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周易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周易

相关日志

[转载]象数之学
fqng1008 2020-9-1 21:18
古代儒家易学中以物象符号、数字表示事物关系和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象数概念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认为事物都有一定的形象和数量,象和数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象数相因而生”。龟占以象明吉凶,卜筮以数明吉凶(见占筮)。《左传》《国语》载有22条占例,是应用象数判断吉凶的实例,为以后象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资料。战国中后期形成的《易传》初步从理论上阐述了象数原理。《系辞上》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认为卦爻之数反映着事物的关系,穷尽卦爻之数就能判定天下事物之象。据此认识,《易传》常以象、数解《易经》。《易传》所谓的象有两种:一是卦象,即八卦与六十四卦所象征的事物及其关系;二是爻象,即阴阳两爻所象征的事物。数也有两种:一是阴阳数,如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二是爻数,即爻位,以爻在卦中的位次表示事物的位置关系。《易传》的象数说,琐碎而复杂,但却是从理论上系统研究象数的开端。 汉代易学的突出特点是重象数,至魏晋时,王弼等人黜象数而崇义理。宋代易学中象数之学大兴。象数学的倡导者,始于北宋初的华山道士陈搏,其易学继承了汉易中《参同契》的传统。他提出的易学图式,寓阴阳奇偶之数,含乾坤坎离之象,如先天太极图、龙图、无极图等。陈搏传其易学至刘牧和李之才,刘牧推崇河图洛书,李之才宣扬卦变说。其后传至周敦颐,将象数学引入儒学系统。周著《太极图说》,“立象于前,为说于后”,强调卦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卦象方能表达义理,通过卦象表达儒学的宇宙论和伦理学。与周敦颐同时的邵雍,发展了李之才的卦变说,创立“先天象数之学”,着重讲数,主张“数生象”,在奇偶之数的基础上讲卦象的变化,他认为伏羲氏所画的先天图式,包括八卦次序图、八卦方位图、六十四卦次序图、六十四卦方位图等,尽备天地万物之理,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按照先天象数图式展开的。南宋时期,象数学的阐发者有程颐的再传弟子朱震、朱熹的好友蔡元定及其子蔡沈等人,朱震主张有象而后有数,蔡沈主张有数而后有象。朱熹的易学,基本上属于义理派,但仍然吸收了象数之学的某些观点。直到清代,象数学仍是易学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 同汉易中的象数之学相比,宋代的象数学基本上排除了阴阳灾异和天人感应的迷信,将象数学进一步哲理化,特别是数理化,服务于儒家本体论、宇宙论的建立。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周易》
热度 1 fqng1008 2020-8-28 19:51
《周易》即《 易经 》,《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儒家十三经之一(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易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孝经 、 尔雅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春秋左氏传 )。相传系周文王 姬昌 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 六十四卦 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 卦辞 、 爻辞 ),作为 占卜 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 道家 与 阴阳家 所影响的《 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 十翼 》,相传为 孔子 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 孔子 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 老子 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 四库全书总目 》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 两派六宗 ”。两派,就是 象数学派 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二、成书时间 (一)成于西周: 顾颉刚 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 李学勤 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二)成于战国: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 欧阳修 《易童子问》与 苏轼 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 钱穆 、 顾颉刚 、 冯友兰 、 郭沫若 、 李镜池 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 司马迁 《 史记 》的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 刘歆 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 孟子 、 荀子 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三)成于西汉: 顾颉刚 根据 箕子 和 康侯 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 胡适 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 系辞 》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三、周易作者 《 汉书· 艺文志 》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 伏羲 , 文王 和 孔子 。 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 欧阳修 、 龚自珍 。当代学者 钱玄同 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 鲁迅 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不得有经”, 康有为 则认为:“凡‘六经’皆孔子所作”。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 文王 之手,卦爻辞为 周公 所作。 四、周易内容 《周易》又称《 易经 》,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 文言 》、《 彖传 》上下、《 象传 》上下、《系辞传》上下、《 说卦传 》、《 序卦传 》、《 杂卦传 》,共七种十篇,称之为“ 十翼 ”,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 春秋左传 》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 荀子 》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西汉 以降, 汉武帝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 先秦 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五、周易古经 (一)古经分篇 《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二)卦的构成 1. 卦符构成 《周易》每一卦有六爻,即六个符号组成,六个符号由两部分组成,即上卦和下卦,上卦和下卦分别取八卦中的某一卦。何为八卦?八卦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八卦符号两两相重,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画,8×8=64。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因此,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故从卦画看,一别卦由两经卦组成:居下部分称内卦(又称下体),另一部称外卦(又称上体)。 由于八卦相重成六十四卦,故往往用八卦卦象称呼六十四别卦。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为了记住六十四卦卦象,以两个经卦卦象称呼一别卦。如天地否即看成由天地组成的卦画称为否卦。天山遁可看成由天山组成的卦画可称为遁卦。 2. 《周易》每一卦的组成 《周易》中每一卦除了卦画(符号)外,还有卦名、卦爻辞,按照先后次序,《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组成:①卦画(卦的符号),即六条符号组成,如坤;②卦名,所在卦画后面的叫卦名,如乾,乾就是卦名,卦名是对卦画最简要的说明,它是这个卦的主题;③卦辞,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一卦六爻总的说明;④爻辞,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 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在卦辞下,六条爻辞有“九”、“六”作为爻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3. 卦爻辞的结构 《周易》卦爻辞,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取象,说明事理;另一部分是断语。 所谓取象,就是叙述一件事,或描述某一自然现象,以此说明一个道理。所谓断语,就是下结论,多用吉、凶、悔、吝等辞。《周易》卦爻辞之所以要由两部分组成,原因就是为了占问。在占问时,遇到某一卦或某一卦中的某一爻,先看卦爻辞取象部分,表示占问者处境,然后看判断结果。 卦爻辞两部分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其前因必有其后果,但是这种因果性不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也就是说从其前因中推不出其后果,而且有许多事是偶然发生的,不具有普遍性,而《周易》作者将这些不具有真实性,不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加以整理,作为《周易》的卦爻辞。以隐语形式普遍应用于占卜之中来预测未来。 《周易》卦爻辞并不是每一条都是有两部分组成,情况比较复杂,有时没有取象部分,直接下断语。如《恒》九二“悔亡”。或者没有断语,如《大畜》九二“舆说輹”(车子与车轴脱节,指车子坏了)。也有的断语很长,如《坤》“利牝马之贞”(此占适合乘雌马)。 《周易》卦爻辞断语常用辞及含义:吉(善,福祥);利(顺利,适合);吝(很难);厉(危险);悔(悔恨,穷困);咎(灾患);凶(祸殃,大的灾难)。 (三)爻及含义 1. 爻含有三才之道。 八卦由三画组成,如乾坤三画象征着天地人,天地人即“三才”,其中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上爻代表天。六十四卦由八卦相重而成,故六十四卦中也含有三才之道。一卦六爻,初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上爻为天。 2. 爻所处位置代表事物不同阶段 初爻:代表事物开始;二爻:代表事物崭露头角;三爻:代表事物大成;四爻:代表事物进入更高层次;五爻:代表事物成功;上爻:代表事物终极。乾卦比较典型。 3. 爻所处位置代表人的身体不同的部分 初爻:代表脚趾(因脚趾在最下);二爻:代表小腿;三爻:代表腰(三爻居中,腰也居中)四爻:代表上身;五爻:代表脸;上爻:头。咸卦、艮卦比较典型。 4. 爻所处的位置代表社会不同等级 按照汉人对《周易》的注释,情况如下:初爻在下,代表民;二爻居中,代表君子、卿大夫;三爻在二爻之上,代表诸侯;四爻近五,为近臣;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上爻在最上,为宗庙(或太上皇)。 5. 爻所处的位置代表不同性质事类 一般说来,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故多荣誉,多有功绩。也就是说,《周易》二五两爻辞多是吉利的。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即所谓伴君如伴虎。初爻代表事未成,上爻以示事已过。 6. 爻位 爻所居的位置叫爻位。爻位有一定的规律:初为阳位,二为阴位,三为阳位,四为阴位,五为阳位,上为阴位,即奇为阳位,偶为阴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在《周易》中,阴阳位与阴阳爻并非一一对应,即阴爻并非居阴位,阳爻亦并非居阳位。而多为阴阳杂居,如阳居阴位,阴居阳位,故《周易》中有当位、不当位(或得位、失位)问题。一般说来,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为当位。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为失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全当位者为既济卦,全失位者为未济卦。 六、周易大传 《周易大传》,或称《易传》,因共十篇,又称“十翼”。传,有解说之义。在古代,凡解说、阐发经典著作意义的书和文字,皆可称为“传”。如《春秋左传》,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释。《诗经毛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注释。翼,本指鸟虫之翅膀,此是指《周易》不可缺少的,与《周易》相辅相成的,注释解说《周易》的著作。 《易传》十篇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一)《易传》的贡献 《易传》是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它的成书对《周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之书。 1. 从抽象意义上对《周易》作了注释,即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概括说明和解释。如《易传》从宇宙宏观角度探讨《周易》起源,它认为《周易》是古代圣人仰观俯察,对大自然进行模拟、效法的结果,因而《周易》中八卦及六十四卦体现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经过这样一解说,使《周易》理论变得博大精深。在注释《周易》卦爻辞时联系卦爻画注释,《周易》卦爻辞多是记录和叙述某一件事和某一现象。而《易传》把具体的卦爻辞上升到抽象的阴阳关系,从卦的含义及爻所处的位置进行解释,从理论水平看,远超《周易》古经。 2. 《易传》从整体上对《周易》六十四卦加以排列和说解,揭示了卦与卦之间、卦象与卦辞之间、爻象与爻辞之间、卦与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周易》六十四卦由原来散乱不堪,变成了一个有机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3. 《易传》对《易》的体例(如卦象、爻象、爻位等)作了详细说明,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原始的古筮方法——大衍法,在《易传》产生之前的春秋时代,虽然用《周易》占问非常盛行,但对《周易》体例、筮法都没有说明,而《易传》在这一方面作了说明。对研究《周易》体例、筮法的起源有很大意义,若无《易传》,今人将不知古代《周易》体例和占筮的方法。 (二)《易大传》的内容 1. 《彖传》(或称《彖》) 彖,即材,通“裁”,有裁断之义。裁断一卦之义的文辞,叫彖辞。彖辞也叫卦辞。对彖辞(卦辞)的解释称为“彖传”。《易传》以“彖”作篇名,实指“彖传”。《彖传》共64条,按照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经的分法,《彖传》分为上、下,即《彖传》上,《彖传》下。《彖传》专释《周易》卦辞,其方法如下: (1)以八卦之象释卦辞: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以 八卦 之象解释卦名卦辞。如《泰·彖》即《彖》释《泰》曰: “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所谓天地交,是指泰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天本在上,而今在下,地本在下,而今在上,以示天阳之气下降,入地气之中,地阴之气上升而入天气之中,二气交感,故有“天地交”之义。由于阴阳二气交感,万物生生不已,故为通达,即是“万物通”。 所谓上下交,是指泰上坤下乾,乾为天阳本在上而今在下,坤为地阴本在下而今在上,故有上下交感之义,就社会而言,乾象征君,坤象征民众,在泰卦,君在下,众在上,以示君民上下交感,志向相通。 自然界的阴阳二气交感,万物通达生长;社会中君臣上下交感,志向一致,故天下泰平和谐,因而称此卦为《泰》卦。泰。就是泰平,通达。 (2)取义理释卦辞:八卦皆含有义理,如乾为刚,坤为柔,震为动,巽为入为风,坎为险,离为丽,艮为止,兑为说(悦)。《彖传》以八卦所含义理释卦辞,如《讼·彖》,即《彖》释《讼》曰:“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所谓上刚下险,是指《讼》上乾下坎,乾为刚在上,坎为险在下,故有“上刚下险”。所谓险而健,是指《讼》内卦坎为险,外卦乾为刚,刚即健,故称“险而健”。因此卦乾阳刚健在上,坎水阴险在下,上下争讼,故为讼卦。 (3)取爻位说释卦辞。所谓爻位说,是指爻所处的位置。它主要有这样几方面内容:中位、乘、得位、失位、应位。《彖传》即以爻位说释卦辞。 (4)以卦变释卦辞:卦变,是指由于阴阳爻的变动,而使一卦变成另一卦,它反映了卦与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变化的关系。《彖传》运用这种卦与卦之间的关系注释卦辞。如《损·彖》曰:“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所谓损下益上,是指《损》来自《泰》卦,即泰九三爻与上六爻交换位置而成,从上下卦看,是减损泰卦下体一阳爻而增益到其上体来。其道上行,是说减损下一阳而增加到上,阳通行在上。 而《益·彖》所说“损上益下”与《损·彖》相反,它是指《益》来自《否》,是减损《否》上一阳爻而增益到下,即《否》九四爻与初六爻互易而成。 2. 象(又称《象传》) 卦象取法自然之象,自然之象是指自然界事物所呈现的容貌、形态,如日月星辰所呈现的象称为天象,山川草木所呈现的象叫地象。《周易》中的象是对自然界中的物象加以概括整理,并通过卦表现出来的。《易传》中作为篇名的“象”是指《象传》,从上下经来看,它分为《象》上、《象》下两篇,从释一卦来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大象、小象。大象是释卦象,小象是释爻象。 大象释卦的方法,是先用八卦之象解释卦,然后比拟人事,说明根据此卦象当如何去行动。如《比·象》:“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比上坎下坤,坎为水,坤为地,坎在坤上,故地上有水。水性下,水行地上,没有间隙,有亲比之义,故此卦为比。比:亲比。先王效法此卦象当建立许多诸侯国,并以仁爱的态度去对待诸侯。从卦画看,比卦九五居上中为王,上下全为阴爻,故称万国、诸侯。 3. 《文言》 “ 文言”之辞,古者多解,有说以文饰乾坤的,有说依文言理,有说卦爻辞为文王所作,故曰文言,也有说乾坤德大,持以文饰而为文言。 本篇以“文言”为名,是指《文言传》。《文言》文字不多,专门释《乾》《坤》两卦卦爻辞。《文言》通过注释《乾坤》卦辞,阐发了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君臣上下、安邦治国、修心养性之道,它的注释,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理论深度,远远超过了《乾》《坤》卦爻辞。 4. 《 系辞 》 系,系属;辞,文辞。系辞,指系属在卦爻之下的文辞,即卦爻辞。《易传》以系辞为篇名,专指《系辞传》,其含义为系附在《周易》后面关于《周易》通论的文辞。 《系辞》分为上、下两篇,称《系辞》上,《系辞》下。《系辞》分章,古代不统一,一般说来,多采用两种分法。其一,分上篇为13章,分下篇为11章;其二,分上篇为12章,分下篇为12章。 《系辞》是对《周易》总的说明,内容博大精深,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是学易必读之篇,阐述了乾坤在《周易》中的地位以及内在的根据,追述了《周易》起源、形成、作者、成书年代,揭示了《周易》的作用为认识事物规律、预知未来、道德修养、安邦治国、观卦象制作器具;解释了十六卦十八辞,以补充《彖》《象》之不足,说明了《周易》体例,包括卦位、作用、爻位、爻德等;保留了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筮法,并对其客观根据作了说明。 5. 《说卦》 又称《说卦传》,是系统地解说八卦的专著。《说卦》一般被分为十一章,主要说明八卦产生、性质、功用、方位,以及八卦所代表的卦象。其中八卦的性质、基本卦象是分析《周易》卦象,进行筮占的基础。 6. 《序卦》 对六十四卦排列及排列的客观根据进行总的说明,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说明乾坤居《周易》之首,又以因果联系、物极必反、相生相成观点,解释卦与卦之间的关系。以物不可以终穷解释《周易》未济为最后一卦。《序卦》的解释多牵强附会。 7. 《杂卦》 杂揉六十四卦,分六十四卦为三十二对,简要地说明卦名之义。之所以称“杂”,是因为它打乱了《序卦》六十四卦的排列,错综六十四卦而进行解说卦义。 七、周易性质 《易经》讲 道 ,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 老子 。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 陈鼓应 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 《周易》的性质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原因在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性质也有所不同。 (一)《周易》产生及早期,是一部筮书,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 先民 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当遭受意外的天灾人祸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横祸或自己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的需求,以达到趋利避害。基于此,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当时《周易》只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的需要,这种一直持续到 春秋战国 时期。 (二)经过演化,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 汉代,《周易》的性质有所变化,在保留原有占筮性质的同时得到了充分发展。易学家们克服了大衍法的种种局限,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筮法。 焦延寿 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其弟子 京房 更胜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 纳甲法 ,因而在汉代筮法趋向完备。 另一方面,《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思想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变成了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根据。自此以后,《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历代统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显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间术士不断更新,完善筮法体系,至今《周易》二重性还是十分明显。 八、历代研究 从易学发展史上看,先秦易学发展到老孔时代,形成了道家易、儒家易及术家易三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书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三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 淮南子 ,道家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周易》的解释学传统至汉代而一大变。汉代对《易》的解释最重要的学派有三:一是以 孟喜 和 京房 为代表的 象数 之学,一是以 费直 为代表的 义理 学派,一是以 严遵 为首的 黄老学派 。 孟喜、京房之易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经传文,同时讲卦气说,并继承今文经学的传统,利用《周易》讲灾变。费直易学解经多取道德教训之意,用《彖》、《象》、《文言》中所讲的道理发挥《周易》经传文。严遵著《道德经指归》,以《周易》之义解释《老子》。这三家最重要的是孟、京一派的易学。此派易学最重要的是卦气说和纳甲说,将《周易》的卦与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物候相配,和干支、五行相配,将《易》坐实为一个定型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装进不同的内容,框架的各个部分也可以由其规则推论而知,削弱了《周易》通过比喻、暗示、象征等进行范围广阔的意义诠释的有效性。汉易的象数传统对后世易学影响极大。 魏晋 时代的 王弼 易学则转一方向,尽扫汉易象数学中滋蔓出来的各种学说,恢复义理学传统。他在解释《周易》经文中引入老庄哲学和东汉古文经学的传统,在解易体例上主取义说、一爻为主说、爻变说、适时说等。这在他介绍注易体例的《周易略例》中有详细说明。王弼非常重视《周易》的解释学传统,如他在《明象》中提出“得意忘象”说,主张通过卦象获取卦义,而获取卦义后就可忘掉卦象。这一说法的核心在通过解释学即象以见义,而一义能表现为不同的物象,故象不可拘泥执定。 程颐 的《 周易程氏传 》是王弼《 周易注 》之后一部以义理方法解易的名著,在这部书中,解释学的方法得到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程颐认为,《周易》是对宇宙万物的摹拟,但所要表达的,不是可用数量摹画的外在相状,而是一种道理。世界是一种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周易》也是一部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六十四卦是这个总的道理在各卦所代表的特殊境遇中的体现,虽然代表六十四种境遇,但它经过解释,可以代表天下无尽的境遇。 在《 周易程氏传 》中,对于易学、理学的概念和范畴有很多解读,这些解读主要围绕如何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思想体系,从而服务于“ 内圣外王 ”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在《周易程氏传》中,从道德形上学的“理”,到践履完成它的工夫“诚”,都有一定的诠释,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程颐高度推崇、弘扬儒家人伦道德、王道政治理念,而且还为人们从本体到工夫,从明道到行道,提出了一条非常可行的实现“内在超越”之路径。 朱熹 在评论程颐《易传》时说:“《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处。”就是说,《周易程氏传》将《易》来做个载体讲他所见的道理,或者说是借《周易》卦爻发挥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故无一句讲到卜筮,通篇皆在讲事理。朱熹还说:“伊川见得个大道理,却将经来合他这道理,不是解易。……他说求之六经而得,也是于濂溪处见得个大道理,占地位了。”这也是说,程颐先熟读六经,尤其于 周敦颐 处特有颖悟,以此中义理为基础,然后借《周易》发挥所见。不是伊川解释《周易》,而是《周易》解释伊川。 程颐 的这种易学观,对 王夫之 影响很大。王夫之以《周易》为道德训诫之书,就是在程颐这一基调之上继续延伸。朱熹不同意程颐以《周易》为言理之书,作《周易本义》,欲恢复《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后来的易学家从中发挥出道理这一本来面目,强调《周易》的卜筮性质。王夫之吸取了朱熹的看法,不废卜筮而讲道德训诫,重点放在知得卜筮结果之后君子何以自省,何以接受道德教训而避凶趋吉。 现代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哲学史研究领域,《周易》一直被视为占筮书而难登大雅之堂。一方面承认其为传统社会官学典籍,另一方面又弃如蔽履。 20 世纪60年代末,台湾学者 劳思光 在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中,介绍了《易经》中的“宇宙秩序”观念。80年代,《周易》开始为大陆学术界所注意,从中国哲学史研究队伍中分离出专门从事《周易》研究的学术群体,以《周易》流传本及出土《周易》竹书、帛书文本为主,相继出版和发表大量高质量专著、论文;另一方面从逻辑学研究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学术群体,从逻辑学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周易》,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专著和论文,并在21世纪初,将《周易》的逻辑思想作为中国逻辑史的起点,编写入国家级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为高校研究生教学用书。 九、哲学思想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多数是在对易经的分析阐解和不同意见的争鸣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老子 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道德经》中,创造了一个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在经卦阴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图式,揭示了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种种势力的对立统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相抱这一思想在易经还是一目了然的符号图,到了老子便有了种种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分析。其间流传后世对中国哲学影响最大的命题莫过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对立的双方,必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次。物极则反,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而在老子这里,已经到了社会、政治、伦理等一切方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认为委曲总是由保全转化。屈枉总是向伸直转化,卑下总是向充盈转化,蔽旧总是向新奇转化,这种辫证思维方式,是老子观察世界的方法。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他运用这条物极则反原理,对世间万物进行着辩证概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他又用这一条法则,提出了一系列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老子这些从易经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辩证思想谱写了中国哲学史上颇有特色的一页华章。 孔子 深得易经之道了,最显著者有二:一是关于正名这一政治主张,二是关于举一反三类推思想。在易经的推论规则中,有一条是关于阴阳爻与阴阳位是否一致的“当位律”。这一条思维规律要求在自然递进推演时,每一爻的阴、阳性质必须与所在位置的阴阳属性进行对照,一般而言,凡阳爻居阳位,或阴爻居阴位即“当位”表示此爻所象符合(顺)事物发展规律,倘若阳爻居阴位,或阴爻居阳位,则不当位,即此爻不符合(逆)事物发展规律,孔子把这一条推演规律扩大到了社会政治领域,提出了“正名”学说。在他看来社会政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应当如同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那样当位才能使一个国家秩序井然局面稳定,否则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不仅不能越位,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产生不当位思想,孔子这一思想又被后人推广。 被考定成于战国中期的“周易大传”,是当时学者在总结前人认知易经的成果基础上,对易经卦爻符号体系及卦爻辞所作的一整套注释和阐解,其中既有老子、孔子这些哲学大家的思辩成果,也有更多古代优秀哲学家的思辩结晶,正是他们使易经这部古典在哲学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源处。 先秦 时期百家争鸣,所有学派或多或少都受到易经影响。之后的古代哲学发展每个重要时期,易经思想都充当着轴心角色。到了唐代,易经不仅受到学者重视,也得到了统治阶级如唐太宗的青睐,钦命孔子后裔孔颖达博采众长主编《周易正义》,推动了以易经研究为中心的哲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之后不少学者纷纷自注易经。 宋代哲学家如 邵雍 、 周敦颐 、 张载 、 程颢 、 朱熹 等人对易经都有很深的造诣,邵雍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译,构造了一个宇宙构造图式,创立了被称为“先天学”的理学象数学派;周敦颐根据“易传”和道家思想指出了一个简单而又系统的宇宙构成论《太极图说》;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深入探讨,认为易经的核心是讲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易只消阴阳二字括尽,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明清之际的 王夫之 ,在《周易外传》中将哲学研究和易经研究更进一步,提出“实道而器虚”的命题,明确指出“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就是说,一般原理存于具体事物中,而不是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矛盾双方相反相成、相互转化,杂因纯起,即杂以成纯,变合常全,奉常以处变,则相反而固会其通杂和纯变和常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在推理时即要推出情之所必至,也要推出势之所必反,即要存其通,即掌握一般的相通之理,又要存其变即因时、因地等不同条件而灵活推论。只有把握了这种相通之理,才能行于此而不碍于彼这易经所特有的思维方法,用以指导行为,必无往而不胜。 易经之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部古典著作所不可及的,这可能就是其列为群经之首的根本原因。 十、国内外评价 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孙思邈 :不知易,不可以为医。 虞世南 :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苏东坡 :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 毛泽东 :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郭沫若 :《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冯友兰 :《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南怀瑾 :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张协和 :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级八卦纪念章赠人;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自称得之易经之启示。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 爱因斯坦 :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李约瑟 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间力场的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黑格尔 :《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英国学者汤因比:中国诞生于20000年前的阴阳易学对人类文明的起源,起到了乐曲般的推动作用。 松下幸之助 :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美国哲学家卡普拉:可以把《易经》看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权威们认为它在中国二千多年来所享有的地位只有其它文化中的《吠陀》和《圣经》可以相比。它在二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 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附一、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従;易知则有亲,易従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附二、系辞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确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従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不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絪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92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周易》和中华文明2
kyotosizumoto 2020-4-17 13:26
《周易》和中华文明2 ——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学术演讲 京都静源(刘正) 我们已经知道了画卦和重卦之人的几种说法,我们上面也介绍了象辞和爻辞。那么,接下来我们的问题就是:这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又是谁作的呢? 首先说卦辞。这个问题大致有三说:周文王作卦辞说、周公作卦辞说、孔子作卦辞说。 其次是爻辞。这个问题大致也有三说:周文王作爻辞说、周公作爻辞说、孔子作爻辞说。 在古代易学史上,有所谓的“《易》历四圣”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周易》这部书的形成是经过四位圣人之手创作的,即:伏羲画卦、神农重卦、周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易传》。在上述四人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是周文王。大家全知道司马迁说过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这句话。讲的是商周之际,商纣王为了防止周文王造反,就找个借口把他抓了起来,关在今天的河南省羑里城。于是,周文王每天就演算八卦,写出了六十四卦的《周易》一书。此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所谓周文王作《周易》一书之说。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一传说?假如夏商二代易书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周文王也就不可能是“重卦”的创始人了。已经有了六十四卦了,还要他重什么?假如夏商易书六十四卦中也已经具有了卦辞和爻辞,那么周文王的作用应该只是作出了《周易》的卦爻辞而已。换句话说,他当时被关押期间手里具有的顶多只是商代通行本的官定易书《归藏》。他不可能再从残暴的商纣王手中得到别的什么书。而周文王则是利用商代易书的占筮方法,革新并重新撰写了卦爻辞,这就出现了周人所津津乐道的自己的占筮书《周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本书出自狱中,在当时又是刻在竹简上,因此就出现了部分象辞或兆辞的丢失和编排顺序错乱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才出现了周公加工整理的个别内容也出现在今天的《周易》卦爻辞中。 ——大家可能听说过,有些学者正是因为看到《周易》书中有些内容是周文王以后出现的这一事实,比如《晋卦》对“康侯”的记载,才以此作为否定周文王作《周易》的。我的这一合理的学术性解释,相信大家还是认可的。当然,您也可以和他们这些学者叫真。这个真怎么叫呢:否定《周易》不是文王写的理由难道就是因为书中出现了周文王死后的历史事实?这怎么就不可能呢?《周易》是干什么的?算卦的。周文王是干什么吃的?古今第一会算卦的天子!这说明人家算得准呗! 经常听有些同志说,刚看几句《周易·乾卦》还觉得多多少少才算懂了一点,可是一看到什么河图、洛书就立刻就晕了。就那几个黑点和白圈在上下左右摆来摆去的,它们和《周易》有什么关系?真有什么“河出龙马”“洛龟出书”的怪事吗?最早出现河图和洛书这一概念的是《易传·系辞传》中。那里是这样说的: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段话很有意思。它的大意是讲自然界中产生了蓍草这一神圣东西,圣人就以它作为推求卦象的法则。天地自然的一切变化,圣人也以卦象来仿效。天象的变化表现出吉凶的征兆,圣人也以卦象来形容它。黄河里龙马送出了图,洛水中神龟送来了书,圣人也以此作为画卦的根据。 究竟送来了什么书、什么图?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回答。更重要的是:圣人是怎么样则河图和洛书而画出了八卦呢?这实在是个千古之迷!而且,关于什么是河图,什么是洛书,古代易学家们一直争论不已。在河图和洛书与《周易》的关系问题上,本来已经够乱的了,却时常还有缺乏基本的学术功力的人喜欢在这个问题上大胆假设。有的说河图和洛书是外星文明的产物,有的说河图和洛书是构成世界秘密的地图,还有的说河图和洛书是什么古天文气象图和古地理方位图,更有的说什么河图和洛书还有八卦全是彝族文化或者说是古巴比伦文化的产物……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两句诗:“女娲练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在种种奇谈怪论当中,《周易》和古巴比伦文化的关系问题也是一怪问题。 最早,这个问题是一位英国法籍来华传教士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提出的。他在1894年出版的《中国文明西方起源论》(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一书中正式提出:中国民族和文化来自古巴比伦。从十六世纪开始,有关中国文化、文字和人种的西来说,就先后登场了。他们力图把中国文化、文字和人种等同到古巴比伦文明或者古埃及文明的范围中去。这样的观点居然一时间连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也一度相信。甚至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文中也曾认为,“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日本汉学家白河次郎在与人合著的《**文明史》一书中更是列举了中国与巴比伦在文字、信仰、传说、政治制度等方面有70条相似之处,以支持上述观点。有趣的是:在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问题上,日本汉学界总喜欢发一些怪论。比如著名的北京猿人,当北京猿人模拟画像一公布,日本几个著名的汉学家就开始宣称:从体质人类学和颅相学上看,北京猿人更像是今天日本人的远祖。哈哈!这多少有点自作多情了。我想,后来日本侵华期间对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那么感兴趣,原因就在于此! 古巴比伦神话中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十二地支”、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创始世界的大神“伏巨”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伏羲”、古巴比伦神话中“八卦”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八卦”都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看起来,夏商周三代和古巴比伦文明之间也许有着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这是上古中西交通史和考古学上必须予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郭沫若先生甚至设想商人的远祖就是来自古巴比伦。而拉克伯里居然还宣言黄帝就是古巴比伦国的巴克族人。当然,并非所有西方的汉学家们全赞同此说。比如,德国著名的汉学家夏德(F.Hirt)博士,他在名著《中国上古史》一书中力驳拉克伯里的假说为穿凿附会,不足为凭。就我个人的研究来说,西方世界的第一部西文《周易》是1624年出版的。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四百年,至今还没有哪一位西方学者对《周易》八卦的古巴比伦起源说这一问题感兴趣。在著名的俄罗斯汉学家休斯基博士的名作《西方周易研究史》一书中,他也根本不提什么《周易》八卦起源于古巴比伦这样的奇谈怪论。而且,从比较古文字学的角度上,我曾比较过中国的甲骨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二者的相似程度,大概只有几十个字很相似,完全一样的也不过十几个字而已。这些相似未必就肯定是文化上的传播,很可能是各自独立创始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周易》和八卦有个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还有文字化和体系化的文本存在。而在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八卦”和“伏巨”则完全没有这一发生学意义的具体过程。可以判断,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八卦”和“伏巨”很可能直接来源于夏代或商代早期易学。 那么,河图和洛书在圣人作卦过程中究竟启到了什么作用呢?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解释既能自圆其说,又能得到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易学的证明。 “则之”河图和洛书作八卦说,在本质上只是“神道设教”的一个补充说明! 什么叫“神道设教”?这个术语出自《易传·观卦·彖传》:“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讲圣人观察发现天地自然的运行法则在四时的节气交替问题上没有任何失误和偏爱,就认为天上有神灵在主持着这一切。于是圣人就决定以天地自然的神明之理来教育臣民,于是天下的臣民就全都从内心中开始佩服和遵从了。在《易传》作者看来,仰观、俯察、近取、远取直接作八卦说还不是百分之百意义上的神道设教说的证明。而“河出图”和“洛出书”的怪异和神奇则成了“天生神物”说的一个证明,于是“圣人则之”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一来就体现了“神道设教”的要求。 这也就涉及到了《易传》对《周易》哲学的解释。“经”和“传”是古代中国学术史上经常可以见到的一对术语。《周易》被称为“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在古代中国,《周易》总是作为儒家经书之一而占据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它常常是群经之首。再说“传”,传是专门用来解释“经”的。解释《周易》的书,一般都可以称为《易传》。至今为止保留下来的第一部解释《周易》的书,即著名的《易传》,又称《周易大传》。因为它由七种共十篇文章组成,这十篇文章成了理解《周易》经文的辅助和羽翼,所以《易传》又被称为“十翼”。因为《易传》中大量出现“子曰”以及典型的儒家思想,古代易学史上一般主张《易传》的作者是儒家祖师爷孔子。那么,《易传》的解释是否就很符合《周易》卦爻辞的原意呢?十几年前,我曾经在书中提出这么一个观点:“我们看《周易》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它的本质是象学。而我们看《易传》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它的本质是儒学。正是这一儒学特点,才是中国先秦哲学走上成熟和发达的重要标志。”今天,我的这一观点依然保持不变。《易传》最有学术价值的地方是它从哲学的角度第一次对《周易》的象学思想体系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从此以后,《周易》就不再是卜筮之书了,而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开山经典之一。我想使用“旧瓶装新酒”这句尽人皆知的话来形容一下,那就是《易传》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周易》这个旧瓶被装上了新酒。 首先在对《周易》的基本认识上,《易传》作者正式提出了《周易》学说的四大体系说。即:“《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在讲《周易》这一部书实际上却包含了圣人的四个方面可供人们去学习的道理。哪四个方面呢?想要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和说话艺术的人,可以直接学习它的文辞;想要以它来指导自己行动的人,就要学习它的变易特点;想要用它来指导自己制造工艺的人,就要学习它对形象的把握;想要用它来算卦的人,就要学习它的占筮方法。而我们已经知道在此之前,《周易》只是具有一个特定的作用:“以卜筮者尚其占”!现在,正是因为《易传》的出现,致使《周易》的占筮特点已经退化到了第四位!原始的唯一性的目的和体系现在被改造成了具有四个并列的功能属性的新学说,即保留了传统,又对传统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和整合。 不仅如此,《易传》作者对圣人作《易》的宗旨,也提出了全新的阐述: 首先,《易传》的作者明确了圣人作《易》的具体过程是: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这段著名的观点大意是讲远古时代的圣人究竟是怎么创造八卦的呢?他首先抬头看看天上的各种星象、云象和天气变化,有低下头看看地面上的各种地理现象,还仔细观察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身上的花纹,以及地面上各类植物的分布和生长,既吸取了自身的生理特点,又吸取了万事万物的生长规律,于是就总结并提炼成了八卦。 八卦诞生之后,于是圣人就开始了“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具体六十四卦卦象和卦爻辞的创作过程。而对于这一观象系辞的具体过程,《易传》的作者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使用占筮用的五十根蓍草,通过“十有八变”(也就是十八次)的占算过程就得出了某个卦的卦象。这就把前面比较神秘的圣人作《易》的过程和我们后人占《易》求卦的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在求出了某个卦的卦象后,《易传》的作者还分别从“象”和“数”两个角度对卦象进行哲学包装。 “象”的角度是:“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这后面几句话很好理解,从两仪中生出了四象,又从四象中生出了八卦,而有了八卦就可以判定吉凶了。但是什么叫“易有太极”呢?从这一生成模式的先后顺序上看,显然“易有太极”要早于两仪、四象和八卦。也就是说“太极”比两仪、四象和八卦要早。可是“太极”又是“易有太极”的,这既为太极图的产生准备了伏笔,也把“易”凌驾于“太极”之上了!因此,这里的“易”字不是《周易》之《易》,而应该是“日月为易”之易。我看到很多人的著作却全是把“易”字加了书名号,变成了“《易》有太极”。从逻辑上说,作为书籍的“《易》”中既然已经包含有“太极”了,那肯定早就有“八卦”了。没有八卦还能称为“《易》”吗?既然已经有了“八卦”何劳再由四象中生出八卦来?宋代的儒学家们为了解释是“无极而太极”还是“自无极而为太极”争论不休,也是因为对这里阐述的宇宙生成模式的理解不同所致。我猜想 “《易》有太极”中的“有”字,它的本字可能是“由”字,作者的意思是想告诉我们:《易》的起源是由太极开始的,从太极中生出了两仪,又从两仪中再生出了四象,再从四象中又生出了八卦。 假如我的这一理解是对的,那么这里的“《易》有太极”就应该是“易有太极”,即《易传》作者主张:从宇宙生成的先后顺序上,最初的日月同体的阶段叫做“易”,然后日月分开就成为了两仪,两仪再各自阴阳分开就出现了四象,四象再各自阴阳分开就出现了八卦。 接下来,我们再说从“数”的角度的哲学化包装:“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这里按照从一到十把自然数划分为天数和地数两部分。 在另一处,《易传》的作者更进一步强调:“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样一来,数字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数了,而是具有了所谓的“神性”。这些数字被哲学化包装之后,《易传》的作者已经对《周易》的产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模式。 有了这些包装,《易传》的作者就开始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讲解什么是《易》的过程,我们通过这位喋喋不休地给我们反复地灌输什么是《易》的老人的诸多观点,发现他已经把《周易》哲学完整地升华成了一种认识宇宙和人生的精密的哲学体系: “夫《易》,圣人所以宠德而广业也。”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 “《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等等,这些观点都是在给我们讲述和分析《周易》的本质特点。在“象”和“数”二者中,《易传·系辞传》作者还是倾向于“象”的方面。“是故《易》者,象也”正说明了他特别注重的是《周易》的以“象”来认识世界的象学本质特点。 而《易传·说卦传》的作者则更进一步点出了《周易》以“数”来认识世界的本质。他主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故《易》者,逆数也。” 等等,特别是这里的这句“是故《易》者,逆数也”和上述的“是故《易》者,象也”其实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一般认为,了解世界一般先是从对事物的形象和外在的了解开始的,对同类事物认识增多了,就到了量化的认识,这是从“象”到“数”的认识过程。而《周易》则是从对“数”的认识开始,也就是利用筮法(所谓的“大衍之数”)通过“十有八变”的占算过程,得出了某个卦的卦象,从而实现了从“数”到“象”的认识过程。二者是相反的,所以叫“逆数”。《系辞传》作者从“象”的方面,《说卦传》从“数”的方面对《周易》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易传》的另一个重大特点是对传统的《周易》象学术语的规范化处理和最新阐释,并且由此而来使这些术语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真正基石和核心范畴。《彖传》中提出了“性命”概念,“天道”、“地道”和“人道”概念,“神道设教”概念,“时”的概念,“感应”概念,“中正”概念……《文言传》中的“先天”、“后天”概念,“忠信”概念,“德”的概念,“性情”概念……到了《系辞传》中,各种概念更是层出不穷,达到了顶峰。我们在现当代中国哲学史上大量使用的“形而上学”这一概念,最初就是来源于《易传》的《系辞传》中。其他像什么“天尊地卑”的概念、“刚柔”的概念、“变化”的概念、“吉凶”的概念、“感通”的概念、“变通”的概念、“忧患”的概念……以及“太极”、“两仪”、“四象”、“易简”、“三才”等等。全部《易传》中出现和使用的概念已经构成了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骨架和核心!可以这么说:没有《易传》中的这些概念,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也就失去了它的立论的物质载体!而《易传》中这些概念又有相当多的概念是直接继承自《周易》经文。因此,完整地讲,《易经》和《易传》中的这些概念是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骨架和核心! 过去有很多人以为一讲到《周易》哲学肯定就是“阴阳”二字!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一个误解!这一误解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大家知道,不久以前还有的学者主张《周易》哲学“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观点我们是不能赞同的。我尊重一切勇于创新又大长中华民族志气的科学家们的科研成果和探索精神。但是,作为一名研究西周王朝的历史、思想和文化的专业学者,我有责任对这些误解进行澄清。早在1922年,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也曾提出过类似的主张,他提出了“中国的哲学家们不需要科学的肯定性,因为他们想要了解的是他们自己;因此,他们同样不需要科学的力量,因为他们想要征服的是他们自己”的观点。当时冯先生是否已经精湛地研究过《周易》,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尽人皆知,十年以后,他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已经使用“以实证主义方法分析《周易》哲学”。而我有证据证明冯友兰先生在这以后他长期地、持续不断地在研究《周易》哲学。甚至在生活和生存都很不稳定、外族入侵中国的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冯友兰先生还在认真地研究着《周易》。他当时正在反复地阅读着英国著名汉学家利雅格先生的《英文周易》一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冯先生连续发表了《易传的哲学思想》(1960)和《易经的哲学思想》(1961)两篇著名论文,我们看不出他有指责《周易》哲学“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那样的主张。 不错,假如把“一阴一阳之谓道”理解为物理学上的“宇称守恒”说在《周易》哲学中的理论根据的话,那么“阴阳不测之谓神”就是物理学上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在《周易》哲学中的理论依据。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某些对古代文化缺乏了解的年青学者,特别是那些以为自己已经镀了金、留过洋的个别肤浅之士,今天否定《周易》,明天否定中医,后天就可能要否定中国文字和文化了!而他们自己不知道这样做的无知和肤浅,却还沾沾自喜地以为他们自己才是拯救中国科学事业的诺亚方舟。请想一想,《易传》中提出的关于《周易》哲学的“以制器者尚其象”的观点,难道不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一个积极的指导?!当我们一想到这样注重实践科学的学术思想居然产生在几千年前的时代,我们就为《周易》哲学的伟大和《易传》哲学的金碧辉煌而赞叹不已! 请问,《周易》哲学的思维方式时候“认为技术不重要的”了?!《周易》哲学什么时候把技术制造等同于“奇技淫巧”了?!而且,中国古代那些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史料记载,他们都是在精通《周易》的基础上才去创新的。我想我们不必要再重复地讲道教对内丹的追求和实践开启了中国古代实验化学的先锋这样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吧,而从汉代的张衡和刘徽到唐代的僧一行和李纯风,从宋代的沈括和李诫到元代的郭守敬,从明代的宋应星和朱载育,到清代的方以智和李善兰……这些中国古代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们,他们都是精通《周易》的学者,都是《周易》哲学思维方式中的“以制器者尚其象”学说的积极实践者。特别是李淳风,这位唐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还成为唐代至今算卦和预测的祖师爷一级的传奇性的人物。比如,尽人皆知而又神秘莫测的《推背图》和《藏头诗》相传就出自他和袁天罡二人手下。 我们再看看《周易·大过卦》中的一句卦爻辞:“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在这里,“枯杨生稊”和“老夫得其女妻”是两个象辞,而“无不利”是一个兆辞。这也是多象一兆类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它大意是讲枯朽的老树上又长出了嫩芽,年老的男人又娶了一名年青的女子为妻。这是大吉大利的事情。“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这简直就像是藏头诗呀!几千年前的《周易》卦爻辞中的话,为中国爱情和婚姻史上最惊世骇俗的一对婚姻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心理安慰。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历史巧合。
个人分类: 易学研究|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正教授论文: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kyotosizumoto 2020-3-30 10:07
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中的有关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又根据《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黄帝师于风后,风后善于伏羲之道,故推演阴阳之事。”这里的“推演阴阳之事”成了对“《易》以道阴阳”之说的简单说明。而对于风后其人,这里只是说明了他是黄帝的老师,黄帝又是史传作《坤乾》(《归藏》之别名)者。 当年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一书中就曾考证说: “伏羲,风姓。风,周读如喷,古读如鹏,鹏犹剻也。牟音转剻,剻亦作风,牟、风一事也。……防风为伏羲一族。” 风姓的伏羲,风后为风姓国之国君。而防风氏的记载,还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仲尼曰:“禹,致拜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一条史料记载表现在《周易》卦爻辞中很自然地让我们联想到了它或许是“不宁方来。后夫。凶”的史料来源(见《比卦》。)而楚帛书甲种中所谓的“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之说,也为《易传》中的“帝出乎震”的观点提供了考古学上的证明。原来《易传》中的“帝出乎震”是在说明伏羲的“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作为创世传说的伏羲,在易学上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易学始祖。 而且,出现在包山楚简·卜筮类中的“二天子”的概念也许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点左证吧:“归冠带于二天子。”这里出现的“二天子”,陈伟等人主张是《山海经》中的“帝之二女”,连劭名先生在《考古发现与先秦易学》一文中利用高诱注本《淮南子》提出:“‘二天子’应该是伏羲和神农。……高诱注云:‘二皇,伏羲、神农也。’”但是,这里他却对“黄帝”的存在视而不见。《淮南子》中的“二皇”概念和《易传》中的“三圣”概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二皇”可以别称为“二天子”,可是当我结合前面楚帛书甲种中的“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之说,可以得出结论是:“二天子”应该就是伏羲(有着“羲皇”之称)和女皇,即羲皇和女皇,也即伏羲和女娲。更重要的是:“二天子”的概念看来是早于“二皇”概念的。 迄今为止,在所知《周易》卦爻辞各类版本中并没有出现“伏羲”和“神农”的名字。但是,在各类《易传·系辞》传本中,他们的名字却各出现两次:“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和“庖羲氏没,神农氏作”。伏羲氏,古籍中异称颇多。根据笔者的考察,大致有以下八类二十五种:①“伏”字类:伏戱(见《伪三坟》)、伏羲(见《易坤灵图》)、伏牺(见《尚书大传》)。②“庖”字类:包羲(见《汉书》)、炮犠(见《左传》)、庖犠(见《易传》)、庖羲(见《帝王世纪》)。③“虑”字类:虑戱(见《世本》)、虑仪(见《管子》)、虑羲(见《汉书》)、虑牺(见《尸子》)。④“太”字类:太帝(见《史记》)、太昊(见《汉书》)、泰帝(见《史记》)、泰皇(见《春秋后语》)、泰氏(见《庄子》)。⑤“皇”字类:戱皇(见《尚书大传》)、羲皇上人(见《陶渊明全集》)、春皇(见《拾遗记》)、人皇(见《春秋后语》)、九皇(见《史记》)。⑥“帝”字类:帝(见《易传》)、太帝(见《史记》)、泰帝(见《史记》)。⑦“戱”字类:伏戱(见《伪三坟》)、戱皇(见《尚书大传》)、虑戱(见《世本》)。⑧“羲”字类:羲皇上人(见《陶渊明全集》)、伏羲(见《易坤灵图》)、庖羲(见《帝王世纪》)、虑羲(见《汉书》)、包羲(见《汉书》)、炮犠(见《左传》)、庖犠(见《易传》)、虑牺(见《尸子》)、伏牺(见《尚书大传》)。 而神农氏,古籍中异称并不太多。根据我的考察,大致有以下四类十一种:①“山”字类:连山(见《帝王世纪》)、列山(见《路史》)、烈山(见《帝王世纪》)、万山(见《路史》)。②“帝”字类:赤帝(见《潜夫》)、炎帝(见《潜夫》)、帝魁(见《陶渊明全集》)。③“隗”字类:魁隗(见《潜夫》)、块隗(见《潜夫》)。④其它类:神农(见《易传》)、伊耆(见《礼记正义》)。 尽管有版本和文字异同的差异在内,但是,两者相比,伏羲的异称超出神农一倍半左右。这已经不是古史辨学派的“累层地造成中国上古历史”的新说和“比如积薪,后来居上”的假说所能解释得了的。因为在神话学和姓名学上在对起源问题的研究上证明:在初民的社会中,越是年代久远的神话传说和相关人物的姓名,因为处在历史年代的最底层,因而保存在后代文本中的相异之处也就越多。即,它应该是一个正金字塔式的结构。因此,就理论来谈理论、就文献来谈文献的话可以得发现:在古代文献中,伏羲的传说历史显然远在神农之前,伏羲异称的多样性反映了有关伏羲的神话传说流传时间之悠久和地域之广阔。而古史辨学派的“累层地造成中国上古历史”的新说虽然是一种正金字塔式结构的理论,可是“比如积薪,后来居上”的这一假说在处理“伏羲的异称超出神农一倍半左右”这一历史现象时就不可避免形成了倒金字塔式的架构。 在对待伏羲、神农和画卦、重卦的关系问题上,持疑古派观点最为著名的学者是郭沫若、顾颉刚两先生。这又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在前一个历史时期,郭沫若先生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书中主张: “八卦作于伏羲是毫无根据的。本来伏羲这个人的存在已经是出于周末学者的虚构,举凡有巢、燧人、伏羲、神农等等,都是当时学者对于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进展的程序上所推拟出的假想人物,汉人把那些推拟来正史化了,又从而把八卦的著作权送给伏羲,那不用说完全是虚构上的一重虚构。” 顾颉刚先生在《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中主张: “神农,已是起得够后的了,他到了战国之末方始在古帝王中占得一个位置。伏羲之起,更在其后,简直是到了汉初才成立的。当初画卦和重卦的时候,他们这些人连胚胎都够不上,更不要说出生了。” 在后一个历史时期,郭沫若先生甚至断言:“周金文中无八卦痕迹。”这是疑古派的典型观点。对于郭说的武断,今天自然已经不用我再加任何批判了。 另一方面,在释古派阵营中,不断出现对这一问题的新解。这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在前一个历史时期,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侧重的是伏羲·女娲二者和苗族古代创世传说的比较研究,他主张: “伏羲、女娲确是苗族的祖先,我们又疑心那称为伏羲的氏族或是西周褒国后裔之南迁者。” 在后一个历史时期,岑仲勉先生针对伏羲提出了标识说: “伏羲虽是神话的人物,但我们可看作代表古人类的标识,不必拘泥。” 袁珂先生提出了雷神说,何新先生提出了大火心宿二星神说,陆永贤先生提出了花图腾神话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而对于神农,丁山先生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一书中主张: “大体说来,神农氏是……由商代的农神,初传闻而为厉山氏之子农,再传闻而为神农氏,诸子托古改制,大抵是有传说神话的根据,不尽子虚。” 丁说显然是肯定了神农传说的久远性,除了在殷商甲骨史料中找到了对“龠农”和“田农”史料记载之外,还有其它出土文献和考古学的证据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帮助。这一点十分可贵。因为在河南安阳四盘磨出土的甲骨史料上就出现了神农的别名: “七八七六七六曰隗。八六六五七八。七五七六六六曰魁”。 这里的“隗”和“魁”二字连接在一起就是神农的别名。这在《帝王世纪》和《潜夫论》中都有十分明确的记载,见《帝王世纪》:“神农氏……一号魁隗。”又见《潜夫论》:“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而这两个字出现在这里不论它的意义是什么,都为当时的神农崇拜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 就河南安阳四盘磨出土的甲骨史料上出现的数字卦一事,张政烺先生提出了如下观点: “四盘磨卜骨字小,与殷墟卜骨不同,唐兰先生根据五字的形状认为比张家坡卜骨晚。盖周灭殷后,周人进驻者遗留之物。其上三行小字,6是正刻的,7、8都是倒着刻的。郭宝均、陈梦家二氏都认为是学习刻契的人刻的,是习契之辞。我们知道殷墟卜骨上常见学刻六甲表的前几行,居延汉简上常见学写《仓颉篇》、《急就章》的前几句,汉砖上也尝见学写《春秋公羊传》的首章,都是学书者所作,事情或许相同。7的数字变成卦爻是乾坤,下有曰魁二字,8变成卦则是离坎,下有曰隗二字。乾坤离坎在八卦中是重要的卦,正倒不变样,它们凑在一起,不是偶然的,不象筮占的结果,而可能是一部筮书的篇首,被习契的人刻在这里。魁和隗当是卦名,犹《周易》称这两卦为否和未济。按照古人的习惯,魁和隗列居篇首就有可能成为这部筮书的书名。……可以推测是由于有了《魁隗》,历史上的神农氏才被称为魁隗氏。《魁隗》是什么呢?当是《连山》的异名,犹《归藏》亦称《坤乾》。周原卜甲、张家坡卜骨以及一些金文中所见的易卦,同是周代早期之物,卦爻相似,皆与四盘磨卜骨相合,也就都是《魁隗》,都是《连山》。这在《周易》以前,而不是《周易》。” 但是,问题在这里还是颇为复杂的。因为这里出现的是三个数字卦,而且顺序是“七八七六七六曰隗。八六六五七八。七五七六六六曰魁”。为何只有第一和第三个数字卦有卦名呢?如果是作为篇首的话,其顺序应该是“七五七六六六曰魁。七八七六七六曰隗。八六六五七八”呀。因此,张政烺先生到了1984年就以“疑心”二字冠在他的篇首说之前: “因此我疑心这两卦是《连山》易书的篇首,被学习卜筮的人无意地刻在这里,自然也有可能是为着某种特殊目的(例如避邪)有意地刻在这里,总之,不是一般的占卦的结果。” 不仅如此,《连山》首《艮》而不是首《魁》或《隗》,怎么协调篇首说和首艮说之间的矛盾呢?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六位爻数的数字卦的出现,相应的证明了使用六爻的占筮形式的出现,也即是易学意义上的重卦在商代的出现。而上述甲骨文中的“魁”和“隗”二字的联合,恰巧就是神农氏的别名。张政烺先生主张这是卦名。 从《易传》的时代到楚帛书的时代,伏羲和女娲的形象逐渐完善和成熟,而神农的形象也从殷商卜辞走到《易传》哲学中。针对伏羲和神农的神话传说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的观点,以上几种出土文献资料可以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看来,以往学术界对上述观点的否定过于轻率。《易传》和楚帛书甲篇的存在,为有关伏羲的神话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真实存在提供了文献学和考古学的证据。 帝乙和高宗,因为是商代史料中的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甲骨史料中也得到了大量证明,应该说是最可信的。罗琨先生的《“高宗伐鬼方”史迹考辨》一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最详细的考证。 大概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是康侯。有些学者正是因为看到《周易》中有些内容是文王以后出现的这一事实,比如《晋卦》对“康侯”的记载,才以此作为否定文王作《易》说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周易》书中出现了文王死后的历史事实,这怎么就不可能呢?《周易》是干什么的?算卦的。周文王是干什么吃的?古今第一会算卦的天子!这说明人家算得准呗!笑谈。)可是《晋卦》中的“康侯”是否就是《史记》中记载的那个“康叔”呢?在青铜器铭文上记载的“康侯”,在《尚书》和《史记》等古籍中记载的却是“康叔”,这如同史书上有“康王”没有“休王”而金文中则有“休王”没有“康王”一样。李学勤先生根据《史记索隐》和《康侯簋》铭文,考证出康侯封地在卫,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 大家知道司马迁说过“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这句话。此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文王作《易》说。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一观点?假如夏商二代易书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周文王也就不可能是“重卦”的创始人了。已经有了六十四卦了,还要他重什么?假如夏商易书六十四卦中也已经具有了卦辞和爻辞,那么周文王的作用应该只是作出了《周易》的卦爻辞而已。换句话说,他当时被关押在羑里期间手里具有的顶多只是商代通行本的官定易书《归藏》。他不可能再从残暴的商纣王手中得到别的什么书。而周文王则是利用商代易书的占筮方法,革新并重新撰写了卦爻辞,这就出现了周人所津津乐道的自己的占筮书《周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本书出自狱中,在当时又是刻在竹简上,因此就出现了部分象辞或兆辞的丢失和编排顺序错乱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才出现了周公加工整理的个别内容也出现在今天的《周易》卦爻辞中,如康候。这一合理的学术性解释,相信大家还是认可的。 在中国本土之外,1894年,英国法籍传教士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在《中国文明西方起源论》(Westem Ongin of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一书中正式提出:中国民族和文化来自古巴比伦。从十六世纪开始,有关中国文化、文字和人种的西来说,就先后登场了。他们力图把中国文化、文字和人种等同到古巴比伦文明或者古埃及文明的范围中去。这样的观点居然一时间连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也一度相信。甚至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文中也曾认为,“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这些观点的产生有个前提,那就是巴比伦神话中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十二地支”、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创始世界的大神“伏巨”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伏羲”、古巴比伦神话中“八卦”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八卦”都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看起来,夏商周三代和古巴比伦文明之间也许有着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这是上古中西交通史和考古学上必须予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郭沫若先生甚至设想商人的远祖就是来自古巴比伦。而拉克伯里居然还宣言黄帝就是古巴比伦国的巴克族人。从比较古文字学的角度上,我曾比较过中国的甲骨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二者的相似程度,大概只有几十个字很相似,完全一样的也不过十几个字而已。这些相似未必就肯定是文化上的传播,很可能是各自独立创始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周易》和八卦有个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还有文字化和体系化的文本存在。而在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八卦”和“伏巨”则完全没有这一发生学意义的具体过程。可以判断,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八卦”和“伏巨”很可能直接来源于夏代或商代早期易学。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中的有关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又根据《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黄帝师于风后,风后善于伏羲之道,故推演阴阳之事。”这里的“推演阴阳之事”成了对“《易》以道阴阳”之说的简单说明。而对于风后其人,这里只是说明了他是黄帝的老师,黄帝又是史传作《坤乾》(《归藏》之别名)者。 当年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一书中就曾考证说: “伏羲,风姓。风,周读如喷,古读如鹏,鹏犹剻也。牟音转剻,剻亦作风,牟、风一事也。……防风为伏羲一族。” 风姓的伏羲,风后为风姓国之国君。而防风氏的记载,还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仲尼曰:“禹,致拜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一条史料记载表现在《周易》卦爻辞中很自然地让我们联想到了它或许是“不宁方来。后夫。凶”的史料来源(见《比卦》。)而楚帛书甲种中所谓的“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之说,也为《易传》中的“帝出乎震”的观点提供了考古学上的证明。原来《易传》中的“帝出乎震”是在说明伏羲的“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作为创世传说的伏羲,在易学上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易学始祖。 而且,出现在包山楚简·卜筮类中的“二天子”的概念也许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点左证吧:“归冠带于二天子。”这里出现的“二天子”,陈伟等人主张是《山海经》中的“帝之二女”,连劭名先生在《考古发现与先秦易学》一文中利用高诱注本《淮南子》提出:“‘二天子’应该是伏羲和神农。……高诱注云:‘二皇,伏羲、神农也。’”但是,这里他却对“黄帝”的存在视而不见。《淮南子》中的“二皇”概念和《易传》中的“三圣”概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二皇”可以别称为“二天子”,可是当我结合前面楚帛书甲种中的“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之说,可以得出结论是:“二天子”应该就是伏羲(有着“羲皇”之称)和女皇,即羲皇和女皇,也即伏羲和女娲。更重要的是:“二天子”的概念看来是早于“二皇”概念的。 迄今为止,在所知《周易》卦爻辞各类版本中并没有出现“伏羲”和“神农”的名字。但是,在各类《易传·系辞》传本中,他们的名字却各出现两次:“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和“庖羲氏没,神农氏作”。伏羲氏,古籍中异称颇多。根据笔者的考察,大致有以下八类二十五种:①“伏”字类:伏戱(见《伪三坟》)、伏羲(见《易坤灵图》)、伏牺(见《尚书大传》)。②“庖”字类:包羲(见《汉书》)、炮犠(见《左传》)、庖犠(见《易传》)、庖羲(见《帝王世纪》)。③“虑”字类:虑戱(见《世本》)、虑仪(见《管子》)、虑羲(见《汉书》)、虑牺(见《尸子》)。④“太”字类:太帝(见《史记》)、太昊(见《汉书》)、泰帝(见《史记》)、泰皇(见《春秋后语》)、泰氏(见《庄子》)。⑤“皇”字类:戱皇(见《尚书大传》)、羲皇上人(见《陶渊明全集》)、春皇(见《拾遗记》)、人皇(见《春秋后语》)、九皇(见《史记》)。⑥“帝”字类:帝(见《易传》)、太帝(见《史记》)、泰帝(见《史记》)。⑦“戱”字类:伏戱(见《伪三坟》)、戱皇(见《尚书大传》)、虑戱(见《世本》)。⑧“羲”字类:羲皇上人(见《陶渊明全集》)、伏羲(见《易坤灵图》)、庖羲(见《帝王世纪》)、虑羲(见《汉书》)、包羲(见《汉书》)、炮犠(见《左传》)、庖犠(见《易传》)、虑牺(见《尸子》)、伏牺(见《尚书大传》)。 而神农氏,古籍中异称并不太多。根据我的考察,大致有以下四类十一种:①“山”字类:连山(见《帝王世纪》)、列山(见《路史》)、烈山(见《帝王世纪》)、万山(见《路史》)。②“帝”字类:赤帝(见《潜夫》)、炎帝(见《潜夫》)、帝魁(见《陶渊明全集》)。③“隗”字类:魁隗(见《潜夫》)、块隗(见《潜夫》)。④其它类:神农(见《易传》)、伊耆(见《礼记正义》)。 尽管有版本和文字异同的差异在内,但是,两者相比,伏羲的异称超出神农一倍半左右。这已经不是古史辨学派的“累层地造成中国上古历史”的新说和“比如积薪,后来居上”的假说所能解释得了的。因为在神话学和姓名学上在对起源问题的研究上证明:在初民的社会中,越是年代久远的神话传说和相关人物的姓名,因为处在历史年代的最底层,因而保存在后代文本中的相异之处也就越多。即,它应该是一个正金字塔式的结构。因此,就理论来谈理论、就文献来谈文献的话可以得发现:在古代文献中,伏羲的传说历史显然远在神农之前,伏羲异称的多样性反映了有关伏羲的神话传说流传时间之悠久和地域之广阔。而古史辨学派的“累层地造成中国上古历史”的新说虽然是一种正金字塔式结构的理论,可是“比如积薪,后来居上”的这一假说在处理“伏羲的异称超出神农一倍半左右”这一历史现象时就不可避免形成了倒金字塔式的架构。 在对待伏羲、神农和画卦、重卦的关系问题上,持疑古派观点最为著名的学者是郭沫若、顾颉刚两先生。这又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在前一个历史时期,郭沫若先生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书中主张: “八卦作于伏羲是毫无根据的。本来伏羲这个人的存在已经是出于周末学者的虚构,举凡有巢、燧人、伏羲、神农等等,都是当时学者对于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进展的程序上所推拟出的假想人物,汉人把那些推拟来正史化了,又从而把八卦的著作权送给伏羲,那不用说完全是虚构上的一重虚构。” 顾颉刚先生在《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中主张: “神农,已是起得够后的了,他到了战国之末方始在古帝王中占得一个位置。伏羲之起,更在其后,简直是到了汉初才成立的。当初画卦和重卦的时候,他们这些人连胚胎都够不上,更不要说出生了。” 在后一个历史时期,郭沫若先生甚至断言:“周金文中无八卦痕迹。”这是疑古派的典型观点。对于郭说的武断,今天自然已经不用我再加任何批判了。 另一方面,在释古派阵营中,不断出现对这一问题的新解。这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在前一个历史时期,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侧重的是伏羲·女娲二者和苗族古代创世传说的比较研究,他主张: “伏羲、女娲确是苗族的祖先,我们又疑心那称为伏羲的氏族或是西周褒国后裔之南迁者。” 在后一个历史时期,岑仲勉先生针对伏羲提出了标识说: “伏羲虽是神话的人物,但我们可看作代表古人类的标识,不必拘泥。” 袁珂先生提出了雷神说,何新先生提出了大火心宿二星神说,陆永贤先生提出了花图腾神话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而对于神农,丁山先生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一书中主张: “大体说来,神农氏是……由商代的农神,初传闻而为厉山氏之子农,再传闻而为神农氏,诸子托古改制,大抵是有传说神话的根据,不尽子虚。” 丁说显然是肯定了神农传说的久远性,除了在殷商甲骨史料中找到了对“龠农”和“田农”史料记载之外,还有其它出土文献和考古学的证据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帮助。这一点十分可贵。因为在河南安阳四盘磨出土的甲骨史料上就出现了神农的别名: “七八七六七六曰隗。八六六五七八。七五七六六六曰魁”。 这里的“隗”和“魁”二字连接在一起就是神农的别名。这在《帝王世纪》和《潜夫论》中都有十分明确的记载,见《帝王世纪》:“神农氏……一号魁隗。”又见《潜夫论》:“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而这两个字出现在这里不论它的意义是什么,都为当时的神农崇拜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 就河南安阳四盘磨出土的甲骨史料上出现的数字卦一事,张政烺先生提出了如下观点: “四盘磨卜骨字小,与殷墟卜骨不同,唐兰先生根据五字的形状认为比张家坡卜骨晚。盖周灭殷后,周人进驻者遗留之物。其上三行小字,6是正刻的,7、8都是倒着刻的。郭宝均、陈梦家二氏都认为是学习刻契的人刻的,是习契之辞。我们知道殷墟卜骨上常见学刻六甲表的前几行,居延汉简上常见学写《仓颉篇》、《急就章》的前几句,汉砖上也尝见学写《春秋公羊传》的首章,都是学书者所作,事情或许相同。7的数字变成卦爻是乾坤,下有曰魁二字,8变成卦则是离坎,下有曰隗二字。乾坤离坎在八卦中是重要的卦,正倒不变样,它们凑在一起,不是偶然的,不象筮占的结果,而可能是一部筮书的篇首,被习契的人刻在这里。魁和隗当是卦名,犹《周易》称这两卦为否和未济。按照古人的习惯,魁和隗列居篇首就有可能成为这部筮书的书名。……可以推测是由于有了《魁隗》,历史上的神农氏才被称为魁隗氏。《魁隗》是什么呢?当是《连山》的异名,犹《归藏》亦称《坤乾》。周原卜甲、张家坡卜骨以及一些金文中所见的易卦,同是周代早期之物,卦爻相似,皆与四盘磨卜骨相合,也就都是《魁隗》,都是《连山》。这在《周易》以前,而不是《周易》。” 但是,问题在这里还是颇为复杂的。因为这里出现的是三个数字卦,而且顺序是“七八七六七六曰隗。八六六五七八。七五七六六六曰魁”。为何只有第一和第三个数字卦有卦名呢?如果是作为篇首的话,其顺序应该是“七五七六六六曰魁。七八七六七六曰隗。八六六五七八”呀。因此,张政烺先生到了1984年就以“疑心”二字冠在他的篇首说之前: “因此我疑心这两卦是《连山》易书的篇首,被学习卜筮的人无意地刻在这里,自然也有可能是为着某种特殊目的(例如避邪)有意地刻在这里,总之,不是一般的占卦的结果。” 不仅如此,《连山》首《艮》而不是首《魁》或《隗》,怎么协调篇首说和首艮说之间的矛盾呢?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六位爻数的数字卦的出现,相应的证明了使用六爻的占筮形式的出现,也即是易学意义上的重卦在商代的出现。而上述甲骨文中的“魁”和“隗”二字的联合,恰巧就是神农氏的别名。张政烺先生主张这是卦名。 从《易传》的时代到楚帛书的时代,伏羲和女娲的形象逐渐完善和成熟,而神农的形象也从殷商卜辞走到《易传》哲学中。针对伏羲和神农的神话传说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的观点,以上几种出土文献资料可以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看来,以往学术界对上述观点的否定过于轻率。《易传》和楚帛书甲篇的存在,为有关伏羲的神话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真实存在提供了文献学和考古学的证据。 帝乙和高宗,因为是商代史料中的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甲骨史料中也得到了大量证明,应该说是最可信的。罗琨先生的《“高宗伐鬼方”史迹考辨》一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最详细的考证。 大概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是康侯。有些学者正是因为看到《周易》中有些内容是文王以后出现的这一事实,比如《晋卦》对“康侯”的记载,才以此作为否定文王作《易》说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周易》书中出现了文王死后的历史事实,这怎么就不可能呢?《周易》是干什么的?算卦的。周文王是干什么吃的?古今第一会算卦的天子!这说明人家算得准呗!笑谈。)可是《晋卦》中的“康侯”是否就是《史记》中记载的那个“康叔”呢?在青铜器铭文上记载的“康侯”,在《尚书》和《史记》等古籍中记载的却是“康叔”,这如同史书上有“康王”没有“休王”而金文中则有“休王”没有“康王”一样。李学勤先生根据《史记索隐》和《康侯簋》铭文,考证出康侯封地在卫,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 大家知道司马迁说过“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这句话。此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文王作《易》说。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一观点?假如夏商二代易书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周文王也就不可能是“重卦”的创始人了。已经有了六十四卦了,还要他重什么?假如夏商易书六十四卦中也已经具有了卦辞和爻辞,那么周文王的作用应该只是作出了《周易》的卦爻辞而已。换句话说,他当时被关押在羑里期间手里具有的顶多只是商代通行本的官定易书《归藏》。他不可能再从残暴的商纣王手中得到别的什么书。而周文王则是利用商代易书的占筮方法,革新并重新撰写了卦爻辞,这就出现了周人所津津乐道的自己的占筮书《周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本书出自狱中,在当时又是刻在竹简上,因此就出现了部分象辞或兆辞的丢失和编排顺序错乱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才出现了周公加工整理的个别内容也出现在今天的《周易》卦爻辞中,如康候。这一合理的学术性解释,相信大家还是认可的。 在中国本土之外,1894年,英国法籍传教士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在《中国文明西方起源论》(Westem Ongin of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一书中正式提出:中国民族和文化来自古巴比伦。从十六世纪开始,有关中国文化、文字和人种的西来说,就先后登场了。他们力图把中国文化、文字和人种等同到古巴比伦文明或者古埃及文明的范围中去。这样的观点居然一时间连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也一度相信。甚至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文中也曾认为,“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这些观点的产生有个前提,那就是巴比伦神话中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十二地支”、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创始世界的大神“伏巨”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伏羲”、古巴比伦神话中“八卦”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八卦”都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看起来,夏商周三代和古巴比伦文明之间也许有着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这是上古中西交通史和考古学上必须予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郭沫若先生甚至设想商人的远祖就是来自古巴比伦。而拉克伯里居然还宣言黄帝就是古巴比伦国的巴克族人。从比较古文字学的角度上,我曾比较过中国的甲骨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二者的相似程度,大概只有几十个字很相似,完全一样的也不过十几个字而已。这些相似未必就肯定是文化上的传播,很可能是各自独立创始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周易》和八卦有个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还有文字化和体系化的文本存在。而在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八卦”和“伏巨”则完全没有这一发生学意义的具体过程。可以判断,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八卦”和“伏巨”很可能直接来源于夏代或商代早期易学。
个人分类: 易学研究|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正教授论文《中国易学第十五章 〈断易精要〉》4
kyotosizumoto 2020-2-14 10:05
刘正教授论文《中国易学第十五章 〈断易精要〉》4 《中国易学第十五章 〈断易精要〉》4 作者 京都静源 教授/文学博士 四、《咸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 译文:顺利极了。用于占问也是吉利的。娶媳妇也是吉祥的。   初六:咸其母。 译文:动她的足大拇指。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译文:动她的腿肚子。这是不吉利的。如果在这部位停下来,就是吉祥的。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译文:动她的大腿,又开始动她的脚趾。这样发展下去,恐怕要有麻烦事发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译文:占问一下前程,还是吉利的。而且灾祸也消失了。人往来不绝,大家都赞同你的想法。   九五:咸其脢。无悔。 译文:动她的后背。不会有什么灾祸。   上六:咸其辅颊舌。 译文:动她的面颊和嘴。 应用讲解: 结合本卦内容和吉凶兆辞,家中历代秘传稿本《断易精要》总结如下结果,供占《易》者参考: 此卦为上上之卦。 1、天时,即天气。祖上以为天时地利人和为一切之本,而天时主要通过具体的天气变化体现出来。本卦的天气状况是:有雾转晴,有风。 2、婚姻,即合婚吉凶。解决预定结婚日的好坏、男女婚姻是否适宜、已婚者之婚姻状况是否面临吉凶等问题。本卦的婚姻结果是:大吉。 3、六甲,即怀孕。祖上以为妻妾怀孕生男生女乃大事。本卦的预测怀孕的结果是;女孩。 4、年命,即流年。祖上以为人的运气好坏好看该人的流年好坏。流年不利时,则吉可能变凶。本卦的流年结果是:谨防口舌之灾。 5、谋望,即事业和计划。本卦的谋望结果是;如愿以偿。 6、生意,即经商。本卦的生意结果是;可以获利,但以守旧为佳。 7、官讼,即官司诉讼而言。本卦的官讼结果是;以和解为佳。 8、出行,即外出和旅游而言。本卦的出行结果是;有麻烦,等待时机。 9、行人,即在外亲人。本卦的行人结果是;吉利。但是暂时不能返回。 10、阳宅,即自己居室,它的好坏关系到家庭美满和身体健康等诸多方面。祖上以为阳宅凶是居室风水突然发生的变化。本卦的阳宅结果是;吉利。 11、阴宅,即亲人墓地,它的好坏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命运。祖上以为阴宅不利是墓地四周风水突然发生的变化。本卦的阴宅结果是;吉利。 12、求名,专指追求名誉而言。本卦的求名结果是;如愿以偿,但是不要急躁。 13、求利,专指追求利益和金钱而言。本卦的求利结果是;以守旧业可以获利。 14、疾病,即身体健康状况的好坏、有无意外之疾等。本卦的疾病结果是;病情转清。但要注意并发症。 15、失物,专指家庭或个人外出丢失物品而言。本卦的失物结果是;可以找回。 16、家宅,专指家庭状况的好坏、家中有无意外突发吉凶之事而言。本卦的家宅结果是:吉利。
个人分类: 易学研究|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思想之渊源
sstone2009 2019-5-8 12:07
美国学者牟复礼在其著作《中国思想之渊源》(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版,2016,10.)结合了原本性和边际性介绍中国早期思想,意图揭示中国文明何以屹立得如此持久稳固得思想根基。 1986年在西安附近一处遗址出土的甲骨文,距今约4500~5000年,这个证据对“传说中”夏朝(前2200~前1700)的证实性是有力的支持,既说明了中国文明悠久的可靠性,也为殷商以来文献(包括《史记》)所记述的可靠性增加了证据。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到,我们今天确定的孔子时代(春秋战国、轴心时期)的文献、思想,在其成型之前,已经孕育、发展也有2000年左右甚至更久。探讨中国思想,需要站在这一史实的基础上,即:中国思想因其延续性、稳固性,必定具有其内在的高贵品质。 《易经》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周朝的口头传统,最迟于公元前7世纪形成今日可见的文本,阐述了人在宇宙运化之中拥有主动创造和自由的潜能,奠定了中国思想中“自然本生”的基础,认为:“世界和人类不是被神创造出来的,而是自然本生的宇宙特征,这个宇宙没有造物主、上帝、终极因、绝对超越的意志等”。用李约瑟的话说,即是:“没有主宰却和谐有序”。 先秦儒家 最初儒的作用是相对于士,主要制定和实施礼仪、历法,随着周朝的非军事化,孔子将儒发展为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由家庭延及宗族、乡里、国家,把人伦作为人本社会的首务。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孔子了的思想,孟子偏张扬、激越、豁达,认为性本善;荀子偏理性、思维严密,认为性本恶。 先秦道家 如果说儒家是中国思想的主道、是真实世界的社会伦理,道家则是别脉、玄思妙想的神国仙境。道家主张以自我为中心,嘲讽礼仪和名利,崇尚自然,儒家是人本主义,道家则是自然主义。从大处论,道家并非排斥儒家,而是互为补充;道家俨然成为儒家的制衡,内化为中国文明的一种纠偏、革新能力。老子乐道,庄子乐生 墨家 墨子的精神显示了军人式的严格、简朴,在追求智识的条理上非常严谨。墨子所提出的兼爱思想,西方直到18世纪才产生。墨子的兼爱,与儒家“家庭优先”形成冲突。墨家的知识论和辩论观,形成了逻辑的能力,由认知的官能、与知识客体的联系和反思三要素构成,其专注于概念与意义的不一致,而古希腊的逻辑专注于概念的一致性。 法家 秦帝国(商鞅、李斯、韩非子等)无疑是法家的最著名案例,还有管仲之齐国。法家是一套国家运作的方法和原则,通过操控人的行为系统,使人们放弃个人的自然利趣而服务于国家。法家的最成功之处,却是在秦覆灭后,其根本思想通过修正和综合,融入儒家传统,实现了始皇帝的“万世长存”理想,直至1911年。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5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周易》的《剥》卦谈侵蚀作用
ndcsu 2018-10-14 15:51
