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松鼠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草根科普能否剥开科学的坚果?(科技日報)
jiangjinsong 2009-3-7 18:17
草根科普能否剥开科学的坚果?(科技日報) (2009-03-04 12:07:50) 草根科普能否剥开科学的坚果? 科技日报, 2009/2/26 本报记者刘莉 还没有过完中国的传统新年,正月初一,桔子就踏上了从北京返回芝加哥的航班。短暂的春节假期结束,她要返回学校继续自己的生物学博士生生活。   与往年不同,这个假期除了与家人团聚,桔子还与自己参与工作几个月的科学松鼠会诸位朋友小聚数次。平常虽然天各一方,但他们在网上有个共同的家科学松鼠会。   春节前刚刚出炉的 2008 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中,科学松鼠会人气蹿红,博客科普受关注位列其中。借助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和平台,近一两年各类科学博客开始崭露头角并受到关注。他们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热情似火地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为中国的科学传播、科普创作领域吹入一股新风。   科学博客:几个月间闹大了   我们就是草根科普。《冰点周刊》科学版编辑周欣宇如是评价松鼠会的工作,挺早就掺和其中的她,近几个月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周围朋友推荐她们的群博。   这个群博的主人是一帮 80 后为主的新生代, 100 多 人中绝大多数是像桔子一样在读的理工科博士生硕士生。其他还包括大学教师、中学教师、科学记者和编辑,以及一些有科学背景的公司人等。用讲故事的方式写科 学文章是他们的共同爱好,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坚硬的外壳,没什么物质上的追求,图的就是个乐。   从 2008 年 4 月上线,一群人忙忙活活乐呵了几个月,从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神七上天到三聚氰胺、橘子生虫,科学松鼠会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写得既好看又不失水准。事情就这样闹大了, 2008 年底,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评选结果在柏林揭晓,科学松鼠会摘取了全球最佳博客公众奖和最佳中文博客公众奖两个奖项。一时间,不知道松鼠会简直就像是落了伍。   草根科普:独辟蹊径尽显风流   自诩为草根 ,大概是与政府行为的各种科普活动相对而言。从建国伊始,我国的科普工作就被纳入政府 工作之中,文化部科普局、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中国科协先后承担全国科学普及组织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研究所陆续成 立,一大批专门从事科普创作的专业人士聚集一堂,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让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但近些年随着人员的老化、创作方式传播手段缺乏创新,科普工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似乎成了中国科普界的一块心病。   近一两年,一批敢于尝鲜的科研人员、科学爱好者、博士生硕士生陆续在网络上开设博客,将自己创作的一些科学文章、随笔体会随时贴上。据统计,截至 2009 年 1 月 24 日 仅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网上开通的科学博客就有 1800 多个。这些博客成了网络世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公众多了一个近距离了解科学和科学工作者的窗口。其中一些高水平的博客迅速受到追捧。以松鼠会为例,目前日访问量已达到 2 万次左右,总访问次数超过 200 万, RSS 订阅用户超过 5 万。   互动激励:来的正是时候   松鼠会的创始人是个笔名叫做姬十三的小伙子, 2007 年拿了复旦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博士,自认为是理工生里比较文艺的一个,当初只是为了让周围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个共同的舞台,如今松鼠和网友们如此巨大的热情是他始料未及的。   人还是这些人,为什么之前隐匿闹市,现在突然间都冒了出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研究员参与了科普事件评选的初评活动。对博客科普受关注这条候选项目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是 Web2.0 技术的普及推动了科学博客的兴盛。    Web.2.0 的 出现让网络上的互动成为可能。像国外的《维基百科》,以前只有大专家才有资格编写百科全书,现在通过网上互动形式由爱好知识的公众编写,只要你对某词条的 修改之处受到大家认可,就用你的修改版本。这种互动式的参与方式有强大的吸引力。在武夷山看来,科普工作者非常需要获得激励,因为现实中的情况是,这种工 作一直不被普遍重视,科研人员写科普文章有时还会被看作不务正业,因此积极性逐渐下降甚至完全消失。但在博客上,网友们强烈的反馈变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激 励,它把热爱科普、热爱写作的理工科人士的热情一下子激发了出来。   松鼠会的几位年轻人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博客上的文章被杂志要去了,订阅数升高了,文章后讨论的帖子增多了,就特别有成就感。桔子告诉记者,互动让她更了解读者需要什么,为了更适应读者需 求,以前不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她尝试着主动改变,好在本来都是年轻人,适应改变相对容易。   除了技术力量,中国科技新闻协会副理事 长、科普作家赵致真觉得,社会需求的发展也为科学博客的兴盛提供了沃土。许多事物的出现虽有偶然性,但却都需要基本的客观条件。当社会公众开始对吃喝玩 乐、声色犬马的东西感到腻烦和厌倦,便会将追求转向更高的精神层面,从而为松鼠会提供了社会需要; 80 年代的青年逐渐成熟并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为松鼠会提供了人才资源。   野生松鼠:激情能持续多久   自称科普队伍一名老卒的赵致真,对 新兴的科学博客十分关注。人才的涌现有时是成批的,就像寒武纪的生命。可贵的是,他们都是野生的,不是家养的。他们全凭对科学的爱好和忠诚,自 觉自愿、有滋有味地写科学文章。而不是愁眉苦脸、搜索枯肠,奉命搞科普工作,并不断抱怨国家没有给以足够重视和扶植。   野生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更鲜活的生命力。   桔子现在是小红猪翻译队的资深翻译,除了定期翻译国外优秀的科学文章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校对网站中其他作者的翻译文章,一周一到两篇,这些工作大多是在每天做实验的间隙完成的,这几乎占用了她所有的业余时间,但她乐此不疲。她们的原则是:培养好译者。   这种热火朝天的激情能持续多久?   姬十三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思考最多的问题。他们一方面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上下工夫,组织 20 多 位志愿者一起翻译《科学写作教程》,放在网上帮助松鼠们提高写作能力。同时组织征文,培养更多作者(松鼠会有很高的准入门槛,进入其中成为能自由发稿 的作者需要经过严格的能力考查)。过完春节,姬十三还计划能到各个大学去和有同样兴趣的大学生们聊天,培养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探索和尝试 能够自身造血,理想的状态是线下有一部分活动能够获得收入,来支撑其他的纯公益事业。他们的第一本作品集《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1 月初刚刚出版,目前出版社已经决定第二次加印,但出版所得收入摊到众多作者头上仍是杯水车薪。除此之外,他们也希望能获得中国科协等官方机构的科普项目资助。   赵致真曾经主持过的科技之光网站一 度是中国十大科普先进网站,但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无疾而终;三思科学网曾经是中国最优秀的科普网站,但目前已经难以为继。在赵致真看来,野生状态下 科学博客的可持续发展,的确是个应该提前进行冷静思考的问题。他觉得这需要博客主人们的智慧,也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呵护,但任何时候都别把松鼠们圈 进不用觅食的动物园。   ■核心提示    Web.2.0 的 出现让网络上的互动成为可能,这种互动式的参与方式有强大的吸引力。科普工作者非常需要获得激励,因为现实中的情况是,这种工作一直不被普遍重视,科研人 员写科普文章有时还会被看作不务正业,因此积极性逐渐下降甚至完全消失。但在博客上,网友们强烈的反馈变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激励,它把热爱科普、热爱写作的 理工科人士的热情一下子激发了出来。   ■延伸阅读   野生松鼠的线下活动   与个人科学博客不同,除了在网络上写文 章,松鼠会还组织许多线下活动,春节前由桔子主持的《植物的私生活》看片会,是松鼠会的第五场看片会,她们播放科学纪录片并配以专业的讲解。看到妈妈带 着几岁的孩子大老远从天津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心里就觉得特满足。刚刚开始的小鹿读书会也已经组织了第一次活动,在北京 3 号会所 10 多位网友一起交流了《自然史沉思录》读后感。在上海成立的达文西哒哒哒小分队也即将在年后开始活动,第一站也许是带领网友走进解剖实验室。   野生和家养的区别有时候也很现实。负责小姬看片会的小姬是某中央媒体的编辑,为了组织一场场看片会,她需要付出大量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跑前跑后联系能够免费放映影片的咖啡馆、确定影片联系主讲人没有任何物质收益的同时,有时还要自掏腰包。   创始人眼中的松鼠们   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这样描述他的伙伴 们:有时候我恍惚觉得,这些人本来猫在一个大房子的各个角落里,一敲锣喊吃饭就全冒出来了。想起小时候读过的武侠,隐匿多年的帮派老人决定复出,燃一缕狼 烟,消息被传递至村庄、城市、山区和荒漠,正在田间耕种的老汉、街头被人欺负的小贩、喝酒赏花的公子哥,原来都是默默隐忍的江湖高手,他们伸个懒腰,挺起 身,念叨道该出发了。
个人分类: 精彩轉帖|33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松鼠会悲情擂台
eloa 2009-2-27 19:55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 姬十三大喊:某网站太过分了!整篇整篇剽窃!看得我的红眼睛又加重了! 众人议论纷纷,倾诉自己文章被剽窃的悲伤往事。 青方说:我的情人节一篇被新浪剽窃,然后居然新华网也把新浪剽窃的再发一次。 Fujia说:我的贝壳文被MSN中文网盗了,还加了个作者名,叫李哲。。。。 大家正在哭笑不得的时候,一道星光从天而降,接着轰然巨响。Shea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缓缓开口了 他说:我还遇到过更荣幸的呢!详情如下,大家一起娱乐一下: 时间线: 2001年12月:Ken Croswell在当月的美国《天空和望远镜》(Sky Telescope)杂志上发表《Wondering in the Dark》一文; 2002年04月:Shea在火流星网站上刊登了《Wondering in the Dark》的译文《黑夜中的畅想》; http://bolide.lamost.org/translat/trans40.htm 2007年06月:2007年《百科知识》杂志第12期刊登了《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作者:陈默; 2007年08月:2007年《读者》杂志第16期刊登了《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作者:陈默。见附录; 2007年09月:2007年《意林》杂志第17期刊登了《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作者:陈默; 2008年06月:《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入选中学语文教学网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http://xzf.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527621 另一百度知道上悬赏10分的求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377741.html 另据某网友透露,该文已经成为2008年某地中考语文的阅读题目(细节待确认)。 详情: http://bbs.astron.ac.cn/viewthread.php?tid=54258 注: 陈默《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一文中和Shea的《黑夜中的畅想》一文中相同或者仅有细微差别的内容占了《夜》一文的60%。在 http://bbs.astron.ac.cn/viewthread.php?tid=54258 中也有说明。 众人皆无语,认为Shea的际遇无人可比。 沉默过后,我们就有了这个擂台。 在这个擂台上,请大家展示松鼠会成员文章被剽窃的记录,包括平面媒体和营利性网络媒体。我们将会根据单篇文章被剽窃的次数、媒体的影响力来做模糊评价,不定期更新。 本期擂主就是:S~h~e~a~h~e~a~e~a~ (超重低音环绕立体声回声效果)请大家用力安慰之! 本擂台为松鼠会常设项目,欢迎读者参与。请将您收集到的 信息及原始出处 写在回帖中。 伴随每期擂主的诞生,我们还将为您颁发火眼金睛奖,并在此帖中留名。除此之外,您也会收到我们寄送的杂志若干,聊表谢意。 来吧!让我们发动搜索引擎,在隆隆的轰鸣声中出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惨兮兮的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记录: 2009-02-27 BOBO:我的一篇《麻醉会让人变笨吗?》原发表在去年12月的新京报上;现被作者杨学峰发表在《银川晚报》09年2月13日版 http://ycen.com.cn/html/2009-02/13/content_78632.htm
个人分类: 其他|1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2.21北京航天城游记(山寨文言版)
eloa 2009-2-24 08:47
龚钴尔 发表于 2009-02-23 14:18 和谐七年,岁在己丑。早春之初,尽邀松鼠会青云之士,会于京郊唐家岭。初观工部 五院 航天庙堂、船服、礼器,亲见品类之盛,始觉天高地迥,宇宙无穷,众人低回留影,不能去。 五院西边,人道是,兵部飞控大厅。众人往之,见军中美眉 若干,大厅则空空如也,然念神舟、嫦娥皆在此遥控飞升,未尝不兴奋。遥想锦涛当年,坐镇此厅,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翟志刚悠然出舱。禁地身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还是赶紧去神软(1) 。 当是时,神软议室,诸公以待,群贤毕至,俊彩星驰。观谢公(2)之幻灯 ,游乐园将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始知神软自谋航天创意已久。今次咨诹善道,察纳人言,斟酌损益耳。众人亦畅所欲言,议争热烈,尽释心中创想,以助神软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 太史公曰:航天之事,亲民用,远保密,此美国所以兴隆也;亲保密,远民用,此苏联所以倾颓也。苏联外强而七庙隳,身死已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不思航天商用转移,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 : (1)神软:神舟航天软件公司 (2) 谢公:谢涛 众人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展厅(供图/瘦驼) 某次神舟飞船的返回舱(供图/瘦驼) 兵部航天飞控大厅门口(供图/瘦驼) 在神软第四会议室畅所欲言(供图/瘦驼)
个人分类: 航天|2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杭州读者见面会 暨 新书签售互动!
