倍人均国民收入的收入。新加坡与香港只花了大约4% 的国民经济于医疗卫生上,分别提供了5.5与2.5倍国民人均收入于医生。台湾花了6.2%的国民经济于医疗卫生事业上,提供了3倍于国民人均收入的收入 予医生。这四个邻近的地区无一不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哪象中国经常报道惨熙熙的患者无钱就医! 医生不是不会算账,而是 没有太多的机会算账。中国2005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740美元,即使人均收入没有增长,2007年也有23000亿美元GDP,如果仍旧花费 5.55%在医疗卫生上,那医疗卫生总费用将有1277亿美元。估计其中10%会用于公共卫生,医疗活动将会余1149亿美元。按照2005年医疗体系人 员增长趋势,现在中国大约有557万从业人员,其中医生205万。假如我们按照卫生部1997年所做一次大型调查综合性医院(不包括中医院,中医院的数据 高出许多)19%的支出用于人员经费,可以得到218亿美元用于所有医疗体系人员收入,我们假如医生得到普通从业人员多一倍的收入,那么医生的人均收入会 有5730美元,3.3倍于国民平均收入,而其他从业人员将会有2865美元,1.65倍于国民平均收入。再假如普通从业人员只得到国民平均收入,那医生 会有7664美元的收入,4.4倍于国民平均收入,一个比较对得起观众的数据。 增加医生收入将会极大减少医生寻求回扣 的压力,我们再次假如医生不再寻求药品回扣,国人不再乱吃药,美国医药总费用的13%用于药品,一篇台湾医院的报道,其药品支出只占收入的7%,我们取一 个尽可能高的值,20%的药品费用,于是在总费用中我们可以节约30%的成本,我们进一步假设病人与医生同时得利,也就是说病人愿意将节约的资金50%回 赠于医生,那医生总收入将净增172亿美元,如果算上器械与检查回扣,医生的总收入还会有更大的增加空间,医生的人均收入将净增加8412美元! 我 们结合如上分析,中国医生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15 000美元以上而不增加国民人均医疗费用的支出,相反,中国的患者可以节约高达15%的医药费用!当然,其中的关键是要消除卫生系统的腐败与大力提高医疗 卫生的管理水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我们学马克思主义时,就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我们关注中国医疗改革与变化时,不能忘记这个根本教训。当一位在中国受训的医学生,他的大学学习时间短者可能只有三年,尚不足以消化所有教科书中的内 容,却突然被推进了医生的诊室,要为众多病员诊疗疾病时,要求他的行为符合现代医学诊疗规范绝粹是扯蛋,完全没有可能性。 在 医学最发达的美国,医生有良好的收入,但也有巨大的投入,绝大多数医生要先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然后才能申请进入医学院,在医学院内学习四年,取得医学博士 学位。如果你有幸进入特别项目,直接进入医学院,也无非就是减少一年,花七年时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但此时你仍然没有资格行医,你起码要完成三年的住院医 生培训(专科医生可能需要时间更长,4-6年不等),才能考取行医执照,取得行医资格。美国医生在刚开始执业时,负债累累,医学生毕业平均负债16万美 元,个人投资跟社会对医生培养的投资完全是微巫比巨巫,比如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2004年预算总额5.15亿美元,如果去除研究预算的29%与临床医疗服 务的35.5%,也有1.83亿美元用于培养医生,而该医学院一年只招收240人左右入学,约有230人毕业,可见培养现代医生是极为耗费资源的。 现 代医学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为形容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有人形容医学知识有5年的半衰期,另外的人形容为总的医学知识每5年就要倍增。从医学院毕业还不算医 生,经过住院医生培养才粗通门径,其后医生还需要持续的充电,包括正式的继续教育与非正式的自学,后者更为重要。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收入并非满足他们古怪张 扬的物质欲望,而是为了以足够的社会资源,保证医生在现代医学不落后于形势,能够以最新的医疗技术服务于病患。很难想像,当医生仍然为养家糊口而发愁,为 两间陋室而着急,连找对象都被人嫌弃时,他们会紧跟现代医学进展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很多医生把能用得上的时间都用去炒股与搞副业去了,还有不少人,直接 跳海当药贩子去了。 当医生在订阅专业杂志与花这笔钱给自己女儿买适当的玩具之间进行艰难选择的时候,中国患者的命运便 注定了。即使医生都公正廉洁,不会乱开药,你仍然得不到最好的诊断与治疗。我自从实习时进入临床,数年中,见到的诊断与治疗稀里糊涂的事成堆,无时不有, 除了好奇心强的医学生与研究生,大多数临床医生对准确诊断与规范的治疗毫无兴趣这基本上很难指责他们,个个拖儿带女,杂事成堆,家家一本难念的经,很 难提起兴趣寻根究底,而病患显然最需要寻根究底。 另一个限制中国医生成长的关键性失误在于中国的医院象人民公社,对于 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如何组建一个医院几乎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抓几个医生放入一排房子中,你就有了医院,即使是百年前,这种观念在现代医学都显得古怪异常。 医院涉及到一些核心功能,其中之一就是病理科。病理医生为医生提供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医院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临床病案讨论的不可或缺的组件。我参与数年 临床工作中,甚少有教益的临床病案讨论,大多数的死亡病例讨论,最终认为病人该死了事。而真正有教益的病案讨论,就会涉及医生与系统失误,如何在进一步的 临床工作中避免,会探讨相关疾病的进展与趋势,每一次的病案讨论,都相当于进行一次文献回顾与研究。 说起死亡,我又不 得不提起死亡的急救,回想起来,我所见过的死亡急救中的心脏按压,都存在压断肋骨的并发症,而且,中国医生护士我还从未见过愿意对患者进行口对口呼吸的, 单独进行心脏按压而救活病人的,我仅见过一例这位病人挂在呼吸机上。我从进入医学院,到转行学卫生管理,9年时间中,还真没有机会好好练习过如何进行 简单而有效的心肺复苏书当然是翻过好几遍的。这,就是中国医学训练的现状,如果我的上级医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就不要期望我做得很好,也不要期 望我的学生会做得不错。 医生的收入决定了他们的品格。当一个人不得不斤斤计较于材米油盐的时候,他就会习惯性的关注自 己的得失,具体到每个行动中,毫不奇怪他们不愿意对病人进行口对口呼吸,因为他们面临着潜在的损失而得不到任何益处。而在美国的环境下,一个医务人员不能 进行急救,他损失的就可能是数年对医学训练的投入得改变工作了。中国医生收入微薄,换个工作有时连惩罚都谈不上。 医 生并非什么人都能做的,只有当医生拥有较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时,我们才能把社会中的智商高,发展能力强的人才吸引到医学界。美国几乎三分之一的医生靠进 口,它以高收入在全球延揽医学人才,保证了其人口总受到全球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人健康关怀。进入美国医学院并不能保证毕业,尽管入学的人都已经是百里挑一 了,2007年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共有4400多人申请,录取了241人。反观中国的医学院校,从来不是首选不说,很多的地方院校根本就无法跟其它行业竞 争。中国从选人,到培养,就是在为其人口准备差医生,再到实际执业困境重重,成天囿于材米油盐,难有时间与机会进行专业提高,真要以现代医学诊疗标准规范 来要求他们,确属苛责。 培养合格医生,是一项社会责任,并非医生独自修炼就可以得道成仙的,凡真心切盼可以在中国享受 合格现代医疗者,应当为改善医生处境而仗义直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饿着医生,损害的是大家的健康。
个人分类: 医疗改革|386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的医患关系危机(1)
热度 1 fs007 2010-7-13 06:17
两年前看到一个报道,专家预测未来中国最赚钱的十个行业,居然医生也会在列,虽然敬陪末座,也让我感到吃惊。中国的医生比护士还廉价,同等的学历,护士的收入会比医生高出许多。对这种特廉价的产品,国人向来是不怎么尊重的。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医学院毕业在九十年代,现在风气也大约不变,用比较粗俗的语言,那就是大家挤破了头也要钻进外科,现在医学院的学子们大约不会听到老前辈感叹的了,想当年,我老人家是找了好几个关系才搞定内科的!那时内外科没有收入上的差别,但外科太苦太累 如果论当医生有的选择,我绝不当现在中国的医生,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鲁迅在《父亲的病》开始时是这样的描述: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 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 不要紧的 ,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 迎,道, 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 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 道, 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 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 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 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 几十年后这位名医的同行就没有那么幸运的了。先说那一元四角的诊费,要找到其比价十分不易,按当时的兑换价与美元大约是 1:1 的,而美元从 1896 年(鲁迅父亲逝世年)到 2006 年涨了 23.7 倍,也就是说,这位名医出诊要收相当于 2006 年的 32 美元。这位医生的收费标准大概要与现在的美国医生持平。这位名医出诊收了 2006 年的 2273 美元的诊费,病人却死了,最终退回诊费又赔了 2273 美元了事。我父亲当年因救人性命而大收义子义女的时代( 80 年代),他的诊费是 0.1 或是 0.15 元人民币,出诊很远也只是那么多钱,当然中西医结合可以多写一张处方,也算变相地加了一倍。现在他成了名老中西结合医生,诊费也就两元人民币。要是父亲的医疗事故只是赔一倍的诊费,我相信他做梦都会笑得特别香甜。 文革的武斗大约也改变了中国人的基因,暴力倾向猛增。现在的医生,实在太可怜了。 2005 年 8 月 12 日,福建中医学院的戴春福(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医院坐诊时被他以前的患者杀害。在这之前, 2003 年 8 月 25 日,武汉市汉口区同济来福康门诊部,患者杨克爽持刀连杀 6 名医务人员后自杀死亡,其中副主任医师梅某和另一余姓医生死亡。同年 7 月 7 日,河北省任县县医院内科主任徐春平医师被任县司法局局长耿玉海等人打死。今年的 6 月 13 日,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代文红医生被五年前的患者连捅 11 刀而死亡。 除开这些死亡的医生, 2001 年 4 月 17 日,病人何海军将四川华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曾为其作鼻息肉手术的医生王恺砍了 13 刀,致重度残疾。 2001 年 7 月 25 日,一位患者的家属攻击北京协和医院脑外科医生王任直教授致重度残疾。 2002 年 5 月 11 日,湖南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值班医生袁小平被患者的亲友攻击,被逼抱着死亡幼儿游街示众,长达数小时,袁医生被重伤。 2003 年 7 月 24 日患者金道礼在凤阳第一人民医院因麻醉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将麻醉医生进行殴打后强迫他在死者面前默立了整整 8 个小时,第二天,死者的家属纠集了 100 多人打伤致少 4 名医生,其中曹凤光医生重伤。 更多的攻击医务人员的事件,我已用不着一一例举了,相信常阅报刊网络的人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了。中国人向来平和,恐怖活动听来是很遥远的事,但 2001 年 11 月 14 日一位患有视网膜脱落的病人包季厚居然用肉弹将重庆市第三民医院给炸了,炸死 5 人,伤 35 人,其中 6 人伤势严重,据说这是世界上首起、也是惟一的一起成功的针对医院的恐怖事件。同年 12 月 26 日,郑州康复中心医院也几乎受到患者炸弹攻击,但幸而未遂。 医生的可怜还不仅仅只是受到患者及其亲友的攻击,一位心血管内科医生于 2004 年底向《光明日报》投稿公开辞职,因为他揭发同行内幕,不良行为,为患者作想的做法让他门庭若市而同行收益大减,他先后受到各种人生威胁,曾于 1999 年受同行攻击而致身体残疾。 医生面对日益增加的人身威胁缺乏应对举措。 2006 年曾有报道河南三门峡市某家医院医务人员集体练武以应对患者及其亲友的暴力行为。想来其场面何其壮观,也算回到了华陀他老人家创五禽戏言行合一的正道, 只是无论如何让人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2004 年成都有一个特别的坐谈会,几十家医院的院长(来自四川各大城市)相聚讨论因应针对医生的暴力,很明显,坐谈会没有讨论出任何有建设性的因应手段。当地的报纸建议四川的医生雇保镖保护着上班。不少医院的领导人都表示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年发生率到十多次甚至二十多次。 用中文搜索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比如打医生),无论是那一个引擎,你会得到一连串惊人的消息,来自中国大陆的大江南北,上至医学院校附院,下至各种卫生所,大多要见血,伤残及至死亡都很常见。