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劣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区块链4.0(中):虚拟世界的“球籍”——良币驱逐劣币
lvnaiji 2019-1-29 07:54
吕乃基 “劣币驱逐良币”为人所熟知。在一个没有道德追求与法律底线的世界,在“最小作用量原理”和“经济人假设”的驱使下,劣币(个人、公司、机构,乃至国家)倾向于以更小的投入、代价和风险获得更大收益。久而久之,坚守底线者在投入产出比的竞争中失利而被淘汰出局。 人人皆知,社会须有道德追求与法律底线,然而为何难以在现实中奏效? 其一,权大于法。这一点已是路人皆知,此处不再重复。与此相关的是,对违法违规者惩治不力,以至虽受到惩治,整体上说,违规者依然胜出。对遵纪守法者的激励则有可能扭曲守法者守法的初衷。 其二,道德与情感模糊、贬低法。高尚的道德要求实际上高不可攀,一旦从虚无缥缈的云端跌落,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有趣的是,同时也意识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伦理道德领域难辨高下,往往争论不休,譬如“家国”孰先孰后。“合情”先于、优于“合理”,而“合情”,则嵌入于特定的语境,以及按远近亲疏,各色人等。 形成对比的是,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哈德逊河迫降。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机长无疑是英雄,然而在美国社会中,却是举行听证会,会上对机长的行为提出一连串质疑(详见《萨利机长》),最终将看似毋庸置疑高尚的道德落实到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 其三,漠视规则,缺乏契约精神。这一点在这次中美贸易战和中兴事件中暴露无遗。 材料、能量、信息,被称作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信用,较之这三大支柱更为重要。 TPP 及TIPP等国际的条约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在执行中充满欺诈、违规。在相当程度上,WTO就是在有些国家这样的违规中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相应的规则经由现实世界经由区块链移到虚拟世界,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而违规者清除出局。 区块链在共识基础上形成的智能合约,不可篡改。现实世界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种种关系和过程正在以及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转移到区块链上,因各种原因而不能转移者,将被虚拟世界遗弃。 区块链的最大价值就是信用。在此意义上,由现实世界进阶到由区块链建构的虚拟社会,就是由无信用或弱信用社会进入信用社会。 这一“进入”的过程,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球籍”,不仅在现实世界,而且在虚拟世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后者的权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劣币被驱逐,就是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
个人分类: 科技|2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4.0(中)由“劣币驱逐良币”到“良币驱逐劣币”
lvnaiji 2018-6-16 21:36
吕乃基 “劣币驱逐良币”为人所熟知。在一个没有道德追求与法律底线的世界,在“最小作用量原理”和“经济人假设”的驱使下,劣币(个人、公司、机构,乃至国家)倾向于以更小的投入、代价和风险获得更大收益。久而久之,坚守底线者在投入产出比的竞争中失利而被淘汰出局。 人人皆知,社会须有道德追求与法律底线,然而为何难以在现实中奏效? 其一,权大于法。这一点已是路人皆知,此处不再重复。与此相关的是,对违法违规者惩治不力,以至虽受到惩治,整体上说,违反者依然胜出。对遵纪守法者的激励往往会扭曲守法者守法的初衷。 其二,道德与情感模糊、贬低法。高尚的道德要求实际上高不可攀,一旦从虚无缥缈的云端跌落,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有趣的是,同时也意识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伦理道德领域难辨高下,往往争论不休,譬如“家国”孰先孰后。“合情”先于、优于“合理”,而“合情”,则嵌入于特定的语境,以及按远近亲疏,各色人等。 形成对比的是,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哈德逊河迫降。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机长无疑是英雄,然而在美国社会中,却是举行听证会,会上对机长的行为提出一连串质疑(详见《萨利机长》),最终将看似毋庸置疑高尚的道德落实到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 其三,漠视规则,缺乏契约精神。这一点在这次中美贸易战和中兴事件中暴露无遗。 材料、能量、信息,被称作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信用,较之这三大支柱更为重要。 TPP 及TIPP等国际的条约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在执行中充满欺诈、违规。在相当程度上,WTO就是在有些国家这样的违规中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相应的规则经由现实世界经由区块链移到虚拟世界,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而违规者清除出局。 区块链在共识基础上形成的智能合约,不可篡改。现实世界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种种关系和过程正在以及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转移到区块链上,因各种原因而不能转移者,将被虚拟世界遗弃。 区块链的最大价值就是信用。在此意义上,由现实世界进阶到由区块链建构的虚拟社会,就是由无信用或弱信用社会进入信用社会。 这一“进入”的过程,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球籍”,不仅在现实世界,而且在虚拟世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后者的权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劣币被驱逐,就是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
个人分类: 科技|3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玉案 论文
陈小斌 2018-6-12 20:45
青玉案 无题 洋洋千卷存何处? 九九九, 尘封住。 魂灵不问东西语。 结绳计数, 西通东阻, 不过功名路。 寒来暑往韶华度, 劣币如山良币去, 但见灵台光似豆。 大拿今圣, 峩冠高影, 俱作神魔舞!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2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肖纲领:严师一定就是“良币”吗?