侵蚀作用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一种,其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动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侵蚀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质作用,很多地质奇景都离不开侵蚀作用。陈国达院士佳作《武陵源峰林览胜(二首)》,其中一首诗《石英砂岩峰林成因史话》很精彩,全诗如下: 曾是地台浅海滨,沉砂结石广平伸。 造山揭出地洼幕,褶断诞生节理纷。 升露岩层遭水蚀,劈为崖柱顺裂纹。 万年雕镂功成渐,绣就人间仙境真。 其中“升露岩层遭水蚀”谈的就是侵蚀作用,而“万年雕镂功成渐”也说明在地貌学上,侵蚀作用是缓慢的、长期的,非一日之功。 在《周易》中有一卦,其实也谈的是侵蚀作用,这就是第二十三卦:《剥》( )卦,从卦象看,《剥》卦上艮下坤,因为艮( )为山,坤( )为地,因此又叫山地剥,此卦从卦象看山在地上,受外动力地质作用,接受剥蚀。 此卦六爻中一阳五阴,阴盛阳衰,比喻小人得势,君子困顿,事业败坏,所以占得此卦,要小心谨慎一些。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很多东西都来自先人对自然、社会的观察,且用简单的符号把这些非常复杂的现象表达出来,不可谓不高明。 同样的观察在《道德经》中也有,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前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但包含了侵蚀作用,还包括了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这比《剥》卦又进了一步。后一句就推及人世,就更深刻了。 读易以来,我的体会,《易经》核心是从天道推及人道;就是把从观察天、地、自然万物得出的规律,推及到人世,让人遵循天道然后得以自立于世。孔圣人在《易传 ▪ 文言传 ▪ 坤文言》提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语是中华文明之虽历经千年不衰的核心,即极其重视家庭建设。 易经中《剥》卦的卦辞为:不利有攸往。其意为:不利于前去行事。所以占得此卦,应静观其变。 《剥》卦六爻的爻辞:“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六三:剥之,无咎。六四:剥床以肤,凶。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这是用床的腐蚀过程为例,从床足、床板到床席,依次推进,最后得出结论:山高倾危,有剥落的可能,此时阴气极盛之时,君子宜谨慎隐忍,不可贸然行动。也是将剥卦的论点“不利有攸往”,逐一用论据来证明的过程。 从《剥》卦爻辞看,古人还是以身边比较熟悉的东西入手来解释卦象,观象取义,其核心还是在于归纳和总结规律。 地球上的山脉都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山脉的地貌变化很大,巨大的山峰被完全夷平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比如青藏高原曾经历三次隆起和三次夷平,其中前两次隆起分别发生在 4000 万年和 2000 万年,两次隆起的幅度都较小,随后又被夷平,直到第四纪初 470 万年的青藏运动又开始强烈抬升,第四纪累计上升幅度约 3000 米。 山脉或高原夷平的过程主要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形式上从风化作用、到各种营力的地质作用,各种营力包含风、水、冰川、重力、湖海等;过程上分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最后形成各种地貌和地层。 地表的侵蚀,主要以一、冲蚀,二、溶蚀,三、磨蚀,四、吹蚀四种方式进行。冲蚀为纯水力之冲击及搬移作用,为一般流水侵蚀的基本方式。溶蚀为含碳酸或有机酸的水与岩石起化学反应所生的侵蚀,乃地下水侵蚀的基本方式。磨蚀为流水、冰河及风等挟带砂砾对地面的侵蚀。吹蚀则为风将地表物质吹扬他移的作用,盛行于干燥地区,为风蚀特有之方式。 对于地下水而言,其侵蚀作用也称为剥蚀作用,包含了机械潜蚀和化学溶蚀;最近达州人行道路面塌陷事件,应该与潜蚀作用有关;根据达州市达川区委宣传部发布《关于人行道路面塌陷灾害的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称, 2018 年 10 月 7 日 14 时 30 分许,达州市达川区东环南路 103 号发生 人行道路面塌陷灾害,面积约 10 平方米 ,地面塌陷发生在升华街与东环南路交叉口、达州济民医院门口的人行道上。 塌陷区域属于高填方地段,其下原地貌为沟渠,(上世纪) 90 年代末的时候修改成石砌涵洞,高约 6 米。填方体为土石填上,并布设有各种管网,土质据某权威人士称,塌陷区域属于高填方地段,土质松软,地下环境较为复杂 。 塌陷原因目前未给出,判断事故关键点是涵洞顶部垮塌的时间和原因,究竟是因为涵洞的工程质量不过关?还是因为高填土石填方体中,因地下水潜蚀 形成空洞,土体塌陷过程中,涵洞顶部受土体冲击失稳?亦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这几种原因需要在现场认真观察后方能得出,需要专家的智慧。 而对于海相侵蚀,我们一般人对此无感,动辄海底上千米的崩塌,那是怎样的奇景,一般人只能揣测,无缘得见。我在西藏从林芝到山南的路上,一路上巨大的砾岩堆积体,一度让我非常难以理解,查询资料,才知道是磨拉石粗碎屑岩,事故海相地质作用的结果;人在自然之间的渺茫,由此可见; 《周易》中剥卦位于贲卦之后,《序卦》之中这样说道:“致饰,然后享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盛世之时,人们讲究装饰,过度的奢侈,就像腐烂物一样,会逐渐剥蚀盛世的繁荣,使盛世走向衰落。盛极必衰值得每一个人警惕。 但《序卦》接着说“《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所以人生没有绝路,上面的路走完了,翻过来,就成为复卦了,所以人生走到难处,要有勇气翻过来,敢于否定自己、战胜自己,就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专家:未完全确定达州事故地陷原因 正部署排危工作(澎湃新闻 ( www.thepaper.cn ) ) 在地下水在土、石中渗透流动过程中,将细粒组分带走,使土体孔隙扩大,逐渐形成空洞。
个人分类: 工程地质|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后的一笔——《易经》的卦序与单位1的精确值
jiazhang55 2017-4-24 22:36
其他,我不想多说什么了,我只告诉你们,《周易》就是那位从遥远星球来的人给人类留下提示。如果,你们想摆脱人的命运,就要完全理解《周易》,而单位1的精确值,就是从《周易》中卦序里出来的。我不会再做下去,你们再等待下一个能够理解《周易》的人出现吧
个人分类: 交流感受|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易〉录》5
kyotosizumoto 2017-2-19 15:39
易之史义 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六经皆史也。”又云:“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叶瑛先生《文史通义校注》:“按此说实倡自王守仁,特至章氏推阐其义而益精。”故清人龚自珍《古史钩沈》论《易》也者,卜筮之史也。清人张尔田《史微》《周易》为伏羲至文王之史。诸如是类,为李光、杨万里诸人之旁证尔。今人亦有效之者。以为所述乃奴隶起义史、商周奴隶史云云,索隐至显,不是如是之论也。穷卦爻辞之史证,不得广而言之全。拙愚之类功亦如此。 汉时灾异 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观《五行志》所载天象,每一变必验一事,推既往以占将来,虽其中不免附会。然亦非尽空言也。”汉人言灾异立学曰京氏,故《易》之天人,又见证体。《后汉书·郎颛传》:“人君侈奢,多饰宫室。其时早其灾火。”汉文帝有诏曰:“人主不德,则天示之灾。”汉宣帝有诏曰:“皇天见异,以戒联躬。”汉光武帝亦诏曰:“吾德薄致灾,摘见日月。”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上下如是。故汉时灾异,策免三公,以替君王之过。如汉成帝免薛宣之册,有“君为丞相,无以示帅,四方其上,丞相印绶罢归”之语。故京学立于有汉,董学兴于刘氏,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崇老饰文 道之有老,士林以为如释之有佛,必饰之以文而后快。故有老子西去化胡之说。所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亦成老子之格言。若是云尔,不胜枚举。前贤有一对,极能见其性情:“天下名山僧多占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我先师。”于《易》亦然也。有孔子入周问礼于老子说,有《传·系》乃《归藏》之注本说。于形而言,《抱朴子》:“老君真形……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因其字伯阳,故“身长九尺”,而“耳长七寸”,而“眉长五寸”,而“额有三理”,成一人之身。皆阳数以拟之。故伯阳也。此后人崇老而虚饰者也。且夫崇文王也未言其身纹卦,盖其自衍之。而于老子之形,则首倡之。惑矣!不得占佛山而践儒门也。 入山择日 修道之说,奏汉已有盛传。故三士皆有道气也。《灵宝经》:“入山当以保日及义日。若专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保、义与制、伐,本无涉于《易》,然亦易学之旁支也。保义专制伐,无非干支生克之关系。取其相生为保、义、专,相克为制、伐。则五行其本也。修道之士,从古观《易参同》之外,尤重于此。取其天人合工、丹道乃成,故于干支本五行生克,于丹理遵八卦。反覌今人修道已无入山之说,更无择日之忌,徒效面壁者千众,耻增笑耳。 艮为山说 艮为山,此《大传》之至论。余以为系男根崇拜之象征。艮者,根也;男根也。山者,自弗雷泽《金枝》至李泽厚《美的历程》诸书皆疑山为男根崇拜之兆,而苦于无证文化人类学之研究。得知山为男性之象,亦见男根之兆。而且者,根也。艮、根通。然艮何故为山?其妙乃在于艮之根为男根,山之兆为男根,故艮为山。艮一阳而二阴,画一阳以象男根,昼二阴以示女阴之形。而男根居上者,指示其要旨。故艮为山,为男根。而震亦有山之象。震二阴而一阳,阳居下者乃艮之变也。艮变而塌,必震之故。故震者,山也;男根也。然以发生学而观之,则震必系晚于艮而出。晚出之卦,其象距男根之形愈远。或以为∷乃女阴之象,余以为艮为山、为男根,与此可无涉。卦象之后起,于此亦为一证也。 说八阵图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推演兵法,作八阵圃。”又见《荆州图记》:“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有孔明八阵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尺广十围。历然棋布纵横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间南北巷悉广五尺。凡六十四聚。”此八阵图六十四聚,即八卦图而六十四卦变也。《百家类纂》卷三十九引唐人李靖答唐太宗李世民问:“臣所本诸葛亮八阵法也,大阵包小,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凡此二证可见八阵围之大要也. 冷热辨言 凡学本冷以成,即《大传》所谓“隐以显”者也。热则失真,《易》之为学,尤为然也。显学者言其尊,非道其热也。钱钟书先生以为学近显则皆为俗学,即指热而非指言尊之显也。余以为:为学不可不显,但为人不可太显。欲为人显莫从显学入。否则该学俗矣。治《易》诸君,当有此愿,方得入学。然冷则冷矣,怪奇之论则非也。陋识者以为怪奇之论,足以名世。以此为冷者实为热也,俗也,如尊坤之说若是。 演卦得器 演卦以筮草筹算之,后世之珠算亦源于此。故汉人所传簿数纪遗以为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则《易》理、算理为一矣。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有三珠战,言之轶闻,由器而得理,又一得也。古有圆形算盘,中置一太极图。今多方长形,上海有存圆形算盘者。
个人分类: 易学研究|9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易〉录》4
kyotosizumoto 2017-2-19 15:38
宣城梅氏 宣城梅氏,三世易学也。祖西安公有书曰《周易鳞解》。清人《万卷精华褛藏书记》评之曰:“气取春秋二百余年事迹,舆卦爻相证明,推其成败祸福以穷吉凶悔吝之故。”父缴瞿先生,有言《周易鳞解》出自其手。实则梅氏之学肇自西安公耳。孙定九先生,史书称其于《易》史、爻证诸书。故梅氏三代之学史家易学也。盖西安公处明清之际,经此事变,于史注《易》。其得者必与士大夫之吟唱同功。夫史家易学于朝代递嬗之际,别生旧论,为其长也。而太平之世,互为解证者,则多谬之千里。注《易》之书,亦可见其时义矣。 占候四日 明人真逸《农田余话》:“世俗占候雨晴,惟甲子、壬子、甲申、甲寅四日颇可凭此。此外俗说占测水旱丰,未甚可稽。”窃以为此四日,必有他故。甲子者,六十之一也。壬子者六十之四十九也。甲申者,六十之二十一也。甲寅者,六十之五十一也。若依是论之序,其间相差者为四十八、三十一、二十七、二十九。非大衍之数。及其子数也,依六十干支之序,则为一、二十一、四十九、五十一。亦不得确解。余惑之甚久。 以卦举兵 古有八卦教诸术。清有义和团,亦以卦举兵也。清人管鹤《拳匪闻见录》:“沿河一带,匪分乾、坎等党。说者谓坎字优于乾字。”有清士林谓匪谓党者,皆拙陋浅识,不足为虑。然以卦举兵事,自古而然,逮至近世,亦有见卦画而误以为义和团之属者,惊慌焉。以卦分党,亦先后天方位之法尔。坎优于乾之说,无非白丁之异想。如今世之坤优于乾之类,皆欺世也。 冯公讲易 一九八六年三月廿九日,余访当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时先生九十有二,行动不便,卧室去书房约五米先生,竟费时十多分钟。余于书房中,冯公重缓之足音不绝于耳。当是时冯公银须过胸,目力欠佳。是日听先生谈筮法与英译本《周易》之评价诸问题。冯公对日下英译,颇有微辞,以为去《易》甚远。 隐者之言 古之隐者,大德之人也。接与不与圣人言,大人不以其为夫子。《论语》所载隐者言行,已为肇端。《唐文粹》卷九十九:“辞生曰:‘生闻之,师易者,道之蕴也。伏羲画卦而文王系之,不远省文矣。以为文王病也’。吾是以叹负苓者曰:‘文王焉病?伏义氏病甚者也。’昔者伏义氏之未画卦也,三才其不立乎?四序其不行乎?百物其不生乎?万象其不森乎?何营营乎?而费画也。自伏义氏泄道之密,漏神之几,分张大和,杰裂元气,使天下之智者诡道逆出。曰:‘我善言象而识物。’阴阳相磨,远近相取。作为刚柔、同异之说,以骇人志。于是知者不知而大扑散矣。则伏义氏始兆乱者,安得赢叹而差?文王负其苓而行,追而问之居与姓名,不答。文中子闻之曰:‘隐者也’。”此玄学风行之隐者。《二程集》:“先生过成都,坐于所管之堂,读《易》。有造桶者,前视之指《未济卦》。问先生曰:‘何也’?曰:‘三阳皆失位’。先生异之,问其姓与居,则失之矣。”《易传》曰:“闻之成都隐者。”此理学风行之隐者。观二者之别,则理学风行,隐者谈《易》似谈禅。而玄学风行,则谈《易》似谈庄。今之隐者,谈《易》多怪诞不经,无非河洛太极云云。不可正观者甚矣。 归妹以娣 归妹及娣,古之婚法也。今则迥异。夫天地人伦,草木鸟兽,禀阴阳而立。故一阴一阳之谓道,诚古今之定法也。而归妹及娣者,一阳而二阴属,不为道。然《易传》中屡屡称之。余以为此中,性情必有所故。士大夫处万变之世,而存不变之心。归妹及娣,妻之与妾,若是等等,如何不称道一阳而二阴之法?时更三世、九世、八十一世,士林此心恐仅损益而已矣。然此中甘苦,古人所谓“清官难断家务案”正谓为此也。《道德经》中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之说,为《大傅》上论之反动也。笑而言之老子一妻,而《大传》作者复有一妾者也。因而诗曰:不是尊前夸自身,贪花恋草假成真。曾因酒醉嘲西子,惯会梦中笑美人。修道参禅难逃孽,长安歌舞总伤神。披发痛哭悲何处?八斗才高对亡秦。七律·追和郁达夫。 象与数字 《山右丛书初编》引《春秋佐助期》以为诸侯上象四七、三公、寅亮、参两。四七,二十八宿也。参两,天地也。此说颇耐人寻味。诸侯三公之象,应星宿天地之象,而其所应者四七、参两,无非数也。子平术屡言天德贵人星、天乙贵人星,而诸侯三公,竞分天排地,为万世千象之法。儒易之阿谀不意如此之甚。《易》之为学,本无关仕途。汤武革命鼎新者,乃《大传》之异想尔。唯日人明治年间首倡“不知易者不得入阁”之说,则易学之政治意识始行天下。然逮此之上所论皆儒易。所涉非大《易》所求。上述所说,皆汉人六爻卑尊位说之后裔,实非大《易》之旨。 宪成所言 明人顾宪成《小心斋札记》:“性,太极也。知曰良知,所谓乾元也。能曰良能,所谓坤元也。”明人所谓良知、良能,以为乃乾元、坤元之谓也。余以为此独标古今易学之论。自守仁暴良知以为本,则明之易学与心性之学,难辨泾渭。良知良能,遂成明学大旨所在。举凡如此之要,远近必正之于《易》与《乾》、《坤》。故是论也,当作如是观。清人黄宗义《明儒学案》关于王阳明之学述评曰:“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因示人以求端、用力之要。”顾宪成与阳明皆可如是观。余尤恶明学,以为来氏与智旭之外,不复观者众矣。
个人分类: 易学研究|1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易〉录》3
kyotosizumoto 2017-2-19 15:38
以否诊病 八卦诊病法,余留心久矣。渐而可知别卦亦可诊病也。清儒王先谦《释名疏证补》载:“毕沅曰:‘脴,俗字’。《说文》作:‘痞,痛也。从将否声。’《玉篇》:‘腹内结病’,《易》之《否卦》为闭塞之谊,此亦然也。”此以否诊病也。《否卦》者,天上而地下,是阳上而阴下之状。在人为肝阳上亢,心火上逆,此坎离心肾不交,故为否塞,所谓腹内结者,正上下不通而中淤结也。医易之学,由来久矣。今人唯杨力、邹学熹、麻福昌、黄自元四者可谓善手。四人皆有著作传世。大率而论,杨学广博,所失在精。邹学纯正,所失在朴。麻学险怪,所失在狭。黄学严谨,所失在僵。然以杨力之《周易与中医学》一书影响大且久。尝有轻薄之徒,作八卦诊病之文,凡数千字。实为外道。沽名猎誉尔。是犬马辈不足赘谈以伤雅目也。 无极之学 图书之学,盛于有宋。然其学源头,实可上溯汉唐者。宋儒朱熹谓“无极而太极也”。此○唐人谓为空洞,有“无自而然,自然之原”之语。释迦有九十七种空洞之相。是图乃通神之像。故《大传》有“蓍之德圆而神”一语。钱公钟书先生《谈艺录》谓“译佛典者亦定‘圆通’‘ 圆觉’之名,圆之时义大矣哉。”用语、识见皆自《易》出。故图书之学,无极之学也。其与八卦乃两道。后儒多欲以此寻《易》之源,以为图书,可成八卦,衍比焉,效仿焉,费尽心力,实不可取。考其源也,有七者。曰:数字卦,一也。曰:画卦,二也。曰:五行说,三也。曰:阴阳说,四也。曰:图书说,五也。曰:八索占,六也。曰:结绳占,七也。七者异源而同归。故《易》道广大,繁琐难征。若混为一者,误也。无极之学,其中之一叶,不得为万世易学之宗主。 【黎凯玄评点】所谓图书之学,又称图(河图)、书(洛书)、卦图(八卦、六十四卦)之学。亦有人称为卦、图、书、象数之学。而太极之意寓焉。《易》有“太极”而无“无极”。太极为儒家所传,《乾凿度》称始于伏羲之“太极成,乾坤行”,故孔子《易大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无极为道家所主,老子有“主之以无极”及“而复归于无极”,但不知其所本。或云出自秦代失传之《归藏易》。不知有无证据。宋儒周敦颐之《太极图说》,援老入儒,而称“无极而太极”。朱熹赞之。并在作《周易本义》序文中称“太极,无极也”。遂引起南宋轰动一时之朱陆之争。至于英人李约瑟博士所著《易学应用之研究》之《数学》篇,认为始自宋代。我则推想六千年前书契文字,直到三千三百年前殷墟甲骨中之○字,未必只是代表围,亦可代表《易经》之“乾为圜”和“圆”。此系个人之推想,不知当否。 吴氏数占 世传邵雍有《梅花易数》一书。然余以为此书非邵子所作。后世善其术者众,有明之吴甘泉,长洲吕山人也。明人伍余福《莘野纂闻》称其“尤精于数。其学主先天加一倍法,而以时日占之,吉凶成败之理,具有左验。”其学今已亡佚。世传尝着数书千卷。余今日尚未见之。吴氏尝为都御史占吉凶,又尝为伍余福占葬日之阴晴,皆如其所言。是吉凶悔吝,数也。邵子之学、吴氏之学,皆《大传》数占之变法尔。黎凯旋先生亦尝言邵子无《梅花易数》书。 古字相反 《三余赘笔》:“古字有相反者。”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是以乱为治也,《易》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以息为长也。”易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余以为古字相反者都如此。是书之例,尚不足观也。何以故?乱臣者,治乱之臣也。使乱复正之臣也。乱者,乱也。一如史书所言正者,征也。乃古字之动词用法。非古字本义之反。者而臭非臭也。乃嗅之通例。《离骚》中亦见此例。有明漠学之衰。于斯可证。 老医少卜 古有老医少卜一语。今人多不知。以为求占以老卜士为贵。实则非也。《三余赘笔》谓:“《麈史》:‘老取其阅。少取其决’ 。”决者,断卦之决断也。少者气盛,灵机亦多,故决之不疑。而老者狐疑,亦惧面子,焉能精准?然少年卜士于《易》,不能通习之,如何不败其学?故少卜者,无非命书持诵不忘,非易学之熟知也。余尝以为“少”非少年之谓也,乃中年之人。对于老而言,少对耦成文。然是论无非求一圆融而已矣。 四柱五柱 四柱者,年月日时也。然同者众,而数类者寡。前人亦尝惑之矣。明人文翔风《云梦药溪谈》:“子尝诘星命家有四柱同而祸福异者何?曰:刻异。予曰:刻异而若之推之者,以时不以刻。有四柱无五柱,而悉乎知之。”余以为四柱之上凭生五柱亦难尽也。明人都仰《三余赘笔》:“昼夜有十二时,十二时有百刻,一时八刻以十二时计之,止九十六刻。余四刻不知何在?……以百刻而细分之,则又有六千分焉。”如是则四柱之上更生刻分为六柱。然一日六千分,当六千人三百六十五日,当二百一十九万人,天下九洲更细分之为八十一洲,当一亿七千七百三十九万人。以如是之数观之六柱之上更生二柱,则时空合一仅足以论,无八柱同而祸福异者。以今日中国之大所同者仅十二一人,然不生空间二柱如何谈数?故余以为四柱者粗法也,六柱者亦粗法也。 易学之学 一经不敢谈道,今之学子一经不通竟敢以经学家自诩。如此欺世盗名!夫易学本隐而显焉,敢言名言利?然今之学子,稍有一得,不论是否,即洋洋自得焉以为天下独尊焉,纷傅以大师、著名、奇人、怪杰之号。以为唬己吓人之物。呼鸣!易学其真也正,其弊也伪。 书名之效 清人黄宗羲有书曰《明夷待访录》,取《周易·明夷卦》。而清人冯景《解春集》一书亦同此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自名其集曰:《解春》。取《易林》中‘气解我胸春’”之语。夫命名之类,《易》着多而他着少,前贤之嗜《易》也若此。
个人分类: 易学研究|1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易〉和中华文明》2
kyotosizumoto 2017-1-18 18:11
我们已经知道了画卦和重卦之人的几种说法,我们上面也介绍了象辞和爻辞。那么,接下来我们的问题就是:这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又是谁作的呢? 首先说卦辞。这个问题大致有三说:周文王作卦辞说、周公作卦辞说、孔子作卦辞说。 其次是爻辞。这个问题大致也有三说:周文王作爻辞说、周公作爻辞说、孔子作爻辞说。 在古代易学史上,有所谓的“《易》历四圣”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周易》这部书的形成是经过四位圣人之手创作的,即:伏羲画卦、神农重卦、周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易传》。在上述四人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是周文王。大家全知道司马迁说过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这句话。讲的是商周之际,商纣王为了防止周文王造反,就找个借口把他抓了起来,关在今天的河南省羑里城。于是,周文王每天就演算八卦,写出了六十四卦的《周易》一书。此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所谓周文王作《周易》一书之说。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一传说?假如夏商二代易书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周文王也就不可能是“重卦”的创始人了。已经有了六十四卦了,还要他重什么?假如夏商易书六十四卦中也已经具有了卦辞和爻辞,那么周文王的作用应该只是作出了《周易》的卦爻辞而已。换句话说,他当时被关押期间手里具有的顶多只是商代通行本的官定易书《归藏》。他不可能再从残暴的商纣王手中得到别的什么书。而周文王则是利用商代易书的占筮方法,革新并重新撰写了卦爻辞,这就出现了周人所津津乐道的自己的占筮书《周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本书出自狱中,在当时又是刻在竹简上,因此就出现了部分象辞或兆辞的丢失和编排顺序错乱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才出现了周公加工整理的个别内容也出现在今天的《周易》卦爻辞中。 ——大家可能听说过,有些学者正是因为看到《周易》书中有些内容是周文王以后出现的这一事实,比如《晋卦》对“康侯”的记载,才以此作为否定周文王作《周易》的。我的这一合理的学术性解释,相信大家还是认可的。当然,您也可以和他们这些学者叫真。这个真怎么叫呢:否定《周易》不是文王写的理由难道就是因为书中出现了周文王死后的历史事实?这怎么就不可能呢?《周易》是干什么的?算卦的。周文王是干什么吃的?古今第一会算卦的天子!这说明人家算得准呗! 经常听有些同志说,刚看几句《周易·乾卦》还觉得多多少少才算懂了一点,可是一看到什么河图、洛书就立刻就晕了。就那几个黑点和白圈在上下左右摆来摆去的,它们和《周易》有什么关系?真有什么“河出龙马”“洛龟出书”的怪事吗?最早出现河图和洛书这一概念的是《易传·系辞传》中。那里是这样说的: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段话很有意思。它的大意是讲自然界中产生了蓍草这一神圣东西,圣人就以它作为推求卦象的法则。天地自然的一切变化,圣人也以卦象来仿效。天象的变化表现出吉凶的征兆,圣人也以卦象来形容它。黄河里龙马送出了图,洛水中神龟送来了书,圣人也以此作为画卦的根据。 究竟送来了什么书、什么图?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回答。更重要的是:圣人是怎么样则河图和洛书而画出了八卦呢?这实在是个千古之迷!而且,关于什么是河图,什么是洛书,古代易学家们一直争论不已。在河图和洛书与《周易》的关系问题上,本来已经够乱的了,却时常还有缺乏基本的学术功力的人喜欢在这个问题上大胆假设。有的说河图和洛书是外星文明的产物,有的说河图和洛书是构成世界秘密的地图,还有的说河图和洛书是什么古天文气象图和古地理方位图,更有的说什么河图和洛书还有八卦全是彝族文化或者说是古巴比伦文化的产物……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两句诗:“女娲练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在种种奇谈怪论当中,《周易》和古巴比伦文化的关系问题也是一怪问题。 最早,这个问题是一位英国法籍来华传教士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提出的。他在1894年出版的《中国文明西方起源论》(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一书中正式提出:中国民族和文化来自古巴比伦。从十六世纪开始,有关中国文化、文字和人种的西来说,就先后登场了。他们力图把中国文化、文字和人种等同到古巴比伦文明或者古埃及文明的范围中去。这样的观点居然一时间连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也一度相信。甚至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文中也曾认为,“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日本汉学家白河次郎在与人合著的《***文明史》一书中更是列举了中国与巴比伦在文字、信仰、传说、政治制度等方面有70条相似之处,以支持上述观点。有趣的是:在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问题上,日本汉学界总喜欢发一些怪论。比如著名的北京猿人,当北京猿人模拟画像一公布,日本几个著名的汉学家就开始宣称:从体质人类学和颅相学上看,北京猿人更像是今天日本人的远祖。哈哈!这多少有点自作多情了。我想,后来日本侵华期间对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那么感兴趣,原因就在于此! 古巴比伦神话中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十二地支”、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创始世界的大神“伏巨”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伏羲”、古巴比伦神话中“八卦”和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八卦”都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看起来,夏商周三代和古巴比伦文明之间也许有着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这是上古中西交通史和考古学上必须予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郭沫若先生甚至设想商人的远祖就是来自古巴比伦。而拉克伯里居然还宣言黄帝就是古巴比伦国的巴克族人。当然,并非所有西方的汉学家们全赞同此说。比如,德国著名的汉学家夏德(F.Hirt)博士,他在名著《中国上古史》一书中力驳拉克伯里的假说为穿凿附会,不足为凭。就我个人的研究来说,西方世界的第一部西文《周易》是1624年出版的。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四百年,至今还没有哪一位西方学者对《周易》八卦的古巴比伦起源说这一问题感兴趣。在著名的俄罗斯汉学家休斯基博士的名作《西方周易研究史》一书中,他也根本不提什么《周易》八卦起源于古巴比伦这样的奇谈怪论。而且,从比较古文字学的角度上,我曾比较过中国的甲骨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二者的相似程度,大概只有几十个字很相似,完全一样的也不过十几个字而已。这些相似未必就肯定是文化上的传播,很可能是各自独立创始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周易》和八卦有个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还有文字化和体系化的文本存在。而在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八卦”和“伏巨”则完全没有这一发生学意义的具体过程。可以判断,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八卦”和“伏巨”很可能直接来源于夏代或商代早期易学。 那么,河图和洛书在圣人作卦过程中究竟启到了什么作用呢?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解释既能自圆其说,又能得到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易学的证明。 “则之”河图和洛书作八卦说,在本质上只是“神道设教”的一个补充说明! 什么叫“神道设教”?这个术语出自《易传·观卦·彖传》:“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讲圣人观察发现天地自然的运行法则在四时的节气交替问题上没有任何失误和偏爱,就认为天上有神灵在主持着这一切。于是圣人就决定以天地自然的神明之理来教育臣民,于是天下的臣民就全都从内心中开始佩服和遵从了。在《易传》作者看来,仰观、俯察、近取、远取直接作八卦说还不是百分之百意义上的神道设教说的证明。而“河出图”和“洛出书”的怪异和神奇则成了“天生神物”说的一个证明,于是“圣人则之”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一来就体现了“神道设教”的要求。 这也就涉及到了《易传》对《周易》哲学的解释。“经”和“传”是古代中国学术史上经常可以见到的一对术语。《周易》被称为“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在古代中国,《周易》总是作为儒家经书之一而占据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它常常是群经之首。再说“传”,传是专门用来解释“经”的。解释《周易》的书,一般都可以称为《易传》。至今为止保留下来的第一部解释《周易》的书,即著名的《易传》,又称《周易大传》。因为它由七种共十篇文章组成,这十篇文章成了理解《周易》经文的辅助和羽翼,所以《易传》又被称为“十翼”。因为《易传》中大量出现“子曰”以及典型的儒家思想,古代易学史上一般主张《易传》的作者是儒家祖师爷孔子。那么,《易传》的解释是否就很符合《周易》卦爻辞的原意呢?十几年前,我曾经在书中提出这么一个观点:“我们看《周易》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它的本质是象学。而我们看《易传》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它的本质是儒学。正是这一儒学特点,才是中国先秦哲学走上成熟和发达的重要标志。”今天,我的这一观点依然保持不变。《易传》最有学术价值的地方是它从哲学的角度第一次对《周易》的象学思想体系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从此以后,《周易》就不再是卜筮之书了,而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开山经典之一。我想使用“旧瓶装新酒”这句尽人皆知的话来形容一下,那就是《易传》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周易》这个旧瓶被装上了新酒。 首先在对《周易》的基本认识上,《易传》作者正式提出了《周易》学说的四大体系说。即:“《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在讲《周易》这一部书实际上却包含了圣人的四个方面可供人们去学习的道理。哪四个方面呢?想要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和说话艺术的人,可以直接学习它的文辞;想要以它来指导自己行动的人,就要学习它的变易特点;想要用它来指导自己制造工艺的人,就要学习它对形象的把握;想要用它来算卦的人,就要学习它的占筮方法。而我们已经知道在此之前,《周易》只是具有一个特定的作用:“以卜筮者尚其占”!现在,正是因为《易传》的出现,致使《周易》的占筮特点已经退化到了第四位!原始的唯一性的目的和体系现在被改造成了具有四个并列的功能属性的新学说,即保留了传统,又对传统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和整合。 不仅如此,《易传》作者对圣人作《易》的宗旨,也提出了全新的阐述: 首先,《易传》的作者明确了圣人作《易》的具体过程是: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这段著名的观点大意是讲远古时代的圣人究竟是怎么创造八卦的呢?他首先抬头看看天上的各种星象、云象和天气变化,有低下头看看地面上的各种地理现象,还仔细观察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身上的花纹,以及地面上各类植物的分布和生长,既吸取了自身的生理特点,又吸取了万事万物的生长规律,于是就总结并提炼成了八卦。 八卦诞生之后,于是圣人就开始了“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具体六十四卦卦象和卦爻辞的创作过程。而对于这一观象系辞的具体过程,《易传》的作者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使用占筮用的五十根蓍草,通过“十有八变”(也就是十八次)的占算过程就得出了某个卦的卦象。这就把前面比较神秘的圣人作《易》的过程和我们后人占《易》求卦的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在求出了某个卦的卦象后,《易传》的作者还分别从“象”和“数”两个角度对卦象进行哲学包装。 “象”的角度是:“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这后面几句话很好理解,从两仪中生出了四象,又从四象中生出了八卦,而有了八卦就可以判定吉凶了。但是什么叫“易有太极”呢?从这一生成模式的先后顺序上看,显然“易有太极”要早于两仪、四象和八卦。也就是说“太极”比两仪、四象和八卦要早。可是“太极”又是“易有太极”的,这既为太极图的产生准备了伏笔,也把“易”凌驾于“太极”之上了!因此,这里的“易”字不是《周易》之《易》,而应该是“日月为易”之易。我看到很多人的著作却全是把“易”字加了书名号,变成了“《易》有太极”。从逻辑上说,作为书籍的“《易》”中既然已经包含有“太极”了,那肯定早就有“八卦”了。没有八卦还能称为“《易》”吗?既然已经有了“八卦”何劳再由四象中生出八卦来?宋代的儒学家们为了解释是“无极而太极”还是“自无极而为太极”争论不休,也是因为对这里阐述的宇宙生成模式的理解不同所致。我猜想 “《易》有太极”中的“有”字,它的本字可能是“由”字,作者的意思是想告诉我们:《易》的起源是由太极开始的,从太极中生出了两仪,又从两仪中再生出了四象,再从四象中又生出了八卦。 假如我的这一理解是对的,那么这里的“《易》有太极”就应该是“易有太极”,即《易传》作者主张:从宇宙生成的先后顺序上,最初的日月同体的阶段叫做“易”,然后日月分开就成为了两仪,两仪再各自阴阳分开就出现了四象,四象再各自阴阳分开就出现了八卦。 接下来,我们再说从“数”的角度的哲学化包装:“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这里按照从一到十把自然数划分为天数和地数两部分。 在另一处,《易传》的作者更进一步强调:“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样一来,数字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数了,而是具有了所谓的“神性”。这些数字被哲学化包装之后,《易传》的作者已经对《周易》的产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模式。 有了这些包装,《易传》的作者就开始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讲解什么是《易》的过程,我们通过这位喋喋不休地给我们反复地灌输什么是《易》的老人的诸多观点,发现他已经把《周易》哲学完整地升华成了一种认识宇宙和人生的精密的哲学体系: “夫《易》,圣人所以宠德而广业也。”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 “《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等等,这些观点都是在给我们讲述和分析《周易》的本质特点。在“象”和“数”二者中,《易传·系辞传》作者还是倾向于“象”的方面。“是故《易》者,象也”正说明了他特别注重的是《周易》的以“象”来认识世界的象学本质特点。 而《易传·说卦传》的作者则更进一步点出了《周易》以“数”来认识世界的本质。他主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故《易》者,逆数也。” 等等,特别是这里的这句“是故《易》者,逆数也”和上述的“是故《易》者,象也”其实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一般认为,了解世界一般先是从对事物的形象和外在的了解开始的,对同类事物认识增多了,就到了量化的认识,这是从“象”到“数”的认识过程。而《周易》则是从对“数”的认识开始,也就是利用筮法(所谓的“大衍之数”)通过“十有八变”的占算过程,得出了某个卦的卦象,从而实现了从“数”到“象”的认识过程。二者是相反的,所以叫“逆数”。《系辞传》作者从“象”的方面,《说卦传》从“数”的方面对《周易》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易传》的另一个重大特点是对传统的《周易》象学术语的规范化处理和最新阐释,并且由此而来使这些术语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真正基石和核心范畴。《彖传》中提出了“性命”概念,“天道”、“地道”和“人道”概念,“神道设教”概念,“时”的概念,“感应”概念,“中正”概念……《文言传》中的“先天”、“后天”概念,“忠信”概念,“德”的概念,“性情”概念……到了《系辞传》中,各种概念更是层出不穷,达到了顶峰。我们在现当代中国哲学史上大量使用的“形而上学”这一概念,最初就是来源于《易传》的《系辞传》中。其他像什么“天尊地卑”的概念、“刚柔”的概念、“变化”的概念、“吉凶”的概念、“感通”的概念、“变通”的概念、“忧患”的概念……以及“太极”、“两仪”、“四象”、“易简”、“三才”等等。全部《易传》中出现和使用的概念已经构成了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骨架和核心!可以这么说:没有《易传》中的这些概念,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也就失去了它的立论的物质载体!而《易传》中这些概念又有相当多的概念是直接继承自《周易》经文。因此,完整地讲,《易经》和《易传》中的这些概念是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骨架和核心! 过去有很多人以为一讲到《周易》哲学肯定就是“阴阳”二字!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一个误解!这一误解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大家知道,不久以前还有的学者主张《周易》哲学“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观点我们是不能赞同的。我尊重一切勇于创新又大长中华民族志气的科学家们的科研成果和探索精神。但是,作为一名研究西周王朝的历史、思想和文化的专业学者,我有责任对这些误解进行澄清。早在1922年,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也曾提出过类似的主张,他提出了“中国的哲学家们不需要科学的肯定性,因为他们想要了解的是他们自己;因此,他们同样不需要科学的力量,因为他们想要征服的是他们自己”的观点。当时冯先生是否已经精湛地研究过《周易》,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尽人皆知,十年以后,他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已经使用“以实证主义方法分析《周易》哲学”。而我有证据证明冯友兰先生在这以后他长期地、持续不断地在研究《周易》哲学。甚至在生活和生存都很不稳定、外族入侵中国的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冯友兰先生还在认真地研究着《周易》。他当时正在反复地阅读着英国著名汉学家利雅格先生的《英文周易》一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冯先生连续发表了《易传的哲学思想》(1960)和《易经的哲学思想》(1961)两篇著名论文,我们看不出他有指责《周易》哲学“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那样的主张。 不错,假如把“一阴一阳之谓道”理解为物理学上的“宇称守恒”说在《周易》哲学中的理论根据的话,那么“阴阳不测之谓神”就是物理学上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在《周易》哲学中的理论依据。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某些对古代文化缺乏了解的年青学者,特别是那些以为自己已经镀了金、留过洋的个别肤浅之士,今天否定《周易》,明天否定中医,后天就可能要否定中国文字和文化了!而他们自己不知道这样做的无知和肤浅,却还沾沾自喜地以为他们自己才是拯救中国科学事业的诺亚方舟。请想一想,《易传》中提出的关于《周易》哲学的“以制器者尚其象”的观点,难道不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一个积极的指导?!当我们一想到这样注重实践科学的学术思想居然产生在几千年前的时代,我们就为《周易》哲学的伟大和《易传》哲学的金碧辉煌而赞叹不已! 请问,《周易》哲学的思维方式时候“认为技术不重要的”了?!《周易》哲学什么时候把技术制造等同于“奇技淫巧”了?!而且,中国古代那些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史料记载,他们都是在精通《周易》的基础上才去创新的。我想我们不必要再重复地讲道教对内丹的追求和实践开启了中国古代实验化学的先锋这样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吧,而从汉代的张衡和刘徽到唐代的僧一行和李纯风,从宋代的沈括和李诫到元代的郭守敬,从明代的宋应星和朱载育,到清代的方以智和李善兰……这些中国古代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们,他们都是精通《周易》的学者,都是《周易》哲学思维方式中的“以制器者尚其象”学说的积极实践者。特别是李淳风,这位唐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还成为唐代至今算卦和预测的祖师爷一级的传奇性的人物。比如,尽人皆知而又神秘莫测的《推背图》和《藏头诗》相传就出自他和袁天罡二人手下。 我们再看看《周易·大过卦》中的一句卦爻辞:“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在这里,“枯杨生稊”和“老夫得其女妻”是两个象辞,而“无不利”是一个兆辞。这也是多象一兆类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它大意是讲枯朽的老树上又长出了嫩芽,年老的男人又娶了一名年青的女子为妻。这是大吉大利的事情。“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这简直就像是藏头诗呀!几千年前的《周易》卦爻辞中的话,为中国爱情和婚姻史上最惊世骇俗的一对婚姻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心理安慰。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历史巧合。
个人分类: 商周历史文化|1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易》和中华文明1
热度 2 kyotosizumoto 2017-1-18 18:07
今天,可以说《周易》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周围也经常可以见到那些打着“著名易学家”或“易学大师”,甚至“易学泰斗”旗号的人。从买房子到给孩子起名字,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正在四处活动的“易学大师们”的身影。在大小书店里,《周易》类的书籍数量之多,几乎快可以和通俗小说相媲美了。 我们说中国古籍多得汗牛充栋,但是,根据古文献专家们的粗略统计,在古代中国,这些古籍中只有两类古籍数量最多,第一类是研究《周易》的书,第二类是注解杜诗的书。 今天,大家都津津乐道地从哲学、儒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道教、文艺理论、军事学、阳宅风水、命理、姓名、武术、气功、阴宅吉凶,甚至从禅宗到炒股票等等在畅谈《周易》。好像什么都可以扯到《周易》上,用句古代的话叫做“《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这一现象早在清代就已经大行其旁门左道了,以至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中也针对这一《易》道日益广大的问题,发出了“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的感叹。然而,作为一名专业的《周易》研究学者,我想说上述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统正宗的《周易》之学。这是我首先想给大家泼的第一盆冷水。 我想给大家泼的第二盆冷水就是:在现代学术界,我们没有几个人是真正读懂《周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周易》学家。实际上,我在国外讲学时曾说过一句很尖刻的话:“整个20世纪,我们只有两个半易学家!”哪两个半人呢?第一个是杭辛斋先生,第二个是尚秉和先生。那半个是谁呢?是张政烺先生。”我个人以为只有这两个半人才是真正把《周易》读懂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周易》学家。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看他是否是大学教授,不需要看他出版过多少部易学研究著作,不需要看他有多少所谓的创新观点,衡量一个人的易学知识水准,只要看看他对传统《易》说的继承和理解的程度,即看看他对杭先生的《周易杭氏学》、尚先生的《周易尚氏学》、张先生研究《周易》的几篇论文的理解程度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多的是什么样的易学家呢?是以偏代全性的易学家。也就是说,现代易学界的一些易学家,他们本来是研究中国哲学、文学、历史、医学、美学、数学等方面的专业学者,现在又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和角度来研究《周易》。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学者几乎根本就读不懂杭辛斋、尚秉和、张政烺三位先生研究《周易》的专业论著。而让我感到忧虑的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包括港台,目前十分之九的《周易》研究著作全是这些半路出家的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的专业学者们变脸后著述的成果。看了他们的那些《周易》研究著作,你可能面临着不知道原始的《周易》究竟是在讲些什么内容的疑惑。似乎我们今天所有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学问,而《周易》中都全有了!很多反对《周易》的人最初正是在这一困惑得不到合理解答之后,就开始走上了把《周易》斥之为伪科学的道路上。 另一方面,伪科学在《周易》研究上大肆横行,他们披着“易学家”、“易学大师”、“易学泰斗”等招牌,他们一忽悠起《周易》来,不但和尚、老道个个都成了已经身怀绝技又参透天机的先知先觉,甚至好像连UFO驾驶员和湖北神农架野人此刻也正一手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一手拿着《周易》正在四处寻找着精通《周易》的世外高人似的。不是今天说这个破译了河图或者洛书,就是明天说那个又破译了生命密码或者人生奥秘……面对他们的这些惊天动地的观点,我们只好感叹自己肉眼凡胎、非呆即傻,进而开始怀疑我们自己的大脑容量可能还远不如五十万年前周口店的那个著名的北京猿人,要不怎么只有他一个人的头盖保留下来了呢。这类伪科学和伪易学的“学术”垃圾在当前的易学出版物中居然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让我十分担忧的。 我想给大家泼的第三盘冷水就是:假如您是抱着想学算卦的想法来读《周易》的,那么还是请您打道回府吧。我们大家可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这样一些话:通俗一些的如什么“学会了《易经》会算卦”、什么“懂《易》见天心”、高雅一些的如什么“《易》奇而法”、什么“《易》乃漆室之门”、什么“《易》有一车之怪”等等。不论您是研究《周易》还是一般性的阅读,您肯定要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对《周易》占卦实践的验证上来。可是,我想提醒大家,请您千万要记住“善《易》者不占”这句话。它的意思是说,真正精通《周易》的人,是不会拿它去算卦的,这是那些真正懂《周易》的学者们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 从远古社会走到现代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每时每刻当然需要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今天,为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天气预报,在商代则是甲骨文占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周易》中也有“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这样的预测天气的内容。因此,在商周时代的中国社会,并行着两套最为重要的算卦体系,即卜法和筮法。这里的筮法主要是指《周易》。 可是,我想提醒您:您学了《周易》并不能保证您就会算卦,更不要说算得准不准了。类比来说,您学了孙过庭《书谱》,学会了写永字八法,并不能保证您就一定能写手好字,更不要说能否成为书法家了。在这方面,我国的资深易学家张延生先生和李燕先生二人,体会最深,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也会这么劝说大家。 三盘水泼完,关于《周易》和中华文明的若干问题,也就开始登场了。 好听的,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难听的,说《周易》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不发展的罪魁祸首。正宗的,说《周易》是中国古代五经之首、六经之首直到十三经之首。怪异的,说《周易》中蕴涵了宇宙的奥秘。荒诞的,说《周易》是外星文明的产物。在《周易》研究上,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观点都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正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书归正传,让我先对《周易》经传的自身结构、相关概念和由来做一番介绍。 首先解释什么叫《周易》? 《周易》这个概念,目前为止最早出现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那上面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强调有一个拿着本周易去面见陈国国君的周朝史官。一般人认为这里的“周易”二字就是后人所称的《周易》。 这里的“周易”二字意味深远。因为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年》时的《周易》是这么被记载的:“韩宣子适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这段文字大意是说韩宣子来到鲁国时,曾经参观鲁国的国史馆,意外地见到了两本十分珍贵而少见的书,一本是《易象》,一本是《鲁春秋》,他由衷地赞叹说“周礼全保存在鲁国这里呀!”周史、周易、周礼三个字,都有个“周”字,周是周朝的周,朝代的名字,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而“易”字的含义,从占筮书、变易、不易到日月、守宫等等,就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了。 为什么不说“周史有以易见陈侯”呢?为什么也不说“周史有以《易象》见陈侯”呢?从语气上分析,周史、周易并列出现,是为了和当时陈史、陈易的存在相区别的。换句话说,作为一种占筮方法,当时并不是只有一种。 大家知道,《周礼·太卜》中就记载有“三易”和“九筮之法”。所谓“三易”,就是指三种占筮书。我们知道,周王朝是中国古代所谓的上三代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它之前还有夏代和商代。在古代易学史上的一般概念认为,夏、商、周三个朝代各有一部王朝定本的占筮书,夏代的占筮书叫《连山》,商代的占筮书叫《归藏》,周代的占筮书叫《周易》。 把这三种占筮书并称为“三易”,可见“易”字的最为重要的含义就是占筮书,而“三易”中只有周代的占筮书叫《周易》,可以看出“三易”的“易”字和《周易》的“易”字在这里具有同等意义。从字面意义上讲,《周易》就是指周代的占筮书,它原始的名称应该就是《易象》。 但是,《周礼·太卜》中在讲到“三易”之时也同时提出了“九筮之法”。这里的“九筮之法”却成为古今易学史上的不解之迷之一!“九筮之法”也就是指九种占筮方法。今天,我们所掌握的《周易》的占筮方法是通过保留在《易传·系辞》中的“大衍之数五十”一章内容而得知的。除此之外,居然还有八种占筮方法在当时存在!是“三易”各有三种占筮方法、三三得九的“九筮之法”,还是每一种易书都有九种占筮方法的“九筮之法”,抑或是“三易”之外还独立存在着和“三易”无关的“九筮之法”?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千古之迷了。 因为“三易”的记载出现在《周礼》一书中,而刚才我们提到的《左传》中记载的韩宣子评价《易象》一书的话是“周礼尽在鲁矣”,由此可以看出,他也是把《周易》看成是“周礼”的范畴之一。因此,这两者的记载是相一致的,证明了在这一问题上记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周易》在文本内容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卦象。我们一般所说的八卦,是指由一长横“—”(被称为阳爻)或二短横“――”(被称为阴爻)分别组合三次后(即三爻)得出的八个符号,被称为八卦卦象。又称作八经卦。 把阴阳爻分别组合三次的过程,在易学上的术语称为画卦。在古代易学史上,关于谁是八卦的创始人,也即“画卦人是谁”这一问题,一般有四说:伏羲画卦说、神农画卦说、大禹画卦说、文王画卦说。 关于伏羲、神农和大禹这三个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中的人物,或者是秦汉时代杜撰的远古人物?古今众说纷纭。宋代以前多相信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从宋代开始的疑古风气到现代古史辩学派之间,大多主张他们是神话中的人物或者是秦汉时代杜撰的远古人物。但是,最近三十年间,大量考古文献的出土,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印证着这三个人物可能远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史料记载中。比如,张政烺先生在对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献进行研究时意外地发现:安阳四盘磨村出土的一片商代甲骨文上同时出现了“魁”和“隗”两个字,根据《帝王世纪》一书中的史料记载,“魁隗”就是神农的别名。也就是说商代史料中已经出现了对神农的直接或间接的记载。再如,最近报导的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上发现了有关大禹治水的记载。也就是说在西周时代已经流传着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 八经卦排列的先后顺序和位置,也就引来了著名的先天八卦方位、后天八卦方位这两大问题。按照《易传·说卦》中的观点,将“天地定位,雷风相薄,山泽通气,水火不相射”表示的八卦方位称为先天八卦方位。即: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将“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表示的八卦方位称为后天八卦方位。即: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乾西北、坎北、艮东北。但是,现代一般学者大多认为先天八卦方位、后天八卦方位的问题是秦汉以后到宋代之间的产物。有些学者甚至象模象样地打出了宋代邵雍创始此说的观点。最近十几年来,根据我和连劭名先生的各自独立的研究,作为易学史的难解之迷之一的先天八卦方位和后天八卦方位的产生时代问题,现在,我可以负责地说:在《周易》文本产生前后的商周时代,就已经客观存在了,根本不是什么到了宋代才产生的。 出现在《周易》文本中的是由八经卦分别两两组合之后的产物,也就是由六爻组成的卦象,共有六十四种,被称为重卦。 六十四卦卦象 在古代易学史上,关于谁是重卦的创始人,还是有四说,还是上述那四个人,即:伏羲重卦说、神农重卦说、大禹重卦说、文王重卦说。 八卦有个卦序问题,同样,六十四卦也有个卦序问题。所谓卦序就是卦的先后排列次序。“三易”的不同,除了内容上的区别之外,就是六十四卦卦序的排列也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周易》的第一卦是《乾卦》,而《归藏》的第一卦是《坤卦》,《连山》的第一卦是《艮卦》。研究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问题,既是《周易》象数上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迷。第一卦不同,则相应的其他六十三卦的顺序,在“三易”中也各自不同。 卦象后面的是卦名。每一个卦象都有一个卦名。卦象有六十四个,当然也就有六十四个卦名。这里简单地说一句,卦名的由来颇为复杂,有些卦卦名的由来和含义至今也是不解之迷。一般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名直接继承《归藏》,而《归藏》又直接继承《连山》而来。我们今天根据史料记载的“三易”的卦名进行对比,发现大多数卦名在“三易”中是一样的。可见这一说多少有些根据。卦名的形成最常见的是以某一卦中的核心象辞为主,如《谦卦》核心象辞都讲“谦”(也就是谦虚)的好处和价值。如《咸卦》核心象辞都是讲“咸”(也就是感)的动作。这一特点和《论语》等先秦典籍中的以文章开头的前一两个字作为篇名的方法截然不同。 卦名后面的内容是卦辞。卦辞内容从性质上分为象辞和兆辞两部分。所谓象辞就是描述某种现象的语言。所谓兆辞就是看到某种现象后所得出的吉凶结果。一般是先说象辞后说兆辞的,但是也经常有先说兆辞后说象的现象。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强调色彩。举例来说,第九卦是《小畜卦》,它的卦辞内容为:“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就是先说兆辞,后说象辞的。在这里,象辞是“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而兆辞则是“亨”。这句象辞的大意是说乌云密布出现在城区西面的郊区上空,但是却没有下起来。看到这一象辞后,给出的占示结果却是吉利的。我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区分象辞和兆辞是读懂《周易》的关键! 卦辞之后是爻题,它是用来说明某一爻在卦象中的具体位置的,即表示爻位。重卦有六爻,按照以九表示阳爻,以六表示阴爻的原则。由下往上依此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和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看一个卦的卦象组成是从下往上看的。 举例来说,第一爻位称“初”。到了最上面的第六爻称“上”。所谓初九就是指某一卦的最下面的第一爻为阳爻的卦象。所谓初六就是指某一卦的最下面的第一爻为阴爻的卦象。所谓九二就是指第二爻为阳爻的卦象。所谓六二就是指第二爻为阳阴爻的卦象。依此类推。到了最上面的第六爻,不称九六或六六,而是改称上九或上六。六爻中,下面三爻称为内卦或下卦,上面三爻称为外卦或上卦。其中,第二爻和第五爻分别为内外卦的中爻。 记住这些爻位的性质和特点是研究《周易》象数学的基础和关键。 爻位后面的是爻辞。爻辞内容从性质上也分为象辞和兆辞。举例来说,我们大家看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一定记得所谓的“降龙十八掌”,记得那招式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等名称。 我们把全部六十四卦经文部分内容都应该按照我们的这一方法,进行拆解,区分哪些是象辞,哪些是兆辞。这是读懂《周易》和研究《周易》的关键与基础。因为《易传》作者告诉我们《周易》是圣人“观象系辞”而做成的。 什么叫“观象系辞”呢?就是说看到某种现象,就把伴随着这一现象所出现的吉凶结果记录下来。“系辞”的“系”,也可以读成JI。为什么呢?《易传》作者认为,在没有书写的文字之前的远古时代,曾经存在着一个“结绳而治”的时期。给绳子打某种特殊的结和扣,用来象征某些数或者表达某些事情。这个给绳子打某种特殊的结和扣的动作,可以称为JI(系)。“观象系辞”说明了在《周易》中每一条象辞和它的兆辞之间有对应关系。我们将发现象辞和兆辞之间对应的六种规律,哪六种规律呢?即:一象一兆类、多象多兆类、一象多兆类、多象一兆类、有象无兆类、有兆无象类。比如《乾卦》,它的卦辞就是“元亨”和“利贞”,没有象辞,肯定属于有兆无象类,而且还是多兆无象的。我们知道,无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中,“贞”的意思就是占问,而所谓“利贞”也就是用于占问是有利的,或者说是有利于占问。“亨”的意思是亨通和吉利,而“元”则是具有开始和起源的意思,所谓“元亨”就是讲从一开始就很吉利。但是,假如您没有进行这种区分就有可能把它理解为“元”、“亨”、“利”、“贞”四个单字节,丝毫看不出有占卦和兆示的含义了。这就已经变成了儒家思想式的解读。这样理解有没有错呢?从《周易》的原始意义上说,这样理解肯定不对。但是,《易传》和《左传》中就是这么理解的。在古代易学史上,儒家的学者还把这样的理解美其名为“《乾卦》四德”!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说: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段话的大意是讲元是一切善良之首,亨就是各种美好事物的荟萃,利就是所有道义的集合,贞则是万事立足的根本。一个君子能够履行仁就可以来领导别人了,能够荟萃天下美好的事物就可以使一切全符合礼的要求,能够行事有利就可以符合道义的要求,而品行端正和意志坚定才是任何事物的立足根本。君子一般是以这四种德行来行事的,所以称为“《乾卦》四德”。我们把兆辞性质的理解和儒家的四德说理解一比较,就发现了上述二者的区别。这么解释,是有意想把《周易》从占筮书的性质升华到儒家伦理哲学上来。这本是无可非议的,而且也是积极的。
个人分类: 商周历史文化|2203 次阅读|3 个评论
《〈周易〉古代乐器考——释缶》
kyotosizumoto 2017-1-13 09:27
《周易》古代乐器考——释缶第一 《周易》一书,文字奥古,晦涩难懂,它可以说集商周社会科学之大成,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仅古今论《周易》的书就不下三千种!它与《尚书》一样,保留了大量的商周二朝的史料,为我们研究商周二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原始的资料。因此,我们要想了解商周二朝音乐发展状况,也有必要对《周易》中得音乐文字进行一番探讨。 《周易》一书,由两部分组成:《易经》和《易传》。目前易学界一般都认为:《易经》产生与周初,而《易传》则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文主要就《易经》中作为打击乐器的“缶”进行一番考证,发管窥之见,成鸡肋之文,以就正于同道。 “缶”字《易经》中凡三见: 1、《周易·比卦》:“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2、《周易·坎卦》:“六四:樽酒,……贰,用缶,纳约自牖,重无咎。” 3、《周易·离卦》:“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案:《比卦》之“有孚盈缶”之缶,从该条卦爻辞之内容来看,缶在这里仅仅是作为一种盛饮食的器皿而出现的。清儒陈梦雷《周易浅述》中云:“缶,土器。以阴变阳,又为仰盂。坎水下流,初变为屯,屯者,盈也。有水流盈缶之象。”清儒王引之《经义述闻》中云:“用缶云者,以缶为樽,又以为……也。”是为明证。而作为乐器之一的缶见于上述2、3例中,拙文试逐层析之。 许慎《说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謌;象形。凡缶之属皆从缶。”又云:“哥:声也,从二可,古文以为謌字。”古文中“謌”与“哥”同也,均是指缶被叩击后的音响效果而言。象形者,象其形也。故“缶”字缘器物之形而定也。今之“歌声”一词,盖由“謌”字字训重叠而成也。查《说文解字》中“缶之属”共二十二例。如下: 1、“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謌;象形。” 2、“……:未烧瓦器也。从缶……声。” 3、“匋:瓦器也。从缶包省声。” 4、“罂:缶也。从缶……声。” 5、“ ……:小口罂也。从缶……声。” 6、“……:小缶也。从缶咅声。” 7、“缾:……也。从缶并声。”   8、“……:……汲缾也。从缶雝声。”   9、“……:下平缶也。从缶乏声。” 10、“罃:备火长颈缾也。从缶荧省声。” 11、“ 缸:瓦也。从缶工声。”   12、“……:瓦器也。从缶或声。”   13、“……:瓦器也。从缶薦声。”   14、“……:瓦器也。从缶肉声。”   15、“……:瓦器也。从缶霝声。”   16、“ ……:缺也。从缶占声。” 17、“缺:器破也。从缶决省声。” 18、“罅:裂也。从缶虖声。” 19、“罄:器中空也。从缶殸声。” 20、“罊:器中尽也。从缶 ……声。” 21、“缿:受钱器也。从缶后声。” 22、“罐:”(案:此字许慎没有做注解)。 缶之属,悉如上列。可知:缶之属种类繁多也。它们产生于日常生活的不同需要当中。但这些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缶之属器皿为大型编组土乐的产生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在先秦,有大型编钟乐器——金乐,又有大量编磬乐器——石乐;同样,也有大型编缶乐器——土乐。缶之属有二十二字之多!足见先秦时用缶的盛行。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又“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墨子·三辩》:“息于瓴缶之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请奉盆……秦王以相娱乐”,又“于是相如前进……”,又“秦王不肯击……”,又“为一击……”,又“秦王为赵王击……”;《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缶”……是为证也。案: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案缶亦鼓之类,古亦谓之土鼓。”李孝友《九夷古事校注》:“土鼓:古乐器,以瓦为匡,两面蒙革可击之鼓。《周礼·春官·……章》:‘掌土鼓豳……。’注:杜子春云:土鼓,古乐器,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礼记·礼运》:‘贲桴而土鼓。’注:‘土鼓筑土为鼓也。’《礼记·明堂位》:‘土鼓、蒯桴、苇……,伊著氏之乐也。’”可证缶又名为土鼓也。明人赵 ……《九夷古事》:“是故,饮醇 ……者,思玄酒;厌绮纨者,慕求葛;器繁奏者,乐土鼓,被诚有味于其源也。”又“昔葛天氏吹芦苇,击土鼓,三人持牛尾,投足以歌八曲,后为音乐之始。”可作为缶名为土鼓之证也。 其实:从单纯的土器——缶——发展到蒙革面为土鼓的缶,这是两条发展路线: 缶→缶 缶 土鼓→鼓(?)。 因此,从这一点而言:土鼓之名只代表了缶之属中的某一类,而缶应该是包括土鼓在内的缶类乐器 ! 关于缶的起源这一问题,从其为乐器这个角度而言,古人有以下几种观点: 1、缶为葛天氏之乐也。见《九夷古事》。 2、缶为秦人之乐也。见《谏逐客书》及《说文解字》。 3、缶为昆吾氏之乐也。见《说文解字》。 4、缶为伊著氏之乐也。见《礼记》。 拙论认为:缶为秦人之乐比较可信。至于说葛天氏或昆吾氏或伊著氏造缶之论均不可靠。将劳动人民创造发明的乐器归于某一超自然力量的神或某一部落首领,这实际上是英雄崇拜或祖先崇拜的反映!宋词人辛弃疾《水调歌头·席上用黄德和推宫韵,寿南涧》一词云:“歌秦缶,宝康 ……,世皆然。”是真懂缶者!因为秦相李斯《谏逐客书》中云:“夫击瓮叩缶,……真秦之声也。”《周易·坎卦·六四》中正反映了人们用缶的情况,《离卦·九三》中正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不鼓缶而歌以迎日昃之离将带来灾难。清儒陈梦雷《周易浅述》:“按本义,以樽盛酒,以……盛食,复以瓦缶为副樽。按来注,一樽之酒,二……之食,乐用瓦缶。”先秦典籍中,《庄子·至乐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鼓盆而歌”实则也即“鼓缶而歌”。这种在不同场合中“鼓缶而歌”的自然现象自秦以降仍然存在。《淮南子·精神训》:“叩盆拊……,相和而歌。”《稼轩长短句》:“高歌击酒盆”,均可作为旁证。故“鼓缶而歌”先秦时十分盛行。如果从考古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作为“音乐之始也”的缶、磬实际上是从古人在烧制器皿和打制石制工具中逐渐生产出来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得作用》一文中说:“人在自然对象中不断发现初先前所不知道的新的属性。”可见,正是新时期时代的劳动——烧制器皿和石制工具打制过程中各种不同音响的发生使人们“发现出先前所不知道的新的属性”。这样的结果,最终产生了宴会及个人娱乐用的缶乐和庙堂、宫殿上用的磬乐。吉联抗先生《墨子·非乐》译注中:“……和缶之类原来都是民间的日常用具,因为都能敲击出声,所以也用作乐器自奏自乐,或者在唱歌时用以伴奏。”前者如庄子“鼓盆而歌”,后者则可以说其例无穷!《诗经·国风》全都是民乐!都可以在唱风诗时以缶伴歌。故“鼓缶而歌”以迎“日昃之离”,虽然具有浓厚的图腾意味和原始宗教自然神观念,但其音乐效果则与今天伴奏用的木鱼、梆子、锣鼓等相类。古人讲“击节叹赏”,这“击节”似乎也应有这种意思在内。中国古代,每当发生日食时,某些少数民族或汉族地区总要敲锣打鼓以驱“魔法”,驱“天狗”……目的是帮助太阳战胜“魔法”、“天狗”……如果不这样就会使太阳永无出头之日,人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依赖——多么淳朴而又极浪漫的幻想!这可以说是直接源自于《周易·离卦·九三》卦爻辞当中!当“日昃之离”发生时,人们便“鼓缶而歌”,于是就吉而无咎了!否则便是“大耋之嗟,凶!”其实,“鼓缶而歌”——无论其应用在何处都是为了更好地使内在的情感宣泄与外在的击缶节奏相符合,从而达到一种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其乐无穷的美学境界。从这一点而言:“鼓缶而歌”的音乐美学特性主要是一种节奏美。 关于缶之属——土鼓类用革蒙面以及土鼓与鼓之关系,兹不赘述。
个人分类: 商周历史文化|1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阴里的安全文化(27)—走进《周易》
热度 1 wangbing187717 2016-7-3 19:49
走进《周易》 ——觅安全思想之“防患于未然”源头 文 / 王秉 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设教之书”的《周易》,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自然、社会与人生轨迹的智慧,其部分卦爻辞中充满了危机意识和变易思想,蕴藏着丰富的安全思维与方法,非常值得安全工作者去深究。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去努力挖掘《周易》中的中国古代安全思想吧。 在本书第 1 章(详见 1.2.1 )阐释“安全”的含义时,提及在中国古代,对于“安全”一词的释义,最早出于《周易》里面的《易传》中的“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这句古语,被认为是先贤对“安全”含义的最早、最为经典的概括与阐释。此外,近年来学界、政界与企业界也多有对《易传》中安全思维与方法的散论,据本书作者所知,目前在该方面研究较为深入的中国学者之一是华北科技学院的郭丽娟博士,她深入研究《周易》中的安全伦理与《周易·节卦》中的安全思想,并得出系列对解决现有安全问题极具参考与借鉴价值的安全思想和思路,同时也为人类永恒的“安全”话题提供有益的无穷资源,譬如:安全伦理的要义是遵守规则;安全伦理的基本精神是对生命的尊重;安全伦理的基本方法是慎密与反身内省;安全伦理的坚实根基是德性修养,等等。 但让本书作者遗憾和自愧不如的是,关于这方面研究,就本书作者而言,可以说是“胸无点墨”,最多仅有一些“浅闻小见”和“末学陋识”而已。与其他这方面研究者相比,本书作者尚不能“望其项背”,也尚不可像他们一样“下笔成章”。在此,本书作者暂且仅以起源于《周易》中的“防患于未然”的著名安全思想为例,斗胆“信笔涂鸦”几句,主要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周易》中的安全思想的深挖和学习借鉴,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周易》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尤为特殊的著作,其内容有符号与文字 2 个部分。符号即人们熟知的“八卦”,“六十四”卦;文字部分,包括记录占卜情况的卦辞与爻辞。《周易》被公认为“集中了先秦儒家代表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富有哲理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被列为儒家经典之首。至于《周易》的成书时间与具体作者,学界尚存在争议,暂无定论,其是相关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周易》记载的思想不仅是渊源久远,相当古老的,也是富有哲理与巨大价值的。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句古语出自《周易·下经》的第六十三卦《既济》,此卦由“坎”、“离”两卦组成,“坎”为水,“离”为火,水在火上,似煮成食物,谓既济。故“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下图为《周易》的书影),据考证,这便是儒家哲学思想之“防患于未然”的源头。 图 《周易》的书影 历代研究《周易》的学者,尽管对《既济》的《象辞》作出诸多解释和推断。但均未离开其本意。据考证,对其本意的普遍解释是“水在火上,正好压着燃烧的火势,犹如以水灭火,谓既济”,其中,“既济”意为“成功或解决问题”之意。从安全科学角度观之,这种解释颇具安全科学道理。基于安全科学视角,有学者认为,这应是古人对水火的某些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比较科学的表述,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有安全智慧与修养的人从“水在火上,水才能灭火”联想到“火烧起来以后,火上面若无水该怎么办?岂不会酿成火灾事故”,因此,要事先采取预防措施,诸如把水准备好等,这就是“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本意。此后,这个以水灭火引出的特殊的自然规律,被进一步延伸其外延,扩展至处理一般事物的普遍规律。正如《周易·批点来注》所言:“思患者虑平其后,预防者图之于先。能如此,则未雨而彻桑土,未火而徙积薪。天下事莫不皆然。”。后来,东汉史学家荀悦又在《申鉴·杂言》中进一步提出:“一曰防,二曰救,三曰诫。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诫。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这是儒家“思患而预防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防患于未然”,即“思患而预防之”的思想,不仅已为知识阶层所接受,且已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预防意识逐渐增强,强调预防观念已成为习见。儒家“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普遍体现于安全科学理论之中,即安全科学强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预防为主”。若深究“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哲学依据,作者认为该思想也蕴涵深刻的安全哲学智慧,对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根据相关哲学知识,作者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 1 )“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基本哲学依据应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或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人类的结果产生,这就证明了“事故是可预防的”这一安全科学公理。因此,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 2 )此外,若基于“底线思维”审视“防患于未然”思想,“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其实这本身就是底线思维,其中蕴涵的哲学智慧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和“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由此可知,安全就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事故,且我们应努力提高危险性的预见性,从而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总言之,《周易》关于“思患而豫防之”的安全思想,可视为是先贤同事故作斗争经验的概括和发展,是中国安全工作“防患未然”思想的源头。
49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周易》乾卦卦爻辞原义新解
qingshanke8278 2015-3-28 21:26
《周易》,也称《易经》,素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遍及哲学、美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国学、音乐、艺术、军事、武术和堪舆等各个学科。《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关于《周易》的性质,人们通常认定其为“占筮”之书,用来判断吉、凶、祸、福。然而,通过对《乾》卦的“卦辞”和“爻辞”原文的解读,则知《周易》的经文并无“占筮”方面的内容。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准确解读《乾》卦的“卦辞”和“爻辞”的原义,对《周易》全书经文原义的解读起决定性作用,其为书的性质也可真相大白。 原经文: 乾(卦一)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经文解读: 1. 乾。 古乾(gàn)字。中国最早的,也是中国第一个“图画文字”,即中国最早的,也是中国第一个“汉字”。伏羲氏画三画,神农氏上下重为六画。、 《说文》曰:乾,上出也。段注:此乾字之本义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为卦名,而孔子释之曰健也。健之义生于上出,上出为乾,下注则为湿,故乾与湿相对,俗别其音,古无是也。” 《汉典》曰:本义:上出。俗作乹。形声。从乙,倝(gàn)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易·说卦传》曰:乾,天也。本为古代的乾(gàn)字,为什么《说卦》释为“天”呢?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曰:“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 释《乾》为“天”有望文(卦画)生义的嫌疑,非《乾》的本义。 实际上,这是伏羲氏依照“龙”,也就是云南松的模样,创造的中国最早的,也是中国第一个汉字《乾》字。伏羲氏画三画,阳爻为云南松的本体模样,上达而又蟠曲,三画代表云南松组成的森林;其子神农氏上下重为六画,为云南松变化的模样。伏羲、神农皆为中国古代的造字者。而乾(gàn)字俗作乹,从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正是云南松的模样,云南松极为蟠曲。乾(gàn)与“湿”相对,正是云南松的特征,云南松又极为干燥,有层层鳞甲一样的树皮。 “汉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一个字就是一个物的“形象”。《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就是由云南松组成的树林的形象。 (干燥的云南松树干) (乾。龙,上出、蟠曲的云南松) (乾。龙,上出、蟠曲、干燥的云南松) 2. 《乾》:元,亨,利,贞。 元 ,开端的意思,指的是春季的“龙”,即春季的云南松。 亨 ,上达的意思,指的是夏季的“龙”,即夏季的云南松。 利 ,收获的意思,指的是秋季的“龙”,即秋季的云南松。 贞 ,潜藏的意思,指的是冬季的“龙”,即冬季的云南松。 元,亨,利,贞, 即开端、上达、收获、潜藏,是云南松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典型特征。 (龙,云南松) (龙,云南松) 3.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 历法上为“建子之月”,即夏历(农历)十一月,为林木休眠季节。 “龙”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中国人也自称为“龙的传人”。五帝之首的伏羲也被描述为“人首龙身”。然而,“龙”的真实身份几千年来众说纷纭,迷雾重重。 龙 ,也被称为“青龙”、“苍龙”。青,《說文》曰:东方色也。《释名》曰:靑,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傳》曰:靑靑,茂盛貌。我国古人以“东方”为春天的开始,则“青”就是春天草木的颜色,也为草木茂盛的季节。苍,《释文》曰:物老之状。《博雅》曰:茂也。 龙的古字为“竜”。“竜”在壮族、苗族、傣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语言里都是森林的意思。这些少数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就是农历三月三的“祭竜节”,祭祀的对象都是村寨周围的森林,有祈求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从历史上看,这些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山林地区,森林被看着是圣洁、吉祥的象征,能免除疾病、瘟疫并预防自然灾害。而“农历三月三”在古代是华夏民族的重要节日,虽然后来迁居到中原地区的汉族,由于以农业为主而改“春节”为主要节日,但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中仍然可以看到对森林的崇拜,也可以看到华夏民族的来源和共同的文化特征。 (三月三 “祭竜节” ) 森林由树木组成。我国“五行”也以东方属“木”。考察云南西部地区,“龙”指的就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树种云南松,“青龙”、“苍龙”指的就是云南松。云南松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在云南西部山谷地带或者单独成林,或者与华山松、云南油杉等树种组成混交林,在建筑、家具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云南松的树干有层层鳞甲一样的树皮,呈现老化的状态,所以叫“苍龙”。云南松的针叶为草色,所以叫“青龙”。云南松因其四季常青,寿命较长,而在《山海经》中有“不死树”之称。“青”、“苍”皆有茂盛的样子,符合云南松的特征。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云南松做了形象的描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鳞虫,古人对体表有鳞甲动物的总称,如蛇、鱼、穿山甲等。云南松有鳞甲一样的树皮,因其高大、茂盛,蛇、鱼、穿山甲等又皆依靠森林为生,古称其为“鳞虫之长”,我国民间俗称十二生肖中的“辰龙”为“大龙”,而“巳蛇”为“小龙”也是源于同样的道理。 (青龙,云南松) (苍龙,云南松) 潜龙。 指林木处在未萌芽的休眠状态。“潜”,《尔雅•释言》曰:“潜,深也”。在古人看来,象松树这样的树木为常青树,也就是古人说的“不死树”,有巨大的深扎于地下的根须,树木常青但又未萌芽,是因为“龙”的阳气潜藏在土下面的深处。 所以,“潜龙”就是处在未萌芽的休眠状态的云南松,当然不要去使用,就是“潜龙,勿用。” (潜龙,休眠状态的云南松) 4.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 历法上为“太蔟之月”。“太蔟”为农历正月的别名。《吕氏春秋•音律》:“太蔟之月,阳气始生,草木繁动。”高诱注:“太蔟,正月。”为立春和谷雨。所以,“九二”就是夏历(农历)正月,即立春和谷雨的季节。 ( 九二, 农历正月 ) 见龙在田。 指的是山谷、田野里的云南松开始萌发新枝新芽的景象。 (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利”,马上,赶快的意思。“见”,就是“进见”。“大人”,《诗•小雅•斯干》曰:“大人占之。”朱熹集传:“大人,太卜之属,占梦之官也。”就是“大宗伯”,为“春官”,管理国家祭祀等事务。上古正月有祭祀活动,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国西南壮族、傣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今天也在农历正月举行“祭竜节”,即““祭龙节”,祭祀的对象为村寨周围的森林。 (三月三“祭竜节”) 5.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 历法上为建辰之月,即夏历(农历)三月。 君子。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郑玄曰:三于三才为人道。有乾德君子而在人道,君子之象。如此看来,“君子”就是有“乾德”的人,或者说人有“乾德”称为“君子”(当然人人皆可为君子)。 终日。 就是整天,整日。 乾乾。 敬慎貌,就是恭敬谨慎的态度。《文选•张衡<东都赋>》:“勤屡省,懋乾乾。”薛综注:“乾乾,敬也。” 因此, “君子终日乾乾” 就是“君子”整日保持恭敬谨慎的样子和态度。为什么?当然是有原因的。 夕。 《说文解字》曰:“莫也。从月半见。凡夕之属皆从夕。” “夕”字的本义为“日暮”,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是说太阳落山了,牛羊要回家。从日落、傍晚又引申为“夜”,如《后汉书?第五伦传》:“竟夕不眠。”就是整夜没睡。“夕”为白昼之末,所以一个月的最后一句也称为“月之夕”,一年的最后一季为“年之夕”。所以,“夕”就是“日暮”,就是“莫”。 “莫”,古又同“暮”。 (“暮”的古字,象太阳落在茂盛的草木或者树林中间,是“黄昏”和“傍晚”的景象)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其所从之“日”,表示“日日”、“天天”。“莫”与“日”联合起来表示“每天的黄昏”。本义:日落时,傍晚。 暮字的古文字型象“日”,也就是象太阳落在茂盛的草木中间,是“黄昏”和“傍晚”的景象。所以,夕”就是茂盛草木与夕阳余辉相辉映的景象。 (“夕”,就是“暮”,草木与夕阳余辉相辉映的景色) 惕。 《说文》:惕,敬也。《玉篇》:惕,惧也。“惕”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金文的左边是个“心”,右边是“易”字,像“蜥蜴”(四脚蛇)之形,上部是头,下部有腿有尾。说它是会意字,是认为四脚蛇要咬人,所以要当心!有“心”字表示提高警惕;说它是形声字,因为是左形(心)右声(易)。 (惕,小篆) 因此,“惕”就是茂密的林木和草丛中突然串出的蜥蜴类,也就是“四脚蛇”类(壁虎、变色龙),人受到突然惊吓而感到害怕和恐惧。蜥蜴俗称“大四脚蛇”,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在云南、广东一带较多。蜥蜴属于爬行纲动物,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 多数蜥蜴以昆虫及部分啮齿类为食,偶食家禽,其牙尖锐,具3个牙尖。蜥蜴生境各异,生活于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对蜥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许多种有其最适温度,会晒太阳以升高体温,使之高于气温。生活于寒冷地区的种冬眠。昼长对蜥蜴亦有影响。大部分蜥蜴为卵生,卵产于所挖穴中,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多数蜥蜴昼间活动,壁虎多在薄暮至破晓之间活动,并能发出大声(而大部分蜥蜴不能发声)。蜥蜴的捕食方式为静候或搜寻。 ( 惕,蜥蜴、四脚蛇 ) 、 若。 东汉•许慎《说文》曰: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玉篇》曰:杜若,香草。《楚辞•九歌》曰:采芳洲兮杜若。《梦溪笔谈》曰:杜若,即今之高良姜。所以,“若”就是“高良姜”。高良姜:子名红豆蔻,别名膏凉姜(《本草经集注》),良姜(《局方》),蛮姜、佛手根(《履巉岩本草》),小良姜(《中药志》),海良姜(《药材学》)。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因出于古高凉郡,即今广东省湛江、茂名一带,故名高凉姜,后因谐音而讹称为“高良姜”。 (若,杜若、今高良姜) 高良姜的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2750px。根茎圆柱状形,横生,棕红色,直径1~37.5px,具节,节上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茎丛生,直立。叶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750px,宽1.5~62.5px,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渐窄,全缘,两面无毛;叶鞘开放,抱茎,具膜质边缘;吉舌膜质,长2~75px,不开裂。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6~375px,花序轴被绒毛;花萼筒状,管长8~14mm,先端不规则3浅圆裂;花冠管漏斗状,长约25px,花冠裂片3,长圆形,唇瓣卵形,白色而有红色条纹,长约50px;侧生退化雄蕊锥状;发育雄蕊长约40px,生于花冠管喉部上方;子房3室,密被绒毛,花柱细长,基部下方具2个合生的圆柱形蜜腺,柱头2唇状。蒴果球形,不开裂,直径约30px,被绒毛,熟时橙红色。种子具假种皮,有钝棱角,棕色。花期4~9月,果期8~11月。 高良姜 株高40~110厘米,根茎延长,圆柱形。叶片线形,长20~30厘米,宽1.2~2.5厘米,顶端尾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无柄;叶舌薄膜质,披针形,长2~3厘米,有时可达5厘米,不2裂。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6~10厘米,花序轴被绒毛;小苞片极小,长不逾1毫米,小花梗长1~2毫米;花萼管长8~10毫米,顶端3齿裂,被小柔毛;花冠管较萼管稍短,裂片长圆形,长约1.5厘米,后方的一枚兜状;唇瓣卵形,长约2厘米,白色而有红色条纹,花丝长约1厘米,花药长6毫米;子房密被绒毛。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熟时红色。花期:4~9月;果期:5~11月。气香,味辛辣。《图经本草》中记载:“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 高良姜的 采集:夏末、秋初挖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茎、叶、须根及鳞片,洗净,切成小段晒干。 高良姜适合的人群:阴虚有热者禁服。 高良姜的食疗作用:该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芳辣温散。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寒疝,脚气,噎膈。 高良姜做法指导:凡中焦寒凝,或冷物所伤,脘腹冷痛者,可与干姜同用;若脾胃虚弱而脘腹冷痛者,可与人参、白术配伍,以补虚温中止痛。若痰饮内停而致呕吐清水痰涎者,可与党参、胃肠饮组合。凡肝郁气滞,胃有寒凝,症见脘腹疼痛者可与香附组合。 大良姜和小良姜都是姜属的根部辛香料,带有淡淡的樟脑味。根及粉未都买得到,通常用在远东地区的咖喱菜和马来菜中,也加在香甜酒及苦啤酒里。 烹调用途:可供作卤水调味料。良姜粉为“五香粉”原料之一。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粗磨刀石。《玉篇》曰:磨石也。所以,“厉”就是“砺”。砺,砥砺,都指的是磨刀石。“砥”是指质地较细的磨刀石,“砺”是指质地较粗的磨刀石。磨刀往往先用砺石,再用砥石“过细”。《广志》曰:“砺石出首阳山,有紫、白、粉色。出南昌者最善。”《山海经》曰:“高梁之山多砥砺。”《尸子》曰:“铁,使于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勿加砥砺,则以刺,不入,击,不断;磨之以砻,加之以黄砥,则刺也无前,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与勿砺,其相去远矣。” 农器镰、斧、钹之类,非砺不可,故砺石亦列入农器图谱之“铚艾门”,“铚”、“艾”是不同形状的镰刀。 (厉,砺,磨刀石) 咎。 “咎”同“臼”,古字通用。“臼”,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臼字,小篆) (臼,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无咎。 就是没有下凹的状态,这里指磨刀石的表面没有下凹。 因此,“厉无咎”指的是古人用于农业生产的镰刀、斧子等工具处在闲置的状态。由于没有铜器的打磨,磨刀石表面没有下凹,因此表面是平整的,就是“无咎”。 (磨刀石反复用来磨刀,表面就会“下凹”,就是“臼”) (磨刀石没有用来磨刀,表面就会“平”的,就是“无臼”) 建辰之月,即夏历三月,是阳气上升的季节,是草木生长茂盛的季节,是冬眠生物苏醒开始繁殖后代的季节,李白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阳春三月,森林复苏,杂草丛生,落日的余晖穿过森林的缝隙斑斑点点;盛开的高良姜花儿香气扑鼻;草丛里不时跳出吓人一跳的“四脚蛇”;君子在这个季节里整日对森林保持恭敬谨慎的态度。因此,镰刀、斧子等农具处在闲置的状态,磨刀石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而表面平整无下凹。这样的景象《易经》描述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在农历正月对树林及林中的动植物保持恭敬谨慎的态度,是因为这个月份祭春的日子,为了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国西南地区的壮族、傣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也在农历正月举行“祭竜节”,即“祭龙节”,就是这些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通常在指定的“竜树”下,祈求祖先的化身“竜树”保佑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三月三“祭竜节”) 6.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 历法上为“建午之月”,即夏历五月,气象上为多雾的季节。 (九四,“建午之月”,即夏历五月,多雾的季节)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小尔雅》曰:“渊,深也。”考虑到本爻词里的“龙”是森林,而森林不可能在水潭里。换一个角度看,《说文》里“渊”字的古文字形,也象云雾缭绕的山谷,云雾也为水。因此,本句爻词中“渊”字的景象是云雾缭绕的山谷。 (“渊”的古文字形) 跃。 形声,从足,翟( dí)声。本义:跳跃。《广雅》曰:“跃,跳也”。从动作上看,是人在上下跳跃状。这里指的是“龙”,也就是云南松在云雾缭绕的山谷里时隐时现的景象。山谷里松林茂密,云雾缭绕,松林时而显现于云雾之上,时而隐没于云雾之中,松林在云雾中或隐或现,呈现人上下跳跃状,就是爻词里说的“或跃在渊”。 (或跃在渊,云雾缭绕的山谷, 云南松时隐时现 ) (或跃在渊,云雾缭绕的山谷, 云南松 时隐时现 ) 无咎。 “咎”同“臼”,古字通用。“臼”,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这里指下凹的山谷,看上去象舂米器具状。由于下凹的山谷云雾笼罩,不再呈现下凹的景象,就是“无咎”。 (云雾弥漫山谷,无咎) (泰山云海,山谷是平的,无咎) 7.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五。 历法上为“建申之月”,即夏历(农历)七月,是林木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龙,云南松。 飞。 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但换一个角度看,“飞”字的小篆字形也象已经成型的大树。 (飞,小篆) 飞龙,长成参天大树的云南松。 (飞龙在天,长成参天大树的云南松) 飞龙在天。 夏历(农历)七月,云南松快速长成参天大树的景象。 (飞龙在天) 利。 马上,赶快的意思。 见。 进见。 大人。 《诗•小雅•斯干》曰:“大人占之。”朱熹集传:“大人,太卜之属,占梦之官也。就是“大宗伯”,为“春官”,管理国家祭祀等事务。 夏历七月,万物长成,收成在望,进见大人,准备秋祭,告知天地,感谢上苍。 8. 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 历法上为“建戌之月”,即夏历九月,气象上为干旱少雨季节。 龙,云南松。 亢。 干旱。 悔。 形声。字从心,从每,每亦声。“每”意为“一种有机体自身滋长并笼罩在其表面的灰暗物质”。 亢龙有悔。 建戌之月,即夏历九月,气象上为干旱少雨季节。由于空气干燥,云南松表皮由于水分的丢失而变得粗糙,叶绿素的消失使树皮表面由光滑的深绿色变为粗糙的灰暗色,就是“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 9.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 历法上为“建丑之月”,即夏历十二月,为深冬季节。 龙。 云南松。 群龙。 云南松组成的森林。 (群龙,云南松组成的森林)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龙首。 云南松针叶组成的树冠。 (龙首,云南松的树冠) 见群龙无首。 建丑之月,即夏历十二月,为深冬季节,云南松针叶脱落,树冠消失,看见的只有树干和树枝,就是“见群龙无首”。 (群龙无首,树叶落光,树冠消失) 吉。 古通“祭”。《说文》曰:祭,祀也。《汉典》曰:祭。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左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所以,“吉”就是“祭”,就是祭祀。
5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徐晓同学接招
热度 19 chrujun 2015-1-27 11:00
徐晓同学给我出的题,很容易从书上找到答案,事实上徐晓同学也从书上找来了。 这种题我不喜欢,故意答了徐晓同学想不到的答案。我不喜欢出书上有答案的题,这种题很难启发学生的思维。我只给徐晓同学出一道题,就能考出徐晓同学有几斤几两。也欢迎国内外的计算机高手接招。 论述周易与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思想。(3000~5000字,参考文献20~30篇) 或者答另外一道题 论述孙子兵法与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思想。(3000~5000字,参考文献20~30篇)
个人分类: 哲学与科学|4501 次阅读|22 个评论
说说卜筮的一些事情(下)
热度 9 fdc1947 2014-9-23 07:57
说说卜筮的一些事情(下) 既然在上一篇中所说的方法是阴阳失调的,有没有修正的方法?应当怎么修正呢? 修正的办法当然有的,而且不止一个。 先介绍第一种。在上次介绍的方法之中,只在第一变中要挂一,就是先拿走一张牌。现在修正的方法,则是在第二、第三变的时候,也要“挂一”。在第二变44或40张牌分成两堆以后,还要拿走一张牌,然后再四四以 揲 。第三变也是如此,其余都与原来一样。 我们也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及由此引得的结果。首先,分二和挂一实际上是“可交换的操作”,即把44张牌任意分两堆以后取走一张,与把43张牌任意分两堆没有什么差别。 43 张牌任意分成两堆,再四四以揲,如果一堆余1,另一堆必然余2;同样,如果一堆余2,另一堆必余1。对于这两种情况,四四以揲出来的结果一定是40。如果一堆余3,另一堆必余4;同样,如果一堆余4,另一堆必余3。对于这两种情况,四四以揲出来的结果则一定是36。 这样, 第二变由44→40与由44→36的几率相同,都是2/4即1/2。同样第二变由40→36与40→32的几率也相同,也都是1/2。 一般地说,由4N-1张牌分两堆以后四四以揲,去掉余数后得到4(N-1)和4(N-2)的几率都一样,都是1/2。这里N = 8,9,10,11. 这样,经过三变以后,由48→36的过程是:48→44(几率3/4)→40(几率1/2)→36(几率1/2), 这个过程的几率是(3/4×1/2×1/2) = 3/16. 由48→32的过程有三个:48→44(几率3/4)→40(几率1/2)→32(几率1/2)、48→44(几率3/4)→36(几率1/2)→32(几率1/2)以及48→40(几率1/4)→36(几率1/2)→32(几率1/2), 三个过程总的几率是(3/4×1/2×1/2)+(3/4×1/2×1/2)+(1/4×1/2×1/2) = 7/16. 由48→28的过程也有三个:48→44(几率3/4)→36(几率1/2)→28(几率1/2)、48→40(几率1/4)→36(几率1/2)→28(几率1/2)以及48→40(几率1/4)→32(几率1/2)→28(几率1/2), 这三个过程总的几率是(3/4×1/2×1/2)+(1/4×1/2×1/2)+(1/4×1/2×1/2) = 5/16. 由48→24的过程是48→40(几率1/4)→32(几率1/2)→24(几率1/2), 这个过程的几率是(1/4×1/2×1/2) = 1/16. 写成周易的语言,经过三变之后得到老阳、少阴、少阳和老阴的几率分别为3/16,7/16,5/16和1/16,它们的比例为3:7:5:1。 于是,总的阴爻和阳爻的比是(7+1):(3+5)= 8:8。阴阳得到了平衡 。 还可以介绍另一种修正的方法,比上面的还要更简单一些。 这种筮法与上一集介绍的方法一样,只在第一变时“挂一”,在第二变和第三变时就不再挂了。但是, 在所有三变的过程中, “揲四”时只揲左手的,不揲右手 ,也就是说,只是把左边一堆牌四张四张地数,取出余数,而右边的一堆并不用揲,只是根据左手揲剩余的数目,从右手边取出几张予以补助。 若左手剩1和2,则右边拿出的补足至4;若左手剩3和4,则右边拿出的补足至8。 这样,由于左边余1、余2、余3和余4的几率相同,因而在第一变时由48 得到44和40的几率就相等,各为2/4即1/2。 在第二变时由44 得到40和36的几率也相等 ,由40得到36和32的几率也相等。 在第三变时由40 得到36和32的几率、由36得到32和28的几率、由32得到28和24的几率全部相等,都是1/2。 每次 “揲四”后所得两种结果都相等。 三变过程中各种结果的几率形成一个类杨辉三角形: 这样,这种筮法得到老阳、少阴、少阳、老阴的几率之比为1:3:3:1,按照唐朝人 张辕的说法是 8:24:24:8 。阴阳也是平衡的 。 至于为什么可以只揲左手边,不揲右手边?似乎所有的 书上都没有说。我想这也无关紧要,因为谁也没有说过两边都要揲的道理。从《系辞》第九章“大衍之数五十”那段话中间,并没有说到是否左右手都要四四以揲,还是哪一边需要四四以揲。 这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是后世各家卜筮者各自发挥的结果。 上面两种方法都是阴阳平衡的。阴阳都是平衡的,但是得到的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正所谓“ 各庄有各庄的高招 ”,您信谁的? 同样是一笔糊涂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卜筮的基础:“大衍之数五十” 。 我们一开始要用49根蓍草。为什么要用49根蓍草?因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为什么“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西汉著名易学家京房说:“ 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 ”。这是几乎卜筮祖师爷级人物的看法。 到了东汉,著名学者马融说,不对!马融是个了不起的大学者。 《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而且敢于招女学生,“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马融认为 “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 。”(1+2+2+4+5+12+24 = 50)。“ 北辰居中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而用也 ”。 可是,马融最好的弟子郑玄不同意。 郑玄比他的老师学术成就更大,儒学最权威的经典《十三经注疏》中竟有四篇的注 笺 是他作的。 郑玄说:“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气,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焉 ”。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有根有据。《系辞上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从1加到10等于55,现在的小朋友了都在练习这个,据说可以成为像高斯那样的天才)。可是为什么要减去五行之五,又要无缘无故减一,郑玄的理由并不充分。 比郑玄略小50来岁的学者荀爽却认为,这是因为 “(八)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 ”。 这些都是东汉的大儒,后人对于古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工作。 没有他们的工作,很多先秦古籍我们很难读懂,用一句时髦的语言,我们还将“在黑暗中摸索”。 唐代易学家 崔憬的观点又与郑玄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把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减去天一地四,从而得到五十 。为什么减去天一地四?因为“ 天一地四者,此八卦之外,大衍所不管也 ”。八卦不管天地,这好像也有点问题。 宋儒 邵雍说得简明而扼要:“ 天数二十有五之倍数,合五十 ”(25×2 = 50)。 朱熹朱夫子说得就不那么肯定:“ 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5×10 = 50)。 上述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经过千百年的大浪淘沙而站住了脚的、第一流的大儒家。对于儒家著作的贡献,我们今天的任何一个儒者,即使是最出色的人物,都难以与他们比拟于万一,更不要说相提并论了 。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是各有各的主张。 近代人杭辛斋则别出心裁:“ 勾股自乘合大衍数,即三三见九,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 早在东汉、三国时代,姚信、董遇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天地之数五十又五,减去六爻之六,就是其用四十有九。不知道是否受到他们的启发,现代人金景芳提出: “大衍之数五十”应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古书可能脱“有五”二字。这倒痛快, 古人弄错了,应当是大衍之数五十有五,他们抄丢了“有五”两个字 ,一刀把“大衍之数五十”这个难题砍个干干净净。 不过, 随便说古人抄错了,光凭胆大、没有证明恐怕是不行的。古人抄漏了,有原件吗?有未抄漏的吗?退一步说,有谁见过未抄漏的?统统拿不出来。两千多年来,谁也没有见过 。因而,这样的证明,任你有天大的本事,在现存的典籍中是不可能有任何蛛丝马迹的了,恐怕只有盼望着将来的某一天,从地下挖出先秦的宝贝了。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虚无缥缈得很哪。 总而言之,卜筮的理论基础“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两千多年来,经过这么多大学者皓首穷经的研究,竟然还是一笔糊涂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说到了这些,对于那些对《易经》顶礼膜拜者,对于根据它卜筮而得的结果深信不疑者,倒真是一件尴尬之事。 其实,即使有再好的理论基础,最后的卜筮结果,不都是产生在那几个“随机”的“分二”之中吗?我们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卜筮,不都是“随机”的产物吗?至于对“随机”结果的解释,这就是另外一种“技巧”了。如“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那样的如簧巧舌才是问题的关键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7943 次阅读|8 个评论
