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补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补课——老师,别再用学生的痛苦弥补自己的遗憾
热度 1 shehuiguanli 2014-8-5 20:04
现在,很多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都采用同一个方法—补课。 现在补课已经到达疯狂的程度,早晨补,白天补,周末补,节假日补,连晚上都不放过,简直不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补课已经当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秘密武器”,大有相互效仿之势。 如我所在的城市,原来只有一、两所学校实行补课制,现在有多数学校实行晚上、周末都补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全国最有名的“衡水中学”,也是靠“补课”来提高教学质量。 补课,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将来。 补课,真的是为了学生吗? 一.那么教师为什么要补课? 1. 教师为了自己的职称、晋级而补课,美其名曰:教学质量好。 2. 为了学校的名誉,教师不得不补课,以便今后得到更好的生源和更高的收费。 3. 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差,只好用补课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对外声称,我的教学质量也很好呀,殊不知,好的教学质量是学生多少痛苦换来的。 二、那么补课真的是对学生好吗? 补课带来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我没有详细研究,但其负面影响巨大是有目共睹的,最明显的负面影响是中国大多数学生经历中小学学习以后,再也不愿学习了。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 0.7 本,与韩国的人均 7 本,日本的 40 本,俄罗斯的 55 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为什么,这与中国中小学过量透支学生的阅读有极大的关系。 在此,呼吁中国教师,为了中国的学生,为了中国的未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要再用学生的痛苦换取自己的荣誉了。
28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学生实行的是“几小时”工作制
热度 42 shehuiguanli 2014-6-8 07:39
按照劳动法,中国公民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是针对成年人的标准,那么针对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每天工作几小时、每周工作呢小时呢?我国尚无标准。 但一般认为,未成年人的工作量应该少于成年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工作量应该更少。 但事实上,恐怕不是这样。 1. 河北衡水中学, 人间炼狱 衡中的一名高一学生说:“每天5:30起床,5:45之前必须离开宿舍,拿着书到跑操地点集合。跑操结束后,所有班级必须跑步上楼早读,6:38,班里的80多个人全部离开教室的时间甚至可以用秒来计算(当然除去七八个不吃饭的),为的只是能吃到早饭,因为7点前要回到教室上自习。如果去晚了,在楼道堵5分钟,排队5分钟,来回7分钟,最多只能有3分钟早饭时间……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 有老师称,衡中学生,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做题。 按照这样的算法,学生学习时间在15小时以上,这样的生活到底是培养学生还是摧残学生。 2. 优秀学校的“绝招”——补课 全国的教学方法基本一致,教学水平差异相对较小,要成为优秀学校,唯一的方法就是补课。 以贵州贵阳几个学校为例,优秀的学校都是补课学校,并且已经成为一种“经验”,要提高教学水平,除了白天多排一些课外,晚上、周末再排课,教学质量自然提高。 这些学校的学生每天一般在11课时,另外大量作业,学习一般在14小时,每周6个工作日。 而我了解的湖南某县中学,每周7天,每天学习14小时以上。 3. 优秀教师的“绝招”——补课 很多优秀教师,完全是靠补课来提高教学水平,不但挤占“副科”时间,放学后、晚上、周末都利用上,教学质量上来了,名气也上来了,因为我国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就是看教学质量。 但学生的时间和权力谁来保证。 4. 补课真的是为了学生好吗? 所有教师补课最名正言顺的理由是“为了学生”,那么补课真的是为了学生吗? 显然不是。 一是为了学校“名声”,学校好,招生好,收费高,自然有效益。 二是为了教师,评职称、得名声,得名师,都与教学质量有关。 有些人认为,主要还是为了学生,不对。真正为了学生,最简单的办法是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不是更好吗?(不详述)而教师基本都不重视提高自身水平,何谈为了学生呢? 5. 补课到底应该还是不应该? 极其错误的做法,虽然有“一点”好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确是无法弥补的。 在中小学学生非常刻苦,其最大的坏处是“今后”再也不愿意“学习”,看到学习就会“恶心”,厌恶学习。 据国家组织调查,中国人“读书”最少,这应该是最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补课不应该。 6. 不补课可以搞好教学吗?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通过多年研究,发明世界第一个“知识教学方法”和“思维教学方法”,采用该方法教学,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80分以上,分数差异很小,所有学生从分数已经没有多少区别,分数将变得不重要了。 而花费时间更少,学生每天学习3小时足矣,可以腾出大量时间从事其他活动。 7. 我国应立法:不能补课,不能布置家庭作业 国家多次提出不要布置家庭作业,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能够实现。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教学水平太低。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祖国的花朵受到严重摧残,难道祖国不应该出面干预吗? 因此,是时候制订相关法律,保证学生自由和休息的时间和权力。 制订每天课时总数、每周课时总数,保证各门课程正常开展(如体育、音乐),坚决杜绝学校和教师补课现象,禁止教师留课外作业,保证学业在课堂内完成。
8241 次阅读|54 个评论
防灾减灾大考中谁最需要补课:学生还是官员?
