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历史回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回忆记事(三):诺贝尔奖得主恩斯特其人其事
热度 1 huaqx2016 2018-9-19 04:46
诺贝尔奖得主恩斯特 其人其事 - 华庆新 - 【注】这是笔者2009年在美国克利夫兰凯斯医学院所写的一段经历,与诸位共享!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所言,但拿来形容瑞士却一点也不为过。瑞士,中欧的一个小国,整个国家钟灵玉秀犹如一个大花园,又从中走出一个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 · 恩斯特(Richard Ernst)就是其中的一位,1991年因其对发展核磁共振的理论和技术的重大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另一位也同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的库尔特 · 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 在2002年,也因创建以二维核磁共振解析生物大分子溶液结构而获诺贝尔化学奖。笔者1987年曾在ETH的Wüthrich的实验室工作近一年。虽然其时他们二人都还没得诺贝尔奖,但他们的功绩是如此显见,获奖只是早晚的事。今年2009年4月3日我忽然得到通知,恩斯特要来访我校( Case Westurn Reserve University 大学*),6日作《中亚绘画艺术(西藏唐卡)的美学与科学》的专场报告,7日作《以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审视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报告,由于我曾经在苏黎世ETH用核磁共振NMR工作过,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的CWRU大学,校方让我参加与他的会见及晚宴。对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却作科学学术报告之外的东方文化艺术方面的专题演讲,这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由科学与美学研究西藏唐卡,别开生面 2009年4月6日恩斯特的西藏唐卡专场报告是由美国克利夫兰的CWRU大学的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办。 上面两画是恩斯特的专场西藏唐卡报告会的宣传画,也是他报告中着重谈到的唐卡。 西藏唐卡画和藏族壁画同为藏画艺术中的两颗璀璨明珠,对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以至贸易都有重要意义。“唐卡”为藏语译音,是用彩缎装裱的卷轴画。恩斯特的西藏唐卡情结,始于他1968年由旧金山返回欧洲途中,到尼泊尔的加德满都的旅游之行。他家里收藏许多珍贵的唐卡,挂在墙上的大幅唐卡、放在桌上的研究唐卡的高端仪器,都为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添加上几许神秘色彩。 身为知名科学家,他不仅收藏并欣赏这些图纹繁复色彩艳丽,有着丰富文化内含的绘画,他还以各种现代科学仪器研究测定这些历史遗存的年份、颜色和画布的成分及可能产地,并由此推测当时可能的商业交往。他用碳-14同位素衰变测定这些艺术收藏的大概年代,可上推到1200多年前,最小误差在100年甚至50年左右。他又以红外照相透视隐含的图像线条,了解推断因年代久远导致的绘画模糊缺失部分。这两种技术在绘画考古中已属常见。以前不多见的方法是拿显微激光拉曼谱仪测定绘画颜色线条的矿物成分,由这些成分的产地推断当时商业及文化的交往。在他家里有一台拉曼谱仪,白天晚上都可研究。拿类似显微镜镜头样的激光拉曼镜头对准要研究的带色线条,发射出特定波长的激光,而特定分子产生的拉曼光谱提供了形成绘画线条的分子特性,不同分子有不同特征光谱条带。用计算机比对可以很快知道产生这种颜色的矿物质的化学成分。恩斯特又由这种矿物质的产地,推测当时西藏、印度、尼泊尔与中亚、西亚、北非、欧洲,以至西伯利亚的商贸交往或文化交流。这种分析推测方法提供了深入研究的科学依据。 恩斯特的唐卡绘画分类,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类是藏传佛教或汉传佛教的佛祖。从学术上分,可能属于显教类唐卡。主绘佛祖释迦牟尼、弥勒佛、十八罗汉等反映显宗特点的唐卡,这在西藏各寺庙中均可看到。这也充分体现了藏传佛 教与汉族文化、汉传佛教的交融。另一类是印度唐卡,佛像袒露上身,身躯扭曲,腰细臀肥。但画面安祥、平和。第三类是密教类唐卡,特点是主绘形象怪异、凶猛无比、面目狰狞的密宗佛像(或说神魔怪兽,如右上图)。其中有不少形象为双身像。常见的画像有怖畏金刚像、乐胜金刚箱等。(密教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传授“真实”言教,故称密教。他们称其他佛教派别为应身佛释迦牟尼公开宣说的“显”教。)还有一类是女神类唐卡。藏传佛教多女神形象,这与汉传佛教显然不同。唐卡中常见的女神有度母像、吉祥天母像。这四种唐卡一般都还绘有民族风情、风俗、藏医、历史故事等。 其中也不乏男女相拥的‘欢喜佛’,这在藏传佛教(或说喇嘛教)中常见。 恩斯特在讲述他心爱的唐卡绘画时,还不忘宣传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在他出示一些头带圆圈光环的菩萨头像时,他认为这就是基督教中的基督形象,体现当时基督教已经流传到西藏印度一带。不过我并不支持这样的论断,在佛教画像中菩萨头带光环是很普遍的。大凡是神或圣人,我们的先祖都会给他们画上光环的。恩斯特还指出有些唐卡的动物形象有类似埃及金字塔下狮身人面像的狮爪,认为是埃及文化也通过中东传到西藏。当然,恩斯特还提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以及他的印度夫人,说明西藏文化与中国大陆、印度的历史文化关系。恩斯特来克利夫兰前,曾在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做过类似报告,看来他对这门独特的艺术已经到了十分痴迷的地步。不过唐卡确实具有收藏方便的特点,如今这一古老的西藏吐蕃艺术飞过青藏高原、跨过寺院高墙,开始走向世界各地、走进百姓人家。它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也不为怪。 科学报告由核磁共振(NMR)为起点,阐发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数学相互关系 学术报告听过不知多少,而恩斯特这场演讲却融会贯通各门学科,以核磁共振(NMR)与四次诺贝尔奖的关系为发端,既从历史发展的顺序,又依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生动风趣地讲了一个半小时。虽然他已75岁了,但精神抖擞幽默风趣,报告赢得了阵阵掌声。 磁铁和陀螺,大概是所有孩童都喜欢玩的两种物件。当你第一次看见磁铁棒吸引一串小铁钉时,你会惊喜;当你拿磁铁棒擦拭绣花针后,再把针轻轻放在水面上,它依南北指向时,你感觉神奇。当你用小鞭子抽打在地上旋转的陀螺时,你兴趣无穷。而核磁共振现象就与这两种玩意有关。原子核具有核磁矩,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定磁场作用下的进动,就像小陀螺那样既自己旋转,又绕外加磁场方向以固定角度旋转。如果再加交变电磁场(射频辐射),低能态的核自旋就能吸收射频辐射跃迁到高能态,这就是核磁共振NMR讯号。当1946年瑞士科学家Bloch和美国科学家Purcell分别用感应法和吸收法,各自独立地发现宏观核磁共振现象时,谁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实际用途。但由于这一核物理领域的理论发现,诺贝尔物理学奖在1952年授予这两位物理学家。 因为对发展核磁共振理论、技术的重大贡献而第二次获诺贝尔奖的就是这位科学家恩斯特。他1966年在旧金山南郊的Varian仪器公司工作期间,引进强而短的射频辐射(代替连续波辐射)结合傅立叶变换,在技术上极大提高NNR灵敏度。1968年回到瑞士母校ETH后又从理论上用量子力学推演出二维及多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NNR的理论实践及广泛应用开辟了革命性的前景。他当之无愧地得到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也为后继者开拓了广阔道路。由此才有2002年诺贝尔奖第三次颁给瑞士ETH的维特里希,他用恩斯特的二维NMR技术在测定溶液中蛋白质结构的三维构象方面在生物学研究领域获得开创性突出贡献。可以肯定的说,有了恩斯特的前导性贡献,乌德利西等才可能拿到诺贝尔奖;反言之,维特里希的成功又一次证明恩斯特理论贡献的重要。恩斯特与维特里希都在ETH工作,不过恩斯特在城区,维特里希在ETH的郊区分部,笔者也在那里工作近一年。恩斯特在他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了维特里希的一整套NMR解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方法,特别对分子柔性大的一类蛋白的重要性,因为这些蛋白分子难以长出晶体,因而不能用X-晶体衍射法来测定。而维特里希能解析像导致疯牛病的蛋白Prion的关键构象,从而为攻克疯牛病一类疾病提供线索、寻求良策。 而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伯尔(Paul Lauterbur)与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他们分别发明在静磁场中使用梯度场,而得到物体的二维图像;再进一步发展了用数字技术精确描述,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成为可能,又由此发展快速成像方法为医学磁共振成像临床诊断打下基础。应该指出的是磁共振成像(MRI)是恩斯特对核磁共振理论、技术的突破性贡献在医学领域的合理发展。只有以基础理论开路,才有后继的应用性、实用性成果。恩斯特还特别介绍了MRI已经发展成FMRI,即功能磁共振成像,有着广阔的前景。比如测定氧在血液中的含量水平可以推测肿瘤等异常物。FMRI对大脑功能研究,对心理学研究或许有重大意义,如听音乐时大脑某些区域血管的氧含量增高,表明该区域对应的大脑反应区。而不同情绪刺激时大脑对应区域的氧含量高低,也许可以帮助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 应该说恩斯特指出的这四次NMR发展说获诺贝尔奖,很巧合的反映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这四大学科的发展关系。它既是历史时间的某种顺序发展,也反映出这四大学科的内在联系。 恩斯特不愧为伟大的科学家,他融会贯通各门学科,还把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数学其相互关系形象地比喻成一棵大树:树干是物理,化学是最底下的树枝树叶,生物是中层枝叶,而医学则是顶层的树冠。当屏幕上一一显示树干、树枝、树叶和树冠后,他自问自答:“那数学和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数学就是树根!数学给其他学科以养分并支撑大树。”他的睿智和博学赢来一片笑声和全场掌声! 德高望重又平易近人 1987年我刚到苏黎世理工学院,同事就告诉我两位NMR大师的一般情况:维特里希挺厉害,提醒我说话要当心;而恩斯特是Real Gentleman(真正的绅士、君子)。这次与他近距离接触,感觉确实如此。恩斯特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总是笑眯眯地看着你,听你说话。学术报告前一小时,安排我与另两位同事与他见面。因时间紧,我只是介绍了一下自己1987年在苏黎世的工作,也算是第一个用NMR解析出胰岛素的溶液结构,又笼统说了这20年继续胰岛素研究搞些什么。但第二天晚上见面时,这位大科学家还记得这些内容,并谢谢我给他的介绍。 7日的晚上是非正式宴会,二十人左右在离他住所不远的小饭店。因为许多人围着恩斯特,而他夫人却一人在旁,我就过去和她聊了很长时间。他夫人玛格特琳娜一开始就声明她既不是科学家,英语也不好。她不懂科学,就是个家庭主妇。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没有一个学科学的。一个女儿是幼儿园老师,另一位是小学老师。儿子则学心理学,似乎并不是心理学医生或搞心理学研究的。她说了一些她特别感兴趣的Finger Yoga(手指瑜伽)。这似乎是源自于印度的瑜伽分支,用手指做各种按捏、活动关节的动作,可以防病治病。她还指出哪些部位是对应肾脏的。是否类似于中医按摩脚掌对应不同脏器,或耳朵针灸?然而,恩斯特却说这是‘nonsense’(胡说八道),大家也在一片笑声中领悟到这二人家庭的和谐风趣。 和她谈起瑞士的秀美山川,她显得特别高兴。说起唐卡,她也与恩斯特一样着迷,不过她不像恩斯特一样在家用激光拉曼仪研究唐卡,她只是收藏。说到这里,我特意请他转告恩斯特,以后如果到中国请不要说‘西藏是一个国家’。因为在恩斯特讲演西藏唐卡时所用地图,是把西藏和中国画成两个‘国家’,言词中‘中国’和‘西藏’似乎是两个‘对等’的国家,虽然在整个演说中他一次也没有称西藏是个独立的国家,也没有讲什么人权宗教等政治话题。1987年我在瑞士时就知道瑞士有许多西藏流亡分子,藏独组织在瑞士的势力不小。恩斯特显然会受西方流行观点影响:虽然不会公开支持西藏独立,但把旧西藏想象成人间天堂!我还对恩斯特夫人说,你们到中国、去西藏,可以批评你们自己看到的任何缺点错误,提出你们的意见建议,但是涉及西藏归属和历史,还是听听中国人包括藏人的意见。恩斯特夫人点头答应了,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转告了恩斯特,但起码这是我参加这次晚宴最主要想说的话。 宴会的气氛相当随意、融洽,到快11点了,居然由他的老友带头起哄,让两位75岁的老人讲他们的恋爱史。虽然身为世界顶级科学家,倒也没有认为这有点出格,反而高兴地说起恩斯特1964年离开苏黎世到旧金山前,急于找伴好陪他赴美。正好他夫人玛格特琳娜会拉小提琴,而恩斯特则拉大提琴。正是音乐爱好让两人走到一起,音乐是他们的最好媒介。在多次排练演奏的过程中,恩斯特也终于让玛格特琳娜跟他一起远渡重洋。也正是在旧金山,他们有了两个女儿;恩斯特的NMR前程,也在Varian公司迈出了开创的起步!(Varian公司与德国的Bruker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两家生产NMR仪器的公司) 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既喜欢西方音乐又热衷东方艺术,既科研功勋卓着又为人谦和平易,真君子也! ************************************************ 附注:(*)美国克利夫兰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是19世纪由两所大学合并而成。这个名字还与美国历史有点关系,后来两校虽合并,但都要保留各自的校名,于是有这非常长的学校名。笔者实际在凯斯医学院以核磁共振作胰岛素溶液结构-功能研究。 (**)恩斯特作科学学术报告是在我校物理系。走进这座年代久远的老楼,进门就看到一个独特的光学仪器:1887年麦克尔逊和莫雷在凯斯工学院用它完成了一项著名的实验,最终推翻以太假说,并催生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他们没有去测不同方向的光速之差,而是用半透镜把一束光分成正交的两路再会聚。如果有速度差,就该产生干涉条纹,实际却没有。即不论地球运动的方向与光的方向一致或相反,测出的光速都相同,在地球同设想的‘以太’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以太’并不存在!麦克尔逊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左)与恩斯特在晚宴时的合影,当然先征得他同意。可惜老先生正在眨眼。(右)在麦克尔逊和莫雷干涉仪前. 4/15/2009 , Cleveland, U.S.
个人分类: 科普杂谈|10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回忆记事(二):难忘总理言:记周总理1963年7月22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讲话
huaqx2016 2018-9-18 06:24
难忘总理言: 记周总理 1963年7月22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讲话 - 华庆新 (中国科大生物物理系 1963年首届毕业生)- 人的 一生,短暂而漫长。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走过阳关道 ,跨过独木桥,我们随着时代的步伐走到今天。 1958年科大创建,六十年沧桑巨变,留下多少记忆,又忘却几多事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六十年间见过多少人,半世纪中又听过多少讲话?但我们, 1963年毕业的科大首批毕业生,都还记得周总理1963年在人民大会堂对当年毕业的几万北京高校毕业生的长篇报告。 1963 年 7月22日(星期一)我们这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兴奋地搭上大巴,从玉泉路校门口(后来的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在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沿着开阔的长安街一路向东直行开到人民大会堂。我们被带到撤掉餐桌的宴会厅席地而坐,可谁都没有抱怨,因为我们是来听敬爱的周总理作报告!我恭恭敬敬地作了记录,后来笔记本还被带到美国。2011年退休后清理陈物时,居然发现总理当时的讲话被清楚记录在12x17cm的笔记本上,共七页。我不敢说当时记录全部都对,但肯定记下了所有讲话要点,因为总理讲话清晰亲切、抑扬顿挫、条理分明,在普通话基础上略带上点苏北口音,使我这上海人倍感亲近。近四小时的讲话完毕,应学生的强烈要求,周总理一个一个大厅地缓缓步行,在席地而坐的学生留出的过道中走过,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向毕业生挥手致意。我们都在3-5步的距离看到总理红润的面庞,亲切而坚毅的表情和有力挥动的手臂,这给我们留下毕生难忘的印象。时隔55年,同班同学都已七老八十,但都大体记得总理的这次讲话。而有了这记录稿,更让我记起了总理的音容笑貌,记起所说的点点滴滴。 总理虽然是对北京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讲话,其实也是在全面阐述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所有年青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祖国未来的栋梁充满了殷切期望,也可以说是中国的长者对后辈的期许、寄望,娓娓道来侃侃而谈,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当然,人无完人,在下面记录这报告时,我们毋庸讳言,其中有当时的时代烙印,难免有和今天国内时事不合拍者。但纵观历史,周总理是一位真心爱护人民、关爱青年、保护干部、不谋私利的好总理。我不想追随孔夫子的 ‘为尊者讳过’,故意删去什么,还是如实记载还原,相信读者定有公正评断,让历史回归历史! 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面,总理讲话可以概括为四个观点、七个学习、两个锻炼,最后又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七点要求。分述如下: 德育,四个观点 : 阶级观点、劳动观点、革命观点、集体观点。其要点如次: 阶级观点:从人类有阶级以来,阶级斗争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实际上像苏联的高薪阶层产生了新的阶级,具有剥削性质,它还在生长。问题是党抱什么态度,打击限制还是纵容鼓励。我国也是这样,问题是要打击使之不发展。有了正确的阶级观点,才能有正确的群众观点,不能脱离阶级来看群众。 劳动观点:大学毕业生去劳动是否是简单劳动?没有生产劳动,任何科学技术革新都不可能。要掌握工农业生产劳动也不容易,即使掌握了,也有精益求精,出英雄模范。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统一。大学毕业生要参加生产劳动,今年试点,明年推广。现在有四怕:怕苦怕累怕脏怕丢了功课。要培养劳动人民感情,在生产劳动中学习他们的工农感情。 革命观点:革命是新生力量代替旧的力量,新兴阶级代替腐朽阶级。在讲过世界革命后总理还说个人也有革命问题,要进行思想革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每个人都有不断革命的问题。 集体观点: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上,集体主义是作为个人主义对立面的产物出现的。集体主义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我们的集体主义是发展个人才能的,但不是个人主义所主张的。个人和集体出现矛盾时,要个人服从集体利益。有三种态度:一般会先想‘公私两利’;然后是‘先公后私’,这合乎社会主义公民要求;三是学习雷锋的‘公而忘私’,这是少数模范人物的表现。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 智育,七个学习 : 学习观点、学汉语、学哲学、学政治经济学、学生产技术、学自然科学、学革命文艺。其要点如下: 学习观点:向群众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从生产实践学;要学到老,不能满足。 学汉语:打基础精通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学外语,要一两门精通,也要学数学; 学哲学:这并不单是学文科的事,学科技的也要学哲学,要把哲学通俗化; 学政治经济学:要懂得历史发展的规律,要学历史,要了解经济。 学生产技术:参加生产劳动以前生产方面在学校安排不够,不能光是参加劳动。 学自然科学:钻研自己的学科,参加科学实验,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国家要培养这少数人 学革命文艺:提高革命品质修养,这不仅仅是文娱,也是道德品质修养。 体育,两个锻炼 : 身体锻炼和精神锻炼是对立统一,要结合起来。要增强体质,要讲卫生,不怕吃苦。要公开宣传生理卫生教育,提倡晚婚节育。 周总理对 1963年在北京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了七点要求。其实在报告开始,总理就从全国教育方针和形势说起: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全国每年2-3%的人口增长,每年递增1500万 ,不可能都进高中甚至初中。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是20多万,参加工农业生产的是1480万,升学的只占极少数。我们要想想全国大多数的青年,从这里着眼想想你们的处境、你们的分配。要牢记主席的话:“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很穷的国家。” 在讲话最后,总理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七点要求: 1)服从分配,等待安排,会有储备,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 2)要有参加劳动搞好生产的思想准备。 3)对占10%的师范大学毕业生,要求安心做个好教员。 4)安心到边疆去,以四海为家。 5)对分配搞科研的,要求做好科研工作,这是提高我国科学的发展方向。 6)要学好外语。 7)走上新工作岗位,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这是最重要的。 难忘总理言 德育仍为先 1958 年 9 月 20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开学, 1963 年 7 月 14 日科大举行首届毕业典礼,时任副总理陈毅、聂荣臻以及校长郭沫若等参加了科大首届毕业盛典。五年中,我也由 16岁的小孩成长为人生态度积极端正、打下科学基础知识的青年,被分配到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在国内外生物物理领域工作了一辈子。现在 与科大初创的 1958年相比,学校、社会有天壤之别。但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摘桃不忘种树人,究根溯源要归功于科大创建人郭老、张劲夫副院长、郁文书记,归功于出名的科学家老师直至刚出校门的助教,也归功于科大所有的行政人员。当然,还有来科大作报告的 陈毅、聂荣臻元帅、罗瑞卿副总理 ……。 中国科技大学是 1958年创办的一所理工结合、以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当时的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各系的系主任则是科学院各研究所的所长。我们当时生物物理系就是由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 贝时璋 担任,他也是 1948年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或者说中国最早的院士。而许多50年代的著名‘海龟’教授,都来科大授教, 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应该说,科大的科学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素质都是全国一流的。可是,即使如此,学校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始终放在第一位。 郭沫若校长提出的 “ 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 的校训,就是鼓励学生在品德品格和专业学术上都能全面发展,工作中动手动脑,理论结合实际。 今年是科大创立 60年的日子,绝大多数首届1963年的毕业生都已退休。回首诸多往事,忆及总理讲话,当我们离开他报告的1963年越远,我们就能越深切地体会到他的高瞻远瞩,他的拳拳期望!作为科大首届毕业生,回顾讲话,感触良多,觉得仍有教益。总理在德育中特别强调的对待公私的三种态度‘公私两利’、‘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实际是为人处世的三个层次。总理是要求大家坚守的道德底线是‘先公后私’,而号召大家努力学习雷锋的‘公而忘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进行,总理的讲话仍然发人深省!我们听的是总理的句句教诲,背后看到的则是总理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他就像父母对离家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子女,在句句叮咛,事事关怀。现在我也可能有点孤陋寡闻,在周总理这次长谈后,是否还有其他中国领导对大学应届毕业生作如此长谈?由此,我更加感佩敬爱的周总理,更体会他的良苦用心! 总理一夕谈,对青年学子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寄望于斯,情意真切,永世难忘! (2013年9月初稿,2018年8月完稿于波士顿) *华庆新,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首届学生,196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生物物理所。1985年后曾在英国、瑞士作‘博士后’访问学者,1989年后到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工作各五年,1999-2011年克里夫兰凯斯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副教授,2011年8月退休。现有新浪博客(庆新看世界): http://blog.sina.com.cn/huaqx 含120篇文章(包括世界旅游、文学艺术、小说点评、音乐欣赏、科研科普、时政评论、电影评介等),欢迎浏览,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历史回顾|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多国遇到的疫苗事件
shuihuaner 2018-8-9 16:30
文章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058539078180083wfr=spiderfor=pc 美国 “卡特事件”: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疫苗安全事故 美国迄今为止发生的最严重的疫苗安全事故发生在1955年。这一年的春天,加州伯克利的卡特实验室(Cutter Laboratories)在制造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时候,由于灭活病菌不够彻底导致出现活体病毒,在安全测试中却没有发现问题。 这场疏忽导致接种疫苗的12万名儿童中4万人染病,113名终生瘫痪,56人患上麻痹性脊髓灰质炎,5名儿童死亡。 卡特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制药灾难之一,也给整个美国的疫苗市场带来了让人始料未及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还曾出现大量接种百白破(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疫苗而产生的法律诉讼案件,这使疫苗安全问题更一度成为了公众关注焦点。 过去10年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召回3次疫苗:一次是因为贴错标签,另一次是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第三次是因为FDA在生产工厂发现潜在生产问题。 如今,美国的疫苗监管在全世界是最严格的,但这也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安全事故中总结出来的。 日本 用带病毒血清制疫苗致40余万人染病 1996年的日本,也曾经发生过“毒疫苗”事件,并且以此次疫苗事件为契机,推动制定了《药害肝炎救济特别法》。 众所周知,乙肝疫苗的生产需要用到血清。但是在提供血液的人员中,有艾滋病毒携带者以及肝炎患者,而疫苗中使用了这种血清,导致接种到有毒疫苗的民众患病。从这个疫苗制成,到后来大量患者联合提起公诉的2年多时间里,日本厚生省没有任何动作,导致更多的接种者患病。事发后,厚生省百般抵赖,试图掩盖事实真相。 现在日本对疫苗的管理变得非常严格。日本政府只把“疫苗生产许可权”颁发给可高度信赖的机构,目前全日本只有5个地方拥有疫苗生产许可权,并且规定从事疫苗工作的必须是专业人员,绝不允许非专业人员从事疫苗的制造和管理。 英国 一篇乌龙论文引发恐慌情绪 1974年,英国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发表了一份关于伦敦患儿的报告称,在接种百日咳疫苗(简称DTP疫苗)后发生36例神经系统反应。媒体的持续报道导致疫苗接种工作中断,公众也开始丧失信心。 英国国内专门成立一个独立专家咨询机构进行论证,最终确认了DTP疫苗的安全性。1981年,英国儿童脑病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论认为,接种DTP疫苗受到神经伤害的几率非常小,只有约三十一万分之一,这一结论大大缓解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尽管如此,关于DTP疫苗的争论仍持续了十几年,其负面影响甚至波及其他国家。 随后1998年,一起发表在知名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上的MMR(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学术论文乌龙事件(论文内容称MMR疫苗会引起小孩自闭症),再次摧毁了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导致英国的疫苗接种率一路跌至谷底。直到2010年,英国医学总会作出裁决,称该论文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得“不诚实、不负责”,研究成果是“无事实依据、不公正的”,公众对疫苗的信任才逐步回升。 为挽回公众对疫苗的信任,现在,英国所有疫苗均由卫生部和药监局监管,由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来执行。英国卫生部设有专门的疫苗资质审查、管理机构。疫苗检测方面,首先要求生产商自测,然后由欧盟认可的几家官方药品检测实验室其中的一家再次检测。 印度 大型疫苗企业出现召回事件后,立即被WHO除名 印度目前是全球疫苗出口第一大国,也是联合国疫苗采购第一大国,占联合国采购市场的约60%。 2015年,印度一家大型疫苗生产厂家曾发生过疫苗召回事件,原因是篡改五联疫苗的保质期时间。尽管疫苗本身质量没有问题,但此事被曝光后,WHO(世界卫生组织)立即从五联疫苗合格供应商中删除该厂家名字,这一处罚是相当严厉的。从此这家大型疫苗工厂的经营情况急剧下滑,疫苗销售量下降57%。 如今,印度的每一批疫苗在进入市场销售环节前必须接受三方面检测:一是工厂质量自查;二是WHO指定部门的检测;三是印度政府监管部门印度药品管理总局(DCGI)的检测,这是一个类似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机构。整个检测和管控流程都很严谨,包括生产批次在内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记录,只有通过质量论证才能拿到合格证书并最终进入市场。(吉菁菁)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个人分类: 疫苗事件|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忆记事(一):1975年驻马店-确山“75-8”洪灾亲历记
huaqx2016 2018-2-24 07:43
1975 年驻马店-确山 “75-8” 洪灾亲历记 - 华庆新 - ‘水火无情’这四个字,在经历过1975年河南驻马店特大洪灾后,我才真有体会! 生机勃勃、五色斑斓的大自然是多么可亲可爱和可近,但它一旦怒火爆发又是多么可畏可怕和可怖! 1975 年我们去河南确山干校,但 8 月 8 日的特大洪水让当地成为一片泽国。在侥幸逃生后乘上由北京生物物理所专门发来的大卡车。离开那满目疮痍、坟包遍野的河南确山、遂平,我们不禁泪流满面! 【华注:下面文章写于2010年,曾经发表于美国世界日报】 2010年8月15日,全国哀悼舟曲遇难同胞。虽在大洋彼岸,哀伤之余不禁想到1975年8月8日河南板桥、石漫滩水库垮坝溃决引发的特大洪灾。连想到舟曲泥石流居然也是8月8日,去年台湾88风灾也是这天,历史的巧合一至于此,真是造化弄人!看来八月初对于我国所处地理位置,怕是暴雨台风来袭的肆虐季节,今后万勿大意! (一) ‘ 五 . 七 ’ 干校,这个对年青人已然十分生疏的名词,在七十年代是科学院,也是全国所有机关干部必须经历的磨练。开始的 ‘ 五 . 七 ’ 干校以政治惩罚为主,地点偏远、环境恶劣,夹杂政治学习和批判。到 1975 年,我们去的河南确山已经是相对 ‘ 山清水秀 ’ 之地,气氛也和缓了。我们生物物理所 14 男、 16 女,和其他研究所(物理所,天文台等)同事到了那里,不禁庆幸满意。比起去潜江干校,这里要好多了,那湖北潜江可是个血吸虫滋生之地!干校坐落在山脚下,南临河流,坡地山花烂漫,河滩开阔平整。干校当时的总带队是院部的宋政,一位胖乎乎和蔼可亲的老干部,看到生物物理所来的女同志多,给我们分配的任务是养猪和种菜,应该说是 ‘ 清闲活 ’ 。养猪要精饲料和粗饲料,精饲料经糖化发酵,酸酸甜甜又香喷喷,大猪小猪都爱吃。但是小猪不能只给精饲料,如果只给精饲料,就打小长成个小胖猪,圆滚滚,再长不大了。小猪必须兼喂精饲料和粗饲料,先长成 ‘ 架子猪 ’ ,长到一定长度再猛喂精饲料。也多亏我们的精心饲养,水灾后我们才有充足营养,这是后话。养猪,方知猪聪明。夏天它们喜欢沖涼,冲完一边,会转转身,让冲另一侧。这白色的约克夏猪生长迅速,干净可人。它嗅觉灵敏,一个陌生小猪关进新栏,总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让所有的猪把它闻个遍。得到确认后,才能一起生活。否则集体发飙,追得新猪满圈跑。看到我们拿精饲料过来,大猪小猪都异常兴奋,仰头看我们,小眼珠满是期待和讨好。不过也有猪仔们哀嚎之时,那是要 ‘ 撬猪 ’ ,也就是给小公猪做绝育手术。小猪看到自己同伴被抱走,然后听到死命的嚎叫,都知道大事不好,也一个个颤颤兢兢地躲在大猪后面,生怕被我们看到。当然猪和人斗智,总差一截!小公猪也一个个被断了命根。养猪当然要繁殖,虽然也去农村多次,说实话,也正是在这 ‘ 五 . 七 ’ 干校里,我才看见怎么给猪配种。当外来的大种猪拉进养猪场,这里是一片热闹,没见过 ‘ 世面 ’ 的女同胞站在稍远处一边吃吃地笑,同时不好意思的在一旁 ‘ 观战 ’ 。大公猪则满不在乎地站立于空地,等着母猪过来,再大显 ‘ 神威 ’ ,大震雄风,为猪家族添丁加口而鞠躬尽瘁、不遗余力。 开春时分,山麓上显出一蓬蓬淡红,又一片片深红。下午工休时,我们都趟过没脚腕深的溪水,到对面山坡上欣赏杜鹃花开。这时我们才领会 ‘ 映山红 ’ 这名词的真切。把整个山峦都映红的,不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杜鹃花吗?它没有牡丹花的富贵,它没有梅花的娇媚,但它正因为普通平凡,在集群效应下显得大气豪迈,装点河南大地。蓝天白云下,茵茵绿草中,独显这红色的显眼、耀眼和夺目!坐在河滩地,让双脚浸泡在略感刺凉的清清溪水中,坐看南山上云蒸霞染似的 ‘ 映山红 ’ ,待落日的余辉慢慢加重杜鹃花的红色色度,那真有王维诗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的淡定和诗意享受。 我们男士住干校进门左侧的茅草土坯房,干校进门右侧下坡路通我们的猪场,干校唯一的砖墙楼是两层楼高的大食堂。女士住在靠后高处的一排平房。同茅屋的室友是马海官和鲍义恒。干完活,回到茅屋自己看看英文版的《鲁滨孙漂流记》,借以恢复那点可怜的英文。而马海官的幽默和鲍义恒的忠厚相映成趣,日子过得平静而和谐。 (二) 8 月 5 日风云突变,大雨倾盆,闷热的河南天气一变而凉爽。当时我们只感到:好天啊,好天!天凉好个秋!下午蹓到河滩边,只见往日十米宽的浅滩已然是浪花翻滚的几十米大河,再不能小觑!彻夜的大雨狂风让我们的茅屋雨滴连连,我还和马、鲍二人打趣说,现在应该高吟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 ……” !第二天早上微雨蒙蒙又去河滩,路边的农户都在忙着整理家里被淋湿的物品,而河滩对岸的宽度显然加大不少。我们都相互告诫不要轻易过河。 6 日这天的雨时大时小,但总没停。所谓大小也是相对而言,小雨也是北京通常的大雨,而大雨则是打在胳膊上感觉疼痛。我们在屋里也曾合计,若是再下雨,我们要不要转移到食堂去睡?下午马海官还兴致勃勃地拿渔网去河边打渔。我们还买了个 30 斤重的河南大西瓜,手一拍就知道是熟透的沙瓤西瓜。 8 月 7 日早上,我们去河滩看,哪里能看到对岸?上百米宽的河道雾气蒸腾、急雨击河,水滴漫漫,河面上一片迷茫,正不知有多宽。这里和干校大门是同一水平面,地势平坦。这时已经完全没有人敢涉水过河了。这汝河上游的分支,平时温和的小河,忽然变脸成咆哮的黑龙!下午时分,马海官忽然叫道干校门口的砂石路已经成滚滚的小河,虽然由于有坡度难积水,水并不深。跑出去一看,果不其然,水深三四寸。这修整完好,曾经走过解放军 155 毫米重炮车的砂石路,已经浪花翻腾。还看见有一尺来长的大鱼,从这既不算河又不算路(或者说:既是河又是路)的 ‘ 河路 ’ 上翻翻滚滚,跌跌撞撞而下。我们想捞,却捞不到。这时侯的雨已经不是雨,而是打开的自来水龙头。不,那更像是打开的消防水龙头。暴雨打在身上都生疼生疼的。下午四点多,天黑得就像平常擦黑的晚上,干校最低洼处的猪场开始整体进水,水势似乎平稳但来势汹汹、一刻不停。我们一边报告干校校部,一边养猪班全体出动,设法把所有大小猪只往高处转移。 亏得富有经验的宋政,他见试不妙没有迟疑没有报告,就当机立断地通知干校所有人员不许回房拿任何东西,全部到空地清点人数,准备马上顺上坡路上山。也幸亏干校坐落在上坡沿,也幸亏所有人集合迅速,才免于干校人员死伤。我们拉着大大小小的猪只,在水较深处拉着耳朵,因为胖浮在水上,很容易就可以走上一段。但是一当猪脚沾地,它们就不老实地左右晃脑袋,想挣脱人们的导向。好在猪总是敌不过人,绝大多数被我们拉出水地。干校既有我们这样一年轮换一次的多数干部,也有定居在那里的成家干部,他们大多是配偶不能进大城市的农村户口,就选择在这里安家,生儿育女。他们的一切家当全在这里,好在都是干部,服从命令听指挥,也都及时到空地集合。我当时穿一个细带汗背心和一条短裤,手上一个手表,这就是我撤离干校时的全部家当。因为老宋特别关照,一个人都不许拉下,我手里还抱着个三四岁大的男孩,也不知是谁家的,好在也没有几家。我们生物物理所的人马全部到齐,记得有哪位女士想回去再拿点什么 ‘ 细软 ’ ,被一声断喝,没敢回去。我们整个队伍百十多人就沿着上坡小路往上走,回头望我们的茅草房已是风雨飘摇,猪场屋顶还在水面之上,前面是什么地方心里没数,脑子似乎一片空白,也没有想得更多。 走到半山腰有个空旷地,猪只先暂时关进一个屋子,其他所有人就在雨里树下呆着。没有电灯,没有照明,只有几支手电筒照着水面,检测着水面,以防不测。闪电划破长空,闷雷就像在耳边响起。雷声的间隔是女同胞压抑的哭声和抽泣。闪电瞬间看到的是一张张苍白、惨白、惊惶的脸。雨声、水声加雷声,又夹杂着更凄惨的叫救命声。那令人颤栗的老人或女人的喊救命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声音来自下方,来自水里,来自当时还漂浮着或抓住树木家具的当地百姓。可是,看不见,听得着,没有任何办法去挽救这些同胞。眼睁睁地从声音判别,他们还在生死之间挣扎。而我们无能为力!一晚上的惊魂,一通宵的煎熬! (三)终于,雨小了,水不再上涨。当天色开始泛出鱼肚白时,我们才明白,我们是一片汪洋中的一座孤岛。宽阔的水面露出许多类似的尖顶、树丛、树尖,翻滚的大树小树连同纠缠的杂物,在水流里飘泊浮沉。有的树杈上有人,但不知死活。这诡异的天气说雨就是雨,说晴立马晴!连着三四天的倾盆大雨怒涛滚滚,随后就是七天的骄阳烈日。看到太阳露脸,我们几个会游泳的,拿飘来的树干木头捆扎成木筏,就连游带划的往干校方向进发。等来到所谓的干校,基本什么都没留下,只有大食堂的屋顶留下了标记。根据大食堂的位置,我们才能推断出各个建筑,连同我们茅草屋的位置。我们把木筏捆在食堂尖顶,看到几个大西瓜,就游近涝起来。因为饿,就拿这 30 来斤的大西瓜充饥,也不知是不是我们买的。可没有任何刀,只能对着墙顶的砖瓦砸开,捧着这西瓜就大嚼起来。正在这时,一架直升机飞临头顶。要知道当时我国直升机并不多,也不知道这是哪位首长或就是一般工作人员坐在里面。我们站在食堂屋顶,对着直升机大叫大喊,挥手示意。直升机转了两圈,没做任何表示飞走了。这食堂至少有两层楼高,加上房顶,当时水位起码有七米。即使会游泳,在当时咆哮的洪峰急流中,是不会让你施展游泳技能的。在一片树木房梁,各种杂物裹挟下,人的生命如枯叶飘零,断无生还机遇。几个人感叹一番,再四周暸望,我们那排茅草房全部没有了,一些砖房似乎还在,只是有些还泡在水下,有些露出部分建筑,猪圈是了无踪影。回去向老宋报告后,知道没有回干校原址的可能,这支人马这几天就要另作打算。事后我们知道,泌阳县境内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大溃坝是8月8日凌晨1-2点,板桥水库崩坝是致命的一击。8日凌晨听到洪水中的哭喊声就源自那里。我们干校发水是7日傍晚,估计是驻马店上百个小水库先后溃坝时,先溃坝引起的大水先把干校淹了。亏得离板桥水库还有 40 公里的距离,也幸亏小水库先垮坝,等于提前告警,否则后果难以设想! 烈日当空,万物暴晒,人体和动物尸体迅速腐烂,蚊蝇滋生,水源污染。首先是没有粮食,随后是没有住宿,再就是三种病迅速流传。一是红眼病,实际是污水导致的结膜炎;二是肠胃道感染,也是不洁水源引起的;三是感冒发烧,那是晚上露天露宿,白天烈日暴晒所致;甚至还有肺炎、脑炎。好在第二天就有飞机空投 ‘ 锅盔 ’ 大饼之类的干粮。我们养的大肥猪也没有吃食,干脆就 ‘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 ,先了断一头最大的肥猪。记得鲍义恒任火头军,忙前忙后的让干校的 ‘ 难友 ’ 吃饱吃好。似乎第三天,大水完全从干校退净,我们才返回干校老家,毕竟日子还要过下去。满目疮痍的干校,实在是惨不忍睹,一片劫后余生的世纪末景象。从茅草屋 ‘ 遗址 ’ 下清理出一些个人物品,主要是长衣长裤,被褥已经不堪再用。即使是长衣长裤,被水浸泡又沤了几天,都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我们干校是留?是撤?也在等院部的决定。幸亏当时还年轻,虽然有红眼病和感冒发烧,没两天也都好了。四周稍稍走走,却哪里都避不开尸体的腐臭味。我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这特殊的酸酸的腐烂尸臭味了,那另人挥之不去,钻进心肺的恶心味!往昔日明艳诱人的河滩边走走看看,却是砂石里半埋半露的尸体,不少是脸朝下,背向天。腐臭味飘散在绿水蓝天之间,形成一种怪异的氛围,让人难以多看几眼。河滩边各种动物尸体更是和零乱杂物相混杂,看到一只完好的八仙桌,居然高高悬挂在河滩边仍然直立的水泥电线杆顶端,那电线杆起码有三层楼高,也就是说这里的水位至少有十米。谁都想把这好端端的八仙桌取下,但即使能徒手爬上去,也显然取不下来。那洪峰的威力可见一斑!记得去河滩半路有个农家,已经完全没有踪影,也不知是转移到别处,还是全家遇难。依我推测,怕凶多吉少。因为整个地区、确山县、遂平县和所有的县、公社都没有作任何紧急通告。 在干校废墟里总闻到一种尸体腐臭,经过仔细查找,发现在倒塌的平房下压着一头死骡子,四周苍蝇嗡嗡乱飞。我们几个男劳力扒开砖瓦,就见这死骡子肚皮胀得特别大,再用粗绳子栓住死骡子的两条腿,嘴里喊着 “ 一二三 ” ,像拔河一样使劲。一开始没拉动。大家鼓劲再使劲, “ 一二三 ” 之后,我们都摔倒了。定睛一看,鼓胀的死骡子连腿带肚皮被拉破了,肚皮里涌出一大滩扭扭曲曲的蛆虫,连同脓水、血水正往外流淌。真让人想呕吐!但还要处理这善后,生拉硬拽的拖到一处,挖个坑赶快掩埋,又洒上石灰粉,才算了事。我们抢救出来的猪(二十头?)陆续被宰了或送老乡了,让我们在艰难时光增添难得的高蛋白营养,它们也对干校同仁作出难以估量的贡献。说句玩笑话,比起其他被淹死的猪同胞,它们 ‘ 生得不易,死得伟大 ’ 。我们生物物理养猪班,也因此受到这次干校难友的好评。 再过几天,院部来通知,让各单位把人接回北京。又等了两天,在侥幸逃生后,大家对宋键同志表示最由衷的感谢,随后我们坐上由北京生物物理所专门发来的敞篷大卡车。 上车一刹那,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回首再看最后一眼那满目疮痍的干校。北上的路经过遂平县,在公路两侧看到无数的小小坟包矗立在这片土地。有几百座,或上千座。苦难的河南农民啊,即使命丧水灾,最后还是埋葬在黄土地。汽车到郑州,我转陇海线到徐州,再转津浦线到上海。从火车站下来,我无地自容,像个 ‘ 要饭的 ’ ,一身褴褛,头发蓬乱,身上衣服是洗不净的土斑污迹。不过,我们还是庆幸,比起苦难的河南老乡, 1938 年的花园口决堤,造成十几年的赤地千里;还有 60 年的天灾人祸;现在又是这样规模的特大水灾!实在不忍细想下去。我们 30 人能全身而退,真是侥幸又侥幸! (四) 35 年过去了,我没有听到中央关于这次特大洪灾的官方报道,死了多少人,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教训。拜网络之便利,前天网络搜索,居然发现长篇综合报道(南方都市报和凤凰网副总裁),才算对35年前的惨剧有个大体了解。当然,我没掌握全局资料,时隔35年也无从追究个人或单位责任。但十几万生灵涂炭,总还要有个教训!常说: “ 这是付学费 ” 。那十几万宝贵的生命又是多大的 ‘ 学费 ’ ?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我不想作几分天灾、几分人祸的量化推论,因为那是非常难估算的。不过这次特大灾害,确实有天灾和人为错误(包括设计错误、疏失和临危决策错误)两方面。下面主要根据网络资料略作分析。 (1)天灾是千真万确的 1975 年 8 月 4 日, “7503 号台风 ” ,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 8 月 5 日这行径诡秘的 “7503” 号台风从雷达监视屏上突然消失。它隐匿 “ 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 ” ,灾祸则由此引发。这里有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南来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这个最易产生特大暴雨的地区,又恰是兴建水库的最佳区域 —— 上百个山区水库,在这里星罗棋布。从 8 月 4 日至 8 月 8 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 1631 毫米, 3 天 (8 月 5 日至 7 日 ) 最大降雨量为 1605 毫米。大于 1000 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 1600 毫米的降水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地面平铺一般女人身高的积水。在暴雨中心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 6 小时雨量为 830 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记录 ( 美国宾洲密士港 ) 的 782 毫米! 板桥水库设计最大库容为 4.92 亿立方米,而它在这次洪水中承受的洪水总量为 7.012 亿立方米。 8 月 5 日晨,板桥水库水位开始上涨,到 8 日凌晨 1 时涨至最高水位 117.94 米、防浪墙顶过水深 0.3 米时,大坝在主河槽段溃决, 6 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 7.9 万秒立方米。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 6 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 45 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 5 - 9 米,水流宽为 12 - 15 公里的洪流。洪水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夺路狂奔,铺天盖地地向下游冲去。仅仅 6 个小时,板桥水库就向下游倾泄 7 . 01 亿立 方米洪水。至遂平县境内时,水面宽 10 公里,水头高 3─7 米。 京广线 铁路铁轨被拧成麻花。石漫滩水库最大库容为 0.8 亿立方米 , 5 日 20 时水位开始上涨,至 8 日凌晨 0 时 30 分涨至最高水位 111.40 米、防浪墙顶过水深 0.4 米时,大坝漫决。库内 1.2 亿立方米的水量以 2.5 - 3 万秒立方米的流量,在 5 个半小时内全部泄完。两大水库崩坝漫决后,势如野马脱缰,又冲决近百个中小水库,如接力放大器加速肆虐大地。谁也没有见过 “ 千年一遇 ” 的洪水,所有设计数据都是根据人们掌握的有限的史料推算而来 —— 而 1975 年 8 月,真正的大洪水来了。沛然而降的雨水使人们瞠目结舌:它的雨量,竟相当于人们所说 “ 千年一遇 ” 设计标准的两倍! 你能想像洪水从水库奔出,浪高 10 米是个什么情景?洪水奔出 45 公里后,浪头还有 3 米高又是什么样子?我们干校的水位就在 7-10 米之间!天灾不是人力能抗拒的,但灾害能够消减。 ( 2 )死亡多少人? 据互动百科报道, 1975 年河南板桥水库垮坝,打捞到的尸体 10 万多具,后续因缺粮、感染、传染引起的死亡 14 万,共 24 万多人死亡,与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相仿,比 埃及 阿斯旺水库 垮坝还更大。这可能是根据 2005 年 5 月 28 日美国 discovery 频道报道的 “10 top technological catastrophe in the world” 所说。 而据中国原水利部长钱正英亲自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一书披露,在这次被称之为 “75.8” 大水的灾难中,河南省有 29 个县市、 1700 万亩农田被淹,其中 1100 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 1100 万人受灾, 85600 多人死难,致使纵贯中国大陆北京至广州的铁路 ( 京广线 ) 冲毁 102 公里,中断行车 18 天,影响运输 48 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信哪个?我不知道。我以前印象是死亡 20 万,也就是唐山地震前全国最大的灾害。不论准确数是几何,在 10-20 万之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3)轻 ‘ 疏 ’ 重 ‘ 堵 ’ ,可能是溃坝主因。 1950 年治淮,确定了 “ 蓄泄兼筹 ” 的治淮方针,似乎是对的。但在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滩水库,在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桥水库后,特别在大跃进年代 “ 以蓄为主 ” 一度成为水利建设的 “ 纲 ” 。驻马店地区就修建大小水库 100 多座,催生婆是轰鸣于中国大地的 “ 社会主义高潮 ” 。而光建坝建水库,不注重疏导,就完全违背大禹治水的远古经验。一旦集中降雨,水库就有如定时炸弹。人们过于笃信 “ 百年一遇 ” 、 “ 千年一遇 ” 等既定的洪水标准,自信石漫滩水库可驭控 50 年一遇的洪水,在 500 年一遇的洪水中也能自保;板桥水库可以驭控 100 年一遇的洪水,在 1000 年一遇的洪水中也可无恙。而实际呢?在河南、安徽丘陵地区涌现大批小水库,淮河流域的河道也被一道道 “ 水坝 ” 分割闸起,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 “ 条状水库 ” ,造成淮河流域在后来数十年间致命的 “ 肠梗阻 ” 。 想泄洪时也泄不下。我不懂水利,但老祖宗的蓄泄并重应该遵循! (4)溃坝前无任何准备加大惨剧。 在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决溃之际,没有专家,没有责任领导,没有任何应急预案。更没有必要抢救设施,以致水库职工搬来办公室里笨重的书柜,试图挡住防浪墙上日渐扩大的缺口 … 。当积水接近顶程时,早就应及时部分泄洪,但两次部队急电都没有回应。是领导睡大觉?是没人敢负责?要知道一泄洪,下游势必遭淹,很可能要死些人。但总比死十几万人少得多吧?这决断关乎生死,在那个年代谁敢担待?不是国家领导谁敢拍板? 我无意算老帐,但历史的惨痛教训必须汲取。只期望现在的各地一把手切实负责,准备最坏的可能,准备牺牲局部利益,来保全最多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有国家级,起码省级领导决断指挥,关键时要丢卒保车作出必要牺牲。另外当然要有专家,有责任领导,有几种应急预案,更要有充分的抢救设施物资以及必要的人力组织调配。而从根本上,必须禁止在这些山区砍伐森林,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全球气候变暖,向人类发出严重警告。再不重视节能减排,再放肆无忌地对大自然索取无度,老天爷的种种报复还在后面! *********** *********** *********** 已经写得太多。下面以一段网络登载的文字作结尾,让我们不要忘记那可怕的瞬间: 板桥水库旁,突然,一道闪电。紧接着是一串炸耳的惊雷。万籁俱寂。 暴雨骤然停止 —— 夜幕中竟然出现闪闪烁烁的星斗。 这时,就听一声惊叫: “ 水落了! ” 刚才还在一寸寸上涨的洪水,在涨至小腿、膝盖、腹部,甚至向人们的胸部漫淹去时,突然间就 “ 哗 ” 地回落下去,速度之迅疾使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 洪水的确在眨眼间退去。就在一些人欢呼 “ 水落了!水落了! ” 的时候,板桥水库管理局公安科长马天佑的脸色骤然间变白,刚才的那个霹雷,曾使他周身触电似的麻了一下;此刻,那座刚才还如同一只充足气的巨大气球似的板桥水库突然间萎瘪 ——6 亿立方米的库水令人恐怖地滚滚下泄。 “ 出蛟了! ”—— 有个苍老的声音在喊叫! 8/16/2010 Cleveland, U.S. ************ ************ ************ 下面是河南驻马店-确山地图(红色垂直线为京广铁路。驻马店在确山和遂平之间) 下页为网络下载的《 75.8 》特大洪灾示意图
