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谣言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谣言

相关日志

谣言止于何物?
xiaoyanghe 2013-10-11 08:04
“谣言止于智者”,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其实未必!明显违背常识的谣言,当然可以止于智者。有些传言似是而非,无论你多么聪明,都是无法辨别真假的。 我觉得, 谣言首先是止于真相,特别是及时的真相! 在一个真相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国度,传言和谣言满天飞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时候,人们宁愿相信传言,也不相信官方的说法。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薄熙来和王立军的事情曝光后,各种传言在网络上飞,很多传言最终被证实是真的。甚至包括一个耳光以及王、谷之间有私情这样的传言都被证实。这样一来,以后人们可能更会相信传言了。 谣言止于清者! 正派、光明磊落、从不撒谎的组织和个人,关于他们的谣言就要少,甚至没有。相反,一旦是有过劣行,且有没有认真改过的,关于他们的负面传言就特别多。有的即使是假的,人们也愿意相信是真的。不信你看,为何有些明星绯闻特多,而有的则无。同样是领导人,为何有的有负面传言,有的人却没有。 有意思的是,经常撒谎的组织和个人,成了“放羊的孩子”,一旦有了关于他们的负面传言,无论他们自己如何解释,人们都不会相信他们了。 咱们国家过去出于各种目的,不正确地对待史实或者隐瞒史实。现在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网络的出现,各种关于过去历史的传闻不断,很多都是颠覆性的,使得执政者百口莫辩。这也提醒我们,撒谎其实成本很高! 谣言止于不瓜田李下! 常言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说的是,在瓜田傍边不要提鞋子或者系鞋带,在李树下不要整理帽子,否则容易让别人误会,以为你偷东西。 举我所在的学校的两个例子。以前校办前,建立了一个有一个遮阳篷的停车场。遮阳篷上还有中国电信的字样。教师们自然会问,你们领导给了中国电信什么好处,他们为何要为你们建遮阳篷?还好,后来拆除了。另一个例子,前党委书记喜欢跳舞。他一手创办了艺术系,并经常和艺术系漂亮的女教师、女学生跳舞。后来,据说是上级为了“保护”他,把他调离了。 最后,谣言止于法治! 在 一个法治的国度,造谣的成本会很高,谣言自然不会多。在此,本人呼吁(已经多次呼吁了)尽快制定《新闻 · 网络 · 出版法》。 顺便说一下,老百姓说了了假话叫“谣言”;官家说了假话好像不叫“谣言”。那么叫什么呢?叫“舆论引导”?
个人分类: 时政|1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关于学术谣言
热度 4 jmluo0922 2013-9-13 22:30
学术研究是探索和寻求科学规律与真理的活动,研究者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于一个不完善的、存在争议的主流理论,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可能与其看法完全相悖,并在网络上发布; 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证实这位研究者的观点,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然是不完善的,甚至是个错误。 请问: 学术研究领域有没有谣言这种说法? 这个人提出的个人学术观点是不是学术谣言?
个人分类: 杂谈|2854 次阅读|8 个评论
这是新的官窑吗?
热度 1 eksergiya 2013-9-9 17:22
两高最新司法解释:“诽谤信息被转发达500次可判刑” 这就好比有人在大街上拉了一坨屎,如果没有人理会就没事,如果有一个人觉得这坨屎很香很好闻,把它挪动了一下也没事,第二个人照做也没事,第499个人照做也没事,一直到第500个人高兴地又碰了一下,哈哈,这坨屎的主人就摊上大事啦。 这他妈的也太神奇了!
4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该制订‘网络谣言’的‘国家标准’了
热度 24 lin602 2013-9-3 21:56
网络目前已经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及休闲工具,许多消息来自于网络。不少重要事件都是网上揭露出来的,许多贪官也是在网上‘躺’下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上也有谣言,而且许多谣言危害也不小。各大网站也及时删帖,近期公安机关也抓了不少谣言制造者,也有一些公安机关抓错人的报道。 我们必须正确对待网络,如果网络没有自律及管理,最后结局是‘悲惨’的。我就不用多解释了,希望博友们也能够理解这句话。 但是,网络上的消息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许多事情公安机关也不容易搞清楚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如果许多事情让普通百姓写出来要百分之百准确,那只能闭嘴了。有些消息只是数字上的出入,也成为‘造谣’的依据。 有时候非常有意思,重大责任事故中,不少官员为了官位有意对外宣布时减少死亡人数,这其实是有意的,而且政府部门是不能说假的,对他们处罚不多。而对于网上普通百姓没有掌握准确数据情况下说出来的不准确数据,却以‘造谣’论处,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甚至是故意的。 因此,我觉得应该有‘网络造谣’的国家标准了。而且这个标准要实事求是,不要让有些人无端瞎编攻击人或制造混乱,也不要无限上纲上线乱处罚,让网络‘万马齐喑’。 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的,有些人是瞎编以整人的。有的事情是有的,只是数据及事实上的出入,有些是根据报道、照片、数据推测的。其实有些事情只要相关部门出来说清楚,也算不上是造谣,例如某某事故可能造成16人死亡,而实际只是10人死亡,这消息只要相关部门有网上公开一下就行了嘛,不应该算造谣的(好象今天网上还是报纸上有这个例子)。 现在对网络造谣还是各有各的理解,可紧可松,而且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各部门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权限会越来越紧。我觉得应该制订一个全国统一标准,先试行一段时间修改后正式执行。而且根据后面对网络的理解,再进行修订。 不负责任的谣言满网跑,最后网络的结局不会好。如果没有标准地无限上纲上线,也是对网络反腐的沉重打击。也是对言论自由的一个严重侵害,甚至变成打击提意见人的重要理由,如果搞错了,以标准掌握不好为借口而推托责任。 我怎么感觉公安局对网络管得越来越严呀。
2883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广州公安官微:须依法打击谣言 严防扩大化
热度 1 周可真 2013-9-1 10:53
2013-09-01 03:39:38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深圳) 昨晚9时49分,广州市公安局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一条微博(截图)。今日凌晨零时许,这条微博被删除。 南都讯 昨晚9时49分,广州市公安局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一条微博,明确表态“谣言必须打,打击须依法,严防扩大化”。这条微博的转发量在两小时内过万,网友都是一边倒地持支持态度:“清醒!给力!”今日凌晨零时许,这条微博被删除。 近期,公安部部署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也将此作为重要工作再抓,几乎每天都会有传播谣言者被抓的消息见诸报端。 昨晚,广州公安发微博表态:“【谣言必须打,打击须依法,严防扩大化】散布谣言的客观后果要足以引起群众恐慌,干扰了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才能适用治安处罚法,而一些歪曲历史事实的谣言,不是现实的,没有扰乱公共秩序。子产不毁乡校。打击造谣要防扩大化,若人人噤若寒蝉,道路以目,显然是噩梦。” 南都记者发现,这条微博@广州公安 共发了两遍,前后只是修改了一个字,“相视以目”改为“道路以目”。据了解,该微博确实是广州公安官微管理员所发,并非被人盗号,有所修改只是在字斟句酌。 “这个晚上,我们感动温暖,因为还有这些警察在坚守法律信仰,努力让社会安全有序。”也许@邓飞的话表达了多数人的看法。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1698 次阅读|1 个评论
据说攻击现行体制有罪?
eksergiya 2013-8-30 12:01
据谣言说,网上攻击现行体制,轻的公开警告,重的严厉打击。据说这是公安局长的谣言,话是这样说的: “ 对利用互联网从事贩卖违禁物品,制造和传播政治谣言,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现行体制的,情节轻微的将予以公开警告,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严厉打击。 ” 据我观察,中国的现行体制很有问题,已经演变成赤裸裸的法西斯暴政,不知道这样说,情节是否严重?
