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艺美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谈工艺美术沉静创作与灵动效应
whyhoo 2011-11-26 20:27
众所周知,民间工艺美术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她是我国民间艺人生活的积淀、智慧的结晶。之所谓“工艺”即是一种手工的技艺,探研其深刻的内涵,古人云:“工之精湛,艺之高深”,“工不精,艺不深,不堪为工艺美术。”从古以来民间艺人对工艺美术讲求“工精,艺深,意远,术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艺美术也进入了商品市场,并取得繁荣发展和辉煌成就,这是可喜的。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一股艺术的“浮躁”之风,正影响着我们的工艺美术行业;困扰着工艺美术家纯洁的心灵;干扰着工艺市场的秩序;制约着工艺美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当今工艺美术行业的工作者应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珍惜机遇,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功利所困,不为权利所扰。应树立起高尚的艺术观,以哲学的辩析思维,正确认识与解决当今工艺美术业中“市场与艺术”、“本色与失色”、“沉静与灵动”、“重任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工艺美术其“工精湛,艺高深”的本色、品质、规律和技法,以禅意道心自觉修炼“沉静”心境;彻底摆脱“浮躁”的心态。自觉养成“空灵”的心境,以凤凰涅槃的境界创作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精品,方能感召社会之文明,感染民众之心灵,感恩自然之神美。    一、当前工艺美术行业存在浮躁之风与困惑   当前困惑和影响工艺美术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其表现:   1、产业在发展,“艺念”修养在弱化。当今工艺品已成为一种文化产业进入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可喜的一面。反观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工艺美术的“艺念”却在弱化,有些人不是把工艺美术作为一种崇高的文化“意念”来追求,而是把它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敲门砖”来索取。所以而今在工艺美术市场上不乏出现以假乱真,以劣充优,以赝品当精品,以仿造当经典,违背天良之事。   2、市场在拓展,艺术水准在退化。“十一五”期间,我国工艺美术产业不论从产业的结构还是发展的规模,不论从经营的方式还是市场的拓展都得到不断的提升。但其艺术水准却在某些程度上有所退化。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的“草根”艺术,其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神韵。它是天然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民间“美”的工艺。因而民间工艺应凸显自身的本色、品质、特色和技艺,这才算真正的民间工艺美术。众所周知,民间工艺从古希腊开始,其工艺是从具象转向抽象,给民间工艺赋予鲜活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而今我们的工艺恰恰相反,由抽象转向为具象,定式定格,呆板僵化,失去了工艺美术它原本的本色、面目和属性,这也失去了人们对工艺美术遐想超脱的空间,淡化了工艺美术的魅力。   3、产量在增加,创意思维在僵化。因市场的竞争,某方工艺美术企业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其在“功利”的驱使下,为“赶市”“占市”和“超市”,对原本精雕细刻的工艺产品变成了批量生产,雇工仿制,导致出现“重数量,轻质量;求产值,忽品质,争市场,淡创意”的现象,出现产品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千面一孔。比如寿山石雕作品雷同的就比较多,其它类别的工艺产品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一问题,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同质化、僵化的工艺品,不能够满足当今民众多样化、差异化和市场化的需求。所以现在不少民众和收藏家感叹:“艺术品市场似曾繁荣,可当今一件精品难求!”   4、产品在广销,艺术价值在“擬化”。自古以来,商人最讲究的是讲诚信与信誉,一言九鼎。对销售产品最讲究“明码实价”,体现产品的“货真价实”。对艺术品更要讲求真正的价值,才能体现它的艺术价值。可当今工艺品市场上明曰“明码实价”,却在“满天要价”, 使很多工艺品的爱好者和收藏家对工艺品的价格失真虚擬望而却步,导致其“有价无市”、“叫卖不叫好”, 使市场出现“冷清”和不景气,同时也失去了其艺术的品牌和市场。   5、人员在壮大,人才精英在虚化。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使从业人员也随之大大增加,这是可喜的一面,但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与工艺美术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还很不相称,像李耕、潘金寿、郑乃光的大师至今还甚少。