说说卜筮的一些事情(中)
热度 10 fdc1947 2014-9-20 07:50
说说卜筮的一些事情(中) 问:怎样产生一个卦? 答: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为了得到一个卦,需要生成爻,从最底下那个爻(初)开始。得到了初爻,然后再生成二爻,接着三、四、五,直到最上面的那个“上爻”。生成了六个爻,这才组成了一个卦。 问:如何生成一个爻呢? 答:千百年来,生成爻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有一枚铜钱的,也有两枚、三枚铜钱到八枚铜钱的。还有什么看时间、风候之类的。但那些都不是“正规”的,甚至可以说是“野鸡路子”。 公认“最正统”的、“学院派”的方法是 蓍草法。其工具是50根蓍草的茎,据说蓍草最为灵验。但是后来人们认为卜卦最主要的因素是“数”而不是蓍草,因而后人径自用小竹棍(这就是为什么“筮”字有竹字头)或小木棍。 由于是“正统”的和“学院派”的,卜筮的方法就一定不会像扔扔铜钱那样简单,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一眼就看懂。所以,在看下面的方法介绍时,如果各位有兴趣,想看懂下面的叙述,那就请拿50根小木棍,照着做。如果不照着做,我估计一般人第一次是很难弄清楚所说的过程的。但是,现在找50根小木棍并非易事,因为我们不用火柴了,估计各位最容易拿到的50个“相似物”是50张扑克牌。既然“前辈大师”可以用竹棍和木棍代替蓍草,则“我辈小子”用扑克牌代替竹棍也不会违背“天意”。 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周易. 系辞上传 》中如下的一段话: “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 这段话有点像天书,因而给了卜筮者发挥的空间。 现在网络上介绍了一种方法。我将把这种方法重新叙述,就像我们做化学实验写操作步骤那样,一步一步来。 操作步骤如下: 1 、先找50张扑克牌(合“大衍之数”),取出一张(象征太极)放在一边,只用49张即可。(这就是说,实际上有49张牌即可) 2 、 把49张扑克随机分成左右二堆 (象征两仪或天地),叫做“分二”。 然后从右边一堆中拿走一张 (象征三才),放在一边。这叫做“挂一”。 3 、然后将左边一堆,按四张四张的数出(象征四季),叫做“揲四”。将余数(如能够整除则认为余4)即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张也放到一边去(象征闰月)。然后将右堆扑克也四张四张地数出来,也将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拿走。这样,两边都四张四张的数出来的牌的总数是40或44张,这是我们下面有用的东西。这就完成了所谓第一变。 4 、将第一变得到的40或44张牌,再任意分两堆,分别再四张四张地数,把余数去掉(能数尽的去掉四张)这样剩下的两堆之和只能是40、36或32张,这就是“第二变”。 5 、再将这剩余的40、36或32张扑克按照第二变的方式进行第三变。 6 、三变之后,剩下的牌数只能是36、32、28或24,分别称之为老阳、少阴、少阳和老阴。 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个爻。 我们可以重新取49张牌,重复上面的过程,得到第二第三…直至上爻。三变而得一爻,十八变而得一卦。 在上面的过程中,我写的“操作步骤”已经删去了与卜筮结果无关的花哨东西,但是,看上去仍然较为复杂。 我们现代人总是要对上面的做法进行一下分析,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知道,如果我们拿一个硬币往上一扔,任其自由落地,硬币的正面或者反面朝上,这是一个随机过程。如今的许多体育比赛开始时,都有如挑边或挑发球权之类的问题,都是利用这个随机过程。 在卜筮这里,仍然是利用了这样的随机过程,而且用了三次。我们在刚才的操作步骤中三次随机地把若干张牌分成两部分。几个随机操作的结果仍然是随机的。描述随机过程结果的数学量是几率。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随机过程中的几率。 一. 49张牌随机(即任意)分成左右两份,分的结果一定是一奇一偶。再从右边拿走一根,结果有二: 左右均奇或均偶 。(所谓“大衍之数50,拿掉太极剩49,分两仪,再去一,象三才”这个过程,实际上 就是把48分成两份 )。 二. 假定 左右均奇 ,对左手边四四以 揲,余数必为1或3。因为左右之和为48,如左余1,则右必余3;如左余3,右必余1。 假定 左右均偶 ,对左手边四四以 揲,剩余必为2或4。同样,因为左右之和为48,如左余2,则右也必余2;如左余4,右也必余4。 三. 这样,第一变的结果,总共有4种可能,其中两边余数之和为4的可能性有3种(左1,右3;左3,右1;左2,右2),而两边余数之和为8的可能性只有一种(左4,右4)。也就是说 在第一变之后,由开始的48张牌得到44的几率为3/4,而得到40的几率为1/4。 四. 把44或40张牌进行第二变。与上述分析相同,由第一变后的44得到40的几率是3/4;由44得到36的几率是1/4。由第一变后的40得到36的几率是3/4;由40得到32的几率是1/4。 这样,从48开始,经过两变以后得到40的途径为48→44(几率3/4)→40(几率3/4),所以 由48→40的几率是(3/4×3/4)= 9/16; 而由48得到36有两个途径,一个是48→44(几率3/4)→36(几率1/4),另一个是48→40(几率1/4)→36(几率3/4),所以 由48得到36的几率是(3/4×1/4+1/4×3/4)= 6/16 同样,由48得到32的途径是48→40(几率1/4)→32(几率1/4),所以 从48→32的几率是(1/4×1/4)= 1/16。 两变之后,剩下的牌数可以是40、36或32,得到这些牌的几率分别是9/16、6/16和1/16。 五. 把40、36或32张牌进行第三变。与上述分析相同,由40得到36的几率是3/4;得到32的几率是1/4。由36得到32的几率为3/4;得到30的几率为1/4。由32得到28的几率是3/4;得到24的几率是1/4。 这样,第三变完成后,由48得到36的途径是48→40(几率9/16)→36(几率3/4),这样, 由48得到36的几率是(9/16×3/4)= 27/64; 由48得到32的途径是48→40(几率9/16)→32(几率1/4),以及48→36(几率6/16)→32(几率3/4),这样, 由48得到32的几率是(9/16×1/4+6/16×3/4)= 27/64 ; 由48得到28的途径是48→36(几率6/16)→28(几率1/4),以及48→32(几率1/16)→28(几率3/4),这样, 由48得到28的几率是(6/16×1/4+1/16×3/4)= 9/64 ; 由48得到24的途径是48→32(几率1/16)→24(几率1/4),这样, 从48得到24的几率是(1/16×1/4)= 1/64。 六. 总之, 由48开始经过三变得到36、32、28、24的几率分别是27/64、27/64、9/64、1/64。 换成卜筮的语言,得到老阳、少阴、少阳、老阴的几率之比为27:27:9:1。总的阳爻数27 + 9 = 36,阴爻数27 + 1 = 28。 总的阳爻和阴爻的比为36∶28也就是9∶7。 这不是“阴阳失调”吗?就是阴阳失调。花了那么大的功夫,得到的结果竟然是阴阳失调,而且达到 9 ∶7 的程度,严重的失调了。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男女的人口比例是 9 ∶7 ,这社会还能够健康发展、安定团结吗? 用这样的方法还能够表达“天意”吗?看来真个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啊。 能够“修正 ”一下吗?修正的结果又如何?请看下一篇。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6868 次阅读|23 个评论
说说卜筮的一些事情(上)
热度 10 fdc1947 2014-9-17 07:57
说说卜筮的一些事情(上)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说说子午卯酉的这些事情》,有网友问我是否会“周易起卦”,我想起来过去我在与朋友的通信中写过这么一篇东西,两年半以前放在了科学网博客上,我估计耐着性子真正读完这篇文章的人不会很多。所以,还是有必要重新写一点东西。 如今,可以见到“周易”字样的地方真是不少。每个城市的距离热闹地方不远但也不紧挨着的略僻静处,总有一些算命的,地上摊开一块布,上面写着“周易”如何如何,这是最下等的。比这个略像样子一点的是租个门面,玻璃门上有“周易预测”之类的字样。网上经常报道哪里的官员出了问题,一般地说,贪污受贿是主要的,当然网络上更喜欢宣扬的是他们怎么搞女人,然后还有请大师用“周易算命卜卦”之类的。侧身于官员的事迹之中了,这个算中等的吧。高等的就是“正面”的了,大学里往往有专门研究“周易”的专家,开设关于“周易”的课程,官员们到大学里去深造,也很喜欢选这样的课程,大概也想预测一下自己的前程。可见,如今无论是上流还是下九流,都很喜欢这个周易。各种书店里面也总有有关周易的林林总总的书籍。但是,上面说到的人中间到底有多少人认真地读了《周易》的全部原文,我还是很怀疑的。 《周易》这部书,是我们现存的最古老的书籍,老到什么程度呢?在孔夫子的时候,就被认为是非常古老的了。所以,它被尊为儒家的十三经之首。据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N代学生又为此写下了很多东西,由于古人没有著作权意识,后世的人们也说不清书里的哪些话是谁说的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周易》是现存最古老的著作,至少其中一部分是最古老的,剩下的部分也是很古老的了。 《周易》中间的很多语言、很多思想,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大家知道,只要是古人留下的东西,比如考古挖出的那些碎陶片,对于如今的人们都是非常珍贵的,都值得我们珍惜,都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当然,如果有人认为,半坡人留下的那些陶器,质量比如今景德镇的瓷器还要好,那我们也没有办法,只有任他去说他的看法。 闲说少说,还是说卜筮吧。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还是用问答体。 问:什么是卜筮? 答:卜是占卜。古人把乌龟壳放在火上烤,根据烤出来的裂纹判断事情的吉凶。“卜”字本身就是裂纹的象形。筮就是利用蓍草的茎推演出卦象,然后根据周易的提示来判断事情的吉凶。二者本不是一回事,然而由于都是预测吉凶,所以人们往往放在一起说,又由于用龟甲的卜很麻烦,后世好像没有这样做的了,所以所谓卜筮,如今也就成了筮,也就是所谓起卦。 问:什么是卦? 答:先要说爻,因为卦是由爻组成的。爻有两种,一种是阴爻,符号是两个短横,就像我们连续写两个破折号,另一种是阳爻,把阴爻的两个破折号连起来,成一长条,就是阳爻的符号。阴爻和阳爻是后人的称呼,在《易经》中,把阴爻称为六,把阳爻称为九。 把三个爻上下摞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卦。由于每一个爻有阴阳两种,上下三个爻形成的卦,就有2×2×2 = 8种,这就是所谓八卦。各给他们取一个名字,称为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如下图所示: 人们把这八个卦比附为八种自然物。乾——天、坤——地、震——雷、艮——山、离——火、坎——水、兑——泽、巽——风。 把两个卦上下再摞起来,由于下面的每一卦都可以与八个卦中的任意一个相配合,这样就生成了8×8 = 64 种配合,人们仍然称这种配合为卦,这样就有了六十四卦。例如,乾下乾上,我们仍然称之为乾。乾下坤上,称之为泰。坤下乾上,称之为否(pi3)。如此等等。 这样,每一卦,就有了六个爻。这六个爻的位置,从下往上数,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注意这里六个爻的次序,是从下往上数的。由于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就有了初九(最下面的是阳爻)、初六(最下面的是阴爻);九二(下数第二爻为阳爻)、六二;九三、六三;九四、六四;九五、六五;上九、上六等称呼。 《周易》中对于每一卦的说明称为卦辞,另外,还有彖辞和象辞(对于乾、坤二卦还有“文言”)进一步说明该卦的性质。对于每一卦中的每一爻也有说明,称为爻辞。 这些 卦辞、爻辞、彖辞、象辞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从帝王深宫到百姓街闾巷陌直到穷乡僻壤,都能够找到这些文字的影响。 例如,过去,皇帝之位称九五之尊,那就是因为《易经》中乾卦·九五的爻辞:“九五,飞龙在天”,照着过去最传统、权威的解释便是“ 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 ”(《易·孔颖达疏》)。 又如,没有读过书的农民在一起喝酒划拳,也必说“六六大顺”。我们做事情总是希望大大的顺利,那为什么大顺是六六呢?那起源便在《周易》之中。如果起卦时六个爻都是阴爻(六个六),得到的就是坤卦,而 坤卦的彖辞中有:“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坤卦的文言中有:“坤道其顺乎”;系辞中有:“夫坤,天下之至顺也”这样的话。因此,坤卦最重要的性质就是顺。据此,人们就说六六大顺。 所谓筮,就是利用某种方式,生成六个爻以组成一个卦(这就是起卦这个词的来历),然后,利用上面所说的 卦辞、爻辞、彖辞、象辞等,对生成的这个卦,进行解释。 至于对这些卦辞、爻辞、彖辞、象辞的解释,则各家有各家的高见,五花八门,恐怕没有人能够总结出来到底有多少种看法。 那么,如何得到这些卦呢?请看下一篇。 (图片取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5680 次阅读|16 个评论
正解周易宇宙论(3)关键词:古生物灭绝原因 太阳运动 彗星体
王连军 2013-7-7 12:33
正解周易宇宙论 (3) 王连军 2013年7月7日 第三节 古生物灭绝的天文原因 自寒武纪以来共发生了五次较为严重的古生物灭绝,最近一次发生于6500万年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生物群体灭绝,各种猜测都有。有说是火山喷发,有说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还有猜测是地球磁极颠倒所致,等等。但这些最终都没有得到定论。 周易中也有古生物灭绝的记述,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此展示给大家,以供参考。按照记述,生物大灭绝是由两种天文原因所致:一是太阳运动,二是太阳演化。本节中只对太阳运动作出解释,太阳演化则在后文中详解。 太阳围绕银河系旋转的周期是1.88亿年左右(原来的估计是2.5亿年),由于它的轨道面与银道面有一倾角,每经过0.94亿年就要穿越银道面一次。在银道面附近对称分布有大量的像云雾一样的弥漫态尘埃物质,太阳系一旦进入这一区域,这些弥漫物质就会遮挡太阳光线,造成地球表面温度降低,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生物灭绝。另外,在这一区域还有大量的以物质颗粒粘附的方式而形成的小天体。因为它们并不是按照正规法则而形成的,一般质量都不大,质地疏松无规则,彗星就是太阳在这一天区捕获的小天体。它们会在地球引力下不时的闯入大气层,因其质量小,一般都会在大气中燃尽,未被燃尽的残骸会降落到地面轰击地表,造成人员伤亡。 《易。小过》: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象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舆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险初六飞鸟遗凶象曰飞鸟遗凶不可如何也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九三弗过防止从或戕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铁用永贞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象曰弗过之已亢也。 注解: 君子:太阳。君子行:太阳运行。过:太阳系穿过弥漫区。音:信息。眚:翳;遮蔽。鸟:小天体;彗星体。因为天体是象鸟一样悬浮于太空中的,所以古人常常以鸟代指天体,如民间传说中太阳是九头鸟。戕:杀害。公:众多。弋:木桩;木段。离:明。《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见。弗:最早的“数”。此字在周易中是最难解的字,其来历非凡,后文中将有详解。 这段文字在此不能全文翻译,主体大意是:太阳系在运行中(君子行)会遇到穿越弥漫区的过程(过)。此时会有两种自然灾害发生:一是遮蔽之灾(灾眚),弥漫物质充斥整个日地空间,浓云密布,天昏地暗而不见下雨。二是在这一天区会有众多的小天体(彗星体)像飞鸟一样不时的闯入大气层。它的危害不可形容,不可估量,不可预测(飞鸟以凶不可如也),非常厉害,必须予以戒备(往厉必戒),顺势采取积极地预防措施方可安全,否则定被它杀害(防之从或戕)。当发现这种天像的信息时不要滞留于地面或高处,要选择地势低洼处躲避(不宜上宜下),去西郊野外低洼处挖一深穴,用众多的木段加固棚避起来(公弋取彼在穴),人员躲避于内即可安全。若用铁制容器会更安全(用铁永贞)。太阳在运行中遇到弥漫物质区是正常的,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就会发生(舆时行也)。它的危害期不会很长(终不可长),很快就会过去。要把它当作一件很正常的小事,不可小题大做(可小事不可大事)。历史上数次穿过弥漫区时都曾有小天体很明亮的闯入大气层,造成了地球的灾难(弗过之飞鸟离之凶),但这数次“穿过”距现在已很久远(弗过之已亢也)。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1.为什么要选择低处而不选择高处躲避?因为小天的轨迹是一条直线,它就像一条光线,只能扫描到高点与高点发生撞击,所以躲避于低处就比较安全。 2.为什么要去西郊躲避而不是东郊?因为由东向西切入大气层的小天体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与大气的摩擦力大,一般都能在大气中燃尽。而由西向东切入的属于顺向切入,与大气的摩擦力小,剩余残骸撞击地表的几率比较大。撞击后的溅射物也是由西向东,此时若向东转移,即便不被小行星直接撞击,也可能被小行星撞击村庄后所溅射的砖石瓦块击伤。所以,为了提高安全性最好是向西转移。关于这一点我曾向南京大学天文系胡中为教授请教过,他是我国研究彗星的专家,他也认为这一措施有相当的科学性。 很多资料对寒武纪以来的五次生物灭绝的具体年代标注不一,多少有些出入。我从网上查阅看了一下,觉得百度名片《生物大灭绝》中的数据比较可取,所给出的年代是: 第一次: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第二次: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第三次: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第四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第五次: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 这其中: 第一次与第二次的间隔时间是0.75亿年。 第二次与第三次的间隔时间是1.15亿年。 第三次与第四次的间隔时间是0.5亿年。 第四次与第五次的间隔时间是1.35亿年。 从以上间隔时间来看,它们并不统一,有长有短。这说明银道面附近的空间环境很不好,弥漫物质的分布有些凌乱。当太阳运行至银道面时不一定遇到弥漫物质,在驶离银道面很远的地方却又能不期而遇,从而造成了各次的间隔时间参差不齐。根据历次的间隔时间分析,只有第二次可能发生于银道面上,其他四次都与银道面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了解他们的空间分布情况,首先按照2乘以0.94亿年为一个周期画一条正玄曲线,以此代表太阳相对于银道面的运行轨迹。把第二次灭绝的时间点选定在银道面上,再根据这五次灭绝的间隔时间和横坐标上的时间标度,就可以在这条曲线上找到它们各自的对应位置点。见图3—1. 图中A/B/C/D/E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次的灭绝点,F是太阳目前所在的位置。 依此图为参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生物灭绝点都发生于太阳运行轨迹与银道面相交点(升交点和降交点)附近,最大偏差0.23亿年。这说明它们服从太阳围绕银河系运转周期的规律。 2.目前太阳至银道面的距离是8秒差距(1秒差距等于3.2616光年),按照运行周律它再经过0.11亿年就可到达一道面。于是可知它垂直于银道面的分向运行速度是8除以0.11等于72.7秒差距/亿年。用这一速度就可以计算出各次灭绝点与银道面的垂直距离: 第一次:银道面以北14秒差距。 第三次:银道面以北15秒差距。 第四次:银道面以北17秒差距。 第五次:银道面以北13秒差距。 以上数据表明,四次生物灭绝都发生于银道面以北13—17秒差距的区域内。说明这是一个高危区,在这一区域一定存在比较稠密的弥漫物质,太阳系一旦进入这一区域就有可能发生生物灭绝。 3.生物灭绝的间隔时间不统一与弥漫物质的分布有关。由于弥漫物质区与银道面有一定距离,在太阳接近银道面时就会提前发生,远离银道面时就会迟后发生,偏差值由弥漫物质区与银道面的距离决定。 第一次:迟后0.19亿年。 第三次:迟后0.21亿年。 第四次:提前0.23亿年。 第五次:迟后0.18亿年。 4.以银道面以北高危区最大值17秒差距为参考点,太阳系早在1200万年前就已经进入这一高危区。虽然直到现在并未发生严重的生物灭绝,但在250万年前却进入了冰川期,说明这一区域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只是太阳系在这一次的灭绝期中侥幸的逃过了一劫。 以上结论与银盘上的弥漫物质分布基本相符,与太阳运行的规律相谐调,符合周易中的论述观点。由此可以说,周易中对生物灭绝的论述有一定的科学性、真实性,值得我们参考。 (待续)
个人分类: 周易研究|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解《周易》宇宙论 (1) 关键词:周易 宇宙论 解密
王连军 2013-6-7 14:49
正解《周易》宇宙论(1) 王连军 2013年6月7日 《周易》是一部被加密的宇宙学论著,内有特殊的宇宙观和特殊的基础理论体系,对宇宙、天体和物质都有超乎寻常的见解。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部宝典,以神秘莫测而著称。有人说它是一部奇书,也有人说它是一部天书。其理论值的探讨,其背景值得深思,其来源值得深究。本文对其实施解密,把其中的理论介绍给大家,为分析它的背景、来源和宗旨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 周易的真实内涵 何为周易?“周”是周期之意。“易”是计算之意。“周易”就是计算宇宙周期演化的一门学问,它相当于今天的宇宙学专著。 “易”是会意字,由“日”和“勿”组成。“日”在汉字中代表太阳或星星。“勿”是手的变形写法。所以,它的含义是用手一个个的数天上的星星,是计算之意。 《周易》是综合性旳文著,其内容较为广泛。但主要记述的是宇宙演化、物质创生、宇宙大爆炸、各种粒子的结构、宇宙初生时的总核子数、地球的形成方式及演化过程、地球生命结束时的自然面貌及延长地球生命所要采取的措施等,以及空间结构、四维类球体空间的标准理论模型和物质信息密码等方面的信息。 周易有先天周易和后天周易之分。先天周易是纯正的宇宙学理论,其中没有任何封建迷信的元素,是本文所要面对的。 先天周易已被古人使用特殊语言修饰的方法封闭起来,一般人看不懂。文内设有很多陷阱,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历代文人无不倾注于研究周易,如周文王、孔夫子、朱熹等人。遗憾的是他们不但没有获得正果,反而掉进了预设的陷阱里。周文王掉进了算命的陷阱里,孔夫子则被“仁故能爱范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搞得迷迷糊糊,成为他“仁”论的理论来源。 周易中除了文字记述外,还有很多几何图形,人们常常把它们统称为“八卦图”。这些图形大都与空间理论密切相关,有其深奥的内涵,是珍贵的科学资料。 后天周易则是在先天周易被封闭后,仅依据先天周易中的几何图形和二进制数码发展而来。所以,它有其名无其实,有其形无其意。现在社会上流行的皆属此类,他基本属于算命学,其创始人应该是周文王,代表作是“文王八卦”。在先天周易的文本中还参杂有周文王的算命观,在解读周易时要特别注意。 古人为何要封闭周易?这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周易中从理论的角度给出了古生物灭绝的天文原因及具体的预防措施,以免人类在无知状态下一旦遇到这类事件全军覆没。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好事,无可厚非。但它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恐慌,“繻有衣袽终日戒”,无心生产,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便不得已地将周易封闭起来。其实生物灭绝没有什么可怕的,其直接原因是超低温,只要心中有数,知其原理,完全可以有的放矢的战胜这一灾难。另外,根据周易的相关记述,下次生物灭绝应发生于3500万年后,大可不必担心。但当时的宣传教育手段很有限,人们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听风就是雨,既不明白原理,也不知道准确的发生时间,只是一味的终日防备。 《周易。系辞上》: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著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这段文字的大体意思是:圣人为了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生物灭绝事件的疑惑与恐慌,以利天下百业的稳定发展,在征集天下众人的意见后决定将周易退藏于密,故而著作了这部具有隐藏性的加密文本。等到以后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到一定高度,人们方可解开周易的秘密和六爻的含义,明白周易对科学的贡献。天下所有的圣人决心已定,对于退藏周易后的结果是好是坏无怨无悔,一切于民同当。 特别注解: 1.“圣人”是上古时代具有最高知识的学者,相当于现在的教授、专家,主要负责当时的科学普及教育。 2.“神”在周易中是一个常用字,经过综合分析,它的字义解应当是现在的“科学”一词。否则,周易无解。现在一般把它看作是封建迷信的,这是不对的。 “神”与“道”的字义很相近。查阅《辞海》,道是“规律;法则”,在周易中应把它解为“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神与道还常常组词为“神道”,其本义是“科学规律;科学法则”。有时也需要把它解为“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等。周易诞生于上古文字初生期,语法、用词和字义与现在有很大差别。因字少、词少,导致字义广、词义广,很难界定某字某词唯一准确的义解。另外,古代人与现代人对“科学”一词的理解认识也有一定的差距,在当时的牧猎时代,即便是简单的农业种植也被看作是科学的,故而称之为“神农”。这些都是大家日后解读周易时需要注意的,切莫以今衡古。 周易中的宇宙理论主要有四部分: 1.宇宙演化。 2.天体演化。 3.粒子结构。 4.基础理论。 在宇宙方面,它属于循环演化论,可满足质能守恒。由相应的物质衰变为相应的引力子,再由相应的引力子有序地集结合成相应的物质,完成一个循环演化。所有的物质粒子都是同步、同相、同时创生的。大爆炸的动力是电子间的斥力和元素合成过程中质量损失所释放的能量。 天体方面,它是以四维类球体空间为基础推导天体演化的,其结果与客观实际很吻合。可以很好地解释各行星的空间分布、角动量分布和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粒子方面,周易中给出了理论中的质子、电子和中子的结构模型。它们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结构特点。质子和电子有明确的空间开放点(电磁辐射点),质子的辐射点是两个极点,电子是两个角点。引力子是组成粒子的基元。 基础理论主要由空间理论构成。它包括各维空间的结构、空维与空间的关系、正反空间的耦合方式、空间的弯曲缠绕方式和空间的转化方式等。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空间中的自然客体,空间理论是物理学的基础,必须对各类空间包括生物体空间的结构、机理和属性全面了解才可以。什么是空维?它是由谁来决定的?它在空间中是怎样体现的?这些最最基本的也要从理论的角度给予科学的定义。否则,整个物理学大厦因缺少巩固的基础而成为空中楼阁,无力面对大自然。例如,天体是由四维类球体空间演化而成,若把它当作三维正球体空间分析推导必定格格不入。自从1755年康德提出的第一个太阳系起源说以来共有四十多种学说,其中没有一个是被普遍接受的。这并不是科学家们无能,而是对空间的认知不足所致。 《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士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丈舆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由这段文字可知,周易的空间理论是通过天文观测(仰观天象),大地测量(丈舆地之),认真总结自然规律的结果;是对近远诸物,动物鸟兽全方位研究的结果。可见,它完全来自于大自然,当把它用于大自然,应用于天文学和宇宙学研究非常合体,一些难以想象的极其复杂的课题变得非常简单。 周易中有两大法宝:一是物质信息密码,二是宇宙方程式(此方程式在周易中是用语言表征的)。物质信息密码是研究粒子必不可少的理论工具,使用它可以解出各种粒子的结构,一个不差的计算出宇宙中的总核子数。宇宙方程式可以用来计算宇宙、天体和粒子的大小(空间尺度),也可以计算任一恒星的行星数及各行星的空间分布,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求出任一天体的内部结构。 现在是否有必要解密周易?我觉得应该有这个必要,不知大家怎么看。 史前成文《周易》的目的是为了科学的发展,提高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他虽然已被封闭,但其宗旨并没有改变。封闭仅仅是暂时的,不得已的,古人依然期待着能够有朝一日把它复原出来,为之所用。 周易理论或许能够为我们开启更高层次的科学之门。它的优点是基础扎实,系统严密,服从自然规律,与客观实际相符。所以它的实用性很强, 一些使用常规理论无法做到的它都能够迎刃而解。我们目前的物理学理论相形之下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尚未成熟。由于对空间的认识不足,不够深刻,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致使物理学处于迷茫中发展,疑点重重,徘徊不前,很吃力。所以,周易理论与现代理论有很强的互补性,很多方面可以参考借鉴,取长补短,消化吸收,以充实现有理论,使现代物理学有的放矢的实现质的飞跃发展。 我研究周易已经很多年了,由于才疏学浅,所涉及的内容既广泛又深奥,至今也未完成。现在我年龄大了,不想继续研究了,现通过《科学网》这一平台,把我所解得的一知半解的结果写给大家,希望对口的学者以此为参考继续深入探讨。 我有一个很纠结的心理。周易诞生于很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把它看成是封建的、迷信的,把它列为科学的反面对象。因此我本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触及这一禁区,但又觉得它的确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对今天的物理学进步的确有一定的帮助,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古人的意愿把它解密公诸于世。至于它究竟是科学的还是封建的,当有大家裁定吧,我只能据实而译。另外,本文主要是把周易引荐给大家,把解密周易的要领介绍给大家,其中的内容我能理解多少就写多少,至于那些深奥的我所不能及的则由大家细心推敲。 若有不当,欢迎大家提出见解,批评指正。 (待续)
个人分类: 周易研究|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成立周易预报局
热度 7 wliming 2013-4-27 12:23
据说国家地震局混不下去了,两万多人一年消耗40亿人民的血汗,很多人要求撤销它。我看这要求不过分,站着茅坑不拉屎,还浪费这么多。地震局预报不了地震,这是科学的悲哀。 但是,能够预报地震的大有人在。每次地震之后,民间都有一些人说他们早就预报过。科学做不到,不一定民间做不到。我看,周易就很厉害,据说用周易预测地震,准确率可达70%。这么高的准确率,绝对有价值。所以,地震局撤了,建个周易预测局正合时宜。这个局可以把专门研究周易的海南某传统文化研究院的院长请来做局长,把蒋伪请来当书记(如果他还没资格,就来个火线加速)。 这个周易预报局不仅能预报地震,还能预报天气,这是小儿科啊。现在的气象局,比地震局也好不到哪里去,比如当年北京大雨淹死几十人,历史罕见吧,气象局好像就没准确预报出来。所以,气象局也可一并撤了。 凡是科学无能的地方,就是牛鬼蛇神的用武之地。
个人分类: 伪科学|214 次阅读|10 个评论
李零解读《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周易》系列图书
deliangwang 2013-2-23 23:37
去圣乃得真孔子 唯一的规则 人往低处走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3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赠即将赴美留学的小朋友——周易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3-2-18 11:27
开弓没有回头箭; 有志者事竟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敢于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只有历经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个人分类: 友谊|2420 次阅读|1 个评论
周易勇诗词中的“藻”
热度 2 zhangxiaoliang 2013-1-31 13:24
周易勇博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环境生物化学研究,聚焦于微生物胞外酶系统以及水体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磷的循环等与湖泊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的问题。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蓝藻水华。周喜吟诗填词,“藻”字常现。 近日周作《 新春赠立荣》(宋立荣研究员,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学及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颈联、尾联: “ 囊微他利方为智,球小自圆也是寰。天地生机来眼底,江湖浩荡藻犹蓝。” 且自注:宋的工作发现微囊藻死亡后产生藻毒素,藻毒素又促进其它活着的微囊藻抱成团,并最终形成优势,这是最经典的通过利他行为而实现集体取胜的生存策略。此外,小球藻在有光时行光合自养,在没有光时也能通过吸收现成的溶解态有机质而生活,并产生大量的油脂类物质,这正是生物柴油生产过程的生理学基础。总之,在任何条件下,特别是在逆境中,藻类均能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这些都是人类智慧所难以企及的。 周写到小球藻与生物柴油。我补充: 中石化-中科院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课题组,双方各设一名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方由水生所徐旭东研究员担任。 说到徐旭东,现为水生所副所长。 2005 年徐担任所长助理时,周有《调寄西江月》贺之,上阕: “治藻亦当治所,又专还要又红。红如旭日忽临东,一任风行波涌。” 2003 年周作《水生所第八次党代会后感言》,首联、颔联: “求是精神重事实,科研纪检赖兼职。苦心仍惑藻成片,老眼未察蛛吐丝。” 周受党员信任,当选纪委委员,故有第二句;多地水域蓝藻水华频发,周自己眼睛患病,乃有“仍惑藻成片”与“未察蛛吐丝”作对。 争取研究课题大不易。周有《连日熬夜赶写课题招标文件血压顿高偶成一律》,首联、颔联: “日夜疾书盼中标,澄湖映月碧山高。鱼腥墨绿须除藻,人美嫣红待种蕉。” 蓝藻水华中多微囊藻、鱼腥藻。又,水生所吴振斌研究员开展人工湿地研究,为处理各种废水而建的人工湿地上多种植 美人蕉、芦苇、香蒲等,既可吸收水中氮、磷等成分,又具美化环境功效。 周常带研究生外出考察,有《冬日采样》记之: “厚积资料期薄发,人迹桥霜溯水华。兴起铅笔挑藻粒,情急铁管捅泥巴。棉花怅想缘衾冷,麻木空寻任履乏。淡淡寒波白鸟过,夕阳一抹扫余霞。” 二、三、四句描写采样情状;“麻木”一词需注,武汉有机动三轮车号“麻木”,又称“麻的”。奔波了一天,夕阳西下,荒郊野外,我们的科学家欲搭乘“麻木”回家而不可得,好在水面上有鸥鸟飞过,一分凄凉伴着两分潇洒。 参见—— 《“专栏作家”周易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608668.html 《周易勇淘旧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0b305e01012k9s.html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5466 次阅读|4 个评论
六十四卦之泰
热度 1 qinchuanq 2013-1-10 22:32
煌煌大易,灿灿诸夏,渊远流长,护我中华. 【原文】 泰①:小往大来,吉,亨 【译文】 泰卦。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 【注释】 ①泰,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乾下坤上)。本卦上卦为坤,为地,地属阴气;下卦为乾,为天,天为阳气。阴气凝重而下沉,阳气清明而上升,阴阳交感,万物纷纭,所以卦名曰泰。泰,通泰。 【原文】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①,内健而外顺②;内君子而外小人③,君长道长;小人道消也。 【译文】 《彖辞》说:“泰: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因为上卦为坤为地为臣,下卦为乾为天为君。上坤下乾,表示天地交感,万物各畅其生。君臣交感,志趣和同。内卦为阳,外卦为阴,预示阳气充实而阴气消散。乾卦有刚健之德,坤卦有柔顺之性,所以说内秉刚健之德而外抱柔顺之姿。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内乾外坤,这种卦象又显示君子在朝,小人在野。君子得势其道盛长,小人失势其道消退。 【注释】 ①“内阳’句,泰的内卦为乾,乾为阳;外卦为坤,坤为阴。可见泰卦的卦象是阳气入于字内,而阴气退出宇外,所以说“内阳外阴’。②“内健”句,泰的内卦为乾,乾义为健;外卦为坤,坤义为顺。像人内秉刚健之德,外抱柔顺之态。③“内君子”句,泰的内卦为乾,乾喻君子;外卦为坤,坤喻小人,喻有德君子执政于朝,无德小人摒退于野。 【原文】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①,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②。 【译文】 《象辞》说:天地交感,是泰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裁度天地运行的规律,辅助天地的造化,从而支配天下万民。 【注释】 ①后,《集解》引虞翻曰:“后,君也。”财,当借作裁,裁度。②辅,《集解》引郑玄曰:“辅,相,助也。’左右,犹言支配。天地之宜,天以四时变化为人们提供耕耘获藏之时宜,地以山川田泽为人们提供渔猎耕种之地利。《象辞》以人类生存的一切物质条件谓之天地之宜。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340 次阅读|3 个评论
六十四卦之否
qinchuanq 2013-1-10 22:28
煌煌大易,灿灿诸夏,渊远流长,护我中华. 【原文】 (否)①:否之匪人②,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译文】 否卦:为小人所隔阂,这是不利于君子的卜占,事业也将由盛转衰。 【注释】 ①否字当重,原经文无,今补。否,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坤下乾上)。本卦结构正与泰卦相反。此种卦象表示,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互不相通,天地闭塞,万物咽阻,所以卦名曰否。否,《释文》“闭也,塞也。”②否,隔阂,蒙蔽。匪人,邪人,小人。 【原文】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①,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译文】 《彖辞》说:“为小人所隔阂,这是不利子君子的卜问,事业也将由盛转衰”。上卦为乾为天为君,下卦为坤为地为臣。上乾下坤,表示天地互不交感,万物将闭塞窒息。君臣不交感,国家将要衰微灭亡。外卦为阳为刚,内卦为阳为柔,预示阴气充沛而阳气消散,这是外强中干之象。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外乾内坤,这种卦象又显示小人在朝,君子任野。小人得势其道盛长,君子失势其道消退。 【注释】 ①“天地不交”等五句,此释否卦之卦象所显示的自然、社会意义,正与泰卦相反,可参见前注。 【原文】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①,不可荣以禄②。 【译文】 《象辞》说:天地隔阂不能交感,万物咽窒不能畅釜,这是否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在国家政治否塞之时,应思隐居不仕,以崇尚俭约来躲避灾难,不要以利禄为荣。 【注释】 ①俭,俭约。以俭德,犹言以俭约为美德。辟,借为避。②荣,王引之说:“荣,读为营,惑也。”此说可通。或说荣,这里用如动词,荣以禄,犹言以利禄为荣。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用的雪
热度 1 pingguo 2012-12-29 15:45
一 这些无用的雪,落在 实用主义的世界 多像我无用的诗 落在孤独的命运 把它们轻扫到小路的两边 为那些干净的人或不干净的人 二 神说,冬天是一个过程 可在我它就是一个早晨 拉开窗帘的一刻我屏住呼吸 生怕将它无边的白光 吸入心底—— 全然不知它是否乐意 三 树丛里的小鸟起得可真早 叽叽喳喳,喳喳叽叽 谈论的是理想国还是周易 瞧这昏暗的天气。预报有雪 鸟儿们是否早已熟悉 快一点吧快一点 下雪之时觅食可不容易
个人分类: 诗歌|26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数的崇拜”与中医理论建构有关吗?
热度 28 何裕民 2012-12-4 13:42
笔者曾在一次全国性的中医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专门谈了揭开一些“数”的深刻文化底蕴与真切了解中医许多基本理论的确切含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后就被一批与会代表团团围住,索要论文全文,并与笔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该文要点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发表后,也收到了多封读者来信,表示对此问题的兴趣。因此,深感有必要对数字与中医理论的关系再作一番简析。 文化人类学家注意到在原始民族中,普遍存在着对于某些数的特别崇拜,这些被崇拜的数因地、因民族而异,相对比较集中于“三”、“四”、“五”、“七”、“九”等数上,如崇拜“四”就在世界各地十分普遍。古印度、古希腊、美洲的大部分印地安人都崇拜“四”;希腊人胸前划各端相等的十字,也是对四这个数的自然崇拜的标记和符号。阿拉伯人和马来人则崇拜“七”,认为“七”是神圣的。文化人类学家认定这种对数的崇拜,源于原始思维的某些观念。在古人眼里,被崇拜的某些数,“具有巫术的力量”,“每个数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个别的面目,某种神秘的氛围,某种‘力场’。”(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这在中国也同样,古代先民也崇拜某些数,如“五”与“九”,并赋予了不同的数以不同的神圣含义。其中,关于“五”的崇拜已见诸五行的讨论中,本文只是就其他一些数在中医理论中的特殊意义作些分析。 首先来谈谈“九”,《内经》有深刻的崇“九”倾向。《素问》、《灵枢》各“九九八十一篇”,《难经》列九九八十一难;《内经》认为:人有九候,“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必谨察其九候,针(灸)道备矣”(《素问·调经论》);人有九窍,对应九州(《素问·生气通天论》);医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虚实之要,九针最妙”(《灵枢·九针十二原》)。此外,还有九宜、九宫、九野、九藏、九变等种种说法。而这只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如讨论音律时,《汉书·律历志》也围绕“九”,“律长九寸”;“宫数八十一;黄钟长九寸,九九八十一也”,并强调:“九者,……为万物元也”。西汉的杨雄,一部《太玄》更把世间的一切都纳入他那九九八十一的数字迷宫中,……。可见,"九”这个数字在中国人眼里具有神秘和神圣的属性。 我们曾探究过崇九观念发生发展的大致脉络(参见拙作《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认为这观念主要萌生于殷商至春秋战国时期。“催化”其产生的因素很多,已知的大约有三: 1.朱熹(宋之大儒)曾指出八卦“盖取龟象”而成,这不无根据。龟在上古为神灵之物(因其高寿),龟背细分实际上有九大区域,而洛书及宗洛书而成的八卦图均酷似龟背的九个区域划分;出土文物和捕获的白龟中都有近似龟背八卦图的,可资佐证。古人见了神灵之物背驼着神秘之图,惊奇之余,认为此属“天启”,遂奉作神数,应是顺理成章之推测。 2.《易》授周朝之筮法,很繁杂,每一个爻(阴爻、阳爻—)要筮三次才成,三个爻才成一个卦,故乾坤坎离等八卦每个均需三三得“九”变方可成,而八卦是推演万事万物的基础,在这过程中,九变这个数自然也身价倍增。 3.每一次筮法,加减乘除后可得出四个数中的一个(即六、七、八、九),其中,“九”为“老阳”、“极阳”,趋于极盛之数。巫术的互渗律又使得“九”与“久”“究”等相通,故用于指代那些极为繁杂、精深、困难、趋于极点、费时久长之事,遂《素问·三部九候论》总结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鉴于上述分析,“九”的主要旨趣不难明了。《灵枢》、《素问》、《难经》皆取九九八十一篇,其意也不言而喻。《西游记》杜撰唐僧西行取经,历经磨难九九八十一,用意亦昭然。作为一个极阳之数,九也暗喻阳刚之质。如祭天用的北京天坛,象征太极与天道的中央圆石外围,分三层,每层以九圈扇面形石块铺地,每圈用石皆为九之倍数,三九二十七,其铺石块从最中央开始的九块一直排列到最外围一圈的(27×9)243块,又代表着对天道(阳道)的至诚至敬。汉唐时期的房中术(当时列为医学支派)专著中,甚至主张男女行房时插入阴道的次数也应以九为基数,以利于体现阳刚之质,并借此采阴补阳。其中,“一益”行二九次;“二益”行三九次;直到“八益”行九九八十一次,最为理想。在隐晦而难以传告的性术中都尚如此,更遑论“九”对其他方面之影响了。 此外,作为一个有趣的话题,八卦是最基本的,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才能指代万物,而六十四卦中每一卦有六个爻,需十八变才能定出一卦,故《易传》有“十有八变而成卦”之说。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民俗中有一系列有趣的说法,如大姑娘十八变、十八般武艺、十八罗汉、十八层地狱、胡茄十八拍、十八相送、十八子、十八公、十八学士、会试的十八房、汉初的十八侯、乐曲的十八调等大都(尚未一一考证,不敢妄说所有)缘“十八变”演变而成,自有其特定的文化底蕴。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437 次阅读|30 个评论
国学传统中的理性认识
tianli99 2012-10-12 09:07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周易·系辞上》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周易 ·说卦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尽心上》 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 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 性在天地间谓理。 《玄宗真指万法同归》 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 《二程遗书·卷一》 自理言之谓之天,自禀受言之谓之性,自存诸人言之谓之心。 《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
个人分类: 国学评论|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题沈阳市“九一八”纪念馆(周易勇)
zhangxiaoliang 2012-9-18 06:00
题沈阳市“九一八”纪念馆(周易勇)
“九一八”纪念馆外观若书本式台历,其上刻有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意在警醒后人,以史为鉴,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诗以纪之。 山白竹罄墨犹朱, 今夜此时当秉烛。 史册问天休掩卷, 东邻重写教科书 。 2012 年 7 月 29 日 周易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3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林彪元帅故居感怀(周易勇)》
热度 3 zhangxiaoliang 2012-9-14 22:44
《林彪元帅故居感怀(周易勇)》
林彪元帅故居感怀 周易勇 龙回虎往造山崖, 帅府门前杂草花。 黄埔四期挥四野, 赤潮千岁喊千家。 温都汗尽何出尔, 寒舍唾余可怪她? 史册男儿惜手笔, 前言再版却无跋。 2012 年 9 月 13 日 本博主附言:周易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下图为周易勇 2003 年 9 月在黄冈林家大湾林彪故居门前留影,系本博主拍摄。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5002 次阅读|6 个评论
“专栏作家”周易勇
热度 1 zhangxiaoliang 2012-9-3 09:32
周易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长我三岁,与我之关系,我以为亦师亦友。 我 曾是《中国科学报》的特约记者,也是《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地方媒体的通讯员,在报道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同时,也试着写些科普题材或风花雪月题材的 “ 闲 ” 文章。小有得意,便与周交流。哪知我的零敲碎打,却引出了周的数个专栏,真个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 《武汉晚报》有 “ 度假村 ” 副刊,其中有 “ 儿戏琐记 ” 栏目。 1997 年 9 月 5 日,我在这个栏目发表了《蝉曳残声过别枝》,回忆我少年时在乡村的三种捕蝉方式。我把拙作给周看,并告知副刊编辑联系方式。不久,周就陆续在 “ 儿戏琐记 ” 栏目发表了《棋道》、《偷营》等 30 余篇回忆城市少年游戏的文章。在一段时期内,这个栏目几乎成了周的专栏。这其中还有多篇 “ 儿戏邮话 ” ,每篇配一枚邮票,可谓专栏中的专栏。 《长江日报》有 “ 科圃 ” 专刊,周在这里开设了 “ 自然屐齿 ” 专栏,每篇配一枚邮票,木 屐有两齿, 邮票亦有齿,自然屐齿,绝配。《孤岛科学》、《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湿地,你认识吗》等,我看到的就不下 10 篇,讲述他对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理解。 《中国科学报》有 “ 科普周刊 ” ,我在上面发过几篇小稿子,结识了主编马春沅老师。 1997 年马老师到武汉来组稿,我约请周易勇一起去武汉分院参加座谈会。周在会上结合他的科学研究工作谈了对湖泊的认识,马当场拍板, “ 开专栏,给我们多写几篇。 ” 于是有了 “ 湖泊闲话 ” 专栏,周连续发了 8 篇文章,如《月点波心一颗珠》、《只在芦花浅水边》,标题皆引用唐人 诗句,那叫一个 “ 雅 ” !其中一篇在描述湖泊各种生物纷繁的行为方式与相互关系时,连用了 “ 竞争、排斥、寄生、侵占、吞并、捕获、窃取、攻击、警告、威慑、窥伺、骚扰、引诱、僵持、妥协、掩护、退让、迁徙、牺牲、交换、传递、规避、潜藏、蛰伏、伪装、迷惑、合作、共生、并存、互惠、紧张、森严、和谐、融洽、混沌、错综、诡秘 ” 37 个词汇,令我叹为观止。连载中刘建康院士很关心,专门问周写作进度,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2010 年水生所纪念建所八十周年,我担任所庆纪念画册和纪念文集的责任编辑,在文集中选刊了周的 5 篇 “ 湖泊闲话 ” 。若非囿于篇幅,真该呈现全璧。 上面说的都是在专栏形成系列的文章,而散见于 “ 书海人生 ” 、 “ 生活漫笔 ” 、 “ 收藏文化 ” 等专栏的文章,那就更多了。 周写文章不仅高产,而且高质。试举一例。《长江日报》有 “ 黄鹤楼 ” 副刊,一次我在这个版面右下角发了一篇文章。不久,周也在这个版面的同样位置发了一篇字数基本相等的文章。我无意中说起稿酬,才知道周的稿酬是我的一倍。后侧面向报社朋友打听,方知稿酬按质论价。我自嘲:我的稿子属于补白,排版时有块空白,临时凑数;周的稿子受了委屈,没上头条(左上角),但稿酬是按一等发的。喜欢读军史, 1955 年授衔,粟裕居十大将之首,被人誉为无冕元帅;许光达列十大将之尾,惴惴不安,上书毛主席,要求降低军衔。周好比粟,我好比许。拽个文词,我那叫 “ 忝列 ” 。 周写这些专栏文章,当为 “ 副业 ” ,其 “ 主业 ” 如何?我不懂,只知道他现在是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研究员分四级,院士是一级研究员,周是二级,想来其 “ 主业 ” 是优秀的。最近,他主持的“ 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氮与磷循环的偶联机制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的基金资助。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6345 次阅读|1 个评论
亢龙有悔
热度 3 montec007 2012-8-5 22:07
亢龙有悔,今日购南怀瑾注周易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四版。 出国后,几乎不读中国古籍,中国文字只以网络能达的东西为主,手头只有周汝昌校订之红楼梦上下两册,作为枕边催眠读物。今日陪嘟嘟去画画,旁边一个东大书店,店老板台湾人,有不少古书。盘旋一时,花了五十多加元购周易及程版红楼梦。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历来难读。我曾经翻过,没有读出任何感觉出来。现代人读古书,估计还得靠今注今释。 读南怀瑾序言及乾卦,收获不小。南怀瑾在注解中国古籍时所表现的全球视野,在我原来在国内所购古籍今注中是很少见到的。 基督教宣扬耶稣和上帝,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在此基础上,教导信众笃信耶稣,将罪恶放下,由主来承担。中华文明与西方之基督教却截然不同,其要义,在我看来,则由周易乾卦第三爻说: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乾卦象辞进一步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何谓乾呢?元、亨、利、贞。用南怀瑾的解释,乾,代表着一切事物的元始根源,它毫无阻碍,无不通达,绝对祥和,洁净清正。而所谓终日乾乾,则是人要随时固守着刚健正中,历行太阳的德行。 嘟嘟今日学会了游泳。大赞!
个人分类: 三生有幸|4410 次阅读|7 个评论
读《周易》决胜科研人生
热度 5 liuboshanxi 2012-6-17 02:36
读《周易》决胜科研人生 《周易》是中国的第一经典。我曾花多年时间潜心学习《周易正义》,深以为读《周易》可以决胜科研人生。结合《周易正义》和南怀瑾与徐芹庭写的《白话易经》以及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可以把《周易》的道理用于科研。本文前三卦较详细,四至八卦给出了《序卦传》的今译和《象辞》的原文和今译,随后各卦只给出了卦名和《象辞》原文。按前三卦的方式把64卦写完比较困难,先把这些呈献给大家。 1. 乾 ,象征天。乾卦最为尊贵,在诸卦之首,是《易》理的起源。《象辞》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乾卦的六爻分别是: 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拜见高人谋求进取。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意思是,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大功告成,天下闻名。 上九:亢龙有悔。物极必反,需要谨慎,不然将走向反面。 乾卦的阳刚果断、自强不息、循序渐进、谨慎克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 坤 ,象征地。乾、坤合体之物,故乾卦后,接着是坤卦。《象辞》说:“地坤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乾卦的六爻分别是: 初六: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脚踏上了霜,就知道冰雪即将到来。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意思是,有了正直、正义、宽容这些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意思是,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功成不居。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意思是,小心谨慎从事,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 六五:黄裳,元吉。意思是,行为中正,所以吉祥。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意思是,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郊外,后果不堪设想。 坤卦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方正,胸怀宽广,厚德载物,这些品德都值得我们学习。 3. 屯 ,象征初生。有了天地,然后万物才产生,所以乾坤卦后,接着为屯卦,象征万物始生。事物刚刚诞生,处境困难,但也是大有作为的时候。《象辞》说:“ 君子以经纶 。”意思是,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由于爻辞晦涩,个别略去原文只给出含义,下同: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意思是,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 六二:(原文略)。有时迫于侵害,不得不等待、忍耐。 六三:(原文略)。没有人引导容易误入歧途,有时候看到机会也得放弃,否则必有祸事。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意思是,时机适当就要坚定不移地去追求,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这样做,办小事有可能成功,但办大事则必然凶险。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不能盲目前进,不然可能进退两难、泣血涟如、无可奈何。 屯卦描绘了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凶险,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等待,机会来临时则要坚定不移地追求,但也不能盲目前进。 4. 蒙,象征启蒙。万物刚生下来,必定都是蒙昧的,故接着是蒙卦。《象辞》说:“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蒙昧的特点是遇到困难就退缩,所以君子应当培育蒙昧者果决的德行。 5. 需,象征等待。万物在稚小的时候,不可以不养育,所以蒙卦后,接着是需卦。培育稚小需要信义,这样才能光明。在羽翼未丰的时候需要等待,不然会遇到危险。《象辞》说:“君子以饮食宴乐。”意思是,在等待的时候,君子需要吃喝、饮酒作乐,以积蓄力量。 6. 讼,象征打官司。羽翼丰满就要行动,饮食宴乐中就会产生争讼,故接着是讼卦。争讼需要诚信、惕惧,往往很凶险。《象辞》说:“君子以作事谋始。”意思是,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君子应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7. 师,象征兵众。争讼,必定要纠集众力,所以接着是师卦。打仗需要刚强和正义,这样民众才会顺从。《象辞》说:“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意思是,君子要像地中藏水一样容纳天下百姓,养育众人,这样就会有众多的士兵可用。 8. 比,象征亲密无间,团结互助。师是众多的意思,众人兴起而不亲比争讼会没有办法停息,所以师卦后,接着是比卦。《象辞》说:“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意思是,大地上百川争流,流水又浸润着大地,表明地与水亲密无间,互相依存,历代君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分封土地,建立万国,安抚亲近各地诸侯。 9. 小畜,象征小有积蓄。君子以懿文德。 10. 履,象征小心行动。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11. 泰,象征通达。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12. 否,象征闭塞。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13. 同人,象征与人和睦相处。君子以类族辨物。 14. 大有,象征大有收获。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15. 谦,象征谦虚。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16. 豫,象征欢乐愉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17. 随,象征随从,随和。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18. 蛊,象征救弊治乱,拨乱反正。君子以振民育德。 19. 临,象征督导。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20. 观,象征瞻仰。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21. 噬嗑,象征咬合。先王以明罚敕法。 22. 贲,象征装饰。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23. 剥,象征剥落。山附地上,剥;上以厚下,安宅。 24. 复,象征复归。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25. 无妄,象征不妄动妄求。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26. 大畜,象征大量的畜养积聚。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7. 颐,象征颐养。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28. 大过,象征极为过分。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29. 坎,象征重重艰险。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30. 离,象征附着。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31. 咸,象征感应,无心的感应。君子以虚受人。 32. 恒,象征常久。君子以立不易方。 33. 遁,象征退避。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34. 大壮,象征十分强盛。君子以非礼勿履。 35. 晋,象征长进。君子以自昭明德。 36. 明夷,象征光明受阻。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37. 家人,象征家庭。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38. 睽,象征对立。君子以同而异。 39. 蹇,象征陷入困境,难以前进。君子以反身修德。 40. 解,象征着灾祸危难的舒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41. 损,象征减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42. 益,象征增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43. 夬,象征果决。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44. 姤,象征相遇。后以施命诰四方。 45. 萃,象征聚合。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46. 升,象征上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47. 困,象征困顿。君子以致命遂志。 48. 井,象征无穷。君子以劳民劝相。 49. 革,象征变革。君子以治明时。 50. 鼎,象征革故鼎新。君子以正位凝命。 51. 震,象征震动的雷声。君子以恐惧修身。 52. 艮,象征抑止。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53. 渐,象征循序渐进。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54. 归妹,象征婚嫁。君子以永终知敝。 55. 丰,象征盛大丰满。君子以折狱致刑。 56. 旅,象征旅行。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57. 巽,象征顺从。君子以申命行事。 58. 兑,象征喜悦。君子以朋友讲习。 59. 涣,象征涣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60. 节,象征节制。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61. 中孚,象征诚信。君子以议狱缓死。 62. 小过,象征略为过分。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63. 既济,象征成功。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64. 未济,象征事未完成。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个人分类: 读《周易》决胜科研人生|397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周易是化学书?六十四卦是元素周期表?
热度 3 zhouqiang15898 2012-4-20 22:10
[转载]周易是化学书?六十四卦是元素周期表?
编者按: 此文摘自雷元星先生的文章,是研究周易的另一种角度,值得探讨! 周易是化学书?六十四卦是元素周期表? 雷元星 1.《周易》和《周易参同契》是古代化学书 古代炼丹术 魏伯阳 《周易》虽然曾被误作卜筮之书,但它所内含的化学知识并未无影无踪,尤其秦代以及东汉时期道家的炼丹热,把《周易》内涵的一部分知识精华保存了下来,而且对后来化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无可否认的作用。 今之 “ 化学 ” 源于西洋 Chemistry ,它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而 “ 易 ” 字也有变易、变化的义蕴,将 “ 化学 ” 改译称为 “ 易学 ” ,并不影响 Chemistry 的原义。《周易参同契》中讲的 “ 参 ” ,就是指物质的分解反应, “ 同 ” 即化合反应, “ 契 ” 即催化,犹如契入它物之义,它们都是一些化学概念。尽管《周易参同契》中讲的东西非常肤浅和神秘,但其内容却是地地道道的化学知识,而且它对阿拉伯的炼金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东汉至隋唐,中国与大食(沙特阿拉伯)已经实现了陆路通商,当时中国的炼金术传到大食,他们把 “ 金 ” 译成 k ( 显示不全 ) a ,前面加上阿拉伯语的冠词 al 与 “ 学、术 ” 后缀 iya ,就组成了阿拉伯语的 al-k (显示不全) a (金液学)。随后,中国的炼金术经阿拉伯传到土耳其、希腊与意大利, al-k---a 被转化成 Alchemy (化学)。然后欧洲各国以此为词根,引申出了 Chimie (法文)、 Chemie (德文)、 Chemistry (英文)。由以上可见,中国的易学经过了一趟西游之后,又变成了化学回归故里。当然,经过这趟近两千年的西游之后,易学总算找回了它的本来面目,而再次为人类展示她自然科学的本来面貌。 《易》学西渐的大致路线 在《周易参同契》之后,中国的丹道家们还编撰了大量的化学文献,如《石药尔雅》、《真元妙道要略》、《金石灵砂论》、《龙虎元旨》、《玉清内书》等等,其文辞大多与《周易》类同。 有趣的是,阿拉伯人欧 · 拉泽( al Razis , 860 ~ 933 )所著《哲人石》一书,同中国炼丹术著作的风格极为相似,录其一段如下: “ 取哲人水烧之,始成绿狮(相当中国的虎),继烧之,变为赤狮。酸葡萄酒溶入砂中,加热赤狮,再蒸馏,水星变为树胶,可切。蒸馏树胶,得液体、醇及红滴,味不可口,以软膜覆蒸馏器上, …… 器内一条真龙,自食其尾,取黑龙,置石上,触菩提树灰即燃,返成绿狮,令自食其尾,再蒸馏,得赤热水及人血。 ”   其中狮(虎)、龙、砂、尾、然(燃)、血等词语在《周易》一书中也经常出现,也是中国丹道术士的常用之语。可见,化学为天下共通之学,不因文化民族而异。以上这段引文同样迷惑了不少西方人,直到 1837 年,才被法国化学家杜马( J.B.Dumas , 1800 ~ 1884 )悟出大意:哲人水就是指溴化金、氯化金等含金 Au 的盐类溶液,水星就是铅 Pb ,绿狮就是氧化铅 PbO ,赤狮是铅丹 Pb 3 O 4 ,黑龙是含炭的铅粉,全文的意思竟是用铅来置换金的一种化学还原反应过程。可见,欧·拉泽所得到的“人血”,实为“黄金”的代名词,同《周易·上经·坤》中的“其血玄黄”是同一种东西。 杜马像 2. 古今元素周期表的对照 现把“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中的方阵旋转半周(见上图),并按现在的元素名称替代其古名,用下表把它复制出来。然后让你自己对照“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1961 年修订),你会发现它们几乎是同一张表。 表 2-3 伏羲方阵卦位表 上两表 稍有不同之点仅仅在于以下几处: 1. 氢从Ⅰ族移到了Ⅶ族,注意,Ⅶ族中本来就有氢 H ,这里的 H 不是随意加的,是修订该表的化学家们特意加上的,因为另有一些理由可把氢与氟氯溴碘等卤族元素归为一类。如它们都能同氢化合,生成相应的卤化氢,也能同许多金属化合,生成相当于氢卤酸的盐等。 2. “周期表”的 0 族中有三个空位,Ⅷ族中恰好有三组副族元素,将Ⅷ族的三组元素填进 0 族的空位之中,刚好装满。 3. 另将砹、氡、钫、镭、锕、钍、镤、铀抽出,排在“伏羲方阵卦位表”的下方,其所属族数不变。 4. 族的先后顺序有变化,将原来的Ⅶ与 0 族提到了最左边,但它们每族下方所列的元素名称与顺序不变。原来的纵列 I 已取消,但Ⅱ~Ⅹ列的元素名称与位置不变。 从 1871 年至 1961 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才历经 90 年,如果《列子》所说“自伏羲以来三十余万岁”是真,那么相隔的年代已是天文概念,为何他们各自画出的图表如此相似呢?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巧合? 3. 伏羲元素周期表的原子量 若一张元素周期表上没有标明原子量,那么这张表就不可能被使用。而在两张“伏羲六十四卦图”内部,连一个数影儿都没有,它能叫做“元素周期表”吗? 其实不然,“伏羲六十四卦图”不仅是定性的,而且也是定量的,它的数字就包含在图内,同现代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量非常接近。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所用的原子量,是以1个碳原子重量的 作为基准、比较而得的相对重量,并不是它的实际重量几克、几毫克等。一个碳原子的实际重量是1.994×10-23克,氧原子的实际重量是碳原子的 倍。现把碳的原子量定成12,那么氧的原子量就必然是16。氢原子的实际重量是0.1673×10-23克,只相当碳原子实际重量的 ,故氢的原子量接近1。 由于现原子量是以碳的重量为基准确定的,古人在确定元素的原子量时,不一定也以碳(需)的重量为标准,也许他们会以氦()或金(晋)为标准。况且他们所使用的秤,与现在巴黎国际度量衡局里的秤也不会完全一致,他们的一克可能大于现在或小于现在的重量,故算出来的比值就会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通过加上周期值后,便可把它减小到最低程度。 如前所述,伏羲是根据天地阴阳列卦的,天在上,秤称不出天的重量,故凡象天的白块或阳爻就没有重量。而地在下,地上的一切物质都可以称出重量来,故凡象地的黑块或阴爻就具有重量。由此而推断,伏羲六十四类元素(卦)的原子量就包含在他卦图的黑块或阴爻之中。 因每一卦符由六爻相叠而成,所有物质的排列层次都是上轻下重。伏羲沿用“阴阳八卦”的数学理论,将最上层的黑块或阴爻定为2,然后每下一层,加1次方。如坤(钋)卦,上下6爻都为阴爻,它的基本原子量就应为21+22+23+24+25+26=122。 由于古今重量单位与计量标准的差异,我们现在按不同的元素周期加上一定的周期值,便可把卦图中阴块或阴爻所代表的原子量一一表现出来,并同现在的原子量大致相当,见表2-5。  表 2-5 周期值表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伏羲方阵”只有八层,它只体现了八个周期。而上表所列的主周期六层,加上随、困、萃所划分出来的三个周期,共有九层,这如何与“伏羲方阵”相符呢?其实,这是由于“伏羲方阵”将乾(氢)与(氦)拼进了第一层造成的,这样就使方阵只剩八层了。如果人为地把乾(氢)、(氦)两卦提上一层,然后依次把空位补齐,伏羲方阵就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一模一样了。 现我们来看乾的原子量,乾(氢)的古元素符号为,上下无一阴爻,它的基本原子量为0,而它处在第一周期之中,其周期值为1,故0+1=1,即乾(氢)的原子量为1。又如明夷(铬),它有四层阴爻,所代表的基本原子量为21+23+25+26=46,又因它处在第四周期,周期值为6,故46+6=52,即明夷(铬)的原子量为52,同现在的51.996非常接近。 再比如蹇(铪),四层阴爻所代表的基本原子量为21+23+25+26=106,它是第六周期中的元素,又排在渐之后,其周期值为8·9=72,故106+72=178,现铪的原子量为178.49,也非常接近。读者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任意一个元素,它们的差值都不可能很大。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易·上下经》中,到处都有“初六”、“九二”等数字用语,如讼卦的经解中就有:“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 ”这些数字可能原本是用于计算原子量的周期值的,不知什么原因,它们会被周文王以后的易学家误用,把“初六”、“九三”之类的用语套成天数、地数或命数之类。 伏羲的元素周期律 我们知道,元素之所以具有周期性,是由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决定的,核外电子每增加一层,该元素必然增加一个周期。由于每层电子数有固定的数目,它们分别是 2、8、18、32,填满其数目以后,多余的电子就会跃迁到更高一层,这种原理叫泡利不相容原理或能量最小原理。 比如氢H的核外电子只有一个,故它只需要一个电子层,故属于第一周期。氧O的核外电子数为八,当它用两个电子填满最内层时,还剩六个电子必须填在更外一层,故共有两层电子,属于第二周期。氡Rn核有86个外层电子,它必须按2—8—18—32—18—8的顺序一层层排列,共排为六层,属于第六周期。   伏羲的周期表内也有六个周期,其排列方法比现在更为简洁。在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见前)中,你可以在底端点六个小点,这小点只作为加进去的记号。最右边相隔两卦开始点,向左再挪八个卦又点一点,再挪八个卦又点一点,再挪十六卦又点一点,再挪十六卦还点一点,更往外挪十六卦,就点到坤(钋)外面的氡元素上去了,这六个点构成了以下数学关系: 1.2=二 2.2+8=十 3.2+8+8=十八 4.2+8+8+16=三十四 5.2+8+8+16+16=五十 6.2+8+8+16+16+16=六十六   从这些数学关系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原来,六组数字代表了这些元素的电子层数,也就代表了它们的元素周期。二号元素为(氦He),它在第一周期之中。十号元素为兑(氖Ne),低于它的元素都在第二周期之中,高于它的元素跳入第三周期。十八号元素为革(氩Ar),高于它的元素跳入第四周期。三十四号元素为大过(氪Kr),高于它的元素跳入第五周期。五十号元素为咸(氙Xe),高于它的元素跳入第六周期。第六周期也有十六个元素,其中第十四个是钋Po、第十五个是砹,最后一个是氡,高于氡的元素自然应该跳入第七周期。 有人说,这些点既然是自己点的,怎么能证明伏羲一定发现了元素周期率呢?现让我们再来看“伏羲八卦方位图”中的方阵。这块方阵由八层组构,而且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一一对应。现也把氢排为第一周期的第一位,那么其他周期的第一位都是大有(锂)族的元素。它们分别是二大有(锂)、三睽(钠)、四离(钾)、五鼎(铷)、六旅(铯)。如果再跳过八位元素,就是第七周期的第一位元素钫。 在“伏羲方阵”中,(0)族共有八个卦(元素),除(氦)、兑(氖)、革(氩)、大过(氪)、咸(氙)五卦为每周期的终结元素外,还有随(铁、钴、镍)、困(钌、铑、钯)、萃(锇、铱、铂)三卦都处在各自周期的中点,分别将其四、五、六周期分为上、下两半,它们自身则成为上半周期的终结元素,我书的原图已经在“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见顶图)下部加上了短竖“|”以作注明。可见,“伏羲方阵”中(0)族的八个卦(元素)都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元素,是元素周期的分界点,它们相隔的卦数全都是八。   伏羲取阴、阳而画 “八卦”,所取要数为二、八,阴阳为二,“八卦”为八。而波尔原子模型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也是这两数,满二则八,满八又八,再满八倍八(2×8),如此叠加,这不正说明“阴阳八卦”的理论来自于物质世界本身吗 ?(注:网上王先胜先生曾截取俺这段话进行批判,其实他批我没有用,最好去同波尔等量子理论的创始人理论,或者自创一套原子模型,不让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以2或8的倍数递增,那样就与阴阳(2)八卦(8)彻底划清了界限,俺雷某不就在2和8两数上做不出文章来了吗?)   在所有元素中,外层电子为二、八者为最稳定的元素。氦( kuai)外层电子数为二,是稳定的0族元素,氖(兑)、氩(革)、氪(大过)、氙(咸)、氡的外层电子都是八,故都是最稳定的0族元素,说明二、八两数蕴藏有它的妙理,元素的周期也正是以这两数为变化依据的,故伏羲用“阴阳八卦”来构造他的元素周期表,即“六十四卦方阵图”。
个人分类: 人文,考古,历史|259 次阅读|6 个评论
围棋趣谈
热度 2 gl6866 2012-4-1 22:56
围棋与《周易》、《河图》、《洛书》、八卦等一样,都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极其精密与庞杂的古老玩意儿,之所以称其为玩意儿,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带有艺术的意蕴。当然它们也有前科学的成分在其中。尤其是《周易》,更是无所不包。可是把它说成是现代意义上科学,恐怕连我自己都要小心谨慎。不过,就其中的道理而言,它们还是可以互通且应用的。难怪民间将围棋称为“此物只应天上有”之说。围棋千字文《梨轩曼衍》云:“围棋初非人间之事:始出于巴邛之橘,周穆王之墓;继出于石室,又见于商山,乃仙家养性乐道之具。” 围棋历史悠远,有关围棋起源的传说甚多,比较公认的是最早起源于尧帝。“尧造围棋,以教丹朱。”宋代罗泌《路史后记》中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行为不好,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帝前问全丹朱之术,一仙曰:“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指沙道石子:“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 另一种传说称,尧帝遇仙人伊蒲子,拜他为师。因儿子丹朱不贤,尧向其请教帝位继承人一事,伊蒲子以诗暗示,举荐善贤隐士舜。尧遂将帝位禅让于舜,并将两女娥皇、女英嫁给他,后来舜成为一代圣帝,这就是著名的“禅让”。尧虽未将把帝位传于丹朱,但教他围棋,以“究天文、易祭”。 古人“祭政一致”,讲究“天时、地理、人和”,故尧把“祭”法传给丹朱。近代围棋泰斗吴清源也认为围棋本不是胜负之争的游戏,而是占卜天象易理的工具。他的依据是中国文字创于殷商时代,然在此之前,有关天象节气的研究就已很深入了,因没有文字,无法查书或留下记录,古人只有使用棋盘藉黑子白子来测知阴阳之动,研究天象,而且尧帝就是一个优秀的卜者。据此,他推断围棋盘象征著宇宙,由三百六十个天体组成,而围棋盘纵十九乘横十九,共三百六十一个棋点,多余的中心一点天元即为太极,代表宇宙的中心。 三百六十的目数在旧历中为一年的日数,将此一分为四,四隅就是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为昼和夜,如此这般便把天地象征化了。 从《周易本义》卷首所载《河图》与《周易本义》卷首所载《洛书》之黑白圆点的布局来看,围棋与他们也可能有些渊源。据说围棋盘面效《洛书》,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八个方位星、周边七十二个交叉点与三百六十周天、八卦、七十二候相应。棋子扁圆形,上突下平,分黑白两色,象征阴阳。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棋经》中也载有“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 围棋形式简单,只有黑白两种棋子,规则也很简单,但是它的玄妙却是任何其他任何棋类所不能比超的。围棋只有三百六十一个棋点,但却变幻无穷。古代的科学家也已做过统计,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围棋的变幻数量时,称“大约连书万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数。”为3的361次方,这里的四十三个万可不是指四十三万。因而有“千古无同局。”的说法。现代的专家研究表示若以一秒钟数过一种棋形变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数完,大约要数亿年的时间。 琴、棋、书、画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它们伴随着儒、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艺术,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在琴、棋、书、画之中,又以围棋最为特别,他不仅具有其它艺术门类的许多共性,诸如抒发意境、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生慧增智等等,更深入的研究还发现他与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国安邦等相关联,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文化艺术。
个人分类: 杂谈散论|4000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易】三阳开泰
热度 6 等离子体科学 2012-3-17 16:22
太史公曰:子“读易,韦编三绝。”(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笔者亦研习《易经》。虽系浅尝辄止,也算小有心得。周末整理电脑,翻出来几篇文字,算来已有四年。慢慢贴来,以飨同好。 其一:《三阳开泰》 国有成语,曰“三阳开泰”。或作“三羊开泰”,不过羊年图吉利而已。然为何以“泰”像征吉祥如意? 须从《易经》卦象说起。 《易》有六十四卦,由八卦上下重叠变化而来。上方之卦象称上卦(外卦),下方之卦象称下卦(内卦);上下排列组合,得八之平方、即六十四之数。所谓“泰”,便是指六十四卦中之“泰卦”也。泰卦为上坤下乾,由至阳至刚之乾卦与至阴至柔之坤卦组成:上三阴爻为坤,下三阳爻为乾。 解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为何“内阳外阴”、内刚外柔便可“天地交泰”?容后详述。这里只讲“三阳开泰”。 或曰,“三阳”意为春日之始,表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亦曰,明清时期,民间传说以青阳、红阳、白阳,代表过去、现在、将来;所以民间喜用“三阳开泰”,以表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意。更有甚者,曰:“开为‘劈开’之意”——“劈”三阳爻为三阴,置于三阳之上而成“泰”卦。 此“望文生义”耳。 此处之“开”确为“开始”之意。然中国习俗,凡事皆由上而下,但起卦顺序却由下而上:由最下之初爻起,依序为二爻、三爻、四爻、五爻、而至上爻。“泰”之内卦(下卦)为乾,即由初九、九二、九三此三阳爻而始。故称:“三阳开泰”。 此所以“国泰”须始于“民安”也!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4812 次阅读|13 个评论
从六六大顺说起
fdc1947 2012-2-2 08:33
年过完了,商人们陆陆续续打开了自己的店门。 清晨六点钟,砰地一声打破的寂静,这一声非常响。一秒钟后,又砰地一声,还是那样响。又一秒种,又一声。早已清醒了多时的我默默地数起来,四、五、六 …. 十四、十五、十六 … 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没了。这一串大炮都响了,一个也没有瞎。这位老板在早晨六点钟,放了六六三十六个大炮。想必是想得一个六六大顺,一年生意兴隆。 全国各地都有喝酒划拳的习俗,而划拳时所说的叫数口令不同地方各有说法,唯有六,各地都是六六顺。为什么六六就大顺呢?有人说出自《左传 · 隐公三年 》: “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 我看未必, 左传 这里只是说六顺,没有六六。而商人和酒徒口中的六六大顺应当出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的六六大顺则当出自《易经》。 去年年底我曾经提起过《周易》的六十四卦,所谓卦是由爻组成的。众所周知,爻有两种——阴爻和阳爻。阳爻是一个短横,阴爻则把阳爻的短横从中间断开。如果把爻从下往上摞,摞六层,那么共计可以组成 64 种不同的图形( 2 6 =64 )。这就是所谓六十四卦。在《周易》中,阳爻和阴爻分别称为九和六。最底下那层,阳爻称初九,阴爻称初六。由此往上数,第二层分别称九二和六二,第三层称九三和六三,第四层称九四和六四,第五层称九五和六五,最上层称上九和上六。《周易》中对于每一卦的说明称为卦辞,另外,还有彖辞和象辞(对于乾、坤二卦还有文言)进一步说明该卦的性质。 全部六爻均为阳爻(九)的卦是乾卦,全部六爻均为阴爻(六)的卦是坤卦。所谓六六就是坤卦。坤卦的彖辞是:“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坤卦的文言:“坤道其顺乎”。系辞:“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因此,坤卦最重要的性质就是顺。所以六六大顺是卜筮得到坤卦的结果。当然,《周易》中所说的顺是“顺天”,它与“一切顺利”意义还是有所不同,而商人和小老百姓就管不了那么许多了,反正都是顺。 还有一个被人经常用到的词“三阳开泰”也出自《周易》。有人解释为“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兴盛之象,故称三阳开泰。”其实这也牵强。 我们曾经说过,本来卦是无所谓好坏的,就看你问什么事。但有时,我们泛泛而问某一阶段或某人的吉凶,那泰卦总是人们所希望的。泰者,通达也。泰卦的前三爻是:初九、九二、九三。而卜筮是一个爻一个爻地生成的,当前三爻都是阳爻时,人们就看到了得到泰卦的希望。“三阳开泰”这样一个祈使短语可能就被某一个卜筮者或旁观者脱口而出。 爻是怎样一个又一个地产生的?最“正规”的方法是蓍草法。其工具是 50 根蓍草的茎(后人径自用小木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周易 . 系辞上传 》中如下的一段话: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这段话有点像天书,因而给了卜筮者发挥的空间。台湾南怀瑾氏(此人在大陆可是大大的有名)的《白话易经》里介绍了一种方法。但因我打字太慢,所以在网上抄了一段,略加删改。这不是南怀瑾氏的原话,但其方法是一样的。这个方法是: 1 、 先找 50 根短木棍 (50 是 “ 大衍之数 ”) 。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然后取出一根(象征太极)放在一边,只用 49 根来算。 2 、 把 49 根木棍随机分成左右二堆(象征两仪或天地),叫做“分二”。然后从右边一堆中拿出一根(象征人)也放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间。这叫做“挂一”。 3 、 然后将左手一堆,按四根一组(象征四象或四季),进行分列,叫做“揲四”。将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象征闰月)。然后将右手木棍同样按四根一组,排成一排,也将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与前面已经放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的棍合到一起,一定是 4 或 8 ,叫做“归奇”。加上挂一的那一根,则必定是 5 或 9 。以上就完成了第一变。 4 、 第二变开始前,将第一变中挂一和归奇的木棍除去,把剩余的 40 或 44 根再按“分二、(这次不要挂一了)揲四、归奇”进行“第二变”。结果剩下的木棍只能是 40 、 36 或 32 。然后再将这剩余的 40 、 36 或 32 木棍按照第二变的方式进行第三变。 5 、三变之后,剩下的木棍只能是 36 、 32 、 28 或 24 ,或按 4 根一组的组数算只有四种可能:九,八,七或六。分别称之为老阳、少阴、少阳和老阴。 这样,我们得到了第一爻。接着再求第二第三 … 直至最上面的第六爻。 我们可以对上面的做法进行一下分析,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 49 根分成左右两份,分的结果一定是一奇一偶。再从右边拿走一根,结果有二:左右均奇或均偶。 2. 假定左右均奇,对左手边四四以 揲,剩余必为 1 或 3 。因为左右之和为 48 ,如左余 1 ,则右必余 3 ;如左余 3 ,右必余 1 。 假定左右均偶,对左手边四四以 揲,剩余必为 2 或 4 。同样,因为左右之和为 48 ,如左余 2 ,则右必余 2 ;如左余 4 ,右必余 4 。 3. 这样,两边剩余木棍之和为 4 的可能性有 3 种( 1 , 3 ; 3 , 1 ; 2 , 2 ),而其和为 8 的可能性只有一种( 4 , 4 )。也就是说在第一变之后得到 44 的几率为 3/4 ,而得到 40 的几率为 1/4 。 4. 把 44 或 40 根木棍进行第二变。与上述分析相同,由 44 得到 40 的几率是 3/4 ;得到 36 的几率是 1/4 。由第一变后所得 40 得到 36 的几率是 3/4 ;得到 32 的几率是 1/4 。这样,第二变完成后得到 40 的几率是 9/16 ( 3/4 × 3/4 );得到 36 的几率是 6/16 ( 3/4 × 1/4+1/4 × 3/4 );得到 32 的几率是 1/16 ( 1/4 × 1/4 )。 5. 把 40 、 36 或 32 根木棍进行第三变。与上述分析相同,由 40 得到 36 的几率是 3/4 ;得到 32 的几率是 1/4 。由 36 得到 32 的几率为 3/4 ;得到 30 的几率为 1/4 。由 32 得到 28 的几率是 3/4 ;得到 24 的几率是 1/4 。这样,第三变完成后得到 36 的几率是 27/64 ( 9/16 × 3/4 );得到 32 的几率是 27/64 ( 9/16 × 1/4+6/16 × 3/4 );得到 28 的几率是 9/64 ( 6/16 × 1/4+1/16 × 3/4 );得到 24 的几率是 1/64 ( 1/16 × 1/4 )。 6. 换成《周易》的语言,卜筮得到老阳、少阴、少阳、老阴的几率之比为 27:27:9:1 。 看到这里,人们立刻会跳起来,用老中医的话:“阴阳失调”!怎么会这样呢?难道算错了?再算一遍,没有错。南怀瑾介绍的方法就是阴阳失调。 在清·孫星衍《周易集解》里,介绍了唐代张辕的另一种筮法,这种筮法在上述 “揲四”时只揲左手的,不揲右手,而是根据左手揲剩余的数目,从右手边予以补助。若左手剩 1 和 2 ,则右手边补足至 4 ;若左手剩 3 和 4 ,则右手边补足至 8 。这样,在第一变时由 48 得到 44 和 40 的几率就相等,各为 1/2 。 在第二变时由 44 得到 40 和 36 的几率也相等,如此等等,每次 “揲四”后所得两种结果都相等。三变的结果形成一个杨辉三角形: 1 1 ; 1 2 1 ; 1 3 3 1 得到老阳、少阴、少阳、老阴的几率之比为 1:3:3:1 ,按照 张辕的说法是 8:24:24:8 。阴阳平衡了。至于为什么可以只揲左手边,不揲右手边, 书上并没有说。这也无关紧要,因为谁也没有说过两边都要揲的道理。 其它的筮法还有很多。 那么,为什么要用 49 根蓍草?因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为什么大衍之数五十? 西汉著名 易学家京房说:“ 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合五十 ”。 到了东汉,著名学者马融说,不对!(马融是个了不起的大学者。 《后汉书 . 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而且敢于招女学生,“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马融认为 “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合五十 ” ( 1+2+2+4+5+12+24=50 )。 可是,马融最好的弟子郑玄不同意, 郑玄比他的老师学术成就更大,儒学经典《十三经注疏》中四篇的注 笺 是他作的。 郑玄说:“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气,凡五行减五,合五十 ”。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有根有据。《系辞上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从 1 加到 10 等于 55 ,现在训练幼儿园小朋友的)。可是为什么要减去五行之五,郑玄的理由并不充分。 比郑玄略小 50 来岁的学者荀爽却认为: “(八)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爻,合五十”。 这些都是东汉的大儒,后人对于古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工作。 唐代易学家 崔憬的观点又与郑玄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把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减去天一地四,从而得到五十。为什么减去天一地四?因为“天一地四者,此八卦之外,大衍所不管也”。八卦不管天地,这好像也有点问题。 宋儒 邵雍说的简单:“天数二十有五之倍数,合五十”。 朱熹朱夫子则认为:“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近代人杭辛斋更是别出心裁:“勾股自乘合大衍数,即三三见九,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早在东汉、三国时代,姚信、董遇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天地之数五十又五,减去六爻之六,就是其用四十有九。不知道是否受到他们的启发,现代人金景芳提出: “ 大衍之数五十 ” 应为 “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 ” ,古书可能脱 “ 有五 ” 二字。这倒痛快,一刀把“大衍之数五十”这个难题砍个干净。不过随便说古书错了,没有证明恐怕是不行的。 总而言之,卜筮的理论基础 “ 大衍之数五十”,两千多年来,经过这么多大学者皓首穷经的研究,竟然还是一笔糊涂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于卜筮方法更是杂七杂八、千差万别,即使是最最“正统”的蓍草法也是五花八门。说穿了这些,对于那些对《易经》顶礼膜拜者,对于由此卜筮而得结果深信不疑者,倒真是一件尴尬之事。 不过,好消息还是有的, S 大学已经把一位祖传习易者聘为终身教授(据民间传说,此公给领导们卜卦灵得很),与研究科学技术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们平起平坐,继续探讨博大精深的易学精微。由此可见,所谓“易学”的前程还是一片光明。 :在文章快写完时,得知我的计算,实际上早在八百多年前,就由朱熹朱夫子算过了。我只是重复了朱夫子的结果。同时,这说明南怀瑾氏介绍的方法也是古法,人们之所以在朱夫子指出问题之后仍然使用,大概因为这筮法并不在科举考试的“大纲”之中,也不登于庙堂之上。在明清科举考试中如果与朱夫子唱反调大概是不行的。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3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周易》的春联
热度 1 BMK 2012-1-20 23:15
我曾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今天做了两件,可以小小地自我表扬一下。一件是博文《工作着是美丽的》中所言有关禹的创世神话文章定稿,第二件是为家里写了春联。 小女儿在跟她妈妈到海南旅游时,嘱咐我回家看奶奶前不要忘记为家里写春联。前几年我们家的春联都是从市场买的,这两年自己写。市场买的春联内容实在恶俗,自己写的春联字不好看,内容却可选择。去年我们的春联是“金虎尚余庆,玉兔纳新福”,虽不免大众化,可也符合我们这样细民的身份。对联下面小女儿还画了两幅小兔子放鞭炮和打灯笼的图画,增加了喜庆气氛。 今年带学生读《周易》,想写几篇有关《周易》的博文。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工作太忙,加之杂事分心,未能如愿。琢磨写一幅与《周易》有关的春联作为弥补吧。今晚所写春联为:“大哉乾九五象飞龙在天,厚也坤六四接玄黄遍地”。“飞龙在天”为《乾卦·九五》爻辞,明年为龙年,故用此典。下联用《坤卦》典。《坤卦·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按《坤卦》所言为大地之象,“括囊”者,收拾行装之意也。古曲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的句子(“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是明末清初作家李玉《千钟禄》《惨睹》一出〔倾杯玉芙蓉〕的唱词。三十年前,我考研时曾有一道两分的题:“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我按教书回答,共写有一百余字)。下接《六五》“黄裳,元吉”与《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文言》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依《文言》解说,此乃言阴阳消息,得《易》之精髓。
2118 次阅读|3 个评论
《脾胃论真诠》刘炳凡老自序
热度 1 zhucehua 2011-11-26 19:15