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郎咸平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热度 3 bioxncai 2013-8-7 16:08
最近,郎咸平先生在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播出的“警惕!转基因!”节目传播了许多反科学的谣言,造成了观众对转基因科技的恐慌,引起大家议论纷纷。 在节目中,郎咸平传播的谣言之一是“转基因食品致癌”,其实所谓“法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玉米会让老鼠长肿瘤”的论文早在去年就已经被欧洲食品安全局否定了,当时欧洲食品安全局召集了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 6 个欧盟成员国各自进行独立评估,最终否定了该论文( 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2986.htm )。 郎咸平说,美国禁止老百姓食用转基因食品,甚至给牲畜吃的饲养都不允许使用转基因的。事实上美国从 1995 年就开始批准转基因食品,到现在已有 18 年了,详细的批准信息公布在 FDA 网站上( http://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fcn/fcnNavigation.cfm?rpt=bioListingdisplayAll=true ),美国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的种植比例都已经达到 90% 左右,在美国农业部网站可以查到( http://www.ers.usda.gov/data-products/adoption-of-genetically-engineered-crops-in-the-us.aspx )。美国前农业部长迈克•约翰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美国, 70% 的加工食品都或多或少具有转基因成分”( http://www.huanqiu.com/www/1389/2010-02/25487_2.html )。这充分说明了郎咸平传播的是谣言。 郎咸平说:“美国种过转基因作物的土地寸草不生”,事实上,种过转基因作物的土地没有寸草不生,还可以种别的植物。即使是种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草甘膦在土壤中很容易降解,美国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降解半衰期平均为 32 天。后续作物即使不抗草甘膦也能生长,顶多由于还有少量残留,生长慢一点而已,绝对不是郎咸平说的“寸草不生”。 郎咸平说:“饱含剧毒,土壤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转栽任何植物立刻死亡”,其实草甘膦降解以后就可以长草、长庄稼了,欧盟的有关草甘膦环境归趋的评估报告也认为草甘膦很容易降解,根本不是郎咸平所说的情况。 郎咸平传播这些谣言,严重加剧了老百姓对转基因科技的恐惧,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也加重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郎咸平是公众人物,不是普通观众,要知道自己的言行影响巨大,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对于转基因这种重大科学问题,理应充分了解情况、查阅资料后再发言,何况是做的“转基因”专题节目,更应该对节目内容认真核实。在传媒界闯荡多年的郎咸平难道连这个都不懂?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以郎咸平的水平,如果认真核实相关资料,完全能够搞清转基因食品的真实情况。在同一个节目中的石述思先生,在不久后的另一次节目中,由于认真查阅了很多资料,对转基因食品有了正确的认识,驳得反转派只剩下招架之功,就很能说明问题。显然,郎咸平缺少严谨的精神,不能认真核实节目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否真实,导致了谣言的进一步广泛传播,对观众极不负责任。 在此呼吁郎咸平先生承担起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做节目前认真核实信息来源,确认信息的真实性,自觉不做谣言的传播者;如果不慎给观众传播了错误信息,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及时改正。
3291 次阅读|22 个评论
我为郎咸平说几句话
热度 93 jiangjiping 2013-8-4 01:31
我为郎咸平说几句话 蒋继平 2013 年 8 月 3 日 最近在中国的科技界和一些大众媒体对香港的经济学者郎咸平进行了一番猛烈的攻击。这个攻击首先是以北京大学生科院院长饶毅教授发起的。饶毅在【郎咸平不是学术骗子】一文中认为郎咸平在造谣惑众。随后,中国的科技界对播放郎咸平言论的“财经郎眼”和“解码财商”提出了抗议。他们发出了 就“财经郎眼”和“解码财商”造谣转基因事件致国家广电总局的公开信。我是从科技记者孙滔的【科学家的愤怒】一文中获得这样的信息的。 在这份公开信中,中国的科学家, 『实际上应该说中国的转基因科学家,而不是中国的科学家整体, 这样的题目实质上是一种绑架式的做法,用极少数一些人的身份来代表一个整体』对郎咸平在转基因问题的一些说法进行了严厉的指质。他们首先说郎咸平在“财经郎眼”的节目中传播谣言:“转基因食品致癌”,即所谓法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玉米会让老鼠长肿瘤。对于这种指质, 我实在不知道如何评论。因为我不是肿瘤方面的专家,所以, 我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接下来,这份公开信继续写道:“财经郎眼”节目播出一周之后, 7 月 22 日,郎咸平又在第一财经频道“解码财商”做了一期《转基因食品 , 你敢吃吗 ?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2MjkzNzUy.html ,在这期节目中,郎咸平除了重复“财经郎眼”中的荒唐故事,还加上了更耸人听闻的谣言: “ 美国种过转基因作物的土地寸草不生,饱含剧毒,土壤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转栽任何植物立刻死亡,只有种植美国转基因作物才能存活。更可怕的是,这些地里长出的杂草、害虫,只有用美国转基因毒药才能消灭,世界各国纷纷质疑,如此种出的转基因作物是否对人体有害,况且全球至今没有完全公开转基因物种的详细报告,这也是大众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所在。” 郎咸平的这个讲话是不是属于一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我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给大家一个理性的解释。 首先我认为郎咸平的讲话有一点太笼统,他没有分清楚转基因作物和某些特定转基因作物的界限。这可能因为他是学经济学的,还有他不可能在一个短短的电视节目上详细地分清各种转基因作物的区别,所以, 他用转基因作物这样一个通用的,但是不是很专业的术语来作解释。要是郎咸平说“美国种过带有抗草苷膦除草剂基因作物的土地可能导致下一季只能种植具有同样抗草苷膦除草剂基因的作物,要不然, 这样的土地是长不出庄稼来的。”那么,他说的就是符合科学道理, 也是符合实际状况的,而不能说是造谣。我这样说是有科学根据的。 我自己用过草苷膦除草剂,我深深懂得这个除草剂的特性。 这个除草剂是一个广普性除草剂,几乎对所有没有抗性的植物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而且药效很长, 一般要延续一年以上。 草苷膦除草剂的英文名称是: Roundup, 学名是: Glyphosate ( N -(phosphonomethyl)glycine) 。我除了在工作中要接触大量的草苷膦除草剂,还在自己的院子里经常使用这个品牌。 让我们继续用科学的思维来讨论这个问题。农民为什么喜欢种植带有抗草苷膦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呢 , 尤其是美国的大农主更是如此?这是因为种了这样的作物, 就可以放心地施用大量的草苷膦除草剂。使用这样的除草剂,可以杀死田间所有其他没有抗草苷膦除草剂的植物,当然是杂草为主, 这是一个简单和一劳永逸的事。这点对美国的大农主更是有吸引力。这是因为美国的劳力很紧缺,不可能用人工来清除田间的杂草。可是,一旦使用这样的转基因作物,在同样的土地上, 在接下来的季节, 还得种同样的具有这种抗性的作物。这里说同样的作物, 不是指作物的种类, 如棉花和大豆,而是指同样的基因, 即抗草苷膦除草剂基因。要不然,这样的土地要停止耕作一定的时间。这也是美国的许多良田经常不种庄稼的一个原因。这也是孟三都公司在推销他们的转基因作物时必须要农民签字承诺自愿承担后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许多美国农民在认清了这个真相后对孟三都的最大不满的原因。 我的美国老板前几天告许我一个很不幸的消息,我们在加州的大概两百英亩(相当于一千三百亩的)的蕃茄生产田块被另一家农场主喷散的除草剂彻底损毁。那家农场主用飞机喷散草苷膦除草剂,他自己的田块种的是带有抗草苷膦除草剂的庄稼,而我们的蕃茄不是转基因品种, 没有这种抗性。当时喷药时正好遇到大风, 大风将药剂吹向我们的田快,导致了这样的不幸事件。接下来是双方的纠纷和解决措施。 现在我冒着得罪中国科技界大牛们的风险,胆怯地问一下这些签名声讨的科技人员中,有多少人使用过草苷膦除草剂, 有多少人种过带有抗草苷膦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人?种植这种作物和使用这种除草剂后的结果如何,你们有真实的实验数据和亲身经历吗? 如果没有,你们如何得出郎咸平是在造谣? 最后,我要说的是, 不要为了一己私利, 忘了道德,不顾底线,而应该拿出自己的真实数据来说理。只有这样,才能说服民众, 赢得民心。 顺便说一下,假如为了个人的私利的话, 砍我脑袋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这是因为我与孟三都公司有切身利益的关系。我的劳保退休计划的一部分是在孟三都公司,这笔数字是一个六位数美元的价值。这也是直到今天为止,孟三都公司每年至少要给我一份公司年度报告的一个原因。 当然,至于个人利益, 我写这篇博文是彻底的对自己个人利益的损害。一方面得罪中国的科学大牛们, 另一方面得罪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他们实力雄厚, 可以使我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不过,为了科学的尊严,为了捍卫科学的公正和客观,我必须说出应该说的话。 只有这样, 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个人分类: 转基因|14106 次阅读|245 个评论
[转载]有一种迷信叫“科学”
热度 3 xie44025 2013-6-27 14:07