eloa 2009-2-19 10:38
达文西 发表于 2009-02-16 23:58 又来一个杭州的众松鼠、亲友团以及亲爱的读者们,冬眠的快醒醒,醒了的看过来~~~2月22日周日,我们要在杭州会师啦!(十三:达文西啊,怎么都是一样的词) 见面会详情: 时间: 2月22日 14:30 读者见面会、新书签售、互动问答 地点: 晓风书屋 浙大西溪校区店 天目山路34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地点就在图书楼边上,浙大出版社的门市部,问路电话是87207316,有停车位;据说不是很好找,请预留找路时间) 嘉宾: 科幻作家 刘慈欣 (大刘跟我们共往杭州) 科幻作家 赵海虹 作家 王佩 作家 曹昇(曹三公子,《 流血的仕途 》作者) 参与方式: 请大家直接来吧,不用发送报名邮件,也不用打印电子门票,有钱的买本书,没钱的捧个人场,走过路过别错过。 友情提醒: 还是得赶早,那个店据说只能容纳40人,否则站票都没了,您只能在附近找一棵人高马大的树,爬上去远远眺望,迎风流泪~~~~~ _________姬十三强行插播广告的分割线_________ 姬十三大喊: 我要招助手啊! 再次插播,请大家帮忙转贴,浙大bbs,十九楼,路过的帮个忙 豆瓣同城活动地址: http://www.douban.com/event/10516048/
个人分类: 公告|1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读者见面会 暨 新书签售互动!(已截止)
eloa 2009-2-19 10:34
达文西 发表于 2009-02-16 23:15 上海众松鼠、亲友团以及亲爱的读者们,冬眠的快醒醒,醒了的看过来~~~2月21日周六我们要在上海会师啦! 2.18 21:00 名额报满! 暖场表演者招募中 ~欢迎才艺出众的XDJM带着自己的绝活来现场参加活动~不过请先邮件通知达文西一声哦~ 见面会详情: 时间: 2月21日 15:0015:30 开场下午茶 (媒体采访、嘉宾交流;读者可以在暖棚那来点下午茶,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吃光为止,哈哈) 15:30 读者入场 15:3017:30 读者见面会、新书签售、互动问答 地点: 多伦现代美术馆3楼 多伦路27号(近四川北路)详细路线请参见电子门票 美术馆3楼的玻璃顶棚很高级,同学们祈祷那天阳光明媚吧!想象一下晒着太阳,喝着香浓的咖啡和茶,吃着小点心看表演、互动问答、抽奖,嗷~~~~~` 嘉宾: 科普作家、翻译家 卞毓麟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李乔 科幻作家 刘慈欣( 松鼠会力邀大刘空降上海! ) 《新发现》杂志主编 严锋 当然,还有姬十三和众作者们 透露情报:可能会有重量级神秘嘉宾现身~~~~ 除了能近距离接触以上众多科学作家圈内当红明星、和松鼠们一起玩闹之外,此次由于我们有宾集堂会展会务公司赞助,所以大家还能享受到美味的茶歇;奥金伟业咖啡有限公司会特地带他们的咖啡机到现场,请大家品尝各式香浓现磨咖啡;另外还有729普贤茶庄提供抽奖奖品 以上这些,通通免费! 如果想要明星们签名的,请尽量带自己的书,因为我们能带去现场的新书不多。 在这个暖棚里喝下午茶 另外如果你有拿得出手的才艺表演,比如魔术、乐器之类的,请不要吝啬在邮件中告诉达文西。我们需要暖场表演哦~~ 好重哦!感谢西西TV,感谢MTV,没想到我会拿到这个奖~~~首先要感谢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大力支持,提供我们场地和设备之外,馆长助理卢星先生还介绍了协办以及友情赞助的两家企业;沈嘉小美人为我们制作了上海和杭州的海报、电子门票。(海报真好看,看着心情真好姬十三) 感谢宾集堂会展会务为我们带来丰富美味的下午茶(一溜好吃的,我不告诉你,哼哼),想吃的话猛烈点击这里 www.aascc.cn 还要感谢方焱小姐为我们联系到奥金伟业提供香浓现磨咖啡,以及729 普贤茶庄的漂亮茶具作为奖品! _________姬十三强行插播广告的分割线_________ 姬十三大喊: 我要招助手啊! 姬十三再次插播:请读者帮忙将此消息传遍上海各论坛吧,日月光华、饮水思源谁来帮个手? 豆瓣同城活动地址: http://www.douban.com/event/10515685/
个人分类: 公告|1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图书发布会回顾
eloa 2009-1-24 23:47
yami 发表于 2009-01-21 15:41 1月11日中午,北京。最高气温零下1度,风力4─5级。 我被司机扔在商务印书馆的门口,走到台阶那短短的几步,风就把脸吹的生疼,我暗自担心,不知道这样的天气,来的人是否会很少? 前一晚,十三、小姬、罗岚、杨杨、小庄、李晨,加上我,几个人在长椿街的麦当劳碰头商量发布会的事情。走一遍流程,再做下分工,和这本书出版过程中的四百多封邮件、无数次小会议相比,发布会的准备,显得那么简单。没有详细的执行方案,也没有彩排,虽然这可能是科学松鼠会最大型的一次活动了。 我在心里焦虑,但是,凌晨一点多大家从麦当劳离开时,小庄连连的打着呵欠,杨杨在寒风中去拦车赶回大东边,我知道,作为一个松散的组织,大家已经足够足够尽力和辛苦了。 上了书店的二层,远远的就看见了野驴和瘦驼和啃着汉堡的十三,他们比我来的还早。这时候已经是12点半了,距离发布会还有2个小时。我又开始焦虑了,会不会有差错? 排座位,试灯光,拆书,买矿泉水,大家忙碌着,一会儿的功夫,刚才还空荡荡的场地就呈现出了会场的样子,罗兰带着抽奖的箱子来了,杨杨带着签名本来了,刘燕把机器人带来了,瘦驼举着大相机开始拍照,读者也来的越来越多,我这才略略放下了心。 正忙碌着,抬头一看,十三、段玉他们正在小舞台排成两队拍照,是真正的拍照,因为我在他们旁边看到了聚光灯,挡光的伞还有一看就很专业的长发摄影师。 是《时尚》来为科学松鼠会拍照,看着灯光下的他们,突然很感动,一直以来,大家都说,让科学流行起来!如今这些常被人误解为书呆子的博士、理科生们,带着灿烂的笑容走上时尚类杂志,也许科学的流行,真的指日可待。 不知不觉的,座位都坐满了,李淼老师来了,老六等嘉宾也来了,安静的书店突然变的很热闹。书店的人员几次出来无奈的让大家小点声,可是,我,我爱这热闹! ─────暖场活动的分割线──── 小姬出场预告暖场活动,美女刘燕和工程师开始指挥三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表演,音乐响起的时候,机器人缓慢的做着热身,大家就已经被震到了,等他们做出各种舞蹈动作,甚至翻起了跟头时,全场一片尖叫声。我偷偷得意,我们的图书发布会,跟那些明星招来粉丝尖叫,作家演讲创作心得相比,技术含量很高吧! 一开始,本来乐高的机器人要来表演,后来因为他们的老师临时出差,前一天我们找到了 北京智能佳公司 ,本来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他们的机器人一个就要几千上万,可跟他们说明来意以后,美女刘燕痛快的答应了,我们也一直参与科普工作嘛!没问题,我们支持你们! 机器人表演之后,发布会正式开始了,我在后面,只看见刘燕在人群里跟我挥手告别,悄悄的走了,而我还没顾得上给他们递瓶水。 ─────正式开始的分割线──── 来的人也许没想到,嘉宾的阵容会这样豪华。年纪不大但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李淼、读库主编老六、胖兔子粥粥、央视《科技人生》制片人冯其器、《森林之歌》制片人陈晓卿、央视正直美女柴静,《焦点访谈》主编庄永志,甚至还有《走近科学》的制片人张国飞老师。 这些拥有众多粉丝的嘉宾们,在发布会现场,却一个个笑容可掬,一直到散场都饶有兴味的倾听和参与。 老六今天没有说嗯哼,他在夸松鼠会的时候,还是很正经的。 老六 是从梁文道的新书发布会过来,他说,梁的新书叫《常识》,他刚到会场就想起一句话,都是浮云,几千年前,常识已经出来了,故事已经讲完,但是秘密没有讲完,他觉得松鼠会搞这些秘密,比常识要好玩。 小姬坏坏的问他,那松鼠会和 读库 哪个更好玩? 老六说:我觉得松鼠会更好玩,小姬说你不要觉得我们这里人多就说客气话。可老六不紧不慢的说:读库是包括松鼠会在内的大概夏天的时候决定要在读库里做松鼠会文章的文选,之前看到松鼠会的工作,我凭着编辑本能和嗅觉,觉得你们特别好! 借老六吉言,现在的科学松鼠会真的特别好。 胖兔子粥粥 是科学松鼠会特别好的朋友,小姬看片会的logo就是他给设计的,有一次看片会,他跑到场外的黑板,很认真的给科学松鼠会几个字描线做美化,这次发布会,他给松鼠会画了一幅很好看的画,把大家感动坏了。 粥粥说,怒闻科学松鼠会出了新书,却没让我画插图!我很愤怒!但我还是带来一幅画,云上的松鼠,希望大家都喜欢科学松鼠会! 粥粥不知道的是,科学松鼠会的新书不是属于商业操作的书籍,粥粥给别人画一幅插图很贵,我们不好意思让他这么辛苦,不过以后再出新书,我们一定要好意思一点! 陈晓卿老师 很低调,他说看到书名以为是讲吃喝的书,到了才发现被骗了,但是带来了做科普工作的制片人,张国飞。 他在介绍张老师身份时 ,把《走近科学》说成《走近伪科学》又说他们和松鼠会的区别是传播惊悚的科学,引来一片笑声。。尽管这个节目在网上引发了众多争议,但如果你见到可爱的张老师,也许会改变对这个节目的看法。他对陈老师的说法并不以为意,笑着说:能走进伪科学也很不容易,科学被证实之前都是伪的,伪科学到今年六月一日已经十年了,刚才小姬说最新的研究说爱情可以维持21年,我们还不到一半,还要继续战斗,也希望能得到老鼠小鼠的支持,帮助说完了他又笑,最好不要在网上 人们喜欢说收视率是万恶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收视率也能说明大众的喜好,就像松鼠会致力用有趣和轻松的手段传播科学一样,也许惊悚和悬念,也是一种吸引另外人群靠近科学的手段,起码看完节目很多人会知道,那些稀奇古怪的现象,其实并不是神迹,只是正常现象。 科学不会成为宗教,但它会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让生活变的更好,不是吗? 《科技人生》的制片人冯其器,是科学松鼠会的老朋友了,她和 儿子想想 ,经常会出现在科学松鼠会的活动现场。第一次见面,我们都没想到央视的美女制片人,会那么谦和,那么实在,又那么善良。大家不知道的是,《科技人生》在背后支持了科学松鼠会很多,包括前一段的征文活动,包括美丽科学大赛,其器从来没有说过为科学传播做贡献这样的话,但是他们的帮助,让我们记在了心里。 她执意坐到后面,跟我说,我是作为科学松鼠会小粉丝的家长来参加活动的。她可爱的儿子想想,已经听妈妈读完了这本新书。他叫我好吃阿姨,因为他把Yami,听成了yummy。 李淼 老师,貌似都不用多介绍了,看看他的博客,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不一样的科学家。他说今天是来见松鼠会的众多偶像的,其实,他是我们大家的偶像,如果科学家都能像他一样风趣和睿智,那世界该有多么美好。 柴静 来的时候,闪光灯一片,就像梁文道和连岳一样,她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她的公众责任心,而不是她的美丽。 柴静发起言来,跟电视上不一样,柔柔的,她说跟十三在06年新年在厦门认识,当时没有松鼠会,十三跟她谈到对科学传播概念,和对就业问题的有一些困惑。当时他是无业游民,在找一份靠谱的科研工作和实现科学传播的理想之间徘徊。