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出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诗文竞技谈笑中(三)
热度 2 xuxfyuwp 2017-3-12 11:53
“我未出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出自罗隐的《赠妓云英》,前两句是:“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这首诗引出了一段情感故事。王立群老师点评说,这个罗隐年轻时赴考,途经锺陵县时结识了云英,是个有名的歌妓,但是过了十几年,罗隐仍没有考上,再次遇到云英时,很惊讶云英还未嫁人。云英也很惊讶他怎么还没考上。康震老师给出了进一步的延伸解读,说这是两个倒霉蛋相遇的故事,初相识后多年再相遇,双方都没达到对方认为应该达到的状态。虽有遗憾,但也反衬出一种情思,说明他们对对方都很关心,两个人是有很深感情的,在时时惦记对方,想象着对方应该是什么样子。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通过诗词反映出的情谊是很重的。 “直道相思聊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是个纠错题,应是“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董卿说可能有人会认为“清”是错的,改为“未妨惆怅是轻狂”。蒙曼老师便对这个可能做了一番解读,诗中的清狂是指什么呢?意思是不狂之狂,此人本来没有狂疾,没有那个病,却显得像病了一样,什么意思呢?就是痴情。情到深处人痴狂。所以称为清狂,有不狂之狂,痴情之狂的意思。其实就是一种情,但有些过,用情过深了,人就狂了。康震老师的解释就更有点趣味了,说这两句诗意思是本来知道咱俩也没什么戏,可我就是特别喜欢你,就是跟你相思,就要爱你。董卿插话,是啊!我想想还不行吗?康震老师说,对,我想我的,我痴我的,我的情,与你没有一毛钱关系。董卿则给出了结论:借用现代的一句话,就叫我爱你,与你无关。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出自苏轼的《戏徐凝瀑布诗》,后两句是“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王立群老师解释说,苏轼在赞扬李白的同时,狠批了徐凝。其实徐凝的诗也不错,但率真的苏轼批评人毫不留情,把徐凝贬得很低。康震和王立群老师关于苏轼和李白的进一步解释也很有意思。康老师说,宋神宗评价李白时,说他有苏轼的才情,但没有苏轼的学问,苏轼虽然被他贬谪,但还是承认苏轼是他们时代的骄傲。王立群老师说宋代诗人确实普遍比唐代诗人有学问,重要原因是宋代的雕版印刷已经通行了,宋代人的读书量显然超越唐人。唐人读书受到了当时印刷技术限制,书籍流传是较困难的。所以到今天,李白那样的大诗人留下的诗词也就一千多首,远不及苏轼、陆游,所以从学问角度,宋代诗人远高于唐代。这样解释似有一定道理,从技术上进步的角度解读史实,但若深究学问的内涵,或许也会有争议。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康震老师感慨地说,这就是李煜写的诗啊,一般人真写不了,他这种心境一般人体会不到。李煜的诗一般人一看都懂,但你写不出来。他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小孩子也能听得懂,但是其中蕴含的酸楚,我们可能体会到,但难以表达出来。董卿说,李煜是字字血泪啊!王立群老师赞同,说他被俘后,处境极度艰难,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女人,也没有办法挽救国家,做了阶下囚,没有那种惨痛的处境和经历,是写不出来的。康震老师认为,李煜的确是个亡国之君,但在艺术上确是史上的奇葩。把生活中和政治中的痛,酿造出了艺术上的美,只是这种美是带着血和泪的。李煜的造诣很高,最难得的是能通过寻常的话语传递不寻常的心理状态,这个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康震老师谈到白居易,似有些兴奋,说白居易30岁的时候,还是长安郊县的一个科级干部,与朋友一道看了一次仙游寺,想到了天宝往事,写出了《长恨歌》,写得多好啊!如张爱玲所说“出名要趁早”,此诗一出,轰动天下,天才!