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生定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学生创业”与人生定位——和同学们谈谈心
热度 6 yangkai0 2015-5-31 01:37
“大学生创业”与人生定位 —— 和同学们谈谈心 —— 说明: 某位同学在我的科学网博文《唱个反调——关于“大学生创业”》上跟了帖。因为感觉到他帖中的困惑带有普遍性,就将我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回了帖。现将此整理成文,以便与更多的同学商讨。 ××× 同学: 您好。感谢你说的心里话。 你的跟帖,字里行间使我感觉到了被迷茫、彷徨、纠结包裹着的满腔热血。这与我所接触过的不少年轻人都大同小异。 那好,让我们认真的理一理: 1. 关于“趋势”、“社会促进”,看看92楼我的回帖,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的本意是:不能将“大学生创业”当成趋势,它不会促进社会发展,而是相反); 2. 至于所说的“世事艰难”,是事实。比起我们年轻时,现在虽然更富裕,还有手机、电脑什么的,但你们的生存压力却大的多。这是当前的社会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价值观所造成的,这都是客观存在; 3. 社会现象和社会价值观是随着时代变化的,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人生和人生观可不能跟着社会现象和社会价值随意的“走捷径”和“转变观念”,否则很可能会一事无成; 4. 人生定位很重要。你可以吃哪碗饭,能够吃几碗,在大学毕业前就应该心中有数。当然是要在经过了博览群书、观察社会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有,目标一定要高于目的,否则目的就永远也达不到; 5. 看看现在宣传“创业成功”的典型人士,都有明确的目标、目的,还具备超强的个人素质和超高的运气。再看看那些跟风的,往往都是些垫背的。就如同在金融、股市里一样; 6. 哪一个时代都有那一代人的问题、困难。就其内容和背景而言,没有可比性。但就人生道路、社会结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变化大不了多少。比起秦、汉、三国......,不就多了些手机、电脑什么的么; 7. 老年人也是年轻过来的,他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过更多次的关健性抉择,也有非常痛苦的时候。对于青年时期的经历,就我的经验而言,首先是要作好人生定位,也就是人生道路的方向要正确;再就是要跟对人(即人生的师傅或导师,不一定是某个具体的人);三就是要勤奋、刻苦、坚韧和有定力......; 8. 我跟过好师傅、好领导,而且受益匪浅。也遇到过无能且“站着茅坑不拉屎”和“武大郎开店”的,那又怎么样,既然是客观现实,学会应对就是了,有什么好抱怨的; 9. 就你文中提到的“结婚”、“房子”所带来的“生活压力”说几句: 婚姻很重要,处理不好将成为终生憾事,过来人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年轻人,在恋爱期间就遇到了什么“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的问题,实在是社会的悲剧。可以肯定的说,利益关系占了过大比重的婚姻都是会出问题的。 再说房子,刚毕业工作几年的年轻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价值不可能达到拥有一套房产的水平,何况还有被房地产商抄高了的价格。如果你毕业没几年就拥有了一套房产,闭着眼睛就可以确定,要么是占有了别人的劳动价值,要么就是作为“房奴”而透支了自己的人生。当年我们参加工作,是单位分房的,虽然也有不如意,但毕竟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当时的年轻人较能集中精力发展人生事业的原因之一。 很明显,关于“结婚”、“房子”产生的问题,都是当今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造成的。把脑袋别在人家裤腰带上被拖着走,还有人生的意义吗?!再说了,租房子就不能结婚了?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婚姻有意义吗? 10. 每个人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所处社会环境都各自不同,所造成的志向、爱好、性格、秉性和人生道路就自然各有差异。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然而,到了大学毕业的年龄,各方面已经初步定型,如果还没有为自己作好基本的人生定位,无头苍蝇似的跟着所谓的“社会趋势”走,最后吃亏的就是自己。当然,你可以赖社会、学校、老师、家长,但是,承受的总是你自己吧。 11. 介绍一个处理重大问题的方法: 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要作抉择,一定要首先抛开个人利益得失;然后尽可能冷静、客观的收集、整理与这个问题有关联的所有因素;再加以机制、机理分析,并且找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得到几个可能、可行的方案之后,才将个人利益因素放进去综合判断,作出最后的决策;一旦作出决定,不要轻易改变,除非再重复一次决策过程。 我年轻时,每当处于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都要这样作一次,以后搞科研也是这样干的。或许你可以试试。 最后要强调一下:对你的情况不了解,你是否适合“创业”,我不知道,只能说些大道理,没有办法解决具体问题。但愿能有参考价值。 祝愿顺利、安康! 老骥伏枥 二○一五年五月三十○日稿 二○一五年五月三十一日上网 提示:如哪位同学想发表意见,也可以去新浪网进我的 博客,文章与这里是一样的。( http://blog.sina.com.cn/u/1747573837 )。   
