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马轩龙小记
热度 3 csiro 2017-5-14 07:58
前天,马轩龙来到我的办公室,跟我道别。他即将启程前往德国马普学会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我们谈了一个半小时。从 2008 年到现在,一晃 9 年过去了,这又让我感慨了一番。 在 2013 年,我写过一篇博文,是关于博士生赵刚毕业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259-695281.html )。 实际上, 2008 年我招了两位博士生,另外一位就是马轩龙。马轩龙从兰州大学草业学院硕士毕业,来到我当时在中科院地理所的课题组。此后我去了悉尼科技大学,马轩龙随后到这里做访问学生两年,赵刚则安排到 CSIRO 学习两年。 由于马轩龙在硕士期间,做过遥感,而我的同事 AlfredoHuete 教授是环境遥感专家,他的办公室就在我边上,所以马轩龙就继续做遥感,并由 Alfredo 指导。这种安排也是基于我因材施教而不是因课题施教的“理论”。 马轩龙有比较好的表达能力,我记得博士论文开题,他的 PPT 做得很花哨,虽然有的老师说谈问题不够深入。在他到澳洲之前,我跟 Alfredo 交流过几次,最后确定做热带草原的物候。他先从 R 语言学起,然后做遥感数据的分析。我起初的建议就是把遥感与地面的通量观测结合起来。然而,他在遥感方面更加投入,这让我有些失望。直到他的论文快形成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地面数据的验证。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感觉光用遥感还是心里没底! 马轩龙完成了两年的访学,在 RemoteSensing of Environment 上发表两篇论文。回到北京,过了几个月就答辩了。起初并不急于找工作。他的目标还是到国外读博士后。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自身也感受一些压力。但是好事总是成双, Alfredo 的课题下来,希望他来澳洲继续做这项工作。同时他申请到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后,而导师也是 Alfredo 的好朋友。 这样让他两难了。在澳洲顺手,成果可能快些;在美国是一个很强的课题组,但是方向需要调整。最后他还是来了澳洲。 在博士后期间,我们常常见面,但是工作上已经没有多少联系。新来的博士生需要一位副导师,我让她先问问马轩龙。结果出乎意料,马轩龙觉得很忙,没有时间。作为博士生的副导师,对一位博士后来说,是很好的经历。这在简历上也可以是一个亮点。我感觉是给他一个好机会,但是既然他不同意,我又不好直接说。后来还是找 Alfredo 做副导师。 在最近的一两年中,马轩龙逐渐成熟起来,主动找几位博士生,跟他们合作。两年的博士后马上就要结束了。他要再找个地方,因为 Alfredo 出差,要我给他写推荐信。这一下又是好事成双,找到两个下家,一个是美国的 Arizona 大学做干旱区的,这个跟澳洲的工作类似。另外一个是德国马普学会,这是一个大的团队,涉及的面也很广。他又面临选择的问题。最终选择德国,主要还是考虑马普的名气和学术影响吧。 我希望两年以后他能够回来,回到杨凌,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顿下来。看机会吧。 马轩龙发表的论文,来自 Google Scholar : Evapotranspiration seasonality across the Amazon basin E Maeda, X Ma, F Wagner, H Kim, T Oki, D Eamus, A Huete Earth System Dynamics Discussion, http://doi.org/10.5194/esd-2016-75 2017 Mulga, a major tropical dry open forest of Australia: recent insights to carbon and water fluxes D Eamus, A Huete, J Cleverly, R Nolan, X Ma, T Tarin, N Santini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1, 125011 2016 Landsat and GRACE observations of arid wetland dynamics in a dryland river system under multi-decadal hydroclimatic extremes Z Xie, A Huete, X Ma, N Restrepo-Coupe, R Devadas, K Clarke, M Lewis Journal of Hydrology 543 (B), 818–831 2016 Drought rapidly diminishes the large net CO2 uptake in 2011 over semi-arid Australia X Ma, A Huete, J Cleverly, D Eamus, F Chevallier, J Joiner, B Poulter, ... Scientific Reports 6, 37747 1 2016 Spatial partitioning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Australia's total water storage under extreme hydroclimatic impacts Z Xie, A Huete, N Restrepo-Coupe, X Ma, R Devadas, G Caprarelli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83, 43-52 4 2016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ng climate modes on Australia’s contribution to global carbon cycle extremes J Cleverly, D Eamus, Q Luo, NR Coupe, N Kljun, X Ma, C Ewenz, L Li, ... Scientific Reports 6 7 2016 Monitoring Photosynthesis from Space A Huete, G Ponce-Campos, Y Zhang, N Restrepo-Coupe, X Ma, ... Thenkabail, P. (ed), Land Resources Monitoring, Modeling, and Mapping with ... 