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质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推荐列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terahertz 2020-10-8 10:13
1.中文期刊 http://www.fms-journal.net/journals_cn 2.英文期刊 http://www.fms-journal.net/journals
个人分类: 图情期刊|7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然指数: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增长领先全球
redtree 2015-12-17 21:24
自然指数: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增长领先全球 美国、日本等传统科研强国的科研产出明显下降 来源:自然出版集团 发布时间:2015/12/17 14:27:58 最新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显示,如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 WFC)*,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在2012年到2014年期间增长了37%,美国在同一时期则下降了4%。目前,中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的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有关自然指数的数据分析发布在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 2015中国自然指数 ”上。 “显然,中国正在赶上美国,并已成为一个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的强国。中国在1980年代初期蓬勃的经济发展持续推动了其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科研人员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也作为关键要素,推动中国科研投入带来惊人的回报。”《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博士(Nick Campbell)说。 中国在自然指数中的科研成果主要来自化学和物理学,分别占中国WFC总分值的61%和30%。同时,生命科学方面的科研成果也快速增长,在2012年到2014年之间有30%的增幅。 按照WFC计算,2014年中国科研产出最多的十大城市为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合肥、长春、香港、杭州、广州和天津。这十个城市加起来占中国WFC分值的70.4%。 北京、上海和南京依然是中国的三大科研中心。北京纳入自然指数的研究机构数量在中国最多,科研实力尤其体现在化学和物理学上。上海纳入自然指数的研究机构数量不足北京的二分之一,但其前十大研究机构的贡献与北京前十大研究机构的贡献不分伯仲。与上海一样,南京在自然指数上的科研成果也几乎有60%是来自化学。2014年,南京大学在自然指数上的科研成果占整个城市的二分之一以上。 2012年到2014年期间,西安、成都和杭州是WFC分值增幅最快的城市之一,这主要受到化学方面科研成果的推动。其中,西安的WFC分值增幅尤为突出,达到了142%;成都和杭州分别为78%和55%。 自然指数还显示,深圳、北京和武汉是中国三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因为这些城市有许多具有重要科研贡献的公司,尤其是在高端生命科学领域。其中,深圳尤其经历了精彩的转型,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基于科研的产业中心,位于深圳的公司所拥有的国际专利数量几乎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另外,中国还有三个城市在科研合作上表现突出:香港和合肥主要与各自的国际同行建立了大量的合作;天津则突出表现在当地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合作。 2014年自然指数中表现最突出的中国五大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 关于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纳入指数的68种自然科学期刊由在职科学家所组成的两个独立小组选出,评选小组组长分别为伦敦大学学院John Morton教授和伦敦国王学院孙引飚博士。此外,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来最终确定入选期刊。据施普林格?自然估计,这68种期刊约占自然科学期刊总 引用量的30%。 自然指数在最近十二个月的数据快照,都根据知识共享协议在指数网站natureindex.com上滚动发布,以方便用户分析自己的科研产出情况。通过该网站,科研机构可根据大的学科分类浏览自己最近12个月的论文产出情况,各机构的国际和国内科研合作情况也有显示。 *自然指数有三种计量方法来追踪作者的单位信息: • 论文计数 (article count/AC) - 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 • 分数式计量(fractional count/FC)- FC考虑的是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一篇文章的FC总分值为1,在假定每人的贡献是相同的情况下,该分值由所有作者平等共享。例如,一篇论文有十个作 者,那每位作者的FC得分为0.1。如果作者有多个工作单位,那其个人FC分值将在这些工作单位中再进行平均分配。 • 加权分数式计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 即为FC增加权重,以调整占比过多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论文。这两个学科有四种期刊入选自然指数,其发表的论文量约占该领域国际期刊论文发表量的50%, 大致相当于其它学科的五倍。因此,尽管其数据编制方法与其他学科相同,但这四种期刊上论文的权重为其他论文的1/5。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软件教程】【Foobar2000转换高质量AAC全攻略】