杨学祥 2013-11-21 19:12
防灾减灾大考中谁最需要补课:学生还是官员? 杨冬红,杨学祥 应试教育使补课辅导成为最火的职业,关系攻关把酒店饭局变成商业战场。下一个流行趋势是什么? 2013 年 11 月 20 日 ,新华社记者刘硕、段续和王猛以《暴雪等极端天气频发考验中国地方政府应对能力》为题撰文指出,连续 4 天的暴雪天气席卷中国东北多地,高速公路封闭、机场关闭、学校停课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进入 2013 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连续遭遇洪涝灾害、雾霾天气、多日暴雪等极端天气的侵袭,为政府部门应对灾害天气提出了新的课题。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1-20/5527344.shtml 极端天气频发不仅是对地方政府的考验,也是对公众防灾能力的检验。研究极端灾害的发生规律,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制定事前防灾的措施和预案,可大大降低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多发造成的损失。 公众的科学素质取决于科学教育标准,可是我们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很少涉及到灾害及其预防。 197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依次为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但在课程安排上,大多数大学却漏掉了天文学和地球科学,使学生对天文周期规律和地史上的气候变化一无所知。在当前关于气候变化的争论中,大多数人只能是旁观者和看客,许多科学术语令他们困惑不解。要参与极端灾害的预防,首先必须要补课。 我们建议: 1. 在大学、中学、小学增设天文学和地球科学课程,这不仅是普及防灾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防灾人才的需要。 2. 作为国家公务员和管理人员,肩负防灾减灾的重任,不掌握极端灾害发生的案例和规律,就难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在轮训中补课是提高科学素质的最好方法。 3. 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和有关部门对本地极端灾害的发生可能性作综合分析,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大型工程建设中引入气象因素和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系统性地研究气候变化规律,从预案、规划、处置等下功夫,切实提高全社会应对和防范气象灾害的能力与水平。 4.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应急处理网络,并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渠道把防灾、抗灾措施告诉民众,宣传防灾减灾常识。 极端天气关顾东北的根本原因是目前进入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冷位相,形成相关的灾害链,类似于 1950-1976 年灾害频发时期: 特大地震频发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0 年中国西藏墨脱发生 8.5 级地震, 1952-1965 年全球发生 4 次 9 级以上地震、 7 次 8.5 级以上地震;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全球没有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12 年全球已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2 次、 8.5 级以上地震 6 次, 2014-2018 年还将继续发生 全球流感爆发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7-1958 年发生亚洲流感, 1968-1969 年发生香港流感, 1977 年发生俄罗斯流感。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没有全球性流感爆发。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9 年爆发甲型流感,在太阳黑子极值附近今后还可能发生2次。 低温冻害频发 :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4 、 1957 、 1969 、 1976 年中国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冻害, 1957 、 1964 、 1969 、 1977 年南方发生严重低温冻害。