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加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论一:前沿科学要有先进哲学思想指导
池顺良 2018-5-6 22:38
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论作之一 前沿科学要有先进哲学思想指导-拭目看“现代宇宙学的紊乱” 池顺良 序: 读者看到文章标题一定会问,一名从事形变观测的地球科学工作者, 有什么资格对宇宙学说三道四?资格是 :1978年,我曾发文论述“宇宙膨胀”必定是加速而非减速,演化曲线沿 时间回溯可不与时间轴相交,不会得出宇宙从无限小奇点中产生。而当时宇宙学家们认为“宇宙膨胀” 是减速的 ,沿时间回溯,演化曲线必定与时间轴相交于奇点。 20 年后观测到“宇宙膨胀”不是减速而是加速的。证明我当年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建立的宇宙模型具有某种科学预见性。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667-351380.html ) 1. 前言 5月5日 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熟悉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探索自然奥秘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同样十分重要。 “可是因为直到现在,学会用辩证法去思维的自然科学家,还是屈指可数,所以已得的科学成果和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之间的矛盾,充分说明着现在统治于理论自然科学上的那种无限的紊乱,这种紊乱使教员和学生,著作者和读者,都同样陷于绝望的地步。” (恩格斯,吴黎平译,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 , p.21. ) 现代宇宙学就是“现在统治于理论自然科学上的那种无限紊乱”的理论。 这个宇宙模型存在宇宙从奇点中爆炸产生,初始时刻其能量密度无穷大。物理上无法接受奇点和无穷大,不少人对这一图景很难接受,甚至持强烈反对态度。 2004 年 34 位知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联名批评“大爆炸宇宙学”。批评这个理论“越来越多地以一些假设,一些从未被实证观察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论据:暴胀、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就是其中最令人震惊的例子。……不断求助于新的假设来填补理论与实际之间鸿沟的做法,在物理学任何其他领域中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离开了暴胀之类的假设它就无法解释宇宙中相距遥远的各部分何以会有着相同的温度并发出同量的微波辐射。……而离开了暗能量,根据大爆炸理论计算出来的宇宙年龄就只有 80 亿年……该理论不断地在增补可调整的参数,就像托勒玫的地心说总是需要借助本轮和均轮来自圆其说一样”。公开信贴到网络上后,又得到 400 多位科学家的签名支持,表达了希望“宇宙学”能够修正和克服诸多缺憾的期望。 物理上无法接受奇点和无穷大,这个模型和理论一定在哪个环节,甚至在基本前提上出了纰漏。 2. 只以吸引为基础的物质理论是错误的、片面的、不充分的 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到爱氏提出 “时空引力”,在宇宙演化探索中,引力一直被当作主导力量。牛顿和爱氏理论都是单纯的引力理论。“但是,吸引和排斥像正和负一样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我们根据辩证法本身就可以预言说:真正的物质理论应当给予排斥和吸引同样重要的地位;只以吸引为基础的物质理论是错误的、片面的、不充分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 , p203. ) 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让只有引力而无“与之相当”斥力宇宙理论的片面性充分暴露出来。 斥力来自何方?宇宙学家用“宇宙学常数” ,这种 没有物质载体的所谓“暗能量”来充当。 复旦大学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倪光炯教授是这样评价“暗能量”的:“理论上把这种加速膨胀归之于某种‘暗能量’的说法,我既不懂也不相信。后来知道实际上没有人懂。” 一个只有引力却没有斥力的宇宙理论,陷入困境之中也属必然。 3. 只有物质没有反物质不对称的宇宙同样是不全面的 在粒子物理中,正粒子与反粒子是完全对称的。然而,天文观测已确定,在我们周围 10Mpc ( Mpc 百万秒差距)范围内没有反物质星系。“按粒子物理已经知道的相互作用,正反物质没有可能作大尺度的分离。基于这个道理, 10Mpc 范围内没有反物质星系,几乎等于肯定了全宇宙没有反物质星系。” (俞允强,热大爆炸宇宙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99 ~ 111 , 19 ~ 21. )(须重明、吴雪君,广义相对论与现代宇宙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 529 ~ 534 , 547 ~ 562. ) 既然正反粒子是完全对称的,为什么我们周围没有反物质构成的天体? 这是 原初宇宙中重子比反重子多 1 亿分之几的结果?但这微小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理论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对称性可能遭到破坏的理论根据而无果。然而,正反重子湮灭转化成的辐射, 之后仍要产生反重子 。用原初宇宙中重子比反重子多亿分之几的假设并不能真正解决为什么没有反物质之谜。 4. 宇宙中反物质星系位置的线索 近年来 Broadhurst 等 几个小组开展了对遥远星系的红移巡天。巡天通常选取若干方向上很小天区内( ~ 1 °× 1 °)的星系作为样本,而巡天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邓祖淦、夏晓阳,星系形成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观测对现有理论提出严重挑战 ,物理, 21(1) : 88 ~ 95. )( T.J.Broadhurst et al., The Large Scale Distribution of Galaxies at the Galactic Poles,Nature, 343 (1990), 726 ) 这些观测发现,星系表现出在空间上很强的成团性。星系密集的峰的存在规律性,或者说星系密集区间的距离是周期性的。 观测的 396 个样本星系中任意 一对 星系与我们距离之差的分布,在 128Mpc (约 4.2 亿光年)整数倍处呈现明显的峰。 这种星系红移分布的规则性是目前任何模型或理论无法解释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 Davis 说:“如果星系分布的确是周期性的,我们对早期宇宙的了解可以说比零还少。” 将每个星系密集区视为一个超星系团中心,星系密度从中心向外逐渐减小,在两个超星系团交界区星系密度达到最小; 星系分布位置的周期性表明 这些超星系团中心之间保持 128Mpc 倍数的间距。 设想这些 超星系团有的是正物质集聚组成,有的由反物质集聚组成。设想正、反物质间“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形成 如晶体中正负离子那样 相间 分布 。 Broadhurst 的观测结果以及现代宇宙学存在的“ 加速膨胀的斥力来自何处、宇宙整体上为何超视界均匀、反物质星系在何处” 三大疑难有可能同时找到答案。 5. 反氢原子引力实验及反物质探测在积极进行中 正反物质间究竟是吸引还是排斥,最终得由实验判定。 欧州核子中心反氢激光物理装置( ALPHA )项目的科学家们在对反氢原子的特性展开研究。他们正在建造一台 ALPHA-g 的新设备,利用它来观测冷反氢原子在地球重力场中运动受到的力是引力还是斥力, ALPHA-g 预计将于 2017 年底之前建成, 2018 年投入使用,有望得到正反物质间吸引还是排斥的实验结果。 在这项实验中,若冷反氢原子在地球重力场中下落,表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爱氏时空引力理论”适用于同时含有大量正反物质的宇宙系统,所有物质之间均互相吸引,“万有引力定律”无须更名;上升,表明正反物质之间互相排斥,“万有引力定律”将被“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物质相互作用定律替代。 此时,等效原理不再成立 。如果在观测可及范围,发现反物质星系, 对于正反星系共存的宇宙,“广义相对论”就不再适用。 “现代宇宙学”绝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宇宙学研究将翻开新的一页。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主持的阿尔发磁谱仪( AMS )项目,一直在寻找反物质。经过 20 多年探测,有 900 亿个粒子飞进了 AMS 探测器磁铁通道。这些粒子中是否有反氦之类的反物质?谨慎的丁肇中至今没有宣布实验探测结果。 ALPHA-g 的实验和寻找反物质的结果有可能导致目前标准宇宙模型的基本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6. 结语 天文学是观测科学。宇宙学在一系列重大观测发现基础上不断修正发展:观测到“星系退行”,静态模型发展为膨胀模型;观测到膨胀并非减速而是出乎意料在加速,宇宙学家意识到只有引力的片面,必须引入斥力;“微波背景辐射”证实宇宙整体上超视界的均匀性和空间大尺度的平直性,宇宙学家用猜测性的暴涨理论解释超视界均匀性,却难以证实暴涨确实发生过。 遥远星系密度 分布在 128Mpc 整数倍处呈现明显峰值的现象,目前任何模型或理论无法解释。此项观测结果 对现有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关于星系的这种可能的周期分布国际上已有人开始从理论上提出模型来加以解释,如果这种周期性的确存在,目前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基本观念必然会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在前沿科学探索中,先进哲学思想的指导作用不应被忽视。但科学的进展仍依赖关键的实验、观测和理论总结的完成。 我们等待今年 ALPHA-g 和 AMS 项目 的观测结果。 2018-05-06
个人分类: 宇宙学|3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灾并没有想象中可怕
dfedhw 2016-11-9 12:30
在一般人眼里看来,火灾似乎总让人感到恐惧,如果能够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每一起火灾事故的时间源头和事发现场,或许会重新建立起关于这一自然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无论多大的火灾,都是从小火演变而来,半分钟之内的小火并不会让任何人生畏,点火源意外生成之后,周围可燃物无疑会助燃,符合客观规律,自然形成的问题最终还是要用“自然”的方式去解决。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里失去控制的燃烧,换一种理解方式来描述便是:由于灭火剂在时间和空间里的输送速率达不到灭火所需,便造成了上述失控,形形色色的火灾集中暴露出来的核心矛盾是 灭火剂的输送难问题 ,实际当火灾发展到了中后期,无论怎样施救,效果和意义都不大,“救火贵速”寥寥数字就已体现出了古人的大智慧。 救火速度之所以提不起来,主要在于 发现时间长 ,耽搁救援时间,其次是尽管及时发现,但足量灭火剂的输送过程 耗时过多 ,同样造成失控,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火灾形势会总体向好。 假如过去每 10000 起初始火灾中,曾有 100 起发展成为较大及以上事故,通过将整个灭火剂输送流程进行优化并“加速”,若能将此数据降至 10 起左右,便可认为灭火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欲实现“加速”,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是借助重力和人的抛投力。 作为常人,不可能像消防专家一样对身边的隐患进行预估和判断,即便是专家,由于专业和认知的限制,也不可能对风险的分析控制面面俱到,毕竟导致起火的因素错综复杂,然而依靠可以“提速”的灭火技术,提升对每一起随机火灾的控制能力,“病”从浅处“医”,常人也就变成了“灭火专家”。 附: 中国消防员生存报告
2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速”现象是不是自然界演化具有的普遍特征呢?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6-10-30 12:10
在科学网宜多谈科学,这里的受众青年学子居多, TA 们希望能从这里丰富些知识,积累些经验,启迪下思维,开拓下视野。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其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具有什么样的典型特征? 减速或匀速发展不应是主旋律,因为具有这样特征的系统不是很快衰亡,就是毫无生气,这与不断多样化与趋向复杂化的物质世界发展图景 相悖。 估计这样的情景或“范式”是主旋律:( 1 )初期其发展较慢;( 2 )当其演化到一定程度,在某一阶段应出现加速增长,这是因为在自然现象的演化过程中,受某种非线性机制的作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要引起质变,也就是会出现加速现象;( 3 )但加速也不能无极限发展下去吧,否则大自然会疯了不可。加速到一定程度,受某些因素施加的“负反馈”作用,增长又会趋于平缓。对某些自然现象,这种范式可能会循环出现(图 1 )。简单总结下,该范式由 3 个阶段组成:( 1 )缓慢增长阶段;( 2 )快速增长阶段;( 3 )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进展如字母“ S ”一样,且可能循环往复,越往后发展的越快越猛。 图 1 范式及其发展演化 【 1 】 考虑到范式中的“加速”过程可能是广义自然界演化的重要环节,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让我们先把“镜头”对准它吧。嗯,废话少说,直奔主题,先看看实例吧。 大家都晓得,全球化速度越来越快,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扮演世界公民的角色;各种信息以爆炸般的速度增长,信息之多之快,让我们根本来不及消化;技术发展之猛,超乎人们的想象。 著名的 Logistic 函数或 Logistic 曲线【 2 】 ,常用于描述人口或物种的演化规律,从 图 2 看出,起初阶段大致呈 指数增长 ;然后随着逐渐变得饱和,增长变慢;最后达到成熟时增长停止。 图 2 Logistic 曲线【 2 】 看到图 2 ,我马上联想到了张天蓉博士写的《暴涨的宇宙》一文【 3 】,看看图 2 和图 3 是否类似呢? 她在文中说到“ 宇宙在极早期,大约大爆炸之后 10 −36 秒到 10 −32 秒 之间一段极短时间内,宇宙空间极快膨胀的过程。暴胀是一个极快速的过程:在远远 小于 1 秒的时间里,宇宙的半径增大了至少 10 26 倍 ,这数值仅是线性尺度的增长,如果谈到体积增长就得再来个立方。暴胀期结束之后,宇宙继续膨胀,但速度低得多,进入标准模型的大爆炸过程。” 图 3 暴胀模型解决视界问题【 3 】 人出生后,通常在某个年龄段身高出现快速生长期,其后趋缓直至停止。植物们的生长是这样的吗?图 4 示出了湿地松树树高生长曲线,可看出与人类身高的增长模式或 Logistic 曲线 类同啊。 图 4 树高生长曲线【4】 不少自由基聚合体系【5】,当达到一定转化率( 15 %~ 20 %) 后,常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因此又称凝胶效应。自加速现象在自由基聚合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 在过去,某座火山爆发被当做重大新闻来报道,比较罕见,而如今火山爆发却成了常态。地震之间的时间在缩短,强震已呈多发之势,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研究表明: 大部分地震区当前处于孕育的“青壮年”时期【 6 】,随着逐渐临近主震,标志性地震事件震级将逐渐增大,相应的预震( preshock )或前震( foreshock )事件震级也随之增大;且随着时间的延续,越往后,锁固段破裂的速率越来越快,这意味着地震的频率也会增大(图 5 )。 图 5 雅加达地震区 1629.08.01-2016.02.24 之间 CBS 值与时间 (数据分析时选取 M S ≥7.0 级地震事件;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哇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貌似大到宇宙小至物种,从人到自然,其演化过程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加速”特征。 有人问“你琢磨这件事儿有啥意义吗?”有的,若这件事儿是普遍存在的,可以加深对诸如青藏高原隆生过程、癌症发病机理等问题的理解,并可澄清某些有争议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青藏高原高度变化提出了不少看法,主要有 8 种观点(图 6 )【 7 】,各自也有其合理的解释,但尚未达成共识。哪种观点靠谱呢?若上述范式或“加速”特征成立,我看第 8 种观点靠谱,符合“慢 - 快 - 慢”的一般演化规律。 图 6 青藏高原高度演化的不同观点 为何人类尚未攻克治愈癌症的科学难题呢?主要原因在于机理不清。诊断出某人患上癌症,往往为时已晚,已经到了中晚期了。我估计其原因可能在于,人体细胞的癌变也存在如上所述的加速过程,这个过程太快,等人感觉到身体有显著异常去医院检查时,加速过程已经完成,癌症已经定型。从这个角度考虑,早期发现患癌的几率很小,且治愈癌症几乎没有可能,能做到的是研发某种药物,用其减缓向临界(死亡)演化过程中(范式的第三阶段——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癌细胞的发展速率。 以上是俺尚不成熟的想法,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 【 1 】(美 )Ray Kurzweil 著,董振华 , 李庆诚译,奇点临近, 2011 ,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 2 】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NGJHO-NiCCacMhZarNvyiiewBhARFl7lyclZIW8A_XJ68DyglTLWoXHSXDxT_SuA_Zu-Y5_tzMPmrZszjPl5_ 【 3 】 张天蓉,暴胀的宇宙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7221-974429.html 【 4 】廖彩霞, 2015 ,湿地松树干生长规律的研究,林业科技情报, 29-32. 【 5 】 http://www.zybang.com/question/ab3d19f01209b67a0cecec5a673562c3.htm 【 6 】 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科普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92229.html 【 7 】刘燊等, 2001 ,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升机制综述,世界地质, 20 ( 2 ), 105-112.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572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加速 校长还会有副部级吗