可十年以后,白居易已40岁了,被贬到江州这小地方,你还能写出什么呢?没想到遇见一个商人妇,听了一曲琵琶曲,心里有感觉了,引发了艺术天才无边想象,写出了《琵琶行》。白居易虽然被贬,但仍然是官人,江州司马相当于副市长啊!而唐代的身份等级划分是很严格的,有官人,有良人,还有贱人。“老大嫁作商人妇”,本人是歌女,又嫁给商人为妻,这在当时身份是很低微的。但白居易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将两人的身份拉平了,这是很不寻常的,俯下身来,与对方平等交换内心,把感情作为人和人交往的唯一标准,是这首诗特别感人的一个地方,这种心态和认同,是非常伟大的,《琵琶行》也成为千古佳作,只有反复咏叹方解其中真味。 节目中令人回味之处不少,在欣赏与谈笑间受益良多。
个人分类: 杂感|3876 次阅读|2 个评论
嵇少丞让我出大名,哈哈
热度 17 lin602 2013-12-10 15:25
嵇少丞不但让我在科学网出名,已经让我在搜狐网上出名了。谢谢海外华人爱‘我’之心。 非常感谢!就不送你大礼了,也不请你喝酒了。该干吗干吗,希望你再接再励,继续立新功。晚上喝半斤庆祝一下,再搞点下酒菜。 原则上我就不跟你写博文‘一来一去’,‘礼尚往来’了。谢谢你的大礼。 他首先针对我写了一博文,我只写了一篇反击博文,可以让一世界著名教授花那么大功夫写了好多篇,其中几篇让科学网编辑删了,他又跑到搜狐网上大写特写,我这‘差教授’让世界著名教授花那样多时间,值了。哈哈。 他得意地在我博文(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79177-748247.html )下的留言: 嵇少丞 2013-12-10 11:56 林教授, 你出大名了: http://blog.sohu.com/ 他的博文原网址: http://jishaochengvip.blog.sohu.com/282048698.html 省得大家找了费事,转载他让我出名的博文如下: “爱国”是林中祥之流的遮羞布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中祥多次在其博客对海外华人教授斥责道:“中国人民用纳税人的钱培养了我们,包括你,我为中国的科技做贡献,你呢?为洋国洋人做贡献了。用国外好的平台做出点成绩,被外国人调教了一番,现在再利用网回来‘刺’国内教授,打击国内教授与研究生们的积极性,外国人想做的事,你在做,你可真为国外主人卖力呀。” 上述文字火药味如此之浓,让海外华人怕怕,莫非又搞文革了?红卫兵来了吗?林中祥抡起“政治正确”与“爱国伟大”的大棒,露出“狰狞的面目”。 林中祥骂海外华人“ 外国人想做的事,你在做,你可真为国外主人卖力呀”,想证明什么呢?想证明“ 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 塞缪尔·约翰逊)。陈源当年骂鲁迅“拿卢布”,林中祥骂海外学者是外国派来反华的、搞破坏的、这外国是哪国? 外国人想做啥事?海外华人学者你在做?为啥要派海外华人学者“破坏”中国的科教?林中祥有证据吗?他要的仅是“莫须有”政治陷害。骂海外华人是为外国人做事的汉奸,林中祥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虚伪无能的真面目。或许,当年,林中祥 没少动出国心思,可是成绩太差、外文不好,考不上出国留学生。后来或许通过拍领导马屁想搞个出国进修的名额,削尖脑袋挖空心思想留在国外,可是水平太臭没人要,滞留一段时间不得不折回国,从此凡见到海外华人学者就大骂:“你们 为洋国洋人做贡献了 ”“外国人想做的事,你在做,你可真为国外主人卖力呀。”这等爱国贼嘴脸,如此丑陋!其实,他那学术水平也就只能在不与世界接轨的三流中国大学谋份工作,忽悠些经费,偷偷摸摸塞满自己腰包,若是去西方国家,他早就改行到中餐馆洗盘子。 安卜罗斯·皮尔斯说:“ 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 亨利·大卫·梭罗说: “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爱国的,他们可以为少数牺牲多数。他们热爱他们坟墓的泥土,但他们对那种可以使他们的肉体生机勃勃的精神却毫无同情心。爱国主义是他们脑袋里的蛆”。美国评论家门肯说:“任何时候当你听到一个人说他爱他的国家,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他在期待为此获得报偿”。