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黄秀清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黄秀清

相关日志

概率浅说
热度 22 physicsxuxiao 2017-5-1 20:58
( 1) 一般人谈概率,往往从卡尔达诺的工作谈起-作为一个赌徒,他当然讨论的是扔骰子。但是,早于卡尔达诺,在法庭的证物的证明中,已经对证物的可靠程度,有了判别,比如有的证物,我们就认为完全可靠,有的,则是真假不定,有的,则是完全不靠谱。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可能性”多大的精准定量描述,但是,证物的分级已经存在。显然,对于这些证物的可靠程度,人们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内心估计,虽然这个估计每个人并不相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probability#cite_note-3 ) ( 2) 卡尔达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rolamo_Cardano )估计是最早精确定量估计 “可能性”的人,在其《大术》一书中,他举了扔三个骰子的例子。他列举了扔三个骰子的各种可能结果,并且假定这些结果的出现可能性一致,然后通过计算能够获胜的可能性与其它可能性的比,来确定胜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probability#cite_note-6 ) 卡尔达诺的计算,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骰子质地均匀,结果每个面落地的可能性一样。这个前提成立吗?比如我们知道了袁贤讯给骰子某一面搞了很薄的水玻璃,结果使那一面落地的可能性增加,这个前提自然就不成立了。 这个“质地均匀”的假设,是经典概率得以定义的基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assical_definition_of_probability ) 假如骰子确实被袁贤讯弄了水玻璃,而我又不知道,但是我确实怀疑袁贤讯做了手脚,我该怎么办呢? ok,我就拿着这个骰子来回扔,成千上万次的扔。假设我成千上万次的扔也不会磨坏那层水玻璃,那么我就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那个面着地的频率大于1/6,骰子已经不均匀了,这就肯定了袁贤讯搞了鬼,虽然我不知道他涂了层水玻璃。 这是概率 是 一个来自频率派的定义,是指统计过程中,某种事件出现的频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quentist_probability ) 频率派(至少在思想上)要求进行一系列相互完全独立的实验条件一模一样的相同实验,而当这个实验进行的次数趋无穷大时,某种事件出现的频率,就是此事件的概率。 ( 3) 我们很容易想象,并不是每件事发生的频率都可以类似成千上万次扔骰子的方式来判别。 当然,理论上,我们可以假定频率派的要求成立,然后分析相关结果。比如概率论诞生过程中,就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分赌本问题( http://www.92to.com/wenhua/2016/04-21/3520253.html ): 1654年,职业赌徒德·梅累向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Pascal,1623-1662)提出一个使他苦恼很久的分赌本问题:甲、乙两赌徒赌技相同,各出赌注50法郎,每局中无平局。他们约定,谁先赢三局则得到全部100法郎的赌本。当甲赢了两局,乙赢了一局时,因故要中止赌博。现问这100法郎如何分才算公平?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答案的做法,已经涉及了条件概率的起源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成熟的概率论体系中是个简单问题,已经早就被解决了,读者可以查书。 我这里强调的是,虽然赌博没有进行完,频率派的办法也可以通过思想实验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题目在经典概率框架下,就可以理解,我这里是为了强调频率派办法的实际可行性。) ( 4) 我们追问自己的内心,我们真的是按频率论者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吗?或者说我们一直都是按照这个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吗? 比如,开篇提到的法庭证据的可靠程度分级的问题,我们有办法给出如频率派般的解答吗? 先不说相同的证据的在不同的案例出现情况都不一样,有时就是要求相近情况大量出现,都不容易做到。 ( 5) 贝叶斯派(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yesian_probability )面对的问题,类似法庭证据可靠程度的问题。 整个贝叶斯派概率的概念的一般化描述,来自拉普拉斯。虽然拉普拉斯的定义是从古典概率开始的,但是纵观他提出的七原则,就会发现,他的这个 “概率”,虽然也是用probability或者chance这样的词,但它所指的是 人们根据经验、信念和掌握的信息而对事件的性质推断的把握程度的描述。 很明显,这跟我要鉴定袁贤讯是否将骰子抹了水玻璃完全不同。 拉普拉斯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在没有掌握任何信息前,所有可能的结果出现将是等可能的,如果有 N个可能的结果,那么我们最先的推断则是出现某种可能的结果是1/N。这个原则称为“无差别原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nciple_of_indifference )。 然后根据信念、实验或者观察而得到得到的信息,我们会进一步对事情进行判断,并修正相应结果。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相应的结果将不断被修正,最后这个结果会趋于一个相对稳定值,这个稳定值,才和频率派的 “概率”相重合。-实际上,就结果而言,这两个学派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除非有足够的前提推断,频率派是无法对单次事件做出概率估计的,但是贝叶斯派的概率则可以-虽然这种估计不一定准确,可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上,针对未知,继续使用拉普拉斯的无差别原则每一次都使我们向真实的结果逼近了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贝叶斯派概率的语境下,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的概念才如此重要,它们分别是只进行某种论断、实验、观察前、后对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 人们往往将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公式与贝叶斯派的概率思想混同起来,以至产生各种误解。我想,这仅仅是因为,这些概率及其运算,都可以用相同的概率论公式计算的缘故吧。实际上,贝叶斯主观派创始人之一 R.T. Cox(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Threlkeld_Cox ),就明确区分了相关概念。(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x%27s_theorem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相关链接。 【 要注意的是,贝叶斯派的思想并不一定来自贝叶 斯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Bayes )本人。 根据他的遗作《 An Essay towards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s》,其作品的是为解决棣莫佛的教材《the Doctrine of Chances》中的一个问题而作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_Essay_towards_solving_a_Problem_in_the_Doctrine_of_Chances )在其作品的 Prog3,4,5中通过条件概率来解决了“逆概率”的问题,这个工作是为解决伯努利的随机试验的相关问题做准备的,这个结果现在我们称为贝叶斯公式。他的朋友Rechard Pri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Price )在整理遗作后,写信给皇家科学院,认为贝叶斯公式是贝叶斯独立创造了的新东西。而就其遗作而言,贝叶斯本人更像是个现代意义上的频率派,而不是贝叶斯派,因为伯努利随机试验,是一个典型的设计好了的各次实验相互独立的实验,其按条件概率推算的结果,即 Beta分布,是典型的针对伯努利随机试验的推算。 】 ( 6 ) 现在,我们回到大家讨论了一个多月的王宏得病与否的问题。医生的处理手法,涉及假设检验和代价函数相关问题,牵涉频率派主导的数理学派关于假设检验的一系列技术,比较复杂。所以我们留待下回分解。 而黄秀清问:王宏得病关全世界人毛关系?这里我们就来说说毛关系。 王宏得病的真实概率,牵涉到王宏的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生活习惯等等问题,从频率派的立场,我们是不会回答这样的问题的。而谈到检测,对于频率派来说,在大量医疗案例的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假定王宏是个平均意义上的个体,是可以通过统计近似得出 p(王宏有病|王宏检测为阳性)和p(王宏检测为阳性|王宏有病)的条件概率的,而这也是医疗机构一般意义下,允许使用此仪器的前提。所以,我和高山一样,会认为这道题目不靠谱。 但是,对于贝叶斯派而言,他们就会使用基础概率,即人群患病率,来作为王宏得病的先验概率,在没有其他信息获得的情况下,开始分析王宏检验为阳性而其得病的条件概率。由于这个先验概率,是个推断,因此其推出的条件概率结果也不一定对。也就是说,黄秀清虽然没搞清基本概念,但是其提的问题则正指贝叶斯派的核心。 作为学者,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一系列行为开始的第一步;而要是你是一个医生,你可不敢乱说。 至于应行仁老师说,居然有医疗机构,将按照贝叶斯派算出的条件概率,作为结果打印出来了,这确实是太超前了,出乎我的意料。 这件事情,使我想起了 Jeffreys-Lindley悖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dley%27s_paradox ):在那里,根据一个城市的男女出生的数据,来判定生男生女的比例是不是一比一,结果,频率派拒绝了这个比例,而贝叶斯派则接受了这个比例。抛开这个悖论里有关几何概率的争论不谈,我们会发现,按照贝叶斯派的玩法,我们有时出了岔子,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我从来不推荐贝叶斯派的概率,虽然有时我不得不用。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11121 次阅读|61 个评论
黄秀清兄弟去哪了
热度 9 Nancyback 2014-10-27 12:06
突然间发现黄秀清才子不见了? 拍马屁拍到马蹄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78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学术打擂】向何处去?
mdymww 2014-4-22 17:12
【学术打擂】 向何处去? 马德义 科学网博主黄秀清摆下擂台,几个回合下来,情势不见明朗, 【学术打擂】 会向何处去呢? 擂主黄秀清不是一般人物,堪称奇才,物理概念非常地清晰。敏锐地感觉到了现代物理学的无力,以及一场彻底革命的来临。但出拳不够有力,不能击倒对手。 曾有一次,我鼓励黄擂主,从绝对空间考虑,显然黄博主没有在意(也不会在意,太渺小了,人微言轻)。 其实,黄博主所言之意,绝对空间或者说绝对参照系呼之欲出,但却没有出口。当然里面肯定有深层次的原因。 黄博主之意:惯性系肯定是不平权,有一个特殊的参照系,只有在这个参照系中光速不变。 但苦于找不到绝对参照系的证据。 相对论,就是利用时间的特性对空间进行搅和,生出空间收缩与时间收缩的概念。效应轰动,明星科学家,科学明星。高情商与高智商一时成为科学界主流。当然,量子力学也是同类的产物。量子力学基于物质粒子是一个点,一个抽象的数学的点而建立的模型,全然不顾粒子是有尺度的。我们为什么对这些理论那么地推崇呢,因为没有一种更好的理论出现。 感谢这场擂台赛,在擂主的推动下,人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不论讨论的结果如何,有一点进步是明显的,科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不再是神话,是广大民众推动其发展的。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无论是官科、民科。科学的推动在于不断追求科学精神的人们。 也感谢科学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奇才如黄秀清者也不敢提绝对空间,为什么呢? 我进入绝对空间是因为一个反命题,狭义相对论是否定绝对空间的,那么从绝对空间出发一定会导出与相对论矛盾。 其实进入后就知道,绝对空间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从牛顿的绝对空间,到之后电动力学的绝对空间又被赋予了一种介质——“以太”,后来“以太”又赋予了一种运动的形式,“以太”可以相对于绝对空间而运动。 更为有趣的是,大家都讨论空间,其实没有一个物理学意义上的关于空间的定义。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空间的定义是什么? 空间是什么?我没有搜索到一个空间的定义。 最早出现的与现代空间观点相近的空间观点是出自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他认为我们世界的物质就是粒子与虚空。 虚空是什么?也没有定义,应该是空无一物的。这没有给我们更多的帮助。 空间是什么?空间是粒子的一种属性吗? 是的,这样的思路应该进行下去。 空间是所有粒子相互作用的集合。(我喜欢用人与社会的关系比喻粒子与空间的关系,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大家可以去想像粒子与空间的关系) 这一定义还可以进行下去…… 相互作用有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及强核力,空间是不是也应该有引力空间、电磁空间、强核空间呢? 这世界是什么?粒子及空间。空间也是一种物质形态。 当然下一步是绝对空间与今天的物理事实的不矛盾性。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能确认的物理事实有那些。 这次擂台赛让大家都会有收获,我们不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对科学、对物理学是那么样的自信满满,我们的所知非常地有限。 哲学上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哲学解决方案:实验事实与理论不矛盾性。这一哲学原理是我们可以建立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可能没有直接的实验观测事实,但只要与已有的实验事实是不矛盾的,我们就认为是可行的。例如绝对空间,我们不能提供绝对空间存在的直接的观测事实,但如果绝对空间也不与其它观测的事实矛盾,也可以认为绝对空间假设是可行的。 当然绝对空间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这不是在这里能一一说明的,希望有机会一点点地解释给大家。
个人分类: 物理思考|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黄秀清和谢力两位博主的最新博文在博文目录中看不见了?
