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BCS

tag 标签: BCS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物理,会越学越傻吗?
热度 16 xqhuang 2015-9-24 07:47
学物理,会越学越傻吗? 那是肯定滴!先看下图,某大学2015年新入学研究生男女比例情况,最后红红的是物理学院。老百姓常说当兵是“傻大兵”,那是因为,聪明男人会往没有女人的世界挤?都啥年代了,还费心费力地到女性稀缺的地方读物理,简直就是傻帽! 学霸没有爱情,男学霸更没有爱情,物理男学霸更更没有爱情。超导小鲜肉罗会仟,中学6年大学4年都是在做题中度过,浪费了十年恋爱好年华,熬成了烟酒生,终于在教授“爱因斯坦情人”、“薛定谔情人”的启蒙下,情窦初开了! 那是男女比例10:1的阳盛阴衰世界,3分女屌都能成为10分女神,小罗童靴的梦中情人是同班同学费米子,号称有1/2美国血统的女一号。三年下来,小罗花也送了、歌也唱了、山也爬了、水也游了、饭也吃了、酒也喝了,费米子就是不来电。 这是《超导物理》的最后一堂课,主讲老师是资深帅哥酷伯,酷教授刚刚与他的第8任离婚了。 酷 伯 :同学们,我的爱情波函数又不幸塌缩了! 罗会仟 :酷老师莫要悲伤,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酷 伯 :你的爱情观,我很鄙视。老师一生追求的是永恒的爱! 罗会仟 :可您已经离婚8次了! 酷 伯 :我在反思中。 罗会仟 :有心得体会? 酷 伯 :BCS理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罗会仟 :风马牛不相及呀。 酷 伯 :BCS理论的核心? 罗会仟 :配对电子的运动不产生电阻。 酷 伯 :没有 碰撞摩擦、不会有 能量损失,不就代表配对电子之间永恒的爱? 罗会仟 :太牵强附会了。 酷 伯 :请回答,BCS超导配对电子的三要素是什么? 罗会仟 :第一,配对电子能量必须相同。 酷 伯 :这叫门当户对。 罗会仟 :第二,自旋相反。 酷 伯 :男女搭配! 罗会仟 :第三,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酷 伯 :步调一致,一个向左走、另一个必须向右走! 罗会仟 :这点最难理解,既然配对就应该在一起,为什么要各奔东西呢? 酷 伯 :这叫欲擒故纵,整天呆在一起就少了新鲜感,容易产生排斥离婚。 罗会仟 :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能朝朝暮暮? 酷 伯 :就是这个理,死缠烂打是得不到真爱的! 罗会仟 :10:1的男女比例,不死皮赖脸能有希望? 酷 伯 :BCS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推出了新版超导配对机制。 罗会仟 :有何创新? 酷 伯 :取消了自旋相反的限制,自旋相同也能配对。 罗会仟 :那不成基友? 酷 伯 :充分体现了真爱无敌的超导配对理念。 罗会仟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一生最多只有一次相会? 酷 伯 :没有这么恐怖。BCS很人性化地设计了量子隧道。 罗会仟 :她在美国、我在中国,想牵手就能牵手? 酷 伯 :你完全可以从脚底下打个隧道穿越过去,这个过程称之为“量子隧穿”。 罗会仟 :像愚公移山? 酷 伯 :这是个概率事件!你可能挖几下,就触发了量子幽灵,瞬间来到美国! 罗会仟 :BCS理论太神奇了。 酷 伯 :不然能获得诺贝尔奖?赶快体验“超导之恋”吧! 。。。。。。 下课铃刚响,小罗就急忙给费米子发短消息。 罗会仟 :我们配对吧! 费米子 :好呀! 罗会仟 :你打算往哪个方向? 费米子 :美国。 罗会仟 :根据BCS理论,我应该往俄罗斯? 费米子 :正确,BCS交换声子,我们交换短消息吧。 罗会仟 :好!为了实现超导相干凝聚,我这边已经组织了100人一起到俄罗斯。 费米子 :我也刚好组织了100人去美国。 罗会仟 :期待量子隧穿的奇迹! 费米子 :美国见! 。。。。。。 队伍边走边挖隧道,酷伯描述的“量子隧穿”始终没有出现,精疲力尽的小罗回头一看,周边就只剩下孤家寡人,绝望时手机短信来了:亲爱的,酷伯教授发现一大秘密,美国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朝鲜人民,已在朝鲜修建了一条秘密的量子隧道,望速潜入朝鲜完成“量子隧穿”的爱情伟业,我在美国等你穿越牵手! 可怜的小罗,刚出现在鸭绿江对岸,就被人民军抓获,那年朝鲜男足兵败南非,他和那些队员一起被送去挖矿。五年后,小罗的千人同学波色在中关村一出租屋里找到了他,小罗正守着一台破电脑挖矿,口子念念有词:费米子,量子隧穿!BCS,量子隧穿!!比特币,量子隧穿!!!波色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告诉了小罗实情:五年前,酷伯与费米子在美国早已配对,已生下两男两女!小罗听闻仰天长叹:搞超导的都是超流,超级流氓! 如果诺奖BCS理论的“向左跑、向右跑”假设是正确,必有悖论产生。上图代表一超导环,根据传统电磁理论,在外磁场感应下将产生确定方向的感应电流,实验可以观测到感应磁场;而根据BCS理论,超导环中将产生两股感应电流,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由于净电流为零,实验观测不到感应磁场。有请小罗童靴解惑,希望小罗不要这样答复:对BCS理论,理解的要绝不怀疑,不理解的,要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交换相互作用
个人分类: 鳖解物理|4202 次阅读|30 个评论
[转载]BCS理论的一段历史
热度 2 skylark1981 2014-7-2 07:53
From: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9/180120/10805041.html 1957年元月中旬,在新泽西州的霍波肯(Hoboken)城的斯体温(Stevens)学院召开了一个国际性的凝聚态物理和统计力学大会。主持者是乌伦贝克(George Eugene Uhlenbeck),他与高的斯米特(S. A. Goudsmit)一起,在20 年代,首先假设电子有自旋。巴丁派他的博士生施里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讲者之一就是李政道。据施里弗回忆,听李政道讲演的听众甚多,但大多数是粒子物理学家。李政道演讲的题目是关于极化子和波色硬球问题。一讲完,大家提出大批问题,但是所有的问题和李政道的演讲毫无关系,都是关于宇称不守恒的!只有施里弗对这次演讲印象深刻。会后,施里弗因为还是学生,学校只允许他报销火车票,他只能坐火车返校。火车很慢,在火车上,他一直琢磨着李政道写在黑板上的极化子波函数的公式(即上面的(2–22))。火车慢慢地行驶着,在车厢不停地晃动中,他突然灵机一动,只要将声子的对算符ak+ +a-k 改成电子对的对算符bk++b-k(即上面的公式(2–23)), 再考虑到费米统计bk+2 = 0,就得到公式(2–24),一切问题随即迎刃而解。那就是后来的BCS 波函数!幸而火车很慢,等到火车抵达美国中部伊利诺伊州的阿版纳(Urbana)城,施里弗已经从波函数推出了能隙方程。他到了学校以后,马上就找到了巴丁和库珀,向他们报告他的发现。巴丁深刻地了解当时的所有超导现象。一星期后,他们三位就完成了举世闻名的BCS 理论!(1972年诺贝尔物理奖,这也是巴丁第二次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博主按 : 一直以来,我认为BCS wavefunction直接从Bogoliubov transformation过来的,我也是这样和学生说的,但是仔细阅读他们的论文,他们根本没有引用Bogliubov的文章,当然也没有cite李的论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个文章的想法完全来自一个不相干的论文。
2518 次阅读|2 个评论
BCS之美(五):为什么没电阻
热度 9 wliming 2013-10-7 18:23