有一种迷信叫“科学 ” 曹天元 ( 《上帝掷骰子吗 ------ 量子物理史话》的作者 )发表于2012-07-22 02:32    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崇尚科学”,就对任何“自称科学”的流言深信不疑,那只能说明,他崇尚的压根就不是科学,而恰恰是其相反面——迷信。   最近,网络谣言似乎成了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或许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接受它泥沙俱下的另一面。每天,数不清的资讯都像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其中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充斥着大量有意或者无意的谣言。而时下微博或者论坛等互动传播模式,更加爆炸式地助推了这些谣言的成长与繁盛。奥尔波特在他的名著《谣言心理学》中曾经总结过一个公式,即“谣言的传播强度”与两个因素成正比,分别是“其内容对受众的重要程度”,以及“其证据的模糊程度”。如今看来,似乎还可以加上“其传播方式的便捷程度”这一条。无论如何,当网络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后,如何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披沙沥金, 去伪存真,便成了我们必须要时时面对的问题。   如果考察那些最容易出现谣言的领域,我们就会发现,科技竟然和政治、历史一起,成了三大重灾区之一。还是以奥尔波特的公式而论,显然,这说明科技类谣言“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其证据的模糊性”都非常之高。“重要性”是很容易理解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中早已离不开各种科技。转基因食物究竟对人体有无害处?碘盐究竟能不能预防辐射?维生素C能治疗感冒吗?手机充电时通话会不会触电?这些疑问和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密切相关,以至于无论你懂不懂科学,是否了解科学,都无可避免地需要关注类似的问题。   但在另一方面,科技谣言的“模糊性”也同样极高,似乎就值得人们好好思索了。所谓“模糊性”,指的是一个谣言的论据为大众所熟悉和可查证的程度。比方说,如果“地球是圆的”是一个被大部分人所确定的常识,那么,当一个谣言宣扬“地球是平的”时,它显然就会被多数人嗤之以鼻,以致难以广泛传播。然而可悲的是,在现实中,任何谣言似乎只要打着“科学”的旗号,不管其内容多么荒诞不经,总能够使许多人深信不疑,争相转发。科技类谣言如此兴盛不衰,无疑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当科技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占据了如此重要地位的时候,绝大多数民众却仍然缺乏对科技问题的基本判断能力。实际上,据最近的调查显示,仅有3.27%的国人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   大众难以理解科学,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虽然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声称,“谣言止于智者”,“真相在于公开透明”,“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在现实中,哪怕在信息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辟谣敌不过谣言,科普敌不过迷信,却一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实际上,这也并非中国独有的特色,在全世界范围内,类似的情况都正在发生。美国一位研究医学史的教授约翰·伯纳姆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做《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他在书中仔细地研究了自1830年起的美国卫生普及史,并遗憾地指出,科学在美国曾经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媒体的消费文化下,终于一步步地为新式的迷信和神秘主义所逼退,并最终导致其在大众层面上被彻底击败。   事实上,如今的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科技大国,但其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之差,却也是出了名的。据调查显示,至今仍有31%的美国人相信占星术,18%的美国人仍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25%的年轻人相信阿波罗登月是一场骗局,63%的美国人不知道他们苦苦攻打的伊拉克在世界何处,更有超过80%的美国人相信政府在罗斯威尔发现并隐瞒了外星人的尸体。因此,科学究竟能不能真正向大众普及,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疑问。      仔细研究科普工作在美国的失败经历,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类似的过程似乎也正在今日的中国重复发生。比如真正的科学工作者逐渐从科普领域退出,使得向大众传递科技新闻的任务完全落到了各种媒体身上。而媒体记者一方面自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则往往歪曲、隐瞒或者夸大各种科学问题。以至于读者虽然接受了大量破碎支离的孤立科学事实,却难以对科学界的整体工作和方法有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已经如此高度细化,以至于没有人能够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而制造一条谣言或者迷信的成本又是如此低廉,“辟谣”则需要花上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谣言相对于科普,天生就有着巨大的优势,能在公众间大行其道,也就毫不奇怪。   不过幸好,互联网在制造大量谣言的同时,也略微提供了一些自净的功能。虽然并不容易,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在专注于科普和辟谣的工作,这其中,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栏目就是代表之一。它以民间网站的身份,召集来自于各领域的不同人士,逐一分析各种流行的网络谣言,并随即写成文章在网上发表。显然,相比官方机构或者传统媒体,在对付谣言方面,无论是反应速度、资料搜集能力还是亲民形象,它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今年初,这个网站将部分辟谣文章集结成《谣言粉碎机》一书,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实在要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这本书中的所有文章都能在果壳网的网页上找到,在这里,我无意对其内容做更多具体的点评。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谣言粉碎机》并不只是直接给出最终的科学结论,而更注重于展示整个分析和搜集资料的过程。正如其网站主编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本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单纯地粉碎谣言,而更多的是为读者提供分析谣言的线索和方法,使其逐渐能够自行探索,最终达到“人人都有台谣言粉碎机”的目标。      看起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科学普及并不仅仅是单纯地普及科学知识而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普及一种“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作为一个也曾经写过科普文章的人,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确实,一个人哪怕死记硬背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也并不一定代表他真正拥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事实上,在我看来,国人,或者至少在城镇中受过完整教育的国人,实际上都并不怎么缺乏具体的科学知识。或者退一步说,即使部分人确实缺乏某些科学常识,总体情况也并不一定就比国外更加糟糕。但相比之下,国人科学素养的缺失却比较严重,尤其是缺乏对科学方法的基本认识以及理性态度。   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我国的科学教育。放眼全世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科学如此重视,如此大力宣扬。“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曾经是多少孩子的最大梦想。然而,长期以来,似乎很少有国人对“科学究竟是什么”有着深入的思考。在大多数人眼里,“科学”就是教科书上的那些结论和公式而已。而另一方面,在国家的大力宣扬之下,“科学”又被过度神化,干脆成了“正确”的代名词。这样一来,任何观点只要戴上了“科学”的帽子,似乎就变得不可置疑,甚至在人群中形成了“迷信科学”的有趣现象。   这似乎只能说明,国人对“科学”完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而只是把它当作了一个符号,把它变成了一尊高高在上的神祇而已。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崇尚科学”,就对任何“自称科学”的流言深信不疑,那只能说明,他崇尚的压根就不是科学,而恰恰是其相反面——迷信。   实际上,良好的科学素养,并不一定意味着知识的堆积。当然,从广义上讲,科学素养自然也包括了掌握一定的基本科学常识,以及对科技本身所持的态度。但在这里,我更愿意把它与这两者分离开来,做一个狭义的描述。在我看来,科学素养和孤立的科学知识无关,而在于一个人面对未知的问题时,是否能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去面对。举个例子,据说福尔摩斯甚至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个事实,这当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但反过来,福尔摩斯的头脑显然是非常理性和有逻辑的,因此,至少他承认自己并不了解这个问题,在没有得到更多的信息之前,不会轻易地把它当作论据;如果他确实想了解这个问题,他不会仅仅是寻求一个答案,而会进一步询问其背后的理由。当他看到一系列的科学证据之后,福尔摩斯会合乎逻辑地判定,地球绕着太阳转确是一个合理的事实;如果他愿意,他完全有能力自己去查证这个问题,并且能判断哪些源头是更可靠的,哪些不怎么可靠。   如果福尔摩斯能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哪怕他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也并不能算是毫无科学素养。他不知道这个常识,只不过因为他从来不关心这个问题而已。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听别人随口说了一句“科学家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就深信不疑,到处宣扬,而对其背后的道理不闻不问。那么,他虽然得到的是一个正确的科学事实,但显然并无助于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很容易想象,假如下次又有另一个人告诉他“地球其实是绕着火星转”,他又有什么理由不予采信呢?这种人在谣言面前,实际上是最缺乏抵抗力的。   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下“科学”这个词。