热度 6 Nancyback 2014-2-5 17:34
转发自罗德海博文,也支持一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882-764677.html 如题!!! 黄秀清: 铁鸡下蛋,光我屁事? 谢力: 欺世盗名的中国铁基超导研究是有新意的跟风式研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94 次阅读|6 个评论
曾国藩院士对黄小邪同学博文表示首肯!
热度 13 jiangjinsong 2013-10-12 14:20
黄猴子( 比,中国万害之源! ) 又被加精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其实,很多年前,曾国藩院士早就看到了国人的毛病了! 曾国藩在同治九年六月初四写给纪泽、纪鸿的信中告诫儿子:“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恵,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 曾国藩家书《忮求诗二首》 (右不忮)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 已 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已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 已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 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 已无好闻望,忌入文名著。 已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 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骛。 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 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 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 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 幽明丛诟忌,乖气相回互。 重者灾汝躬,轻亦减汝祚。 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悟。 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 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 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 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右不求)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 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 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 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 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 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忕。 岁燠有时寒,日明有时晦。 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 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 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 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 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 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 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 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 而况处夷途,奚事生嗟忾? 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 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 。 松子缠师蒋科学按: 有见识的人也许会注意到,许多传统文化继承得比较好的家族,往往能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国人的毛病有很深的洞见,也有一些很有效的克制办法,所以,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传承的地方,人们素质也比较高,自然会出较多的优秀人才。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3976 次阅读|25 个评论
黄秀清:臭流氓小吕布
热度 11 xcfcn 2013-6-27 17:41
臭流氓小吕布
个人分类: 杂论|2229 次阅读|13 个评论
被关禁闭的鬼屋评论:欣赏黄秀清的娱乐本性
热度 2 wliming 2013-2-25 21:27
本人:你讲的这个“鬼”是由于你这只犬突然起跑形成的。狭义相对论并不喜欢处理这样的问题。如果这只犬一直在跑,你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 补充:刘全慧的博文的确是讲火车突然起跑,导致月台上的两个时钟读数发生跳动,其中一个从0时刻跳到以前的时刻。这个说法误导了黄秀清,好像时光倒流。如果火车一直匀速前进就没这事了。狭义相对论只能从这个跳动之后起算。跳动之前的加速阶段不属于狭义相对论的讨论范围。为了避免纷争,我们应该保持火车一直匀速前进。火车上的时钟在火车上对准,而地面上的时钟在地面上对准。对准的方法就是从中点郑州向广州和北京(假设与郑州等距离)同时发射光信号。另外,为了方便,我们还还让火车车厢中点的时钟刚好到达郑州火车站月台中点时,与月台中点的时钟都指向0点。此时,对火车上的人来讲,广州和北京的地面时钟一个超前,一个落后,跟郑州地面钟差了图上那个uL/c^2. 但是,这不是跳动,这两地的时间仍然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流逝,而不会有黄秀清讲的时光倒流。如果一定要全慧的跳动,也有办法讲通透,只是自找麻烦没必要费口舌而已。) 黄 : 你可以继续替爱因斯坦讲鬼故事! 北京跑动的一只犬(一直在跑),会让在广州的你跑进你娘肚子,你也信?这是错觉还是科学? 本人:我就知道你不敢面对质疑。 另外你图1中故弄玄虚搞的 d,没发现有意义吧? 黄 : 不懂你想质疑什么? d当然有意义,更清楚地看清相对论的骗人本质。 本人:说我进娘肚子不友好。打住。本来就在娘肚子里,而不是这只犬跑起来才进去的。 黄 : 本来就在娘肚子里?你太牛了!比爱因斯坦牛! 本人:只要排除超光速,狭义相对论就不容许时光倒流,所以,倒回娘肚子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黄 : 根据δ=uL/c^2,倒回娘肚子的事情是可以发生的。 没有什么好争论的,爱因斯坦动力学和运动学都没有搞清楚,就是一个不好好学习的混混! 本人:你错了。δ=uL/c^2 只是告诉这只犬,当时美女还在娘肚子里,在那之前,美女爸妈结婚,怀孕,而不是她的童年。所以,没有倒回的事情。 黄 : 假设美女现在20岁,算出来δ=20年,让时间倒退20年,美女不进她娘肚子,难道进你的肚子? 你在房间睡觉,有一只犬从你屋前快速跑过,你是突然变老了?还是突然变年轻了? 本人:“美女现在20岁”,是美女屋参照系的事情。对于那只犬来讲,美女“现在”是0岁,还在娘肚子里。你不能把两个参照系的时间混在一起。 黄 : 请你去拜读一下刘教授的博文,广州、郑州、北京三地的时间都不一样! 请注意,它们是同一个参照系(S系)。 本人:你的图2说的很清楚,在鬼屋这个参照系,三地的时钟是一样的。 而在犬参照系,两端的美女的时间不同。你怎么自己都糊涂了? 黄 : 再请读完刘教授的博文!刘教授认为在鬼屋参照系,三地的时钟不一样!看图1的公式,Δt=uΔx/c^2! 本人:你没明白参照系的意思。你讲的“广州、郑州、北京三地”处于“同一个参照系”这话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关心的不是这个,而是在哪个参照系来观察这三点的时间。 黄 : 拜托,看清楚问题在下结论。 本人:图1中,刘老师说的是S'系各地时钟对准,在S'参照系看,静止在S系的不同地点的时钟,读书各不相同。注意,这个结果是在S'参照系观察的。 如果在S系观察,各地的静止时钟也是对准的。
个人分类: 物理学|1442 次阅读|5 个评论
围观:黄秀清又回来了!
热度 3 physicsxuxiao 2013-2-22 12:06
在李饶之争只有点余震,科学网看点极少,陈安只有靠批判曾泳春拉抬股市的情况下,黄秀清又回来了!这回,黄秀清携带的是一部新作:相对论。而他的老对手李铭也放话让黄秀清放马过来。一场好戏开始,广而告之。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3363 次阅读|6 个评论
请求黄秀清、李铭二位博主战火重燃:库柏对
热度 3 physicsxuxiao 2012-12-23 22:10
(本文开始写跳了,后经曹天德先生指正而修改,特致谢) 为了准备一下其他工作,顺便翻了翻黄秀清教授的有关博文。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当年dwj兄无聊地时候问过我,我以为是个物理趣题,就随便解了一下,后来他还搞了个公式推导。最后,我们也不知道把草稿扔到哪里去了。 简言之,所谓空穴,可以看着是所有的其他原子实和电子(不包括过来配对的电子)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特殊的条件下,这个共同作用的结果被局限在一个小区域,并且这个小区域也发生运动,但并不扩散。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比喻,这个空穴可以看作某个电子的“影子”(这就是我们解题的思路)。而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类似的办法寻求多个电子的“影子”,将这个“影子”归进声子,这个“影子”就可以将电子“粘”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库柏对。 这个问题,要讲清楚,在相空间也可以,只是比较麻烦。为了方便,特别是为了使用傅立叶变换,用量子力学假设p=h(bar)k,要方便得多。 所以,黄秀清教授的理论没什么问题,李铭博主也没啥错。进而言之,黄秀清教授的理论完全算不上离经叛道。 不过,世界是由疯子创造的,希望二位重燃战火。 小记录: —————————— 关于倒易点阵和晶格的对应性的描述,见 http://wenku.baidu.com/view/52116480d4d8d15abe234e11.html 。文章简单表明了倒易点阵和晶格成傅立叶变换对。此需另写文与曹天德博主交流。要另文说明,K空间对应经典力学之相空间之动量空间,所以实际上几何空间粒子的行为也可以在K空间表述,所以黄秀清博主和李明博主的看法,并不是那么对立。 ----12,12,25--- 何为库伯 对 对博主的答复: 完全同意你的解释except 注1.因为只要你把场加入,量子不量子根本不是本质问题。只要你观察到两个"集团"相互配合运动,你就可以说他们彼此“吸引”,有的时候,这仅仅是一种假象。比如一大堆人往屋里挤,正好有两个门A,B,旁边正好是人A'和人B'。A'被挤出来,B'正好进去;B'被挤出来,A'正好进去。所以,我们认为“A'和B'相互吸引”。 -----12.12.26---- 曹天德 :批超导BCS理论,百年诺奖最大骗局!》 已有 31 次阅读 2012-12-26 11:32 | 个人分类: 超导杂谈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超导 BCS 最近发现科学网徐晓先生非常欣赏黄秀清的工作,似乎大喊“打倒 BCS 理论”者才是科学的态度。不可否认, BCS 理论的确有缺陷,但作为学者,我们必需冷静地对待已有的理论,不能走无知路线。 黄的博文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80705-416002.html 。这里对其文中最关键的内容做些初步的批评。 1. 关于同位素效应 黄说:“如果 BCS 理论正确,系数 a 必须严格地等于 0.5 ”,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系数 a 等于 0.5 是利用了声子的德拜频率,它在 BCS 中不是必需的。这个结果是利用了 w~M -1/2 ( 1 ) M 是金属离子质量。这是德拜近似,是非常初级的声学模近似,对单原子晶体的低温振动比较有效,而对于复式晶格(合金、化合物等)需要考虑光学模振动,( 1 )式不成立。可见,黄的主张是非常不认真的,其对 B CS 的否定也是无效的。 2. 关于临界温度极限 黄说:“ BCS 理论最重要的预言是超导转变温度的极限是 30K 。”其实,这并不是 BCS 的预言。 BCS 的预言之一是 2 D(0)/ k B Tc~3.53 ( 2 ) 而这个式子正确预言了多种金属。 至于 Tc 的极限,需要正确理解 BCS 理论,它是有适用范围的。按我的观点,随着 Tc 的升高,一般地要考虑强关联以至于声子中介可以不计,( 2 )不再成立。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64261-646545.html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举报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 何为库柏对? • 对中科院一篇文章的商榷 • 借用薛其坤院士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谈谈理论的普适性 • 闻海虎与陈仙辉打起来了 • 陈仙辉的烦恼(二):咋就做不出高Tc有机超导体呢? 热门博文导读 • 世界上没有信仰的人都集中在中国了? • 从“苟富贵,勿相忘”到“苟生病,互相助”演变的同学情谊 • 海归有级别,青年当思量 • 北方的雪 • 升教授的路不该是个独木桥! • 再谈美国精神:平等机会法与肯尼迪的梦想 当前推荐数: 0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 评论 ( 2 个评论) !-- �༭/a--�ٱ� 徐晓 2012-12-26 12:38 再次说明,我并不懂超导,我也没有说支持黄秀清的论点,但是我是指黄秀清看问题的视角和李铭的各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们是可以彼此修正和协调的。所以我期待战火重燃。 !-- �༭/a--�ٱ� 徐晓 2012-12-26 12:34 这好像是你的讲法,可不是BCS理论的讲法 ——————————————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3443 次阅读|6 个评论
谁是民科?
