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美国总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美国总统

相关日志

商人执政的局限性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12-18 07:30
商人执政的局限性 蒋继平 2018年12月18日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美国现任总统川普在当选总统前只有从商的经历, 从来没有从政的记录。 不可否认, 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这个足以证明他智慧过人, 精明能干, 讲究诚信。 虽然我对他的人生价值观比较认同,对他的成功表示由衷的敬佩, 但是, 对他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的某些做法非常不理解,认为这是他在商场养成的习惯所致。 一个总统把商场成功的经验和运作模式用到执政的方面, 就会显现其局限性。 因为我是美籍华裔, 处于中美之间, 对中美之间的事务很难发表看法。 这是因为不管我怎么说, 都会得罪一方。因而, 我现在拿美国人非常关注的移民问题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商人执政的局限性。 大家一定知道, 川普在移民问题上是一个保守派, 他希望减少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 这是因为这些非法移民给美国带来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 引起多数民众的关切, 担忧和不满。川普为了顺应民意, 不得已采取防止大量非法移民进入美国的一些措施。 可是, 他想到是在美墨边境建立高墙的“商业”主意。 我认为他的这个主意一定是因为他是商人背景的原因, 而且是因为他曾经是在房地产领域发家致富的原因。从我本人的观点来说, 他的这个主意用国家的利益标准来衡量, 是非常不明智和不科学的。 我这么说的理由如下。 首先,美国的国界线很长很长, 美墨边境只是美国边境线的很小一部分。 所以, 仅仅关闭这段边境线对有效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能够起到的实际效果不是很大。 其次,建造这道边境防务高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资, 所以,需要大量的投资, 而且这种投资没有任何回报。 这是他在国会征求拨款时遭到重重阻力的主要原因。 再者, 他是美国总统, 他完全可以利用总统的身份, 要求国会修改移民法。让国会的新移民法着重强调美国今后不接受外国移民。 除了少量的特殊外国人经过正规途径进入美国的可以申请归化外, 所有通过其他方式进入美国的外国人都被界定为非法移民。 另外, 总统可以以自己的身份, 要求国家安全局制定新的法令,这个新的法令要求美国所有部门, 包括超市购物中心, 在购物时要求顾客出示合法身份证, 一旦发现没有合法身份的人, 一律上报国安局。国安局要对这些非法移民立即采用遣返的程序。 这些遣返的费用一律有非法移民自己负责,并且没收这些非法移民在美国的所有财产。总统可以减少移民规划局的规模, 把这些人员重新分配给国家安全局, 加强信息的检索, 边境的监控。我认为,实施这些政策法令的效果会远比建筑边境高墙好得多, 而且不需要任何投资。 最后我要说的是, 执政需要是的政治手段。 政治手段主要依靠政令的执行实施, 而不是采用商业的思维和行为。 但愿白宫的主人们能够看到我这篇与总统有不同观点的文章。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3237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天美国总统川普通过手机向全国人民发出预警
jiangjiping 2018-10-4 07:45
今天美国总统川普通过手机向全国人民发出预警 蒋继平 2018年10月4日 今天下午2:00 (美国东部时间10月3日)我的手机突然震动和呼叫,我拿起来一看, 手机频幕上显示出一段英文, 意思是总统川普利用这个机会测试一下全国手机与白宫的联通情况,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总统的指令可以直达广大民众。 当时, 我在实验楼的一个技术操作室做实验记录, 同室的还有其他四人, 两个美国白人, 两个南美洲移民。 这两个白人当然是英语为母语, 两个南美洲移民是西班牙语为母语。 据说, 这个预警只有英语说明。 我们五个人的手机在同时响起, 使这个实验室充满了手机铃声。 在这次测试之前, 美国的主流媒体曾经提醒过美国人民有关这次测试的时间和意图, 所以, 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意外和不安。 有关这次测试的谈论, 赞成和反对的都有。 反对的主要是担忧这样做的结果会侵犯到公民的隐私。 不过, 这个担忧我认为是多余的。 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机构要想知道一个公民的隐私是很容易的事, 所以, 当今世界谈个人隐私已经是一句空话了。 最近的范冰冰偷税漏税事件就是最好的注释, 是不是? 不过, 这次测试倒确实引起我的担忧。 我担心不久的将来世界将会发生重大事件, 比如说, 核战争。 但愿我的担忧是多余的。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2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非洲导游因为长得太像欧巴马一直被路人拦下来合照!
ericmapes 2017-5-22 15:35
非洲导游因为长得太像欧巴马一直被路人拦下来合照! http://fanshu.7654.com/detail/61363.html?qid=heinotetips 2017-05-2113:14:08黑白漫话 欧巴马(BarackObama)虽然在今年卸任美国总统,但依然人气不减,一位来自维德角共和国的导游,就因为长得太像欧巴马,每天出门一定会被路人拦下来拍照,而且这个抢手情况已经持续十年啦! 43岁的奥利维拉(JoseOliveira)是维德角当地的一名导游,育有5个孩子,而他因为酷似美国前总统欧巴马,所以每天出门都会有人找他拍照。 这相似度…也难怪会有人认错了啊! 奥利维拉表示,他被误认为是欧巴马已经有十年了,有些人还会问他是不是欧巴马的兄弟。(下面的才是正宗欧巴马,是不是觉得真的很像兄弟俩呢?) 「由于我是做导游的工作,所以总会认识新朋友,而他们看到我的第一反应都是一样的。」奥利维拉说,游客们一看到他就会惊呼:「我的天,你看起来超像欧巴马!」 http://fanshu.7654.com/detail/61363_2.html?TAG=3_1009 奥利维拉对于这种状况并不反感,他很乐在其中地表示:「我觉得很有趣,所以从来不会抗拒跟人合照,我每天至少要拍15张照片跟自拍。」 奥利维拉目前还没有以「伪欧巴马」的身份工作,但他说如果有机会,他会愿意考虑一下。 欧巴马本尊目前还在各地度假中,因此这位充满俏皮气息的「伪欧巴马」看起来也十分有可信度啦!(笑) 欧巴马作为全球辨识度最高的名人之一,长得像他的确很招来很多注目。奥利维拉也非常开朗地面对这一切,有机会真想跟这位欧巴马的超级明星脸照相呢!
个人分类: 杂谈|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6-11-15锵锵三人行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嘉宾王冲赌输裸奔
ericmapes 2017-5-17 22:16
2016-11-15锵锵三人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嘉宾王冲赌输裸奔 http://v.ifeng.com/news/world/201611/01f6edc9-6c6a-4361-a4f9-9c2921482e0b.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热度 1 ericmapes 2017-4-12 20:36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2017-04-1212:10:17 来源: 央视网 http://news.sohu.com/20170412/n487919618.shtml?fi 原标题:习近平同美国总统通电话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通电话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通电话】1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习近平强调,很高兴同总统先生通话。我同总统先生不久前在海湖庄园举行的会晤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都予以积极评价。感谢总统先生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   习近平指出,我们在海湖庄园就新时期中美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达成重要共识。我同总统先生增进了相互了解,建立了良好工作关系。下一步,双方要通过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推进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实施,拓展两军、执法、网络、人文等方面交流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争取尽可能多的早期收获,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而共同努力。双方工作团队要密切合作,确保总统先生年内访华取得丰硕成果。   特朗普表示,很高兴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接待习近平主席并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这次会晤很成功。两国元首保持密切联系十分重要。我赞同美中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拓展广泛领域务实合作。我期待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两国元首就朝鲜半岛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关于叙利亚问题,习近平指出,任何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都不可接受。叙利亚问题要坚持政治解决的方向。联合国安理会保持团结对解决叙利亚问题非常重要,希望安理会发出一致声音。   两国元首同意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查子•和总统特朗普
hucs 2017-2-10 12:44
生查子 · 和总统特朗普 南昌大学 胡春松 在职博士(生) 佳节华夏宅,喜乐传中外。 总统信函来,公主亲临拜。 桃梅竞自开,春暖人人爱。 正月美中牌,世界和平泰。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7年2月9日。 生查子,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 ,上去通押。因朱淑真词有“遥望楚云深”句, 亦称《楚云深》; 因韩淲词有“山意入春晴,都是梅和柳”句,故又名《梅和柳》;又因同一词中有“晴色入青山”句,故又名《晴色入青山》。 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 第一女儿”伊万卡·特朗普( Ivanka Trump )2月1日前往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恭贺中国农历新年,总统 外孙女阿拉贝拉·库什纳(Arabella Kushner)唱中文歌曲《新年好》拜年。2月8日,总统特朗普又致信习近平主席,祝习主席和中国人民元宵节快乐,并表示希望与中方发展建设性关系。 值此元宵佳节到来之际,作者有感而和诗词一首。 -- 胡春松《博客中国》个人主页: http://cnhucs.blogchina.com/ 胡春松中国诗歌网诗人主页: http://www.zgshige.com/c/2016-09-15/1801666.shtml 胡春松科学网博客个人主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6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窗帘变了!红色再见,金色登场!
热度 5 ninglz 2017-1-23 09:45
窗帘变了!红色再见,金色登场! 新主人新面貌…… 左撇子走了……
个人分类: 新闻|3434 次阅读|12 个评论
“特朗普就职”:为人民当家做主!32年前预言世界趋同难大战成真
热度 4 ericmapes 2017-1-21 16:11
“特朗普就职”:为人民当家做主!32年前预言世界趋同难大战成真 张德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邮政编码712100 “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为美国富强、人民利益服务、忽略黄皮肤人! 32年前我预言世界趋同难大战成真! 我始终支持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务实会有魄力。 他就职演说为美国富强第一努力,政府为人民服务而存在,没提黄皮肤不会是疏忽,那也没关系,他不是我们的元首,只是美国总统,总体就职演说词符合预期。 1984年考取研究生,头一年主要上课,在吉林大学购买全套政治经济学教材及法律思想书籍,思考人类社会制度发展走向结局。 恩格思临终遗言“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能够得到充分而自由发挥的社会。” 我与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韦明交流讨论时表示“未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借鉴融合,相互取长补短走向大同,共产主义社会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会为自己掘墓而灭亡,两大阵营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第三次世界大战难以甚至不会爆发。” 谁都知道,毛主席领导中国为人民服务,这次特朗普宣誓就职也这么说。 苏联被和平演变垮台,直接因总统新思维管控不力外,权贵阶层特别是高层领导,既得利益受制度保障十分稳固也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苏联中央集权军工发达,两霸冷战对峙势均力敌,中央地方矛盾加剧,人民生活缺乏改善实际处于困苦状态。 中国及时吸取苏联教训,注重反渗透和平演变,改革开放同时加强维稳。 现在,我国公务员反腐力度空前,拟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可能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直接对总督负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及其特别调查权再被制衡的独立监督机制。 去年英国脱欧投票取得成功,也被我准确预测到 。 这些也说明,资本主义也在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当家做主,而不只为权贵阶层服务,至少英国脱欧与特朗普胜选及就职不到一天就废除前任医改法案,都是实际脚注。 以上,是我必须及时选写此评论的原因,特此纪念! 附上: 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作者:章念生张朋辉陈丽丹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1/2110:22:3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366561.shtm 《人民日报》(2017年01月21日11版) 本报华盛顿1月20日电(记者章念生、张朋辉、陈丽丹)美国当选总统、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20日在首都华盛顿特区宣誓就任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当选副总统迈克尔·彭斯同日宣誓就职。 美国东部时间11时30分许,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在国会大厦西侧的露天平台上举行。当天卸任的奥巴马总统,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及他的夫人、201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前总统乔治·布什、前总统卡特等前政要和社会名流也应邀出席特朗普的就职典礼。 特朗普的宣誓仪式由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主持。 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对华盛顿政治予以抨击,重申“让美国再次强大”。他说,长期以来美国人民没有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这次权力交接不仅是党派和政府之间的交接,也是把权力从华盛顿交给人民,承诺改变就从他就职的时刻开始。他再次强调美国优先原则,不再忽视民众呼声,把美国利益放在首位,呼吁加强控制边境,创造就业,打击恐怖主义,在贸易等问题上考虑美国人民,关注他们的未来。他还呼吁美国保持团结,摒弃偏见和歧视。 自20日中午开始,特朗普正式履行总统职责。总统就职典礼当天是美国公共假日。除了宣誓仪式,还有欢迎音乐会、游行、就职舞会等系列活动。 据美国国土安全部透露,当天约有上百个组织的数十万民众在华盛顿举行支持或者反对特朗普的集会,21日还将有约25万妇女继续在华盛顿特区抗议。为了保证安全,约2.8万名警察在现场维持秩序。 特朗普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成功入主白宫,不过他不是传统的政治人物,其国内外政策走向引人关注。据悉,约有60位民主党国会议员没有参加特朗普的就职典礼,特朗普就任后面临着弥合国内分裂的任务。 再附上: 特朗普就职演说传递的信息 黄安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029033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1月21日发布 读了特朗普就职演说的全文,我们不难看出有些用词我们还挺熟悉,例如:“ 重建我们的国家,重塑对全体人民的承诺 ”、“ 让政府由人民做主”、“重新成为了国家的主宰者”,“人民(却没有)分享到财富”、“曾经被忽视的(美国)人不会继续被忽视”、“ 国家是为服务人民而存在的 ”、“教育系统充斥着黑暗的 权钱交易 ”、“ 永远不会让你们失望。 ”“ 人民不再依靠福利,而是回到工作岗位,依靠(美国人的双手,)(美国人的)劳动,重建我们的国家 ”、“ 同世界其他国家和睦修好 ”、“讲空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行动的时间”等等。历史表明,载入史册的宣言、演说是一回事,施政是另外一回事,宣言和演说不能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特朗普就职演说全文向全世界宣示: “从今天开始,只有美国第一——美国第一。 每一个关于贸易、关于税收、关于移民、关于外交的决定,都会为了美国工人和美国家庭的利益而做出。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国界不受其他国家的破坏,他们生产了本属于我们的商品, 偷走 了本来要投资在我们国土上的公司,毁掉了我们的工作机会。” “只有 保护 ,才能有真正的富强。我会拼尽每一口气,为你们奋战到底。而且我永远,永远不会让你们失望。 美国会 重新 成为胜者,它的胜利将远超昔日的荣光。 我们会拿回属于我们的工作。我们会重新守卫住国界。我们会夺回我们的财富,和我们的梦想。在我们辽阔伟大的国土上,我们要建立新的道路、高速公路、桥梁、机场、隧道和铁路, 人民不再依靠福利 ,而是回到工作岗位,依靠美国人的双手,美国人的劳动,重建我们的国家。我们将遵循两条最简单的原则——买美国的商品,雇美国的工人。” “我们会让美国再次强大。我们会让美国再次富有。我们会让美国再次骄傲。我们会让美国再次安全。” 特朗普的就职演说否定奥巴马政府执政八年火力全开:“ 今天我们是将权力由华盛顿交接到了人民的手中 ,即你们的手中。 长久以来,华盛顿的一小群人攫取了利益果实,代价却要由人民来承受。华盛顿欣欣向荣,人民却没有分享到财富。政客们塞满了腰包,工作机会却越来越少,无数工厂关门。”“建制派保护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我们国家的公民。他们的成功和胜利不属于你们。” “几十年来,我们以美国工业的衰落为代价为别国的工业输送营养,为别国军队施以援助,但对我国军力的耗损视而不见。 我们曾经致力于保卫其他国家的领地,却忽略了我们自己的领土。 我们曾经将成千上万亿美元转移到海外,我们自己的基础设施却年久失修、长年荒废。 我们帮助其他走上了富裕之路,我们自己的财富、力量和自信却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我们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倒闭,而我们成千上万被落在后面的工人被长久忽视。 我们中产阶级的财富被剥削,再被分配给世界其他国家。 但这些都是过去了,我们现在要看向未来。” 显然特朗普的当务之急要解决国内的“拨乱反正”问题,同时重构对外关系,以保障“美国第一”、“美国再次强大”。特朗普虽然没有点名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但从他的字里行间还是看出其矛头所向。 特朗普谈到“ 不管 我们是黑皮肤,棕色皮肤,还是白皮肤 ,我们都流着爱国者的红色血液。”,他自己起草的就职演说似乎忽略了还有“黄色皮肤”。他提名的运输部长赵小兰就是华裔黄皮肤,他说:“ 在我们辽阔伟大的国土上,我们要建立新的道路、高速公路、桥梁、机场、隧道和铁路”这铁路恐怕该是高速铁路了。 我不由得想起一个半世纪前当中国华工远涉重洋参与建成中洋太平洋铁路时的一个细节, 1869 年 5 月 10 日 “在加州萨克拉门托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游行队伍中,竟然连一个华工代表也没有。人们一个接一个走上主席台祝酒,但没有人在会上提到华工。来自在旧金山市发表演说的纳萨尼尔 · 贝内特法官,在发言中认为铁路工程的告捷完全,是由于在加州同胞的特有素质所致。他说: “ 在加州人民的血管中,流着四个当代最伟大民族的血液,有法国人敢打敢冲的勇猛劲头;有德国人的哲学头脑和坚定精神;有英格兰人的不屈不挠的毅力;有爱尔兰人不知忧愁的火暴脾气。它们各自做出一份恰如其分的贡献。 ” 贝内特居然只字不提华工所作的贡献便下结论说: “ 一个来源于这些民族并将其最优秀的质量聚集在它自己的生活中的民族,是能够取得任何成就的。” 这时,只有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巨头之一、招募华工的倡议者、加州法官查尔斯 · 克劳克感到很是尴尬,便十分巧妙地以一句话提醒大家: “ 我愿意提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被称为中国的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表现着异的忠诚和勤劳。 ” 这一讲话被誉为美国移民史中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黄安年:《中央太平洋体悟的建成于华工的历史性贡献》,1998年6月,载于《沉默道钉的足迹》,2015年8月中国铁道出版社) 有意思的是一个半世纪前宣扬“ 流着四个当代最伟大民族的血液”都是白人,唯独没有提到作出关键性贡献的华人。如今特朗普宣扬“ 都流着爱国者的红色血液”中提到的只有黑、白、 棕 三种皮肤,唯独没有提黄色皮肤的中国人,何其相似奈尔? **************** 特朗普就职演讲全文(中/英) 2017-01-2108:29 星岛环球网 星岛环球网消息: 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先生,卡特前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布什前总统,奥巴马前总统,各位美国同胞,世界人民,感谢你们。 各位美国公民们,我们正参与到一项伟大的全国性事业当中: 重建我们的国家,重塑对全体人民的承诺。我们将一起决定未来很多年内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道路。 我们将遭遇挑战。我们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能将这项事业完成。每过四年,我们都相聚在这里进行有序和平的权力交接。 我们应该感谢总统奥巴马和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他们在权力交接中,慷慨地给予我以帮助。他们真的很棒。谢谢你们。 今天的就职典礼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今天,我们不只是将权力由一任总统交接到下一任总统,由一个政党交接给另一政党。 今天我们是将权力由华盛顿交接到了人民的手中 ,即你们的手中。 长久以来,华盛顿的一小群人攫取了利益果实,代价却要由人民来承受。华盛顿欣欣向荣,人民却没有分享到财富。政客们塞满了腰包,工作机会却越来越少,无数工厂关门。 建制派保护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我们国家的公民。他们的成功和胜利不属于你们。 当他们在我们的首都欢呼庆祝时,这片土地上无数在挣扎奋斗的家庭却没有什么可以庆祝的。但这些都会改变,在此地改变,在此时改变。因为你们的时刻来临了,这一刻属于你们。 这次胜利属于今天聚集在这里的所有人以及全国正在看这次典礼的所有美国人。这是属于你们的一天。这是你们的庆祝日。我们所在的美利坚合众国,是你们的国家。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政府由哪个党派掌控,而是 让政府由人民做主 。 2017 年 1 月 20 日 ,这一天将会被铭记, 美国人重新成为了国家的主宰者。 曾经被忽视的美国人不会继续被忽视。 现在,所有人都在倾听你们。你们数以千万计地投入到这场历史运动中,这样的事情世界上从来没有过。 这一就职典礼的核心是一种信念——我们坚信 国家是为服务人民而存在的 。我们国家想要为孩子们提供优良的学校学校教育,为家庭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为每个人提供好的就业岗位。 这些是正直的人民,正直的公众发出的合理诉求。但是很多人面对的现实却与我们的期望不相符。 在内城区,母亲和孩子正陷于贫困之中,生锈的工厂像墓碑一样布满我们国家的土地,教育系统充斥着黑暗的 权钱交易 ,我们年轻又俊俏的学生们因此被剥夺了本该习得的知识。犯罪团体和毒品夺走了许多生命,阻碍了我们国家未开发潜力的释放。我们国家中的这些屠杀行为将永久结束在此地、结束在此刻。 我们同属一个国家,他们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他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他们的成就将是我们的成就。我们万众一心,同住一个家园,将会共享耀眼的成就。 今天我所做的就职誓言是对所有美国人的效忠。 几十年来,我们以美国工业的衰落为代价为别国的工业输送营养,为别国军队施以援助,但对我国军力的耗损视而不见。 我们曾经致力于保卫其他国家的领地,却忽略了我们自己的领土。 我们曾经将成千上万亿美元转移到海外,我们自己的基础设施却年久失修、长年荒废。 我们帮助其他走上了富裕之路,我们自己的财富、力量和自信却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我们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倒闭,而我们成千上万被落在后面的工人被长久忽视。 我们中产阶级的财富被剥削,再被分配给世界其他国家。 但这些都是过去了,我们现在要看向未来。 我们今天聚集于此,是为了颁布新的命令,让它在每个城市、每个国家的首都、每座权力的殿堂回响。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国家将拥有新的远景。从今天开始,只有美国第一——美国第一。 每一个关于贸易、关于税收、关于移民、关于外交的决定,都会为了美国工人和美国家庭的利益而做出。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国界不受其他国家的破坏,他们生产了本属于我们的商品,偷走了本来要投资在我们国土上的公司,毁掉了我们的工作机会。 只有保护,才能有真正的富强。我会拼尽每一口气,为你们奋战到底。而且我永远,永远不会让你们失望。 美国会重新成为胜者,它的胜利将远超昔日的荣光。 我们会拿回属于我们的工作。我们会重新守卫住国界。我们会夺回我们的财富,和我们的梦想。在我们辽阔伟大的国土上,我们要建立新的道路、高速公路、桥梁、机场、隧道和铁路, 人民不再依靠福利 ,而是回到工作岗位,依靠美国人的双手,美国人的劳动,重建我们的国家。我们将遵循两条最简单的原则——买美国的商品,雇美国的工人。 我们会同世界其他国家和睦修好 。 但是基于以下共识:所有国家都有权以自己的利益为先。我们不寻求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于人,更期望它能自己发光发亮成为榜样。所有愿意效仿我们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光亮。 我们会加固与旧盟友的关系,建立新的联盟。文明世界的国家会团结起来,以抵御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我们会把他们从地球表面全部清除。 政治必须以完全拥护我们自己的国家为基础。通过忠诚于我们的国家,我们会实现我们彼此之间的忠诚。当你心怀爱国主义,你便不会再心存偏见。 圣经告诉我们,当上帝的子民团结一致,那情景将是妙不可言的。我们必须坦率地表达我们的观点,真诚地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但同时,我们也要追求团结一致。当美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时,美国会变得势不可当。 我们不需要再心存恐惧。我们会被保护,我们会永远被保护。来自军队和执法部门这些优秀的男男女女,将会保护我们。更重要的是,上帝会保佑我们。 最后,在美国,我们要敢想,更要敢做梦。我们必须理解,一个国家只有不断进取,才能生存下去。 我们不再接纳那些只说不做、只会抱怨而从不试图做出改变的政客。 讲空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行动的时间。 不要听信任何人说你不可能成功。美国人的心性、战斗力和精神可以克服任何挑战。我们不会失败。我们的国家会重新发展和繁荣起来。 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个世纪,准备好了破解太空的奥秘,将世界从疾病的痛苦中解脱,驾驭未来的新能源、新产业和新技术。一种新的国家荣誉感在我们心中激荡,提升视野、缝合分裂。现在是时候让美国的“斗士们”再次记起一种古老的智慧——不管 我们是黑皮肤,棕色皮肤,还是白皮肤 ,我们都流着爱国者的红色血液。 我们共同享受自由的光辉,我们共同向伟大的美国国旗致敬。 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出生在底特律城郊,还是内布拉斯加州被风吹拂的平原上,他们仰望的都是同一片夜空,他们的内心都承载着同样的梦想,他们的生命都由同一个万能的主所赋予。 所有的美国人,无论远近,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你们也要记住: 你再也不会被忽视。 你们的声音,你们的希望和你们的梦想,将定义美国的命运。你们的勇气、善意和爱将永远指引我们的方向。 我们会让美国再次强大。我们会让美国再次富有。我们会让美国再次骄傲。我们会让美国再次安全。 当然,我们将共同做到这些,谢谢你们, 让美国再次强大。 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利坚。谢谢! 英文演讲原文: ChiefJusticeRoberts,PresidentCarter,PresidentClinton,PresidentBush,PresidentObama,fellowAmericansandpeopleoftheworld,thankyou. We,thecitizensofAmerica,arenowjoinedinagreatnationalefforttorebuildourcountryandrestoreitspromiseforallofourpeople.TogetherwewilldeterminethecourseofAmericaandtheworldformany,manyyearstocome. Wewillfacechallenges.Wewillconfronthardships.Butwewillgetthejobdone.Everyfouryears,wegatheronthesestepstocarryouttheorderlyandpeacefultransferofpower. AndwearegratefultoPresidentObamaandFirstLadyMichelleObamafortheirgraciousaidthroughoutthistransition.Theyhavebeenmagnificent.Thankyou. Today'sceremony,however,hasveryspecialmeaning.Becausetoday,wearenotmerelytransferringpowerfromoneadministrationtoanotherorfromonepartytoanother. ButwearetransferringpowerfromWashingtonD.C.andgivingitbacktoyou,thepeople. Fortoolong,asmallgroupinournation'scapitalhasreapedtherewardsofgovernmentwhilethepeoplehavebornethecost.Washingtonflourished,butthepeopledidnotshareinitswealth.Politiciansprospered,butthejobsleft.Andthefactoriesclosed. Theestablishmentprotecteditselfbutnotthecitizensofourcountry.Theirvictorieshavenotbeenyourvictories.Theirtriumphshavenotbeenyourtriumphs.Andwhiletheycelebratedinournation ’ scapital,therewaslittletocelebrateforstrugglingfamiliesallacrossourland.Thatallchangesstartingrighthereandrightnow.Becausethismomentisyourmoment.Itbelongstoyou. ItbelongstoeveryonegatheredheretodayandeveryonewatchingallacrossAmerica.Thisisyourday.Thisisyourcelebration.Andthis,theUnitedStatesofAmerica,isyourcountry. Whattrulymattersisnotwhichpartycontrolsourgovernmentbutwhetherourgovernmentiscontrolledbythepeople.January20th,2017willberememberedasthedaythepeoplebecametherulersofthisnationagain. Theforgottenmenandwomenofourcountrywillbeforgottennolonger. Everyoneislisteningtoyounow.Youcamebythetensofmillionstobecomepartofahistoricmovement,thelikesofwhichtheworldhasneverseenbefore. Atthecenterofthismovementisacrucialconviction--thatanationexisttoserveitscitizens.Americanswantgreatschoolsfortheirchildren,safeneighborhoodsfortheirfamiliesandgoodjobsforthemselves. Thesearejustandreasonabledemandsofrighteouspeopleandarighteouspublic.Butfortoomanyofourcitizens,adifferentrealityexist.Mothersandchildrentrappedinpovertyinourinnercities,rustedoutfactoriesscatteredliketombstonesacrossthelandscapeofournation,aneducationsystemflushedwithcashbutwhichleavesouryoungandbeautifulstudentsdeprivedofallknowledge.Andthecrime,andthegangs,andthedrugsthathavestolentoomanylivesandrobbedourcountryofsomuchunrealizedpotential.ThisAmericancarnagestopsrighthereandstopsrightnow. Weareonenation,andtheirpainisourpain.Theirdreamsareourdreams,andtheirsuccesswillbeoursuccess.Weshareoneheart,onehomeandonegloriousdestiny. TheoathofofficeItaketodayisanoathofallegiancetoallAmericans.Formanydecades,we'veenrichedforeignindustryattheexpenseofAmericanindustry,subsidizedthearmiesofothercountrieswhileallowingfortheverysaddepletionofourmilitary. Wedefendedothernation ’ sborderswhilerefusingtodefendourown. AndspenttrillionsandtrillionsofdollarsoverseaswhileAmerica'sinfrastructurehasfallenintodisrepairanddecay. We'vemadeothercountriesrichwhilethewealth,strength,andconfidenceofourcountryhasdissipatedoverthehorizon.Onebyone,thefactoriesshutteredandleftourshoreswithnotevenathoughtaboutthemillionsandmillionsofAmericanworkersthatwereleftbehind. Thewealthofourmiddleclasshasbeenrippedfromtheirhomesandthenredistributedallacrosstheworld. Butthatisthepastandnowwearelookingonlytothefuture. Weassembledheretodayareissuinganewdecreetobeheardineverycity,ineveryforeigncapitalandineveryhallofpower.Fromthisdayforward,anewvisionwillgovernourland.Fromthisdayforward,it'sgoingtobeonlyAmericafirst--Americafirst. Everydecisionontrade,ontaxes,onimmigration,onforeignaffairswillbemadetobenefitAmericanworkersandAmericanfamilies.Wemustprotectourbordersfromtheravagesofothercountriesmakingourproducts,stealingourcompaniesanddestroyingourjobs. Protectionwillleadtogreatprosperityandstrength.Iwillfightforyouwitheverybreathinmybody.AndIwillnever,everletyoudown. Americawillstartwinningagain,winninglikeneverbefore. Wewillbringbackourjobs.Wewillbringbackourborders.Wewillbringbackourwealth,andwewillbringbackourdreams.Wewillbuildnewroadsandhighwaysandbridgesandairportsandtunnelsandrailwaysallacrossourwonderfulnation.WewillgetourpeopleoffofwelfareandbacktoworkrebuildingourcountrywithAmericanhandsandAmericanlabor.Wewillfollowtwosimplerules--buyAmericanandhireAmerican. Wewillseekfriendshipandgoodwillwiththenationsoftheworld. Butwedosowiththeunderstandingthatitistherightofallnationstoputtheirowninterestsfirst.Wedonotseektoimposeourwayoflifeonanyonebutrathertoletitshineasanexample.Wewillshineforeveryonetofollow. Wewillreinforceoldalliancesandformnewones.AndunitethecivilizedworldagainstradicalIslamicterrorism,whichwewilleradicatecompletelyfromthefaceoftheearth. Atthebedrockofourpoliticswillbeatotalallegianceto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throughourloyaltytoourcountry,wewillrediscoverourloyaltytoeachother.Whenyouopenyourhearttopatriotism,thereisnoroomforprejudice. TheBibletellsushowgoodandpleasantitiswhenGod'speoplelivetogetherinunity.Wemustspeakourmindsopenly,debateourdisagreementhonestlybutalwayspursuesolidarity.WhenAmericaisunited,Americaistotallyunstoppable. Thereshouldbenofear.Weareprotected,andwewillalwaysbeprotected.Andmostimportantly,Wewillbeprotectedbythegreatmenandwomenofourmilitaryandlawenforcement.WewillbeprotectedbyGod. Finally,wemustthinkbiganddreamevenbigger.InAmerica,weunderstandthatanationisonlylivingaslongasitisstriving.Wewillnolongeracceptpoliticianswhoarealltalkandnoaction,constantlycomplainingbutneverdoinganythingaboutit. Thetimeforemptytalkisover.Nowarrivesthehourofaction. Donotallowanyonetotellyouthatitcannotbedone.NochallengecanmatchtheheartandfightandspiritofAmerica.Wewillnotfail.Ourcountrywillthriveandprosperagain.Westandatthebirthofanewmillennium,readytounlockthemysteriesofspace,tofreetheearthfromthemiseriesofdiseaseandtoharnesstheenergies,industriesandtechnologiesoftomorrow.Anewnationalpridewillstirourselves,liftoursightsandhealourdivisions.It ’ stimetorememberthatoldwisdomoursoldierswillneverforget--thatwhetherweareblackorbrownorwhite,weallbleedthesameredbloodofpatriots. Weallenjoyedthesamegloriousfreedoms,andweallsalutethesamegreatAmericanflag. AndwhetherachildisbornintheurbansprawlofDetroitorthewindsweptplainsofNebraska,Theylookupatthesamenightsky,theybuildaheartwiththesamedreamsandtheyareinfusedwiththebreathoflifebythesameAlmightyCreator. SotoallAmericansineverycitynearandfar,smallandlarge,frommountaintomountain,fromoceantoocean,hearthesewords--youwillneverbeignoredagain. Yourvoice,yourhopesandyourdreamswilldefineourAmericandestiny.Together,Andyourcourageandgoodnessandlovewillforeverguideusalongtheway.WewillmakeAmericastrongagain.WewillmakeAmericawealthyagain.WewillmakeAmericaproudagain.WewillmakeAmericasafeagain.Andyes,together,thankyou.wewillmakeAmericagreatagain.Godblessyou.AndGodblessAmerica.ThankYou. (来源:世界说公众号 http://news.stnn.cc/guoji/2017/0121/393643.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1269 次阅读|4 个评论
特朗普就职演讲 中文翻译
热度 1 lily2014 2017-1-21 04:54
说说美国大选(九) 【美国另类总统特朗普先生今天就职了。 在此之前,他可能是近些年最引起人们争议的美国当选总统了。 现在,正式就职了,不知道他是否会更加“像个总统”。呵呵。 这里是他的就职演讲,给大家参考。】 × ×××××××××××× 罗伯特大法官,卡特总统,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欧巴马总统,美国同胞和全世界民众,谢谢大家。 我们美国人民现加入重建我们国家的努力中,恢复国家对人民的承诺,我们会一起确定未来美国和全球方向。我们会面临挑战,我们会遭遇困境,但我们会完成使命,每四年,我们延续民主程序完成有秩序且和平的政权转移。 我们相当感谢欧巴马总统和第一夫人蜜雪儿,在政权转移中的慷慨协助,他们贡献良多,谢谢。 今天的就职仪式有特殊意义,因为今天不单是从上任政府转移政权给下任政府,也不是政党交接。我们是将华府的权力还给民众。长久以来,只有华府的小部分人从政府得益,而民众付出代价,华盛顿繁荣,但民众未能分享其成果,政治人物昌盛,但工作流失,工厂倒闭 。【注:电视里看到 欧巴马总统面无表情。】 政府保护自己而不是人民,胜利不是人民的胜利,他们的成功不是人民的成功,政治人物在华府庆祝时,我们国家各地困顿的家庭没有任何可庆祝的事,这些将从此刻此地开始改变,因为这是你们的时刻,这个时刻属于你们。属于今天所有聚集在这里的人,以及美国各地观看典礼的人,这是你们的日子,这是你们的庆典,而美国是你们的国家。 重要的不是哪个政党掌权,而是我们的政府是否由人民控制, 2017年年1月20日将会被记为人民再度成为国家掌权者的日子。 我们国家被遗忘的男男女女们将不会再被遗忘。每个人都会聆听你们的心声,数千万的你们成为历史进展的一部分,这是世界从未见证过的。 这个民主进展的核心确认了国家存在是为服务人民。 美国人希望他们的孩子上好的学校,希望家人住在安全的社区,还有好的工作。这是正直大众所望的合理要求,但对大多民众来说,却是截然不同的现实,内陆城市许多妇孺生活困顿,荒废的工作散落在各地像是墓碑一样,所费不赀的教育系统却无法让年轻漂亮的学童们获得所有教育,犯罪,帮派和毒品夺走太多性命,毁灭许多未能实现的潜能,这样的美国浩劫会在此刻此地结束。 我们是共同体,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的苦痛,他们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他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我们同心同在,享有同样辉煌的未来。 我今天所宣的誓是对所有美国人效忠。 数十年来,美国产业付出代价却是让外国产业牟利,对其他国家支援军队,却是牺牲了我们的士兵。我们保卫其他国家的边境,却拒绝捍卫我们自己的。在海外花费上兆美元,但美国本土的公共设施却老旧破损。我们让别的国家富有,但我们自己的财富,力量和信心却逐渐消失。一个接着一个,工厂关闭离开美国,完全未顾及到数百万计的美国工人。我们国家中产阶级的财富被剥夺,重新分配到世界各地。 【博主注:不知参加典礼的前总统们心里怎么想的,表面看起来 脸不改色。心里可能在骂呢。呵呵。】 但这些都是过去,现在我们只向前看。我们今天在此聚集,要让所有城市所有外国国家和所有权力中心都听到,从今天起,我们国家将有新展望,从今天起,所有都是美国优先。所有贸易决定,税务,移民和外交都要基于有利于美国工人和美国家庭上,我们要保护边境,免于受外国掠夺,不让外国制造我们的产品,偷走我们的公司,破坏我们的工作。 保护美国将可带来繁荣和力量,我会用每一口气为你们奋战,我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 【博主注:精神可嘉。】 美国会再度成为赢家,拿下前所未有的胜利。我们会带回工作,带回我们的边境,带回我们的财富,带回我们的梦想,我们会在全国各地建造新的道路,高速公路,桥梁,机场,隧道和铁路。我们会让人民脱离被救济行列,回到职场,用美国人的手雇佣美国劳工重建国家。 【博主注:吹吧,您老。】 我们谨遵守 2条简单原则,买美国商品雇用美国劳工。 我们会和世界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但要让他们了解, 视自己的利益为优先是所有国家的权利。我们不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在其他人身上,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典范,让大家跟随。 我们会和原有的同盟国加强关系,并结交新同盟。联合文明世界对抗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我们会将他们彻底从地球上消灭。 我们政治的根基就是对美国效忠,透过对国家的忠诚,我们会再度在彼此身上发现忠诚。当你们对爱国主义敞开心胸,就不会再有偏见。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子民共居时是多么美好,我们必须坦诚,诚实地辩论歧见;但坚持追求团结,美国团结一致时将锐不可挡 。 【博主注:这句话还有点靠谱。】 不需要惧怕,我们有安全保护,我们一直都会受保护,伟大的士兵和警员保护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受上帝保护。 最后,我们应该想得更远,有更大的梦想,在美国,我们知道国家唯有繁盛时才存在。我们不再能接受只会动嘴巴却没有实际行动的政治人物,或是只会抱怨却从不想办法解决的政治人物。开空头支票的时代已结束,现在是行动的时刻。 别让任何人告诉你这不可能做到,没有挑战能击倒美国人。我们不会失败,我们的国家会再度繁荣兴盛,我们从新千禧年诞生开始,准备解开宇宙之谜,让全球从疾病的苦痛中解脱,善用未来能源,企业和科技。 新的国家荣耀会激励我们,开创我们的视野,并治愈我们的分裂。我们要记住士兵们绝不会忘记的古老智慧,无论我们的肤色,我们都留着同样爱国的红色血液。我们都拥有同样的自由,我们都是向同一面伟大的美国国旗致敬。无论是诞生在底特律都会区或是内布拉斯加荒野的孩子,都是看着同一片夜空,怀着同样的梦想,生活在同个造物主打造的世界上。 美国遍地所有的人民,请听好,你们再也不会被忽略。 你们的声音,希望和梦想将会决定美国命运, 你们的勇气良善和爱将会在一路上引导我们, 我们会一起让美国再次强大! 让美国再次富有! 让美国再次骄傲! 让美国再次安全! 是的,我们会让美国再次伟大! 谢谢, 上帝保佑你们! 上帝保佑美国! 谢谢。
个人分类: 中美关系|184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世界开始陷入混乱之中
qiaoqiao1980 2016-11-9 16:27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美国对于今天的世界的影响依然难以衡量。 八年前,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变化就已经开始,但是依然在可以理解的范围。 今天,特朗普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一切都难以预料。美国已经真正的分裂为两个社会,一个外表光鲜的上层社会,一个缺乏变化、苦闷的下层社会。 当两个老人开始总统竞选的时候,一些变化就已经开始。不出意料,不管是谁当选,四年后都会有一个新的总统出来。变化已经超出了等待和忍耐的边缘。 人类社会的长期和平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人不喜欢单调的世界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埋在集体潜意识下的魔怔是难以逃脱的诅咒。 而新的技术革命也正在让变局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人类的社会在发生新的变化,那么毫无疑问,这种变化会从美国开始。特朗普的当选就是最为明显的信号。 不管是什么变化,混乱都将难以避免。十六年以后,我们会更将明确的看到这一点。
个人分类: 随笔|3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个国家都有制作量子计算机的权利——我的目的
jiazhang55 2016-10-17 11:41
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钱或是什么其他,我只是想用我的理论造福人类,就像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难得的和平,我想如果爱因斯坦看到了,今天世界的格局,他也许会感到一些欣慰,当年建议美国总统制作原子弹,也并不是完全是错的。 而我知道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并不亚于原子弹,所以量子计算机并不能只被某个国家,或某个团体所有。这样,不会有哪个国家会威胁使用量子计算机攻击另一个国家。 这就是我的目的:和平与发展。
个人分类: 交流感受|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发个医改论文,你高兴个啥?
热度 2 zhang8999 2016-7-25 16:21
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HusseinObama)在医学专业JAMA(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Impactfactor发表特别通信(SpecialCommunication)文章UnitedStatesHealthCareReform-ProgresstoDateandNextSteps”。国内媒体似乎发现新大陆,极为积极地开展奥巴马科研的学术思想挖掘,如“奥巴马为何要发表医学论文?为政治还是为学术?”,“逆天!奥巴马总统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奥巴马也曾是个从不发论文,讲课超酷的好老师”,“奥巴马发表科学论文对科研有哪些启发”,“奥巴马都发JAMA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奥巴马总统发表论文为哪般?”。国人看到奥巴马发表一篇政论性论文,感觉到他要成为自然科学的学术精英了。奥巴马医改叫嚷快10年了,一事无成,快下台了,无法交差,发篇文章为自己找个台阶。但国人对美国的热爱,对奥巴马的热爱突然迸发出来了,似乎比自己发篇论文还要高兴,觉得成为一个中国的大事了。在中文媒体争相报道,甚至讨论起奥巴马的学术思想和治学之道了。他讨论下美国的医改政策,中国人在这高兴的不得了,好像马上要做美国公民了,要享受到美国的福利一样。没人怀疑这篇文章是不是奥写的,大家似乎觉得奥巴马真的下许多功夫成医学管理专家了。而国内领导人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即使刊登到NATURE,SCIENCE,似乎也波澜不惊。国人对美帝的东西只有崇拜和吃惊,而丝毫不怀疑这篇文章是不是奥巴马自己动手写的。中国人,你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还是为中国的事情多花点时间吧,美国人谈美国医改,而且这个医改10年没有进展,你高兴个啥!本不想再写博文,但实在忍不住,一吐为快了。笔拙嘴笨,只能写个短文。
402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英国说,我错了!
wyuehua2004 2016-7-8 11:05
媒体报道说,美英对伊拉克开战的原因——“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说法“站不住脚”,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对伊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其早在伊战开打前就已经“站队”——他曾向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承诺,无论发生什么,都会站在小布什一边。报告指出,英国介入伊拉克战争属“完全不当”(wholly inadequate),英国本来可以选择以不流血方式介入伊拉克战争及解决冲突,采用军事行动在当时并不是唯一可解决问题的手段。尽管布莱尔为当年把英国拉入伊战一再辩护,但6日的报告仍不留情面地指出,英国入侵伊拉克的理由“站不住脚”,没有得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大多数成员的支持,破坏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威信。 伊战中,英国向伊拉克出兵4.5万,至2009年撤军时,179名英国官兵丧生。因盲目跟从布什入侵伊拉克,英国陷入伊战泥潭中,英国国内民怨沸腾,布莱尔也因此丢掉了首相位子。正如报告所指出的,英国因派兵伊拉克尝到报复苦果——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案伤亡惨重。而自发动反恐战争以来,伊拉克超过10万无辜平民被杀害,数十万人受伤,经济被摧毁,教派内战席卷全国。战争还让数百万伊拉克人沦为难民,数千名美军和联军士兵死伤,包括英军。如此大的代价不仅没有给伊拉克带来民主和平,反而让伊拉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义滋生地和训练场。美媒分析称,这场战争的唯一赢家是那些“对美国充满仇恨的恐怖主义组织和暴力极端分子”。 盲目跟从美国,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给英国带来了沉痛的代价和惨痛的教训。英国此番公布伊战调查报告,正是为了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卷入悲剧。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不断反思,才会避免战争的苦果。 注:英国人,我向来鄙视你们西方特别是美国,这次,我佩服你们。希望你们能真正反思,在南海中不要再站错队,跟着美国人屁股后闻臭味!
