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丽乡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把握好农村环境整治的四大关系
热度 1 baocunkuan 2018-3-26 13:40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需以系统性思维理清并把握好“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政府投入与群众动员、技术工程与长效管护、末端治标有效与源头治本有道”之间的4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并再次强调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民生福祉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补齐的短板。谈到农村环境整治话题往往是喜忧参半:“欢喜”的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且近些年来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甚至农村环境市场逐步成为诸多企业掘金重地;“忧”的是,目前我国仍有40%的建制村未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78%的建制村未进行污水处理,甚至不少地区已建的治污工程处于“晒太阳”状态。可以说,农村环境整治内容涉及面广,总结失败教训并累积成功经验对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结合实地调研经验,笔者认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需以系统性思维理清并把握好以下四大关系。 一是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和经验宝库,补齐农村环境短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说,环境整治是美丽宜居农村的基石,乡村振兴是环境持续投入的保障。具体而言,在摸清底数和破除政策条块化基础上,环境整治方案要与本区域的乡村振兴规划相吻合,尤其要与人口规模及紧凑性、田水树生态要素和村庄功能布局等有效衔接,避免后续重复建设及资源浪费,例如 农村道路硬化将大幅度提高后续污水管网铺设成本 。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以绿色发展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善于从乡村传统中汲取生态产业智慧,利用效益高、质量好的产业发展激活农村集体经济,以发展的视角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二是政府投入与群众动员之间的关系。 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各级政府需承担主导责任,尤其是需落实县级党委和政府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但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大包大揽,抑或在决策、运维和投入等阶段让农民靠边站。具体而言,政府应以相适应、合理的投入方式兼顾硬件设施建设和后续自治能力的培育和发展,例如建立一系列庭院环境评比制度和优良“积分”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激活基层党组织和乡贤能人的力量,尊重农民意愿并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在资源配置上积极性作用,提升农民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吸纳种田养殖能手、清洁庭院、从事有机农业、传统食品制作和农产品加工村民等人员意见,从而确定环境整治的优先顺序。 三是技术工程与长效管护之间的关系。 建管并重是农村环境整治成功的关键点,针对“有人建设、无人运营”和“建得起、用不起”等困局,亟待理顺工程建设及长效机制的作用逻辑,即要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具体而言,可依据村集体经济水平及村民意愿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例如运用PPP模式或采取“向上争一点、政府投一点、集体筹一点、农民拿一点”的资金投入模式。再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以及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哄而上、抑或不接地气而建设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例如因地制宜开发一些好用不贵、易懂易学的“土办法”,久久为功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四是末端治标有效与源头治本有道之间的关系。 农村环境整治既要治标有效又要治本有道,不能简单就“环境治理”而忽视农业农村大格局。农业机械化及省力化发展、农民文明健康意识提高、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和村镇服务体系重构是农村环境整治之本,要将技术工程末端治理与生产生活源头控制相结合。具体而言,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例如利用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优势促进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改善,实现农村环境整治与产业融合发展互促互进。条件不具备的地区要结合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涉农的“种子”资金推动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落地,并以农业省力化、无臭化为导向,探索一条成本低、易运维及治理有效的环境治理模式。 本文刊于3月27日《解放日报》:http://www.jfdaily.com/journal/2018-03-27/getArticle.htm?id=74242
1594 次阅读|2 个评论
缙云花海好热闹!
热度 1 科普丽人 2016-6-9 15:51
美丽乡村建设让各地农民学了不少赚钱本领,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笕川村集中了农户500亩连片土地,投资1000余万元资金,种植了各类观赏花卉,还开辟了一条小火车轨道,名曰“笕川号”火车,供城市居民观光,生意火暴得很呢! 种植的花草主要有百日草、柳叶马鞭草、波斯菊、碧冬茄等。
个人分类: 植物图文|3268 次阅读|2 个评论
穷乡僻壤奔小康
dsm9393 2016-4-19 19:59
穷乡僻壤奔小康 都世民 “和谐”穿过千重山, 安徽南陵受采访。 牡园诱人争相艳, 美丽乡村浮水面。 花根深加变丹皮, 穷乡僻壤奔小康!