redtree 2016-8-16 21:20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加速 校长还会有副部级吗 作者:王红茹 邢环宇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时间:2016/8/16 9:11:47 蔡蓓蓓|插图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实习生 邢环宇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2期) 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但是,高校去行政化也并非简单地退出事业编制,减少几个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就一蹴而就了。更为关键的,高校聚集了大量优秀的行政人员和党团组织人才,全面取消事业编制后,高校行政人员的晋升通道在哪里?高校的校长还有副部级吗?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已6年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纲要”)公布。这份纲要指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高校将取消“行政级别”。就此,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序幕被拉开。 尽管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早在6年前就已提出,更有南方科技大学作为改革先锋,但现状却难言乐观。6年间,高校“去行政化”的讨论一次次地在社会上掀起讨论热潮。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更有旁观者,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高校不可能取消行政化”,“争论也是白谈,不如不争论”。 “我认为这是一种过于消极的观点。高校去行政化是众所期待的一项改革,它意味着在学术领域推进教授治校,教师群体将具有更大的话语权,意味着学校在资源配置时将更多地向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倾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高校去行政化,不是要取消内部的行政管理,而是要摆正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让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两者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位。 高校职称评审体现“教授治校” 去行政化,一直是高教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高校去行政化,谈了很多年,给人的感觉是:只听声响,动静不大。其实不尽然,近年来,高校职称评审已然成为去行政化改革的一抹亮色。 对于高校来说,职称评审一直是人事管理的一个敏感点,也是去行政化改革中的痛点。一般而言,高校教师评职称要过三关,从讲师到教授,都要面临三关的考验,越到后面门槛越高,不是到了规定的年限就能轻松“进步”。 第一关是论文课题关。这一关体现的是硬实力。许多高校要求教师要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一些高校还要求有主持部级课题的经历。第二关是院系关。职称评审中,由各院系自己协调,今年推谁或者不推谁。此环节院系领导的作用非常大。第三关是评审委员会。许多时候,评谁不评谁,并非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能够决定的,能够跑完最后一公里,往往是背后的导师、门派以及院系之间的博弈。 “其实对年轻教师而言,评职称拼的不仅是发论文、找项目等硬条件,也涉及不同院系之间的学科平衡、利益博弈,以及其他一些考量。”杨宏山说。 就是这样一个难点痛点,在北京的一些高校已经有大的突破。以人大为例,近年来,该校职称评审的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已经由原来的评审委员会定生死,改为由“教授会”投票来一锤定音。 据记者了解,每年的职称评审,人大教师评聘委员会都会给每个学院下达一定数量的副教授和教授推荐人选指标。符合评审条件的教师提出申请,首先由各个学院召开“教授会”,申请人现场进行述职和答辩,全体教授投票产生初选名单,然后,提交各学院教师评聘委员会审议并确定上报学校的推荐人选。如果当年只有一个指标,“教授会”投票排名第一的就上报给学院的教师职称评聘委员会;如果有两个指标,排名前两名的就报上去。学院的教师职称评聘委员会,主要是核准教授会的投票结果,审核所报的材料是否有假。 “因为学院教师评聘委员会的成员都是教授,也参加了‘教授会’的投票,实际上更多的是走一个法定化的程序,经这个机构审核一下,再报到学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引入‘教授会’制度,明显扩大了教授群体的发言权。”杨宏山说。 不只是人大,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审,大都采用了“教授会”投票的方式。这种职称评定,相比10年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常见的领导一言九鼎、拼关系胜过拼实力的现象已经大为减少。这是高校去行政化的一个重大进步。不仅教授的发言权在加大,而且教授组建科研队伍的能力也会增强,“因为教授可以组织一些年轻教师一起做科研攻关,这种由知名学者、科研精英领衔的团队建设,与以往那种以行政权力、行政资源为导向的团队整合是两码事。”杨宏山说。 但是,记者了解,在北京还有一些高校,在职称评审方面行政化迹象依然很明显。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教师告诉记者,他所知道的北京一所高校的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一半都是行政领导,包括校领导以及人事处的领导、科研处的领导等等。 改革方向是取消行政级别,但过程漫长 其实,高校取消行政级别不仅在纲要中有所体现,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这是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刚性要求。某种程度上,高校全面取消事业编制对走职称路线的教师影响不大,直接受影响的是大学的校长和相关的行政人员。 在我国,高校是有行政级别的,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高校的校长是副部级,常务副校长是正局级,副校长是副局级,高校一些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二级分院的院长是处级。 教育部网站显示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共有75所。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其中有20多所高校的校长是副部级。现实的问题是,当高校全面取消编制,高校的校长是否还有“副部级”?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改革校长”之称的北大校长林建华对解决高校行政化的问题提出了更为直接的建议 :“如果能够把级别去掉是最好的,如果真是去掉了,那对于去行政化肯定是有好处的。” 但是,由于目前部分高校是教育部直接管辖,很多是直接任命的干部,这些校长的副部级别难道真的要取消吗? 在杨宏山看来,是否取消校长级别取决于组织制度的具体安排,可以按照现行制度给大学确定一个级别,也可以没有明确的级别,制定一个弹性化的对接规则,让校长的个人职业流动,可根据个人领导力和业绩,对接体制内的不同行政级别。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则认为,在一个时期内,高校领导的级别可能还会有,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改革总的方向是事业单位应该淡化官本位色彩,不应该有处级、局级、部级的划分,这种做法跟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对立的。因此,改革总的方向应该是取消行政级别,我估计这个过程会比较长。” 高校行政人员的晋升通道在哪里? 高校全面取消事业编制和级别之后,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高校内部大量的行政人员出路何在? 在杨宏山看来,高校的行政人员尤其是党、团组织人员规模较大,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其工作力度和人事配置,是其他任何组织所不能比照的,像北京的‘985’‘211’大学的行政干部、党团工作人员的规模都不小,这些人的教育背景都很好,到了处级岗位后,再往上晋升的通道一下子会小很多,大学的副校长和部门领导大多从教授队伍中产生。 “这些人本身很能干的,高校也需要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只有解决好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才能让去行政化改革真正推动和落实下去。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晋升激励,这是高校去行政化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杨宏山说。 记者查阅人大官网,除了教学的40个院系之外,党群组织有11个,行政部门有25个。仅学校办公室,就内设秘书科、文书科、综合联络科、信息科、党务科、行政科6个科室。 另外,北大的行政职能部门也有31个之多,加上工会和团委,共33个。清华的行政部门和党群组织有40多个。 一般而言,“级别”在我国的干部调动和干部配置中,尤其干部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调动时,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尺。如果不去行政化,行政人员走的是行政级别路线,他的整个职务和职级的晋升通道都会比较完善,即便在本校难以进步,调任他校或进入党政机关晋升自是合理通道。但是,一旦去行政化,这些原来带有级别的行政人员,只有岗位、职务,没有了级别,他们的晋升和激励通道在哪里? 杨宏山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建议:推动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可在内部提供大量的中高层经理人员岗位,在高校与其他公共部门的行政人员之间形成职业流动机制。“当然,未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进行对接,这需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个人分类: 教育|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成果如何走向市场 创造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redtree 2015-3-10 14:23
科研成果如何走向市场 创造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作者:王珊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10 11:24:46 ■本报记者 王珊 大量科研成果无法走向市场,是让众多科研人员一直头疼的问题。不过,从去年开始,一线曙光慢慢抹开。 2014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希望能摸索成果转化新模式,使科技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此次改革中,全国共有20家试点单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是上海仅有的两家试点单位之一。 今年年初,上海药物所刚刚将两个抗癌新药项目转让给绿谷制药,且上亿元成果不用报上级部门、财政部审批,直接完成转让。“这使成果转化‘提速’了约一年的时间。”上海药物所副所长叶阳说。 科研人员个人收益提高 科研成果转化收益不再上缴国库,而是由科研院所处置,被视为此次试点工作的一大亮点。 据叶阳介绍,此次改革使科研人员的个人收益比例从原先的10%~25%提高到近50%,团队还可再获得20%作为开展进一步研发的费用。 根据原有制度,作为国有资产,科技成果被“变现”后,扣除奖励部分,剩下的都要上缴国库。同时,由于科研院所与高校多属于事业单位,因此这部分奖励必须被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并且作为单位工资总额基数来核定。“这意味着把奖励发给转化成果的科研人员的同时,其他人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叶阳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沈保根看来,如今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比以前好了很多。拥有成果的研究人员可自己持股,得到一些利益,这是转变的核心内容,也是在给科研人员“松绑”。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分子农业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道文认为,通过这一举措获利的不仅是科研工作者,“转化方式的通畅将使国家、科研人员、市场、企业、消费者五方获利”。 目前,王道文所在的遗传发育所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推进成果转化。“我们的一些项目和育种公司及医学公司都对接得比较顺畅。” 王道文表示,通过进一步完善框架,使成果变得更易转化,是各大科研院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易转化是说在转化的过程中各方的价值都要体现,尤其是科研人员的价值。” 简政放权致国有资产流失? 在既有的法律条文下,审批程序的繁冗导致很多科技成果的转化遥遥无期。例如,在武汉光电实验室里,一项曾拍出高达1000万元的职务发明专利从诞生到交易,需要跨过17道审批门槛。 不久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简政放权,成为所有人的期待。 然而,在为简政放权之举叫好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担心,科研人员持有部分股份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做得好,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就不叫国有资产流失。”沈保根说,像原来一样卡得过死,国有资产不能创造新的项目,就一点作用没有。“当然,如果国有部分成为个人挣钱的资本,就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要调节好两部分的关系。” “如果将成果的所有权归属国家,收益权和处置权各方分配,流失问题便不复存在。”