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发生 18 年暖冬(有些地区为 22 年暖冬);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南方爆发罕见冰雪冻灾, 2009 年以来冷冬频发。 严重旱灾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中国发生三年旱灾;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00-2030 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低温冻害频发、强震集中、南旱北涝、大风沙尘集中、流感集中爆发的灾害链时期。 我国气候具有周期性,大约 30 年为一个周期,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暖周期,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偏暖(连续 18 年暖冬——笔者注)。在 2003 年以后的 5 到 10 年间,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 30 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 30 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事实上冷冬频繁发生——笔者注)。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事实上南方干旱频繁发生——笔者注)。 预防南方干旱和北方洪涝是新时期中的新任务。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人的“公平焦虑症”:补课、行贿与考试作弊
热度 18 lionbin 2013-7-8 12:56
补课是为了公平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 学生拨打市长热线成功阻止补课,大批家长向教育局投诉“不补课” ”。高中学生暑期补课,似乎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儿。武汉中学高中部的一些学生,对学校要求他们暑假补课20天很有意见,认为学校的行为属于违规补课,于是拨打了12345市长热线投诉。因此,校方不得不取消补课。GC是,家长们知道后都不干了,聚集到学校门口要求恢复补课。学校是进退两难。最终,学校决定不复课。武汉中学在今年的高考总体成绩在武昌区排名第三。一名老师说:“我们取得第三的成绩蛮不容易,因为最好的生源都不在我们这里,如果我们取消补课,别的学校补,这对我们的压力就蛮大!”家长也认为:“别个学校都补课,就这个学校不补课,让伢们暑假‘岔’着玩,成绩掉别个一大截,那怎么办?” 由此可见,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先甭让他们回答什么是教育,单单就补课来说,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补!似乎 补课只是为了公平:我们不补,其他学校都在补;我们的孩子不补,别人的孩子还是在补,那对我们很不公平 。 中国的小朋友,从学龄前开始,就要被家长强行参加各种补习班,为的是“不输在起跑线”的所谓公平竞争。到了小学、中学,更是不得了,相信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给小孩补课,只是为了不比邻家小朋友少上一个补习班而已。 行贿是为了公平 这使我想到曾经展开过广泛讨论的行贿成风的问题。许多行贿者认为,行贿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而是为了得到公平的待遇。多么心酸的一句话,但何尝不是如此呢!谁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获得的财富和物质拱手送给别人呢?在只有少数人行贿的条件下,这些少数人也许会得到好处;在大多数都行贿的条件下,有限的资源肯定是无法满足行贿者想得到好处的要求的,但至少不吃亏,而此时不行贿的少数人则可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本该属于自己的资源则被分配到更有地位或者行贿级别更高的群体中。在医院看病,病人家属给医生行贿,显然也不是为了让医生能更有水平,而是希望医生能按照“治病救人”的宗旨对待自己的亲属,花钱买一个心安。 足球俱乐部行贿案,曾经也沸腾一时。在其中的一个案件中, 力帆前老总称行贿为公平,未从中获好处仍触犯法律 :裁判的不公正,让此前一些俱乐部为了获得一个所谓的“公正”竞赛环境,最终做出了向裁判行贿的举动。对于自己的行为,高健、陈宏二人在法庭上对指控没有太多异议,但同时,他们也请求法庭从轻处罚。陈宏在法庭上表示:“之所以向裁判行贿,是因为前些年的时候,力帆屡屡在黄俊杰执法的比赛中遭遇到不公正的对待。