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零花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没有谁的幸福值得羡慕
cjxiang 2014-6-10 13:01
文/积雪草 台湾著名漫画家几米说: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仔细想想,觉得蛮有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羡慕别人的生活,都在红尘之中摸爬滚打,都是世俗之人,谁也不比谁清高多少。 男人通常会羡慕那些事业上比自己成功的人,女人通常会羡慕那些家庭上比自己幸福的人,老人们通常会羡慕别人的儿女有出息,孩子们只会与孩子们比较,羡慕人家上下学坐的车,羡慕人家的零花钱压岁钱多得花不完……愤慨失衡之际,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 总是羡慕着别人的生活,忽视着自己的日子,总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幸福,因为我们比较别人的生活时,眼睛总是向上看,参考系数总是最大化,以仰望的姿态,参考那些至少看上去比你幸福比你快乐的人,若这样把自己圈进死胡同,无限抬高底线,逼迫自己就范,承受不应有的烦恼,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再说那些看上去幸福快乐的人就真的没有烦恼和郁闷吗?真的值得我们去羡慕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生活在人世间,没有谁的生活值得我们羡慕,每个人都是宇宙空间里的小行星,都有自己的预定轨道和生活方式,你不可能成为别人,别人也不可能成为你,你的生活别人不能复制,别人的生活也不可能适合你,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现实的。 那些事业成功的人不见得就没有烦恼,他们要承受比常人多得多的负担和压力,你看到的是凤凰涅槃,飞翔的姿态,你没有看到的是成功过程中的隐忍和磨难,大起大落的戏剧效果,还需要更为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那些家庭幸福的女人也不见得就没有困顿,风光鲜活总是在人前,人后一样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生气,一样会吵架,一样会有烦恼,你羡慕她的老公能赚很多钱,她却羡慕你的老公体贴能干会烧饭。 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儿女和别人比,人生各有际遇,天赋秉赋因人而异,你羡慕人家的儿女漂洋过海,念大书做大事,人家却羡慕你的儿女近在咫尺,端汤奉茶尽孝道享天伦。 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父母和别人比,你羡慕人家的父母职位高能赚钱,人家却羡慕你的父母和蔼可亲,温暖厚道。这世间,很多事都可以选择,而有什么样的父母却是不能选择的事情。 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睛里,透过别人的眼睛折射出来的光芒,你会看到那些光芒中反射回来的是你的幸福。 就像这世间没有任何两片树叶的纹理是一样的,幸福与幸福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人的生活会和别人重复,我们在仰望别人的幸福的同时,别人也是以同样的姿态回望我们,没有谁的生活值得羡慕,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重中之重。
1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春,再见(原创非首发)
热度 1 zjl5288 2013-3-11 14:07
青春,再见(原创非首发)
青春就像一把零花钱 换来生活中啤酒一罐 夕阳下慢慢把它饮完 然后和青春笑说再见 起身离开时红了眼圈 人生的路程走了一半 还未相遇就各自走散 想起生活的苦辣酸甜 还是高兴的泪流满面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4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授贪污是因“缺零花钱去卖淫”还是“逼良为娼”
热度 1 wanqiangcug 2011-12-15 09:24
没有论述,只有思考。不得其解…… 如果选择做教授就选择了献身科研和教育,贪污确实不对,因为现有工资足够吃饱,而且有些学校还可提供低租房。如果把这些人作为物质人,当教授也是为混碗饭吃,昔日同学都在声色犬马中销金败银,却要求教授们独自坐在冷板凳上啃着萝卜敲木鱼确实有些困难。这时,教授们缺的是完全与世隔绝的环境,所谓眼不见心不乱;亦或灌输以强大的思想意志,摆脱物质沉迷。另外,还需出台一个规定:教授配偶不得主动提出离婚,以保障在物质供给较低的情况下教授们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家庭。 小子妄言,请您见谅