热度 5 physicsxuxiao 2012-12-21 09:34
再过两天,就可能又要见到中山大学佘卫龙老师了。所以,在此末日良辰,必须准备一套说辞,来解释“民科”称号问题。 是这样,佘卫龙、科学网小品王黄秀清,以及鄙人,都在不同的时段被人称为民科。我们三个人有如下共同点: (1)对量子力学的合理诠释,总是心存疑虑。当然这不是我们才有疑虑,别人不能说没有。不同的是,别人都是偷偷议论,我们三个人偏要在不同场合大声嚷嚷,所以看起来非常民科。 (2)我们三个人,都与dwj相熟。佘卫龙老师的民科作品,在他最低落的时候,通过dwj才得以发表。而我和黄秀清,都曾经与dwj做过co-author(正儿八经的东西,不是民科作品)。 现在,佘卫龙老师好几年前发了Physical Review Letter,因此要说他民科的人,都只好偷偷在心里骂;我吃的苦头比较短,大约半年时间,给CX他们提出的理论模型,就在Physical Review B的Rapid Communication上发表了,所以现在我主要被称为农民科学家,而不是民间科学家;黄秀清同学比较倒霉,只好在科学网上贩卖他的超导理论(可怜的孩子)。 新年将至,急需各位网友帮忙,创造说辞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三个人,谁是民科? (2)在我们三个人的民科道路上,dwj起了什么作用?
个人分类: 英雄|37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乱学世中一个民科
热度 4 physicsxuxiao 2012-12-8 15:55
对我而言,科学是件风雅的事情。科学之于人,恰如光之于江海,绚烂之处,透人魂魄。 所谓科学研究,本质上和小朋友观察蚂蚁顺便浇上一泡尿并无不同。当然,岁月无情,我们都不是穿开裆裤的,所以就得衣冠楚楚,或又美女当前,侃侃而谈;或二、三好友,把酒临风,月圆花好,细细品味天地之风骚。总而言之,科学研究,具有沙龙性质,是我精神家园的具体表现。 科学研究中的高士,是那些卓然不凡的思想者,不论其人是否行为张狂,年老年少,性别男女或不男不女,但其立论高远,技艺超群,结果巧夺天工而又暗合古道,才为大家叹服,而不是因为他发了几篇paper,又或当了院士。 可如今不同。 科学自从变成了生产力,举世都拿起锄头镰刀外加砖头瓦块向科学进军,或者自少要搞点创新。门窗都拆了,沙龙变成了广场,本去国外淘金的大大小小的牛和人,也在广场上搞起了锣鼓喧天,红旗飘扬的把戏。而那些高士,可能已经蜕变,有的静悄悄离开了,有的在广场上摆摊卖切糕,有的去搞了顶帽子,当上了城管。 昨天,CX说,我天生就是个理论物理学家,我当时就惊出一身冷汗。对一个熟悉历史的人来说,很明显,现在的理论物理学家,就是文革时代的诗人。 我必须表明,我是个工程师,也是个教师,还是个民科。我只在自家后花园里侍弄科学花朵。 特赋诗一首,表明心志: 太平盛世万般花头 乱学广场一个民科 如果没人搭理我 半瓶纯生 半瓶二锅头 自己兑了自己喝
2429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学与教育-我们是如何走到了这步田地的?
physicsxuxiao 2012-12-4 00:38
(根据蒋科学之黄秀清标准,特加入黄秀清和蒋科学为关键词) (1)困境 在科学网上纷纷扬扬讨论的问题,总结起来无非几种:科教人员待遇极大不公,科研教学评价体系不公,科研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各种武斗,大都因此而起。这三个问题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彼此相辅相成:为什么待遇不公,因为评价不公,资源分配不公;为什么评价不公,因为参与进行评价的人本身待遇不公,为了自身利益而拉帮结派;为什么资源分配不公,因为评价不公。。。。如此循环往复,永远也吵不完,每每换了对象来回吵:从“逃离科研”,到“大牛抢资源”;从“SCI”到“H”因子,如此等等。 (2)困境所导致的乱象 乱象一:老老实实做学问的教授骑单车,东游西逛的教授开宝马。 乱象二:我们的SCI论文数排世界第二,但是几乎没有人认为我们的科技竞争力能进入世界前列。我们有些真正了不起的成就,比如航空工业进步飞速之类,几乎和SCI无关。 乱象三:大量的国内杂志面临灭亡窘境,而国外的烂杂志则被中国人追捧而发财,真正实现了“钱多,人傻”的童话般的梦境。 乱象四:每年有大量的本科、硕士、博士经“土鳖”和“海龟”程序生产,或者由“土鳖”和“海龟”杂交生产,其中手握“SCI”文章者甚众,看似人才济济。但是,这些人才,与每年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非常大的差距。由于工作关系,我每年都要观察就业市场变化,发现毕业生们经常为一些莫名其妙的职位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我要人,我根本就没办法向他们推荐我认为合格的人才。 (3)治乱象之整体观察 (未完,先干活)
2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斗记录:黄秀清vs张海霞
热度 1 physicsxuxiao 2012-11-23 13:53
起因:程代展的千里马跑了; 对战方法:口水; 正方:黄秀清; 观点:该跑; 战斗力级别: xqhuang (UID: 480705) 博客访问量 974690 邮箱状态 未验证 视频认证 未认证 最新记录 每天上科学网半个小时,任务:推荐博文,适当发表评论。 统计信息 好友数 632 | 记录数 3 | 博文数 484 | 相册数 1 | 回帖数 10 | 主题数 2 | 分享数 1 活跃概况 !------ 用户组 博主委员会 --------- !-- 在线时间 852 小时 -- 注册时间 2010-9-18 07:47 最后访问 2012-11-22 16:32 !-- 上次活动时间 2012-11-22 16:32 -- 上次发表时间 2012-11-22 16:13 上次邮件通知 0 !-- 所在时区 --!-- 使用系统默认 -- 统计信息 已用博客 91.9 MB 反方:张海霞 观点:不该逃跑; 战斗力级别: 张海霞 (UID: 299) 博客访问量 603249 邮箱状态已验证 视频认证未认证 最新记录 统计信息 好友数 472 | 记录数 1 | 博文数 241 | 相册数 2 | 回帖数 0 | 主题数 0 | 分享数 1 活跃概况 !------ 用户组 博主委员会 --------- !-- 在线时间 1157 小时 -- 注册时间2007-2-6 22:34 最后访问2012-11-23 13:43 !-- 上次活动时间 2012-11-23 13:43 -- 上次发表时间2012-11-22 23:14 上次邮件通知0 !-- 所在时区 --!-- 使用系统默认 -- 统计信息 已用博客51.4 MB 时间:2012.11.23
个人分类: 英雄|2699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如何才能清净太平?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2-11-22 16:00
很简单,只要mm把黃秀清博文晾在那裡,不加精不置頂不相關,科學網就會清淨太平許多! 悲催的是:這簡直是與虎謀皮,mm們現在找到了促進科學網繁榮的抓手,怎麼能放著不用呢! 知識改變命運,mm們學習了我的科學網學假說:黃秀清標準( 我也提一個科學網學假說:黃秀清標準! ),科學網立馬熱鬧了許多了。 神馬蕭丑、小安子之流比黃秀清弱爆了! —————————————————————————— 與黃秀清的對話: jiangjinsong 2012-11-21 17:06 黄猴子同学,自从鄙人的科学网学假说推出之后,一旦科学网mm想要炒作某一主题,她们只要把你的烂博文一加精或置顶或相关,就可以偷着乐了,——自然会有许多口水的! 博主回复(2012-11-22 15:54) : 不小心,发扬了革命献身精神了。
个人分类: 遊戲筆墨|2887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有奖问答
热度 7 physicsxuxiao 2012-11-12 13:24
有奖问答
(这篇文章跟黄秀清一毛钱关系没有,只是为了有人来看,加上“黄秀清”之关键词) 前几日,发现很多人没有学过或者认真学过概率论,让我这个民科经常有理讲不清。故此,特备小题一道,求解答。如下: 某圆之半径为1,在其内任取一弦,求此弦之长度大于圆之内接等边三角形之边长的概率。 若有道理地做出n个答案,本人奖励自制小红花n朵,如下: 若能在以上结果基础上,正确说出本题之背景,并能讲清其对概率论发展历史上的作用,则奖励“满城尽是小红花”,如下:
3470 次阅读|28 个评论
对量子力学的攻击要有品味-送给黄秀清事件的攻防两方
热度 5 physicsxuxiao 2012-6-20 02:14