然而当今却有“艺术家满天飞”之条槛,还没搞几天工艺美术也自称自己是“艺术家”,正如福州有一方言:“会爬不会挪的孩子,也都成了家”,这说明当下工艺美术从业人员中艺术素质不高,水平参差不齐。若忽视了对艺术家德艺双馨的培养,其后果令人所担忧。    二、沉静创作是工艺美术家应修养的心态   当今工艺美术家要摆脱“浮躁”之风,应该修炼沉静的心态,方能从事高尚的创作。何谓“沉静”,古人云:“心安静虑”,也正是佛学所指“禅心”(禅那)。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心态淡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抛弃恶念,静坐调心,以静制烦,以静制动。正如唐代陈子昂、陈伯玉所悟:“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艺术家要置于一个五蕴皆空,无我的禅定心态,从“污染”向清静意念转变,使自身进入心明空宁的境界,获得心绪宁静,心身愉悦,由“痴”而“智”,产生一种创作灵感、顿悟与智慧。唯有沉静的心态,念心清明,方能对艺术进行深入的探求。   1、静心永葆艺术的本色。“本色”是来自于自然,“本”是万物的根体,“色”是万物的面目。佛学所指的“本色”即是“万物归其本色也”。对工艺美术家而言,其“本色”就是在于“固根体,还本原”热爱自然,拥抱自然,遵循自然,回归自然,再现自然,以自然反映多彩的民间生活,创作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美,展示一种时代的精神和风貌。我们的艺术家唯有摆脱浮躁的干扰,方能“心静智高”“心和智博”“心慈智深”,创作出广大民众喜欢的优秀作品,真正体现工艺美术家的本色。   2、用心把握艺术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而工艺美术自身特定的规律是“观察—认识,感悟—创作,再现—升华,创意—经典”,每一个环节规律的准确把握,要靠工艺美术家用心去观察认识。古人云:“智者用心”。只有用心者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能探求到自然、生活与艺术的真谛,在艺术创作中才能得心应手,独放异彩。如:福建石狮通草画创始人吴为家大师,他为何能在一张“普通”的通草纸上创作出璀璨艺术奇葩,正是因为他把握了自然、生活与通草艺术之间内在的特殊规律,潜心探求通草创作的真谛,因而他独具匠心创作“天人合一”通草佳作,声蜚海外,并得到了杨成武将军的“通草奇葩,香飘万里”题词赞美以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为宣传。   3、真心养成艺术之“道心”。所谓的“道”即是讲“和”字,这是中国几千年“道学”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内涵。作为一个工艺美术术家应真心学研道学,修炼“朝彻”的境界。这是工艺美术家应具备的“夫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的灵悟和功力,方能以敏锐的眼光洞察自然,自觉反观自我,以达到海纳百川,宽厚人和,包容万物的一种境界。不在乎于尘世名与利、得与失,而看重和珍惜人世间的“美”,在喧嚣中养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和一个凌空虚静的心境,让心灵在沉静中显得空明,精神在虚静中得到净化,产生一种悠远飘逸,无忧无虑的心态,与自然融合相和,感受大千世界之美感,悠然灵动之物象,这是道心之所悟,道心之所在。   4、潜心苦炼艺术的“禅意”。艺术家要具备“禅意”的平常心,如圣严大师所言:作为一个凡人,应通过禅心来调身、调思、调心,从空境开悟的“圆满”,来获取心灵的安宁,以产生解脱物欲尘染的烦恼,而产生从归心于“无”的境界,树立起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获得艺术的大智慧,方能创作出圆满理想的佳作。有史以来我国民间工艺的大作都出自于“禅心”修炼的大师之手,如徐悲鸿的《奔马图》,张大千的《荷花》,齐白石的《虾》。都是大师们“禅心”修炼而就的佳作。    三、创作灵动的作品是工艺美术家肩负的重任   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家,他的作品应体现一种高尚的境界和本色。其“本色”的深函在于“天味、天色、天触和天音”,这是作品灵动的要素,也展现其生命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那么灵动的作品从何而来,就要通过艺术家沉静的修炼,产生创作的智慧,而智慧又勃发灵动的“色相”,而跃然受众的眼界,成为人们评定与鉴赏的天人合一的佳作。为此,灵动的作品是检验和评定艺术家艺术思想修炼的功力,创作表现能力和素质潜在实力之所在,这恰恰正是当今工艺美术家所要肩负的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   1灵动作品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每当我们走进美术馆,有的作品前人潮涌动,众目观赏,久久不肯离去,是因为灵动的作品深深吸引着人们;可有的作品,人们不屑一顾,迅离而去,正因为是作品淡然失色,也是因为作品“灵动”和“不灵动”的差异效应。当今工艺美术市场出现的“有价无市”,“叫卖不叫好”的问题,是因为失色的作品困扰了工艺市场。特别是伪劣造价、坑蒙拐骗的艺术品,更是要了工艺美术的“命”,断了工艺美术的“根”。我们工艺美术家们不能熟视无睹,要真正的改变工艺美术家的命运,就要从自身做起,肩负起天职担当责任,为时代创作出反映人们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反映历史之魂的灵动作品,这才是我们艺术家一生追求的目标。最近轰动我国工艺美术界的大师丁大洋创作的《黄河颂》的木纹组画(《黄河怨》、《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日出》),这无愧于大时代的巨作,我们从中就能感其天味,见其天色,闻其天音。   