2463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跟统计的缘分
热度 3 zlhua 2011-9-15 18:53
我跟统计仿佛有着不解之缘... 缘起于高中,现在仍在继续... 初中,我是在市里最好的重点中学读的,考进去的时候是优等生,但应了毛爷爷的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最后我以6分之差没有过重点高中线,那时我的父亲已经开始走麦城,母亲的心情不好,一天到晚唠叨我,说我不争气,说看嘛,600百块又没了,你不是说绝对没问题嘛.......当天晚上,我一个人在阳台外站了很久很久,最后趁着夜深人静之时,用毛笔反手在阳台外沿写了斜能胜正四个大字,然后第二天一早,我拿了五块钱的零花钱....准备自己一大早去报当地的市职业高中...心想我一定要快点离开那个家... 报名的那天,刚好下着雨,我一个人,站在市职业高中的校门外,由于来得太早,老师都没有来上班,等了好久,远远地我看到了一个人,挽着裤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来...我开始主动跟他打招呼,说明自己的来意,他给我开了校门...我们开始交谈了起来...他问我想报什么专业,我的回答是什么专业好就业,我就报什么专业...他说汽修,我说好吧,那就汽修,他很吃惊地看着我说,很少有女孩报这个专业,因为很苦很累...我说,我不怕...然后他就开始询问我的考试成绩,我把成绩报给了他,他更吃惊了...扭头看着我说,你的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要读职高呢? 我说我喜欢读职高...他更吃惊了...然后对我语重心长地说,我建议你读财会吧,这个更适合你...真的,我不骗你...我想了一下,看他很认真的样子...我点了点头...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人就是市职业中学的校长易理鹏... 进了市职业中学,我变得谦虚了一些,第一次上专业课,很好奇,那时职业中学上课的老师都来自各政府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有经验的专职人员.上课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案例,很有趣,统计课上,来了一位新老师叫陈剑锋,市政府里做统计工作的,他一上课,我就老听他反复提到水平这个词,于是,下课的时候,我终于认不住得问老师,到底什么是水平?老师的回答也很有趣,笑着说你说什么是水平?你问的问题可真有水平...旁边的同学开始跟着起哄,说这个都不懂,装水的瓶子就是水瓶嘛... 从那以后,统计老师总是会在我不注意地时候抽我起来回答问题...他仿佛在故意为难我,下课的时候有时会来问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问题? 期中考试后,一天上晚自习,我来迟到了,站在门口打报告,陈老师故做严厉地看了我一眼说,你来得正好,刚要发你的卷子,拿下去...我拿到了我的卷子...没敢看...估计可能考差了惹老师生气了...我小心翼翼回到座位上,很小心抬头,发现陈老师还看着我,然后他看见了我的表情...终于忍不住噗呲地笑了起来,说,没想到你居然考了第一名吧... 是的,我的确没有想到,因为我几乎没有复习过,我最不喜欢复习统计...考试前复习期间,我把所有专业书几乎通拉一遍,唯独没看统计,然后余下的时间就是去看电影...或者干脆去溜出去爬山探险什么的...因为当时的我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反复背概念,反复做题...在我看来,统计很刻板,就是记住公式,然后套公式计算...没有什么好玩的... 高中很快就过完了,我考了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拿到了省级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证书,还有了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就是去政府驻宁波人才交流中心工作...正当我在犹豫是否要去时,班主任在楼梯间碰到了我,问我是否还想读大学? 我几乎没有多想,读大学?可以啊!那你就准备参加高考吧,如果你过了本科线,那么就可以作为地区职教师资的后备人才...哦...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个不是谁想考就能考的...很多同学都送了礼都没有拿到名额...而班主任却轻易就给了我这个机会....感动中...2个月的复习后,我考了550分,位列地区同类考试学生第二名,加上省优20分,超过当年本科线70分...这是让我自己都出乎意料的结果... 1996年,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重庆读书...期间,重庆被直辖了,一不小心自己就出了省了... 