我觉得,在今后的科普教育中,有必要向公众反复强调一个观念,即“科学”其实是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科学并不是某种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方法论,指的是人们在进行推理和论断中所使用的一整套判断准则,或者换句话说,科学其实是“科学方法”的简称。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为名词的“科学”,实际上是指“用科学方法所得到的知识体系”。科学方法是一种理性原则,它并不局限于自然界的研究,实际上,当这套准则被应用于自然界时,我们就得到了自然科学体系。而把它应用于人文社会的研究时,我们就得到了人文科学,或者说社会科学体系。两者虽然有不小的差异,但基本的科学研究准则却是大致相通的。   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和澄清许多关于科学的误解。比如人们应该明白,一个结论,比如“地球是圆的”,其本身其实谈不上科学不科学。它之所以成为一个“科学结论”,那是因为它是通过“科学方法”所得到的。换句话说,一个论断是否科学,并不仅仅看其结论是否正确,而主要是看它论证的过程是否符合科学方法。反过来,如果有人做出了这样的论述:地球是圆的,因为这是某大神在梦中告诉他的。那么,这个论证就谈不上科学(哪怕其结论恰好是正确的)。   然而,什么是“科学方法”?它又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大题目,不可能在这篇文章中三言两语就说清楚。而且关于这点,科学哲学界也还存在许多争论,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总结出一些关键性的基本原则。就我个人而言,我愿意把科学方法简单地描述为:它是一种在综合所有可得信息的条件下,以实证或演绎的方式,合理判定某个论点可信度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包含了许多准则,包括:怀疑主义精神、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理性思维、逻辑论证、可查证性、可证伪性、有可检验的推论、奥卡姆剃刀原则等等。关于这个话题,在这里不能全部展开,但总而言之,人们应该明白,“科学”关注的是某个命题所得到的过程,而不是这个命题本身。这就像考试最后的证明题,如果你只是蒙对了答案,而没有合理的解题过程,那也是得不到分数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重新审视科学,我们就不应该仅仅去背诵那些孤立的科学知识,而更需要了解,这些知识最初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又是如何经历了检验与论证的。换句话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一向强调,科学教育,其中极重要的部分就在于科学史的教育。只有了解科学的历史,才能够了解科学的怀疑精神、理性和实证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满足于最终的结论。如果大众能够更多地领会到这一点,那么,面对谣言时,就算人们并不清楚其内容的真伪,至少在得到进一步的证据之前,也不会采取轻信的态度。   但是,任何做过科普工作的人也都能够体会,想要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远比普及某个具体的科学知识困难得多。尤其当双方缺乏共同的理性基础时,任何解释都很容易形成鸡同鸭讲,甚至只会促成双方更尖锐的对立态度。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的那样,群体从来不受理性的指引。“讲究逻辑的头脑,惯于相信一系列大体严密的论证步骤,因此在向群众讲话时,难免会借助于这种说服的方式。他们面对自己的论证不起作用,总是百思不得其解。”   想想确实是这样,比如《谣言粉碎机》的文章都是以理性或者讲道理的方式写成的。然而,能够读得进这些文章的读者,其实本身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态度和求证精神。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能够读得进辟谣文章的人,多半本来就不怎么相信谣言,最多需要补充一些科学知识而已。而那些真正信谣和传谣的人,则根本不会来读辟谣文章,或者哪怕读了之后,也根本不会产生认同。   这再次提醒我们,要从根本上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并不能完全依靠科普,而更需要从小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灌输科学知识)。实际上,理性或许并不是人们天生的思维习惯,但却无疑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一种素质。因此,这个责任应该更多地落在中小学的教育上。正如之前所述,我认为理科应该更多地加强科学史的教育,而另一方面,现行的语文教育在理性思维培养上更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尤其是在关于议论文的训练上。中国的语文老师热衷于教导孩子们“以小见大”、“举例论证”、“拔高主题”、“引用名人名言”……导致国人行文中充斥着观点先行、只“议”不“论”、以偏代全、诉诸权威、东拉西扯、缺乏逻辑等等现象。鉴于篇幅原因,我无法详细地深入这个问题,但是,现在的语文教育中确实极度缺乏所谓“论证”(argument)的训练,这是亟须改善的一点。实际上,无论文科生也好,理科生也好,“理性而合乎逻辑地进行论证”都应该是一种必备的素质。而看看现在网络上的一些讨论,这个问题实在很令人担忧。 或许,只有当全民的科学素养真正提高的那一天,才是“人人都拥有一台谣言粉碎机”的时候。
个人分类: 科普|212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很有意思的文章
热度 2 wya 2013-6-18 13:29
求是:网民骂不倒党和政府 不如断网勤奋工作 http://news.163.com/13/0617/21/91JQ526J0001124J.html 互联网的发展,正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自觉不自觉中,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数字化生存”。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先进的通信工具、实用的信息总汇和活跃的社交平台,网络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借助网络,人们可以遍览天下大事,可以从海量信息中查询自己需要的东西,可以分享观点、轻松淘宝、在线神聊,可以便捷地讨论公共事务、开展舆论监督、实现政治参与。可以说, 网络的发展,丰富了信息资源,拓展了交往空间,密切了群体关系,节约了社会成本,为推动社会进步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发生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重大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时,网络总是展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迅速激发起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舆论声势和爱国热情,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网络正能量的精神震撼和现实意义。   但是,网络并不总是以正能量示人。经常上网的人多会有这样的体验:打开网页、登入微博,立刻就会在不经意间陷入网络负面信息的包围之中。 首先是负面新闻连篇累牍。灾难、事故、贪腐、丑闻似乎铺天盖地,所谓内幕、揭秘、潜规则层出不穷,谣言、暴力、色情信息屡禁不绝,曝隐私、秀下限、搏出位大行其道,各种丑恶和黑暗被无限放大,人们不禁会问“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其次是不良情绪四处蔓延。凡是政府辟谣的就一定是事实,凡是官方发布的就一定有黑幕,凡是社会矛盾就一定是体制问题;凡事宁信其错,不信其对,宁信其坏,不信其好;阴暗心理、悲观情绪、网络戾气在网上滋长蔓延、交叉传染,消解社会正气,压抑人的心理。再次是网络暴力愈演愈烈。观点不同就势不两立,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加;大量谩骂、中伤等侮辱人格的言词,传播不实信息甚至造谣诽谤等损害他人名誉的言论,“人肉搜索”等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已经是司空见惯,公民个人基本权利遭遇野蛮践踏,让越来越多的人谈网色变。显然,这些现象属于网络负能量。   对网络负能量,我们该怎么看?   有人认为,负面信息充斥网络,是因为各种负面事实确实存在,网络只是“客观反映”而已。有人甚至宣称,传谣也是言论自由的应有之义,“谣言倒逼真相”。    中国确实处于问题多发和矛盾凸显期,党和政府对问题看得很清楚,正在着力加以解决。但是把中国看得漆黑一片则完全不符合事实。网络的集中、放大作用是网络负能量形成的重要原因。 这种集中和放大,归结起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 网络媒体 的添油加柴。负面信息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容易诱发人们的好奇本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流量为王”理念指导下,网络媒体常常通过大量登载、炒作各种负面新闻来吸引眼球,同时通过耸动的标题、诱惑的图片、夸张的表达,达到增加点击率、流量最大化的目的。这是形成网络负能量的基础。   二是特定人群的 情绪宣泄 。调查显示,目前网民中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人群占据较大比例。这个群体总体上社会阅历浅,生存压力大,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不得志、不如意,有挫折感、失落感,容易对生活和社会心存不满,往往戴着“有色眼镜”观察社会、解读现实,沉溺网络发表各种偏激言论成为他们表达不满、宣泄情绪的主要方式,久而久之还会对网络形成一种心理依赖。   三是某些“意见领袖”的 蓄意鼓动 。网络的传播特性造就了一批网上“意见领袖”,其中有些人,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把批判作为装点自己“独立思考”门面的主要方式,刻意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常常以嘲讽、戏谑、解构社会主流价值为能事。有的网络“公知”党同伐异,霸气十足,老虎屁股摸不得,常常只站队不站对,不论是非曲直,为了批评而批评,有的甚至不惜撕裂社会共识,攻击现行制度,叫嚣“每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企图让“颜色革命”在中国上演。   四是“ 网络水军 ”的推波助澜。网络为挟舆论之名谋取私利创造了便利条件和操作空间,“网络水军”应运而生。他们通过四处发帖、跟帖,制造新闻事件,炮制虚假民意,诽谤竞争对手,扰乱传播秩序,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一些势力看到了其中的玄机,也大量雇佣“网络水军”,操纵网络舆论,编造政治谣言,恶搞、抹黑党和政府形象。这是网络负能量最大的幕后推手,尤其需要警惕。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能量和负能量就是比肩而立的两片刀锋。是让正能量给力,还是让负能量爆棚,答案不言自明。面对网络负能量,我们该怎么办?   “正能量”概念的创造者、被称为成功学大师的戴尔·卡耐基说过:一切带给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成功、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都是正能量。