个人分类: 评论|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丑闻[第五季01 - 09]中英文字幕高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11-22 19:19
播出:ABC 类型:剧情/惊悚/悬疑/律政/罪案 地区:美国 制作公司: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2-03-01 周四 英文:Scandal 导演:保罗·麦奎根 主演:凯丽·华盛顿 / 亨利·伊安·库斯克 / 哥伦布·绍特 / 杰夫·帕里 / 托尼·戈德温 / Darby Stanchfield 简介: 从媒体关系顾问到总统新闻顾问,Olivia Pope(Kerry Washington扮演)一辈子都在保护美国的秘密--对她来说,维护美国精英阶层的形象、避免让各种丑闻曝光对这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小布什的总统任期结束后,和布什关系密切的Olivia离开了白宫,创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希望就此揭开人生的新篇章--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可是她似乎无法完全摆脱过去--无论是她还是她的精英团队,他们能够「修复」任何人的生活,但却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无能为力。 来自《迷失》的Henry Ian Cusick扮演男主人公Stephen,诉讼律师,为Olivia工作。Tony Goldwyn扮演美国总统Fitzgerald Grant。Jeff Perry扮演美国总统的特别顾问Cyrus。Darby Stanchfield扮演为Olivia工作的调查员Abby Whelan,工作起来不要命。Katie Lowes扮演Quinn Perkins,一个很有抱负的年轻律师,为Olivia工作。Liza Weil扮演Julia Tannen,一个和Grant总统有私情的女人。Columbus Short、Guillermo Diaz参与演出。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ile/133397405
1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人皆错nlp不错,民调错大数据也不会错
热度 2 liwei999 2015-10-15 19:18
上篇博文鼓吹利用社会媒体大数据实时监控美国总统选战的舆情,给出了链接,可以实时看到舆情走势,特别是民主党为总统候选人提名举行的辩论。发博文的时候,我瞄了一眼希拉里的舆情指数,发现在 10/13 2015 5pm 这个时间点的 过去一个小时的舆情,她的人气指数是负数,远远落后于其他两位男士,于是发了一下她怎么如此不得人心的感叹。未料想,据说喜大妈后来在辩论中表现相当不错,人气似乎很好,于是有老友吐槽说: 今天看媒体公认喜妈昨晚大胜,怎么立委的大数据舆情分析认为她输了呢?结论:舆情大数据不靠谱 日期: 10/14/2015 13:05:16 http://www.newyorker.com/news/john-cassidy/hillary-clinton-wins-big-in-vegas 哇塞,居然结论说我舆情大数据不靠谱! 吓了一跳 还以为大数据今天发疯 不靠谱了呢。进去一看 大数据从不说谎, 请看截屏: http://www.netbase.com//democraticdebates2016/candidates_competitive_view.html (自左而右:拜顿、希拉里、 Bernie) 他们过去 24 小时舆情图见上,24 小时是指 8pm 10/13 - 8pm 10/14 这个区间。 原来,过去24小时的舆情曲线显示 Biden 最落后(舆情曲线上下起伏,有红有绿,图示:绿为点赞,net-sentiment 指数为正,红为吐槽, 指数 为负),喜大妈表现相当不错(过去24小时几乎没有红过),略逊于 Bernie Sanders (对比两位曲线的绿色部分) 这个实时监测不靠谱么?不可能,如果与CNN民调不一致,那是CNN采样不够搞错了,我这里多了两个量级的数据点,反映舆情绝不会错。如果一致了,说明传统民调也有靠谱的时候。 nlp的最高境界就是遇到别人说我nlp挖掘不靠谱的时候,还能有这个底气说:世人皆错nlp不错,民调错大数据也不会错! 当然前提是数据源稳定及时而且海量,而推特 firehose 已经满足了这些条件。国内的中文大数据除了够不着的微信外,其他社媒很难满足这三个条件,因此结果不敢保证。数据源不行,再好的技术也使不上劲儿。 【后记】对话: 推特满足条件吗? 不用或不太用推特的人有多大比例?推特用户涵盖合理所有采样对象吗? cnn 民调打5000个电话 来代表两亿美国人民 比起这个 推特大数据要靠谱多了。 这里有谁用twitter,有谁一边看辩论一边在twitter上发言的? @立委 你的大数据怎样纠正样本偏差?传统的民调应该是消除样本偏差的。 立委他们那个估计还没考虑到这一步。 有些样本偏差需要长期积累才能知道。立委那个现在估计连马甲都不容易检测到。 立委的nlp技术我是不怀疑的,但样本问题需要更多技术支持。 第一,打电话5000 人 无论怎么抽样 都很难 第二 不要小看全民参与社会媒体的热情 第三 样本偏差的消除确实是长期研究探索才可行 不敢贸然 怕弄巧成拙 现在做的集中在消除明显的噪音和 spam 最后 公平地说 大数据舆情会与传统民调长期共存 相互对照 才更全面更少偏离真相 (以上是关于舆情监控 与老朋友的对话。他们提到的问题的确存在 而且这显然超出了NLP技术层面。) 【相关博文】 《利用大数据高科技,实时监测美国总统大选舆情变化》 2015-10-14 社媒大数据的困境:微信的风行导致舆情的碎片化 2015-10-08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社媒挖掘|429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丑闻[第五季01 - 03]中英文字幕高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10-11 20:31
播出:ABC 类型:剧情/惊悚/悬疑/律政/罪案 地区:美国 制作公司: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2-03-01 周四 英文:Scandal 导演:保罗·麦奎根 主演:凯丽·华盛顿 / 亨利·伊安·库斯克 / 哥伦布·绍特 / 杰夫·帕里 / 托尼·戈德温 / Darby Stanchfield 简介: 从媒体关系顾问到总统新闻顾问,Olivia Pope(Kerry Washington扮演)一辈子都在保护美国的秘密--对她来说,维护美国精英阶层的形象、避免让各种丑闻曝光对这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小布什的总统任期结束后,和布什关系密切的Olivia离开了白宫,创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希望就此揭开人生的新篇章--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可是她似乎无法完全摆脱过去--无论是她还是她的精英团队,他们能够「修复」任何人的生活,但却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无能为力。 来自《迷失》的Henry Ian Cusick扮演男主人公Stephen,诉讼律师,为Olivia工作。Tony Goldwyn扮演美国总统Fitzgerald Grant。Jeff Perry扮演美国总统的特别顾问Cyrus。Darby Stanchfield扮演为Olivia工作的调查员Abby Whelan,工作起来不要命。Katie Lowes扮演Quinn Perkins,一个很有抱负的年轻律师,为Olivia工作。Liza Weil扮演Julia Tannen,一个和Grant总统有私情的女人。Columbus Short、Guillermo Diaz参与演出。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123393413
1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恐癌之害,关键在于恐惧本身
热度 23 何裕民 2015-6-26 15:43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就席卷全球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发的极大恐惧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的确如此,恐惧,往往并不在于外部的恐怖事件,而只在于恐惧本身!对癌症的恐惧,更是如此。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癌症”二字已与死亡画上了等号,甚至比死亡更可怕。因为在确诊癌症之后,每一寸光阴都像是生命的倒计时,这段日子充满了恐惧和绝望,放疗、化疗、手术,各种治疗的高昂费用,又令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财两空。 2004年年底,长沙某地发生了一件事,刚退休的中学某老师,因为头晕得厉害,去找一位已成为主任医师的中学同学咨询,主任医生仔细听了他的述说,并做了初步检查,然后,比较严肃地告诉他:有可能是脑瘤?是原发还是转移说不清!希望他明天下午来做一个磁共振检查,确诊或排除一下……他是自己骑单车去医院的,听了这消息后,醒来时,已躺在家里的床上;也不知道怎么回来的。第二天下午,他没法起床了,自然也没去医院,去不了了。到第二天后半夜,他死了。你说这个人死于肿瘤吗?显然不是,是心理休克。 早在20世纪80年代,石家庄就有一位张姓的处级干部,因为血液检查发现“火箭电泳”(当时检测肝癌的指标,类似于今天的甲胎蛋白)数值高,被护士直接告知:“你可能患了肝癌。”也是当场晕倒,第二天晚上死了。死后得知,“火箭电泳”高的不是此张,而是另一位张姓男士!他却因为得知错误消息,“生癌”死了! 还有一位印度老妪因为获悉老伴死了,很快机能衰竭而去。机理类同,都源自心因。一个是彻底失去了生存动力(老伴走了),一个是急性心理休克! 早年,有个经典的心理学动物实验:将野生小鼠置于装满水的木桶中,小鼠没法爬出。然后分成两组:一组小鼠任其挣扎;一组颈项部用夹子夹紧,使它动弹不得。结果,可挣扎的,活得很长;不能挣扎的,很快都死了。设计者解释说:尽管处在同样状态(水中),能挣扎的小鼠心存希望,拼命挣扎,故生命延续时间长;没法挣扎的,四肢动两下很快就不再动了,丧失生存信心了,遂一两个小时便心跳停止,死了!可见,动物都是如此:“哀莫大于心死!” 更常见,且反复发生的是:因为得知生癌自尽的。某医院18楼肿瘤病区,一天内接连四位跳楼自杀,都是获悉或确信自己生了癌症! 因此,恐惧往往是源自于恐惧本身。如何破解困局,首先需破除误解。 的确,由于治疗手段和疗效有限,加上人们对癌症认识的滞后,使得诊断为癌症,演变成严重的精神疾患:恐惧、孤独、绝望。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对疾病“讳莫如深”的社会心理,更加剧了这种身体病变的精神性伤害。一想到癌症,几乎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幅凄凉图景。以至于很多患者并非死于癌,却是被强烈的对癌症之恐惧感所击垮,触发了死亡进程。 恐癌,已成为社会公共消极心理中最常见的一种。 可是,这些对癌症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并不正确,或者说是过了时的陈腐观点。中国人对癌的恐惧和误解太深、太久,是到了消除误解之时了,是将人们从对癌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之时了。中国需要一场癌症认识革命! 我常发表一些对癌症的颠覆性新认识,也许能为人们一扫阴霾。 而对癌症恐惧的消解,只能借助正确的认识及对策。就像罗斯福当时处理美国经济危机一样。关于癌症新共识的形成,为消解恐惧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其实,癌症,就是人类的一种新正常态;患癌,将是中老年人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人类对于癌症,已进入“博弈”阶段;与癌的博弈,已成效初现。以前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不了解,不了解导致了过激处置(盲目地滥杀无辜);不仅没有效果,且加重了痛苦,更激化了恐惧。 记住:很多癌症并不威胁生命;美国人患了癌,平均可以活十年左右;且生存质量可以。很多长寿的名人,如宋美龄、邵逸夫等,都曾经是癌症患者。因此,从容一些,多了解一些癌症特点,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恐惧自然可以消解。 特别是那些已度过了治疗期,安然生存了多年的老患者,更应该走出阴影,不要老是陷于自我设置的癌症牢笼中。学会告别癌症,更阳光地生活。 笔者在临床中感受到,很多患病多年的癌症患者,其实还是有这道坎需要过的。人们需学会直面慢性病——癌症,跨过去。须知,没有过不了的坎,只有趴下的人!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333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丑闻[第四季01 - 16]高清标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3-21 11:27
播出:ABC 类型:剧情/惊悚/悬疑/律政/罪案 地区:美国 制作公司: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2-03-01 周四 英文:Scandal 导演:保罗·麦奎根 主演:凯丽·华盛顿 / 亨利·伊安·库斯克 / 哥伦布·绍特 / 杰夫·帕里 / 托尼·戈德温 / Darby Stanchfield 简介: 从媒体关系顾问到总统新闻顾问,Olivia Pope(Kerry Washington扮演)一辈子都在保护美国的秘密--对她来说,维护美国精英阶层的形象、避免让各种丑闻曝光对这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小布什的总统任期结束后,和布什关系密切的Olivia离开了白宫,创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希望就此揭开人生的新篇章--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可是她似乎无法完全摆脱过去--无论是她还是她的精英团队,他们能够「修复」任何人的生活,但却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无能为力。 来自《迷失》的Henry Ian Cusick扮演男主人公Stephen,诉讼律师,为Olivia工作。Tony Goldwyn扮演美国总统Fitzgerald Grant。Jeff Perry扮演美国总统的特别顾问Cyrus。Darby Stanchfield扮演为Olivia工作的调查员Abby Whelan,工作起来不要命。Katie Lowes扮演Quinn Perkins,一个很有抱负的年轻律师,为Olivia工作。Liza Weil扮演Julia Tannen,一个和Grant总统有私情的女人。Columbus Short、Guillermo Diaz参与演出。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8441992
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大学毕业的美国总统最多
热度 3 jiasf 2015-3-18 05:04
前天习总 会见了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有网友说哈佛是培养美国总统最多的学校;有人反驳说不对,应该是耶鲁!本来这个数据随着美国新总统的诞生是变化的,所以要注意比较的时间点。从正规大学来说,从下面历届美国总统的毕业院校来看,到奥巴马总统为止,来自哈佛的毕业生有7位,曾当过耶鲁学生的有6位,其中小布什耶鲁本科毕业,哈佛商学院毕业。 不过仔细看看美国历届总统的毕业院校,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总统高达13位,超过了任何一所名校,更超过了贡献最多的前两位名校哈佛和耶鲁的总和(12位)。 这是否值得很多人深思? 进入社会后的成就,主要不取决于毕业的院校和已经学到的知识,而取决于不断学习增加新知识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成才者当从此有所启发。用人者更应有超越名校偏见、不问出身、发现和重用学习型、实践型、创造型人才的眼光和魄力。 历届美国总统任期、生卒年月、毕业院校: 乔治.华盛顿(1789-1797)(1732-1799) 没上过大学 约翰.亚当斯(1797-1801)(1735-1826) 哈佛大学 托马斯.杰斐逊(1801-1809)(1743-1826) 威廉和玛丽学院 詹姆斯. 麦迪逊 (1809-1817)(1751-1836) 新泽西 洲学院(现在的普林斯顿大学) 詹姆斯.门罗(1817-1825)(1758-1831) 威廉和玛丽学院 约翰.昆西.亚当斯(1825-1829)(1767-1848) 哈佛大学 安德鲁.杰克逊(1829-1837)(1767-1845) 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马丁.范.布伦(1837-1841)(1782-1862) 十四岁之后就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 威廉.亨利.哈里森(1841)(1773-1841) 无 约翰.泰勒(1841-1845)(1790-1862) 威廉和玛丽学院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1845-1849)(1795-1849)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 扎卡里.泰勒(1849-1850)(1784-1850) 从小参军,在军队服役四十多年 米勒德.菲尔莫尔(1850-1853)(1800-1874) 十八岁前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但五年内成为 了一名律师 富兰克林.皮尔斯(1853-1857)(1804-1869) 鲍登学院 詹姆斯.布坎南(1857-1861)(1791-1868) 无毕业学校,24岁即进入州议会 亚伯拉罕 .林肯(1861-1865)(1809-1865) 家庭贫困使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安德鲁.约翰逊(1865-1869)(1808-1875) 自学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1869-1877)(1822-1885) 西点军校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1977-1881)(1822-1893) 哈佛大学法学院 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1881)(1831-1881) 自学 切斯特 .艾伦.阿瑟(1881-1885)(1829-1886) 佛蒙特州 立大学 格罗弗. 克利夫兰 (1885-1889)(1837-1908) 不曾接受过大学教育 本杰明.哈里森(1889-1893)(1833-1901) 俄亥俄州 立大学 威廉.麦金莱(1893-1897)(1843-1901) 耶鲁大学 本杰明.哈里森(1897-1901)(1833-1901) 俄亥俄州 立大学 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9)(1858-1919) 哈佛大学 威廉.霍华德.塔夫托(1909-1913)(1857-1930) 耶鲁大学 伍德罗.威尔逊(1913-1921)(1856-1924) 普林斯顿大学 沃伦 .甘梅利尔.哈定(1921-1923)(1865-1923) 威廉和玛丽学院 卡尔文.柯立芝(1923-1929)(1872-1933) 阿默斯特学院 赫伯特.胡佛(1929-1933)(1874-1964) 斯坦福大学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33-1945)(1882-1945) 哈佛大学 哈里.杜鲁门(1945-1953)(1884-1972) 没有上过大学 德怀特.戴维德. 艾森豪威尔 (1953-1961)(1890-1969) 堪萨斯州 福特利文 沃斯 军官指挥学校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61-1963)(1917-1963) 哈佛大学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63-1969)(1908-1973) 无大学经历 (毕业于西南德克萨斯师范学院)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69-1974)(1908-1994) 杜克大学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1974-1977)(1913-2006 ) 耶鲁大学 詹姆斯. 吉米 .卡特(1977-1981)(1924- ) 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81-1989)(1911-2004) 尤雷卡学院 乔治.布什(1989-1993)(1924- ) 耶鲁大学 比尔. 克林顿 (1993-2001)(1946- ) 乔治华盛顿大学本科,牛津大学肄业,耶鲁大学法学博士 乔治.沃克.布什(2001-2009)(1946- ) 耶鲁大学本科,哈佛大学商学院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2009-)(1961-)哈佛大学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788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丑闻[第四季01 - 15]高清标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3-14 10:42
播出:ABC 类型:剧情/惊悚/悬疑/律政/罪案 地区:美国 制作公司: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2-03-01 周四 英文:Scandal 导演:保罗·麦奎根 主演:凯丽·华盛顿 / 亨利·伊安·库斯克 / 哥伦布·绍特 / 杰夫·帕里 / 托尼·戈德温 / Darby Stanchfield 简介: 从媒体关系顾问到总统新闻顾问,Olivia Pope(Kerry Washington扮演)一辈子都在保护美国的秘密--对她来说,维护美国精英阶层的形象、避免让各种丑闻曝光对这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小布什的总统任期结束后,和布什关系密切的Olivia离开了白宫,创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希望就此揭开人生的新篇章--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可是她似乎无法完全摆脱过去--无论是她还是她的精英团队,他们能够「修复」任何人的生活,但却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无能为力。 来自《迷失》的Henry Ian Cusick扮演男主人公Stephen,诉讼律师,为Olivia工作。Tony Goldwyn扮演美国总统Fitzgerald Grant。Jeff Perry扮演美国总统的特别顾问Cyrus。Darby Stanchfield扮演为Olivia工作的调查员Abby Whelan,工作起来不要命。Katie Lowes扮演Quinn Perkins,一个很有抱负的年轻律师,为Olivia工作。Liza Weil扮演Julia Tannen,一个和Grant总统有私情的女人。Columbus Short、Guillermo Diaz参与演出。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7872175
1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儿考上美国名校, 决不学医
热度 16 XiaoCG 2015-2-7 13:25
【宝贝小女儿被耶鲁录取了,俺领导同意把原来不准发表的关于女儿的博文发出来。她要学法律, 所以Early decision application 就申请耶鲁。】 这其实也是2014年的事啦。说了儿子,也得说说女儿,免得说偏心。其实女儿跟老爸更粘,用奶奶的话说:一见他爸,嗲得豆腐都咬不动。 美国东北部,以波士顿为中心,有十来所著名的,与美国基本同龄的寄宿高中,即所谓贵族学校。 这些学校条件环境极好,与常春藤大学 关系 密切,约~20%的毕业生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录取,其余也大多进入美国一流大学。 美国的大多数达官贵人家族,包括大部分美国 总统,都是这些学校的校友。进入近代,世界各国中学生都以进入这些学校为荣。 由于在世界各国施教、推广肖氏手术;国内协和医院的泌外主任和所长职位又坚辞不掉还要逼你报院士;又在上海等地筹建私人医院;每天几乎都在倒时差,太累,和家人相聚太少。2007年底我决定完全辞去NYU faculty 职位,在圣诞节学校放假第二天,携妻将子回到中国。 女儿从小聪明。美国从小学三年级起每年的全国爱荷华统考,她总是99 percentile【成绩优于99%的全部考生】,我怕女孩太聪明会太辛苦,只希望宝贝女儿童年幸福、一生幸福,从不准给她任何课外补习,除了游泳、钢琴和芭蕾。游泳是锻炼身体,钢琴是看她是否遗传了一点他爸的音乐才能(俺的歌唱够科学网好声音水平);学芭蕾是因为她妈 年轻时 舞蹈不错, 还是大学艺术体操队的,但她妈的老队友悄悄看了俺女儿跳舞后说:这是她爸的孩子,不是你的。于是, 芭蕾班也取消了。 虽然我们从不鼓励女儿争强好胜,每晚9点必须睡觉,但她的每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是校游泳队,经常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地比赛;参加国际初中学生辩论赛还得第一名。她还和老爸成立了个公司:Tiss Mom Company,自任CEO,主要业务就是和老爸联手,挖空心思讽刺、挖苦、作弄她老妈。这不挺好?可是,9年级开学时 (美国高一),她发现她唯一的竞争对手考到美国上寄宿学校去了。她对她妈讲:你们知道 美国 这些学校吗?我也要去。 我们哪会不知道?舍不得13~4岁的宝贝女儿这么早单飞而已,反正哈佛耶鲁总会有她个位置。但女儿已从前十名私立寄宿学校中选好了5所,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信用卡付申请费。 可恶的是这些学校比申请哈佛耶鲁还麻烦。你要孩子写什么:你为什么要申请我校?这说得过去;但居然要求父母也要写:你为什么希望你孩子考我们学校。拜托!!!我希望了吗?是孩子希望我没办法!我本来英语就差劲,成天被女儿挖苦:NYU Prof.'s English?这还不得不像刚到美国写NIH基金那样绞尽脑汁的写,5篇啊!又不敢像方舟子那样抄袭。 更可恶的是,学校经过初审后,择优通知面试,不但面试学生,还要面试父母!我可一直都是面试别人,几十年没被别人面试过了(在共产党监狱里被警察面试不算)。 我们把面试选在13年圣诞节前一周,但一到纽约就碰到美东大暴风雪,I-95高速只剩一条车道,只好租了辆四轮驱动SUV一路北上逐校面试。为了让那些贵族学校的面试官觉得俺也挺贵族,一概西装领带衬衣,零下10~20度哇!俺创造性地在衬衣里赤膊穿了两件开司米毛衣。 后来,四所录取,一所wait list。女儿还对wait list那家岔岔不平,我说该知足啦。这几家在中国总共才招了几个。平心而论,这些学校都差不多,都太好了。女儿选了她最喜欢的、而不是出总统最多的那所。 入校后,尽管是新生,女儿立即强势挤入debate team 和 游泳队。这种学校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一个学期下来,女儿还是毫无悬念地成为First Honor Role student. 在美国各种辩论赛和,总是得第一第二。去年,她入选美国队参见 全球各国1700多高中生参加的世界辩论大赛,也得了冠军。 女儿非常开心,非常喜欢这学校、喜欢这更高的平台。当然,最初几周,周末晚上不忙了(她们每周上6天课,周末也总有各种比赛、活动)就想爸爸妈妈了,到底才14岁的孩子,看着视频里瘪着嘴哭的宝贝,心里可难受。但想想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还是这样对孩子有益。现在好啦,成了爸妈求她视频:-) 遗憾的是,女儿声明:决不学医。 “Why?” 我不认为我能在医学上超越你。 So, I don't want to be marked as Dr. CG Xiao's daughter forever. OK. T hen what's your career plan? I will be The President of USA, or marry a President of USA. Then you can live with me in White House, westwing. 哇,当美国总统的爹!想想都高兴!但是宝贝:美国总统必须至少40岁才够格参选。。。老爸明天一定开始跑步,锻炼身体! 亲爱的上帝, 请保佑我的宝贝女儿健康快乐,心想事成!
896 次阅读|21 个评论
华盛顿仅仅做了两届美国总统!——读书有感(17)
热度 4 cswen 2014-12-30 11:19
华盛顿仅仅做了两届美国总统! ——读书有感( 17 ) 温景嵩 ( 2014 年 12 月 30 日写于南开园) 华盛顿在做过了两届美国总统以后,就坚决放弃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的权力。虽然当时的美国,在法律上还没有规定每位总统只能做两届,所以那时的华盛顿,以他的业绩,和他的声望来看,他是完全可以做下去的。然而他不愿做终身总统,在做过两届以后,就自愿退休回家,过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清楚地表明,他不峦栈,他对权力地位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他当年之所以参加美国的独立战争,完全是为了解放被英国殖民政府所剥削和压迫的美国老百姓。而不是为了他个人的名誉地位。 这很了不起。华盛顿这样做了以后,就为美国后来的总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以后的历届美国总统,就都自愿地只做两届,不再多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不自觉地打破了这个传统为止。然而这马上就引起了美国老百姓的警觉,随后就在美国的宪法里明文规定,每位总统只允许他做两届,不允许再多做。一个人在做满两届总统以后,就必须退休,从而在法律上堵死了在美国做终身总统的道路。
个人分类: 温景嵩文库|9142 次阅读|5 个评论
威士忌暴动和既强硬又仁慈的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读书有感,16
热度 1 cswen 2014-12-29 18:59
威士忌暴动和既强硬又仁慈的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 ——读书有感( 16 ) 温景嵩 ( 2014 年 12 月 29 日写于南开园) 过去我一直以为美国是个很太平国家,它建国后除了在 1861 — 1865 年发生过一次南北战争外,就天下太平,连一次小小的动乱都没有发生过。直到这次学习纳什等人的:《美国人民》后,我才知道这个认识不对。其实在美国的历史上是有过动乱发生的;纳什等人告诉我们甚至在美国开国后不久,就发生了一次威士忌动乱,虽然规模不大,参与这场动乱的只有几百人。再往后面看,还不知道仅有短短几百年历史的美国、究竟发生过多少次动乱呢。现在且让我们先看看这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动乱——威士忌暴动是怎么回事吧。 那是在开国时期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地区。那里的农场主们激烈地反对华盛顿政府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其税收政策。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政府的威士忌酒税上。如果这些农场主要把他们每年收获的谷物运送到市场上去销售,则运费太贵不划算。所以这些农场主就把他们的粮食酿成威士忌酒来卖,这样才会使他们赚到一些利润。现在华盛顿政府却要来征收威士忌酒税,这就会使他们无利可图,于是就引起他们对美国政府强烈的不满,最后就爆发了这次威士忌暴动。 事情是发生在 1794 年的 7 月(这是在开国总统华盛顿第二个任期的第一年)。一名联邦地区的执法官,和一名宾夕法尼亚州的地方税收官员,连同 12 名士兵,来到匹兹堡地方的几家农场主那里、去征收威士忌酒税。不料,这就引来了 500 多名当地群众,他们手拿武器包围了这位税收官员的家。税收官员吓得马上逃跑了。而留下的 12 名士兵则被暴动群众缴了械,暴动群众还放火烧掉了税收官员的家。此外还有几百名群众举行了示威。他们打着的条幅上面写道:“威士忌酒!要自由!不要赋税!” 到了 8 月末,事情终于传到了美国开国时期的首都费城那里,华盛顿就派了一支 1.7 万名士兵组成的军队,由一名上校率领,来到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地区去镇暴。当消息传到暴动地区时,暴动群众就纷纷四外逃散了。然而镇暴军队还是抓到了 20 人、并把他们投进了监狱。此外,还把两名带头者判处了死刑。后来,当总统华盛顿的心情平静下来后,他感到死刑的处分有点太过分,最后他终于把这两人的死罪赦免。 我感到通过处理这件事,确实能比较充分地表现出美国的“国父”华盛顿,他性格中既强硬又仁慈的两个相反的方面。 首先华盛顿是一位性格十分强硬的人。因为他派到宾夕法尼亚地区镇暴的军队,其规模竟可以和独立战争时期、向英国殖民军作战的正规部队的规模相比,而那时他们所面对的英军却有 7000 人之多,而且都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正规军。而这里参与暴乱的、却只有几百名没有经过训练,没有作战经验的老百姓。这充分地体现出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当时他志在必夺,一心要把动乱一举荡平的坚强决心。 其次这件事又充分地表现出华盛顿是一位内心十分仁慈的人。因为被他赦免的两名罪犯,是已经被判处了“叛国罪”的重罪犯。显然,叛国罪是一种罪大恶极的重罪,而华盛顿竟然都可以把他们赦免。可见华盛顿的性格不仅有十分强硬的一面,而且他也有一颗十分仁慈的内心。当然,我觉得华盛顿这样做也有他的道理。毕竟,在威士忌动乱中没有人被杀。暴乱群众至多只是放火烧掉了税收官员的房子,他们并没有杀人。中国有句老话:“杀人者偿命”。所以,没有杀人,就不必偿命、就不应该判处他们死刑了。 综上所述,可见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确是位性格十分健全、处事十分周到、又十分称职的总统。称他为美国的国父,确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是美国人的一件幸事了。
个人分类: 温景嵩文库|9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戈尔不再出马竞选美国总统
热度 1 ingzha 2014-12-18 14:10
在二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时,身为副总统的戈尔志在必得,颇有众望所归的势头。我为了一睹“未来总统”的丰采,以《比较政策研究》特约记者的名义,申请到采访证得以进入圣荷西会议中心观察在这里举行的民主党加州大会。当我到达会场时,注意到会场外有许多诉求和抗议。我很尊敬的老太太Loz Dean在门外举着“再也不要虚伪了!”的牌子(后来我加入美国劳动党时知道她是劳动党的初始成员之一,他们就是因为抗议克林顿•戈尔在1992年当选后出卖了工会,从劳联—产联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劳动党)。有一个青年男子肩扛一个很大的戈尔骷髅像,上写:“嘿,戈尔,你还要出卖我们吗?”。他非要闯进会场不可,与守门的保安发生了冲突。我与他交谈,才知道1992年大选时,戈尔许诺要让白宫成为“绿宫”,环境保护团体对他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但戈尔(与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没有履行诺言。我后来坐在会场中央的记者席位上近距离观赏戈尔时,产生了“他真会成为美国总统吗?” 的念头。 在二00四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时,许多美国人(特别是民主党人)都恳求戈尔再次出马。但我认识了另一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后,明白了戈尔不具备成为总统的意志。那一天,我去参加硅谷的反战团体为库辛尼奇议员(俄亥俄州选区)举行的募捐晚会。这是我第一次亲耳听见一个国会议员用人性、人道讲政治。我特别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他身后晃动的美国星条旗也不再仅仅只是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了,我甚至萌发了加入美国国籍参与选举的念头。当我提前退场时,意外地受到等候在门口的库辛尼奇的问候。我向他保证,将把他介绍给中文和日文的读者。后来,我组织了Friends of Kucinich, Japan,其中有四名日本友人亲自赶到冰天雪地的爱荷华州为他助战。我们都知道库辛尼奇在民主党初选就没有出线的希望,但他在我们这些不计成果的“铁杆”支持者的鼓励下,坚持在每一个州去宣传、竞选,直到最后在波士顿的全美民主党大会上与克里对决(别的七名候选人见没有希望早就退出初选了)。 戈尔的条件、资力胜过任何人。实际上,正是因为他条件太优越,才使他轻视“智商不高”的小布什。出身政治名门(其父是国会参议员)的戈尔本来明白,美国的选举就是互有输赢的游戏,但自视清高的戈尔被最高法院的一票之差断送了总统之路后看透了美国政治的无聊,发誓从事“非政治的道德性”工作。他获得诺贝尔奖证实了他的选择的聪明,同时又激起了人们对他是否再出马二00八年竞选的猜测。据说,已经有二十多万人在网上签名,恳求他出马。 戈尔当然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地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十足的政治利益问题,他的工作可能解消了那位扛着骷髅像抗议的环境保护者的怨恨,但他的获奖已经招致了更多的敌人。其中的一个典型就是《华尔街日报》对他的攻击,其登载的文章、来信或者说他不配获奖、或者说他的获奖是对诺贝尔奖的侮辱,但背后的唯一动机,是恐惧。如果说伊斯兰极端军事力量的袭击实际上帮助了美国军工产业的订单的话,戈尔才是他们不共戴天的真正敌人。华尔街害怕,万一戈尔真的有意志参选并赢得大选,白宫真的有可能变绿,那些支配美国的石油、军工产业将面临新的、更严格的规制,甚至倒闭。 二000年美国大选时,对戈尔友善的互联网产业正处于顶峰。今天,戈尔仍然是硅谷最受欢迎的公共人物,但互联网产业今非昔比,而新的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尚未成气候。戈尔现在的政敌,因为他的获奖,变得比二000年大选时更为坚决、强大。脸皮不厚、缺乏库辛尼奇那样的坚定意志的戈尔,只能与白宫无缘了。
个人分类: 美国政治/社会|188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脑计划45亿10年发展9个重点发展方向,4个和计算神经科学密切
fendi 2014-6-29 19:11
近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脑创新计划定价翻了两番。去年,白宫公布了一个名为BRAIN创新计划的大胆项目——该项目旨在绘制活体人脑图谱,并命令数个联邦机构迅速制定方案以确保计划实现。为了强力推动该项目实施,奥巴马今年为该计划拨款1亿美元,覆盖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 现在,在经历了持续1年的会议和商谈后,一个由NIH召集的工作小组对脑创新计划的一些目标和愿望进行了充实,并试图对资金需求提出一个更现实的目标:为期10年的进程共需45亿美元——大约是目前预算的4倍。 9大重点资助领域包括: 1统计大脑细胞类型; 2建立大脑结构图; 3开发大规模神经网络记录技术; 4开发操作神经回路的工具; 5了解神经细胞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 6把神经科学实验与理论、模型、统计学等整合; 7描述人类大脑成像技术的机制; 8为科学研究建立收集人类数据的机制; 9知识传播与培训 其中1、2、6、8和计算神经科学密切最直接相关
2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总统奖女孩”遭遇方舟子 (文摘)
热度 1 xuxfyuwp 2014-4-24 14:46
继唐骏学历门之后,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又放出重磅炸弹:“总统奖女孩叶菲造假”。叶菲,自幼随父母去匈牙利读书,后去美国留学。并在2009年出书:《做最棒的自己获美国总统奖的女孩的经历》。并曾经在国内媒体上频频曝光。而方舟子质疑:“美国总统奖很一般,相当于我们的三好学生。(10月10日《山西晚报》) 在娱乐狂欢的社会语境下,人气旺的名人很多,但像方舟子那样的,还真不多。起码近半年以来,方舟子每一次掀起公共舆论,都能让人很清晰地透视出是与非来。唐骏学历门,挂不住脸的不只是唐骏一个人,更牵出了一批堂皇于中国社会的滥竽充数的“野鸡大学”精英来。“遇袭案”毫无悬念地将肖传国打出斯文扫地的原型来。方舟子和周立波的微博博弈,则将“海派清口”变成了“粗口”。 这回方舟子打假打上了“总统奖女孩叶菲”,似乎不大地道。咱的文化是“好男不和女斗”,况且那女子还是个年轻女孩。不过,搞清楚内中缘由,我却觉得方舟子这回的打假比盯上唐骏和肖传国意义更大。 成年人的唐、肖二人,或学历有假或医术夸大,但其在行业内的实绩还是有的。何况,成年人的世故和功利,也容易沾染上一些人性弱点和坏毛病。但叶菲不然,2005年获奖时还是高中生,是花季少女,纯雅如玉,天真如梦。这个年龄,是不该和谎言和功利为伍的。如果说其时叶菲仅仅是满足了少女暂时的虚荣心也就罢了。可是2009年出书,《做最棒的自己获美国总统奖的女孩的经历》,不但以谎言招摇而且在愚弄公众了。 在中国家庭弥漫着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热潮下,叶菲的造假经历给中国社会造成了误导和困扰。不堪的是,叶菲的造假还给人以侮辱中国人智商的效应----以为中国人对美国文化隔膜不晓,认为中国人不明白美国中学的规矩。更要命的是,在国人灵魂深处,往往还存在根深蒂固的误区,即华人子弟在美国学校总是品学兼优,从而孳生一种盲目的自大乐观。所以,叶菲的经历不期然就会成为中国人抒发民族自豪的典型,并成为中国孩子学习的榜样。 所以,即使叶菲的经历和出书,一切都是真实的,方舟子通过质疑的方式给中国家庭提个醒,也是必要的。关键是,方舟子是如假包换的美国正宗博士,对美国文化谙熟得很。何况他有N次成功的打假经历,对于小女孩的造假小把戏,一眼就能看穿。 不过,方舟子还是对所谓的美国总统将进行了翔实的探究,原来如此——比较难得的是叫总统学者奖,一年全美国只有144名。还有一个是每年每一个学校都有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得的,一年大概有上百万,类似于国内的三好学生。总统学者奖,被不是接见是可能的,可2005年的总统学者奖里就是不见叶菲的名字。逻辑很简单,叶菲的总统奖是一打一大片的相当于“三好学生”的那一类。如此看来,叶菲书中描述的被布什总统会见,就是明目张胆的杜撰了。 既然是造假,既然是杜撰,而且出了书,产生了公共效应,又不是私下吹牛,打假打得合时大家打得有理。一个小女子既然敢拉山姆大叔的虎皮为自己求取浮名实利,为中国人的诚实计,为中国孩子不受误导计,也必须将叶菲的谎言拆穿。自小在海外生活和学习的叶菲,应该知道自己行为和后果的关系。 张敬伟 (原文写于2010-12-11 22:29:06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文摘|2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冷战:美国总统们的"主义"和苏联的解体——读书偶录(11)
热度 2 cswen 2014-4-12 15:59
冷战:美国总统们的“主义”和苏联的解体 ——读书偶录(11) 温景嵩 (2014年4月11——12日写于南开园) 冷战 系 指 第 二次 世界 大战之后,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斗争的 一段 历史。冷战这一名词是出自一位美国记者的发明,它是指 二战后 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相当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相当全面,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斗争,甚至是局部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只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而已,所以这位记者给这一时期命名为冷战(Cold War)。这一名词发明得很好,很恰当,以后大家就都采用了。 这一时期具体的开始时间,按照资中筠此书第八讲《冷战与后冷战时期》里的说法,它起自两个大人物的讲话:一是斯大林在1946年2月发表的演说,他提出所谓的“资本主义总危机”,意即苏联要抓紧这一时机开展世界革命了。二是当年的3月5日,时隔斯大林讲话 仅仅 一个月后丘吉尔也发表了一个著名的富尔顿演说,他提出了“铁幕已经落下”这一论断,于是两大阵营的斗争随即开始,时距二次大战的结束还只有半年(二次大战之结束,可以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为准。)几乎可以说二战之后,马上接着冷战就开打了。至于冷战的结束时间,资中筠的书中没有 指明 ,然则一般公认冷战的结束时间当以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为准。以此来计算,则冷战前后相距45年。冷战虽冷,但比起热战要长,它绵延将近半个世纪,可谓长矣!两大阵营的斗争结果,苏联全败,苏联这一名词则在世间消失,仅留“前苏联”一语供人凭吊而已。 关于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斗争事迹,资中筠一书里仅谈了美国的一方,亦即美国总统们的“主义”。而苏联解体则只字未谈,然则有鉴于苏联解体也是一件世界大事,所以对此本文仍然要做些补充。当然首先还是看一看美国总统们在这一时期所实行的各种“主义”。 按照资中筠《美国十讲》第八讲的说法,这些 美国总统们的 “主义”和我们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同,他们都是 那时 美国的总统们“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特点,提出美国应对的战略方针,各自都有一点创新。”(资中筠语。) 首先就是 杜鲁门主义 (黑体字为资中筠原文所用)。杜鲁门是美国总统(第33届,民主党,1945—1953年 ——温注 )。在他的任上,他宣布了一个“间接侵略”的新概念,意即美国的安全界线可以远离美国的国境。据此,当北朝鲜 在其时 攻击了南朝鲜,尽管北朝鲜并没有直接攻击美国,但是杜鲁门根据 “ 间接侵略 ” 的概念,他认为此时此刻的北朝鲜 也 就是攻击了美国, 从而 发动了一场朝鲜战争。此即杜鲁门主义。 其次是 艾森豪威尔主义( 此黑体字仍是资中筠的原文 ) ,也叫“力量真空主义”。艾森豪威尔也是美国总统(第34届,共和党,1953—1961年 ——温注 )。这 里谈的是 英法在1956年进行的一场,因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管辖经营权后, 原运河管辖权所有者 英法 对埃及 所发动的一场战争。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并没有支持他的老盟友英国,而是采取了中立旁观的态度。当艾森豪威尔看到此次战争 中 英法失利以后,却提出了一个 与其盟友英法不利的 “力量真空主义”, 就是要 由美国来填补苏伊士运河管辖权的真空。这就叫艾森豪威尔主义,或力量真空主义。 再次是 肯尼迪( 此黑体字仍是来源于资中筠的原文 ) 和约翰逊的作为。肯尼迪又是美国总统(第35届,民主党,1961—1963年 ——温注 );因其在任的第二年被刺,于是就由他的副总统约翰逊继任。约翰逊则 顺理成章地转正 成为又一位美国总统(第36届,民主党,1963—1969年 ——温注 )。 肯尼迪没有提出过他的主义,但其行动则与杜鲁门主义一致,他一上台就先发动了打古巴的猪湾战争,结果失败无功而返。然后也是在1961年他刚上台时就发动了越南战争。当时他叫这是一场“特殊战争”,亦即他只出钱出枪,出顾问,但不出兵;然而仗打不下去了,他自己也被刺身亡;接任的约翰逊就把越战升级为一场真正的“局部战争”,美国直接出兵50万,但仍然打不下去,于是就又换了总统。 最后上来的就是这位美国的尼克松总统(第37届,共和党,1969—1974年——温注)和他的 尼克松主义( 此黑体字仍源自资中筠原文 ) 。他和杜鲁门主义完全相反,不再搞扩张,不再搞战争,而是相反地来收缩美国的战线,在1973年他与越南签订了停战协议,决定美国停火从越南撤军。于是这场从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前后一共打了十二年,战争使越南人牺牲160万,美国人自己则死亡5.6万,伤30万,耗资4000多亿美元。此后美国似乎就得到了一些教训,一直到冷战结束甚至更长久一些就再也不肯打仗了。尼克松主义办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尼克松于1972年的访华,从而开启了扭转自杜鲁门以来的反华政策,最后导致了1979年美国的卡特总统正式与我国建交,从而彻底结束了杜鲁门1950你所开启的反华时代。 以上说过了冷战时期美国总统们的种种“主义”,现在再说苏联的解体。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上述的美国所为,其矛头都没有直接对着苏联,实际上这些战争的矛头始终是对着咱们中国的。可咱们中国没有被压垮,冷战的结局却是苏联解体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资中筠没有提及此事,就更没有给以解答。所以我就只好再次求救于互联网。终于在《360百科》找出了一些答案。《360百科》的答案如下: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俄语: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 戈尔巴乔夫 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从此正式解体。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和20个自治共和国组成,解体后分裂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 波罗的海 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 摩尔多瓦 )。 解体原因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2.1 体制僵化    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 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 知识分子 ,以及 意识形态 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 十月革命 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2.2 改革失败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 2.3 领导失职    直至 八一九事件 发生,苏联 共产党 处境到了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然而,有一种观点值得商榷,国内外有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原因过多地甚至全部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一个人。例如,博尔金认为,“苏联是被人从内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响的 党和国家领导人 葬送的,是被反对派搞垮的”。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一个所谓“叛徒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罪魁,是社会主义的叛徒。 2.4 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 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 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 作比较 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2.5 军备竞赛    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 国防军事 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 阿富汗战争 ,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2.6 民族问题    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邦联制国家。因而,苏联民族问题由来已久。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兼并了外高加索、中亚、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为巩固其野蛮统治,历代沙皇均对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压迫与奴役,极力煽动大俄罗斯 沙文主义 情绪,唆使俄罗斯人鄙视、仇恨、欺压非俄罗斯民族。非俄罗斯地区的一切重要职务都由俄罗斯人担任,俄语为官方语言,禁止用非俄语出版书报,学校禁止用非俄罗斯语授课,非俄罗斯民族被迫俄罗斯化,并经常遭到蹂躏和屠杀。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虽然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苏联存在的69年中,其民族问题可谓头绪纷繁、盘根错节。 政党腐败 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 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 而 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 所 造成的。    具体地说,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集团羽翼已经丰满,他们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基于这样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 苏联解体是 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苏联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产生的‘自我政变’”。 2.8 政治崩溃    早在苏联解体发生之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就已经变得不可扭转。苏联的解体,为从波兰开始的 东欧剧变 大潮画上了句号。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只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苏联解体,标志着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2.9 经济冲击    苏联的解体,对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俄罗斯为例,1985年苏联官方比价为1美元约合0.87卢布,然而至解体后的1992年7月1日,官方汇率已成为1美元换125.26卢布,而 1993年 5月31日的汇率已达到1美元换1012卢布。俄罗斯政府进行的卢布改值仍然不能阻挡汇率贬值的浪潮,到2000年1月1日时,1美元已可兑换28.5新卢布,即28500旧卢布。许多俄罗斯老百姓毕生积蓄化为泡影,只得蜂拥银行抢兑外币。 2.10 文化真空 由于之前共产主义的教育突然抽去,而传统的俄罗斯东正教又不能迅速填补空白,使得原苏联这一代青年形成思想真空。俄罗斯青年中甚至产生了新纳粹主义团体“光头党”。 (以上关于苏联解体的文字均引自《360百科》网站) 上面《 360百科 》网站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十大条。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执政党的腐败。前苏联的解体的确是由其执政党腐败透顶尽失民心所致。否则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其严峻考验的,又如此强大的苏维埃联邦共和国不会这么容易就垮掉的。 * * * * * 综上所述,当我们再比较一下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的情况后,就可发现一件有趣的事。 在美国那就是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他们两党是轮流做庄、轮流执政: 当民主党的杜鲁门总统不行了,就换上来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当总统; 当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又不行了,就又换回民主党的肯尼迪、约翰逊当总统; 当民主党的约翰逊总统又不行了,就再次换回共和党的尼克松来当总统。 如此这般,一会儿你执政,我在野;一会儿我执政,你再在野,两个党谁也不可能永久执政;两个党谁也不去消灭谁,谁也不可能亡党。 而另一方面前苏联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前苏联那里是一党执政。看起来一帆风顺,可以永久执政了。然而一旦出了问题,出了差错,就无可救药,只有走向亡党亡国一途。绝无可能像美国的民主党或共和党那样:一时不行就暂时下台在野一下,以图对方在执政时犯了错误,那个时候我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个人分类: 温景嵩文库|2827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历任总统对毛泽东的评价
热度 3 pukin 2013-12-25 22:27
明天( 12 月 26 号)是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纪念日,中央层面会有一系列纪念活动。对于毛的功过是非的评价,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这三十多年来就一直没停止过,且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 一个人,去世 37 年了,他曾经的一言一行仍然和我们的社会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对毛泽东的公正评价,恐怕要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更高的历史视角、更真实的档案解密条件下才能得出。 历任美国总统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呢? 1 、 艾森豪威尔 :“毛泽东是一个极难对付的人物,恐吓、威胁对他没有用。” 2 、 肯尼迪 :肯尼迪生前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摆着一部《毛泽东选集》,肯尼迪把毛泽东思想概括成两句话:“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备不行动。” 3 、 尼克松 :尼克松曾赞扬毛泽东“高瞻远瞩”,“毛泽东就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 4 、 福特 :福特说过:“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 。“正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同美国一起采取行动结束了一代人的敌对情绪,在我们两国关系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和比较积极的时代。” 5 、 卡特 :一生之中最佩服的人就是毛泽东。 6 、 克林顿 :“毛泽东无愧于世界级领袖,‘毛泽东热’在中国内部乃至国外不降反升现象,更令人不可思议,美国人应当研究他的思想精髓。” 7 、 小布什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位置是无法取代的。 8 、 奥巴马 :毛泽东毫不畏惧与我们美国对峙并一路走来。 另外,奥巴马和他的竞选对手共和党人麦凯恩竟然都是毛泽东的粉丝。当然,那个刚刚去世的南非前总统、黑人领袖曼德拉也是毛泽东的铁杆粉丝。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4548 次阅读|6 个评论
迄今经历过的美国总统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3-8-23 09:39
从我记事的时候,我就知道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而且记忆颇深。主要有一首歌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那是抗美援朝时期,儿歌里骂杜鲁门似乎没什么不正常的。当然这类儿歌并不是官方编写的,是民间流传的,但官方并未予以禁止。只是杜鲁门什么模样,原来一直没见过,连照片也没见过。后来几十年后,才见到杜鲁门的照片,戴副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还听过关于杜鲁门的一个段子,他本来是在罗斯福死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的。大约是 1948 年竞选,他自己当选了。有同学见过美国人写的一本书,那个美国人形容,说杜鲁门带着两个睾丸相互撞击的巨大声音走进了白宫。听他这么一说,这两颗睾丸就像两个铁球,要不然怎么能撞击出巨大的声音。我问这个同学,这个美国人干吗要这么写。同学说,可能形容杜鲁门终于志得意满吧。 杜鲁门之后是艾森豪维尔。他那个时代有这么几件事,一个是美军侵占了黎巴嫩,一个是金门炮击。那时候中国人在报纸上讽刺艾森豪维尔时,有时用艾克这个称呼。我不知道是不是美国人也这么称呼他,还是只是中国媒体对他的蔑称。反正那时候漫画很多,都把他画成一个头上没有多少头发的半老的老人。那时候还有一活报剧,是以白宫为背景的,其中人物有艾森豪维尔,有他的国务卿杜勒斯。还有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他们俩与艾森豪维尔之间还有视频电话,三人聊着聊着,戴高乐和麦克米伦就从视频里走了出来,仨人在白宫里就聊了起来。白宫里的女秘书动不动就惊呼她的股票要贬值了之类。当时艾森豪维尔的副总统是尼克松。 接下来的是肯尼迪。他的照片中国人见过的不少。印象最深的是他有一个大背头。不过在当时中国人看来,只有国内的社会青年或者小流氓才会梳大背头。所以普通中国人光看肯尼迪的大背头,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好印象。后来忘了从哪儿看到的,说肯尼迪的办公桌上有一本英文版的《毛泽东军事文选》。我好像见过这个版本的书,似乎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但是也拿不准。肯尼迪被暗杀时,国内媒体似乎都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这在当时的中美关系上,也很难避免。 接替肯尼迪的是他的副总统约翰逊。他的图像我也没什么印象,后来才见过,似乎也是个戴眼镜的,但我搞不清楚约翰逊与杜鲁门的差别,如果不把他们俩的照片同时摆在我面前的话。约翰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扩大了越南战争。那时中国在抗美援越的时候,少不了要骂约翰逊几句。 约翰逊之后便是尼克松了。这位总统现在的中国人熟悉的就比较多了。只是在他当副总统时,好像访问过台湾,在台湾好像还遭遇到抗议,结果国内报纸上画的一幅漫画,就是尼克松的屁股上有一个大大的鞋印。尼克松长得似乎是典型的鹰鼻鹞眼,所以给人印象深刻。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接他班的是他的副总统福特。对福特,我没有太多的印象,反正他后来竞选总统时,败给一卡特。 卡特在任时,遇到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伊朗革命,而且美国驻伊朗使馆被伊朗的学生占了很长时间。美国想去救扣在使馆里的人质,但没有成功。当时还有一个情况,正是中国思想解放的大潮刚刚涌起的时候,有人在西单贴了帖子,说要让卡特来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这张帖子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不应让美国来干涉中国的内政,另一派人就说,人权不仅仅是内政问题,让美国总统来过问对中国的人权改善是有好处的。这场争论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卡特之后便是里根。里根虽然执政八年,但给我没有留下什么太多的印象。只是知道他是演员出身,另外知道他还遇到过暗杀,只是很庆幸没有生命危险。后来还有人说,凡是逢到尾数为 0 的年份竞选成功的总统,多会因遭暗杀而死。如林肯、肯尼迪等。而里根是 1980 年竞选的,所以也有可能遇此不测。只是里根比那几位幸运,总算逃出一条活命。 里根之后是老布什。只是老布什只任了一届,就被克林顿取而代之了。老布什在竞选第二任时,有一次在一场酒会上忽然晕倒在地。这对他十分不利。选民会认为你的身体不行了。承担不了如此重任。所以老布什只干了四年。克林顿之后便是小布什,小布什之后便是奥巴马。 迄今为止,我看到的美国总统有杜鲁门、艾森豪维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共 13 位。不算少也不算多了。
2338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总统的握手
热度 4 jiangxun 2013-7-26 07:53
作者:蒋迅 这张照片上有两位美国总统,知道他们是谁吗? Source: U.S. National Archives 这张照片摄于1963年7月24日。一群来自阿肯色州参加美国“少年男生生全国代表大会”(Boys Nation Convention)代表大会的代表了在白宫见到了美国总统。没想到30年后,其中的一名当上了美国总统。 ​
个人分类: 杂谈|3154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美国总统山的故事
Fangjinqin 2013-7-24 15:45
Mount_Rushmore.zip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1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美国罗斯福总统反而发现蒋介石是抗日的内奸
热度 3 cyj 2013-6-28 19:26
为什么美国罗斯福总统反而发现蒋介石是抗日的内奸? 杨天石先生在其漫天遍野的报告中,曾经为蒋介石驱逐美国四星级将军史迪威,而制造谣言,说是蒋介石对于史迪威的“太上皇”和“大国主义”作风不满,因此要求罗斯福总统调走史迪威。而且杨天石先生还增加了一个不保证确凿的消息,说史迪威曾经企图暗杀蒋介石。 然而, 历史事实是,要把蒋介石予以暗杀的并非史迪威,而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他命令史迪威有机会把蒋介石这个抗战的内奸予以清除的。 那么,为什么罗斯福会产生这种“锄奸”念头呢?罗斯福是一个大国的领导人,他不会随随便便行事,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吧。那么,为什么呢? 思来想去恐怕要想到,美国在中国的情报机关应该不在少数,也许蒋介石的秘密与日本法西斯的勾勾搭搭,虽然没有被中国共产党等等单位所发现,但是,说不定被美国的情报机关所发现。如此这般的一来二去,就上报给罗斯福得知了。于是,深受日本法西斯偷袭珍珠港涂炭的美国总统,就决定锄奸,也未可知。 不然,就无法理解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罗斯福,干嘛对日本鬼子的奸细,有这样的仇恨!因为他们要么不抗日,要抗日就很认真、彻底!