如果你用英文搜索,你也会得到很多结果,但几乎找不出相关条目,更多的是医生在这类事件中的作用。 中国的危机到了医生与患者拳脚相加,甚至于各自要为下一场打斗而勤苦练武准备之际,我们尚不加以认识,中国真的要象某些报道上说的那样,直到二十年后中国再也找不到象样的医生才悔误吗?国外也有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基本上发生于两种情行,一是当事人酒醉难醒,二是患者本身有精神疾患,这些暴力行为大多为医生所原谅。中国的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看来结的是血仇,很多时候闹得同归于尽! 在我三年前写作此文时,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尚局限于患者个人跟医疗单位的冲突,到现在,已经扩大到出现职业性的医闹的地步。简而言之,在现有的法制体系中,医院隶属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与社会资源,几乎肯定地控制了医疗事故的法制处理方向,患者利益得不到伸张,他们求助于非法手段勒索医院,达到协商赔偿的结果。 面对医闹,中国的很多医生群情激昂,义愤填胸,而认识不到医闹事实上对医生的保护作用。医闹是针对日益加深的医患关系危机的社会疏缓之道,当卫生行政部门一头独大,将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以及行政执法全部包揽时,受到医学伤害的病患失去了社会法律公正的机会,在这种形势下,病患及其亲友往往挺而走险,采用极端的复仇方式解决争端,尽管此类事件往往可以因为适当的赔偿而顺利解决。职业化的医闹带给社会的并非全是不和谐,而是一种在中国形势下解决问题的机制,如果有中国的医疗行业有远见,应当花费精力培养医闹行业,使之更有效率与更少威胁性。以求财为目的的医闹能有效地控制暴力的力度,不致于发展到血浅医院的惨剧。 中国的医生可怜到了极点,不是因为他们被欺负到这般地步,而是因为在目下的中国,已经不太容易找到好医生了,那位因受同行拳脚而致伤残的医生已经为我们埋下了这一注角,他是属于不该打的那一类,反而受到同行攻击。如果我们回放到以前讨论的其它案例,那些受迫害的医生也许并不那么纯洁,我相信那些患者及其家属未必就是丧心病狂的人,他们中的许多还多半是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中国医生的恶劣,是他们外国同行难以想象的。我在一次实习值班的时候来了一位胆管结石的病人。对实习生来说,没有比这更为兴奋的了,但显然值班的医生并不这样看。他是一位资深的医生,已经是该科的主任了。我们顺利地把病人送上了手术台,在我们的闲聊过程中,患者想来是插了胃管非常难受,他动手把胃管拔出来了。主任勃然大怒,在粗口大骂声中,他跳到了患者身旁,两计响亮的耳光后,他动作出奇地快,非常粗暴地又把胃管给病人插进去了!他是我看到的插胃管迄今为止最快的人! 当然那位主任是没法跟河南省新郑市的外科主任刘书君医生相比的。 2003 年 11 月 17 日,他在院长的授意下,领着三个人把一位因车祸受伤而失忆的人丢到了荒野,后者伤病加重,很快死亡。而数位医生摘取活人器官只是中国医生道德沦丧的又一佐证,他们缺乏西医毕祖希波克拉底用其经典的希氏誓言所描述的现代医学的灵魂以人为本。 没有以人为本的医疗,中国从严格意义上说缺乏现代医疗。混蛋医生的标志就在于见病不见人,认钱不认人。中国的医疗体系对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尽管医生们习惯于只对患者家属讲绝症晚期的病情,但许多教授一旦面对众多实习生及下级医生高谈阔论时,毫不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时,那种努力就付之东去,更多的是让患者及家属动手找到了理由。许多时候教授们不会征求患者的意见就让实习生参与诊疗,甚至强行患者按受医学实习观摩(比如比较隐私的部位)。拥挤的医院诊室让大多数患者缺乏隐私保护,病人的医疗信息在医院内几乎确手可及(比如候领的化验单),患者在医院内甚至会受到地勤人员的叱喝。在我的印象中,医生护士偶而也会照顾患者的隐私与感受,但大多数时候,医生的行为有两个目的,一是方便诊疗活动,二是医院与自已的利益。中国现在的医生,即使有心做一个好医生,也未必知道如何做! 现在中国医生的处境只能说是萋惨的,因为一旦医疗事故发生,或者是没有医疗事故,只要是医疗纠纷发生,他们在群众那里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围观者还往往推波助澜,唯恐医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前面提到的戴医生,在他死后骂他该死的不知几多,据说在该事件报道的网站上 80% 的人都留言支持凶手。今年 3 月 20 日,数百人聚集在武汉市第十一医院门口,支援一患者家属对医院误诊的索赔要求 ( 在业内人看来,该要求未必合理 ) 。 民众对医生信心的丧失,也在医生那理得到了回应(下文摘自文学城 2007 年 6 月 3 日的一篇报道)。 一位带着满腔热情开始工作的年轻住院医生,曾经在一篇小说中这样描写她的困惑:   有一回大家在看报纸,记者煽情地写了一个故事:某个伟大的医生,在飞机上碰到一个突发气胸的急症,于是灵机一动,就地取材,拿出水果刀,开了一孔,用钢笔筒当引流。下面就是家属如何感激涕零之类。看得我心潮澎湃,不由得问梁主治医:梁老师,要是你在街上碰到一个喉头水肿或是气胸什么的病人,你会怎么做?   梁主治头也不抬:关我什么事?!他家属送到医院来,我就处理。   我无奈:要是在荒郊野地里,送不到医院来,那怎么办?   梁主治:我又不会到荒郊野外去!   我追问:那万一呢!万一你就是在一个荒郊野外,没有别人,只有你,只有你可能救他!你会救他吗?   梁主治终于抬起了头:这可不是你逞英雄的时候!你想过没有,你就能保证救得了他?万一他病情加重死了,你该负什么责任啊?有病历记录吗?有人证吗?你保证你是为了救人,人家会怎么想? 一位美国医生在学会的报告中说,他一次遇到了拦路抢劫,一个高大魁梧的人对着他亮出了武器,接着迟疑地打量着他,正在他为自已命运担忧的时候,那人问他,你是 X 医生吗?,他说是的,那人马上羞愧地收起了武器,说,医生,很高兴见到您,对不起,我对你的冒犯,希望你没有受到惊吓。我很感激您上次对我的医治!这位年届退休的医生对他的同行说,每当你们在做要否为穷人治病的决定的时候,希望你们能想起我身上所发生的这一事情。 这个故事的中国版却可能象这个样子: 一位中国医生行走在一条黑暗荒晾的路上遇到了抢劫,一个高大魁梧的人对着他亮出了武器,接着迟疑地打量着他,正当他为自己命运担忧的时候,那人问他,你是 X 医生吗?,他说是的,那人马上眼露凶光 中医疗效的缺失让以之为生的人另劈捷径,那就是溶入诊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中医先生健谈善侃,比之心理医生都不差,正好弥补了中国心理医生缺乏的不足。另类医疗即使是在美国也没有衰败的迹象,而另类医疗的卖点,就是这种关怀。换句话说,中药即使无效,但求医过程未必不是一种享受,药无效也值了!人,毕竟是有尊严的。 病人是医生谋生的来源,医生是患者健康的保证,从未见过象现在的中国,正逐渐变成生死冤家。
个人分类: 医疗改革|3829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为什么选择了医生(2)
fuhonghai 2010-5-3 23:21
到县医院后紧接着就是挂号,看病。我记得当初看病的人不是很多,很快就轮到我们了。给我看病的医生是一个中年女医生,她大体问了问,就让我去先拍了个 X-ray , X-ray 当时显示的不是很清楚。右下肺叶有个阴影不是很明确它的性质,医生建议我拍 CT 检查,可是当我们到缴费的地方一问, 300 多!我当时坚持不做 CT 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都已经来了为的就是把并看明白,不做怎么能确诊。要知道当时的 300 多块钱对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那绝对是个很大的开销。最后我还是屈服了父亲。不过 CT 检查做得很慢,上午并没有拿到结果我们中午简单的吃了点饭,下午上班后也没有拿到 CT 结果,我们就在门诊和医生聊了一会,她还简单的给我们讲了一下 CT 的原理,哈哈,算作是一次科普讲座吧。我记得她讲得还是蛮生动的。她也一直催着我到 CT 室去拿结果,我和她说没到时间。她说你去拿就行了,大不了让他们训你一顿。我也不明白她的意思,不过最后还是他和我一起去的 CT 室拿的结果。最后的结果和开始医生的诊断差不多,双肺 TB 。我们在闲聊的时候她就怀疑 TB ,她还建议我休学,先把病治好后在考虑上学。我的天啊!当时已经是高三复习最紧张的时候,我三年的努力,难道就这样的付之东流了? 最后在父亲的坚持下,我还是回到了家里。不过当时没有带什么药,因为我还是抱着一丝幻想,希望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在家呆了几天,班主任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并且希望我身体恢复后马上回到学校,因为总复习的第一轮刚刚开始,这正是最关键的时候。在家呆的这几天中,身体一直还可以,想不到过了几天班主任来我们家了,因为当时我们高中的整体实力比较差,不想放过一个很有希望的学生。这很是令我感动,我和班主任商量一下再到医院看看,然后就会学校。第二次到了医院,我们是挂了一个老专家的号,这个专家还带了三名学生,不过这三个学生,有两个在打盹睡觉。看到这些我的心里就烦了嘀咕,这专家行不行。大体看了后专家给出的结论仍然是双肺 TB ,这彻底打破了我回学校的愿望。不过这次,专家给我看了很多的药,一共是一周。当时我说,这一周的药打完后,就在到这来复诊,看看是不是好了。当时专家任何话都没说,直到以后我才明白, TB 没有半年的治疗是不会有效果的。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专家当时不告诉我们, TB 的具体治疗过程和疗效。并且我记得当时他开的药全部都是最新的、最贵的。回家后我们村的医生,看到这些药也是一惊。其实 TB 最好的药就是那么几种,并且都是经典的药,虽然现在有些结核杆菌有了抗药性,但是像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药还是很有效的。我们的无知和专家的冷漠,使得我们在一周后有多跑了一次医院。这次医生告诉我们以后不要来复诊了,治疗半年后再说。在县城看病的这几天,我们一个亲戚推荐我们去结核病防治所看看,因为那里听说是免费治疗的。我们抱着希望去那看,到了后又是拍片,又是化验,最后的结果是我不符合免费治疗的标准,因为我的结核菌实验是阴性的。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当初到结核防治所看病的经历,因为姓牟的医生,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免费治疗的钱是他们家出似的。最后也是简单的在那拿了些药,可是并不是免费的。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病急乱投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医生们为什么这样不愉快?
longfo 2010-5-3 14:01
〔原载于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2;5(1):3-4。文/RichardSmith,editor,BMJ 译/冷希圣〕 现在看看中国的医生是不是也一样啊 现在,英国的医生们感到不愉快,虽然他们并非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但是当医生 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往往转向沉重的话题,流露出早退休的想法。这种低沉的情绪 在一系列的调查结果中都有所反映,尤其在医生们谈及的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全科医生 集体辞职这一事件更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英国政府对医生们的这种心态感到震惊。因 为他们知道靠一群没有士气的医生是绝对搞不好卫生保健工作的,政府正在搞一些试点 向基层放权。但这是对症下药吗?这就好比是治疗,必须要先诊断,而医生们情绪低落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则是深层次的,可想而知是不易解决的。 引起医生们情绪低落的最突出的原因是他们觉得工作压力太大,但又得不到社会 的支持。政治家们只是作出十分慷慨的许诺,而医生却得向病人解释为什么许诺的东西 不能兑现。许多措施只是停在口头上,到头来医生们发现哪样也实现不了,医生无法收 治病人,也无法顺利地让他们出院,社区医疗保健体制正在走向消亡。医生已经付出极 大努力去应对问题,但是他们感觉自己好像是在与这个体系作斗争,而未获得这个体系 的支持。 英国的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是英国式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后一个堡垒。而在当前的社 会,一个商人一年可以赚50万英镑,而许多公职人员年薪只有1万英镑。在这种差距的影 响下,社会医疗保健制度要想弥补社会与医疗保健方面的缺失,虽然不能说根本不可能 ,但却十分艰难。更糟糕的是医生们还得顶着新闻媒体负面报道的压力工作。Kildare被 撤了职,换上了Shipman,而数不尽的关于医疗事故的报道被炒得沸沸扬扬。 政府的卫生部长们看到卫生保健系统这种状况,感到难以理解。实际上,医疗资 源比过去已经增加了不少。全科医生用在患者身上的时间较之20年以前增加了许多。医 生们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中,从大人物、医学院及医院的院长们到实际工 作中的医生们都是如此。很多新的举措如全国服务网络及保健行动区域计划等都在部署 实施以解决医生们多年来致力于解决的课题。卫生部长们在全国穿梭往来应付一些突发 事件,工作得比任何人都辛苦,他们往往早上做部里的工作,下午回答议员们的质询, 甚至在星期六上午还要做手术。 部长们看来有可能诊断出医生们不愉快的病因,即监管削弱、变化太多和责 任增加。而减少责任似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全球普遍的现象,不仅仅影响着医生们 。同样,部长们也不能指望放慢变化的步伐,在他们当今生活的社会里承诺越来越多, 成了家常便饭。这样一来部长们转而求助于根除官僚主义,并对第一线的医生加强管理 ,这不仅仅是因为没有人喜欢官僚主义。从事医疗保健工作的人员希望加强医疗工作的 管理,而他们在这方面却可能不太擅长。 这样我们就接触到了深层次的问题,医生们所学的与要求他们所作的之间有差距 。如最近已退休的全科医生JuliorTudorHart就说他在医学院学的知识在医院里派不上 多大用场,同样地,他在医院中所学的对他的全科医生工作帮助也不大,换句话说,他 等于是学了三回如何当一名医生。