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录取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录取

相关日志

亲眼所见:超高难度的美名校申请过程
热度 29 yzhang111 2013-4-2 01:37
因为大女儿的缘故,亲历了美大学的招生过程。其复杂程度和难度不由得让我这个只经历过一考订终身的人感慨万千。 中国当年的高考,只要成绩达标,上大学的梦想都会实现。感谢党和政府,想当年的我就是靠超常发挥才搞到一块敲门砖。不然的话,还不知道我现在正在我的哪块田里锄草打农药呢。 好了,废话少说,进入正题。这美大学的录取考察的是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那些大藤、小藤、黄金藤、 top50 的名校。本文主要目的是给大家介绍美高校的不同之处,次要目的是分享快乐和显摆,呵呵。因大女儿本人积极主动,最终排名前 10 的大学中有四所向她发出邀请,且都有奖助学金提供。现在她正发愁去哪里呢。 老美也有 高考 ,叫 SAT , ScholasticAssessmentTest ,或学业水平测试。其中基本测试 SATI 包括数学、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满分 2400 。另外还有单科测试 SATII ,什么数理化史地生都属于这个范畴,满分 800 。这个高考和中国的有两点不同:一是可以一年内多次参考直到考出好成绩,另外是可以把每次考试成绩中最好的拿出来拼成 superscore 报告给高校。感觉这比一考订终身公平些。华裔学生一般在这方面都还表现不错,主要和华裔重视教育有关。大女儿没出现例外,单次 SATI 她考出过 2370 , superscore 就满分 2400 了。考了数学、化学、和文学的单科,科科都满分。但这 SAT 考好了不一定就能被名校录取,比如我听说了一个华裔同胞的孩子, SAT 满分但前 10 的高校没一个录取。当然了,如果这 SAT 没考好,名校一般就没戏了。 另外美高校重点考察的是学生 平时成绩 。像我一样平时 GPA 一般,考试时超常发挥的学生在美国就基本没戏,所以再次感谢党和政府。大女儿没这问题,平常 GPA 是完美的 4.0 ,加权 GPA6.93 ,全年级 700 多学生中排名第二。没有她四年来日复一日的日夜奋战,这种成绩基本不可能。 还有就是考察学生 是否有爱心 乐于奉献。是否愿意拿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帮助社区帮助他人。一般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志愿者管理系统,你每年做志愿者的时间都有人替你统计。学生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多的参加就是了。四年辛苦下来,大女儿竟然积攒了近 2000 小时的志愿者时间,因此她还被学校提名 SilverKnightAward 。记得一次在体育比赛上为学校筹款,半夜两点她才回家。 领导能力 是美名校考察学生的重点之一。这就怪不得多数美国学生都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了。他们煽动忽悠人的技巧相当了得。当然光忽悠是不成的,你愿意为大家服务吗?你有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大女儿是学校 KeyClub 的 President ,还是 FBLA 的 VicePresident 和学校 NationalHonorSociety 的 Treasurer 。这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才能干好。因账目门清,买东西都是最好的deal,老师甚至问她能不能她毕业后还给他们当这个Treasurer。她的 KeyClub 从她做主席前的 60 人增加到她“主政”时的近 300 人成学校第一 Club 就能说明她的领导力和号召力都还不错。 课外活动 也是不可或缺的,有很多时候甚至起决定作用。如果谁是奥赛、西门子科学奖、英特尔科学奖等知名大赛的得主,有可能破格被名校提前录取。大女儿这方面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从初中开始她就一直参加 FutureBusinessLeadersofAmerica 的各种科目的比赛,一路下来斩获无数。每年她都会在地区、州的比赛中获得大奖(冠亚军次数都记不清了),并因此三次参加全国比赛,其中两次获前 10 名。家里她的大小奖杯奖牌无计其数。其他的活动包括国画、“模拟联合国”、辩论大赛、青年管弦乐团、 IntelScienceEngineeringFairInternationalFinalist 等的荣誉, 都令她的 CV 增色不少。除了这些,她还是学校越野长跑队和田径队的 Varsity 队员,跑完过半个马拉松,身体绝对棒。她的教练曾经亲口对我说我女儿是他带过的跑得最快的亚洲学生。因他们学校亚裔学生少,他这话不免有夸大成分,但听上去还是满舒服,呵呵。 再有非常重要的就是 Essay ,很多大学让你写几个 Essay 。可以是命题作文或自由发挥。不少人因为轻视这个 Essay 而折戟沉沙。能不能写出令人心动的 Essay 有时候能起决定作用。 推荐信 也是多数大学申请的必备材料。没有强有力的推荐信,会很难有名校青睐的。这个东西自己说了不算,一般和能力呈正相关。 还没完呢!最后一道程序就是 面试 。很多高校会找当地的校友亲自面试申请者。书面上出色的申请者面试后被拒经常在发生。 OMG ,我都没想到这么多东西!写都写累了,你看累了吗? 传说中的黄金藤: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
14800 次阅读|69 个评论
我的研究生“招生梦”
热度 35 wangdh 2013-3-17 15:14
我的研究生“招生梦” (王德华) 师生可以签君子协议吗? 全国上下刮过“你幸福吗”的阵风后,开始了“你的梦想是什么?”的“中国梦”热潮。舒适安逸、放松愉悦的条件下,做的是甜甜的梦、香香的梦,阴霾寒冷、充满杀机的条件下,做的是恶梦。温馨的梦,不容易醒,醒后会长时间回味,恶梦容易惊醒,醒后一身冷汗。 看到那些求学心切的考生们风尘仆仆赶来参加复试,回想起自己多年来参加的那些研究生复试,突发奇想写了几句“梦话”:“ 研 究生复试:咱们是否签 一个君子协议呢? ” 。 不少博友看题目就知道了内容,不少博友也确实理解了我的含义,但也确实有不少年轻博友是没有读懂文字的含义,甚至是产生了一些误解。研究生培养,可以签订“君子协议”吗?一定会有不少朋友说,这个可以有。我的答案是:不可以。研究生培养过程,师生都有基本的规范和要求,不需要任何补充协议,更不需要“君子协议”。如果真的需要的话,味道就变了。 试想,如君子协定中规定:“ 每周上班六天,每天上班时间 8 : 00- 12 : 00 , 14 : 00-18 : 00 , 20 : 00-22 : 00 ” ,这还是君子吗?这样管理还能指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来吗? 再如君子协定中规定:“ 每周必须汇报研究进展,每两周必须文字汇报研究进展,每月必须在研究组进行研究进展汇报。每学期写一篇学期论文,每学年完成一篇学年论文。每学期末和年终完成学期总结和年终总结。… … ”,这样的要求是高还是低呢? 新时期,关于研究生的纪律和诚信问题是让管理部门和导师很伤脑筋的事情。作为成年人的研究生,口口声声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很难想象一个连基本的研究生规则都不能遵守的研究生,将来能实现什么样的理想?导师们说起来,不停唉声叹气。实际上,研究生们聊起来,也是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我梦想的研究生培养状态 在一次会议上,我曾对一位老师说,我最希望的研究生培养达到的一个状态是: 1 、 高待遇 。高待遇,严要求。让研究生安心做学问,但必须严格要求。 2 、 淘汰和退出常态化 。