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百家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赵家人和我吵架:《百家姓》
热度 3 大毛忽洞 2017-1-22 01:09
赵家人和我吵架:《百家姓》 我念初中的时候, 学校所在地叫圪妥忽洞(距离我们大毛忽洞有 5 里路), 这圪妥忽洞是当年的生产大队(比我们村的行政级别高一级), 圪妥忽洞有个叫赵贵富的人。 他当着很多人的面高声朗读: “我姓赵,我有钱;我的孙子,李万年。” 在场的“吃瓜”群众哄堂大笑(露天里)。 那时《百家姓》还属于“四旧”的东西。 我知道他在卖弄“赵钱孙李”。 群众哄堂大笑后, 我也开始高声朗读: “你姓赵,你有钱; 你的孙子的太爷爷,才叫李万年。” 在场的“吃瓜”群众又一次哄堂大笑。 最后,我还背诵了一条毛主席语录: “人不犯我 , 我不犯人 ; 人若犯我 , 我必犯人。”^_^
个人分类: 家乡大毛忽洞|3290 次阅读|6 个评论
千字文何以会得到书家之青睐
热度 2 sychun 2016-1-6 11:30
千字文何以会得到书家之青睐 山东大学(威海)孙迎春 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并列,广为人知,在以往的数百年乃至一千多年中于汉语言文化学习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这三篇作品,被称为蒙学,即旧时私塾里面老师对刚刚开始读书认字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所常用的教材,老师为蒙师,孩子为蒙童。它 精思巧构,知识丰赡,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绝非偶然。 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书家、书法理论家都书写过千字文,有的成为传世艺术名作,流传至今。写过千字文的书家众多,其中包括著名书家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唐欧阳询楷书及草书千字文、唐怀素小草千字文、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宋徽宗赵佶真书千字文、宋米芾小楷千字文、元赵孟頫六体千字文、明董其昌临唐怀素与欧阳询草楷千字文、明文徵明行书千字文、清郑孝胥楷书千字文、近现代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现代启功行书千字文等等,一般书家何止百千。 《千字文》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那么,千字文何以会得到书家之青睐呢?分析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与帝王、书圣相联,引人注目,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明显。据《梁史》、《尚书故实》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让诸王学习书法,命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字一张纸。然糟糕的是这些拓片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易引发兴趣,也不便临习,于是武帝又对周兴嗣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亦即命其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语句,方便诸王习书。结果周兴嗣搅尽脑汁编写出了文斐成韵的《千字文》,经典生而作者头发皆白。《千字文》在古人的口中亦称《千文》,写出后呈交给武帝,帝甚悦,对周兴嗣加赐金帛颇丰。此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中均有类似内容。 第二,在内容上,它所涉及的方面特别多,诸如宇宙天文、 自然地理、 气象物产、文字起源、文明发展、历史源流、朝代更替、王道施行、 修身养性、 爱身做人、 人伦道德、 劝人向善、忠孝惜时、 祭祀念祖、饮食起居、服饰仪表、 景观描写、宫廷陈说、为官景象、讲述道理、针砭时弊、评说名人、治本于农、接人待物、退隐归农、发明创造、青春易逝故需豁达乐观 等,林林总总,字虽不多却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 第三,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且 文采斐然,形式为 四言长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 给人极大美感,书写时但觉心胸开阔,醍醐灌顶,体验多样,时时获益,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第四,有不少语句,颇富哲理,至今于人有大益而不衰,如:“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恰像是针对物欲横流的时代病所言。某些语句涵义模糊,可做多种联想,创造性地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
个人分类: 诗词与艺术|3202 次阅读|3 个评论
千字文何以会得到书家之青睐
sychun 2016-1-6 11:24
千字文何以会得到书家之青睐 山东大学(威海)孙迎春 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并列,广为人知,在以往的数百年乃至一千多年中于汉语言文化学习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这三篇作品,被称为蒙学,即旧时私塾里面老师对刚刚开始读书认字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所常用的教材,老师为蒙师,孩子为蒙童。它 精思巧构,知识丰赡,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绝非偶然。 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书家、书法理论家都书写过千字文,有的成为传世艺术名作,流传至今。写过千字文的书家众多,其中包括著名书家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唐欧阳询楷书及草书千字文、唐怀素小草千字文、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宋徽宗赵佶真书千字文、宋米芾小楷千字文、元赵孟頫六体千字文、明董其昌临唐怀素与欧阳询草楷千字文、明文徵明行书千字文、清郑孝胥楷书千字文、近现代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现代启功行书千字文等等,一般书家何止百千。 《千字文》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那么,千字文何以会得到书家之青睐呢?分析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与帝王、书圣相联,引人注目,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明显。