湖北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表示,科研成果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也与政府资助科技项目的初衷相违背。 正因如此,科技成果在转化中的合理定价十分关键。 叶阳告诉记者,上海药物所为此重新设计了科技成果转化流程,使项目操作更加透明、公正。此次转让给绿谷制药的两个项目,并未涉及无形资产转让与作价入股,因此价格是与企业协商而定的。 成果转化须法律保驾护航 即便如此,很多专家依然担心转化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目前,各单位都在根据各自情况采取转化推进措施。这会出现一个问题,即推进力度不够,会影响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而推进过头,会被认为不规范。 来自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研究人员开展成果转化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而且在处理与企业的关系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进行约束和规定,难以实现对科研人员的保护。 沈保根也认为,虽然我国有了一些成果转化条例,但一些条例依旧缺乏法律参照。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转化的流程和细节,才能解决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灰色地带”问题,而这包括对转化各方责任和义务的明确。 同时,尽管转化法草案已在审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人认为力度并不够。 “法案到底是修正还是修改?修正就是大的框架基本不动,但在我看来,力度应更大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说,法律应该与目前的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相匹配。 王道文则认为,国家在处理好科技成果转化“两张皮”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科学家做科研,“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成果可以转化”。 沈保根也指出,必须加强对成果转化过程中中试环节的支持。“很多初始阶段的成果都很有想法,但因为缺乏相应的支持,走到转化应用阶段很难。” 在沈保根看来,如果最终没有得到应用,再好的成果都等于零。 《中国科学报》 (2015-03-10 第4版 两会) 中央事业单位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启动 作者:李丽辉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10/21 13:21:11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于近日发出通知,将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对部分符合条件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财政部教科文司、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司相关负责人对具体内容进行了 解读 。 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 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改革的总体考虑是:从一切有利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出发,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科技成果特点和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科技成果管理新模式;按照权责一致、利益共享、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设计改革措施,为单位和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松绑加力,让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得到更好实现。 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承担了大量国家科研任务,积累了大量科技成果,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但在实践中,政府部门对成果使用、处置事项的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影响了转化的时效性;成果处置收益上缴国库,用于人员奖励的支出挤占了工资总额基数,削弱了单位和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反映突出的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三部门研究制定了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改革措施,标志着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管理改革正式启动。 开展深化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就是要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进一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添油加力。 取消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的所有审批备案 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革取得了重点突破: 将单位科技成果的对外投资、许可等使用事项的审批纳入了改革范围,取消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事项的所有审批和备案要求,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完全授予了试点单位,试点单位可自主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 其次,将单位科技成果的处置收入从分段按比例留归单位改为全部留归单位。按照现行规定,单位利用科技成果对外投资、许可所取得的使用收入留给单位,但单位科技成果的处置收入如转让收入,作为非税收入,必须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为进一步调动单位的积极性,让单位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受益,并着眼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长远考虑,通知规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收入不再上缴国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全部留归单位自主支配。 更为重要的是,通知对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对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建立规范、合理、有效的单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落实科技成果向境外转让、许可的管理制度,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单位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制度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建立统一的科技成果信息库,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在取消对试点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的审批后,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加强对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监管,通知建立了哪些新制度? 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长,涉及面广,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努力,主动转变职能,积极改进管理方式,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新的制度。 比如,建立各个层次相互衔接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年度报告制度,通知要求,试点单位应当按规定将上一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主要包括获得的科技成果情况、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收入及分配情况等,向单位主管部门报告。试点单位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将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报告报送财政部门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部门。 目前,财政性资金资助产生的科技成果分散在多个部门管理,不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解决这一问题,通知规定要建立统一的应用类科技成果信息库,面向社会提供科技成果信息的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同时,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作为应用类科研项目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完善专利信息传播利用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 通知强调,按照权责一致、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试点单位要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内部控制制度,以防止私自转移转化、低价处置科技成果、违法从事关联交易等行为。(原标题:中央事业单位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启动 成果转化收入全归试点单位(政策解读))
个人分类: 科研管理与制度|1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硬件电路实现加速图形用户界面
liudazhe 2013-10-28 15:40
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与老式的命令行操作系统DOS相比,操作明显要方便很多,但是作为代价,无论运行速度还是系统程序所占空间大小方面,都要比DOS逊色很多。也就是说,因为前者的使用,使得操作系统的开销大了很多,能不能改进一下?或许有一种方法,即使用硬件电路来 加速 图形 用户界面,这样就可以 减少用来实现 图形 用户界面 的程序代码,同时也可以提高其执行的速度,从而就 减小了使用其造成的代价。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加速必须名副其实,所以最好把这种加速模块设计在CPU里面,这样最快,要不就使用“单独芯片+高速总线”以提高性能。或许还会有功耗、面积等的代价,但我想,这些应该都可以解决的吧! 而且,这样一来,或许就有了单独的汇编语句以实现图形用户界面,所以还要考虑到语句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问题。不管怎么样,如果这种方法能实现的话,那么许多行的代码就可以被简化了,对计算机配置的要求也可以降低了,其性能也就提高了。这种方法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的加速模块,比如GPU,或老式的FPU,其实都是起着加速功能,此外还有进行对如矩阵计算等计算加速的电路模块。不过,其实对很多应用来说,或许图形用户界面 才是速度、程序大小的真正制约因素。计算机的很多计算功能都可以用相应的硬件电路进行加速,这种对图形用户界面的硬件加速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个人分类: 电子学研究与随笔|2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卡特彼勒加速布局 工程机械再制造任重道远
zidiao 2012-7-24 08:34
【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在国内很多诸如神华露天煤矿等大型矿场,承担矿石运输主力军的“非公路用卡车”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悍将,动辄两千万元左右的大型设备能否持久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相信是每个矿主最希望看到的。“然而,有些非公路用卡车在工作超过30000h后即被弃用,以CAT 777D非公路用卡车为例,假如经过卡特彼勒及其 代理商 的再制造处理,即可延长该机器的使用寿命达1-3倍,能够更大程度发挥设备的使用效果。”卡特彼勒负责再制造和零部件事业部的全球副总裁Greg Folley如此说道。 卡特彼勒负责再制造和零部件事业部的全球副总裁Greg Folley接受本网采访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卡特彼勒是全球最大的建筑机械、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工业燃汽轮机以及柴电混合动力机车的领先企业。85年来,卡特彼勒不懈努力,在全球各大洲致力于积极、可持续的变革。与此同时,卡特彼勒也是一家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旗下拥有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卡特彼勒再制造服务、卡特彼勒物流服务及铁路服务公司。 “首先,再制造的产品不是使用过的、 二手 的或损坏的产品!再制造是在工业生产环境下将到期产品重新加工恢复成具有同等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过程,与新品拥有同样的性能、可靠性、耐用性、维修保障,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循环利用。”Greg Folley围绕“再制造”向第一工程机械网记者给出了这样的定义。资料显示,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起源于1972年,每年卡特彼勒再制造产品数量达220万件,每天向全球发运约9000件再制造成品,每天再制造100件发动机/变速箱,回收再利用约6000万公斤的旧件。经过卡特彼勒再制造的产品部件,其与“新品”保持相同的质量及保修服务,但定价却低于新品。 国内再制造产业刚刚起步 相比国外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在再制造方面的发展成就,中国国内在这方面却是晚了很多。长期以来,国内装备制造工业经济中,部分子行业存在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稳定性不够、残值差且产品附加值低。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以装载机、 挖掘机 等为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屡见不鲜,虽然国产 品牌 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然而产品的稳定性一直被业主单位所怀疑。据有关数字统计,从2000年开始截止目前,中国国内挖掘机产品的保有量超过120万台,偌大的市场容量意味着很多挖掘机在“寿终正寝”之后随即马上被看做废旧钢铁所淘汰,但是如果进行整机拆解之后,针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和循环再利用,对于行业甚至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显得异常重要。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2009年1月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制化轨道。2010年5月,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数字显示,再制造产品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扩大再制造产品种类和范围,并加大支持力度,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本网记者认为,对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而言,需要尽快将“再制造”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行重点对待。