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海外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海外

相关日志

疫情迫使医学研究加速发表
热度 1 isechina 2020-5-29 14:56
随着科学家们竞相了解冠状病毒,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将研究提交给期刊供专家评审的过程被大大压缩了。通常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几周内就完成了,有些期刊收到的投稿数量是正常水平的两倍。 《科学》杂志是世界上最具选择性的研究机构之一。该杂志主编霍尔顿 • 索普称,《科学》杂志曾经在收到“用来进入宿主细胞的病毒spiky蛋白的结构——这是设计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关键知识”9天后即发表。他表示:“ 同样的过程也在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在《科学》杂志140年的历史上有先例吗?没人记得。” 对于专家和公众来说,能够获得可靠的健康建议从来没有感到如此重要或具有挑战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描述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爆炸,有些是准确的,有些则不然 —— 这使得人们在需要的时候很难找到可靠的来源和可靠的指导。”“事实上,最近几周出现了新的研究,哪些人应该戴口罩、何时戴口罩、什么程度的物理分离是安全的以及病毒是如何传播的等基本问题变得复杂。 开放科学中心执行主任Brian Nosek说,“我们想要得到答案的问题比我们任何时候掌握的证据都要复杂得多。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希望这些答案是确定的,而且要迅速获得。“ 这种对结论性的要求,凸显了围绕科学期刊作用的长期紧张关系。它应该是事实的仲裁者还是新思想的创造者?是历史记录的保持者还是未来的预言者?是科学家们相互交流的私人渠道,还是他们可以与公众交流的扩音器?还是以上所有?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 ·霍顿说:“我认为,整个疫情大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非常高兴的是,我们每天都在发布研究报告,指导国家和全球应对这种病毒。这是一项艰巨而责任重大的任务,因为如果我们对我们发布的内容做出错误的判断,就可能对大流行的进程产生危险的影响。” 与其他传播科学知识的手段相比, 传统学术期刊的优势在于,它们拥有质疑高度专业化的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的专门技能,而且还使新发现在上下文中的重要性更加明确。 这意味着让相关专家审阅论文,这在处理一种新的病原体时尤其困难。许多在Covid-19领域获得专业知识的人也在试图阻止它。Nosek说:“我们可以自信地说,目前最好的证据是来自这些期刊的信息。”他补充道:“但现有的最佳证据远远、远远缺乏确定性。” 我们对证据做出的决定必须“接受不确定性”。 为了尽快提供可能的生死攸关的研究,包括《科学》、《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内的许多付费精英期刊的出版商,已经在网上免费提供了冠状病毒的内容。索普教授说,他和其他人还鼓励研究人员在投稿之前,把他们的论文提交到预印本服务器上,任何人都可以访问这些论文。“那么,我们就不是在决定世界是否应该拥有这些信息,”他说。“我们正在决定的是,这是否是科学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应该得到同行评审过程的认可。” 然而,《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主编Peter Drotman说,根据定义, 很难判断一份预印本是否“可靠、真实” 。该杂志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出版,但编辑上独立于该中心。(它一直是开放获取的。)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分享初步的工作可能有助于整个科学界更有效地合作——例如,使研究人员能够迅速确认和建立在彼此的发现上,而不是进行不必要的重复实验。 学术期刊认为他们的读者是其他科学家,而不是普通大众。但是实际上学术期刊是在大流行期间,由于大众对信息的需求而诞生的。 Illustration by Ori Toor 19世纪20年代初,天花爆发袭击了巴黎和法国其他城市。当时有一种新的疫苗存在,但是关于它的有效性的报道各不相同。巴黎的一个强大的医疗机构Académie de Médecine,召集了它的成员来讨论它应该向全国发布什么样的建议。历史上,这样的会议都是私下举行的,但法国大革命开启了一个政府问责的新时代,记者也被允许参加。哈佛大学科学史副教授Alex Csiszar说,他们转述的科学争论让一些科学院成员感到不安,他们本希望发表一个清晰、统一的声明。作为回应,该学会试图通过出版自己的讨论周报来重新掌控自己的信息,这些讨论后来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学术期刊。 如今,这些期刊往往过于专业化,普通读者难以轻易掌握,这使得“开放获取”的概念对公众而言“更多是一种想法,而不是现实,”Csiszar说。 尽管如此,当前的大流行确实增加了科学期刊的读者群和他们在报纸上的引用。今年1月之前,《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阅读人数最多的文章有2万人次。目前浏览量最多的文章,也是来自2006年的文章,有超过48万的浏览量: 它给出了如何用一件T-SHIRT制作你自己的“简易呼吸面罩”的介绍说明 。 这种科学参与的突然增长在长期内将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索普教授担心,如果人们认为科学家对大流行的解决方案承诺过多,会产生反作用。 他在3月份的一篇社论中写道:“要分享进展,就可能需要多长时间,或者它们是否会奏效,很难给出充分的警告。这不仅仅是在飞机飞行的时候修理它,而是在飞机的蓝图还在绘制的时候修理它。” 然而,如果政府官员早一点注意到现有的科学,我们可能根本就不会在那架飞机上。1月31日,《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预测全球大流行, 声称“防备计划应该已经准备好部署在短时间内,包括确保供应链的药品、个人防护设备,医疗用品和必要的人力资源来应对如此大规模的全球疫情的后果。霍顿教授写道:“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没有采取任何这些行动。美国卫生机构和白宫也没有。” 当然,这些都不在我们个人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除了遵循公共卫生指南外,非科学家如何参与研究,或引用研究的新闻,以帮助他们保护自己的健康? 检查来源很重要 : 留意来自权威期刊的信息。但也要记住,即使是经过同行评议的最佳建议也有可能改变——而且还会改变。 这就是科学的运作方式,而现在它的工作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 如果我们相信一个结论,那么当它被修正时,我们很容易感到沮丧。如果我们相信这个过程,尽管它是不完美的,我们可以更好地准备改变它,这是我们最希望做的。 参考文献: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21/magazine/coronavirus-scientific-journals-research.html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3861 次阅读|6 个评论
全球科学,中国学术出版的崛起和欧洲的焦虑
isechina 2020-3-17 10:49
2020年1月, 欧洲学术出版会议 (Academic Publishing in Europe-APE http://ape2020.eu/)召开。尽管有人谈论全球科学,但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大力投资正引起欧洲的真正焦虑。 全球科学 柏林自由大学校长Günter Ziegler对会议进行了简短的欢迎。Ziegler在致辞中嘲弄了 美国出版商协会12月份的公开信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December letter)。Ziegler抨击道,那封公开信采用了一些旨在吸引行政官员的民族主义语言,过分强调 “美国出版商” 和 “美国科学”,但是美国的这一套与全球学术出版和全球科学又是密不可分。 欧洲出版 欧盟 欧盟开放获取特使Jean-Claude Burgelman进行了清晰明确的演讲,他说,虽然大多数出版商曾经反对他的呼吁并反对开放获取,但现在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欧洲在开放获取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Burgelman担心欧洲在这场竞争(主要对象美国和中国)的背景下,欧洲有落伍的严重风险。他担心这一点是有道理的,因为根据Elsevier的最新报告, 欧洲的R&D强度已经跌至第三位,而中国在对研究的影响力方面也正赶上欧盟。 Research Futures Monitoring Framework报告截图 展望未来,Burgelman认为,向数据科学的转型是一种新的方法,它将取代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他认为开放科学(包括开放访问)本身不仅具有优势,而且是数据科学战略的重要推动者。 开放科学是使欧洲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在科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Plan S Science Europe 总裁马克·施利茨(Marc Schlitz)随后代表Plan S和 Coalition S发言。Schlitz认为Plan S表现出了勇敢的一面,但在资助者参与方面几乎没有进展 —— 尤其是缺少德国国家资助机构—— 仍然几乎只在欧洲进行展开。同时,联盟近期已放弃了对APC设置上限的计划,这表明该联盟正在朝与出版商妥协的方向努力。 当Plan S截止日期迫近,联盟有足够的权重来影响出版商吗?出版商是否会为Plan S研究人员建立某种并行的系统?还是该联盟最终会从其最初的激进主义退缩? PROJEKT DEAL和转化协议 无论Plan S产生什么成果,将订阅与开放获取服务捆绑在一起的变革性协议显然仍在继续发展。尽管DEAL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它当然只是许多欧洲国家在国家层面上达成的一系列变革协议的一个国家缩影。 达格玛·拉金(Dagmar Laging)展示了Springer Nature已与之达成变革协议的11个欧洲国家/地区的地图。她还报告说,这些协议已使出版商活动的份额大大增加。 中国的崛起 综上所述,欧洲(当然还有美国)对中国崛起表达了担忧。迄今为止,中国科研飞速发展,为许多西方学术出版商创造了经济效益,既是其出版商的市场,又是文章增长的来源。但是,西方出版商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多地是在问题和风险上,而不是无限的机会上。 Research Futures Monitoring Framework报告截图 中国科学出版社的Lin Peng在致开幕词时,对中国出版的兴起作了概括性的发言。因为其最近收购了法国学术出版商EDP出版社,所以无论如何,它都会引起很多与会者的注意。 有人问林先生是否希望收购其他欧洲出版商,对此他热情地回答:“如果您愿意出售,我们有能力支付,我们愿意进行讨论。” 最后,最近卸任的STM首席执行官Michael Mabe进行了闭幕演讲,回顾了出版行业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一些预测和建议,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 一个问题是中国是否会尝试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学术出版基础设施,“为中国科学服务的中国期刊(Chinese Journals for Chinese Science)”,以及我们是否会看到学术出版的重心从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牛津转移到北京和上海。 参考文献: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20/01/21/global-science-chinas-rise-european-anxiety/ https://presspage-production-content.s3.amazonaws.com/uploads/1508/coalitionletteropposinglowerembargoes12.18.2019-581369.pdf https://www.elsevier.com/__data/assets/pdf_file/0010/847333/Research-Futures-Monitoring-Framework.pd f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2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52)
jiangjiping 2019-3-27 07:53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52) (五十二)外国同事的生活方式我学不来 蒋继平 2019年3月27日 昨天在试验站的会议室见到一位女同事。 她是南美洲来的一位移民,身材高大, 性格开放,肤色暗沉, 但是暗中泛着红色, 一种健康的标记。我因为前几天一直没有见到她, 问她干什么去了。 她笑嘻嘻地, 而且有些兴奋地告许我, 她带着一家子, 丈夫, 女儿和儿子, 一起去古巴度假一个星期。我问她孩子们不是要上学的吗? 她说正是因为孩子们有春季短假一个星期, 才有这个机会去度假。 听了她的话, 我礼貌地对她恭维几句, 说她看起来精神很好, 出国度假看来效果不错。 她听了我的话, 更加得意忘形地向我描述古巴的所见所闻。 她说古巴人非常热情, 生活得很开心快乐, 虽然有些穷, 但是大多数人都很乐观。 我和她交谈之后, 想想自己的生活, 觉得她的生活方式我是很难学会的。 我记得她们一家子每年至少一次出国旅游, 而且很早就会把公司规定的带薪休假用完。 反正在我的感觉中, 她们是能享受就享受, 决不浪费任何享受的机会。 反思我自己的生活方式, 能熬过去就尽量熬过去, 尽量把带薪休假的机会放到下半年。 这种做法是为了万一需要请假去解决重要的问题时有足够的带薪休假日可以用。 看来这是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 是很难改变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8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报告》发布
redtree 2019-1-10 09:25
《2018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报告》发布 作者:郭亚丽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9/1/9 12:00:58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郭亚丽)8日,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以及中国日报网联合发布《2018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内地高校中海外网络传播力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 据了解,研究团队选取了我国141所内地高校(涵盖所有“双一流”大学和原211大学)以及43所港澳台地区高校进行考察,同时选择了4所日韩大学、4所美国大学作为参照,通过挖掘Google、维基百科、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六个平台数据,对中国高校的海外网络传播力做全景分析。根据《报告》选取的184所高校排名,2018年我国内地加港澳台地区高校的海外网络传播力排名前十位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澳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研究发现,将每年内地高校海外网络传播力第一名与美国参照大学、日韩参照大学第一名、港澳台地区高校第一名的得分相比,内地高校的海外网络传播力不断提升,相较于之前有明显进步,内地高校海外网络传播力第一名由得分远低于港澳台地区高校第一名、日韩参照高校第一名逐渐发展成如今已经超越港澳台地区高校第一名、日韩参照高校第一名。同时其与美国参照高校第一名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报告》发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四地高校的整体海外网络传播力较突出。中国内地高校海外网络传播力排名前十位中有八所高校位于这四座城市。前二十名中有十一所高校位于这四座城市,其中有三所北京高校,四所上海高校,南京和杭州的高校各有两所。 此外,《报告》指出,我国内地高校普遍忽略海外网络社交平台建设,海外社交平台建设较为薄弱,整体上与港澳台、日韩高校有较大差距。内地高校中只有40所高校拥有Twitter账号,拥有Facebook账号的高校有134所,拥有Instagram账号的高校更是只有32所,拥有YouTube账号的高校最少,为28所。同时我国内地高校普遍缺少各个社交平台的官方认证,缺乏公信力,只有北大、清华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完善。 研究团队将中国高校的学术传播力排名和海外网络传播力排名作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两者显著相关,说明学术传播力排名越高,高校的海外传播力也越强。学术传播力排名前十的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内地学术传播力排名前十位高校有四所在中国内地高校海外网络传播力的排名中位列前十。 根据2018年中国内地高校海外网络传播力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团队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分别是:第一,将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纳入高校国际化整体战略;第二,实现高校海外传播形象的品牌化;第三,海外网络传播平台建设矩阵化;第四,提升运营团队的专业化水准;第五,充分发挥海外传播视频化优势。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准备出国和已经在国外的中国人的若干许求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8-9-27 07:31
给准备出国和已经在国外的中国人的若干许求 蒋继平 2018年9月27日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我在国内外许多媒体上看到很多有关中国人在国外的不雅报道, 比如说, 周X波在美国被控非法持枪,刘X东被控犯有强奸嫌疑,北京某知名大学的一位教授一家在瑞典被警察丢到荒野雪地, 还有中国游客在游轮上将自助餐抢劫一空,一些在国外科研机构工作的中国学者被控当中国的科技间谍,中国夫妇在美国公园抓鸟等等。 这些报道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国人塑造了一个不好的负面形象。 作为一个已经移民的海外侨胞, 我一向非常注重自己在国外的一言一行。 这是因为我知道我虽然换了护照国籍, 但是, 我的炎黄子孙的血统和外貌永远也不能改变。 所以, 虽然属于美国公民, 但是, 仍然是中国人。 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很爱面子, 希望自己优秀, 更希望自己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平时要养成一个优良的生活习惯,使自己的言行合乎规范。航母, 核弹和卫星只能表明一个国家的实力和科技水平, 而不能展示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才是代表这个国家真正形象的最重要因子。 我今天特别需要提醒到海外的中国人, 不管你是旅游, 短期学习访问,还是攻读学位, 然后在海外就业,或者通过亲族移民而定居海外的人, 你们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世界法则: 就是: 你的言行是受到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民俗风情所掌控的, 不是中国的法律法规可以用来为你辩护的, 也不是中国的传统习惯在当地被认同和欢迎的。所以,你在国外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民俗风情, 以免因为无知而触犯规则。 我真心地给准备出国和已经在海外的所有中国人提出如下许求。 第一, 一定要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加深了解, 要严格按照当地的法律法规行事。这是因为一旦触犯当地的法律法规, 一定会受到当地的处罚, 而不是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来评判。 在这点上, 国外几乎是“王子犯罪, 俗民同罪”的处理标准。 所以, 不管你在国内多么显赫, 你的身份地位在国外的法庭上一点儿作用都起不到。 第二,在公众场合, 一定要按照先后次序行动, 要遵照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 再者,不要贪小便宜, 不要因为不要钱就可以多占多拿, 自助餐拿一份足以够自己吃饱的饭菜就行了, 不要因为不要花钱就大量的浪费。国外的自助餐都有足够备份的, 不要怕吃不饱, 不要抢座位, 也用不着占座位。 第四,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孩子。 国外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做得很好。 在国外千万不能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来处理, 对待和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犯有明显的错误, 也不能用体罚的形式作为惩戒手段。 还有,家暴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 一旦家庭配偶一方提出对方实施家暴, 而且有证据, 那么, 施暴者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的。 第六,千万不要任意而为, 不要以为身在海外, 国家管不着, 外国人不能管, 所以, 干些见不得人的事。 你有钱, 有精力, 需要发泄, 可以到合法的地方寻找你需要的乐趣。 比如说, 美国有几个城市具有合法赌博和色情的规定。 在那里招异性发泄是合法的,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始终牢记平等尊重的待人处事原则。 外国人非常在意平等尊重。 不管身份地位如何, 一律平等相待。 服务员们虽然职务低微, 但是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尊严。 他们认为工作仅是一种社会分工,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总而言之, 我希望所有到海外游访或者定居海外的中国人,为了自己的形象,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是来自于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的现代文明人士。
个人分类: 个人建议|398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跟子女移民后 中国老人彻底傻眼:这就是国外生活?
热度 2 jiangxun 2018-5-13 10:33
作者: 小S虫虫 4月30日《北京晨报》报导:外国女孩追回奥森野鸭蛋。 加拿大女孩Simone回忆,4月15日当天,她带着几个小朋友到北京奥森公园游玩,刚好看到了一个老人穿着雨鞋趟水进入一个小岛,拿了几枚野鸭蛋。“我并不清楚他拿了几个鸭蛋,也不知道它要拿鸭蛋做什么,但这种行为在加拿大是不被允许的,就决定跟着他。”因语言不通,Simone多次要求他放回,老人也说了一大堆话,但是两人都听不懂对方说什么。 Simone和朋友几次要求老人将野鸭蛋放回,但老人拒绝。二人将事情反映至公园管理处后,在工作人员要求下老人终放回野鸭蛋。 “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最终亲眼看见安保人员带着老人把鸭蛋放到了湖边,我终於松了口气。这个结果太重要了。”Simone说。 不少网友说老外真的“很傻很天真”。但你知道吗,这些蛮横惯了的中国老人,在国外给子女带来了无尽的麻烦。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下文将告诉你,一些蛮不讲理的老人在国内也许能横行无阻,但在国外就要傻眼了,并且“深受教育”。 关于作者 小S虫虫 上海女生,资深媒体人,曾任职于新华社某新闻杂志,九年前移居加拿大。 1 差不多十年前,我还在华人只有几千个的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上大学,有个中国师姐特别出名。好多本地同学一提起,都知道这位“Goose Li”。当然这可不是个什么好名声。 据说有天师姐正上着课,两个警察敲门进来,跟教授谈了几句,就把师姐“请”了出去。教室里一下子就炸了,师姐也吓呆了,初来乍到英语又不是很好,只得求助一位台湾的同学帮忙翻译,才得知,原来是她那过来探亲的老父,在渥太华湖边公园里捉了一只野生加拿大鹅,回家活宰做烧鹅,被人举报,警察上门调查正赶上老人家撸着袖子热腾腾褪鹅毛呢,当场人赃并获。 倔了一辈子的老父一不通英语,二不认错,三坚定认为中国人不能给洋鬼子欺负,理直气壮嚷嚷“闺女要吃烧鹅,我不偷不抢咋得了?!”拒不配合,逼得警察把枪都掏出来,直接拷起来带回警局。 可伶的师姐,作为老父入境的担保人,自然要被请去一起处置。从小品学兼优,头一次被警车拉进警局的师姐,一路上只是不断哭着重复一句话,“我从来没有跟他说过我要吃鹅”。 最终的处理结果,罚款5000元,师姐作为担保人留下不良记录。据说直到回家,不知错的老父还大声嚷嚷,“又不是家养的鹅!俺们老家那些野鹅野鸭,谁打着就算谁的,就是洋鬼子瞧我们中国人不顺眼!” 而另一边,师姐那些同学们,尤其是渥太华本地人完全惊呆了,甚至还被当作新闻上了本地报纸。他们无法相信,居然真的有人会去杀野生动物煮菜吃?!他们忍不住互相问,难道他们从原始社会来的?不知道有超市吗? 2 说实话,挺同情师姐的,没有“熊孩子”,却有个“熊老人”。常年的洁身自律,完全抵不过老父的随心所欲。可随着在加拿大住的时间越来越长,渐渐发现这样替“熊老人”背锅的子女可不是一二个,也绝非偶然。 尤其是当我搬到温哥华,接触到更多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后,那简直叫一个大开眼界。这老人家“熊”起来,比小孩子实力可强多了! 比如,有个客户父母过来小住一个月。老人煮菜,觉得就出门几分钟没有关火,导致烟雾警报器启动,招来警车消防车,疏散了半条街的居民。不光家里两扇门都被火警人员劈烂,还收到了1000刀的出警费用。 照理说,也算是个教训。谁知性情“刚烈”的老人家不知悔改,反而自作聪明用塑料袋层层把家里的报警器层层包起来,直到她家的油烟触动了邻居家的报警器,火警人员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刻开出3000元的罚单,同时他家房屋保险上涨一倍,连涨三年。 再比如,去年温哥华本地论坛上热议的一个事故。时速60公里的快速道上,一个中国老人牵着孩子乱穿马路,幸好车主刹车避让及时,仅仅轻轻蹭到了些。车主立刻下车报警并上前询问老人孩子情况,谁知老太太一看这阵势一屁股拉着孩子坐地上说这儿疼那儿疼,吓得车主又急忙叫来救护车。 待警察抵达现场了解情况并查看车行记录仪后,通过翻译告诉老太太主责在她,之后的医疗费用需她自费。老太太立刻又哭又闹,对着路人大喊大叫,“快来看欺负老人欺负小孩欺负中国人啦!” 警察则认为她可能受到惊吓导致情绪失控,不由分说把她和孩子隔离开来送去医院。待子女赶到医院时,一张上万元的账单已经在等着他们付了。 还有大温常常有各种中国老人家的奇葩车祸。没来过的人都想象不出来,这些老人家人不怎么利索,可车都开得极猛,车越豪越随心所欲,简直了不起死了!。他们车祸的质量和数量,可一点不比那些富二代飙车的车祸少。 2016年1月列治文No. 3公路,一辆银色丰田小车撞进一间华人咖啡店,目击者称驾驶者是一名78岁妇女。 当然,有些钱来得特别容易的孝顺子女觉得,爹妈辛苦了一辈子,罚就罚了,人没事就好,就当给他们交点学费花点钱献孝心了。咱可是中国人啊,老人再错,哪里轮得到子女批评教育,岂不是造反了! 所以,中国人移民越多的地方,本地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不少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理,一个孝字通通都能说得通。 3 温哥华本地人在推特上聊列治文奇闻,说看到个别中国老人家开着宝马,凌志甚至保时捷,到处翻垃圾筒捡汽水瓶,有时还为了地盘儿争斗。我去,这些收垃圾的钱,油费都不止!这些子女们是怎么想的,也不劝劝?! 劝啥?他们哪里懂这些子女们要孝顺啊,哪怕倒贴颜面扫地也得由着老人呀。 2017年6月27日,一八旬老太朝飞机发动机扔九枚硬币求平安,导致航班延误5个多小时。 还有在超市商店,那些背古驰,LV包包的老阿姨们,不管是装蔬菜水果的自取塑料袋,厕所里的卫生卷筒纸,还是擦手纸,那可是整卷整卷往包里塞啊,一不小心被工作人员发现了,还能理直气壮对答如流“不都是免费随便拿的吗?我多拿点怎么了?又不犯法,而且又不是我一个人拿!” 做子女的丢点脸算什么?大不了付钱买下来就是,老人开心要紧嘛。 7月8日,山东临沂一“暴走团”占据主路内侧车道行走,一辆出租车从后方撞入人群,致1死2伤。很多人甚至认为机动车正常驾驶遇到这种事情完全是倒酶,应该无责。 而但凡温哥华本地人议论中国老人素质太差,不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这些子女们还愤怒反击,说凭什么对咱家老人素质说三道四,不就是随地吐点痰,顺手扔垃圾,随意插个队,说话大声点,贪点小便宜,乱穿个马路,当街把个尿,偶尔撒个泼,小小碰个瓷,适当钻空子,溺爱家里“熊孩子”吗?吃你们家一口饭喝你们家一口水了么?!咱家老人在中国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我们这些受累受气的都不敢讲,哪里轮得到你们来。 当然,也有一部分靠自己念书工作挣钱过上体面中产小日子的移民们,真心头疼“熊老人”问题。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一开始都讲得明明白白,说到口干舌燥,可到老人依旧我行我素,完全当耳旁风。 4 丢脸还算事小,总免不了担心他们惹出想象不出的祸事来。真摊上事儿了,骂又骂不得,讲又讲不起,要么拒不认错比谁都凶,要么一哭二闹三上吊。比熊孩子不知道难对付多少倍! 他们也常常不约而同感叹,我们做子女的从小被他们要求争气给他们长脸,可他们当爹妈的怎么就不知道长进些少给子女惹事丢脸呢?! 我在温哥华有个做翻译的华人朋友,主业法律相关领域,经常被紧急招去现场,警局,法庭为当事人翻译,其中接触比较多的就是这些中国大陆来的老人家。每次朋友间提起这个头疼的话题,他总笑笑安慰道,“没事,你不教,总有人会教。” 不要让年龄成为尊重你的唯一理由 然后就聊起一些他工作里最常翻译的对话。 老人:“我不知道这个不可以啊!” 警察:“不,你应该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应该知道你的行为必须遵守你所在地的法律。” 老人:“我们老家那儿都是这么干的,没人管!” 警察:“你可以在你们国家干任何你们国家允许的行为,但你现在加拿大,就必须遵守加拿大的法律。” 老人:“我是第一次,初犯,能不能就算了,下次我一定注意。” 警察:“目前这个处罚就是根据第一次违反决定的,第二次违反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更重的处罚。” 老人:“我年纪那么大了,不是有心的,就不能从轻发落吗?” 警察:“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跟年龄无关。” 老人:“你们是不是看不起中国人!故意找我们碴!歧视我们中国人!” 警察:“如果你对我的执法过程有任何疑问或不满,我的警号是XXXX, 你可以在XX日内向法庭申诉。” 老人:“你们欺负人啊欺负我一把老骨头啊我不活了我跟你们拼了啊!!!”(大喊大叫坐地哭闹) 警察:直接掏出手铐,甚至手枪,制服认为有攻击性或自残行为的当事人。 老人:装病装晕倒。 警察:直接叫救护车送医院。费用由当事人自理。 (加拿大救护车,被鉴定为无必要,会收取高额费用。BC省非本地居民仅急诊挂号费为1200加元,检查费用另算,平均一天住院费用为7000至10000加元) 这个当翻译的朋友,也常在现场安慰那些匆匆赶来替老人背锅,气急攻心的子女。 “你们说,是政府教育你们不可能去教老人什么好的,什么是对的,或者说,即使做错事,也不会被认真惩罚。但这里,会有制度去教育和管束每个人,惩罚违反的行为,并让每个人知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老人或孩子,有权或无势,富有或贫穷,都没有例外。” “这也不完全是坏事。你们移民出来一般都是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其实同理,把老人接出来也一样,可以让他们在这里受到更好的‘教育’”。
个人分类: 天下|2293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怎么就念了博士?(二)
热度 6 ziligong 2018-1-2 07:06
按:上篇写于2015年初被公司派驻德比(Derby)时,原计划以开始工作分界写上下两篇。不想,2017年底第二次从德比小住回来,下篇尚未动笔。新年之际草就,也算是有了个交代。转载请联系derekgong1984@163.com或微信公众号southbank84。 2009年1月2日,我硕士答辩第三天就搭飞机经停厦门再到新加坡正式开始我的博士生涯,迄今已是整整九年。除去三年半的博士生活,我已先后在两家公司工作了五年有半,从一个职场菜鸟变成了老人。上篇略有提及我找工的经历,这里再啰嗦几句。我毕业时新加坡的工业界对博士的需求相当有限,如今似乎略有改观。即便如此,现在材料类的应届博士生,除了少数人进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相当于中科院,不过规模要小不止一个数量级)做研究科学家 (Scientist)外,多数人会选择继续在本地或欧美国家做一两站的博士后再寻求稳定的教职。因为中新两国科研评价体系相当接近,所以陆续回国求得教职和得到国家各种人才计划资助的大有人在。剩下像我这样,因为各种原因寻求工业界机会的人多少算是异类。 2012年3月从学校的招聘会上回来后,我一度失望至极。一本厚厚的招聘册子,按照学历和专业的需求删选之后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等到去这几家的网站查看是否有空缺后,就剩下惊人的两个了,索性都投递了简历。第一家是做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公司,在新加坡有一个小的研发队伍,而生产早已转移到国内了。有幸接到面试,不过就像相亲一样,没等到结束就已察觉彼此的不适合。第二家就是我后来的第一份全职工作—-南德(TUV SUD)的失效分析顾问。南德在新加坡的分公司曾经是新加坡生产力与标准局(Productivity Standard Board),后来私有化被南德收购,不过时至今日PSB的品牌在本地还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当时因为新加坡地铁连续的几次重大故障,公司承接了事故调查的项目因此急需人手。去面试时才发现我后来的上司就是曾经得了杰出移民贡献奖的黄博士,而我大概在此一年前正好在《联合早报》上看到过有关他的报道。因为我金属材料的背景,本科和硕士时候的课题也涉及一些失效分析方面的工作,所以面试总体上比较顺利。只是因为我博士刚刚进入第四年,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正式毕业。幸运的是我的导师理解我的处境,加之我当时的项目到了收尾的阶段,工作也达到了毕业的要求,就让我着手论文的写作。虽然人事多次催促,黄博士最后还是同意我三个月后再入职。就这样,我提前半年提交了论文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 回想起来,南德的工作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经历。黄博士早年在中国有十分丰富的工业界经验,文革之后又于德国马普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我加入公司的时候,他已经在失效分析的领域做了三十多个年头,支持了数千个项目。因为我直接汇报给他,所以得以受他耳提面命,一起做了若干十分有影响的项目,涉及航空、海事、轨道交通、建筑、电力和医疗器械等完全不同的领域,其中包括地铁事故的调查、军方舰艇的事故、西门子和飞利浦的一些产品问题等。印象深刻的是做一个军方项目时,每天下午都有个军官坐在我们会议室等结果,因为下班前要整理好以便隔天汇报到上层去。后来在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时,发现主要的结论都是从我们的报告而来,倍感自豪。大概一年时间,我已经可以独立地去现场勘测并与客户讨论工作的计划。陆续有新人进来,我也开始承担起一些领导和培训的责任。 不过一年半后,以前离职的同事加好友介绍我去应聘罗罗(Rolls Royce)的类似职位时,我还是决定离开南德去尝试这新的机会。当时南德的人事制度相当僵化,管理层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十分有限。因此虽有黄博士的提携,我的晋升之路仍然十分渺茫。而罗罗在新加坡的应用技术研究中心(Applied Technology Group)刚刚创立数年,尚在扩张的阶段,有难得的空缺。可能有内推的缘故,我直接拿到了面试的机会。罗罗的面试,三轮集中在一天。管理层和人事的面试应该与其他公司大同小异,而技术面试则十分有趣。我走进房间的时候,当时的技术主管(后来成为我每次去英国时喝酒的好友)拿给我几个断片,一份图纸和一个放大镜。五分钟的简单介绍后,我被要求在半小时内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做一个十五分钟的报告。因为和我之前工作的性质十分类似,只是分析的对象换做了发动机的部件,我基本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当然,这个我后来入职后才知道)。这个面试的形式,基本已经杜绝了任何应届生的机会。如果没有在南德受到的训练,我也断然无法通过这样的面试。另外,新加坡几所高校的材料专业虽然国际排名十分耀眼,却基本不做传统材料方面的研究,所以我这样金属出身的人反倒变成了稀缺。如果在国内有类似的机会,每年各大名校毕业生人才济济,又有航空航天类院校对口的毕业生,我的简历怕是早就在初选的阶段就被淘汰了。这些阴差阳错的巧合,倒是让我成功地换了工作。 2014年3月我加入罗罗公司,从事飞机发动机的失效分析工作。第一年,我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熟悉各种部件、它们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其他的部件相互影响。一年的时间,一面自己做一面看别人支持的项目,也很快就对整体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当时比较简单的事故会被分配到新加坡来调查,而重大或者第一次发生的事故都会送回英国总部去。一年后,管理层决定派我去英国总部三个月,主要做核心转动部件方面的项目以储备这方面的能力。虽然只是短短的三个月,我有幸在英国参与了一些最新型号的台架试验和几项重大事故的调查工作。待我2015年6月初从英国回来,亚太区就有比较一项紧急的重大的事故,而我也借机承担了部门成立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调查。之后,慢慢的就变成只要是区域发生的事故就会送到新加坡来了。2017年我再次被派去材料设计部门做转动件方面的工作,对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服役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在罗罗接近四年,主持和参与过的重大事故有数十项,有些项目也有总部级别非常高的技术专家参与。作为一家工程师文化浓厚的公司,各种会议还是秉承着随机落座,不论级别只讨论技术问题的传统,我也未曾见过管理岗的领导莅临指导具体工作。开始,我也很难理解不少重大项目的协调工作竟然是由非常年轻的只有数年经验的年轻人来主持。后来慢慢发现,把技术问题交给技术专家,把管理协调的工作交给相应的人,不仅可以体现对技术人员的尊重,也有效节省了人力资源。 初入罗罗之时,我曾一心相信这就是我的梦想工作。不过时日渐多,当挑战越来越少而日常琐碎愈来愈多,我也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我要持续一生的事业。在英国期间,见到许多技术专家为公司工作数十年直到退休。觉得钦佩之余,也自问是否能耐得住这份寂寞一生做一个狭窄领域的技术专家。这个问题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的不安分似乎又重新在心里野蛮生长。在英国期间,我曾尝试转岗到总体设计部,意料之中以无相关经验而失败。三个月英国漫长的夜晚,正适合静下心来问自己路在何方,也正好有时间做一些改变的尝试。年底回来之时,有些尝试已经有了初步正面的回报,希望自己能在2018年继续前行,当机会再次来临时能够换个跑道看看不同的风景。
1172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转载:我的留英博士媳妇在欧洲终于找到了一个坐前台的工作
热度 2 gaofengzhang 2017-4-7 15:18
我的留英博士媳妇在澳洲终于找到一个坐前台的工作! 2017-04-07 责任编辑:包不 1 我的博士媳妇儿 作者:长岭公 来源:米宅海外 媳妇在国内上大二的时候就出国留学去了,家里为了凑给她出国留学的钱,当时父母单位的单位房子才1000元一平方,她家没要,如今已经5万一平,这TM找谁说理去?拿媳妇是问吗?10个博士学位也买不回这套120平的房子啊。 吐槽完毕,谈正事。 媳妇先是在英国一所大学读硕士,毕业后回中国,在一所大学任教,后来又去澳洲读了个博士,又回到原单位工作,自此,对澳洲结缘。 再过数年,媳妇已经成为人母,在一个雾霾沉重的冬天,在女儿贯穿冬季的呼吸道疾病之后,在医院看着被镇静济催眠的女儿被推进CT室,在医院下了要做手术的通牒之后,媳妇痛下决心,带着女儿跑到了澳洲居住。 是的,你们都懂的剧情,来澳洲一年的时间,闺女的鼻炎中耳炎没有再犯。 是的,旅游签,每次最多三个月,要不去新西兰要不去新加坡,总得出境一次。 先是到了墨尔本,租房,买车,上幼儿园,定居。 中间就开始找工作,但你懂的,很难。 终于,如剧情所需,在朋友帮助下,我媳妇找到了一个工作,媳妇在一个汽车修理店找到一个打杂的工作,也就是坐前台,接接电话,作作记录。 更重要的是,工作所在地在阿德莱德。 如果要去做这份不起眼的小工作,我们需要处理在墨尔本的家具、车等一切,还要带着孩子再跑到阿德莱德再租房子,再上学。 值得吗? 媳妇说:工作太难找了,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必须要去,其它代价都值得。 媳妇说:只有工作才能融进这个社会,才能不与社会脱节,工作必须要去。 是的,我的博士媳妇在澳洲找到了一个坐前台的工作,为此,我们还要举家搬迁,卖车卖家具,到一个陌生的小城市去工作。 我想强调一下,是坐前台,请不要选择性的把“前”字给忽略了。 放在中国,这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但这儿是澳洲,就是这样,你还要备加珍惜。 2 我的双博士大学同学 大学同学Y毕业时去了华南理工读硕士,然后去了英国读博,后又到悉尼大学读了另一个博士学位,一直以来,是我们班的天之骄子。 在悉尼,我们对坐,Y说他还在找工作,他已经近一年没有工作了。 他之前最早学的是汽车工程,但澳洲的汽车工业已经几乎没有了,福特汽车在几年前已经关闭了澳洲的工厂,丰田汽车也在2016年关闭了在澳洲的工厂,澳洲本土品牌霍顿也将在2017-2018关闭工厂,自此,澳洲汽车工业就划上句号了。 我问为什么? Y说:一是为了环保,之前澳洲强大的铝工业已经全部关停,二是澳洲人工成本太高,已经跃居全球第一高,工厂用不起,持续亏损,只能关闭。 我问,去美国可以找到工作吗? Y说:应该可以,回中国更可以,但我媳妇在澳洲,没办法,我也不再习惯国内的生活。我博士学的是自动化,但澳洲现在也没有什么工业,工作很难找。 我说下一步怎么办? Y说:没办法,继续投简历,等通知。实在不行,就只能改行了。 是的,这就是Y的经历,双博士学历,在澳洲,目前没有找到工作。这也是很多高学历留学生在澳洲的真实写照。 3 租户里的硕士小夫妻 朋友在布里斯班的房子里,住着一对小夫妻。 在布里斯班与朋友聊天时,我见到了这对小夫妻,很懂事,很友好,很阳光。 两个人都是昆士兰大学的硕士毕业。 如今,男生在一个快递公司做打包的工作,女生在一个小餐馆做服务员。 而他们在大学里,男生读的是计算机,女生读的是会计。 可以在自己的本专业找到工作吗?很难。 不工作可以吗?当然不行,吃啥?喝啥? 于是,小夫妻就做着这些和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每天倒也乐呵。 这是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之后的真实写照吧。 在房产中介作销售,在饭店作服务员,在超市作售货员,在商场作导购,或者就在华人公司打工赚赚中国人的钱。。。 这些在中国,连大专生都懒得搭理的工作,但在澳洲的硕士毕业生中,却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 当然,基于澳洲最低工资标准时薪16澳币起,这些工作也是体面的。 4 结语:没有真正的感同深受 出国,是一个双刃剑。 蓝天、白云、健康、安全。 好山好水好寂寞,却再也没有中国的热火朝天、激情四射。 没有对与错。 我问到这些在国外呆了多年的留学生,他们无一不是说,挺好的,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我喜欢这样的环境,这儿平等、透明、公平,我喜欢这样的慢节奏,我不想再回中国。 我亦见过很多在国外留学、或留学后工作数年又回国的人。他们中会有两种分化:一种是回来后呆几年发现自己还是不适合中国、更加坚决的想再出去,这样的人非常多;另一种是回来后要继承自己家的政治或经济遗产、或者做其它工作,也适应了国内的生活节奏,暂不再打算出去,或打算停上好多年再考虑出去。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更无须互相指责。 现实正是这样。在澳洲,因为社会太平等,机会太少,竞争太小,你难以找到一份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工作。但是你却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宁静、福利、优良环境,这里更平等,也更公平。而当你习惯了这些平等和公平之后,你会很难舍弃。 高福利意味着高负债、高失业。 民主意味着低效率、互相扯皮。 平等意味着社会无活力、无竞争。 这一来一回的矛与盾,哪里可曾有真正的完美?哪里可曾有绝对的对错? 人生本无完美,重要的是,有生之年,那些生活你曾体验过,你曾亲身经历过,这很重要!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米宅海外 了解更多 阅读 15371 133 投诉 广告 商品推广
22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国企安全管理在海外和海内
热度 4 Greg66 2017-2-17 10:39
国企安全管理在海外和海内 某企业在海外(发达国家)投资一个金矿项目,安全管理非常到位。1有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且执行也很好,2工伤记录按照死亡、损工、不损工分级统计,3统计数字不保密,4操作之前(如普通的开车动作前)真正首先做危险评估、处理风险再启动,5来宾入矿(厂)前必须按照固定教学内容培训且经评估合格(我有过多次经历),6入井必须挂名牌于牌版上且只有自己出井才能摘自己的名牌,7穿带反光标志服装、多种PPE(安全帽、矿灯、手套、硬头胶靴、自救器、耳塞、护目镜等),8井下设有多个维护整洁完好有效的救生舱,9护栏维护完好的逃生通道,10随处有很多简单的宣传飞页等等。 我去过的国内矿井应该有100多个地方,上述10个事项绝大部分都没有做到。PPE里面,尤其是耳塞、护目镜、硬头安全胶靴在国内除极个别矿井以外普遍没有,腰带都是普通皮带,不能防腰扭伤。其实这些都是花钱很少的事项。 我接触过一位承接海外石油勘探项目的国企资深人士,在海外承接项目时也做得非常好非常规范,不这样做拿不到项目、生存不了。 一句话,上述项目、投资企业的总负责人,都是国企的。为什么这些国企在海外项目(子公司)上的好经验没有在其国内子公司、项目上推广?海外项目的高管也是中国人,说明我们中国人不是不会管理,只是在其国内项目中没有应用(是我没听说、没感受到?)。为什么? 中国的外资企业,实际上也是中国人在实际管理,其上级也是我们中国的主管部门(如当地安监局),我去过一家在国内的外资矿山,管理也是井井有条,和前面提到的矿山安全管理差不多。也没听说当地安监局大规模推广这家外资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实际上是我们中国人的经验),为什么? 有观点认为,是国内法律没有国外严格。我颇不认同。我国政府的安全法规是非常严格的,就煤矿而言,企业少出一顿煤不是个问题,但是死亡一个人,奋斗多年挣来的矿长位子就没了!煤矿管理人员24小时不能关手机,每月有固定的下井带班时间,这还不够严格吗?国外的矿长也没有连续八小时在井下陪着工人一起干活,还在流动性地处理很多事情。 可见不是法规限制了好经验的推广。我的理解是认识问题,也就是知识问题。我们的一些管理者不认为本文开头提到的一些“小事情”有什么用处,所以没有执行的必要,执行了还耽误生产,也就不必要推广了。我们听到和看到的一些讲话是理解不了大话和空话,如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夯实安全基础,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引进先进理念等等,都是些大话和空话,无人知道其确切含义,不知道怎么执行,没有实质性作用,带不来安全技能(我无意指责这些说法,不是说它们是错误的,而是仅有这些空洞说法是不够的)。 结论:加强理论学习吧!学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在事故致理论指导下工作,不能只“拍脑壳”工作了!不能把没干过安全的、新提拔的干部,没地方安排就安排其管安全了。安全是一门科学也是个专业行业,需要有多年经验、较高的专业教育背景、连续工作的人才干得了的! ( 已设置为仅实名用户可以评论 , 要加我为好友,请告诉我你是谁,谢谢 。 )
个人分类: 1|6211 次阅读|8 个评论
英国情节---写在PhD之后
热度 1 shawn2 2016-12-3 11:15
Really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y from professor Tony studying in University of Bath--the most satisfactory university ranked in UK. Now it i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the two and half years' PhD life which might be the most memorable period in my life so far. The way for PhD defence here in UK is totally different with the other places as far as I know, such countries like China, Amerca, Europeans, etc. In fact, it is closed called PhD viva, in a way of seperate room with the defender together which are two examiner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Usually, the external examiner is taking the lead in the whole defence which means most of the questions will be from him or her, also the most challengable ones. Thankfully, I passed the viva after going through my thesis with proposing questions they have. I have to say honestly there were several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which stumped me but reminded me how to improve the writing of the great work. Eventually, I got positive judgement and be announced formally PhD viva pass. What a great experience! Actually, I don't want to mention too much about the research work. More importantly, the life there rendered more valuable experience which will last longer in my mind than anything else. Firstly, pub culture. It is sweet to have friends sitting together, drinking and talking, pounding life and sharing funny things. Drinking in pub or bar is indespensible part of life for British people. Interestingly, each pub will have a feature serving with the self-brewing beer for customer. Actually, it is very enjoyable and relaxed to watch the World cup with beers on the side. Cheers! No wonder British people say cheers a lot to each other as a way of expressing you are welcome! The second thing worth saying is about the train system, the most traditional and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UK. Let's look at it seperately. The reason to say traditional is due to its first 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history of train development dating back to 1st and 2nd industrial revoluntion. While in terms of its advance, there is no one of other countries bearing so many connection ports which are distributed so reasonably and rationally serving the whole country. The third one I have to mention is the changable weather international people complain about second most. Yes.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gonna happen next even though it is sunshine in the last hour. Much rain or small hail subsequently drop down and people are trapped unprepared. Then next minute will be cloudy and cold with the temperature suddently decrease a lot. Is that why the local people have the habit keeping a coat along but with no umbrella? In fact, there are s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in UK which I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more people. Time is up. One more minute to attack the British food which especially Chinese people suffer and get pain most. Fish and chips are the most traditional food in the UK fast food history. But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taking diverse of pies made up of fruits, grain, or other sauces as the new typical British food. Who care, anyway, we cannot accept them. LOL. I do need one more article to describe something else. The long history and splended culture of United Kindom need more time to recall and taste.
个人分类: 英国生活|3564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谢你们,我的学生!
热度 5 zhgzhang 2016-8-26 20:21
当大学教师的好处之一,是学生遍天下。 因为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缘故,海外认识的人多一些,于是就把自己的不少学生介绍到米国欧洲和日本学习或工作。出国访问和开会,免不了要受到这些学生的照顾。 这次到欧洲访问和开会,几乎全程受到学生的接待。刚下飞机,就有两个学生接,接到招待所,又送来面包、水果和水。然后又去接去吃饭。接下来的几天,从早上到晚上,从招待所到实验室,都是全程陪同。换到另外一个城市开会,先去的学生又是来机场接。多亏了学生,不会德语的我少了很多麻烦,但是也就产生了许多依赖,离开了学生就寸步难行了。 学生还把离会场近的旅馆让给我,自己去住几站地以外的旅馆。真是很感动。 感谢你,我的学生们!
4407 次阅读|6 个评论
“钱学森之问”:谁来解决与评价?
热度 37 zlyang 2016-2-1 18:58
“钱学森之问”: 谁 来 解决 与评价? 对照数百万计的近30多年大陆去海外的留学生,可知: 社会制度不是形成“钱学森之问”(假如存在的话)的首要原因,因为这些留学生里也明显少大师。 因此,造成“钱学森之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1)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2)大陆教育的思想与方法。 假如“大陆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形成“钱学森之问”的话, 则 谁来解决“钱学森之问”? 当前主流认为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是强化了“钱学森之问”? 还是去解决“钱学森之问”? 能解决、为解决“钱学森之问”的教育和教学努力,“主流教学”会给出怎样的评价? 以上提问,够尖锐吗?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10-05-05, “钱学森之问”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05/c_1273985.htm 新华网,2012-12-04, “钱学森之问”究竟在问什么 http://education.news.cn/2012-12/04/c_124045255.htm 张瑜. “钱学森之问”究竟在问什么 . 中国教育报, 2012.12.04 , 第 07 版:文化·文慧园 凤凰网,2014-06-04,科学实用主义阻碍大师出现 http://edu.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6/04/36644602_0.shtml 2013年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弗朗索瓦·恩格勒教授:重视应用科学、轻视基础研究,这种科学实用主义制约了大师的出现 。 恩格勒认为,“恰恰是这些纯粹的理论研究,能够最大地开发心智与创造力,激发横空出世的全新成果,也有望造就真正杰出的大师级人才。”他认为,对于目前学界 普遍的“成果导向”,科研机构应给研究人员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些看起来完全不着边际的问题”。 刘立,2016-01-31,接着 Leydesdorff 和武夷山说:STS最重 要SSCI期刊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953644.html 2016-01-31 科学网—接着 Leydesdorff 和武夷山说: STS 最重要 SSCI 期刊 - 刘立的博文.pdf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个人分类: 本科-研究生教学|6356 次阅读|195 个评论
[转载]高放:一度广泛流传香港及海外的《刘主席语录》
fqng1008 2015-11-5 07:34
毛泽东与刘少奇 合影 寻觅绝版稀世珍本《刘主席语录》的缘由 空前绝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人人每天都要高举并且诵读一本《毛主席语录》,同时用以声讨、批判“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可是鲜为人知的是, 1967年至1968年在香港以至东西方很多国家却广为流传一本与《毛主席语录》开本、封面、版式大体上一模一样的《刘主席语录》,其中辑录了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一系列重要言论。不过其内容并非都是当时中国大陆所批判的刘少奇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谬论”,还有不少是与毛泽东的观点有所不同的马列主义观点。仅凭这两本语录,就不难看出:中共党内的确存在两条不同政治思想路线的斗争,不过其是非曲直不是依靠政治权力和行政手段来决定,而是要由广大群众在全面知情的条件下来分辨,还要通过历史实践来检验。因此这本《刘主席语录》的出版,在海外不能不产生广泛的社会影 响,不能不轰动海外,以至在东西方政治思想文化界掀起大波浪。只是中国大陆当时在完全对外封闭的条件下,对此毫无所知。即便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由于此书早已绝版,也从未听到有人说起,在书刊中也没有见到有人论及。 那么这一本《刘主席语录》究竟是哪一个行家选编的呢?他为什么要选编这本书呢?他是如何选编这本书的呢?这本书是如何在香港出版,然后又传播到东西方多国去的呢?它最后如何成为绝版稀世的珍本呢?我是如何得知并且寻觅到这个历史文化善本的呢?我想许多读者一定对这些问题饶有兴趣,渴望了解。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听我的知心好友、中共党史权威胡华教授说:香港有个司马璐,掌握不少新史料,写了一系列中共党史书。直到2000年4月至8月我访美期间,才有机会三次拜访定居在纽约市法拉盛区铁森纳街的这位海外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他对我畅谈了平生曲折的传奇经历和学术研究成果。1919年,司马璐生于江苏泰州,幼年时失去父母,自称“五四孤儿”。后由一位马姓人家收养,只读过两年私塾、三年小学,随后行乞、拣破烂、当学徒、当报馆练习生和图书馆管理员。他历经磨难,刻苦自学,发奋读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取名马义。1937年6月加入中共,年底到延安,曾任抗大图书馆主任等职。1939年被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派到西安、重庆等地工作。1943年脱离中共,后加入过中国民主同盟,又自建过中国人民党。1949年底,只身从上海到香港定居。此后,他决定转向学术研究,从旧书堆中悉心搜购到很多难得的资料,分专题撰写出多本中共党史。他想以汉朝秉笔直书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为榜样,又追念他年轻时的恋人璐,便改名为司马璐。他在香港自办了自联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自己撰写和选编的十二部《中共党史暨文献选粹》以及《瞿秋白传》等专著。他知道我是长期从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工作,中共党史也在我关注范围之内时,就把他编纂的全套书赠送给我。但他又十分惋惜而遗憾地说,唯独有一本国际影响很大的书,现在手边一无所有,无影无踪,那就是《刘主席语录》。我对这本闻所未闻的小红书特感兴趣,于是就细问究竟。他说,“文革”初期读过传到香港的《毛主席语录》后,据他的长期研究,认为毛、刘二人的思想观点有同有异,毛未必全对,刘未必全错,所以就设想并且动手选编两本书,即《刘少奇选集》和《刘主席语录》,并于1967年6月在香港先后出版,大受海外华人社会欢迎。他完全没有料到,《刘主席语录》远比《刘少奇选集》更为畅销,面市后供不应求,甚至有人排队抢购,只好一再重印,先后约印五万册,并且还被译为英、法、日多种文字出版。日本有多家出版社争购版权,有的还答应送给旅日的飞机票。英文版印数最多,法文版印得最美,日文版宣传广告最多,《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各大报刊都登有此书信息。 这本越来越畅销、越来越火爆的小红书曾经轰动了东西方的思想文化界。建国后,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政治排位一直是“毛、刘、周(恩来)、朱(德)”,可是从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刘少奇的排位从第二位降为第八位,毛泽东在会议期间又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这显然是针对刘少奇的。当时,许多人都非常关心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刘主席语录》的出版满足了海外众多人士的政治好奇心。人们从这两本语录的对照中来分析、思考、判断中国大陆两条路线的斗争。司马璐还给我看当时香港报刊上登载的中外报刊对《刘主席语录》的评价。例如香港《明报》1967年8月16日发表的司马长风的文章这样说:“一个朋友送来一本本港出版的《刘主席语录》,我觉得很好玩,就把‘毛语录’从书架上取下来,把两本语录比较了一番。”“越看越觉得,(刘)这个人有些可取之处。拿这本《刘主席语录》来说,其中有好些话非常通情达理。”用刘的一些话“来分析批评今天的‘文化大革命’,可收一针见血之效”。伦敦世界新闻社的书评这样说:毛、刘“这两个并肩奋斗不下40年的同志到底为什么发生冲突,目前的真相又为何,外界确实难明。最近香港出版了一本小小的《刘主席语录》,多多少少总算揭开了双方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的一点内幕”。书中所载,“有一大部分在中共反刘的论文中曾经引用过。所以是一本刘少奇的言论与思想的详实记录”。 在香港出版的《刘主席语录》还与在大陆出版的《毛主席语录》共同在日本引起轰动。当时,日本共产党内部分为支持毛泽东的“毛派”和拥护刘少奇的“刘派”。《毛主席语录》日文版销量曾高达15万册;而《刘主席语录》的出版为日共“刘派”提供了理论根据,所以好几家日本出版社都争向编印者购买版权。本书英文版、法文版的出版也有类似情况。此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在谈到本书在海外热销的情况时,司马璐还颇为坦率而且幽默地对我说:“不瞒你说,靠这本小书,我赚了一大笔钱,译为外文按国际惯例都给版权费。这样,我在香港才能买到多年渴求的一幢自家的住房,还到世界多国旅游。当时中国大陆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取消了稿费,还没有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不然的话,我还应该送给王光美女士一笔原始版权费。” 然而好景不长,1967年7月18日,江青一伙擅自决定组织召开批斗刘少奇夫妇的大会,并且对刘少奇实行抄家和人身迫害。1968年11月1日,中国大陆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公报。这次中央全会批准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并且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这标志着中共党内两条路线、两个司令部的斗争已决胜负,已有定论。从此,《刘主席语录》这本小书不仅越来越没有销路,而且被香港造反派在一个夏日的晚上11点半钟,冲进自联出版社门市部纵火全部烧毁。当时香港报刊曾以“火烧《刘语录》”为题予以报道,并有很多读者来电慰问。既已悉数化为灰烬,因此,司马璐先生于1983年11月从香港转移到纽约定居时,一本也没有带去。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重新找到这本绝版稀世的红宝书呢?我在美国期间,先后托友人从哈佛大学东亚图书馆、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处查询,都没有得到。2000年底我回国后,又托香港友人从香港各大学图书馆检索,依然毫无踪影。我想起1988年和1993年我两次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期间,曾经在铜锣湾一带逛过香港的旧书店,从那里可以买到难得的旧书,如果缺货还可以预约登记。此书当初是在香港出版发行的,可能还有人收藏。于是,我就拜托香港友人不惜高价收购,终于在2003年春天如愿以偿,真是喜出望外。小书购到后,我请友人千万不要邮寄,以免丢失,可留待在港工作、我过去的学生方便时亲自带回。看到原书才弄清了:扉页上印有“香港自联出版社编印”的字样,并没有署编者的姓名;底页印有自联出版社在“九龙弥敦道美丽都大厦商场二楼74号”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还印有“河洛印刷厂印刷”,1967年6月初版,定价港币一元五角。 对照两本语录,比较两个版本异同 现在把《毛主席语录》与《刘主席语录》这两本红宝书对照比较看很有意思。两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两本书都是小型本、红色塑料皮,书名都用烫金字,书前面都各有毛、刘本人正面半身照片,内容都是分编为33个专题。所不同的是《刘主席语录》系64开本,《毛主席语录》原先也是64开本,然而从1967年7月第五版起,为便于群众随身携带缩小为100开本。《刘主席语录》前面还有一张“刘主席、毛主席合影”和刘少奇的手迹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编者这样安排,我想意在表明毛、刘曾经是最亲密的战友,刘依然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目录之前刊有刘少奇简历,录自香港《大公报》1959年5月11日所刊资料;书后附有自编的刘少奇生平事略。看来这是为了便于海外读者了解刘的革命生涯。两书更重要的区别是《毛主席语录》扉页上印的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刘主席语录》扉页上印的则是“全中国的爱国者,团结起来!”《毛主席语录》在“文革”期间出版的版本上都印有“最高指示”四个烫金大字,《刘主席语录》在第一页上也印有“最高指示”,可是其内容并非毛泽东的言论,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四十条、四十一条、四十二条、四十五条,其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职权、地位和行使职权的期限。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如果说我们国家有什么最高指示的话,理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各项决议和法律,那是全国各个政党、团体和全国人民都必须遵守并贯彻执行的,而不应该把任何领导人的言论作为最高指示。《刘主席语录》不仅在书前列出五条宪法规定作为最高指示,而且在书后附录中收入我国1954年宪法全文,显然旨在强调中国按理要依法治国,成为法治国家。应该说,编者当时这种立意和用心是值得赞许的。 再细看这两本语录的目录,我们不妨先把各自33个标题并排对应开列如下: 《毛主席语录》目录 一、共产党……………………………………… 二、阶级和阶级斗争…………………………… 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五、战争与和平………………………………… 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八、人民战争…………………………………… 九、人民军队…………………………………… 十、党委领导…………………………………… 十一、群众路线………………………………… 十二、政治工作………………………………… 十三、官兵关系………………………………… 十四、军民关系………………………………… 十五、三大民主………………………………… 十六、教育和训练……………………………… 十七、为人民服务……………………………… 十八、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十九、革命英雄主义…………………………… 二十、勤俭建国………………………………… 二十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二十二、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十三、调查研究……………………………… 二十四、纠正错误思想………………………… 二十五、团结…………………………………… 二十六、纪律…………………………………… 二十七、批评和自我批评……………………… 二十八、共产党员……………………………… 二十九、干部…………………………………… 三十、青年……………………………………… 三十一、妇女…………………………………… 三十二、文化艺术……………………………… 三十三、学习…………………………………… 《刘主席语录》目录 一、党的建设…………………………………… 二、无原则的斗争……………………………… 三、教条主义…………………………………… 四、宗派主义…………………………………… 五、官僚主义…………………………………… 六、个人主义…………………………………… 七、个人崇拜…………………………………… 八、党内民主…………………………………… 九、党员修养…………………………………… 十、个体与集体………………………………… 十一、人民民主宪法…………………………… 十二、从实际出发……………………………… 十三、统一战线………………………………… 十四、劳动创造历史…………………………… 十五、土地改革………………………………… 十六、中国工业化……………………………… 十七、走群众路线……………………………… 十八、向群众学习……………………………… 十九、人民军队………………………………… 二十、人民内部矛盾…………………………… 二十一、知识分子……………………………… 二十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十三、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 二十四、和平共处……………………………… 二十五、和平改造……………………………… 二十六、和平过渡……………………………… 二十七、全民党………………………………… 二十八、全民国家……………………………… 二十九、全民经济……………………………… 三十、自由化经济……………………………… 三十一、物质刺激……………………………… 三十二、真假马列主义………………………… 三十三、马恩列斯毛都有错误……………… 对比以上目录标题,可以看出这两本语录各自所要突出的重点有同有异。相同或近似者,如共产党的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军队、群众路线、党内民主等;相异者,前书有阶级和阶级斗争、战争与和平、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人民战争等,后书有(反对)无原则的斗争、(反对)教条主义、(反对)个人崇拜(注:这三个标题原文均无“反对”二字,我认为均应加上“反对”二字才符合所选内容原意)、和平共处、和平改造、和平过渡、真假马列主义、马恩列斯毛都有错误等。后书有的标题并不符合刘少奇的思想,例如“全民党”、“全民国家”、“自由化经济”,我认为这些提法并未能准确概括其所选录的刘少奇言论的内容。 进而阅读这两本语录所选的内容,就会发现其中也是有同有异。相同或近似者,如两本书都讲要重视共产党的建设、党内要有民主,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然而其所选重点确实是大有迥异的。前书十分强调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思想斗争、革命英雄主义等,后书则侧重讲和平、反对斗争扩大化、崇尚个人思想修养、重视物质利益等。 刘少奇的确有与毛泽东不同的、符合马列主义的新见解 《毛主席语录》由《解放军报》编辑部选编,初版于1964年5月1日。随后又五次修订,出过六个版本,由于受当时“左”的思想影响,所选所编不免越来越具有片面性;《刘主席语录》所选显然更加切实、更加深刻。由于当时没有收录刘少奇尚未公开发表的言论,所以《刘主席语录》所选也不全面、不充分。《毛主席语录》1965年8月1日第二版有270页,收入语录427段,共8.8万字。《刘主席语录》才有110页,收入语录仅190段,共3.4万字。两相比较不大相称,《刘主席语录》过于单薄。但是《刘主席语录》所选不乏精粹、精辟言论。例如,《刘主席语录》第7页上有这样一段话:“不择手段地对付党内的同志,处理党内问题……有这种意识的人,在党内越是想抬高自己,并且用打击别人,损害别人的方法去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总而言之,他邪气十足,毫不正派。说这样的人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反映无产阶级的思想,那不完全是笑话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62年版) 《刘主席语录》第26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党内的家长制。个别的领导者及领导机关,在这种党内斗争方式之下,压迫着许多党员不敢说话,不敢批评,在党内形成个人或少数人的独断。”(《论党内斗争》1941年7月2日) 《刘主席语录》第27页上有一大段话讲得更为透彻:“片面地强调党内的集中制与党内斗争,强调一切不妥协,强调机械的纪律,而废弃党内民主、党内和睦与对于问题的认真讨论和批评以及党员的自觉性、自动性等。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提倡党员的盲目服从,实行无情打击的党内斗争与惩办主义,大批处罚、开除与清洗党员,造成党员机械的纪律与封建的秩序,使党内生活死气沉沉。他们这样,虽然也可能造成党内某种一时的统一现象,但这种统一,是虚伪的、表面形式的、机械的统一……很明白,这种路线要毁灭我们党,要使我们党变成狭隘的无生气的宗派主义小团体。”(《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1945年6月) 笔者认为,用以上三段刘少奇语录不是完全可以认清“文革”期间林彪、江青一伙的所作所为是如何彻底破坏了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吗? 刘少奇的确有与毛泽东不同的、符合马列主义的新见解。例如《刘主席语录》最后一页引录了如下两段话:“反对毛主席只是反对个人。和彭德怀有相同观点的,只要不里通外国,就可以翻案。在党的会议上讲的,就不定罪。”(《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1年,见《井 冈山 》报1967年2月8日)“清华有一个学生写了‘拥护党中央,反对毛主席’的标语……现在看来,说这个学生是反革命的结论,材料不充分。”(《在人民大会堂报告》1966年7月29日,见《井 冈山 》报1967年2月1日)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来看,早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之初,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都有人公开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只能阐述己见,耐心说服别人,最后争取到多数代表支持。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在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后,允许反对派在大会上作相反意见的副报告。在党的会议上讲的,即便是错话,理应不能作为定罪根据,否则就会造成党内人人自危,人云亦云,谁还敢直抒己见呢? 《刘主席语录》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句语录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都犯过许多错误。” 类似的话,毛泽东自己也说过。这本来是完全符合实际的,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即便是伟大的人物。可是在个人崇拜登峰造极的“文革”岁月,刘少奇上述这句话却成为他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无产阶级世界领袖的罪证。这不禁令我想起“文革”期间流传很广的一本题为《刘少奇反毛泽东思想一百例》的“大批判”材料。其中把毛、刘二人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针对不同情况讲的意见相反的两句话对照排列在一起。当时我读后就感到,如果也用这种方法编语录,岂不是可以编出一本“毛泽东反毛泽东思想一百例”吗?每个政治家、思想家的思想观点都是多方面的、不断发生变化的。究竟以什么思想为指导来选编他们的语录,看来这是一件难以做得十分圆满的事。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把这两本语录都当作当时政治、文化的历史产物来看待,各有是非,各有千秋,各自起了不同的历史作用。在中国大陆刮起“左”的旋风的时刻,我们还应该珍惜海外有的中共党史学者头脑较为冷静地选编了另外一种不同风格的中共领导人的语录书,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留下了另类遗产。如果今天我们要来选编毛泽东语录和刘少奇语录,肯定都会编得比当时更加全面、更加贴切。 2015-09-11 07:51 http://jiuliyougancheng.blogchina.com/2630496.html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移植学报为中国科研反腐做出贡献
热度 2 gaoshannankai 2015-10-27 23:18
10月15日,《美国移植学报》连续发表两篇撤稿声明。“换肝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上达再被曝出学术论文问题。 我此前的预言又得到了验证,请看博文 科研反腐败 的关键还是靠 海外力量 - 高山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78489.html 美国移植学报有足够的正义与勇气,好样的, 中国科研界感谢你们,全中国老百姓感谢你们。
1363 次阅读|5 个评论
非洲折射的中华强国————写于观看阅兵热泪盈眶之后
热度 13 czhou28 2015-9-4 23:49
在海外漂泊多年,我本来对阅兵兴趣不大,可是朋友说不错,推荐让看看。昨天下载下来阅兵式看了看。看阅兵式时,我还是很激动,尤其是看到老兵,听到那句 “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 ” 还是热泪盈眶了(我还没麻木啊,呵呵)。 老家在鲁西革命老区,老奶奶(即我父亲的祖母)刚强,有些文化(她还有一首诗流传给子孙),作妇女村长(村里老人和家里人是这么说的,我怀疑是妇女主任或者妇救会主任),支援八路军,每家每户有指标,做军装尤其做军鞋。老奶奶是旧时代的婆婆,对儿媳很严厉。老奶奶有文化,能熬夜,彻夜纳鞋底。当然她的儿媳妇也就是我奶奶也得赶制军鞋。当时年轻的奶奶有时熬不住而瞌睡,被老奶奶拿着棉穗往头上很敲。 我们国家的大名叫做 People’s Republic ,直译可以说是人民的人民国,多么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啊。俺可没说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 啊。O(∩_∩)O~ 这么多年,漂泊海外,美国、加拿大、坦桑尼亚和埃塞、甚至阿富汗,还是感觉到西洋人啊,非洲人啊等外人对中国发展的推崇。在美国在加拿大都没感到对中华的歧视。也或许本人心地麻木吧,没感觉到西人所谓礼貌外表下的种族歧视吧。 从 2009 年 —2013 年,打工于北京一家有色金属公司 S 控股的加拿大公司 Canaco 做副总经理。但是其主要营业地点(也就是我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在坦桑尼亚,从事找金矿的事。 2010 年起又兼做北京这家 S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RedOre 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找铁矿于坦桑尼亚。从 2014 年开始辞去在S的所有职务,打工于埃塞俄比亚,这一个多月来又受老东家 S 公司委托,来坦桑尼亚关闭 RedOre 公司。下面我想和大家说一些我在非洲感受到的中华强国,和大家分享。 今天上午办完正事,在漫长的等待黑人律师的答复中,又仔细观看了阅兵,然后出去吃午饭。路上遇到坦桑尼亚移民局警察要检查我和我熟人 Y 的签证。我的没问题,我熟人 Y 是旅游签,被移民局警察说成从事了 “ 工作 ” ,要带去警察局,先关起来(旅游签是不允许从事工作的),下周一再让 Y 提供其没有进行“工作”的证据。最后和移民局这帮警察扯了三个多小时,送了小费 300 美元,才还给我们两个的护照。害得我们 4 : 00PM 才去吃午饭。 在坦桑尼亚的达市(达累斯萨拉姆的简称)有个东部非洲最大的商品集散市场 —— Kariakoo 市场,里面很多中国人在做生意,经常有坦桑尼亚移民局警察去搜查中国人。有一次,移民局警察又突击检查,把一大堆中国人带上警察押往警察局。结果其中一个是加拿大籍华人。此人立即给加拿大驻坦桑尼亚使馆一个电话。加使馆一个电话过来,该加籍华人在押解的半路就给无条件释放了。难道我们大陆人傻吗?他们能打使馆电话,我们不会吗?泱泱中华,号称世界老二,我们又给坦桑尼亚那么多援助,帝国政府宣称坦桑是我中华在非洲外交的最坚固的桥头堡(坦桑尼亚是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经过的唯一非洲国家),怎么不求助我使馆呢?不是我们国人傻,而是以前有人傻乎乎地打过多次,使馆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告知:找我们也没用,你们自己交罚款就行了。 BTW 坦桑是我中华在非洲外交的最坚固的桥头堡,这话不是我意淫的,各位看官自己搜一下即可。刚才看到大使L发表熊文(哦 错了 是雄文):《大使来信:为什么坦桑尼亚人民最认可中国?》,那是啥子认可哦?汉武帝之前的匈奴和金国金兀术对汉对北宋的富庶也是最认可的。 报告狼主,南边赵老儿那儿真是富庶得厉害,我们去抢他们财富 砍他们的脑袋吧。 帝国使馆的头头脑脑抱怨,我们中国人在坦桑尼亚那么多,我们这么点人手哪管得过来?印巴人(这儿统称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为印巴人,不加区分)在坦桑尼亚远远比帝国子民多得多。可是老黑政府官员不敢明目张胆欺负印巴人,何也?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印度政府因其驻纽约人员被美国羁押而强烈报复美国的事情给了答案!连埃塞政府都敢报复我们在中国扣押他们在华人员。 帝国不知有其民,造成帝国子民被老黑警察被黑人敲诈率绝对是世界第一,并且一骑绝尘远远超过世界第二多少个数量级。在很多时候,老黑政府官员们往往就是不管我帝国子民违法不违法,先关进去再说,并且老黑这个发财的办法屡试不爽( 帝国的海外子民何其悲哀!!! )。这一点使馆大使 L (其任大使在坦桑尼亚也好几年了)在中资会议上都提过, L 大使说他也努力过,也和老黑政府交涉过。但我们子民感觉效果不大,但是微乎其微改变也是改变嘛。平心而论,L是几任大使中最为侨民办事的一个。 改变微乎其微的原因是帝国 system 的事情还是怎么回事我就不得而知了。 加拿大使馆的做法就是从侨民保护第一的原则出发(其实 Kariakoo 市场这些中国人不就是其中有个别人签证有些签证小问题吗,又不是杀人放火),类似印度政府报复其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柯布拉加德事件(姑且不论该女外交官是否违法)的做法。我不管我的侨民做了什么,我的职责是先保护,再慢慢说。 侨民的安全和尊严关乎国家脸面 。一个对自己的国民都不爱护的政府还能指望其他文明国家的政府以及有良知的人去尊重吗?结论不言而喻! 想起 60 年代初大饥荒时,中国从加拿大买到粮食的船在开往中国途中,被帝国总理 Z 下令改道阿尔巴尼亚卸船下货,送粮给阿尔巴尼亚 “ 兄弟 ” 的事。这样换来的是什么?阿尔巴尼亚政府和人民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吗?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我们 70 年代勒紧裤腰带无偿援建了坦赞铁路(花了多少钱,网友可以去 搜一下,能找到答案 。反正我知道有 51 位死于坦赞铁路建设的中国前辈烈士葬于坦桑、 17 位烈士埋骨于赞比亚 )。说实话,我在坦桑尼亚这么多年,还真没感觉到这儿的人对中国有啥感谢的意思。相反,这儿的人对美国对日本确实感谢和羡慕得很。何也?一心做中国梦的帝国政府不该反思些什么吗? 想起 20 多年前读硕士时,我的导师李朝阳老师的一件事。李老师是个很温和的人,早年以专家的身份援助过刚果(金)(当时叫做扎伊尔)一段时间。其和我们谈起非洲直摇头,对扎伊尔黑人的评价甚至有些粗口。当时我还只纳闷。心想:这老爷子太人种沙文主义了。那是我们黑人兄弟啊。刚果(金)和坦桑尼亚人种啊文化啊很类似。刚从树上爬下来没几十年,没啥文化,更没文明可言,知道脸面和文明、胸怀感恩的人着实很少。我们泱泱中华怎么老是和这些人称兄道弟呢?怎么老是和世界奇葩坚持主体思想先军政治(这东西和我们教材里的二战时日本的军国主义啥区别?俺愚钝,至今没搞明白啥区别)的金三胖子这些人为伍呢? 记得是 2012 年底,参加帝国驻坦桑使馆会议(中资企业头头脑脑必须参加,我当然也得去听训),使馆党委书记(一位当时肩扛空军少将军衔的人,名字我就不说了)在会议上说:坦桑尼亚人是你们的衣食父母,你们要向对待衣食父母一样对待他们, blablabla 一大堆训词。美国将军是不是也训诫比尔盖茨之类的:中华百姓是你们在华企业的父母?将军敦敦教诲,至今想来仍有些恶心呕吐。按帝国的理论,将军是帝国子民的仆人,那这么论起来,坦桑尼亚老黑是这位将军的什么人呢? 下面再说说 2012 年夏天我因为勘查伐树被森林警察诱捕入狱的事情。我们有两个矿权区:一个是属于 Canaco 公司的金矿(即 Tanga 省的 Magambazi 金矿;一个铁矿,属于北京 S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RedOre 公司。所以我们都是先行给各个衙门打个招呼(就是送去申请材料和大量的小费),然后一边等批准文件,一边开工干活。否则要等批准文件,再开始在坦桑尼亚啥勘查,那你就耐心等去吧。 我们的 Magambazi 金矿权区, 2009 年我们开始进行金矿区的勘查工作,就向坦桑政府提交了勘查用地申请, 2012 年金矿勘查基本完毕时才获准批准金矿区的用地伐树许可。黑人效率何其 “ 快 ” 也。黑人这方面精明着呢,如果批得快了,就少了相关官员找我们茬而发财的机会了哦。 我们一般去Mpanda工区走南线(达市---Tunduma--Mpanda工区),和北线 ( Mpanda--Tabora--Nzega--多多马--达市 ),距离最短的中线(即图中蓝色粗 线 所 示)最难走,中线路途距离1300km左右,加上被警察押送这次我就走过2次。 中线在Mpanda--多多马之间基本都是土路 做铁矿勘查前,因为铁矿区属于坦桑尼亚的 Katavi 省,我先到它的省城 Mpanda 的各级部门(警察局,移民局,县政府,林业部门,能源矿业部驻西区办公室等等)办理用地伐树手续。得到可以干口头许可后,我们陆续开工, 为了钻机 探槽 营地等砍伐了一些树,同时 一边去达市(达累斯萨拉姆的简称)的其中央政府的旅游和自然资源部申请。我和一个同事 LIU 待在旅游和自然资源部得到申请没被通过这个消息时已经是下午 5 点,即将下班。部里的人以及 Katavi 省森林警察头目 M 告诉我:你们别走,我们一起去警察局做个简单说明。但是我还问起为啥要去,得到其答复:就是个说明,别担心。结果到警察局做完慢吞吞的说明后即被羁押于警察局地下室牢房。当晚我们同事求救于中国大使馆,大使馆办公室主任斯斯文文的 J 也到了警察局,可惜其是到此一游地来了一趟,便无下文。说实话, J 主任来时,拘留所的小警察好像也不怎么拿他当回事 ,起码J探监我们一起见面时我感觉是这样 。 警察局牢房有些可怕,尤其 Mpanda的。Mpanda 警察局牢房是十几个人被关在一个 2 平方米大小的木头格子里面,中间封闭,外面的人能看到犯人的头和脚(小个子犯人的头是看不到的),活像国内乡下集市上一种装满鸡的笼子。埃塞 Abobo 县牢房就是个货真价实的牛棚。这个话题以后有空慢慢说说。 第二天一早,森警头目 M 开车,带着达市的警察和部法律顾问(老黑为了发财,阵仗一般都会做足。坦桑尼亚毕竟曾是德国和英国殖民地,它自己宣称其完备的法律体系),押着我和同事 LIU 去矿权所在地 —— Katavi 省的 Mpanda 。我们一路狂颠且奔(路途一半是非洲土路)。达市距离 Mpanda最短的路线还差不多1300km 呢。第二天晚上半夜时分到达老林中的一个森警系统的小招待所。小招待所条件太破,我和森警头子 M 不得不和衣而卧共挤一张床,打个盹到天亮。 第三天晚上到达 Mpanda 城的警察局,移交我们给警察局(坦桑尼亚森警不同于一般警察,森警属于自然资源和旅游部管辖),森警 M 便走了。这天晚上条件不错, Mpanda 警察局长很客气说:今天太晚了,释放手续没法办了。明天一早办。他腾出其办公室让我和同事睡了一晚上。天亮一早我们便被释放。让等候法庭审理我公司伐树事宜。当然在Mpanda警察局长办公室那一晚上门口也没警察看守,我们和我们的同事都可以自由出入。 为什么 Mpanda 警察局那么好办事呢?原来是我们碰壁使馆时,感觉使馆靠不住,我们不得不走在坦桑尼亚的熟人(当时其无任何中国政府身份的一位老大哥,迟老板)的路子,送钱给相关部门的老黑。迟老板面子大,在老黑那儿可以先赊账,大部分钱是事后送到老黑手上的。坦桑尼亚老黑 绝大多数是不赊账的,即使和它们交情多年,你今天求它办事,今天就得给钱。 后来很快经法庭,我公司赔了坦桑尼亚政府相当于 1 万人民币多点的钱而了结此事(小费可远远不止这个数目了)。 后来我问起森警头子 M (这小子也没少收我钱),就这点破事,为什么诱捕我?他说了实话:就这点小事,你跑回中国,我们不可能动用外交手段罚你款,更别说抓你。然后 M 就坏笑哈哈哈哈了。说白了,如果不抓我,他和它的一帮人都失去了一次发财的机会。坦桑尼亚黑人命贱如草芥,它自然而然也会把我们的命和人身自由视如草芥。正是帝国政府视其国民如 “ 我看不见,我也不管 ” ,才造成黑人政府随便欺负帝国侨民! 好在中国使馆事后没直接要我们公司写感谢信,只是说要个情况说明,当然说明中我还不得不谢谢帝国屎馆(再说,使馆人员还是很给俺面子的。要知道:一般这种事情,人家是不去的)。奇葩的是埃塞的帝国子民发生因为违法而被羁押事情(事发求救于使馆,使馆不管解决)后,帝国使馆竟然要求受害人提供感谢信给帝国使馆。 埃塞是非洲一个奇特的地方,第一次在其土地上建立国家是 2800 年前。不像坦桑尼亚,在坦桑尼亚大陆最早出现国家是 1961 年。埃塞和本文所说的黑人还是很不一样,埃塞人很值得交往做朋友,这个以后俺有空时另文说说。 侨民的安全和尊严关乎国家脸面! 还是这句话。前些年狗屎印尼大规模虐杀华人(大部分受害者已经是印尼籍了),帝国不管不问,已经让西方看不起号称强国的中国了。这几年狗屎土耳其都敢打着支持其“同文同宗”的疆独分子,明目张胆支持东突,它正在口头上和行动上支持疆独啊。这个狗屎土鸡国靠这个赢得西方政府和西方民众以及他自己民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加分很多。 2013 年和大使 L的 太太同机回国,我假装不知其身份,大骂了一通帝国使馆大屎馆也之类的话。算是阿 Q 般意淫了一把。又有何用呢?!包括我写这篇文字又有什么用呢?! 2015 年 9 月 4 日星期五 写于坦桑尼亚达市 Ps1 ,此时,耳边正好是阅兵式录像的 “ 黄河之滨 聚集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优秀不敢当,海外也有一帮中华子孙。海外的炎黄子孙无疑是最渴望中国真正强的一群人!民族危难,扪心自问,我还会上前,尽管帝国经常不知有民的隐痛作疼于心中。 Ps2 ,好了,写完了,俺要继续看阅兵了。阿 Q 用他老人家热血和头颅(他老人家是不是也算抛洒?抛头颅洒热血?)告诉俺:意淫强国,意淫健体。不如此,俺没准啥时候精神崩溃了呢 Ps3 ,长太息以掩涕兮 , 哀民生之多艰!至今想来依然一把辛酸在心头。 不过 还有更让人心酸的呢,当然是来自强大的祖国北京方面的 。只是现在我还不方便说。 有些嬉笑成分之作,其实呢,这篇文字主要是感帝国公仆不作为。其实另一感就是国企的原罪性,它走向国外,绝大部分会死翘翘的,前文提到了,这个问题暂时还不能展开说。 笼统而讲,大概是这样子: 1)帝国使馆官方不作为,政府角色缺位,或者是外交失策。在没文明的地方尤其不能缺失。没文明的地方最适用的是丛林法则,帝国需要露出獠牙。其他帝国列强甚至列“不强”的国家的獠牙在这儿就行之有效。种花帝国有孔夫子的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雄心和圣贤心,布仁于丛林动物中,却在种花家内实行法(此处可能漏掉2个字 ^_^)家威政。但愿帝国的阅兵不是1929年的东北军阅兵。东北军1929年阅兵,展示其强悍(当时其武力还真是强悍)的武力,却在1931年被日本几乎兵不血刃几个月占领东北全境。那种阅兵只会让敌人看到其是黔之驴。起到反作用。相反老美倒是不怎么阅兵,却是扬基大兵把军靴踏在世界很多国家。 2)国企国内管理层有些人推诿扯皮,给的驻外公司的行事权力往往很有限,还人事纷争以及小鞋一双双,抢功诿过等等;此问题打住。 3)非洲不少地方烂且破,由于原因1也造成老黑执法人员对帝国的海外子民进行有罪推定(有罪推定在坦桑尼亚也是错的)。这就要求驻外公司绝对需要大的便宜行事的处置权。以上三个原因注定帝国子民的难堪,帝国政府成分的海外企业绝对大部分会死翘翘!