据《梁史》、《尚书故实》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让诸王学习书法,命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字一张纸。然糟糕的是这些拓片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易引发兴趣,也不便临习,于是武帝又对周兴嗣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亦即命其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语句,方便诸王习书。结果周兴嗣搅尽脑汁编写出了文斐成韵的《千字文》,经典生而作者头发皆白。《千字文》在古人的口中亦称《千文》,写出后呈交给武帝,帝甚悦,对周兴嗣加赐金帛颇丰。此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中均有类似内容。 第二,在内容上,它所涉及的方面特别多,诸如宇宙天文、 自然地理、 气象物产、文字起源、文明发展、历史源流、朝代更替、王道施行、 修身养性、 爱身做人、 人伦道德、 劝人向善、忠孝惜时、 祭祀念祖、饮食起居、服饰仪表、 景观描写、宫廷陈说、为官景象、讲述道理、针砭时弊、评说名人、治本于农、接人待物、退隐归农、发明创造、青春易逝故需豁达乐观 等,林林总总,字虽不多却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 第三,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且 文采斐然,形式为 四言长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 给人极大美感,书写时但觉心胸开阔,醍醐灌顶,体验多样,时时获益,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第四,有不少语句,颇富哲理,至今于人有大益而不衰,如:“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恰像是针对物欲横流的时代病所言。某些语句涵义模糊,可做多种联想,创造性地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
个人分类: 诗词与艺术|2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史合参读《大学》第一——大学之道开篇论 三纲之说要言明
yongzhujushi 2015-9-23 20:54
大学第一——大学之道开篇论 三纲之说要言明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分享我读《大学》的心得。 此处所讲的《大学》,乃是古本《大学》,有别于朱熹老夫子编次的《大学》,也就是由朱老夫子校注,并重新分章添加内容之后通行于世的《大学》版本。今后凡在本微信号中所讲《大学》皆是古本《大学》,直接出自《礼记》。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大学? 古人读书分为蒙学、小学、大学。蒙学是指对幼儿的启蒙,比如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小学教的对象是童子,主要教洒扫应对、训诂、句读等,洒扫应对是指让童子懂礼仪,比如在长辈面前怎么站,怎么说话;训诂是指具体解释一个汉字的出处,是什么意思,代表了哪些东西;句读就是如何断句,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句读之不知”的意思就是连断句都还不知道,因为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要想读懂一句话,就要自己断句,这实际上是让读者的一种思考,但不可否认也会对原意造成曲解。 到了大学,就要读《四书五经》了(有的人在小学开始读《四书》),对中国的经典进行系统地了解。此处不再赘述,我们只要知道,目前正在读的《大学》是四书之一,还是属于比较浅显的一种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大学之道到底是什么“道”? “道”既不是走路的那个道,也不是“道家”的道,而是“天道”之道。可以当成自然原理,也可以当作是基本原理。实际上,此处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宇宙本来的那个样子。从人文上讲,主要是指《大学》一文中反应出来的道理,具体来说分为三个方面: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又称之为“三纲”。“纲”的意思是在一张渔网上设置的关键性的绳子——纲绳,我们知道渔网的撒出去,必须要通过牵引纲绳才能收网。有一个词“纲举目张”本意就是说撒网的那种状态,“目”就是渔网的网眼。还有一个词汇“提纲挈领”,意思是抓住关键性的要素就能理解全部的东西了,这个词汇还引伸出了另外的词汇“纲领”,这个词汇我们就耳熟能详了。 后人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之为“三纲”,也可以看出三者在《大学》这篇文章之中的重要性。 明德,就是在“德”前面限定了一个形容词,也就是将德更加升华了一步,即具备最好的道德。那么“明明德”呢?就是要通过《大学》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明德,又如何做到明德,大白话讲就是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明白人。 亲民,很容易解释了,就是告诉我们有了学问之后,不仅修炼自身,还要用来服务人民,这个和佛祖觉悟之后要去度人,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道理。所以,天下的学问到了最高处本来是相通的,2009年朱清时院士做了《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的演讲,很好地阐释了物理世界和佛学的关系。 止于至善,“至善”和“明德”是一个道理,明德是内因,至善是外用,很好地阐释了“内圣外王”之道。要注意一个“止”字,在下一篇中我们会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止于至善,是说修身达到一定程度了,又能对黎民百姓有一个很好地交代了,内圣外王做到这个程度,用孔子称赞大禹的话说“吾无间然矣”,我实在是无话可说,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了。 从“大学之道”开始到“止于至善”止,实际上曾子在开篇已经把《大学》的精神内核和如何做到都已经明确地说出来了,就像《金刚经》中描述的那样,须菩提问佛祖“应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佛祖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已经说完了。 至于怎么达到“大学之道”,曾子可能认为我们还不懂,然后会给我们细细道来。 我们下一次看看曾子到底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2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赵钱孙李......
