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帅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创新的自白
热度 3 zhuyucai1 2020-4-1 14:09
我叫创新,是个顽皮小孩儿 你跟我讲精神,讲崇高,我不跟你玩儿 你要计划我,我不跟你玩儿 你派帅才领导我,我不跟你玩儿 你鄙视我情商低,我不跟你玩儿 你把我当毒草,我不跟你玩儿 拜拜,找别人 去 玩儿了
2731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研创新不是打仗,帅才不是人才
热度 1 zhuyucai1 2018-6-22 17:33
有多少国人理解这一点?!
4015 次阅读|2 个评论
五年到期,临时工变长工,晒晒科研成果
热度 17 zhuyucai1 2016-7-4 06:09
时间总是比你想象得快,我的五年合同 4 月底到期。每到整年我都会唠叨几句。五年结束,亮亮科研成果。 讲讲自认为重要的三项成果。 1 系统辨识预测误差的一个全局收敛算法 我花了 7 篇博客介绍这项成果的产生和发表过程。自认为是系统辨识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解决了一个 48 年未解决的难题。这篇文章只解决了开环实验的问题,但已有同行沿着同一技术方向,开始解决闭环实验问题,成功在望。能解决一个近半世纪的难题,然后有人跟进,可以说是学术游戏的高境界了。虚荣心得到很大满足!论文在这里 Proof-AUT_6652.pdf 2 EIV 系统的渐近辨识法 输入含噪声系统叫 errors-in-variables 系统,缩写为 EIV 系统。相对输入无噪声系统,对输入有噪声的 EIV 系统辨识的研究工作就少多了,虽然也陆陆续续研究了几十年。当前一些学者提出的方法只能达到无偏(一致)的结果,几个有效(最小方差)的结果假设条件过强。经过两年努力,我和一个博士生成功把我的渐近法推广到 EIV 系统,得到假设条件最弱的无偏 + 有效(最小方差)估计。 文章的二稿已投出,部分结果已在 IFAC 辨识会议宣读。第一次做 EIV 工作就得到最强的结果,虚荣心得到又一次满足! 3 Anti-aliasing 滤波及快采样系统辨识 我的一位西安交大师弟 1997 年起发表了几篇文章,提出了一种快速采样辨识方法,并指出该方法能在无激励信号的闭环实验条件下保证系统的可辨识性。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方法,但一直没有得到辨识界的重视。我一直想理解该方法的机理,并想把其扩展到包含激励信号的情况。我让另一位博士生把渐近理论推广到快采样系统。经过艰苦的努力,学生推出了简单明了的公式,揭示了快采样闭环辨识可辨识性的机理和条件,即输出噪声含有高频成分时,系统才是可辨识的,否则不可辨识。同时,学生对辨识中的 anti-aliasing 滤波进行了分析,指出教科书中的做法是错误的。该工作部分结果已在 IFAC 辨识会议宣读两篇论文,一篇期刊论文即进入三审,第二篇已投出。这项工作的特点是问题的分析深刻,得到的结果很意外。虚荣心得到第三次满足 ! 我之所以对这三项结果很钟情,是因为已经对他们思考了十几年,得到的结果很深刻,可遇不可求。这样的境界是一个研究者最享受的。在荷兰没有发表文章的需求,一直没有下功夫去搞清楚。来浙大当了教授,有发表文章的压力,又有学生,大家一使劲,全做成了!自认为这三项工作会大大提高我在辨识界的学术地位。 从指标主义来衡量这三项工作,可就惨了:只发表了一篇期刊论文,没有任何引用以及国际大牛的赞扬;另外三篇还在审稿,拒稿仍然是可能的。学校和控制学院对我这五年的学术成果半信半疑,续聘,还是不续聘,成了问题。也不能怪谁,指标实在不好,特别是跟一些能写文章的年轻人比。另外评价我的人没有搞辨识的。虚荣心顿时受到沉重打击、打击、击。。。 最后还是续聘了,工资两年之内暂不降低。(这是在给我加点压力。)看来我对自己这些成果的忽悠产生了效果,领导们信的成分多于不信的成分。这就够了。 感触之一。这些结果的取得,第一得益于我在荷兰时有足够的时间做深刻思考,第二得益于国内渴望创新的、有活力的氛围。在浙大这样的学校搞科研,如果你真想搞,又有基础,不出结果也不容易。 感触之二。几年来,总觉得领导在慢慢地推我多得一些名份,多申请大项目,成为所谓的帅才,或叫领军人物。我呢,顽固不化、不争气,总是把所有的鞭策和鼓励慢慢地推回去。我只想能成为一个人才,别毁了我的中国梦,求求您了!