3389 次阅读|39 个评论
赴美读博十六个月总结
热度 41 FrankZhao 2015-3-15 21:19
注:这篇博文实际上是去年年底写的,当时发布在我的 豆瓣日记 上。现在发表严格来说,应该是“赴美读博十九个月总结”了。不过,这三个月并没有太多实质的变化,除了目前我基本确定下来毕业论文的选题并已经着手开始准备了。以下是当时的正文: 一晃眼,肉身到美帝已经十六个多月了,上个暑假也没回去,用来修课了。本来在今年八月份到美帝一周年的时候想记录一下到了这边后的生活,但是由于太懒就作罢了,下面文章的前面大半部分就作为年终总结及向亲友的生活汇报。后面小部分是我在国内研究生生活的简短回顾,两者的对比是为了表明我本人持有的看法,即对某一类人而言,出国读研要比国内读更为理想。 我的PhD专业叫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同时我还修了两个minor,一个是Statistics,这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对我们学科非常有用,我本人也非常感兴趣。另一个是Gerontology,一是为了将来找学术工作增加竞争力,另外也是考虑等以后拿到tenure之后可以回国创业做 Nursing Home 和 Daily Care Center。 此外,我还修了两个certificate,一个是本系的关于人类发展的高级研究方法的,另一个是心理系的Quantitative Psychology。 系里承认我们之前的硕士学位,也可以转部分硕士学分过来,但是除了必选课之外,我在系内系外发现了不少对于自己的毕业论文和以后的发展有用的课程,所以就没有转任何课程学分。 由于这些minor和certificate,加上导师的要求很高,我要修90学分,比学校和系里要求的72毕业学分多了18学分。 我的美国同学一学期只选两到三门课,而为了能加速毕业进程,我一学期则选五门甚至六门课,暑假也用来选课了。上课的同时还要完成RA supervisor布置得任务,好在这些任务通常而言不是很难,但是有时候还是比较耽误时间,而且由于和我的学术兴趣不是很搭,我还得花额外的时间和自己的major professor做research。尽管偶尔会有不堪负荷之感,好在我都挺过来了,所上的课都是A(我们学校graduate level的课没有A+)。当然,这对于graduate student也没什么稀奇。 整体而言,虽然到美帝还不到一年半,我觉得已经学到很多东西,远超我当年在中科院心理所三年的收获。 统计知识方面,基础的社会和行为科学统计知识自不必说,在深入学习了回归分析之后以此为基础我已经很好的掌握了更为高阶的行为科学统计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潜变量发展曲线模型,以及多层次分析模型等。我们系有在这些方面非常擅长而且领域内非常有知名度的教授,所以可以很幸运的上他得课,得到当面指教。此外,我还在社会系和心理系选了分类数据分析以及中介作用调节作用的课,对相关的内容有不错的掌握。接下来还会修得课程有missing data,longitudinal analysis以及meta-analysis。对此,我很期待。 统计软件方面,加深了对于SPSS的掌握,懂得了运用syntax的妙处,不再只是对着界面不断的click。同时通过一些课程不错的掌握了Mplus软件。此外,上过一学分的STATA课程,对这个软件稍有了解。对于SAS这个相对复杂的软件,虽然有所熟悉了,但是还是打算专门修一门三学分的课来加深掌握,授课老师自己是一门口碑非常不错的SAS运用手册的作者,据上过课程的同学反映,还是非常有收获的。 专业方面,感觉比较有收获的是系里两门主干的理论课,一门是Theories of Human Development, 另一门是 Family theories。通过前者,我选择了现在的major professor,他是德裔,是领域内非常著名的教授,虽然很严格,要求也高,但是相信达到他的要求后,毕业后的去向不会太寒碜。在后者的课程的学期论文,我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模型,算是为dissertation topic奠定了小小的基础 model。关于我的毕业论文,我目前非常感兴趣的是生命全程的健康观(life course perspective of health),我关注的是童年经历对于中年及老年期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打算使用的的统计方法主要是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ing 或者latent class analysis。我接下来的两个学期要修的Family Wellbeing across the Life span, Adult Development, 一个关于Biomarker的seminar以及与自己导师修的一门Advanced Topic course都是为了毕业论文奠定理论上得准备。 英文学术写作曾经让我备考焦虑,但是经过各门课程的训(cui)练(can)后,现在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虽然有时候还是觉得有不小的压力。不过这个也急不来,只有一点一点努力进步了。目前我已经完成了一篇manuscript,同时也有一篇论文摘要被14年的GSA年会(这是我现在所在的领域最重要也影响最大的年会之一)收录,我也顺便去了躺华盛顿DC,系里和学校报销了相关的花费。相当不错的体验。那座城市非常的美,尤其是夜晚的时候搭乘moonlight tour bus环绕城中的众多著名景点,十分令人难忘。15年的年会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我打算提前几天去在迪士尼乐园好好玩一玩。 口语方面,由于我之前在国内就有了相当不错的输入,所以到了这边之后,在逐渐适应了环境以及拜托了害羞心理之后,进步还是比较快的,目前基本可以很流利的与人交流了,尤其是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用美国朋友的话,已经像是在美国生活了不少年头的人了,哈哈。目前的侧重点在于侧重用语和发音更加地道。 生活方面,我现在的住的公寓离学校乘公交约十几分钟,由于所在的城市就是专门为了大学而建的,所以公交也是主要为学生服务,几乎可以直接或者通过换乘到达城中的任何地方。而且这边的公交基本上很准时,按照时刻表运行,所以估计时间快到了再出去乘车就好了,不需要傻等。我现在与两个中国学生做室友,其中一个是老生,有车,而且人非常的好,每周会带我们到小城的主要超市购物一次。美国本土超市的食物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很多比我记忆中的北京超市还要便宜或者至少价钱相当。由于我们学校是个传统的工科占优势的大学,所以我所在的小城,亚洲人还是挺多的,尤其是中国人和韩国人,所以一共有三四家亚洲和华人超市,大部分亚洲的食材和调料都能买得到,当然有些商品的价格翻了几番,刚到的时候要么不舍得买要么买完了也觉得肉痛,现在已经彻底麻木了。另外,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我已经学会把烹饪作为一种放松减压的有效手段了,现在的厨艺相比刚来的时候可谓是突飞猛进,一个人张罗一桌四五个人的饭菜也还是可以做到的哈。 此外,美帝对于喜欢电子产品的人毫无疑问是个天堂,加上在这边读博士给的钱虽然不多,但是相比国内时还是有很大提升,很多在国内时觉得挺贵的东西这边都便宜了不少,我买的几个大件有MBA 13,kobo Aura HD 电子书,Bose QC15降噪耳机和Bose soundlink mini蓝牙音箱等,还有其他一些不错的耳机和数码设备。 最后,就我这十几个月的观察而言,美帝的大多数的人都非常友好,尽管有些愤世嫉俗者可能会说,“他们的友好行为都是装的,骨子里还是瞧不起我们中国人”之类的话,我还是很享受这里的人际氛围,并且衷心希望,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对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都客气、友好、礼貌。 当然,在美帝求学,尤其是读PhD,还是很辛苦的,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写作,有难度的统计知识以及陌生的统计软件等,但如果对比一下我之前在中科院心理所的三年,当下的生活毫无疑问还是轻松惬意的。 我当年考研是典型的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最后初试分数是我们那届临床/医学心理学大方向总分第一名(我们那年所内另一个大方向是全国统考,那个方向的第一比我高两分,但是两个方向的考试内容不尽相同,所以也不具可比性),超出复试线近八十分。我复试的表现也不错,94/100。 初入所时,我也曾意气风发,相信自己能像以往一样,只要朝着自己选定的方向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有所进步。但是三年下来,我的表现却非常平庸。这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个人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所选择的导师完全不适合自己。现在谈起来很有推脱之嫌,我在此讲出来也是为了读到的同学能在将来选导师的时候有所借鉴。我的导师非常焦虑,多变,所做的领域跨度非常大,而且都是政府当时的关注热点,等稍一冷却,他的方向基本也随之变了。他基本不读学术论文,对此还经常炫耀,他也不大看得上所内那些潜心做学术的老师,称其为“双肩包派”。有段时间,所里的评价机制改革,他有深重的危机感,结果这种焦虑和危机感就毫无疑问的转移到我们这些学生身上,我整个人也非常的焦虑,拖延,甚至事后回想还很抑郁。在那种情况下,我甚至在一篇论文已经完全写好后也要拖延半年才投稿发表,就是因为内心的阻力非常非常大,总是觉得那些不是我想要做得东西。 我在科院的时候,第一年在研究生院修课程学分,当时的虽多少感受到了来自导师多变的压力,但是还是物理距离还是有着不错的缓冲,等后两年回所之后这种内在的焦灼就不断加深,本来想着准备寄托出国读书,但是也一直无法静下心来。而且当时的我有时会变得非常的自卑,完全不像当年的我了。 我是在毕业后花了一两年才慢慢走出硕士导师的阴影。12年新年,我忽然觉得不能再这么蹉跎下去,然后就决定要好好静心准备GRE了,后来经过几个月的备考后,考了个还算不错的成绩,其中verbal考了164分,超过了这门考试93%的应试者。从这时起,我逐渐恢复了斗志,回复了往日的自己。后来的申请也走了弯路,犯了不小的错误,虽然没有去成梦校,不过后来好在也收到了还算不错的学校的Research Assistantship以及scholarship。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678 次阅读|62 个评论
推荐一个博客“纽约陈九”
热度 1 ncepuztf 2015-2-1 22:26
作者我不认识,偶然看了他写的几篇博客,感觉还可以, 内容既有美国的先进和不足,也有中国的文明与落后, 关键是哪些是该学习的,作者通常 摆事实,讲道理。 论述还算客观,故事也称“妙趣横生”。 http://blog.163.com/cfang86@yeah/ 如果有益,不用谢我,自己偷着乐即可。
个人分类: 生活|20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封海外来信:我们这里获得学位不需要发表论文
热度 79 wangdh 2014-12-16 21:23
一封海外来信:规定研究生发表论文获学位没有必要 (王德华) 今日北京狂风大作,呼啸着。走在路上,透心凉,喘不上气。 收到一封来自海外留学生的邮件。 这位朋友是读了我的文章“ 自我胡言( 8 ):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学位的规定具有潜在危害性 ” 后,有感而发,希望给我一个支持。 读完来信,很是高兴。由于这是一位留学生的切身经历,是有感而发,有国内经历,有国外经历,又有很好的思考,我希望能与大家分享这位朋友的经历。 朋友很爽快,同意分享。 本文题目是我加的。 来信如下: ×××××××××××××××××××××× 王老师:您好! 冒昧的给您写这封邮件。 最近读了您在科学网上的博文: 自我胡言( 8 ):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学位的规定具有潜在危害性 。 我觉得您的文章,一针见血,直中要害。尽管很多博主对您的看法不完全认同,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任何有见解性,建设性的意见,总会激起很多人的反对,这是正常现象。 我也说一下我的感言,请王老师指正。 国外的很多高校,科研院所,都没有规定过博士毕业要发表论文,就是所谓的 “ 无要求 ” ,但是博士毕业的要求是:有原创的东西,为人类知识宝库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种没有要求的科研探索,最终的副产品,就是很多高质量的成果,当然,高质量的论文是科研探索的一种展现形式,但是据我的统计和观察,我们数学专业的很多现在很是活跃的知名外国的教授,学者,他们在博士毕业的时候,没有任何论文发表。但是很多人一旦毕业,继续博后,或者科研,都能独当一面,很快能做出突破性的,创新性的成果。很大的原因就是,在博士期间,他们有了很多时间去自我探索,去积累,去沉淀,而不是去着急发表那几篇 SCI 文章。 很多基础性的学科,需要你持之以恒的工作好多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有真正创新的主意,或者成果。在这中间,你需要继续保持那种热情与激情,而不是因为别人很多文章,很多国奖,研究生奖,搞得自己失去了热情,丧失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科研氛围至关重要,国内的研究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们哪有时间和心态去探索,去求知,只能去追求毕业论文要求,长此以往,只能是跟着国外的那些科研方向,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而不是真正的有自己创新的,原创的成果。国内研究生毕业的发表论文要求,是有中国特色因素的。首先是研究生读研读博的功利性很大,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得到硕士博士学位去找工作,大部分都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学术探索,而是为了那张文凭,如果没有论文的要求,只怕他们读完研究生,啥都没学到,所以导致研究生质量更差;其次,是导师的原因,很多导师没有时间去指导自己的学生,学生们自己放羊,最终检验他们成果的,只能是发表的论文,只要杂志接受了,导师就会知道这成果是对的,自己不用花时间去读了,将自己的责任推给了杂志。再次是答辩委员会,国内的学位答辩,真的就是走过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看到你的毕业论文里面的主要内容是已经发表的东西,他们估计都不会再仔细阅读你的那本厚厚的论文,这也给他们减轻了工作量。综上所述,很多原因导致我们必须去规定: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 SCI 论文。 我现在所在的大学,是一所很古老的大学,身边也有几位来自国内的留学生,他们尽管身在国外,但貌似还是按照国内的研究习惯进行,搞出点东西就发表 SCI 文章,发表的杂志甚至都不如在国内读博士所发表杂志档次高。每当聚会的时候,这些同学就会如数家珍的很自豪说自己已经发表了多少篇文章,同时也笑话老外同事没有任何文章。我是觉得,身在国外,却没有与国际同行去比较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突破性进展,有没有原始创新,而是一味按照固有的思想去读博,这真的是错失了这么好的学术氛围和环境。 说说我自己。尽管我现在是博士最后一年了,至今也还没有发表一篇文章,但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差。有时候,我也会受身边这些中国同学的影响,也想整点东西赶紧发几篇文章。但很无奈,也很幸运,我的导师是一个很注重文章质量的学者,他认为一般性的结果,即使发表出来,也没有多少意义。所以,我也是在不知不觉中一定程度上被国际化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很不爽,但经过这几年的熏陶,我现在有 5 篇文章在准备中,合作的教授有英国的、美国的、加拿大的,还有法国的。我也不再着急去发表 SCI ,因为我在与这些教授的合作研究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学术的乐趣,真正感受到了学术的美,而不是有几篇文章那种感官上的享受。在我国外求学的这几年里,我也没有仅仅关注自己的那个小方向,而是转入了跨方向的课题,这也是未来学科的一个走向。我觉得自己就是王老师在博文里提到的:没有因为论文要求而丧失了对科研兴趣,丧失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这也算是对王老师您博文的一个例证。尽管自己学术做的还不好,但没有丧失兴趣,用事实说话,哈哈。 我想,要改变我国的学术局面,就不能整天吹嘘 SCI 论文大国。要让真正喜欢科研的人,去探索未知,追求学术,那样才会有创新,我们不要 SCI 论文大国,我们要论文的质量,要论文的影响。更重要的,从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要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去做自己的研究。只有让一代代人从观念上改变读博士做研究的初衷,才能彻底改变我国的科研局面。一旦观念不改变,即使很多学生出国深造,也只是换了一个物理位置而已,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研究理念,还是沉溺于 SCI 数量上,这样下去最终对改变科研局面,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我的一点浅薄见解,请王老师评批指正。 ×××××××××××× 读后:谢谢这位朋友能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我这些年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研究生们知道和了解在他们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希望他们能够了解国际上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要求。希望他们能够明白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希望他们能明白 self-motivation 是什么含义。更希望他们明白,独立思考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理性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研究生是多么重要和必要。 感谢海外留学的朋友们,能抽时间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把自己的所见、所思写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让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0274 次阅读|92 个评论
海外华人的爱国主义
smallland 2014-12-14 11:00
正要出访,常见华人华侨“自发”组织到机场迎接,挥舞国旗,情绪激动。毫无疑问,至少在某些人看来,这就是爱国的表现。不管怎样,现在已经不提倡这个了。 出国了,就会更爱国?很可能是这样。去非洲,太穷,觉得还是祖国好;这容易理解。去了美国,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不容易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虽然享受着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不愿意回国,认为绿卡很光荣,却觉得还是祖国母亲比较亲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环境和文化差不多的情况:平时,和别人一起工作忙碌;等到过节了,本地人都团聚去了,才会更想念亲人。这种情况,和上面的爱国情绪差不多。他们不是时刻想着回家,只是特定的情境能激发其思乡之情。要把这个与爱国主义等同起来,恐怕要搀点水吧。 当然,也不能否定他们的确怀有严格意义上的爱国情绪,祖国强大了,就觉得自己脸上有光,我骄傲,我自豪。 中国强大了,走出国门的越来越多。有些人,似乎觉得表现强势一点 ---- 甚至不管规则如何,或者展露丛林法则 ---- 能表现出中国人的强大就是爱国了。从几年前芮成钢代表亚洲到近日情侣大战泰航,无不令人目瞪口呆。
1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种简单易学的球类运动
xiaoyanghe 2014-12-1 11:41
多年前我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时,看到校园内很多的学生都在篮球场上玩一种球类运动。我好奇地问旁人这种运动的名称。他们告诉我,叫 net ball 。今天查了一下百度,还真有这种运动的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1614279.htm?fr=aladdin 。 其中文名称叫投球或者英式篮球(看来也是英国人发明的)。 百度上的规则介绍比较复杂。我这里将其简化一下。 场地就在篮球场。球也是使用篮球。分成两队(可男女混合)。将球投入对方篮筐得分。 和篮球不同之处: 1、持球队员不能双脚移动。最多只能是一只支撑腿原地轴向旋转。可在原地拍球或手持球。 2、可将球传给己方球员。 3、对方球员与持球队员不能有身体接触。只能在其周围干扰其传球或投篮。 该项运动的强度没有篮球这么大,技巧性也不高。由于没有身体接触,可男女混合玩。
个人分类: 生活|2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和我的祖国(海外版)
热度 14 dmi2007 2014-10-2 05:49
国内版见 XX 。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个人分类: 摄影|9970 次阅读|27 个评论
张益唐Vs俞敏洪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4-9-24 10:21
《中国合伙人》 张益唐和俞敏洪都毕业北大,都在体制之外 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第十一届、十二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委员,曾担任 民盟 中央常委、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常委。 1980年考入 北京大学 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进入 民办教育 领域,1993年创办北京 新东方学校 ,现任 新东方教育集团 董事长、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 副会长、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委员等职。 张先生如果80年代回国,即使不一定成为北大教授,但说不定也会开创新东方第二。 过去的几十年以及可以预知的未来,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充满机遇也充满诱惑的土地。 张先生滞留海外,恐怕还是因为政治原因、意气用事。 当然在所有科学中数学可能距离政治最远。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8796 次阅读|3 个评论
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我在路上
guanjiwen 2014-9-3 23:58
不知不觉来加拿大已经一年了,一直没有去写写东西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昨天来到科学网突然看到王善勇的博客内容被已书籍的形式出版发表,觉得这样的形式真的很好,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引起共鸣的原因我想,是很多人有着相似的经理,毕竟做科研,不管是处于一个什么时代,科研的大体过程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突然间觉得,为什么我自己为什么不去写一写,一方面记录自己的科研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自我情感的抒发,倾诉。毕竟研究人员的生活相对而言是孤独的!另外一个刺激我写作的原因是生活中除了老婆,某些话语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我在路上从今天起拉开序幕 ! 觊文
个人分类: 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5 次阅读|1 个评论
Nancyback 2014-6-29 22:2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圣巴巴拉
热度 1 Nancyback 2014-6-29 21:3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16 次阅读|5 个评论
在国外如何做到受欢迎?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4-6-12 04:18
在国外如何做到受欢迎? 蒋继平 2014 年 6 月 12 日 今天科学网的一篇精选博文的题目是: 中国人在国外为什么不受欢迎 ( 1)。 这篇博文谈论的大多数现象是客观的, 可是, 这些现象只是出现在一些海外的中国人身上, 并不是每个海外中国人都是如此。不过,我基本上同意作者的观点, 所以, 我也推荐了这个博文, 但是我建议博主将题目改成“一些中国人在海外为什么不受欢迎?”为了使我的建议更有说服力, 我将自己在美国将近 30 年的亲身经历客观地表述一下。 我是 1986年一月初到到美国的, 先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读研究生。在读研究生的六年期间, 我与系里的绝大多数教授和同学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他们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有德国人, 日本人, 韩国人, 墨西哥人,加拿大人, 澳大利亚人,还有非洲和中南美洲人。我从来没有觉得他们看不起我, 事实却却相反, 他们都愿意帮助我, 愿意与我交朋友。 博士毕业后, 我立即进入美国的私人企业担任科研任务。 在我 20 多年的职业生涯中, 我身边的上级, 下级和同事绝大多数都是外国人。具体地说, 我的几位上级是清一色的白人, 而我的同事和下级属于一个“小联合国”, 也就是说是由各种国籍的人组成的团队。 我的下级中就有美国人, 墨西哥人, 韩国人和印度人。 我们都能做到互相尊重, 从来没有谁看不起谁的行为举止。 在职业场所, 我始终感到非常受欢迎。 最具体的例子是我的现任老板为了请我到他的研发部担任重要研发任务, 亲自四次到我家来说服我。 这个记录也许已经将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变得不那么动人了。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我也感到是受欢迎的。 比如说, 我到超市购物, 总是看到服务员们真诚的笑脸相迎,付账以后, 还会受到在场的店员主动提出为我将购买的货品送到我的汽车上的请求。不过, 非常实事求是地说, 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立即表示谢谢, 但是, 诚恳地告许他们我自己能够做到这点。 可能因为语言上的问题, 外国人在一些情况下喜欢用手来表示他们的感情。 当他们伸出拇指, 就是对你的赞美, 要是对你伸出中指, 那么就是不满和抗议。我说受欢迎是因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遇到的外国人经常向我伸出他们的拇指, 而很少碰到向我伸出中指的人。 当我有一次在开车过程中急急地换车道, 而没有注意到旁边的车道上有一辆车在后面, 几乎造成一个车祸,这辆车的驾驶员向我伸出了他的中指。 这是我遇到的很少的不受欢迎的例子。 但是, 那确实是我的过失, 怪不得别人不满和抗议。 我觉得要受到应有的欢迎和尊重, 必须做出相应的举动。 这些行为举动主要体现在你的言行上。我的个人做法是, 始终保持诚实可信的记录, 把你的关爱体现在行动上,把你的诚实善良体现在你的脸上。 尽量做到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和封神演义中的姜之牙一样。你的眼睛就是你心灵的窗口, 所以, 你的眼神表达着你的心情和心里活动。 我想,像唐僧和姜之牙这样的人, 走到那里都会受欢迎的, 除非专门针对他们的妖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0284-802506.html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4691 次阅读|13 个评论
非艺术拍花
Nancyback 2014-5-6 12:5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维也纳美女多-奥地利男人很幸福
热度 3 ldh 2014-4-29 02:53
今天坐bus和地铁去会议中心报到注册,发现街道上,bus和地铁里美女很多,这不是科学网男人们见到女人就称美女那种,难怪老戴赖到英国不回来,可能是英国的美女也比较多吧。 这些女人无论长像和气质都很好,可以说完全秒杀了北京街头(我看到的,不包括别人看到的)的大部分女人。 早上,我很早起来,发现打扫卫生的,檫玻璃的和房间内部清理的几乎全是男人,与国内的情况正好相反。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后看到维也纳那么多美丽的女人,我推测找到答案了,。。。! 奥地利男人真幸福! (注:这里完全没有歧视的意思,请不要嘲笑我的无知和对号入座者)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9750 次阅读|5 个评论
今天到了奥地利-维也纳
热度 5 ldh 2014-4-28 00:47
自己很少出国开会,这次到维也纳来开EGU会议,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但更主要的是推销自己提出的理论模型。 奥地利人主要说德语,交通标志也是德语。尽管交通便利,但初次到来有点找不到北,完全没方向感,过两天可能好点! 希望自己及参会的朋友在维也纳一切顺利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225 次阅读|9 个评论
《Where is the confidence from?》---Life in UK
shawn2 2014-4-4 05:10
It was quite impressive of the confidence that British people show to the public. I am trying to find the source of the conferenc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make an explaination of their behavior. As all know, ever before,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boos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nited Kindom and rendered it to be the most prosperious and powerful country all around the world. Like today's America, UK at that period held the wild ambition to dominate the whole world on the solid basis of the powerful internal strength in reality. It went smooth that British military conquered a lot of countries in different continent due to the big difference in the military force. Eventually, UK became a superior empire which no one can compete with it. It was remarkabl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at British turned into an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 Actually,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of in London which manifests the glorious moment that UK ever had in the history, such as British museum, British gallary. That is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makes London as the most attractive tourist city since they collected a plenty of various antiques from different country and different time. So proud of this that generation and generation people left for today's UK. Apart from the reason above, no one would like to ignore the factor of the advanced step UK had in the scient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Basically, also no one denied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the acceleration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people were inspired since then. Amoung them, Isaac Newton, Charles Darwin, James Clerk Maxwell all made a landmark exploration in their field, respectively; Stephen Hawking , Henry Cavendish , Francis Crick also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put a big step forward to the human's civilization. Nowadays, Univ. of Oxford and Univ. of Cambridge was taken as best universities in the top list of high school ranking ‘cause of the high academic level and outstanding teaching level. Even though the economy in the present UK is facing a reduced prospect of growth, it is still a hot place to attact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receive the good education. So proud of this. Another one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language--English. It is unlikely to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to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 in the conversation using English. By contast, people like me had to spend much time to practice the language and even by doing this still are confronted of some failure in the compulsury English exams. How to build conference in a talk with a native speaker is a big challenge for the majority. To be honest, a little bit nervous in my previous presen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part of QA. Sometimes very struggling in a group talk as they speak very fast and some Idioms and slang pop out occasionlly.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we have lost our confidence speaking English in front of them. They are so proud of thi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people here, from the beginning of a child, started to wear formal clothes, such as suits for male and silk stocking for female. The habit is quite beneficial for the growth and confidence-building since they keep the behavior consistantly over the life-period. Except the formal dressing, individual student in class is put at the centre of concentration and thinking of problem-solving solution independently. Most of time, teachers serve as auxiliarie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of their action. Most probably this is why students here have no heavy burden on the shoulder but the best performace in public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a reflection of their confidence.
个人分类: Life in UK|3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啥北美大学对录取中国学生越来越不感兴趣?
热度 75 Majorite 2014-3-4 03:28
为啥北美大学对录取中国学生越来越不感兴趣? 在加拿大大学执教23年,我对这里大学生与研究生整体看法是, 学习用功,讲礼貌、尊重人。相反,我对国内的一些新富家子弟的看法有些类似“新京报”叙述的这位在中国土豪家做保姆的英国女大学 的看法——“挥霍无度, 对人没礼貌”。 去年2月份,外甥的国际中学组织学生游学加拿大三周, 每人交了几万人民币。到了本市, 我去宾馆看他, 他的个别同学,其中有男有女好像没啥礼貌(教养),吵吵嚷嚷,挤眉弄眼,不礼貌地、长时间地瞪着他人,与加拿大中学生的行为简直无法比。观察下来,我发现原先见面就训的外甥还算是很好的了, 还帮着同学拿行李(在给他妈的电话里我美言他几句)。中国的私立中学以挣钱为目的,能进去的都是父母每年能交十几万学费的,老师对学生德行基本不管不问。在本市期间, 老师竟然不带学生参观大学与博物馆,而是逛商场, 美其名“通过采购学习日常英语”。 现在中国有不少社会精英(例如,官员与富人)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西方名校读书,学费再贵,他们也交得起,于是,西方国家大学尽管有钱挣,反倒犯难了,看报名申请的中国学生的学业成绩单一个比一个好,但是实际能力恐怕要又是另外一回事(与当地学生比), 有的人的入学申请材料是花钱雇中介给搞的,材料注水多,公章随便盖、成绩随便填、教授推荐信更是天花乱坠,诚信严重不足,西方国家大学彻底没撤,老黄历不管用了,无法鉴别录取学生的好坏。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中国学生到哪,哪里饱和。 如果一个美国大学里,中国学生的比例太大(例如,超过30-40%),他们在一起讲中文,再把一些中国的不良学风(例如,考试作弊、 抄作业、 拉帮结派、炫富斗阔、拼爸等)带进来,校风就会大受影响,大学办成跟中国国内大学一样了,质量必然下降,名誉受损。谁都不愿看到华尔街变为唐人街?于是, 不得不 就想出种种办法,限制中国学生的比例。 例如,亚裔在加州总人口中占不到15%, 但是,在柏克莱这样的名牌大学里,亚裔却高达百分之四十多,在有些专业甚至高达60-70%。可以想象, 受到本国 自流社会与其他族裔的压力 ,大学也不得在录取新生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西方国家驻华使馆的教育参赞们把中国大学按质量分类,制定相应的成绩换算系数,以便各大学录取中国学生时参照, 这叫 Equivalence 论证。例如, 清华、南大、北大等985学校的成绩单来, 换算系数是1.0. 北京工业大学的成绩单来, 换算系数 可能就是0.85. 参照书里没有列出名单的学校(例如,那些地级市的大专升本科的师范学院), 如果没有本校老师的硬要(我就干过这事), 来自这些学校的学生绝对是不可能录取的, 就是所谓的自动拒绝。反正现在北美好大学不愁生源,中国985大学的毕业生还录取不完呢。 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是靠本国纳税人与捐赠人的钱维持着,理所当然首先应该优先考虑自己公民的教育与就业。录取不录取外国学生或以何标准录取外国学生都是每个大学的应有的自由与权利, 外国人好像不好“以种族歧视”对此说三道四。据说,有个大国,把自己的几千所大学作为产业办,大学富了,高楼多了,校园大了,但是 教育质量却不如从前了, 尽管国家投入逐年增长,若教授不好好教, 学生再不好好学,社会精英包括该国的教育部的官员与大学的主要领导,再也对自己的大学教育体系没有信心,也把子女送到西方特别是美国大学读书,否则怎么有裸官与空巢这些新词呢? 近10年来, 中国留学生在西方国家与大学的声誉与80-90年代中国留学生无法比,那时候中国留学生给教授留下的印象是:勤奋好学,诚恳友好。 现在的留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还有杀人、走私、卖淫、贩毒的呢,犯事尽管只是极少数,但是经当地主流媒体大肆报道后,一粒鸡屎坏了一缸酱, 败坏了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与声誉。外国教授还普遍有这样的反映:许多中国留学生,比较沉闷, 课堂上不活跃;只顾自己学习,不愿参加大学的公益活动与集体活动,例如, 向红十字会献血,等等,对世界未来与国家前途等话题热情不高、活跃度不高,下课或做完实验就回家。 作为医学院学生,出生加拿大的我女儿在繁忙的学习之外还做很多义工, 每个学期都要筹 款 、捐款与无偿 捐血。 连我这个做爸的都舍不得,学医这么累,还 经常 捐啥血?她对我说,“爸爸,做医生都不捐血, 那么谁还愿意献血?医院血库里面的血哪里来?” 上周,家里录音电话上,又有血站给她留的录音电话,我都不忍心告诉女儿。我女儿就是一个典型的加拿大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中国都知道有个加拿大人叫白求恩,但是凭空不会掉下一个白求恩来,那样人之成长必有其必备的土壤与环境。 与其送子女出国留学,不如给大学松绑,让中国大学也像西方国家大学那么办。 英国女生看中国教育: 挥霍无度 对人没礼貌 2014-03-03 10:44:59 新京报   英国女大学生索拉亚在中国一“土豪”家做外教兼保姆,中国富人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让她震惊。 索拉亚说,她到中国多少有些偶然——她没有攒下足够的钱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旅游,当看到一条广告说中国一户人家要聘用住家英文家教和保姆时,她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为了熟悉中国,索拉亚读了几本有关中国和毛泽东时代中国的书籍。   索拉亚在文章中写道,她担任家教的这户人家很和善,就如同中国人十分好客一样。虽然中国现在有上亿的民众生活在贫困之中,但新富人群却喜欢炫耀他们拥有的金钱。到了周末,这家主人会驾驶保时捷豪车去吃50道菜的大餐。   在周一至周五的日子,索拉亚早上会送这家的小公子去学校,放学后,索拉亚会帮助小主人做作业并教他英语。索拉亚说,这家小主人很可爱,但有时很顽皮、难以管教,比如有一次他将口水吐到她的脸上。   这家孩子的生活是令人可笑地挥霍。例如主人组织了一次聚会,从香港请来一些著名的歌星,为了小主人最后的演唱,邀请时装模特做陪衬。小主人演唱结束后,安排许多小女孩向其索要签名与照片等等。从这点可以看出,小主人有些被宠坏的人格,又有了一次自负的膨胀。后来小主人的中文教师告诉索拉亚,“小主人说了,我们应当对他更尊重一些,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明星了。”   而小主人的母亲则一直想方设法让他上电视节目,一周内要有四天练习钢琴和唱歌,这位母亲确信自己的儿子会成为明星。   索拉亚写到,虽然这家小主人对她经常无礼,但相对于在中国当“洋保姆”的一些朋友而言,她已经非常幸运,因为其他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更加骄纵。例如一个家庭,5岁的孩子就因为不愿走到洗手间的十几步路,在客厅地板上撒尿或是向垃圾桶里撒尿。一个家庭常管家里的保姆叫“胖子”,并要求她用花生油做饭,尽管这位保姆对花生过敏。   索拉亚表示,在中国做保姆并不都是文化冲突那些不好的事,也有美好的回忆。索拉亚说她曾看到孩子们与祖父母在湖边或池塘边快乐地玩耍,也曾看到女主人亲吻自己的儿子、给他洗澡、陪他玩闹等等。这家小主人还常到自己的房间,通过网络和她的朋友视频聊天。有一次到了小主人要睡觉的时间,他用中文和索拉亚说,“我喜欢你。”索拉亚说,“我会记着这句话。” 附件 1. 海外作弊案 据美国中文网援引《纽约每日新闻》报道, 25 岁的普渡大学中国留学生孙超然 ( 音译: Roy Chaoran Sun) 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罪名是侵入教授的计算机篡改他和其他学生的成绩。 2013 年 6 月 13 日消息,普渡大学工程专业学生孙超然 (ChaoranSun) 被控多次入侵教授电脑并篡改个人成绩,也因此以 “ 优异成绩 ” 从该校毕业进入波士顿大学读研。 “ 精明的 ” 的孙超然失去了他在普渡大学的学士学位,还被踢出了波士顿大学的研究所,等待他的是的四年有期徒刑;另有两名普渡留学生也因同一罪名被控,另一名嫌犯白崎因在日本而未被逮捕。   据成绩单显示,孙超然在普渡就读期间的成绩单几乎是清一色全 A ,而另一名涉案嫌犯、来自日本的留学生白崎 (Mitsutoshi Shirasaki) 成绩也是非常高。当地检方在去年年 4 月对孙、白崎和另一名印度裔核电子留学生苏嘉伊 · 夏尔马 (Sujay Sharma) 提出刑事指控,罪名包括入侵电脑、入室盗窃和共谋等罪。   据法庭文件显示,孙从 2008 年 5 月起便开始入侵电脑篡改成绩,他的成绩最初是 9 门 F 和一项未完成,后来被改为全 A ;白崎的成绩也从不及格变为了 A 或者 B ,两门得过 A 的课程被改为了 A+ ;而夏尔马的成绩从 D 变成了 A 。   一名教授在 2012 年 12 月注意到他的校园网密码被他人更改,因此向校方报告,学校得知该教授的账户被不明人士用于更改学生的成绩之后,便报了警;警方首先调查了进行可疑登录的白崎,白崎提到他是从孙超然那里学到入侵教授电脑的方法,首先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进入办公室,并将教授的键盘换成外观一样的其他键盘,这些键盘上被安装了输入记录设备 (key logging device ,能够记录下教授的账户与密码,上述键盘随后会被第二次调换,以取得密码 。 中新网 11 月 14 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大量涌入美国各地大学,在校园里中国学生一向是聪明、勤奋的好学生典范,但部分学生却把不诚信之风带到美国课堂上。 2007 年杜克大学 Fuqua 商学院 20 名中国留学生集体舞弊案,令整个留学生群体蒙羞,但如今仍有留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包时甚至以 “ 在中国大家都这样 ” 为由,替自己辩白,让众多踏实努力的留学生和诚信治学的华裔教职员都感到十分愤怒。   本月 9 日,在圣盖博谷西区某市参加托福 (TOEFL) 考试、准备就读本地小区学院的小丁 ( 化名 ) 首次亲历在美国考场有留学生因舞弊被抓包的事件,过程中该留学生的言行令他感到很愤怒。   小丁表示,当天在该考场的考生九成以上都是拿着中国护照的留学生,考前监考员就对全体考生一再重申, “ 如果你被逮到作弊,就会被取消考试资格,考试费用也会被没收,这个考场每一次考试都有人因舞弊而被取消考试资格 ” 。考生要脱下外套,由监考员检查手臂上是否有小抄,还要掏出口袋,以示袋里没有藏小抄。   考试刚开始没几分钟,就有一名女生被监考员当场逮到在大腿内侧写有小抄。小丁表示,该女生当天是光腿穿连衣裙来考试的, “ 原来裙子还能用作这个用途 ” 。女生被监考员请出考场后,小丁还能清晰听到女生和监考员外面办公室发生争执,监考员表示 “ 鉴于你的小抄所在的位置,我不想再看,也不会拍照存档 ” 。该女生起初声称 “ 我没有作弊 ” ,随后又改口说, “everyone does this in China” ,重复说了好几遍。但最终在监考员坚持下女生被请走,监考员要求她将取回的个人物品拿到考场外走廊上再清理,女生粗鲁响应, “ 如果我出去发现少了东西,你负责赔偿吗? ” 言罢摔门而出。   博士生往往需要替教授做课程助教,因而有不少机会 “ 领教 ” 学生们考试舞弊的状况。从路易斯安那州一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周女士表示,做助教时给学生们批改卷考,虽然课程中助教和教授都三令五申,对作弊者采取零容忍态度,但不止一次发现有多份答卷内容雷同,或查出有的答案是直接从网络文章上直接整段整段一字不差地拷贝过来。按规定,这种作弊或抄袭都需要报告教授。有一门课的教授向周女士提及,该课期中开卷考被报告作弊的一名留学生写电邮来申诉,请求教授原谅,然而辩白的理由竟是 “ 在中国大家都这样 ” 。   周女士表示,她做过多门课助教,逮到过作弊的学生不止有中国留学生,也有美国、印度、韩国等其他族裔,可只有中国学生会抱着这种 “ 法不责众 ” 的心态,用文化差异作为理由给自己辩白。   尔湾加大有众多华生就读,该校历史系教授陈勇指出,舞弊行为区分有意和无意,前者在美国大学时有发生,美国学生舞弊被抓包也比比皆是,留学生舞弊通常是因语言不过关、课业来不及,就作弊完成作业或考试。   更值得引起警惕的是无意间造成的抄袭剽窃舞弊,陈勇指出,美国学界对引述他人研究成果的规定相当严格,引用时须注明出处,学界也有专门检查抄袭剽窃的网站,剽窃虽然各族裔学生也都有,中国学生较特别地方是,由于他们在国内接受这方面训练相对不足,所以引述他人著作时容易出现无心之失。此外,同学间相互 “ 借鉴 ” 答卷、导致雷同卷的问题也偶有发生,但相比中国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这些舞弊抄袭行为都只是个别现象,不至于对中国学生整体产生负面影响 。 4 名中国 “ 枪手 ” 赴韩代考被判刑 涉及清华北大 据韩联社 3 月 4 日报道,韩国中央地方法院 4 日对四名涉嫌赴韩代考托福和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GRE) 的中国 “ 枪手 ” 作出判决,判处其中两人有期徒刑一年、缓期执行两年,判处另外两人有期徒刑八个月、缓期执行两年。 韩国法院表示,四名被告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托福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给其他考生造成损失,性质较恶劣。但考虑到他们都没有前科,且通过此次事件获得的利益并不多,因此决定缓期执行。 据调查,四名被告通过 QQ 与委托人取得联系后,以一次 40 万韩元 ( 约合 2300 元人民币 ) 到 200 万韩元的价格帮委托人赴韩国代考。这四人中有北大和清华在校生以及一家电视台员工,他们英语水平都很高,在托福网考 (IBT)120 分满分中可获得 100 分以上的成绩 。 三内地大学生在港代考托福被判监禁 10 个月 三名内地大学生近日利用虚假身份文件,在港顶替他人参加托福考试被当场发现。香港法院判处三人监禁 10 个月。 负责案件审理的荃湾裁判法院表示,这三人年龄在 23 岁至 24 岁间,均为在广东读书的大学生。三人于本月早些时候来港,在 2 月 25 日举行的一场托福考试中,利用贴有自己相片的假护照顶替他人考试,被监考者在核对身份时发现。 三人在被捕后承认,为获得 2000 元人民币的酬劳而替考,但并不知道被代替者的身份,只是通过中介获得假护照参加考试。 三人均被控使用虚假文书。法官认为,这三人在明知犯法情况下仍然参与,行为可耻,判处三人入狱 10 个月 。 附件 2: 留学生凶杀案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 25 岁的男子汤远熙,涉嫌谋杀亲母,藏尸行李箱弃尸河中,被发现,目前嫌犯已经被捕,并被控一级谋杀、教唆他人犯较严重的可诉罪( counselling to commit an indictable offence )两宗罪名。 这是 6 月 21 日,嫌犯和父亲一起在警察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展示母亲照片 嫌犯汤远熙今年 6 月报警称母亲失踪后,曾与父亲一道召开记者会,焦急唿吁公众协助寻母。 报道说:上周五下午,在烈治文骑警总部与烈市警方举行联合记者会。发言人庞德( Jennifer Pound )表示,遇害女子为 47 岁的郭炼结,她和丈夫汤继辉于今年 5 月 19 日,自中国广东佛山抵温探望在本地求学的儿子汤远熙。汤继辉夫妇来温后,与儿子同居在租住的烈市一独立屋内。夫妻俩本该于 6 月 7 日下午回国,儿子汤远熙于 6 月 8 日向烈治文骑警报警称,母亲郭炼结于 6 月 7 日上午失踪。 7 月 29 日,有驾船者在鲍威尔河镇( Powell River )以西哈伍德岛( Harwood Island )附近海面,发现一个漂浮的行李箱有可疑。鲍威尔河镇骑警接报赶到后,在行李箱内发现一具已腐烂的人体残骸,经验尸确定为郭炼结的遗体。 此后警方认为郭炼结的家庭成员可能涉案,但就不确定是汤继辉还是汤远熙,因此虽然确定找到郭炼结的遗体。警方周五拘捕汤远熙后,于当日下午通过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并通知人在中国的嫌疑人父亲汤继辉。警方拒绝透露该凶案动机及如何锁定嫌疑人。加拿大警方表示,这是多个部门超过 100 警员,包括驻北京的骑警联络官,经密切合作及细緻调查才锁定的嫌疑人 。 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留学生张栋涉嫌杀害女友,被警方逮捕,并被控一级谋杀罪。仅仅一个多月前,路易斯安那大学拉菲耶分校中国留学生罗海明刚刚因杀害一名中国女生,被控二级谋杀罪。短短两个月内,两名中国留学生先后涉嫌在美杀人,这对一个只要数万人的小群体而言,发案率不可谓不高;而受害者又同是正处妙龄,且和凶手很熟的花季少女,案情不能不令人发指。佛罗里达州还发生过一起中国留学生卷入的荒唐凶杀案:这名中国留学生到一名妓女家寻花问柳,双方因故发生冲突,该妓女和男友失手将中国学生打死,之后又把中国学生的尸体放在他自己的汽车后备箱里。人们不禁要问,作为 “ 天之骄子 ” 中的 “ 骄子 ” ,中国留学生在被誉为 “ 人间天堂 ” 的美国,为何频繁杀人、被杀? -- 橘在淮南为橘,在淮北为枳。难道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水土不服?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难道是中国学生到美国后很快就被美国的高犯罪现象污染了? -- 抑或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曾震动海内外的加拿大华裔九岁女孩张东岳被杀案今天案情大白。来自中国上海的 23 岁留学生陈敏终于承认犯罪,接受二级谋杀罪指控。 此案从被害人失踪、嫌疑人被捕到今天案情大白,历时二年多,堪称加拿大历史上调查耗时最长的案件之一。根据法庭宣读的一份由控辩双方达成的协议书,陈敏承认,由于即将失去留学生身份,当时他迫切希望通过婚姻的途径留在加拿大,需要一笔大约二万五千加元的钱,因此想绑架朋友房东的女儿张东岳,以此索取赎金。 2003 年 10 月 20 日晚,他进入张东岳的房间劫持张东岳。由于受到张的反抗,为了不让她叫喊出声,他用力捂住她的嘴,并用手臂勒住她的脖子,导致她失去知觉。随后,他把张放入车子的后备箱,驾车离开张家。途中,他曾下车查看张的情况,发现张没有了生命迹象,认为张已经死亡,便开车至密西沙一处教堂后面的溪谷里,将张尸体遗弃在树丛里 。 '2002 年 10 月 9 日, 21 岁的北京女留学生赵巍在温哥华离奇失踪被害 2002 年 10 月 20 日,加拿大温哥华米申城斯塔夫湖附近荒野发现一具被装在行李箱内的女尸。经证实,此人便是 10 月 9 日离奇失踪的来自中国北京的 21 岁的女留学生赵巍。这是 2002 年以来,继留学生陶琳、唐文峰和吕震宇先后在加拿大被害后的第四起中国学生被害命案。赵巍, 2001 年 7 月 31 日抵达温哥华,在高贵林学院修读英语。该校校长泰特说,赵巍是一名优秀学生,她在失踪前不久的两门考试中还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赵巍同居男友李昂在证实赵巍被害的三日后搭机返回中国内地,与赵巍、李昂同住的李昂表哥张瀚,于前年 11 月 30 日,在本拿比被控事后协助犯罪并被捕。 2003 年 5 月骑警指控李昂一级谋杀罪, 2004 年 2 月 23 日 ( 当地时间 ) 傍晚加拿大皇家骑警发言人华德证实,赵巍命案主嫌、赵巍生前男友李昂已在中国内地落网。涉嫌杀害赵巍的李昂,据称是因为不知如何处理女朋友怀孕的意外情况,心神慌乱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 2002 年 8 月 19 日, 25 岁的上海籍留学生唐文峰在多伦多被 2002 年 8 月 19 日,据多伦多约克区警察局报案记录显示,曾在多伦多辛力加学院就读、来自中国上海的 25 岁的唐文峰和好友吴辉在商场购物时被四名匪徒绑架。报案人吴辉称,唐文峰当日下午 4 时在约克区士嘉堡雪拔大道东城商场与他购完物后来到停车场,就在他们准备上车的时候突遭 3 名亚裔及 1 名非洲裔男子袭击。四名不法之徒手持凶器将两人逼上唐文峰的轿车。在被掳途中,四人反复殴打唐文峰,搜光了他们身上的现款,剥去了他们穿的名牌衣服。吴辉右脸被歹徒狠狠地砍了一刀,一小时后被歹徒一脚踢下了车,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他立即向约克区警方报案。 但直至当地时间 8 月 23 日早晨,当加拿大皇家骑警才发现被劫持唐文峰的轿车。当警方打开车的后备箱时,发现了蜷成一团唐的尸体被残忍地分成六块。验尸报告表明,唐文峰是头部被钝物重击致死。案发几个月后,加拿大警方在吴辉住处发现了血迹和一系列证据,当时吴辉已经离开多伦多。加拿大警方立即发布二级谋杀通缉令,将吴辉列为嫌凶。 2002 年 11 月 17 日,上海警方依法逮捕了在上海家中的吴辉。 2003 年 9 月 30 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唐文峰被杀一案,犯罪嫌疑人吴辉在法庭还原了事实。 2002 年 8 月 19 日,唐文峰到其住处邀他一起喝酒,酒后两人为了借款结算的旧事发生口角争执,随后升级至持刀互斗。失去理智的吴辉猛砍唐文峰的头部,发现他死亡后便分尸逃逸。随后他向警察编造了那个 “ 绑架 ” 谎言,并于同年 8 月 30 离开多伦多回到上海 。 在哪个国家都有凶杀,只不过作为高智商的高端人群,留学生杀人,就显得更触目惊心。 2000 年后,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杀人案:陈建 (2000, 1) ,尹湛 (2001, 2) ,黄谷阳 (2002, 1) ,张栋 (2004, 1) ,罗海明 (2004, 1) ,陈丹蕾 (2005, 1) ,吴京华 (2008, 3) ,余东海 (2009, 1) ,朱海洋 (2009, 1) ,王立山 (2010, 1) ,何小宝 (2011, 1), 李天乐 (2011, 1) ,雷光辉 (2013, 2) ,次永飞 (2013, 1) 。(括号前面数字为命案发生年份,后面数字为致死人数) 。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25636 次阅读|96 个评论
薄厚快2年了
热度 2 AnjinLiu 2014-2-25 06:30
休博了很久,说忙那是真的:做实验,做计算,看文献... 发现出来薄厚快2年了,呆了2个地方,这段时间一直在想这2年我学到了啥? 如果不是为了以后找工作需要,打心底没有写文章的动力,属于可写可不写文章而已。没有办法,要活命,还得攒文章,尽管不是NS、PRL。1篇发表,1篇审稿中,2篇修改中,争取早点扔出去,还有非第一作者作的。还在继续做东西攒文章。另外学习这边的一些技术,和文章相比,技术更重要、更实在。 除了文章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对德国人有了一些了解。比如,相对来说,德国人做事更细心,力求完美,对数据和结论很谨慎。哪怕是很小的会议摘要,老板(德国科学院院士)都要从头到尾的一个字一个字改,一个60字的会议摘要email往返好几个回合。在这种环境呆久了,你也会逐渐变的很挑剔。可能这种东西比文章更重要,更有用。 科研方法和技巧。有些是自己悟到的,有些是他们直接告诉我的。还有一些为人处事之道,人家一句话就能点醒你,同时让你窥探到一点他的成功之道。 适应能力得到初步验证。从国内出来之后,换了方向,但是还是在1年多点点的时间里搞出了几篇文章。现在来了TU之后,又换了方向,在3个月之内投了1篇,最近可能又能有点结果。 眼界开阔了。接触的东西多了,对宏观前沿问题知道了一些,这对以后自己做科研有帮助。 最近比较爽的事情是,投的文章我是第一作者也是通讯作者,因为老板只要最后一个位置。这也是这里的一个特色,老板不要通讯作者,只要最后一个位置,谁写文章谁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君不见,他下面的博士生很多人有过特报告,有的做个好几个了。相比之下,我等就太寒碜了。 哎,吹了这么多,回头一看写的是狗屎,总结能力太差了,就此打住,睡觉了...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60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IPv9开始战略大反攻:专利维权第一刀砍向外国公司控股的腾讯公司
kingwisdom 2014-1-23 02:53
QQ身世之争:是公知技术还是专利侵权?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08日 发布人: admin 阅读数: 36 次 熟悉互联网的人几乎人人都知道“QQ”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下称腾讯公司)赖以起家的基础,是马化腾手中的一张“王牌”。如今的“QQ”不仅是国内即时通讯领域毫无争议的巨无霸,也是互联网应用平台的集大成者。但是“QQ”的技术从哪里来,却鲜有人知道。近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谢建平等人诉腾讯公司侵犯发明专利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QQ”软件并不构成专利侵权。 腾讯成为行业巨头 据了解,“QQ”是由腾讯公司于1999年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网络工具——腾讯即时通讯(Tencent Instant Messenger),其合理的设计、良好的应用、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迅速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网络公开资料显示,“QQ”的诞生是从模仿“ICQ”而来,“ICQ”是一款由以色列人开发的聊天工具软件,即I seek you(我寻找你)的意思,“OICQ”模仿它在“ICQ”前加了一个字母O,意为opening I seek you,意思是“开放的ICQ”,但是被指控构成侵权。于是马化腾就把“OICQ”改了名字叫“QQ”,一直沿用到现在。 基于“QQ”软件的强大综合服务平台,腾讯公司取得了在国内即时通讯领域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QQ”用户同时在线人数正常保持在1亿以上,最高达到近1.9亿。如今的腾讯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QQ”被指侵犯专利权 这些年来,指责腾讯公司模仿甚至抄袭的声音不绝于耳。其中,有一个发明人却指控“QQ”来源于他的专利技术,以未经许可使用其专利方法进行开发、发布并商业化经营“QQ”软件及“QQ”号码的方法为由,将腾讯公司起诉至法院。他就是曾因在国内互联网领域力挺IPv9技术从而备受争议的谢建平。 据了解,1998年12月,谢建平等人作为发明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采用全数字码给上网的计算机分配地址的方法”发明专利,于2001年11月获得授权,专利号为ZL98122785.6。该专利的权利人于2008年5月变更为谢建平、张安菽、魏蒙恩及冯成。 2012年1月,谢建平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声称腾讯公司的“QQ”软件及“QQ”号码在即时通讯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案相同于其上述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腾讯公司的行为未经其许可,侵犯其发明专利权,请求法院判令腾讯公司立即停止对其发明专利权的侵权行为。后来,该专利的其他权利人也加入到原告行列。 双方鉴定结论迥异 为了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谢建平先后委托上海东方计算机司法鉴定所、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就“QQ”软件的即时通讯方法与其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是否相同或等同进行鉴定。两家鉴定机构分别3次作出鉴定结论,均认定“QQ”软件的即时通讯方法技术方案与谢建平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1和独立权利要求2的技术方案相同。 但腾讯公司于2012年9月委托北京紫图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的鉴定结论却完全相反。该鉴定报告的结论认为,“QQ”软件即时通讯技术方案部分与谢建平专利的权利要求既不相同也不等同,且缺少涉案专利部分技术特征。 案件审理过程中,谢建平等人确认将其涉案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1和2作为本案专利保护范围,将分解成5个技术特征。 一审法院驳回原告诉请 深圳中院审理认为,经比对,“QQ”号码与涉案发明专利的第2个技术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QQ”软件即时通讯技术方案与涉案发明专利第1个技术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并缺少涉案发明专利第3个技术特征,并未落入涉案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不构成对谢建平等人发明专利的侵害。 法院认为,谢建平等人认为“QQ”号码是由分类号码单独构成的全数字码,但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中明确记载“所述分类号码为国家或地区对统一划分的业务类别分别所冠的数字号码”,即该分类号码的分配主体只有国家和地区。但“QQ”号码是由腾讯公司分配的号码,不是由国家、地区分配的分类号码。虽然涉案发明专利说明书中描述“分别号码……,这部分数字号码可以根据用户所在国或地区或网站的规定制定”,但“分类号码可由用户所在网站制定”这一技术方案并未出现在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对于仅在说明书或者附图描述而在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技术方案,权利人在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中将其纳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法院不予支持。深圳中院认定“QQ”号码不是分类号码。同时,法院认为,涉案发明专利权利要求1明确记载“一种采用全数字码给上网的计算机分配地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术地址由入网号码、电话号码、分类号码组合的全数字编码地址构成”。“、”表示并行的排列,不分主次;“组合”表示由几个部分结合成整体;“几”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数目。结合涉案发明专利的发明目的,法院认为该权利要求记载的上述技术特征应理解为全数字编码由“入网号码”“电话号码”“分类号码”三者中的任意两个或全部组成,谢建平等人关于“QQ”号码是由分类号码单独构成的全数字码的主张不予采纳。 值得关注的是,此案中,腾讯公司主张其“QQ”软件并不是一种创新,而是来源于“ICQ”;谢建平却主张“QQ”软件是一种基于新技术而产生的软件产品;法院也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QQ”软件是基于在先技术而产生,腾讯公司关于“QQ”软件使用的是在先技术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 深圳中院据此作出了驳回谢建平等人诉讼请求的一审判决。 据了解,谢建平不服一审判决,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谢建平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规定,所有通信领域的号码资源均属于国家,腾讯公司的号码分配只是一种代理行为,其涉案专利在美国也获得了授权。据悉,腾讯公司正在美国提起专利无效申请。 目前,谢建平等人诉腾讯公司侵犯发明专利案正在二审审理中,中国知识产权报将继续予以关注。(记者 祝文明)
1767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快乐悲伤
热度 7 maxguang 2013-11-1 22:30
昨天是来美国的第七个万圣节,早早下班做饭吃饭,饭还没吃完门铃就响了,小区6:30开始的trick or treat如约而至,小妹开始忙着发糖,我和老婆领着装扮成super girl的闺女出去要糖。大部分人家都装扮了自己的庭院,但是大部分的都跟去年的一样,吓人的还是那么吓人,凄凉的还是那么凄凉。看着女儿蹦跳雀跃的身影,我却高兴不起来。我问身旁的老婆这样的日子快乐吗,她说简单就是快乐吧。要了半个小区,到达了小区另外一户中国人家里,他家还算热闹,叫了几个中国人过去烧烤party,他还送了我们几串刚烤好的肉串,那种一看就是中国人烤肉的肉串。一路回去,女儿累了,在回家就有冰淇淋的奖励下,没让我们抱,自己回的家。脱下了装扮,关了门口的灯,结束了这个诡异的节日。 在美国多年,我其实是幸福的。到美国的当天,老婆(当时是女友)找朋友搬了家,当天晚上我们俩就把一个两室一厅独门独户的公寓收拾妥当。到美国第三天,我们买了一辆新车。跟大多数留学生相比,我没有体会过很多人体会过的苦,比如没有车,比如做饭。我很会做饭,记得那时候很多人都期待来我家的party,我们从来没有觉得火锅和饺子有多珍贵,因为下了班想吃了两人分分钟就做好了。我爱喝酒,时不时叫着哥们朋友来家里喝一次,喝完吹牛侃天不亦乐乎。我爱踢球,每周几乎都踢,还时不时有比赛。在之后,结婚了,生了个乖巧可人的女儿,买了房,买了第二辆车。工作学业都顺利,同学尊重,老师认可,也算小有所成。 可是,我还是没有那么快乐。 老婆常问我,回国的话,业余时间吃饭喝酒唱歌聚会,跟美国不也一样吗?你在这边不也有很多朋友吗?其实我也说不出原因,可是我知道,就是不一样。我总想,在国内的话,就算是多么不起眼的一个节日,我都能体会身边所有人的感受,而在美国,看着他们再快乐,我还是觉得与我无关。那种抽离感,使人崩溃。 身边老师同学都认可我的能力,可是我知道他们认可的是我干活的能力,什么活给我,我就有产出。但是,我知道他们未必心底里认可我佩服我,因为文化,因为语言。不光是他们适应不了我,我也适应不了他们。看着他们一个简单的joke就笑得前仰后合,我却无奈的不知所措。 我想起了北京上学的时候,时常想家。我想起了香港上学的时候,时常想家。而现在,还是天天想家。 昨晚在小区一户中国人门前,一女的坐在门口台阶上发糖,而一男的蹲在后面拿着相机给每一个来要糖的孩子拍照,而且还带闪光灯的,我看到站在不远处的美国孩子的家长都皱着眉头,他们肯定不想孩子被这样的拍照,一是因为隐私,二是因为闪光让孩子们不舒服,而这两个同胞,可能因为刚从国内过来访问,因为新鲜,拍照为了留念吧。就这样,美国人,和中国人,一个小区的,应该就永久的隔离了。谁都没有恶意,只是有太多的不同。 其实,也没有那么悲伤,其实,也没有那么快乐。
3697 次阅读|6 个评论
国外生存的一点个人心得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3-10-23 07:41
国外生存的一点个人心得 蒋继平 我这里讲的国外生存主要是指那些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人,也就是那些移民和定居海外的人。 移民和定居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入乡”。 中国文化中有一句非常流行的成语:“入乡随俗”。西方文化中也有一句与此对应的说法:“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由此可见, 虽然东西方文化习俗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的思维方面恰是一致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呢?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是一个生物生存的环境问题。入乡的人是属于少数,是从一个旧的环境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因而 , 他的周围都是新的东西。 他要在这个新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尽量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因子。 要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就有必要对这个新的环境有所了解。 我们知道,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客观的,一般比较容易适应, 而人文环境是比较复杂一些。这就需要我们的观察和体验。 虽然人文环境比较复杂一些,但是, 凭我个人的观察和体验, 我认为一个社区,一个民族, 或者一个国家在人文环境方面通常会有自己的特色的。因而,我们入乡后的生存法则应该首先弄清楚这个社区的人文特色,然后设法使自己融入这个特色之中。 现在让我来用两个实例来进一步说明这一点。第一个实例是美国。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或者说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度。这个国家的主流社会(我这里说的主流社会是指构成社会的主体部分,而不是上流社会)信奉宗教, 倡导民主和平等,喜爱体育运动, 性格开朗热情。 因而,要在这样的国度生存和发展的很好, 就必须适应这种特色。只有适应了这种特色, 才能融入这个社会的主体。 由此可见,在美国生存, 最好是选择一个宗教组织, 加入教会。这个教会最好是当地的主体教会,不是以华人为主体的教会。教会的最大功能是把不同语言和习俗的人群统一在同一个理念之下。上个星期日,我去参加一个教会活动,与会的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而, 在会上, 我们用四种不同的语言, 英文,西班牙语, 俄语和中文,同时呼喊主耶稣的名字。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除了宗教外, 在美国生存,还需要时刻保持民主和平等的观念,学会尊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展示热情开朗的性格,也是很重要的。要是你做不到这些,也许你会感到很孤独寂寞。 这不是社会的错,而是你没有学会适应。 第二个例子是日本。日本人的人文特色是办事认真,遵纪守法, 讲究礼貌。因而,日本人上班很负责任, 在公共场合很讲礼貌, 遵守秩序。所以, 要在日本生存和发展的很好, 就必须学会认真负责的态度,遵纪守法,礼貌行事。 要不然, 你就会被人看不起,你就会被当成这个社会中的异类,与这个社会的主体不相容。 我个人的经验是,一开始的一段时间是最难的时光。 假如你老是与同乡或者本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你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进程越慢。 所以,我的体会是,不要将自己的生活限定在华人的小圈子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访英见闻录之8]最后的战斗
热度 1 opensesame 2013-7-31 04:39
在普利访问半年的最后一个月,几乎一直在拼命干活,连想去的爱丁堡最终都没去成。这都是为了准备一篇论文。 折腾了4、5个月了,前面虽然曲折,但是后期出乎意料的顺利,数模结果分析出来的定量结果与观测吻合相当之好。与教授2010年的一篇基于同一年观测分析的结果基本相当。这是非常好的结果。因为我的模式没有针对那一年做任何特殊处理。好的结果意味着可以出文章了。 ​Shapiro教授和我,还有教授的一个博士Fred,都对这个工作有贡献。理论上教授和我比较有可能是第一作者,我自己的思考,尽管这时候论文还没开始写,还处于模式数据分析、验证阶段。但是我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于教授而言,做的内容是他项目中的一个部分,他比较熟悉背景,想法也最初也是他提出来的,成为第一作者不奇怪。于我而言,我拿了国内的资助,免费替教授实施他的一部分项目内容。​我是具体工作的开展者,但如果我不能成为第一作者,按照国内残酷的评价体系(只认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我这半年几乎是一无所得。博士的贡献是前期提供了一些计算程序,对模式数据分析有很大便利,但是应该不会是第一作者。 ​讨论数次之后,我们一致认为这个模拟结果足以用来写一篇不错的文章。趁这个时机,我问教授,谁将是第一作者和合作者。教授回答,一般谁写的文章,谁就是第一作者。我问,那可不可以我来写?教授微微一愣,然后说当然可以。这个时候离我访问结束时3周左右。 ​3周时间,需要完成图片和文字。与我而言,自己知道是个非常艰难的活。何况我还期待很高,希望能投到好的期刊上。 ​可是我也别无选择。因为我和教授的合作,正如我在前面其他博文( 访英见闻录(六)积累 -- 国内实验室亟需的最重要科研经验之一 )所说的那样,属于充分共享。即,我所完成的所有数据、前处理和后处理程序,教授都得到完整的拷贝,包括他的博士。如果我不写,这个工作最终也将发表,我只会作为合作者之一,不可能是第一,也不可能是通讯。 所以最后三周,我就必须要完成论文的文字和图片,即使不是100%,也必须大致完成。 最后三周,是在咬牙中度过的。如果你问我最需要什么,我想是睡眠。 今天是离开之前的第二天,工作到12点半左右,上传了我的更新到服务器。教授请我和他的博士去学校附近的意大利餐厅吃了顿午饭。然后办了些杂事,傍晚回到办公室下载博士​完成的更新。然后回家。 多多少少有点松口气的感觉。文字部分,只有结论没写,其他小节都完成,除了讨论我3天前才完成,其他大部分我们三人都是一边写第二天讨论,接下来继续改进,这样反复滚动式前进的。Fred博士在最后三周几乎也至少有一半工作时间投入到这篇论文里面,帮忙修改程序和修改文字的文法。剩下来的工作,今天的修改之后,除了有些数字需要再次验算之外,​算是基本完成。 真的可以松一口气了!也很想家了!