7 2015 Abrupt shifts in phenology and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under climate extremes X Ma, A Huete, S Moran, G Ponce ‐ Campos, D Eamu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120 (10), 2036–2052 16 2015 A spatially explicit land surface phenology data product for science, monitoring and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M Broich, A Huete, M Paget, X Ma, M Tulbure, NR Coupe, B Evans, ...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Software 64, 191-204 14 2015 Parameterization of an ecosystem light-use-efficiency model for predicting savanna GPP using MODIS EVI X Ma, A Huete, Q Yu, N Restrepo-Coupe, J Beringer, LB Hutley, ...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54, 253-271 20 2014 Land surface phenological response to decadal climate variability across Australia 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M Broich, A Huete, MG Tulbure, X Ma, Q Xin, M Paget, N Resrepo-Copue, ... Biogeosciences 11, 5181-5198 36 2014 Spati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dynamics in savanna vegetation phenology across the North Australian Tropical Transect X Ma, A Huete, Q Yu, NR Coupe, K Davies, M Broich, P Ratana, ...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39, 97-115 64 2013
个人分类: 留学篇|11520 次阅读|4 个评论
何亮小记
热度 5 csiro 2015-6-14 13:55
何亮今年从我的课题组博士毕业,即将到中国气象局气象中心工作。我是感到很欣慰的。这是新闻联播之后,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部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何亮本科是学地理的,硕士在南师大地理学院,师从林振山教授。当我在南大大气科学系读博士的时候,林教授刚从北大大气物理专业分配过来,当我这一届博士生的辅导员。 何亮到我这里来之前,与我的专业差距是很大的,可以说我们是大同行。他报考的那年正是我课题组的大年,大约有四位男生过线。而这些学生我都没有多少了解,我们常常通过 QQ 交流。我记得,他做过一些气象要素的分析,表现了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很有想法。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说我是做应用的,而他希望从过去的理论的工作转到应用方面。这多少让我有些吃惊,因为我从来还没有听说过我的工作是偏应用的。因为林老师的缘故,我是理解的。林老师到南师大做了长江学者和院长,后来也做了些生态。他不用实验数据,多数工作是模型的理论推导,如种群生态模型。我最后选择何亮,因为他的 “ 理论性 ” 比较强。 在起初的一年多,何亮都是在摸索。我希望他做些理论的工作,然而他可能感到毕业的压力,胆小了一把,选择了我们课题组拿手的作物模型。弄这个东西一般不会失手,因为我们做了很多年的缘故。他希望弄一篇保底。我是给学生充分自由的,也不会反对。现在我觉得这个选择也是对的,因为作物模型在今后工作中的实用价值。 在博士生的后期,何亮涉猎广泛,除了自己的专业,对人文、社会、经济的问题也有些兴趣;变现了比较强的组织能力,外宾来访也能负责安排和讨论;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掌握了如小波分析、模型参数优化分析等技能;具备了广博的知识面,在气候变化、作物模型、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等方面,有广泛的兴趣。 何亮去面试的时候,气象局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多是我的同学,他没有要求我打招呼,我也认为没有必要。我相信何亮的实力,也相信这些同学的慧眼。作为农业气象领域的一位老战士,我衷心希望何亮等学生能够在我们这一代的基础上,把气象为农业服务这个工作发扬光大。为此,我对何亮在未来我国农业气象界的角色是充满期待的。 1. He,L., Cleverly, J., Chen, C., Yang, X.Y., Li, J., Liu, W.Z., Yu, Q., 2014. Diverseresponses of winter wheat yield and water u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variabilityover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in China . Agronomy Journal . 106(4): 1169-1178. doi:10.2134/agronjx13.0321. Impact Factor: 1.542 2. He, L., Asseng, S., Wu, D.R., Yang, X.Y.,Zhuang, W., Jin, N., Yu,Q., 2015. Impacts of recent climate warming, cultivar changes, and cropmanagement on winter wheat phenology across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 135-143. DOI: 10.1016/j.agrformet.2014.09.011. Impact Factor: 3.894 3. He, L. et al., Environmental controls for multi-scale temporal variation in carbon andwater exchange across the North Australian Tropical Transect , Global Change Biology (internal review).