lcj2212916 2014-5-23 19:04
【名稱】:Foobar2000转换高质量AAC全攻略 【作者】:--- 【大小】:1.23M 【格式】:pdf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Foobar2000是播放音频最好的工具之一,一直深受音乐发烧友们的推宠.它的功能很多,特别在 转换音乐这个方面,做的犹为突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Foobar2000用命令参数转换FAAC编码 的AAC全教程.(推荐用无损音乐转换AAC)下面有试听音乐哦!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5145863
2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升论文质量的几点策略
whitesun 2011-8-6 18:22
随着2012年我校职称评定对论文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不得不考虑发所谓高水平论文了,其实这点我早就意识到了,但没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能有三种策略: 第一种我已经尝试过,即试图与北京的某位同学以及我们的博主张等建立合作关系,从3月份就开始启动了,但不知道为什么5月过后,随着我忙,估计他们也忙,就没联系了。可能是这种合作方法过于随意,无有效约束,我目前的态度是走着看吧。 第二种可行的策略是找某个企业或研究单位,借助别人的环境,在为对方实现价值的同时达到自己的目标,进而发高水平论文,我正想试这种方式,但可能因为具体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也难合作,如遭遇07-09年我在北工大的情形,或许那次只是个例外,其他单位或许会好很多; 第三种策略就是靠自己苦苦专研,选择较理论的方向,用相对较长的时间突破,在6月份有所尝试,但因为旅游等又放下了。 目前似乎没很好的策略了,我哦也走到发展关键之处了,真不知道如何是好?真的很想休息。但压力巨大,实际上在隐性地逃避,或是躲避,想寻找其他突破口,似乎还没找到,难道去买论文吗?唉。
个人分类: 科研实践|5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们为什么难以在CNS上发表论文
wensz902 2010-11-3 20:09
我们为什么难以在CNS上发表论文? 【 CNS是国内对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级杂志的简称。我们为什么难以在CNS上发表论文?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做不出CNS级别的科研成果。不过,这远不是答案的全部 】 CNS在中国拥有神一般的地位,在现阶段,如果您能发表1篇CNS全文,您的学术境遇马上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难以在CNS杂志上发表文章呢,哪怕是一篇短短的通讯?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或没有条件做出CNS级别的成果。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答案远远不止这一条。本文就来谈谈主要原因之外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绝不是调侃,文中观点是和几位朋友私下交流后达成的共识。 (一) CNS文章是CNS俱乐部成员的玩物 CNS上到底有哪些工作?CNS上的工作包括三类:(1)少数顶尖水平的工作,(2)少数垃圾水平的工作,以及(3)绝大多数普通水平的工作。对于第一类工作,全球各学科平均每年不会超过10项,那是天才型牛人的专利。对于第二类工作,也许有很多人不认同。不管您认不认同,在CNS杂志上确实有不少工作是垃圾,包括造假、纯粹为了新闻效应而徒有其表的工作等,近来NS多次撤稿风波足可从侧面说明这一问题。 当然,不可否认,即使是垃圾,那也是贴了CNS标签的高档垃圾。 CNS杂志文章的主体属于第三类工作,即绝大多数文章都属于普通水平。 注意,这里所说的普通水平不是指和二、三流杂志上的文章水平相当,而是指每年全世界达到这种水平的研究有很多,多得只能用普通来形容。 对于第一类顶级工作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所以,绝大多数牛人都只能做第三类工作。由于这类工作的数量多得远远超过了CNS的饱和刊文量,这就出现了问题,那就是CNS杂志到底该发表谁的文章?通常来说,即使是同样达到了CNS的普通水平,除了极少数文章之外,CNS一般不会考虑那些从来没在CNS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因为在CNS编辑手里,从来都不缺优质稿源,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曾多次在CNS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的知名作者在排队等着发文章。 对于CNS文章,不加入CNS俱乐部是很难发表的,毕竟CNS文章主要是CNS俱乐部成员之间相互把玩的东西,只有俱乐部成员才拥有向CNS灌水的权利。即使您也做出了同样水平的成果,甚至水平还稍微高一点,但如果您不是CNS俱乐部成员,您几乎没有机会把自己的成果发到CNS杂志上。 中国每年都有巨量的稿件投向Cell、Nature、Science,除了少部分漏网之鱼,非CNS俱乐部成员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在编辑这一关就给kill掉了。即使是侥幸通过了编辑关,稿件还是要送到CNS俱乐部成员手里,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一看您不是CNS俱乐部的成员或熟人,想通过?门儿都没有!显然,很多有能力做出CNS级别成果的中国学者还没有认清CNS俱乐部成员之间互相玩灌水游戏的本质,时时刻刻都在一厢情愿地做着阿娇梦很傻、很天真。 (二) 您进了CNS俱乐部吗? 从整体上看,中国学者平均水平相对较低是无庸置疑的,但是,由于中国学者的数量巨大,能做出CNS级别、甚至做出超过CNS平均水准研究的人还是有很多的。 您还别不服气,即使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单位,像什么新乡医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等都不止一次地出过CNS级别的研究成果。 不过,虽然大陆学者每年可以做出不少CNS级别的研究成果,但因为学界有一部分老鼠屎作祟,再加上媒体推波助澜地将屎的臭味放大,使得大部分无辜的中国学者都跟着被祸害了,在国际同行面前背上了臭名声。