2、灵动的作品是艺术家素质和能力的表现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艺术家如此,工艺美术家也是如此。一幅灵动的工艺美术佳作,是艺术家创作表现的能力和素质潜在的能力集中表现和智慧爆发的闪光点。从古至今,有作为的工艺美术家,他们都不乏在艺术上进行专心致志的修养,苦炼“禅功”,增强自己的艺术功力,因而时常有灵动的作品问世。例如:福建青年雕刻家杨明,2011年5月他以精湛的艺术创作的寿山石《龙腾盛世》,获得了2011年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金奖。这表现出作者艺术修养的功力达到炉火纯青,也是其功深艺高之体现。   3、灵动的作品对市场品牌的效应   作品的灵动在市场当中不仅产生鲜活的艺术效应,也产生强烈的商品品牌和丰厚的经济效益。2011年1月16日,天津画家白庚延的《黄河咆哮》、《燕塞秋》巨作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正式公布,以1亿/份的价格进行申购。截止2月25日收盘《黄河咆哮》报收6.21亿元,1个月时间里上涨621%,《燕塞秋》则报收5.75亿元,月涨575%,这说明灵动的作品不仅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有的经典的艺术品是难以用经济价值来评定的。   4、灵动的艺术品有益于“艺术授权”   艺术授权是当今经济社会艺术品进入市场交易的一种新方式。2011年是中国艺术授权的元年,什么是艺术授权,也许这个词汇对现在中国人还比较陌生。“艺术授权”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拥有或代理的作品、艺术品等以合同的形式授权给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按合同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并向授权者支付相应的版税。同时授权者收到版税,按一定的比例回馈给提供著作权的艺术家。那么艺术品要进行艺术授权首要的条件,艺术品应该是灵动的,不灵动就达不到授权的效果和目的,吸引不了商人和客人的心理,也失去了市场商业品牌价值和市场效应。我国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对品牌艺术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那么就要求我们的艺术家们要创作更多灵动,富有时代感的作品,才能够适应当今激烈市场的竞争,拓宽它的发展空间,灵动的艺术品有益于让中国的艺术文化走向世界。 原文见 http://www.cnaca.net.cn/theory.asp?id=1637
1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浅析工艺美术审美的基本特征
whyhoo 2011-11-26 20:24
审美领域是一个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世界,美的形态因此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美是一种感觉,处于不同地域、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心理,这对审美形态的凝聚起到了决定的作用。美的定义就是:符合了你的情感范围,你认为美它就美,你知道的美越多你懂得的美就越多。   审美形态实际是一种审美的文化形态,反映了人的审美存在状态。因此,审美形态要放在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得到说明。工艺美术是人类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分析工艺美术审美的基本特征首先要对“艺术美”有一定的了解。    一、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美的艺术形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深深根植于生活之中。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艺术形象的美。艺术形象的美,归根结底只不过是生活的反映。   我们了解了艺术美的基本内容,那么,艺术美又有什么基本特征呢?也就是说,艺术美最基本的特别显著的象征和标志是什么呢?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是由艺术美的基本内容决定的。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了解,可以归纳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   1、直观性 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它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感觉、知觉和表象,并进而产生联想或想象。这是因为任何艺术美总是由形象的美决定的。而一切形象又都是直观的。   在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绘画,当我们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一位美丽的女性。她的脸、胸、手像浮雕一样给人以立体感,仿佛活生生地就在面前。特别是她那自然的微笑,除了表现出她的端庄、娴静和温柔以外,还卓越地表现出她那心满意足的内在喜悦,以至于成了有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再如现代舞蹈家杨丽萍创作表演的《孔雀舞》,生动的再现了孔雀各种美丽的形态,给人以美的遐想和享受。