值得可喜的是,2011年5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工程机械维修分会变更为维修及再制造分会的申请,同时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资委及民政部批准。当前,“再制造”已经正式成为行业协会重要的一个分会职能和工作范围,其目的是推动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服务,提高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服务,促进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满足市场需求服务。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与国外成熟的再制造行业相比,中国国内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国家政策并不健全。其次,再制造的行业标准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再次,国内用户对再制造产品普遍存在排斥心理,需要行业对再制造进行宣传引导。 卡特彼勒呼吁中国政府加强再制造产业的培育工作 卡特彼勒再制造布局中国 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卡特彼勒的再制造业务正在成为国内外同行学习和超越的楷模。卡特彼勒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进入中国,已经在中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过前期的技术转让等合作项目,卡特彼勒不断在中国加速布局,在拥有4大工程机械代理店的同时,已在中国拥有18家制造工厂,9个在建新工厂,4个研发中心,3个物流和零部件中心。 2006年,卡特彼勒与中国发改委签署意向书,提供相关专业知识支持中国再制造业的发展。卡特彼勒再制造服务是第一家在中国获得再制造许可证的外国独资公司,为了支持中国客户和代理商以及亚太区的其他客户,卡特彼勒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区域再制造中心。2009年12月,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公司被工信部批准为再制造试点企业。 为了实现在中国的规模发展,卡特彼勒在2009年年底与国内柴油发动机巨头-中国玉柴组建再制造合资公司,该公司为玉柴柴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以及部分卡特彼勒柴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提供再制造服务。经过3年的厂房建设和再制造业务试运营之后,今年7月9日,也就是在前不久,卡特彼勒正式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玉柴再制造服务工厂在苏州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第二家再制造工厂投入运营。 “卡特彼勒与玉柴机器的强强联合,将使得双方能够通过再制造的产品灵活满足中国的市场需求,同时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符合中国政府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负责卡特彼勒全球矿业及亚太区再制造业务的总经理李征宇向第一工程机械网记者如此表示。据悉,玉柴再制造服务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一期生产面积约14000平方米,在2014年工厂完全投入产能时,员工数量预计达到400人。“预计苏州工厂一期产能约为15000台再制造发动机,二期投产后产能将提升至当前一倍左右。” 卡特彼勒E系列挖掘机 截止目前,卡特彼勒全球再制造工厂在北美、墨西哥、新加波、上海、苏州等地都有分布。卡特彼勒拥有广泛的再制造产品线超过6000种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及发动机相关零部件,传动系统,液压产品及电子产品。 “再制造的发展需要旧件的交换,没有旧件就没有再制造的产品。以某零部件为例,经过一定使用期限之后,客户如果退还旧件,即可得到40元;经过再制造流程之后,该件产品可以100元的实际价格出售。”李征宇总经理给出这样的比喻。“该部件的新品价格实际上比100元要高出不少,但是大家购买再制造件即可获得与新品等同性能的效果,而且购买成本降低不少。” 以一台涡轮增压器为例,其封盖在使用3000小时(预期使用寿命为5000小时)后可能出现部分质量问题,客户此时可选择三种处理方案:首先是修理,替换封盖,整修其他零部件,修理后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是2000小时;其次是翻新,封盖、轴承及其他破损部件都进行更换,翻新后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是4000小时;然而,如果选择卡特彼勒再制造,针对该涡轮增压器进行完全拆解,进行可用性诊断,全部更换封盖和轴承,所有回收利用的零部件都再制造成与新品一样的规格。新部件与再制造部件一起组装、平衡及测试,那么经过再制造的涡轮增压器剩余使用寿命是5000小时,与新品一样的寿命。 修理 翻新 再制造 通常比较简单 通常保留了零部件的身份标识 一致的工厂环境 修理某个问题 比修理更进一步 升级吸收最新的工艺变化 通常通过代理商、客户或者翻新商 收集零部件(丢掉原有身份) 恢复到接近原始的规格 直接由工程师和工厂流程处理 可能不使用原厂的品牌零部件 100%使用原厂品牌零部件 翻新商需要承担维修义务 再制造产品提供与新品一样的保质维修服务 翻新商需要在工具、设备、培训等方面投资 再制造需要旧件,客户返还交换 国内再制造产业环境需改善 经过比较,再制造件相比新零部件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据第一工程机械网记者了解,实际情况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对于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环境,李征宇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再制造固然很好,但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命脉是能否有着充足的二手部件货源,如果没有合适的二手部件回收机制,一切都可能是空谈。”他表示,目前中国国内物价涨幅过快的主要因素是流通成本的高昂代价导致,那么由此导致的二手工程机械零部件回收费用将随之高企,如果一旦再制造件的销售价格超过新部件,那么将失去再制造其本身的意义。其次,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目前缺乏有效的二手工程机械流通和旧件回收机制,很多二手工程机械在达到一定使用年限之后,随意被视为废铜烂铁,当前行业仍然整体缺乏“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环保意识”的概念。 笔者认为,尽快确立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思路、提高再制造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工程机械部件再制造的进出口税收机制、培养全行业对于工程机械再制造概念的普及等等,都是我们眼前需要紧急做的事情。国内工程机械再制造刚刚起步,建立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是重中之重。
个人分类: 专家视点|2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癌症---美国人终于承认手术、放化疗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
applesy 2012-7-21 23:51
《深圳特区报》A14版以标题〈专家找出刺激癌细胞扩散物质〉为题报道了为什么手术及放化疗方法治疗癌症是失败的,而且以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癌症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原文如下:   科学家一项最近研究发现,有些癌症患者在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人体一种名为TGF-be-ta物质。因此,控制TGF-be-ta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才是治愈癌症的关键。   路透社报道,来自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试验发现,患有乳腺癌的老鼠在服用化疗物质“阿霉素”或接受放疗后,体内的TGF-be-ta物质含量提高,刺激癌细胞向肺部转移。而使用某种抗体抑制它们体内的TGF-be-ta含量则能够遏制癌细胞扩散。   此前有科学家提出,动物体内的原发性肿瘤可能会抑制其他肿瘤生长,但一旦原发性肿瘤被从体内清除,其他被抑制肿瘤可能会就此疯长。而科学此次研究显示,TGF-be-ta就是这样一种既能抑制肿瘤生长,也能刺激癌细胞扩散的物质。   主持研究的卡洛斯.。啊特亚加博士补充说,可能还有其他物质与TGF-be-ta一样最癌症的治疗有类此的影响。他们希望通过对TGF-be-ta的研究得出更多结论。   以上消息在10月8日的《参考消息》报也有报道。   看来主张手术或放化疗治疗癌症的人,良心终于被发现。只可惜有多少癌症患者被无辜害死反而还要感谢他们。   对付癌症的克星-人体内的自然杀手免疫細胞对付癌症的克星-人体内的自然杀手免疫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    自然天敌理论 ,一物降一物。老鼠的天敌是蛇,蚊子的天敌是蝙蝠。蝗虫的天敌是鸟。一只鸟一个月可以吃掉16400只蝗虫。但全世界目前对于蝗虫灾害却无能为力。老鼠药越厉害,反而老鼠越多。老鼠的繁殖能力越来越强了。老鼠越来越不怕药了。但是方圆几亩地,只要有一条蛇,那附近就没有老鼠。无论科技家研制出多厉害的老鼠药,但总也可能杀灭所有的老鼠。蚊香好多,但是现在的蚊香对蚊子不起作用了。蚊子以前更多了。但是只要是瓦房,里面有藏有蝙蝠,那附近的蚊子就很少。但现在瓦房少了,蚊子有蚊香也没多大作用了。而目前人类还在花血本投钱研究老鼠药和蚊香。前阵,新疆地带甚至动用直升飞机喷洒药物对付蚊子。   人类的疾病和药物也是一样的道理。人类自从3000年前发明了药物以来,200年前发现了抗生素,人类的疾病就更多复杂,更多,更难治。很多慢性病,免疫系统紊乱症,都与药物和抗生素的滥用有很大的关系。人的耐药性越强。人就更难战胜病魔。而癌症自然也有它的天敌。众所周知医学界对癌症束手无策。 医学界夺命夺钱三招“手术、化疗、放疗”。 目前医学科技很发达,世界各国投入无数财力物力去研究医学,但是却对绝大多数的慢性疾病无能为力,这不能不说是个人类天大的笑话。   1、成年人每人每天都有3000-6000个癌细胞产生(由于基因突变而让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基因突变原因很多,化学药物,肉类,动物荷尔蒙、空气污染等等。)   2、但人每一天诞生的癌细胞几乎都被人体自身自然杀手细胞(Nk细胞)杀灭了.所以不是人人都会患上癌症.当免疫系统下降,也就是自然杀手细胞弱了,癌细胞就占上风.久而久之5-10年以上就会得到癌症.如果我们能让癌症病人身体里的自然杀手细胞变强,恢复活力.对付癌症是简单的事.所以癌症病人只能靠自己也就是自身免疫细胞-自然杀手细胞(Nk细胞)来对付癌症.   3、让自然杀手细胞(Nk细胞)恢复活力的唯一途径是营养70%心情10%运动10%休息10%(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的四大基石).   4、只要有充足的营养,自然细胞就能恢复到以前的活力来杀灭癌细胞.(这个世界一物降一物,但一物应该是人体的细胞而不是药物,也不是植物,更不是动物。人的免疫细胞是可以对付世界上所有的病毒和细菌,比如非典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关键是人的免疫细胞要足够的强。例外:但人的免疫细胞没有办法对付毒药。)   5、医学上常规不得已用药物和化疗、放疗、电疗方法,除了把癌细胞部分杀灭外,反而把正常的大量的自然杀手细胞杀灭.医学界夺命夺钱三招“手术、化疗、放疗”所以手术药物和化疗放疗有时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反而加速癌症病人的死亡.   6、为什么国内的癌症研究者都是如何研究药物如何杀灭癌细胞(治标).为什么不能研究让自然体内的自然杀手细胞增强来杀癌细胞呢(治本)?只有0.5%的经过化疗放疗的病人能活过超过5年.   7、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的免疫系统,免疫细胞。而不是医生和药物。只有本人的免疫系统(自然杀手免疫细胞)才能杀灭癌细胞。可是药物和化放疗却会快速让人的免疫系统下降。   8、请癌症病人去新华书店购买《营养免疫学》陈昭妃癌症研究博士著,《不要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杀了你》雷.D.斯全德医学博士著。《别让医生杀了你》, 《食物是最好的医生》,《医生对你隐瞒了什么》...等最新学科书籍。但是阐述得最完整最好的还是《营养免疫学》这本书。   9、还有佛学所讲的能治癌症是可信的。因为人静心念佛的时候可以让体内的免疫细胞活跃进行修复身体。进而提高免疫力,让自然杀手细胞来对付癌细胞。也就是四大基石里的休息和运动促使免疫力提高。晚上安静下来睡觉的时候,是人体内免疫细胞正在大量修复身体破损的细胞的时候,所以晚上也是最需要营养的时候。   10、偶然我们在报上看到有些极少数癌症病人得了癌症不治,反而过了几年后身体的癌症症状全无,经检测没有癌细胞的存在.这是因为这个癌症病人平常的饮食心情运动休息让体内的自然杀手细胞得到增强来杀灭癌细胞.也就是自愈力了-自已治病的能力。治癌不能靠高科技,而只能靠自然的力量、自身的力量。    3500例癌症患者奇迹康复的启示(转载)癌症自愈肿瘤医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1,美国加州智能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八年的时间从20多种语言的800多种医学期刊中找到了3500例被医生判定已无治疗价值濒临死亡的癌症患者,均在生活中奇迹般恢复。   2,泛美癌症治疗中心的科学家在查阅了从1900~1972年大量的医学文献后,新近公布了一个令人鼓舞的统计数字:在癌症患者中,约有10%的人会发生肿瘤自然消退,而且一经消退,便极少复发。这些不治而愈的癌症病例揭示了什么呢?   3,日本肿瘤协会92年对6700例66岁以上老年人的病故原因研究,其中发现有癌瘤者1159例。这些有癌症的老年人中,许多人在生前并无任何症状,死因也并非癌症。也就是说,这些老年人不知不觉中与癌共同生存了许多年。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呢?   4,现在人们是谈癌色变,普遍认为因为大气环境污染、饮食结构变异、吸烟、酗酒、生存压力等原因,导致癌症病人增多,相关科研单位也研究癌症发病与以上因素的关系,论证数据确切,可谓成果丰硕。   然而经过大量癌症普查表明:即使在癌症的高发区,其发病率仅千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同一地区的环境下99.9%以上的人们都不患癌症。为什么99.9%的人不患癌症?   5,在临床治疗中,患病程度相同的患者,在接受同一治疗方法,其康复结果常出现很大差异。为什么?   世界肿瘤专家的长期艰难求解   泛美癌症治疗中心经过对这期间超过300例的癌症自愈患者的分析,研究者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意外事件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这些刺激可能通过激活免疫杀伤细胞的活力,使癌细胞遭受了灭顶之灾   其二,年轻有利于康复。癌症自愈病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青年和儿童癌瘤患者居多。这又告诉人们,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的潜力更大,在疾病康复中应充分利用。   其三,心理神经免疫是防治所有疾病的关键。在对癌症自愈患者的心理分析中发现,对疾病不过分忧虑,并善于精神调理的人,癌症自愈率较高。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激发免疫细胞抗癌活力至关重要。    依靠科学发明和制造的药物成为人类的第四杀手    中医学的养生观博大高远 ,认为养生的动机和毅力应出自高尚的人生目的和社会责任感。养生的方法以心理卫生和心的调摄为首要,并要求将养自我、养他人、养万物统一起来,讲明此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在中医学看来,个人的健康,人类的健康和万物的协调发展是相需互依的整体。每一个人不仅要自己养生,还要帮助他人养生,还要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才能把精、气、神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养生。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然生命, 可是以还原论、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学所依据的方法和观念,有些却是反自然、反生命的,因此不能不陷入许多误区和死胡同。1998年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和其他22个发达国家的调查结果表明:因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导致死亡的人数,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依靠科学发明和制造的药物竟然成为人类的第四杀手,这不能不让世人震惊 。所以近年来,中医中的自然疗法,即不采用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的疗法,受到世界广泛欢迎和关注。中医自然疗法把人与自然、心理与生理、道德修炼与治疗保健很好地统一起来。据悉,美国不少医科大学成立了 “自然疗法系”, 专门研究以中医自然疗法为主的各种非药物疗法。    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指出:“在历史上,中国的技术长期以来缺乏任何西方科学的支持,然而它却遥遥领先于西方当代技术。”这是为什么?由于中国传统科学在自然科学层面上,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个道路被忽视和遗忘了,而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得到了系统保存。中医药仍然保持了传统的术语、理论和技术,“中医药”作为一个“活化石”和“金钥匙”,对它的系统继承和整理研究,将有助于重新揭示中国传统科学的独特思维方式、方法和技术体系,找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活水源头。 本文转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710/17/778300_223424069. shtml