热度 5 xiaoshidaguan 2015-8-19 13:37
近日,媒体报道了湖南某高校彭副教授,通过博文表达的高校教师面临的教学困境:在核算成绩时,严格把关还是全面放水?严格把关,会有较多学生挂科,可能遭到谩骂;全面放水,可能皆大欢喜,但有悖于自己的教学底线和原则。出于责任感,他最后的打分情况是,77人中,51人未通过,挂科率为66.23%。   针对此消息,有一种评论观点认为,这是不少高校内上演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考试后找老师“要”分;老师平日上课随意,考试打分时“放水”,结果双方都满意,课程评价也频获点赞。而严苛较真的老师,反倒成了学生的“眼中钉”,如此一来,如果课程评价全靠学生的点选率,那严格的老师离“退出江湖”也就不远了。   把“严格型”教师看作“良币”,把“放水型”教师看成“劣币”, 这种观点有较大杀伤力。因为,按照一些人对“严师出高徒”的理解,高校教师如果不严格,学生就会慵懒,就会出现彭老师反映的各种不良情况。   其实,这是人们混淆“严师出高徒”和“名师出高徒”的结果。严师教给学生的是遵规守纪、循规蹈矩、习惯养成,是从“术”的角度来教育学生;名师呢?他们更多的是从思想高度、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方面来教导学生,是“道”的层面的教诲,而且名师一般会有可供学生借鉴的行之有效的行为处世方法。在当下的高校里,相较于“严师”,“名师”才是教师应追求的境界,因为高校的重要使命是让学生拥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这样的高尚追求。虽然任重道远,但无论如何,高校不能放弃这一使命。   况且,高校里严格的教师,也许并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值得赞扬。在某些老师眼里,考试打分是他们惩治不听话、不喜欢上课的学生的“利器”。而且,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学生不应被教成即使在所有课程都坐前排、认真听讲,却无思考力和创造性的书呆子。此外,高校里的有些课程并没有那么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才是教育”。高校教师的某些碎片化的知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对学生产生多大的积极影响。   所以,对高校里的很多“严格型”教师,我们并不能称之为“良币”;与此同时,对一些“放水型”教师,我们也不能以“劣币”看待。   必须说明,高校也有不少“放水型”教师,这类教师中的大多数,也的确不学无术,不充分备课,上课投学生所好。即使有些学生偷懒不上课,他们也不深究,且考试随意,学生无不过之忧。不过即使这样,他们中的有些教师很受学生喜欢。难道学生就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么?并不是。原因是这样的老师往往社会经历丰富,虽没有教会学生多少书本知识,但能结合自身阅历,让学生看到高校围墙之外的各种奇闻轶事;讲课虽不够专业,但是能从学生就业和工作等角度为学生点灯;他们对待考试也很淡然,知道以社会视角来看,一两次考试并不能决定学生什么。自然,较那些死守书本、缺乏社会阅历的“严格型”教师而言,学生难以抵挡这类所谓“放水型”教师的魅力。   其实,高校里不同的专业,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付出的努力并不相同。一般而言,理工科专业与人文社科类专业比,其对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要求标准更高;而在同一专业,其专业课、学位课较公共课、基础课需要更高水平、更严格的教师,学生学起来花的功夫也要更多,考试标准也更高。这么看来,对高校里所谓的“良币”与“劣币”,很难用“严格”和“放水”这种单一的标准来衡量。   那在高校里,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良币”,什么样的教师是“劣币”呢?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但笔者以为,以下标准或许对回答这一问题有帮助:一是本身拥有本专业的基本学问,能教会学生相关的基础知识;二是对学生学习负责,在进行科研的同时不忘指导学生;三是能将社会的最新动态传达给学生,促进他们就业。这三者中,能达到两者的,就已经很不错,能做到三个方面的,则十分了不起。   以此观之,高校教师里,真正意义上的“良币”的确偏少,这是很多人担心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我们呼唤高校里多一些“良币型”教师,而这离不开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更离不开高校向最基本的育人职能的回归。(文/肖纲领)
个人分类: 教育视界|2957 次阅读|22 个评论
“二年制”和“三年制”研究生都是什么“币”?