热度 6 huailu49 2015-6-15 14:23
就在浙江开化的 钱江源-莲花塘景区 ,靠近山顶的地方,有一段百家姓水泥台阶,大概是欢迎天下的百姓都来这里吧... 据悉,《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一开始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据推测,“赵钱孙李”之所以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在当时的此地,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淑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影响比较大。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楮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闽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锺 徐 丘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景区的百家姓水泥阶就到此为止了,共收纳了200个姓。余下的还有: 荀 羊 於 惠 甄 麹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斜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郤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逑 盖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锺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丌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 楚 阎 法 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后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2015年最新百家姓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前100名: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锺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雷89钱90汤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4042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新百家姓出炉
热度 1 huailu49 2013-4-14 06:1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袁义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 人口 普查的抽样结果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袁义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不仅如此,当代中国的100个常见姓氏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个人分类: 数据采集|1961 次阅读|2 个评论
“百家姓”童谣研究
热度 1 yangleader 2013-3-9 20:59
“百家姓”童谣研究 ―――机器文学新进展 杨义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灵创团队带头人 (一) 背景介绍 计算机真的能独立撰写文章吗?您肯定不相信!虽然,俺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但是,至今还没有见到曙光,估计在可见的将来也难有重大突破。为此,两年前,我把目标降低为“计算机写微博” ;一年前,再降目标为“计算机写小笑话” ;如今,再降目标为“计算机撰写特型文章” 。终于,在多次降低目标的基础上,最近有了零的突破,比如,文献 中的“三言版棋盘格璇玑诗图”就是 完全由计算机独立撰写的 !特别是,还非常幸运地顺便“降了几个妖,打了几个怪”,比如,破解了“苏轼璇玑图” 、破解了“苏蕙璇玑图” 、推动了环形回文诗的机器创作 、把“百家姓”写活了 等。 本文在“计算机撰写特型文章”方面,再“捡一个漏”,虽然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至少它再一次用例子证明:在特定情况下, 计算机确实是可以独立撰写文章的 ! (二) 计算机独立创作“百家姓”童谣 世上文章千千万,妇孺皆知者却罕见! 朗朗上口的百家姓童谣“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楮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该算得上是这样的“凤毛麟角”之文章吧。 可是,过去几年,俺始终“骑马找马”:像“百家姓”童谣这样的文章,对计算机来说,简直是小儿科而已, 机器完全可以独立撰写 !其实,此时,计算机只需要根据用户事先设定的韵律,把选定的姓氏汉字排列出来就行了,而根本不用去考虑被排汉字的“语义”! 下面,以《 2011 年中国最新姓氏排名》 中公布的人数最多的前 100 个姓氏汉字为例,根据不同韵律要求,请读者们体验一下,完全由计算机独立撰写出来的“文章”到底感觉如何。 ( 2.1 )三言版“百家姓” ( 2.1.1 )连续韵 所谓连续韵,就是文中的内容是形如“ XXA , … ”这样的句子的重复排列,其中,“ A ”是韵字,“ X ”是其它姓氏字,当然,如果“ X ”也能够依韵,顺序排列的话,朗读起来更顺口。 