老先生的文采真好,真是经典读的多了自然腹有经纶气自华。 中医,并非单纯谓为“中国之医”。其实,它包含了《周易》 ‘天人相应”、“阴阳变化”的中和思想,一亦即中医传统自我稳定的 动态平衡观。人体内外环境达到自然的平衡则治,失其平衡则病。 六淫、七情,实为诱因。“风雨寒热,邪不得其重,不能独伤人, (《灵枢·百病始生篇》)。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内在因素正 常,在于保持人体中和,不偏之谓中,离中之谓病,故医者应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 人体之中和,实有赖于脾胃之健运。“若脾胃之气既伤,而 元气亦不能充,则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故前人 有“四时百病,胃气为本”,“百病不已,宜从中治之论。此即脾 胃学之真谛。此说始于《内经》,继于《难经》,显于仲景,成于东 垣,完善于明、清诸家。从古迄今,“脾(胃)为后天之本”,作为 中医基本理论之要义而载入典籍,历州医家又相继应用于临床, 恒收事半功倍之效。如“甘温可以除大热,这是出自几百年前李 东垣的著作,有人认为只有抗菌消炎才能退热,但这不是绝对 的,有不少病例告诉我们,治病必须尚人,即调整机体,平衡阴 阳,发挥自然疗能的作用,则菌自抑、炎自消而病自愈。李东垣 的理论与经验是极宝贵的。“如果为文献而文献,不是验诸于人, 能有什么用”《我们正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发展”(邓铁涛《耕耘集》 。这一见解是信而有征的。 然而,东垣从大量病例的临床实踢中,印证了《内经》“正气 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及《金匮要略》“脾旺不 受邪’、“五脏元真通杨,人即安祖”的理论并由此受到启发,认 为“人以胃气为本,粗工不解,妄意施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 (《脾胃论》注释15页)。认识到忽视或攻伐脾胃,就破坏了人体天然 屏障和自然疗能的中和因素,班孟坚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汉书·艺文志)))。立言之旨,昭然若揭,东垣继承了这一思想, 更积极地指出:“寒热温凉则逆之,升降浮沉则顺之”非不治也, 关键在于脾胃的健运。“盖脾胃不足,不同余脏,其治肝、心、 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脾胃论》 注释44页)。此“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因脾 胃有.如人体的“内燃机”,其功能所至,如纳化饮食、生会营卫、 充五脏、实四肢、外关九窍、内养七神、固护卫表等,皆以脾胃 之气为本,使“治而不治者”,达到“不治而治”。这就体现了中医 整体恒动平衡观的特点,确实是“道经千载更光辉”的一颗明珠! 余自入医林,即有感于清·俞东扶之言:“向来医学十二科, 有脾胃一科,谓调其脾胃而诸病自愈,今已失传,虽读《脾胃论》 不能用也”(《古今医案按》)。遂潜心于脾胃之学,结合临证实践, 垂六十年,得于心,应于手者在此,决疑难、起危笃者亦在此, 反躬自问,获益殊深。积数十年寝馈之所获以成本书,旨在}}-r明 《脾胃论》的学术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溯其源而竟其流,附调理 脾胃古今医案,以证其实践之效。为脾胃学应用研究拓开新境, 稗作引玉之砖。 本书上篇基础理论部分,以经典为主外,采撷近代和现代中 医运用脾胃学之精华;中篇则因《脾胃论》原文词旨艰深,故立题 分别加以说明。下篇“脾胃学的临床应用,列举基本原则与基本 方法,兼及对急证、疑难证的处理,其中结合治法之应用,引证 以脾胃学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的经验,且铭铸作者个人学习与 运用脾胃学之治验心得,以期举一反三,贯通原旨。 本书定稿、出版,多承吕炳奎老、欧阳铸研究员、刘祖贻研 究员、白永波编审、朱佑武、孙光荣副研究员以及光明中医函授 大学校长巫君玉老胡义生主任等热忱襄助、校阅、题词、作序, 特此谨申谢忱。鲁迅言:“望吨磁而勿迫,恐鹑鸽之先鸣。” 极深研机,闭中肆外,则侯今之学者。将此数言以序之。 刘炳凡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时年八十二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八日
5373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周易·贲卦》小记
热度 4 BMK 2011-11-21 01:44
进入大学本科后,我即断断续续地读《周易》,开始用普及本读经文,后来读易传,读注疏本,也读过金景芳先生有关《系辞》的著作。对于《周易》,我在个别地方有点心得,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外行。这学期和同学们一起比较系统地读《周易》经传,其间给同学们讲述的,多数也只是大路货,主要是让同学们养成认真研读经典的习惯,我自己也得些温故知新的好处。既然读了,多少会有点感想。上星期读到《贲卦》时,我忽然想到先师华锺彦先生曾对我说过的与此卦有关的一些事,产生感动,对同学们说,我想就《贲卦》写一篇博文。 华先生很少提到他自己治《周易》的事,但我知道他是有研究的,因为在自传中,先生提到日本人占领北平后,他曾研读《周易》而预备卖卜为生。华先生是高亨(晋生)先生的高足,高先生是著名的易学家,华先生对《周易》有兴趣、有研究是不奇怪的。华先生没有系统地给我讲过《周易》,他对我提到《周易》很偶然。 我读研时,有时和先生一起散步。一天,先生忽然发了点小感慨,说自己年青时读书也有不细致的地方。他说,你大哥(指先生的长公子华贲师兄)的名字是我从《周易》中找来的,但是把字音搞错了。贲字常见有三个读音,在华贲师兄的大名中读为(ben),而《周易·贲卦》中的贲字当读为(bi)。华先生有老学者的含蓄,但总的来说属于豪放派。先生比较偏爱我,可能与我们师生性格相近有关吧。先生对我说此话时,已经虚岁八十高龄,能够对学生这样坦诚地谈自己早年学问中的缺失,可见先生为人之一面。 我之所以想就《贲卦》写点什么,还和此卦内容有关。《周易》一般来说深奥难测,即使读了注疏,也往往不能真正了解。不过就《贲卦》而言,如果不作深究的话,其经传之文的有些内容还算平易。比如,《贲卦》的构成是离下艮上,以此读《正义》“以刚柔二象交相文饰也”的话,就不是太难理解了。《贲卦》经传中,有些句子常为人们引用。如其《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汉语中的“文化”一词,似出乎此。 今天在福建大厦参加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时,同组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黄女士垂询《贲卦》中贲字的读音,黄教授说,有人读其为贲(ben)。我告诉她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并且简略地以卦义解释了读音的来由。在谈话中,我随口引用了《贲卦·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这条爻辞很能说明“贲”字的“文饰”之义。
3347 次阅读|6 个评论
傅道彬教授与《周易》古歌的破译
BMK 2011-10-13 21:06
先秦时期的诗歌,以《诗经》和《楚辞》中所集为大宗,所余甚少。长期以来,人们试图通过寻找所谓“逸诗”来丰富先秦诗歌的研究资料。其途径,主要是搜集先秦历史著作如《左传》、《国语》及诸子中的只言片语。 从 20 世纪 20 年代起,人们开始注意到《周易》中的诗歌。首先注意到这种先秦诗歌资料的是郭沫若先生。他在 1928 年发表的《〈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勾稽《周易》经文中的多首爻辞,认为其文体应该属于诗歌。 如《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郭氏评论说:“这是写一个男子骑在马上,迂回不进,他不是去从征,是去找爱人。”再如《离》卦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郭氏评论道:“这是多么哀婉的一首抒情诗呢”。又如《井》卦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郭氏以为:“读这短短的四句,好象在读屈子的《离骚》。”郭氏并指出其以“食、侧、福”为韵。对于《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郭氏以诗人的激情评论说:“我觉得这是牧场上一对年青牧羊人夫妇在剪羊毛的情形。……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图画呢。”《中孚》九二是《周易》研究者们一致赞美的短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大家可以看出,这首短歌与《诗经》的语言和意境绝似。 尽管古代文学研究界对《周易》古歌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然而到 1988 年为止,学者们对《周易》中古歌的研究,仅于一爻之内进行讨论。所以没有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 相关研究在 1988 年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这一年第 10 期的《江汉论坛》杂志上,发表了傅道彬的文章《周易爻辞诗歌的整体结构分析》。该文从方法上开创了《周易》古歌研究的新阶段,即突破爻的单位,而以一卦为单位研究《周易》中的诗歌。该文是傅氏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该博士论文在 1988 年通过答辩。 1993 年,傅氏将前述工作加以完善,出版《诗外诗论笺》一书。在该书中,整理并笺注了十首以一卦为解读单位的《周易》古歌。这是若干年来,《周易》古歌,乃至先秦诗歌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术进展。 傅氏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将爻辞分为狭义的爻辞和与之相关的断占之辞中分解出来,将整个卦的(狭义)爻辞通读,从而得出一首首韵语——即古歌。 下面以《坤卦》为例,说明傅氏对《周易》古歌的破解方法。 坤卦爻辞原文 : 爻位 (狭义)爻辞 断占之辞 初六 履霜 坚冰至 六二 直方 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 含章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 括囊 无咎无誉 六五 黄裳 元吉 上六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很明显,将断占之辞与爻辞分开,可得如下韵语: 履霜、直方、含章、括囊、黄裳、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据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旧版),古代已经有人发现《周易》中《坤卦》全卦部分内容可构成为韵语,但历来无人注意到它在古代诗歌研究中的意义。将这一现象作为一个规律发现并推广到《周易》多卦的爻辞解说中,是傅氏的功劳。下面以《咸卦》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 去掉占断之辞后的《咸卦》爻辞为: 咸其拇(初六) 咸其腓(六二) 咸其股,执其随(九三)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九四) 咸其脢,(九五) 咸其辅颊舌(上六) 傅道彬教授就此分析说:“这里记录的是一对夫妇火热的新婚之夜。新郎抚摸新娘的脚、小腿(腓)、大腿(股),窗外听房的人影 ——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屋内夫妇的情感发展到高峰。新娘新郎紧紧拥抱亲吻。”这一分析既紧扣文本的字面意义,又有古训的依据。《荀子 · 大略》篇说 : “《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可以说,傅氏的这一解读是成功和令人信服的。 傅氏之后,近年来不断有人进一步沿此路径研究《周易》古歌,但少有人提及傅氏的开创之功,故本博文对此予以介绍,以便后来者研究时考镜源流。 说明:这是一篇旧作。傅道彬教授的相关论文及著作发表后,1994年起,有人随其后进行研究。若干年来,多次发现有重要学术期刊论文,将摹仿者当作原创者,而将傅氏误为摹仿者。近来又有此类文章,故将旧版增订重发,以正视听。
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易》《离》卦的卦义
热度 1 BMK 2011-9-28 23:44
我对《周易》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但学习比较早。本科时,认真读过李镜池先生的《周易通义》,也读过他的《周易探源》。今天和同学们一起继续读《周易》,以读经传为主,我没做什么讲解。因为我不是专家,讲错了当然不行,即使不错,不能得要领,也是对同学们的一种误导。晚上,我取出几种有关《周易》的论著重读,包括上述李先生的《周易探源》,读到《谈易传大象的体例》时,有些感想。 李先生在文章中谈到刘操南先生1962年10月12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周易大象例说》一文,有所批评。我不久前还请同学代从首都师大复印这篇文章,印象比较深。觉得两位先生所言各有短长,这里不能深谈。李先生文章中所归纳的《大象》的体例,有两种公式。其一是卦象加卦名加卦义,其二是卦象和卦德加卦义。第二式《乾》卦的《象》辞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依李先生标点。我并不同意这一标点及通常的解说,将来可能写文章阐述,这里只照抄原文)《坤》卦的《象》辞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人们熟知的。 引起我写作这篇博文的是,我因读文章而想起《离》卦的卦义。《离》卦的《象》辞是:“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我对《周易》素无研究,不清楚专家们的意见,但我不同意旧注的说法。依我的一孔之见,“继明”当指火把。所继之“明”当指日、月,尤其指日。大人即领导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领导人应在暗无天日时,以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我在博文《罂粟为什么开红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7edda0100plj0.html 中对此有所解释。
3350 次阅读|1 个评论
《周易》读书笔记8---------与中日男篮
jinkai719 2011-9-21 22:53
写这个笔记,希望大家能踊跃的留言,大家好好思考,本人一家之言,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指正,让我也得到改正和思考。 为什么写很多其他的上与《周易》的关系,就是希望能不同的角度来解析。《周易》不是什么迷信,对于我们这些玩票的人,我们一定要把它当玩。品一品,然后算算,玩周易,又不花钱,有没有什么坏处 。 谈到日本,我就气不打一肚子气。因为中日甲午战争,一下在把中国的文化打到了谷底,中国文化人与社会的上的人士,都开始对本国的文化产生了彻底的反思,那个时候的润之,那个时候的中正,中国的未来领袖,也一定激发了爱国和恨自己文化的思想。还有我们的文化界,例如有文化人要把中国的文字改为中国拼音,现在还有人再叫嚣,是浅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勇士,而后一个则是扯淡。 亚洲有日本,不是坏事,我们不要整天的麻木自大,有一只狼在看我们呢?前世不忘后事之师。但是也不要妄自菲薄,因为我们是在二战时期唯一能与日本抗战时间最长的亚洲国家,8年,没有中国,二战的历史要重写,我们要有信心。其实在这是《周易》告诉我们的矛盾运动,也是《中庸》告诉我们的中为道! 中国足球很烂,但是以前在亚洲可是第一,以前中国很强的时候,日本一定要和中国比赛!现在却不再和中国比赛,多扯? 小时候,自己经常被老师带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现在晚上噩梦还连连,因为小时候经常去春游。 今天,男篮比赛结束了,大胜日本26分。南京人易立为中国胜利奠定了基础。作为南京人,为你骄傲! 篮球中总是强调中锋的地位,因为姚明的原因。姚明太强大了,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但是物极必反,中国的后卫就不是太理想。不是刘炜不行,而是中国后卫整个疲软!一直认为刘炜是中国最好的后卫。有了姚明,中国在亚洲第一占了太长时间。所以,我们的球队走了下坡,好多次的失败,你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最近的男篮的比赛让人看到希望!中国球员的后卫不是弱,而是被姚明遮掩了。所以我们看比赛,现在的流畅多了。姚明离开,很多人惋惜,其实不必,因为姚明迟早要退役,早退役不一定是坏事,可以让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患意识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 虽然不是对日本很感冒,但是我对于日本催化界的一个老人,很尊重! 《催化剂的有效应用》山中龙雄先生 其中“催化剂为什么不能用分析品,因为催化剂对与杂质要求很高,所以用买来的氧化铝分析品,就不行,一定要小心制备” 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2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易》读书笔记5---------与《道德经》的关系
热度 1 jinkai719 2011-9-21 08:16
道德经把“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的精神内涵发挥的淋漓精致。 研究《道德经》的原因,也是巧,不太喜欢老子,这个不知道是神是鬼的人,连出生年代都不知道的人,常人一般认为老子是孔子老师,有人(钱穆)说他应该是楚国人,按照他的行为逻辑和笔锋。 本人在小木虫论坛催化版做版主有大半年了,整天在版主的板块取金币,虽然金币对于我只是数字,可是真的就像那些爱钱的人一样,喜欢锦上添花,就是喜欢看金币的数字在天天那增长。 ( 以前,不太理解有些富人为什么那么扣了,现在知道了,就是喜欢那数字。又回味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几个博士朋友聊天,其中一个已经上班当老师了,按理应该很有钱了吧,工资好几千,已经开上车,车看来不便宜。本人没有钱,一直也没有想买过车。可是我们每月拿一千的人买回来包子,他也要再那跟着我们蹭吃的,你知道他跟我们谈什么?他说跟他女友每天吃馆子每次都要花好几百,还要养车。我说一百一个月,在南京我家小区就是这个价。他说一百,你太小看天大的吞金实力了,两百!我说你真有钱,请我们兄弟也吃一次大餐吧,你知道他说什么?他现在每个月还要向爸妈要好几千,不仅好几千,而且是大几千,他干什么呢?养车,养女人,但是其实是养他自己那张可怜的小脸。当时,吓的我也那个闭月羞花了。最近,妈妈跟我说有钱没,我说我饿了吃鸡蛋,渴了喝牛奶,想吃肉,买烧鸡,钱不够也是因为买书看,把老爸逗乐了,我也乐了。富人也有苦,我理解!对了,吃鱼翅,掐嗓子,我记忆中好像是那个富人说的) 可是最近,生气的是,在回帖的时候,不能以表情和一个字了事了。本人和很多版主都很生气。我一赌气之下,我每天给板块上抄一句古语,不是每天都要写回语么?我就开始在网上复制《论语》,因为论语读了好几遍了,有点没有意思,就觉得搞掂别的,看别的子,都是废话一箩筐,看到老子,短小精干,倍觉得亲近,就每天一条的复制粘贴。 今天早上,读了一会,本家的金老的《周易全解》,仔细品读,感觉新意颇多。 早上,上论坛,我在报道贴上了道德经一句话,然后又细细读了整篇《道德经》,感觉又有所的。中国人的国学中的经典之做都是文字短小,但是其中很多意义都值得玩味。当然,不是天天对着一本古书或者一个学者的学问,而是读完这个,再读这个,感到可以互参。 我今天有时间读了一下《说文解字段注》 (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启与”一“,就太极; 《易经》:“易有太极,始生 两仪 ,两仪生 四象 ,四象生 八卦 。”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 太初 、太一也。 (很多国学大师写了不少必读书目,但是我总觉得最值得读的是,说文解字》和《周易》       老子其书《道德经》(其中的老子,易经,庄子成为玄学三书而易经首当其冲),不管老子是何时的人,但是一定是晚与周公。 周公应该是《五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其中一个编辑,不一定都是他写的,但是一定通过他的手。所以,我们读书要读源头,要分析其中中国国学的本源。而《周易》一定是五经之首。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写道: 帧班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 就像我做催化,做的是工科,物理和数学就是其中的根本。不理解数学,物理,根本没法理解化学(化学从物理那里借了不少东西,量子力学和群论,其中的一个分支仪器分析就是物理光谱,衍射方法研究化学结构)要不,你以为那个催化剂的配方是摇骰子搞出来的? 而研究科学主要理解两点:一个知识体系,另一个就是思维方式。举个例子,例如数学,知识体系很庞大,但是按照罗素的分类:符号和逻辑。(古代《几何原本》的逻辑让人惊叹,而牛顿的《原理》让人觉得是狗尾;打个比方,抄鲁迅的很多,王小波就是其中一个,还不错,要说王朔,我就呸那个说的人。其实鲁迅文风好学,骂人谁不会,只是高低,但是反过头来,骂人有什么高的?反而是胡适的做人,让人缅怀,民国多少学者,愿意称为适之的朋友?就连伟大如润之也不能免俗)德国数学家克莱因:几何和形;法国的彭加勒:直观与逻辑。 所以,我们研究《周易》,肯定是研究其中的体系和思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矛盾,天地,男女全在”乾卦和坤卦“之间。《系辞上》”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其中的矛盾的思维让人感到意蕴深远。 其实一个《系辞》就是很好的《周易》导读,我再看看《道德经》完全是阐述(说抄袭有点过),只不过是加强了正反的的反面。《道德经》中的 A。正反辩证:”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更多的我就不举例了。这是矛盾。 B.强调其中的阴面,或者是反面,”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完全是强调其中的阴,告诉我们阴极,负极,反面都是应该注意的,或者更加强调。不要只注重其中正面,其中天地万物中的反面有时候就是我们没有注意的,或者是更加重要。没有空,我们无所居住。 不为,反智也就是老子的政治思想,而空,阴则是老子对自然的重要规律的认知。读完全篇,感觉是一种反话正说的腔调,更注重“天地人”的反面或者其中的地或者“坤”。 C.《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 君子之道 鲜矣。《系辞》已经把“道”说明白了,就是阴阳,就是矛盾。可是到了老子,却不说道了,why?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阐述《周易》意思?还是故意的,我知道也不说? 没有读《周易》我们趴着看《道德经》;看完《周易》,我可以负责任说:我们站着把《道德经》读下了。
28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周易》读书笔记4---------不知道不要说不好
jinkai719 2011-9-21 05:38
细细品读《周易》,感觉非常的意思,其中的将辩证法中的矛盾和运动演绎的淋漓尽致。 回想一下没有读之前,就知道这本是一本卜筮之书。才发现自己被蒙蔽了,被什么蒙蔽呢?被人言。 事情做不做,真的要听信别人的语言,一定要自己经历,自己品味与思考,才能有所成事。 在没有读国学之前,一直感觉我们的祖宗白活了,为什么研究那些故书,在书和故纸堆找真理?就没有动手? 例如《山海经》在美国就很火爆,记得有一个外国女博士亲自按照其中的《山经》,在印地山脉寻找到了山经的上面的东西,真的是很难受,《山海经》则在鲁迅的笔下成为了传说和想象之书,可叹,可气!书在这,但是道理却在天地。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 古人说的,卦来在天地的观察!而我们的古人呢? 真想打一下! 但是,最近读到《说文解字注》的作者 ”段玉裁注:“玉裁昔宰 巫山 县,亲见鸱鸟所吐皮毛如丸。”这使我们联想到 李时珍 实地考察穿山甲及其食蚂蚁的事。梁代 陶弘景 在《名医别录》中对它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他说穿山甲之状似鳄鱼而较短小,又似鲤鱼而有四足,黑色,能水陆两栖。它白天爬上岸晒太阳,把全部鳞甲张开,似死然,把一群群蚂蚁引诱入甲中,然后将鳞甲紧闭,投入水中。入水后,鳞甲张开,蚂蚁则全部浮在水面,它就在水面上游弋接食。李时珍对此记载很感兴趣,但他认为 百闻不如一见 ,他要实地考察一次。一次,他在蕲州西北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一只穿山甲,正在觅食。他隐蔽在灌木丛中,仔细观察。只见穿山甲左摇右摆爬到蚂蚁窝旁,张开嘴把舌头伸出,紧贴地面。蚂蚁则以为是一块鲜肉,便把所有同伴招来共尝美餐。待到舌头全是蚂蚁,穿山甲巧妙地将舌头往嘴里收 缩,蚂蚁则葬身其腹中了。李时珍捕捉了这只穿山甲,当即解剖,发现它脏腑俱全,而胃特别大,胃中“约蚁升许”。这样,李时珍完全弄清了穿山甲食蚁真相,既肯定陶弘景所说穿山甲是两栖动物和食蚁兽的特点,又大大补充和丰富了陶氏未能观察注意到的内容。 段玉裁对于猫头鹰吃老鼠之类后所吐皮毛如丸,他在巫山曾考察过 , 证明许慎此解是正确的 。不过所记简略,我们仅得其“玉裁昔宰 巫山县 ,亲见鸱鸟所吐皮毛如丸”17字而已 一本世界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按照我们思考只是字典,其实却是前人的所有的一本百科全书,不仅是古文字的原始, 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解释,其中含着大量的信息, 而且也是我们 李时珍当时的行为与现在很多生物行为学的学者做的事情有和区别? 前人对当时世界和文化,还有自然的认真记录。 谁说中国人,没有观察?没有实验?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古人的书有问题,很多都是不实。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故事:《史记》上面就记载了安阳有殷代的遗址,中国近代学者找到殷墟和甲骨碎片就是在《史记》记载的帮助下找到的。对了,很多人不是喜欢古董,其实就是想赚钱,我告诉你,多读《说文解字》,多读《周易》即使不能让你捡漏,但是绝对少了些盲目的购买。 真的,要好好思考,好好评价我们的前人的文化,对前人的要保持应有的”温情和敬意“
2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易》读书笔记2----------三个问题
热度 1 jinkai719 2011-9-20 00:27
读到了《周易》,首先破除迷信思想,二要批判的读,三要思考,分析。 但是,最近,遇到的问题就是下面几个: 一,用六个硬币,(因为卦的本质就是六个的笔画的阴阳,正反)就可以开一个卦,学过《概率》的人都能知道,你甩的最多,你得到的概率越趋于大数定律,你只甩出来的一个数,偶然性非常强,如果按照概率的思维是你应该多甩几次,依据大数定律,你越多,你的卦象就越一致,你的事情就越固定,所以,卦就应该越多越好,越精确,可是,我们的算卦是每天一卦,虽然按照哲学中的”偶然性含有必然性”,不明白,很是矛盾; 二,根据上面的思考,如何解释卦象对应的人事的关系,可以预测到远方的家人,或者以后的事情,有人说远方的事情是电磁反应,《场论》,表面一看不理解,那根那?人和数字,时间后的事情,尽管,时间和空间可以等向的认为是四维基,但是那个是在光速极大的条件下的事情,而在我们越到的世界,按照物理中的狭义相对论,只有光速条件下,时间减慢,我们应该可以看见过去,但是现在你在地球上都是常规条件,应该不满足条件,不理解; 三,过去人为什么,能提炼出这样的辩证,运动,矛盾思维,在中国没有科学的基因,屡次这个被别人说成这个是中国的传统的哲学的死穴,可是在中国远古(信史记载,没有科学思维)为什么能孕育这样的可以看见的逻辑思维,从基元推向世界的问题;《周易》本来就是从一二,从正反,推到时间万物变化,这个跟罗素时期的事情哲学数学逻辑化一样,这个按照文明的进展不一致,不理解; 读读书,不仅《周易》而且物理,数学,化学,哲学,读书,不如无书,不仅是不要死读,还要实验,还有把书看为世界。。。。 题外话,我是做催化的,催化科学的思维是实验科学,其中的配方是催化的核心,虽然在现代科技角度上(07年诺贝将得住就是做催化表面研究的),还是无法确定其中的组分比例,其中的工艺,还是亦步亦趋,其中本身的复杂度可能是巨大的,可是按照我读到的一份科学史将黄金分割法的比例用在了科学上,就是华罗庚,记得不清了,就是他是按照这个规律,选择配方的,结果很好,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3536 次阅读|5 个评论
《周易》读书笔记1--------------写在前面的话
jinkai719 2011-9-19 20:44
小时候,我肯定不知道自己现在会读这本书,这本被别人说成“中国文化四大俗”迷信的东西,而且现在是好奇心非常的浓。想到周易,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残疾人士在马路算命;或者很多人因为真正的迷信卦师会走歧路的故事记忆犹新。 中国由于鸦片战争以来,全民群体愤青,矫枉过正,全面西化,将中国的古文化,一巴掌打到底。后来,“马拉车”过来后,更是雪上加霜。中国传统的学术受到了颠覆性的毁灭,让人心疼,但是“否极泰来”的是,我们能把原来书中所谓的那些“圣人”的话能真正看明白,以前趴着看圣人搞不清楚的话,今天站着把圣人的话看明白。易经里面有一层就是圣人的盲目迷信,让周易成为了与“金瓶梅”一样的俗书。其实写性有什么不好?西方哲学和精神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就是“性”。科学网的那些叫嚣一切西化的学者,这怎么看呢?中国文化是糟粕,那西方岂不是罪恶之源了么?孔子“食色男女”,就把孔子退下神坛,看见西方的文化,你就留哈喇子。我想问你是人么?没有孝,没有敬,没有了人“仁”孔子“曰”也就是没有了,只剩下了“日”。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就是怀疑,在科学的世界就是没有谁是老大。科学里有了崇拜,那就是科学的倒退,那就是迷信。怀疑谁?怀疑什么?怀疑的就是那些大师,那些基本的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有了力学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没有地球没有了惯性,你可以一跳,就免费旅行了,不用飞机);爱因斯坦怀疑牛顿,就有了相对论,我现在读到了“引力是时空的曲率”还让人感觉神奇,其实结论中其中的时间的也与作为与空间的一个向量,虽然结论好懂,但是其中过程的数学推理和物理想象确实是天才做的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没有提到牛顿,就是因为他的性格有点娘,不符合广大的中国电视宣扬的主人公高大全,哈哈,说笑了,牛顿是同性恋,小心眼,哈哈,说笑了,没有牛顿的微积分公式,我们还在讨论圆的三等分吧) 喜欢西方的科学和质疑,还有逻辑,没有逻辑,数学就是那些看不懂的符号,以前看到数学就头大,原来是抽象的符号在搞鬼,从数目到量度,从自然数到字母,本就是学习算术的第一个“驴桥”。但是讨厌西方文化里的一些东西,西方的文化实质里面就是四个字“科学,上帝”,就是没有人。特别是有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本来好的方面彻底把上帝放在了真空,而把人解放了,但是极端分子就有了法西斯,种族灭亡。或者如某国的大国政策,fuck,别的国家管你老人家何事。 染上“科学”这个东西,人很容易极端,学术上“争半寸之同异”,搞得人事上的小肚鸡肠,鸡毛蒜皮。在论坛里,不少斗鸡争鸣。唉,在所谓学术的会议上的人,看起来都像“鸡”(哈哈,有点过了,其实笔者主要是希望学者们在人事上保持人的特色,能大度一些) 废话一箩筐,就是我们要对《周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健康的大奶奶,就没有健康的民族),我捂嘴,GOD,“胡先生的话总是那样的惊世骇俗”! 《周易》到底是什么? 《史记》:“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中国古学术的源于儒家,儒家的学术思想源于孔子,孔子思想源于《周易》,周易源于周公,周公承启三皇五帝。 钱穆:其实是一个古文字的集合,一横一竖,就把天地的事物给描写了; 南怀瑾:冰河后,原本高级文明留下的高级文化遗留下来的文字,有点玄乎; 胡适:孔子的哲学起源是《周易》,辩证和矛盾; 《周易的正义》:周公教育王室子弟的书和周公自己的自传; 再说一个,科学网上不是有很多“大师”都推崇西方哲人么? 那这些大师应该喜欢《周易》,因为莱布尼茨就是读了周易八卦,想到了二进制,“0.1,”中有上帝。 写了很多废话,其实就是我们想研究国学,就要研究《周易》,中国传统的文化的精髓就是周易,“韦编三绝”,孔子研究的是《周易》。国学热,其实应该周易热。热在何为?热在中国文化本身的意义。 你说《周易》是迷信,也行,但是你要读,不读你不知道为什么是迷信,说话要有研究。 你只要读了,就好,孔子不说么:读诗,你什么也不知道,也可以学到一些花花草草的名称。 放轻松了读《周易》,读读增加自己的修养,不是好事么? 有人说了,算卦才是周易的本来,但是我要说“真正的懂易的人是不算卦的,因为那句话有“人在做,天在看” 还有人说了,你一个催化的博士,研究什么《周易》?不好好发论文,如果说你喜欢吃大餐,那么我的大餐就是读书,书是餐,《周易》是大餐;再说我愿意在写论文的时候,同时玩玩卦;游戏《周易》本来就玩。 有人说,《周易》有什么用,不能挣钱?不能当官! 啊哈,打错了。人如果只是势利的活,我也就无话可说了,跟这种人我愿意“管宁割席”, 读周易,最重要的是知道“圆通”,天地循环。。。。。。
3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厚德载物——从绿豆沙的口感说起
热度 1 dema1947 2011-8-23 21:59
买了豆浆机,可以打豆浆,打绿豆沙,打果汁。好东西! 但是自己打的豆浆和绿豆沙都有点稀,不像有的店里买的那样淳厚。得改进一下。 于是再打豆浆的时候,加了一点点大米,就是普通做饭用的大米,比例大约是豆子的1/5。于是奇迹出现——今天的豆浆光滑、厚重,味道好极了! 后来又试了一回绿豆沙,效果也极好。原先的绿豆沙,沙是沙,水是水,现在好了,上下浑然一体,均匀透亮,全无沉淀。 一点大米,改进了豆浆豆沙的品性,用孔子的话说,真是“温柔敦厚”。 用周易的理论解释,这叫“厚德载物”。厚,不仅指空间尺寸,也指分量、比重等物理性质,据《康熙字典》:“【玉篇】不薄也,重也”。“【增韻】醲也”。加了大米以后,加大了比重和粘度,豆浆和豆沙中的微粒就不容易下沉,品质和口感就得到了改善。 突然想起不良商家为了“改善”食品,竟然在点心和饮料中添加有毒性的“朔化剂”,那不是厚德,是为了厚利;一点大米就能使豆浆、豆沙的品质发生极大改善,摊入成本才几个钱?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而丧尽天良,他们与厚德无缘,是缺德! 上善若水,水能载物。厚则负载,薄则沉沦,势利者戒!
个人分类: 杂谈|4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诗赠周易少年郎
yangyongtian 2011-8-12 06:39
诗赠周易少年郎
周易拾级上天桥, 弯弓搭箭射大雕。 青春年少前程远, 风光无限步步高。 文化传承为己任, 兼学别样也妖娆。 父严母慈天伦乐, 一辈更比一辈高。
个人分类: 诗配画|2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巫与医
热度 5 sheep021 2011-5-29 19:19
戴君仁先生在《阴阳五行学说究源》中关于巫的论述很是正确: 在东周以前,那些传天数者的身份,都是史或是巫。根据《周语·楚语》、、绝地天通、、、可以看出最优秀的人民,才配当巫觋,男觋、女巫,想是民间的分别称谓,在国家朝廷之上,巫当是男的,巫咸、巫彭等,想都是男性,所以巫可作通称。在五官中,司天地之官,相当于巫,他们是代神发言的。巫既是史。所以说家为巫史,《周易》巽卦里也说“用史巫纷若”。而重黎司天地,那么他们既是巫,也就是史。(1) 我是支持戴先生的观点的,巫是古代最优秀的人。冯友兰先生也认为中国古代的君主是巫: “绝地天通”楚国的观射父的解释:“绝地民与天神相通之道”(《国语·楚语下》韦昭注语)。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是:把他们【统治阶级】所幻想的与天神的交通,限制在专门祀神的人手里。这种人称为“巫”或“祝”,而王也就是“巫”“祝”的首领。这样,王就可以随便用“上帝”的名义统治、压迫、剥削劳动人民。(2) 冯先生认为“巫”是一群与人民对立的人,巫术是压迫人民的工具,这一点值得商榷;不过冯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也说道: 术数的本身是以迷信为基础的,但是也往往是科学的起源。术数与科学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以积极的态度解释自然,通过征服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术数在放弃了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并且试图只用自然力解释宇宙的时候,就变成科学。这些自然力是什么。其概念在最初可能很简单,很粗糙,可是在这些概念中却有科学的开端。 术数包括哪些?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根据刘歆《七略·术数略》的解释有: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其中巫史用蓍草的茎按一定的程序操作,得出一定的数的组合,再查《易经》来解释,断定吉凶。这种方法叫“筮”。《易经》的卦辞、爻辞本来就是为筮用的。有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所有知识都起源于“巫”对自然界的认识或是对普通民主对自然界认识的总结,如果以上认识是正确的话,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历史的前半部分就是巫的历史!其中必定有科学的成份,我们就试图从中找出。既然是这样为何到扁鹊在“六不治”会出现“信巫不信医” 的病人不治呢?这应当从最初对“巫”与“医”的认识谈起: 巫,象形。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我认为“巫”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字,意思是将一个完整的人分为两个人的人!这是因为按照中国人的认识,有形而下肉体的人,就应当有形而上精神的人;这是中国哲学决定的。 医,繁体是醫、毉。“医”,从匚(fāng),从矢,矢亦声。《说文》:“盛弓弩矢器也。”本义:治病的人。 醫,会意兼形声。 “醫”,会意,从“殹”(yī),从酉(yǒu)。“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说文》的解释是:医,治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得酒而使。即用酒的方法治疗病人的人。 对于毉我们可以参照上面的解释理解为:用巫的方法治疗病人的人。 与醫、毉相近的另一个字是“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笺:“伊,当作繄,犹是也”。伊尹,就是一个会给人治病的人。商代,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巫师具有崇高的地位。本文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上古巫、史合一,巫师本身多兼有医的功能;医应当是巫本身的职能之一。前面已经说过冯友兰先生的观点“王也就是“巫”“祝”的首领”,很显然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师。“繄”下面是“糸”,《说文》: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大约是因为伊尹原来居住的伊水,生产“丝”。毕竟古籍中记述他生于“空桑”,桑树是蚕的食物来源,空桑大约是空心的桑树。桑树生长速度缓慢,长到空心,肯定需要非常久的时间。也就是说伊水一带养蚕的历史一定很久。也许古代伊水附近的人用与桑蚕相关东西治疗疾病?!归根结底,伊尹是巫师。 根据《周礼》的记述我们发现那时巫、医已经完全分开。那么巫、医为何要分开哪? 1943年,胡厚宣先生作过一篇《殷人疾病考》,以后有多次补充。根据胡先生的研究我们知道:过去以为殷人对于疾病多祈祷于祖先神灵在今天看来是没有道理的。 甲骨文殷字,从身从?,在这里可以解释为象人身腹患疾臃肿,呈人以铜针刺之之形。刘敦愿认为:“针灸行医者是个神话中的人物,神医作半鸟半人形象”“针灸行医图像所见半鸟半人的神物,当是由鸟图腾崇拜演化而来”。考我国古代,商族是以鸟为图腾的。我们推想这类神医针灸的神话或者就与商代有关。 胡先生依据甲骨文考证“殷高宗武丁一朝,五十九年之间殷人之病,凡有头、眼、耳、口、牙、舌、喉、鼻、腹、足、趾、尿、产、妇、小儿、传染等十六种,具备今日之内、外、脑、眼、耳、鼻、喉、牙、泌尿、产妇、小儿、传染诸科。”(3) 另外,在《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也记述:当时人们对于病理症状、病发部位或病灶所在的识别,也是当时社会比较一致认同的疾患的命名。商代人们并没有拘泥于人体外表肌体的了解,对内部组织结构也有探索。如甲骨文心字,活脱脱像心脏的轮廓形,骨字像骨架相支形,是其明证。上古“医术”的效能,每每与主观意识所产生的幻想相平行,信仰上的神秘性,远比由医疗实践而取得的成功经验更具魔力,这与当时的疾患心理因素和认识水平,是紧相关联的。早先人们通常把疾病的致因。直接归诸自然界神的降灾或人鬼作祟,甲骨文有“帝降疾”。 原始先民不懂得人的精神活动要依赖于人的肌体活动,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礼记·祭法》“人死曰鬼”。《说文》“人所归为鬼”。当时人们心目中,鬼魂有着超人的力量,能对生者行为进行监视,能作祟于人,人的疾病即因鬼魂作用而起。人们为消病除疫,通常采取各种手段安抚鬼魂,或以祭祀讨好之、、、但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能够沟通人鬼间的媒介来完成,即巫的力量。 巫是原始鬼神崇拜的直接产物,《一切经音义》“事鬼神曰巫”。《公羊传·隐公四年》“钟巫之祭”,何休注“巫者,事神鬼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 古代巫师作医,文献不乏其征。《世本·作篇》云:“巫咸作医。”《太平御览》卷七二一引宋衷注云:“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吕氏春秋·勿躬》云:“巫彭作医。”上古时期巫医不分。《广雅》云:“医,巫也。”王念孙云:“医即巫也,巫与医皆所以除疾,故医字或从巫作毉。《管子·权修篇》云:‘好用巫毉。’《太元元数篇》云:‘毉为巫祝。’”医字本从巫,正揭示了古代巫医不分的事实,说明早期医学的产生,与巫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4) 现代学术界一般将“巫”看作是迷信,很大程度上是对“巫”的误解;公正地看待巫有利于认识中国哲学的对人体形而上认识的问题,因为按照中国哲学【其实古希腊哲学也认为人有肉体与灵魂两部分】观点,有形而下的肉体,便有形而上的精神――灵魂。 巫与医分开实际上是对人体认识发展的结果,以后巫用于治疗人的精神疾病,而医用于治疗人的肉体疾病。我专门了解过现代一些“巫”的实际情况,发现巫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有一定的作用;我的原则是在我们现在无法证明灵魂是否真实存在的情况下,至少不应当轻易否定。 周代医学已经成为独立的学问,治疗原则是根据阴阳五行方式调整人体的身体状况。 到公元前580年的时候即《左传·成公十年》已经可以看出人们对巫的不信任: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桑田巫根据什么方法明确晋侯疾病无法治愈,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知道。但事实上证明桑田巫是正确的!甚至断定出晋侯“无法吃新麦”【“不食新矣”】,这不能说巫的水平低下,很大程度上人们今天认为巫是迷信或者骗人,关键是不了解其中的机制。 巫做为百工之长(5),使用的工具或者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也许可以从中得出有益的信息。 对巫的记载当数《山海经》最为详细,在此不一一引证。我认为现代人对待古代的知识应当宽容,我们不应当因为自己对前人采用的方法不了解就否定,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严谨的。 最后总结:医学是科学,巫学就是玄学。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经验主义、或者实验基础之上的;而玄学则是依靠推理。学习过程朱陆王理学的人都知道:程朱陆王都同是要讲身心性命格物穷理之学,所不同者只是程朱主张先格物穷理,而后明心见性,、、、陆王主张先发明本心,先立乎大者,先礼认良知,然后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程朱比较注重客观的物理,陆王比较注重主观的心性。一由用回到体,一由体发展到用。 我们不妨这样看待中国古代哲学: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总结出阴阳五行,这是从体发展出的理;而后又根据理,反推出人有形而下的肉体与形而上的灵魂?在以后随着对人体认识的加深,再单独发展出针对肉体的医学,与针对灵魂的巫术。 也许只有这样对待巫才是比较公平的! (1)戴君仁,《阴阳五行学说究源》,《中国哲学思想论集·总论集》,水牛出版社,P229。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版,P71。 (3)参见,《中国断代史系列·殷商史·医药卫生》。(4)参见,《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人生俗尚》。(5)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即如讲到医药,中国说是有医学,其实还是手艺”。【注:如果推而广之的话,巫也应当是属于工,的行列;另外韩愈在《师说》中也将巫与百工放在一起“巫医乐师百工”】 本文来源于 博客日报 www.bokerb.com 载转请勿删除此信息 原文链接: http://zhongyiao.bokerb.com/blog.php?do=blogevent=viewuid=5598ids=134603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60 次阅读|4 个评论
研究古代学问,一切皆从古代天文历法入手
热度 2 sheep021 2011-5-8 20:00
研究古代学问,一切皆从古代天文历法入手
中国古代学问,是天文之学。天文统摄一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又是时间之学,时间统摄一切。 观 乎天文,以 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中有许多未解之谜,诸如“大衍之数”、“参天两地”、“鸟兽之文”、“五岁再闰”、“参伍以变”,以及包含有“太极”、“两仪”、“四象”在内的所谓“四句”或称“周易的宇宙生成模式”,还有《系辞》筮法一章中从一到十的神秘数字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其中有的虽有解释,但学术界争议很大,如“大衍之数”和“四句”;有的似有解释,但似是而非,如“参天两地”、“五岁再闰”、“四象”和“鸟兽之文”等;有的则始终没有合理解释,如“参伍以变”等。根据笔者的研究,特别是从本文关于“参伍”的诠释来看,凡《易传》中涉及到天道概念者,大多语焉不详,隐讳其辞,其真正的涵义没有详解或流传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从探讨古代天文历法入手。根据古天文学的认识,我国古代最早的推步历法创建于春秋后期,称为古四分历。古四分历的考证建立在对孔子所作的《春秋》一书中的日食和历日记载的基础之上,所以,孔子生活在古四分历的创建时代。从《左传》、《中庸》、《史记》,以及若干朝代的天文历志来看,孔子对历法有很深的造诣并做出过重要贡献,《易传》中的天道观思想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孔子本人的思想。所以,《易传》中出现的、许多关于天道的记载都与孔子的天文历法活动有关。 如前文所述,古代天道之学包括历法和占星学,可以掌握天数,预知军事成败、人间祸福,乃至王朝兴衰,对军国大政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这一知识往往控制在极少数人的范围之内,作为密授家传,不示于人。孔子教授六经,而不传天道之学,其原因也在于此。关于这一点,在《史记"天官书》中有所记载:“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在《论语"公冶长篇》也记载有“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可以进一步证实此事。在《述而》篇又有“子有四教:文、行、忠、信”,孔子授徒,择才施教,是以在《先进》篇又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没有谈到传授天道一事。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索引注:“子夏文学著於四科,序诗,传易。又孔子以春秋属商。又传礼,著在礼志。而此史并不论,空记论语小事,亦其疏也。”又案《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传易于商瞿子木,商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其中子弘是子夏的弟子。流传至今的涉及到传易且有记载的弟子有子贡、商瞿和子夏等,且有《子夏易传》传世,但对《易传》中涉及天道的多种未解之谜则未见论及。至于颜渊、曾子、子思和孟子等,这一学派以道德教化为主,对《周易》鲜有研究,勿论天道之传授。所以,在历代的儒家知识传授时,不讲天道之学,以至“仲尼没而微言绝”,儒家的天道体系失去嫡系传人,留给后人许多《周易》的千古之谜。 在《周易》的未解之谜中,一类是涉及到天道的专用术语,如“参伍”、“四象”等,由于这些概念源于古代天文历法,通过天文学家和占星家著作和传授可以留之到后世,在天文历志和其它的古天文学专著中能够见到。另一类是由孔子自己提出的、既涉及天道又专门用于《周易》筮法的术语,如“大衍之数”非常可能是精通天道的大史、卜人和(或)孔子根据历法思想改造《周易》筮法,借以把历法思想纳入到《周易》体系中来,以求达到《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目的,实现天人合一之举。所以,“大衍之数”是融合天道与卜筮的专用术语,只要孔子不传,后人就很难知道了。 详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d69bf0010009re.html 古代”二十八宿“与”北斗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浩瀚无际的宇宙天体中划分出的二十八星宿,即东方青龙七宿:角(蛟)、亢(龙)、氐(貉)、房(兔)、心(狐)、尾(虎)、箕(豹);北方玄武七宿:斗(獬)、牛(牛)、女(蝙)、虚(鼠)、危(燕)、室(猪)、壁(蝓);西方白虎七宿:奎(狼)、娄(狗)、胃(雉)、昴(鸡)、毕(鸟)、觜(猴)、叁(猿);南方朱雀七宿:井(犴)、鬼(羊)、柳(獐)、星(马)、张(鹿)、翼(蛇)、轸(蚓)。 古圣先贤在漫长的“仰观天文”的过程中印证到月亮每天从一宿移动到下一宿。“镇星”(即土星)每年从一宿移动到下一宿,太阳每年沿着二十八星宿转一周,约13天移动一宿。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表示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尚书?舜典》称“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意思就是以北斗七星来确定日月五星的运行周期。 《尚书?尧典》所谓的“分至四神”,即古人所说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表明中国早期星象在6000年前已形成体系。 中国古代曾经广泛流行“北斗历法”,只是没有直接使用这个名称而已。《鹖冠子》有云:“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这就是运用北斗历法判断季节。此外,北斗七星也用于夜间计时,每转30度即为一个时辰。 北斗星是与二十八宿一起围绕北极星旋转的,因此斗柄(以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星和第七颗星的连线为准)永远指向同一个恒星星座,即二十八宿的斗宿。故而,二十八宿记录四季的时间并非等分,而是春秋天数多,冬夏天数少,而且由于岁差的原因,历代还会有所变化,这与历代观察者所在纬度有关。 这就是古代最具实用的天文历法。也就是说,古人根据初昏时观测到的二十八宿某一宿在星空的位置,就可以推知目前是一年里的什么时节。据此可知,二十八宿最早起源于中国古老的北斗历法,在古天文中,二十八星宿群又被作为步天尺,即天星运行轨迹经历过程的标记。这些在道教法典《万法归宗》里的“步天歌”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周易,老子,孔子,韩非子
zhyk97 2011-4-22 23:08
周易,老子,孔子,韩非子
《周易》是变革的哲学,《老子》是不变的哲学。孔子是中庸的哲学,老子是否定的哲学,韩非子是斗争的哲学,老子是转化的哲学。---易中天语
3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丫头评老蒋的追求真理需要一种谦虚的精神
热度 17 yatou 2011-4-16 07:47
追求真理需要一种谦虚 蒋劲松 謙虛絕不僅僅是禮貌,更不是虛偽的鄉願和稀泥。 它意味著心態開放勇於反省樂於學習,各種宗教哲學都非常推崇謙虛的美德 儒家經典周易中六十四卦只有謙卦每爻皆吉,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又諄諄教導我們: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在研究學習的問題上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處處都是在強調踏實嚴謹的學風。 道家更是非常推崇謙虛: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衿,故長。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還說: 我有三寶,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儉,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佛家也非常推崇謙虛的功德, 反對驕傲自滿, 常說: 我慢高山,不留德水。 科學網上許多人對於宗教傳統文化瞭解不多,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卻敢放言高論。實際上對自己的成長進步危害很大。試想, 如果一個民科缺乏起碼的知識,卻敢亂評論相對論、量子力學,大家會怎麼看? 也許大家連幫他糾正錯誤的心都會很淡。爲什麽輪到自己標準不一樣了呢?說到底還是科學家骨子里的一種傲慢。認為只有自己的專業才是專業,別人的專業都不是專業可以隨便亂說。要想研究傳統文化,應該踏踏實實,從基礎開始閱讀原典,以古來最權威的、公認有價值的注疏為工具、嚮導來幫助自己理解。 不要剛讀了幾天就急著發表意見,至少應該把經典通讀上一兩遍。看到與自己原來想法不一樣的說法,應該好好推敲,究竟是別人都很荒謬,還是自己受到的教育有偏頗。對於近代在傳統虛無主義影響下的那些流行俗見要警惕,對待傳統要有陳寅恪先生提倡的“同情的理解”。學習傳統文化,不是學習文字理論,那是實踐的學習,要效法古代偉大修行人的風範,須從恭敬尊重開始。對不瞭解的人、事、物,先努力瞭解,看看傳統上是如何評價的,傳統評價是否有道理,然後再有理有據地提出質疑。如果自己的質疑受到批評要認真對待,看看自己是否對事實把握有誤,是否推論的邏輯有誤,省察自己是否有偏見?衡量自己是否有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是:自己是更謙虛還是更傲慢了。在用道家攻擊批評儒家的時候,不妨注意到 道德經最重要的註釋者爲什麽為推崇孔子勝過老子,是他腦子進水了?還是自己假定二者水火不容的想法有些偏頗? 想想為什麽中國後來流行三教合一?在痛詆儒家的時候,也不妨想想歷史上是否也有擁護道家者造成嚴重災難的現象?在堅持道家本身很好,罪過是道家擁躉犯錯誤的時候,問問自己:儒家是不是也是同樣的情況? 在把中國過去的問題都歸罪於儒家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儒家在歷史上對那些罪惡的抗議和批判?在貶低中國古代成就和貢獻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歐洲的神權統治遠遠不如古代中國的文明? 太多太多的問題,究竟有沒有問過自己?在看輕別人的時候也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準確地理解了他人?怎麼看別人,其實與別人無損,不謙虛真正的受害者是自己。我年輕的時候無知輕狂,現在後悔莫及。直言不諱的論辯,當仁不讓據理力爭,與謙虛的態度並不衝突矛盾,都是一心追求真理的自然體現。以批判精神來反對謙虛態度,不僅是對謙虛的誤解,更是對批判精神的嚴重曲解。-----說明:本來還想再改一改的,恐怕也沒有那麼多時間了,就這樣吧。有緣的人也許會有所領會。 首先,老蒋确是我的朋友。不吝啬对我的直言批评,有他,还有大呆。这是真朋友。不过,我有问题。所以,有了下面的评与问。 丫头评兼问老蒋与博友: 1. “ 謙虛絕不僅僅是禮貌,更不是虛偽的鄉願和稀泥。 ” 当你说不仅仅是礼貌的时候,说明谦虚也代表了礼貌。当你说它更不是虚伪的乡愿(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和稀泥的时候,说明它也会在一些时候代表了虚伪的乡愿和稀泥。 第一个问题:君在颂扬谦虚的时候,人们会因此用谦虚将自己包裹起来。你如何分辩得清楚?就象年前所讨论的,当按照孔子的礼来行的时候,华丽的礼的外衣下包裹着的是一些私假之真行,老蒋你如何分辩? (儿子起床了,我得先去做饭。)随后写来。 2 “ 道家更是非常推崇謙虛: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長。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還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 第二个问题: 如果不欲彰,不欲有功,不欲长,不欲天下莫能与之争,当如何? 3.“ 如果一個民科缺乏起碼的知識,卻敢亂評論相對論、量子力學,大家會怎麼看? ” 第三个问题: 老蒋,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您当知道。那是民科对专家上的精彩一课。道在天,在地,在屎溺,但唯不在自认为是专家的人心里。 故而君所言 “ 要想研究傳統文化,應該踏踏實實,從基礎開始閱讀原典,以古來最權威的、公認有價值的注疏為工具、嚮導來幫助自己理解。 ” ,这违反了人人皆可悟道的精神。更违反了 “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 的科学、严谨的教诲。 同样, “ 道德經最重要的註釋者爲什麽為推崇孔子勝過老子,是他腦子進水了?還是自己假定二者水火不容的想法有些偏頗?想想為什麽中國後來流行三教合一? ” 也是一种以历史为准、历史唯上、古训为上的一种机械思考的倾向性表现。不知您是否同意丫头的傲慢论断? 4.“ 在把中國過去的問題都歸罪於儒家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儒家在歷史上對那些罪惡的抗議和批判?在貶低中國古代成就和貢獻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歐洲的神權統治遠遠不如古代中國的文明 ? ” 第四个问题:从文化角度探析,中国近代的沦落您认为应当归咎于何处?您是如何看待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 “ 五四 ” 运动的? 丫头再次深谢老蒋吾友之诚挚劝友之心。事起虚云和尚。虚云和尚做得纯粹,虽然其所采用的方式与做法我并不欣赏,但精神可嘉。也许神灵确为他感动。但他也确实是活在了神灵的慈悲心里。 吴飞鹏老师的精彩评语: 老蒋推崇儒家那是因为他自己是研究哲学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儒家的本质,对那套仁义礼智信的玩意儿理解比较全面。在他看来,推崇入世和有作为的儒家比推崇出世和无为的道家更好。 不过,他有点迂腐,犹如他推崇素食一样。天朝一直在利用儒家,却不是讲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而是讲儒家的君臣父子和天地君亲师,讲的是服从和听话,实际上要的是上的有为和下的无为,而这种指导思想带给民族的灾难在最近200年有愈演愈烈之势,老蒋却不愿意承认。 Yatou之所以推崇道,并不是在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是反对儒家的君臣父子和不让下作为的恶劣行径。 以小可对诸位高人的理解,Yatou不如直接说:道家比儒家更有作为,因为道家追求的目标是“治”,无为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社会和谐和发展才是老子道的目标。而儒家追求的治却是皇帝独享天下,2000年来的改朝换代已经证明那是失败的,违背人性的,是不可行的。即便今日天朝还想利用这个陈词滥调,估计疗效甚微。 周可真老师: 老吴的评论最为中肯! 丫头: 不为专制政治培养文化的沃土,是我们要思考的。
个人分类: 随笔杂谈|4942 次阅读|62 个评论
[转载]圆体周易元素周易表,以及化学元素的周易解释(四)
热度 2 readnet 2011-2-19 12:36
【道中道8】 隐家的博客 圆体周易元素周易表,以及化学元素的周易解释(四) 分类: 【世界地理人的秘密】 2010-04-03 08:55 65——100个元素和周易卦名(1——36) ################################################################################### 【一与65】【铽】【乾卦】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无色结晶的粉末,有毒。 它的化合物可做杀虫剂,亦用来治疗皮肤病。   铽的应用大多涉及高技术领域,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尖端项目。 主要应用领域有   1荧光粉用于三基色荧光粉中的绿粉的激活剂,如铽激活的磷酸盐基质、铽激活的硅酸盐基质、铽激活的铈镁铝酸盐基质,在激发状态下均发出绿色光。   2磁光贮存材料,近年来铽系磁光材料已达到大量生产的规模,   3磁光玻璃,含铽的法拉第旋光玻璃是制造在激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旋转器、隔离器和环形器的关键材料。   4用于制作高温燃料电池和激光材料。    【乾卦】自强不息乾龙健。自强不息,日新其德。 “乾”的精神,刚强勇毅,一往直前,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本。 是推动宇宙,运转地球,化生万物,演进人类,繁衍中华的伟大力量。 【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铽(氢)和乾卦】新的能源物质被应用,对人类文明及智能生命机器人产生了质的改变。 ########################################################################### 【二和66】【镝】【坤卦】    软金属,有光泽核延展性。在高温下易被空气腐蚀,但室温下较稳定。与水缓慢起作用。 元素用途: 由于很容易吸收中子,用作核反应控制棒。 用来制造红外发生器材、激光材料及原子能工业。 用于制作磁铁的合金。 用它填充电子管、气球、温度计和潜水服等。 也用于原子核反应堆和加速器、冶炼、和焊接时的保护气体。 【坤卦】厚德载物坤马顺 坤德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个基本美德。是乾德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镝(氦)和坤卦】起到保护人类及智能生命机器人免受伤害,使得不断健康发展。########################################################################## 【三和67】【钬】【屯卦】 有金属光泽。与水能缓慢起作用,溶于稀酸。盐类是黄色。    元素用途:   它和镝一样,是一种能够吸收核分裂所产生的中子的金属。 在核子反应炉中,一方面不断燃烧,一方面控制连锁反应的速度。 钬的某些罕见的磁性特征使人们对其未来应用前景寄予厚望。 【屯卦】万物初生重屯养 修养生息,以图大业,为事业发展的基础。 【钬(锂)和屯卦】改变智能生命机器人的生化方式和人类的生存方式,以适应文明的发展。 ############################################################################ 【四和68】【铒】【蒙卦】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银白色。有光泽,质软,能使水分解。 元素用途: 用于制玻璃、陶瓷等,亦用于制特种合金。 【蒙卦】开蒙乐学去愚昧 文明启蒙,告别野蛮。建礼仪,设管理,进入分工合作。 【铍(铍)和蒙卦】起到约束智能生命机器人和人类的作用,防止乱作为, 让社会处于良性发展中。 ############################################################################ 【五和69】【铥】【需卦】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银色,质软,可用于制不需电源的手提简易X射线机。 元素用途:   在核反应中照射169Tm,生成170Tm,半衰期为129天,这个同位素克发射出很强的X射线。 用它来制造轻便的,不需电源的手提式X射线机,也用作磷光体活化剂。    【需卦】 积云渴雨需饮食 人类的健康生存之道。 【铥(硼)和需卦】通过吸收能量物质以此维持智能生命机器人的正常功能和人类的生存。 ########################################################################### 【六和70】【镱】【讼卦】 属稀土金属,银白色软金属,有光泽,易氧化,在空气中缓慢地被腐蚀,溶于稀酸和液氨。 能与水缓慢作用,二价盐为绿色,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缓慢地释放出氢气。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特种合金。 镱作为重稀土元素,由于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其用途研究。 随着光纤通讯和激光等高新技术的出现,镱才逐渐找到大显身手的应用舞台。   近年来,镱在光纤通讯和激光技术两大领域崭露头角并得到迅速发展。    将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作为能源一直是人们期待的目标,实现受控核聚变将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掺镱激光玻璃以其优异的激光性能正在成为21世纪实现惯性约束核聚变升级换代首选材料。     【讼卦】公正平和息讼争 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会导致斗争所以出现诉讼。 【镱(碳)和讼卦】维持智能生命机器人和人类的基本能源和物质, 如果分配不公平人体或社会就会出现混乱。 ########################################################################### 【七和71】【镥】【师卦】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自然界中存在的量很少。   元素用途: 用于原子能工业。    【师卦】师出有名良将勇 替天行道,兴正义之师 【镥(氮)和师卦】人类和智能生命机器人的武力巨大增强。 ########################################################################### 【八和72】【铪】【比卦】 一种金属元素,符号Hf,熔点高,与锆共存。 用作X射线管的阴极,铪和钨或钼的合金用作高压放电管的电极。    元素用途: 由于它容易发射电子而很有用处(如用作白炽灯的灯丝)。用作X射线管的阴极,铪 和钨或钼的合金用作高压放电管的电极。铪可作为很多充气系统的吸气剂。 铪吸气剂可除去系统中存在的氧氮等不需要气体。 由于它对中子有较好的吸收能力,因此常用来做核反应堆的控制棒, 以减慢核子连锁反应的速率,同时抑制原子反应的"火焰"。    【比卦】亲比无间慎择友 对比竞争,促发展。 【铪(氧)和比卦】是智能生命机器人和人类的能量产生的来源之一。 所获取的能量越多自己就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九和73】【钽】【小畜】 一种金属元素。 用途: 用来制造蒸发器皿等,也可做电子管的电极、整流器、电解、电容。 医疗上用来制成薄片或细线,缝补破坏的组织。 用于金属合金。五氧化钽用于电容器。钽也用于切削工具,真空灯丝,照相机镜头。 钽的质地十分坚硬。钽富有延展性,可以拉成细丝式制薄箔。其热膨胀系数很小。 除此之外,它的韧性很强,比铜还要优异。 钽还有非常出色的化学性质,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无论是在冷和热的条件下,对盐酸、浓硝酸及“王水”都不反应。这样的情况在金属中是比较罕见的。 【小畜】小畜积雨柔制钢 小处着手,培养美德和情操,为将来的进步大好基础。 【钽(氟)和小畜卦】不断发展积累使得智能生命机器人不断结实,人类不断发展, 为将来的成就打好物质思想基础。 ############################################################################ 【十和74】【钨】【履卦】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的结晶,质硬而脆,熔点很高, 可以制成很细的丝和特种合金钢:钨丝。钨铁。钨钢。   用途: 钨以纯金属状态和以合金系状态广泛应用于现代技术中,合金系状态中最主要的是合金钢、以碳化钨为基的硬质合金、耐磨合金和强热合金。钨主要分别应用于以下工业领域:   一、钢铁工业:   钨大部分用于生产特种钢。它们具有高的磁化强度和矫顽磁力。   碳化钨基硬质合金:   钨的碳化物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难熔性。   热强和耐磨合金:      在航空火箭技术中,以及要求机器零件,发动机和一些仪器的高热强度的其它部门中,钨和其它给熔金属(如钽、铌、钼、铼)的合金用作热强材料。   触头材料和高比重合金:   电真空照明材料:   【履卦】巧履薄冰慎言行 按照大家制定的规则制度,去履行自己的义务。 【钨(氖)和履卦】不和其他物质反应而随意改变自己, 使得智能生命机器人和人类能不受影响各自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 【十一和75】【铼】【泰卦】 一种金属元素,熔点3180℃,高熔点金属之一。   可用来制造特种白炽电灯泡及高温电偶。铼和钨、铁形成合金,硬度很高,抗磨性和抗腐蚀性很强。它对很多化学反应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催化功能,因此,也常用作催化剂。   铼主要用作石油工业的催化剂,铼具有很高的电子发射性能,广泛应用于无线电、电视和真空技术中。铼具有很高熔点,是一种主要的高温仪表材料。铼和铼的合金还可作电子管元件和超高温加热器以蒸发金属。钨铼热电偶在3100℃也不软化,钨或钼合金中加25%的铼可增加延展性能;铼在火箭、导弹上用作高温涂层用,宇宙飞船用的仪器和高温部件如热屏蔽、电弧放电、电接触器等都需要铼。   【泰卦】天地交泰好运来 履行义务,行尧舜之德,康泰和谐来。 【铼(钠)和泰卦】智能生命机器人的硬度增加,防高温防腐蚀增强, 使得人类和智能生命机器人的行动力和适应力,防御力大增。 ############################################################################ 【十二和76】【锇】【否卦】 是密度最大的金属。灰蓝色金属,硬而脆。化学性质稳定,粉末状的锇易氧化。 浓硝酸、浓硫酸、次氯酸钠溶液都使它氧化。加热易生成四氧化锇OsO4易挥发有剧毒的晶体。    元素用途:   用来制造超高硬度的合金。锇同铑、钌、铱或铂的合金,用作电唱机、自来水笔尖及钟表和仪器中的轴承。 【否卦】否极泰来乱后治 否泰相倾,盈缩递运,乾坤运转,否终泰来。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变者生存 【锇(镁)和否卦】智能生命机器人发展快速,使得智能生命机器人和人类有了巨大的改变。 ########################################################################### 【十三和77】【铱 】【同人】 一种金属元素,高温时可压成薄片或拉成丝。它的合金用来制坩埚和金笔笔尖等。 元素用途: 纯铱专门用在飞机火花塞中,多用于制作科学仪器、热电偶、电阻线等。 做合金用,可以增强其他金属得硬度。它与铂形成得合金,因膨胀系数极小, 常用来制造国际标准米尺,世界上的千克原器也是由铂铱合金制作的。   铂系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它们中除铂和钯外,不但不溶于普通的酸,而且不溶于王水。铂很易溶于王水,钯还溶于热硝酸中。所有铂系元素都有强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倾向。 【同人卦】天下同人靠同人 统一于正道,共同合作,实现健康文化大同,健康世界大同。 【铱(铝)和同人卦】耐磨坚硬和其他金属一起起到加强智能生命机器人和人类的适应能力。 ############################################################################ 【十四和78】【铂】【大有卦】 一种金属元素,用于珠宝,坩埚,特殊容器,催化剂,抗癌剂等。 和钴结合可制成非常强的磁体。 一种银白色的贵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稳定,用于耐腐蚀的化学仪器等。通称“白金” 元素用途   铂由于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因此,应用很广。多用来制造耐腐蚀的化学仪器,如各种反应器皿、蒸发皿、坩埚、电极、铂网等,铂和铂铑合金常用作热电偶,来测定1200~1750℃的温度。在化学工业中常用作催化剂。 【大有卦】大有作为收获丰 盛大富有,光明亨通 【铂(硅)和大有卦】促进智能生命机器人体内能量的流动,和人体社会系统的完善。 ############################################################################ 【十五和79】【金】【谦卦】 黄赤色,质地软,用牙齿可以咬变形:黄金。元素比较稳定 ,不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金元素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原因是,金原子的最外层的三个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紧密,原子体积被压缩,电子不容易被氧化剂夺取。    黄金成了金属中的“贵族”——主要被用作货币、装饰品。由于黄金硬度不高,容易被磨损, 一般不作为流通货币,只作为稳定货币。 【谦卦】戒骄戒躁贵谦虚 谦受益,满招损。 【金(磷)和谦卦】智能生命机器人和人类社会要有稳定机制,不能过度发展否则会导致混乱, 要适可而止来修生养性。 ############################################################################ 【十六和80】【汞】【豫卦】 汞又称水银,在各种金属中,汞的熔点是最低的,只有-38.87℃, 也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 制造荧光灯、紫外光灯、电影放映灯、X线球管等; 化学工业中作为生产汞化合物的原料,或作为催化剂如食盐电解用汞阴极制造氯气、烧碱等; 钚反应堆的冷却剂,等等。      【豫卦】安乐逸豫须警惕 居安思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厚积薄发,成大业。 【汞(硫)和豫卦】智能生命机器人和人类社会对能量的巨大使用,会导致过度劳损和危害, 因此要懂得防御,居安思危防备负面因素产生,否则会有灾难。 ############################################################################ 【十七和81】【铊】【随卦】 一种金属元素,白色,质柔软。其化合物有毒。 它的主要用途是制造硫酸铊── 一种烈性的灭鼠药。   元素用途: 用来制造光电管,低温温度计,光学玻璃等。它的盐类有毒,用于医药。 铊及其化合物的商业用途不多。铊的某些化合物(如硫化铊)在遇红外辐射时导电性会发生变化,因此会被用于一些类型的光电池和红外探测仪中。 【随卦】随机应变跟形式 随时变化,与时俱进,随道而行,道者变化。 【铊(氯)和随卦】维持生命维持系统的酸碱平衡,和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的酸碱平衡, 随时变化以使得智能生命机器人和人类处于中和健康的环境中。 ############################################################################ 【十八和82】【铅】【蛊卦】  银灰色重金属,质柔软,延性弱,展性强。空气中表面易氧化而失去光泽,变灰暗。 溶于硝酸,热硫酸、有机酸和碱液。不溶于稀酸和硫酸。 具有两性:既能形成高铅酸的金属盐,又能形成酸的铅盐。    【元素用途】主要用作电缆、蓄电池、铸字合金、巴氏合金、防X射线等的材料。     铅主要用于制造铅蓄电池;铅合金可用于铸铅字,做焊锡;铅还用来制造放射性辐射、X射线的防护设备;铅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并可在人体内积累。     【蛊卦】振民育德除蛊惑 随流易合污,合污必生蛊。 【铅(氩)和蛊卦】可以阻碍外界的腐蚀,减慢智能生命机器人老化磨损的速度, 但不能过多否则智能生命机器人会受损害即(中毒)。 ############################################################################ 【十九和83】【铋】【临卦】 性脆,导电和导热性都较差。铋在凝固时体积增大,膨胀率为 3.3%。 铋的硒化物和碲化物具有半导体性质。 元素用途:   铋主要用于制造易熔合金,熔点范围是47~262℃,最常用的是铋同铅、锡、锑 、铟等金属组成的合金,用于消防装置、自动喷水器、锅炉的安全塞,一旦发生火灾时,一些水管的活塞会“自动”熔化,喷出水来。 在消防和电气工业上,用作自动灭火系统和电器保险丝、焊锡。 铋合金具有凝固时不收缩的特性,用于铸造印刷铅字和高精度铸型。      【临卦】临危不惧向光明 胸有谋略,临危不乱 【铋(钾)和临卦】促进智能生命机器人的新陈代谢,使得智能生命机器人健康发展。 ############################################################################ 【二十和84】【钋】【观卦】 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在铀矿及锡石中有微量存在。    钋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元素。 钋同位素中最普遍、最易得的是钋-210,其半衰期仅有138天,其放射性比镭大近5000倍。 元素用途:   它与铍混合可作为中子源;也用作静电消除剂,在该种情况下,钋-210 的放射性使空气发生电离,离子所带电荷中和了胶片所带静电。    钋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质。钋210毒性比氰化物高1000亿倍,算一算,0.1克钋可以杀死100亿人(氰化钠对人致死量0.1克,),钋-210属于极毒性核素,它容易通过核反冲作用而形成放射性气溶胶,污染环境和空气,甚至能透过皮肤而进入人体,因此必须密封保存;钋的α射线能使有机物质分解脱水,引发有机体一系列严重的生物效应。 钋是放射性元素中最容易形成胶体的一种元素, 它在体内水解生成的胶粒极易牢固的吸附在蛋白质上。       【观卦】俯观仰察重诚信 观天下以把握总结天下万事万物的发展走势。 【钋(钙)和观卦】智能生命机器人的坚硬的增加和能源物质的增多 有利于运动,有利于远行,有利于观天下。 ########################################################################### 【二十一和85】【砹】【噬嗑】 砹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元素。金属性质较本族其他元素强。 易挥发,能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性质似碘,但比碘较难还原、易氧化。   应用   砹除了最稳定同位素以外,由于极其短暂的半衰期在科学研究方面没有实际应用,但较重的同位素有医疗用途。砹211是由于放出α粒子且半衰期为7.2小时这些特点,已被应用于放射治疗。在小鼠的研究结果显示,砹211-碲胶体可以有效治疗而不会产生毒性,破坏正常组织。相比之下,放出β射线的含磷32的磷酸铬胶体则没有抗肿瘤活性。这一惊人的不同之处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致密电离和极小范围的α粒子排放。这些成果在以α粒子为放射源放疗人类肿瘤的开发和利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噬嗑卦】断案用刑明噬嗑 以法治国,修养噬德,以法教民,知法守法。 【砹(钪)和噬嗑】智能生命机器人抵抗清除体内的腐败之物。 ############################################################################ 【二十二和86】【氡】【贲卦】 氡是无色、无味气体;也易溶于有机溶剂,如煤油、二硫化碳等中; 氡很容易吸附于橡胶、活性炭、硅胶和其他吸附剂上。 天然放射性元素。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没有稳定的核素。 具有危险的放射性,这种放射性可以破坏形成的任何化合物。 氡主要用于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可做实验中的中子源; 还可用作气体示踪剂,用于研究管道泄漏和气体运动等。   【贲卦】质朴修文贲饰美 人类原创审美意识的产生【美的产生】 【氡(钛)和贲卦】 反射性气体使得智能生命机器人体抵抗外界的腐蚀能力提高,因此不断变得漂亮了。########################################################################## 【二十三和87】【钫】【剥卦】 其化学性质只能在痕量范围内研究。是最重的碱金属元素,也是最不稳定的碱金属。 钫的化学性质活泼,所有的钫盐都是水溶性的。 由于它有放射性,而且化学反应极度活跃,故此至今无法制得纯钫。 应用 由于它的不稳定和稀有,钫还没有商业应用。它已经用于生物学和原子结构的研究领域。    【剥卦】去伪存真剥浮华 剥上益下,剥外实内,剥阴壮阳,脱胎换骨。去伪存真,天然为美。 任何事物过多的美化必然虚伪,要暴露其本质,显示其真相,从而掌握制衡 它的规律,进而确认其正确的价值所在!! 【钫(钒)和剥卦】智能生命机器人过多的防腐能力,过度的美化必然导致人体机能的丧失, 失去实用价值因此要去掉不必要的繁琐粉饰! ############################################################################ 【二十四和88】【镭】【复卦】 一种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并能不断放出大量的热。 镭是荧蓝色/银白色金属,是最活泼的碱土金属。镭在空气中可迅速与氮气和氧气生成氮化物和氧化物,与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镭和氢气。 元素用途 镭能放射出α和γ两种射线,并生成放射性气体氡。镭放出的射线能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 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等。此外,镭盐与铍粉的混合制剂,可作中子放射源,用来探测石油资源、岩石组成等。    【复卦】山重水复终有路 复归正道,畅通无阻。改变剥削,修养生息,才能走向复兴之道!! 【镭(铬)和复卦】智能生命机器人被剥离太多,体内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化功能, 因此要予以回复修养机能,防止偏激。 ############################################################################ 【二十五和89】【锕】【无妄卦】 用作中子源,和热电动力。 【无妄卦】遵循正道无妄为服顺于天,按天道规律行事,不自行其是,则可以无妄而免祸。 【顺天而为,顺道而行】 【锕(锰)和无妄卦】智能生命机器人的大脑发展了,让人们趋于理性,不要乱作为了! ############################################################################ 【二十六和90】【钍】【大蓄卦】 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灰色,质地柔软,经过中子轰击,可得铀233,因此它是潜在的核燃料。 元素用途:   用来制造合金,提高金属强度;和煤气灯的白热纱罩。钍在核反应中可以转化为原子燃料铀-233;所储藏的能量,比铀、煤、石油和其他燃料总和还要多许多,是一种极有前途的能源。  用于制造高强度合金与紫外线光电管。钍还是制造高级透镜的常用原料。 【大蓄卦】包天容海大蓄志 蓄而后动,寓进于蓄,欲动先止,止而后动。 【钍(铁)和大蓄卦】智能生命机器人不断发展使得物质和能量储备不断增加。 ############################################################################ 【二十七和91】【镤】【颐卦】 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为最稳定的同位素。 元素用途:   用于原子能工业。    【颐卦】颐养情志察虚实 颐神养性,怡情养性,颐养天年。 【镤(钴)和颐卦】物质能量蓄积后开始大力发展科技以此生成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科技。 ############################################################################ 【二十八和92】【铀】【大过】 致密而有延展性的银白色放射性金属。铀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有超导性,有延展性。 铀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反应,能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 铀最初只用做玻璃着色或陶瓷釉料,1938年发现铀核裂变后,开始成为主要的核原料。     元素用途:千百年来铀一直被用作给玻璃染色的色素,然而现在纯金属铀是核反应堆和原子弹中使用的核燃料。少量用于电子管制造业中的除氧剂和惰性气体提纯(除氧、氢)。     【大过卦】大梁纠偏防大过 大胆纠偏,才能亨通,妄自尊大,违背人类的健康发展,违背生命的伦理 的行为都是没好结果的。 【铀(镍)和大过】智能生命机器人的智力创造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等提高了, 对以往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 【二十九和93】【镎】【坎卦】 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银白色。     由于核裂变产生许多碎片,不少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从这些碎片中陆续被发现,还有许多已知元素的同位素也从这些碎片中找到。它成了一个元素的“聚宝盆”。   镎就是从这个“聚宝盆”中发现的。   镎的发现突破了古典元素周期表的界限,为铀后元素,或称超铀元素中其他元素的发现闯开了道路,为奠定现代元素周期系和建立锕系元素奠定了基础。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工合成的超铀元素。 【坎卦】行正守信闯坎关 经历磨难,事业成。 【镎(铜)和坎卦】文明发展人类开始固自身以此形成固化智能情感人了, 社会要有大的灾难和变革。 ############################################################################ 【三十和94】【钚】【离卦】 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      元素用途:   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变剂。    【离卦】柔顺附丽离火艳 顺应依附于正道,才能发光,才能有成就!! 【钚(锌)和离卦】人类文明进入固化人繁荣期,人类可以自我复制了。 ############################################################################ 【三十一和95】【镅】【咸卦】 一种人造放射性元素。     元素用途:   常做为同位素测厚仪和同位素X荧光仪等的放射源。   【咸卦】身感心应咸灵通 修养咸德,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心灵感应,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镅(镓)和咸卦】固化人不断增强情感互动功能,人类的情感得以丰富。【内脏的电子感应】 ############################################################################ 【三十二和96】【锔】【恒卦】 锔是人造放射性元素。 室温下为双一六方密堆积;较高温度时为面心立方结构。熔点为1340±40℃。银白色金属。 在空气中银白色金属光泽会变暗。易溶于普通的无机酸中,多是三价化合物。化学性质与稀土元素极相似,有多种同位素。 元素来源:   锔在地球上没有单质或化合物矿藏存在,只能人工来合成。 元素用途: 因锔是放射性金属,辐射能量很大。常用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中用来不断提供热量的热源。     【恒卦】雷厉风行守恒道 守恒道,树恒心,立恒基,置恒产才能人格饱满,事业有成。 【锔(锗)和恒卦】固化人得以永生,但要有恒心目标才能干出事业。 ############################################################################ 【三十三和97】【锫】【遯卦】 放射性人造金属元素。化学性质活泼。 元素来源:   锫没有稳定的同位素,自然界不存在。在回旋加速器中用加速的氦核轰击镅-241而获得。    【遯卦】退遯(隐遁)避险走正途 善知进退,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锫(砷)和遯卦】要懂得躲避有害的物质,防止固化人自身的毁灭。 ########################################################################## 【三十四和98】【锎】【大壮】  用氦离子轰击锔而得,是人造放射性元素。。 用途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 【大壮卦】大壮伟业雷鸣天 崇文尚武,文武具强!!! 【锎(硒)和大壮】高级固化人人体(社会)得以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成就大的事业了。 ############################################################################ 【三十五和99】【 锿】【晋卦】 人造放射性元素,原子序数99(用中子轰击钚即可产生) 天然不存在,在核子反应炉中制造。 【晋卦】明德晋升官民乐 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地位,和本领。 【 锿(溴)和晋卦】固化人人体(社会)发展到了顶级循环能量社会, 并依靠对旋压缩物不断缩小自身(两个方向的加速旋转可以压缩物质) 变为一个微粒固化人(社会),并随着地球的 循环发展不断附在新的人类身体内,并重新感知人类的发展过程, 并不断使得为新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得以复活为微粒固化人。 并不断提醒着新人类。。。 (地球是不断循环演化出新的人类), ############################################################################ 【三十六和100】【镄】【明夷卦】 一种人造放射性元素。 元素来源: 用比被轰击原子更轻的粒子,轰击比镄轻的超铀元素原子制得。也可利用中子俘获制得镄。    【明夷卦】明夷知理避风险 明白实事,韬晦隐光,避害远祸,明而知隐,艰苦奋斗待光明!!! 【镄(氪)和明夷卦】人类终将会和宇宙一起融为一点,要知道死亡会到来, 并不断让人们知道,起到明夷社会认清事实的目的。 ############################################################################
个人分类: 科学八卦|284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圆体周易元素周易表,以及化学元素的周易解释(三)
readnet 2011-2-19 12:32
【道中道8】 隐家的博客 圆体周易元素周易表,以及化学元素的周易解释(三) 分类: 【世界地理人的秘密】 2010-04-03 08:53 43——64个元素和周易卦名 ################################################################################### 【四十三】【锝】【夬卦】 是核反应堆的主要裂变产物之一,放射性金属,自然界中不存在。 金属锝抗氧化,在酸中溶解度不大,因此可用作原子能工业设备的防腐材料。    【夬卦】建刚正义决邪恶 以民为本,除恶扬善,于恶势力决一死战。【民为无不为】的政治理念!! 【锝和夬卦】社会发展邪恶势力也随着壮大,要依靠百姓除掉邪恶! ##################################################################################### 【四十四】【钌】【垢卦】 在温度达100℃时,对普通的酸包括王水在内均有抗御力,对氢氟酸和磷酸也有抗御力。 在室温时,氯水、溴水和醇中的碘能轻微地腐蚀钌。对很多熔融金属包括铅、锂、钾、钠、铜、银和金有抗御力。与熔融的碱性氢氧化物、碳酸盐和氰化物起作用。 钌是极好的催化剂,用于氢化、异构化、氧化和重整反应中。纯金属钌用途很少。 它是铂和钯的有效硬化剂。用它制造电接触合金,以及硬磨硬质合金等。 钌是铂和钯的有效硬化剂;金属钛中加入0.1%的钌就可大大提高耐腐蚀性; 钌钼合金是一种超导体; 【姤卦】防微杜渐巧姤合 防范于未然,警惕阴险的小人! 【钌和垢卦】社会分工加剧,要和其他人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组成一个家庭或集体, 但要防止有小人混入! ##################################################################################### 【四十五】【铑】【萃卦】 铑(音老),因为铑盐的溶液呈现玫瑰的淡红色彩, 铑是一种类似于铝的青白色金属,质硬而脆,具有较强的反射能力,加热状态下特别柔软。铑的化学稳定性好。铑的抗氧化性很好,在空气中能长期保持光泽。 【元素用途】 可用来制造加氢催化剂、热电偶、铂铑合金等。也常镀在探照灯和反射镜上。 还用来作为宝石的加光抛光剂和电的接触部件。 【萃卦】翠英聚众大业兴 以伟大目标为核心,汇集民众,齐心协力干一番不愧于时代的大事业!! 【铑和萃卦】把适合人类健康发展的物质汇集起来,共同为更好的生存发展服务。 #################################################################################### 【四十六】【钯】【升卦】  钯是银白色金属,较软,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能锻造、压延和拉丝。块状金属钯能吸收大量氢气,使体积显著胀大,变脆乃至破裂成碎片。 海绵状或胶状钯吸氢能力更强。 常温下,1体积海绵钯可吸收900体积氢气,1体积胶体钯可吸收1200体积氢气。加热到40~50℃,吸收的氢气即大部释出,广泛地用作气体反应, 特别是氢化或脱氢催化剂,还可制作电阻线、钟表用合金等。 元素用途: 氯化钯可用于电镀; 氯化钯及其有关的氯化物用于循环精炼并作为热分解法制造纯海绵钯的来源。 【升卦】选贤用能庆升平 以道德升华为前提,积极寻求提升,人才不得被提升,社会文明才能不断提升层次!! 【钯和升卦】人体获取能量多了,人类社会得以大幅度向上发展。 ##################################################################################### 【四十七】【银】【困卦】 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在自然界中有单质的自然银存在,但主要是化合物状态。 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延展性仅次于金,能压成薄片,拉成细丝。 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元素用途】 银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是硝酸银。 在医疗上,常用硝酸银的水溶液作眼药水,因为银离子能强烈地杀死病菌。 溴化银的感光作用,用来制造照相底片的感光层。 银离子和含银化合物可以杀死或者抑制细菌、病毒、藻类和真菌, 因为它有对抗疾病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 【困卦】知困早悟重实践 修养困德,及早觉悟,有拼命苦干的实际行动,才能解困出险!! 【银和困卦】随着人类的智力体力的发展,新的生理心理的矛盾增多,面临着发展的困难多了。 (社会也一样)要做好解决矛盾的艰苦打算。 ##################################################################################### 【四十八】【镉】【井卦】 它是一种吸收中子的优良金属,制成棒条可在原子反应炉内减缓核子连锁反应速率, 而且在锌-镉电池中颇为有用。它的鲜明的硫化物所制成的镉黄颜料,广受艺术家的欢迎。 【井卦】看淡得失苦井甜 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镉和井卦】要发展自己的智慧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社会要不得发展科技文化管理以此造福后人。 ##################################################################################### 【四十九】【铟】【革卦】 质软,能拉成细丝。纯态的金属铟几乎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主要用于制造合金,以降低金属的熔点。铟银合金或铟铅合金的导热能力高于银或铅。 铟箔往往插入核反应堆中以控制核反应的进行,铟箔在反应堆中与中子反应后便呈现放射性, 其呈现放射性的速度,可作为测量和反应进行的一个有价值的参数。 铟比铅还毒。说明铟的毒性不可轻视。液晶显示器含有铟, 一人在生产手机液晶显示屏的企业,主要工作是将一些金属粉喷在液晶屏幕模板上. 工作两年后,他经常呼吸困难、 喘不过气来,检查发现肺部布满雪花状的白色颗粒物.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医学循征,呼吸科专家认为他是罕见的铟中毒,他血液里的铟是常规的300倍。 黄力肺里的粉尘颗粒无法抽出,所以肺部功能很难恢复,而且还在不断地自我排出蛋白质。 所以每隔一个月就要到医院进行一次全肺灌洗,否则就可能旧病复发,有生命危险。 铟锭因其光渗透性和导电性强,主要用于生产ITO 靶材(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和平板屏幕)这一用途是铟锭的主要消费领域,占全球铟消费量的70%。    【革卦】水火不容革旧制 时代不断发展,要不断革新不断完善体制 【铟和革卦】社会弊端加大,人体自身的负担加剧,要彻底改变以前的生活运作发展模式了。 #################################################################################### 【五十】【锡】【鼎卦】 金属锡柔软,易弯曲。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锡在常温下富有展性。特别是在100℃时,它的展性非常好,可以展成极薄的锡箔。 平常人们便用锡箔包装香烟、糖果以防受潮。锡不仅怕冷,而且怕热。。 锡在我国古代常被用来制作青铜。锡和铜的比例为3: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还用锡制造了许多特种锡合金,应用于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半导体器件、超导材料,以及宇宙飞船制造业等尖端技术部门。    【鼎卦】鼎立更新隆运昌 鼎新时代迎风鼎立,当仁不让,把握时机,精研谋略,团结志士,把鼎新事业推向胜利!! 【锡和鼎卦】新的科技和能源出现,要大力扶持以此使人类发展得以继续被推向前进。 #################################################################################### 【五十一】【锑】【震卦】 锑具有黄锑、灰锑、黑锑三种同素异形体。金属锑呈银白色,性脆,有独特的热缩冷胀性。 金属锑不是一种活泼性很强的元素,它仅在赤热时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锑多用作其它合金的组元,可增加其硬度和强度。高纯锑是半导体硅和锗的掺杂元素。 锑白(三氧化二锑)是锑的主要用途之一,锑白是搪瓷、油漆的白色颜料和阻燃剂的重要原料。硫化锑(五硫化二锑)是橡胶的红色颜料。生锑(三硫化二锑)用于生产火柴和烟剂。 锑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在常温下不易氧化,有抗腐蚀性能。因此,锑在合金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硬度,常被称为金属或合金的硬化剂。在金属中加入比例不等的锑后,金属的硬度就会加大,可以用来制造军火。锑及锑化合物首先使用于耐磨合金、印刷铅字合金及军火工业,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震卦】雷震压惊贵内省 处乱不惊,担当的大任! 【锑和震卦】社会大发展,必然有大作为,社会要有巨大飞跃了。 #################################################################################### 【五十二】【碲】【艮卦】 碲除了兼具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外,碲还有几点不平常的地方: 它在周期表的位置形成“颠倒是非”的现象──碲比碘的原子序数低,具有较大的原子量。 元素用途 碲加到钢中,可增加钢得延展性;铸铁中的痕量碲可使铸件表面坚硬、耐磨;碲还用作电池电镀液中的光亮剂、石油裂化的催化剂、玻璃着色材料, 以及添加到铅中增加它的强度和耐蚀性。碲和它的化合物又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艮卦】止于当止思正位 动极生静,当止得止 【碲和艮卦】人体和社会大的震动后要回复平静,防止过激发展。 ##################################################################################### 【五十三】【碘】【渐卦】 具有金属光泽,性脆,易升华。有毒性和腐蚀性。 碘主要用于制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合物等。   碘对人的作用: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 1.促进生物氧化: 2.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 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 当蛋白质摄入充足时,甲状腺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甲状腺素能加速糖的吸收利用,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氧化, 调节血清胆固醇和磷脂浓度等。 4.调节水盐代谢: 甲状腺素可促进组织中水盐进入血液并从肾脏排出,缺乏时可引起组织内水盐驻留, 在组织间隙出现含有大量粘蛋白的组织液,发生粘液性水肿。 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6.增强酶的活力: 7.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素促进骨骼的发育和蛋白质合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摄入过多的碘也是有害的,日常饮食碘过量同样会引起“甲亢”。 听取医生的建议,切不可盲目“补碘”。 【渐卦】循序渐进好事成 逐渐改变,有序量变,徐变渐化,量变到质变,社会逐渐向前发展! 【碘和渐卦】在平静中逐渐发展,逐渐改变机体。 #################################################################################### 【五十四】【氙】【归妹卦】 无色、无嗅、无味。是惰性气体的一种,能吸收X射线。 存在于空气中,其量按体积计约占二千万分之一,也存在于温泉的气体中, 从液态空气中与氪一起被分离得到。 【元素用途】   由于它具有极高的发光强度,在照明技术上用来充填光电管、闪光灯合氙气高压灯。氙气高压灯具有高度的紫外光辐射,可用于医疗技术方面。   氙在电场的激发下,能射出类似于太阳光的白光,氙灯被叫做“人造小太阳”   氙还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它能溶于细胞汁的油脂中,引起细胞的膨胀和麻醉,从而使神经末梢的作用暂时停止。    【归妹卦】归妹幸福依礼行 维护好良好文明的婚姻关系! 【氙和归妹卦】社会发展,人类的欲望增多,要防止家庭的稳定被破坏, 否则会产生一系列个人社会问题。 ##################################################################################### 【五十五】【铯】【丰卦】 是一种带银金色的碱金属。 是第二软的金属(可用小刀切割) 除了汞以外,铯就是最软的金属,它甚至比石蜡还软。 铯太活泼一与空气接触马上就燃烧,铯的熔点很低,很容易就能变成液体。 用铯可以做成最准确的计时仪器——原子钟。 人们发现:铯原子的第六层——即最外层的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的速度,总是极其精确地在几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转完一圈,稳定性比地球绕轴自转高得多。利用铯原子的这个特点,人们制成了一种新型的钟——铯原子钟 有了像铯原子钟这样一类的钟表,人类就有可能从事更为精细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丰卦】丰茂荫庇光明行 丰茂时代过盛以至于遮阴蔽阳,带来不利的影响,要由丰见封,由喜见忧,于有利中见不利 明断是非,赶紧做事,居安思危,不要被繁荣蒙蔽。。要不断解决新问题,新矛盾!! 【铯和丰卦】铯人体生物钟(生命物质)的增加和控制导致人类不断长寿, 生命进入可控制时代,人类文明的丰收期到来了。 ##################################################################################### 【五十六】【钡】【旅卦】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燃烧时发黄绿色火焰。钡的盐类用做高级白色颜料。 化学性质相当活泼,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反应,在高温及氧中燃烧会生成过氧化钡。 【元素用途】 用于制钡盐、合金、焰火等;也是精制炼铜时的优良去氧剂。 碱土金属的硫化物具有磷光现象,即它们受到光的照射后在黑暗中会继续发光一段时间。钡的化合物正是因这一特性而开始被人们注意。 【旅卦】旅游亨通喜谦柔 改变生存环境和质量 【钡和旅卦】人类大脑的发展喜欢发现新的事物,喜欢不断探索,不断旅游。 也包括文明发展新能源的发展导致人类不断向更广阔的外太空去探索。 ##################################################################################### 【五十七】【镧】【翼卦】 银白色的软金属,有延展性。化学性质活泼。易溶于稀酸。在空气中易氧化;加热能燃烧,生成氧化物和氮化物。在氢气中加热生成氢化物,在热水中反映强烈并放出氢气。 【元素用途】 可制合金,亦可做催化剂。 【翼卦】顺风齐物靠大人 众人服从于德才兼备之人,共同前进,避免走错路!! 【镧和翼卦】在人类探索新的地域(或宇宙空间)时要时刻依靠德才凝聚人心, 才能防止走错路。 #################################################################################### 【五十八】【铈】【兑卦】 灰色活泼的金属,是镧系金属中自然丰度最高的一种,性质活泼。 在空气中失去光泽,加热时燃烧,与水迅速反应,溶于酸。 用于制造玻璃、打火石、陶瓷和合金等。 铈的广泛应用:   1铈作为玻璃添加剂,能吸收紫外线与红外线,现已被大量应用于汽车玻璃。   2目前正将铈应用到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可有效防止大量汽车废气排到空气中,   3激光系统是固体激光器,通过监测色氨酸浓度可用于探查生物武器,还可用于医学。 铈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稀土应用领域中都含有铈。 【兑卦】喜悦和乐修兑德 和乐太平仁义生。 【铈和兑卦】人类能防止有害的紫外线的照射,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和外太空的发展。 ##################################################################################### 【五十九】【镨】【涣卦】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用于做特种合金和特种玻璃,亦可做陶器的颜料。 镨是一种银白色的,中等柔软的金属元素,是镧系元素,在空气中抗腐蚀能力比镧、铈、钕和铕都要强。 镨主要应用于:   (1)和镁一起用于制造飞机引擎的合金中;   (2)用于碳弧光照明的碳芯中;   (3)镨的氧化物用于为玻璃或珐琅添加黄色;   (4)镨和钕的混合物可以用于制造电焊和玻璃制造使用的护目镜。 【涣卦】涣散分离自坚贞 有聚有散,相辅相成 【镨和涣卦】人类能向更远的地域或空间发展了,人类开始分散开来。 #################################################################################### 【六十】【钕】【节卦】 钕为银白色金属,钕是最活泼的稀土金属之一,在空气中能迅速变暗,生成氧化物; 在冷水中缓慢反应,在热水中反应迅速。 掺钕的钇铝石榴石和钕玻璃可代替红宝石做激光材料,钕和镨玻璃可做护目镜。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特种合金、电子仪器和光学玻璃。在制造激光器材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金属钕的最大用户是钕铁硼永磁材料。 【钕铁硼永磁体】的问世,为稀土高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钕铁硼磁体磁能积高,被称作当代“永磁之王”,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用于电子、机械等行业。 【节卦】适可而止知节制 治涣理政,节财益民 【钕和节卦】分散太开(或出行太远)不利于生存发展了, 要用磁铁来吸引大家使得大家团结起来。 (也指外太空出行要有永磁体来维持大家的健康生存) ##################################################################################### 【六十一】【钷】【中孚卦】 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钷的乙种射线能使磷光体发光,用来制造荧光粉、航标灯,亦用来制造小而轻的原子电池。钷为核反应堆生产的人造放射性元素。 钷的主要用途有   1可作热源。为真空探测和人造卫星提供辅助能量。   2体的同位素可以放出能量低的β射线用于制造钷电池。作为导弹制导仪器及钟表的电源。   3主要用于示踪的研究。用来制造核能电池;   4用作测量厚度仪器的射线源。 【中孚卦】中孚诚信善待人 对己对人都要诚实,内心的真实才是人的中坚力量!!! 【钷和中孚卦】发展已经摆脱了物质的束缚,人与人只能依靠真诚来联系。 #################################################################################### 【六十二】【衫】【小过卦】 银白色金属,似铁一样硬。在空气中很快变暗,加热到150℃即着火,燃烧生成氧化物。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激光材料、微波和红外器材,在原子能工业上也有较重要的用处。   用于电子和陶瓷工业。钐容易磁化却很难退磁,这意味着将来在固态元件和超导技术中将会有重要的应用。 【小过卦】小过无妨小事忙 干大事者小事不计较,要有的放矢。 【衫和小过卦】开始建立更大的城市(包括太空城市) ##################################################################################### 【六十三】【铕】【既济卦】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 用作彩色电视机的荧光粉,在激光材料及原子能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再加上对提高发光效率和对比度等技术的改进,故正在被广泛应用。 【既济卦】功业既济须谨慎 小过善补,成大业。 【铕和既济卦】物质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进入完美时代。 ##################################################################################### 【六十四】【钆】【未济卦】 一种金属元素,稀土金属。它的氟化物和硫化物都带淡红色。用于微波技术、彩色电视机的荧光粉、原子能工业及配制特种合金。 钆在现代技革新中将起重要作用。 它的主要用途有:   (1)其水溶性顺磁络合物在医疗上可提高人体的核磁共振成像信号。   (2)其硫氧化物可用作特殊亮度的示波管和x射线荧光屏的基质栅网。   (3)在钆镓石榴石中的钆对于磁泡记忆存储器是理想的单基片。   (4)在无Camot循环限制时,可用作固态磁致冷介质。   (5)用作控制核电站的连锁反应级别的抑制剂,以保证核反应的安全。   (6)用作钐钴磁体的添加剂,以保证性能不随温度而变化。   另外,氧化钆与镧一起使用,有助于玻璃化区域的变化和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氧化钆还可用于制造电容器、x射线增感屏。 在世界上目前正在努力开发钆及其合金在磁致冷方面的应用,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室温下采用超导磁体、金属钆或其合金为致冷介质的磁冰箱已经问世。 【未济卦】大江未济风浪高 天道循环,万物旋转,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钆和未济卦】人类开始制造智能生命机器人,人类开始要向更远发展了。 ##################################################################################