3842 次阅读|28 个评论
喀什之旅——重新思考我的人生定位
热度 1 wyyhope 2012-9-27 15:49
博文标题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或者“驴唇不对马嘴”,这也正是我现在矛盾思绪的写照。工作正好满一年,这次能参加喀什的国际研讨会要多谢***老师推荐和领导的支持,机会难得,当然要多听、多学、多想。有幸认识对地观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其实我仅仅是这个领域的初涉者。通过了解会议的主题,也将此与我目前从事的工作相联系,希望开拓又一个工作重点和方向。目前仅有一点儿想法,尚不成熟,需要和领导进一步沟通交流我的认识。 之所以现在的思绪如此矛盾,甚至有重新定位自己的打算,还是源于几位老师的一番话,我不会忘记其中最重要且影响我的一句——“年轻不怕走弯路,年轻不怕失败”。已到而立之年,比起不惑之年的各位老师,我仍然很年轻,所以我需要思考我的选择是否正确(其实当时如此选择也是不得已,之前的博文中曾表达过我的疑惑),我的优势在哪里。虽然很多旁观者羡慕我(不知是否真心),认为我运气很好。其实我也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博士答辩后两个月才找到工作(还算满意),在这个新的岗位中,我基本算是从零开始,如今也仅仅学了点儿皮毛,优势荡然无存。 童年的理想就是做个科学家,考的大学不是那么理想,对所学的专业之前一无所知,但也学下来了,成绩也说得过去,所以能保送研究生到中科院的研究所,但是换了另外一个专业,虽然不是完全重新开始,但毕竟有专业领域差别,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研究生期间由于导师项目较多,边学边做,科研与管理工作经验均有所增长,当初有了自己的定位,对所学的专业也充满期待,也打算之后从事该领域工作。并非事事如我所愿,工科背景对人才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并不是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如愿,没有了平台,我自然要改变定位与选择。最后时刻总算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与之前的愿望大相径庭,但是我很珍惜这次机会,进入工作自然想尽最大努力做得更好。 这次会议之旅遇到了许多老师,对我的专业背景与现在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我虚心听着同时在思考以后的打算,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一年的工作中时不时会想这个问题,其实是自己曾经的理想一直在作祟,如实说,现在的工作与我曾经的理想差别还是很远的。这段时间,尤其是假期时间,我想自己静静地想一想。“年轻不怕失败”,我记住这句话了,因为我还年轻,我要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努力,失败了不会让我后悔,没有尝试我才会真正后悔!
个人分类: 所感随想|34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坛杂俎:关于博士毕业去向的讨论意见
pww1380 2011-9-22 12:53
学坛杂俎:关于博士毕业去向的讨论意见 杨文祥 博士毕业,只是意味着自己在接受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一个教育过程,除此之外的一切所谓意义都是外在的社会环境所赋予的附加值。这些附加值只有在与你的个人因素相匹配构成整体实力的情况下才具有实际意义。 因此,博士毕业后,在内在心态上,需冷静,客观,把自己视为一个具有博士学历的普通人,这样才有助于自己客观地把握自己为人处事的合理尺度。但在发展目标上,又不能满足于但求温饱无所追求的状态。因为无论国内的博士教育质量如何,这毕竟是一种高层次人才的精英教育层次,这一层次的教育,大多数同龄人毕竟是难以企及的。 这样,社会公众普通一员的心态,国家高层次人才应有的业绩发展目标就应该是博士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精神和心理准备。 至于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取向,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的人生定位与人生目标,因此只能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有固定的因应模式。一般来说,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窄而专的同学,尽可能在自己的专业之内考虑如何发展,而复合型结构的人才,则可考虑从事跨学科的开发研究或在专业管理以及社会管理领域寻求发展的机遇。就是说,无论是在高精尖的科技领域攀登科技高峰还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管理实践中发挥高层次的社会贡献,只要大家能够各得其所,都应该是博士毕业生在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社会舞台上矢志不渝的拼搏目标。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准确定位自己,把握人生航向——论博士就业去向
热度 26 wyyhope 2011-6-4 22:15