3712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总统
rbwxy197301 2013-6-9 15:11
这段时间在看一本《数据之魅:基于开源工具的数据分析》一书。里面第一个例子是用美国总统任期数据来分析数据点与抖动图的。 看完之余,从百度百科等收集了另外一些数据,绘制了5张图,与大家分享。第一张是42位总统任期数据分布。结合图2看,美国总统有14位任期是48个月(4年),10位是96个月(8年)。第32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期是146个月,时间最长;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在任1个月。总体而言,美国的政坛还是比较稳定的,60%顺利呆到任期结束。从图3看,美国总统大部分比较长寿,已帮总统中,90岁及以上的有5位:John Adams、Herbert Hoover、Richard Nixon、Gerald Ford、Ronald Reagan;年龄最小的是约翰·肯尼迪,终年46岁。37位已故总统的平均年龄为71.2岁。从图4看,43位中总统中,出生在俄亥俄州和维吉尼亚州一共14位,占总体的1/3,这些总统集中分布在1923年之前,之后的总统在出生地分布上呈现比较分散的状态。从图5看,这些总统中,共和党18位,民主党有16位,两个党派基本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1933年之后,基本上是两党轮流坐庄。单从这些数据分析,美国的政坛相对是稳定的,这种稳定为是其发展强大的重要保证之一。一个国家稳定,一把手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 图1 42位美国总统的任期 图2 总统任期汇总 图3 美国总统的年龄与首任总统时年龄分布 图4 美国总统出生地分布 图5 美国总统所属党派 还有些数据如身高、家庭出身、宗教信仰等数据收集不全,暂不数据汇总。
个人分类: 信息检索|2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奥巴马呼吁加强同行评审自主性
孙学军 2013-5-2 14:14
阅读原文» 在一个简短的15分钟演讲中,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支持同行评审过程应保持独立性。4月29日,奥巴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50周年庆祝年会上,面对着精英研究人员进行了这一演说。 “为了保持优势地位,我们必须保护严格的同行评审体系。”奥巴马说。他的观点随着一份新的法律草案接踵而至,该法案正由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主席、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人 Lamar Smith 主持讨论。 新法案将详细检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经费支持项目的同行评审 ,并要求NSF主管保证所有资助项目都有益于美国经济或公共健康。 Smith 的努力伴随着最近一连串对科学基金和同行评审体系的攻击,其中包括俄克拉何马州参议员 Tom Coburn 提出的2013年开支法案,该法案要求NSF主管保证其资助的所有政治学研究对国家安全或经济有重要作用。 演讲中,奥巴马还谈到要维护 NSF 对社会科学资金的控制权。“在过去4年中,我尽力去做的事情,以及在未来4年中将继续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确保我们在不断促进科学过程的诚信。”他说,“不仅在物理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如此,在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其他此类科学领域亦然。” 允许政治家涉及到科学决策中,是一个“灾难性”的决定,美国国家科学院前院长 Bruce Alberts 说。他认为,当人们不想政府卷入经济领域时,支持政府参与选择科学界的赢家和输家是一种讽刺。 科罗拉多大学气象学家 Akkihebbal Ravishankara 也同意拨款过程应保持独立性。“如果能保持科学无政治意义,可能确实是好事。”他说。 查看视频: 15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谁有资格享受“普世价值”-从三位美国总统的实践说开去
热度 1 hdmutong 2013-4-25 11:49
谁有资格享受“普世价值”-从三位美国总统的实践说开去 “普世价值”这个东西,按照有的说法,包括尊重生命啊、自由平等啊,诸如之类的。据说它有个特征,就是“普适”,谁都适合,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阶级,不分种族。不过这种观点显然是不会得到以下三个人的认可的。他们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三个人,他们分别代表了美国的独立、美国的精神和美国的自由,这三个人却压根就不认为存在一个“普适”的所谓价值!在他们看来,先确定谁有资格享受“普世价值”,是首要的前提,这才能实现真正的“普世价值”。他们就是美国三位总统:华盛顿、杰斐逊和林肯。 华盛顿是谁,不需要多解释了,想想美国首都的名字,就知道他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起码中国的首都不叫“毛丅泽东”,不知道这算不算美式个人崇拜?)。这位大陆军总司令、首任美国总统、独立运动的象征,就坚决的反对将某某价值“普适”到所有人的头上,比如,印第安人。1779年,他在指示约翰.塞列文少将攻打易洛魁部落时说:“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1783年,这位总司令还这样描述如何从印第安人身上剥皮:“从臀部往下剥皮,这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而长的长统靴来。”。 在华盛顿心目中,印第安人恐怕连“人”都不算,他们跟老虎野牛这些能够被剥皮以显示战绩的野兽,是等同的。他追求“独立自由”,这是“普世价值”,但是在他看来,印第安人绝对没有资格享受“独立自由”,这个资格只能提供给白种人而已。在这里,可曾有“普适”的丝毫影子? 杰斐逊,《独立宣言》执笔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是美国两党制的先驱,是《人权法案》(宪法修正案)的缔造者,他的伟大可以用一句著名的话来概括就是“美国的每一个政党,都遵奉杰斐逊为它的导师。”。那么这位美国民权精神之父,是怎么对待“普世价值”的?还是以印第安人为例,1803年2月27日他在致威廉.H.哈里森州长中说:“我们将推进我们的贸易效益,并且高兴地看到他们(印地安人---胖黄注)中间诚实而有影响的人负债.....最好让印第安人破产或负债,这会迫使他们顺从地出卖土地”;这还不算,他1807年8月给战争部长亨利.迪班的信中说:“只要我们对印地安人部落举起斧头,那在其被灭绝或被驱赶到密西西比以外的地方之前就决不放下斧头来。” 杰斐逊创立的《人权法案》,大肆鼓吹言丅论自由、出版自由和信仰自由,那么印地安人有没有这样的自由?他们在杰斐逊看来,只有被欺骗、压榨、屠杀的自由。杰斐逊却似乎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双重标准而羞愧,因为他内心深处已经认定,印地安人是没有资格享受这些“普适”的东西的,只要有资格“普适”的人享受了,何必管那些“人皮提供者”呢? 林肯,伟大的解放黑奴者。他又是怎么去解放黑奴的呢?1862年8月22日,在给《纽约论坛报》编辑格瑞莱的信中,林肯写道:“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制度。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解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说白了,只要南方奴隶主不造反,管你奴隶水深火热?只要北方资本家、南方奴隶主都一家亲,都一块“普适”了,黑丅鬼们解放与否又算什么呢? 不光是对待黑丅鬼,林肯对待自家白人兄弟一样如此。他所信任的联邦军队指挥官谢尔曼宣称:“我们不仅攻击敌对军队,也攻击敌对人民,我们要让南方的老人和青年、穷汉和富翁都体验到战争的严酷可怕,要让南方未来的几代人不敢诉诸于战争”。于是,北方联邦军队在南方开展了真正的“焦土作战”,摧毁了一切可以摧毁的民用目标(解丅放军进上海宁可自我牺牲也不用重炮,美国联邦军队却把南方的“首都”和多个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 在林肯心中,他是坚定的捍卫了“统一”这个普世价值的,那么黑人的自由权呢?南方人民的生存权呢?往后放吧,看看林肯总统是否愿意赋予你们资格了。 上述三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他们的实践很好的说明了,普世价值的“普适”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这就好比赵老太爷抽阿Q一嘴巴“你也配姓赵么?”,是啊,那些下丅贱的、低等的、与大业有妨的人们,你们也配享受普世价值么?
个人分类: 娱乐休闲|203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黑老大黑老二的密谈曝光
热度 8 laserdai 2013-3-2 01:49
《日本经济新闻》披露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周访美、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前后的经过和双方讨论中日纠纷的内幕。 1. 黑老大黑老二会晤安排出歧义 该报道说,决定安倍访美时,美方告诉日方的安排是“ 会谈1小时、不设午餐和联合记者会 ”。 去年前首相野田佳彦访美,与奥巴马 会谈1小时后,还有40分钟午餐和联合记者会 ,这次安排很冷淡,认为奥巴马把安倍访美视为 只不过是就任后例行的拜见而已 。 不过安倍动身前,美方改变安排, 把会谈改为包括午餐在内共90分钟的日程 。 《 日本经济新闻 》引述的消息来源分析说,原因之一是安倍显示了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意向,之二是中国军舰对日护卫舰使用射控雷达的事件令美国感到惊恐,认为有必要与日本讨论防止危机的课题。 2. 黑老大黑老二 会谈的具体内容 《 日本经济新闻 》报道说,安倍与奥巴马闭门会谈一开始,奥巴马就说“首先想听听你的话”,于是安倍就开始讲起亚洲局势以及中日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纠纷。 安倍说中国海监船持续侵犯日本领海,但无论如何日本采取冷静的应对立场,并希望安定日中关系、谋求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报道引述多个有关人士透露说, 对此奥巴马说:“美国高度评价日本冷静、克制地应对姿态。” 奥巴马还说:“围绕钓鱼岛的对立,希望用和平方法解决,良好的日中关系符合美国的利益,日中对立是整个地区性问题,希望与日本合作应对。” 报道引述 美国前高官的分析说,奥巴马的发言存在两个心声, 一是奥巴马明确认识到中国挑起紧张局势,这是日本不回应中方挑衅,贯彻克制应对的安倍政权方针凑效; 二是奥巴马不希望钓鱼岛发生战争,其背景是美国财政困难引发要大幅削减国防预算的心思,而且在朝鲜问题上,美国也不想与中国为敌。 3. 黑老大黑老二心照不宣 报道说,安倍也洞察到奥巴马心思,所以不追求确认“尖阁诸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的问题。 报道看来是引述了美方透露的分析说,考虑过如何与安倍推心置腹地讨论中国,又不要刺激中国,在对外非公开会谈内容的前提下,奥巴马让安倍先说。 但美国又不能回避中国在南海和东海令人注目的强硬行动,所以美国要通过日美首脑会谈铺设加强合作对中国外交的路线。 奥巴马对安倍说:“我欢迎中国崛起,但必须遵守国际规则。” 奥巴马这句话,本周初《朝日新闻》也披露过。 不过《日经》周五的披露是中日两国都对安倍与奥巴马这次闭门1小时45分钟的会谈内容众说纷纭后,日本传媒首次披露的较为详尽内容,《日经》电子版还向订户发送了这一报道,显得自信其准确性。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772 次阅读|52 个评论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我国 1972年2月21日
xupeiyang 2013-2-21 07:12
当年,我高中刚毕业,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震惊。后来听到了好多故事。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到达北京。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它标志着中美在对抗20多年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1972年的今天,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开始为期七天的访问,他戏称自己是新哥伦布,却远比哥伦布危险。此前毛泽东曾透露想与美国总统直接交流:“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这次访问后来被看做中美外交的破冰之旅。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我国】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我国。2月27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指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http://t.cn/zOyfyQX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将自己访华的一周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艘大船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转个180度大弯来之不易。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26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每一个美国总统都曾提出过一个为国家经济战略的大科学计划
热度 1 LongLeeLu 2013-2-21 03:26
每一个美国总统都曾提出过一个为国家经济战略的大科学计划
每一个美国总统提出了一个大的科学计划 - 为经济收益的国家战略 对于科学研究人员 , 美国旗舰总裁 , 什么是迷人的,当然,是白宫的科学政策。它是一个纯美国总统管理的传统发挥?可能还不止这些,白宫的科学政策是一个为经济收益的国家战略。 从历史上看,每一个美国总统提出了一个大的科学计划 : 约翰·肯尼迪,这一代人的登月计划。 理查德·尼克松,对癌症的战争 罗纳德·里根的“星球大战” 乔治·布什,脑的十年 比尔·克林顿,人类基因组计划 乔治· W ·布什,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反恐战争 奥巴马 , “ 大脑活动地图项目 ” (打破人工智能),绿色能源 经济收益的国家战略 ? 例如: 特别是自奥巴马指出,在绘制人类基因组中每投入 1 美元,导致了惊人的 140 美元的新经济活动。 现在 很多家庭使用的尿布,它原来的目的是为宇航员登月计划的项目的一部分。 克林顿:“我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可能是在 20 世纪的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我认为它有确定的主要变种高的预测的所有种癌症和帕金森的和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医疗问题。给母亲一个小的基因卡片带回家与他们的新生儿从医院,告诉他们自己的基因档案,并给他们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新生婴儿的优势。我认为这将导致相当预期寿命超过九十年在卫生系统具有良好的国家。 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在某些时候,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它的结构,重新安排一些神经通路。如果我们知道如何记忆,我们也许能够下载新的记忆在我们的大脑。如果我们理解语言处理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也许能够把外语知识在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系列的软件升级。库日韦尔在他的新书中,包括了一些有趣的新技术,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指数增长图表记录。各指数计算的潜力增加,出现了新的机遇。在某些时候,我们将高度智能的思维机器能够改变我们的计算机。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回头看看早期的人工情报收集工作,之前的时代,大脑的活动地图,并查看 IBM 的沃森超级计算机的计算相当于教室里傻瓜。 至少在短期内,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全国领先的高科技公司将使用这个新的知识,大脑活动地图让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更聪明。 您可以继续列表填写许多许多好处,为公众宣传科普。 At the heart of science is an essential balance between two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attitudes--an openness to new ideas, no matter how bizarre or counterintuitive they may be, and the most ruthless skeptical scrutiny of all ideas, old and new. This is how deep truths are winnowed from deep nonsense. -- Carl Sagan
个人分类: Thought Leader|2837 次阅读|2 个评论
【3D 打印CEO】从一个中国被劳改女性到美国总统顾问,企业家领袖
热度 16 liruijiao 2013-1-28 03:30
One Woman's Journey From Chinese Labor Camp To Top American Tech Entrepreneur 看到这个福布斯的报道,非常震惊:她小时看到老师被红卫兵杀害,父母坐牢,她在10岁那年被轮奸,后来因为写过一篇计生扼杀女婴的文章被劳教,后来她偷渡到美国,落地只会3个单词。现在的她,是3D打印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有家大公司,财富上福布斯,是奥巴马顾问团成员,她的梦想想是推动社会进步,应用3D技术造福人类,她说,将来的技术,用一头牛足便可以养活整个国家。 【福布斯的报道】 http://www.forbes.com/sites/jennagoudreau/2013/01/23/one-womans-journey-from-chinese-labor-camp-to-top-american-tech-entrepreneur/ “我知道他们是冲我来的 。 ”傅苹回忆道。那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她只有8岁。“我听到院子里传来吵闹的声音,看到红卫兵闯进来。然后,我听见妈妈哭着说,‘她还这么小’ 。 他们抓住我,我甚至没有机会抱一下妈妈。我被从上海带走了,那是我唯一知道的家。” 离开父母身边后,傅苹需要照顾自己和年幼的妹妹,在南京劳改队里度过了十年 。 她在那里接受思想改造,忍饥挨饿,饱受折磨,惨遭轮奸,被迫在工厂里当了一名童工,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 多年以后,学校开始复课,傅苹重新获得了新生,进入了苏州大学就读。这段时光非常短暂 。 在毕业前几个月,傅苹发表了一篇毕业论文,讨论中国农村溺杀女婴的现象,引起了全国新闻界的关注。但她也因此入狱,被判劳教 。 随后,傅苹在美国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当时她独自一人,身无分文,只会说3个英文单词 。 她通过打零工赚钱上学,最终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位,从而成为早期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先锋。 在1997年,傅苹和她的丈夫创办了科技企业杰魔公司(Geomagic),开发3D软件,用于定制产品的制造,包括个性化的鞋履和假肢,以及美国宇航局的飞船维修零件 。 在2005年,这家公司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营收,傅苹被《公司》杂志(Inc.magazine)评选为“年度企业家”。 现在,傅苹任职于奥巴马总统的创新和创业国家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在这个月, 她同意把杰魔公司出售给3D打印技术的领先企业3D Systems公司,她将在新公司里担任首席战略官的职位 。 随着获得更大的平台,3D打印的发展时机成熟,傅苹认为,她终于拥有了“彻底改革美国制造业”的能力。 傅苹最近出版了回忆录《弯而不折》(Bend, Not Break),讲述了她从中国劳改队到美国创新企业家的人生历程,重温了那段她称为“恐怖”和“治愈”的经历 。 她坐下来接受了《福布斯》杂志的采访,讨论了她黑暗的过去,以及这段经历如何把她塑造成为坚韧不拔的商界领袖 。 黑暗的时代培养坚韧品格 傅苹谈到了她青年时代的中国,她说道,“这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 。 ”由于她出生在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傅苹的父母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而她带着4岁的妹妹,独自生活在一间宿舍里,听从红卫兵的摆布 。 她回忆道,“我们被告知自己身份低下——我们的父母犯下了反对人民的罪行,我们待在这里替他们赎罪。他们给我们吃泥土和树皮。我们还被拉到现场,亲眼看到我们的老师被杀害 。 ” 傅苹在10岁的时候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 一群男孩追赶她,把她打昏,强奸了她 。 她并没有受到开导和安慰,她的同伴反而开始造谣,把她叫做“破鞋”。傅苹说,“有好多天,我都想到,死了比活着更容易 。 但是我还有妹妹。我不知道,如果我丢掉了性命,或者粗心大意,别人一时疏忽,我的妹妹会出什么事 。 正是责任感支持我活了下来。”她并没有屈服,而是尽心照顾自己的妹妹,进了工厂工作。面对“破鞋”的嘲讽,她的应对之策也让人感到惊讶:与人为善。对于折磨她的人,她了解到她们的弱点,然后去帮助对方,很快就化敌为友 。 在最黑暗的时刻里,傅苹培养了不屈不挠的个性,为她今后成为努力奋斗的初创企业首席执行官奠定了基础 。 她说道,“我很善于自我学习,因为我没有去上学 。 我并不害怕变化。改革的能力、坚韧的品格、自我学习——任何要创办公司的企业家都需要具备这些技能 。 ” 远走异乡 在25岁的时候,傅苹获准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离开这个国家 。 她只身飞往旧金山,口袋里只有80美元,只够买一张抵达阿尔伯克基的机票,她将在那里的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学习英语 。 但是当她来到机场柜台前的时候,机票价格已经涨了。她回忆说,“我还差5美元,买不到机票。有个美国男人站在我后面,给了我5美元。我学到了一个教训:永远不要低估预算 。 ” 没有朋友,没有经济来源,傅苹的职业理念派上了用场。 通过当临时保姆 、 打扫房间、做女服务生,她赚到了足够的钱支付学费,租住在一间蟑螂出没的公寓里 。 傅苹在计算机科学上成绩出众——学习这种人工语言,并不依赖于她对英语的理解——她先是在几家初创公司里找到了计算机编程的工作,然后就职于大公司 。 她工作勤奋,成为了明星员工,但是在办公室以外没有个人生活 。 她说道,“在我最初来美国的时候,我感到很孤单。我没有时间参加社交活动。后来,我成为了一名企业家,发现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也非常孤单。在你身居高位的时候,找不到同伴 。 ” 后来,她和一位数学教授相恋,傅苹在离他很近的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找了一份工作 。 她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逐渐明朗 。 她结了婚,生了孩子,指导计算技术的未来发展。 在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她的工作涉及早期的云计算模型 、 电脑动画和3D打印技术。她负责管理这个工作团队,其成员包括现在著名的网景公司(Netscape)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是他创造了Mosaic,世界上第一个用户界面友好的网页浏览器 。 安德森获得的商业成功和不断发展的3D打印功能,让傅苹产生了疯狂的想法:杰魔公司。 学习成为领导者 傅苹说,“我把自己称作勉为其难的创业者 。 当时,我的女儿只有4岁 。 创办一家企业就像生孩子。一旦你有了孩子,你就不能把她塞回肚子里。” 即使如此,在20世纪90年代末,每个人都在讨论创办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事宜,她开始专注于定制生产的想法 。 傅苹并不打算大规模生产一种产品——比如,标准尺寸的网球鞋。她设想大规模生产独具特色的各种产品,每个产品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制作。杰魔公司开发出了3D打印绘图软件,把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 。 作为杰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傅苹擅长向投资者推广项目。她说,遭到红卫兵公开羞辱的经历,让她摆脱了怯场情绪 。 她筹集了650万美元,很快招聘了工作人员 。 然而,童年时代的思想改造,使她无法摆脱自卑的心理,与众多身材高大的白人男性首席执行官出席商务会议,打击了她的自信心 。 傅苹曾经从IBM公司挖掘了一位明星经理,自己甘愿降低职位。尽管这位经理很有能力,但是他没有创业经验,导致这家公司陷入了低谷 。 傅苹说,“这次是我的生存本能起了作用。” 在短短几个月里,杰魔公司获得了三份重要合同 。 不久后,这家公司迅速增长,向海外市场发展,傅苹成为了公司掌门人。“挽救公司建立了我的自信心,我意识到我可以做到这一点 。 ” 傅苹表示她本不打算出售杰魔公司,但是机会自动找上门来,这个收购时机也许很合适 。 她说,“3D打印是下一个大事件”,她补充道,3D Systems公司上市将给她提供更大的平台,来影响这个行业 。 “这将完全改变设计和制造产品的方式。”这项技术现在已经用于打印量身定制的消费品,比如配饰和鞋履、建筑材料甚至是肉类(先打印出肠衣,然后以人工方式刺激其自然生长)。她说,用一头牛足便可以养活整个国家 。 傅苹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我想做的事情是,为今天创造就业机会,为经济做贡献,同时也为明天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 我的梦想是推动进步,应用3D技术造福人类 。 这个想法从来没有改变过。”
个人分类: 时评|4574 次阅读|19 个评论
风雨送上春祝福—捎给美国总统B.O第2任期的贺诗
hucs 2013-1-24 18:27
风雨送上春祝福 — 捎给美国总统 B.O 第 2 任期 的贺诗 胡春松(南昌大学 在职博士) 旧四年过去了 人们都欣喜地看到 您更成熟了 从满头乌发到两鬓斑白 支持率下降 成果却不少 反恐 停战 还有诺贝尔和平奖 旧四年过去了 人们都欣喜地看到 您更成熟了 从锋芒毕露到 清醒务实 谨慎从容 睿智灵活 知己知彼 个人魅力与日俱增 效忠国家可圈可点 家中妻儿相亲相爱 新四年开始了 人们都热切地期盼 您更加进步 从内政到外交 问题矛盾有效趋少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联邦债务 财政赤字 非法移民 枪支管控 改革政策 高失业率 中东北非、亚太稳定 …… 求大同而存小异 妥协而不“疲软” 决不把事情搞砸 新四年开始了 人们都热切地期盼 您更加进步 从林肯第二到罗斯福齐名 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加强对话与交流 增进互信与合作 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展望未来 希翼您和您领导的美国人民 在 《圣经》 引领下 借鉴胡主席 科学发展观 积极传播“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 不走错路也不迷路 避开连任魔咒 展望未来 希翼您和您领导的美国人民 为中美关系再立新功 有机会欢迎您 再次访问中国 做客南昌大学 高谈前湖论坛 美国保佑您 中国祝福您 注: 作于中国南昌, 2013 年 1 月 22 日中午于宅中沙发上。 ---- 该作品将入选作者的第二部诗集: 《美丽中国》 (胡春松 著) ---- 作者单位:胡春松(南昌大学 在职博士) 1 南昌大学医院(原医学院门诊部,南昌市八一大道 461 号, 330006 ) 2 南昌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原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3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筹) Email: chunsong_hu@yahoo.com.cn 主要研究方向: 1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与临床)研究 2 人文医学与社会科学,等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围观】美帝国总统就职典礼的声音
热度 1 cgh 2013-1-22 07:20
【围观】美帝国总统就职典礼的声音
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声音 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昨天办公室宣誓就开始了,今天是就职典礼。各大电视、网络连续整天直播典礼各种活动,从就职仪式、游行到舞会,总统就职简直是国家大事、真的节日! 1 、欢呼声 总统就职日居然也是联邦假日,假日就意味着带薪休息,当然会得到全民欢呼声。恰好今年的 1 月 21 日还是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日,也是联邦公众假日。不知道美国民众是不是在家也欢呼。 2 、笑声 奥巴马进入公众视野,可以用笑得合不拢嘴形容。和人交谈,也是合不拢嘴。地球上能笑得如此开心的,也就这么一个吧?! 3 、祷告声 宣誓仪式、午餐会等都少不了向上帝祷告。所有人都低头,向上帝低头。 4 、歌声 仪式上每一段直接都有一位歌手献歌。游行上,当然是欢乐的乐曲。一派美国的盛世壮歌。当然不乏很多中国人羡慕之余为美国也唱唱赞歌。 5 、炮声 礼炮声当然是庆祝奥巴马的胜利,美国的繁荣。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炮声连连,美国大兵用炮声铸就美国的繁荣,美国人的自豪,奥巴马的胜利。 6 、枪声 据解说,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把美国枪杀和安全也提到了,是很特别的。由于各大电视台都在直播总统就职典礼,估计今天不会有枪杀报道了。不过,总统仪式上还不会出现枪杀,最好的防弹车、最严密的贴身保卫,街道上几步一岗的警察,一点也不逊于中国的警察。而美国媒体是最喜欢放上中国警察的特写照片来报道任何中国新闻的。 7 、怨声 就职典礼很豪华,花的是纳税人的前,老百姓自然希望能不要这么奢侈浪费的,也有一些些怨声。最大的怨声可能会来自围观者,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这样盛世繁华,普天同庆,而不是怨声载道。
个人分类: 杂谈|276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白宫:坚持国家统一 拒绝66万美国人“闹独立”
DynamoChina 2013-1-14 11:44
白宫坚持国家统一 拒绝66万美国人“闹独立” 2013-01-14 09:10 环球网 1363 字号: T T   【环球网报道记者张雪】在奥巴马去年12月连任美国总统后,美国50个州共66万民众签署了要求独立的请愿书,对此,白宫日前正式回应称,坚持“国家统一”,不允许“闹独立”。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4日报道,在奥巴马去年12月连任美国总统之后,各地民众要求本州脱离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情绪愈演愈烈。有7个州的“独立宣言”签名人数超过2.5万人,包括阿拉巴马、佛罗里达、佐治亚等州。其中,得克萨斯州的呼声最为高涨,该州要求独立的人数甚至超过10万。按规定,超过2.5万人签名的请愿书白宫必须加以回复。   白宫公共事务办公室主管强•卡尔森在白宫官方网站上写信,回复了得州居民要求脱离联邦的请求,明确否决了“闹独立”的要求。卡尔森回复称,国父们创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合众国,还提出组建一个林肯总统所归纳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这里的“民”包括所有公民。
1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奴隶主美国总统们
huangwd99 2012-12-19 07:53
奴隶主美国总统们 于:2012-12-16 09:41:24 主题帖 华盛顿,任期1789-1797,奴隶主。 杰斐逊,任期1801-1809,奴隶主。有一段时间是弗吉尼亚州最大的奴隶主。 麦迪逊,任期1809-1817,奴隶主。一生拥有奴隶。 门罗,任期1817-1825,奴隶主。 杰克逊,任期1829-1837,奴隶主。 *范布伦,任期1837-1841,奴隶主。只有一个奴隶,逃跑了,被抓回来,以50美金卖给抓奴隶的人。任内不是奴隶主。 *哈里森,任期1841。奴隶主,但任内不是。 约翰·泰勒,任期1841-1845,奴隶主。 波尔克,任期1845-1849,奴隶主。 扎卡里·泰勒, 任期1849-1850,奴隶主。 *布坎南,任期1857-1861,技术上不是。他买了两个奴隶,然后把他们转为契约奴仆,一个契约了7年,另一个23年。不娶,同性恋,与参议院威廉·金同居,而威廉·金是奴隶主。政见上他支持南方奴隶制。 *约翰逊,任期1865-1869,奴隶主,但任期不是。 格兰特,任期1869-1877,奴隶主。由于他是南北战争北方大将,备受黑人爱戴。他是奴隶主的证据是他有一张1859年解放一个奴隶的文件。但他绝对能支配他妻子名下随嫁妆到他种植园的奴隶。 保守的统计是有十二任美国奴隶主总统,其中八位任内保持是奴隶主。 资料来源 相关文章: 美国44任总统中,33任与鸦片贸易沾亲带故 八卦一下杰斐逊的奴隶儿女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2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在鼓动政府将农药放进我们的食物链?
蒋高明 2012-12-17 16:20
蒋高明 在农药刚面世的时候,谁也没有关心过农药对环境,甚至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卡尔逊(Rachel Carson,1907-1964)《寂静的春天》问世,形势才出现扭转。卡尔逊发出的环 保呐喊,似一声炸雷,惊醒了沉睡中的人们。随后,全球掀起了环境保护的高潮,那个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DDT被叫停使用,卡尔逊的书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全球传播,甚至美国总统在出差 时必备的书目中都有这本书。 然后,卡氏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罪了那些以农药研发、生产、销售有关的资本集团,他们纷纷收买一大批文人、学者、记者对卡氏进行攻击。《生活》杂志引用卡逊曾经说过的话,她喜爱 猫是因为“它们本性之真”,便批评她怎能既爱鸟又爱鸟的天敌猫;还因她曾说“我感兴趣的只是人做过什么事,而不是男人做过什么、女人做过什么”,就挖苦她是“没有结婚、却不是女 权主义者”;更有人因此而诬蔑她是“恋鸟者”、“恋猫者”、“恋鱼者”,甚至说她是“大自然的修女”、“大自然的女祭司”、“歇斯底里的没有成婚的老处女”。 卡尔逊讲真话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她的晚年几乎是在骂声中度过的。严酷的心理压力使其后期被诊断患乳房癌,进行乳房彻底切除的手术和放射治疗。因负担过重,身体十分虚弱、难以支 撑下去,最终英年早逝。卡尔逊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她净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但不幸的是,各种污言秽语一起扑向她,最终索取了她的生命。 资本的力量放在5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十分巨大的。较之于卡尔逊时代的DDT农药污染,今天我们环境中充满的化学污染物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还不算,利益集团开始将“农药工厂”转 移到植物体内,让植物自己生产毒素,这个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他们宣布转基因无害,宣布使用转基因能够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实践证明,这些都是骗局。当利益集团赚足了费用时,我们 的生态环境乃至人体健康都要付出代价。非常让人心忧的是,公众对于这一切非常茫然,他们之中的80%以上的人口压根没有听说过转基因是何方神圣。主流媒体从不客观告诉公众转基因技术 的利与弊,光说好不说坏。 今天,纽约时报刊发纪念卡尔逊的评论文章《在一个农药危害有增无减的时代》,许欣、张薇将其翻译成了中文,非常感谢她们的辛勤劳动,感谢直言了提供文章线索。 无论是地位多么高的专家院士,当他们再背书说转基因作物是无害的时候,您仅将转基因与农药联系起来就能够戳破一些人的画皮。再就是,他们宣布转基因食品无害,让他们带头吃好了, 一个行动顶一万个理论推测。 不打农药是否减少?或者绝产,笔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的试验充分证明,生态农业的办法一滴农药不用,照样夺得高产。这与查尔斯·本布鲁克(Charles Benbrook)的预言是一致 的:2008年本布鲁克发表报告《简化农药风险方程式:有机选择》中预测,有机食品生产将使我们对农药的总体接触减少97%,几乎杜绝了农药。 在一个农药危害有增无减的时代 纽约时报,马克·比特曼 2012年12月14日 http://cn.nytimes.com/article/opinion/2012/12/14/c14bittman/ 我们太健忘了。 50年前,《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出版后,我们(科学家、环境及健康倡导人士、观鸟者以及民众)设法限制了农药的使用以及我们接触农药的几率,结果却只看到农药的使用不断 增加,已经达到美国农业生产有史以来的最高用量。 而且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当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关注农药对“大自然”的影响时,很明显的是,农业工人给农作物施用农药的时候也需要受到保护,避免直接接触。不太 为人所知的是,近期的研究发现,日常、不经意以及持续地——你可以称之为长期——接触农药不仅危害植物,也会对所有生物造成损害,包括这个习惯上认为自己优于其他生物的物种:我 们。 像往常一样,有一些因素促使我写这个专栏。这一次,有三个原因。 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并不是一个激进组织,但它的一项声明让我印象深刻。该组织提醒家长们警惕农药的危害,并建议他们尽量减少农药接触。与声明同时发布 的一份报告称,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农药接触与癌症(特别是脑癌和血癌)以及“不利”神经发育的症状存在关联,后者包括智力低下、自闭症、注意力缺陷以及多动症。(明显不属 于儿科关注范畴的老年痴呆症也与农药接触有关。) 这让我想起了近期发现的证据,证据显示,孕妇接触农药可能会诱发先天肥胖,也就是说农药接触可能会导致她们的孩子更容易肥胖。人们开始理解这个原理,这并不完全让人震惊,因为许 多农药已经被证明是内分泌干扰物,它们会改变基因表达模式,给健康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害。 这又让我想起了转基因农作物,培育此类农作物表面上部分是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结果,由此产生的具有抗农药性的“超级杂草”实际上却致使农药的使用在过去大约10年的时间里稳步增 加 。(一般而言,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田的农药用量比那些播种常规种子的农田多24%。) 虽然我对这些都很关注,但在去年、过去10年以及过去一代人的时间里,最令人吃惊的现象,还是我们在农药问题上是如何地熟视无睹。因为每个接受检测的人,都被发现体内脂肪里有农药 成分。还因为在美国,几乎每条河流、超过90%的井水以及城市和农村地区超过一半的地下水中都被发现含有农药。美国农业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数据显示,普通美国人每天接 触10种或者更多的农药,途径则是食物和饮用水。 这没有什么好吃惊的:农药飘移这个术语,就是说几乎所有农药(我看到的数据是95%—98%)最终都会污染到农药施用对象以外的地方。(当然,这意味着,为了更有效率,农药的使用量必 须比投放准确的情况下的必要用量更多。) 农药的使用已经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且情况还会继续恶化。长远的解决方案是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的途径包括每篇“如何改善美国农业”的报道都会连篇累牍罗列的措施:作物轮耕,它 将减少入侵物种的来袭;使用综合虫害治理举措,其本质就是“在喷洒农药前要三思”;更规范地使用农药,着眼于保护最易受害的群体,即农场工人、任何育龄人群、尤其是处于早期妊娠 期的孕妇;给 农场主们选择“常规种子”,即非转基因种子的机会(大约有95%的大豆、玉米和棉花种子包含有一种抗农药基因,这鼓励了人们肆意地喷洒农药);总的来说,要逐渐贯彻更有 机的农业原则 。 请注意,现在,只有这个最后的策略能帮助我们保护自己及我们的家人。不过,虽然人们通常会说,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有机食品,但是,在有机食品受到攻击的今天,我们应该记住,之 所以开发有机食品,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向市场推出不含有故意投放农药的食品——尽管可能仍无法杜绝农药残留(可能是飘过来的)。查尔斯·本布鲁克(Charles Benbrook)在他2008年发表 的杰出报告《简化农药风险方程式:有机选择》中预测, 有机食品生产将使我们对农药的总体接触减少97%,几乎杜绝了农药。 如果我现在处于生孩子的年龄,或者是年幼孩子的父母,我会竭尽所能购买有机食品。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会按照环境工作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的指导选择食品。(他们 的“12种污染食品”列出了农药残留量最高的水果和蔬菜,他们的“15种清洁食品”列出了那些农药残留量最低的水果和蔬菜)。然而,无论什么年龄,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要记住,农药 现在的危害性较之半个世纪以前,丝毫未减。 翻译:许欣、张薇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校园枪击案登《新闻联播》头条
热度 3 JRoy 2012-12-16 06:23
在北京时间12月15晚的央视《新闻联播》中,出现在头条的不是中共领导人的官方活动或重要民生新闻,取而代之的是对美国康涅狄格州校园枪击案近3分钟的报道。
个人分类: 娱乐新闻|145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21世纪,美国农业面对七大挑战
热度 2 Wuyishan 2012-12-11 14:00
21世纪,美国农业面对七大挑战 ——美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提交《关于农业应对和农业科研的报告》 本报记者 王心见 (科技日报,2012-12-11) 今日视点 虽然美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在全球遥遥领先,农业为美国出口和就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上周末提交给总统的《关于农业应对和农业科研的报告》还是表示,美国要改变农业创新环境,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资,以保持未来在全球农业领域的领导力。 未来农业生产的七大挑战 报告认为作为全球农业生产的领导者,在21世纪,美国农业生产面对以下挑战。 一是新病虫害和入侵生物的管理。对病虫害管理的研究似乎陷入发现新药物——病菌和害虫出现耐药性——寻找新药物的怪圈中。小麦秆锈病曾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但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找到了抗锈病小麦品种,并在20世纪60年代大面积推广,促成了农业生产的“绿色革命”,但1999年在非洲又发现了新的秆锈病菌,据估计现在全球80%的小麦面临感染的风险。2005年新发现的柑橘绿霉病威胁着美国近百亿元产值的柑橘产业。未来的农业抗病虫害技术既要考虑到病虫害的抗药性,还要考虑治理方法对营养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美国农业耗用了美国80%的淡水资源,在西部一些地区,这一比例高达90%。随着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增加,减少农业用水成为必然要求。但减少农业用水并非易事,它需要从生物育种、作物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地研究。 三是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无论是作物生产还是畜牧业,都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化肥、农药、土壤污染和退化、温室气体排放,农业无一不对周围打下了自己深深的烙印。未来的农业技术不但要减少化肥、农药、家畜粪便等对环境的污染,还要保持土地的质量,保证农业的生产能力。 四是适应气候变化增加粮食生产。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虽然近来情况有所改变,但是即使当今最发达的农业生产体系,仍摆脱不了气候的制约。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极端天气等情况会影响作物的播种时间、生产周期、病虫害防治、水资源供给,农业科研需要创造出适应未来气候和环境的农业生产系统。 五是管理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的生产。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生物燃料生产呈现爆炸式增长,2011年美国生物酒精的产量是2002年的6倍,与粮食争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在纤维素酒精等新型生物燃料生产上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但开发新的生物能源原料也需要注意它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病虫害管理、长短期效应,以及它可能受到的影响。 六是健康和有营养的食品。美国最近不断有细菌污染等导致食品源疾病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也显示出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非天衣无缝。未来的食品科学研究不但需要有健康方面和科学进展、先进的检测方法,还需要对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七是全球粮食危机愈发严重。1980年到2010年,美国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持续下降。尽管美国的粮食产量还是不断增长,但全球粮食危机情况却愈发严重,今后十年全球将有9亿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美国的农业科研为解决全球粮食不安全状态,需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效率,增加粮食单产量;二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产量。 农业研究资助政策要改善 报告认为目前的美国农业联邦科研资助体系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科研经费多数投入内部机构,资助缺乏竞争性,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二是联邦科研经费过多地投入到作物等私有部门研究领域,而对政府应承担的公共研究投入不足。为了使美国的联邦资助体系能适应未来农业科研的需要,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是改变农业科研资助方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首先,农业部要改变主要面向内部研究机构的科研资助方式,要鼓励其他联邦研究机构参与经费申请,增加科研经费的竞争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其次是增加农业基础研究的资助,把2014财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农业基础研究的经费从1.2亿美元增加到2.5亿美元,并在五年后把联邦机构用于农业基础研究的经费加倍;另外是把农业部“农业和食品研究计划”基金的规模从2.56亿美元增加到5亿美元。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农业部要和国家科学基金会一起,扩大研究生和博士后的项目规模。此外,农业部还要同国家科学基金会一起,改变高中毕业生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的状况,吸引更多的学生把农业当作今后的职业。 三是扩大对农业研究基础设施投资,提高投资的竞争性,注重投资的专业化,使投资产生切实成果。现代农业科研耗资巨大,单个地方已经不可能实现对农业科研全部领域和所有过程的支撑,农业基础研究的经费要用到有研究专长的地方去,要建立世界级研究中心。 四是设立新的创新机构。建议每年拨出1.5亿美元资金,设立6个研究机构,平均每个研究机构的研究经费不少于2500万美元,资助期限不少于5年。这些机构由农业部管理,但要与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保持紧密联系。这些机构主要职能是帮助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研究。 五是改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对涉及农业技术转化的联邦法规,包括相关总统行政令和总统备忘录,进行梳理,使之更加清晰透明。美国的农业科研主要由大公司承担,这使风险投资受到极大限制。农业研究部门希望创建一个透明的法规环境,既能保护知识产权,又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六是总统设立专门委员会,负责上述建议的实施。委员会成员既有来自政府部门,也有来自大学、农业生产、风险投资等部门。委员会负责制定建议具体实施办法,并负责协调项目的实施。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28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孟山都的“家犬”——奥巴马
热度 3 zhanghuatian 2012-11-11 10:16
有专家说,“美国早就批准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可为什么美国市场上从无任何转基因稻米销售?罗云波院长说“转溶菌酶,乳铁蛋白,人血蛋白基因转基因水稻”也已在美国批准,可为什么这几个转基因品种连在美国本土试种都像过街老鼠,最终惨败,除非靠打开国外市场呢?连美国总统都是孟山都的家犬,那些撒谎的专家是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家犬的家犬的家犬?美国人忽悠中国人是本事,中国人忽悠中国人就是TM汉奸了。 孟山都的家犬-奥巴马 在 2008 年竞选总统期间,奥巴马发送他了解转基因生物的问题的信号。在竞选中,奥巴马说:“如果我当总统,我会让大家知道他们的食物是否转基因的,因为美国人有权利知道他们所购买的有没有转基因。 除此之外,奥巴马还许诺将开始一个政府透明度的新时代。他坚定的承诺,如果当选,他的政府将不会墨守成规。他将“响应人民的需求”。 然而奥巴马当选后立即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举动:在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关键岗位任命孟山都的人: 任命罗杰·比奇,孟山都 Danforth 中心前主任,为美国农业部的食品和农业研究所主任。 任命臭名昭著的迈克尔·泰勒为食品药品管理局副局长,统管新的食品安全问题。泰勒的职业生涯就是从孟山都出来去政府,从政府出来去孟山都,为孟山都捞尽好处,是美国官商勾结最据代表性人物。 80 年代当过孟山都的律师, 1991 老布什期间被聘为 FDA 政策副局长。期间他签署了使用了孟山都的生长激素的牛奶无需标明的法律,参与制定了 1992 年美国转基因政策 - 基本上就是让生产方自行决定转基因是否安全。 1994-1996 他去了农业部, 1996 年他参加一个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一个所谓的非官方智库,研究美国和非洲粮食问题 1996 and 2000 他回到孟山都任公关部的前副总裁。 任命美国转基因种植老窝,爱荷华州州长汤姆·维尔萨克为美国农业部专员,维尔萨克当州长期间已成立了叫“州长的生物技术伙伴”的组织。他曾获得了孟山都主导的生物技术工业组织颁发的好州长年度大奖。 任命伊斯兰·西迪基,前孟山都的游说者,为新的农业部贸易代表,将推进转基因作物的出口。 任命拉莫纳·罗梅罗为美国农业部顾问,罗梅罗曾经担任另一种生物技术巨头,杜邦的是企业法律顾问。 任命拉吉夫·沙赫为美国国际开发署( USAID )主任。沙赫曾在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任要职,盖茨基金是转基因生物农业研究的主要资助者之一。 奥巴马提名的美国最高法院埃伦娜卡根。卡根,此前曾任联邦总检察长在最高法院诉 Geertson 对孟山都种子案中替孟山都辩护。 所有的放在一块,你没法说奥巴马的任命是因为不知情或未能对任命这些官员做出应有的监督。他不只是短期记忆出现了故障。 他是为表孟山都和其他转基因生物公司巨头在政府圈定了势力范围。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奥巴马任命官员怎么为他们真正的老板服务让转基因作物从奥巴马敞开大门自由流通:孟山都转基因紫花苜蓿;孟山都的转基因甜菜;孟山都转基因 Bt 基因大豆;即将推出:孟山都的转基因甜玉米。先正达转基因玉米用于乙醇;先正达转基因堆积的玉米;先锋转基因大豆;先正达转基因 Bt 棉花。拜耳转基因棉; ATryn 抗凝血剂的转基因山羊的奶;另一个转基因木瓜种类。正要通过的转基因改造的鲑鱼和苹果。 这是一个非凡的清单。事实上,它使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对 GMO 最卖力的政治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宣扬的建有机花园和吃干净的有营养的食物突然看起来像在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为她的丈夫的所作所为打掩护。 似乎也不是巧合, 奥巴马的两个最大的支持者,比尔·盖茨和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 ),在 2010 年各自购买了 900,000 和 500,000 股孟山都股份价值 6 千 3 百万和。 3 千 5 百万美金。 大家别以为比尔·盖茨是个大慈善家,他那些钱不捐死后大部分交遗产税,还不如生前捐了可以冠冕堂皇的满世界干缺德事 。有一次演讲他说漏嘴了: 研发疫苗的目的是减少第三世界国家人口 。 那罗姆尼怎样?没任何迹象表明他比奥巴马好。罗姆尼以前在 Bain Capital 工作时,就挽救了当时因为落叶剂臭名昭著的孟山都,设计了他们现在在农业方向发展的蓝图。 有选举权有何用,连吃的是不是转基因都不让你知道也能号称民主国家!美国的明白人想不通为什么孟山都出口欧洲食品都乖乖标明转基因,而美国人民没权利知道自己的食品有无转基因?! 加州民间发起 37 号法案要求食品标明转基因。但是在孟山都最后一个月每天一百多万美元的广告费妖魔话这个法案, 而法案发起人只有不到转基因财团 10% 的经费,临选前一个月所有媒体让转基因财团占据了。这个法案以 47%-53% 被否定了。 47% 加州人的基本权利被 53% 的糊涂人取缔了。平时在美国主流媒体里很少讨论转基因,所以美国大部分人只看主流媒体对转基因的危害根本不知道。 也许你要问,奥巴马或其他美国总统为什么为了转基因公司害自己的人民? 转基因 财团涵盖美国的农业,饮料,食品的大公司(孟山都,杜邦,雀巢,可口可乐,凯乐,百事可乐等等)。还有给这些公司投资的华尔街经融寡头。 财力在美国首屈一指, 奥巴马得罪他们很快就会被资本家掌握的媒体唾弃妖魔化。 其次 美国的总统美国经济衰退的厉害,好不容易靠转基因专利掐住南美,现在魔爪已经伸进中国, 放弃了 转基因 美国就失去以后控制中国一条有力的缰绳, 为了自己连任,以国家利益为由让小民百姓的吃点毒食品 巴马不会内疚的 (听起来好熟悉哦,原来一人一票的国家百姓也要不明不白的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且牺牲的是底层)。另外美国能卖的东西不多了,再丢了 转基因 经济更差。是不是让你想起 19 九世纪英国要给我们卖鸦片了 --- 理解下,人家实在没啥可卖的了! 也许你要问,奥巴马和美国政要吃不吃转基因? ---- 你说呢,可能吗?据夫人透露, 奥巴马在当国会议员时就他家就吃全有机 。美国的政要都是百万富翁,美国富人区有着发达的有机食品供应链包含有机蔬菜,水果,吃有机饲料的家禽家畜, 有机食材加工的副食品 。有机食品价格是普通的 1.5 倍以上 。罗姆尼家当然也只吃有机食品,虽然他自己死活不说,他夫人 2002 年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是就说她只吃有机,还动员她的好友们都只吃有机。 也许你要问美国人民知道不愤怒吗?问题是美国人民没法知道。美国是按收入居住。美国劳动人民他们生活的普通区穷区根本没有有机食品店所以很多人想象不来有钱人吃什么。再者美国媒体控制在资本家手里,他们对维稳是很重视的,从不讨论这些激化阶级矛盾的话题。 最后你可能觉得美国要坑其他国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把自己也坑进去了?其实道理不难懂,美国人自己不吃,别的国家的爱国者会以此为理由拒绝转基因。 转基因 财团能容忍赚钱的门道被堵上吗?所以这是为什么美国没有哪个政客现在敢提出任何针对转基因的法规,这是为什么只有民间发起要求食品标明转基的法案 - 这个法案一旦通过,美国大部分人就不会买转基因,那么转基因在美国就完蛋了。所以这个法案先完蛋了。再者 坑的普通人穷人,垃圾人口,美国社会精英觉得问题不大。 不过, 美国政客对自己人民还是有底线的。转基因小麦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美国人的主粮 - 小麦一直不允许转基因。美国的动物也不允许转。所以普通美国人的食物中 80% 的分量没有转基因的成分。中国有些所谓科学家说美国人食用大量转基因而倡议把中国的水稻,小麦转了轻则是被蒙骗了,重是别有用心的汉奸 。 美国转基因主要是玉米和大豆,而且大部分用于出口。这两项食品在美国人食品中只起到添加剂作用。就这样,美国人民还不乐意,在加州法案刚提出来的时候有 60% 以上的支持率。可以说,如果没有转基因财团的丑化,或支持转基因的人民也能凑到一样多的广告费,这个法案就会通过。 美国人常吃的各种品种都有有机的种子流通。美国人哪天要回归非转基因很容易。中国跟着人家后面毁掉自己农业文明要回去就非常难,因为我们没有成熟的有机产业。 现在很多号称有机,绿色对种子是不是转基因了来源不管。聪明人也许说那我们也可以买美国的有机种子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欧美是游牧民族,他们基本不怎么吃蔬菜。他们的蔬菜品种你 10 个指头能数过来。美国没有丝瓜,大白萝卜,大红萝卜,长豆角,油菜苔,白菜苔,韭菜,疙瘩菜,雪里蕻,榨菜,等等等等。所以更谈不上替我们保存有机种子。再者,美国掌握的种类要不不卖或以天价卖被他们改造后不能留种的品种,中国普通人是吃不起的。 略感欣慰的是美国人民羡慕的有法律要求标明转基因的国家中竟然包括中国。可见中国政府还是有爱国者默默的保护人民。可恨的是现在农业部,食品安全局有法不依, 有法不执行!!我们该怎么办?我觉得 1 ) 参加反转基因的宣传活动,参加全国或当地反转的QQ 群,宣传教育人民,发动人民,向美国人民学习,不断给政府施压,碰到困难不放弃。 2 ) 多关心农业,有条件的收集保存中国的原生态非转种子,与有相同理念的人交换种子。自己没地的可以用大花盆,泡沫盒子在阳台,天台上种。3 )支持真正的有机农户,美国有机食品价格比一般至少的贵 50% (普通一元,有机 1.5 元以上),而在中国由于低价假有机的冲击,真正的有机只能和普通食品价格一样。但是真正的有机的成本比普通食品高至少 50% 。如果我们消费者不愿意多花点钱最后这些真正的有机农户赔本办不下去我们就只能吃毒食品。还有些消费者纠结运费。其实把运费加进价格里一般也比普通食品贵不到 50% 。不是那么拮据的消费者请勇敢的承担起你们的责任。光靠牺牲农户利益最后只有黑心的农户能存活下来。别干舍得一个月花 800 块钱买一件衣服鞋子舍不得花 200 块吃安全的粮食的蠢事。 一位坚定非转的朋友身体力行了这样有机农业方式:到郊区找愿意给你种的农场,农户帮你种这些蔬菜。比如一亩地给多少钱,你提供种子,让他们别施化肥,农药,他们只管耕种,收成多少都是那么多钱。这样不但能吃上安全的蔬菜,还能保护非转中国蔬菜品种,这可是利己利人积德的好事!