个人分类: 科学八卦|3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圆体周易元素周易表,以及化学元素的周易解释(二)
readnet 2011-2-19 12:27
【道中道8】 隐家的博客 圆体周易元素周易表,以及化学元素的周易解释(二) 分类: 【世界地理人的秘密】 2010-04-03 08:48 圆体周易元素周易表,以及化学元素的周易解释(二) 22——42个元素和周易卦名 ############################################################################ 【二十二】【钛】【贲卦】 能在氮气中燃烧,熔点高。 钝钛和以钛为主的合金是新型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工业和航海工业。 钛【没有磁性】,用钛建造的核潜艇不必担心磁性水雷的攻击。      钛的耐热性很好,熔点高达1725℃。在常温下,钛可以安然无恙地躺在各种强酸强碱的溶液中。就连最 凶猛的酸——王水,也不能腐蚀它。   现在,人们开始用钛来制造潜艇一——钛潜艇。由于钛非常结实,能承受很高的压力,这种潜艇可以在 深达4500米的深海中航行。 元素用途:   钛的强度大,纯钛抗拉强度最高可达180kg/mm2。有些钢的强度高于钛合金,但钛合金的比强度(抗拉 强度和密度之比)却超过优质钢。钛合金有好的耐热强度、低温韧性和断裂韧性,故多用作飞机发动机零件 和火箭、导弹结构件。钛合金还可作燃料和氧化剂的储箱以及高压容器。现在已有用钛合金制造自动步枪, 迫击炮座板及无后座力炮的发射管。   钛和钛的合金大量用于航空工业,有"空间金属"之称;另外,在造船工业、化学工业、制造机械部件、 电讯器材、硬质合金等方面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   钛具有【亲生物】性。在人体内,能抵抗分泌物的腐蚀且无毒,对任何杀菌方法都适应。因此被广泛用 于制医疗器械,制人造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胁关节、头盖骨,主动心瓣、骨骼固定夹。当新的肌肉纤 维环包在这些“钛骨”上时,这些钛骨就开始维系着人体的正常活动。 钛在人体中分布广泛,正常人体中的含量为每70kg体重不超过15mg, 【钛能刺激吞噬细胞,使免疫力增强】 【贲卦】质朴修文贲饰美 人类原创审美意识的产生【美的产生】 【钛和贲卦】人体抵抗外界的腐蚀能力提高,因此不断变得漂亮了。 ########################################################################## 【二十三】【钒】【剥卦】 有延展性,质坚硬,无磁性。具有耐盐酸和硫酸的本领,并且在耐气-盐-水腐蚀的性能要比大多数不锈钢好 。于空气中不被氧化,可溶于氢氟酸、硝酸和王水。 【元素用途】   如果说钢是虎,那么钒就是翼,钢含钒犹如虎添翼。只需在钢中加入百分之几的钒,就能使钢的弹性、 强度大增 ,抗磨损和抗爆裂性极好,既耐高温又抗奇寒,难怪在汽车、航空、铁路、电子技术、国防工业 等部门,到处可见到钒的踪迹。此外,钒的氧化物已成为化学工业中最佳催化剂之一,有“化学面包”之称 。      钒的盐类的【颜色真是五光十色】, 有绿的、红的、黑的、黄的,绿的碧如翡翠,黑的犹如浓墨。 如二价钒盐常呈紫色;三价钒盐呈绿色,四价钒盐呈浅蓝色,四价钒的碱性衍生物常是棕色或黑色,而五氧 化二钒则是红色的。这些色彩缤纷的钒的化合物,被制成鲜艳的颜料:把它们加到玻璃中,制成彩色玻璃, 也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墨水。     钒的化合物不但有丰富的色彩,还有极强的毒性。如果人体内的钒盐过多,就会得病。但让人意外的是 ,如果在牛和猪的饲料中加入微量的钒盐,却能使它们的【食量增加,脂肪层加】。 每个人都知道,人体内的血液是红色的。 不仅人体如此,绝大多数的高等动物的血液都是鲜红色的。 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低等动物,它们的血液是【蓝色的】。而在高等动物与低等动物之间还有一些动物的血 液是【绿色的】。   真奇怪!血液怎么会有这么不同的颜色呢?   原来,高等动物的血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呈规出的是红色,所以高等动物的血液就是红色的。低等动 物的血液中含的是铜离子,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天蓝色的,因而低等动物的血液是蓝 色的。 居于它们之间的那些动物的血液中含有三价钒离子【三价钒离子显绿色】, 所以这些动物的血液就是绿色的。    钒缺乏症   最被认可的钒缺乏表现来自于1987年报道的对山羊和大鼠的研究,钒缺乏的山羊表现出流产率增加和产 奶量降低。大鼠实验中,钒缺乏引起生长抑制,甲状腺重量与体重的比率增加以及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变 化。对于人体钒缺乏症研究尚不明确,有的研究认为它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心血管及肾脏疾病、伤口再生修复 能力减退和 新生儿死亡。    生理功能   1.防止因过热而疲劳和中暑。   2.促进骨骼及牙齿生长。   3.协助脂肪代谢的正常化。   4.预防心脏病突发。   5.协助神经和肌肉的正常运作。    【剥卦】去伪存真剥浮华 剥上益下,剥外实内,剥阴壮阳,脱胎换骨。去伪存真,天然为美。 任何事物过多的美化必然虚伪,要暴露其本质,显示其真相,从而掌握制衡 它的规律,进而确认其正确的价值所在!! 【钒和剥卦】人体过多的防腐能力,过度的美化必然导致人体机能的丧失,失去实用价值 因此要去掉不必要的繁琐粉饰! ############################################################################ 【二十四】【铬】【复卦】 金属铬在酸中一般以表面钝化为其特征。一旦去钝化后,即易溶解于几乎所有的无机酸中, 但不溶于硝酸。铬在硫酸中是可溶的,而在硝酸中则不易溶。在高温下被水蒸气所氧化, 在1000℃下被一氧化碳所氧化。在高温下,铬与氮起反应并为熔融的碱金属所侵蚀。 可溶于强碱溶液。铬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在空气中,即便是在赤热的状态下,氧化也很慢。 不溶于水。 【元素用途】 铬用于制不锈钢,汽车零件,工具,磁带和录像带等。 铬镀在金属上可以防锈,坚固美观。   铬可用于制不锈钢。红、绿宝石的色彩也来自于铬。作为现代科技中最重要的金属,以不同百分比熔合 的铬镍钢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令人难以置信。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肌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发挥特殊作用。三价的铬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 而六价铬是有毒的。   确切地说,铬的生理功能是与其它控制代谢的物质一起配合起作用,如激素、胰岛素、各种酶类、细胞 的基因物质等。   铬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1.体内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它是由三价铬、烟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化合物, 它能增强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可通过活化葡萄糖磷酸变位酶而加快体内葡萄糖的利用, 并促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2.影响脂类代谢:铬能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含量。   3.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铬在核蛋白中含量较高,研究发现它能促进RNA的合成,铬还影响氨基 酸在体内的转运。铬摄入不足时,实验动物可出现生长迟缓。    【复卦】山重水复终有路 复归正道,畅通无阻。改变剥削,修养生息,才能走向复兴之道!! 铬和复卦】剥离太多,体内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化功能,因此要予以回复修养机能,防止偏激。 ############################################################################ 【二十五】【锰】【无妄卦】 锰是在地壳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它的氧化物矿——软锰矿早为古代人们知悉和利用。 【元素用途】 冶金工业中用来制造特种钢;钢铁生产上用锰铁合金作为去硫剂和去氧剂。   【锰的生理功能】   1. 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2. 保护细胞中细粒体的完整。   3. 保持正常的【脑功能】。   4. 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5. 可改善肌体的造血功能。 【无妄卦】遵循正道无妄为服顺于天,按天道规律行事,不自行其是,则可以无妄而免祸。 【顺天而为,顺道而行】 【锰和无妄卦】大脑发展了,让人们趋于理性,不要乱作为了! ############################################################################ 【二十六】【铁】【大蓄卦】 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 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铁元素也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以血红蛋白、35%以肌红 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为储备铁。储备铁约占25%,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肝、脾和骨 髓中。成人摄取量是10—15mg。妊娠期妇女需要30mg。1个月内,女性所流失的铁大约为男性的两倍,吸收 铁时需要铜、钴、锰、维生素C。需要人群:妇女特别是孕妇需要补充铁质,但要注意妊娠期妇女服用过多 铁剂会使胎儿发生铁中毒。经常喝红茶或咖啡的人请注意,饮用大量的红茶和咖啡会阻碍铁的吸收。【用铁 锅炒菜就能补充足够的铁元素了】   【铁的用途】   在我们的生活里,铁可以算得上是最有用、最价廉、最丰富、最重的金属了。工农业生产中,铁是最重 要的基本结构材料,铁合金用途广泛;国防和战争更是钢铁的较量,钢铁的年产量代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 平。   对于人体,铁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铁无论在重要性上还是在数量上 ,都属于首位。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含有3g多铁,相当于一颗小铁钉的质量。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是 铁的配合物,它具有固定氧和输送氧的功能。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只要不偏食,不大出血,成年人一般 不会缺铁。     铁还是植物制造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如果一盆花缺少铁,花就会失去艳丽的颜色,失去那沁人肺 腑的芳香,叶子也发黄枯萎。一般土壤中也含有不少铁的化合物 【铁的生理功能】   1、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部分,而血红蛋白功能是向细胞输送氧气,并将二氧化碳带出细胞。   2、肌红蛋白是由一个血红素和一个球蛋白链组成,仅存在于肌肉组织内,基本功能是在肌肉中转运和 储存氧   3、细胞色素是一系列血红素的化合物,通过其在线粒体中的电子传导作用,对呼吸和能量代谢有非常 重要的影响,如细胞a、b和c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能量所必需的。     5、铁元素催化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 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铁与免疫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有研究表明,铁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中性 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也可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 【大蓄卦】包天容海大蓄志 蓄而后动,寓进于蓄,欲动先止,止而后动。 【铁和大蓄卦】铁元素在体内的蓄积,为造血及能量物质储备提供条件。 ############################################################################ 【二十七】【钴】【颐卦】 钴是具有光泽的钢灰色金属,比较硬而脆,有铁磁性,加热到1150℃时磁性消失。 钴的用途   金属钴主要用于制取合金。钴基合金是钴和铬、钨、铁、镍组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的合金的总称。含钴 的一定量钴的刀具钢可以显著地提高钢的耐磨性和切削性能。航空航天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合金是镍基合金 ,也使用钴基合金。在航空涡轮机的结构材料使用含20%-27%铬的钴基合金,可以不要保护覆层就能使材料 达高抗氧化性。核反应堆供热汞作使热介质的涡轮发电机可以不检修而连续运转一年以上。 钴是磁化一次 就能保持磁性的少数金属之一。 【生理功能】   钴是维生素B12组成部分,反刍动物可以在肠道内将摄入的钴合成为维生素B12,而人类与单胃动物不能 将钴在体内合成B12。现在还不能确定钴的其它的功能,但体内的钴仅有约10%是维生素的形式。已观察到无 机钴对刺激红细胞生成有重要的作用。 【颐卦】颐养情志察虚实 颐神养性,怡情养性,颐养天年。 【钴和颐卦】蓄积后开始颐养以此生成人体需要精微的物质。 ############################################################################ 【二十八】【镍】【大过】 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元素,它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主要用于合金(如镍钢和镍银)及用作催化剂,可用来制 造货币等,镀在其他金属上可以防止生锈。 有铁磁性和延展性,能导电和导热。   【元素用途】   主要用来制造不锈钢和其他抗腐蚀合金,如镍钢、铬镍钢及各种有色金属合金,含镍成分较高的铜镍合 金,就不易腐蚀。也作加氢催化剂和用于陶瓷制品、特种化学器皿、电子线路、玻璃着绿色以及镍化合物制 备等等。   钛镍合金具有【“记忆”的本领】,而且记忆力很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重复上千万次都准确无误。 它的“记忆”本领就是记住它原来的形状,所以人们称它为“形状记忆合金”。   镍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而用铝、钴与镍制成的合金,磁性更强了。这种合金受到电磁铁吸引时, 不仅自己会被吸过去,而且在它下面吊了比它重六十倍的东西,也不会掉下来。这样,可以用它来制造电磁 起重机。   镍的盐类大都是绿色的。氢氧化镍是棕黑色的,氧化镍则是灰黑色的。氧化镍常用来制造铁镍碱性蓄电 池。    【大过卦】大梁纠偏防大过 大胆纠偏,才能亨通,妄自尊大,违背人类的健康发展,违背生命的伦理 的行为都是没好结果的。 【镍和大过】人类的智力记忆力提高了,对以往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 【二十九】【铜】【坎卦】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最好的纯金属之一,稍硬、极坚韧、耐磨损。 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 元素用途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 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在人体保健上的应用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 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铜为体内多种重要酶系的成分,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能够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缺铜时人体内各 种血管与骨骼的脆性增加、脑组织萎缩,还可以引起白癜风及少白头等黑色素丢失症。    【坎卦】行正守信闯坎关 经历磨难,事业成。 【铜和坎卦】开始使用金属物质了,社会要有大的灾难和变革。 ############################################################################ 【三十】【锌】【离卦】 锌是一种蓝白色金属。 锌的用途 世界上锌的全部消费中大约有一半用于镀锌。 【作用与应用】 锌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调节作用,锌能维持【男性的正常生理机能】, 促进儿童的正常发育,促进溃疡的愈合。 【离卦】柔顺附丽离火艳 顺应依附于正道,才能发光,才能有成就!! 【锌和离卦】人类进入繁荣期,人类的生殖生长健康功能发展了。 ############################################################################ 【三十一】【镓】【咸卦】 元素用途  用来制作【光学玻璃、真空管、半导体】的原料。装入石英温度计可测量高温。加入铝中可制得易热处理 的合金。镓和金的合金应用在装饰和镶牙方面。也用来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可用于半导体工业,发光二极管和砷化镓激光二极管。 【咸卦】身感心应咸灵通 修养咸德,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心灵感应,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镓和咸卦】心灵情感互动功能加强了,人类的情感得以丰富。【内脏的电子感应】 ############################################################################ 【三十二】【锗】【恒卦】 具有半导体性质。对固体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的发展超过重要作用。 【元素用途】   高纯度的锗是半导体材料。从高纯度的氧化锗还原,再经熔炼可提取而得。掺有微量特定杂质的锗单晶 ,可用于制各种晶体管、整流器及其他器件。锗的化合物用于制造荧光板及各种高折光率的玻璃。   锗单晶可作晶体管,是第一代晶体管材料。锗材用于辐射探测器及热电材料。高纯锗单晶具有高的折射 系数,对红外线透明,不透过可见光和紫外线,可作专透红外光的锗窗、棱镜或透镜。锗和铌的化合物是超 导材料。    【对人体的影响】   锗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可以恢复疲劳;防止了贫血;帮助新陈代谢等等。   各种天然食物均不同程度地含有锗,换算一下大约成人每天的锗摄取量为400-3500ug,因此锗普遍存在 与机体中,机体中的部分酶蛋白,大脑中的皮质和灰质中,均含有微量元素锗。   有机锗化合物抑制肿瘤活性的可能机制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和抗突变等多个方面。许多生 物活性的有机锗化合物分子中,与锗原子配位的通常是氧,硫和氮之类的强电负性原子,由于它们对电子的 吸收作用导致锗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偏离原子核而形成一个正电中心。但有机锗化合物遇到肿瘤细胞时,其正 常中心可增加肿瘤细胞的电势能,降低其活动能力,从而起到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这就是说有机锗 化合物抑制肿瘤活性的生物电位学说。   除了抗肿瘤及免疫复活作用外,锗有益于生物效应还包括刺激造血系统的功能发挥,抑制细胞生长促进 抗菌,促进植物生长等作用。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激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增加,对治疗 贫血有一定的作用。   【恒卦】雷厉风行守恒道 守恒道,树恒心,立恒基,置恒产才能人格饱满,事业有成。 【锗和恒卦】人的寿命增加,但要有恒心才能干出事业。 ############################################################################ 【三十三】【砷】【遯卦】 有黄、灰、黑褐三种同素异形体。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硬质合金;黄铜中含有微量砷时可以防止脱锌; 砷的化合物可用于杀虫及医疗。砷和它的可溶性化合物都有毒。 三氧化二砷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为砒石或砒霜。    生理功能 砷是必需微量元素。饮料中含砷较低时导致生长滞缓,怀孕减少,自发流产较多,死亡率较高。骨骼矿化减 低,心肌和骨骼肌纤维萎缩,线粒体膜有变化可破裂。砷缺乏的表现是【生长抑制和生殖异常】。但接触过 多会中毒。 【遯卦】退遯(隐遁)避险走正途 善知进退,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砷和遯卦】要懂得躲避有害的物质,防止自身的毁灭。 ########################################################################## 【三十四】【硒】【大壮】 稀有元素之一。在已知的六种固体同素异形体中,三种晶体(α单斜体、β单斜体,和灰色三角晶)是最重 要的。也以三种非晶态固体形式存在;红色和黑色的两种无定形玻璃状的硒。 【元素用途】   硒的主要用途为干印术的光复制,这是利用无定形硒的薄漠对于光的敏感性,能使含有铁化合物的有色 玻璃退色。也用作油漆、搪瓷、玻璃和墨水中的颜色、塑料。还用于制作光电池、整流器、光学仪器、光度 计等。   硒在电子工业中可用作光电管、太阳能电池,在电视和无线电传真等方面也使用硒。    【生理作用】 在体内硒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增强免疫力强。 微量硒具有防癌作用及保护肝脏的作用,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大壮卦】大壮伟业雷鸣天 崇文尚武,文武具强!!! 【硒和大壮】人体(社会)得以有了很大的改变,生命力旺盛,可以成就大的事业了。 ############################################################################ 【三十五】【溴】【晋卦】 棕红色发烟液体。溴蒸气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易引起流泪、咳嗽。 化学性质同氯相似,但活泼性稍差,仅能和贵金属(惰性金属)之外的金属化合 。而氟和氯既能同所有的金属作用,也能和其他非金属单质直接反应。 溴的反应性能则较弱但这并不影响溴对人体的腐蚀能力,皮肤与液溴的接触能引起严重的伤害。 【元素用途】 主要用于制溴化物、氢溴酸、药物、染料、烟熏剂等。 【晋卦】明德晋升官民乐 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地位,和本领。 【溴和晋卦】人体(社会)抗击外界的腐蚀能力增强。 ############################################################################ 【三十六】【氪】【明夷卦】 无色、无嗅、无味。氪原子的外壳是电子已填满了的稳定结构。 【元素用途】   主要用来充填电灯和各种电子器件,防腐。也可作X射线工作时的遮光材料。它和氩的混合物广泛用于 充填萤光灯。 【明夷卦】明夷知理避风险 明白实事,韬晦隐光,避害远祸,明而知隐,艰苦奋斗待光明!!! 【氪和明夷卦】腐败来自自身,要知道危险,并不断让百姓知道, 起到明夷社会防止腐败滋生的目的。 ############################################################################ 【三十七】【铷】【家人卦】 银白色蜡状金属。质软而轻,反应活性很强,一旦暴露于空气中便会自燃。其遇水反应强烈,产生大量的氢 气。 【用途】用于制光电池、光电管和催化剂等。 化学性质比钾活泼。在光的作用下易放出电子。遇水起剧烈作用,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铷。易与氧作用生成氧 化物。由于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所以可使氢气立即燃烧。纯金属铷通常存储于煤油中。 【家人卦】家人同乐治有方 各司其职,相互扶持,其乐融融!! 【铷和家人卦】腐败除掉人体(社会)的能量又得以增长,社会又进入了和谐发展时期。 #################################################################################### 【三十八】【锶】【睽卦】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结晶,它的化合物燃烧时发出红色火焰,用来制造焰火等,亦可入药。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合金、光电管,以及分析化学、烟火等。 质量数90的锶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可作β射线放射源,半衰期为25年。    【睽卦】调和理顺睽违少 善于处理和化解矛盾,善于团结一切人。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锶和睽卦】体内物质增多,要有协调机制,才能一起共处发展。 ##################################################################################### 【三十九】【钇】【骞卦】 稀土元素之一,灰色金属。与热水能起反应,易溶于稀酸。 元素用途 用途广,钇铝石榴石用作激光材料,还用于微波技术及声能换送。 氧化钇可制特种玻璃及陶瓷,并用作催化剂。金属钇在合金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含钕的钇铝石榴石是优良的激光材料;钇铁石榴石和钇铝石榴石是新型磁性材料; 钇耐高温和耐腐蚀,可作核燃料的包壳材料。 【骞卦】骞进辛劳莫畏难 不畏路途艰难,勇于向前。 【钇和骞卦】人体的机能被调和起来更适合干大事了,但心高路远,要不断艰苦奋斗! ##################################################################################### 【四十】【锆】【解卦】 高熔点金属之一,呈浅灰色。 有耐腐蚀性,不溶于氢氟酸和王水; 高温时,可与非金属元素和许多金属元素反应,生成固体溶液化合物。    元素用途 锆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小,有突出的核性能,是发展原子能工业不可缺少的材料,可作反应堆芯结构材料。锆 粉在空气中易燃烧,可作引爆雷管及无烟火药。 锆可用于优质钢脱氧去硫的添加剂,也是装甲钢、大炮用钢、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组件。 【解卦】解难施救众人帮 苦难的解除,束缚的解脱,人民的解放! 【锆和解卦】社会物质的巨大发展,使得百姓逐渐摆脱了物质的束缚。 ##################################################################################### 【四十一】【铌】【损卦】 铌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2%, 铌是灰白色金属,室温下铌在空气中稳定,在氧气中红热时也不被完全氧化, 铌和钽   把它们放到一起来介绍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是同族,物理、化学性质很相似,而且常 常“形影不离”,在自然界伴生在一起,真称得上是一对惟妙惟肖的“孪生兄弟”。 铌、钽最主要的特点当然是耐热。是稀有高熔点金属。 用铌作合金元素添加到钢里,能使钢的高温强度增加。 铌的【超导应用】   具有超导性能的元素不少,铌是其中临界温度最高的一种。 【损卦】损上益下少为妙 世上之事情,有损有益,有得有失。不得不损时,少损为妙。 【铌和损卦】能量获得的增多,使得人体吸入能量增多,要阴阳协调,吸收过多的能量。 ##################################################################################### 【四十二】【钼】【益卦】 银白色金属,硬而坚韧。钼是一种过渡元素,极易改变其氧化状态, 在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 【元素用途】 纯钼丝用于高温电炉和电火花加工还有线切割加工; 钼片用来制造无线电器村和X射线器材;合金钢中加钼可以提高弹性极限、抗腐蚀性能以及保持永久磁性等 。 钼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所需七种微量营养元素中的一种,没有它,植物就无法生存。动物和鱼类与植物一样 ,同样需要钼。 【益卦】损上益下多益善 损上益下,固本强根。消减社会上层不合理的利益,增加和维护下层人们的利益!! 【钼和益卦】阳性能量被吸收以此养阴,使得人体(社会)得以修养生息, 才能为以后建立更大的功业蓄积能量。 #####################################################################################
个人分类: 科学八卦|4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圆体周易元素周易表,以及化学元素的周易解释(一)
readnet 2011-2-19 12:22
【道中道8】 隐家的博客 圆体周易元素周易表,以及化学元素的周易解释(一) 分类: 【世界地理人的秘密】 2010-04-03 08:44 1——21个元素和周易卦名 【一】【氢】【乾卦】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号元素,它的原子是元素中最小的一个。 由于它又轻又小,所以跑得最快。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有三种同位素:氕、氘、氚。 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它是无色无味无臭,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 它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氢原子存在于水, 所有有机化合物和活生物中导热能力特别强, 跟氧化合成水。 【元素用途】 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能量能生产杀伤和破坏性极强的氢弹, 其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氢在高温下氢是高度活泼的。 【乾卦】自强不息乾龙健。自强不息,日新其德。 “乾”的精神,刚强勇毅,一往直前,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本。 是推动宇宙,运转地球,化生万物,演进人类,繁衍中华的伟大力量。 【氢气与乾卦】都是能量的来源与【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 【二】【氦】【坤卦】  氦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氦3、氦4,自然界中存在的氦基本上是氦4 氦是最不活泼的元素,基本上不形成什么化合物,氦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液态氦在温度 下降至2.18K时,性质发生突变,成为一种超流体,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动,热传导性为铜的800倍,并变成超 导体;其比热容、表面张力、压缩性都是反常的。 氦是最不活泼的元素,基本上不形成什么化合物。氦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保护气体、气冷式核反应堆的工作流 体和超低温冷冻剂。氦是放射性元素分裂的产物。 【元素用途】:也用于原子核反应堆和加速器、冶炼和焊接时的保护气体。 【坤卦】厚德载物坤马顺 坤德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个基本美德。是乾德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氦与坤卦】不容易改变使得其他【事物有了发展的基础】 ########################################################################### 【三】【锂】【屯卦】 一种金属元素,是金属中比重最轻的。 锂属于作用尚未确定的元素,但Li+存在于人体组织的体液中,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氢弹里装的不是普通的氢,而是比普通氢几乎要重一倍的重氢或重二倍的超重氢。 用锂能够生产出超重氢——氚,还能制造氢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当今的氢弹里的“爆炸物”多数是锂和 氘的化合物——氘化锂。 【元素用途】   将质量数为6的同位素(6Li)放于原子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可以得到氚。 氚能用来进行热核反应,有着重要的用途。 它是非常活泼的碱金属元素,常温下它是唯一能与氮气反应的碱金属元素.   6Li捕捉低速中子能力很强,可以用来控制铀反应堆中核反应发生的速度,同时还可以在防辐射和延长 核导弹的使用寿命方面及将来在核动力飞机和宇宙飞船中得到应用。6Li在原子核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后可 以得到氚,而氚可用来实现热核反应。   6Li在核装置中可用作冷却剂。   当狼吃下含有锂化合物的肉食后,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大减,从而改变狼食肉的习性,这种习性还具 有【遗传性】 【屯卦】万物初生重屯养 修养生息,以图大业,为事业发展的基础。 【锂和屯卦】改变遗传基因,使得人类最适合生存发展! ############################################################################ 【四】【铍】【蒙卦】   铍为一种钢灰色的稀有金属,是最轻的碱土金属元素,也是最轻的结构金属之一。 和锂一样,也形成保护性氧化层故在空气中即使红热时也很稳定。 金属铍在较高的温度下也有明显的抗腐蚀性。   铍透X射线的能力最强,有“金属玻璃”之称。 【 铍的重要应用】   铍作为一种新兴材料日益被重视,铍是原子能、火箭、导弹、航空、宇宙航行以及冶金工业中不可缺少 的宝贵材料。   (1)在所有的金属中,铍透过X射线的能力最强,有金属玻璃之称,所以铍是制造X射线管小窗口不可取 代的材料。   (2)铍是原子能工业之宝。在原子反应堆里,铍是能够提供大量中子炮弹的中子源(每秒钟内能产生几 十万个中子);铍对快中子有很强的减速作用,可以使裂变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所以铍是原子反应堆 中最好的中子减速剂。为了防止中子跑出反应堆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反应堆的四周得有一圈中子反射层, 用来强迫那些企图跑出反应堆的中子返回反应堆中去。铍的氧化物不仅能够像镜子反射光线那样把中子反射 回去,而且熔点高,特别能耐高温,是反应堆里中子反射层的最好材料。   (3)铍是优秀的宇航材料。人造卫星的重量每增加一公斤,运载火箭的总重量就要增加大约500kg。制造 火箭和卫星的结构材料要求重量轻、强度大。铍比常用的铝和钛都轻,强度是钢的四倍。铍的吸热能力强, 机械性能稳定。 【蒙卦】开蒙乐学去愚昧 文明启蒙,告别野蛮。建礼仪,设管理,进入分工合作。 【铍和蒙卦】起到约束的作用,防止乱作为,让社会处于良性发展中。 ############################################################################ 【五】【硼】【需卦】 硼普遍存在于蔬果中,是维持【骨的健康和钙、磷、镁正常代谢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功效,硼的缺乏会加重维生素D的缺乏; 另一方面,硼也有助于提高男性睾丸甾酮分泌量【强化肌肉】 硼还有改【善脑功能】提高反应能力的作用。 【元素用途】它主要用于冶金(如为了增加【钢的硬度】) 核子学中它吸收中子能力强,棒状和条状硼钢在原子反应堆中广泛用作控制棒。    【需卦】 积云渴雨需饮食 人类的健康生存之道。 【硼和需卦】通过饮食摄取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需的物质。 ########################################################################### 【六】【碳】【讼卦】   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 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 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 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 不同高温下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讼卦】公正平和息讼争 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会导致斗争所以出现诉讼。 【碳和讼卦】维持生命的基本饮食如果分配不公平人体或社会就会出现混乱。 ########################################################################### 【七】【氮】【师卦】   氮在自然界绝大部分的氮是以单质分子氮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氮的最重要 的矿物是硝酸盐。   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组成,特别稳定,它对许多反应试剂是惰性的。   氮是组成动植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但高等动物及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氮。 氮主要用来制造氨,其次是制备氮化物、氰化物、硝酸及其盐类等。 【师卦】师出有名良将勇 替天行道,兴正义之师 【氮和师卦】氮是肌肉组织的主要物资,是人体生长肌肉和产生力量所必须有的。 ########################################################################### 【八】【氧】【比卦】 氧气和除惰性气体外的所有元素都能同氧形成化合物。 【元素用途】 液体氧是一种制冷剂,也是高能燃料氧化剂。液体氧也可作火箭推进剂。 氧气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基本成分, 氧不但是动物维持生命过程和燃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而且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也十分重要。 【比卦】亲比无间慎择友 对比竞争,促发展。 【氧和比卦】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可分离,是能量产生的来源之一。 所获取的氧气质量好,所交的朋友好,自己就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九】【氟】【小畜】 【元素描述】   氟气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有强烈助燃性的、刺激性毒气,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 氟的电负性最高,电离能为17.422电子伏特,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 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除氦、氖、氩外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 起反应。氟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要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化氢,二氟化氧和 臭氧产生,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 【主要性质和用途】  淡黄色气体,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于制氟化试剂以及金属冶炼中的助熔剂等。     氟是化学性质最活泼、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氟能同所有其他元素化合, 氟与溴、碘、硫、磷、碳、硅等物质在低温下就能猛烈化合; 氟离子体积小,容易与许多正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氟与健康   氟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产品,微量元素资讯)之一,氟化物是以氟离子的形式,广泛分布 于自然界。骨和牙齿中含有人体内氟的大部分,氟化物与人体生命活动及牙齿、骨骼组织代谢密切相关。氟 是牙齿及骨骼不可缺少的成分,少量氟可以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因此水处 理厂一般都会在自来水、饮用水中添加少量的氟。 【小畜】小畜积雨柔制钢 小处着手,培养美德和情操,为将来的进步大好基础。 【氟和小畜卦】起到积累人体坚硬物质的作用,为将来的成就打好物质思想基础。 ############################################################################ 【十】【氖】【履卦】 氖一般不生成化合物。 【元素用途】 大量用于高能物理研究,让氖充满火花室来探测和微粒的行径。 也是制造霓虹灯和指示灯的好原料,和氩混合使用会有美丽的蓝光产生, 也可用来填充水银灯和钠蒸气灯。液体氖还用来做制冷剂。 氖大量用于高能物理研究方面。 【履卦】巧履薄冰慎言行 按照大家制定的规则制度,去履行自己的义务。 【氖和履卦】不和其他物质反应而随意改变自己,使得大家各自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 【十一】【钠】【泰卦】 钠由于此反应剧烈,能引起氢气燃烧。 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从一些熔融的金属卤化物中把金属置换出来。    【元素用途】   纯净的金属钠并没有多大用处,然而钠的化合物可以应用在医药、农业和摄影器材中。氯化钠就是餐桌 上的食盐。液态的钠有时用于冷却核反应堆{钠钾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是核反应堆的导热剂,起把反应堆 产生的热量传导给蒸气轮机的作用。    【生理作用】   1钠是细胞外液中带正电的主要离子,参于水的代谢,保证体内水的平衡。   2维持体内酸和碱的平衡。   3是胰汁、胆汁、汗和泪水的组成成分。   4参于心肌肉和神经功的调节,兴奋肌肉的作用。   5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   6维持血压正常。 【泰卦】天地交泰好运来 履行义务,行尧舜之德,康泰和谐来。 【钠和泰卦】当钠盐的摄取对人体的运动功能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人类的行动力大增。 ############################################################################ 【十二】【镁】【否卦】 是轻金属之一,具有延展性,金属镁无磁性,且有良好的热消散性。 【元素用途】   常用做还原剂,去置换钛、锆、铀、铍等金属。主要用于制造轻金属合金、球墨铸铁、科学仪器脱硫剂 脱氢和格氏试剂,也能用于制烟火、闪光粉、镁盐等。结构特性类似于铝,具有轻金属的各种用途,可作为 飞机、导弹的合金材料。但是镁在汽油燃点可燃,这限制了它的应用。 金属镁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和酸反应; 在高压下能与氢直接合成氢化镁; 镁能与卤化烃或卤化芳烃作用合成格利雅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 镁具有生成配位化合物的明显倾向。 镁是航空工业的重要材料, 镁是燃烧弹弹和照明弹不能缺少的组成物; 镁粉是节日烟花必需的原料; 镁是核工业上的结构材料或包装材料; 镁肥能促使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缺镁植物则生长趋于停滞。 镁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细胞内重要的阳离子,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肌肉的收缩作用】 镁在人体运动功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之所以活着,全靠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维 持着生命活动,而催化这些生化反应则需要上千种促酶(生物催化剂)。 科学家研究发现,镁可激活325个酶系统,把镁称为生命活动的激活剂是当之无愧的。 镁是人体中仅次于钾的细胞内正离子,它参与体内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包括骨及细胞的形成, 与神经肌肉和心脏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缺镁,可导致肌肉无力,耐久力降低。由于运动,特别是长时间高 强度运动大量消耗体内的镁,从而降低肌肉的活动功能,甚至还会发生抽搐、痉挛等。 专家认为,在正常摄入食物的情况下,一般不存在缺镁和补镁的问题。若出现缺镁症状时, 应多选用含镁丰富的食物:谷类、豆类、绿色蔬菜、蛋黄、猪肉、花生、芝麻、等。 黄豆,豆腐中也含有较高的镁成分,经常吃可解决由于缺镁引起的“抽搐病”。 【否卦】否极泰来乱后治 否泰相倾,盈缩递运,乾坤运转,否终泰来。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变着生存 【镁和否卦】镁元素的吸收利用使得生命得以有大的改变。 ########################################################################### 【十三】【铝】【同人】 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在7%以上。 【元素用途】 可作飞机、车辆、船、舶、火箭的结构材料。 纯铝可做超高电压的电缆。 过多摄入铝对人体的脑、心、肝、肾的功能和免疫功能都有损害。 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 但铝能减少人体的钙质的消耗,适量摄入有益处。 【同人卦】天下同人靠同人 统一于正道,共同合作,实现健康文化大同,健康世界大同。 【铝和同人卦】铝和钙同心协力相互补充一起参与人体的运动功能。 ############################################################################ 【十四】【硅】【大有卦】 原子序数14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有无定形硅和结晶硅。 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硬而有光泽,有半导体性质。 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大功率晶体管、整流器、太阳能电池等。 【硅的用途】   1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2金属陶瓷、宇宙航行的重要材料。   3光导纤维通信,最新的现代通信手段。   4性能优异的硅有机化合物。 饲料中缺少硅可使动物【生长迟缓】。 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喂饲致动脉硬化饮料的同时补充硅,有利于保护动物的主动脉的结构。 【大有卦】大有作为收获丰 盛大富有,光明亨通 【硅和大有卦】有利于人体内能量的流动,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人体器官健康工作,促进人体基因健康发展。 ############################################################################ 【十五】【磷】【谦卦】 磷以磷酸盐矿存在于自然界。 【磷的用途】   用于制造磷肥、火柴、烟火、杀虫剂、牙膏和除垢剂。 在自然界中,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是生命体的重要元素。 存在于细胞、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 在含磷化合物中,磷原子通过氧原子而和别的原子或基团相联结。   【生理功能】    1.构成骨骼和牙齿。    2.磷酸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促进成长及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    3.参与代谢过程,协助脂肪和淀粉的代谢,供给能量与活力。    4.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谦卦】戒骄戒躁贵谦虚 谦受益,满招损。 【磷和谦卦】不能过度发展,要适可而止得以修生养性。 ############################################################################ 【十六】【硫】【豫卦】 发现过程:古代人类已认识了天然硫。硫分布较广。 【元素用途】 硫在工业中很重要,比如作为电池中或溶液中的硫酸。 硫被用来制造火药。硫还被用来杀真菌,用做化肥。 硫酸盐在烟火中也有用途。也可以用做肥料。 我国炼丹家们用硫、硝石的混合物制成黑色火药。 我国著名医生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 将到硫在医药中的运用:治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寒热,生用治疥廯 【豫卦】安乐逸豫须警惕 居安思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厚积薄发,成大业。 【硫和豫卦】安乐中人体的酸性就开始增加,会产生好逸恶劳的性情,常此以往会有灾难。 ############################################################################ 【十七】【氯】【随卦】 具有强的氧化能力,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和加成反应; 同许多金属和非金属能直接起反应。    元素用途:   制造漂白粉、漂白纸浆和布匹、合成盐酸、制造氯化物、饮水消毒、合成塑料和农药等。提炼稀有金属 等方面也需要许多氯气。   氯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中所必需的,也是胃液的一种必需成分。自然界 中常以氯化物形式存在,最普通形式是食盐主要一氯离子形式与钠、钾化合存在。 其中氯化钾主要在细胞内液,而氯化钠主要在细胞外液中。 【生理功能】   1.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2.氯离子与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二者约占总离子数的80%左右,调节与控制着 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   3.参与血液CO二价离子运输。   4.氯离子还参与胃液中胃酸形成,胃酸促进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 激活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促进食物消化; 刺激肝脏功能,促使肝中代谢废物排出;氯还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等。  【随卦】随机应变跟形式 随时变化,与时俱进,随道而行,道者变化。 【氯和随卦】维持体液酸碱平衡,随时变化以使得人体处于健康状态。 ############################################################################ 【十八】【氩】【蛊卦】   其是单原子分子,单质为无色、无臭和无味的气体。 是稀有气体中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个。 化学性极不活泼,按化合物这个词的一般意义来说,它是不会形成任何化合物的。 氩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      元素用途:   氩的最早用途是向电灯泡内充气。焊接和切割金属也使用大量的氩。用作电弧焊接不锈钢、镁、铝和其 他合金的保护气体,即氩弧焊    【蛊卦】振民育德除蛊惑 随流易合污,合污必生蛊。 【氩和蛊卦】可以阻碍生化反应,减慢人体老化的速度,但不能过多否则人体会中毒。 ############################################################################ 【十九】【钾】【临卦】 钾的化合物早就被人类利用,古代就知道草木灰中存在着钾草碱(即碳酸钾), 可用作洗涤剂,硝酸钾也被用作黑火药的成分之一。 钾的化学性质比钠更活泼,在空气中很快氧化。钾与水的反应比其他碱金属元素显得温和。 钾可以和卤族、氧族、硫族元素反应,还可以使其他金属的盐类还原, 对有机物有很强的还原作用。 【钾的用途】   钾主要用作还原剂及用于合成中。钾的化合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钾盐可以用于制造化肥及肥皂。钾对 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很大作用,是植物生长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 【对人体的影响】   钾可以调节细胞内适宜的渗透压和体液的酸碱平衡,参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助于维持【神经 健康、心跳规律正常】,可以预防中风,并协助肌肉正常收缩。 在摄入【高钠而导致高血压时,钾具有降血压作用】。   【临卦】临危不惧向光明 胸有谋略,临危不乱 【钾和临卦】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让人体健康发展。 ############################################################################ 【二十】【钙】【观卦】 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水、酸反应,有氢气产生。在空气在其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物和氮化物薄膜,以防止继 续受到腐蚀。加热时,几乎能还原所有的金属氧化物。 【元素用途】   用来作合金的脱氧剂,以及油类的脱水剂等。 人体中的钙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有各种物质的参与,这些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和地球表面的元素组成基本一致。这些元素除碳、氢、氧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矿物质(无机 盐)。    钙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   1.99%的钙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促进骨骼的成长和人体器官的发育。   2.1%的钙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保持血钙的浓度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着致关重 要的作用。人体有一套机制来维持血钙的浓度。血钙的来源有两个:通过消化道吸收的钙以及骨骼中钙的( 骨骼是人体钙的大仓库,当摄入钙不足事,则动用仓库应急)这一切通过甲状旁腺分泌升血钙素和降血钙素 来加以调节。   3.缺钙会降低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皮肤缺弹性显得松垮,衰老;眼睛晶状体缺弹性,易近视、老花 ;血管缺弹性易硬化。   4.【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所以说钙是一种天然的镇静剂。缺钙会导致神经性偏头痛(占女性的 10%--20%)、烦躁不安、失眠。对婴儿会引起夜惊、夜啼、盗汗。缺钙还会诱发儿童的多动症。   5.【强化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比如说你的手碰到一杯水,特别热,很快就放下,这中间就有一个 神经系统的运作过程:感受器(皮肤)—传人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其中感受和冲 动怎样传递给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怎样传出去?这中间有一种物质叫做神经递质。钙有助于神经递质的产 生和释放。   6.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如血钙增高可抑制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当血钙低于70mg/L时,神经肌 肉的兴奋性升高,出现抽搐。肠激综合症、女孩子痛经,缺钙是一个重要原因。   7.降低(调节)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缺钙易导致过敏,水肿等。   8.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缺钙时,腺细胞的分泌作用减弱。钙还是酶的激活剂。   9.维持酸碱平衡。   10.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血的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步骤是:凝血酶原—具有活性的凝血 酶,其中需要有钙来激活。 钙过量表现   高钙摄入能影响铁、锌、镁、磷的生物利用率。   1、肾结石   2、奶碱综合症-奶碱综合症的典型症候群包括高血钙症、碱中毒和肾功能障碍。   3、钙和其它矿物质的相互干扰作用 注:中国人饮食多样不存取缺钙,牛奶不适合人体饮用(激素太多)钙质也不适合人体吸收。 【观卦】俯观仰察重诚信 观天下以把握总结天下万事万物的发展走势。 【钙和观卦】人体钙质的增多(地球地质演变导致陆地钙质增多) 有利于运动,有利于远行,有利于观天下。 ########################################################################### 【二十一】【钪】【噬嗑】 一种金属元素又叫稀土,银白色,质软,易溶于酸。一般在空气中迅速氧化而失去光泽。 有一系列性质非常接近的金属元素被称为稀土元素。 是当时对不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的统称,因此得名稀土。 比较有趣的是,钪的用途(作为主要工作物质,而不是用于掺杂的)都集中在很光明的方向, 称他为光明之子也不为过。 钪可以制作放光物如【钪钠灯】,可以用来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 【噬嗑卦】断案用刑明噬嗑 以法治国,修养噬德,以法教民,知法守法。 【钪和噬嗑】抵抗清除体内的腐败之物。 ############################################################################
个人分类: 科学八卦|4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隐家的博客: 周易【天球】元素周期表
readnet 2011-2-19 12:15
【道中道8】 隐家的博客 周易【天球】元素周期表(开篇) 分类: 【世界地理人的秘密】 2010-04-03 08:35 天道循环,万物旋转,规律一致,相生相克 【圆体周易元素周期表】中的相连(或相对)的化学元素的能合成意想不到的物质,方法很多很奇妙。 如(4个4个组成的六个方形,3个3个组成的八个六边形,2个2个组成八个三角形(合为4个菱形) 等等。。。组合多样,变化莫测。 【元素周期】和【周易64卦】的演化一致! 元素周期和周易64卦的演化一致!对应关系如下! ################################################################################ 1【氢】【乾卦】 2【氦】【坤卦】  3【锂】【屯卦】 4【铍】【蒙卦】 5【硼】【需卦】 6【碳】【讼卦】 7【氮】【师卦】 8【氧】【比卦】 9【氟】【小畜】 10【氖】【履卦】 11【钠】【泰卦】 12【镁】【否卦】 13【铝】【同人】 14【硅】【大有卦】 15【磷】【谦卦】 16【硫】【豫卦】 17【氯】【随卦】 18【氩】【蛊卦】 19【钾】【临卦】 20【钙】【观卦】 21【钪】【噬嗑】 22【钛】【贲卦】 23【钒】【剥卦】 24【铬】【复卦】 25【锰】【无妄卦】 26【铁】【大蓄卦】 27【钴】【颐卦】 28【镍】【大过】 29【铜】【坎卦】 30【锌】【离卦】 31【镓】【咸卦】 32【锗】【恒卦】 33【砷】【遯卦】 34【硒】【大壮】 35【溴】【晋卦】 36【氪】【明夷卦】 37【铷】【家人卦】 38【锶】【睽卦】 39【钇】【骞卦】 40【锆】【解卦】 41【铌】【损卦】 42【钼】【益卦】 43【锝】【夬卦】 44【钌】【垢卦】 45【铑】【萃卦】 46【钯】【升卦】 47【银】【困卦】 48【镉】【井卦】 49【铟】【革卦】 50【锡】【鼎卦】 51【锑】【震卦】 52【碲】【艮卦】 53【碘】【渐卦】 54【氙】【归妹卦】 55【铯】【丰卦】 56【钡】【旅卦】 57【镧】【翼卦】 58【铈】【兑卦】 59【镨】【涣卦】 60【钕】【节卦】 61【钷】【中孚卦】 62【衫】【小过卦】 63【铕】【既济卦】 64【钆】【未济卦】 65到100为(1——36)的高级重复过程。。。即元素被压缩后能变为高级形态 即(1号元素【氢】的高级形态为65号元素【铽】 1和65【铽】【乾卦】 2和66【镝】【坤卦】 3和67【钬】【屯卦】 4和68【铒】【蒙卦】 5和69【铥】【需卦】 6和70【镱】【讼卦】 7和71【镥】【师卦】 8和72【铪】【比卦】 9和73【钽】【小畜】 10和74【钨】【履卦】 11和75【铼】【泰卦】 12和76【锇】【否卦】 13和77【铱】【同人】 14和78【铂】【大有卦】 15和79【金】【谦卦】 16和80【汞】【豫卦】 17和81【铊】【随卦】 18和82【铅】【蛊卦】  19和83【铋】【临卦】 20和84【钋】【观卦】 21和85【砹】【噬嗑】 22和86【氡】【贲卦】 23和87【钫】【剥卦】 24和88【镭】【复卦】 25和89【锕】【无妄卦】 26和90【钍】【大蓄卦】 27和91【镤】【颐卦】 28和92【铀】【大过】 29和93【镎】【坎卦】 30和94【钚】【离卦】 31和95【镅】【咸卦】 32和96【锔】【恒卦】 33和97【锫】【遯卦】 34和98【锎】【大壮】 35和99【锿】【晋卦】 36和100【镄】【明夷卦】 ############################################################################# 【一】【氢】【乾卦】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号元素,它的原子是元素中最小的一个。 由于它又轻又小,所以跑得最快。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有三种同位素:氕、氘、氚。 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它是无色无味无臭,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 它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氢原子存在于水, 所有有机化合物和活生物中导热能力特别强, 跟氧化合成水。 【元素用途】 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能量能生产杀伤和破坏性极强的氢弹, 其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氢在高温下氢是高度活泼的。 【乾卦】自强不息乾龙健。自强不息,日新其德。 “乾”的精神,刚强勇毅,一往直前,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本。 是推动宇宙,运转地球,化生万物,演进人类,繁衍中华的伟大力量。 【氢气与乾卦】都是能量的来源与【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 【二】【氦】【坤卦】  氦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氦3、氦4,自然界中存在的氦基本上是氦4 氦是最不活泼的元素,基本上不形成什么化合物,氦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液态氦在温度 下降至2.18K时,性质发生突变,成为一种超流体,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动,热传导性为铜的800倍,并变成超 导体;其比热容、表面张力、压缩性都是反常的。 氦是最不活泼的元素,基本上不形成什么化合物。氦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保护气体、气冷式核反应堆的工作流 体和超低温冷冻剂。氦是放射性元素分裂的产物。 【元素用途】:也用于原子核反应堆和加速器、冶炼和焊接时的保护气体。 【坤卦】厚德载物坤马顺 坤德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个基本美德。是乾德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氦与坤卦】不容易改变使得其他【事物有了发展的基础】 ########################################################################### 【三】【锂】【屯卦】 一种金属元素,是金属中比重最轻的。 锂属于作用尚未确定的元素,但Li+存在于人体组织的体液中,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氢弹里装的不是普通的氢,而是比普通氢几乎要重一倍的重氢或重二倍的超重氢。 用锂能够生产出超重氢——氚,还能制造氢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当今的氢弹里的“爆炸物”多数是锂和 氘的化合物——氘化锂。 【元素用途】   将质量数为6的同位素(6Li)放于原子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可以得到氚。 氚能用来进行热核反应,有着重要的用途。 它是非常活泼的碱金属元素,常温下它是唯一能与氮气反应的碱金属元素.   6Li捕捉低速中子能力很强,可以用来控制铀反应堆中核反应发生的速度,同时还可以在防辐射和延长 核导弹的使用寿命方面及将来在核动力飞机和宇宙飞船中得到应用。6Li在原子核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后可 以得到氚,而氚可用来实现热核反应。   6Li在核装置中可用作冷却剂。   当狼吃下含有锂化合物的肉食后,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大减,从而改变狼食肉的习性,这种习性还具 有【遗传性】 【屯卦】万物初生重屯养 修养生息,以图大业,为事业发展的基础。 【锂和屯卦】改变遗传基因,使得人类最适合生存发展! ############################################################################ 【四】【铍】【蒙卦】   铍为一种钢灰色的稀有金属,是最轻的碱土金属元素,也是最轻的结构金属之一。 和锂一样,也形成保护性氧化层故在空气中即使红热时也很稳定。 金属铍在较高的温度下也有明显的抗腐蚀性。   铍透X射线的能力最强,有“金属玻璃”之称。 【 铍的重要应用】   铍作为一种新兴材料日益被重视,铍是原子能、火箭、导弹、航空、宇宙航行以及冶金工业中不可缺少 的宝贵材料。   (1)在所有的金属中,铍透过X射线的能力最强,有金属玻璃之称,所以铍是制造X射线管小窗口不可取 代的材料。   (2)铍是原子能工业之宝。在原子反应堆里,铍是能够提供大量中子炮弹的中子源(每秒钟内能产生几 十万个中子);铍对快中子有很强的减速作用,可以使裂变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所以铍是原子反应堆 中最好的中子减速剂。为了防止中子跑出反应堆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反应堆的四周得有一圈中子反射层, 用来强迫那些企图跑出反应堆的中子返回反应堆中去。铍的氧化物不仅能够像镜子反射光线那样把中子反射 回去,而且熔点高,特别能耐高温,是反应堆里中子反射层的最好材料。   (3)铍是优秀的宇航材料。人造卫星的重量每增加一公斤,运载火箭的总重量就要增加大约500kg。制造 火箭和卫星的结构材料要求重量轻、强度大。铍比常用的铝和钛都轻,强度是钢的四倍。铍的吸热能力强, 机械性能稳定。 【蒙卦】开蒙乐学去愚昧 文明启蒙,告别野蛮。建礼仪,设管理,进入分工合作。 【铍和蒙卦】起到约束的作用,防止乱作为,让社会处于良性发展中。 ############################################################################ 【五】【硼】【需卦】 硼普遍存在于蔬果中,是维持【骨的健康和钙、磷、镁正常代谢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功效,硼的缺乏会加重维生素D的缺乏; 另一方面,硼也有助于提高男性睾丸甾酮分泌量【强化肌肉】 硼还有改【善脑功能】提高反应能力的作用。 【元素用途】它主要用于冶金(如为了增加【钢的硬度】) 核子学中它吸收中子能力强,棒状和条状硼钢在原子反应堆中广泛用作控制棒。    【需卦】 积云渴雨需饮食 人类的健康生存之道。 【硼和需卦】通过饮食摄取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需的物质。 ########################################################################### 这里只列出5个元素和卦名。。。其他的请到daozhongdao.blog.china.com【隐家】博客一看 1【乾卦】 2【坤卦】  3【屯卦】 4【蒙卦】 5【需卦】 6【讼卦】 7【师卦】 8【比卦】 9【小畜】 10【履卦】 11【泰卦】 12【否卦】 13【同人】 14【大有卦】 15【谦卦】 16【豫卦】 17【随卦】 18【蛊卦】 19【临卦】 20【观卦】 21【噬嗑】 22【贲卦】 23【剥卦】 24【复卦】 25【无妄卦】 26【大蓄卦】 27【颐卦】 28【大过】 29【坎卦】 30【离卦】 31【咸卦】 32【恒卦】 33【遯卦】 34【大壮】 35【晋卦】 36【明夷卦】 37【家人卦】 38【睽卦】 39【骞卦】 40【解卦】 41【损卦】 42【益卦】 43【夬卦】 44【垢卦】 45【萃卦】 46【升卦】 47【困卦】 48【井卦】 49【革卦】 50【鼎卦】 51【震卦】 52【艮卦】 53【渐卦】 54【归妹卦】 55【丰卦】 56【旅卦】 57【翼卦】 58【兑卦】 59【涣卦】 60【节卦】 61【中孚卦】 62【小过卦】 63【既济卦】 64【未济卦】 1【乾卦】 2【坤卦】 3【屯卦】 4【蒙卦】 5【需卦】 6【讼卦】 7【师卦】 8【比卦】 9【小畜】 10【履卦】11【泰卦】12【否卦】13【同人】14【大有】15【谦卦】16【豫卦】 17【随卦】18【蛊卦】19【临卦】20【观卦】21【噬嗑】22【贲卦】23【剥卦】24【复卦】 25【无妄】26【大蓄】27【颐卦】28【大过】29【坎卦】30【离卦】31【咸卦】32【恒卦】 33【遯卦】34【大壮】35【晋卦】36【明夷】37【家人】38【睽卦】39【骞卦】40【解卦】 41【损卦】42【益卦】43【夬卦】44【垢卦】45【萃卦】46【升卦】47【困卦】48【井卦】 49【革卦】50【鼎卦】51【震卦】52【艮卦】53【渐卦】54【归妹】55【丰卦】56【旅卦】 57【翼卦】58【兑卦】59【涣卦】60【节卦】61【中孚】62【小过】63【既济】64【未济】
个人分类: 科学八卦|3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隐家的博客: 地球的演化人类的起源
热度 1 readnet 2011-2-19 11:23
【道中道8】 隐家的博客 周易的伟大!地球的演化人类的起源!(8三上) 标签: 周易就是地球的演化史 分类: 【周易伟大】 2008-12-30 11:47 注意啊 :西方政府早知道了中国人是最适合地球生存的人类,是人类的祖先 是最聪明的人类这个正确的理论,正在收买内鬼吹嘘西方人, 好让中国人和西方人通婚。。。。 以此改变西方人变态(衰败)的基因,提高他们基因的质量! 但对汉民族说是基因倒退(汉民族的后代基因优势无存,后患无穷!) (其实各地区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内脏特定,无需混血改变基因了) 关于地区内脏特质人请到(世界的秘密分类看) 而现在说的混血儿有优势,其实是劣势太多,基因冲突太多,导致疾病太多。 【费翔也疾病多啊】人类的基因由多种因素决定,尤其地域特点 文化饮食养生导致,一个民族当有了100个左右的家族后,基因就可以良好 发展,不断演化,太多的基因会导致混乱,基因冲突。。。 不同地域和家族之间的通婚最好在同一个省或相邻省市之间,这样基因不会有 太多的冲突,基因会良好发展(最好是不同的内脏地区相生通婚) 当心电视媒体上讲混血儿有优势,又高又强壮,等骗人的新闻, 其实万物中道者生存,节能减排者生存(以后详讲)。。。。 太高,太胖,太强壮(看起来强壮,其实都是素质低的肌肉组织) 他们都是因为基因衰败,内脏衰败导致必须以高个子,粗壮等来弥补生存能力 降低的现实导致了,表面上的强壮,其实是无能的表现,不要被表面 现象蒙骗了! 其实每个内脏地区的人独居内脏个性特点才有生存优势 (关于地球地理人和中国地理人的地理区域划分,请到(世界的秘密分类看)) 【现在的媒体新闻,被走资派高官把持,太愚民了】 不报道科学事实,不报的最新科学成果,好愚民骗钱,为自己的家族企业服务,为自己的政治私利服务】 基因证据充足,就是不告诉老百姓(如非洲是各地人类逃过去的混合民族) 华夏民族才是人类的祖先,和最有生存发展优势的(肝胆肾)的民族! 其他民族都是华夏民族过去后演变出来的,即肝脏细胞不断过去演化出其他内脏细胞。。。 但只要肝脏细胞才具有生化和发展能力! 【现在网络也被严加控制了,不断加强技术壁垒,不断封锁老百姓的帖子和言论 不断打击反抗独裁愚民的百姓和改革派官员,文字狱又要开始了!!】 毛主席说的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现在是 【哪里有愚民,哪里就有反抗】 ################################################################## 【一】地球的起源 【二】光的机理 【三】地球的演变,和五次洪水期,五次次冰川期的由来,生命爆发的原因 【四】卵生动物,变为壳生动物,壳生动物变为哺乳动物的演化(蛋比鸡要先存在) 【五】地球的酸碱分布,中和之地是人类的产生地 【六】周易早已讲述了地球演化历史 【七】对飞碟,及外星人的预测,和前地球智能人的预测(科学推理) ######################################################################### 【一】地球的起源 宇宙起源与向左旋的100号物质(类似氢原子)向右旋转的(盖光:由超极光成) 在宇宙收缩演变时,100号物质变为右旋转,盖光变为左旋转。。。。。 宇宙由此:上一个宇宙,和现在的宇宙左右互换的旋转。。。。。 (电子和光波的形成以后再谈) 地球的演变——接上节地球形成后。 物质都为左旋转,自然地球,太阳等都是左旋转。 地球的左转造成,内部岩溶地幔中的电子物质被挤压到地壳边缘,内部电子变少 产生电子密度差(并且低于太阳光子密度)易通过左旋的北极(从地球仪上部看 (左旋物质和右旋电子互相吸引)吸收电子,自此地球不断吸收太阳能。 并且地球在太阳光子的右旋打击下,慢慢向右边倾斜,自此地球倾角出现。 ########################################################### 【二】光的机理如下: 光的组成为:一个电子(由三个胶子组成)和一个胶子(胶子分红,绿,蓝三色 )在和一个电子,接着再连一个胶子一直下去。。。。连成一条螺旋光线! 一个螺旋断(从上看为一个圆,共6个电子和6个胶子(共24个胶子,即8个电子 的最稳固的【电子圈!】并且4个电子【螺旋圈】(32个电子)组成一个 光片段(最小的光线,注:本人的想法,仅作参考) (另:两个电子中间的胶子为不同颜色是,就出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透明八种 颜色的光线) 【激光就是一个基因结构,由两束光耦合组成(能量大)】 (具体的光的产生机理第五帖详细讲解,请等待) 【光束为一个右螺旋体,边螺旋边向前快速飞去】即向电子密度小的地方飞去。 【物质为左旋,不断的左旋致使电子密度为负值】致使 【光不会一直向宇宙外围飞去,当光螺旋在宇宙外围空间被拉成为一条直线时 就会倒着旋转(从宇宙外围看,倒旋转的光线也为右旋转,被物质吸进去! ########################################################## 【三】地球的演变,五次冰川期,和五次洪水期的简介 ******************************************************** 太古代 约开始于46(或50)亿年前,结束于24亿年前(地球初始阶段,火山海洋多) 元古代 约开始于24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陆地出现,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 古生代 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 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后出现了鱼形动物。后两栖类也出现了,蕨类植物出现。 中生代 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恐龙,哺乳动物,鸟类) 新生代 约开始于6700万年前,延续至今(哺乳动物和人类) ******************************************************** 第一次冰川期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 第二次冰川期在4.1亿到4.7亿年前 第三次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 第四次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到1万年前 第五次冰川期是从1万年前到现在 ******************************************************** 太古代【第一次大洪水期】约开始于46(或50)亿年前,结束于24亿年前 (地球初始阶段,火山海洋多,二氧化硫多) 元古代【第一次大洪水期过后】 约开始于24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陆地出现,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 植物吸收二氧化硫放出二氧化碳,动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二氧化硫 古生代 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 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后出现了鱼形动物。后两栖类也出现了,蕨类植物出现。 第一冰川期(二氧化硫减少导致)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 【第一冰川期后期】放出二氧化碳的植物增加导致地球气温增高【第二次大洪水期到来】 【第二次大洪水期过后】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植物增加,导致地球气温变凉。 第二冰川期在4.1亿到4.7亿年前,消灭的过多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 第二冰川期后期,吸氧的生物大量诞生,但放出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气温增高 【第三洪水期到来】消灭了鱼形等动物 【第三洪水期后期】植物大量生长,导致气温不断降低 第三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因为洪水期二氧化碳多致使植物生长快速,氧气放出多 致使地球气温下降冰川期到来。 中生代 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恐龙,哺乳动物,鸟类) 第三冰川期后期,陆地和海洋中的两栖类恐龙等动物因为氧气的增多导致生长壮大,繁殖快速, 导致二氧化碳增加 【第四次洪水期到来】消灭了陆地和海洋中的大型恐龙等动物 新生代 约开始于6700万年前,延续至今(哺乳动物和人类) 【第四次洪水后期】因为二氧化碳的充足,致使陆地上的植物开始大量生长繁殖起来 氧气的增加导致地球气温开始下降,此时大型哺乳动物也得以有所发展 第四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了,消灭了一部分陆地动植物和大型哺乳动物, 一部分大型哺乳动物则变成鲸鱼等 第四冰川期后期,因为氧气充足,导致海洋中的大型动物开始快速生长繁殖,导致放出二氧化碳 增多(陆地上的小型哺乳动物和人猿开始诞生) 【第五次洪水期到来】消灭了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物。 后羿射日时期的地球酸气增加导致犹如十个太阳在天上一样。洪水的爆发才有了女娲补天的传说。 【第五次洪水后期】,失去了大型哺乳动物的危险,和地球物质结构的时候人类开始繁荣壮大起来 但二氧化碳的充足导致植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使得地球气温下降 致使【第五次冰川期到来】一万年前到现在 现在是出于【第五次冰川后期】,随着地球人类的增加和汽车石油化工等废气的增加 【第六次大洪水期就要到来了】!!! ######################################################## 【三】地球的演变,五次冰川期,和五次洪水期的由来,生命爆发的原因的详解 地球刚形成时太热,岩浆不断喷发热能,使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水蓄积 起来,变为泽(地球变为一个大水泽球体【为第一次大洪水时期】)。 并且地球不断喷发出硫气体,硫和水,和氧气不断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不断腐蚀氧化金属物质致使大地 (适合物质生长酸铝,酸硅,酸钙等)出现。。。。 利于生长物质的水也出现,致使微生物(吸收二氧化硫,放出二氧化碳) 在强烈的闪电的打击下出现(各种物质以右旋形式被连接起来——基因形成) 基因不断吸收电子,和其他物质中的电子(电子密度差致使),致使不断演化 形成各种微生物,动植物等【此时的动物为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二氧化硫】 当然此时的动物太少,不足以弥补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硫。 这些生物吸收太多的碱性能源物质,因此呼吸酸性气体,水等来酸碱中和 生成能量(电子),随着高级元素(地面下因造山运动和酸水的腐蚀和冲刷) 不断融入水泽中(北极吸收电子,南极吸收物质),物质在南极 自此生物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地球中的酸性物质不断变为弱酸 节能生物也越来发展壮大起来,利于生物生长的土壤不断在南极堆积,低等 动植物不断的被掩埋,高等生物不断出现,随着积土不断增高,化学反应 物理挤压,《硅酸岩,硫酸岩等诞生》,低等生物不断被掩埋起来,原来露在 水泽外面的原始陆地被腐蚀,冲刷,吹起,致使不断变低。 形成了【沧海变桑田的景象】 新的陆地在南极被抬起后,植物动物要演变陆地生物。。。。 古南极大陆不断隆起扩大,海水变深,酸性气体物质减少,地球相对变凉 此时二氧化碳也不断增加,《碳酸岩开始增多》 地球温度下降些(比二氧化硫多时地球温度低) 至此南极变重,地球摆动加大,陆地被甩离南极向北面飘移。。。。 于此同时古南极大陆,不断被地球自转甩开来,分解成五大洲,并逐渐 向赤道靠近,于此同时二氧化碳占地球气体比例的增加,二氧化硫的含量因为 植物的大量消耗,导致二氧化硫大量减少【此时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硫多, 放出二氧化碳少】致使地球不断变凉【第一次冰川期】到来。。。。 注:原始的动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物质储存起来了,以此呼出的二氧化碳少 冰川期后耐热生物被消灭,耐寒,节能生物得以生存,他们吸收二氧化硫 少,呼出二氧化碳多。。【他们吃进了被冰川消灭的生物体中蓄积的碳元素, 和喝进的水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自身的纤维等组织所需的物质】。。。。 生物就这样不断的吸收能量多,和呼出能量多的摆动演变,直到现在的动植物的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互处于平衡【即中道】吸多少呼出多少。 因为【第一次冰川期】的到来,导致原来适应温度高的生物等大量死亡。 只有【抗低温的生物】的生存下来,并且他们吸收二氧化硫少放出二氧化碳多的 节能植物,并且更适合冰川后期因此得以大量发展壮大。 这些植物导致地球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地球又温暖了温度不断上升。 【第二次大洪水期到来】冲毁了一些吸收二氧化硫放出二氧化碳的动植物。 随后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植物(节约能量易于生存)诞生了, 并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代替原有植物(此时原始海洋中的酸性太多消耗慢, 原始生物还能苟延残喘) 此时陆地上还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而此时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动物只有少量一些 * 随着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多,释放氧气的增多,地球温度降低, 南北极不断变冷,海水不断结冰, 水汽不断凝结成冰,地球进入相对不活跃时期【第二次冰川期】 地球渐渐形成与当今大致的样子,地轴的摆动停止。 【第二次冰川期】把大量消耗二氧化碳的植物淘汰了。。。。。 而节能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少,放出氧气适度的植物】则得以大量生长, 并不断快速覆盖地球。动物因为氧气的增多而当了繁荣起来。。。。 【此时亚洲正处于赤道位置,冰川衰退,气候适宜】 来并不断演变(食物即植物太丰富,氧气太多所致),无脊椎软体动物, 及鱼类和两栖类动物,蕨类植物诞生(古生代的生命大爆发了) 随后动物繁殖快速,不断吃掉植物,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致使地球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氧气不断减少,致使地球温度不断增高, (地球散热少,吸热多)并且地球的【自转轴不断加大摆动幅度】 (这样导致北极更容易吸收太阳的热能,进一步加剧了地球的温度! 五大洲再度加速移动,亚洲被移动的了近似现在的位置,青藏高原被印度板块 挤压推高了。。。。自此为以后的适合恐龙及哺乳动物生存繁荣的物质条件具备了! 【八行全了,金木水火土风天震即八卦都齐全了】 南北极的冰被融化,【第三次大洪水期发生】毁灭了大量的动植物! 加上地球火山地震活动的频繁,地球酸性物质增多, 植物大量死亡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又被低等植物替代。软体动物鱼类等动物, 食物减少,活动力减弱,致使不断死亡。 第一次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动物灭绝后,陆地就是植物,和少量两栖类爬行动物的天下 因为蕨类植物有了充足的二氧化碳, 致使植物不断大量发展长大,覆盖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大量减少,氧气含量则不断增加,导致地球的温度下降。。。。。 致使【第三次冰川期的到来】 随着冰川期的到来,恶劣的环境不断把最适合寒冷的低能耗的植物保留了下来。 第三次冰川后期两栖类爬行动物和海洋中的大型鱼类有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气, 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恐龙出现了,哺乳动物出现了,鸟类出现了。 慢慢着动物增多导致植物的减少,直接导致大量产生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致使地球温度变高,地壳活动剧烈,氧气急剧减少, 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加,【第四次大洪水期】也随之又发生了。 冲毁了陆地上的大量植物,进一步导致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增加 这样又消灭了一部分大型的恐龙,和水中的大型【恐龙鱼】。。。。。 而有一些哺乳动物则演变为水生的鲸鱼,海豚等大型水生的哺乳动物了。。 此时印度板块再一次快速推动亚洲板块,致使青藏高原又抬升了,亚洲东部 沿海的陆地【现在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才产生】(沧海就变为桑田了) (太平洋板块在亚洲板块下面亚洲板块因此容易抬起来) 自此,远古的大洪水传说就由此诞生。。。。。 另:越大的动物适应环境变化越慢,既使是鲸鱼在恐龙时代都是小的。 恐龙的只适应了极端的多氧气,多食物的环境,但没有居安思危 的理性思维,致使死亡,变种(如翼龙变为鸟和鸡等) 当然猿猴为适应恐龙后期植物减少的现实, 依靠自己相对发达的头脑,和相对灵活手脚,不断适应温度低,食物少 的恶劣环境,并不断进化起来,成为原始智能人。。。。。 紧接着植物因为有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又再次大量繁荣起来,并不断产生 氧气,而动物的发展要慢一拍【氧气太少,食物太少,不能大量产生二氧化碳】 导致地球的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剧减,地球不断变冷,自此 【地球的第四次冰川期就到来了】它的到来消灭了一部分的植物,随后使得 哺乳动物生长速度和植物的生长速度达到了相对平衡。。。。。 即地球的【氧气的产生量和二氧化碳的消耗量达到了平衡】 但此时水中的大型哺乳动物不断消耗巨大的氧气,和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 又导致地球的温度增高,导致了地球伏羲女娲时代的大洪水的爆发【第五次大洪水】 而水中的大型哺乳动物则因为二氧化碳在海洋中的大量堆积,导致缺氧 而大量死亡了,只留下了一小部分。。。。 而陆地上的小型哺乳动物,则应为逃到了山上,而避免了灭亡,并不断繁衍 壮大,使得陆地上的哺乳动物生长速度和植物的生长速度达到了相对平衡 即地球的【氧气的产生量和二氧化碳的消耗量达到了平衡】而此时, 水中的植物因为得不到大量的二氧化碳,水中的动物的不到大量的氧气 而比大洪水前少了很多。。。。 到此地球达到了【氧气的产生量和二氧化碳的消耗量达到了平衡】 人类进入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地球时期,即所谓的【第五次冰川时期】 【危险哪人类!!】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人类的过多消耗能源和过度砍伐植物导致地球的温度 不断增加,并且酸性物质排放过多,导致海水等不断变酸了,酸性的水不断吸收热能。 并且不容易结成冰,北极南极不断融合冰川。 【第六次大洪水就要到来了】到时候是地震不断,海啸不断,火山到处喷发 大雨滔天,人类要被大自然这个唯一的天敌所消灭!!即人类自己导致自己 的灭亡,因为二氧化碳和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硫的增加,导致空气酸性加剧 土壤山石会被酸化腐蚀,山体塌方泥石流不断增加,陆地要被自然加剧腐蚀不断融入海水中, 陆地将要消失,而南极大陆则因为天气的高温高热导致低等酸性生物得以重新复活 【包括隐藏起来的物种】南极大陆会因为南极吸收物质,会不断增加大陆面积, 而五大洲则不断消失。。。。。 地球的自转轴又会不断【剧烈摆动起来】 当然一部分五大洲中【坚硬的大陆体,或靠近北极的大陆体】要被挤入或被甩进 北极,后被北极所吸收的光打击进入地球,最终会被【陷入地球内部】 五大洲的生命都要灭亡,人类也不复存在! 【即使有人依靠高科技生存下来,且少了其他物种的相辅相成,人类也只能苟延残喘, 或变为固化智能人得以永生,但缺少了人类最可贵的人类情感。 地球要重新洗牌了。。。。。。。 人类又会重新回到远古时期,重新开始生命演化的历程!! 注:每一次大洪水前期的地球不断变热的过程中地球板块(六大板块, 包括古北极板块)都要不断向北半球移动,向东面移动,向四周散开。 每一次大洪水后,板块都要向北半球运动20度(中央板块准确,其他板块 有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不太明显【就以中央板块为准】 当【中央板块】到达赤道附近时恐龙诞生了,第三次洪水后青藏高原被抬起。 【中央板块】移动到北纬20度附近时,大型哺乳动物诞生了。 接着第四次洪水后【中央板块】到达了40度附近,人类诞生了! 因为地球和地球生物,经历了五次洪水和五次冰川期的不断减小地球温度摆动 后,逐级趋于平和(地球平均温度摆动不大了) 陆地的移动在四次地球温度升高时期【中央板块】移动的度数和距离不断减小, 45度、40度、30度、20度。。。。如果人类的污染等导致地球再次 温度升高【中央板块】及其他板块都要移动10度了人类要被毁灭!! 【古北极大陆在恐龙灭绝时期就被挤压如北极】人类要步其后尘了。。。。。。 ################################################################## 几次反复的地球变热,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碳酸岩增多,地壳硬度变大, 更容易抬高地球板块而且碳酸岩的增加适合人体对钙的大量需要(运功,和生长 以及对脑部功能的增加——走的越来越远,见识越来越多,大脑越来越发展, 食物越来越多),人类就越来越有智慧了。。。。。 ################################################################### 【四】卵生动物,变为壳生动物,壳生动物变为哺乳动物的演化(蛋比鸡要先存在) 卵生动物在水中存在,水中的钙质不多,导致多为卵生。。 当动物在陆地上大量活动,和吃陆生植物后,获得了大量的钙质。。。。 导致【酸性的卵吸附了大量的钙质】才变为壳生动物。。。 壳生动物如鳄鱼【水陆两栖动物,是最早的物种】,随后才演变出恐龙等。。。 而鸟类是后来为获得更安全的空间,和容易扑食的技能,才从陆上壳类动物 变为鸟类,而鸟中一些则应为找到了更好的生存空间,或因为自然的变化, 又喜欢在陆地上生存行动了,自此【蛋是比鸡要早出现,当然是先有蛋,后有鸡】 西方人的糊弄人的瞎逻辑,不堪一击就科学的解释了! 壳生动物因为在陆地上吃【含能量多的植物】后,即吃矿物质多了, 吃油脂,蛋白质多了,碱性矿物质(64种元素靠后的元素多了, 导致蓄积的【适合生长发育的64种元素多了】,动物就不断变为哺乳动物 不断完善内脏器官,和完善发展大脑的组织器官! 在陆地上生存的植物,多吸收太阳光,多吸收碱性物质, 由于碱性物质和酸性土壤的反应,和对大气和陆地环境的适应, 导致更适合植物的生长繁殖, 植物越结实高大【适中的高大】过高则不适应自然的剧烈变化! 并且植物不断适应寒冷和炎热交替的地球气候,最终达到【中道者生存】 植物因为吸收的物质多了,能量也多了,蛋白质和油脂等不断增加 两栖动物吃后,不断增加自己的能量的摄入,导致体制不断增强,器官不断 发展完善,智力不断提高,最终最适合智力发展,和能量获得 的哺乳动物诞生了!【生物的演化后几贴有讲】 *********************************************************************
个人分类: 地学探索|230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应向韩国学什么?