个人分类: 博客|1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设福建省美丽九峰村, 圆梦莆田市第一民居文化游!
热度 2 Fangjinqin 2015-10-22 18:12
建设福建省美丽九峰村 圆梦莆田市第一民居文化游! 在这次家乡之行中,我 特别高兴获悉:福建省政府已经批文建设福建省莆田市九峰“美丽乡村”的计划兰图,将要大造莆田文化旅游村。这事说来 话长。 我村地处丘陵地带, 人多地少, 解放前, 村民大量外流经商,他们在外历经困苦, 有些人家 最终赢得了商机,挣到了大钱回家乡,他们 不仅买田置地,而且大兴土木,盖了一些 典型的 古典式砖瓦楼房,全村多达22座。村里的富有人家土地改革时多评为工商业地主, 九峰村最有代表性的是同宗的“方家民居”—— 一栋特大7角古典式砖瓦楼房楼 , 请看图1照片说明 。九峰村有一群这样的楼房,因此它可以 与莆田著名的华桥之乡——石庭相媲美,由此闻名遐迩,被称为福建省莆田民居第一村( 厝 ),土地改革后那栋楼房里居住着翻身的十多户贫下中农家庭。  福建日报2004年5月23日报道: 莆田民间第一居( 厝 )。 建造大宅的主人是方秋香三兄弟,三兄弟的父亲方凤宝在福州开办百货纱布店,而后三兄弟又把产业发展到上海等地致富,回乡盖楼房。从1940年开始动工,工匠日均出工60人以上,历时3年建成。主屋长58米,宽15米,一楼高6米。宅子占地7亩多,设计精巧,共有93间房间,屋前铺有大砖埕。正厝前廊的两根长10.7米、直径0.44米的顶梁柱是从仙游山区采购的原始林木,每株包括运费要花上千块银元。在装饰上,他们特意请莆田“前清翰林张琴”作画题书。大厝外侧是红砖砌成的“龙虎楼”,楼底是莆仙民居少见的“裙裾状基墙”。穿过偏门,气势恢宏的二层半古厝映入眼帘。大宅里的彩绘装饰更是显示时代和主人身份特征。最有时代意义的是楼上长廊的十幅彩绘画,绘的是“杭州西湖十景”,说明屋主曾把生意做到江浙并且对苏杭的风景十分敬仰,而且艺术的欣赏眼光很时髦,所以,不只是描绘传统的亭台楼阁图案。大厝的主大厅,面积为5×12米,厅后的“神帐”左右与上面,以神话为内容木雕,人物花草,翩翩如生,夺框而出,漆艺闪光,艺术精湛;上下走廊中,石浮雕、壁画、漆画、书法等,内容丰富,绘制精美,形态生动;圆木柱的石墩,窗口、门口的石雕刻、字画均出自名人名家,制作出自莆仙著名艺人之手,荟萃艺术精品,极有价值。 近年来,九峰村因为上述特色的大批民居建筑已经在莆田甚至福建省,闻名遐迩,经常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旅游,包括建筑师及专业科技工作者来参观考察,网络上也有相关报道。 我家三代是贫农,解放后土地改革时, 我家分得人民胜利果实包括:三口人田地1.52亩, 砖瓦楼3间房子,政府分配楼房如下图2照片 所示,仅次于“第一居”规模小,共 有5户贫下中农家庭进住同一栋楼房里。 图2 解放土改时 我家 分配居住的 古典式砖瓦楼房,共有5家居住 。 这次故乡之行,我特地回到我童年时的故居,一个是诞生地的老土屋,一个是土改时政府分配的楼房,两者对比,改革开放后,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建了新居, 乡村焕然一新。但是 老房基本上人去楼空,需要整修。 我青少年时代在这里读书的地方 这是在诞生地的故居前留影 可喜的是,解放初期,我村一度驻有人民解放军 6575 部队28军某师某团的 一个营部队,营部就设在 “方家民居” 楼房第二层大厅及其厢房里,连队分散在各个自然村。