265 次阅读|3 个评论
奥巴马的经验:谁拥有青年,谁善用网络,谁就掌握未来
viclee 2012-11-10 22:15
奥巴马的经验:谁拥有青年,谁善用网络,谁就掌握未来
奥巴马的经验:谁拥有青年,谁善用网络,谁就掌握未来 题记:以下这篇文章很好,它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政治家像奥巴马一样极大地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力量。奥巴马的经验证明:谁拥有青年,谁善用网络,谁就掌握未来。 以下这篇来自Fast Company的文章,可以帮助你看到奥巴马团队如何总是能领先一步,站在互联网与年轻人的这一边,从而为自己的竞选与争夺民心加分。 从2007年宣布将竞选美国总统起,奥巴马及其团队就已经开始利用社交媒体的政治影响力。据techpresident.com网站报道,2008年奥巴马为竞选总统在网络上发出了1300万封邮件,400万捐款者通过网上电子渠道捐款,其支持者网站My.BarackObama.com拥有200万个会员。社交网络对奥巴马瞄准草根阶层的竞选活动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势头在奥巴马上任之后延续了下来:在9月6日的民主党全国大会上,奥巴马接受竞选总统提名的演讲创下了Twitter每分钟发推5.2万条的新纪录。 拉哈·哈佛西曾是奥巴马2008年竞选团队众多战略专家中的一员。她在一封发给我(注:即本文作者)的邮件中说,“竞选团队采取的策略是,激励人们离开电脑座椅,走到大街上,挨家挨户敲门筹集捐款。”哈佛西曾经撰写《是的,我们可以:揭秘社交媒体如何构建奥巴马品牌》一书,详细阐述了奥巴马竞选团队是如何利用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拉拢选民的。 “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将选民的网络行为转变成为线下的行动。这表明,他们深刻认识到了网络和线下的鸿沟需要弥补,需要鼓励网络用户在真实世界中作出行动。”哈佛西说。 不管你持哪一种政治观点,你都无法质疑奥巴马在社交媒体领域取得的持续成功。尽管许多其他高调的政治家也都已经入驻主流社交网站,但奥巴马及其团队始终领先一步。在等待奥巴马采取下一个数字行动期间,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能够从奥巴马团队身上学到哪些利用社交媒体构建个人品牌的经验,这些经验并不仅限于个人,同样可以适用于企业。 1.社交媒体团队需要大量人力投入 俗话说,“养好一个孩子需要全村的配合。”为了维护好你的数字档案,你也需要一个社交媒体团队来帮助你。奥巴马的技术团队只是这个等式的一部分。本周二第一夫人米歇尔的演讲在Twitter上引发的讨论多达每分钟2.8万条,比上周罗姆尼周二晚间在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演讲吸引的Twitter信息数量高出两倍。 米歇尔·奥巴马在Twitter上非常活跃,拥有150万个粉丝。对于拥有近2000万粉丝的奥巴马来说,米歇尔是非常好的伴侣。奥巴马的200万粉丝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相反,他们是过去几年间苦心经营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奥巴马在今年的选举中同样获得了领先的支持率。 2.主动入驻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包括较新的平台 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为数字战略增加诸如购买Twitter热门话题等新策略时,奥巴马竞选团队已经开始尝试一些大胆的新举措,例如在新闻聚合网站Reddit发起“有问必答”(Ask Me Anything)活动,该活动甚至能够凭借自身影响力登上Twitter热门话题。奥巴马在Reddit上的实时聊天活动为Reddit带来了创纪录的流量。该活动不仅导致Reddit网站因拥堵而崩溃,期间页面浏览量更是超过10万次。 换句话说,在坚守常规社交媒体网站的同时,打破常规去尝试新的受众和新的平台也不失为好想法。 3.优雅地还击对手,更多地使用图片 随着你的在线社区的增长,伴随互联网聚光灯而来的各种批评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处理这些批评,将最终决定你能否在社交媒体领域获得持续的成功。8月底,知名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在民主党2012全国大会上做了名为“看不见的奥巴马”的演讲,批评奥巴马未能遵守承诺。很快,奥巴马团队在Twitter作出回应,发表了一张奥巴马座位后面的照片,同时附上简短的“此座有人”(This seat's taken)几个字,传达出奥巴马仍在承担责任的信息。 2012年,视觉社交媒体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候。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4%的回应者称,如果某些品牌比其他媒体更频繁发布图片,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参与这些品牌的互动。”因此,如果社会舆论走向不妙,或许正是需要你发出图片的时刻。 4.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上一次选举创下先例之后,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开始利用网络去接触选民,与选民交流,”哈佛西说。“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超越所有的噪音,创造出能够让所有人都持续讨论的话题。”让人们持续谈论的办法之一,是持续参与对话。对比罗姆尼和奥巴马竞选团队就可以发现,奥巴马团队几乎从不停歇。皮尤公司对6月4日至17日之间两大阵营的社交媒体活动进行分析后发现,罗姆尼团队平均每天发推一次,而奥巴马团队每天发推次数达29次。根据这项调查,奥巴马团队的博客和YouTube视频数量是罗姆尼的两倍。 由于数字世界中存在非常多的噪音,切记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此你需要有效地训练和调整自己的节奏,准备好参加马拉松式的社交媒体活动。 5.拥抱移动趋势 今年距离上次选举只有4年时间,但移动领域的情况变化很大(第一代iPad直到2010年才发布)。尽管拥有清晰的媒体战略是必须的,但在如今的环境下,这一战略必须将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考虑进去。就在最近,白宫更新了其苹果和Android应用,刚好赶上奥巴马的民主党大会演讲。这款应用允许用户流媒体直播总统大选事件,阅读博客文章,或者使用iPad的视网膜屏幕浏览高质量图片。 白宫网站同样获得了更新,新版界面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更加友好(过去两年间白宫网站的移动用户访问量增长了三倍)。 总而言之,不能落下一个移动选民。“我认为在如今的大选中,数字部分已经成为了必备,而在2008年时他们还仅仅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加分点。”哈佛西说。 社交媒体是否会帮助奥巴马赢得又四年的任期?这很难说,但不管11月份大选结果如何,他的技术团队都已经胜出。 本文来源:fast company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25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久没来了,写点感慨——关于美国大选
wuyan5962 2012-11-9 19:47
说说美国总统选举的事,奥巴马成功连任这个就不谈了。 就在大选刚刚结束不久,看到腾讯上一篇文章。貌似叫做“ 60亿美元选总统到底值不值”,大致意思是,这一届总统选举花费大约60亿美元,创新高。 我们作为局外人,讨论选举值不值,让人有点可笑。 看到这条新闻,放佛看到了这样的一副场景:一个太监在那里撅着嘴嘟哝,“JJ有什么用,还要花钱买避孕套?!”。 党的十八大还在开,60亿够不够安保费?
个人分类: 随感|1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连任胜选演讲稿全文【双语阅读】
热度 7 viclee 2012-11-8 22:51
奥巴马昨晚还准备了败选演讲稿, 今晚就可以睡罗姆尼的太太了!命啊   看报道,奥巴马赢了!但是他承认自己准备了败选的讲演稿。他说:“ 你总是要做两篇讲演稿的准备,因为你不能把所有事情都想当然。 ”奥巴马也对罗姆尼的表现表示祝贺。奥巴马说 :“我想我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夜晚。” 呵呵!而罗姆尼在总统揭晓前一天晚上,还踌躇满志,非常自信地对老婆说 :“太太,明天晚上你就能跟美国总统睡觉了!” 奥巴马胜选。老婆问罗姆尼:“你看今晚我到白宫去睡呢,还是叫奥巴马到咱家里来?” 罗姆尼: 以下才是正题: 奥巴马连任胜选演讲稿全文【双语阅读】 2012年美国大选结果于当地时间7日凌晨出炉。奥巴马获得303张选举人票,击败对手罗姆尼,成功连任。虽然美国经济自金融危机以来仍未完全实现复苏,但失业率已经显著下降。凭借个人魅力、拯救汽车业、通过医改法案、结束伊拉克战争、制定从阿富汗撤军时间表、击毙本·拉登等突出政绩,奥巴马成功击败罗姆尼。之后,奥巴马发表胜选演讲,感谢副手拜登、夫人米歇尔、两个女儿和自己的竞选团队。“国家前进是因你们的努力。作为一个国家,好日子还在后头。我要感谢每个参与选举的美国人。不管你支持我还是罗姆尼,你们都发出了自己心声。”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so much. 谢谢,非常感谢各位。 Tonight more than 200 years after a former colony won the right to determine its own destiny, the task of perfecting our union moves forward. It moves forward because of you. It moves forward because you reaffirmed the spirit that has triumphed over war and depression, the spirit that has lifted this country from the depths of despair to the heightsof hope. The belief that while each of us will pursue our own individual dreams, we are an American family and we rise or fall together as one nation and as one people. 今晚,是在一个曾经的殖民地在赢得自己主权200多年之后,我们来到这里,不断前行,这主要是因为你们坚信这个国家能够实现永恒的希望,实现移民的梦想。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的争取自己的未来,我们将会作为一个国家共同起落。 Tonight in this election, you, the American people, remind us while our road has been hard, while our journey has been long, we have picked ourselves up, we have fought our way back, and we know in our heart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今晚,在选举的过程当中,你们——美国的人民,让我们记得我们的道路是非常艰辛的,我们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重新站了起来,我们也从内心知道,美国还没有迎来最好的时代。 I want to thank every American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election Whether you voted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or waiting in line for a very long time. By the way, we need to fix that. Whether you pounded the pavement or picked up the phone. Whether you held an Obama sign or a Romney sign, you mad your voice heard. And you made a difference. I just got off the phone with Governor Romney and I congratulated him and Paul Ryan on a hard-fought campaign. 我想要感谢每一个参与选举的美国人。无论你们是第一次投票,还是(排队)等了很长的时间才投上一票——顺便说一下我会解决这个问题。无论你是自己上门投的票,还是打电话投的票;无论你是投给奥巴马的人,还是投给罗姆尼的人,你都是为我们国家带来转变的力量。我刚刚同罗姆尼通过电话,我祝贺他们这次竞选所取得的成绩。 We may have fought fiercely, but it’s only because we love this country deeply. And we care so stronly about its future. 我们的选战也许非常激烈,但这正是因为我们深爱着这个国家,并且我们十分在意它的未来。 From George to Lenore to their son Mitt, the Romney family has chosen to give back to Americans through public service. And that is a legacy that we honor and applaud tonight. In the weeks ahead, I also look forward to sitting down with Governor Romney to talk about where we can work together to move this country forward. I want to thank my friend and partner for the last four years, America’s happy warrior, the best vice president anybody could ever hope for: Joe Biden. 从罗姆尼整个家庭,孙子辈,孩子辈,整个家庭都献给了美国,这种精神我们将永远铭记。几周之后我将会同罗姆尼坐在一起,讨论我们怎么样推动国家未来的发展。我也感谢在过去四年辛苦奉献的搭档,也是美国最好的副总统,拜登先生。 I want to thank my friend and partner of the last 4 years, America’s happy warrior, the best Vice President anyone could ever hope for: Joe Biden. And I wouldn’t be the man I am today without the woman who agreed to marry me twenty years ago. Let say this publicly, Michelle I have never loved you more. I have never been prouder to watch the rest of America fall in love with you too as our nation’s first lady. 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必须要感谢20年前与我结婚的女人。我想公开地表达:米歇尔,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你!我为你感到非常非常的骄傲,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也非常爱你,你是我们非常热爱的美国第一夫人。 Sasha and Malia before our very eyes you are growing up to become two strong smart beautiful young women, just like your mom. And im so proud of you guys. But I will say that for now one dog is probably enough. 萨莎和玛莉亚,我挚爱的女儿,你们两个是非常坚强也非常聪明的女性,就像你们的母亲一样,我对你们感到非常的骄傲,但是目前我觉得给你们养一条宠物狗就够了。 To the best campaign team and volunteer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s. The best. The best ever. Some of you were this time around. Some of you were new this time around and some of you have been at my side since the very beginning but all of you are family. No matter what you do or where you go from here, you will carry the memory of the history we made together and you will have the life long appreciation of a grateful president. Thank you for believing all the way, through every hill, through every valley. You lifted me up the whole way and I will always be grateful for everything that you’ve done and all the incredible work that you’ve put in. 我还要感谢我的竞选团队和志愿者,他们是最好的,最棒的,而且是史上最棒的。有些人是第一次来听我的演说,有些人四年前就听了我的获胜演说,但是每个人对我来讲都是我的一分子,不管你做了什么,不管你去了哪里,你一定会记得我们今天晚上所创的历史,你会一生都感激今晚这个时刻,而且你们会一直记得有一个心怀感激的总统,谢谢你们一路以来对我的信任,我要感谢你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才会一路坚持下来。我对此将永远感谢,不管你做的什么,你们所做的一切我都心怀感激,并且永远鸣谢。 I know that political campaigns can sometime seem small, even silly, and that provides plenty of fodder for the synics who tell us that politics is nothing more than a contest of egos or the domain of special interests. But if you ever get the chance to talk to folks who turn out at rallies and crowded out along a ropline in a high school gym or saw folks working late at a campaign office in some tiny county far away from home, you’ll discover something else; you’ll hear the determination in the voice of a young field organizer who is working his way through college and wants to make sure every child has that same opportunity. 我知道这些政治竞选,可能有时候看起来非常愚蠢,而且我们也听到很多人跟我们讲政治有的时候十分愚蠢,可能他只是利益的追求和冲突,但是如果你们真的有机会去和竞选活动上和人们谈论一些问题,或者你看到一些竞选团队,非常辛勤工作的志愿者们,你们的印象会有所改观,因为你能够看到他们有多大的决心。他们也从大学毕业,并希望每一个孩子得到像他们一样的机会。 You’ll hear the pride in the voice of a volunteer who is going door to door because her brother was finally hired when the local auto plant added another shift. You’ll hear the deep patriotism in the voice of a military spouse who is working the phones late at night to make sure that no one who fights for this country every has to fight for a job or a roof over their head when they come home. That’s why we do this. That’s what politics can be. That’s why elections matter. It’s not small, it’s big. It’s important. Democracy in a nation of 300-million can be noisy and messy and complicated. We have our own opinions, each of us has deeply held beliefs. And when we go through tough times, when we make big decisions as a country; it necisarily stirs passions, stirs up controversy. 大家会听到志愿者骄傲的声音,当他们看到当地的汽车生产商增加了就业的机会,他们会感到非常的骄傲。大家也会看到我们军人深深的爱国情意,他们守护着美国的安全,我们将保证他们回国之后不会再为找工作而烦恼。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这就是我们政治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选举如此重要。这并不是小事情,而是大事情,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我们这个拥有3亿人口的国家,民主的情绪可能十分复杂,可能十分混乱,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深深的信仰,在我们经历艰难时刻,做出艰难抉择时,我们很自然会有冲突,会有情感的表达,但是我认为它不应当影响我们今晚的表现。 That won’t change after tonight and it shouldn’t . These arguments we have are a mark of our liberty. We can never forget that as we speak, people in distant nations are risking their lives right now just for a chance to argue about the issues that matter The chance to cast their ballots like we did today. 这些争论正是我们自由的基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说话的时候,许多国家的人民仍然在冒着风险,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够争取投票的权利。 But despite all our differences, most of us share certain hopes for America’s future. We want our kids to grow up in a country where they have access to the best schools and the best teachers. A country that lives up to its legacy as the global leader in technology and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with all the good jobs and new businesses that follow, to live in America that isn’t burdened by debt, that isn’t weakened by inequality. That isn’t threatened by the destructive power of a warming planet. We want to pass on a country that is saved and respected and admired around the world. A nation that is defended by the strongest military on earth and the best troops this world has ever known. But also a country that moves with confidence beyond this time of war to shape a peace. That is built on the promise of dignity of every human being. 尽管我们有很多的分歧,大多数人都对美国有共同的希望,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老师;我们的国家成为技术以及创新方面的领袖,并且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企业。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是负债累累,不会受到恐怖力量的威胁。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国家是安全的,在全球受到尊重和羡慕,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强大、最优秀的军队。同时我们的国家也应该是充满信心的国家,结束战争,重塑人类的和平。 We believe in a generous America, in a compassionate America, in a tolerant America, open to the dreams of an immigrants daughter that studies in our schools and pledges to our flag. To the young boy on the south side of Chicago, who sees a light beyond the nearest street corner. To the furniture workers child in North Carolina who wants to become a engineer or a scientist. And engineer or an entrepreneur. A diplomat or even a president, that’s the future we hope for. That’s the vision we share, that’s where we need to go. Forward. That’s where we need to go.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并且能够不断推动每个人的自由、繁荣和发展,我们相信美国的慷慨和包容,美国的自由和开放,我们将伸开双手迎接那些移民的子女来到美国。我们相信在芝加哥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看到他的希望,在北卡州那些想要成为科学家和医生的学生,想要成为工程师,甚至是总统的学生,这是我们共同要争取的未来,这是我们共同分享的愿景,这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Now we will disagree sometimes fiercely on how to get there, as it has for more then two centuries, progress will come in fits and starts, it’s not always a straight line or a smooth path. By itself a recognition of our common hopes and dreams won’t end the gridlock. Or solve all our problems or substitute for the hard work of building consensus. And making the difficult compromises needed to move the country forward but that common bond is where we must begin. Our economy is recovering, our decade of war is ending. A long campaign is now over. And whether I earned your vote or not, I have listened to you. I have learned from you and you have made me a better President. With your stories and your struggles, I returned to the White House more determined and more inspired than ever about the work there is to do and the future that lies ahead 我们有的时候会对于怎么样向前进有非常强烈的分歧,200年来,大家知道我们的进步一直不是直线的,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伴随着很多分歧和不同。我们意识到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将会使我们结束僵局,努力的促成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妥协,需要使我们国家的继续向前进,这样一种团结的力量是我们现在出发的基础。我们的经济正处于复苏期间,我们十年的战争也已经结束,我们的竞选也已经将告尾声,无论我是否赢得了你们的选票,我都倾听了你们的声音,我都从你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你们将会使我成为更好的总统。我将会记得你们的故事,你们的抗争,我将会更坚定的入主白宫,并且更坚定的完成未来的工作。 Tonight, you voted for action, not politics as usual. You elected us to focus on your jobs, not ours. And in the coming weeks and months,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reaching out and working with leaders of both partie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we can only solve together: reducing our deficit, reforming our tax code, fixing our immigration system, freeing ourselves from foreign oil, we’ve got more work to do. 今晚,大家是为行动而不是为政治而投票,希望我们能够更关注你们的工作,而不是我的工作。在今后的几周,我将会与两党领袖会面应对我们的挑战,我们只能够共同应对挑战,减少我们的赤字,改善我们的移民体系,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But that doesn’t mean your work is done. The role of citizen in our democracy does not end with your vote. America’s never been about what could be done for us, it’s about what can be done by us, together, through the hard and frustrating but necessary work of self-government. That’s the principle we were founded on. 但是这不意味着你们的工作就结束了,在民主社会当中公民的作用并不因为投票而结束,你们一定要问问自己,不是美国能为你们做什么,而是我能为美国做什么,我们要进行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这是我们的原则,也是我们建国的理念。 This country has more wealth than any nation, but that’s not what makes us rich. We have the most powerful military in history but that’s not what makes us strong. Our university, our culture, are all the envy of the world but that’s not what keeps the world coming to our shores. What makes America exceptional are the bonds that hold together the most diverse nation on Earth, the belief that our destiny is shared, that this country only works when we accept certain obligations to one another and the future generations so that the freedom so many Americans have fought for and died for comes with responsibilities as well as rights, and among those are love, and charity, and duty and patriotism. That’s what makes America great. 我们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富有,虽然我们的军队十分强大,但我们个人并不强大,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文化,虽然是全球最优秀的,但是却并不是说我们就是全球最优秀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样性的国家,但是在这样多样性的国家当中,我们有共同的愿景和共识。如果我们推卸责任,不为子孙后代负责,我们将不会是一个能够前进的国家。我们要承担我们的责任,热爱我们的国家,这也是使美国强大的原因。 I am hopeful tonight because I have seen that spirit at work in America. I’ve seen it in the family business whose owners would rather cut their own pay than lay off their neighbors, and in the workers who would rather cut back their hours than see a friend lose a job. I’ve seen it in the soldiers who re-enlist after losing a limb, and in those SEALS who charged up the stairs into darkness and danger because they knew their was a buddy behind them watching their back. I’ve seen it on the shores of New Jersey and New York where leaders from every party and level of government have swept aside their differences to help a community rebuild from the wreckage of a terrible storm. 我今天晚上充满了希望,因为我看到美国劳动人民的精神,还看到了那些商业人士所做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而且我还看到那些失业的人民得到了帮助,我还看到战士们仍然守卫着我们的国家,因为他们也知道我们在支持着他们。我还看到新泽西纽约每个政党的领导人,都开始抛开他们的歧见,来探讨怎么从桑迪风暴中重建我们的家园。 And I saw it just the other day, in Mentor, Ohio wehre a father told the story of his eight-year-old daughter who’s long battle with leukemia nearly cost their family everything had it not been for healthc are reform passing just a few months before. The insurance company was about to stop paying for her care.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not just talk to the father but meet this incredible daughter of his, and when he spoke to the crowd listening to that father’ story, every parent in that room had tears in their eyes because we knew that little girl could be our own. And I know that every American wants her future to be just as bright. That’s who we are. That’s the country I’m so proud to lead as your president. 我们还看到,几天前,俄亥俄州一个父亲说他有一个八岁的女儿,女孩的白血病使他的家庭一贫如洗,他们之前并没有得到医疗保障,后来他们受利于几个月前刚刚通过的医改方案,使他们能够支付起医疗费。我和这位父亲,还有他的女儿都见面了,当他说的时候,在场所有的父母都落泪了,因为我们知道,他的女儿也可能是我们的女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充满光芒,这是每个父母的希望,这是我身为总统引以为豪的。 And tonight, despite all the hardship we’ve been through, despite al lthe frustrations of Washington, I’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about our future. I’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about America. And I ask you to sustain that hope. I’m not talking about blind optimism. The kind of hope that just ignores the enormity of the tasks ahead or the road blocks that stand in our path. I’m not talking about the wishful idealism that allows us to just sit on the sidelines or shirk from a fight. 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 hope is that stubborn thing inside of us that insists, despite all the evidence to the contrary, that something better awaits us so long as we have the courage to keep reaching to keep working, to keep fighting . 今晚,尽管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尽管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我对未来格外充满信心,我对美国格外充满希望,我希望大家延续这种希望,我这里讲的并不是盲目的乐观,指的是我们对未来的挑战,我也没有说天真或者理想化的乐观情绪,我真正的希望,不管我们遇到多少的挫折,多少的困难,只有我们有勇气保持不断努力、不断斗争,不断勇往直前。 America, I believe we can build on the progress we made and continue to fight for new jobs and new opportunity and new security for the middle class. I believe we can keep the promise of our founder. The idea that if you’re willing to work hard, it doesn’t matter who you are or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look like or where you love, it doesn’t matter if you’re black or white or Hispanic or asian, or native American, or young or old, or rich or poor, able, disabled, gay or straight, you can make it. 我相信我们我们能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机会,为美国的中产阶级提供新的希望,我相信我们能够继续延续我们建国者的承诺,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的肤色是什么,不管你是黑人、白人、亚裔人,任何种族,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非同性恋,不管你是贫困的,还是富裕的,你都可以来到美国实现你的梦想。 I believe we can sieze this future together. Because we are not as divided as our politics suggest. We’re not as cynical as the pundents believe. We are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our individual ambitions. And we remain more than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forever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ith your help and God’s grace, we will continue our journey forward. And remind the world just why it is that we live in the greatest nation on Earth.Thank you, America. God bless you. God bless these United States.” 我相信,我们可以共同迎来这样的未来,因为我们对未来是充满了希望,我们有雄心壮志,我们赢得的不仅仅是这一个选举,而且是一个未来,是美国的未来。我们将会作为一个整体,是美利坚合众国,而不是分成蓝色或者是红色,上帝会引导我们走向这条道路。并且我们相信,我们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谢谢你们,上帝保佑美国!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3391 次阅读|13 个评论
美国总统面面观(1986)PDF版
热度 1 黄安年 2012-11-8 10:18
美国总统面面观(1986)PDF版
美国总统面面观( 1986 ) PDF 版 黄安年编译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1 月 8 日 发布 这里发布美国总统面面观( 1986 ) PDF 版,全文已经在 2007 年 6 月 13 日 博客上发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新变化有待增补。 PDF 版12页。 ************** 美国总统面面观 精选 已有 1313 次阅读 2007-6-13 06:50 | 美国总统面面观 黄安年编译 2007 年6 月13 日 (按:《美国总统面面观》发表在笔者编译的《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第 81-92 页,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7 月第一版;学术交流网美国论著研究栏目 2004 年 10 月 27 日网上首发。) ******************************************************** 美国总统面面观 黄安年编译 说明:本文编译于 20 年前, 1985 年以来的情况又有新的变化,需要另做增补,但是这篇文章对于了解美国历任总统仍有参考价值。 美国已有 38 人担任了总统职务 。杰拉尔德 · 福特是美国第 38 位总统。克利夫兰前后担任过两次任期不相衔接的第 22 任和第 24 任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任期超过两届的总统。从艾森豪威尔开始,宪法第 22 条修正案限制总统当选任期在两届以内。 西奥多于罗斯福是就职总统中最年轻的一位。 1901 年 9 月 14 日 ,麦金莱总统死去,西奥多 · 罗斯福成为总统时,年仅 42 岁又 322 天。肯尼迪是由选举产生的总统中最年轻的一位,时年 43 岁。威廉 · 亨利 . 哈里逊是当选总统中最年长的一位,在他就任时年 已 68 岁又 23 天。 有 10 位总统的母亲能目睹她们的儿子担任国家的最高职务:华盛顿、约翰 · 亚当斯、麦迪逊、波尔克、格兰特、葛菲尔德、麦金莱、富兰克林 ·D. 罗斯福,杜鲁门和肯尼迪。华盛顿、约翰 · 亚当斯、麦迪逊、波尔克和格兰特的母亲没有出席总统就职典礼。杜鲁门的母亲在杜鲁门 1945 年继任总统后健在,但死于 1949 年总统就职典礼前。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的母亲是唯一目赌到儿子第三次就职典礼的母亲。 有 6 位总统的父亲能目睹他们的儿子成为总统: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菲尔莫尔、格兰特、哈定、柯立芝和肯尼迪。当 1923 年 8 月 3 日凌晨 2 时 47 分 哈定总统去世,约翰 · 卡尔文、柯立芝继任总统时,他在佛蒙特普利茅斯私邸举行就职宣誓。他父亲当时担任公证人和地方保安官。 总统就职典礼日为 3 月 4 日 ,在 1821 、 1849 、 1877 和 1917 年改到星期天。总统就职典礼日为 1 月 20 日 ,在 1957 年改到星期天。 1821 年门罗、 1849 年泰勒在 8 月 5 日 星期一宣誓。 1877 年 3 月 3 日星期六,海斯在白宫,在格兰特总统为他举行国宴之前举行不公开的宣誓。接着又于 3 月 6 日 星期一在国会大厦东头举行公开宣誓。 1917 年威尔逊在白宫举行了他的第二任期不公开的宣誓,时间是星期日,公开的宣誓在 3 月 5 日 星期一正式就职典字时举行。 1957 年,艾森豪威尔在他的第二任期举行不公开宣誓时是星期日,公开宣誓在 1 月 21 日 星期一。 华盛顿、约翰 · 亚当斯、杰斐逊、麦迪逊和门罗都是大陆会议的议员。有 22 位总统在担任总统前已经在国会任职,两位总统离职后在国会内就职: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 1831—1848 年间在众议院作。安德鲁 · 约翰逊从 1875 年 3 月 4 日 到 1875 年 7 月 31 日 去世在参议院任职。 有七位总统担任过众议员:麦迪逊、波尔克、菲尔莫尔、林肯、海斯、麦金莱和福特。有 5 位总统只在参议院任过职:门罗、范布仓、本杰明 · 哈里森、哈定 ( 当选总统时是参议员 ) 和杜鲁门。有 11 位总统担任过国会两院的议员: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杰克逊、威廉 ·W .哈里逊、泰勒、皮尔士、布坎南、安德鲁 · 约翰逊、葛菲尔德 (1880 年当选参议员,但还未就任就被选为总统 ) 、肯尼迪 ( 当选总统时是参议员 ) 、林登 · 约翰逊和尼克松。 安德鲁 · 约翰逊是唯一被弹劾的总统。他以一票之差被宣布无罪。定罪必须有三分之二票,在 54 名参议员中 35 人投票赞成顶罪, 19 人投票赞成宣布无罪。 第 37 任总统理查德 · 尼克松是第一位在任职期间辞职的总统。 杰拉尔德 · 福特是唯一没有通过选举产生的副总统和总统。他在 1973 年斯皮罗 ·T. 阿格纽辞职时被任命为副总统 , 又于 1974 年 8 月 9 日理查德 ·M. 尼克松辞职时继任总统。 有 15 次总统职务是由尽管得到不足普选票总数的一半但仍当选担任的。普选票总数包括少数党总统候选人所获选票在内。于是他们被称为 “ 少数党总统 ” 。他们是 1824 年的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 ;1844 年民主党的波尔克 ;1848 年辉格党的泰勒 ;1856 年民主党的布坎南; 1860 年共和党的林肯; 1876 年共和党的海斯 ;1880 年共和党的葛菲尔德; 1884 年民主党的克利夫兰 ;1888 年共和党的哈里森 ;1892 年民主党的克里夫兰 ;1912 、 1916 年民主党的威尔逊; 1948 年民主党的杜鲁门; 1960 年民主党的肯尼迪以及 1968 年共和党的尼克松。 出身和血统 所有美国总统都是美国生人。下列总统生于美国 1776 年独立 前:华盛顿、约翰 · 亚当斯、杰斐逊、麦迪逊、门罗、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杰克逊、威廉 · 亨利 . 哈里逊。 生于弗吉尼亚的是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门罗、威廉 · 亨利 . 哈里逊、泰莱、泰勒、威尔逊。生于俄亥俄州的是格兰特、海斯、葛菲尔德、本杰明 · 哈里森、麦金莱、塔夫脱、哈定。生于密西西比河以西各州的是艾奥华州的胡佛,密苏里州的杜鲁门,德克萨斯州的艾森豪威尔和林登 · 约翰逊,加利福尼亚州的尼克松以及内布拉斯加的福特。 出身于小木屋的有杰斐逊、杰克逊,菲尔莫尔,布坎南、林肯和葛菲尔德。 农民和种植园主的儿子有:华盛顿、约翰 · 亚当斯、杰斐逊、麦迪逊、门罗、杰克逊、范布仑、波尔克、泰勒、菲尔莫尔、皮尔斯、布坎南、林肯、葛菲尔德、本杰明 · 哈里森、柯立芝、杜鲁门、林登 · 约翰逊和尼克松。 律师的儿子有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泰莱、塔夫脱、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牧师的儿子有阿瑟、克利夫兰、威尔逊。实业家或商人的儿子有海斯、西奥多 · 罗斯福、胡佛、麦金莱和肯尼迪。 W·H. 哈里逊总统的父亲是政治家和独立宣言的签字人。安德鲁 · 约翰逊的父亲是一名警官。格兰特的父亲是一位鞣皮工人。哈定的父亲还是一位大夫。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是一位机械师。有些总统的父亲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业。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农民飞种植园主兼有其他的职业。 总统的亲戚关系: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是约翰 · 亚当斯的儿子。本杰明 · 哈里森是亨利 · 哈里逊的孙子。泰勒是麦迪逊的堂弟。富兰克林 ·D. 罗斯福和 11 位前总统有血统或婚姻关系,有时是很远的亲戚关系。这些总统是华盛顿、约翰 · 亚当斯、麦迪逊、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范布仑、 W·H. 哈里逊、泰勒、格兰特、本杰明 · 哈里森、西奥多 · 罗斯福和塔夫脱。泰勒总统的兄弟是杜鲁门曾祖母的父亲。 多数总统的家系可以上溯到不列颠群岛。有英国人血统的是:华盛顿、约翰 · 亚当斯、麦迪逊、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威廉 · 哈里逊、泰莱、泰勒、菲尔莫尔、皮尔斯、林肯、安德鲁 · 约翰逊、葛菲尔德、本杰明 · 哈里森、塔夫脱和柯立芝。有英国爱尔兰人血统的是克里夫兰。有英国苏格兰人血统的是格兰特。有英国苏格兰 —— 爱尔兰人血统的是哈定、杜鲁门。有爱尔兰人血统的是肯尼迪。有苏格兰人血统的是门罗、海斯。有苏格兰 —— 爱尔兰人血统的是杰克逊、波尔克、布坎南、阿瑟、麦金莱、威尔逊。有威尔士人血统的是杰斐逊。有荷兰人血统的是范布仑、西奥多 · 罗斯福、富些克林 ·D. 罗斯福。有瑞士 —— 日耳曼人血统的是胡佛、艾森豪威尔。林登 · 约翰逊兼有英国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法兰西人和日耳曼人的血统。 克利夫兰的洗名是斯蒂芬 · 格罗弗。格兰特的洗名是海勒姆 · 尤利塞斯。威尔逊的洗名是托玛斯 · 伍德罗。柯立芝的洗名是约翰 · 卡尔文。艾森豪威尔的洗名是戴维 · 德怀特。哈里 ·S. 杜鲁门姓名中的 “S” 不过是一个首字母或字母,并不代表名字。福特以前叫小莱斯利 · 金的名字,后来改取继父的名字。 有一半总统没有中间的名字或洗名,如:华盛顿,约翰逊、亚当斯、杰斐逊、麦迪逊、门罗、杰克逊、范布伦、泰莱、泰勒、菲尔摩尔、皮尔士、布坎南、林肯、约翰逊、本杰明 · 哈里森、麦金莱和西奥多 · 罗斯福。 死亡 林肯、葛菲尔德、麦金莱和肯尼迪都遇刺身亡。林肯的刺客约翰 · 威尔克斯 · 布恩被士兵追捕击毙。葛菲尔德和麦金莱的刺客被依法处决。李 · 哈维 . 奥斯瓦德被控刺杀肯尼迪于审讯前被枪杀。 杰克逊 1835 年 1 月 30 日 在国会大厦的圆厅为一名后来被宣布为精神病患者的人所枪击。枪击时距总统只有几英呎,但未击中。西奥多 · 罗斯福在 1912 年作为进步党(公麇 “Bull Moose”) 总统候选人时遭枪击。 1933 年 2 月 15 日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在他首次就职典礼之前的三个星期,于佛罗里达的迈阿密险遭精神病患者吉斯皮 · 赞格雷的枪击。 1950 年 11 月 1 日 ,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有两名波多黎各民族主义者妄图接近杜鲁门总统行刺,未果。 有三位总统死于独立纪念日。约翰 · 亚当斯和杰斐逊死于 1826 年 7 月 4 日 ,门罗死于 1831 年 7 月 4 日 。 约翰 · 亚当斯活了 90 岁又 8 个月,是所有总纬中最长寿的。肯尼迪死时才 46 岁又 6 个月,是总统中最短命的一位;有八位总统死于任职期间:威廉 ·H. 哈里逊、泰勒、林肯、葛菲尔德、麦金莱、哈定、富兰克林 ·D. 罗斯福和肯尼迪。其中哈里逊和泰勒两人死于白宫。两位约翰逊在总统遇刺后接任总统。 教育 有 23 位总统是大学毕业生。约翰 · 亚当斯 1755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迪逊 1771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 1787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泰莱 1807 年毕业于威廉和玛丽学院。波尔克 1818 年毕业于北卡罗来纳大学 ; 皮尔斯 1824 年毕业于鲍登学 院。布坎南 1809 年毕业于狄克逊学院。格兰特 1843 年毕业于美国军事学院 . 海斯 1842 年毕业于凯尼恩学院。葛菲尔德 1855 年毕业于威廉斯学院。阿瑟 1848 年毕业于联邦学院;本杰明 · 哈里森 1852 年毕业于迈阿密大学。西奥多 · 罗斯福 1880 年毕业于哈佛大 学。塔夫脱 1878 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威尔逊 1879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柯立芝 1895 年毕业于阿默斯特学院。胡佛 1895 年毕业于斯丹福大学。富兰克林 ·D· 罗斯福 1903-1904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艾森豪威尔 1915 年毕业于美国军事学院。肯用迪 1940 年毕 业于哈佛大学。林登 · 约翰逊 1930 年毕业于得克萨斯州西南师范学院。尼克松 1934 年毕业于惠蒂尔学院 ,1937 年又毕业于杜克大学法学院。福特 1935 年毕业于密执安大学 ,1944 年又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 有 5 位总统大学肄业:杰克逊, 1760-1762 年就学于威廉和玛丽学院。门罗 1776 年离开威廉和玛丽学院任弗吉尼亚团的陆军中尉。威廉 ·H. 哈里逊曾在汉普登 —— 悉尼学院求学。麦金莱曾在阿拉根尼学院求学。哈定曾在俄亥 · 饿中央学院求学。 有 26 位总统受过法律训练,并获准担任律师工作,但非所有人都毕业于法学院。有的总统并未受过法律训练或并无法律实践。如华盛顿、威廉 ·H. 哈里逊、泰勒、安得鲁 · 约翰逊、格兰特、西奥多 · 罗斯福、哈定、胡佛、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 从乔治 · 华盛顿起,对担任美国总统职务的人由大学或学院授予了很多荣誉学位。 一些 “ 第一 ” 最初的几位总统靠马匹做交通工具。皮尔斯是第一位被人拘捕的总统,他骑在马背上意外地撞倒了一名妇女,而被警官拘捕,但随即被开释。另外唯一被捕过的总统是格兰特,因为他骑着一匹骠悍的骏马驰驱时超过华盛顿市的速率限制,被警察扣留,他交出了 20 美元的保证金。他赞扬了警察忠于职守,不过他并未出庭应询。 杰克逊是在任职时第一位乘火车旅行的总统。 1833 年 6 月 6 日 ,他乘火车沿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由马里兰州埃利科特的米尔斯到巴尔的摩旅行。 麦金莱是第一位乘坐汽车的总统。 1899 年他被发明家斯坦莱劝说短暂地乘坐了斯坦莱蒸汽汽车。西奥多 · 罗斯福经常为公务或私事乘坐汽车。塔夫脱是经常在白宫使用一辆汽车的第一位总统。第一辆白宫官邸汽车是一部大的装有高轮和顶盖可以折叠的轿式汽车。在塔夫脱任职期间又买了另外两部汽车:一部是敞篷的游览车,是乘坐特工人员,供总统外出时使用的警卫车。还有一部是豪华的轿车型的礼车。哈定是第一位乘汽车参加就职典礼的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是在总统任期内第一位使用飞机做交通工具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任期届满后, 1910 年 10 月 11 日 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参加航空俱乐部会议时,乘莱特的双翼飞机抵达。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位乘坐直升飞机的总统,也是第一位持有飞机驾驶员执照的美国总统。 西奥多 · 罗斯福是第一位乘潜水蜒的总统。 1905 年 8 月 25 日 ,在纽约州的奥伊斯特湾他乘 ‘ 潜水者 ” 号潜艇潜入水中并留在水中一小时左右。杜鲁门则是第一个乘现代潜水艇旅行的美国总统。 1946 年 11 月 21 日 ,在佛罗里达州他在海军演习时乘俘获的德国潜 艇潜离基韦斯特作了一次短暂的旅行。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位乘海豹号原子动力潜艇潜航的美国总统, 1957 年 9 月 26 日 ,该艇潜离罗德岛的新港,在 69 英尺 水下呆了 15 分钟后升到了水面,这时总统在潜艇中。 哈定的选举结果报告是第一次通过无线电告知听众的, 1920 年 11 月 2 日 ,电讯从宾夕法尼亚州的匹茨堡电台发出。他的就职典礼实况第一次通过无线电向听众报道。 1925 年 3 月 4 日 ,柯立芝的就职典礼演说由 25 个无线电台广播。 1949 年 1 月 20 日杜鲁门的就职典礼实况第一次通过电视向一千万左右观众播送。 哈定是无线电听众听到他演说声音的第一位总统,这是 1922 年 6 月 14 日 ,他在巴尔的摩麦克亨利堡为弗朗西斯 · 斯科特 . 基纪念碑献词的时候。富兰克林 ·D. 罗斯福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第一位总统,那是在 1939 年 4 月 30 日 纽约市世界博览会开幕的时候。杜鲁门是 1947 年 10 月 6 日 从白宫发表电视演说的第一位总统。 艾森豪威尔的声音是第一次经由绕轨道而行的人造卫星送如太空的。他的照片是第一次从地球上反冲到沿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再从卫星反射到地面上的。 1958 年 12 月 19 日 ,美国人造 “ 轨道中继实验通信卫星 ” , (SCORE) 从外层空间传送了他的声音。那是向全世界广播的圣诞节贺词: “ 我是美国总统,我的声音通过科学进步的奇迹,从在外层空间绕地球运行的人造 Ⅱ 星传给你们。我的祝福只有简单的一条,我通过这一独特的方发向你们和全人类转达美国人民期待世界和平的愿望和对世界各地人们的良好意愿。 "1960 年 8 月 19 日 ,美联社的一张艾森豪成尔总统的照片反射到一千里上空,并从回声一号 (ECHO , 1) 卫星反冲回来,地球上回收到照片时,还不到五分钟。 军役 有 14 位美国总统没有在国家武装部队中服过役。他们是约翰 · 亚当斯、杰斐逊、麦迪逊、约翰 · 昆西.亚当斯、范布仑、波尔克、菲尔莫尔、克利夫兰、塔夫脱、威尔逊、哈定、柯立芝、胡佛和富兰克林 ·D. 罗斯福。 华盛顿、杰克逊、威廉 ·H. 哈里逊、泰勒、皮尔斯、约翰逊 ( 田纳西州司令官 ) 、格兰特、海斯、葛菲尔德、阿瑟、本杰明 · 哈里森和艾森豪威尔获得将军称号。 门罗曾任中校。西奥多 · 罗斯福军衔曾任上校。麦金莱和杜鲁门曾任少校。泰莱和林肯曾任上尉。布坎南曾在 1812 年战争中服役。肯尼迪是海军上尉。林登 · 约翰逊、尼克松和福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的少校。肯尼迪从现役到退役时是海军少校。 宗教和帮会 所有总统都是基督教徒或说他们都经常或偶尔去教堂做礼拜。有的在不止一个教派的教堂里做礼拜。在华盛顿,总统们经常在自己的教堂以外的教堂做礼拜。 圣公会教徒:华盛顿、麦迪逊、门罗、威廉 ·H. 哈里逊、 泰莱、泰勒、皮尔士、阿瑟、富兰克林 ·D. 罗斯福和福特。 长老会教徒:杰克逊、布坎南、克利夫兰、本杰明 · 哈里森、威尔逊、艾森豪威尔。 唯一神教徒:约翰 · 亚当斯、约翰 · 昆西 . 亚当斯、菲尔莫尔、塔夫脱。 监理会教徒:格兰特、麦金莱。 荷兰改革派教徒:范布伦、西奥多 · 罗斯福。 浸礼会教徒:哈定、杜鲁门。 基督教会教徒 ( 基督弟子派 ) :葛菲尔德、林登 · 约翰逊。 公理教会会友:柯立芝。 教友派:胡佛、尼克松。 罗马天主教:肯尼迪。 波尔克虽被培养为长老派人士并经常参加长老会礼拜活动,但没有如教。在他死前一个星期,他要求受洗,从被邀请前来的一位监理会教堂的牧师之羊接受了洗礼。海斯的双亲也是长老会教友,海斯尽管声称自己是基督徒,但并未参加任何基督教派。然而,在他同露茜 · 韦布结婚后却经常伺妻子一起到监理会教堂去礼拜。 杰斐逊和林肯基本上都是 · 笃信宗教的,但他们不喜欢教派的分裂。杰斐逊倾向于信仰唯一神教派,林肯则参加长老会礼拜活动,但不参加任何教派。安德鲁 · 约翰逊一般被列为监理会教徒。 下列总统都是共济会会员:华盛顿、门罗、杰克逊、波尔克、布坎南、安德鲁 · 约翰逊、葛菲尔德、麦金莱、西奥多 · 罗斯福、塔夫脱、哈定、富兰克林 ·D. 罗斯福、杜鲁门。最新的材料证明杰斐逊和麦迪逊是共济会员,但他们的支部关系不详。 肯尼迪总统是美国天主教一个慈善组织哥伦布骑士团的四等会员。 薪金和生活津贴 目前美国总统收入年薪 29 万美元,按月付给,交所得税。另加 5 万美元的有税开支津贴作为公务开支的补助还有数达 4 万美元的免税津贴,作为旅行开支和公务招待的费用。 副总统年薪 62 , S00 美元,按月付给。交所得税。另加一年二万美元的有税开支津贴。 从华盛顿到格兰特,总统年薪 25 , 900 美元乙根据 1873 年 3 月 2 日 法令总额增加到 5 万美元。格兰特在第二任期内即收入此数。 1907 年国会批准总统旅行开支费,每年津贴 25 , 000 美元。根据 1907 年 3 月 4 日 的法案,总统年薪增加到 75 , 000 美元。塔夫脱是领取这种薪金加旅行津贴的第一位总统。 1948 年 6 月,国会增加总统旅行津贴到 4 万美元。 1949 年 1 月,总统年薪增加到 10 万美元 ( 有税 ) ,在杜鲁门第二任期内实施,同时批准第二笔津贴开支作为总统公务费用的补助。这项津是每年 5 万美元,免税。 1951 年,参议院投票通过从 1953 年 1 月开始对 5 万津贴开支征税。 4 万旅行津贴依然免税。在尼克松府期间年薪增加到 20 万美元。 副总统的报酬有一个类似的向上增加过程。 1789 年法案规定薪 5 , 000 美元。 1873 年增加到一万美元。 1907 年 12 , 000 美元。 1949 年 3 万美元。 1955 年 35 , 000 美元。 1949 年以来,副总统每也有开支津贴一万美元,按月付给,作为公务开支的补给。这种津贴开始时免税,;但自 1953 年 1 月以来一直征税。 根据 1958 年 8 月 25 日 ,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的国会法令,第一次给予前总统年金,每一总统离职后,可收入年金 25 , 000 美元,给予不受限制的自由通邮的特权;免费提供办公室,同时每年办公人员提供 5 万美元的津贴。按照这个法律签署的第一批支票于 1958 年 10 月 4 日 寄给了前总统胡佛和杜鲁门。目前,总统年金是 6 万美元,还有办公费开支多达 96 , 000 美元。 前副总统没有年金。 以前,根据国会的特别法令,有时给总统的未亡人年金 5 , 000 美元以及少数一次支付的款项。 1958 年法律规定给总统未亡人年金一万美元。伍德罗 · 威尔逊的续弦和富兰克林 ·D. 罗斯福夫人是得到这种年金的第一批未亡人。这笔年金现在是 2 万美元。根据国会特别法令,给予总统未亡人免费递送邮件的特权。 注释: 原编者写于 1975 年未包括卡特和里根总统在内 —— 编译者。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美国论著研究 /2004 年 10 月 27 日 首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6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60.html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36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谁说中国人不油墨?