这种直接可见的直观性,在雕塑、戏剧和电影等艺术作品中同样十分明显。   在另一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虽然不如上面所说的那么明显,但是,它们也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文学,它是通过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语言并借助思维在脑中构成生动具体形象的。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直接看到的虽然是四句诗,但是,我们通过诗的语言能够立即想象到红日、紫烟、山峰和瀑布,想象到因诗人所采用的“生”、“挂”、“下”、“落”等动词而描绘出的奇幻飘渺的壮丽景色;随着诗人的比喻联想出一幅浩渺的银河正从九重天外飞落下来的神奇画面。这充分说明了《望庐山瀑布》的艺术美的直观性。   再如音乐,它通过人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所组成的旋律、节奏及和声构成一种音乐语言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在人们的脑中形成形象。当然,这种形象与可见的形象不同,它主要是一种饱含感情的形象,但也不排除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在自己脑中形成与感情形象相应的图景。我们欣赏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的曲调,那或紧或慢的节奏,舒缓而刚直,纯朴而执着,缠绵而坚韧,使我们深深领略到一位正直顽强的盲艺人在旧社会饱经苦难的悲愤而压抑的情感,了解置身于夜深人静、冷月凄泉的境地,聆听到艺人的倾诉与泉水的叮咚相鸣,观看到如烟的往事与孤月的清光相辉映。这便是音乐形象美的直观性。   2、协调性 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艺术作品的美,表现在形式同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由内容来决定,而内容又仅仅在一定的形式之中。也就是说任何艺术美总是生活的反映。   2008北京奥运会前夕落成的现代杰出的体育场馆 “鸟巢”和“水立方”,一个圆一个方,被安排在北京中轴线的两侧,有评论认为,这正好体现着我国“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内涵,“鸟巢”还暗含着“凤还巢”的美好祝愿,同样是充满韵味的中国创意。“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说:如果忽略复杂的网格,只看轮廓,鸟巢整个形状,可以感受到这个形体的单纯性,这种单纯跟中国传统的瓷器、陶器相似,“熟悉中国文化的人会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座十分壮美的纪念性建筑。作为建筑艺术,它的美是世所公认的。在这近百年的斗争历史中,人民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便是这座纪念碑的基本内容。这样的内容要求有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艺术形式恰恰与它的内容做到了完美的统一。以上列举的几座建筑,都充分显示了艺术美的协调性这一基本特征。   3、典型性 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予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恩格斯要求作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就是指的这种典型性。毛泽东同志所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也是指的这种典型性。艺术美的典型性这一特征,同样是由艺术美的基本内容决定的,它是人对于美的理想的追求和体现。   在鲁迅所写的小说《故乡》中,主人公—闰土便是一个典型。少年闰土红红的脸蛋,脖子上带着银项圈,见多识广,勤劳英俊,特别是他在一轮圆月下看守瓜地,用钢叉向猹刺去的情景,简直是一位少年英雄。但是,当“我”重新回到故乡再次见到闰土时,闰土已经完全失去了少年时的光彩。他勤劳依旧,英气全无,质朴发展到卑微,谨慎发展到麻木,与“我”之间由亲密无间变成了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闰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同时又是旧中国三座大山压迫下的贫苦农民的代表。鲁迅塑造这个人物典型,正是要反映旧中国农村的本质方面,并且希望由更多的人走出一条新路来。《故乡》的美,充分体现出艺术美的典型性。   4、倾向性 艺术美的倾向性,就是艺术家在创造艺术美中流露出来的爱憎倾向,也就是爱什么、恨什么和向往什么。这种倾向性是由于艺术家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阶层或一定的社会群体以及他们的整体素养所决定的。 这种倾向性,是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所共有的。比如一件极其普通的民间工艺品——无锡惠山泥娃娃《阿福》,它也是有倾向性的。它的倾向性就是劳动人民所盼望的那种健康而富足的幸福,就像那胖胖的含笑的色彩鲜艳,喜气洋洋的泥娃娃。   5、民族性 艺术美的民族性,就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形式的特点。换句话说,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中的美都必然具有产生这种美的各个民族的不同特色。