个人分类: 个人心得|3711 次阅读|1 个评论
Erasmus Mundus-欧盟海外招生计划
jzlei 2013-5-27 10:13
Erasmus Mundus- 欧盟海外招生计划 报告人 : Ms. Karin Knutsson 时间 : 6 月 5 日 , 上午 10 点 地点 : 清华大学 , 物理系 , 三楼报告厅 Erasmus Mundus Master's Programme in Systems Biology – euSYSBIO The Erasmus Mundus master's programme in Systems Biology (euSYSBIO) is a cooperation between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Sweden (KTH), Instituto Superior Técnico in Portugal (IST) and Aalto University in Finland. It is a two-year Master's programme including compulsory mobilty for the students. Students enter at KTH or Aalto University and continue in the second year at one of the other two institutions. The euSYSBIO programme offers education of high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s well as cultural experience from two different European countries and a double degree from two universities. Students from any country are welcome to apply. A number of Erasmus Mundus scholarships are available. 更多信息 , 请参考 : http://www.kth.se/en/studies/programmes/master/em/eusysbio
4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内外印象记
benlion 2013-5-25 10:20
一晃人生半百,想当年学子意气风发,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一览群山、畅游书海,而又与世界一流科学家激扬辩论,其中,包括,开创新领域的奠基人,也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想来确是初生牛犊、勇气可嘉;然而,回国后,却惊异发现,鲜有学生敢于挑战和提问,也难有陌生教授之间能够畅通的直接交流与通信。 自中学一直到留学之前,几乎科学、数学、哲学和语文等都有标准答案,一旦不同于书本和教科书的观点,必然是不容置疑否定,或必然是问一下国外有吗?没有就不是科学,于是,走向海外和展开国际通讯;然而,却是不同情形,那就是“ any news ?”、“ any idea ?”、“ just try! ”科学是什么?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尝试新方法等。 宇宙与星球、生物与文明,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客观实体,文明是作为生命机体的人类行为整体而体现出生命机体的特征;因而,可以将不同时期的文明体作为一个一个的生命体来研究其个体发育与不同文明体之间的系统进化。 - ( 2010 年 12 月 -2013 年 5 月《网络日记》后记) -
个人分类: 2013|1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色情之都东莞扬名海外
热度 3 Bobby 2013-5-10 06:06
东莞大大小小的别号有十多个,罪恶之城、色情之都、性罪华都、香艳之都、娱乐之都、性福之都、妓女之都、欲望之都、性之都、欲之都、浪都。如今又被英国人命名为“ Sin City ”。看来消除这一谑称,东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光明网 : 英国记者冒死偷拍 “ 色情之都 ” 东莞的地下妓院 英国记者冒死偷拍 “ 色情之都 ” 东莞的地下妓院 Inside Dongguan, China's Sin City - Telegraph 译言网 | 走进中国香艳之都 ---- 东莞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3151 次阅读|6 个评论
今年申请美国及其他海外教职过程小结
热度 5 wutherings 2013-5-8 14:25
今年 PhD毕业,申请了美国和其他海外教授(tenure-track)或研究员职位,结果如下 拿到onsite面试(就是通过简历删选,被邀请去做报告并与进行其他教授/研究员进行当面交谈)的有 Rutgers University,NEC Labs America, Bell Labs, Utah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 IBM Research, University of Kentuck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英国) 拿到录用的有:Utah State和Kentucky 拿到Kentucky的offer以后,就回函谢绝了除了Rutgers的其他所有地方。Rutgers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拿到,发信询问状态,被告知我的评分最高,但是院长对我的方向不是很感冒,想要招Big Data方向的。鬼知道现在有哪个phd毕业生是做真正big data的,都是machine learning, data mining的人挂羊头卖狗肉。 考虑到Kentucky条件开的很高,非常有诚意,就接受了Kentucky的offer。该校总体CS排名在各个排行榜不一,见过高到30的,也见过低到90的,总体在50左右。但是我的方向(计算机网络)非常强,有两个IEEE Fellows,我今后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另外所在城市Lexington是非常美丽和有文化氛围的城市,类似我的母校所在的Austin,我非常满意。 有空的话详细写写这段面试的心得
10123 次阅读|4 个评论
周六做客Clemson足球友谊赛战报--海外生活分享
maxguang 2013-4-22 08:55
周六做客Clemson足球友谊赛,赛后南卡足球队长精彩战报! 【简讯速递】 刘鑫世界波马哥救主, USCarolina 3:3 Clemson 纽约时间 2013 年 4 月 20 号,首届“南卡 VS 克莱姆森中国留学生足球友谊赛”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克莱姆森市郊区的 NettlesPark 球场友好举行。李勇为南卡大学中国龙队先拔头筹,克莱姆森的中国军团耐心寻觅战绩,依靠一次偷袭和一次角球直接攻门以 2:1 后来居上结束第一节;第二节龙队稳住阵脚,凭借队员们不懈的努力和刘鑫的世界级远射顽强扳平比分;第三节龙队渐渐掌握局势却被克莱姆森的意外进球逼入绝境,临近终场冯大将军创造角球机会并亲自主罚,马哥梦幻威武再次为龙队扳平比分。最终南卡龙队 3 : 3 与克莱姆森握手言和,双方都对这场十一人制中国足球南卡首次德比的结果表示满意。以下是来自南卡龙队的详细报道: 【友谊邀请】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花粉娆。时间的箭头已指向 2013 年的四月。自去年飞翼刘泓伯的告别赛后,国际友人 TAKA 也在三月回国后,球队进入了较长调整期。后防主将马晓光,谭帅近期将博士毕业,因此这次我们以为马哥帅哥告别赛的形式联系了克莱姆森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足球团体,邀请对方进行一场友谊赛并期望传承两队一年两次的友谊赛传统。通过和对方负责人龚昌俊的积极友好交涉,四月初各队都在邮件群正式宣布,南卡大学 VS 克莱姆森大学第一届留学生足球友谊赛将在克莱姆森举行,时间定于 2013 年 4 月 20 日 的下午三点。之后两队各自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比赛筹备。 【踏上征程】 作为本次友谊赛的发起者和挑战者,南卡龙队的队员们欣然奔赴克莱姆森征战。而客场作战阵容自然难以保证完整。现役球员褚勇强,王思维,解万泽,赵博,程弈星,骆忠文,老于和烟草等队员都悉数缺阵,球队在 USC-CHN 群里广募英雄好汉完善阵容。 本次的对决依旧牵动无数球迷朋友的心,骨灰级元老南卡统爷更是 发表新博文《我心 中的永远的南卡大学熊 猫足球队 》来激励新老队员保持热爱与奋斗的气息,再创辉煌; 在一片豪言壮语的激励中,龙队踏上了远征。由赵伟担任领队,哥村几辆载满期待的小车浩浩荡荡进军克莱姆森。随行的球员有马晓光,谭帅,姚克俭,刘鑫,郭萌,李超,冯盛,谢康民,郑扬,李勇,郭殿升老师,周三奇,王晓帆,王晓峰老师(合十四人)。 未能随队出征的队员们也传达了心中的想法: 褚勇强:祝大家旗开得胜。当然, 安全第一, 友谊第二,比赛第三! 赵 博:妥妥的, 你们不能拿南卡第二,你们要谱写历史! 王思维:Sorry I will miss next game,butmy heart will go with you guys! 程弈星:大家兴致很高啊。祝大家旗开得胜,然后班师回哥!! 于建国:请大家注意(1)友谊赛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尽量发挥水平, 别太在意胜负; (2)返程时容易犯困, 安全驾车;(3)无论在什么地方,别脏话连篇, 黑社会早就穿上西装了。 解万泽:祝你们像???一样搞他们。我爱你们! “南卡统爷”:祝大家旗开得胜,我们踢快乐足球! “哈齐牡佳之罗纳尔伯”:艾玛,我不想多说啥了,这分明是国字号踢业余联 啊! 【赛前直击】 昨日南卡普降大雨,雨过天晴的阳光显得绚烂,确是一个出行的好天气,各处空气清新,沿途景色秀美。大部队在十二点左右都陆续赶到了午餐地点中国自助,对方现任队长龚昌俊和前任队长何同学来到自助餐厅和大家一起吃了午餐,小憩之后在康民大学同学蒋逸飞的带引下,一行人参观了克莱姆森橄榄球场附近的校园。校区典雅的环境给各位留下了深刻印象。稍后大部队驶向本次比赛的场地。 比赛场地在郊区Nettels Recreation的森林中,据悉对方的众人下午两点左右即到达场地严阵以待,地势略高的比赛场地简直就是一片橙色的海洋,对方似乎有湖南电视台一家老小向前冲的架势,克莱姆森全民总动员有木有?橙色风暴比预想得还要猛烈,心里不禁微微寒颤一番,如何在这片制高点上夺取胜利,又能做到全身而退呢,此时队伍中是赵伟领衔的九名队员和六七名啦啦队员。不得不说,客场作战人员不整的境况体现得尤为突出。这里的小插曲是GPS搜不到比赛场地的具体地址,可行地址102 Nettels Road与之相比差一个Park,而路上手机信号一直较差,周围未有标志性建筑,相差一小段车程的路段宛如一团迷雾。时间已是两点四十五分,南卡龙队还有五名队员依旧在赶来的路上。此时周三奇和王晓帆的车更是在森林外围陷入路沟,幸得一友好老外朋友相助拖出小车,俩人通过电话得到有效信息后终于赶到了比赛场地,此时已是近两点五十,李勇和郭老师,王老师也还在路上,无法确认比赛的地址。因此和对方协商比赛推迟比赛推迟三十分钟进行,并临时决定他们先开完GPS上有效的午餐地址,再又康民和蒋逸飞同学前去引路。最终两辆车都顺利到达中转站,然后安稳驶向比赛场地。 同一时间的比赛场地上,冯盛拿出了已准备好的战术图纸,赵伟和马晓光,姚克俭,谭帅等在场的 队员们进行了简短而有力的战略部署,包括主要的打法,任意球角球的进攻和防守。赛后证明这是很有价值的商讨。之后大家一起由马哥带着热身,场地由于昨日大雨的影响,场地稍显湿滑。三点二十分左右,所有的十四名球员都终于凑齐。在我方的强烈申请下,偌大的比赛场地也终于被缩短了十米。 【赛前仪式】 下午三点三十分左右,双方的排兵布阵都基本完成后,主裁判克莱姆森的贺老师从我方领取哨子和红黄牌后把双方召在一起,宣布比赛规则以及当值的两名边裁。随后克莱姆森代表向龙队送出虎印纪念品,龙队成员欣然收下并展望下个秋天送出斗鸡琥珀。双方成员各自的集体照及全体照依次送出。接下来是简短的默哀仪式,所有队员围成一圈为祖国的四川雅安祈福,也为最近的一些列事件默哀。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希望雅安的人们能够顺利渡过此次难关。(最近的一系列事件: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遇难者及执行抓捕任务牺牲的警察,不幸去世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同学,在德克萨斯州化工厂火灾遇难的人们) 【阵容配置】 此役南卡龙队祭出的是时尚的4-2-3-1阵型,这也是龙队自2011年秋以来第一次参加十一人制的比赛。门将是临危受命的王晓帆;后卫线上从左到右分别是谭帅,马晓光,姚克俭和刘鑫;冯盛和周三奇组成双后腰,王晓峰老师任前腰,左边前是郑扬,右边前是李勇,李超为突前前锋。首发队长是姚克俭,场下指挥是赵伟,替补席上郭殿升老师,郭萌,谢康民时刻准备着披挂上阵。而对面橙色海洋的对方实力未知,阵型未知。比赛预定分三节进行,每节三十分钟,无加时无点球。 【第一节 梦幻开局 陷入苦战】 随着主裁判贺老师的一声哨响,本届南卡留学生德比正式开始。双方队员都迅速进入角色,由于场地颇大,且我方右路较为湿滑,双方在中场附近的拼抢十分激烈,冯大将军和王老师不停地倒球和组织,希望到达到赛前的期冀:巴萨的技术+德国的血性。经过初期两分钟的试探后,龙队开始控制起场上的节奏,边中结合,保持整体推进而渐渐渗透,克莱姆森防守阵型不久被右路快速插上的刘鑫撕扯,传中后制造了门前的混乱,老将李勇抓住机会一脚巧射,球从球门的右下角滑入球门,1-0,龙队取得完美开局!取得领先后的龙队打得更加自信和从容,毕竟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从客场拿走三分的期待似乎没那么遥远。 克莱姆森一方则迅速换人调整,并继续坚持长传打法以觅得战机,其出球的方式为门将交给中卫或者后腰,然后后腰球员直接找在龙队左后方活跃的龚昌俊或者中路的大中锋,利用整体的身体身高优势,长传压制我们。在双后腰冯盛和周三奇的轮番绕前拦截和双中卫姚克俭和马晓光的及时解围下,克莱姆森的攻势难以取得成效,门将王晓帆显得较为清闲。同时这一段,龙队的两个边路再次对克莱姆森进行了轮番攻击。左翼方面对方右后卫每每不得不以凶狠的出脚,来破坏郑扬的突破和谭帅的策应,球频频被橙色老虎军团破坏出左边界。右侧的线路上,李勇依旧不遗余力地冲击对方腹地,并得到刘鑫有力的支持。超哥也频频在虎队门将制造威胁。龙队不久后获得扩大比分的机会,冯盛快发任意球,李超卸下皮球后射门,球稍稍偏出左立柱,场边呐喊的众人都为此表示可惜。后半段,克莱姆森又开始了换人调度,一场捍卫尊严的车轮战似乎不可避免。对方换上的球员个个体力充沛,气势汹汹。对方左路传出半高球到龙队中路,场地湿滑球也湿滑,马哥的解围未能够全皮球,对手中锋立刻加速深入形成单刀,门将王晓帆出击时稍显迟疑错过百分之五十对五十的对决,对方得分手将球推入球门左方,1:1,主队扳平了场上比分。 这个进球对南卡龙队来说属于场地条件导致的意外丢球,却激起了克莱姆森一方的高潮攻势。对方不久后在我方右路获得角球机会,皮球并未向小禁区的人群飞去,而是直接往球门的近角-左上角飞去,霎时间王晓帆试图努力将球拍出球门,不料球却直接进了球网,1:2,龙队再次出乎意料丢球,主队似乎似乎得到克莱姆森土地神的魔咒祝福,这下比赛的压力全部交还给了远征的客队,第一节比赛还有七分钟左右。场边指导赵伟早已发觉龙队的部分队员体力已下降,立刻用王子郭萌换下了一路马不停蹄的功臣李勇,稍后郭老师也替下了左路不懈冲击对方的郑扬。双方各有攻守,但没有十足破门良机。在后腰屏障周三奇下场,谢康民登场后不到两分钟,裁判鸣哨本节结束,双方将在五分钟的休息后交换场地进入下一节比赛。 【第二节 稳住阵势 全线进攻】 本节休息期间,龙队对第一节比赛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且一致决定坚持赛前的打法。人员配置上基本保留首发阵容,只是由谢康民替换郑扬担任左前卫,双方交换场地后进入了第二节的较量。本节开始后不久龙队在离球门二十五米处获得前场任意球机会,冯盛选择直接攻门,皮球紧贴湿滑的地面快速奔向球门远角方向,左路的康民甩开对方防守球员后飞身滑铲,可惜差之毫厘未能够到皮球,最终皮球偏出左立柱三十厘米。本次的威胁带来了龙队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中路的王晓峰老师和冯盛很好地梳理着球队的进攻,突前前锋李超继续和对方的中卫们展开激烈对抗,而两个边卫刘鑫和谭帅继续给予边路进攻最大的支持冲击克莱姆森的后防。 克莱姆森这一节的换人更加频繁,这使得比赛的连贯性一度受到影响,不过这也导致他们出现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场面上龙队一直占优。龙队多次获得右侧角球机会,冯盛主罚传中,龙队在禁区的压制后对手慌乱解围,球落至左禁区外的康民脚下,但他没有直接打门而是往右一拨试图将球旋入右上角,遗憾地被对方后腰飞身倒地封堵,事实证明,射门一定要果断和自信,否则贻误战机无疑。龙队继续在赵伟指挥下调兵遣将,郑扬上场替下周三奇,司职左边路,策应前场李超的进攻配合。龙队在一段攻势后由冯盛推射右上角,对门门将把球托出底线,龙队再次获得角球,刘鑫在中路高高跃起头球攻门,可惜没有完全蹭中部位,皮球稍稍偏出左门柱。克莱姆森也不乏很有威胁的进攻和反击,得益于马哥的快速回防破坏和姚克俭的身高及对抗优势,龙队始终把威胁扼杀在禁区外,只是有一次对方的大脚长传越过了中卫,门将出击后解围未远,马哥和刘鑫合力将球逼出危险地带。 随后,郭老师也再次披挂上场,姚克俭下场把袖标递到了马哥手上,郭萌也替换下了已经出战五十分钟的冯大将军,以策应右路的攻势,李勇改打后腰协助中场疏导,此时感觉龙队的球员都在奋力燃烧着自己,在这种比分落后的困境中显得沉着和顽强,球员们也不停地呼应队友寻得更佳战机。郭萌和刘鑫的右路联合前锋李超一起给对手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和慌乱。对此,克莱姆森明智地摆出了守势,期冀在本节巩固好一球领先的优势,一有机会便大脚破坏皮球,以此中断龙队的快速突进。裁判也在场上十分激动地吹错了时间,把九看成一侧面说明这场比赛的精彩和引人入胜,这或许也是贺老师到美国后第一次吹罚或参与这样规模这样给力的比赛。随后,冯大将军的任意球高出,克莱姆森一方的快速反击也在进一步考验着三后卫两后腰组成的龙队后防。尽管体力已严重下降,龙队依旧坚挺。 此时第二节走到了最后五分钟,为扳平比分努力奋战的龙队已是全线压上全军突击,边路的帅哥和刘鑫早已在对方半场进行压制,实实在在的一场天王山攻坚战,中场的几度传递后,康民接到后腰的导球后往前一领,对方死守在禁区内外并有一名橙色队员往前封堵,顺势往右一拨,刘鑫得到皮球后立马大力施射,球划出一道美丽的轨迹直奔虎队球门右上角,刷的一身球应声入网,门前似乎在等待什么的对方门将目瞪口呆,英雄刘鑫豪迈地展开双臂,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那一刻他就是梦剧场国王,队友们纷纷上前表示祝贺。那样从容的姿态,那样自信的眼神,宣告着龙队近一节的攻城拔寨终于有了实际成效。 剩下的几分钟时间里龙队队员依旧努力寻求得分良机,前线上都是我们队员积极奔跑拼强的身影。可以说,这一节我们经历住了考验,在比分不利的形势下没有慌乱,在久攻不下的战况中保持了耐心,整体的打法更加成熟。 【第三节 众志成城 英雄再现】 休息期间,当值主裁贺老师暗示为避免双方队员受伤,建议缩短比赛时间。经过龙队球员的一致表决,最后一节压缩为二十分钟。此时,客场作战的我们在体力上的考验自然已达极限。参加过的五国联赛是八人制场地,比赛满场也就是二十五分钟,而且轮换人数颇多。如今的比赛已过去整整一个小时,除小王子外多数龙队队员已显出疲态,但是斗志依旧激昂。下午五点的阳光洒在草地上,洒在我们坚毅的脸上,我们十分渴望在最后一节可以拿下比赛,把好的战果带回哥伦比亚。 最后的战役双方再次交换场地进行。龙队人员上的配置上继续施行三后卫。 冯盛休息一段时间后继续上阵,总体部署依旧是全线压上,协防保护。对方也表现了拿下比赛的强烈欲望,双方在中场继续展开了激烈的拼抢,姚克俭断球后给到中间,王晓峰老师在前场拿球后突破至对手禁区前沿地带,拉出了射门空档,然后把球交给了侧翼的进攻队员,无奈对方的防守严密球被破坏。若是场地划界明显王老师应该可以起脚打门,今日的比赛场地偏大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点点的不适应。最后一节进行到五分钟左右,谭帅在一次补防中抽筋倒地,连忙示意场边的赵指导换人,这表明帅哥的奔跑距离已超过一万一千米,三奇连忙在场边给帅哥压筋。勇哥在第二节打后腰之前也曾拼抢到疲劳倒下。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龙队球员分秒必争地奔跑,郭老师和李超在左路成功突破后传到中间,王老师距离球门二十米处左脚射门,球偏出左球门。此时,克莱姆森的进攻并未停滞,他们继续高点轰击,从我方左侧打到了右侧后方,一名橙色球员快速跟到了球的落点后继续推行,马哥立刻迅速贴近对方并逼抢皮球,在底线附近左右接触对方身体。对方球员在短暂犹后顺势倒地,橙色一方有人直呼点球。马哥表示此球并未犯规,而是对方踢出的底线,这是一个隐蔽的跳水行为,但倒地球员似乎表示受到了身体接触。裁判示意此球为角球,龙队只得无奈接受。对方球员面对来之不易的角球试图故伎重演,再次选择直接攻门考验我们的门将。这一次王晓帆站在球门线上举起双手几近拿住了皮球,但是对方两名球员一前以后站在门限内外夹着门将,显然存在一定的身体接触和干扰,于是球从门将手中滑落进入球门。龙队球员纷纷表示这是小禁区内侵犯门将进球无效,但裁判认定当时王晓帆没有完全控制住皮球因而进球有效。这时候,离比赛结束已不到十分钟。 南卡龙队的队员没有过多纠缠这个对己方不利的判罚,立刻把球送往中线准备下一次的攻势。大家众志成城,希望利用最后的几分钟坚韧地把比分扳回来。球在中场王老师,刘鑫和冯盛脚下控制,然后继续耐心转到了右路,康民在右路底线附近漂亮突破了对方的防守,注意到了迅速插上在对方小禁区的郭老师和李超,立即把球搓起,但可惜传中力度过小被前点的回防队员头球解围。几番攻守转换后龙队继续压上,左路郭老师和冯盛的配合皮球来到左侧底线,冯盛传中被门将截住,球出了底线,龙队再拼到了角球。如之前的安排,马哥立马从中卫位置赶至对方禁区,康民也立刻回撤至中场以便随时补防破坏。比赛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裁判似乎已在看表。冯大将军把球放在了角球区,一记美妙的弧线送出。前点姚克俭和对方防守球员一齐高高跃起,都没有碰到皮球,中后点的往前突进配戴队长袖标的马哥机敏用右脚外侧垫住飞来的足球,直奔球门左上角,对方门线上三名球员目测皮球威武入网, 3 : 3 ,龙队再次扳平了比分!这个关键的时刻,赛前大家努力商讨的的战术部署得到成效。场上的大家都十分兴奋,跑向马哥庆祝;场外龙队的观众也是大声欢呼,进球不易。这场友谊赛也几近是马哥和帅哥的毕业告别赛,在这样一场比赛的最后时刻打入至关重要的进球,彰显出了马哥不屈的斗志和精湛的技术,也映衬出了球队的实力和底气,这是一个梦幻的时刻,马哥赛后表示都不知当时的心境几许,只知如梦似幻。可以这么说说,龙队经历住了这样的考验,每一步的积累终见成效。欢呼之余的龙队还在努力进攻,直至球再次被破坏出边界,贺老师给出三声长哨,宣告比赛正式结束。毕竟是场友谊赛,双方未必需要分出一时的胜负。 【赛后展望】 比赛结束后,双方队员再次友好地握手言欢。现在回想一下, 三比三真的是个很合适的比分,可不是?友谊赛的传承需要双方乐意传承,在又一个国难日里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游子又何必期待太多。和谐的比分带来最真挚的祝福。另一方面不得不说, 克莱姆森方的接待工作可谓给力,送出饮料水果和食物给我方疲惫的队员及观众。赵伟也带来了香瓜犒劳龙队队友们。克莱姆森的球员观众们纷纷打听哥伦比亚的信息,还有问关于地理学术的问题,我们表示今天的裁判很专业,对方球员很有实力,下一次我们在主场随时恭候克莱姆森。最后在一片祝福中,带着喜悦和疲惫,龙队远征军返程哥伦比亚。夕阳余辉光景醉。晚上大家都陆续安全抵达自己的住所,忙碌,紧凑,难忘的一天。 总之,此役双方队员都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为广大球迷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留学生友谊对决,比分结果亦有运气的因素,我们对此表示接受,南卡德比已铺上和谐的基调。我们也十分期待可以联系到更多周边的中国留学生球队,如佐治亚理工和佐治亚大学的留学生队,以热爱足球的名义建立深厚的友谊。 【附录:天空体育赛后欢乐评分】 首发球员: GK- 王晓帆: 7.0 ,除第二个失球外其余时间很稳健,值得信赖; CB- 马晓光: 8.5 ,后防定心丸,多次犀利解围,终场梦幻扳平,模范带刀侍卫; CB- 姚克俭: 8.5 ,场上首发队长,高拦抵挡,钢铁后防,突破犀利; LB- 谭帅: 8.0 ,镇守左路,稳妥依旧,及时策应,南卡第一左边路实至名归; RB- 刘鑫: 8.5 , 世界 破弧线,技高人胆 大 ,攻守兼备的边路奇才; DMF- 冯 盛: 8.5 ,专业级的中场控制,盘活中场,送出助攻,角球技术越发成熟; DMF- 周三奇: 7.5 ,得力后腰,拦截有效,出球果断,稳固了中场; OMF- 王晓峰: 8.0 ,完美融入球队,展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不错的射门技术; SS- 郑扬: 7.5 ,左边路骁将,难以忘怀的犀利突破,左路给力接班人; SS- 李勇: 8.0 ,先拔头筹,时刻努力奔跑策应,灵活控球,战功赫赫; ST- 李超: 7.5 ,带伤上阵,竭尽全力抢点对抗,几近破门,非常有威胁; 替补球员: 郭萌: 7.5 ,体力充沛,不知疲倦地压制对方,补防积极及时,右路的希望; 郭殿升: 7.5 ,不畏疲惫,攻守之间竭尽全力,前场左路的突破配合令人印象深刻; 谢康民: 7.5 ,很努力,送出助攻,策应和射门时机的把握还有很多进步空间。
4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外高层次保镖教官被引进
热度 7 liuli66 2013-4-19 21:52
据悉,这些资深 保镖 教官均曾担任各国首脑政要的贴身保镖,具有丰富的安保经验,是国际级保镖教官和反恐专家。他们将带领学员们学习以色列格斗术、美国FBI读心术、特种侦察技术、特种驾驶课程、反恐训练课程、战术医学课程等一系列专业安保课程。 天骄学院总教头陈永青表示,此次邀请有丰富保护政要经验的国外顶级保镖 教练 来华执教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安保技术,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安保团队,推动中国高端保镖产业的发展。他还透露在2013年下半年,学院将首次在海外某国开展国内目前无法进行的高质量保镖技能培训。同时还开展了优秀保镖人才的全球招募活动,力求打造一支能够胜任国内外政要、富商、名人明星以及各类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的世界顶尖的保镖队伍。 来源及更多,请见: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04/19/c_124604645.htm
个人分类: 杂感|391 次阅读|12 个评论
推测下为什么海外学者的博文容易被科学网认可
热度 27 陈安博士 2013-4-11 18:42
  中国的学者目前流散在世界各国,但是不少能到科学网一聚,真可谓四海一家呀。不错!俺们推测下为什么海外学者的博文容易被科学网编辑部所认可。   俺们先列上二十几个海外学者: 1,巴西:李伟刚 2,澳大利亚:喻海良 3,澳大利亚:王善勇 4,美国:贾伟 5,美国:何毓琦 6,美国:蒋继平 7,美国:王晓明 8,美国:王鸿飞 9,美国:李宁 10,美国:孟津 11,美国:杨晓虹 12,美国:廖俊林 13,美国:王守业 14,美国:麻庭光 15,美国:李维+mirror 16,美国:韩建 17,英国:曹聪 18,芬兰:那个对海外正教授的帽子直接顶礼膜拜的李某 19,加拿大:那个经常会主动愤怒并多次表示永远离开科学网的教授(叫什么大家说,俺都不敢写其名字了,否则,对俺又是一阵狂轰乱炸,呵呵) 20,奥地利:石磊 21:丹麦:庄世宇 22:瑞典:徐磊   因为美国的中国学者太多,所以逐渐开始不那么稀罕了,科学网编辑部最近对目前在这里开博的有点稀罕的国家的学者开始给予更多关注。   我想,这是应该的。毕竟,我们对于一些老大帝国(美国)之外的很多国家还是缺乏了解,尤其是还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更容易隔阂,编辑部能够将这些国家的学者的博文多晒一些,有助于大家扩展自己的视野。   当然,也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海外的学者老说国内的事情,也许是另外的视角,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更需要海外学者告诉我们更多当地风情——如果融入当地不是那么困难的话。
个人分类: 人论|5075 次阅读|67 个评论
[转载]俞飞龙:一封来自海外的神秘电邮
贾克功 2013-4-5 21:15
一封来自海外的神秘电邮 俞飞龙 我坐在阳台上,一支烟,两只烟……虽然我的视野里没有一个人,只有楼房,楼房,以及楼房尽 头绿意葱茏的小山,但我握烟的手仍止不住一阵阵微微颤抖,我不知道该如何消化刚才见到的一切, 我宁愿什么都没看到,但这个假设并不成立,我已打开了它,也已逐字逐句读完,并立即产生了一种 被大当量导弹击中的窒息感——我确信,一个重大的事件,也许足以震惊世界的事件,正在意外降临 我的生活。 一刻钟前,我的邮箱收到了一封电邮,这封来自美国东部的中文电邮,有着难以置信的内容,发 信人是曾与我朝夕相处、后又发誓此生不再去提起的迈格尔,一个号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旅游者。 2002年6月,我曾作为历史专家,陪同翻译和他走了大半个中国。 和所有“国际型”美国佬一样,迈格尔看上去热情,健谈,不拘小节,喜欢争论、装酷。当然, 这些都是表象,在新疆、广东游玩期间,我发现他还有着另外一些捉摸不透的性格,比如突然变得阴 冷,或者焦躁,有几次居然把我们扔在宾馆,自己独自出去“游山玩水”,几天不见人影。这些奇怪 的,事后也没有得到额外解释的举动,让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他可能有着更神秘的身份。 但是,他是老板特别关照要礼貌招待的客人,所以我和翻译虽然有些狐疑,也装着视而不见,倒 是他自己最后忍不住——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我们几个月相处,确实结下了让他感动的友谊——用 一种无法作为证据的方式显露自己其实有着另外的特殊身份。 某天,确切地说是2002年10月中旬,在他决定离开中国返回美国的那个傍晚,我们在一家咖啡馆 做告别聚餐的时候,他不由分说、以命令的口气要我和翻译尽快离开广州。翻译本来就是北京人,当 然会回去,彼时,也恰好有朋友邀请我去北方发展,我已为这个提议犹豫了好几个月,于是也鬼使神 差地听从了他的劝告,去了北方。 - 半个月后,是的,仅仅只是半个月后,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足以让人致命的病毒,开始在广 州蔓延……记得最初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刚在新单位办完入职手续,完全惊呆了,迈格尔那番明显充 满画外音的话,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这段话实在太特别了,乃至直到今天,我依然能几乎一字不漏 地背出来——“有些事情,不是你能阻止,也不是我能阻止,而是,它必须发生,卡(注:为方便旅 途交流我特意取的英文名),相信我,你和罗斯(注:翻译)一定要离开这里,走的越远越好,否则 ,你们会很快发现,自己做了一个糟糕的决定,非常的糟糕,我与你们相处这几个月,我已在心里把 你们当做了我很好的朋友了,它迫使我离开前必须对你们说这些话,相信我,我是值得你们信赖的朋 友,我的劝告没有恶意”。 迈格尔说这番话时,脸上带着一股不容质疑的严肃,也许,还有隐约的内疚,乃至惶恐,这让他 本来英俊的脸看上去有些古怪,让人本能地感到这番话不同寻常,至少,我脊背当时就突然变得凉飕 飕的。 在证实广州确实发生了疫情,并正在扩大之后,我本能地觉得,“热爱中国文化的游客”迈格尔 ,一定与这次突然发生的疫情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这真是一种让人寝食难安的感觉,我甚至打长途和 担任翻译工作的罗斯商量,是不是把迈格尔临别时那个不寻常的细节向有关部门汇报一下,以对查找 这种病毒的来源有所帮助,但在仔细分析了有关这种病毒的内部报道后,我和罗斯都犹豫了——政府 显然不希望把这件事和任何阴谋、尤其是他国阴谋联系在一起。更主要的是,除了那番抒情味道很浓 的话外,我俩都没从迈格尔身上发现其他可以作为证据的破绽……看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沉默 ,并把迈格尔拉入黑名单。 没想到,7年之后,他竟会再次主动给我来信,不但坦承了自、己当时的身份,甚至还围绕这一 身份爆出了一系列可能震撼世界的惊天秘闻。从行文看,这封信写得很凌乱,很跳跃,在急促中一次 挥就的痕迹非常明显,这与迈格尔文中所述的处境吻合——因为与CIA分道扬镳,他最近两年一直处 境微妙,不得不东躲西藏。 卡,还记得我这个朋友吗?(邮件名,以下是邮件正文) 亲爱的卡: 我的喜欢忧郁和怀疑的朋友,你还好吗? 我确信您还记得我,也许在你眼里我很特别,很可疑,我一直记得七年前,你偶尔看我时的那种 眼神,我想我知道你当时心里在想什么,我看上去象一个特工?对吗?你的猜测其实完全正确,当时,我 确实在为CIA服务,但一切都已经过去,现在,我也许是他们最急于忘记的人之一,我确信,因为我的中国 之行,有天我会像威廉.班尼特那样意外死亡。知道威廉.班尼特吗?那个退役的陆军中校,他是在作战地 图上往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上画圈的情报专家,最近几天他成了名人,整个世界都在议论他的死亡。我 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依然处在无比的恐惧中,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恐惧,因为我从没杀过人,而那天我恰好在谋杀现场——威廉?班.尼特是在赶来和我见面的途中遭遇不幸的。被谋杀,也许对威廉.班尼特,或者我而言,并不算是意外,但因为赴我的约而搭上他妻子的命,给我带来了新的内疚。 - 我急着从纽约赶去弗吉尼亚的劳登郡与处于隐居状态的威廉?班尼特见面,在于新年过后,我们 都听到过去的圈子里出现了一个传说,奥巴马的当选,改变了以前的很多事情,甚至可以说,一个时 代画上了句号。为了忘记的需要,那些曾参与针对中国、俄罗斯、阿富汗、伊拉克、南斯拉夫等国特 别行动的人,都必须以某种恰当的方式消失,这些人中,威廉?班尼特、小史迪威和我据说上了被要 求“定点清除”的黑名单,原因是我们仨都拒绝与CIA继续合作:威廉?班尼特已决意金盆洗手,远 走他乡,不再听命于组织,小史迪威和我更严重,虽然我们至今都对以前执行过的任务守口如瓶,但 却先后背离了组织,成了“真相调查委员会”的骨干成员。如果你看过那卷关于“911真相”的录像 ,或者成打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伊拉克虐俘照片,你就该对我们的工作有印象。我急着赶去和威廉?班 尼特见面,是希望劝说他从隐居的地方站出来,说出他经历的真相,这是我们“拯救美国”计划的一 个重要部分,所有善良的美国国民都有权知道真相,有权知道是谁在欺骗他们,用了什么样的手腕欺 骗他们,以及为什么欺骗他们。可是,也许这是上帝导演的一部电影,我因为发动机出了故障(该死 的通用),被人抢先了一步。 因为我的姐姐在911不幸遇难,我本人曾对本·拉登怀有刻骨仇恨,发誓复仇,这一经历和态度 ,使我获得信任,并得到了我视为荣誉之战的“中国之行”,完成任务归国不久,我的同事兼好友, 同时也是我姐姐生前恋人的小史迪威从阿富汗归来,他带给我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他在阿富 汗一个偏僻的、专门供美国驻外高级军官疗养的地方,看到了我们的共同仇人——本?拉登,在那里 ,他不是价值5000万美金的通缉犯,竟是一个可以在病后享受到高级待遇的客人。 我的上帝!是小史迪威疯了?还是本?拉登疯了?我俩仔细推演了他见到本?拉登,包括在疗养 院期间的所有细节,最后一致同意,不是小史迪威疯了,更不是本?拉登疯了,而可能是:美国疯了 。小史迪威甚至认为,我视为骄傲的“中国之行”,其实可能是美国牵制中国,为武力进攻伊拉克减 小阻力和障碍所耍的一个手腕。而被我一路暗中跟踪、受到中国情报部门同情的疑似“基地组织”的 成员,可能并不是我的敌人,反而是我的“伙伴”!!! 随后发生的事实,让我不得不相信小史迪威的判断很有道理,在中国大规模爆发疫情,自顾不暇 之际,盟军攻击伊拉克的战斗打响了,日本(你可能不知道,它的情报机构派员暗中参与了我的“中 国之行”)如愿以偿得到了被许诺的果实——合法出兵海外。 在盟军战斗打响伊拉克战争头一天,小史迪威和我也同时离开了CIA,开始主动接近由弗吉尼亚 州立大学亨特教授领导的“真相调查委员会”。人生就是这样荒诞,我记得一年前,我还曾在911废 墟前,与他领导下的几个执着的、向路人举着“我们要真相”、“美国被阴谋击中”等牌子的自愿者 发生过肢体冲突,在我眼里,他们就是不可理喻的偏执狂、阴谋论嗜好者、躲在阴暗角落里撕咬美国 墙角的臭虫,不值得被人权尊重。 - 亨特教授因为针对911所作的不合时宜的演讲,已处于半退休状态,好在他并不在乎,而是和他 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继续那在旁人眼里不可思议的“拯救美国”的事业。在放弃了偏见之后,我和小 史迪威都惊异发现,911是一个阴谋的痕迹实在太过明显了!亨特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很多证据,且不 说双子楼下地下室化成钢水的钢筋和奇怪的爆炸声,也不去讨论五角大楼那个看不到巨大的机翼痕迹 的洞,单是双子楼倒塌的速度(这是无法作假,众人皆知的事实)——那个速度几乎是一种自由落体 速度——911事件的真相就完全值得追究。 如果911真相真象亨特教授所描述的那样,那么,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些阴谋策划者究竟要干 什么?如果911是一个阴谋,那么,很显然,这些邪恶的策划者,在实质领导着这个国家,美国将被 他们带向何方?他们究竟想从诸如此类的阴谋中得到什么? 当我完全站在了亨特教授一边,试图与外界沟通的时候,我发现,美国在瞬间就变成了一个我不 能理解、也无法走进的社会——周围的人以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仿佛我是一块无法消化的牛排,没有 媒体愿意刊载亨特教授花费了巨大精力整理的资料和得出的结论,那些“公正”、“客观”的编辑、 记者先生,往往在我话还没说完,就极不耐烦地打断了我,“先生,很抱歉,我已经记不得到底有多 少人向我谈起过类似的观点,而我只想告诉你,回家去,休息一下,放松一下,我想这个建议对你很 有用”。 我,一个接受了这个国家最严格的心理训练,有过良好职业记录的人,竟被那些成天坐在办公室 吹冷风、可能只会摸键盘的混球说成是一个心理异样者,一个因为抑郁而需要治疗的病人,这是谁的 悲哀?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依然正常的“美国”所做出的“正常判断”。于是我们只好尽可能地把 手里的一些资料录制成录像,放到网上。 威廉.班尼特的突然暴亡,使我突发意外的可能性大增,这促使我必须去做一件事,记录下以前 发生的一切,并把它交给一个妥当的人,卡,这个人只能是你,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这对我非常重 要,我曾洋洋得意地在你的国家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必须以一种方式来忏悔,我恳求你能尽快把这些 向外公布。我会抓紧时间把7年前我的中国之行的内幕写出来,因为现实因素,我的写作可能是间断 的,希望你能理解,但是,如果这种间断超过了10天,我想这最大的可能是意味着,我已经被作为社 会病毒清除,这没什么,还记得我说的“有些事,不是你能阻止,也不是我能阻止的,而是,它必须 发生”吗?今天它同样适用于我,对于此生,我只有意外,没有遗言,当然,你可以把我的这些记录 当做我的遗言。 你的朋友 - 迈克尔 X月/XX日/2009年
个人分类: 博文转载|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石河子市、哈密市和霍尔果斯获评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
热度 2 gaojiange 2013-4-2 22:16
2013年3月25日,新疆的石河子市、哈密市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3个市(区)领导赴香港捧回了由香港《大公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县区)”奖牌。此次获奖城市共48个市(县区),其中新疆有3市区获奖,分别是兵团的石河子市、自治区的哈密市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3个市(区)获奖。   这次由香港《大公报》联合美国、俄罗斯等近20个国家驻港领事馆及香港30多位具有国际声望的政商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县区)”评选活动,旨在让国际社会认识更多中国极富活力的城市,从而推动这些城市更快地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评委们从特色经济、重点产业,新兴行业、资源优势,潜力指数、创新成果,发展成就、人文历史以及社会事业等方面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此次获奖的城市有张家口市、烟台市、三亚市、丽江市、昆明市等全国48个市(县区)。新疆的石河子市、哈密市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3个市(区)获奖。
个人分类: 观点碰撞【天下交通】|175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海外如何评估中国的未来
热度 1 Wuyishan 2013-3-4 16:10
海外如何评估中国的未来 中外管理 2013年第1期 作者: 杨沛霆   遍览国际上对中国未来的评论,可归纳为:中国经济仍看好,中国百姓很纠结,中国教育很要命。   2012年以来,海外对我国经济走向有诸多猜测。党的 十八大 召开后,世界各国都在聚精会神地看待中国最近发生的每一件大小事务,千方百计地搜集一切消息,生怕遗留一点蛛丝马迹。从诸多猜测与议论中,以下几点比较有代表性。在2013年到来之际,稍加整理出来以与朋友们分享。   中国必须改变GDP思维   由于GDP数值容易搜集和统计,而且容易掌握,尤其容易被理解,因而近10年一直是中国衡量得失的主要标准。但现在中国需要变了。在中央统计数据中,也在开始压低GDP所占的份量。   因为GDP的局限性太大,并不能充分表达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弱,特别是不参照人均,而一味追求总量时。   另外,刻意鼓吹中国GDP的成长和强大,动辄以GDP的总量超越了哪些哪些国家而排到全球第几而骄傲,特别是最近又在讨论中国何时超越 美国 成为全球第一。其实这种“示强”是危险的。因为中国还远没强大到可以傲视群雄的程度,于是国际上那些名副其实的强者和境况不妙的老牌,包括那些力量薄弱的小国,很容易达成一致在中国周围形成“包围圈”。2012年 菲律宾 公开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制衡中国,就是明显信号。   中国经济软着陆的硬道理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在各国报刊上都受到广泛议论。特别是第三季度,增速仅为7.4%,这是14个季度中的最低。   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其实未尝不是好事。否则,资源消耗过大我们是难以持久的。资源消耗性 产业 所占比例必须降低。而8%的经济增长率足以保障劳动力增量同样趋缓的就业压力。现在劳动人口增长速度只有0.5%,是10年前的1/3。香港经济学家常健甚至认为:6%-7%而非8%-9%的增速,更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人仍是财富增长最快的   仅就家庭财富的增长速度而言,中国财富10年已经翻两番,仍是最快的。而个人资产5000万美元以上的富豪数量,中国有4700人,已经超过了日本的3400人。与此同时,欧洲、亚太和 印度 的个人财富比2010年还呈现了减少的趋势。   另外有趣的是,从数量上看,中国大陆女富豪已占世界过半。据上海 胡润 研究院统计:在拥有10亿美元(约合63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世界最富有的22位女人中,50%以上是中国人,30%来自房地产业,20%从事制造业,14%是做服装的。其平均财富为137亿元人民币——2003年时按10亿美元为富豪标准,全中国男女合计只有1人,而现在是113人(据 福布斯 富豪排行榜)。   2012年,白手起家的富豪中48岁的 龙湖地产 董事长 吴亚军 拥有财富380亿元,高居世界榜首。富华国际集团 陈丽华 、玖龙纸业 张茵 、SOHO中国 张欣 均在前10名之列。如今,“中国女富豪就像中国的乒乓球一样,在全球占压倒优势,不可战胜。”(胡润语)   但是,中国富豪依然面临“脆弱的繁荣”,中国还存在很多令企业家们担忧的政策风险。此外,中国人的贫富差距非常悬殊。   未来十年中国的五大挑战   首先,是资源瓶颈。很明显,经济指标的起伏会受到资源供给的影响。要维持7%-8%的增长,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中国周边的 俄罗斯 、中亚及南亚,虽然都蕴藏有大量资源,但中国和这些地区几乎都存在着外交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其次,是领土纠纷。资源问题必然引发领土问题。未来钓鱼岛的局势对谁有利?至少时间在北京一边,数量的优势也在北京一边。至于周围菲律宾、 越南 和美国的联合军演貌似来势汹汹,也只是一时作秀而已。中国需要继续埋头以经济发展为本,搞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第三,是人口老化。中国人口老化问题很严重,继续从中国东部沿海向内地的内蒙古、西藏、新疆等资源消耗少的地区移民。同时关于放开计划生育一胎政策的呼声也正变得高涨。   第四,是普遍孤独。与前述相对应的,是“孤独感”在中国广大地区正像污染一样扩散。 英国 BBC指出:中国农民因为失去土地百无聊赖而孤独;儿童因为独生子女政策而孤独;年轻人因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但却没有相应保障且又无家可归(他们无法承受无力供养家人的耻辱)而孤独;而他们的老人则在家乡因丧失了绵延已久的儒家敬老传统的关怀而孤独。   第五,是教育问题。美国《福布斯》指出:不彻底改善现行教育体制,中国不可能提高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但这个将对中国劳动生产率产生最长远影响的国策,却几乎没有引起重视。中国教育体系的首要任务,从来不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是复制官方的“中心思想”。这正是很多新富阶层将孩子从公立学校转入私立国际学校的原因:“人文教学方式上相差太远,后者强调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习什么。”   而高考制度迫使学生采取残酷甚至龌龊的竞争手段,这将令整个中国社会只顾个人利益,无视任何超越家庭私利的价值观,并使得工作环境充满了猜忌和零和环境。结果,一方面接受国际学校教育的孩子很难再进入中国大学,而只有移民海外;另一方面从公立学校进入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已成为死记硬背的应声虫。   《福布斯》最后说:当思考确保未来增长的改革时,最好解决能侵蚀任何国家最强大资源的问题:民众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杨光、马小琳
个人分类: 换一个角度|20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春节:海外学人的“精神脐带”
热度 2 Vivian115216 2013-2-22 17:03
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过大年”活动上,一对母女被捏面人吸引。 春节期间,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了“欢乐春节——走进中心过大年”的活动,吸引了当地华人华侨以及法国各界热爱中国文化人士参加。 新华社记者 高静摄 ■本报记者 冯丽妃 扫屋宅、备年货、贴春联、放鞭炮、过新年……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中华大地上的每个人都在忙着除旧迎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然而,对远在海外求学、工作的华人游子来说,长居异国他乡的生活让他们的年味日益清淡。 “小时候总是期盼着过年,现在过年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了。”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多位身居海外的华人科学家皆有此意。地域阻隔、时空割裂或许让年味儿变淡了,但不变的是,他们与祖国文化上的归属和情感上的依赖、眷恋。“春节是我们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条纽带,海外华人更容易从中找回身份与文化的认同。” 这一天,无论身在哪个国家,无论多么忙碌,世界各地的华人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时间调回到中国的农历新年,不忘与远方的亲朋道一声“过年好!” “植根于骨子里的东西难抛弃” “祝大家‘中国新年快乐’!”讲台上,肖陆江向全班学生恭贺道。除夕当天,身为美国某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的他仍在授课。 肖陆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如今已高楼林立的中关村就是他出生的地方。从1986年出国至今,他再没有在家乡过农历新年。 “儿时过年的那几天,就像在天堂里一样。现在不论是春节、圣诞节,还是元旦,都只是人间的普普通通的日子。”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肖陆江不无感慨地说。 尽管如此,春节对于他和在美国的家人来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节日。在这个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节日里,身在异乡,朋友就成了亲人。与往年一样,肖陆江与朋友们凑在一起,吃饭、打牌、看春晚、畅谈国内外形势,在愉悦的气氛中度过他在异乡的第27个春节。 一夕分两岁,岁岁道平安。肖陆江所居住的华人社区,年味儿虽然不像洛杉矶唐人街那样浓重,但各种团体也纷纷通过举办“村晚”、庙会和一些演出活动,来营造中国年的年味,以期来年的吉祥如意。 十二年,一轮回。这个蛇年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终身研究员张磊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从他获得德国教育科学部资助、拿到赴德留学攻读博士学位通知书,到今年恰好是12年。此时此刻,张磊还清楚记得当时与父母一起分享喜讯的情景。 出国多年,不减的是亲情、乡情。现在,张磊也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每年过年他都会给孩子们讲除夕、守岁、放爆竹、包饺子等中国的年文化。今年,他特地携着妻儿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年,重温儿时的年味儿。 春节可以说是海外华人加强身份与文化认同的最重要的节日或形式,对此,张磊深有感触。2001年张磊留德时,德国的中国留学生远没有现在多。“几个留学生家庭和访问学者家庭在一起聚一聚,吃个年夜饭,也就是过年了。”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回忆说。 从2003年开始,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联合会也开始组织一些规模较大的新年晚会。中文学校还组织华人上街舞龙舞狮,让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了解中国年。2006年张磊到洛杉矶工作后,看到老美们一起庆祝中国新年的兴奋劲儿,让他觉得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每逢佳节倍思亲。算一算,这是徐磊出国后的第7个春节了。除夕当天,不断迫近的农历癸巳年又勾起了这位海外游子心中的思乡情绪。身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他拨通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江西老家的电话。 “这么些年,过年对我来说已经简化成一个打电话的日子。爸妈都不指望能在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里和子女团聚,他们已经不得不习惯了吧!”采访中,《中国科学报》记者不难听出他的遗憾之情。 割舍不了的除了亲情,还有对中华文化的深深认同。今年元旦,徐磊和女友穿着专门在国内买的唐装,参加同实验室一位博士的毕业晚宴,以凸显他们的“中国身份”。“就像歌词里唱的,我的身上已烙上了中国印,我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传人而感到自豪。不论我将来在哪里生活,中国始终是我的家。”言语中,满是徐磊对祖国的眷恋。 “作为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春节始终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想,或者不想,它都在那里。”2011年,是喻海良远离湖南长沙老家到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工作,在异国他乡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因为对海外华人过年很有兴趣,他还特意跑到唐人街感受当地的年味儿。 今年,他与朋友一起包饺子、吃火锅,又在异乡度过了一个中国年。“过年意味着新的希望,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年味却淡了。但是,这种植根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难以抛弃的。” “小时候过年 就好像吃又甜又酸的冰糖葫芦” 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个“年”字。噼里啪啦的鞭炮、红彤彤的灯笼、香甜可口的糖果,还有零零整整的压岁钱……可谓声色香味俱全。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儿时的那抹子年味儿却像一罐愈久弥香的美酒,酒香不时扑鼻而来,真切而又遥远。 “这种幸福,连同那山那水那麻将桌,海外华人肯定都十分熟悉和想念。”喻海良说,他的父母已经去世,现在他是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但过年仍旧是他内心深处藏有最温馨记忆的节日。 “过年似乎是每个孩童最盼望、最开心的时刻。那些天,晚辈轮流给长辈拜年,等着派发压岁钱。虽然钱不多,但每收到一份儿,心里就能高兴好一阵子;挨家挨户走亲戚,今天东家吃一顿、明天西家搓一顿,看似辛苦,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喻海良说。 廖晓琳的家乡在湖北荆门市。让她念念不忘的是小时候腊月二十七八与父母一起做“炸肉丸子”的情景:一盆肉馅搅上葱姜蒜,在大拇指和食指组成的“漏斗”里挤出一疙瘩肉团子,放在油锅里,看油花翻滚,别有趣味。 到了三十儿晚上,屋外是轰隆隆的鞭炮声响,屋内全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聊家常,一起守岁,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一年又一年,平凡而温馨。”廖晓琳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我国民间皆有“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当时的廖晓琳总想着法儿逃出去,以躲开打扫屋子的劳动。后来,她读了研究生,经常腊月二十五六才回家,自然避开了“扫房子”,但内心却充满了歉疚。 自2009年8月赴美,廖晓琳已有4年未与父母在一起过年了。“今年我把父母接过来过年,算是过了一个团圆年。” 在徐磊的印象中,老家江西的冬天冷得像冰箱里的冷冻室。几乎每年年关的时候,家家屋檐下都挂着一长串的冰柱儿。父母会在火炉通往屋外排烟口下方的墙壁上挂好节前腌制的腊肉和草鱼,而熏肉是当地人必备的年夜饭之一。 “小时候只顾着自己可以解解馋、大吃特吃一顿,谁会想父母为此付出了多少心力和操劳。”徐磊感慨道。 然而,儿时的年就像家乡屋檐下的冰棱柱子,纯净美丽却又极为短暂。“小时候过年就好像吃又甜又酸的冰糖葫芦。”肖陆江所说的童年记忆,已成为许多人对于春节的共同回忆。 “时过境迁。或许是由于年龄大了,人的事业心越来越强了,追求的东西与小时候不一样了,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了,年味儿也就变了。”喻海良说。 “祖国的强大是海外华人坚强的后盾” 石建民博士就职于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由于工作原因,他在欧洲一待就是12年,一直没能回国过春节。然而,他与国内科学家的联系并未中断。最近他所在的材料学实验室与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在锂离子的扩散动力学和传输机制方面展开合作研究。春节期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与国内高校交流研究进展、梳理合作事宜。 石建民还是德国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该学会旨在构建在德华人交流网络,促进中德之间学术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13年恰逢学会25周年,石建民希望借此契机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科学家的交流合作。 过去的一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邹伟平一直与国内免疫学界在多个方面进行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与国内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生与博士后,组织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及直接参与课题合作等。 “国内免疫学的发展令人欣喜,国家科研投入逐年上升。”邹伟平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春节期间,他仍不忘向国内同行发出新年祝福。“我相信我的同仁们能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他在一封拜年的邮件中这样写道。 自1992年出国以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教授吴云鹏在过年这样的“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国内医疗科学研究的关注。 吴云鹏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社会相对稳定,医疗系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前国内基层医患关系严重对立,医疗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仍然堪忧,这使得基层医疗系统的社会职责大打折扣。“新的一年,国内医学应在提高医生职业水平和完善专业规范上加大改善力度。” 张磊的研究方向为肿瘤早期无创诊断,也就是借助唾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早期癌症检测,目前该方法在欧美发达国家已逐渐取得共识,而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基于唾液检测技术的无创性诊断,对普查或筛查常见病、多发病及重大疾病人群都具有积极意义。”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和国内同行在这一领域内开展相关科研合作,以推动该技术在中国的研究与转化。 大年初一,从事生物物理学研究的徐磊参加了一个小型国际学术会议。参会者仅有29人,大多数人的专业背景相去甚远,其中有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的,也有研究物理化学、数学的。 “不同的研究方法都存在它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跨学科的互动,大家可以一起思考如何把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整合起来。”徐磊表示,目前,国内类似的交流还比较欠缺,他建议国内把跨学科交流常态化,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当前,国内对科研经费的资助逐年增加,而美国对一些领域的经费支持却呈下滑趋势。”肖陆江为此颇为感慨。他觉得,尽管还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国内的科研环境无疑正变得越来越好,这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希望国内科学家们要顶住各种压力,把最好的想法贡献给科学事业。”他说,“最好的科研成果往往来自灵机一动,它不应该为眼前的恶劣条件和环境而屈服。” “好的科普读物,可以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张天蓉在书面回复《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出版业的发达带来科普读物的日益丰富,但其中不乏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作品,“科学工作者应该为科学事业尽应有之力,努力消除科普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状”。 在新的一年里,身在世界各国的华裔科学家纷纷通过本报传递对祖国科技事业的美好祝福,并希望全世界的华人科学家能够取得越来越多的重要成果,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 “只有祖国强大了,海外华人才有更坚强的后盾,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尊严与尊重。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中国科学报》 (2013-02-22 第1版 要闻)
个人分类: 新闻相关|3908 次阅读|3 个评论
海外观察:DE国骑自行车要求
热度 1 liuli66 2013-2-5 21:50
自觉戴头盔[当年在DE国,俺从来不戴;DE国同事不少戴着] 夜晚骑车,车屁股必须闪灯[这个俺做到了] 后座不准带人[某次DE国同事知道LIULI骑自行车带MYSON到了户外烧烤地点,大为惊讶!幸好警察没有看见] [有感于曹大侠爱子骑自行车受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59819.html ] —————————————————— 后补: DE国骑车规则 http://www.etest.edu.cn/newlife/de/liv/20100604/6472.html 在德国骑自行车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2515/7744/738367.html 张建华 从来没有想到在别的国家的土地上骑自行车,更没有想到在最现代化的国家德国的大街上骑自行车。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在西方国家,自行车已经完全变成了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工具了。 在德国的爱尔兰根,我却要因为工作骑自行车。我住的地方离位于市中心的爱尔兰根大学比较远,晚上很早就没有公共汽车了。另外,这里的汽车票太贵,乘一次车要2.6马克(约合人民币9元钱)。爱尔兰根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市,方圆不过百里,从我住的地方,步行到市中心我的办公室,有50分钟足够了,而且几乎是穿城而过,在爱尔兰根花上一个小时足以把全城转遍了。这个小城在德国占有重要地位。西门子公司在这里有几个大的分部,员工三万多人,著名的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就在这里,师生也有二万多人,而爱尔兰根的市民也不过十万人。城市太小,许多人仅仅是把这里当成工作地点而非居住地点,因此一到下午六点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就回到近处的纽伦堡,远处的慕尼黑,或者更远处的柏林的家里去了。特别是一到周未,全城几乎少了一半的人。到达爱尔兰根的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六,我们在街上转了一整天,感觉没看到几个人,而且商店不开,公共汽车好像也不开,我们一直以为自己的手表出了问题或者把时差算错了。 我仔细观察后发现,骑自行车上下班实际上反映德国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德国人讲究环境保护是出了名的,较真儿也是出了名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复杂的垃圾分类法,按照要求垃圾要分成十大类,分别投入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中。纸、报纸、纸板要投到兰色的垃圾箱中,牛奶盒、果汁盒以及塑料杯等要投入黄色的垃圾箱中,水果、肉、鱼、骨头、面条、包装纸等要投入绿色的垃圾箱中,白色玻璃、绿色玻璃和棕色玻璃要投入相应颜色的箱子里,电池要投入专门的箱子里或送到卖电池的商店去,化学物品如颜料、漆品等要投入专门的垃圾箱中,旧家具要投入专门的箱子里,残留的垃圾要投入黑色的垃圾箱中。如果不按照这个分类做的话,要罚款1000马克。我们刚到爱尔兰根,负责接待我们的小伙子Niedenfuhr(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宁洲明)给了我们一张非常详细的垃圾分类图。 第二是许多德国人认为汽车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因此尽管同样的汽车在中国国内要花十几万才能开回家,而在德国汽车仅需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花费就可以据为已有,而德国的月平均工资大约在6000马克(约人民币23000元左右)的情况下,德国人却放弃开车的享受,甘愿为了保护环境而蹬自行车。在爱尔兰根大学的校园里,许多著名的教授就是骑着自行车去上课,去图书馆,并没有什么身价之类的问题,因为这是一种时尚。 在德国骑自行车,人车皆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德国,大型车让小型车,小型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几乎是铁的法则。恰恰与国内相反,在德国自行车必须走人行道,而在汽车道上骑车则是危险的和不太合规则的。德国的人行道比较宽些,在人行道上明显的用白线或者用红色的水泥砖标出自行车道。前方路口红灯一亮,汽车、自行车和行人立即“各司其道”,老老实实地站在白线以外。每当自行车与行人发生路线交叉时,是自行车让行人先行,如果自行车与汽车发生“矛盾”时,汽车停下来或者退后让自行车先行。笔者第一次骑车上街时还是小心翼翼的,尤其是横过马路时更是小心再三,看到前面的汽车停了下来,我也立即下车,摆手让汽车先走,可汽车的主人摆手让我先行。说老实话,在中国哪里接受过这种待遇,因此我仍然摆手示意汽车先行,然而汽车的主人也固执地请我先走,在相持了半分钟后,还是我心满意足地蹬上了自行车。 在德国的大街上还有常见的一景,许多自行车后面拖着一个带蓬的小拖车,车上高高地插着一面小红旗子,走近一看,才明白,小拖车就是婴儿车。这也是德国一大怪,最初让人想不通。 在德国自行车绝对不许带人,当然也看不到违反此规则的人和车。 但自行车后长长地拖着一个仅仅是由帆布和透明塑料布围起来的婴儿车却可以在大街上畅行无阻。 这真是令人费解,要知道,不要说从头到脚都是用钢铁武装起来的汽车飞驰过来,就是行人不小心碰到婴儿车,都会伤及里面的小生命的啊。可是这在德国是司空见惯的一景,婴儿车的“钢铁护甲”就是那面小旗子,无论是汽车、自行车还是行人见到这面旗子,就必须减速或停车,小红旗就是命令,就必须遵守。 在德国还有一奇,儿童可以骑着玩具自行车上街,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汇入车流。只不过他们的头上都戴着头盔,车后也有一面高高插着的小红旗子。我想,这一切都是以人车分流,绝对遵守交通规则,绝对尊重生命为前提的。 在大街上还可以看到一种可以让人半躺着骑行的自行车,非常滑稽地从身边呼啸而过。还可以看见两人骑的长长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在国内只有在杂技表演时才能看到,在德国却随处可见。车上的主角一般都是情侣,要么是风华正茂,青春奔放,要么是白发苍苍仍壮心不已。看着他们从身边鱼贯而过,我的心里顿时生出些畅想:这一男一女一前一后合力蹬车的样子是一个多么好的寓意啊!生活是美好的,但需要两个人的合力把它驾驭起来。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这个来自“自行车王国”的中国人骑着自行车,穿行在爱尔兰根的大街小巷,穿行在随处可见的公园里,满眼是古老的中世纪建筑,满眼是盛开的鲜花,身前身后是与我一样骑着自行车的德国“同路人”,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新安全》 (2002年第一期)
个人分类: 杂感|2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致某些诋毁国内辛勤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人
热度 1 whoiswho 2013-1-31 04:55
看到一篇帖子,转载于此,仅仅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经核实也不是该领域人员,文中观点代表原作者,与本博主无关。 原文地址: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39099827.html 发信人: squallgzy (blackjack),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致某些诋毁国内辛勤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9 20:16:16 2013, 美东) 就拿面板行业来说吧,国内在CRT时代吃了大亏,液晶时代起步太晚,痛定思痛要追上 去,才有了京东方的诞生。液晶这个东西是美国人的发明,日本人做大的,棒子和台湾 也是日本人技术转移的结果(当然,现在棒子超过日本了),京东方最初几年,什么都 不赚,设备是用的棒子淘汰下来的(日本和台湾连淘汰的都不给),但咱志存高远,一 步一步来呗,好不容易攒了条6代线,王东升就酝酿股权改革,06年准备用股权激励的 形式把一批技术高层和京东方绑定共进退,按当年计划,股权变更后当年就要做到世界 第三的,结果计划泄露,被南方系新京 报扣个“资产流失”的罪名围攻而作罢。接下来就碰到经济危机,国内电视行业被日韩 台企联合起来坑,京东方那几年亏的家都不认识,都开始做矿产买卖了,但就是在这种 形势下,京东方花了大力气研发ADSDS显示屏,并在一片质疑声和巨亏的背景下逆市投 资建设8.5代线,一夜之间对华封锁的日韩台企纷纷主动送技术上门。2012年,日本台 湾的LCD制造商都陷入巨亏,韩国开始转向AMOLED,京东方终于开始盈利了,110寸的4K 面板出口给了面板龙头三星(就是我们在CES上看到的三星电视),5.5代的AMOLED线在 13年年底也将投入生产。所以才有发改委对国外面板商的处罚决定,所以才敢规定到 2015年国产面板市占率要超过50%,所以才敢规定到2020年面板要全面国产化。 这其中的辛酸血泪奋斗史,可以说个几天几夜,国内好多行业都是这样,为什么华虹就 算亏损国家也一定要他用SMEE生产的那个国产光刻机?如果不付出这个代价那我们永远 也没有机会! 有感于某人说中国的航空航天是抄毛子的,既然抄毛子的,那为什么毛子萎了,连个中 段反导的KKV都没有,反而中国有呢?在国外生活的不好就诋毁国内成千上万辛勤工作 建设国家的人,什么玩意儿! --
个人分类: 转载|22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大、科大、南大、浙大和海外的年轻学者:您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热度 19 nwpacific 2013-1-26 12:23
北大、科大、南大、浙大和海外的年轻学者:您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下面的地质学问题,既可以说是几十年难解之谜,也可以说是个简单的小问题,取决于研究者的专业水平。北大、科大(中科大和国科大)、南大、浙大和海外的 年轻学者 (包括博士、教授):您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问题: 下面几条地震剖面显示的 X构造 (剖面位置见右下角插图)象个一口变形的锅(黑色点线勾画了它的大致形态),倒扣在缓倾正断层之上,经前人几十年研究,认为它是沉积凹陷里的一个 沉积扇 。请问:您认为前人的认识对吗?如果不对,您认为它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您能给出正确答案,我们甚感欣慰。 注:之所以要请这四所著名大学和海外的年轻学者参与,是因为他们或许代表了年轻华人地质学的最高水平(?)。 作为以地质学为主导的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水平也很高,为什么不请地大的年轻学者参与?那是因为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知道答案(希望已知答案的学者,无论现在哪个单位,暂不要参与。让他人多思有益)。当然,也非常欢迎其它院校的年轻学者参与;若老教授或院士们能给年轻人提供咨询或直接解答,也非常受欢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754 次阅读|40 个评论
海外观察:美国农场的大学毕业生
热度 5 jlrlmylt 2013-1-23 23:41
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预定的科研任务完成之余,喜欢写点博客,作为一种休息。放假了,把当年在美国作访问学者期间的原始日志资料整理一下,作为博文放到网上,与大家共享一下。 9 月 30 日 下午, CSU 动物科学系组织 Aggie Village 的各国居民到学校的实习农场去参观。好久没有体会到人喊马嘶、鸡鸣狗吠的田园生活, Aggie Village 的各国居民踊跃报名,分乘 20 多辆轿车浩浩荡荡来到位于 FC 市郊的实习农场。 观看动物,历来是小朋友最喜欢项目。玩压力式水龙头、骑矮种马、给山羊喂饲料,你看,他们玩得可高兴了。请注意,为小朋友牵马拽凳的工作人员可全是 CSU 毕业的正式大学毕业生,他们可没有怨气冲天,而是尽职尽责为小朋友服务,所谓的 “ 工作只有革命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参观了设在农场的美国农业历史博物馆,真是长眼界。农场收集了从 1870 年至今的上百种机械设备。自己虽是理工科出身,父亲生前曾是部属企业高级机械修理工,这里的大部分农业机械自己都叫不出名字,看样子,当个美国农民,也不容易呀(在美国,大学毕业生回到农场当农民很正常)。 瞧,一位女动物讲解员来了。 N 年前,她曾是 CSU 动物科学系的高材生。她的讲解形象而又生动,博得在场的各国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我这个自认为已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也感到收益非浅。为什么小猪的身上总是脏兮兮的呢?原因有 2 个:臭烘烘的气味可以赶走跳蚤,黝黑的皮肤可以防止强烈紫外线的灼伤。为什么鸡舍里只放 2 只公鸡,却放了 15 只不同品种的母鸡呢?因为每支公鸡都有它自己的势力范围,太多了,必然会为争夺它的心上人 —— 母鸡展开殊死搏斗。不同品种的鸡在一起生活可以下出五彩缤纷的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为什么山羊的羊圈里要配备高低不同的鞍马,原因在于山羊是一种会爬山的动物,经常需要锻炼它的两双登山蹄,所以需要配备健身器材。 这位女讲解员不但是讲课的高手,还是活捉动物和驾驶拖拉机专家。农场之行的最后一站,拖拉机农场之旅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 虽着国内大学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精英教育变成了素质教育,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也越发严峻,尤其是长线专业、基础学科的毕业生。从美国农场大学毕业生的表现来看,至少有 2 点值得国内的学生学习:调整就业心态,降低就业重心,到人才竞争比较弱的基层单位去;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学会一技之能。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72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海外特别报道:中国谋杀案之谜》
热度 1 JRoy 2012-12-19 04:08