热度 4 beepro 2012-11-8 03:03
我看有了网以后, 国人还是开始很有油墨了啊。 虽然我长大时, 几乎不知道油墨是何物! 今天国内来的博后(男)说, 网上看到一个有关选举的笑话: 话说裸米很自信, 昨天白天跟老婆说, 老婆!今天晚上你可以跟美国总统睡觉了! 半夜2点, 裸米老婆眼泪婆娑, 弱弱的问, 老公, 是我过去, 还是叫他过来啊?
个人分类: 国外|2351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
jerrycueb 2012-11-7 22:38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
个人分类: 生活|8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蔡名照回应“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1-7 21:35
蔡名照回应“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 11 月 7 日 ,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在回应“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时表示,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有效管控矛盾和分歧。 蔡名照说,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保持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蔡名照表示,我们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够继续奉行积极的对华政策,在现有的基础上与中方进一步加强对话交往,增进互信合作,同时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有效地管控矛盾和分歧,努力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真正走出一条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的大国关系之路。
个人分类: 其它|1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大选~pk~谎言竞赛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1-7 17:53
美国总统大选 ~pk~ 谎言竞赛 没错,请看,从大选到任期结束,肆无忌惮伴随着美国总统的谎话,一箩筐! 美国作家,梅森·威姆斯,给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写的传记中,凭借一个著名的,说华盛顿 6 岁的时候,主动向父亲承认自己砍了樱桃树,但却无法证实,的故事,曾让人相信:美国这个国家,总统的品质之一,就是不说谎。 美国的现实是:从总统选举到任期结束,肆无忌惮的谎言就充斥着各个时间段。 现在,在奥巴马和罗姆尼的选战中,《华盛顿邮报》就这样描述他们,又开始说谎了。 奥巴马雪片般地抛出了各种数据和事实,但经济学家称,相当一部分都非常可疑。 罗姆尼称自己的经济复苏计划会为美国带来 1200 万个工作岗位,但经济学家分析称,未来四年美国经济走向复苏,本身就会为美国带来约 1200 万个岗位。 总统的谎言甚至可以引发战争,就让我们来看看总统是怎么说谎的吧。 【谎言接力】 从艾森豪威尔到约翰逊 谎言险些导致核战争 1960 年,为了掌握苏联的军事秘密,美国不断派出 U-2 侦察机,扰犯 苏联领空。当年 5 月,美国又故伎重演,由中央情报局雇员鲍尔斯驾驶着 U-2 深入苏联领空 2000 公里,苏联防空司令比留佐夫元帅下令把炮火排列成棋盘形,防空部队发射了 3 枚导弹,其中第 2 枚击中目标。飞行员鲍尔斯跳伞后被活捉了。 美国国务院在不知道苏联抓住了活口的情况下,否认有任何故意侵犯苏联领空的企图。艾森豪威尔也发表声明称,此事他不曾授权。其实从 U-2 飞机的制造到每次执行任务,都得到了总统的直接授权。正因为艾森豪威尔的谎言,使得苏联铤而走险,以古巴导弹危机还击美国,让世界差点陷入核大战。 1964 年 8 月 2 日 ,美国一艘驱逐舰溜到越南海域收集情报,当北越鱼雷艇试图将美舰驱逐出自己的领海时,美驱逐舰竟率先开火攻击北越鱼雷艇,导致冲突发生。这就是当年的“北部湾事件”。 这条消息立刻成了当时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迅速传遍全国。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公开发表电视演说,促使国会通过《北部湾决议案》,授权其在东南亚动武,下令对北越政权采取报复性打击。随即, 64 架美军轰炸机进入北越领空进行狂轰滥炸。 9 年后, 5.8 万名美国人命丧越南,另外还有 30 多万人受伤。后来,约翰逊在谈到北部湾事件时承认,根本没有北越鱼雷艇攻击美国驱逐舰,美军的炮火纯粹是无的放矢。他说:“我们的海军当时是对着那里的鲸鱼开火。”约翰逊总统的一句谎言使得美国对越南动武,造成了美国 36 万人伤亡。 【以谎圆谎】 从尼克松到克林顿 说谎已成惯例 1972 年 6 月 17 日 ,有 5 个人在华盛顿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办公楼被捕,他们被控潜入民主党办公大楼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民主党文件。起初,时任总统尼克松似乎没有隐瞒什么。他还信誓旦旦地发表电视讲话,说要确保有罪之人受到审判。然而,在民主党不懈追击之下,这把大火终于烧到了尼克松身上。 “白宫没有文过饰非。”在事件的调查过程中,尼克松多次在电视上力陈自己的清白,但公众对他的怀疑却越来越深。 1974 年 8 月,在最高法院的强制下,尼克松交出 3 盘录音带,其中一盘清晰地记录了尼克松曾经积极参与掩盖水门事件。面对不可避免的弹劾,尼克松辞去了总统职务。 前总统杜鲁门愤怒地说:“他能够用两片嘴唇同时撒谎。即使他保证说真话,也是在撒谎,以免荒疏了撒谎技巧。” 以谎圆谎的并非尼克松一位。 1996 年 1 月 26 日,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总统克林顿公然声称:“我与莱温斯基小姐没有任何性关系。”她的夫人希拉里就站在他的身后。她静静地看着克林顿,目光中充满了鼓励和信任。两年后,克林顿在大陪审团面前作证时,不得不承认他撒了谎,但他随即端出修正版的谎言:“自己只是接受服务的一方,因此不算有性关系。” 【子继父谎】 从神勇的爱国者导弹 到伊拉克并不存在的生化武器 1988 年 8 月 18 日 在共和党大会上老布什预言假如他当选:“国会将逼我增加税收,我将对他们说‘不’,他们肯定还会继续逼迫我增加税收,我仍然断然回答‘不’。”但是 1991 年老布什当选后提交的预算明确表明他大幅度增加了个人收入、石油以及烟草税。 1989 年 9 月 5 日 ,在向美国全国发表关于毒品走私问题的讲话时,老布什在摄像机前手持一袋可卡因并声称这些毒品是“几天以前从白宫对面的一个公园截获的”。而为了“截获”这袋毒品,联邦密探竟诱使一名少年毒贩来到白宫对面的公园。 1990 年 3 月,老布什总统吹嘘道:“美国部署在以色列和沙特的爱国者导弹成功拦截了伊拉克 42 枚飞毛腿导弹中的 41 枚。”但是以色列国防部的研究则发现,以色列发射的爱国者导弹中只有十七分之一命中了飞毛腿导弹。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物理学者的研究则表明在沙特发射的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同样不佳。 父亲这么能说谎,儿子也不甘落后。小布什就任总统后,更“制造”了新世纪以来“最大的谎言”: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了给美军入侵伊拉克寻找借口, 2003 年年初,小布什声称:“英国政府已经得悉萨达姆·侯赛因从非洲找到了大量的铀。”事实上,中央情报局在先前已经明确表示过:白宫高级官员以及英国情报机构有关伊拉克从非洲购买铀的报告可以肯定不是事实。 2003 年 5 月,小布什声称:“我们在伊拉克发现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而至今,美军在伊拉克没有发现任何生化以及核武器的证据。同样是 2003 年,小布什宣布伊拉克已经是一个“自由国家”,而且“大规模战事已经结束”。但现在伊拉克发生的状况和他说的恰恰相反。 【说谎天才】 演员里根的“讲故事”职业病 1980 年 8 月,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一次讲话中称:“树木比汽车造成的污染还要多。”之后,里根在一次竞选集会上发现一棵树上挂着一个牌子,上书:“在我杀人之前快把我砍掉。” 这不只是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第一次“杜撰”事实。 “在英格兰,假如一个罪犯携带一把枪,即使他没有使用它,也会被控一级谋杀。”里根在 1982 年 4 月的一次对公众发表的讲话中说道。当有记者指出里根所讲的与事实不符时,当时的白宫发言人莱瑞说:“无论如何,这仍是一个好故事。它点出了要害,不是吗?” 1983 年 11 月,里根告诉当时正在访问美国的以色列总理说他曾在美国陆军担任摄影师,并被派驻海外拍摄过大量纳粹集中营的照片。次年 2 月,里根再次把这段“莫须有”的经历告诉给了以色列的另一位官员。但事实是,里根从来没有访问过或者拍摄过任何一所纳粹集中营。“二战”时,他在好莱坞,只是曾与美国陆军航空兵团一起制作过训练电影。 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里根不断讲着同样一个关于“芝加哥福利诈骗女王”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个女王在里根的故事中被冠以多达 80 个名字、 30 个不同的住址以及 12 张身份卡和诈骗了“四个不存在的已故丈夫”,金额则高达 15 万美元。真实的情况是,里根反复提到的那个诈骗犯总共只使用了两个化名,诈骗了 8000 美元。 【编外谎言】 副总统候选人的马拉松天赋 作为本次大选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保罗·瑞安没有资格上这篇关于总统谎言的文章,但是他的谎言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提。 保罗·瑞安是个健身狂。他喜欢天一亮就在国会大厦的地下室里练习举重。他说这会帮助他将身体的脂肪含量保持在 6%-8% 之间。瑞安跑步的速度也很快——起码他自己是这么说的。瑞安在接受一个电台主持人采访时曾经说过,他花了不到 3 个小时,就完成了马拉松的全程。瑞安说:“我想我花了不到 3 个小时,两个多小时吧,大概两小时五十几分钟。” 42 公里 195 米,他只跑了不到 3 个小时?有这样的速度,瑞安即使不去争当美国副总统,也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和职业马拉松运动员较量一番了。美国健身杂志《跑步者世界》迅速为人们揭开了谜底,他们在翻遍了所有马拉松比赛的记录后,发现保罗·瑞安只在 1999 年参加过一次比赛。 4 小时 01 分,这就是瑞安的成绩,这个成绩更符合他业余爱好者的身份。 瑞安被迫承认,他自己的记忆可能发生了错误。 【编后】 看起来,美国总统和想当总统的人,都需要说谎的天分和技术。因此,展望“选举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说,大选谁能获胜还不知道,但谁是失败者已经很清楚了。“事实”就是那个失败者——“事实”已经死了。
个人分类: 其它|1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成功连任美国总统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1-7 13:24
奥巴马目前已经赢得281张选举人票,超过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目前计票仍在继续,但罗姆尼已无望获胜。支持奥巴马的选民一片欢腾。 【奥巴马获胜 帝国大厦蓝柱亮满】帝国大厦的红色灯柱代表罗姆尼,蓝色代表奥巴马,随着票数的宣读,两个灯带不断地往上升高,最后获胜的一方其代表颜色将点亮整幢帝国大厦。 【罗姆尼发表讲话承认败选】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日凌晨,美国总统大选初步结果出炉,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发表讲话,承认败选,对奥巴马表示祝贺。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210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总统双亲、第一夫人、家庭情况表(1986)PDF版
热度 1 黄安年 2012-11-7 06:14
美国总统双亲、第一夫人、家庭情况表(1986)PDF版
美国总统双亲、第一夫人、家庭情况表( 1986 ) PDF 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1 月 7 日 发布 本文是笔者 1986 年所编译《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一书的附录五、六、七表(第 138-145 页),该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出版第一版。没有在博客和学术交流网发表过。 现在发布的是 PDF 版共 8 页。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年大选前重谈美国总统的“任”、“届”和“位”
黄安年 2012-11-6 07:14
2012 年大选前重谈美国总统的 “ 任 ” 、 “ 届 ” 和 “ 位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1 月 6 日 发布 今天(美东时间)是美国总统大选日,将产生新的美国总统(时间在北京时间 11 月 7 日 )。如果奥巴马连任则他仍然是美国第 44 任总统(第 43 位),但就历届总统来说是第 57 届的连任总统。如果挑战现任总统的候选人罗姆尼当选,则将成为美国第 45 任总统 ( 第 44 位 ) ,就历届总统来说也是第 57 届新任总统。 ************************ 再谈美国总统的 “ 任 ” 、 “ 届 ” 和 “ 位 ” 已有 1217 次阅读 2009-1-21 09:51 | 个人分类 : 美国问题研究(07-11) | 再谈美国总统的“任”、“届”和“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1 月21 日 发布 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一次,大选年安排被 4 整除的年代,自 1788 、 1792 、 1796 、 1800 间共 4 届, 1804-2008 间共 52 届,总共 56 届。由于一任总统有的两届在任,有的一届多,有的不到一届,像富兰克林·罗斯福则连任四届但都是一任。而在一届任期里可能出现两任总统 , 如威廉·哈里逊总统和副总统 约翰·泰莱为一届( 1841.3.4-1845.3.3 ) 威廉·哈里逊 1841 年 4 月 4 日病故 , 约翰·泰莱接任总统 ( 1841.4.6 — 1845.3.3) 。还有一个“位”的总统,说的是在美国近代史上的第 22 任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1885.3.4 — 1889.3.3 )和第 24 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1893.3.4 — 1897.3.3 ),为同一个人,他先后担任了两次(“任”),所以会出现“任”和“位”的区别。 在我们的媒体报道中把“任”、“届”搞混的是不少的 , 把历任当成了历届。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5 月出版的《美国历史十五讲》,是由北大历史系一为从事美国历史研究的教授撰写的,该书附录历届《美国总统、副总统一览表》中,列出了迄今 43 届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名单,按照这个名单,第一届总统是乔治·华盛顿( 1789-1797 ),而第 43 届是乔治· W ·布什( 2001- ),可是这里明显是把“届”和“任”相混淆了。可见在学者中有时也会弄错的。(见《莫要混淆美国总统的“届”、“任”、“位”》(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13 日)。即使在外交场合如果不注意也会闹笑话的 , 记得 80 年代我们有过这样的例子。 下面是笔者整理的历任和历届美国总统在职时间表 1 总统 乔治·华盛顿(第 1 任) 1789.4.30-1793.3.3 2 总统 乔治·华盛顿(第 1 任) 1793.3.04-1797.3.3 3 总统 约翰·亚当斯(第 2 任) 1797.3.04-1801.3.3 4 总统 托玛斯·杰斐逊(第 3 任) 1801.3.4 — 1805.3.3 5 总统 托玛斯·杰斐逊(第 3 任) 1805.3.4 — 1809.3.3 6 总统 詹姆斯·麦迪逊(第 4 任) 1809.3.4 — 1813.3.3 7 总统 詹姆斯·麦迪逊(第 4 任) 1813.3.4 — 1817.3.3 8 总统 詹姆斯·门罗 (第 5 任) 1817.3.4 — 1821.3.3 9 总统 詹姆斯·门罗 (第 5 任) 1821.3.4 — 1825.3.3 10 总统 约翰·昆西.亚当斯(第 6 任) 1825.3.4 — 1829.3.3 11 总统 安德鲁·杰克逊(第 7 任) 1829.3.4 — 1833.3.3 12 总统 安德鲁·杰克逊(第 7 任) 1833.3.4 — 1837.3.3 13 总统 马丁·范布伦(第 8 任) 1837.3.4 — 1841.3.3 14 总统 威廉·哈里逊(第 9 任) 1841.3.4 — 1841.4.4 总统 约翰·泰莱 (第 10 任) 1841.4.6 — 1845.3.3 15 总统 詹姆斯·波尔克(第 11 任) 1845.3.4 — 1849.3.3 16 总统 扎卡里·泰勒(第 12 任) 1849.3.5 — 1850.7.9 总统 米勒兰·菲尔莫尔(第 13 任) 1850.7.10 — 1853.3.3 17 总统 富兰克林·皮尔斯(第 14 任) 1853.3.4 — 1857.3.3 18 总统 詹姆斯·布坎南(第 15 任) 1857.3.4 — 1861.3.3 19 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第 16 任) 1861.3.4 — 1865.3.3 20 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第 16 任) 1865.3.4 — 1865.4.15 总统 安德鲁·约翰(第 17 任) 1865.4.15 — 1869.3.3 21 总统 尤塞利斯· S. 格兰特(第 18 任) 1869.3.4 — 1877.3.3 22 总统 尤塞利斯· S. 格兰特(第 18 任) 1873.3.4 — 1877.3.3 23 总统 拉瑟福德·海斯(第 19 任) 1877.3.5 — 1881.3.3 24 总统 詹姆斯·葛菲尔德 (第 20 任) 1881.3.4 — 1881.9.19 总统 切斯特·亚瑟(第 21 任) 1881.9.20 — 1885.3.3 25 总统 格罗弗·克利夫兰(第 22 任) 1885.3.4 — 1889.3.3 26 总统 本杰明·哈里森(第 23 任) 1889.3.4 — 1893.3.3 27 总统 格罗弗·克利夫兰 (第 24 任) 1893.3.4 — 1897.3.3 28 总统 威廉·麦金莱(第 25 任) 1897.3.4 — 1901.9.14 29 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第 26 任) 1901.9.14-1905.3.3 30 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第 26 任) 1905.3.4-1909.3.3 31 总统 威廉·塔夫脱(第 27 任) 1909.3.4 — 1913.3.3 32 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第 28 任) 1913.3.4 — 1917.3.3 33 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第 28 任) 1917.3.5 — 1921.3.3 34 总统 沃伦·哈定(第 29 任) 1921.3.4 — 1923.8.2 总统 卡尔文·柯立芝(第 30 任) 1923.8.3 — 1925.3.3 35 总统 卡尔文·柯立芝(第 30 任) 1925.3.4 — 1925.3.3 36 总统 赫伯特·胡佛(第 31 任) 1929.3.4 — 1933.3.3 37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33.3.4 — 1937.3.3 38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37.1.20 — 1941.1.20 39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41.1.20 — 1945.1.20 40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45.1.20 — 1945.4.12 总统 哈里·杜鲁门(第 33 任) 1945.4.12 — 1949.1.20 41 总统 哈里·杜鲁门(第 33 任) 1949.1.20 — 1953.1.20 42 总统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第 34 任) 1953.1.20 — 1957.1.20 43 总统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第 34 任) 1957.1.20 — 1961.1.20 44 总统 约翰·肯尼迪(第 35 任) 1961.1.20 — 1963.11.22 总统 林登·约翰逊(第 36 任) 1963.11.22 — 1965.1.20 45 总统 林登·约翰逊(第 36 任) 1965.1.20 — 1969.1.20 46 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第 37 任) 1969.1.20-1973.1.20 47 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第 37 任) 1973.1.20-1974.8.9 总统 杰拉尔德·福特(第 38 任) 1974.8.9-1977.1.20 48 总统 吉米·卡特(第 39 任) 1977.1.20-1981.1.20 49 总统 罗纳德·里根(第 40 任 ) 1981.1.20-1985.1.20 50 总统 罗纳德·里根(第 40 任 ) 1985.1.20-1989.1.20 51 总统 乔治·布什(第 41 任) 1989.1.20-1993.1.20 52 总统 比尔·克林顿(第 42 任) 1993.1.20-1997.1.20 53 总统 比尔·克林顿(第 42 任) 1997.1.20-2001.1.20 54 总统 乔治· W. 布什(第 43 任) 2001.1.20-2005.1.20 55 总统 乔治· W. 布什(第 43 任) 2005.1.20-2009.1.20 56 总统 巴拉克·奥巴马(第 44 任) 2009.1.2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10981.html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1789~1981)PDF版
黄安年 2012-11-6 07:10
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1789~1981)PDF版
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 1789~1981 ) PDF 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1 月 6 日 发布 这里发布由黄安年编译的《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第一版,附录一 , “ 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 ” 第 121~124 页 PDF 版。 自 1981 以来的美国总统和副总统是 : 第 40 任 总统 罗纳德 · 里根 1981.1.20-1989.1.20 副总统 乔治 · 布什 1981.1.20-1989.1.20 第 41 任 总统 乔治 · 布什 1989.1.20-1993.1.20 副总统 詹姆斯 ·B. 奎尔 1989.1.20-1993.1.20 第 42 任 总统 比尔 · 克林顿 1993.1.20-2001.1.20 副总统 阿尔 · 戈尔 1993.1.20-2001.1.20 第 43 任 总统 乔治 ·W. 布什 2001.1.20-2009.1.20 副总统 理查德 ·B. 切尼 2001.1.20-2009.1.20 第 44 任总统 巴拉克·奥巴马( 2009.1.20— 副总统 约瑟夫 ∙R∙ 拜登( 2009.1-20-- 今天晚上 ( 北京时间 ,2012 年 11 月 6 日 美东时间 , 时差 13 个小时 ) 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开始 , 奥巴马连任还是罗姆尼入主白宫即将在明天 ( 北京时间 ) 中午前后见分晓。 附 2007 年 6 月 13 日 发布在我的博客上的《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 2004 年 11 月 4 日 ) 》(见下文) ****************** 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 2004 年 11 月 4 日 ) 已有 1443 次阅读 2007-6-13 06:53| 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 2004 年 11 月 4 日 ) 黄安年辑 2007 年 6 月 13 日 (按:《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发表在笔者编译的《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第 121-123 页,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第一版;学术交流网美国论著索引栏目 2004 年 10 月 30 日 首发 ;2004 年 11 月 4 日 新发。) ***************************************** 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 2004 年 11 月 4 日 ) 黄安年辑 2007 年 6 月 13 日 新发说明 :2004 年 11 月 2 日 美国大选终于在 11 月 3 日 ( 美国时间 , 北京时间 11 月 4 日凌晨 ) 揭晓 , 乔治 ·W. 布什和切尼分别连任美国总统和副总统。这样,乔治 ·W. 布什就成美国第 43 任、第 42 位和第 55 届总统 , 法定任期自 2005 年 1 月 20 日 -2009 年 1 月 20 日 。 首发说明 : 自华盛顿到里根选自《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里根以来为新增补内容, 2004 年 11 月 2 日 (美国时间)大选结果将决定新一届总统鹿死谁手,如果布什当选则任期到 2009 年 1 月 20 日 ,如果克里当选则成为美国历史上第 44 任、第 43 位和第 55 届总统。 1 总统 乔治 · 华盛顿 1789.4.30-1797.3.3 副总统 约翰 · 亚当斯 1789.4.30-1797.3.3 2 总统 约翰 · 亚当斯 1789.4.30-1801.3.3 副总统 托玛斯 · 杰斐逊 1789.4.30-1801.3.3 3 总统 托玛斯 · 杰斐逊 1801.3.4—1809.3.3 副总统 艾伦 · 布尔 1801.3.4—1805.3.3 副总统 乔治 · 克林顿 1805.3.4—1809.3.3 4 总统 詹姆斯 · 麦迪逊 1809.3.4—1817.3.3 副总统 乔洽 · 克林顿 1809.3.4—1812.4.20 艾布里奇 · 杰利 1813.3.4—1814.11.23 5 总统 詹姆斯 · 门罗 1817.3.4—1825.3.3 副总统 丹尼尔 · 汤普金斯 1817.3.4—1825.3.3 6 总统 约翰 · 昆西.亚当斯 1825.3.4——1829.3.3 副总统 约翰 · 卡尔洪 1825.3.4——1829.3.3 7 总统 安德鲁 · 杰克逊 1829.3.4—1837.3.3 副总统 约翰 · 卡尔洪 1829.3.4—1832.12.28 马丁 · 范布伦 1833.3.4—1837.3.3 8 总统 马丁 · 范布伦 1837.3.4—1841.3.3 副总统 理查德 · 约翰 1837.3.4—1841.3.3 9 总统 威廉 · 哈里逊 1841.3.4—1841.4.4 副总统 约翰 · 泰莱 1841.3.4—1841.4.4 10 总统 约翰 · 泰莱 1841.4.6—1845.3.3 副总统 空缺 11 总统 詹姆斯 · 波尔克 1845.3.4—1849.3.3 副总统 乔治 · 达拉斯 1845.3.4—1849.3.3 12 总统 扎卡里 · 泰勒 1849.3.4—1850.7.9 副总统 米勒兰 · 菲尔莫尔 1849.3.4—1850.7.9 13 总统 米勒兰 · 菲尔莫尔 1850.7.10—1853.3.3 副总统 空缺 14 总统 富兰克林 · 皮尔斯 1853.3.4—1857.3.3 副总统 威廉 · 金 1853.3.4—1853.4.18 15 总统 詹姆斯 · 布坎南 1857.3.4—1861.3.3 副总统 约翰 · 布雷肯里奇 1857.3.4—1861.3.3 16 总统 亚伯拉罕 · 林肯 1861.3.4—1865.4.15 副总统 安德鲁 · 约翰 1861.3.4—1865.4.15 17 总统 安德鲁 · 约翰逊 1865.4.15—1869.3.3 副总统 空缺 18 总统 尤塞利斯 ·S. 格兰特 1869.3.4—1877.3.3 副总统 斯凯勒 · 科尔法克斯 1869.3.4—1873.3.3 亨利 · 威尔逊 1873.3.4—1875.11.22 19 总统 拉瑟福德 · 海斯 1877.3.4—1881.3.3 副总统 威廉 · 惠勒 1877.3.4—1881.3.3 20 .总统 詹姆斯 · 葛菲尔德 1881.3.4—1881.9.19 副总统 切斯特 · 亚瑟 1881.3.4—1881.9.19 21 总统 切斯特 · 亚瑟 1881.9.20—1885.3.3 副总统 空缺 22 总统 格罗弗 · 克利夫兰 1885.3.4—1889.3.3 副总统 托玛斯 · 亨德里克 1885.3.4—1889.3.3 23 总统 本杰明 · 哈里森 1889.3.4—1893.3.3 副总统 利瓦伊 · 莫顿 1889.3.4—1893.3.3 24 总统 格罗弗 · 克利夫兰 1893.3.4—1897.3.3 副总统 艾德莱 · 史蒂文森 1893.3.4—1897.3.3 25 总统 威廉 · 麦金莱 1897.3.4—1901.9.14 副总统 加勒特 · 霍巴特 1897.3.4—1899.11.21 西奥多 · 罗斯福 1901.3.4—1901.9.14 26 总统 西奥多 · 罗斯福 1901.9.14-1909.3.3 副总统 查尔斯 · 费尔班克斯 1905.3.4—1909.3.3 27 总统 威廉 · 塔夫脱 1909.3.4—1913.3.3 副总统 詹姆斯 · 谢尔曼 1909.3.4—1912.10.30 28 总统 伍德罗 · 威尔逊 1913.3.4—1921.3.3 副总统 托玛斯 · 马歇尔 1913.3.4—1921.3.3 29 总统 沃伦 · 哈定 1921.3.4—1923.8.2 副总统 卡尔文 · 柯立芝 1921.3.4—1923.8.2 30 总统 卡尔文 · 柯立芝 1923.8.3—1929.3.3 副总统 查尔斯 · 道威斯 1925.3.4—1929.3.3 31 总统 赫伯特 · 胡佛 1929.3.4—1933.3.3 副总统 查尔斯 · 柯蒂斯 1929.3.4—1933.3.3 32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 1933.3.4—1945.4.12 副总统 约翰 · 加纳 1933.3.4—1941.1.20 亨利 · 华莱士 1941.1.20—1945.1.20 哈里 · 杜鲁门 1945.1.20—1945.4.12 33 总统 哈里 · 杜鲁门 1945.4.12—1953.1.20 副总统 艾伯 · 巴克利 1949.4.12—1953.1.20 34 总统 德怀特 · 艾森豪威尔 1953.1.20—1961.1.20 副总统 理查德 · 尼克松 1953.1.20—1961.1.20 35 总统 约翰 · 肯尼迪 1961.1.20—1963.11.22 副总统 林登 · 约翰逊 1961.1.20—1963.11.22 36 总统 林登 · 约翰逊 1963.11.22—1969.1.20 副总统 赫伯特 · 汉弗莱 1965.1.20—1961.1.20 37 总统 理查德 · 尼克松 1969.1.20-1974.8.9 副总统 斯皮罗 · 阿格纽 1969.1.20-1973.10.10 杰拉尔德 · 福特 1973.12.6-1974.8.9 38 总统 杰拉尔德 · 福特 1974.8.9-1977.1.20 副总统 纳尔逊 ·A. 洛克菲勒 1974.8.20-1977.1.20 39 总统 吉米 · 卡特 1977.1.20-1981.1.20 副总统 沃尔特 · 蒙代尔 1977.1.20-1981.1.20 40 总统 罗纳德 · 里根 1981.1.20-1989.1.20 副总统 乔治 · 布什 1981.1.20-1989.1.20 41 总统 乔治 · 布什 1989.1.20-1993.1.20 副总统 詹姆斯 ·B. 奎尔 1989.1.20-1993.1.20 42 总统 比尔 · 克林顿 1993.1.20-2001.1.20 副总统 阿尔 · 戈尔 1993.1.20-2001.1.20 43 总统 乔治 ·W. 布什 2001.1.20-2009.1.20( 法定 ) 副总统 理查德 ·B. 切尼 2001.1.20-2009.1.20( 法定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美国论著索引 /2004 年 10 月 30 日 首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63.html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桑迪”真厉害 64人死亡 世界末日实景
xupeiyang 2012-11-1 07:50
“桑迪”致美至少60人死 胡-锦-涛致慰问电 风暴“桑迪”已在美国造成超过60人死亡。国家主席胡-锦-涛31日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近日美国东部地区遭受热带风暴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相信美国灾区民众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的演讲,女儿都不爱听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0-27 16:55
女儿们听奥巴马演讲很煎熬 离11月6日美国总统大选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奥巴马目前依然在为大选积极地做最后的努力,第一夫人米歇尔当然也没闲着。25日,米歇尔来到洛杉矶参加一档深夜脱口秀为丈夫造势。米歇尔爆料孩子们其实并不喜欢听父亲演讲。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17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谁说中国制造业毫无前景?
热度 2 sunapple 2012-10-20 13:50
中国制造业陷入低谷,似乎已成夕阳产业,这种认识非常可笑。事实上,制造业需要的是升级,而非毁灭。抛弃竞次规则下的盘剥与投机,制造业才能浴火重生。 吴敬琏先生一再引用里根总统时期的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波什教授的一句话———不管是硅芯片还是土豆片,只要能赚钱就是好片。好企业与坏企业不是以生产什么来划分的,而是以赢利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责任心来划分的。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制造业,仍然大有可为。 全球制造业新趋势,欧美再工业化,中国机械化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而代工企业向东南亚、南亚等地转移。 代工企业洗牌,在内外逼迫下,通过轻资产战略突袭内地小城镇,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笔者参观的东莞搜于特公司,把传统服装企业的重资产变成轻资产,组织当地穷途末路的生产商为自己品牌代工,本公司主打设计、品牌与管理,以3个月为周期产品从设计到上柜、一天推出几十种新款产品,同时公司还有类金融企业性质,品牌加盟店的费用获取现金支持、为代工企业担保贷款解决下游生产企业的融资难题。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以高速运转的低价时髦产品致胜,走农村、小镇包围城市之路。 整合型制造企业转型有两大特点,一是快,二是轻,做不到这两点,马上会被市场淘汰。快时尚品牌核心是服装快消品的概念,ZARA、HM、优衣库等无不走这条路线。今秋时尚快消品价格战开打,与电商一样,企业进入速度、管理、资金极限战,从产品设计到推到门店,最快的只要一个星期左右。 在机械制造领域,则是另一场升级大战。机械制造企业位于产业链中游,是出口、制造的敏感指标,中国企业有望寄德、日等国之后,争夺中端机械制造业份额。中高端制造业,仍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球制造业不景气在机械工程行业数据一览无余。作为传统机械工程制造大国,10月11日,日本政府内务省公布8月份核心机械订单环比下降3.3%,跌幅超过接受路透社调查分析师预期的中位值(跌2.5%),7月跌幅为4.6%。同比下跌6.1%。此订单数据是体现未来六至九个月资本投资的超前指标。另据日本机床设备工业会10日发表的统计数据表明,9月份机床设备订单总额为1072.04亿日元、同比下降3%,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日本国内机床设备订单同比下降13.2%,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 让我们为日本机械制造业默哀,然后将视线投向另一传统的机械出口大国德国。 德国机械出口额占世界机械总出口额的20%左右,在机械设备业的31个产品领域中德国产品在21个领域是世界出口第一,在其余领域内几乎全部位列世界三甲。机械设备制造业一直以来是德国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的数据,2010年有90.8万人在该行业超过6000家企业从业。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协会数据,2011年上半年该行业收获营业额940亿欧元,同比增长18.5%;出口总额689亿欧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出口到中国93.25亿欧元,占总额的占41.5%,中国成为德国机械设备出口最大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13.5%;就业人数为92.3万;设备开工率升至89.9%。 工业机器人的增长是一大亮点,由于人力成本上升,机器人取代人力,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上有5万台左右工业机器人在服役,占全球总量的4.5%,保有量位居日、韩之后排亚洲第三,市场需求增速位列全球第一。有统计显示,2004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2011年增长率达到51%,机器人新安装量达到23000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这是具大的市场份额。 在中端机械制造领域,中国逐渐赶上,中国机械产品比德国便宜20%以上,传统的代工企业转移到东南亚之后,所需的中低端机械设备中国具有极大的优势。以印度为例,据美国加德纳出版公司统计,2011年印度是世界第7大机床消费国,其机床产业在全球排名第16位,对进口机床的依赖度达77%。据印度汽车零部件公会预计,至2018年,印度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每年将至少需要15亿美元购置生产设备。由于缺乏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以及精密组件,印度还将大量进口机械,以应对机械、制造企业的需求,这是中国机械设备行业的机会。 在机械制造如切削、在机器人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有所突破的企业,将成为未来的赢家。挤身苹果产业链的8家A股上市公司大涨特涨,那么,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未来的前景又将如何呢? 两军交战,看准方向、占据至高点者胜。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137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总统任前任后对比
jerrycueb 2012-10-18 12:34
美国总统任前任后对比
个人分类: 生活|2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VARIANT类型和BSTR
热度 1 zxczxc0417 2012-10-8 09:07
在进行COM编程的时候常常用到VARIANT类型的变量, 其中的字符串分量为bstrVal即双字节的BSTR, 如果需要将其转换为字符串STRING我以前使用强制类型转换: (const char*)bsVal; 在看了潘爱民老师的COM编程原理偶尔发现如下函数(例子摘自MSDN) //compile options needed: /Gr or /Gz #include comutil.h int main() { char sz[]="hello"; _bstr_t b; b = _com_util:: ConvertStringToBSTR (sz); char * p = _com_util::ConvertBSTRToString(b); return 1; } 注意: 上述代码编译时候出现如下错误 error LNK2001: unresolved external symbol "char * __fastcall _com_util::ConvertBSTRToString(unsigned short *)" (?ConvertBSTRToString@_com_util@@YIPADPAG@Z) error LNK2001: unresolved external symbol "unsigned short * __fastcall _com_util::ConvertStringToBS TR(char const *)" (? ConvertStringToBSTR @_com_util@@YIPAGPBD@Z) 解决: 在Link页加入comsupp.lib就可以了, 不过我的程序编译的时候没有上述错误, 但是在同事的机器上出现了. 我的用法 -- _com_util:: ConvertStringToBSTR (); char* pTemp; CString csTemp; pTemp = _com_util::ConvertBSTRToString(bsVal); csTemp = pTemp; delete pTemp; pTemp = NULL; // 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位高手的最安全的用法 // 对于 ConvertStringToBSTR 不需要 另: char * 转换到 BSTR 可以这样: BSTR b=_com_util::ConvertStringToBSTR("数据");///使用前需要加上#include "comutil.h"和在Project - settings - link - general, Object/library modules - 加上comsupp.lib SysFreeString(bstrValue); 反之可以使用 char *p=_com_util::ConvertBSTRToString(b); delete p;
个人分类: 思考在物理风暴前|23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奥巴马不会连任美国总统
duke01361 2012-10-6 01:24
奥巴马不会连任美国总统 直觉告诉我,奥巴马不可能连任美国总统。不过他如何努力,下一任美国总统绝对不是奥巴马!
个人分类: My Ideas|3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出面下令禁止中国公司在美建风电场
热度 2 duke01361 2012-9-29 11:18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出行政命令,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三一重工在美国兴建数个风电场。 看来美国还是把中国不当作自己人啊!那么美国把那么多的钱让我们中国给赚了去了,这又意味着什么?通过货币掠夺我们的资源?我们手里攥着一把即将贬值的废纸么?美国的QE3计划是不是很早就预谋好了?等你中国人手里攥着一把美元的时候,美国会突然宣布那些美元分文不值了? 现在美国总统下令干预中国公司的经济行为?这难道不是在暴露美中关系本质上还是彼此不信任这个事实?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拼命学习美国那一套,岂不是让美国人给我们耍了? 据我了解类似的事件还有: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在9月13日召开听证会,就两家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及中兴通讯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进行调查等等。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28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演讲 朴素感人震撼全场(转)
sportmuscle 2012-9-7 08:33
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9月4日开幕,“ 第一夫人 ”米歇尔 · 奥巴马发表讲话,从妻子角度出发,告诉美国选民,丈夫贝拉克?奥巴马4年来“没有变”。   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4日晚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开幕。大会将正式提名奥巴马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米歇尔讲述自己随奥巴马入主白宫4年来的亲身经历,强调奥巴马没有变,“依然是那个这些年我爱着的男人。”   “我亲眼见证,成为总统并没有让你改变你的本性,而这也证明了你的本性。”米歇尔讲话时,奥巴马和两个女儿在场下聆听。“贝拉克和我都在那种物质基础不太好的家庭中长大,但家庭给了我们更宝贵的东西――毫无条件的爱……”她说,“贝拉克知道一个家庭陷于困境意味着什么。”   米歇尔的演讲让不少现场观众欢呼鼓掌、抽泣抹泪,美国媒体也普遍予以米歇尔好评。甚至还有媒体称米歇尔的演说融合了个人情结与国家政策,是其迄今最为政治化的一次演说。 据外电报道,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于当地时间4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开幕,“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会上发表演讲力挺丈夫继续连任。外界评论称,除了演讲具有感染力之外,米歇尔身着由粉色与古铜色点缀的连衣裙也为她赢得不少赞美。 据报道,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她身着一件由粉色与古铜色点缀的Reese牌连衣裙,看上去十分得体且优雅。评论称,这款无袖连衣裙的裙摆“恰当的”落在米歇尔的膝盖位置,凸显她高挑的身材。另外,米歇尔还给指甲涂上了“时髦的”灰蓝色,一点不失作为“第一夫人”在穿衣打扮方面的品味。 与米歇尔相比,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妻子安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讲时,身着的是一件Oscar de la Renta牌的大红色外套。或许,品牌的不同选择反映出了两位夫人在穿衣方面的不同偏好。 据悉,米歇尔·奥巴马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深情而有力的演讲”。她说,奥巴马是勤劳、坚韧和自信的美国精神的分享者,“和你们(所有美国人)一样,即使是四年的总统生涯也没有改变他模范丈夫的本质”。在场有不少听众因米歇尔激情澎湃的演讲而热泪盈眶。 ★ 米歇尔苦情演说挺奥巴马强调夫妻艰辛成长历程 当地时间9月4日晚,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发表动情演说力挺丈夫,称艰难的成长经历让奥巴马能真切感受到普通民众的艰辛。同时,米歇尔也承认目前经济低迷,总统的工作尚未完成,但坚信奥巴马应该留在白宫继续这份事业。 为民请命 在当晚的演说中,米歇尔不断强调奥巴马与自己艰辛的成长历程、卑微的家庭背景,称他们在40多岁才还完学生贷款。第一夫人的此番言论让人联想到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优越的家庭背景,米歇尔想以此来说明,奥巴马才是真正理解民众苦难并以改善百姓生活为己任的国家领导人。 米歇尔指出,奥巴马深知并践行了美国梦,并渴望所有的美国人都能获得同样的机会。她含泪提到,奥巴马由单身母亲艰辛抚养长大,能明白普通家庭的疾苦,所以对奥巴马来讲,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不是政治问题,而是感同身受的“个人问题”。 罗姆尼此前多次提到自己的“成功”,而他举的例子就是在贝恩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时赚了“大钱”。因此,米歇尔当晚在演讲中特意指出:“对奥巴马来说,成功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你能改变和影响民众的生活。” 米歇尔说:“奥巴马希望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无论我们是谁,来自哪里,长相如何,或者爱着谁。他坚信,你在努力工作、表现优异、穿过机会之门之后,你不会把门关上。你要走回来,把帮助你成功的机会给予其他人。” 不畏艰难 另外,米歇尔还想给女性支持率不高的罗姆尼施加更多压力。奥巴马的女性支持率平均约比罗姆尼高8个百分点。米歇尔称她相信妇女“对于自己的身体是能够做出自己的决定的”,她试图以此批评罗姆尼的反堕胎计划。罗姆尼主张堕胎违法,除非是强奸和乱伦导致的怀孕。 不管怎样,奥巴马所面临的是数十年来最艰难的连任选举。共和党人攻击称,他领导的美国经历了“大萧条时期以来最弱的经济复苏”。米歇尔似乎也承认,丈夫并未完全实现当初“改变”的竞选承诺。 “他让我想起,我们的工作是长期的,”米歇尔说,“改变是艰难的,也是缓慢的,也从来不可能在一夜间完成。”然而,她强调:“最终我们会实现这个目标的,我们一贯如此。”
5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六十亿美金选一个总统,值吗?