林中祥不仅 “期待为此获得报偿”而且想要用所有海外华人头颅滴血染红他的帽子。这样龌龊之人,一旦大权在握,似乎比希特勒还希特勒。 海外学者了解中西方文明与科技进展,为祖国的建设与改革开放献计献策,在网上发表点言论,希望中国科教界进行必要的制度改革,以迎头赶上西方国家,林中祥就会疯狂的拍过来咬,“ 利用网回来‘刺’国内教授,打击国内教授与研究生们的积极性,外国人想做的事,你在做,你可真为国外主人卖力呀。”林中祥也太给力了,海外华人学者统统还是国外主人派来搞破坏的, 要不是这些海外华人学者搞破坏,国内教授与研究生们的积极性绝不是现在这么高,肯定是大跃进了,得诺贝尔奖早就成常态了。不知哪位哲人说过:不良制度总是由最不要脸的人维护着, 这句很适合林中祥之流。 “我为中国的科技做贡献,你呢?为洋国洋人做贡献了”。这是林中祥的逻辑,他在国内了,必定就为中国的科技做贡献,那些成千上万海外华人学者在海外,一定就是“为洋国洋人做贡献了”。科技不是拼人数,靠的是人才队伍的质量。像林中祥那样的人,多一个不如少一个,他是吃国家闲饭最后还卖乖。海外华人对祖国的贡献多大,这个不由林中祥说了算, 国家领导最有数。按照林中祥的狗屁逻辑,全世界讲英语的人全部回英国住,那些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英国后裔全部是英国的敌人? 林中祥那样智力的人是不可能理解托马斯·杰弗逊“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的话, 更不可能理解托马斯·潘恩 所说:“ 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侵犯”。 涅克拉索夫说:“ 对祖国来说,没有比一切都满意的爱国者更可怕的敌人了”。 胡适先生也说,“ 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林中祥这么“先进”,极可能还是中共党员,为什么不与党中央没有保持一致?即使普通公民,林中祥这种“爱国贼”的腔调,与国家大政方针亦格格不入。现在让我们看看几任国家主席是怎么说的。 2013 年 10 月 21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时说:“ 党和国家尊重广大留学人员的选择,回国工作,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欢迎;留在海外,我们支持通过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大家都要牢记,无论身在何处,你们都是中华儿女的一分子,祖国和人民始终惦记着你们,祖国永远是你们温暖的精神家园”。 本人作为中国国家邀请的海外人才回国观礼团54名成员中一员参加建国60周年庆典,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9月30日接见我们时说: 60年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包含了广大海外人才和留学回国人才的奉献和功劳。 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观礼团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向广大海外人才和留学回国人才,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海外华人是否爱自己的祖籍国,岂有无名小卒林中祥说了算?林中祥代表不了任何人, 他对海外华人教授的斥责,只反映其丑恶的灵魂与肮脏的人格。 可悲的是,“ 爱国 ” 现在成为林中祥之流的遮羞布。整天喊着爱国的人,自己其实并不爱国,他们是不良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从来不讲国对民的爱与保护,从来不谈自由平等公平博爱,把腐败所得转移到海外供子孙后代享用。 王立军副市长没少喊爱国,逃生的时候没有往他 “ 爱 ” 的组织机构去,反而躲进美国领事馆,因为他知道只有躲进美国领事馆他就有生还的希望。薄熙来被抓前几天还在北京高调会见历届雷峰班的班长,号召全国人唱红打黑、学雷锋去爱国, 讽刺吧。百姓受欺凌受压迫喊冤叫屈,他就说你不爱国,偷换了概念,爱国变成就是爱他们,允许他们享受特权、胡作非为。林中祥,不过是另一个两面派而已。
3331 次阅读|19 个评论
人为什么想出名?