又到了一年的学业收获季节,每天走过楼下的公示展板,一行行醒目的大字跃然于红纸上,一批博士又毕业了,今年我所在的研究所就有 100 多位博士研究生毕业答辩,拿到梦寐以求的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完成了人生的学习阶段,开始了新的航程,看看这些博士的去向让我浮想联翩。 每次谈及毕业、就业等话题,导师就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都读到博士了,还不搞科研?那你们读这个博士干嘛?去生产单位干的活本科完全够了。”。我当仁不让,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问、做研究,我们读硕士、博士有时也很无奈”。就我个人而言,我不适合做学问、搞科研,尤其在我所学习的专业领域;另外,我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我将来要做什么,在哪里可以体现我的优势。或许这也是我至今未找到合适归宿的原因吧!记得几次面试都会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怎么不留所搞科研?”。我不假思索的如实回答:“我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我不想做科研工作,我觉得自己适合做项目管理、科研管理等岗位的工作,这里可以发挥我的优势,学习期间也积累了些许经验。”当然,几个相关岗位工作的面试均未通过,可能觉得我太挑剔了,做管理工作我有优势吗?后来听一位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处长提醒我:“你的定位没有错,了解你知道你适合这类工作,但在面试此类岗位工作时,你没有专业优势,你的博士学历反而成为劣势,做一般的管理工作不需要博士;加之你岁数偏大,这些单位领导层考虑的很多。” 据我所知,我所在专业的男博士们大多去了生产单位做一线工作,长期出差、盯现场、熬夜赶项目报告等成了他们工作的家常便饭;女同胞们还在苦苦寻觅着,几个找不到合适的已经决定做博士后了,我也曾想过做两年博士后,这也是暂时没有出路的一个缓兵之计,但仍回到自我定位上,做完博士后我仍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就业!因为现在与我导师所在的时代不同了,那时读到博士,做博士后了,基本注定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现如今很多同学因为本科没有好的就业,选择读硕士,硕博连读可以节省一年时间,就想一口气读完算了。博士毕业总该有很多单位“抢”了吧?当走过之后才发现,事实未必如此。 将到三十而立的年龄,虽然对自己的未来有准确的定位,但实现起来太难了。一直学习成绩优异的我大学所有课程基本没有低于 80 分的,四年全部课程加权平均分近 90 ,三年奖学金两万多元,从不无故旷课,从不临阵抱佛脚,按时完成作业,是标准的好学生, 05 年本科毕业时几乎拿到了大学毕业所有的奖励称号。若不是被保送研究生,我会考经济管理或金融类的研究生,大三开始每天去北大听经济学相关课程,自学完成了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财务管理等课程。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读硕士后,我也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觉得这里是我国最高的科研机构,无比神圣、令人向往,我能来到这里是如此幸运啊!那时的我对自己的未来工作考虑还很少,只想好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直激励着我,顺利通过硕博连读申请答辩并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但发现我并不适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我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让我在做项目,组织会议论坛,其他的与人沟通、交流方面得心应手,慢慢发现自己的这方面能力与优势,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未来方向,但如今事与愿违,招聘单位基本不会理会,只觉得我是“病急乱投医”,甚至怀疑我无法安心在这种岗位上工作,仅作为一个跳板而已。 如今想起我曾走过的路,碰过的壁,虽然没有头破血流,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最高学位,但何去何从无从说起!毕业了,但没有兴奋和愉悦,只每天面对电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希望朋友们借鉴。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早一些定位,不能得过且过,尤其是在漫漫求学路上驰骋的学弟学妹们,博士学位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留在大城市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我们的人生还很长,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把握准确的航向才能开拓浩瀚无际的新天地! 当然,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不读博士如何能留在北京,不读博士如何能进央企等等,我承认这些社会规则给我们的羁绊。但反问一下:拿了博士学位一定能留北京,一定能进央企吗?一定可以发挥你的长处让你平步升云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仍然在于我们自己。谨希望莘莘学子在闲暇时多思考,放眼长远!最后祝愿所有朋友们学业有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17018 次阅读|32 个评论