热度 17 boxcar 2012-1-7 20:21
首先,强烈推荐今天早上俺写的另一篇博文: “学制”的加减法 2012-01-08 ~~~~~~~~~~~~~~~~~~~~~~~~~~~~~~~~~~~~~~~~~~~~~~~~~~~~~~~~~~ 下面,请看围脖: 且不论神马“良币”“劣币”,只要念研究生,首先都要花人民币! 相比之下,“二年制”可以少花点儿,然后早一年赚点儿。 比较麻烦的是,“二年”“制”出来的研究生,对“研究”可能确实“生”了点儿。 可是,“三年制”出来的,好像也没研究“熟”呢,这可咋整?!
个人分类: 教育|4780 次阅读|32 个评论
二年制是研究生教育中的“劣币”
热度 45 fdc1947 2012-1-7 15:36
本文所说的研究生是指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理科研究生。 对于各个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是门面,社会影响大,宣传上不得不重视;博士生是出文章、做项目的“农民工”,事涉学校排名,实在不能忽视;唯有这硕士生,做不了什么大事情,出不来几篇像样子的文章,上不上、下不下,似乎是一块鸡肋。然而,硕士生人数众多, 2010 年招收 36.2 万人,与招收博士生 6.2 万人相比,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硕士生问题绝不是小事情。 我所知的硕士生学制,有二年的,有三年的。 二年制,很简单,学制二年,毕业了事。 三年制的,略微复杂一点。供我饭碗的学校是这样的:到二年级下学期选拔硕博连读生,选上的,到了第三年就算是博士生了,通常再读四年毕业。没有选上博士生的,做论文到满三年,毕业。 哪种学制好?我说供我饭碗学校的学制好。我说它好,不仅仅因为是供我饭碗,主要是这种做法好。好在哪里? 第一,不是一入学就指定哪一位是硕博连读的,保送生也不能说 100% 就硕博连读。 第二,无论博士生、硕士生都不怎么耽误。不同学习阶段的衔接较为平稳。 第三,对于硕士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培养过程。对于研究生,我认为,还是应该要多上一些课,一年的课程还不够。因为许多研究领域是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的,甚至是跨几个学科的,在这种情况下,多上一些课是必要的,有些课程让学生自学是不现实的。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学校和导师表现出短视。由于学制较长,做研究工作也可以略从容些,可以使硕士生受到较多的训练。 二年制的问题恰好就在上述三个方面。 在说学制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到中国的国情。我知道一说国情,就有同志不愿意,但是,这没有办法,因为我们说的是中国的学制,一定要考虑国情。什么国情? 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是中国人,说中国话,而科学研究的主流语言是英语。我们的研究生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学英语,大家可以去问问我们的研究生化在学英语上的时间是多少?我们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中小城镇,从小周围的语言环境几乎没有英语。汉语是世界上英语外来语最少的主要语言,很多人看不起日本人讲的英语,但是,我想连日语中的英语外来语也远远多于汉语。所以我们的很多学生不得不用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学英语。 我们的研究生化在找工作的时间很多,来自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学生更是迫切,他们的家庭不能支持他们毕业后过没有收入的生活,大多数人没有可以轻易找到工作的社会关系。不少二年制研究生一到二年级就开始找工作,这种情况不是容易改变的。 为了找工作,研究生们除了学校的考试之外,还准备了其他的许多考试。 这样,大家都知道,大多数二年制研究生真正用在学习专业和科学研究上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所以,这二年制是中国研究生教育之中的“劣币”。 经济学上的法则是劣币驱逐良币,但是如果这劣币过于粗劣,货币市场也许就会将其剔除。但是这里的问题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 到底谁能够驱逐谁,我不知道。只是在这里随便说说罢了。