3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太阳爆发中的磁岛并合与电子加速
hqsong 2012-6-13 08:51
磁场在太阳大气、乃至整个日地空间和太阳系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知道,带电粒子在磁场洛仑兹力作用下要做迴旋运动,这就像有根无形的绳子拴着一样,粒子紧绕在力线周围。可见,足够强的磁场能够控制其中等离子体的行为和分布。 关于磁场的另外一个关键考量是, 在太阳大气中,磁场能量常在各能量形式中占有主要份额。不同能量形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如磁能可转为等离子体的能量。磁场重联 (magnetic reconnection) 就是一种可以实现这种能量转化的有效方式,它描述的是当不同极性的磁力线挤靠在一起所发生的类似于电路短路的磁场 " 短路 " 或 " 湮灭 " 的现象。 " 湮灭 " 过程将快速释放出磁场能量,转为粒子的热能和动能。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过程引起了几乎所有空间物理学家的关注。大家也急于认识和了解其中的细节:如重联是如何触发的、磁能的释放和转化是怎么发生的、所产生的高能粒子又是如何被加速的等等。 其中,重联中电子加速问题的研究既具有基本的科学意义,又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这是因为高能电子可以引起太阳辐射增强,如产生耀斑和射电爆发, 进而 影响电离层的状态和依赖这些状态的通讯导航等业务 ; 高能电子也可以击毁卫星设备或造成各类损伤,甚至可穿透宇航服,威胁宇航员身体健康 ...... 这个加速问题就是我们这里要研究的了。 重联 中的 电子加速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 X 型加速,一是 O 型加速。前者是电子在重联区被磁场剧烈变化所诱发的感生电场直接加速,重联点多具字母 "X" 形,故得此名;后者是最近通过数值 研究 提出的 ( 如 Drake et al., Nature, 2006) ,主要是指电子在重联磁岛两端被磁岛的收缩反 弹 而得到加速, 可类比于用乒乓球拍打球时球被加速的过程,由于 发生于 "O" 形磁岛内部, 而被 称为 O 型加速。最近的理论研究还发现, 邻近 磁岛 靠拢并融合 的并合过程 ( 又称为反重联 ) 可以同时具有上述两种加速机制的一些特点,很可能是各类重联电子加速机制中最为重要和有效的 (Oka et al., ApJ, 2010) 。 在 2006 年之后,利用 NASA 和 ESA 的 CLUSTER 等 空间探测器,研究人员在地球磁层中发现了 重联 磁岛 和与之有关的电子加速 现象。这些发现,在 Nature Physics 和 PRL 等极具影响力的期刊上报道 (Chen et al., Nature Physics, 2006; Wang et al., PRL, 2010) , 受到了国际空间物理学界的重视。然而,在 世界 上还没有哪个研究组 在空间中 观测到磁岛并合过程及其关联的高能电子。 2010 年 5 月 23 日爆发的一次日冕物质抛射 (CME) 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罕有的 在 太阳附近研究磁岛并合与电子加速的机会。 用于观测 CME 三维形态的 STEREO 双子卫星 ( 图 1) 拍摄到了整个过程: CME 爆发后,在下方拉扯出一条很长的电流片 -- 射线状结构,并观测到两个非常明显的磁岛,由于二者之间的速度差异,后面的磁岛追上前者,并随后 融 为一体向外运动。这是非常典型的重联磁岛的并合过程,可在图 2 中很清楚地看出。 那么 , 这个过程有没有电子加速呢 ? 高能电子本身固然难以被飞船直接探知,但在等离子体中运动的高能电子可以激发射电信号,从而被飞船上搭载的射电频谱仪捕捉到。同时 , 因为这些射电信号的频率可以很好的反映等离子体的密度,所以根据这些信号我们也能对高能电子产生的高度做一些了解。 反之 , 根据磁岛的高度和常用的太阳大气密度模型 , 我们也可以推测可能的辐射频率。 果然, STEREO-A 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频段上观测到了一支快速漂移的射电信号 ( 图 2 ) 。这种漂移是由高能电子远离太阳的快速运动引起的。 这里,还有两个非常重要且有趣的物理细节需要补充。 就在射电信号被捕捉到之前,我们观测到磁岛上方出现裂口,可能由于磁岛并合后运动加快而与上方磁场发生了重联。这使得高能电子可以从闭岛之中逃逸进入开场区域。一般认为在开放场中运动的高能电子更容易满足射电辐射的激发条件。 还有,在并合之前,第一个磁岛看上去发生了分裂,裂成 “ 花生 ” 状结构。我们认为,这里也发生了一次重联:磁岛的拉长变形使其中部方向相反的磁场靠在一起而发生重联和分裂 ( 图 2 ) 。 这样,整个事件中至少有三处发生了磁场重联,这是非常难得的。卡通图给出了我们对这些重联过程的诠释;使用日冕磁绳数值模型所计算出的日冕物质抛射过程和尾随电流片结构上的多个磁岛的产生和并合过程,也与观测事件的总体形态和运动参数很好地吻合 ( 图 3 ) 。而 针 对加速电子能量的估算表明:产生射电信号的高能电子主要是在 磁岛 并合过程中得到加速的。 这项工作由山东大学 空间物理课题组 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 空间等离子体研究中心的五位 研究人员 (宋红强,陈耀,李刚,孔祥良和冯士伟)共同完成。 在 世界上第一次观测到了太阳附近磁岛并合的物理过程和有关的高能电子射电信号,为太阳耀斑和 CME 中磁岛并合过程可以有效加速电子提供了观测依据,对我们理解重联过程和高能电子 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题目为《 Coalescence of macroscopic magnetic islands and electron acceleration from STEREO observation 》 , 已被美国物理学会 (APS) 新创期刊 Physical Review X (PRX: http://prx.aps.org/) 接受,将于近期发表。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 973 计划等的共同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演示的数值模拟工作是在数据分析之前就已经获得的。当时计算程序历时数周才给出爆发过程的完整演化序列。在得到结果时作者正忙于其它事务而未仔细盘点。在发现观测事件之后,我们于去年( 2011 ) 8 月 11 日决定重新查阅以往的计算结果,才惊讶地察觉所发现的磁岛并合早已在模型之中计算出来。令人不能置信的是,模型计算结果的日期竟然是 2008 年 8 月 11 日,与我们决定重新查阅数值计算的日期恰是同一天,只不过整整迟了三年,令人不禁唏嘘。 还有一可能 创立 纪录的逸事:作为 APS 于 2011 年 1 月才发布的学术期刊 , PRX 秉承了 Physical Review 系列刊物 的一贯宗旨,对文章的审稿过程慎之又慎。这篇文章先后约请了 13 位审稿人,前 11 位审稿人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评审。文章直到第 12 和第 13 个审稿人才开始正式评审。审稿过程中,两位审搞人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审稿意见,我们深表感谢。另外对编辑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态度我们也深有体会。 图 1 STEREO A-B 双子卫星的轨道图。其中, STEREO-A 卫星的轨道半径略小于地球, STEREO-B 略大于地球,这一专门设计的轨道差异使得两颗卫星每年远离彼此大约 45 度,到 2015 年时两星将几乎同时到达日地连线的背日侧。 图 2 STEREO 卫星于 2010 年 5 月 23 日在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尾随射线结构上所观测到的磁岛的分裂和并合过程;左下图为对于所观测到的三组可能重联事件的理解;右下图为关联的高能电子激发的射电信号。 图 3 使用日冕磁绳数值模型 开展的日冕物质抛射数值模拟。图中显示出 日冕物质抛射尾随电流片结构上的多个磁岛的产生和并合过程,与观测事件的总体形态和运动参数很好地吻合。 图中纵坐标以太阳半径为单位,颜色给出速度大小,白线代表磁力线。 注:本文记录的工作已在中国科学报5月16日的基金版(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14422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48782.htm )同时登出,此处为中国科学报编辑修改之前的原文 。
2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铸造引擎 加速经济腾飞
whyhoo 2012-6-11 18:45
重庆频道消息 “直辖15年来,重庆科技发展变化惊人!”作为重庆市一名辛勤耕耘了30余年的老科技工作者,杨民宪深有感触。 这,可以用一组数据说明—— 2011年,重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3.69%,增幅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其中,全市新产品销售收入全国第一,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为32039件和15525件;而在1997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居全国第六,专利申请和授权仅有952件和339件。 直辖以来,重庆不断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创新能力,科技铸造的强大引擎让经济实现了加速腾飞。 转制盘活科技资源 科研院所逐渐蝶变 直辖让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区域创新体系不完善,我市科研院所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研发成果产业化难等问题,发展缓慢,没有太多创新活力。于是,重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院所转制热潮,开启了科研院所服务经济发展搞科研的新篇章。 作为在渝的中央院所,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走出了自己的企业化道路,成为国内钢铁设计生产的佼佼者,去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与此同时,市属科研院所也在转制中慢慢地蝶变。2002年,重庆钢铁研究所成功转制成科技型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7500万元。“在转制以前,还不到1000万元。”公司总经理程健对此感触颇多。 另外,通过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科研院所,诞生了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大院大所,让多年来科研院所“多、散、弱”的难题得到破解,也催生了一个个科研巨头。 2011年6月,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筹)正式揭牌,这更是弥补了重庆没有中科院分支机构的“缺陷”,壮大了重庆科研军团的实力。 “目前,全市共有98家科研院所,其中大部分在直辖尤其是转制之后,其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市科委政策法规处调研员王洪明说。 科技“牵手”金融 过百亿风投让微企受益 风险投资,对于直辖之初的重庆人而言,还是一个略显陌生的新词。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早在1992年就已成立,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专业性风投机构之一,它预示着重庆科技金融发展已经迈出第一步,但却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 科技“牵手”金融,可以帮助那些受困于资金短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解渴”。然而,“在2000年以前,活跃在重庆的风投资本还不足2000万元,真正得到风投支持的企业不到10家。”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江甫回忆道。 经过多方努力,从2005年开始,风险投资逐渐受到关注。 2008年,市政府出资10亿元,正式设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母”基金方式,选择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合作组建创投基金,目前已签约组建18只子基金,初步形成55亿元的创投资金规模,引导基金以1:4的杠杆效应“撬动”了近45亿元的社会资本。 在此影响之下,重庆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显现出了勃勃生机。 “如今,活跃在重庆的风投资本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得到风投支持的企业也有近200家。”尤江甫兴奋地说。 近年来,随着“投、保、贷、补、扶”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我市科技型中小微企发展不断彰显出新的活力。为此,我市还成功入选全国首批7个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科技金融试点省市之一,也是西部惟一的省市。 以项目“瞄准”产业 老工业基地有了新出路 直辖以来,通过科技项目的牵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落地生根。 比如在2006年,我市建立了由“重大专项+基本计划”组成的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启动实施了17个重大专项,每个专项资助1000万元,从而培育了风力发电、特种船舶、新型医疗器械等一批新兴产业。 2009年9月,《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个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给出了财政科技投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及重点新产品退税等多项“高含金量”政策。通过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重点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项目攻关,让许多新产品都打上“重庆创造”的烙印。 如今,我市按照重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了区县、产业、民生、创新能力建设“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选取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工业机器人、LED产业等55个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科技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铸造了强大的发展引擎,助推了经济转型发展,重庆已开始展翅高飞。”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委主任钟志华说。 引进创新+自我创新 全球科技资源在渝循环 4月15日,第十届中国重庆高交会暨第六届国际军博会圆满落幕。 直辖以来举办的十届高交会,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形成了“西部大开发的科技盛会”、“军民两用技术的交易平台”等独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平台。 1999年的首届高交会,展示项目仅2000余项,成交金额约50.43亿元;今年的第十届高交会,展示项目增至3.5万项,成交金额也大幅增长到911.82亿元。 “一大批国内外项目通过高交会与我市企业积极对接,目前已经在我市实现了产业化。”市科委副主任、高交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牟小云说,直辖15年的发展,重庆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在全球进行着资源优化配置。 如果说高交会是把众多先进技术引到重庆,那么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则让更多国内外的研发机构来重庆“安家”。 2009年和2011年举办的两届重庆行动,累计吸引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家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参加,不仅让1251项境外先进技术来渝,还引进了72个境外知名研发机构。 重庆,已经开始成为全球科技资源的“聚宝盆”。资源的聚集,也让创新逐步成为重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原文见 http://chongqing.zaobao.com/2012/06/content_16435530.htm
