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电视节目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电视节目

相关日志

[转载][紀錄] [北美大地[高清](2013)][720p][美国][全7集]
lcj2212916 2015-12-26 11:53
◎译  名 狂野北美 ◎其他译名 北美大地 野性北美 ◎片  名 North America ◎年  代 2013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纪录片 ◎语  言 央视国配/英语 ◎字  幕 中英特效 ◎IMDB评分 8.7/10 from 472 users ◎豆瓣评分 9.3/10 227人评价 ◎制作公司  Discovery ◎文件格式  x264+AAC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集  数 7 ◎片  长 每集约48mins ◎文件大小 每集约1.12G 破天荒的电视盛事,带领观众重新认识《北美大地》,这个勇者的故乡以及充满极端的大陆。 对许多人而言,北美洲是他们的家,他们每天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大陆,但却从真正亲身感受过这个多变坚韧的大陆暗藏的各种危险。如果你自认够熟悉北美,最好再三思。美国得奖演员汤姆谢立克为本系列精采节目献声旁白。Discovery频道透过镜头聚焦广大的北美大陆,捕捉生命如何在多变危险的环境对抗艰困险峻的荒野。製作《地球脉动》、《生命》、《冰冻星球》和《非洲》等开创性电视节目的电视频道再度献上令人讚叹的自然历史节目《北美大地》,节目分为7集,将于7月1日起,每週一晚间9点在Discovery频道首播,并于每週六晚间8点重播。 《北美大地》是Discovery频道第一个独立自製的自然历史系列节目,製作过程耗时3年,横跨北美洲各地,从零下低温的加拿大冻原一路到巴拿马的热带雨林,展现在险恶地势和恶劣气候下,「适者生存」才是自然界不变的法则。跟着节目探索这个隐密世界,来看常见和奇特野生动物如何力抗酷寒冰原,致命野火和威力惊人的超级风暴,你将从此对北美大陆改观。 Discovery频道充满决心的製作团队横跨北美洲,包括寒冷的育空地区、贝里斯的苍鬱森林、白雪皑皑的洛矶山脉和美国西南部荒芜的沙漠等地。製作团队总共花了2,830天,进行250个探险摄影行程,动用11种不同类型的摄影机,拍摄了超过850个小时的影像。摄影师使用超高速摄影机、夜视仪器和特殊的水底摄影机等先进器材,才得以捕捉到前所未见的动物身影。高动态范围延时摄影技术将美洲大陆的极端气候变成震撼人心的清晰影像。 《北美大地》前五集节目将呈现动物努力在恶劣天气和崎岖地势生存的动人故事。前所未见的画面包括墨西哥行踪隐匿的沙漠美洲豹,和在阿拉斯加深潜至水下20多呎猎捕鲑鱼的大胆棕熊。「《北美大地:拍摄秘辛》」单元记录了《北美大地》製作团队拍摄时面临的挑战,包含在北美洲捕捉最雄伟动物画面时,同时要对抗威力强劲的艾琳飓风和其他天灾。最后一集将呈现观众在Discovery频道脸书“My North America”活动页上票选出的北美洲最佳自然景点。 准备从一个大陆见识全世界;欢迎来到「勇者之乡」——在这裡飢饿的掠食者和机警的猎物每天在这块充满未知极端的土地互相斗智。 ◎简  介 【1.天生狂野】Born To Be Wild 首集节目来到北美大陆,这趟非凡旅程将带领观众认识家乡北美洲的荒野之地。一同来见识常见和奇特的各类野生动物,牠们就住在我们的后院。接着前进加拿大荒野探访北美山羊,在太平洋边陲跃入冰冷海水,跟着母鲸和幼鲸宝宝一起力抗众多掠食者的追逐。紧凑行程后,要转往哥斯达黎加的海滩拜访海龟群,牠们一边产卵,一边提防饥肠辘辘的美洲豹。最后还要来看美洲野马如何在犹他州沙漠中争夺珍贵的水坑。 【2.无处藏身】No Place To Hide 想在充满极端风暴、变化难测的大陆上生存,就得通过恶劣环境的考验。来看动物如何在夺命天候中寻觅遮蔽所。节目记录惊心动魄的猎食过程以及肉眼难以得见的求偶行动。狼群悄悄尾随一头母美洲野牛和牠的小牛,猎食过程高潮迭起。草原犬鼠为了躲避南达科他州大草原上的炙热艳阳,正在堆砌地下碉堡。一只公蝇虎在辽阔的草原深处求偶。 【3.幼学壮行】Learn Young or Die 北美大陆拥有全世界最高耸的山岳。山峰上风暴肆虐,并且有茂密丛林,独特的野生动物和高耸入云的远古树林共栖。来看会闪躲雪崩的北美灰熊,喜欢用头对撞的大角羊,行迹隐匿的美洲狮,还有狡猾的草原狼。这些生物出没在北美丛林和山岳间,不管是酷寒冬季或是烈夏野火,牠们学会了迅速适应天候变化的能耐。 【4.荒蛮之边】The Savage Edge 北美海岸是人类文明和不羁荒野撞击的狭窄最前线。近代破坏力最强大的艾琳飓风带来的海上风暴重创所有生物。来加州海岸的光秃峭壁上,看游隼如何提防掠食者,保护巢穴。一群不按牌理出牌的海豚为了觅食,将鱼群追上了陆地。接着前进大西洋海岸,透过壮观空拍画面,可以看到阵仗惊人的几万只鲨鱼,在人声鼎沸的迈阿密海滩几呎之外,进行大规模迁徙。 【5.死神炼狱】Outlaws and Skeletons 在干枯大地上,水是所有生命的来源。动物唯有透过惊人的适应能力,才能在北美大陆最干燥的地区存活。从死亡谷到炙热的墨西哥沙漠,栖息在此的人类和动物只能任凭天气摆布。来到西德州看看铲足蟾如何在突如其来的大雨后,钻出干硬的土地。在寂寞的夜色中,一只美州豹徘徊在墨西哥边境,留下罕见的身影。一起跟着摄影团队飞上天际,看看栗翅鹰家族如何同心协力猎捕隐身在有刺仙人掌间的棉尾兔。 【6.踏遍北美】Revealed 制作团队耗时超过三年,总计走访八个国家和美国近三十州,在野地的时间超过2,800天。不管是拍摄行踪隐匿的美洲豹或美洲狮,接近好战的美洲野牛,或是在冬天时跋涉令人胆颤心惊的落基山脉、寻找北美山羊,多数的摄影工作仰赖优异的技术才能完成,制作团队因此备受考验。最危险的一次任务是和艾琳飓风照面,当时艾琳飓风是过去十年来规模最大的飓风之一。 【7.十大奇景】Top Ten 在本单元特别节目中,Discovery频道将公布「北美最佳自然景点」的网络票选结果。超过35,000名观众上网投票表决北美大陆的最佳自然景点。过程保证出人意料之外。黄石国家公园能称霸吗?还是伯利兹雨林会胜出?一起来欣赏北美最优美的自然景点。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ile/139443935
1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重申小行星撞击地球风险
kejidaobao 2015-1-16 10:57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逾100位科学家和宇航员等人近期共同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100X小行星声明”,呼吁全球各界对可能碰撞地球的小行星给予高度关注,加快搜寻并尽快建立小行星防御机制。虽然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报道并不鲜见,但人们往往认为它太过遥远,科学家却严肃指出,小行星撞击地球并非天方夜谭,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灾难发生。如果地球遭遇小行星碰撞袭击,将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谁在迫近地球 签署“100X小行星声明”者中包括34 名来自美、俄的宇航员,以及英国皇家学会前主席、天文学家 Martin Rees ,进化生物学家 Richard Dawkins 在内的科学家以及英国知名歌手、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谷歌和微软公司一线技术人员等人。 声明指出,现在可能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流星、彗星等数量已增大至100 万颗,但是人类仅仅探测到1万颗,只占总量的1%。这意味着人类随时面临着小行星进入大气层,造成全球范围的巨大灾难。 关于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本月科学家还发布警告称,一颗名为RQ36的巨大小行星可能会在2182年撞击地球,并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破坏和物种灭绝;英国航空总局也表示他们观测到另一颗比地球大10倍的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这使得后者正处于危险之中。 除预测撞击之外,现实版撞击也曾经上演过。2013年2月,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市附近的一颗陨石就导致过千人受伤,数百栋窗户玻璃破裂,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此次事件前后,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 陈学雷 连续撰写4篇文章介绍相关信息。据文中介绍,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是一些在太阳系内公转的天体,总体数量可能超过100万个,直径几百千米到几米不等。大部分小行星轨道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远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外,因此并没有撞击地球的危险。但是,也有少数小行星,其椭圆轨道具有较大的偏心率,因此其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叉,这类小行星被称为阿波罗(Apollo)型小行星。还有少数小行星其轨道大部分在地球轨道以内,但远日点在地球轨道以外,称为阿登(Aten)型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交叉,因此有可能撞击地球。此外,还有阿莫尔型(Amor)的小行星,目前其轨道都在地球轨道之外,但其近日点比较接近地球轨道,因此有时也会接近地球。 虽然迄今小行星撞击地球没有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但这并不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几率很低。据美国1992年解密的国防支持项目(DSP)卫星资料, 1975—1992年,DSP卫星观测到了136次小行星在地球大气中爆炸的事件,其能量在500 t 到1.5 万t 之间,平均每年8 次。此外,根据美国空军在1960—1974 年间运行的全球大气声波探测器阵列以及劳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在美国西部安装的一个声波探测阵列1983—1996年的数据,劳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推断平均每年都有一个1.5万t当量的小行星进入地球事件。另据估计,大约每两三千年可能有一次通古斯(1908年发生在俄罗斯通古斯河附近的大爆炸被认为是陨星撞击事件,其爆炸威力相当于500 枚原子弹或者几十颗氢弹同时爆炸)类型的陨击,每50 万年左右,会有一次 1000 m直径的小行星撞击地球。 如何探测小行星及预防其撞击 “我想,加快搜寻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迄今为止,小行星还没有对人类造成重大的伤害,但更大灾难的发生是可能的。因此,作为科学家,有必要指出这种风险,让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防止灾难的发生。”陈学雷告诉《科技导报》,不过,他也指出,预防小行星撞击是有一定难度的。 陈学雷指出,预防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第一步是探测到小行星。小行星不发光,只靠反射太阳光才被我们看到,因此当它离我们较远时并不容易看到。特别是有些小行星轨道的大部分在地球轨道以内,这样在大部分时间里它离太阳都比较近,那就不太容易观测到。 据陈学雷文章介绍,为了侦测这些潜在的“危险分子”,天文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计划,如LINEAR计划、空间监视(Spacewatch)计划、NEAT 计划、LONEOS计划、CINEOS计划、La Sagra 计划等。此外,还有一些更大型的多用途计划,如美国在夏威夷建造的由4台1.8 m 望远镜构成的Pan-Starrs 巡天计划,拟在智利建造的8 m口径大视场的巡天望远镜LSST等,这些望远镜将以极快速度巡天,从而找出几乎所有的近地天体。现在这些计划已发现近万个近地天体,其中上千个被列为潜在危险天体。 “另一方面,观测到小行星后,它们的轨道也会因受到扰动而发生变化,因此还要保持监视。而且如果探测到小行星,要避免它们撞击地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有较长的预警期还比较好,如果是突然发现,则不容易处理。”陈学雷告诉《科技导报》。 科学家从20 世纪60 年代就开始研究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比如使用核弹、航天器撞击小行星使其改变轨道,或者使用安装到小行星上的火箭发动机、太阳帆或在它附近用聚焦太阳光、激光、等离子束等办法进行驱动,甚至给小行星一个冲量将其俘获使之成为地球的卫星等等。陈学雷认为,这些研究说明了较早发现危险的重要性。“如果能够提前几十年发现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就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特别是可以预先研究小行星的性质,以选定最好的方案,并为此研制专用的航天器,在距离地球最远处改变其轨道,而且这样也会留有足够的冗余时间,以观察第一方案是否成功。如不成功可再采取其他方案。”正如陈学雷在其撰写的文章中指出,“目前我们还未做到这一点,但这在技术上是有可能实现的” 文/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2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末闲话-26:为“一站到底”叫好!
热度 1 sqdai 2014-8-24 10:54
21 日的博文发布后,有一位博友评述道:“在创造读书氛围方面,媒体的作用是很大的。如能组织一些百科知识大赛之类的活动,效果会不错的。”博主告诉她,有这样的百科知识大赛电视节目,其中,办得最好最红火的是“一站到底”,近来,我几乎是每期必看。趁着周末,向各位推介一下这档节目。 概况 “ 一站到底 ”是 江苏卫视 于2012年3月2日推出的一档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该档节目由美国NBC“Who's still standing”改编而来。每个周四22:00播出,周六15:11重播。这是一档形式新颖,趣味十足,在挑战中挖掘个性,又充满悬念的全新益智攻擂节目。到本周,该节目已经办到第189期。 节目采用场上参与者分别单独厮杀的模式,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参与者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比拼。至今已有上千名人员上台守擂、攻擂。我见到的选手中,最年长的为61岁,最年幼的为10岁(儿童节专场)。擂台上的主力军是大学生、研究生、大中小学教师、公务员、白领等。 节目由 李好 和他的妻子 郭晓敏 担任主持人,现因郭晓敏休产假,由李好和 李莎旻子 主持。 形式 “一站到底”分“常规赛”、“专场”和“诸神之战”三类。 在常规赛中,由一人“守擂”,十人轮番上场“攻擂”,轮流回答一个接一个的知识性问题;胜利者继续在台上,失败者“落入陷阱”。若守擂者连胜十人,并最后答对五道题,就被封为“战神”(“站神”),两年多以来已出现十余位“战神”。 专场节目精彩纷呈。尤其是那场高校争霸战,清华大学博士刘也行与北京大学三年级学生张雪健(当时为二年级)捉对厮杀,来回达到创纪录的 36 个回合,赢得满堂喝彩。 “诸神之战”于 2013 年 2 月 21 日 推出,由先前产生的各路“战神”再度出战,经过多轮淘汰赛,决出“超级战将”;该战将又与前一场的超级战将厮杀,产生新一轮的超级战将。高水平选手的对决煞是好看。 题目 节目似乎有一个高级智囊团,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题库,涵盖面很宽,从学科来看,文史哲,天地生,数理化, …… ,无所不包;还有不少文娱、体育、人文、旅游类的题目。 这里罗列网上公布的 20 道题目: 1.“ 铁观音 ” 茶的原产发源地在中国的哪个省份 ? ( 福建 ) 2. 奢侈品牌 LV 路易威登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 ( 法国 ) 3. 欧洲的哪个城市被世界公认为 “ 雾都 ”? ( 伦敦 ) 4. 西藏 布达拉宫 最初是松赞干布为了迎接谁而兴建的 ? ( 文成公主 ) 5. 电影《 碟中谍 4 》中汤姆布鲁斯挑战的世界第一高的摩天大楼位于哪个城市 ? ( 迪拜 ) 6. 电影《变形金刚》中 ? 与擎天柱作对的反派首领叫什么 ? ( 威震天 ) 7. 金庸小说《 射雕英雄传 》中第一次华山论剑的胜利者是哪一位 ? ( 王重阳 ) 8. 美国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 , 说了 “ 个人的一小步 ” 后一句是什么 ? (人类的一大步) 9. 法国巴黎有名的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建造的 ? (拿破仑) 10. 世界上出现麦田怪圈最多的国家是 ? (英国) 11. 烟草里毒性最大的物质是什么 ? (尼古丁) 12. 我们通常所说的 “ 干冰 ” 是哪种气体的固态存在方式 ? (二氧化碳) 13.83 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是哪位演员扮演了黄蓉 ? (翁美玲) 14.2011 年以 “ 一秒变格格 ” 在网络迅速蹿红的台湾女艺人的俗称是什么 ? ( Hold 住姐) 15. 小说《 封神演义 》中,传说由狐狸精变成的商纣王宠妃是谁 ? (苏妲己) 16. 曹雪芹 的《 红楼梦 》中,葬花的人是谁 ? (林黛玉) 17. 中国神话当中,嫦娥在月亮上住的行宫叫什么 ? (广寒宫) 18. 白娘子在端午节是因为喝了什么酒而现出了原形 ? (雄黄酒) 19. 我国哪个古镇以生产瓷器而闻名于世 ? (景德镇) 20.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主题曲是什么?(《我心永恒》) 纵观这些题目,颇有广度,而难度却不大,要求选手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博闻强记能力,其基础是广泛阅读。由于要求每档节目的题目尽可能不重样,近来题目的难度有增大的倾向。 作用 目前,“一站到底”成了江苏卫视继“非诚勿扰”和“非常了得”之后的又一金牌栏目,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收视率居高不下。我的九旬老父在世时是该节目的忠实观众,一场不落地收看了。 笔者认为,这档节目至少有如下作用: 1) 娱乐了大众 。节目编导非常注意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主持人善于营造气氛,经常引起观众开怀大笑。 2) 普及了知识 。节目的知识性较强,让观众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应该掌握的知识。 3) 促进了读书 。节目在不经意中树立了一些用功读书、知识渊博的典型。例如,超级战将、北大三年级学生张雪健自我介绍说,他每年读书 500 本,仅北大三年已读书 1500 本。话音刚落,引来阵阵惊叹。难怪他在擂台赛中屡战屡胜,仅败给清华博士刘也行。 点评 据说,“一站到底”与 NBC 的 “Who's still standing”颇有相似度,这种模仿有可取之处。节目才办了两年多,已有骄人的效果,但也有需要改进之处。笔者认为,主要有: ——应更好地顾及“娱乐”与“益智”的平衡关系。节目制作人似乎过于强调前者,因此出现不少文娱类的偏题,如上一节中的第14题。北大才子张雪键每次都败在娱乐题上。应更强调节目的益智作用,让更多的饱学之士胜出。 ——应注意文理结合。节目偏于文科,理工科类的常识题偏少,仅为10%左右。上一节中,含自然科学内容的只有两题。 ——应加强常识方面的内容。近来,有往偏题、怪题的方向走的倾向,不利于知识普及。 总体来说,这档节目办得有声有色,为克服电视节目的“过娱乐化”倾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笔者了解的情况不全面,简介也不一定全正确,欢迎博友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请在美国看过 “Who's still standing”节目的朋友说说看法。 写于 2014 年 8 月 24 日晨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1756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适量饮酒真的有益健康吗?