英国第四频道于11月12日晚上播出《海外特别报道:中国谋杀案之谜》(Chinese Murder Mystery, A Dispatches Special),记者花了1年时间,针对英国人海伍德的命案,走访认识他的朋友、同事、英国使馆人员,并采访到薄家的亲信,甚至包括王立军呈美国领事馆视频部分资料。除了揭露海伍德其人其事,对海伍德英国间谍说加以辟谣之外,也指出此案的疑点,质疑中国人民法院所呈现的版本与判决。说法可能挑战此前大众对这一案件的看法。其中包括王立军呈美国领事馆视频部分资料。 海伍德学习并不勤奋 海伍德1970年10月20日出生于伦敦,父亲是金融行业从业者,母亲从事电视直销业,底下还有一个妺妹。他父亲由 哈罗公学 毕业,因此他在13岁时也进入该校读书。他的舍监注意到海伍德并不是一个很勤奋的学生,得过且过。在初级会考之后,老师特别警告海伍德,假如他再不用功的话,可能进不了大学。然而海伍德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在高级会考中表现不佳,勉强及格,进入沃里克大学念国际政治。 该节目联络了海伍德在哈罗公学的30位同学,他们只记得他喜欢Talking Heads乐团,运动不怎么在行,其他就没有什么印象。而沃里克大学之中似乎更没有什么人记得他。他的舍监说,海伍德似乎是一个很难让人留下印象的人。而海伍德似乎也很清楚他给人这样的印象,并以其神秘的形象为荣。 在中国淘金结识薄家 1992年他毕业的时候,得到了一笔奖学金,前往北京学习中文,修毕三年的中文课程后,1995年他前往大连。当时的大连市市长就是薄熙来,想把大连建设成“北方明珠”,因此大规模招商引资;而许多大连市的生意人则想让自己小孩学英文,因此海伍德很轻松地就在大连的小学找到了教英文的工作。 到了90年代末,他显然已经在大连市落地生根,跟当地的女孩子结婚并生了两个小孩。他当时对同事说,他想要自己开设语言学校,然而此计划从来没有实现。2000年,他到北京的英国大使馆作结婚登记,英国使馆人员开始注意此人。当时北京英国大使馆的第一秘书对他觉得很好奇,“那时候,很少英国人住在北京以外的地方,海伍德人很随和,是道地英国人的样子”。几个月后,布朗到大连市去找他,发现他漫无目的地穿着毛衣牛仔裤晃来晃去,不像当时许多在中国的英国人汲汲营营地想要发大财。 2001年,海伍德开始觉得缺钱,教师的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薪水也低。他想模仿他的英国朋友们,进入顾问一行大赚一笔。他不但懂中文,又有中国老婆,所以进入此行似乎并不困难。然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就是他没有“关系”,不认识什么中国政界人物。后来他通过报纸知道薄熙来的儿子到英格兰留学,上的是哈罗公学,他认为这是他的大好机会。 2003年,海伍德终于靠着他从前在哈罗公学的旧识,跟薄瓜瓜与谷开来搭上了线,他们见面的地点是在伦敦贝克街“皇朝会”餐馆。海伍德曾经告诉朋友,薄瓜瓜是靠他才进入哈罗公学读书的,在他死后,媒体把此说法当成事实。事实上薄瓜瓜靠的是一位“皇家英国军团”的义工的帮忙。这位义工向记者证实他确实曾帮忙薄瓜瓜申请哈罗公学,但“那孩子得以入学,完全是因为成绩优异缘故”。 所以当海伍德在伦敦见到他俩时,薄瓜瓜已经在哈罗公学两年,此时,薄熙来仕途一片大好,谷开来必须花更多时间留在中国。 海伍德于是对她提议,他愿意代为照顾薄瓜瓜,例如在期末时,到学校去把他接回家。谷开来同意了,并给他一辆二手车,让他可以方便接送,还让他使用位在伦敦西区的公寓。匿名的消息来源(薄家亲信)表示,“海伍德偶尔会帮瓜瓜的小忙,主要是跟学校有关的事情,然而薄家并没有花钱雇用他,他也没有义务替薄家跑腿”。 进入商界被认为是间谍 对于海伍德来说,他虽未受雇于薄家,但他现在有了“关系”。2002年他在哈罗公学校友录上写道,他的工作是:“帮助在中国作生意的英国企业”。他本人也开设了一家公司,注册于伦敦的尼尔海伍德有限公司(Neil Haywood Associates Limited)。然而根据英国商业局的报告显示,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商业活动,也好几次因为没有呈缴财报,而被列入警告名单之中。 然而表面上看起来,海伍德好像挖到金矿了。2004年薄熙来成为中国商务部部长的时候,海伍德也搬到北京,他的两个小孩则进入显赫的英国德威学校北京分校(Dulwich College)就读。他本人开始作英国贵族的打扮,加入英侨商务协会,也参加英国使馆的各种宴会活动。 此时,他的主要工作是中介——替英国公司找到能够廉价制造产品的中国工厂,假如搭上线成交的话,他可以赚取佣金,价值高达合约的15%。这样的工作买空卖空,并非靠真才实学或本事,也许因为如此,他喜欢故作神秘,此时遇到他的英国人记得海伍德讲话刻意含糊,喜欢强调他认识共产党高层,例如跟薄家很熟,可以轻易把事情搞定。 他本人特别喜欢电影里面的特工角色詹姆斯邦德,他所买的银色Jaguar轿车车牌以及手机号码,都包含007这三个数字。而这一点似乎是他死后造成外界揣测他是英国MI6间谍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可能是英国大使馆在2000年时确实曾经对他感到兴趣,想要找他反映大连当地的情况。然而在记者调查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支持他是间谍的说法。英国政府强烈否认此说,也否认他受雇于英国政府。一般说起来,MI6应该不会鼓励手下的干员开着车牌号码是007的车子跑来跑去。 狮子开口向薄家要钱 海伍德显然没有什么商业长才,也不是苦干实干的类型。所以,当薄家于2007年开始倒楣的时候,海伍德的中介生意也受到了影响。当年一个大危机是谷开来当时被检查出水银中毒,在牛津的薄瓜瓜要求休学1年以回家照顾母亲。谷氏中毒一案在2007年12月6日向北京的公安局报案,警察的结论是薄熙来的前妻之子指使司机、佣人下毒。当时谷开来病得很重,很少出席正式场合,也停止跟旧识与朋友联络,她似乎对于以前在大连的旧识有了戒心。当时海伍德跟朋友抱怨,说谷开来变了,变得神经质、偏执妄想。 海伍德生意开始走下坡,显得有些着急,向朋友吹牛说他陪伴薄熙来搭飞机从北京飞重庆。然而据薄家亲信说,薄熙来虽然曾经见过海伍德多次,却根本没讲上一次话,而且中国领导人旅行时,不可能让外国人陪伴。 谷开来可能同情海伍德,还是帮他介绍一个要在重庆郊区盖大批英式住宅的建筑商。然而到了2008年,重庆建筑商因为海伍德未能引入英国资金,把他赶走。当年夏天,德威学校寄来他小孩的注册缴费单时,他写了一封e-mail给瓜瓜,狮子大开口地要求一笔钱,希望谷开来赔偿他被建商赶走、以及报答他多年前曾经照顾薄瓜瓜的功劳。 薄家对此非常惊讶。2008年北京奥运举行的时候,薄瓜瓜安排海伍德与他母亲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茶馆见面。结果,海伍德向每个人道歉,说他并不是真想要薄家给他那么多钱,只是希望薄家帮他一把。 海伍德没有坚持薄家给钱的理由,可能是他已经可以自行找到“关系”。这个时期,海伍德当上北京阿斯顿马丁跑车的非执行经理,他也自称是英国前任首相邱吉尔的一个远房亲戚。 接连要钱惹怒谷开来 2010年4月,海伍德回到英国,他的公司因为没有呈缴财报,而被商业局除名,他不得不付出一笔高昂的法律费用,请求高等法院暂停该判决,使他不被银行列入黑名单,能够贷款还债。然而他的债务情况没有好转,2011年年初,他再度e-mail给薄瓜瓜,向薄家要钱,这封信的口气比前一封更加急迫,还详细列出他当年如何帮忙瓜瓜办舞会,甚至如何在瓜瓜参加高等会考时,担任哈罗公学与瓜瓜父母的中间人。 谷开来听说海伍德又寄e-mail来,评论说海伍德这次真的疯了。在重庆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的怂恿下,谷开来向重庆的公安局备案,报告海伍德的行径。薄家还是拒绝给钱,海伍德跟前次一样也没有再坚持,而双方似乎还是维持友好关系。2011年夏天时,海伍德跟薄瓜瓜在北京的五星级旅馆里见面,一起喝酒,海伍德还询问谷开来的身体情况,表示想去探病,瓜瓜说谷氏不想见客。 事实上,2011年春天,海伍德的生意似乎有了起色,他搬到北京北郊,一个月房租高达4,000英镑(约合50,000人民币)、门口有警卫看守的高级社区,还买了那辆车牌有007的银色Jaguar轿车,以及一艘游艇。最后一位跟海伍德聊天的朋友,是英国财经记者汤姆瑞德11月9日——海伍德被杀的4天前在北京顺义区的一家意大利餐馆吃饭。瑞德说,当天海伍德看起来心情不错,他谈起他在一家情报咨询公司Hakluyt的新工作,还说他想搬回英国去,没有提起薄家。 两天后,11月11日,海伍德参加了北京工人体育馆所举行的“跑车俱乐部”成立餐会,11月12日早上,他接到了一通电话,要他到重庆去。 11月13日晚上,他住进重庆的丽景渡假酒店。11月15日旅馆清洁人员发现了他的尸体。3天后,11月18日,他的遗体就被火化了,死因据说是“饮酒过量”。他的追悼式不久后在英国举行,海伍德的遗孀以及小孩特别从中国飞到英国参加。许多朋友听说海伍德过世,死因是心脏病,他们虽然感到难过,却未怀疑他的死因。 然而随后的圣诞节时,开始有传言称说海伍德是被谋杀的。2012年2月初,王立军与美国的李锠钰联络,说有一名外国商人在旅馆里死亡,需要他的专业知识进行法医学鉴定,他会派两个人专程送血液样本到美国去。不过此事随着王立军事件的发生而没了下文。 澳大利亚1名记者高安西当时被请到美国领事馆当翻译,他说他一进图书馆里,王立军开口就讲谷开来谋杀海伍德的惊人故事。王还声称他自己被薄熙来追杀,不能离开领事馆,必须等北京派人来保护他,他才愿意走。 他当时在美国领事馆所讲的故事,与人民法院定罪谷开来的版本非常类似:谷氏约海伍德到酒店会面,想办法劝他喝下了大量的威士忌酒,他醉酒呕吐,要求喝水,谷开来趁机在水里面放了氰化物,毒死了海伍德,谷开来接着离开旅馆房间,并在房间门口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 节目质疑海伍德死因或存蹊跷 海伍德的英人朋友认为上述版本,未能解释许多疑点。 比方说,海伍德死时,不但有新工作,又搬新家,似乎已不缺钱,不太可能为钱再跟谷氏开口。更何况,即使是前两次他真的开口,过程都相当和平,与暴力沾不上边;再如,海伍德跟薄瓜瓜一直维持友好的情谊,甚至一直到他死前。这些,谷开来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真把海伍德当成一大威胁,或会危害薄瓜瓜的人。 英国该节目的匿名消息来源则表示,谷开来不可能谋杀海伍德,因为这样做,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她自己曾是律师,为何已经跟公安局报案,却又觉得必须杀人灭口?何况谷氏中毒以后,行事更是谨慎,不可能在薄熙来政治生涯仍属一帆风顺之际,做出如此莽撞的事情。节目还访问到谷开来1999年在伯恩茅斯陪儿子读书,她所租的公寓的房东,他证实了薄家亲信的说法,他说谷开来是事事为儿子着想的好母亲,为人客气,行事低调稳重,不可能犯下蓄意杀人罪。 而检察官为此案所呈现的物证,亦值得商榷。比方说,王立军在投案的三个月后,终于交出了血液的样本,辩护律师在庭上指出,其中的毒药含量不足以杀人。当时房间的窗户被打开,窗台上有脚印,是否代表第三者进入?辩护律师也质疑,海伍德的尸体有被搬动过的痕迹,是谁人所搬?另外,检方说监视器拍到谷开来出现在旅馆中,然而此录影带并没有在庭上播放。同样地,王声称他拥有谷开来认罪的录音带,这个带子也没有公开播放。 该节目的匿名证人提供了另一版本:谷开来确实曾经到旅馆去见海伍德,然而她离开时,海伍德人好好的。后来有第三者进入旅馆房间,毒杀了海伍德。匿名证人又说,谷开来在今年3月被逮捕之前,曾对她表示,王立军罗织罪证,刻意栽赃。所以,后来谷开来在法庭陈述时,特意强调王立军在整件事过程之中所扮演的角色。
个人分类: 海外|3037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外观察:一言难尽的留学生活:希望VS酸甜苦咸
热度 68 jlrlmylt 2012-12-15 09:25
经常有国内的亲戚和博客的网友问我:你在他乡还好吗?留学生活到底怎么样?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只能说是酸甜苦咸,五味具全。 甜:最值得欣慰的是学业取得的进步。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电子、工程、医学、计算机等应用研究,航空、航天、遥感等高科技领域,美国无疑是世界科技领域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高校的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要远比大陆好得多。付出同样的心血,在学业上所取得进步要比国内大得多。我所在的CSU,只是一所州立高校,在全美近4000所高校中综合排名120位左右,公立学校中排名79位(美国最著名的高校是所谓的“常青藤派私立学校,如哈佛)。CSU的大气、兽医、农学、自然资源在全美进入前5名。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在全世界排名大概在190名左右,远远高于国内985高校的排名。当然,在先进科学技术背后,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对高等教育的支撑。2007年度,CSU的财政预算将近60亿人民币,相当中国一个发达省份所有公立高校财政预算总额。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内的教学质量与美国的差距有多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随着中国高校教育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每年到美国高校留学的大陆学生成几何级数上升趋势。 咸:最使留学生感到迷茫的是前途。 不错,美国的就业压力要远比国内小得多,用工单位也比较规范,养老、医疗、保险齐全,没有国内公司那么急功近利,还给毕业生提供实习、培训的各种机会。但这种天赐福利是给美国公民提供的,不是给非法移民的。美国所有的政府机关岗位要求应聘者必须是美国籍公民,航空、航天、高能物理等敏感领域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要求应聘者必须是绿卡持有者。自然,留学生可以到公司去到打工,作为移民国家,美国并不歧视外国公民。由于聘用公司要为外国公民承担办理绿卡所需繁杂手续的责任,在同等条件下你要表现的比美国学生优秀,并且要忍辱负重地连续工作申办绿卡所需的最低年限6年(没有绿卡就是非法移民,将会面临随时被警察逮捕的危险)。由于语言的差异(中国大学英语教授的实际应用水平比不上美国一个农民),决定了中国留学生大部分升不到Manager,而只能做一辈子打工崽。至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由于美国具备面向全球招聘人才的经济实力,中国人很难混到终身教授的铁饭碗职位,大多从事的是朝不保夕的临时工——博士后研究。也就是说,一个中国人要想在美国站稳脚跟,起码需要4(读学位)+6(申办绿卡)+5(申请入籍)=15年的拼搏。我曾经问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未来都很迷茫,不知到自己会在美国停留多少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回去后是否还能适应国内的体制和人文环境。管他呢,过一天算一天吧!这是大多数人的回答。 苦:最难忍受的是孤独。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商品、文化活动比大陆丰富得多。可是,经过具有几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一过滤,一切变得索然乏味:食物是单调的,整天是汉堡、比萨,吃得人都想吐,衣服是单调的,号码极大且样式巨丑;文化生活是单调的,广播、电视、报纸到处都是对抗极为剧烈的棒球、美式橄榄球、网球比赛新闻报道;连逛街都变得毫无情趣,因为大街上除了滚滚的车流外,经常空无一人。在美国,年轻女性化装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无人喝彩。在国外,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是人心惶惶、自身难保的泥菩萨。中国人很少聚会,往往是一个留学生一个星期见不到一个中国人,说不上10句中国话。中国人唯一的爱好,成家的是工作之余躲到自己的小窝里去,也许是缠绵的次数多了点,个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作了美国公民的爸爸、妈妈。没有成家的单身汉大多成为开着车子在城市乱逛以打发难挨时间的游民。自己当年留美的日子稍微好过点,因为外语基础稍好,成为出入美国朋友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常客,变成每次文艺演出必到的热心观众。 酸:最苦恼的是婚姻。 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由于中美文化、经济水平的差异,跨国婚姻(特别是对于男同胞)的概率并不大,可是供他们选择的择偶范围实在是狭小的很。美国90%的城市是只有几万人的地广人稀的小城市,平均每个城市中国同胞不足300人左右,也许,没有成家的留学生只有在区区几十个留学生中选择。因此,每年新生来临之际,稍微有点姿色的女生都成为众多家境殷实、相貌英俊、脸皮特厚的男生追捧的对象,名车接送、作业辅导,俨然般公主的待遇。虽有内秀但相貌一般的女生、相貌堂堂但脸皮稍薄的男生则沦为困难户。大部分留学生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出国前找好朋友,办完结婚手续,然后以陪读的身份一起出国。留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互相利用”的婚姻结对关系,有个未经证实的传言,中国科大男生出国特猛,但科大女生数量较少且美女奇缺;安徽师大女生美女多,个个抱着出国梦,于是,这两个学校的男、女生结成出国的婚姻同盟军,共同攻关。另外一条道路,就是国外的留学生(多为男性)通过国内的亲戚在婚姻介绍所登记,远隔千山万水通过虚拟网络来沟通感情,待时机成熟之后再见面,然后闪电式结婚,办理陪读手续。这种婚姻成功的概率就象网恋一样,至于是否幸福,只有上帝知道。如果一个人错过了谈婚论嫁的最佳年龄,不管是主动的过高期望还是被动的被逼无奈,他或她都要作好在异国他乡独身一辈子的准备,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再次选择的余地。 在国外生活,一个人必须坚强,要具备一个人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因为无人可以求助。一个人要在在国外生存,必须培养忍受孤独的习惯,因为无人可以诉说。在CSU图书馆,有个从美国Kansas州应聘过来的叫做Miss赵的中国单身女子,一个勇敢、无畏、热心的中国留学生,曾经一个人深夜开车往返100多公里到Denver国际机场去接中国留学生,每星期四晚志愿用自己的车带新来的留学生去超市购物。就是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女性,年过三十又五仍孑然一身,无情的岁月已经在她昔日美丽的面庞上留下时间的沧桑。清楚地记得有个星期五晚上,我们一起在她房间的客厅里看DVD《天作之盒》,看到动情处,Miss赵在墙角处偷偷地抹眼泪呢,最后竟然忍不住悲伤跑进自己的房间。我想,作为一个已经在美国孤身打拼了十年的文弱女子,她在爱情、事业、工作上的孤独无奈,又与谁人说呢?真可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每年7、8月份,数以万计的中国留学生跨过国境,来到这片被无数人梦想的土地。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们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感情寂寞、事业迷茫、婚姻无奈、生活困苦,他们在拼搏着,在异国他乡苦苦支撑着。每当回味起自己的留学生活,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鲁迅先生在小说《故土》里的一段话:他们不愿象他们的父辈那样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想有新的生活,为我们前人所未经生活过的!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28003 次阅读|71 个评论
海外观察:游离的灵魂——观海外电影有感
热度 1 jlrlmylt 2012-12-2 21:40
最近在美国看了四部海外电影,表面上非常不同,却又不得不让人联系到一处。《万福玛丽亚》( Maria, Full of Grace )说的是哥伦比亚 17 岁少女马里亚,不甘心在哥伦比亚的脏乱差环境和工头的非人待遇中辛苦劳作蹉跎一生,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赌一把,铤而走险,偷运毒品到美国的故事。影片的最后,黑色的少女玛丽亚没有回黑色的哥伦比亚,她留在了黑色的美 国。 在经历了被美国海关警察审讯、朋友露西因吞服胃中的毒品外泄死亡的苦闷彷徨之后,马里亚留到了纽约,面向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这里,她没有父母,没有家庭,甚至没有可靠的朋友,一个人,两手空空,在漩涡一样的街道上走着,等待被吸入或者被粉碎,不为别的,只为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创造一个较为光明的未来。(下图分别为电影“万福玛利亚”、“金色之门”、“那年阳光灿烂”剧照) 意大利电影《金色之门》( Golden Door)描写的是1913年,一名镶着金牙的美国人来到意大利西西里的一个小岛上,到处游说居民到美国黄金天堂移民。曼库索家族的一家之长萨尔瓦托雷厌倦了当地徒劳无益、世代贫穷的生活,他变卖所有的家产,筹集所需的资金,带着全家大小和老母亲,乘船前往那个传说中“树上结满金币”、“河流中充溢着牛奶”的新世界。萨尔瓦托雷在船上遇到了丧失社会地位、出身富家的英国女人露茜,她被迫在货舱里与穷人一起旅行,希望通过婚姻在新世界改变命运。在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漫长渡海历程之后,迎接他们的是新世界移民机构官员一系列严格的检查和挑选。最具讽刺意义的的是,故事男主人公年迈的母亲和智障的儿子由于身体和精神健康不符合“现代人”的要求被新世界拒之门外,此时,故事的男主人公仍然沉浸在与漂亮的英国女子露茜在满是牛奶的湖泊里自由翱翔的美梦。故事告诉人们,在这通往天堂但却像地狱的地方,许多家庭都必须进行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这个黄金大门。 上个世纪70年代,不少拉美国家由于贫富差别巨大,两极分化, 社会阶层在种族、收入、生活环境与政治信仰上的种种差异,以及水火不容的歧视与对立,终于将智利这个贫穷的拉美国家推向了内战的边缘,标语、口号、暴力、冲突,充斥了首都圣地亚哥的每一个角落, 1973 年 9 月 11 日,智利内乱爆发, 3 万人丧生, 10 万人流亡海外。电影 《那年阳光灿烂》( Machuca ) 就是在这一纷乱的历史背景下拍摄的,影片讲的是一个出生富家的少年如何在生活中跨过了两个阶级和两种性别之间的界线, 他和穷人家的孩子成为朋友,他第一次尝到了异性的亲吻。 但他这小小的经历很快就被淹没在那动乱的一年里汹涌而来的历史大潮中。他最终看到的不是友谊和爱情,却是恐怖和杀戳。“男人的生殖器被鞭炮炸断,而女性的性器里则被放入凶猛的老鼠,在乱钻乱咬下痛苦地死去。“这是经历过当年暴乱的智利流亡者 Vladimir Vega 对当时的残暴事迹最沉重的控诉。 日本电影《扶桑花女孩》 (Hula Girl) 描写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一个以煤矿为经济来源的寒冷的北方乡下小镇,由于产业没落,必须实行痛苦的经济转轨,有识之士打算将这个日渐衰败的小镇打造成日本第一个夏威夷式度假村。舞蹈是度假村的支柱产业,为了改变命运,一群失业矿工的妻子和女儿,顶着世俗的压力,步入了“有伤风化”的夏威夷草裙舞的舞者行列。《扶桑花女孩》将煤矿城镇经济变迁这一沉重话题以轻松的喜剧形式,展现了日本大和民族那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影片最感人的一幕是,在寒冷的北海道,度假村从美国夏威夷引种过来的热带植物椰子树,面临着冻死的威胁。下岗矿工们自发动员起来,纷纷从家中取出做饭的煤炉,搬到度假村给椰子树供暖。其中一位失业矿工转岗的度假村花匠,竟然脱下自己的棉袄,绑在树上,给大树取暖,最后竟然用身体抱着大树酣然入睡。 每次走在流光溢彩、但却冷冷清清的美国城市街道上,望着一辆辆急驶而过的汽车,心中总是涌起一种莫名的游离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虽然拥有巨大的物质财富、发达的科学技术,可自己深知,脚下的这片美国土地并不属于自己。几十年了,早已习惯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饮食,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生命早已烙上了中国印。然而,视平民生命如草芥的官员,为锱铢利益而斤斤计较、内耗不断的同胞,种种扼杀人创造力和智慧的不公平的体制,遥远的故国对异国他乡的游子又能产生多大的吸引力呢?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2545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外果蔬分级企业
hsq863 2012-11-28 13:40
海外果蔬分级企业
欧洲 AWETA http://www.aweta.nl/en/ BEST http://www.bestsorting.com/ 日本 シブヤ http://www.shibuya-sss.co.jp/index.html 近江度量衡株式会社 http://www.omiscale.co.jp/agri.html ヤンマー http://www.yanmar.co.jp/agri/products/fruitSortingFacility/sortingSystem04.html ps:国内的公司不太了解,不过中国农大韩东海教授http://spxy.cau.edu.cn/art/2012/5/16/art_5196_129161.html 浙江大学应义斌教授http://www.caefs.zju.edu.cn/profs/yyb/kygz.asp?page=1做了很多工作。 其他的参见:http://wenku.baidu.com/view/13a31a49e518964bcf847c40.html
个人分类: 情報|2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马哥让我们还在海外的人更不淡定。。。
热度 18 moeastlight 2012-11-28 08:29
小马哥的不淡定,应该也是人之常情。我常常想,要是我回国了,给个副教授,然后自己搞科研,总想着“是金子总要发光”。 这样看来,未必是这样。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缺少发现金子的人,即使发光也没人看见。所以是金子还需要有识货的人。看来事情总不能理想化。太过自负,也只能被社会淘汰。 再做段时间博后,也许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该何去何从?回国那是必然的。现在还没有走到小马哥的地步,可是这样的环境适合我吗?要是不能回国一步到位给个教授,接下来的路会走得更坚辛。从目前看,要去国内的985高校评上教授是不可能,要从副教授走到教授这条路到底有多长,谁也不知道? 我常问老婆,你愿意在国外呆一辈子吗?她总说不知道。我说我回国了只能给我副教授,可能生活并不很安逸,还愿意回去吗?她总说,我也不知道,反正你去哪我去哪?也许真有这一天,她应该能理解我。 尽管国内的职称评定这么复杂,但是我还是宁愿相信国家,相信国内的科研环境。国内的科研条件相比以前已经进步很多了,有的设备条件比国外还好很多。我还是相信科研总是美好的,小马哥只是万分之一的例子,还有万分之二,也是靠自己的能力评上的呢?也或许挤掉小马哥名额的人确实比小马哥强呢?具体原因我不知道。 上次有一个二本高校的院长跟我要简历,看完我的简历后说你来吧,给你正研究员,有实验室。详细的我没有谈,我是不太想去二本高校,没有那个科研氛围吧。现在不想想那么多,做完博后再考虑,去不了985高校,也只能去二本高校。没有办法的办法,日子总要过下去,也许这就是自己的命。 不管大家淡不淡定,还是要相信党和政府。 不管明天怎么样,还是要过好今天再说。
6107 次阅读|25 个评论
【人民日报】我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将赴海外研修
热度 1 毛宁波 2012-11-14 06:45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王茜)13日,由香港李兆基基金会和培华教育基金会共同出资8000万元与教育部合作开展的“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该计划预计在2012—2016年资助此项海外研修,第一期培训项目5个班次的100余名中西部大学校领导将分赴美、英、德、澳四国研修。 (来源: 人民日报 )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2422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外人士和舆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意义重大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1-11 19:22
海外人士 和舆论 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意义重大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海外各界人士和舆论认为,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 巴西共产党联邦参议员伊纳西奥·阿鲁达表示: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还将鼓舞和激励全世界的共产党人。 他指出,中国如今已经成为新崛起的亚洲巨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天的崛起,正是源于它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践行社会主义没有唯一的模式。中国共产党根据本国的特点,选择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辉煌成就。 叙利亚共产党(费萨尔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尼姆尔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历史性的,值得借鉴,世界上所有共产党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他强调,中国的经验证实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并使中国实现了持续不断的进步。 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施雷斯塔表示: 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崛起,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根源在于它能够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以适合中国的国情。 卢旺达执政党卢旺达爱国阵线总书记弗朗索瓦·恩加兰贝说: 过去1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包括卢旺达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借鉴学习。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问题专家谢尔盖·卢贾宁说: 30年的改革和发展给了中国新的生命。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主要成就是通过实践,从战略层面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寻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0多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处于不断崛起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其中的重要佐证就是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说: 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是与自身经济和文明发展相适应的。他认为,应当给予中国政府时间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他说,我们能发现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生活质量、城镇化、国际影响力等都得到了根本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实施政治体制改革。 印尼世界事务理事会主席易卜拉欣·优素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过去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带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开放的理念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包括印尼在内的东盟国家而言也有借鉴意义。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间维护政治稳定的做法促进了亚洲的发展。 印尼国防部长安全事务顾问哈廷德·阿斯林说: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而中国领导人现在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保持可持续增长和推动民生建设。 阿拉伯国家联盟前驻华大使阿卜杜勒·瓦哈卜·萨基特表示: 可以说中国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灵活地调整其方针政策。中国在过去30多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取得了成功,将中国发展成为具有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在短短的30多年间见证了前所未有的崛起。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刊发社论说: 今后10年,中国将在新的领导人带领下落实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让人民享有更大民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及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个人分类: 其它|1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游客到海外不应“旁若无人”
ninglz 2012-11-3 11:37
中国游客到海外不应 “ 旁若无人 ” 作者 : 倪亚敏  来源 : 日本新华侨报 伴随着中国的开放与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人已经不再是 “ 开眼向洋看世界 ” ,而是实实在在地用脚走出国门, “ 开眼闯洋探世界 ” 了。昔日那种可望不可及的海外旅游,如今已经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国游客返回家园,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海外见闻的时候,愉快不已地享受着在海外购买的各种名牌的非名牌的用品的时候,海外媒体上却时常不断地出现有关中国游客有失文明礼仪的种种报道。一种新的 “ 文明礼仪冲突 ” 日益凸现起来。 倘若追根寻源,是否可以说这种冲突在国内早已发生过呢?当年,散文家梁实秋先生曾在《旁若无人》一文中描述过在电影院里 “ 旁若无人 ” 的一种现象 —— 他,旁若无人地抖脚,旁若无人地欠伸,旁若无人地剔牙,旁若无人地打饱嗝 …… 以至于梁实秋先生忿忿地将其称为 “ 变态行为 ” 。 让人感慨唏嘘的是,这种 “ 旁若无人 ” 的现象,当年还是走出 “ 家门 ” 发生在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如今则是走出 “ 国门 ” ,上演在色彩缤纷的异域他乡,并且成为诟病中国人的 “ 把柄 ” 之一。 其实,梁实秋先生在《旁若无人》中还说到的一种在公共场合 “ 高声谈话 ” 的现象,不仅在当时 “ 经常令人困扰 ” ,在今天也是 “ 海外谈神州 ” 的媒体话题之一。梁先生自白 “ 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 ” ,但他还是鲜明地表示 “ 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 , “ 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 ……” 有人或许说,既然能够从梁实秋先生的文章中追寻到我们民族在文明礼仪上的一些陋俗,我们也就多少可以为今天海外媒体的一些批评感到释然。这种释然来自于对 DNA 的认同 ——“ 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 ” 。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 “ 释然 ” 。因为当年这种陋习是发生在出了 “ 家门 ” 以后,丢的是家里人的脸;当今这种陋习是发生在出了 “ 国门 ” 以后,丢的是民族之脸。 常常听到这种说法 ——“ 一个中国人出国之后就代表着中国 ” 。当然,也有人认为无法承担这种 “ 民族的重荷 ” , “ 个人行为不能代表国家形象 ” 。但是, “ 窥一斑而见全豹 ” ,海外就是通过一位又一位中国游客的行为表现来品味中国的。因此,无论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每一位走到海外的中国游客,都是中国的 “ 民间大使 ” ,都是中国的 “ 代言人 ” 。 改正生活陋习并不是难于登天。如果到了海外时刻能将 “ 众目睽睽 ” 或 “ 旁边有人 ” 牢记于心,自然而然地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表现。这样做,既有利于提升个人的素质与形象,也是对中国社会乃至中华民形象的一种贡献。
个人分类: 风光|1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2.0: 自学也成才
热度 6 SNPs 2012-10-23 09:12
今天在回家的路上在车里听广播,听到一个有关新型网上大学的报道(点图链接): 广播主要介绍一个叫 Udacity 的网上大学,这个由风险投资参与的网上大学把斯坦福等名校教授的经典课程放到网上,供全世界(能上网)的学子享用,内容丰富,应时,学多学少全靠自己。如果你只想听课学知识,完全免费!! 不过,如果你要想拿“文凭”(他们叫结业证明),或者请他们帮忙找工作(他们可以介绍毕业生给需要的厂家),那就需要缴费了。这就是他们的盈利模式。 又是一个类似Web 2.0的商业模式: 把自己做得最好的(课程)免费给用户,然后另辟赚钱途径 。就像Google把搜索引擎免费赚广告费一样。我们的 iCubate2.0也是学这个2.0模式 ,把自己做得最好的技术(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和多重PCR技术)开放给开发者,然后我们设法通过其它途径赚钱。 Udacity 和他们的竞争对手 Coursera , 都得到了风投们的青睐,因为风投们认为这些公司是在“ 创造一个巨大的,现在还不存在的市场” 。这也值得中国的风投们好好学习,因为许多国内的风投都在寻找“巨大的,大家都看得见的市场”。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是能得到名师当面指点的机会毕竟有限,现在的技术能使名师成为 commodity。得到名师指点不但不受地点的限制,更不受时间(时代)的限制,这是多么大的一个革命?多么重要的game changer? 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人:他们不但能研发出创新技术,更善于把创新性的技术和开拓性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 远程教育,电视大学,这些东西中国三十年前就有了,许多国内的名校也都有远程教育课程。那么,电视大学和Udacity又有什么区别?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 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中国的电视大学的教学内容是收费的;而Udacity内容免费。在Udacity, 学知识不要钱,如果我只想去充电一下,增加一下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完全免费。这其实才是真正的Game Changer, 一个概念革命。 为自己学,不要钱;学给他人看(文凭)要缴钱。 换句话说,如果我能找到不看文凭的工作,而我又有真才实学,我的教育就可以是完全免费的。 或者说,如果我是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我的博士硕士水平的教育完全可以不用花钱。 对那些要通过教育得到文凭,又通过文凭来找工作的人来说,传统大学是必经之路;可是对那些不靠文凭靠本事创业的人来说,完全可以不花钱得到更好的教育。 所以,Udacity 这样的新型教育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我们到底为谁而学?为自己?还是为老板?我们是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还是相信文凭就是力量?我们是否有信心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社会价值并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们的社会是否真的奖励能力和结果?还是仅仅奖励文凭和那个校园经历? 一个社会,如果仅凭文凭来挑选人才,那是很悲催的事。如果有真才实学的人因为没有文凭就不能得到发挥,不能贡献社会,那这个社会就不配成为最先进的,也不能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如果那样,我们就不会有乔布斯,比尔盖茨。 其实,不管有没有文凭,我们是否都应该去Udacity学些有用的课程?我很想去学编程,马上就去找合适的课程!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630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海外大庆稳步建成
热度 1 毛宁波 2012-10-10 07:01
中广网北京2012年10月2日消息 (记者刘钦 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时下,当国内一个个油田发出告竭的警示信号时,人们的需求却并没有减少。然而,冰冷的现实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敦促着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新的市场,同时也搭建和其他国家的友谊桥梁。   记者走进伊拉克战后,第一个恢复重建的中国油田――中石油艾哈代布油田,这里的原油产量9月底再度出现飞跃,突破600万吨大关,更为关键的是,二期项目油田年产能比预期提前一半时间完成,并已经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这究竟如何完成?   今天,越来越多的汽车正在涌向我们的马路,这首先为我们敲响了汽油消费的警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在谈到,我国超过56%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时,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李寿生:我们自己的原油产量就是2亿多吨,每年消耗的原油4亿多吨,所以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还是比较高的。1到8月份的增长的总体情况来讲,今年的(原油产量)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包括能源安全的角度,依靠国际市场还是必不可少的。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能源供给就像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掌握的资源多,谁就更有主动权。对石油资源的渴求成了中国几代人追求的目标。然而现在,我国最大的几个石油项目――大庆、胜利等一些油田中的很多地方已经接近枯竭,像大庆1205钻井队队长李新民,这样新时代的中国石油人不得不率队出征海外:   李新民:在我们这一代,环境变了,在新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市场,我们这支队伍就很难有发展。   1997年6月,中石油与当时的伊拉克政府共同签署了艾哈代布油田开发产品分成合同,这成为了在伊拉克这个石油高端市场上,中国迈出的第一步。后来由于战争和国际制裁,项目执行一度搁浅,12年后,在中方强烈要求之下,再加上战后伊拉克自身更需要资金的注入,终于在2008年11月,中国石油再度与伊拉克石油部正式签署《艾哈代布油田项目开发服务合同》。中石油绿洲公司总经理陈镭:   陈镭:2008年10月11日,从这往后算6年,实现11.5万桶就行了,3年实现2.5万桶,但是我们实际上第三年时候就实现了14万桶,大大的超出了预期,大大的超出了合同,这样把投产的高峰时间提前了,这样的经济效益就大为的改观了。   今年9月25号,艾哈代布油田原油产量已经达到602万吨,油田正保持每天14万桶以上的产量平稳运行。同时,从去年7月已经开始提油,到目前累计有500万桶,也就是70万吨原油被运回了国内。   在国际市场上,项目推迟要被罚款,而提前完成,事实上,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合作方会质疑你的工程质量,还有可能让你全部推翻、重新再来,“中铁建”在沙特的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但这一次,伊拉克石油部部长阿卜杜?克里木?鲁艾比的回答是:good!   阿卜杜·克里木·鲁艾比: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工作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我对中国朋友在整个项目中,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执行速度感到非常惊讶,这个项目推动了伊拉克的重建,成为其他合作项目的典范。   在陈镭看来,这就像一场博弈,而帮助当地“重建”则是其中的重要砝码:   陈镭:合同里分成了两期,你怎么可以这样做?谁允许你这样做?怎么可能被允许?这一切都有实力的较量,按照我的这个做是双赢,按照你那个做是双输,当时要抓住很多方面的心态,因为它重建需要一个刺激,国家也需要一个刺激,人民需要希望,政府需要刺激,这个时候它也认同我们这种比较具有挑战的提议。   艾哈代布项目只是中石油,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众多项目之一,中国的石油企业海外征程起步晚、底子薄,像伊拉克这种高端市场,曾经也是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的,但今天,就像这里一样,在包括苏丹、沙特等很多地方,中国石油企业都牢牢站稳了脚跟,海外大庆的步伐正在稳步推进,可以说,仅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更为关键的则是“智慧”和“责任”。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2/10/08/001394703.shtml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2636 次阅读|1 个评论
那些望月思乡的情怀--致海外学友(文 诗 & MP3,视频)
热度 26 tangchangjie 2012-9-27 19:07
那些望月思乡的情怀--致海外学友 (文 、诗 MP3) 朋友传来消息,同行中的佼佼者周晓方教授,拟在中秋之夜,在澳大利亚的家中聚会学生赏月。真羡慕在他旗下学习的年轻人,特在文末附上一诗一歌,用“云聚会”方式,凑一个热闹。 这消息也像月色银钩,忆海钩沉,钩出了沉睡30年的异地赏月之思乡情怀。 记得那是到美国学习第一个中秋,改革开放的中国,刚向世界打开窗口,同去的学人放眼世界,满是新奇,自感学业细胞被冷藏十年,倍觉紧迫,常加班补课;为享受深夜上机费的减免,好多同窗的中秋之夜都是在计算机机房度过的。 同上机的学长介绍了可持续熬夜的秘诀:每隔一两小时,在中等疲倦之前,就休息几分钟,做操喝水。 半夜两点,休息时走出机房,只见皓月当空,云淡地白,才省得已是中秋。在中国农历八月十五的半夜,西方学生可没有闲情逸致来冷寂的校园中赏月,所以地面人少而天上星稀;映入眼帘的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而所思自然就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那时,在海外授业的华裔教授的数量也许还不到如今数量的零头,大多还在艰苦的创业奋斗之中,像如今的按中国传统文化的师生聚会比较少。 如今在海外的华裔教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常邀学生聚会,让学生,特别是刚到国外学习的新生一解乡愁,真是一种师生交流的好方式,是如今的留学生的福气。 中秋国庆即将接踵而至,特杜撰一首双语诗,兴之所至,不囿平仄;带点娱乐、带点幻想,送给我们的在海外研学的朋友们: 《十五夜望月致海外学友》 You在遙遥海天外, We住浩浩长江侧, 五洲neibor万维网 , 四海share一轮月。 将开银河神舟 渡 , 欲问广寒航天䇿, 吳刚嫦娥若无恙 , 桂酒慨慷故乡客。 (中间四句的对仗做得不好,请高手助改。 若朋友不喜欢这种双语娱乐,不妨做下列修改: You --君. We -- 我,neibor -- 毗邻, share -- 共品, 这里,you和we 满足了单音节要求,又表了复数) 曾在博文 《 天边飘来几朵计算的云》 中杜撰过一个“梦云歌厅”,模仿《山路十八弯》编了广告曲: “这里的设施带云气,这里的网络通四海,这里的歌曲海量多,这里可天涯邀友同唱一首歌”。 说不定某一天,“天涯邀友同唱歌”真会成为新娱乐方式。这里超前使用这种“云OK”或“Cloud-KTV”方式,学唱一首《望月》,为海外朋友的中秋聚会助兴。 这是朋友间的业余自娱,请专业音乐人士不要见笑。 看视频: (1) 在IPad 和 安卓3.X设备 上,都可以点击下列 这里视频链接 : (2) 在PC上和 安卓4.X设备上, 可点击下列视频插件 ( 科学网采用了土豆网的云视频服务,有时会有15秒钟的广告): 点击这里下载视频 望月-CJ学唱-修改版 .avi 点击这里下载MP3 望月.mp3 , 左键-打开 或 右键-另存为 *.MP3 (但在iPad设备上不行) ( 原拟再附上宋祖英演唱的《望月》正宗版,咨询后知,如无许可,或将涉版权问题,但若朋友们自下自听,问题不大 ) 几篇嵌有视频的博文 唱给天堂母亲的一首歌 ( 祖国,慈祥的母亲 视 频 文、图) 那些异乡赏月的情怀 ( 视频 《望月 》 , 诗、歌、文、图) 兰花草、年轻朋友来相会 与毕业生晚会 (视 频 文) 当那一天来临 (进行一曲贺七岁 --祝科学网求知之旅一路顺风 ) (视 频 文) 震撼与感动,自信而不自大,自豪而不自满----国庆看阅兵 其它相关博文 震撼与感动,自信而不自大,自豪而不自满----国庆看阅兵 春运时节在飞机上的遐思 (现实与科幻) 久违了的巴蜀夜雨、灌区黄花和水利设施 (现实与科幻 )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诗词歌图|17855 次阅读|57 个评论
木兰花慢@南洋将别
热度 4 zhoujy 2012-9-24 20:50
木兰花慢@南洋将别
不知不觉,已经在新加坡度过了2个年头。没什么具体的印象,感觉日子过得很快,一不留神就到了周末,再一不留心就到了月底年终。也许跟这里的气候有关系,天天差不多,看不到太多的春夏秋冬的差异,就好像看不到终点似的苦闷! 快要分别了,回想起来些些点点,还是有很多的东西是可以值得回味的。这两年,感受了一下出国留洋的滋味,也学了许多的知识和技能,认识很多的非常好的朋友和哥们。离别总会是伤感的,但宴席是总有散的时候。无奈的心绪谁也无法理得清!暂时分别吧,为了更美的重逢! 这个曲牌老早就想填了,很想跟各位诗人教授们切磋一下。要走了,要交代的事情太多,还有没完成的任务,一直到今天才稍稍得闲,了了心事一件! 驻南洋海外,乍屈指,恍重年。 忆花谢花开,春来夏去,总是一般。 流连,在南北苑,有花红柳绿小亭轩。 看惯风云起卷,闲听暮雨山前。 阳关,自古皆然,分别易,再逢难。 道千种离骚,一声保重,一路平安。 何堪,这归日近,更天闷气热不成眠。 长记昏灯数盏,夜归几个寒酸。 附《木兰花慢词谱》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 “ 林钟商调 ” 。《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 韦庄 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 北宋 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 “ 林钟商 ” 。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 “ 仙吕调 ” ,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 “ 大石调 ” ,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 “ 林钟商 ” ,《乐章集》入 “ 仙吕调 ” 。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 “ 仙吕调 ” 。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宋 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 “ 南吕调 ” ,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格五(木兰花慢)】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仄,仄平 平 。 仄 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 平 。 平 平 , 仄 平仄仄, 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 。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 。 平 平 ,仄仄中 平 ,平仄仄,仄平 平 。 仄 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 平 。 平 平 , 仄 平仄仄, 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 。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 。 【注】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 中——可平可仄;蓝色字——韵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3 次阅读|8 个评论
求指点:如何申请海外博士后、访问学者机会
热度 1 luzeyuan 2012-9-17 10:42
诸位大师好: 如题,由于前期论文偏少,鄙人期望得到进一步科研素养的长进,想申请海外博士后、访问学者机会。
52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加州房车一瞥:海外掠影 (二)
Elephantd 2012-9-15 10:28
美国加州房车一瞥:海外掠影  (二)
有很多博文或者小品,用精彩的照片和秀丽的文字,阐述中美之间的差异。例如,美国校车笨头笨脑的,连昂贵的宝马都会缩卷在校车的巨轮下;例如,中国县太爷的大楼多么高大挺拔,崭新,而美国很多州的市政厅就那么一层且是50年、100年以上的旧房子,歪歪斜斜,摇摇欲坠。这些都有点断章取义。耳闻为虚,眼见为实。 我在美国南加州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致。仅用房车做个例子。 在昆明,我家院子里,看见过房车,几个老太太在那里说三道四,车子里可以睡人,太了不起了,云云。南加州为美国地震多发地区,没有什么高大房屋,私人住宅,基本都是一层的。公路却格外地四通八达。这四通八达的公路,促成人们的巨大流动。很多很多居民,一到周末、假日,就离开常住的地方,去享受。在中国,不是有长假、短假么?像我一样痛恨假期的人也很多,每遇到假日,别说景区拥挤,就是自驾车族,也因过公路收费 站 而头痛。加州却不一样,人们真的是去度假、享受,公路上的收费站就少得可怜了。 言归正传,说加州的房车。有两类,自用的和出租的。出租的比较简单,车上均有厨房、厕所、床铺(白天当沙发、客厅),乘坐7人的,仅此而已, 乘坐 11人或者更多的,有电视等,可以当做临时的房子,一天的租金约120美元。 自用的房车,基本就是一个家,大致是中国50-60人的大型客车。里面的沙发,比我家客厅(30平米)里的大,影视设备就比我家客厅里的多!基本是一家子出行,外带大小狗狗,2-3只。自带的工具有液化炉、山地车、皮划艇,水上、陆地用的,样样齐备,有的还自带木柴,晚上生篝火,或者用很多彩灯把个“家”装饰得像新房一样。 还要罗嗦一点,房车停在哪里?房车停在专门修建的房车营地。一个房车位约5米乘10米这么大。有民用电源插座、饮用水龙头、纳污下水道,还有一小张木桌子。每天,车位使用费在55至100美元之间。租用的房车,营地显得宽大,自用的房车,营地就相当窄了,因为主人带的家什太多太多。 可能要说,美国人好有钱呀。这倒不见得,很多人是靠银行支撑着过日子的。 这就是美国人的一种生活。 还是看看照片吧! (本文照片,仅供浏览,如果需要下载、外用,请留言,定奉送。谢谢!) 南加州的公路真的四通八达,很少遇到收费站,体现了为人民服务 房车营地 1 房车营地 2 房车营地 3 靠近水边的停车位,很是昂贵 房车营地 4 可见,电源插头、饮用水源、排污下水道 房车营地 5 有穷人开着自己的越野车去凑热闹,却也同样得到款待。看这供休息用的凉棚 房车营地 6 面海滨的更贵 房车营地 7 车上的装饰,多种多样 租用或者自带下水用具,很普遍 船只待发 不要以为这是什么显贵人家的东东,很多家庭都这样高消费的 看看鸟也是房车营地的一大享受。美国人在路上很客气。但是,你胆敢擅自进入他的住地,迎接你的不是刀就是枪。所以,房车营地“很安全”。 野鸭也逍遥 不特别留神,房车营地里,很少见到人。清早却很热闹,很多人在锻炼。瞧这家子! 可怜的黄皮肤,也加入房车队伍!当儿子使用的女儿,开着一张大大的房车,坐在旁边,很不是滋味。
个人分类: 消遣|4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
viclee 2012-8-18 17:03
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
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 2012年7月17日,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一次理事会议在河北翠屏山迎宾馆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了《河北海外联谊会章程》,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领导,增选了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并聘请了多名名誉会长和顾问。来自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省内的理事代表1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当选河北海外联谊会新一届会长,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武志雄当选常务副部长,省委统战部联络处处长刘李梅当选新的秘书长。为扩大河北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影响,会议聘请了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港澳台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名誉会长和顾问。 美国国会议员希拉杰克森李亚裔顾问、 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卡洛特发展公司总裁罗玲女士被聘请为河北海外联谊会顾问。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理事长李银生增选为常务理事。 17日下午,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在河北翠屏山迎宾馆会见了河北海外联谊会全体人员。付志方代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和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对河北海外联谊会成功换届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理事、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会议期间,来自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代表还参加了第二期海外、港澳台知名人士国情省情研究班,以及中华三祖同根文化教育基地项目推介会等活动。政协主席付志方等领导参加了河北海外联谊会组织的晚宴。 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先生会见了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一次理事会的代表,并首先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对来自海外、港澳台地区和省内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多年来大家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祝贺新当选的河北海外联谊会会长田向利部长和各位副会长、名誉会长、顾问、常务理事和理事。这是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先生与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美中关系基金会华北区代表、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李银生合影。 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河北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武志雄先生、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联络处处长、河北海外联谊会秘书长刘李梅女士与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女士合影。 河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成员、河北省对外友好协会执行副会长叶长青先生。与美中关系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交流中心理事长李银生合影。 2010年10月 在“ 2010世界华人精英代表大会”上,罗玲主席曾荣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奖”。今天,他领导的美中关系基金会正在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文化传播交流的高科技平台,希望能推动和支持河北中华三族同根文化基地的项目的建设和规划。 与河北籍美国生物制药科学家、深圳生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殿生博士合影。我们好有缘分啊! 与河北电视台卫星频道资深制片人、著名书画家、戏曲家、河北海外联谊会理事郑标先生合影。 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接受长城网英文频道记者谷苗苗采访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6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外媒称中国超16%富人移民海外 44%正准备离开
yshimp 2012-8-12 22:01
http://business.sohu.com/20120812/n350460928.shtml 2012年08月12日 来源: 天山网 《经济学人》日前发布一份报告称,中国大陆目前有超过100万的千万富翁,人均资产超过160万美元。但是大陆似乎留不住他们。根据胡润7月31日的报告,超过16%的中国富人已移民海外,或是正在办理移民手续,44%的人准备离开。超过85%的人计划将子女送到海外求学,1/3的人在海外拥有资产。   据和讯网报道,这些千万富翁受益于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其中仅有28%的人看好中国未来两年的发展势头,去年还有54%的人对中国经济信心满满。这样的忧虑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同一天发布的报告中也能窥得一二,该报告显示,中国第二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自1998年来首次呈现赤字。简单的说,就是资本流出中国的金额超过了流入金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了两种不同的资本转账:对于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支付(例如:进出口贸易),这一部分被记录在经常账户上;另一部分记录的是跨境的资本流动。中国的经常账户依旧处于盈余状态,主要归功于贸易顺差,另外,中国也不断吸引充足的海外投资。但是这些流入的资产都被另外一种外流资产抵消,这种外流资产高达1100亿美元,这导致中国整体的国际收支呈现赤字状态,中国外汇储备因而减少了118亿美元的。   SAFE的一位发言人回应称目前的资产外流并不是大量的资产外逃。中国资产管理部门已经控制了一部分的资本外流。但是这样的监管并不能阻止跨国公司将利润转移回国,也不能阻止富人本身持有海外账户,经营跨国贸易。中国公民每年可自由携带出境的资产高达5万美元。美国西北大学的Victor Shih表示,中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共拥有2万亿到5万亿的不动产及流动资产。如果他们因为恐慌而转移资产,这笔资产将超过中国的外汇储备。   Shih表示,中国的富人一般对国内经济都非常了解。如果有人开始向外转移资产,这对其他人也是警钟。野村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对此的看法更为乐观。他表示资本外流本身不是警钟,但反映出大家对经济的担忧。中国房产市场的降温以及人民币的贬值,自然会导致投资者调整他们的投资组合。   实际上,人民币的贬值既是资本外流的原因也是资本外流的结果。2010年6月到今年2月,人民币兑美元上涨8%,但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已经下滑1%。根据胡润的报告,中国的千万富翁还会增加,但是1千万人民币已经不是原来的1千万了。
1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人在“国外消费”反被鄙视
热度 4 AnjinLiu 2012-8-11 06:27
看了曹老师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00829.html )后,想起同事给我一件事情。 同事曾经在柏林一家手表店打过工,老板是个中国人。同事说,这个店基本上都是中国游客光顾,中国旅游团一到,把店里的手表扫光,老板日赚几万欧。但是背地里老板给她手下的员工说,一群傻逼,坑着老百姓的血汗钱挥霍... 据同事讲,其实那些手表店的老板,对这些前来买手表的国人基本上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有白花花的银子赚,恨是因为真是出手大方,坑的老百姓的血汗钱不当回事。当然估计是爱比恨多点! 同事还说,有些人在到柏林买手表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介绍说这是什么学院的院长之类的,其实那些人自己觉得很得瑟。其实老板和员工是很鄙视的!!!记得以后出来买东西,千万别吹自己,或者被别人介绍是什么千万富翁、公司经理、所长院长、局长司长,被人知道越多,越会被鄙视!!! 听同事讲,柏林卖LV包的店里面都有针对中国人的导购员,讲汉语。 不过在柏林会发现,很少看到人背个LV的包包。德国的学生都很朴素,我经常看到学生的穿的鞋子都是烂的,上身穿着很一般。不会像国内学生这么注重品牌,要阿迪的,要耐克的。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424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值不值?孙杨团队两年海外训练花费近上千万元
热度 1 sqzhang 2012-8-6 20:09
孙杨为什么会那么牛气?对于这个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我们试着为读者做出解释。 首先是中国游泳近年来一直奉行的“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2010年2月孙杨第一次赴澳训练,当年底在广州亚运会上就将张琳保持的1500米亚洲纪录提高了10秒还多。去年1月,孙杨再赴澳大利亚,结果在上海游泳世锦赛上,他一人独得800米自由泳和1500米自由泳两枚金牌,打破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去年底和今年5月,孙杨又两次赴澳追随丹尼斯训练,结果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但“走出去”需要经费支持,孙杨成功的背后,巨大的财力支撑不可缺少。 丹尼斯教练的工资是100万人民币,孙杨本人、教练员、随行的工作人员、陪同训练的运动员等,每个人在海外的花销一个月就是30万人民币。孙杨前后4次在海外训练,前3次每次都是70天,粗略计算,孙杨一人海外训练的投入就在200万人民币以上,而他的整个训练团队两年多海外训练的总费用接近上千万元人民币。 第三,丹尼斯确实是个能人。包括孙杨在内,国内迅速成长起来的许多年轻选手,都曾经在丹尼斯麾下学艺。一位游泳界资深人士评价丹尼斯:“他通过多年的执教经验积累,带出像哈克特这样的世界级中长距离自由泳名将,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这一点我们不服不行。”这就是孙杨成功的秘密。(北京晚报) http://czlbw.home.news.cn/blog/home.do?aid=205988304page=detail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2202 次阅读|1 个评论
点评:孙杨团队两年海外训练花费近上千万元
热度 15 lzxun123 2012-8-6 00:20
看了下面文章中的数据,我终于明白了孙杨在取得 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金牌后激动得有些让人诧异的原因:个人和国家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终于有颜见“江东父老”。仅仅两年的海外训练花费就达千万元,这还不包括十多个科学家在内的服务团队在国内的开销。这是什么样的成本,在一个年轻大学教师月薪只有2000多元的时代? 当然, 相对于官员的腐化堕落,这样的花销不能说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孙杨怎么那么牛 来源: 北京晚报 孙杨为什么会那么牛气?对于这个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我们试着为读者做出解释。 首先是中国游泳近年来一直奉行的“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2010年2月孙杨第一次赴澳训练,当年底在广州亚运会上就将张琳保持的1500米亚洲纪录提高了10秒还多。去年1月,孙杨再赴 澳大利亚 ,结果在上海游泳世锦赛上,他一人独得800米自由泳和1500米自由泳两枚金牌,打破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去年底和今年5月,孙杨又两次赴澳追随丹尼斯训练,结果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但“走出去”需要经费支持,孙杨成功的背后,巨大的财力支撑不可缺少。 丹尼斯教练的工资是100万人民币,孙杨本人、教练员、随行的工作人员、陪同训练的运动员等,每个人在海外的花销一个月就是30万人民币。孙杨前后4次在海外训练,前3次每次都是70天,粗略计算,孙杨一人海外训练的投入就在200万人民币以上,而他的整个训练团队两年多海外训练的总费用接近上千万元人民币。 第三,丹尼斯确实是个能人。包括孙杨在内,国内迅速成长起来的许多年轻选手,都曾经在丹尼斯麾下学艺。一位游泳界资深人士评价丹尼斯:“他通过多年的执教经验积累,带出像哈克特这样的世界级中长距离自由泳名将,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这一点我们不服不行。”这就是孙杨成功的秘密。
个人分类: 博览|3839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1)安全的毒性试验
热度 1 sz1961sy 2012-8-5 16:16
今天,2012年8月5日,见到海外论坛上有朋友贴了三个报告,讲国内外己有转基因主粮安全性报告,引述如下: 90大鼠毒性实验:Bt转基因玉米BT-38和非转基因玉米一样安全 The cry1Ac-M gene, coding one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crystal proteins, was introduced into maize H99×Hi IIB genome to produce insect-resistant GM maize BT-38. The food safety assessment of the BT-38 maize was conducted in Sprague-Dawley rats by a 90-days feeding study. We incorporated maize grains from BT-38 and H99×Hi IIB into rodent diets at three concentrations (12.5%, 25%, 50%) and administered to Sprague-Dawley rats (n=10/sex/group) for 90days. A commercialized rodent diet was fed to an additional group as control group. Body weight, feed consumption and toxicological response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and gross as well as microscopic pathology were examined. Moreover, detection of residual Cry1Ac-M protein in the serum of rats fed with GM maize was conducted. No death or advers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current feeding study. No adverse differences in the values of the response variabl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rats that consumed diets containing GM maize BT-38 and non-GM maize H99×Hi IIB. No detectable Cry1Ac-M protein was found in the serum of rats after feeding diets containing GM maize for 3month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T-38 maize is as safe as conventional non-GM maize. Liu P, He X, Chen D, Luo Y, Cao S, Song H, Liu T, Huang K, Xu W. A 90-day subchronic feeding st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expressing Cry1Ac-M protein in Sprague-Dawley rats.Food Chem Toxicol. 2012 Jun 16;50(9):3215-3221. (送交者: 漫天的芦花 于 2012-08-05 16:03:15 http://www.rainbowplan.org/bbs/topic.php?topic=193991select=forum=1 ) Abstract Maize line 1507, containing event DAS-157-1 (1507), is a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maize plant that expresses the cry1F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sbsp. aizawai and the phosphinothricin-N-acetyltransferase (pat) gene from 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 throughout the plant including in the grain expression of the Cry1F protein confers in planta resistance to the European corn borer (ECB; Ostrinia nubilalis Hübner: Crambidae) and other lepidopteran pests. Expression of the PAT protein confers tolerance to the herbicidal active ingredient glufosinate-ammonium. The current study evaluated the nutritional performance of rats fed diets containing 1507 maize grain in a subchronic rodent feeding study. The grains in this study, 1507, its near-isogenic control (33P66), and a non-GM commercial hybrid (33J56) contained similar amounts of proximates, amino acids, minerals, anti-nutrients,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e subchronic feeding study compared standard toxicology response variables in rats fed diets containing 1507 maize grain with those in rats fed diets containing non-GM maize grains. All diets were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s of PMI Nutrition International, LLC Certified Rodent LabDiet 5002 (PMI) 5002). Diets were fed ad libitum to Sprague-Dawley rats for approximately 90 days. In-life response variables included indicators of dietary performance and weekly evaluations for clinical signs of toxicity. No toxicolog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nutritional performance variables, clinical and neurobehavioral signs, ophthalmology, clinical pathology (hematology, clinical chemistry, coagulation, and urinalysis), organ weights, and gross and microscopic pathology between any pair of treatment group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1507 maize grain is as safe and as nutritious as non-GM maize grain. Food Chem Toxicol. 2007 Apr;45(4):551-62. Epub 2006 Oct 4. Thirteen week feeding study with transgenic maize grain containing event DAS-157-1 in Sprague-Dawley rats. MacKenzie SA, Lamb I, Schmidt J, Deege L, Morrisey MJ, Harper M, Layton RJ, Prochaska LM, Sanders C, Locke M, Mattsson JL, Fuentes A, Delaney B. Source DuPont Haskell Laboratory, Newark, DE, USA. (送交者: 漫天的芦花 于 2012-08-05 16:05:02 http://www.rainbowplan.org/bbs/topic.php?topic=193992select=forum=1 ) 给大鼠喂食Bt蛋白Cry1C ,并没有引起过敏和抗原反应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available approache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of novel gene products. We were not sure whether Cry1C could induce allergy. We examined the protein with three other proteins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of Cry1C protein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Female Brown Norway (BN) rats received 0.1 mg peanut agglutinin (PNA), 1mg potato acid phosphatase (PAP), 1mg ovalbumin (OVA) or 5 mg purified Cry1C protein dissolved in 1 mL water by daily gavage for 42 days to test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Ten days after the last gavage, rats were orally challenged with antigens, and physiologic and immunologic responses were studied. In contrast to sensitization with PNA, PAP and OVA Cry1C protein did not induce antigen-specific IgG2a in BN rats. Cytokine expression, serum IgE and histamine levels and the number of eosinophils and mast cells in the blood of Cry1C group rats were comparable to the control group rats,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water alone. As Cry1C did not show any allergenicity, we mak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at the protein could be safety used in rice or other plants.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12 Jul;63(2):181-7. Epub 2012 Apr 6.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research of Cry1C protein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Cao S, He X, Xu W, Luo Y, Ran W, Liang L, Dai Y, Huang K. Source Laboratory of Food Safety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PR China. (送交者: 漫天的芦花 于 2012-08-05 16:08:49 http://www.rainbowplan.org/bbs/topic.php?topic=193993select=forum=1 ) 发贴者 六神花露水 于 2012-08-05 16:20:41 回答:健康小白鼠一般能存活18个月至20个月 有网友评论:这个报告是扯淡,杜邦公司就是做转基因的,他自己的实验室会出具转基因负面报告?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报告,只有完全独立的第三方提出才可信,并且需要连续喂养小白鼠三代以上,90天是远远不够的。(送交者: 六神花露水 于 2012-08-05 16:14:33) 本人的评论如下:作为 人类主粮,做完小白鼠试验只算动物模型阶段 最后还必须从家畜、家禽肉食链 以及志愿者人群中不少于二代毒理试验中得出安全结论 才能讲安全 当年美国激素牛肉欧盟顶美国40多年就让数据证明美国胡弄,当年瘦肉精就是从家畜、家禽肉食链中证明不安全 而激素牛肉与瘦肉精都是中国农业部那些专家以高科技(人家淘汰后)引入中国推广的。 这就是历史事实。 沈阳 2012年08月05日 16时15分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5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写在归国前(一点亲身感悟)