三言版连续韵“百家姓”童谣的算法是:计算机根据每个姓氏汉字的音韵,把这 100 个字分成若干组;选出字数最多的那一个(或多个)组,然后,将这些组中的字依次排进韵字(即,每句三个字中的最后那个字)就行了。对每句中的非韵字,即第 1 或 2 个字,也可以如此排列(当然,也可随意排列),直到所有汉字排完为止。比如,下面图 1 就是完全由计算机独立撰写的三言版连续韵“百家姓”的一个例子: 宋郑杨,孔邓张;洪曾王,龚彭方;董程唐,龙蔡常;钟赖江,熊戴梁; 冯白康,孟史黄;赵施姜,廖石汪;萧李蒋,邵雷韩;姚秦谭,郝尹段; 曹金田,高林潘;毛陈严,刘沈范;侯任袁,周马阎;邱贾万,邹夏钱; 牛魏吴,徐崔武;于韦傅,许何陆;余贺胡,吕薛杜;卢叶苏,郭丁朱; 罗孙顾,谢 。 图 1 :三言版连续韵“百家姓”童谣例子 注:图 1 中最后两个汉字“始祖”是人工补缺加上的,否则就不齐了。 ( 2.1.2 )间隙韵 所谓间隙韵,就是文中的内容是形如“ YYY , XXA ; … ”这样的句子的重复排列,其中,“ A ”是韵字,“ X ”和“ Y ”是其它姓氏字,当然,如果“ X ”,特别是每句中的第三个“ Y ”,也能够依韵,顺序排列的话,朗读起来更顺口。其实,大部分诗都是“间隙韵”的。 三言版间隙韵“百家姓”童谣的算法是:计算机根据每个姓氏汉字的音韵,把这 100 个字分成若干组;选出字数最多的那一个(或多个)组,然后,将这些组中的字依次排进韵字(即,每句六个字中的最后那个字)就行了。对每句中的非韵字,特别是第 3 个字,也可以如此排列,直到所有汉字排完为止。比如,下面图 2 就是完全由计算机独立撰写的三言版间隙韵“百家姓”的一个例子: 宋郑韩,吴高杨;龙毛范,杜邓梁;孔曾谭,武彭张;钟程袁,苏蔡江; 洪赖段,傅戴王;熊白阎,朱金唐;龚林田,胡尹方;冯秦万,顾石姜; 董史潘,陆施黄;孟李钱,卢雷汪;赵陈严,吕沈常;姚任邱,余孙蒋; 廖魏刘,许崔康;郝韦邹,于郭贾;萧罗侯,徐何夏;曹贺牛,薛叶马; 邵丁周,谢 。 图 2 :三言版间隙韵“百家姓”童谣例子 注 1 :图 2 中最后两个汉字“大家”是人工补缺加上的,否则就不齐了。 注 2 :与图 1 相比,图 2 读起来就显得“拗口”多了,这就提示了人对韵律感觉的一个共性,这也将是“计算机撰写百家姓童谣”的一个潜在应用(下节将特别叙述)。 注 3 :“诗”更适宜于“间隙韵”(而不是连续韵),但是,“百家姓”童谣却相反,其原因可能是:每句诗都是有语义的,而在韵律的限制下,“百家姓”的每句童谣都无语义,除非放弃韵律,否则不可能把“百家姓”写活 。 ( 2.2 )四言版“百家姓” ( 2.2.1 )连续韵 为简捷计,我们直接给出完全由计算机独立撰写的四言版连续韵“百家姓”童谣例子(见图 3 ),其算法与( 2.1.1 )节一样,不在此复述。 白吴宋杨,戴武孔张,赖傅洪王,蔡陆龚方,陈胡董唐,沈杜龙常, 任苏钟江,马朱熊梁,贾顾冯康,夏郑孟黄,金邓赵姜,林曾廖汪, 尹彭萧蒋,韦程邵韩,崔吕姚谭,魏卢郝段,何于曹田,贺许高潘, 叶余毛严,谢徐刘范,薛李侯袁,罗雷周阎,郭施邱万,孙史邹钱, 丁石牛秦。 图 3 :四言版连续韵“百家姓”童谣例子 ( 2.2.2 )间隙韵 为简捷计,我们直接给出完全由计算机独立撰写的四言版间隙韵“百家姓”童谣例子(见图 4 ),其算法与( 2.1.2 )节一样,不在此复述。 吴宋郑杨,赵刘史韩;陆董彭张,郝邱雷严;武孔邓王,廖侯施谭; 杜龙程蒋,曹邹石范;顾洪曾方,萧周李段;苏钟冯姜,高牛金袁; 傅龚孟唐,邵蔡尹田;朱熊马黄,毛戴林阎;胡陈贺常,姚赖罗潘; 卢孙何汪,于白郭万;吕薛崔江,徐沈贾钱;余谢韦康,叶任夏秦; 许丁魏梁。 图 4 :四言版间隙韵“百家姓”童谣例子 注 1 :将图 4 与众所周知的“百家姓”童谣(赵钱孙李, … )相比,图 4 的可读性显得无比低劣。仔细分析后,本人觉得,不是图 4 不好,而是后者的“先天优势”太强了,因为,每位中国人早已将它烂熟于胸,所以才 朗朗上口。我相信,如果让外国人来阅读图 4 和间隙韵的古文“ 赵钱孙李, … ”,那么,差别将完全消失。 注 2 :图 3 显然比图 4 “顺口”,其理由已在图 2 的注记中给出过了。 ( 2.3 )五言版“百家姓” ( 2.3.1 )连续韵 为简捷计,我们直接给出完全由计算机独立撰写的五言版连续韵“百家姓”童谣例子(见图 5 ),其算法与( 2.1.1 )节一样,不在此复述。 李郑赵韩杨,史邓廖谭张,施曾萧段王,石彭邵田方,谢程姚潘唐, 叶蔡郝严常,薛赖曹范江,马戴高袁梁,贾白毛阎康,夏熊刘万黄, 郭冯侯钱姜,罗孟周吴汪,魏沈邱傅蒋,雷任邹武宋,贺陈牛胡孔, 何金徐陆洪,韦林许杜龚,崔尹于苏董,卢秦吕朱龙,孙丁余顾钟。 图 5 :五言版连续韵“百家姓”童谣例子 注:五言版连续韵的“百家姓”童谣读起来还是 勉强 可以接受的,但是,经测试,六言版(或更多“言”)的“百家姓”童谣(无论是“连续韵”还是“间隙韵”)读起来就很难受了,除非读者有特殊的天分。 ( 2.3.2 )间隙韵 为简捷计,我们直接给出完全由计算机独立撰写的五言版间隙韵“百家姓”童谣例子(见图 6 ),其算法与( 2.1.2 )节一样,不在此复述。 吴宋刘史杨,赵郑秦何谭;武董邱施张,廖孟尹贺段; 傅孔侯李王,萧邓林叶田;胡龙邹雷方,邵彭金陈潘; 陆洪周石唐,姚曾蔡沈严;杜钟牛魏常,郝程赖任范; 苏龚徐孙江,曹冯戴夏袁;朱熊许丁梁,高贾白蒋万; 顾卢于薛康,毛阎姜崔钱;郭吕余谢黄,罗韦马汪韩。 图 6 :五言版间隙韵“百家姓”童谣例子 注:图 6 阅读起来已经比较费劲了。由此可见,古人用四言版来写“百家姓”还是很聪明的,不过,也许古人用四言版的“连续韵”,甚至用三言版的连续韵(或间隙韵),也许效果会更好。 (三) 潜在应用 完全由计算机来独立地撰写“百家姓”童谣,这件事情轻而易举,显然没有技术含量。如果这类“文章”再没有任何别的(潜在)应用,那么,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幸好,本人觉得,用计算机随心所欲写出来的“百家姓”童谣其实可用作“验韵器”! 为解释“验韵器”的概念,让我们先归纳一些流行事件:“鸟叔”的骑马舞为何风靡全球?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最炫中国风》这样的“神曲”?