十三的话,也引发了她的一些思考:当时十三谈到科普,说不喜欢这两个字,因为这是居高临下,带优越感的,打动了自己,我是新闻记者,做调查工作的,都说我们要启蒙大众,我们真的有那么强的姿态启蒙别人吗,启蒙是人摆脱自身蒙昧的状态,科学传播也是一样的,我们不是传教士去转播,不是证明我自己正确,而是我们和大众一起分享,摆脱这种蒙昧的状态。 《焦点访谈》的主编庄永志,之前就给科学松鼠会提过很多建议和指导,这次又来现场找焦点,也许是见到的不公和苦难太多,他希望科学松鼠会,在传播科学的同时,也能揭露伪科学。 老六用梁文道的祝福结束了发布会的嘉宾发言环节。他说梁文道的新书发布会也是两点开始,是梁让他赶紧过来,说我这边没什么可看的,快去科学松鼠会那边吧,我今天是没办法过去了,替我转达问候,下个月来北京,一定去拜访科学松鼠会。 ─────松鼠们的分割线───── 十三带着新书介绍的PPT出场,因为来的朋友都了解科学松鼠会,他只用了三分钟介绍新书本身的特点,包括专业好玩的作者,包括丰富、实用、有趣的内容。 作为图书策划小组的一员,这份PPT对我而言太简单了。这本漂亮的书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也凝结着众多人的努力。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整理了一下邮件,希望能给这本书做个大事记,作为一个非正式团体,《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在当当两次卖断货,市场上一书难求,这大概是给所有作者和参与图书工作的人最好的回报。 也许不该占用太多篇幅说书背后的故事,但还是让我发布一下书的大事记吧! 9月21日,十三发来100多篇文章给大家连夜选 9月23日,文章正式选好。 9月28日,姬十三发来图书的目录和文章 10月17日,书名确认,集体头脑风暴 。。 10月20日,第一副插图出炉 10月22日,前两副封面出炉 10月23日,猛犸做出PDF 同一天,梁文道 回复邮件同意作序 10月27日,书的校样到达, 11月27日,编辑发来四个封面 11月28日,推荐和序确定 12月2日,书的后记出来 12月8日,书正式印刷 12月21日,电子书做好、得到书上市的日期 12月24日, 图书宣传小组成立 1月4日 发布会公告 1月5日起,书评陆陆续续见报 1月11日,新书发布会正式开始 这每一件事情后面,都有数封的邮件和数个人在忙碌,粗粗的统计了一下,关于图书的群体邮件在我的gmail里有400多封,这还不包括十三和编辑沟通的邮件。被弊掉的一个个封面,十几个人选的文章版本,大家绞尽脑汁想书名和章节导语的饭局,苏震和Marvin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插图,十三就像一台机器,在MSN上和邮件上不停的发不停的发图书的这个那个事情,有时候甚至显得面目可憎。 但这一切,是值得的。在发布会的早上,豆瓣上想看的人已经快到2000个,一本还没完全铺到市场的新书,也在科普书籍的tag里,排到了第一页,而前面的书,全是《时间简史》这样的国外书籍。 在发布会的前几天,我见到了图书的编辑彭毅文,这是一个看起来文静实际很能干的女孩子,她不停的感谢科学松鼠会做的这些工作,可我也知道她为了这本书做到精益求精,她有多辛苦。对于科学松鼠会和她来说,这本书,都是自己的孩子。 当这本精致的书在商务印书馆,这个有100多年历史,中国第一家出版社的收银台桌面上摞了那么老高,被那么多人询问和阅读,和那么多专业的出版社、图书工作室相比,我们这些业余的人,做的并不差! ─────作者的分割线──────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 姬十三 刘旸 刘念龙 瘦驼 韩彦文 小庄 苏震 邢立达 小蓟 gerry Topaz 赵洋 史军 空错 段玉 悠扬 张撞鹿 刘璟 青方 薄三郎 丁丁虫 安婆婆 denovo 云无心 田不野 尢又 黄晶 猛犸 程瑾 袁越 也许这是我见到松鼠会会员最多的一次,当一个个作者走到台前,台下的我,好像比他们都快乐。 小桔子是10号从芝加哥飞回来的,她面对话筒,很害羞,不过在小姬出色的主持功夫下,她还是唱了一首歌。 刘旸在收到十三后记的邮件里说,为什么把我放在第一位?十三说,你的文章最多,也做了很多工作。书的插图,一直是刘旸和苏震和Marvin在沟通,协调。 小庄MM从上海赶来,之前看她的文章,知道她的身份,我一直以为她是个精干的眼镜女。见面以后我的眼镜差点掉下来,她不但是美女,还是个时尚美女。 gerry用他动听的声音,又一次征服了在场的美女们。一个天文博士,花在松鼠会代码上的功夫都快超过做论文的辛苦了,而这本书他也没少出力气。 偷拍从来都是开心果,他站在台上的时候,我真想让他再讲讲松岛枫的段子,正是松鼠会拥有这些多才多艺,幽默阳光的会员们,才会有这样有趣、好看的文章。 邢立达长长的自述,在让全场笑声不断的情况下,打动了嘉宾们。 兄弟俩又碰面了,钱烈宪一见到邢立达,就不腼腆了。 悠扬妹妹,很可惜她没在现场亮亮她的歌剧。 小蓟妹妹大概12点半就来了,忙前忙后的。 野驴平时难得一见,这次也出现在发布会的现场,这些天,他解释了一次又一次的书名。因为《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就是他写的! 第二次见瘦驼了,他是科学松鼠会的御用摄影师,虽然他的相机好像是山寨的。 空错我是第一次见,前一段他结婚的时候,十三让我做个祝贺的banner放在页面上,真是抱歉,我给拖过去了,这份祝福始终也没好意思对他说出口。现在补上,来得及吗? 史军总是很成熟稳重的样子,但他的文章可是非常有趣。 欣宇是图书小组的成员,发挥了她出色的编辑功力。 小鹿和桔子的《没有蜜蜂的春天》,到现在,也被很多人喜欢。 很少会看到这么多会员一起出现,他们在台上发言的时候,我很想念前一段回国来的安婆婆,没见过面的DNA,BOBO,李清晨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能够全部聚在一起?明年4月,松鼠会网站上线一周年的时候,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发布会结束以后,大家一起聚餐,我很焦虑的跟李淼老师絮叨,说不知道观众感觉怎么样,他说,全场笑声那么多,都没有人离场,你还担心什么?我说感觉没有前几次的看片会效果好。李淼老师真是耐心,他一点都没怪我的祥林嫂,一个劲儿的肯定我们。 后来我知道,是自己太苛求了,几个朋友下来都跟我说,你们的发布会太好玩了,根本没想到,一本科普书的发布会能这么有意思。 是,其实他们不知道,每次饭局,看片会,活动,都是充满笑声和欢乐的。加入松鼠会一个月以后,我根本不会想什么理科生文科生的问题了。他们完全颠覆了我对博士、理科生的印象。他们的机智,幽默、博学,欢迎你们来亲自感受。 所以,有了好玩的人,才有了好玩的书。 ─────读者的分割线───── 大奖是能说话会唱歌还能遥控走路的瓦力。被一位可爱的男生拿到。 发布会结束以后,是签名时间,我真的没想到,一本合集,会出现畅销书签名的场面,大家挤在一起,争先恐后 那天那么冷,可屋子里比夏天还热。那一张张带着笑容的脸,让我又一次感动,又一次为科学松鼠会感到骄傲。 ─────结束的分割线───── 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平时不喝酒的编辑彭毅文也倒上啤酒和大家碰杯,她太开心了。李淼老师,也带着笑容听我们这桌的女生谈家务,谈化妆品。快散场的时候,美女弹起了钢琴,刹那间,大家都不说话了,静静的倾听。 在饭馆的门口,大家又跟往常一样,不急着走,集体拿出指星笔show,像一群孩子。我实在太累了,就上了出租车,可开出很远,耳边还回荡着他们的笑声 ────意犹未尽的分割线──── 翻遍了steed和瘦驼,还有大家的相册,也没有找到一张以小姬妹妹为主角的照片。我实在忍不住想赞赞她,如果不是她轻松自如,幽默大方的主持,换成姬十三,也许发布会没有如此成功。她拿来书让我签名,我写的是,小姬你是我的天使,其实我想说的是,小姬是松鼠会的天使。 我也没有找到杨杨和罗岚的单张照片,很多活动,她们都是幕后工作者,如果你看到漂亮的抽奖箱,就知道她们有多细心了。 ────对不起我还想说的分割线──── 终于要结束这篇文章了,拖了好久,是因为想写的太多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感性,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感慨,回望这些日子,很多事情都想和大家分享。姑且摘几个片段吧! ──在选文章的时候,十三很为难,他不想放弃每个人的文章,但编辑限定了书的总字数,书不是定位给理科生的,一些稍显深奥的文章不能选,一些不够科学的也不能选,而且十几个人各自选的版本相差也很大,大家争来争去,一番痛苦的抉择以后,终于定了稿。 ──第一次碰头商量书名,提起找人推荐的事情,十几个人群策群力,想了很多自己的资源,大家都喜欢蔡康永,但是他有经纪人,也没有人直接认识,所以算是个遗憾。有一些大牌明星,却被大家否了,因为所有人都觉得,我们要找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做序和做推荐。 而当初的书名有这些: 《爱因斯坦不在家》 《可爱的科学》 《2008松鼠会合辑》 《马桶上的科学》 《上一道科学凉菜》 ──10月23日,梁文道回复邀请他作序的邮件这样说道: 收到來信,實在高興,因為我也是貴會的忠實讀者。依我看來,科普寫作是目前中國出版品中最弱的一環,你們這本集子來得正是時候。幸蒙邀約,我義不容辭即頌吉祥 文道頓首 ──而连岳是这样答复十三的: 十三,我会写。稿酬就不用了。我喜欢松鼠会,喜欢你们温和而宽容的方式。 连岳 ──12月10日,段玉发来信件谈到关于《从烂嘴角到郁金香》一文中的错误,他说: 文章中【几年前的非典、禽流感;几十年前的艾滋病;几百年前的天花、鼠疫;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流感。致病病毒摇身一变就可能威胁到全人类!】中的鼠疫致病原因并非病毒,而是细菌。是我给弄错了。 由于我的错误导致了整本书《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其他作者受到了相应的影响,表示歉意。并宣布对于本书稿所获所有收入提交松鼠会处理。 对于钱的处理我的个人建议: 1,以这些钱建立纠错基金(如果够的话)-若读者在松鼠会网站上找到错误,支付其奖金若干元(10元多还是少?)。 2,平分给其他作者。 3,维护松鼠会网站。 对于今后,我会吸取教训,认真撰写文章。希望自己和他人都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损失。 ──12月6日开始起,因为连岳的序谈到要用爱和宽容科普,引发网络上的大讨论,甚至对科学松鼠会的一些攻击,在会员的论坛里,没有一个人提出对攻击做出回应,所有的会员,态度都是一致的:做我们该做的。 从书上市到今天,所有的书评没有一篇是付费的软文,虽然有人对姬十三帮忙推广新书的文章提出了质疑。但看到这一切,你应该知道,《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真的成了流行书籍,这证明科学也有流行的力量。 所以,一切有关的推广,所有人都是无愧的,这本书的版税,也都归作者所有,而三十个作者每个人拿到的,其实是很少的一笔钱,但who cares?松鼠的归属感和这个团队的气氛,不是能拿钱衡量的。 ──────真的结束的分割线──── 当当已经有货了,据说卓越也进了很多本,还没拿到书的朋友,现在可以购买了!希望今年,科学松鼠会还会有新书发布,也希望到时候我还能做这样一个快乐的感慨多多的回顾!