MogoEdit 2013-12-20 18:15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说法不仅仅在酒类营销中经常强调,许多医学、营养和科普界人士也经常提到——而且,他们还真能摆出许多科学研究文献来支持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 适量饮酒的确对心血管有益 这个说法大致起源于1991年。在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有人提出了一个“法国悖论”——法国人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健康,他们的心血管发病率却不高。节目中给了一个解释:法国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为了解释“法国悖论”,各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总共调查过的人数加起来超过百万,时间长的可达一二十年。在流行病学调查领域,这可以算得上数据最丰富的研究之一。 在这些研究中,科学家们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与喝酒的量对比,发现“适量饮酒”的人群中二者都比完全不喝酒的人群要低。当然,喝酒比较多的人群中,这二者又升高了。而且,不仅仅是葡萄酒,啤酒和白酒也有类似的结果。 当然,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往往会受到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经常喝葡萄酒的人,收入往往比较高,因而医疗条件等也要好一些。而是否喝酒可能还伴随着其他的生活方式,比如蔬菜、水果、锻炼身体等等。在大型调查中,可以用统计工具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尽可能得到“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一般的结论是,在剔除了科学家们能够想到的混杂因素之后,“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作用减小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也就是说,比起不喝酒的人,每天喝一点酒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依然要低一些。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假说。比较有名的一个是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比如白藜芦醇。不过,动物试验又发现,要通过喝葡萄酒来达到白藜芦醇起作用的剂量,人会先被撑死。另一种著名的假说是酒精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好胆固醇”,而好胆固醇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一些试验证据似乎支持这种假说,“适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健康”也就得到了比较多的认同。 饮酒无论多少,都有致癌风险 但是,心血管疾病并非危害健康的唯一因素,“适量饮酒”会不会对于其他的健康因素也有影响呢?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有过许多研究。虽然不象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那么深入,但汇总起来也不少。2004年,意大利学者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汇总了过去三十多年中发表的喝酒与肿瘤等14种疾病以及受伤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这项荟萃分析在科学文献数据中找到了几百项研究,其中有156项质量较高,被汇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到的总人数超过了11.6万人。 在这些研究中,饮酒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通常的结果很一致: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20克酒精的人冠心病的发生率低大约20%。 但这是“适当饮酒”唯一降低的疾病发生率。在其他疾病中,即使是每天喝25克酒精这个“适量”,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原发性高血压增加43%,肝硬化增加1.9倍,慢性胰腺炎增加34%。其他的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也有小幅增加。 如果饮酒更多的话,那么这些疾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比如,如果每天喝50克酒精(大致相当于2两50度的白酒),那么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将增加2.1倍,食道癌、喉癌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都会增加一倍左右,乳腺癌增加55%,肝硬化增加6.1倍,慢性胰腺炎增加78%,出血性中风增加82%,而肝癌的增加也有40%。 与饮酒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相比,饮酒与其他疾病风险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虽然这项荟萃分析中涉及到的人数超过了11万,但具体到许多疾病上,研究数与涉及的人数也都不算多。这就使得结论的代表性比较有限,有很多调查甚至可能只对具体的地区与人群有效。 结论: 由此可见,第一,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应该仅仅考虑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虽然酒类营销很喜欢这样宣传;第二,饮酒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是只要喝了,就会增加风险。 来源:果壳网
个人分类: 热门资讯|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见中国式幽默--央视发布电视节目满意度报告:新闻联播居首
热度 11 shiganghe 2013-11-5 16:34
如题 http://news.sina.com.cn/c/2013-11-05/125228625345.shtml
个人分类: 评论|3018 次阅读|31 个评论
周末闲话-20:为知识型的电视节目叫好
热度 18 sqdai 2013-6-2 08:05
周末恰逢儿童节,我去看望九旬老父,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收看着江苏卫视的电视节目“一站到底”。参与这个节目的主角本来主要是大人,这回换成十岁左右的男孩女孩,他们在“打擂台”,竞答的题目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等,参与者来自全国各地。节目形式活泼,全场洋溢着欢声笑语。我分析了其中的各种题目,多数不难,但也有很难的,有些居然能难住我这样的成年人。有一个九岁男孩(小学五年级学生)煞是厉害,一路“过关斩将”,把十个挑战者一一“挑下马来”,可惜的是在争取“站神”称号的最后环节,五个问题中卡在一道题上(体育类的问题:“ 76 人”队属于哪个城市?——答案:费城),只赢得了“准站神”的“封号”。这个胖乎乎的男孩实在太可爱了,我心中有一种想抱住他亲一口的冲动。他自幼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因此知道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 PH 值的涵义、黑海海水的颜色, …… ,而且在台上头脑清晰,应答从容,颇有大将风度,绝对是科学家的“坯子”! 我为这样的知识型的电视节目叫好!它能引导新生代爱知识,爱科学,爱探索,呼唤更多的后来者向科学进军。我对近期电视节目的“过娱乐化”倾向一直颇有微词。打开电视机,充斥着各种娱乐节目,有些品位尚可,有些则纯属搞笑、搞怪。如所周知,作为最为普及的大众媒介,应该兼有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过去过分强调后者,而现在则偏重前者。我不反对电视里大量出现娱乐节目,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总该有消遣放松的机会吧!但是,总不该把寓教于乐放在一边吧!电视台有一些很好的知识型频道,例如,央视十频道(科教频道)、上视教育频道等等,但相对而言,少人问津。以致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少青少年对于影星、歌星可以如数家珍,却不知道钱学森、袁隆平为何许人;他们除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于科技和文史哲类的课外知识,几乎一窍不通,更谈不上热爱和追求了。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当然,这种状况并非单纯由娱乐型的电视造成的,应有深层次的原因,但电视节目的“过娱乐化”难辞其咎。 应该说,也有一些主流影视节目宣传科学家。例如,前年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时,出了若干有关钱学森事迹的影视剧,然而,可惜得很,其中多数作品的质量令人不敢恭维。关键是没有把握科学家的精神风貌,演员尤其差劲,特别是没有合适的演员来演青年时代的科学家,他们演得糟透了。因此,所产生的作品既无社会价值,又无票房价值。据说,影视剧作者想按现在的影视剧的“套路”,加一点爱情的“胡椒面”,安排女秘书之类的角色,因遭到科学家家属的坚决反对而作罢。现在的影视剧作者大概不明白,我国优秀科学家绝少“绯闻”。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那些作者基本上不了解我国优秀科学家的心路历程,更遑论演绎他们的崇高品德了。 话说得远了。 总归一句话,我为知识型的文娱节目叫好!在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需要这样的节目。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去年年底,中国科技大学推出了大型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是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的一个项目。该剧的男女主角是我的老师郭永怀李佩伉俪,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可惜当时我没有鉴赏的机会。看剧情介绍,的确很感人。饰演郭永怀先生的是上海的一位著名演员,从剧照看来,气质相当不错。据说,今年九月该剧将移师上海公演,我告诉那位朋友,我将一场不落地去观看,还准备邀请剧组到上大来演出。 我期待着。 写于 2013 年 6 月 2 日晨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9729 次阅读|35 个评论
儿童电视节目和科学
热度 2 kepusuowdp 2013-4-13 19:40
作为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媒介,电视有着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对儿童来说,这种动态的,色彩斑斓且通常有音乐的媒介天然地具有吸引力;儿童们主动地观看电视节目并且学习到了很多与其年龄阶段相类似的内容。在进入正规教育环境之前,儿童就接触到了电视,这也对儿童有巨大的影响;他们的所见影响他们的行为,价值观和学习。 根据《科学教学材料》( Sourcebook for Teaching Science ),美国儿童每年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 1500 小时,而在校的平均时间才只有 900 小时。研究表明在工业国家里美国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最低的,甚至有些高年级都已经放弃了科学课程。鉴于美国人在科学方面的表现较差但是却用大部分时间来看电视这种情况,通过电视这种媒介来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以及扩展其科学知识的潜力则是巨大的。本文阐述了此前美国把科学带入儿童电视节目的一些努力,并且评估了对科学教育项目、学习科学以及刺激科学兴趣方面的影响。 观看电视节目的动机根据节目类型的不同以及不同儿童而各不相同。在这些原因中,儿童为了娱乐、为了增加或者减少社会接触、为了消磨时间、为了避免做其他事情以及为了获取有关世界的一些信息而观看电视节目。不同于为了学校课程而精心策划的媒体内容,大多数儿童电视节目都出现在没有管制的商业频道,也没必要证明自己具有教育功能。在电视面前的时间增加和教育表现的降低以及消极的健康状况存在着关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会通过了儿童电视法案( 1990 年),该法案要求以年轻人为受众的电视节目必需满足其教育和信息需求,并且认真编排。虽然很多早期的家庭和成人科学节目影响了儿童科学节目,但是下文会提到一些更值得注意的。 儿童科学节目的历史 商业网络电视台在二战后的美国开始兴盛,甚至在早期的内容测试中,制片人也在电视节目的安排中涉及到了信息和科学的内容。儿童科学电视节目正是从这个广阔的教育性节目领域里发展起来的。然而要让一个节目取得成功,广大观众不仅要得到娱乐还要有所启发,很多早期的电视节目并没有把传播科学内容当做其目标。过了几年,电视网络的数量开始增加,媒体技能得以改善,观众的注意力也开始分化,有些节目开始出现更让人兴奋的途径和视觉技术。动态产品的引入使得年轻的观众更加沉迷,这种偏好很快就被注意到并引入到儿童节目中。到 1951 年,电视网络每周播放的儿童节目达到 27 小时。儿童教育节目在 1953 年达到顶峰,在 1960 年前开始急剧下降,而在此之后的十年略有回升,之后又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其一直持续到 90 年代, 90 年代之后则持续地上升,一直持续到 2000 年左右。 于 1951 年首次公演的《奇才先生》就是让科学对于儿童来说变得好玩且易于理解的商业节目的一种早期尝试。主持人堂·赫伯特( Don Herbet )以简单且非正式的方式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个节目的特点就是它是儿童的帮手,其目标观众是 12 岁的儿童,这个节目在全国广播公司中一直播放到 1965 年。这个节目获得过三次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国家媒体奖以及著名的皮博迪奖;在其鼎盛时期,该节目在全国主持过近 5 万个《奇才先生》俱乐部。教师也在课堂上利用这个节目的主题,《奇才先生》出版的包括科学工具包和图书在内的产品成为孩子们追捧的对象。几十年之后,这个节目让位给了更新的节奏更快的《奇才先生的世界》( 1983-1991 )。 由迪斯尼工作室制作的开始于 1954 年的《迪斯尼乐园》通过积极且吸引眼球的动画和电影的结合展示了科学的神奇以及家庭的本质。该节目一开始在美国广播公司( ABC )网络中播放,这个极其成功的节目创造了一个把自然当做特色和情节的自然历史叙述模式。在节目运行的 12 年里,《迪士尼乐园》的产品有 20% 都和科学,自然,空间以及技术有关系。 在 60 年代,伴随着公共广播法案( 1967 年)的出现,政府开始支持非盈利的广播体系。其目的是为各年龄阶段的人提供信息和教育。此后不久,新成立的公共广播事务局( PBS )开始打造自己在科学节目中的地位。期间比较卓越的儿童电视工作坊( CTW ),它通过在 PBS 上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教育性的表演而促进了儿童节目的革命性变化,比如《芝麻街》(从 1969 年持续到现在),在这档节目中引入了一些预见性的片段。虽然由于经费的减少以及公众意识的降低使得 CTW 不太成功,但是 CTW 在 1974 年制作了第一档健康系列节目 — 《感觉良好》( feeling good )。这档节目的特点是有很多名人做嘉宾并且幽默感很强,它促进了人们做出明智的健康选择,同时对少数民族和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如何通过饮食和锻炼达到健康的目的也有教育意义。 但是《 3-2-1 连接》( 1980 年到 1988 年)成为美国第一个专门为促进科学思维以及把科学作为职业的 — 特别是对于妇女和少数民族儿童来说 — 儿童电视节目。在其顶峰阶段,这档节目的观众达到 700 万人并且在 26 个国家同时播放。它采用年轻的主持人以及 Bloodbound Gang 乐队,其中三个年轻的侦探利用科学概念和问题处理技巧来解决特别深奥的问题,从而为后来的儿童教育节目设立了基础,并且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一直是一个有效的形式。和这档节目并存的是获得了全国科学记者大奖的《牛顿的苹果》(从 1982 年到 1988 年)。 到了 90 年代,也许是对 CTW 的直接回应,或者是因为竞争压力的增加以及频道容量的扩大,亦或者有线网络的扩展,美国儿童科学教育节目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就包括《科学小子比尔·奈》( PBS , 1993 到 1994 ),《比克曼的世界》(学习频道, 1992 ),《咪咪旅行记》( PBS , 1984-1990 )以及《魔力校车》( PBS,1994-1997 )。 80 年代和 90 年代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大规模扩展极大地拓展了儿童对信息的选择权以及接触信息的频率。在 96 年,著名的有线频道《少儿探索》开播;它是探索发现频道的副产品,并把焦点放在科学、历史和空间技术上。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以科学为隐性主题和显性主题的大量儿童电视节目充斥着电视屏幕,包括《好奇的乔治》( PBS ),《加油迪亚哥》( NickJr ),《任务发现》以及《动物星球》(学习频道)。 很多原创的、甚至是更加现代的儿童科学节目在全球很多地方同时播放,在美国也是一个或者多个广播频道和有线电视频道同时播放。电视上的节目通常也有致力于内容互动以及可以回放过去一些节目的网络主页。 享受科教节目 由于有众多的机会可以观看非教育性的节目,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儿童是否自愿观看科学节目的疑问以及如果他们自愿看科教节目那么他们是否享受这个节目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对于任何一档为儿童设计的科学节目来说,一些因素对享受这些节目具有影响。儿童们眼光挑剔的评论家,因而,节目的类型和格式,包括节目的长度,步伐,音乐的利用,动画,幽默,音效,图表,特效,科学内容的层次都应该最大化地满足适龄儿童的注意力和愉悦感。同样,节目制片人认为儿童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并且喜欢和他们有关系的易识别的角色和故事。基于此,科学节目一般都在 30 分钟左右,并利用儿童演员,其主题也与自然相关。进而,研究表明儿童观众更愿意观看并享受那些把科学作为特写的节目,而不是公然标榜其内容是科学的某些节目。 研究还表明接触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可能会在儿童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信任和态度方面有影响。比如,经常观看科幻节目的儿童对科学表现出很高的喜好程度。另外一方面,经常看非教育性动画节目的儿童对科学家的评价也很低。 教授科学 儿童教育电视节目可以更有效地教授一些主题。比如,有关数学和科学的话题要比历史、文学或者人文方面的话题更容易在电视上取得成功。一般认为科学概念可以教授给儿童并且会被长久地记在脑海里,但是还要有其他重要的考量。 拿《芝麻街》来说,这是被广泛研究的一个儿童节目,研究人员认为学龄前儿童可以从这个节目学到一些影响教育成功的技能。通常观看教育节目 — 包括《芝麻街》 — 的人年龄在 5 岁左右,而后为高中孩子设计的话题包括数学和科学。