热度 12 SNPs 2012-9-1 03:16
昨天刚刚完成共和党全国大会,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有人给历届大选做过统计,预计今年大选要化掉六十亿美金: 其实,六十亿不单单是选总统,还包括议会选举。 六十亿,是美式民主的代价,超过许多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美国每户人家的平均收入大概在六万美金/年。 所以用在竞选上的钱可以顶十万户美国人的年收入,不过, 美国总共大概有一亿户人家 。 用来竞选的钱逐年增加,也是和GDP成比列的: 民主并不便宜。没有那个制度是完全免费的,也不应该有免费的社会制度。不管在那个社会环境下,老百姓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是把钱花在公开,公正(至少表面如此)的民主程序上?还是花在贪官身上? 美国人,每隔四年可以“兴奋”一次,当一回国家的主人,投上神圣的一票。可是又有多少选票是公平和公正的?钱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过程? 在搞得更明白些以前,我还是把我这宝贵的一票留着,说不定能象酒一样,储存时间越久,味道越好?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5525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美国情报工作再思考
lbxian 2012-8-23 18:33
美国情报工作再思考 本文来源于:赵冰峰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4302-605221.html ) http://select.yeeyan.org/view/235338/244319 2012-01-06 11:16:50 2260浏览| 3评论 本文逐条反驳了美国总统以及政府高官对情报机构工作的指责,可作为同样在《外交政策》期刊上登载的名为“美国情报史上十大失败”一文的姊妹篇阅读。 情报工作再思考 我在中情局工作了28年,我可以告诉你:美国的失误不是蹩脚的间谍,而是蹩脚的领导人造成的。 作者:保罗•比勒 | 2012年一月/二月期 "总统基于情报作出决策。" 大的决策不是。 从乔治•布什大肆宣扬有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到今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发誓根据情报界的主张制定阿富汗政策,美国人常常感觉他们的领导人在国外的行动受到无所不知的情报机构左右。事实上,美国每年在情报方面的开销约为8百亿美元,为此每周都能得到大量重要建议,所涉事务从追击恐怖分子到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等无所不包。此类分析只是作为政策制定者日常决定的参考并不时地引导他们更密切地关注一些问题,例如90年代后期基地组织日渐增长的威胁。 然而,在重大外交政策的决策上,无论是发动战争或是全面修订美国对阿拉伯世界的战略(正如巴拉克•奥巴马总统正在做的),情报并非决定性因素。真正具有实质影响的因素是领导们带进办公室的:他们自身具有的战略性感觉、他们从历史得到的教训或者个人的经历、国内政治的考量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 此外,人们永远不要低估传统观念的影响力。林顿•约翰逊总统和他的小圈子曾得到情报界对于南越政府独立自主能力的悲观评估,以及来自美国军方领导人对美国在那里的军事努力可能的费时伤财相对悲观的研究报告。但他们迷失于多米诺理论,即一旦南越落入共产主义之手,第三世界中的其它发展中国家也会相继失陷。哈里•杜鲁门总统根据以往的经验决定干预朝鲜:二战前同盟国未能有效遏制轴心国的后果以及战后西方对共产主义侵入希腊和柏林予以坚决反击并取得成功。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历史性地向中国打开大门之举,则得益于他在事关大国战略的政治荒原里以及他本人在其中所处位置的深思熟虑。奥巴马行政当局最近敲响伊朗则很大程度上带有国内政治的功用。不管是好是坏,中情局的咨询意见跟上述这些没什么关系。 "蹩脚的情报工作导致了伊拉克战争。" 不,是蹩脚的领导人做的。 在布什推销进犯伊拉克的活动中,情报显得很突出,但就决策本身而言并未起任何作用。如果说情报界的评估结果指向任何行动方向的话,它意在避免而不是鼓动战争。 当美国国务卿考林•鲍威尔于2003年2月在联合国为侵略伊拉克辩护时,他说:“萨达姆•侯赛因及其政权正在隐瞒他们生产更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工作。”并且说,这种论断“基于可靠的情报。”但在4个月后的对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一次坦诚的访谈中,他承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大家没有异议的唯一一件事。”在布什团队入主白宫时,情报机构未就此事发布任何预警;事实上,该机构在其“2001年2月全球恐怖活动报告”中未提及伊拉克拥有核武器或囤积化学乃至生物武器的可能。行政当局也没有要求提交(存在根本缺陷的)2002年10月情报部门就当时作为官方入侵立场中心议题的伊拉克常规武器计划所做的评估报告 -- 国会中的民主党提出了要求,但根据管理这些文件的员工说,仅有6位参议员和数个众议员在投票前看了报告。布什和他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均未完整地读过那份评估报告,更有甚者,战争公关工作早在这份报告拟就之前就展开了。 假如布什读过情报机构的报告,他会发现他的行政团队所持赞成入侵的理由颠倒了因果关系。情报官员们的结论是,萨达姆不太可能针对美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将它们提供给恐怖分子 -- 除非美国入侵伊拉克并试图推翻他的政权。情报机构不相信伊拉克政权如总统声称的那样是基地组织的同盟,并且准确地预见到任何在后萨达姆的伊拉克建立民主体制的努力将步履艰难,充满坎坷。 在另一份战前评估报告中,情报界判断称在伊拉克建立新的政治体制的过程将会“耗时、费力且很可能动荡不止,”不仅如此,任何后萨达姆的政权都将面临一个“深层次分裂的社会,其中存在国内各派别彼此诉诸暴力冲突的机会,除非占领军能阻止这种状况的发生。”报告也未提及伊拉克人捧着鲜花欢迎美军,或者能够自筹战争经费等。毋庸多言,对白宫来说,那些都无关紧要。 "情报失误把美国外交政策搞砸了。" 绝非如此。 20世纪的美国情报工作失误 记录是相似的,而且大多数也是无可争议的。但这些失败 -- 或者成功 --是否在大事件中起到了作用则是另一个问题。 中情局成功预测了1967年以色列和阿拉伯邻国之间“六日战争”的爆发和结果,据说这个了不起的成就令当时的情报主管理查德•赫尔姆斯赢得了与约翰逊总统共进周二例行午餐的殊荣。当然,一流的情报工作并不能帮助约翰逊制止这场大战的爆发,此战形成了今日棘手的以巴冲突的基本轮廓。而美国情报部门则在6年后埃及突袭以色列这件事上载了跟头。但是,埃及在1973年进行的无耻偷袭也不曾阻碍尼克松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届时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他们以此次冲突为契机,加强了与以色列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扩展到埃及和其它阿拉伯国家 -- 所有这些成绩都以苏联的损失为代价。 美国情报界另一次著名的工作失误是未曾预料到1979年伊朗革命的爆发。 但是,导致美国政府未能在巴列维国王生死存亡之际作出果断决策的根本原因不是情报工作的失误,而是政策制定者罔顾伊朗以及吉米卡特政府内部的重大分歧。 即使在伊朗各城市发生动乱几个月后,卡特政府也没有就伊朗问题召集任何高级别会议研究对策,他那时完全沉浸于埃以和平谈判和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在尼加拉瓜发动的革命运动。“我们的决策电路当时在超负荷运行,”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 布热津斯基后来回忆说。 对于即将到来的另一个重大政治事--苏联解体,情报分析工作存在瑕疵,但无关紧要;在80年代影响美国对苏联政策的重要因素是里根总统的直觉。从他担任总统一职初期开始,“苏联必然失败,而且会很快”的信念是这位第四十届总统信仰的一个章节。“俄国人永远也不可能赢得军备竞赛,”他后来写道。“在开支上我们永远能超过它。” "在“9·11”恐怖袭击前美国情报机构低估了基地组织。" 不,它没有. 像任何恐怖袭击一样,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按照定义来说是情报工作上的战术失败。但是,虽然情报官员们未曾料到此次袭击,他们却一直没有放松对威胁的监控。“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前的很多年,情报机构,特别是中情局,付出了超乎寻常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本•拉登的恐怖组织。 1996年初,中情局便成立了本拉登特别工作组,而作为我们现在熟知的反美、跨国恐怖组织,基地组织在当时刚刚开始成形。比尔•克林顿总统曾在1998年宣称:“恐怖主义目前排在美国议事日程的首要位置。”在1998年美国驻非洲的使馆被炸之前,他就发起了针对基地组织的秘密行动计划,工作内容之一便是研究制订抓住本•拉登的方案。 当克林顿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们向他们的继任者布什行政当局官员移交权力的时候,他们强调了将在“9·11”恐怖袭击中实现的那种威胁。离任的国家安全顾问桑迪•博格告诫赖斯:“在你的4年任期里将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对付泛泛而论的恐怖主义和实实在在的基地组织。”如果说在 “9·11”恐怖袭击之前没有做更多反恐怖的努力,那也是因为在恐怖分子针对美国本土发动实质性袭击之前,号召公众支持进行阿富汗战争或者在国内实施花费高、麻烦多的保安措施这种事在政治上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9·11”恐怖袭击之前情报界对于这项议题的理解在没有提及伊拉克核武器或囤积非常规武器的那份“2001年2月全球恐怖活动报告”中得到最权威的印证。这份报告将恐怖主义,特别是基地组织列为针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头等威胁,其次才是军备扩张、中国的崛起等等。报告称,本拉登及其同伙是“迫在眉睫的和最严重的威胁”并且具备“在极少或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实施多项袭击的能力。” 这个论断太正确了。 "极端保守的情报机构拒绝改变。" 你会惊诧的. 对于美国情报机构的批评 -- 至少还算正常的那类 --通常是将它们描述为愚顽不明的官僚机构,利用它们可从事隐秘工作的广泛授权使自己免于受到能促使它们更好地工作的监管。但是,情报机构中的大部分改革来自内部推动,而非外部。 中情局和其它美国情报机构的组织架构图经历了经常性的、有时甚至是剧烈的调整,因为它们明白必须不断调整自我以适应这个由其监控和分析的迅速变化的世界。在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之前,中情局在德国统一的预期下早已将分别负责东、西德的情报分析部门合并。其它一些措施也在这些机构内部着意推行了很多年,例如提高外语能力或分析员掌握更高级技能的培训等。在情报界反恐工作上最有效并可能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就是1986年成立的中情局反恐中心,这是一次打破部门隔阂的成功尝试,使得曾经各自为战的情报搜集员、分析员和其他专业人员能够并肩工作。 外界要求的改革措施吸引了更多公众的关注但真正得以实现的却少很多。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国会采纳了“9·11”调查委员会将所有的情报机构置于一位国家情报总监的领导之下的建议,情报界进行了重组。但此举并未像希望的那样将情报界统一起来,而是在现有的16个机构之外增设了一个高高在上的机构。因为新总监办公厅和另一个委员会建议设立的国家反恐中心只是增加而不是取代了现有的政府职能,这进一步扰乱了各机构之间职责的界限。当恐怖嫌犯阿卜杜勒•穆塔拉布在2009年圣诞节当天企图炸毁一架飞往底特律的客机时,这种混乱清晰地表现出来。这次事件的发生导致了“9·11”恐怖袭击之后出现的同样内容的指责,即信息得不到比对以及各种线索不能得到有效关联,只是这次人们将矛头指向“9·11”调查委员会建议下创设的那些部门身上。 "自从 “9·11”恐怖袭击之后情报工作做得更好了。 " 是,但并非你想的那些理由. 当然,拥有一张可用10年的真实的空白支票确实会有不同的作用。“9·11”恐怖袭击之后情报系统大幅增加的预算 - 根据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统计,自2001年至今已翻倍- 至少最低限度地提高了发现下一个信息金矿的机率,以使美国能够破获一个重大恐怖袭击的图谋或抓到一个坏人。 但在“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处理问题的优先顺序上巨大而明显的变化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与任何其它情报工作的内容相比,反恐工作更需要与其它政府通力合作,它们拥有美国通常缺乏的关键性的第一手资料、当地警察以及调查权力。“9·11”恐怖袭击之前,那些政府在与美国政府合作方面表现得很不情愿,特别是如果意味着破坏当地的利益。但在袭击之后,美国官员可以拍着他们同行的桌子说:“这次我们是认真的。”这种反差强烈的变化带来了很多显而易见的成功,比如冻结或者获取恐怖分子的金融资产。其它方面虽然做到的少些,确也是必要的。未来追踪恐怖活动,如南亚的反美激进主义的成功与失败同样会更多地取决于美巴关系,而不是华盛顿政府机构的工作表现。 各国政府反恐部门间的合作通常不会受到各国政府在政治上的分歧的影响。然而,美国所能享有的善意和在世界上保持良好关系将最终决定合作的顺利与否。在“9·11”恐怖袭击事件日渐成为历史时,国家间分享信息的意愿也会逐渐降低。我们恰当地将情报工作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助手,但我们同样需要记得外交政策对情报工作的重要影响。 "良好的情报工作能让我们免于措手不及。" 希望是这样。 2010年2月初,仅仅在结束了胡斯尼•穆巴拉克总统30年任期的阿拉伯之春发生前一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戴安娜•范斯坦在国会听证会上向一位中情局高官发难。“总统、国务卿以及国会正就埃及作出政策上的决定,政策制定者们有权利要求得到及时的情报分析。” 范斯坦对当时身为中情局副局长的斯蒂芬妮•奥沙利文说:“我怀疑,情报系统在这一地区是否尽到职责。”范斯坦的批评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他们指责美国情报部门未能准确预测一个突尼斯果蔬小贩布阿齐兹在2010年12月17日的自焚之火迅即烧遍阿拉伯世界。 但是,世界上的任何官僚机构重修和调查委员会都无法改变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我们希望情报工作了解的许多事都过于复杂,难以套用模型或者预测。我们只能期待情报界提供一种战略性解读,即在何种条件和态势下,只需星星之火即可使革命的烈焰蔓延,而在此方面,很显然,它们根据有限的、已知信息提供了这种解读。 最近的这些责难和质询并不是新鲜事,其历史源流可追溯至发生在1941年的偷袭珍珠港事件。过去70年,在情报工作上投入的资源大幅增长,情报系统也一直努力寻求改进工作的途径。但是无论在流程图上下多大功夫,都不能避免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新的挑战总会出现,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无休无止的信息爆炸的时代。 情报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界定其范围并具体描述哪些是已知的以及哪些将保持神秘。它能通过系统地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整合帮助我们将真正的不确定性从简单的无知中分离出来,但它不能消除不确定性,也不能阻止所有的、甚至一些重大的突然袭击的发生。领导人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他们必须期待--并准备着--被突然袭击。 感谢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它也意味着期待莫名的未知。不仅我们无法得到所有的正确答案,我们甚至都不能确定问的是正确的问题。
1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总统奖得主周如鸿:回报母校是自然而然的事
linxubo 2012-8-6 11:06
转自: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8/267782.shtm ■周炜 在新近成立的“浙大软物质科学研究中心”西湖论坛研讨会上,十几位来自海内外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各抒己见。席间,一位来自美国纽约的浙大校友的报告引起了在座许多学者的兴趣,他是浙大1984年首届混合班的周如鸿,现任美国IBM华生研究院软物质科学实验室主任和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兼职教授。 周如鸿的思绪还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理想主义的加速度:趁着软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的契机,开辟生物物理的研究方向。他还特别提出:“虽然从直观来看,我和浙大的物理、计算机和生物学都有合作,但这种合作还是相对分散的,特别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希望能有一个固定的空间共同成长。” 这个认识与周如鸿在阔别多年后重返母校当起“义务博导”不无关系,从2003年起,周如鸿先后培养了6名博士生和博士后。 30%的大问题 “那是理想主义兴盛的年代,学风很好,我们的饭票上还写着英文单词。”周如鸿的母校情结清晰地定格在27年前用的饭票上。1984年,浙大开办第一届混合班,探索新型的 “尖子生”教育模式。时任浙大副校长的李文铸和吕维雪等倡导“工科学生理科培养”,首创了混合班这一“高起点,高速度,高难度和高淘汰(淘汰率为三分之一)”的培养模式。在当时,“浙大混合班”是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齐名的英才教育模式,在全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周如鸿以恢复高考后的全国第一批32名免试生之一入选浙大首届混合班,并连续两年名列混合班总分第一。 李文铸平时有繁重的行政职务,也担任博士生导师,但他仍坚持给本科生们上课。“他的专注让我印象深刻,一次课间,他一边思考一个问题一边掏出一根烟,可是怎么点也点不着。”这一幕逗乐了当时的周如鸿,到如今依然记忆清晰。“因为那根本不是烟,是他手里的粉笔。”正是在李文铸的物理课上,周如鸿迷上了物理,决定从入学时的光电系转入物理系。 2011年8月,李文铸先生与世长辞,在纽约的周如鸿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和严大东等同学写了长长的悼文来纪念这位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好导师。“虽然我不能和李先生比肩,但我要尽力地向他学习。对待学生也要像他当年对我们那样来帮助他们往前走。” 另一位使他受益匪浅的教授是周先意。周如鸿在和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常常会说:“做学问要有大将风度。”其实,这句话就是他当年在浙大混合班的时候,从周先意那里学来的。周先意主讲数学,周如鸿却同时从他这里学了很多做学问的道理,“最有帮助的就是‘大将风度’这个教诲”。周如鸿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做科研要有大将风度,着眼要大,眼界要宽。 “你做的科学问题不能是太小的事情,因为即使做得最好,也只能解决一个小问题。如果着眼点比较大,即使你只做到中等,但总的来说你解决的问题比较大。100%解决一个小问题和30%解决一个大问题相比,我更倾向于后者。”周如鸿说。 任何事都有正反面 1994年春天,周如鸿获得了赴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机会。和很多当年初到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去拜访了李政道先生。李政道指点他如果不想从事粒子物理的话,生物物理是个前景看好的方向。虽然这对周如鸿来说转向的跨度很大,他还是听从了李政道的指点。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初这一决定的正确。后来几年,许多领域都开始朝着生命科学方向发展,如今连普林斯顿大学老牌的物理系,也设立了生物物理实验室。 目前,依照当年周先意说的“做学问要有大将风度”,周如鸿主持的IBM华生研究院软物质实验室正在开展三方面研究,一是针对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白内障、老年痴呆、糖尿病等疾病,开展相关致病蛋白的折叠机理研究;二是针对目前新兴的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生命体中蛋白质和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三是研究在纳米尺度下受限水的特殊性质,为纳米器件、纳米开关研发作指导。 有一项研究令周如鸿颇为得意,这和越来越走进我们生活的纳米材料有关。“现在市场上会出现一些含纳米材料的化妆品,容易被皮肤吸收,能增加皮肤的光洁度,很受女性朋友青睐。”在周如鸿看来,选择这类产品仍需慎重。因为科学界已有研究显示,这种纳米尺度的材料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尺度极为接近,当它们“大摇大摆”进入人体后,会让人体细胞“搞糊涂”,影响细胞膜的结构或蛋白质之间正常的信号传递,最终破坏细胞的功能,被称为“纳米毒性”。“这是新型纳米材料遇到的一个‘消极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不要去研发纳米材料。”周如鸿说。 周如鸿把视角落在了问题的反面:既然纳米材料会产生“毒性”,那如果“毒性”针对的是癌细胞,能主动设计一些纳米药物让癌细胞“搞糊涂”,这样“坏事”不就变成“好事”了吗?在这个思路下,周如鸿与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合作研究,他们最近合成了一种含重金属的碳纳米颗粒,实验显示对乳腺癌和胰腺癌等癌症细胞有很大的杀伤力。“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这是一个方法论,做学问的人不能总被负面的东西困住,不能钻牛角尖。”周如鸿说。 2011年11月,因为在“生物分子动力学以及疏水性等领域做出的理论与计算方面的突出贡献”,周如鸿先后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在周如鸿看来,人类与病毒的搏斗,就是一场实时变幻的棋局。“病毒会变异,而不是等着你将它杀死。我们就是要在变换中有随时把它‘将死’的方法。”想这件事情的时候,周如鸿心里惦记的是猪流感、禽流感、SARS等这类对人类杀伤力极大的流行疾病。 2003年,周如鸿和在浙大的朋友,当年混合班的同学吴朝晖、何赛灵等聊起自己的研究,得知农学院朱军教授那里有一些研究方法与他相关,就主动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后来,周如鸿主持一项IBM研究院重点资助的名叫“CHECKMATE”的“H5N1禽流感模拟”的研究,农学院的夏征与金谷雷开始跟随周如鸿开展了用大规模复杂计算来模拟预测病毒的发展方向。“对于预测流感病毒的基因突变,我们做到了70%左右的准确性,我们创立的病毒预测网站也成为科研机构登录的热点。”2009年,夏征与金谷雷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作者的论文发表在生物信息学的顶级杂志Bioinformatics上。2005年,IBM华生研究院打算在全国启动“Support University Relationship (SUR)”计划,周如鸿向IBM总部推荐了母校浙大,并促成了浙大—IBM联合生物信息研究所的建立,让浙大成为IBM当时在中国SUR支持的第一所高校。 回浙大当“博导” 2003年,浙大物理系的博士生李敬源的课题遇到了瓶颈,导师唐孝威院士指点他,可以从分子动力学的角度去突破。李敬源辗转联系上了这方面“术有专攻”的周如鸿,周欣然接受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的“求教”,李敬源随后也成了周如鸿在浙大合带的第一个博士生。 2007年,在周教授的指导下,李敬源对水通道蛋白的简化模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的研究,解释了纳米尺度下水通道所具有的独特的开关特性,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其毕业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前有李敬源,后有修鹏和杨再兴。他们的共同导师唐孝威是一位极力倡导学科交叉的学者。他认为,纳米系统和生物系统的独特性造成了很多奇特现象,如果利用交叉学科的优势,用全新的科学手段去刻画其中的科学图像,会产生激动人心的科学成果。李敬源之后,唐孝威又非常放心地将博士后修鹏和博士生杨再兴“托付”给了周如鸿。 周如鸿的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每年只回来两三次。但他有一句话留给在浙大的弟子:科研的问题,随时找我。于是,他白天打理自己在美国实验室的事情,晚上就通过SKYPE与浙大的弟子在线讨论到深夜。第二天清晨又精神抖擞去上班。“师母很心疼他,因为有一次他曾经累得昏倒在地上,并出现短暂的失明。”杨再兴说,周如鸿是一个很操心的人,如果一个问题有求于他,他一定要解决得很彻底为止。 虽然回国时间少,周如鸿还是尽量抽时间和研究生们在一起,小组会议讨论学术研究,或是一起出去郊游放松心情。“和年轻人在一起的感觉真的很好。”周如鸿兴奋地说着自己和同学们共游金华双龙洞的场景,“双龙洞的水封闭在溶洞里,是宏观尺度上的‘受限水’,而我们研究的是微观尺度的‘受限水’,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看看风景,聊聊科学,是很赏心悦目的。” “在国外久了,觉得母校好,祖国好,觉得要做些事情回报,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过去八年里,周教授在浙大先后培养了六名博士生和博士后,但从来没有拿过一分薪水。在这方面,周如鸿很坦诚,并不认为“义务博导”是一件多么无私与崇高的事情。“虽然在金钱方面没有回报,但在这个之外,特别是年轻人的想法与思维,也让我受益很大。这些都是相互的。” 周如鸿说,明年起,他计划有更多的时间回母校指导研究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目前,修鹏也留校了,杨再兴、夏征也在做博士后,短时间内这些高年级学生都起来了。他们也可以开始帮助新来的研究生了。” “软物质科学是一个外延很宽广的领域,其中很大一块和生命科学有关。”周如鸿说,“我们目前造的机器绝大部分是硬的。但在纳米尺寸来讲,‘柔软的’蛋白质是最好的纳米机器。它们很精细,功能又直接,用完以后还可以重新使用。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能模拟蛋白来做出‘软’的机器,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周如鸿说,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一定会对人类的未来带来深远的影响。 学术名片 : 周如鸿,IBM Watson 研究中心软物质科学实验室主任。1988年浙江大学第一届混合班毕业,199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美国总统奖获得者。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Fellow)、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Fellow)。 周如鸿在分子动力学理论模拟蛋白质结构、功能与动态过程;纳米尺度受限水的特殊性质;以及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成就卓著。拥有或已申请15项专利。在权威学术刊物如Science,Nature,PNAS,JAC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SCI引用3500余次。
2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老马卧槽志在千里,美鳖暮年壮心不已
热度 1 pukin 2012-8-4 17:44
【微博】老马卧槽志在千里,美鳖暮年壮心不已
老马卧槽,志在千里,美鳖暮年,壮心不已啊!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2日的报道说,当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早些时候要求美军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时,美国国防部91岁的战略专家马歇尔(Andrew Marshall)早就对此胸有成竹了。 他在国防部领导的一个机构过去20年里一直在规划一场战争,作战的对象是穷凶极恶而又武装到牙齿的中国。
44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历届美国总统科学顾问(主任)
热度 2 老李 2012-7-27 15:58
历届美国总统科学顾问(主任)
历届美国总统科学顾问(主任) 李 侠 最近一直在思考朋友们商定的一个问题,免不了查阅一些资料,这期间总会有一些收获,现摘录一些,作为资料储存。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实行已经七十余年的历史了,正式建制化则是 20 世纪 60 年代的事情。第一位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就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万。布什,这老先生被称作美国科技政策之父,他最著名的报告就就是 1945 年提交给罗斯福总统的《科学无止境的前沿》,由于罗斯福的去世,这份报告要等到五年后,即 1950 年才被杜鲁门总统采纳。这份报告的一个可见后果就是国家科学基金的设立( NSF ),不可见的成果就是重视基础研究,以此推动应用研究,这就是所谓的线性模式。现在美国奥巴马总统的首席科学顾问是约翰。霍顿,这哥们 1944 年出生,之前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椅子教授,他的主业是做环境政策研究的。这哥们大学是在 MIT 学习物理的, 1970 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很多高校工作过,目前主要关注环境政策、技术政策等。有关这位老兄的业绩,感兴趣者可以自己去看。下面的表格就是历届美国总统的首席科学顾问。 President Name Term Franklin D. Roosevelt Vannevar Bush 1939–1951 Harry S. Truman Oliver E. Buckley 1951–1952 Harry S. Truman Lee A. DuBridge 1952–1953 Dwight Eisenhower Lee A. DuBridge 1953–1956 Dwight Eisenhower Isadore I. Rabi 1956–1957 Dwight Eisenhower James Killian 1957–1959 Dwight Eisenhower George Kistiakowsky 1959–1961 John F. Kennedy Jerome B. Wiesner 1961–1963 Lyndon B. Johnson Jerome B. Wiesner 1963–1964 Lyndon B. Johnson Donald F. Hornig 1964–1969 Richard Nixon Lee A. DuBridge 1969–1970 Richard Nixon Edward E. David Jr. 1970–1973 Gerald Ford H. Guyford Stever 1973–1977 Jimmy Carter Frank Press 1977–1981 Ronald Reagan Benjamin Huberman (acting) 1981 Ronald Reagan George A. Keyworth, II 1981–1985 Ronald Reagan John P. McTague (acting) 1986 Ronald Reagan Richard G. Johnson (acting) 1986 Ronald Reagan William Robert Graham 1986–1989 Ronald Reagan Thomas P. Rona (acting) 1989 George H. W. Bush D. Allan Bromley 1989–1993 Bill Clinton John H. Gibbons 1993–1998 Bill Clinton Kerri-Ann Jones (acting) 1998 Bill Clinton Neal F. Lane 1998–2001 George W. Bush Rosina Bierbaum (acting) 2001 George W. Bush Clifford Gabriel (acting) 2001 George W. Bush John H. Marburger III 2001–2009 Barack Obama John Holdren 2009–present 说明:文中图片就是奥巴马总统的科学顾问,约翰。霍顿教授,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770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领悟权力:为美国总统立传
whyhoo 2012-6-28 09:55
相较于其他同样从未掌权的人,罗伯特·卡罗(Robert Caro)或许最了解权力,尤其是政治权力。他本人从未竞选任何公职,即使参与也很可能落败。他性格害羞、言语轻柔,遵守老派礼仪,说话带有老派纽约腔(他将“time”发音成“toime”,“fine”发音为“foine”),他爱难为情,谈及自身的时候目光有点儿游移。权力的概念,或者是当权者的概念,吸引他的程度与使其厌恶的程度不相上下。 然而,卡罗还是花费了几乎整个的成年时期来研究权力,以及权力的用场。他一开始的研究对象是地产商和城市规划大师罗伯特·摩西(Robert Moses),然后是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后者的传记他已经写了近四十年。卡罗能够精确地描述,摩西如何不顾一切,强行让跨布朗克斯高速公路(Cross Bronx Expressway)穿越一个中产阶级社区,使得数千家庭流离失所。他也能够精确地描述,林登·约翰逊如何通过87张伪造的选票,在1948年的得克萨斯州州参议员选举中篡取胜利。这些故事仍使他义愤填膺,但也让他感到某种惊奇。愤怒和惊奇的双重情感,支撑着他从事一份狄更斯式的孤独职业,焚膏继晷、鲜有停歇。 卡罗是最后一个十九世纪风格的传记作家,他认为伟大人物和当权人物的传记,不能用薄薄一册来打发,甚至一册大部头也不行,得填满整个书架。他每天穿西装打领带,去哥伦布圆形广场旁边一幢不起眼办公楼的22层办公室报到,与律师和投资公司为邻。他的办公室看起来像是属于一位注册会计师,还使用账簿和手摇计算器的那种。办公室内摆放着一张旧木桌,几个木质档案柜和一张栗色皮沙发,从来都没人坐在那上面。就在这间办公室里,卡罗用老派的方式写作:手写到标准文件夹白纸上。 卡罗从1976年开始创作多卷本传记《林登·约翰逊时代》(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传主曾任美国第36届总统。在那之前不久,他刚写完摩西的传记《权力掮客》(The Power Broker),这本规模宏大的传记赢得了普利策奖。卡罗当时认为,他可以用大约六年的时间,用三卷本写完约翰逊的一生。下个月(译者注,2012年5月),该书的第四卷《权力通道》(The Passage of Power),将在第三卷《议院大师》(Master of the Senate)出版十年之后面世,第二卷《升迁之道》(Means of Ascent)则在第三卷的十二年前出版,第一卷《权力起始》(The Path to Power)又比第二卷早了八年。它们的容量也绝不普通。《升迁之道》大约500页厚,是其中相对较薄的一本。《权力起始》几近900页;《议院大师》接近1200页,几乎是前两卷长度之和。如果你像我不久之前一样,傻兮兮地试图几周之内读完或重读全部四卷,你就会发现自己不忍释卷,同时又担心眼珠子看得掉出来。 最新的这一卷厚达736页,仅涵盖了约摸六年的时间跨度。《纽约客》杂志(The New Yorker)最近刊登了其中的节选。本书始于1958年,彼时,以果敢和实干闻名的约翰逊,在决定是否要参与1960年总统选举时踯躅不前。书中接着描述了,在当年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首轮投票中,约翰逊如何输给了肯尼迪,随后的副总统生涯悲惨而羞辱。本书最后把几乎一半的篇幅贡献给一个47天的历史时段,始于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卡罗对刺杀事件的叙述,是从约翰逊的角度来写的,堪称史上最扣人心弦),终于次年1月的国情咨文演讲。在这47天里,约翰逊牢牢抓住了权力的缰绳,并以惊人的速度将“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的大部分立法付诸行动。 换种说法,卡罗放慢节奏,花费比约翰逊生活的岁月更长的时间,来书写同时段的历史,而且他离结束还相差甚远。未来我们还将读到1964年的总统大选、博比·贝克(Bobby Baker)和沃尔特·詹金斯(Walter Jenkins)的丑闻、越南战争,以及约翰逊不谋求连任的决定。我们中间大多数人记忆中的约翰逊(以及许多人曾经的抗议对象)——固执己见、愁眉不展,有着大下巴、下垂的招风耳和胆囊手术留下的疤痕——刚刚才开始显现。 约翰逊一直预测自己活不长,最终卒于64岁。卡罗已经76岁了,2004年一次可怕的胰腺炎发作之后,一直健康状况良好。他说,《权力通道》之所以写了这么久,是因为他同时在为后来发生的事做研究,这样他就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之内,只用一卷的篇幅,将整个系列结束。上回他写完《议院大师》后也是这么说的。(他还曾经认为自己可以用大约九个月的时间写完《权力掮客》,结果花费了七年时间,其间他和妻子艾娜(Ina)破了产。)罗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曾任克诺夫(Knopf)出版社的主编,当时与卡罗签约出版《林登·约翰逊时代》。正式离开该出版社后,他仍然继续编辑卡罗所有的著作(担任《纽约客》主编时,他也曾摘录刊登了该书的第二卷)。不久之前,他说他曾经告诉卡罗:“我们来掐算一下吧。我现在80岁,你也75岁了。计算之后的几率是,不管你再花多少年把书写完,我都将不在人世了。”戈特利布补充道,“实情是,鲍勃(译者注,Bob是Robert的昵称)并不需要我,但他自己认为需要。” 常年研究约翰逊,罗伯特·卡罗便对他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理解,甚至超过了约翰逊对自己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他深知约翰逊的好坏两面:他如何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如何用两面派的方法分别唬住南北方的参议员,让一个粉碎了1875年以来所有民权提案的国会通过了《1957年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57); 他如何捏造自己的参战记录,仅凭一次飞行就赢得了一枚勋章;作为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的副总统,他的鹰派立场如何将肯尼迪总统和总统的弟弟罗伯特吓得六神无主。卡罗已熟知约翰逊的狂暴、他的无情、他的谎言、他的贿赂、他的不安全感、他的蜜语哄骗、他的屈膝讨好、他的危言恫吓、他的溜须拍马、他的魅力、他的友善、他的同情倾向、他的朋友、他的敌人、他的女友、他的杂役和赃款中间人、他的餐桌礼仪、他的饮酒习惯,甚至是他为自己私处所起的绰号:不是小弟弟(译者注,Johnson在美国俚语里有男性生殖器的意思),而是老大哥(Jumbo)。 古怪的编辑和作家关系 这样的知识储备来之不易、代价不菲。卡罗书写约翰逊的时间十分漫长,他的经纪人林恩·内斯比特(Lynn Nesbit)都不记得重新谈过多少次他的合同了。他的出版社已经换过两任主编,没人再为他的交稿期限担什么心。该面世的时候,书自然就会写好。“我可不是他们的救济对象,”上个月(译者注,2012年3月),我谈到多年来克诺夫出版社和卡罗绑在了一起时,他强调这一点。确实,约翰逊的传记受到评论界的热烈追捧(《权力起始》和《升迁之道》都赢得了美国全国书评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议院大师》赢得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全国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本本都是畅销书。但是,卷与卷之间的时间间隔太过漫长,卡罗并没有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也是事实。“这些书盈利吗?”上个月(译者注,2012年3月),克诺夫出版社的现任老板桑尼·梅塔(Sonny Mehta)这样问道。 1987年戈特利布离开公司之后,他满腔热情地接手了约翰逊传记项目。他停顿了一会儿,最后这样回答,“它们会盈利的,因为它们无与伦比。” 戈特利布的回答更有哲学意味。“假如45年之后,某种会计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亏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说。“想想他给我们留下的东西、给历史增加的注脚。你怎么衡量这些东西?” 戈特利布和卡罗,两个鲍勃有一种古怪的编辑和作家之间的关系。他们互相敬仰,同时又争论不休,两者的程度不相上下。比方说,关于戈特利布从《权力掮客》里砍掉了多少字数,他们还在争个没完,或者说是假装如此。这个数字达到了35万,相当于两三本普通容量的书籍,而且卡罗仍然为其中几乎每一个字感到遗憾。有一天,他悲伤地对我说:“《权力掮客》里有些内容本不该被删减。”他给我看他私人的版本,书页卷边、书脊弯折,处处勾画重点,字里行间写满订正的内容。卡罗有点儿像巴尔扎克,会不停地折腾自己的著作,出版了也不消停。 关于约翰逊传记计划的由头,戈特利布和卡罗的解释也有微小的差别。根据原来的合同,写完摩西之后,卡罗应该为纽约前市长菲奥雷洛·拉瓜迪亚(Fiorello LaGuardia)立传。戈特利布说,1974年,卡罗来谈这一计划的时候,他告诉卡罗:“写拉瓜迪亚会是个错误。三四十年代,我们家曾有两个上帝:罗斯福和拉瓜迪亚。但拉瓜迪亚是个死胡同,一个异类。他前无师承,后无来者。我认为你应该写林登·约翰逊。”说到这里,他转向我,摇着头,接着说:“你得明白,我对林登·约翰逊一无所知、毫无兴趣,从未想到过他,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鲍勃应该为他立传。那是一个无法解释的伟大时刻,因为它来得莫名其妙。” 卡罗却说,他那时已经决定,下个书写对象应该是不久前去世的约翰逊,部分原因在于他不想再写跟纽约相关的主题,不过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戈特利布讲出来。“我总是觉得,只坐在那儿,不说出来‘那正是我想做的事’,就能大大增加预付稿酬的数目。”他告诉我。 戈特利布和卡罗争论的话题不光是书稿的长度,还包括文字,甚至是标点。“你知道那句让人抓狂的老话吗?怎么说来着,‘他问题的特性就在于他特性的问题’?”戈特利布问我。“鲍勃真的就是那种人。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无比可靠的研究天才,原因就是他对所有的事情一视同仁。对他来说,最微小的东西和最宏大的东西一样关系重大。一个分号的重要性,我随便说说,与约翰逊是否为同性恋不相上下。不幸的是,涉及到语言的话,我也有同样的倾向,这样我们就会为分号干上一仗。分号对我的重要性与谁给什么法律投了赞成票一样。” 他们之间最大冲突的起因是约翰逊传记的第二卷《升迁之道》。本卷的主要内容是1948年约翰逊骗取胜利的参议院选举。戈特利布对地方政治的细节很感兴趣,鼓励卡罗详细地描述此事。但是,和一些书评人一样,他反对卡罗对约翰逊的竞选对手、得克萨斯州前州长科克·史蒂文森(Coke Stevenson)进行几近英雄化的描绘。“我们争得几乎要厮打在一起了,我实在是不能赞同他将科克·史蒂文森理想化。”戈特利布说。“我们都恨不得杀了对方。” 戈特利布说,最新这一卷的编辑工作远比前几卷顺利。他解释道:“我们都表现更好了,而且真的挺愉快的,也许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享受这一过程。他会说,‘我知道,这些你都不想要,’然后我会说,‘你还知道啊,真是挺有趣的!’我想我们都有所改进,达到了各自的改进限度。”他笑起来,接着补充道:“这些都是怎么发生的?你只是带着一切都很值得的信念开始,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过了五百年,而你正在给第43卷做注释呢。” 对权力的领悟 “从来都不是计划使然,” 解释自己如何成为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的时候,卡罗对我说。“只有一连串的错误。”卡罗出生于1935年10月,成长于94街的中央公园西路。他的父亲是位商人,说意第绪语和英语,但两种都不常说。他说,父亲“很沉默寡言”,在他12岁的时候,患病多年的母亲离开了人世,父亲便更加寡言。他说:“这个家有点儿怪,怪就怪在我不想在里头待太久。”他补充道,尽管他一直喜爱自己的弟弟迈克尔(Michael),但是他们之间没有多数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迈克尔是一个地产经理人,现在已经退了休。少时的卡罗将尽可能多的时间花费在霍勒斯·曼学校(去该校上学是他母亲的遗愿),或者带一本书坐在中央公园的长凳上。他那时就一直在写作,而且写得洋洋洒洒。他六年级作文的长度使其他同学相形见绌。他在普林斯顿的本科毕业论文写的是海明威的存在主义,长度惊人。后来他得知,该校的英文系随后颁布了一条规定,限制本科论文的页数。 卡罗说,他因为普林斯顿的派对而选择了该校,如今他认为这是个错误,应该去哈佛的。五十年代中期,普林斯顿对犹太人不甚友好,尽管卡罗说他个人并没有遭受反犹主义的折磨,但他见证了很多其他学生的不幸遭遇。“我看待这件事的方式是,我并不是待在普林斯顿,”他说道:“而是待在报纸和文学杂志里。”他在《普林斯顿人日报》(The Daily Princetonian)开了个名为“常青藤杂谈” (Ivy Inklings)的体育专栏,并且最终成为该报的执行主编。(卡罗退出之前,该报的主编是小雷蒙德·沃尔特·阿普尔(R. W. Apple Jr.),此人后来成为《纽约时报》的传奇记者。)他也写短篇故事,不过篇幅并不短。其中一篇讲的是一个男孩使他的女友怀了孕,刊登在幽默与文学杂志《普林斯顿之虎》(The Princeton Tiger)上,几乎塞满了整期杂志。 也是在普林斯顿,卡罗遇见了未来的妻子艾娜,她还会成为他唯一信任的助手和研究员。那时她年方二八,是来自临近的托伦顿市的中学生,正参加一个希勒尔(译者注,Hillel是一个世界性的犹太人校园组织)联谊会的四人约会活动。从彼时的照片来看,卡罗非常英俊,房间另一头的艾娜看到了他,并对她最好的朋友说:“我要嫁的人就是他。”三年后,她不顾父母的反对从大学退学,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卡罗。尽管她后来完成了学位,还得到了另一个学位(中世纪欧洲史),自己也写了几本书,但是按照今天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她仍然算是将自己的生活奉献给了卡罗。创作《权力掮客》期间,卡罗耗尽家财,对完成本书几近绝望。艾娜便将他们长岛郊外的房子卖掉,带着全家(他们育有一子,现在从事信息技术产业)搬到布朗克斯的一间公寓,还找了份教师的工作,来支撑卡罗坚持下去。 “当时很艰难,非常地艰难,”卡罗回忆道。 “我一直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保障鲍勃的写作。像房子和钱财这样的事,对我从来都没有多大意义,我想它们对我家的狗更重要。”某天早上,在卡罗夫妇位于纽约上西区的宽大公寓里,艾娜这样告诉我,并补充说:“不过我从没料到,传记会是他全部的写作范畴。我一直想让他写本小说的。”她接着说,即便是现在,她也难以接受:约翰逊传记很可能就是他们夫妇俩一生的杰作。“你从不会想到死亡,”她说:“总觉得还有时间。” 为了结婚,卡罗需要找份工作。《纽约时报》提供了一个当送稿勤杂工的机会,他现在回忆起来,薪资“大概是每周37.50美元。”《新不伦瑞克每日家政新闻暨周日时报》(The New Brunswick Daily Home News and Sunday Times)提供了一份记者的工作,周薪52美元,卡罗就去了。这又是一个错误,唯一的好处是让他早早地上了一堂权力政治课。该报的政治主笔在选举期间暂时离开,为米德尔塞克斯县的民主党工作。他生病的时候,卡罗顶替上去。他为一位党内高层撰写演讲词,并进行公关工作。选举日那天,卡罗随从此人坐车巡视各投票点,期间遇到警察正把一些黑人赶进一辆巡逻车。“一位警察解释道,这些黑人监票员一直在惹麻烦,不过他们已经控制住了局面,”卡罗回忆说:“我现在都还在思考此事。倒不是警察的粗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是那些政治人物对此事的—— ‘顺从’并不是精确的字眼——‘坦然接受’。当时我只想跳出那辆车,他一停车我就跳了。他再也没给我打过电话,肯定是知道我的感受。” 六十年代早期,卡罗对权力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当时他已跳槽到《纽约每日新闻》(Newsday),并在那里发现,自己有做调查性报道的本事。他奉命去报道罗伯特·摩西的一个桥梁计划,该桥从纽约州的拉伊市延伸到奥伊斯特贝镇,横跨长岛湾。“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主意,”他告诉我说:“他们必须修建十分巨大的桥墩,肯定会搅乱潮汐。”卡罗写了一系列报道来揭露该计划的愚蠢性,貌似已经说服了包括纽约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在内的所有人。但是,他回忆道,之后他接到了一位朋友从州府奥尔巴尼打来的电话,“鲍勃,我觉得你应该来一趟”。卡罗说:“我赶到那里,赶上州众议院正在投票,决定是否授权启动桥梁计划的一些初步措施。该动议获得通过,票数大概是138对4。那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我坐上车开回长岛的家,一直在想:‘你做的每件事都很荒谬。你相信民主制度的权力来源于投票箱,一直抱着这样的信念写作。但是那个人,从来没有当选任何职位,却拥有足够的权力来将整个州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你还一丁点儿都不明白他的权力是怎么来的。’” 同样的教训在1965年再次降临。当时卡罗获得了尼曼奖学金(Nieman fellowship)去哈佛深造,上了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的课程。“有一天,他们谈到高速公路以及如何选址,”他回忆说:“有一些数学公式,计算交通密度、人口密度等等,然后我突然对自己说:‘这完全是错误的。高速公路不是这样建成的。它们在那儿是因为罗伯特·摩西就想要把它们建在那儿。如果你不去追查罗伯特·摩西的权力来源,并向人们解释清楚,那么你做的其他事情都将是有悖良心的。’” 卡罗对权力的痴迷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他作品的性质。首先,权力占据了他著作中大部分的篇幅和内容。卡罗认为自己的书并不是普通的传记,而是一些研究论文,主题是政治权力的运行,以及它对当权者和无权者的影响。权力,或是卡罗理解的权力,也构成他的人物和结构概念的基础。在《权力掮客》中,权力是贪得无厌的摩西需要逐步加大剂量的春药,一步步将他从一个理想主义者改造成一个无情的恶魔:他强行拆除社区、废弃道路、抹平桥梁,只是为了摧毁,不为别的目的。通读约翰逊传记,可以发现卡罗所说的“黑暗和光明两条线索”:前者是约翰逊对权力赤裸无情的渴求——“不是用来改善他人生活,而是操纵和控制他人,迫使他人屈从自己的意愿”;后者是他满怀同情地对权力的使用。如果说卡罗笔下的摩西是位歌剧风格的人物,一位使城市风貌发生剧变的浮士德,那么他写的约翰逊则是莎士比亚式的:理查三世、李尔王、伊阿古和卡西奥的集合体。 看到卡罗笔下约翰逊在大学里的恶劣行径,钻营谋取、敲诈同学、对教职工溜须拍马,或是约翰逊丑化科克·史蒂文森的无耻选战,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卡罗强烈的厌恶。但是在下一卷书中,写到约翰逊拥护民权立法时,他似乎又对自己的传主产生了毫无保留的好感。 从很多方面来说,卡罗对人物的概念是浪漫化和理想化的,而推动情节发展的则是失望和正义感,这样的感觉几乎类同于一个遭到背叛的情人。如果说他的写法有什么不好,就在于每个人的生活,甚至你和我,用上卡罗式的细节描写,都能拥有史诗般的浪漫情调。区别仅在于,我们生活展现的是无权的史诗;但两者使用的语言则很可能完全相同。卡罗的风格大胆而恢弘——他的批评者会说,有时还太浮夸。这种风格一部分来源于老派的历史学家,比如吉本(Gibbon)和麦考利(Macaulay),甚至是荷马(Homer)和弥尔顿(Milton),另一部分则来自强有力的新闻写作。卡罗喜爱编制宏大的名录(《权力掮客》的开头有一个长长的单子,列出了诸多高速公路的名字。假使希腊和特洛伊人懂得如何驾驶的话,这个单子放进《伊利亚德》也不会显得不伦不类),使用循环押韵的长句,有时还会接上一个起强调作用的单句段落。为达到戏剧性效果,他不惜重复主题和形象。 这种风格并不能完美地融入《纽约客》朴实无华、段落简短的风格,特别是在1974年的时候,该杂志被广告淹没,连塞下所有的专栏都有困难。如此景况下,他们居然分四期连载了长长的《权力掮客》节选。当时我在《纽约客》担任校对,办公室在威廉·惠特沃思(William Whitworth)的对面,他负责编辑这些节选。我记得他像个出使巴尔干半岛的外交官,忧心忡忡地在杂志主编威廉·肖恩(William Shawn)和卡罗的办公室之间来回奔波。诗歌编辑霍华德·莫斯(Howard Moss)外出消夏,卡罗就借用了他的办公室。卡罗抱怨说,《纽约客》破坏了他的文字,这点他没说错。不同于惯常的做法,即仅从书稿中截取一些章节,惠特沃思试图将整本书缩编出来,这样就必须将大段的文字进行压缩,把某个段落的开头嫁接到另一段落的结尾,中间省去数页。“他们把我的风格柔化了,”卡罗说。另一方面,肖恩则保持了杂志的高水准:《纽约客》坚持使用那种有点小题大做的标点格式;不认可太冗长或者太拐弯抹角的段落;不认可重复啰嗦;特别不认可单句的段落。当时的局面,如果用强烈的卡罗风格来描述的话,大概会是这样: “在编辑的世界里,威廉·肖恩拥有无上的权力。他安静地、轻柔地挥舞权杖,几乎悄无声息,但他确实是在挥舞。他的员工私底下叫他“铁老鼠”(Iron Mouse),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对作家们来说,肖恩那张长长的木桌像是一间神殿、一座圣坛,划过明亮光鲜桌面的那些清样——一页又一页的清样,一堆堆的清样,一捆捆一扎扎的清样,事实核对人员、律师、文法专家的清样,带有鸡爪痕刺绣般轻微痕迹以及粗犷红色铅笔标记的清样——让作家们看到了某种魔力,某种点石成金的能力,它能剔除庸凡文字的杂质,让它们焕发出一种不可言喻、引人入胜的光彩,源自正宗《纽约客》风格的光彩。” “但是,那种风格并不适合所有人。” “尤其不适合罗伯特·卡罗。” 双方的拉锯十分激烈,致使第二部分节选和第三部分间隔了一周之久,这在当时是难以想像的。双方都毫不示弱,剩下的两部分节选眼看就要流产了。杂志社的每个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事实证明,卡罗和肖恩一样地固执。他那时是个38岁的无名之辈,没有在报纸之外的地方发表过任何作品。而且,他还破了产,根本没资格拒绝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入。但是在《纽约客》的众多撰稿人中,当时只有他敢于像抄写员巴特尔比(译者注,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同名短篇小说“Bartleby the Scrivener”的主角)一样,将无权无势的地位转变成坚守原则的一种方式。 如今卡罗说,肖恩同意了将他最为在意的部分恢复原状。尽管如此,《纽约客》的版本还是与原版不同,而且改变了卡罗的标点和一些段落结构。《纽约客》的连载版本是一个可读性很强的修订本——没有牺牲掉原文的核心信息,比起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单行本来说,对集中注意力的要求更宽松——但是,无论好坏,它并不像原版那么嘹亮有力。 惠特沃思并未因此感到后怕,1980年他成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编辑之后,还曾刊登了约翰逊传记第一卷的节选。 他既像普鲁斯特,又像汽车配件商 卡罗的写作周期如此长,倒不是因为写作本身,而是因为反复改写。大学时代的他写得轻快而流畅,打字飞快.他的老师、评论家理查德·布莱克默(R. P. Blackmur)曾说,他得学会“改掉用指头思考的毛病”,否则将一事无成。现在,卡罗确实在尝试放慢自己的节奏。手写完第四稿或者第五稿之后,他才开始打字,不是用电脑,而是用一台老式的Smith Corona牌Electra 210型打字机。然后他再在打字稿上修改。12月上旬我去拜访的时候,他正在订正《权力通道》的清样。他改清样的方式和普鲁斯特(Proust)一样:划去一些内容、在行间写字、粘上补充的稿纸。 对于研究工作,卡罗也是同样痴迷。戈特利布喜欢拿《权力掮客》当中相当靠前的一个段落来说事,其中写到摩西的父母为贫穷的城市儿童创建了户外慈善项目“麦迪逊野营”(Camp Madison),某天早上,们待在营地的小屋,拿起《纽约时报》,读到儿子因为在土地交易中的不当行为被罚款2万2千美元。“噢,他一生都没自己挣过一分钱,现在我们得帮他掏钱应付这个。”贝拉·摩西(Bella Moses)说。 “你怎么知道这个的?”戈特利布曾问卡罗。卡罗说,他设法跟所有曾在“麦迪逊野营”工作过的社工交谈,在此过程中,他找到了一位曾经给摩西夫妇送报纸的人。“这就好比我问他,‘你怎么知道外面正在下雨?’” 戈特利布告诉我,并且补充说:“《权力掮客》面世时,其他作家都大吃一惊。谁也没见过这种著作。这可不是什么铭刻勤奋的丰碑,因为勤奋的人多的是,它铭刻的是其他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该管这种东西叫什么。” 卡罗曾经钻进睡袋,独自在得克萨斯丘陵地带(Texas Hill Country)度过数夜,目的是理解孤绝乡野的感受。为了写约翰逊传记,他进行了数千次访谈,其中许多次是访问约翰逊的朋友和同时代的人。(前第一夫人克劳迪娅·约翰逊(译者注,原文为Lady Bird,因为约翰逊夫人婴儿时期的绰号为“瓢虫”(ladybird),其后一生都采用Lady Bird作为正式称呼,意为“伯德夫人”)曾和卡罗谈过几次,然后突然毫无理由地中止。约翰逊的新闻秘书比尔·莫耶斯(Bill Moyers)从未同意接受采访。但是约翰逊的大部分密友都被卡罗记录在案,包括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和约翰逊的最后一任新闻秘书乔治·克里斯蒂安(George Christian), 后者与卡罗交谈时,实际上已处于弥留之际。)卡罗实实在在地花费了数年时间,泡在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约翰逊图书馆,不辞劳苦地浏览放置约翰逊文档的红色硬麻布箱。而且一些最能披露真相的档案,是由他首次发掘出来的。“一次又一次,我找到无人知晓的重要之事,”他说:“只要尽力去找,总有些原始材料在那儿。”他还补充道,他试图记住《纽约每日新闻》的执行主编艾伦·哈撒韦(Alan Hathway)曾对自己说过的话。这位性格暴躁的老派报人指出,卡罗是常青藤联盟毕业生中唯一有所作为的人,然后对他说“把该死的每页纸都读了。” 他的橱柜里装满了笔记,笔记打在长长的标准文件夹纸上,常带有他用大写字母写给自己的紧要提示。开始写作之前,他先将相关的文档编目到一起,放入大活页本,活像汽车配件商店柜台后面的那种笔记本。他不用电脑、不用谷歌、不用维基百科。 卡罗的书籍之所以篇幅很长,原因之一是他总是旁征博引,而且总能找到出乎自己预料的东西。开始写第一卷约翰逊传记之前,他设想用几个章节写完其早期生涯,与约翰逊的一些大学同窗谈过之后,他却发现了约翰逊未见记述的一面:撒谎、营私的一面。本卷还包含了一个小传,记述约翰逊在国会的导师、萨姆·雷伯恩(Sam Rayburn)的生涯。另有一段精彩而动情的部分,描绘电气化给得克萨斯丘陵地带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其中大部分内容基于艾娜的采访。她说,她带着家庭制作的果酱拜访当地妇女,最终赢得她们的信任,因为她和她们一样腼腆、一样紧张。 卡罗料想,1948年的参议院选举将占据一两个章节,放在关于参议院的那一卷里。结果这几乎占了一整本书,变成了第二卷《升迁之道》。为约翰逊辩护的人们曾说,“没人会知道”那次选举的胜利是否为窃取的。但卡罗知道,因为他读到一则美联社的报道,指出选举官及党内亲信路易斯·萨拉斯(Luis Salas)伪造了选举记录,然后就去拜访了萨拉斯,后者给了他一份手写的供词。第三卷《议院大师》以一百页的参议院历史开篇,从卡尔霍恩(Calhoun)和韦伯斯特(Webster)谈起。这样写是因为卡罗觉得,要让人们了解参议院,就得将它放到其宏大的时代背景中。本卷还囊括了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和长期的参议院南方领袖小理查德·拉塞尔(Richard Russell Jr.)的小传。这一卷终结于《1957年民权法案》获得通过之时,叙述翔实,几乎写到了其中的每一票。约翰逊担当总统的最初几周,占据了新一卷《权力通道》的大部分,原本的设想仅是将它作为系列终结卷中的一章。新一卷当中关于肯尼迪家族成员的内容,也比卡罗的预想多得多。比方说,他非常详细地描写了约翰逊和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之间的夙怨,以及博比数次造访(译者注,Bobby是Robert的昵称)约翰逊酒店房间的情形,那是1960年洛杉矶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的事情,博比试图说服约翰逊放弃副总统提名。 这套丛书持续膨胀,换句话说,它不断发展出次要情节和戏中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卡罗自身的发现过程。眼下他正在展望第五卷和越南战争。第四卷记述了约翰逊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展现的鹰派急躁情绪,预示了越南的泥潭。某日我去拜访的时候,卡罗拿出一厚叠他写好的笔记,包括书稿,内容是约翰逊与迪安·腊斯克(Dean Rusk)、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厄尔·惠勒( Earle Wheeler)和沃尔特·罗斯托( Walt Rostow)进行的周二内阁例会,会上经常讨论是否要将战争升级的问题。“看看这个东西,”卡罗对我说:“不可思议呀!” 卡罗告诉我,他对约翰逊的兴趣空前高涨,并且补充说:“这不是喜不喜欢他的问题。我是在试图解释,20世纪后半叶,政治权力如何在美国运行。刚好又赶上了这么一个人,他理解权力和运用权力的方式无人能及。为了得到权力,他表现得十分冷酷,连我这个自以为懂得何谓冷酷的人都禁不住感到吃惊。可是,谈及帮助穷人和有色人种的毕生抱负时,他也是认真的。于是你发现,他是在用这种冷酷和野蛮来达到美好的目的。他的性格改变过吗?没有。我对约翰逊的感情很复杂吗?一直都是复杂的。” 卡罗书桌旁边的墙上挂着一块软木公告板,他将写在标准贴纸簿上的《林登·约翰逊时代》提纲钉在上面。这不是那种带有缩格、序列标题和副标题的传统提纲,而是一个用句子、段落和注释构成的迷宫,只有他自己才懂。如今,顶行的一部分已经消失:空白部分原本放的那些页,现在已构成第四卷书的内容。但还有好几行的东西有待取下。另有13页纸仍无处安放,除非从墙上拿下更多的纸张。《林登·约翰逊时代》的结语已经写好,就在这13页纸当中的某个地方。无论最后写了几卷,就用这句话结束。我不止一次地请求过卡罗,但是他不肯告诉我这句话究竟是什么。 卡罗并不缺乏结束约翰逊传记之后的下一步计划,而且他已经选好了主题,尽管他不会说出来。他还跟我说过,阿尔·史密斯(Al Smith)传记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写作主题,此人是前纽约州州长和1928年的总统候选人。但是,同样可能的是,从一定程度上说,他并不真想让约翰逊项目结束——也就是说,无意之中,他一直在竭力延续这个项目。因为每当完成作品,将自己的传主封存起来,传记作家自己也会丧失一部分的自我。卡罗是吉本的伟大门生,一定熟知吉本的那段话。1787年,写完《罗马帝国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之后,吉本在他瑞士洛桑的家中写道: “毋庸讳言,因为恢复了自由,也许还因为声名鹊起,我一开始的反应的确是欣然自喜。但我的自豪感迅速消退,一股清醒的忧郁布满了我的心灵,因为我想到,我已永久地离开了一个多年的挚友,除此之外,不管我书写的历史命运如何,历史学家的生命必然是短暂而无常的。”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2年4月15日。 查尔斯·麦格拉斯(Charles McGrath)为《纽约时报》撰稿。他最近为《星期日杂志》撰写的文章是斯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 Colbert)的特写。 原文见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ulture-arts/2012/06/28/c28caro/
个人分类: 文化|1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国女王与美国总统夫妇
hucs 2012-6-9 17:37
From: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Queen Elizabeth II with President Obama and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 Queen Elizabeth II Sets a Style Standard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
热度 1 kepusuowdp 2012-6-8 23:32
美国总统年年都在白宫内容外听取非科学顾问的建议;比如,在罗斯福当政时期,万尼瓦尔布什承担了这个角色,并产生了二战后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政策蓝图,即科学:无尽的前沿( 1945 )。但是直到吉拉德鲁道夫福特总统当政期间,国会才正式建立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并把它作为国家科技政策、组织和优先法案的一部分。 1976 年的法案给科技政策办公室广泛的授权,该办公室可以就与国内和国际相关的科技问题向总统以及总统办公室其他人员提出建议。 1976 年该法案还授权科技政策办公室开展跨机构合作以发展和执行有效的科技政策和预算,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和私人机构、州政府、联邦政府、学术机构以及其他国家开展合作。 1976 年法案规定,科技政策办公室负责人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科技政策办公室负责人近年来担任科技特助或者类似头衔是十分典型的,但是这不是硬性要求,实际上在乔治 W 布什、约翰马伯格当政期间,科技政策办公室负责人并没有担任特助的头衔,而他们的继任者约翰霍尔德伦在奥巴马当政期间既是科技政策办公室负责人,又是总统的特助。而特助的头衔并不需要参议院的批准。到目前为止,科技政策办公室的历届负责人都是受过正规训练的物理学家(不包括代理负责人和临时负责人)。 在 1976 年法律的庇护下上任的第一个负责人是 H 盖福德斯特弗,他在该法案通过的时候是总统的科学顾问,并且一直担任到 1977 年。从那时开始共有 15 人担任过科技政策办公室负责人。 科技政策办公室负责人从美国总统提名并通过参议院批准的四位副主任中选出,他们分别负责该办公室的四个部门。 1976 年的法律并没有对这些副主任的人选范围进行特殊规定,但是大部分都围绕着环境、国家安全(近期称为国土安全)、国际问题、科学和技术议题。比如,健康问题属于科学部门;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 NASA )属于技术部门,气候变化属于环境部门等等。基于管理的需求,该办公室共有 50 名员工,很多人来自于其他联邦机构。科技政策办公室的地址位于距离白宫很近的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或者距离白宫几个街区的其他联邦机构办公区域内。 在 2008 年总统选举期间,竞选者巴拉克奥巴马保证说如果当选,他就任命一个“技术顾问”和一个“科学顾问”,据推测可能还是受 1976 年法案的管辖。但是到目前为止,他食言了,并没有任命这两个人选。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下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NSTC )于 1993 年 11 月 23 日签署的第 12881 号美国总统行政命令得以成立。这个内阁级的委员会是在各种实体内通过协调科技政策来促进联邦研究和发展事业的主要途径。在总统的主持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由副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负责人、内阁秘书、对科技负有重要责任的有关机构负责人以及白宫其他的官员组成。实际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获得了上述委托人的授权,并在机构内安排员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取代了早期的同样受科技政策办公室管辖的协调机制,即联邦工程和技术学科学协作委员会( FCCSET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为联邦科技投资设立清晰的国家目标,这些投资来源于有关机构和其他部门,包括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在四个主要委员会的组织下松散地和科技政策办公室的四个部门相联系:科学,技术,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国土和国家安全。每个委员会都对小组委员会和工作组进行监督,这些小组委员会和工作组分别负责科技的不同方面并同联邦政府进行协调。 总统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 总统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 PCAST )在 1990 年有乔治 H.W. 布什总统命名,并且乔治 W. 布什总统在 2001 年第 12881 号美国总统行政命令中把它纳入到了法典中。总统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使总统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传统走向正式化,该传统可以追溯到杜鲁门统治时期,这是一个从事研究和发展的私人部门领导者可以向联邦科学活动进行专家支持的方法。更坏的是,尼克松总统解散了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这个组织,而在他任职期间就再也没有重组这个组织。 总统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由一个主席负责,并且由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的执行负责人进行管理。奥巴马总统打破了这个传统,他任命了两个主席,即来自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哈罗德瓦默斯以及来自麻省理工学院 - 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埃里克兰德. (摘译自 ESTC, 纯粹为了个人练习)
184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萨下,普上,奥上下?