为什么有些经典名句(比如,“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能够引进所有人种的共鸣?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回答这些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类一定有某些共性的,而且至今无法精确描述的“愉悦感觉”。如果某位作曲者碰巧暗合了人在音乐方面的某种“愉悦感觉”,那么,一首神曲便诞生了!在韵律方面,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愉悦感觉”,而“验韵器”便是对某种韵律进行验证的“文章”,看看它是否暗合了“愉悦感觉”的韵律,就像一边作曲,一边用钢琴来验音一样。 各种韵律的“百家姓”童谣为什么就能够用作“验韵器”,或是“验韵器”的主体呢?最后我们就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汉字共有 400 多个“音”,经统计分析后发现,从绝大部分的“音”中都能够找到至少一个姓氏汉字,比如, Yang 音对应于“杨”等,因此,各种韵律的姓氏“百家姓”童谣就能够很好地覆盖千变万化的“韵律谱”。其实,真应该有人以“百家姓”的姓氏为基础,建一个汉字音库(对姓氏未覆盖的音,要选一个汉字来补充),然后,用上述的“百家姓”童谣撰写算法,根据“作家”们的需要,计算机自动编写出一些韵谱,然后,“作家”再一一验证这些韵谱,从中找出能够激发自己“愉悦感觉”的韵谱来,从而产生某些“神文”。 当然,必须承认,经典名句不仅仅依赖于其“韵律”,更主要是因为其“意境”。但是,不可否认,如果“韵律”方面都让人读起来很难受的话,这样的句子成为“名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四) 参考文献 杨义先,技术文学初探(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620434.html 杨义先,技术文学初探(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620437.html 杨义先,封笔微博正命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463538.html 杨义先,棋盘格璇玑图研究(完整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666253.html 杨义先,破解苏轼璇玑诗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660604.html 杨义先,破解史上最难璇玑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667745.html 杨义先,环形回文诗―――机器文学新进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658059.html 杨义先,把“百家姓”写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661161.html 2011 年中国最新姓氏排名,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2595209/
个人分类: 机器文学 |67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把“百家姓”写活
热度 1 yangleader 2013-2-11 15:20
把“百家姓”写活 ―――计算机写千字文的附属成果 杨义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灵创团队带头人 摘要 一说起“百家姓”,大家马上就会想起那篇家喻户晓的韵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楮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此文虽朗朗上口,但是,它却毫无内容情节可言!本文将以两个实际案例表明:可以重排“百家姓”中汉字,并将它们变成一篇完整的“故事”。当然, 本文仅仅是我正研究且还未解决的“机器写千字文”附属成果 。 (一)春秋战国侯王们的致富故事(“百家姓”故事案例) ( 1.1 ) 100 字案例: 韩、赵、郑、蔡、陈、吴、谭、邓、沈、薛、刘、徐、赖、罗、许、曾、陆、廖侯 夏、周、秦、魏、唐、宋史; 孔孟, 萧何;常于江苏、吕梁、邱、邵郭(邹段), 姜田, 彭洪汪, 姚丁, 蒋贾, 郝孙, 崔尹, 潘曹,严 袁阎王, 高朱叶林、胡杨、黄李;方 白毛冯马、雷龙石钟、康牛、万张熊韦、金钱卢。 上段共 100 字,它们是由《 2011 年中国最新姓氏排名 》中的人数最多的前 100 个姓氏重新排列后形成的一个完整故事。其中为清晰起见,用方括号 表明该字(词)取其动词含义,现把上段的故事细细解释如下:“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国家( 韩、赵、郑、蔡、陈、吴、谭、邓、沈、薛、刘、徐、赖、罗、许、曾、陆、廖 )的诸侯们,杜撰历史( 夏、周、秦、魏、唐、宋史 ),继承孔孟之道,拥戴萧何,经常在多地( 江苏、吕梁、邱(邱县)、邵郭(邹段)(邵城的邹地段) )施种生姜地,照顾洪水汹涌澎湃的大湖,辅导姚姓士兵,感谢蒋姓商人,庆贺郝家子孙,任命崔姓府尹,尊重潘姓总务长,严格按程序规范袁姓坏蛋( 袁阎王 ),认真监管很高的红叶树木、胡杨树、黄李树;于是,便结余了诸如白毛快马、雷龙样的石头闹钟、健康的牛、上万张柔软的熊皮和金饭碗炊具等巨额财富”。 