建立正常的淘汰和退出制度,通过研究生培养小组(指导小组或专门委员会)的严格考核,不适合继续学业的研究生,要及时让他们脱离这个群体,让他们早日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3 、 精英教育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定性为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注重的是兴趣教育。 4、 阳光和活力 。我希望的研究生精神面貌是:充满创造力,充满活力,充满朝气,主动、上进、活跃、阳光。我喜欢这些特点,非常向往这些特点。 我希望的招生方式 当今的研究生招生模式,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研究生招生制度该 记得我曾在相关文章中说过,研究生招生的全国统考模式,对于选拔优秀的人才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各个专业越来越集中在几门专业课的考试上,这样很多研究生在大学阶段集中主要精力学习这几门课程,忽视了其他课程的学习。许多研究生基础知识太薄弱,尽管很努力,但是还是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如何改革呢?我有两点建议: 1 、废除全国统考 。要选拔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废除全国统考,把招生权力交给导师。在导师品行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没有有效监督机制的时候,把招生权力交给导师,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我们都知道,一旦拥有了权力,就有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所以,必须有监督制度。 2 、废除课程考试 。不再进行专门的课程考试,主要以研究生的在学成绩、课外科研活动等为参考,采取学生申请制度和面试制度。不再以分数定乾坤,而主要以能力和兴趣、经历为录取原则。现在不乏喜欢科学研究的年轻人,他们并不看重课本上的知识,喜欢动手,喜欢参加一些活动,喜欢思考一些问题。应该建立一种制度让这些孩子能够有机会经受研究生教育。 如果改革硕士招生制度有难度,博士生招生该可以吧? 至少科学院的研究生招生还是应该可以试行的吧? 这就是我的研究生“招生梦”。 推荐旧博文: 1、 研究生入学统 考不利于选拔人才 2、 中国研究 生培养的一些现状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9718 次阅读|60 个评论
【零分录取与考试零分】教授在分数上有多大权力?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3-3-11 18:52
  全慧兄的新文章《零分可能是学生对大学的控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669256.html )引来巨大关注潮。   其实,我更加关注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讲授的全过程中应该有多大的权力?   算是给不给0分的一个二阶问题吧。   我们之前听到过很多0分录取佳话,比如钱锺书啊,还是吴晗啊,数学考了0分或者极低的分数,结果还是因为语文100分,而被破格录取,等等。   在那个正在由八股文和科举制向现代教育制度转变的特殊阶段,确有一些人依然是抱着科举八股的思路在培养自己的孩子或自己本身,不愿意受任何的科学训练是可以理解的,那时候几个人能看到科学的价值所在啊,还是读书而当人上人的腐朽观念罢了,包括钱先生的家族。   零分录取的佳话很多,不过也只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后来,比如40年代就很少了,保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很大部分的台湾和香港,乃至日本和韩国,也不再听说有类似的佳话了嘛,说明佳话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不可以今天的状态对应往日的做法。   也所以,如果钱锺书们今天再来参加高考,我看完全可以因为他的数学零分而被所有大学拒之门外,如果他有兴趣成才,也还可以借助家学渊源而在故纸堆里继续寻觅,没有数学不影响他的研究,可坚持上大学,就是一定要多占这个位置了吧?!   对于全慧兄给出来的俞敏洪的“佳话”,我觉得可以说说教授的权力了。   一个教授有给学生任何分数的权力没?   其实我是希望有的。毕竟,很多科目更多要看学生的悟性,如果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甚至于能给老师很多启发,这样的学生为什么不能给出一个很高的分数呢?一定要拘泥于“考试+课程表现”两个方面的加权平均吗?   当然,我也听说其实老师有对这个“加权”进行设计的权力,比如我说考试只占10%的分数,课堂表现占90%,也是完全可以的。此时又有另外一个问题:课堂表现只凭主观么?如果有学生申诉为什么自己低而别人高,又如何处理?   其实这就是一个权力由“纯粹主观”来确定还是需要加入客观成分的选择。全慧兄说的情况是:可以完全主观,不管考试或者课堂表现,我觉得你能说服我,则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分数。   如果学校里有明确规定教授没有给学生主观打分的权力,必须完全或大部分客观,那么,全慧兄就要面临挑战。   我没有在大学当过老师,所以不太清楚老师权力的界限在哪里,根据我上大学的经历,觉得老师在“考试”和“课程”两项评分准则的权重上还是有很大权力的,甚至可以做到完全主观。   不过,全慧兄说的情况还不简单是课堂表现,而是“考试零分后表现”,和我在这里讨论的东西还不是一个。那么,能否在“考试”、“课程表现”之外再加一个准则“考试后表现”呢?如果可以,那么是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告知所有学生这门课是这样给分数的,还是等一切尘埃落定后,老师再告诉大家其实我的评分标准是这样的。   我看全慧兄的文章写出来后,很多老师义愤填膺,大有把全慧兄彻底批倒之意,我觉得倒大可不必,教授如果天然具备这个权力,且他坚持要行使它,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大学对于教授的这种行使权力的方式不能认可,或因为不够公平或因为其他,则学校可以劝诫教授甚至解聘教授(tenured不可以?)大家各有各的监督手段,但是如果权力是确实存在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允许行使。   我看很多反对全慧兄的博主都是在“教授没有权力主观地给学生确定考试分数,必须根据最后的考试成绩”这个假设下进行的。   正如国家老大可以宣布和敌对国的战争状态(当然也有一定程序),一个喜欢穷兵黩武的老大和一个喜爱和平解决问题的老大,做法就决然不同,但是,只要他行使权力的方式是制度许可的,就可以由他来做出决定。  
个人分类: 人论|522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对于”开放异地高考“
lidercoocer 2013-1-8 16:04
搞所谓的“开放异地高考”,干么不直接分几个大区,统一试题统一划线,或者严格按照考生人数比例录取? 看来南边的某个小国的某个政府搞的一些措施不应该被全盘否定
3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破格录取的10大牛人
冯用军 2012-11-7 16:26