作为一个著名的民间科学家,我做梦都想推翻量子力学。 但是,任何攻防都应该表现出热爱物理文化的纯粹品味,这跟喝咖啡的时候不要加大蒜是一个道理。 攻防双方第一个低级错误是概率论上的。请注意: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零并不意味着这个事件不发生。比如,“小军和小q在2:15到3:15之间某个时段相遇的概率是等概率分布的,请问这二位在2:30相遇的概率是多少?”很明显,这二位在2:30相遇的概率是零。 攻防双方往往以粒子的几率云密度在某点的取值为零为理由,认为粒子不可能出现在这一点或穿越这一点,这就是上面错误的稍微复杂一点的翻版-如果我们认为粒子在空间某个区域出现的几率是几率云密度对此区域依其体积做积分,那么某个点的几率云密度就算是不为零,那么粒子出现在某个点的概率还是零-因为这个点的体积是零,但这并不意味粒子不可以出现或穿越此点。(除非在此引入delta函数-这是复杂的处理,看不懂就算了,不会引起特别的肠胃不适)。 第二个错误是对数学和物理常识的误解。某个方程的本征解只是用以作为实际问题度量的标准而用的,换个说法,本征解仅仅是分析真实物理情况而用的一组理想化的“基”。在真实的物理实验和测量中,大量的情况,是我们既测不到也观察不到某个基的。 比如,在解波动方程的时候,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一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余弦波作为基或者本征解。但是我们不可能得到或者观察到一个理想的正弦波,因为一个理想的正弦波要从无穷遥远的过去开始,去到无穷遥远的将来;我们要观察它,也需要我们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观察,并且永远观察下去。我们没办法永永远远地生存,是不可能观察到理想的正弦波的。这在实验上也是容易理解的,我们不可能观察到谱线宽度无限窄的光谱线-这意味着我们得不到频率完全确定的正弦波或者说完全单色的光波。 所以讨论问题,可以用“基”为“基”,但不能以基说事。 最后祝愿攻防双方,华山论剑,喝好咖啡。
3909 次阅读|20 个评论
黄秀清还是毁在哲学手里
热度 8 wliming 2012-6-19 21:13
我早前说过,黄秀清是一个人才,至少是个小品王,搞得不好也可以成一个科学家,可惜老黄走进了哲学的死胡同,毁在了哲学手里。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其实还有很多民科也跟他一样毁哲学手里。为什么这样讲? 民科们写的文章,可以说又臭又长,全篇找不到几个公式,找不到几个图表数据,全是思想啊,哲学啊,观点啊(比如他们的很谦虚的口头禅是“我们认为”),真理啊,翻来倒去,云里雾里。他们的智慧完全被哲学毁了。 科学不是真理,也不认真理。这是很多人不明白的事情。曾经有个北大的退休生物教授被我这论断吓了个半死。他找遍各种自然科学门类的教材,英文的,中文的,就是没发现真理这个词汇。他甚至想到了宗教的GOSPEL. 虽然 truth 这个词汇也许在科学教科书中存在,但也不是真理这个词汇的意思,仅仅表达真实这个含义。对科学缺乏思考的人总以为科学必须是真理,至少是相对真理。这个看法完全错了。 真理来自哲学,意思大概是一种描述自然本质的知识。哲学既没有科学实验,又没有必要的科学逻辑,它所认识的“自然本质”只能是胡说八道。哲学根本就没有认识自然本质的能力。所以,真理对于哲学来讲绝对是遥不可及。 科学其实也不能认识真理。道理很简单,人类根本就没有一个判据来判断哪个知识是真理。就拿物理学来讲,牛顿定律曾经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它。相对论是真理吗?谁也不知道。未来的科学发展完全有可能颠覆它。尽管量子力学至今没有任何反例,但是谁又能肯定量子力学不会被颠覆呢?所以,对于科学来讲,真理就是屁话,真理是不可知的。 量子力学事实上颠覆了人类的真理观。在此之前,人们多多少少还怀着一种对真理的渴求。但是,量子力学出现以后,这个渴求落空了。量子力学一般不能告诉你,粒子走哪条路,粒子在何处,速度有多大,加速度有多大,受力是多少。很多人不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急切的渴望偷窥粒子住哪儿,粒子走哪边,甚至跟谁结婚生子。所以,他们觉得,这不是真理,粒子必须有位置,必须有速度,必须有确定的轨迹。可是,没有实验支持,真理只是心中的想象。 量子力学仅仅是对微观世界的一种描述。波函数这个神灵决定了系统的一切信息,但是它不可测。于是,真理派就觉得,波函数不是物理本质,所以不是真理。其实,微观世界到底是不是这样,谁也不知道,没法知道。真理是什么?鬼都不知道。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波函数的模给出的粒子分布等物理信息是准确的,可测量可检验的。科学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分析的逻辑,让我们对自然现象做出解释,并对未知的现象做出预言。 总之,科学不认真理。符合事实,合符逻辑的知识就是科学。 黄秀清发现科学跟他自己想象的真理不同,跟他所想象的“本质”不同,就走上了反科学的道路。这也是很多民科同志们的共同点。比如,黄秀清说,对称的哈密顿就应该得到对称的波函数,一个电子不可能穿过一个概率为0的面,等等。这是他心中的真理,但是,对物理学来说,这些都是屁话,不可信的屁话。黄秀清就毁在他这些哲学的真理观念里。
个人分类: 哲学|1939 次阅读|19 个评论
回答黄秀清对量子力学的7个忽悠
热度 14 wliming 2012-6-19 09:23
回答黄秀清对量子力学的7个忽悠
黄秀清每次灌水都受到很多少男少女的追捧,不能不说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当然,这与他的小品功夫有关,就像本山大叔一样,每年的春晚赶都赶不走。就这一点来讲,我是由衷地佩服老黄的。但是,老黄每次都灌黄水,很多人就以为是金水,其实都是发臭的潲水。可是,尽管如此,不回答算什么战无不胜呢?虽然要扭转信男信女们的观念不容易,试一试还是必要的,这个世界毕竟还是科学主宰的。 1. 对称性是很深的学问,群论这门课程专门处理这个问题,对他这个问题有很细致的回答,不学理论物理的人,一般不会学到这门课。既然老黄只喜欢经典物理,我就给你用经典的例子作答案。你看,x^3 =1,有三个解:1,$e^{i2\pi/3}, e^{-i2\pi/3}$.请问黄同学,每个解关于0点对称不对称呢?黄同学肯定觉得不对称。但是,你只要在复平面画个圆,三个解就像汽车的方向盘一样对称。黄同学讲的l,m不等于0的情况正是如此。比如,L=1的时候,m=-1,0,1,这三个波函数摆上去正好就像我这方向盘。 2. 中国武术可以飞檐走壁,中国特异功能都能穿墙入室,电子这么个小不点,过几个小黑点有什么难的?况且,量子隧道效应早就已经被实验证实。 3.无法想象不等于不能想象。电子按物理规律行事,正如黄同学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一样,道德和法律不比物理规律简单吧?事实上,越初级,越简单。 4.电子带负电,核带正电,电子受核的吸引,电子就要靠近核。电子直接掉进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由于核的空间太小,电子的能量又太大,电子像孙猴子一样乱跳,就出来了。这是测不准关系的要求。 5. 严格的库仑力延伸到无穷远。由于真空的作用,库仑力被修正,电子的范围也不会到无穷远。 6. 电子的r坐标是不确定的,空间上可以处于任意点。 7. 电子的动能和势能确定了电子的本征能量。 下面是黄秀清的七个问题: 七问薛定谔老师: 问题一 、已知氢原子电子的哈密顿量的势能项是中心对称的,从图 2 不难发现,只有少数电子能量的波函数满足中心对称(量子数: l = 0, m = 0 ),而其它量子数( l ≠ 0, m ≠ 0 )的电子波函数都不满足,这是为什么?既然场是中心对称,电子怎么会感受到不对称?而且能量的微小差异,对称性会如此不同? 问题二 、根据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电子只能出现在波函数模方不为零的地方。图 2 和图 3 清楚显示,对同一个能量的电子,它会出现在被波函数完全隔离的不同独立区域,量子力学还要求电子必须出现在所有允许的不同空间(不同时),请问,电子如何穿越那些黑色禁区(零几率空间)? 问题三 、波函数就像电子在微观世界的地图,对于最简单的氢原子系统,“波函数地图”都如此复杂,无眼、无耳的电子如何在空间各向同性的世界里,知道哪些地方才属于它?进一步,电子能量是瞬息万变的,电子是如何知道自己能量发生变化?它又是如何及时根据能量的变化,调整新的“波函数地图”?想象一下,每个电子都要牢记图 2 的各种“地图”,并严格按照“地图”出没,百亿年不能有一次差错,这可能吗?图 2 已经是最简单原子中的最简单的几幅“地图”,真的无法想象,对那些复杂原子中的电子,它们该怎么办? 问题四 、已知 氢原子的波尔半径(核外电子基态轨道的半径)是 0.53 埃,可图 3 却告诉我们,不管基态还是激发态,电子都可能出现在原子核很近的地方( r0.05 埃 ) ,为什么?电子就不会直接“掉入”原子核? 问题五 、已知氢原子的半径大约 0.79 埃,图 3 还告诉我们,对同一个确定能量的电子,它不仅可以与原子核几乎零距离,同时又能出现在远离原子核的天边( r20 埃,理论上可以出现在任意远的地方,只要量子数n足够大 ),这又是为什么?如此遥远的电子,库伦约束力已经失效,原子核到底靠什么控制电子? 问题六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电子已经没有了明确的轨道、空间位置,那么,把哈密顿量的势能项用电子与原子核的距离 r 进行表示的物理根据是什么?反推一下,如果电子不允许有轨道,它的空间位置就不确定,距离 r 肯定无法确定,相应的势能也无法确定,必然无法写下哈密顿量。哈密顿量都写不出来,薛定谔方程解的物理意义何在? 问题七 、既然有明确能量的电子,几乎可以在原子内外自由穿梭,请问,在量子力学中,电子的本征能量到底是什么?谁能决定它的大小?