现在关于BCS超导的争论,已经基本熄火,主要原因是缺氧,因为龚博主不出面。BCS理论看起来很简单,非常直观地解释了低温超导的物理机制,而且BCS对高温超导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配对机制仍然是基础。这里我讲讲BCS怎么解释超导体的0电阻。 超导体内的电子因为库伯配对,形成一个凝聚体,产生了一个凝聚能。凝聚能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想拆开这些配对,就要最少消耗凝聚能这么多能量。任何一种结合,都有这样一个能量的,比如H原子的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结合在一起,有个结合能13.6eV, 如果要拆开一个氢原子,也就是把它的电子敲出去,就要最少消耗13.6eV的能量。超导体中的电流要产生电阻,电能转化热,能量只能来自于凝聚体的动能。如果凝聚体的动能小于刚才讲的凝聚能,凝聚体就没法损失能量,从而产生不了热,于是没电阻。当电流密度足够大,也就是库伯对的漂移速度足够大,$j=nev$,凝聚体的动能达到凝聚能,电阻就来了。这个电流就是超导体的临界电流$j_c$。所以,当电流密度小于$j_c$, 超导体就没电阻。这个解释跟朗道对超流的解释是相同的。 有超导电流的时候,整个凝聚体作为一个整体往前跑。这件事情可以反过来看问题。以凝聚体质心为参考系,晶格所有的正离子往后跑,而且速度一样。 而凝聚体还是原来那个没有电流时候的凝聚体。以晶格为参照系,情况有点复杂,因为凝聚体中的库伯对占据了费米面以下所有的动量值,有各个方向的动量。这个图像让黄秀清很纠结。其实,一个普通材料中电子的动量分布也是有各向均衡的,否则大量电子就有定向的集体运动。黄猴想不通,一个库伯对,动量相反,也就是速度相反,怎么能一起往前跑。其实,一个库伯对,并不是固定的两个电子配成的对,是大量电子的集体行为,电子不断高频碰撞,动量在随时改变,相反的动量总是存在的。 黄猴还质疑电子吸收声子形成库伯对的机制,他觉得这种声子媒介不需要时间的事情不可信。这样一种图像是现代物理学对相互作用的普遍描述,是量子场论的基本内容。比如电磁作用在量子电动力学中表现为电荷之间的光子交换,强作用在量子色动力学中是夸克之间的胶子交换,弱作用在弱电统一理论中是Z,W+,W-这些中间玻色子交换,都是不用时间的。这种描述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早已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这些中间交换的媒介粒子的确是虚粒子,不满足质壳关系,所以,是不可以用仪器测量到的。它们只是一种数学描述,称为费曼图。但独立的媒介粒子可以测量到。 BCS之美(四) BCS之美( 三) BCS之美(二 ) BCS之美(一 )
个人分类: 物理学|4512 次阅读|62 个评论
批《超导BCS理论,百年诺奖最大骗局!》
热度 4 tdcao 2012-12-26 11:32
最近发现科学网徐晓先生非常欣赏黄秀清的工作,似乎大喊“打倒 BCS 理论”者才是科学的态度。不可否认, BCS 理论的确有缺陷,但作为学者,我们必需冷静地对待已有的理论,不能走无知路线。 黄的博文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80705-416002.html 。这里对其文中最关键的内容做些初步的批评。 1. 关于同位素效应 黄说:“如果 BCS 理论正确,系数 a 必须严格地等于 0.5 ”,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系数 a 等于 0.5 是利用了声子的德拜频率,它在 BCS 中不是必需的。这个结果是利用了 w~M -1/2 ( 1 ) M 是金属离子质量。这是德拜近似,是非常初级的声学模近似,对单原子晶体的低温振动比较有效,而对于复式晶格(合金、化合物等)需要考虑光学模振动,( 1 )式不成立。可见,黄的主张是非常不认真的,其对 B CS 的否定也是无效的。 2. 关于临界温度极限 黄说:“ BCS 理论最重要的预言是超导转变温度的极限是 30K 。”其实,这并不是 BCS 的预言。 BCS 的预言之一是 2 D(0)/ k B Tc~3.53 ( 2 ) 而这个式子正确预言了多种金属。 至于 Tc 的极限,需要正确理解 BCS 理论,它是有适用范围的。按我的观点,随着 Tc 的升高,一般地要考虑强关联以至于声子中介可以不计,( 2 )不再成立。
个人分类: 超导杂谈|4336 次阅读|7 个评论
程开甲先生的超导电性的双带理论
热度 3 wanglaow 2012-9-25 09:31
程开甲先生的超导电性的双带理论 记得看南京大学李俊老师的高等量子力学教学视频的时候, 听到李老师提到程开甲先生对BCS理论的评论:“BCS是错的,我20多年没看Physics Review 了”。偶然机会,发现: 1986年以来,程来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超导电性的双带理论,证明了BCS的电子成对理论是错误的,出版了超导专著 《StudyonMechanismofSuperconductivity》和《超导机理》;近年来程开甲提出了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被称为 TFDC(Thomas-Fermi-Dirac-Cheng)理论并得到实验验证,为材料性能研究和新材料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现在年逾八十的程开甲 仍活跃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 。。。 当然随便搜来的不太准,因为据说这还是当年他跟其导师玻恩一起开始的工作。 对BCS 理论的评价,总体来说是很高的。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 劳夫林(因为给出量子霍尔效应的理论解释而获得诺贝尔奖),就认为,类似于BCS理论这样的超导理论,其实有成百上千个,而并不唯一。 程先生的双带理论,大概就是这 成百上千个 中的一个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8198 次阅读|4 个评论
BCS之美(四):库伯对
热度 2 wliming 2012-7-24 01:12
BCS之美(四):库伯对
由于电子空穴组合,超导体内部电子在能量上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对于非超导材料来讲,温度为0的时候,电子填满在费米能级以下的所有能级。此时,如下图虚线所示,费米能级以上能级是空的,而费米能级以下是满的。但是,如果存在超导凝聚,在费米能级 E F 附近,电子分布有一点点改变。此时,如下图红色实线所示,费米能级以上有了电子,费米能级以下有了空穴。 就是这样一个电子分布改变,导致超导体内电子发生凝聚。费米面附近的电子,也就是上图中红色曲线跨过E F 附近的电子发生配对,形成动量为0的库伯对。由于它们的动量都是0,这就相当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库伯对是很奇特的。一个库伯对中的两个电子并不像氢原子中的电子和质子结合在一起,而是像“潜水”一样,时而一起浮出“水面”时而一起潜入“水下”。一个库伯对可以写成 $(u_k + v_k C^\dagger_k C^\dagger_{-k})|0$。其中 $|v_k|^2$ 是两个电子浮出“水面”的概率,而$|u_k|^2$ 是两个电子潜入“水面”的概率(这里的“水”指的是非超导电子)。越是靠近费米面,超导电子的潜入效果越显著。 如上图所示,库伯对中的两个电子,就像图中两哥们,在“水面”上下蹦来蹦去,而且他们步调一致。但在“水面”以下,它们就跟其他电子混在一起乱了。可见,这种配对的图像,跟很多人想象的配对是完全不同的。 超导凝聚的关键还在于,所有库伯对与共同的位相,也就是$u_k/v_k$的位相相同。 (注:我写这个系列是个整理思路的过程。我发现,一边写还能一边有一些新想法。这是科普的好处。) BCS之美( 三) BCS之美(二 ) BCS之美(一 )
个人分类: 物理学|3965 次阅读|3 个评论
BCS之美(三)发布了!