热度 4 duke01361 2013-7-31 09:06
人为什么想出名? 很多人想出名,甚至很多人总想出名,或为了出名可以不择手段。这是为什么? 首先让我们定义一下什么是“出名”? 其实,我能想到的“出名”就是让很多很多的人知道你的名字,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有那么一点不含糊的地方!或者你需要靠着出名给自己打广告,揽人气,图的是一个有卖场! 为什么要出名? 理由或许很简单。这个世界上芸芸众生,人多到难计其数,于是你很多时候会觉得孤独,觉得被淹没,或你的存在被人忽视。或者你需要和同类争夺稀缺的资源,或者你期望让人看你的时候,眼睛里冒着青烟,你喜欢那种灼痛感。 生活中身胆影支,无人相伴;或心理上不被认同,不被认可或不被接受,凡此种种,是 人们心理上不乐于接受的。 于是,你想让人看到你的存在,你想有人陪你说说话,必要的时候给你一个心理上的拥抱,甚至是意境中香吻!或者你想使自己资源最大化,卖个好价钱.... 混在演艺圈的人想出名,有人靠演技,有人靠脸蛋儿,也有人靠出卖自己的桃色隐私... 科技界的人想出名,有人靠事实实在在的“干货”,有人靠湿淋淋的“掺水”,也有人靠贩卖假货... 官场之人想出名,想混个为官清廉的名声,希望得到上司的认可,属下的拥戴,想百尺竿头,官升五级,甚或九五至尊,光宗耀祖....于是有的人靠实干,有的人靠玩弄权术,甚至有的人靠“啃老”.... ​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10071 次阅读|4 个评论
“跪事”与忠孝——非不能,不为也
热度 1 alphong 2012-7-16 20:27
最近太多某校长的“跪事”评价。挺着言孝,反对者视之为做作。 就其本人而言,我还是很敬重的,寒门子弟,晋身院士,官居名校之长。听闻校内师生对其评价也不错。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亲生母亲一跪,竟引起评判浪涛,奔涌不绝。无论挺还是批,就事论事,攻击人身就不好了。就此事而言,我也深以为然。九旬老母,一般难以割舍故土,何况还有其他子女在侧。儿行千里为母祝寿,跪拜真情,涕泪难抑,人之常也。能够放弃手边工作,回家看看,孝情可嘉。可我想,能否从另外一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呢? 古语:忠孝不能两全。诚然,人生如白驹过隙,太短了。历史上的著名孝子少有忠臣良将,可以理解。不知李密的《陈情表》普及度有多少,我是读过的。我并不是说希望校长如李密,老人过世再入仕。如果遇到父母高寿,岂不没有了尽忠的机会,这不公允。我想说的是,当前国内,和平安定,交通便捷,还是有很多方式来兼顾忠孝的。 其一,把父母赡养在身边,早问安,晚服侍,在外尽忠,回家尽孝。看官问:那就不出差了吗?不然,有爱人和孩子,加上保姆或特护什么的,即便出差也不是总在外,毕竟是校长嘛,岗位上的事情总不能都是在外飞着做。即便如此,也比置父母于千里之外见面次数多吧。看官问:屋小钱缺没条件呐。也不然,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般父母年迈之际,自己也该有所小成了。屋小?何以为小,上下铺亦可尽孝!钱缺?何以为多,温饱可延年,关键是孝心。看官问:父母不愿离开家乡呢? 其二,迁己以近亲。院士是做学问的,离家近一些影响很大吗?看官问:不在一起,距离远近差别不大。我看差别还是有的,现在各地高速修的很好,开车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来个往返。至于路上,办公也不耽误。何况,远离大都市,住房条件会更好,为什么不如上说,把父母赡养在身边呢。看官问:那校长做不成了?校长很重要吗,校长是什么,尽忠一途也。为什么不能申请就近担任高校校长呢。以其身份,怕是会让家乡高校喜出望外的。即便不做校长,就没有途径尽忠吗?能否认袁隆平的利国利民吗?看官问:其团队怎么办?这我就奇怪了,自己连组建团队都不行,那惨了点儿吧。看官问:身在其位,必受其制,怎么办? 其三,专心做学问。去掉椅子就不能尽忠了吗?钱学森不是校长,举世尊敬;华佗不仕,历史流芳。没有椅子的限制,到父母身边会容易些吧。看官问:做学问占据了很多尽孝的时间,怎么可能做好尽孝?我怎么回答呢,舜以孝闻世,一代明主;曾参噬指痛心,为孔汲师;汉文帝孝子,开文景之治;黄庭坚涤亲溺器,书画彪炳;孙思邈学医疗亲,医圣传世......“非不能也,不为也。” 至于,照片和新闻。孝道是长久事,尽忠需有长久心。“悄悄地干活”即可。非要“猪八戒放屁----名声在外”,结果难以保证如其心意。