后来毕业实习又到了深圳,才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应该早出来看看就对了...不过运气还好...实习公司的老总人非常好,经理也对我不错,加上得到老姐的指点...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让我一个对网页制作知识一窍不通的人学会了设计和制作网页,而且还得到了360块的提成...高兴... 毕业在即,妈妈也为我在家乡找到了工作,说政府和银行都可以进...但是我不喜欢回家...因为我害怕母亲天天无休止的唠叨和看管...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然后,我就拿着我的一页简历和厚厚的荣誉证书复印件开始自己找工作.我喜欢看电影,因此,首先看上的是一家刚创业的影视广告发行公司,公司的老总姓赵,说该公司是中国星旗下的子公司...老总看到我的简历,问我,你到我们公司是否觉得屈才?我说没有啊,我很喜欢看电影...他告诉我,那这样吧,你可以先在这里做一下,如果你想走你随时可以告诉我...我说好...然后两个星期后,我在公司报纸上看到了有很多学校的招聘广告...只可惜他们只招收计算机硕士,而且要男性...这和我上次去快易通面试软件工程师的要求一样,但我比较逆反,还是打算去看看,因为我自认为女性更适合教书...跟老总交流了一下后,老总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你会走,但没想到会这么快...他让财务给了我200块钱工资...我很不好意思,因为在公司里,我几乎都是在跟别人学东西,还没有来得及为公司创造效益... 同样的花了五块钱,我进了招聘会...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开始搜我感兴趣的学校...一直到了四川统计学校招聘点,我停了下来...因为我看到了招计算机硕士,男性的信息...看到了招聘的老师对另一个前来投简历的女学生说,我们招硕士,要男生...我立即凑了上去,笑着说...呵呵...其实女生更适合当老师的...男的都会优先到公司里去做软工...然后那位老师忧郁了下,还是收下了我们的简历....面试时,同样运气很好,遇到了当时前来招聘的副校长于世详...他的第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计算机的? 我看着他,很开心地回答,为什么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不能学计算机?他没有想到我会反问他,然后,他看了一眼我,然后继续看简历....还是党员啊?大二就入了党? 哦,不错嘛,还拿了这么多证?....然后,他问我,最喜欢哪些课程?教育和网络...他没想到我会回答这么快...他说为什么喜欢? 我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这两个是基础也是趋势...也是我的兴趣...最后,他问我,你是本科生,我们只能聘用,而不能录用你哦! 我当时觉得他的想法真的有点狭隘...所以,我就说,如果聘用,我就不来了...说完我就礼貌道了别,然后离开了... 很意外,我被录用了,后来听说学校还专门开了讨论过我的问题.最后决定录用我...接到录用通知的时候,我很感动,觉得我可能错怪了于校长... 2000年8月,我一个人拖着我行李箱到四川统计学校报到...箱子里只有两套衣服,其余都是保留下来的各种书...箱子不大,但很沉...四川统计学校进门的坡很长...拉着箱子感觉有点吃力...但两边的干净整洁的绿化带让我对这个学校产生了很好的印象... 2001年,四川统计学校被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合并,我由计算机教研室调到了统计系,作为统计学专业(信息技术与网络统计方向)建设的一份子...年底,我选择进入学校专门为我们举办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期间,很多女老师都转了专业,而最后,我还是继续留下来学习...因为我发现其实相对于管理学而言,我更喜欢智能的计算机专业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听了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那位繁忙的女院长的人工智能课后,我更确信了我的兴趣点...2002年,我开始跟着曾鸿教授研究智能信息甄别技术...开始研究时自己比较孤陋寡闻,以为信息甄别是个开创性的项目....直到2003年,去川大给自考生代市场信息学课期间,备课过程中,我猛然发现信息甄别原来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之一...后来,我又陆续搜到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资料...还发现了钟义信刚出版的信息科学原理....才知道原来关于信息的话题其实是一门非常精深和有趣的学问...而我,真的是非常孤陋寡闻....于是,我毅然辞去了学生处招生就业的兼职,开始一门心思捣估新课信息甄别与加工和信息甄别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的研究...