尽管有这些数据,对把科学引入到《芝麻街》中的评估显示其中的科学内容是恰当的,但是那时的节目格式设计在教授这些概念的时候确实不太有效的。这是由于在展示这些信息的时候缺乏一定的架构,此后的状况有所改变。 更多的近期研究同样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节目的架构对于理解科学来说是重要的。比如,当科学内容被嵌入到节目中并通过上下文情节而展示的时候,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学到更多。和单独地展示概念或者脱离故事情节相比,科学概念和故事情节紧密衔接可以更有效地教授科学。对主要科学概念的重复,并结合图表和不同的例子也被认为是有效的策略。观看完节目后,由教师或者家长引导的对科学素材的讨论也有助于儿童对信息的理解,综合以及记忆。 虽然存在着对把电视作为教学工具的巨大质疑,但是也没有必要把电视作为课堂中、实验室里或者家里互动科学体验的替代品。一些研究并不主张把电视作为高质量的游戏或者发现性学习的首选。 榜样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同年轻女性相比,年轻男性对科学有更积极的态度,参加更多的科学活动,也更有兴趣从事科学相关的职业。这种具有性别特性的行为,态度和特点和热播电视剧中的形象存在着关联。在儿童电视节目中男性的形象是女性的两倍,男性科学家是女性科学家的两倍。 女孩也更有可能把科学家看做是男性,更倾向于给科学赋予一个有肌肉感的形象,对科学、科学家和科学活动的态度也较为消极。这种社会化类型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电视节目仅仅展示性别角色的基本形象。从《强尼探索》( ABC , 1964-1965 )到《吉米历险记》(尼克儿童游戏, 2002-2006 ),系统地对儿童节目的观察显示大多数角色都有固定的性别套路,女性通常未被充分表现且和主题关联性不大。女性通常被描绘成实验室助手或者科学记者,而不太可能是科学专家。鉴于儿童希望在节目中看到同样的男性和女性,在电视节目中把女性科学家描绘成能力强、知识渊博、有吸引力的人可以给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发现真实榜样的女孩提供一个重要的榜样以及信息资源。和这个观点一致,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女孩通过观看有女性角色参与并享受科学的电视节目可以对她们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这也存在一种潜在的反弹效果,男孩在电视中看到女性的形象更加强化了科学这个领域不适合女孩的想法。 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就是缺乏一档以少数民族的人为主要角色的科学节目。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少数民族在以成人和儿童为受众的节目中无法成为主角。只有到最近十年,制片人才考虑纠正这种失衡的状况。一些新上线的儿童科学节目更加普遍地描述种族和民族的多样性,并反映不断发展的背景和利益的敏感性。比如,《蜻蜓电视》( PBC , 2002 到现在)给通过采用科学概念而得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增加了平面设计和流行音乐,大多数时候都是让女性和少数民族的人担任主持人。 结论 儿童电视节目 60 多年的研究表明科学节目可以成功地以儿童为目标受众,并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学习、享受和鉴赏,进而改变他们对科学的态度。这种媒介对于影响孩子们在校内对科学的追求以及后来从事科学相关职业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儿童电视节目可以教授科学内容,但是很多因素影响其效果。逐渐增加的研究主体表明儿童科学节目中的榜样确实影响了年轻观众们对科学的反应。 (译自ESTC)
6839 次阅读|4 个评论
电视机与电视节目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2-12-16 17:53
最早知道电视机的存在,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住的居民区里,一下子有好多家都买了电视。这都是苏联生产的,12英寸的黑白电子管电视机。听说那个时候这种电视机的价格是800元一台。电视机打开后,得预热五分钟,然后才有图像出来。那时候,我们家没有买电视,而有的同学家已经有了。有时候想去人家里看电视,但也不好意思去。有一次,电视预告,说当天晚上电视台播映新电影《林家铺子》。一听说是新电影,心里就痒痒,结果一去看,当时觉得太没劲了。反正当时的小孩子都喜欢看打仗的电影,这种说旧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故事实在是不喜欢看。 后来我们搬家了,转学后的同学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家里都没有电视机。我们要想看电视,都去母亲的单位去看。可是他们那儿的电视机总有问题,几乎没有一次能调出清晰的图像来。所以等了半天,看他们调了半天,都出不来像样的影像。有时候,好不容易出来了略微清晰的图像,大家欢呼的声音还没有落下去,那图像就又扭曲起来了。所以很长时间连母亲的单位也很少去了。 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当时海淀少年之家里的电视都对小孩子们开放。我们都跑到少年之家去看电视。虽然不是天天晚上都去看,但是看的次数还是不少的。转学后,有一次到原来的同学家玩,他打开电视让我看。当时演的是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我没看过这部电影,很想在他们家认真看下去。可是他们可能看过很多遍了。跟我说没意思,随手就把电视关了。我想看,可是也很无奈。 到了工作单位之后,厂里有电视机,这就成了我们这帮光棍们娱乐的方式之一。特别是电视里播放一些外国电影,当时主要是朝鲜电影,像《南江村的妇女》、《鲜花盛开的村庄》、还有《看不见的战线》等等,我们都是在电视里最先看到的。后来朝鲜电影就越来越没什么意思了,他们一提到领袖,就总是在抹眼泪,有点程式化了,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70年代中期,厂里买了一台彩电,是上海生产的“金星”牌。现在这个牌子的电视机估计已经没有了。当时看到一些彩色电影也是从电视里看的。如描写赤脚医生的《红雨》、《春苗》,还有描写文革的《决裂》等,也是从彩电上看了。当时看电视的人都很多,一屋子得有四五十人。有的刚结婚的小两口也过来看,一边看,男方还给女方做着各种解说,让旁边看电视的人不禁侧目。 后来,北京也生产电视机了,是九英寸的黑白电视。那时候,买这种电视还得排队等号。我们明明知道排不上号,或者要排很长时间,没个四五年根本没有可能,可是我们还都登上了记。这种九英寸的电视大约二三百元钱一台。当年到底有多少人买了这种电视,似乎已经无从可考了。 后来,我弟弟自己攒了台电子管的电视机,因为他那里已经有了更好的电视,这台老式电视机就送给我了。当时还花20元钱买了一架天线,放在房间的顶棚里,这样用了好几年就看这台电视。只是由于是自己攒的,调试上还有问题,显像管放出的影像也有些偏移,不那么周正。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就是凑合了。 后来,我们自己买了一台熊猫牌的12英寸的黑白电视。这是南京产的,质量很不错。图像清晰,效果稳定。后来,家里也不知从哪儿买了台日立20英寸的彩电,这台还能用的黑白电视机就被搬到别处去了。后来听说被毁得很厉害,我听了也一直很心疼。 非典时期,那台日立也已经快不行了,就买了一台夏普的29英寸的彩电,这也是南京与夏普合资生产的。效果也是不错。但后来,因为室外电工操作失误,把我们的电视用高压电给击穿了。虽然也给了点赔偿,但是这台电视再也不能用了。也着实有点遗憾。 现在也换了高清电视,可是电视的节目却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一天下来,看电视的时间很少,电视剧里好看的几乎没有,而其他的电视节目也难以卒睹。所以就只好什么也不看了。好多电视节目,都有忽悠的性质。其实仔细分析起来,都不太能站住脚。可是也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就容易被这类节目忽悠了。而且,电视广告可信性也很低。可是有人就说,你怎么什么都不信呢?我也无言以对。我信它些什么?我为什么要信这些广告?不信,就不会上当,也吃不了亏。如果信了,八九成都是会上当的。什么情感类、财经类节目都不可看。科技与教育类的,其中有些好的倒是可以看,可是好的节目实在是凤毛麟角,可看的不多。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离电视。我倒不是有意远离电视,但是实际上,电视对我们的吸引力确实在下降。除了极个别的时候,电视的作用只是驱逐一下室内的沉闷,没有什么人再认真地盯着它看。
2160 次阅读|5 个评论
请电视节目主持人减少您的废话量
pvfeigao 2012-11-25 16:00
时下有相当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空话、废话、无聊的话,甚至恶心的话太多了,一台文艺晚会有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说废话。您们要知道,我们广大观众要看的是精彩的文艺节目。
2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科普也要下真功夫
热度 27 Majorite 2012-7-15 10:46
做科普也要下真功夫
做科普也要下真功夫 最近看了正在世界各地热播的《 Voyage of the Continents - Asia: Rising Mountains and Sinking Countries 》的科普电视节目,导演是 Yanick Rose 。我 觉得拍的很好,科普片也不能粗制滥造。高质量的科普作品不仅会影响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使他们献身科学事业。我本人就是当年读了徐迟的几篇报告文学(谈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与谈李四光的《地质之光》)才报考南京大学理科的。 该片的片花在Youtube可以看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MsN1q_u_qg ) 英文的介绍是这样写的: “ Asia is a continent on high alert.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that smashed into the mainland eons ago is still pushing the Himalayas to ever greater heights. Off the east coast, Japan is in the grip of tectonic forces that shake its islands with devastating force while Indonesia is ravaged by volcanoes. In this episode we chart the present and look into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s most explosive continent. ” 《 Voyage of the Continents》的片花在这里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J-a1kC1jSI 《 Voyage of the Continents: Europe》的片花在这里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ZUXgXDHd-A 该片特别谈到中国青藏高原的 2001年 的昆仑地震、 2008 年的汶川地震(由本人主讲)、日本与印度尼西亚与板块俯冲有关的火山,以及 Java 岛上发现 50 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等科学问题。几十万年前航海设备不行,那时的人又是如何从欧亚大陆来到大洋中孤立的 Java 岛上的?研究证据显示, 几十万之前是冰川时代,海退了,人类从亚洲大陆得以徒步迁徙到印度尼西亚的 Java 岛。 然而,对我来说,感到新奇的却是该片中出现的贵州紫云县的中洞,其实是一个宽 115 米 , 深 215 米 , 高 50 米的溶洞, 里面竟然住着几十户村民,还有一所小学( 6 个年级、 190 名学生)与篮球场,还有饲养的鸡鸭牛羊。我以前不知道中洞这个地方。 洞中人家住的房子极其简陋,用竹片篱笆做墙,没有屋顶,家中陈设多是做工拙朴的木头箱柜、桌凳。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每周步行到 15 公里外的集市买些最基本的油、盐等生活用品,其余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抽烟、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 纺纱织布, 聚在一起谈论生活琐事。 中洞 中洞与其中的竹片房 无顶盖的竹片房 溶洞的石壁上到处是大小不同的坑洞,是古河流溶蚀的产物。在高层次的溶坑里是否有故人类的化石? 自然溶洞为苗族人遮风避雨,冬暖夏凉,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与现代文明彻底隔绝,与都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民风古朴淳厚,但是从其作装和行为举止看出依然非常贫穷落后,饮水质量与卫生条件很差。 洞里缺水,唯一的水源是洞顶滴下来的、碳酸钙含量甚高的水。洞里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加之水质不好,洞里居民的个头都很矮。 溶洞位于石灰岩之中,洞壁包括顶部皆布满凹坑,它们是以前地下河流侵蚀而成,当然不是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坑。 今年我给加拿大大学生开的构造地质学课的期终考试题目里有道4分的小题是放一张壶穴的照片,让学生写出这是什么地质构造,成因如何,地质意义等。没有一个学生说是驴踢的或马踩的坑,说明他们是有科学素质的。 2003 年,一个叫胡兰克 · 博德的美国人来到贵州中洞,看到这里苗民贫困窘迫的生活条件,捐款 10 多万人民币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中洞苗寨从此过上了有电、有光明的生活。胡兰克 · 博德后来又三次来到中洞,为了让中洞苗民的生活得到真正的改善,他给每户人家捐赠 800 元人民币,让他们用这笔钱买牛、羊、鸡等畜类放养,作为生产的资本投资,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良好循环。后来,有一个广东的公司在山下为中洞村子捐建了一所新的希望小学。 据说,中洞小学有 10 个老师,其中 4 个是政府发放工资, 4 个由一个美国老人资助的代课老师, 2 个由一个日本人资助 的代课老师;孩子们上音乐课,老师用的乐器是芦笙。 住在中洞的小媳妇与她的孩子 洞里苗族妇女在生火做饭 去中洞不容易。在贵阳客运站坐车到安顺市 , 再从那儿坐车到紫云县城松山镇 (100 公里 ) 。从紫云县城每半个小时有班车发往水塘镇。先路过进入中洞的岔路 , 再往前走约一公里即水塘镇。从水塘镇至格井村没有班车 , 只能租农民的摩托车进去 , 也只能到山下。然后,上山有两条路:一条从格凸河方向进来 , 那是稍微好走点的羊肠山路 , 但时间约三四个小时。另一条从变电站方向上来 , 时间短一半 , 但路陡坡滑 , 杂草丛生 , 鲜有人走动。 (全部插图为网络照片)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612 次阅读|29 个评论
再也不去电视台录节目
热度 5 xupeiyang 2012-5-28 16:36
去过CCTV电视台录制节目,当观众,完全是出于对拍电视节目的好奇,去前说有特大的明星。 去了就知道了,太辛苦了,得坐等四个小时。 棚里特热,不能乱动,没吃没喝的,不许早退离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最好别去。 后来,有好几次机会,请我们去“看节目”,再也不去了。 赵忠祥批电视节目录制耗时费力效率低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3016 次阅读|9 个评论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6)
kejidaobao 2012-3-21 14:39
——谈科研中的“弯道效应” 文/冯长根 我不大看体育比赛,看电视节目也很少会在体育频道停留哪怕长一点的时间,但今天的文章要从体育比赛说起。有一次,忘了不知是在什么场合,听到有人交谈中说到这么一件事,即“弯道处最容易赶超”。我脑子中出现了室内自行车这样的体育项目,有的选手在弯道处好像“一下子”超过了别的选手。比速度的溜冰项目等,好像也是这样。意思很清楚,运动员在直直的跑道上不大容易赶超,看起来分不出差异,但到了弯道处,有实力的确实一下子就能拉开与他人的距离。仔细想来,体育比赛之中可不如此?这的确是一条启发人的规律,不妨称之为“弯道效应”。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体育学院课程中的初级常识,但当初从比赛经验中能总结出这种规律,是值得圈点的。其实,在科研之中,也存在着“弯道效应”。我想即使在体育界是太过常识的经验,对于理工农医正在成长中的博士生,知道一点像“弯道效应”这样的知识,不无益处。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另一件事。去年3月28日,英国皇家学会的报告说,中国在国际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并预计到2013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发表科研论文最多的国家 。当时的许多中文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媒体报道多了,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接着就有人评论着这件事。从对此事完全不同的评论可以看出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王冲 认为,“把文数量世界第二和中国崛起扯在一起是多么不靠谱的事儿”。但是,王元丰持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王元丰 认为,“近些年来,中国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中国的SCI论文数量跃居世界第2位,2007年中国的Ei论文数量为世界第1位。而且最近几年,中国的SCI和Ei论文一直保持这样的位置,占世界SCI和Ei论文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分别从2000年的2%和2.2%,到达2009年的8.8%和22.7%。这样的科学研究成绩应该让人感到自豪(当然不可自满)。” 实际情况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无可否认地在某些“跑道”上——比如,学术论文数量——出现了“弯道效应”,与别的国家拉开了距离。王冲的文章实际上在告诫大家,不要把学术论文数量“跑道”上的事,扯成是学术论文质量“跑道”上的事。事实上,王冲文章的重点,正如他多次引用不同的人说的那样,是强调“中国要想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持续不断的进步,有赖于其将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的能力。”“中国的科研论文要追上西方质量标准还需很多年。” 王元丰的文章则强调了在科技领域各种竞赛中信心十分重要,正如他的文章题目 所说:“对中国的科学研究应有自信。” 做博士生也好,是一位博导也好,遇到科研中的种种“弯道效应”也是不新鲜的。也许是和你一起进校攻博的,也许是和你同一年开始成为博导的,或许同一年进入的高校或研究机构,都在从事各自的科研,但一段时间以后,有人忽然脱颖而出,比如发表了高质量学术论文、得到了众人赞叹的成果、成果的鉴定出人意料地受到追捧、出版了学术专著、获得了若干国家专利……在你知道这些后,你当然对他刮目相看,你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应该也有条件和他一样,因为你们“出发”时是一模一样的。 把别人与自己的“学术距离”描绘成对方的“勤奋”,其实只是一种文化式的赞扬。学术实力的积累,是许多人脱颖而出的真正原因。学术实力当然会有数量指标,但科学共同体几乎无异议的评价指标是质量,且同一个学科内的专家对质量会有十分一致的看法。为了在某个“弯道”成为脱颖而出者,你高度重视科研中的各个质量指标是十分值得的。比如,反复验证自己一个实验的结果,反复修改自己的论文。 科研中的“弯道效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规律。从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越是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多的,其“弯道效应”拉开的距离越明显。这恐怕是许多科学家呼吁年轻科研人员要发表学术论文的本意。自从“主编心语”栏目设立以后,许多篇幅是在谈论学术论文,算是一个见证吧。至今没有意识到发表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要改造自己的思想,从各个方面——从科研选题到文献资料的积累——为发表学术论文作必要积累,只有这样,在每个“弯道”——在每个“转弯角”——你都会拉开与别人的距离。这就意味了你的优势。简单地说,你反复修改了论文,你和同学都各投了一篇论文,可能最后你的论文录用了,而他的没有录用,要作大量修改。而这就是“弯道效应”。 参考文献 王冲. 什么比论文数量世界第二更重要? . 科技导报, 2011, 29(11): 81. 王元丰. 对中国的科学研究应有自信 . 科技导报, 2011, 29(13): 81.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2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视节目打假