个人分类: 镜湖幽深|445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看唐骏事件
热度 3 lin602 2011-5-2 09:30
我是南京林业大学教师,在我校发生的事情,我是在网上知道的,信息太不灵了,一是我们一般不关心校园中这类的活动,基本不参加,二是校园中好象也没有听到这评论,除了我的研究生们,一般与教师们交流多些。 因为涉及到我所在的学校,就看了些网上帖子,虽然不详细知道唐骏的事情,但也能够从中看到一些内容。我觉得: 1 既然是作为名人来大学做演讲,就得让其他人提问,这是个基本原则。因为你赚足了眼球,也风光了,可能还有点收益(猜想),网上也出现了,那么演讲人就有义务被问问题并回答大家的问题。如果问的问题在法律与道德的范围之内,他们问问题是有权利的。如果他们的问题或举动出格,法律与道德会作出评价。 2 一个人成功了,路径很多,如果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的成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在这成功过程中,有‘不义之财’,有‘不光彩’的做法,其实你最好的办法,在家喝喝茶,看看书,资助点需要资助的人,同时也坦诚承认自己过去的‘不太完美’的做法,甚至作出真诚‘检讨’。低调与坦诚,再多做点积德的事,大家会理解与体谅的。如果自己太高调,到处张扬,其他人可能会有非义的。 3 再往深处讲一点,如何看待成功。网上有的人就觉得,唐骏做到这样,靠他的能力,‘不光彩’的事情,也无所谓,根本无关他的成功评价。这有关到社会道德准则的问题,社会道德准则要求被宣传、名人、公众人物、大的官员、特别是‘公开宣扬自己’的人有一个好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公众对这些人的心理要求。中国有句话叫‘既要做婊子,又要立贞节坊’(讽刺语),这句话其实就是要求被公众欣赏的人,被媒体与政府宣传的人,自己经常出头露面的人,要经得起社会公众道德的评判。克林顿、意大利现总理的风流事,如果是普通人,谁管他们的闲事呢?因为他们是总统与总理,所以媒体国会都在做这个文章。想想这些,就能够想通了,国内外都一样的,这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4 出面多的人,出镜多的人,会让自己走到风口浪尖上的。‘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要想让自己这个‘木’秀于林,必须自己有足够的强壮,一是有能力,二是别招风,如果招到‘龙卷风’,呵呵,就不好玩了。 5 对唐骏,我不了解,我只是对名人演讲这事,发表点看法。网上他的事情真假,不做任何评价。
3144 次阅读|12 个评论
学术期刊与出名
boxcar 2010-1-11 11:22
吕 喆 一个八卦娱乐杂志通常可以做到帮某些人出名,无论是正面的德艺双馨报道,还是负面绯闻,都是出名,这甚至成为此类报刊杂志的宗旨。想出名的人必须设法让自己的名字每天出现在公众面前,无论是什么小报杂志,还是网络的娱乐板块都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份学术期刊肯定不该是为了帮某些人出名而办的,但确实可以帮人出名。这个名就出在学术共同体的大小同行圈子里很正常,但如果出到了学术圈子以外的社会上,形势可就大大不妙了。我宁愿相信《晶体学报》没有帮人迅速出名这个兴趣。但很不幸,在中国,沾上《晶体学报》E的作者往往很容易出名,先是作为SCI文章大户被人羡慕和崇拜,然后作为灌水者(据说这方面的名人很多)被揶揄,最近更加不得了了,某些作者已被揭发出连灌的水都是假的,这样只有为世人所批判和不耻了。看来,这名不出也罢,因为老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 现在看来,尽管《晶体学报》声称无意提供出名捷径(见所附原文),但我们却看到了不但往该刊物(或者说数据库)灌水的作者们一个个地出名或者被出名,就连《晶体学报》自己也迅速出名了,从不但寻常百姓一无所知、就连科技界人士也不甚了了的学术杂志一举变得家喻户晓了,所以也就难怪这些天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晶体学报》要一再出面说明了。 在国外情况如何,我等土鳖无从知晓,当然不能评论。只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之下,有些学术期刊肯定能帮人出名,而且自己也一定出名。