怎么样,这是一个具有历史穿越情节,且基本完整的故事吧! ( 1.2 ) 200 字案例 若取《 2011 年中国最新姓氏排名 》中的人数最多的前 200 个姓氏(由于不能分割,复姓“欧阳”算做一个字),重新排列后,也可形成的一个完整故事如下(而且该故事的主题仍然是“春秋战国的诸侯强国致富故事,甚至好像更生动有趣”): 韩、赵、郑、蔡、陈、吴、谭、邓、沈、薛、徐、赖、罗、许、曾、陆、廖、陶、鲁、齐、黎、温、倪、邢、申、纪、甘、舒、单、卫、费侯 周易,俞 孔孟, 萧何, 项庄,霍 刘季, 简喻殷曲; 夏、秦、魏、唐、宋史文;常于江苏、吕梁、邱、宁、祁、邬、阮岳、阳谷关、兰田、崔、潘、邵郭(邹路段),辛 姜苗,毕 焦芦柴柯,尤 彭洪汪汤,耿 姚丁, 蒋贾, 郝孙, 覃尹,冉 翟曹, 阎王, 蒙党,颜 裴童,聂 (欧阳)詹翁吉, 蓝袁房、包车, 游钱, 凌樊, 蒲滕,严 高叶林、胡杨、黄梅李、葛柳、朱乔;方 盛时华章, 庞伍骆连符, 白毛冯马、雷龙石钟、康牟牛、万张熊韦、金卢、饶鲍。 此例中仍然用方括号 表明该字(词)取其动词含义,用(欧阳)表明这个特别的不可分割的姓氏。现把此处的 200 字故事细细解释如下:“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国家( 韩、赵、郑、蔡、陈、吴、谭、邓、沈、薛、徐、赖、罗、许、曾、陆、廖、陶、鲁、齐、黎、温、倪、邢、申、纪、甘、舒、单、卫、费 )的诸侯国王们,用占卜解析周易,诚意继承孔孟之道,真心拥戴萧何,崇尚项庄,迅速安定刘邦,歌唱简单明捷的殷曲;杜撰历史文献( 夏、秦、魏、唐、宋史文 );经常在多地( 江苏、吕梁、邱(邱县)、宁(南京)、祁(祁县)、邬(山西介休县)、阮岳(阮山)、阳谷关、兰田、崔(章丘县西北)、潘(荥阳县)、邵郭(邹路段) )辛辛苦苦地施种生姜苗,彻底检查烧焦后的芦干和柴棍等,尤其认真管理洪水汹涌澎湃的泥塘,耿直地辅导姚姓士兵,感谢蒋姓商人,庆贺郝家子孙,任命覃姓府尹,徐徐地尊重翟姓总务长,从不冒犯阎王老爷,按程序规范相关党派( 蒙党 ),笑容可掬地照顾裴姓小童,附耳向喜欢唠唠叨叨的欧阳大爷祝福吉祥,把袁家的房子和包车涂成蓝色,连闲钱也要珍惜,忧虑凌乱不堪的笼子,把蒲滕卷起来(放好),认真监管很高叶木林、胡杨树、黄梅李树、盘根错节的柳树、红色的乔木等;于是,便成就了盛时华章,司掌了庞大的骆驼连军队指挥兵符,结余了诸如白毛快马、雷龙样的石头闹钟、健康的小牛、上万张柔软的熊皮、金饭碗和众多的鲍鱼等巨额财富” 由于上面两例仅仅是我研究“机器写千字文”的附属成果,所以,我不打算在此花费时间把“百家姓”中前 300 姓氏(或更多的姓氏)编写成有故事的文章了。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重新排列吧,当然,我们不鼓励仅仅依靠人工去进行蛮力排列! 不过,今后一旦在“计算机写千字文”的算法研究方面有了突破,我将首先以“百家姓”为目标,把“百家姓”写活,毕竟百家姓中的姓氏是最普遍的千字文“字库”(当然,复姓被当做一个“字”来处理)。 (二)计算机写千字文初探 所谓“千字文” 是由常见汉字写成的文章,其最大特点是:每个汉字在文章中最多只能出现一次! 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期( 502 —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 1000 个字,编纂成文。此文的开篇部分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 ”。 实在佩服古人,不知道他们当初到底是怎么撰写出来的如此奇文! 但是,如果借助计算机,那么,千字文的创作,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可行的(当然,目前就实际情况来说还非常困难,远未解决)。实际上,基本思路是 : 第一步:从待用字库中遍历选出一些字(比如,上节中的“百家姓”中的姓氏),组成字串,然后,判断是否为“词”。若是“词”,那么,将此“词”放入一个“词库”,同时,将此“词”中的字,从原“字库”中删除;若不是“词”,那么,重新从“字库”中选取字串,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字库”中的字不再组成“词”为止。(这一步对计算机来说,很容易) 第二步:遍历排列“词库”中的“词”和“字库”中的“字”,并判断所形成的字串是否为“人话” 。若是“人话”,那么,将此句放入一个“句库”,同时,将此句中的字,从原“字库”中删除;若不是“人话”,那么,重新从“词库”和“字库”中选取元素串,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字库”中的字全部被用完为止。(如何判断某串字是否为“人话”是最关键和最困难的课题,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完成可能获得实用的结果) 第三步:在“字不重复出现”的条件下,将上述第二步中获得的“句子”进行遍历排列,并判断所获得的段落是否“人话”,如果是“人话”,那么,“千字文”便完成了,否则,再以乱序重复上述各步骤。(虽然,“判断一个段落是否为人话”比“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人话”更难,但是,如果字数不太多,那么,仅仅依靠人工,第三步的工作量也不会太大。而且,解决第三步的基础也是第二步的“人话判断”难题。) 当然,目前还不知道哪些“字库”能够被穷尽地写出相应的千字文,即,文章写完后,“字库”变空。不过,这不是关键问题,毕竟,实在不行,可把多余的“字”删除就是了。 实际上,本文第一节中的那两篇春秋战国王侯强国致富“百字文”就是按上述思路完成的,只不过是靠人工来判断是否是“人话”。相信,按照同样的思路和步骤,仅仅依靠人工,就可以把“百家姓 ”中更多“姓氏库”重新排列成一篇有故事的文章(放弃音韵要求)。 (四)参考文献 2011 年中国最新姓氏排名,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2595209/ 百度百科,千字文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23443.htm 杨义先,技术文学初探(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620434.html 晋耀红著, HNC( 概念层次网络 ) 语言理解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6 年 4 月,第一版,北京,第 1 次印刷。