当年住在营部的一位军人后来成为福建省政府的领导干部后,他特别了解我村情况,建议对于莆田九峰村的古典式砖瓦楼房政府进行保护修缮,这引起了莆田市政府的重视,经过考察后,果然得到赞同,政府已经拨款30万修缮了倒塌的围墙,并将继续采取保护措施。 令人关注的是,周围的风景名胜也堪称一赞。除了山上有一处九仙岩(尼姑庵)外,我乡村东边不到一华里出有莆田二十四风景之一—囊山慈寿寺(简称囊山寺),如图3所示。我在村里峰山 小学 学习期间,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去参观和开展课外活动,那里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旅游胜地,至今对寺院里建筑和可口的斋饭,仍然记忆犹新。寺院规模非常庞大,高大雄伟,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 禅堂 、藏经阁和钟鼓楼等一应俱全。据记载,1433年明宣德八年,斋房多达300间,寺院烟火旺盛。小时候总望囊山寺山顶的一个怪状巨石——“鲎石”,被誉为天然“晴雨表”,天晴色白,雨时变灰,山下数十里处皆可见。山上有个天元岩,上面堂宇高敞,倚栏眺望,可见兴化 湾 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俨如千帆竞发,辟波斩浪,十分壮观。“文革”前曾经在囊山寺里兴办了囊山中学,成绩也不错,我一个表弟就是在那里毕业的。 九峰村东边的囊山慈寿寺(简称囊山寺) 囊山寺曾为古驿道宿站,当年朱熹赴同安上任时,曾住在寺内。朱熹有诗曰:“晓发渔溪驿,暮宿囊山寺。云海近苍茫,溪山拥清翠。….” 一清早,从我家老房门口眺望太阳从海拔639米的囊山顶冉冉升起,气势 磅礴, 自然 开始了我的一天农村忙碌的生活。 回忆起来,我的第一家乡——九峰村啊, 毗邻 雄伟高雅的 莆田 囊山寺风景区 。不仅隐含着我的第二故乡——北京百花山的婉约逶迤、波浪滔天和色彩斑斓的特色,而且颇有泰山之雄姿、庐山之清奇和娥眉山之秀丽。 乡里360多年历史,有4个自然村,全乡2千5百多人口,在外地也有2.5千多人。 我 这个土生在九峰山脚下的一个农民儿子,童少年时代充满着苦和乐,喜与忧。多么可爱的第一故乡啊,我渡过了难忘的19个春夏秋冬,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令我难忘! 通过这次返乡探亲活动,我深感: 游子难忘故乡情, 追梦前行笑相迎。 群策群力齐努力, 美丽乡村必建成! 我坚信:福建省决策建设福建省莆田市美丽九峰村的愿景,开展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6259 次阅读|2 个评论
长沙行:走进生态农业,重返美丽乡村
蒋高明 2014-4-13 13:29
紧张的长沙行结束了。好累,不过收获也很大。生态农业正如星星之火,必将燎原的。安全健康食品的生产将带动中国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健康保护、农民就业、大学生就业、城乡和谐,理应成为房地产之后的阳光产业。希望有个部门能够重视起来,科学引导资本下乡。 详细情况可链接:http://hunan.ifeng.com/hunanspecial/jianggaoming/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南能否建设全国首批“零农药”美丽乡镇?