因为中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评价甚至奖惩机制,会应对这种机制(钻空子?)的人通常是大家眼中的成功者,他们走的捷径或者成功之路通常很具有榜样和示范果。在学术界,经常会看到如果有人找到了一个学术期刊可以比较容易地发表容易被认可、被高度评价的文章(暂时拿SCI收录作为一个标准,以后有IF、他引次数等),那么这个期刊编辑的邮箱里面可能迅速收到大量来自中国的稿件,《晶体学报》或许就属于此类。从此,作者和杂志都会变得很有名气,只是这个名气一开始还算是好名气,后来不幸变成了坏名气罢了。 无论《晶体学报》是否有意于出名这档子事儿,但现在却是想不出名都难了。 实际上,学术期刊及其撰稿人之所以出名全要拜公众舆论介入所赐,平面媒体和网络的大篇幅报道才能让学术领域的事情变得人所共知。不过 学术领域的事情,公众舆论的介于有好处,也有坏处。首先,舆论的监督作用很重要,宣传作用也很强大;但并不专业的舆论对学术内容的断章取义及其背景所作的望文生义的误读对学术本身也是有很大杀伤力的,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群众,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 ~~~~~~~~~~~~~~~~~~~~~~~~~~~~~~~~~~~~~~~~~~~~~~~~~~ 附: 晶体学报再回应学术造假事件:无意提供出名捷径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11/063319440936.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1日06:33 中国青年报   《晶体学报》再度回应 井冈山大学两名讲师学术造假 事件   本报记者 来扬 雷宇   最早发现此次学术造假事件的Anthony.L.Spek (以下简称Spek记者注)教授在看到相关的报道和评论后给记者回信。他发现,许多报道和评论显示,中国有关方面十分重视此次造假行为。但他同时也表示,一些报道和评论对《晶体学报》E分卷的作用存在误解。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一些报道和评论以为《晶体学报》是以稿牟利的学术期刊。   这位《晶体学报》C分卷的联合编辑告诉记者,《晶体学报》E分卷旨在收录那些可靠且有用的测定结果和数据。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可信度,相关的报告都是可以被检索到的。   这份期刊显然无意为研究者的出名提供捷径。Spek说。   感谢你的来信。我现在代表我和另两位《晶体学报》E分卷的编委Harrison教授和Weil教授给你回信。近日,《晶体学报》E分卷编委之一、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化学系教授Jim Simpson(以下简称Simpson记者注)也给中国青年报记者发来邮件,就《晶体学报》E分卷的选稿、编辑、复查等流程及期刊编辑部对 井冈山大学两名教师学术造假 事件的调查情况进行了介绍。   Simpson告诉记者,《晶体学报》E分卷是国际晶体学会下辖的期刊之一,而国际晶体学会是一个成立于1948年的全球性科学研究社团,旨在推进国际晶体学研究的合作。   他介绍,作为一份在线阅读的电子期刊,《晶体学报》E分卷每月出版一期,在2009年共刊发了4115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报告了一种化学物质的详细晶体结构。每篇提交的文章都须经过同行审议,参加审议者是从一个大约60人的联合编辑的名单中随机抽取的。这些联合编辑都是来自各国的非常有经验的晶体学研究者,他们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可以在《晶体学报》E分卷的网站上找到。   记者在该网站上发现,《晶体学报》E分卷的主编是来自瑞士的Gernot Kostorz教授,3位编委分别来自苏格兰、新西兰和奥地利的高校,另有55位来自世界各国的联合编辑。其中,有3位联合编辑来自中国,分别是浙江大学化学系的徐端钧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胡宁海研究员和香港大学化学系的黄永德教授。   Simpson介绍,这些联合编辑对提交的每篇文章都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检查其质量和英语水平,并进行相应的修改,以确保其达到发表的要求。