那个时候,我才真正发现了英语,数学,心理学,哲学,信息科学的重要性...感觉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2008年,当参加完我朱主任的国家社科课题之后,我深感专业学习必须要有专业团队交流的重要性...不然会一直持续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的现状...所以,我选择进了电子商务系统,开始了更加专心地研究信息...原本,还以为自己已经小有收获...但... 今天收到了鲁晨光老师赠与的广义信息论投资组合的熵理论和信息价值股市幸存者如是说三本著作后...我再次强烈感觉到了统计的重要性....才发现,现在可能我还只是在信息科学门口打转...要弄清信息的真面目,计算机,心理学,统计工具一个也不能少....路漫漫..吾还需上下而求索...期望不会太晚......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3501 次阅读|6 个评论
“寒门”马后炮
热度 98 nyouyou 2011-8-13 12:47
这个暑假有点忙有点累有点烦,也就没像以前那样天天浏览科学网。直到病恹恹的,才有时间看看自己都错过了什么。 “寒门”,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从小我家不富裕,却也不愁温饱,没经历过“寒门”而讨论这个话题,也许就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但种种原因,这确实是我很关注的一个话题。从84年小学到高中,不记得交过3位数的学费(这得问爹妈),也 从没上过任何补习班 。 教育不是什么高消费的事 ,所以从来没注意过周围同学是穷是富。到了大学,大家的生活反正都是吃食堂,二手破自行车(新车找丢呢?),不是很贵的随身听(现在早绝版了吧),不那么精美的教材,依旧没有关注过周边人的贫富问题。我不知道是自己后知后觉,还是那个年代的象牙塔里没有人把出身的贫富、毕业的财富当成问题来考虑。到了普林,奖学金从初入学的1万8逐年跃进到毕业时的2万7(感谢普林和哈佛的招生大战,两校纷纷提高奖学金,喜煞我等小渔翁),物价可是没觉得有任何变化。反正分子生物学系的所有研究生都是一样的stipend,除了个别脑子极灵光的师妹在黄金300刀一盎司的时候就大肆投资了,大多数人估计和我差不多,谁也没太关心过自己的“身家”。开二手破车的未必是穷人家的,像我这种买辆新车的,纯粹害怕为修车浪费时间(事实证明,因为是新车,于是我去了无数次的bodyshop,一点没省下修车时间),但代价是银行账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利息基本为0了。 前面写了这多废话,只为表达一个point:我求学的年代,家庭的贫富似乎从来进入过我们的视线,也根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好,下面话锋一转: 去年我当了一个本科班的班主任,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清华大学通过校友、企业、慈善捐款是有很丰厚的助学金的, 任何贫困家庭的孩子只要考得上,绝对不愁读不起清华 (所以我对于日前看到的一则什么考上北大却上不起的新闻非常怀疑,这基本是不可能的,麻烦记者先调查一下再发言)。但是,我却发现本科生这几个班里申请助学金的孩子很少,看他们的家庭情况表,确实都不错。我第一反应是,哦,我国真的在消除贫困。但旋即反应过来,也许是因为更多贫困的孩子失去了竞争力,当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我发自内心地同情并希望能够帮助因为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弱势群体(但我讨厌“倚弱恃弱”的人,他们不是弱势群体,这个以后再说)。 为什么情况会演变成这样呢?恰好这两天断断续续听了“环球资讯广播”的一个访谈,就在讨论现在的基础教育问题。受访者是一位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目前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军旅诗人”(抱歉,没记住他的名字),他就很义愤填膺地说:现在的问题是学校里的正规教学不教授应该教的全部, 入学考试等等严重依赖课外辅导班、奥数班的内容 。说是义务教学,还是钱堆出来的成绩!他还说:一个老师在校内的正常收入并不高,但是课外辅导收入普通老师能达到月收入3万元,而特级教师则是普通教师的5倍左右(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乖乖,怪不得北京房价这么高,真有钱啊!)。这都是广播里听来的,其真实性有待核查,然而其中提到的课外辅导班的问题却是大家都知道,实实在在的。如果中小学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而把许多内容转嫁到商业性质的教学上,你让“寒门”孩子如何有竞争力?! 