热度 3 BiaoFan 2012-8-4 14:02
机票到手,两年的留学生活正式进入倒计时。两年了,我学到了什么 ? 学习方面,好像还好,学了些技术,发了些文章,科研算是入门,没什么好讲。英语学习,真的要对自己说抱歉。貌似听力好了点(自我安慰),口语依然烂到不行,装不了几句就破功。想到这,便感到压力山大,我真真是只悲剧鸟。 生活方面,比以前独立很多。只身一人在外,没爹疼没娘爱的,摸着,爬着,滚着,打着,就成长了。有人将海外留学生分三类:一是学术派,一类是驴友,一类是吃货。想来想去,学习工作,朝九晚五,没人 push ,我是绝对要窝在家里不动弹型。旅游,现在只去过 las vegas, Napa, Yosemite National Park 等少数几个离三藩很近的地儿,比起那些游遍美国的人相差太远。最后,吃货类貌似又不典型。我承认是贪吃,不争气的脑袋里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下顿吃什么?”。可人吃货类是吃遍各种美食,有些人甚至还能说出个道道来。我,也就在离家不到 10 分钟的几个餐厅来回吃,总点那几样喜欢的,吃完还讲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发现,还是自己做的菜最香,最合胃口,于是乎,会做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种蔬菜炒肉,当然,端出来后会发现总是一个味儿。好吧,勉强归入吃货类。总不能把自个儿划入其他类吧?!在三藩被划入其他类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哈哈哈,有幽默到吧。。 吃喝玩乐总的来说,算是初步体会到什么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好在三藩是个华人聚集的城市,“好无聊”的程度全美应该很靠后。一直很庆幸,自己没去一个中部小镇什么的, 买个菜都要开半个小时车,荒芜人烟,饿死在家一个月估计也没人发现。不管怎样,回国后,我还是会怀念这儿。怀念这儿的天高云淡、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草地、蔚蓝的大海,怀念这儿朝九晚五的生活,怀念这周末的火锅聚会,怀念在这认识的所有朋友。嗯,就此打住,不想整出篇思密达样矫情文字。 对美国的认识这方面,真真是最为在意的部分。做为一个交流学生,要对自己说抱歉。两年的时间,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限制加上我不是没事话痨型交友型等等(算是我给自己的借口吧),融入美国人圈子的初衷以失败而告终。没能了解美国,也没能让美国人了解作为中国人的我,感觉很挫败。好在还有一些与美国人的简短交流,算是没白来这一遭。现特将一些自认为代表型的人物和对话记录下来,为的是还原我所认识的美国,也希望给所有看到这篇日志的朋友有所启发。 我与美国友人二三事(在美国,朋友的概念很宽泛,见了两次面都可以称为朋友,别太较真,不做多谈) 友人 A : 80 后,外貌: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白皮肤,黑头发,五官有新疆或者中亚恐怖分子的味道。打第一眼看见,我心里便不停的 OS :他祖上肯定有混过亚洲血。缺点:爱迟到(比我还严重!)。职业:某公司上班(记不得名字)。了解中国渠道:没去过中国,准备去中国学功夫(顺道当个英语老师什么的),主要从美国媒体以及交友软件了解中国,据他所说认识很多中国人,(不过我发现,他认识的除了网络上的中国愤青外就是与他的“中国女朋友”,这个后面我还会谈到)。性格特征:典型的自大型人格,自认为很了解中国。 刚认识时, A 君与我的交流在友好和热烈中进行,接着便发生了如下段子 A 君:你听说了吗?在广东某地(貌似是一个县)发生了农民占领政府大楼的事件,激烈冲突,云云。。 我:呃。我还没有听说这个事情(我没有说谎,当时我确实不清楚)。 A 君:太可怕了,中国政府怎么怎么暴力,由此引申出关于一连串:民主,自由,人权, blabla 。。 我:虽然我还没听说,但之前最近我也听过类似的消息,中国现在并不像西方国家一样高度发达。高速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这样的事件可能会越来越多暴露出来,希望政府能从这个事件中学到一些东西。其实美国也有暴力冲突, blabla 。。 一听见我也听到过类似的消息。 A 君道: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中国没有言论自由,网络被 block 掉了。 我:现在网络很发达,了解信息的渠道很多 blabla 。。其实我认为,美国也并不是完全言论自由,很多信息也经过美国媒体的过滤,选择性报道, blabla 。。 A 君道:坚持美国人民能通过媒体接收所有信息 blabla 。。 我:。。。貌似又把希望政府会注意到这个问题,以后改善重复了一遍。 听说我从北京过来, A 君道:我有个朋友,在北京走路,没怎么看路,有的下水道里面去,因为盖子没了,太危险了 blabla 。。 我:我听说过这件事,不过我认为是极少数的情况,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问题。 见我不悦, A 君道:是的,这也是少数情况。。 blabla 。。又讲了些他了解到的中国城市的道路很难认,绕来绕去找不到地方之类。。 我:。。。 A 君的困扰 A 君:我认识了一些中国女生,她们给我的感觉总是怪怪的? 我:? A 君:我觉得中国人的做人做事喜欢拐弯抹角,中国女生的想法更加如此,不清楚她们在想什么?(他比划了个九曲十八弯的手势) 我:这是中国和美国人的差异。中国人比较习惯于用这种方式处理事情。相比,美国人很直接。 接着 A 君列举了些他与中国女生朋友相处的例子, 我笑着说:确实是这样,像我这样的中国男生都难以理解,更别说你这个美国人,云云。 A 君:最让我奇怪的是,有些中国女生,第一天见到我,隔天就说喜欢我,想和我交往。(这已经是清汤味的料,其实我还从另一个国外同学那听到过更为露骨的事情,不便多说) 我心里全是惊叹号 ! 连忙撇清道:其实这样的中国女生在中国很少,她们确实很奇怪,也许真的是对你一见钟情云云。(心中全是骂人的 OS ) A 君:她们真的很奇怪。 blabla 。。 接着 A 君道:你喜不喜欢这?想不想留在美国?我可以给你介绍美国女朋友。 我:我更喜欢中国,以后不会留在美国。 对我的回答有点意外, A 君满脸疑问:为什么? 我:我更喜欢中国女生,另外,我觉得美国女生也不会喜欢我,她们应该喜欢肌肉男之类。。 A 君笑了:你应该更自信,又讲了一通,如果你想好了,可以给我介绍女生朋友认识, blabla 。。 我也笑了:我不喜欢这儿,以后也不会留在美国。。 聊到将来, A 君:你以后想在这边做医生吗?建议我读这边的 MD ,考这边的执照。然后讲了一通做医生如何如何好 blabla 。。 我:等我回国毕业之后,我会在中国做医生。 A 君满脸疑惑问:为什么不待在美国? blabla 。。(大概意思是这儿多么多么好,收入多么多么高) 我:我已经拿到了中国的医师执照,我不愿意再花时间考美国的执照,在我看来那是浪费时间,并且我也不愿意在美国服务。 再次对我的回答感到有点意外, A 君笑道:对哦,对哦,你已经可以在北京做医生了,北京是个很好的城市, blabla 。。 临告别,聊到人都喜欢扎堆生活。 A 君告诉我他认识的中国人大体分成:网络认识(在我看来,愤青暴民占很大比重) 、早期移民定居的中年人和美国出生的中国人—— ABC 这三类。而我跟他们都不同。不管这个不同是好是坏,我很乐意接受他这个评价。。 友人 B : 60 岁左右,土生土长美国人,长相有点像电影哈利波特魔法学校里的女教授。职业:某教会人员,专业是语言学,应该也参加自愿者工作之类。了解中国渠道:学校英语角老师,认识很多中国留学生,去过中国旅游,其实也仅仅是个初步了解。性格特征:喜欢讲些小笑话,有时候我觉得她的幽默很无聊(文化差异,我很难理解),人不错。性格方面:老年人的性格我真懒得去深挖。 发生过的一个奇葩段子, 不记得是在讨论什么,忽然间, 一个中国奇葩留学生:我们国家哪里哪里又发生矿难啦!死了多少多少人,政府怎么怎么不管人民死活,云云。。 B 君听到后便开始:自由、民主、人权, blabla 。。 我:不记得说了啥,多半是说发生得比较少而已,希望注意到这个问题,以后会改善之类。 奇葩学生立即打断我,兴高采烈,继续将话题拓展至,我们国家经常发生, blabla 。。开始大谈美国自由、民主、人权,中国多么黑暗, blabla 。。 我:。。( OS :用不着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认同吧!你是有多自卑?全是脏话。) 友人 C : 80 后吧。美国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付不起读大学的学费。正打好几份工攒钱,准备等钱够多了再上大学。外貌:有点像墨西哥人,(其实我分不清),身材是梨下面摆个倒置的梨,了解中国渠道:完全不了解。性格特征:一般美国人什么样就什么样吧。 发生的段子 在听到我说自己是学医的交流学生后, C 君,露出一副狐疑的表情,一再反复的跟我确认:你以后是要回中国的吧?你只能在中国当医生吧,云云。。(生怕我想赖在美国) 我:。。。 友人 D : 80 后,澳大利亚出生,很小就随爸妈移民到美国。白人,金发。身高很高,估摸有 1 米 9 。专业是历史学,主要是非洲某国历史 ( 因为他祖辈在那待过,记不得名字 ) ,知道些中国历史。(本人历史很烂,当聊中国历史时,感到内心发怵,生怕讲错闹笑话)。职业:兼职在公司上班,公司老板是他爹。可以算得上是个美国小富二代。尽管工作了,依然住在家里。他给我的理由是:还没有全职工作,等有了经济能力便自己买房。未来打算:由于老爹公司准备把业务拓宽到中国去,所以他在学习中文,已经申请了好几个中国大学,已经拿到好几个 offer ,具体什么类型奖学金上次见到时候他说隔天会知道。还需要 update 。对的中国了解:认识某中国大使的女儿,很要好,但成不了男女朋友,原因是他要离开美国一段时间。对中国了解:也只是个初步了解。比前面几个应该稍微强那么点儿。 交流段子 聊到政治 D 君:其实很多美国人不关心政治,我们只关心自己过得好不好。然后,便举出了在他知道的总统选举某个投票点投票率怎么怎么第低,怎么怎么不正常, blabla 。。大致结论是,选举结果也并不能代表普罗大众之类。。 我:听新闻上说,很多美国人选举给 A 候选人投票的原因是讨厌 B 候选人,如果有 3 个或以上候选人,很多美国人都会不知道怎么投票,云云。 D 君笑了:其实也有一些人还是把票投给那个自己喜欢的候选人。。 blabla 。。 blabla 。。(我真心没太听明白) 谈到政治制度, D 君:觉得中国在民主,人权方面做得不好。 blabla 。。大概是美国是怎么做得,西方国家是怎么做的, blabla 。。 我:确实有很多问题,中国需要的时间。。 我:现在美国在中国周边驻军,封锁中国,感觉很不好。让我觉得是在强行输出西方价值。让我感觉是要在中国强行推动变革。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D 君表情严肃:其实我也很厌恶“西方国家”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异常愚蠢。这等于把中国等非西方国家推向了对立面。 blabla 。。 我:我接触到的美国人,很少有这样的观点。你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 接着借机提到:在我看来,美国攻打伊拉克等国家,只是为了石油。很难想像,美国是为了伊拉克人民的自由民主去做这件事。 D 君:石油确实是很重要的原因。这是对美国人有利的事。 blabla 。。但也补充道,也不完全是为了石油,改善当地民主也是一个原因云云(这里 blabla 很长一大段)。像美国在澳大利亚驻军,其实美国人并不在意澳大利亚怎么样,在意的是能不能获取利益。所有的事情都是关于“金钱”。(关于美国是一个赤裸裸金钱社会,我接触到的很多美国人以及我听说过的事情,美国人从来都是公开场合毫无顾忌的宣扬此观点,无需多谈) 我:为甚么美国要针对中国?在我看来,中国人从来都很友好,爱好和平。 D 君:中国太大,发展太快,中国不够开放,我们根本不知道中国的意图! 我:是的,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两个国家缺乏了解,这样自然不会有信任。 blabla 。。 段子讲完了,说些啥。说些在美国待了两年后的想法吧 接触了这么些美国人,觉得绝大部分美国人根不不了解中国。他们很自信,傲慢,自大,因为他们是唯一的全球霸权(别生气,他们完全有资格这么做,人实力就是强,有骄傲的资本)。他们其实也并不在意中国怎么样,他们在意的是中国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潜在影响,和中国可能给世界规则带来的变化。这些都让他们感到威胁,害怕。中国不够开放,很神秘。他们所看到的中国,无外乎是从美国等西方媒体中描画的中国。在这些媒体中,“经济庞然大物,潜在威胁”、“军事威胁”、“暴政”、“政府腐败”“缺乏自由民主”“没有言论自由”“中国人没有信仰,缺乏道德”等词汇是常常被用来形容中国的关键词。倾向性的抹黑比比皆是,很少能散播关于中国的正面信息,这样,中国的黑暗面便无形的被放大(在我看来,在操纵媒体方面,美国政府绝对是中国政府的老师。不想多谈)。这很难让美国老百姓真正了解中国。也加重了他们的忧虑。 最为让我意外的是,这些美国媒体在误导了美国民众的同时,也煽动了很多海外中国人的情绪。批判中国时政已然是茶余饭后讨论的主旋律(我们国家确实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中国政府确实有很多问题,很多事情做得很恶劣,要批判,我举双手赞成,我也常义愤填膺,这没必要犹豫)。可这股批判之风在海外刮到异常扭曲,有时候,不管国家发生什么事情,不管好事坏事,芝麻大,绿豆小,都会被理解为错事,最终被批到体无完肤。一个一个站到道德的至高点,打着关心祖国,爱护人民的名义,活脱脱现实版网络暴力。(国内媒体也是如此,动辄上岗上线,扣帽子,什么吸引眼球写什么,想法设法迎合暴民口味,巴不得一个小小标题,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引发全民大讨论,最好还能做个什么专题投票什么的。。) 更有甚者,少数人甚至巴不得中国出乱子(从同学那听来的一个烂人,该奇葩经常以兴奋地颜色打听中国有没有出什么乱事,我没有亲眼见到,是极少数,有待考证,跳过。。) 常常在想,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中国人变得如此的敏感,情绪如此不稳定。其实,在我眼中,中国人是很单纯、善良的一个集体,容易相信,(要斗阴险卑鄙,外国人又可以当我们的老师了,本人有亲身体会,不多谈)。可正是这容易相信,也导致了容易受伤害。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全民觉醒的时代,个人意识越来越强(这其实是好事情。)。国内各种谎言被一个个打破,血腥,残忍。残忍到让人无法接受。于是,我们轻而易举的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再相信”。。。 ---------------------------------------------------------------------- 转载两个段子吧(出自校内) 1 ,关于奥运开幕 围观群众:“我们有万人击缶。” 爱国人士:“伦敦有全民医保。” 围观群众:“我们有水墨丹青。” 爱国人士:“伦敦有全民医保。” 围观群众:“伦敦竟然弄了一个有鼻子的伏地魔。” 爱国人士:“伦敦有全民医保。” 围观群众:“伦敦搞一个死婴放在场子中间是几个意思。” 爱国人士:“ Who care ,人伦敦有全民医保。” 围观群众:“我们受到了世界好评,我们无与伦比。” 爱国人士:“爱慕虚荣,打肿脸充胖子,自己人民水深火热,其他人说什么重要么?” 围观群众:“我能说脏话吗?” 爱国人士:“随便你,反正伦敦有全民医保。” 围观群众:“艹。” 2 ,关于国家工程 围观群众:“北京奥运会办的真好,无与伦比。” 爱国人士 : “扯淡,花那么多钱还有多少人吃不上饭。” 围观群众:“飞船上天了,好开心,祖国科技真伟大。” 爱国人士: “ 扯淡,花那么多钱还有多少人吃不上饭。” 围观群众:“世博会场馆真漂亮,服务真周到。” 爱国人士:“扯淡,花那么多钱还有多少人吃不上饭。” 围观群众:。。 ------------------------------------------------------------------------ 其实,海外中国人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群体。我们每天除了要面对海外生活的孤独,直面美国人的傲慢,我们还要想方设法赢取美国人的认同。在我看来,最后一点最为要命。(两年了,被美国人尊重和认同的感觉我只体会过一次。是在一个学术年会上,我站在自己课题的 poster 前,由于我的研究结果很有趣,某中心主任主动走到我跟前,让我给她详细讲解课题内容及进展情况,加油,祝贺加握手。惭愧,这是唯一一次有被认同的感觉。两年了,真的很难。。) 在我看来,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绝大多数事实都处在灰色地带。关于国内的种种乱像,政府,决策者们需要做的工作和改变有多少,不想多谈。很多人习惯于从“体制问题”找茬,我却不能完全认同。在我看来,中国和美国的缠斗,是一个地区强国和一个全球霸权的缠斗。已经不仅仅使不同国家体制间的对抗。更多的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智慧的交锋。谁能让自己的国家更强,让自己生活更幸福,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这需要很多的智慧,不单单是政府决策者们,更多仰仗的是整个社会群体。一味的攻击、谩骂体制、政府和国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毫无疑问,这场交锋,我们输在了起点,被美国人甩在身后五十年。近些年,我们在奋起,在直追,似乎看到差距越来越小,实际上依然落后很远。我们还处在争取认同的阶段(说得不好听,很多方面,我们连竞争资格都还没争取到)。何以谈竞争?!千万不要幼稚的认为这是一场“龟兔赛跑”的游戏。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美国并没有呼呼大睡, ( 在我看来,美国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智慧加警觉性高的民族。举个例子:美国选举时,谈到教育问题,各种关于教育投入、吸引人才的讨论常常出现在评论节目。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谈论焦点是:中国的公派留学及引进人才计划,讨论正出现的人才回流至中国的现象。几个名嘴一边倒的感到异常忧虑,说什么新世纪人才争夺战,美国输掉一城,美国要警觉,要采取措施, blabla….) (我觉得我们国家的这个人才引进战略值得表扬,不过此时的国内媒体应该在播“ GDP 某季度增长超过 8% ”之类吧。 ) 美国越跑越快,还不时回头观察我们的动向,并由此制定相应的对策,新的游戏规则。转眼,我们连人后脑勺都要看不见。。等待我们中国人去解决的问题真的很多,考验的也是全中国人的智慧。千万不要幼稚到以为,美国人会因为我们跑的慢(民主、自由、人权落后),回过头来拉我们一把。世界没想象中那么美丽。生物间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优胜略汰。国与国之间亦如是。还是那句话,中国人的事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 最后,很想对所有即将奔赴海外或者正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说: 朋友,如果你真的很爱祖国,心疼水深火热的中国人。请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与其站在大洋彼岸喋喋不休,何不把你所学到的先进知识、技术,特别是你所珍视的思想带回国内。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做好自己,影响周围,努力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变革的一份子? 朋友,如果你已经对祖国灰心,恨透政府,可你还认同你是个中国人。请加倍努力,做出成绩,用自己的实力去赢取外国人的尊敬和认同,向世界呈现一个优秀、自尊、自信的你。 朋友,如果你已经彻底绝望,一心想成为美国人。请更加努力,这条路没有捷径。。(对少数人说,请爱自己,别完全没搞清楚状况就乱交友。请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你可曾考虑过,你的失误给其他中国人带来过多大的困扰?) 好吧,就到这儿吧。。 中国,我要回来了,北京,你还好吗? 写于 08/03/2012
3185 次阅读|3 个评论
海龟博士和国内博士(2)
热度 11 Synthon 2012-8-2 09:26
昨天写了一篇,忽然被戴红花+top了,让我很不习惯。其实我有一段时间每篇都戴红花的,但是半年多没带了,还真是不习惯。。。昨天那篇,其实是受建国兄 的博文的影响,反其道而行之写出来的。有若干朋友留言,说两篇博文都有偏颇,结合起来才更有道理,我觉得非常正确,这其实也是我的本意——因为建国兄写的 比较极端,我就往另外一个极端写写,矫枉过正嘛。。。批评我写的有失偏颇,我肯定是能接受的。还有人说我没有给出牛的定义,我想这是建国那篇的姊妹篇嘛, 那就采用建国的定义,牛=能发表牛文章好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评论,号称是批评我说的不靠谱,但是我死活看不出你为啥觉得我说的不对啊。。。 有人说,你凭什么说海龟比国内博士牛?海龟不牛的多了去了。 问题是,我没有说海归博士比国内博士牛。。。 有人说,我国内实验室就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国内很多实验室都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问题是,我也没有说国内大多数实验室是我说的那个样子啊。。。 有人说,我在日本的实验室完全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嘛 问题是,我第一句就说的主要是美国的情况啊。。。 有人说,你学校太烂,你老板不牛,所以你自己才这么惨。 好吧。。。也许吧。。。 也有人问我,我说的美国情况到底多有代表性。 我这么说吧,我是做催化的,Journal of Catalysis前前前主编的实验室我打过交道,Journal of Catalysis前主编的实验室我打过交道,Applied Catalysis B北美主编的实验室我打过交道,我目前的老板是从ACS Catalysis主编的实验室出来的。这些实验室,基本都符合我的描述。为什么找这么一堆期刊主编来做例子?是因为建国兄的文章主题就是你们海龟博士之 所以牛是因为你们可以师从期刊主编,发文章方便。。。 先说这么多,估计之后还会写个(3)。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9009 次阅读|19 个评论
海龟博士牛多数是自己牛,土鳖博士牛一般是导师牛!
热度 158 Synthon 2012-8-1 12:07
跟最近很火的一篇博文唱个反调,唱之前先声明下,我说的情况可能大多数限于美国。 读博士的时候,经常羡慕国内读博士的同学。 羡慕国内同学入门的时候有师兄师姐带,收尾的时候有师弟师妹帮忙。我在美国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做,号称是做独立研究。要做催化剂合成,自己建合成平台,自 己摸索合成条件,自己去跟相关的人请教。要做催化剂反应,自己从头订购各种零部件,从零开始搭建反应器。在我们课题组,没有搭过反应器的人是不能毕业的。 刚才CC师妹还给我打电话,说导师让我准备明年毕业了,好快啊,我都没有心理准备,我说也是啊,你还没搭过反应器呢。。。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量,但是 都是不能发表的工作量,所以比较起来,国内的牛导师,通常都是一个团队,每个题目都有一个小组来做,很多这种的工作可以“公摊”,而我们在美帝只能一个人 做,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文章发表比国内的牛博士还优秀的,应该说多数都是自己牛。 也很羡慕国内的同学可以过宿舍-食堂-课题组三点一线的生活,而我们在美帝有更多的杂事需要操心。买菜做饭之类的就不说了,语言学习之类的也不说了,单说 这个住处春天漏雨夏天停电秋天闹老鼠冬天暖气不热的事情吧,就需要一遍一遍的找维修工,维修工大大咧咧的说,我某月某日到你那里去。我问了,能具体到几点 么?答曰不能,于是这一天就只能交待了。这个时候,就无比怀念国内的时候给宿舍管理科说一声就能解决问题的日子。。。 同样羡慕国内的同学,各种仪器设备都可以使用。不要说在清华北大、在北京上海,就算是西安、长沙、昆明这种二线城市,各种常见的分析仪器,同城之内总能找 得到。但是在美帝,学校没有就是没有。。。无数人问过我,你博士论文为什么这里不用XPS啊,为什么那里不用SAXS啊,为什么做TEM的时候不同时做个 EDX再顺便打个电子衍射啊?答案很简单:学校没有。。。还记得TEM管理员一脸茫然的问我:什么是电子衍射?我老人家灰常灰常的怀念国内啊。。。 更羡慕国内同学的,是跟工业界的密切结合。作为工科的研究者,与业界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工科的研究,只有明确了研究内容对业界的重要性,才有其意义。而 在美国,大量的工科研究是在闭门造车,在追求新奇的同时,很多时候失去了工科立足的根本。国内固然也有这种情况(都是盲目学国外惹的祸),但是很多课题 组,特别是牛导师的课题组,还是有着深厚的跟产业界结合的传统的。我自己其实已经拥有比周围的同学更多的机会,我导师是多家大公司的顾问,但是从导师那里 得到的只言片语,跟亲自跟业界人士交流毕竟是不同的。这其实是我在国外学习时最羡慕国内同学的。 那么你或许要问,我对我在国外读博士的这件事情,后悔吗?我说,在美国读博士,有上述种种缺点,但是也有优点。我觉得我在独立工作的方面,受到了很好的训 练,我觉得我在科研方法论方面,从导师那里也收获了很多,由于缺乏仪器,所以我对手头有的仪器,理解程度比绝大多数博士要高。这很多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 的事情,但是我受益良多。但是显而易见,上述的“收获”,都是不能用“工分”来衡量的,都是无形的。在跟国内牛导师手下的学生相比,很多时候有形的、可比 的东西,比如文章数、文章点数等等,我确实是占劣势的。而在这种环境下,能在可比的指标上比国内的优秀博士更优秀的,毫无疑问说明是自己牛。 而你如果是国内博士,又不同意我的看法,不妨回去再读读题目,然后问问自己:我是牛博士么?我导师是牛导师么? 参考阅读:海龟博士牛 一般是导师牛 ,土鳖博士牛 多数是自己牛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373-597560.html 承蒙大家厚爱,评论很多,恕不能一一答复,简要写了一点东西,大约能答复90%以上的评论,有朋友感兴趣,请参阅: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61-598176.html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31115 次阅读|205 个评论
[转载]中石油再购中东油气 “三桶油”海外收购频现
毛宁波 2012-7-28 12:19
继中海油、中石化之后,中石油也于近日完成了一笔海外油气资产的收购。 7 月 25 日,中石油收购了法国苏伊士环能集团卡塔尔海上第 4 区块 40% 石油勘探开发权益,并获得卡塔尔能源和工业部正式批准。 有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今年中国企业能源及矿产行业海外收购也已创下自 2010 年以来的新高。 中石油称,其将与苏伊士环能集团联合勘探该区块油气资源,并计划于 2013 年前完成两口探井,如勘探获商业发现,将与卡塔尔石油公司合作开发油气资源。 据悉,合同模式为产品分成( EPSA ),双方主要通过成本油回收投资和开发成本,通过剩余成本油(气)和利润油(气)获得分成。 卡塔尔海上第 4 区块位于卡塔尔半岛北部海上,面积 2500 平方公里,最大水深 75 米,已发现几处圈闭构造。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姬利认为,自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资企业尤其是央企凭借资金优势在海外并购市场上的大手笔交易不断,能源及矿产行业也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活跃的领域。 资料显示,上半年,中国企业共完成海外并购 60 起交易,同比增长 22.4% ;涉及金额 194.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8% ,环比更是激增 56.5% 。 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行业分布来看,能源及矿产行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清科研究最新数据显示, 2012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能源及矿产行业共完成 12 起海外并购交易,涉及金额达 128.87 亿美元,创下自 2010 年以来的新高,并占同期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 66.4% 。而纵观历年数据,能源及矿产行业所涉及并购金额在同期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所占份额几乎均超过 50% 。 姬利向记者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持续疲弱、欧债危机阴云未散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从长远来看,中国在能源和矿产资源上是短缺的,因此从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考虑,能源及矿产行业的海外并购是必要的。 本文来自 : 全球石油化工网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cippe.net/news/html/201207/79099.html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2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暴雨,我们不需要炮制神话
热度 31 pukin 2012-7-22 19:43
北京昨天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这场暴雨造成了十多人死亡,市内多处立交桥大面积积水,部分路面交通瘫痪,机场几百架飞机延误、取消,可谓损失惨重。 在这场特大暴雨面前,令人感动的是众多的百姓和网民通过微博和网络传递着爱心,更有一批爱心车主在机场交通因暴雨遭遇突发故障、出租车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等手段自发组织起来,志愿到机场航站楼接送旅客。一些市民主动“值守”在水深路段前、井盖丢失处,担当向过往司机报警的职责。 当然,网络上看笑话、调侃、批评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又开始了。 实际上治理城市内涝,是个世界大课题。北京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公正的批评和建议才是我们现在更需要的。 发达国家的确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北京好好学习。不过,我们不需要炮制一个个神话。发达国家的地下排水系统也并不是固若金汤! 我化了点时间在谷歌和百度上找了一些图片,图文并茂,让大家来评论吧 吉野家这下出大名了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0384 次阅读|70 个评论
有多少中国家庭收养欧美孤残儿童?
热度 1 QFL 2012-7-6 08:19
有多少中国家庭收养欧美孤残儿童?
据 爆料 ,最近民政部官方网站很自豪地宣传: … 目前,中国已与美国、西班牙、加拿大、瑞典、法国、澳大利亚等 17 个国家的 138 个政府部门和收养组织建立了收养合作关系, 10 多万名孤残儿童通过涉外收养回归了家庭,享受到养父母关爱 。 … 这真是一则令人悲喜交加的新闻,喜得是: 大爱无疆,十万多名中国孤残儿童又能重新享受到家庭温暖 ;悲得是:…… ( 因空闲时间有限,省略三千字 ) 。 在过去,一些中国家庭虽很贫穷,但却极其善良,曾不计前嫌地收养过很多日帝遗孤。在21世纪的今天, 作为“ GDP 世界第二,外币储备世界第一,美帝最大债主……”等之天朝上邦,本应该能够完全解决好本国的孤残儿童问题。同时, 中国家庭更应当积极去收养欧美的孤残儿童,让他们重回归家庭温暖与享受到关爱之温暖 。 两百名小学生临时停课,夹道欢迎省领导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
个人分类: 爱我华夏|27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困难重重的海外买矿
热度 6 Majorite 2012-7-2 00:32
困难重重的海外买矿
困难重重的海外买矿 铜矿采坑 - 中国去海外买矿,学费太高。原因何在? 现总结如下: - 中国国有公司眼高手低,缺少拥有在不同于中国的环境中工作所需的专门技术和管理技能的人员,所以,力不从心。 - 在国内,中国国企长期以来在政府的羽翼保护下安逸地垄断经营,面对国外激烈竞争时往往措手不及。而国外劳工法律 和合同性质方面的文化差异尤其令它们苦恼不堪。 - 中国国企对国外矿业项目的各个环节由于缺少了解而估计过于乐观:从当地工人的生产率到东道国政府对环境的关注与法律,而这些问题在中国国内都不是问题。 - 中国国内的采矿业长期使用成本低、安全保护差,但勤奋工作、生产率高的中国工人。但在国外使用当地工人完全不是这回事,例如,在澳大利亚,即便是卡车司机年薪都达20万美元,住着三室的房子,每两周享有一次带薪探亲假——某些时候这意味着飞往巴厘岛。尽管中国人认为支付的薪酬已经相当可观了,但依然面临劳资冲突。 - 中国企业存在一个人们不那么熟知的缺陷:它们有时会发生内讧,几乎不会一味执行中国政府下达的中央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企业正演变为有着利益冲突的商业化企业。 采矿坑 -------------------------------------------- 下面是转载文章:   英国《金融时报》汉妮-桑德尔报道文章称,尽管外界观察人士常常担心,中国企业是一股无法阻止的巨大力量,大量攫取全球矿产资源,但这种看法并不准确。中国在全球的资源扩张并非一帆风顺。以下为全文。   中信泰富(Citic Pacific)主席 常振明 对其公司的中澳铁矿项目(Sino Iron)的重要性毫不含糊。他说:“全中国都在盯着这个项目。”该矿位于西澳大利亚覆盖着红色土壤、荒凉的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   更确切地说,中国正在胆战心惊地盯着这个项目,因为这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正在面临日益超支的成本和反复拖延。由此导致的代价非常高昂。常振明表示,中澳铁矿项目的规模是国内最大的铁矿石项目的四倍。   尽管外界观察人士常常担心,中国企业是一股无法阻止的巨大力量,大量攫取全球矿产资源,但这种看法并不准确。中国在全球的资源扩张并非一帆风顺。   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希望,通过持有巨额矿产份额,并从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淡水河谷(Vale)和力拓(Rio Tinto)手中夺取 大宗商品 定价权,它将能够更容易掌控自己的经济命运。   但中澳铁矿项目不仅没能展示中国的力量,反而成了一个警示性故事,凸显出中国企业在寻求海外扩张时遇到的困难。当2006年最初构想该项目时,总成本估计不到20亿美元。但现在,中信泰富已经耗费了71亿美元。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分析师估计,该项目的成本有可能暴涨至93亿美元,还有人称,预计最终成本将更接近100亿美元。该矿的进度至少已经拖延了两年。   一家在澳大利亚拥有广泛外包业务的亚洲领先交易企业的一名高管表示:“现在问题已经不再是关于商业目标了,而是关乎中国人的面子。他们砸了太多钱进去,已经难以抽身。”   其实,它不仅仅关乎面子。中国需要进口60%左右的铁矿石,该项目是中国试图摆脱外国供应商挟制的重要尝试。中国钢铁企业一直指责外国供应商把铁矿石价格抬得过高。   汇丰(HSBC)的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这样描述该行业的趋势:“中国一直被少数几家企业牵制着。现在中国不想继续被动地做铁矿石的买家。中国想开发新的原材料来源,想要持有项目的股份。”   但中澳铁矿项目的问题表明,中国想做到这一点依然步履维艰。中国企业想要证明,它们拥有在不同于祖国的环境中工作所需的专门技术和管理技能,但力不从心。   在国内,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在政府的羽翼保护下安逸地经营,面对国外激烈竞争时往往措手不及。而劳工 法律 和合同性质方面的文化差异尤其令它们苦恼。   中澳铁矿项目不是中国唯一一个在西澳大利亚出现困难的项目。该地区有14个重要铁矿石项目。其中8个有来自中国的投资,银行家表示,有些项目同样受到拖延和成本超支的困扰。   中国 鞍钢集团 (Anshan Iron Steel)和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Gindalbie Metals)斥资26亿美元成立的卡拉拉(Karara)铁矿石合资企业,被基础设施设计变更、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飙升以及汇率变动等问题压得不堪重负。 图1   有些情况纯属运气不佳。但多数情况下,出现问题部分是由于对项目各个环节估计过于乐观:从当地工人的生产率到东道国政府对环境的关注,而这些问题在中国国内都不是问题。   中国难以现实地预测海外项目成本,这个问题不仅仅局限于采矿业。   中国内地一家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Corp)去年表示,由于建造成本超过预算,该公司承建的从麦加(Mecca)到沙特阿拉伯其他几座城市的轻轨铁路线路预计亏损40亿元人民币(合6.28亿美元)。   令人尴尬的是,该项目曾引起高度关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沙特国王都出席了签约仪式。最终,该项目转交给了 中国铁建 ( 601186 , 股吧 )的国有母公司,以控制这家上市公司的亏损和未来义务。现在,预计中国政府将为沙特政府意外调整项目、变更要求,向该公司提供补偿。   当然,中国也曾成功地管理某些外国企业,例如2010年吉利(Geely)收购的 沃尔沃 (Volvo)。 中国石油 ( 601857 , 股吧 )企业的身影也出现在遥远的非洲和拉丁美洲。   但中国政府的战略制定者尤其关注矿产项目,而一系列常见的困难反复阻碍该行业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努力。   引发严重误解的问题尤以矿山劳工为甚。   中国的采矿计划要求使用成本低、生产率高的中国工人。但澳大利亚劳工法和签证要求却构成障碍。相反,这些项目依赖澳大利亚昂贵的工人。在澳大利亚,即便是卡车司机年薪都达20万美元,住着三室的房子,每两周享有一次带薪探亲假——某些时候这意味着飞往巴厘岛。尽管中国人认为支付的薪酬已经相当可观了,但依然面临劳资冲突。   进一步说,中国企业希望能够左右它们在项目中的命运,这也是它们冲向海外的初衷。这和日本人不同,日本人学会了——至少在最初阶段——选择持有少数股份,更多地依靠当地合作者。中国寻求控制权,因此谈判会出现冲突,尤其是中国人通常不愿意向当地的咨询公司支付高额费用。   另外,律师们表示,中国人倾向于在合同中使用模糊语言。在中国,这种做法是说得通的,因为那里的情况会迅速发生变化,双方都明白,合同只是谈判的一个起点,而非板上钉钉、不可改变。   中国企业存在一个人们不那么熟知的缺陷:它们有时会发生内讧,几乎不会一味执行中国政府下达的中央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企业正演变为有着利益冲突的商业化企业。一家领先国际银行项目融资部门的一位银行家表示:“中国及其银行正在脱离中国公司(China Inc)的模式。”   更特别的是,中澳铁矿项目的所有主要参与者——持有该项目80%股权的中信泰富、该项目主要贷款银行中国 国家开发银行 (China Development Bank)、持有该项目剩下20%股权的主要承包商 中国中冶 ( 601618 , 股吧 )(China Metallurgical)——正在发生口角。知情人士称,国开行希望退出该项目,而中信泰富一直考虑以拖延工程进度以及预算超支为由起诉中冶。据直接了解此事的一位人士表示,最近这一争议已提交国务院处理,负责金融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 王岐山 对此做出了裁决。中信泰富拒绝置评。   对于国开行为该项目提供融资的人士而言,该项目尤其令人失望,该银行已贷出近50亿美元。中澳铁矿项目正是国开行有意提供资金的那类项目,该银行是一家未上市的政策性银行,其优先任务由中国政府确定。6年前,当该项目首次被提出时,中国急需铁矿石,用以炼成钢铁,而钢铁是众多商品的重要原材料,从汽车到资本设备,从住宅楼到铁轨。   然而,市场已发生变化。中国的矿产企业正开始意识到,它们是在钢铁周期的一个错误时刻计划大量生产铁矿石的,这一发现令人胆战心惊。在该项目首次被提出后的5年里,中国的钢铁需求增速一直下滑,价格也一直下跌。2010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出现同比下滑,这是10多年来的首次。2011年,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对房地产建设的严格限制,继续令钢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如果这还不够让人头疼的话,对于汇率的错估助推了成本上涨。在该项目整个周期中,澳元升值,中信泰富买入的颇具争议的对冲产品押错了方向,导致20亿美元亏损以及高管离职。   澳大利亚政府计划从7月1日开始征收矿产资源租赁税(Mineral Resources Rent Tax),这将进一步削弱矿业项目的盈利能力,就像对碳排放征税一样。   尽管母公司 中信集团 (Citic Group)令人敬畏,但中澳铁矿项目面临的难题仍使中信泰富被标准普尔(Standard Poor’s)列为垃圾级。从官方上来说,中信泰富直接受中国国务院的管理。 券商 里昂证券(CLSA)表示,由于中澳铁矿项目,这家还拥有公用事业机构的综合企业的市值应较其资产净值有45%的折让。   过去,中国政府一直不让国企为失败承担责任。如今,随着失败项目导致的亏损增加,国内外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实际上, 国资委 最近曾呼吁下属企业改善它们对海外业务的管理。在一次不同寻常的公开谴责中,中国媒体引用国资委的话斥责国企浪费金钱。   例如,去年6月,中钢(Sinosteel)叫停了另一个铁矿石项目Australian Weld Range,2008年,中钢以13.6亿澳元收购该项目。该项目依赖Oakajee港口和铁路项目来运输铁矿石,但这个项目也出现了问题。拟议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中钢购入Oakajee项目的一半股权。但中国政府免去了中钢总裁 黄天文 的职务,同时业内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批准此类交易。   与此相符的是,一些迹象表明,中国现在正在减少大举花钱的计划。国开行正明显变得更为谨慎。国有的 中国中铁 ( 601390 , 股吧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以在印尼修建一条煤炭运输铁路。在过去,这原本似乎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国开行项目,但现在国开行希望,包括外国合作伙伴在内的出资方可以为贷款担保,以避免中澳铁矿项目失败的例子重演。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但进展缓慢,这意味着,韩国人可能会搅局。”   随着中国人对于扩张变得更为谨慎,希望填补他们留下的空缺的将不仅仅是韩国人。   英国《金融时报》何丽(Leslie Hook)补充报道   译者/倪卫国、梁艳裳(来源:FT中文网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233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中石油海外最大项目投产
毛宁波 2012-6-25 08:54
中石油集团昨日披露,伊拉克哈法亚油田一期年产原油500万吨产能建设项目近日成功投产,这比与伊方合同中的要求提前了一年零三个月。 哈法亚油田位于伊拉克东南部,是伊拉克七大巨型油田之一。2009年12月11日,中国石油、 道达尔 和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中国石油任作业者。 2010年1月27日,上述联合体与伊方签署20年开发生产服务合同。哈法亚项目是中国石油作为作业者在海外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 http://www.cippe.net/news/html/201206/76440.html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2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去年中国劳工海外汇款620亿美元 居全球第二
xupeiyang 2012-6-19 05:56
http://finance.qq.com/a/20120618/008006.htm?pgv_ref=aio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外面的教育很精彩 外面的教育很无奈
hailang0 2012-6-16 13:49
[转载]外面的教育很精彩 外面的教育很无奈
海外教育与留学经历.黄家骅 http://reading.fzu.edu.cn/ImagesShow/ImgShow.asp?qiid=315title =海外教育与留学经历#
个人分类: |3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孤悬海外的国家----英国和日本之性格特征
fameszhang 2012-6-12 21:12
发表于 2012-6-11 21:36:48 来源CHN强国论坛 作者飞翔的长城龙 决定一个民族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但地理环境绝对是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孤悬海外的英国和日本性格特征体现在哪里? 极度的不安全感。 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和自然的抗争史,至少在现代文明出现之前是这样。孤悬海外的国家在与自然 的抗争中面临着频发的灾害,促就了看似与生俱来的内心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衍生出岛国民族对于他国热土的向往,演变成了侵略的野心。大英帝借助工业革命 实现了它的霸业,而日本欲继其后尘,却止步“大东亚共荣圈”的野蛮梦想,但两者的共同点就在于对本土的不安全感。 当今世界跟随美国屁股最紧的就是英国和日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也缘于民族性格当中的不安全因素。当受到外部刺激(如内陆国家强大)时,寻找安全会成为 整个国家的对处策略,依赖一棵大树成了必然的选择。从地域划分上日本属于亚洲,但日本的行为却于亚洲国家格格不入;英国本属欧洲,其表现更象美洲国家。深 蓝的大海阻断的不仅仅是陆地,更是民族心理上的鸿沟。 严重匮乏的自然资源成就民族性格的野心。 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战争都是为了争夺自然资源。历史上日本数度侵挠朝鲜半岛就 是典型代表。英国与日本地理位置不同之处在于英国近岸没有类似朝鲜半岛,因此当军用船只未能有效展开效力的背景下,英国历史相对清白。然而工业革命对于英 国最大的成就就是远航能力的提升,为了满足其国内资源的需求,战争必然成了不二选择。英帝国最强大时,几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殖民地。 综上所述,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日本和英国会在未来的历史中安分守已。只要条件成熟,岛国民族的性格特征会表露无遗。表面我们看到的是岛国对于美国的惟命是 从,但骨子里隐藏的却是永不消失的民族野心。当美帝国主义已呈衰退之时,岛国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依附于美国不是他们的长久之计,却是他们借枝登高的伎 俩。当日本不断突破战后宪法,它的军国主义思潮也在波涛汹涌,总有一天,历史会告诉我们是美国的纵容为世界埋下了战争的隐患。 于今之计,中国只有快速发展海军力量,取得于日本在深海的军事优势,方可防止日本野心的蔓延。 Read more: 孤悬海外的国家----英国和日本之性格特征 - 时事述评 - 贝壳村
个人分类: 强国|2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看看印度政府是怎样给海外公民双重国籍的
hty333 2012-5-25 11:20
1999年3月,印度为方便海外印度人回国,印度政府对所有海外印侨发放印裔卡(PIO卡)。这种相当于“回乡证”的身份卡,期限15年,可以延期。根据 印度政府的规定,凡是根据1935年印度政府法令确认的印度裔人士及其配偶,或者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出生于印度或为印度永久居民的,以及印度公民的 配偶,都可以申请印裔卡。持有印裔卡的人不享有公民选举权,但可以享受一系列国民待遇的优惠,包括免签证自由进出印度;在经济、金融、教育等方面享有优惠 政策;可以拥有除农业用土地之外的固定资产权。 2003年5月,印度议会又通过了对《1955年国籍法》的修正案,对部分国家的印度裔人士实行双 重国籍,此法律已于2004年1月正式施行。目前,印度实行双重国籍涉及的国家有18个,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荷 兰、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瑞士、希腊、塞浦路斯、以色列、法国、瑞典和芬兰。其中大部分是西方发达国家。这些拥有双重国籍的海外印度人被称为海外印度 公民,他们凭政府发放的身份证(O-CI卡),可以终生免签,基本享受公民待遇。但他们在印度只拥有财产权,没有投票权。 给海外印度裔人士发放双重国籍,极大地便利了海外印侨自由进出、回国探亲和工作,直接推动了人才回流。 海 外华人在世界各国的总人数目前已达3千9百40万人,比海外印度裔人口多1千4百万,但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印裔卡制度”,规定 出生于印度的海外印度人可以免签证多次入境,2003年又给予在美国、英国、欧盟、加拿大、澳洲和新加坡的海外印度人“双重国民身份”,这一身份使他们在 不具备印度选举权的情况下拥有财产权,这些政策令海外印度人产生了归属感,拉近了他们与印度的距离。 西方国家对自己海外侨民的政策就更为宽松,以法国为例,法国不仅承认双重国籍,其宪法还规定海外公民有参政权,上议院给法国海外侨民留下了12个席位,从“海外法国人高级理事会”中选举产生。 被 经常用来和中国做比较的印度在跨入21世纪时才改变以往对印侨不承认不关注的政策,2000年,印度政府成立“印度海外裔群高级委员会”,03年决定每年 1月9日为“海外印度人日”,召开“海外印度人大会”或“海外印人经济会议”,04年印度政府成立“海外印人事务部”, 主管印度海外侨民和外籍印人事务。 据报道,当时印度借鉴了中国利用海外侨民为本国经济服务的做法,称“中国的海外侨民对中国的经济转型所 起到的作用使印度转变了对海外侨民的看法。” 但在如何加强海外印度人的组织领导和相互沟通方面,印度则是向以色列学习。印度在机场入境处设立了海外印度人专门通道,海外印度人可以不受限制地投资印度 房地产,甚至可以投资民航业。 印度政府拉近海外印度人的做法令加拿大华人心生羡慕,要求北京提供“海外华人卡”或“双重国籍”的呼声越来 越高。加拿大目前拥有160万华人,在西方国家仅次于美国名列第二,其中很大数量是近二十年来移居加拿大的新移民,父母家人大都在中国境内,需要经常回去 探亲,此次新的签证规定导致不同政治立场的华人异口同声地对北京提出批评,各同乡会纷纷表示对此政策“无语”,认为“繁琐签证程序并不符合中国现时的国 情”,称“如果外交部能发出长期签证,这条规定还能接受,但按照现在的签证期限,每年回国探亲都要让国内亲人发邀请函,平添了很多负担。” 对此, 中国政府只回应说这是中国外交部在全球所做的统一变更,并没有解释新规定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有加拿大华人质疑此项规定是否出于国内的维稳需要,这种猜测就 更凸显了中国与印度在开放程度上的差异,中国现在还把部分海外华人作为不稳定因素加以提防,而早在2003年首届海外印度人大会时,印度当时的总理瓦杰帕 伊就说:“印度不仅需要你们的投资,还需要你们的思想。印度可以从你们在与世界接触过程中吸取的宽广智慧之中受益。”
7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孔子学院海外热?
热度 39 Education 2012-5-24 14:48
办孔子学院是政府行为 ,主要由中国汉语办拨款. 而在美的法语联盟、歌德学院是以民间商业存在方式运作(也有其政府的支持,经费比例不详). 当地大学之所以合作办孔子学院, 主要是为了得到这一笔经费, 供自己办语言班和演讲等活动 . 外国人来华教英语,中国人付钱;孔子学院海外教汉语,还是中国人付钱。 中国本来就穷,到美国赔本教汉语,结果还被当作无照办学不得入境。 其实越南几年前已经不让建孔子学院 .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年青的红卫兵们没有经过思考,满腔热情地打着红旗奔赴东南亚解放“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 。发现人家过得比我们好,根本不需要我们去解放。 现在中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仅40多美元,去为人均教育经费2700美元,又说1万美元 的美国教外语(人家也不需要孔文化),就跟当年输出革命一样没有道理。 这么多钱用来拯救我们自己无数失学流浪乞讨的儿童,建希望小学,办宏志班,提高教师研究生的待遇,才是正道。 PS:美国高考SAT全世界都可以考,美国也要求中国开放SAT考试。 但是中国仅在美国自费设孔子学院很积极,美国自然要求对等开放教育。 为了中国学生的迫切要求,大陆应该开放SAT。 中国高考如果受到冲击, 就必须朝素质教育改革。 孔子学院天价费谁出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f1963a01013z51.html (2012-05-24 11:21:32) 一般说来,维护一个像孔子学院那样门可罗雀的网站,年服务费最多不过十几万元,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却支付了3520万元。如果不是财政部网站公布中标公告,这个天价维护费我们永远无从知道。 以“汉语国际推广”为招牌的孔子学院,一年耗费多少税款? 2008年光预算就高达16亿。此后更是一年更比一年多。希望工程历经20多年,也才募集50来亿。这么大把撒钱到国外去搞教育,怎么就舍不得花点钱在自己祖国的花朵上? 据百度,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美国是设立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共60多所。每建立一所孔子学院需要多少钱?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提供的数据是50万美元。身居美国的薛涌先生估算,在美国建一所“孔子学院”至少几百万美元。至于教育部,则从来不肯告诉中国人民——做好事不留名,唯有在这样的事上,教育部才坚决要当活雷锋。 业内人士透露,所谓“孔子学院”,都是没有法律保证、没有学术资质、没有校舍教师的“三无学院”。在运营上,每一所孔子学院的共同点都是亏损,巨额亏损。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运作模式与财务状况不透明。也因此,孔子学院一方面成了中国政府填不满的窟窿,一方面又成了教育部官员任意提取各国货币的取款机。 学者赵进斌是这样看待孔子学院的:按照中国的作法,欧洲国家完全可以满世界建耶稣、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黑格尔、尼采、莎士比亚学院;美国更是有资格建华盛顿、林肯学院;俄罗斯完全可以建普希金、托尔斯泰学院;印度建释迦牟尼学院更是名正言顺。然而,我们看不到这些。赵进斌由此得出结论,教育部鼓吹的“孔子学院海外热”是无中生有的骗局,是又一次荒唐的文化大跃进。 中国已进入空前绝后的盛世,随着《大国崛起》,中国动辄很不高兴,很生气,西方包括东南亚诸国都早已明白,招惹中国后果很严重;如此一来,理应万国来朝,何需满世界烧钱去建孔子学院?香港学者吴三兴认为,靠赔本赚吆喝和的荒唐行为“输出软势力”,只能使海外侨胞感到心寒、更加鄙视或离心离德。 终于有一个国家站出来了,这个国家叫美利坚。但这一回却不是干涉中国内政,因为她是在自己的国土下对自己的大学教育进行规范:美国大学教育是不得忽悠人的,进入美国大学的科目,必须符合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于是乎,中国设在美国的60多所“三无”孔子学院,全部得滚蛋。 美国为何对孔子学院提出限制 http://i.sohu.com/p/=v2=ecVo9TdA2mhsmabhdS5jb20=/blog/view/217658398.htm 孔子学院全球扩张:如此慷慨谁买单 http://www.fjsen.com/q/2010-01/29/content_2713521.htm 中国实际教育经费 http://wenku.baidu.com/view/805c253e5727a5e9856a6114.html 孔子学院:全世界看中国人的笑话 http://liuyejin.blog.sohu.com/143053983.html 补充 中国政府出资开设孔子学院 http://www.cankaoxiaoxi.in/a/shizhengpinglun/2012/0524/49733.html 【5】 http://heller10.blog.sohu.com/305821397.html 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落户美国,在推动汉语学习和增进民间交流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要数汉办的政府背景和孔子学问与美国宪法之间的冲突。在美国学者眼里,孔子学院的政府背景加上孔子学问的君臣父子伦理与美国价值观之间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美国人对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表达自由等权利的认同根深蒂固,在教育领域里则具体表现为学术自由,这是一个属于依赖思辨的行当,言论自由被限制的话就等于抹杀了创造力,这也正是很多美国学者所担心的。 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另一个争议来自它的运作方式,一方面是不计成本的巨额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却是对美国学生免费。汉办从 2004年起开始在全球各地建立孔子学院,10年间美国就已有了80多所孔子学院、300多个设在中小学的孔子课堂。而在美国建设孔子学院需要很多钱,根据汉办的官方数据,每所孔子学院建设费用要50万美元,每个孔子课堂6万美元,中外投资原则上各半,但美方主要以硬件投入的形式投资,如孔子学院所需的办公和教学场地、家具和办公设备等,这样算下来中国政府在美国建校方面的投入就高达6000万美元。学院和课堂建成后还需要运营经费,汉办会为每所孔子学院提供5到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此外还要提供免费教材,支付专职教职工和外派志愿者的工资、福利、交通等的费用,如果再算上给孔子学院所在学校各种专项经费资助的话,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孔子学院的投入早已超过5亿美元。相反,孔子学院的课程对美国大、中、小学生来说不仅免费,而且还提供奖学金,组织到中国学习培训、举办演出和中文比赛等。孔子学院的唯一收入来自走出去开办的中文课,但这部分的收入非常有限。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招致了一些西方学者的质疑,尤其中国尚有上千万的失学儿童,边远地区的学校没教室、学生没有课本等,相反却对教育发达、生活富裕的美国学生提供高额资助,似乎与孔子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6】包括哈佛在内的一些顶尖大学都没有接受中国资金开办孔子学院 http://www.bwchinese.com/article/1065947.html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1664542美国下令60多所孔子学院全部停办2016年05月24日 14:47 【摘要】美国大学教育是不得忽悠人的,進入美国大学的科目,必须符合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于是乎,赵国设在美国的60多所“三无”孔子学院,全部停办(注:后来官方说并未停办)。 有人记得孔子学院网站的招标吗?一般说来,维护一个像孔子学院那样门可罗雀的网站,年服务费最多不过十几万元,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却支付了3520万元。如果不是财政部网站公布中标公告,这个天价维护费我们永远无从知道。 以“汉语国际推广”为招牌的孔子学院,一年耗费多少公费款?2008年光预算就高达16亿。此后更是一年比一年多。希望工程历经20多年,也才募集50来亿。这么大把撒钱到国外去搞教育,怎么就舍不得花点钱在自己祖国的花朵上? 目前在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美国是设立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共60多所。每建立一所孔子学院需要多少钱?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提供的数据是50万美元。身居美国的薛涌先生估算,在美国建一所“孔子学院”至少几百万美元。至于教育部,则从来不肯告诉我们人民——做好事不留名,唯有在这样的事上,教育部才坚决要当“活雷锋”。 业内人士透露,所谓“孔子学院”,都是没有法律保证、没有学术资质、没有校舍教师的“三无学院”。在运营上,每一所孔子学院的共同点都是亏损,巨额亏损。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运作模式与财务状况不透明。也因此,孔子学院一方面成了填不满的窟窿,一方面又成了教育部官员任意提取各国货币的取款机。 学者赵進斌是这样看待孔子学院的:欧洲国家完全可以满世界建耶稣、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黑格尔、尼采、莎士比亚学院;美国更是有资格建华盛顿、林肯学院;俄罗斯完全可以建普希金、托尔斯泰学院;印度建释迦牟尼学院更是名正言顺。然而,我们看不到这些。赵進斌由此得出结论,教育部热捧的“孔子学院海外热”是无中生有的骗局,是又一次荒唐的文化大跃進。 香港学者吴三兴认为,靠赔本赚吆喝和荒唐行为对外“输出软势力”,教的只是一些汉语简化字,跟孔子一点不沾边,只能使海外侨胞感到心寒、更加鄙视或离心离德。 终于有一个国家站出来了,这个国家叫美利坚。但这一回却不是干涉你家内政,因为米国要在自己的国土下对大学教育進行规范:美国大学教育是不得忽悠人的,進入美国大学的科目,必须符合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于是乎,赵家设在美国的60多所“三无”孔子学院,全部关闭。 网友说,当有众为孔子学院的教师被美国驱逐而愤愤不平时,不妨看看美国的孔子学院都在玩什么猫腻:一些官员的子女利用孔子学院向国内申请官方办学经费,然后让高官子女在里面任教。目的只有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用我们纳税人的钱帮他们拿到绿卡。明修孔夫子的栈道,暗度他们官二代的陈仓。 。
个人分类: 人文历史|10781 次阅读|95 个评论
中国人去海外带榨菜,韩国人来中国带紫菜(海苔)
热度 11 陈安博士 2012-5-20 06:16
  我的朋友去埃及,说吃饭的问题方面简直是犯大难了,因为几乎所有的食品都甜得发腻。   她狠狠地说:难怪几乎每个埃及人都腰跟桶似的,都是吃糖吃的。   然后,同一个旅行团里有聪明的,带了一堆榨菜,那段时间,从她那里分享点榨菜是几乎所有驴友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啊。   俺们骄傲地说: 应该怪 咱们中国人的菜口味太丰富了,所以面对人家的口味过于单一有点受不了。外国人来中国,指定不需要带任何食品,咱们这里要什么口味就有什么口味!   但是,这次的西安会议,俺们发现了问题,韩国的19位与会代表很不给西安面子,按说西安也是饮食之都,和成都相差无几,可是,韩国人每顿自助餐必把自己从韩国带来的食物显著地放在桌子上。   俺一看,他们连忙让俺一下,说陈教授,您也请吃。   其实,就是薄薄的海苔而已,他们用这片薄薄的海苔(紫菜)包了米饭放进嘴里,然后就是很享受的样子,大概类似于去了埃及的那帮人吃榨菜的模样吧?!   按说,吃的还是米饭啊,无非包了一下,而且海苔那么薄,包这么一层又有何用啊?   当然,这是俺的推测,看韩国朋友,吃着带劲着呢。
个人分类: 人论|7605 次阅读|26 个评论
即将归国
热度 1 huayongchen 2012-5-14 14:45
十年海外游,今日把国归;心有报国志,终得佳路回;科学有险阻,万难不言退。
个人分类: 杂谈|33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刘杰克:本土企业海外抢购洋品牌的机遇与风险
jackliupku 2012-5-7 11:26
刘杰克:本土企业海外抢购洋品牌的机遇与风险 文 / 刘杰克 近年来,在外资品牌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围剿并购之时,国内本土企业也纷纷展开海外并购,并购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企业的影响,为本土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及良好的外部环境。海外并购究竟能为本土企业带来哪些发展的契机,其海外并购之路又会面临哪些难以跨越的阻碍?抢购“洋品牌”对本土企业的自身建设来说究竟是一场让人喜笑颜开的饕餮盛宴,还是令人揪心的充满陷阱的鸿门大宴呢?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管理咨询专家与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本土品牌的海外并购这一话题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海外并购“钱”景美好 并购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累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后进一步扩张的一种手段。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向海外市场挑战,是一种积极尝试的表现。而海外并购也为本土企业在品牌、技术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战略机遇。 通过开展国际并购,本土企业品牌可以借力“洋品牌”,增强自身品牌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及影响力。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在去年完成中国食品行业迄今最大一笔海外并购案之后,近日又曝出欲以 100 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早餐麦片品牌维他麦。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光明食品,国内食品业巨头中粮、新希望、娃哈哈等也纷纷开始觊觎“洋品牌”,其目的再明显不过。在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品牌的信任度日益降低,开启海外并购模式,借助“洋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并重新获得国内消费者的信任,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课程《营销三维论》的国际化经营论,海外并购为本国企业获取其他国家优秀品牌的先进技术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动力。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众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纷纷开始通过海外收购来获取和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 2010 年,吉利完成从福特汽车旗下收购沃尔沃汽车,沃尔沃向吉利转让技术就是吉利跨国并购取得的后续成果之一,根据沃尔沃和吉利达成的最新协议,吉利将使用沃尔沃授权的技术协同沃尔沃联合开发环保系列发动机以及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比亚迪也通过收购日本荻原模具厂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汽车模具的核心技术。 海外并购无疑还是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市场规模的重要手段。 2012 年初始,三一重工在 1 月 30 日宣布斥资 3.6 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企业普茨迈斯特,向国际化品牌之路迈出了一大步。除了欧洲成熟先进技术的吸引,三一重工更看重的就是此次并购对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的意义。三一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做到很大,目光开始放眼全球市场,而普茨迈斯特在中国以外的很多区域都处于领导地位,在多国建有生产制造基地,销售区域遍及全球,通过并购借助普茨迈斯特这个品牌的营销网络对于三一拓展欧洲美洲等其他海外市场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未来新产品的开辟以及全球战略的实施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海外并购也可能成为“陷阱” 海外并购是企业一个很好地发展扩张的模式,但也是充满了荆棘的一条路,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从历史上来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风险远远大于成功的机会。“并购”自身存在的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让其随时都有可能从“馅饼”变成“陷阱”。 各国因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不同,对待外资也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每个国家对海外并购企业的法规管制也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外国投资法、反垄断法、公司法、劳动法、及知识产权法等等。任何一种法律都可能会给并购的企业带去障碍,导致并购出现失败的后果。 同时,由于不同企业之间的经营方式不同,在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必定也会出现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阻碍,都需要企业有能力去克服。不同国家,不同公司,不同领导下形成的经营管理体制千差万别,有的公司强调引导,有的注重奖励和惩罚;在管理体制方面,在管理人才方面,中国企业表现出缺乏有国际经验的高管,管理人才方面的匮乏也成为本土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阻碍。本土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时不仅要买的起,还要能够管的起。 比法律、管理体制等差异更难跨越的是文化的鸿沟。根据《营销三维论》中的跨文化管理论,刘杰克老师认为,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 DNA 的,拥有独特地企业基因,并购之后企业的文化能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企业的文化有没有排他性这很重要,而跨国并购,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的不同文化,使得文化差异成为是海外并购的最大障碍。当年 TCL 海外并购法国汤姆逊电子公司曾在中外媒体中引发广泛的谈论和报道, TCL 非常看好这次跨国并购,但在并购之后 TCL 却掉入了无底洞,最终损失巨大。双方公司思想文化上的冲突、价值观的不同为并购后的整合设立了巨大的障碍和困难, TCL 的文化与价值观得不到原有法国团队的认可,受到了原有公司人员消极、无形的抵制,双方文化不能很好的交融,导致公司运营的困境。 因此,本土企业的海外并购不仅要考虑有没有钱投资,而且要充分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和文化整合能力,以及对法律的理解能力。如此多的困难或“陷阱”,自己的企业是否有能力去克服?这些是每一位企业领导者在做出并购的决定时需要仔细思索的问题。 三,海外并购需要冷静的选择,谨慎的出击 面对荆棘丛生的海外并购之路,本土企业在做出海外并购的决定前要从战略制定、调查研究、后期整合能力等各个方面,对海外并购进行冷静、慎之又慎的分析与评估。在全球化市场凌乱地重新定义的新时代,中国企业应该学会选择,而不是盲目出击。 企业要有符合公司战略的清晰的并购理由,并购要与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相符。无论何种交易,成功与失败总是并存的,但如果缺乏准备,失败则是必然的。由于并购前信息不对称,做好尽量详尽的调查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没有进行充分尽职调查的并购交易会产生高昂代价。刘杰克老师认为,海外并购因其跨文化的背景,风险自然更大,因此海外并购中的调查研究更为重要。调查包括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评估潜在目标公司的优势、劣势和价值,从而最终确定目标公司是否能够,或在何种程度上将进一步推进企业的战略目标。后期整合能力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能力和管理整合能力,企业要能够有能力保证与并购方公司在文化上的有效沟通,同时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协作,对原有公司人员也要建立预先的妥善安置机制,有效的释放其潜力和对新公司的热情,有一整套完备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留住关键人才。只有在合作双方的文化和资源整合方面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在并购之后有效的缩短整合期,提高效率,使企业完善的进入新的发展轨道。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本土企业可依托前所未有的内外部环境伺机开展海外并购。成功的海外并购在品牌、技术、开拓市场方面都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优势,但并购本身存在的法律、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也需要企业三思而后行。本土企业想要利用海外并购进行战略扩张,必须足够努力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企业把眼光放长远,通过深思熟虑用纯市场的眼光来判断一项收购的利弊。 如果本土企业最终能由国内市场的“湖”成功游进国际市场的“海”,将能有效避免因单个市场“湖水干涸”而面临的巨大风险,企业将因其全球化的经营而更能进退自如海阔天宽!