1、神女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并在1月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清华同意将降60分调档。近日,她接到清华大学的电话,通知她于7月14日到某门户网站参加关于自主招生的访谈。蒋方舟表示,这意味着清华已经基本录取了自己。为此蒋方舟凭借自己少女作家的优势被清华破格录取。 2、怪才潘立群。2006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年度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展中,山师附中高三学生潘立群发明的可解决交通中色觉障碍的交通信号灯,获得“最佳国际项目奖”,从此他获得了“创新少年”的美誉。然而同年高考成绩发榜后,潘立群却仅取得了总分379分的成绩,只获得了填报专科院校的资格。在其他十余家知名院校对他关闭本科大门的时候,山东大学在最后关头破格录取了潘立群。 3、义士张亚超:2003年在距高考第一场考试开始只有几个小时的时候,张亚超面对宿舍外行窃的小偷勇敢地冲了上去。在搏斗中,他不幸被小偷用酒瓶砸中头部,血流满面。但是为了圆自己的清华梦,他忍着右手右臂及脑震荡的伤痛,完成了全部科目的考试。遗憾的是他的总分未达到报考的清华大学分数线。清华在经过认真调查、严格考试后,利用自主招生政策破格录取了他。图为2003年张亚超到清华报到。 4、救人好团队:4名四川少年因在此次抗震救灾中表现杰出,做为保送生被四所高校分别录取,四川北川县中学高三学生申龙(左一)被北京大学录取,四川北川县中学高三学生王佳明(左二)被清华大学录取,成都市彭州中学高三学生欧阳宇航(右二)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四川理县中学高三学生张博(右一)被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图为他们在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上,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5、围棋神童金靖。金靖从7岁起开始学习围棋,初二的时候,他被评为专业初段。高三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几个高校在全国录取围棋生,金靖报名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好成绩。为此,北大降分将他破格录取。 6、导演白浪。白浪年少时顽劣不堪,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家。然而在摄像机里他却隐约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2007年,他自任导演自掏腰包,发动全家上阵,拍摄了一部让周围人叫好又叫座的“本土电影”——《红裹肚》。从此,白浪成了陕西汉中地区的传奇:他被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位教授相中,创下了从小学直接跨入大学校门的奇迹。 7、琴痴叶子:2006年叶子在世界三大钢琴比赛之一的舒曼杯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夺冠,并被德国舒曼音乐学院破格录取,使他成为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少年大学生自此,12岁的叶子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8、 考试王何凯琳。2007年8月香港会考发榜,何凯琳摘下“8A”及中文科“5*”佳绩,以14岁之龄成为最年轻的“九优状元”。香港中文大学于8月21日宣布以特别生形式取录何凯琳,她无须完成中六预科课程,可直接于9月入读中大先修课程,明年入读医学院。何凯琳继成为历年最年轻的九优女状元后,成为中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学生。 9、发明狂陈易希。香港应届会考生陈易希,2005年因发明“智能保安机器人”夺得美国英特尔公司举办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二等奖,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林肯实验室将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易希星”以资鼓励。陈易希2006年会考期间获香港科技大学宣布破格取录,直入科大电子工程学就读。香港科大发言人强调,破格取录陈易希非因学术成绩,而是因为他于科学研究和发明方面充满天分。图为获香港科技大学破格取的陈易希,在与香港特首曾荫权对话并向特首介绍其新书。 10、怪老潘家武。 2006年,69岁老汉,潘家武参加了全国普通高考,最终却以183分的总成绩名落孙山,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却感动了全社会,省内的西南林学院成教院决定破格录取他到该院园林园艺专业,家人原想支持他上大学,可老人意在攻读政法专业,最终放弃了这次上大学的机会。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近20年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
lily201268 2012-9-1 10:41
考硕年份 报名人数 报名增长率 录取人数 考录比例 2012 165.6 9.6% 51.7 3.2:1 2011 151.1 7.9% 49.5 3:1 2010 140.6 12.8% 47.4 2.8:1 2009 124.6 3.8% 44.9 2.9:1 2008 120 -6.8% 38.6 3.0:1 2007 128.2 0.8% 36.1 3.5:1 2006 127.12 8.4% 34.2 3.2:1 2005 117.2 24% 31 3.6:1 2004 94.5 18.5% 27.3 2.9:1 2003 79.7 27.7% 22 2.9:1 2002 62.4 35.7% 16.4 3.2:1 2001 46 17.3% 13.3 4.2:1 2000 39.2 22.9% 10.3 4.6:1 1999 31.9 16.4% 7.2 4.9:1 1998 27.4 13.2% 5.8 4.7:1 1997 24.2 18.6% 5.1 4.7:1 1996 20.4 31.8% 4.7 4.4:1 1995 15.5 38.4% 4.0 3.6:1 1994 11.4 4.2 2.7:1 注:数据仅供参考 http://www.chinaedunet.org/show_article.asp?id=18117
1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大学新生提前交学费的怪事看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问题
hailang0 2012-8-18 16:13