个人分类: 历史回顾|1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乙型肝炎的历史
fqng1008 2017-1-19 11:40
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一千五百万人死于肝炎。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记录当中,乙肝病人均出现皮肤发黄,这使得这一疾病很容易被人们识别出来。其它一些急性肝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有:高热、寒战、疲劳、呕吐、食欲减退及腹痛。即使有些患者患的是致命性的重型肝炎,但往往上述临床症状在几周后减轻。 然而乙型肝炎在临床上并不只是表现为急性经过。许多慢性肝炎患者虽然没有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但也可出现体重减轻、疲劳腹疼、黄疸及其它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在这些慢性肝炎病例中,病程可持续15年以上,在这个过程当中肝组织不断受到损伤,最终病人常死于肝功能衰竭或肝癌。此外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大量的病人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即这些病人的免疫系统可以容忍这些病毒的存在而不是将它们视为异物。这些病毒携带者可在长时间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实际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其他健康人。病毒携带者孕妇可将病毒传播给她的孩子,这些孩子也自然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因为这些病毒已经被他们的机体视为自身的一部分。 虽然人们知道肝炎这一疾病已经几个世纪了,但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医生们还不知道它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但在当时这一疾病已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因为它常发生于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但是它是如何传播的仍然是个谜。 20 世纪40年代,一位专门从事肝疾研究的英国医生F.O MacCallum最先解开了这个谜。他最开始并不是研究肝炎,而是研究黄热病,当时这一由蚊子传播的疾病造成了非洲和南美洲大批士兵的死亡。当时他负责研究生产黄热病疫苗,后来有一个现象令他大为不解,即许多接种了黄热病疫苗的士兵在几个月后出现肝炎。在黄热病疫苗中含有人血清,F.O MacCallum想起在医学文献报道中曾看到一些肝炎病例也是在接种了含有人血清的疫苗后发生的,他还了解到一些糖尿病和老年病患者在使用了未消毒的注射器后,也出现肝炎,这些未消毒注射器的针头上带有少量的人血。由此,F.O MacCallum考虑到是否在人的血液当中含有引起肝炎的病毒。 于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结束后短短的时间里,F.O MacCallum及他的同事们对一批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他的假设,同时还搞清楚了肝炎不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其它途径传播。MacCallum将由被少量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消化道传播引起的一型肝炎称为甲型肝炎,由污染血液经输血传播引起的一型肝炎称为乙型肝炎。 二、从血液中寻找线索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当中,科学家们在各自的实验室中试图寻找到引起这两型肝炎的病原微生物,然而,他们的工作没有任何结果。科学家们怀疑这些罪魁祸首可能是病毒,因为在实验中发现它们可以通过非常小的微孔,可是他们却不能将这些病毒分离培养出来以供研究。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肝炎研究陷入了一个困境。之后一个当时并非在该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使该项研究走出了困境,他就是Baruch Blumberg,一个从事内科学和生物化学的专家,他感兴趣的是一些比较基础性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易患某种疾病。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Baruch Blumberg还是一名医学生,他在苏里南研究象皮病,该病是热带地区很常见的一种寄生性疾病。研究中发现,在他工作的小镇里,即使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仍然有些人种很容易得象皮病。他开始怀疑这种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然而在当时这些用于研究疾病和基因之间关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还没有发明。当时的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检测特殊的血液蛋白成份来寻找遗传差别,从而解释疾病的易感性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这些血液中的特殊成份,即多形核白细胞,被认为可以一代一代遗传保留下来,它们在保护身体健康、抵御疾病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20 世纪50年代末,Baruch Blumber为了研究具有遗传变异性的血液蛋白成分,开始从世界各地收集血液样本。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确定了最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液中发现的抗原性物质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图中为BaruchBlumberg) 科研人员已经在血液蛋白中发现了大量的多形核白细胞,例如决定A、B、O血型的不同血蛋白,但是,这一研究领域十分广大,且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相信经过大量研究,定可打开疾病易感性之谜。在50年代末期,Blumberg开始在血液蛋白中寻找新的多形核白细胞。从那时起他开始收集世界各地人的血样。 60 年代初期,Blumberg在国家健康研究所(NIH)工作,在那里他与生物化学家Anthony Allison合作,共同研究寻找一种快速、简易检测血液蛋白的方法。研究者们推测,当患者体内接受了大量异体血液之后,机体当中的血液蛋白就会由于遇到了大量异体血液蛋白而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即产生抗体,来对付外来的异种蛋白——抗原。他们采用凝胶扩散技术,该技术利用免疫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来检测血液中少量的异体蛋白。凝胶扩散技术涉及到蛋白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胶内扩散的过程。这项技术可以检测免疫系统对发现蛋白质中微小差别的能力和新的抗原抗体的反应凝胶扩散实验结果。首先,科研人员在玻璃片上涂上明胶,中心部滴加曾多次接受输血患者的血清样本。在这个样本周围滴加正常人未接受输血者的血清。所有的血清样本均通过凝胶缓慢进行扩散,如果正常人血清当中的某一成份与患者血清样本中的抗体发生反应,即会出现一条明显的白线,表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较大。这一结果有二种提示:1、患者血清当中已含有某些抗体,该抗体是在以前接触到抗原时形成的。2、一个人血清当中的某种成份已能足够做为抗原引起他人的免疫反应。 白线表示抗原抗体复合物大量形成并沉积下来(图片选自1997年“基础免疫”第八版114页) 所有的血清样本均通过凝胶缓慢进行扩散,如果正常人血清当中的某一成份与患者血清样本中的抗体发生反应,即会出现一条明显的白线,表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较大。这一结果有二种提示:(1)患者血清当中已含有某些抗体,该抗体是在以前接触到抗原时形成的。2、一个人血清当中的某种成份已能足够做为抗原引起他人的免疫反应。 三、从血液样本中寻找突破 与此同时,一个人的血液可以同其他人血液发生反应这一实事也引起了另一个人的兴趣,他就是在国家健康研究所血库工作的血液专家Harvey Alter。Alter试图找到一些病人在输血后会出现发热、寒战、皮疹的原因,他认为这些患者可能是在接受输血之后机体对异种蛋白(抗原)发生了免疫反应。当Alter听说Blumberg正在研究接受输血患者的免疫反应后,就前去拜访,二人决定开始合作。 Blumberg 和Alter使用凝胶扩散技术,用曾多次接受输血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样本与Blumberg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血液样本进行反应。1963年,经过几个月的实验,研究者们发现,一位住在纽约的血友病患者的血清可与一位居住在世界另一个角落里的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发生反应。这一发现本身很平常,在实验中,这位患者的血清可与其他很多人的血清发生反应,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这位患者在接受输血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很多常见的抗原。当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是哪种或哪些种抗原引起的反应。在利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所做的特殊实验中发现,只有1/24的血友病患者血清可与之反应。这一结果很令人兴奋,因为它提示人们是某一种罕见的抗原引起的反应。到底什么是抗原?既然这种抗原很罕见,它就不会是人血液基因变异造成的,相反,这种抗原很有可能是通过传染源得到的。 一直被这一问题困扰着的Blumberg和Alter虽然还没有直接研究乙型肝炎,但是他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们将有问题的血友病患者的血清与成千上万个血清样本进行反应,发现在1000个正常的非血友病患者的美国献血者的血清当中,只有一个与血友病患者血清发生反应。而每10个白血病患者的血清中就有一个与血友病患者血清发生反应。在他们的实验中还发现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的抗原可与多数白血病患者血清发生反应,更重要的是,这种抗原很少出现在正常人的血清中,但是却常出现在血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研究者们将这一神秘的蛋白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Aa),以表示它是在澳大利亚土著人当中发现的。他们设想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液中有一种不知名的抗原,它正在与血友病和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着反应。 四、惊奇的发现 Blumberg 认为他可以检测到一种具有遗传性的血液蛋白多形核白细胞,这种白细胞可影响人类对白血病的易感性,但同时他也认为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包括感染因素,如病毒)可以说明Aa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为了能够说明Aa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他开始在患有唐氏综合症孩子的血液中检测是否含有的Aa,因为这些孩子很容易患白血病。令人惊讶的是几乎1/3唐氏综合症的孩子血液中有Aa。之后Blumberg开始检测不同年龄和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唐氏综合症患者的血样,他发现新生儿Aa检测是阴性,而居住在人群较密集环境中的孩子,其检测结果常为阳性,这一结果提示Aa与传染有关。 正象Blumberg所预测的血液蛋白多形核白细胞的作用一样,被检测为Aa阴性的孩子,在复查时仍是阴性,而检测为Aa阳性的孩子复查时仍是阳性。但是在1966年,Blumberg,W Thomas London 和Alton Sutnick发现一个12岁的唐氏综合症男孩在他首次发现血液中含有Aa后的几个月后,血液中的Aa消失了。这个男孩的血样在凝胶扩散检测中确实查出有Aa,而且他还有肝炎症状。这一巧合说明,与其说Aa与遗传性血蛋白多形核白细胞有关,不如说与肝炎有关。循着这一假设,研究者们立即开始进行研究。在检测肝炎患者和非肝炎患者的血清时发现,肝炎患者血清中Aa阳性率高于非肝炎患者。正在这时,Blumberg实验室中的技术员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她想是否是得了肝炎,她给自己做了Aa检测,结果发现是阳性,之后她果然出现肝炎症状,因此她就成了第一个用Aa检测法诊断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正是这位技术员的生病为这一假设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在60年代中期,在得知了Blumberg的重大发现之后,纽约血液中心的病毒学家Alfred Prince开始一项能够最终确立Aa与肝炎之间关系的实验。已知在10个接受输血的患者当中至少有一个人患有肝炎,Prince还要进一步确定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出现前的潜伏期时血液中是否也有Aa,如果有的话,Aa就可认为是引起肝炎的病毒的一部分。于是,Prince开始在纽约血液中心定期收集一些病人的血清样本并把它们冷冻起来。终于在1968年,他听说一个被他收集血液样品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肝炎症状,于是他检测该病人的血液样本,发现在早期的样本中没有Aa,而在他发病前几周中的血液样本中发现有Aa。由此可见Aa确实是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形成。 大约是在同一时期,东京大学的Kazuo Okochi的实验结果表明Aa阳性的血液与Aa阴性血液相比更易将肝炎传播给受血者。意大利新安娜大学的Alberto Vierrucci在同一年进一步证实了Prince和Okochi的实验结果。1970年伦敦Middlesex医院的D.S.Dane和他的同事们以及纽约的K.E.Anderson和他的同事们利用电子显微镜发现在Aa阳性患者血清中有看上去像病毒样的颗粒,他们同时还发现在肝炎患者的肝细胞中也有相同的颗粒。 到1970年底,越来越多的事实都说明这样一个相同的结论:Aa做为肝炎病毒的一部分引起乙型肝炎的发生(这时已将Aa命名为HAA即肝炎相关抗原;现在又称为HBsAg,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由于白血病及血友病患者需要经常输血,因此他们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故血液中HBsAg的阳性率较高。 五、血液筛查——一项革命性的举动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发现震惊了临床医生。在60年代的美国,绝大多数血液来自于有偿献血者,而这些人要比普通人群更易患乙肝。做为这一现象的后果就是出现很多输血后性肝炎。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大的外科手术需要接受输血的患者当中,有一半出现肝炎。医学委员会认识到,如果能够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已被HBsAg污染的血液进行筛查,就可大大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Blumberg 和Alter曾使用的凝胶扩散法检测血中的HBsAg的方法,对于精确的血样筛查已经显得不十分敏感。令人欣慰的是,这时出现了两位好奇心极强的科学家,他们就职于Bronx老兵医学管理中心,50年代初期,正是由于他们研究如何测量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而发明了测量血液中微量蛋白和抗体技术。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胰岛素缺乏。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是究竟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Rosalyn Yalow和Solomon Berson两位科学家。为了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在进到血液循环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将带有放射活性物质的胰岛素注入人体内,以便于观察。研究中发现,这些注入到体内的胰岛素很快与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体结合在一起。这一发现促使他们发明了这一新的技术方法即放射免疫分析法。该方法利用被检物与抗体或蛋白相结合的原理,可检测到很微量的物质。与凝胶扩散相比,此法不仅更简单,而且敏感性是它的1000倍,正是由于发明了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这一技术,Yalow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电子显微镜下患者血中HBV的双层壳病毒颗粒。该病毒的最外层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也是乙肝疫苗的基本成分(疾病控制的中心环节) 许多商业公司和科研单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来研制能够精确测定血液中HBsAg的试剂盒。1972年美国法律正式规定每一个献血者的血样必须经过HBsAg的筛查,所有血库对每一个血样进行检查,这样输血后乙肝的发生变得十分罕见了。此项举动为美国每年节省了5亿美元的医疗支出。 六、关于那些病毒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不仅可以保护那些接受乙肝病人血液的患者,也可以保护所有的人远离该病。60年代末,在FOX chase癌症中心(FCCC)工作的Blumberg同免疫及病毒学家Barbara Werner、电子显微镜学家Manfred Bayer,以及分子生物学家Lawrence Loeb共同描述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从HBsAg阳性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小颗粒。有些颗粒是完整病毒,有些却不含有核酸——即能够引起疾病和传播的基因或基因组。 一些实验显示这些颗粒可以引起保护性免疫。1971年,纽约大学传染病专家Saul Krugman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说了他的一个偶然发现。他将已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加热处理后,再注射给病人,病人即可不再感染乙肝病毒。虽然被Blumbery分离出的这种不带有核酸的病毒颗粒不能致病,但是许多实验证明,它们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的感染。Okochi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血液中含有HBsAg抗体的人与血液中没有该抗体的人相比不易发生输血后性肝炎。 HBsAg 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肝炎困扰,这一事实激发了Blumberg以及同在FCCC工作的Irving Millman提出这样一个想法,即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获取病毒颗粒制备乙肝疫苗。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想法,1969年以前所有疫苗的制备均采用如下三个方法之一。一种方法是将整个病毒或细菌灭活后制备成疫苗。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一种致病力弱的菌株,这种菌株可能会引起轻微的或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当接种了这种疫苗后可以防止较严重类型的发生。此外,疫苗还可以从整个病毒制备,也可达到预防的目地,但是还没有一种疫苗是利用人类病毒一部分即亚单位来制备的,FCCC就这一技术方法于1969年提出申请专利。 Maurice Hilleman 以及他在Merck治疗研究所的同事们认为从病毒颗粒即亚单位制备疫苗具有重要的意义。1971年,Merck研究所从FCCC处获准进行乙肝疫苗的研制。经过几年的大量研究和实验,终于从HBSAg携带者的血液中研制出乙肝病毒亚单位疫苗。1980年纽约血液中心的Wolf Szmuness和在Merck研究所工作的同事证实这种疫苗可以保护病人不受乙肝的危害,其有效率达90%,并且没有副作用,到1981年,这种亚单位病毒疫苗已经可以普遍使用。 在另一个独立的动物学基础研究中,由美国农业部Howard Bachrach领导的一组科研人员于1981年首次报导了有效的用于人类或动物的蛋白疫苗,这是第一个病毒蛋白疫苗,该疫苗用于预防足口病。 大量需要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以及这些血液很容易被其它病毒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大批量乙肝疫苗的制备受到了阻碍。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兴趣,197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的William Rutter和他的同事们从Merck研究所获得了一些含有病毒的血清,他们提出采用重组技术由病毒颗粒制备乙肝疫苗。这一新的工艺可确保疫苗不受其他病毒污染,同时可以大批量生产。 由这种方法制备疫苗的概念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在克隆出乙肝病毒并获得HBsAg的基因序列后,Rutter和他的同事们采用重组技术,利用各种不同的生物系统来生产病毒颗粒。然而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细菌没有成功。之后,在1980年和1981年Rutter和华盛顿大学的,曾利用酵母细胞制备出模型系统的Benjamin Hall以及他的同事们进行合作研究。Rutter和Hall成功地利用改变基因的酵母细胞生产出纯净的HBsAg颗粒。Rutter又和他的同事们成立了Chiron公司,一方面通过与Merck研究所契约的关系继续生产HBsAg疫苗,同时通过重组技术发展其它的医学治疗方发。在Merck研究所Hilleman利用采用重组技术由酵母菌生产的HBsAg颗粒,(而不再是从血浆中制备的抗原)生产效率更高的乙肝疫苗。该疫苗是同类产品中的第一个应用于人的疫苗,1986年该疫苗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鉴定,并开始普遍使用,至此距肝炎病毒首次被发现已经过了9个年头。 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乙肝在人群之间的传播不只是通过血液,还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或是由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把病毒传播给新生儿。1975年,Palmer Beaslerg和他的同事们在台湾的一项研究表明,有2/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的新生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疫苗可以防止人们遭受各种类型肝炎病毒的侵袭。由于婴幼儿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会成为该病毒的终身携带者,因此,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85个国家已经采取了给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的措施。 七、一种可预防肝癌的疫苗 1997 年开始实施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 肝癌是世界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亚州一些地区更为常见。由于该病只有发展到晚期时才容易被发现,患者常常在诊断一年内死亡。在全世界范围内约有60%以上的肝癌发病与乙肝有关,同时一项研究表明,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癌发生率是非携带者的100倍。因此乙肝疫苗不仅可以降低肝炎的发生率,同是还可以减少肝癌的发生。研究表明,乙肝疫苗接种措施在一些地区已大大减少了病毒携带者的数目,虽然这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但在台湾的一项10年研究结果表明,肝炎疫苗的使用已经使儿童中的病毒携带者从10%下降到1%。研究者们希望这一巨大改变也将导致儿童中肝癌发病率的下降。 八、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 在成功地对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鼓舞下,许多研究者们又将研究目标转向甲型肝炎病毒及其它类型的肝炎病毒。1973年在NIH工作的Stephen M.Feinstone和他的同事们用电子显微镜在病人的粪便中发现病毒颗粒。大约是在同时,Merck研究所的Hilleman和他的同事们描绘出了人甲型肝炎病毒的特征,这种病毒正是Feinstone从感染的狨(猴子的一种)肝组织当中分离纯化出来的那种病毒。到1996年,Hilleman和他的同事们已经研制出一种减毒的甲肝疫苗(该疫苗直接由病毒生产出来,但此病毒已经修改,不会引起发病),此疫苗已通过鉴定,正普遍使用。另一种甲肝疫苗正在Smithkline Beecham的实验室中研制。 1978 年,意大利胃肠病专家Mario Rizzetto和Georgetown大学的分子病毒学家John Gerin共同发现了δ型,即丁型肝炎病毒。这种罕见的病毒依赖乙肝生存,并可引发严重的乙型肝炎发生。1983年,莫斯科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脑炎研究所的Mikhail Balayan发现了戊型肝炎病毒。和甲型肝炎一样,戊肝也是由污染的水或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引起的,并可引起局部地区的流行。 既使有了血液筛查,仍有许多患者患有输血后性肝炎,此种肝炎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科学家们怀疑还会有其它种类的肝炎病毒经血液传播。于是他们想出了这样一个对策—即先将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然后对他们的血液进行检查。在经历了这些里程碑式的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希望有一天能研制出一种复合式疫苗。然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似乎非常不稳定,难以捉摸。于是1983年Chiron公司出资支持一项大规模的研究计划来解决这一难题。这项研究汇集了很多科学家,有疾病控制与防治中心的Daniel Bradleg,有Chiron公司的George Kuo,Que Lim Choo及他们的同事们。Bradley一直利用黑猩猩进行研究,他让黑猩猩感染非甲非乙型肝炎,现在他已将感染黑猩猩的血清提供给Chiron公司。1989年Michael 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并证实80%-9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这一研究成果为感染病原的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这是科学的一项巨大进步。因为这种未知的病原的发现不同于其它肝炎病毒的发现,它们并没有在显微镜下看到,也没有培养出来,或是通过免疫学方法发现,而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找到了它们的基因序列。从1990年开始,随着高敏感性、高效性的丙肝病毒血液检查方法的应用,由输血导致的输血后性肝炎已下降到1/100,000。 在过去的30年中,对肝炎病毒的发现和研究,以及血液筛查和疫苗的使用,使科学家坚信病毒性肝炎将很快被人类所控制,它将永远不会象过去的几千年那样对人类造成威胁。 乙肝研究大事记录(下面列出了乙肝研究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公元前2000年:首次记录肝炎的流行。 1947 年:F.O.Maccallam通过对肝炎病人志愿者的研究,提出由污染食物、水传播引起的甲型肝炎和由血液传播引起的乙型肝炎。 1963 年:Baruch Blumberg和Harvey Alter发现了Aa(澳大利亚抗原)(后改称HBsAg)。 1967-1968 :Blumberg,KazuoOkochi,Alfred Prince,Alberto Vierrucci及他们的同事们报道了Aa参与乙型肝炎的形成。 1969 年:Irving Millman和Blumberg 提出一种新的概念并通过Fox Chase癌症中心获得使用Aa制备乙肝疫苗的专利。 1970 年:D.S Dane用电子显微镜发现了血样中的乙肝病毒颗粒。 1972 年:美国法律通过要求所有献血者要事先进行血液筛查。 1973-1974 年:Stephen Feinstone 及Maurice Hillman和他们的同事们发现并描述了甲肝病毒。 1975 年:Wolf Szmuness 和Hilleman及他们的同事们开始检测乙肝疫苗。 1977 年:Mario Rizzetto 和John Gerin发现了丁型肝炎病毒。 1980-1981 年:由Hilleman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由血清乙肝病毒亚单位制成的疫苗被证实十分有效,并通过鉴定,广泛使用。 1983 年:Mikhail Balayan发现了戊型肝炎病毒。 1983-1986 年:William Rutter和他的同事们从酵母菌中制备出乙肝病毒亚单位疫苗,并通过使用。 1989 年:Daniel Bradley向Chiron公司提供了非甲非乙型肝炎的黑猩猩的血清;Michael 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一个孤立的病毒,他们公布了这一病毒的基因序列,并将其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 1990 年:开始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血液筛查。 1996 年:第一个由Merck研究所研制的甲肝疫苗通过鉴定,并广泛使用,另一种由Smithkline Beecham研制的甲肝疫苗被证实有效。 此著作是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与美国国家科学院(NAS)一项协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1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故知新:穿越93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pww1380 2014-5-3 23:10
温故知新:穿越93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杨文祥 题记: 两年前的今天,我写下了《 穿越93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 ——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这篇文章。 一年前的今天,由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改革的局面依然,于是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重温与回顾。 两年后的今天,尽管中国改革的深化正在蓄势待发,可是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如是。于是,感到有必要对这篇文章再次予以回顾,以收温故知新之效。 信息文明之光( 39 ): 穿越 93 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 ——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杨文祥 20 世纪初,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两面大旗——科学与民主,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检验,历久而弥新。可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场运动的科学、民主这一历史方向被波诡云谲的现实政治所扭曲,致使这场对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在其历史使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过早地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当时,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瓜分,民族命运危在旦夕的严峻局面。面对这一民族危机,救亡图存自然就构成了当时压倒一切的现实政治任务。 列强的瓜分和旧中国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这一严峻局面之所以形成,其最根本的历史原因就是具有上千年历史传统的封建专制势力的根深蒂固和科学民主这一现代精神在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缺位。而形成这一严峻局面的直接原因和现实原因就是这一根本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古老中国长期以来的积贫积弱。 显然,扫荡封建专制势力,提倡科学精神,展开社会的民主建设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实现民族振兴这一历史任务的根本途径。 当时领导五四运动的民族精英和政治领袖们十分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及时地高举起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准备把这一运动引向深入。 然而,当时政治现实的吊诡之处在于,伴随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深入的,既不是科学意识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确立,也不是社会民主思潮的勃兴,而是不乏盲目的民粹情绪和民族主义伴随爱国热潮的高涨而高涨。 于是,在炽烈的爱国热潮、民粹情绪与民族主义的重重烟幕的掩护之下,形形色色的封建专制余孽不但得以全身而退,而且以一种十分时髦的新面孔——极左思潮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人们对科学与民主的理性追求在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大潮面前却不得不偃旗息鼓,悄然弥散。 这正是后来中国大地上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与科学与民主这一现代文明成果和时代精神相悖的社会运动的历史根源之所在 。 20 世纪初期所形成的这股科学理性阙如而不乏盲目的民粹情绪为后来极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巨大的历史能量。这股历史能量在文革时期把极左思潮推向其极盛阶段,一时间,极左思潮在全国全面泛滥,荼毒当代,遗患后世。 文革结束后,这股在文革时期空前高涨的极左思潮虽然一度消沉,可是至今仍暗流涌动,余脉不绝,并不时地兴风作浪,试图重新主导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 与此同时,民粹与极左思潮的合流,不但为封建观念和封建专制残余势力提供了避风港和保护伞,而且为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光返照,以新的面孔和颇为时髦的社会形态粉墨登场,进行垂死之前的最后一搏提供了现实上的可能。 正因其如此,中国社会 20 世纪中后期所出现的一切社会动乱和民族灾难无不源于这一历史隐患 。 于是,在中国当代史上,代表人类文明成果和科学精神,对社会民主具有内在追求的知识分子群体,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被赋予“臭老九”这一侮辱性的称谓。可以想见,在这种毫无人格尊严所言的严重的人身侮辱和政治歧视之下,当时的知识分子该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他们不要说以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业务专长对社会有所贡献,即使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和人身安全也是朝不保夕。更有甚者,大批知识分子群体的佼佼者或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被动用专政工具进行政治迫害和人身侮辱,甚至在百般折磨中被夺去了生命,或在难以承受的政治高压之下噤若寒蝉,屈辱终生。 最能够见证这一社会现实的是, 文革十年这场全面的民族浩劫把这股反民主、反科学,封建专制色彩极强的历史逆流推向了高潮 。在文革动乱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灾难中,遇罗克和张志新是当代中国在理性与盲从、科学与迷信(尤其是个人迷信——极端个人崇拜)、民主与专制、光明与黑暗的思想较量中,中华民族的两只穿透黑暗寻找光明的眼睛。在历史最沉重的一页,在长夜深沉之际,他们燃尽了自己的生命,为他们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留下了一线理性、民主和希望之光。 与此同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即使在执政党内部,尤其是上自中央,下至基层支部的各级领导干部中间,也曾滋生了日益严重的凌驾于组织之上,不受党的纪律和责任约束的封建特权思想和家长制作风。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遗毒不仅严重腐蚀了执政党健康的机体,而且形成了负面的精神遗产,至今难以彻底肃清。 由此我们就可以搞清楚,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对造成中国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长期积贫积弱,被动挨打,丧权辱国,不停地割地赔款,不断被列强瓜分最终酿成亡国亡种的民族危机的反动黑暗的封建专制势力,在理论上没有进行全面深刻的理性批判,在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上从未进行彻底的扫荡和肃清,在社会实践上,不但没有从制度建设和社会管理层面通过民主法制建设使之没有藏身之地,反而以种种名目,通过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保留并在相当的程度上强化了封建等级意识和封建特权现象。 由于全社会性的封建观念的残存、极左与民粹思潮的作祟,在无意识地充当了封建残余势力的保护伞的同时,我们又把警惕和反对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资本主义复辟”的“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紧紧地”,似乎我们在 20 世纪中叶通过革命所推翻的并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而是一个早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历史任务并存在一个稳定、成熟并已经走向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本主义强国 。 上述这种理论上的荒谬和社会实践上的荒唐,就是 长期以来直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才告结束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的中国国情。 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我们以极左的意识所进行的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警惕和反对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并非由于我们站在比资本主义要先进得多,进步得多的历史地位上,而是下意识地站在我们所既有的封建意识和相应的既得利益的立场之上,维护我们在事实上所拥有的不被我们称为封建特权的封建特权 。 