1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外的《人民日报》
热度 2 benyang22 2012-5-6 01:51
洛杉矶影响力比较大的华文报纸有三家:《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以前《世界日报》是亲台湾的,说“我国政府”即是指台湾政府,说“国内民众”即是指台湾民众。近十年来,《世界日报》已经逐步转变,把中国大陆摆到跟台湾同样的位置。毕竟,洛杉矶的大陆移民越来越多,没有道理不重视这个读者群。 《侨报》一直都是亲大陆的。我父亲受党教育多年,来美国探亲,去买报纸,肯定是挑《侨报》。这段时间,别的报纸都竞相刊登传言、谣言、小道消息、大道消息。唯有《侨报》不为所动,跟《人民日报》保持一致。我相信《侨报》这段时间失去了不少读者。
个人分类: 多彩社会|30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2年中国石油企业逆势布局“海外大庆”
毛宁波 2012-5-4 07:26
我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走上发展海外投资、开拓国外石油资源的道路,建设“海外大庆”,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海外找油的国际化努力不仅是支撑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更成为我国石油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在海外如何投资油田,能够将多少自产的石油“搬”回家,开采成本又如何,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再次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据统计,2011年,我国海外油气权益产量首次迈上8000万吨的平台,产量突破8500万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超过10%。除3大国有石油公司拥有不俗业绩外,民营企业在海外油气领域的投资活动也十分抢眼。而且,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巧妙的合资策略,一些中国石油企业已成功进入北美市场。 例如,2012年伊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美国德文能源公司签署了25亿美元合同,获得后者在美国1/3的页岩油气资产权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也于近期宣布收购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持有的加拿大页岩油气资产20%股份。 美国Dealogic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5日,中国石油企业对北美油气行业的并购额已高达42亿美元,2010年和2011年全年并购额均超过60亿美元,而2005年和2006年为零。 据天祥集团大宗商品部中国区总经理吴家兴介绍,随着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加深,截至2010年底,以中国3大石油公司为主的中国企业,在全球42个国家成功运作了150个海外油气投资项目,逐步形成了以非洲、中亚、南美、亚太和中东为主的5大油气生产区,累计投资超过700亿美元。 特别是近5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石油作业产量保持了近20%的复合增长率,从2006年的不到6000万吨油当量增长到2011年的1.2亿吨油当量,产量已经翻番。而且,集石油公司与工程公司于一体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石油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参与到国际油气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成为跨国大石油公司优选的合作伙伴。 虽然目前我国已在全球40个主要油气资源国开展了投资业务,中国企业海外石油作业产量在过去5年翻番,但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程度仍较低,国内3大油企的跨国指数只有约30%,而BP、埃克森、道达尔等国际大公司的跨国指数则分别达到84%、76%和76%。 对于2011年中国的石油公司普遍存在的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卫中分析认为,国内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正处于改革之中,使炼化业务和进口业务受到一些影响,同时我国资源税改革也使得石油公司的税费有所增加。另外,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3大石油公司利润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差距即是不足,却也表明中国企业在海外油气业务上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未来10年仍然是中国海外油气项目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中国油企也应做好经营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 江苏石油勘探局局长朱平认为,一直以来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服务、外贸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条件和方便,但是还不能完全跟上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今后仍需进一步以市场为主导,为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上求发展。 http://www.cippe.net/news/html/201205/72319.html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2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死亡季节(海外篇)
metanb 2012-4-27 20:49
死亡季节,继续死亡 。。。 * * * 江苏化学天才美国自杀 曾获斯坦福博士学位(图)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2_04/27/14195486_0.shtml 奥赛金牌得主王庆根在美自杀 http://news.163.com/12/0427/09/803AJ7N400014AED.html 斯坦福化学博士自杀:寒门子弟留在美国转行做软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772do=blogid=564288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2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望洋兴叹:海归路该怎样走?亲身感受「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
热度 1 laserdai 2012-4-25 04:33
《世界周刊》1461期,2012年3月18日 望洋兴叹:海归路该怎样走?-亲身感受「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 不久前参加了江苏省人事人才厅组织的「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混在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的157名博士中, 走马观看了江苏的9个代表性城市,近距离接触了省政府官员和地方官员,又与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研究所的代表进行了对接洽谈,感觉把海归所有「前戏」在短短的8天时间全​​演完了 。 行程排得很满,每到一处,先是推介会,然后是项目对接洽谈,参观创业园,再就是接风或送别宴会。坐在警车开道的一列巴士上,满耳充斥着毕恭毕敬的「博士」尊称,惶惑自己在这个螃蟹上市的季节,在母国的土地上,居然真的可以「横行」。来去匆匆,所有宴席上的杯盏交错,寒暄客套,车里的闲谈私语,插浑打科,恳谈时的故作高深,誓言承诺,都在上飞机的那一刻锁进了手提箱。只有一句话,至今不忘。那是 一次宴会上,某位市领导一行去每张桌子给大家敬酒时说的:「欢迎你们回来发展,不能带资金来的带项目来,不能带项目来的带朋友来。」 这句话,让我这个从未动过海归之心的人也动容。做祖国的母亲向自己的海外游子发出的是怎样殷切的呼唤呀。 百万扶持资金,更多的风投资金,就差没说,孩子们,放手干吧,老妈我来买单。赚了是你的,亏了算我的。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除非是被直肠子的美国人给教傻了,是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的。 可是,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矛盾,每一次得到的同时也伴随着某些失去。海归,到底是怎样一条路? 得与失孰轻孰重 ? 参加这次江苏行的博士大概分三类 : 一类是已经回国发展的登陆海龟,一类是有产品专利寻找合适买主的准海龟,一类是处在观望中的岸上海龟。 第一类的数目比较少,他们参加此次活动的目的不是做不做龟,而是寻找一只更大的海龟蛋。 第二类 怀揣马上就可以投入市场的专利技术和品,短时间就可给合作单位带来大把利润, 是最受对接单位欢迎的宠儿 。 此行对于他们就是做金海龟还是银海龟的问题。 这第一和第二类海龟这里暂且放下不表,只说第三类,事实上,这类博士在此次活动中占有多数。 这群人大多已在国外生活十年以上,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基本已经西化, 本人 在国外也已立足 ,只是因国内的老父母殷切盼归,这才把脚伸进海里,一试深浅。行程中跟两位观望海归有过简短交谈,一位现在加拿大政府部门工作,孩子已经上大学,国内的父母非常希望他们回来,且已经帮他联系了国内某研究部门高级职位。他和太太权衡再三,他乡已无几多牵挂,故里亲情浓厚,不如燕归来。这次参加江苏行,到了家乡那一站,就此与同行的伙伴挥手告别。看他脸上温暖满足的笑容,我为他在十几年​​的远游之后回到母亲的怀抱而高兴。 另一位现在美国有一家自己用专业技术开发的公司,是这家运作良好的公司的CEO。尽管他本人无意海归,却奈何不过国内关系广泛,人脉通畅的家人,对他用海归博士的身份回国得到更大发展的期望。我说,北美相对稳定,一眼便可看到老时是什么样儿,倒是回国创业对自我是一种挑战,未尝不是好事。他说,问题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是不是还经得起挑战,再说,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就像一棵长了十几年的大树,再要连根拔起,那伤筋动骨的痛,我们还能承受得起吗?从他眼里流露出的那一抹依恋我知道,海归对于他,大概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所以我觉得, 海归,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个选择 。 得到的是亲情,和中年时期可能轰轰烈烈,也可能败走麦城的经历,失去的是平和的心境,和自己在他乡花十几年时间建立的事业和人际关系。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说得清,亲情和友情,孰轻孰重? 水能行船亦可覆舟 跟一位登陆海龟谈到浙大海归博士自杀事件,和国内环境是否适合海龟们生存的问题。这位女士应聘国内某大学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人际关系良好,研究资金似乎也充足。她的观点让我吃惊。她不赞同浙大海归博士对国内学术界黑暗的指控,相反,她认为,海龟登陆后能否顺利生蛋孵化,关键是自己的心态。如果自恃才高,瞧不起国内同行,或者对自己提职称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期待太高,势必会失望,以致走上绝路。 事实上,无论是生活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存在与人相处的问题,只不过在国内,这方面的学问更大,更重要。 据我观察,这位女士休息时与重量级人物攀谈,席间去主宾桌向领导们敬酒,晚上和男士们去卡拉OK唱歌,确实属于八面玲珑之人。后来得知,该女士因丈夫不愿出国,在国外未居住太久,于是我得出结论: 涉足西方文化不深的,远离中国人文环境不久的,海归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可是浙大的海归博士尚年轻,似乎离开母语环境也未太久,为什么就做不到这位女士那样游刃有余呢?可见 个人的性格是否适合中国社会还是起了决定作用 。 那是否只要心理足够成熟,承受力大就可以呢? 朋友跟我讲了这么一件事: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博士全家海归,应聘某大学教授,政府分配了一栋小洋楼,建立了试验室,配备了研究团队,拨了大量研究经费,项目也顺利上马了。一切都很好。变化缘起一件很小的事情:该博士需要订购一批电脑,在与商家洽谈时表示希望为自己也购买一台,这台电脑由自己出钱。商家说,这么大一笔生意,我们送您一台是应该的。博士坚持要自己付帐。商家坚不收,说这是惯例,最后博士妥协。不久一封举报信出现在纪委工作人员的桌子上,一台电脑一万元人民币,够立案了。最后,这名博士带着满身的伤痛返回美国,他说,我是含着泪离开的。 这样的悲剧可以避免吗?参观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扬州化学工业园,泰州中国医药城时,我找到了答案。这就是, 如果你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如何化解别人的嫉妒情绪,还好所学专业比较实用,技术含量比较高,就去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建立你的项目和团队吧。大学,研究所,这些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并不适合你。 总之,当你选择成为一只海龟,你就把自己投入了充满凶险,暗流涌动的大海,如果不善游泳,轻则呛几口水,重则被大海吞没。 所以,在游向彼岸的那一刻,问一下自己,我的水性如何?适合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博浪,还是在风平浪静的湖中漫步? 雁南飞望穿秋水 海归的路,回乡的路,带我到那原本属于我的地方…。 选择了海归,举家南迁,你还是做独来独往的「太空剑侠」?江苏行遇到的一位登陆海龟,他的太太和孩子留在了美国,且把丈母娘办去了美国与太太孩子作伴。他自己则国内住半年,国外呆半年,他说,我们俩谁也不管谁。我想,虽说聚少离多,家庭的责任,抚养孩子的责任,当然还是要管的,所谓不管的,应该是感情上「情不自禁」的情形吧。说这话的时候,另一位博士插嘴说:千万别管,整天盯着,男的受不了准离婚。「不管」是明智的,做到「不管」的女人是聪明的。只是,我不知道「谁也不管谁」的背后,他的太太流了多少辛酸泪。 我的一位朋友的老公海归了,她在北美有很好的工作,女儿上高中,还有两年才能上大学。女儿在北美长大,中文说不利索,当然为了女儿也得选择留守。我劝她,夫妻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分开,国内不是有为海外归国人员子女开设​​的英语中学吗?孩子去那里读上两年再回美国读大学也不是不可以。她说,也不只是因为女儿,「我们这个年龄的回国,男人那是如鱼得水,女人呢,要跟比自己小一两轮的女孩子争宠,我都能想像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在这,好歹还有自己的生活,到了国内,那真的是事业和尊严什么都没有了。」 我常常想,如果夫唱妇随,举家回国,这个家庭保持完整的可能性到底是更大了还是更小了?几十年的相濡以沫就敌不过那一小段激情?尽管现实中,大多数的妻子都选择了留守,但我不知道,是她们更喜欢这片陌生的土地,还是在学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是更加明智地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还是胆怯地逃避了情感的挑战? 海归的路,回乡的路,爱人呀,原谅我不能与你同行…。 海归的路如何走? 江苏行期间,来自加拿大的博士们忙中偷闲,发起了一个小型聚会。在这次聚会上, 有一位己成功海归的博士给大家提了一条经验之谈:即便有资金,也不要轻率投资国内市场,最好是先作为国外住中国办事处的职员在中国呆上一两年,人脉关系都建立之后,再自己出来单干。这样投资的风险会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 大家说你这不是废话嘛,国外驻中国机构,这样的机会能有多少? 此兄慢腾腾地说, 如果没有,那只好看你的家族,裙带在中国的人脉如何了。 这还用你说,大家抗议道,我等农民的儿子,土地的精灵,亲戚中能混入城镇户口的都不多,哪里来的人脉?说完,大家不约而同地沉默了,是啊,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剩下的唯有祝福了 。 哎!想归就归吧,上帝保佑你们游过太平洋,成为一只生猛无比的龟!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4943 次阅读|5 个评论
出国的人才一定优秀吗?
热度 10 JRoy 2012-3-20 18:10
周末的时候,UCL的一个朋友生日,十来个人聚了聚。很多都是新认识的朋友,多数来之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Queen Mary两个学校的,我稍微例外我在South Bank。他们多数来自国内***大,我来自西瓜大。开始相互介绍认识,其中大家问的最多的一些问题,是什么时候来的,学什么专业的,还有再深入一点就是怎么来的? 我们这些人认识也主要都是CSC公派过来,所以也多数都是读博士来的,有联合培养有读学位的。不过,我当时好奇的是3个人本科直接过来读博的,还有一个本硕在这边一起读的。 因为和我最熟的当日寿星介绍一个女生本科过来读博 时 说道:这人可牛了,n多奖。我当时心就想,本科就能拿到UCL的offer确实得有点料,一定很优秀啦。所以嘛,私下里也顿生佩服之情,难免对英雄故事产生好奇。 我后来和她聊,更深入咨询人家小妹专业以及怎么联系到学校,怎么过来的时候。小妹回答的很直接:我专业是数学的,我没学好(这个可能是谦虚,差不多的成绩还是有的)。 我唯一的优势是英语,结果到了这里苦逼了 。 (这里说明苦逼这个词是她讲的,我也是那天跟他们几个(86~89年出生)学会了这个词) 这又让我想起帝国理工我认识的一个女生,CSC过来,以前国内哈工程的。大家公认的当时她运气好~因为什么呐,那届本来她(保研)硕士毕业都签了航天五院工作的(也说明人家有专业实力),然后工程大学的一个老师和帝国理工相关专业的老师有联系,说愿意提供一个免学费tuition的名额麻烦招个博士,但要求英语雅思。当时恰巧有英语资格的就这个女生,所以她就来了。不能说捡个便宜吧,但人家的未雨绸缪得到回报,也是让很多人立马的准备考雅思托福的,“以备后患” 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 和UCL都是英国精英院校,在全世界排名估计也在前20吧(当然要看不同的榜单了)。但是上面两个例子好像并没有对专业能力要求出多少来,英语和机遇帮了更多忙 当然还认识一些之前租房子碰到的学生,来自更多的学校其中包括我待的southbank的这类‘垃圾’学校(哎,这么说自己的学校我都惭愧当初被主动上手的好处欺骗了,只能希望自己努力不要浪费国家的钱啦)。还认识国内朋友工作了让帮忙给领导子女接受学校的,铁道上的。国内很一般,但是来这边的学校也前20。很多就要求个英语,有英语有钱就能来。(这个时候不得不提一下专业成绩: 国内的70,80乃至90分A优秀都相对好拿的,据我了解能在国内拿到校三等奖学金的都要专业成绩平均80以上。这些成绩对于英国来说是相当好了,英国这边拿个80不是那么容易的,70就不错,50~60常见,很多学校40就及格 )其中钱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欧洲经济不好,要不你有钱,要不国外教研室的老板有钱,学校的钱越来越紧张的。 加之欧洲的政策导向他们相互抱团, 奖学金什么的大大的偏向欧盟和英国的孩子。这个时候亚洲学生尤其是大陆学生能够全凭实力拿到全奖的人少之又少,英国之前海外留学生全奖在800人/年左右,后来还缩减了(600左右?)。中国公派资助每年来英国的我没统计,估计也就1000-3000的样子(因为全国2010公派不到1万,今年大涨至2.5W,那前面的数据得也翻番了)。要知道,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有12万之多,这些人里面英国方面资助和中国政府方面资助(也包括双方共同资助的)还是很少数的。 除了这“一小撮”之外,教研室课题很有钱老板愿意资助,以及学校给予一定程度免单算是最幸运的啦...但是这个时候老板资助的人家的目的性也是很强的,很专业的。人是要你去干活的,不是特意培养的。两者能不能结合(在你干活的过程你培养了自己)不是打包票的事。这跟国内情况一样,国内很多师生关系也有这种潜在的利益关系: 很多人读研或者读博之初已经潜在甚至明面的接受要干活的安排,完事拿到位置了想不干都难了 。 这个时候有说老师不对的(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也有说学生不对的(当初就别答应啊),我觉得大家都是利益趋向的,想法找到利益共同点是正道 所以,这么看出国的人完全不一定很优秀(这里的优秀咱们指学术和专业上更狭窄一点的优秀)。因为 1,他或她可能很有钱,人家自费来读(海外生学费高,这对英国教育是个不错的帮助)。成绩稍微差不多,有英语,如果再单为了出国或者学校名气,读个冷门专业,进剑桥牛津难度都不是太大.,进前二十都能称得上轻松 2,英语很好往往独挡一面,(加之国内众多院校的好学生和一般学生平均分也都在80以上的怪相)英语甚至都成为了评价的主力(甚至对一些急于招海外学生的院校的唯一要求) 3,机遇也很重要啊。这个无论是拿奖学金还是不拿都太重要了。我们太经常看到一些国际一流的的科研单位或者研究中心,急招相关专业硕博士之类的。那并不是骗人的,那是因为中心或者某个研究人员拿到比较大的研究课题动辄几千万,所以钱根本不是问题了。如果学校政策再多支持一下,人家恨不得多来几十号人帮忙呐。因为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每年开支个几万相对他的项目根本不算啥, 如果有质量绝对超值。人员质量和数量保证了,项目也就保证了,做好了还可以再申请,才有了良性循环。如果一个老师缺人,你又不要价甘愿奉献,这事还不是天作之合嘛。 当然了同学们完全没必要苦等某个机遇,完全可以“全面撒网,重点扑捞,个别发展”嘛,不过,这又不得不提有些孩子国内申请了一年之久,确实耗神耗钱耗力的。甚至专业都耽误一些,研究兴趣改来改去最后都快没啦。这个值不值呐?这得看你出来之后的作为了 4,能委屈一点的,灵活一点的。有时候很多本科生拿国外博士(或者先一年预科)比国内的硕博士申请还要顺利。因为本科生专业方向宽,甚至可以跨专业(如上面那个女生本科国内事数学的,出来之后做计算机电子工程方面的),所以他们申请余地大。而博硕士往往都具有了研究方向,这个时候碰好了前面的运气了很好,碰不上就要自己权宜一下了:是接受一下挑战,调整一下自己的方向和国外结合还是再谋高就(甚至不出来了)。因为国外研究课题组不可能跟着你变的。 另外, 出国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了,我国内西工大教研室近年项目比较足资金很到位,老师为了培养一些差不多的博士,项目组出钱博士去加拿大封闭式训练3-6个月。我觉得这么走一遭跟出国留学也没啥大不一样,出国时间长的人还容易学坏呐~~ 再者,也有老师提到国外导师更喜欢国内来的本科生,他们还没有像国内的博硕士那样被“歪曲”培养,是好苗子...哈哈 总之,国内有想法往国外发展的同学们。首先不要建立可怕的心里障碍,尤其是不要认为出国人员一定(很)优秀,更多只是他们有这个意识而已。因为很明显的很大一部分“学不成归国”的,要他们自己的话就出来走了一遭。当然了北大清华出来的多,一方面是他们优秀,学校也相对有名气,更多我觉得是北大清华人有这个意识,人人都在准备都很自信(即使国外学校不晓得北大清华)。上面说的四条除了第一条咱们个人不能改变,后面几个还都是可以争取很多机会的。 当然了,我们出国的人员也要有个自我的警示:出国已不再是神马耀眼的光环,反而更高的期许成了一种负担。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移民政策收紧全球就业困难....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9219 次阅读|20 个评论
驾照国外翻译的一个启示
uqysong 2012-3-9 20:37
国外驾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就是代步工具。国内的驾照在澳洲是认可的,但必须经过翻译。 这翻译也不少钱100刀左右不等,而且费事。光这翻译费,国人不知道为他人做了多少贡献? 其实,我们国家自己在做一个让人不可理解的事情。如果你看看你的驾照,基本都有中英对照, 但你仔细看差什么,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名字没给注上拼音。 就这一下,人家就不承认,需要 你去翻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国内设计的这么个残缺的中英对照,请到位点,行嘛?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毕业证书等也是很烦人的事,需要公证,其实只要学校备份个英文版的(当然我知道有些高校这么做了),现在出国跟回老家一样容易。 不知为学生或访问者或者工作在海外方便多少? 中国,确实很有特色!
4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解读“2011中国民企海外10大并购案”
brbaba 2012-2-6 07:34
2011年年初以来,中国民企在全球跨国并购的舞台上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浙商》杂志根据各种信息披露,按照并购金额大小排序,推出“2011中国民企海外并购十大案例”,其中浙商企业占了一半以上。 本文根据《浙商》杂志所列十大并购案,结合所参加的一些海外及境内并购案例,就相关项目进行粗浅解读,仅供感兴趣朋友参考。同时,收购看上去都很美,作者将就中国企业的境外并购陆续发表相关文章,也希望与大家多交流,共同提升。 NO.1 海航并购西班牙NH 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海航集团排名第7位,但其资产总额高居榜首,和频繁的国内资本市场并购一样,海航在海外并购方面也是大手笔。2011年10月,受西班牙股市震荡影响,西班牙NH酒店连锁集团被迫重新修订与中国海航酒店集团于今年5月签署的合作协议,最终海航仍决定参股20%,收购额为3.29亿欧元,比5月协议价4.31亿欧元下调23.5%。NH酒店在欧洲、拉美和非洲经营400家酒店,是西班牙最大的酒店经营管理公司之一。协议签署后,海航将以每股5.35欧元参股,预计今年12月15日之前完成收购。 解读:1、海航收购属于横向并购,该并购直接将其经营链条延展到国外,并通过NH400家酒店的实际运营及了解,进一步学习境外酒店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技术;2、海航收购的时机选择在欧债危机逐步加深,并购目标公司估值大幅调减的情况下,并购对价比较合理;3、海航并购股权比例为20%,没有控股,这必然有内在的原因,如资金、并购股东意愿等,这同时也提示中国其他企业需要逐步摆脱“控股”方能控制企业的想法。事实上,中国公司通过少数持股,逐步了解和掌握境外公司运作,加强产业链上的联盟与合作,可能更容易达到并购目标。 NO.2 富丽达并购加拿大纽西尔 2011年2月1日,总部位于杭州萧山的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斥巨资2.53亿美元成功收购了加拿大纽西尔(NEUCEL)特种纤维素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纽西尔是加拿大专业生产特种溶解浆的三大厂商之一,产品为使用木材进行加工处理所得的普通和特种溶解浆,用于制造粘胶纤维等纺织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收购纽西尔,富丽达把触角延伸到产业链上游,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在粘胶纤维行业中的话语权。 解读:1、富丽达集团收购属于上游产业链收购,这种收购的确具有战略意义,它能够有效提升该公司在行业的话语权;2、该并购属于全资收购,对于中国公司境外的管理及并购整合能力提出挑战。 NO.3 美的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 2011年8月,美的电器宣布,将以2.233亿美元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的51%股权,收购标的为开利巴西、阿根廷、智利空调业务公司。2010年开利巴西、阿根廷与智利空调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4.89亿美元、1.19亿美元与0.13亿美元。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延续了美的埃及扩张的路径。美的去年并购了开利在埃及的子公司Miraco公司32.5%股权。本次并购开利拉美业务,进一步加深了与开利空调业务的合作。 解读:1、近年来,美的逐步加大海外投资力度,2003年在越南成立生产公司,进行属地化运营及管理;2、美的的上述收购属于控股权收购,即通过持有目标公司51%的股权掌控目标公司的运作,实现海外渠道的有效拓展;3、美的的上述收购应该视为美的与开利公司进行战略上的进退合作,即美的逐步接受开利的空调业务,实现拓展。 NO.4 四川汉龙并购非洲SDL 2011年3月,四川汉龙集团旗下汉龙矿业出资约2亿澳元(折合人民币12亿元左右),收购了非洲大型铁矿石公司SundanceResourcesLtd(简称SDL)16%的股份。通过此次收购,汉龙拥有SDL公司1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单一股东。在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的SDL,是目前世界上屈指可数未开发的大型铁矿石项目之一,预期百亿吨的铁矿石资源,将加强汉龙集团在铁矿石方面的话语权。该项目后期有望达到1亿-2亿吨的生产规模,届时汉龙也将跻身于世界五大铁矿石生产商行列。 解读:1、汉龙并购属于民营企业的境外资源并购,该并购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能源供应具有积极的意义;2、国家应该从政策、融资等方面积极为民营企业的境外并购提供支持,鉴于境外一些国家对于中国国有企业收购行为的敏感度,通过民营企业的收购亦可达到同等效果。 NO.5 均胜并购德国普瑞 2011年7月,宁波均胜投资集团完成收购德国普瑞(Preh)74.9%股份的交割,合并后双方将共同缔造一家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的汽车电子产品企业。Preh是一家位于巴伐利亚的汽车部件供应商集团,产品包括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系统,销售额达到3.51亿欧元,雇员2500人。此次跨国并购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系中德汽车零部件并购第一案。均胜表示,此举旨在提振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销售。 解读:1、均胜收购德国普瑞公司,可以实现掌控先进技术的目的;2、该收购有助于该公司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及技术创新,并实现中国公司的制造能力与德国公司研发能力的有效组合,从而实现某一细分行业市场的竞争力迅速提升。 NO.6 卧龙控股并购奥地利ATB 2011年10月20日,总部位于浙江上虞的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维也纳宣布,基本完成了对欧洲第三大电机生产商ATB驱动技术股份集团的并购,并购额约1.05亿欧元(1.44亿美元),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奥地利进行的金额最大的并购交易。ATB集团是欧洲著名的电机制造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欧洲。该集团目前拥有员工3000多人,并在欧洲5个国家拥有10个制造基地。卧龙集团收购ATB集团及其原股东艾泰克工业股份公司所持的ATB全部股权和债权,ATB原执行总裁施密特继续留任这一职务。 解读:1、浙江上虞收购ATB公司,将有效提升该公司的在驱动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实现在欧洲国家建立和运营研发的目的;2、更为重要的是,ATB在欧洲拥有10个制造基地,这将进一步拓宽该公司的国际运营视野;3、该公司留任施米特总裁应为精明之举,这将有助于该公司在最短的时间,融入当地及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快速整合。 NO.7 复星国际收购Folli Follie9.5%股权 2011年5月19日,复星国际(00656.HK)与希腊著名时尚品牌Folli Follie集团签署协议,拟以8458.8万欧元,入股Folli Follie集团,持股9.5%,成为其最大战略投资者之一。Folli Follie集团是希腊上市公司,也是全球著名的时尚品牌,旗下拥有Folli Follie及Links of Lon-don两个时尚品牌,覆盖珠宝、手表、配饰、礼品等多个系列,是威廉王妃结婚首饰供应商之一。2010年,该公司的营业额约为9.89亿欧元,净利润约为8500万欧元,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约为9000万美元。这是复星首度涉足国际时尚品牌,将助其成为中国市场“消费得起的奢侈品”。 解读:1、复星国际的确是长袖善舞,先后参与多起跨境收购;2、复星具有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国际化运营经验,包括资本运作、境外收购等,最为重要的是复星在国内具有比较强大的市场整合和产品切入能力,这是很大国外投资者愿意与复星合作的重要原因;3、复星并购的目的不是控制目标公司,而是通过少数持股,逐步了解,实现多方共赢。 NO.8 金亚科技并购英国哈佛国际 2011年9月28日,总部在成都的上市公司金亚科技(300028.SZ)与英国哈佛国际(Harvard International plc)签署协议,金亚科技全资子公司金亚香港拟通过全面要约收购的方式,以约人民币2.29亿元的现金对价收购其全部股权。Harvard为一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AIM市场上市的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63年的Harris Overseas Ltd,主营消费电子品,是英国主要的机顶盒经销商之一,拥有消费电子行业超过40年的经验。本次交易完成后,金亚科技产品可以借此融入当地市场,并获得英国和澳大利亚主流品牌;同时,公司获得了这些销售渠道,业务能够快速扩展到新的国际市场,增加国际业务收入。 解读: 1、金亚科技收购哈佛为全资控股收购,实现绝对控制;2、收购通过香港公司操作,这也是中国公司境外收购的基本思路。通过香港公司收购,可以减少境内审批机构的审批流程;3、该收购帮助 金亚科技拥有主流品牌。 NO.9 蒙努并购美国杰妮芙 2011年8月24日,国家商务部正式向蒙努集团下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总部位于浙江海宁的蒙努集团以1737万美元收购杰妮芙90.1%的股权,收购出资以杰妮芙对蒙努的负债作抵,这是迄今为止经核准的浙商境外投资中第一起“债转股”并购。发源于特拉华州的美国杰妮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美国最大的沙发床专业连锁零售店和皮革家具专业连锁零售店集团,旗下拥有两个全球家具业的著名品牌。 解读:1、该收购的最大特点是“债转股”;2、蒙努集团对杰妮芙的债权达到1737万美元,这似乎提示中国其他企业需要高度关注海外应收款的保障的问题。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债权人都能向蒙努集团如此幸运。 NO.10 一舟并购德国威运高 2011年6月,宁波一舟投资集团正式完成了对德国威运高 (Vivanco)股份公司的收购、控股。在本次收购中,宁波一舟共斥资1000万欧元,获得欧洲著名通信连接产品商——拥有90多年历史的德国上市公司威运高66.6%的股份。这也是近年来浙商首次以收购的方式控制德国上市公司。 解读:1、一舟收购德国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导向意义,也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动作;2、该公司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德国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3、该收购金额比较低,可以判断该股票的流动性或估值不是很理想,市场投资者对于威运高的评价应该不是很好。 (作者:何晓春 来源:浙商)
个人分类: 杂谈|2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异国他乡如何在一个小时内吃自己做的蒸包
热度 8 dearyajuan 2012-1-31 04:39
前言:刚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经常为做饭发愁,也不知道应该做多少,记得有一次买了一个大菜花,炖了一大锅,结果一连吃了几天都快吃腻了。做多了也没关系,更难解决的是还不敢炒菜,所以整天煮菜炖菜,后来有了蒸锅就开始蒸菜。。。 不过实践出真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我现在早已不为做饭发愁了,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比如,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调馅、包包子、蒸包子的复杂过程,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方便,具体怎么做呢? 原料:A,肉馅 酱油(生抽或日本酱油)20-40mL 醋(中国的醋或者意大利的balsam醋)15-30mL 10%脂肪的肉馅一盒,大约300g 小葱1到3根 披萨面饼卷一个400-600g(超市的冷藏冰箱里,已经和好、发好、擀好的面饼) 五香粉/十三香/肖家香料/其他香料/黑胡椒粉/味精/鸡精/糖/酒等,肉馅需要多加香料去腥,有什么就放什么 把肉馅、切碎的葱倒到一个大容器里,加酱油、醋和香料,混匀,酱油比醋稍微多放一点,具体放多少,根据情况而定,总之,要让肉馅跟酱油醋充分混匀,肉馅湿润,但是容器底部游离的液体不超过2mL,这样肉馅有滋味,也不需要放盐。 B,虾仁豆腐馅 小虾仁200g(小虾仁便宜而且不用切) 豆腐一块约400g 菜叶,葱,酱油,醋,披萨面饼 把豆腐隔着塑料袋捏碎,然后倒到大容器里,跟虾仁、菜叶、葱花拌在一起,倒少量的酱油和醋,因为虾仁很鲜,所以酱油和醋用一点点就够了,也不需要放盐或其他香料,以免掩盖了虾仁和豆腐的香味。 调好了肉馅或者虾仁馅,就可以打开面饼包装,平铺在桌上,用刀切成小块,比如边长6-8cm的方块。拿起一个方块,放上馅,然后把四角捏在一起,再把其他边挨个捏好,这样一个包子就做好了。全部包完之后,可以静置5-10分钟(可省略),剪一些跟包子底面积相似的烤纸片,放在包子和蒸笼之间,防止粘锅,包子之间间距大一点,至少3cm,因为蒸完会变大,蒸锅里放足够的水(2/3锅的容积,防止干了),就可以蒸了,开锅20分钟就可以了,或者多蒸一会也没关系,只要锅里有水就没事。蒸好后关好炉子,等一会再开盖。 这种方法就可以很快做出蒸包,缺点是,如果买的披萨皮质量不够好,蒸出来的包子不蓬松,不过一般还好了,还有就是用刀切成方块,包出来的包子可能不那么好看,可能是方形的,或者你可以包成圆形,不过还是没有圆形的皮包出来好看。 我觉得味道还不错,而且一下子可以包好多个,可以冻起来吃好几次呢。如果馅有剩余,可以下顿炒菜吃或者烧汤,如果皮有剩余,可以里边放糖或者巧克力或者水果。 实践证明,一个小时做出香喷喷的蒸包是完全可行的,好像有点quick and dirty,不过洗干净手,刷干净锅,就不dirty了,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89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国外的商品和售后服务
热度 2 Helmholtz 2012-1-15 23:00
国外的商品和售后服务 胡果威 多年前买了一双Stacy Adams的皮鞋,这在美国是极其普通的大众化皮鞋,多年未穿,最近旧鞋坏了,便穿上了那双新鞋。没想到穿了几个星期之后,“三接头”的鞋尖便塌陷下去了,虽然还可以穿,但是外形就不挺了,后跟和鞋底完好,扔了又可惜。苦于多年前买鞋的发票早已不知去向,无法与商店交涉。2011年12月30日我随便在网上查到了Stacy Adams总部的客服电话,便打电话去询问。我说明情况之后,那位客服代表非常客气,他向我解释,鞋尖内衬的材料也是牛皮,本应该是硬挺的,但是如果多年不穿,尤其是储存在有暖气的环境里,牛皮干了便会发脆。知道我没有收据,他让我将鞋的外形和鞋内的标签拍成照片,用电邮发送过去,并附上地址,他会酌情处理。随后便是过年,我也就忘了那码事。没想到1月5日便收到一封电邮,原文转抄如下: Thank you for providing your photographs and information. I’ve arranged to have your fresh shoes sent for you tomorrow from our Wisconsin facility. Please expect delivery in New York in a few days. We sincerely appreciate your patronage and the opportunity to serve you. 感谢您提供照片和说明。我已安排明天将您的新鞋从我们的威斯康辛工厂寄出,几天之后便会送达纽约。我们诚挚地感谢您帮衬我们的生意,很荣幸有机会为您服务。 没想到多年前买的一双鞋,连发票都没有,旧鞋也不用归还,居然还能换新的,而且连邮寄的费用都不用出。 第一次体会国外售后服务是1983年。当时我刚到美国,一切都是新鲜的,于是便买了一台30美元的廉价相机,好拍照寄给家人。用了几次,发现电池仓的盖子有点松动,其实只要贴上一块胶纸便能固定住,并不妨碍照片的清晰度。我到商店交涉,希望修理一下。那位店员问我有没有发票,我给他看了,他一句话都没说,将相机随手扔在废物篓中,从柜台中拿出一台新的给我。当时我真想让他把那台旧的还给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住了。我想大概是美国的人工太昂贵,也许修理的费用比换一台新的还贵,于是廉价的相机便成了“一次性”的消费品了。 还有一次也是买鞋,是一双很普通的Florsheim。其实那鞋的质量不错,牛皮很厚,但是新鞋非常硬,脚上磨起了一个大泡。我去交涉了一次,略费了一点口舌,他们便全数退款,并对我脚上的泡表示对不起。 我有一件旧的Burberry风衣,是那种经久不变的战壕风衣(trench coat)。既然原来曾是英国皇家军队用的,腰带上有几个“D形环”(D Ring),据说是当年英军用来挂手榴弹的,这款经典式样保持至今,D形环权充装饰品用。然而时间长了,两个D形环不见了,于是我便顺路到一家专卖店去看,是否能找到替换的配件。尽管我的风衣其实根本就不是那家店卖的,但是服务员却非常热情,二话没说便找到两个D形环给我换上。另外,风衣腰带上和袖子上的搭扣是金属外边包牛皮的,时间长了会磨损,看起来便显得很陈旧。他看见腰带上的搭扣旧了,便给我一个崭新的腰带搭扣换上,另外又主动给我两个崭新的袖子搭扣,让我回家自己换。本来是旧风衣,将几个小硬件换掉之后,再干洗一下,看起来几乎就是新的。好处是,旧衣服的布料比较柔软,穿起来比新衣服更舒服。 我喜欢搜集旧笔,就是那种用老式的“自来水笔”。我岳父有一支比我年纪大的派克51型金笔,知道我喜欢笔,便给了我。派克51型作为派克公司耗费巨资研发的笔款,在收藏家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是迄今为止最完美的笔,全球销售额超过4亿美元即证实了这一 点。51型的研制工作于1939年全部完成,这一年恰逢派克公司诞辰51周年,因此得名。当年派克公司的广告称,51型从飞机上扔下来都不会坏,而且是终生质量担保。话是这么说,好几十年的笔,吸水的胶囊老化了。到了美国之后,我与派克公司联系修理,他们马上便寄了几个专门用于邮寄笔的塑料筒,让我邮寄回公司。不久后,我居然收到了两支笔,一支是岳父的旧笔,另外还有一支新的派克笔。此外还有一封信,信中说,这款产品我们早就停产了,因为年代久远,现在连修理的配件都没有了,所以无法修理您的笔,我们深感抱歉。为此我们给您一支新的笔,表示我们对忠诚顾客的感谢。 国外的商家对品牌的声誉特别重视。只要是我的品牌,顾客有任何不满意,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买的,什么时候买的,只要是我的产品,我就无条件认账,绝不推诿。据先父说,当年的派克笔只要有一点瑕疵,派克公司负责修理。即使是顾客使用不当,把笔杆弄碎了,笔尖摔坏了,派克公司便换一支新的。没想到好几十年前做出的终生保修的承诺,如今没法修理,也没有同样的产品以旧换新,派克公司便送你一支不同型号的新笔。服务到这种境界,顾客怎么可能不满意? 对比之下,国内商家和商品的质量就望尘莫及了。首先是假冒伪劣产品防不胜防,如三鹿牌有毒奶粉,达芬奇的“进口家具”等。即使是真的产品,售后服务既少又差。国内的许多商店里对顾客有这样的“温馨提示”,“售出商品,离柜概不负责”。换言之,买东西时必须仔细看好,否则即便是在那家商店买的东西,而且还有发票为证,离开柜台店家便不认账。许多商品的瑕疵并非目视检查就能发现的,那顾客就只好自认倒霉了。更何况是不知从哪家店买的东西,连发票都没有,叫我负责修理退换?门儿都没有。用东北俗话来说,那叫做“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记得我曾在广州买过一双中国制造的耐克(Nike)跑鞋,在香港登太平山,没几次其中一只整个鞋底就脱胶了,我连想都没想,便扔进了垃圾堆,懒得去费那个口舌。 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厂和消费品出口国,但是中国产品始终不能成为名牌产品,何以也?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售后服务,都不具备成为名牌的资格。希望我个人的经验能给国内的商店和厂家做参考,并希望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创造出世界名牌。
个人分类: 海外风情|3451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留学--杂感:算笔账
热度 12 JRoy 2011-12-27 08:24
这是一篇抛砖文章,还没有引玉结论呐....鄙人也在纠结中...何去何从? 看《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以及网易的《另一面》第510期《海龟已死》,今个刚好跟着血拼shopping了一把,觉得有些账不得不算(英镑结算)... 先说几个不确切的人物,都是英国华侨,也刚好都是房东。 1 首先是我第一个房东夫妇 :来英十年稍多些(两个人一起来这边自费读大学),还算年轻(40)但还没有小孩。他们那时的房子flat估价在25w到30w之间,我在那儿住的时候跟他们一起去北london去看过房子。因为他们想要小孩,而且是打算试管婴儿的。所以在北london一所比较好的小学旁边看了一处房子house(把现在在市里的flat租出去,典型华侨的发展思路),当时要价42w,虽然后来因为觉得街道有点吵没谈成,但是说明他们有这个资本。加之他们也有辆小车以及其他硬件,算个10W吧,所以他们家的资产怎么地也在80w英镑以上。 男的职业是在金融城(这点有保证,金融城的2010年的人均年薪我记得好像是8~9w左右,人民币合90w吧),女的是销售助理之类的(也负责到中国采购)(整个london的人均年薪4w多些好像)。后来我跟在这工作的一个中国人明问核实过,这些薪水他认为并不好达到,毕竟的考虑华侨的工作处于中下的偏多,那么正式的平均薪水就是打个对折也算是毕竟可观了,因为 中国人过日子很节省,不是西方年轻人的周末光 。 女房东对中国有点怨恨似的,反正一提起中国骂声稍多。男房东人超级好,一看就是忠厚和蔼中国人,对中国热爱不热爱的我不知道,但是不抱怨也不谩骂。和我怎么都可以,很随意不为难人。总体两个人都是本分的中国人,算是我见过最本分的一类了,至少从他们的作息时间上,极少有人晚回家。因为那时候和房东住,交谈的时候多。女房东提及过点出国之前,他们在北京打工之类的,好像受过苦,一直到自费留学整天吃pizza也是熬过来的~ 总结:他们的出国是很成功的,也是很值得,在物质上极大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对女房东算是精神上在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国度吧。唯一的遗憾是太多的奋斗没有来得及要小孩吧。 2 第二个是我现在的房东 : 人家三十年钱是国家公派哦,他说他那时候的标准是300镑每月~~他和自己留学期间接触的单位保持了较好关系,然后公派留学完回国服务,服务到期又跟这边联系出来的。这类案例不少见,时至今日仍占多半。这里不讨论这个的道义问题,也别扯爱国不爱国,在国外待着的也不见得不爱国 他就属于比第一个房东早几年也更快一步的人(按人民币来算的话,就是千万级别的啦),因为典型的他已经把自己在市里的房子做出租用,自己在郊区买了房子,和西方人一样。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都上大学了,小女儿差不多初中。他在一个大学教书,是doctor,但是大学很一般,他现在也只是doctor以及跟他的接触可以发现,他还远远不是 饶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施一公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这等堪称华人学术骄傲的人啦。 房东在家里也有会计的很多书籍,也有很多的信件称他为 会计的,房东之前也搞过 中国按摩的生意....看来房东大有来头,三头六臂称不上,也算是个典型的为钱而生的上海人的形象(他是上海人)。和他的接触我也深刻的了解了上海人的个人,事无巨细,不怕烦琐,分毛计较,但也脾气温和,你强他弱,万事好商量。 也许他的价值观就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更为相符,和第一个男房东比,他更像是融入了这个西方社会的,要比第一个房东过得看着更滋润更快乐(来家里,经常有说有笑的,春光满面),第一个房东总觉得风平浪静甚至有点麻木似的。 3第三个再补充一些老华侨: 一个是朋友的房东,很多年前来的时候是劳务输出,也搞得有事业(小买卖生意,不再是劳务输出了)有房了。第二个是我现在短期租住的房子的主人更老华侨,从这个房子看,独院的house,干净整齐卫生宽敞(单一个厨房得有40个平面以上,我见过的最大的),怎么也得50w镑子以上,其他的对这个房东不了解。他们是已经彻彻底底被西方改变了的华人,也算是定格了。如果说我上面的两个房东有可能后半生回国再干一番事业(比如趁着国家吸引高水平人才战略东风),甚至安度晚年的话很可能,后面这个年纪更大的就够呛了。这又让我想起,我们教研中心的两个中国老师:一个45岁左右,一个62岁左右。45岁的那个两个儿子还没上大学(一个正备战牛剑,至少确保帝国理工了),还在拼搏,从他的谈吐上能看出他已经将全部的人生精力放在儿子身上。60岁的已经抱孙子了,儿子牛津毕业,金融城工作。45岁的这个老师特别爱国,甚至爱政府,我在他面前都不敢说一句中国不好(即使有些人还认为我爱国),60岁的这个就很老滑睿智了,闭口从不谈国事,也经常回国。但是他们一点相同: 儿子的教育事业是重中之重(甚至是精神支柱) ,单从大学来看,也是成功的。 -------------------------------------------------------- 上面提到的都是成功的案例了,事实上能做到就很不容易。因为至少那个年代出国的机会就不多见,说 “优中选优” 不为过 我觉得 只做一直挣钱的机器的生活没劲,也许早已忘了理想和自我;至少新华侨不应该还是照搬老华侨的路走,也搬不成了 时代变了,就说英国2005年之前移民签证,劳力工作都相对好办,现在要难很多哦,华侨也越来越不好混了~~单从人民币的升值上就能看出,有些新华侨可能转身往国内一看,自己啥也没有 以前华侨,国内国外都热:国外热你的勤奋 吃苦 能干;国内热你的有见识 先进;而现在,国内国外都不热,国外能干不再是好事也不受欢迎,回国吧还不一定谁的见识广呐 --------------------------------------------------------------- 这上面的还没进入正题呐,稍微有点罗嗦了,现在进入正题。 算一笔账:英国的劳力标准是6.7镑左右(反正6镑多),稍微高级点的可能8.3镑(如我教研室同事在upcrust干了5年,都升为supervisor了,),至于黑工的话就对半砍了,我知道饿的有3镑的(就是给一些店打工不限制与签证上的20h/w时间,结账也是现金cash啦)。那么如果还要学习的话,我觉得一周也就干个40小时算是很多的啦,当然了拼命三郎另算。那么收入应该在200-300镑每周之间,恨人每周400镑也不是难事。不过我们有个粗略的概念,也就是最多一个学生纯粹劳力打工的话也就是1000镑封顶了,500镑都算是可观的了,吃喝房租可能都赚回来了。就是200-300镑每月也够吃喝花销的了。所以,我们也常常听说能挣够吃喝住的就是很强的啦,还没听说过吧把学费也给挣回来的。就是每年能有1w左右的劳力打工的,那样的话身体估计吃不消.... 试想,就是有这样的好机会,碰到的薪水也很高,活也不是很累的,还真有猛人年薪1w镑(10w人民币)呐,吃喝住加学费都有了。咱们先假设这类人存在 那么我要问:他能学了习吗? 也就是说,他很可能在国外辛辛苦苦的一年, 实质的交换就是一年的劳务换一年的“忙”呆着,这类的学生大有人在 ,当然了,三年或四年后 有一纸文凭~~但是可以确定的:这类的学业一定是大打折扣了的。我倒不是说不好(而是他可以更好),人家牛剑的人这么干的也很多,反而长见识长知识呐(如恰当的在高级圈子工作,能更好的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 人家牛的不行怎么都成 。当然,本身出国交钱“闲呆着”的富有阶层比较特殊,本文不涉及。 但是也别忽略了有一类很强的人,能跑业务能用脑袋赚钱的。如"投机倒把"(往国内买卖奢侈品),为有钱中国人服务(导游,接机,会议安排,富家子的论文,课堂作业服务等等)甚至开门店,开网店,炒股票等等....这里面确实有很能赚的,运气成分很大,个人能力很重要,已经和他的学生身份关系不大了。 但也有例外,比如读博士的可以担任授课:以南岸大学讲课的报酬为例:每小时55镑很客观。也就是说如果一学期带两门课,每周保证有6-8小时课的话,每周400镑很轻松。甚至看似都不耽误多少时间。 ok,我们就暂且以这个每小时55镑=550人民币作为留学生打工挣钱的理想版:估计大家没啥意见:1,给学生授课就讲自己专业知识,很多人认为还能增长见识,也为将来希望继续做科研的人锻炼的机会,2,也是提高自己交际,英语口语等能力;3 甚至更好的是,让学生给你做一些工作,如,你需要什么地方的资料收集和编程,,甚至4 你的教学最后也纳入你的博士贡献考虑范畴,一大笔苦劳呐。。。。。怎么看都觉得是理想版 但是以教研室的两个实例来说:完全没有那么理想:1,占用时间是必须的,钱不是好赚的,你得备课,而且英国教育很认真动不动学生投诉你了;2,工作的转换也占用时间,不要以为从课堂回来就可以做自己的研究了:有时候是稍稍觉得又累又赚钱了,有理由给自己放轻松假呐,所以常常是一天就下午带了两个小时的课,结果一整天啥自己的(科研)事没干。 这才是真相! 这不是瞎掰。是以我身边的例子来说的:教研室一个四年的印度的哥们,基本每天都不干正事了,就躺在替老板带们课和一门实验上,另一个哥们是口口声声好好学习的典范,但是实际上教学任务很影响他的工作。 ok话有说回来了,即使不影响,满足这个55镑每小时现状的话,绝不是改变世界的jobs的人生,很可能: 他们也许就这样混个饭碗教一辈子教学,我倒不是说这没意义,只是有点过早的放弃人生的追求和选择安逸 ............ 因为小小的安逸的生活是最容易腐蚀人的,让你不要再前进。正如你本来明天有个挣一千万的计划,但是今天给你1百万,你可能就变了。不能只赚小钱 乱世出英雄,多少伟人商人和大家都是没有安逸或者摒弃安逸才得以建立新世界 ----------------------------------------------------------------------------- 每小时打工挣8.3镑的看打黑工挣3镑的好可怜似的 做智力服务的如家教教学看劳力打工的也是好可怜的份,百步笑五十嘛 然后做生意,做投机的能赚更多,可能看前面的也都是毛毛雨啦.... 这条路,没有走到黑的地方 ,多年后暮然回首,想当初为钱折腰也许是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因为年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理想和志向,方向感更重要 -------------------------------------------------------------------------------- 虽然我自己给自己戏称:谁给我没事扯皮,就是每小时拿走我500块。每小时我没事溜达网页,看bbc,看搞笑视频,每小时500块。当然了,这篇博文已经花费了快700了,估计最后的1000块(两个小时)才能下来。 现在很多的留学生都打工,甚至也传为佳话了。 因为这个一直都有优良的传统,比如我们说某某牛人当年在国外留学吃多少苦打多少工....... 事实上,这个东西就跟乡下孩子进城读大学,做家教一样;绝对不超过这个....... 事情本身无可厚非,没有还坏,有的只是会不会骑在上面安逸,以至于忘了明天的千万计划? 但是,时代变了,现在不是那个你懂别人不懂的年代了,现在全世界的竞争异常激烈, 还局限于眼前的一点点小利润(那怕是几十万)都不足以保证你的人生不是失败的啦,甚至是无知的 《海龟已死》《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提到的留学生不在光艳了,因为他们真的没什么可光艳的啦:就在国外买了两年包子,回国就摆脸色?现在单是每年毕业的华人博士每年就得5000+,想想吧.... 早已不是出国就镀金的时代了,有可能是出国就毁人啦~~ 因为兔子的自以为跑得快了些,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完成了比赛 --------------------------------------------------------------------------------------- 这篇博文想说什么,没说清;有些问题,答案我也在纠结.....  
个人分类: About me|5420 次阅读|15 个评论
赌与搏:华人在海外的印象难道就是赌?
热度 14 neilchau 2011-12-22 01:44
前两天,大学一同学突然给我来电话,问我来新加坡有没有多带的钱。一问才知道,他前几天去赌场输了两万多新币(十万多RMB),苦闷的他憋在家里好几天了。我还说呢,前几天还说带我逛新加坡呢,怎么一直没消息,原来赌博输了。 赌博对海外的不少中国人来说,一定不陌生,想必不少人都有体验。曾在机场等飞机时,遇到一个悉尼的年轻人,聊天中得知,中国人给他的印象居然是: 个个都爱赌博 。其实更确切说,应该是年轻的中国人。我一点都不怀疑他对中国人的这个印象。身边认识的,听说过的赌博输的悲剧故事太多了。有留学生在赌场把学费都输进去了;有工人把辛辛苦苦打工赚的钱输进去了,一个人憋在家里不去上班,面临着被遣送回国的处境;有官二代富二代在赌场输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都有。 虽然也听说过美国某名校的几个数学天才组队去拉斯维加斯大赌大赚,赚得后来赌场老板都不敢让他们入场了。但大家也许更明白: 赌博最终肯定是要输的 ,因为普通人不是数学天才。那为什么还要赌阿?弱智?当然不是了,要知道我那个大学同学当年把本专业最漂亮的女生都搞定了,如果是弱智他能吗?那为啥还赌阿? 因为赌徒们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这种赌博中的侥幸心理也许每个民族都有,但在一个欠成熟、欠民主和公平的体制下生活的人,这种侥幸心理尤为严重。当一个社会上的多数人相信: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朝的方向,不是你个人有多聪明多能干,而是取决于你是谁(官员和富商)的精子;领导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学得好、干得好,都不如嫁得好时,当社会上的许多人不再相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时,他们把有限的钱用于冒险赌博以期发财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如果留意赌场中的顾客,会发现有趣的想象:里面的多数赌徒都是亚裔人的面孔,尤其是中国、越南和泰国人居多,当地的白人反倒不多。自己国家开设的赌场中,作为顾客的当地人却不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价值体系(比如说多劳多得,能者居之)还没有崩溃,在他们的体制下,人们还推崇靠自己才能拼搏奋斗创造生活,而不是拼爹、拼关系的价值观。另外也可能因为政府通过政策限制本国人进赌场消费,比如新加坡人进新加坡赌场,就先要交100新币,而国外人凭护照就可以免费进入。 总结: 不成熟、不民主、不公平的社会体制下的人们,喜欢寄希望于 赌 。希望通过赌博,一夜暴富。但不要忘了:赌,是需要本钱的,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就不要试;因为你赢得了一时,赢不了最终。 在一个相对成熟、民主和公平的体制下,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 搏 的。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自己足够聪明、能干,好生活还是会有的;如果没有,就是自己还不够优秀。 最后希望海外的所有华人能共同努力扭转外国人对我们 个个都喜欢赌博 的印象——因为我们永远赢不过赌场,赌场永远是赚钱的,有下表为证:
个人分类: 分享生活|9786 次阅读|40 个评论
海外教授如何实施年薪制
热度 15 changliu8888 2011-11-21 23:09
教授年薪制最近被讨论。这里面的年薪制度,和现行的制度有几点不同: 现行制度下,教授拿低工资,用论文数,经费数,学生数挣“津贴”公分。这里谁都明白,很多教授的基本工资是很低的,教授的很多福利都靠津贴实现。这个制度好的一面,是让很多教授成了大款,这实际上造成一种社会现象。这个制度不好的一面,就是造成人心惶惶,不能安心作深入的工作,跟着领导指挥棒转。学生对老师的很多意见,也是源于这种指挥棒的效应。 新的年薪制,将把工资和津贴和为一体。这就象海外的工资制度一样。在海外,教授只拿一份工资,这个工资是固定的,不论你是不是有终身教职。这个工资是不会降的,每年的“业绩”只能决定涨幅。在过去(2006经济开始转坏之前,一般涨幅在每年3%,好的更高)。现在,一般的基本涨幅是0。5%,好的1%, 坏的不涨。相对通货膨胀,也就意味大家的工资都在降低。 中国在讨论的年薪制,有如下好处:一是减少对教授的行政干预和指挥棒效应,将教授工作回归本来。二是减少教授的不安心,可以让很多人降低工资的欲望。(见我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2132do=blogid=500615 )。这对中国教育是有好处的,因为教授会对教学更加关心。 北美的年薪制,包括如下具体细节: 1。 年薪是“只涨不降的”,就象事业企业一样。如果教授年薪可以降,那作用就被取消了。 2。 年薪是因人而议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同比大多数教授工资差别其实并不大。作了15年的工程正教授,在什么地方的工资都差不多。(公立学校比如UCLA甚至有最高封顶工资。私立学校最高工资不封顶)。但同时特殊贡献教授和一般教授工资可以差很多,私立学校差的比例可以更大,但拿特殊工资的教授不多。比如同一个系里好教授工资可以是一般教授工资的3倍,这一般是因为这个“好”教授可以威胁学校走人。在北美学校是不会主动给你涨工资的。你经费很多,系主任最多祝贺你一下,心中暗喜。你说我的了院士,系主任最多祝贺你一下,不会说明天给你提薪。只有今天你说我要走了,工资才会上去。你说要走的次数越多(当然必须是真的,不能虚晃),你的工资就越高。所以“教授走人”是唯一的涨薪“硬筹码”。这是大家公认的不争事实。能“走人”,说明你水平高。别的学校挖你,或者是需要你,或者是看重你的钱脉,或者是看重你的名气,总是是好事。但是必须当心。如果你的系里巴不得你放弃终身教职走人,也不会提薪的。你就“被走人”了。很多教授滥用筹码,威胁走人,最后不仅工资没涨,在系里也没有升迁的机会。 3。 年薪是保密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传,当然教授之间心里有数,但具体细节没有人知道。一个系,一个教研组,大家的工资都很不同。一般是公平的,没有人抱怨太多。(公立学校的工资是对外公开的,任何有兴趣的人可以到指定地方去查。但这个信息也是比较隐蔽的。私立学校的工资就没法查了。) 4。涨幅是用来激励,不是用来惩罚。靠涨幅是无法致富的。 教授年薪制应该是好事,关键是如何实施。年薪太低,降低工作热情,降低社会上教授的地位。年薪到底有多高?凭我的估计,起码应该是现在系里教授的平均工资加正常津贴。之后可以对做的好的予以逢年涨薪,但不能把涨薪变成变相的“考察”,不能把大家工资公开,变成攀比。另外不能给大家每人每年很大的固定涨幅,那就变相惩罚涨幅小的人。美国的具体实施,就是大家不仅薪水固定,而且涨幅也是固定的,基本随通涨浮动。除了你有特殊的“硬筹码”,否则没有“狂涨”。 总之,教授年薪制应该是通向中国式“准终身教职”的一个重要关口,对提高科研质量和待遇,社会地位有好处。没有年薪制,就没有tenure。年薪制和终身教职,都是要让行政干预和变相“惩罚”的机制消失。中国年薪制的制定必须考虑很多方面,包括年薪数量,是否议价年薪,谁管提薪,提薪标准,保密程序。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只会越搞越乱。 链接文章 老校长称灰色收入拉开教授距离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9151 次阅读|25 个评论
一边是沙漠,一边是海洋:苏丹之行记
热度 4 LLM 2011-9-10 22:33
一边是沙漠,一边是海洋:苏丹之行记
刘亮明 上月,应朋友之邀,到苏丹考察矿业。行前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首都机场登机前给一北京朋友打电话,这朋友还反复叮嘱,到了那边可千万注意安全,一定不要单独外出,免得遭人绑架。正是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苏丹这片神秘的土地。 十几天的行程,从苏丹首都 Khartoum 到北部红海的 Sudan Port ,来去匆匆,对苏丹有个了跑马观花的了解。实际的苏丹与我们想象的相差甚远,远没有我们相象的那么恐怖,我们看到的是和平、安静和友好,当然也还有贫穷、落后和极端干热环境。 客观地看,这是一个极为矛盾的国家,这种矛盾已充满了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里:一边是漂亮的红海,一边却是干热贫脊的沙漠,红海的漂亮程度和红海边上的戈壁沙漠的干热程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这里居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但你却看不到他们的历史,原因可能就是这里的人不会做建筑,只会用木棍和树枝搭建简易的“鸟巢”;这里有美丽的风光,但到处都是垃圾,特别是无处不在塑料垃圾更是扎眼,(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真的要感谢那些捡废品和收购废品的劳动者,要不是他们的辛辛勤劳动,我们也早就被塑料垃圾包围了);这里的人们很友好,对中国尤为友好,但却不守规矩,海关工作人员可以找借口卡住你的行李向你要钱,没有美元和苏丹镑,人民币也要,但只要你找到关系,最终也可以不要钱,公路收费罚款时可以讨价还价,不要发票可以少交罚款。 在苏丹,我们更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这里的主要的公共建筑、电站、工厂、通讯设施无不有中国人留下的痕迹,连公路超速罚款单也赫然印着“中兴”的标志。这里的中国人不但多,而且能干,还能吃苦。连普通话都讲不好的中国人,却能用苏丹话跟当地人交流、谈判,甚至吵架。他们可以 8 个人挤在一个集装箱改造的房子里(当然要加装空调,要不没法呆下去),并且快乐地生活着、工作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下面是随手照下的几张照片,也许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 Khartoum的夜景,尼罗河边,斋月晚上人们都在街上休闲 Khartoum的夜景 路边的饭店 饭店大厨 尼罗河边的椰枣 干枯的戈壁 作者在野外考察 干枯的戈壁也会发洪水 奇特的石山 神奇的动物,据说是变色龙 神奇的动物 神奇的动物 戈壁日出 沙漠中逮个大陆龟 这家伙真沉 看谁更牛? 沙漠中的巨石阵,“大石龟” 非洲单峰骆驼 驼群和羊群 悠闲的牧羊人 红海 红 红海中采珊瑚 休息一会儿 红海日落 被垃圾包围的贫民区
个人分类: 游走天下|6597 次阅读|4 个评论
做一年漂洋的飞鸟
热度 7 sivaxin 2011-9-2 17:41
新学期伊始,就接到院长的通知,上学期申请的教委的青年留学基金获批了,可以让我到国外访学一年。得知这个消息,既感到欣喜,又有点焦虑。欣喜的是作为资深土鳖,老听海龟们谈国外学校的零零总总,终于有机会可以去喝一下洋墨水,感受一下异国文化和科研氛围。焦虑的是,刚准备在这个学期,静心看点书,写点文章,便又要开奔忙于接下来为出国访学要办理的一系列事情中了。细细一想,基金批下来了,但要顺利出去,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完成。 1)选择合适的学校、专业和导师,访学的机会难得,希望通过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年时间内,可以有所收获,希望去美国欧洲的大学,首选当然是美国,毕竟学术实力还是美国的比较强,我从事的是海事事故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海上溢油事故应急管理,这方面美国有不少大学的研究所都在做相关的课题,不过不知道没有熟人联系,人家导师会不会接受我去访学。 2) 制定一个可行的访学proposal,戴世强老师给我的意见很中肯,目标不能定的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有可行性,也使自已有浪费时间,提升自已各方面的素质最重要。 3)提高外语水平,尽管对自已的外语水平还算有信心,但口语和听力还是需要加强,回来学院可能会安排给外国学生开全英文的课,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乘出国的机会一定要把语言关好好过一下。 4)安排课程交接。出去一年肯定原来由我上的课要让其他老师帮忙带了,在我们学院师资缺编的情况下,自然给其他老师增加工作量了,幸好学院因为“085”工程非常重视老师的出国深造。 5)办理签证。鉴于之前有老师访学被拒签,所以还是得悠着点,仔细地办,估计到时材料要上交不少。 科学网上有不少国外回来的老师,还有不少身在国外的老师,希望给我多点有关访学的经验和建议吧,帮助我这只小小小小鸟能顺利,漂过重洋,越飞越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8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博后生活感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热度 2 ffchocolate 2011-8-19 06:48
在国外做博后已经快大半年了,虽然时间不长,也发生了很多事情,酸甜苦辣,只能自己慢慢体会了。 随着各种生活的变化,我自己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有一点就是会勇敢的说“I do not know”. 两个高级研究助理(白人)总是给我不断的布置任务,话说这两个人跟我的关系,一半是work for,一半是work with。 布置后我就埋头苦干,结果发现总是来不及做,因为有很多新的东西,我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他们却希望我是在hours内 给结果,因为他们觉得我是这个行当的。造成这样的误会,一个是我没有会问,后来才发现他们给的任务,十有八九也都是 即兴的,没有深思熟虑的,见我没反抗,就觉得我也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另外,就是我没表示过这个是新的东西,我也需要学习。不敢说我不知道,一方面是面子问题,觉得博士毕业了,把你招来工作,你咋不会呢?另一个方面,就是习惯问题了,习惯沉默话少,习惯不说“我不知道”。在国内,上级生气的时候,不说话是表示听从和恭敬,可是国外行不通,他们认为你不说话是反抗,漠视,不感兴趣,不参与。 当我把此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跟我一个国外朋友说的时候,他告诉我,没关系啊,这里的教授都常说我不知道,比如上次我问他什么什么, 他就说,sorry i dont know. 没过多久,在group meeting上,我发现另外一个教授也说不知道,问题是关于他科研范围的,他还是不知道。 最近发生一个事情是关于计算机什么存贮字节的,我去问学院专门支持IT的老师,博士毕业,工作多年。他说他不知道。当时我想,你怎么不知道呢,工作很多年了。后来他说,这个是很具体的东西,所以我不清楚的。 不知道,不代表无法解决问题,往往表示不知道后,可以寻求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我也开始自然而然的回答“不知道了”。如果我不知道,或者不清楚,就解释原因。并不是因为不努力而不知道,所以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回头一想,小时候背诵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怎么到现在才明白过来呢?
4124 次阅读|3 个评论
英国怀特岛偶遇 经典跑车大聚会,赏心悦目饱眼福长见识
JRoy 2011-7-21 05:48
下午前去怀特岛 Isle of Wight 的 Cowes ,时而小雨蒙蒙,时而一缕挂晴,心情不错。碰上皇家帆船挑战赛 --Royal Yachts Challenge ,港口上挤了一大堆的帆船,快艇等,煞有活力。对于我来说,吸引眼球的确实旁边的一些经典跑车大聚会 ---MG , JACUAR , TRIUMPH , AUSTIN , PORSCHE.... 虽然大多数不认识,也没见过,但美得东西总是看着心里那个兴奋啊(一下午的时间都花在这个上面了,可怜了急着去 shopping 的老婆)。 同样是上年代的东西,要比 Castle, Palace 等有活力的多,毕竟这些车子虽有年数,但是还能跑动。想想,平时在大街上看到那么一辆就够拉风的啦,结果今天他们一个个的开进这么不起眼的小场地,跑来跑去的,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么一次有这眼福了。 闲话少说,赏图吧: 1 ,MG 家族          MG: Loio Jiana 这两个 MG 的 GT 很像哦 再来两个 MG 不同颜色的,但是仍是 “ 大头脸 ” 风格。 2 JACUAR家族 这个JACUAR应该很老 JACUAR相比MG更有圆润的元素,包括后面的车 这个和MG风格很像,属于GT那号,动力大,跑的远 这三个不同颜色啦,鸭舌流线前脸,速度更快? 3 TRIUMPH家族 4 AUSTIN AUSTIN Cooper 两个AUSTIN HEALEY 5 RILEY 6 PORSCHE 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保时捷 7 FIAT 8ALFA ROMEO 9 LANCIA 10 LOTUS 11 BENZ  奔驰还靠边站了,没进场,也没人理睬,在场边上呆着。听着几个英国佬在那嘟囔着,哪个上了年头,哪个保养怎么个好。人家炫的根本不是富,而是贵(当然也许不是在炫)。这个贵是贵族的贵,不是金钱。有人说,文革之后大陆不存在贵族,只有富人。 12 后补----还有两个没记下名字的,只知好看,所知太浅啦.... 每辆车子一发动,都很拉风,即使边上很多经典老车,相互观摩
个人分类: 娱乐新闻|4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我辈需努力 更名为:英语互助圈。欢迎大家加入!