个人分类: 其他|2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1月11日新书发布会回顾
eloa 2009-1-24 23:38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9-01-21 5:40 看图,不说话。如果说话,也是瘦驼说的除非有加注。 感谢瘦驼同学拍摄的照片,感谢不知名同学录制的视频。 十三的媚态~ 一万多一台的机器人,功夫果然不一般 steed和小朋友一样专心,都是机械控 机器人舞蹈~ 老六说,那啥没事儿都去买读库 柴静mm驾到,闪光灯响成一片 高朋满座 桔子说,小帮主会害羞的啦。。 indie小庄主 嘻哈小偷拍 邢立达,不要用看恐龙的眼神看美女。。 哥俩好咋变成断背山了,捕头,你家mm还在看着呢 (注:这是松鼠会保留节目邢立达和钱烈宪兄弟相认) 好高级哦。。
个人分类: 其他|1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中国10大科普事件揭晓 科普博客“黑马”当选
eloa 2009-1-24 23:20
姬十三 发表于 2009-01-16 10:57 人民网科技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魏艳)15日,由大众科技报社和中国公众科技网共同主办的年度中国10大科普事件评选结果在京揭晓。中国科协举办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深刻阐述科普工作重要意义、科学松鼠会 人气蹿红,民间人士、网络博客成为科普新生力量等10件科普事件当选。 由我国关注科普事业的科技界院士,以及科普界、科技新闻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经过两次初评和一次终评,最终评选出了10件2008年内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科普事件,分别是:中国科协举办成立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深刻阐述科普工作重要意义;华南冰雪灾害警示气候变化关系千家万户;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从纪念科学的春天30周年开始;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的地震科普潮;科技助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公众体验享受科技奥运精彩和实惠;三聚氰胺深深刺激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神七航天员舱外活动激发国人科学热情;《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颁布,各地科普呈现新气象;公众科学素质提高,迷信现象仍然存在;科学松鼠会人气蹿红,民间人士、网络博客成为科普新生力量。 作为本次评选的评委之一,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渝生表示,在科学技术决定现代人生存细节的今天,十大科普事件的评选,对于检视公众科学观念和国家科普走向具有指标性作用。同时,对科普事件进行盘点,也是一种重要的科普二次传播形式。
个人分类: 公告|1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南方人物周刊)
eloa 2009-1-24 22:57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9-01-10 13:50 这是一群Web2.0时代的活雷锋。 他们自愿无偿地贡献一己之长,他们又专又红:侧重关注某个领域的知识共享;同时都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 在过去的两年里,一批以译言为代表的新兴网站,将一群群民间专业人才网罗在线上,而他们的影响力已经从线 上辐射到了线下,并蕴含着被媒体评论人称为未来统领各领域的巨大能量。 特约撰稿 邓郁 知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只漂亮的小黄松鼠,啄食着手中的坚果,憨态可掬。这样一幅线条明快的图案正是科学松鼠会网站的logo。 这个以提倡和推广好看、活泼、有容的科学写作为主旨的站点,在2008年11月刚刚获得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 最佳国际博客公众奖,这也是在按摩乳、连岳等国内个人时评博客相继摘得该大赛的重量级奖项后,首次有国内的科普 群博网站折桂。网友留言说,科学松鼠会是毫无疑问中国最好的、最有趣的科普博客,把科普二字去掉也可。难得的是 ,这个松鼠群诞生不过半年有余。 为什么叫松鼠会?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们希望自 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 流行起来。 听起来浪漫而生动。可要想成为一只松鼠会的松鼠,远非那么简单。 31岁的松鼠头、站长姬十三是毕业于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科的博士。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注册的会员即松鼠 有100多人,发文比较踊跃的大约有四五十人。成为一只松鼠的必要条件,如果从学历上来考量的话,成员大多是博士生 。一般称为我们的会员的话要回答三个问题,主要是谈申请者心目中理想的松鼠会的形态、他所能贡献给松鼠会的等等。当然 ,他还要写一篇文章,这样既可以保证成员的科学素养,又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他的文字,即便不是打 动人那至少得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把想要表达的道理传达出去。 一般的网友可以进入网站首页的论坛发言,但没有达到上述资质、经过审核的非松鼠是无法在松鼠会上拥有博客和进 入MSN群的。当然,在通往松鼠的路上,还有蘑菇台阶、橡树大厅等层层环节来考验你的耐心。 如此苛刻的标准似乎并未遭到喜爱科学的网友的挞伐。姬十三在松鼠会获得大奖之后,也充满自豪感地直言, 我们的文章即使放到全世界的平台,质量也是数一数二的。 将松鼠会历史往前追溯两年左右,2006年的情人节,上海徐家汇的一家火锅店里,梁捷、李华芳和一众文化界的 好友,在热气缭绕中酝酿出了出版一份优质电子书评杂志的想法。只做书评,不关其他。无稿酬,追求原创和深度的思 考。这样一个带有Web2.0性质的电子书评产品就是《读品》的源起。而这一桌食客中的不少人也成了日后《读品》的 中坚作者。 一个星期以后,李华芳便向大家交出了一份《读品》试刊的打印小样。在核心成员梁捷看来,《读品》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的出品人李华芳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相当关注结果。也是在李华芳的主导下,《读品》对投稿者制定了严格的审定制 度:投稿到邮箱,会根据人文、思想、社科等内容不同,由相关编辑转给有关的责任编辑,往往会有十几到几十个人的评 议团,只要有3票确定理由反对,即无效。这被李华芳称为投名状。今年增设的新制度还包括:哪怕是老的作者,如果3 个月没有一篇稿子交,就需要退回到实习阶段。 似乎印证了这个谐音毒品的名字,又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读品》的滋味,百家尝来各不同。而李华芳的想法 说来也简单,我们希望这个小组成为豆瓣中最专业的读书组。对于选哪些书来评,倒没有一定之规。不过不选哪些,梁捷 和李华芳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畅销书肯定不是他们的选择。我们的轮值编辑都从资深、有责任感、不太偏科的撰稿人中产生 。每一期的选稿、整体风格都由当班的轮值编辑来把握。所以归根到底,《读品》的品质就是我们自己的趣味。我们相信我们 的趣味。梁捷说,我不希望太大众,(那样的话)品质肯定降低。有时他反而会鼓励去评论一些冷门的书,并且希望《 读品》的未来越来越少地受到现有出版市场走势的干扰。 至于目前深受美剧迷们追捧的字幕组伊甸园,也只有会员才可以发帖,而想要注册会员必须受到现有会员的邀请才能 注册。虽然他们对外称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同样也为其蒙上了一层club似的谜样面纱。 虽然对它们的归类、命名还未有定数,但这些网站的兴起显然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关注。IT评论家、新闻人安替在刚 刚结束的第四届中文网志年会上,将上述网站概括为网聚专业人的聚合体。他早年创办的电子舆情刊物《纵横周刊》也在 其列。他认为,这些网站主题明确。翻译、科学文章、书评,乃至关注全球变暖,你一下就能辨认出他们是做什么的。它们 聚合了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但准入门槛相当之高。这是和通常意义上的Web2.0截然不同的。在进门之后,的确很民主 ,体现了浓厚的参与性。但首先,你要能迈进这道门。而Web2.0是面向普罗大众,毫无门槛的。 像牛博、思维的乐趣、爱专栏这样也对写手设有一定标准,且不求大众化的博客群站点,安替强调,它们只能称做 精英博客群(huffingtonpost),而不在专业聚合体的范畴。但这些网站也有可能随着门槛的提升和专业性 的进一步增强,向后者转化。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对专业的共同爱好和分享欲,有时能激发起成员们匪夷所思的热情。 科学是极其枯燥的,科学也可以是非常有趣和美妙的,要是我们办得到的话。 这句被置顶在姬十三的个人博客上的话,也是松鼠们的愿景。而那些热爱译言、松鼠会,对《读品》和字幕组的劳动 乐此不疲的成员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参与创作的满足感和同在圈子的认同感所俘虏。 在读医学博士的BOBO算是老松鼠了,现在每天他只要上网必点开松鼠会。每天上N遍。他直言最开始就是被 姬十三的个人文风所折服。他写的科学文章有点八卦味儿,很有意思。即使到现在松鼠会这么活跃了,大家还是最爱读他的 东西。只要是他的帖子都会抢着看。 松鼠会除了博客上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还有翻译英文科技稿的小红猪组,不过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姬十三想出的 Dr.You问答专栏点子。为什么放在口袋里的耳机线很容易缠在一起?为什么吸鼻涕时鼻子没什么大感觉,但是吸水会 有很大感觉,甚至会呛到?在未来,坐太空船会不会容易睡着?要把蓝鲸发射进太空,该怎么做到?这些看似恶搞的问 题其实也经过了轮值编辑的千挑万选,既要新颖有趣、生活化,同时能做到开题有益。BOBO说,要选定一个问题并 不容易。而且我们在发布问题之前,一定会在搜索引擎上找找,尽量杜绝有现成的答案可寻。 对专业的共同爱好和分享欲,有时能激发起成员们匪夷所思的热情。国内的纸媒引述过《纽约时报》对一位痴情 的中国骨灰级美剧粉丝兼字幕翻译的报道:23岁的丁承泰是一家银行的网络技术专家。一年半来,他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 房间里,开始消灭那些大部头的美国电视剧。比如《迷失》、《C.S.I.》还有《律政俏佳人》。朋友还以为他失踪了。 他连夜为这些连续剧编译字幕,发布到网上。一个尚未加入字幕组的影视业同行,在回答某杂志对他是否愿意加盟字幕组时 干脆地回答,我愿意。对于美国电影或电视剧的影迷剧迷们来说,第一时间享受到一个好故事,第一时间伴着剧情的起承转 合,心情随之跌宕起伏,第一时间得知人物命运的结局,这些意义都要远远胜过外界的赞许或者任何物质上的回报。 这种满足感除了创作本身,还有对同类惺惺相惜的认同。 天文学博士Gerry谈到松鼠会吸引他的理由,也流露出分外的感性。这个一手打造松鼠网网站的技术牛人最喜欢 看的不是松鼠们的博客,而是大家的讨论。这些卸下盔甲的活生生的斗嘴和性情表达,让他看到一个个朴素生动的灵魂。科 学免不了公式推导,逻辑思维。人才是最有趣的。我们的人并不多,一直写下去,10年也写不下很多东西。但我们能传播, 科学思维和思考的方法。告诉读者,科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做科学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 Gerry最后的问题,回答亦是开放性的。而在姬十三看来,松鼠们性格都比较温和。一位网友这样记录这些温和 的松鼠在看科学幻灯片时的激情:大家全程都很认真,看片的时候,灯光很暗,小Ji回头的刹那看见一双双眼睛在发光! 是在发光!就像宇宙中无数的星星!我们就像一颗颗细小的星辰,在浩瀚的宇宙中偶然相遇,展开了一场思想上的奇遇。 同样感受到这种奇遇的还有众多暂时没有成为成员的同好者。冰桃大学学的是信息管理,如今在中央级的事业单 位任职。这个腼腆沉静的姑娘从上学起就偏爱看《科学美国人》在国内的翻译版本。然而身边人里,100个有95个没听说 过这本杂志,这令她未免觉得孤单。在电视频道里从事气象节目的Sing颇有同感,我经常在节目里向大家介绍厄尔尼诺 、拉妮娜,现在关心气候的人也比以前多了。不过,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讲,我还是常常有种边缘的感觉。和松鼠会结缘之后 ,他们的生活里多了很多亮色。Sing由衷地觉得,像松鼠会倡导的科学写作才是他心目中科学应该有的样子。冰桃也兴奋 地发现,现在在松鼠会就能读到精彩的海外科学报道,其中就包括已经改版、不容易在纸质上再看到的《科学美国人》。 资深媒体人胡泳从经济和社会学的角度如此剖析:如果用传统的市场和企业获利的观点来解释这些群体的所作所为 ,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没有商业动机,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回报。这些网站集中在信息支持和文化交流上。因为文化、 知识、信息产品,能有效地激发知识工作者的渴望。就像维基百科的例子,技术的降低,使功率强大的工具能直接到达普通人 的手里。兴趣的推动,加上技能,一下子像蘑菇一样使同类人汇成了股股洪流。 专业聚合体能走多远? 松鼠会的网页上明确写道,我们希望能够以非营利组织的模式进行运营,提供科学传播相关文化产品、松鼠会主题 周边产品和展览、论坛及其他类型的互动活动,为发展本土科学传播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实上,随着松鼠式科普文章的口碑远播,还有他们在地震、毒奶粉、生蛆柑橘等新闻事件后的即时反应。 最近,松鼠们还尝试了对一个肌营养不良读者的病症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且派出代表深入到患者的老家进行实地采访,通 过寻求在平面媒体发表来唤起更多人对这个患病群体的关注。姬十三说,这种公益实践也是他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然而还是有一些圈内外的人士不禁要问,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的情况下,纯粹依靠一腔热情这样的科学共产主义 能走多远?BOBO的思考里已然带着些许忧患意识:松鼠会才发展了半年。现在刚刚处在一个向上、迈向巅峰的过程。下 一步,如果想要保持它的独立性,不盈利,光靠人的兴趣会有困难。比如我知道的,有的人刚开始发文很踊跃,但到(200 8年)9月,就没影儿了。要想保持生命力,第一个,靠站长的个人魅力和网站的关注度。第二,要挖掘和培育新的作者。增 加发文的数量。不然,也许两三年后,就不是这个样子。 IT界观察人士安替对专业聚合体们的前景则相当乐观:很有可能,10年、20年之后,全国翻译界的大腕 都是译言出来的,科技文章最好的写手都是松鼠会的成员。谁说他们不是今日的西南联大?他甚至摩拳擦掌地表示自己未来 的两到三年,主要精力就将投身在孵化和推广这些网站上。 被胡泳命名为社会性生产的这些网站社团在他眼中虽然还不会创造太大的财富奇迹,但一定会改造全世界的工作 、生活、思考、娱乐的方式。由盛往衰,波峰波谷的那个临界点,我认为还没出现。因为这些网站尝新的势头还没过去,而 网民(用户)对他们的需求还存在。也许这种看似新鲜、其实复古的模式,对于浸淫商业社会和传统思维的人,不啻是 一轮新的洗脑。对于这种无偿劳动、获得精神价值的动机能支撑人们走多远,我们目前认识得并不清楚。而人与人的脑力 互惠所能散发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世人也需要有全新的期待和探索。
