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家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最全老家规
kd652 2019-8-26 21:06
请看: https://mp.weixin.qq.com/s/9jvXPFMxmEGZ8iaBX0J9oQ
个人分类: 携幼|1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条神秘家规造就“中华第一望族”
热度 2 SciApple2014 2014-7-6 11:02
 “富不过三代”是许多人家面临的尴尬。但让人震撼的是,一条神秘的家规居然使得山东琅琊王氏家族跨越了许多劫难,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培养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 六字家规造福子孙后代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王氏家规仅有6个字,为“言宜慢,心宜善”。   然而,仅仅是“言宜慢”3个字就让这个王氏始祖王吉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10年间从一名知县成为朝廷重臣。而当这6个字都具备以后,王吉在险恶的官场上居然一生顺利,成为西汉名臣。此后,王吉就把这6个字定为王氏家规,让这6个字造福王氏子孙后代。   这六字家规也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自东汉至明清这1700多年间,王吉的后人中,《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的就有36人被封为皇后,36人成为驸马,35人担任宰相。琅琊王氏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 神奇的六字家规   为何这条家规仅仅6个字却有这么大的神奇力量呢?   “言宜慢”,是公元前77年王吉从七品知县调任昌邑王府中担任五品中尉时从一个老人那里得到的秘笈。昌邑王刘贺虽然是汉武帝的嫡孙,却荒淫无度喜怒无常,身边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在这样险恶的官场中,王吉当然会感到非常忧愁。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指点他走出迷津的老人,送给了他“言易慢”3个字。凭借着这3个字,王吉居然渡过了一次次惊险,在官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声誉,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心宜善”,是王吉在公元前67年再度经过昌邑时老人送给他的3个字。原来,随着官位的升高,王吉出现了利用职权打击报复政敌的心理,将政敌整得很惨,害得很苦。比如说,长史赵珞,就因为与王吉政见不和,被王吉恶意弹劾,最后被罢官归乡,不久就郁郁而终。在老人的劝谏下,王吉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害人,而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险恶的官场上一生顺利平安。而这个送给王吉六字秘诀的老人据称就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宰相公孙弘。 引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AyOTUwMA==mid=200291570idx=1sn=2068b78efd32c414c042b6eb0b55e120key=47e44c9144a8c833afaffd10cd2b4362cce8724305a89d2b00bb5158b8165382ac027d649cb1419d2543744d2a3cbd46ascene=7uin=MjIzMjQ5ODM0Mw%3D%3Dpass_ticket=16xNtKzdhVT%2F2exdvis0y6STgd4A3GjOEpKgGAfG7oeXCW2rGDRuFh35vfQ24A2X
1490 次阅读|7 个评论
忠厚传家远:说家风
热度 16 wangdh 2014-2-2 10:29
忠厚传家远:说家风 (王德华) 很有意思,央视在春节期间也聊起了家风。从采访人群的回答看,人们对家风有不同的理解和记忆。 家风,其实就是一种家庭文化。家风,也即家训、家规。既然是文化,就需要世代传承。传承祖先的智慧的积累,传承家族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原则。 家庭的文化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环境与物质环境是同等重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情培养、待人处事、言谈举止、处理问题方式、做事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等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可谓文化熏陶。 自己成长的时期,恰逢文化大革命。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是阶级斗争为纲,人的地位决定于家庭出身(成分)。经常性的各种形式的运动,让年幼的我们搞不清那是正确的,那是错误的,就知道听老师的,听上边的,听中央的。