蒋高明 2013-6-19 03:57
蒋高明 不久前,应海南省澄迈县委、县人民政府邀请,笔者有幸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一道,对该县生态环境与工农业发展现状进来了为期四天实地考察,感到这里的变化很大。澄迈县拟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试点,全面推进城乡和谐健康发展的设想是非常正确的。这里,我从实地了解的情况,以及与领导交流,专家座谈,以及农民交谈获得的信息综合分析后,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有关领导参考。 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合理发展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澄迈县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条件,而最具特色的有利条件表现在“三老”,即“百岁老人、千年老房、万年生态”。其中这“三老”中,以百岁老人最为震撼。澄迈是继广西巴马长寿乡之后公认的长寿县,百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例的万分之七点四。百岁老人的存在,说明贵县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流的,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事实上,那些千年古房,还有万年以上独特热带风光的自然生物群落,都说明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能够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从考察的农业项目来看,目前澄迈县的咖啡、槟榔、无核荔枝、富硒红薯、富硒花生、香蕉、菠萝、无公害蔬菜等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如果在此基础上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其产品有望在全国找到市场。更关键的是,通过旅游产业开发,带动澄迈县的安全饮食产业。为此,我们建议澄迈县,主动放弃让普通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认可的农药(只有农药商热衷于推销农药),发展“零农药”生态农业,在全国率先打造“零农药”美丽乡村示范县,抢占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制高点。澄迈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澄迈县的生态环境良好,天然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生态基本达到平衡状态。实际上,在四十年以前,中国的农业都是“零农药”的,是有机的。那时候自然生态良好,人类没有向土地里喷洒今天这样多的农药,病虫草害控制主要依靠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的辛勤劳动。从理论上讲,一个地区的生态条件越好,天敌昆虫和鸟类就越多,对农药的依赖就越小。在调查时我发现,澄迈咖啡种植基本不打农药,种植水稻仅打两遍农药,远低于内地农区(农区玉米打五六遍农药;果树打二十多遍农药),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完全停止农药使用,打造知名度,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农产品价格。 二是停止农药后的产量损失可以通过价位提高得以保证,从而保障农民在降低劳动强度和健康风险前提下增收。发展生态农业,在前期会遇到产量小幅度降低的问题,但这是正常的,待生态平衡恢复后,产量就会上来。 生态农业对害虫防控以预防为主,不是待害虫爆发后靠化学物质灭杀,而是更强调天然的生态平衡。在生态农业模式下,农药就相当于灭火器,仅出现火灾时才派上用场。根据我们的前期研究,农药用量可在现有基础上减少 70-80% 而基本不影响产量。我们增加做过极端试验,即不打农药、不除草,产量当年损失 30% 左右,而至第三年开始出现持平,第四年后则超出普通农业模式。即使当年澄迈县发展“零农药”造成 30% 减产,只要将价位提高 50% ,还是净盈利的,但由此带动的品牌效益,对餐饮业、服务业、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带来的正效应则是无法估量的。 三是中国的生态学家已经掌握了“零农药”控制病虫害的生态综合防控技术。与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不断升级一样,生态农业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的。生态农业对病虫害防控,与化学农业的不同点在于:生态农业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健康的环境下,才能生产健康的食品;生态农业以预防为主,以增加作物抵抗力为主,不是待虫害爆发才控制,等庄稼生病了才看病。在山东农区,我们采取“物理 + 生物”方法控制虫害,试验区彻底实行零农药、零化肥、零农膜覆盖,不用转基因技术,虫害控制量从开始时的 0.45 公斤 / 天( 2009 )下降到 0.02 公斤 / 天 (2012) ,每盏灯年捕获量从 33.8 公斤 下降到 2.4 公斤 ,与此同时天敌鸟类如燕子、麻雀大量回归,瓢虫、食蚜蝇、螳螂等天敌益虫大量出现,害虫几乎没有机会对作物造成危害。我们这项技术已经在全国不同地区,即在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以及干旱区都进行了推广,涉及的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荞麦、苹果、茶、露天蔬菜如白菜、韭菜、萝卜、芹菜等,效果十分理想。如果在生态条件十分优越的澄迈县热带地区推广,从理论上讲应用前景会更好。 四是“零农药”生态农业将会带动农业生产,带动下游产业,带动更多的就业,吸引更多的农民回到家乡,转变为农业职业工人,搞就地城镇化,将城镇建设成为有生气的养人之地。