Bobby 2012-2-18 09:55
我其实挺喜欢看情感类电视节目,一是因为其真实,二是因为其离奇。详情可见《 科学网 — 内蒙古卫视只有一个节目能看 - 刘进平的博文 》 但最近媒体曝出石家庄某电视频道竟然雇佣一个人出演一个不孝子,在谈话节目中以真实场景呈现,说得跟真的似的。 估计此类节目决不止这一起。从此,我看这类节目要小心上当受骗啦。 河北电视节目制造噱头 “ 石家庄不孝子 ” 原是群众演员 http://v.ku6.com/show/nf_HWSDnhDD2nP3D.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记者角色互换项目温馨落幕
Tangjintian 2012-2-2 10:43
“聚焦技术产业化,展示创新大舞台。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 创新无限 》……” 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我们进入了电视节目的最后阶段——录棚。 还是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吧: 外拍是整场节目的重头戏,我们的研发团队携编导及摄像奔赴 湖南省肿瘤医院 。完成热籽、磁流体升温实验,猪肉模拟人体植入热籽的演示,采访当地医生和患者,短短两天时间顺利完成全部拍摄,辛苦各位了! 拍摄实验 采访医生 计划系统演示 画面切回演播室: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创新项目是一项关于 肿瘤治疗领域的新技术 ,叫做 磁感应治疗系统 ,那么这种新的治疗技术和现有的肿瘤治疗技术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创新嘉宾在研究过程中又有什么感想和体会,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节目录制顺利完成,预计本月播出,敬请期待! (ZhaoZW摄影,WangYY供稿/责编)
2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令人开心的集体拓展活动
CHENGJIANLAN 2011-12-17 15:09
令人开心的集体拓展活动
意外地接到我们部门要搞拓展活动的通知,感觉这和每天奋勇冲杀的工作情景很不一致。想象中电视节目中那些编排的战斗或游戏的场面有些搞笑也有点滑稽。 早上飞奔到停车的地点,发现同事的着装和平日很不一样,都穿着外出旅游的衣服,有个女同事一改平日端庄的白领精致装束,穿着全套深绿猎装和马靴,虽然是这样一副装束,但那种肃杀还是被她嘴上的润红唇彩破坏掉了。车厢里大家光是看着她就已经开心得不得了。 进了单位,两辆大交通车将今天的活动渲染得很郑重很隆重。听说单位党政一把手都将参加我们的行动,大家群情激动。 这次活动还有单位其他相关部门的同事参加。平日里我们部门的活动和单位其他部门的活动很不一样,这让大伙感到有点神秘和羡慕,大家现在在一起进而有了一种同舟共济的感觉。 来到位于白玉山尽头的张公山寨,仍然还看得到重工业区灰尘的弥漫,也许是深秋的缘故,草木显得萧肃而凋败,但一站在寨门口,那股从寨门内透出的湖水的寒气和远离城市的清凉的小山的空气让人一下子有了旅游的感觉,人们开始兴奋而期待起来了。 到了寨门口,发现单位的领导们大多数都来了,奇怪的是,也许是纯娱乐活动,大家一点也没有往日在单位见到领导那样的不自在和拘束。 第一次发现武汉还有一个这么美丽的严西湖,纳闷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湖前方出现的三环的桥也让大家揣度了很久,我们这是在武汉么?怎么从来就不知道呢?进而有见识广的人数出武汉还有其他几大湖泊的名字,大家是真的不知道呀。 电动船开了好久,才来到橘子洲头,开始了我们的拓展活动。 橘子洲头放眼望去,很多不大不小的橘子树上点缀着暗黄的橘子,可能是早过了收获的季节,橘子的表皮已经被风吹成枯干的样子。 我们来到一个沙滩上,一行人被要求分成四队,推举出队长。我们队长是个文弱的办公室副主任,大家觉今天的活动由他担任队长不适合,可我们组里的部门大头认为他行,好,就他了! 四个组分散开来,合计好队的口号、精神和歌曲。一展示,大家唱的都是《团结就是力量》、《大刀往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更有甚者,一个队的队长那砍杀动作让人看了忍不住前仰后合。轮到我们队,我们却出其不意地唱出来:“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双机投运、青山腾飞”的歌曲,虽然很契合我们这次拓展的主题,但在火药味非常浓的现场显得很是柔和而没有杀伤力。 开始激光枪战了,有两队分开到其他地方活动去了。我们两个队被吩咐穿上绿色和黄色迷彩短袖战斗服,有个小同事一眼看到,就叫:青蛙队、蛤蟆队。我们一听,还真的很是那个样子的。还有个男同事因迷彩短袖战斗服勾勒出他那浑圆的大肚子,被亲爱他的朋友告诫“孕妇不能上战场” 等我们好容易明白了战斗规则,穿戴齐整后,已经基本上分辨不出平日威严的大头小头以及谦虚谨慎的大兵小兵了。大家一眼望去,只有高矮壮瘦的差别了。人人笑得脸上都开了花。 黄队去隐蔽去了。每个人在枪上给了数条命。 等我们走到前面树林,眼尖的突然发现树林尽头的隐蔽处有人,原来黄队已经煞费苦心地隐藏在那里了很久了。 我们绿队就这样懵懂地进入了战场。 我的性格估计是属于冲锋型的,所以,我一上去就端着我那短枪瞄准射击,一点也不知道隐蔽和防备。等我正红眼地扫射的时候,我背后的报警器已经连续不停地震动了,这表明我的命正一条条地在遗失。 这时候我还不知道卧倒隐蔽,也不知道环顾四周,突然我觉得周围很有异样,待我一转身,赫然发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的顶头带着他黄队的另两个兵正用枪指着我在准确无误地近距离点射,当然我很快就“挂”了,他们手放下去的动作多少有点怪我很不经打的样子,也有点找不到对手的那种悻悻...... 再看我们绿队其他同志,仍然有很多负隅顽抗的。看来,打仗是很有学问的,也有很多战士知道隐蔽。 我背着已经挂了的战斗装备百无聊赖地在战场四周晃悠,口渴得不行。 这个时候 ,刚才看到的橘子树上那些枯萎的橘子也显得可爱起来。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趁四周没人注意偷偷地摘了一个下来,剥开一尝,哇!甜中带着很新鲜的淡淡的酸,正是我喜欢的味道!我酣畅淋漓地吃了好几个,这个时候,战场上的激光枪还正激烈地响着呢!其他挂了的同志们也还不知道品尝这路边枯槁的果实,也许是不敢就这么不经允许摘吃,一个个喊着口渴! 这时,我公然的吃被同志们偷偷用眼睛瞟,眼神躲闪着,渐渐的一个去摘、另一个去摘,让我没了没有人尝螃蟹的得意。 等大家打扫战场的时候,黄队我那顶头居然还有命,刚他想得意,我们突然发现,橘子树下坐着绿队一个战士——他居然还有命。原来他压根就没有进入战场!大家很是为这样保全战斗力的方法拍手叫绝,还没有从庆幸中平静下来,只听那顶头端枪一横扫,我们队这硕果仅存的一个战士也挂了,只好认他们队胜利。 索桥项目,站在一根铁索上去抓住头顶上悬空铁索的那种最惊险。前面,桥的危险晃动让二期那个头再也不敢向前,中间一个兵在不停停地鼓励劝诱都不成功,那头死死抱着悬空荡着的绳子,估计内心很是“恐惧”和“悔恨”。 拽着悬着的绳子实在很不牢靠,那头在前面不松手也不能前进,我明智地连滚带爬地撤了下来。 再看那没有任何扶手的木板绳桥上,不停晃动中我们头正匍匐在那儿,很久没有动静。桥这边,另一个头正跃跃欲试了很久,也踯躅不前。 也没怎么考虑,我走上前去,平静地从那头身边撇过,走上了那没有扶手的晃荡绳桥,一步一步专心地走着,身体配合着脚步和桥的晃动,很协调地一步步走着,先没有人注意,慢慢喝彩的声音越来越多,走到我们头跟前的时候,我小心地从边上走过,接着,腾腾腾七八步就踏上了桥墩,人们大声喝彩起来,那头也受到鼓舞,不一会就从匍匐了很久的桥上走下来了。 当我转回头平静地一步步再走一遍的时候,人们静静地看着,没有一点声音。可是。突然感到桥在我一个人的时候,怎么比刚才桥上有三个人还晃动得厉害?渐渐地晃动得不可掌控,我怎么努力仍旧止不住掉下了桥,而且是猝不及防地双脚和腿都跌进了水里。接着传来很多人在说后面有人上桥跌倒使桥晃动的事情。哦,原来有同事在我后面也在尝试。 挣扎地从水里爬起来,平静地走完桥上后面的路程。 不断有人问候,也没有埋怨后面跌倒的同事。虽然得穿一段时间的湿裤子和鞋子,感觉还是很开心的。 回到家里,喝了浓浓的姜汤,暖过来的我余兴未消地写下这些文字。 确实很快乐,第一次忘我地和同事们在一起。 写于2010.11
个人分类: 悠悠岁月|2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陪你一起走过的人
zilu85 2011-12-16 13:55
看过了《一天》。我的理解啊,故事是这样的: 一对原先素不相识的男女在大学毕业狂欢后滚到了床上,不知道为啥没办事儿,但是一起躺在床上聊了几句,提到了7月15日是个什么节日。BTW,这个日子在中国阴历似乎是鬼节。以后的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一天以编年体展开了,女的蹉跎过,纠结过,写诗的文艺青年,端盘子的招待,与不爱的男人同居,最后选择了教书;男的喧嚣过、热闹过,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风流酗酒,结婚生子,最后总是失落。 无论人生的轨迹如何,他们都一直保持着联系,维系着友情,或者是时隐时现的爱情。一直是相互陪伴着走过,走到一起,最后又......。 面对着这个叫Dexter的男人,忽然发现他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男人的镜子。 男人其实一直生活在呵护中,Dexter有溺爱他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身边不乏追捧的女孩子,但是这些造就了他自私、和软弱。 我们都是软弱的,外强中干的,一直在寻找一个能接纳我们无所顾忌哭泣的怀抱。如果你的生命中遇到了这样的女人,你就解放了、你就不用装了、你就是幸福的了。如果没找到,或者最有资格给你怀抱的人不知道你的需求,你就只好继续你的探索,在探索,search, search, and research。 感动的一句台词,Emma在Dexter春风得意、酗酒痛哭的时候,拥抱着这个男人,在他耳边缓缓地说: I love you . So much ...I just don't like you anymore. 我愿意把它颠倒过来念。 I don't like you so much, but I still love you so much. 我可以不喜欢你的做派,你的生活习惯,比如在朋友聚会的时候总是没完没了地发短信,比如一个月不洗脚,比如打呼噜......,但是我不能不爱你,因为你一直陪我走过,让我坚强,让我成长,让我成为男人或者女人。
个人分类: 休闲|4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臭肉”易学
热度 5 BMK 2011-12-9 19:18
几年前,报纸上有一则报道,说一个叫于丹的人在电视台讲《论语》,有些说解相当雷人。比如,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解释为小孩子和女子不容易养活。同事谈及此事,我一笑置之,认为这类笑话没有批评的必要。一天,我偶然看到于丹在百家讲坛讲《牡丹亭》。讲述虽然外行,但竟能以华丽的言辞贯穿节目始终。当时康保成教授恰巧来到北京,我去他下榻的广州大厦探望。谈及这档节目。保成教授摇头说,这事不能怪于丹,主要责任在央视。保成教授的话是中庸之论。当时媒体的相关批评不断,我和保成教授一样,对此类热闹避之唯恐不及,未公开发表过任何意见,但心中对这类节目是不以为然的。 前年,在一位老朋友家聊天,他的妻子讲到的一件事,影响了我对这类电视节目的看法。朋友的妻子说,一次她外出旅游,旅伴中有人携带一个学龄前的小女孩。这孩子比较顽皮,动不动惹出一些令父母尴尬的小祸事。女孩的妈妈脾气不太好,忍不住就责打她,搞得她常哭哭啼啼。旅伴们同情这孩子,除了劝阻她的母亲外,还私下里安慰她。一次,朋友的妻子问孩子,你老挨打,觉得难过吗?这个小女孩回答说:“不,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说,一个人要学会寻找快乐,我不能为这些事难过!”我听了故事感到相当震撼,觉得这是对于丹节目“心灵鸡汤说”的很好解读。并以此认为,不加入对此类节目的批评是正确的选择。 前一段,和王立群兄闲聊,言谈中,恭维他在百家讲坛的节目影响大。立群笑着说,不过是说书罢了。立群兄是大名人了,当然要讲点名人的风度,客气是必然的,不过他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这种自谦未必就是自贬。以立群兄成名的《史记》讲座来说吧,如果将它的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与《三国演义》之类的讲史相比较,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而大众并不责怪《三国演义》们的失真。如加以类比,还应该挑剔讲座中的个别细节吗? 记得曾有前辈学人谈到话本之类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播,大意是说,中国的一般民众,尤其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下层民众,其历史知识主要并不来自《三国志》等“正史”,倒是从野史和《三国演义》之类的话本小说中学来的更多些。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家讲坛的正面意义真的不可小觑。不过,在民众的文化水平和收视需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媒体,尤其是影响巨大的主流媒体,在向大众传播历史知识时也应该逐步提高学术水准。 总之,一句话,百家讲坛的节目是我所能够接受的,当然,于丹教授所讲《论语》的学术水准是我能够接受的下限。我觉得,从媒体反映的舆情来看,这一下限似乎也不应该再向下浮动了。然而,社会现实与我的想象似乎并不一致。 前几天,到外地进行学术考察。白天跑得辛苦,晚上又没有工作条件,只好看看电视。我平日不看电视,所以没有什么固定目标,只是浏览各台而已。11月18日晚上,无意间看到东方卫视有一档讲《周易》的节目,不由得停住了遥控器。节目的主讲人西装笔挺,白发皤然,江浙口音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具有十分的风度。我全神贯注,准备享受即将到来的精神盛宴,不料却嗑到了一颗坏瓜子。 因为是半路收视,我不知道节目名称,也没看到其开端。我收看时,荧屏上正出现“比”、“朋”两个字。我当时就感到奇怪,如果是讲《比》卦,拈出一个“朋”字来干什么?《周易》中的“比”和“朋”有什么关系?一刹那间,头脑里甚至浮现出这样的念头:这位道貌岸然的讲客难道准备用“朋比为奸”这样不伦不类的辞语来“俗说”《周易》吗? 在口头讲述中,我可以用停顿来吊一吊听众的胃口,现在,只好向大家摊出底牌:我自以为十分出格的猜测,完全不能反映节目的低劣程度。节目的发展击垮了我的自负。我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我是一个失败者。 我因为师承关系,对《周易》很感兴趣,也知道一些皮毛,但考虑到专业背景和年龄,我的研究太不够了。所以,平时很少就《周易》的相关问题发表意见。由于这档《易》学节目,我要打破在这一领域中的的自我禁锢,因为这档学术说书的荒唐大大超出了我容忍的底线。 在节目中,主讲人指着荧屏上的“朋”字说:“这是什么呢?是两个月亮吗?不是。谁见过天上有两个月亮呢?这是两块肉,两块臭肉!”天哪,这是哪家《易》学流派啊!更雷人的在下面,主讲人说:“两块臭肉,两人臭气相投,就可以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嘛!” 附记:承友人相告,那位雷人的《易》学家是来自台湾的曾仕强先生。 说明:这是一篇旧作
355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说说我是怎么录制视频音频的
jiangyongshuai 2011-12-9 15:55
转载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6e94401000bya.html 因为本人并非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顶多算个爱好者,所以这篇东西只是写给外行人看的,专业从业人员请绕道行走,走好走好…… 膜拜一下牛人 先扯远的。高质量的音视频还是老美做得最牛,中国(大陆)的影视行业要赶上老美,那是遥遥无期。如果欣赏过真正的HDTV,再看我目前发布的那些所谓高清晰视频,那简直就是粗制滥造。现行PAL制电视最高清晰度就是720*576,严格意义上说是标准清晰度电视,简称标清,说高清晰度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所以我在发布文章标题中加入“高清晰”几个字,实际上是有点心虚的。 再扯近的。在目前国内现有条件下,以我有限的视野,录制电视节目做得最好的是杭州的一位卫视发烧友,他在VERYCD所发布的“ 张靓颖 -《张靓颖-精彩视频MV》 ”是现有电视制式(不包括试播中的HDTV电视)下所能录制到的最高清晰度了(指那些直接录制数据流而得到的mpg格式视频,转成其它格式的就要差些了)。我录制的视频比那位牛人要低一两个档次,因为卫星接收机收到信号输出到电视卡再录制需要经历一个数模、模数的转换过程,自然比不上直接录制数字信号。现在有的新品卫视接收机附带硬盘,可以以数字方式直接录制卫星电视节目,录制质量大概可以和这位牛人录制的相当了。 说说我的硬件设备 有不少人问过为什么我发布的那些mp3质量要好一些,甚至也有人把某个质量不佳的音频视频发给我要求我处理一下变好些。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处理过程在技术指标上 只能 带来失真,不可能无中生有地提高技术指标。举个例子,真正专业歌手有所谓的“ Unplugged(不插电)”演唱会,没有两把刷子的歌手是不敢这么做的,当然也有纯粹想在 Unplugged 这个字眼上沾光的,那要除外。现在市场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本来五音尚且不全的所谓“歌手”呢?又出唱片又开演唱会(当然假唱居多),那都是“插电”使然。卡拉OK时给声音加上混响、延时等,实际上都是加入了失真,只不过这些失真恰好能够掩盖某些发音缺陷,在听感上变“好听”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录制节目需要一个良好的音视频信号源,没有良好的信号源决无可能录制出高质量的音视频。 而这个信号源需要合理购置搭配你的硬件设备。 目前一般用户大概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收看电视: 1、用卫星天线、卫视接收机接收卫星电视; 2、通过机顶盒接收各地方电视台的数字有线电视; 3、接收模拟有线电视; 4、接收无线传播电视。 如果接收同一电视台节目,其余硬件设备相同或类似,且上述4种途径所用硬件均为同等水准,那么一般来说所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从1~4逐渐降低。具体就不展开描述了。 具体到用电脑录制电视节目,一般普通网友以通过电视卡录制居多。我的朗视Lifeview FlyVideo 2000 PCI电视卡(模拟,采用Philips SAA7130芯片)已经用了好多年,好像已经停产。信号源就是上面的1。 