他表示,一篇文章从接收到发表的平均周期是16天,而被联合编辑撤销或退回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8%。   Simpson告诉记者,作者在向《晶体学报》E分卷投稿时,需要提交两个特定格式的ASCII文件,包括相关的图形和数据。在《晶体学报》E分卷上发表的文章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包括摘要在内的文字信息,另一部分是测量得到的用来描述晶体结构和测定质量的数据。在作者提交后,相关图形和数据都会接受系统的一系列自动检查。首先,系统会检查提交的文章是否具备发表所要求的所有信息;其次,系统会检查相关数据是否自洽;最后,系统会检查根据文章所提供的数据能否重构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晶体结构。检查结束后,如果发现有问题,系统会生成一份问题清单即时反馈给作者。因此,对作者来说,检查程序没有秘密可言。   除此之外,期刊编辑部还会对已发表的文章进行复查。复查的工作会在文章发表后的一年内进行,主要是对文章的数据与此前已有的数据进行对比。复查工作能够有效检验文章内容是否造假。正是在最近进行的复查工作中,编辑部发现了中国井冈山大学两名教师过去两年内发表的70篇文章存在造假。Simpson表示,这些文章现在都已被退回,并且,期刊编辑部已将不断检视复查的流程、不断升级复查软件列为日常工作之一。因此,读者对《晶体学报》E分卷和晶体学会下辖的其他期刊中刊登的晶体结构的质量会越来越有信心。   在被问及对学术造假事件的调查进展时,Simpson表示,目前调查的情况就是这70篇文章存在造假。他告诉记者,要检验已发表的文章是否存在造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已经花费了许多非常有经验的晶体学研究者好几个月。一旦发现问题,期刊编辑部会给作者一次机会来评论和解释这些被发现的错误。如果发现可能存在造假的行为,编辑部需要确信,某一篇文章的作者的确是在有意欺骗,而不是因为粗心或疏忽犯下的简单错误。目前,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一旦相关作者对这些错误作出答复,编辑部会根据作者的答复予以处理。   此外,Simpson还就中国作者向《晶体学报》E分卷踊跃投稿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诉记者,2008年,《晶体学报》E分卷上发表的文章中有51%来自中国。这或许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那些对自己英语水平不够自信的作者在类似《晶体学报》E分卷上发表短篇幅的文章要比在其他期刊发表文章要容易一些。另一个原因是,《晶体学报》E分卷为作者高效快速发表已测定的晶体结构提供了便捷的渠道。Simpson说。   他表示,所有提交给国际晶体学会下属期刊的文章,不管其作者来自哪个国家,都要经过复查这一环节的严格考验。因此,来自中国的文章并不会因为此次论文造假事件而被区别对待。他特别强调,事实上,中国的作者已经向《晶体学报》E分卷提交了几千篇高质量的晶体结构报告,这对科学界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贡献。我们深信,在化学晶体领域里,国际晶体学会下辖的期刊一定会在完善晶体结构检测流程中发挥带头作用。
个人分类: 社会|5966 次阅读|5 个评论
致李晞媛
龚胜生 2010-1-7 01:51
按:我不认识李晞媛。她踩了我的另一个博客,并且留了言我才去踩她的博客。读了她的博客,有感,于是写下以下文字。这段文字和这首小诗主要是告诫她不要急于出名,学生嘛还是先学本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更何况出名未必是好事,得意之时往往也是失意之时;天生丽质是先天的资本,可以发挥其价值,但外秀还须慧中,女人只有把靓丽的外貌和内在的才华结合起来,才算得上真正的漂亮! 这个地方很久没有来过了,来时却是另外一年了。新年不知不觉过了一周了。本来在政协常委会上,晚上是回校给本科生上课的。打开博客,发觉有些人来踩我的博客,其中还有个叫李晞媛的小女孩给我留了言,算是老乡,估计她是冲我的博客名字来的。这新年的第一博就送给她吧。 致李晞媛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生得意失意时。 天生丽质可凭借,外秀慧中方真姿。 姓名:李晞媛 性别:女 学校:浙江传媒学院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湖南 身高:167cm 体重:48KG 鞋码:37 三围:85/67/92 cm 眼睛:黑色 专业:播音主持 一个人的时候,世界总是很安静,安静到可以听见思念的声音。总是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决绝的说要忘记却又一直记得。落花垂地的流年,竟是这般念念不忘。