随着澄迈县“零农药”生态县在全国知名度的不断扩大,该县的生态食品将会出现订单猛增的好势头,港澳台地区也会扩大销路,这样就造成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的土地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升值,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回报更多。目前,传统农产品实际上是供大于求,客观造成了农产品价格剧烈动荡的局面,严重伤害了生产一线的农民。然而,“零农药”生态有机食品,却是凤毛麟角的,订单农业可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物以稀为贵,健康的安全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都需要的。现在政府主管部门将农药监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了电子信息卡等做法,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依然不能让消费者信服。其实,从源头直接杜绝农药等有害物质使用,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五是带动澄迈县古村落保护,带动生态旅游。澄迈县有千年以上的古村落无数,曾经留下苏东坡等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这些无疑都具有保护开发的重大潜力。澄迈县人民政府,拟将古村落世界遗产地申报列入工作日程,这个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根据笔者主持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与世界遗产地品牌一样,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证书,巴黎总部负责遗产地申报的领导原负责生物圈保护区申报工作,是斯里兰卡人)申报经验来看,遗产地申报工作是非常繁琐的,要求的条件也比较苛刻,需要花费过亿的经费才能够在国内排队。国际社会强调社区发展,不希望看到一个个的“空心村”。有些地方申报生物圈保护区,国际专家因其核心区没有人居住就不让通过。如果他们看到澄迈县的古村落是没有人气的,是衰败的,就难以符合他们的要求,可能不予批准。遗产地不是废墟地,除非非常有价值的少量地段才允许以废墟地存在,仅供旅游参观和科研。澄迈县的古村落乃至海南全省的古村落,其本身的功能就是住人的,那些百岁老人大都住在古村落里。现在,由于城市发展快,村民在家里种田没有效益,纷纷撂荒,村落也就衰败了。如果发展“零农药”生态农业产业,将产业链扩大到一产二产和三产,那么古村落自然焕发了青春。这样的古村落获得世界遗产地文化遗产的机会就非常大。云南丽江古村落其实是在地震后重新建造的,正是因为人气旺,才获得了世界遗产地的称号。 六是带动澄迈县健康养老产业,直接使上述古村落升值。 海南之所以一直是国人心目中的健康岛、长寿岛,是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海南空气透明度好,降尘少,粉尘浓度低,紫外线强;海南森林覆盖率高,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据海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调查,海南平均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达 7.4 人,超出了联合国 “ 世界长寿之乡 ” 每 10 万人 至少有7位健康的百岁老人的标准。新鲜的空气,能促进血液循环,大大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如果再配合“零农药”食品,大量新鲜绿色的果蔬食品,更能净化人的血脂。因此,澄迈县就会以长寿县、养生村以及绿色人居社区等名牌,在全国不胫而走,守着宝地,等游客人们送钱来——从短期旅游到长期养老。    有人说,我国能与世界著名的海岛度假胜地夏威夷、巴厘岛相媲美的,只有海南岛。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这样的表述还远远不够,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如果海南岛打造真正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岛,相应的产业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让岛上的各种元素循环起来,其生态服务价值会远远超过单纯以旅游见长的夏威夷和巴厘岛。澄迈县应率先在海南乃至全国行动起来,不妨从放弃农药发展“零农药”农业做起。先以村或镇为基本单元,做好科学的试验示范区,然后大规模推广。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乡村是养老的理想之地
热度 1 蒋高明 2013-4-29 08:29
蒋高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科技不断进步,人的平均寿命逐渐提高了。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5岁,与全球最高的日本国(83岁),相差仅8岁。我国从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行列;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14.3%;预计20年后,即到2033年,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25.4 %;2050年将高达33%,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这就是说,三十年后, 全球的人口格局将是这样的: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而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未来的中国到那里去养老呢? 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显著。今天我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动,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更会超过城市。