13617 次阅读|28 个评论
大智慧--李鸿章论帅才与人才
热度 3 zhuyucai1 2016-6-9 00:14
(在官本位等级制社会)什么最容易?做官最容易,官越大,越容易。 —— 李鸿章
3726 次阅读|7 个评论
成就了帅才,毁了人才
热度 10 zhuyucai1 2016-5-28 00:41
这里是指科技人才,其定义是:从事科技原创的人。人才当了领导,成了帅才。但帅才不再是人才,因为他已经不从事科技原创工作了。 中国人,受官本位、等级化毒害,人才帅才不分,把帅才也当人才,甚至认为帅才比人才更人才。 人才可遇不可求, 把人才提为帅才,便毁了人才。钱学森在美国是人才,回国后成了帅才,便不再是人才。 中国官本位、等级化严重,十个人才,九个要当帅才;剩下的一个人才无所谓,但领导爱才,非要把他提拔成帅才。 中国为什么总是缺少人才?因为都成了帅才。。。
5362 次阅读|15 个评论
​闲话帅才
热度 1 fpe 2014-12-22 06:59
闲话帅才 看了彭老师的     《 什么样的年轻人可以承担重任 》     ,总觉得他还没有说到点子上,隔靴搔痒,远水不解近渴,这里沿袭他的思路,说说帅才的特征。君不见,国家层面的人才计划口口声声需要帅才,问题在于,帅才长啥样?帅才有哪些外部特征?这些没有特征、难以操作的人才标准,成为执行者敷衍了事的借口。如果要是能够从人才计划中找到帅才,那是非常蹊跷的事,基本不用梦想。 帅才特质第一条,是对社会需要的体察(对企业家来说,就是乐观的禀赋)。不用说,乔帮主是所以能够重掌苹果,再开新战场,就是对社会需要的提前感受,他也就比你我早感受几年而已,差别在于他是帅才,你我是跟班而已。其实,各行各业的成功者,都是对外界的需要更体察清楚的人。小到一个侍应生,一眼看出同行的两个人当中谁更重要,这是他成功立足的根本。所谓的帅才,恰恰不是那种观察某个人物,某个产品的高手,而是对整个领域有着全盘的思考,并自己在身体力行地尝试的人。如果他在某一个领域很成功,那么他是很好的螺丝钉,距离帅才还差很远。帅才特质第一条, 战略思考 ( a man of vision )。 帅才特质第二条,是对行业前景的表达(对企业家来说,是说服别人(吹牛)的能力,空手套白狼)。那些跟从乔帮主的人,都不是喜欢乔帮主的脾气,甚至不是他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个人魅力,乔帮主的魅力在于他能引导他人走向成功,绝不仅仅是人文的问题。乔帮主所到之处,往往产生人事矛盾和怨望,被人怨恨咒骂是常事,可是仍然得到大伙的一致尊敬,这是因为他能够表达出他所思考的行业发展的前景,通过前景的表达来团结并带领大家走向成功。心怀梦想的人,需要通过游说他人获得资源。帅才特质第二条, 游说吹牛 。 帅才特质第三条,是对机会的勇于尝试(对企业家来说是马上行动的能力)。另一个 Steve ( Woz )是硬件高手,可是乔帮主不甘心当码农,于是他在不断折腾中寻找自己的机会。在别人看来,他的成功有些偶然,失败却是必然,因为他对社会需要的思考太超前了,领先于同辈,领先于时代。可是,这是从失败中学习的机会,等他再次崛起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学习,不需要交学费了,这是帅才成功的关键。人们总是以为某些人能够一直成功,现代的评判标准都是从过去的成功研判未来的成功,只有帅才无法从过去的经历来判断,乔帮主连起码的大学文凭也没有。有道是,自古英雄多落榜,中外状元少帅才。帅才特质第三条, 先知先行 。 上述三条,罗振宇的脱口秀( 2014 年第 45 期)把企业家的特质总结为:乐观的禀赋,行动的能力和吹牛(整合资源)的本事。就创业而言,企业家也是相当于帅才的领袖,只不过学术界的帅才关心的是理论的突破(名垂不朽的机会),企业界的帅才关心的是金钱的汇聚(真金白银的收入)。学术界帅才的内在特质有上述三点,与工业界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政府已经不缺钱了(市场得到充分的发掘,人们的需要得到充分的认识,自然产生极大的收入),缺的就是让整体科研能力得到全世界认可的机会,所以还需要寻找帅才在科研领域寻找机会。 那么学术界帅才的外部特征又如何呢?第一特征,是对理论的深思熟虑。帅才通常是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理论工作者。如何做科研?为什么科研要从广度到深度?因为你对全局有了全面的考察之后,才会用最省力的办法作出自己的贡献。其实,科研难度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功?因为他的视角不同?成功者都是把自己的能力与外界的需要发生配合的结果。你看他似乎很运气,是碰巧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正确的看法是,他根据自己的能力,刚好找到了可以解决的问题。理论的魅力,在于无远弗届。只要有工程问题需要解决,一定有简化办法可以模拟,如果没有,就是你的机会。