个人分类: 公告|1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松鼠会入选08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候选名单
eloa 2009-1-5 16:03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8-12-28 21:02 人民网科技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魏艳)由 大众科技报 和 中国公众科技网 共同主办,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承办的2008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评选26日揭晓,胡锦涛在中国科协50年大会上讲话、神七航天员舱外活动、三聚氰胺公众食品安全事件等10大科普事件入选。 经我国科普界、科技新闻界、科技教育界等领域的众多专家评选,入选2008年下半年十大科普事件的分别为(按事件发生时间排序): 奇迹天工热展,观众感受中华民族创新智慧 ; 公众体验享受科技奥运精彩和实惠 ; 三聚氰胺深深刺激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各地科普呈现新气象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科协科普工作转向服务 ; 神七航天员舱外活动激发国人科学热情 ; 国家四部门制定颁布《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 公众科学素质提高,迷信现象仍然存在 ; 科学松鼠会人气蹿红,博客科普受关注 ; 胡锦涛在中国科协5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科普工作。 据悉,这些入选事件及相关内容将刊登在《 大众科技报 》和 中国公众科技网 上,征求社会各界对入选事件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初,由院士等专家组成的终评委员会将结合公众意见,评选出全年度十大科普事件,并向社会发布。 - 9.科学松鼠会人气蹿红 博客科普受关注 博客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和平台,依据这一平台,科普博客也开始崭露头角并受到关注。今年以来,一个基于科学写作而成立的团体科学松鼠会,以博客讲故事的方式,辅助实体活动,传播科学知识,迅速得到网民认同,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入会松鼠近百人。目前日访问量已达到2万次左右,总访问次数超过200万,RSS订阅用户超过4万。 科学松鼠会把科学当作是一枚枚美味但难啃的坚果,把自己比作是一只只敲开果子的松鼠,要通过最轻松幽默的方式传递科学的真谛。科学松鼠会作者力求以简单浅显和生动的文字向大众介绍科学知识,坚持以客观中立的角度阐述科学事实,满足大众了解科学知识的需求。他们平易生动又不失专业精神的科普作品,使得其博客广受欢迎。2008年底,一家德国主流媒体举办的国际博客大赛将科学松鼠会评选为全球最佳博客和中文最佳博客 。
个人分类: 公告|2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赵致真:从“松鼠会现象”所想到的
eloa 2008-12-13 11:22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2008-12-11 星期四 20:05 在北京大学科学传播论坛上的发言(赵致真/2008.12.06) 由于松鼠会的介绍,我有幸参加今天的讲座。我和松鼠会结识的时间不长,只有三个来月,不过他们总共才诞生7个月。几天前揭晓的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中,松鼠会独得全球最佳博客和最佳中文博客两项公众奖,这件事非同寻常。今天世界的博客比天上的星星还多,7个月的婴儿初试啼声,竟然能以绝对优势压倒群芳,获得如此高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实在令人拍案惊奇。公众奖是靠一票一票不折不扣投出来的,指标最刚性、最过硬,体现了真正的人心所向。小松鼠夺大奖,这个新闻具有很大信息量和很多的思考线索。 首先是让我感到中国互联网上的风向有些转了,倒不是说木子美、猛小蛇们的拥护者都倒戈了,而是说热爱科学、另有追求的人开始增多了。网民的结构、趣味、见识、价值取向都在变化。这种网上民意值得关注。特别夺魁者竟然是个科学博客,这足以让科学枯燥乏味,会降低报纸发行量,降低电视收视率的定论受到怀疑和动摇。 另一个感受是,中国网民基数占世界互联网用户的比例越来越重了。在这次国际大赛中,如果说赢得中文最佳博客只是窝里争,那么全球最佳博客奖就有赖于说汉语网民的块头。我相信,听说这次比赛并参加投票者,只占中国网民很小很小的百分比,但却已经不是胜负天平上的小砝码,而是举足轻重的大秤砣。今后无论什么国际性网上投票,中国网民都会是人多势众的大票仓。由此可以反推出互联网对中国的影响正急剧增长。 最令我感到兴奋的是,松鼠会这个新生代的科学写作群体几乎横空出世、突如其来,一起步就高唱入云。中国科普界的一块心病,就是科普队伍的老化和断层。而这群小松鼠们视野开阔、思维新潮、文理兼优,展现了整齐的阵容、旺盛的活力和涌泉般的原创作品,他们在凭实力说话。一只小松鼠也许身单力薄,但松鼠成群、优势互补后,整体就大于部分之和了。人才的涌现有时是成批的,就像寒武纪的生命。更可贵的是,小松鼠都是野生的,不是家养的。他们全凭对科学的爱好和忠诚,自觉自愿、有滋有味地写科学文章。而不是愁眉苦脸、搜索枯肠,奉命搞科普工作,并不断抱怨国家没有给以足够重视和扶植。 据我的观察,松鼠会还有一大讨人喜欢之处是谦逊与亲和。他们自称松鼠,是为了磕开科学坚果的硬壳,奉献出鲜嫩的果肉,这是对人民鞠育之恩的回馈和反哺。我同意搞科普的人无权拥有智力和道德上的优越感。松鼠会的发起人姬十三说自己只是在从事科学写作,不愿说在当科普作家,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不过我觉得科普的定位并不错,科学写作本来有专业层次和普及层次之分。我们的文章显然属于popular science。也是为了让科学更popular而写的。 同学们既然来参加这个会,至少说明对科普作品都感兴趣。前天看到一篇报道,说美国硅谷有位从事IT产业的华人,因为经济萧条被解雇后开枪杀死三人,我再次生出许多感慨。不知怎样就认定他没有读过多少科普作品。彭加勒曾经说,只要那枚精子偏离十分之一毫米,拿破仑就不会出生,欧洲大陆的命运就会改变。对于我们每个生命来说,降临到世上都极其偶然,比中了六合彩要困难千万倍,这个华人却既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尊重别人的生命。实在太辜负大自然的恩赐了。想想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有一千亿个太阳那样的恒星,宇宙有一千亿个银河系,但这些物质加在一起只占宇宙组成的百分之四,其余大约百分之二十二由暗物质组成,另外百分之七十四由暗能量组成。胸有这样宏大的格局,也许更容易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这位硅谷华人平时读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胸襟没准会开阔得多。我之所以强烈推荐大家在自己的阅读总量中增加科普的份额,因为科学使我们睿智和旷达,更加富有洞察力,有利于对人生和世界建立起更客观、清晰的概念。获得知识的快乐有时并不亚于感官的享受。此外,在科学分工越来越窄的今天,不管你是什么科学家,在自己的学科以外也许只能老老实实当个门外汉。众多科普作品的涉猎,有利于在全面视野下关照科学,并触类旁通获得灵感和启示。信息时代的人不再需要记住那么多具体知识,各种搜索引擎可以代劳,重要的是从科学作品的阅读中自然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使你知道如何知道。Know how to know。人生随时随地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选择,无论事业上还是健康上,选择的依据都不应该是抽签算命,而是科学知识。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能在每次选择中获得更高的成功概率和生存概率。 科学写作带来的愉快和收益常常会超过阅读,自己以为早就烂熟于心的知识,下笔时才会发现还需要再整理,再更新。我平日读书,常常盯着那些好文章出神,心想这些黑压压的字原本都互不相关地躺在字典里,由于作者消耗了时间和心血,才让它们按照这种美妙方式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秩序,创作它们需要能量,它们应该是一种负熵流,能减少读者精神上的熵值。直到很遥远的将来,还能在后人心里复制出作者当年存储的知识和情感。科普写作之不易,我想首先在于对纷繁深奥的科学知识进行简化,让人能抓住其要领和大端;然后是翻译,用普通人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和方式表述出来,做一个科学和大众的中间人;最好能紧跟形势,回答新近发生的重大问题,成为科学大军的随军记者。从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神七上天到三聚氰胺、桔子生虫,科学松鼠会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写得既好看又不失水准,所以才能一炮而红。这里需要科学青年和文学青年的双料人才,靠渊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取胜,胸中实有,吐出便是。顺便说说,就像学校不能专靠出偏题怪题,医院不能专靠治无名肿痛一样,科普也应该着力于解释科学的一般性规律,光靠耸人听闻的奇闻异事来变戏法,帽子里总有一天会拿不出兔子的。至于那些叫人只吃红薯不喝牛奶之类的科普文章,竟然能让中国的奶业在三聚氰胺之前就蒙受了一次打击,可见科普同样需要正确舆论导向。 各位都是中国第一学府的精英,我在此怂恿你们能在松鼠会的网站上开博,不仅是为科学招兵买马,也是希望大家都为社会尽一点读书人的责任。这里又涉及到科普的教育功能问题了。有理论说,公民有愚昧的权利,其实义务教育法已经宣告了公民有不愚昧的义务。对于中国千年来的愚昧,也许真的愚公难移,女娲难补,精卫难填,但在今天应该有条件改观。一个民族需要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但也需要闻鸡起舞、衔枚疾走。所以我一直说科普工作者是当代卓越的爱国者。也许把轻松的话题又搞严肃了,但科普确实是国家大事。 松鼠会抱负远大,行动务实,团结齐心,并且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松鼠会现象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但年轻朋友们如果真要把科普当事业来做,还要充分估计这条道路的坎坷和艰辛。没有人会因为从事科普而暴得大名或突发横财。我希望松鼠会聚集后劲,乐其始而勉其终,中国科普事业的明天,冀望于包括在座各位的新生力量和时代青年。 (赵致真先生是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教电视栏目科技之光主编。)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885.html
个人分类: 公告|2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次四个大的!”——偏要联想之1206北大科学传播论坛回顾
eloa 2008-12-13 11:21