热度 1 wliming 2012-7-14 11:0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2979-584055.html
个人分类: 物理学|1376 次阅读|13 个评论
BCS之美(三):电子空穴组合
热度 1 wliming 2012-6-20 12:39
BCS之美(三):电子空穴组合
BCS的关键是考虑了电子和空穴的耦合, $\alpha_k= u_k C_{k} + v_k C^\dagger_{-k}$. 为了简化,这里的 k 还带着上自旋指标,-k 带着下自旋指标。由于产生一个空穴等于湮灭一个动量相反自旋相反的电子,我们可以把其中的$C^\dagger_{-k}$ 写成空穴算符 $D_{k}$。这样 $\alpha_k= u_k C_{k} + v_k D_{k}$,我们就能很明显地看到是电子和空穴的组合。这个组合称为准粒子。 固体中电子和空穴甚至可以像氢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一样结合起来成为一对儿,就是激子。在一些半导体材料中可以观察到激子能级。但是 BCS的电子空穴组合不是激子,它不是一对儿。它既不是一个电子也不是一个空穴,而是一部分电子,一部分空穴。这是一个奇特的组合,称为准粒子。它的电荷数是个小于1的小数。这一点好像从来没人讲过。我个人觉得,这正是BCS的丑的一面。但是,瑕不掩瑜,任何事物都不会十全十美。 电子和空穴的是怎么组合起来的?见下图,图中红色虚线是自由电子的能谱,蓝色虚线是自由空穴的能谱,它们关于费米面E f 完全对称。在两能谱相交的地方,也就是费米面附近,电子和空穴之间有显著的相互作用(吸引),从而发生组合,产生能隙。组合以后的新能谱见黑色实线。可见,新能谱(实线)和旧能谱(虚线)很相似,新能谱不过是旧能谱基础上的小小变形。如果你熟悉固体能带,这种能隙的发生就没什么奇怪的。比如晶体的两个相邻的自由电子能谱在布里渊区的边界上相交,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能隙。图中两条竖直的点划线表示相同波矢的电子和空穴的组合。组合形成的准粒子的能量为上下两条实曲线,公式为$E = \pm \sqrt{E_k^2+|\Delta|^2}$。 这样一个组合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准粒子能量有一个能隙$|\Delta|$,即实曲线的底部与费米面的距离. 这是超导的根本原因。 这样产生的两个准粒子能带和普通的晶体能带之间有个重大的区别。普通晶体的基态总是先填充下能带,形成价带。价带不满,就导电;价带满了就绝缘。而BCS基态的这两个准粒子能带都是空的,既没有准电子,也没有准空穴。加上足够的电压,就可以产生准电子和准空穴。 库伯对在哪里?且听下回。 BCS之美( 三) BCS之美(二 ) BCS之美(一 )
个人分类: 物理学|2578 次阅读|1 个评论
BCS之美(二):B, C, S这伙人的故事
热度 4 wliming 2012-6-17 18:26
本来不想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看了会仟老师的超导博文,感到意犹未尽,再做点补充。 话说老B (就是巴丁,比另两个老了10几20岁),可不是个等闲之辈。 他多次跳槽,40年代末正好是贝尔电话公司的电子器件方面的研究人员,他和同事一起发明了半导体三极管。 他因此和几个人分享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够牛B了吧。 但是,他还嫌不够。 由于他早年具有固体理论方面的研究基础,他了解了小C(库伯)的配对思想,突然对超导发生了兴趣。 他就召集了当时小有成就的小C 和聪明的小S(西里夫)来研究超导理论。 老B应该只是做点指手画脚的工作,小C和小S 是具体的理论创造者。 上一讲中已经讲到小C提出的电子配对思想,也就是费米面上两个电子由于微弱的吸引力而配成对。 这是个很好的出发点,老B 就死死地盯住这个核心,让小C小S 寻找系统的最小能量解。 小S 鬼使神差地想到,超导基态应该是个电子对形成的相干态。这大概就是灵感。 相干态是个很神奇的量子态,粒子数不定,但具有最小的位相涨落。很多玻色子凝聚相都处于相干态,比如激光。 电子是费米子,想处于相干态就需要做点手脚。 小S 发现,按照小C的主意把电子全都配成对对儿,就可以写出一个相干态来。 大量的非超导电子集体就像一个海洋,时而蹦几个出来成为超导电子或者反回来,形成了粒子数不固定的相干态。 小S以这个相干态为基态,对能量求极小值,就得到了一个漂亮的超导解。 另一条路是对吸引相互作用做平均场近似。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谁叫人类至今也没办法求解4条腿(4个产生湮灭算符)的多体问题呢。 很神奇的是,这样近似之后直接求解,竟然跟小S 的相干态解完全一样。 于是,BCS的超导解就这样定下来了。 这个BCS超导解漂亮在哪里? 首先,刚才讲的相干态解和平均场近似解惊人一致,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能全当是巧合。 第二,这样一个配对机制,有一个最小的激发能。小于这个激发能,不能有激发,电阻也就不能存在。没有哪个其他的模型能如此完美解释超导性。这个解释跟朗道的超流二级相变理论有点相似。 第三,这个BCS模型还同时解释了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磁场进不去超导体。 第四,居然有人用BCS模型证明出了超导的金兹堡-朗道二级相变理论的序参量。 第五,杨振宁也来凑了个热闹,发现BCS超导态具有非对角长程序。这个东西当时惊爆了好些人的眼球,讲的是一对电子和很远(无穷远)的一对电子有关联。它后来成了一个超导的判据。 第六,就算BCS模型不适用于高温超导,但BCS的配对思想仍然几乎是所有高温超导模型的出发点。 所以,BCS你不服不行。BCS的确有丑的一面,没有丑就没有美。且听下回分解。 BCS之美( 三) BCS之美(二 ) BCS之美(一 )
个人分类: 物理学|2337 次阅读|9 个评论
BCS之美(二)
热度 2 wliming 2012-6-8 11:37
呵呵呵,没人欣赏,不干了。
个人分类: 物理学|1436 次阅读|7 个评论
换个角度看黄秀清童鞋的超导新世界
热度 3 yindazhong 2012-6-7 23:28