连接方式:卫星电视接收机的音频、复合视频端子、S端子(参见《 改造了一下接收机的scart接线 》一文)、色差端子输出用相应的信号线接到电视卡的音频、对应视频输入端子(这几种连接方式中,效果依次下降:色差——S端子——复合视频)。如果信号源是2,那么连接方式基本相同。我平时基本就是通过电视卡收看录制卫视节目。如果不具备1、2两种信号源,只有3或4作为信号源,基于一般模拟电视卡的电视接收处理能力大大弱于普通电视机,建议尽量不要采用电视卡直接收看录制电视节目,而是用电视机接收电视节目,然后从电视机把音视频信号接送到电视卡的音视频输入端再在电脑上收看录制电视节目。现在市场上似乎有支持有线数字的电视卡,或者也是一种较佳的选择,但是建议购置前确认该数字电视卡是否支持当地有线数字电视。 录制概况: (一) 录制信号源 : 一个优质的信号源是录制出高品质音视频的强有力保证,我的信号源如上所述,是Nokia9500卫星电视接收机,接收105.5亚洲3S卫星上的湖南卫视(现在转收115.5中星6B,当然还是可以兼收亚洲3S); (二) 视频录制参数 : 视频:3808Kbps,480×576 or 720×480 or 720×576,MPEG2DVD 伴音:192Kbps,48Khz,mono/St, MPEG-1 Layer 2 (三) 音频mp3转制概况 : 所有MP3均用cooledit pro从原始录制mpg格式视频中提取,故压制的MP3同样采用48kHz采样率(非常见的44.1kHz,如果你听着变调了,那是你的播放器兼容性有问题,非关制作问题,推荐安装千千静听或者foobar2000音频播放器),理论上采样率越高,音频品质越好。当然,如果直接用cooledit pro录制伴音理论上效果应该更好(实际试听下来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同时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录制视频和音频,对电脑的性能要求要高一些,实验下来此种方式下录制的mpg视频惨不忍睹——看来咱的电脑性能还是差了点,没办法。 MP3压制码率:128kbps(VBR),单声道(因为中国大陆现行电视伴音普遍是单声道,录制成伪立体声除了徒然增大文件体积,根本无助于改善音质,对于单声道伴音来说,128kbps的单声道mp3其音质等同于256kbps的伪立体声音质,我更倾向于把这些浪费的码率用到提高视频码率上),对于个别真正是立体声的节目才会用立体声录制及压制。电视伴音的频响大概在0~15000Hz左右,单声道128kbps(VBR)的MP3应该足以还原其品质。 收看录制软件 厂家一般会在随卡驱动盘中附送收视软件,不知道是否具有普遍性,反正我发现我的电视卡采用官方提供收视软件录制的节目质量很不理想,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兼容性很强的Windvr(Windvd的同门兄弟)录制的节目质量也只是差强人意( 后注 :实际上经观察验证,windvr只要设定好合适的录制参数,录制效果不比FLY 2000 TV差,而且比之FLY 2000 TV,windvr占系统资源更低,对电脑的性能要求更低一些)。在经过n次的baidu、google之后,找到了一款俄罗斯人编写的“FLY 2000 TV 2.38RC2”,录制效果至少令我满意了: 官方下载地址: http://auzol.narod.ru/download_e.html MPEG 1/2 Encoders下载: http://mpcodecs.narod.ru/ 我已经忘记了官方版安装程序是否已经内置了简体中文语言包,反正我已经将包含简体中文语言包程序备份,改日上传共享。 有需要咱就提供:点击进入 Fly2000TV2.38RC2下载页面 (包含同样适用于 Fly2000TV2.38 RC2版的 Fly2000TV2.38RC1版中文语言包、CODES等 )。 另外,官方站点似乎注明了该软件支持的是采用Philips SAA713X系列芯片的电视卡,所以如果你的电视卡采用芯片类型有所不同,可能不能用此款软件。 常用音视频编辑软件 之前写过一篇《 说说我常用的几款音视频编辑软件吧 》,照搬过来,增加部分内容: 1、Windows Xp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和绘声绘影10 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而言,Windows自带的这款软件已能够提供足够的功能,诸如切割、合并,添加简单的片头、片尾、视频切换效果等,它都可以做到,当然只能输出wmv格式的视频文件。输出视频文件确实会花费很长的时间,速度与电脑性能有比较大的关系。如果所采用的视频素材比较多,建议尽量先切割好需要的段落,全部在Windows Movie Maker中切割合并程序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呈假死状态。不时将正在进行的编辑任务保存是一个明智的做法。绘声绘影10功能强于Windows Movie Maker,目前我用得机会更多些。好像绘11已经出来了,还没用过,不知道有那些改进…… 2、Avi Mpeg Asf Wmv Splitter V3.24 和 Easy Video Splitter 2.01 可以快速切割Avi Mpeg Asf Wmv等格式视频文件,之所以切割速度很快是因为该两款软件并不对视频文件重新编码!两款软件功能基本相同,支持文件格式也大致相同,但对不同视频文件的兼容性有所不同,一款不行不妨试试另一款。Avi Mpeg Asf Wmv Splitter最新版本是4.28,最好就用英文版,汉化版在使用中问题较多。 3、Easy RealMedia Producer Full V1.94 将其它格式视频转换成rmvb格式,转换速度、质量较令人满意,还能调节一些关键参数,比如可以调节视频画面的亮度,事实上我就是试图加亮某视频文件的亮度才搜索到这个软件的。 4、RealMedia Editor 不重新编码快速切割rmvb、rm等格式的视频文件。 5、CoolEdit_Pro2.0汉化注册版 音频录音、编辑。 6、 WisMencoder 视频压制软件,参数设置比较傻瓜,压制质量、速度还是令人满意的,这款软件是有网友在这里留言推荐的,谢谢这位网友。
个人分类: 随笔|1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个好看的电视节目
热度 1 邱泽华 2011-10-19 21:44
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 晚上打开电视, 10 : 00 中央记录频道《梁思成林徽因》,然后是北京台 BTV 《辛亥》,都很好看。 人性的美让苦难更加不堪,苦难中更见人性的美。 我们的一个重要进步是,历史终于变得可以理解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10 次阅读|3 个评论
阴阳之交鲸鱼沟
热度 6 zhaodl 2011-10-16 14:37
阴阳之交鲸鱼沟
鲸鱼沟,在我的记忆里是一处风景旅游景点。20十多年前去过,在高桥乡境内、白鹿原下边、浐河东岸,是一座水库。记得那时是两岸黄土,沿着水库的南岸一直往里走,据说是有一片竹林,可是我一直没有走到。在去年,我从白鹿原上边下到沟里,的确见到满沟的竹子和芦苇,但是没有路可以通到下游。 今天,天气照样是艳阳高照,所以还是要出去晒太阳。不知道,现在的鲸鱼沟是个什么样子,也没有见到旅游宣传的广告。现在许多新开发的景点,不断地在电视节目中宣传,实际也就是个农家乐。我想,20年前的鲸鱼沟,有水,如果是林木再长起来,一定是一处不错的旅游景点。 今天没有昨天外出的急迫,所以九点半才离开。乘坐508到半引路口,转406到高桥镇下来,步行穿过镇子往风景区走。下车后,我就感觉有点冷清:如果是一处景点,怎么没有蹦蹦车揽客?原来没有路,只是沟底的土路上去,现在是一条水泥路,直通沟里。一路上走着,除了不时的车辆进出以外,没有什么行人。还好,太阳不错,一边散步,一边晒太阳。当我来到水库的坝上,才发现:开车来的多是上坟的人。原来水库南边的旅游路线没有了,整个南边山坡上密密麻麻地竖立着一块块墓碑。我走进看了一下,一个很大的、已经成规模的墓地——高桥墓园。 水库的水碧绿,两边的山坡霜叶斑斓。但是,除了几个本地钓鱼的,游玩的人很少。原来的旅游景点,变成了墓园。现在沿水库的北岸开辟出了一条小路。我独自一人,快步沿水边走进去,想看看库区的景色。现留下几张照片,与大家分享。不过,还真不错,尽管是给过世人享用的阴阳交界之地。在没有世人打搅的情况下,草木生长的也便自然,最招眼的就是野山枣。 补记一首词(礼乐——当年一位朋友的婚礼在此举行。), 采桑子:重游鲸鱼沟 当年年少单骑上, 即使荒芜, 礼乐萦湖, 山色湖光梦里浮。 而今水碧秋风爽, 霜叶稀疏, 野枣干枯, 墓冢排排掩旧途。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316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美国居然没有国家电视台
热度 2 LuDoor 2011-10-12 22:02
来milwaukee以后,一直有一个愿望,想通过电视节目了解美国政治、文化和生活现状,所以晚上都会看看电视,但是每天拿着遥控器翻来翻去,看到有科教、交通、天气、艺术、娱乐等类型的频道,就没找到个象国内的CCTV这样权威、信息丰富全面的频道,看了一个多月,还以为是吴老师留给我们的接收器收不到这类频道,(因为在milwaukee看到几乎每个家庭外都有一个小锅一样的接受天线,有一次坐公交还路过了一个电视台,屋外屋顶上有很多个大一些的天线),昨天才发现是我搞错了。 昨天与来了几年的朋友聊天时说起此事,她说美国是没有国家电视台的,也没看到州电视台,电视台都是私人的!我再上wikipedia一查,(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levision_in_the_United_States#Broadcast_television ),还真没有,电视台和广播网络都是私人的。当时就觉得自己思想僵化、做事情想当然了,愧对多年来接受的教育,愧对了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了。 借此平台,请教大家一个具体问题:我现在需要用java把pdf格式文件的段落信息抽取出来处理,用什么具体工具或程序可以实现?如果您有对应工具程序的链接地址就更好了 补充:文本、章、节信息我都能抽取,就是段落不行,研究卡在这个地方了。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2799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是不可思议?——读《不可思议的物理》
热度 3 qianlivan 2011-9-24 22:44
什么是不可思议?——读《不可思议的物理》
以前看过加来道雄教授主持的一个电视节目,分析一些科幻作品中的事物的原理和可能性。这档电视节目给人的感觉很好,和很多人对科幻不屑一顾不同,加来道雄教授不是无根据地否定科幻作品中那些可能性,而是很严肃地进行分析。我特别欣赏这些分析的过程。 前几天借了本书,叫做《不可思议的物理》,英文是"Physics of the Impossible",所以其实真正的意思是"不可思议之事物的物理"。翻了几页,发现这本书极有可能是那档电视节目的脚本。当然,书里的内容比电视丰富得多,这也是我把书看了一遍的原因。书的内容和那电视节目一样,引人入胜。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太糟了,相当不专业。把著名物理学家"泡利"翻译成"鲍里"、把10的120次方写成10 120、把"塌缩"翻译为"崩溃",这的确让我很崩溃。吐槽到此为止。 现在来说一下书的内容吧。加来道雄把不可思议分为三等。"一等不可思议"指的是现在已经看到希望、未来几十年极有可能出现的事物;"二等不可思议"指的是不违反现有物理学规律、但是实现起来有相当难度的事物;"三等不可思议"指的是违反现有物理学原理,如果实现就会完全动摇现有物理学基础的事物。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等不可思议"占了书的一半以上,这些都是些看起来复杂、炫目的东西,但是仔细分析起来,这些事物其实不是那么难,可能只是技术上的问题。但是回顾过去一百年的技术发展历史,有理由相信这些事物是很有希望实现的。"二等不可思议"中的事物已经让人觉得比较不可思议了,其中有超光速、反宇宙、平行宇宙,但是由于加来道雄教授是研究超弦的,所以他觉得这并不是太不可思议(如果相信超弦理论的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三等不可思议"里只有永动机和预知未来。也就是说,比起那些炫目的东西来,还是自古就在讨论的这两件事最不可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热力学定律和因果性是比"光速不变"等更为基本的原理! 所谓的不可思议其实不是复杂、炫目,而是违反最基本规律的那种不合理。
728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刘云山:让人民收听收看更多更好广播电视节目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6 04:34
刘云山:让人民收听收看更多更好广播电视节目 2011-09-04 16:14:07 来源: 新华网 (广州)  有 3567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23 ) 新华网银川9月4日电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今天在宁夏银川召开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着眼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实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程,推动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让农民群众收听收看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主要是通过卫星直接为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家庭免费提供中央和地方40多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从今年4月开始,已在宁夏、内蒙古、河北部分乡村和牧区进行了试点。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扩大广播电视覆盖,有利于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文化民生,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和政府声音走进千家万户,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要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重大意义,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完善政策、强化措施,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抓紧抓好。 刘云山强调,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必须统筹好建设、管理和运用,统筹好网点布局、设备供应、运营服务,使各方面工作相互配套、协调推进。要加强内容建设,加大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多提供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多推出贴近农村生产生活的服务,多开发适应农民的信息业务。要把握当今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立足内容建设和业务发展的新要求,加大技术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推出新的技术研发成果,为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有力技术保障。要坚持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服务网点和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售后服务和日常维护,所有运营业务和服务项目都要依法依规进行、便于群众使用、努力降低成本,防止增加农民群众负担,以良好的服务促进推广使用、赢得农民群众。 刘云山指出,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运用试点经验,科学合理地确定实施方案和阶段性工作要求。要强化政策扶持,从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提供良好条件。 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主持会议。广电总局负责同志通报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作情况,宁夏、内蒙古、河北等地介绍了试点经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广电局、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NN027
7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平等才有自尊
fqng1008 2011-8-21 13:22
现在,大多数电视台都承担了“月下老”的功能,观赏者颇众,也是一项民生吧。 昨晚看《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节目,一位山东的小伙子看上了一位排名3号的年轻女作家(上场之前就挑选好的),当他一阵表述之后,场上所有的女孩都熄了灯,唯独3号为他留灯。主持人及小伙子都非常意外,因为女3号多次参加节目,形象、修养均佳,拒接了许多追求者。大家熄灯的原因是感觉小伙子不太稳重,缺乏安全感。 这位小伙子十分坦率,他谈了三次恋爱,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次,女孩跟他最好的朋友走了,曾经十分沮丧,现在已经走出阴影。他看了很多次“百里挑一”节目,对3号女生仰慕已久,而在刚才一位失败离场的香港小伙子就是对3号情有独钟,主动放弃了其他两位女孩的竞争追求。 我正在惊奇之时,女3号开始表述她选择的理由。先是发表了一通自己的爱情婚姻观,一听就让人感觉到深度和新意。接着,她讲解自己要小伙子带她走的原因,因为一同来的女孩们好几位都喜结连理,得到了美好的爱情,而自己眼高手低错失良机,母亲一再埋怨,她自己也压力很大,只想早点离开。而且连声说:“请你带我走吧!” 接下来的意外更让人吃惊。小伙子为她而来,却一再地表示拒接,无论主持人怎样劝说。也许,他不能接受请求的原因是,大家都并不看好他而是因为运气,也许他认为女3号不是出于真心,不过是因为一时冲动。尽管退场后,他向女孩表示了真诚的道歉,并会一如既往地关注,直到她找到真正的如意郎君。这时,主持人的画外音:他的选择让我们感到意外。现在我们当刮目相看,这个小伙子不仅阳光,而且沉稳、坚定,很有主见! 我想,小伙子不肯接受意外的馈赠,是因为他需要自尊。然而,只有平等才会有自尊。一个平等的社会并不是大家在职业、财富、学识的相同,而是人格和观念的平等,那是等级社会产生不了的东西!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众参与政府决策
whyhoo 2011-8-8 11:01
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是很重要的。阿联酋迪拜市政府曾请BBC制作了一期电视节目,制片方请了一些在迪拜工作的外国人、政府官员、高校教师、大学学生、普通市民来参与这次节目的制作。随着世界第一高楼哈法利塔的建成,阿联酋迪拜越来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节目的中心议题自然就围绕着迪拜城市的发展而展开。台上嘉宾侃侃而谈,台下观众不时的提问,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就让公众与政府决策的制定者们近距离的接触,公众的各种建议能很快传达到决策者那里,从而制定出更好的决策。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也利用电视辩论的形式妥善的处理了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引来好评。在西方国家,政治领导人利用媒体进行公开辩论或演讲是很平常的事,公众可以参与一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这也是民主的体现。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政府是不是可以更多的借鉴一下这方面的事例呢?