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社会观念转变的问题:在一次班会上,我的一个学生问我:颜老师,现在都说生物就业难。您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掘到第一桶金?我确认了一下伊所谓的“第一桶金”特指财富,于是不禁慨叹代沟啊!我咋到现在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很直白地告诉伊:“我到现在也没掘到第一桶金,按照财富排行,依你们的标准我应该是个失败者,但是我对我目前的工作、生活都非常满意,我在工作中很有成就感,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当社会的理念把追求财富当成了共同奋斗目标时,也就不难理解三聚氰胺、苏丹红们的来源了。唯利是图的后果是丧失了敬业精神,丧失了与财富无关的骄傲与成就感。于是最聪明的孩子不愿意当科学家、工程师,而去搞金融;谁都不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出来,而不断寻找捷径。在这种环境下,教育怎能独善其身呢? 最后,对于“寒门”出身而到达了一定程度的孩子,我还有一个不成熟的忠告:再坚持一下下,把目光再放远一点点。 我认识不止一个清华研究生,家庭相对贫困。于是TA们在未来的规划上就显得异常小心翼翼,保守,甚至为了找眼前的工作,不惜放弃博士转为硕士。如果说是因为自己的课题做不下去也就罢了,偏偏没有任何其他原因,就是因为看到了月薪5、6千的工作机会,就觉得很不错了,于是放弃再过一两年就板上钉钉的博士学位,硕士毕业走人。尽管我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但我很惋惜。如果一个人是自己想得明明白白也就罢了,比如Gates可以本科辍学,这没什么;但我知道我认识的学生不是Gates,而仅仅是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担忧和不安全感使得TA们坚持不下去了。也许再过若干年,当你看到你的同学成为了“精英”,而你却要给他们打工的时候,就明白我今日的痛心了。但愿那时候已经没有人去买东南西北太平洋大学的文凭。 P.S:刚看了两条很奇怪的留言,我简直难以理解某些人的思维逻辑!请问,文中哪一点显示出“精英”特指学术上的?生物博士毕业只能走学术道路吗?开玩笑吧。我的担心是从现在就为了近利而放弃了对于更高志向的追求,在今后的路上可能会因着这种心态处处被动,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我以为所谓“精英”是各行各业做到最优秀之人。当然,我还有另外一个对于“精英”的定义,那就实在没有几个人可以担当得起啦:这批人不仅在自己的专业上达到极致,还要清醒理性地承担对于社会的责任。
47867 次阅读|110 个评论
女儿预支一月的零花钱
热度 4 沈海军 2011-2-28 18:55
女儿今年初二。 今天她要100元,预支一月的零花钱。我问缘故,她不说,还哭的呜呜的。 我老婆,见状给了他一百元。但前提是一定要花在有意义的事上。 女儿保证了。 我相信女儿。希望她不食言。 钱能够花在有意义的事上
3091 次阅读|8 个评论
这就是00后的爱情
longfo 2010-11-21 10:46
一五年级小女孩问一男孩 你到底爱不爱我 小男孩答曰 我爸爸每天给我5块钱零花钱 4块五都给你买零食了,你说我爱不爱你 女孩说 嗯嗯 哈哈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2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零花钱与一百分
songshuhui 2010-6-17 12:18
量子熊猫 发表于 2010-06-17 13:21 金钱奖励你的孩子可取吗? 不少八零后回忆童年时光,可能会记得,如果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一些奖励可能是一个变形金刚,或者一顿肯德基。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一些中国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家长们这样做。 尽管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成绩的奖励,但是直接的物质奖励一出现,还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家长不仅用奖品奖励学习成绩,还把孩子的良好行为和零花钱挂钩。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甚至有报纸就这些话题组织大讨论。 现在回望这些,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对物质奖励能否帮助孩子改善行为、提高成绩缺乏足够的了解。