个人分类: 经济|1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孙力舟:加速高铁发展须保持国有体制
whyhoo 2012-5-20 20:02
近年来,中国铁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高铁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成就。但2011年,中国铁路发展也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和打击,自从2011年2月铁道部长刘志军被免职,特别是"7•23"温州动车事故以来,中国铁路屡屡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之上,"大跃进"、 "豪华动车"等说法,让铁路的建设速度、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都受到一系列质疑。在多方面压力之下,高铁建设步伐步履蹒跚,一些在建项目停顿或推后。 3月31日,就中国高铁发展的相关质疑,《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从事铁路工程科技工作近50年的专家、"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调查组技术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提出了"温州动车事故并非技术问题"、"铁路不适合搞政企分开"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那么,中国铁路该向何处去呢? 2012年3月,我作为战略类网刊《经略》的编委,参加国内新兴青年媒体"独家网"举办的"高铁与国家战略"研讨会,与会来自军队和地方研究机构和媒体的代表,全部支持中国高铁的加速发展,并希望中国铁路基本保持现有的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 我认为,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首先,中国铁路仍然相对落后 。横向看,中国铁路人均运营历程和按照面积平均的路网密度,不仅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一些新兴工业国和转型国家。纵向看,中国铁路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公路和水运。3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强调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利用效益提高。如果在交通行业一直被称为"铁老大"的铁路不能有较快发展,将拖累整个交通运输领域,乃至国民经济的全局。 第二,历史证明铁路对于国际竞争极为重要。 中国和世界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铁路的战略意义。穿越整个北美大陆的铁路,让美国真正成为面对两个大洋的强权。相反,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俄罗斯历史上在东西两线都因铁路建设迟缓而吃过亏。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尚未修建穿越乌克兰黑土大草原的铁路,使得俄军难以及时向被围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投送兵源和物资,与英法比较迅捷的海上运兵相比,俄军失去了"主场"作战的优势。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完全建成,必须通过轮渡越过烟波浩渺的贝加尔湖,大大迟滞了兵力投送的速度。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也受制于铁路的落后,1890年中国铁路的营业里程只有10公里,日本已达2349公里,这使得日本向本土各个港口运送人员装备,比中国军队迅速的多,日军一开始就在朝鲜占了先机,中国处处被动,除了双方高层指导思想的差距之外,铁路运输能力的悬殊也是重要因素。193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增长到13411公里,此时的日本为21593公里,中日差距已明显缩小,这是中国政府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及时向前线调动军队,向后方疏散工业和高校的物质基础。 第三,铁路运输事业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整合能力。 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最终把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英属哈德孙湾公司辖地原来法属的魁北克等几个互不统属的殖民地,最终整合为一个国家。清末曾有从张家口修筑到库伦(今天的乌兰巴托)的铁路的动议,但因为大多数朝臣认为这条线路经济收益太小,因而改建了张家口到归绥(今呼和浩特)的线路。几年之后,外蒙上层在沙俄的挑动下发动叛乱,中国无法迅速调动军队镇压,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大好山河最终丢失。近年来,蒙古国资源开发势头迅猛,经济增速列全球前茅,历史无情的嘲弄了当年只算眼前经济小账,以不划算为理由拒绝把铁路修到边疆的人们。 未来中国要在幅原辽阔的国土上进行快速有效的军事调遣与布署,高铁是国之重器。这对于崛起中的中国应对未来军事安全挑战来说特别重要,所以,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也需要全世界最快的高铁,这是在为未来布局。我们是大国,需要有战略思维。 第四,铁路对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经过六十年的迅猛工业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迫切需要国外的能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然而,崛起中的中国与相对衰落的美国的结构性矛盾,使得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和牵制难以消除。目前,全世界16个战略性水道全被美国控制,即使中国不惜巨资制造航母,根据航母编队人才培养的周期,达到能够挑战美国海上霸权的水平,也将在几十年以后。因此,未来二三十年,美国海军对世界主要战略水道的控制很难改变,而中国的高铁是世界建设和运营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系统,已经安全发送数亿人次,从未发生事故,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制造的品牌,吸引周边国家的注意。这个态势如能保持,新的"钢铁丝绸之路"和"钢铁茶马古道"有望建成,高铁将将成为中国的人员、资本和商品走向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西伯利亚乃至东欧中欧的最主要、最可靠的渠道。 第五,民营化和过度市场化并不适合铁路。 正如"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不应神化,"市场"和"私有"也非万能良方。英国阿根廷等国铁路民营化之后,经济效益暂时有所好转,却付出了重大安全代价,难以为继。 1993年,英国保守党政府推动议会,通过了铁路改革法案,其主要内容包括铁路企业的私有化。此后,从1997年到2002年,英国铁路竟然接连发生13起严重事故,其中7起造成重大伤亡,共导致5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在血的教训之后,2003年英国政府决定,由具有政府背景的铁路网(NetworkRail)公司,从私营承包者中收回所有铁路的维护权。2012年2月22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城铁撞上站台而出轨的事故,造成51人死亡、700余人受伤。此前,在美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推进的"华盛顿共识"的影响下,阿根廷政府在维持国家对铁路基础设施所有权的同时,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对铁路的运营进行私有化。然而,私人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只顾挖掘国有资本的潜力,而不热心增加投资、更新技术,使得阿根廷铁路险象环生,多次发生事故,国内出现了要求将铁路国有化的声浪。 比照公路运输的情况,就可知民营化会使得价格控制和安全监管更加困难,最终不利于大多数乘客。春运期间,铁路虽然一票难求,但从不涨价,而私营客运公司涨价幅度较大,还经常超载。 甘肃庆阳和江苏徐州的校车事故的车辆,也都是私营的客运公司所有。 此外,在中国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化公为私相对容易,化私为公却很难,仅仅拆迁和建设征地,每年全国都闹出很多警民冲突和群体事件来。因此,即使作为小规模试验,来进行部分的铁路私有化,一旦试验失败想要收回,也可能会极为困难。 其实,中国铁路管理体制的优势,也得到了国际承认。2012年3月,世界银行新发表的一篇研究"中国铁路建设项目的快速交付"的论文,认为中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度,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责任、权力和资源集中在一个部门;第二,技术能力和工艺强;第三,规划从整体上产生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效益。 目前,铁路系统需要改革的地方,不是所谓的"垄断"和"行政命令体制",恰恰是不该市场化的一些环节。据王梦恕所说,高铁上只有一个司机,没有倒班司机,连上厕所都没法去,只能用尿不湿。火车司机的司机公寓完全市场化,劳累之后的司机要自己想办法吃饭、睡觉。这些都是因为要节省开支而做出的"改革",其实是把司机的身心健康和旅客、班组人员的安全置于经济利益之下的短视行为,增大了安全隐患。 总之,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需要一个大的发展,保持目前铁道部集中统一的建设和运营体系,是实现这一发展的必要条件。 原文见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3318/c6
个人分类: 经济|1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 珉: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加速振兴
whyhoo 2012-5-18 15:0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国内外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和辽宁发展新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辽宁是在建国初期大规模、高强度投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转方式与调结构,对于辽宁全面振兴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一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切实提高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025.9亿元,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总量由1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跨越,且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公共财政收入2640.5亿元,连续7年实现20%以上增长。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主导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对重化工业依赖程度明显下降。201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9%,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2262亿元,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7.8%,推动经济走上创新驱动的良性轨道。   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突破辽西北“三年目标”如期实现,2011年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4.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平均增长49.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3.8%,超过GDP增长。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县域经济异军突起,2011年全省44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增长16.8%;公共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达到30个。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千万亩滴灌节水农业工程全面启动,粮食总产量达到40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坚持一手毫不动摇抓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一手毫不动摇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省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达90%以上,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多种经济成分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3%。在绥中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基础上,昌图县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42.7亿美元,增长17%。同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2011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辽河干流达到四类水质。    二   目前,辽宁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经过多年大规模投入和建设,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财政实力明显提升,融资潜力空间广阔。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总量扩张呈加速态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振兴实践,各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不断丰富。