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化到可以解决的难度,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起码素质,帅才的要求更高一点,看到巨大困难的复杂性不难,看到复杂问题内在的简洁理论才是理论工作者的高超技巧。所以, 理论水平往往决定了帅才的高度 。 帅才的第二特征,是对理论的运用无限。理论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其简洁特征,可是理论太简洁了,一般人未必能够运用,这时候能够大胆外推理论,无所顾忌的人,才有帅才的潜力。这需要高超的联想能力和抽象能力,从复杂中看出简单,从简单中看出复杂,这是一种全局观,也是一种难得的素质。中式教育非常重视数学的操练,找到数学高手不难,找到想象力高手很难。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技巧,来源于帅才的想象力。冯卡门是公认的学术界帅才(工程领域的很多分支部门都公认他是祖师爷,比如他的学生 FAWillams 把燃烧理论的突破归结为冯卡门,是有争议的),他的数学水平相当高深,看文章只看假设和结论,中间过程完全可以自己推导和想象出来。所以, 抽象能力往往决定了帅才的深度 。 帅才的第三特征,是实践环节的全面认识。通常文理兼修,即动手又动脑的人很难找到,即使找到,往往是一个很好的螺丝钉而已,很难对整个产业界有全面的认识。对于产业的全局观,需要退而深思,而现代社会是不允许有人吃干饭的,于是帅才未必是全才,往往在自己的岗位是跌跌撞撞,才有机会对产业的环节能够发生深入的认识。从 1986 到 1998 年,乔帮主在苹果之外的 12 年,是他深耕的 12 年,看上去处处失败,但孕育了巨大的机会并积累了高超的经验,这是他破茧而出的关键。按照正常的观点,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似乎无可挑剔,处处欢迎,但就是距离帅才太远。所以, 实践的机会往往决定了帅才的广度 。 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同时具备理论的高度、深度和广度,那么他不叫帅才,又叫什么呢? 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人人都知道的常识而已。人人知道,却不能代表人人都能做到,如果有人碰巧做到了上述的环节,人们往往恭维他: 学贯中西、文理兼修、古今通修 ,这也是帅才的外在标准之一。人人都认为这很困难,其实当某一点突破之后,其他的都是附带的结果,关键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太高,让你没有机会专注于一点突破了。所以, 成名需及早,帅才常晚熟,社会如浪涌,帅才当潮头。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3026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江月 偶得
热度 1 陈小斌 2013-10-13 04:16
革命当须闯将, 研究非赖帅才。 庭前冷月案前影, 过得寂寥秋天。 知否歌坛八九, 谭张童赵满台。 而今却看白鹿原, 姹紫嫣红开遍。 长思偶得。当某个人成为一名政府机构或公众媒体所认可的学术帅才的时候,这个人的学术生涯基本结束了,至少已过巅峰,开始走下坡路了。学术史毕竟不是政治史。学术史记录的是学术创新成就,而非帅才的领导成就。而学术创新成就,需要尽量减少非学术或者假学术性质的社会活动,静下心来,做青灯古佛般的苦行僧,尽其才智,才能获得。 由于学术研究带有强烈得个人特质,因此,学术的发展不应以培养所谓的学术帅才为重点,而是以保护学术研究的个性自由、研究空间和时间等为重点,这样才可能形成肥沃的学术土壤,出现本土原生的学术大家,不然,只能是引进引进再引进。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2123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领导干部读书说起(二)
热度 1 dongzg101 2011-7-25 07:36
帅才的培养 今年有一次坐火车去北京,在车上遇到一些从事中学教育的老师,和他们聊得比较开心。有一位说他是团中央某位副书记小孩的家庭教师。我问她,那他们没时间自己教小孩么?她说,他们一年要开180天的会。哪有时间,其实很多会都没必要开,一开了就回不了家。180天,太长了,90天都多了。家庭是事业的基石,孩子是中国的未来!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独自的空间时间思考才能培养!火车跑得稳,全靠车头带,跑得慢不要紧,方向对就行。跑快了方向错了,那就出轨了。
1716 次阅读|2 个评论
匠才、将才、帅才,你愿意做哪一种?