由于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名声太臭,同样水平的结果,其他国家的学者可以相对容易地发表在CNS上,但大陆学者却鲜有这种机会。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者而言,研究水平够不够只是一个方面,够CNS水平的中国学者还面临着另一个更大的门槛,那就是加入CNS俱乐部。试问,您已经进了CNS俱乐部吗? (三) 中国人进入CNS俱乐部的途径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加入CNS俱乐部的途径有三: (1)拥有傍CNS大牛的经历。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一定要进入世界知名实验室,进入那些CNS俱乐部成员领导的牛实验室。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要多进几家CNS级别的实验室,并且还要表现出色,能有几篇第一作者的CNS文章出来,一定要给CNS级别的大牛留下美好的印象。一旦有了这种傍CNS大牛的经历,您再在国内做出CNS级别的研究就能相对容易地获得他们的认可了。 放眼望去,国内多数大牛几乎都是走的这条路线。 (2)做天才。当然,天才不是您想做就能做的,那得在您还未出生的时候就要悄悄用面包和葡萄酒贿赂上帝,求他把您变成天才,从而让您能做出真正开创性的、可以折服全世界的伟大研究。但要注意, 绝对不要在上帝喝醉的时候贿赂他,万一他在酒精中毒状态给您整出个孟德尔式的超时代的天才,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读懂您的伟大研究,那您就有惨了 。 (3)如果您不是天才,也没有傍CNS大牛的经历,有没有机会进入CNS俱乐部?有!那就是批量做出能在CNS杂志上发表的成果,但您要委屈一下,先在PNAS等二流杂志上发表你的系列研究成果,等待CNS俱乐部成员的良心发现。如果您经常在二流杂志上发表一流的成果,次数多了,CNS俱乐部成员就会良心发现:这家伙真有才,他的文章要是署上我的名字,肯定120%在CNS上发表了。一旦有了这种印象,他们就不好意思再残忍地拒绝您了,这么牛的家伙应该让他加入我们了!可是,您有批量做出CNS级别成果的能力么?注意,这里说的是批量。鉴于中国科研人员的基数巨大,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应该还是有的,不过,即使有数量也应该不会太多,甚至只会是凤毛麟角。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03 次阅读|1 个评论
呼吁重视高质量美国问题普及读物的出版
黄安年 2010-5-31 11:07
呼吁重视高质量美国问题普及读物的出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31 日发布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美关系举世瞩目 , 前两天中美第二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时希拉里和盖特纳引用了我国两句成语 : 殊途同归 、 同舟共济 ,可以概括中美关系之重要。我们既需要深度研究美国的昨天、今天和探寻美国的明天,又需要通俗易懂地客观、清晰、准确地了解美国的昨天和今天。无论是提高,还是普及的需要 , 都要立足一个真实的美国 , 美国统治集团、精英人士和普通百姓心目中的美国 , 中国政府、知识精英、普通百姓心目中的美国 , 世界各国不同集团人们心目中的美国 , 总之,一个真美国 , 一个不同视角的美国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我们的美国问题专家,还是我们的出版商们,对于高质量美国问题普及读物的写作和出版,投入产出均不甚理想,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 13 亿多中国人民的需求 , 更谈不上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和美国人民了解中国学者的见解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上 , 今天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外国历史小丛书》编辑委员会主编出版的百多册本《外国历史小丛书》已经不再现了。其实 , 如果我们出版一部百来卷 ( 册 ) 本的《美国小丛书》,想必很受欢迎 , 这不仅是社会大众的需求,也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需求。 目前这类图书立项实施的几乎为零,而社会需求日增,必要性与可行性发生巨大错位。那么,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确保这套设想中的社会需求的《美国小丛书》陆续面世呢? 这里首先有个专家写作队伍的组织问题。在笔者看来,我们的富有远见卓识的出版家们需要组织一批热心高质量普及读物的专家学者,成立编委会,统一认识 , 精心策划,提出选题计划 , 这些专家学者宜以老中青兼顾而以中青年为主干。笔者以为,《美国小丛书》(暂定名)应具科学性、知识性、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可读性。它不是专门研究著作 , 也不是一般的普及读物,而是一部高质量的美国问题专题入门读物。目前这类图书立项实施的几乎为零,而社会需求日曾 第二 , 精心物色适合撰写选题的专家学者。在目前的过度量化学术评价体制影响下 , 类似《美国小丛书》这样的社会效益明显的读物往往难以立项更不被学术界认可为学术成果 , 因而吸引和动员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撰写与该专家专业密切关联的选题,至关重要。我们既要发挥编委会的作用 , 又要逐一物色和盛邀有关专家学者加盟撰写自己认可的专题丛书。 第三 , 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图书出版。目前许多立项是政府行为 , 我们这套小丛书不访从争取社会赞助和出版社出资的思路来操作。 第四,需要制订一个编辑体例,以便整套丛书保持一致和连贯。 以上思考是个抛砖引玉的初步构想, 28 日上午应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之邀,赴该社交谈沟通后所想到。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05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