最近,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福莱尔(Roland G. Fryer, Jr)却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他跑到学校里,给学生发钱督促学习。 美国的教育质量一直广为诟病,作为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学生阅读、算术等基础能力的水平却排在世界的十五名以外。另一方面,是那些基础薄弱的社区,其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质量更差。在这些地区居住的美国人很多是非洲裔或西班牙裔,糟糕的教育往往和社区中的其他问题互为因果,造成了当地孩子学习成绩上与其他孩子的差距。 福莱尔是一名年轻的非裔经济学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对上述问题有着深切的体会。他的童年经历了父亲的家庭暴力,学习成绩也不好,通过体育特长才进入大学,为了不被同学看不起,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学者。这样的经历,让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选择了不平等这样的问题展开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福莱尔讨论了黑人孩子受到同伴压力等社会现象。而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问题。 工作刚刚开始时,福莱尔团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首先来到的是纽约,因为2005市长选举,教育这类公共政策问题非常敏感,任何改动都可能引起非议,更别说在学校中给学生提供物质奖励了。直到2007年,福莱尔才成功争取到基金会和教育部门的支持。这一次,他决定用经济学定量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用严谨的数据说明问题,这也意味着一个更大的计划,需要动员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虽然有媒体的负面报道,福莱尔还是获得了老师们的支持,研究计划最终在四个城市得到展开华盛顿特区、纽约市、达拉斯和芝加哥。这样的研究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福莱尔和那些希望改善教学的老师们一样,拭目以待。 按键的老鼠 提到奖励,不能不提行为主义心理学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说胡萝卜加大棒说法的学术版本。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上世纪三十年到的一个经典实验中,使用了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盒子中,有着一个按压后就会滑出食丸的压杆。把一只饥饿的老鼠放入盒子中,一开始,它只会漫无目的探索,按压压杆会得到食物后,之后,老鼠会学会将按压行为和获得食物结合起来,不断的按压压杆,记录器记录下来老鼠按压的频率越来越高。 斯金纳就一系列实验提出,要想强化一种行为,让这种行为不断发生,就需要给与奖励,或者减少消极刺激;而如果想让某种行为的频率下降,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减少奖励,或者给与惩罚。例如,想教会孩子好的行为,就要在他们做对了时奖励他们,而要想消除不良行为,就要避免强化这些行为,还要予以惩罚。 这听起来有些过于简单,实际上,斯金纳等学者将这一理论做了很多推广。例如,在教育中,可以用孩子喜欢的行为强化他们不喜欢的,用更多的体育时间,强化孩子更好的完成作业。这些方法我们一直熟悉,但是斯金纳的研究更为细化。例如他发现,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无效。而更好的方法,不是每次孩子有了正确的行为就给与奖励,而是将奖励按照比例或者时距给与。而在教授新知识时,立即的强化则能让孩子表现的更好。对于那些淘气希望得到家长关注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可不是惩罚他那正是他所需要的关注而是不理睬他的胡闹,而回应他好的行为,这样才能让他明白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和成人的交流。 这些思想在今天难免让人想起思维控制之类,确实,二战时期,斯金纳曾经帮助盟军训练战鸽,有人嘲笑行为主义说,他们将老鼠身上获得的理论用在了人身上。但是,斯金纳等人的研究,将我们对行为的认识从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进步到能够定量分析,在福莱尔的研究中,定量分析仍然是重中之重。 斯金纳的理论随着科学的进展,已经不是主流,对于人类心理更为复杂、精巧的研究,没有简单地推翻他,而是发现我们的行为远比老鼠复杂。