当年我们所极力批判的资本主义,以极高的“革命警惕性”所警惕的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其实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进步所绕不开的市场经济 。 而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基础就是相应社会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法制 。 科学精神与精神自由是同一个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体两面 。没有精神自由便不可能保证科学精神对实事求是这一认识论原则的落实和具体实现,而全社会科学精神的确立,则进一步为精神自由提供了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方面的现实保障,并由此构成了相应社会的一种公正平等、积极进取、开放民主的精神风貌。而相应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则从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实践上,为这种良性健康的精神面貌提供了制度上和管理实践上的现实保障,并和科学精神一道,构建起具有现代文明历史高度的政治文明环境。 显然,在这种现代文明的社会政治 - 经济 - 文化环境中,是绝不可能有腐朽没落的封建特权和封建专制势力的容身之地的。这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那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 一方面是对所谓的“资本主义”的反复批判——名为批判资本主义,实则为站在封建意识的立场上拒绝工业文明的历史成果,另一方面则对在历史上长期阻碍中国历史进步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在理论上暧昧不清,在实践上则甘之如饴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因此说,中国的国情,一个真实的中国,她所面临的真正危险并不在于一个虚幻的“资本主义复辟”,而在于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死而不僵的封建专制残余势力以极左的面目和激进、革命的意识形态为掩护的卷土重来。 五四运动以来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年代, 30 年左右的战乱, 60 几年的和平时期。可是就在这 60 几年的和平时期,竟有将近 30 年的时间,知识分子群体始终处于一种被极力压制,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反复进行残酷打击的悲惨生存状态。 这种在现代社会所不应该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与科学精神和民主法制精神相悖的现象竟然能够在当代中国社会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其根本的历史原因就在于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方向被扭曲,历史任务未能完成,封建社会的专制传统从观念形态到相应的社会文化模式和社会行为模式不但被大量地保存和“继承”了下来,若干核心要素甚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和面貌被大大地“发扬光大” 。 上述这种与现代文明相悖的反常现象,直至文革结束后,经过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拨乱反正,情况才有所好转。 即便如此, 由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历史惯性作用,这些问题并不会在中央的一声号令之下就令行禁止,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就完成历史性的从思维到实践的根本转变 。因此, 科学精神和民主意识在全社会的确立仍需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即使是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尽管中央已经部署多年,但从目前的实施效果上看,要达到我们所预期的那种通过执政党党内民主的实现逐步实现和深化全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这一改革发展目标也是遥遥无期,任重道远。 历史回顾, 90 多年前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这两面大旗,曾激励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投入到救亡图存和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可是反观这一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历史轨迹的扭曲和今日中国现实生活中封建余毒的祸水不绝,民族灾难此伏彼起,我们不知道这究竟是一场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进步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一次现实呈现? 不过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这就是: 五四之后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革命与变革,无不与五四运动所激发的爱国热潮密切相关。而五四之后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与科学 - 民主这一现代文明方向相悖的民族灾难,同样无不与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方向中途转向,使命未达这一历史悲剧内在相连。 为此,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精神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同时,也不能不为这一历史的误会而痛感纠结与遗憾。 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举行的记者会上曾说过这样的话,“ 这些年我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 ,应该说已经比较全面和具体了。如果问我为什么关注这件事情,我出于责任感。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 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在纪念五四运动 93 周年之际,我对温总理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关注和大力倡导是这样理解的: 开展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其历史目标必然定位于确立与现代文明相一致的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政治体制。而这一具有现代文明历史高度和文明高度的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确立,实际上就是继续完成当年五四运动的未竟事业。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重大的历史性举措,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当代中国改革大业的前进方向不被逆转,更在于防止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这一重大历史进程的全面倒退。 当代中国一旦出现改革方向的逆转和历史的倒退,必然表现为一种极左思潮当道,在“革命”、激进的意识形态主导之下的文革灾难的历史重演。 在这一民族灾难和历史悲剧的社会表象之下,其实质就是把当代中国的历史人为地拉回到五四运动之前的那种封建专制势力一统天下的漫漫长夜 。 于是,当年五四运动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必然同时也十分现实地落在了当代中国人的肩头。而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首先就要进行具有根本意义的划时代的思想解放和在此基础之上的全民族的现代文明自我启蒙 。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现代文明启蒙应该包含四个方面同时也是四个层次的启蒙——⒈ 以尊重人和博爱精神为内涵的 人性启蒙 ;⒉ 以真、善、美、自由为内涵的人类共同的价值和精神追求的 价值和精神诉求启蒙 ;⒊ 以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为内涵的 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启蒙 ;⒋ 以自由、民主和法制精神为内涵的 社会民主启蒙 。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启蒙,是实现中华文明由古典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起点。而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与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建设进程是同为一体的。 这样,作为民族复兴和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 逻辑前提和历史起点 的中华民族全民族的现代文明启蒙,同样是任重而道远。 互见: http://blog.gmw.cn/home.php?mod=spaceuid=136083do=blogquickforward=1id=417881 参见: 1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温(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14:18:41 2 .《网海泛舟寻幽境 波光摇处是仙乡——博文佳作阅读心得笔记 ( 2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64618 重温版参见: 1 .杨文祥: 穿越93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 ——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2012-5-319:2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quickforward=1id=566593 2 .杨文祥: 穿越93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 ——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2012-5-319:30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17881.html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1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作的重温 五四的纪念与反思:穿越93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
热度 1 pww1380 2013-5-4 22:59
旧作的重温 五四的纪念与反思: 穿越 93 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 ——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杨文祥 题记: 这是去年的今日所写的一篇纪念与反思五四的文章。 五月四日,不但应该是每一个 清醒的中国人 每一年都要认真纪念的日子,更应该是当代中国每一年都应该更加深入地进行历史反思的日子 。 九十四年前的五四运动, 不但是 一场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 ,同时也是 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瓜分,反抗反动腐朽的封建主义专制统治的爱国救亡运动 。 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不断前进的今日之中国, 在价值多元,不同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不同的利益群体相互博弈的今日之中国 , 尤其有必要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对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运动进行不断深入地历史反思和实践检验 。 为此,将这篇文章重新组织,旧作重温,作为对五四的纪念与反思。 20 世纪初,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两面大旗——科学与民主,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检验,历久而弥新 ,尽管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场运动的科学、民主这一历史方向被波诡云谲的现实政治所扭曲,致使这场对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在其历史使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过早地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当时,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瓜分,民族命运危在旦夕的严峻局面。 面对这一民族危机,救亡图存自然就构成了当时压倒一切的现实政治任务 。 列强的瓜分和旧中国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 ,这一严峻局面之所以形成, 其最根本的历史原因就是具有上千年历史传统的 封建专制势力的根深蒂固 和 科学民主这一现代精神在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缺位 。而形成这一严峻局面的直接原因和现实原因就是这一根本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古老中国长期以来的积贫积弱。 显然, 扫荡封建专制势力,提倡科学精神,展开社会的民主建设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实现民族振兴这一历史任务的根本途径 。 当时领导五四运动的民族精英和政治领袖们十分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及时地高举起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准备把这一运动引向深入。 然而,当时政治现实的吊诡之处在于, 伴随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深入的,既不是科学意识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确立,也不是社会民主思潮的勃兴,而是不乏盲目的民粹情绪和民族主义伴随爱国热潮的高涨而高涨 。 于是, 在炽烈的爱国热潮、民粹情绪与民族主义的重重烟幕的掩护之下,形形色色的封建专制余孽不但得以全身而退,而且以一种十分时髦的新面孔——极左思潮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人们对科学与民主的理性追求在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大潮面前却不得不偃旗息鼓,悄然弥散 。 这正是后来中国大地上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与科学与民主这一现代文明成果和时代精神相悖的社会运动的历史根源之所在 。 20 世纪初期所形成的这股科学理性阙如而不乏盲目的民粹情绪为后来极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巨大的历史能量。这股历史能量在文革时期把极左思潮推向其极盛阶段,一时间,极左思潮在全国全面泛滥,荼毒当代,遗患后世。 文革结束后,这股在文革时期空前高涨的极左思潮虽然一度消沉,可是至今仍暗流涌动,余脉不绝,并不时地兴风作浪,试图重新主导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 与此同时,民粹与极左思潮的合流,不但为封建观念和封建专制残余势力提供了避风港和保护伞,而且为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光返照,以新的面孔和颇为时髦的社会形态粉墨登场,进行垂死之前的最后一搏提供了现实上的可能。 正因其如此,中国社会 20 世纪中后期所出现的一切社会动乱和民族灾难无不源于这一历史隐患 。 于是,在中国当代史上,代表人类文明成果和科学精神,对社会民主具有内在追求的知识分子群体,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被赋予“臭老九”这一侮辱性的称谓。可以想见,在这种毫无人格尊严所言的严重的人身侮辱和政治歧视之下,当时的知识分子该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他们不要说以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业务专长对社会有所贡献,即使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和人身安全也是朝不保夕。更有甚者,大批知识分子群体的佼佼者或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被动用专政工具进行政治迫害和人身侮辱,甚至在百般折磨中被夺去了生命,或在难以承受的政治高压之下噤若寒蝉,屈辱终生。 最能够见证这一社会现实的是, 文革十年这场全面的民族浩劫把这股反民主、反科学,封建专制色彩极强的历史逆流推向了高潮 。在文革动乱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灾难中,遇罗克和张志新是当代中国在理性与盲从、科学与迷信(尤其是个人迷信——极端个人崇拜)、民主与专制、光明与黑暗的思想较量中,中华民族的两只穿透黑暗寻找光明的眼睛。在历史最沉重的一页,在长夜深沉之际,他们燃尽了自己的生命,为他们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留下了一线理性、民主和希望之光。 与此同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即使在执政党内部,尤其是上自中央,下至基层支部的各级领导干部中间,也曾滋生了日益严重的凌驾于组织之上,不受党的纪律和责任约束的封建特权思想和家长制作风。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遗毒不仅严重腐蚀了执政党健康的机体,而且形成了负面的精神遗产,至今难以彻底肃清。 由此我们就可以搞清楚,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对造成中国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长期积贫积弱,被动挨打,丧权辱国,不停地割地赔款,不断被列强瓜分最终酿成亡国亡种的民族危机的反动黑暗的封建专制势力,在理论上没有进行全面深刻的理性批判,在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上从未进行彻底的扫荡和肃清,在社会实践上,不但没有从制度建设和社会管理层面通过民主法制建设使之没有藏身之地,反而以种种名目,通过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保留并在相当的程度上强化了封建等级意识和封建特权现象。 由于全社会性的封建观念的残存、极左与民粹思潮的作祟,在无意识地充当了封建残余势力的保护伞的同时,我们又把警惕和反对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资本主义复辟”的“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紧紧地”,似乎我们在 20 世纪中叶通过革命所推翻的并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而是一个早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历史任务并存在一个稳定、成熟并已经走向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本主义强国 。 上述这种理论上的荒谬和社会实践上的荒唐,就是 长期以来直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才告结束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的中国国情。 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我们以极左的意识所进行的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警惕和反对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并非由于我们站在比资本主义要先进得多,进步得多的历史地位上,而是下意识地站在我们所既有的封建意识和相应的既得利益的立场之上,维护我们在事实上所拥有的不被我们称为封建特权的封建特权 。 当年我们所极力批判的资本主义,以极高的“革命警惕性”所警惕的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其实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进步所绕不开的市场经济 。 而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基础就是相应社会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法制 。 科学精神与精神自由是同一个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体两面 。 没有精神自由便不可能保证科学精神对实事求是这一认识论原则的落实和具体实现,而全社会科学精神的确立,则进一步为精神自由提供了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方面的现实保障,并由此构成了相应社会的一种公正平等、积极进取、开放民主的精神风貌。而相应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则从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实践上,为这种良性健康的精神面貌提供了制度上和管理实践上的现实保障,并和科学精神一道,构建起具有现代文明历史高度的政治文明环境 。 显然,在这种现代文明的社会政治 - 经济 - 文化环境中,是绝不可能有腐朽没落的封建特权和封建专制势力的容身之地的。 这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那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 一方面是对所谓的“资本主义”的反复批判——名为批判资本主义,实则为站在封建意识的立场上拒绝工业文明的历史成果,另一方面则对在历史上长期阻碍中国历史进步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在理论上暧昧不清,在实践上则甘之如饴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因此说,中国的国情,一个真实的中国,她所面临的真正危险并不在于一个虚幻的“资本主义复辟”,而在于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死而不僵的封建专制残余势力以极左的面目和激进、革命的意识形态为掩护的卷土重来。 五四运动以来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年代, 30 年左右的战乱, 60 几年的和平时期。可是就在这 60 几年的和平时期,竟有将近 30 年的时间,知识分子群体始终处于一种被极力压制,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被反复进行残酷打击的悲惨生存状态。 这种在现代社会所不应该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与科学精神和民主法制精神相悖的现象竟然能够在当代中国社会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其根本的历史原因就在于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方向被扭曲,历史任务未能完成,封建社会的专制传统从观念形态到相应的社会文化模式和社会行为模式不但被大量地保存和“继承”了下来,若干核心要素甚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和面貌被大大地“发扬光大” 。 上述这种与现代文明相悖的反常现象,直至文革结束后,经过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拨乱反正,情况才有所好转。 即便如此, 由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历史惯性作用,这些问题并不会在中央的一声号令之下就令行禁止,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就完成历史性的从思维到实践的根本转变 。因此, 科学精神和民主意识在全社会的确立仍需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即使是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尽管中央已经部署多年,但从目前的实施效果上看,要达到我们所预期的那种通过执政党党内民主的实现逐步实现和深化全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这一改革发展目标也是遥遥无期,任重道远。 历史回顾, 90 多年前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这两面大旗,曾激励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投入到救亡图存和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可是反观这一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历史轨迹的扭曲和今日中国现实生活中封建余毒的祸水不绝,民族灾难此伏彼起,我们不知道这究竟是一场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进步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一次现实呈现? 不过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这就是: 五四之后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革命与变革,无不与五四运动所激发的爱国热潮密切相关。而五四之后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与科学 - 民主这一现代文明方向相悖的民族灾难,同样无不与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方向中途转向,使命未达这一历史悲剧内在相连 。 为此,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精神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同时,也不能不为这一历史的误会而痛感纠结与遗憾。 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举行的记者会上曾说过这样的话,“ 这些年我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 ,应该说已经比较全面和具体了。如果问我为什么关注这件事情,我出于责任感。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 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在纪念五四运动 93 周年之际,我对温总理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关注和大力倡导是这样理解的: 开展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其历史目标必然定位于确立与现代文明相一致的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政治体制。而这一具有现代文明历史高度和文明高度的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确立,实际上就是继续完成当年五四运动的未竟事业。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重大的历史性举措,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当代中国改革大业的前进方向不被逆转,更在于防止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这一重大历史进程的全面倒退。 当代中国一旦出现改革方向的逆转和历史的倒退,必然表现为一种极左思潮当道,在“革命”、激进的意识形态主导之下的文革灾难的历史重演。 在这一民族灾难和历史悲剧的社会表象之下,其实质就是把当代中国的历史人为地拉回到五四运动之前的那种封建专制势力一统天下的漫漫长夜 。 于是,当年五四运动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必然同时也十分现实地落在了当代中国人的肩头。而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首先就要进行具有根本意义的划时代的思想解放和在此基础之上的全民族的现代文明自我启蒙 。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现代文明启蒙应该包含四个方面同时也是四个层次的启蒙——⒈ 以尊重人和博爱精神为内涵的 人性启蒙 ;⒉ 以真、善、美、自由为内涵的人类共同的价值和精神追求的 价值和精神诉求启蒙 ;⒊ 以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为内涵的 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启蒙 ;⒋ 以自由、民主和法制精神为内涵的 社会民主启蒙 。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启蒙,是实现中华文明由古典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起点。而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与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建设进程是同为一体的。 这样,作为民族复兴和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 逻辑前提和历史起点 的中华民族全民族的现代文明启蒙,同样是任重而道远。 互见: http://blog.gmw.cn/home.php?mod=spaceuid=136083do=blogquickforward=1id=417881 参见: 1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温(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14:18:41 2 .《网海泛舟寻幽境 波光摇处是仙乡——博文佳作阅读心得笔记 ( 2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64618 延伸阅读与参考: 1 .杨文祥 . 穿越93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66593.html 2012-5-319:27 2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之光(5):自由意志——人猿相揖别的基本价值尺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5203.html 2010-11-1900:22 3 .中时:回归“五四”原点 扫除民主盲点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410:09:44 http://www.zhgpl.com/doc/1025/2/5/9/102525984.html?coluid=5kindid=22docid=102525984mdate=0504100945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1528 次阅读|1 个评论
穿越93年时间隧道的历史透视——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热度 1 pww1380 2012-5-3 19:27
信息文明之光(39): 穿越 93 年时间隧道的历史 透视 ——五四运动回顾与反思 杨文祥 20 世纪初,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两面大旗——科学与民主,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检验,历久而弥新。可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场运动的科学、民主这一历史方向被波诡云谲的现实政治所扭曲,致使这场对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在其历史使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过早地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当时,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瓜分,民族命运危在旦夕的严峻局面。面对这一民族危机,救亡图存自然就构成了当时压倒一切的现实政治任务。 列强的瓜分和旧中国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这一严峻局面之所以形成,其最根本的历史原因就是具有上千年历史传统的封建专制势力的根深蒂固和科学民主这一现代精神在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缺位。而形成这一严峻局面的直接原因和现实原因就是这一根本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古老中国长期以来的积贫积弱。 显然,扫荡封建专制势力,提倡科学精神,展开社会的民主建设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实现民族振兴这一历史任务的根本途径。 当时领导五四运动的民族精英和政治领袖们十分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及时地高举起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准备把这一运动引向深入。 然而,当时政治现实的吊诡之处在于,伴随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深入的,既不是科学意识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确立,也不是社会民主思潮的勃兴,而是不乏盲目的民粹情绪和民族主义伴随爱国热潮的高涨而高涨。 于是,在炽烈的爱国热潮、民粹情绪与民族主义的重重烟幕的掩护之下,形形色色的封建专制余孽不但得以全身而退,而且以一种十分时髦的新面孔——极左思潮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人们对科学与民主的理性追求在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大潮面前却不得不偃旗息鼓,悄然弥散。 这正是后来中国大地上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与科学与民主这一现代文明成果和时代精神相悖的社会运动的历史根源之所在 。 20 世纪初期所形成的这股科学理性阙如而不乏盲目的民粹情绪为后来极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巨大的历史能量。这股历史能量在文革时期把极左思潮推向其极盛阶段,一时间,极左思潮在全国全面泛滥,荼毒当代,遗患后世。 文革结束后,这股在文革时期空前高涨的极左思潮虽然一度消沉,可是至今仍暗流涌动,余脉不绝,并不时地兴风作浪,试图重新主导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 与此同时,民粹与极左思潮的合流,不但为封建观念和封建专制残余势力提供了避风港和保护伞,而且为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光返照,以新的面孔和颇为时髦的社会形态粉墨登场,进行垂死之前的最后一搏提供了现实上的可能。 正因其如此,中国社会 20 世纪中后期所出现的一切社会动乱和民族灾难无不源于这一历史隐患 。 于是,在中国当代史上,代表人类文明成果和科学精神,对社会民主具有内在追求的知识分子群体,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被赋予“臭老九”这一侮辱性的称谓。可以想见,在这种毫无人格尊严所言的严重的人身侮辱和政治歧视之下,当时的知识分子该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他们不要说以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业务专长对社会有所贡献,即使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和人身安全也是朝不保夕。更有甚者,大批知识分子群体的佼佼者或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被动用专政工具进行政治迫害和人身侮辱,甚至在百般折磨中被夺去了生命,或在难以承受的政治高压之下噤若寒蝉,屈辱终生。 最能够见证这一社会现实的是, 文革十年这场全面的民族浩劫把这股反民主、反科学,封建专制色彩极强的历史逆流推向了高潮 。在文革动乱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灾难中,遇罗克和张志新是当代中国在理性与盲从、科学与迷信(尤其是个人迷信——极端个人崇拜)、民主与专制、光明与黑暗的思想较量中,中华民族的两只穿透黑暗寻找光明的眼睛。在历史最沉重的一页,在长夜深沉之际,他们燃尽了自己的生命,为他们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留下了一线理性、民主和希望之光。 与此同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即使在执政党内部,尤其是上自中央,下至基层支部的各级领导干部中间,也曾滋生了日益严重的凌驾于组织之上,不受党的纪律和责任约束的封建特权思想和家长制作风。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遗毒不仅严重腐蚀了执政党健康的机体,而且形成了负面的精神遗产,至今难以彻底肃清。 由此我们就可以搞清楚,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对造成中国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长期积贫积弱,被动挨打,丧权辱国,不停地割地赔款,不断被列强瓜分最终酿成亡国亡种的民族危机的反动黑暗的封建专制势力,在理论上没有进行全面深刻的理性批判,在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上从未进行彻底的扫荡和肃清,在社会实践上,不但没有从制度建设和社会管理层面通过民主法制建设使之没有藏身之地,反而以种种名目,通过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保留并在相当的程度上强化了封建等级意识和封建特权现象。 由于全社会性的封建观念的残存、极左与民粹思潮的作祟,在无意识地充当了封建残余势力的保护伞的同时,我们又把警惕和反对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资本主义复辟”的“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紧紧地”,似乎我们在 20 世纪中叶通过革命所推翻的并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而是一个早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历史任务并存在一个稳定、成熟并已经走向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本主义强国 。 上述这种理论上的荒谬和社会实践上的荒唐,就是 长期以来直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才告结束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的中国国情。 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我们以极左的意识所进行的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警惕和反对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并非由于我们站在比资本主义要先进得多,进步得多的历史地位上,而是下意识地站在我们所既有的封建意识和相应的既得利益的立场之上,维护我们在事实上所拥有的不被我们称为封建特权的封建特权 。 当年我们所极力批判的资本主义,以极高的“革命警惕性”所警惕的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其实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进步所绕不开的市场经济 。 而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基础就是相应社会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法制 。 科学精神与精神自由是同一个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体两面 。没有精神自由便不可能保证科学精神对实事求是这一认识论原则的落实和具体实现,而全社会科学精神的确立,则进一步为精神自由提供了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方面的现实保障,并由此构成了相应社会的一种公正平等、积极进取、开放民主的精神风貌。而相应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则从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实践上,为这种良性健康的精神面貌提供了制度上和管理实践上的现实保障,并和科学精神一道,构建起具有现代文明历史高度的政治文明环境。 显然,在这种现代文明的社会政治 - 经济 - 文化环境中,是绝不可能有腐朽没落的封建特权和封建专制势力的容身之地的。这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那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 一方面是对所谓的“资本主义”的反复批判——名为批判资本主义,实则为站在封建意识的立场上拒绝工业文明的历史成果,另一方面则对在历史上长期阻碍中国历史进步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在理论上暧昧不清,在实践上则甘之如饴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因此说,中国的国情,一个真实的中国,她所面临的真正危险并不在于一个虚幻的“资本主义复辟”,而在于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死而不僵的封建专制残余势力以极左的面目和激进、革命的意识形态为掩护的卷土重来。 五四运动以来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年代, 30 年左右的战乱, 60 几年的和平时期。可是就在这 60 几年的和平时期,竟有将近 30 年的时间,知识分子群体始终处于一种被极力压制,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反复进行残酷打击的悲惨生存状态。 这种在现代社会所不应该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与科学精神和民主法制精神相悖的现象竟然能够在当代中国社会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其根本的历史原因就在于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方向被扭曲,历史任务未能完成,封建社会的专制传统从观念形态到相应的社会文化模式和社会行为模式不但被大量地保存和“继承”了下来,若干核心要素甚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和面貌被大大地“发扬光大” 。 上述这种与现代文明相悖的反常现象,直至文革结束后,经过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拨乱反正,情况才有所好转。 即便如此, 由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历史惯性作用,这些问题并不会在中央的一声号令之下就令行禁止,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就完成历史性的从思维到实践的根本转变 。因此, 科学精神和民主意识在全社会的确立仍需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即使是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尽管中央已经部署多年,但从目前的实施效果上看,要达到我们所预期的那种通过执政党党内民主的实现逐步实现和深化全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这一改革发展目标也是遥遥无期,任重道远。 历史回顾, 90 多年前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这两面大旗,曾激励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投入到救亡图存和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可是反观这一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历史轨迹的扭曲和今日中国现实生活中封建余毒的祸水不绝,民族灾难此伏彼起,我们不知道这究竟是一场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进步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一次现实呈现? 不过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这就是: 五四之后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革命与变革,无不与五四运动所激发的爱国热潮密切相关。而五四之后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与科学 - 民主这一现代文明方向相悖的民族灾难,同样无不与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方向中途转向,使命未达这一历史悲剧内在相连。 为此,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精神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同时,也不能不为这一历史的误会而痛感纠结与遗憾。 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举行的记者会上曾说过这样的话,“ 这些年我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 ,应该说已经比较全面和具体了。如果问我为什么关注这件事情,我出于责任感。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 ”“ 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 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 在纪念五四运动 93 周年之际,我对温总理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关注和大力倡导是这样理解的: 开展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其历史目标必然定位于确立与现代文明相一致的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政治体制。而这一具有现代文明历史高度和文明高度的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确立,实际上就是继续完成当年五四运动的未竟事业。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重大的历史性举措,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当代中国改革大业的前进方向不被逆转,更在于防止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这一重大历史进程的全面倒退。 当代中国一旦出现改革方向的逆转和历史的倒退,必然表现为一种极左思潮当道,在“革命”、激进的意识形态主导之下的文革灾难的历史重演。 在这一民族灾难和历史悲剧的社会表象之下,其实质就是把当代中国的历史人为地拉回到五四运动之前的那种封建专制势力一统天下的漫漫长夜 。 于是,当年五四运动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必然同时也十分现实地落在了当代中国人的肩头。而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首先就要进行具有根本意义的划时代的思想解放和在此基础之上的全民族的现代文明自我启蒙 。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现代文明启蒙应该包含四个方面同时也是四个层次的启蒙——⒈ 以尊重人和博爱精神为内涵的 人性启蒙 ;⒉ 以真、善、美、自由为内涵的人类共同的价值和精神追求的 价值和精神诉求启蒙 ;⒊ 以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为内涵的 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启蒙 ;⒋ 以自由、民主和法制精神为内涵的 社会民主启蒙 。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启蒙,是实现中华文明由古典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起点。而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与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建设进程是同为一体的。 这样,作为民族复兴和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 逻辑前提和历史起点 的中华民族全民族的现代文明启蒙,同样是任重而道远。 互见: http://blog.gmw.cn/home.php?mod=spaceuid=136083do=blogquickforward=1id=417881 参见: 1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温(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14:18:41 2 .《 网海泛舟寻幽境 波光摇处是仙乡 —— 博文佳作阅读心得笔记 ( 2 )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64618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288 次阅读|2 个评论