热度 1 xupeiyang 2012-5-7 09:05
萨下,普上,奥上下?
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拉开竞选 连任 序幕,当天连跑俄亥俄与弗吉尼亚两个重要的“摇摆州”,举行声势浩大的竞选集会。在讲话中,奥巴马以最新竞选口号“前进”为关键词,列举成就,展望未来,号召选民“向前看”,以助其连任。不过,观察人士认为,由于共和党全力“狙击”,奥巴马前进之路难以一帆风顺。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587 次阅读|1 个评论
所谓“异类”
热度 9 陈安博士 2012-5-6 05:03
现阶段,我们不能对“异类”要求太高。 其实, 只要假话坚决不说,真话说到允许范围的边界上,就算异类了。 再或者, 不主动拍马,被迫说两句的时候也仅仅点到为止,而非主动谄媚,也算异类了。 对于母校,对于母校校长,也如此。 好像对于异类的要求目前也就能到这个地步了。 至少,我们不能维护起上级领导(或校长)的错误来,还能做到振振有词地为之辩护,还能引经据典地为之张目,把自己的知识用在了隐恶上而不自知,这总不能算做异类吧。 事实上,即便美国总统犯下同样的错误,我们总也不能说:因为美国总统也有类似的错,人家成了佳话;所以我们校长的错就是可以理解的,也应该将其打造成佳话。 而且还敢对着更多人公开地说,或许还能引来现场的掌声一片,这是不是过了点呀。 想到了异端的权利 想到了多数人暴政 还想到了宽容 当然,这些都是在异类之上的大概念了 一时还轮不到这些呢,不过,脑子里暂且过一下吧
个人分类: 事论|3295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特别代表国务卿克林顿和财长盖特纳
whyhoo 2012-5-4 10:46
2012年5月3日晚,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来京出席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克林顿国务卿和盖特纳财政部长。   习近平表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已成为培育互信、深化合作、管控分歧的重要平台,富有成果,祝愿本轮对话取得成功,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   习近平强调,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关于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共识,为双方探索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原则。中美作为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既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和信心,也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耐心和智慧。双方应持续不断增进相互了解信任,深化互利共赢格局,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合作,促进人民友好。今年对中美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希望美方着眼大局和长远,排除干扰,与中方共同努力,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克林顿表示,在本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坦诚、深入交流,取得重要进展,体现了两国合作伙伴关系精神。美中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史无前例,确实如同“摸着石头过河”,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双方要坚持对话,扩大交流,增进互信,缩小分歧,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盖特纳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方正在推进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财政金融改革令人鼓舞。美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等参加会见。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28642.htm
个人分类: 外交|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氏微博】美国总统吐了,可苏维埃主席绝不会吐
热度 40 陈安博士 2012-4-29 14:29
  美国总统罗斯福(西奥德,后来那个罗斯福的长辈)面对《屠场》里描述的制造销售食品的极端恶心情形,张口吐了,扬手把香肠扔了。   因为他吃的东西和百姓们吃到的东西是一个来源的。   斯大林就不会吐,因为他的食物来源是完全独立于百姓的,是特供食品。据说,一些国家的特供品制度正是来自苏联。   甚至,部级以上都是特供的,副部级是半特供,里面毕竟还有让他们放心食用的东西;而局级则是四分之一特供的,处级八分之一。特定行业,处级、副处级也是完全特供。   所以,前苏联的官员们看到恶心人的新闻,绝对不会吐出来——他们放心着呢。   如此,美国最后会干净,而苏联的食品绝对不会本质干净,只会部分干净。   于是,美国社会总体进步了,苏联只好整体垮台。
个人分类: 史论|4821 次阅读|74 个评论
奥巴驴即将下台?
yhuaze 2012-4-26 10:23
罗姆尼已作为共和党候选人与现任总统奥巴马角逐下一届美国总统。结合当下美国国内外形势,我判定罗姆尼必将成为下任美国总统,奥巴驴将有可能像老布什那样下台。 做出这样的判断基于以下两个理由: (1)美国政治家一向以强硬著称,以反共著称。 当下美国急需靠霸权寻找出路,靠霸权开辟海外市场。只有充分发挥霸权优势,才能摆脱或者转嫁美国的经济危机,只有最大限度地运用霸权,才能确保美国一超独大,只有全力依靠霸权,美国才能战胜伊斯兰主义还是共产主义的挑战。充分发挥霸权力量,就需要奉行强硬的对外政策,就需要无所顾忌的人物出现。 罗姆尼对内对外都以强硬著称,奥巴驴和稀泥政策显然展示的不是肌肉。罗姆尼显然是合格的人选。 (2)保守势力支持罗姆尼 众所周知,美国内保守势力强劲,鹰派实力强大。罗姆尼特别对这些人胃口。什么军工企业正等着罗姆尼发动战争,刺激消费呢,那像奥巴驴这几年什么都没搞好。银子来不了,战争打不起来。 奥巴驴黯然失色,螺母牛必将腾空而出.......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1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学图书馆:不应在“边缘”
whyhoo 2012-4-8 18:59
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戴维·乔丹说:“一个伟大的图书馆是建立一所伟大的学府的必然要素。”   从本期开始,文教周刊推出“关注高校图书馆”系列报道,分别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高校图书馆资源如何更好实现共享以惠及社会公众、高校图书馆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如何实现功能转变三个角度来剖析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与未来。   说起世界大学图书馆,总有一些事让人津津乐道,甚至心潮澎湃。   在牛津,如果有游人问起,“请问,牛津大学在哪里?”当地人会自豪地指路,“看到那座雄伟的图书馆了吗?就在那里。”   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曾有5位美国总统、30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那里学习过。其20条经典训诫,更是为人熟知:“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或华丽辉煌、或质朴敦厚。那不仅是一栋栋放满书籍的大楼,更是一个个智慧碰撞、深刻研讨的地方,一种历史积累与文化积淀的象征。   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戴维·乔丹曾感慨:“一个伟大的图书馆是建立一所伟大的学府的必然要素。”   中国大学的图书馆,也曾一度因毛泽东、李大钊、章士钊等名人学者的缘故,成为大学青年学子心中最为向往的神圣之地。   目前,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境遇如何?与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内忧”与“外患”——购置图书只为填充书架 经费增长难以跟上涨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势头不错,但是,水平仍参差不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在朝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建设稳步迈进,一些馆的硬件设施已同国外知名高校不相上下。   但是,985院校与211院校之外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却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理念落后等问题。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学校平时并不重视图书馆建设,每逢教育部教学评估才一次性购置大量图书,填充数量。“图书出版是有规律的,图书购置是一门科学,不以保障质量为前提的图书购置,令人心痛。”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说。   “应当承认,十几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之前的建设缓慢,甚至停滞,令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水平与目前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水平还有差距。”有学者指出,“建设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对于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性仍未得到应有重视。中国高校图书馆还普遍面临地位不高、经费不充裕的困扰。”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里还位于比较边缘的地位。图书馆馆长,过去一般都是由社会名流、学术大家来担任,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是素质相当高的人来担任。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馆长的地位不如学院院长和一些系主任。学校并不将图书馆视为教学科研单位,而是视其为普通行政职能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大椿介绍,“国外知名大学对图书馆十分重视,图书馆馆长的声望与地位要高于一般的教授,是仅次于教务长与总务长的角色。”   “尽管在大学里,我们不应该用行政化的眼光来看待馆长的角色,但是,大学图书馆的馆长应该由具有相当高素质的人来担任。”刘大椿强调。   除面临在学校内位置相对“边缘”的“内忧”,高校图书馆还面临“外患”。   据介绍,目前大学图书馆每年的图书购置包括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以及各种电子资源等。其中,外文期刊和数据库的购置费用占支出比重很大。一些国外的出版商因其业内的垄断地位,“贪婪”地盘剥着中国的高校。   朱强介绍,“几年前,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曾联合发表声明,抵制其收费的快速增长,才使得收费从年增长22%的势头,降为目前的年7%到8%。”“即便这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因为出版商的费用有一个年均8%的自然增长,但是,图书馆的经费却无法实现同幅增长。”朱强介绍,“尽管学校非常支持图书馆的发展,也体谅到图书馆的现实困难。但连年增长的费用从何而来,依然困扰着我们。”   还要强调的是,在与国外出版商的“较量”中,中国的图书馆显然处于下风。“出版商声称,中国一所学校的文献下载量就超过很多国家一个国家的用量。但是,服务器设在出版商那里,我们只有访问权,他们所谓的下载量,我们根本无从统计。”朱强介绍。    “新问题”与“老问题”——仓储功能不断降低 空间需求仍在增长   新老问题交织,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困难。   先说新问题,从几年前开始,图书馆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就是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TIME》甚至直接以《电子书让图书馆没戏唱了?》为题目刊发文章。   记者从北大图书馆了解到,从2006年到201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外借图书册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100余万册,逐渐减少为2011年的不到70万册。而与之相反,电子资源的检索频次却有了翻倍的增长,从2006年的1000余万次,增长为2011年的3000余万次。   有学者在文章中分析,“传统图书馆担负着存储文献的重任,同时它还以其建筑本身成为人文和学术精神的象征。在数字信息时代,这两种功能都遭受了挑战。图书馆馆藏正逐步走向数字化,实物馆藏逐渐为电子版本所替代。数字文献的出现,大大节省了空间; 而读者可以通过远程登录阅读、获取数字图书及期刊。图书馆的仓储功能在不断降低。”   再看老问题。资源相对紧张,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是国内高校图书馆面临的老问题。记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采访时仔细观察了图书馆的每一层,偌大的图书馆提供了几千个座位,却几乎没有一个座位是空的。“国外高校图书馆,很难看到占座的现象。对于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来说,先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用书和空间需求依然是主要矛盾。很多从国外借鉴的新理念、新手段要在遵照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琪介绍。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存在很多差异性,比如,国外大学图书馆可以24小时开放,但是我们做不到,这与读者的素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刘大椿介绍。    “智慧”与“服务”——营建大学的精神家园 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图书馆该承担怎样的功能?图书馆学界有一种说法,“为书找人,为人找书”。此外,“智慧”与“服务”也是一种经典的提法。简单,却内涵丰富。   如何引领“智慧”,引领高校青年学子的阅读品位与人文素质的提升,如何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提出新的挑战。   几年前,曾有专家提出担忧,“现在有青年不喜欢读书了,这种现象和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有关。”   为此,刘大椿馆长的话深情而深刻:“图书馆是大学的精神家园。读一本好书便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进行对话,图书馆使学子从一开始就占据了精神的制高点。作为维护个体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的手段之一,图书馆是一道精神的屏障,拉开了人与浮躁的功利世界的距离。”   此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高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仅满足于提供资料是不够的。”有专家指出,“应要求高校图书馆馆员具备更为专业的素养。同时,需要馆员真正参与到高水平的课题研究当中去。”   谈及服务,美国图书馆情报学家W·克劳福德和M·戈尔曼认为:“服务的强烈愿望便是成功的图书馆事业的基础。”如果说,原来的图书馆更多的是满足借阅的需要,那么,时代的变化与读者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进一步丰富而多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文献资源服务这个基本功能以外,许多读者对现代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进一步拓展自助服务功能,比如自助借还书,自助复印与扫描;针对不同读者的特点,提供培训、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代查代检等服务,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要等。   “特色,也是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应着力加强的。”刘大椿强调,“硬件设施的追赶不难,但是,理念的先进与特色的形成却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理念的先进,首先表现在藏书的理念上,目前,一些国外大学图书馆对中国图书的收藏可能比我们还全。中国的学者做中国文化的研究,却只能从国外的图书馆里查到资料,这不应成为常态。”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kj/jygc/201204/t20120406_149652.htm
个人分类: 教育|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锦涛在首尔会见奥巴马建设性的深入交换了意见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3-26 22:26
胡锦涛在首尔会见奥巴马建设性的深入交换了意见 3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尔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 两国元首就进一步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积极重要共识。会晤是富有建设性的。 胡锦涛表示,奥巴马总统就职3年来,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两国在双边重要领域以及应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富有成效。特别是双方决定共同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为中美关系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维护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大局,事关中美两国利益和两国人民福祉,也会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产生重要影响。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不断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沿着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的正确轨道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胡锦涛就两国关系发展提出4点建议。一是坚持合作伙伴关系大方向,坚持不懈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二是全方位拓展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努力开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务实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和地方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三是确保中美在亚太良性互动,中方尊重美方在亚太的存在和正当利益,欢迎美方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希望美方充分考虑中方利益关切并予切实尊重;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对话,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四是继续为中美关系注入动力,采取更多灵活方式,确保两国高层及时开展高质量的战略沟通。中方欢迎美方今年来华举行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以及战略安全对话,就发展中美合作谈出新共识新举措。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胡锦涛强调,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一些经贸摩擦是在两国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过程中发生的,应该在合作过程中以合作方式逐步解决。美国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有利于扩大对华出口、拉动美国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平衡中美贸易,希望美方采取实际步骤。 关于人民币汇率,胡锦涛指出,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已升值30%。美国贸易逆差和失业等结构性问题不是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解决不了美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中方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奥巴马表示,我就任总统后,同胡锦涛主席已举行了11次会晤,这充分反映出双方对保持良好美中关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双方通过一系列高层交往和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机制坦诚深入沟通,增进了互信,深化了合作,并以建设性方式有效处理分歧和摩擦,取得了积极成果,美方对此感到满意。美方期待着就双边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同中方加强对话、协调、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这对美中两国、对世界都至关重要。上个月,美中双方共同纪念了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美方愿同中方继续一道努力,在下一个40年将美中关系建设得更好。 奥巴马表示,不久前,美中双方发表了《关于加强美中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证明美中通过接触对话可以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取得更多成果。美方正在着手解决美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问题,欢迎中国企业扩大对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并将采取更多便利措施。 双方就朝鲜宣布将发射卫星和当前朝鲜半岛局势深入交换了意见。 在听取奥巴马介绍了美方立场后,胡锦涛强调,中方对事态发展表示关切和忧虑,呼吁有关各方着眼大局和长远,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外交途径、以和平方式妥善解决有关问题,维护半岛及东北亚和平稳定,这符合各方共同利益。长期以来,中方为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作出了不懈努力。 希望美朝继续接触对话,维护已达成的共识,改善相互关系。 中方愿同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发挥建设性作用。 双方还就伊朗、叙利亚、南北苏丹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令计划、王沪宁、戴秉国等参加会见。
个人分类: 其它|1276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专题博文目录(2007-2011)
黄安年 2012-2-17 07:23
美国总统国情 咨文 专题博文目录( 2007-2011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2 月 17 日 ( 北京时间 ) 发布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 , 现在发布国情 咨文 专题博文目录( 2007-2011 ),编号是笔者美国问题论著索引目录的顺序号。 2220.1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 *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的查询及其它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7 月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71) * 关于美国总统国情咨文的博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 月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260 * 美国国情咨文之我见(黄安年博文目录),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 月25 日 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7789 2220.1.1 从华盛顿总统到麦金莱总统的国情咨文 2220.1.2 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国情咨文 2220.1.3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总统的国情咨文 2220.1.4 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总统的国情咨文 2220.1.5 克 林顿总统国情咨文 * 收看克林顿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实况随感 (2000 年 1 月 27-28 日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1 月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998) 2220.1.6 小布什总统国情咨文 * 从国情咨文看布什第二任期的经济政策走向,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4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901 ) * 我看布什跛鴨总统的 2007 年国情咨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1 月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912) * 我看布什跛鴨总统最后一年的 2008 年国情咨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1 月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133) * 转发文章 : 美国 2008 年國情咨文(全文) (2008 年1 月28 日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1 月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172) 2220.1.7 奥巴马总统国情咨文 *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 2010 年国情咨文 (1 月28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 月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258 * 奥巴马总统 2010 年国情咨文对外政策部分传递什么信息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 月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360 * 奥巴马总统国情咨文演说传递什么信息 ? ( 2011 年 1 月 25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 月27 日 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8263 *130, 奥巴马国情咨文提出 “以中国为榜样进行 change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 月27 日 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8368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2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whyhoo 2012-2-15 09:22
人民网华盛顿2月14日电 (记者杜尚泽、温宪、王恬)当地时间2月14日上午,正在美国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习近平首先转达了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的诚挚问候。他说,胡锦涛主席委托我向总统先生转交他对您不久前来信的复信。胡主席在信中积极评价过去一年中美关系的总体发展,强调2012年对中美两国和中美关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表示重视总统先生就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所表达的意见,重申愿与总统先生共同努力,落实好他去年年初访美期间与您达成的共识,把握机遇、克服挑战,把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好、发展好,推动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发展。   习近平说,总统先生就职3年来重视并致力于推进中美关系,多次表示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和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我们对此表示赞赏。习近平表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积极发展势头,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世界上也产生了重要积极影响。我希望通过此访,促进两国关系沿着胡锦涛主席同总统先生一道确定的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正确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习近平说,今天上午我和拜登副总统进行了很好的会谈,我们再次确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我们两国利益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做朋友、做伙伴,是中美双方唯一正确的选项。中方期待同美方增进信任、巩固共识、扩大合作、管控分歧,希望本着平等协商、双向互利的原则继续以对话与合作而非保护主义的方式处理彼此经贸摩擦,努力维护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基本格局。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双方也要多协调、多合作,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共同发挥建设性、负责任的作用。   习近平说,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中方赞赏美方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希望美方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以实际行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和中美关系大局。   奥巴马热烈欢迎习副主席访美,感谢习副主席转交的胡锦涛主席的亲署信,并回顾了去年以来与胡主席、温总理等中国领导人会晤交流共同推进中美关系所取得的进展,请习副主席转达他对胡主席等中国领导人的问候,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与胡主席等中国领导人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奥巴马表示,我坚定地致力于推进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美中合作伙伴关系。美方欢迎中国和平发展,认为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中国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奥巴马重申坚持基于美中三个联合公报的一个中国政策,拒绝任何“台独”主张,希望看到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继续发展。奥巴马说,在当前形势下,美中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至关重要。美方愿与中方加强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和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叙利亚局势等问题上的对话、协调与合作。   双方还就两国经贸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美国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克林顿等参加会见。 原文见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114014.html
个人分类: 外交|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年初七,我一不小心收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邮件!!!
热度 1 hzluan 2012-1-29 15:36
见下: Good afternoon, Today, I was in Michigan. Yesterday, it was Colorado and Nevada. Before that, it was Iowa and Arizona. The day after I delivered my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to Congress, I took off to connect with ordinary Americans around the country, talk more about our Blueprint for an America Built to Last, and get some feedback. That's why I'm writing you. On Monday we'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a little different. At 5:30 p.m. ET, I'll walk into the Roosevelt Room across the hall from the Oval Office, take a seat, and kick-off the first-ever completely virtual town hall from the White House. All week, people have been voting on questions and submitting their own, and a few of them will join me for a live chat. This is going to be an exciting way to talk about the steps that we need to take together at this make-or-break moment for the middle class. We have to foster a new era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 -- rewarding companies for keeping jobs here at home and eliminating tax breaks for those who ship jobs overseas. We have to invest in homegrown en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 starting with an all-out, all-of-the-above energy strategy that's cleaner, cheaper, and full of new jobs. We have to build an economy that works for everyone -- where every hard working American gets a fair shot, everyone does their fair share, and the rules are the same from top to bottom. I'm ready to get started, but I know you have questions and ideas for ways to help. So let's hear them. Thank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This email was sent to hzluan@163.com . Please do not reply to this email. The White House • 1600 Pennsylvania Ave NW • Washington, DC 20500 • 202-456-1111 try{parent.JS.modules .content.setHeight();}catch(e){}
个人分类: 这是生活|270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领导(转帖)2011-1205
xianlaoguo 2012-1-23 21:10
美国总统说过,我们不知道哪辆校车里的孩子将来会是美国的总统。所以校车安全性是中国的40倍。 中国领导人知道,不论哪辆校车里的孩子都不会是中国的主席。因为领导的孩子不会坐校车。 几万元的校车,装60多个学生。几十万元的公车,装一个领导干部。 他们对医疗不重视,因为他们有高干病房; 他们对教育不重视,因为他们的孩子留洋; 他们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有特供食品; 他们对堵车不重视,因为他们出行警车开道; 他们对国家未来不重视,因为他们妻儿已经移民美国! 他们对维稳很重视,因为他们怕失去这些!这就是我们的领导! 能买光全世界的飞机,却买不起一辆校车; 能把卫星送入太空,却造不了一座小桥; 能给别国花数亿,却不肯多几所小学; 一年能吃掉几十艘航母,却逼着孩子捐出午饭钱.
1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表SCI修改意见
scutyu 2012-1-13 09:19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今天我们的时代可以说:“不但要问中国还有什么问题,而且要问你可以为中国解决什么问题” (ask not only what problems China has, but also what problems you can solve for China)。 ( 1 )审稿人是上帝,不管是挖苦还是赞美你的工作,先虚心接受 , 来一句: Thank the reviewers for these preciou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 2 )所有 comments ,必须一一响应: Point by point: comments and response (3) 当能容易满足审稿人要求时,必须尽量满足,补充实验,补充结果比较,补充文献参考,补充实验描述,补充各色各样的内容。 (4) 当根本无法满足审稿人要求时,比如要你比较算法性能,而你实在无法操作,你得说你已经努力的实施这个实验,但是因为很多的客观原因而无法实施,把过程和结果在报告里列出来,而且我已经在论文里 review 了相关于比较对象或者相似实验的论文给读者提供更多参考性意见,同时列举在 Responding Report 里,需要说明将来一旦可行了,必然完整进行这个实验。 (5) 当审稿人质疑你的模型和实验结果时,就需要旁征博引(其他文献),补充过程和实验细节,额外的在 Responding Report 里增加一些容易实现的实验结果来增强审稿人信心。 (6) 当审稿人需要你验证某些方法和结论时,而你无法说明的时候,除了补充一些引用说明外,还需要特别指出: This is an interesting open issue, and we will continue to …... 。 ( 7 )当审稿人指出你的英文质量有问题时(发表了几十个文章,我还是经常被质疑):需要在文章里尽量找错误,但是同时要在 response report 里一一列出来,使得审稿人认为你已经尽力了(我是中国人,洋文能看懂就可以了)。 ( 8 )尽量把 revision part 一一列在 response report 里相应的地方,而不要让审稿人到文章中去找你修改的地方。 ( 9 )尽量使得文章格式符合该期刊格式 ( 10 )顶级期刊往往有多于 3 个审稿人,必须认真对待,留足够的修改时间, 1 年 1-2 个顶级期刊(专业前五,非NSC之类)发表足矣,就少费点心思在次点的期刊上吧,或者就放弃(这个需要等到了一定层次,呵呵)。 ( 11 )字体一般 11 号和 1.5 倍行距刚好,大了或小了都感觉累,累了自然就给刁钻的 Judgement 了
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佬,有来无还! (我的评论,原创博文)
热度 7 xupeiyang 2012-1-11 07:46
编辑,看不懂吗?! 难道科研人员不需要,不应该开展评论和讨论吗?! 美国佬,有来无还!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278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对美防务战略调整既需警惕又要淡定
whyhoo 2012-1-10 12:34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战略报告,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美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将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其意图何在,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意图何在 美国转向亚太的目的有四: 其一,正如报告的题目所昭示的那样,就是要“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在亚太地区争当霸主,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安全力量格局。 其二,搭亚太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解决国内经济困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境况下,与陷入欧债危机的欧洲相比较,亚太地区成为促使全球经济提速的引擎,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一半以上都在亚太地区,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必然要向亚太地区倾斜。 其三,在亚太地区兴风作浪,利用矛盾拉帮结派。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五大军事同盟,最近,美国又与一些南海声索国加强了军事联系。美国此举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尽管美国大幅削减军费,但美国对他们的安全承诺不会降低。 其四,在亚太地区提前布局谋势,遏制中国崛起。尽管一些美国政要“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宣称此举不是针对中国,但这只是欲盖弥彰。放眼看去,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化与五大军事同盟的关系,调整五大军事基地群的部署,在中国周边寻求更多的军事基地准入权,开发更多可资利用的战略伙伴和资源,加强针对中国的战略侦察和联合军事演习,谁能相信你不是针对中国?不是冷战思维的回归? 美国想的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美国这次防务战略调整是在美国战略收缩期的调整,貌似咄咄逼人,实际上是以攻为守。理由有三: 其一,这次战略调整是迟来的调整。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认为已经基本把巴尔干半岛摆平,为了保持全球战略平衡,原先以欧洲为重点的战略布局可以朝亚太地区倾斜了,但由于“9·11事件”的到来,使美国推迟了本已着手开始的战略调整。因此,这次调整是上一次调整的继续,但这次调整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脱欧入亚”。地缘战略家斯皮克曼认为,谁统治了欧亚,谁就控制世界的命运。欧亚权力平衡会直接影响美国,美国不会置欧洲于不顾,它仍然会“东张西望”,欧亚兼顾,这就极大地分散了它的战略力量。 其二,这次战略调整是美国在经济不景气下的无奈之举。美国的战略调整除了在冷战时期与苏联严重对峙和在越南战争后期的战略调整外,大多是在战略扩张期的主动调整。而这次调整是在美国经济遭到金融危机重创,经济提升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面临预算大幅削减压力下的一种被动调整,而且面临着美国总统大选的严峻局面。美国的军力一向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但现在经济出了问题,囊中羞涩,不得不裁减军队,推迟包括大型航母在内的武器研发项目。连自己军队的发展都困难重重,美国还有多少本钱用于亚太?须知,部署调整是需要钱的。 其三,这次调整是美国经历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的战略收缩。两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财力物力,战争后遗症将长期困扰美国。恐怖主义越反越烈,旧的武装冲突尚未结束,新的“发火点”又在酝酿之中。美国意识到它已经无力再奉行“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不得不改为“确保打赢一场战争,同时,遏制另一场战争”的新战略。此时的美国,已经不可能十指摊开,他必须握拢拳头,这就叫做“色厉内荏”。因为美国树敌太多,防不胜防,按下葫芦浮起瓢,你把军事战略重心移向亚太地区,“后院起火”怎么办? 应对美国战略重心调整,一要警惕,二要淡定 面对此次美国战略重心调整,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保持高度警惕,但也不必大惊小怪,要照走自己的路。一富国,二强军,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谁也奈何我不得。美国怕我们什么?就怕中国强盛,所以才千方百计干扰我们的发展,我们偏偏不为其所动,专心致志谋发展。美国还怕我们什么?怕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千方百计挑拨离间、拉帮结派,给我们的发展制造阻力。我们则要纵横捭阖,巧施外交,把朋友争取得越多越好,把对立面化解得越少越好。这方面我们应有足够的自信。中国爱好和平,世界有目共睹。有些国家受尽了美国的欺侮,现在出于自身利益又和美国走在了一起,但本质上是搞不到一起的,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美国最怕我们什么?就是怕中国有一个强大的国防。但是,我们发展国防实力完全是为了自卫,合理合法,有什么不可以?你说中国“威胁”,你首先得让中国感到不受威胁。这就是我们对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的回答。 原文见 http://www.mod.gov.cn/opinion/2012-01/10/content_4336086.htm
个人分类: 国防|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公布新军事战略 海空军力着重亚洲
whyhoo 2012-1-6 10:14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将削减驻欧洲的军队,而加强在亚洲的军力,这个策略不会受削减国防开支所影响。 美国政府官员与分析员则指出,新战略将要求以海空军对付中国与伊朗的威胁,同时放弃需要大批地面部队且持续时间漫长的反叛乱作战。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新军事战略,重点是缩减军队人数,但他表示,这不会削弱美国的军事优势。他说,美国将削减驻欧洲的军队,而加强在亚洲的军力,这个策略不会受削减国防开支所影响。   奥巴马说,美国的新国防战略是削减军队的规模但继续保持军力优势。   “我们的军队将缩减,但世界必须知道的是,美国拥有敏捷灵活,以及准备好对抗各种突发事件与威胁的部队。因此,美国将能将保持我们在军事方面的优势。”   奥巴马星期四上午(新加坡时间昨晚午夜)亲临五角大楼,与国防部长帕内塔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登普西,罕见地一起出席记者会,公布长达8个月的战略计划的检讨结果。 地面部队人数未来10年减10%至15%   早些时候透出的消息说,美国未来也将更重视美军在亚洲的实力,从整体上减少对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注意力。   此外,美国未来10年会把地面部队人数减少10%至15%,同时加大对海空力量的投资。 据了解,这次的检讨是由前防长盖茨提出的。当时奥巴马总统要求国防部,在不损害美国战略利益的前提下,在12年内削减军事预算约4000亿美元(约5154亿新元)。   白宫前天发表声明说,此检讨“将指导预算应该优先花在哪些项目上,以及推动施政的决策”。   美国政府官员与分析员指出,新战略将要求以海空军对付中国与伊朗的威胁,同时放弃需要大批地面部队且持续时间漫长的反叛乱作战。   要求匿名的国防部官员告诉法新社,这个战略呼应了美国防长帕内塔及其他高级官员稍早时的主张,即建立规模较小且更灵活的部队,增强美军在亚洲的重要性,并在中东维持强大的海军军力。   此外,美国还将放弃长期坚持的“要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目标。   美军未来的目标将是打赢一场主要战争的同时,有能力应对和“毁掉”第二个敌手的任何侵略意图。   一名官员解释说:“利比亚的例子可以证明,没必要一直维持地面部队。”   他补充说:“我们要让战略更加完善,更切合实际需要。”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指出,随着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结束,重新评估美军在海外扮演的角色是恰当的。   柯比说:“从作战的角度来看,现在是时候检讨美军目前的作为,以及未来10到15年应有的作为或应该准备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将计划中的国防开支削减1万多亿美元   为了控制政府的庞大赤字,奥巴马和国会去年针对预算达成了协议,要在今后10年内,将计划中的国防开支削减1万多亿美元。   第一轮削减将使国防开支减少3500亿至约5000亿美元(约4510亿至6442亿新元)。   在国会“超级委员会”未同意削减预算的其他办法之后,国防部面临第二轮全面削减国防开支,可能再削减6000亿美元(约7731亿新元)。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gj/gj120106_001.shtml
个人分类: 国防|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任美国总统中哪些人没有上过大学
热度 2 黄安年 2011-12-26 21:43
历任美国总统中哪些人没有上过大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2 月26 日 发布 笔者《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列出了《历任美国总统的教育、宗教、政党和州属情况》,在 2008 年 2 月 14 日博文增加了小布什总统的资料。至于 2009 年就任美国新总统的奥巴马未统计在内。 从分列表中可以得出结论,并非所有美国总统都是大学毕业或就读于美国名校。以没有上过大学的美国总统为例,就有 9 人 : G ·华盛顿 未上大学; A ·杰克逊 未上大学;M·范布伦 未上大学; Z ·泰勒 未上大学; M ·菲尔莫尔 未上大学; A ·林肯 未上大学; A ·约翰逊 未受学校教育; G ·克利夫兰 未上大学; H ·杜鲁门 未上大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G ·华盛顿、 A ·林肯、 H ·杜鲁门在美国历史上均有重要影响。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资料说明 , 美国的大学教育背景在多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历任美国总统的当选。 **********************************88 历任美国总统的教育、宗教信仰、政党和州属情况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2 月14 日 首发 按:《历任美国总统的教育、宗教、政党和州属情况》发表在笔者编译的《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第 126-127 页,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该书为铅印排版 , 这次在博客上发表是重新录入的,里根总统后的情况则是笔者这次加上的。 总统姓名 教育 宗教信仰 政党 州属 1 G ·华盛顿 未上大学 圣公会 联邦党人 弗吉尼亚 2 J ·亚当斯 哈佛大学毕业 唯一神教派 联邦党人 马萨诸塞 3 T ·杰斐逊 威廉玛丽学院毕业 无特殊教派 民主共和党 弗吉尼亚 4 J ·麦迪逊 普林斯顿大学毕业 圣公会 民主共和党 弗吉尼亚 5 J ·门罗 威廉玛丽学院肄业 圣公会 民主共和党 弗吉尼亚 6 J · Q. 亚当斯 哈佛学院毕业 唯一神教派 民主共和党 马萨诸塞 7 A ·杰克逊 未上大学 长老会 民主党 田纳西 8 M ·范布伦 未上大学 荷兰改革教会 民主党 纽约 9 W ·哈里逊 汉普顿席德尼学院毕业 圣公会 辉格党 俄亥俄 10 J ·泰莱 威廉玛丽学院毕业 圣公会 辉格党 弗吉尼亚 11 J ·波尔克 北卡罗来纳大学毕业 长老会 民主党 田纳西 12 Z ·泰勒 未上大学 圣公会 辉格党 路易斯安那 13 M ·菲尔莫尔 未上大学 唯一神教派 辉格党 纽约 14 F ·皮尔斯 鲍杜因学院毕业 圣公会 民主党 新罕布什尔 15 J ·布坎南 狄金森学院毕业 长老会 民主党 宾夕法尼亚 16 A ·林肯 未上大学 无特殊教派 共和党 伊利诺伊 17 A ·约翰逊 未受学校教育 无特殊教派 民主党 田纳西 18 U ·格兰特 西点军校毕业 美以美教 共和党 伊利诺伊 19 R ·海斯 哈佛学院毕业 无特殊教派 共和党 俄亥俄 20 . J ·葛菲尔德 威廉斯学院毕业 基督圣教徒 共和党 俄亥俄 21 . C ·亚瑟 联合学院毕业 圣公会 共和党 纽约 22 24 G ·克利夫兰 未上大学 长老会 民主党 纽约 23 B ·哈里森 迈阿密大学毕业 长老会 共和党 印第安纳 25 W ·麦金莱 阿勒根尼学院毕业 美以美教 共和党 俄亥俄 26 T ·罗斯福 哈佛学院毕业 荷兰改革教会 共和党 纽约 27 W ·塔夫脱 耶鲁大学毕业 唯一神教派 共和党 俄亥俄 28 W ·威尔逊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长老会 民主党 新泽西 29 W ·哈定 俄亥俄中央学院毕业 浸信会 共和党 俄亥俄 30 C ·柯立芝 阿默斯特学院毕业 公理会 共和党 马萨诸塞 31 H ·胡佛 斯丹福大学毕业 教友派 共和党 加利福尼亚 32 F ·罗斯福 哈佛大学毕业 圣公会 民主党 纽约 33 H ·杜鲁门 未上大学 浸信会 民主党 密苏里 34 D ·艾森豪威尔 西点军校毕业 长老会 共和党 纽约 35 J ·肯尼迪 哈佛学院毕业 天主教 民主党 马萨诸塞 36 L ·约翰逊 西南德克萨斯州立学院毕业 基督圣教徒 民主党 马萨诸塞 37 R ·尼克松 惠第尔学院、杜克大学毕业 教友派 共和党 纽约 38 G ·福特 密执安大学、耶鲁大学毕业 圣公会 共和党 密执安 39 J ·卡特 佐治亚技术研究院 浸信会 民主党 佐治亚 40 R ·里根 尤雷卡学院 基督圣教徒 共和党 加利福尼亚 41 G ·布什 耶鲁大学毕业 基督教徒 共和党 得克萨斯 42 B ·克林顿 耶鲁大学法学博士 基督教徒 民主党 阿肯色 43 G · W. 布什 耶鲁大学历史学士学位 基督教徒 共和党 得克萨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5750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6717 次阅读|6 个评论
老年性痴呆与维生素B12
热度 2 gl6866 2011-12-23 22:14
最近我母亲与我们共同生活。但是,我们却发现她越来越糊涂了,老糊涂了。真是这样吗?是否果真罹患早老年性痴呆了?这的确令我们感到很沮丧。美国前总统里根就得了这种病,里根的夫人南希把守护丈夫的“事业”称为“漫长的告别。”但我母亲可不是美国总统,哪里有那么好的条件呢?不过,无论客观条件一样与否,病情却都是一样的。 我母亲也有80多岁了,自从我父亲过世以后,她似乎就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一般来说,伴侣过世三年,另一半也会从先前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可是我母亲没有。不仅没有,而且还有加重的迹象。母亲患有较严重的抑郁症,心理医生拿她都没办法。我们也知道,抑郁症很难治愈。这就需要做小辈的格外耐心。虽然,觉得母亲有点儿像患了早老年痴呆症,但又觉得不像,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母亲一直在吃抗抑郁的药物,如舍曲林之类的。据说这都是首位的抗抑郁的药物了。但还是没有用,她不仅糊涂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差。有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可是有的事情又一点儿也记不住了。这或许是早老年痴呆的初期表现吧。由于记性不好,让她的脾气变得非常焦躁,和她生气不得。母亲养育我们一生,该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另外她还是病人,与她生气更是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尽量都依着她的意愿。 后来,我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一篇文章:It Could Be Old Age, or It Could Be Low B12(也许是年纪大了,或许是缺少B12)。从那篇文章描述的主人公的情况来看,有许多地方与我母亲相类似。如果是缺B12而使她焦虑不安,那也许会好办。B12是人体一种必需的维生素,对发育和保持神经系统健康都是必须的。此外它对DNA及血细胞的生成也至关重要。严重的B12缺乏会导致贫血,贫血很容易查。但对于那些不是很缺乏B12的人而言,则会有肌肉无力、易疲劳、摇晃、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低血压、沮丧以及心情的紊乱,还有就是像记忆力下降这样的认知问题。 以前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从看了这篇文章后,我们除了给老妈吃她平常的药之外,还加上了B12。最近一段时间,老妈的情况有些好转,但记忆力还是选择性的,对她有利的都能记住;对她不利的则不记得了。嗨,也不知老妈是故意的还是真病了。服用一段时间的B12试试吧。如果真的有效,那真是我们修来的福气了。
个人分类: 人物记事|36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总理仅仅亲民是不够的
热度 5 hanshiqing 2011-12-22 21:36
国家领导人仅仅表现为亲民是不够的。 什么是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必须具备的呢? 必须要有作为。他要能建立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并且执行,监督好制度和人员的运行情况。 不能什么场合都要总理亲临救场,管理的概要是每个职位都能获得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什么职位都能有合适的人和正确的流程管理好! 温州动车事故,我感动于总理的辛苦,但不代表管理好了国家! 当然,在一个以说假话和套话为习惯的政府和官员的国度,一个亲民的总理的出现已经能让百姓很感动了! 但长久以来,中华民族缺乏的不是感性,而是理性。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为什么在世人心中拥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因为他开创了美国总统竞选,制度完善的先河! 由此也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美国!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351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许通美:如何看待美国“重返亚洲”
whyhoo 2011-12-5 14:05
在最近于夏威夷檀香山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财政部长会议、美国总统奥巴马于澳大利亚议会发表演讲、峇厘岛的东亚峰会、及美国国务卿希拉莉于《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撰写有见地的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America’s Pacific Century)后,美国外交政策焦点转向亚太地区便成了目前最热门的课题。   这个会议的目的,是评估奥巴马政府把重心转移到这个区域的实质内容和意义,并了解亚太地区国家的反应,或它们将如何对这改变作出反应。   我将探讨下列三个问题。 美国的七大论点   问题一:美国到底做出了什么建议?   据我了解,建议包括了七个论点。第一,美国是太平洋强国和区域内强国,不是外来势力。因此,美国对区域有长期的义务,也将留在区域内。第二,同其他区域比较,美国将更注重这个区域。这是认识到在21世纪,世界上最有活力经济体位于这个区域的事实。此外,这也是认识到经济实力正逐渐从西方转移到东方的事实。除非美国经济和区域的经济体联结,奥巴马政府增加出口和创造就业的双重经济目标将不能实现。   第三,在撤离伊拉克的美军和减少驻阿富汗美国士兵的人数后,美国将加强美军在本区域的影响。美国最近决定派250名海军陆战队员进驻达尔文,并把数目增加至2500,便显示了它的用意。第四,美国会在贸易、投资和商业交易上加深同区域的经济联系。近年,美国已被欧盟和中国占去一些地盘。比如,美国原来一直是亚细安和其成员国的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现在只排名第三或四。不过,以同亚洲国家签署的双边或整体自由贸易协定的数目来说,美国虽落后中国,却仍然领先欧盟。 第五,美国将为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盟友关系注入新活力。第六,美国将利用“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主要工具,来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并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融合。第七,美国提升了亚细安的重要性。最近,奥巴马总统在峇厘岛举行他同亚细安国家首脑(包括缅甸领导人)的第三次年度峰会。奥巴马愿意同缅甸接触,并鼓励它在民主道路上前进,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改变。   问题二:美国政策是针对中国吗?   媒体喜欢争议性课题。因此,许多记者和评论员选择把美国的政策解读为针对中国,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来自政府和国会内美国领导人日益反中国的论调,为这样的观点增添了可信度。其实,这样的论调,是为了在明年11月的选举前,争取选民的支持。   我相信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国是正在没落的强国。同样的,我不认为北京应该视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为有损中国的利益。亚洲和亚太区域大到足以容纳一个崛起的中国和一个复兴的美国。 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奥巴马总统已反复重申,抑制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政策。我会进一步的说,即使在一个不同的政府的领导下,美国尝试抑制或阻碍中国的崛起也不会成功。依我看,中国的崛起是势不可挡的。   我在中国的一些朋友,怀疑美国正尝试建立一个反中国的联盟,成员包括美国盟友和其他民主国家。我不认为这是奥巴马总统的政策,虽然我承认一些美国人可能希望这么做。然而,即使美国将来的一个政府尝试这样做,它也不会成功。以亚细安为例,它永远不会加入这样的联盟。亚细安不害怕中国日益繁荣、强大和具有影响力。亚细安已从中国的繁荣受惠,也决意同中国保持友好和合作的关系。不过,亚细安已向中国清楚表示,它的睦邻及和平发展的政策,正在南中国海受到考验。   我在美国时,经常被问亚细安是不是支持中国。我在中国时,则经常被问亚细安是不是支持美国。我每次都回答说,亚细安最重要的是支持亚细安。的确,在亚细安这个大家庭里,一些成员国同美国比较亲近,另外一些则同中国比较亲近。然而,作为一个区域组织,亚细安是中立的,也不会支持任何强国来反对其他强国。它的目标是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交往,和把它们纳入一个合作的框架,来推动我们这个区域的和平及稳定。这正是亚细安邀请美国和俄罗斯参与东亚峰会的原因;也是亚细安同所有主要区域强国,包括美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的原因。   我也不认为印度会加入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反中国联盟。印度是与中国有一些分歧,双方也缺乏互信,但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的利益。正如印度总理曼莫汉星时常说的,世界之大足以容纳一个崛起的中国和一个崛起的印度。我相信印度会遵从尼赫鲁的遗志,在世界上追寻自己的道路。   问题三:“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是不是美国用来对抗亚细安+3自由贸易协定的工具? 北京有一种TPP是美国设计来抗衡亚细安+3自由贸易协定的看法。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TPP不是美国人发起的。当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于1994年在茂物开会时,他们采纳了在太平洋实行自由贸易和投资的愿景,并于2010年在发达经济体、于2020年在发展中经济体落实这个愿景。之后,亚太经合组织的企业咨询委员会(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说服组织成员国的领导人,接受建立“亚洲太平洋自由贸易区”(FTAAP)的目标。三个亚太经合组织的小经济体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于2002年开始了TPP的谈判,作为达到FTAAP目标的实际方法。文莱后来也加入谈判。美国是在2008年才加入。   其次,TPP是开放的。任何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只要愿意和能够达到TPP设定的高水平,都可以要求加入。一个规定是现有成员国必须一致同意接受一个新经济体的加入。在2004年开始时只有4个成员的TPP,目前有9个谈判伙伴。在于夏威夷檀香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表示有兴趣加入TPP。我希望中国也会考虑加入。中国不需要被邀请。当TPP得到所有21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的支持时,它将成为FTAAP,茂物的愿景和目标也将获得实现。它将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第三,中国不应该视亚细安+3自由贸易协定、亚细安+6自由贸易协定和TPP为相互排斥的。新加坡认为它们可以互补。我们相信自由贸易和投资可以让所有国家受惠。因此,我们支持所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计划,不论它们是双边、区域、跨区域或全球性的。事实上,一些竞争可以帮助促进经济自由化。 总结:   让我用三个观点来结束演讲。首先,我认为美国在亚太区域的角色是正面的。它发挥了协助维持和平及稳定,还有帮助区域内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发展的作用。因此,我欢迎奥巴马政府把重心转移到亚太。因为美国总统的任期不能超过两届,奥巴马总统应该探讨将美国政策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制度化的方法。   第二,中国的繁荣给区域带来了好处。当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时,世界将期待它在维护国际体系上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也希望中国持续其睦邻的政策,并严格的遵守国际法的规定。   第三,亚细安不希望看到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新冷战。是的,两国之间存在重大的分歧,但也有许多共同的利益。明智的作法,是在利益一致时相互合作,不一致时相互竞争。它们应该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若视彼此为敌手并进行零和游戏的竞争,将是不智的。 作者是我国巡回大使。本文是他在由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Ritsumeikan Asia Pacific University)和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合办的“同美国交往——亚太区域的反应”会议上的主题演讲。叶琦保译。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yl/yl111205_001.shtml