换个角度看黄秀清童鞋的超导新世界
黄秀清童鞋向 BCS 叫板,把个科学网世界活生生撕裂成了几个不同的世界碎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80705-578728.html 眼见得没有女娲前来补天,实在令人扼腕。昨晚又向梦中寻问,不出所望,又一如既往收获了一些灵感,贴在下面,作为俺的小学毕业论文一篇: 无论是化学还是物理, “ 结构决定性质 ” 是根本原理。要搞清楚超导原理(俺当年也曾琢磨得天昏地暗废寝忘食),首先得搞清楚原子核的结构(我这里指完整全面的精细结构,现代科学对此至今仍然有许多盲区以至误区),然后我们才能正确地推测核外电子运动的种种方式和运动规律。有关原子核的结构,欢迎参阅笔者的博文 “ 元素周期表是个误导 ” ,尤其是参阅博文下面的铁原子核结构图(见下图)和英文短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405-345229.html 图1. 八爪层叠式阿尔法粒子核心 56 Fe 原子核结构模型图 自从俺作了以上评论,李铭大侠硬是要把电子配对往“男女”配对上拉扯,无奈只好给李大侠恶补了一下男女生理机理原理专业基础课。参见以下文章 6-9 楼的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0036do=blogid=578850 不过这里不说李铭的八卦男女,还是专注说说俺的超导 “ 电子男女配对 ” 理论: 在相对低温(高温超导)的条件下,原子核的结构就排列成我在前述评论中给出的 “ 冷静 ” 的状态,所谓 “ 八爪层叠式阿尔法粒子 ” 状态。此时对应于每个核内的表层阿尔法粒子(含四个核子两个正电荷)必然有两个 “ 缠绕 ” 在一起的电子配成对与之遥相呼应,这个电子男女配对的现象,物理上和化学上叫配对能,这一点应该无可置疑(其实我认为无须什么自旋不自旋的自找麻烦让黄大侠这样的爱刨根问底的科学家伙费脑筋)。此时电子对若受到外力(电压)或电子对碰撞,一般不会离位(在相变-临界温度Tc以下),只是把碰撞获得的动量(振动)传给身边的下一对 " 男女 ", 进而依次类推。因为电子对在低温原子核场中的位置相对固定(宏观所说的晶格?),只作保持相对原位的振动,没有在 “ 高温 ” 条件下的离位热运动碰撞消耗(电阻的本质),于是电阻趋近于零 —— 超导状态是耶。 这就是我心里边所设想的 “ 实体超导 ” 模型。所谓配对要 “ 生子 ”(声子) 只是一本山大叔的物理学小品,原子核结构与电荷内力才是 “ 捆绑 ” 电子对的镣铐!另外所谓“晶格”也是铁、氧、铜 ...... 等元素在低温条件下的核内结构所主导确立的电场及其空间分布状态,这个场状态(晶格)只要排列得当,不仅不是 “ 树桩 ” ,相反恰恰可成为电子列车的 “ 磁悬浮轨道 ”,而且是大片大片的“轨道群体”的集合 哪! 欢迎拍砖砸玉!
个人分类: 科学之道|5870 次阅读|16 个评论
BCS之美(一):GL与BCS
热度 8 wliming 2012-6-7 23:17
黄秀清讲到物理学之美,这点讲的很到位。美是人类的最高追求。你看邢志忠讲的夸克之六味三色,就体现了物理学家对美的强烈渴望,没有美就自己来创造美。艺术家感知和创造的美是最低级的美,而物理学的美是最高层次的美。这个美不仅仅是形式的美,感官的美,而是关于自然法则的神性美。 任何东西都有美和丑的两面性。老黄自己执着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就是美和丑的集中体现。现在,黄秀清讲了BCS之丑,我来讲讲BCS之美。 超导理论开始于金兹伯格-朗道(GL)的唯象方程(之前也有一些小打小闹的理论)。顺便说说,这两位都是前苏联时期的物理学家。朗道大家都知道,在量子力学领域创立了许多重大理论,尤其是建立了固体理论的两大基石(费米液体模型和对称破缺)。中国黄昆先生在这一领域虽然也成果累累,但在朗道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朗道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兹伯格是多面手,做过很多行当的研究,1950年利用朗道的二级相变理论提出了这个GL唯象方程。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给晚年的他和另两人,表彰他这个方程对超导的巨大贡献。这个方程从宏观上一下子抓住了超导体的本质特征。 比如,在存在磁场的时候,这个方程具有局域规范不变性,对自由能取极小值,这个方程可以推出一个有关磁场的方程,求解正好得到迈斯纳效应,也就是磁场不能进入超导体内部。这个方程还能推出超导环包围的磁通量必须是一个磁通量子的整数倍。但是,很有趣的是,他们求出的磁通量子(h/e)比实验值 (h/2e)正好 大了一倍。后来BCS微观超导理论提出来之后,认为电子是配对的, 金兹伯格立刻觉得自己当时完全是瞎了眼睛 。因为只要加上电子配对,他们的磁通量子就跟实验完全一致。所以,从这点上来讲, BCS还是比GL高明一筹 。关于这个电子配对,你想不承认很难。现代超导实验,甚至包括BCS理论不适用的高温超导,这个磁通量子都是 h/2e。分母上这个2e就是电子电荷的2倍,这是电子配对的直接证据。除了BCS, 谁能自然得到这个2e? 老黄试试看? 难道老黄也像金兹伯格瞎了眼睛?(呵呵,玩笑而已) BCS的故事开始于库伯(字母C) 的一个极其粗糙的想法。晶体中电子占据了费米面以下所有的动量。在费米面附近,由于电子和晶格正离子的振动(声子)的耦合,电子和电子之间产生了一点点吸引力(吸引力大过了电子电子之间的库伦排斥)。于是自旋相反动量相反的两个电子就能微弱地结合起来形成库伯对,导致电子整体的能量下降而塌陷,形成更稳定的基态。也就是超导态。然后巴丁(字母B)和司立夫(字母S)给库伯对穿上漂亮的超短裙,成就了BCS超导理论。漂亮在哪里呢? 且听下回分解。 BCS之美( 三) BCS之美(二 ) BCS之美(一 )
个人分类: 物理学|3008 次阅读|37 个评论
我的超导之路(一)
热度 13 xqhuang 2012-6-7 20:02