个人分类: 物理学|2380 次阅读|48 个评论
在黄秀清取得量子八卦重大突破庆功晚宴上的讲话
热度 6 wliming 2012-6-18 13:45
同志们,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再次看到黄秀清同志的又一篇博文光芒万丈,他用一个“1”就撬动了坚不可摧的量子大厦。了不得啊,为我中华民族争了光,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黄讲的“1”是什么? 那就是天人合一的“1”啊,是宇宙的最高机密。 掌握了这个“1",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别说撬量子大厦,撬银行,就是如来那个宝座也可以给他掀了去。 我们巫婆们靠什么给人治病?还不就是用“1”这根大棒把邪恶的鬼神打了个半身不遂? 对我们中医来说,“1”就是提高免疫力,就是命,无病找病,死马当作活马医,治病不治命。 要说阴阳八卦,“1”那是最高的科学。现代数学在我们这里最多算个屁,叫他们不用“1”看看。 在我们这里,1可以等于2等于3 等于4,等于什么都可以,你看老黄干得多出色,乘一个“1”就能乘出不同的花样来,大家千万不要受狗屁数学的思想束缚。 老子教导我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老黄很好地继承了老子的衣钵。 “1”其实就是气,真气,阳气,按照三火女士的说法,一就是万物之源。 按照易经,6个“1”就是天,6个0就是地,天地万物都包在我们伟大的易经学说里。 掌握了“1”,你就掌握了揭开宇宙奥秘的金钥匙。 当年搞哲学的黎鸣同志,就用阴阳五行证明了困扰弱智数学家几百年的四色定理嘛。 他为此跟那个方舟子比自杀,只是那个方舟子脸皮厚不肯死翘翘啊。 往小里讲,“1”就是矛,就是男人,没有戳不穿的盾。 哪还用得着加精呢?有了“1”那就是精力无穷。 所以,老黄虽然光芒万丈,推荐多多,他从来不把加精放在眼里。加精那都是编辑妹妹的事。 现在,黄秀清同志抓住了“1”这个关键,一切疑难问题都引刃而解。 所以,大家只要抓住这个“1”,中国的科学事业就有了希望。 科学在中国必将遍地开花大发展,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大革命就要到来,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老蒋,许培扬,武夷山,张三火等老同志都是我们这伟大事业的坚强代表,同志们都要向他们学习。 黄秀清同志后起之秀啊,一浪更比一浪强,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我作为全球巫术联合酋酋长,我代表世界巫婆神棍联合会,中医巫医共治会,中华阴阳八卦科学院,以及五行科学研究所,真气研究所等兄弟单位向黄秀清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在量子八卦领域取得重大成绩。祝愿你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加精再加精,再创佳绩。屙靡唾腐。 参考文献:黄秀清,《 给我数字“1”,我能撬倒百年量子力学大 厦》
个人分类: 娱乐|1823 次阅读|13 个评论
关于超导超流的经典理解
热度 2 wliming 2012-6-9 12:11
很多人想不明白物质为什么超导超流。黄秀清特别对 BCS的超导不理解,所以才扛起反BCS大旗。BCS当然是可以解释超流的,而且解释得很漂亮,只是还得用动量空间,老黄不能接受。那么,我先给他提供一个朗道的经典版本。考虑固体中的电子相对于离子背景流动。要想有阻力,就必须在电子流中产生一个激发,设这个激发的能量为e,动量为p. 这样,电子流就会有能量损失dE 和纵向(顺着电子流方向)动量损失dP,分别为 dE = e, |dP| = p (小于是因为激发的方向任意)。 dP 引起电子流速度减小,dV = dP/M, 电子流总质量为M. 另外,根据牛顿的动能公式,dE = V*dP, 所以,e = V*|dP| = V*p, 于是 V = e/p 超导的准粒子谱表明e/p 有下限。这就是说,电子流的阻力必须有个下限速度。小于这个下限速度,阻力不能发生。这正是超流超导。对超导来讲,这个下限速度导致超导的临界电流。
个人分类: 物理学|61 次阅读|2 个评论
BCS之美(一):GL与BCS
热度 8 wliming 2012-6-7 23:17
黄秀清讲到物理学之美,这点讲的很到位。美是人类的最高追求。你看邢志忠讲的夸克之六味三色,就体现了物理学家对美的强烈渴望,没有美就自己来创造美。艺术家感知和创造的美是最低级的美,而物理学的美是最高层次的美。这个美不仅仅是形式的美,感官的美,而是关于自然法则的神性美。 任何东西都有美和丑的两面性。老黄自己执着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就是美和丑的集中体现。现在,黄秀清讲了BCS之丑,我来讲讲BCS之美。 超导理论开始于金兹伯格-朗道(GL)的唯象方程(之前也有一些小打小闹的理论)。顺便说说,这两位都是前苏联时期的物理学家。朗道大家都知道,在量子力学领域创立了许多重大理论,尤其是建立了固体理论的两大基石(费米液体模型和对称破缺)。中国黄昆先生在这一领域虽然也成果累累,但在朗道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朗道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兹伯格是多面手,做过很多行当的研究,1950年利用朗道的二级相变理论提出了这个GL唯象方程。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给晚年的他和另两人,表彰他这个方程对超导的巨大贡献。这个方程从宏观上一下子抓住了超导体的本质特征。 比如,在存在磁场的时候,这个方程具有局域规范不变性,对自由能取极小值,这个方程可以推出一个有关磁场的方程,求解正好得到迈斯纳效应,也就是磁场不能进入超导体内部。这个方程还能推出超导环包围的磁通量必须是一个磁通量子的整数倍。但是,很有趣的是,他们求出的磁通量子(h/e)比实验值 (h/2e)正好 大了一倍。后来BCS微观超导理论提出来之后,认为电子是配对的, 金兹伯格立刻觉得自己当时完全是瞎了眼睛 。因为只要加上电子配对,他们的磁通量子就跟实验完全一致。所以,从这点上来讲, BCS还是比GL高明一筹 。关于这个电子配对,你想不承认很难。现代超导实验,甚至包括BCS理论不适用的高温超导,这个磁通量子都是 h/2e。分母上这个2e就是电子电荷的2倍,这是电子配对的直接证据。除了BCS, 谁能自然得到这个2e? 老黄试试看? 难道老黄也像金兹伯格瞎了眼睛?(呵呵,玩笑而已) BCS的故事开始于库伯(字母C) 的一个极其粗糙的想法。晶体中电子占据了费米面以下所有的动量。在费米面附近,由于电子和晶格正离子的振动(声子)的耦合,电子和电子之间产生了一点点吸引力(吸引力大过了电子电子之间的库伦排斥)。于是自旋相反动量相反的两个电子就能微弱地结合起来形成库伯对,导致电子整体的能量下降而塌陷,形成更稳定的基态。也就是超导态。然后巴丁(字母B)和司立夫(字母S)给库伯对穿上漂亮的超短裙,成就了BCS超导理论。漂亮在哪里呢? 且听下回分解。 BCS之美( 三) BCS之美(二 ) BCS之美(一 )
个人分类: 物理学|3008 次阅读|37 个评论
黄秀清错在哪里?
热度 11 wliming 2012-6-6 15:49
黄秀清错在哪里?
这么多人给老黄推荐,编辑还给他加精,说明大家对老黄的“创新”抱着巨大的期望。可是,老黄的论文从08年开始写就,到今天也发不出去,难道都是评委错了? 嗨,内行们就是不愿意给老黄指引一条明路,让他一个人在黑暗中乱撞,还自鸣得意要把BCS和量子力学一起干掉。他的精神固然可嘉可敬,但是,错误得太久会伤人的。 我觉得,老黄的错误集中在他对库伯对的理解上。早有人告诉他,库伯对是动量空间的,不是坐标空间的,可他偏就不信。他一定要把库伯对理解为舞台上一男一女跳舞。 我给老黄画两个图,普通金属和超导在动量空间的能带图: 虽说是动量空间,可是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图中抛物线近似为自由电子的牛顿力学动能,它与动量的平方成正比。左边金属的费米能以下,电子占据了所有的正负动量(波矢k的\hbar倍),有正方向的动量,也有反方向的动量。我用虚线把一对对动量相反的电子框起来。每一对红箭头,就表示两个动量相反的电子,你说它们是一对也好,不是一对也好,反正它们的动量相反,如此而已。这就像你此刻向右走,而西班牙一个女郎正好向左走,你们算不算一对你自己看着办。现在看右边超导里面的情况。情况跟金属几乎一样,只有一点点不同。一对正反动量的电子之间有一点点吸引力(势能为负),它们的总能量比在金属里面低了一点,所以,能量都向下移了一点。这样的状态在能量上更低,比左边金属的状态更稳定。这就是超导态。于是,费米面就空出来了,没电子了。费米面与最上面的电子对之间就有了间隙,叫能隙。 这时每一对正负动量的电子就形成了库伯对(当然 ,还有些细节,比如一个库伯对是在配对和不配对之间晃动的)。可见,库伯对和金属里面的正负动量电子对其实是一一对应的。如果你还不能接受库伯对的配对,你就想想金属里面那一对正负动量的电子。它们也是一对,只不过两者之间没吸引。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任何一个k 都是大量电子的集体贡献,而不是一个电子。事实上任何一个电子都在跟别的电子和晶格频繁碰撞,它的动量瞬息万变。我们说一对动量相反的电子,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暗语。这一对电子并不是指坐标空间的两个真实的电子,而是大量电子的集体运动产生的粒子数为2的动量相反的电子组合。所以,动量空间的一对电子跟坐标空间一对电子一点关系也没有。特别是,根据测不准关系,动量确定的一对电子,坐标是完全不确定的。因而坐标空间的库伯对是一个很无聊的话题。 不知黄老是不是接受我这个解释。我担心他听明白了要跳楼,多年的心血化为灰烬。 后记:老黄还是不接受这个库伯对。我看他就是伤在这个“配”字上,要配就到实空间来配,他就看不惯电子偷偷摸摸在动量空间搞不正当关系,而他自己却没法进入这个动量空间,所以就分外眼红。呵呵呵,我看不如给库伯对改个名字,叫库伯dui如何? 不再说配对了,老黄没意见了吧?