最新消息(新浪),忻州师范学院对于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新生,居然要求他们要在到校之前缴足学费,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目的何在呢? 原来校方担心获得录取通知的大学生不来报到,影响学校的利益。而事实上中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方面,从来都是偏袒大学,让过线的新生成为了弱势群体,根本不会存在学生拿了几个正规大学的通知而不来“就范”(报到入学)的不良后果。 因此高校提前缴费的担心无疑是多虑的不公了。 其实问题不仅如此! 过去一直实行的高校统一招生的霸王做法,实际上造成了极其不公、不正的招生乱象和社会弊端。 因为只有相关高校掌握了“录取”的生杀予夺大权,因此负责招生的人员或高校的头脑、要员,他们常常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将不够条件的关系户拉进校园、正取,而更多蒙在鼓里的一二类线达标考生,有相当多的被迫选择了自己可能并不中意的学校与专业! 君不见,每年新生入学一学期不到,哗啦啦要求调换专业的至少占到了十分之一!这还是录取分数远远在省线几十分以上的工科高校,若是一般地方院校,相信这个比例一定会更高! 既然高考统招问题很大,为什么不把择校的权限下放给社会,甚至直接交到学生自己的手中呢? 我们可以设想,高校改革、自主招生,真正能够招到优秀生源,不妨如下运思: 高考统一阅卷,教育部门指导性划出各地招收录取线后,北大、清华、复旦、中山等等高校自己制定自己的录取标准,然后全部信息上网公布; 全国各地的考生则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在各个招生的高校之中挑选自己的对象; 高校与申请者学生相互联系,确定最后的录取名单…… 这样每年招生过后,让学校各系、各专业师生大伤脑筋的转专业之风会不会愈演愈烈? 这样忻州师院之类的高校会不会提前交学费呢? 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弊端,已经不能不痛加改革了! 为了几百上千万的学生本人,还有他们身后无数可怜的天下父母心……
个人分类: 科学|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港大录取21位省市状元破纪录
热度 1 sincos 2012-7-10 20:25
http://www.netbig.com 2012年07月09日 08:44 中国新闻网 已评论 1 条 阅读:373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内地尖子报读港校热潮持续,香港大学今年录取状元数目更创下历史新高。 港大今年招收21名省市状元,破历年纪录。图为港大本部大楼。资料图片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内地尖子报读港校热潮持续,香港大学今年录取状元数目更创下历史新高。港大7月6日率先发布新学年内地收生结果,今年共接获逾1.2万名内地生申请,最终取录363名考生,包括多达21名“省市状元”,为历来最多。 另随着香港落实大学4年制,港大内地生全额奖学金金额相应调高,获奖尖子最多可获4年共64万元(港币),支持在港学费、宿费及基本生活开支。 港校近年成为内地尖子升学热门地点,舍弃清华、北大等内地顶尖名校,选择来港升学情况渐见普遍。单以北京而言,2004年至2011年共19名状元中,逾半(11人)来港升学。 今年内地高校发榜后,“港校热”仍风靡一众内地尖子,6所自行招收内地本科生香港院校,6日进入最后确认名单阶段。率先公布结果的港大,今年共接获 12438名内地生报读,较去年增加约两成;获取录者363人,较去年291人增加24.7%,热门学科包括经济金融、工程、理学、法学等。港大将推出 “挚友计划”,为每位内地新生配对1位学长作生活向导,协助适应来港学习及生活。 随着取录总人数增加,港大今年招收的内地省市状元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继去年取录17名省市状元后,今年进一步增至21位,当中10位是省级状元。 除了考试及面试表现出色外,这些状元更具备广泛兴趣、才艺俱佳。港大发言人指,今年录取21名省市状元中,3人分别获省级数学/化学竞赛一等奖,有2人为 国家二级运动员,1位湖南文科状元获武术加分20分。另300多位获取录内地生中,有不少钢琴、书法、舞蹈10级选手,超过40人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省级 一等奖。 今年港大与英国剑桥大学首度合推“联合招生计划”,取录14名工程专业内地生。他们将在未来一学年就读港大工程学院,并由港大择优推荐,再接受剑桥考核,合格者即可升读剑桥,修读4年后更可取得“本科连硕士”学位。 至于同样受尖子热捧的中文大学,则与城市大学参加“内地统一招生计划”,最快本月中公布招生结果;其它院校包括科技大学、理工大学、浸会大学等,会于下周公布内地招生结果。 【相关阅读】 时评:二十一名省市状元读港大是一针清醒剂 ■叶祝颐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内地尖子报读港校热潮持续,香港大学今年录取状元数目更创下历史新高。港大6日率先发布新学年内地收生结果,今年共接获逾1.2万名内地生申请,最终录取363名考生,包括多达21名“省市状元”,为历来最多。(7月8日中国新闻网) 21名“省市状元”放弃内地名校,奔香港大学而去,看着香港高校到内地挖墙脚,我们对内地大学的未来难免会产生一些忧虑。在笔者看来,香港高校多次到内地“抢生源”,挑战了内地名校的优越感,其实也是给温水中的青蛙——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注射了一针清醒剂。 一方面,香港高校“抢生源”是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体现。香港高校对内地尖子生伸出了全额奖学金的诱人橄榄枝,再加上良好的就业预期与较高的薪资待遇,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放的教育氛围,这些都是香港大学的魅力所在。 另一方面,内地不仅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招生制度与连年扩招政策,让大学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受到质疑。与香港高校相比,内地大学的教育 模式、管理理念显得滞后。大学精神的关键应该在于追求真理、笃实学术、教授治校,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这些正是内地大学的弱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大学的毕业生都没有就业特权,任何大学都会有压力,谁也不能例外。“北大清华被扫为二流大学”的议论也好,香港高校的挑战、美国 大学的入侵也好,尽管让内地名校在面子上不好看,但这些只是内地大学的阵痛,如果这种挑战能让清华北大这样的内地名校从阵痛中清醒过来的话,也不失为一剂 良药。 如果没有挑战,内地名校可能还躺在自己制造的功劳簿与荣誉榜上沾沾自喜。其实,那是温水煮青蛙,让内地名校在温水中功能不断退化,最后与一流大学的距离渐 行渐远。香港高校的挑战,就像开水烫青蛙,给长期在温水中享清福的内地大学注射了一支清醒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多掌握一点自救的本领,虚心向人家学习, 推进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共同进步,这才是正道。 《中国科学报》 (2012-07-09 A1 要闻) Source: http://www.netbig.com/news/10708/
1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香港大学录取21位省市状元破纪录
pikeliu 2012-7-8 11:01