以史为鉴:沪指底部启动不久的行情回抽60日均线概率大
陈龙珠 2012-3-10 11:02
以史为鉴:沪指底部启动不久的行情回抽60日均线概率大
本业余研究 型博文观点, 不构成任何他人投资的决策依据。让 图线说话 ,降低主观想象。 在上证指数(沪指)日K线图上可见,历史底部无论级别高低,绝大多数都在行情启动后一定时间内回抽60日均线,只是 方式有三 :急跌回抽60日均线确认支撑后主升、横盘振荡等待60日均线上行确认支撑后主升、急跌回抽60日均线确认支撑失败下行。其 共同特征 :只要有效击破本博设计的多空平衡指标 CMA ,回抽60日线便是大概率事件。 当前沪指日线状态: 几个历史底部及其后的一段图形: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2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空、真、实 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全文)
热度 1 pww1380 2011-12-30 19:57
信息文明之光(22): “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全文)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 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1 .引言 在科学发展史上,假学术成果、假科学发现以及与此相关的假学术身份、假学术地位一类的事件不时出现。 科学既是“ 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 ,又 是人类社会揭示世界真相,探索客观真理的一项社会事业 。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是人类作为智能生物区别于其它物种的本质属性之所在。因此,这项事业在人类智能的高端充分地体现着人的本质,与此同时,也在社会价值的高端层次上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在人类文明史上,自科学事业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无不将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并列,将其视为人类社会最高端的神圣事业。 学术界是一个以科学观察、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研究和科学事业的建设、管理与发展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社会群体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和学者往往又同时承担着专业教育的社会职责,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如此,这个群体的造假行为,不仅仅是对科学的亵渎,更是对教师的尊严和人的基本价值的直接挑战。因此,在各行各业,各社会领域中,科学领域和学术界的造假行为最无法令人容忍,对这个领域和群体的欺世盗名行为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打击,以儆效尤。 上述这一社会立场恐怕是在意识形态各异,政治立场对立,价值抵牾不断,利益冲突难调的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共识之一。换言之,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上,也无论具有怎样的意识形态,只要具备基本正常的理智和社会良知,只要不是造假弊案的当事人和利害相关者,任何人都不会对严肃认真,不事炒作,一心维护学术尊严的学术打假持有异议。 不过,上述观点仅仅是作为认知和理论层次上的纸上谈兵。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结构无比复杂,各种复杂因素相互激荡、作用,动态发展,各局部系统之间相互开放互联的复杂大系统,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全面地系统分析,才有可能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那种脱离特定时空背景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不仅于事无补,反会忙中添乱,使得本来就复杂万分的形势更为纠缠难解。尤为严重的是,这种简单幼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很容易为别有他图的人所利用,为其提供以售其奸的可乘之机。 2 .社会观察 今日之中国,造假风潮席卷社会各个领域。学术造假,尽管千夫所指,道义难容,但在全局的角度上看,也仅仅是全社会造假风在学术领域的局部反映,是当前造假大潮的一道支流,既非主流,更非源头。 当然,由于科学领域和学术界教育界在社会属性和社会期待方面的特殊性,素有“最后一块净土”之称,这一领域的造假弊端更容易引起全社会的瞩目。与此同时,造假弊端在这一领域的不时出现也进一步表明和证实了目前造假之风的泛滥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 随着造假风潮的愈演愈烈,竟然形成了一种复杂扭曲,令人不可思议的荒诞局面:一方面是全社会深受造假之害,举国痛恨,人人喊打,另一方面却又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或在特定的社会实践中,几乎人人都不得不造假,非但如此,还要“力争上游”,唯恐由于在造假上技不如人造假不力而处于造假风潮的下游,成为造假风最大的受害者。其实,这一貌似荒谬怪诞的扭曲现状又不足为怪。试想,一个人倘若始终坚持“假话不说,假事不做”的处事原则,如何可能在这造假之风弥天盖地,举国上下一片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安身之地? 于是,或为了自身的现实生存,或为了眼前一时的蝇头小利,或由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从众效应”,在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有意无意地加入到这个日益庞大的造假大军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纷纷从这个全民造假的“大锅饭”里分得一杯羹 。这就是今日中国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在这一生存状态之下,人们不再顾及这杯羹是否是“安全食品”,更不会考虑这究竟是“嗟来之食”还是掺有“工业添加剂和污染物的有毒食品”。 这样,在如此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学术领域的任何一件造假事件就既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也不再是学术造假本身这样简单和单纯的事件,而是一个造假之风业已突破最后一道社会防线浸润到社会结构和社会道义高端领域的警示性社会信号。这一红色信号灯的亮起,标志着一个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形成。 3 .造假风源头何在? 当前的学术造假既然是一个复杂严重的深层次社会问题的一种表象,就不能停留在表象层次上就事论事,而要从源头上入手,摸清病灶,辩证施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否则,不但无助于当前学术造假问题的解决,反而转移了真正的打假焦点,损毁了科学界知识界和教育界的正面形象,误导了公众,使社会彻底丧失求真求善的信心,给我们打假和端正社会风气的努力带来釜底抽薪的破坏。 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是, 这种专打学术领域的假而对其他领域的假视而不见,对日益普遍日益严重的造假风潮在各领域的迅速蔓延更缺乏挖掘其社会源头的勇气和能力的“学术打假”,不但无助于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有可能为其他各领域的造假行为提供似是而非的“正当性”与“合乎情理性”的社会依据,从而从反面误导并助长造假风的进一步蔓延 。 正如一个给病人治疗癌肿的医师,如果不是准确把握病灶彻底清除癌细胞,仅仅停留在症状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不仅不能除病,反而会拖延治疗时间,最终导致癌细胞扩散不可救药,以致断送了患者的性命。这种后果如果是医道不精所致,就是庸医误病。可是如果是别有所图而有意为之,则不啻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的鬼蜮行径。 造成目前这种假风弥天人人难以幸免的严重社会问题的源头究竟何在?人们不难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不但时常会听到来自党和国家历次重要会议上对反腐斗争的战略部署,也会听到对各级官员务实作风的提倡和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一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申,每当改革的关键时刻,更时常听到对解放思想和讲真话 的呼唤。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又三令五申对干部管理工作中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背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制度的腐败作风的禁令 。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当年 朱镕基总理在管理领域全力推动社会诚信的回归, 多次强调统计部门“要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出假数”, 要求财会人员“不做假账” 。他 把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现象称作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毒瘤”,明确指出,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账分不开。为此,很少题词的朱镕基先后三次分别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要求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不做假账”这四个大字! 腐败现象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各种缺陷和弊端的集中反映。 在现代社会,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变质和异化,公权私用,以公权谋私利,其基本形态就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公权力的质变和异化,构成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造假现象”。几十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大案要案的不断披露,反腐斗争正在逐渐走向深入。尽管如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这足以证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长期以来,国内官场和政治生活领域的“标准语言”和“普通话”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官方语言”——官话。对这种“官方语言”,多少有些政治生活经验的人无不心领神会——所谓官话,就是空话、套话和废话的“雅言”和别名。这种名为官话实为空话、套话和“废话”的“官方语言”,不但具有掩饰官员怠政、掩盖事实真相、掩护腐败行为的特定实际功能,而且时常导致误国误民甚至是祸国殃民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种“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官场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以“政治正确”的外衣为包装的空话、套话和废话,无论多么冠冕堂皇,都不过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官场和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假话。 中央之所以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一党的思想路线再三重申,根据本文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路线难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令人满意的落实。 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呼唤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而 中国改革的前提和现实基础就是中国官场的求真务实说真话 。 没有说真话这一前提和现实基础,“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思想路线就无从落实,而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也只能流于口号。党的思想路线难以落实,人们的思想难以解放,难就难在官场上难得说真话的现实空间。这说明我们官场的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和优化。 前一段时间 GDP 主义盛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背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制度的腐败现象与政绩造假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针对这一联系的形象说法是“数字(虚假统计数字)出官员,官员出数字”。这种用虚假的“腐败数字”堆积起来的虚假政绩不仅加剧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官风的蔓延,更为可怕的是,这些虚假统计数据直接导致了建立在这些数据基础之上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决策的失误。不难想象,依据这些虚假数据制定出来的政策,能够形成一种怎样的政策环境。势单力薄的民营企业和斗升小民的小本经营如果不以相应的造假行为对这种病态的政策环境加以适应,就等于自行放弃生存的权利。 这是本文将那种不清理造假的社会源头,只拍蚊虫不打老虎的打假行为斥为“假打假”、“打假悲剧”和“打假闹剧”的道理之所在 。 在中国的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这种社会管理制度的最大特征是 国家权力极度集中,社会资源绝对垄断 。这种权力极度集中,社会资源绝对垄断的社会管理体制,必然形成“官本位”的管理制度。经过数千年的潜移默化,这种“官本位”的管理制度日益“深入人心”,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这种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在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官场官风的好坏不但决定着国家政风的优劣,而且直接主导着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是否端正。从学理的角度看,这是民族文化传统在社会系统的现实运行中发挥其内在的自组织功能和机制性作用的必然结果。这种由内在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机制所形成的社会实际效果绝非那种刻意而为大费周章地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从事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导向”等表面文章所能够改变的。 就是说,官场的假话、假数据、假政绩和官场腐败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建构了社会造假机制的源头。这一机制不仅具有社会利益(政治 - 经济利益)方面的激励作用,构成了一种负面的社会激励机制,而且具有社会实践层次的社会导向作用,构成了一种与党和国家的意志方向完全相反的负面的和反向的社会导向机制。这种负面和反向的社会机制,具有强大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党和国家无论在正面激励和导向上投入多么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一负面激励和反向导向机制的作用下,正面工作的一切努力都无声地消弭于无形之中。 从理论角度上看,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列宁的“暴力革命学说”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日益深入的理论反思,纷纷提出了“重读马克思”、“走近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论命题。限于议题,本文不可能针对这些理论命题展开相关的文本研究,即便如此,结合这些理论命题,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展开相关的理论反思还是大有必要的。 在本人的理论视阈里,不仅仅是列宁的“暴力革命理论”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亟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代中国进行深入反思,由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亲自参与、组织和领导的第一、二国际至今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社会历史实践也需要做一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反思与历史检验。通过这一反思与检验,看一看世界上这一百多年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内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是否真正落实了马克思恩格斯系统、完整、成熟的原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准确、系统、完整、成熟地回到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的科学思维上来,从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对当代社会实践的理性指导作用。 由此看来,当代中国社会造假风产生的源头“源远流长”,不但有其社会原因和现实生活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历史原因和理论方面的原因。这样,如果倾全力只打学术领域之假而不从本源上入手,要真正走出当前造假风普遍蔓延这一社会性危机显然是困难的。 4 .理论反思、历史回顾与实践检验 根据本人从科学学的角度对人文 - 社会科学学科属性的分析与理解,任何一门 成熟完整的 人文 - 社会科学都应该具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学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 - 应用研究 - 实践研究。 基础研究 是一种纯学术的研究工作,是对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研究,其基本特点是具有鲜明的 科学思维的逻辑思辨性、高度抽象性、不受任何历史阶段所局限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理论价值的普遍性 。把这种超越性、超前性和普遍性综合起来就是说,基础研究理论成果的学术价值不受任何特定的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的局限,因此可称之为“时空超越性”。 应用研究 是一种面向社会应用的研究工作,是基础研究的思想成果为适应社会实践实际应用的需要而面向社会实践的理论延伸。这样,应用研究就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来自基础研究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对基础研究的理论依托性——必须构筑在相应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二是来自社会实践实际需要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社会实践性、社会功利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多方面的横向联系性、综合性和理论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有限性。 社会实践研究 是一种在相应学科应用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操作层面上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由于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具有特定的时空背景和社会实践中具体的现实需要,这样,社会实践研究就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并由此决定了难以避免的实践主体的主观性和非理性。 上述这三个研究层次上行逐层抽象,下行逐层延伸,通过三层次研究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为内容的互动与整合,构成了这一特定学科体系结构的整体构建与动态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居于当时国际共运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或囿于当时人们对人文 - 社会科学理论认识的历史局限,或迫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压力而失去了必要的学术严谨与冷静,完全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其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既不考虑历史条件是否成熟也不考虑理论准备是否充分,在激进情绪推动下,仓促地将“革命的理论付诸于革命的实践”。显然,这种急功近利的实践,既不可能保持足够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也不可能坚持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更不可能付出足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之下,结合当时当地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展开必要的应用研究和社会实践研究。 作为世界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的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从整体上看,先后无疾而终,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今天看来,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历史条件不足,其次就在于由此决定的理论准备不够。实际上,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 初,前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风云突变 ,其内在的理论原因和外在的历史原因也在于此 。 越是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基础性研究,其科学思想理论就越具有大跨度、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 。与此同时,完全在社会实践层面展示其科学理论价值就越需要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发展到必要的成熟程度,从而为其提供必需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这一代表工业文明最高历史智慧的精神成果和人类社会无比宝贵的思想遗产,作为一门描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完整进程,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无疑就是这种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和大跨度、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果 。 应该说,晚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具有较为清醒的理论认识。无论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对“生产资料国有化”、“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的关注和对自己早期的个别不够成熟的理论结论的反思还是 1876 年在美国 费城 召开的代表会议上主动宣布解散创建 12 年之久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运动国际组织—— 国际工人协会 (一译“国际工人联合会” , 即 第一国际 ),都清楚地表明了他们的这一理论思考。令人深感惋惜的是,出于理论和现实的各方面原因,这种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诸多依据更多更新的对社会现实的考察所形成的更为成熟的理论思想及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组织处理背后的理论思考,竟被后世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所完全忽略,以至导致了一系列本不该发生的历史遗憾。 根据以上理论反思、历史回顾与实践检验,本文有理由得出以下理论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构建的是一个 着眼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整体把握的具有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大跨度的历史超前性的基础性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不是一些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个别臆断和结论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有机完整,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紧密不可割裂的思想体系。对这种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 是完整地坚持其系统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晚年所形成的成熟的思想,还是不顾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实际,固守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根据当时有限的历史资料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不够成熟并且已为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所意识到同时也已经被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实践所证明为不具备普遍意义的个别结论,这是完整、系统、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坚持构筑在这一科学体系基础之上的理论信仰与教条地、割裂地甚至是实用主义地将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仅仅作为社会竞争和政治斗争的实用手段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 如上所述, 社会实践的历史条件不足,加上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 )和后来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某些主要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读与曲解以及在应用理论层次上又严重地研究不足,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严重失准 。正是这两个分别来自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 20 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阵营在一瞬间的迅速崩溃。中国尽管同样深受当时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阵营对马克思恩格斯某些重要原创思想的普遍误读与曲解的深刻影响,并由于这些误读、曲解和中国自身现实政治的一些复杂原因导致了中国 60 余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严重失误和社会灾难,可是在发生于 20 世纪末的这一空前的世界性的历史剧变中却得以幸存,避免了中国社会的全面震荡。本文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 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的革命和社会建设实践,不但形成了基本适应当时的中国国情,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解释、说明并解决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的较为系统的应用理论,而且根据新的历史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基础研究层次上的某些不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理论误读与曲解在社会实践层面所造成的影响,避免了类似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严重历史后果 。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理论体系,就是在主流理论语境中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或“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和后来的“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三个代表的理论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等后续的发展。 在科学学的学术视角和本人的理论视阈中,中国共产党集中全党的智慧对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这些理论贡献,还不是着眼于在基础研究的层次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化与发展,而主要是在应用研究的层次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旨在解决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这一具体的历史课题的理论探索。正由于中国拥有这一具有原创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成果的理论指导,尽管与苏东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更加不足,可是在历史风云突变的危急关头,我们仍然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持续了几十年的社会稳定、改革与发展。 然而, 如果站在世界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这一历史高度上和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审视这些对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又不能不说,这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 。这样, 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条件不足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失准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与曲解问题,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建设与发展的深入水平和成熟程度与新旧社会矛盾相互纠结日益尖锐的实际状况的现实反差等毕竟又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 再加上建党后直至改革开放这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历史条件不足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与曲解这两方面问题所导致的我们在社会实践上的某些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脱节甚至相背离的现象 : 如以“路线斗争”的名义,一次又一次地把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打成敌人,竟用比法西斯还法西斯的残酷手段,从肉体到精神,从人的个体生命到人的社会尊严进行令人发指的彻底摧残;为了政治利益和现实需要,不惜隐瞒和篡改历史;大搞个人崇拜,为了树立个人权威,不惜以愚民和迷信的手段大搞现代造神运动,以及政治生活领域太多的假话与权谋等等 。 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这一系列活生生的现实问题为中国的民族命运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容忽略的隐忧。 正是这一隐忧,伴随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世界潮流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和社会发展基本原理层次上的理论和思想上的混乱 。这些思想理论的混乱一方面造成了人们的诸多精神困惑,如“我们坚持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当前学术界 “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等理论命题的提出,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这一理论质疑和精神困惑),“在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了?它还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吗?”“究竟是社会主义有生命力还是资本主义有生命力?”另一方面又分别在精神世界和社会现实生活中内在地引发了信仰丧失、道德沦落、穷奢极欲、腐败盛行等多方面的各种问题。 当前造假风在社会各领域恣意蔓延甚嚣尘上这一社会现实,不但是这些问题在社会表象层面最为集中的直接反映,而且表明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积重难返的严重局面 。 回首当年,“北方吹来了十月的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今天,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在倏忽间消失,当年的各社会主义国家或在发展道路上改弦易辙,或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穷则思变,迫不得已走上市场化变革的改革之路,或抱残守缺,困守孤城,在极度贫困落后的困境中艰难求生 …… ,另一方面看到的是, 西方各发达国家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可是最后不但总能够通过工业文明的历史积累和现代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制走出困境,而且能够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重新站在世界的前列。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又是这些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占领了新的历史制高点,尽管他们也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不过,这是一些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挑战 。颇具历史讽刺意味的是,当年西欧和北欧各国的工人政党决定走议会道路而与崇尚暴力革命的前苏联分道扬镳,因而被国际共运主流意识形态斥责为修正主义。可是后来的历史实践证明,恰恰由于这些“修正主义”政党摒弃了暴力革命而避免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灾难。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和平建设,这些国家很快就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诸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历史成就,建成了令全世界羡慕不已的福利国家。而“福利国家”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对每一位公民均须提供“从摇篮到公墓”终生的全程式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服务。这些国家的公民,即使在失业期间,也完全不必担心衣、食、住、行、医疗、教育这些正常的消费会受到任何影响。应该说, 这些国家业已取得的社会成就,无论是在社会发展总目标方面还是在消灭城乡、体脑、工农三大差别这类的具体指标方面,实际上早就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预期 。这些福利国家虽然在当下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与挑战,但这是一些与当时的社会主义各国在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属性上完全不同的困难与挑战。具有某种戏剧性同时也更具有说服力的一个事实,就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中苏两党对斯大林问题的争议和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破裂。 当年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的破裂,不但在事实上和社会实践层面上宣告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实际上也是后来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的历史先声 。 30 年后, 恰恰是由于中国抛弃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走上了市场化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有幸避免了为前苏联殉葬的悲剧命运 。面对上述这一系列历史事实和社会现实,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这样的理论质疑: 究竟是当年列宁、斯大林在社会应用层次上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曲解甚至背离了马克思、恩格斯原创思想的理论初衷,还是由于作者生前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材料所限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成熟程度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和当今时代的历史潮流?显然,如果一味回避这一不可避免的理论质疑,不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一一搞清楚,不但不可能走出目前深陷其中以思想混乱和信仰丧失为基本特征的精神危机,更不可能彻底清除社会性造假歪风的理论渊源 。 这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复杂互动关系把握的失准不但构成了 20 世纪末苏东剧变的内在原因,而且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这些理论误读与实践偏颇的全盘接受构成了中国社会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的内在隐患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社会实践上基于市场化变革的现实需要而逐步放弃了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坚持,可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深入地和系统地理论分析与反思,对暴力革命与议会道路的比较分析、评价与取舍更是视若禁区,讳莫如深。这说明, 尽管在社会实践上我们已经走过了 30 几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可是在理论研究和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误读的理论反思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进展,因此这一理论问题并没有由于实践上改革开放的成功而获得解决 。 