1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在的电视节目和电影越来越不好看了
热度 19 cutefay 2011-8-4 20:16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的很多电视节目以及电影都越来越不好看了。 以前的时候,我很喜欢看古装电视剧,尤其是武侠剧。但是现在就不喜欢看了,因为现在的古装电视剧加了很多现代的元素,故意弄一些无厘头的搞笑的东西,但我却觉得那样一点儿也不搞笑。此外,现在的电视剧情节太烂,看起来挺没劲的,我觉得还不如我的梦有趣呢。至于武侠剧,要么也是无厘头搞笑,连人物造型都比较现代,要么是翻拍n遍经典武侠剧(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 最近这几年的电影也很少有很好看的,尤其是古装电影。例如,前几年的《无极》就是一个很失败的作品,我看完之后现在都不知道《无极》讲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情节,只记得《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了。而这几年的电影,我都几乎不去看了。 现在打开电视,更多的是一些选秀或者在电视里吵架之类的节目,以满足观众们的八卦之心,我觉得《非诚勿扰》就是这样的节目,就是把爱情当成一种出洋相的游戏,让大家看洋相。 我觉得近年来搞笑类的电影拍得比较好的有两部:一部是美国拍的《上帝也疯狂》系列,另一部是印度拍的《三傻大闹好莱坞》,这两部电影的搞笑成分很自然,而不是那种很做作的形式,并且这两部电影的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正因为现在很少有我喜欢看的电视剧,所以闲暇时我还是看日本动画片解闷,起码很多情节比现在很多电视剧好看多了。我觉得《士兵突击》就像日本动画片《火影忍者》的翻版,《灵珠》就像《犬夜叉》的翻版,唉。
个人分类: 书评影评|7578 次阅读|25 个评论
中国为何不应发展航母:对历史和地缘的分析
热度 3 techne 2011-7-24 15:21
中国为何不应发展航母:对历史和地缘的分析 (草稿,请勿引用) 王 键   八一建军节将至,各路媒体都在风传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即将下水这件事,据称它将为建军节献礼,增光添彩。更有众多的军迷好事者,多方揣测第一艘航母的命名方式,航母话题的热度越来越高。   据此前中国《环球时报》的报道,在其主持的一项民意测验中,高达80%多的中国民众支持发展航母。在最近的一些电视节目中,比如CCTV的焦点访谈,还曾以航母下水为话题制作了专题节目。在节目中,一位知名的军事专家也几近声嘶力竭地为中国发展航母的行为辩护,声称“印度有航母,美国有10几艘航母……连泰国都有一艘航母,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航母?”而且还引用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应答媒体的话来暗示:“航母仅有一艘是不够的”。    无人反对的教训      看到这些报道和这种舆论导向,歌颂的声音一大片,且如此协调一致,笔者却有种“不太妙”的感觉。笔者虽然反对中国发展航母,但产生这种“不太妙”的感觉,并不是源于最终作出的造航母的决策行为,而是源于对于这样一个足以改变中国未来战略走向的重大决策,我们居然会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到底谁的主张更正确,是大可以争论的,可以讨论宏观的方向,也可以追究微观的细节,更可以不断进行反复地推敲。然而,目前的问题在于,上述这些全都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在主流媒体上能听到的声音,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航母就是好,就是要发展航母。而这种现象,不禁令笔者联想起了另一个曾经强大到不可一世,最终却以悲剧收场的邻国:苏联。   在人类的历史上,在几个主要国家中,最初对于是否应当研发核武器,曾存在着很多争论。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开始时美国政府是很犹豫的,甚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直接写信给罗斯福总统,督促美国政府下决心抢在纳粹之前研发出核武器(当然,爱因斯坦在事后对此非常懊悔)。然而,对于美国政府研发核武器,美国却有很多科学家持反对态度。在二战期间,就有一些物理学家反对核技术的军事化。而在二战后,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也是美国核武器研发的核心科学家奥本海默,更是改变了原有态度,强烈反对发展核武器。   再看看印度,在印度独立期间,以甘地为代表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张在印度赢得了大批支持者,尼赫鲁也继承了甘地的这一和平主义主张。因此,尽管印度很早就拥有像拉曼这样出色的曾获得诺奖的物理学家,但在发展核武器方面却缺乏动力。与美苏等国不同,印度发展核技术完全是从民用技术开始的。在独立后的很长时间,印度国内对于发展核武器都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声音,导致有意发展核武器的政府高层无法有效推动核计划的实施。直到中国拥有了核武器,以及巴基斯坦在核武器研发方面不断推进,印度国内对于核武器的反对声音逐渐减弱,印度的核计划才在后来加速开展并获得成功。   相比之下,苏联的核计划在其推行过程中却异常顺利,根本听不到反对的声音(这也许是苏联核计划之所以如此快速成功的秘诀)。或者,换句话说:在苏联,正常人绝不会去反对核武器的研发。或者也许是因为在苏联,反对核武器研发的人,基本上不可能再被看成是正常人。笔者以为,这件事情值得深思。这不但是因为中国这次要下水的航母正是出自苏联工厂的作品(瓦良格号造于苏联末期,未造完成就因苏联解体而被放弃),更是因为苏联的舆论一致和无人反对,以及政府强大的执行能力和高效率,最终却并未成就出一条成功之路。在苏联最后走向没落的日子里,核武器也好,航母也好,面对在顷刻间崩解的庞大帝国,这些耗费巨资造出的杀人利器却毫无用处,不能为苏联帮上一点忙。    两种不同的地缘   中国要发展航母,有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要航母这个东西,到底是想干什么用?显然,《环球时报》民意测验中那大多数的航母支持者,决不会认为这是个难以回答的疑问。在他们看来,答案会很简单明了:发展航母海军才能强大,海军强大才能控制远洋,只有控制了远洋,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但是,仅看到中国自身想做世界强国的意愿和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面对客观现实:即中国所拥有的特殊地缘。仔细察看一下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有一类国家具备宽广辽阔的海岸线,甚至临海的边界近似或远长于内陆方向的边界。而另一类国家,则大体上被内陆的边界所包围。前一类国家有很多,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印度、法国、西班牙、挪威等国,这还是一些在大陆上的国家,至于另一些岛国,如英国、日本、新西兰、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在这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第二类国家也有不少,典型的如德国、乌克兰、蒙古、哈萨克斯坦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这部分主要对全世界较发达地区进行分析,整个非洲除南非之外,基本上不具有军事扩张潜力)   显然,对于第一类国家而言,他们面临毫无遮挡的辽阔海洋,而且在外部缺乏有效的遮挡,自然而然地就容易成为海权大国。当然,这还只是基于纯粹自然地缘的分析,没有考虑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因素。在纯粹自然地缘方面,一目了然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法国、西班牙、巴西、智利以及英国、日本、新西兰和印尼可谓是全世界海权优势最明显的国家。而其它一些也具备海权优势的国家,如菲律宾,它的岛屿就较为破碎,缺乏强有力的陆地基础。而像巴布亚新几内亚,丛林密布而人口稀少,缺乏发展海权的社会基础。    影响辐射能力的因素   一个地区是否可以拥有强有力的海权,能具有多大的辐射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客观因素:1、自然因素(海岸线、周边情况以及气候,|2、陆地的基础(版图的幅圆、战略纵深、地形等),3、社会经济和人口。此外,还有一些主观的制约因素:1、自我认知和意愿,2、对邻国的认知和相互关系,3、内部的文化和制度基础。   若考虑这些综合的因素,上述具有自然地缘优势的众多海权国中,全世界真正在海权方面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国家大概有如下这么几个:   1、美国(两面半临近大洋,幅员辽阔,几乎在所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2、欧盟(为简单方便,将欧洲诸国纳入一个地区,欧盟也几乎在所有方面具备优势,但并非统一国家,缺乏决策和行为的一致性)   3、俄罗斯(北部自然条件恶劣,在西部缺乏出开口,航母出海口局限于太平洋,幅员过于辽阔,但人口稀少)   4、巴西(各方面条件都不错,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很有潜力)   5、印度(随着经济的增长,将会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6、日本(存在陆基和战略纵深缺陷,但在其他方面有优势,会有较强影响力)   7、澳大利亚(缺水限制了澳大利亚的人口,但幅员辽阔,具备其他多方面的优势,在远期仍会很有潜力)   8、印尼(社会经济尚有待发展,但在远期有潜力)   实际上,以上这个分析次序,若同CCTV的军事专家所描绘出的全球航母分布情况对照,基本上是相一致的。    中国的特殊地缘   上面的分析指出了两类国家,但唯独没有提到中国。这是因为中国的地缘非常特殊,基本上,全世界具有中国这种地缘特征的大国,没有第二家。中国最终要的地缘特征,就是封闭。不仅在广阔的陆地上被山脉、高原和戈壁荒漠从南北和西部方向封锁住,中国的临海也是封闭的。请看,中国东部临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问题是中国的海岸线之外还围着一圈岛链,上面(北部)的一段岛链从日本到冲绳连到台北,下面则从台南到菲律宾到印尼,南海往西则是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中国的临海基本上整个地被封闭在里面。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CCTV的军事专家所鼓吹的发展航母论调是有问题的。请不要说美国有10几艘航母,或者印度也有航母,这同中国发展航母这件事并非可以简单比较,因为地缘情况完全不同。讲个更荒谬的例子,请问是不是蒙古国可以根据美国印度有航母为理由,也去发展自己的航母?如果有人觉得蒙古这个例子太可笑,那不妨换个对象,比如以缺乏出海口的德国或者靠着黑海的乌克兰作为例子,又会感觉如何呢?    航母战略的缺陷   在争夺海权发展航母方面,如同上述例子所展示的,中国至少在几个方面具备严重的缺陷:第一、中国发展航母缺乏有效施展的空间,在岛链的包围中,中国的航母若只能在近海行驶,就根本发挥不出它的作用,成为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第二、中国的航母若想离开近海走向远洋,会遇到诸多具备自然地缘优势的海权强国的阻挡,这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第三、中国在对邻国的认知和相互关系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如果因航母和远航扩张引发纠纷,中国缺乏让邻国信任的足够能力,短期内不足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同盟或契约关系。第四、中国在内部的文化和制度基础上,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内部的文化、制度等方面发育尚不成熟,在仍存在明显问题的情况下,非要执意把手伸得太长,这将会诱发出更严重的内部危机。    历史和内在的根源   通常,对于文中提及中国目前形成的这种封闭地缘,很多当代中国愤青会感到很不满,认为这种状况太不公平,应当不惜动用武力来冲破这种封锁。其实关于海权的争夺,目前也不止中国存在着这种郁闷。日本同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日本同韩国在竹岛问题上,也包括同中国的钓鱼岛问题,都在反复争夺,而决不会轻言放弃。然而,日本周边的这些零碎的问题,主要是些缘于二战所遗留的问题(这也是日本会力争北方四岛的法理依据)。但中国的情况却非常不同,如果愤怒青年好好研究一下历史,可能就应当会赞同笔者的观点:近代以来中国海权的丧失,恰恰验证了笔者的判断,即除去客观因素之外,中国在3个主观因素方面都存在缺陷。这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为什么中国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中,会在本来更好的自然地缘优势中一损再损,最终丧失了诸多的重要出海口(如海参崴,库页岛,琉球,台湾),最后被封闭到岛链内部,作为一个大国,却形成了目前这样一种特殊的地缘。   这其中,起决定因素的绝不只是“武力”这么简单。当初中国的精英之所以会以当时的评价眼光来估计那些领土的价值,最后放弃那些人烟稀少的边缘领土,一定是有他们的内在理由。这些行为必然也会同中国的自我认知、对邻国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和制度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当愤青简单地埋怨为什么会丢失这些领土形成这种地缘时,不妨换个角度思维一下,为什么我们的邻居(俄罗斯和日本)会能够在当时更加超前地准确判断出事情的内在价值?反过来,为什么中国总是陷入内部的争斗,无法摆脱大量、长期的内耗行为,而忽视资源的占有和价值的创造?    信奉武力的局限   相对于俄罗斯和日本,中国的崛起是比较滞后的。然而,后发的国家确实也存在某种后发优势,那就是可以更好地汲取前面已经演示过的众多失败教训。俄罗斯和日本虽然相对于中国先发,但它们也都栽过了大跟头:日本在二战一败涂地,而苏联在冷战中瓦解崩溃。在此之后,中国没有理由不去汲取这其中的重要教训。   盲目相信应当发展航母,展示出在中国国民中弥漫的某种信奉武力的信念。这种错误的观念,以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为代表,几乎成了几代中国人的信念。然而,从俄罗斯和日本的教训来看,这种错误信念却是非常危险的。在当今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强大如美国,若滥用武力(伊拉克战争)也很容易找来难以预料的失控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相信发展航母这样一种武力的象征就代表中国的强大,并不是成熟的想法。   中国国内有一种较为主流的论调认为,发展航母保持武力的威胁,是解决台湾问题乃至南海问题的关键。尤其对于台湾问题,武力威慑必不可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潘维教授,就曾在课堂上对几百学生公然宣称:若不用武力威胁台湾,台湾就会宣布独立。笔者以为,这种观点反映了当代中国在自我认知和认知世界方面的局限。尤其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人似乎认识不到武力解决方式的局限。   在中国历次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相对而言,1978年改革以来的这一次,是最为顺利地一次。以前的几次机遇,不是被战争打断,就是被内乱所消耗。然而,接下来,能不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将会是对这次现代化进程是否能够让中国真正实现崛起,所进行的较为关键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如果一旦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即使在军事上能够轻易获胜,以较小的代价拿下台湾,也将会面临随后一系列无法处理的遗留问题。   更具有破坏性的一点在于:中国若对台湾动武,最终有可能彻底破坏在两岸之间依然持存的,以及在所有中国人之间一直维系的中国共识。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及时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刻,如鸦片战争,军阀混战,八年抗战,中国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这个国家将来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有效解决当时面临的诸多难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隐藏在大家心中的中国共识,中国才会涌现出众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者,前仆后继地在众多风暴和巨浪中惊险而艰难地穿越而出。然而,如果在这样一个追求和平的年代,最终仍然需要动用武力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这种诉诸于血和火的合法性,将会严重挑战旧有的那种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中国共识。    航母下水后的隐患   但从这次下水的航母来看,作为前苏联的军事制品,排水量高达7万吨级的瓦良格号,其设计思想完全却是服务于苏联的战略构图(即使是现在的俄罗斯,也只保留了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是与瓦良格号同型的姊妹舰)。这样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在中国东部和南部的海洋中,显然是太过庞大了。在没有很好出海口的情况下,中国拥有这样一艘巨型的航母,是非常不合适的。退一万步说,即使中国真的非要去发展航母,也应当自行设计较为小型的航母型号,就如泰国海军所装备的轻型航母为益。这样,一方面不会在邻国激起强烈的反应,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相对较小的成本来积累航母舰队的经验。   此外,从日本二战前军部不断做大的事例来看,以及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的形成过程,中国在拥有航空母舰之后,除了只是思考用航空母舰对付敌人之外,也应该仔细考虑内部对军力的控制能力问题。日本政界的元老,前任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在他的《日本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对于二十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兴起教训的认识。其中教训之一,在于日本在对华关系上犯错误,由于日本使用《二十一条》对华施压不断,最终在中国青年中造就出大量的反日分子,由此造成中日的敌对倾向越发尖锐,最终诱发了日本一错再错的决策。   而另一个教训,则在于日本军部和内阁的关系上,在明治维新之初,由于宪法对军权的界定存在问题,导致日本内阁无法控制军部,而在明治天皇之后,日本天皇又很少对军部的事务进行干预,最终造成了日本军部的势力不断壮大。在大正民主时期,西元寺公望等一大批元老尚在,这些人可以对军部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军部的行为还有所收敛。然而,在元老相继去世和淡出之后,在内阁和军部之间的平衡被完全打破,军方的官员逐渐渗入内阁形成气候,反对军方的官员却不断遭到排挤,最终日本军部失去顾忌完全做大,由此导致日本此后一系列的战略失决策误。   (未完)
个人分类: 时世评论|40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爱向前冲》电视节目首次亮相华南植物园
liaojp 2011-6-19 21:56
《为爱向前冲》电视节目首次亮相华南植物园
李碧秋 6 月 18 日 ,华南植物园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南方卫视《冲锋号》第二季——《为爱向前冲》的首期节目在温室群景区亮相。该节目是一档全民参与的大型户外水上竞技活动,录制现场为温室群景区的湖面,赛道极具难度,参赛选手(男女搭档,两人一组)需挑战 “ 同心协力 ” 、 “ 两情相跃 ” 、 “ 芝麻开门 ” 、 “ 雨打芭蕉 ” 、 “ 同舟共济 ” 、 “ 穿越小蛮腰 ” 六个关卡 ,成功到达终点者方可获得大奖。 《为爱向前冲》节目由南方卫视王牌主持人, 2010 年中国播音 主持“金话筒奖”得主—— 骆伟瑜 先生等 4 位主持人主持。本次参赛的选手共 50 对, 他们中有学生、白领、工人、家庭主妇,还有歌手、游泳运动员、杂技演员等, 他 们之间有的是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还有的是情侣、夫妻、母子、父女、师生等,分别来自广东、湖南、湖北、东北等地,还有来自非洲及美国的外国朋友。虽然天气炎热,选手和观众的热情依然高涨,比赛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华南植物园的一对研究生选手在比赛中发扬同心协力、互帮互助的精神,凭借勇气、智慧和默契,最终克服重重障碍挑战成功,成为所有参赛选手中唯一到达终点的选手。虽然比赛中大部分选手都无法过关,甚至很多选手在第一关时就掉落水中,但他们都表示只要敢于挑战,两人携手共进,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最重要,真正体现了本档节目“重在参与、快乐运动”的宗旨。一对母子选手在第二关落水失败后,接受主持人采访时说:“来参加这个比赛,就是想让儿子知道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途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虽然有时会失败,但妈妈始终在身边支持儿子,只要努力加油,总有一天会成功。” 《为爱向前冲》节目自 6 月 18 日起 逢周六、日在华南植物园进行录制,将持续到 11 月 30 日 。 7 月 2 日起 逢周六、日 21:40 — 22:40 在南方卫视播出,共计 60 集。去年《冲锋号》第一季节目曾在全国及港澳、海外掀起收视高潮, 2011 年节目的播出,必将更好地推广科普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赛及游览。 1 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2 蒋厚泉上台鼓励华南植物园参赛选手 3 华南植物园参赛选手 4 华南植物园选手齐心协力闯过第一关 5 华南植物园选手穿越小蛮腰到达终点 6 华南植物园啦啦队 7 一家三口齐参与 8 姐妹情深 9 同舟共济 10 外国游客参赛 11 热情的观众 12 接受现场报名
3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的前世今生》的解说词
热度 1 medshengjie520 2011-5-2 16:00
转基因的前世今生-的解说词 (注:此解说词为新配音的部分内容,本视频中引用的部分电视节目原声未添加字幕) 1、在美国阿肯色州,100万英亩的大豆和棉花田已滋生大量的怪物杂草。 2、巴拉圭每年无数的庄稼被毁,数以千计的人被感染。 3、转基因作物外观上看和传统作物没有区别,事实上却与之截然不同。要想了解转基因作物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得了解基因工程是怎么回事。动物和植物的各个部分都是由细胞组成,每个细胞中都有一个细胞核,它是细胞的指挥中心。 在细胞核中,长丝状物质被称作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DNA是一种载有生物体成型的遗传信息的化学结构。 DNA中含有基因,基因中含有控制生产特别物质的信息,通常生产蛋白质。基因由启动子,编码序列和末端序列构成。基因是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亲本传给子代。例如,它能决定花朵的颜色,婴儿眼睛或头发的颜色。 转基因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分离出来,合成可以植入植株体内的新的基因构建,然后利用载有“基因构建”的细菌或者基因枪把成千上万的“基因构建”植入植物的细胞核内, 两种方法都能且都将破坏细胞内的DNA,同时也无法确定基因构建在基因长链中的具体位置,因而基因改造带来的结果是无法完全控制的。 将这种带有新基因构建的细胞植入其他植物体,从而繁衍出具有特殊生物特性的转基因植物。 目前,转基因农作物中应用最广泛的种类是转Ht基因和转Bt基因,转Bt基因使作物具有抗虫的特性;转Ht基因使作物具有抗除草剂的特性。 抗虫特性的实现是把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一段基因,转入粮食种子中,使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的Bt蛋白,虫子吃了这种蛋白以后,肠道就会溃烂。从而替代杀虫剂起到杀虫作用。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它传导到植物的根茎叶中,能够抑制植物中某种蛋白质合成酶的产生,使植物无法生长,枯萎而死,施用草甘膦可以使田间寸草不生,但同样会杀死传统农作物。 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Ht基因作物,把另一种特定土壤细菌——根癌农杆菌中的一种合成酶的基因,转到粮食作物里面,替代原有的能被草甘膦抑制的蛋白质合成酶,从而使这种作物对草甘膦除草剂产生抗性。 生物技术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植物变成便宜的生物工厂,用来制造荷尔蒙、抗生素、疫苗和其他药物; 把两极地区深海鱼类的基因转入西红柿中,能够制造抗冻的转基因西红柿,或者向西红柿中转入抑制乙烯产生的反义基因,可以制造出耐储存的转基因西红柿。 转基因技术听起来非常美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存在着诸多风险。 在跨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推动下,一些国家在没有弄清楚转基因风险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种植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 4、2009年,中国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转基因水稻横空出世,中国成为第一个对自己的主粮进行转基因商业化推广的国家,转基因的安全争议才逐渐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然 而,就在国内推广转基因水稻的专家宣称,Bt蛋白对人体无害之前,国外的科学研究却早已指出,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未必来自于转基因物质本身,即使转基因专家 能够证明像Bt蛋白这样的转基因物质对人体无害,转基因物质的导入导致传统食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转基因食物产生强烈的排他性,从而可能 引发一系列免疫系统疾病。 