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在学校中学的是 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而在工作中医生们发现他们却要在管理,改良,财务,法律, 伦理和交际方面花费更多地精力。LukeFildes在19世纪时画了一幅画,一个沉思的医生 与一个生病的孩子在一起,这幅画在今天也许应该换成另一幅画,画面上时一个为了赶 会议正在为找不到停车位而烦恼的医生。对于医生来说,治愈一名患儿的喜悦,与参加 会议并通过了一项照看受虐待儿童的决议的喜悦是不同的。BMJ编辑委员会委员,政策方 面的教授ChristianKoeck医生认为这个问题有很深的根源,他认为人们把医学的知识模 型搞错了,医生不应该仅仅学会简单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来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他们 还应该接受一些作为管理方面的培训。这样医生们就可以帮助患者去适应疾病、痛苦和 死亡,这些都是人类必须经历的过程。 考虑现在医生们不愉快的深层原因,还可以想一下医生与患者之间认识的改变, 我们听到不少关于医生转换角色的事情,他们从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变成患者的伙伴,但 有些人对此还很不适应。而这种改变还在继续深化,我们可能已处于这种变化之中:以 前医生与患者之间不真实的关系需要变得真实。医生常常很清楚他们自己的能力,但患 者却片面通过文艺作品中被夸张的医生形象,误认为医生什么病都能治。至于媒体连篇 累牍的负面报道也可能代表了社会对于医生和现代医学能力正逐渐有了一个较清醒的认 识,尽管在现阶段它使不少医生感到难堪,但最终将帮助建立起一种更加坦诚、成熟和 友善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各自不同的认识 患者的观点: 现代医学几乎无所不能,应该能治好我的病 你们医生可以了解我体内的所有情况,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医生知道所有应该知道的事情 医生能够解决患者的所有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 因此我们才给予医生较高的社会地位,付给他们高工资 医生的观点: 现代医学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 到医院看病是要承担风险的 医生无法解决一切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 医生绝不是无所不知,但医生知道许多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医生的医疗实践充满风险,成功与失败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所以我最好是保持沉默,以免使我的患者失望,弄不好还会丢掉饭碗 医生与患者应该达成的新共识 据此双方应该认识到: 生病、痛苦和死亡都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事情 医学不是万能的,尤其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并且医疗实践是有风险的 医生绝非无所不知,他们需要作出决断,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 医生与患者要共同对付疾病这个敌人 患者不应把什么问题都推给医生 医生应坦言告知患者哪些事情做得了,哪些做不了 政治家们要少说大话,面对现实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医患关系在熟人社会式微过程中的窘境及其成因
jtfeng 2010-5-3 09:13
旧文一篇: 医患关系目前面临窘境,医疗界内外对此存在不同看法。传统观念里,医生是神圣的职业,医生的职业道德备受推崇和尊敬。新近热播的电视剧《大国医》似乎重新让人们回到一个令人怀念的时代,主人公的大医精诚精神让观众浮想翩迁。 《大国医》故事原型源于洛阳名医郭氏,主人公所处年代距今不过数十年,其掌故至今在主人公行医之地仍被一些老年人津津乐道。郭氏诊治病人不收诊金,而是由患者按照主观意愿提供一定量的礼品(农产品为主)所取代。郭氏后人中很多人继承其先人衣钵,继续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所不同的是:行医场所从偏僻村镇移至繁华都市,经营性质由个体诊所转为国有医院,病人诊治费用不再采用实物方式而代之以货币。 郭氏先人不收诊金、想病人之所想,历来受到人们称道,其故事走上银幕的目的亦是教育后来者要弘扬高尚医德。为了给患者看病,诊金、药费都不收,一个人为他人付出到如此地步,无论以传统的还现代的道德标准来衡量,没有理由不尊敬他,医患关系似乎也没有理由不和谐。 郭氏后人在其从事领域内亦颇有建树,享有医名,但人所称道的诊金收取方式却从此中断。很显然,不能归咎于个人因素,乃是社会变革所致。郭氏的行医方式及其维系的医患关系只能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出现,随着社会的变革,必然走向没落。 《大国医》发生在熟人社会中。熟人社会状态下,小农经济占主流,交通不便,人们生活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地理范围内。医生处于个体行医状态,服务对象大多局限于熟人关系圈子内,医生和患者之间属于直接或者间接的亲友、邻里关系,双方的关系主要依靠自身道德观念及乡规民约来调整。在这种背景下,亦礼品方式换取诊疗服务并不奇怪,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并不局限在诊疗者和被诊疗者之间,反过来患者对医生的信任除了医生的职业因素之外还掺杂了熟人因素。 时至今日,《大国医》展示的这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并未完全消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零星存在。以豫南某地一乡村为例,交通相对不便,人口偏少(300人左右),村人若有轻微不适病症时,常向乡村中医求助,医师通常诊断之后给予病人草药若干供其治疗,在诊病之时并不收取费用,而是选择在一年之中秋收农忙之后于村中张贴告知书名曰医助,内容也别具一格:某某(医生)定于农历某月某日杯水,村民看到医助之后即明白需要向医生提供一定数目的报酬以感谢过去一年中的付出,称之为告助。报酬的支付方式采用原始的实物方式粮食,至于数量多寡则取决于村民个人的主观意愿,大都从其本人及家属获得帮助的多寡来衡量支付粮食的数量。 当下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具备相当规模,交通非常便捷,使得医生的诊治辐射地理范围从数十里拓展至千里之外,医患之间出现熟人关系的概率大为降低,因而用于调整熟人之间的道德纽带亦不复存在。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过程中,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医疗条件的改善。在熟人社会中,医生大都以个体行医方式存在,药品主要使用传统的中草药,诊断方法依赖简单的望闻问切,不存在现代的器械检查和治疗手段。工业文明带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医疗机构呈现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医生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医疗成本也越来越高。此时,医疗机构及医生不可能采用熟人社会中凭照患者个人道德观念和主观意愿来支付医疗费用,而必须采用现代的货币和财务支付制度。 熟人社会的式微和工业化社会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必然发展趋势。医患关系不可避免首道社会转型的影响,进一步而言,医患之间的约束关系将由道德约束机制向契约机制转换。当前社会中医患关系饱受诟病,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熟人社会转换并未彻底完成,多数人观念中的熟人意识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医患双方来讲(主要是患方)契约意识不明确,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目前建立的契约关系形同虚设,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机制。 患者往往以熟人社会中医生采用的诊疗方式来衡量今天的医生,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期望偏差。现代医院制度非常完善,除了特殊情况,疾病诊治过程中不可能不付费先就医。换言之,如果患者在医疗费用的支付方法和支付数额能够达到其预期目标的话,解决医患关系恶化的难题则指日可待。 从医生方面来看,在熟人社会,医生无论从整体文化素质或者从专业水平上均明显高于患者,患者对医生亦表现出相当的尊重,因此看医生的过程被称之为求医,医疗资源的稀缺和珍贵可见一斑。在当下社会,人群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使得医患在知识层面(包括医学知识)的表面差距 有所减少,造成患者对医患关系的平等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见,医生如果仍然以熟人社会的眼光看待患者显然行不通。 医患关系出现不和谐,其实质是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同时相应的契约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外在表现。熟人社会中医患关系的和谐是一种低水平的和谐,其时医生所掌握的医学知识非常有限,所用药物局限于中草药,诊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无论如何,社会的发展不允许重新回到熟人社会中去享受和谐的医患关系。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21 次阅读|2 个评论
患者是否也应该有点患德
张三火 2010-4-28 08:37
我弟弟是有二十多年医龄的乡医,虽说是乡村医生,但是他是正规的全科医师资格,能力和水平可是不一般的,甚至比许多大医院里的医生所掌握的技能还要多呢!他要负责全村人的医疗、防疫、康复护理、保健等一系列工作,集医护技能于一身。他是村卫生所的负责人。 近一个月来,弟弟因为一个牛皮癣患者而烦恼不断。以致全家昨天一夜无眠。 事情是这样的:大约一个多月前,有一对外村来的母女找到弟弟,说是听别人介绍我弟弟治好了牛皮癣病,所以特意慕名而来的。我弟弟看那个女孩子的皮肤病很严重,就说还是到大医院或是专科医院去治吧。她母亲说,女儿从7岁开始得牛皮癣,一直到现在已经21岁了,各地医院也去了、中西医都治了,但总是时好时坏,经常发作,并且病情渐渐加重。她央求我弟弟说:就给治一治,打几针药(弟弟用的是一种西药针剂),如果不见好转的话,我们也不怪你。弟弟看她们可怜,又真诚想治病,就给那个患者打了针,一共打了三针,之后就没见来复诊。 直到半个月后,那个患者带着自己的父母、表姐一行四人找上门来,说我弟弟给患者的病治严重了,现在要去北京治疗,治不好的话,就回来找弟弟算账、要钱,少说十万八万的!过了几天,又打电话说已经到北京了,北京的医生说如何如何。又过几天,就把我弟弟告到县卫生局,主管的局长打来电话询问,弟弟把诊疗记录、用药记录如实呈报上去,局长说:这也没什么问题呀!这家人一看到局里告不成了,昨天那对母女又来到我弟弟家里,进屋后那女患者就躺在炕上,她母亲说:你就得给我们治病,我们就住在你家不走了。 弟弟因为这段时间病人多、防疫工作紧,又忙又累,本来血压就有点高,经这患者三天两头折腾,血压更不稳定了,他感到心寒。他对我说:姐,我不想再干下去了!现在的患者太没良心了! 弟媳报了警,警察来了,说这涉及医患关系方面的,要到24个小时才能算违法。对警察的劝说,她们毫不在乎,那母亲说:你们抓我吧,找个有饭吃的地方。警察回去了,说等到24个小时不走,再打电话找他们。晚上,村长和治保主任也来劝说她们离开,无效。这母女赖在我弟弟的家里,大小便都不出屋。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这一夜,我弟弟一家人,我父母,都是一夜无眠。这样无奈地等待24小时的到来!这是法律规定的吗?没良心的病人就可以这样肆无忌惮的欺负医生?!谁来保护医生的权益?!谁来保护医生家人的权益?!患者生病就是弱势的吗?医生强吗?医生不是全家都在跟着忍气吞声吗?!医生讲了医德重了医德,可是有的患者没有一点道德良心,患者是否也要有一点最起码的患德呀? 身体坏了,良心也坏了,那应该真的不可救药了吧? 弟弟是远近出名的德技双佳的医生,业务过硬,服务态度好,对患者有耐心,医患关系一向很好。特别是对待老人,更是关怀有加。因为他是孝子,面对生病的老人总会想到自家的老人,对于那些不关心生病老人的子女他会晓之以理的劝导。有位老人生病时,子女都不在,我弟弟给他看病治疗,还关心他的生活,问他想吃什么,下次来时帮他带来,老人说想吃皮冻,弟弟在百忙中到镇上买来,下次复诊时给他带去,老人感动的流泪。类似的事很多,在我们家三代人的行医生涯中,这只是应该做的、极其平常的事。 当一个医生,要终身学习、事事小心、时时用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够治好患者的病,这是第一重要的!这是我家行医的祖训! 昨天,那患者9点钟来的,现在快到24个小时了。这时间,对弟弟的一家人来说,分分秒秒都是漫长的吧! 11点40分得到消息:警察没请来,说没有地方放这母女!那母女说:等着警察来抓呢,警察不来,就不走。弟弟全家人无处安身了!弟媳说:一会儿只能去派出所呆着了,因为家被人占了,无处可去。昨天警察说的24个小时的事又失灵了! 19点10分得到消息:那母女仍然在弟弟家里耗着,当地警察不管。打110也不管用。一家人还在亲戚家,无法回自己的家,家被占着。不知道这事应该谁来管,如果不是医生家,早就按照法律办事了,可是医生家里就不行! 4月29日上午11点30分:到现在为止,那个患者与她的母亲,现在又加上一个姑姑已经在弟弟家里非法骚扰50多个小时了,今天早晨又来了两车人,说找来了报社的记者。姪女又报警,警察现在也没来,因为没有警察在场,家里人也没有露面。不知道这事能折腾到什么时候,这种情况下,警察无视其违法行为,谁还能来管这件事呢? 5月4日消息:卫生局出面进行调节,让弟弟给钱,弟弟说如果1万之内可以考虑(他被磨的也烦了),可是那家说至少要5万,结果没调和成。弟媳和姪女等亲友当时都很气愤,口气也变得强硬起来,说回家就把人拉出去,宁可医生不当了,也不能受这种气!还要找一把局长说理。结果那家来谈和的人(患者的叔叔)见事不妙就走了。弟弟他们从卫生局还没到家,那患者的父亲把她们从我弟弟家接走了。弟弟家还是心有余惊,怕她们不罢休。遇到这种事真是气人,凭什么就来要钱呀?又没有用错药,又不是非法行医。这场无理的医闹终于收场了!