当我们积极、豁达、理性时,释放的就是正能量;当我们消极、狭隘、偏激时,释放的就是负能量。为了网络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正能量的一分子,积极释放正能量,坚决遏制负能量。   要理性看待网络空间。许多善良的人们常常为网络描摹的“黑暗现实”或怒发冲冠,或扼腕叹息,一些人因此对社会前途和国家未来产生怀疑甚至悲观情绪。 应该看到,网上喧哗代表不了主流民意,虚拟空间不能对应真实社会。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认知和判断才不会被网络负能量拖拽到非理性的一面。   要积极面对现实生活。 一些现实境遇不佳的网民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骂,骂不倒党和政府,也骂不来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光明前途。知识改变命运,劳动创造幸福。 与其沉溺于网络发泄不满、抱怨社会,倒不如断开网线、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来改善生活、改变命运。任何时候、任何时代,这都是人间正道!   要珍惜自由表达的话语权。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舆论平台,但如果把自由理解为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是对自由的无知。自由与自律不可分,自己享有自由应以不妨害他人自由为前提,个人在享有自由权利时,应依法尊重他人权利,并服从道德、公共秩序的需要。网上活跃分子在享有自由发言权的同时必须为自己的言论承担社会和法律责任,谨防为赚得一时的“喝彩”而背离公义、触犯法律。   要准确把握网络民意。各级政府重视网络舆论,将其作为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值得肯定。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社会的主流人群,是那些每天急匆匆上下班的人们,是工作岗位上忙碌操劳的员工,是超市里推着购物车摩肩接踵的男女,是节假日里公园及景点熙熙攘攘的游客。他们在网络世界,是沉默的大多数,却是现实社会的主体。 单凭网上的喧嚣就作出对中国社情民意的总体判断,是非常不靠谱的。 对网络舆论必须做冷静的分析,当一种声音出现时,要想一想它代表了哪些人,又能代表多少人,切不可听风就是雨。( 作者:石平) (来源: 求是 )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617/c70731-21862191.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95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我们相信谣言
热度 1 wangfangnk 2013-6-4 06:01
胡泳 5月22日 20:28 http://dajia.qq.com/blog/188903011991561 谣言是最古老的传播媒介。在出现文字之前,口传媒介是社会唯一的交流渠道。“谣言传递消息,树立或毁坏名声,促发暴动或战争。”(卡普费雷) 现代对于谣言的首次系统研究,兴起于二战期间的美国,最初的着眼点是战争期间谣言的大量繁殖对军队士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无论是政府、媒介还是民间机构的意见领袖,无不把谣言作为腐蚀士气甚至产生破坏的潜在源泉,控制谣言的想法也随之提上了日程。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例子来看,谣言容易在动荡时期泛滥成灾——混乱产生谣言,谣言导致更大的混乱,差不多构成某种社会心理学的规律。“从未有一场骚乱的发生不带有谣言的鼓动、伴随和对暴力程度的激化。”(奥尔波特、波斯曼) 如法国大革命般谣言与革命相伴相生的状况,在人类史上屡见不鲜,有学者极而言之曰:“武昌起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被谣言激发的一场兵变。” 按照涩谷保(作者注:Tamotsu Shibutani,美籍日裔社会学家)的看法,谣言并非反常之举,而是一种日常的,试图定义那些模糊然而关键的情境的社会行为。谣言是社会群体解决问题的工具形式,而且是社会过程中的必要部分,让人们得以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确定。 把谣言过程视为社会生活中正常的而不是病态的部分,等于给谣言正了名。设想谣言是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为了给无法解释的事件寻找一种答案,这个过程是合作性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功能性的。涩谷保强调谣言总是处于“不断的建构”之中,谣言内容的变化不仅仅是对信息的歪曲,而是人们达成一致的过程的一部分。这样,涩谷保更多地把谣言看成理性行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如奥尔波特和波斯曼所说,它是一种“较少理性的社会活动形式之一”,一种情绪的表达或投射。 谣言是一种“集体交易”(collective transaction)之后产生的“即兴新闻”(improvised news),它是“一群人的智慧的结果,以求对事件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卡普费雷)。因此,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扩散过程,同时又是一种解释和评论的过程。谣言内容的演变并非源于记忆的失真,而是很大程度上源于谣言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解释和评论的演变及强化。 涩谷保和他之前的学者有关谣言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是否理性密不可分。在人的器官中,负责理性的是大脑。可是,大脑是不可靠的。 “如果人类真是某个悲悯而智慧的设计师的作品的话,我们将具备理性的思维和无懈可击的逻辑。我们理当拥有健全的记忆、可靠的回忆;会说简洁的句子、准确的词语……不幸的事实却是:我们几乎不能分辨出一个三段论的演绎推理是有效的还是荒谬的;另外,就更别提目击证词了,这些证词乃是基于一个荒谬的前提——即事发多年之后,目击者还能够精确地记住短暂目击到的事故或者罪行的细节。其实到那时,普通人通常很难‘挤’出一份可以供连续进行半小时陈述用的清单。”(盖瑞·马库斯) 记忆不可靠,目击不可靠,在真相与其证明之间存在巨大的分裂不足为奇。谣言正是在这个分裂带之上生长的东西。它与人类社会同在,与人性同在。无论我们谈及记忆、思考、语言还是自由意志,我们高贵的理性毫无指望地与我们低劣的冲动缠绕在一起,我们的情绪永远包围着我们的智力,我们比自身所认知的更缺乏逻辑性。我们总是被记忆所折磨,我们常常相信不真实的事情,而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 在美国,有半数人相信有鬼,接近400万人声称自己曾被外星人绑架;在中国,50年前流行去医院排队打鸡血,50年后大家在超市排队抢购食盐。什么是谣言?什么是事实?正是人类自己让两者难以分辨。 (图注:2011年3月,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后,中国多地市民轻信碘可防辐射,大肆采购食盐;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2004年的夏天,一位网络专栏作家和曾经的共和党州政府竞选人,发表了一篇新闻稿,指称奥巴马是一位“隐瞒了自身信仰的穆斯林”。媒体没把这个指控当回事,因为没有证据。然而在NBC/华尔街日报2004年12月的调查中,8%的被调查者认为奥巴马是穆斯林。“9·11”十周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对英美各1000人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大约七分之一的英美民众认为,“9·11”恐怖袭击是美国政府导演的阴谋。 当代文化似乎越来越容易被谣言所侵蚀。一切基于事实,这是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其中的逻辑是,只要公众知晓真相,自然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可是,事实和真相却不是这样。在某项实验中,研究者给被试者列出一系列有关健康的警告,有些是错误的,有些是正确的,最后发现,被试者受警告最多的,往往是错误的。换言之,研究者想纠正的错误,正是被试者平时认定的正确的。 所以,观察谣言传播就会发现,传谣容易辟谣难。辟谣者遇到的普遍困境是,重复一个主张,哪怕是为了否定这个主张,只会令其“真实性”更趋明显。另外,为了决定某种陈述是否为真,我们常常寻求社会上对该陈述的集体评价。然而,精确地衡量社会共识是困难的,所以大脑会转而依赖熟悉度——如果某件事情看上去熟悉,那你以前一定听说过,既然以前听说过,那这件事应该是真的。 所以,只要重复再重复,就会有人上当。类似的研究发现还有,如果一个人无数次地告诉你,某件事是真的,那么你很可能得出结论,这个人的意见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其实,我们对熟悉的依赖大有问题。比如,即使没有充分的根据和资料证明现行政策有用,人们也倾向于选择已有的而不是还未推行的政策。而且,经受越多恐吓,人们就越趋向选择熟悉的,发展到极端阶段,人们甚至会感激、喜欢、或者至少是接受很有可能威胁自身利益的体系。 “在封建制度、十字军讨伐运动、奴隶制度、种族隔离制度和塔利班政权下生活的很多人认为他们的体制有缺点但在精神上是可立足的,(甚至有时)比其他可预想的选择更好。”(作者注:引自《乱乱脑》,原文出自John T.Jost的《The Psychology of Legitimacy》) 人们倾向于认为熟悉的就是好的,这是某种心理捷径。心理学上的“熟悉效应”表明,人们之所以喜爱名画,与其说是因为画美,倒不如说是因为人们对这些画比较熟悉。某种程度上,这种心理捷径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因为“我们的祖先非常适应于对熟悉事物的偏爱:喜欢一般事物的生物比对新奇事物有极端偏好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后代。”(盖瑞·马库斯) 熟悉效应、晕轮效应(作者注:心理学名词,名人效应是典型的晕轮效应)、锚定和调整(作者注:心理学名词,指个体判断以初始值“锚”为依据,进行不充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选择性接触假说(作者注:传播学名词,指受众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既有立场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很多研究得出的理论说明:人是不纯粹的。所以,我们在追求理性的同时,心甘情愿地制造、相信、传播谣言。相比之下,我更愿意认同涩谷保的观点,也就是说,谣言并非现实的相对偏离,而是人们渴望真实时,为一致意见而进行的努力。 附,相关书籍信息: 《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作者: (法)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译者: 郑若麟;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ISBN: 9787208076495。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余江波)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16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傲慢与偏见》