这样,上述这种 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误读与曲解基础之上的理论认识,尽管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作用下能够发挥一定的理论功能,但不可能准确清晰并具有理论说服力、洞察力和逻辑判断力地解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这一充满这些复杂矛盾冲突的曲折甚至反复的社会历史进程 。 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当代中国社会信仰丧失思想混乱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原因也正是构成当代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造假风潮的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和精神源头 。 总之,当前社会的造假风,其产生的根源具有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诸方面的多重原因。理论方面的原因在于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原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某些误读与曲解以及由于这些误读与曲解而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失准。尽管这种由多重复杂的主客观因素所导致的误读与曲解无法用“是”与“非”和“真”与“假”一言以蔽之,但这毕竟是构成今日中国社会信仰丧失、思想混乱、道德沉沦、造假成风的精神渊薮。社会实践方面的现实原因和社会源头有二:其一是政经领域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为基本特征的腐败文化及其所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其二是与腐败机制相并行、相联系、相一致的以混官、跑官、买官、卖官为表现形式,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假话、假政绩、假数据以及由这些虚假的东西构建起来的被称为“潜规则”的官员选任机制。实际上,这两个方面也是当前腐败和反腐败力量相互斗争和较量的两个基本方面和基本内容。 5 .打假方略:源头入手、釜底抽薪、对症下药、理论实践同步 摸清了造假风的源头,就可以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同步进行。 理论方面需要结合 21 世纪人类社会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实践,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和三个方面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在基础研究层次,我们面临两方面研究任务。其一是在全面回顾与充分反思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共运的社会实践和历史过程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进程的理论作一历史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在准确完成历史实践检验与科学验证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基础研究层次上没有来得及完成的理论深化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补充、深化与完善。其二是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全球化、信息化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高度,对信息文明建设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的内在联系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从而对信息文明建设、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向和人类未来命运作出具有当今时代历史高度的科学预测和理论关怀。 在基础研究不断深化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应的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在这一层次,其科学任务是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走向中国的问题,即主流理论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本土化”的问题。 这样,结合后马克思时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与中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改革开放历史成就,充实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完成的理论深化与科学结构整合与完善的理论建设任务就构成了当代理论界无可回避的历史任务。而由此形成的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构建的成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不仅应该是一个有效解决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走向中国的问题的理论成果,而且应该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把已经完成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体系经过进一步抽象,上升到基础研究层次,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基础、应用、实践三个研究层次上同步深化、结构完整、整体建设、动态发展的理论目标的科学成果。 这一科学成果必将在事实上提出“完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再次走向世界,再次世界化”这一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理论命题 。 当拥有了这样一个最后在信息文明建设历史条件下所形成和完善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我们不但将实践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使命,还可以运用这一发展完善了的科学理论来解释并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诸多现实问题,从而澄清理论是非,重建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心,为形成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信仰提供理论基础,创造历史条件。 显然,这一重大的理论建设,首先对于解决当前造假风盛行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是一项具有釜底抽薪意义的根本性工作 。 社会实践方面,打假的要害则应该集中在政治 - 经济领域之间权钱交易腐败机制和隐匿在干部管理和任用工作中混官、跑官、买官、卖官的腐败机制这两个方面。不从这两个源头着力,就无以展开真正意义的打假。 6 .从头起步 走向未来 求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的起点,同时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一以贯之的各方面普世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求真而后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求善、求美和对人类自由的终极追求。不幸的是,或困于我们一时的利欲熏心,或惑于我们一时的躁进与盲目,或囿于历史的局限而对客观真理的无知,或累于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的功利心态,我们竟一次又一次地失落了自我,一违初衷地选择了与“求真”这一文明进步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方向——造假。于是,我们便一发不可收拾,身不由己地走向了文明的反面。依据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朴素真理和罪行罚随的铁律,既然选择了假,种下了“假”这一丑恶之种,我们便只能无怨无悔地收获了丑与恶,最终走向了始料不及的道德沉沦、良知丧尽、言行野蛮粗鄙、心灵愚昧暴戾这一罪与恶的渊薮。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们沦落到文明谷底的这一时刻,“物极必反”这一宇宙法则再次向我们这些罪不容赎苦难深重的灵魂伸出了拯救之手。 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化和世界的整体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文明的曦光。 信息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世界真相的揭示,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交流与整合推进人的智慧的升华 。 世界真相包括事实真相和理论真相两个方面。这是分别属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真相。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揭示真相,为提升人的智慧提供现实基础。 没有真相,不可能进行知识创新、思想创新和文化创新;没有真相,不可能真正启动信息文明建设和信息文明的历史进程,更不可能实现人类智慧的升华和信息文明的历史进步 。 信息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是一种构筑在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精神型文明。本人曾在去年写的一篇题为《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的博文里指出,“ 信息文明既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充分发展,又是对畸形物质文明的历史否定。 ”“ 信息文明是人类真、善、美、自由这些古往今来普世的精神价值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个体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与人类社会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追求、社会理想与历史实践相统一的历史文明形态。 ” 这样, 在这一全新的文明形态面前,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全部都并肩站立在同一道历史起跑线上 。 于是,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进入文明进步历史进程的可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就站在了中华文明实现复兴的历史起点。而错过了这一机遇,就只能再次陷入又一轮万劫不复的历史宿命。 毋庸讳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以后,尽管西方世界对马克思的思想贡献一如既往地予以高度的学术尊重,然而在社会理想方面,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境界。不过在本人五年前最终完成的一部关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文明的专著里,基于对 信息的中介性和自由流动性这一基本属性、信息作为系统的内在联系机制这一本质、信息的揭示世界真相和对系统结构的构建与整合这一基本功能,以及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超越性(精神性和 非物质性 )、可无限增值性、可共享性 等多方面属性的系统阐述,得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明确的理论结论: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和构建在信息传通和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信息文明建设的启动,非但没有宣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失败和破产,反而在信息 - 知识时代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深化的历史进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到来提供了历史上从来都未曾出现过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和社会实践意义上的现实基础 。 正如在这部专著里所论述的那样,本文坚信,“人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过程,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和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过程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价值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为基础的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伴随这一历史条件的不断创造和充分提供而“从必然王国不断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进程。 就是说,“ 就在人们对马克思所描绘的人类梦想几乎彻底失望的时候,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却悄然伴随信息文明之春的到来向我们姗姗走来 …… ” 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是一种具有长时距历史价值的基础研究科学成果,既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的到来需要其必需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那么,与其让“革命豪情”冲昏头脑,误以为自己的主观意志就是掌管客观规律永远不会犯错的神灵和日月乾坤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指点江山”而不受自然的惩罚和客观规律的制约,莫如重温前代政治领袖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对无谓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不予争论的政治睿智,莫如再度重温当年胡适先生“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一对中国国情洞若观火,精神启迪意义和智慧价值历久弥新的社会主张 。 这一社会主张的现实意义就是,积极探索现代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不搞强化意识形态禁锢思想的“主义”之争空谈,也不搞文过饰非的虚假形象,脚踏实地地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包括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内的精神层面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致力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社会实践、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层面的经济发展问题、政体改革问题、人的权利与尊严问题、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现代化问题、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问题、两极分化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公共管理问题、公共安全问题、执政党与国家和人民三者关系的正确把握与有效处理问题、官民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协调问题、危机控制与应急管理问题等等。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合理处置和实际解决,才有可能在推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同时为未来的共产主义实现创造和提供其所必需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 只有如此,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所必需的科学态度。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最终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上全面发展和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这一科学目标提供必需的学术积累和科学理论准备 。 需要说明的是,不主张“主义”争论是指 不在政治领域进行强化意识形态和禁锢思想的政治争论 ,而不是回避对相关理论问题的学术探索。恰恰相反,正如本人所一直主张的那样,“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历程中,越是进入到先进的和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和社会历史进程,其社会实践就越需要科学理论的理性指导。”信息文明作为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历史产物,信息文明建设需要有比工业文明更高的科学理性作为其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这就是说,信息文明建设对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提出了更高的历史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业文明的最高智慧和思想理论结晶,揭示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基本发展方向。如果能够结合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的深化,借鉴当今时代各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信息文明的理论联系,就必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具有信息文明建设历史高度和文明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这一发展不但将成为信息文明建设的精神成果,还将成为信息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以满足信息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化的历史需要。 当代中国既面临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更存在束缚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的重大理论问题。回避这些问题,只能错失解决问题的历史机遇,让这些长期困扰和禁锢我们思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窒息我们最后的一线生机。而 要认真地研究问题,严肃地解决问题,就要说真话,干实事。不说真话,就没有办法干实事 。为此,结合本文的议题,权且把胡适在五四时期为我们留下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一旷世名言用今天的话语略加补充,这就是: “假话愚民,真话开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这里的“真话”,就是 揭示世界真相:理论真相和事实真相的言论与思想 ;而这里的“实干”,就是上文所强调的“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即 在揭示真相的基础上开展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科学研究,继而在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民主管理与科学决策,实现对相关社会现实问题的妥善处置与合理解决 。 7 .“学术打假”的反观 搞清楚了造假的源头何在,弄明白了如何打才是真正的打假,提升了打假对推动文明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的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反观当前“专业性的”“学术打假”,这样看,也许就看得更清楚一些。 在人们对“假”深恶痛绝的情况下,呼唤打假英雄期盼打假深入进行的社会心理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心理的主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时又看不到真正打在造假的源头和造假的社会要害之处的打假英雄。无奈之中,这种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社会心理只能转移——“移情”到某些虽说够不上英雄,却也有一定作为的打假人士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这些“打假英雄”就需要格外地慎重。在对这些“打假英雄”的打假行动予以支持和声援的同时,更须审视和思考他们的这种打假是否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看不清这种局限性,以偏概全,这种有限的打假就很可能隐匿甚至掩护了更为严重的“假”,让那些真正的弥天大假,特别是造假的社会源头隐身在社会关注的目光之外——至少目前的客观效果如此。 显然,社会上目前这种针对知识界、科技界、教育界学术精英声势颇大的“学术打假”,尽管不时取得颇为轰动的社会效应,不过是一种只拍蚊虫不打老虎式的打假。这种打假如果是认真的和严肃的,“放假老虎归山”的原因仅在于视力不佳,以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么这种“打假”就只能是一种悲剧。首先是一个打假者个人的悲剧,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可是如果这种打假背后有国外的幽灵作祟,借以打击中国的知识、教育精英和科学家群体以动摇我们的国本,或有利益集团的授意以转移打假焦点以售其奸,那么,这种打假无疑是一场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而这些所谓的打假英雄,不过是这场闹剧的编导者所借用的道具而已。 日趋严重的造假风在全社会的普遍蔓延已经构成了危及民族现实生存的严重危机 。在这种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严峻局面下,如果有人或为了哗众取宠,或为了别有所图,置人心的安定和民族的生存于不顾,不惜摧毁作为社会的最后信心和最后一道心理和道德防线的科学技术领域和教育学术领域,其心可恶,其行可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种专门把科技教育精英列为打假对象,似乎这些偶有某些作假行为的科技教育精英就是十恶不赦需要全民共讨举国共诛的造假风的始作俑者,大炒人气,广造轰动,人来疯式的假打假的闹剧何等地无聊,又何其地荒诞?为此,将这种荒谬怪诞的假打假闹剧视为一场尽现浮躁世风众生相的荒诞剧也无以为过。 面对打假悲剧,在这种“假气冲天”,造假者众,求真者鲜的世风下,这些以寥寥数人的微薄之力挑战浩浩荡荡的造假大军的打假勇士,尽管很有些塞万提斯笔下的那位耽于幻想力战风车的唐•吉珂德的影子,但仍不失慷慨悲壮的悲剧英雄。 面对假打假闹剧,我们实在无心欣赏。如果连打假本身都是假的,这对但求温饱而期盼最起码的社会诚信、社会信任和社会安定的芸芸众生而言该是何等地残酷! 而面对荒诞绝伦的荒诞剧,我只能默然。沉默中,我为具有至少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感悲哀,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深感悲哀,更为身为日益浮躁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员而深感悲哀。悲哀之余,更复何言! 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8 . 结语 总而言之,“ 关注国计民生,少谈主义之争,直面社会问题,开创信息文明 ”应该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的精英群体的科学精神、务实态度及其所肩负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使命;而比“ 假话愚民,真话开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一箴言更不可忘记的是“去假求真,戒空务实”这一警训 。   2011-12-18 日初稿 2011-12-28 日 定稿 参见: 1 . 国家统计局 .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考察国家统计局的讲话 ( 摘要 ) . 北京统计 , 2002 年11 期 . 2 . 清华校友网 . 朱镕基的四次 “ 破例题词 ” . 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23163 3 . 李惠斌 . 北京日报:我们对马克思思想有许多误读 . http://news.qq.com/a/20110428/000672.htm 4 . 杨文祥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5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之光 (1)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6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7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起点 —— 拜读杨洪强博文一得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6583 7 .杨文祥 . 学坛杂俎( 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关于 “ 学术打假 ” 的另类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6780 8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19 ):严重的现实灾难,沉痛的历史反思 —— 丁甜老师博文引发的理论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8331 9 . 杨文祥 . 温故知新系列:千虑二得 —— 政治文明建设的真谛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9694 10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26 ):从科研管理弊端到社会管理的历史反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15440 11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之光:真话 —— 走向永恒的墓志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18794 12 .杨文祥 . 学坛杂俎:思想解放、学术创新与社会的科学管理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59801 13 . 杨文祥 . 关于假冒伪劣与市场管理的网络对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2554 14 . 杨文祥 .革故鼎新:培育民主机制构建公民社会: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永解贪腐之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3109 15 . 杨文祥 . 博文短评两则—— 对社会管理领域的反思、研究和变革刻不容缓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2760 16 . 杨文祥 . 假风薰得人人醉直把庸才作英雄(修改版)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13716 17 . 杨文祥 . 千古人生叹遗憾(散文诗体散论) —— 上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3313 18 . 杨文祥 . 千古人生叹遗憾(散文诗体散论) —— 下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3315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024 次阅读|1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5
pww1380 2011-12-28 21:40
信息文明之光(21): “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 5 )(6)(7)(8)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 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接上篇) 5 .打假方略:源头入手、釜底抽薪、对症下药、理论实践同步 摸清了造假风的源头,就可以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同步进行。 理论方面需要结合 21 世纪人类社会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实践,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和三个方面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在基础研究层次,我们面临两方面研究任务。其一是在全面回顾与充分反思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共运的社会实践和历史过程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进程的理论作一历史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在准确完成历史实践检验与科学验证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基础研究层次上没有来得及完成的理论深化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补充、深化与完善。其二是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全球化、信息化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高度,对信息文明建设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的内在联系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从而对信息文明建设、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向和人类未来命运作出具有当今时代历史高度的科学预测和理论关怀。 在基础研究不断深化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应的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在这一层次,其科学任务是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走向中国的问题,即主流理论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本土化”的问题。 这样,结合后马克思时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与中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改革开放历史成就,充实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完成的理论深化与科学结构整合与完善的理论建设任务就构成了当代理论界无可回避的历史任务。而由此形成的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构建的成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不仅应该是一个有效解决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走向中国的问题的理论成果,而且应该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把已经完成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体系经过进一步抽象,上升到基础研究层次,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基础、应用、实践三个研究层次上同步深化、结构完整、整体建设、动态发展的理论目标的科学成果。 这一科学成果必将在事实上提出“完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再次走向世界,再次世界化”这一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理论命题 。 当拥有了这样一个最后在信息文明建设历史条件下所形成和完善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我们不但将实践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使命,还可以运用这一发展完善了的科学理论来解释并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诸多现实问题,从而澄清理论是非,重建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心,为形成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信仰提供理论基础,创造历史条件。 显然,这一重大的理论建设,首先对于解决当前造假风盛行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是一项具有釜底抽薪意义的根本性工作 。 社会实践方面,打假的要害则应该集中在政治 - 经济领域之间权钱交易腐败机制和隐匿在干部管理和任用工作中混官、跑官、买官、卖官的腐败机制这两个方面。不从这两个源头着力,就无以展开真正意义的打假。 6 .从头起步 走向未来 求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的起点,同时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一以贯之的各方面普世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求真而后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求善、求美和对人类自由的终极追求。不幸的是,或困于我们一时的利欲熏心,或惑于我们一时的躁进与盲目,或囿于历史的局限而对客观真理的无知,或累于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的功利心态,我们竟一次又一次地失落了自我,一违初衷地选择了与“求真”这一文明进步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方向——造假。于是,我们便一发不可收拾,身不由己地走向了文明的反面。依据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朴素真理和罪行罚随的铁律,既然选择了假,种下了“假”这一丑恶之种,我们便只能无怨无悔地收获了丑与恶,最终走向了始料不及的道德沉沦、良知丧尽、言行野蛮粗鄙、心灵愚昧暴戾这一罪与恶的渊薮。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们沦落到文明谷底的这一时刻,“物极必反”这一宇宙法则再次向我们这些罪不容赎苦难深重的灵魂伸出了拯救之手。 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化和世界的整体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文明的曦光。 信息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世界真相的揭示,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交流与整合推进人的智慧的升华 。 世界真相包括事实真相和理论真相两个方面。这是分别属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真相。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揭示真相,为提升人的智慧提供现实基础。 没有真相,不可能进行知识创新、思想创新和文化创新;没有真相,不可能真正启动信息文明建设和信息文明的历史进程,更不可能实现人类智慧的升华和信息文明的历史进步 。 信息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是一种构筑在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精神型文明。本人曾在去年写的一篇题为《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的博文里指出,“ 信息文明既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充分发展,又是对畸形物质文明的历史否定。 ”“ 信息文明是人类真、善、美、自由这些古往今来普世的精神价值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个体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与人类社会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追求、社会理想与历史实践相统一的历史文明形态。 ” 这样, 在这一全新的文明形态面前,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全部都并肩站立在同一道历史起跑线上 。 于是,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进入文明进步历史进程的可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就站在了中华文明实现复兴的历史起点。而错过了这一机遇,就只能再次陷入又一轮万劫不复的历史宿命。 毋庸讳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以后,尽管西方世界对马克思的思想贡献一如既往地予以高度的学术尊重,然而在社会理想方面,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境界。不过在本人五年前最终完成的一部关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文明的专著里,基于对 信息的中介性和自由流动性这一基本属性、信息作为系统的内在联系机制这一本质、信息的揭示世界真相和对系统结构的构建与整合这一基本功能,以及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超越性(精神性和 非物质性 )、可无限增值性、可共享性 等多方面属性的系统阐述,得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明确的理论结论: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和构建在信息传通和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信息文明建设的启动,非但没有宣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失败和破产,反而在信息 - 知识时代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深化的历史进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到来提供了历史上从来都未曾出现过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和社会实践意义上的现实基础 。 正如在这部专著里所论述的那样,本文坚信,“人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过程,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和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过程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价值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为基础的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伴随这一历史条件的不断创造和充分提供而“从必然王国不断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进程。 就是说,“ 就在人们对马克思所描绘的人类梦想几乎彻底失望的时候,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却悄然伴随信息文明之春的到来向我们姗姗走来 …… ” 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是一种具有长时距历史价值的基础研究科学成果,既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的到来需要其必需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那么,与其让“革命豪情”冲昏头脑,误以为自己的主观意志就是掌管客观规律永远不会犯错的神灵和日月乾坤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指点江山”而不受自然的惩罚和客观规律的制约,莫如重温前代政治领袖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对无谓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不予争论的政治睿智,莫如再度重温当年胡适先生“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一对中国国情洞若观火,精神启迪意义和智慧价值历久弥新的社会主张 。 这一社会主张的现实意义就是,积极探索现代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不搞强化意识形态禁锢思想的“主义”之争空谈,也不搞文过饰非的虚假形象,脚踏实地地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包括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内的精神层面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致力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社会实践、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层面的经济发展问题、政体改革问题、人的权利与尊严问题、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现代化问题、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问题、两极分化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公共管理问题、公共安全问题、执政党与国家和人民三者关系的正确把握与有效处理问题、官民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协调问题、危机控制与应急管理问题等等。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合理处置和实际解决,才有可能在推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同时为未来的共产主义实现创造和提供其所必需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 只有如此,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所必需的科学态度。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最终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上全面发展和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这一科学目标提供必需的学术积累和科学理论准备 。 需要说明的是,不主张“主义”争论是指 不在政治领域进行强化意识形态和禁锢思想的政治争论 ,而不是回避对相关理论问题的学术探索。恰恰相反,正如本人所一直主张的那样,“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历程中,越是进入到先进的和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和社会历史进程,其社会实践就越需要科学理论的理性指导。”信息文明作为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历史产物,信息文明建设需要有比工业文明更高的科学理性作为其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这就是说,信息文明建设对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提出了更高的历史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业文明的最高智慧和思想理论结晶,揭示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基本发展方向。