1998年8月10号,英国BBC电视台播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 “我认为把我们的同胞当作小白鼠进行试验,是非常不公平的。” 接受采访的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英国罗威特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 为迎接转基因登陆英国,英国农业部出资200万欧元,由普兹泰教授带领一个30人的小组对转基因土豆进行研究。 英国农业部的本意是希望普兹泰等人挖掘出转基因土豆的优良特性,等转基因正式进入英国市场,可以进行很 好的宣传。 普兹泰教授是凝集素方面的专家,这种转了凝集素基因的土豆含有一种与杀虫剂类似的蛋白质,可以保护植物免受虫害。 普兹泰教授进行了六组试验,生的天然土豆,生的转基因土豆,生的天然土豆拌上凝集素,熟的天然土豆,熟的转基因土豆和熟的天然土豆拌上凝集素。实验结果发现,食用天然土豆和食用凝集素均没有对小鼠产生危害,而生的转基因土豆的喂养试验却出现了问题。 转基因大豆还是如期登陆英国,普兹泰的上司起初支持了英国BBC电视台对普兹泰的采访。 (转到普兹泰接受采访)“小白鼠胃上皮细胞成倍增长,白细胞减少,我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免疫系统确实把转基因土豆当作异物排斥。” “我认为把我们的同胞当作小白鼠进行试验是非常不公平的。” “他们永远不会原谅我说这样的话,孟山都早就知道了这些问题”。 采访播出以后,普兹泰被解聘,他的研究小组被解散。 (斯坦利•犹恩教授 阿拉丁大学) “8年前(2000年)的一次聚会上,我才得知真相,当时有两个电话从英国首相官邸打给罗威特研究所的老板,随后便发生了这一切。有人对布莱尔施压,要求停止这个研究。因为美国人认为再搞下去,会损害他们的工业基础。” 5、普兹泰的试验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撕开了转基因的重重黑幕,尽管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和为他们服务的英美政府,不断压制转基因安全问题的研究,但有良知的科学家和机构仍然坚持地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 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约翰•洛希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2004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踢球植物学研究所海尔比克教授发现,先正达研发的转基因Bt-176玉米中,用来毒杀欧洲玉米螟的Bt毒素,无法分解,最终毒死了奶牛。 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 2005 年的 11月16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持续4个星期的实验表明,被喂食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产 生了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源更加敏感,并据此叫停了历时10年、耗资300万美元的转基因项目。 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琳娜•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食用非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2007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都山公司研发的“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NK603和转基因抗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发现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2007年10月和11月,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导致伤害蝴蝶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为此,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决定、禁止该转基因玉米的种子销售使用。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2008年,意大利的科学家发表了一个长期实验的研究结果。他们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喂养雌性小鼠长达24个月,结果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的雌性小鼠肝脏出现异常。 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 2009年12月,法国科学家发表了新的研究结果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转基因玉米对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这些副作用是性别依赖的、也时常是剂量依赖的;其他副作用也见于大鼠的心脏、肾上腺、脾和造血系统。 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科学家公布了新的独立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仓鼠食用转基因大豆三代就会绝种! 5、2010年2月,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5名研究人员,发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基因大米成分发生了非预期变化!而这样的研究成 果却只能发表在著名的英文学术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中山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转基因大米的营养成分和物理性状发生了非预期改变,其中蛋白质、三种氨 基酸、两种脂肪酸、两种维生素及其他数种元素出现了非预期的构成变化,并且可能与基因的转入有关,转基因大米对人体的安全性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转 基因食品营养成分和结构的非预期变化,引起了各国专家的警惕。2009年5月,美国环境医学学会发表声明,对美国政府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实质等同”原则表 示质疑,称动物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动物免疫系统失调,造成不育、加速衰老。该声明强烈建议医生不要让他们的病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教育民众尽量避 免食用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除了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已经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地区,转基因作物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和社会灾难。 (杀不死的超级杂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jOU2VXzRDA ) 美国广播公司电视新闻报道,在阿肯色州有100万英亩的大豆和棉花田中大量滋生一种超级杂草,可长至7到8英尺高,耐高温和长期干旱,产生数千种子,并具 有能够同农作物争夺养分的发达根系。因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移到普通杂草身上,导致原来的普通杂草同样具有了抗除草剂的特性, 即使喷洒再多的草甘膦除草剂,仍然徒劳,联合收割机和手工工具对这些杂草都无能为力。 解说:转基因生物带来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的态度都是非常谨慎。(转基因生物争议犹存) 6、转基因推广了十几年,但到目前为止,全球90%以上的农田是非转基因农田;其中80%以上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四个国家,全球192个国家里,167个国家没有种植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危害如此巨大,为何还能在南美各国、南非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大面积推广泛滥呢? 著名学者恩道尔在《粮食危机》一书中,向我们揭示了转基因专利种子背后的政治意图和帝国主义实现粮食霸权的巨大阴谋。 7、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在《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中揭露,为了发动文化冷战,美国中情局向各类美国慈善机构投入巨款,除了福特 基金会和卡耐基基金会之外,另一个杰出的慈善机构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因其在印度资助发起绿色革命而闻名于世。绿色革命以扩大全球粮食供应为 幌子,显然推进了美国,尤其是洛克菲勒集团石化企业的商业和地缘政治利益。而转基因技术就是所谓的绿色革命的重要内容。 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和资 助了多个推广转基因的机构和组织。例如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ISAAA),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中国水稻研究所(CNRRI)。国际农 业生物技术组织每年都会出台一份《生物技术商业化及转基因作物的全球态势》,成为各国推广转基因的重要依据,中国农业部和推广转基因的专家就曾多次引用国 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的数据作为支持转基因的依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与中国推广转基因的专家关系密切,近两年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的年度报告均选择在北 京发布。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正是洛克菲勒家族一手栽培起来的得意门生,他在嘉吉公司和其他粮食贸易集团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侵略性粮食外交政策,他把这 种政策称为“粮食武器”。在基辛格的配合下,嘉吉、ADM等四大粮食巨头和孟山都、杜邦等种业巨头正在通过转基因专利控制全世界的粮食生产与供应。 8、推广转基因的另一个隐秘目的就是消灭第三世界人口。德国《明镜》杂志编辑汉斯-彼得•马丁在《全球化陷阱》一书中披露了1995年在旧 金山举行的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该会议认为,世界将出现分化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设法逐步用“高技术”手段消灭他 们。这个会议的参加者有后来出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和新保守主义大师布热津斯基等。恩道尔在《粮食 危机》一书中揭露,美国军方曾参与研制转基因避孕玉米,后来这一消息被封锁。 洛克菲勒基金会本身是中情局背后操纵,而孟山都公司与美国政界同样关 系紧密。孟山都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号转基因公司,总部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它是转基因种子的主要供应商和化学除草剂草甘膦的世界最大生产商。孟山都曾参 与高毒性二恶英的生产,越南战争期间,臭名昭著的落叶剂就是孟山都生产的,越战期间,四千万升落叶剂被喷洒到越南南部的丛林,其中含有400公斤的纯二恶 英制剂,300万越南人被感染,很多人因此患上了癌症。 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农业综合企业,通过大量聘请政府官员担任公司高管职位、把自己的高管安插到政府做高官等手段,与美国政府结成了紧密联系。 它就像一个上升的“旋转门”,一个“双螺旋结构”,也就是一个“螺旋桨”。“旋转门”不只存在于农业,它普遍的存在于各个领域,拉姆斯•菲 尔德是塞尔公司的CEO,而此公司又是孟山都的子公司,前美国对外贸易特使“麦克•坎特”卸任后去了孟山都的董事会,最高法院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也 曾经在孟山都任职。 琳达•费希尔从环境署(EPA)调动去了孟山都;迈克尔•弗里德曼从FDA调动去了孟山都;玛西娅•黑尔、乔希•金从白宫调动 去了孟山都;玛格丽特•米勒从孟山都调动去了FDA;威廉•鲁克斯豪斯从环保署调动去了孟山都;同时别忘了迈克尔•泰勒,这位来回调动好几次的先生。 因为美国政商集团这种腐败的“旋转门”,从里根总统开始,至少四位美国总统在任内都不遗余力地支持转基因农业。因为老布什的干预,在他的任内确定了转基因“实质等同”的原则,指示媒体隐瞒rBGH转基因激素牛奶的真相,为转基因在美国的推广打开了方便之门。 9、孟山都为推广转基因,对其他国家政界首脑也进行贿赂。1998年,孟山都被指控贿赂加拿大卫生部,以批准rBGH转基因激素牛奶在加拿 大上市,加拿大卫生部三位科学家在参议院作证,为了制止rBGH转基因激素牛奶在加拿大的批准审定,西夫•乔普拉博士向公众揭发了这一丑闻,孟山都最终没 有能够得逞。 2007年,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在整个南美洲已达一亿英亩,在此之前十年,他们就开始了对阿根廷的征服。当时 阿根廷是唯一一个正式官方通过转基因作物耕种的国家。 从那时起,转基因生物便神秘扩散到周边国家,如巴西和巴拉圭。终于在2005年,巴拉圭对这些走私种子合法化,巴拉圭农业部非但没有去制裁非法走私转基因种子的公司,反而将转基因种子合法化。 (罗伯特•法兰克,巴拉圭农业部副秘书)“我们不得不将转基因生物种子合法,因为他们已通过非正式渠道进入我国。” “你知道这些变种的种子是如何进入的吗?通过黑市?还是走私?” “我们不提黑市,而是说“白包”,因为这些种子编织袋上没有正式标识” “孟山都在种子的贩运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谁知道呢?也可能是该公司推广了。正如我所说,这些已经是既成的事实。我们政府部门只能选择合法化这个东西。” 即 便禁止时,孟山都也有利可图。一旦种子合法化后,对生产的每吨大豆,孟山都都会收取专利费 用。自那时以来,巴拉圭便未减少对森林的砍伐以及对农民的“围剿”。但农民们不愿交出自己小小的土地,“约格•加莱亚诺” 带领着一个小型农民团体,顽强地 进行着抗争。但是,这是一个垄断作物,它毁灭了所到之处的所有庄稼。在此之前,这里种有一个家庭生活所需的所有作物,如,树木、木薯、玉米等等。 这 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将摧毁我们的社区、家庭及个体农民,此外,它将毁灭乡村里生物的多样性。“农达”经由飞机或者未受保护的工人操作,在整个巴拉圭被广泛 的喷洒。这些除草剂被直接喷洒到人们的门前,或者那些小户农家赖以生存的作物上,每年无数的庄稼被毁,数以千计的人被感染。 这里的人们因为孟山都公司生产的除草剂的毒害,滋生各种怪病,牲畜也被感染, “他们在那边喷洒有毒的除草剂,下雨的时候水便流了下来,因为鸭子在水里活动,所以便中毒了”, 农户被被孟山都的转基因作物所包围,不得不选择离开自己的土地。本来在巴拉圭,土地分配就很不公平,2%的人控制了70%的土地,随着转基因作物的耕种,土地控制权更加集中。3/4的大豆生产权由外国人控制,每年有10万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贫民窟。 据估计,70%的人是由于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的扩张,而被迫离开家园。 10、2010年5月号的《商界》杂志刊登了《孟山都:神秘的转基因推手》,披露了孟山都公司在中国进行的政府游说。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进口 转基因粮食的时候,为了保证本国人民的安全和健康,规定转基因食品进口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安全评价期。所谓安全评价期,就是先让小白鼠吃一段时间,确定没 有问题后再进口,所有进口国家无一例外。我国2001年5月23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也同样规定:农业部在批准进口转基因食 品之前,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安全评价期。 可是,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却要求中国取消这个安全评价期,理由是会影响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资金周转, 给孟山都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于是,如同农业部官员自己所言:“从中美贸易的大局考虑”,“农业部采取了临时管理措施。”所谓“临时管理措施”,便是取消进 口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安全评价期,使中国成为当时全世界唯一进口转基因粮食不需要安全检测期的国家。 东北是我国玉米生产重镇,当初,孟山都想要直接踏入这片领地毫无胜算,所以它去了一个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方——广西。2008年6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在广西南宁会见了美国孟山都公司副总裁麦克凡一行。 陈 章良,无党派,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博士,曾参与孟山都公司抗草甘膦作物的开发。历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 校长,2007年12月起,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是中国最早公开支持转基因植物推广的科学家,早在2000年,就在《光明日报》发表文 章《转基因作物并不可怕》。陈章良任职广西后,领军广西农业经济,与孟山都公司展开了全面合作。 孟山都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合作,染指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开发。 11、2009年,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报告称,中国研发的转基因Bt水稻涉及至少11至12项国外专利。专利持有人包括孟山都、罗纳普朗克、拜耳、诺 华、先正达等公司,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随即予以否认,称绿色和平指称的专利部分未在中国申请, 部分已经失效或即将失效。财经媒体人李银和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跨国公司控制中国转基因水稻技术另有玄机。(财经郎眼11:23-13:26)“孟山都跟 湖南大学……我们得为每一粒米付出费用” 12、面对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在转基因技术上的专利陷阱,阿根廷已经有了惨痛教训。 13、2010年3月5日出版的《商务周刊》刊文指出,转基因主粮多名“主将”涉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 吴孔明,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主持过 “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美国农业部”课题。 胡国成,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来自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的中国水稻研究所。 黄季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转基因主粮的力挺者。曾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共同设立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做博士后。 范云六院士,她的植酸酶玉米就是此次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许可证书的两个转基因粮种之一。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中间代理人。 14、《商务周刊》的报道,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2009年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便是由转基因生物安全 委员会颁布。2004年12月9日,《南方周末》曾披露,第一届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中,三分之二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者和申请 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只有几个人。而农业部至今不敢公布,批准安全证书的第三届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名单。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实质上是中国农业部负责组建的一个下属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根据该款的规定,转基因主粮安全证书的发放无疑直接关系到诸多利害关系人,特别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而农业部在审核批准转基因安全许可证书的过程中,并未告知社会公众,没有召开任何听证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 而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独立于卫生部、环保部,只是农业部的一个下属机构。由农业部下属的一个部门批准转基因安全许可证书,本身就与多项法律发生冲突。 15、媒体报道的情况表明,农业部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管上已经严重失责,转基因已在我国泛滥。 2005年4月13日,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调 查报告,转基因水稻非法种植面积至少为20000-25000亩,湖北2004年最少有950-1200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入市场,直接和间接证据都指明 这些转基因稻种来自于张启发的实验室,而湖北省农业厅仅对三家种子公司进行处罚。2010年3月15日,绿色和平组织再次发布调查报告,披露沃尔玛出售非 法转基因大米、伊藤洋华堂超市出售非法转基因木瓜。记者调查走访发现,转基因已成事实,多省大米无辜转基因。检验结果表明转基因大米品系Bt63,正是来 自张启发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至今未被追究任何法律责任。 16、2010年7月,绿色和平组织调查发现:违法转基因稻米已经污染国家粮食储备库! 2010年9月,《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山西省、吉 林省的多个地方老鼠绝迹,猪、羊、狗出现病态,共同特征是吃了“先玉335”玉米。先锋公司不承认“先玉335”是转基因品种,但是,“先玉335”的父 本PH4CV的专利资料显示,PH4CV曾做过基因修饰,系转基因品种。 转基因大豆油已完全占领超市货架,更多未经任何标识的转基因蔬菜、转基因水果,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儿童奶粉也堂而皇之地在中国违法销售。转基因食品在中国大规模泛滥,前所未有,触目惊心。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7、2010年1月,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许可证书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转基因迅速成 为网友热烈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良知学者和热心网友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发表了大量文章,从国家粮食主权、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各个角度对转基因主粮的商业 化推广进行了广泛质疑。 2010年3月份两会前夕,百名学者联名致信全国人大,建议撤销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李成瑞、 韩西雅等老干部联名上书中央,建议撤销转基因安全证书;两会期间,由五十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联名的两份提案,郑重地交给了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大会,提出 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商业化生产,两份提案分别由全国政协委员任远征和董良翬率先发起,在签名者中,有毛主席的女儿李敏,贺龙同志的女儿贺捷生、叶 剑英同志的女儿凌孜。 18、面对民众和媒体的广泛质疑,张启发、黄大昉、方舟子、林敏等转基因推手们利用主流媒体制造了大量谎言,企图继续蒙骗公众,为推广转基因主粮清 除障碍。一大批有良知的学者和网友利用仅有的网络阵地,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较量,一个个转基因谎言被揭破,在各大论坛,转基因已经成为过街老鼠。 在北京、郑州、洛阳、安阳、深圳、沈阳、杭州、西安、包头,反对转基因的志愿者深入到大街小巷、小区、学校,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转基因科普知识,讲解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觉醒起来的人民,必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转基因食品的入侵,为中华民族的种族安全筑起最坚固的长城。 2011年2月1日,全球华人转基因问题关注团成立,各地群众纷纷响应,各地关注团纷纷成立。请加入我们吧,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转基因的真相,向转基因推手们表达我们拒绝转基因食品的坚定意志!