热度 11 zywsict 2013-5-31 08:35
早在上中学时,就听说过该书;但那时的我对看书非常地排斥,自然不会抽时间去读。前两天花了点时间读完该书,才发现该书原来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现在终于明白了当时那么多同学喜欢读它的原因。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简 · 奥斯汀的代表作。书中主要讲述了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的爱情故事。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从刚开始的讨厌,甚至厌恶,逐渐转变为感激,然后到爱慕。达西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不顾门第的差异,毅然对她求婚,没有想到遭到拒绝,在进行深刻的反思后,开始改变自己的作风,最后终于和心爱的人携手进入婚姻的殿堂。简对宾利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是一往情深,在经过一波三折后,终于修成正果。 读完该书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谣言;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男人到底喜欢伊丽莎白还是简。 记得戈培尔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真理”,虽然谣言并非谎言,但谣言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伊丽莎白对达西之所以存在很大的偏见,主要是听信了威克母的谣言,后来达西写信辟谣,才迫使伊丽莎白逐渐改变他的态度。所以当有人造谣时,我们应该及时出来辟谣,这样可以尽量降低谣言的副作用。但我在网上却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 网友吐槽说,本来对某个事件的态度是模棱两可,但一旦政府或者政府型专家,出来辟谣,我就确信有这个事件 ” 。这个现象值得反思。 你喜欢简还是伊丽莎白呢? 伊丽莎白一个机智聪敏,有胆识,有主见,并且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女孩。她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够圆通的处理事情。 简温柔善良、漂亮贤淑、博学、单纯、缺乏主见,对待爱情是被动矜持,眼睁睁的看着爱情消失也没有挽回的勇气,但对待爱情却始终如一。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简,因为太有主见的女人,我是驾驭不住。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看?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140 次阅读|23 个评论
谣言动力学
yufree 2013-3-9 12:19
信息熵公式: h=sigma(-p*logp) p是可能性或发生概率的期望 关注度公式: a=alpha*delta(p) a是关注度 alpha是未知参数 delta(p)是信息可能性与期望可能性的差 当delta(p)超过阈值a0 a=0 解释 每个人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信心与改变可能性的信心取决于个人经验与理性 一件事发生的概率越大 信息价值越小 同时 发生 概率越小 信息价值越大 信息熵在信息的固有概率处最大 可能性在固有概率处最高 熵自发取最大值 信息量大的信息可通过联合信息量小的信息来提高可能性 使信息熵回归固有概率 关注度与偏离信息固有概率的程度在阈值下成正比 超过阈值迅速降低阈值因人而异 人的关注度不会长期较高 最终选择拒绝或接受新信息 生活恢复正常(进化?) 谣言 谣言的特点 可能性小 信息价值大 信息本身指代面广有传播价值 辟谣的特点 使谣言信息量降低 发生可能性增大 传谣的特点 传播者相信固有概率已经改变或有意改变固有概率 传播就是信息的自发熵增到新固有概率的过程 当固有概率完全改变 谣言就是事实 传谣就是传递新知 辟谣不如传谣 人们对可能性小的事感兴趣 可能性大的事熟视无睹 只要偏离固有概率不太离谱 关注度都会很高 谣言传不长总有人对某些事的固有概率有充足的信心 选择性忽视 信息量高的信息会伴随人们对某些事固有概率的改变而不再偏离固有概率 关注度下降 生活恢复正常 谣言的改编 通过加入可能性高的信息 如文献 权威(固有概率高)降低信息熵 让固有概率偏的不大 轻微改变固有概率生活很快恢复正常反而有利传播 ''优秀''的谣言 结论偏离固有概率很多但模糊的补充信息缩小了差距使人更易接受与传播 举例 我今天吃饭了- 这是废话 因为正常人每天都吃饭 信息量小 我今天没吃饭- 可能性小于前者 信息量增加 接下来可通过如减肥 没钱等补充信息来提高可能性使其回归到固有概率 我从来没吃过饭- 可能性很小 信息量大 无法补充信息概率无法回归且超过阈值关注度先高后低 认为我骗人一切得到解释生活恢复正常 指代面小 没有传播价值 人可以不吃饭- 可能性很小 信息量大 可适量补充信息(如科学研究 统计结论)来解释 指代面大 有传播价值 标题党式谣言
个人分类: 科搜研手册|3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农田是使用工业或农业废水灌溉的
热度 3 zhanghuatian 2013-2-18 13:56
啥也不说了 非常希望这是谣言,求科学网老师辟谣!这么玩GDP有什么用啊?
16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张义昌大桥照片的解读
热度 12 soar1120 2013-2-3 22:35
一张义昌大桥照片的解读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张照片,标题为 《 被炮竹炸断的河南大桥,不能說的机密》 照片的目的估计是为了证明大桥的连接钢筋做的不好吧。 仔细看这张照片,右边确实是标准接缝, 但不是连接桥梁纵向的接缝,而是 连接 桥梁横向的接缝。 一座桥梁3车道的话,桥面横向宽度大概是12m左右,而一根主梁宽度各异,有1.5m的,有2m的,但是简支梁桥横向不可能是一根主梁构成的,网上照片也看得出来,横向有多根主梁拼接成了整个桥梁主体,而这个所谓的接缝, 恰恰就是连接桥梁横向的接缝,专业术语为“湿接缝”。 而左边给出的义昌大桥的却是桥梁纵向的伸缩缝位置,这完全是两回事,如果这个位置真的按照所谓的标准接缝来做,那就根本起不到伸缩缝的作用,这个体系也就不是简支梁体系了。
10687 次阅读|16 个评论
春暖花开辟谣言
xucq45 2012-12-20 22:07
春暖花开辟谣言 - 读 赵美娣 博文有感 相信科学,春暖花开,世界末日,纯属瞎掰。 明天一过,真相大白,瑞雪迎春,喜笑颜开。 赵美娣 老师的博文“今天有人在咨询平台问了关于世界末日的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474do=blogid=644426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连黑3天”的谣言与求真精神
tigerblade 2012-12-8 19:19
昨天,广东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连黑3天’的谣言为何有人信?”http://gd.people.com.cn/n/2012/1207/c162700-17831116.html。文章认为,要让类似谣言不再“惑众”,首先权威部门要及时发声;其次,媒体要当好破除谣言的“粉碎机”;最后,民众的科学素养亟须提升。这些观点我大致认同。但是,作者在论述民众的科学素养亟须提升时,提到了“中国科协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奇怪的是,我国中学以下的公众科学素养与美国仅相差一个百分点,但到中学就相差11个百分点,到大学竟相差36个百分点”。中国科协是进行了8次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但是调查的对象是18-69岁的中国公民。不知道作者从何得来的“我国中学以下的公众科学素养与美国仅相差一个百分点,但到中学就相差11个百分点,到大学竟相差36个百分点”?即便是可能参与了抽样调查的大学生,但是在调查中也没有单独作为一个类别而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计算。而从作者的上下文来看,好像是这些调查是中国科协做了的,但是中国科协从没有这样做过,至少,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没有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与研究。诚然,这样的研究是可能应该做的,可是我们没有做这样的研究也是事实。且不说小学生、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标准如何确定,我们也不知晓是否美国进行了这样的研究。但是,作者对这样的一个对比研究,全然不交代其数据出处,则让我们本做这样研究的人如在雾里。作者这样说本是想说明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低。但是,如果作者这样的操作手法,我也看不出半点的科学精神所在,其科学素养体现在何处。也许是我们的研究面不够宽,了解的情况不够清晰,但是,我们诚然不知道中国,除了我们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做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并定期对外发布数据外,我们还不知道有其他哪个研究团队也在做这样的调查研究(其调查是怎么进行的)。如果有,还请该文作者子在渊先生告知我们,好让我们及时了解这个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如果国内没有这样的研究团队(国外的暂且不论),那作者的论据从何而来?不能一说中国人科学素质差,就什么都想当然地认为。科学及科学数据还是应该实事求是,不能虚构或编造的,也不能张冠李戴。最后说一句,我们是真的想与该文作者认真沟通学习的。
3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破析中国式的转基因谬误与谣言
热度 2 xyysh2008 2012-11-1 12:31