我的超导之路(一) 一、我的物理观 物理物理,有物有理,无物无理。物质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我考虑一切物理问题的出发点,“见”不到“物”,我不接受任何“理”,这是我的物理原则。在物理学研究中,把物质空间的某些量和结 构,通过数学手段转换到其它虚拟空间,比如动量空间,这种简化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它的确为人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这种数学变换相当于“物”、“像”的关系,动量空 间与物质实空间是关联的,动量空间的“像变”源自实空间的“物变”,实空间是研究的基础,是物理现象和物理原因所在,不能本末倒置了。所以,如果有人告诉我电子在“镜子”里配对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回头看 看“镜子”外面,真的有电子在配对吗? 做科学研究,“想进而进不去”是研究的低级阶段,“进去而出不来”是研究的中级阶段,“进去还能出来”是研究的高级阶段。盲人摸象,无法知道大象长得 怎样,拿着先进的显微镜看大象,一样无法知晓大象的真面目,扔掉显微镜、跳出来,你一定能看到真真切切的大象,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物理学的美 杨振宁先生有一篇很著名的演讲稿《美与物理学》, 真的很精彩。原来,自然界绚丽多彩的美,是来自微观世界深层次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物质结构的对称性,对称性是物质世界稳定的基础,对 称性的破缺是自然现象的物理根源。任何新物理现象的产生,都可以在微观世界底层的物质对称性的变化找到解释,这才是把物理学与美联系在起来的原因。所以,物理学研究就是建立现象与产生现象 的物质对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就是寻找导致物质对称性变化的物质原因。物理学的美还是试金石,任何一个物理学理论,都应该通过物理学美学的鉴定,它满足对称美吗? 三、BCS理论的丑 有人说BCS理论很美,我一直认为它很丑,丑得让我无法忍受,因为它无法通过物理学美学对称性的最基本检验。BCS理论一直在动量空间讲故事,很不愿意回到物质的实空间来,显然BCS有难言之隐,看 看上面这张图,一切就都清楚了。 图A是有电阻的导体中的载流子电子,它们的运动基本上杂乱无章,图B是根据BCS理论勾画出来的示意图,绿色虚线代表“声子”(仅仅起示意作用),两端“连接”的是动量相反的库伯对,对比图A和图B,不难发现两者没 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库伯对的距离可达1000埃,而离子-离子的间距大约3埃(想象一下,两个配对电子居然相隔有300倍离子间隔!),真的令人无法理解,配对并没有导致电子结构、晶体结构的明显变化。从纯正的物理角度 ,超导相变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可观测的实空间物质结构变化,比如对称性的变化,很遗憾,BCS理论至今无法提供任何与其理论相关的实空间结构相变的证据。请问:在物质实空间中,BCS理论的超 导相变源自何处、又体现在何处?这也是我反复强调“实空间”的最主要原因,BCS必须回到物质空间讲物理,不要躲在动量空间讲故事,否则就是“无理”。 物质实空间与动量空间的物理描述必须关联和自洽的,这是物理学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如果动量空间的故事无法在实空间自圆其说,这样的理论100%是错误的,BCS就是这种理论,所以,它必须无 条件退出科学的舞台。无论从物理学美学、相变的高度,还是从经典物理电磁辐射、碰撞的角度,我认为图C的电子有序结构更适合作为实空间超导电子相的基本单元。由于超导晶体的对称性,超导材料 内必然存在一系列周期排列的等电位线,那么,周期排列的电子链就可以无能耗地实现“弹道输运”,实现无电阻(注:这只是超导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学物理、化学的都知道,在低温和适 当电子浓度的情况下,电子可以通过自组装实现电子的有序化(维格纳晶体),只是没有人直接把它与超导理论想联系。作为实空间超导电子态,图B和图C,谁美谁丑?谁简单谁复杂?谁合理谁不合理?谁能 超导谁不能超导?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这需要很高深的物理、很复杂的数学吗?至于这样简单的有序电子结构能引发怎样的超导故事,敬请耐心等待。 写博客可以开开玩笑,在科学问题上,我从来不开玩笑,如果不是有绝对的物理根据和科学思考,我不可能选择走推翻BCS理论、建立新超导理论的道路,更不会弱智到跑科学网玩“行为艺术”,一个学 者的学术信誉重于泰山。编辑MM肯定为置顶那篇博文而饱受各方的压力,本博很想表示感谢和慰问,可,唱歌我不会,送花我不敢,。。。,来段科学网小品如何? 李铭同学一直夸我小品功夫了得,不亚于本山,我这人最怕被人夸,一夸头脑就发热,就上当了。不过,考虑到与李铭同学的深厚友情,特别是他辛苦讲述的电子偷偷摸摸在动量空间搞不正当关系的精 彩故事,特根据李铭同学的博文 【黄秀清错在哪里? 】 ,改编一段小品:《李铭为啥战无不胜?》,送给编辑MM的同 时,也表达我对李铭同学的感激之情。 李 铭 :哇塞,我终于看到电子配对了!好好精彩,好好刺激! 黄秀清 :我怎么啥都看不到?晶格还是那个晶格,电子还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电子。 李 铭 :告诉你吧,是一男一女两个电子偷偷摸摸在动量空间搞不正当关系! 黄秀清 :动量空间?它在哪里?我还是看不见呀! 李 铭 :所以说你不懂BCS,你的眼光只能看到实空间,却没法进入奇妙的动量空间。 黄秀清 :哦,那假如你与一位漂亮MM跑到动量空间鬼混了,会不会生下孩子? 李 铭 :目前只能“声子”不能“生子”,当然,还可以精神出轨。 黄秀清 :谁信呀?忽悠也不要这样吧,本山好歹在实空间说人话,你咋就跑到动量空间说鬼话呢。 李 铭 :看不到动量空间的精彩,眼红了吧? 认错吧! 认输吧!嘢,我又赢了! 黄秀清 :别激动啊,谁对谁错?谁赢谁输?观众心里有数。 李 铭 :只有我才跟你这么详细介绍动量空间的神奇故事,我没功劳也有苦劳啊,你还不感激我。 。。。。。。 大家听,科学网又传来那熟悉的叫喊声:“×××错了,李铭战无不胜,逻辑无敌!”。李铭为啥战无不胜?对别人讲逻辑,对自己从不讲逻辑,这就是李铭逻辑,简直就是QD的逻辑!