个人分类: 物理学|2803 次阅读|56 个评论
我不推荐黄秀清的加精小品是有原因的
热度 5 wliming 2012-6-5 18:08
据说本山大叔已经发现了黄秀清的小品才能,要聘他做小品创作司司长。看来我的极力推荐还是起了作用。说实话,我一直欣赏小黄的小品功夫,他绝不亚于本山,超过黄宏是肯定的。 最好玩的是,枯燥的高深的科学问题在他手下也可以变成有趣的小品。谁说这不是一种能力呢?小黄绝对是入错了行,他要当导演当小品王早已经腰缠万贯了。 可是,老黄把科学当游戏,却不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他不是反超导BCS吗?这是好事啊,高温超导正差一个好理论,他推翻了BCS顺便整个新的,把低温高温都给包了,岂不皆大欢喜。但是,他反BCS的同时,还要顺道把量子力学也反了。这就麻烦大了,量子力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锤炼,早已经深入人心。反BCS容易如同打死一只苍蝇,而反量子力学就好像推翻一座大厦。他想甩几下苍蝇拍子顺便把大厦给推了。所以,他这游戏没法玩下去。 另外,他那些图形,大家千万别当真啊,虽然看起来生动有趣,但都是童话版的小品。 你说我怎能推荐他?他当然不在乎我的推荐,反正已经有一大堆推荐的,甚至全慧这样的内行也跟着凑热闹。但是,老黄还是应该明白,热闹归热闹,科学问题还得冷处理。
个人分类: 物理学|1630 次阅读|13 个评论
黄秀清代表民科向伟光正开火
热度 7 wliming 2012-5-13 23:27
伟光正同志,是真理的化身,比科学还要科学,是超科学,起码超越科学5个世纪。伟光正其实就是中国特色的东方科学,比如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禅。中国民科向来崇尚伟光正,他们是伟光正的宣扬者,伟光正的继承者,还是伟光正的发扬光大者。民科跟伟光正有共同的渊源,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科学观。所以,从根本上讲,民科就是伟光正的践行者,他们俩根本就是一伙的。但是,黄秀清,竟然向伟光正开火,把伟光正诬蔑为洗澡女人的偷窥者。他现在让民科和伟光正自相残杀,他到底玩的是哪一出? 科学跟伟光正向来不搭边。科学没有中国特色,也从来没有真理观,反而承认自己可能被证伪。科学的这个特征曾经把北大一个退休的70多岁的生物教授(崔某)吓了个半死。难道黄秀清也没把这个事情闹明白? 就像战争让女人走开一样,科学让民科走开。高度专业化的科学已经成为是一个战场,一个需要高端武器的战场(包括思想武器),锄头标枪只能拿来当柴火棍。民科耍起柴火棍来出神入化,就以为自己是天仙下凡真理到手,现代科学在他们眼里完全是小儿科,而且基本上全是错的。可是,他们这些真理的化身,伟光正,却偏偏要像老鼠一样往科学的裤裆里钻,小儿科的科学如何受得了。民科其实应该向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靠拢,跟巫婆联姻,跟可真和老蒋拜兄弟,把科学这个劳什子儿扔得远远的。
个人分类: 伪科学|2921 次阅读|17 个评论
精彩的博文和精彩的评论
热度 9 xcfcn 2011-10-6 17:34
精彩的博文和精彩的评论 博主按:黄秀清的博文 准晶:被双料诺奖得主鲍林斥为 Nonsense 的伟大发现 完全是对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超前解读和预言。不光是博文精彩,评论也十分精彩。我总是觉得科学网的“牛鬼蛇神”其实很多,但一般不轻易露面?!为什么?因为他们的“露点”一般很高!只有极其有诱惑力的话题才能让我们见一见“神龙”的首或尾。所以,你的文章没人推荐或评论,还是自我反省去吧。 附上黄文的精彩评论 zhxfish 2010-11-16 08:38 准晶热那时我国的 TEM 都没有多少吧?! 超导也差不多如此。 我觉得学习二字很难掌握,如果说欧美的那种西方体系我们拿不来,那我们的东临日本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博主回复:是的,那时候北京电镜室和沈阳金属所的条件稍好些。铜基超导发现时的情况也差不多,历史好像还在重演, 2008 年铁基超导体发现,中国人也是一拥而上,基本上是为别人抬轿。 qhliu 2010-11-16 10:52 Pauling 的参与可能也有很正面的作用,这段历史值得认真梳理。注意到: 1 , Nature 1986 年就针锋相对发表文章说: Pauling's model not universally accepted ; 2 , PNAS 1989 年反对 Pauling 的文章就是 Pauling 支持下发表的。 We thank Dr. Pauling for generously suggesting that we publish this comment simultaneously with his article. 博主回复:刘老师说得很中肯,的确 Pauling 的参与有积极的一面,其实科学就是这样,没有争论就没有科学的进步, Pauling 后来也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这一点还是很有大师的风范。 zhongyiyao 2010-11-16 15:32 在科学发现中,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与“第一”擦肩而过?在不少研究领域,我们已经达到可以跟踪国际热点的水平,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创造研究热点,让外国人来跟踪?国家科研基金在支持开展国际前沿课题研究的同时,如何支持那些由中国人创造、将来有可能成为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 ---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是靠的问题。 博主回复: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犹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北京 shiyi 2010-11-16 18:55 好文章!我一边读一边在找 Prof. Alan Mackay,FRS 名字(他的中文名字为马凯)。不过很遗憾,没有找到。据在下所知,以色列人得诺奖之后,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发表专文为 Alan Mackay 打抱不平,因为不仅马凯是五次对称理论最早提出者,而且这两位获得者还拜访过他。马凯教授是晶体权威贝尔纳( J. D. Bernal )的学生,和郭可信院士是好朋友。所以,阁下大作倘能采访马凯则定能增色。 博主回复:准晶还没有得到诺奖,应该很有希望。您说得很对,五次对称及二十面体应该是郭可信先生的好友 Mackay 最早提出来的,关于这段历史很多人都有看法,认为 Steinhardt 不够地道,科学界有时候并不干净。 yuelugj 2010-11-16 19:05 1985 年至 1986 年,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彭志忠先后发表了《准晶体的构筑原理及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五次对称轴和准晶态的发现在结晶学中的意义》等论文,并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见解和中国第一个五次对称准晶态结构模型。 ----------- 北京市科技志 博主回复:彭志忠先生是中国准晶的前辈,可惜他太早走了。 XY 2010-11-16 23:53 二维曲面上的铺砌问题,郭可信先生的猜测是正确的,的确可以存在奇数的对称性。 博主回复:数学上的确存在奇数的对称性,实验中好像没有发现和报道,因为最近几年不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dunkelblau 2010-11-17 05:05 难得的发生在中国的一个科学故事。看来 80 , 90 年代我们国家还是做出过一些很重要很有意义的科研。不知道进入 21 世纪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比较纯粹的科学探索的故事呢? 博主回复:八十年代还有铜基超导的发现,中国人也有不小的贡献。进入二十一世纪,也有类似的故事,比如 2008 年的铁基超导体,找机会我也来写写。 topmit 2010-11-17 08:01 多谢博主的分析,很好的文章。只是“ 1982 年,两位主要从事航空用高强度铝合金研究的以色列科学家 Shechtman 和 Blech ,又是以色列人!”中,博主好像对以色列人有“看法”。呵呵 博主回复:您误解了,是敬佩以色列人,不难发现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思想都是以色列人提出来的,我常常琢磨这些伟大的思想,为什么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问题在哪里? matiasma 2010-11-17 21:01 数学严格证明的就是正确吗?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至少历史上的所有科学进展给出的答案是 yes 。 比如古希腊的圆锥曲线论,到牛顿时代的天体运动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找到了物理对应。再比如虚数 i ,开始在数学中我们的确是为了解方程虚构的,谈不上物理意义,但是到了量子力学时代,在薛定谔方程中,我们看到 i 是可以有物理意义的,后来还发现材料可以有复折射率等等。同样是量子力学,它的数学基础,希尔伯特空间的自伴算子理论,也是在量子力学之前就比较完善了,只是在当时数学家眼中它是高度的数学抽象,而在量子力学这里,找到了物理直观。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黎曼几何和广义相对论。 几乎所有的数学概念,最后都会在物理或其他科学中找到对应。可以目前人们还做不到用数学来预测物理世界。就像黎曼没有想到我们的世界可以用这种几何来刻画。我们还是需要以直观和实验为出发点。毕竟数学要达到一点的高度,对很多人是很困难的。 我坚信数学的概念是很超前的,很多现在很难懂抽象的概念,若干年之后肯定会在其他科学中发现它的力量 博主回复:数学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很复杂,数学有辅助作用,不能凌驾于物理研究之上。我并不认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完备的,现在有太多研究者把数学与物理划等号,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1 2010-11-21 10:15 金属搞了几百年了 , 好多人都认为问题已经搞透了 , 实际上很多基本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 其原因是什么呢 ? 正因为很多人研究了很久 , 相对比较容易的东西都被别人弄清楚了 , 剩下的可能是比较难啃的骨头 . 况且 , 现在做所谓热门的纳米材料和生物既好发文章又好拿 FUNDING, 做的时间不长 , 容易快速出成果 . 再者国内对原创性的东西叫得凶 , 真正支持得少 , 急功近利 博主回复:您说得很有道理,现在大家都喜欢玩能吸引眼球的研究,最基本、最基础的东西没人搞。 sulihong 2010-11-21 22:16 实际微观世界的物质结构空间是一个有限单元结构累集形成的,所以很多研究采用连续无限抽象空间数学解释,必然存在缺陷。 博主回复:数学不能完全等同于物理,这点非常重要。 Young 2010-12-9 21:36 以前我们学校一教授请来 Penrose 做报告 , 不过讲的是宇宙学。后来看到您的文章,知道数学上的东西和晶体有关。今天该教授自己做报告,关于 Mathematical Diffraction Theory ,提到晶体。又找来您的文章看看。介绍得很好。谢谢。 PS: 文中提到" 1995 年德国科学家提出覆盖理论"不知道是谁呢? 博主回复:谢谢鼓励!