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救死扶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救死扶伤与见死不救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6-5-4 11:52
大概一半以上的医疗资源和医疗经费都投入在重症(甚至绝症)病人身上,但是疗效并不怎么好。对于重症和绝症,现代西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否则也不会病重、病危了 大概,在不久的将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会对风险很高的危重病患采取“还望另请高明”的态度,这是见死不救吗?
个人分类: 安全与健康|2418 次阅读|6 个评论
夕阳回首晚霞美 - 【悠悠同学情】(9)
xucq45 2014-12-2 20:57
哈医大十六期微信群聊建立以后,人丁兴旺,欢声笑语,正气回荡,成为许多同学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下面随便摘录两段话: 许淑琴 早晨醒来,打开微信,看到令根同学的“午睡醒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846828 ),诗文并茂,寓意深刻,情深意长,令人回味。祝贺你学术上取得的显赫成就,也是我学习的楷模,盼望欣赏到您更多的诗词歌赋! 宁波新 在我的生涯中有四段同学,但最珍重的还是大学同学,因为我们选择的是同一个职业,是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是医生,可谓志同道合。 虽然我们上学第一年就遇到了文革,可比起当时还在在高中读书的人,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期同学在毕业后刻苦钻研,努力工作,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可、尊敬和赞美。尤其是那些取得骄人成就和荣誉的同学,例如,李子臣、金连弘、徐长庆、李令根、刘兴汉、姚笠、邵哓群、夏德君、李忠义和李中强等,他们是我们期的骄傲! 毕业近50年,有些同学联系不多,但十六期群聊又把我们联系起耒。在我心里形成了一种牵挂,每天必看,非常亲切,又非常温馨,愿更多的人加进耒! 看见宁波新同学写的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内心共鸣,一首小诗浮现脑海: 夕阳回首晚霞美 - 读宁波新同学感言有感 同窗五载学涯路,救死扶伤万里程, 夕阳回首晚霞美,群聊似火唤新生。 看见我在微信群发表的这首小诗和图片,邵晓群同学又将它们组合成一张精美的卡片:
个人分类: 悠悠同学情|3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大教授孙东东的雷人语录
wangdw 2010-6-6 14:39
北大教授孙东东的雷人语录 关键词:北大教授 雷人语录 精神病 记者没文化 救死扶伤 讲医德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由 中国 医院协会、人民网及江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 2010 中国医院院 长 论坛 在 广东江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 200 名医院院长及数名专家学者与会。其间,北京大学教授、北大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在解读即将施行的《侵权法》时多次炮轰记者无文化,雷语不断,引得场下唏嘘一片。 去年四月,也是这位北大的教授 孙东东在接受《 中国新闻周刊 》采访时回答记者说: 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 100% 吧,至少 99% 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因此,他认为: 把他送到医院就是最大的保障。他危害社会,对他自己也是危害。我们把他关起来进行治疗,促进他精神康复。这就是保障他的人权。 他的话一出,遭到网上暴风骤雨般的批判。一年来媒体披露的一些事件表明,孙东东的语录成了一些官员 迫害 某些上访百姓的理论基础,严重破坏了政府和百姓的关系。今年,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 5 月 22 日开始到今年底,在全国各级法院集中开展解决行政案件申诉上访专项治理活动。这是对孙东东语录的最大否定。 现在他又来说记者没文化,什么意思?现在老百姓把媒体看作尊重事实、主持正义的群体,媒体正在为老百姓批评监督政府创造条件,他又来说记者没文化,为什么?他怎么对媒体这么仇视?这是不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为那些仇视媒体的那部分人服务?!这与某个官员说的你们(媒体)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一样的雷人。 孙东东在演讲中讲到医院事情时还表示,躺着进,竖着出,这不是正常的,而竖着进,躺着出,才正常。他还表示,之前的那句口号救死扶伤、施行革命人道主义是不对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宣传,导致医患纠纷越来越多。他建议院长们,应该多宣传死人是正常的,多给患者和亲属讲清不利的方面。 这又是混帐话。 救死扶伤、施行革命人道主义怎么不对?救死扶伤意思是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哪条不对? 去医院看病的人,绝大多数只是有病,看看医生,吃吃药就可好转。孙东东这是在搅乱视线,难道医生不要讲医德吗?! 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还多次使用卫生部专家的身份。 有如此多头衔的孙东东,说出这么多各方面的雷人语录。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思维这么乱,北大是怎么评的教授啊?大学教授如此的社会影响,离一流大学远着呢!
个人分类: 教育|4984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