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7-8 10:02:57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香港大学录取21位省市状元破纪录 港大今年招收21名省市状元,破历年纪录。图为港大本部大楼。资料图片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内地尖子报读港校热潮持续,香港大学今年录取状元数目更创下历史新高。港大7月6日率先发布新学年内地收生结果,今年共接获逾1.2万名内地生申请,最终取录363名考生,包括多达21名“省市状元”,为历来最多。 另随着香港落实大学4年制,港大内地生全额奖学金金额相应调高,获奖尖子最多可获4年共64万元(港币),支持在港学费、宿费及基本生活开支。 港校近年成为内地尖子升学热门地点,舍弃清华、北大等内地顶尖名校,选择来港升学情况渐见普遍。单以北京而言,2004年至2011年共19名状元中,逾半(11人)来港升学。 今年内地高校发榜后,“港校热”仍风靡一众内地尖子,6所自行招收内地本科生香港院校,6日进入最后确认名单阶段。率先公布结果的港大,今年共接获12438名内地生报读,较去年增加约两成;获取录者363人,较去年291人增加24.7%,热门学科包括经济金融、工程、理学、法学等。港大将推出“挚友计划”,为每位内地新生配对1位学长作生活向导,协助适应来港学习及生活。 随着取录总人数增加,港大今年招收的内地省市状元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继去年取录17名省市状元后,今年进一步增至21位,当中10位是省级状元。 除了考试及面试表现出色外,这些状元更具备广泛兴趣、才艺俱佳。港大发言人指,今年录取21名省市状元中,3人分别获省级数学/化学竞赛一等奖,有2人为国家二级运动员,1位湖南文科状元获武术加分20分。另300多位获取录内地生中,有不少钢琴、书法、舞蹈10级选手,超过40人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 今年港大与英国剑桥大学首度合推“联合招生计划”,取录14名工程专业内地生。他们将在未来一学年就读港大工程学院,并由港大择优推荐,再接受剑桥考核,合格者即可升读剑桥,修读4年后更可取得“本科连硕士”学位。 至于同样受尖子热捧的中文大学,则与城市大学参加“内地统一招生计划”,最快本月中公布招生结果;其它院校包括科技大学、理工大学、浸会大学等,会于下周公布内地招生结果。 更多阅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欧美为何没有“高考状元”情结 工人日报:清华“不公布状元数”是一种责任担当 高考状元为何爱港校 引发内地教育界思考 港大校长徐立之:没有真去抢状元 只是碰巧招到而已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分享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2012-7-8 10:52:09 gosouth 以后其他国家的大学都会来招生的 2012-7-8 10:51:49 z09shiyu 事出有因,有因必果。 2012-7-8 10:51:22 wisdomQu 原来清华北大不公布状元数是因为怕丢脸啊! 2012-7-8 10:09:51 cloudyou 为什么还要凸显“状元”这一字眼,实在要用,可以用各省市前10名或20名有多少来代替。 目前已有 4 条评论
个人分类: 大学的组织与管理|1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美国的高考和录取
wk8587 2012-6-25 10:41
转载: http://heller10.i.sohu.com/blog/view/222730154.htm 美国的高考和录取 心路独舞 (哈佛大学) 一提高考,我马上想起了自己不堪回首的高中岁月,想起了那一年没完没了的题海,想起了父母每天变着花样辛辛苦苦做出的好吃的,想起了考上清华时父母的激动和狂喜...... 一个高考,考的不仅是考生一个人,它牵动的是一家人的心。 这些年在美国大学任职,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一些放弃国内高考而来美国读大学的孩子们,他们多经历了美国大学入学的标准测验,提交了入学要求的全部申请材料,依靠争取到奖学金或者得到家里的资助来美国读书。虽然整个过程也十分不易,但是和中国高考相比,却是有着很多不同的。 你会问,美国有高考吗? 不严格地讲,答案是有的。申请美国大学入学的时候,常常需要提供一个标准考试的成绩,这个简称 SAT 的考试,是由美国四千多所大学组成的美国大学委员会( College Board )委托教育测试服务机构(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简称 ETS )来定期举办的。 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美国是没有高考的,这主要是体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一. SAT 考试不是一锤子买卖 国内的高考,一年一次,好与不好,一次定终生;如果考得不好,或者屈就差一些的学校,或者来年再考。美国的 SAT 考试,一年会举行几次,比如说申请2013年秋季入学的话,可以选择2012年5月、6月、10月、11月、12月和2013年的1月、3月的日期来参加考试,如果参考一次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的话,还可以接着考下去。依据所要申请大学的不同,对 SAT 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学校要求提供所有的 SAT 分数来全面评估,有的学校只要求提供最好的分数,所以考试的压力相对降低。但若短时间内两次考试分数差别巨大,有时会引起考试委员对考生的疑问,这算是题外话。 二. SAT 成绩不是录取的唯一标准 由于美国的联邦制,每一个州和郡县有自主决定其教育的权利,因此不仅不同州的高中之间有差别,就是同一州的不同高中也会有所不同,这便造成了学生起点上的差异,但这并不能代表学生潜在能力上有差异,因此绝大多数美国大学只把 SAT 成绩作为录取时参考因素的一部分,另外还要参看学生高中在校的平均成绩、老师的评语、课外活动(包括体育和文艺专长)、社区活动和志愿者等经历,虽然很多学校仍将 SAT 作为粗略筛选的起始标准,但是近年来围绕着 SAT 的重要性、准确性、尤其是必要性,争议很大,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 SAT 成绩的要求。 美国教育学家对 SAT 的指责主要集中在它对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不公平性上,下面这张图是1995年 SAT 成绩和家长受教育的程度的关联,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 SAT 成绩越高,同时也看出白人(红线)、亚洲和太平洋岛国(蓝线)人成绩远远高于黑人(紫线),中间绿线是墨西哥裔。 而下面这张图是1995年SAT成绩和家庭收入的关系,家庭收入越高, SAT 成绩越高,而种族背景的影响是一致的。 所以,批评家们指责 SAT 的出题偏向于白人和富人,甚至还挑出考题的实例证实这是只有富人才有机会见识的文字和经历,从而造成了对其他群体的不公平,而没有真正测试出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鉴于此,近些年来,一些文科学校开始呼吁在入学申请时不再要求 SAT 成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加州大学校长 Richard Atkinson 在2001年的呼吁,它直接导致了美国大学委员会2005年对考试的再次改革。 美国目前已经有将近800所四年制大学不再对SAT作入学要求,其中最著名的学校是全美排名前三十位左右的北卡罗来纳州 Wake Forest University 和马萨诸塞州的 Smith College。 (Wake Forest University ) 那么你会问,既然 SAT 标准考试成绩只是决定录取的一部分因素,对一些学校甚至不作要求,那么美国大学是怎么录取的呢? 首先,美国的大学不是统一录取,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申请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要求的申请材料和基本条件也不同,不同学校录取与否互相之间也没有影响,所以一个学生经常同时被几所学校录取,最后再全面权衡各种因素而决定去哪个学校,都没被录取也没关系,美国的社区大学是人人都可以上的。 (耶鲁大学) 尽管大学和大学之间会有不同,下面是常见的美国学校要求学生提供的申请材料。 一.