破析中国式的转基因谬误与谣言 南方周末记者 李铁 最后更新:2011-08-19 13:22:31 面对流行的谬论时,或许有人会痛斥民众的愚昧和国人科学素养的低下。但封闭的决策体系、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政府机构、批评声音被压制、公共信息不透明,往往才是谣言和阴谋论泛滥的温床。 2011年7月15日,鲁花公关公司项目总监郭成林因诽谤金龙鱼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元。2010年,郭成林与鲁花公司签订了公关协议,在网上发表《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造谣称金龙鱼将“转基因大豆油和转基因菜籽油倾销到中国的千万家超市”,“转基因农产品在欧洲和日本是绝对禁止人民食用的”,郭成林在该文中疾呼:“金龙鱼,卑鄙的大品牌,祸国殃民啊,中国的汉奸们在祸害国家和人民,戕害着国人的身体,摧毁着中国的大豆产业链!” 该文耸人听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尽管郭成林已受法律惩处,但在网络上,尤其一些民粹色彩浓厚的网站和论坛上,这类谣言流传甚广,并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大阴谋”、“亡国灭种的危机”、“第三次鸦片战争”结合在一起,颇具煽动性。在一些人文知识分子和不属该专业的专家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不少国人被误导。转基因食品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先澄清关于转基因的几个流行谬误。 谬误一:美国人的转基因农产品,自己不吃,专门出口祸害第三世界 真实情况:作为转基因农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已相当普及,转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木瓜等,都是美国家庭餐桌上的家常便饭。转基因食品,美国人吃得很欢。 据美国农业部在2005年发布的《美国转基因作物十年总结报告》,截至2005年4月初,美国联邦政府共批准了10700多件转基因种植和养殖申请,其中玉米有4968个;大豆843个;土豆747个;棉花724个;西红柿552个;小麦358个;其余(大麦、水稻、南瓜、木瓜等)2560个。 近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继续扩大,据美国农业部(USDA)2011年6月3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按种植面积计算,美国种植的88%的玉米、90%的棉花、94%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 那么,如此高比例的种植和产量,美国人自己到底吃不吃呢?是不是像有些人传的那样只卖给穷国、做工业用途或者只给牲口吃?其实那种自己不吃只祸害穷国的低级谣言不值一驳。在美国这样的自由市场国家,农场主和贸易商自由决定产品的销售,不可能将转基因产品挑出来,统一出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格(2007年)也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美国当年产大豆7286万吨,41%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国内消费,其中93.1%用于食用,用于饲料的不到7%。玉米年产量超过3.3亿吨,17.5%用于出口,在国内消耗的部分,28.7%是食用消耗。比例最大的是甜菜,用于制糖,几乎100%供美国国内食用。 有种口感很好的甜玉米,专为直接食用而研发。美国人日常吃的甜玉米大量是转基因品种。比如先正达种子公司研发的一种转基因甜玉米Bt-11,1998年就在美国获得商业化种植批准,在美国、加拿大、南非、阿根廷和日本都有种植,并出口到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和韩国。 尽管专业人士估计美国70%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但美国人并未为此感到困扰,普通老百姓一般不顾及食品里是否有转基因成分,一般也很难知道哪些是转基因食品。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的食品标签指南,食品标注或不标注“转基因”由食品公司自愿决定。如果某一食品标签标有“非转基因食物或不含转基因成分”,其隐含的意思是这种食品优于其他食品,从而导致消费者产生歧义。法规不允许这种误导性的食品标注。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讲,他们不在乎食品中是否有转基因。”康奈尔大学科学传播教授布鲁斯·列文斯坦这样说。 谬误二:美国是转基因农业大国,出于国家利益允许吃转基因农产品,但在欧洲和日本是绝对禁止人食用转基因食品的 真实情况:早在1998年,欧盟就批准了孟山都公司的一款转基因玉米在欧洲种植和上市,该品种后来在欧洲广泛种植。在西班牙,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超过了玉米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此外,捷克、葡萄牙、波兰等国家也种植了转基因玉米。 打开欧盟委员会的网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欧盟获得授权的转基因生物名单。其中转基因玉米就有23种、油菜3种、土豆1种、大豆3种、甜菜1种。除了极少数是作饲料或工业用途,绝大部分都是用于食品。 要注意的是,欧盟成员国众多,在一些国家,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受到反转基因运动的阻挡。2008年,希腊和匈牙利以MON810转基因玉米可能破坏环境为由,禁止了这种转基因作物。欧盟食品安全局随后再次对MON810进行评估,并认为希腊和匈牙利的转基因禁令不合理。近年来,欧盟对待转基因的态度正在向美国靠近,欧盟批准转基因作物的速度越来越快。2010年,共有10种转基因作物拿到了许可,创了新高。 相比起美国的开放和欧盟的保守,日本对转基因的态度介于两者之间。连续多年,日本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第三大大豆进口国,2010年日本进口了1434.3万吨美国玉米、234.7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早在2001年4月1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就正式颁布实施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对转基因食品如何标识有详细的说明。比如由转基因大豆做的豆腐,必须做转基因标识,但由转基因作物加工来的酱油、色拉油,就无需标识。 总之,说欧盟和日本禁止或不吃转基因食品,纯属谣言。 谬误三: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 真实情况: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来看看几个权威组织的说法。 先看世界卫生组织,世卫食品安全部门在2005年6月1日就转基因问题发布了一个长达79页的报告,题为《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人类健康与发展——以证据为基础的研究》, 其中第24页明确写道:“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风险评估,它们并不比传统的同类食品有更多的风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使用转基因食品作为南部非洲的粮食援助的联合国声明》中也明确表示:“根据来自各国的信息来源和现有的科学知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组织的观点是,食用那些在非洲南部作为食品援助提供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物,不太可能对人体健康有风险。因此这些食物可以吃。这些组织确认,至今还没有发现有科学文献表明食用这些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 欧盟委员会的报告也指出:转基因作物并未显示出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任何新的风险;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它们可能甚至比常规作物和食品更安全。 除此之外,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日本厚生省,都明确声明,告诉消费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在科学研究领域,尽管转基因科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庞大,但质疑转基因的安全性的严肃论文却只有寥寥几篇。比如普斯泰(Pusztsi)土豆事件、墨西哥玉米事件、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等,但这些研究都因为实验设计不当、无法重复等原因,实验结果被科学界所否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科学研究能证实,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 谬误四: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不可预测的风险,这种危险可能要几十年后才能看出来!谁能保证以后不出事?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就是拿人当小白鼠 这种说法被很多人所接受,成为抵制转基因的利器。这种貌似谨慎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合理。我们使用的归纳法,都是不完全归纳。科学是对未来无限开放的,要证明某种食品未来一定没有副作用,是不可能的任务。对转基因食品提出这种要求,实际上有点“漫天要价”的意思。如果拿“绝对安全”说事,传统食品、杂交食品,任何新食品,不是都没法吃了吗? 世界卫生组织、FDA等权威机构都表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并没说要几代人之后才能确定安全。原因就在于,原理上,转基因技术仍是传统育种方法的延伸,在健康、环保等问题上,转基因并不比传统作物有更高的风险。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实现基因转移,只能让各种基因“批量”转移,无法实现有用基因的定向转移。为了减少连锁累赘,杂交育种要多次杂交和自交,因此,杂交育种过程相当漫长。而转基因技术先将具有抗虫、抗旱、抗逆境、控制产量、控制生长期等功能的优良基因“剪切”下来,再“粘贴”到要改良的作物的DNA双螺旋链条上。 转基因育种方式甚至比传统育种更安全可靠,用传统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我们对其基因大多数茫然无知,无法预知其可能的后果;而在转基因时,转入的却是有了透彻了解的特定基因,从而,对食品的安全性更有把握。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广泛遵循实质等同(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则和个案分析(Case-by-case)原则。因为培育转基因时,我们对转移过去的基因是确定的,能从成分上知道它与传统作物是否有本质区别,具体成分不同在哪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权威监管机构和科学家们能肯定,转基因食品并不比传统食品有更多风险,甚至比传统食品更安全。通俗地解释这种评价原则就是:如果知道羊肉是安全的,馍也是安全的,那就不应害怕羊肉泡馍,不需再等几代人才敢吃羊肉泡馍。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是有史以来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人类第一个转基因食品——防软化的西红柿——上市已有17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数以十亿计,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显示对人类健康有新风险,而且,由于超越了传统的植物育种通常的不确定性,使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更大的监管审查,它们甚至可能比传统的植物和食品安全。 当然,科学对未来无限开放,未来也可能发现转基因食品有副作用,就像未来也可能发现任何传统食品有害一样。但这必须以确实可靠的证据说话。 谬误五:中国是第一个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国家,我们又做了小白鼠 真实情况:2009年11月,中国政府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但中国并不是第一个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国家,早在1999年,美国就批准了转基因水稻。