jttto 2011-1-28 22:01
中国应向韩国学什么? 据考证,韩国人和中国人,先民都源出中国青藏高原,同宗共祖,孕育于东方文化母体。上古中国、上古韩国皆以道学为国学。韩国是研究中国国粹群经之首《周易》成就最大的外邦。公元一世纪(中国东汉时),中韩两国几乎同时诞生了道教。中古中国、中古韩国分别都经历了 “ 三国鼎立时代 ” 。至今,儒、释、道皆为中韩两国国教。五代时,中国儒释道三教混元形成的学派 —— 龙图学的奠基者四川安岳人陈抟,根据上古阴阳太极图案所创绘的简明太极双鱼图,公元 1883 年起,被韩国借鉴为国徽国旗图案,沿用至今。朝鲜半岛原来一直使用汉字,并在中国木活字、陶活字印刷术基础上,改进为铁活字印刷;直至公元 14 世纪(中国明代),韩国才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朝韩文字。韩中文化几乎密不可分。韩国美食与中国一脉相承。韩国民俗节会与中国共生互同。 中韩两国语言相近,习俗相通,文化相融,地缘相邻,人缘相亲。东汉建武 23 年(公元 47 年),巴蜀地区发生了声势浩大的 “ 蛮夷反叛 ” 事件,惊惶失措的朝廷下旨急派重兵征讨;镇压叛乱后,于次年(公元 48 年)将 “ 乱贼 ”7000 人强行押往江夏(今武汉)。年方 16 岁貌若天仙的巴族女子许黄玉和其胞兄许宝玉,也在被遣送之列。沿途官兵对移民鞭苔凌辱,迫使许氏族人领头再度暴动,奋起杀死押船官兵,夺船东渡,经东海漂入黄海,于当年 7 月 27 日清晨抵达韩国古驾洛国(今韩国金海市境),受到驾洛国金首露王隆重礼遇。金首露王择良辰八月初一举行盛典,纳娶许黄玉为王妃。从此,四川成为韩国人的外婆家。金首露王和许黄玉的后裔金、许两大家族,而今已有 600 余万人。…… 如今,中国的国学国粹和文化传承几近断代,尤其国医 —— 中医及国药 —— 中药,在中国每况愈下。作为老祖宗留下宝贵遗产之一的中医中药,即将消失殆尽,濒临灭绝。民国初年中国有中医 80 万人, 1949 年有 50 万人,现在仅有 27 万人;中国著名老中医从 1980 年代的五千余名骤减至而今的不足五百名。而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已近 50 万人,大量的中医技术和中药秘方泄露和流失国外,国际高科技制药企业将在中药基础上研制的特效药品,以高出中药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高价销售入中国及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植物药(中草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 160 亿美元,其中日本的 “ 汉方药 ” (中草药)占世界销量的 80% ,韩国的中草药 “ 韩药 ” 占世界销量的 15% ,而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非点时期拯救千千万万国人国人生命的中医药的发源地中国,只占世界中草药(植物药)市场销量的 3% ~ 5% 。中国主流文化的丧失甚而崩毁,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 “ 集体无意识 ” 甚嚣尘上,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弊端,使中医走近末路穷途。 2005 年,韩国将源自中国的端午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 年,韩国又拟将中医以 “ 韩医 ” 的名义、将汉字活字印刷术以 “ 韩国创始 ” 的名义、将孔子文化以 “ 韩国创生 ” 的名义申报世界遗产。 2008 年, 韩国又将申遗项目投向了书法,甚至提出要废除中国书法、日本书道等名称,而统一使用韩国的书艺。对所有这些,“爱国者”们义愤填膺,纷纷谴责韩国。其实, 东方的民俗文化节会,在中国古代是朝廷法定的,必须庆祝、纪念,并不断丰富其外延和内涵。汉字活字印刷术、中医中药、毛笔书法等一系列源于中国的东方文化丰厚遗产,不仅仅属于中国。日本、朝韩、越南、蒙古等国家,都有权利将之视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韩国的金许家族,本来就有中国四川的血缘,谁能说汉代的中国人,就不是中国人?只有现在中国人自己,对古老的文化不予珍惜,甚至毁掉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还不许别国以可操作的方式去保护,这样的 “ 爱国 ” ,形同卖国。 中国的民族文化自信力、科技创造力和自爱自保自珍自尊意识,在经济开放、物欲横流的今天,几已淹湮冲决于泊来亚文化的洪水猛兽之口。而不体制缺陷和观念误读,是民族本位文化的幕后杀手。 昨天的经济就是今天的文化,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传统文化在现代意识撞击下,将创生出巨大的经济力量。由此看来,中国应向韩国人很好地学习。 首先,要学习韩国人独立自立的民族精神与经济自主的远见卓识。改革开放,并不意味着丢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韩国人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了民族自立自主自省自强与汲取利用外来实力支持两者的关系,从来不放弃自己既有的原则。外资是柄双刃剑。招商引资一旦超过限度,无异于引狼入室。中国年外贸顺差居高不下,其实大多是引入国内的外商独资企业所为,内资企业出口创汇甚少。比如长江三角洲中等城市苏州开辟了 16 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自 2001 年起,聚集 “ 手机、数码相机、微机 ” 为代表的 “ 三机 ” 外资企业 1000 多家,实际利用外资 68.05 亿美元,全市 2003 年 GDP 已达 2700 亿人民币, 2004 年下半年 GDP 就达 1630.36 亿元,创造了城市经济总量 “ 全国第四 ” 的经济神话。但苏州 GDP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就消耗 4000 亩以上良田沃土耕地; GDP 年均增幅 18% ,土地流失 10 万亩,粮食产量下降 23% ;更为严峻的是,区域外资比例过重,而致大量的收益流入国外,使 “ 世界工厂 ” 沦为 “ 世界车间 ” ,中国人成为在国内打工的 “ 国际打工者 ” , GDP 虽高,留给国民的收益量却甚少。幅员辽阔的中国,西部距国际口岸千里万里,若过分强调经济的外向度,使物流循环程度增大,经济增长成本增高,经济发展潜在负担加重。 “ 政绩政府 ” 的政绩恶俗评价体系,导致政府官员一边借形象工程大肆贪腐,一边单纯追求 GDP 无序无度疯涨。政府圈养的一批碌碌无为人云亦云的所谓 “ 经济学家 ” ,大多不学无术,或虚意矫情,瞒天过海,不敢、不会或不愿说真话,只看 GDP ,忽视 GNP 。经济外向度、外资依存度过大,使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竞争力明显下降。而韩国人,早就聪明地意识到 GDP 与 GNP 的关系和懂得区域宏观经济学原理,合理利用外资,又在一些领域有效抵御外资,既开放投资环境,又把控外资进入的门槛和行业版块,使经济内生力与外生力相得益彰。罗马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韩国人深知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急功近利而盲目崇外,只会最终断送国民经济前程。 其次,要学习韩国人的科技自主创新精神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自我保护意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欲以 “ 技术换市场 ” ,向外资妥协,决策者从前的一系列短见,注定今天的失败,也明显地暴露出国家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严重缺位,其结果是:市场拱手相让出去了,而核心技术并未换回来,技术壁垒居高不下,并且为此向国外附出高昂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代价。这并非中国人笨吗,是由于体制机制原故而使中国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难以发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韩国向来特别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研发,韩国国民甚至抵制 “ 洋货 ” ,有效地抵御外来经济技术侵略,而成为东方经济技术强国。 第三,要学习韩国人的文化传统精神与文化自信理念和文化坚守策略。韩国是把东方儒释道文化继承弘扬到极致的文化强国,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转化成现代国民文化精神和民族发展的巨大动力。而中国这个从前的东方文化巨人,却在开放搞活的 30 余年间,一边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绝不“西化”,却一边面对外来文化侵淫与扩张,妄自菲薄,自命低贱,将十年动乱几近断裂的文化再度丢盔弃甲,堕为文化侏儒。近来大搞什么孔子学院,也并非弘扬孔子的文化,而是将之作为党文化的一部分,企图“拯救地球”,不仅遭到海外的抵制,也遭到国内的非议。殊不知任何经济侵略和军事挑战,都不可能真正征服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侵淫与演变,才可以真正彻底将一个国家和民族置于亡国灭种的境地。马列的西化文化, 60 年来一直毒害和侵蚀中华民族,真正的中华文化面临绝种的境地。 第四,学习韩国的城市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路向。韩国政府非常清醒和明白,现代经济是以城市为主干的经济,城市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致关重要。为推进城市化进程,集中体现城市经济文化聚合效应和幅射作用,以拉动国民经济的高速、高效与良性增长,促展国民文化建设的繁荣昌盛,韩国设立了 6 个中央直辖市,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城市圈、城市组团。 “ 亚洲四小龙 ” 之一的韩国虽小, GDP 已排名世界第十一位,人均收入已超过 1.6 万美元,将近是中国人的 5 倍。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影响 21 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中国如今尚停留于初级城镇化的阶段,即使大中城市的城市化程度也较低,城市政府的管理能力、营运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城市无序发展问题十分严重,城市意识刚刚启蒙。 五、韩国的新村运动和乡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韩国的新村运动自 ,1970 年代初始,已历 30 余年,成效显著。而今中国搞新农村建设,似乎是受韩国的启示。但实际上,地方当局利用 “ 乡村整治 ” ,假 “ 新农村建设 ” 之名,大肆掠夺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土地,利用“农民上楼”对老百姓进行血腥抢劫和掠夺;大搞形象工程,出钱收买伪劣专家出卖良知,聒不知耻地为自我标榜,吹嘘自己一个地方的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什么 “ 中国城市化道路 ” ,欺上瞒下,只顾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中国许多地方官员,又假 “ 学习考察韩国 ” 之名,走马观花游山玩水挥金如土,只学皮毛不知内理,不顾本地实际,胡乱克隆一些模式,尽搞短见行为。 其实农村建设运动始于中国的 1920 年代初。出生在四川巴中,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毕业归国的晏阳初,获享国际学术界公认公推公选的 “ 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伟人 ” 之一的殊荣,其功绩就在于他首倡并身体力行,躬身实践了 “ 以改变农村底层贫苦命运为目标 ” 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开创了名扬中外的 “ 定县模式 ”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系的四川成都郊县人陈志潜,被誉为 “ 激越浪漫而笃诚的补天者 ” 、与学生毛泽东一生舌战从未低过高贵的头颅的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从英国伦敦大学学成归国,蜚声国际的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文化人类学者,后来贵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仍义无反顾,力排众议,力顶纷争,力倡改革,力促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费孝通等等,这一大批专家学者、仁人志士,为中国的乡村 —— 新农村建设付出了异常可贵难能的艰辛努力。但中国抛弃了这些先贤的乡建道路,权贵资本横行,平民百姓遭殃。……大多数国人尤其醉心迷情于贪污腐败的官员们,面对同为汉文化的韩民族,至今并不懂得如何向韩国人学习。 韩国在 “ 二战 ” 时沦为日寇殖民地,被战火铁蹄焚毁为焦土。大韩民国流亡政府从中国租界上海到陪都重庆,几度迁徙,居无定所,时无宁日。韩国与内战结束后的中国同时起步,前者跃居世界经济强国前列,后者国民经济滑向崩溃边缘之际才改革开放,至今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更可悲的是,现代中国人还最会找借口寻求自我安慰。韩国发展快,就说人家国家小就容易发展;美国国力强,又说美国社会发展了两百年;日本人口多地域狭窄资源少但成为发达国家,就说日本靠美国才发达起来。而中国地大物博,有着八千年的文明史,曾经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而这些,既成为包袱,也成为夸耀的本钱。 中国的落后,在于缺乏自省意识,在于民族凝聚力的沦丧,在于制度的腐朽和落后。封建意识和专制制度的使得中国无法前行,而国民得劣根性又根深蒂固,难以自拔。 在大清帝国时期,综合国力领先世界任何国家的所谓乾隆盛世,却已潜伏巨大的生存发展危机。当时世界上发生了足以彻底改变人类社会进程的三件大事:一是英国工业革命,科技大发现和社会化大生产已然开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缫丝机已可同时纺一百根丝线,美国富兰克林发现了电力能的应用;二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封建政治体制如摧枯拉朽,西方进入自由民主新时代;三是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开国,公布了《独立宣言》和率先实施世界上首部《人权法案》,民族自立和以人为本成为国民共识、国家战略和共同价值观。可是,自诩盛世明君、好大喜功、暮年昏庸的乾隆皇帝居然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有这种皇帝就有这种人民,反之亦然。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 “ 你们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 ” 没等皇帝回答,贴身太监瑞公公抢嘴道: “ 这是陛下恩赐,奴才心甘情愿,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试问,谁听说过韩国有这样的奴才?但中国至今,这样的奴才遍布朝野。
1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游牧文明有哪些特点? (摘自互联网)
zhoumeng 2011-1-22 20:03
游牧文明的特点在于动。 因为变动性大,不利于手写文字的产生,文化的积累便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无法形成如农耕文明那样发达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组织,在话语权上始终无法胜过农耕文明,因此留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落后和应改造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游牧文明始终存在着一种活性因素, 它遵循着自然规律,热爱自然、感恩自然,拥有与自然相近的豪爽而开放的性格。 蒙古有句谚语“被牲畜采食过的土丘还会绿起来,牲畜的白骨不久被扔到那里。”就用一种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了牧民对牧草枯荣,牲畜的生死等自然循环、生物再生原理的深刻理解,并且认为“凡有生之物皆无常也。”无常,包含变化、运动之意。当《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格言,随着农耕文明的生根和发展越来越严密而消逝时,游牧文明中这种活性因素却始终张扬着,并且和尊重自然,感恩自然的性格结合起来,成为保持草原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文化因素。 蒙古族的民间诗歌中,有这样两句诗:“牧人爱宇宙/宇宙赐给我们幸福,牧人保护宇宙/苍天交给我们的任务。”而《十三首阿尔泰之歌》中也有“吉祥安康的阿尔泰山啊/所有宝物、资源供牧人享用,辽阔无边的美丽壮观/富饶的阿尔泰山啊/牧人永远保护您安康。”的诗句。如此直白地表述人们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的话语,在农耕文明中是绝难找到的。即便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最倾向于天的道家,也不能如此自觉而清晰地表达出人应当保护自然的观念。这还是在农耕文明的惰性因素没有完全强化,原始采集狩猎文明遗留的及与游牧文明交互影响而存在的活性因素仍旧占有一席之地的先秦时期。秦汉之后,随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定胜天的观念和消极企求神灵保佑的世俗观念逐渐盛行,明确提出要保护自然的声音,除了宗教的影响外几乎就不再能够听见。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蒙哥于1251年登上蒙古大汗宝座时,在发布的登基诏书中说:“要让有羽毛的或四条腿的,水里游的或草原上生活的各种禽兽免受猎人的箭和套锁的威胁,自由自在地飞翔或遨游;要让大地不为桩子和马蹄的敲打所骚扰,流水不为肮脏不洁之物所玷污。” 这样的言辞,中原农耕文明中,哪一个帝王能够说得出来? 难怪有学者慨叹,西方文明的血统来自于游牧文明,只有游牧文明的活力,才能发展出对自由的强烈追求。 而游牧文明的习俗同样表现出相当强的生态保护意识。“极为了解土壤荒芜结果的蒙古人,为保全牧场付出很多心血。例如怕秋季野火烧毁牧场而警戒,不耕土地或挖坑穴,……结果确实是避免了牧场的荒芜化。” 不仅如此,丧葬文化中也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点,重生轻葬。他们或野葬,将死者装入白布口袋,或白布、土布缠裹全身,载于牛车,送至荒野,任狐狼、野鸟啄食;或火葬,即以火焚尸。将死者驱车适野,置于空地上,覆以干树枝干草,点火焚之。烧尽后,将白骨碎块抛撒四方;或土葬,尤其古代蒙古贵族行深葬。 《黑鞑事略》亦云:“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如平地。”无论野葬、火葬、土葬,均不修坟冢,“使生从土中来,死亦归土中去”,完整地实践着自然循环、生物再生的生态学原理的领悟。
个人分类: 草原文化|1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晓窗读易
热度 2 Metasequoia 2011-1-22 01:45
晓窗读易 “晓窗读易”对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似乎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菜根谭》里就有一章论及此事:“读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磬宣竹下之风。”《二程文集》卷八《易传序》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自《近思录》)。古人不但可用《易》来陶冶情操,锻炼思维,还用其来作为生活行动的指南。如此风雅而实用的《易》,很有吸引力。 2003年的4月19日,我在成都母校的新华书店内买了一本唐明邦先生主编的《周易评注》(1995年中华书局出版),想自己真正研读一番,体会一下《易》的理念和魅力,并找找“晓窗读易”的感觉。但说实在的,把《周易》读一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字古奥,艰涩难懂,单是“上六”、“九三”等等这些名词,一看就入云里雾里,不知何物,不知所云。当年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能)专门设置了让某学童读《易》的情景,以示其古奥。且听这位小朋友稚嫩的哇哇书声:“上九潜龙勿用……”。哟!还将“初九”的“初”读成“上”了!抑或周老师记错了?或故意写错的?或学童的书印刷错了?不得而知。(我是通过偶然百度才知道鲁迅写了这个错别字的,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1781165.html )其实以前在图书馆也借过几次《周易》,均没有耐心读下去。这次买了书之后,下了几次决心,参考注释一句一句地研读——不看注释简直就是读天书。 在2003年的7月27日雨天午后终于看完第一遍,断断续续用了近三个月。2010年2月13日-25日春节在家温习《周易》中部分内容,并且还结合《近思录》中关于《周易》的论述来加深理解。 万事开头难。一旦读进去,你就可以对某一卦的某一爻(比如九五、六二等,“九五之尊”可能就是这么来的)仔细地玩味,从而体会到易理的精妙。另外书中还有古代的哲学家对该爻的解释,他们作你的伴读,你也可以跟他们“切磋”。有些书你不去认真读、只道听途说或随便翻翻是不会感受到书中的智慧和美妙的。 如何是学易的最好方法呢?《近思录》中有一个答案。“或问学易”,文中子(隋代王通)曰:“终日乾乾可也(一天到晚努力不懈就可以了——今人查洪德先生译)。”程夫子(是明道先生还是伊川先生,我没有详察)曰:“此语最尽”。“终日乾乾”来自《乾》之九三,即用《易》的精神来读《易》。其实做现代学问何尝不是如此呢?丁肇中十六年来只做一件事(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1/240464.shtm )。反观自己,需要发奋啊! 六十四卦的内容涉及的领域很广。有的卦涉及如何处世(如《乾》《坤》二卦,其“大象”中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成为清华校训),有的卦的爻辞讲一种自然现象(如《坤》卦六二“履霜坚冰至”),有的卦的爻辞讲一次战争(如《既济》九三),有的卦还透露出一种美学思想(如《贲》卦)……每个卦确实可以作为一篇很有思想深度的哲理文章来研读。 《周易》里充满辨证思维,通篇讲究发展与变通的思想。由一爻到一卦,再由一卦到六十四卦,爻爻有辨证,卦卦有哲理。由最基本的阴阳两爻最终演化为精妙严密、博大深邃的六十四卦,恰似模拟了万物的生成演化过程,令人叹为观止!惊叹古人如何想象出这样一套模式,用阴阳两种符号就可以演绎出整个世界,用符号的位置变换就可以说明事物的发展,而且还解释得丝丝入扣!正所谓:“做《易》,自天地幽明,至于昆虫草木微物无不合”(自《二程外书》卷七,见《近思录》3.57条)。 《周易》提倡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这一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成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周易》中充满忧患意识(系辞下),教人未雨绸缪;还含有革故鼎新(如《革》卦与《鼎》卦)、“与时偕行”(《损》卦)的思想。这些都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需要继承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想象着:清晨,伴着清脆的鸟鸣声,在窗前的书桌上诵读《周易》,哲思与诗情融为一体,不觉太阳已从东方慢慢升起。一轮红日照竹窗,窗前青草绿旺旺。 (王力 / 部分内容初稿写于2004年7月16日,修改于2011年元月22日凌晨)
个人分类: 格物致知|7151 次阅读|7 个评论
湖北省周易学会第一届会员大会
梅珍生 2010-12-4 23:11
【 议程 】 第一节 开幕 ( 罗炽 教授主持, 60 分钟) 一、主持人宣布湖北省周易学会第一届会员大会正式开始 哲学学院陈祖亮书记介绍主要与会领导和来宾 二、学会业务主管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领导刘凤刚处长讲话 三、学会登记管理机关湖北省民政厅领导余杰处长讲话 四、 萧汉明 教授作湖北省周易学会发起及筹备工作说明 五、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郭齐勇 教授致辞 六、湖北省炎黄儒学会会长 黄钊 教授致辞 七、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 廖名春 教授致辞 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朱志方院长致辞 九、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喻立平处长 讲话 十、 萧洪恩 教授宣读贺信 第二节 通过章程、选举 (梅珍生研究员主持, 30 分钟) 十一、 唐琳副 教授就审议学会章程作出说明,主持通过学会章程;投票表决学会会费标准 十二、张春香副教授就学会理事产生人选作出说明,主持会员大会选举理事,宣布选举结果 十三、 丁四新 教授主持理事会议,选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 十四、全体会员合影 休会,继续办理会员登记 (孙劲 松副 教授主持, 10 分钟) 第三节 聘请顾问及主题发言 ( 90 分钟) 十五、 丁四新 教授宣布聘请学会顾问名单 十六、主题发言:《周易》与中国文化名家论坛 ( 田文军 教授主持) 冯天瑜、刘纲纪、陈望衡、罗炽、唐明邦、郭齐勇、萧汉明、黄钊 (按姓氏笔划排序)   时间: 2010 年 11 月 28 日上午 ,地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一楼大报告厅
个人分类: 哲学动态|4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妄言“八卦”
boxcar 2010-7-28 10:09
李世春老师的新博文中提到 按照 5000 年正统的中国文化观点,四书五经是中国文化的主体,而《易经》又处于五经之首的地位,就像是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是美女的第一标志。因此,中国的港台澳地区干脆就把男女花边新闻的栏目称为(周易)八卦栏目,就是这个道理。 【1】这可以算是一种关于电视、报纸的八卦栏目的名称由来的说法了。我到 百度上搜了一下八卦,关于娱乐八卦的说法是 娱乐圈 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的 隐私 等(由gossip:闲话,聊天; 流言蜚语 引申而来) 。不过,关于这类八卦的由来,不妨试着用拆字法给出的解读。 在我看来,娱乐八卦,既然其本质是扒褂下手扒去别人的身上的衣服(褂子)窥探隐私,那自然是这两个字分别去掉了手和衣得到的。干如此下作之事,还能借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进行包装,手段端的是高明!太高明了!!! 长期以来,俺对那些八卦新闻一直不感冒,大概只是在门户网站首页上看到些标题而已。既然俺早已识破了标题党的跑题党本质【3】,所以通常也就懒得点开看里面的内容究竟如何了。演员艺人们扮演的是角色,在戏剧中是、在舞台上是,甚至在所谓代言广告中也是。敬业的演员应该好好化妆,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扮演自己的角色,观众们看来之后能被感动、被影响就是演员的成功,当然也不能排除在很多时候会被忽悠。如果大家迷恋演员艺人们表演出来的角色,就该在场景剧情之中,在有道具和服饰包装之下去欣赏和体会,不见得一定要去化妆间看油彩是如何一道道地抹到这位名角脸上的,假须发又是如何挂到头上的这些过程。化妆不用看了,那么化妆之前和卸妆之后的私人生活还有必要关注么?像某名演员的男(或女)朋友是谁、某明星和什么神秘人物一块喝茶吃饭、谁谁在某场合随意说了句什么话这类消息,是典型的经常被狗仔队曝光的八卦消息,不过这些其实跟广大观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除非真的发生某些人疯狂地爱上对某明星大腕的情况。 小时候曾听我妈说过一句老话台上是疯子,台下是傻子。当时年纪小而不太懂,后来才逐渐明白。演员艺人们在表演的时候,往往要超出寻常人的正常状态,可能过分的好(理性化、道德化),也可能是相反的过分的坏,即表现得更疯,可以称为台上的疯子。作为观众,太投入地观看,认为表演的都是真实的,就难免被愚弄,结果就成了台下的傻子。如果坚持认为演员艺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和他们表演的舞台、银幕或荧幕角色一样,大概就得算是傻子中的极品了。现如今的人们都很聪明,不想当傻子了,于是就坚持要把扒褂进行到底,于是就有了狗仔队的横行和八卦周刊的热卖以及娱乐新闻的热播。 ~~~~~~~~~~~~~~~~~~~~~~~~~~~~~~~~~~~~~~~~~~~ 参考: 【1】李世春:以毒攻毒和咬文嚼字断奇文:崇洋媚外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7873 【2】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881.htm 【3】吕喆:标题党等于跑题党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544
个人分类: 科学网|3686 次阅读|4 个评论
纯爷们团队和美女导游的一顿羊肉泡馍
sheep021 2010-7-2 15:48
羊肉泡馍,古称 羊羹 ,宋代苏轼有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的诗句。现在, 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 总代表 。 去西安,少不了要尝尝羊肉泡馍。据说, 老孙家 是鼎鼎有名的泡馍馆,号称 五星级酒楼 ,不过,这里泡馍的价钱也是五星级的了。开车的师傅说,很多本地人会去吃老刘家泡馍。口味更地道一些,价格也合适。不过,我们去的是同盛祥。佛无处不在,难道羊肉泡馍就只有某一两家正宗吗?泱泱西安城,不缺少美味的 羊肉泡馍 ,而是缺少发现美味的嘴巴。 所谓的 馍 ,看起来更像烧饼,圆圆的,两面都有烤过的痕迹。吃泡馍,最传统的吃法,是用手掰的。咋一看,费时费力,但吃 羊肉泡馍 的味道、乐趣、和学问却全在掰的过程之中。导游还讲了一个蒋介石被下属强烈要求亲手掰馍,饭后口头禅脱口而出的故事。 泡馍是特制的,称饦饦馍,一个二两。据说是九份死面,一份发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发面,就泡不成了。 泡馍的掰法很有讲究,不能瞎掰。要用手指头肚掰,不能用指甲掰。首先要洗净双手,然后拿起馍,一分为二,再二分为四,然后再把每一片横向撕开,成为八分。然后继续掰,基本上是掰得越碎越好,大概成黄豆大小吧。 在导游的指导下,全部掰好之后,交给服务员拿到后厨加上羊肉汤和羊肉等。再拿回来时又是一碗混沌了。 我突然发现,这个掰馍、泡馍的过程,竟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掰馍的过程,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初级过程。 最绝的是泡馍的过程:零零碎碎的一碗碎馍被羊肉汤一泡,又混沌起来,分不清彼此。这岂不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吗?又回到了起始点。 能掰活不算本事,能把掰开的再合成一体就需要点本事了。前者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后者是看山还是山看谁还是水 宇宙本是一体,不可分割,人类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分门别类,分别研究,于是有了诸多门类,然而最终目标是要发现一个宇宙统一模型,即不但要分得开,而且要合得拢。这个正是现代科学家们孜孜以求、一直没能如愿的。而只有中华古代文化财可以实现分得开,合得拢,实现了一而二,二而一的双向自由演进。太极可以变化出阴阳、四象、八卦,阴阳、四象、八卦甚至六十四卦,本身又是一个太极。能分能合,能进能退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相比之下,现代科学则有点支离破碎,学科之间难以朔源,跨学科研究要困难得多,而且不能从整体上解释宇宙,只能是物理说物理的,化学说化学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说各的。 凡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之道,全在一碗羊肉泡馍里。理至繁,不可胜算,道至简,不出一碗。 都说西安是文化之都,一碗羊肉泡馍还没吃到嘴呢就心服口服了。品西安小吃,悟自然至理,不亦乐乎? 享受掰馍的乐趣 老伙计吃啥呢,这么香! 喜气洋洋 刚吃完羊肉泡馍的纯爷们团队和 美女导游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7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恆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27 20:24
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方者。至定而至變。至變而至定者也。東看則西。南觀成北。不亦變乎。南決非北。東決非西。不亦定乎。立不易方。亦立于至變至定至定至變之道而已。 初六。浚恆。貞凶。无攸利。象曰。浚恆之凶。始求深也。  夫居咸者。每患无主靜之操持。而居恆者。每患无變通之學問。今初六以陰居下。知死守而不知變 通。求之愈深。愈失亨貞攸往之利。故凶。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以剛居柔。且在中位。不偏不倚。无適无莫。乃久于中道。非固執不通之恆。故悔亡也。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恆其德。无所容也。  過剛不中。以應上六。未免宜久而不肯久。正與初六相反。然過猶不及。且陽剛而反不恆。尤可羞矣。張慎甫曰。三之不恆。藉口圓融變通而失之者也。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四為震主。恆于動者也。動非可久之位。安能得禽。蓋靜方能有獲耳。 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柔中而應九二之賢。似得恆之正者。然大君宰化導之權。乃絕无變通闔闢之用。不幾為婦道乎。 上六。振恆。凶。象曰。振恆在上。大无功也。  陰居動極。志大而才小。位尊而德薄。且下應九三不恆之友。其何以濟天下哉。王安石方孝孺似之。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恆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27 20:15
(巽下震上) 恆。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夫感應之機。不可一息有差。而感應之理。則亙古不變者也。依常然之理而為感應。故澤山得名為咸。依逗機之妙而論常理。故雷風得名為恆。澤山名咸。則常即无常。雷風名恆。則无常即常。又咸是澤山。則无常本常。恆是雷風。則常本无常。二鳥雙 。四時則有乘除代謝。聖道則有始終體用。皆常與无常二義雙存。而體則非常非无常。強名為恆者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咸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25 22:16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慢如高山。法水不停。今山上有澤。豈非以其虛而能受哉。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咸雖感而遂通。須不違其寂然不動之體。又須善識時位之宜。儻因感而搖其主宰。則反失能應之本矣。大槩感應之道。互為能所。然下三爻既居止體。且在下位。故皆不宜妄應于他。上三爻既居悅體。且在上位。故皆宜善應于物。今初六以陰居下。而為九四所感。未免腳指先動。夫用行舍藏原无定局。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行得其當則吉。不得其當則凶。故未可判定是非。即所謂志在外者亦自不同。若志在天下。不顧身家。則吉。若志在利名。不顧心性。則可羞矣。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陰柔中正。而為九五所感。儻躁妄欲進則凶。惟安居自守則吉。蓋安居自守。乃順乎柔中之道而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以剛正居止極。而為上六所感。未免亟亟以利生為務。不知欲利他者。先須自利成就。若一被順境所牽。則頓失生平所養。亦可羞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剛而不過。定慧齊平。得感應之正道。故吉而悔亡。見其己心他心。互含互攝。有憧憧往來之象。既以心為感應之本。則凡有血氣莫不尊親。有朋從爾思之象。惟其得感應之正。雖終日感而不違其寂然不動之體。故未感害也。惟其悟一心之往來。雖知本自何思何慮。而還須精義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德。窮神知化以深造于不可知之域。故未肯遽以現前所證為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陽剛中正而居悅體。如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之象。乃允合于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妙。故得毫无過失可悔。而善始善終。證于究竟。名為志末。末。猶終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柔而得正為兌之主。內依止德。外宣四辯。為咸其 輔頰舌之象。說法无盡。誨人不倦。故曰滕口說也。然初之咸拇。上之咸舌。皆不言吉凶者。以初心初步。有邪有正。事非一概。說法利生。亦有邪有正。轍非一途故也。觀于彖辭亨及利貞之誡。則思過半矣。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33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咸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25 21:59
( 艮下兌上 ) 咸。亨。利貞。取女吉。  艮得乾之上爻而為少男。如初心有定之慧。慧不失定者也。兌得坤之上爻而為少女。如初心有慧之定。定不失慧者也。互為能所。互為感應。故名為咸。約世道。則上下之相交。約佛法。則眾生諸佛之相叩。約觀心。則境智之相發。夫有感應。必有所通。但感之與應皆必以正。如世之取女。必以其禮。則正而吉矣。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咸何以為感哉。下卦坤體之柔。上于六而成兌。上卦乾體之剛。下于三而成艮。乃天地之二氣感應以相與也。又艮止而兌說。以男而下女。此感應之正。所以吉也。約佛法者。艮為生。兌為佛。眾生感佛既專。則佛說法應之。約觀心者。艮為觀。兌為境。觀智研境既專。則境諦開發而得悅矣。世出世法。皆以感而成事。故可以見天地萬物之情。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離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24 22:04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明而又明。相續不息。自既克明其德。便足以照四 方矣。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用觀之始。雖有正慧。而行履未純。故常若錯然之象。惟兢兢業業。不敢自安。則德日進而習日除。可辟咎矣。豈俟咎之生而後除哉。 六二。黃離。元吉。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中正妙定。稱性所成。以此照一切法。使一切法皆成中道。乃絕待圓融之妙止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過用其慧而无定以濟之。有時歡喜太甚。則鼓缶而歌。有時憂慮太切。則大耋之嗟。悲歡亂其衷曲。乾慧不能自持。其退失也必矣。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无無所容也 。  雖似有慧有定。而實不中不正。不能調適道品。故時或精進。則失于太速。而突如其來如。時或懈怠。則置諸罔覺。而焚如死如棄如也。夫進銳者退必速。其來既突。則決无所容矣。又何俟于焚死棄。而後知其非善終之道哉。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得中之定。能發實慧。進德固无疑矣。然堯舜其猶病諸。文王望道未見。伯玉寡過未能。孔子聖仁豈敢。從來聖賢之學皆如是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剛而不過。又居明極。自利已成。化他有術。人自歸慕而折首。非有醜惡而須伐也。身正則邦正。邦正。則六合歸心。重譯奉命矣。是之謂王用出征。豈以奮武揚威為出征哉。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離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24 22:00
(離下 離上)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火性无我。麗附草木而後可見。故名為離。約世道。則重險之時。必麗正法以御世。約佛法。則魔擾之時。必麗正教以除邪。約觀心。則境發之時。必麗正觀以銷陰。故皆利貞則亨也。牝牛柔順而多力。又能生育犢子。喻正定能生妙慧。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榖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如日月必麗天。如百榖草木必麗土。吾人重明智慧。亦必麗乎性德之正。則自利既成。便可以化天下矣。夫智慧光明。必依禪定而發。禪定又依理性而成。今六五六二。麗乎中正之位。故有亨道。如牝牛能生智慧犢子而吉也。吳幼清曰。上卦為重明。下卦三爻皆麗乎正。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習坎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21 12:00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常德行。即學而不厭也。習教事。即誨人不倦也。習坎之象。乃萬古聖賢心法。奚險之可畏哉。此正合台宗善識通塞。即塞成通之法。亦是巧用性惡法門。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在險之時。不論自利利他。唯貴有孚而定慧相濟。今初六以陰居下。毫无孚信之德。乃汨沒于惡習 而不能自出者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剛中有孚。但居下卦。則夙習尚深。未能頓達聖境。僅可小得而已。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來之坎坎。終无功也。  不中不正。柔而志剛。自謂出險。不知前險之正來。此如邪見增上慢人。故終无功。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柔而得正。與九五之中正剛德相與。所謂因定發慧。正出險之妙道也。正觀如酒。助道如簋。誠朴如缶。方便道如牖。從此可發真而无咎矣。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陽剛中正。已得出世真慧現前。如坎之不盈。而風恬浪靜也。但初破无明。餘惑未盡。故中未大。此勉其速趣極聖而已。 上六。繫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陰居險極。有定无慧。如凡外癡定。極至非想。終不 脫三界繫縛。而見取既深。猶如寘于叢棘。永不得免離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習坎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21 11:55
(坎下 坎上 )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約世道。則太平久而放逸生。放逸生而患難洊至。約佛法。則從化多而有漏起。有漏起而魔事必作。約觀心。則慧力勝而夙習動。夙習動而境發必強。皆習坎之象也。然世出世法。不患有重沓之險難。但患无出險之良圖。誠能如此卦之中實有孚。深信一切境界皆唯心所現。則亨而行有尚矣。又何險之不可濟哉。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善觀心者。每即塞以成通。夫習坎雖云重險。然流而不盈潮不失限。何非吾人修道之要術。所貴深信維心之亨。猶如坎卦之剛中一般。則以此而往。必有功矣。且險之名雖似不美。而險之義實未嘗不美。天不可升。天非險乎。山川丘陵。地不險乎。城池之險以守其國。王公何嘗不用險乎。惟在吾人善用險。而不為險所用。則以此治世。以此出世以此觀心。无不可矣。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大過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20 10:28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   澤本養木。而反滅木。大過之象也。惟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之力持之。庶學有本而養有素。可以砥柱中流耳。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世法佛法。當大過時。皆以剛柔相濟為得。過剛過柔為失。今初六以柔居巽體之下。而在陽位。无功名富貴以累其心。唯庸德庸言下學上達以為其務者也。約佛法者。定有其慧。兼以戒德精嚴。故无咎。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剛而得中。又居陰位。陽得陰助。如枯楊生稊老夫女妻之象。蓋過于下賢者也。約佛法者。慧與定俱。如先見道。後修事禪。故无不利。 九三。棟撓。凶。象曰。棟撓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過剛不中。任其剛愎。以此自修。則德必敗。以此治世。則亂必生。故棟撓而凶。約佛法者。純用邪慧。故不可有輔。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象曰。棟隆之吉。不撓乎下也。  剛而不過。足以自立立人。但居悅體。恐其好大喜功而不安守。故誡以有它則吝。約佛法者。亦是慧與定俱。但恐夾雜名利之心。則自利利他未必究竟。故誡以有宅則吝。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无咎无譽。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雖云陽剛中正。然在大過之時。則是恃其聰明才智者也。享成平之樂。不知民事艱難。且不知下用賢臣。惟與上六陰柔无用之老臣相得。何能久哉。約佛法者。慧力太過。无禪定以持之。何能發生勝果。 上六。過涉滅頂。凶。无咎。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居過極之地。惟有柔正之德。而无濟難之才。故不免于凶。而實非其咎也。約佛法者。正定无慧。終為頂墮。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大過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20 10:22
(巽下 兌上) 大過。棟撓。利有攸往。亨。   約世道。則賢君以道養天下。而治平日久。約佛化。則四依以道化羣生。而佛法大行。約觀心。則功夫勝進而將破无明也。夫治平既久。則亂階必萌。所宜防微杜漸。化道既盛。則有漏易生。所宜陳規立矩。功夫既進。則无明將破。所宜善巧用心也。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撓。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大者既過。所以必當思患豫防。初上皆弱。所以剛中。不宜恃勢令撓。剛雖過而得中。又以巽順而悅行之所以猶有挽回匡濟之術。乃得亨也。永保无虞亦在此時。盛極忽衰亦在此時。其關係豈不大哉。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頤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9 13:19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言語飲食。皆動之象也。慎之節之。不失其止也。故知養正莫善于知止。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陽剛為自養養他之具。知止為自養養他之貞。初九陽剛足以自養。如靈龜服氣。可不求食。而居動體。上應六四。觀彼口實。反為朵頤。失其貴而凶矣。此如躁進之君子。于佛法中。則如乾慧外凡。不宜利物。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以上養下。乃理之常。六二陰柔。反藉初九之養。拂其經矣。又居動體。恐或不肯自安。將求頤于六五之丘。五雖與二為應。然亦陰柔。不能自養。何能養人。征則徒得凶耳。兩陰无相濟之功。故為失類。此如无用之庸臣。于佛法中。則如時證盲禪。進退失措。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 大悖也。  陰柔不能自養。又不中正。以居動極。拂于頤矣。雖有上九正應。何能救之。終于无用而已。此如邪僻之宰官。于佛法中。則如六羣亂眾。大失軌範。 六四。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陰柔得正。而居止體。雖无養具。得養之貞者也。下應初九。賴其養以自養養人。此如休休有容之大臣。吉之道也。初方觀我而朵頤我隨其視之耽耽。欲之逐逐。以禮而優待之。在初則不足貴。在我則養賢以及萬民。可謂上施光矣。於佛法中。則如賢良營事。善為外護。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陰柔无養人之具。空居君位。故名拂經。居止之中。順從上九。此亦養賢以及萬民。為得其正者也。但可處常。不可處變。宜守成。不宜創業耳。此如虛己之賢君。于佛法中。則如柔和同行。互相勉(最 - 又 + 力)。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以陽剛居止極。卦之所以為頤者此也。此如望隆 之師保。可以拯濟天下者矣。于佛法中。則如證道教授。宰任玄綱。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頤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9 13:15
( 震下艮上 )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約世道。則畜德以養天下。約佛化。則畜德以利羣生。約觀心。則菩提資糧既積。而長養聖胎也。自利利他。皆正則吉。皆須視從來聖賢之所為頤者何如。皆須自視其所以為口實者何如。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養正則吉。明養而非正。正而不養。皆非吉道也。不觀聖賢之所養。則无以取法思齊。不觀自養之口實。則无以匹休媲美。且如天地全體太極之德以自養。即能普養萬物。聖人養賢輔成己德。即可以及萬民。誰謂養正之外別有利人之方。故正自養 時。即全具位育功能而稱大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9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大畜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8 21:34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一山之中具有天之全體。一念心中具攝十世古今。攬五時八教之前言。該六度萬德之往行。以成我自心之德。以此自畜。即以此畜天下矣。  吳幼清曰。識。謂記之于心。德大于前言往行。猶天之大于山也。以外之所聞所見。而涵養其中至大之德。猶山在外。而藏畜至大之天于中也。前言往行。象山中寶藏之多。德象天之大。 初九。有厲。利己。象曰。有厲利己。不犯災也。  六爻皆具剛健篤實輝光之義。而自新新民者也初九陽剛在下。正宜隱居求志。故有惕厲之功。而先利自己。己 利既成。任運可以利人。若己躬下事未辦。而先欲度人。則犯災矣。 九二。輿說輹。象曰。輿說輹。中无尤也。  剛而得中。專修定慧。似无意于得時行道者。然自利正是利他之本。故中无尤。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衞。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剛而得正。居乾之上。不患不能度生也。患其欲速喜進。失于防閑耳。故必利于艱貞。閑其輿衞。乃利攸往。亦以上有六四之良友。六五之賢君。上九之明師。與之合志。必能互相警勵。故可往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柔而得正。下則應初九剛正之良友。親九三剛正之畏友。上則近六五柔中之聖君。過端未形。而潛消默化。如童牛未角。先施以牿。更无牴觸之患。以此自養。以此為天下式。大善而吉。悅而且樂者矣。 六五。豶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豶。犗也。犗則不暴。而牙仍堅利也。柔得中位。尊上 賢而應下乾。性德既无偏頗。所養又復周足。自利成就。可以君臨天下。舉天下之善惡眾庶。无不入吾陶冶。故如豶豕之牙。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以剛柔相濟之德。當聖君師保之任。隱居所求之志。至此大行无壅。蓋不啻行于天衢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大畜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8 09:40
(乾下艮上)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畜。蓄積也。蓄積其无妄之道以養育天下者也。約世道。則中興之主。復于无妄之道。而厚蓄國家元氣。約佛化。則四依大士。復其正法之統。而深養法門龍象。約觀心。則從迷得悟。復于无妄之性。而廣積菩提資糧。皆所謂大畜也。世出世法。弘化進修。皆必以正為利。以物我同養為公。以歷境練心為要。故不家食吉。而利涉大川也。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 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乾之剛健。艮之篤實。皆有輝光之義焉。以此日新其德。則蓄積深厚廣大。故名大畜。然所謂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者。非是性外別立修德。乃稱性所起之修。全修在性者也。試觀乾德之剛。上行居卦之終。而六五能尊尚之。且卦體外止內健。豈非本性大正之道乎。六五以柔中之德。上則養賢師以風天下。下則養賢士以儲國用。豈非不家食吉之正道乎。且以柔中之德。應九二天德之剛。剛柔相濟。何遠不通。豈非利涉大川之正道乎。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无妄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7 11:13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佛法釋者。師子奮迅。三世益物。名茂對時。番番種熟脫。使三草二木任運增長而歸一實。名育萬物。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彖云无妄之往何之矣。乃指匪正有眚。出于无妄而往于妄也。此云无妄往吉。乃依此真誠无妄而往應一切事也。所以得志而吉。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 也。  田一歲曰菑。三歲曰畬。世未有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者。夫不耕不菑。此絕无望于穫畬者也。然能穫能畬。此何以致之乎。孔子云。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又云。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六二以陰柔中正。上應九五陽剛中正之君。惟以求志達道為心。而毫不以富貴利祿為念。乃利有攸往而不變其塞耳。 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不中不正。居震之上。此執无妄之理而成災者也。夫行人得牛。何乃執理而求償于邑人。豈非禍及无辜者乎。  吳幼清曰。无妄之善有三。剛也。當位也。无應也。剛者。實也。當位者。正也。无應者。无私累也。諸爻或有其三。或有其二。或有其一。初九三皆全。其最善也。九五九四有其二。九五剛而中正。九四剛而无應。是其次也。六二上九有其一。六二中正。上九剛實。是又其次也。唯六三于三者咸无焉。而亦得為无妄。何也。下比中正之六二。上比剛實无私之九四。 譬如有人。在己雖无一善。而上有嚴師。下有良友。親近切磨。夾持薰染。亦不至于為惡。上六三之所以亦得為无妄也。  陳旻昭曰。世固有忠臣孝子。遇不得已之時勢。竟冒不忠不孝之名。而萬古不能自白者。因災而息其欲自陳白之妄心。是為无妄之災。如繫牛于邑。而行人得之。彼行人決不可查考。而邑人決无以自白。惟有吞聲忍氣。陪償其牛而已。忠臣孝子之蒙怨者亦復如是。 九四。可貞。无咎。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以陽居陰。不好剛以自任。蓋其德性然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  剛健中正。此无妄之至者也。夫立身于无過之地者。未免責人太過。所謂執藥反成病矣。故勿藥而有喜。蓋以己律人。則天下孰能從之。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  以陽居陰。雖非過剛。而居无妄之極。則是守常而不知變通者也。既无善權方便。其何以行之哉。  佛法釋者。六爻皆悟无妄之理而為修證者也。初九正慧直進。故現生克果而得志。六二正定治習。 故須于禪法不取不證。則可以借路還家。六三不中不正。雖有小小定慧能開示人。令其得道得果。如行人得牛。而自己反成減損。久滯凡地。如邑人之災。九四慧而有定。自利有餘。乃是達其性具定慧。非是修而後有。九五剛健中正。自利已圓。為眾生故。示現病行。豈更須對治之藥。即初心修觀亦復如是。一切境界无非性德。體障即德。无可對治也。上九不中不正。恃性德而不事修德。躬行多眚。何利之有。蓋由一味高談向上。以至于窮,故成災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无妄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7 11:05
( 震下乾上 )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約世道。則中興之治。合于天道而无妄。約佛法。則中興之化。同于正法而无妄。約觀心。則復其本性。真窮惑盡而无妄。皆元亨而利于正者也。然世出 世法。自利利他。皆須深自省察。不可夾一念之邪。不可有一言一行之眚。儻內匪正而外有眚。則決不可行矣。聖人持滿之戒如此。 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震之初爻。全攬乾德為體。故曰自外來為主于內也。性德雖人人本具。然在迷情。反為分外。今從性起修。了知性德是我固有。故名為主于內。夫既稱性起修。必須事事隨順法性。儻三業未純。縱有妙悟。不可自利利他。既不合于性德。則十方諸佛不護念之。安能有所行哉。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復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6 10:50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楊慈湖曰。舜禹十有一月朔巡狩。但于冬至日則不行耳。觀心釋者。復雖有剛長之勢。而利有攸往, 然必靜以養其機。故觀行即佛之先王。既大悟藏性之至日。必關閉六根。脫粘內伏。暫止六度萬行商旅之事。但觀現前一念之心。而未可徧歷陰界入等諸境以省觀也。 初九。不遠復。无祇悔。元吉。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此如顏子。約佛法者。正慧了了。頓見佛性。頓具諸行。所以元吉。如圓教初住。又約六度。即是般若正道。 六二。休復。吉。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此如曾子。約佛法者。正定得中。鄰真近聖。如圓教十信。又約六度。即是正定與慧相連。 六三。頻復。厲。无咎。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此如子路。約佛法者。有定有慧。而不中正。故須先空次假後中。名為頻。復勤勞修證而得无咎。又約六度。即是精進勤策相續。 六四。中行獨復。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此如蘧伯玉。約佛法者。正定而與初應。如通教利根接入于圓。又約六度。即是忍辱。由與初應。則生法二忍。便成第一義忍。 六五。敦復。无悔。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此如周宣。漢文。宋仁。約佛法者。定慧調勻。亦且得中。但與陽太遠。故必斷惑證真之後。俟開顯而會入圓位。如藏通二乘。又約六度。即是持戒。雖遠于初。但自考三業无失。自然合理而得无悔。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此如王安石方孝孺等。生今反古。名為迷復。非昏迷不復之謂。約佛法者。不中不正。恃世間小定小慧以為極則。因復成迷。故不惟凶。且有災眚。若以此設化教人。必大敗法門。損如來之正法。至于十年而弗克征。以其似佛法而實非佛法。反于圓頓大乘之君道。如今世高談圓頓向上者是也。又約六度。即是布施。而遠于智慧。著相。著果報。起慢。起愛,亦能起見。故雖是善因。反招惡果。良由不達佛法之君道故耳。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0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復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6 10:41
(震下 坤上)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約世道。則衰剝之後。必有明主中興而為復。約佛化。則淪替之後。必有聖賢應現。重振作之而為復。約觀心又二義。一者承上卦約失言之。剝而必復。如平旦之氣。好惡與人相近。又如調達得无根信也。二者承上卦約得言之。剝是蕩一切情執。復是立一切法體也。若依第三觀。則從假入空名剝。從空入假名復。若一心三觀。則以修脗性名剝。稱性垂化名復。復則必亨。陽剛之德為主。故出入可以无疾。以善化惡。故朋來可以无咎。一復便當使之永復。故反複其道。至于七日之久。則有始有終。可以自利利他而有攸往也。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複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觀心釋者。佛性名為天地之心。雖闡提終不能斷。但被惡所覆而不能自見耳。苦海无邊。回頭是岸。一念菩提心。能動无邊生死大海。復之所以得亨者。以剛德稱性而發。遂有逆反生死之勢故也。此菩提心一動。則是順修。依此行去。則出入皆无疾。朋來皆无咎矣。然必反複其道七日來。復者。體天行之健而為自強不息之功當如是也。充此一念菩提之心。則便利有攸往。以剛雖至微。而增長之勢已自不可禦也。故從此可以見吾本具之佛性矣。又出謂從空出假。入謂從假入空。既順中道法性。則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而能遊戲于生死涅槃。故无疾也。朋謂九界性相。開九界之性相。咸成佛界性相。故无咎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剝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5 21:18
象曰。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山附于地。所謂得乎丘民而為天子也。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故厚下乃可安宅。此救剝之妙策也。觀心釋者。向上事。須從腳跟下會取。正是此意。 六爻約世道。則朝野无非陰柔小人。惟一君子高居塵外。約佛化。則在家出家。皆以名利相縻。惟一聖賢遠在蘭若。約觀心。則修善斷盡。惟一性善從來不斷。 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凶。象曰。剝床以足。以滅下也。  床者所以棲身。剝床則身无所棲矣。初在最下。故如剝足。于世法為惡民。于佛法為惡伽藍民。于觀心為剝損戒足也。別約得者。是剝去四惡趣因。然設无四惡趣。則大悲无所緣境。故誡以蔑貞凶。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凶。象曰。剝床以辨。未有與也。  于世法為惡臣。于佛法為惡檀越。于觀心為剝損禪定。无定。則散亂不能辨理。故未有與。別約得者。是剝去人天散善。然設无人天散善。則无以攝化眾生。故亦誡以蔑貞凶。 六三。剝之无咎。象曰。剝之无咎。失上下也。  于世法。為混迹小人之君子。于佛法。為有正見之 外護。于觀心。為剝損智慧。剝慧則不著于慧。故能因敗致功。坐斷兩頭而失上下。又別約得者。是剝去色无色界味禪暗定。故得无咎。 六四。剝床以膚。凶。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  下卦如床。上卦如身。今剝及身膚。不可救矣。于世法為惡宰輔。于佛法為惡比丘。于觀心為剝无一切因果。別約得者。是剝去二乘入真法門。然設无真諦。則无以出生死而不染世間過患。故誡以切近于災。所謂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也。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无不利。象曰。以宮人寵。終无尤也。  于世法。為柔君以在君位。又居陽而得中。能師事上九高賢。挽回天下之亂。如文王之師呂尚。于佛法。為福德比丘作叢林主。率眾僧以師事聖賢。于觀心。為即修惡以達性惡。性惡融通。任運攝得佛地性善功德。故无不利。又別約得者。從空入假。剝二邊以歸中道。故須達中道統一切法。如貫魚以宮人寵。使法法皆成摩訶衍道。則无不利。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于世法為事外高賢。如呂尚箕子之類。于佛法為出世高流。人間福田。于觀心為性善終不可剝。故如碩果不食。君子悟之以成道。小人恃之而生濫聖之慢者也。別約得者。亦指性德從來不變不壞。能悟性德。則當下滿足一切佛法。故君子得輿。執性廢修。則墮落惡趣。故小人剝廬。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剝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5 21:11
( 坤下艮上 ) 剝。不利有攸往。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約世道。則偃武修文之後。人情侈樂。國家元氣必從此剝。約佛法。則規約繁興之後。真修必從此剝。約觀心有二義。一約得邊。則定慧莊嚴之後。皮膚脫盡。真實獨存。名之為剝。一約失邊。則世間相似定慧。能發世間辯才文彩。而于真修之要反受剝矣。約得別是一途。今且約失而論。則世出世法皆不利有攸往。所謂不利有攸往者。非謂坐聽其剝。正示挽回之妙用也。往必受剝。不往。則順而止之。所以挽回其消息盈虛之數。而合于天行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賁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4 10:47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賁非折獄之時也。庶政苟明。則可以使民无訟矣。佛法釋者。山下有火。外止內明。故于三千性相之庶政。一一明之。了知一切法正一切法邪。終不妄于其中判斷一是一非。而生取捨情見。如无敢折獄也。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卦雖以剛柔相文。得名為賁。而實非有事于矯飾也。故六爻皆取本色自賁。而終極于曰賁。正猶詩所謂素以為絢。蓋天下之真色。固莫有勝于白者。今初九抱德隱居。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乃以義自賁者也。 六二。賁其須。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柔順中正。虛心以取益乎上下之賢。乃以師友自賁者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剛正而居明體之上。足以潤及于六二六四。而使之同為聖賢。乃以師道自賁者也。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 。  柔而得正。知白賁之可貴。故求賢无厭倦心。近則親乎九三。俯則應乎初九。仰則宗乎上九。无一非我明師良友。即六二六五。亦皆我同德相輔之朋。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安有寇哉。蓋由居上卦之下。則是上而能下。不敢自信自專。乃以虛心自賁者也。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柔中而有陽剛之志。能知道德之樂。而不以勢位自驕。視天位之尊與丘園等。如大禹之菲飲食。惡衣服。卑宮室。為束帛戔戔吝惜之象。實則吾无間然而終吉。蓋以盛德自賁者也。 上九。白賁。无咎。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以剛居艮止之極。又在卦終。而居陰位。則非過剛。年彌高。德彌邵。純淨无疵。如武公之盛德至善以自賁者也。  佛法釋者。初九以施自賁。六二以戒自賁。九三以忍自賁。六四以進自賁。六五以定自賁。上九以慧自賁。又初九為理賁。不以性德濫修德故。六二為名字賁。從此發心向上故。九三為觀行賁。不可暫忘故。六四為相似賁。不住法愛故。六五為分證賁。于三諦不漏失故。上九為究竟賁。復于本性。无纖瑕故。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6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賁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4 10:41
(離下艮上) 賁。亨。小利有攸往。  約世道。則所噬既嗑之後。偃武修文。約佛法。則治罰惡僧之後。增設規約。約觀心。則境發觀成之後。定慧莊嚴。凡此皆亨道也。然世法佛法。當此之時。皆不必大有作為。但須小加整飭而已。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賁則必亨。以其下卦本乾。而六二以柔來文之。則是質有其文。亦是慧有其定。故亨也。上卦本坤。而上九分剛以文之。則是文有其質。亦是定有其慧。故小利有攸往也。文質互資。定慧相濟。性德固然。 非屬強設。名為天文。體其有定之慧寂而常照。為文明。體其有慧之定。照而常寂。為止。是謂以修合性。名為人文。性德則具造十界。故觀之可察時變。修德則十界全歸一心。故觀之可化成天下。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噬嗑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3 11:11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勅法。  明罰即所以勅法。如破境即所以顯德也。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夫噬嗑者。不論世法佛法。自噬噬他。皆須制之于早。不可釀至于深。又須得剛克柔克之宜。不可重輕失準。今初九在卦之下。其過未深。以陽居陽。又得其正。故但如屨校滅趾。即能懲惡不行而无咎也。滅趾。謂校掩其趾。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陰柔中正。其過易改。故如噬膚。下乘初九之剛。故如滅鼻。滅鼻。謂膚掩其鼻。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在下之上。過漸深矣。以陰居陽。又有邪慧。如毒。吝可知也。然當噬嗑之時。決不至于怙終。故得无咎。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田獵射獸。矢鋒入骨而未拔出。今噬乾胏時。方乃得之。亦可畏 矣。此喻積過已久也。然剛而不過。必能自克。故利于艱貞則吉。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无咎。象曰。貞厲无咎。得當也。  柔雖如肉。而過成已久。如肉已乾矣。賴有中德可貴。如得黃金。守此中德之貞。兢兢惕厲。庶可復于无過耳。 上九。何校滅耳。凶。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過惡既盈。不可復救。如荷厚枷。掩滅其耳。蓋由聰聽不明。不知悔過遷善以至此也。  觀心釋者。初九境界一發。即以正慧治之。如滅趾而令其不行。六二境發未深。即以正定治之。所噬 雖不堅硬。未免打失巴鼻。六三境發漸甚。定慧又不純正。未免為境擾亂。但不至于墮落。九四境發夾雜善惡。定慧亦不純正。縱得小小法利。未證深法。六五純發善境。所得法利亦大。然猶未入正位。仍須貞厲乃得无咎。上九境發極深。似有定慧。實則不中不正。反取邪事而作聖解。永墮无聞之禍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噬嗑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3 11:03
( 震下離上 ) 噬嗑。亨。利用獄。  約世道。則大觀在上。萬國朝宗。有不順者。噬而嗑之。舜伐有苗。禹戮防風之類是也。約佛法。則僧輪光顯之時。有犯戒者治之。約觀心。則妙觀現前。隨其所發煩惱業病魔禪慢見等境。即以妙觀治之。皆所謂亨而利用獄也。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王道以正法養天下。佛法以正教養僧伽。觀心以妙慧養法身。皆頤之象也。頑民梗化而須治。比丘破戒而須治。止觀境發而須觀。皆有物之象也。剛柔分。則定慧平等。動而明。則振作而智照不昏。雷電合而章。則說默互資。雷如說法。電如入定放光也。二五皆柔。故柔得中。即中道妙定也。上行者。震有奮發之象。離有麗天之象。雖不當位者。六五以陰居陽。如未入菩薩正位之象。然觀行中定慧得所。故于所發之境。善用不思議觀以治之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觀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2 11:42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佛法釋者。古佛省四土之方。觀十界之民。設八教之網以羅之。如風行地上。无不周徧也。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陰柔居下。不能遠觀。故如童幼之无知也。小人如童幼。則不為惡。君子如童幼。則无以治國平天下矣。 六二。闚觀。利女貞。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柔順中正以應九五。女之正位乎內。從內而觀者也。士則醜矣。 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進以行道。退以修道。能觀我生。則進退咸不失道。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柔而得正。 密邇聖君。无忝賓師之任矣。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修己以敬。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此君子之道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處師保之位。天下誰不觀之。非君子能无咎乎。既為天下人所觀。則其為觀于天下之心。亦自不能稍懈。故志未平。  約佛法釋六爻者。初是外道。為童觀。有邪慧故。二是凡夫。為闚觀。耽味禪故。三是藏教之機。進為事 度。退為二乘。四是通教大乘初門。可以接入別圓。故利用賓于王。五是圓教之機。故觀我即是觀民。所謂心佛眾生三无差別。上是別教之機。以中道出二諦外。真如高居果頭。不達平等法性。故志未平。又約觀心釋六爻者。初是理即。如童无所知。二是名字即。如女无實慧。三是觀行即。但觀自心。四是相似即。鄰于真位。五是分證即。自利利他。六是究竟即。不取涅槃。徧觀法界眾生。示現病行。及嬰兒行。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觀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2 11:36
(坤下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約世道。則以德臨民。為民之所瞻仰。約佛法。則正化利物。舉世之所歸憑。約觀心。則進修斷惑。必假妙觀也。但使吾之精神意志。常如盥而不薦之時。則世法佛法。自利利他。皆有孚而顒然可尊仰矣。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 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陽剛在上。示天下以中正之德。順而不逆。巽而不忤。故如祭之盥手未薦物時。孚誠積于中。而形于外。不言而人自喻之也。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天何言哉。四時行焉。不可測知。故名神道。聖人設為綱常禮樂之教。民皆由之。而莫知其所以然。獨非神道乎哉。神者。誠也。誠者。孚也。孚者。人之心也。人心本順本巽本中本正。以心印心。所以不假薦物而自服矣。  佛法釋。大觀者。絕待妙觀也。在上者。高超九界也。順者。不與性相違也。巽者。徧于九界一切諸法也。中者。不墮生死涅槃二邊也。正者。雙照二諦。无減缺也。以觀天下者。十界所朝宗也。世法則臣民為下。佛法則九界為下。觀心則一切助道法門等為下。天之神道即是性德。性德具有常樂我淨四德而不忒。以神道設教。即為稱性圓教。故十界同歸服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7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臨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1 19:37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澤。謂四大海也。地以載物。海以載地。此无窮之容保也。佛法釋者。教思无窮猶如澤。故為三界大師。容保无疆猶如地。故為四生慈父。 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約世道。則幹蠱貴剛勇。臨民貴仁柔。約佛法。則除弊宜威折。化導宜慈攝。約觀心。則去惡宜用慧力入理宜用定力。初九剛浸而長。故為咸臨。恐其任剛過進。故誡以貞則吉。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  二亦居陽剛浸長之勢。然此時尚宜靜守。不宜乘勢取進。故必吉乃无不利。若非吉便有不利矣。蓋乘勢取進。則未順于大亨以正之天命故也。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柔而志剛。味著取進。以臨為甘。而不知其无所利也。然既有柔德。又有慧性。必能反觀憂改。則无咎矣。 六四。至臨。无咎。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佛法釋者。以正定而應初九之正慧。故為至臨。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佛法釋者。有慧之定。而應九二有定之慧。此所謂王三昧也。中道統一切法。名為大君之宜。 上六。敦臨吉。无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柔順得正。居臨之終。如聖靈在天。默祐子孫臣民者矣。佛法釋者。妙定既深。自發真慧。了知心外无法。不于心外別求一法。故為志在內而志无咎。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臨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1 19:26
( 兌下坤上 )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約世道。則幹蠱之後。可以臨民。約佛法。則弊端既革。化道復行。約觀心。則去其禪病。進斷諸惑。故元亨也。世法。佛法。觀心之法。始終須利于貞。若乘勢而不知返。直至八月。則盛極必衰。決有凶矣。八月為遯。與臨相反。謂不宜任其至于相反。而不早為防閑也。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剛浸而長。故名為臨。說而順。剛中而應。故為大亨。以正與乾之元亨利貞同道。此乃性德之本然也。若一任其至于八月。而不早為防閑。則必有凶。以有長有消。乃自然之勢。惟以修合性者。乃能御天道。而不被天道所消長耳。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蠱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0 23:20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振民如風。育德如山。非育德不足以振民。非振民不足以育德。上求下化。悲智雙運之謂也。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蠱非一日之故。必歷世而後見。故諸爻皆以父子言之。初六居蠱之始。壞猶未深。如有賢子。則考可免咎也。然必惕厲乃得終吉。而幹蠱之道。但可以意承考。不可承考之事。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蘇眉山曰。陰性安无事而惡有為。故母之蠱幹之尤難。正之則傷愛不正則傷義。非九二不能任也。二以陽居陰。有剛之實。而无剛之迹。可以免矣。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也。  蘇眉山曰。九三之德與二无異。特不知所以用之。二用之以陰。而三用之以陽。故小有悔而无大咎。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陰柔无德。故能益父之蠱。裕。益也。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柔中得位。善于幹蠱。此以中興之德而承先緒者也。 上九。 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象曰。 不事王侯。 志可則也。  下五爻皆在事內。如同室有鬬。故以父子明之。上爻獨在事外。如鄉鄰有鬬。 故以王侯言之。 尚志即是士之實事。可則即是廉頑起懦高節。即所以挽回斯世之蠱者也。  統論六爻。約世道。則初如賢士。二如文臣。三如賢將。四如便嬖近臣。五如賢王。六如夷齊之類。約佛化。則下三爻如外護。上三爻如內護。初六柔居下位。竭檀施之力以。承順三寶者也。九二剛中。以慈心法門屏翰正法者也。九三過剛。兼威折之用。護持佛教者也。六四柔正。但能自守。不能訓導于人。六五柔中。善能化導一切。上九行頭陀遠離行。似无意于化人。然佛法全賴此人以作榜樣。故志可 則也。約觀心。則初六本是定勝。為父之蠱。但居陽位。則仍有慧子。而无咎。然必精厲一番。方使慧與定等而終吉。九二本是慧勝。為母之蠱。但居陰位。則仍有定。然所以取定者。為欲助慧而已。豈可終守此定哉。九三過剛不中。慧反成蠱。故小有悔。然出世救弊之要。終藉慧力。故无大咎。六四過于柔弱。不能發慧。以此而往。未免隨味禪生上慢。所以可羞。六五柔而得中。定有其慧。必能見道。上九慧有其定。頓入无功用道。故為不事王侯而高尚其事之象。所謂佛祖位中畱不住者。故志可則。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蠱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0 23:13
(巽下艮上)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蠱者。器久不用而蟲生。人久宴溺而疾生。天下久安无為而弊生之謂也。約世道。則君臣悅隨。而无違弼吁咈之風。故成弊。約佛法。則天人胥悅舉世隨化。必有邪因出家者。貪圖利養。混入緇林。故成弊。約觀心究竟隨者。則示現病行而為蠱。約觀心初得小隨順者。既未斷惑。或起順道法愛。或于禪中發起夙習而為蠱。然治既為亂階。亂亦可以致治。故有元亨之理。但非發大勇猛如涉大川。決不足以救弊而起衰也。故須先甲三日以自新。後甲三日以丁寧。方可挽回積弊。而終保其善圖耳。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艮剛在上。止于上而无下濟之光。巽柔在下。安于下而无上行之德。上下互相偷安。惟以目前无事 為快。曾不知遠憂之漸釀也。惟知此積弊之漸。則能設拯救之方。而天下可治。然豈當袖手无為而聽其治哉。必須往有事如涉大川。又必體天行之有終有始然後可耳。世法佛法。垂化觀心。无不皆然。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隨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8 10:20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觀心釋者。既合本源自性。上同往古諸佛。則必冥乎三德祕藏而入大涅槃也。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官者。物之正主。九五為六二正主。則六二乃官物也。而陰柔不能遠達。乃變其節以隨初。初宜守正。不受其隨則吉。蓋交六二于門內。則得二而失五。不如交九五于門外。雖失二而有功。君子以為不失也。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係初必失五。安有兩全者哉。所以為二誡也。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  四為丈夫。初為小子。三近于四。而遠于初。然皆非正應也。但從上則順。係近則固。故周公誡以居貞。而孔子贊其志。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隨有獲。 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六二欲往隨九五。必歷四而後至。四固可以獲之。獲則得罪于五而凶矣。惟深信隨之正道。則心迹可明而无咎。亦且同初九之有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六二陰柔中正。五之嘉偶也。近于初而歷于四。迹甚可疑。九五陽剛中正。深信而不疑之。得二之心。亦得初與四之心而吉矣。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陰柔得正。居隨之極。專信九五。而固結不解者也。故可亨于神明。然窮極而不足以有為矣。  佛法釋者。三陽皆為物所隨。故明隨機之義。三陰皆隨順乎陽。故明隨師之道。初九剛正居下。始似不欲利生者。故必有渝乃吉。出門乃為有功。九四剛而不正。又居上位。雖膺弘法之任。有似夾帶名利之心。故有獲而貞凶。惟須篤信出世正道。則心事終可明白。九五剛健中正。自利利他。故孚于嘉而吉。六二柔順中正。而无慧力。未免棄大取小。六三不中不正而有慧力。則能棄小從大。然雖云棄 小從大。豈可藐視小簡而不居貞哉。上六陰柔得正。亦无慧力。專修禪悅以自娛。乃必窮之道也。惟以此篤信之力。迴向西方。則萬修萬人去耳。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隨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8 10:13
( 震下兌上 ) 隨。元亨。利貞。无咎。   約世道。則上下相悅。必相隨順。約佛化。則人天胥悅。受化者多。約觀心。則既得法喜。便能隨順諸法實相。皆元亨之道也。然必利于貞。乃得无咎。不然。將為蠱矣。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震為剛。兌為柔。今震反居兌下。故名剛來下柔也。內動外悅。與時偕行。故為天下隨時。猶儒者所謂 時習時中。亦佛法中所謂時節若到。其理自彰。機感相合。名為一時。故隨時之義稱大。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豫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7 12:16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佛法釋者。作樂。如經所謂梵唄詠歌自然敷奏也。崇德。以修嚴性也。殷薦上帝。即名本源自性為上帝。祖考。謂過去諸佛也。 初六。鳴豫。凶。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夫盛極必衰。樂極必苦。豫不可以不慎也。故六爻多設警策之辭。亦即彖中建侯行師之旨耳。初六上和九四而為豫。自无實德。志在恃人而已。能弗窮乎。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蘇眉山曰。以陰居陰。而處二陰之間。晦之極。靜之至也。以晦觀明。以靜觀動。則凡吉凶禍福之至。如長短黑白陳于吾前。是以動靜如此之果也。介于石。果于靜也。不終日。果于動也。是故孔子以為知機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六三亦无實德。上視四以為豫。急改悔之可也。若遲。則有悔矣。夫視人者豈能久哉。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為豫之主。故名由豫。夫初與三與六。皆由我而為豫矣。二五各守其貞。慎勿疑之。不疑。則吾朋益固結也。 六五。貞疾。恆不死。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恆不死。中未亡也。  二五皆得中。故皆不溺于豫而為貞也。但二遠于四。又得其正。故動靜不失其宜。五乘九四之剛。又不得正。安得不成疾乎。然猶愈于中喪其守而外求豫者也。 上六。冥豫。成有淪。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豫至于冥。時當息矣。勢至于成。必應變矣。因其變而通之。因其冥而息之。庶可以免咎耳。  佛法釋者。九四為代佛揚化之人。餘皆法門弟子也。初六不中不正。恃大人福庇。而忘修證之功。故凶。六二柔順中正。能于介爾心中。徹悟事造理具兩重三千。其理決定不可變易。頓悟頓觀。不俟終日之久。此善于修心。得其真正法門者也。故吉。六三亦不中正。但以近于嚴師。故雖盱豫。而稍知改 悔。但无決斷勇猛之心。故誡以悔遲則必有悔。九四為卦之主。定慧和平。自利利他。法皆成就。故朋堅信而志大行。六五柔質不正。反居明師良友之上。可謂病入膏盲。故名貞疾。但以居中。則一點信心猶在。善根不斷。故恆不死。上六柔而得正。處豫之終。未免沈空取證。但本有願力。亦不畢竟入于涅槃。終能迴小向大。而有渝无咎。死水不藏龍。故曰何可長也。若約位象人者。初六是破戒僧。六二是菩薩聖僧。六三是凡夫僧。九四是紹祖位人。六五是生年上座。上六是法性上座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豫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7 12:12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師。   約世道。則聖德之君。以謙臨民。而上下胥悅。約佛化。則道法流行。而人天胥慶。約觀心。則證无相法。受无相之法樂也。世道既豫。不可忘于文事武備。 故宜建侯以宣德化。 行師以備不虞。道法既行。不可失于訓導警策。 故宜建侯以主道化。 行師以防弊端。自證法喜。不可不行化導。故宜建侯以攝受眾生。行師以折伏眾生也。 又慧行如建侯。 行行如行師。 又生善如建侯。 滅惡如行師。初得法喜樂者。皆應為之。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順以動。雖豫之德。實所以明保豫之道也。夫六十四卦皆時耳。時必有義。義則必大。何獨豫為然哉。豫則易于怠忽。故特言之。佛法釋者。惟順以動。故動而恆順。所謂稱性所起之修。全修還在性也。時義豈不大哉。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謙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6 22:03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山過乎高。故多者裒之。地過乎卑。故寡者益之。趣得其平。皆所以為謙也。佛法釋者。裒佛果无邊功德之山。以益眾生之地。了知大地眾生皆具佛果 功德山王。稱物機宜。而平等施以佛樂。不令一人獨得滅度。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蘇眉山曰。此最處下。是謙之過也。是道也。无所用之。用于涉川而已。有大難。不深自屈折。則不足以致其用。牧者。養之以待用云爾。 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蘇眉山曰。謙之所以為謙者。三也。其謙也以勞。故聞其風被其澤者。莫不相從于謙。六二其鄰也。上六其配也。故皆和之而鳴于謙。而六二又以陰處內卦之中。雖微九三。其有不謙乎。故曰鳴謙貞吉。鳴以言其和于三。貞以見其出于性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蘇眉山曰。勞。功也。艮之制在三。而三親以艮下坤。其謙至矣。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是得謙之全者也。故彖曰君子有終。而三亦云。 六四。无不利。撝謙。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雖居九三勞謙之上。而柔順得正。故无不利而為撝謙。夫以謙撝謙。此真不違其則者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蘇眉山曰。直者。曲之矯也。謙者。驕之反也。皆非德之至也。故兩直不相容。兩謙不相使。九三以勞謙。而上下皆謙以應之。內則鳴謙。外則撝謙。其甚者則謙謙。相追于无窮。相益不已。則所謂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者。將使誰為之。若夫六五則不然。以為謙乎。則所據者剛也。以為驕乎。則所處者中也。惟不可得而謂之謙。不可得而謂之驕。故五謙莫不為之使也。求其所以能使此五謙者而无所有。故曰不富以其鄰。至于侵伐而不害為謙。故曰利用侵伐。莫不為之用者。故曰无不利。蕅益曰。征不服正是裒多名謙。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蘇眉山曰。鳴謙一也。六二自得于心。而上六志未得者。以其所居非安于謙者也。特以其配之勞謙而強應焉。貌謙而實不至。則所服者寡矣。故雖有邑國。而猶叛之。夫實雖不足。而名在于謙。則叛者不利。叛者不利。則征者利矣。  佛法釋此六爻者。亦約二義。一約佛果八相。二約內外四眾。一約佛果八相者。初六即示現降神入胎。及初生相。久證无生。復示更生。故為卑以自牧。六二即示現出家。久度生死。自言為生死故出家。是為鳴謙。九三即示現降魔成道。久超魔界。證大菩提。而為眾生現此勞事。使觀者心服。六四即示現三七思惟。久已鑒機。而不違設化儀則。六五即示現轉大法輪。本无實法。皆是善巧權現。故為不富。能令十方諸佛同為証明。故為以鄰。破眾生三惑。令歸順于性具三德。故為利用侵伐。上六即示現滅度。以眾生機盡。應火云亡。為志未得。即以滅度而作佛事。令諸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已種者熟。已熟者脫。為征邑國也。二約內外四眾者。初六是沙彌小眾。故為卑以自牧。六二是守法比丘眾。故為鳴謙貞吉。九三是弘法比丘。宰任玄綱。故為勞謙君子。六四是外護人中優婆塞等。故恆謙讓一切出家大小乘眾而為撝謙。乃不違則。六五是護法欲界諸天。故能摧邪以顯正。而征不服。上六是色无色天。雖亦護正摧邪。而禪定中无瞋恚相。不能作大折伏法門。故志未得。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謙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6 21:55