个人分类: 我吟我行|43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科学网出名很容易
热度 1 zhumengjin 2009-11-21 01:37
在科学网,普通人的声音很微弱,特别是像我这种土里吧唧的货色。不过,这也有十足的好处,那就是树矮不招风,在博客里胡乱涂鸦也不会引人注意,比较安全。当然,因为实名制,这种安全也只是相对的,可谓写博有风险,涂鸦需谨慎。通过这两天的观察,我发觉想在科学网出名其实也很容易。现总结如下: (一)找名人吵架 名人的人气高,借助其高人气,找科学网的名人PK是一条快速出名的捷径。不过,这得冒一定的风险,和名人吵架也要讲究策略:(1)要找不是本专业的名人。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不是一个专业,再怎么红眼、结仇也无所谓。但如果是同一专业甚至是同一大专业那就最好不好找别人开火了,毕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说不定自己以后重点课题答辩、杰青答辩、申报国家级大奖之类的,如果碰到人家做了评委那就损失大了。科研上的巨大损失与逞一时口舌之快相比,显然得不偿失。(2)要找准七寸。你想找别人吵,如果靶子没找准,人家才懒得理你小角色。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想开火也要找准名人的七寸。七寸是痒处、痛处、敏感处、羞愧处,找准了肯定会回应你,不回应你你就多挠他几下,对方必定奇痒无比,想不回应你都不行,而且还要做好舌战群儒的准备,因为名人通常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3)最好还要显示一点水平,比如在道德驾驭、攻辩口才、逻辑思维等方面必须要有些亮点,别总是如泼妇骂街一样骂架。如果能力只在骂街层次,最好别选这条策略,因为没有特别深的印象,骂过之后很难再有人记得你。 (二)不按常规出牌,经常转一些正统科学共同体内很难读到的新鲜东东 要知道,科研工作者也是人,也需要娱乐,也需要不带颜色的八卦,何况大家上科学网多半也是工作之余或工作间隙上网放松一下。在网上做读书笔记、写科研体会的人也有,但毕竟数量不多,在科学网做科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把握住大家主要是休闲娱乐的心态,经常转一些正统科学共同体内很难读到的新鲜东东,多抖一些猛料,那么点击率肯定高居不下,久而久之博主的名字也就为大家所熟悉了。 (三)特有文采的,勤写就行 这个策略可能只适合少数人,因为特有文采毕竟只有少数人。我发觉科学网确实有几个特有文采的人,篇篇可谓精品,读来让人佩服不已。在科学网这类文章特受欢迎,但这样的文章比例实在是太少。有思想、有文采的博友不用讲什么策略,只要肯花时间就行,大家欢迎可读性极高的精品,也欢迎写这样精品的人。这样的人如果多花点时间,想不出名都不行。 (四)紧跟科学网热点问题 科学网每一段时间都有一个热点问题。如果想让自己的博文点击率高,并希望籍此提高博主的知名度,可以紧跟这些热点问题,当然必须在热点问题出现的早、中期出手,并选一个好的视角,最好言之有物。如果到晚期了、甚至热浪已经过去了再发文就达不到效果了。 (五)惜墨如金的人 如果你惜墨如金,不愿意多写,那就脚步勤快点,多浏览别人的博文,并实名点评,甚至刻意制造一点轻微的摩擦,处处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国人久受礼尚往来文化的熏陶,在你游他回游的循环中,久而久之也能给众博主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这算是一条不算策略的策略。
个人分类: 社会视窗|7178 次阅读|2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