个人分类: 鳖解物理|5566 次阅读|68 个评论
我不推荐黄秀清的加精小品是有原因的
热度 5 wliming 2012-6-5 18:08
据说本山大叔已经发现了黄秀清的小品才能,要聘他做小品创作司司长。看来我的极力推荐还是起了作用。说实话,我一直欣赏小黄的小品功夫,他绝不亚于本山,超过黄宏是肯定的。 最好玩的是,枯燥的高深的科学问题在他手下也可以变成有趣的小品。谁说这不是一种能力呢?小黄绝对是入错了行,他要当导演当小品王早已经腰缠万贯了。 可是,老黄把科学当游戏,却不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他不是反超导BCS吗?这是好事啊,高温超导正差一个好理论,他推翻了BCS顺便整个新的,把低温高温都给包了,岂不皆大欢喜。但是,他反BCS的同时,还要顺道把量子力学也反了。这就麻烦大了,量子力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锤炼,早已经深入人心。反BCS容易如同打死一只苍蝇,而反量子力学就好像推翻一座大厦。他想甩几下苍蝇拍子顺便把大厦给推了。所以,他这游戏没法玩下去。 另外,他那些图形,大家千万别当真啊,虽然看起来生动有趣,但都是童话版的小品。 你说我怎能推荐他?他当然不在乎我的推荐,反正已经有一大堆推荐的,甚至全慧这样的内行也跟着凑热闹。但是,老黄还是应该明白,热闹归热闹,科学问题还得冷处理。
个人分类: 物理学|1630 次阅读|13 个评论
科学创新:推开窗户,你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
热度 121 xqhuang 2012-6-5 08:42
科学创新:推开窗户,你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 超导BCS理论,此作品是华君武先生在李政道先生指导下完成的 近日,吴飞鹏博主呼吁【 科技界的星光大道 】:抱怨不公平的土鳖,请上台亮一亮,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号称千里马的海龟精英们,何不也上台跑一圈?让人崇拜得更明明白白!我认为孤魂的呼吁很有意义,中国学术界的现状:【老外欺中华无人,海龟笑土鳖无能,土鳖骂海龟无耻】,海龟、土鳖都不要光说不练,是鳖还是龟?拉上来溜溜! 上回书说道,当年本猴年轻气盛, 冒然点火、引火烧身 ,从而引发了一场科湖恩仇。这回我要响应孤魂的号召,上科技界星光大道,我要拳打脚踢诺奖BCS理论! 所谓BCS,是巴丁(J.Bardeen)、库珀(L.V.Cooper)和施里弗(J.R.Schrieffer)的名字首字母,1957年,他们三人合作发明了号称能解释常规超导体(或低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后人称之为BCS理论,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因为该理论而获得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也因此成为迄今唯一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天才。BCS理论的核心基本上体现在上面这幅漫画中:单身的小蜜蜂(电子)只能艰难地爬行(有电阻),电子一旦配对(就像两只长翅膀的蜜蜂),就可以超导、无阻碍地自由飞翔。 BCS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人看它不顺眼,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近年有以“H-因子”而闻名科学界的美国物理学家Hirsch,他的近作:BCS 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 the world’s largest Madoff scheme?(BCS超导理论:世界最大的麦道夫骗局),在我看来,招招都能致BCS理论于死地。2005年左右,本人也开始对BCS理论“不怀好意”,曾写文《BCS理论:科学还是神话?》,去年在科学网写了两篇博文:【 超导BCS理论,百年诺奖最大骗局 !】,【 为什么BCS理论可以被轻易推倒 ?】,不料刚开始热身,即招来BCS理论拥戴者的一阵拳脚,回想起那一幕仍心有余悸。 物理就要讲道理,以理服人,否则就是无理。科学就要让人懂,“世上无人能懂”的理论,不是巫术就是伪科学!BCS理论错了吗?当然错了,而且错得一塌糊涂!今天,我就在科学网这个科技界星光大道上,用自己设计的5张图文选择题,就像剥洋葱一样,把BCS理论的鬼画皮一层一层地剥下来,让各位一睹诺奖BCS理论的虚假本质。我有信心,那怕是文科出身的编辑MM,她们读此博文后也一定会不停地点头:我好像懂了,BCS理论好像是有问题!究竟是我无理取闹?还是BCS强词夺理?请各位做个公正和科学的判决,我相信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在BCS理论框架下,超导的关键是如何让互相排斥的两个电子配对?BCS认为晶格振动可以提供一种“胶”(声子),它可以把自旋、动量都相反的两个电子胶合成“库伯对”,从而实现超导。在假设BCS理论正确的前提下,有理论证明BCS理论的“超导胶”只能在39K以下发挥作用(大约零下244度),这意味着超导转变温度不能超过39K这个“麦克米兰极限”。1986年高温超导的发现,已经向被认为是万能、普适的BCS理论敲响了丧钟,因为最高达164K的超导转变温度,BCS理论显然再也无法自圆其说了。是彻底放弃BCS的配对机制?还是通过对BCS理论的简单修补来提高“超导胶”的强度以适应高温超导?对巴丁的盲目崇拜和对BCS理论的迷信,让绝大部分高温超导理论的研究者选择了后者,从此,寻找高性能“超导胶”的科学运动在全世界轰轰烈烈地展开,包括李政道、杨振宁、安德森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加入到这个淘金队伍中。然而,二十多年过去,高温超导问题就像一座科学“万人坑”,它无情地吞噬了无数人类精英的青春和热情,除了留下几十万篇必然成为垃圾的SCI论文,人们对为什么会有高温超导?仍一无所知。2007年,诺奖安德森也无可奈何地感叹:我们是不是走错方向了?应该说老安的思想是大胆和开放的,但还是不愿意触及BCS理论这条红线。 关于高温超导问题, 科学网博主 王嘉赋教授 曾有这样描述 :【但凡物理学中出现了无法解释的现象,一定是现有的、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理论框架出了问题,或者至少在出发点上就想偏了,没对到点子上。眼下的高温超导机理,恐也是如此。】,我完全同意王教授的科学论断。我认为:高温超导问题举步维艰,BCS是始作俑者!电子配对不是超导的关键,所谓“超导胶”纯属子虚乌有,人为区分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是脱裤子放屁,所有超导现象必须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得到解释。下面我将证明自己以上论点的是科学和可靠。 ************************************************************************ (一)、康庄大道你不走,地狱黑洞偏来跳 上图中,黑洞代表路面出现的无限深陷阱,现在让你从右端到左端,假设有两条线路供你选择:A. 红色虚线,不停地在陷阱之间跳跃,B. 绿色直线,直接贯穿。请回答,A还是B?我相信各位一定会选择B,然而,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超导理论研究者一定选择A。 无论是BCS理论的哈密顿,还是广泛用于研究高温超导的t-J模型和Hubbard模型(见图中公式),它们都约定带负电的电子必须在那些带正电的离子(陷阱)上不停地跳跃,他们认为只要电子的能量满足一定要求,电子就能一直无损耗地跳下去。如果你有疑问:电子真的能这样跳吗?电子们是如何跳?为什么能一直跳?电子跳跃过程难道就没有能量损耗?超导专家要么习惯性地装聋作哑,要么冷笑一声:怎么会问如此低级的问题?典型的经典思想,说明你不懂现代物理! 在具体超导材料中,由于大量电子的存在,超导专家认为电子并不是闭着眼睛瞎跳,基于量子力学的超导理论,他们还专门为电子们制订了一套非常复杂的跳跃法则。