个人分类: 临证心悟|4825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为什么选择了医生(1)
fuhonghai 2010-4-25 20:53
有人问我,选择了学医后悔吗?有时候我也自己问自己,到底当初的选择对不对。看到高中时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有些人都已经结婚生子。我还在漂着,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在哪里?说实在的我心里也羡慕他们,毕竟成家立业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终身目标。难道我当初的选择真的错了吗?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当初选择的过程。 说实在当初选择学医确实异常的简单,这倒不是因为我没有认真的考虑我的未来。其实在临到高三我对学医是一无所知,也没有好好的想想我的未来。可是临近高考时的一次突然变故,让我彻底的看清了方向。 那是下午快要放学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自习课。我在看一本课外书,可是我突然感觉嗓子中有什么东西,热乎乎的!像是有痰堵在喉咙,我下意识的咳嗽了一下,可是当我看到咳出的东西,我惊呆了。血!记得前几天还和同学聊天,我问他们,你知道电视剧中为什么当有人看到白色的手绢上出现红色的血丝,他们神情那么紧张吗?当时我装的煞有介事说:因为他们的心脏破了,命不久矣!现在想想当初真的可笑。不过当看到我咳出的血,真的把我吓坏了。当时我以为是自己咳嗽的太厉害,把什么弄破了。我还是强忍着,不过刚刚一会就感到喉咙又是一阵发烫。我当时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看到又是暗红的血。我真的有点坐不住了,邦武和我一起去了医院,因为当时快下班了,我先没去医院,先到一个亲戚家,让他陪着我去看病。毕竟他比我要熟悉,到医院都已经下班了,值班的几个人正在下棋,有一个看了看我,简单的问了几句也没有做任何的体检,先让我去差个血常规和血沉。查完后他看着结果给看了点药,现在我也记不清楚他当时的诊断了,给开得药我也记不清楚了。不过还好到医院后再也没有咳过血,我的心也暂时放了下来。 晚上回到教室,好多同学都过来问我,我记得很清楚果果也过来问我。晚上回到了住的地方。哦!忘了介绍我们住的地方,自从暑假回来我们就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县面粉厂的厂房里,不过是旧的厂房。新的宿舍楼还没有建好。每天除了早上起、中午还要回去休息、晚上在回来。高三的课程本来就紧张,加上本身我的身体就不是很好。开始的几天真的是把我折腾的够呛。可是慢慢的我感觉还可以,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呢。晚上回到宿舍我想可能是这几天太累了,休息几天也许就好了。 第二天还是像往常一样,我们一起排队去学校,这样是为了安全。上午是一次英语的考试,可是在考试期间我又感到不舒服。这次我没有大意,马上和老师说了情况。班主任那几天不在,英语老师就和年级主任请假,年级主任让我先回家,让家里人和我一起到医院看看。中午回到家,母亲不在,我自己躺在炕上胡思乱想。不一会母亲下地回来了,看到我回家,母亲很吃惊。因为当时家里没电话,回家前也没和家里人说。我简单的和母亲说了我回家的原因,母亲看来也是很担心,不过她还是极力的安慰我。中午简单的吃了点饭,下午母亲带着我先到我们镇上的卫生院找了个大夫,他是我们当地远近闻名的医生。可是,遗憾的是人家家里有事不在医院。没办法,回家后母亲决定明天让父亲和我一起去县医院看病,因为父亲当时在外面干活,晚上才能回家。我们都焦急的等着父亲回来,父亲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 晚上父亲回家后,商量了一下明天到县医院的事情。开始我想这也没什么,也许检查检查没什么事情,我就直接回学校了。父母也担心我的学习就没有反对。第二天我和父亲一起坐上了去县城的汽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救人一命,胜添七堵墙(续完)
热度 5 XiaoCG 2010-4-23 19:11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在如今社会里,有时救人一命,却可给你添堵墙. 腊月25,一位麻醉教授朋友兼领导请我吃饭,开车去饭店途中,聊起他前2周去某大医院(A)会诊:一40岁女工程师,因打喷嚏时小便有轻度失禁,请另一更大医院(B)泌尿外科教授去做了尿道吊带手术(简单手术)。术后病人双腿瘫痪了。术后都48天了,A、B医院多次请了全市和国内多学科专家会诊(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骨科),连癔症的可能都想到了,还是搞不清原因,最后说可能和麻醉有关。因为是很好朋友,我听后立即开骂了:你TMD不读书不钻业务,只知当官混会诊费,这与你麻醉屁关系呀?他一听,眼睛瞪牛大:真的?立马边开车边给A医院麻醉科主任打电话:XX, 你老板说那瘫痪病人与麻醉没关系!(那麻醉科主任是我30年前带实习的,她那班学生30年来一直叫我老板) 第二天,腊月26,A医院院长、医办主任一起来请我去会诊,由于知道我的规矩是从不在国内会诊或走穴开刀,(有疑难病人转来我院就行了)还把我那学生麻醉主任也带来“动之以情”。看在病人瘫痪不便和师生情分上,只好破例前往。看了病人,我说:与麻醉无关,因为1...2…3…, 这是尿道吊带手术错误捆扎住双腿神经所致。记录的A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眼睛大瞪,几乎不相信自己耳朵: 这。。可能吗?我告诉他:几乎不可能,全世界无先例。但这是我唯一的诊断。处理:手术取出尿道吊带,越快越好,再拖腿就不能恢复。可是麻烦来啦:这种吊带是带倒钩的,只能植入,不能取出。更加上时间已50天,太久,又和神经血管长在一起,强行取出会彻底拉断神经肌肉,更槽糕。看着A医院各位也是太为难啦,我只好说:你们做的确压力困难太大,让B医院做也有压力困难而且他们不认为是手术问题,这样吧,把病人转到我院我来作吧。次日,病人转来,抓紧做术前准备、检查。第四天,腊月28上午,手术。的确很难,从无先例,可是现在好事容易的事哪有我的份?2小时如履薄冰的下来,总算完整无损取出。中午还预约有事,先下台走了,收尾的教授问术后如何处理,我说:麻醉醒后让病人抬腿就行了。1小时后,手术室电话来了:“病人两腿都能活动自如了,抬老高!”---大惊小怪。大年初五,病人上午走着出院了。晚上, A医院院长在高档饭店请客,受之无愧。用他的话说:省几百万赔偿事小,人家40岁瘫痪一辈子咋办? 多美好的故事,如此结尾多好。可这添堵墙之说为何? 后来知道我让很多人不舒服了: A 医院有些人对我的会诊非常不以为然:这肖教授怎么这么武断,对以前几十个专家教授的多次会诊记录、意见看都不看,也根本不和我们商量讨论就一、二、三,乓、乓、乓。走啦。他那诊断不可思议,那有把握?! 病人转来我院准备手术时, B医院原来做手术的教授给我手下一位C教授打电话责问:肖教授凭什么说是他手术问题?!(谢谢他给我面子没直接电话责难,看来我这恶名在外总还是有点好处:-)), 当时正消毒准备上台,C教授唔着电话转告我,我说:对他讲,我在帮他的大忙。 事后,我科C教授对我说:我们都为您捏了把汗!这种与您无关的大麻烦,您硬揽到自己头上!万一诊断错了,或是手术不成功取不出,那对您的声誉影响可就太大了!而且病人扯皮后患无穷啊。 嗯? 声誉?倒真的完全没有考虑过。既然我插手了,我就必须为这病人尽最大的心和力,仅此而已. 浮屠?墙?Who cares.当然,我也不是不珍惜几十年当医生的声誉,这病人情况虽然的确复杂困难罕见,但对我而言,一清二楚呀!
个人分类: 未分类|7285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颜福庆 一生为了中国医学现代化
longfo 2010-4-22 08:31
耶鲁求学时期的颜福庆 湘雅时期的颜福庆像 颜福庆和毛泽东     ◆高晞 1931年3月的一个晚上,颜福庆应邀为医学预科生演讲,题目是《现代医学教育的趋势》。 他说:我想与诸位谈谈学医的目的,学医的目的,有许多人以为能多赚钱,我想跑错路了。因为做一个真实的医生,是赚不动许多钱的;除非用不正当的方法,当然例外。他提出服务人类,为公众利益为目的去学医,做人类的服务者。 当晚,一位医学预科生,将自己整理的演讲记录投到《民国日报》,使我们今天有幸读到这贯穿了他一生的主张。 壹圣约翰医学院毕业后耶鲁读博 颜福庆生长在上海一个牧师家庭。8岁那年,父亲因伤寒过世,他被过继给了伯父,伯父颜永京是上海最早的教会学校圣约翰书院的创办人及首任院长。颜福庆的童年在圣约翰书院度过,并在这里接受最初的教育。伯父崇尚西学,早年留学美国,是最早将心理学介绍进中国的学者。颜永京希望长子颜惠庆学医,但颜惠庆志不在此,颜永京未了的心愿,在嗣子颜福庆身上实现。1903年,颜福庆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是中国第一代培养的本土西医。 颜福庆看到最底层中国百姓的疾苦,希望走一条为普通民众服务的医学现代化道路。 毕业第二年,他报名赴南非,为在那里开矿的华工治病。南非矿下的劳动环境极其恶劣,颜福庆亲眼目睹同胞不断遭受钩虫病、矽肺的威胁,却必须为养家糊口继续卖命。南非的医疗实践,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医学知识还不是很扎实,决定去美国进一步深造。1906年,颜福庆考入耶鲁大学医学院插入二年级班。全班25名学生,他是唯一的黄种人。1909年毕业时,他荣获耶鲁该年度优秀博士毕业生,是第一位获得耶鲁医学博士的亚洲人。 耶鲁大学毕业后,他想去欧洲继续深造。此时由耶鲁同学会组成的旨在中国发展医学与教育的非赢利组织雅礼会向他抛出橄榄枝,聘请他去长沙雅礼医院任医生。 贰五年长沙行医促建湘雅医学院 一百多年前,长沙有一所后来很著名的医院雅礼医院。开办者是美国传教士胡美医生。最初5年,医院只有他一名医生。1910年,胡美到码头迎接28岁的颜福庆:你是上帝送给长沙的礼物,这里还没一位真正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医生。 当时中国内地的老百姓并不了解西医,医生的白大褂也常让人联想到出殡时穿的丧服。西医将硬邦邦的温度计塞进病人嘴里时,很多人以为这是外国人在下毒。颜福庆在病人狐疑的目光中,主刀外科手术。一张纯粹的中国面孔为他加分不少,逐渐得到当地百姓的信任和尊重。他开始被接到病人家里看病,长沙的学校也向他频频发出邀请,为学生们讲医学知识。颜福庆说: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内心的喜悦,能为我的同胞服务,这太令人激动了。这儿的百姓对医生的需求太迫切了。到1914年,颜福庆已在湖南行医5年。他脱下西装,穿起了长袍。因为西医见效快,而且诊费全免,老百姓自然乐意尝试。西医在湖南的局面逐渐打开。 1914年前后,教会医院和医学校考虑与中国政府合作办学的事宜,提出与中国人办的医学院校合并,或与国立大学合办医学院。颜福庆认为这是中国发展医学的绝好时机,计划与雅礼会在长沙开设一家现代医学院。 一天,湖南都督谭延闿患大叶性肺炎,突发高烧。多位老中医诊治,体温仍达40摄氏度。谭延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请来了颜福庆。颜福庆简单测了体温,询问病史,开了些西药便告辞了。第二天,谭延闿的高烧退了。颜福庆借这个机会向谭延闿提出雅礼会与湖南省政府合作,在长沙办所西式医学院的申请,获鼎力支持。多年后颜福庆回忆说,大叶性肺炎,到第八天就会自动痊愈,这是医学常识,我并没用什么特效药。 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长沙成立,32岁的颜福庆任校长,胡美任教务长。医学院不设教堂,崇尚信教自由。这是颜福庆生命中的第一所西式医学校,严格按照现代医学最新教育体制制定学制,两年预科,五年本科,一年实习,课程参照美国甲种医学院的科目。学校教学语言是英语,临床实习、病理报告都采用英文。 早期的湘雅学生平均淘汰率高达70%以上,但毕业生中走出了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发现沙眼病毒的汤非凡、热带病学专家应元岳等一批医学大家。20世纪初,在洛克菲勒财团投资北京协和医学院前,湘雅医学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现代医学院。 脱离教会,建立中国独立的西医事业是颜福庆的理想。 1914年,在颜福庆和伍连德倡议下,中华医学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中国西医独立的标志。90多年过去了,今天它仍是中国国家级的学术团体。 叁帮民国政府建卫生部却未留名 1926年,北伐战争战火烧到长沙。12月15日,颜福庆带妻儿仓促逃离他亲手创办的湘雅医学院。 1927年,是颜福庆生命中最重要的年份。北伐战争一结束,民国政府重新制定国家管理体制,国联卫生组织的官员找到颜福庆,建议他协助政府筹建中央卫生部。当时,颜福庆俨然是中国医学界与卫生行政管理的领袖,只有他才能承担此重任。颜福庆考察西方各国卫生行政体制后,着手起草卫生部草案。 他设想,将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覆盖到农村,由政府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利益。 但当时卫生部成立时,却没他的名字。 于是,颜福庆回到上海,想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实现他医学现代化的理想。《创设上海医科大学意见书》中写了他的主张 :医学为民族强弱之根基,人类存在之关键。他大声疾呼,不自造庸医,遗患社会。 自筹资金创建学校时,颜福庆收到协和医学院的邀请。协和为他特设了副院长一职,是协和第一任中国籍院长。同时,颜福庆又收到民国政府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校长的邀请信,请他出面组建国立上海医学院,因与协和有约在先,颜福庆只得先北上赴任。颜福庆上任后,发现这依旧是富国在穷国办学校后,放弃了中国人当大学校长最高的工资,一年聘期未到,就回上海,全身心投入国立上海医学院的建设。 肆上海医事中心达欧美同类水平 上海医学院初创,办学条件极差。颜福庆认为现代医学院必须有自己的教学医院,就租下红十字会总医院作为教学医院,自己当院长。他每天在吴淞的医学院工作半天,再乘火车赶到市区红十字会总医院指导临床教学。颜福庆为医院制定病人至上的院训,成为平民信赖的医院。沪上工商名人叶澄衷之子叶子衡是颜福庆在圣约翰的校友,颜福庆说服他捐出叶家花园,开设结核病医院,对付当时最致命的痨病,成为医学院的第二所教学医院。 1929年,颜福庆重访美国,发现中国距离美国的最低医学标准还有很大距离。回国后,颜福庆四处游说政界、金融界和卫生界实权人物,募集资金筹建医事中心 。颜福庆的孙子颜志渊回忆:解放前有些有轨电车,好像是分几等了,他是坐在最后一等,手拿个算盘,还拿个包,还有个账本。他没穿华丽的衣服,他要省每个铜板,所以得了个雅号,叫犹太人。 颜福庆不放弃任何募集资金的机会。为筹款,他牺牲了女儿的终身幸福,迁就传统婚姻。1937年,颜福庆终于用筹来的100万两银元建起了他心中的医事中心,设上海医学院、药学院、护士学校、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山医院等教学医院。 伍推公医制提倡发展公共卫生学 1928年,民国政府卫生部正式公告,要在全国推行公医制。这与颜福庆一生追求的现代医学为人群民众服务的理念一致,他在中华医学会全国大会上宣布积极支持政府的决策,并最早在医学院开始推行公医制。 20世纪中国大多数老百姓都看不起病,颜福庆认为实行公医制,要以预防医学为主,他相信如果防病防得好,就能节省卫生费用。 颜福庆在医学院开设公共卫生科,亲自讲授公共卫生学。 1928年,颜福庆在吴淞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卫生实验区。他让医学生下乡,为当地居民开展环境卫生宣传,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为中小学新生体格检查,建造新式公厕。颜福庆创办的吴淞卫生模范区后来在淞沪抗战中毁灭。 颜福庆教育学生毕业后不能私人开业,要他们到公立医院为人群服务, 他还将最优秀的学生直接送到农村培训。 但民国政府却在公医制名义下,将私人医疗机构、医药、医疗器械企业收归国有,形成中央集权,使公医制完全变质,颜福庆只得在庙堂外,坚守他为人群服务理念。 陆上医围墙坍塌后老人屋内长逝 没人想到,这位中国现代医学的设计者和开创者竟在84岁那年面临他一生中最深重的痛苦。一场浩劫来了,他在自己募捐创建的校园里被押着游斗。斗完了,儿孙接他回家,想找些话安慰,颜福庆却说:不必把这些事放心上。我从前在湖南看到痞子造反也是这样。 1968年以后,80多岁的颜福庆身体越来越差。一天肺气肿复发,家人用藤椅将他抬到隔壁中山医院急诊室。看到颜福庆三个字,医生立即向工宣队请示。结果,给点药就打发了他。孩子们想给呼吸困难的老人借个氧气瓶回家,被无情拒绝。老人说:我们回家吧。颜志渊说:当时天很冷。从中山医院出来,他淌着眼泪,讲不出话。年迈的颜福庆不屈地保持尊严。有工宣队员问他:老家伙,你为什么不自杀?老人平静地说:我为什么要自杀?我问心无愧,不会自杀。 1966年以后,颜福庆住在与上医一墙之隔的小楼里。1970年11月29日上午,上医围墙突然坍塌,孩子们跑出去看热闹。屋里坐着的老人倒下了。家人问他:不舒服吗?老人摇头。要去医院吗?还是摇头。再问,老人没了反应。就这样,颜福庆走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 现在,后人常会想起1937年,颜福庆在中山医院开业典礼上的话 :我们认定做医师的人,须有牺牲个人、服务社会的精神,服务医界,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如在医学院或医院服务的同人,皆有此种决心,则医事事业,定有相当进步。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97 次阅读|1 个评论