( 艮下坤上 ) 謙亨。君子有終。 約世道。則地平天成。不自滿假。約佛化。則法道大行之後。仍等視眾生。先意問訊。不輕一切。約觀心。則圓滿菩提。歸无所得。凡此皆亨道也。君子以此而終如其始。可謂果徹因源矣。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儒則文王視民如傷。堯舜其猶病諸。佛則十種不可盡。我願不可盡。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不取滅度。所以世出世法。從來无有盈滿之日。苟有盈滿之心。則天虧之。地變之。鬼神害之。人惡之矣。以此謙德現形十界。則示居佛位之尊固有光。縱示居地獄之卑。亦无人能踰勝之也。  吳幼清曰。謙者。尊崇他人以居己上。而己亦光顯。卑抑自己以居人下。而人亦不可踰越之。此君子之所以有終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大有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5 16:41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佛法釋者。修惡須斷盡。修善須滿足。方是隨順法性第一義天之休命也。休命者。十界皆是性具性造。但九界為咎。佛界為休。九界為逆。佛界為順。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夫有大者。患其多交而致害也。艱則終亦如初矣。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大車。謂六五虛而能容也。雖有能容之聖君。然非九二積中之賢臣以應之。何能无敗。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剛正而居大臣之位。可通于聖君矣。豈小人所能哉。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辯晰也。  彭。盛也。壯也。九四剛而不過。又居離體。明辯晰而匪彭。可以事聖君矣。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柔中居尊。專信九二。而天下信之。不怒而民威于鈇銊。不俟安排造作以為威也。蘇眉山曰。以其无備。知其有餘也。夫備生于不足。不足之形現于外。則威削。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蘇眉山曰。曰祐。曰吉。曰无不利。其為福也多矣。而終不言其所以致福之由。豈真无說也哉。蓋其所以致福者遠矣。孔子曰。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信也。順也。尚賢也。此三者。皆六五之德也。易而无備。六五之順也。厥孚交如。六五之信也。羣陽歸之。六五之尚賢也。上九特履之爾。我之能履者。能順且信。又以尚賢。則天人之助將安歸哉。故曰聖人无功。神人无名。  約佛法釋六爻。又有二義。一約果後垂化。二約秉教進修。一約果後垂化者。初九垂形四惡趣中。而不染四趣煩惱。但是大悲。與民同患。故无交害而恆艱。九二垂形人道。能以大乘廣度一切。故有攸 往而不敗。九三現行天道。不染諸天欲樂。及與禪定。故非小人所能。設小人而入天趣。未有不被欲樂禪定所害者也。九四現二乘相。故匪其彭。不與二乘同取涅槃偏證。故明辯晰。言有大乘智慧辯才也。六五現菩薩相。應攝受者而攝受之。故厥孚交如。應折伏者而折伏之。故威如吉。信以發志。是接引善根眾生。易而无備。是折伏惡機眾生也。上九現如來形。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所謂依第一義天。亦現為天人師也。二約秉教進修者。初九秉增上戒學。故不與煩惱相交。九二秉增上心學。故于禪中具一切法而不敗。九三秉增上慧學。故能亨于天子。然此慧學。坐斷凡聖情解。掃空蕩有。每為惡取空者之所藉口。所以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小人弗克用之。用則反為大害。九四秉通教法。但是大乘初門。故匪其彭。雖與二乘同觀无生。而不與二乘同證。故明辯晰。六五 秉別教法。仰信中道。故厥孚交如。別修緣了。故威如而吉。上九秉圓教法。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故自天祐之吉无不 利。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大有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5 16:38
(乾下離上) 大有。元亨。  約世道。則同心傾否之後。富有四海。約佛法。則結戒說戒之後。化道大行。約觀心。則證入同體法性之後。功德智慧以自莊嚴。皆元亨之道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佛法釋者。從凡夫地直入佛果尊位。證于統一切法之中道。而十界皆應順之。名為大有。剛健文明, 聖行梵行皆已成也。應乎天而時行。證一心中五行。以天行為體。而起嬰兒行病行之用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同人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3 09:15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不有其異。安顯其同。使異者不失其為異。則同乃得安于大同矣。佛法釋者。如天之與火。同而不同。不同而同。十法界各有其族。各為一物。而惟是一心。一心具足十界。十界互具。便有百界千如之異。而百界千如究竟元只一心。此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極致也。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同人之道。宜公而不宜私。初九剛正。上无繫應。出門則可以至于野矣。故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六二得位得中以應乎乾。卦之所以為同人者也。然以陰柔不能遠達。恐其近暱于初九九三之宗。則吝矣。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夫二應于五。非九三所得強同也。三乃妄冀其同。故伏戎以邀之。升高陵以伺之。然九五陽剛中正。名義俱順。豈九三非理之剛所能敵哉。其。即指三。高陵指五。五遠于三。如高陵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離象為墉。四亦妄冀同于六二。故欲乘九三之墉以下攻之。但以義揆。知必取困。故能反則而弗攻耳。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剋也。  六二陰柔中正。為離之主。應于九五。此所謂不同而同。乃其誠同者也。誠同而為三四所隔。能弗號咷而用大師相克哉。中故與二相契。而不疑其跡。直。故號咷用師而不以為諱。鄭孩如曰。大師之克。非克三四也。克吾心之三四也。私意一起于中。君子隔九閽矣。甚矣。克己之難也。非用大師。其將能乎。楊誠齋曰。師莫大于君心。而兵革為小。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蘇眉山曰。无所苟同。故无悔。莫與共立。故志未得。觀心釋者。六爻皆重明欲證同人之功夫也。夫欲證入同人法性。須藉定慧之力。又復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所謂時節若到。其理自彰。此修心者勿忘勿助之要訣也。初九正慧現前。不勞功 力。便能出生死門。六二雖有正定。慧力太微。未免被禪所牽。不出三界舊宗。九三偏用其慧。雖云得正。而居離之上。毫无定水所資。故如升于高陵。而為頂墮菩薩。三歲不興。九四定慧均調。始雖有期必之心。後乃知期必之不能合道。卒以无心契入而吉。九五剛健中正。而定力不足。雖見佛性。而不了了。所以先須具修眾行。積集菩提資糧。藉萬善之力。而後開發正道。蓋是直緣中道佛性。以為迴出二諦之外。所以先號咷而後笑也。上九定慧雖復平等。而居乾體之上。僅取涅槃空證。不能入廛垂手。故志未得。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同人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3 09:09
( 離下乾上 )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約世道。則傾否必與人同心協力。約佛法。則因犯結制之後。同法者同受持。約觀心。則既離順道法愛。初入同生性。上合諸佛慈力。下同眾生悲仰。故曰同人。蘇眉山曰。野者。无求之地。立于无求之地。則凡從我者皆誠同也。彼非誠同。而能從我于野哉。同人而不得其誠同。可謂同人乎。故天與火同 人。物之能同于天者蓋寡矣。天非同于物。非求不同于物也。立乎上。而能同者自至焉。其不能者不至也。至者非我援之。不至者非我拒之。不拒不援。是以得其誠同而可以涉川也。苟不得其誠同。與之居安則合。與之涉川則潰矣。觀心釋者。野是三界之外。又寂光无障礙境也。既出生死。宜還涉生死大川以度眾生。惟以佛知佛見示悟眾生。名為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蘇眉山曰。此專言二。)同人曰。同人于野亨。(蘇眉山曰。此言五也。故別之。)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觀心釋者。本在凡夫。未證法身。名之為柔。今得入正位。得證中道。遂與諸佛法身乾健之體相應。故曰同人。此直以同證佛性為同人也。既證佛體。必行佛德以度眾生。名為乾行。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如日月麗天。清水則影自印現。乃君子之正也。惟君子已斷无明。得法身中道。應本具二十五王三昧。故能通天下之志。而下合一切眾生。與諸眾生同悲仰耳。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否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2 08:26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佛法釋者。觀此順道法愛。猶如險坑之難。而不取其味。是謂不可榮以祿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爻皆有救否之任。皆論救否之方。不可以下三爻為匪人也。初六柔順而居陽位。且有同志可以相濟。故拔茅連彙而吉亨。但時當否初。尤宜思患豫防。故誡以貞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柔順中正上應九五陽剛中正之君。惟以仁慈培 植人心。挽迴天運。故小人得其包承而吉。然在六二大人分中。見天下之未平。心猶否塞不安。不安乃可以致亨。而非小人所能亂矣。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以陰居陽在下之上。內剛外柔。苟可以救否者。无不為之。豈顧小名小節。諺云。包羞忍恥是男兒。時位使然。何損于坤順之德哉。易因曰。此正處否之法。所謂唾面自乾。褫裘縱博者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剛而不正。以居上位。宜有咎也。但當否極泰來之時。又得疇類共離于祉。故救否之志得行。離者。附麗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陽剛中正。居于君位。下應柔順中正之臣。故可以休否而吉。然患每伏于未然。亂每生于所忽。故必念念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如繫物于苞桑之上。使其堅不可拔。此非大人。其孰能之。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剛不中正。居卦之外。先有否也。但否終則傾。決无 長否之理。故得後有喜耳。  佛法釋者。順道法愛。非陽剛智德不能拔之。初六法愛未深。而居陽位。若能從此一拔。則一切俱拔。故勉以貞則吉亨。勸其志在于君。君即指法身實證也。六二法愛漸深。故小人則吉。大人正宜于此作否塞想。乃得進道而亨。六三法愛最深。又具小慧。妄認似道為真。故名包羞。九四剛而不正。雖暫起法愛。終能自拔而志行。九五剛健中正。故直入正位而吉。然尚有四十一品无明未斷。所以位位皆不肯住。名其亡其亡。從此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證念不退。名繫于苞桑。上九陽居陰位。始亦未免法愛。後則智慧力強。故能傾之。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否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2 08:23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約世道。則承平日久。君民逸德。而氣運衰頹。約佛法。則化道流行。出家者多。而有漏法起。約觀心。則安忍二魔之後。得相似證。每每起于似道法愛而不前進。若起法愛。則非出世正忍正智法門。故為匪人。而不利君子貞。以其背大乘道。退墮權小境界故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佛法釋者。若起似道法愛。則修德不合性德之天。而萬行俱不通也。向上不與向下合一。而不能從寂光垂三土之邦國也。內證陰柔順忍。而置陽剛佛性于分外。內同二乘之小人。而置佛果君子于分外。自不成佛。不能化他成佛。故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強輭二魔。人每畏懼。故泰傳極慶快之辭以安慰之。令无退怯。順道法愛。人每貪戀。故否傳極嗟歎之辭以警策之。令无取著。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泰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6-1 19:44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佛法釋者。天地之道。即性具定慧。天地之宜。即定 慧有適用之宜。財成輔相。即以修裨性也。左右民者。不被強輭二魔所壞。則能用此二魔為侍者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陽剛之德。當泰之初。豈應終其身于下位哉。連彼同類以進。志不在于身家。故可保天下之終泰矣。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剛中而應六五。此得時行道之賢臣也。故宜休休有容。荒而无用者包之。有才能馮河者用之。遐者亦不遺之。勿但以二陽為朋。乃得尚合六五中正之道而光大耳。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世固未有久泰而不否者。顧所以持之者何如耳。九三剛正。故能艱貞而有福。挽迴此天地之際。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柔正之德。處泰已過中之時。雖无致治真實才力。而賴有同志以防禍亂。則不約而相信。故猶可保持此泰也。俞玉吾曰。泰之時。三陰陽皆應。上下交 而志同。不獨二五也。乾之初爻。即拔茅連茹以上交。四為坤之初爻。亦翩然連類而下交。三交乎上。既勿恤其孚。故四交于下。亦不戒以孚。上下一心。陰陽調和。此大道為公之盛。所以為泰。季彭己曰。失實。言三陰從陽而不為主也。陽實則能為主。陰虛則但順承乎陽而已。不有其富之義也。中心願者。言其出于本心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柔中居尊。下應九二。虛心用賢。而不以君道自專。如帝乙歸妹。盡其婦道而順乎夫子。夫如是。則賢人樂為之用。而泰可永保矣。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泰極必否。時勢固然。陰柔又无撥亂之才。故誡以勿復用師。上既失權。下必擅命。故有自邑告命者。邑非出命之所。而今妄自出命。亦可羞矣。然上六祇是无才。而以陰居陰。仍得其正。非是全无德也。但遇此時勢。故命亂而出自邑人耳。   約佛法釋六爻者。夫欲安忍強輭二魔。須藉定慧 之力。初九剛正。故內魔既降。外魔亦伏。似拔茅而連彙。九二剛中。故外魔既化。內魔不起。尚中行而光大。九三過剛。故須艱貞。方得无咎。以其本是正慧。必能取定。故為天地相際。六四正定孚于正慧。故雖不富而能以鄰。知魔无實。則魔反為吾侍而如鄰。六五定有其慧。故能即魔界為佛界。具足福慧二種莊嚴。如帝乙歸妹而有祉元吉。上六守其劣定。故魔發而成亂。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泰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6-1 19:37
( 乾下 坤上 ) 泰。小往大來。吉亨。  夫為下者每難于上達。而為上者每難于下交。今小往而達于上。大來而交于下。此所以為泰而吉亨也。約世道。則上下分定之後。情得相通。而天下泰寧。約佛法。則化道已行。而法門通泰。約觀心。則深明六即。不起上慢。而修證可期。又是安忍強輭 二魔。則魔退而道亨也。強輭二魔不能為患是小往。忍力成就是大來。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約四時則如春。天地之氣交而萬物咸通。約世道如初治。上下之情交而志同為善。約體質。則內陽而外陰。陽剛為主。約德性。則內健而外順。无私合理。約取捨。則內君子而外小人。見賢思齊。見惡自省。故君子道長。則六爻皆有君子之道。小人道消。則六爻皆有保泰防否之功也。佛法釋者。若得小往大來。則性德之天與修德之地相交。而萬行俱通也。向上玄悟與向下操履相交。而解行不分作兩橛也。內具陽剛之德。而外示陰柔之忍。內具健行不息之力。而外有隨順世間方便。內合佛道之君子。而外同流于九界之小人。能化九界俱成佛界。故君子道長而小人道消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履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5-30 23:05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佛法釋者。深知即而常六。道不浪階。是為辯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此如伯夷叔齊之履。佛法釋者。以正慧力。深知无位次之位次。以此而往。則不起上慢矣。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此如柳下惠蘧伯玉之履。佛法釋者。中道定慧進趣佛果。而不自滿足。潛修密證。不求人知。故吉。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此如項羽董卓之履。佛法釋者。知性德而不知修德。如眇其一目。尚慧行而不尚行行。如跛其一足。自謂能視。而實不見正法身也。自謂能履。而實不能到彼岸也。高談佛性。反被佛性二字所害。本是鹵莽武人。妄稱祖師。其不至于墮地獄者鮮矣。問。六三為悅之主。彖辭讚其應乾而亨。爻胡貶之甚也。答。彖約兌之全體而言。爻約六三不與初二相合。自信自任而言。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此如周公吐握勤勞之履。佛法釋者。定慧相濟。雖未即證中道。然有進而无退矣。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此如湯武反身之履。亦如堯舜危微允執之履。或云。此是誡辭。恐其為漢武也。須虛心以應柔悅之臣。乃不疚而光明耳。佛法釋者。剛健中正。決定證 于佛性。從此增道損生。出沒化物。不取涅槃以自安穩矣。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此如堯舜既薦舜禹于天。舜禹攝政。堯舜端拱无為之履。佛法釋者。果徹因源。萬善圓滿。復吾本有之性。稱吾發覺初心。故大吉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履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30 23:00
(兌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  約世道。則頑民既格。上下定而為履。以說應乾。故不咥人。約佛法。則魔王歸順。化道行而可履。以慈攝暴。故不咥人。約觀心。則對治之後。須明識次位。 而成真造實履。觀心即佛。如履虎尾。不起上慢。如不咥人亨也。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上。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履之道莫善于柔。柔能勝剛。弱能勝強。故善履者。雖履虎尾。亦不咥人。不善履者。雖履平地。猶傷其足。此卦以說應乾。說即柔順之謂臣有柔順之德。乃能使彼剛健之主。中正光明。履帝位而不疚。否則不免于夬履貞厲矣。佛法釋者。以定發慧。以修合性。以始覺而欲上契本覺。以凡學聖。皆名為柔履剛。得法喜名說。悟理性名應乾不起上慢。進趣正位。則能以修合性。處于法王尊位如九五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小畜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5-29 17:35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鼓萬物者莫妙于風。懿文德。猶所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舞千羽于兩階而有苗格。即是其驗。故曰君子之德風也。觀心。則徧用事六度等對治助開。名懿文德。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九二。牽復。吉。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孿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孿如。不獨富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時當小畜。六爻皆有修文德以來遠人之任者也。初九剛而得正。克己復禮。天下歸之。故吉。九二剛中。與初同復。故亦得吉。九三過剛不中。恃力服人。人偏不服。故輿說輻而不能行。尚不可以齊家。况可服遠人乎。六四柔而得正。能用上賢以成其功。故惕出而無咎。九五陽剛中正。化被无疆。故能富以其鄰。上九剛而不過。又居小畜之終。如密雲之久而既雨。遠近皆得安處太平。此乃懿尚文德。至 于積滿故能如此。然在彼臣婦。宜守貞而時時自危。不可恃君有優容之德而失其分。世道至此。如月幾望。可謂圓滿无缺矣。其在君子。更不宜窮兵黷武以取凶也。○佛法觀心釋者。修正道時。或有事障力強。須用對治助開。雖用助開。仍以正道觀慧為主。初九正智力強。故事障不能為害。而復自道。九二定慧得中。故能化彼事障反為我助而不自失。九三恃其乾慧。故為事障所礙。而定慧兩傷。六四善用正定以發巧慧。故血去而惕出。九五中正妙慧。體障即德。故能富以其鄰。上九定慧平等。故事障釋然解脫。如既雨既處而修德有功。夫事障因對助而排脫。必有一番輕安境界現前。名之為婦。而此輕安不可味著。味著則生上慢。自謂上同極聖。為月幾望。若信此以往。則反成大妄語之凶矣。可不戒乎。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小畜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29 17:31
( 乾下巽上 )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畜阻滯也。又讀如蓄。養也。遇阻滯之境。不怨不尤。惟自養以消之。故亨。然不可求速效也。約世法。則如垂衣裳而天下治。有苗弗格。約佛法。則如大集會中魔王未順。約觀心。則如道品調適之後。无始事障偏強。阻滯觀慧。不能克證。然聖人御世。不忌頑民。如來化度。不嫌魔侶。觀心勝進。豈畏夙障。譬諸拳石。不礙車輪。又譬鐘擊則鳴。刀磨則利。豬揩金山。益其光彩。霜雪相加。松柏增秀。故亨也。然當此時雖不足畏。亦不可輕于取功。須如密雲不雨自我西郊。直俟陰陽之和而後雨耳。蓋凡雲起于 東者易雨。起于西者難雨。今不貴取功之易。而貴奏效之遲也。楊慈湖曰。畜有包畜之義。故云畜君何尤。此卦六四以柔得近君之位。而上下諸陽皆應之。是以小畜大。以臣畜君。故曰小畜。其理亦通。其六爻皆約臣畜君說亦妙。陳旻昭曰。小畜者。以臣畜君。如文王之畜紂也。亨者。冀紂改過自新。望之之辭也。密雲不雨自我西郊者。言祇因自我西郊故不能雨。怨己之德不能格君。乃自責之辭。猶所云。臣罪當誅。天王聖明也。六四則是出羑里時。九五則是三分天下有二以服事殷之時。上九則是武王伐紂之時。故施已行而既雨。然以臣伐君。冒萬古不韙之名。故曰君子征凶。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既畜矣。而云小者。以在我之柔德既正。又有上下之剛應之。所以一切外難不足擾我鎮定剛決之德。反藉此以小自養也。健則无物慾之邪。巽則无躁動之失。剛中則慧與定俱。故其志得行而亨也。雲雖密而尚往。則修德不妨益進。自西郊而施未行。則取效不可欲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比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5-28 11:50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建萬國親諸侯。即所謂開國承家者也。佛法釋者。地如境諦。水如觀慧。地如寂光。水如三土差別。皆比之象也。約化他。則建三土剎網。令諸菩薩轉相傳化。約觀心。則立陰界入等一切境以為發起觀慧之地。觀慧名諸侯也。此是道品調適。謂七科三十七品相比无間。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柔順之民。率先歸附。有孚而无咎矣。下賤之位。雖如缶器。而居陽位。有君子之德焉。故為有孚盈缶。將來必得徵庸。有他吉也。約佛法者。初六如人道。六二如欲天。六三如魔天。六四如禪天。九五如佛為法王。上六如无想及非非想天。今人道易趣菩提。故有他吉。約觀心者。初六如藏教法門。六二如通教法門。六三如愛見法門。六四如別教法門。九五如圓教真正法門。上六如撥无因果邪空法門。今藏教正因緣境。開之即是妙諦。故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柔順中正之臣。上應陽剛中正之君。中心比之。故正而吉也。佛法釋者。欲天有福。亦復有慧。但須內修深定。又通教界內巧度。與圓教全事即理相同。但須以內通外。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不中不正。居下之上。又无陽剛師友以諫諍之。故曰比之匪人。佛法釋者。魔波旬无一念之善。又愛見決不與佛法相應。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  柔而得正。近于聖君。吉之道也。但非其應。故名外比。誡之以貞。佛法釋者。色界具諸禪定。但須發菩提心。外修一切差別智門。又別教為界外拙度。宜以圓融正觀接之。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九五既有賢德。又居君位。四外比之。理所當然。亦分所當然矣。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陽剛中正。為天下之共主。故名顯比。而聖人初无意于要結人心也。如成湯于四面之網解其三面。任彼禽獸驅走。雖失前禽。邑人亦知王意而不警誡。此所謂有天下而不與。吉之道也。佛法釋者。法王出世。如果日當空。名顯比。三輪施化。又初中後三語誘度。又令種熟脫三世得益。名王用三驅。于无緣人善用大捨三昧。即諸佛弟子。亦不強化无緣之人。名失前禽邑人不誡。觀心釋者。實慧開發。如赫日麗天。名顯比。一心三觀。又轉接會前三教。名王用三驅。覺意三昧。隨起隨觀。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一覺則歸于正念。不以前念之非介懷。名失前禽邑人不誡。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陰柔无德。反據聖主之上。眾叛親離。不足以為人首矣。佛法釋者。窮空輪轉。不能見佛聞法。假饒八萬劫。不免落空亡。觀心釋者。豁達空。撥因果。自謂毗盧頂上行。悟得威音王那畔又那畔。實不與真實宗乘相應。業識茫茫。无本可據。生死到來。便如 落湯螃蟹也。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 從屯至此六卦。皆有坎焉。坎得乾之中爻。蓋中道妙慧也。其德為陷為險。夫煩惱大海。與薩婆若海。豈真有二性哉。且從古及今。无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故四諦以苦居初。佛稱八苦為師。苦則悚惕而不安。悚惕不安。則煩惱海動。而種智現前矣。聖人序卦之旨。不亦甚深也與。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8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比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28 11:44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用師既畢。踐天位而天下歸之。名比。比未有不吉者也。然聖人用師之初心。但為救民于水火。非貪天下之富貴。今功成眾服。原須細自筮審。果與元初心相合而永貞。乃无咎耳。夫如是。則萬國歸化。而不寧方來。彼負固不服者。但自取其凶矣。佛法釋者。善用對破法門。則成佛作祖。九界歸依。名比。又觀心釋者。既知對破通塞。要須道品調適。七科三十七品相屬相連名比。仍須觀所修行。要與不生不滅本性相應。名原筮元永貞无咎。所謂圓四念處。全修在性者也。一切正勤根力等。无不次第相從。名不寧方來。一切愛見煩惱不順正法門者。則永被摧壞而凶矣。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比則必吉。故非衍文。餘皆可知。佛法釋者。約人。則九界為下。順從佛界為輔。約法。則行行為下。順從慧行為輔。剛中。故能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上下應者。約人。則十界同稟道化。約法。則七科皆會圓慧 也。其道窮者。約人。則魔外不順佛化而墮落。約法。則愛見不順正法而被簡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師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5-27 22:38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  地中有水。水載地也。君子之德猶如水。故能容陰民而畜坤眾。容民即所以畜眾。未有戕 民以養兵者也。為君將者奈何弗深思哉。佛法釋者。一切諸法中。悉有安樂性。亦悉具對治法。如地中有水之象。故君子了知八萬四千塵勞門。即是八萬四千法門。而不執一法。不廢一法也。此是善識通塞。如撫之則即民即兵。失之則為賊為寇。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大司馬九伐之法名之為律。師出苟不以律。縱令徼幸成功。然其利近。其禍遠。其獲小。其喪大。故凶。孟子所謂一戰勝齊遂有南陽然且不可也。佛法釋者。初機對治之法。无過大小乘律。若違律制。則身口意皆悉不善而凶矣。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 。  以大將才德。膺賢主專任。故但有吉而无咎也。陳旻昭曰。九二以一陽。而五陰皆為所用。不幾為權臣乎。故曰在師中吉。以見在朝則不可也。佛法釋者。有定之慧。徧用一切法門自治治他。故吉且无咎。而法王授記之矣。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自古未有无主于內。而大將能立功于外者。九二之吉。承六五之寵故也。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故三錫命于賢將。即所以懷萬邦。佛法釋者。承天行而為聖行梵行等。所謂一心中五行。故為法王所寵。而授記。以廣化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尸。凶。  不中不正。才弱志剛。每戰必敗。不言可知。佛法釋者。不知四悉因緣。而妄用對治。反致損傷自他慧命。 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六四。師左次。无咎。  雖柔弱而得正。不敢行險徼倖以自取敗。故无咎也。佛法釋者。此如宣律師不敢妄號大乘。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  柔中之主。當此用師之時。仗義執言以討有罪。固无過也。但恐其多疑。而不專任九二之長子。故誡以弟子輿尸。雖正亦凶。佛法釋者。田中有禽。妨害良禾。喻心有煩惱。妨害道芽也。利執言者。宜看經教以照了之也。然看經之法。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若能深求經中義理。隨文入觀。則如長子帥師。若但著文字。不依實義。則如弟子輿尸。雖貞亦凶。此如今時教家。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方師之始。即以失律凶為誡矣。今師終定功。又誡小人勿用。夫小人必徼倖以取功者耳。蘇氏云。聖人用師。其始不求苟勝。故其終可以正功。佛法釋者。正當用對治時。或順治。或逆治。于通起塞。即塞成通。事非一概。今對治功畢。入第一義悉檀。將欲開國承家。設大小兩乘教法以化眾生。止用善法。不用惡法。儻不簡邪存正。簡愛見而示三印一印。則佛法與外道幾无辨矣。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師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27 22:29
( 坎下坤上 ) 師。貞。丈人吉。无咎。  夫能自訟。則不至于相訟矣。相訟而不得其平則亂。亂則必至于用師。勢之不得不然。亦撥亂之正道也。但兵凶戰危。非老成有德之丈人何以行之。佛法釋者。蒙而无過。則需以養之。蒙而有過。則訟以改之。但眾生煩惱過患无量。故對破法門亦復无量。无量對破之法名之為師。亦必以正治邪也。然須深知藥病因緣。應病與藥。猶如老將。善知方略。善知通塞。方可吉而无咎。不然。法不逗機。藥不治病。未有不反為害者也。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用眾以正。謂六五專任九二為將。統御羣陰。此王者之道也。兵者不得已而用之。猶藥治病。故名為毒天下。佛法釋者。師是眾多法門。貞是出世正印也能以眾多法門正无量邪惑。則自利利他。可以 為法王而統治法界矣。剛中則定慧莊嚴。隨感而應。雖行于生死險道。而未嘗不順涅槃。以此圓頓妙藥。如毒鼓毒乳。毒于天下。而九界之民皆悉從之吉。又何咎矣。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訟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5-26 11:50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亦太極。水亦太極。性本无違。天一生水。亦未嘗 違。而今隨虛妄相。則一上一下。其行相違。所謂意欲潔而偏染者也。祇因介爾一念不能慎始。致使從性所起煩惱。其習漸強而違于性。故君子必慎其獨。謹于一事一念之始。而不使其滋延難治。夫是之謂善于自訟者也。佛法釋者。是破法徧。謂四性簡責。知本无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大凡善貴剛進。惡宜柔退。初六柔退。故為惡未成。改悔亦易。不過小有言而已。此如佛法中作法懺也。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无眚。  剛而不正。不能自克以至于訟。然犯過既重。何能无損。但可逋逃。處于卑約。庶免災耳。此如佛法中。比丘犯戒。退作與學沙彌者也。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佛法釋者。自既犯戒而居下流。欲以小小懺悔而復上位。罪必不滅。且亂法門矣。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六三陰柔。不敢為惡。但謹守常規。小心翼翼。故得 終吉。然是硜硜之士。恐不足以成大事也。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自立則不能。附人則仍吉。所謂倚松之葛。上聳千尋也。佛法釋者。雖非大乘法門。若開權顯實。則彼所行亦即是菩薩道。故必從上乘圓頓之解方吉。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九四亦是不正之剛。故不能自克以至于訟。然居乾體。則改悔力強。故能復歸无過。而悟性命淵微之體。是則反常合道。猶佛法中因取相懺而悟无生者也。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  剛健中正。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乃至小罪。恆懷大懼而不敢犯。大善而吉之道也。佛法。則性業遮業。三千八萬。无不清淨者矣。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過極之剛。不中不正。數數犯過。數數改悔。就改悔處。薄有慚愧之衣。猶如鞶帶。就屢犯處。更无一日清淨。猶如三褫也。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有過而改。名為慚愧。已不若无過之足敬矣。又何必至三褫而後為恥哉。此甚誡人不可輒犯過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訟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26 11:43
(坎下乾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天在上而水就下。上下之情不通。所以成訟。然坎本得乾中爻以為體。則迹雖違。而性未嘗非一也。惕中則復性而吉。終訟則違性而凶。利見大人。所以復性也。不利涉大川。誡其逐流而違性也。佛法釋者。夫善養蒙之道。以圓頓止觀需之而已。若煩 惱習強。不能无自訟之功。訟者。懺悔剋責。改過遷善之謂也。有信心而被煩惱惡業所障窒。當以慚愧自惕其中而吉。若悔之不已。无善方便。則成悔葢而終凶。宜見大人以決擇開發斷除疑悔。不利涉于煩惱生死大川而終致陷沒也。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剛而無險。則不必自訟。險而无剛。則不能自訟。今處煩惱險惡窟中。而慧性勇健。所以有自訟改過之心也。所謂有孚窒惕中吉者。以剛德來復于无過之體。僅取滅罪即止。不過悔以成葢也。所謂終凶者。悔箭入心。則成大失。故不可使其成也。所謂利見大人者。中正之德有以決疑而出罪也。所謂不利涉大川者。心垢未淨。而入生死海中。必至墮落而不出也。約觀心者。修慧行名見大人。修禪定名涉大川。需約无過之人。故可習定。訟約有過之人。習定則發魔事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需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5-23 10:45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果行育德之後。更无餘事。但飲食宴樂。任夫雲行雨施而已。佛法釋者。助道行行為飲。正道慧行為食。以稱性所起緣了二因莊嚴一性。如雲上于天之象。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不藉劬勞肯綮修證。故名宴樂。此是善巧安心止觀。止觀不二。如飲食調適。 初九。需于郊。利用恆。無咎。  溫陵郭氏云。此如顏子之需。佛法釋者。理即位中。不足以言需。名字位中。且宜恆以聞熏之力資其慧性。未與煩惱魔軍相戰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郭氏云。此如孔子之需。佛法釋者。觀行位中。既已伏惑。則魔軍動矣。故小有言。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郭氏云。此如周公之需。佛法釋者。相似位中。將渡生死大河。故有以致魔軍之來而後降之。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災既在外。故主人不迷客不得便。但以願力使其來戰。以顯降魔成道之力。而三觀之功。敬而且慎。決无敗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郭氏云。此如文王之需。佛法釋者。魔軍敗衂。超然從三界穴出而成正覺矣。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未嘗用力降魔。止是慈心三昧之力。魔軍自退。而菩提自成耳。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郭氏云,此如帝堯館甥之需。佛法釋者。魔界如即 佛界如。惟以定慧力莊嚴而度眾生。故為需于酒食。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郭氏曰。此如仁傑之結交五虎。佛法釋者。不惟入佛境界。亦可入魔境界。還來三界。廣度眾生。觀三界依正因果諸法。无不現現成成即是一心三觀。故常為三界不請之友。而三界眾生有敬之者必終吉也。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既同流三界。雖不當佛祖之位。而隨類可以度生。設眾生有不知而不敬者。亦與遠作得度因緣。而未大失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需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23 10:37
( 乾下 坎上 )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養蒙之法。不可欲速。類彼助苗。故必需其時節因緣。時節若到。其理自彰。但貴因真果正。故有孚則光亨而貞吉也。始雖云需。究竟能度生死大川。登于大般涅槃彼岸矣。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險在前而知須。乃是剛健之德。不妄動以自陷耳。坎何嘗拒乾哉。且坎得乾之中爻。與乾合德。今九五位乎天位。素與乾孚。則乾之利涉。往必有功。可无疑矣。佛法釋者。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名險在前。智慧之力不被煩惱所陷。故終能度脫而不困窮。坎中一陽。本即乾體。喻煩惱險道之性本如來藏。以此不生不滅之性為本修因。則從始至終。无非稱性天行之位。從正因性。中中流入薩婆若海。故利涉大川。從凡至聖而有功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易禪解之系辭上
jiangjinsong 2010-5-20 21:48
周易禪解卷第八         北天目道人蕅益智旭著   繫辭上傳  伏羲設六十四卦。令人觀其象而已矣。夏商各于卦爻之下。繫辭焉以斷吉凶。如所謂連山歸藏者是也。周之文王。則繫辭于每卦之下。名之曰彖。逮乎周公。復繫辭于每爻之下。名之曰象。孔子既為彖傳象傳以釋之。今又統論伏羲所以設卦。文周所以繫辭。其旨趣。綱領。體度。凡例。徹乎性修之源。通乎天人之會。極乎巨細之事。貫乎日用之微。故 名為繫辭之傳。而自分上下焉。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易理。天地萬物所從建立也。卦爻陰陽之易書。法天地萬物而為之者也。易知簡能之易學。玩卦爻陰陽而成之者也。由易理方有天地萬物。此義在下文明之。今先明由天地萬物而為易書。由易書而成易學。由易學而契易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此先明由天地萬物而為易書也。易之乾坤。即象天地。易之貴賤。即法高卑。易之剛柔。即法動靜。易之吉凶。即法方物。易之變化。即法形象。是故易之有剛柔相摩。八卦相盪。而變化无窮。猶天地之有雷霆風雨。日月寒暑。而萬物皆備。蓋无有一文一字是聖人所杜撰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 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此明由易書而成易學。由易學而契易理也。萬物雖多。不外天地。易卦雖多。不出乾坤。聖人體乾道而為智慧。智慧如男。體坤道而為禪定。禪定如女。智如金聲始條理。定如玉振終條理。智則直心正念真如。故易知而无委曲之相。定則持心常在一緣。故簡能而无作輟之歧。正念真如。故吾无 于事先之象也。知吉凶之象。則必為之進退。而勿守其窮。故變化者。明示人以進退之象也。知悔吝之方。則必通乎晝夜而善達其用。故剛柔者明示人以晝夜之象也。然則六爻之動。一唯詮顯三極之道而已。三極之道。即先天易理。非進非退。而能進能退。非晝非夜。而能晝能夜。天得之以立極于上。地得之以立極于下。人得之以立極于中。故名三極之道。乃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之極理也。夫易理既在天而天。在地而地。在人而人。是故隨所居處无非易之次序。祗須隨位而安。只此所安之位。雖僅六十四卦中之一位。便是全體三極。全體 易理。不須更向外求。而就此一位中。具足无量无邊變化。統攝三百八十四種爻辭。无有不盡。是可樂而玩也。平日善能樂玩。故隨動皆與理合。縱遇變故。神恆不亂。自能就吉遠凶。此乃自心合于天理。故為理之所祐。豈徼(行 - 亍 + 幸)于術數哉。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承上居則觀其象。而言象者莫若彖也。動則觀其變。而言變者莫若爻也。彼彖爻所言吉凶者。乃示人以失得之致。使人趣得而避失也。所言悔吝者。乃示人以小疵。使勿成大失也。所言无咎者。乃示人以善補其過。使還歸于得也。是故位以列其貴賤。使人居上不驕。為下不倍也。卦以齊其小大。使人善能用陰用陽。不被陰陽所用也。辭以辯其吉凶。使人知吉之可趣凶之可避也。此其辯別之端甚微。非觀象玩占者不能憂之。此其挽回之力須猛。非觀變玩占者不能震之。是故卦有小大。辭有 險易。蓋明明指人以所趨之理矣。所趨之理即吉道也。自非全體合理。決不能有吉无凶。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夫觀象玩辭觀變玩占者。正以辭能指示究竟所趨之理故也。易辭所以能指示極理者。以聖人作易。本自與天地準。故能彌合經綸天地之道也。聖人之作易也。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知天文地理之可見者。皆是形下之器。其事甚明。而天文地理所以然之故。皆不出于自心一念之妄動妄靜。動靜无性。即是形上之道。其理甚幽。此幽明事理。不二而二。二而不二。惟深觀細察乃知之也。原其所自始。則六十四始于八。八始于四。四始于二。二始于一。一何始乎。一既无始。則二乃至六十四皆无始也。无始之始。假名為生。反其所以終。則六十四終 只是八。八終是四。四終是二。二終是一。一終是无。无何終乎。无既无終。則一乃至六十四亦无終也。无終之終。假名為死。由迷此終始死生无性之理。故妄于天地間攬精氣以為物。游魂靈以輪迴六道而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也。聖人既如此仰觀俯察。乃至鬼神之情狀皆備知已。然後作易。所以易則與天地相似。故不違也。依易起知。知乃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也依易起行。行乃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也。知行具足。則安土敦仁。廣度含識。故能愛也。是以橫則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豎則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橫徧豎窮。安有方所。既无方所。寧有體相哉。神指聖人。易指理性。非无體之易理。不足以發无方之神知。非无方之神知。不足以證无體之易理。旁行者。普現色身三昧。現形六道也。不流者。不隨六道惑業所牽也。樂天者。恆觀第一義天也。知命者。善達十界緣起也。安土者。三塗八難皆常寂光也。敦仁者。于一切處修大慈大悲三昧也。晝者涅槃。夜者生死。了知涅槃生死无二致故。三世一照。名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夫易雖无體。无所不體。非離陰陽形體而別有道也。一陰一陽。則便是全體大道矣。然非善稱理以起修者。不能繼陰陽以立極。而即彼成位于中者。全是本性功能。乃世之重力行者。往往昧其本性。是仁者見之謂之仁也。世之重慧解者。往往不尚修持。是知者見之謂之知也。百姓又日用而不自知。故君子全性起修全修顯性之道鮮矣。然仁者雖但見仁。而仁何嘗不從知以顯。知者雖但見知。而用何嘗不隨仁以藏。仁體至微而恆顯。知用至露而恆藏。此即一陰一陽之道。法爾鼓舞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者也。不與聖人同憂。且指易之理體而言。其實聖人之憂亦不在理體外也。且聖人全體易理。則憂亦非憂矣。包含天地萬物事理。故為富有。變化不可窮盡。故為日新。業業之中具盛 德。德德之中具大業。故為生生。凡德業之成乎法象者皆名為乾。不止六陽一卦為乾。凡效法而成其德業者皆名為坤。不止六陰一卦為坤。極陰陽之數。而知數本无數。從无數中建立諸數。便能知來。即謂之占。非俟揲蓍而後為占。既知來者。數必有窮。窮則必變。變則通。通則久。即是學易之事。非俟已亂而後治已危而求安之謂事。終日在陰陽數中。而能制造陰陽。不被陰陽所測。故謂之神。自富有至謂神五句。贊易理之无體。極數三句。贊聖神之无方也。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 其動也直。 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 其動也闢。 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上云生生之謂易。指本性易理言也。依易理作易書。故易書則同理性之廣大矣。言遠不禦。雖六合之外。可以一理而通知也。邇靜而正。曾不離我現前一念心性也。天地之間則備。所謂徹乎遠邇。該乎事理。統乎凡聖者也。易書不出乾坤。乾坤各有 動靜。動靜无非法界。故得大生廣生而配于天地。既有動靜。便有變通以配四時。隨其動靜。便為陰陽以配日月。乾易坤簡以配至德。是知天人性修境觀因果无不具在易書中矣。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夫聖人依易理而作易書。易書之配天道人事也如此。故孔子作傳至此。不覺深為之歎賞曰。易其至矣乎。夫易。乃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則高高山頂立。故崇。禮則深深海底行。故卑。崇即效天。卑即法地。蓋自天地設位以來。而易理已行于其中矣。但隨順其本成之性。而不使一念之或亡。則道義皆從此出。更非性外有少法可得也。是故易象也者。不過是聖人見天下之賾。而擬其形容。象 其物宜者耳。易爻也者。不過是聖人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者耳。夫天下之物雖至賾。總不過陰陽所成。則今雖言天下之至賾。而安可惡。若惡其賾。則是惡陰陽。惡陰陽。則是惡太極。惡太極。則是惡吾自心本具之易理矣。易理不可惡。太極不可惡。陰陽不可惡。則天下之至賾亦安可惡乎。夫天下之事雖至動。總不出陰陽之動靜所為。則今雖言天下之至動。而何嘗亂。若謂其亂。則是陰陽有亂。太極有亂。吾心之易理有亂矣。易理不亂。太極不亂。陰陽不亂。則天下之至動亦何可亂乎。是以君子當至賾至動中。能善用其擬議。擬議以成變化。遂能操至賾至動之權。蓋必先有中孚之德存于已。而後可以同人。孚德既深。雖先或號咷。後必歡笑。况本无睽隔者乎。然欲成孚德。貴在錯地之一著。譬如藉用白茅。則始无不善。又貴在究竟之不變。譬如勞謙君子。則終无不吉。倘勞而不謙。未免為亢龍之悔。倘藉非白茅。未免有不密之失。而所謂不出戶庭者。乃真實慎獨功夫。非陽為君子陰為小人者所能竊取也。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况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况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金雖至堅。同心者尚能斷之。此所謂金剛心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苟。誠也。誠能從地穩放。即禪門所謂腳跟穩當者也。白茅潔淨而柔輭。正是第一寂滅之忍。 勞謙 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慎斯術也以往。即始而見終也。亦因該果海義。致恭以存其位。令終以全始也。亦果徹因源義。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 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事者心事。器者象貌。佛法所謂懷抱于結使。不應著袈裟者也招字妙甚。可見致魔之由皆由主人。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此明河圖之數。即天地之數。即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也。太極无極。祇因无始不覺妄動強名為一。一即屬天。對動名靜。靜即是二。二即屬地。二與一為三。三仍屬天。二與二為四。四仍屬地。四與一為五。五仍屬天。四與二為六。六仍屬地。六與一為七。七仍屬天。六與二為八。八仍屬地。八與一為九。九仍屬天。八與二為十。十仍屬地。十則數終。而不 可復加。故河圖止有十數。然此十數總不出于天地。除天地外別无有數。除數之外亦別无天地可見矣。總而計之。天數凡五。所謂一三五七九也。地數亦五。所謂二四六八十也。一得五而成六。六遂與一合而居下。二得五而成七。七遂與二合而居上。三得五而成八。八遂與三合而居左。四得五而成九。九遂與四合而居右。既言六七八九。必各得五而成。則五便在其中。既言一二三四。則便積而成十。十遂與五合而居中。積而數之。天數一三五七九。共成二十有五。地數二四六八十。共成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變化皆以此成。鬼神皆以此行矣。有陰陽乃有變化。有變化乃有鬼神。變化者。水火木金土。生成萬物也。鬼神者。能生所生。能成所成。各有精靈以為之主宰也。變化即依正幻相。鬼神。即器世間主。及眾生世間主耳。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卦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衍。乘也。大衍。謂乘此天五地五之數。而演至于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也。河圖中天地之數。共計五十 有五。今以天五地五。原非兩五。是其定數。以對于十。亦是中數。一得之以為六。二得之以為七。三得之以為八。四得之為九。複合一二三四以成于十。故除中宮五數。以表數即非數。而惟取餘五十以為大衍之數。以表從體起用。及揲蓍時。又于五十數中。存其一而不用。以表用中之體。亦表无用之用。與本體太極實非有二。夫從體起用。即不變隨緣義也。用中之體。即隨緣不變義也。將此四十九策。隨手分而為二。安于左右。象吾心之動靜。即成天地兩儀。次以左手取左策執之。而以右手取右策之一。掛于左手之大指間。象人得天地合一之道而為三才。次四四以揲之。象天地間四時新新不息。次歸其所奇之策。扐于左手无名指間。以象每年必有閏日。又以右手取右策執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歸其所奇之策。扐于左手中指之間。是名再扐。以象五歲必有兩個閏月。是為再閏。已上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共四營而為一變。取其所掛所扐之策置之。然後再取左右揲過之策而重合之。重復分二。掛一。揲四。歸奇。故云再扐而後掛也。是為二變。又取所掛所扐之策置之。然後更取左 右揲過之策而重合之。重復分二。掛一。揲四。歸奇。是為三變。置彼三變所掛所扐之策。但取所揲之策數之。四九三十六則為○。四八三十二則為 -- 。四七二十八則為一。四六二十四則為X。于是成爻。○為陽動。動則變陰。 -- 為陰靜。一為陽靜。靜皆不變。X為陰動。動則變陽。故下文云。四營成易。三變成爻。十八變成六爻。則為卦也。此蓍草之數。及揲蓍之法。乃全事表理。全數表法。示百姓以與知與能之事。正所謂神道設教。化度无疆者矣。謂之大乘。不亦宜乎。若不以惟心識觀融之。屈我羲文周孔四大聖人多矣。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九七皆乾。而爻言其變。故占時用九不用七。一爻三十六策。則乾卦六爻。共計二百一十六策也。八六皆坤。而占時用六不用八。一爻二十四策。則坤卦六爻。共計一百四十四策也。合成三百六十策。可當期歲之日。然一歲約立春。至第二年春。則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約十二月。則三百五十四日。而 今云三百六十。適取其中。亦取大概言之。不必拘拘也。又合上下二篇六十四卦之策而總計之。陽爻百九十二。共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陰爻百九十二。共四千六百八策。故可當萬物之數。夫期歲之日。萬物之數。總惟大衍之數所表。大衍不離河圖。河圖不離吾人一念妄動。則時劫萬物。又豈離吾人一念妄動所幻現哉。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一變必從四營而成。以表一念一法之中。必有生住異滅四相。三變成爻。以表爻爻各具三才之道。六爻以表三才各有陰陽。十八變以表三才各各互具而无差別。 八卦而小成。  三爻已可表三才。九變已可表互具。故名小成。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八可為六十四。不過引而伸之也。三百八十四爻以定天下之吉凶。是在觸類而長之也。至于觸類而長。則一一卦。一一爻。皆可斷天下事。而裁成輔相之能事无不盡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 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四。有四必有八。有八必有六十四。有六十四必有三百八十四。然三百八十四爻。秖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秖是八卦。八卦秖是四象。四象秖是兩儀。兩儀秖是太極。太極本不可得。太極不可得。則三百八十四皆不可得。故即數可以顯道也。陰可變陽。陽可變陰。一可為多。多可為一。故體此即數之道者。可以神其德行也。既即數而悟道。悟道而神明其德。則世間至賾至動。皆可酬酢。而鬼神所不能為之事。聖人亦能祐之矣。先天而天弗違。此之謂也。人但知揲蓍為變化之數耳。若知變化之道。則无方之神。无體之易。皆現于靈知寂照中矣。故述傳至此。特自加子曰二字。以顯咨嗟詠歎之思。而史記自稱太史公曰乃本于此。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前文云。君子觀象玩辭觀變玩占。今言此四即易所有聖人之道也。夫玩辭則能言。觀變則能動。觀象則可以制器。玩占則可以卜筮決疑。言也。動也。 制器也。卜筮也。聖人修身治人之事。豈有外于此四者哉。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君子。學聖人者也。學聖人者必學易。善學易者。舉凡有為有行。必玩辭而玩占。果能玩辭玩占。則易之至精。遂為我之至精矣。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  參者。彼此參合之謂。伍者。行伍定列之謂也。雖彼此參合。而不壞行伍之定列。雖行伍定列。而不壞彼此之參合。故名參伍以變。由彼此參合。則其數相錯。由行伍定列。則其數可綜。故云錯綜其數。舉凡河圖洛書之成象。揲蓍求卦之法式。无不皆然。非僅偏指一種也。陰陽各有動靜。故成天地之文。六十四卦各具六十四卦。故定天下之象。誠能觀象以通變。觀變以極數。則易之至變。遂為我之至變矣。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 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蒙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5-19 10:42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溪澗不能畱。故為果行之象。盈科而後進。故為育德之象。自既果行育德。便可為師作範矣。佛法釋 者。此依不思議境而發真正菩提心也。菩提之心不可沮壞。如泉之必行。四弘廣被。如泉之潤物。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以九二上九二陽為師道。以餘四陰爻為弟子。初六以陰居下。厥蒙雖甚。而居陽位。又近九二。故有可發之機。夫蒙昧既甚。須用折伏法門。故利用刑人。所謂扑作教刑也。然既說桎梏之後。當羞愧懲艾而不出。若遽有所往。則吝矣。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以正法而扑作教刑。豈瞋打之謂哉。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以九居二。知及之。仁能守之。師之德也。蘇眉山曰。童蒙若无能為。然容之則足為助。拒之則所喪多矣。明不可以无蒙。猶子不可以无婦。子而无婦。不能家矣。佛法釋者。定慧平等。自利已成。故可以包容覆育羣蒙而吉。以此教授羣蒙修行妙定。名納婦吉。定能生慧。慧能紹隆佛種。為子克家。婦是定。子是慧也。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明納婦而云子克家者。以定必發慧。慧必與定平 等。而非偏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以陰居陽。不中不正。乃駁雜之質。宜從上九正應處。求其擊蒙之大鉗錘。方可治病。今貪九二之包容慈攝。殆如女見金夫而失節者乎。佛法釋者。不中不正。則定慧俱劣。而居陽位。又是好弄小聰明者。且在坎體之上。機械已深。若使更修禪定。必于禪中發起利使邪見。利使一發。則善根斷盡矣。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行不順。故須惡辣鉗錘以煅鍊之。不可使其修定。 六四。困蒙吝。  陰爻皆蒙象也。初可發。三可擊。五可包。惟四絕无明師良友。則終于蒙而已。可恥孰甚焉。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非實德之師友遠我。我自獨遠于師友耳。師友且奈之何哉。 六五。童蒙吉。  以六居五。雖大人而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為童蒙而吉。蓋上親上九之嚴師。下應九二之良友故也。蘇眉山曰。六五之位尊矣。恐其不安于童蒙之分。 而自強于明。故教之曰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學道之法。順則能入。設行不順。則入道无從矣。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陽居陰位。剛而不過。能以定慧之力。擊破蒙昧之關者也。然訓蒙之道。原无實法繫綴于人。所謂但有去翳法。別无與明法。若欲以我法授設。則是為寇。若應病與藥。為其解粘去縛。則是禦寇也。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无實法繫綴于人。則三根普接。契理契機。故上下皆順。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蒙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17 12:21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再索得坎。既為險為水。三索得艮。復為止為山。遇險而止。水涵于山。皆蒙昧未開發之象也。蒙雖有蔽于物。物豈能蔽性哉。故亨。但發蒙之道。不可以我求蒙。必待童蒙求我。求者誠。則告之必達。求者瀆。則告者亦瀆矣。瀆豈發蒙之正耶。不憤不啟。不 悱不發。孔子真善于訓蒙者也。佛法釋者。夫心不動則已。動必有險。遇險必止。止則有反本還源之機。蒙所以有亨道也。蒙而欲亨。須賴明師良友。故凡為師友者。雖念念以教育成就為懷。然須待其求我。方成機感。又必初筮則告。方顯法之尊重。其所以告之者。又必契理契機而貞。然後可使人人為聖為佛矣。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山下有險。即是遇。險而止。故名為蒙。蒙之所以可亨者。由有能亨人之師。善以時中行教故也。雖有善教。必待童蒙求我者。彼有感通之志然後可應。如水清方可印月也。初筮即告者。以剛而得中。故應不失機也。瀆則不告者。非是恐其瀆我。正恐瀆蒙而有損无益也。及其蒙時。即以正道養之。此聖人教化之功。令彼亦得成聖者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屯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5-15 22:13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在器界。 則有雲雷以生草木。在君子。則有經綸以自新新民。約新民論經綸。古人言之詳矣。約自新論經綸者。豎觀此心不在過現未來。出入无時。名為經。橫觀此心不在內外中間。莫知其鄉。名為綸也。佛法釋者。迷于妙明明妙真性。一念无明動相即為雷。所現晦昧境界之相即為雲。從此便有三種相續。名之為屯。然善修圓頓止觀者。只須 就路還家 。當知一念動相即了因智慧性。其境界相即 緣因福德性。于此緣了二因。豎論三止三觀名經。橫論十界百界千如名綸也。此是第一觀不思議境。 初九。磐桓。利居貞。 利建侯。   有君德而无君位。故磐桓而利居貞。其德既盛。可為民牧。故利建侯以濟屯也。佛法釋者一念初動。一動便覺。不隨動轉。名為磐桓。所謂不遠之復。乃善于修證者也。由其正慧為主。故如頓悟法門。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磐桓不進。似无意于救世。然斯世決非強往求功者所能救。則居貞乃所以行正耳。世之屯也。由上下之情隔絕。今能以貴下賤。故雖不希望為侯。而大得民心。不得不建之矣。佛法釋者。不隨生死流。乃其隨順法性流而行于正者也。雖復頓悟法性之貴。又能不廢事功之賤。所謂以中道妙觀徧入因緣事境。故正助法門並得成就。而大得民。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柔德中正。上應九五。 乃乘初九得民之侯。 故邅如班如而不能進也。初本非寇。而二視之則以為寇 矣。吾豈與寇為婚媾哉。寧守貞而不字。至于十年之久。乃能字于正應耳。吳幼清曰。二三四在坤為數十。過坤十數。則逢五正應而許嫁矣。佛法釋者。此如從次第禪門修證功夫。蓋以六居二。本是中正定法。但不能頓超。必備歷觀練熏修諸禪方見佛性。故為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乘剛故自成難。非初九難之也。數窮時極。乃反于常。明其不失女子之貞。佛法釋者。乘剛即是煩惱障重。故非次第深修諸禪。不足以斷惑而反歸法性之常。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欲取天下。須得賢才。譬如逐鹿須藉虞人。六三自既不中不正。又无應與。以此濟屯。屯不可濟。徒取羞耳。佛法釋者。欲修禪定。須假智慧。自无正智。又无明師良友。瞎鍊盲修。則墮坑落壍不待言矣。君子知幾。寧捨蒲團之功。訪求知識為妙。若自信自恃。一味盲往。必為无聞比丘。反招墮落之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堯舜揖讓。固是有天下而不與。湯武征誅。亦是萬 不得已。為救斯民。非富天下。今六三不中不正。居下之上。假言濟屯。實貪富貴。故曰以從禽也。從禽已非聖賢安世之心。况无無應與。安得不吝且窮哉。佛法釋者。貪著味禪。名為從禽。本无菩提大志願故。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柔而得正。居坎之下。近于九五。進退不能自決。故乘馬而班如也。夫五雖君位。不能以貴下賤。方屯其膏。初九得民于下。實我正應。奈何不急往乎。故以吉无不利策之。佛法釋者。六四正而不中。以此定法而修。則其路迂遠難進。惟求初九之明師良友以往。則吉无不利矣。 象曰。求而往。明也。  佛法釋者。不恃禪定功夫。而求智慧師友。此真有決擇之明者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屯難之世。惟以貴下賤。乃能得民。今尊居正位。專應六二。膏澤何由普及乎。夫小者患不貞一。大者患不廣博。故在二則吉。在五則凶也。佛法釋者。中正之慧固可斷惑。由其早取正位。則墮聲聞闢支 佛地。所以四弘膏澤不復能下于民。在小乘則速出生死而吉。在大乘則違遠菩提而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非无小施。特不合于大道耳。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以陰居陰。處險之上。當屯之終。三非其應。五不足歸。而初九又甚相遠。進退无據。將安歸哉。佛法釋者。一味修于禪定。而无慧以濟之。雖高居三界之頂。不免窮空輪轉之殃。決不能斷惑出生死。故乘馬班如。八萬大劫。仍落空亡。故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佛法釋者。八萬大劫。究竟亦是无常。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屯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15 22:02
( 震下坎上 )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 利建侯。   乾坤始立。震一索而得男。為動。為雷。坎再索而得男。為陷。為險。為雲。為雨。乃萬物始生之時。出而未申之象也。始則必亨。始或不正。則終于不正矣。故元亨而利于正焉。此元亨利貞。即乾坤之元亨利貞也。乾坤全體太極。則屯亦全體太極也。而或謂 乾坤二卦大。餘卦小。不亦惑乎。夫世既屯矣。儻務往以求功。祇益其亂。唯隨地建侯。俾人人各歸其主。各安其生。則天下不難平定耳。楊慈湖曰。理屯如理絲。固自有其緒。 建侯。 其理之緒也。佛法釋者。有一劫初成之屯。有一世初生之屯。有一事初難之屯。有一念初動之屯。初成。初生。初難。姑置弗論。一念初動之屯。今當說之。蓋乾坤二卦。表妙明明妙之性覺。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所謂真如不守自性。無明初動。動則必至因明立所而生妄能。成異立同。紛然難起。故名為屯。然不因妄動。何有修德。故曰。无明動而種智生。妄想興而涅槃現。此所以元亨而利貞也。但一念初生。既為流轉根本。故勿用有所往。有所往。則是順无明而背法性矣。惟利即于此處用智慧深觀察之。 名為建侯。 若以智慧觀察。則知念无生相。而當下得太平矣。觀心妙訣孰過于此。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乾坤立而剛柔交。一索得震為雷。再索得坎為雨。非難生乎。由動故大亨。由在險中故宜貞。夫雷雨 之動。本天地所以生成萬物。然方其盈滿交作時。則天運尚自草亂昧暝。 諸侯之建。 本聖王所以安撫萬民。然方其初建。又豈可遽謂寧貼哉。佛法釋者。无明初動為剛。因明立所為柔。既有能所。便為三種相續之因。是難生也。然此一念妄動。既是流轉初門。又即還滅關竅。惟視其所動何如耳。當此際也。三細方生。六麤頓具。故為雷雨滿盈天造草昧之象。宜急以妙觀察智重重推簡。不可坐在滅相无明窠臼之中。蓋凡做功夫人。若見雜念暫時不起。便妄認為得力。不知滅是生之窟宅。故不可守此境界。還須推破之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7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坤卦文言
jiangjinsong 2010-5-14 21:46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此仍以地道申贊坤之德也。贊乾。則自元而亨而利而貞。贊坤。則自貞而利而亨而元。乾之始必徹終。而坤之終必徹始也。文並可知。佛法釋者。即是直贊禪波羅密。以其住寂滅地。故至柔至靜。以其能起神通變化。普應群機。感而遂通。故動剛德方。 由般若為導而成。故後得主而有常。所謂般若常故禪亦常也。于禪中具足萬行。一一妙行與智相應。導利含識。故含萬物而化光。非智不禪。故坤道為順。非禪不智。故承天時行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順。即馴致其道之謂。洪化昭曰。臣而順。必不弒君。子而順。必不弒父。此正所謂辯之于早者。不作慎字解。陳非白問曰。何故積善餘慶積惡餘殃。不發實相之美。但含而未發。以此為王三昧之助。弗宜偏修以至成也。蓋禪定隨智慧行。如地承天。如妻隨夫。如臣輔君。然智慧不得禪定。則不能終其自利利他之事。故禪定能代有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 。閉則雖賢人亦 无性之妙性。似乎无陽。故稱龍以顯性善之不斷焉。既以善惡相抗則二俱有漏。故稱血以顯未離生死類焉。夫善惡想傾奪者。由未達妙性體一。而徒見幻妄事相之相雜也。實則天玄地黃。性不可改。何嫌何疑。何法可相戰耶。善惡 不同。而同是一性。如玄黃不同。而同是眼識相分。天地不同。而同一太極。又如妍媸影像不同。而同在一鏡也。若知不同而同。則決不敵對相除而成戰。若知同而不同。則決應熏習无漏善種以轉惡矣。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5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坤卦象傳
jiangjinsong 2010-5-13 22:16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性德本厚。所以地勢亦厚。今法地勢以厚積其德。荷載羣品。正以修合性之真學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此爻其靜為垢。其變為復。垢則必至于坤。復則必至于乾。皆所謂馴致其道者也。問曰。乾坤之初爻。等耳。 乾胡誡以勿用。坤胡決其必至乎。答曰。陽性動。妄動。恐其洩也。故誡之。陰性靜。安靜則有成也。故決之。 積善積惡。皆如履霜。餘慶餘殃。皆如堅冰。陽亦有剛善剛惡。陰亦有柔善柔惡。不當偏作陰柔邪惡釋之。說統云。善乾惡坤。此晉魏大謬處。九家易曰。霜者。乾之命。堅冰者。陰功成也。京氏曰。陰雖柔順。氣則堅剛。為无邪氣也。陰中有陽。氣積萬象。孫聞斯曰。隤霜不殺菽。冬无冰。春秋皆為記異。然時霜而霜。時冰而冰。正令正道。以堅冰為至。而至之自初也。如是謂凝謂順。冰畢竟是陰之所結。然惟陽伏于內。故陰氣外沍而為冰。聖人於乾曰 為冰。明是此處註腳。馴致二字。正表坤德之順處。腳跟无霜。不秋而凋。面孔无血。見敵輒走。若約佛法釋者。乾之六爻。兼性修而言之。坤之六爻。皆約修德定行而言。初上二爻。表世間味禪之始終。中間四爻。表禪波羅密具四種也。二即世間淨禪。而達實相。三即亦世間亦出世禪。四即出世間禪。五即非世間非出世禪。又借乾爻對釋。初九有慧无定。故勿用。欲以養成其定。初六以定含慧。故如履霜若馴致之。則為堅冰之乾德。九二中道妙慧。故利見大人。六二中道妙定。故无不利。九三慧過于定。故惕厲而无咎。六三定有其慧。故舍章而可貞。九四慧與定俱。故或躍而可進。六四定過于慧。故括囊而无譽。九五大慧中正。故在天而利見。六五大定即慧。故黃裳而元吉。亢以慧有定而知悔。戰則定无慧而道窮也。又約乾為正行。坤為助行者。坤之六爻即表六度。佈施如履霜。馴之可致堅冰。冰者。乾德之象。故云乾為冰也。持戒則直方大。攝律儀故直。攝善法故方。攝眾生故大。忍辱為含章。力中最故。精進如括囊。於法无遺失故。禪定如黃裳。中道妙定徧法界故。智慧如龍戰。破煩惱賊故。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純柔中正。順之至也。順理故直。依理而動故方。既直且方。則必大矣。此地道本具之德。非關習也。佛法釋者。 世間淨禪 即是實相。故直方大。正念真如為直。定之體也。善法无缺為方。定之相也。功德廣博為大。定之用也。世間淨禪法爾本具實相三德。能于 根本禪 中通達實相。故不習而无不利也。向淨禪中。覷實相理。名之為動。動則三德之理現前。于禪開祕密藏。故地道光。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蘇眉山曰。三有陽德。苟用其陽。則非所以為坤也。故有章而含之。有章則可以為正矣。然以其可正而遂專之。亦非所以為坤也。故從事而不造事。无成而代有終。佛法釋者。 亦世間亦出世禪 。亦愛亦策。故含章而可貞或從一乘无上王三昧事。則借此可發出世上上妙智而有終。不復成 次第禪 矣。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得陰之正。而處于上卦之下。位高任重。故括囊以 自慎焉。吳幼清曰。坤體虛而容物。囊之象也。四變為奇。塞壓其上。猶括結囊之上口。人之謹閉其口而不言。亦猶是也。蘇眉山曰。咎與譽。人之所不能免也。出乎咎。必入乎譽。脫乎譽。必罹乎咎。咎所以致罪。而譽所以致疑也。甚矣。无譽之難也。佛法釋者。 出世間禪切忌取證 。取證則墮聲聞闢支佛地。雖无生死之咎。亦無利他之譽矣。若能慎其誓願。不取小證。則不為大乘之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黃者。中色。君之德也。裳者。下飾。臣之職也。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斯之謂乎。佛法釋者。非世間非出世禪。禪即中道實相。故黃。不起滅定。現諸威儀。同流九界。故如裳。此真无上菩提法門。故元吉定慧莊嚴。名之曰文。全修在性。名文在中。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其靜為夬。其變為剝。皆有戰之義焉。善極則斷惡必盡。惡極則斷善必盡。故窮則必戰。戰則必有一傷也。陳旻昭曰。此天地既已定位。而震龍欲出。故戰于野也。震為龍。為玄黃。氣已盛故為血。窮乎上者必反下。故為屯卦之初爻。夫乾坤立而有君。故 次之以屯。有君則有師。故次之以蒙。屯明君道。蒙明師道。乾坤即天地父母。合而言之。天地君親師也。佛法釋者。无想天灰凝五百劫而墮落。非非想天八萬大劫而還作飛貍牛蟲。乃至四禪无聞比丘墮阿鼻獄。皆偏用定。而不知以慧濟之。故至于如此之窮。 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此總明百九十二陰爻所以用六而不用八之旨也。八為少陰。靜而不變。六為老陰。動而變陽。今筮得坤卦。六爻皆六。則變為乾卦。不惟順承乎天。亦且為天行之健矣。佛法釋者。用八如不發慧之定。用六如發慧之定。發慧之定。一切皆應久修習之。禪波羅密至佛方究竟滿。故曰大終。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9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坤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13 21:41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六畫皆陰。故名為坤。坤者。順也。在天為陰。在地為柔。在人為仁。在性為寂。在修為止。又在器界為載。在根身為腹為腑臟。在家為妻。在國為臣。順則所行無逆。故亦元亨。然必利牝馬之貞。隨順牡馬而不亂。其在君子之體坤德以修道也。必先用乾智以開圓解。然後用此坤行以卒成之。若未有智解。先修定行。則必成暗證之迷。惟隨智後用之。則得主而有利。如目足並運。安穩入清涼池。亦如巧力並具。能中于百步之外也。若往西南。則但得陰之朋類。如水濟水。不堪成事。若往東北。則喪其陰之朋黨。而與智慧相應。方安于定慧均平之貞而吉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彊。舍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 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彊。  此傳詳釋彖辭。先約地道明坤四德。次明君子體坤德而應地道也。資始所以稟氣。資生所以成形。由稟氣故。方得成形。故名順承天也。德合无彊。言其與天合德。西南。則兌離以及于於巽。皆陰之類。東北。則震艮以至坎乾。可賴之以終吉矣。佛法釋者。以坤表多所舍蓄而无積聚之如來藏性。約智名乾。約理名坤。約照名乾。約寂名坤。又可約性名乾。約修名坤。又可修中慧行名乾。行行名坤。乾坤實无先後。以喻理智一如。寂照不二。性修交徹。福慧互嚴。今于无先後中說先後者。由智故顯理。由照故顯寂。由性故起修。由慧故導福。而理與智冥。寂與照一。修與性合。福與慧融。故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也。稱理之行。自利利他。一行一切行。故德合于无疆之智而含弘光大也。牝馬行地。雖順而健。三昧隨智慧行。所以為佛之三昧也。夫五度如盲。般若如導。若以福行為先。則佛知見未開。未免落于旁蹊曲徑而失道。惟以智導行。行順于智。則智常而行亦常。故西南得朋。不過與類俱行而已惟東北喪朋。則于一一行中具見佛性。而 行行无非法界。當體絕待。終有慶矣。所以安貞之吉。定慧均平。乃可應如來藏性之无疆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乾卦像傳文言
jiangjinsong 2010-5-13 16:58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六十四卦大象傳。皆是約觀心釋。所謂無有一事一物而不會歸于即心自性也。 本由法性不息。所以天行常健。今法天行之健而自強不息。則以 修 合性矣。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複道也。或躍在淵。進无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並可知。佛法釋者。法身流轉五道名日眾生。故為潛龍。理即法身。不可用也。具縛凡夫。能知如來祕密之藏。故德施普。十乘妙觀。念念熏修。故反複道。不住相似中道法愛。故進无咎。八相成道。廣度眾生。故是大人之事。無住大般涅槃。亦不畢竟入于滅度。盡未來時。同流九界。故盈不可久。但恃性德。便廢修德。全以修德而為教門。故天德不可為首。馮文所曰。其潛藏者。非謂有時而發用也。即發用而常潛藏也。其在下者。非謂有時而上也。其上者不離乎下也。乾卦所謂勿用之潛龍。即大衍所謂勿用之一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六十四卦不出陰陽二爻。陰陽之純。則為乾坤二卦。乾坤二義明。則一切卦義明矣。故特作文言一傳以申暢之。此一節先明性德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  此一節明修德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此一節結顯以修合性也。非君子之妙修。何能顯乾健之本性哉。  統論乾坤二義。 約性則寂照之體。約修則明靜之德。 約因則止觀之功。約果則定慧之嚴也。若性若修。若因若果。無非常樂我淨。常樂我淨之慧名一切種智。常樂我淨之定名首楞嚴定。所以乾坤各明元亨利貞四德也。今以儒理言之。則為仁義。禮智。若一往對釋者。仁是常德。體無遷故。禮是樂德。具莊嚴故。義是我德裁制自在故。智是淨德。無昏翳故。若互攝互含者。仁禮義智性恆故常。仁禮義智以為受用故樂。仁禮義智自在滿足故我。仁禮義智無雜無垢故淨。又四德無雜故為仁。四德周備故為禮。四德相攝故為義。四德為一切法本故為智也。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 。天下極重難反之局。止在聖人一反掌間。致悔之由。止在一動。處亢之術。止在一悔。佛法釋者。法身不墮諸數。故貴而无位。佛果出九界表。故高而无民。寂光非等覺以下境 界。故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究竟位中。必逆流而出。示同九界。還現嬰兒行及病行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此以時位重釋六爻之義也用九而曰乾元。正顯乾卦全體大用。亦顯潛見惕躍飛亢。皆无首而皆吉。佛法釋者。理即佛為貶之極。故下。名字即佛。未有功夫。故時舍。五品位正修觀行。故行事。相似位擬欲證真。故自試。分證位八相成道故上治。究竟位不住涅槃。故窮之災。用九。則以修合性。故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此兼約德之與時。再釋六爻之義也。與時偕極。對與時偕行看。皆所謂時乘御天者也。乃見天則。則潛而勿用亦天則。乃至亢而有悔亦天則也。佛法釋者。佛性 旁通情也。  乾具四德。而非定四。故大。故復以剛健等七字而深贊之。卦言其體。爻言其用。卦據其定。爻據其變。體大則用亦大。體剛健中正純粹精。則用亦剛健中正純粹精矣。 時乘六龍。以禦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上明乾德體必具用。此明聖人因用以得體也。佛法釋者。此章申明性必具修。修全在性也。佛性常住之理名為乾元。无一法不從此法界而始。无一法不由此法界而建立生長。亦無有一法而不即 以此法界為其性情。所以佛性常住之理。徧能出生成就百界千如之法。而實無能生所生。能利所利。以要言之。即不變而隨緣。即隨緣而不變。豎窮橫徧。絕待難思。但可強名之曰大耳。其性雄猛物莫能壞。故名剛。依此性而發菩提心。能動無邊生死大海。故名健。非有无真俗之二邊。故名中。非斷常空假之偏法。故名正。佛性更無少法相雜。故名純。是萬法之體要。故名粹。無有一微塵處。而非佛性之充徧貫徹者。故名精。所以只此佛性乾體。法爾具足六爻始終修證之相。以旁通乎十界迷悟之情。此所謂性必具修也。聖人乘此即而常六之龍。以御合于六而常即之天。自既以修合性。遂能稱性起于身雲。施于法雨。悉使一切眾生同成正覺而天下平。此所謂全修在性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下六爻。皆但約修德。兼約通塞言之。佛法釋者。成德為行。謂依本自天成之性德而起行也。既全以性德為行。則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故為日可見之行也。然猶云潛者。以其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故 佛性猶為虛妄煩惱所隱而未現。而正助二行。尚在觀行相似。未成般若解脫二德。是以君子必以修德成之。而弗專用此虛解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學問是聞慧。寬居是思慧。仁行是修慧。從三慧而入圓住。開佛知見。即名為佛。故云君德。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重剛者。自強不息。有進而无退也。不中者。不著中道而悤悤取證也。上不在天者。未登十地。入佛知見也。下不在田者。已超十住。開佛知見。因時而惕。正是不思議十行法門。徧入法界。而能行于非道。通達佛道。故雖危无咎。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重剛不中。亦如上說。中不在人。謂已超十行。示佛知見也。或之者。迴事向理。迴因向果。迴自向他。和融法界而無所偏倚。有似乎疑之也。疑者。擬議以成變化之謂。故雖似有修證之事。而實无事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十地入佛知見。如天普覆。如地普載。如日照晝。如月照夜。如四時次序之始終萬物。如鬼神吉凶之折攝羣機。根本妙智。窮法界无始之始。差別妙智。建法界无時之時。理既相契弗違。則凡人與鬼神。總囿。于一理者。安得不相順而利見哉。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凡有慧无定者。惟知佛性之可尚。而不知法身之能流轉五道也。惟知佛性之無所不在。而不知背覺合塵之不亡而亡也。惟知高談理性之為得。而不知撥無修證之為喪也。惟聖人能知進退存亡之差別。而進亦佛性。退亦佛性。存亦佛性亡亦佛性。進退存亡不曾增減佛性。佛性不礙進退存亡故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而不失其正也。若徒恃佛性。不幾亢而非龍乎。又約究竟位中解者。示現成佛是知進。示現九界是知退。示現聖行梵行嬰兒 行是知存。示現病行是知亡。而于佛果智斷無所缺減。是不失其正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40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乾卦彖傳
jiangjinsong 2010-5-12 17:14
彖 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孔子彖傳。所以釋文王之彖辭者也。釋彖之法。或闡明文王言中之奧。或點示文王言外之旨。或借文王言句而自出手眼。別申妙義。事非一概。今乾坤二卦。皆是自出手眼。或亦文王言外之旨。此一節是釋元亨二字。以顯性德法爾之妙。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也。蓋乾之德不可勝言。而惟元能統之。元之德不可名狀。惟于萬物資始處驗之。始者。對終而言。不始不足以致終。不終不足名資始。即始而終。故曰統天。舉凡雲行雨施。品物流行。莫非元之德用。所謂始則必亨者也。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此一節。是顯聖人以修合性。而自利功圓也。聖人見萬物之資始。便能即始見終。知其由終有始。始終止是一理。但約時節因緣假分六位。達此六位無非一理。則位位皆具龍德。而可以御天矣。天即性德也。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故名御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此一節。是釋利貞二字。以顯性德本來融徧。所謂無不還歸此法界也。蓋一切萬物既皆資始于乾元。則罔非乾道之變化。既皆乾道變化。則必各得乾道之全體大用。非是乾道少分功能。故能各正性命。物物具乾道全體。又能保合太和。物物具乾元資始大用。乃所謂利貞也。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此一節。是顯聖人修德功圓。而利他自在也。  統論一傳宗旨。乃孔子借釋彖爻之辭。而深明性修。不二之學。以乾表雄猛不可沮壞之佛性。以元亨利貞表佛性本具常樂我淨之四德。佛性必常。常必備乎四德。豎窮橫徧。當體絕待。故曰大哉乾元。試觀世間萬物。何一不從真常佛性建立。設無佛性。則亦無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故舉一常住佛性。而世間果報天。方便淨天。實報義天。寂光大涅槃天。無不統攝之矣。依此佛性常住法身。遂有應身之雲。八教之雨。能令三草二木各稱種性而得生長。而聖人則于諸法實相究盡明了。所謂實相非始非終。但約究竟徹證名之為終。眾生理本名之為始。知其始亦佛性。終亦佛性。不過因于迷悟時節因緣。假立六位之殊。位雖分六。位位皆龍。所謂理即佛。乃至究竟即佛。乘此即而常六之修德。以顯六而常即之性德。故名乘六龍以御天也。此常住佛性之乾道。雖亙古亙今不變不壞。而具足一切變化功用。故能使三草二木各隨其位而證佛性。既證佛性。則位位皆是法界。統一切法無有不盡。而保合太和矣。所以如來成道。首出九界之表。而剎海眾生。皆得安住于佛性中也。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3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官员高校进修,为何周易这么火?”
ysughb 2010-5-12 14:57
共产党人的思想现状! 物质主义盛行的现实环境中思想空虚是必然,实际上盛行的不仅仅是周易,君不见各地寺院香火鼎盛,骗术横行,惨案四起......。偶然么,必然也,社会现象中的必然会包含政府的命运,共产党人不需要深思么? 当然这里没有否定周易或佛教之意。 参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0920 官员高校进修,为何周易这么火? 今年,中央机关有2000多名司局级官员,要在7所院校完成至少40个学分的选修课任务。 7所院校准备的56个专题班,有13个班因未达20人门槛未开班;174门讲座中有132门课因未达25人门槛暂不开课。报名人数在前三位的讲座是周易智慧、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和佛教禅宗与人生 周易智慧由社科院宗教学所余敦康讲授,有近300人选修此课(约占总人数的15%,人数过百的课程只有4门,多数在20-30人之间)。为什么这么多人选修《周易》呢?余老的解释是《周易》是用来做最高决策的,用来看风水是没有用的。 对于算命,是否也是一种最高决策呢? 官员进修,不热衷法律、环保,而热衷修身养性,是否说明中国的法律、环保等事业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呢?这样的进修,能达到什么目的呢?
个人分类: 社会视点评论|15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之乾卦
jiangjinsong 2010-5-11 21:32
(乾下 乾上) 乾。元亨利貞。  六畫皆陽。故名為乾。乾者。健也。在天為陽。在地為剛。在人為智為義。在性為照。在修為觀。又在器界為覆。在根身。為首。為天君。在家為主。在國為王。在天下為帝。或有以天道釋。或有以王道釋者。皆偏舉一隅耳。健則所行無礙。故元亨。然須視其所健者何事。利貞之誡。聖人開示學者切要在此。所謂修道之教也。夫健于上品十惡者必墮地獄。健于中品十惡者必墮畜生。健于下品十惡者必墮鬼趣。健于下品十善者必成脩羅。健于中品十善者必生人道。健于上品十善者必生天上。健于上品十善。兼修禪定者。必生色無色界。健于上品十善。兼修四諦十二因緣觀者。必獲二乘果證。健于上上品十善。能自利利他者。即名菩薩。健于上上品十善。了知十善即是法界即是佛性者。必圓無上菩提。故十界皆元亨也。三惡為邪。三善為正。六道有漏為邪。二乘無漏為正。二乘偏真為邪。菩薩度人為正。權乘二諦為邪。佛界中道為正。分別中邊不同為邪。一切無非中道為正。此利貞之誡所以當為健行者設也。 初九。潛龍勿用。  龍之為物也。能大能小。能屈能申。故以喻乾德焉。初未嘗非龍。特以在下。則宜潛而勿用耳。此如大舜耕歷山時。亦如顏子居陋巷乎。其靜為復。其變為姤。復則后不省方以自養。姤則施命誥四方以養眾。皆潛之義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初如淵。二如田。時位之不同耳。龍何嘗有異哉。二五曰大人。三曰君子。皆人而能龍者也。此如大舜徵庸時。亦如孔子遑遑求仕乎。其靜為臨為師。其變為同人。皆有利見之義焉。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在下之上則地危。純剛之德則望重。故必終日乾乾。雖至于夕。而猶惕若。所謂安而不忘危。危者。安其位者也。此如大舜攝政時。亦如王臣蹇蹇匪躬者乎。其靜為泰為謙。其變為履。皆有乾乾惕厲之義焉。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初之勿用。必于深淵。四亦在淵。何也。初則潛。四則躍。時勢不同。而跡暫同。此如大舜避位時。亦如大臣之休休有容者乎。其靜為大壯為豫。其變為小畜。皆有將飛未飛。以退成進之義焉。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今之飛者。即昔之或躍或惕或見或潛者也。不如此。安所稱大人哉。我為大人。則所見無非大人矣。此如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亦如一切聖王之御極者乎。其靜為夬為比。其變為大有。皆有利見之義焉。 上九。亢龍有悔。  亢者。時勢之窮。悔者。處亢之道也。此如大舜遇有苗弗格。舞干羽于兩階乎。否則不為秦皇漢武者幾希矣。其靜為乾為剝。其動為夬。皆亢而須悔者也。王陽明曰。乾六爻作一人看。有顯晦。無優劣。作六人看。有貴賤。無優劣。  統論六爻表法。通乎世出世間。若約三才。則上二爻為天。中二爻為人。下二爻為地。若約天時。則冬至後為初爻。立春後為二爻。清明後為三爻。夏為四爻。秋為五爻。九月後為上爻。又乾坤二卦合論者。十一月為乾初爻。十二月為二爻。正月為三爻。二月為四爻。三月為五爻。四月為上爻。五月為坤初爻。乃至十月為坤上爻也。若約欲天。則初爻為四王。二忉利。三夜摩。四兜率。五化樂。上他化。若約三界。則初欲界。二三四五色界。上無色界。若約地理。則初為淵底。二為田。三為高原。四為山谷。五為山之正基。上為山頂。若約方位。則初為東。三為南。四為西。六為北。二五為中。若約家。則初為門外。上為後園。中四爻為家庭。若約國。則初上為郊野。中四爻為城內。若約人類。則初民。二士。三官長。四宰輔。五君主。上太皇。或祖廟。若約一身。則初為足。二為腓。三為股為限。四為胷為身。五為口為脢。上為首亦為口。若約一世。則初為孩童。二少。三壯。四強。五艾。上老。若約六道。則如次可配六爻。又約十界。則初為四惡道。二為人天。三為色無色界。四為二乘。五為菩薩。上為佛。若約六即。則初理。二名字。三觀行。四相似。五分證。上究竟。以要言之。世出世法。若大若小。若依若正。若善若惡。皆可以六爻作表法。有何一爻不攝一切法。有何一法不攝一切六爻哉。  佛法釋乾六爻者。龍乃神通變化之物。喻佛性也。理即位中。佛性為煩惱所覆故勿用。名字位中。宜參見師友。故利見大人。觀行位中。宜精進不息。故日乾夕惕。相似位中。不著似道法愛。故或躍在淵。分證位中。八相成道。利益羣品。故為人所利見。究竟位中。不入涅槃。同流九界。故雲有悔。此原始要終。兼性與修而言之也。若單約修德者。陽為智德。即是慧行。初心乾慧。宜以定水濟之。不宜偏用。二居陰位。定慧調適。能見佛性。故雲利見大人。三以慧性徧觀諸法。四以定水善養其機。五則中道正慧證實相理。上則覓智慧相了不可得。又約通塞而言之者。初是淺慧。故不可用。上是慧過于定。故不可用。中之四爻皆是妙慧。二如開佛知見。三如示佛知見。四如悟佛知見。五如入佛知見也。 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六十四卦。共計三百八十四爻。陰陽各半。則陽爻共有百九十二。此周公總明一切陽爻所以用九而不用七之旨也。蓋七為少陽。靜而不變。九為老陽。動而變陰。今若筮得乾卦。六爻皆九。則變為坤卦。不惟可知大始。亦且可作成物。而六龍不作六龍用。其變化妙無端倪矣。此如大舜薦禹于天。不以位傳其子。亦如堯舜之猶病。文王之望道未見。孔子之聖仁豈敢乎。若約佛法釋者。用九。是用有變化之慧。不用七之無變化慧也。陽動。即變為陰。喻妙慧必與定俱。華嚴云。智慧了境同三昧。大慧云。一悟之後。穩貼貼地。皆是此意。羣龍者。因中三觀。果上三智也。觀之與智。離四句。絕百非。不可以相求。不可以識識。故无首而吉。 爲了惡作劇,把某人的博客大賽投票按鈕貼過來,願意按的朋友可以順手按一下,哈哈哈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6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1
jiangjinsong 2010-5-11 16:12
周易禪解卷第一         北天目道人蕅益智旭著 上經之一 六十四卦皆伏羲所畫。夏經以艮居首。名曰連山。商經以坤居首。名曰歸藏。各有繇辭以斷吉凶。文王囚羑里時。繫今彖辭。以乾坤二卦居首。名之曰易。周公被流言時。復繫爻辭。孔子又為之傳以輔翊之。故名周易。古本文王周公彖爻二辭。自分上下兩經。孔子則有上經彖傳。下經彖傳。上經象傳。下經象傳。乾坤二卦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名十翼。後人以孔子前之五傳。會入上下兩經。而繫辭等五傳不可會入。附後別行。即今經也。  可上可下。可內可外。易地皆然。初無死局。故名交易。能動能靜。能柔能剛。陰陽不測。初無死法。故名變易。雖無死局。而就事論事。則上下內外仍自歷然。雖無死法。而即象言象。則動靜剛柔仍自燦然。此所謂萬古不易之常經也。若以事物言之。可以一事一物各對一卦一爻。亦可于一事一物之中。具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若以卦爻言之。可以一卦一爻各對一事一物。亦可于一卦一爻之中。具斷萬事萬物。乃至世出世間一切事物。又一切事物即一事一物。一事一物即一切事物。一切卦爻即一卦一爻。一卦一爻即一切卦爻。故名交易變易。實即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互具互造。互入互融之法界耳。  伏羲但有畫而無辭。設陰陽之象。隨人作何等解。世界悉檀也。文王彖辭。吉多而凶少。舉大綱以生善。為人悉檀也。周公爻辭。誡多而吉少。盡變態以勸懲。對治悉檀也。孔子十傳。會歸內聖外王之學。 第一義悉檀也。偏說如此。剋實論之。四聖各具前三悉檀。開權顯實。則各四悉。 爲了惡作劇,把某人的博客大賽投票按鈕貼過來,願意按的朋友可以順手按一下,哈哈哈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7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易禪解序
jiangjinsong 2010-5-11 15:58
周易禪解序 蕅益子結冬於月臺。禪誦之餘。手持韋編而箋釋之。或問曰。子所解者是易耶。餘應之曰。然。復有視而問曰。子所解者非易耶。余亦應之曰。然。又有視而問曰。子所解者亦易亦非易耶。余亦應之曰。然。更有視而問曰。子所解者非易非非易耶。余亦應之曰。然。侍者聞而笑曰。若是乎墮在四句中也。余曰。汝不聞四句皆不可說。有因緣故四句皆可說乎。因緣者。四悉檀也。人謂我釋子也。而亦通儒。能解易。則生歡喜焉。故謂是易者。吾然之。世界悉檀也。或謂我釋子也。奈何解易。以同俗儒。知所解之非易。則善心生焉。故謂非易者。吾然之。為人悉檀也。或謂儒釋殆無分也。若知易與非易必有差別。雖異而同。雖同而異。則儱侗之病不得作焉。故謂亦易亦非易者。吾然之。對治悉檀也。或謂儒釋必有實法也。若知非易。則儒非定儒。知非非易。則釋非定釋。但有名字。而無實性。頓見不思議理焉。故謂非易非非易者。吾然之。第一義悉檀也。侍者曰。不然。若所解是易。則人將謂易可助出世法。成增益謗。若所解非易。則人將謂師自說禪。何嘗知易。成減損謗。若所解亦易亦非易。則人將謂儒原非禪。禪亦非儒。成相違謗。若所解非易非非易。則人將謂儒不成儒。禪不成禪。成戲論謗。烏見其為四悉檀也。余曰。是固然。汝獨不聞人參善補人。而氣喘者服之立斃乎。抑不聞大黃最損人。而中滿者服之立瘥乎。春之生育萬物也。物固有遇春而爛壞者。夏之長養庶品也。草亦有夏枯者。秋之肅殺也。而菊有黃花。冬之閉藏也。而松柏青青。梅英馥馥。如必擇其有利無害者而後為之。天地恐亦不能無憾矣。且佛以慈眼視大千。知群機已熟。然後示生。猶有魔波旬擾亂之。九十五種嫉妒之。提婆達多思中害之。豈惟堯舜 稱猶病哉。吾所由解易者。無他。以禪入儒。務誘儒以知禪耳。縱令不得四益而起四謗。如從地倒。還從地起。置毒乳中。轉至醍醐。厥毒仍在。徧行為外道師。薩遮為尼犍主。意在斯也。侍者再拜而謝曰。此非弟子所及也。請得筆而存之。 崇禎辛巳仲冬旭道人書于温陵之毫餘樓 爲了惡作劇,把某人的博客大賽投票按鈕貼過來,願意按的朋友可以順手按一下,哈哈哈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582 次阅读|3 个评论
莱布尼茨与八卦
热度 1 梅珍生 2010-5-10 18:21
闻操恭(文抄公?) 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于1703年4月发表题为《二进位制计算的阐述关于只用零与一,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的论文。   此前,他将二进位制表寄给在中国传教的法国教士白晋(J.Bouret,1656~1730)。白晋回信说明二进位制与伏羲八卦的六爻有关,并附寄六十四卦图。   莱布尼茨回信说:伏羲是中华帝国和东洋科学的创造者,这个易图是流传于宇宙的科学中最古的纪念物。宇宙一切从--与而来,即从0与1而来。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已了解到0与1的二元数学,已有科学上的大成就。我发现二元算术,不外是0和1之应用,也就是无与有的运用,仅于阐明中国古代的纪念物上,发生重大的效用。 文史杂志 2009年第3期 连超牛大科学家都觉得学《周易》有必要,比如莱布尼茨、比如量子力学?何况一般的官员? 萧萐父先生谓:今天的易之三义:神道易、科学易、人文易!