由于家庭规模逐步缩小、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加上经济不发达、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部分地区尚未建立或进程迟缓,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将更加突出。目前,约860万贫困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缺乏必要的保障。 针对中国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开出的“药方”是:一是尽快进行顶层设计,争取到2030年基本建成由国家设立公共养老金、企业和职工设立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组成的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逐步提高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水平;二是坚持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国家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国家要通过增加中央拨款和发行社会保障特别国债,支付养老制度转换成本;三是运用综合措施平衡因老龄化高峰到来形成的国家统筹账户收支缺口(新华社2013年04月15日专访戴相龙:中国有能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何雨欣、侯雪静)。 从戴相龙先生开出的“药方”不难看出,他还是相信花钱就能够办事,“养老金”、“养老储蓄”、“国家统筹账户”等,不难看到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影子。殊不知,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合理的社会结构才是最关键的。在人情冷漠的社会里,花再多的钱也办不了事,尤其对于无劳动能力和防卫能力的老人,金钱对于他们并不安全。 写到这里,笔者讲述一个亲自调查的案例。在山东某县有个村庄,村里有个85岁的老人,养育3个儿子2个闺女,都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老人丈夫去世后,老母亲只好由3个儿子轮流养,他们约定好每个儿子家住一个月。然而,由于社会畸形发展,传统文化丧失殆尽,在金钱问题上斤斤计较,三个儿子本身就不团结,甚至为了一点小钱,老大和老二吵架一辈子都不说话了。老母亲在大儿子家住一个月后,该送到老二家了,但因为二月只有28天,老大觉得吃亏了,就将老母亲背到老二家;老二觉得还不到30天就将老母亲送来,明显吃亏两天,又将老人背到老大家去。由于他们互相不说话,老二就将老人背到老宅子里去了,他想老大会来接人的。几天之后,他忘记了这件事,又不能去老大家打听,老母亲活活被饿死了。待村里的人发现老人尸体的时候,老人的眼睛都人老鼠咬掉了! 上述血淋淋的事实说明,今后的中国式养老必然是亲情养老。为了那点可怜的钱,连亲生儿子都不要老人,更何况冰冷冷的钞票呢?中国自古是以孝道为主的国家,今天全民只认钱财,道德急剧滑坡,才造成了中国大量问题如环境污染、贪污腐败、教育失败、人心相背、养老等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实际上,老人是没有多少追求的,他们也吃不了多少东西,他们唯一希望的是社会还能在他们离世之前,承认他们的存在。有钱难以买到像亲人朋友的亲情。笔者23年前,在英国有一种职业就是去陪英国的老人去聊天。英国老人的家里的布置都非常高档,周围环境好,但就是没有人气,只好花钱请人来说话,每小时10英镑!这就是典型的以金钱为主的西方价值观的表现。中国官员给出的养老方案,竟然也试图花钱就解决养老,而不从造成社会问题的源头找出去,实在是“邯郸学步”。    实际上,中国官员们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中国的乡村本身就是最理想的养老之地。过去农村四世同堂或者五世同堂,其最高境界就是亲情养老,而不是依靠什么外来的力量。老人在家庭里起的作用也不只是等待别人来养活他,他们还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照孙儿孙女,照看家庭,并在家里的大事问题上起决策参谋作用,毕竟老人经历多见识广。另外,农村家庭还养殖很多小动物,这些都可以给老人带来快乐。人总是要死的,谁也逃脱不了这一客观规律,“寿终正寝”是过去中国的死亡的最高境界。过去,农民家里如有老人去世,大家都忌讳说死这个字眼,而是用某某“老了”。老了,也就是了了,万事皆空。老人在儿女照护下坦然离开,回到黄土地,这才是真正的“安乐死”。 今天很多人死在医院里,身体被大卸八块,将辛苦积累的钱拱手交给医院不说,活着的时候就被进行“尸体”解剖,这样离开人世是很不人道的。如果恢复了农村养老功能,那些来自“少小离家”的可以“老大回”,或者将农村假设成别墅级的养老公寓,在那里让人去接地气,国家何愁解决养老问题?因此,中央政府的大量资金应当是就地建设美丽小城镇,让打工的农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就有工作干,让老人能够经常在闭眼之前见到自己的儿女或孙辈,而不是留在家里等死。建设这样的美丽乡村,实施就地生态小城镇化功莫大焉。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要予以重视”。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老年人口增长引发的对其衣、食、住、行、医疗、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求,都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建设美丽小城镇,吸引离乡才年轻农民回到故土,并将中央和地方或社会资金,重点建设“接地气”的养老产业,既有效解决城乡尤其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又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关部门应认真考虑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情。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62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