1972年4月,毛主席给我个小本本
热度 9 XiaoCG 2010-4-10 12:38
一晃 38 年了。 1972 年 4 月, 16 岁刚出头的我踏进医学院的大门,成为一名 光荣的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的工农兵学员 。惭愧,俺是个假工农兵学员:从高中直接开后门上的大学。感谢毛主席一句最高指示:从后门进来的也有好人,从前门进来的也有坏人 , 他老人家给我的那个小本本(学生证)得以伴我修完学业。 政治教育、医学入门、上山下乡,巡回医疗、访贫问苦、送医送药。三年多的工农兵学员生活把我这假工农兵学员蜕变成了真的。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深深地铭刻在脑海,成了人生的指南。 又是人间 4 月天,又到清明祭祖时。陈毅有捷报飞来当纸钱之绝佳诗句,可我既没当官,也没发财,更没得诺贝尔奖: -- (, 有什么能祭告主席?勉强拉几条吧,看对不对得起老人家给我的那个小本本: 1, 行医 30 多年,我从没吃过任何病人或家属请客吃饭。 2, 行医 30 多年,我从没收过任何病人或家属的红包。 3, 97 年回国任泌尿外科主任至今,没拿过任何药品回扣。( 87 年出国前没药品回扣这种事) 4, 行医 30 多年,我对 每个病人 ,不论高管富贾,还是平民乞丐,都尽了我最大的心和力。 前3条很容易,第4条非常难。还得继续努力,坚持到退休,就可问心无愧地到毛主席纪念堂给老人家磕三个头去。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503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转载 丁香园 某不好也不坏医生的真情告白
fuhonghai 2010-1-24 12:12
某不好也不坏医生的真情自白 老刘 一个地地道道的外科医生。在基层的一个县级医院工作, 45 岁,副主任医师,外科主任,年薪约 2 万元,加上灰色收入总共约 3 万元。我自己以为我是个不好也不坏的医生。好的地方是我对病人很负责,对任何病人都很关心,心地也比较善良。坏的地方是我也收病人的礼品,喝病人的酒(收病人真正的红包很少,基本不收),我也拿回扣(灰色收入基本是回扣),还出了二次医疗纠纷,但都妥善处理好了。我的情况基本这样,如果大家认同我这个不好也不坏的医生说的是实话,我就与大家讨论讨论关于医疗上存在的各种的问题。  近几年来 , 由于医疗费用的大幅度提高,也由于少部分医务人员缺少医德,更由于媒体的恶意宣传,致使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过去的白衣天使,现在却成了人们谴责的对象,快到了谈医色变的程度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来医务人员的名声就够臭的了,随着哈二医所谓的 天价医疗费 事件的出现,又冒出了个深圳天价医疗费,还有什么叛徒医生陈晓兰,见死不救的急诊室等等媒体大力宣扬的事件层出不穷。这种以偏概全、刻意贬低医务人员的宣传方式,致使医疗界这碗混水更加浑浊了,医护人员好像成了过街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了。老刘作为一名医生,看到这种现象,在强烈谴责那些失出了医德的同行、败类的同时,也真心想与大家探讨一下医疗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的看下去,相信你们会对医疗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看病难的原因是什么?    1 :医疗走市场化是罪魁祸首   中国人办事情,总是爱好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建国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致使我们的经济走上了崩溃的边缘,但全盘否定计划经济,一切走向市场一刀切的做法,是医疗改革的最大失误之处,也是医疗改革失败的罪魁祸首。   人是吃五谷杂粮的,无论是地位的高低、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生病的,但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又致使贫富距离越拉越大,在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人的吃穿拉撒睡等日常生活水平也拉开了距离,但这一切并没有引起地位较低,比较贫困的大部分平民百姓的反感,因为这一切都有不同的档次,地位底,贫困的人要求的档次底一点就行了,他们照样感觉生活的有滋有味。富人在五星级酒店喝人头马,吃鲍鱼与平民百姓在破烂的小酒店里吃一粒花生米,喝一口二锅头的幸福感觉并没有多少差别;富人虽然可以在家住豪宅、出门坐宝马,高档电器应有尽有,但穷人在家住土房,出门有辆破自行车骑,能看上黑白电视也感觉不错,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还是大多数,而中国的平民百姓又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人群。   虽然平民百姓对日常生活容易满足,但这不能表明他们就不看重自己的身体,他们也有极强的生命欲望。他们可以把生活水平降到最底点,甚至自己的孩子上不起学也没有什么,但他们一 但 病了,难道让他们也不治病了在家等死?而医疗走上市场的结果,导致了大幅度提高了医疗费的同时,也致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医疗资源集中的结果,致使平民百姓失去了选择相对费用较低医院治疗的权利,长此以往,平民百姓还能够看的起病吗?   什么也可以市场化,但医疗、教育不能市场化;退一步讲,即使教育可以市场化,医疗也不能市场化,因为医疗面对的是生命!教育市场化了,医疗都市场化了,国家的税收都去干什么了?    2 :混乱无序的医药流通渠道   一盒出厂价几元钱的口服药物,到了医院就卖二三十元了,药物从出厂到医院,要经过多少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是国家设置的还是人为造成的?国家是否对医药税收过高?有多少人在吃医药中间环节这碗饭?医院能否直接从药厂进药?同一类的药品,为什么要反复生产?新药特药的价格是谁定的那么高?医生拿医药回扣在虚假医药价格上起了多大的作用?这一切,又有谁去调查研究?谁能够给个说法?   从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据高不下的医药价格,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医生拿了多少回扣,而是出在了医药流通渠道管理混乱上。医生拿药物回扣,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造成医生目前口碑较差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个根子不在医院,也不在医生。十几年前没有医药回扣,医生不也就那样过了?但作为一个人,当利益摆在你面前,开一合药就几元钱,在商品社会的今天,我想信大部分人会经不起这种诱惑的。开谁的药都差不多,为什么不开有回扣的?其实在有医药回扣以后,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矛盾增加了,大部分有良心的医生是主张取消的,但里边的原因很多,过大的夸大了医生拿回扣的弊端,让医生背上了造成医药高价的黑锅,想单纯靠医生改变这种状况是不现实的,只能蒙蔽部分人的眼光,转移造成医药高价原因的真正凶手。调整目前的医药流通渠道,调整药厂与医药公司、医药公司与医院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回扣问题,也这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根子上解决医药高价的这个棘手问题。 如果下狠心调整医药流通渠道走上了良性循环,医药大大的降低了价格空间,医生到那里去拿回扣?而医药价格的真正大幅度下调,平民百姓求医难,看病难的问题也就有所缓解,这本身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有关部门却视而不见,但媒体却总是把焦点放在医生拿回扣这个问题上,而真正造成虚假药物的责任的根子其实并不在医生身上。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查一查新药特药审批部门,药物定价部门,以及医药公司是如何操作医药市场的,相信那些地方才会有大鱼可抓。    3 :昂贵的医疗器械、医疗耗材、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国民的收入平衡问题   三十年前,一个医生,单纯靠一个听诊器就能做个好医生,但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又有那一位医生敢冒误诊的危险而去这样做?为了给病人一个明确的诊断,也更是为了明哲保身,医生只好加大辅助坚持力度,检查费用也就大幅度提高了。大多数医疗器械都是进口的,动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人民币,在国家没有投资情况下,医院只好提高检查价格尽早的收回投资,以利更换更先进的医疗器械,而越来越昂贵的医疗器械价格致使检查费用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病人总是把怨气撒在医院身上,其实医院也有医院的难处。如果没有先进的医疗器械,就很难吸引病人,医院也就很难办下去了,这就更加造成了医疗资源的集中,加大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国家出面,由国家来调整或者投资为医院购置器械,并出面干预降低各项检查费用,这也是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于国家的医学科研只注重临床,导致大多数医学新技术远远低于国外水平,而引进国外技术,就需要购买那些昂贵的医疗器械、耗材,新技术的开展,高收费就在所难免。介入治疗都进行几年了,但所有的耗材基本是进口的,一根管道就是几千元,做一次治疗就需要几万元,老百姓谁能够负担的起? (手术电刀国产的和进口的相差十倍) 汽车可以高价卖,家用电器可以高价卖,有人吃一顿饭就可以上万元,老百姓不买不吃就罢了,但老百姓病了,却不能不治疗,但他们如何承担的起这些昂贵的新技术新疗法?国家如果继续在此方面没有作为,我们的医院真成了少数富人的医院了。   4 :医疗保险的黑洞   同样是国家的公民,但城市人,尤其是有正式单位的职工,大部分都有类别不同的保险,但农村老百姓,有几个人有医疗保险?有人说了,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为什么不买医疗保险?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他们有钱,他们能不买吗?再说,即使有少部分农民买了医疗保险,由于医院的很多不良习惯,到医院给看病时医疗费会大大的增高,其花费并与无保险的病人相比,并没有底多少,问那个傻瓜愿意买医疗保险?   少数人的公费医疗,也大大的刺激了医疗费盲目的升高,致使更多的私费医疗的病人看不起病了。因此,强调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国家补贴性的动员老百姓尤其是农民买医疗保险的策略也是不足取的。在没有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的情况下,老百姓还是看不起病,不会起到什么大作用。医疗保险的购买,要采取自愿的办法,国家的资金,也没有必要在保险上下功夫,如果这样,一个更大的黑洞很快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国家对医疗方面的投资,主要应该在控制医疗费上下功夫,只要医疗费大幅度下降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最近看了卫生部关于加大医保范围的报道,但如果在没有改革医疗体制,医疗上的各种弊端以及理顺医保存在问题的情况下,盲目的扩大医保范围,那么,单纯靠医保降低国人医疗费用的举措也会成为一句空话。现在的医保药物分类,很多价格便宜,药效好的药物,却成为了非医保药物(非甲非乙药物,不能报销,例如维生素 b1, 维生素 b12 等),估计制定医保范围药物的人要么是装傻,要么是得到了什么利益。    5 :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众人的盲从抬高了医疗价格   大家可以看看北京、上海的那些大医院门诊,那里的病人为了能够看上专家门诊,可以排上一个月的队去挂号,而很多基层医院的门诊却门可罗雀。既然说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却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到北京、上海的那些大医院看病难道就便宜?因此,基层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我曾经在北京的某大医院进修学习,其实,到那里看专家门诊的病人, 95 %以上的在县级医院完全可以处理,绝对没有必要花费巨额的生活费,医疗费跑到北京去看病。一个受过正规培训的医生,对本专科的问题基本都能够妥善处理,但病人只是相信大医院的医生,都跑到大医院去了,小的基层医院没有了病源,他们就想其他的门路创收,这就致使很多基层医院的名声越来越差,而媒体对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恶意宣扬,又致使基层医院医生护士的威信更加降低,这就引导了人们宁愿花费较大的费用也要到大医院看病的心理,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就相对的提高了医疗费用,致使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解决大型医院的投资,并且在医保上要规范看病的渠道,利用医保来约束病人,迫使他们当患有能够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疾病时,尽量在基层医院治疗,这也使能够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二:关于医生收红包的问题   医生收红包的情况还是是比较普遍,尤其是在临床那些大科室,但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临床医生很多人都有过收过红包的经历,但还是有很多医生是不收红包的。这些不收红包的医生有这么两种人: 一种是这个医生道德品质特高,出污泥而不染,这样的医生并不多;第二种是这样的医生水平很低,没有人送。 不收红包或者收不到红包的医生,在医院里一般混的都很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简单,收不到红包,说明医生的水平低,没有人找他看病,他也就没有什么名声,医院里的人和病人也就瞧不起这样的医生。道德品质高的医生,如果长期这样,那么,他的病人会越来越少,没有了病人,你再有本事也不会混好,有本事别人也不知道,清水里不养鱼就是这个道理。社会的风气,世俗上的观点造成了一个医生想出污泥而不染是很难的, 这就象我们的官员,如果他真的想在官场上一尘不染,不做贪官,那想在官场上混下去也难。  医生收红包,索要的也有,但很少,大部分都是病人主动送的。你给病人治病,他送红包 ( 包括礼品 ) 主要是想让你多用点心给治病,如果不收,有的病人就以你没有能力,不敢收,或者不想给他出力。