如果能够结合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的深化,借鉴当今时代各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信息文明的理论联系,就必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具有信息文明建设历史高度和文明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这一发展不但将成为信息文明建设的精神成果,还将成为信息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以满足信息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化的历史需要。 当代中国既面临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更存在束缚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的重大理论问题。回避这些问题,只能错失解决问题的历史机遇,让这些长期困扰和禁锢我们思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窒息我们最后的一线生机。而 要认真地研究问题,严肃地解决问题,就要说真话,干实事。不说真话,就没有办法干实事 。为此,结合本文的议题,权且把胡适在五四时期为我们留下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一旷世名言用今天的话语略加补充,这就是: “假话愚民,真话开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这里的“真话”,就是 揭示世界真相:理论真相和事实真相的言论与思想 ;而这里的“实干”,就是上文所强调的“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即 在揭示真相的基础上开展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科学研究,继而在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民主管理与科学决策,实现对相关社会现实问题的妥善处置与合理解决 。 7 .“学术打假”的反观 搞清楚了造假的源头何在,弄明白了如何打才是真正的打假,提升了打假对推动文明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的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反观当前“专业性的”“学术打假”,这样看,也许就看得更清楚一些。 在人们对“假”深恶痛绝的情况下,呼唤打假英雄期盼打假深入进行的社会心理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心理的主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时又看不到真正打在造假的源头和造假的社会要害之处的打假英雄。无奈之中,这种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社会心理只能转移——“移情”到某些虽说够不上英雄,却也有一定作为的打假人士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这些“打假英雄”就需要格外地慎重。在对这些“打假英雄”的打假行动予以支持和声援的同时,更须审视和思考他们的这种打假是否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看不清这种局限性,以偏概全,这种有限的打假就很可能隐匿甚至掩护了更为严重的“假”,让那些真正的弥天大假,特别是造假的社会源头隐身在社会关注的目光之外——至少目前的客观效果如此。 显然,社会上目前这种针对知识界、科技界、教育界学术精英声势颇大的“学术打假”,尽管不时取得颇为轰动的社会效应,不过是一种只拍蚊虫不打老虎式的打假。这种打假如果是认真的和严肃的,“放假老虎归山”的原因仅在于视力不佳,以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么这种“打假”就只能是一种悲剧。首先是一个打假者个人的悲剧,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可是如果这种打假背后有国外的幽灵作祟,借以打击中国的知识、教育精英和科学家群体以动摇我们的国本,或有利益集团的授意以转移打假焦点以售其奸,那么,这种打假无疑是一场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而这些所谓的打假英雄,不过是这场闹剧的编导者所借用的道具而已。 日趋严重的造假风在全社会的普遍蔓延已经构成了危及民族现实生存的严重危机 。在这种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严峻局面下,如果有人或为了哗众取宠,或为了别有所图,置人心的安定和民族的生存于不顾,不惜摧毁作为社会的最后信心和最后一道心理和道德防线的科学技术领域和教育学术领域,其心可恶,其行可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种专门把科技教育精英列为打假对象,似乎这些偶有某些作假行为的科技教育精英就是十恶不赦需要全民共讨举国共诛的造假风的始作俑者,大炒人气,广造轰动,人来疯式的假打假的闹剧何等地无聊,又何其地荒诞?为此,将这种荒谬怪诞的假打假闹剧视为一场尽现浮躁世风众生相的荒诞剧也无以为过。 面对打假悲剧,在这种“假气冲天”,造假者众,求真者鲜的世风下,这些以寥寥数人的微薄之力挑战浩浩荡荡的造假大军的打假勇士,尽管很有些塞万提斯笔下的那位耽于幻想力战风车的唐•吉珂德的影子,但仍不失慷慨悲壮的悲剧英雄。 面对假打假闹剧,我们实在无心欣赏。如果连打假本身都是假的,这对但求温饱而期盼最起码的社会诚信、社会信任和社会安定的芸芸众生而言该是何等地残酷! 而面对荒诞绝伦的荒诞剧,我只能默然。沉默中,我为具有至少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感悲哀,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深感悲哀,更为身为日益浮躁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员而深感悲哀。悲哀之余,更复何言! 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8 . 结语 总而言之,“ 关注国计民生,少谈主义之争,直面社会问题,开创信息文明 ”应该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的精英群体的科学精神、务实态度及其所肩负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使命;而比“ 假话愚民,真话开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一箴言更不可忘记的是“ 去假求真,戒空务实 ”这一警训。 (续完)   2011-12-18 日初稿 2011-12-28日 定稿 参见: 1 . 国家统计局 .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考察国家统计局的讲话 ( 摘要 ) . 北京统计 , 2002 年11 期 . 2 . 清华校友网 . 朱镕基的四次 “ 破例题词 ” . 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23163 3 . 李惠斌 . 北京日报:我们对马克思思想有许多误读 . http://news.qq.com/a/20110428/000672.htm 4 . 杨文祥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5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之光 (1)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6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7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起点 —— 拜读杨洪强博文一得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6583 7 .杨文祥 . 学坛杂俎( 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关于 “ 学术打假 ” 的另类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6780 8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19 ):严重的现实灾难,沉痛的历史反思 —— 丁甜老师博文引发的理论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8331 9 . 杨文祥 . 温故知新系列:千虑二得 —— 政治文明建设的真谛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9694 10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26 ):从科研管理弊端到社会管理的历史反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15440 11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之光:真话 —— 走向永恒的墓志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18794 12 .杨文祥 . 学坛杂俎:思想解放、学术创新与社会的科学管理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59801 13 . 杨文祥 . 关于假冒伪劣与市场管理的网络对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2554 14 . 杨文祥 .革故鼎新:培育民主机制构建公民社会: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永解贪腐之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3109 15 . 杨文祥 . 博文短评两则—— 对社会管理领域的反思、研究和变革刻不容缓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2760 16 . 杨文祥 . 假风薰得人人醉直把庸才作英雄(修改版)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13716 17 . 杨文祥 . 千古人生叹遗憾(散文诗体散论) —— 上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3313 18 . 杨文祥 . 千古人生叹遗憾(散文诗体散论) —— 下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3315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1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4
pww1380 2011-12-28 10:04
信息文明之光(20): “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 4 )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接上篇) 4 .理论反思、历史回顾与实践检验 根据本人从科学学的角度对人文 - 社会科学学科属性的分析与理解,任何一门 成熟完整的 人文 - 社会科学都应该具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学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 - 应用研究 - 实践研究。 基础研究 是一种纯学术的研究工作,是对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研究,其基本特点是具有鲜明的 科学思维的逻辑思辨性、高度抽象性、不受任何历史阶段所局限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理论价值的普遍性 。把这种超越性、超前性和普遍性综合起来就是说,基础研究理论成果的学术价值不受任何特定的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的局限,因此可称之为“时空超越性”。 应用研究 是一种面向社会应用的研究工作,是基础研究的思想成果为适应社会实践实际应用的需要而面向社会实践的理论延伸。这样,应用研究就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来自基础研究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对基础研究的理论依托性——必须构筑在相应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二是来自社会实践实际需要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社会实践性、社会功利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多方面的横向联系性、综合性和理论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有限性。 社会实践研究 是一种在相应学科应用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操作层面上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由于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具有特定的时空背景和社会实践中具体的现实需要,这样,社会实践研究就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并由此决定了难以避免的实践主体的主观性和非理性。 上述这三个研究层次上行逐层抽象,下行逐层延伸,通过三层次研究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为内容的互动与整合,构成了这一特定学科体系结构的整体构建与动态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居于当时国际共运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或囿于当时人们对人文 - 社会科学理论认识的历史局限,或迫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压力而失去了必要的学术严谨与冷静,完全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其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既不考虑历史条件是否成熟也不考虑理论准备是否充分,在激进情绪推动下,仓促地将“革命的理论付诸于革命的实践”。显然,这种急功近利的实践,既不可能保持足够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也不可能坚持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更不可能付出足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之下,结合当时当地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展开必要的应用研究和社会实践研究。 作为世界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的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从整体上看,先后无疾而终,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今天看来,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历史条件不足,其次就在于由此决定的理论准备不够。实际上,20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 初,前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风云突变,其内在的理论原因和外在的历史原因也在于此 。 越是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基础性研究,其科学思想理论就越具有大跨度、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 。与此同时,完全在社会实践层面展示其科学理论价值就越需要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发展到必要的成熟程度,从而为其提供必需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这一代表工业文明最高历史智慧的精神成果和人类社会无比宝贵的思想遗产,作为一门描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完整进程,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无疑就是这种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和大跨度、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果 。 应该说,晚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具有较为清醒的理论认识。无论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对“生产资料国有化”、“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的关注和对自己早期的个别不够成熟的理论结论的反思还是 1876 年在美国 费城 召开的代表会议上主动宣布解散创建 12 年之久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运动国际组织—— 国际工人协会 (一译“国际工人联合会” , 即 第一国际 ),都清楚地表明了他们的这一理论思考。令人深感惋惜的是,出于理论和现实的各方面原因,这种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诸多依据更多更新的对社会现实的考察所形成的更为成熟的理论思想及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组织处理背后的理论思考,竟被后世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所完全忽略,以至导致了一系列本不该发生的历史遗憾。 根据以上理论反思、历史回顾与实践检验,本文有理由得出以下理论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构建的是一个 着眼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整体把握的具有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大跨度的历史超前性的基础性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不是一些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个别臆断和结论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有机完整,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紧密不可割裂的思想体系。对这种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 是完整地坚持其系统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晚年所形成的成熟的思想,还是不顾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实际,固守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根据当时有限的历史资料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不够成熟并且已为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所意识到同时也已经被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实践所证明为不具备普遍意义的个别结论,这是完整、系统、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坚持构筑在这一科学体系基础之上的理论信仰与教条地、割裂地甚至是实用主义地将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仅仅作为社会竞争和政治斗争的实用手段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 如上所述, 社会实践的历史条件不足,加上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 )和后来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某些主要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读与曲解以及在应用理论层次上又严重地研究不足,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严重失准 。正是这两个分别来自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 20 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阵营在一瞬间的迅速崩溃。中国尽管同样深受当时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阵营对马克思恩格斯某些重要原创思想的普遍误读与曲解的深刻影响,并由于这些误读、曲解和中国自身现实政治的一些复杂原因导致了中国 60 余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严重失误和社会灾难,可是在发生于 20 世纪末的这一空前的世界性的历史剧变中却得以幸存,避免了中国社会的全面震荡。本文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 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的革命和社会建设实践,不但形成了基本适应当时的中国国情,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解释、说明并解决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的较为系统的应用理论,而且根据新的历史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基础研究层次上的某些不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理论误读与曲解在社会实践层面所造成的影响,避免了类似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严重历史后果 。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理论体系,就是在主流理论语境中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或“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和后来的“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三个代表的理论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等后续的发展。 在科学学的学术视角和本人的理论视阈中,中国共产党集中全党的智慧对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这些理论贡献,还不是着眼于在基础研究的层次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化与发展,而主要是在应用研究的层次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旨在解决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这一具体的历史课题的理论探索。正由于中国拥有这一具有原创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成果的理论指导,尽管与苏东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更加不足,可是在历史风云突变的危急关头,我们仍然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持续了几十年的社会稳定、改革与发展。 然而, 如果站在世界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这一历史高度上和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审视这些对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又不能不说,这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 。这样, 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条件不足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失准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与曲解问题,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建设与发展的深入水平和成熟程度与新旧社会矛盾相互纠结日益尖锐的实际状况的现实反差等毕竟又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 再加上建党后直至改革开放这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历史条件不足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与曲解这两方面问题所导致的我们在社会实践上的某些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脱节甚至相背离的现象 : 如以“路线斗争”的名义,一次又一次地把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打成敌人,竟用比法西斯还法西斯的残酷手段,从肉体到精神,从人的个体生命到人的社会尊严进行令人发指的彻底摧残;为了政治利益和现实需要,不惜隐瞒和篡改历史;大搞个人崇拜,为了树立个人权威,不惜以愚民和迷信的手段大搞现代造神运动,以及政治生活领域太多的假话与权谋等等 。 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这一系列活生生的现实问题为中国的民族命运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容忽略的隐忧。 正是这一隐忧,伴随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世界潮流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和社会发展基本原理层次上的理论和思想上的混乱 。这些思想理论的混乱一方面造成了人们的诸多精神困惑,如“我们坚持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当前学术界 “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等理论命题的提出,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这一理论质疑和精神困惑),“在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了?它还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吗?”“究竟是社会主义有生命力还是资本主义有生命力?”另一方面又分别在精神世界和社会现实生活中内在地引发了信仰丧失、道德沦落、穷奢极欲、腐败盛行等多方面的各种问题。 当前造假风在社会各领域恣意蔓延甚嚣尘上这一社会现实,不但是这些问题在社会表象层面最为集中的直接反映,而且表明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积重难返的严重局面 。 回首当年,“北方吹来了十月的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今天,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在倏忽间消失,当年的各社会主义国家或在发展道路上改弦易辙,或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穷则思变,迫不得已走上市场化变革的改革之路,或抱残守缺,困守孤城,在极度贫困落后的困境中艰难求生 …… ,另一方面看到的是, 西方各发达国家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可是最后不但总能够通过工业文明的历史积累和现代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制走出困境,而且能够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重新站在世界的前列。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又是这些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占领了新的历史制高点,尽管他们也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不过,这是一些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挑战 。颇具历史讽刺意味的是,当年西欧和北欧各国的工人政党决定走议会道路而与崇尚暴力革命的前苏联分道扬镳,因而被国际共运主流意识形态斥责为修正主义。可是后来的历史实践证明,恰恰由于这些“修正主义”政党摒弃了暴力革命而避免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灾难。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和平建设,这些国家很快就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诸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历史成就,建成了令全世界羡慕不已的福利国家。而“福利国家”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对每一位公民均须提供“从摇篮到公墓”终生的全程式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服务。这些国家的公民,即使在失业期间,也完全不必担心衣、食、住、行、医疗、教育这些正常的消费会受到任何影响。应该说, 这些国家业已取得的社会成就,无论是在社会发展总目标方面还是在消灭城乡、体脑、工农三大差别这类的具体指标方面,实际上早就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预期 。这些福利国家虽然在当下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与挑战,但这是一些与当时的社会主义各国在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属性上完全不同的困难与挑战。具有某种戏剧性同时也更具有说服力的一个事实,就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中苏两党对斯大林问题的争议和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破裂。 当年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的破裂,不但在事实上和社会实践层面上宣告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实际上也是后来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的历史先声 。 30 年后, 恰恰是由于中国抛弃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走上了市场化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有幸避免了为前苏联殉葬的悲剧命运 。面对上述这一系列历史事实和社会现实,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这样的理论质疑: 究竟是当年列宁、斯大林在社会应用层次上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曲解甚至背离了马克思、恩格斯原创思想的理论初衷,还是由于作者生前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材料所限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成熟程度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和当今时代的历史潮流?显然,如果一味回避这一不可避免的理论质疑,不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一一搞清楚,不但不可能走出目前深陷其中以思想混乱和信仰丧失为基本特征的精神危机,更不可能彻底清除社会性造假歪风的理论渊源 。 这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复杂互动关系把握的失准不但构成了 20 世纪末苏东剧变的内在原因,而且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这些理论误读与实践偏颇的全盘接受构成了中国社会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的内在隐患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社会实践上基于市场化变革的现实需要而逐步放弃了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坚持,可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深入地和系统地理论分析与反思,对暴力革命与议会道路的比较分析、评价与取舍更是视若禁区,讳莫如深。这说明, 尽管在社会实践上我们已经走过了 30 几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可是在理论研究和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误读的理论反思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进展,因此这一理论问题并没有由于实践上改革开放的成功而获得解决 。 这样,上述这种 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误读与曲解基础之上的理论认识,尽管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作用下能够发挥一定的理论功能,但不可能准确清晰并具有理论说服力、洞察力和逻辑判断力地解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这一充满这些复杂矛盾冲突的曲折甚至反复的社会历史进程 。 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当代中国社会信仰丧失思想混乱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原因也正是构成当代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造假风潮的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和精神源头 。 总之,当前社会的造假风,其产生的根源具有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诸方面的多重原因。理论方面的原因在于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原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某些误读与曲解以及由于这些误读与曲解而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失准。尽管这种由多重复杂的主客观因素所导致的误读与曲解无法用“是”与“非”和“真”与“假”一言以蔽之,但这毕竟是构成今日中国社会信仰丧失、思想混乱、道德沉沦、造假成风的精神渊薮。社会实践方面的现实原因和社会源头有二:其一是政经领域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为基本特征的腐败文化及其所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其二是与腐败机制相并行、相联系、相一致的以混官、跑官、买官、卖官为表现形式,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假话、假政绩、假数据以及由这些虚假的东西构建起来的被称为“潜规则”的官员选任机制。实际上,这两个方面也是当前腐败和反腐败力量相互斗争和较量的两个基本方面和基本内容。 (待续)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14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3
pww1380 2011-12-27 00:03
信息文明之光(19): “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 3 )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接上篇) 3 .造假风源头何在? 当前的学术造假既然是一个复杂严重的深层次社会问题的一种表象,就不能停留在表象层次上就事论事,而要从源头上入手,摸清病灶,辩证施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否则,不但无助于当前学术造假问题的解决,反而转移了真正的打假焦点,损毁了科学界知识界和教育界的正面形象,误导了公众,使社会彻底丧失求真求善的信心,给我们打假和端正社会风气的努力带来釜底抽薪的破坏。 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是, 这种专打学术领域的假而对其他领域的假视而不见,对日益普遍日益严重的造假风潮在各领域的迅速蔓延更缺乏挖掘其社会源头的勇气和能力的“学术打假”,不但无助于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有可能为其他各领域的造假行为提供似是而非的“正当性”与“合乎情理性”的社会依据,从而从反面误导并助长造假风的进一步蔓延 。 正如一个给病人治疗癌肿的医师,如果不是准确把握病灶彻底清除癌细胞,仅仅停留在症状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不仅不能除病,反而会拖延治疗时间,最终导致癌细胞扩散不可救药,以致断送了患者的性命。这种后果如果是医道不精所致,就是庸医误病。可是如果是别有所图而有意为之,则不啻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的鬼蜮行径。 造成目前这种假风弥天人人难以幸免的严重社会问题的源头究竟何在?人们不难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不但时常会听到来自党和国家历次重要会议上对反腐斗争的战略部署,也会听到对各级官员务实作风的提倡和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一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申,每当改革的关键时刻,更时常听到对解放思想和讲真话 的呼唤。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又三令五申对干部管理工作中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背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制度的腐败作风的禁令 。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当年 朱镕基总理在管理领域全力推动社会诚信的回归, 多次强调统计部门“要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出假数”, 要求财会人员“不做假账” 。他 把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现象称作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毒瘤”,明确指出,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账分不开。为此,很少题词的朱镕基先后三次分别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要求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不做假账”这四个大字! 腐败现象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各种缺陷和弊端的集中反映。 在现代社会,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变质和异化,公权私用,以公权谋私利,其基本形态就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公权力的质变和异化,构成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造假现象”。几十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大案要案的不断披露,反腐斗争正在逐渐走向深入。尽管如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这足以证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长期以来,国内官场和政治生活领域的“标准语言”和“普通话”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官方语言”——官话。对这种“官方语言”,多少有些政治生活经验的人无不心领神会——所谓官话,就是空话、套话和废话的“雅言”和别名。这种名为官话实为空话、套话和“废话”的“官方语言”,不但具有掩饰官员怠政、掩盖事实真相、掩护腐败行为的特定实际功能,而且时常导致误国误民甚至是祸国殃民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种“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官场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以“政治正确”的外衣为包装的空话、套话和废话,无论多么冠冕堂皇,都不过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官场和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假话。 中央之所以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一党的思想路线再三重申,根据本文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路线难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令人满意的落实。 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呼唤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而中国改革的前提和现实基础就是中国官场的求真务实说真话。 没有说真话这一前提和现实基础,“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思想路线就无从落实,而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也只能流于口号。党的思想路线难以落实,人们的思想难以解放,难就难在官场上难得说真话的现实空间。这说明我们官场的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和优化。 前一段时间 GDP 主义盛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背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制度的腐败现象与政绩造假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针对这一联系的形象说法是“数字(虚假统计数字)出官员,官员出数字”。这种用虚假的“腐败数字”堆积起来的虚假政绩不仅加剧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官风的蔓延,更为可怕的是,这些虚假统计数据直接导致了建立在这些数据基础之上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决策的失误。不难想象,依据这些虚假数据制定出来的政策,能够形成一种怎样的政策环境。势单力薄的民营企业和斗升小民的小本经营如果不以相应的造假行为对这种病态的政策环境加以适应,就等于自行放弃生存的权利。 这是本文将那种不清理造假的社会源头,只拍蚊虫不打老虎的打假行为斥为“假打假”、“打假悲剧”和“打假闹剧”的道理之所在 。 在中国的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这种社会管理制度的最大特征是 国家权力极度集中,社会资源绝对垄断 。这种权力极度集中,社会资源绝对垄断的社会管理体制,必然形成“官本位”的管理制度。经过数千年的潜移默化,这种“官本位”的管理制度日益“深入人心”,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这种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在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官场官风的好坏不但决定着国家政风的优劣,而且直接主导着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是否端正。从学理的角度看,这是民族文化传统在社会系统的现实运行中发挥其内在的自组织功能和机制性作用的必然结果。这种由内在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机制所形成的社会实际效果绝非那种刻意而为大费周章地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从事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导向”等表面文章所能够改变的。 就是说,官场的假话、假数据、假政绩和官场腐败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建构了社会造假机制的源头。这一机制不仅具有社会利益(政治 - 经济利益)方面的激励作用,构成了一种负面的社会激励机制,而且具有社会实践层次的社会导向作用,构成了一种与党和国家的意志方向完全相反的负面的和反向的社会导向机制。这种负面和反向的社会机制,具有强大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党和国家无论在正面激励和导向上投入多么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一负面激励和反向导向机制的作用下,正面工作的一切努力都无声地消弭于无形之中。 从理论角度上看,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列宁的“暴力革命学说”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日益深入的理论反思,纷纷提出了“重读马克思”、“走近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论命题。限于议题,本文不可能针对这些理论命题展开相关的文本研究,即便如此,结合这些理论命题,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展开相关的理论反思还是大有必要的。 在本人的理论视阈里,不仅仅是列宁的“暴力革命理论”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亟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代中国进行深入反思,由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亲自参与、组织和领导的第一、二国际至今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社会历史实践也需要做一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反思与历史检验。通过这一反思与检验,看一看世界上这一百多年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内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是否真正落实了马克思恩格斯系统、完整、成熟的原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准确、系统、完整、成熟地回到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的科学思维上来,从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对当代社会实践的理性指导作用。 由此看来,当代中国社会造假风产生的源头“源远流长”,不但有其社会原因和现实生活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历史原因和理论方面的原因。 这样,如果倾全力只打学术领域之假而不从本源上入手,要真正走出当前造假风普遍蔓延这一社会性危机显然是困难的。 (待续)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1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2