小如 发表于2008-12-11 星期四 19:59 1、 科学V.S宗教 活动结束后,我鼓足勇气做了件上学那会才做的勾当。Steed说:你知道你这行为在古代算什么?揭榜!眼下,活动海报就贴在我房间的门后,饶毅的唐装范儿很摄人,让人冲动横生,作揖不止: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童子何知,躬逢盛饯。 然而,既然最后诸位老少嘉宾都提到了开心,但愿这感想也轻松一点于是,我想起了另一句话 一次四个大的! 记忆呼啦一下重合去了两年前。那是我在广告杂志上翻看到的一则获奖案例,据说负责文案的编辑饥肠辘辘地灵光一闪,呼喊出这句广告词,而后欢天喜地跑去吃午饭。这张图片是馕篇,另外还有西瓜篇和羊肉串篇,油亮亮的烤肉块上分别印着四位专家的名字,那个案例是也是为了宣传一次高端论坛,举办地在新疆。 没错,这次的科学传播论坛就是让我想起了这句话。 海报左起:饶毅。龙漫远。赵致真。姬十三。四位嘉宾的身份毋需赘述。现场照片上有5位老师,左起第二位是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的吴国盛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临时插进来的,这是他自谦了,饶、龙PK的过程中,他做了很棒的小结。 现场的气氛温和有序(画外音/广告位:不如松鼠其他线下活动热闹,例如小姬看片会~),然而,俯拾便是珠玑。 贴几段饶毅和龙漫远老师的关于科学和宗教信仰的辩论,智慧的火花四下飞溅,精彩得让人差点忘记:我们本是去听人探讨有关科学传播的呀! 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科学到底有没有可能,为形成一种信仰的状态提供一条出路呢? 龙漫远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从开始从事研究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答案。 一般的看法认为,自然科学本身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为人提供一个信仰体系,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它可以影响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此又不是完全不搭界。因为,在人的生活当中,有些事物像坐标系一样,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世界的真实状态有所理解,另一方面,作为自觉的人,我们又希望能在之上解决一些信仰问题,二者之间,既有共通之处,又担负着不同的社会功能。这就是为什么罗马教皇会组织邀请霍金等科学家来,听他们对科学的看法。总而言之,人类生活有不同的需求要用科学取代信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反过来,要用信仰取代科学,那是更不可能的事情。 我在美国的两位老师,其中一位就认为,科学与宗教是彼此独立的,担负着不同的社会功能,而另一位则认为,我们要科学就足够了,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神学家。以上可以算是针对你的看法,我的同行们的一般看法。 饶毅: 这是典型的美国的害怕宗教的科学家的看法,他们从来不敢跟宗教正面冲突,使得他们这样说。 在我看来,宗教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对人生的解释和安慰作用,人自何而来又向何而去,人都希望自己的到来不是一个随机事件,最好来得有点目的、去得也有价值。另外一个作用则是道德约束。如果你的行为不对任何人负责,宗教会起到一个威吓作用:即使你去世后也会有人找你算帐。 怎样体会呢?我们需要两个例子。在美国,如果一个人敢声称自己不信仰宗教而去竞选总统,那他一点机会都没有。除了有过一个天主教徒竞选,其余全部是新教徒参加竞选宗教对他们影响如此之大,我们不能理解。另一个是我自己观察到的笑话:一群西方人在开会,好奇日本人会信仰什么东西。后来看到日本人在旅馆抽屉里随意丢着一本《圣经》,便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信这个。我心里真是笑死了。在我们这些东方国家,随意丢一本圣经并不能代表我们非常笃信这些东西。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文化差别。 亚当斯说过,如果没有宗教,少了道德约束,大家都因出于利益的驱使,做无道德的事情,因此宗教一直保留下来。 但我认为,宗教的存在,在短时期内有好处,但在长时期内是一剂毒药。第一,关于人类的起源及去往,科学已经解释的非常清楚了,第二,作为一个中国人,道德约束来自我们要无愧于祖宗和后代。我认为,科学完全能够代替宗教的两项功能。 龙漫远: 无愧于祖宗和后代,自然科学有哪里可以为你提供这样一个信仰的准则?在生物界,很多生物甚至会吃掉自己的父母。因此,科学事实本身,包括你自己正处在的理论体系,都不能为你提供这样的准则,在信仰上没有基础,在逻辑上没有可能。 吴国盛: 饶老师是一位很典型的中国式人物。正像他说龙老师是美国式的一样。 科学和宗教的问题是一个西方化的问题,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就像饶老师说的一样,中国有自己的一套道德体系,但并非通过宗教来实现。在我们的文化里,人的意义在哪里?彪炳史册,通过个体对历史时空的超越,奠定自己的人生意义;道德约束又在哪里?一个是人言可畏,再一个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中国是在一个没有宗教的前提下奠定自己的道德体系,因此,在中国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那么,西方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并非是道德冲突。西方宗教提供了一幅世界图景,但后来,这个话语权却被科学抢走了,才发生了冲突。但中国的道德体系不依赖于世界图景,地球是方是圆,不影响我们孝敬父母。而宗教不同,开始规定了世界和人类的起源,规定得很刻板,但科学推翻了宗教的说法。因此,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缘于他们对话语权的争夺。 但在中国,这些没关系。对世界图景的研究和具备道德与否,彼此是没有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宗教的中国反而更具有优越性。 华丽丽的分割线 哈哈,其实也不乏没有的事情!、我是把他们看穿了!这样滴咏叹。看牛人前辈情急之下带着委屈的口气辩解某某你不懂着实是一件好玩的事。湘云这样豪爽面对黛玉的刻薄: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听下来,与其说是关于科学与宗教的争论,不如说是中国式思维和已被西化的学者的思想碰撞。 饶毅在对比东西方科普事业的差别时,提到亚里士多德对于知识分子的要求:知识分子有三件事情必做:了解世界、了解人类、在文字表达上有很好的素养,至于国内,他引的是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想起了最近一场围绕松鼠会新书序言的争论。 公共关系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公共关系就是做得好加上公开它。但在我们的文化传承里,三四百年前,朱子通过一篇家训叮嘱过我们辨人的注意事项:善欲人见,实非真善。 我们的爱呀,要哪方走? 2、让科学流行起来 就在姬十三同学在为了两小时后的演讲手脚冰凉脑门满汗兴许还一边念叨着我叫不紧张然后学着连战走错了厕所的时候(对的,我除了联想,还擅长恶意揣度)另外10来只松鼠们正在他的楼上三层某间电教室中,为了某卫视几分钟的新闻节目拍摄进行艰苦卓绝的脑力劳动。 甩墨点儿、摔瓷碗儿的构想不幸夭折,取而代之的是悠扬买回来的一把挂面,大家一根根掰瞧!每一根都会断成三截以上; 听了谁的主意,成舸老师牺牲了自己的肺,对着羊白的指星笔晃出的光幕不停地喷香烟来渲染飞尘; 小蓟对着镜头发表了长长的一段主题为平视的演说,关于松鼠们怎么看待科学,登时感动全场; 安婆婆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回答主持MM的为什么冲手呵气会暖,而吹热汤汤却会变凉时,一句机智俏皮的结尾赢得了全场唯一一次自发掌声; 为了烘托气氛引出塑料袋为什么会响,一向沉稳的Gerry甚至不惜给自己捏造了从小就偷家里糖果的名声 编导姑娘问Gerry,你也是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进松鼠会的吗?Gerry老实回答,毛,他进松鼠会那会儿还没有评议小组编导不抛弃不放弃地:你们有谁是通过那个严格的程序层层审批进来的? 众松鼠叫得欢:丫米!丫米!这个问题丫米最有发言权啦!叫丫米过来,她摇摇头,缩在角落里累了。 小时候看过一则故事: 故事奶奶把故事包进了粽子,请山谷里的小动物们来吃。小狗吃下了粽子,肚里就有了一个故事,小兔子吃下了粽子,肚里就有了一个故事,小狐狸也吃下了粽子,肚里也有了一个故事,可是它们都没有办法把故事讲出来。 直到来了采蘑菇的小姑娘。她吃了故事奶奶的粽子,就有了一个故事,她把这个故事将给所有的小朋友听,大家听得可开心啦! 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可爱故事之一。 当安婆婆游记一般地记述她在实验室的见闻;当Gerry端坐屏幕一旁,深沉地解说着《10的次方》,对所有抛来的或古怪或变态的精灵问题都稳稳接住;当Steed说起Big Bong少有人知的八卦一样的名字来历(首期小姬看片会);当桔子信手拈来芝大的植物名称并用文字织成锦》);当地震发生后,一篇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扔上来,关于动物预报地震、关于地震是否可以预测、关于震后的心理干预我想说,这些反应贵在迅捷而准确,这些来自他们/她们的专业底气,这些真的不是百度和维基可以做到的。不得不承认,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到这只有故事的粽子Sorry,松鼠们叫它坚果。 人总是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来获取对周边环境的安全感,所以才有了传播。但有时候,谁来甄别这信息的正确性呢?当信息芜杂其他量度标准不足凭恃,科学应该成为最后值得信赖的准绳。 不是有人采访问某某某松鼠是不是文艺是不是小资吗?我想把话题跳跃一下。同样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有爱尔兰女总统在哈佛毕业典礼的致辞,她勉励同学们to contribute for the betterment of others。再跳跃一下,曾看过一本访谈录《最后的文化贵族》,那么,什么是我心目中的贵族呢?他们乐意contribute,然而更重要的,他们要有能力contribute,并且在contribute的过程中,因为与生俱来的底气,不会被外来的噪音干扰心境只不过,有人在于物质,有人在于精神。 今天MSN群里说,QQ又做了关于 科普作者该谦卑吗? 余波未了呵。 在论坛现场,吴国盛老师说得好:科普一词中,隐含着单向传播的不对等性,在这样的传播情境中,将传播者塑造成了专家、权威、知识的所有者,而受传者则成了无知者。这和现在民主社会中的平等意识是相悖的。科学传播中的传播原词是communication,可以翻译成很多次,包括交通、通讯、交流、沟通和传播,包含着交互的意味,是在同一种文明的底色和共同的理念背景之下的一种行为。现在很高兴看到年轻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很迷恋从前看过的一句:且纵歌声穿林去,剥撒果仁一路行。 后一句是我胡诌的,不好看(野驴来帮忙对句更好的吧?),但作为松鼠YY,这是我能YY到的最YY的场景了。 我们不辨不吵不生气,松鼠只管揣着坚果一路剥撒,一路歌唱,一路前行。 附两则13 的答观众问 Q :你创办松鼠会的原则是,希望爱好科普创作的人聚在一起。如果有两种人,一种是具备一定科学素养,但更爱好的是参与活动,另一种是有创作冲动,但本身写作能力不强。我想知道,松鼠会对这两类同学有怎样的区分,他们也可以成为松鼠会成员吗? A:之前我们的活动更多是在线上进行写作的交流,你刚才提到的两类人可能不太容易参与进来,但我们今后会做一些努力。 不久前,我们刚刚组织过了两次看片会,接下来在上海还会有走进博物馆的活动,然后筹备中的还有读书会。这些都是线下的活动,大家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进来。如果你具有不错的活动组织能力,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骨干。 另外,如果有同学暂时写得不够出色,但有创作冲动,我们也很愿意帮助他。接下来,我们会翻译一本国外的科学写作教程,供线下的交流之用。当然,除了写作教程,我们还会举办类似座谈的交流活动。但是囿于时间的缺乏,我们有很多计划都未能实现,所以我们也很欢迎能有志愿者来帮助我们,大家一起做事情。 Q :网络科普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关于未来,你有什么大计划吗? A:我认为,大的计划都是小的计划堆起来的。在目前,我们的作者还只有一百位,而且分散在国内和世界各地,由于精力和人员的限制,我们仍然只能做一些小活动或小计划,包括刚才介绍的线下活动。 等到我们的作者有两百位、三百位或五百位的时候,所有的动作都会是大计划。 论坛尾声(画外音:就剩一句了?发自肺腑的?) 姬十三:希望这个新的科学传播学会能为松鼠会多输送一些会员。 吴国盛:希望这个学会多多传播自由的科学精神,也就是从非功利、审美的态度看待世界的玩的精神。 饶 毅:多在中国读者中间,传播科学好玩的精神。 赵致真:我非常羡慕你们,嫉妒你们,你们也让我感觉自己变年轻,也希望有机会从你们这里汲取营养。 龙漫远:希望这只松鼠继续长大,希望这只松鼠不会有冬天。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856.html
个人分类: 感悟|2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连岳:爱科普,用爱科普
eloa 2008-12-8 08:56
姬十三 发表于2008-12-5 星期五 23:43 这是 连岳 为科学松鼠会新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作的序。感谢他欣然写序。不止一次表达过喜爱 连岳 ,他总能点破点东西,让人一拍桌子,哎呀,这就是我想说的,比如这句:他为什么要看你的科普?因为他感觉到你除了有知识,还有爱,还有同情心。我说,这就是松鼠会将要到达的方向。想起钭江明在这期《时尚先生》卷首写上次与连岳饭局,一帮人相互拥抱道别一代人慢慢汇聚于此,未来的图景纵然渺茫,但已然展开了。他说的是牛博网,但我想到的是松鼠会。 这本书将在12月底1月初与读者见面,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是科学松鼠会的精选集,一共大约有60篇文章。但是这个博客里的500多篇文章中,我们只挑了20篇左右。想知道剩下的40篇文章是什么吗?请大力期待。 另外还值得期待的是,本书的插图由某留美遗传学博士和某数学松鼠共同奉献。等着看理科生的画吧。 - 爱科普,用爱科普/连岳 如果我们认为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科普就是需要的。严格来说,多数文章可以算成科普,不过有的在普及社会科学,有的在普及自然科学。科学松鼠会普及的,是后一种。但无论是哪一种,罗素先生说的人生三要素,是好文章追求的要点:爱、知识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曾经有个老太太在罗素演讲后发言,声称宇宙像一只乌龟驮着一群乌龟,而罗 素的说法不太正确。乌龟说当然不太符合主流科学,在哲学史、数学史及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的罗素先生,兴致勃勃地开始和老太太探讨宇宙是不是乌龟家族。 他并没有以现在的时髦作法,对这个老太太怒喝一声:愚民!疯狗!傻逼!然后在观众的掌声中以漂亮的科学背影退场。 一个写普及性文章的人,应该像罗素一样,平静面对所有的疑问,哪怕其毫无知识含量。这种做法才合乎逻辑科学:正因为他没有知识,你的普及才有价值,如果他跟你知道得一样多(或者比你更多),为什么要来看你的普及文章?在现代社会分工极精细的背景下,优秀的科学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科学的进步使人谦卑,科普作者,应该也把谦卑放在第一位,因为他们最知 道,在自己身后,其实有海量的更内行的专业人士,只不过,他们没有写文章罢了。科学松鼠会的模式,志同道合者的聚集,其实是科普比较有效的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只写自己的专业,这既增加了文章的公信力,又避免了在所有科学议题上发言的尴尬因为科普告诉了我们一个常识:没有任何人知道所有种类的科学 。 一个科普作者始终面临的危机是,科普文章的可替代性太强。仅仅为了得到科学知识,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问维基百科及更专业的资料库,他为什么要看你的科普?因为他感觉到你除了有知识,还有爱,还有同情心。这就牵扯到科普作者为谁代言的问题了,科普作者的人文关怀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确定自己得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他们申张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推动社会的进步,都需要科学知识的帮助,也希望自己在面临专业疑惑时,有科普作者能出来帮助他们。强势群体不需要你的背书,在任何时间,他们都有足够的力量将不科学的东西包装成科学的样子。随便抓一个弱势者,你都能从他身上发现诸多不文明、没科学的印迹,用科普的名义暴打一顿,又轻松又愉快,每次都能技术性击倒。但是这种文章你多写几篇,读者就抛弃你,因为他觉得你不过是借了几个科学术语自大而已,你其实并不在乎他缺乏科学知识的痛苦,你甚至希望以他无知的丑陋来衬托出你英俊的科学脸庞。 科学松鼠会具有知识,这个毫无疑问,他们也在强化爱与同情的特质。但愿他们很快可以成为一只罗素喜欢的松鼠,成为弱势群体信任的松鼠,成为最让人喜爱的科普吉祥物。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481.html