这样的误解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病人没有送下礼,他就以为没有与你成为朋友,如果再有病人,他就不再会主动找你,这样,你的病人就会越来越少。我一开始工作,也清高,不收病人的红包,不喝病人的酒,努力工作,但我无论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同级的医生的病人多,因为我认识的病人少,没有成为病人的朋友。以后病人给我送礼品我一般都收,(真正的红包我收的很少,无论怎么,收钱是不好的)病人请喝酒,我也经常去,这样,我的朋友越来越多,病人也就越来越多,我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其实,医生受红包是一种社会原因,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怪圈:病人喜欢找个医生朋友,医生清高,病人就以为不好接近,收下礼,与病人成为朋友,病人,医生都有好处。当然,这个怪圈不好,但这是大环境造成的,不能靠几个道德品质好的人就能改变的。  社会大环境造成了医生受红包,其实受红包的根子也不在医生。病人往往有这样的观点,以为不送医生红包,医生就不会认真看病,其实,这是误解。真正的病人,不送红包,医生也会认真看病的,医生不会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例如我们做外科手术,能因为病人没有送红包就偷工减料,应付手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医生不可能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医疗纠纷这么多,小心再小心还会出事,因此,没有医生会因为病人不送礼就不认真看病了。再说,医院各个科室,不是一个医生,如果有这样的医生,大家都是内行,他是混不下去的,领导也会开除他。因此,媒体应该换个角度,不要总报道医生怎么收礼,而应该主要宣传病人不要送礼。其实,病人送了礼,也就是医生能多看他两次,装个样子,没有什么大用。   因此,对于红包问题,医生也有医生的难处,再有,医院大部分都是公有制,医生的正常收入是靠资历,职称来定,有能力的医生,干工作就多,拿的并不多,这样就心理不平衡,也是收红包的原因之一。改变这个局面,一是病人不要送,二是分配制度要改。例如把红包改成明收,提高名医的诊治费等等。总之,对于医生收红包,媒体不要总是盯着医生说三道四,而是规劝大家都不要给医生送红包,也希望人们不要把收红包的医生看的很坏,只要他们不是索要,在病人治好病,出于感谢送的礼,收了也无可厚非。 如果不收的话,医生的病人真的会越来越少,我在这里,绝对不骗大家。   三:医药回扣问题   回扣问题是从 90 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我在北京进修,看到医药代表与医生联系,给临床费,回到单位,我们单位也有了。其实,这个根子不在医院,以前没有回扣,医生不也就那样过了?但作为一个人,当利益摆在你面前,开一合药就几元钱,在商品社会的今天,我想信大部分人会经不起这种诱惑的。开谁的药都差不多,为什么不开有回扣的?其实有回扣以后,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矛盾增加了,大部分有良心的医生是主张取消的,但里边的原因很多,调整药厂与医药公司的关系,医药公司与医院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回扣问题。从表面看,医生拿回扣,是得利者,但图一小利,遭一骂名,也有点不值的,其实,回扣的根子不在医生。药厂的药品出厂价为什么比零售价低那么多?医药公司是干什么的?近几年有多少人搞药品销售?国家在药品这方面是不是税收很高?你们想想,一合 3 元钱的药,到医院就成了 25 - 30 元,医生拿 2 元的回扣(大部分没有回扣),可那二十多元到哪里出了?   一个多月前,国家曾经计划大范围的降低药物价格,但因为几十个药厂的抵制,最后只是降低了部分药物的价格,这就说明,虚高的药物价格,绝对不是医院,医生造成的,里边掺扯了很多集团的利益。再说,单纯靠一次又一次的降低药物价格的方法来解决虚高药物价格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国家应该在加强药厂的审批,价格的制度,流通手段上下功夫,而不是单纯靠解决医生拿回扣上动脑筋。西安有一家知名的药厂,他们的药物从来都没有回扣,但他们的药厂搞的不错,其他的药厂为什么不上他们学习?   四:关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问题   现在大家都有这样的一种误解,以为医疗事故越来越多了,其实,这是个假像,医疗纠纷是越来越多的,但医疗事故相对以前来说,应该是越来越少了。现代医疗发展,决定了医疗事故应该是越来越少。表面上多的原因,一是媒体报的多了,二是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强了,三是因为不是医疗事故的治疗也当成医疗事故了。人是最复杂的,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不像机器,都一样,这就说明看病,治病是最难的。医学上,活检病理是王牌诊断,据报道还有 15 %的误诊率,大家想想,是不是什么病都不误诊?是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好?有的病很难诊断,有的病是治不好的。如果误诊了,病治不好了,就来个医疗事故,谁还当医生?我们有个病人,是农村的,胃大出血,总共 2000 元钱,为了抢救生命,差 5000 元住院费的情况下我们给做了手术,是肉瘤出血,手术后他把切除的胃标本偷偷的仍了,等病人好了,不但不交费,还说他不想做手术,是我们动员他做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就给做了,要告我们,遇道这样的病人我们怎么办?难道这也算医疗事故?   近几年,媒体对医疗事故报道是把患者当成弱势群体报道的,而且总是夸大医疗事故的严重性,结果都是以医生的败诉,赔偿病人几十万、几百万的费用结束,他们的宣传是极不负责任的。外科医生手术留纱布,器械确实是很不负责任的,可那是很罕见的事。一年全国作几百万例手术,有多少这样的情况?可每天要出多少车祸?可媒体抓住一例医疗事故就不放,车祸死人也就赔几万元钱的事,可医疗事故没有死人,动不动就几十万,几百万赔,你们说这合理吗?正因为这样,就被一部分刁民抓住了空子,想办法告医生, 要想富,告大夫 ,这算什么回事?过分夸张医疗事故对社会的影响其实很大,正派的人对医生也不信任了,激化了医患关系,该作的手术也不敢做了,该作大手术也作成了小手术,也使送红包的人多了,对广大人们来说没有什么好处。对医院的影响就更大了,医生不敢看病了,不敢作手术了,也不好开展新项目了,最后,受损失的还是病人。   五:结合 天价医疗费 事件,谈谈媒体和国人应该如何看待医疗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所谓的 天价医疗费 事件,我以为无论是媒体,还是患者家属,纯是在扯淡。真正追查起来,哈二医一定是背了黑锅。虽然我并不知道内幕,但很多问题都是出在我们的体制以及医保等带来的问题,从下边的几个问题,我们就能够猜测出问题出在那里: 1 :病人一定是医保病人,估计还是全公费的病人。 2 :最后医院花费太大,医保部门追查,报销困难,再有病人最后的结果是死亡了,于是病人家属开始告医院。 3 :医院为了病人,把很多昂贵的自费药物改成了公费药物或者是治疗费,但造假的功夫欠佳,被装傻的病人抓住把柄,好人没有做成,反惹了一顿骚。(一千多次的会诊,每天几万毫升的输液以及输血,医生签名的不统一,只是说明医院不会作假,并说明不了什么) 4 :病人家属说过会诊费的问题,最后又否认,至少说明病人家属一定在撒谎。 5 :媒体故意煽动人们的情绪,抓住人们对医疗知识缺乏,对医疗反感的心态,故意扩大此事件。(每天用液体量几万毫升。用血一万毫升,并不一定输入病人身体,有很多治疗都需要盐水,血浆,虽然哈二医用量也太大了,但只能说明他们没有把药物明细表做好,并说明不了什么)。   从以上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是出在体制上和医保问题上,医生的差错在于没有为了病人的利益而把谎撒圆,如果医生有问题,每天输入几万毫升的液体,几个翁氏也活不过三天,只有傻瓜医生才会下这样的医嘱,哈二院的医生估计不是傻瓜,但他们为病人医保问题造假的功夫的确是太差了。   昨天看了一段电视新闻,有一个比较有良知的人说,我们目前的社会,很多问题都是体制上的问题,并不是某些群体的问题,当今人们的情绪,需要的是和谐与稳定,而不是煽动点火,我以为这话说的不错。医疗上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大部分都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人们都把怨气撒在医生护士身上,这的确是不合理的。媒体也应该多宣扬医务人员的优点上,而不是以偏概全的曝光医疗上存在的问题,其实,所有的群体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但为什么总是报道医疗上存在的问题?把医患关系搞紧张,对社会、对国人是没有益处的。医疗上的问题是很多,但体制上的问题,医药流通问题。医保上等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想靠媒体的曝光来煽动医疗系统的反感来解决问题,相信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最后吃亏的还是全体国民。 看了这位来自基层医疗单位同行的心声,感叹颇多!像老刘这样的医生正是我们目前大部分医生的代表。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医疗环境下有很多诱惑我们并不能摆脱,可是我们也想堂堂正正的做一个好医生,但是有时想做个好医生又是那么的难。我们也想改变现在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也想让大家真正的尊敬我们、承认我们的劳动。可是我们的力量显得太单薄。 现在想改变这一切显得很困难。首先一点,看病难、看病贵。患者及舆论一直把矛头指向医院,可是仔细看看医院的哪项收费不是政府给定的。一直以来以药养医是大多数医院的运营模式,可是药并不是医院说的算的,从药监局到发改委,他们并不想让药价降下来,这颇有点房价的味道。就像老刘所言这里面一定有大鱼, ZhengXiaoyu 应该就是其中一条特大号鱼!再一点,医生的劳动并没有体现他的价值。我们经过了五年的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加上住院医培训。我们为这个行业付出了多少,可是我们两个小时的手术不如医疗厂家生产的两块钛板值钱。物价都翻了好几倍了,可是医生的挂号费好像很久没动过了。医生的待遇相对而言还是很低的,我这样说有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大部分学生刚毕业就算是在上海、北京大医院工作工资也非常低,你得慢慢的熬。我老板说他刚毕业时一个月1000还得每月还房贷。在上海一个月1000好像不大能生活。三就是社会这个大环境造就了今天的医疗环境,就像老刘说的你不收红包就很难在医院混下去。就我自己的看法,红包送不送是没什么用的,医生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对于每个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都是一样对待的。可是病人并不这样看!最后就是社会的舆论把医生和医院推到了敌对的一面。患者确实是医疗中的弱者,可是又有谁关心过医生?难道医生就是强者? 对于现状我们没法改变,仅仅是发发牢骚而已!我们也许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地工作、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病人!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24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该和病人怎么说
fuhonghai 2010-1-15 00:10
手术麻醉时有可能会出现意外,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手术有可能肿物切不干净导致术后复发。手术皮瓣有可能会发生坏死,导致二次手术。 你这是恶性肿瘤并且恶性程度比较高,术后的复发率可能会很高。但是手术是唯一的希望 ! 手术后要按时复诊。 无论是在门诊或是病房经常会碰到这种的情况,术前的谈话、手术后的结果该怎样告诉病人。术前谈话绝对是一门技术活,话说得太大不行,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手术大小和手术风险没有任何关系。话说得太仔细也不行,动不动就和病人说会导致死亡,有可能把病人吓得不敢手术了!手术结果尤其是对于恶性肿瘤是不是应该告诉患者?上次手术舌癌的患者很年轻,家属都没有告诉她,但是医生说应该术前就告诉她,不然手术结束后她怎么接受这么大的破坏性的手术。家属说,怎么能告诉她,她会接受不了的! 我们该怎么办? 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下,患者的知情权非常重要。同时让患者清楚整个诊疗过程,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也是有益的。对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尤其是这样,口腔的手术往往是毁容性的手术,并且手术后也需要接受其他的治疗,如放化疗。让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原则上是会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为我们自己考虑也应该和患者讲清楚。这并不是我们在推卸责任,把手术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都告诉患者,让患者来选择! 可是,我们也能够体谅到患者的心情。任何一个人听到上面这些话都得考虑考虑怎么签这个字,都会一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人的情绪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往往患者的情绪低落或者拒绝治疗!!所以作为医生应该设身处地的为患者想想。如果需要签字的是你你会怎么想?上次门诊一个病号手术的意义确实不是很大,老板让患者回家考虑考虑,如果想手术就到病房进行术前讨论。刚说完患者就晕过去了。当时就想是不是可以换种说法告诉病人? 我该如何对病人说??迷茫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医者要善于对患者“严”以“动神”
sangjuyin 2010-1-7 10:11
《素问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中讲到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 在临床中,特别是现在人们普遍知道一些医学知识(不见得是正确的),包括各种电视节目会告诉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大家是各有各的主张的,我发现如何让病人遵从医嘱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没有一定的功夫,病人是不见得会好好遵医嘱的,而取得预期疗效的。 在祝老师那,我发现很多病人很愿意找祝老师看病,很愿意听他讲话,我不止一次,听到有病人说就喜欢听祝老师讲话,看到他,病就好了一半了。而祝师也经常说:我的话治七分病,药治三分病。 我想其中的原因有:一,祝老师讲实话; 二,祝老师比较幽默; 三,祝老师看病是用真心对病人的; 四,对不同的病人,祝老师善于抓住那个人的个性,讲最适合病人的话。
个人分类: 中医见闻|4061 次阅读|4 个评论
医患关系冲突凸现出医院管理的问题
罗帆 2009-11-17 15:26