个人分类: 机器文学 |5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与《百家姓》(外一则)
热度 2 fdc1947 2012-8-29 07:58
我与《百家姓》(外一则) 年龄大了,记忆力就差了。最明显的标志是说不出别人的姓名。早在五六年前,我对自己的研究生们讲话时,突然就会想不起某个研究生的姓名。只能用手指着说:你,如何如何。往院办公室打电话,办公室就那么几个人,都是熟得很的。拿起电话就突然忘了要找来听电话的人的姓名,只能说:你给我找那个——那个——,因为都是熟人,对方就一个一个说名字,说出来了,我就说,就找某某,真是尴尬极了。 在家里聊天,想提到某一个人,但是忘了人家的姓名,而且,怎么想也想不起,更是常事。于是,就备好一本《百家姓》,当想不起某人时,就顺着百家姓氏一个一个看,慢慢地看,心里默念。当看到某一个姓氏,往往就突然想起,哦,某某。 有了几次成功的经历,就想,何不把《百家姓》背下来,省得老要去找书。即使不可能都背下来,也想把前面的若干个多背一点。可能是因为没有毅力,前背后忘。好几年了,还是只能马马虎虎记得前面的那几十个。而且,后来发现,心里背着姓氏是想不起别人的姓氏的,可能是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只有看着书上的姓氏才能想起来别人的姓名。所以,更懒得去背《百家姓》了。《百家姓》这本书也就成了我最常用的“工具书”之一。 据说,记性迅速下降是老年痴呆的可能表现,可是,我从小记性就不好。中学时语文课考试默写课文部分和英语课考试背单词,总是被扣分扣到那几题几乎拿不到分,所以倒也不算迅速下降,因而也不着急。将来真要痴呆也没有办法。现在写写博客,动动脑筋吧。 《百家姓》是过去教小孩子识字的读本,可是,现在成了我这个老头儿回忆人们姓名的工具书,这个用途不知道当初编书的人有没有想到。 (外一则) 也说“小娘 ng ” 网上的两位朋友在谈论苏州方言“小娘 ng ”(小姑娘),这个 ng 用什么字表示好。过去人们往往写成“小娘五”,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人写成了“小娘鱼”,而且在电视上写开了。于是,《姑苏晚报》上就有人写文章说应该写成“小娘仵”。但是,有的朋友反对,说这个仵字极不好,令人想起“仵作”。有人提出娪字不错,应当写成“小娘娪”。 用现在的同音字表示方言,我想有两个原则应当遵循。一个是有历史渊源,就是说,过去就有人这么写,或者与过去的写法有某种联系。如果嫌前人写得不好,现在要用的字,除了本方言区的人能够读,也要使其他方言区的人看了不至于发生误解。宁可不懂,要去看注解,也比容易误解强。 小娘 ng 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现在当然不能完全地断定了,但是还不难推测。这个词相当于早期北方话的“小娘儿”。相类似的词有“囡 ng ”(女儿)、“小干 ng ”(小男孩,干字是“官”字的音变,小官儿,早期白话中可见),筷 ng (筷儿)。这里的 ng 对应北方话的儿。 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中很少有词尾为儿的词。北方话却很多。吴方言区之中,只有杭州话是例外,以儿作为词尾者甚多。这是南宋皇朝的遗物。我想,苏州话中的这几个词很可能也是那时候的遗留。以儿为词尾,把“儿”读成 n 、 ng 的地方在吴方言区还有,例如义乌等地的口音就是这样。 当然,“小娘 ng ”这个词也相当于早期北方白话的“小娘行”,现在北方人把这个行字读为 xing ,但是,苏州白话都读 ɦ ang ,如果照这个读法,把“小娘行”读得快一点,就是“小娘 ng ”。但是,很遗憾,现在不可能写出“小娘行”了,这只能是历史,现在写“小娘行”谁也念不好。只能用一个表示读音为 ng 的字。而且“小娘行”这个词的祖先,也有可能就是小娘儿,两个词可能同源。 因为这里的 ng 都是与儿对应的,那么表示 ng 的字最好也是一个虚字,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因此,我看如果不用“五”的话,“唔”倒是一个可能的选择。无论是吴方言还是北方话,唔字都念 ng ,小娘唔,小干唔,囡唔,筷唔 … 。这个唔没有很实在的意思。作一个词尾而已,而且这个字不算生僻,新华字典就有。 正要发布,看到 吉格罗朵先生对我的“评论回复”称,用小娘娪, 小倌俉,筷唔。这倒也是一个办法。
个人分类: 汉语言|4652 次阅读|4 个评论
基于《百家姓》的中国复姓矩阵设想
热度 2 Liweigang 2012-8-1 08:32
1929 年 5 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民法》第四编第三节第一千条,曾对 “ 夫妻之冠姓 ” 作了法律表述。由此依据, 中文复姓在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华侨中已习惯使用,主要是女士结婚后,随夫家之姓。比较著名的例子有连战先生夫人连方瑀女士等。所以,若用父母的姓氏组合,作为孩子的复姓,是可以为社会接受的。 常见的《百家姓》版本中有单姓 446 个,双字复姓 61 个,共计 507 个姓。不妨暂以此版本的单姓建立起复姓矩阵,然后根据文化习惯进行适当调试,便于推广。 表一以 “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姓为例,建立起复姓矩阵。行表示父姓,列为母姓。例如父亲姓赵,母亲姓钱,孩子的复姓就为“赵钱”。 母 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赵 赵赵 赵钱 赵孙 赵李 赵周 赵吴 赵郑 赵王 钱 钱赵 钱钱 钱孙 钱李 钱周 钱吴 钱郑 钱王 孙 孙赵 孙钱 孙孙 孙李 孙周 孙吴 孙郑 孙王 父 性 李 李赵 李钱 李孙 李李 李周 李吴 李郑 李王 周 周赵 周钱 周孙 周李 周周 周吴 周郑 周王 吴 吴赵 吴钱 吴孙 吴李 吴周 吴吴 吴郑 吴王 郑 郑赵 郑钱 郑孙 郑李 郑周 郑吴 郑郑 郑王 王 王赵 王钱 王孙 王李 王周 王吴 王郑 王 王 表一 “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复姓矩阵 由于社会习惯和汉字的含义, 表一矩阵中对角线的一些复姓,听起来不太习惯。