个人分类: 人物篇|8597 次阅读|4 个评论
“‘陈”词滥调未必,慷慨“陈”词依然——开博四年小记
热度 2 hillside 2014-1-20 20:09
我自2010年4月16日在科学网写下第1篇博文《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至今已近4年了,可谓往事如风、过眼云烟。扪心自问,初衷仍旧,片头语犹如定格。对于博文写作我一贯秉持认真的态度,力戒“道听途说、郢书燕说、花说柳说”,不太习惯“正话反说、长话短说”,偶或调侃“科学假说、儒家学说”,也不强求“自圆其说”,在与网友讨论时力避“不由分说”。 科学网是个似乎可以“自由言说”的一方天地。所谓“言说”,是先有“言”,后有“说”。听他人之言,成自己之说。我在开说之前,已长期闻听各路“警句名言、至理名言、金玉良言”,后来又咀嚼了大量的中外“警世恒言、醒世通言、喻世明言”,但无暇多顾“假语村言(语出《红楼》)”、“高粱莫言”。对待历史人物,既不轻信“溢美之言”,也不轻易“因人废言”。 科学网的实名化博客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巧语花言”乃至“信口胡言”,既让热心的博友“知无不言”抑或吐露“逆耳之言”,也让一些生活中“足不出户”、“沉默寡言”甚至一度“附耳低言、钳口不言”的学者获得了言说的欣悦,以至抒发“肺腑之言、万语千言”。科学网还架起了鹊桥,让青年科学男女不用借重“媒妁之言”,直接倾诉“蜜语甜言”。 毋庸讳言,科学网并非是一块净土,只是一个各抒已见、各担其责的话语舞台而已。 经过广开“言”路,大体上知晓“语出‘何典’”(有说,《何典》也是毛润之先生赏玩之物)。虽然未必都能“仗义直言”、也未见得“倚马千言”,但下笔尽量“君无戏言”(邓丽君也曾心系“何日君”,普天之下,谁是真“君” )、不“徒托空言”。即使“小小不言”之事,也在个人“畅所欲言”的同时,尽量避免网友们“啧有烦言”。快言快语,岂不快哉?! 博雅达观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写到此处,不由得想起了朱自清的《匆匆》。现全文照录如下,并作此短文的结束语。 http://www.ccview.net/htm/xiandai/zzq/zzqsw004.htm 匆匆 作者: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个人分类: 似水流年|412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世博游小记
BaoHaifei 2010-10-21 12:37
世博游小记 鲍海飞 2010-10-21 2010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上海世博会入园人数 103 万。 10 月 17 日 会怎样?无论如何这几乎是世博会临近尾声的时候,如果再不去,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 不去,是个遗憾,去,有多大风险? 两位年过 70 的老人,且都作过手术的岳母,岳母,一个做过心脏手术并且刚做了腿部静脉曲张手术不久的岳父,一个是作过肿瘤手术的岳母。行路难! 另外就是我的女儿 和 夫人。 准备,策划,去! 早晨,做地铁 7 号线到浦东的后滩路下。其实,已是人潮涌动。排队进场的时候,有嘈杂声和小孩子的哭声。后来,武警告诉我们,老人可以走绿色通道。但,已在人流中,如何动?武警把游人一段一段引过去。恰好中间有一块空地。左面是人,右面是人。在那一刻,我们带着老的小的横着走向边路的绿色通道。那一刻,我感觉到了礼遇。 进园后,先去租了一辆手推车,也只有老人才能租。