那么,向学生提供金钱奖励来让他们学习,这能成功吗? 爱上学习 对于金钱奖励,一个重要的疑虑来自英国心理学家德西(E.Deci)的研究。在他七十年代进行的经典实验中,德西要求大学生被试解决一些趣味智力题,之后,大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每解一道题就能得到一点金钱奖励,而另一组则得不到奖励,当然,两组互相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之后,给他们一个自由活动的时间,通过观察发现,没有奖励的一组学生仍然尝试解题,而另一组则不怎么在自由活动时间做这件事了。 七十年代,德西在斯坦福大学开展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学生被分为两组画画,一组可以得到一些奖励,比如一颗金星等,另一组却没有奖励。几周后,通过单向观察发现,没有奖励的学生平时仍然喜欢画画,而那些获得奖励的学生却不怎么画画了没有奖励拿,为什么还要画呢? 德西的研究围绕这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动机。他的理论之处,当外部动机很强烈,内部动机就要受到压制。对于归因理论的研究也在从侧面证明:当进行一项恼人的任务时,如果给与奖励,参加者就倾向于把任务评价的更难以忍受。因为那些得不到奖励的人倾向于将自己做事的原因归结为任务有吸引力,而那些得到奖励的人则把原因归在了奖励本身。 这样的研究,福莱尔自然知道,而反对者所援引的证据也来自这些研究,但是他表示,如果在那些学校中,已经找不到爱学习这种品质,我们该怎么办呢?对此,很多学校的教师看法也是更为实际,总要试一试,如果金钱奖励真的能把厌学的孩子拉回课桌的话。 孩子不是大人的宠物 到了2007年秋天,福莱尔的研究逐步展开了。这是一个设计复杂的研究,需要详细证明哪种奖励最有效因此,四个城市的学校参与的方式是不同的。这项研究历时两年,来自二百六十余所学校的三万八千余名学生参与。在四个城市中,芝加哥和纽约城按照产出给与奖励,这两个城市的学生按照考试成绩获得奖励,考试由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成绩可以获得一定的美金;而华盛顿特区和达拉斯的学生则是依据投入给与奖励,达拉斯的学生只要读完一本书,就能得到两美元,而华盛顿特区的学生则是根据上课投入、作业完成之类的行为指标给与奖励的。作为一项严谨的科学实验,每个地区的学校都被分为两组,一组有部分年级参加这样的奖励计划,而另一组是对照组,这些学校则按过去正常的方式教学。 在研究进行中,也有着不同的声音。有部分对照组学校想福莱尔要求参加到实验组去,认为那样确实能改善学生的学习,而另一些学校也有老师表示,那些本来学习就很好的学生还是很好,而那些学习欠佳的学生,即便有着实实在在的美金,也没能改变。福莱尔对此的态度和每一个学者一样:不要通过简单的观察下结论,等到结果出来再说。 随着研究结果浮现,我们看到了很有趣的结论,孩子不是大人的宠物,他们不会像小老鼠一样,靠着食物就随你的意思前进。在四座城市中,纽约的学生成绩提高非常有限,而芝加哥的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有提高,但是在学年末的标准测试中却和没有奖励的学生没什么差别。 但是另两座城市的结果令人振奋:华盛顿特区依据学生行为的情况予以奖励,结果在标准测试中,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而达拉斯的效果就更好,学生靠读书获得奖励,结果不但在标准测试中的阅读一项成绩突飞猛进,不少学生在停止奖励的第二年,仍然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 这样的结论来自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明白如何取得好成绩,尽管他们现在有了强烈的主管愿望。芝加哥的经济学家约翰李斯特发现,当问及一个学生如何取得好成绩时,他回答要在考试时认真看题,而不知道学习和复习的关键。 目前的结论告诉我们,尽管成人可能了解取得成绩的关键,孩子却不是这样。但更为重要的是,金钱的奖励确实能够起到作用。一直以来,很多教育组织都在通过奖励学生的方式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成绩,但是主要奖励的是文具、甚或听ipod的自由,现在,很多教育学家把目光投向了新的方式。 尽管还有来自文化或者方法的巨大争议,福莱尔的研究还是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他关注的很多地区教育质量比较差,西班牙裔和非裔美国人地孩子学习困难,而这次,可能有一种方法真的能帮助到他们。 福莱尔的研究还没有结束,但是已经有教育部门的工作者希望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也许对于我们,除了教育工作的启示以外,另一个启发是,要奖励那些好的行为,而不是结果。 原文已发表于2010年五月的《牛顿科学世界》
个人分类: 心理|173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