个人分类: 教育|10642 次阅读|44 个评论
劣币驱逐良币
热度 7 lvnaiji 2011-3-8 18:53
吕乃基 武夷山 老师在回复一条对其博文(记不清了,可能是关于计划生育)的评论时这样写道:大款、艺人、农民实际上都在多生,但科技人员不可以,你说科技人员排在第几位?笔者当时在对同一博文的评论是:妙!前二者凭藉钱和社会影响,后者一是不讲规矩,二是人多势众,三是执法者顾不过来或没有油水,四是多生的成本低。科技人员呢?到头来会不会劣币驱逐良币?后来细想,似乎还值得品味。 劣币驱逐良币,除了其本来意义外,还会发生在不同领域。在上述情况下,即表现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在生物学领域,于生态链上位置越低的生物生育或繁殖后代的数量就越多,因为其存活率低或死亡率高,所以最后即达成生态平衡,不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但在如上的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在世界范围来看,其一,由于人道主义、日益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在目前的社会等级中,位于较低层次者,虽然其接受的医疗待遇还是低于甚至远低于较高层次者,但相对于生物界则要不知道高出多少,因而在全人类人口的比例中相应地也会有所提高。其二,养育成本低,这一点已经有大量统计数据。其三,在发达国家,不知是否也与形形色色的后现代思潮(应该包括“女…主义”吧)有关,生育率每况愈下。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就是,发达国家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上升。 还发生在遵纪守法和伦理道德领域,就拿过马路闯红灯来说吧。当然,即使没有警察和协管员,眼前车流不息,除了找死之外,谁也不会去闯;不过要是没车,即使红灯,即使有协管员甚至警察,胆大妄为之士往往按捺不住,“脱颖而出”。这边的遵纪守法者眼睁睁看着违法者赶上了公交车扬长而去,自己却还在傻等。有道是,“一招落后,招招落后”。蝴蝶效应,说不定就酿成风暴。明明是劣币,不花成本而获利;明明是良民,多耗费了时间成本,却失去了机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既然如此,何不跟上?于是,闯红灯者日众,守法者日渐寥落,最终是劣币驱逐良币。或许正因为此,才有 “ 现在是红灯……” 的趣闻。不是在某些官场,坚守原则者几乎成了寥若晨星的外星人,受到奉行各种潜规则的“正常人”的排挤吗?由此必然波及主体的行为规范乃至价值判断,进而引发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沦丧。这一点或许是对笔者 中国特色的冷漠:冷漠是走向陌生人社会的必然吗? 一文的某种补充。再看看中德两国造假者的机会与成本 / 代价比,生活在中国或德国分别应该怎样出牌,难道还不清楚吗?一旦劣币充斥于市,社会也就离崩溃不远了。 不过,事情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在博主“ 学术知识生产的路线图:什么样的河床,流淌着什么样的河流? ”一文中讨论在河床与河水的关系。那些如鱼得水,善“跑”课题,进而把学术做成权术,攀上各类平台,享受种种待遇者,在“河床”看来就是良币。而大多数老实本分拿不到课题,发不了论文,在第一线挣扎,在蜗居中蛰伏,不适应河床者,既无助于争先进位,却又牢骚满腹,在“河床”的眼中无疑是劣币。不排除在前者中确有良币,也不排除某些劣币就是劣币。于是,其中就涉及对劣币和良币的评价标准。 我的一位博士在其论文中有这样一番话。只有能给个人带来最优结果的规则才能“生存”下来。通过试错学习过程,最终将变迁出能够给所有群体成员带来最优结果的共享规则集,因为相互依赖的群体成员能够发现什么样的规则对其最有利。 13 亿中国人,这个“相互依赖的群体成员,能够发现什么样的规则对其最有利”?
个人分类: 杂谈|4763 次阅读|13 个评论
漫谈棘轮效应
热度 1 武际可 2010-6-19 05:09
个人分类: 科普|12301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