我们当时的志向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还好,我们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很幸运,我们的父母这一代有严格的家规。父亲和母亲都有严格的家风意识,他们默默践行着自己受到祖辈的家规教育,也在默默影响着我们姐弟们,同时也严格地要求着我们。 父母对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也时常提醒。如,要求我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翘二郎腿。有长辈来家,要起身迎接,要主动让座,主动递水倒茶,主动问候。大人说话,不随便插嘴。大人商量重要的事情,要避开。母亲对姐姐们的要求更严,要求她们穿衣服要整洁干净,注意梳妆打扮,晚上跟女友们玩耍,必须在有线广播播放“国际歌”之前回家(应该是晚上八点半)。女孩子晚上要学习做针线,缝补衣服、做被子、纳鞋底,家里炕上或窗台上一直放着针线笸箩,只要有空闲,姐姐们就训练针线活。摊煎饼、擀饼、包饺子、做面条等等,这些基本的农村里的生活技巧(技艺),母亲都是亲手给姐姐们传授技艺。摊煎饼、擀饼的时候,让姐姐们烧鏊子做帮手,然后练习。达不到母亲的要求,是要挨打的。记得姐姐们有不少一边抹眼泪,一边帮母亲干活的情景,母亲一边唠叨,一边示范。就这样,姐姐们都掌握和学会了母亲的手艺。值得说道的是,母亲的家务做得是很出色的,各种面食和针线活,手艺是很出色的。就说做面条吧,母亲做的面条很有技术含量。和面和揉面都到火候,很是筋道。长短不一的擀面杖轮流使用,慢慢一块面在母亲手里就变成了厚薄一致的大圆盘。把圆盘折叠起来,母亲一手扶面,一手持刀,在面板上从头一鼓作气切到尾,随着节奏有序的切面声,一会儿就看到细细的、宽窄如一的长长的面条,母亲的刀功好,两手的协调着实惊叹,切出来的面条像艺术品。记忆中,家务活,没有母亲不会的,没有做得不好的。同样,各种农活,没有父亲不会的。父亲的农活技艺也是出了名的,如秋天耕种小麦的时候扶耧,收小麦打场的时候扬场,这些技术含量高的农活,父亲总是打头阵的。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是很专业化的。 应该说,我们每个家庭都很注意树立家风。农村里如果说谁家的孩子不懂事、不懂礼节,就是说那家人家风不严,没有家规,长辈没有做好榜样。 我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多数内容是祖传的,有广普性。很多内容与后来读到的《增广贤文》和《弟子规》等是很一致的,如:尊敬父母,敬老爱幼;要勤俭持家,要遵纪守法;要知道礼仪廉耻,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与人为善,于己方便;不孝子孙,总有报应。父母经常唠叨,“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理家过日子辈辈穷”。生活艰苦的时候,不让我们攀比,也会说“人家过年咱过年,人家吃肉咱不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做缺德事,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多做善事。还有一些,如: 好人有好报。 吃苦是福。 为人不做亏心事, 半夜敲门心不惊。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等,都有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说起记忆深的家规,在我们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们的肚子多么饿,只要干农活的父亲不回家,我们是不能吃饭的。父亲回来后,他不动手拿筷子,我们姐弟们也是不能先开口吃的。 父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生勤勤恳恳、忍辱负重,认真践行着家庭的责任,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和完善。父母不识字,但崇尚读书识字。对于敬天敬地、上坟敬祖,迎来送往和村里的红白喜事、婚嫁丧娶等,家里都有一套规矩和原则。对儿女,从不娇生惯养,把疼爱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贯穿在孩子的点滴成长中。男孩子的责任,女孩子的责任,在不知不觉中就树立起来了。 记忆中,从未听到过父母对生活的抱怨,对子女的抱怨,对亲人的怨恨。也许有,但从未在我们面前说过。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尽管生活贫苦,但他们从未对生活失去过希望,让我们姐弟们总有一种希望,坚信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上苍的阳光。可以说,我们是在父母的呵护和严格要求下健康成长起来的。生活再苦再累,他们都默默扛着,为我们的成长支撑起了一个大大的保护伞,挡风避雨、遮阳庇荫。 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们知道了百善孝为先,懂得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德行善,惠及子孙。 根深枝自茂,源远流自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蒋家的家训。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9266 次阅读|30 个评论
家族教育
creator 2010-6-4 16:37