个人分类: 公告|1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姬看片会第二期回顾:在我的大脑把我吃掉之前……
eloa 2008-12-2 15:26
小姬 发表于2008-12-1 星期一 23:27 十三的片子说,当我减肥的时候,我的身体没什么好吃的,就会吃自己 如果我的大脑命令我要吃掉自己,那么它到底是属于我还是支配我呢?如果是这样,不如我找点什么事让我的大脑忙一些,它会不会就顾不上吃我了呢?所以 让我们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吧! 这个电影会动不动就把帅哥美女变成这个样子 (photo by 黄臻) 抬头看,满天繁星数以千亿计。 而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百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能有 1000 个突触和其他细胞发生关联这样就有了 10 万亿种联系。 这些奇妙的联系让我们思考着这些问题,思考着它们本身。 这就是宇宙创造我们的意义吧让我们来思考它本身。 在这个有点冷的下午,咖啡馆里面人头攒动,一同思考着自己。 松鼠,飞吧! (photo by 黄臻) 每天你能有多长时间在思考科学问题呢? 有了疑问你又该问谁呢? 随便问一个人能不能够得到解答呢? 到小姬看片会来,小姬为你找到各种各样的科学家,随便问! ~ 美女提问~ (photo by 黄臻) Q 某美女:我经常会觉得似曾相识某个场景似曾相识,这是怎么回事呢? A 姬十三:我的概念里是有两种。一种是你确实经历过这个场景,但是你不记得了。 另外一种可能是,某种熟悉的细节会调动出你脑中储存的景象,但却分不清楚熟悉感从何而来,于是会觉得似曾相识。比如,你见到一个女孩穿格子衣服,不久后遇到另一位女孩也穿同样的衣服,可能会你想不起来这种熟悉感是来自衣服还是她本人,就会觉得这个人我见过,但其实没有。这就是大脑的欺骗。 A 羊白:我看过一个研究,说人的两个眼睛将看到的东西反映大脑里时间是不同,有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时滞,所以有的时候大脑处理了其中一个信息之后,在接收到另一个的时候会认为以前经历过,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 那科学的一道光~嘎嘎~ (photo by 黄臻) Q 某美女:据说陷于爱河中的人脑中会分泌出一种类似多巴胺的物质,令人觉得幸福。那么,发生同性恋情的人脑中,也会分泌相同的物质吗 ? A 姬十三:你第一句话提到的现象,可能会令很多人对爱情失去幻想,我本来想在情人节讲这个问题,被小姬无情地拒绝了,所以我打算在在光棍节讲。 我还没有看到有人做过这个实验,但我想同性恋和异性恋分泌的物质是相同的。 当你见到心仪的异性,眼神发光,分泌出大量多巴胺,这令你感到愉快。其实,你见到其他投缘的异性或同性朋友,甚至是食物,都会发生这样的状况。这种情绪,会令人将这种愉快的分泌和这个人(或事物)联系到一起。之后再次见到,依然会触发之前的记忆。当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分泌的物质就慢慢换成了催产素,能令你觉得心情平静,使你们两人产生恋人或亲人的感觉,那就是热恋高潮过后的平稳期到了。 我和你的奇遇,你和科学的奇遇 (photo by 黄臻) Q 某美女:有时候,我会做梦的时候会意识我在做梦,一旦意识到,就会醒来。于是很惋惜:我怎么就醒了呢? A 姬十三: 这种情况叫做清醒梦。清醒梦是很愉快的经历,我自己也做过清醒梦,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 有时候,你可以在白天多花些精力想一件你期待的事情,以及事情发生时要如何对待。比方说,你可以设想假如遇到你的前男友,你要打他一顿。结果很可能,你真的在晚上梦到了前男友并且在梦里打了他一顿,于是你会感觉非常愉快,等你醒来之后也会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新的一天。再比如,你在白天的时候想要飞,飞到一个特定的地方,如果你时常想起这个念头,那么你真的会有很大的机会飞到这个地方在梦里。 事实上,梦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情绪会延续到白天。有时你醒来,就会莫名地感到心情舒爽,这很可能就是缘于你做了一个愉快的梦,梦境你可能忘记了,但是情绪还在延续。这种方法我自己没有试过,但我认为是可行的。 13科学界著名闷骚男 (photo by 黄臻) 看到了吗看到了吗?这只是一小部分问答!感谢杨扬提供现场记录!! 拥有一个十万个为什么那样的宝库,小姬是多么的幸福!所以你们快来,我要跟你们分享我的快乐! 另外另外,这次好多美女提问, 13 好高兴 ~~~~~~~~~~~ 提问的同学都得到了一本杂志社提供的免费杂志有《环球科学》,有《新知客》,还有《航空世界》。 下次会有更多更好玩的礼物哦!!! 谢谢 粥粥 ,不仅会温暖的画,还会唱温暖的歌,我们喜欢你的真诚,喜欢你的声音,喜欢你的害羞。 漫画界最萌男青年 photo by 黄臻 爱科学的粥粥 ( photo by 冰桃) 讲完课,当然是课后活动吃饭啦 ~~~~ 你们看,打头俩帅哥松鼠会帅哥美女云集,多么拉风!! ! photo by 黄臻 小松鼠,都是爱与智慧的化身,小姬代表科学向你们征集科学图书,请看这里: 采访手记:地震孤儿给我画的一张恐龙 同学们,希望给爱科学的地震孤儿赵国栋和他的孤儿院捐书的,请于下次看片会把书带来,或者寄到 四川省梓潼县翠云路东段 344 号绵阳市梓潼儿童福利院 邮编: 622150 电话: 0816 - 8212240 小姬说:如果你能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一两句祝福的话,那就太完美啦。请在寄书的同时, 发一份目录到 xiaojimovie@gmail.com ,让小姬知道 ~ 感激不尽!!! 小姬皮条客 :每次看片会结束,我们都能拉到一大帮希望加入松鼠会的同学,这次,我们拉到一位美女作为松鼠亲友团团长,名叫冰桃。 参加过活动并希望加入松鼠会亲友团 msn 群的同学,可在松鼠会论坛中给冰桃发站内信申请,如下图所示。不过,要先在松鼠会 注册 才能在论坛发贴哦~如果没有参加过活动的同学想加入亲友团MSN群的话,请先申请进入橡树大厅在论坛的蘑菇台阶版置顶帖中有详细说明。 这是冰桃回家后写的日志,快看头像!是美女!!! 听姬十三叔叔讲那大脑的故事 摘抄:第一次参加松鼠会的线下活动,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姬十三 果然是典型天蝎闷骚柯南,一颗小虎牙,长得就很松鼠。嗯,基本跟预期相符,除了在大家面前讲话会更腼腆害羞一点 :p 是不是也是肾上腺素上升了呢~ 粥粥给她的签名~ 小姬看片会第二期预告内容: 听姬十三叔叔讲那大脑的故事 小姬还要罗嗦一句:你们不是老说为啥不在北京以外的地方搞活动吗? 我要告诉你们马上!!!!!! 上海的同学们,敬请期待!!! logo们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169.html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1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传播的“小趋势”
eloa 2008-11-24 14:14
BOBO 发表于2008-11-24 星期一 8:00 在今天这个分裂的社会,如果你要成功地做一些事情,你必须了解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那些群体,它们正在按照纵横交错的方向迅速而激烈地发展和运动。 这句话,摘自最近很火的一本书《小趋势》。这本书被称为可揭示未来发展走向,若用此书的观点衡量姬十三( http://jshisan.ycool.com/ )及科学松鼠会( http://songshuhui.net/ ),我亦觉得妥帖。 2006年,便注意到《新发现》上有姬十三的文章,后常在《上海壹周》上看其哈赛族专栏,我自此获知:科学的东西可以这样写,可以如此好玩。我曾在一篇日志中写道:把科学写的貌似八卦,实则好看,生动有趣,这不是容易的事情。 虽是在读医学博士生,但若把高血压写的明白又好看耐读,却觉得很困难。最初写作时,说话啰嗦,如同流水账。因此,那些第一次历历在目。第一次为新京报moogee写稿,在电话中被多番指导,规划思路,初稿写了快2000字,最后被编辑到1200字不到。第一次为《新探索》写生男生女问题,同董董编辑电话长谈半小时以上,请教生产过的女士,查阅妇产学经典著作,初稿写了快9000字,最后成稿3000字。第一次接十三的活,为严肃刊物《瞭望东方周刊》写手足口病问题,诚惶诚恐,核对文章每一句话,每一个数字,确保无差错发生。 半年已过,那些写过的稿件就像自己的孩子,看着暖心亲切,至少的我曾为科学传播做了自己一份力量,为这个数据芜杂化社会提供了一份科学知识。作为一个写过一些东西的松鼠,我觉得科学传播绝非死板一块,读者需要的也绝非生硬的科学原理与结论,读者需要你用美的语言重新组织科学事实,以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播。 正像《小趋势》的著者马克佩恩所言:那些小的、新的、热情的群体,正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而松鼠会群博,便聚集了大量好手,为热衷科学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从512地震、奥运会,还是新近的诺贝尔奖以及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等,我们用科学去诠释,提供客观视角,破解疑惑,厘清真相。 重翻旧日博客,找到4月份写的一篇日志,作为一名热爱科学写作的小松鼠,这应是一份真切的记录。 那是一月前,在豆瓣里找到了姬十三的科学松鼠会的板块,于是一番申请,加入其中。由于先前已叨扰过姬十三,所以加入其中倒也算方便,毕竟我的研究课题和其当年的课题有着类似之处,往大了说都是脑科学嘛! 当然,偶对姬十三是崇拜的。先前在《新发现》上拜读其关于一些科学话题的文章,读来有趣。没想到科学可以被写作的这样美丽,这样吸引目光;随后在《南方周末》上N次的在科学板块发现其文,不免细致研究,发现姬十三对于科技领域的科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把握是相当迅速及时并且精准的,重点在于其思维发散,收集材料广泛,但落笔时中心不丢,论证严密,也全无一派学究论文腔调,可读性强。 当然,姬十三现在是一百分百的科学作家了,远离了研究的事情,与媒体交道多了,发文遍布大江南北。《上海一周》也偶发其文,专栏名为哈赛族。偶虽向来对新名字不甚感冒,但哈赛还是让俺偶感鼻塞了下。哈即把玩、喜欢、浸淫,赛即science的中文谐音了,族自然代指一群人了,所以哈赛族自然就是浸淫于科学的一群人了。 当然,这群人目前在姬十三的号召之下,组了个google论坛组科学松鼠会,里面遍布着科学类媒体、编辑、作者、译者等等。截至3月27日已有47名成员,我也不要脸的忝列其中。当然,我的身份定性为译者研究者,毕竟偶还没发一个完全与科学绝对相关的文章,除非医学科普和仅有的几个医学时评也算的话。当然,我在其中是无关重要的。 姬十三甚至在看了我的博客之后,在给大家的联系资料里写道从不写与科学或本专业有关的东西,都是完全相反的。我是绝对认为其正确,偶已然认为做着医生(现在顶着做科学实验的名号)的职业,不能继续在博客上继续老本行,所以才会胡言乱语写点别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圈落之外,我们另一重身份与ID是松鼠。我们可以YY下将来,在N年后人们提及松鼠这一词汇时,脑中首先涌现的是一群科学传播人,做着传播科学、倡导知识的松鼠。 松鼠会群博已经一年,原初的涓涓细流及至现在,松鼠会在成长,群博的读者在成长,这样一股科学传播的小趋势已然形成,逐渐散发其影响力。当然,这影响力还需要更强悍的内功修炼。何况,科学写作本身是辛劳的,属于痛并快乐着的事,松鼠会群博的持续动力源亦需要各位同学的持续输出,才能蒸蒸日上。 著名主妇yami的开心网记录中,有这样一条:会写诗的人比会修马桶的人多,会怀孕的人比会正确避孕的人多日常生活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可惜我们通常缺乏技术。以此观照眼下的科学传播,我们还有许多要做。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665.html
个人分类: 感悟|1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松鼠日记·写给11月20日(中偏上)
eloa 2008-11-24 14:07