你的定位正确吗?——寄语青年学子
热度 1 sqdai 2010-9-8 06:33
我这里说的定位,大而言之,是对自己人生的定位;小而言之,是一旦确定了人生定位后,即选定了职业目标后,对于自己在其中的位置的进一步选择,可以说,是一种小定位。两者都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果定位正确,你就会感觉良好,一直乐观向上,多多少少有所建树,没有大成就,也会有小成绩;如果定位不正确,你一路走来就总会觉得别别扭扭的,心境不佳,容易消沉,无所作为,还怨天尤人。 年青人对自己的未来总是充满着幻想和憧憬,应该把人生定位尽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正确定位以后,只要发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目标。应该相信,工农商学兵,行行出状元;更应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天道酬勤建功业。定位取决于社会需要、自身素质、基础条件和志趣爱好,既不能鼠目寸光,也不能脱离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畏缩不前;既不能强己所难,也不能单凭喜好。 著名学者杨振宁从小就想当科学家,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著名数学家杨武之,杨振宁自幼有异禀(杨武之语),成长中屡有名师指点,加上他勤奋苦学, 34 岁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就没有那么幸运,出身于偏僻小村中的普通农家,村子里连完小都没有,但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刻苦向学,一路考取公费上学,终于成了著名的力学家。 即使像杨振宁那样的大家,也有个小定位问题。他公费赴美留学后,对实验物理学感兴趣,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一科研方向。但是,他的实验动手能力实在很令人不敢恭维,年青伙伴写打油诗讽刺他:凡是有杨的地方,就有砰砰的声响 ( 实验失败的爆裂声 )! 后来经名师指点,他重新定位,选理论物理学作为主攻方向,终于功成名就。对于科学家如此,对各行各业的人员亦复如此。 现在缩小话题,说说已在高校的年青朋友们。 周哲玮 教授去年在我所科学与文化系列讲座中,做了一个很精彩的报告,其中有一段的大意是, 大家到高校工作,是一种选择,一种文化追求。但作为高校教师,注定了一般不能成为一掷千金的大富翁,注定了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业余时间也不得闲,而独有的是: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中享受追求学问的乐趣,在日常教学中享受培育一代新人的幸福,最终可能进入科研出成果、桃李满天下的欢愉境界。因此,既然来了,就应该兢兢业业地当好老师。 所言极是。不能指望人人成为像杨振宁、郭永怀那样的名教授、大科学家,但我们至少能当个称职的、优秀的好老师。当然,年青教师面临的问题多多,工作负担重,生活压力大,领导应着力关怀,予以实际解决,但总不能待问题全解决了再甩手干吧?那样,会坐失人生发展良机。 我还经常与年青朋友谈小定位的问题。要做称职的优秀的大学老师,就得搞科研,搞什么类型的科研?就有一个定位问题。就说我熟悉的应用数学和力学学科吧,科研方向和治学方式很多。记得 1983 年 林家翘 先生在清华讲学时,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同心圆,内圆上标为纯数学,第一环为应用数学,第二环为力学,第三环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社会科学等等分而治之,并点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经常拿这张图来让研究生定位,你的点定在哪里?我把自己定在力学与应用数学的交界线附近(在力学环里,因为我主修力学,而复旦的力学学科脱胎于数学学科)。有的年青人工科出身,数学底子薄弱,又偏想做理科类的工作,我通常不大赞成。我表示,你这样未尝不可,但要恶补数学、物理学,彻底改变工科的思维方式,才会有所收获。然而,一般说来,这样做是扬短避长、事倍功半,成功率较低。为什么不去尝试做既保持工科特色,又兼通(而非精通)理科知识的科研工作者呢?这些年来,我看到了这样成功的实例(如本所先后获市级科技奖的工科出身的两位教授),也看到了一些不大成功的例子。 总而言之,在具备基本的条件和同样努力奋斗的情况下,定位的正确程度决定了成功的概率。 各位年青朋友,请想一想,你的定位正确吗? 写于 2009 年 2 月 20 日晨 改写于 2010 年 9 月 8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57675.html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899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火柴人的故事
yunqiang 2010-5-29 12:33
火柴人的故事 多年前,有位朋友传给我一个有意义的幻灯片,存在了电脑里。最近,整理电脑,又发现了它,浏览后,又深深被感染。人世间有多少人、多少事会让我们感受至深? 人生定位、价值观选择、追求、理想等等,有趣?无味?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也许就要有不同的定位。 在这个浮躁、充满众多不安定因素的社会中,我们如何把握自己?亲人、朋友或许能给你想要的慰藉、理解和支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1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