这是由于任何一位艺术家都从属于一定的民族,他的作品中的美必然不能超脱他所在民族的整个历史。   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作品,如书法、篆刻、国画以及各种地方戏曲等,它们的美的民族性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在与世界各民族所共有的各种艺术品种中,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我们的诗歌显然不同于俄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诗歌。杜甫、李白的诗绝不同于普希金的诗,这不仅在于语言形式不同,更重要的在于它们所反映的不同的民族精神。俄国作家果戈理在《谈谈普希金》中写道:“真正的民族性并不是描写萨拉凡女式长衣,而是民族精神本身。诗人甚至在他描写完全是外人的世界的时侯,也可以是民族的,但是,他要用自己的民族自发力量的眼光,用整个民族的眼光来看这一世界,这时他是这样感觉和谈话的,以至他的同胞觉得似乎就是他们自己感觉到的和说出来的。”在小说和其他艺术作品中也是一样,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美,最根本的在于他以完美的民族形式描绘出我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因此,《红楼梦》表现出的艺术美是非中华莫属的民族艺术美。   二、工艺美术审美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分析人类生产活动的特征时指出:“动物只是按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马克思的这段著名论断,揭示了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与艺术创造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艺术本来就起源于社会生产和实用,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从物质生产中逐步分离出来,形成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然而,这种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的艺术,只是艺术的一部分。而大量的、直接体现着人们生活中的美的,则是那些同物质生产浑然一体的艺术,这就是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并直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这是它在艺术领域中区别其他艺术的根本点。工艺美术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工艺美术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如绘画那样具象和确定,而是烘托出一种宽泛的艺术格调和审美情趣。它是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统一,既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既实用,又美观。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和审美特征。   当然,由于工艺美术的品类十分复杂,各类产品所体现的实用和审美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主要供观赏陈设之用的玉器、木石雕刻品、刺绣等,其审美性是主要的。但从绝大多数工艺美术品来讲,实用性则是它的主要方面。工艺美术品的创作其适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是工艺美术的首要特征。 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同建筑一样,具有两种基本的社会职能,即同时满足人们生活上的实际需要和思想上美感上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艺品首先是适用的,然后才是美的。不能照明的台灯,不能书写的钢笔,无论其外形装饰多么精美,也是没有审美价值的。正因为这样,许多陈设工艺在设计上也就朝着适用的方向发展,如装饰用大型插屏可兼作挡风和分隔大型厅堂的屏风就是一例。但这并不否认单纯装饰用的工艺美术品的存在与发展。从广义上说,装饰用的陈设工艺其装饰功能的发挥,即是它的适用性的一种体现。由此看来,日用工艺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是通过适用性的发挥才得以完美体现的。而对陈设工艺品来说,它的适用性正是通过审美价值显示出来。   在这里,“适用”是具体的,“美”是抽象的,这种“具体”和“抽象”的对立与统一,使得许多工艺美术品能历经世事沧桑而永葆其环境的、历史的、社会的各种美的形态和意念的青春。不容置疑,适用与审美相结合,是工艺美术本质的、首要的特征。   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征还同时受到工艺种类特性的制约。各类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看这类工艺品的特征是否得到完美的发挥。例如,雕刻艺术,必须根据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运刀方式,选用合适的工具,运用多样的刻镂技巧来完成雕刻制作。中国明代的《核舟》就充分发挥了这类工艺的特点。在一枚长而窄的桃核上,当时的艺人王叔远,刻上了五个人、八扇窗,还刻出了一张船篷、一支船桨、一个火炉、一把壶、一卷书、一副念珠。更为奇特的是上面还刻有对联,题名篆文共34 个字。人物神态各异,刀痕细如蚊足,雕刻工艺如此精湛的发挥为古今作品中所罕见。又如当今刺绣奇葩“双面绣”,就是充分发挥刺绣各种针法、技法的“绝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当我们在鉴赏工艺美术作品时,必须看其自身工艺特征在制作过程中受材料、工具、制作水平的限制的发挥程度,发挥程度越高,其工艺美学价值就越大,也就越能显现出工艺美术与其他艺术的审美特征,既有独特的不同之处,也具有其直观性、协调性、典型性、倾向性、民族性诸方面的共性。 原文见 http://www.cnaca.net.cn/theory.asp?id=976