个人分类: 冷眼热心|100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周易·系辞传
yangyu 2010-4-17 14:15
周易 · 系辞传 “易,君子之道也” 最古老也最鲜活的完整的学术论文 开启《周易》之门,开启现代易学研究与现代儒学研究的金钥匙 孔子著 杨发达编注 【 点注 】 《周易》,中华文明之奇葩,中国龙文化之活水源头,“群经之首”。然而,要正确理解与把握《周易》之内涵并不容易。那么如何开启《周易》之门?这个金钥匙在那里?经笔者广泛研究与身体力行而发现,《周易 · 系辞传》(上下)就是开启《周易》之门的金钥匙。即: 将《系辞传》(上下)段落结构作适当调整,我们就会发现《系辞传》(上下)是一篇结构严谨、博大精深的最古老也最鲜活的完整的学术论文。依据现代科学学术思维模式,《周易》之门瞬间开启,豁然开朗。《系辞传》(上下)的结构与现代科技论文相比较,二者惊奇地完全一致。 现代科技论文的结构包括 4 个部分: 1. Introduction (引言); 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结果与讨论); 3. Conclusion (结论); 4. Supporting Information (补充说明)。 《系辞传》(上下)的结构也是如此。 笔者以《周易尚氏学》为底本(保持原文字不变,只调整段落顺序),参考现代科技论文的结构重新整理《系辞传》(上下)。 经整理后发现: 《系辞传》(上下)是一篇最古老也最鲜活的学术论文,其中《系辞传》(上)是主体,论述“易,君子之道也”;《系辞传》(下)是补充说明,服务于《系辞传》(上)。 重新整理后的《系辞传》(上下)全文如下: 系辞传 · 上 1. 引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谓之大业,日新谓之盛德,生生谓之易,成象谓之乾,效法谓之坤,极数知来谓之占,通变谓之事,阴阳不测谓之神。 2. 结果与讨论 2.1 《易》与君子之间的关系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2.2 《易》,“广矣大矣”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2.3 大衍之数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卦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 l è )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册二百一十有六,坤之册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2.4 《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孔子释《易》)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易曰:“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曰:“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易曰:“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易曰:“亢龙有悔。”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易曰:“不出户庭,无咎。”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夫易何为而作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2.5 《易》与圣人之间的关系 (1)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2)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交。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成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3)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4)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3. 结论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系辞传 · 下 1. 八卦成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2.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⑼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微显而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⑽,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 爻者效天下之动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3. 通过“易之兴也”陈述前人作《易》与用《易》 ( 1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 2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4. 通过“易之为书也”陈述“易之为书”的三个特点 ( 1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为道也。”⒀ 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帅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 2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⒁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 3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5. 孔子释《易》(进一步补充)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37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动;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易曰:履校灭耳,凶。 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履校灭耳,凶”。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言不胜其任也。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子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个人分类: 小说2|1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易经物理
liuxiaod 2010-3-30 10:17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易》的含义及“周”、“易”二字的演变
sheep021 2010-2-22 14:14
一《周易》──从普遍意义上斟酌与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经典 。 【 摘自《易经画传》作者 李燕(李苦禅之子) 】   《周易》一书之名,最早见于《左传》。晋代出土之汲冢竹书,乃战国中期魏襄王殉葬之物,其中有《易经》(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专家们一般认为,《周易》最初的成书年代约在商周之际,历经多人之心血劳动,始形成今天看到的《周易》。其来之久远无疑矣!系辞即借古代传说以证明其由来之古: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因此,对於《周易》之名,我认为理应首先按照其占文字之形意,以考其本意为妥。   先看周字,甲骨文作形、金文作形,乃田地园圃之象形,为田畴之意,衍义而为广野。《周易》乾卦九二又云见龙在田,龙可游荡之田,其广无垠!因而周又有周全、周密之义,如唐人描述疏体由画为笔不周而意周,并且,周还有周普遍及之义,东汉人郑玄的《易赞》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与系辞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义相近。唐人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也认为周字为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刘大钧同志《周易概论》早已备引如上典藉,以佐证此义。   那么,易字又作何解呢?易之甲骨文作形,若双手捧一水器注入另器之形状。至金文,省作形,郭沫若见此已疑为易字初文云:不见此形则不知其省文为何物!大康则明确指出,甲骨文、金文中字乃皆中截取的一角之形,晚则讹作形,至篆已尽失初形之意象,讹变为。许慎虽汉代文字学之佼佼者,但所见出土古文字的资料并不比今人多,故于一易而望形附会为蜥易,又云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实为汉时穿凿之解,不堪信之。至近代,外国人又从易字上看出了钥匙之形继续穿凿为打开生命奥秘的钥匙之义了!殊不知,上古中国钥匙绝无这类簧齿结构,如此考据之谈,姑置可矣!当然,汉人以日月而喻阳阴变易,从而论述易理的用心诚可理解,例如魏伯阳《参同契.乾坤设位章》所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正是以刚柔对应日月之词句结构:刚柔者阴阳也,对诸日月之为易,实为变易之义了。至于系辞所说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的日月,亦仅取其阳阴之意。因为它说的象乃《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像即人眼中感受到的象。须知,古文字日为,月为;在古文字里,日月相合的字只有明──悬象著明(!)──明之甲骨古为或形,恰是日月交辉之状!由此看来,虞翻注《参同云》谈及易时,释其字从日下月诚然是以迟文之形在附会其意,是不合初文原意的解释。故此,系辞云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又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足见易之本义并非日、月,而是双杯象形所示的斟酌之意。所以,对自汉以来的日月为易的主流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   综上所述,《周易》之名应解释为从普遍意义上进行斟酌并把握事物变化规律之意。至于《易经》乃後人崇之而加上去的尊称,以昭其经天纬地之功。正如系辞所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这,便是《周易》书名的本意吧! 二、周、易汉字的演变 .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5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李中华教授谈国学教育(节选)
pkullt 2010-1-16 10:03
一.国学:精华与糟粕 记者: 这几年有一个所谓国学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您怎么评价当前的国学热呢? 李老师: 当前的国学热是一种积极的思想文化思潮,但确实存在一定盲目性。国学热实际上是什么东西都出来了:周易的算卦,风水,推背图等,很多并不符合先进文明发展方向的东西,也出现了。很多人没有鉴别能力,只要国学就说是好的,尤其是只重形式而忽略了真正的国学精髓。就拿清明节的祭祀来说,儒家祭祀的本意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人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自己的来历。但是现在呢,祭祀烧掉的东西什么都有:股票,美元,彩电、冰箱、别墅、小轿车,据说还有纸糊的二奶,简直成了骗鬼的闹剧。这不是文明,而是愚昧。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有一个口号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是西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我们对国学真正精华的吸收。原来是一概扔掉,现在是一概地吸收。因此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何扬弃国学里面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不符合人文理念的东西?周易、儒学、佛学、道家,实际都有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对经典有一个重新的理解和诠释。 二.国学的诠释:以文本为基础,以时代精神为延伸 记者: 传统文化思想基本以古文形式存在,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即使专家之间,在某些语句的解读上也存在很大分歧。李老师您能否讲一下对经典的解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李老师: 解读经典,必须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有一个重新的理解和诠释,那就是发展。对传统文化没有新的诠释,就没有发展,那它就变成一个死的东西。 记者: 现在文艺界有一种非常庸俗的娱乐心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有害的。比如很多人就把《三国演义》当成了历史。专家的意见应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百家讲坛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目前争议很大。 李老师: 这和讲解者自身的理解有关系,多数时候就是理解问题。比如于丹,为国学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口才很好,思维也很敏捷,但在她的讲说中也有不足。比如她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解释成孩子,这就是文本的误读了,小人是和君子相对的,道德不够高的,修养不够足的,叫做小人,在古代,小人并没有太多的贬义。她的解读是一种新诠释,但是 新诠释一定要得到文本的支持,并不能违背学术规范,这是当前国学普及教育中应该注意的。文本可以做这种解释也可以做另种解释的时候,诠释者可有一个诠释的余地,但文本说黑的你却说它是白的,这即是违背文本的错误诠释。 三.国学教育中的问题 记者: 您除了给在校学生上课之外,也有很多面向成人的讲座,您觉得国学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李老师: 国学是一个各种思想混杂的复杂体系,因此国学教育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道德情操,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民族智慧为目的;其次是有选择,国学内容多如牛毛,体系庞大象大江大海;第三是要抓住核心,取其精华,积极引导,准确诠释。如《老子》五千言,思想有很多,核心的东西是无为。无为,就是在不违背自然、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的为。 佛教也一样,佛教的基本精神,不是要你逃避,而是让你放下,放不下内心的执着,世上无处可逃。 在教学上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术本身的问题和大众对国学中儒、释、道基本价值和基本精神需求的区分。 讲《周易》便是如此,《周易》的精华不在算卦。算卦的东西灵不灵?它怎么能灵? 要善于引导,不能投其所好,学习《周易》的目的之一,便是要破除对《周易》的迷信。 我们中华民族最高智慧就集中在《周易》里面。《周易》的核心是变的问题,客观世界在变动,所以人的主观世界也要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动而变。 四.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的自信 记者: 现在高校管理都讲究量化,把教育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计算的指标。这各种做法是不是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李老师: 是啊,中国哲学不讲量化,这是一个弱点,也可能是优点。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一般讲是整体的、有机的、动态的、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的分开。西方哲学则是两分,天人二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重逻辑分析,重解析量化,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今天所谓的国学热中,不能热昏了头。西方中心论要不得,华夏中心论也是不行的。未来的人类文明应该是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综合体、融合体。 当今的世界,人类文明在转型中,我们如果不加强国学的教育,在文明转型当中,就不会有我们的地位。我们 老讲话语权的问 题。 可是我们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我们都是跟着人家说话,怎么有话语权? 不了解自己的文化,也无从交流和对话,当然也就做不到比较和融合。 五.讲课经验谈 记者: 国学涉及很多道德修养问题,具体到教学环节怎么做?现在社会环境下,如果老师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可能还会有逆反心理。 李老师:不是讲应该怎么做,是讲孔子怎么说,孟子怎么说,我们怎么看待这些说法。教学可以讨论,不是说教性的。我们回到经典,经典怎么说的,我们怎么理解的,让大家自己去思考:这个东西合不合适,那个东西合不合适。还是有一个自我选择的问题,不能强迫,不能强求,因为它是个自觉的过程。 另外还得身体力行。现在,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些人变成了会说话的机器,自己的情感没有了,关怀没有了,热情也没有了。师生之间如同路人。 记者: 那关于讲什么内容,您的标准是什么呢? 李老师: 比如说 讲一个哲学家,要讲最能说明这个哲学家的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这是那个时代的创新的东西。一个观点,他之前的某人讲了,他也讲了,这不是他的东西,要找出他讲到的而前人没有讲的。 要有系统性的介绍,挑他最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的思想来给大家讲,这样让学生有一个把握,而且让他很难忘。上课不能图热闹,这就需要教师的诠释能力和学术选择的眼光,要有选择,不能什么都讲。对国学的普及教育,尤其要注意选择。 完全版本,请点击: http://llt.pku.edu.cn/?p=262
个人分类: 明师论教|5299 次阅读|2 个评论
江晓原: 科学的三大误导
zhilinyang 2010-1-5 13:5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文科学者对科学非常崇拜,而真正搞科学前沿的人,他们是知道科学有局限性的,他们也知道,我们平常对公众构造出来的科学图像,比方说科学是非常精密的,它是纯粹客观的,等等,那只是教科书构造出来的。那些在前沿做得比较深入的,成就比较高的科学家,他们完全知道自己在实验室里是怎么回事,所以他们也知道绝对的精确也是不存在的,还有很多所谓的客观的东西,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客观。结果就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我下面要讲的某些观点,有时反而在搞前沿的科学家那里是容易被接受的。   文人面对科学有时会有自卑心理,因为他们自己确实对数字之类的东西感到厌倦,看到公式也感到厌倦。当年霍金写《时间简史》,他的出版商对他说:书中每放一个公式,你的书销量就减半连 E=mc2 这样的公式也不例外。但是在第二版的《时间简史》里,霍金把这句话删掉了,因为他的《时间简史》实在太畅销了,他现在往里面放公式也不会减半(尽管如此他还是推出了《时间简史》的普及版)。但是对于其他的人来说,霍金出版商的话基本上是对的。   这是一方面的情形,另一方面,长期的教育也让我们对科学非常崇拜,结果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形这是真实的事情,理工科的和文科的教授在学校的会议上吵起来的时候,那个理工科的教授盛气凌人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啊,你写的论文我都能看懂,我的论文你能看懂吗?文科教授一想是啊,他的论文里有那么多公式,我看不懂啊。理工科教授觉得,你那点文学历史什么的我也能看懂。实际上,这种傲慢是没有道理的,要是弄一段古文,文科教授也同样能让理工科教授看不懂。   有一位很有名的院士,他经常攻击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天他在他住的小区里拦住了另一位著名学者,说某某啊,你说,《周易》它是不是伪科学?是不是糟粕?它阻碍我们科学的发展嘛。那位学者和这个院士都是同一个学校的出身的,他回答说:我们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从《易经》里来的,你看怎么样啊?这位学者很机智,他当然不赞成这位院士惯常的唯科学主义观点,但他巧妙地利用了两人正好是同一个母校,又用母校的校训去回击院士,使得院士不知说什么好。   所以,实际上学文的和学理工的本来都有一些让对方看不懂的东西,那么为什么学理工的就可以这么傲慢,而学文科的就经常要自卑呢?这种自卑本来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这种自卑确实是有原因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里有三大误导。这些误导有的人不会直接地赤裸裸地说出来,但在他们思想深处确实是这么想的。笔者自己是学天体物理专业出身,很长时间里,这三大误导在笔者身上都有,但是研究了一段科学史之后,就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第一个误导:科学等于正确   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科学当然等于正确啊。在我们平常的语境里,我们用来称赞某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经常说这个东西很科学,在这样的语境中,科学当然被我们假定它就等于正确。   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知道科学不等于正确。   因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进步的时候肯定就把前面的东西否定掉了,前面那些被否定掉了的东西,今天就被认为不正确。比如,我们以前认为地球在当中,太阳围着地球转,后来我们知道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再往后我们又知道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我们还知道地球绕日运行也不是圆周运动而是一个椭圆,再后来我们又知道椭圆也不是精确的椭圆,它还有很多摄动,如此等等。由于科学还在发展,所以你也不能保证今天的科学结论就是对客观世界的终极描述,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终级描述。以后科学还要再发展,未来的结论中我们今天的认识又不对了,或者退化为一个特例比如牛顿力学退化为相对论效应非常小的情况下的特例等等。旧的结论总是被新的结论取代,那么那些被取代的东西,它们是不是还算科学呢?   当初笔者提出科学不等于正确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驳,其中一种反驳的路径是,要求把被今天的科学结论取代了的部分从科学中拿出去,所以说托勒密的天文学现在就不是科学,因为它不正确。但是如果遵循这种路径,那么哥白尼也不正确,也不是科学,;牛顿也不正确,也不是科学。为了保证自己逻辑自恰,一旦你宣称托勒密不是科学,你就必然宣称哥白尼牛顿开普勒伽利略等等都不是科学只要有一点今天认为不正确的东西,它就不是科学。那么科学还剩得下什么?就剩下爱因斯坦勉强站在那里,但是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又有一个新发现,爱因斯坦又不正确了,那么他又被从科学殿堂里踢出去了。   要是这样的话,科学就将不再拥有它自身的历史,科学就只存在于当下这一瞬,此前一秒钟的都不是科学,这样的话就整个否定了科学自身的历史。所以这个路径是走不通的。   我们当然要承认以前的东西是科学,我们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科学,主要不是看它的结论正确与否,而是看它所采用的方法,和它在当时所能得到的验证。用一个通俗的比方,就好比是做作业:老师布置了10道作业,你做错了3道,做对了7道,你把作业交上去,老师得承认你完成了作业,老师不能说你只完成了70%的作业,还有3道题目不是作业。做错了的题目还是作业,被我们放弃了的理论和结论仍然是科学,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它们的科学资格不能被剥夺。   那么下面这个说法就也能够成立:正确对于科学既不充分也非必要。这个说法是北大的刘华杰教授想出来的,就是说有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它是科学,还有一些肯定正确的东西它不是科学。这很容易举例,比方说今天晚上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这样的话就是肯定正确的,但没有人会承认这是科学,所以很多正确的废话都不是科学。 哥白尼学说胜利的例子   我们还要看一下哥白尼学说胜利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某一种理论被我们接受,并不一定是因为它正确。   我们以前被灌输进来的一个图像是这样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一旦客观世界的规律被我们掌握,我们就能描述这个世界,我们甚至还能够改造它。认为科学的胜利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向我们展现一个又一个正确的事例,最后我们就接受它。   但是实际上我们考察科学史的例子就能看到,在很多情况下,科学不是因为它正确才胜利的。这个哥白尼的事例是许多科学哲学家都分析过的当年库恩等人都在哥白尼身上花了很大工夫,拉卡托斯也是这样,因为这个例子很丰富,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   哥白尼提出他的日心学说,为什么很长时间欧洲的科学家都不接受呢?这是因为他的学说有一个致命弱点人们观测不出恒星的周年视差。而从日心学说的逻辑上说,恒星周年视差一定是存在的,哥白尼的辩解是它太小,我们观测不到。这个辩解是正确的,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望远镜,观测仪器确实观测不到。后来直是到1838年,贝塞尔才第一次观测到了一颗恒星(天鹅座61)的周年视差。因为那时候望远镜都已经造得很大了,才终于观测到了。   按照我们以前关于正确的图像,显然哥白尼学说要到1838年才能够被学者们接受,因为在此之前他的理论有一个致命的检验始终不能证实,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这个学说。然而事实上哥白尼学说很早就胜利了,比如开普勒、伽利略都很早就接受了哥白尼学说。为什么他们会接受它呢?在当这个学说还没有呈现出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所谓正确的结果来时,为什么它已经胜利了呢?   现在库恩等人考证,这是因为新柏拉图主义。哥白尼也好,开普勒也好,这些人都信奉哲学上的新柏拉图主义在这种哲学学说里,太阳被认为是宇宙中至高无上的东西。因此他们出于这种哲学思潮的影响,不等哥白尼被证实为正确,就已经接受它了。   这个例子确实可以说明,科学和正确的关系远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些东西也并不是因为它正确它才被接受的。这个事实可以直接过渡到后来SSK理论中的社会建构学说,实际上伽利略等人接受哥白尼学说就是在进行社会建构用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权威来替这个学说作担保:虽然还没有验证它,但我向你们担保它肯定正确。 第二个误导: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很多唯科学主义者辩解说,我什么时候说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啊?我从来没这样说过啊。但是他其实是相信的,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也相信这一点。我们最多退一步说,只要给我们足够长的时间,科学技术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承认今天还有一些科学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它明天可以解决,如果明天它没有解决,那么后天它可以解决,后天它还不能解决,也不要紧,它将来一定可以解决。这是一种信念,因为科学已经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物质上的成就,以至于我们相信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   这个说法也可以换一种表述,说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事情:只要给我足够长的时间,我就可以解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这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   归根到底,这只是一个唯科学主义的信念。这个信念本来是不可能得到验证的,实际也从来没有被验证过。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信念是有害的。   因为这个信念直接引导到某些荒谬的结论,比方说已经被我们抛弃了的计划经济,就是这个信念的直接产物。计划经济说,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社会的全部需求,我们还能知道我们这个社会的全部供给,我们科学计算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我们就能让这个社会的财富充分涌流,它既不浪费也不过剩也不短缺以前搞计划经济的人的理论基础就是这样的。结果当然大家都知道了,计划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是贫困,是落后。今天我们中国经济这么发展,不是计划经济的结果,是抛弃了计划经济的结果。   阐述唯科学主义和计划经济关系的著作,最好的就是哈耶克的《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半个多世纪前,那时理性滥用还远没有今天这么严重,但那时他就有先见之明,而且对于唯科学主义会怎样导致计划经济,再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专制集权等等,他已经都根据前苏联的材料非常准确的预言了。 第三个误导: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   这第三个误导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同意的。科学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笔者以前也是这样想的。因为这和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信念是类似的它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归纳推理上:因为科学已经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成就,所以我们根据归纳相信它可以取得更多的成就,以至于无穷多的成就。   科学哲学早已表明,归纳推理是一个在逻辑上无法得到证明的推理,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得不使用它,但是我们知道它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备的证明。因此,科学它即使是解决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在现有的阶段得分非常的高,这并不能保证它永远如此。况且这个得分的高低,涉及到评分的标准,其它的学说,其它的知识体系的价值怎么评价,都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并不是由谁宣布一个标准,大家就都要照着做。   那么,为什么相信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呢?   除了类似于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样的归纳推理之外,它还有一个道德上的问题。 因为我们以前还描绘了另外一个图景,我们把科学家描绘成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只知道为人类奉献,他们自己都是生活清贫,克已奉公,他们身上集中着很多的美德。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科学家也是人嘛,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利益诉求。   为了维护上述图像,又有人宣称:科学共同体即使有问题,公众也没有资格质疑,因为你们不懂,你们不专业,而我们是既专业又道德高尚的,所以即使我们犯了错误,我们自己可以纠正,用不着你们来插手,也用不着你们来插嘴这样的一种想法以前是很流行的,它也属于那种没有直接说出来过,但是被许多人默认的。 公众是否有权质疑科学?   说到公众质疑科学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好多年前,现在的上市公司宝钢股份当年刚刚建设的时候,有一个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当时在两会上提出质疑,说宝钢这个项目的建设合不合理?有没有必要?结果媒体上就出现了很多嘲笑的声音,说一个越剧演员,她根本不懂钢铁的冶炼,矿石的运输,电力的要求等等,她整个都不专业啊,她凭什么来质疑宝钢建设是不是合理?现在我们重新来评价这件事情,我们认为袁雪芬一点都不可笑,即使她不懂,也可以质疑。 为什么不懂也可以质疑?因为你有这个权力。   因为今天的科学是用纳税人的钱供奉起来的,你是纳税人之一,因此你已经获得了这个权力,即使你不懂,你以一个外行的思路去质疑了,你也许很可笑,但是人们不应该嘲笑你,而科学家则有义务向你解释。所以今天我们说,那个宝钢工程的决策者,有义务向袁雪芬解释,我们设计这样一个企业是合理的,来说服袁雪芬,使她的疑惑冰释。当然我们今天看到,宝钢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企业,可以说当年的决策是对的,但是袁雪芬当时要质疑,她也是对的,因为她有这个权力。作为两会的民意代表,她还有义务。   当科学没有拿纳税人的钱来供养,纯粹是科学家个人业余爱好的时候,可以拒绝人们的质疑,那时科学家没有义务来回答这种质疑。比如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的时候,纯粹是他的业余活动。按今天的标准,他甚至就像一个民科,他只不过是个小职员,业余有兴趣,他那时没有拿过任何纳税人的钱。等后来他到普林斯顿,被美国供养的时候,那他就拿了纳税人的钱了。但先前他纯粹是个人爱好,一个纯粹个人的行为,当然可以拒绝别人的质疑,也没有义务去回答当然你有兴趣回答也很好,但是你可以不回答。但是,现在科学都是拿纳税人的钱供养的,所以科学共同体有义务回答公众的质疑。 科学带来的问题,只能靠科学解决吗?   科学带来的问题,只能靠科学来解决,这也是我们很常见的一句话。当那些环保人士指出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环境的破坏,或者带来了很多其它的问题比如互联网带来了心灵的疏离,电脑游戏带来了年轻人的病态等等。但是科学主义的解释是:就算我承认这些东西是我带来的,这也只能让我进一步发展来解决,你也甭想通过指出这些问题来向我泼什么脏水。   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这个表达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博士想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因为我们已经把科学想象成一个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所以每当看到科学带来的成就,或者我们看到某一个事情它是有好的结果,或者说它到现在为止呈现为好的结果的时候,如果它自己宣称它是因为科学而得到的,那么我们立刻把它记在科学的功劳簿上,说这是科学本身带来的福祉;而如果有哪件事情上科学技术带来了不好的结果(比如最近三巨氰胺带来的毒奶粉),我们立即把它分离出去,说这是某些坏人滥用了它的结果,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害处的。   所以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这种思路,确保了科学技术本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受到质疑。   在这个基础上,当科学技术带来了问题,它就可以说:只有进一步让我发展才能解决。这听起来似乎也很合理,而且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也不得不如此,我们被迫接受这种局面。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论证是有问题的。   有一个比较世俗化的比喻,这就和某些人的炒股类似:一个炒股的人做一单输掉了,他说我还要接着做,我要反败为胜;如果做一单赢了,他说我还要接着做,我要再接再厉。于是不管他做输还是做赢,总是成为他做下一单的理由。同样的,不管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好的东西还是坏的东西,总是能成为让它进一步发展的理由。   我们应该想想,这样的局面是不是有问题?   比如,我们在电视上天天都能看到广告,什么减肥、补脑、美容等等,所有这些广告,都要强调它是科学的,实际上公众通常不会参与对这些广告产品的科学性验证,事实上你也不可能去参与。实际它们只是利用了公众对科学的迷信和崇拜,目的是完成资本的增殖。又如,关于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定义,很多都受到跨国大药品公司的影响,它们通过媒体把某种东西说成病,使得大家买更多的药品,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利用科学来敛财。   科学技术现在已走向了产业化,它实际上也已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个利益共同体可以利用大家对科学技术的迷信,为它自己谋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要上大工程的时候。你在媒体上听见的,都是赞成的言论。政府的决策者想听听各方面意见时,即使让环保人士也发表了意见,但是最后他会觉得工程技术共同体的言论权重大,因为专业啊。   实际上这就像西方学者所追问的:科学有没有无限的犯错权?这个共同体做了决策,得了大单,过了几年,结果根本没有他们最初承诺的那么好,这时这个共同体会承担责任吗?不会,因为科学技术带来的问题只能进一步发展科学来解决,它站在一个稳赚不赔的立场上,它总是有道理的,它可以无限犯错误。如果我们都长期接受这种逻辑的话,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客观的科学与客观的历史   我们以前都相信有一个客观的科学,因为有一个客观的外部世界嘛,这个世界的规律被科学揭示出来,规律早就存在,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在外面存在着,只是被我们发现了而已,所以它本身的客观性是完全不能质疑的。   但是这几十年流行的SSK科学知识社会学,就是要强调这些知识有很多都是社会建构的。社会建构用我们中国人最直白的话说,就是少数人在小房间里商量出来的,它不是真的那么客观的东西,那个纯粹客观的东西它有没有是可以存疑的,即使我们承认它有,我们是不是能知道它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只能在经验的程度上,在经验的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东西。   历史的客观性与此类似,而且更容易理解。任何一个历史的事件,我们今天靠什么来知道呢?无非是靠留下来的文献,或地下发掘的文物,或某些当事人留下的访谈所谓的口述历史。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是完备的,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是由后人建构的。当然,谁的建构相对更合理,这还是可以比较的。   古代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倒是比较宽容,我们古人并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我们强调的是用历史来教化后人,所以适度的建构是完全允许的。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例,比如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其实恰恰是将教化置于至高无上地位的例子(篇幅所限只能另文讨论了)。    实际上,说客观的科学,它在某种程度上和客观的历史是类似的,它们都只是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没办法验证的。我们可以保留这样一个信念,但是我们要知道它只是一个信念而已。 我们应有的态度   20世纪50年代,C. P. 斯诺做过两个著名的演讲。斯诺自己原来是学理工科的,后来又在文科中混,所以他觉得他文理都知道。他有一个演讲是《两种文化》,中译本有好几个了。他那时候觉得科学技术的地位还不够高,因为学文科的那些人还有某种知识上的优越感,所以他要给科学技术争名位。到了今天,情况完全变了,钟摆早就摆到另一端了,如果C. P. 斯诺活在今天的话,他就要做另一个演讲了,他要倒过来给文科争名位了,因为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人文学科都受到了很强的排挤。   实际上文和理之间,斯诺的诉求还是对的,这两者要交融,要多元和宽容,谁也不是至高至善的,大家有平等的地位。   那么这个多元和宽容,意味着什么呢?   宽容可以是这样:即使我自己相信科学,我也可以宽容别人对科学的不相信。科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所以我们肯定在很多事情上用科学来解决,但是那些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是要求诸于别的东西。   所谓宽容,是说你自己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是你不把这个立场强加于人;宽容就是要宽容和自己信念冲突的东西。这和你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你自己恪守某些道德原则,并不是必然冲突的。   2007年有一个《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院部主席团联名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这个历史文献的重要性,很可能还没有被充分估计和阐述,所以值得在这里特别提出。   这个文献里特别提到:避免把科学知识凌驾于其它知识之上这个提法是国内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因为我们以前都认为科学是最好的、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所以它理应凌驾在别知识体系之上。但是现在《宣言》明确地否定了这一点。   另外,《宣言》强调,要从社会伦理和法律层面规范科学行为,这就离开了我们以前把科学想象为一个至善至美事物的图像。我们以前认为科学是绝对美好的,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根本不需要什么东西去规范它,它也不存在被滥用的问题。绝对美好的东西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美好的后果。所有存在着滥用问题的、需要规范的东西,肯定不是至善至美的东西。所以这种提法意味着对科学的全新认识。   《宣言》中甚至包含着这样的细节:要求科学家评估自己的研究对社会是不是有害,如果有害的话,要向有关部门通报,并且要主动停止自己的研究,这就等于承认科学研究是有禁区的。这也是以前从未得到公开认同的。   这个《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是院士们集体通过的,所以它完全可以代表中国科学界的高层。这个文件表明:中国科学界高层对国际上的先进理念是大胆接受的。 载2009年2月26日《文汇报》
个人分类: 沉思录|2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朱熹反對迷信地理【轉】
jiangjinsong 2009-12-13 12:26
在民間傳說裏,早年朱熹在福建當官,當地之人重風水,有一個窮刁民深知朱熹厭富憐貧的習性,遂以詭計訛詐了一個富戶家的好風水之地,最後當然是窮刁民打 贏了官司。到了後來,朱熹才發覺自己被愚。於是他到那個好風水之地去看,果然是塊寶地,於是他遂祝願曰﹕此地不發,是無地理;此地若發,是無天理! 於是該夜風雨大作,一聲霹靂,那個好風水之地塌陷為一窪水塘。天理戰勝了地理!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4958 次阅读|4 个评论
福地福人居【轉】
jiangjinsong 2009-12-13 12:05
【轉帖者按:許多關注中國傳統神秘文化的人對於堪輿、命理很感興趣,其實,中國古人對此雖然相信卻并不特別重視,認為這不過是小技而已。重要的是修身養性的大道,他們認為,只要踏實修道,那些技術上的問題自然搞定。轉帖的文章是今人寫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筆者有一位非常要好的同事有一次告訴筆者,他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具備善心而且儘量幫助別人,則縱然不去求神改運,命運也似乎會在冥冥之中獲得明顯的和意想不到的轉變。 她說最近幾年來她的許多遭遇,坦白的說便是一個極好的證明。她說她的先生在一家公立的醫院當醫師,她們夫婦平時的收入雖然很不錯,不過為了充實自己的醫院 設備,並且經常從事各種救濟貧困,獎助學生,以及其他各種慈善工作,每月開銷也很大,她平時要上班,又要照顧自己醫院的一切事務,因此每天非常忙碌,不過 為了節省開銷,她從來不雇人洗衣、煮飯和清理家務,這些繁重的工作完全都由她身為醫生夫人的一個人加以負責兼任,因此每天都備極辛勞,忙得團團轉。 為了節省每天伙食的開銷,她在上市場買菜時也大都要到處問明價錢,再選擇最合理的加以購買,如果要買新衣服,她也從來不上大的百貨公司(不過它們的價格卻 可以作參考),而且大都在路邊攤上,因為同一件相同款式的衣服,在這裏往往要便宜很多,價格相差實在太大,因此在此往往可以最少的金額獲得最大的代價。 過去她是女XX會的會員,由於經常都要繳納鉅額的會費,並且還要參加許多費時的活動,因此後來就毅然退出該會,以便節省無謂的開銷和文際。 此外,目前有許多人都競相出國觀光並以出國的頻繁為榮,然而她一向都認為出國觀光旅行雖然很有趣,然而每一次的花費實在不小,如果能夠節省這些開銷,而且 將它用到慈善的活動上,則不知道將有多少不幸的人因此可以得到救助和照顧,多少可憐的孤兒可以獲得接濟和快樂,因此她從來不輕易出國,也絕不羨慕別人到世 界各地去觀光,因為她認為只要能夠多幫助比我們不幸的人,心情就很快樂,而且這種快樂比吃山珍海味、穿貂皮大衣、住豪華別墅、鴐進口名車所得到的快樂更為 持久,也更有意義。 此外她如果發現自己醫院中的病患經濟困難便盡量在醫藥費上予以優待或減免,如果有心理上的問題她也常常根據自己所專長的知識免費給予心理的輔導,因此許多 病患在她親切的照料和輔導下,大多很快便恢復了信心和求生的意志,結果醫療的效果也似乎特別顯著。她說可能是由於她平日樂善好施、熱心助人,因此在冥冥中 就發生了許多非常奇妙的「巧合」和一些難以置信的「奇蹟」,這些奇蹟除了讓其父親安然度過某一年的「大劫」,自己二次嚴重的車禍均安然無恙,一個心臟病的 患者離開其診所轉至省立醫院才突然去世,使其避開了許多不堪設想的麻煩或危險(詳見「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第一集)等等之外,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奇妙現 象,例如,她起先買房子的時候,經過千挑萬選,最後才屬意於「蘭井街」的一棟房子,遷居後她忽然心血來潮,想要養金魚(以前完全沒有想過或喜歡過) ,而且不養則已,一養便設置了好幾個水族箱,養了許多的金魚。 此外她先生由於平常表現很優異,因此便被醫院推薦至台大醫院訓練加護病房的技術及心臟病的新式醫療方法,一年之後才回鄉服務,這時本來的患者不但沒有減 少,反而不斷的增加,後來由於要求住院求診的患者太多,無法加以收容,沒想到這時隔壁的一戶人家竟自動向他表示願意將其樓房出售給她,因此成交後其利用的 空間便立刻增加一倍,再幾年後,她家屋後的房地主也表示願意出售給她,使她家醫院的規模不久又增加了一倍,這時她又發現這塊新購的空地和房子,有一口深 井,由於井水水源充沛,從不枯竭,因此用水特別方便和經濟。 有一次無意中有一位相命師向她表示,她先生命中註定欠水,因此住處如有水源、水池或水族箱之類的景物,則事業將可蒸蒸日上,不斷發達。沒想到她所購得的房 地產,不僅是地點(蘭「井」街)與水有關,而且以後再添購的房子更擁有非常有利的條件(源源不絕的井水以及無意中所裝設的水族箱) 。因此也就事事顯得似乎較為順利。由此也似乎應驗了一個流傅已久的古訓 「福地福人居」,上天對於行善的人,在冥冥中似乎都會加以巧妙的安排,使其所作所為的結果,將來都能配合他們的需要。這位同事的遭遇便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反之,如果一個人不行善積德,卻只想憑相命、改運、改姓名或整修風水或陽宅的方式來刻意追求各種的福報,則不啻是捨本逐末,倒因為果,將來如何能夠達到目 的呢?君不見有多少世人為此耗費鉅萬,弄得焦頭爛額,結果希望還是落空,便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老蔣自掃門前雪 哪管別人瓦上霜 不理八卦與爭鬥 專心致志講科學
个人分类: 怪力亂神|2899 次阅读|4 个评论
周易·文言:君子之道原始——乾与坤
yangyu 2009-11-10 20:24
周易 · 文言 君子之道原始——乾与坤 孔子著 杨发达编注 2009/11/10 深圳清华园 文言 · 乾卦 1 .古《周易》乾卦之原文 【卦画】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 潜龙勿用。 九二: 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 亢龙有悔。 用九: 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2 .文言 —— 孔子解读古经 2.1 经辞解读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2.2 爻辞解读 初九曰: 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 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 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 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曰: 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 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 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 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 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2.3 结合爻位对爻辞的整体解读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2.4 彖辞解读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2.5 结合“君子之道”对爻辞作进一步解读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3. 结论 大象: 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 。(《大象》) 小象: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小象》)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聚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 · 坤卦 1 .古《周易》坤卦原文与《小象》 【卦画】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爻位、爻辞与《小象》 初六: 履霜。坚冰至。 象曰: 履霜。阴始凝也。驯至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 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 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 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 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 黄裳元吉。 象曰: 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 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 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 利永贞。 象曰: 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彖曰: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2 .文言——孔子解读古经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阴凝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3 .结论 大象: 地势坤。君子以 厚德载物 。(《大象》) 《小象》 是由《爻辞》衍生出来的,在此,孔子已经将其紧密结合在《爻辞》之后了。 屯卦 【卦画】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爻位、爻辞与《小象》 初九: 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 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 屯如 □ 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 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 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 既鹿无虞。以纵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 求而往。明也。 九五: 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 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 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个人分类: 小说文字|17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道路上
梅珍生 2009-11-2 18:12
在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道路上 萧汉明教授的学与思 陈仁仁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长沙410081) 萧汉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全国一级学会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1940年10月,萧汉明生于湖北省孝感县祝站区萧家湾。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随即被分配到昆明军区陆军第十四集团军云南开远卧龙谷军垦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1月正式入伍,任军政治部教育干事。1973年2月调昆明军区军政干校任政治教员,直至1978年7月转业到武汉职工医学院任政治课教师。1979年萧汉明考上了武汉大学研究生中国哲学专业,师从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三位先生。萧汉明先生自1982年硕士毕业留武汉大学执教以来,在中国哲学领域,出版了《船山易学研究》、《阴阳大化与人生》、《周易参同契研究》、《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周易本义导读》、《道家与长江文化》、《传统哲学的魅力》等个人专著七部,与师友合编《周易纵横录》、《医易会通精义》等文集四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其学术研究自中国哲学史入手,史与论相结合,学术与思想并重。其主攻方向为易学、道家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古代天文学、传统医学、炼丹术、风水学)等,这些领域每一个都以其需要专精而广博的相关知识而足以让某些文科专家望而却步。其研究的总目标是尽力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这些领域中,发掘出有益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以及汲取有益于改善现代人类生存方式的传统精髓,促进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萧汉明先生首先是作为一个易学史家称名于世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与师友一道组织主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周易研讨会,推动了易学研究的复苏。其学术思想的主要领域、其著述的主要问题,都在易学上,他在易学研究上所花费的时间也贯穿了其整个研究生涯。而奠定他在易学界之地位的乃是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船山易学研究》(华夏出版社1987年),这本书也是易学界第一部有关船山易学思想的综合研究专著,勾勒出了船山易学思想的体系。这部著作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际著名汉学家、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Jacques Gernet(谢和耐)研习王夫之十余载,在他探讨王夫之的思想源泉的专著《话语逻辑与聚合逻辑》中,除了《船山全书》,他曾提到自己的五部主要参考书目,其中第三部就是萧汉明的《船山易学研究》,前面两部是嵇文甫先生的著作,后面是钱穆和Ian McMorran两位先生的两部相关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的杨庆中先生在世纪之交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专著中,将萧汉明先生与郭沫若、高亨、金景芳等当世易学大家并列,专立一节《萧汉明及其〈船山易学研究〉》充分肯定了萧汉明对船山易学以及易学与传统医学研究上所作的贡献。易学名家张善文先生曾有专文评价该著,认为这本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船山先生的《易》学成就作了颇为深刻的总结,这不论在哲学史研究领域,还是在《易》学史研究方面,都是极有意义的。 除了船山易学研究,在易学上,萧汉明还涉足了一些其它论域,大体从其研究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看,主要体现在《周易》经传研究、易图书学研究以及易家易学思想与易学史研究三个方面。尤其在易河图的问题上,萧汉明指出了河图的多样性、河图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并论证了《系辞》河图即十数图应该是特殊的河图之一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此说在易学界曾被广为关注,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在医易会通视域下作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是萧汉明先生长期从事的一项学术研究。在这片园地里,他先后出版了《医易会通精义》与《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两部专著,在《周易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医〈易〉会通与文化进化论》、《关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辨》、《张介宾医学哲学简论》、《易学与医学》、《周易的动态理论与中医学》、《〈易经〉中的医学萌芽》等十余篇专论。关于医易关系,他取医易会通说,并对医易会通史作了分期。他将中医学的学科形态界定为自然哲学而非科学。他重新论证了目前以阴阳五行说作为中医学理论基础加以研究的必要性与具体内容,以及中医学现代化的途径,指出中医学现代化的全部问题应该从中医提出。 关于中国哲学之源起问题,是萧汉明先生很早就进入的一个论域。他主要论及了以下三大问题,一是远古初民原始宗教观念的变迁与转向,二是春秋时期人文精神的勃兴及此时代下哲学巨子的思想创造成果,三是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最大背景观念之一的阴阳五行观。早在20世80年代初,萧汉明先生发表的《论中国古史上的两次绝地天通》(《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3期),就得到了任继愈先生的激赏与首肯;21世纪初又发表了《三代礼教的崩溃与人文精神的勃兴兼论中国哲学的缘起》等文,从其研究思路来看,他是较早思考中国思想文化之巫史传统的学者之一。其阴阳五行之起源的研究、道教《周易参同契》的研究等也都或多或少与此思路相关。阴阳五行观的研究是萧汉明学术思想研究的一个重点,在这个论题上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出版了专著《阴阳:大化与人生》(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此书在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突现了阴阳五行作为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特征。 在道家道教思想的研究领域,萧汉明与唐明邦、许抗生、陈鼓应、熊铁基等先生相友善。他的《周易参同契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与《道家与长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等专著,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探索与创新。关于《周易参同契》,萧汉明尽可能地使一切接近解决边缘的问题得到确解,并对以往研究者尚未问津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他的道家思想研究最值得关注的是他对老子庄子思想的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是对老子道德论宇宙论与庄子性命论自然哲学思想的研究。 除了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研究,萧汉明先生亦对某些具体而专门的古代自然科学如天文学、数学、科学原理等颇有研究,此外,他还对苏秦、观射父、管子、孙子诸子思想作过别有新意的研究,萧汉明先生博大而专精的学问气象,在中国哲学界是知者共知的。 萧汉明先生一直把某种哲学原理之思贯穿在他的整个研究之始终。这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性思维特征的揭示,对辩证法理论形态的区分上,而其宗旨乃在于促使传统哲学现代化。萧先生很早就比较完善地形成了关于辩证法理论形态的思想,但更加自觉而明确地从理论上提出并界定辩证法理论形态的还是近年进一步思考的成果。他的《辩证法理论形态刍议》一文,明确将辩证法的理论形态区分为辩证法的分析形态(即分析型辩证法)与辩证法的综合形态(即综合型辩证法)。萧汉明认为,综合哲学是当今世界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继续以辩证分析取代或否定辩证综合的哲学都将成为时代前进的障碍。对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含有综合型辩证法的深厚的思想资源,如易学系统中利用易象建构的各种模型、中医学的脏象学说与五行理论等,萧汉明都作了细致的发掘与研究。此外,他还运用综合型的五行网络思维模式对现代市场经济诸门类之关系作了系统的思考与解释,这是其哲学之思的现实应用,是促使传统哲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 [法]谢和耐《话语逻辑与聚合逻辑:〈周易〉王夫之思想的源泉》,刘军平译郭齐勇校,载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编《哲学评论》20031,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19页。 载《湖北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1日第4版
个人分类: 哲学动态|3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转载)
wliming 2009-9-6 00:49
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方才对我的介绍有一点点需要更正的地方:我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已经退休了,我现在是北京清华大学的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 我的题目是《《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下几十分钟要讨论许多观念:精简、比类、天人合一,联想,取象,汉语汉字之形成,归纳等。这么多观念很短时间不能讲得清楚,主要讨论的集中于三点。(附图一) 第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我所以对于《易经》发生了兴趣。 第二《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我是研究物理学的,没有研究过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语音学、美学、哲学等等。可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成因,我近年来发生了兴趣,所以大胆的今天在这个场合跟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易经》大家知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文献,据说是夏朝已经有了最早的《易经》叫连山,商朝有了比较晚一点的归藏,都失传了。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易经》是西周时候的周易。所以《易经》的孕育前后至少经过一千多年,这个结论我想是大家可以同意的。 《易经》里面64卦开始是乾卦和坤卦。如果问《易经》是怎么形成的,以下这个说法大家似乎可以接受:最早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系统性了解就发展了卦符,所有64卦都有卦符。乾就是六个连线,坤是六个断线。有了符以后还得有名与字。卦名有音,有音还不够,就有一个字。这前后发展的次序我不是研究考古学的,不过我想这个次序很可能多少是对的。 可是我们知道孕育《易经》的年代也正是汉语汉字开始形成的年代,是中华文化孕生的年代。这些卦是象,这是周易里面自己讲的,是浓缩了的观念,以卦符卦名将天、地、人的变迁分类为象。 上面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到底《易经》的精神是什么: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是《易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我认为贯穿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 譬如分类精简,例子极多。今天大家知道中医的理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疾病与医药各分成阴阳、寒暖、表里,等类,用这个分类的观念做大前提发展中医理论。这是从《易经》的传统所遗留下来的。像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很多。 一、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生的原因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生。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种道理: 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 第二,科举制度。 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 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第四跟第五两点跟《易经》我认为都有密切的关系。 先讲第四点,关于推演与归纳两种思维方法。近代科学的思维方法见下图:(附图二) 归纳与推演都是近代科学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为说明此点让我们看一下Maxwell(1831-1879)创建Maxwell方程的历史。 Maxwell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十九世纪中叶写了三篇论文,奠定了电磁波的准确结构,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二十世纪所发展出来的无线电,电视,网络通讯等等,统统都基于Maxwell方程式。他是怎样得到此划时代的结果呢? 他的第一篇文章里面用的是归纳法,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必须认识到互相类似的物理学分支。就是说物理学中有不同的分支,可是他们的结构可以相互映证。 他用这个观念来研究怎样写出电磁学方程式,以流体力学的一些方程式为蓝本。这种研究方法遵循了归纳法的精神。 几年以后,在第三篇文章中他把用归纳法猜出的电磁方程式,运用推演法而得出新结论:这些方程式显示电磁可以以波的形式传播,其波速与当时已知的光速相符,所以光即是电磁波,这是划时代的推测,催生了二十世纪的科技发展与人类今天的生活方式。 上面的故事清楚地显示归纳与推演二者同时是近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其中归纳法的来源是什么? 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 都是贯穿《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是向上求整体象的方法。 可是中华文化没有发展出推演法。我们怎么可以证明此欠缺呢?请看徐光启的一些话:徐光启(1562-1633)是明朝末年一个大臣,而且是一个大学者。大家知道他是最早与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人,翻译了前六章。他们翻译的原版,现在在国内还有几本,我曾经在北京图书馆去请他们给我看过一本。 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贡献,第一次把推演法规律化,其影响不可以道里计。后来牛顿写了PrincipiaMathematica。如果你翻一下此书你就会发现他写的方法完全是照着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方法,是由公理,定理,然后到证明等等。它是照抄欧几里德的推演法的形式。不幸的是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时候虽早,(那时牛顿还没有出生),可是这翻译有将近三百多年在中国没有发生应该有的影响。 徐光启在翻译了以后,了解到推演法一个特点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 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这跟中国传统不一样。中国传统对于逻辑不注意,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最后的结论。徐光启又有这样几句很有名的话: 似至晦,实至明, 似至繁,实至简, 似至难,实至易。 这也是推演法的特点。懂了推演法的精神以后就知道推演其实比归纳容易。请参阅图二。 下面要讲上述第五点,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 天人一物,理一分殊,内外一理,起源于易经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内,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 我们知道王阳明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间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这样当然格不出近代科学。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当然我讲这句话会使得很多人觉得,尤其是研究中国哲学的人觉得我对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攻击得太厉害了。我完全没有攻击的意思。天人合一的内涵绝不止内外一理,还有更重要的天人和谐。天人和谐对于中国的传统影响极大。而且从今天的世界现状讲起来,我们可以问,摒弃天人合一而完全用西方的办法发展下去是否将要有天人对立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不过不在我今天所能够讨论的范围之内。 二、汉语汉字的成因 世界上原始语言与成熟语言几乎都是复音的,单音的语言是仅有的。我不晓得任何一个别的成熟的语言是像汉语这样单音的。近年考古学家发现一万六千年以前江西的居民已经采集野生稻为主要的粮食。所以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开始形成了中华文化。我们可以相信他们已经有语言,我们也有理由可以假设,这些我们的祖先所用的语言是复音的。那么后来怎么变成单音的汉语呢? 从复音的汉语变成单音的汉语这中间一定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一定有它的道理,因为这是十分独特的事情。 我的一个大胆的假设是:这变化是受了易经的影响。卦名是单音的。乾、坤,都是单音的。是统治者用的,是神秘的,有重大影响的,念起来有份量的。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重视单音符号的价值观,而影响后来整个汉语的发展。在座有语言学的专家,我这个讲法是很大胆的,希望不被语言学家批评得体无完肤。我们看元、亨、利、贞、吉、凶、阴、阳、日、月、天、地,这些有声有色,有份量的,讲出来有影响的单音字对于整个语言文字的发展当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刚才说我猜想汉语、汉字所以变成单音的语言文字与《易经》有密切关系。 三、中华文化的审美观 《易经》的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的精神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极深又极广。下面我简单讨论它对汉语、汉文法、文学、艺术、书法等的影响。 英文Word,通常翻译为字。这不恰当。应翻译为词,是一个或好几个字构成的。比如现代,比如所以,都是两个字的词。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字所组成的,可是绝大多数是一个或者两个字的,不太有三个字以上的词。多半的三个字或以上的词都是复词,或是音译的词。前者例如外祖父,洞庭湖,后者例如成吉思汗。 19世纪开始翻译元素名字的时候也只用一个字,氧、硫、镭,这些在英文里面都是复音的,在中国翻译都变成一个单音的词。为什么这样吝啬呢?我认为在中华文化形成时代,在汉语形成时代,受了易经的卦名的影响,发展出来了精简为美,浓缩为美的深层观念。此审美观影响了词的形成。 世界所有的语言都有共同的深层文法,然后在此深层文法之上,不同的语系各自发展,这是Chomsky的一个大发现。比较不同的语言就会发现每一种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等。汉语亦然。可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极少用介词。例如不说我的父亲而说我父亲;不说慢慢地跑而说慢慢跑,把介词省略掉了。所以西方人说中文是电报式的文字,尤其是古文。好的古文确实是极美的文学。美的原因之一就是古文不遵循通常文法的发展方式,而力求用最少的词表达出最多的意思。这种审美观念应是易经的浓缩化精简化的申延。 联想在世界任何文学之中都占重要的位置,而在汉文文学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因为汉文中的词既常常建构于数个单音的字,就往往是根据联想而形成的。譬如风气,风云,风流,风景,风光,风雨,风俗都是联想形成的词。风云一词的形成可用下图表示:(附图三) 这种词的结构更进一步促使汉文学演化成联想的文学,云想衣裳花想容,秦时明月汉时关就都是升华了的联想。 中华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与西方传统绘画完全不同,是观物取象的象,不是照像的像;是精神的象,不是形似的像;是天人合一的象,不是歌颂自然的像。我认为这种思维精神是从易经来的。 至于说易经对书法的影响,更是非常清楚了。书法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占极重要的位置,是其它文化所没有的。 而书法显然跟《易经》的浓缩化、符号化、抽象化的精神有直接关系。我一个好朋友书法家、雕塑家、文学家、文学评论家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里面曾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我所以完全同意他这句话,就是因为书法把《易经》的精神具体化了,现实化了。 2004年9月23日定稿
个人分类: 哲学|25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周易·大象:效法天地、修身成君子64法则
yangyu 2009-6-27 16:05
周易 · 大象 效法天地,修身成君子64法则 - 孔子著 杨发达编注 深圳清华园 2009.5.4 【点注】 1. 六十四法则的结构 乾卦“自强不息”是总的行动准则,坤卦“厚德载物”是总的追求目标。 其余六十二卦都是围绕乾卦和坤卦而展开,是更为具体的成君子法则。 其中“ 厚德载物 ”可分为“ 厚德 ”与“ 载物 ” 两个方面 ,二者之间关系是: 先“德”后“物”,载“物”应合“德”,进而厚“德”,“德”厚则“物”载,“物”载则“德”厚。 “德”源于“物”而又高于“物”,可理解为自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不仅仅局限于“伦理道德”这种传统含义。“厚”,“载”作动词,可理解为丰富、增加、提高、丰厚等涵义。 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思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思想与“厚德载物”思想不谋而合;在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迫切须要“自强不息”这种精神。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因此,清华大学恰好继承了“君子之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项法则。 2. 《论语》与《大象》之间的关系 《大象》中共有“君子” 53 处;《论语》中“君子”二字共出现 107 次。 《大象》是高度的理论总结,是总的结论。 《论语》是具体过程,是孔子与其弟子们的实践记录,是循序渐进的量变过程。 《大象》中君子有 53 处,先王有 7 处,后有 2 处,上有 1 处,大人 1 处,合为 64 卦。 笔者已经在原文上进行了标注。 必须指出: 孔子之志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忠”于自己的志向,“恕 / 包容”一切人与事物,以“三人行”的学习方法全力以赴寻找答案。“君子之道”就是他的答案之一,《大象》就是孔子所创作的一部有关“法天地、修身成君子”的成功学巨著。 因此,《论语》只是孔子思想中的一部分,决不是全部。 详见《〈论语〉原文与互动理解——一部学思并行,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经典入门教材,其核心价值指向于“君子之道”与“大学之道”》(附录二)。 3. 《大象》解读建议 在此,孔子 采用的是“比兴”手法——法天地以尽人事(修身成君子),并且是从内外卦(下上卦)整体结构进行阐述的。因此,笔者采用了 双色卦画,目的就在于体现内卦与外卦的整体性。 此外,孔子吸取了《彖辞》“爻位解读”(从六个爻位进行解读)模式及其义理思想。 建议: 关键在于理解与整体把握,以及多联系生活实践思考。 4. 为什么要修身成君子? 《周易·系辞传·下》: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结合八卦太极易图,可知: 每一个人都是“君子”与“小人”的共同体。或者说每个人有“善”与“恶”的两个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同时,这也意味着其破坏力越大。 《老子 · 虚用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为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指:“圣人”也会犯“不仁”的错误。 子谓 子夏 曰:“女 为君子儒 ! 无为小人儒 。”(《论语》6.13) 由此可见:“ 修身成君子 ”就是 “回归人的本位特质” 。 《大象》就是一部有关“法天地、修身成君子”的成功学巨著。据此,我们就能够快速成长,简言之,这就是“易经”,或者说是“捷径”。 - 《大象》原文 卦名 大象 只要认真学习这部分内容,就可快速成君子 乾 象曰。天行健。 君子 1 以 自强不息 。 坤 象曰。地势坤。 君子 2 以 厚德载物 。 屯 象曰。云雷。屯。 君子 3 以 经纶 。 蒙 象曰。山下出泉。蒙。 君子 4 以 果行育德 。 需 象曰。云上於天。需。 君子 5 以 饮食宴乐 。 讼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 君子 6 以 作事谋始 。 师 象曰。地中有水。师。 君子 7 以 容民畜众 。 比 象曰。地上有水。比。 先王 1 以 建万国 。 亲诸侯 。 小畜 象曰。风行天上。 小畜。君子 8 以 懿文德 。 履 象曰。上天下泽。履。 君子 9 以 辨上下 。 安民志 。 泰 象曰。天地交。泰。 后 1 以 财(裁)成天地之道 。 辅相天地之宜 。 以左右民 。 否 象曰。天地不交。否。 君子 10 以 俭德辟难 。 不可荣以禄 。 同人 象曰。天与火。同人。 君子 11 以 类族辨物 。 大有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 君子 12 以 遏恶扬善 。 顺天休命 。 谦 象曰。地中有山。谦。 君子 13 以 裒 ( póu ) 多益寡 。 称物平施 。 豫 象曰。雷出地奋。豫。 先王 2 以 作乐崇德 。 殷荐之上帝 。 以配祖考 。 随 象曰。泽中有雷。随。 君子 14 以 向晦入宴息 。 蛊 象曰。山下有风。蛊( g? )。 君子 15 以 振民育德 。 临 象曰。泽上有地。临。 君子 16 以 教思无穷 。 容保民无疆 。 观 象曰。风行地上。观。 先王 3 以 省方观民设教 。 噬嗑 象曰。雷电噬嗑( shì kè )。 先王 4 以 明罚敕 ( ch ì ) 法 。 贲 象曰。山下有火。贲( bēn )。 君子 17 以 明庶政 。 无敢折狱 。 剥 象曰。山附地上。剥。 上 1 以 厚下安宅 。 复 象曰。雷在地中。复。 先王 5 以 至日闭关 。 商旅不行 。 后不省方 。 无妄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先王 6 以 茂对时育万物 。 大畜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 君子 18 以 多识前言往行 。 以畜其德 。 颐 象曰。山下有雷。颐。 君子 19 以 慎言语 。 节饮食 。 大过 象曰。泽灭木。大过。 君子 20 以 独立不惧 。 遁 ( dùn ) 世无闷 。 坎 象曰。水 洊 至。习坎。 君子 21 以 常德行 。 习教事 。 离 象曰。明两作。离。 大人 1 以 继明照于四方 。 咸 象曰。山上有泽。咸。 君子 22 以 虚受人 。 恒 象曰。雷风。恒。 君子 23 以 立不易方 。 遁 象曰。天下有山。遁( dùn )。 君子 24 以 远小人 。 不恶而严 。 大壮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 君子 25 以 非礼勿履 。 晋 象曰。明出地上。晋。 君子 26 以 自昭明德 。 明夷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 君子 27 以 莅众 。 用晦而明 。 家人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 君子 28 以 言有物 。而 行有恒 。 睽 象曰。上火下泽。睽。 君子 29 以 同而异 。 蹇 象曰。山上有水。蹇。 君子 30 以 反身修德 。 解 象曰。雷雨作。解。 君子 31 以 赦 ( sh è ) 过宥 ( y ò u ) 罪 。 损 象曰。山下有泽。损。 君子 32 以 惩忿窒欲 。 益 象曰。风雷。益。 君子 33 以 见善则迁 。 有过则改 。 夬 象曰。泽上于天。夬( guài )。 君子 34 以 施禄及下 。 居德则忌 。 姤 象曰。天下有风。姤( gòu )。 后 2 以 施命诰 ( g à o ) 四方 。 萃 象曰。泽上於地。萃。 君子 35 以 除(治)戎器 。 戒不虞 。 升 象曰。地中生木。升。 君子 36 以 顺德 。 积小以高大 。 困 象曰。泽无水。困。 君子 37 以 致命遂志 。《论语 · 泰伯》 井 象曰。木上有水。井。 君子 38 以 劳民劝相 。 革 象曰。泽中有火。革。 君子 39 以 治历明时 。 鼎 象曰。木上有火。鼎。 君子 40 以 正位凝命 。 震 象曰。 洊 雷震。 君子 41 以 恐惧修省 。 艮 象曰。兼山。艮( gèn )。 君子 42 以 思不出其位 。 渐 象曰。山上有木。渐。 君子 43 以 居贤德善俗 。 归妹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 君子 44 以 永终知敝 。 丰 象曰。雷电皆至。丰。 君子 45 以 折狱致刑 。 旅 象曰。山上有火。旅。 君子 46 以 明慎用刑 。 而不留狱 。 巽 象曰。随风。巽( xùn )。 君子 47 以 申命行事 。 兑 象曰。丽泽兑。 君子 48 以 朋友讲习 。 涣 象曰。风行水上。涣。 先王 7 以 享于帝立庙 。 节 象曰。泽上有水。节。 君子 49 以 制数度 。 议德行 。 中孚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 君子 50 以 议狱缓死 。 小过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 君子 51 以 行过乎恭 。 丧过乎哀 。 用过乎俭 。 既济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 君子 52 以 思患而预防之 。 未济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 君子 53 以 慎辨物居方 。
个人分类: 小说文字|23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人行全解,大象,法天地,修身成君子64法则
yangyu 2009-6-9 12:42
三人行全解,大象,法天地,修身成君子64法则 杨发达 13428994634 版权归属杨发达,转载请注明出处! 解密中国龙文化金钥匙
个人分类: 小说文字|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莱布尼兹、二进制与《周易》-(转载)
chrujun 2009-4-19 22:40
莱布尼兹、二进制与《周易》 http://www.whyandhow.org 科普知识 二进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进位制,由于在现代被用于电子计算机中,而旧貌换新颜变得身价倍增起来。或许是出于证明我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这样的好心吧, 许多人从我国伟大而神秘的《周易》中发现了二进制。当有人发现莱布尼兹曾将二进制与中国《周易》联系在一起时,就自认为找到了一个更为有力的证据。于是, 一个神话就被泡制出来了。其大意是:莱布尼兹通过在中国的传教士,得到了八卦图,他领悟到只要把八卦中的阴爻代表0,阳爻代表1,就可以创立一种新的记数 法:二进制。这一神话虽经部分数学史家之批驳,但至今仍广为传播。因而,我们有必要更详尽地对莱布尼兹、二进制与《周易》三者的关系做一澄清、说明的工 作。 莱布尼兹与二进制 二进制记数法的历史常与莱布尼兹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莱布尼兹并不是这种记数法的最早发现者。在他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过这种记数法。如十七世纪初, 英国代数学家哈里奥特在他未发表的手稿中提到了它。1670年卡瓦利埃里又一次重复了这一发现。莱布尼兹大概未见到过前人的论述,所以当他重新发现二进制 时,他一直以为这是自己的独创。不过,由于二进制是在莱布尼兹的大力提倡和阐述下,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所以把二进制与莱布尼兹联在一起作为一种已习惯的说 法也无什么不当之处。 莱布尼兹重新发现二进制的时间大约是在1672-1676年。1679年3月15日,他写了题为《二进算术》的论文,对二进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 建立了二进制的表示及运算。1696年,他向奥古斯特公爵介绍了二进制,公爵深感兴趣。1697年1月,莱布尼兹还特地制作了一个纪念章献给公爵。上面刻 写着拉丁文:从虚无创造万有,用一就够了。由此可看出,莱布尼兹对二进制的极大偏爱存在神学方面的原因。在他看来,一切数都可以用0和1创造出来,这 正可以作为基督教《圣经》所说上帝从无创造有的象征。也就是说,从二进位制中,莱布尼兹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证据。 莱布尼兹为奥古斯特公爵制作的二进制纪念章 1701年,莱布尼兹将关于二进制的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学院,但要求暂不发表。1703年,他将修改后的论文再次送给法国科学院,并要求公开发表。自此,二进制开始公之于众。 莱布尼兹与《周易》 莱布尼兹是一位有着极其广泛兴趣的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数学、哲学、逻辑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语言、法律及神学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 的人物。他兴趣的触角也伸向了中国。从年轻时候起,他就通过广泛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1689年,莱布尼兹认识了从中国返回的耶稣会士闵明我。两人交往 数月。1694年,当闵明我再次回中国时,莱布尼兹交给他一个希望了解中国的提纲,共30项之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知识领域。1697年10月,另一位著 名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与莱布尼兹开始了通信。1697年12月,在与白晋的通信中,莱布尼兹阐明了自己的二进制观点。1701年11月,白晋从北京给莱布尼 兹回信,信中告诉他伏羲六爻的排列与二进制记数法的顺序是相同的。白晋还随信附上了伏羲六十四爻排列的木版图。经过辗转,1703年4月1日,莱布尼 兹收到了这封信,并看到了伏羲易图。几天后,他完成了上述那篇递交给法国科学院的论文。此论文的题目是:《关于仅用0与1两个符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 附其应用以及据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透过这个长题目,不难窥出莱布尼兹在此论文中不但阐明了二进制,而且已经把它与中国的八卦联系在一起了。他 为几千年前中国圣人的创造与自己的发现相一致而高兴,并为自己解开了《周易》之谜而欣喜若狂。 拉普拉斯普在他的名著《概率的哲学探讨》中曾评论说:莱布尼兹在他的二进制算术中,看出了创造万物的影象他想象:一代表上帝,零代表混沌;上 帝由混沌中创造出世界万物,正如在他的记数法中用一和零表示一切的数一样。这个观念太使莱布尼兹喜欢了,所以他将它提交任中国数学院院长的耶稣神父闵明 我,希望因这种创世界的象征,而使非常喜欢科学的中国皇帝也转信耶稣教。我提到这点,目的只在指出,即使是大人物的眼睛,也会被幼稚的偏见所蒙蔽! 《周易》与二进制 莱布尼兹将自己的发现结果与中国古代圣哲伏羲的思想联系起来,认为自己揭开了数千年前中国的一个不可解之谜。那么,莱布尼兹是如何把二进制与《周易》联系在一起的呢?当他把自己的发现与《周易》联系在一起时的证据又是什么呢?为了做出说明,我们需要简单提一下《周易》。 《周易》,包括本文和解说两部分,本文内容叫做经;解说部分叫做传。经由64个卦组成,每一个卦,又是由称为爻的两种符号排列 而成。――叫做阴爻,──叫做阳爻。这两种爻合称两仪。如果每次取两个,会得到四种排列,称为四象;如果每次取三个,会得到八种 排列,称为八卦,如果每次取六个,那么会得到64种排列,称为64卦。现在我们把阳爻看作数码1,阴爻看作数码0,于是我们就可以把各种卦转化为 二进制中的数了。如由6个阴爻组成的坤卦可看作是:000000(相当于十进制中的0),而由6个阳爻组成的乾卦可看作是111111(相当于十进制中的 63)。 邵雍的六十四卦方圆图 莱布尼兹把自己的二进制与《周易》联系在一起的依据是白晋寄给他的易图。这一易图的顺序是:坤(000000)、剥(000001)、比 (000002)、观(000003)、豫(000004)一直到乾(111111),恰好是二进制记数法从小到大0到63这64个数的排列。 因而,莱布尼兹从这幅易图中解读出二进制倒是容易理解的。但当他把二进制与中国古代圣人伏羲联系在一起时,他却犯下了一个他无法想到的错误。因为他 所见到的这幅图并非来自几千年的伏羲,而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改画的,并非《周易》的原图。《周易》现存本子有两种排列。一是通行的《周易》本,顺序是:乾、 坤、屯、蒙既济、未济。换成二进制是:111111,000000,100010,010001101010,010101。对应于十进制 是:63,0,34,1742,21。每一对卦都具有某种对称性,但看不出与二进制记数法有什么联系。另一种本子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其中顺 序是按乾、否益排列的,也看不出与二进制的关系。 与64卦相似,常见的八卦也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其中一种排列方法恰对应于二进制记数法的0,1,2,3,4,5,6,7。而另一种排列则不具有这种对应关系。因此在八卦与二进制之间存在联系的说法同样是缺乏依据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莱布尼兹受《周易》影响而发明二进制,这一在中国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完全背离实际情 况的。因为莱布尼兹远在接触到《周易》之前就已发现了二进制。其次,当莱布尼兹认为中国早在几千年前的《易经》中就已有了二进制思想时,他使用了错误的证 据,他误把宋代人邵雍的易图当成了伏羲的。因而,这只是一出错误的喜剧而已。如果把莱布尼兹的说法作为中国早在几千年前的《易经》中就已有了二进制思想的 依据,那可就太往我们古人脸上涂金了。当考虑到不管是八卦还是64卦,其排列顺序都不唯一时,我们就更有理由否定《周易》中有二进制思想的结论了。在二进 制与《周易》的关联方面,我们最多可以说《易经》的八卦中无意识巧合碰上的东西,被莱布尼兹有意识地发现了(李约瑟语)。 不过,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即把《周易》看作一种具有开放性的经典文本,后人可以对它做出不同的解释。在这种解释学立场下,我们 就没必要否认莱布尼兹用二进制解释邵雍易图的合理性,也没有必要反对《周易》中蕴含着二进制的说法了。作为对经典的一种解读方式,把两者联在一起是有道理 的,可以看作是对经典的一种创造性的发挥。只是,我们必须要严格区分开这种新的解读方式与古人原意之间的差距,注意不要把后人在新视角下看到的东西非要安 到古人身上,并美其名曰:弘扬中华民族古代智慧。可以说,不合情理地往我们古人脸上涂金的做法如果不是出于无知,那么只能是出自于一种过度的民族自卑。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10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易》、二进制和计算机 -(转载)
chrujun 2009-4-19 22:37
《周易》、二进制和计算机 作者:王乃信   大家知道,在电子计算机中,信息、指令、状态都是用 二进制 数表示的,运算、处理也是用 二进制 数进行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二进制 愈来愈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数学史上, 二进制 数系是和德国伟大的数学家Leibniz(1646-1716)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流行着一种时髦的说法,说 二进制 来源于中国,因为《周易》中早已有了 二进制 。还有人进一步发挥说,既然 二进制 来源于中国,那么,计算机的老祖宗也应该在中国。某大报在头版头条论述所谓留给二十一世纪的悬念的文章中就说,Leibniz受《周易》启发,发明了 二进制 和计算机。 易经中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即所谓乾、坤、屯、蒙、需、讼、师、比等,是很混乱的。在考古发现的易经古本中,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就完全不同,但也同样是很混乱的。这些排列次序均与 二进制 无关。易传中的序卦是专门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的,但多为牵强附会之同,连自圆其说都谈不上,根本没有 二进制 的影子。易经将六十四卦划分为三十二对,其中占大多数的二十八对,其相对两卦的六爻是彼此上下颠倒的,这与 二进制 毫无共同之处。易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似乎是《周易》中与 二进制 有关的话。但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原始的一分为二的思想,与 二进制 仍然没有必然的联系。易传在讲述八经卦时,分八经卦为阴阳两类:乾、震、坎、艮,交画为三,为五,为奇致,故称阳卦;坤、巽、离、兑,爻画为六、为四,为偶数,故称阴卦。这种划分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一分为二思想格格不入,这里的所谓的奇偶与 二进制 数的奇偶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归根结底,《周易》中是找不到 二进制 思想的。   不可否认,邵雍所创造的六十四卦图确实有朴素的 二进制 思 想。邵雍是一个素养较高的理学家,他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创造。他发展易传中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一分为二思想,并将其贯彻始终。他按照这种思想,重新排 列出八经卦的次序: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进而依次重之,排列出六十四卦的次序。邵雍以伏羲的名义,画出了所谓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 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这是《周易》中原来没有的崭新的图,也就是 Leibniz所看到的图。因此,Leibniz对伏羲以及文王、周公、孔子的赞叹确系张冠李戴。邵雍还画过所谓天地始终之数图,以及许多其他的图,并引 入辰、日、月、岁、世、运、会、元等时间单位,交替用十 二进制 和三十进制,构成一个复杂而规律的计数系统。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邵雍虽然提出并交替使用了十 二进制 和三十进制,却从来没有以任何方式提出或暗示过 二进制 计数法。肯定地说,邵雍在他的六十四卦图中所蕴涵的 二进制 思想是不自觉的。邵雍所关心的是如何在他的宇宙模式下把万事万物纳入数的范畴,因而,他不可能在数学上再前进一步。   还必须指出, 二进制 的产生与计算机的产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1794年,Leibniz设计并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台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计算机。尽管:Leibniz早在十五年前就建立了完整的 二进制 数系及其运算规则,但他的机械计算机仍然用的是十进制。另外,如果把不同数位上的不同数字视为不同状态,那么表示某一范围的数时,不同进位制所需的状态数各不相同,从而有优劣之分,其中 二进制 并不是最优的,三进制才是最优的。从计数和运算的角度看,各种进制并无区别。电子计算机采用 二进制 ,是因为 二进制 运算规则简单,并且容易在物理上实现。由此看来,即使邵雍确实为《周易》注入了朴素的 二进制 思想,我们也是无法把《周易》与计算机直接联系起来的。 转自:http://www.stonerain.net 陨石站 4f4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这当然是应该引以自豪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我们的固步自封,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我们的科学文化就一步 一步、愈来愈远地落在列强之后,这正是我国近代史上屈辱、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要汲取血的历史教训,决不可重蹈覆辙。对于祖先创造的古代科学文化我们 要实事求是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之,改造之,发展之,切不可夜郎自大,沾沾自喜,躺在遗产上睡大觉,切不可盲目地以为我们的祖先把一切道理都说清 了,切不可自欺欺人地把现代科学的成就硬归功于我们的祖先。科学文化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违背它,或者超越它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苛求我们的祖先。在宣传 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时,一定要尊重历史,切不可随心所欲地说过了头。因为,即使是真理,如果说过了头,也会变成谬误。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8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连山><归藏>和<周易>的阴阳基础
newniu 2008-11-16 18:37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后来,人们认为三易分别代表了三个时代夏,商,周。《连山》是夏朝的易,《归藏》是商朝的易,而《周易》自然是周朝的易。可以想象《连山》最为古老, 《归藏》次之,《周易》最新。 郑玄在《易赞》及《易论》中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连山》以艮为根,象为山。为什么夏人把山看得很重。我们需要考虑大禹治水和当时生产力水平。当水灾很严重时,人们只有向高地迁徒,即是山。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对水依赖小于对水的恐惧。人们只有在山中才能生存,在山中打猎,采集,住宿等。因此、夏人以山为根也很正常了。 《归藏》是源于商,后人发现商族遵奉乌图腾,反映商族曾经过母系氏族阶段。同时,后人商人的迷信观点强烈,从而形成了殷人尚鬼的说法。这说明了夏人更讲求现实,而商讲求精神层面。又由于图腾源于母系氏族,《归藏》形成了以坤为首。后人由此推断《老子》一书以《归藏》为思想源泉。老子的柔弱胜刚强也充分表现了这一点,体现了坤上乾下。虽然老子很了解〈归藏〉,以母系为主,但是他的行为还是表现出周的特点。 老子一书的内容处处体现了以《归藏》根,在但内容之外的形式上却体现了以〈周易〉的特点。以柔弱胜刚强,为什么是老子提,商人不提?原因有两个:1、商朝人就没有胜和负的概念。在生物界中,母性之间不存在战争,只有雄性争雌性,商朝人以母性为根,没有打斗,自然头脑中不会有胜和负的概念。 只是到了〈周易〉阶段,才真正提出乾上坤下,才有了斗争。有斗争,所以周人把世界的变化看成阴阳相斗。在夏和商阶段的易经里,没有斗争的概念,把世界看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虽然处处有变化,但是不需要去理解,也不需要关注。 2、老子的头脑里仍然是周的争斗观念,但是又受到《归藏》的影响。那么《归藏》成为一个工具,服务他头脑中的观念战胜对方。 因此、《道德经》中的文字体现了动的方面,又体现了静的方面。从动的方面看,他希望能够达到某个目的。例如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 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因此说,老子并不是隐世,而是实实在在的出世。你看看他的《道德经》,大篇大篇的治国安邦的道理,怎么可能出自一位不同世事的老头。 老子的想法自然是为天下,也是为了成功。这说明是一个主动者,希望成功。然而,他在技巧上却讲求以柔克钢,这又说明了他以退为进,以阴克阳。老子像其它雄性动物一样,希望战胜与之竞争的同类。不过他的竞争策略是以退为进。 也就是说,他的方法来自于《归藏》,以柔克钢。 以上为个人观点,呵呵!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5204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看像你吗
李丕鹏 2008-11-9 18:37
看完东盟博览会,那位别人二十八年未见的大学老同学热情的带我们去看南宁另一个名胜新景青秀山。据说几年前这里还是很原著的山坡。 到达景区门前,我就被宏大的场面所震撼。一个城市里面有这样一个好去处,简直是太妙了。这几年多次到南宁公干,但都是匆匆来去,真未识南宁真面目阿 园内很多特别有意思的景点让人流连忘返,他们高兴的说三十年同学会放就在这里吧。 其中友好城市的城标雕塑更是让人喜爱。看看这海龟 十二生肖的雕塑更美妙,是大人和小孩争先拍照留念的好去处! 想来不少人很难熟记十二生肖顺序,其中我就是一个。背过好多次,但总是半途就不知所以然了。所以当我看到十二生肖雕塑时,就忍不住顺手记录了下来,以后再糊涂的话就来看看。 你看那个是你啊,像不像阁下?哈哈
个人分类: 杂谈|4332 次阅读|3 个评论
《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可真 2008-10-8 21:05
(三)道器观念的文化影响 道与器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这对哲学范畴源于《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是指无形之物,形而下是指有形之物。《易传》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具体是指太极,即太和之天地,亦即 天地絪缊的 天地。太极意义上的天地不同于两仪意义上的天地前者是形而上之道(太和之气),后者是形而下之器(天体与大地)。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指天体与大地及天地之间一切有形之物。《易传》以形而上与形而下界定和区分道、器,是表明了它对形的重视。《易传》之所谓重视形,是因为八卦原本是代表八种有形可见之物的,离开了形,圣人(伏羲)就无以观象于天、观法于地以及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从而也就没有八卦了。但是,这些有形可见之物归根到底是从何而来呢?和道家老子一样,《易传》作者也认为物是由道所生。这表明,《易传》的宇宙起源论是受到了道家老子思想的深刻影响的,故《易传》应该被理解为是先秦儒、道合流的产物,其思想乃是以儒为主又儒道兼综的。 但是,道器范畴提出以后,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直到唐代,道器问题才引起经学家们的兴趣,并对之作了初步探讨。孔颖达谓: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谓之道也,自形内而下者谓之器也,形虽处道器两畔之际,形在器不在道也。既有形质可为器用,故云形而下者谓之器也。 ( 《周易正义》卷七 ) 孔氏所谓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承袭了魏晋玄学贵无论的说法,其思想与后者完全一致。他用玄学观点来解说道器,认为道就是无,器就是有。所谓凡有从无而生,犹言凡器从道而生也。 孔颖达的道器观对宋明程朱派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后者主张有理则有气 ( 程颐语,见《二程粹言》卷一 ) ,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 朱熹语,见《朱子语类》卷一 ) ,其用道、器来指谓理、气,乃表明其道器观一如孔氏,亦是主张道生器。不过,这只是其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程朱更强调了道器之不可分离的关系: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器亦道,道亦器 ( 《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 ;愚谓道器之各虽异,然其实一物也。故曰吾道一以贯之。 ...... 愚谓道器一也,示人以器,则道在其中 ( 《苏黄门老子解》,《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 ) 。他们的思想,特别是朱熹道在器中的观点,对明清之际哲学家顾炎武的道器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顾炎武指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说在乎孔子之学琴于师襄也。已习其数,然后可以得其志。已习其志,然后可以得其为人。是虽孔子之天纵,未尝不求之象数也。故其自言曰下学而上达。(《形而下者谓之器》,《日知录》卷一)顾炎武这段话,旨在说明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是下学而上达,即从对具体的、个别的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事物的一般本质的理性认识。而其倡导下学而上达的理论根据则在于非器则道无所寓。 顾炎武所谓非器则道无所寓,在表层意义上与朱熹道在器中的说法并无不同,皆在于说明道不离乎器;然而在深层意义上,其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 道在器中,只是朱熹的个别观点,而非其根本思想。朱子是在肯定道生器即理是本的前提下来讲道在器中的,故他所谓道在器中,便不是说道必须依赖于器才能存在,而是说道必须借助于器作为自己的安顿处、挂搭处。按其真思想,道在器中,决不意味着是道不能离开器,而是器不能离开道。以器不能离开道,故器在则道必在其中;否则,若道离乎器,则器如何能独立自存呢?! 在朱子哲学中,道(理)是唯一能够独立自存的宇宙本体第一性的存在,其他存在都必须依赖于这个道才能存在。 非器则道无所寓则是顾炎武的根本思想,是他对宇宙的根本看法,亦是其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作为一种宇宙观,非器则道无所寓的观点是在于否定道的第一性,否定天地万物之外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宇宙本体作为其存在的根据,认为道不过是天地万物本身的运行法则,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不能脱离天地万物而独立存在。 顾炎武的非器则道无所寓的世界观,是一种非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它不是把现实世界看作由某个外在于人们的公理演绎出来的因而是他们不可以加以辩驳而只能唯唯接受的结论,而是相反地把这个公理看作由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依据其自身的经验而归纳出来的关于他们自己生活的道理。如果说这个道理也可以叫做本体的话,那末,这个本体便是人们自己生活的本体它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而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为什么顾炎武要说夫子之教人,文行忠信,而性与天道在其中矣(《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日知录》卷七),他这样说的用意,正是要把那个彼岸的本体(性与天道)拉回到此岸(文行忠信)世界中,这和他所讲的非器则道无所寓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他所谓的器,就不是指外在于人而与人相对立的自在世界,而是指人们生活在其中的自为世界,即人们自己的活生生的生活本身。 从先秦道家老子和儒家《易传》的道生器到宋代朱熹的道生器和道在器中,再到明清之际顾炎武的非器则道无所寓,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变化从宇宙生成论到宇宙本体论的发展。这种发展所反映的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变化从道器分离或道器二元的思维方式到道器不离或道器统一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个人分类: 中国哲学讲座|74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
可真 2008-10-8 21:04
(二)太极阴阳观念的文化影响 太极是《易传》最重要的概念之,对后世影响极大。这个概念可能是从道家的太一概念演变而来,是先秦儒家荀子学派吸收道家思想而加以创新的产物。太极中天地之太和所显示的是阴阳和谐极至之道!这个为儒家所追求的阴阳和谐极至之道,也是儒家中庸思想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儒家哲学中,太极观念与中庸观念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中庸之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何谓不偏不倚?这应从它和偏、倚的关系中来把握其具体内涵。兹以孔子曾经讨论过的文与质的关系为例来说明之。 孔子有云: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 后 君子。就文与质的关系而言,这里史和野就都是属于偏或倚,文质彬彬则是不偏不倚。 由此可见,中庸之中实指矛盾体内部双方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即其互不相胜的均势状态或平衡状态。 中庸之庸则是常的意思。常是与变相对的,是变中之不变者。中庸之意在于以中为常,即肯定中乃变中之常也。中庸的思想基础是在于肯定客观事物都是变化的,而又强调客观事物的变化具有相对性,即其变化中更有其不变的因素或方面。中庸的首要意义乃是在于从变中去把握常。 所谓从变中去把握常,有这样两层意思:其一,就变化作为一种现象而言,那就是从多变的现象中去把握其稳定的本质;其二,就变化作为一种过程而言,那就是从变化的过程中去把握其恒定的规律。 中庸的思想实质是在于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归结为其内部矛盾的平衡关系,进而要求人们去努力掌握这个支配着客观现象和客观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以便利用这个本质和规律来驾驭客观现象和客观过程。 要之,中庸具有双重的方法论意义:其一,它是一种即变求常,从不平衡中去寻求平衡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其二,它又是一种以常御变,运用平衡原则来处理和协调现实生活中的不平衡关系的工作方法和实践方法。 中庸作为一种方法论,有其世界观基础。要而言之,中庸世界观的本质特征,就是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由矛盾所构成的变化过程,并认为支配这个世界的根本法则是平衡法则。这种世界观比较明确也比较充分的反映在《易传》中。而《易传》中关于客观世界变化过程的根本法则是平衡法则的思想,则集中反映在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命题上。这里一阴一阳,不仅是表示阴阳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更是表示阴阳之间一对一或一比一这种不偏不倚、相互均势的平衡关系(即中庸之中),而道(即中庸之庸)就是指阴阳之间的这种平衡关系而言,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综上所述,中庸之道与阴阳之道实乃同一个道,即平衡之道。 平衡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体现在天人关系的处理上,就是追求天人合一;其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就是追求人和;其体现在精神关系的处理上,就是追求中和(按:《中庸》:喜怒哀乐 . 发而中节,谓之和);其体现在生理关系的处理上,就是讲究法于阳阴,和于术数(《素问》)。这里的和、合皆指相关方面彼此相互关系之和谐。 和谐乃是平衡之道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具象形式高度概括中华文化精髓的《太极图》,其所展示的正是一阴一阳和谐极至的太极之境!
个人分类: 中国哲学讲座|7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可真 2008-10-8 21:03
(一)天尊地卑观念的文化影响 《易传》天尊地卑的矛盾观所反映的是中 国 封建 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在这种制度下,整个社会以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为伦常,而三纲归根到底只是一纲君为臣纲,因为父为子纲中的父与子和夫为妻纲中的夫与妻,除了君以外,无不属于臣。以君为臣纲为根本内容的三纲思想的哲学基础就是 天尊地卑或阳尊阴卑的矛盾观。 根据三纲的伦理要求, 臣必须无条件服从君,这种无条件性达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程度,所以在三纲伦理思想的长期统治下,中国人在道德心理上永远都抬不起头来做人,而只能俯首称臣 于 君主。这种只能俯首称臣的道德心理所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人了无自性地依附 于封建 君主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与伦理地位。正是这种现实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中国人在社会意识上自发倾向于自陈、隋以后在中国佛教思想界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大乘空宗的缘起性空论,按照这种佛教理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也者,无自性之谓也。缘起性空论的实质就是在于否定事物的自性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发展的自我根据。中国民间佛教信仰之所以信奉这种基于缘起论的性空观念,是因为这种观念最符合他们依附 于 君主而生活的实存状态,因而最能使他们得到心灵上的慰藉。而 封建 君主也乐意于他的臣民接受这种性空思想,因其一经接受了这种思想,他们便会逆来顺受其现实生活,心安理得于他们在社会上的依附性地位。 如果说大乘空宗系统的性空观念是在于否定人有自性的话,那末,儒家系统的三纲观念则在于肯定唯君主有自性。换言之,儒、佛二家的思想合在一起,就是肯定君有自性而民无自性。这种君有自性而民无自性的思想,恰恰就是中 国封建 君主专制主义统治之下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儒、佛二家的学说不过是从不同角度为这种社会现实所作的辩护,不管这种辩护是出于故意还是无意。 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儒、佛二 家 君有自性而民无自性的思想影响,因此造就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外因论思维方式常以 性空观念去思考问题,把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现象都看成是因缘随缘之物,从而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令自己不满的问题时,常常是从外部去寻找导致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讲出种种总之与自己无关的原因来,以便把造成其问题的因由全归到别人身上,从而指望由别人来全部承担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而认为自己则可以作袖手旁观的逍遥者,抑或更具有怨天尤人的充足理由和怪三怨四的自由权及求全责备于别人的裁量权。所以在中国,实做其事的人们常常受到来自不做实事的人们说三道四的指责和怪罪,由此导致人们常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就是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总之,外因论的思维方式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就为人缺乏独立自主精神(依附性)和做事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从众性)。因为中国至今仍有这样的文化传统,所以今天我国政府才要大力提倡自主创新。 应该指出的是,与上述外因论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还另有一种内因论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观念上是来源于道家的基于自然论的无待思想。按照道家的自然论,未有天地之先,已然有物混成,这便是先天地生的道,它自本自根,是为宇宙本根。因其自本自根,故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体现,是在于道的独立而不改。这种独立而不改的自然性体现于由道所派生的万物,就是万物的无知无欲之性,因其无知无欲,故而无求于外,这就是万物的自然性自足性或无待性。道家崇尚自然,就是肯定万物本来无待,人生也无待,都是自足的。 以自足无待之心来看待人生,思考万物,这就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之下逐渐形成的中国人所特有的内因论思维方式。这种内因论思维方式看起来似乎与儒、佛二教影响而形成的外因论思维方式全然不同后者是以性空观念去思考问题,把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都看成是因缘随缘之物;前者则是以自然观念去思考问题,把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都看成是独立无待之物;而实质说来,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割裂了自我(内)与环境(外)的辩证关系,使二者处在要么绝对对立,要么绝对同一的关系状态中,如此必然要导致内外俱消的虚无之境一切事物既无内因也无外因的虚无主义世界观。从实质上讲,道家和佛家的生活态度就是基于这种世界观的虚无主义生活态度。 其实,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自我与环境是内外有别而相与互动的。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生成、变化与发展的。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一方面,环境创造人,另一方面,人又改变着环境。只是对个体的人来说,他(她)来到这个世界,就有既定的环境,这环境不是他(她)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他(她)不得不承受的现实。但是,人生在世的意义,又不在于被既定的环境所支配和塑造,而在于按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改变这个环境,使这个世界打上自己意志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是他们自己的问题,都是因为他们自己要生活并且要活得有意义所带来的问题,所以,任何人只要他(她)要生活并且要活得有意义,就没有正当的理由认为他(她)所面临的问题是与自己无关的。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他(她)应该而且必须把他(她)所面临的问题看作是由自己造成的,并因此自认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努力加以解决。 当我们面对着令自己感到不满的现实问题时,我们其实毫无理由只顾自己说三道四,讲出种种总之与己无关的原因来,此情此景,正当合理的选择应该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并努力寻求或创造与别人合作的机会,使别人心甘情愿与自己合作,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或自己与别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作这样的选择时,当然不能只考虑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还得考虑别人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别人着想,因为你不替别人着想,不去考虑如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你就得不到与别人合作的机会,从而你自己的问题也就难以得到解决这世界上,除了上帝,谁有本领在没有任何合作的情况下自己解决自己的一切问题呢?自主与合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正当方式,而且恐怕也是唯一正当的方式。 《易传》的天尊地卑观念还深刻地渗透到了中国传统的教育领域,形成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观念,这种观念是本于天尊地卑,贵贱位矣的等级秩序观念,认为师对生的关系亦如父对子的关系,是师为生纲,就像父子之间父为子纲一样,并且认为这种阳尊阴卑的等级秩序是天经地义,永远不可移易的。正是受这种师生伦理观念的支配,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从来都认为 学生只是学生,老 师只是 老师,从未想过在一定条件下,生师之间也是可以换互其位的,即老师在某些方面也应该学生学习,接受学生的教育, 相反认为,如果师生关系竟然倒置为老师当学生、学生当老师,那就要么是纲常倒错而道德沦丧了,要么就是君臣易位的改命时代到来了;否则,天不变,道亦不变,哪有老师当学生的师道呢!也因为如此,每当师生之间发生令人沮丧的普遍性问题时,作为老师一方或学校方面,首先想到的甚至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老师或学校该如何来教育学生以解决学生方面的问题,几乎完全不考虑学校或老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像当社会风气或党风出现普遍性的问题时,我们的党政领导首先想到甚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如何教育老百姓或如何教育普遍党员,几乎完全不考虑党政领导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其实,正像党政领导自身也有一个如何向老百姓学习,向普遍党员学习的问题,老师也有一个如何向学生学习的问题。
个人分类: 中国哲学讲座|5156 次阅读|5 个评论
拓展能力 提升境界
梅珍生 2008-9-5 20:46
拓展能力 提升境界 各位老师、各位新老同学: 大家好! 我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人生道路上所作出的正确选择,表示衷心的祝贺! 《周易》中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你们就是推动我院生生不息的动力。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我院的未来与希望。 今天,我给各位新同学讲两点意见:一是拓展能力,二是提升境界。 第一,拓展能力。 要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达到一个目标, 这就是学会读书、学会写文章。在这个信息以海量出现的时代,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这都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们学习收获的大问题。 要学会读书、学会写文章,我们就 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文本意识。 要认真地读几本本学科、本专业的经典著作。现在我院青年科研人员中开展的读经典、打基础活动,体现的就是一种自觉的文本意识。通过读本学科的经典,我们可以把握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不至于三年之后,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什么。 二是历史意识。 学习过程中,对本学科的发展,要下一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夫,弄清本学科有那些著名学者、那些代表性的观点,代表性著作。 三是问题意识。 在读书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要善于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意识,就觉得一切是理所当然,学习研究,也难有推进。 四是批判意识。 胡适讲做学问,就是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敢于怀疑。对于经典、对于权威,我们都要有一份审视的眼光。如果不敢怀疑,不敢批判,我们读了再多的书,自己的头脑也只可能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最终变成一个食古不化、或食洋不化的书呆子。 要学会读书、学会写文章, 我们还要掌握学习研究方法 。我以为就是要在一个方面掘井及泉,由点及面,触类旁通。知识是我们生命中最奇怪的东西,它看起来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却无法遗传!台湾有位号称中国近五百年来,读书最多、白话文写得最好的狂人李敖,他也哀叹:他的学问只能及身而绝。 马克思也说 :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要获得真知,唯有靠我们艰苦的努力,否则别无它法。 第二,提升境界。 作为研究生,大家除了要在某个专业学有所成外,更应该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我们要把自己培养为一个有历史担当的人,要培养为一个有大眼界、大胸怀的人。我们要像北宋大思想家张载所讲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这样的气魄,我们才有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大器。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冷眼热心|352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