热度 9 WeiQin 2011-6-18 19:37
圈子建立之初,命名为: 80后--我辈需努力(1) ,其目的是鞭策更多和自己一样,没有经验,刚接触科研的年轻人。即便如此,很多非80后的前辈和90后的朋友都积极响应纷纷加入,一时间受宠若惊,也没有认真想过如何把圈子的功能发挥起来。今天转发了一个关于英语语法: If从句的博文(2) ,突然想科学网中是否存在那么一个英语圈子,结果出乎意料,居然没有。所以我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个没有的补上,成立科学网第一个英语为主的圈子,也算是回应了我早些时候发的一篇博文: 科学网缺了些什么(3) ,我自己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调动用户自主积极性,提高科学网服务功能的号召。 现在,80后--我辈需努力 更名为: 英语互助圈(1) 。欢迎大家加入!目前,圈子定义的互助范围主要是以英语互助为主,但生活是多元化的。大家在这里可以一起分享所有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和问题,这其中可以是科研,英语,就业,海外求学的咨询等等等等。更多的互助范围有待大家的反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圈子搞好,利用好圈子里的活跃成员,让英语互助网能够更好的服务大家!最后,诚挚期待大家的加入,发帖发问,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相关链接: (1)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groupfid=254 (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9569do=blogid=456715 (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9569do=blogid=456526
4218 次阅读|21 个评论
海外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内有话语权
sheep021 2011-1-10 10:10
呵呵,佛家也没跳出三界外啊。中国特色竟然也如此明显: 海外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内有话语权。 国人够悲哀了,不要说科学,中医之类的要跟在洋人屁股后,看人脸色行事。就是学佛,也要看洋人的指挥棒。 释永信:少林寺海外买地建房 全球将开40家公司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1月09日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昨天,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透露说,少林寺(在国内)都不是法人单位,媒体却在说我们商业化,但少林寺在伦敦柏林等地直接办了40多家公司。   柏林伦敦等地开办公司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行的第八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发表演讲时, 释永信表示,少林寺目前发展的重点是在海外,在国内没有做太多,重点主要在海外,我们的武僧和法师都用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在当地传播,海外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内有话语权。   据他透露,目前少林寺在柏林、伦敦等地直接办了40多家公司,另外还间接办了一些公司。 侧重在海外发展的 释永信感觉到,国外对佛教的研究重视程度超过了中国 。有一次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馆方向释永信展示了明代清代的中国佛教文献,还向释永信展示了少林寺的拓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谈谈在美国读研的科研情况
pony911 2010-11-18 15:48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4794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1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外博后指南
bingoal 2010-11-15 22:31
一、博后申请过程和经验分享 1.关于申请国外博后的一点经验和想法: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162462fpage=1 2.本虫联系博后的经历和一些经验教训: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57412fpage=1 3.海外博后申请之我见: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56520view=old 4.我的博后申请过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37111fpage=1 5.也来说说我的博后申请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98807page=1#pid354221 6.绝对经典! 博后申请全过程指导!不看后悔!: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582704 7.博士后申请经验总结和申请过程步骤: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03735 8.我的博后申请经历从陶瓷到Offer过程: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30282fpage=1 9.美国博士后申请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32639fpage=1 10.在美国工作和博后申请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0866fpage=1 11.我的国外博士后申请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1400fpage=1 12.我的申请经历,和志同道合者共勉: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2118fpage=1 13.博后申请,两年半的起起伏伏: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58121fpage=1 14.我对在美国作博后的认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6001fpage=1 15.漫漫寻博后路: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56762fpage=0view=highlight=page=1 16.海外博后申请过程: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40998 17.从大陆申请到海外的postdoc: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54709fpage=1 二、博士后基金和奖学金申请 1.洪堡基金会项目对外宣传介绍材料(2009年最新中文版):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69164fpage=1 2.德国洪堡基金会的介绍及其奖学金种类和申请技巧: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82748 3.老海龟为洪堡基金会背书做宣传:历史、现状、中国的情况: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571466 4.关于申请德国洪堡基金时专家推荐信的几点理解: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21923fpage=1 5.洪堡奖学金申请注意事项及建议-1: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63442fpage=1view=highlight=page=1 6.洪堡奖学金申请注意事项及建议-2: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63448 7.聊聊自己申请德国博后和洪堡的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91777fpage=1 8.我来谈谈关于洪堡和JSPS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79561 9.jsps中了,发一半的金币谢谢大家和小木虫!另附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78613 10.申请洪堡,JSPS和玛丽居里等海外博后奖学金之经验!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38704fpage=1 11.应版主要求,再发玛丽居里IIF介绍!: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6377pid=734755page=1#pid734755 12.关于英国牛顿国际奖学金(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9338page=1#pid766576 13.海外博后不只洪堡系列之--澳大利亚篇: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01918 14.给正在写洪堡 proposal 的虫子的一点建议: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58658fpage=1 15.JSPS又是一年申请时。: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65899pid=951706page=1#pid951706 16.新加坡李光耀博士后奖学金介绍: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69334fpage=1 17.应邀发表一点洪堡申请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95818fpage=1 18.申请洪堡的经验(Version.Dice):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30445fpage=1 19.我的洪堡申请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30447 20.转:怎样申请Marie Curie Fellowship(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97418fpage=1 三、在国外做博后的感悟和经验分享 1.在日本怎么做博后-经验和体会-1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81915fpage=1 2.日本博后经历谈-2: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86947fpage=0view=highlight=page=1 3.到韩国做博士后的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02346pid=1363206page=1#pid1363206 4.新加坡做博士后的日子: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66520fpage=0view=highlight=page=1 四、博士后申请材料的准备 1.海外博后申请相关资料大全(非常全面),不容错过: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03566 2.网上收集的博士后留学资料,个人感觉挺全,附截图: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70620 3.博士后申请套词信(CoverLetter)指导与模板(斯坦福大学):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79749 4.留学申请资料+博后申请材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30599view=old 5.关于海外博士后申请信和简历制作的一点建议: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00872fpage=1 五、其他 1.博后去哪个国家好?: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186002fpage=1 2.CSC公派留学人员在外延长、转博、继续做博士后手续的答疑: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97706 3.CSC的访问学者(博士后)申请攻略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17161fpage=1 4.美国博士后申请注意点--(美国国家博士后协会发布):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78970 5.留美博士后常见问题: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27193fpage=1 6.申请欧洲博士/博士后职位网站汇总: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08416 7.申请国外博士后的好网站(更新!!!!!):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04106view=old 8.海外博士后、博士信息网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28539fpage=1
个人分类: 科研人生|9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小姐观念:“姐妹们快来,这里钱多人傻!”
大毛忽洞 2010-3-25 20:26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小姐观念:姐妹们快来,这里钱多人傻! 澳大利亚在上海有个什么托公司, 公司有几个海外高层次人才, 他们 卖东西 的同时还要收受贿赂, 奇怪! 海内的医院高层次人才 买东西 的时候要收回扣, 回扣的钱最后要打到药品设备的成本里。 海外高层次人才就是高, 吃了买家吃卖家,吃了娘家吃婆家, 于是他们的内心 向 小姐一样激动, 于是他们 向 小姐一样向同类高呼: 姐妹们快来,这里钱多人傻!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51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个清华学生留学香港后对人生的思考
pony911 2009-12-14 11:00
是否出国继续学习?是否做研究?是否选择新的环境?是否在年轻时去冒险? 看看这位师兄的真实体会吧。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019
个人分类: 交流|2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外的男人都会做饭么?
cwhm 2009-10-13 22:32
在国内都不太习惯肯德基,麦当劳那里的西餐,唯一吃的上口的就意大利面和牛排。到了国外,更是吃不习惯,饿了几天肚子,还是得自己做饭。 在国内我是不做饭的,最多在寝室煮煮方便面,在家唯一做过的菜就是番茄炒鸡蛋和凉拌西红柿,呵呵。当然菜没做过,但是经常在老妈炒菜的时候,站在旁边跟老妈聊天,没炒过也看过。这就是在国内的做饭经历。 到了国外,差异最大的就是饮食,也是一时半会很难改变过来的,最大麻烦就是买调味料,折腾了好久才凑到四种调料,橄榄油、盐、酱油、辣椒粉。之所以这么难买,是因为这里没有中国人,不像美国50个人中就可能看到一个中国人,这里估计是一万个人才可能看到一个中国人,至少现在我还没在这里看到中国人,所以到中国城买东西更是不太可能,再就是这里不是英语国家,食谱袋上写的都是不懂的语言,这就更难办,只好看图购物。 之所以坚定要自己做饭,是因为唯一一次千辛万苦找到一家菲律宾开的亚洲面馆,可又很贵,由于实在馋的无奈,去了两次,每次都花了10欧,吃的也就是炒米饭和炒面,昂贵不说,还有就是太远了,离这里的大学太远了。 现在有了四大调料,也就开始了做饭之旅,国内总有男人说不会做饭,我在想全世界至少一半以上的人会做饭,做饭能难么,只是没做而已。网上找食谱,准备食材,回忆昔日老妈烧菜的情景,没几天,煮出来的米饭也香喷喷了,也能做意大利面了,还能炒几个菜了,不过都是最简单最简单的,洋葱炒鸡蛋,番茄炒鸡蛋,炒白菜,土豆炒肉,不丰盛,但至少有点中国味,这就是最满足了。 会做饭不知道是不是海外很多男人要修炼的一项基本活,也让我明白,没有做过的东西不代表不会,甚至可能慢慢你比那些做过的人做的还好。最后就是想到了独立,回忆起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给我们做饭,现在自己可以做饭了,独立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老了,身体不好了,真希望自己永远没有长大,爸爸妈妈永远年轻,想到这,那天晚上我抑制不住眼里的泪花......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4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外“中医热”日趋升温 中医教育正迈向主流化
sheep021 2009-9-18 13:06
资料来自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网站 http://www.fmprc.gov.cn/ce/cgny/chn/kjsw/t168934.htm 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正在吸引更多境外人士拜师入门。正在上海举行的国际中医药教育研讨会披露,除每年有数千名海外留学生远赴中国攻读中医专业外,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其当地提供的专业中医教学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境外人士欢迎。   据介绍,近来海外中医学热升温现象,已得到西方主流医学界的重视。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美、英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专门论及了这一热门话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称,近年来,西方主流医学界开始正视中医学,不少西方国家的正规大学已开始推出相关教学内容,原本在华人华侨聚居区民间性、小规模、低水平的中医药教育,正向主流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   此次国际会议公布的一项调查称,近来欧美地区的中医学热尤其引人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有超过八十所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如新英格兰针灸学院、纽约中医学院、美洲中医学院等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达四百或五百以上。此外,美国百分之六十的医学院开设替代医学课程,内容也涉及中医,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康乃尔等国际名校。   调查还显示,在欧洲范围内,法国和西班牙是较早提供中医课程的国家,其中在法国仅私人中医学校就超过三十所。欧洲其他国家诸如英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瑞典、挪威、芬兰等,也纷纷开办形式不一、规模不等的中医教育活动。据保守估计,目前欧洲地区的中医药学校已超过七十所,培养相关人才数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关专家称,办学规模扩大、层次提高、质量提升固然是海外科教领域对中医学热的一种回应,更让人欣慰的是, 中医学已获得不少国家和政府的明确支持,主流教育界也热衷加入。目前,中国编写的多语种中医教材在海外十分畅销,海外与内地中医院校的全面合作项目大幅增加,都得益于这股中医学热。   来自芬兰一位华裔专家介绍,目前海外的中医教学课程,已可以独立培养中医医生、牙医、护士、治疗师、康复人员等。老外们学习汉语、中国哲学、症候学、方剂学,乃至医古文等不亦乐乎。   中国中医翻译专业委员会主席谢建群倡议,乘着这股海外中医学热,在国际范围内,尝试规范中医经典典籍和教科书的英语翻译标准,未来将更有助于增进海外人士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评论: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医没有国界。总不能等到国外中医水平超过我们了,再引进中医吧?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578 次阅读|4 个评论
海外的中医教育情况
sheep021 2009-9-18 12:40
写完昨天的博文走向世界的中医药之后,我很想知道,众多的海外中医学院的学生都学些什么课?洋学生们对阴阳五行能接受吗?初步网络搜索,发现发展不错,前景喜人( 其实,好中医都跑国外去了,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 希望有经历者可以提供点资料。 以下是网络上的资料: 李强:以教学涉足美国中医界 南方中药港 2009年8月26日 http://www.zgygw.com/MedicinePeople/227/2009-08/677697.shtml?esohkb 讲授 中医诊断学 相对要轻松一些,对于这群中医盲的学生,科目的深奥难懂不言而喻。即使是一个浅显的基本概念,有时也会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山峰,这时科班训练对中医理解的全面性得到体现,我的老师地位也在此时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时耍刁,有位名叫Howard的医疗技师证书持有者是个代表。开始上课时,他常表现出对中医的轻蔑。对于这种学生,我便采取特殊办法加以对待,如不时在课堂针对上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这种方法很管用,不久他便在我的调教下,得到驯服。通过磨合,我们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后来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结束第一次教学后,我通过《纽约时报》的广告很快应聘到另一家单位教授《 中医基础学 》,主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八纲、脏腑、医史等。这里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气氛活跃。 美国的中医教育 http://www.fx120.net/ZYBK/ZY-JQJD/ZYZGW/200503040942409935.htm 中医部分的教材大都是由中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翻译过来的。近年美国也开始出现一些较好的英文教材可供选用。现代医学部分的教材则选用美国医学院所用的教材。中医部分的教师主要来自中国,近年来不少中医学院也聘请美国中医学院的毕业生充实师资。现代医学部分的教师则来自美国的医学院或医院。绝大部分的教师均为业余或兼职教师,一般用英文教学,极少部分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学生上课时间也非常灵活,可选择全日、傍晚或周末上课,修满所需学分即可毕业。   中医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刺技术、中医推拿、 中药 学、方剂学、气功、太极等以及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技术、放射学等。这些课程有的设为必修课,有的设为选修课。   中医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刺技术、中医推拿、 中药 学、方剂学、气功、太极等以及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技术、放射学等。这些课程有的设为必修课,有的设为选修课。 美国西医师继续教育的中医课程   90年代开始,中医课程被越来越多地纳入美国各地主办的西医继续教育课程,并几乎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抢手的热门课程。近几年来,哈佛大学医学院替代医学中心举办的包括针灸、中药、推拿,以及同类疗法、脊椎按摩等的替代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已在美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个课程每期一般4~5天,学费大约800美元。每期都吸引全美各地大量的西医师前来参加。近年来,美国的一些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专为西医师开设医疗针灸课程 (Medical Acupuncture Course for Physicians) 。一般每期为6~9个月,上课时间为300小时,学生毕业后可在其临床上使用针灸疗法。 英国中医教育 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global/yg/200903/182488.html?esohkb 英国的主要中医针灸机构40余家,一般均有医、教、研三重任务,英国的中医院校也多隶属于一个医疗、研究机构或学术组织,因此也有数十所。 在英的中医药工作者以欧洲白人为主流,主要语言为英语。因而,用于培训的资料,阅读书刊、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等等,必须使用英语。然而,目前市售书刊资料多为基础知识,缺乏提高进修的专科英语教材。提高性教材要求各异,涉及各个专科的经典内容与新近研究成果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059 次阅读|6 个评论
乾坤大挪移
entomology 2009-6-27 17:35
明天要去九连山,今天刚好和朋友聊起南非,而南非的2个教授也在昨天乘飞机回国了。想起了以前在南非的生活,就萌发了把旧文挪到这里的想法。google发现原来发了不少相关博文,一口气都挪过来,累坏了。希望大家不要认为我在灌水,呵呵。 下面是原来的目录: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搜索Search: WWW 搜索Search: xinxinbao 狂野的非洲舞蹈,肩负百斤大蟒,美丽的沙滩,可爱的海豚、长颈鹿、斑马、大象......,风景如画精彩无限!我爱德班!我爱非洲!Fantastic African dance, one 50kg phython on the shoulders, beautiful beach, lovely dolphins, giraffes, zebras and elephants...... picturesque sceneries and many many wonders! I love Durban! I love Africa, so much! ------------------------宝宝妈所涂----------------------------------- 2005.10.19更新:琐事一堆,不是购物就是做菜 Trifling Matters 2005.09.30更新:又去老K家,认识新朋友 New Friends 2005.09.24 更新:日子重归平淡 Ordinary Days 2005.09.12 更新:亭阁洗照片 Developed Some Photos 2005.09.11更新:再游植物园 Durban Botanic Garden 2005.09.06-07更新:野生动物保护区游记 Travelledin Hluhluwe-Imfolozi Game Reserve1 在路上 On the Way 2保护区的动物照片(上、中、下)WildAnimals3 母爱天性 Motherhood 4 归途 Our Way Home 2005.09.05更新:做水饺请老板一家吃 Make Some Dumplings for the Duffys 2005.08.30更新:蔬果 Vegetable and Fruit 2005.08.28更新:遭遇玫瑰鱼 Rosefish 2005.08.27更新:做菜趣事录 Cooking 2005.08.20更新:做客 Be Guests 2005.08.16更新:长安米贵 High Rent 2005.08.14更新:荷式烧烤 Braai 2005.08.10更新:黑人的发型 African Women's Hairstyle 2005.08.09更新:第一场雨 First Rain 2005.08.08更新:海洋公园 Marine World 2005.08.07更新: 千山谷Valley of 1000 Hills之 1 尼罗鳄Nile Crocodiles 2 祖鲁舞Zulu Dance 3 蛇园Snakes Tortoises 2005.08.06 更新:1 街亭购物中心一行 Shopping at the Pavilion Centre 2005.08.06更新:1 平淡水逝的四天 Four Days Passed Queitly 2005.07.31更新:1 要钱的购物袋 Non-refundable Government-Regulated Shopping Bag; 2 再逛自由市场 Go to the Free Market Again (? Flea Market); 3 房东漂亮的家 Thelma's Beautiful House 2005.07.29更新:1 与房东的一席谈 A Conversation with Thelma 2005.07.28更新:1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Not Discrimination but Phobia 2005.07.27更新:1 德班吃住行 Food, Housing and Traffic 2005.07.25更新:1 德班印象 First Impressions of Durban 2005.07.24更新:1 南非东西不便宜 High Commodity Price 2005.07.23更新:1 Steed妈飞越重洋 Litchi's FirstForeign Trip; 2 宝宝妈初始南非人 South Africans at Litchi's First Sight -------------------------宝宝爸所涂--------------------------------------- 2005.07.08更新:1 床码 Bed Size; 2 南非的治安 Public Order; 3 私人动物保护区 Game Reserve 2005.06.27更新:大牛 Big Name 2005.06.26更新:罢工潮 Waves of Strikes 预告: 1 南非动物保护区印象(An impression of game reserve) 2 素食杀手(Vegetarian killers) 3 猎豹非豹(Cheetah and leopard) 更正: 1 奇蹄目、偶蹄目的意思不是蹄为奇数或者偶数,而是蹄上的趾为奇数或者偶数 补充:英文标题 English titles for South Africa Notes 1 高高的通讯费用 High communication costs 2 黑白犀牛 Rhinos: white or black? 3 犀牛非牛,河马非马 River horse is not really a horse *************************************************************** 我叫戴何骏(Steed) 我是男孩儿 我出生在2002年10月12日 我出生时的体重是 3.3kg 我出生在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我的家在福建莆田 我的爸爸叫 Hunter 我的妈妈叫 Litchi 我的摇篮网页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6-1-31 20:07: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6/3391.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6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德班吃住行
entomology 2009-6-27 17:30
德班吃住行 第八天( 7/25 ),今天又去超市购物,小华所住的这个地方属于郊区,可以算是德班的富人区,所以一路走过,沿街的房子其外墙都用电网围起来,上面还有提示 ------ 意思是说,若有冒犯,可能开枪。由此可见德班的治安状况之严峻, KEVIN 说同若干年前相比,现在德班的市中心反而因为治安的恶化而被富人遗弃,成了贫民区, KEVIN 说他的 Auntie 十年前在市区买了一幢一百万元的房子,但是现在只能值二十万元。昨天我们一路驱车过去,还发现有些地方的房子都空着,荒凉得很,这种现象与国内大不相同,国内的市中心是繁华之地,城厢结合点的郊区反倒治安会更差一些。 KEVIN 还说在德班,因为能否看海景的缘故,这里的房价是每上一个坡,房价就会高一成。于是德班的房价就有这样的现象:坡越低房价越低,离海滨越远房价越低,离市区越近房价越低。 这里的交通也与国内不同,所有的车都是靠左行走的,初来乍到,每次过马路的时候我总是朝左看,这样真的够危险,车会在另一方向悄然驶进,吓得你出一身冷汗。而且因为这里的车多,有些地方设置的是单行道,又因为是单行道,所以车速也特别地快,所以在这里走路的时候须得小心又小心。 来这里睡的是软床,睡得腰酸背痛的,我呀,可真不是享福的命。 第九天( 7/26 )来这里的几天,肠胃一直不舒服,这里的大米真的是怪得很,怎么熬也熬不烂,小华说是什么 parboiled rice (半熟米,速煮米),结果却很经煮。我们到超市想看是否有产自中国的大米,但是只找到来自日本的米,售价一公斤要二十几兰特,太离谱了。米粉也是煮不烂的类型,只有方便面与中国大陆的相似,所以只能尽可能地多吃面了(steed妈)。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7 1:49:08 上一篇: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下一篇: 7月27日近期更新 回复: 德班吃住行 说到交通,德班的红绿灯是可以由行人控制的,只要按一下人行道旁边的按钮,等一会就可以有绿灯。德班人少车多,自然可以这样;如果在国内也这样照搬,肯定乱成一锅粥了。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29 15:10:55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386.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4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南非东西不便宜
entomology 2009-6-27 17:29
南非东西不便宜 第三天( 7/20 )的白天,小华带我去逛了超市,购回 150 兰特的食品。这里的食品价格很贵,特别是肉类,猪肉一斤要卖到二十多元兰特,虾也贵得很,数得到数的几只就要卖二十多兰特,我估计那数目最多就五六只而已。这里的水果也挺贵的,但是个头虽小,味道却甜得很,比家里的好吃多了,家里的梨水份会多一些,但是不够甜,而苹果也一样。西红柿与家里的没有多大的区别。蔬菜的品种很少,只有一种包菜与家里的相似,当然价格会贵好多,西兰花与花菜的价格也很贵,但是相对其它蔬菜而言,这几种蔬菜的味道会更适合我们。 第四天( 7/21 )小华带我去了一下他的学校,德班理工大学,在学校认识了他的同事,一个印度血统的女孩子。五官很秀气,性格也很温和,这也许就是印度人的特色吧。晚上秀玛说今晚是月圆之夜,请我们去楼上花园看了一下满月,还与小华聊到很多关于中国的事。今晚又碰到了另外一个房客,看那个房客,年纪也不大,居然白胡子,白眉毛,样子象个圣誔老人,后来听小华说那人才三十九岁,也不知道为何会毛发全白。晚上看了新闻,知道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下调,从原来的 8.426 下调为 8.11 ,为自己的那 2000 美金而烦恼了一夜。 第五天( 7/22 )早上九点,秀玛带我和小华去看了一下照相机,这里的相机店,有两种商品卖,一边是新货,一边摆放着二手相机,二手相机的价格会稍微便宜一些,但是因为我们看不懂质量,所以没有打算买二手的。还可以租借相机,但我们问到租金时,那个印度小女孩却不知道,原来老板今天刚好不在,需得等老板在的时候才知道。另外一家店里面报出一架三星数码相机的价格是 1499 兰特,如果多加 100 兰特的话,可以搭送 128 兆的记忆卡和相机包。这个价格是可以退税的,当然前提是你在购买后三个月内出国,就能退 14% 的税。下午与妈聊到美金的事,估计是没有戏唱了,这次因为一念之差,亏了有 400 多元钱,真懊恼。明天也不知道小华的老板会不会来带我们去兜风。 第六天( 7/23 )早上九 点多,小华的老板打电话来说定下来明天要带我们去兜风的。适逢星期六,这里星期六会有自由市场开放的,于是我们出发前往自由市场,果然是热闹得很,卖各种各样物品的人都有,比商场里热闹多了。黑人,白人,印度人,都在兜售各自的产品,我们看中了一些非洲当地的特产,但是问了价格,那个黑人小女孩报出的数字,却贵得让我不能接受,一个小小的,拇指大的黑人妇女形象,居然要卖到三十五块钱一个。倒是一些木雕类的东西便宜些,但是再便宜,小小的一个也要 5 兰特,而这些东西在家里是只要一二元人民币的。谈到南非的物价,最离谱的是贺卡的价格,在家里一张小小的贺卡只要一元以下,买多的话甚至只要几毛钱,但是在商场里面,一张贺卡的报价是 17.95 兰特,在自由市场上会便宜一些,但是也要一张十兰特。这里串珠类的首饰很多,但是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特色,因为这些东西只是花色有别于国内,其它的,比如材质与款式与国内没有什么区别。服装类除了印度人卖的那些有民族特色的之外,其它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些估计是来自国内的,也不贵,一件挺好的厚外套也才 85 兰特。最吸引我的注意力的是那些非洲人制作出来的木雕作品。而且也可以讲价,我看中一个长颈鹿,问价格,那女的回答说原来卖三十元,现在只要二十元,还问我们出多少钱想要,看那样子还可以再便宜,我们决定在回国之前带一些回家,所以今天没有成交。 这日子过得太无聊了,不知道如何熬过这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宝宝在身边,而且这里好象邻居之间也没有怎么串门的,逛街又怕看到黑人,总是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认为黑人都会抢东西,所以也不怎么爱逛街,如此一来,当真是寂寞得很(steed妈)。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4 2:27:58 上一篇: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下一篇: 7月24日近期更新 回复: 南非东西不便宜 真的不便宜,特别是从国内来的人。但据说比先进国家便宜多了。谢谢你们的网站,让我多了解了南非。 Post by 秦始皇(游客) 发表评论于 2005-11-12 17:14:46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312.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4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房东漂亮的家
entomology 2009-6-27 17:28
房东漂亮的家 快到月末了,网络流量快用完了,所以今天下午妈开视频,我们只是简短地讲了几句话就 OK 了。下午小华又到楼上去找秀玛聊天,小华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借此让我能多学些英语,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我觉得这样的聊天真的有帮助,至少我现在感觉有些词能够想起来并敢于说出来了。 秀玛是一个很爱美的人,她把她的大客厅装饰得很漂亮,客厅有个吧台,里面放置有很多的饮料和酒类,看来外国人很喜欢喝酒的。客厅的装饰品很多,有印度的织毯,有来自津巴布韦的铁制的公鸡,鱼,小鸟,很有特色,有南非当地的特产大象,还有我送给她的来自中国传统的圆扇,电视机旁边放着一个大金鱼缸,十数尾金鱼在里面悠悠然地游动着,门口挂着一串风铃,她说那个吊坠是购自中国商店的水晶石。她的厨房也有很多的饰品,有来自中国的铁制小蚂蚁,有布制的蝴蝶,有瓷制的贴图等等。最迷人的是她的花园,她选的植物是以观叶植物为主,盆栽植物与土生植物错落有致,布局巧妙,中间是木墩与石头以及小石子铺就的小路,聊天完后,她拿着一袋花肥给花花草草施肥,秀玛是属于那种南非的中产阶级,有钱有闲有修养,又是个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的性情中人,加上现在又退休了,有更多的闲情逸致来打理她的花园了,过她那样的日子也是我想往的,什么时候才能不为生活而烦恼,也象今天的秀玛那样,拥有一份闲闲的心,在冬日暖暖的太阳下与友人东聊西聊,或者抱着一本书,猫在大而温暖的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看着,不知夕阳西斜。 后来是 GREIG 的朋友 LEE 加入了聊天,这个小伙子对汉语很感兴趣,原来他在教堂里认识了几个来自中国西安的朋友,他还能报出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叫孙文龙(这些人都是学生,在学商业管理的),那些中国人教他念拼音,教他学说一些简单的中国日常会话,他还给我们看了他的笔记本,里面记了几页关于拼音与一些常用的句子,真不简单,汉语的拼音这么难学,他却能学得这么认真,看着老外对中国这么有兴趣,身为中国人,我感到很高兴。 LEE 说他有个想法,是想到中国的西安去旅游,同那几个中国朋友一起去,有可能明年就会成行。 秀玛说她很喜欢养花,也喜欢养宠物,她还问小华在中国是不是很多人养宠物,她说对面有一个医生养了几只很凶恶的狗,并问我们曾不曾吃过狗肉。 我告诉她我不喜欢狗,因为小时候我妹妹曾经被狗咬过,所以我很怕狗。秀玛最近想买电脑,所以经常问到小华关于电脑的事宜。 秀玛对面那栋楼有十六层之高,这里的房价不象中国那样是按平米来算的,而是按套来算的,而且也不是楼层越高就越贵,不同的楼层的房价是一样的。 秀玛问我喜不喜欢运动,我说我不喜欢,若论到运动,在中国骑单车就算是运动吧,秀玛还问我们会不会游泳,说她自己很喜欢游泳,而遗憾的是我们两个都不会游泳。秀玛说每到夏天,小区里的游泳池里就非常地拥挤,很多人到那里去游泳,秀玛还说 BETRICE 的儿子曾经到这里面来游泳,差点溺水,这可是她唯一的儿子,幸好当时被 BETRICE 拉了起来,秀玛说那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游泳了。 中午小华表情郑重地告诉我说好久都没有吃干饭了,所以晚上他想露一手,到作饭时间了,他做的一道拿手菜叫醋溜大白菜,浓浓的香气飘到秀玛楼上, GREIG 在上面大声地说好香呀,想不到这家伙还留有一手,煮的饭菜味道还相当不错,看来以后要多让他作饭了。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31 17:38:05 上一篇: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下一篇: 7月31日近期更新 回复: 房东漂亮的家 宝宝爸很高兴宝宝妈的夸赞。可惜宝宝爸炒菜的颜色不好,只能自己家人吃,不能摆到台面上;而且成功率不高,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总体来说,还是宝宝妈的厨艺更高。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31 17:57:27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477.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与房东的一席谈(南非的工资与房价等等)
entomology 2009-6-27 17:27
与房东的一席谈(南非的工资与房价等等) 第十一天( 7/28 ),今天是我的生日,早上我们一起去超市买蛋糕,小华说这段时间南非好多公司都在罢工,除了南非航空公司外,还有我们天天去购物的 PICKPAY 也罢工了,我们去购物的时候,发现那里正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以应对这次罢工。后来我们又到另外一家超市去购物,发现这里的蔬菜比 PICKPAY 里面要便宜很多,一颗花菜在前者要卖 5 兰特,但是这里 5 兰特能买两颗。其它的东西物价差不太多,我们今天还买了一袋产自莫桑比克的冻虾,妹说我可以尝遍天下美食了,真有意思。去较远的那家超市,购物是愉快的,但是沿途总是有些担心,尤其是从大路去的时候,沿途比较没有安全感,但经由 DIT 的那条小路,虽然坡陡些,但是行人更少,更有安全感。今天路上还碰到一个黑人老妇女对着小华叽哩咕噜,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秀玛说可能说的是祖鲁语,难怪听不懂,许是那个黑人很少见到老外(在这里,我们成了老外了)吧,所以那么好奇。 下午与妹妹聊天,妹说她的住处也拉了宽带网了,但是包年要 1980 元,虽然价格比南非的每月 650 兰特要便宜好多,但是同莆田的包年只要 668 元相比,还是贵了。总而言之,中国的网络比南非就是发达,价格又便宜,而且速度也快,又可以不限时,不象在南非,贵也就罢了,还限流量,并且速度也不快。在与妹妹的聊天中又把南非夸了一通,说实在话,对德班的自然景观真的是没得挑的,遗憾的是这座城市少了很重要的一份安全感,真可惜。 晚上吃过晚饭,切出三块蛋糕来拿到楼上去,只有秀玛一个人在,我们与秀玛一直聊天到十点钟才下楼。秀玛请我们喝了南非产的茶,加了牛奶与糖,味道不错,当她问我要加牛奶还是要加糖的时候,我说随便,但是小华告诉我外国人是听不懂随便的,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总得有个选择,所以我们干脆就两种都要,后来再问我加的牛奶是要全脂的还是要低脂的,我就不敢随便了,选了低脂的那种。秀玛听我们说是步行去购物的,告诉我们要小心些,路上碰到黑人同我们说话的,一概置之不理,只管走自己的路。我们谈到想用相机拍下德班街景的时候,秀玛说在郊区的街道上还勉强可以,但是在市区内则千万不可。从与秀玛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秀玛对当地治安也是颇有微词,当我们谈到中国每逢节日的时候,街道上可以说是人挤人时,秀玛的第一反应就是够不够安全,我则很干脆地回答说很安全,因为说真的,中国也许不是特别地富有,但是那份安全感却是南非这里不能比拟的。秀玛说南非的副教授月薪有 1.6 万兰特,普通的教师一个月也会有 8000 兰特,但是黑人的工资很低,最少的一个月只有 850 兰特,而且好多人还失业,所以造成南非黑人抢劫的非常多,相比之下的印度人,一般犯罪的方式就比较聪明,不会象黑人那么野蛮。秀玛还说 BETRICE 为她做清洁工作,她一般一次支付她 60 兰特,秀玛还说 BETRICE 的老公没有工作,她还有一个小孩正在念初中。其实在与 BETRICE 的接触中,我觉得有些黑人还是蛮可爱的,象 BETRICE 就是一个很踏实的人,象极了中国乡村那些勤劳能干的质朴的中年妇女。 在与秀玛的谈话中,我们发现秀玛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她会问到中国人最喜欢什么顔色,我们告诉她喜庆色是 RED ,悲伤的顔色是 WHITE AND BLACK 。她问我们中国的婚礼都有什么内容,我们告诉她一般女的会去化妆,男的在家里迎接,然后我们会有三拜,拜天地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秀玛还问中国人结婚后是不是都要带金戒指,我们告诉她一般要带在无名指上,问到她的手指上怎么没有戒指,才知道她原来没有结婚,她说自己很明智,选择了不结婚。秀玛每次谈话时都会问到我的小孩,问到小孩离开了我会不会找妈妈,会不会哭,问他在家里有没有伙伴,一般是谁带的他,我们告诉她在中国一个小孩会有好多的大人带他,她就问我们对小孩会不会很溺爱,是不是象地球围绕着太阳这个 CENTRE 那样地围着孩子转,她还问我喜不喜欢多些小孩等等问题,象她这么喜欢小孩的人不结婚,我觉得很可惜,因为与她的接触后,我觉得她是一个相当友善的人。 我们好奇地问秀玛的别墅会值多少钱,秀玛说对面 20 号楼当时售价是 120 万兰特,秀玛还带我们到她的三楼去参观,站在秀玛的三楼,窗户外面可以看到德班的迷人夜景的一部分,看来买房子买在地势高的地方也相当地不错,至少可以登高望远,视眼宽阔了许多。 谈话间,秀玛的一个房客带着他的未婚妻回来了, ADRIAN 结过两次婚,马上就要结第三次婚了,他的第一次婚姻只维持了二个月,第二次则维持了几年,两次结婚时对方都带着孩子,现在的这个未婚妻也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儿了,外国人的婚姻观与我们真的是大不相同啊。当 ADRIAN 知道晚上是我的生日时,他还提议大家 SING 生日歌,然后带头唱起 HAPPY BIRTHDAY 来,这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与我们的谈话中,他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加上他的长相又象个圣誔老人,白眉毛白胡子的,让人印象特别地深刻,相比之下的 GREIG 就缅腆人许多,我们聊天完后下了楼,听到他在外面喊小华,原来他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特地跑下来向我说生日快乐,还问我们生日快乐汉语怎么说,但是他怎么也学不来生日这个词,因为生日两个字都带翘舌音,外国人一般学不来的,结果闹得他很不好意思地上楼去了,真有意思。 这个三十一岁的生日就这样在异国他乡度过了,平平淡淡却另有一番感受。吃着蛋糕,想着十月份宝宝的生日到来时,我该怎么为他庆贺,三十一岁了,最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我拥有了一个 LOVELY 的宝贝儿子,这是上天赐与我的最好的礼物,感谢上苍! (steed 妈 )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9 14:20:23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437.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德班印象
entomology 2009-6-27 17:25
德班印象 第七天( 7/24 ),今天早上十点多, KEVIN 驱车来,带我和小华去兜风,行程之初,看着沿街的特色建筑和当地的特有的风光,我看得津津有味的,后来到了海滨,看到那碧蓝碧蓝的海,和远方若隐若现的海平面,以及在远方欲行还止的大轮船,那美丽如画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真后悔没有带照相机来,否则的话就可以将眼前美好的一切都拍下来,带回家去可以与家人共享的。南非毕竟是南非,有很多的东西与家里不同,有装饰得很艳丽的人力拉车,沿海滨有几处自由市场在售卖当地的特产,一堆年轻人在沙滩上玩橄榄球,不时地有小快艇从眼前飞弛而过,听 KEVIN 说那些人是要坐着快艇去钓鱼的。后来 KEVIN 请我们到海滨的一家餐厅喝咖啡,咖啡的味道很苦,真不知道那些老外怎么会吃得习惯,一天内我看见他们会喝好几次。 本来 KEVIN 还打算带我们到另外一个海滩去玩的,但是因为我会晕车,所以后来就缩短了行程,直接驱车到 KEVIN 家的附近去吃中饭,这是一个露天的餐厅, KEVIN 的太太也来了,带了他们的两个小孩一起过来,大的是个男孩,今年七岁,头发细细卷卷的,而小的是个小女孩,居然是个黑人, KEVIN 夫妇两人都是白种人,在他们的前几代直系亲属中,有过黑色血统,所以生出一个黑皮肤的小孩来,若不是因为皮肤黑,看起来不习惯外,小家伙眼睛大大的,还是好可爱的,开始时,因为小家伙有些累了,懒懒的不想说话,我抱过她,居然窝在我的怀里一动也不动,这让我想起我的小孩,好想我的孩子呀。后来吃了点酸奶,小家伙来精神了,会让 KEVIN 带着他去滑滑梯,临出发前还不忘同我们说: BYE-BYE ,后来玩腻了,想回来了,一路上很快地跑过来,边跑还边扬手喊: MAMY ,看着她迈着小腿细细碎碎地跑步的样子,我就在想要是能把宝宝带到这里来玩不知道会怎么样。 我想德班的风景优美,而且气候温和,除了阳光有些毒之外,这里是一个挺适合于居住的地方,在德班我们的住处附近,平时我们见到的很多都是白人老太太,年轻人反而见得少,按我们的分析,这里一定是很多老年人养老的好地方。只可惜经济不允许,否则的话,我可以把老人家和宝宝都接到这里来住一段时间,这种感觉一定不错。 中饭请的是西餐,说到西餐,我真的是不习惯,小华给我点的一道菜叫 MUFFIN, 听名字让人很好奇,但是等菜上来之后才发现是一个小小的蛋糕不象蛋糕,窝头不象窝头的东西,真难吃,而且份量也少,让人吃不饱。倒是小华的那道菜有面包,有牛肉,有青菜,有薯条,味道也好多了,所以说在外国点菜时认不得英文,乱点的话是会饿肚子的。 吃完后稍微逛了一下餐厅里面的小商场,这里卖的东西有衣服,有南非特产,但是南非的特产又是那些串珠类的东西,没有新鲜感。木雕类的还可以,就是会贵一些,我想回国的时候可以买一些回去当成礼物送给亲友,难得来一次南非嘛,总得有些记忆带回家。 小华这几天看新闻,说这几天南非航空公司举行罢工,四五趟的航班中只能有一趟起飞,其它的都停了,小华说我的运气挺好的, 7/17 日从家里出发后,第二天家里就起台风, 7/18 到南非后,第四天(星期五)这里就闹罢工,若是再迟一两天过来的话,我可能就要在约堡那里住下了,而想起约堡的治安,如果当真在那里滞留的话,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况那天我出发的时候,身上一分美金都没有带,如果当时要缴纳各种费用的话,我当真要哭鼻子了,总算是一路有惊无险地过来了(steed妈)。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5 13:49:42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335.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entomology 2009-6-27 17:24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第十天( 7/27 ),今天又是星期三, BETRICE 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就过来收床单去洗了。于是我们早早地就出去购物,今天小华提议说到另外一家商场去看看有否新鲜的东西,一路上,我们看步行的比较多都是黑人,只能偶而看到一二个白人,看来白人的经济条件更好,他们一般都有车,只有买不起车的黑人才步行。不知道为什么 ,我对黑人那种畏惧心理总也挥不去,一路走过,总觉得对面的黑人也好,身后的黑人也罢,好象都有袭击我们的架式,一路上都紧张兮兮的。带着这样的心态来德班旅行真是好辛苦,少了一份悠闲的心情,再靓的美景都要打折扣了。 一路走过,沿街的建筑物相当地有特色,一般的建筑物不高,以别墅居多,错落有致的布局,尖尖的屋顶,五顔六色的外墙,宽敞的庭院,当地的一种类似于朱鹭的特色大鸟会在绿地上闲庭信步,时不时地有麻雀之类的鸟儿的叫声在耳旁响起,悠扬而惬意,其实只要当地的治安状况能够改善,这里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安居之所。这样的好景,我却压根儿不敢拿相机出来拍摄,怕黑人会抢劫。有这想法真要命,但没有办法,万事小心,终无大错。 在商场里买了袋玉米回来,以为会跟平时吃的甜玉米一样好吃,但回来后熬了好几个钟头都熬不烂,太可恶了,怎么这里的什么主食都煮不烂,真受不了。面包类的东东会好吃些,但也不能老是吃,毕竟这不是在国内我们惯用的主食(steed妈)。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8 15:22:51 上一篇: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下一篇: 与房东的一席谈(南非的工资与房价等等) 回复: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原来不是乳糖不耐,而是牛奶蛋白过敏,但成人过敏比较少见。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29 19:40:25 回复: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说起南非的食物,宝宝妈除了对面包和蛋糕还算满意外,其它皆不太感冒。还要提到这里的全脂鲜奶,宝宝爸和宝宝妈喝了居然身体会出现不明瘙痒,难道是乳糖过敏,但在国内喝鲜奶都不会这样。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29 15:01:32 回复: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昨天与Thelma聊天时说到黑人,Thelma倒不觉得黑人可怕。宝宝爸也认为主要是因为贫穷的缘故,就比如国内城里人对民工的看法。宝宝爸说,民工其实也对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宝宝妈可能受一些旅游书籍,网站资料还有一些人的影响,所以有某种程度的恐惧吧。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29 14:58:13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423.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再游植物园
entomology 2009-6-27 17:22
再游植物园 第五十一天( 9/8 )第五十二天( 9/9 )早上比较累,睡到很迟才起床。中午与妈聊天,下午与妹聊天,给妹讲解那些相片的内容。 晚饭后格莱格在门口叫小华,定下星期日的时候带我们到亭阁去洗相片,所以我们必须这两天内把五十张要洗的相片整理出来,这次去保护区虽然拍了二百九十多张的相片,但是都是动物的,没什么好洗的,保存在电脑里去就可以了 ,但尽管这样,要洗五十张还是有得挑的。 晚上将昨天那些混合菜作馅包了一些饺子,到这里后,因为无聊,所以常常会想出一些点子来作菜,比如昨天带回来的那些混合菜,里面有面条,肉,虾,面包,生菜,蘑菇,土豆,蛋,加了酱油,姜,洋葱,葱,用了很多油炸的,所以味道还很不错,但愿作出来的水饺会好吃些。 第五十三天( 9/10 )今天十一点多到超市去购物,然后回来,刚好与妈和妹三人聊天,到五点多她们才去休息,我作晚饭,今天买回了一种象闹钟内的齿轮那样的意大利面条,晚上煮来吃,还挺不错的,只是不知道这种机械要到哪里去买,这可真不错,把面条作得跟大米一样,更容易入味了,老意们可真有创意。我把这种面条发给妈和妹看,都说没有见过,叫我用照相机照了传给他们看看,另外我今天还买了一些仙人掌,龙华居然懂得如何作这道菜,他说削皮,然后跟平时炒菜一样地炒来吃。老妹今天放了一些魔幻表情,真不错,比 QQ 表情来得更大,更丰富,但是要用 Q 币来买,每个月如果有优惠价的话是十元钱。 第五十四天( 9/11 )今天十一点本来小格说好要带我们去亭阁的,但是因为今天有个新房客要来,小格要帮忙搬东西,所以改为明天了。前次去植物园,知道 9/11 会在那里举行春节音乐会,所以我们今天就索性去植物园一游。 路上本来想在一处山坡照几张相的,因为从那处山坡,刚好可以看到德班城市的全景,相当美丽,但是我们快走到那的时候,却远远的发现有一个黑人坐在路口的石块上,对面马路上也有一个,这阵势让我们心里有些打鼓,战战兢兢地下了石阶,又发现前面有两个黑人慢慢吞吞地走着,这架式有点象要对我们进行前后包抄似的,太可怕了,偏偏那两个黑人又因为好奇,不时地回头来打量我们,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恐惧,勉勉强强地走到坡下,有一辆车开过来,心里才如释重负,然后发现那两个黑人是朝别的路走去的,顿时感到脚下变得轻松了许多。 植物园的门口停着非常多的车,一条路都泊满了,把临近的几条路也占了些,可见老外对音乐会的热情之高,进了园,里面有一半的范围被铁丝网围着,音乐会的门票是 30R ,有些人可能是不想全程欣赏,就在外围的空地上铺上布,躺在那儿,有些人则自己带折叠椅来,三五成群地坐着。我们照了几张相,走到植物园的正大门,想拍一张有清真寺的相片,但摆好 pose 才发现相机没有电池了,这时有一个白人好心地过来要帮我们合影,小华换好电池后相机仍然不工作,白辜负别人的好心了。只好回家,路上不时地拿起相机乱按,有时也能拍下,这时又有一个印度人想帮我们合影。看来老外都挺热心的,真不错。 回来路上,再从那个斜坡上去,生怕那些黑人还在,发现远远地走来的是一个白人老妇,心情马上变轻松了好多,只可惜没电池了,否则真该在这里拍几张。 路上发现有一种豆荚树,果实的外壳有点象乌龟,捡了几个回来。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12 4:47:51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830.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野生动物图文(上)
entomology 2009-6-27 17:21
野生动物图文(上) (1) 狮子 lion :老 K 说狮子也会感染 HIV ,这一点我相信,人畜共患的疾病是很多的,而况 HIV 也是猩猩传给人类的呢。到保护区内,我们根本就没有发现狮子,老 K 说他到保护区那么多次,也只看到过一次,而且是在夜里,用手电筒刚好照到狮子的脸。第二天早上我正在作饭,听老 K 进来跟小华说什么有人看到外面有狮子的叫声,认为这附近有狮子,我误听成是房子的外面就有狮子,放下手中的东西就想往外跑,老 K 连说 sorry ,我才知道是自己闹了个笑话,不懂英语真可怜,一路上看到动物的,有些遗忘的单词居然还会想起,然后就是英文中文串着说,小华在旁边时不时地补充完整,真有意思。( 看狮子要等晚上才行,但是概率很低,他老板 Kevin 去了保护区多少次了也只是看到一回而已,在晚上的时间,用手电筒刚好照到狮子的脸。 584 上面的狮子皮,是一只公狮子,因为杀了很多人,所以被杀掉了。) (2) 非洲象 African elephant :老 K 说 有人 (Natal 大学的一位老师 ) 能够远距离地发现大象,甚至大象小到只有蚂蚁那么大,他们居然也能发现,当然这种人一定是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夸张的说法而已 J )。听老 K 说,大象虽然数量比犀牛更多,但是由于形体庞大的缘故,所以一头也要五万兰特才能买到。( 646 是大象,也只是惊鸿一瞥,刚好碰到它穿路而过,远远的才拍到,等我们的车开近,只看到大象钻进灌木里去了。 650 就是大象的远影 651 、 652 也是大象。因为大象是这里除了肉食动物之外,最难见到的,所以只能看看大象的痕迹。 KEVIN 也之前也仅仅只看到过 4 次大象。 627 是大象的大便。 707 后面的大树就是被大象推倒的,如果大象生气了或是吃不到食物,就会把大树折断,有时会推倒,所以林区有很多推倒的大树。 567 的大树是被大象撞断的。 585 里的象牙非常长,野牛也很大,照片拍得小了,那野牛比刚才那张野牛还要大,在这里比起象牙来还是显得小。 ) 书上说成年公象最高的会有 4 米,体重最多的有 6 吨,平均身高也会有 3.5 米,体重有 4 吨,但是今天看到的大象,许是距离远的缘故,或者是因为这只是一只刚刚成年的大象,根本就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庞大,老 K 说很多人在没有看到大象之前,都认为大象会有多么地庞大的,但是看到之后都认为与想象当中的不一样。 (3) 犀牛 Rhino :分成黑犀牛与白犀牛两种,这两种犀牛其差别并不大,白犀牛也并非身上的肤色是白色的,只不过是因为唇部显 方形 ,后人误译为白犀牛 (wide - white) ,相比之下,白犀牛更显珍贵。书上说犀牛的角最长的会有一米之多,因为犀牛角能做药,所以招致很多人的猎杀。老 K 讲到一种鸟能够与犀牛共生存,那不就是犀鸟吗,这我以前生物课上曾经学到过。( 619 里有一只小犀牛,如果在母牛与小牛同时在场的情况下,人是万万不能下车的,因为这时的犀牛是相当危险的。它的角非常尖利,很可怕。 616 是大犀牛,是濒危动物,保护区内要花五万兰特从别的地方买回来放养,但却经常被大象撞死。因为犀牛比较笨,大象经常从犀牛的侧面冲撞。)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7 18:38:22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780.html
个人分类: My Album 图片集|3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野生动物图文(中)
entomology 2009-6-27 17:20
野生动物图文(中) (4) 野牛 Buffalo :野牛和河马是这里伤人最多的动物,力气特别大,所以尽管是非肉食动物,但是比起狮子与猎豹而言却更甚。可惜的是这两天我们没有看到河马与鳄鱼,因为我们经过的地区没有什么水域,而河马与鳄鱼一样,虽然能够离开水上岸,但是不会离得很远。小华以前他到过的那个保护区,虽然面积更小的,但是却能看到更多的野生动物,并且看到了很多的河马。鳄鱼之前看过了,没有什么稀罕的,倒是挺想近距离地看看河马。( 657 是远处的野牛群,野牛也是这里特有的,跟中国不一样; 532 是野牛,类似水牛,但是身上有毛的,特别是颈部。很凶,据说这里伤人最多的不是狮子和猎豹,而是野牛与河马,因为这两种动物力气很大,虽然它们不是肉食动物。) (5) 角马 wildebeest :身体的后半部类似于野马,但前半部却有些象牛,具体名称叫什么,还没有查清。后来小华查了一下,原来根本不是什么马,连牛也不是,只是一种大型的羚羊罢了。( 726 是一种长得象马的动物,名字我不会叫。也是特有的。) (6) 疣猪 warthog :那天傍晚又看到成群的疣猪,但是这家伙好象很怕人,哧溜一下就集体钻进地下水道里去了。疣猪长着两个弯曲的大牙,体形比家猪稍小,而且头部大些,尾部小些。( 729 是一种疣猪,个头比猪小。有两个弯曲的大牙。) (7) 长颈鹿 giraffe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它,也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长颈鹿,让我非常兴奋。没想到体形那么大,脖子那么长,以前看的画报,因为观察距离的缘故,总认为不过如此,只是脖子长了些罢了。看它们悠闲极了的啃食树叶,觉得如果所有的动物都能如此,那地球该有多么地宁静!!!( 693.694.695 是一只长颈鹿,那是它坐在那儿吃树叶,我们等了很久,可它就是不站起身来。尽管这样,它的长长的脖子也有小树那么高 。 740 的那只长颈鹿有三米多高,但也只算中上的,最高的四米到五米之间。 )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7 18:51:52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781.html
个人分类: My Album 图片集|3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Steed妈飞越重洋
entomology 2009-6-27 17:19
Steed妈飞越重洋 南非的行程 ------7/17 整理行装直到 2 : 15 我才从家里出发到车站,原来想买 2 : 30 的车票,但是听说最近去厦门的高速车票好紧张,不得已只好买 3 : 20 的票,在候车的时候我估计我自己又烧得更严重了,妈说我的脸很青,但是额头却很烫。大约坐了二个小时,路上除了有一小段路上有塞车,也还顺利,约 5 : 30 时下的车,有个湖北来的摩的司机挺好心的,他告诉我可以坐高速车与机场的联运车,该车可以免费送你到机场,但是等我拉着重重的行李走到车前时,却被告知只有坐厦门高速车才有这个待遇。不得已回来,坐上湖北那个摩的司机的车,花了 7 元钱到机场,然后自己拉着行李进去,我舅妈已经在机场上面等了十五分钟了,原来我以为她六点半才会到,但是她说她六点的时候已经在机场等着了,她怕找不到我,一趟一趟地在机场内来回地走,真难为她了。而且还给我带来扑感敏片,原来是妈担心我发烧没好,特意打电话让舅妈再带药来。 大约等到六点五十分时,爸的战友启华帮忙将机票送到,原来我染了头发,他也有些认不出来,也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趟,真后悔没有说清楚,害人家麻烦。然后他又帮忙带我去换登机牌,去给行李打包,然后托运行李,再送我上楼过了边防检查与安全检查。我开始一个人在那里候机,等到快 8 : 00 时才等到同去南非的老乡俞阿宝以及他的朋友小洪。一路上我们就跟着阿宝走,心里踏实些。我们一开始乘的那趟港龙航班坐着很舒服,我能数到的有 150 个座位,香港的空姐漂亮得很,香港的夜景也相当不错。从厦门到香港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先是飞机起飞,然后没多久就降落了,快得让人感觉不出这是在远程旅行。 到香港后,后面有一个人问我是不是第一次坐的飞机,原来她也是第一次坐飞机,打算去约堡 ,想找一个人带,于是我让他也跟着阿宝一起走。我们一起坐地铁到了换登机牌处,原来在这里换登机牌的时候是有些麻烦的,那个工作人员先是问到一个中年人,问他身上是否有带一千美金,那人说没有,于是就被告知没有办法继续乘机了。轮到我的时候,我告诉她我是陪伴签证,于是顺利过关,而那个山东的小李,她就很聪明,她骗那些工作人员说身上有一千美金,于是他们三个人也顺利过关,其实机场里的人根本就不会去检查你身上是否真的有带那么多的钱。 11 : 00 时改乘南非航班,这个飞机上的座位比港龙航班多了很多,我能数到的有 400 多个座位的,而这些只是经济舱的,不包括商务舱和头等舱的。因为座位多,每个座位又很窄,加上要在机上呆十三个小时,所以这一趟行程坐得很辛苦。 飞机快起飞时认识了邻座的一个日本导游,我跟他说了一会儿的英语,还好他认得一些汉字,我们得以借助纸笔进行交流,那个日本人也真有耐心,我这么烂的英语,他居然有耐心听了这么久。 后来大家都困了。十几个小时的行程,要窝在那么窄的位置上睡觉,其痛苦可想而知,睡到后来我腰酸背痛。但是一开始的时候由于我本身发烧,整个人头晕眼花的,后来临下飞机了却突然不再头晕了,好象发烧也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吹了空调的缘故,居然连发烧也好了。 南非时间 7.08 时下飞机,是降落在一个离机场较远的空地上,有车把我们接送到机场去,在机场,阿宝帮忙我填好入境卡,他自己就到国际机场上去候机了。我开始一个人了,先是跟着一大堆人排队,等着入境,但是后来突然发现登机时间是 8.25 ,而那个时候时间已是 8.05 了,而我居然还没有办好入境,还没有取行李,托行李,紧张得很,先是找到一个台湾女教师,但是那个人不肯帮忙,她的学生也骄懒得很,于是另外找了一个台湾人,那个女青年比较好心,帮忙我过去听那个入境官说什么,却原来是告诉我要排队才能给我盖章,真是的。 只好排队,盖了章,过了境,找到一个小年青,那人告诉我如何取行李,于是去取了行李,才发现行李箱上的两个拉手都已经被扯坏了。然后还是那个小年青,他很好心地帮我去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他怕我听不懂英语,还打算过检查口带我进去,但是却不被允许。我只好一个人进去,先是让他们开箱检查完行李,然后打算上楼,问到一个黑人,那个人穿着红黄色的工作服,想帮我带路,我以为那就是小华上次碰到的要小费的那种人,于是拼命摆手不让他带路。又换上另外一个黑人,好象身上也没有工作牌,他帮我按了电梯按纽,然后跟着我进了电梯,还满嘴酒气的,我吓坏了,等出了电梯,看他还要带路,我使劲地摆手,他看出来没戏,就去帮另外一个人带路了。 在二楼国际候机厅,我又问到另外两个来自中国的父子,那个父亲帮我问到我要到另外一幢楼去 BOOK AGAIN ,于是我自已拖着行李出了国际候机厅,这时一个大约五十多岁左右的人看我不知道用推车,于是帮我去取了推车来,我看他不象黑人,人也比较慈祥,于是就拿出机票与登机牌,打手势告诉他我的情况,他很热心地帮我把行李一起推到国内候机厅内去改签了新的班次,然后还带我去托运行李,聊天中我得知他来自东非的莫比亚,要去西非的纳米比亚三个月时间然后再回国。托运完行李后,他还帮我 SHOW 新的登机口,是在国内的 E9 登机口。 是下午 12 : 55 的飞机,登机时间为 12 : 25, 离登机时间还早呢,一个人无聊地吃了中餐,然后看了一会儿杂志,看到邻座一对夫妇有些象中国人,就跑过去打招呼,但是那个人不会中文,好象是马来西亚,或是印尼人,他也很好心地帮我指出要看一个指示牌,就能明白接下来要于几时于哪个登机口登机。后来等了好久,许是怕我听不明白,再一次地跑过来带我再去看了一下那个屏幕。后来他从 E8 登机。等他走后,刚好有一个白种人坐在我旁边,我看到他的登机牌上的班次与登机时间都与我的类似,于是拿出自己的登机牌给他看,他说我的时间与他相似,然后带我去了 E2 登机口,结果没人又回到 E9 登机口,但是却又被告知要从 E2 登机,这次的队伍中没有一个中国人,而且好象人种特别多,有白种人,有黑种人,有阿拉伯装束的人,男的戴着白色的圆顶帽,女的则穿着黑袍,还用黑纱遮脸。好象还有印度人,男的五官很象我看的印巴电视剧中的形象,而女的则穿着彩色的衫裙。 出了登机口,又是一辆车拉着我们去登机,由于只有从约堡到德班的航班是白天的,且我的座位又靠近窗旁,于是一路上都在靠窗看风景,到后来许是飞机要降落了,我开始感到头晕眼花,想吐的样子,人特别地难受。 刚上飞机的时候,我在猜想着坐在我旁边的会是谁,我想要是黑人或者是阿拉伯人的话就不好了。想不到我旁边却来了一个漂亮的金发碧眼的小女孩,那个小孩子的头发是白色当中透出一点金色,而眼睛是大大的,亮亮的,浅蓝色,皮肤好得不得了,白嬾的肌肤,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太可爱的小孩子了,我真后悔没有带相机,否则的话,我真的会给她照一张相。我用英语对她的父亲说: your daughter is very beautiful ,并对她的女儿说: you are beautiful 那个小女孩回答说: Thank you 。我还问了那个小女孩: how old are you ? 小孩子用手摆出四的动作,并说: four. 没多久,飞机降落,我下了飞机,走了几步,就发现小华在门口等着,他让我去取行李,等我很久才等到我的行李,却发现行李的轮子都已经不知去向了,那个老伯带着小华去找机场的人理论,想不到行李单上去写着我的行李早就坏了,这样的话就没有地方说理了,小华还怪我在约堡机场没有找他们说,我想我能顺利到德班已经谢天谢地了(steed妈)。 一句话,我非常佩服宝宝妈,虽然是第一次出国,虽然是一个人来,虽然语言不通,还是顺利到达了。我给她准备的资料基本没有用,除了我的电话号码。在约堡的时候她居然能找到一个好心的白人,用手机联系我,告诉我改签的事情。看来,不管哪里,都有好人坏人,但好人总归要多些。宝宝妈送了几个中国结,表示对这些朋友的衷心感谢。(Steed爸)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3 2:38:20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287.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做水饺请老板一家吃
entomology 2009-6-27 17:18