申请表 多数学校的申请表可以在网上填写,也可以在纸上填写,一些学校允许学生使用通用的申请表,填写一次,可以分送不同的学校。这个申请表保证了录取委员会能将考生的申请材料、毕业高中寄来的成绩单、推荐信、 SAT 考试机构寄来的分数等对到一起。 二.高中成绩单 这个成绩单由就读的高中直接寄到所申请大学的录取委员会,成绩单上列有选过的课程和获得的分数,录取委员会会考核申请人的总分和随时间进步的情况。 三. SAT 分数 尽管有各种争议,目前多数的学校还是要求提供 SAT 分数,录取委员会用这个分数粗略去评估申请人是否可以圆满完成该大学的学习。 四.推荐信 推荐信一般由指导老师( guidance counselor )或任课老师来填写,要求涵盖认识被推荐人多长时间、怎么认识的、和对被推荐人能力和品质的全面评价。 五.个人声明或者散文 ( Personal Essay ) 这是申请材料中最难做的、最花时间的,也是极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这一部分让申请人有机会在录取委员会面前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从而脱颖而出被录取。 六.面试 不是所有学校本科的录取都要求面试,但研究生则一定。面试很关键,因为在美国是十分看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能力的( interpersonal skill )。申请人最好还要准备几个有特点的问题去问面试官,以帮助留下有想法、爱动脑筋的好印象。 (普林斯顿) 录取委员会收到学生的申请后,首先看申请人高中时的平均分数( GPA:Grade Point Average )和标准考试 SAT 的分数,只要满足基本要求便可被入围考虑。录取委员会然后综合权衡申请人社区服务经历、体育或文艺专长、散文里表现出的价值观念等,一般来说,美国大学更喜欢录取在俱乐部和各项活动中活跃、能够积极参与校园和社区活动的学生。尽管如此,美国大学对申请人最看重的还是学术能力,这些从申请人高中的 GPA 、成绩排名、课程种类、课程的难度深度、推荐信等很容易获得。 一句话,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希望会有一个双赢的结局,一方面,大学希望录取那些有潜力、在大学会有成功经历的学生;另一方面,学校更希望学生在校和毕业以后的成功经历,会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
2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所了解的地理所考研录取方式
热度 1 qincz 2012-6-10 15:33
引子 我上一篇关于地理所考研、招生的博文《 中科院、地理所、GIS的研究生招生宣传这么薄弱吗? 》,不少评论都以为不然,觉得地理所招生方面的信息对高校学生并不陌生。近期这篇博文收到一条评论:“我觉得大家不考地理所硕士可能和他奇怪的录取方式有关。地理所硕士的录取方式是要考到该方向的第一名的学生,少数方向也考虑第二名。其他院校基本没有这样的吧?”其中所说的地理所硕士招生方式和我所了解的还是有较大不同,从中至少可见地理所的研究生招生方式并不一定为高校学生所真正了解。我不大了解学校的招生方式,但作为地理所的一名硕士生导师,我可以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地理所考研录取方式。声明:以下仅针对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录取方式,不保证和研究生处正式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录取方式严丝合缝,也不保证和中科院其他研究所的招生方式完全一样。 正文 地理所每年的招生简章均会列出若干方向,不同方向之间的可选考试科目可能不同。每一方向下有若干可招生的导师,地理所只有副研究员和极少数非博导的研究员可以招硕士(有若干博导会有硕博连读生名额,但我不确定是否限于保研生,而且好像占用的是博士招生名额),这和中科院有些研究所是不一样的。我知道每年都有学生联系要考博导或是未列入当年招生计划的硕导的学生,所以之前觉得有些奇怪。 列入当年招生计划的导师每人只能招收一个学生,学生在报考地理所前是要填报报考的导师的——地理所早先一向如此,前年似乎为改善生源,参照一些高校的方式,招生计划中只列出方向(例如信息室一共6个方向,其中有些方向比较重叠,导师并不一定受限于单一方向),不列出可招生导师(但信息室内部实际还是提前明确有当年不招生导师的),但操作效果并不好,所以还是改回来了。因此,学生报考前应提前与老师联系,进行双向选择,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一方面确定老师当年能否招生、招的是保研生还是考试生;另一方面看老师是否觉得学生条件合适,成绩够的话是否愿意录取(这点因人而异,有的老师喜欢差不多的就都同意考,最后根据成绩选;有的会劝退大部分考生,只建议少数学生继续报考。考虑到最愿意招的学生未必能考过线,我觉得这是在厚道与风险之间的权衡)。这一点我知道和部分学校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所里这种方式比较好。 考试成绩出来后,地理所会划定一个复试分数线(应该是不区分方向)和单科分数线,没过任一条线的考生就到此为止了。过复试线的参加复试(大约是录取考生数的120%),复试一般是信息室自己组织本室的复试小组,以当年招生的硕士生导师为主体,考虑到复试考生数,通常分两组,考生一定会被分到所报导师的那一个复试小组,对每个考生复试情况的评价由复试小组集体给出,但其中通常会比较尊重所报考导师的意见。复试成绩也有分数线,不过的不能录取,我见过考试成绩好而面试惨不忍闻的,但通常极少会给不及格。复试成绩和笔试成绩加权后是最终成绩(大约复试成绩占30%或40%),之后报同一导师的学生中,录取最终成绩的第一名(注意:不是该方向的第一名,也不是报考该导师的考试成绩第一名)。此时如果导师不录取第一名,室里和研究生处会难以通过。 如果一个导师没有成绩过线的学生可招,则在复试后通过室里和研究生处的复试情况联系可调剂的学生,这也是双向选择。如果某导师对所有报考他且过线的考生都不满意(如果考生提前沟通过的话,这种情况应该很少),而同一方向有可以调剂的学生,其最终成绩又显著高于报考这个导师的所有学生的最终成绩的话,好像也可以向研究生处申请招这个调剂生,但好像通常研究生处那边会有阻力。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地理所(尤其是信息室)的考研录取方式。 ===================== 补注 :据我现在知道的消息,好像目前地理所考研生网上填报时不填导师,只填考研方向。这样情况下如何双向选择比较合适,我就没有经验了。等我今年完成招考研生的过程之后再来补充一些感想。 有一点填报提示:如果是报考地理所信息室的,在几个不同的方向之间,如果考的专业课程一样,则填哪个都行,不影响后期的选择导师。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541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英国同时在激烈争论寒门子弟上大学问题
热度 1 laserdai 2012-5-14 22:21