pww1380 2011-12-26 13:27
信息文明之光(18): “假”、 “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2)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接上篇) 2 .社会观察 今日之中国,造假风潮席卷社会各个领域。学术造假,尽管千夫所指,道义难容,但在全局的角度上看,也仅仅是全社会造假风在学术领域的局部反映,是当前造假大潮的一道支流,既非主流,更非源头。 当然,由于科学领域和学术界教育界在社会属性和社会期待方面的特殊性,素有“最后一块净土”之称,这一领域的造假弊端更容易引起全社会的瞩目。与此同时,造假弊端在这一领域的不时出现也进一步表明和证实了目前造假之风的泛滥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 随着造假风潮的愈演愈烈,竟然形成了一种复杂扭曲,令人不可思议的荒诞局面:一方面是全社会深受造假之害,举国痛恨,人人喊打,另一方面却又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或在特定的社会实践中,几乎人人都不得不造假,非但如此,还要“力争上游”,唯恐由于在造假上技不如人造假不力而处于造假风潮的下游,成为造假风最大的受害者。其实,这一貌似荒谬怪诞的扭曲现状又不足为怪。试想,一个人倘若始终坚持“假话不说,假事不做”的处事原则,如何可能在这造假之风弥天盖地,举国上下一片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安身之地? 于是,或为了自身的现实生存,或为了眼前一时的蝇头小利,或由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从众效应”,在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有意无意地加入到这个日益庞大的造假大军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纷纷从这个全民造假的“大锅饭”里分得一杯羹 。这就是今日中国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在这一生存状态之下,人们不再顾及这杯羹是否是“安全食品”,更不会考虑这究竟是“嗟来之食”还是掺有“工业添加剂和污染物的有毒食品”。 这样,在如此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学术领域的任何一件造假事件就既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也不再是学术造假本身这样简单和单纯的事件,而是一个造假之风业已突破最后一道社会防线浸润到社会结构和社会道义高端领域的警示性社会信号。这一红色信号灯的亮起,标志着一个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形成。 (待续)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1
热度 2 pww1380 2011-12-25 22:21
信息文明之光(17):“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1)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1 .引言 在科学发展史上,假学术成果、假科学发现以及与此相关的假学术身份、假学术地位一类的事件不时出现。 科学既是“ 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 ,又 是人类社会揭示世界真相,探索客观真理的一项社会事业 。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是人类作为智能生物区别于其它物种的本质属性之所在。因此,这项事业在人类智能的高端充分地体现着人的本质,与此同时,也在社会价值的高端层次上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在人类文明史上,自科学事业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无不将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并列,将其视为人类社会最高端的神圣事业。 学术界是一个以科学观察、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研究和科学事业的建设、管理与发展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社会群体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和学者往往又同时承担着专业教育的社会职责,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如此,这个群体的造假行为,不仅仅是对科学的亵渎,更是对教师的尊严和人的基本价值的直接挑战。因此,在各行各业,各社会领域中,科学领域和学术界的造假行为最无法令人容忍,对这个领域和群体的欺世盗名行为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打击,以儆效尤。 这一社会立场恐怕是在意识形态各异,政治立场对立,价值抵牾不断,利益冲突难调的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共识之一。换言之,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上,也无论具有怎样的意识形态,只要具备基本正常的理智和社会良知,只要不是造假弊案的当事人和利害相关者,任何人都不会对严肃认真,不事炒作,一心维护学术尊严的学术打假持有异议。 不过,上述观点仅仅是作为认知和理论层次上的纸上谈兵。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结构无比复杂,各种复杂因素相互激荡、作用,动态发展,各局部系统之间相互开放互联的复杂大系统,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全面地系统分析,才有可能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那种脱离特定时空背景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不仅于事无补,反会忙中添乱,使得本来就复杂万分的形势更为纠缠难解。尤为严重的是,这种简单幼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很容易为别有他图的人所利用,为其提供以售其奸的可乘之机。 (待续)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74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一位震惊法国的中国人
geoallan 2011-11-23 17:31
2011年11月23日 09:58:14 来源: 光明日报 陈季同的法文作品《中国人自画像》   陈季同(1851-1907),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15岁考入福州船政局附设的求是堂艺局前学堂读书,学堂的教员多为法国人,用法语讲课,为陈季同打下了扎实的法文基础。1875年陈季同毕业后被船政局录用,同年随法国人日意格到英、法各国参观学习。此后历任中国驻法、德、意公使参赞。   上世纪前半叶,法国戏剧艺术家安托南·阿赫朵感觉欧洲文化沉沦,已经“深度解体”,欧洲中心主义难以为继,故而景仰代表“典型东方模式”的中国,有关论述颇多。巴黎伽里玛尔出版社推出了26卷《安托南·阿赫朵全集》,可谓一座探索中法文化艺术交融的宝库。   近日,翻阅法国布吕松书局出版的弗洛朗丝·德·麦赫迪厄所著《安托南·阿赫朵与中国》一书,读到作者谈及中国晚清驻法外交官陈季同1886年直接用法文撰写《中国人的戏剧——比较风格研究》以及《吾皆知》杂志刊载的一篇文章《天之子降临大地》。该文中转述一位“精通法语的中国人”的巴黎奇遇,说:“几年前,一个穿民族传统长袍的中国人在大歌剧院广场穿行,他就是陈季同将军。一辆大马车猛冲过来,差点将他撞翻在地。车夫口吐不堪入耳之辞,对伊恶语相加,但一听对方反唇相讥,不禁惊呆了。那个‘天之子’竟然用最纯的巴黎口音和土语回敬他道:‘滚开,啈!苟狸侬!’此事件轰动一时。”   这段寻常逸闻当时所以在法京引起轩然大波,传遍大街小巷,是因为陈季同脱口而出“苟狸侬”一语,凛斥歧视黄种人的法国车夫。“苟狸侬”(collignon)一词本出自19世纪一个车夫的名字。此人因与两位乘客发生口角,一怒之下将二人杀害,1855年被判死刑处决,恶名留传后世,变为人们对车夫的蔑称。一个中国人竟然说出只有土生土长的巴黎人才懂的土语,可见其对法语掌握程度之深,怎能不令自视甚高的“巴黎佬”们惊讶。再者,拿破仑三世麾下的骁将库赞·蒙托邦曾于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在中国河北省六里桥击败满清军队,被授予“六里桥伯爵”头衔,让法国殖民主义者趾高气扬。法国人根本不把“东亚病夫”放在眼里,动辄信口雌黄,碰见麻烦事就说:“C'est du chinois”(不可理喻),污称中国人“愚蠢”,种族主义气焰嚣张。今有一个中国人在他们的京城闹市一身豪气,应对傲慢的西方白种人,怎不让颐指气使者瞠目结舌,视为异常。 不过,陈季同事件也震动了六角国的有识之士。《吾皆知》杂志承认自己还有所不知,顿悟世态突变,在报道此新闻时为其《天之子降临大地》一文配了一幅插画,绘出一个中国人从地图上面崛起,吓得西方一群红男绿女狼狈逃窜。这幅画下印有这样一段文字:“人们长久以来以为永不会苏醒的沉睡者突然醒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欲一下甩掉趴在他身上、靠他的财富过活的寄生虫。”下边还有数行说明:“中国在沉睡几个世纪后,从麻木中脱身。这一觉醒对老欧洲构成巨大威胁,见诸中华民族生活的条件的各种形态,从儿童彻底改变教育,到最近皇帝诏书简化丧葬仪式,无不有所体现。”鉴此弘论,读者不免想到拿破仑一世早先曾惊呼中国醒狮可能对世界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陈季同在巴黎的这一表现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尊严,尔后的西方来华者莫不交口“称季同”。这位满清政府的驻法国外交官虽受制于清廷重臣李鸿章,但毫无其上司对西洋人或东洋人的软弱,而是不失肃祗,独立不可侵犯。陈季同时任中国代理驻法公使,兼任驻比利时、奥地利、荷兰、丹麦四国参赞,履行公务跟西方外交界接触,出入欧洲大都市上流社会。他号“三乘槎客”,总身穿华服,风度儒雅,引众人肃然起敬。英国汉学家、《聊斋》英语本译者翟理恩称赞他“法文知识广博,谈法国文学如数家珍”。陈氏还通晓拉丁文、英文和德文,在异域广泛交游。然而,最令他遗憾的,是洋人对中国怀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觉得他们管中窥豹,形容说:“碰上一个矮子,就写道:‘在这个国家只见到矮子,就像到了格列佛笔下的矮人国。’”为此,陈季同跟法国文士蒙第翁配合,撰写了《中国人自画像》和《中国人的戏剧》,由巴黎加勒曼·莱维出版社发行,被译成英文和德文,其中《妇女》、《结婚》、《离婚》、《宗教与哲学》等篇幅还收入芝加哥版《中华帝国:过去与现在》一书,在欧美传播开来。陈季同以浓烈的民族尊严感,亦不乏幽默地描绘中国社会风俗,表现中国人的内心,并以敏锐的洞察力将之与西方文化进行一番比较。巴黎评论界认为彼之作品兼备“伏尔泰的讽刺与孟德斯鸠的深刻”,作家法朗士强调作者“文笔坦诚而轻巧”。   陈季同遵循“尊而不侵”,在中西文化交往中信守“知己知彼”的原则,于戊戌年间向《孽海花》作者,法国文学翻译家曾朴表示:“我们现在要勉力的,第一不要局于一国的文学,嚣然自足……先要去隔膜,免误会。要去隔膜,非提倡大规模的翻译不可,不但他们的名作要多译进来,我们的重要作品,也须全译出去。”   陈季同本人务实地从事了大量翻译工作,除译出《拿破仑法典》和法国律法文献外,还翻译了不少法兰西文学名著,如雨果的《九三年》、《欧那尼》、《吕伯兰》(即《吕伊·布拉斯》),莫里哀的《妇人学堂》和左拉的《南丹与奈依夫人》。这方面,曾朴尊他为自己“学习法国文学的导师”。陈季同还非常重视把中国古典文学推介到欧洲,将蒲松龄的《聊斋》中《王桂庵》、《白秋练》、《青梅》、《香玉》和《辛十四娘》等26篇译成法文,以《中国故事》为书名,由巴黎加勒曼·莱维书局出版。该集子后由詹姆士·米灵顿转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又由荷兰汉学家施古德于1890年4月1日在有影响的杂志《通报》上推荐,1900年被再移译成意大利文在罗马问世。此外,陈季同直接用法文写作小说《黄衫客传奇》和剧本《英勇的爱》,还有散文集《吾国》、《中国的娱乐》和《一个中国人笔下的巴黎人》等,译著创作甚丰。   陈季同怀着一腔爱国热忱,在他的外交活动中竭力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895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陈季同先前曾在法国政治学堂攻读“公法律例”,深谙国际法规。在此民族危机之时,受台湾巡抚唐景松之请审时献策,发挥自己的智慧。他搬出国际公法规定“割地须问居民能顺从否”,依据这项条款提出“援引国际公法,台民不服割地”,想以此宣布台湾“自主”,抗拒日本“武装接受”。可惜,他曲线保台的策略没能奏效,痛心写下《吊台湾四律》,表达自己的愤懑。   追溯畴昔,陈季同于1869年开始跟普罗斯佩,即日意格学习法文,接着随师到法国和英国考察,纪录欧洲印象,尔后担任清政府驻欧洲外交官,和翻译家马建忠共事数载。他在巴黎生活长达16年,娶法国女子为妻,但始终没有“全盘西化”,出污泥而不染,保持了一个中国儒士的风骨和气节。据传,一个英国女子对他爱慕之极,到了要找其法国妻子决斗的程度。然而,清政府驻英国大使薛福成妒嫉陈季同的才华及其在欧洲所获美誉,借其在法国和英国因办理北洋债务欠巨额款项一事,上书李鸿章,将其革职返乡,落到一贫如洗的田地。陈季同于1907年含愤辞世。   作为一位最早融合中西文化的作家,陈季同还留有《三乘槎客诗文集》、《卢沟吟》和《黔游集》,供后人研读。今天,悉心探究其一生宝贵阅历,尤其是他当年在巴黎大歌剧院广场的义士之举,不禁联想荀子所云:“尊严而惮,可以为师。”此为后来人追念逝者应得的教谕。 吾评:是人尚有骨气及尊严!惟自尊、自爱方能获他人之尊重与热爱!一国外交如是而!倘一味惧怕矛盾,一味委屈求全,绝无获他国尊重之可能,故软硬兼施,打击恶意者,方为外交之大计!吾观吾国今日之外交,一味循旧,韬光养晦而不止,让一众宵小欺侮于项上矣!满清之时,国家衰败如斯,尚能以一己之力赢得他国人之仰慕,自爱及自尊也!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历史回顾及分析(一)
lgjszy 2011-10-21 15:17
作者:王洪强李明亮 林耕 程金香 张若然 http://www.cbtm.gov.cn/index_0module26id0.html 一、北京技术市场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 技术市场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它的兴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1980年5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的感召下,北京市科协率先成立了北京地区第一个以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为目的的科技咨询机构—北京市科协科技咨询部。10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七名科技人员在市科协咨询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北京地区第一个民营科技贸易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产生重要影响。随之,一批勇于开拓的技术中介机构,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破土而出,应运而生,形成了打破旧体制,实行技术商品化的巨大推动力量。以1981年12月北京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第一届北京地区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会”为标志,北京技术市场在改革大潮中诞生。应该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1984年10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做出“技术也是商品,可以流通,可以交易”的实行技术商品化的重大决策,是北京技术市场萌芽和兴起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意义,是打破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旧观念,带来了社会观念的更新,为国家开放技术市场,实行技术商品化作了重要铺垫。以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展览馆举办“首届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为标志,北京乃至全国的技术市场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从1987年7月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到1994年10月北京市人大颁布《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标志着北京技术市场进入了依法管理和健康发展的新阶段。2002年7月18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 《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可以说是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说它是一个里程碑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是促进技术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北京技术市场已步入依法建设、依法发展和依法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轨道。另一方面,随着人才市场、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市场的内容不断丰富,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客观上要求不断地完善技术市场的法规体系和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环境的优化。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的《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针对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正确分析放开市场与规范市场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科学有效地将创新性与继承性、前瞻性与实用性、民事调整与行政管理及法律规制等相结合,形成了强有力的放开、规范、促进的法律保障体系。 另外,新修订的《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针对近几年国家形势的变化,经济、科技工作在体制和制度方面的不断创新,全球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势,新修订的《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在保留原《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中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内容基础上,大胆创新,增加了许多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和规范技术交易行为的内容,使该条例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具操作性。可以说,新修订的《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是一部完整、全面、系统的地方性技术市场法律文件。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技术市场|4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屠呦呦的1971年10月4日: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
热度 12 fuxy 2011-9-19 17:16
屠呦呦的1971年10月4日: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
屠呦呦 的 1971 年 10 月 4 日: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 在这一天,屠呦呦小组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 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100% 。 这是许多成功的科学家也曾经历的,激动人心的一刻:在多次挫折甚至失败后, 实验终于有所突破,达到了初步理想的结局。 这不仅是屠呦呦难忘的一天, 也是人类在和疟疾这一重大疾病的搏斗中迈出的关键的一步。 屠呦呦的原创性工作,导致了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 拯救了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今天, 2011 年 9 月 19 日, 2011 年 GSK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授给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员,表彰她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原创性的贡献 (另一位获奖者是发现三氧化二砷的抗白血病作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教授)。 我有幸受委托在会中介绍屠呦呦的工作。 现在将我制作的幻灯片,和大家共享 (见下)。 后记: 我第一次听说青蒿素和屠呦呦,是在 2000 年左右。当时我刚回国访问,希望在中国的生命科学的发展上做些事。我向时任中科院药物所所长的陈凯先教授请教,中国曾有那些真正的自我独立开发的重要的药物。 凯先和他的同事们向我介绍了青蒿素和屠呦呦等人。 但是,当时对具体的发现的来龙去脉并不很清楚。 在讨论 2011 年年 GSK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的过程里,我们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饶毅作为科学史的爱好和研究者,有深入细致的辩察和专研。我们的共识是:许多中国科学家对青蒿素的深入研究有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屠呦呦则是当之无愧的,主要的和原创的贡献者。 傅新元 屠呦呦的名字来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诗经》, 呦呦是一欢快的小鹿。希望她父亲的在天之灵,获知呦呦的成就。 中国另一个不变的传统是,领导和外宾坐在首要位置
11745 次阅读|15 个评论
高校大跃进和高校破产:历史、现实和未来
热度 12 杨学祥 2011-5-3 06:22
高校大跃进和高校破产:历史、现实和未来 杨学祥 近日,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报告称,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报告认为,在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 学者张鸣早在2007年9月17日指出, 现在的中国大学,至少从规模上,已经达到历史的顶峰,中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从1998年的340万,达到2374余万,过几个月,相信还会有大幅度的增长。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陡然升为22%,平均每年增加20%,我们已经拥有世界最多的大学生,而且是在8年内创造的奇迹。同期的中国的GDP增长,平均不到10%,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在叫过热,而飞速扩张的高等教育,已经不能用过热来形容,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高校大跃进。凡是大跃进,必然蕴含着危机。1958年的在全民大跃进的同时,高教也跟着大跃进,那场跃进,就当时而言,危害也是相当大的,多招了一些工农兵学员,学生出面编了一些垃圾教材,正规大学有几个月不能正常上课,教学秩序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但是跟今天的大跃进相比,委实小巫见大巫,今天这场高校大跃进,虽然表面的繁荣还在维持,但已经蕴含了一场波及广泛,内容深刻的危机,到爆发之时,整个社会都会为此巨大的代价,造成无可估量的社会震动。高校的大跃进起于上世纪90年代后半。跟上世纪的大跃进不一样,这是一场完全由行政力量拉动的跃进,教育部是跃进的发动机和火车头。211和985工程的提出和施行,标志着高校大跃进的启动。所谓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工程在“九五”计划期间实行,在实行期间,1998年又推行了所谓的985工程,由于是在1998年5月提出的,所以叫985工程,这个工程在211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大学,给予重点支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批,前后38所高校入选。211工程的资金183亿,而985工程的资金仅第一期就达140亿。211和985工程,实际上就是用资金的高投入,在短时间内催生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事实上就是大跃进。在此基础上,部分高校甚至开始大规模借贷,今天困扰人们的大学贷款债务问题,就是这期间形成的。 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为了一时之利而盲目发展,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中专升格大学导致技术工人奇缺,大学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拔苗助长的结果是欲速不达。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局和大学破产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附件: 数据称高考生源持续下降 部分高校面临生存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3日04:2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5月2日电 (张烁、董雅婷)近日,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   报告称,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而生源下降的同时,高校招生计划仍在缓慢增长。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从2008年的57%迅速增至2010年的69.5%。据统计,目前已有8个省市的录取比例超过80%,部分省市已超过85%。这种录取比例不仅表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过去“上大学难”的生源大省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率达到79.72%;湖南省2010年因生源下降,直接攀升至81%左右;黑龙江2010年录取比例甚至突破了90%。   还有其他原因加速了生源的减少。连续三年来,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高中毕业出国人数。同时,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   录取比例的快速上升,给高校招生与生源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援引报告数据:安徽2010年在本科及专科层面,分别有10%到20%左右的学生放弃报到。而部分地方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已经很低,算下来平均每门课业的分数不足30分,生源质量大幅下滑。   报告认为,在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 (编辑:SN034) http://news.sina.com.cn/c/2011-05-03/042322395028.shtml 作者:李甘林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08-1-17 9:1:52 评论:高校破产说能否惊醒我们 “5年后极有可能会有高校破产!”1月14日的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该省副省长郭生练指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学生生源会连续下降,按照目前的生源状况发展,以后高校资源将过剩,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转折。(1月16日《长江商报》) 笔者注意到,这是继前几天国务委员陈至立要求把如何有效缓解高校债务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之后,又一个教育资源密集省份的官员对高校债务状况作出的清醒判断。去年3月,中国社科院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专家认为:“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实已经破产。” 在可预想的将来,中国的高校不可能像一些债务缠身的国企那样,靠剥离、甩掉无效资产,将有效资产通过包装上市、引进战略投资,或通过提请国务院批准核销银行高校呆坏账,豁免贷款本息,或是成立“大学股份公司”向社会募集股份,使大学成为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经营主体,因此,部分高校破产说绝非预言,而是早晚会到来的噩梦。 过去,片面的高校办学模式,导致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中专改学院,学院升大学,一般大学拼凑综合型大学,不讲办学质量,只讲招生规模,盲目扩招,大干快上,圈地搞教育产业化。而从现在开始,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高校总负债和总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充分论证,摸清家底,尽快探寻有效化解高校债务的途径。 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大学难出大师?大学培养不出高素质优秀人才?不少人调侃,中国不少大学的校长更像县太爷。我想,高校这许多有如一团乱麻怪相的形成,原因兴许很多,但有一点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那就是,中国的高校太多,鱼龙混杂,大学里商业化、官本位气息太浓,背负的债务实在太沉重,同时又养着太多的懒人、闲人、官僚,太容易滋生腐败、学阀。 如果因“破产论”而能引起人们的警醒,高校破产似乎也不算一件坏事吧! 更多阅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179457264199554.html?id=199554 作者:袁建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29 22:21:30 警惕高校破产 近日,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人口减少问题,未来10年,中国部分高校将会面临破产。高校破产也算是个老话题了,在2008年1月的一次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该省副省长郭生练就曾指出:“5年后极有可能会有高校破产!” 2007年3月,中国社科院曾发布一份调查: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有专家认为: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实已经破产。今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了20%,而上海已经连续3年出现报名人数不足的情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1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 如果说高校不同于企业,债务危机可以通过除破产外的其他渠道解决,那么,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带来的适龄人口减少,绝对是一个无法直接化解的现实。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并不遥远的若干年内,高校或许未必一定破产,但高等教育必须重新洗牌。 目前,一个高校的硬件设施价值动辄几千万元上亿元,还有那些在广阔的土地上不断拔地而起的、美轮美奂的新校区,这些巨额国家资产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旦高校破产成为现实,它们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流失。 高等教育领域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带来了重重的积弊,现在几乎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境地,哪怕执行一个具体政策也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险”,因此,高等教育重新规划和布局不仅需要“壮士断腕”式的紧迫感和决心,还必须摒弃“只解决问题”甚至拍拍脑袋作决定的习惯,要建立起以符合教育规律为本的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模式。(袁建胜) 《科学时报》 (2010-3-30 B1 大学周刊)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3/230459.html?id=230459 高校大跃进的困局与危境【转】 已有 573 次阅读 2007-10-15 10:5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高校大跃进的困局与危境 作者:张鸣 提交日期:2007-9-17 按说,现在的中国大学,至少从规模上,已经达到历史的顶峰,中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从1998年的340万,达到2374余万,过几个月,相信还会有大幅度的增长。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陡然升为22%,平均每年增加20%,我们已经拥有世界最多的大学生,而且是在8年内创造的奇迹。同期的中国的GDP增长,平均不到10%,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在叫过热,而飞速扩张的高等教育,已经不能用过热来形容,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高校大跃进。 ?? ?? 凡是大跃进,必然蕴含着危机。1958年的在全民大跃进的同时,高教也跟着大跃进,那场跃进,就当时而言,危害也是相当大的,多招了一些工农兵学员,学生出面编了一些垃圾教材,正规大学有几个月不能正常上课,教学秩序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但是跟今天的大跃进相比,委实小巫见大巫,今天这场高校大跃进,虽然表面的繁荣还在维持,但已经蕴含了一场波及广泛,内容深刻的危机,到爆发之时,整个社会都会为此巨大的代价,造成无可估量的社会震动。 ?? ?? 高校的大跃进起于上世纪90年代后半。跟上世纪的大跃进不一样,这是一场完全由行政力量拉动的跃进,教育部是跃进的发动机和火车头。211和985工程的提出和施行,标志着高校大跃进的启动。所谓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工程在“九五”计划期间实行,在实行期间,1998年又推行了所谓的985工程,由于是在1998年5月提出的,所以叫985工程,这个工程在211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大学,给予重点支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批,前后38所高校入选。211工程的资金183亿,而985工程的资金仅第一期就达140亿。211和985工程,实际上就是用资金的高投入,在短时间内催生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事实上就是大跃进。211和985启动后,地方上随即跟进,那些不能入选的高校,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自筹资金,投入跃进高潮。与此同时,高校的合并也达到高峰,为了做大做强,各地高校开始盲目并校,有些地方,比如长春和杭州,几乎把全城高校全部合并,只剩下一所超级大学。长春当地民间流传一句话,当年吉大(吉林大学)在长春,今天长春在吉大。在合并浪潮中,一些地方的大专和中专学校,甚至非学历教育学校也乘机搭车合并,升级为本科。在跃进期间,为了弥补规模扩张造成的资金短缺,大学的学费开始猛涨,从每年几百元,涨到几千元,而随即到来的大规模扩招,使得学费收入相当可观,在此基础上,部分高校甚至开始大规模借贷,今天困扰人们的大学贷款债务问题,就是这期间形成的。 ?? ?? 一 ?? ?? 高校大跃进式的扩张,最大的恶果是加速了高校行政化和衙门化的过程。原来高校就有行政导向的问题,1952年院系调整,苏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推行,高校已经成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行政化不言而喻,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系开始从苏式的专才培养向国际通行的通才教育转化,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化的趋向大为缓解,教育部资源有限,对高校的控制很弱,高校里的行政化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机关干部和教师之间的矛盾,而在多数高校,机关干部并不占优势。做机关干部的,往往更乐于转成教师。而且,高校里的行政干部,逐渐被有学历有职称的人取代,学校还鼓励教师双肩挑,由具有教师岗位的人,出面担当学校的行政部门负责人。 ?? ??但是,由于211和985工程的启动,教育部掌握了熟百亿资金的分配权,而且工程本身就要去有一系列行政操控措施,使得教育部加强行政控制顺理成章。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为了争取部里掌握的资源,竞相讨好教育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对直属高校的控制力逐渐增强,不仅通过各种名目的评审,将高校牢牢捆在自己的战车上,而且掌握了高校的部分高级干部的人事权。教育部为了满足高校负责人的级别欲,借着建设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潮,推动部分顶尖高校行政级别升级,将12所大学升为副部级(现在副部级大学据说已达29所),实际上等于教育部为自己的司局级干部,找了几十个副部级岗位,这些年来,直接从教育部空降下来的重点大学校长、副校长,越来越多。 ?? ?? 在行政化的过程中,评审是最有效的工具和最大的绳索,从刚刚在两会上炒得很热的本科评估上人们可以知道,这种来自教育行政当局的评估意味着什么,评估不合格,等于丧生办学资格,对于一般高校而言,属于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才有会那么大规模的造假,隆重的接待和群众运动式的迎接。类似的评审,还有硕士点,博士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研究基地,这些五花八门,外国人不懂,中国人外行也不懂的名堂,都是要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通过了,意味学校的档次上去了,通不过,就意味学校不够档次。而且,评上了不能一劳永逸,还需经过定期的检查评比,不合格就拿下,换上别个。 ?? ?? 由于部属顶尖大学的示范效应,更由于各种评审的拉动作用,行政化浪潮很快就席卷了全国所有高校。差的地方院校追求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本科则追求上硕士点和博士点,同时,大学开始推行三级架构,即大学下属学院,学院下属系,将原来的系合并、或者不合并升为学院,原来的教研室升格为系,所有的人,行政级别不动,但名义上都升了一级。 ?? ?? 同时,由于高校大跃进中各种名目的资金流向高校,学校和学院两级实体单位,有了更多可供支配的资金,因此,权力大增,985高校,一个不大的学院,院长手里可以支配的资金能达到上千万,资金分配基本上由长官说了算,学院里的教师,如果想要分一杯羹,只能讨他的好,因此,学院领导对学院教师的支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跟当年基本上没有多少资源的系主任,不可同日而语。同样,学校的校长,连同学校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也因此权力而陡然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大学教授纷纷争当处长副处长的原因。教育部和国务院相应的学术评审机构,则成为各个高校竞相争夺的对象,如果能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占个位置,说明这个学校“实力”很大,在各种评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凡是进了这些机构的教授,在各自的学校都当然是级别最高的教授,说话极有分量。 ?? ?? 有钱在手的权力,含金量足,威力巨大,虽然学校里的各种“长”,原本都是教授,但是加了长的教授,官架子摆起来,一样吓人。一个小小的学院,居然开起来会上要设主席台,台上按照官阶大小排座次,第一首长先说,第二首长次说,无论这种是行政性质的,还是学术性质的,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已经成了衙门。 ?? ??不仅如此,在整个的官方学术体系中,只认官,不认学,某个学科的评审,上面只找那些在某几个顶尖高校当院长的人,似乎谁做了院长,谁就是学科的当然带头人。这样一来,学科的评审,就掌握在几个学官手里,哪个学校想要上什么“点”,评什么奖,评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拿多少课题,都得看这些人的脸色。这些人,自然形成一个联盟,相互交换好处,互相推荐自己人,拿奖,拿课题,互惠互利。甚至,他们还定期聚会,联络感情,毫无忌讳。 ?? ?? 二 ?? ?? 由各种评审指挥棒驱使的行政化、衙门化的大学,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败坏了学风,使各种形式的学术腐败,肆无忌惮地浮出水面。严格地说,中国的大学并没有我们所谓的大学精神,对于大学的求真求实,自由探索,社会担当等国际通行的品格,实际上即使在高校大跃进之前,大学中人也没有共识,但是,至少那时还作为精英教育的大学,多少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道义感,对社会也有某种责任感。然而大跃进无情地破坏了这一切。 ?? ?? 各种评审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以科研为导向的,比如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国际SCI论文数量,国家级课题数量,省部级课题数量,课题经费总量等等,关于教学培养方面,最有分量的指标是所谓的博士论文百优数量(即每个学科每年评一百个国家级优秀论文),实际上也是科研指标。在教育行政部门看来,争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是看科研成果,所以指标体系,以科研为主。可是,中国高校的这种指标体系,只要SCI还勉强有点国际性,而且也并非国际通行的衡量体系,其他的指标,实际上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娱自乐。 ?? ?? 中国所谓的学术核心期刊,其学术品质,原本就需要测定,但是,在各个高校发疯追求论文数量的情况下,南京大学带头发明了硬性规定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作为毕业前提条件的方法,用“土法炼钢”的方式,人为拉高学校的论文发表数量,各个学校纷纷跟进,使这种本质上违法的行为,成为高校的新惯例。研究生做不出论文,就买,不仅买论文,而且买版面,各个学术期刊,因此出卖版面,蔚成风气,进一步败坏了学术期刊的质量。现在的状况是,跟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学生相匹配,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大的论文发表量,但科研竞争力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 ?? 