11 月 13 日 ,南京 医生玩游戏致婴儿死亡 事件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医院承诺 3 个工作日内将 51 万赔偿到位。然而,再多的赔偿,能抵消生命的价值吗? 在舆论的压力之下,经第三方调查后确认,当事医生存在值班期间玩游戏的事实,并存在失职。然而,当事医生的错误仅仅是值班期间玩游戏吗? 在漫长的 11 个小时中,面对患儿家属的多次哀求甚至跪求,不只一位医护人员表现出互相推诿、冷漠无情。当事人缺乏医德,反映出职业精神的缺失,更反映出医院管理体系的漏洞和监控失误。否则,不可能出现这种严重渎职的行为,也不可能出现后来医院草率调查隐瞒真相的作为。 南京卫生局决定吊销当事医生执照,并给予行政开除的处理。给予南京市儿童医院院长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南京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管床医生、眼鼻喉科主管医生等相应责任人一并受到处分。然而,处罚不能代替管理,仅仅就这一事件追究责任,并不能起到有效的警戒作用。 近年来,医患关系冲突层出不穷,凸现出医院管理的种种问题。建议第三方深入儿童医院继续调查,诊断出医院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促进医院进行系统整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此为契机,推动南京市以及国内其他医院的管理变革。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11-17/1967701.shtml 医生玩游戏致婴儿死亡 医院草率调查隐瞒真相 画面上的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是徐宝宝,他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五个多月。 11 月 3 日 ,徐宝宝的父母带着眼部发炎的徐宝宝到南京儿童医院就诊,没想到第二天,徐宝宝就死在了这个医院。在救治过程中,徐宝宝的母亲曾三次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下跪,得到的回应却是冷漠和推诿。 在舆论的压力下,南京市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前后两次结果迥异的调查,最终事实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南京市儿童医院有 12 人受到严厉处分,医院方面向徐宝宝的父母赔偿 51 万元。为什么徐宝宝引起了这么大风波 ? 我们再来看看事件的来龙去脉。 徐宝宝的十一小时 生死路 这个小宝宝叫徐行舟, 2009 年 5 月 15 日 ,他出生在南京市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他有一个可爱的小名:小柠檬。小柠檬和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样,愉快地享受着爸爸妈妈赠于他的阳光和雨露,一天一个样茁壮地成长着。然而,在他还没来得及张口叫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 2009 年 11 月 4 日 ,五个月半大的小柠檬突然死在了南京市儿童医院,永远地离开了爱他的爸爸妈妈。 2009 年 11 月 3 日 早晨,徐定金夫妇带着高烧的宝宝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右眼眼眶蜂窝组织炎,收治入院治疗,并在病历上注明,要求住院后眼科医生结合内科医生进行会诊。然而入院后,住院医师冯小津等并未给宝宝安排会诊 ; 下午,冯小津在看了宝宝的眼部 CT 报告后表示,主要是炎症,问题不大。 患儿徐宝宝父亲徐定金:眼看着他们快要下班了 5 点半,所以冯小津医生就有点很不耐烦,就是说我会把你的资料转交给晚班医生毛晓 珺 ,有什么情况你找他就行了。 晚上 7 点多钟,徐定金发现,宝宝的病情有恶化的迹象。 徐定金:脸已经肿起来的时候,嘴角有一点微微的歪,本来就是下眼脸肿。 徐定金夫妇赶忙跑到值班医生毛晓 珺 的办公室。 徐定金:他反正头也不抬,继续玩他的游戏,他说对不起我不是你的管床医生,我是值班医生,这个宝宝白天不是我治的,他的情况我不了解,有什么情况你等白天管床医生来才说。 这是徐定金夫妇第一次见到毛晓 珺 ,他们看见,毛晓君正在用电脑,从侧着的电脑屏幕看过去,好像是在玩开心网的偷菜游戏。 徐定金:然后我老婆就说,那个白天冯小津医生不是说了吗,会把宝宝的资料交给你,晚上有什么情况可以找你,他还是坐那里不动,然后老婆就说,你是不是眼科医生 ? 他说是的,那能不能请你过去看一看。 在夫妇俩的再三恳求下,毛晓 珺 很不情愿地来到了宝宝的病房。 徐定金:他去了大概两三分钟时间,就是看了一下就跟我们说,这个白天已经挂了水了,该采取的措施已经采取了,消炎不会这么快,你们还是等白天管床医生来再说。 然而宝宝的病情在继续恶化,晚上 1 点半左右,一直啼哭的宝宝哭得更加厉害了,脸也肿得更加明显,嘴巴彻底肿歪了,徐定金的爱人和母亲再次找到毛晓 珺 医生。 徐定金:这时他正在睡觉,所以他很不耐烦,他说你们家怎么回事,还让不让人家睡觉了,深更半夜把我喊起来就为了搞那家小孩眼睛,然后我老婆就说你看看,眼睛已经肿得那么厉害了,她说眼睛流出褐色的液体了,我们家属都不敢弄,你能不能把眼睛水擦一下处理一下,搞笑,说一个医生来给你们做这些事情,这些东西不是你们家属应该做的事情吗 ? 在反复的央求之下,毛晓 珺 仅仅拿了一根棉签给宝宝擦了一下脓水。然而到晚上 3 点左右,徐定金夫妇发现,宝宝已经不再哭啼,而是转为无力的呻吟声,病情似乎已经转移到了脑部。 徐定金:这时候我妈妈发现他的半边的脑袋摸上去已经软软的了,我感觉可能炎症已经发到脑袋这个地方,他又很不耐烦的,非常不耐烦,说你们家怎么回事,一夜把我喊起来几次。 面对痛苦呻吟的宝宝,从事小儿眼科工作十余年的副主任医师毛晓 珺 ,依然还是那句冷冰冰的回答。 徐定金:他就头伸过来看了一下,他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 ? 这个病情不会这么快,消炎不会这么快,你还是等白天医生来再说,就这样简单又把我们打发走了,然后完了,他也就没来过。 徐定金和母亲、爱人只好三人轮流哄抱孩子,但是宝宝无力的呻吟声让他们的心如刀绞,实在听不下去的妻子再次跑到护士台请求护士的帮助。 徐定金:护士就说,这个毛医生一般晚上都睡觉的,被你们已经喊醒几次了,很生气,那么她再说能不能喊其他内科的医生来,护士就说更不可能了,这样,然后我们只有在那等。 几个小时焦急的等待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情,凌晨 5 点,宝宝已经连呻吟的力气都没有了,开始痛苦的呼吸,忽然间慢慢的呼吸也越来越弱。徐定金的爱人冲出房间大声呼喊。 徐定金:那个女医生,出来伸出头来看一看,一听说是眼科的不是五官科的她就回去了,我老婆急死了,这时候我老婆就从地上跪到她床前求她去打求救电话,喊其他人参与抢救,因为现在抢救只有一个护士一个医生人手肯定不够,她就说我是五官科的不是眼科的,这不关我的事。 在苦苦的哀求下,关门医生终于拨打了几个电话,七八分钟后抢救医生赶来实施抢救,但此时宝宝已经没有了呼吸。一个五个半月大的小男孩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永远定格在了 2009 年 11 月 4 日 ,南京市儿童医院。 我刚才算了一下,从 11 月 3 日晚上七点 发现徐行舟病情恶化,到 11 月 4 日凌晨五点 孩子死亡,中间经过了近十一个小时,徐定金夫妇在这段时间里,前后至少找了五次大夫,但每次他们得到的都是冷冰冰的回应。 眼睁睁看着自己半岁不到的孩子就这么走了,徐定金夫妇悲痛欲绝。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事件调查过程中,他们还得经受更大的打击。当事医生、医院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是怎么还原 11 月 3 日 晚到 11 月 4 日凌晨 那个夜晚的真相的呢 ? 记者:这里就是南京市儿童医院, 2009 年 11 月 10 日 ,针对患儿死亡事件,南京市儿童医院迅速作出了回应,但是这个由院方自行调查的结果却否定了患儿父母所投诉的医生打游戏和家属下跪等说法。 根据南京市儿童医院在网上公布的调查报告认定:值班医生当晚没有偷菜而只是写论文,主观上并无过错,只是水平还不够高,对患儿病情估计不足。对于这个调查结果,徐定金难以接受。 患儿徐宝宝父亲徐定金:他的调查报告是什么东西 ? 就是上个星期我们去双方问话,我怎么问他们怎么回答的,他就把医生怎么回答的东西放上去的。 徐定金告诉记者, 2009 年 11 月 6 日 ,院方曾安排他们和毛晓 珺 等医生见面。 记者:他都怎么回答 ? 徐定金:他的回答,我没有打游戏,我没有发牢骚我很耐心的来处理你们家里的事情,你宝宝脸肿我看了一下我大概以为是体位压迫,我就没有处理。 徐定金没有想到,就在几天后,南京市儿童医院就将当天毛晓 珺 的回答作为了最后的调查结论。而更没有想到的是,南京市卫生局在没有做任何调查的前提下,直接引用了南京市儿童医院的这个调查结论。就在当天,南京市卫生局召开了第一次新闻通气会,通报结果为,一、医院的责任主要是对患儿病情判断上的失误,对病情的凶险性估计不足 ; 二、至于说医生上网偷菜,调查认为医生不存在玩游戏,发牢骚等情况 ; 三、患儿家长向医生下跪求助的时间和地点和网友说的不一致。这个结果和南京儿童医院给出结论完全一致。 徐定金:他都没问我,没有问我这个情况他就来单方面来召开这个发布会,就好比打个比方说什么,就好象是儿子到人,老子问儿子你打人没有 ? 儿子说我没打,老子就跟被打人说我家儿子没打你,你走吧,就这样。 其实不仅是徐定金无法接受,南京市卫生局给出的这个调查结果也引发了民众的强烈质疑,事情很快发生了重大转机。 记者:就在第一份调查报告公布 48 个小时后, 2009 年 11 月 12 日 南京市卫生局又公布了一份堪称颠覆性的调查报告,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值班医生是不是在玩游戏 ? 是否存在失职行为 ? 患儿母亲是否跪求帮助等细节,新的调查报告终于承认家属投诉基本属实。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值班医生毛晓 珺 值班期间,曾在游戏上下过两盘围棋,违反了医院的相关工作制度。 调查组还认定,管床医师没有对患者及时请求会诊,值班医生对眼部蜂窝组织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没有足够认识,没有发现应当发现的病情变化,采取应有的措施,存在着失职行为。而调查组通过摄像头画面,发现患儿母亲三次下跪镜头。在发布会上,南京市卫生局也通报了对此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当事医生毛晓 珺 被吊销医师执照,行政开除。南京市儿童医院院长给与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南京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管床医生、眼鼻喉科主管医生等相应责任人一并受到处分。 徐定金:第二次调查小组颁布的一句话当中,我最关心的就说家属反映事实基本属实,这是我最关心的一句话,至于说其他后边哪些人受到处罚,这不是我关心的东西。 相隔仅仅 48 个小时,为什么会出来两份迥异的调查结果 ? 在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这个问题也曾多次被追问。 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书记丁海洋:市儿童医院调查工作粗糙,调查手段简单,轻信当事人的证言,市卫生局对儿童医院经过调查形成的这个报告的审核也不够严格。 前后仅仅相隔 48 个小时,南京市卫生局拿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调查结论,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公布的结果。 这中间的 48 个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 徐宝宝死亡后的 48 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 前面我们了解了南京徐宝宝事件的来龙去脉。这起事件令人愤慨,但随后在事件调查过程中的戏剧性转变又令人疑惑,为什么同样一起医疗事件,南京市卫生局却在 48 小时内拿出了完全不同的调查结论 ? 事情还要从 10 日公布的第一次调查结果说起。面对大家的强烈质疑, 11 月 11 日 ,南京市卫生部门决定再次成立一个由第三方参与的联合调查组继续调查,联合调查组由 14 人组成,其中 4 名是主管部门工作人员、 5 名中央省市媒体记者、一位网民代表、一名计算机专家、两名省级综合性医院医疗专家、一名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这个第三方联合调查组到底是如何调查取证并形成最终调查结果的呢 ? 一起来了解一下。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南京记者站站长、联合调查组成员朱荣康:小组成立以后就分成两个组,第一个就是技术组,第二个就是责任组。 在南京,记者见到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南京记者站站长朱荣康,被分在责任组的朱荣康和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书记丁海洋等一起,从 11 月 11 日下午两点 一直谈到 12 日凌晨两点半。朱荣康告诉记者,其中谈话时间最长的就是值班医生毛晓 珺 ,直到谈话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以后,他才承认自己玩过网络游戏。 朱荣康:最后两个多小时以后,他说我玩过游戏,我下的围棋,下了两盘,我说你一盘多长时间 ? 他说一盘大概半个多小时,那么两盘就一个多小时,时间在 7 点多钟。 在谈话的过程中,毛晓 珺 也承认,他在第一次接受调查时否认了自己玩游戏的事实,因为当时就想快点让事情过去。而就在责任组取得了突破的同时,技术组的发现也证实了毛晓 珺 的说法。 西祠胡同零距离论坛版主、联合调查组成员周桂华:我们发现有三个网页,一个是 QQ 的,还有一个就是 QQ 网站,还有一个是什么,就是广告的页面,总共就是三个。 作为本次调查组唯一的一位网名代表,西祠胡同零距离论坛版主周桂华参与了技术组的调查工作。他告诉记者, 11 日晚,调查组的一名电脑专家用国家保密部门对上网记录进行检查的软件,恢复了被删除的上网记录,通过这款软件搜索到的上网记录和 IE 缓存里记录是一致的。 周桂华:大概经过了有三个小时,三个小时时间还原以后,就是发现还原之前,跟还原之后,这个 3 号晚上,当天呢,就没有做任何的修改。 而从上网记录可以看到,毛晓 珺 在 3 日下午当班时,开机时间是 17 : 37 ,关机时间是 4 日凌晨 1 : 03 , 4 日早上 7 : 50 电脑又开机。而在 3 日 17 : 38 ,打开了 D 盘下的 QQ 游戏可执行文件,激发了一个动画链接,可能是其在登录 QQ 用户端时激发的广告动画。 3 日 23 : 41 ,有一个 QQ 游戏的认证文件。说明从当天傍晚 5 点 38 分到夜里 11 时 41 分, QQ 游戏是一直开着挂在网上的。 与此同时,技术组的成员在调看 11 月 4 日 的监控录像后,也清楚地看到了宝宝母亲三次下跪的镜头。 周桂华:当看到那个小孩,小孩母亲嘛,在那个电视上,就是下跪的,那个镜头的时候,我非常的感动,也是非常的就是气愤。 周桂华告诉记者,这三次下跪的时间分别在 4 日早晨 5 时 59 分 40 秒、 6 时 03 分和 6 时 06 分,这完全推翻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公布的第一次调查结果。而联合调查组成员、扬子晚报记者刘大颖告诉记者,整个调查过程中让他感受最强烈就是关于下跪求医生事实的确认过程。因为无论通过技术手段还是调查当事医生本人,都是很容易确认事实真相的,但是医院根本没有这样做,再一次证明了第一次调查的草率。 扬子晚报记者、联合调查组成员刘大颖:对李旭下跪的这个情节,后来问到李旭的时候,李旭承认了这么个细节,那就是,这就是就是说院方他调查的太草率了,这并不是李旭之前,第一次她否认了,她并不否认,因为院方确实也没问她这个事。 而在这一次的联合调查中,徐定金和妻子分别和调查组成员进行了谈话。也正是在和他们沟通中,调查组成员发现有两个细节特别引人关注,也暴露了整个诊疗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在这份宝宝的长期医嘱单上写着一级护理。所谓一级护理,就是要求护士或者医生每 30 分钟巡视一次。但徐定金表示,整个晚上,即便测量体温,都是他们自己到护士台去取送温度计。而另一个细节是宝宝的临时医嘱单,从这份临时医嘱单上看到,从 11 月 3 号下午 4 点到第二天凌晨 5 : 56 分,期间近 9 个小时的时间,宝宝的临时医嘱单上没有任何医嘱记录。 朱荣康:其实我们下午开始患儿的父母谈完话以后,第一个找的医生,就是第一个接诊的, 63 岁的徐主任,他是一个老专家,这个患儿徐宝宝进来以后第一个就是他接诊,他接诊以后当场就写了要住院治疗要内科会诊,事后第二天早,他说这个宝宝走了,他都感到很惊讶,他说就我们儿童医院的医疗水平,小孩不应该走,他一直到我们谈话的时候,他都连连说他不相信。 