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辽宁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继续依托传统优势保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正在降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突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短期内很难大幅提高;去年全省经济增速开始逐季趋缓,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制约,去年冶金、石化、建材等行业需求开始回落,今年虽有所回升,但不确定因素增加,城乡、区域以及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加强;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约束趋强,金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增加并将呈长期化趋势,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教育、就业、住房、社保以及收入分配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社会稳定与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国外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必须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特别是要扩大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必须着力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改变经济增长对传统工业的依赖;在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的情况下,必须着力加快培育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优势,改变经济发展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在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必须着力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强度,改变经济发展对物质资源消耗的依赖;在区域差距扩大态势尚未根本扭转的情况下,必须着力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情况下,必须着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能不能攻克这些重大课题,顺利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关键在于能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辽宁已进入只有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振兴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探索具有辽宁特色的全面振兴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加快推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的经济转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以消除体制障碍为重点的体制转型,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快实现全面振兴,不断满足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   这一发展思路,既符合中央对辽宁工作的新要求,又符合辽宁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辽宁的贯彻落实。当前,我们要在4个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   第一,打牢实体经济根基。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依托。坚持立足省情与遵循规律相结合、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依靠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坚定不移地抓好“三个并重、三个并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内资外资并重,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投资和消费联动互促;坚持民资国资并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积极放活民间资本,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努力形成大国企大民企转型升级、竞相发展、互促共赢的发展格局;坚持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注重传统产业优势发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并行,注重城市发展和城镇发展的有机结合,统筹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的产业集群发展,走城市与城镇良性互动的城镇化建设新路子;坚持二三产业并行,加快服务业与现代工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继续把农业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坚持轻重工业并行,利用重化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推动轻工业重点装备自主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和生产原料本地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业布局。   第二,增强内生动力活力。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示范。继续扩大开放,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继续实施外资重大招商项目攻坚计划,积极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海外并购力度,积极引进国外研发团队,吸引更多金融资本、优质要素向辽宁积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坚持科技引领,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切实提高原始创新、综合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增强各类产业集群的创新力、牵引力和竞争力,着力突破一批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具有引擎功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加速发展,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注重持续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探索一条有辽宁特点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坚持城区县域双轮驱动,加大城区放权改革和区划调整力度,加快服务业聚集区和工业集群建设,最大限度释放城区发展潜能;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产业化支撑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引导各类要素和资源向县域集中,使县域成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统筹区域发展,着力建设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加快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加强辽西北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建设,推动三大区域发挥优势、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关系,统筹推进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建立节能环保长效机制,全面推动生态省和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四,突出为民惠民富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把增加收入作为最核心的民生,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把稳定就业作为最根本的民生,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把社会保障作为最普遍的民生,不断完善社保体系,拓展社保覆盖面,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把调控物价作为最直接的民生,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把扶贫脱困作为最紧迫的民生,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推动人民生活由温饱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更好结合起来,以推动经济发展的激情和责任感紧迫感,推动社会事业与经济同步发展;抓住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回应民生诉求,不断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10/201205/t20120511_157259.htm
个人分类: 经济|1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快新陈代谢会延缓衰老吗?-----不要盲目轻信保健品宣称
热度 1 hongkuan15 2012-5-8 02:33
加快新陈代谢会延缓衰老吗?-----不要盲目轻信保健品宣称
某些营养品宣称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循环,扩增血管,增加血流量。。。。。。难道增加新陈代谢真的能够延缓衰老? 新陈代谢,新-新鲜,刚进入的物质;陈-旧的,废弃的,无用的;代谢-变化,转变。新陈代谢--旧去新来,更新换代。具体说来就是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人体好比是一台机器,只有不停的正常的运转才能保障人体健康,一旦某个零件,哪怕是最微小的零件出了问题立马就会影响健康。那加速这台机器的运转会使人更健康吗?我认为不可能! 首先,机器加速,必将加速零件磨损老化,虽然机体有其自身精确的调控但是机体为了调控零件的正常,对零件进行维护和维修都是需要调动其他零件来为之服务的,因此不管如何调控,对于个体来说都是有更多的零件在活动,因此必将增加消耗。 其次,机器加速并不是自身主动加速,是在外界物质刺激的条件下被动加速的。被动加速过程只是加速其中一部分零件,带动其他零件跟着加速。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功能的增强在整体上未必是增强的,也就是说不一定整体会受到影响,可能只是其中某个部分受到影响。整体和长远影响未曾知晓。 最后,即使真的有作用,那对机器的副作用还不好说,必将很多研究结果都是基于老鼠的,对人体可能不适用。 记得有研究表明,线虫饲喂七八成饱时其寿命最长。按照这个结果,可能适当降低新陈代谢会延缓衰老。佛教等的打坐是一种降低新陈代谢的方式,据练过的朋友说的确能够精神气爽,延年益寿。 对于这些保健品宣称,我认为不必轻信。可能对于某些病人,如血流不畅者使用可能有效果,的确能够解除病痛,间接延年益寿,但是对于健康人来说,盲目的补充营养品,保健品可能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不是病人,又没有病症,仅是为了延年益寿,永葆青春,请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乐观,积极,向上,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适当的锻炼身体,保持饮食均衡。
6336 次阅读|1 个评论
Gmail 加速 访问延迟问题解决终极办法
热度 3 silent1982 2012-4-27 20:56
Gmail在国内访问的问题相信用过Gmail的都体会到了,好不容易登陆上Gmail,附件下载却总是不行....真郁闷。 Z F真流氓啊。 在运行里敲击cmd,然后敲击如下代码: nslookupwww.google.cn8.8.8.8 在返回得到的IP地址任取一个来替换203.208.46.X 然后添加到 C:\windows\system32\ drivers\etc 中的hosts 文件中(该文件为文本文件,可用任意文本编辑器打开) 203.208.46.X maps.google.com 203.208.46.X mail.google.com 203.208.46.X maps-api-ssl.google.com 203.208.46.X images1-focus-opensocial.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images2-focus-opensocial.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www.google.com 203.208.46.X encrypted.google.com 203.208.46.X chrome.google.com 203.208.46.X clients1.google.com 203.208.46.X clients2.google.com 203.208.46.X clients3.google.com 203.208.46.X clients4.google.com 203.208.46.X clients5.google.com 203.208.46.X clients6.google.com 203.208.46.X clients7.google.com 203.208.46.X clients1.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clients2.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clients3.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clients4.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clients5.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clients6.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clients7.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profiles.google.com 203.208.46.X plus.google.com 203.208.46.X talkgadget.google.com 203.208.46.X picasaweb.google.com 203.208.46.X lh1.ggpht.com 203.208.46.X lh2.ggpht.com 203.208.46.X lh3.ggpht.com 203.208.46.X lh4.ggpht.com 203.208.46.X lh5.ggpht.com 203.208.46.X lh6.ggpht.com 203.208.46.X lh6.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lh5.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lh4.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lh3.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lh2.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lh1.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46.X spreadsheets.google.com 203.208.46.X docs.google.com 203.208.46.X pop.gmail.com 203.208.46.X scholar.l.google.com 203.208.46.X news.google.com 203.208.46.X video.google.com 203.208.46.X translate.google.com
6961 次阅读|4 个评论
忍不住百度“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后心加快、手发抖
热度 4 famingkuang 2012-4-27 13:49
如题。不信,您也试试看。
个人分类: 胡说八道|4327 次阅读|5 个评论
全球变暖权威的可信度:全球变暖加速还是减速?