覆盖理论是 Gummelt 提出来,最早的论文: Gummelt, Petra (1996). "Penrose Tilings as Coverings of Congruent Decagons". Geometriae Dedicata 62 (1): 1 – 17. crossludo 2011-10-5 19:41 准晶 - 自然新发现 自然界中发现的物质——准晶 2009 年 7 月 15 日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自从科学家在 25 年之前首次制造出这种物质以来,他们一直在寻思自然界是否也有能力形成这种物质。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在那些包含有形成准晶的物质——铝、铜和铁——的岩石中展开了搜索。他们在一种名为 khatyrkite 的岩石中找到了准晶。这一发现也使得准晶被划入了一种真实存在的矿物质。研究人员《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博主回复 (2011-10-5 20:35) :实际上,五六十年代就有人发现了,发现者都认为自己是错误的。 匿名 2011-6-6 19:49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同样的问题,那些很奇怪的现象出现多了就熟视无睹了,从来没有人想想都底是为什么,我经常会查阅一些资料来解释那些奇怪的现象,可是总是没有有力的支撑。有时候我都想放弃了。但是看看人家外国人,多有毅力,我决定还是再咬咬牙。。。。。。。。。。。。。。。 博主回复 (2011-10-5 20:32) :咬咬牙,会给你惊喜的! xcfcn 2011-10-5 22:12 http://limiao.net/860 博主回复 (2011-10-6 10:04) :李老师的好文章。不过有点瑕疵, Shechtman 发现的是三维准晶, Penrose 提出的是二维准周期拼砌,从晶体对称角度,两者不是完全等价。 zhoubicheng 2011-10-6 01:38 准晶的第一篇文章里的 John Cahn 功不可没,是他当时在 Shechtman 访问美国国家标准局的时候慧眼识珠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并且提供了准晶稳定的热力学解释,那篇原始文章里也有他的名字。希望黄老师能够在文中补充进 John Cahn 的贡献。 博主回复 (2011-10-6 09:59) :当然,关于准晶的发现, John Cahn 功不可没,还有 18 楼提到的麦克,找机会再做些补充。 vigorofsun 2011-10-6 09:34 准晶的电子结构有研究过吗?有没有什么奇特的性质? 博主回复 (2011-10-6 09:51) :准晶的电子结构的研究很多,理论上比较奇特有所谓的三态共存(局域、扩展和中间态),个人认为这些结果意义不大,毕竟结果是建立在紧束缚基础上。实验上也有不少研究,没有发现什么太奇特的东西。 max 2011-10-6 11:05 不同意“擦肩而过”只是,这是一种必然,中国人很难多某一问题长期到的、深入的进行研究。 匿名 2011-10-6 16:25 中国目前作材料的 99.99% 都沉溺于所谓热点材料的改性和掺杂,就是在别人做的东西上加几道工序,你说能不能引导热点呢?况且就算人家想做非主流,除非他是牛逼哄哄的院士,否则根本申请不到经费
个人分类: 杂论|1331 次阅读|9 个评论
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能被......等牵着鼻子走
热度 4 XiaoCG 2011-8-28 20:01
【7年前自然杂志曾重点关爱了中国一把。当时曾有感而发。原题目是 "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能被自然杂志等牵着鼻子走---评自然中国特辑" 现在回头再看,对比今昔,很有意思; 宾语换成省略号,似乎更有意思; 这国家如此侮辱我,却还是忍不住为它操心? 真TMD没意思。】 昏教授 于 May 16,2004 15:19:00: 最近,自然杂志破例出了一中国专辑。而且全用中文,初听此事,着实让人高兴了一阵:中国发展了,关心的也多了,富在深山有远亲咧。但收到寄来的杂志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尽管拉了许多优秀的甚至令人尊敬的科学家撰文做为陪衬。这专辑的主旨是要推销某小集团的观点和利益,并影响/误导中国科技的战略及发展。自然主编称这增刊 “是专为中国的研究人员撰写的”,其实不然,该专辑的8篇,对谈纳米和农业的2篇我不敢置喙:不懂。其余几篇,自然主编说:“这些文章有两个共同的主题∶一是中国需要与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保持更为积极的接触;二是中国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在西方工作的最好的中国科学家回到自己的祖国。” 其实不然,这些文章有两个不同的主题∶一是以蒲幕明先生为代表,包括二钱,黄之厚,吴仲义,施苏华,张亚平等,认为制约中国科研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文化因素,墨守陈规和等级森严等儒家传统,提出要形成一个培育个人创造力的局部和社会环境,而个人创造力是科学探索的关键。这大概就是毛主席所说: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另一主题则主要由吴瑞先生提出:中国科研的产出率(既高水平科研论文)太低,要提高中国科研水平,需要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吸引大批在国外工作的高产出率的生物学家回国效力。实际上很多在国外工作的中国科学家愿意回国开展研究工作,但是不充分的经费支持、较差的科研环境和科研管理,让他们望而止步”。简而言之,中国要花大钱请国外的中国生物学家回国才能提高中国科研水平。这显然得到了自然主编的共鸣而成为该专辑的主旨:“中国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在西方工作的最好的中国科学家回到自己的祖国”。显然,这专辑主要为中国高层决策者们写的。 作为一个80年中期出国的中国学者,我一直和国内紧密合作,90年代中,我便每年一半时间在国内工作,我对国内生命科学界的情况既有非常直接的,也有比较宏观的了解。我有义务和责任对该专辑明显误导、非常有害的主旨提出批评。同时,简要提出我对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的意见。 首先,简评下中国生命科学届现状:由于是蒙面发言,直言得罪人之处,不乞原谅,但求理解:为国分忧,nothing personal。 人员素质:国内生命学界挑大梁的中青年学者主要为海归的土/洋博士后/访问学者,(Research associate or assistant or technician,or visiting scholar)。查查杰出青年基金也可旁证。他们大部份在国外老板的手下干活,没有自己的基金/实验室/独立课题。回国后的工作也基本是沿袭/重复其国外老板的思路,鲜有/难有自己的东西。以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的科学家从中国最困难的岁月至今为中国科技的薪火相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自然规律,已难以再创辉煌。 科研水平:大部分是在不同水平重复。查查多年来基金委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项目就可见高水平重复之一斑。而博士论文水平的科研则绝大多数是在低水平重复。其实,我对低水平重负的结论都有保留:博士生3年1000美元的课题经费能作什么?—应付毕业而已。乘以不断扩大的生源,时间/金钱浪费巨大。 科技政策:急功近利,以SCI为导向,非学术因素干扰科研基金的流向,科研经费的倒金字塔分配等等,一直是大问题。近两年国家已有认识和纠正,如去年出台的科技部的评价标准,并取消了973的建议人制度(实际上往往成为圈内大老的利益协调)而改为自由竞争(类似NIH的RFA),但真正纠正这些根深蒂固的错误倾向和体制还需时日。 科研条件:应该说很不错了。尤其是一些大单位,如军事医学科学院,设备条件比国外还好。但从主要设备到基本试剂,基本受制于人,依赖国外。绝大部分科研经费花在了这些方面。且由于不懂行情,或重复购置,或购而不用,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极低。看着中国老百姓一分钱一分钱挣来的外汇,成百万的花掉却大多成为摆设,或换一两篇毫无价值的垃圾文章,实在让人痛惜。 虽然有一些令人兴奋的个例,中国生命科学整体状况基本如上述。可是,完全不必悲观,更不需象自然杂志主编那样危言耸听:“这种现象还导致中国失去了发展本国经济和提高其国民生活质量的机会。” 因为目前的生命科学状况与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是一致的。要是中国现在就有了几个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那才是奇怪了。1978年邓小平打开国门时,中国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真懂外文的都没几个。到现在能有如此体系和人才结构,已是来之不易,群注了全国人民,几代科技界领导和科研人员的心血汗水。的确,中国目前的生命科学科研人员和整体水平的确不高,但就是靠这些价廉物美的埋头苦干者撑着,中国的生命科学技术在进步,在发展。 吴瑞教授的投入(经费)产出(文章)说法是非常片面的。中国从百废待兴起步,目前仍处创业阶段。国家的投入产出要从整体和战略的角度衡量,至少我认为国家到目前为止的重点在面,在打基础,不在点,更不能用几片文章来作为产出的代表。至于加大基础投入,我认为国家一直在不断增加,这本不是个问题,吴教授将其隆重推出成为一个问题,主要是他出于他自己的考虑 “实际上很多在国外工作的中国科学家愿意回国开展研究工作,但是不充分的经费支持、较差的科研环境和科研管理,让他们望而止步”。看看中国中西部的落后状况,想想广大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困境,想想基本的中小学教育等等,用中国的GDP 数字来硬套强求美国的基础研究投入比例实在是给人以何不食肉糜?”的感觉。吴教授回国应该多到北京上海以外的地方,特别是农村,走走,看看。再退一万步,假设吴瑞教授的要求是对的,假设中国按美国的GDP/基础研究经费比例加大投入,有两个问题就必须回答了: 1,如何投? 生命科学只是基础科学的一部份,工业/农业/能源/国防,孰先孰后谁轻谁重? 我本人是搞生命科学的,当然希望生命科学科研经费越多越好,但从一个中国科学家的良心深处,我认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不应该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支持对象。2,投后就能达到吴教授的投入产出效果? 在生物领域,花重金肯定可“吸引到很多在国外有杰出才干的科学家回国效力”。以提高 “产出率”即高水平论文。但能吸引到其他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吗? 核物理的先不谈,就说NASA的,波音公司的空气动力学和材料科学家,英特尔的芯片专家,你能“吸引”来吗? 那么,当国家付重金给生物领域的归国的杰出科学家时,如何面对那些在西昌基地和沙漠里的邓稼先们? 是他们让神舟上天,让导弹卫国。他们肯定没有IF因子10的文章。 吴瑞教授在中国开放初期为中国生物学子出国留学搭桥铺路,费尽心血,功不可没,多年为中国科技发展献计献策,有目共睹。当但是我感觉吴教授近来的作为主要是所谓“吴瑞学会”利益的代言人。爱徒心切人之常情,但当权衡国家与小集团利益时,还盼先生大局为重。借用先生的投入产出理论问一下: CUSBEA成员现有几个人回国服务? 中国对CUSBEA学子们投入不可谓不高,尤其在那段国家经济最困难的年代。但产出是多少 ? 这投入产出率应该是零吧? 为支持先生自己的投入产出理论,您能否呼吁一下吴瑞学会成员: Don't ask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如果他们仍然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国家。 