姬十三 发表于2008-11-22 星期六 12:29 你们都错了在(上)和(下)之间,还有(中)还有(中上)这个故事在我看来,那么长桔子对此题目亦有贡献。 2008年4月1日 愚人节专辑 松鼠会小小亮相。 韩彦文(野驴) 和桔子联手做了 松鼠科学周刊(愚人节版), 通过 煎蛋 和网易探索发布。印象最深的是野驴的小便公式。很多地方都转载了,从留言来看,成功蒙骗了一大撮不明真相的群众。 这也是松鼠会第一次与煎蛋合作,后来的日子,他们的帮助一直在持续。感谢 Sein 和 杨光 (oioi)。 2008年4月13日 大聚37度吧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一天都是历史性的。至于为什么正好是13日,天晓得。 4月2日我在group里发贴,北京聚会啦,4月13日如何。回帖的有17个人,加上外邀+家属,最后来了25人,基本上把我能联络到的北京科学传播圈的人都请来了, 李虎军 ,《新知客》主编买哥《新发现》的小庄正好从上海过来。记得 悠扬 是最后一个到的。 因为人太多了,彼此又几乎没有见过,这次聚会够闹却不算热,到后来众人开始扎堆说话。我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聚会,屡教不改,近30人规模的聚会在后来又弄过几次,效果屡屡不好。 如果没有 Gerry 的出现,这次聚会将只剩下认个脸熟。聊到松鼠会应该一起做点什么比如做个群博, Gerry 点点头,说我来搭一个吧,我说,好啊好啊。当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决定有多么意义深远。 2008年4月21日 群博上线 Gerry 是北师大天文系的硕士生,几个月以后,他转为博一新生。在由硕转博的这个春夏天,松鼠会变成他生活中的主题。 后来他写道,一转眼松鼠群博就满月了,功能都已基本实现,系统也稳定了下来,我终于可以放松下来坐到角落里一边喝茶一边看松鼠们聊天了。我以前没有做过公众网站,也就从没有像这次这么紧张过现在总算都挺过来了,有和13讨论的150多封往来信件,有煎蛋sein的热心帮助,有众多松鼠倾力写出的隽永文章,有热心网友的支持和鼓励,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至于我的论文,就让它继续拖着吧现在回头来看,已经开始怀念那些美好的不眠之夜了。 他大概没有料到,以后的以后,还要花更多的不眠之夜在这个群博上。 2008年4月28日 群博公开 4月28日是太重要的一个日子,以至于有些松鼠更乐意把这一天作为科学松鼠会的诞生日。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起点,中文科学博客的新起点但愿5年后再来看,这句话不会让我羞愧。 这天开始把松鼠会的存在告诉读者。 煎蛋 、 李淼老师 、 江晓原老师 、 李虎军 、豆瓣、松鼠们的博客都做了宣传。最有力的推荐来自 牛博网 , 老罗 在第一时间给做了松鼠会的logo,放在 牛博 首页非常醒目的位置,又发了篇博客力荐松鼠会。后来有天 老罗 叫我在 牛博 建个 镜像博客 ,他说,等将来松鼠会壮大了,有自己的读者了,再搬走好了,科普太重要了。我一直记得这句话。 猛犸、BoBo、小蓟、青方、Denovo、Gerry发了第一批文章。4月29日,日访问人数达到5000,对于一个新博客来说,无疑算是个小奇迹。50%的访客来自牛博首页。 2008年5月12日- 地震科普 Gerry说,本来我以为可以喘口气了。随之而来的地震,让我们迅速紧张。 12日下午17:29, 瘦驼 发表 动物预报地震,靠谱吗?。 这篇文章后来的点击量估计在2万以上。我们睡觉的时候,地球另一边的桔子写完 地壳,你晃什么晃 ,后来她为自己文章的语气感到不安,那天谁留言说我的口气,我是真的觉得很内疚,写那文的时候确实没有那么强烈的带入感,觉得发生灾难的地方离我和我的家人很远。桔子就是那样同情、容易自责的女孩子。 地震专辑 迅速建立起来。这一批文章绝大多数都非事先约稿,也就是说,作者们是完全义务在写作。速度非常快,常常是网络上出现个疑问或流言,这边就有作者自发出来写文,地震能不能预报、心理救助、自救方法、救援技术、预警系统、地震局、防疫空 错 、 偷拍 和 小屁牛 ,这三个地球科学专业的松鼠义不容辞地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天让我们认识到,科学可以这么有力有用。 地震专辑 最后成文37篇,总字数应该在10万字以上,参与作者10多位。 5月15,日访问人数超过1万5,服务器挂起。Gerry又投入了救火之中。 2008年6月5日 卖T恤 姚笛 第一次为松鼠会做贡献。 这个活动 的成败都很明显:做了一批T恤,有些同学持之以恒地在各个场合穿着它,颇吸引了些目光;松鼠会有了第一批自己的纪念品,大江南北的读者身着松鼠服;缺点是T恤有点丑,这可能是卖得不多的原因之一。 姚笛 ,红楼梦中人同名者、某总、我师兄、前化学系毕业生,就这么乐呵呵为松鼠会卖T恤。 猛犸 从淘宝上记录买主信息, 姚笛 负责一件件快递出去。由于估计过高,在他家里屯积了100多件卖不掉,4大箱。姚嫂苦笑不得吧。 有个叫磁带机的网友说,我交钱不要衣服行不行经过我们商量硬塞给他一件。磁带机,你还看松鼠会吗?我记得你也住在崇文门附近。 延伸阅读: 松鼠日记写给11月20日(上) 悠扬回忆录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540.html
个人分类: 感悟|1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松鼠日记·写给11月20日(上)
eloa 2008-11-20 12:20
姬十三 发表于2008-11-20 星期四 11:14 11.19是我的日子 ,11.20是 松鼠会 的日子。我翻开去年此时的日记,发现空空。也许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建一个交流的论坛,并不是生命中多么值得记忆的事。 2007年11月20日 为什么叫科学松鼠会 那时候的我,做了5个月的科学自由撰稿人。毕业时候选择这条路,并不轻易。10年的科学训练Vs 3年的写作经历;出国博后,选择一条前人走了无数遍的道路Vs 放弃科研,做看似不安定颇有风险的自由人,对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日后看起来那么轻松。然而,对自由的渴望压倒了一切,我YY一种睡到自然醒,旅行+写作的生活事实证明这完全是YY。 2007年11月17-19日,在北京。见到邢立达、刘夙和吴欧,见到小蓟、大猫和黄永明,去了冰点、科学世界和新知客编辑部;和北京科幻圈腐败;见了覃里雯和《生活》杂志的朋友;牛博聚会,认识了老罗、柴静、老六、钱烈宪和陈晓卿一起过生日。喜欢上这儿的人,喜欢上被阳光打得闪耀的银杏叶子,晚上被路灯烘得通透金黄的样子也让我迷恋。他们后来告诉我说,这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日子。然而,人总是被眼前的景象迷恋。 11月20日。既然和大家都见过面了,就多沟通。除了北京的几位,还有烟台的瘦驼、重庆的Steed,在国外的张旭,在广东的刘念龙,上海的小庄、韩彦文,成都的逍遥,这些都是时常在报刊上相互打招呼的同好。在msn上跟大家沟通了下,google group就建起来了。最初想叫胡桃夹子,意思也一样,磕开坚果,发现这个组名已经被抢注了,Steed想到松鼠,于是有了科学松鼠会后来证明这是神来之笔。 2007年11月-2008年1月 主题是流产 就这样不温不火地在组里聊着。12月17日建了豆瓣组。有一搭没一搭地往里面拉人。翻开,11月23日的帖子,我说我们要不要做个群博?,Steed说,倒是可以做个群博,把大家熟悉领域里比较有意思的八卦贴出来,邢立达说,群博是什么?讨论来讨论去,最终还是流产;想评个年度科学图书,也流产;写过几个书荐,也没能坚持下去;开始有组内问答,流产;给《读品》做了一组书评,仅此一回。 找到2007年12月24日自己发的贴,松鼠过冬啦 明年我们会更长大。没有流产的预言。 2008年1月-2008年3月 皮条生涯 1月8日,徐超加入 1月25日,孙正凡加入 2月22日,黄庆加入 3月3日发的帖子,最近我在到处勾人,先把皮条客做好。至于把皮条客做好了做什么,并没有那么清晰,我说从大的来说,希望可以吸收培养些人,让这个群体壮大 。都是同好,将来谁有什么主意倡议,在这里吆喝下,也许就能找到人一起做。很方便。 Gerry加入,BoBo加入,段玉加入,青方加入,李海波加入,董董加入,Riset加入,空错加入,anpopo加入,denovo加入,张博加入,金刚加入,苏震加入桔子在3月11日报道,学生,做Steed下属给他糊他不愿意糊的墙。零星帮某记者采访一下美国人,给《新知客》写东西;专业 生物,喜欢话剧,声乐,玩玩钢琴,各种艺术的边缘人简介 00毕业于人大附中,04毕业于北大,09年估计能从芝大滚蛋回家(!)。那个时候我觉得桔子的文章很难看,半年后她让我刮目相看。2009年快要到了,桔子! 悠扬,你是4月2日来的。猛犸4月3日。小如4月5日。太多人了 3月7日吴欧说,13,松鼠人数剧增,严重表扬。3月10日黄庆说,十三大爷也该抽空把名录整理出来了吧 :)现在好像阵容很庞大,容易引起有关当局注意呢。3月底有了第一份名录,40多人,发现是anpopo帮忙整理的:) 2008年3月13日 北迁 2008年3月13日,我离开上海,北上。是为了银杏叶还是别的什么,说不清,甚至连上海的房子到期了也是个理由,朋友来北京工作了也是个理由。当时的我,并没有太多对未来的规划。自由人,专栏作家,在我的理想里,是和连岳一样有老婆,有无敌海景,有自由。我离开了海边,没有老婆,去北京寻找我的自由。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463.html
个人分类: 感悟|1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置顶】松鼠们的活动
eloa 2008-11-1 10:45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2008-10-30 星期四 15:19 【Dr.You】第八期寻找鸡鸡达人 【小红猪小分队】081106期 抢稿的同学请先看 规则 。 译文: 《 仿佛来自虚空 》 ,《新科学家》9.25专题,鸟类会唱人类会甜言蜜语,都是由于压力小闲的 原文:《 花花控~ 》,《新科学家》10.29专题,为什么缺少花的化石?因为不是所有花花都像玉兰一样大~谁能告诉我Yixian是中国哪里? 《 爱因斯坦错了么 》,《新科学家》10.29封面,欢迎进入扭曲世界。 【英雄帖】你心中的小红猪和Dr.You(征集logo设计) 【松鼠会入围德国之声全球最佳博客】请为科学投一票 【科学松鼠会公告】版权说明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644.html
个人分类: 公告|1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赞松鼠会
iwesun 2008-9-9 14:01
赞松鼠会   昨天看了松鼠会的一篇文章,《 艾滋病跟弓形虫有什么关系? 》 ,感触多多,无论是知识性、趣味性,还是文笔,都是一流,而且还经得起推敲,再加上以前看刘念龙( 墨人刘 )的文章,也是深有感触,真是不简单,别看科学网有许多职业科学家,就论科普能力,感觉和松鼠会的业余写手们,相去甚远,要么,就不屑一顾( 不屑的根本原因还是心里发虚 ),要么就讲得不清不楚,讲了白讲,最多是激起了观众更多的疑问,但也不否认,这也是一大贡献吧。    差距,佩服!   真心赞扬松鼠会,俺先做好老鼠,再等着老鲍的仙丹,啥时候也变成个长(chang)尾巴的松鼠。
个人分类: 杂感集和|9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听,松鼠在唱歌
考槃在涧 2008-9-5 14:25
吃过松子么?有没有感叹松仁好吃壳难嗑?科学,对于普通人来说,正是好吃难嗑的松仁。 人们享受着现代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与便利,同时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说霍金的《时间简史》发行量已经超过了 2500 万,反映了人们对科学的关注和好奇心。然而,在几百年的发展中,科学逐渐的专业化与系统化,科学知识被实验、数学、理论、层出不穷的新名词新概念牢牢地包裹着,形成了一道普通人难以啃开的坚果壳。相对论、量子力学、多重宇宙、弦论、纳米、基因、考古、木乃伊 由于现代科学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使得人们既对科学充满神秘感而想亲近科学,又被科学包裹着的坚冰拒之千里之外。 还好有科普作家帮大家敲开坚冰,架起一座通往科学殿堂的大桥。科普作家大都有比较深厚的科学基础和妙笔生花的文笔,他们把枯燥的公式和概念转化为普通人读来兴趣盎然的文字和故事,让人们躺在摇椅上就能拥抱科学,在午后的太阳下而不用在实施室里就能亲近科学,走近大师。不但如此,科普作家还努力在作品中传达出科学思考的思想和方法,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点燃人们心中求知的火种,培养人们科学思考的习惯,教给人们科学做事的方法。在科普作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反过来会推动科学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帮助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善生活。 我国科普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引进国外的优秀科普书籍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本土科普期刊和科普著作,当然也就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科普作家,科学网大家很熟悉的李淼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松鼠们开始歌唱了。这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他们有刚走出校门的科技期刊编辑,有各类杂志的记者,有在读研究生,有公司白领,有自由撰稿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他们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凡分析必头头是道,凡评述必见解非常;在著名科普作家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待字闺中含羞怒放的姬十三带领下,把科普文章写得风风火火,把科普事业搞得风生水起。 多谈问题,少谈主义,是务实的松鼠们的一贯风格。松鼠们努力要嗑开那些颗粒饱满真实有料的松子奉献给人们,绝不把时间浪费在空洞有虫的松子上面。他们谈健康,谈神经;谈心理,谈基因,谈数学,谈体育;谈星星,谈月亮;谈天气,谈地震;谈宇宙,谈人生。他们是纯粹的,自始至终对科学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仅仅依靠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普的热情来写作的。 在这群志同道合的松鼠的努力下,松鼠会群博在很短时间里就拥有了大量的忠实读者。目前松鼠会群博已经拥有近万名读者,其中通过 RSS 等方式订阅的读者就在 2000 人以上,这些都说明松鼠的实力以及读者对松鼠的喜爱。在调查中发现,松鼠会读者群非常广泛,不但有大量国内读者,也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来自海外,读者中既有在校学生,又有公司白领,还有不少教学科研人员;读者的专业更是涵盖到现代科学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也说明了大家对科学尤其是科普的关注。 今天,很高兴看到松鼠会群博的镜像在科学网开通,这真是一件好事。科学网运营接近两年,在科学网诸位编辑和众多博主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为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相互学习、讨论的高端社区;讨论内容从科学研究的具体经验到对国家治理的看法都有涉及,不但博主们的水平在互动中提高,也帮助目前在读的大学生们增长知识,获得思想。而科学网和松鼠会的这一合作无疑对双方读者群都是一件好事,科学网的读者可以读到更多的风格不同的科普文章,而松鼠会的读者也可以和科学大家们讨论互动,近距离的感受大师风采,学习大师思想。 我们的松鼠会还很年轻,它需要大家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我们欢迎一切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大众敲开科学坚果外面厚厚的硬壳,让大众能够品尝到新鲜的,美妙的科学果仁,营养大众。 现在,我们听,松鼠在唱歌! 松鼠会群博在科学网的镜像: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ongshuhui.htm 松鼠会群博: http://songshuhui.net/
个人分类: 求道|6148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