杨学祥 2010-12-1 08:18
全球变暖权威的可信度:全球变暖加速还是减速? 杨学祥 《伊朗新闻报》 11 月 24 日 转印法新社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高级官员 Robert Orr 呼吁,希望在 11 月 29 日 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上,各国代表能够就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具体成果。他还说,将于 2014 年出炉的 IPCC 气候变化报告结论要比上一份( 2007 年报告)糟糕得多 ,参与气候变化调查的上千名世界各国气候科学家一致认为目前气候正在加速变暖, 当前越拖延减排,未来付出的代价会越大 。 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07 :科学基础》及其决策者认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 90 %的成因来自于人类活动。科学家们预计,基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情况,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 1.1 ~ 6 .4 摄氏度 ,海平面相应上升 0.18 ~ 0 .59 米 。 新华网伦敦11月29日电(记者黄堃)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29日发布了一期专刊,汇集了多国研究人员的论文,集中讨论全球变暖 4摄氏度 的可能性和后果。英国气象局的理查德贝茨等人的研究认为,虽然现在国际社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内将气温升幅控制在与工业革命前相比不超过 2摄氏度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多个预测模型都显示气温升幅可能会在本世纪内达到 4摄氏度 ,在最坏的预测中,甚至可能在2060年左右升温幅度就达到 4摄氏度 。这样一个变暖幅度将给许多地方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 。 上述结论被实测数据一一否定,全球变暖权威的可信度岌岌可危。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可靠吗?西方科学家已经多次修改了他们的预测模型,至今未得到实践的证明,相反,实际数据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了他们的预测结果 。 据新华社伦敦 11 月 27 日 电 ( 记者黄堃 ) 英国气象局最新发布的气候研究报告说 , 各方面证据都显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正愈演愈烈。 报告指出,近 10 年来全球升温速度变缓并不是已有的减排行动发挥了作用,而是自然界本身一些因素变化的结果。 英国气象局 26 日正式发布了这份名为《证据 : 气候现状》的报告,目的是为即将召开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提供气候科学证据。报告由英国气象局专门研究气候变化的哈德利中心完成,汇集了全球多个气候研究机构近来的研究成果。报告说,各方面证据都显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正愈演愈烈,近 10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10 年,而即将过去的 2010 年也会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报告还谈到了全球升温速度变缓的问题,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地表气温以每 10 年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但近 10 年的升温幅度比这个数据要低 。 正是这个报告的实测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检验全球变暖预测的标准:全球变暖加速是虚夸,气候变化 90 %的成因来自于人类活动是虚夸,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 1.1 ~ 6 .4 摄氏度 是虚夸。 根据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地表气温以每 10 年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的数据推算, 100 年后全球地表气温将上升 1.6 摄氏度 。由于近 10 年的升温幅度比每 10 年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这个数据要低(为每 10 年 0.08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而且是人为订正后的数值 ), 100 年后全球地表气温比现在将上升 1.6 摄氏度 应该是最高限值。如果气温转而变冷,全球变暖的危机就会变成子虚乌有。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07 :科学基础》及其决策者认为,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 1.1 ~ 6 .4 摄氏度 。 模型 预测 上升温度的最高限 是实测温度最高限的 4 倍。全球变暖减速虚夸为全球变暖加速,如此虚构宣传,实在有违科学的基本原则。 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07 :科学基础》及其决策者认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 90 %的成因来自于人类活动 。这表明自然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只有 10% ,影响不大。可是,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地表气温以每 10 年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但近 10 年的升温幅度比这个数据要低 ,为每 10 年 0.08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而且是人为订正后的数值 ,按平均值每 10 年 0.12 摄氏度 计算,速度减少量为每 10 年 0.04 摄氏度 ,占总量的 25% 。这表明自然因素对气温的影响至少为 25% 。气候变化 90 %的成因来自于人类活动也是夸大其词,毫无根据。 新华网武汉 11 月 18 日 电(魏梦佳 沈翀)本月以来,突如其来的暴雪冰冻天气席卷了中国北方多个省份,北方 8 省区 900 多万人因此受灾。 15 日起,冷空气又一路南下,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多个省市遭遇罕见暴雪侵袭。气象专家表示,此次暴雪天气异常提前、气温频频大幅骤降,表明全球气候危机正逐渐迫近人们的日常点评生活。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正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 明明是气温变冷,却用来证明全球变暖,气象学家的诡辩令世人震惊。在变暖数据上夸大其词,在变冷事实上颠倒黑白。气候问题的政治化将导致一场学术灾难。 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发布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正日益加大。报告预测说,中国长江流域未来 50 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 1.5 至 2 摄氏度,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有专家分析称,这也对中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新挑战 。 该报告预测说,中国长江流域未来 50 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 1.5 至 2 摄氏度,这是 1970-2000 年之间每百年全球地表气温上升速度的 2 倍,根据何在? 符合实际的预测模型才能使人信服,全球变暖的夸大宣传和颠倒是非只能令人失望! 人类活动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全球气候的冷暖变化,主要受大自然的支配。近 30 年来全球迅速增温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但人类的力量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拉马德雷现象的周期交替反复证明自然力量的存在。值得借鉴的是, 1947-1976 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曾使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的到来。 2000 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再次提醒人们:全球变暖的势头将逐渐减弱,一个寒冷多震时期将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海洋巨震将深海冷水翻到表面,吸收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冷的放大器。对于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的地球而言,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 拉马德雷冷暖位相变化,既反映了准 60 年周期太阳活动变化的能量传递过程,也是全球气候变冷的最初信息和前兆。全球变暖很快会成为过去,人类将遭受到大自然突然变冷的报复。 全球气候变化的警钟为谁而鸣? 参考文献 1. IPCC 称下一份气候变化报告结论将更糟糕。赛迪网 发布时间: 2010.11.25 13:18 来源:商务部网站。 http://miit.ccidnet.com/art/32559/20101125/2251939_1.html 2. 章轲。第四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引发的思考。绿叶, 2007 年第 3 期。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lvye/lvye200703/lvye20070305.html 3. 黄堃。研究人员探讨全球变暖 4 摄氏度 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2010 年 11 月 30 日 10:31:42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1/30/c_12831342.htm 4. 杨学祥,杨冬红 . 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第五次修正:全球变暖速度放缓 . 发表于 2010-11-30 7:17:26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776 5. 黄堃。英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自然放缓 非人类减排作用。 2010 年 11 月 29 日 08:50:09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1/29/c_12826747.htm 6. 魏梦佳,沈翀。资料:中国异常暴雪天气敲响气候变化警钟。凤凰资讯 国际 专题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相关资料。 2009 年 11 月 25 日 13:18 新华网。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gebenhagenqihou/ziliao/200911/1125_8756_1450283.shtml 7. 杨学祥 .  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 . 上传日期: 2004-3-18 上海热线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42732.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始有你控制,过程有上帝控制----报到期间--随想
yanghualei 2010-9-1 10:37
1. 队 生活就是这样和队纠缠 排队生成整体次序样图,那除非插队和下队情况下将排一生的队,若站错队, 下对会增加召唤成本,插队会使得整体混乱,位序线性迭代 2.错误信息比无知更可怕 别人给你传达的无知信息,你还有1/2的机会;在你无知和缺乏评判力 以及没有回路的情况下,错误信息将使你丧失全部机会 3.人在后悔中成长 后悔在向你倾诉将来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不会后悔的人是不在成长的人 4.初始有你控制,过程有上帝控制 你有初始的动机到某个地方,一旦你决定;你就像一辆不见交通灯的汽车, 走停不在由你控制 5. 为资本加速 当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到达一目的地的时候,又你本身速度有限; 就像你搭公交车一样,为速度开销, 拿货币买速度,货币越高速度越快 6.信号活动空间怎么会不规则 校园区域不规则的,有边界的,而移动公司真来劲,出了边界就收费不一样, 可能自己足够的无知;信号的活动空间怎么会是不规则的,边界处 信号怎么会戛然而止?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改变你一生的五句话+小见解
qqsvery 2010-5-27 13:10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曰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 注解:要会装,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比如准时到会,每次都按时到会,你装装看,你装30年看看,装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 。 装是一种艺术。 第二句话是: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人的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世界上很少有永恒。大学生谈恋爱,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说我会爱你一辈子,这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谈恋爱的100对里有90对最后会分手,最后结婚了的还有一半会离婚。你说爱情能永恒吗?所以最真实的说法是:我今天,此时此刻正在真心地爱着你。明天也许你会失恋,失恋后我们会体验到失恋的痛苦。这种体验也是丰富你生命的一个过程。 注解: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 当你翻开陈年的相册,想想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对比,突然明白了这句! 第三句话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别人说话还得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呢。尤其在中国这个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大家要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注解:如果你在考数学试题,一定要答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如果你在走路,从A到B,明明可以直接过去,但所有人都不走,你最好别走,因为有陷阱。 在中国办事情,直线性思维在很多地方要碰壁,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处事方式。 第四句话是: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我在滑雪的时候,最大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我刚开始学滑雪时没有请教练,看着别人滑雪,觉得很容易,不就是从山顶滑到山下吗?于是我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结果我从山顶滑到山下,实际上是滚到山下,摔了很多个跟斗。我发现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停止、怎么保持平衡。最后我反复练习怎么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来。练了一个星期,我终于学会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这个时候我就发现自己会滑雪了,就敢从山顶高速地往山坡下冲。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想停,一转身就能停下来。只要你能停下来,你就不会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你就不会被撞死。 因此,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 注解:用汽车来比喻,宝马可以上200公里,奇瑞却只能上120公里,为什么?发动机估计不相上下,差距在刹车系统,上了200公里刹不了车,呵呵,我的天!   第五句话是: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 对于生命奇迹的惊叹,让我放弃了游戏,所以我没有游戏天分,至今不会玩魔兽世界! 所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1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