什么是家族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个中间体。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学校教育是以众多学生为单位,而家族教育是以一个大家族为单位的教育体系。比如某个地方的王姓,李姓,以家族为单位,设立专门的教育方式。引申开即部分家庭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目的结合组成教育体系,有别于单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称为家族教育或者群组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父母以身作则,传授为人处世习惯,原则,形成家规,家训,学习如何对待兄弟姐妹,父母。但是当众多的独生子女出现,双亲与子女分开的情况出现,所谓的家庭教育已经崩塌,同时家庭教育受父母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实现度还与家庭的经济实力和时间等资本密切相关。 社会教育往往受社会风气,政治体制等价值观的影响,不一定能够真实体现优势和趋势。如果处于殖民或非健康政体之下,还可能是一种奴化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和传统,就必须采取必要的家庭教育,而在殖民或不健康政体下,家庭教育往往也会因经济政治因素影响而缺失,所以保有家族教育和群组教育非常必要。 这种家族教育必须存在于体制之外,即不能受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的干扰,因为家族教育本身是为了维系家族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服务于政体,你可能存在于封建社会,也可能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这些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其学校教育的东西,必然跟其社会属性和政体挂钩,如果家族教育顺从于它,则必然在社会转型使其遭受惨重失败。可能有些人会理解为反社会,其实不是,是要独立于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因为一个家族生存不是只有政治,还有经济文化,独立的认识;清楚的认识,才能适应发展,而不是顺应,盲从的认识以求发展。如果你的教育有悖于政体和历史发展趋势,显然会使家族生存受威胁,这绝不是正确的家族教育。家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竞争优势和脱颖而出,绝不是背离潮流。无论是存在于资本主义还是于社会主义之中,都遵循获得竞争优势为目的,所以要求你存在于是否资或社的体制之外。需要客观独立的科学态度去实施家族教育。 组合基础,家族因为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所以较易组合在一起。但是有时候家族可能由于历史原因结构松散,不能再抱团。那么其他类型的群组就有必要结合在一起。比如一群共同的好友,他们关系够铁,能够形成紧密的社会关系。一个小区的邻居,城市化后,很多人连邻居的面都没见过,但是他们有相差不大的经济背景,有相近的消费环境,子女成长环境,所以在邻居中寻找志同道合者可以组合。 组合的家族就是一个大家庭,既然如此就会有矛盾,即使歃血为盟也会有叛徒,所以必须清醒认识到组合的所得和所失,能够容忍矛盾的存在,能够预料和处理矛盾,才能使这个组合不至于崩散。在结合之前要认清基础,结合之后要对矛盾有共识,这样才能长久,才能将这种群组教育的目的实现。 资源共享的优势,当家族或群组形成后,它能够共享很多资源,使资源最大利用。比如你家买了一把小提琴,他家买了一副象棋,那么可以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可以共同请一个家教等。 互补优势,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没有姐妹关系,需要有一个互补机制。而长幼互补,父母亲情互补也非常需要。 资源组合优势,资源组合越多,越容易发掘人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天赋,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它,如果教育资源单一就很难发现,但是有多种资源组合时就能很快发现。形同抓周一般,如果你的家庭只能提供毛笔,你的子女就擅长书法吗?当更多的可选择教育出现时,才能充分的发掘子女的特长。比如一个家族的子女聚集在一起,共同接受琴棋书画的教育,那么可以发现谁擅长什么。单个家庭花很多钱去培训子女一项技能如钢琴,到头来可能她擅长却是绘画。资源组合越多也能最大限度的拓展人的能力,如果某个家族的子女对各种技能都有涉足并擅长一些,那么他们在今后的竞争中就明显处于优势地位。 当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价值观念的转变会影响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如果没有一个教育体系作为意识的稳定剂会造成巨大的不安,而家族教育可以起到这种稳定作用。 一个缺乏良好家庭教育和家族教育的人,如果富裕,往往在教育子女上出现问题,使得富不过三代,如果贫穷,也使得后代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不能给后代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留下好的精神遗产。 