伊朗、加拿大、墨西哥也先后批准。 另外,中国也不是第一个实现主粮商业化的国家。玉米就是美国人的三大主粮之一,在很多州,玉米是第一大主粮。前面已谈到,现在美国88%的玉米地种的都是转基因玉米,美国人吃的,绝大多数也是转基因玉米。 在2004年,孟山都公司的一种转基因小麦也获得了安全证书,但由于现有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是导入抗除草剂和抗虫害的基因,而对小麦而言,杂草和虫害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是病害、干旱、寒冷等因素,现有的转基因小麦商业价值没有优势,没有进入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 很多人以为小麦才是美国人的主粮。对于食品安全而言,是不是主粮都重要,吃多吃少都必须保证安全。所谓的转基因主粮概念,只是反转基因人士在无法否认转基因食品广泛使用的情况下,搞出的一个伪问题,因为,谁也无法控制一个人是把玉米还是小麦当主粮。 谬误六:如果中国大搞转基因农业,种子专利都在洋人手里,我们的种子就会受制于孟山都这样的西方巨头,极大地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真实情况:一个领域的现代化往往伴随着国际化,就像全世界都用微软的操作系统,都用两个公司的大飞机一样。如果这个领域是开放的,竞争是准入的,就无须害怕会被垄断卡脖子。在种子领域,除了孟山都,还有先正达、先锋、拜耳等很多竞争者,这一领域几乎不可能垄断。 另外,所谓的专利都在洋人手里也不符合事实。中国转基因水稻的参与者林拥军在媒体上明确表示:“我们研制的抗虫转基因品系若在中国种植推广,不侵犯任何外国公司或个人的专利。”而且,专利一般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林拥军介绍说,没有在中国申报的专利不可能在中国获得专利权属,且即使在中国申报并授权,若过期也就没有了专利申请的权利。各国专利保护的有效期一般在一二十年,转基因的基础技术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及更早以前产生,现在都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 如果中国抓紧转基因的研发和推广,完全可以取代洋种子。棉花领域就是个成功的案例,2004年前,美国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占据了中国市场90%以上。但由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的果断与努力,今天中国自己的转基因抗虫棉已覆盖国内95%以上的市场份额。 相反,如果我们被转基因的谣言束缚住了手脚,老在一些低水平的争论上耗费时间,就会在新农业技术革命中落伍,那才是真受制于人。转基因大豆是典型的负面案例。由于中国一直未引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种植,也未进行转基因大豆研发,现在中国本土的大豆市场,已经被美国的优质转基因大豆大规模蚕食。 粮食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可能指望回到原始的全天然状态。转基因农业已经显示出了在商业和环境方面的优势,中国不能也不应该拒绝这种新技术的应用。 2005年4月29日,《科学》杂志发表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论文《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的影响》指出,转基因抗虫水稻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高出6%,农药施用量减少80%。美国“国立食品与农业研究院”院长罗杰·比奇发表文章表示,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化学制剂(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对环境有好处。另外,如果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可能难以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美国前农业部长迈克·约翰斯对此说得更明确:“坦率地讲,农民们希望使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而安全的转基因农产品正改变世界的面貌。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它让穷人不再忍饥挨饿,那些向转基因技术和产品说‘不’的国家会发现,它们正让自己的农民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农民会发现,自己根本就无法在世界市场上与他国(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农民竞争!”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曾发表讲话指出,发展转基因农业是菲律宾的国策,因为这是保障菲律宾粮食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国总理温家宝也曾说过:“我力主大力发展转基因工程,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世界性粮食紧缺更增强了我的信念。” 转基因谣言的社会心理分析 以上这些转基因谣言,通过网络广泛传播,误导了许多国人。尽管有不少主流媒体都发文澄清这些谣言,但它们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除了一些像郭成林那样的别有所图的从中作梗外,深层原因更值得反思。 首先是社会已处于一个很严重的“权威丧失”的状态。在美国也有不少转基因的反对者,但大众对这些反对声音习以为常,在一个奉行言论自由和多元化的社会,几乎政府的每项重大决策都有公开的反对者。 然而普罗大众最终还是看政府或社会权威部门的态度。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大众会看FDA、美国农业部的结论,政府权威部门的结论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正因如此,大多数欧美老百姓不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他们相信能上市的就是安全的,如果有问题,监管部门不会让其上市。 但在咱们这里,食品安全领域屡屡发生监管部门只收钱不监管的丑闻,很多人宁愿相信道听途说的谣言,相信自己的主观想象,也不相信监管部门的结论。 这种混乱甚至导致了人们对科学应用的恐惧,很多国人不觉得科学促进了美好生活。特别是在食品领域,由于监管混乱,现代科学手段被奸商们用歪了地方,用来添加三聚氰胺,制作各种有毒的添加剂牟利。这使很多消费者闻添加剂色变,听到新型食品就害怕。在饱受“无监管的科学”之害后,人们只愿意相信“纯天然食品”,恨不得回归小农生活,也自然害怕转基因食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中国式的科学悲哀。 权威的丧失自然导致谣言和阴谋论的泛滥。尽管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是中国农业部颁发的,但在一些人看来,这不能证明农业部真的认为它安全。在网络上,“农业部机关幼儿园不吃转基因食品”被很多人认为是证明转基因有害的力证。农业部的安全证书还不如一个幼儿园工作人员个人发表言论可信,这同样是一个中国式的悲哀。 “奥运会、世博会不给外国人吃转基因食品”,虽然这一谣言后来被国家部委公开澄清,但很多人仍将信将疑,原因就在于他们相信一些政府部门嘴上说一套,背地里做的是另一套。“让领导先吃!”——在网络上讨论转基因问题时,这是一句很流行的话。 他们也不相信专家,不相信媒体,认为他们已被既得利益收买。屡屡为转基因食品辟谣的科普作家方舟子、知名的转基因水稻专家张启发院士,被认为是美帝国主义及其种子公司在中国的代理人。一些人甚至认为,美帝国主义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要用转基因食品来控制中国,甚至消灭数以亿计的“垃圾人口”。 面对流行的谬论时,或许有人会痛斥民众的愚昧和国人科学素养的低下。但传播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封闭的决策体系、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政府机构、批评声音被压制、公共信息不透明,往往是谣言和阴谋论泛滥的温床。 参见美国农业部网站,网址:http://www.ers.usda.gov/data/biotechcrops/ 参见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 http://faostat.fao.org/site/354/default.aspx 中的表格部分,选美国查看。 参见 http://www2.syngenta.com/en/downloads/Bt_sweet_corn_update_3-04_final.pdf 参见2007年2月8日人民网驻美国记者唐勇对时任美国农业部部长迈克·约翰斯的专访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32/5380043.html 参见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网址:http://www.fda.gov/Food/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Documents/FoodLabelingNutrition/ucm059098.html 参见欧盟网站 http://ec.europa.eu/food/dyna/gm_register/index_en.cfm 参见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网址:http://www.who.int/foodsafety/biotech/wh_study/en/index.html 参见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http://www.fao.org/english/newsroom/news/2002/8660-en.html 参见日本厚生省网站,网址http://www.mhlw.go.jp/topics/idenshi/qa/pamph01.html 在厚生省给国民发的宣传册子里,清楚地写明日本市场上的七种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这七种食品是:大豆、玉米、土豆、菜籽(油)、棉花、甜菜(制糖的)、紫花苜蓿。 同 ]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864 次阅读|3 个评论
舆情、谣言与情报手段
bfzhao2001 2012-10-14 10:44
@山西赵冰峰 : 谣言,神鬼莫测,兵不血刃,致敌死地,为情报典型手段之一种! 舆情管理重点之一就是避谣与击谣。中国无数企业和品牌就死于谣言。西人尤以美人善于造谣! 转发(10) | 评论(8) 10月6日10:12 来自 华为Ascend智能手机 // @民航货运刘海明 :舆情管理重点之一就是避谣与击谣。不知舆情管理中是? 回复 @民航货运刘海明 :颜色革命是與情管理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不过玩的很大。企业的部分公共危机如特殊的食品安全事件,是與情管理在经济竞争领域的应用。二者原理同一。危机管理的部分工作可算作“反间”,要视危机性质而定。
个人分类: 情报学|2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