对比中国、英国同时激烈争论寒门子弟上大学的降低录取标准问题 中国方面,大声呼吁为寒门子弟上大学 敞开大门 : 2012-5-14 , 北大教授建议为农村学子单列高考招生计划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5/264037.shtm 上周六(2012年5月12日),由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主办、信孚教育协办的“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在中大举行,30名教育专家把脉中国教育改革。 北京大学教授文东茅指出, 农村学生在高校属于弱势群体,应给予特殊招生照顾,在高考招生时,对其单列招生计划。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文东茅喊出口号: 单列招生,给寒门子弟更多的机会 去年,清华大学在自主招生中首次推出针对欠发达地区考生的试点方案,要求申请人必须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学习和生活。文东茅说,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改革动向,可以拓展到高校的高考招生计划中,“重点大学可以把各个省的招生计划分为N+X两部分,N按高分到低分录取,X专门留给农村学生和寒门子弟。” 文东茅解释,现阶段,仅靠“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形式上的公平,已不能保障教育实质上的公平。而此举正是为了“保障实质上的公平”,增加农村学生向上发展的机会。 他还用调研数据来“说话”:北京8所高校中,农村学生平均所占比例是12%,而“985院校”占比仅为1.7%。一般院校只有20%的学生父母有高等教育学历,而在“985院校”中,这一比例高达75%。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原因是高考分数的高低,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平均相差40分左右。”在去年通过清华自主招生初审的考生中,只有不到三成考生来自农村。文东茅说,我们的教育如果还是唯分数论,弱势群体永远是弱势的,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X这个数字一般不会很大,可以是2%,可以是3%或5%。这样能直接提高弱势群体的入学机会,又不会影响招生质量。”文东茅建议N+X方案可先试点,再全国推广。 英国方面, 穷小子上大学问题前后教育部长观点严重对立 : 1. 私校出身者主导英国社会是英国社会的不平等 , 2012年 5月 11日 (注释:英国私校需要交纳昂贵的学费,上得起私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富裕家庭,而英国公立学校免收学费,贫困人家还可以得到政府补助,任何人都上得起公立学校。) 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表示,读私立学校出身的人主导了英国社会各行各业,这个现象“在道德上站不住脚”。 他说,接受私立教育的人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功的已经高到不成比例,显示社会深层的不平等。 “那些出身贫穷的人更有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而富裕家庭出身的人,他们的下一代更有可能继续荣华富贵。” 他说,对于那些相信社会正义的人来说,这种阶级和隔离在道德上站不住脚。 “对于那些要看到经济效益的人而言,那么多的寒门子弟无法成就他们的潜力,也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损失。” “不成比例” 由保守党的教育大臣口中说出这番话颇不寻常,尤其戈夫他自己也是私校出身。 他说,大多数的内阁大臣,包括他自己,都是接受私立教育。私校出身的法官,律师,医生,科学家,商业领袖,企业主管和银行家也高的不成比例。 此外,体育明星、奥运选手、报纸编辑、谐星演员和娱乐名人,也有很多是私校出身的,就连流行音乐也一样。 戈夫说,香港和上海的穷孩子和富孩子的成就差距都在缩小,但英国的纪录却比不上波兰、希腊、墨西哥和智利。 他说,少数国立学校有学生的成绩表现超过全国平均,这并不是特例。 “他们证明了即使出身贫穷,只要努力,寒门子弟也能获得和富裕儿童一样的成绩。” 2. 前教育部长尖锐反驳: 对 寒门子弟降低录取标准“等于 开后门 ”, 2012年 5月 14日 英国前教育高官对高校招生政策向 低收入家庭子女 倾斜的做法提出批评,称这无异于“开后门”。 前教育部永久大臣戴维·贝尔爵士(Sir David Bell)说,大学招生时,对来自 低收入家庭 的申请人降低录取标准,使他们比来自 中产阶层家庭 的申请人更具优势,这种做法显得“屈尊傲慢”,而且很容易被视为“开后门”。 他强调,高等教育院校扩大招生范围是正确的,但对不同社会阶层的申请人采取不同的标准,尤其是在招生名额有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 戴维爵士此番直言,很可能使大学招生中的“社会工程”概念再度成为辩论焦点。 他曾在前工党政府首相托尼·布莱尔、戈登·布朗和本届政府教育大臣迈克尔·高夫手下任教育部永久大臣六年,今年初卸任;现在是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副校长。 他是第一个对大学招生过程中根据家庭背景“调整录取标准”提出公开批评的大学负责人。 抵制 这番批评发表之际,最新数据显示英国300所院校中有260所(近90%)今年向大学和学院新生录取服务机构UCAS登记索取“全方位数据”(contextual data)。 这些数据包括申请入学的新生就读的中学质量如何,同学中有资格申请政府资助的在校免费午餐的比例是多少,他们的家庭是在较富裕地区还是较贫穷地区,同龄人中上大学的比例是多少,等等。 最近有统计数据表明大约三分之的高等院校在招生时会根据这组数据调整录取决定,对较贫寒家庭的申请人降低门槛。 《星期日电讯报》的调查发现,代表英国一流高校的卢梭集团(Russell Group)成员中,只有利物浦大学、华威大学、南安普敦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和贝尔法斯特的女王大学的招生机制还没有给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申请人“插旗”以提醒招生官。 不过,利物浦和南安普敦大学正在考虑和研究将来是否采用此类机制。 3. 补充一点:英国大学录取的现实情况 英国公立学校学生报考牛津剑桥“不敢想” 一项调查称,大多英国公立中学老师没鼓励学生报考牛津剑桥大学。 这项调查显示, 英国只有不到一半的公立中学 老师鼓励他们最优秀的学生报考牛津或剑桥大学。 英国的萨顿基金会(The Sutton Trust)进行的调查认为, 老师甚至校长自己的错误观念可能阻止了学生努力去上英国一流的大学,而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 调查显示, 很多英国的中学老师认为牛津剑桥招收的大部分是私立中学的学生 。 上面说了,中国的985高校情况也是一样,特别是北大、清华,大部分都是富裕家庭子女。 当公立中学老师被问及牛津剑桥大学招收的公立中学学生比例时,14%的老师说不知道。 在其余的老师里,2/3的老师认为牛剑招收的公立中学生不到30%。只有7%的老师认为这个比例数字超过50%。 实际上,牛津剑桥大学招收的公立中学学生比例目前是57%,虽然这低于英国各大学来自公立中学学生的平均比例88%。 英国激烈争论寒门子弟上大学问题 2 (英文报导细节)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744 次阅读|2 个评论
截个图,留个念,无论录取与否,保持一颗淡定的心
热度 2 liuhaitao123 2012-4-16 22:29
截个图,留个念,无论录取与否,保持一颗淡定的心
从11年2月份研二下半学期准备雅思考试开始到10月份开始联系外导,再到12年3月份申报填系统,4月份不安的等待。一路走来,从刚开始时满怀憧憬,雅思考试失利后的气馁,到鼓起勇气再次烤鸭; 从初次联系外导时的忐忑不安,无数次的刷邮箱,被拒后的失落,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到最终同意接受时的狂喜; 从研究计划的绞尽脑汁,校内审核的通过,到等待CSC的审核,内心的煎熬。 这其中有喜有悲,有苦有乐,有时上午还在云端,下午就跌到了低谷,其中的滋味只有申请过的人才知道。 虽然结果还是未知数,但我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无论成功与否,我不后悔!