我对蒲幕明先生衷心敬佩。身体力行,不辞辛苦,毫无私心,完全是为中国科学发展尽力。他在自然的文章的确是切中要害,可能是考虑到维护中国的整体形象,蒲先生有些问题说的比较委婉,用心良苦。蒲指出的问题比他带领神经所发的论文要重要的多:前者关乎整个体制,后者只是一小小局部的改进,而且主要是来自蒲教授的个人影响和作用。实际上,我对上海神经所和目前热炒的北京生命科学院的体制并不认同:开小灶是不可能提升国家的整体科学水平的。且不谈并不是有钱就能出科学成果,启动经费用完了怎么办? 国家继续包养?---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科学竞争的基本原则的。那么就得竞争经费,神经所和北京生命科学院能竞争到足够的,国外水平的经费吗? 不可能的。粥少僧多,豪华和尚饿肚皮。这就是26人告状信的根本原因。顺便说一下:26人告状信是中国科研现状的产物,不全有理,可以理解。当基金委和科技部已采取相应措施后,又通过个人关系捅到自然杂志非常不当。对国家和国内科研人员包括告状者们自己的负面影响很大,挟洋贩私,不顾大局,莫甚于此。 我是中国培养并送出国学习的。当年出国时北外出发前一位老师的话多年难忘:你们每人出国一年的费用相当于己于72个农民3年的总收入。我一直觉得欠祖国欠国内父老乡亲和老师同事们太多,一直在努力回报。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包括科技界的问题都是正常的,也都会在发展中解决。我相信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全局的了解和决策能力,所以多年来只干不说,也从不和媒体打交道。现在,借借自然杂志的 “西风”,除了完全同意蒲先生等提出的鼓励自由探索,鼓励创新,提倡 “splendid isolation” ,和打破等级森严外,我也想就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简要建议几条,一孔之见,但决无私心。: 1,取消国家3大奖的报评制度,而采用提名制。如国外的诺贝尔奖和国内的何梁何利奖形式。我个人认为目前的3大奖每年劳民伤财事小,促进了急功近利和不正之风事大。科学院取消3大奖实在是非常英明正确; 2,国家生命科学科研战略目前应侧重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医/药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我国目前可说没有一家有竞争力的药厂/试剂厂或医疗设备/科研设备制造商。 3,进一步改善基金评审机制,除CDC以及国防生物科技之类必须由国家计划支持外,全部放开竞争; 国家可RFA。在基金终审阶段,可以请国外中国科学家包括吴瑞学会成员参与把关。 4,加强基本科研设备和试剂的国产化比重,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这将显著降低科研成本,降低科研的入门门槛,有利青年一代探索创新。 5,立法鼓励民营企业RD和社会资源支持科研,用市场经济吸引人才。 6: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大家明白现在科学家和科学都是有国界的。要提倡发展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科学家的职业精神。 5。15。2004
3212 次阅读|5 个评论
黄秀清一语成谶!真的“难”了。。。
boxcar 2011-7-26 07:41
先看黄大仙(黄秀清)上周的博文: 北京骚死,其它城市难!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466128 target= 不出数日,真的出灾难了。 啥也别说了,“XX南”的火车站名的英译赶紧都改South吧! 要平等点儿! 全国各地的铁路都应该尽量达到相同的、尽可能高的安全标准。 无论是技术层面的,还是管理层面的。 倘若现在连字上面的“平等”都还做不到,技术和管理层面能做到么?!
个人分类: 社会|3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扯黄秀清炮打量子力学
热度 4 wliming 2011-5-11 11:53
黄秀清的博文《炮打量子力学》被封实在不应该。虽然他的炮弹全是哑炮,但是娱乐一下科学网也是不错的。他的新博文《挑战刘全慧老师英雄帖》,对刘全慧的英雄问做了回答。我感到,他这些回答都偏离他先前发射炮弹的航向。我在黄的博文回复中说,全慧站在云端云里雾里一通,把很多人吓住了。其实,黄的问题没有这么复杂。我们另外一些人的回应被亚辉宣布为闲扯。我不妨就在这里闲扯一下黄秀清所提的实质性问题。 黄秀清问的是,一个电子处于无限深势井中N=2的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中间有一个节点,电子是怎么跨过这个节点的。这问题并不复杂,答案是很清楚的。在无限深势井中,电子被束缚在很狭小的范围内,动量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波动。此时的电子不再是一个经典的点粒子,而是一个在空间分布的概率波。电子不能100%处于节点的右端或左端,而是按照一定的概率处于整个势井中。所以,跨越节点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在电子被测量的时候,电子或者在节点右端,或者在左端被检测到,而不会同时在右端和左端被检测到。你可能觉得这时电子跨越了节点。这称为波函数塌缩,是测量对系统的作用造成的。 这些都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解释。由于波函数本身不可观测,我们无法知道这个解释到底是不是物理实在。量子力学的解释从来就是一个问题,当年波尔和爱因斯坦的争论比现在激烈的多。但是,无论争论如何,量子力学对微观过程的预言是极其准确的。 如果你一定要用牛顿力学解释量子力学,那当然是讲不通的。除非你能用牛顿力学解决所有的量子力学问题。
个人分类: 物理学|2170 次阅读|20 个评论
“脚踏实地的土鳖,仰望星空的猴子”是黄老师的自嘲
热度 10 liwei999 2011-5-8 17:35
“脚踏实地的土鳖,仰望星空的猴子”这是科网黄秀清老师自嘲。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08/2011 04:08:23 自称科学“叛徒”的黄老师最近写了一 篇博文 科学网学术擂台:炮打量子力学! ,很有些火药味儿。 比较遗憾的是,黄老师想当“叛徒”都没有资格。因为当“叛徒”的资格首先是要先入门儿。连门儿都没有入,也就不能成为“叛徒”了。 黄老师给出了最简单的井中的一个粒子的波动函数的解。但是不能理解n=2时候的情形,因为n=2的时候,井中间是个粒子存在概率为零的区域。黄老师不能想象粒子通过存在概率为零的区域从左到右。 所谓 不确定性 ,是说陷阱中的粒子的状态可以是n=1,也可以是n=2。这个瞬间是n=1,下一个瞬间可以是别的n。平均可以是时间的,也可以是集团的。n=1的状态对应着井中央概率高的状态。因此,粒子完全可以通过n=1的状态实现让粒子从左到右的过程。 因此,黄老师的问题——粒子从左到右移动的办法是:n=2的时候粒子在陷阱的左边, 然后粒子变到n=1的状态,到了陷阱的中央 ,然后再由n=1回到n=2的状态——粒子在右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28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欢迎虞忠衡老师的评论 希望对我提出具体意见
热度 1 jitaowang 2011-4-25 04:58
欢迎虞忠衡老师的评论 希望对我提出具体意见 作者 : 王季陶 昨天从黄秀清老师的博文 “ 科学网辩论赛第一场:量子力学完备吗? ” 中看到虞忠衡老师 , 您的评论。 yuzh 2011-4-19 13:15 我刚来科学网,就看到曹与王季陶争论熵,争了半天,双方都不正确。这表明,两位相互争论不休的大学老师,都没有好好读过英文的物理化学教科书。 谢谢,因为我的 “ 现代热力学 - 基于扩展卡诺定理 ” 中英文版专著都已经出版,欢迎进一步具体评论或讨论。对英文的物理化学教科书中 , 印量很大的 1 本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 ,第 8 版 . 我读过是肯定的 , 不敢说是不是 “ 好好读过 ” 。不过去年夏天在筑波 , 我和 Atkin 一起参加 2010 年国际化学热力学会议。不仅在会场提问时还是休息时我们也都讨论过 . 他打算看过我的书再和我讨论。我也希望听到您的具体意见 , 我的哪些内容不正确。就说博文中 “ 争论熵 ” 的内容也行。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4313 次阅读|14 个评论
网海泛舟:拜读黄秀清博文偶得
热度 2 pww1380 2011-2-20 13:18
网海泛舟:拜读黄秀清博文偶得 杨文祥 ①读黄秀清《 科学网:三驾马车,两张脸 》 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学者,无论来到哪一个领域,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记,犹如空谷足音,回荡不已。正如有谚语所说,“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 ②读黄秀清《 最新人才计划:诺贝尔精子工程! 》 读罢此文,令人慨叹不已!这是 时下最具有 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的一流才子之杰作。 不过,有些学界朋友不习惯更不赞同这篇文章的语言形式,主张知识分子应该用“知识分子的语言”,即“雅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在我个人的立场上来看,其立意是不错的。 然而,语言与思想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孔子有言,“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说的就是如果处理不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何种结果。更何况此文的语言形式实际上是极具当代中国的“时代特色”和世俗社会特色的杂文风格。这种 运用愤世嫉俗和嘲讽的语言和杂文的体裁来表达自己的学术意见,鞭挞某些病态现象,不但具有学术思想价值,也具有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方面的社会学价值,更有杂文这一文学体裁与学术思想相互融合 真实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文学思想价值 。科学网作为一个多元开放、尊重个性、富于创新和思想活力的思想交流平台,理应为这一体裁形式提供一席之地。 正是在这一基点上,我个人的语言习惯和风格并不妨碍我在对待《 最新人才计划:诺贝尔精子工程! 》这篇文章所坚持的这一立场: 这篇文章是当下最具时代特色,能够深刻揭示当代中国社会弊端,反映底层社会心理倾向的一流才子之杰作。 另外,有些学界朋友也许不了解,国内许多人连写相关文章都无法接受的事情,在国内外不仅早就作为一项十分严肃的学术研究内容,而且早已成为在社会上开展相应服务的医疗手段了。当然,这一科学领域的社会现实要转化为主流社会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的接受,也许还要些许时日。 参考文献: 1 . 黄秀清 . 科学网:三驾马车,两张脸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413490 2 . 黄秀清 . 最新人才计划:诺贝尔精子工程!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414055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43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