当时的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就是如此,作为俱乐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除了给裁判送钱没有别的办法,但 这样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得到照顾,而只是想要得到一个公平比赛的环境 。” 考试作弊也是为了公平 这个故事我很不想提起,因为这就发生在我的家乡,但还是不得不说。 湖北钟祥,是莫愁女的故乡,也是“阳春白雪”典故的发源地;明嘉靖十年,为中央三大直辖府(顺天府——今北京、应天府——今南京、承天府——今钟祥)之一。目前存有与南京明孝陵齐名的明显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钟祥与广西巴马、江苏如皋列位全国三大长寿乡。但是这些原本值得骄傲的东西都没有让钟祥出名,而今年高考发生在这里的事儿,却让钟祥显得格外“耀眼”,甚至闻名于全球。英国《每日电讯报》2013年6月20日的报道说:湖北小城钟祥历年来的高考成绩好得令人怀疑,去年湖北省教育部门在钟祥的高考试卷中发现99份雷同的试卷后,这里的高考舞弊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今年高考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钟祥考场的监视力度,巡查人员至少从考场对面的旅馆里抓到了两批试图用无线联络方式向考场内学生提供答案的人。此举引来了部分考生及家长的不满,进而发生了殴打监考人员事件。最为雷人的是家长忿忿不平,甚至是理直气壮的抱怨:“ 我们要的是公平,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 。”相信高考作弊的现象在钟祥并不是一个特例,只不过今年严格考试纪律打破了曾经让大家司空见惯的非法游戏规则,而把正常的游戏规则看做不正常了。 原来,国人的一些非法行为,只是为了换来一个所谓的公平竞争,而这个非法行为,本身就是打破公平竞争规则的。当一个社会不断重复用抗拒公平竞争的手段来获取公平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公平焦虑症”,社会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4828 次阅读|45 个评论
读完当天《光明日报》的两则信息,我“如鲠在喉”
热度 2 baocunkuan 2013-2-1 01:29
刚才( 2013 年 1 月 31 日 11 : 50PM )看了当天《光明日报》上的两则消息,让我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则是第 2 版上的 “光明时评”——《即使“一致赞同”也要经过环评》(作者:蔡闯;责任编辑 : 章丽鋆,也见: http://guancha.gmw.cn/2013-01/31/content_6572358.htm )。文中写有“近日,湖北省十堰市打出‘愚公移山,人造平原’的标语,大规模削山造城,且此投资巨大的项目未经环保测评便已上马。” 各位看官请注意,这里用得是“环保测评”,在文章后面又用了“环评”,显然这里将莫须有的“环保测评”简称为“环评”。相对于我这个“环评”专业人士,不排除“蔡闯”这个人对于“环评”专业知识的了解是有限的。但是,就在“环评”也经常为普通公众拿来作为捍卫其“环境权益”的今天,将“环评”误认作“环保测评”,实属不应该。正如“蔡闯”在该文中所言“是否知晓重大项目开工前必须经过环评这一硬性规定?如果不知,是否需要集体补课?”一样,建议“蔡闯”和“责任编辑——章丽鋆”也应补补“环评课”。如果需要,请直接联系我,我愿意无偿效劳。 另一则是第 12 版关于《“国家海岸”三亚湾海棠湾里的世界酒店群》的整版广告,这里:一、 22 公里的海岸线上 30 多家世界酒店,并称为“世界酒店业的一个奇迹”,我的解读是,也许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地方能这样“不理智”;二、“亚特兰蒂斯、梦幻不夜城、南中国影视城等大型主题公园”,我的疑问“中国或者不止中国所有已建的主题公园里,有几家不亏?三、“各式高尔夫球场”,以前就听说过“高尔夫球场中合法批准的也就 2% ”,而且据说“ 国家早在 2004 年就已注明令禁止修建新的高尔夫球场” ( http://news.chinaunix.net/blog/2011/0815/1558582.shtml ),不知广告所提及的高尓夫球场是否合法?四、有广告里满眼充斥着“奢华、豪华”,这与当前从中央倡导的“节俭”之风显然相悖。我查了一下,该报整版彩色广告报价 260000 元( http://www.gmw.cn/content/2011-03/07/content_1090699.htm )作为中央媒体,其网站又号称“知识分子网上精神家园、权威思想理论文化网站”,是否应响应起中央 “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承担起“社会责任”?如果需要,我也愿意为《光明日报》无偿地补上一堂“生态文明”与“社会责任”的课。