pinjianlu 2010-9-28 10:06
匠才、将才、帅才,你愿意做哪一种?各需要什么样的因素呢?哪样的学校才可以培养出将才、帅才呢?你认为呢?!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钱学森先生心目中的“帅才”及其产生条件
热度 1 kexuepifu 2010-6-30 22:44
近日,在科学网上,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题为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的博文,尤其是该文的结论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中国的前途取决于高层次人才,引发了关于人才及其产生、成长、发挥作用所需环境条件的热列讨论和激烈争论,其中有人提到了引进帅才。本人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了,因觉得有些荒唐,原来没当回事,今见大家如此关注,倒真是要仔细想想和好好说说了。 一.引进帅才提法的由来 在网上搜索获得如下旧闻: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日电 (记者孙自法)从二00一年到二00五年,中国科学院将投入十亿元人民币实施其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引进科技帅才五百人左右。 今天此间举行的中科院二00一年度人事工作会议记者招待会上,中科院副秘书长何岩透露了上述消息。 他介绍说,过去三年,中科院人才专项投入六个亿,共引进四百二十九位高层次人才,其中从国外引进三百九十人,占引进人才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一。 中科院未来五年引进国外人才,对象主要为出国留学人员,但并非仅仅局限于留学人员。何岩表示,来自发达国家杰出的中青年学者也可以接收。引进的留学人员,其人事关系可以不必回国,不过要保证一年在国内工作累积至少四个月。同时,在收入分配上与国际接轨,对引进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 实在是不识庐上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此重大的动作,原来就发生在自己在其中奋斗了 40多年的中国科技国家队。不过总算找到源头了,而且官方的确切提法是 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和 引进科技帅才 ,具体计划是 2001到2005年 的5年中总共引进 500人左右 ,投资是 十亿元人民币 。 二.帅才的界定及其产生条件 什么是帅才和科技帅才,这类人才如何才能产生,钱学森先生已经给出了答案。请看: 钱学森晚年忧思: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帅才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从 2005年起,病榻上的钱学森多次问前来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 今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 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 我理解,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 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 带着这份忧思,2009年10月的最后一天,98岁高龄的钱学森走了。两天来,顶风冒雪前来老人寓所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凝视着钱老遗像,许多人思索着他的这句话。 忧思缘何而起,钱老有何建议?跟随钱老26年之久的秘书兼学术助手、年届七旬的涂元季先生,2日接受了记者专访。 钱老心目中的杰出人才 在钱学森这位科学巨擘眼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 杰出人才 呢? 他心目中的杰出人才要比一般的专家、院士高出一大截,用他的话说叫 科技帅才。 涂元季说, 按钱老的标准,这样的杰出人才不仅要在国内某一领域位居前沿,而且要在全球科技领域让人一提到就竖起大拇指;不仅个人要具备拔尖的学术水平,还要有本事团结一大批人,统领一大批专家攻克重大的科技难关。 涂元季回忆,2005年7月29日,病榻上的钱学森对前来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坦诚建言: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老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与他当时连续几年关注国家各种科技奖励获奖名单有关。 涂元季说, 他看到那些获奖项目涉及的专业很琐细,非常为之担忧。 他不止一次说过,当今的科学技术都不是小科学技术,不是爱迪生时代,可以关起门来一个人在实验室里搞发明创造了。 涂元季说, 他说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家、院士,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社会主义建设要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有大批的专家,更需要能统帅这些专家攻克重大难关,取得重大创新的帅才。 尽管他没说过,但我觉得他所说的杰出人才其实就是像他一样,能带领大家把导弹搞出来的人。 