于是就是这辆车载着我的岳父、岳母和孩子开始了我们的世博之旅。 首先来到了美国馆,美国馆外排满了曲折婉转的游人。我们去排队,有游客指点,这老人和推车就是直通门票,可以直接走绿色通道。心中感觉,真好!于是过去。但是只限制一人伴一人。于是我独自去排队,排队牌上写着等待时间 4 小时。蛇行而进。还好,我走了半个小时就进去了。在美国馆,看了两场小电影,简短介绍美国人的创造性和理念等,最后是奥巴马的一段演讲。后来,回到家里的时候,女儿告诉我们,她看懂了第二个无声的片子,种花的女孩,爱绿色的人们。而且,在第二部片子演出当中,当演到了闪电和雨的时候,我们居然也感觉到头上脸上有一阵雨雾,抬头看,居然是上面在喷雾! 在秘鲁馆,规定 75 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绿色通道,但是只能带一个人进去。于是,我让夫人和孩子带着岳母进去了,我和岳母留在了门外。把门的小女孩不让我们进。后来,我不甘心,带着岳父走上去,告之,老人有心脏病,女孩恻隐之心顿生(我估计),这才绳子一放,我们于是就进去了。 非洲的土地充满了诱惑,我们看了安哥拉馆、埃及馆,非洲联合馆,又在世博护照上盖了几个国家馆的章。在这些馆里,还真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物品。什么宝石了、人面像啊! 迂回曲折,我们又看了巴西馆,多亏了两位老人的绿色护照,我们还算顺利。 下午开始准备看俄罗斯馆,规定居然是 75 岁以上的老人才可以进去,那个把门的小伙子,有着一副冰冷的面孔,他身旁还站着一个武警。一开始,我都不太敢和他讲话,后来,我居然把他给说笑了,再后来,我还居然拍了他的肩膀。但是无论我怎样说,那个小伙子就是说,我要坚持原则!如果要是每个人都这样,该有多好。其实,我也不是非得进这个俄罗斯馆。只因为,我们和俄国人关系还算一直不错,我还曾经学过一点俄语罢了。俄罗斯馆只能放弃了,于是所有的俄馆我们就都决定放弃了。 最吸引我们的是欧洲馆了。我们决定先去法国看看。还是法国馆的规定好, 70 岁的老人就可以。于是我推着岳父两个人坐电梯一直到四楼,而他们三个从另外一条路上去了。我们顺利地从四楼一直蜿蜒到了一楼,看到了法国大厨师在紧张地忙碌。一路环幕电影。 参观期间,两位老人轮流坐着轮椅。 出来后,我们准备去智利和德国馆,后来,被告知,此馆没有绿色通道。只能放弃。 看样子,不同国家对老年人的定义也不一样。人家俄罗斯人寿命长,因此,规定的年限就高,而德国也许就像他们的足球一样,永远年轻。 天色渐晚,收起轮椅坐了一站公共汽车,直奔亚洲馆。 晚饭的时间到了。在离中国馆不远处的一个二楼南翔馒头店里,吃了点面。本来想去沙特和日本馆看看,但是看到了我们的国家馆,怎能不进。一开始听说要预约券,有人兜售 100 元一张。我们准备做罢。后来知道,只是某些特殊馆需要,于是,我们飞快的推着车前行。黑龙江的冰雪馆还是蛮有特色的。 出了中国馆直奔日本馆,路上被告知,日本闭馆了。其实刚到晚上 8 点。 于是在 5 号出口,我们离开了世博馆。 带着一丝遗憾,传说中的沙特馆只能留在记忆的穿梭中了。 夜色灯光闪耀,地铁在呼啸着。 第二天,世博公告,昨日游人 74.3 万。这应该是第二高峰了。 家有老,真有宝!
个人分类: 随想|3552 次阅读|5 个评论
北美38届NAMRC会议小记
qiaokang 2010-5-29 12:39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NAMRC 38 会议, 会议于 May 25-28号在Kinston 的Queen's University举行。导师租了个车,亲自驾驶带我们前去参会。中途带我们去千岛湖浏览了一番。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