核心期刊和论文发表如此,所谓的课题也如此,由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选题方向,就是由几个顶极高校的学官确定的,因此,其学术性很成问题。至少就我所了解的政治和历史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导向,就没有多少学术性,倒更像是宣传。而且课题的获得,跟学官的位置,调动资源的多少有关,往往官越大,课题就越多,当然也就越没有时间做(这是假定他们都有学问的前提下),只能让学生做,因此研究生们就成了导师的打工仔,廉价劳动力,这样的课题,能有什么质量,可想而知。中国国家级的课题质量差,已经不是秘密了,90%以上的课题,毫无用处。 ?? ?? 这样一种基本上属于自娱自乐的评价指标体系,却使得所有的大学为之竞折腰,前面讲过逼研究生“土法炼钢”的增产方式,实际上,学校的教师,在定期的考评面前,也必须拿出东西来凑数,否则就会下岗。当然,如果产量高,也有奖励,尤其是在所谓A级B级刊物上发文章,奖金甚为可观(这个类别,居然有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这样一来,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围着考核指标转,以增产为第一需要。大家都在忙于争课题,跑项目,出文章,一本又一本的学术著作问世,形成了科研论著出版高峰和读者阅读量下降共存的奇特景观。 ?? ?? 在这种科研成果的增产竞赛中,学风极其浮躁。从老师到学生,大家只想着早出、快出、多出成果,大量粗制滥造的所谓成果因之大量问世,简单重复,低水平重复,甚至充斥大量的常识性错误。同时,抄袭,做假,侵占他人(主要是学生)成果等学术偷窃和腐败行为流行,有些学校,越是所谓的大腕学者,越可能犯这种在国际上看来是学者致命伤的错误,因为附他名下的东西太多。由于对考评体系的特别在意,这些大腕的类似错误,往往得不到处理,因为如果一旦处理,不仅自暴家丑,而且可能丧生附生在大腕身上的评审资格,就算一个顶极高校,也不能无视这种损失。因为现阶段中国大学的地位考评,一是看学术权力(占有评审成员的数量和等级),二是看学术数量,而前者更为重要。 ?? ?? 在国际上,教授学者,声誉是高于生命的,一旦一个教授学者的声誉有了问题,他的职业生涯就完结了,意味着他的余生,只能靠从事低级劳动为活。然而在中国,对于教授学者而言,权位和金钱是第一位的,声誉出现问题,哪怕是特别明显的问题,只要你能动用各种关系,将之摆平就行,丢人不要紧,但不能丢位置。至于对真理探索的欲望,人的良知,社会的担当,对学生的责任心,已经在相当多地位很高的教授那里找不到丝毫的痕迹了。 ?? ?? 教授如此,学生就不用说了,高校大跃进这八年,是学生考试抄袭最严重的八年,也是学生论文质量最差的八年,网络普及之后,网络成了相当数量的学生各种论文的发祥地,连帮导师做的课题,也从里面搬,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牌教授犯抄袭错误的原因。大学这些年,最大的问题是在教学生做人方面的失败,在老师的榜样面前,有的学生甚至丧失了起码的责任心,起码的道义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大学奉行的是奴才式的管理,干部管老师务必使之奴才话,要的就是听话,而这种奴才管理,转化到学生那里,则变成奴才教育和管理的双管齐下,结果是桀骜者变成了愤青,温顺者变成了下一代的奴才。国家和社会对大学培养独立人格,创造性人才的期望,在现实中已经南辕北辙。 ?? ?? 三 ?? ?? 高校大跃进,最大的危害,是给社会和国家制造巨大潜在的社会危机。大学的扩招和学费的翻倍增加,固然有政府拉动消费的初衷,但是从根本上,还是大跃进的需要。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公司化趋向日益严重,本身很像政府的大学,自然也不能例外。大跃进如果本身不能给大学带来现实的利益,仅凭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力量的推动,是难以奏效的。大跃进的好处不仅来自上面的拨款,而且还有下面的创收,在学校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招的学生越多,收益就越大。正因为如此,大跃进前一个只招3000人的学校,跃进之后,居然可以招到30000人。而且,各个高校还非常热衷于研究生的收费改革,将研究生的收费面,扩至最大。 ?? ?? 大学收费激增最大的,其实并不仅仅在于让某些农村的贫寒子弟上不起学,或者逼死了多少家长,而在于大多数普通百姓倾家荡产,债台高筑供子弟上完大学之后,居然找不到工作。近年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连清华、北大、人大这样的大学,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具体统计各种研究有很多,但就我视线所及,我所服务的大学,有的专业,今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到现在为止,一个签约的都没有,有的专业,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大多是靠父母的关系。同时,大家忽视一个现象是,现在大学的现状,越是农村的孩子,越上不了好大学,越是档次低的大学,收费反而越高(包括隐形的),但是就业前景,却异乎寻常地差,而这些地方,恰是农村和城市贫困居民孩子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恰是那些砸锅卖铁供养大学生的家庭,最后的回报很可能是零,血本无归。 ?? ?? 对此,教育部的辩解是,即使不上大学,这些人仍然可能失业。当然,此话有理,不过,不上大学,不付出如此大的血本失业,跟上了大学,付出巨大成本之后的失业,对于学生和对孩子寄予巨大希望的家庭来说,是根本不同的,在后者,他们对社会的挫折感会陡然增加不知多少倍。一个没有上大学的农村孩子,会比较坦然地选择进城找一份出力气的工作,但是大学毕业之后,能够做这样坦然选择的人,将不会很多,大学教育,已经剥夺了他们做一个简单劳动者心理承受力。 ?? ??教育部的另一个解释,是说现在的大学已经成为普通教育,所以,大学生毕业就是应做一个普通劳动者。而且有不断有消息传来,说是大学生做了搓澡工,当了棒棒(搬运工),回家卖糖葫芦等等,当然,我们不能说大学生不能做这些简单劳动的工作,但是,如果大学生,包括一部分研究生毕业从事的工作基本上跟民工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中国的大学还能办下去吗?现在中国的城乡已经在流行新的读书无用论,很多孩子甚至连中学都不愿意上了,真不知道,按教育部现在的说法,如何应对这股潮流? ?? ?? 从另一个方面说,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跟大学教学培养的现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前,外国人很看不起中国的大学,认为我们没有大学的理念,充其量不过是职业技术学校。但是,那时的大学,即使作为职业技术学校,也存在着知识老化、陈旧,跟社会和生产脱节的问题。但是由于改革之初,国家和社会知识人奇缺,而且国家对文凭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用不着接受社会的检验,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被遮避了。开放近三十年,在跟西方的交往中,中国的大学在方法、理论诸方面引进了很多东西,知识体系单一化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进步有限,而且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严重缺乏就业意识,原本还存在的实习环节,因为经费的问题,无论理工农医文,全部被削弱,很多学校甚至成为一种形式。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对于大学的评价体系上的竞争,对于大学能否上档次,对教师的职称晋升,课题的取得,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关系,从学校到教师,自然就不重视。教育部虽然三令五申,强调大牌教授上本科的课,但是又落实了多少呢?教师上课糊弄,让自己的研究生代课,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部主持的本科评估,看起来好像是在重视本科教学,但检查的项目,却落实在大纲之有无,教案是否完备,教学检查有无进行,考试是否分了期中和期末,平时有无作业,考试有无标准答案等上面,这些形式和程式化的东西,即便是全部做的中规中矩,是否就意味着大学教学做好了,我想不是。1930至40年代的中国大学,越是有水平的教授,讲课越不规矩,讲文学史的,一个学期只讲了一个庄子天下篇的也有,很多人甚至拒绝留作业,拒绝判卷,但是那时代的几十所顶尖大学,却是国际公认的中国最好的大学。 ?? ?? 更何况,就连这样的检查评估,也往往流于形式,由于评估有事先的通报,给被评估者留好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结果各个学校普遍造假,甚至发动师生假期不休息,将所有的记录修改重做一遍,届时评估的时候,评估专家只要被伺候好了,自然心领神会,不会煞风景。这样的评估,我怀疑不过是教育行政部门将大学不断地束缚自己战车上的一种手段,跟本科教学没有多少关系。 ?? ?? 大跃进之中的大学,是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所在,有了点洋理论,但无法教学生做学问,上课糊弄,教不会学生怎样做事。扩招等于注水参假,教学实习各个环节都偷工减料,即使在职业教育方面,比跃进前还要差。 ?? ??这样的大学教学培养,既不能教会学生做人,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做事的基本素质,见过太多这样的学生,四年学下来,什么都不知道,只学会了上网,K歌,谈恋爱。最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严重缺乏责任心,这是令用人单位普遍头痛的问题。事实上,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用人单位,尤其是那些民营企业和外企,又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 ?? ?? 四 ?? ?? 眼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民生三大难题之一。高校大跃进引发的危机,并不局限在教育领域,已经隐含着整个社会的危机,不仅影响到国家的科技文化进步,国家的竞争力,影响到国家产业的转型,而且隐含了社会的动荡,随着就业的困局扩大,大学毕业生失业比例增加,现在据说已达70%,每年抛到社会上的几百万的失业学生,对社会意味着什么,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 ?? 高校大跃进,本质上是一种在不改革体制的条件下,靠注入大量资金,在短时间内使大学上档次,甚至打造几个世界一流大学的设计以及这种设计的实施。用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的话来说,就是相当于给没有改制的国企,注入大量资金,以期实现经济奇迹。当然,只要钱足够多,奇迹倒也不是完全不能发生,可惜只能是形式上的奇迹,既没效率,更谈不上品质,甚至会败坏已有的品质,就像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一样,钢是炼出来了,都是废品,至今已堆一堆的,在河南田野上还能看见。果然,现在的大学,只有规模的扩张,楼堂馆所的兴建,而实质品质的提升根本没有,甚至还在下降。原有的行政导向,在资金的扶助下,如虎添翼,形成了垄断权力和垄断公司畸形结合的怪胎,这个怪胎,将原体制的弊病统统发挥到了极致。 ?? ??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高校大跃进,具有某些洋跃进的味道。因为这个跃进,号称是在学美国。因为美国的大学是普通教育,我们也得是普通教育,不能再是精英教育。但是人们似乎忘了美国的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到普通教育,花了多少年,目前的国力和教育水平跟我们相比是如何,而我们却在仅仅八年时间,就完成了美国化。现在中国有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拼命排斥美国化,但是另一方面,很多改革都以美国为尺度,无论多么荒谬的事情,只要说一句,美国也是这样的,就万事大吉。 ?? ?? 其实,在这种美国化的洋跃进背后,是国家的好大喜功和部门利益冲动的奇妙结合。国家虽然得到了一点虚荣,学生数量第一,论文数量第一,也在短时间内拉动了一点内需,但真正捞到好处的,却是教育行政部门。虽说眼下是个部门利益扩张的年代,但是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够如此大规模肆无忌惮地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不受到遏制,让自己势力范围的所有单位,都乖乖地听命,也没有任何一个中央的部委,可以掌握几十个副部级的职位,以至于教育部的每一个司长,都有担任实职的副部级首长的机会。大跃进一旦既成事实,国家似乎只能随之起舞,直至水枯鱼烂为止,即使到了这个地步,烂摊子不管多烂,也只能由国家出面收拾。 ??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909484PostID=11050301idWriter=0key=0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28do=blogid=8987 网易 新闻中心 大稿特稿 正文 洪可柱,揭开四大名校黑洞 2007-03-08 09:01:25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广州) 网友评论 715 条 进入论坛   核心提示:今年两会,洪可柱除了提出以议案批评四大高校为代表的名校外,第三次提出《取消发达地区的高考特权、实行全国三十所名校联考与地方自主招生两次考试相结合模式试点》的建议。 洪可柱语录: 很多高校经济窘迫、陷入财务危机,而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为代表的四大名校硬件设施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高校,可巨大投入没有相应有价值的产出,在科学前沿领域原创性、基础性的重大创新方面以及为全人类贡献普适的价值和思想方面,众多名校作为甚少! 四校在投资和贷款使用上的浪费也是惊人的。某顶尖高校设计建造了上千万元的星级卫生间,接待中心、洗浴中心的豪华程度不亚于四星级宾馆 其实这样说已经是在给名校留面子了。众多名校学术腐败、信誉欺诈,以四所名校为代表——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都有抄袭剽窃的行为 印度大学每个学生每年学费不过700-800元人民币,而我们到了每年7000—11000元。但高收费政策并未从根本上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人物周刊记者对话洪可柱 人物周刊:这是您最后一次参加人大会议,对两会有什么样的期望? 洪可柱:希望代表们多说真话。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马金瑜 发自北京(南方人物周刊供网易深度专稿) 洪可柱,姜晓明摄,南方人物周刊供网易深度图片 3月4日,一直关注教育公平的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痛批以少数名校为代表的中国高校。 在他草拟的《关于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为代表的名校应大力开展反教育(学术)腐败促进高校改革与教育公平的建议》中,洪可柱列举了四大名校现存的诸多弊端,并称“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为代表的一批名校程度不同地在成为催生教育(学术)腐败的摇篮。” 因为提出该建议,还没有开会,洪可柱就成为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人物。在接受完三轮采访之后,洪可柱给手机换上一块新电池——只大半天的功夫,手机就被采访电话打得没电了。 “机会难得”,这是这位63岁的老人最后一次参加两会。 “四大名校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人物周刊:您在提案中提到,四所名校得到国家巨大的财力投入,仅“十五”期间就因“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而分别获得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投资18亿元(每年投入6亿,三年共计18亿),但浪费巨大。您怎么得出的这个判断? 洪可柱:是我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调查到的。相比其它重点大学的经济窘迫、财务危机,这几所大学被银行追上门求着贷款,教学和科研设备有进口的就决不买国产的,就算价格高出数倍也在所不惜,反正是国家财政拨款,不花白不花,用不完的话国家就要财政收回。 四校在投资和贷款使用上的浪费也是惊人的。某顶尖高校设计建造了上千万元的星级卫生间,接待中心、洗浴中心的豪华程度不亚于四星级宾馆。与四校齐名的人文社科类某高校,教师食堂楼高不超过四层,居然花数百万元安装最现代化的观光电梯,还美其名曰:尊重知识、尊重教师,使老师在上楼时能观光欣赏校园美景。 我真想问问他们:校内巴掌大的地方,教师就生活在校内,有什么风景可欣赏的? (南方人物周刊) 记者:马金瑜 http://news.163.com/07/0308/09/3925DFK800011SM9.html 网易 新闻中心 大稿特稿 正文 洪可柱,揭开四大名校黑洞 2007-03-08 09:01:25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广州) 网友评论 715 条 进入论坛   核心提示:今年两会,洪可柱除了提出以议案批评四大高校为代表的名校外,第三次提出《取消发达地区的高考特权、实行全国三十所名校联考与地方自主招生两次考试相结合模式试点》的建议。 人物周刊:就您了解,这几所大学的财务状况如何? 洪可柱:从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在“负债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各个高校直接向银行大量贷款,盲目扩张,据统计,高校基建总额中8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 这直接导致很多高校负债累累,基本上每所重点大学都身陷债务泥潭。银行开始“逼债”,银行与学校合作的“蜜月期”结束了,开始了艰难的“八年抗战”。据统计,2008年前后我国高校将进入还债高峰期,其中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800亿元左右。据我了解,2800亿还是有保留的数字,真正的数据几乎翻番,贷款规模实际高达5000亿元。 人物周刊:这种负债累累,如果长期还不了债,有没可能造成大学破产? 洪可柱:这种“如果”已经变成了现实。2003年以来,银行逼债,浙江一所大学由于贷款额太高,已没能力还贷,面临破产,最后只能由政府出面将该学校并入另一所高校,才化解了债务危机。 按照严格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实已经破产。特别是有的高校征几千亩地建大学城,一期、二期工程建好,三期、四期没钱了,校园里一片荒草。政府不愿让大学破产,大学也是吃准了政府最后一定会买单,所以才会放心地贷巨款……但是,如果政府不加大教育投入,这5000亿的黑洞就很可能成为引发重大经济危机的一个因素。 人物周刊:您还在提案中写道,“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为代表的一批名校程度不同地在成为催生教育(学术)腐败的摇篮。” 洪可柱:其实这样说已经是在给名校留面子了。众多名校学术腐败、信誉欺诈,以四所名校为代表——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都有抄袭剽窃的行为。学术腐败已有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成为集体行为,并且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趋势。 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太多了,北京大学2003年“十大名师”候选人之一,社会学系王铭铭教授剽窃抄袭事件;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招收博士的“怀德门”事件。清华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国家立法取消网民上网发表言论自由”的建议,被全国亿万网民授予“妖魔化教授”的“荣誉称号”的事件;复旦大学博导李XX、马X再次剽窃被媒体曝光事件;上海交通大学招生黑幕和芯片知识产权造假、骗取国家巨额投资事件……一批名校已开始程度不同地从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蜕变、成为腐败的摇篮。 什么造成大学的诸多问题 人物周刊:大学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您提到的财务问题? 洪可柱:高校债务缠身,这就使大学学费下降的可能性很小。除了国家拨款,就只有靠收取不断增长的学费来维持开支。我做过调查,与我国发展状况相似的人口大国印度,其大学每个学生每年学费不过700-800元人民币,而我们呢,到了每年7000—11000元。但高收费政策并未从根本上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它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却将负担转嫁给民众。 人物周刊:高校高收费、乱收费的问题引起很多议论,但解决起来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落不到实处,为什么? 洪可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曝光了8所乱收费学校,但不管是日常监管还是事后监管,都显得苍白无力。其实学校乱收费大都与地方政府有关,因为学校与地方政府在某种意义上处于同一利益链上,这也使得他们有了乱收费的底气。你想,如果没有地方政府作后台,再有名的学校它也不敢乱收费。 人物周刊:高校乱收费还是有很多背后的原因? 洪可柱:高校自己怎么敢迈那么大的步子呢?中国教育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教育主管部门,他们今天一个本科教学评估,明天一个博士、硕士授权点考察,还有什么教育部“211”和“985”工程,教育部门对这些“工程”有评估的硬指标,每个学生要占一定校园面积,每个专业达到一定招生量,达不到硬指标,一些专业将被停招。因此,学校就不断圈地、扩张、合并、改校名、建大学城。 对于高校建楼的“突飞猛进”,前任复旦大学校长、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称这样的速度是高校发展史上的“世界第一”。 人物周刊:批判完了四大名校,您提点建议吧,怎么样能改变状况? 洪可柱:引进竞争管理机制,我认为这才是改变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良方。竞争机制可从民营、国有、中外合资办学、独资办学成功案例中吸取有益经验,加以创新应用。在竞争条件下中国可以产生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可以大大激活、加强高校的活力。 比如说,我建议,在高校严格监管下,以四大名校为代表的,一些名校将其外文、财政等应用型人文专业租给“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进行一种教育试点。不管试点成功与否,都可为进一步教育改革,创立新教育运行机制提供重要借鉴。 人物周刊:这是您最后一次参加人大会议,对两会有什么样的期望? 洪可柱:希望代表们多说真话。 (南方人物周刊) 记者:马金瑜 http://news.163.com/07/0308/09/3925DFK800011SM9_2.html 学子也疯狂:警惕教育的商业化倾向(修改稿)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2005-10-6           学子也疯狂:警惕教育的商业化倾向                 杨学祥 高等学府的学子,曾誉为科学殿堂的骄子,以潜心研究,清廉高雅,不为声、色、犬、马所 动为最高境界。但是,伴随大学扩招,大学生由天之骄子降为普通平民,面对社会流行趋势 的“学子疯狂”也在情理之中。 据新华网报道,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至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招 生数量年均增长21.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4年的19%。高等 教育招生人数2001年达到480.7万人,2004年为701.1万人。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 已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十五”期间进入了 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终于达到了15%的标准 。大潮之中,赤金与泥沙俱下,没有一番平静有序的淘洗过程,赤金就不会脱污泥而现 身。“莫道学涯似海深,莫叹学子如沙沉,千淘万沥虽辛苦,淘尽黄沙始见金。”借用一首 古诗来形容当前学子的处境,自然也是一种激励。 近日,超女现身北大,引发了一场争论。据报道,为某品牌电脑代言的李宇春,在北大百年 讲堂“只唱了一首歌,说了十几句话”,就“让在场的1500名大学生为之疯狂和尖叫”。由 于现场极度混乱,一些拟定的表演只好取消。郭之纯认为,形成如此局面,无论是否过分都 怪不到李宇春。其次应思考的是,北大学生面对李宇春作如此表现,是否得体 ? 职业环境气氛代表了职业环境要求。法院的庄严,医院的肃静,学院的清静,剧院的喧嚣, 没有这种职业的环境要求,就不能完成这种职业的历史使命。教育的商业化趋势打破了校园 的研究气氛:教授们忙作项目,学子们忙搞创业,偌大一个学府,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 桌,真正静下心来研究学问的人只能固守清贫:卖盐的喝淡汤,这就是科学规律,深得资本 奥妙的马克思一生一贫如洗。与“超女”的百万代言相比,创业学子自愧不如,“十年寒 窗”不如“一曲成名”,这就难怪“学子也疯狂”了。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商业运作无孔不入。没有商业资本的参与,“超女”从诞生到走红都 是不可能的。刚刚起步的中国商业还没有看到科学研究的市场前景,打造“超女”品牌的意 义在于广告宣传,百万“玉米”的背后是无穷的商机。在金钱的诱惑面前,别说是未出茅庐 的学子,就是自视清高的教授也难以抵挡。社会对基础科学的忽视导致基础科学研究被边缘 化,基础科学的边缘化又使科学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大学因为自身的经费危机不得不屈服于 价值法则。继名模明星变身为大学教授之后,无本万利的博采行业也变身为科学。当今的大 学几乎无不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淖。社会上哪门学科有“钱”途,就创设哪门学科。于是高尔 夫专业大摇大摆地进入高校,博彩管理也昂然进入名校;于是大学被讥讽为职业培训所,大 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于是高考毕业生蜂拥报考热门专业,而一些没有“钱”途的冷门 专业则鲜有人问津 。“学子也疯狂”不过是这种社会现象的“镜像”反应。 如今的大学生有多少用于学习的时间?就业的市场压力占用了大学生半年的时间,大四的下 学期,大学生基本上就得奔波于劳动市场,忙于应聘的商业技巧。在三年半的学习期间,富 者忙推销赚外快,穷者忙打工挣学费。上半年刚刚开学,就遇到五一黄金长假,下半年开学 伊始,又迎来十一黄金假期。无限的商机扰乱了潜心学习的意境,浮躁的冲动代替了理性的 分析。在如此商业化的社会中,谁能给大学生一个安心读书的环境? 科学的灵感不是酒吧中的招待生,可以召之即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商业的冲动和 科学的沉思不可兼得。大学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科学的学习环境。 袁晓明认为,北大管理部门不应邀请超级女声节目的冠军李宇春到北大百年讲堂去提供娱乐 节目和搞商业促销 。这自然有其合理的理由。他举例说,“美国偶像”在美国也是非常 成功的电视节目,但“美国偶像”中胜出的第一名却绝没有被邀请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 院表演的机会。这不是说美国大学生不喜欢“美国偶像”,而是哈佛大学知道肯尼迪政治学 院应该派上什么用场,哈佛学生也晓得肯尼迪政治学院礼堂不可能成为为“美国偶像”得奖 者疯狂的场所。北大的百年讲堂与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一样,不是上演娱乐节目的场所,而 是培养有思想、有学问之人才的殿堂 。 要娱乐上剧院,要学习上学院。人办事要走对地方,领导办事要讲究场合。钱是个好东西, 但不要被金钱冲昏了头脑。用商业化的理念,是培养不出具有理性思维的学者的。在喧嚣的 使人疯狂的市场经济中,我们更需要像马克思那样冷静的能掌舵导航的理性学者,他的学说 使一切资本主义的推销员相形见绌,他的预见使现代经济学家至今惊叹不已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子的疯狂来自教育家的浮躁,面对商业化的诱惑,有谁能净化教育 界的职业环境?商业并不万能,为什么一定要让学问淹没在商海之中?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打造三五个超女是容易的,要使百万农民工脱贫却是现代中 国商业的难题。莘莘学子大可不必为流行歌曲而感到失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仍然是非你 莫属! 参考文献 1.吕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年均扩招超过2成。 http://news.tom.com 2005年 10月03日12时31分。来源:新华网 http://news.tom.com/1002/3291/2005103-2524811.html 2.郭之纯。北大讲堂能否成为李宇春们的舞台。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10-5 文章来 源: 中国青年报2005 年9 月27 日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461 3.杨学祥。我国基础科学的尴尬。科技潮。2005,(9):23-26 4.袁晓明。北大讲堂本不应是娱乐的舞台。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10-5 http://guancha.gmw.cn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460 5.袁晓明。大学讲堂不应成为娱乐场所。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10-5 文章来源: 海 峡都市报 2005-09-25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459 6.杨学祥。西方哲学的回归:重新认识马克思。2005-9-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5589 学子也疯狂:警惕教育的商业化倾向(修改稿)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2005-10-6           学子也疯狂:警惕教育的商业化倾向                 杨学祥 高等学府的学子,曾誉为科学殿堂的骄子,以潜心研究,清廉高雅,不为声、色、犬、马所 动为最高境界。但是,伴随大学扩招,大学生由天之骄子降为普通平民,面对社会流行趋势 的“学子疯狂”也在情理之中。 据新华网报道,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至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招 生数量年均增长21.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4年的19%。高等 教育招生人数2001年达到480.7万人,2004年为701.1万人。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 已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十五”期间进入了 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终于达到了15%的标准 。大潮之中,赤金与泥沙俱下,没有一番平静有序的淘洗过程,赤金就不会脱污泥而现 身。“莫道学涯似海深,莫叹学子如沙沉,千淘万沥虽辛苦,淘尽黄沙始见金。”借用一首 古诗来形容当前学子的处境,自然也是一种激励。 近日,超女现身北大,引发了一场争论。据报道,为某品牌电脑代言的李宇春,在北大百年 讲堂“只唱了一首歌,说了十几句话”,就“让在场的1500名大学生为之疯狂和尖叫”。由 于现场极度混乱,一些拟定的表演只好取消。郭之纯认为,形成如此局面,无论是否过分都 怪不到李宇春。其次应思考的是,北大学生面对李宇春作如此表现,是否得体 ? 职业环境气氛代表了职业环境要求。法院的庄严,医院的肃静,学院的清静,剧院的喧嚣, 没有这种职业的环境要求,就不能完成这种职业的历史使命。教育的商业化趋势打破了校园 的研究气氛:教授们忙作项目,学子们忙搞创业,偌大一个学府,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 桌,真正静下心来研究学问的人只能固守清贫:卖盐的喝淡汤,这就是科学规律,深得资本 奥妙的马克思一生一贫如洗。与“超女”的百万代言相比,创业学子自愧不如,“十年寒 窗”不如“一曲成名”,这就难怪“学子也疯狂”了。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商业运作无孔不入。没有商业资本的参与,“超女”从诞生到走红都 是不可能的。刚刚起步的中国商业还没有看到科学研究的市场前景,打造“超女”品牌的意 义在于广告宣传,百万“玉米”的背后是无穷的商机。在金钱的诱惑面前,别说是未出茅庐 的学子,就是自视清高的教授也难以抵挡。社会对基础科学的忽视导致基础科学研究被边缘 化,基础科学的边缘化又使科学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大学因为自身的经费危机不得不屈服于 价值法则。继名模明星变身为大学教授之后,无本万利的博采行业也变身为科学。当今的大 学几乎无不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淖。社会上哪门学科有“钱”途,就创设哪门学科。于是高尔 夫专业大摇大摆地进入高校,博彩管理也昂然进入名校;于是大学被讥讽为职业培训所,大 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于是高考毕业生蜂拥报考热门专业,而一些没有“钱”途的冷门 专业则鲜有人问津 。“学子也疯狂”不过是这种社会现象的“镜像”反应。 如今的大学生有多少用于学习的时间?就业的市场压力占用了大学生半年的时间,大四的下 学期,大学生基本上就得奔波于劳动市场,忙于应聘的商业技巧。在三年半的学习期间,富 者忙推销赚外快,穷者忙打工挣学费。上半年刚刚开学,就遇到五一黄金长假,下半年开学 伊始,又迎来十一黄金假期。无限的商机扰乱了潜心学习的意境,浮躁的冲动代替了理性的 分析。在如此商业化的社会中,谁能给大学生一个安心读书的环境? 科学的灵感不是酒吧中的招待生,可以召之即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商业的冲动和 科学的沉思不可兼得。大学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科学的学习环境。 袁晓明认为,北大管理部门不应邀请超级女声节目的冠军李宇春到北大百年讲堂去提供娱乐 节目和搞商业促销 。这自然有其合理的理由。他举例说,“美国偶像”在美国也是非常 成功的电视节目,但“美国偶像”中胜出的第一名却绝没有被邀请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 院表演的机会。这不是说美国大学生不喜欢“美国偶像”,而是哈佛大学知道肯尼迪政治学 院应该派上什么用场,哈佛学生也晓得肯尼迪政治学院礼堂不可能成为为“美国偶像”得奖 者疯狂的场所。北大的百年讲堂与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一样,不是上演娱乐节目的场所,而 是培养有思想、有学问之人才的殿堂 。 要娱乐上剧院,要学习上学院。人办事要走对地方,领导办事要讲究场合。钱是个好东西, 但不要被金钱冲昏了头脑。用商业化的理念,是培养不出具有理性思维的学者的。在喧嚣的 使人疯狂的市场经济中,我们更需要像马克思那样冷静的能掌舵导航的理性学者,他的学说 使一切资本主义的推销员相形见绌,他的预见使现代经济学家至今惊叹不已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子的疯狂来自教育家的浮躁,面对商业化的诱惑,有谁能净化教育 界的职业环境?商业并不万能,为什么一定要让学问淹没在商海之中?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打造三五个超女是容易的,要使百万农民工脱贫却是现代中 国商业的难题。莘莘学子大可不必为流行歌曲而感到失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仍然是非你 莫属! 参考文献 1.吕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年均扩招超过2成。 http://news.tom.com 2005年 10月03日12时31分。来源:新华网 http://news.tom.com/1002/3291/2005103-2524811.html 2.郭之纯。北大讲堂能否成为李宇春们的舞台。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10-5 文章来 源: 中国青年报2005 年9 月27 日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461 3.杨学祥。我国基础科学的尴尬。科技潮。2005,(9):23-26 4.袁晓明。北大讲堂本不应是娱乐的舞台。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10-5 http://guancha.gmw.cn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460 5.袁晓明。大学讲堂不应成为娱乐场所。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10-5 文章来源: 海 峡都市报 2005-09-25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459 6.杨学祥。西方哲学的回归:重新认识马克思。2005-9-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5589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680.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073 次阅读|27 个评论
历史回顾:拉尼娜现象对中国的影响
杨学祥 2010-6-8 10:28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使地球气候异常,尤其是对中国影响较大。2008年冬季中国气候异常,南方诸多省份出现大范围雨雪灾害天气,造成损失不计其数,与拉尼娜现象关系密切。回顾这段历史对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气象顽童拉尼娜将对今年春夏中国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 于文静 发布时间: 2008/02/20 责任编辑: 黄雪芬 来源: 新华网 气象顽童拉尼娜将对今年春夏中国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于文静)受赤道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和欧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今年1月10日以来,中国南方出现了四次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预测,这次拉尼娜事件会持续到2008年夏季前,将会给中国带来春夏季干旱及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偏多、夏季出现区域性洪涝几率增加等气象灾害。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历史上1954-1955、1956-1957、1963-1964、1968-1969年的冬季,中国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低温雨雪异常天气。国家气候中心综合分析了这些年份的气候变化后认为,这个调皮的气象顽童将对今年春、夏气候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对南方早稻播种的影响。预计2008年华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大部)早稻播种期(2月中旬至3月份)天气,华南南部较常年同期偏差;华南北部较常年同期偏好,江南地区春播气候条件偏差。 对春季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影响。预计2008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多发区沙尘天气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但与2007年同期相比将有明显增加;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大。 对干旱及森林火险的影响。今春中国东部地区以少雨干旱为主,东部大部地区可能出现春旱,其中吉林和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南部、黄淮、粤桂北部春旱可能较为严重;夏季,全国少雨范围比多雨范围大,整体形势旱重于涝,长江下游至江南北部可能出现高温干旱。 对夏季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影响。2008年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广西大部、云贵高原、重庆、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吉辽大部,这些区域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 对台风活动的影响。拉尼娜年,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中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遭遇重大气象灾害的损失总量将会扩大。 她表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加强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http://www.jhnews.com.cn/xwzx/2008-02/20/content_53052.htm 拉尼娜对中国的影响 -------------------------------------------------------------------------------- Http://www.gkong.com  2008-2-27 15:33:40 来源:网络  今年全球的气候大背景是拉尼娜,厄尔尼诺我们较熟悉,但对于她的姐妹拉尼娜我们还很陌生。   拉尼娜是同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小小的0.5度,又远在南美洲,但却对我国造成了极大影响。   1.南太平洋的气温偏低是怎样扩散到全球的。海洋表层的洋流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从东太平洋(即秘鲁)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即中国、日本),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从而加剧气流在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实际上削弱了西太平洋的副高,加强了信风和西风,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将拉尼娜的影响从秘鲁扩散到全球,特别是中国。   2.西太平洋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中国的影响。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加强,导致了本来在冬半年就已经远离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远离大陆,对大陆冷气团的牵制抵抗作用进一步降低,很明显,没有了副高的阻拦,副高两侧的风带,一是北方强大的寒冷的西风带,二是南方印度洋上的信风带可以长驱直入大陆,横扫全亚洲,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两个风带的控制之下。   3.风带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1)西风带。西风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的,冷气团比较寒冷,冷空气强度比较强,因为北冰洋的蒸发作用小,空气极为干燥,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以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冷空气。今年主要受北方气团影响的东北降雪量就很少,跟过去持平。二是从西路过来的,这是我们很少关注的,但它借助西风带加强从冰岛大西洋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海横扫整个亚欧大陆,由于来自较湿润的大西洋,这股冷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雪。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因为这股强冷湿空气,巴格达这种极度干旱的地方降了百年以来第一次雪,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山区积雪超过两米。甘肃这种比较干旱的地方今年降雪量超过常年的两倍,为60年之最。多有趣,我们天上下的雪竟然来自大西洋的海水。   (2)信风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信风带在过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由于拉尼娜的加强,加上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分流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翼逐渐加热加湿的气团,使得中国南部受到了来自印度洋大量的暖湿气流,造成云贵高原的气温甚至比常年的还要高。   (3)共同影响。由于太平洋上的副高减弱,因而南北两股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内陆,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控制南方,像深圳这段时间湿度都高达90%。过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就单一的控制全国,全国都是寒冷干燥,但今年拉尼娜引导着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同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从而形成了大范围的暴雪。降雪同降雨的原理一样,现在温度一上升就下大雨,甚至暴雨。从影响范围看,灾害程度从东向西递减,沿海省份影响较小,可见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而非太平洋,信风影响巨大。 http://www.gkong.com/html/news/2008/2/18441.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107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