徐宝宝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 连第一个接诊徐宝宝的医生都不敢相信,这个孩子最终竟然死在了医院。而在事件随后的进程中,又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情况。在一家著名的儿童医院里,发生了这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拷问 ? 我想我们不仅需要反思和追究某些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也应该反思我们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事情虽然暂时画上了句号,但怎么把这个可能关系到每个人切身权益的制度至于公众监督的目光之下 ? 我们来看看徐宝宝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人耿延: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在我做律师生涯的当中,不仅仅是医患纠纷,在各类案件当中个这个案子都是处理最快的。 在江苏省圣典律师事务所,记者见到患儿家属指定代理律师耿延。按照法律规定,他向南京市儿童医院开出了一份赔偿清单: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39 万,精神抚慰金 12 万,共计索赔额 51 万元。耿延告诉记者,目前双方已经签署了调解协议,而关于赔偿款的商定,双方仅用了四五分钟的时间。 耿延:我想引用一下,我们在调解的过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那句话,他说他也做医患纠纷调解这么多年了,多则一两年两三年,最快的也就好几个月,正常五六次能解决他就很欣慰了。 对于能够如此快速的解决问题,耿延认为,联合调查组的工作功不可没。这个做法首先突破了目前传统的医疗事故鉴定在用人方面存在的缺陷。 耿延:这个医院出了事情由那个医院来鉴定,那么下一次反过来也一样,他们那个医院出事情的时候,由这个医院的医生来鉴定,那么彼此之间他们不可能没有厉害关系。 除此之外,在手段方面也有着重大创新。目前的医疗事故鉴定,医学专家都只看病历,他们不会去到医疗事故现场,不会考虑事故是否与当事医生玩游戏有关这样的事实 ; 更为关键的是,在事故鉴定中起重要作用的病历完全是医生所写,因此在事故的判定中,病人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 耿延:目前的医疗事故鉴定手段太单一了,他就是由专家看病例,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病例全部是由当时医生自己写的,事实上也很多是可以补写的,我们知道封存病例能在两三天封存已经是比较快捷了,而医生当天晚上就可以把病例赶出来。 而这次的第三方联合调查组不仅调查了当事双方,还通过调看电脑、监控等手段还原现场,做到了以前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做不了的事情,得出的结果势必更加客观、真实,也推动了整个进程超乎想象的顺利。 耿延:事实上今天上午还有我其他的当事人给我打电话,他就问耿律师为什么我的事情不能这样解决,为什么我们的案件不能这么快解决,我们不要求这么快的解决,我们能不能够有可能也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调查。 记者:很多人通过这次事件都在想,能不能把三方调查常规化 ? 耿延:但是目前医患纠纷当中,像这样的事情,很难出现第二次,也许第二次我不敢说,但是它很难经常出现,就在独立调查小组这个问题上,很难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常规。 记者:你们觉得难在哪儿 ? 耿延:确确实实第一成本确实过高,这个不是很现实,我们司法界也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说每出一个医患纠纷,那么我们就从社会上招募公开人士进行调查,这个不现实, ( 但是 ) 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类似的审查委员会,由他来审核,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疑难的问题,他的影响也很大,如果不介入的话,会很冤,社会影响也不好,也影响我们的和谐,然后由他们触发这样一个程序,从而开展这个调查委员会的工作。 半小时观察:南京市儿童医院为何敢于撒谎 ? 徐宝宝的夭亡无疑让人痛心,但更让我们关注的是对这一事件的两次调查。现在已经认定:在第一次调查中值班医生隐瞒事实真相,南京市儿童医院调查手段简单、调查深度不够、调查结果不实。我们看到,第一次调查是被投诉的医院自己查的,发布调查结果的江苏省卫生厅和南京市卫生局都没参与调查,而调查组也只调查了当事医生,并没找家属核实。当自己调查自己或者老子查儿子的时候,难免要保护自己的利益,掩盖自己的过失与责任,南京市儿童医院敢于使出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奇怪。 如果这种事件仅仅发生一次,也许还可以把它看成是偶然事件。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已经多次发生了,正龙拍虎、躲猫猫等许许多多的事件调查都已经重复上演这相似的一幕。前不久的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第一次调查叫老子调查儿子,结果说取证恰当,没有钓鱼,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随后第三方联合调查组重新调查,确认钓鱼执法属实,取证不当。 事实证明,对于公共事件的调查,应该形成一个客观的第三方调查制度,因为缺少独立的取证过程,忽视调查工作的程序正义,放弃赋有法定监督权力的外部监督,就有可能让真相被掩盖,让公众利益被侵犯。不仅是医疗责任鉴定,任何面对公众利益的事件,都应该撇开利益相关者参与事件调查,争取尽可能公平公正的调查结果,让公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脸红,你脸发烧吗 ???
ljxm 2009-7-13 14:42
昨 晚看到中央十台重播的一个节目,觉得我还是学“自然科学”的我的脸很红,不知河南安阳一家医院为安阳崔家桥乡冀庄村15岁女孩治病的主治医生你脸发烧吗??作为医院你的良心何在? 1.作为医生,并不是疑难杂症的病,你的确诊依据? 2、作为医院,一天的治疗费就高达5000元,短短一个多月就花了9万元,治疗费用惊人迫使病人回家等死? 气 愤!!!真想将此医院砸了!!!!! 为 说明问题,特在网上搜下文:( http://news.sina.com.cn/o/2009-02-26/085815223495s.shtml ) 农民自制“山寨呼吸机”救少女 无钱医治回到家中——为救少女,   村民自制呼吸机权威专家以正视听——小燕的病   并不是疑难杂症心酸发明的背后,   谁脸红?   最近一段时间,“山寨呼吸机”的新闻正被众多媒体热炒,该报道是:安阳崔家桥乡冀庄村15岁女孩得上怪病,无钱医治生命垂危,为挽救女孩,几名热心村民自制了一个“山寨呼吸机”。女孩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数万元医疗费花得冤不冤?“山寨呼吸机”的背后到底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药费昂贵,   最高一天花5000   无钱医治回到家中——为救少女,   村民自制呼吸机权威专家以正视听——小燕的病   并不是疑难杂症心酸发明的背后,   谁脸红?   2月19日,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2楼,窗明几净的病房中,一台呼吸机正在有节律地工作,15岁的冀小燕静静地躺在床上睡着了。   谈起冀小燕在安阳某医院40多天的住院治疗,她51岁的父亲冀兰俊泣不成声。冀兰俊说,2008年11月17日早晨,他刚起床就接到了女儿同学的电话,称女儿突然晕倒在地。他迅速赶去将女儿送往安阳某医院抢救。“医生说我女儿患的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疑难杂症。”冀兰俊说,在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小燕的喉管被切开,插上了呼吸机。虽然基本脱离了危险,但必须24小时借助呼吸机呼吸。   “在这家医院,医疗费高的时候一天有5000多元。”冀兰俊说,到12月26日,包括在外面买药的钱,短短一个多月就花了9万元,此时,冀兰俊夫妻再也借不来钱了。   安阳某医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冀小燕住院期间,医院已破例予以照顾,但由于病人家属坚决要求出院,看到病人病情相对比较稳定,医院只好同意。   冀兰俊说,小燕回家后,医院给了他们一个橡皮呼吸球,“一分钟按压18次到20次,不能多也不能少!”医生叮嘱说。   听说小燕没法治从医院拉回来   了,亲戚邻居们都赶来看望。在小燕家人的请求下,村医安旺福成了小燕的主治大夫,精心为她治疗。   无钱医治回到家中——   为救少女,   村民自制呼吸机   “孩子从医院拉回来时,眼睛还睁着骨碌碌直转,她啥都清楚呀!”村民冀俊海说,“看小燕可怜,为了救她,大家商量了一下,50多名村民自发来到冀家。5人一组,24小时轮流不间断地为小燕按压呼吸球。”   “刚开始的时候,橡皮球直接插在小燕的喉管上,总磨着她,我们按压也不方便,于是我们就找了一个洗衣机的排水管子蒸煮后接了上去,管子长了,橡皮球终于可以放在床上按了,按的人方便,小燕也舒服多了。”村民马保顺说,“可呼吸球需要人工不间断按压,一会儿也不能停,一般人按10分钟左右,就累得支撑不住了,十几天下来,很多人都累病了。”   “你们年轻人能不能想想办法做一个简单的电动呼吸机?至少能省省劲呀!”年长的村民冀兰付说。这番话让马保顺他们有了想法,孟文海、冀俊海3个人说干就干,经过苦思冥想,他们从缝纫机的脚踏板、炼油机上得到启发,就将一个废旧的自行车架、电机、呼吸球等组装起来。经过5天研制,多次调试,小燕终于用上了“山寨呼吸机”。   权威专家以正视听——   小燕的病   并不是疑难杂症   昨天上午,记者在金水区人民医院看到,病房中的冀小燕已经去掉了呼吸机,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康复训练了。该院院长周国平告诉记者,经过治疗,冀小燕现在已经可以每天脱机自主呼吸3个小时,目前,病人恢复顺利,各种体征稳定,双侧上下肢肌力明显改善,如果不出意外,一个月左右就可完全康复出院。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冀小燕所患的病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也不是什么‘富贵病’。”河南省人民医院著名神经内科专家冯周琴主任说,此前媒体都把冀小燕的病报道成了格林巴利综合征,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目前基本可以判定冀小燕患的是高颈段脊髓炎,并非格林巴利综合征。   “高颈段脊髓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都是一种神经系统急性常见病,但绝非不治之症,更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冯周琴说,高颈段脊髓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发作时抢救非常重要,但只要度过危险期,几乎都能痊愈。   “为小燕诊断时,我偶然发现她在安阳一家医院一天的治疗费就高达5000元,如果这样的缴费通知单天天给患者发,请问谁能看得起这种病?!”冯周琴说,“据我的经验,即使没有每天5000元的治疗费用,冀小燕的病照样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他们自动出院后在自己家里治疗,仅让一位乡村医生治疗,也没有花多少钱,病情逐渐好转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周国平说,冀小燕进入金水区人民医院后,一天药费只有100多元。   各界呼吁抵制歪风——   心酸发明的背后,   谁脸红?   就在一些媒体赞叹自制“山寨呼吸机”农民的智慧和善良时,众多网友却呼吁将村民制造“山寨呼吸机”一事看做“看病难、看病贵”的典型,纷纷呼吁抵制这个事件背后的歪风邪气。   冯周琴认为,这样一台“呼吸机”的出现让人感到温暖的同时又令人悲哀。“它是我国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缩影。也是他们求生中的无奈、挣扎和智慧的体现。”“医院是社会公益性质的机构,它应该保证全社会的人们都能得到医疗救助。”冯周琴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此写道。   “‘山寨呼吸机’的发明是最心酸最无奈的发明,一些卫生工作者应该为此感到耻辱!”一名医疗界的人大代表说。   针对总额高达9万元的治疗费,省卫生厅一位领导感到十分不解,以前的救治医院为什么不能根据冀小燕家中的经济情况为其制订一个系统而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呢?到底是有的人的“医术”出了问题还是“心术”出了问题?“但愿不再有下一个冀小燕和‘山寨呼吸机’!”一位网友说。大河报供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医患关系模式
songshuhui 2008-9-2 15:08
青方 发表于2008-06-29 星期日 21:13 分类: 医学 | |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科普爱好者的大量涌现,网络医学信息迅速公开和普及,病人的医学知识水平普遍提高,这些改变冲击着传统的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模式,医患关系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 传统的医患关系是医生主导的,医生当然什么都明白,医生是不会错的,这些都是传统的对医生的描述,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是家长,是准上帝,医生说了算,说什么是什么。但这种舒适的医生生活正在逐渐消退,新的医患模式就是从家长制到伙伴关系的转变。 现在人们想得到某种疾病的信息,可以 Google 一 下,到论坛上问一声,就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这些信息并不一定准确,也可能是完全错误的,病人带着这些从网上得到的各色信息找大夫看病,医生的日子就很难 过了,如果病人知道的很多且正确,医生就转变成与病人一起讨论疾病,不再是医生的一言堂,这个时候医生必须放下身段,平等地与病人交流,不再是训导员 ,这个自身身份的转变和权威可能受到的挑战,恐怕很多医生在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如果病人知道的很多,但很多的东西并不正确,当医生的解释和病人知道的 信息有冲突的时候,病人反而产生对医生的不信任,这个时候,医生能否或是有时间给病人耐心的解释,说明并纠正病人的某些知识的错误,这个对现在中国门诊的 短平快式的看病方式是个很大的挑战。 这种新的知识型病人的大量涌现,迫使医 生们要看更多的书,知道的应该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和知识型病人打交道,也能很快发现病人对某些东西的错误认识,这就涉及到对病人健康教育的问题。健 康教育是治疗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健康教育本身是有治疗作用的,从这个方面看,病人向知识型的转变,能使病人更多的意识到,自身的生活方式在疾病的产生 和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病人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这是这个转变的积极的方面。 而一些貌似知识型病人的增多,看病的时候,一会儿一个十万个为什么,这个对医生的耐心是个巨大的考验,简单粗暴的回答显然能加重病人的怀疑,新的医患矛盾也就因此产生了。 中国很多医患关系的问题,可能很大程度上源自对这种新的医患关系模式的不适应,医生和医院没有意识到这种现实的转变,或是是对家长式作风的留恋,新的医患关系模式正冲击着中国固有的传统模式。 标签: 医患关系
个人分类: 医学|1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