1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莫里斯观世博
yaoyaxin 2010-6-22 06:39
42 万, 46 万, 50 万, 52 万,来自上海地铁、公交、手机、电视等各种公共传媒的世博园入园人数,以最及时的速度刷新着;园内人潮层叠,穿梭如织,五个片区分别集聚的观众已经难分疏密;不辞辛劳的人们投入摩肩接踵的喧闹,尽力追捕供自己汲取、消化、理析、评判的现代素材;博览会这个现代化进程的标志物,逐页展开其固有的大叙事。 走进世博会,成为与世博观展人潮同步的一分子,并非一件难事。因为自综合性世界博览会诞生之日起,参展观众、建筑规模、展品数量即成为衡量展会的基本指标,往后历届迭创新高。获得现代生活的人们需要聚焦现代化今生来世绩业的世博会,世博会培育着感恩现代化的芸芸众生。世博会同样属于古典艺术的信仰者或钟情者,不过,以古典艺术的目光和心灵审视有赖机器的现代艺术,他们确是世博人潮之外不邀时赏的一类。恋旧也好,保守也罢,开创 20 世纪现代设计、工艺美术新方向的威廉莫里斯,却是从不满于 19 世纪世博会机器产品的美感缺失与章法错乱开始的。 1851 年,首次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伦敦举办。当时的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明统治下,工厂与商人努力经营出一座世界工厂,从国家到私人积累的财富远远超出以往任何时候,工人们疲乏过劳是另一回事,资本家踌躇满志地扩张事业版图,对博览会怀有新鲜趣味的阶层,沉浸在一派平凡庸俗而又自鸣得意、充满乐观情绪的气氛之中。维多利亚时代的主流艺术以秀媚甜俗、浅薄空虚的匠气,写出资本主义旗开得胜的锦绣前程。机器工业取代中世纪行会的手工技艺,是时代前行的必然,也是世俗众生随波逐流之所向,英国的社会心理上下皆然。 当时年仅 17 岁的威廉莫里斯( 1834-1896 )参观了伦敦博览会,手工制作情趣、绘塑艺术训练、高尚而完善的教养已将他培养成一个敏锐的洞察家,莫里斯关注全新工业产品的美感,特别是转由机器生产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工艺之美。从机器镂刻的传统银质餐具、工业设计师设计的装饰图案中,他看透第一代机器制工艺品形似却无神采的粗劣品质,以及不依章法而杂乱的工艺逻辑,匆促、均一、批量制造的机器产品败坏了历经千年心手磨砺的手工技艺。真正的艺术脱胎于手工技艺,他更加倾心手工艺传统,转向师从斯特里特学习建筑学,特别是哥特式建筑技法。 在莫里斯看来,社会迫切需要将工匠转变为设计师的艺术家,而不是工业化时代矫饰无根的艺术家,他们剥夺了工业产品本应具有的美感,却又抛弃了艺术家手工传统的本分。此后,莫里斯在英国发起复兴手工艺术的工艺美术运动( 1880-1910 ),成立 永久保护全国具有历史价值和自然美的土地与建筑的信托组织( 1877 ),开设绘画、雕刻、家具与铁艺制造工厂,从事壁纸、织物、挂毯、书籍排版、装帧等平面设计,将诚实、直率、自然的工艺精神融入其中。 莫里斯执著于植根手工技艺与大自然激发灵感的艺术方向,深入人的自然生活,与现代工业文明始终保持谨慎的距离。 1889 年,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办,建成标志性建筑艾菲尔铁塔,以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 100 周年。对此, 55 岁的莫里斯表示,非去巴黎的话,我只能站在艾菲尔铁塔下面,以免看到那丑陋可怖的怪物。莫里斯在有生之年一直置身世博会潮流之外,艺术的天性、艺术家的个性因而得以保存,化作孕育现代设计的基因。 世博会 159 年的历史瞬间,与现代化进程一样,伴随着对手工技艺、过往传统等历史资源不同程度的取舍,历经替代、覆盖、走近、挽留、融会等种种态度转变。在围栏面积 3.28 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区,从 100 多座各式建筑到室内展陈物品,围绕传统与现代的主题,个人兴趣与关注点各异的参访者,基本可以实现各取所需:现代高技派的先锋竞技,未来派的生态畅想,古典主义的细密严整,传统手工技艺的古朴沉静,抑或融入现代成分的自然挥洒,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手工技艺同台呈现,自然生态的传统技法应用于场馆营造(工艺品质仍待完善),之于莫里斯对世博会艺术的失望与远离,不能不说是一个迟到的进步。地方文化、历史传统与城市现代化的共生策略,作为城市最佳实践区联合案例馆、城市未来馆集中展示的主题,指明未来城市现代化深度发展的方向。上海世博会让我们直观地看到,至少现代化先行者修正过失的种种举措,永远应该成为后进者慎加避免的无价收获。如同布罗代尔揭示的事件爆竹与历史长河包容的基本事态的关系,世博会繁华耀目的烟花散去,随之汇聚的中国现代化转型--这一历史进程的本来面目,才会渐露真容。 (1851年伦敦大博览会:章法错乱的地毯图案,引自尼.佩夫斯纳著) (1861年莫里斯设计:雏菊母本纹样,引自尼.佩夫斯纳著) 西班牙国家馆藤条编织表皮细部 巴布亚新几内亚草编工艺(获国家奖) 巴布亚新几内亚草编工艺
个人分类: 民艺之爱|592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