涂元季说。 在钱学森的心目中,什么样的成果称得上 重大创新 呢? 涂元季说: 两弹一星 之外,就要属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了。钱老多次提到,这是他很欣赏的一个项目, 毕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 。 培养杰出人才卡在哪里?我们国家怎样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他的基本观点是,我们的学科专业不能分得太细。 涂元季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学习苏联实施教育改革以后,按照苏联的模式,大学学科专业都分得很细。 涂元季说, 在钱老内心里面,他对苏联那一套不欣赏,他比较欣赏美国的那一套,就是理工结合。这源自他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的亲身体会。 涂元季说: 钱老从回国后,对这个问题就一直有看法,有意见,他认为学科分得这么细,培养不出拔尖人才。尽管囿于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他不能提出这些意见, 但在工作中他还是尽其可能积极而巧妙地推动一些改革。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立时,他作为倡导者之一,就是按照理工结合的模式设置专业与课程的。为给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他曾经邀请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和化学家蒋丽金为他执教的近代力学系的学生分别讲授物理和化学。 涂元季给记者讲述了钱学森195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时的一个例子。 有一年,近代力学系的学生毕业考试,钱学森出了一题 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到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出解 。时至中午无人答出, 还晕倒了几个学生 ,他说: 先吃饭吧,回头接着考。 饭后学生们重返考场,时至傍晚,全班只有几个学生及格。一场考试表明学生数学基础不牢,钱老当时决定,全班推迟毕业,再学半年,主攻数学,打好数学基础。如今这个班里的很多学生成了院士,忆及当年,都觉得那半年获益匪浅。 钱老反覆强调,杰出人才的产生离不开宽松的学术氛围,办大学要有一种很宽松的学术氛围啊! 涂元季说, 钱老当初在加州理工学院时,学术氛围非常民主,他挑战过一些学术权威。他晚年多次说过,要敢于培养年轻人挑战权威才行啊, 学术权威把着位置,他往那儿一坐,旁边的人都不敢说话了 ,这哪行啊。 钱老的建议:理、工、文兼收并蓄 钱老晚年认真思考过杰出人才培养的问题,他的观点也由理工结合发展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涂元季说, 他经常说,学理工的,要懂一点文学艺术,特别是要学会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科学家要有点艺术修养,能够学会文学家艺术家那种形象思维,能够大跨度地联想。 他在谈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曾说过,科学的创新往往不是靠科学里面的这点逻辑推理得出来的,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的思维,在于大跨度地联想会突然给你一个启发,产生了灵感,你才有创新。灵感出来了以后,再按照科学的逻辑思维,去推导去计算,或者设计严密的实验去加以证实。所以科学家既要有逻辑思维也要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领域的规律,很严密。但形象思维是创新的起点。 涂元季说。 钱学森一生兴趣广泛,知识面很宽,他不仅是科学大师,而且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在早年求学时他虽然学的是自然科学,但同时也学过钢琴和管弦乐,曾是上海交大铜管乐团的重要成员。他曾师从著名国画大师高希尧先生学习绘画,而且成绩很好,得到高先生的表扬。他常说,他在科学方面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老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称号时,他致谢时特别说起他的夫人对他的帮助,认为他的科学成就也要归功于夫人在音乐艺术方面给他的熏陶。 从事科学研究如果只会逻辑思维,容易犯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这是钱老反覆告诫我们的。 涂元季说。 理、工、文三者的兼收并蓄,这应该就是钱老心目中培养杰出人才的必由之路 吧。 涂元季说。 三 . 钱先生与人才引进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访谈、新闻并非仅此一篇,但从未见他老人家向温总理建议引进人才。 在谈到人才引进时,时常见举钱先生的例子。钱先生是被引进的吗?是多少人计划?每人多少钱?简直荒唐!!!请这样说的人听清楚了:钱先生是抱着拳拳赤子之心,放弃在国外的崇高荣誉和优厚待遇自己主动来投的!!!与今日的花钱买有根本性的差异。请你们不要在侮辱他的人格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7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