2547 次阅读|1 个评论
电视发展的最终结局是把所有观众娱乐死
yanhuasanman 2011-4-16 22:44
浏览最近的电视节目,感到很奇特,就连一向正经严肃的央视也大搞改革,电视娱乐已经发展的无与伦比的地步,娱乐节目早已是琳琅满目,早就让人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每个电台都有自己的主打品牌,还有负主打,还有其他更多的知名节目,不要太夸张哟! 借用一位大师的嘴:电视发展的最终结局是把所有观众娱乐死!(尼尔.波兹曼)现在的电视已经发展到足以把所有的人笑死的地步,没有了知识的可传导,没有了观众的可接受性,甚至失去了最基础的电视的传播性,现在的节目已经千篇一律,不变的格调,没有了熟悉的笑语,更没有知识的可接受性。每个人都以一种病态的眼光与心态审视电视的节目与电视频道,每个人都以一种不同享受的心态揣度下次的不同,与这次的奇态,无语,社会发展也许真的像有人说的,处于病态的发展过程,这样下去的结果不知道会是下次谁来接着收场,不知道下次谁来观赏来审视这些,这些电视的可导向,不知道下次,下个节 目是什么,以至于每个人都带着有色眼睛与病态的心理来审视与接受这场电视的等待! 有人说:人只有首先吃饱才能去做其他的事!也许是正确的,也许是错误的,没有绝对的答案,也许只有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或许下次真的,或许只有等待,等待什么来彻底的取代电视,取代了电视的可传导性,也许就是发展的最好结局,这样或许真的是无法取代的最好的结局!电视的娱乐已经到了不同寻常的等待,也许转变就在也许之间,算了,这都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自己的表达而已,没有再多的只是我们还要其他的取代!
个人分类: 杂项|2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孩子教育、学生教育--向内求诸自己,少年毛泽东的性格趋向
热度 4 caoyuanzhiye1 2011-3-30 14:36
孩子教育、学生教育--向内求诸自己,少年毛泽东的性格趋向
中国文化教育孩子,有很多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为孩子想的太多,作的太多, 甚至在社会舆论和电视节目论坛上都一致表现出老师、家长应该怎样,一套一套的说法, 致使孩子性格偏弱,依赖性强,胸怀、勇气和创新能力都受到影响。 反之,向内求诸自己,认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智能有蓬勃生命的命,充分尊重他,诱导他自主良性发展, 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这里举两则实例: 1。少年毛泽东出乡关诗 2。
个人分类: 知识工程|4679 次阅读|8 个评论
我是天生的科学家
热度 19 孙学军 2011-2-25 20:01
最近科学网温情文章比较多,尤其以曹老师的伟大夫妻和 曾泳春 的我爱科学网最为典型,大家也不能总是谈学术,聊科学,恨风气,骂教育,也该有一些轻松的话题。 本文只作休闲,其中观点并没有推敲,勿须当真。 今天陪女儿看她每天的必修课,东方少儿的科学知识电视节目《眼睛大学堂》,有一个信息是如果你的左耳比右耳大,往往反映你的左脑比较发达,因为左脑主要控制著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而左脑发达的人更适合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是天生的科学家。女儿看到我的左耳比右耳大,说我是天生的科学家。不过,有这样的天分我要感谢我的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更庆幸我出生在那个艰苦的年代。 虽然我左脑发达没有客观证据的,但左脑体积大是有证据的, 12 年前我在武汉参与一个关于脑功能的课题研究,在开始预试验阶段,当时关于脑功能 fMRI 的研究尚比较热门,许多研究人员对这个技术缺乏经验,我作为课题组和主要参加者,首先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的扫描,结果发现我的大脑极端不对称,左大右小。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因为小时候营养不良,由于缺乏日光照射和没有充足的维生素D,导致缺钙,更大的可能是妈妈在怀我的期间也缺乏影响。70年代的山东农村,能吃饱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营养,因此我缺乏一点维生素没有任何怨言。我记得当时我的同龄人几乎个个缺钙,证据有两个,几乎大部分人的头都不圆,另外当时的小孩都是夜哭郎我记得当时经常有这样的小字报: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行人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我不知道我父母是否给我贴过这个,但我基本上确认我小时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也一直知道自己的头很不对称,没想到的是大脑竟然不对称的更严重。大学学医学后我了解到,这是因为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缺钙,吃点鱼肝油就可以了。但那个时候父母怎么会知道这些,一般认为只要不发烧不腹泻,哭又不是毛病,挺挺就过去了,事实上也确实挺过来了。 显然这不应该是我天生可以做科学家的原因,我可以做科学家应该与小时候的营养有一定联系,特别是基本营养素的摄取,真正值得庆幸的是在蛋白质营养素摄取方面,我基本上没有出现过问题。我在小学期间,当时农村的经济条件物质条件都非常差,不过一直在蛋白摄取方面好像都没有问题。当是,我饮食中蛋白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有三类。 第一类是小羊羔肉。 老家农村的小山羊出生后都卖给公社供销社,供销社把新生小山羊皮取下后,小羊肉1毛钱一只出售,是比较便宜的,大概两个鸡蛋的价钱,我家有亲戚在那里工作,经常可以买几只回家吃,记忆中每次都是吃的非常过瘾,不过这种情况不是经常,一年也就那么几次。据说小羊羔肉已经现在是老家的一道美食,价钱不菲。 第二类蛋白来源是鸡蛋 。虽然平时吃肉的机会不多,但鸡蛋也是经常有的,一般是全家4个人共同吃一只鸡蛋,吃的方法是把鸡蛋与大蒜泥混匀做早饭菜称鸡蛋蒜,我非常喜欢负责扒熟鸡蛋皮,因为可以提前贪污一点蛋白。在砸鸡蛋的时候故意不砸碎,把大块的自己留着吃,显然是蛋白质缺乏导致的谗嘴。那份对鸡蛋的偏爱是现在的孩子无法理解的,小时候曾经梦想吃煮鸡蛋吃饱,现在有条件了吃鸡蛋成了负担。 第三类蛋白来源是昆虫。 其中最多的是夏天的知了猴,就是蝉的幼虫或蝉蛹,当时属于每天晚上的必须工作和牙祭季节,一直到现在我每年夏天都会买几斤(约40元一斤)吃几次,以解解谗并回忆儿时的美味。另一类就是蝗虫和豆虫,以秋冬天豆田内的最佳,因为油水大,现在想想都要流口水了。 无论是从耳的大小,头和大脑的形状,还是从少年发育时期的营养情况,我都具备成为科学家的先天条件,因此我成为科学家不是我的错,是自然发展使然,这是天生的,我也没办法,天命难违只能就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之音”为何撤销其普通话、粤语的广播及电视节目
热度 7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2-22 23:44
“美国之音”为何撤销其普通话、粤语的广播及电视节目 2 月 16 日 ,“美国之音” 的上级机构“美国广播理事会” 向国会提交其 2012 财年预算;将其普通话和粤语广播及电视节目撤销,仅保留中文网站,中文部也将大幅裁员。 如果国会批准,自今年 10 月 1 日开始执行。 “美国之音”隶属于美国国务院,自 1942 年创立以来,经历了二战胜利、苏联瓦解等重大事件。其中文部是白宫在中国灌输美国价值观的重要“喉舌”,向来备受重视。媒体称,此次停播将“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广播时代的终结”。 “美国之音”遭此冷遇,立即引发各方猜测。 对于这项停播计划,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之音”是美国冷战时期的“历史遗物”。而如今,中美关系是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非冷战时期的敌对关系,也并非“零和”竞争关系。尤其在共同面对金融危机下,合作更显重要。因此,“美国之音”停止中文广播是顺应时代之举。 也有激进的美国政客抨击此举为“美国向中国低头的又一警钟” 广播理事会战略与预算委员会主席恩德斯·温布什站出来辩护称,“美国之音”并非要停止对华广播,而是将任务转移给其他电台。同时将“美国之音”的宣传任务转向网络,以增强传播效果。 为何“美国之音”要裁掉中文广播呢?显而易见的原因主要有: 从技术变迁看,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确实显得落伍。“美国之音”中文部不得不承认,没有多少中国人听广播了; 从预算角度看,奥巴马政府在面临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的压力下,对业已“过时”的“美国之音”开刀合情合理。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不能忽视“美国之音”的一个细节,即:“保留中文网站。”这意味着美国并非在宣传战场上让步,而是派新兵上阵。 从去年到近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屡次强调,网络是美国海外宣传的最重要阵地,美国将争夺网络空间主导权。加之最近中东反抗浪潮中凸显的网络力量,“美国之音”的中文广播受到冷遇,不足为奇。 在此,非常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是以网络作为它海外宣传的最重要阵地,要争夺网络空间主导权。
个人分类: 其它|5577 次阅读|14 个评论
日本:银座的日夜(照片2)
SNPs 2011-1-12 12:16
银座的夜晚更是精彩: 能这么愉快的工作,做什么都幸福了。 这个建筑很有名气,在一个电视节目里面看过介绍,设计独特,模块拼装成的。 很欣赏大楼商家统一做的标识,这样不会看上去很乱。 这样商铺就不一定在一楼了。 这是在四楼上的一个咖啡店。 地铁对过有学英语口语的夜校。 银座的苹果店,四层楼,内部装潢一流。 这条鱼在餐桌上“活”了至少十五分钟,一直动。真是见识到真正的“鲜活”了。 这家饭店二十四小时营业。 很欣赏这家酒店的电梯,用房卡在白色的感应器上一扫,自动就知道去几楼。不象许多酒店还要用房卡插入一个很难找到口的读卡器,然后还要去按电梯的楼成按钮。 很喜欢日本简单的建筑设计(“和”字的表现)和用色,以黑,白,红,黄为主。 吃,吃,吃。。
个人分类: 旅游摄影|5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宣下圣旨:表扬一批省(市)级电视节目
Bobby 2010-11-23 18:46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就不表扬中央台、凤凰台了。朕只表扬一下感觉还能看的一批省(市)级电视节目(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对于没有点名的电视台,要及时进行整改,争取将来策划一批为朕所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尤其可恶的是朕家乡电视台,朕十多年没回老家,想在电视上看看老家的真实情况,硬是铁桶一般,除了拉圾电视剧和高 / 大 / 全 / 伟 / 光 / 正之外的新闻外,什么都看不到。对于未来仍未能入选朕表扬名单的电视台,将撤换台长,由朕兼任。钦此。 海南电视台综合频道( 1 套): 直播海南、秀才不出门、 12 点 海南公共频道: 胖哥说法、寻情记、夜线、世界大不同 海南电视台生活综艺频道: 家住海南、生活帮帮帮 海口电视台 1 套: 热带播报 黑龙江卫视: 新闻夜航、共度晨光 吉林卫视节目: 牛群冒号 辽宁卫视节目: 第一时间 北京台: 法制进行时 河北卫视: 综艺传奇、真情旋律、 河南卫视: 武林风 湖北卫视: 世界大不同 安徽电视台: 超级新闻场(超级新闻榜、社会透明度、天天故事会) 江苏电视台: 非诚勿扰 浙江卫视电视节目: 新闻直通车 江西电视台: 格力传奇故事 贵州电视台: 午间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52 次阅读|2 个评论
《非诚勿扰》不是我们老百姓的舞台[图文]
botnet 2010-5-30 20:33
《非诚勿扰》,原来大家一看这名字,想到的应该是葛优的电影;现在不同了,大多数人会想到当下非常火的江苏卫视新派交友节目。很多人对于男嘉宾女嘉宾给予了不少的关注,也有很多媒体正面负面地对其大加报道,揭秘,评述等等。主持人孟非多次说,这是我们老百姓展示自我,寻求真爱的舞台。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符合《非诚勿扰》节目的实际情况。可以说,《非诚勿扰》可能成为我们老百姓茶余饭后收看和谈论的节目,但它恐怕离我们实际生活很遥远。 《非诚勿扰》不是我们老百姓的舞台,作为普通老百姓看一看,乐一乐就可以了;要真去登台亮相,恐怕有三个硬指标要达到了,而这些并不是选男女朋友或者择偶的标注。 1)非常强的表现力,能言善辩,良好的形象。这一点就把大多数人卡在门外了,试想一个普通老百姓一般不太可能具有非常强的舞台展示能力,制作单位不希望没有出众展示力的人上台,也不希望长得对不住观众的人上台,收视率可能是他们最希望的。 2)暴露的个人隐私。一个人登上这个舞台,不管结果如何,他或她的生活都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一个普通老百姓愿意承受这些吗?除非他或她很想出名。这样问题就来了,女嘉宾中有一些人的动机就完全是找另一半了,甚至心里根本没想找,或者职业(如涉及娱乐圈的)特性不允许。最近,12号陈怡凡(模特,演员)爆红了,她的动机几乎可以肯定:想红,要人气。虽然是如此漂亮标志的女孩子,但是她不是来找男朋友的,很奇怪为什么很多男嘉宾还要选她。啊,有点跑题了,总结一下:老百姓如果把个人的情况暴露给全社会,暴露给媒体,任人评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各方面的压力使其吃不消。作为普通老百姓,没必要这样。 3)良好的经济基础,并且各方面均优秀,方有成功的可能。我想:这样的人十有八九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合适的另一半。而大多数不是那么优秀的我们,即使去了《非诚勿扰》恐怕也会像之前个别不畏苦难和鄙视的男嘉宾一样,死得很惨。 《非常勿扰》看看就可以了,人家注重的是收视率和关注度,不可能是真心诚意来帮你解决个人问题的。我劝一些人,打消念头吧,那个舞台其实就是show场,不适合大众的你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5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