例如 “赵赵”、“钱钱” ,既然父母双方都姓赵,如果是儿子复姓的第二个字可以选为 “ 男 ” 或 “ 公 ”,如果是女儿,可以选为“ 女 ” 或 “ 嫒 ”。例如,某钱姓父母希望为女儿起名社敏,不妨就叫:“钱嫒社敏”。如果王姓父母的儿子起名为悦山,可以称为:“王公悦山”。 还有一些姓,单独叫起来很好听,但复姓配起来不习惯。例如父亲为王姓,母亲为孙氏,此情况可以适当调整,称孙为“小”。例如孩子叫文彬,全名可称为“王小文彬”,大家可以联想到其母姓为孙。 表二示对一些复姓的适当修改。 母 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赵 赵公 / 嫒 赵钱 赵小 赵李 赵周 赵吴 赵郑 赵王 钱 钱赵 钱公 / 嫒 钱小 钱李 钱周 钱吴 钱郑 钱王 孙 孙赵 孙钱 孙公 / 嫒 孙李 孙周 孙吴 孙郑 孙王 父 性 李 李赵 李钱 李小 李公 / 嫒 李周 李吴 李郑 李王 周 周赵 周钱 周小 周李 周公 / 嫒 周吴 周郑 周王 吴 吴赵 吴钱 吴小 吴李 吴周 吴公 / 嫒 吴郑 吴王 郑 郑赵 郑钱 郑小 郑李 郑周 郑吴 郑公 / 嫒 郑王 王 王赵 王钱 王小 王李 王周 王吴 王郑 王公 / 嫒 表二 “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复姓修改矩阵 姓氏社会因素较大,最好有人出面管一管,习已成俗;复名或单名就由各家自己定,留点自由空间。 基于姓氏的复姓研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从事专门研究,建立完全矩阵,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笔者非此专业,工作十分繁忙,只是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科学网博客,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谈出来,算是班门弄斧,抛砖引玉吧。 相关阅读: 百家姓到底有几个姓 ? 《百家姓》全文 从 1001 个 Lu Jun 谈复名复姓 巴西复名复姓趣谈
个人分类: 时事微博|8730 次阅读|8 个评论
虎赞
热度 1 liangzhukun 2012-6-2 09:44
----粱主坤写于2010年生日 ----本人原名梁主坤(户口登记人员失误,“梁”字误写成“粱”,随将错就错下去,于是乎百家姓又空降了一个姓氏。。。) -------------------------------- 神州幼虎承天意,八面威风定乾坤。 -------------------------------- 本人属虎,送给属虎的朋友,缺的句子我磕破头也想不出,集思广议吧。
个人分类: 自娱自乐|28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百家姓
热度 4 limingyang 2012-5-23 21:00
个人分类: 其它|2324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在海外:“金”姓的困惑
热度 4 profjin 2011-8-28 05:20
感谢父母,我的名字重名很少,“古狗”一下,中文重名才2-3个,而拼音(Yaochu Jin) 的重名还没发现过。 在出国以前,从来没有因自己的姓名烦恼过。唯一一次拿我的名字说事的是上大学后的第一次班会,我的名字被拿来猜谜语,谜面是一幅“旭日东升”的画,还高兴了一阵。可一出国,问题可大了。 先是在德国,我的姓发音由“金”变成了“银”,大幅贬值。在拼写时,不是写成"Jaochu Jin",就是“Jaochu Yin”。 然后是碰到韩国人,跟他们说我姓金,韩国同事就小惊大怪,问中国也有姓金的? 可最为要命的是,最近几年,我的姓竟然开始遭国人的质疑,一听说姓金,便问我是不是朝鲜族的。 出国前我就看到百家姓中有金姓。在中学时,我也曾在家乡的报刊上读过一篇有关当地金姓的来源,似乎是古时从西北迁徙而来的。母亲也提到过,我家原来有个家谱,文革中被抄走丢失。另外,我记得小时候家族里很多老家具上有“彭城”两字,当时甚为不解。 最近发博文,未料又有博友说本人的名字像是韩国人。于是花了点时间翻阅百家姓及在网络上站查询金姓的来源。不料有了意外的收获,竟然有个“世界金氏宗亲会”的网站(见http://www.jszq.cn/index.asp)!在该网站“ 金姓家族聚居地迁徒和人才”一文中,有如下一段叙述: “我们这支金姓先祖的原居地在甘肃武威地区;休屠归汉后,始迁地是 江苏彭城 ;五世的钦在西汉平帝时任京兆尹,便从彭城分迁到长安,为京兆祖。此后逐渐南迁。” 这段描述揭开了为什么以前旧家具上有“彭城”两字的谜底!有关金姓由来的详细叙述,参见: http://www.jszq.cn/pages/jsls_jsyy-detail.asp?NewsID=84 唉,总算正本清源了。都是给“韩流”闹的。
6437 次阅读|3 个评论
研究生面试的故事(二)
dongzg101 2011-7-27 08:02
到北京面试后,下午我就去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见我的高中师弟,在他见证下,和一些人下围棋,两盘,1:1,不分输赢,而且数子两盘都是一样的。1又1/4子。“嫦娥奔月”,百家姓打一姓,裁判的姓。
1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百家姓图腾
热度 1 心中藏弓 2011-5-17 15:34
中国百家姓图腾,根据网络资料改成word版本。 中国百家姓图腾doc.doc
487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两个游戏谈信息量
武际可 2010-6-24 10:44
文章可能不太清晰,上传一个pdf文档: 从两个游戏谈信息量.pdf
个人分类: 科普|464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