已知电子的自旋可以向上或向下,如果把自旋向上的定义为“男电子”,自旋向下的定义为“女电子”,因为量子力学规定每个“陷阱”最多只允许一对男女电子存在,所以陷阱中的电子在向邻近陷阱跳跃时,还要做出以下准确判断:(1).自己是男还是女?(2).周围的陷阱里有“人”吗?(3).如果有,是几个“人”?(4).如果是一个“人”,它是男还是女?。。。 各位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微观世界的电子,会不会被这些所谓的超导专家整疯了?这些变态的专家发明的超导理论能不复杂吗,你相信这些复杂得让人看不懂的理论能解释超导现象?拜托,科学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你们在发明这些理论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设身处地地为电子们想想,它们能应付得过来吗? (二)、明知路上有风险,越是风险越向前 如上图所示,有两条道路,左边的路面是平直稳定的,而右边的路始终在不停晃动。那么,从安全稳定、耗能最小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走哪条道路?我想大家还是会一致选择左边的B,但BCS将义无反顾地选右边的A。 前面已经提到,BCS认为电子要无损耗地通过这条超导体道路,它们必须通过“声子胶”胶合配对后才能实现,而这个神奇的“声子胶”就是晶格的不停振动(晃动)。一旦“道路”停止晃动,超导“声子胶”就瞬间消失,超导态就无法维持,各位,不觉得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本人认为,晶格振动对超导态的形成和稳定都是负面的,晶格道路的稳定才是超导形成的基础,建立在晶格振动基础上的BCS理论是不牢靠、不成立的,晶格振动一定会把BCS理论震垮! (三)、男女牵手跑步不累? 就像前面的漫画,学物理的基本上都相信BCS理论的鬼话,认为配对的“男女”电子能超导、能飞,对此我深表怀疑。见上图,让我们在一个足球场上周期性地摆放好木桩,为了能提供BCS理论所需要的“超导胶”,这些树桩还会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移动。用红白两个足球代表自旋向上和向下的两个电子,现在实验开始:A.红白两个足球被一根无形的“弹簧”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关联的整体,根据BCS理论,捆绑红白两个足球的“弹簧”可以长达几十倍木桩之间的距离;B.红白两足球无关联、独立地运动。问:哪种情况下,足球更容易与树桩(晶格)发生碰撞? A还是B?不用猜,各位毫不犹豫地选B,BCS仍然 选A。 BCS理论认为电子一旦牵手配对,就有一种回避与其它电子对、晶格发生碰撞的能力,这在物理上是极其荒谬的。直觉告诉我,电子牵手配对不仅不能避免电子与晶格、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碰撞,而是大大增加它们发生碰撞的几率,从而大大减小形成超导的可能。 (四)、蚍蜉撼树谈何易? 我们知道实空间是发生超导相变的真实空间,而传统的BCS理论是建立在数学变换的动量空间上,虚拟的动量空间隐藏了BCS理论的错误,这也是它能误导学术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主要原因。上面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一旦让BCS理论回到实空间,它的错误和物理不自洽就暴露无遗。当然,BCS理论的拥戴者不会这么轻易认错投降,你不是说不能跳吗?那好,我们也让电子在中间跑!所以,现在的超导教科书普遍选用电子在中间跑路的经典图像,而在科学研究中依然采取电子跳跃的量子模型。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只要不抛弃晶格振动导致超导配对的假设,让电子在中间跑也不能解释超导现象。 上图在我与审稿人多次交锋中被反复使用,没有一位审稿人给出正面的回答,各位不妨试一试。我们知道,任何超导体都可以简化为带正电的刚性离子晶格和带负电的载流子电子,而离子的质量是电子的几万、到几百万倍。假设一个电子在晶格中运动,请问下面哪种情况更可能是物理真实?A. 这个电子把周围的离子全部吸引过来(所有讨论BCS理论的教科书都这么写),在导致刚性晶格畸变和“声子胶”产生的同时,自己始终沿红色的直线运行;B.电子被附近的重离子吸引而不停改变运动路线,而晶格基本上不会发生畸变。大家不必告诉我你们的答案,反正BCS理论认为A就是正确。 (五)、我的超导观,无序还是有序? 施里弗是BCS理论创立者之一,他曾经向公众讲述BCS理论的神奇故事,他把库伯电子对比作一对对没有牵手的男女舞伴,所有舞者(电子)无序地分布在舞池(实空间)中(如上图A所示),他们可以不知道自己的舞伴是谁?也可以不知道自己的舞伴在舞池的哪个角落?在音乐的伴奏下(对电子来说,声子就是伴奏曲),舞者们可以默契地配合,而且可以避免发生任何碰撞。我真的越来越糊涂了,这样的故事是否适合无眼、无耳、无脑的微观电子?这样的故事是科学还是神话? 我的超导观 : 我喜欢原生态的物理思考,不希望被那些数学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所误导,如果它们是正确的,超导问题的解决还能轮到我?在我的超导世界里,没有哈密顿、没有波函数、没有配对、没有声子、没有准粒子、没有胶水、。。。,只有最简单的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离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我考虑的核心问题:超导究竟是什么?经典电磁理论告诉我们,电阻是由于电子 - 电子、电子 - 离子的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更物理的解释是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惯性运动→变速运动),因为变速运动 ( 有加速度 ) 才导致电磁辐射、能量损失和电阻的产生。显然,要实现超导(电阻为零),就要确保电子始终处于惯性运动状态以避免它们发生电磁辐射。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没有电磁辐射的超导电子必须时时刻刻处于外合力为零的状态,也就是说超导电子必须是零受力的 “ 惯性电子 ” ,这才是超导问题的核心!抓住它,百年超导难题迎刃而解!(我只能选择我能理解的“低级”实空间来理解物理,其他人都在高级的动量空间玩,我实在达不到他们的高度,让人看笑话了!) BCS理论是要消除两个电子之间的库伦排斥力,而我的理论是要消除所有电子之间的库伦排斥力,这看上去要比BCS难上千万倍,其实一点都不,请看上图B。考虑到自旋因素,我让“男女电子”在实空间排成整齐的队列方队,让他们步调一致向前走,不难证明所有电子之间的库伦排斥相互作用被完全抵消,这不就超导了吗?(注:在真实超导材料中,如何才能实现电子的有序排列?怎样排列?这些很具体的物理问题将另文介绍) 各位,如果让你们选择一个超导方案,是BCS无序的A?还是本人提出的有序的B? ************************************************************************** 我的超导理论设想与诺奖BCS理论有哪些不同? (1). BCS理论建立在虚拟的动量空间,我的理论建立在真实的物质空间。 (2). BCS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仍存在广泛争议的现代量子理论,我的理论基础是久经考验的经典电磁学和牛顿力学。 (3). BCS认为电子配对就是超导,我认为电子配对不等于超导。 (4). BCS仅考虑两个电子之间的库伦排斥力如何消除,我考虑的是所有电子之间排斥力如何消除。 (5). 为了消除电子之间的排斥力,BCS理论借助的是电子外部的晶体振动(声子胶),我的理论依靠的是电子内禀的库伦排斥力,不需要任何人为假定的“超导胶”和“准粒子”。 (6). BCS理论的超导电子在实空间是无序的,我的理论要求超导电子在实空间有序地排列。 (7). BCS理论要求配对电子的动量必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简单说吧,假设有一半超导电子向左运动,另一半与它们配对的电子必然向右运动。哪位能解释一下,这样的物理图像如何能产生超导电流?),我的理论要求所有超导电子的动量必须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 站在维护BCS理论的角度,我的理论设想显然是错误的,它完全违背了BCS理论的所有假设,是对BCS理论的彻底颠覆,但到底谁对谁错?还是让事实说话吧。根据自己的理论设想,通过计算证明超导材料中是允许这种有序电子结构存在。进一步,得到晶体晶格常数、载流子浓度、电子有序结构(列中最近邻电子间距、列与列的距离和对称性等)与超导转变温度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空间、统一的超导理论。该理论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几乎所有超导实验(已撰写二十余篇文章,大部分挂在arXiv上),并真正实现了超导理论的可预言。2008年初,日本科学家首次发现了Tc=26K的1111-型铁基超导体,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国科学家一下子把Tc提高到52K。随着节节攀升的Tc,科学家开始发烧了,国内外多位著名超导专家甚至喊出铁基超导体可能实现室温超导(Tc=300K)。本人根据自创的超导理论和多个实验小组提供的材料晶格常数,第一时间在arXiv上发出了很不和谐的声音:1111系列铁基超导的Tc不可能超过60K!5个年头了,虽然几十种相关的超导材料被先后发现,它们的Tc止于57K,这才是科学的魅力! 作为研究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能够通过论文发表,并得到他人的验证和承认。我首先把相关论文投到PRB,很快收到审稿人的判决书,其中一位是这样写的:【First of all, I was strongly impacted by the contents of the paper...,The contents of the paper include profound information for general solid-state physics, not limited to high-Tc cuprates. Conclusively, I hope that the paper will be published.】(说句不谦虚的话,任何一位有良心的学者,都会被新理论的干净、简洁和美所震惊)。而另一位则极力反对,因为我的理论明显与BCS理论相抵触,虽经几番努力争辩,论文最终还是被无情枪毙了。希望让事实说话的我,仍不停地把新理论应用于各种超导难题,不停地往PRL、PRB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投稿,审稿人均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判了论文的死刑。后来,发现PRL的几篇理论文章的结果明显与实验不符,而我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完美一致,心想:这难道不是证明自己理论是可靠的好机会?决定做最后一次尝试,把文章再投PRL,没有想到换回来的是这样的一份死刑判决书:【The author proposed a complete new framework to study many properties of cuprate superconductors, claiming that .... I do not support its publication in any kind of journal, neither being sent to any referee!】。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量子理论奠基人普朗克的那句名言:一个新的理论,不是靠说服反对者而获胜的,而是等到反对者终于死去,而赞成它的新的年青一代成长起来。 创新的路走起来真的好累!突破性的原始创新都是欺师灭祖,是砸既得利益者的饭碗,必然遭到手握话语权的权威们的疯狂打压,他们可以不让你发表,也可以不理不睬、不提不问,让你自生自灭。无论将来胜负如何,能坚持走到今天已经不容易了,我要感谢网络、感谢arXiv、感谢科学网,你们给了我比黄金更重要的话语权,让我有机会用更多的事实证明:BCS理论是错误的。我知道,要让物理学界承认BCS理论错了、并接受我的新理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创新是什么?科学网战无不胜的李铭先生曾经对我批评BCS理论进行了猛烈批评,虽然他的所谓批评可谓是战无不败,他的一句话还是很有启示意义:【如果物理学认可电子不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超导的问题早解决了,等不了你来了!】。请问,谁说电子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我可以告诉你,电子在超导的时候就可以不服从!其实,科学创新并不神奇,很多时候仅一窗之隔,有不少人已经走到了创新的窗前,因为墨守成规而错过了临窗一推。李铭先生,是的,超导问题的解决,等不了你来了!因为是我让电子在特定条件下不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你却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请记住,轨道电子和载流子电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推开窗户,你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这就是科学创新! 要领略窗外的精彩,请勇敢地向前一步! —————————————————————————— 选了几篇挂在arXiv上的文章,供有兴趣的朋友消遣。有时间再写一篇博客,介绍一些“亮点”。每天都有新超导被发现,每天都有新的超导现象被发现,它们需要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吗? 1. Sh ort-range symmetry breaking induced structural collapse and Tc enhancement in 122-type iron pnictide superconductors。 http://arxiv.org/abs/1205.1837 2. A real-space effective c-axis lattice constant 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 http://arxiv.org/abs/1001.5067 3. Magic doping: From the localized hole-pair to the checkerboard patterns。 http://arxiv.org/abs/1008.0889 4.The Physical Origins of the Meissner Effect and London Penetration Depth。 http://arxiv.org/abs/1008.4418 5.Theory of superconducting and nonsuperconducting stripe phases in the hole-doped superconductor Ca{2-x}Na{x}CuO{2}Cl{2} (x=1/8,1/16)。 http://arxiv.org/abs/0805.3977 6. What will be the maximum Tc in the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s? http://arxiv.org/abs/0808.4093
个人分类: 物理世界|21683 次阅读|4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