20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十岁男童退学申请书有感
ybren 2012-11-23 20:56
今天无意看到了十岁男孩冯邵一的退学申请书,想到前一段时间小崔和立波的一期关于孩子的节目,再看看自己孩子每天的生活,他们的快乐到底在哪里? 尽管我给我的孩子创造了很多玩耍的机会,远远多于我们小区的同龄孩子,但是我孩子仍然觉得玩的时间太少。回想自己的童年,的确没有可比性。为什么呢? 现行的计划生育剥夺了孩子的兄弟姐妹,剥夺了他们日常最亲密的玩伴,而同龄的很多孩子都在补课班拼搏呢,谁陪他们玩呢?让父母做孩子的玩伴的确有些无奈,每次儿子看到小区内同龄玩伴时的欢声雀跃,都让我对基本国策再次切齿。 现行的素质教育诱导和加重的孩子的负担,父母的错吗?有哪个父母愿意寒冬腊月守在补课班的门口,父母也无奈,补课是社会问题,我们小时候偶尔也补课,只是现在太邪乎了! 孩子童年的欢乐从幼儿园开始逐渐离他们远去,木纳和机械成为他们的符号,他们的激情和快乐哪去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属于孩子的奶酪?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者的悲哀
热度 2 estellin 2012-3-29 11:46
一个一线的教师跟我说了这些话: “我们不是教娃从小要诚信的…… 我们不是要教娃从小要养成遵守纪律和法制的习惯的…… 包括饭堂。如果能提高到为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下一代去煮饭烧菜的高度,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那我们的娃该是多么地幸福和竞争力啊。现在却是如此地残酷。 我们要教学生讲诚信,周末却在明目张胆地补课。这就是教育最直接的悲哀。一边告诉人家守法,一边地在践踏法制。所以,我们的娃一代接一代。从根开始就已经坏了。 良心也会变凉心的。 很多话都不好和学生明说。 真的是怕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74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些也要问么?——知道中文期刊名要查某期的文章(补课)
icstu1 2011-9-14 13:13
这些也要问么?——知道中文期刊名要查某期的文章(补课)
点开中文数据库检索界面——选择“来源”检索选项——输入检索内容后 回车(翻页查看)。 为了解决中文全文期刊的检索问题,汇集答案如下: (需要自学补课的可以看一下) 1、想下中文期刊文章 维普也可以 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在中科院IP地址范围内均可以查询获取全文,中科院读者在本单位IP地址上网即可使用该数据库。 网址: http://159.226.100.28/ 院外读者可到馆使用该数据库,并查询获取全文。或通过原文传递申请获取全文。原文传递服务详情参见: http://www.las.ac.cn/subpage/subframe_list.jsp ? SubFrameID=1013 CNKI中也可以下载 http://dlib.cnki.net/kns50/ 或国科图主页 http://www.las.ac.cn/ 找数据库 点开 按数据库名称浏览 点开以后输入关键词、作者、文章名都可以 找到某篇文献直接下载就ok 现在国内收录中文期刊的全文数据库有3种: 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重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只要能进入其中一个数据库就可以下载期刊全文. 另外, 国内还建有3大文献传递网络: CSDL(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ALIS(高等学校文献保障网)和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尤其是NSTL,在西北地区建有兰州和西安两个镜像站, 他们的收费方式在0.30元/页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实行减半优惠政策, 其中兰州镜像站设在国科图兰州分馆(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http://www.llas.ac.cn ). 2、 怎么查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 中文刊的影响因子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都在出 但需要付费。往年有公开的 请参见下面的站:http://www.isshp.com.cn/ 3、怎么用CNKI查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表单) 登录 http://www.cnki.net ,点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登录进入界面,点击学术文献总库 ,进入总库检索,在显示界面上文献出版来源: 文献来源那列的后面有一个 文献来源列表,点击,则会有一个弹出界面,所有期刊的信息都会列出来,倒数第三列即影响因子。