家族教育的内容所涵盖的不只是数理化知识,它还包含历史,文化传统,礼仪,人性,宗教等诸多人类世界所感知的知识和运用的认识和思考方法,这些才是教育所应当传递的。应该把其他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不足做好充分的补充。 家庭教育难实施,社会教育失灵,学校教育失本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子女的教育状况?如何保证文化的传承?因此家族教育势在必行。孟母可以三迁,一些人可以选择移民,但大部分人无法做到自由迁徙和为子女教育作保障。 欧洲贵族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皇族家庭或大家族都保有较好的家族教育。即使中国历史上一些大户人家,在女性受歧视的情况下,仍然使自己的儿女有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反观现在,很多家长除了学校教育外,几乎没有更多的教育,顶多培训班式的艺术类教育,对于认知,人性,文化礼仪等没有相互交流。更有甚者,还将考试等东西强化至家庭教育。父母根本不知道子女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了解子女的价值观不是要求子女照着自己的价值观看问题,而是要知晓其动态,发现危险趋势,而不是抑制自由的趋势。大家族依靠自身的财力和社会关系及卓越的能力,能够影响历史的步伐,改善民族国家的命运。如果拥有一个国家大部分财富资源的后代没有驾驭国家民族和未来的远见和能力,将会是新的一轮折腾。 看富二代新闻或者看高消费领域诸如各种会所,青少年进入者少,且涉及教育甚少,多是娱乐性及礼仪性。如果富二代只有炫富藏富抑或豪车纸醉金迷,而没有慈善,公共善举或影响力,甚至富一代皆是如此,一旦社会转型或前进,那么这个富的家族会很快衰败。任何一个族群不是在所有层面都是强势,可能在权利和金钱上强势,但是在人文艺术或技能及道德修养上未必强势。如果有诸如仇富价值观的存在,那么就需要富贵阶层增强族群教育以免衰败和火上浇油。贵族学校也不能代替家族教育,贵族学校也会受体制困扰,他们教材师资等依然同其他学校类似,不能充当家族教育的角色。移民也不能使其具有较好竞争优势。 作为贫困族群,特别是在一个保障系统失灵的社会里,要想使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只能靠相互帮助。个人力量有限,而社会和学校又不可靠,所以只能靠自己组织家族或群组教育来满足自己的受教育权利。比如一群留守青少年需要家庭间相互结盟,共同管教子女,共享学习资源。共同指定一个人来监管放学回家的孩子,对他们进行教育,给他们配置共享的学习资源,以补充社会供给的缺乏,同时避免单个家庭提供的能力不足和偏废。 作为工薪中产阶层,所追求的精神层面也很有限,在T型收入结构及一个教育,医疗,养老等多种保障都不足的社会里,想要保持子女的高水准的教育也是相当困难的。而采取共同结合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比较合算的选择。举个例子,要使孩子具有求生,礼仪,艺术等技能,单靠个人家庭支出而获得,成本会非常高。比如要学习逃避灾难,驾驶,金融理财,琴棋书画等技能,在社会的学校很难完成,必须靠自掏腰包单独学习,而这个成本是相当高的,如果采取家族或群组的方式,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同时完成协作及友爱等社会情感及技能教育。 对于移民群体或其他迁徙群体,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性,保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就必须采取家族或族群式的教育,这样才能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尽量不被抹杀,在族群遭受不公待遇时才能有反击的文化底蕴,民族文化要自救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保有自己优良的特性才能与其他民族共荣共融。 家族教育应该从以下基本部分做起,人生人性,家族哲理,生存生活技能,包括求生,健康,运动等诸多技能。其次是琴棋书画等艺术性质的教育,再是经济理财,政治观念,济世之道等的教育。绝不是为了追求考试和加分而教育。这种行为不受任何规定的限制,是自组合合并请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尊师而不必受各种繁章陋律所束缚。 家族教育同样包含成人领域,成人往往于种种原因未能学习到很多知识,比如上学问题,环境问题,新事物等,而且人应当是活到老学到老,所要掌握的很多知识都不是从学校获得,后天教育也是需要的。对于普通的年轻人,如果就业遇到问题,且个人及社会都无法满足求知的欲望,家族可以资助学习技能,解决生存问题,增加个体的竞争力。对于中老年人,家族可以提供更多新事物及新技能的教育,使其成员与时代同步,保有较强的竞争力。 实现方式,家族会议自组织或者咨询专门机构,这种机构是在各种培训及家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新的桥梁,即家族和群组提供生源及资费,各种培训学校提供培训项目,这样这个中间机构就能够按照家族要求或者量身订做培训组合,而不是简单单一的培训项目。某些方面近似于一些夏令营模式,只不过更系统和灵活。订立规则,日程,任务,目标等细节。对教育的内容,实施方式,教材以及师资选择都给出相应的准则,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否定,不断完善,找到适合自己的家族教育方式。
个人分类: |292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