1844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2年研究生复试与录取
zguangbin 2012-4-8 14:43
2012年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将于4月10日开始,4月15日结束(确定录取名单)。 复试日程安排 根据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要求,我校确定如下复试日程安排: 时间 内容 地点 4 月 5 日 公布我校复试安排 我校研究生招生就业网首页 4 月 10 日 9:00-12:00 14:00-17:00 考生报到(检查身份证、学生证或毕业证,领取复试表、体检表) 报考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环境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的考生在成都校区第一教学实验楼一楼研究生管理中心报到;其它学院考生在雅安校本部综合行政楼二楼会议室报到 4 月 10 日 下午或 11 日下午 导师面试 (导师可安排提前进行) 学院协助导师落实面试时间地点并通知考生 4 月 11 日 8:30-11:40 英语及专业综合知识测试 详见复试表 4 月 12-13 日 8:00-17:00 1 、学科面试 详见学院通知 2 、体检(需空腹查转氨酶) 成都校区考生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体检,雅安校本部考生在雅职院附属医院体检 4 月 11 日 下午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请咨询报考专业所在学院 4 月 15 日上午 各复试专业组确定录取名单,经院(所)审核,主管领导签字后报研究生招生就业办公室 学校或学院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进行复试。 详情请见如下网址: http://yz.sicau.edu.cn/MAAdmissions/ShowArticle.asp?ArticleID=663 。
29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录取的“非官方”标准
热度 17 yuliping 2012-4-6 11:33
任何高校在录取研究生的标准中都有一套规范的官方标准,无论从任何角度也没有毛病,但实际上,每个学校的导师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非官方的民间标准: 有的导师看重成绩。有的看重数学课的成绩,有的导师看重英语成绩,有的导师看重专业课的成绩,但几乎没有导师看重政治成绩。 有的导师看重本科专业。有的老师更喜欢理工背景的学生跨学科来学人文社科;有的老师认为专业的跨度不能过大。 有的导师看重本科学校。对于一些民办本科、一般本二学校,有的老师不挑,有的老师是挑的,甚至可能的话只要 985 、 211 高校的学生。 有的导师看重性别。人文社科的导师有的往往喜欢招男生,自然科学的导师有些学科希望招点女生。具体到某一学科,招男生招女生多少还是有一些倾向的,并没有通用规律。有趣的是,这和导师的性别也有关系,我就知道一位女博导特别不愿意招女生。 我个人认为,招生中的这些非官方标准有些是合理的,有些似乎也有点不公平,比如性别歧视和本科出生歧视,这些非官方因素会在潜意识影响面试成绩,进而影响到研究生的录取。 一方面,作为招生方的高校,要尽量避免招生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的影响,须知面试成绩只能通过面试表现打分,不能考虑其他因素;另一方面,即使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问题也许并不严重。单独剖析任何一位考生,他(她)都是独特的,都具有某个方面的特质,最终会通过双向选择找到自己满意的学校。 2012.4.6 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9217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高三男生获哈佛全奖录取 30秒玩转魔方考官称赞
laojing 2012-4-2 05:00
高三男生获哈佛全奖录取 30秒玩转魔方考官称赞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2_04/01/13605384_0.shtml 2012年04月01日 09:18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王璟 刘天宇平时喜欢玩魔方。学校供图 他理科思维很棒,却不愿意把大把时间花在竞赛上,因为他说“要有时间积淀人文素养”;他成绩优异,SAT1和SAT2考了双满分,却不是死背单词,因为他找到了“连贯记忆”的小窍门看英文原版小说;他热衷活动,但并不是瞎玩,一个小小的魔方还能在哈佛面试中起到意想不到的加分作用…… 南京 外国语学校高三(3)班男生刘天宇刚刚被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全奖录取,大学四年可获得约12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据悉,到昨日为止,南外本届高三学生已有 219人次126名同学被世界排名前35名的国外大学录取。 他有理科天赋 但从不参加任何竞赛 眼前的刘天宇是个清秀并颇有风度的大男生,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异,老师这样评价他:“理科思维很棒,特别是 物理学 科极具天赋。”他小学时对信息学一直感兴趣,最后也是因为这方面的特长被南外“优录”。 进了南外后,刘天宇到了另外一个新鲜的世界。虽说“极具理科天赋”,但他并没有参加任何竞赛。“刘天宇的数理化成绩也非常棒,进入南外后不少同学搞竞赛,条件很好的刘天宇却没有走这条路,很有自己的想法。”南外高三年级组长张老师介绍说,刘天宇是很有主见的学生。刘天宇告诉记者,竞赛会占去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他更希望能多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学习之余,他喜欢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南外看似像玩一样的活动其实十分锻炼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活动海报自己设计,看似麻烦却着实有效提高了我的沟通和设计能力。” 他爱“模联”活动 能锻炼视野和领导能力 “精英意识、领袖气质”八个字是班主任张老师对刘天宇的概括。刘天宇是学校学生会外联部部长,也就是学生社团的“盟主”。不过他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模拟联合国。“高一的时候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之后,我很快就被这个新颖有趣且十分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了。” 随着参与得越来越深入,刘天宇发现这个活动特别锻炼视野和领导能力。比如参加北大活动时的题目是“科索沃危机”,他查找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不明白的问题,以及中美关系的变化等信息。“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时事政治,这对我后来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有了经验后,刘天宇在学校开始主持会议,尝试与同学一起合作办模联,经历了从初学者到代表再到主席直至组织者的全过程。后来他代表学校参加了 北京大学 模拟联合国大会、 外交学院 ”(SAT考试)对于很多中国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是个既枯燥又难度高的坎儿。而对于高二小高考后才开始准备SAT考试的刘天宇来说,虽然准备过程不轻松,但是他却找到了让自己学得快乐的窍门。“对很多同学来说很烦的背单词,一度也曾困扰了我。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这些单个的单词其实都是碎片,一个个记自然麻烦,不如串起来记。于是我想到了看小说。”刘天宇开始有意识地去找一些美国原版书籍来看。“先是看童话,基本能看懂,后来阅读越来越顺畅,看狄更斯的小说都不费劲。”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刘天宇一方面巩固了单词,一方面享受了阅读美国小说的乐趣,同时也促使他对一些社会、人生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样等到了考试的时候,他已经读了20多本原版小说,很好地提升了考场的感觉。“SAT2我第一次就考了满分,SAT1我一共考了3次,最后一次拿了满分。” 他有业余爱好 玩魔方让面试官称奇 谁说玩没有用,刘天宇就因为魔方玩得好,轻松获得哈佛面试官的青睐。“初三时,我在一个师哥的引导下接触了魔方游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说起自己的爱好,刘天宇很兴奋地摆弄起随身携带的魔方,一个被拧得乱七八糟的魔方在他手中迅速转动,38秒后神奇地恢复了六面颜色。每到学习累了或用眼时间长了,他就会摆弄魔方,把这当成一种放松休息。“拧魔方的时候,我能感受到那些公式展开的美感!” 没想到看似普通的爱好在刘天宇面试哈佛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面试官看到我材料中提到参与魔方社活动的情况,都很好奇,我便现场表演只花三十秒就恢复了他们拧乱的魔方,让考官们频频称奇,连声说OK。整个面试的气氛就变得十分轻松。现在想想,这个魔方的小经历也是我面试中的一个亮点啊!”刘天宇笑着说。 (记者 王璟)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2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