关于中文期刊影响因子列表,目前有好几套系统。包括我馆sciencechina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 http://sdb.csdl.ac.cn/jcr_index.jsp CNKI的统计数据,您可以登录CNKI网站科技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通过来源检索文献(点击来源名称) 来查看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关于中文期刊影响因子,还有一些信息供您参考: 就目前的国内状况来讲,共有5套中文期刊影响因子,自科三套,社科两套,自科的就是中信所,CNKI和国科图CSCD-JCR。中信所的影响因子,又分为两套,各套的影响因子计算方法一致,但统计数据的样本量不一样。CNKI和中信所的一套,是大样本量(6000-8000种期刊),中信所的另一套和CSCD-JCR的样本量都比较小,不足2000种期刊,也正因为如此,计算出来的影响因子就会不同。但期刊在同套比较体系中,其相对地位都不会有大的差别,如果为了期刊的发展,还是应了解核心期刊的引用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因子。
个人分类: F 描述场景与回溯某个实例|1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补考”——中小学教育的关键词
热度 9 boxcar 2011-1-28 21:27
前些天(腊八)教研室新年会餐,饭桌上的话题一直是围绕着子女的教育展开。因为我们教研室的老师年龄段比较集中,多在 40 岁上下,其子女大多在上中小学。我支楞着耳朵听了半天,归纳出来关键词居然是两个字——“补考”。 必须声明,我在这里说的“补考”,可不是说现在中小学也像大学一样期末考试不及格(挂科)以后还给个补考机会,不得不在开学回来的时候或者毕业前进行的那种“补考”,而是分离开的两个独立的字“补”和“考”,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补课”和“考试”(特指升学考试)。 在 30 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最初还在实行“二部制”只上半天课(教室不够用),后来全天上学了,也几乎没有“补课”这一说。到 20 多年前,我高中毕业的时候,通常低年级学生还是没有寒暑假的课后补课的,最多也只是针对毕业班或者竞赛小组的“补课”,但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疯狂,如此这般地没完没了。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口号在教育界也喊了 N 多年,迄今我们看到“减掉”的不是“负担”而是“负号”,结果是“负负得正”了,负担似乎还在增加。原先我们看到的中小学生的负担来自学校里面的加班加点利用晚自习和节假日的体制内的、带有“计划经济”特征“补课”,这种补课可以靠主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和“红头文件”去制止,现在我们再看到的“补课”,却早已经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社会现象,它正在创造着大量的就业机会、个人收入来源,甚至 GDP 。 “补课”之所以如此盛行,缘由主要在于孩子们都要对付升学“考试”,这个道理不用我说,大家都懂的。在我看来,考试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检验学习效果、督促学习和对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前两者对学生和老师个人有意义,后者则在更大程度上对整个社会有意义。成绩分值的高低如果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是有意义的,反之则难免存在很大的问题。补课显然可以帮学生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大量的训练和讲解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但我们同时绝对不要漠视,这种通过补课提高成绩的做法必然会造成考试的评价作用的下降,也就是说考试很可能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只能筛选出大量善于对付考题的考试高手。如果考试已经失去了最重要帮助社会进行人才评价的作用,那么它只能退一步成为个人进阶和谋取最大利益的工具。利用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机遇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带出来的好成绩学生的老师可以收获荣誉和金钱;借助考试,很多希望办班收钱的老师巧妙地把学生半拉半推地赶进了补课班。 