做水饺请老板一家吃 第四十四天( 9/1 )今天早上九点半,格莱格开车带我们到植物园去玩,这个植物园比较一般,没啥好写的。我对里面的一丛光秃秃的树印象比较深刻,因为这丛树给人的感觉很沧桑很苍凉,小华说等过一二月,看看春天到了这树会不会抽出新芽。 第四十五天( 9/2 )早上格莱格拿了一些光盘到这里来 copy ,我请他喝了奶茶,居然还赢来一句 nice ,后来听他说了一句: ***is died 就见他匆匆离去,我吓了一跳,以为什么人死了,问了小华才知道是他的手机没有电了,这一点倒让我很感新鲜,又学到了一句表达法。 下午开始准备饺子,不知道明天老 K 会不会有空,我只好先作准备了,不然明天真要去了,可是会手忙脚乱的。今天在馅里加了一些胡椒粉,挺香的,还算满意。 下午看两岸万事通,里面说到踢键子的事,想到我小时候在乡下上三四年级时,也是这方面的高手,我记得我最多的一次能踢二百个,中间累了,用右脚暂时接了一下,这可是我的记录。我还会踢很多的花样呢。另外还会玩踢房子,玩丢沙包,扔飞碟,跳皮筋,跳绳,手翻花线,丢手绢,丢石子(一般拿五个小石子玩,也可以用小沙包袋玩,)小时候的趣事太多了,想一想,总有一种近在昨天又恍若隔世的感觉,那个时候阿梅还在,玩这些把戏总输给我,所以很崇拜我,经常找我玩,亲密无间的昨日光景分明还在,而伊人已在别个世界,上帝不公呀,夺去了我童年梦中最重要的主角。 第四十六天( 9/3 ) 早上看天涯共此时,介绍中年妇女创业的,有几个项目还不错。中午做面条,可惜没有擀面棍,做出来的面条粗细不一,不够美观,不过却挺有嚼头的。 第四十七天( 9/4 )早上与妈聊天,今天下午三点开始忙着准备要带到老 K 家的菜,先煮饺子,再煎土豆饼,然后再炒饭,晚上五点钟,老 K 准时地来到门口接我们过去,因为时间来不及,我没空在家煎饺子,到他家里去煎。我煎好后过去,两个小家伙已经开始吃上了,老 K 说莎莎看到我在做菜,很兴奋地叫着,而 她的哥哥 kian 凯恩则不怎么喜欢吃,芭芭拉由于本身的饭量很小的缘故,倒是老 K 今天吃得真多,看得出来,他觉得今天我瞎做的几道菜还不错。饭后喝咖啡,聊天。 老 K 说这里虽然有私人医生,但是看病也非常贵,比如只是去诊个病,不包括药,每次至少要 300R ,这 300R 就好象家里的挂号费一样,我说家里的挂号费只要 8 元,老 K 很惊讶,而这八元还是专家门诊,如果是挂普通号,则只要二元就可以了。但我告诉他在中国如果是得大病的话,也很贵,老 K 说这里如果是大病的话要五万到十万兰特,前次听芭芭拉说生个小孩的话要一万兰特,这也比中国贵。我告诉他原来看病更便宜,但是慢慢涨得好厉害,他说这里也是,于是就聊到物价的上涨上来了,南非也一样,特别是最近我们去购物,发现什么东东都涨价了。老 K 说十年前他的别墅只要十万元,几年前他买的时候是 40 万兰特,今天这个房子至少要 100 万,我说前五六年我那城市的房价每平米只要 500-600 元,但是现在也涨了 4 倍到 5 倍了,如果是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现在房价都贵得可怕,象老 K 这样的房子,在这几个地方至少要一千万,而在莆田市区则也要一百万,如果是在乡下的话则大概要三十万。这里的房租也贵得可怕,象秀玛这样的地下室在莆田的话一般也就二百元,如果包水电的话就三百元,小华说在广州可能要五六百吧,但是这里却要 1650R ,贵得可以。 莎莎好可爱,她会去找玩具杯子来,给我和小华每人一个,然后找了一个咖啡壶,给我们倒上,说 tea more 然后还跟我们 cheers ,老 K 开玩笑地叫她: tea girl ,真有意思。后来莎莎又在地上搭起了积木,搭了四块没倒,我说莎莎好厉害,鼓掌表扬她,她也高兴得着跟着鼓掌,然后还要大家都鼓掌,一开始看到谁没鼓掌,就会喊谁的名字,后来看到老 K 没鼓掌,就跑去拉住他的双手做鼓掌的动作才放过,对她的妈妈与哥哥也是这样,这个样子跟囝囝一样,小孩都是这样的。莎莎放四块的时候好好的,只要她再加上一块,肯定会倒,她就会很开心地笑起来,莎莎的性格真好,如果是囝囝碰到这种情况早就急哭了 ------ 囝囝是个急性子。 后来哥哥要到楼上去,莎莎也跟着去,还跟我们说 bye bye 。后来又下来了,拿了一个写字板给我,我装着要拿走,她急得大声地说 no ,我拿起写字板写字,教她念汉语的一二三 . 小家伙居然学得很象,发音很准,后来又自己拿起笔来乱画,我说:把戏真多她也学说了一句,发音很象。 莎莎会把衣服掀起来,露出圆鼓鼓的小肚肚,然后走到每个人的面前,让大家摸她的小肚子,这把戏咱家的囝囝也会,囝囝有时会把衣服掀得高高的,然后大家假装要呵吱他,他就会哈哈大笑。 然后又自己跑起来,要他的爸爸去追她,说 one more , 老 K 追了一次,我说让哥哥追她,然后凯恩就去追她,然后小孩闹在一起,真开心,有两个小孩就是比较好,不会孤单,生活里也会有更多的乐趣,对小孩的成长也更有好处。我们临走前,我对莎莎说跟我们一起走吧,莎莎真的就跟她的父母说 byebye 了,真有意思。 7 : 30 老 K 送我们回来,约好明天早上一起去购物,明天下午出发。 第四十八天( 9/5 )今天早上八点就起来,昨晚三点才睡,今天很疲惫,十一点时老 K 打电话要我们去购物,说明天晚上要烧烤,然后我们到 Pickn Pay 去购物回来,小华很紧张地摆出一副随时要走的架式,但是一点钟时老 K 又打电话来说因为忘了订保护区的房间,所以行程只好推迟到明天早上,今天算白紧张了一天了。老 K 这人做人非常讲信用,如果他答应什么时间到就一定什么时间到,如果临时来不了,他肯定会打电话来讲一下的。一直都说老外比较守时,看来真是这样。 晚上作梦,梦见在准备烧烤的东西,并且把那些鱼和肉切成小块来先煮了再烤。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5 1:28:50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709.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荷式烧烤
entomology 2009-6-27 17:17
荷式烧烤 第二十四天( 8/11 ),今天与几个人探讨了一下从事外贸的可能性。白天做了一道炒土豆的菜,结果发现这里的土豆与家里的根本不同。这里的土豆是很适合于炸薯条的。小华可贪吃了,吃了好多。但是与这种贪吃的情况相反的是这家伙又特小气,我想买些面粉回来都不肯,说面粉比大米贵,抠门吧。 第二十五天( 8/12 ),中午到 Everfresh Market 购物,发现小白菜好贵呀,小小的三棵要 5.99R ,太可怕了,在咱家里,这可是不要五毛钱的。然后回到家,我自己一个人去买面粉,面对那么多陌生的英文单词,好傻的样子。 下午又与小华出去,拍了几张相片,但是今天拍的一些效果都不好,许是光线与心情都不对吧。 晚上发了一些相片给龙龙,托他洗了寄回家去。龙龙也将上次宝宝在连城时拍的几张相片发过来,快两年了,看那时候的宝宝好小呀,真可爱,表情与现在的全不相同,小孩子家家就是变化大。 第二十六天( 8/13 ),早上一起去跳蚤市场看了一圈,东西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今天发现了一种让我感到新奇的东西 --- --- 当地的黑人妇女会拿豆子来串成项链,就如同秀玛戴的那种用树枝串成的项链一样,这种创意让人惊叹。而且这样方式制作出来的项链价格比其它的项链便宜,并且在美观大方上也丝毫不逊色,黑人的创造力由此可见一斑。 然后顺路去 Picknpay 去看了一下,有些东西涨价了,比如通心粉,原来一公斤只要 6.99R ,但是今天居然要 9.99R ,这样的涨幅让人难以接受。 上午小华向秀玛落实这个月的房租与网络费的帐单,格莱格在厨房里说明天要请我们吃饭 ,晚上他还特地下楼来,问我们吃不吃肉,说明天将于中午 1 : 00 时请我们吃烧烤,小华说这种烧烤是荷兰人的风格,这倒挺新鲜的。 第二十七天( 8/14 ),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马丁在门口与小华打招呼,我们以为他要请我们到楼上坐坐,于是 12 : 20 我们就上去了,叫了门,格莱格来开门,见我们手上拿着相机,来不及拿钥匙开门,就叫小华给他拍一张,然后才上楼拿钥匙开门,真逗趣,上楼后才发现只有格莱格在,原来秀玛她们知道今天格莱格要请客,因为她们都不吃肉的,所以都避开了。因为来得早了,格莱格有些手忙脚乱,只见他把一个烧烤炉放到花园的空处,放了一些煤球进去,还挤进一些绿色的胶状物,估计是助燃用的,点了很多次的火柴,好不容易点燃,然后将微波炉煮过的鸡块和牛肠放在烧烤板上烘烤,只见随着火势的越燃越旺,鸡皮和牛肠的油慢慢地滴下来,滴到煤球上,助长了火势,没过多久,就飘来一阵阵的香味,真不错。格莱格又拿起三个土豆放上去烘烤,这三个土豆就算是今天的主食了。 格莱格拿出三个圆盘,将鸡块,土豆,牛肠装盘后,又拿出牛油,沙拉酱,蕃茄酱,盐,让我们根据需要自己取用,老外不象我们,味道由厨师添加了算,而是比较有自主权,另外还有一罐不知名的紫色罐头蔬菜和一罐罐头豆子搭配着吃,算是今日的蔬菜了。总结一点,西餐的有些搭配还是很科学的,比如有荤有素,有主食附食,而且饮料是伴随着就餐的前前后后的,这些都很可取。 开始吃了,我看着格莱格左叉右刀的,也跟着这样,但是毕竟不熟,操作得很不熟练,格莱格就去找了一双筷子给我 ------- 从飞机上一直到这里,很多老外都知道中国人是用筷子的,看来中国的筷子与中国的美食一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跟我比起来,小华因为在这里练过多次,所以用起刀叉就顺手多了。 吃完后我们又与格莱格拍了几张合影。还问到另外一个新房客的事,格莱格说那个女孩比较孤僻,整天都 Hide in 房间,一个星期只能见到一次,所以我们也没有机会跟她见面了。格莱格还告诉我们他有 4 个兄弟,一个哥哥,二个弟弟,最大的在美国,三十多岁,已经结婚了,最小的才 15 岁,他的父母都是老师,他自己也从事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主要是负责十个男孩子的教育,每天只要下午上班,工作的时间性要求不强,但是压力比较大。他的父母年纪比较大了,住在千山附近,离这里要 40 分钟的车程, 他每个月回去一次。小华开玩笑问他为何不骑自行车回家,他说因为都是坡,如果真的要骑回去的话要半天呢。 我们邀请他下楼看看电脑里面的相片,结果他走到门口又折回去,不好意思进来,接触了几次,总的说来,别看他长得高高大大的,却是一个很缅腆很害羞的人,是同女孩子说话都会脸红的那种,老外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应该都比较大胆外向的,格莱格算是一个例外吧。 到这儿吃了四次西餐(二次是 Kevin 请,一次是马丁,一次就是今天),都是没过多久就饿了,真佩服老外,那么小的胃腔容量,居然还能吃得高大壮实。下楼看电视没多久,小华就喊我快些作饭,其实我自己也没吃饱,要让老外知道咱那么能吃,恐怕反倒是他们要佩服我们的饭量了。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8-14 4:41:51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29.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遭遇玫瑰鱼
entomology 2009-6-27 17:16
遭遇玫瑰鱼 第四十一天( 8/28 ),今天到 Picknpay 去买了一些 Jacopever 鱼,这种鱼是红色的,看起来挺漂亮,我们很好奇就买了,但是买回来后,查了电脑却发现这种鱼中文名字叫鲉,是有毒的,害得我们有些害怕,不敢吃,问了秀玛,她说这种鱼她没有吃过,如果是生的鱼,超市一般还会将内脏处理好的,如果是冻鱼就不会帮你杀好,但既然超市敢拿出来卖,肯定就没有问题,否则一旦出事的话超市的麻烦可就大了,对于她的这个回答,我不满意,打算到超市去问一下工作人员,到门口时碰到碧兹,叫她回来看了一下,她说这种鱼她做过,不会有危险,只要将内脏,鱼头和刺处理掉就可以了,碧兹说这种鱼可以将调料煎来吃。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又到超市去问了里面的售货员,她告诉我们只要将头与内脏与刺处理掉就可以了,我们问她刺会不会有毒,她说没有,但是被刺到会痛的。经过三个人的证实,我们这才放心大胆地处理起这条鱼来。真的是,花钱事小,却买回一堆担惊受怕来,真不值得,电脑上说了,越是漂亮的鱼其毒性就越大,所以以后买鱼还是挑那些看起来熟悉的面孔来买吧。 (查了一下非常可能是玫瑰鱼 rosefish, redfish, 学名 Helicolenus dactylopterus , 鲉科。鮋科生物,包括素有海中花蝴蝶之稱的獅子魚以及身懷擬態絕技的石狗公、石頭魚等。以獅子魚來說,牠發動攻擊時張牙五爪張開鰭的模樣活像隻老虎,所以這也是其被稱『虎』的原因了,其背、腹、臀鰭不但具有銳利的毒棘,上面更分佈著強烈的毒腺,屬蛋白質性毒。石頭魚毒素位於背鰭基部皮下,它的神經性毒素是魚毒中最厲害的,只要被石頭魚的一根棘刺傷,就有可能會造成痙攣和昏迷,若是被數根棘所刺傷,那麼症狀很可能會延續數個月才能康復,史上甚至還有人被刺傷致死的紀錄。石狗公背鰭上則有 11~12 枚鰭條,頭頂上有一個硬棘,鰓蓋骨上也有硬棘,好在這些刺的毒性並不像石頭魚那麼強。鲉鱼属于海洋底栖鱼.他们往往在岩石和珊瑚间缓慢地游动。有些种类的鲉鱼如美丽的蓑鲉,色彩艳丽。有些种类颜色暗淡,成为极有效的伪装。当他们静静地趴在海底的沙石上的时候,和周围的岩石及海藻简直无法分辨开来。鲉鱼的头较大,长着很多刺.鳍上也有硬刺。有些种类的鲉鱼刺上有剧毒。最危险的鲉鱼是毒鲉。 全世界的鲉鱼有 300 多种。不同种类的鲉鱼生活在大洋中不同深度的水层中。浅水鲉是鲉鱼科中最毒的。它的身上长着带有剧毒的刺。鲉鱼的毒性在海洋鱼类中是数一数二的。被任何一种鲉鱼刺伤都是非同小可的事。许多受伤的人要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才能从麻痹和其他不良反应中恢复过来。但是,这些受害者往往会留下后遗症。 鲉鱼从浅海到深海都有分布,而大部分种类的鲉鱼都分布在潮间带到水深 90 米的浅水海湾和近岸处。鲉鱼的脾气秉性一般是不大爱活动的,它经常是伏在海底一动不动。 鲉科鱼类的毒素大多数是一些对热很敏感的蛋白质形成的。蛋白质在遇高温、遇碱、遇酸和重金属时都会被破坏。所以,根据蛋白质遇高温分解的特性,人们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疗鲉鱼中毒的方法。如果游泳者不幸被鲉鱼的毒刺刺伤,那么应该马上将伤口处放在水温 45 ℃以上的热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这样,第一可以缓解疼痛,第二可以分解一部分毒素。然后,病人应该尽快的就医或者使用药物治疗处理伤口。还好只是蛋白质毒素,煮了吃没问题)。 昨晚梦见邻居阿生带我去他们家开的海滩去看鱼,真有意思,海居然跑到山上去了,在那里看到很多的海产品,然后又跑到姑婆家去了,她们请我们吃饭 ,姑爷爷也还活着,好热闹的样子。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8-28 4:59:38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34.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4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黑人的发型
entomology 2009-6-27 17:15
黑人的发型 第二十三天(8/10),早上KEVIN要过来。所以我们早早地就做好准备,但是等到十点二十分时他才来,与小华聊了一会儿,小华请他帮忙带到沙滩那里的柯达店去买冲电电池,我一个人在家。没过一会儿,碧兹要来洗床单,我说天气不是下着雨吗,她说有洗衣机什么的,她又问我小华呢,是不是出去购物了,我说他要十二点半才能回来,我让她一点的时候到这里。天哪,几句简单的英语居然让我想了半天还表达不清,真差劲。 后来小华回来,说到刚才与KEVIN的谈话,KEVIN说星期一那天家里油漆,结果那个小女孩不懂事,将油漆桶旁的一罐水喝了下去,幸好不严重,后来送去洗胃,真让人担心,看来小孩子真的要小心呵护才行啊。 KEVIN给小华送来生活费,然后我们就到银行去转账,到了银行,门口有个保安先是拿着个探测器检测了一下小华,看看他是否随身携带有武器,然后才能放他进去,但是那二层的玻璃门每次只能准许一个人进去,必须等到绿灯亮时那门才能开,让第二个人进去,女的是没有探测的,所以我随后也就进去了。除了门口把得严外,里面则同其它国家的银行没有啥两样。由此我联想到沿街的电网和百货商场门口携带警棍的保安,我打算拍几张相片,这可是与世界许多地方都不同的现象呢。 这里的很多报纸是free的,我们见到最多的是商场的DM传单,这里的DM可不会象中国那样沿街撒放,一般是投递到每户人家的邮箱内,到商场也可自己取用。此外较多的是旅行社印制的关于旅游类的DM,房产商印制的房源DM等。比较少见的是南非一些新闻报纸,这些报纸会根据不同的场合有所不同,比如Daily报,在商场里很多是售价6.6R的,但是在稍远些的商场,则通常会当成FREE的小报来搭送,以此吸引顾客,。 去商场的次数多了,见识了很多种黑人妇女的发型,有的头发几乎剃光,只有短短的一些黑绒毛在头上,有的则会稍长些,类似中国常见的平板头,但是因为头发是卷的,所以风格不同,最常见的是编成细细长长的辫子的,数也数不清,真不知道搞这样的发型每天要耗多少的时间呀,也有烫成毛毛虫的,有编成天津麻花样的,有编成一层层梯田样的,有在则把短短的头发上揪成许多小花,今天在商场上见到一个,是编成细细长长的辫子之后,在每个辫子下面再系上塑料球,然后再扎成一束,当然一般的黑人主妇则会用头帕将头包起来。那天见到的祖鲁族妇女则有的会戴一个圆顶帽,有的则会用珠饰来装饰头发,真是千姿百态。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8-10 4:39:09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28.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野生动物保护区行程小记
entomology 2009-6-27 17:13
野生动物保护区行程小记 第四十九天( 9/6 )早上七点就起床,然后一切准备就绪,从八点开始,等到八点四十分时,老 K 才来接我们,原来芭芭拉今天感冒了,所以由老 K 送他的儿子去上学,所以迟来了。我们沿着海滨公路向北行进,今天天公不作美,雨时大时小,没有片刻停息,我们到一处加油站加油,因为这个加油站不接受信用卡,所以老 K 只好去取现金,他叫我们先去喝些咖啡等他,我们进了小店,那个老人家看到我是中国人,就问我要不要喝绿茶,挺有意思的,看到我看到牛肠很好奇,就撕了一段给我吃,那里面加了蒜,味道非常地难吃,我都差点吐出来,后来又让我尝了加了奶酪和胡椒粉的牛肉片,这个就好吃多了。等老 K 来了之后,那老板又拿出一种饼让我们尝,虽然加了咖哩,但是味道真不错,老 K 就每样买了一个,我和小华则每人一个虾馅与土豆馅的。 然后再往前走了没多久,经过一处小型的保护区,使用了一下那里的厕所,因为后面是森林,给人感觉好阴凉,所以匆匆离去。 一路上的风光真不错,看到的都是南非农村的景象,这里由于地广人稀,所以在广阔的空间里,只是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一些民居,根本就不象中国那样,密密麻麻都是房子。低平的丘陵地上种植着很多的甘蔗,这种甘蔗比中国的品种来得矮小,当地人也不象中国那样拿它来当水果吃。靠海岸比较多地种植着速生的桉木林,一排排整齐地站着,象哨兵,但我不喜欢,我对森林一向没有好感,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片林地,只要我从这头望不到那头,不够透明我就不喜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草原风光,非洲的草原是枯黄的草与些许低矮的灌木为主色调,然后在上面稀稀疏疏地点缀几棵猴面包树之类的枯树,视野开阔,衬以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由于气候比较湿,没有大草原,但也能看到小块些的类似草原的景观,聊作安慰。 进入国道后,老 K 的车开始飞速前行,最高的车速居然达到 150KM/H ,这可不是高速公路,这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的高速公路的速度一般也才 120 公里每小时,许是因为这里人很少的缘故吧,这种现象使来自都是 person, person ,person 的中国的我大为惊讶,在中国的国道上,路上行人不但多,而且对红绿灯不够重视,时不时会有人横穿马路,如果车速这么快,哪里来得及刹车。一路上,在路两旁偶而会有些黑人在行走,以及有些黑人在路一侧摆着菠萝守株待兔之外,除了经过两个农村的小型集市才会看到比较多的人,这里的行人之少让人印象深刻,去时正碰上一处学生们放学,所以有很多的孩子,但是这里在路的两旁各自修条小路以供学生行走,这点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也是为了提高国道的行车速度,这点很值得借鉴。 老 K 说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开车了 ,十四岁时就会独立开车,还带着他的妹妹,有次路上碰到惊险时,他的妹妹吓得惊叫起来。他说当凯恩四岁的时候,他就让他坐在方向盘前,手把手地教他了。在南非这里,无车且不会开车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老 K 的车龄这么长,难怪开车的时候轻松得很。 老 K 说他的曾祖父是一兄一妹二人,他的祖父是,他的父亲也是,到他这一代,他也是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更神奇的是他的妹妹也生有一男一女,而且都是男大女小,老 K 还说指不定这样的传统至今已有一千年了呢。这一点倒是挺有趣的。 一路上经过两个收费站,第一站收费 6R ,第二站收费就贵了,要 21R ,下午一点半到达保护区,这里的收费标准是每人 70R , 16 岁以下的儿童减半,当然如果是南非的永久居民的话则只要 35R ,然后儿童再减半。老 K 是以科研的名义进去的,小华说可能收费比较优惠。整个保护区的外围都用铁丝网围着,老 K 说,这铁丝网对猎豹是无效的,但是由于保护区内有足够的食物,所以猎豹一般也不会出保护区,对人类没有多大的威胁,老 K 还说大象在生气的时候会把铁丝网撞开,当然是 seldom. 进山的路弯弯曲曲,才走了没多久,就听老 K 说有长颈鹿,果然在远处,看到几只长颈鹿在吃树叶,我们以为一路上肯定会看到很多,但是继续前进, nothing, nothing, nothing, 让人失望。一路上常会看到路边的灌木被火烧了的痕迹,老 K 也不知道那是自然火还是人为的,我以为肯定是人为的,因为这样可以让路边的视野更加开阔,才方便游览者能够发现路边的动物,否则的话丛林太茂密的话,肯定找不到的,岂非让人白来。到了山顶,我们住进专攻科研人员使用的房子,这里收费每晚只要 35R per person ,比起那些纯粹观光旅游的人要收三四百兰特的住宿费用,便宜得很。 作了些中饭,草草吃了,三点老 K 就带我们四处去找 animal 去了,阴雨天,雾蒙蒙的,只能看到路两旁十米以内的范围,以为会失望而归,但是居然让我们看到了野牛,长颈鹿,犀牛,狒狒,疣猪,以及一些鸟类,由于下雨天,雨点飄湿了镜头,所以拍出来的效果不好。六点时我们赶回住处,因为住处是六点关的门。怕有狮子,居住区外有铁丝网护着。 晚上作了一些中国菜,炒面,糖醋荔枝肉,象胆蛋,炸土豆,看起来,他还算比较满意,但由于作菜的时间太长了,他可能有些等不及的样子,中间还去了别的地方。我告诉他在中国,春节前的几天,经常要忙着作食物 untill 深夜,他说这里的圣诞前夜也是这样的。我问他是否他们作菜都要用柠檬,他说芭芭拉会加,但他则很少加,他说他非常喜欢咖哩与生姜,有一次作菜,他连下了三包的咖哩粉,真够辣的,我告诉他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可以到中国的四川与江西去,我们曾经在江西吃到的鱼汤里面放着非常之多的辣椒与姜丝,辣得够呛。 小华开玩笑地对老 K 说,既然我作菜好吃,不如也把我招为博士后吧,老 K 说,那就招成作菜的博士后吧。 十点洗涮完毕,休息。作梦中仍然在找动物。 第五十天( 9/7 )早上 5 : 40 起床,门外与窗外绿阴阴一片,我叫起小华一起准备早餐,作了一道蛋饺,炸了超市买回的鸡肉饼,把昨天的象胆蛋再热了一下,给老 K 吃,但是他早餐吃得相当少,只吃了一片面包就说饱了,而且他很有趣,许是尝了一口,那个鸡肉饼不合口味,居然就这么放在那儿。 八点半收拾行装,再次踏上寻找动物的行程。先是看到犀牛,然后居然看到大象,真够难得的。刚看到斑马的时候,兴奋极了,拍了很多的相片,但是后来发现,原来只要天气适宜,比如象今天这样的阴天,就很容易看到斑马,后来果然一路上看到的斑马不仅数量多,而且还常与羚羊呆在一起。 .. 回来的路上,在路边看到一些家畜,我也高兴得哇哇大叫,以为是又发现了野生动物,惯性真大。( 749 不是什么野生动物,是回来的路上,因为惯性的缘故,看到路旁有动物就大喊大叫,拍的是一些家牛,家马。 751 是路旁有人搭个小屋,坐在里面,外面摆的是手工制作的野生动物,因为已经上了国道, kevin 的车速非常快,所以只能快速地拍一下。 ) 又往前走,路上有个黑人打着搭车的手势,老 K 的车速太快,都前进了很远,可他却倒回车去,让那黑人搭车,因为此前我们接受的观点,总是认为黑人很可怕,所以若按常理,碰到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怀疑这个人是不是个劫车者,但是老 K 真的是一个很单纯很善心的人,与人方便是他作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他以前就告诉我们百分之八十的黑人都是好的,只有一部分黑人比较差一些。我想让小华说他就象雷锋那样,但是又想想现在连中国的许多娃娃都不知道雷锋是谁,更别说是老外了。 路旁经过一个驼鸟养殖场地,车已经朝前开了一段,但是老 K 看到我那么想看,还是把车倒了回去,在场外拍了几张相片,算是到此一游了。( 772 是驼鸟,人工养殖的,在路旁发现的。野生的我们在保护区没有看到,只好在这里过把瘾 ) 回来路上小华给当地的甘蔗拍了一张相片,( 674 是这里的甘蔗,比咱中国的甘蔗矮小多了。 )另外还拍了几张当地农村的相片( 574 是这里的农村,因为当地人口少,所以房屋只是星星点点的,不象中国那么密集。)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6 1:41:07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710.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亭阁洗相片
entomology 2009-6-27 17:11
亭阁洗相片 第五十六天( 9/12 )今天早上十点,小格带我们去亭阁洗相片。路上我们问小格昨天新来的那个女房客漂亮吗,小格说是个好人,但不是很漂亮。 到柯达店时,那个白人小伙子还认得我们,问小华: Hows the camera ( 那个相机好不好用),十点半到那儿,要十二点才能取相片,所以我们先是四处照了一些相片,但是在商场内,保安告诉我们这里是不允许照相的,所以我们就到顶楼去,看到一个黑人女保安,但是那个黑人却不喜欢照相,我们后来猜想是不是那个黑人自认为自已长得丑,所以不想照相,因为事实上那个女的皮肤黑得跟炭一样,而且脸上有疙瘩,不够美观,或者根本就是因为黑人女性不敢照相的缘故吧。 今天在顶楼上,与两个黑人保安照的相片,可让我得意极了,因为我刚好穿着一身的黑衣服,照相中我就象个女老总,两个保镖在旁边威风凛凛地保卫着我,这种感觉可真爽。所以说照相不妨多照几张,总会碰到一两张得意之作的,毕竟作任何事情都会有个概率嘛。 十一半到超市里买了些东西,然后等十二点时去取了相片回来,路上拍了几张相片。中午时间很热,小格说他不喜欢夏天,更喜欢冬天的,我们告诉他可以到加拿大去,要不然就干脆到南极洲去,小格说那可就太冷了。小格这个人是个挺实在的人,腼腆型的,不过因为年纪小,有时也挺可爱的。我们洗了一张小格的相片,想拿给他,但他怎么说也不要,说要留给我们做个纪念,真有趣。 路上我们问小格,在 Musgrave 附近够不够安全,他说应该还可以,是应该到附近走走看看,不至于那么可怕。 我们请小格进来喝了一杯饮料,欣赏了一下我们冲洗的那些相片,我问小格我的小孩长得象谁,小格说 both ,后来又说鼻子象我,耳朵象我,脸象小华。我让他挑一张宝宝最漂亮的相片,跟我挑的一样,是那张囝囝站着的相片。这些相片是去年 9/17 日拍的,快一年了,如果今年再拍,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时间过得可真快。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12 15:44:37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962.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千山谷之祖鲁舞(照片)
entomology 2009-6-27 17:10
千山谷之祖鲁舞(照片) 还是走吧。我们出了鳄鱼园,我们又到对面去观看祖鲁舞蹈表演,从卖工艺品的房子往里走,门口经由一个穿着祖鲁服饰的男子查票后,我们又往里面走,就看到几座圆顶的茅草屋,小华在其中的一座小屋前留了影,我回来后细看,才发现原来屋前的木柱上居然也雕刻着祖鲁人的头像,祖鲁人的头像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我经常看到连圆珠笔杠也雕有这种头像,更不要说其它各种各样的木雕了。然后我们跟着人群进了一间大圆屋,里面有二个祖鲁人,其中的一个可能是主持人,他指挥着男性坐在左边,而女性则必须坐在右边的,可爱的马丁偏不,明明左边座位空了好多,他仍要说左边没有座位,硬要往右边挤。然后大家安静下来,听着主持人说了一大堆有可能是祖鲁风俗的简介,人群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然后还不时看到那人拿起身后的刀叉呀长枪呀之类的,摸拟捕杀动物的动作。 在主持人一句Thank you之后,大家都走出茅屋,在一个半露天的茅屋中的石条上坐下,石条上铺有很多的蒲团,大家坐定后,就出来了一队祖鲁男子,只见他们个个一手拿长枪,一手拿着盾牌(他们的盾牌非铁非木,而是在一根竹子上叉着一块厚而硬的兽皮制成的),他们的后面是一大堆的鼓,有个盛装的黑人妇女在那儿等待着。只见一个穿着普通衣服的黑人上前说了几句什么,那些黑人就开始跳了起来,舞姿并不优美,但是每个人都很卖力,舞蹈风格粗犷,伴随着震天响的鼓声,气势磅礴,挺震憾人心的。 接下来是一男一女二个黑人上来,这次更多的是对白,仿佛在演示祖鲁人求婚的场景,我只听懂:I love you 这句,最后的动作是男的单腿跪在女的面前,人群里爆发出笑声,二人趁机向观众致谢后下了台。 随后是一群妇女上场,按咱东方的审美观点,那些女的又黑又矮又胖,粗粗壮壮的腿臂,一点都算不上美女,跳的舞蹈动作同男队的动作没多大区别,但是这次却伴随着嘹亮的祖鲁语歌声,又是别一种风格。 最后的压轴戏是众人皆出场,排着队唱起了南非的国歌(我当然听不懂,但是全场大半人都起立,表情庄重,问到小华,才知道唱的是国歌),看来爱国的情思无处不在,不分肤色,无关种族。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8-7 0:01:59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742.html
个人分类: My Album 图片集|3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第一场雨
entomology 2009-6-27 17:09
第一场雨 第二十三天(8/9),真奇怪,这两天的运动量也不大,但是居然累得不行,看来到这里的活动量太少了,今天早上睡到十点半还不想起床,但是秀玛在门口叫醒了我,她同小华说今天她要去购物,可以帮我们去退货,因为我们昨天告诉她我们买了另外一个品牌的充电器,买贵了五十兰特,当时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她却记在心上,真是个热心的老太太。我们吃了早饭,想去购物时,刚打开小区门,却听到秀玛通过对讲机告诉我们说她已经回来了,并且说东西已经退了,钱也拿回来了。太了不起了,想不到她的谈判技巧会这么高超,佩服之至。 然后与小华到银行去取钱,通过ATM取的款,所以没有见到如小华所描述的那种好几层的防护措施,只看到一个黑人保安,手里拿着警棍。 今天发现大米涨价,小华说是因为兰特升值,所以如此,但我不认为如此,只有兰特贬值,东西才会涨价呀。 中午又跑去午睡,还是晕乎乎的,小华说这里有一种昆虫,人被叮咬之后就会头晕,我想应该不会吧。 秀玛今天给了我一种什么水果吃,刚吃的时候没有什么味道,越吃越好吃,秀玛在上面洒了些胡椒粉,使它的味道更独特了。我看那水果的外形有些象中国我芭乐,但是味道却绝对不象,不知道名字,秀玛告诉小华了,但是因为名字太生疏,小华听后就记不起来了,真遗憾。 晚上下了我到这里来的第一场雨,雨不大,但是敲打在秀玛花园上的铁制品上,还挺吵的,已经十点半了,只好明天起来看雨了。之所以想看雨,是因为从家里辛辛苦苦地带了伞来,居然二十多天没有派上用场,所以想要一场雨来让心理平衡些。 晚上又梦见宝宝了,我抱着他好象在看哪里的风景,宝宝长大了好多,我都有些抱不动了。然后又梦见我看到丽芳也在南非,她的弟弟跑到这里来作生意了,我居然搭他们家的交通工具回了一趟国,看到妇糼的房子都改了,老李也挪了房间,真有趣。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8-9 4:36:46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27.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海洋公园(照片)
entomology 2009-6-27 17:07
海洋公园(照片) 第二十二天(8/8),昨晚梦见小华回老家看父母,而让我一个人住别墅,我很害怕,不敢住,就跟回去,路上碰到老妹,她给了我们两个洋葱,但是有些烂了,于是我们在剥皮,后来就惊醒了,因为已经超过七点了。 早上八点,小华就着急地取下电池,打开电脑,欣赏昨天的那些相片。八点半时秀玛站在花园那儿约我们一起去USHAKA公园,我们又跟秀玛出发到市中心去看了一下,今日的行程可不比昨天,因为今天是去最危险的路段,而且我们没有车,只能乘公车,所以小华把相机很小心地藏着,一路上小心翼翼,逃也似地恨不能马上到达目的地。 我们先乘公交车到秀玛要去的一家律师所,然后我们再乘小公共汽车(秀玛说这是TAXI,照我看,同中国普通的那些面的有些象,四处喊客,特象在中国常见的那种跑短途的那种交通工具。)到了海滨,先买了票,花了六十元每人,去柯达店买了记忆卡256MB的,这下够用了。因为时间还早,我们到海滨看了一下,海边有黑人在制作沙雕,有鳄鱼,有城堡,有海豚,有蛇,有车,象模象样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前面铺上一块布,路过的人觉得满意了可以向里面扔钱,我临走前再去看了一下,城堡前的钱最多,车前面的钱最少了。看来,城堡因为沾上一些信仰,人们还是更看重的,路人少的给个五分,多的也有给五兰特的,二兰特,一兰特也有。 我以为海豚表演的时间是十点,早早地就去表演馆等着-----,小华今天在这里拍了很多不错的海豚相片。 然后去看海洋生物,因为光线非常地暗,拍照效果不好,但是小华却乐此不疲,拍了很多的相片。 出来,又稍微地看了一下祖鲁的传统舞蹈,今天的那些表演者是一群黑人孩子,表演没有山顶上那么地道,但是那些黑人小孩也挺卖力的。看客们有的会给些钱放在表演者的前面,算是对他们的表演的酬劳,这种场景很象中国旧社会的卖艺。 下午一点十五分,我们又到海豹表演馆等着,但是等半天却只等一句话就是因为哪里施工的噪音,使得海豹今天不能正常表演,只好作罢。然后秀玛带我们去看了轮船,拍了几张海景照,随后本来是喂养鲨鱼的时间,但是又因为某种原因,今日的这项活动改了,只能看到小鲨鱼,看不到他们喂养大鲨鱼的场景,真可惜。再去看企鹅,也没有,小华说那些企鹅用冰水才能养。 出门时秀玛帮我们去找他们说理,小华说秀玛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他们不远万里的从中国来,居然看的不尽如人意,应该弥补他们,不然的话,他们以后到中国去讲,这样产生的影响就太不好了。于是我们又得到了两张门票。秀玛是个很可爱的LADY,跟我一样,喜欢讲价,但是他的谈判技巧绝对胜过我一百倍。而且她是一个很健谈的人,一路上,看到合适的人就会上前去打招呼,很容易跟人混熟。 走了没几步,一辆车开过来,告诉我们附近有人抢劫,所以他们正在开车追赶劫匪,还让我们搭了一段路,然后下车时还告诉我们要小心,听了这些,弄得我紧张兮兮的。 后来搭乘公交车经过自然博物馆,我们又进去看了一下,里面有非洲当地的野生动物,品种相当地多,有大象,河马,犀牛,非洲豹,野牛,长颈鹿,狮子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鸟,还有多种多样的昆虫和鱼的标本,我照了一张坐在鳄鱼身上的相片,回来后先发了一张昨天拍到的鳄鱼群的相片然后再告诉两个人:我敢坐在鳄鱼身上,两人自然都不相信,结果我把谜底一公布,他们都觉得有趣。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去找公交车,途经市中心,那里的一大堆建筑物都太有特色,太美了,可惜秀玛告诉我这里是最乱的地方,如此,我们哪有胆量拿出相机。 总之,一路上都是紧张兮兮的,看在眼里的每个黑人都好象会来抢你东西似的。 因为我们去的时候,一辆公车刚开走,等车的时间还很长,所以我们就到附近的WorkShop购物中心去看了一下,购物中心到处都有,但是这里的工艺品却是我所见到的最多的,很有特色,非常迷人,特别是驼鸟蛋,一人要六十元,有彩绘,太漂亮了。钻石戒指则要800美元一个,而且还很小。太贵了。开店的是个印度人,看我们不买,有些失望,他还以为中国人能到海外旅游的,肯定是大款。这里的中国人不多,今天在USHAKA里面只看到来自亚洲的三个家庭,但是其中两个家庭在他们合影完后,我去问了一下其中的一个小男孩,那小孩告诉我他不说中国话,如此也许是日本人,另外一个家庭我没有打招呼。 后来搭乘另外一辆公车,车上明明只有五六个人,但是那司机却说这个时间段是高峰期,要涨价,所以票价从1.6涨到2.8元一张。车上有个白人,告诉我们南非的抢劫是很可怕的,说在一家百货店那里,只要你掏出钱包拿钱,马上就有人冲上前去抢了就跑。后来经过一处连快屋项墙壁都已经没有了的建筑物时,那人还告诉我们这原来是一家麦当劳店的,因为当地人不喜欢美国人的食物,所以一夜之间就被当地人用暴力拆了房。还说在整个南非只有十一家的麦当劳,但是肯德基却多一些,因为后者只卖鸡,不卖汉堡等东东。所以处境会好一些。听了让人害怕。 那个白人告诉我他在市中心的WorkShop店里面开服装店,卖服装卖鞋子,是从中国进的货,我们问他是否是去过中国,他说没有,那可能他的货是从约堡那里进来的。了解到这样的信息,我很高兴,我告诉他我来自中国的鞋城,我们那里盛产鞋子,我想拿他的名片,但是他没带,然后告诉我们可以到店面去找他,乘机他还推销了他店里另外的生意,比如纹身什么的。 下车,没走几步路就到家了,秀玛问我还认得路吗,我告诉她我只记得那个最高的土色的建筑物。秀玛问我还想不想去看一下印度人的餐馆,太累了,只好等以后去吧。 回来,饿得很,先作饭。小华却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看起今天的那些杰作来,说真的,我们的摄影技术一天比一天有长进了呢。 发了几张图给龙龙他们,然后决定让龙龙在家里冲印后寄给两边的老人看看。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8-8 4:25:19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26.html
个人分类: My Album 图片集|3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1 [高高的通讯费用]
entomology 2009-6-27 17:05
南非杂记1 单位:1rand 兰特。1兰特等于1.15-1.33人民币。 ADSL宽带:Home DSL 384 速度384k, month rental 月租449兰特(含税)。2GB Shaped TIpA Standard 每月2G流量费用199兰特。共计每月费用648兰特,在国内可以上2M电信宽带1年了,而且没有流量限制。2G流量包括上载和下载,如果视频和下载文件多了,月底总有几天无法正常上网,因为超过2G就等于断网了。有媒体报道说,南非的网络费用是其他许多国家的16倍之多(用south-africa ADSL expensive than other countries作关键词可以在google上搜到许多文章)。我跟南非许多人说起,他们都很羡慕中国网络费用低呢。 Vodacom手机通讯:我还不是很懂这些收费,反正不同移动公司,移动公司与固定电话公司之间的电话费赛过长途电话。短信1封0.8兰特,我和老板通话69秒(不同移动公司)5.7兰特。有1回打回中国,结果信号不好,没说上话,花了15兰特。发短信与通话好像都有分高峰期peak与非高峰期off-peak,收费不一样。具体看看下面的预付卡价目表(来自 www.vodacom.zo.ca )吧。 Voice Calls Vodacom to Vodacom/Telkom peak R2.55 per min R2.70 for the 1st min; R1.55 per min thereafter 5.4c per second Vodacom to Vodacom/Telkom off-peak R1.40 per min R2.70 for the 1st min; R1.55 per min thereafter 1.7c per second Vodacom to MTN/Cell C peak R2.85 per min R2.70 for the 1st min; R1.55 per min thereafter 6c per second Vodacom to MTN/Cell C off peak R1.65 per min R2.70 for the 1st min; R1.55 per min thereafter 2.2c per second Vas Services Calls Peak R2.85 per min R2.85 per min R3.60 per min Vas Services Calls Off-peak R1.55 per min R1.55 per min R1.08 per min Roaming Calls (Currently only Namibia) Calls within Country R6.00 per min R6.00 per min R6.00 per min Calls from Country to SA R15.00 per min R15.00 per min R15.00 per min Calls received while roaming R5.50 per min R5.50 per min 12c per second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 SMS premium rated R0.90 - R30.00 R0.90 - R30.00 R0.90 - R30.00 SMS per message peak R0.80 R0.80 R0.80 SMS per message off-peak R0.35 R0.35 R0.35 International SMS per message anytime R1.75 R1.75 R1.74 Roaming SMS per message anytime R2.50 R2.50 R2.50 Voicemail Retrieval (121) Free Free Free Voicemail peak Deposit using 082/072 131 plus last seven digits of cellphone number R2.85 R2.70 for the 1st min; R1.55 per min thereafter 6c per second Voicemail off-peak Deposit using 082/072 131 plus last seven digits of cellphone number R1.55 R2.70 for the 1st min; R1.55 per min thereafter 1.6c per second Prepaid International Call Charges Zone A R5.50 per min anytime R5.50 per min anytime 12c per second anytime Zone B R7.50 per min anytime R7.50 per min anytime 18c per second anytime Zone C R10.00 per min anytime R10.00 per min anytime 24c per second anytime Zone D R12.50 per min anytime R12.50 per min anytime 30c per second anytime Zone E R15.00 per min anytime R15.00 per min anytime 36c per second anytime Zone F R17.50 per min anytime R17.50 per min anytime 42c per second anytime Prepaid Disconnection In the unlikely event that you are inactive (not making, sending or receiving a single revenue generating voice call, data, fax or SMS) for 90 consecutive days, your connection to the Vodacom network will be terminated and your cellular number and remaining credit will be forfeited. Voicemail retrievals, recharge of your prepaid account by any means and roaming activity will be regarded as activity for this purpose, however calls free of charge will no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o to call for more informa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call the 4U Information Line on 082 1188 or Customer Care on 082 111 from a fixed line (applicable rates will apply) or 111 from a Vodacom cellphone (free call). Telkom固定电话:我只用过电话卡打国内,比手机便宜。下面是 www.telkom.co.za 上的2005价目表。以前觉得国内电信贵,到了南非才知道,还有更贵的。我住在德班,是南非第三大城市,手机信号还不好。国内发短信真便宜啊。也许是因为我用预付卡,所以收费比较高吧。 Country Code Country of Destination New Rates (Incl VAT) per minute New Rates (Incl VAT) per second Peak Off-peak Peak Off-peak 86 China (Peking) 3.60 3.35 0.06000 0.05583 86 China - Mobile 3.60 3.35 0.06000 0.05583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6-11 1:11:23 上一篇: 文火等于多少摄氏度呢 下一篇: 网络摄像头前的宝贝(20050506) 回复:南非杂记1 比别人高三倍?因为速度还是流量?还是可以访问收费网站?这样一来,老傅与我岂不是云泥之别?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6-12 16:42:32 回复:南非杂记1 看的昏,直接告诉我们按人民币换算就简单多了。:P 我们用电话卡打国内的电话是很便宜的。宽带费现在很高,那是因为老傅同志要求太高。是别人家的三倍多。 Post by greenorange(游客) 发表评论于 2005-6-12 11:39:48 回复:南非杂记1 有人在网络上作过调查,基本认定南非宽带是世界最贵。参见 http://www.dslreports.com/forum/remark,12374073 。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6-11 2:42:30 回复:南非杂记1 南非只有1家固定电话公司Telkom。真是垄断产生利润啊。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6-11 2:35:25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3376.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4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长安米贵
entomology 2009-6-27 17:04
长安米贵 第二十八天( 8/15 )早上秀玛下来,给了小华一张房租的帐单,并告诉小华租房满一年后,房租要涨价一成,这是什么道理,听完后,我很不高兴,这个秀玛也精明得有些过份了,我们昨天问格莱格的房租,那家伙说保密,我们已经知道格莱格的房租比我们便宜相当多,本来我们还想着要让秀玛降低房价,想不到不降反升。 第二十九天( 8/16 )今天又到 Everfresh Market 去购物,付款时,我听到硬币落地的声音,象是从我的钱包里掉下的。但旁边一个白人老太太说了句: -----To me ,我以为是她的,就给了她,回来清点后知道那硬币是自己的,想不到这里的白人也是这么节俭。 这两天专门在探讨租房子的事情,但是看了很多关于租房的信息,真的都贵得离谱,一间房一般都要 2000R/ 月,好一些的三居室一套要 7500R/ 月。还有一幢楼要一万兰特的。按这里的房价,每平米以 7000R 来衡量,这里的房子的性价比相当高,这个比值比中国高了许多。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里的房租贵得 ----- 唉,钱真是个好东东,可怜小华天天唉叹没有钱,真可怜。 晚上小华提议出门去走走看看,我们可从来没有在晚上的时间外出,到大门外,我们先是左右张望了一下,果然静悄悄,但是再往大路去时,许是还不够晚的缘故,却发现并不象我们想像地那样沉寂,照样有好多的车,而且有些店还在营业,比如婚纱店与美发店就没有关门,但是行人的确一个也没有,按理七点多了,应该算比较迟了,可能这里是郊区吧,安全感会好一些。我们本想再往右侧小路走去,但是因为今天有些冷,穿的衣服不够多,而且心理总有些不踏实,所以打道回府。 晚上风特别大,楼上秀玛的一串竹风铃在风中不时地发出响声,吵得一夜没睡,干脆起来开电视,一直看到三点多才关机,然后仍然是半梦半醒地,迷迷糊糊中,至少五点多才进入沉睡状态。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30.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千山谷之蛇园(照片)
entomology 2009-6-27 17:02
千山谷之蛇园(照片) 已经将近一点了,我们又到工艺品内里看了看,马丁却已累了,先到饭店里占了个位子,我们点的是三明治,夹的是西红柿火腿奶酪馅与鸡肉金枪鱼馅的二种,结账时,马丁说他是个很大男子主义的人,所以必须由他请客才行。小华说马丁曾几次到过日本,并且练过日本的柔道,而且还参加过柔道比赛,后来因为有一次比赛伤到了腿,出外的次数才少了。秀玛很有趣,她一直说她的母亲活到94,她的父亲则活到84,所以她一定会非常长寿的。而马丁则也象小孩一样与她的侄女争辩,说他认为男性一定会活得比女性的寿命更长。秀玛还知道中国的十二生肖,并且也算出了自己是属狗的(综合上次她说比我妈年纪要大的要素,这样推算出她应该出生在1964年),而马丁是属猴的,当秀玛告诉他属相时,他好象很不以为然,他肯定是认为猴这个属相不好,不喜欢,所以很奇怪地问怎么会这样。秀玛知道关于很多中国的事,她对风水特别感兴趣。几次向小华提起:wind and water . 下午再去看蛇,先是看到两只蟒蛇,因为是蟒蛇,所以只是简单地用铁丝网围个圈,秀玛与这里的人很熟悉,所以她提出要求,让小华同其中的一只蟒蛇合了影,那只蟒蛇有一百斤重,由小华和一个黑人饲养员扛在肩上,小华后来告诉我这样也感到特别重,小华洋洋得意地照了几张相,得意!再往里走,所有的蛇就都是装进玻璃柜子内了,因为这里面喂养的几乎都是毒蛇,有一种毒蛇,会连续袭击人(一般的蛇只咬一次就跑了),因此特别危险;另外有一种树蛇是绿色的,毒性是世界第二大的,被咬的三个小时内如果得不到救治的话就会致命,但是因为这种蛇相对个体较小,所以一般咬不到人,危险性比起前者,还是小了一些;有一种蛇是可以与乌龟同处一室的;有一种蛇是只吃鸡蛋的;有一种蛇是与树枝同色的善于伪装;有一种蛇必须用水泡着才行;形形色色,记也记不清。 肩负50Kg重的蟒蛇。这蛇真文静哪。因为蛇是冷血动物,所以会紧贴人体以获取温暖。 再往前走,导游带我们去看了陆地龟,这种龟形体巨大,龟壳的顔色如石块一般,我们后来把与龟合影的一张相片发给小龙看,让他找出其中的动物,这家伙居然怎么也没有看出来,可见这种龟壳与石块的顔色之相似程度。听导游说这种龟是会咬人的,我想与龟合个影,但小华却慢慢吞地不按快门,我眼看着乌龟将头一点点转向我,吓得我赶忙避开。后来出来时又碰到路边的一只蜥蜴,吓得我跳了起来,想起前天在家切菜时,看到一只小虫,吓得我把整棵菜都扔到地上去,反正我对这些个东东是绝对拒绝的。因为怕蛇,秀玛捉弄我说:要花几百万才能让你捉蛇?如果你能捉蛇,她就会同我合影。 回来和路上经过鳄鱼园,遇到一队中国人,一问,才知道是来自香港的,是参加旅游团来的,行程是八天,他们先是参观了其它地方,然后下午才来山项的。 最后一张胶卷,我本来想省下来拍一张相片,让妹与妈他们猜猜的,但是电池却没电了,都怪小华,我想拍不让我拍,老说等等,结果,真气人!很多事情都是事先难以预料的,看来以后作事要干脆些,不可拖拉,否则的话,会经常后悔的。 回程,在旷野里居然又看到一家挺大的果蔬店,买了一些新鲜蔬菜,然后再去亭阁商业街,买了一个冲电器,因为柯达原装的已没有了,所以花了170买了一个,贵了50兰特,还麻烦了马丁四处泊车,而且他的腿脚不灵便,真不好意思。 回来,马丁到这里来坐了一会儿,喝了些酒,然后我做了一些菠萝饭招待他。晚上充电,要冲十四个小时,打算明天早上起来看相片。 原载于: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743.html
个人分类: My Album 图片集|4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野生动物图文(下)
entomology 2009-6-27 17:01
野生动物图文(下) (8) 斑马 zebra :以前在电视里与画册中所见的是黑白相间的,但是今日认真看来,其颈部是黑白相间的,但是背部与尾部却是黑色与浅色相间的,有些不太一样,我原以为斑马的肤色最容易被天敌发现,因为不贴近灌木与草色,小华说斑马这种黑白相间的肤色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会发光(不是发光,而是发花 J ),但是这样却让它的天敌更不容易看到它,反而是他的保护色。斑马喜欢成群结队在一起,它们同小羚羊( impala 黑斑羚 ) 也可以和睦共处,因为小羚羊吃更矮的草,斑马吃更高些的草,我开玩笑说那干嘛不叫长颈鹿再参与,这样高中低三个层次都有了。但事实上,长颈鹿是很少与斑马,羚羊在一起的。( 677 里那只小斑马, Kevin 说是才刚生下没几天的。) (9) 报雨鸟(小华根据 Kevin 的说法自拟的名字,具体名字忘记了):外形有些象大个头的鹦鹉,但毛色是黄色的,没鹦鹉那么美,听老 K 说,这种鸟鸣叫时就说明天气会下雨,因为这种鸟类能够感知气候的变化( 609 是一种报雨鸟。 669 这两只鸟,一只背部是蓝色的,一只背部是绿色的。但这两种不是报雨鸟, 670 上有一只黄色的小鸟,不认真找还找不到。) (10) 狒狒 chacma baboon :它们的脸是黑色的,这与平时我在中国看到的猴子有所不同。后来还看到一种小小的猴子,居然能够栖息在树梢,远远望去,象头大鸟一样,毛色浅灰,很漂亮。( 558 是狒狒 。 686.687 是一种非常小型的猴子,长尾黑颚猴(英文名字叫 vervet monkey ) 你看,它能在枝头停留。) (11) 雨伞树 (umbrella Acacia 伞形相思树 , 旋扭相思树 ) : 保护区内有很多很象雨伞那样的树,后来查了资料,果然就叫雨伞树,这种类型的树不象中国的树那样枝繁叶茂,但是却很有特色,如果能够缩小的话,倒是非常适合用来制作中国的盆景的。( 591 后面的树是非洲特有的雨伞树,很漂亮。) 在路边会划出几处地方供人歇息,还有座位,还有很多烘烤的铁架子,保护区可真够人性化的,把这点都考虑到了,让人们有的玩还有的吃,我觉得到这里看了一下,南非的白人也是很会享受生活的 。 这两天我们看到的动物还算挺多的,算运气比较好的,小华的老板说,运气不好的,一整天都看不到。所以看动物凭运气,如果动物刚好在路的两边,就可以看到。因为根本就不敢也不允许深入林中,而保护区内的汽车道毕竟是有限的。保护区非常大,而且人只能在车上,不允许下车。 当然因为保护区太大,我们没有逛全,逛了一天半,只走了保护区的百分之二十,所以还有些动物没有看到,比如野狗与髭狗,河马,狮子,猎豹,鳄鱼,驼鸟,甚至连普通的小鹿都没有见到,看到的只是一些羚羊而已 。 晚上作梦还在找动物,这种惯性可真大呀,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原载于: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782.html
个人分类: My Album 图片集|3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做菜趣事录
entomology 2009-6-27 16:59
做菜趣事录 第三十四天( 8/21 )早上我一个人出去买了一些鸡块回来,中午炸了一些土豆丸子,小华倍加赞赏,我想拿一些给秀玛尝尝,但是小华没空拿上去,隔一餐就不好吃了;下午与妈聊天的时候小华仍然对土豆丸子念念不忘,真有意思。教妈订完书后就请教妈该如何做饺子,然后就动手了,但是今天很不成功,面粉拿太多了,皮太大了,馅又太少了,而且用的配料不对,用红萝卜与青豆与炒蛋配大白菜作馅不好吃,大白菜放少了,加上我又放了太多的盐与姜,所以味道不对。下锅后每个饺子看起来特别地大,一尝,那味道太咸了,太失望了。倒是切下来的几块面片还会好吃些,改天做一些面片倒是不错。 第三十五天( 8/22 )今天是 Picknpay 优惠的最后一天,所以上午出去买鸡块,但是没有了, 4 : 00 时与妈聊天。然后又去了一趟超市,买了一些回来存放。 小华晚上露一手煮红烧鱼的绝活,欲知好吃与否,请听下回分解。(偷偷地告诉你 ------ 太难吃了!!) 第三十六天( 8/23 )今天早上十二点的时候,我们到另外一家超市去购物,买了一大袋的面粉。然后到 Everfresh 买了一些蔬菜回来,再去 Picknpay 买了一些猪肉回来。今天在 shoprite 买了一个法式面包,可真好吃,是我在这里吃到的面包里最好吃的一种,很有嚼头,也便宜,一个才 1.99R 。晚上炒了一些生菜,也很好吃,原来我们以为这种生菜外观看起来有些怪怪的,加上当地人一般是拿来作生菜沙拉的,所以我们从没想到要买。另外有一种类似萝卜的叫芜菁的菜也很好吃,有点象小时候在家里吃的那种北京菜头但是个头更小些。小华为这段时间我们所做的菜排定名次,认定土豆丸子排 NO.1 ,然后是他的红烧鱼排 NO.2 ,难吃的土豆丸子被某人吹上天去了,真的是。一整天就这样过去了,一事无成,无所事事,没意思。 第三十七天( 8/24 )今天早上与妈聊天完后,中午碧兹来打扫卫生,于是我们出去取款。原来这里的银行会自动帮你设定最高的取款额,小华的卡最多只能取一千元,上次取款我们不知情,连续取了三次二千元,每次都取不出来钱,但结果每次还都被扣了 2.65R ,这还是小华有一天不经意中电脑查询才知道的,不同国情情况也不一样,真的是。而且这里的免费操作次数限定在三十次,这三十次中包括存款,取款与转账,超过三十次就要收取手续费了。 而且今天新立户的人还只有十次的免费操作次数呢。 第三十八天( 8/25 )今天从十二点开始作水饺,做了 4 种馅,有肉加蛋加青豆加红萝卜加大白菜 4 鲜的 ( 外皮是没有褶边的 ) ,有纯虾加 4 鲜的(外皮是有褶边的),有纯肉加大白菜的(外皮是一半褶边一半没有褶边的),有虾混肉加 4 鲜的(外皮是捏成四个角的)。一直忙到二点多才完成,本来以为今天会很快速并且会很成功,但是等快下锅时才发现皮擀得太薄了,很多都破了皮,只好在上面又加了一层皮,但是由于是后来加上去的,不够粘,等出锅后有一半仍旧是破皮的,弄得一点点饺子汤都浓浓的,而且今天的馅有些矫枉过正,太淡了,不够好吃,但是今天我又有了经验,估计下次再做可能会更好一些。今天还做了一道汤,用肉骨头加芜菁加几大块桔皮去煮汤,结果煮出来的汤好苦呀。晚上看 FOOD 频道,发现老外做菜很有意思,就是把那些调味菜通通加一起来做的,比如每道菜都要加上量很多的洋葱,姜,蒜,柠檬,红辣椒,葡萄酒,橄榄油,酱油,黄油,香菜,有次还加上橙皮渣,当然量不多。至于作法,很多都是用锡箔纸包了,放进烤箱里面去烤的。或者直接拿到火上去烤。 第三十九天( 8/26 ),今天中午把昨天剩下的那些面作了一些面片,但是小华却吃不惯,原来他不喜欢吃面食,难怪那天我买面粉的时候,他是一脸的不悦,原来是怕以后天天让他吃面食。今天包了几个饺子,饺子皮擀得比较圆,包出的几个饺子就有模有样了,自我感觉良好 。不过今天最好的一道菜是煎土豆饼,滑滑嫩嫩的,说不出的好吃,感觉好极了。小华晚上露了一手 ----- 烧茄子,但是烧得太焦了,有些苦味,不过倒有些意外收获,他把菠萝当醋用,但是烧出的菠萝却很好吃。 第四十天( 8/27 ),今天晚上想做一道布丁,但是由于工具受限,烤出来的布丁太腻了,吃得有些反胃,又失败了。这几天都没有出门去,因为前段时间买的菜太多了,小华说哪怕二个星期不出门都可以过日子,综合最近一段时间的菜,以土豆泥与菠萝饭最值得一提。 原载于: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32.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蔬果
entomology 2009-6-27 16:58
蔬果 第四十一天( 8/29 )中午开门时发现地上有一个果子,是秀玛放在门口的,不知道这种果子叫什么名字,应该也是当地的 特产吧。昨天去问了一下鱼的情况,改善了与秀玛的关系。中午一点多我们就开始去购物,一直到 5 : 00 才回到家,前后有三个半小时,可见今天我们行程之远。我们先到 spar 店,看了一下,因为二楼有一个停车场,我们很好奇,想看车是怎么上去的,走进才发现这里的坡多,车是从另外一个高坡驶入的,那个坡刚好连着商场的二层楼,停车场旁有一个工艺品店,里面展示着二把中国的折扇,上面写着难得糊涂几个字,真有意思,看那售价,要 25R/ 把,再往前走几步, 发现一个中餐馆,名字叫万兴餐室,装修风格很中国化,窗口还卖大白兔奶糖,几颗糖要 2.5R ,老板就在里间,我们在窗口往内张望了几下,老板也没有出来同我们打招呼。 然后我们再到 shoprite 然后再去 Everfresh ,在这里碰到二男一女三个小年轻,一口北方口音,我们猜应该是留学生吧,但小华后来却说有个华人老头在外面开着车等着呢,如此,难道会是一家人在这里从事生意,在海外的中国人如果单靠打工,是赚不到很多的钱的,只有做生意才是最有钱途的。三天前电视上讲到华人在奥地利开餐馆的,选择在人群较多的百货店内,其中有一家餐馆居然日营业额能达到 1500 欧元之多,这可算是很了不起的,那个华人因此在那个城市连着开了六家的分店,可见效益之好。 难得到南非一趟,我想在购物的时候尽量买一些当地有特色的东西来尝尝,经如我们今天就买了一些葡萄柚( Grapefruit-star and Grapefruit-marsh 二种)来吃,而且也不贵,一种才 1.2/KG ,一种是 1.99/KG 。 今天在路上意外地捡到一个一分钟钱的硬币,这可是第一次发现呢。 因为月底网络很紧张,同妈打过招呼,今天看来妈是没有跟我联系了。 有一晚梦见我到一家学校去教初一,但是都快上课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备课,这个学校居然在南非,但又都是中国人,并且又跟自己家的柴火间好近,不知从哪儿拉了一堆书回来,路上又被邻居取走了一部分,那部分是他寄在我那儿的,梦好无聊,但是明显是自己生活无聊的写照嘛。 晚上梦见与爸妈还有宝宝到一处乡村去玩,那个乡村的茅草屋里却连着山洞,如果一直挖的话,还会挖出一个小湖泊来。然后又梦见做米粉吃。 今天想到有一次我把宝宝放在楼下,然后自己跑上楼来拿东西,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怕,现在偷小孩的那么多,如果只在一眨眼间就出事了的话,岂不一生都将伤心,所以以后还是要小心些,宁愿麻烦些也要保证安全,宝宝可是我的命根子呀。回头也要告诉妈妈他们要小心一些,特别是爸,他是比较麻痹的。 第四十二天( 8/30 ) 今天将昨天买回来的几种菜都炒了,这里的小南瓜( squash )居然煮不烂,切不切不开,后来小华想到拿到微波炉里去煮过,然后勉强对半切开,里面还算挺香的,我加了一点在土豆里,但是今天炸土豆饼的时候忘了放葱了,小华对今天的土豆饼一点都不满意,我个人认为还挺好的,费了好多的油呢,我让小华拿了六个上楼去给秀玛和格莱格尝尝。 然后炒小丝瓜,这里的很多东东都是个子好小的,丝瓜也比家里的小了不知道多少倍,炒出来也不好吃。最让人失望的是甜菜根,切洗的时候洗出的水尽是浓浓的红颜色,而且还很难吃,有一种土味,难以下咽,可能是我不会做吧,因为那天格莱格用这种菜的罐头招待我们的时候还挺不错的,肯定是制作方法不对头,所以才那么难吃。 小华拿东西上楼,秀玛告诉他昨天拿给我们的那种果子要快些吃掉,不然放黑了就不好吃了。这种果子吃过一次,但是名字我却叫不出来,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面面的,象土豆泥的样子,味道却不一样,加些盐和胡椒粉调味,吃起来会更好吃些,但不能多吃,多吃就腻了(现在知道了,是鳄梨)。 原载: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35.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说北美交流学习点滴
远帆 2009-2-25 01:00
上学期有幸入选清华大学公派学生出国交换计划,离开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学习,点点滴滴收获颇多,感悟也非一时能写完。最近在利用课余时间读医学史家Michael Bliss写的《The Discovery of Insulin》,备感多伦多大学前人创业之艰,同时在如何做人做学问方面,大师的风范让我一生受益。 文章我正在给系刊《荷风》写一篇,先贴一个我上学期放假后制作的一个摄影集,供大家欣赏。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Toronto, Ontario, Canada Great exchange for great future. King's King's Circle,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mpus. We build up our body as well as friendship. Victoria's Residence Garden, University of Toronto. We communicate freely——Great minds do not have to think alike. Queen's Park,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mpus. Squirrels store nuts for the winter, and we store knowledge for the future. "Glory enough for all": The Discovery of Insulin by Banting, Best Macleod, University of Toronto Medical Science Building Memorial Lobby. Who says an undergraduate can not dream about the Nobel Prize? Always motivated by a story that never fades. Dr. Normal Bethune(白求恩大夫), a pioneer of blood transplantation and national hero of China, is among Toronto's graduating class of 1916. CCBR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Where the past wonders of medicine intersect with new breakthroughs. (后注:CCBR 门口设立了一个"加拿大医学名人堂"雕塑,十位科学家中有一位华人——徐立之,他在Sickkids Hospital的出色工作发现了Cystic Fibrosis Gene,为该疾病的检测和治疗打下基础。徐立之现回到中国,担任香港大学校长。) Take a nap at the garden of University College. Was is because John C. Fields(菲尔茨) got some inspiration from the scenic campus that he later became the father of The Fields Award in Mathematics? Studying in such a library is absolutely a feast for the mind. NYPL. The Annual Christmas Dinner at our Burwash Dining Hall It teaches me to care about the world: Before anything else on that day, we mourned for those who died in the Bombay terrorist attack in India. Toronto's Annual Santa Clause Parade Sometimes I just walk along the streets to explore the beauty of a foreign culture. St. Patrick Church, Fifth Avenue, New York But most of the time I kept thinking and working hard to explore why we fell behind and what we can proudly say to our own children? Historical record at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100 years ago, Principal Tsao Yun Shiang made a promise for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e'll see. Yuanfan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Celebrating Birthday with Tsinghua students at Toronto, a big warm family. With Professor Steipe (German Guy...). I got A+ in his terrific Bioinformatics course, and he kindly wrote a warm recommendation letter for me. Yuanfan a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ston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iGEM competition final Jamboree. Toronto, I will be back to see you.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4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读者2009-1
pony911 2008-12-20 00:48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肖复兴】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 E-mail ,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 11 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 10 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 10 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 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 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 100 只桨,扬起 5 个或 6 个或 7 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 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 7 个大海和 13 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 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
个人分类: 文摘|5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筑波生活之十三-----去海边,吃海鲜
剑虹 2008-10-13 23:08
周一蹭朋友的车去了一趟大洗的海滩,还顺便弯到那珂凑港去买了点海鲜。废话少说,上图片吧,那地方真不错。光着脚踩在沙滩上的感觉真好。 海边 海边的防波堤 海滩上的贝壳 据说10月之后是不许在海里游泳的,但冲浪是可以的。 沙滩上的脚印 快走的时候来了艘游轮 之后我们去了那珂凑港,是茨城县有名的鱼市所在地 整个一条街都是像这样的水产店 看到有一堆人在排队,俺们也凑了上去,原来大家是在排队吃生蚝,现剖现吃,400日元一只,下面这个是还没被吃的生蚝 接下来是刚剖开的生蚝 嘿嘿,这个是吃完了的生蚝壳 各式各样的螃蟹 鱼干 俺们买了几只螃蟹,两条带鱼,八只大虾,一包蛤蜊带了回去,去超市买了瓶白葡萄酒,真正的 饕餮 海鲜大餐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筑波生活之十二--摘梨去
剑虹 2008-10-13 23:04
10月13日是日本的健康体育节,因此周六周日加上周一三连休(感觉日本假日挺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天的假),周六在家呆了一天,周日老板邀请我们去摘梨,梨园在土浦的千代田町,从筑波开车过去大概半小时左右。秋天去农家采摘果实好像也算是日本比较有名的观光项目,千代田町以梨园著称。 梨园入园门票大人500,小孩300,他们会给你一个小桶(装垃圾用),水果刀,小砧板(削梨切梨用),一张小席子(做垫子用),在梨园里你可以随便摘随便吃,如果你吃完还想带回去的话就得付钱了。   梨园很有趣,用铁丝搭成架子,把梨树种的跟葡萄架一样,不知是日本的独创还是别的地也这么干。反正头一次看到。 梨园门口的告示,哪位日语好帮忙翻译一下。 里面的梨貌似有很多品种,听老板说,主要有四种,每一种的高峰收获期都不太一样,现在这个时候大概主要是第三种,下面挂的这些牌牌上大概标的就是梨的品种。 不同的品种确实口味不同,有一种和砀山梨的味道差不多,不过形状比砀山梨更圆,个头也更大。嘿嘿,看看下面的这些图片你会不会流口水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10 次阅读|1 个评论
筑波生活之十一(One day trip to osaka)
剑虹 2008-10-9 22:14
昨天跟着老板去了阪大一趟,早上8点20出的门,晚上11点才回到家。除了下午1:30-5:30是在阪大内,其他时间都是在路上,共花了十个多小时。TX倒JR,再倒新干线,之后是大阪地铁,再转了一趟bus才到的阪大。第一次坐新干线,快是蛮快,不过也没什么希奇,多年前在欧洲也坐过TGV,两者也差不多。不过新干线上推着小货车的车姐长的还是不错的,每次进车厢和离开车厢的时候都得来个日本式的鞠躬礼,让人还蛮受用的。 之前听人说日本的铁路便当不错,有幸在新干线上享用了两次,东京站买的中饭和新大阪站买的大阪寿司,大概因为饭菜都是凉的,吃起来并没多么美味。 不过到大阪后发现很有趣的事情,大阪人坐自动扶梯是靠右的,很好奇的问了问老板,老板说大阪人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这就是所谓关西和关东的区别。就连关东和关西的电网都不同,虽然电压一样,但一个是50Hz一个是60Hz。 在奈良和京都做首都的时代,大阪是日本的经济中心,当然东京当首都之后,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移到了东京,当然大阪仍是关西的经济中心,而且是老皇城边上的大户,现今虽有点破落,毕竟祖上也曾经阔过,总觉得比起东京这个暴发户高贵些。当然东京人似乎也不是很看得上大阪人,电视上经常有拿大阪人开涮的节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筑波生活之十(China town竹园510)
剑虹 2008-10-5 22:12
筑波的竹园510可以堪称小China Town,盖因竹园的住户中国人估计占了半数以上,在电梯里,楼下的小超市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听到中国话,超市前的小游乐场里也经常有中国小孩在玩耍。ok,下面用图片带大家参观一下。 1.510全貌 2.楼下就是竹园shoping Center,邮局,银行,超市,药店,诊所一应俱全. 3.Yamauchi超市 4.往右走是竹园东广场 5.再过去就是竹园保育所和竹园公民馆 6.竹园公民馆 7.避难所地图,在日本如果发生地震或者其他大灾害的时候,学校,幼稚园,保育所,公民馆,儿童馆等地方都是避难场所,想想我们汶川大地震的时候那些个倒掉的校舍和那些个屹立不倒的政府大楼,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8.竹园东儿童馆 9.竹园东小学 10.小学内的雕塑(友情) 11.小学校歌 12.小学再往前走一点就是幼稚园 幼稚园也是避难场所之一 13.走过幼稚园,前面就是竹园东公园,像这种小公园筑波估计有一百多个. OK,参观到此结束,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846 次阅读|1 个评论
筑波掠影之四(土浦花火)
剑虹 2008-10-5 14:29
1.怒放 2.跳跃的音符 3.遥远的星系 4.飘忽不定 5.火树银花 6.迷幻
个人分类: 图片集锦|3669 次阅读|1 个评论
筑波生活之九(土浦的花火)
剑虹 2008-10-5 13:55
昨天是土浦的第77届全国花火竞技大会,所谓花火就是我们常说的焰火.烟花。.对于花火这灿烂一瞬间的东西日本人是极其喜欢的,这也许与他们的民族特性有关,土浦的全国花火竞技大会每年都会吸引七八十万人前来观赏,付钱的可以到搭好的观赏台上观赏。没付钱的就只好在旁边的田地里铺上垫子,当然我准备的不充分,用一张塑料袋垫在屁股底下而已。和matsuri一样,花火大会也是每年在日本各地都有的活动,遇到这种活动日本人基本上都全家出动,带上垫子和事物,如狂欢一般。 下面这张仅仅是花火会场的一个小角落,底下人群聚集的地方是田地,田里还有很多水,估计原来是水稻田,呵呵,本人在这块田里找了一圈没找到落脚地,并且很不幸的踩了一脚泥,当然比起在路上碰到的穿高跟鞋的日本女孩单脚尽没要强多了,好歹我的平底鞋压强没那么大,陷不了那么深。 花火从6点开始一直放到8点半,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看的,上海浦东每年也有烟花节,不过从来没去现场看过,奥运会的焰花也只在电视里看到,不过现场的感觉跟电视是完全不一样的。下面放两段拍的视频大家欣赏一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06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现在时之一(混乱的自民党总裁选)
剑虹 2008-9-10 09:56
最近买了个电视,没事看看新闻,虽然听不懂,但一般都有字幕,好歹有能认些汉字,结合画面大致能猜出个50%. 自从9月一日福田辞职之后,自民党的总裁选就成了每天新闻的重头戏,刚开始有七人表示有意参选,新闻里叫七人乱立,当然参选不是那么简单自己表示一下就可以的,还得获得至少二十名议员的支持才行,所以到10日公示的时候就只剩下五个人,两个比较年轻的同志估计资历尚浅,也就是出来表示一下混个脸熟,一个是棚桥泰元,今年四十五,曾任科学技术担当相,不晓得这是个啥官,科技部长吗?另外一个山本一太,今年五十岁,前外务副大臣.剩下的五个,分别是麻生太郎,石破茂,与野谢馨,石原伸晃,小池百合子. 麻生太郎是现自民党干事长,据说福田选他当干事长的时候就是有意要他接班,貌似现在也是大热,当然这位同志从小泉那时候就开始竞选总裁,已经输了三回了,所谓事不过三,他既然已经过了三,也就无所谓了,我是不看好它,而且就算当上了总裁,这也不是什么好差事,虽然有希望当日本首相,或者说当上自民党总裁基本就是日本首相了. 与野谢馨是现经济财政相,大概相当于财政部长?石破茂和小池百合子是前防卫相,相当于国防部长,石原伸晃是前政调会长.搞不清楚这是个什么东东. 这里面值的一说的是小池百合子和石原伸晃,小池是位女同志,人气还颇高,也蛮有些党内的大佬支持,她如果能当上自民党总裁可是有希望成为日本史上第一个女首相,当然连他们的美国老大都把希拉里抛弃了,相信这方面更加保守的日本也不会选出一个女人来当他们的头.另外一个石原伸晃,可能大部分人不熟悉,可是要提起他那个老爸,中国人就没有人不知道,他老爸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头号反华分子现东京都知事也就是东京市长石原慎太郎,这石原慎晃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当然屁股决定脑袋,你当议员的时候随便乱说说也就算了,真要当上总裁甚至日本首相的话,再要是满嘴胡说八道,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到底谁会当选我们拭目以待吧.
个人分类: 日本观察|330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