补课的正面作用,我在上一段里面已经提到,这里不再多说,下面重点分析补课的负面影响。我曾经想到,我们的民族好像是一个很喜欢“补”的民族,“进补”大概是个关乎健康的长盛不衰的话题,补钙、补铁、补锌、补血、补气、补 ...... ,每天一串电视广告看下来,似乎我们从娘胎里一出来久什么都缺,什么都需要补。在我看来,坚持要“补”的一种原因是真的出现了实实在在的漏洞,就像衣服破了个洞洞,不补上要出问题,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时候补补,倒也无可厚非。还有一种原因,是一种则是心理极端不自信的表现,老以为自己缺这少那,以至于把“补”作为一种信仰。还以衣服为例,如果我们穿着一身新衣服还觉得好,老担心一个地方会出漏洞,可能就会在那里加一块布打个补丁,通常情况下,这种预先打了补丁的部位会更结实些而不容易坏了,但将来先坏掉的是其他部位。如果担心很多地方会坏,就会多打几个补丁,于是可能浑身上下到处都是补丁,会把一件好衣服生生折腾成了旧衣服的样子。补丁多到一定程度,穿在身上就会觉得很沉重,行动也很不舒服不方便,着就是负担。 补课其实和补衣服差不多,其效果也是增加负担和不均衡,而且长期接受补课的学生会对补课产强烈的依赖,进而对自己的成绩和学习能力变得很不自信,这对其长远发展显然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有害。
个人分类: 教育|3817 次阅读|19 个评论
校外培训家长要花多少冤枉钱
热度 1 hhanb 2011-1-12 10:39
眼看寒假就要到了,各地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又是一如既往地发来文件,严禁中小学利用寒假时间补课,比如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就发布了类似的指示,还同羊城晚报联手设立监督电话,《通知》中说,对违反规定的学校,一经查实,立即通报批评,对违规的老师、校长要进行处分。之所以强调要严禁假期补课,原因是补课严重伤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可是政府治得了学校,治不了市场。每当节假日正好是校外培训最赚钱的时候,所以这边厢政府出台禁止学校组织学生补课,在某种意义上恰好是帮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忙,尽管这样说有点不地道,但客观上的确会起到这样的效果。其实,笔者还是觉得政府若真要想杜绝学校补课,必须从源头上,从根本上铲除补课的土壤。而不是年复一年地发文件,文件发得多了就会产生狼来了的效应,时间久了没人把这当回事,更何况政府治理学校补课越紧,越彻底,校外培训市场就越火暴。 据 1 月 10 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武汉一位邹姓女士说,她每个月花在孩子身的校外培训费用要 2000 元,而邹女士的孩子目前才读小学 5 年级。北京一位家长在估算了暑假给孩子报的几个培训班,总计 10000 元的费用后,这位家长无可奈何地说: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会破产的。 北京有位胡女士女儿也是上小学,课外辅导主要选的是奥数和英语。每节课的课时费在 160-200 元之间,胡女士说除了周末正常补课外,寒暑假一定也不会落下,加在一起一年儿子在校外培训上的费用在 16500 18110 元之间。还有更冤枉的,北京的李女士,总共花了 11 万补课费,才算把女儿推到了一间区属重点中学,或许这样的结果,在李女士看来 11 万的投资值!当然,值与不值外人说了不算。 其实据笔者的了解,这样的价格已经算是低的了,一些地方的校外培训费用远不至这个价码,尤其是所谓的琴棋书画类培训,贵得就更是离谱。可是在功利主义高考观和生存就业观的胁迫下,家长们都不得不花出这笔钱。 普通人家如此,就连名家也不例外。日前有报道说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去年 1 月 10 日在政协沈阳市十三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中,对校外培训直言不讳: 2003 年、 2004 年,自己的孩子在沈某重点中学念高中时,学校干脆利用晚间集体补课,一节课的补课费是 250-350 元。他当时算了一笔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个孩子的补课费能达多少?答案是:十二三万元,相当于当时一公斤黄金的价格! 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还是走走过场的话,那些校外培训公司恐怕都可以纷纷前往纽约挂牌上市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7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