个人分类: 外交|1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构建亚太军事格局的用心
whyhoo 2011-12-2 14:19
美国力图通过军事的强势举措在亚太地区构建一个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政治经济架构,从而构建一个维护有利于美国的安全格局,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稳定。   最近,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亚太之行为标志,美国强势构建亚太军事格局之举开始启动。   其一,美国为实施跨太平洋战略做准备。冷战时期,美国设计了一个跨大西洋战略,建立起北约组织,目的是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对抗,维护其在欧洲的利益,稳固其在西方世界的霸权。美国跨大西洋战略的主要特点是以军事为主,政治经济为辅。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主导的北约不但没有解散反而其成员不断扩大,同时还不断跨出防区发挥作用。这使美国认为其在欧洲的霸权已经稳固下来。进入21世纪后,构建跨太平洋战略、主导亚太地区越来越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一个重要举措。   从目前亚太形势看,美国无力在亚太地区组建一个类似北约的组织,或者说美国这样的主张已经碰壁。美国要称霸全球就不会放弃主导亚太地区的想法。实施跨太平洋战略将是美国力图主导亚太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看,该战略的特点将是政治经济为主,军事为辅,以军事推动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美国目前强势构建亚太地区的军事格局,其目的是推动美国主导的政治经济乃至安全组织的形成。   其二,为遏制美国认为可能出现的威胁其霸权的国家做准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宣称在2015~2020年前不会出现一个威胁美国称霸的全球性对手。美国则把精力主要集中于稳定中东、中亚以及欧洲地区的安全格局和北约的扩大。随着亚太地区力量的发展和力量的分化与重组不断深化,美国开始将精力放在亚太地区,尤其是重点关注西太平洋地区。而由于冷战阵线的消失和全球化不断深入,亚太地区并没有出现一个像冷战时期那样阵营对抗的形势。这使美国无法建立类似北约那样稳定的联盟。这也导致像多国部队这样的“菜单式联盟”或临时性联盟不断出现。   亚太地区出现的多种新兴力量不得不让美国重视:日本和印度正大力扩展影响,提升军事实力,力争在联合国中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日益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在世界上越来越发挥出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作用;俄罗斯正在亚太地区寻找战略支撑恢复世界性大国地位;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以东盟等为平台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等。同时,美国还面对着:印度正在印度洋地区扩大影响,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日益感觉不爽;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盟国却出现离心倾向;东盟在处理许多有关东南亚地区的事务中不合美国心意;西太平洋地区的某些安全问题变得不合美国的期望等。面对如此复杂的亚太形势,美国力图通过军事的强势举措在该地区构建一个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政治经济架构,从而构建一个维护有利于美国的安全格局,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稳定。   其三,迎合国内的右翼势力准备大选。奥巴马上台后采取的各项举措,一方面是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视的方面就是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即为连任成功做准备。从传统上看,美国总统大选前都要一番拿中国说事的表演,以迎合其国内的右翼势力,争取赢得这些人的选票。人们可想而知,奥巴马也不会例外。这也是近期以来美国加大对中国军事压力的一个原因。可以说,目前美国强势构建亚太军事格局,可以看作是奥巴马为连任总统造势开端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四,开启新一轮亚太军事部署。美国强势构建亚太军事格局,更主要的在于其军事上的图谋。从目前欧洲地区的形势看,北约东扩的步伐将会暂歇一个时期,美国转而集中力量经营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随着美军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地撤出,美国把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调整,建立一个强势的军事布局,将是美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这次奥巴马掀起的强势亚太军事格局构建之风,其结果将导致美国进入新一轮的军事部署调整。   目前看,美国进行的这轮亚太军事部署调整的思路将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亚太地区的兵力部署将是全球部署中的重点,全球军事收缩情况下重点加强亚太地区的兵力;二是西太平洋地区的兵力部署重点将从北向南调整,以关岛和澳大利亚作为重点部署地区;保持一线岛链中冲绳战略地位的同时,加大对二线岛链中关岛和澳大利亚两“战略岛”的建设;三是充分发挥澳大利亚的地理优势,使其起到既瞰制西太平洋地区又能控制北印度洋地区的战略作用;四是由原来重视一线岛链建设改为重视二线岛链建设,兵力部署呈现由“接触”布势发挥“压”的作用转为具有“弹性”反应之能力;关岛将成为西太平洋的战略中枢。 (作者:国防大学教授)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gj/gjgc/201112/t20111202_127402.htm
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总统候选人
dongzg101 2011-12-1 22:51
http://www.chnqiang.com/article/2011/1201/mil_54932.shtml
1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李之争与美国总统选举
热度 3 jiahepeng 2011-12-1 10:59
看到昨天刚刚硝烟散尽的方(舟子)李(开复)之争,一下子让人想到了眼下美国总统选举中的波澜起伏。这倒不是因为在方李之争中,方舟子指责过李开复与奥巴马套磁,说自己与奥巴马在哥大政治系同学而实际上李开复离开政治系转学计算机时,奥巴马还没有转学过来;而是因为这几天 2012 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门人选之一、 麻省前州长、共和党大佬罗姆尼 (MittRomney) 正在被媒体围剿,围剿的理由,正是这位候选人言辞前后不一。 罗姆尼应该是 2012 年选举 最有实力的总统候选人之一。他早年从事咨询行业,把著名咨询公司贝恩从危机上拉了出来,还为此为基础创建了贝恩投资,成为美国最赚钱的投资公司之一,并为自己积累了从政的雄厚经济基础。尽管父亲就当过密歇根州的州长,但罗姆尼从政并不顺利,一开始竞选麻省参议员败下阵来,后来改为竞选州长才获得成功。 但罗姆尼不愧是经营高手,在其州长任期,罗姆尼让麻省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在美国最早实现了全民医保,麻省的教育补贴也是全美最高的之一。 尽管罗姆尼经商从政,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但还是被媒体抓住了尾巴,那就是在堕胎问题上,他态度前后不一。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NPR )在这两天的报道中,上来就盖棺定论,那就是“不论罗姆尼先生在堕胎问题上现在如何保守,他对此的公开态度发生了改变。”随后 NPR 直接播出了 罗姆尼 1994 年竞选参议员时的公开演讲:“我认为在美国,堕胎应该合法化。”随后,报道多次引用 罗姆尼的原声,证明他的公开立场前后多么不一致。 堕胎问题是美国社会高度政治化的问题,也是自由派(大部分民主党人,但也包括少数共和党)和保守派的主要分野,但在麻省这种虽然共和党掌权时间更长、但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却是合法的。 而 NPR 和其他媒体的报道似乎无心关注 堕胎问题本身的是非,而只是用大量证据表明,罗姆尼如何前后不一致。这种现象,我们的官员见得多了,但在美国,却是政治人物被围追堵截的最主要方面。君不见,当年克林顿被弹劾,并非是因为他与莱温斯基的不正当关系,而是被人抓了小辫子后还撒谎不承认。 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于公众人物,特别是将来掌管公权力的政治人物,诚实与态度一致,这应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回到方舟子和李开复的争执上:其实看看方舟子所指出的《李开复自传》中的那些大话,实在是比较普遍,不光是重要人物,就是我们自己谈兴大发的时候,也愿意说两句,“兄弟当年和某某大佬”,谁也不会把这个当回事儿。 但对于名人,这就不同了。因为名人,至少只要不是靠“恶心道德”来成名的人,都需要在我等百姓面前起到道德表率的作用。而诚实,当然也是我们所认为的重要的品德之一。对于学界人物而言,就当然更应该如此。 但罗姆尼所面临的情况却与我们的情形有很大不同。在美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有无数张嘴要揭露出可能的不实行为,还有严谨的媒体,可以把 1994 年之后多年的录音资料找出来与现在细致对比。这些材料被抖出来后,就算 罗姆尼阵营反复解释与争辩,很多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已经开始倾斜了。其结果,当然就关系到选票。 但在中国,我们只能靠方舟子等有限几个人(必须承认,在这几个人中,方舟子虽然遭遇到不少火力,但日子还算最好过的)的火眼晶晶。后面的媒体跟进,虽然在极为个别的情况下,能起到点让当事人觉得难受的效果,但只要领导被摆平了,总能挺过来。实在不行还可以做工作,让媒体报道被和谐掉嘛。 即便如此,拜托,方舟子同志,还是请你能把眼睛擦得更亮一点!也希望,被曝光的名人也如开复一样,虽然一开始有点不情愿,但实在穿帮得不行,也勇于承认一点小错吧。
个人分类: 思想评论|368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向奥巴马总统提一个问题
dongzg101 2011-11-26 14:27
向奥巴马总统提一个问题 2011-11-25 09:17:22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奥巴马总统即将来我家做客。如果你对中美关系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请留言。我会选出其中几个问题向总统提问。如果你愿意留下自己的电邮地址,我们将尽可能随后与你取得联系。 杰克 · 罗森 杰克·罗森 Jack Rosen 世界犹太人领袖 美国世界犹太人理事会主席 JackRos 美国犹太裔联合会(美国犹太代表大会)主席,成功企业家,被认为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犹太人之一”。 搜狐微博:http://t.sohu.com/u/201737200 加博友 已关注 取消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分享到: 阅读( 6127 ) | 评论( 100 ) | 引用 (0) | 举报 保护版权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12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洪博培为孔庆东作证:谁是美国搞垮中国的汉奸同盟军
热度 1 jzlei 2011-11-22 11:23
孔庆东教授在微博上以“三妈”问候了“汉奸媒体”对他的骚扰,一时间油锅入水般热闹起来,文匪们聚啸于近百家平面媒体,发起一波又一波围剿孔庆东教授的战役,大有炸平北大,停止地球转动之态势。 孔庆东所指的“汉奸媒体”被“冤枉”了吗?否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境外的反共、反华群体站在了孔庆东教授的对立面一边(比如XX功的网站),就连“美国之音”之类的美国官方意识形态宣传工具也站出来参与围剿孔庆东教授。然而,高举民族主义大旗的孔庆东教授得到了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的鼎力支持,几个参与围剿的媒体网站发起的所谓“投票”,以支持孔庆东教授者占绝对优势而灰溜溜地收场。 今天,又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在其演讲中为孔庆东教授的“三妈”问候对象坐实了证据,这位重量级人物就是前美国驻华大使、下届美国总统竞选人洪博培先生。 在一段美国广播公司CBS播出的总统候选人竞选辩论的视频中http://bbs.m4.cn/thread-3238793-1-1.html,洪博培发表了如下高论:So what should we be doing? We should be reaching out to our allies and constituencies within China. They're called the young people. They're called the internet generation. There are 50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And 80 million bloggers. And they are bringing about change, the likes of which is gonna take China down. While we have an opportunity to go up and win back our economic manufacturing muscles. That's all I wanna do as president. 大意为:(对付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当依靠我们在中国内部的同盟军,他们被称为年轻人、他们被称为网络一代。中国有5亿网民和8千万博客(微博)。而他们将引导中国的变革。这意味着将扳倒中国(take China down),这样我们将有机会重新崛起,赢回美国制造业的强大,这将是我作为总统想做的。 洪博培说得何等的直白,何等地好啊,好就好在洪博培有力地证实了,美国一直着手在中国培植他们的同盟军,在与中国的国家竞争中成为从内部搞垮中国的别动队,换言之,成为出卖国家利益、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连节目的主持人都觉得洪博培太赤裸裸,连连打岔,但怎奈洪博培谈性大发,根本不予理会。 汉奸有多种,有为美军带路的带路党汉奸,比如公开在强国论坛喊为美军带路的疯疯汉奸;有为美国资本进入中国打开法律之门的经济汉奸,比如原商务部高管郭京毅等;还有为美国搞垮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打先锋的文化汉奸,被孔庆东教授以“三妈”怒斥的就属此类。 当然,洪博培恐怕被少数汉奸误导了,以为中国的5亿网民、8千万博客的博主,都会在美国的“振臂一呼”时打起白旗去带路,但洪博培也是有底气的,因为洪博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确在中国找到过知音。 洪博培2009年7月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奥巴马访华期间,发生了一件与今日围剿孔庆东教授不无关联的不大不小的事儿。奥巴马的随行新闻班子“钦点”了中国国内唯一的一家媒体“专访”奥巴马,这家媒体是——南方周末。 2009年11月18日的《南方周末》“深度”版,刊载了一则被“南方”们认为是里程碑的事件“奥巴马接受南方周末独家专访”(http://www.infzm.com/content/20091118.shtml),请注意,三个符号:奥巴马、“南方周末”、“独家”。报道配有《南方周末》主编向熹与奥巴马相对而坐,“促膝谈心”的大幅照片。 南方系的欢呼声顿时震耳欲聋,与当年跪在慈禧面前的李莲英、安德海之流的感激流涕毫无二致,《南都周刊》的主笔,笔名“石扉客”的,在自己的twitter写道:“向熹泪流满面”,这恐怕是“南方”同仁们共同的感受。不久,参与“独家”的另外一位“南方”同仁张哲,被评为南方报系的“2009年度记者”,再看评选理由:“(张哲)与向熹一起坐在奥巴马对面的那一刻,注定将载入报史甚至中国新闻史。…”,草民不禁想起电影中慈禧与李莲英的对白:慈禧:小李子,李莲英:喳。 今日再听到洪博培直抒心意的发言,事情不是很清楚了吗?那些因为受到奥巴马的宠信而“泪流满面”的,不就是洪博培口中的“our allies and constituencies within China.”(我们在中国内部的同盟军)吗?不就是美国要搞垮中国的时候要依靠的对象吗?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巧,洪博培在任时,南方周末被奥巴马的恩泽进行了“独家专访”,激动得“泪流满面”。 南方系骚扰孔庆东教授被“三妈”侍候从而借机发起围剿孔庆东教授的时候,洪博培出来证实美国寄望于“在中国内部的同盟军”搞垮中国。今昔对比,两件事的关联度实在是紧密,这不是巧合,这是必然。“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孔庆东教授懂,南方系也明白。 南方系发动其伙伴们围剿孔庆东教授,焉知不是洪博培口中的“扳倒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只有把影响青年人思想的爱国的、有影响力的孔庆东们扳倒,才能够更加肆无忌惮地成为美国在中国内部的同盟军。 奇怪的是,中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把“同盟军”这一段隐藏了,突出了洪博培说其他对华强硬政客的“鲁莽”的段落。主流媒体对孔庆东教授如此在意,对洪博培要搞垮中国的说法却“视而不见”?事实一再证明,孔庆东教授骂对了,与所谓“道德”、“文明”无关,却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难道美国要搞垮中国,骂一句美国的同盟军都不行,这他妈还是一个主权国家吗?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39696分享1收藏1顶2踩0
284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越两国科技工作者的困惑——从学习外语到发表sci论文的现实
热度 1 yangsk 2011-11-10 23:22
今年根据中越两国科技交流计划,本人随团访问了河内的越南工贸部食品工业研究所。除了按照计划交流了预订的项目外,其余的两天时间同越方相关人员的交往中,仍然存在语言沟通交流问题。越方陪同我们的一位中青年女士英语口语可以较好沟通外,多数人的口语仍然有障碍,虽然他(她)们也正好像我们国内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科技人员的英语热一样,都想迎头赶上全球化潮流。据那位中青年女士讲,她是地道的河内人,初级中学时,由当时的苏联教师教习俄文,只是近10年才又改学英语。她的话当时就让我情不自禁地脱口喊出一句:“哈拉锁!”(俄语“好”的口语)。的确,我们这一代人的前30年,经历了中学时期全学俄语,到大学1,2年级仍然学俄语(生物医学专业俄语读本),刚好要在大学选修第二外语——英语时刻,就来了“文化大革命”的无奈岁月,其后的到军垦农场“接受再教育”......,1972年伴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国内科研院所中的我们这批人又开始在大声朗读“Long live chairman Mao”的声浪中开始了英语学习,目标是为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再次向科学进军。 又一个30年——弹指一挥间,天翻地复慨而慷。我们走过的路,越南的同工们仍然在重复着我们昨天的故事。加之,结合着当下科学网上有关发表sci论文的现实讨论,这使我自然产生了本博文如标题所示的随感:中越两国科技工作者的困惑——从学习外语到发表sci论文的现实。 总之一句话,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哲学基础应该是要将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西方学术界的“思想自由,学术民主”很好的结合起来,要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丢弃“皇权政治”式的思维模式;应该再次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讲些《工程》《计划》之类的空话假话,13亿人大系统摆平了,就可以说诸事和谐了。
个人分类: 心理诊疗|2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
dongzg101 2011-11-5 00:10
汉语托福考题:攘外必先安内?假如你是美国总统,请你根据这句话写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简短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组图)
dongzg101 2011-11-4 05:24
胡锦涛简短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4日01:25 新华网   11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法国戛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交谈。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1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法国戛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交谈。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新华网法国戛纳11月3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3日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期间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简短会见。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氏微博】嘲笑美国总统的2个笑话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1-10-22 22:44
  美国总统带着第一夫人去视察养鸡场。   总统夫人问了问公鸡和母鸡敦伦之事,问完,她对养鸡场的人说:你得把公鸡一天能敦伦十几次的事情告诉总统。   而总统也在问完这个事情之后,对养鸡场的人说:你们得把公鸡每次敦伦的对象都是不同母鸡的事情告诉第一夫人。 再补充一个:    美国人对某国人说:我们很民主,我们敢嘲笑总统   某国人骄傲地对美国人回道:我们一样很民主,我们也可以嘲笑美国总统,不就是奥巴马嘛,算个球啊!   当然,这是老笑话了。
个人分类: 趣论|3021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保守主义的谬误
techne 2011-10-17 13:22
新保守主义的谬误 王 键 此文草稿最初曾发布于科学网博客,不过很快被有关部门下令删除。现已发表于“爱思想”学术网。(http://aisixiang.com)。   “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这一概念,在欧美很早就已流行。有别于“新自由主义”或“新右派”,新保守主义更偏向于作为一个政治领域的概念,其特征尤其集中地表现于国际政治领域,而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的政治立场或经济政策。基本上可以认为,新保守主义是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对当时欧美激进左派的“大拒绝”和“革命”主张的反动过程中破茧而出。而新保守派第一次在欧美政坛获得巨大的影响力,是在里根-撒切尔执政时期。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本人就是共和党内的著名保守派,他获胜当选时也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总统的纪录。欧文·克里斯托等新保守主义思想的最早推动者,在这一时期开始绽放光彩,拉姆斯菲尔德等新保守派政坛明星,也开始冉冉升起。   在里根之后的老布什时代,美国意外地在顷刻间赢得了冷战胜利。由于突然失去了战略目标,老布什之后的克林顿代表民主党上台执政并奉行基于多边主义和相互合作的战略导向,新保守主义在美国一度走向了沉寂。但是,此后小布什总统的上台和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新保守主义遭到冷落的命运。在短时间内,新保守主义突然变得大放异彩。在政府高层,以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三位倾向于新保守主义主张的保守派高官,在布什内阁中拥有空前强大的决策影响力。此外,新保守派在布什政府中还有相当多的智囊人物。而在政府之外的民间,第二代新保守派思想家兼旗手威廉·克里斯托(欧文·克里斯托之子)以及罗伯特·卡根等人,更是摇旗呐喊,新保守主义犀利的新思想和创造,及其战略主张,一时之间成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新共识。   新保守主义对全球秩序的核心主张到底是什么?以下笔者对其进行简单地概括:   1、不同于以新左派为代表激进势力所鼓吹的,对于西方自由民主的颠覆性的批判主张,新保守主义认为,自由民主制度(宪政民主,政教分离,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找到的最不坏的选择,因此人类社会制度的颠覆和革命的历史实际上“已经终结”了。   2、新保守主义是“美国例外论”的坚定信徒,他们认为,美国是自由民主制度和西方价值观的最佳范本,鉴于地缘和历史的机遇,美国必然具有特殊的身份和责任。因此美国应当对外传播民主价值观,不断推广民主制度。但是,有别于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所代表的理想主义民主和平论,新保守主义并不忌讳通过武力手段来实现民主的外部植入。   3、尽管在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支持自由民主制度,因此必然在最低的意义上支持多极化的社会结构。但在国际社会的环境中,新保守主义却完全是单极世界的支持者。新保守主义认为,由于美国具备全世界最佳的自由民主制度,美国的国内法就高于浑浊不清的国际法,美国国内提出的政策主张也就比国际社会的政策主张更具合法性,更加“自然正当”。因此用多边框架、国际法和国际体系来约束美国的行为,将必然是缺乏合法性的。所以,美国应当也必须摆脱多边主义和国际因素的束缚,以美国自身的影响力来主导并塑造国际格局。   4、新保守主义有意打造出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的世界图景。在这个图景中,人类历史上将第一次实现了这样一种和平:由于一个单一国家(美国)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导致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同其相抗衡,那么军备竞赛将完全失去意义。美国随之彻底摆脱其他国家对其构成的军事威胁,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山巅之城”(A City Upon A Hill),并维持全世界基于自由价值观和民主制度的持久的和平和稳定。   从上述宏大(甚至狂妄)且不乏令人触目惊心之处的主张可以看出,新保守主义虽然名为“保守”,但却同激进的新左派类似,其所沾染的“理想主义”色彩丝毫不逊风骚。笔者以为,先不论新保守主义的主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我们先要承认:新保守派的成员,确实是一帮非常出色乃至出类拔萃的精英干将。从思想的鼻祖列奥·施特劳斯,到克里斯托父子,以及弗朗西斯·福山等人,再到政府里的高官和智囊如拉姆斯菲尔德和沃尔福威茨之辈,新保守派确实是人才辈出。在各个方面,他们的深刻洞察力,源源不断的革命创新和新思想,比起那些极具颠覆性的后现代解构思想和艺术,也毫不逊色。   但新保守主义在小布什的第一个任期走到辉煌和高潮之后,却很快开始退潮了。除去美国政治本身特有的两党轮换、左右摇摆的自我平衡机制的规律性影响,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布什的第一个任期,由于911的发生,新保守主义的主张得到了从上到下的大力支持。布什顺利地发动了两场战争,首先在阿富汗,其次在伊拉克。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在已有的证据颇为可疑的情况下,布什仍然下决心对伊拉克动武,实施政权更迭,实现新保守主义的“大中东”战略规划,试图在伊斯兰地区树立伊拉克的民主样板,造成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最终全面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制度。   伊战当然是充满争议的,也是令人遗憾的。虽在欧美早已闻名,但“新保守主义”这个词在中国大陆广为人知,恐怕基本上还是始自伊拉克战争。笔者至今还清晰地记得,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接连发生,对当时很多中国学生的影响。当时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通过网络电视可以看到香港凤凰卫视对伊拉克战争的直播,笔者当时情不自禁地连续观看现场即时直播的战争画面,印象深刻。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如此直接、即时地对战争的现场画面进行直播,让公众如此迅速、快捷地了解前线状况。新保守主义依据他们的“大中东”计划而发动的这样一场充满争议的战争,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代人的观念,让他们因而对自己无意中忽略的很多问题进行更自觉和深入的思考。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主义最辉煌的时刻,也是新保守主义走向没落的开始。在伊战久拖不决的情况下,新保守主义者的众星逐渐从雄才大略的高级智囊变成了要拿来顶罪的披着羊皮的狼。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屡屡受挫,武装分子的恐怖袭击再三发生,伊拉克平民和美军的伤亡不断。此外还有虐囚等众多不光彩的丑闻……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相继被从国防部离职,在这一阶段,美国的政界和公众开始对这场战争进行反思,而新保守派在内部也开始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此时,新保守派的旗帜之一弗朗西斯·福山就发表文章,弱化了原有的立场,认为通过武力来扩散民主制度和传播自由价值观是不可取的行为。也很快速地,新保守主义就退了潮,转眼间“neo-cons”这一词语,仿佛变成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贬义词。   但世事难料,转眼间事情又起了变化。在奥巴马上台之后,民主党重新掌控白宫。单边主义主张自然早已被摒弃,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进行进一步调整,基于多边合作和国际体系来实现“威尔逊主义”的主张再度成为主流。但伊战中美军的大批伤亡以及虐囚丑闻反复被曝光等事情仿佛犹然在耳,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就突然又爆发了“茉莉花革命”。先是突尼斯,此后是埃及,接着又是也门,阿尔及利亚,约旦,利比亚,叙利亚……   关于这场“茉莉花革命”同此前伊拉克的民主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直接的关系,这一点仍然是需要存疑的。比如就不乏有著名华人学者撰文指出,北非和中东的变局,已经凸显出在金融危机之后传统的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正在走向衰落和瓦解。西方世界,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体系,已经无力继续控制中东和北非。然而,在“茉莉花革命”之后,中东和北非的阿拉伯地区最终究竟会形成何种局面还尚数未知。但无论如何,新保守主义此前提出的错误政策主张,却仍然表现出了某种先见之明: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宏大构想,以及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在毗邻伊拉克的中东和北非国家就发生如此之多的连锁反应,也难免会不让人在“失败”这个词之外多联想些内容。   伊拉克战争确实是非常残酷的,很多平民付出和生命和健康的惨痛代价,即使这种伤害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免要归咎于丧失人性而采用人弹攻击方式的恐怖分子的歇斯底里,但美国却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对此负首要责任——因为它毕竟是这场充满争议的战争的最初发动者——尽管没有这场战争伊拉克人也并不幸福,甚至会痛苦的更深刻。而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分子事先搜肠刮肚地寻找萨达姆同基地组织的关联,以及编造的萨达姆政权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最后都被证明是虚构的和不能成立的,这更让让绝大多数人去怀疑这场由新保守派所设定的正义战争的非正义性。   不过,问题似乎并不这么简单。就如同在1930年代的世界大萧条时期,整个世界仿佛都充满着绝望的气息。而那些因为看到了自由资本主义世界和民主制度的腐朽衰败、崩溃瓦解和不可救药,而坚定地选择去鼓吹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AZI)的主张,或者支持苏俄红色布尔什维克的广大劳苦大众,却都因为更加追求那些看起来更冠冕堂皇,或某种看来异常完美的东西,或早或晚地,最终被证明为更彻底地丧失了人性和希望。   这也容易让人联想起麦卡锡时代的诸多令人遗憾的遭遇。尽管身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并领导了曼哈顿计划,功勋科学家奥本海默似乎仍然亲共嫌疑而遭受了某种政治迫害。然而,因为这一点而将麦卡锡的错误简单等同于纳粹党首的种族暴行,或等同于红色领袖的大规模政治清洗,却是更加政治幼稚的。即使是在麦卡锡时代,关于奥本海默“对美国不忠”的指控都是需要严格的程序和听证的。即使在1954年原子能委员会听证会宣布他为“政治不安全人物”之后,奥本海默也只是辞去了官方职务。而直到临终前的1966年,他仍然担任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院长职务。   也许,正如卡尔.施米特所说,政治成熟就得能够正确区分敌友。成熟的人更应当有能力去判断是非对错。作为终有一死的凡夫俗子,在历经越来越多的风雨和坎坷之后,我们终究会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把持着多么崇高的理念,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个很不完美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不会完美,也永远不会有一个完美世界。政治成熟,正在于面对这一不完美的世界,不沉溺陶醉于完美理念,也不因不完美而走向虚无堕落——同时去识别并坚持那些正确美好的理念。如果说那些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又太野心勃勃的新保守主义者的主张存在着某个最明显的谬误,那就是他们太过于期待去赢得一个完美的世界了。但与此同时,对于这种谬误的显而易见的批评也应当同时让我们意识到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包括那些尖刻的批评者,同样不能过分奢望一个太完美的世界。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奥巴马为何 不惧 “占领华尔街”?
热度 2 dongzg101 2011-10-11 05:02
奥巴马为何不惧“占领华尔街”? 2011-10-10 08:23:34 浏览 31382 次 | 评论 47 条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蔓延至全美各地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显示民众对美国金融行业存在广泛的不满。他借机将矛头指向共和党人,指责共和党过去一年,一直阻挠他推动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甚至希望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缺乏监管的时期。    奥巴马在白宫的记者会上,首次正面回应这个已经怒烧三周的抗议活动,他表示,自己已经听到民众的诉求,也通过电视了解抗议运动的情况。 他说:“美国民众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和全球各地、各行和各业都遭受重大损失,可是至今金融行业仍充斥着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抗议运动表达了美国人民对金融系统的不满。” 奥巴马指出,一个健康的金融系统要求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良好服务、价格和产品进行竞争,而非通过欺诈性操作、隐性收费和无人能懂的衍生性产品交易。此前,他动用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力主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就是为了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他还表示,共和党议员一直阻挠他推动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甚至表示要废除该法案,但这些都不是美国人民所期待的。奥巴马说,他将继续为推进金融改革而战。 “占领华尔街”行动自上月17日展开,此抗议活动没有领袖,也没有具体的目标,不过活动的矛头主要指向华尔街“贪婪”、金融系统弊病和政府监管不力,以及高失业率等社会问题。目前抗议浪潮已扩散到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等美国多个大城市。 从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声援华尔街游行,到金融大鳄索罗斯声称理解民众愤怒,还有多个美国大型组织加入“占领华尔街”游行活动的情形表明,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贪婪和腐败,已经超出美利坚民众承受的心理底线。 在本次抗议者中间,美国工会、社会团体、大学生和失业者称自己是“99%”,“他们受到控制着美国财富40%、却遭到只占总人口的1%的最富有阶层的剥削”。抗议者指责政府对少数金融机构的救助导致美国绝大多数人的经济困境。 因腐败与贪婪造成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的恶性肿瘤。如果这些危机得不到有效的化解,“癌细胞”会扩散到所有的器官,那么全球经济的复苏将遥遥无期。 “占领华尔街”的抗议者到底想要什么?其实并不明确。最早发起这个运动的媒体称:“在运动成气候之前,提出具体目标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的目标就是占领本身──占领意味着直接民主,而直接民主有可能产生特定目标,也可能不。那些主流媒体不停地问什么是目标,错了。”台湾知名政治与文化评论人张铁志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抗议者有不满的方向与目标,但缺乏改革的具体目标,很难与美国社会形成共识。然而这场行动激发了青年人的热情,让他们相信可以改变些什么。他们终究会离开广场,可能没有达成任何具体目标,但只要他们把改变的火种带回去,继续去思考、辩论和行动,这个国家仍然会前进。 张铁志称,他们的目的就是“占领”本身,或者说是形成一个运动;尤其在占领过程中,由于民众们无领导、水平化的特性,可以透过直接民主的方式讨论进一步的目标与策略。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民主实践。 文章引用一个大工会Team master的领袖所说:“这个运动的要求是很清楚的,是关于把美国从华尔街的CEO和百万富翁手中夺回来;是关于创造充分的工作机会;是关于美国的企业界能够用诚实和公平对待他们的员工,并且能够对社会付出公平的贡献来刺激经济。”
79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美国专利法最近展开历史性变革
热度 1 wangql 2011-10-8 11:24
**美国专利法最近展开历史性变革** 美国专利法最近进行了一次历史性变革,变革幅度之大被有些专家称之为自1952年美国近代专利法制定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变革。下面,我们请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知识产权专家孙远钊谈谈这次专利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美国最新的专利法改革从提案到正式成为法律历时6年的时间。最初,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个版本,然后交由众议院审议,众议院作出修改后于2011年6月23日以304票对117票通过。之后,众议院又把修改过的版本送回参议院批准。参议院在9月8日以 89票对9票原封不动地通过,最后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月16日正式签署成为法律。 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知识产权专家孙远钊教授首先介绍了诉讼方面的变革。他说,专利法自制定以来,经过多年演化,在诉讼方面出现了一个被外界称为专利蟑螂,又称专利蟑螂或流氓(patent trolls)的现象,它说的是,几个律师组成一个小公司,既并不从事生产,也不从事研发,而是重点收集专利,即取得专利的许可授权或直接购买专利,得到这些专利之后再去法庭起诉他人,请求损害赔偿。 孙远钊指出,这使专利从一个鼓励创新研发的工具逐步变成一个逼迫他人就范以获取私利的手段,从而导致很多人不愿创新和研发,甚至退出市场,以至好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因此,美国最新的专利法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孙远钊还指出,专利权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是公示周知(public notice),即专利人必须对专利产品作出明确标示,以便他人知道专利人的权利而且可以去检索,知道其权利范围以加以回避。反过来,专利人如果在产品专利过期后仍不把标示撤掉,就会让人误以为此产品仍具有有效专利,这样做也是不对的。 孙远钊说:“按照过去的法律,一旦发生这种问题,除了美国政府之外,任何人都可以起诉,而且可以分享处罚金额。过去的法律规定,每个违反专利法的行为,可以被罚款500美金。设想一下,如果你生产了成千上万的产品,每个被罚500美金,乘下来的数字就相当可观,而且如果任何人都可以起诉,而且对拆一半,就会形成不当得利。这就是一个法律漏洞。过去的法律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直到有些专利蟑螂借助这个法律漏洞,到处去找,看看有哪些厂商不小心或没注意就去告他们,让许多厂商吃了很大的亏。” 孙远钊介绍,改革后的专利法作了两方面的改动:“第一,由于许多产品标示不是那么容易,容许专利人在网站上标示清楚即可。专利人只要在产品的说明书或者其它地方注名网站的地址,让别人可以查得到,仍然可以达到所谓公示周知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接受,另外一方面,对于已经过期的专利权,如果权利人没有把标示撤掉,不再是任何人,而只有政府可以告专利人。当事人可以检举,由政府出面去告专利人,当事人不再有资格分享处罚金额,因此用这样的方式完全杜绝这种法律漏洞造成的问题,而且也规定,目前依照从前法律在法院起诉中还没有结案的案子立刻全部结案,也就是说,无论是专利蟑螂也好,还是任何想从中图利的人也好,从此再也没有办法走法律漏洞从中谋利。” 孙远钊教授进一步介绍了专利法改革的第二个方面。他说,专利法本来有一个很独特的规定,叫作最佳模式(best mode)。根据这个规定,专利人提出诉讼时必须证明自己在申请专利时用的是在当时最好的格式,换句话说就是,自己没有留一手。但是,这个最佳模式往往会造成一些困扰。新的法律把这个条款取消了,今后无须作这样的举证。 孙远钊说,另外,新的专利法还扩张了一个新的抗辩手段,也就是个人对于专利的优先使用权(prior user rights)。 孙远钊说:“有些时候,有些人基于种种原因没有去申请专利,因为专利的申请费、维持费等交易成本是相当的高,所以就选择不去申请,而后来的人去申请了一模一样的东西或非常类似的发明。后来的人是不是可以反过来告前面的人呢?过去法律规定,原则上,只有企业才可以举证说自己已经从事了一定时间的商业使用,并且抗辩说:‘只要我仍然留在我的使用范围之内,你就没有办法告我。只有我超越了我既有的范围,我才需要支付损害赔偿。’新的法律把这个范围扩大到个人,让个人也可以提出这样的主张。” 孙远钊教授说,这次专利法改革把专利申请从传统的发明优先制(first-to-invent),转化成或发明人申请优先制(first-inventor-to-file)。 孙远钊说:“以后在美国申请专利,不再是以什么时候让一个好的点子具体成形(reduce to practice)作为专利的起始点,而是以正式向专利商标局提出申请的当天作为专利有效期间的起始点。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附带条款,虽然某甲去申请了专利,比方说早上去申请,但是,今天如果有人能够证明说,他这个点子其实是基于某乙的点子,而且是之前就有的点子才衍生出来的,某乙当天下午才去申请专利,某乙还是有机会去获得胜诉,让真正首先产生发明概念的发明人还是有机会扳回一成,因此有这个小小的例外。但是,这次专利法改革基本上已经让美国能够彻底地与国际公约接轨,改成了申请优先的制度。” 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知识产权专家孙远钊教授介绍说,在专利性(patentability)方面,经过改革的专利法也排除了过去引发纷争的规定,明文禁止把规避税务的策略以及人体组织器官等拿来申请专利。 孙远钊补充说,专利法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审后异议制度(post-grant opposition) 。根据这个制度,任何人在发明人得到专利后的9个月窗口期内,都可以基于任何原因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异议,挑战这个专利的有效性。但是,若超过9个月,就只能以专利性或者既有的先前技术(prior art)来挑战这个专利的有效性。这个规定旨在避免审后异议制度被人滥用,造成整个专利权的不稳定,以至于人们不愿意和发明人商谈授权许可。孙远钊指出,审后异议制度的目的是尽量把专利是否有效的问题在行政审查环节确定下来,从而减少司法诉讼,让专利的效力及早确定,使市场更加活络。
259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仍然强大的美国,也谈民间精英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出力
热度 3 xiatiecheng 2011-9-20 16:18
就在全世界纷纷议论美国即将衰败的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讲话给全世界的人士上了一堂好课!什么好课呢?就是民间精英在关键的时刻,为国家想办法,出大力!这是本文想要表达的!请看 北京时间昨天(19日)深夜,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演讲,提出了一项削减美国赤字3.6万亿美元的计划。备受瞩目的是,其中几乎一半来自于对富人税收的增加。也就是到2021年,美国政府赤字占 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例将从目前的9%降到2.3%。 方案公布之后,其中一项增加15000亿税收的计划引发了热议,这项税收计划是要年收入百万以上的富人多缴税,会影响全美0.3%的纳税人,也就是将近45万富人。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昨晚在白宫公布的计划是政府为参众两院联合特别委员会今后两个月减少赤字谈判的开局行动,如果到12月23日达不成协议,各政府机构预算则自动受到削减。 我们预测,参众两院是会通过的,他们谁也不愿意看到国家就此衰落! “ 我所缴的税仅占应税收入的 17.4% ,这明显低于我们办公室的其他 20 个雇员,他们任何一个的缴税比例都比我多。 ” 上个月,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话,引起了奥巴马的注意。以 “ 向我开炮 ” 的姿态呼吁政府对富人增加收税,因此这次奥巴马提议对富人提高的税收也被成为 “ 巴菲特税 ” 。 国家的精英大部分应该隐藏在民间,也就是通常不去当官,但在关键时刻,或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为国家出力,为国家想办法!如果到这时国家就真正强大了,否则是貌似强大!我们的精英该怎样想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83 次阅读|3 个评论
今日数据说话
xupeiyang 2011-9-20 12:21
第三军医大学唐古拉山高原医学研究基地,9月18日在 海拔4980米 的唐古拉兵站正式挂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的医学研究基地。 世界银行发表《2012年世界发展报告:性别平等与发展》指出,高儿童死亡率和重男轻女的观念 每年在全世界造成大约400万女童死亡。 牙齿矫正被曝乱收费 万元正畸费材料成本500元 3000人村庄有100多人因抢劫入狱 贫穷引发犯罪 上海公示火灾善款支出:中秋国庆慰问费413万 广州十一五期间年均土地出让收入约230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 目前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宣布了一项将在 未来10年内大幅削减3万亿 美元 联邦财政赤字的计划。 除在医保等项目上节约的资金以及美军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将节省的1.1万亿美元外,其余1.5万亿美元来自对富裕美国人和大公司的增税以及取消部分税收减免优惠措施 。 19名80后网络攻击敛财7000万 主犯个个千万富翁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帮美国总统创造就业机会
热度 4 SNPs 2011-9-10 01:44
昨天晚上美国总统在国会演说公布以增进就业为中心的新一论经济刺激计划。刚好我在下午有安排好的有关iCubate2.0开放平台的讲座,我就修改了幻灯片(见图),说:“在今晚你们听总统演讲以前,我也想公布一下我们增进就业机会的宏伟计划。(下面听众大笑)” “我是07年秋天加入HudsonAlpha研究院的,在研究院的研究小组创造了3-5个就业机会。在这里研发出了arm-PCR多重PCR技术,以此为核心技术成立了两个公司(iCubate, iRepertoire),又增加了十几个就业机会。iCubate公司与当地的几家公司合作,由Inergi帮我们做仪器的原型设计,由Microarray研制芯片,现在又有Sanmina做整机生产。这些都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市场,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至少避免了失业)。 现在,我们推出iCubate2.0开放平台,培养一批掌握mPCR新一代分子技术的研发人员,这又是全新的就业机会。产品在网上商店销售并进入国际市场。在此之前还有试剂评估公司,生产公司,和销售公司,都需要大量的新型高科技人才。都是未来的就业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张幻灯片最后我说:“If I stop here, I am already a good politician, but as an entrepreneur, we need to let action do the talking." 我接下去讲arm-PCR原理,和开放平台 软件的使用示范 。 一个星期前,我给UAB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的生物技术系(硕士班)讲课,介绍了开放平台,现在他们全班20个同学被分成四组,分别为我们开发产品作为他们的毕业设计。我还答应从毕业班至少聘请一个优秀的试剂开发人员。十一月初,在UAH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Huntsville)的生物技术系还有类似的讲座,也会有一批年轻的研发人员参与到新产品研发的队伍中来。 众人拾材火焰高,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就好比是一个全新的大舞台,可是我们光搭戏台还不够,还要想方设法去找演员,找导演,然后还要去找具有欣赏力的观众。。。创新创业就是这样一天天干出来的。 总统的宏观政策,也要靠我们这些小企业去实现。其实,我们已经得到了不少美国政府的政策实惠。上次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给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退税,我们公司就得到了二十多万美金。也使得我们能多雇用一两个研发人员。不知道这次的刺激计划是否还有我们的机会。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5167 次阅读|4 个评论
波音公司博物馆的美国总统座机-----空军一号
热度 1 黄安年 2011-9-6 08:59
波音公司博物馆的美国总统座机-----空军一号
波音公司博物馆的美国总统座机 ----- 空军一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9 月 5 日发布 8 月 28 日 , 我在西雅图美国波音公司的总部,参观了在展览广场展示的 美国总统座机 ----- 空军一号 , 并且登上了机仓 , 参观了内部设施和飞机外景。 展品片段照片 26 张为即时拍摄。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4139 次阅读|2 个评论
奥巴马玩的开心
热度 1 xupeiyang 2011-8-21 07:44
奥巴马17日晚抵达马撒葡萄园岛后,将一直留在当地至本月27日(下周六)。 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在外界“荒废国事”的指责声中,如期前往高级 度假 胜地马撒葡萄园岛休息10天,期间他将和家人进行户外活动及打高球。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458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日礼赞-- 献给美国总统Barack Obama先生五十岁生日
hucs 2011-8-5 07:45
生日礼赞 献给美国总统 Barack Obama先生 五十岁生日 胡春松 八尺男儿汉,五十知命天。 爱好蓝高球,喜食 H.H.Pz 。 戒烟已成功,派头又可爱。 早生几华发,家国事操心。 经济渐复苏,就业缓增旺。 生日收大礼,债务解危机。 竞选新征程,期待获连任。 美中祈友好,人民盼幸福。 注: 作于中国南昌, 2011 年 8 月 4 日夜 21 时。 胡春松: 南昌大学(医学院) 在职博士生 ---- 您好! “保健康才能奔小康” 欢迎介绍您在南昌的朋友来看看心血管。 欢迎访问我们的科学网博客和搜狐微博。 胡春松 大夫 在职博士生 南昌大学医学院门诊部心内科(南昌大学东湖医院) 南昌市八一大道 463 号 就诊预约电话(短信优先): 1897081680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6view=hucs 微博 pine : http://t.sohu.com/u/132051852 主要研究方向: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与临床),等 also Dr. HU Chun-S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edicine Medical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o. 463 Bayi Ave , Nanchang 330006 P.R.China Tel: +86-(0)189 7081 6800(mobile) Blog: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6view=hucs Email: chunsong_hu@yahoo.com.cn or cs_hu@yahoo.cn Micro Blog: http://t.sohu.com/u/132051852
个人分类: 博士建言|3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令奥巴马赞叹不已的中国高铁咋这么不给力?
热度 2 yzhang111 2011-7-26 03:06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二月宣布了一个6年530亿美元的乘用高速铁路计划,遭到共和党的口诛笔伐+实际抵制而频临破产。本来中国高铁的高速发展被奥巴马用来教育共和党向中国看齐的,现在看来这个打个雷就撞车的高铁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下看奥巴马如何收拾。起码他不敢用中国的高铁技术了。我也就纳闷了,我们好不容易有个东西领先世界,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珍惜呢?这可不光是个国家荣誉问题,老百姓的性命能用来做试验吗? 向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
3719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总统提名能源部主管化石能源的新助理部长
毛宁波 2011-7-21 07:05
On Friday(2011.7.15)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d his intent to nominate Charles McConnell to serve as 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s Office of Fossil Energy . This position is subject to Senate confirmation. Mr. McConnell currently serves the office as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Below is Mr. McConnell’s biographical sketch provided by the White House . Charles McConnell, Nominee for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Fossil Energy, Department of Energy Charles McConnell is the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in the Office of Fossil Energy at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Prior to joining DOE in 2011, Mr. McConnell served as Vice President of Carbon Management at Battelle Energy Technology from 2009-2011,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He previously spent 31 years with Praxair, Inc., in various positions in the U.S. and Asia, including as Global Vice President. Mr. McConnell has held a number of advisory positions including chairmanships of the Gasification Technologies Council and the Clean Coal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Texas. He has served on the FutureGen Advisory Board in Texas, the Gulf Coast Carbon Center, TP Syngas Company, the Pittsburgh Coal Conference and the Coal Utilization Research Council. Mr. McConnell holds a B.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from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and an M.B.A. in Finance from 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2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会见达赖尽管由他,我不说只做
热度 1 Flyingriver 2011-7-17 08:38
中国的崛起使得外国正要刮目相看,可不,现在美国总统也屈尊会见中国的普通国民、有点无赖的达赖。 中国政府不必生气也不要说太多的话,如果还有谁要会见尽管由他,我只用经济大棒奉陪。 须知晓:行胜于言!
个人分类: 小品——不止一笑|175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下届美国总统可能姓洪
xupeiyang 2011-7-15 15:12
上月,洪博培自己揭开了谜底——他宣布参加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他的参选,能否给群龙无首的共和党带来希望? 洪博培正变得日益引人注目,奥巴马竞选团队的经理普罗夫评价他是“共和党内唯一有潜力成为(2012年)总统竞争对手的人”。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国债谈判 剑拔弩张 愤怒离场
热度 1 xupeiyang 2011-7-14 15:26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会领袖周三就提高国债上限继续进行谈判。 奥巴马总统说:我已到我的极限,这或使我失去总统职位,但我不会屈服。 奥巴马对共和党人说:“不要试图试探我的底线!” 共和党议员要求通过一项短期提高债务上限的议案,奥巴马威胁做出否决。 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发飙,他对共和党国会领袖直截了当地说,如果美国政府要避免在债务问题上违约,共和党人就必须尽快做出妥协。 但在接近两个小时的会议中,奥巴马与众议院共和党2号人物坎托激辩,共和党要求推出更多短期解决方案,但奥巴马反对,发言时多次遭坎托打断,坎托会后说奥巴马愤离而场,但民主党方面否认,但指出奥巴马会上曾强调容忍是有极限的,又批评坎托打断发言的行为幼稚。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1_07/14/7690773_0.shtml http://v.ifeng.com/news/world/201107/afdb2f4d-15ac-4417-8889-8a43f180c2ba.shtml?_from_ralated http://v.ifeng.com/news/opinion/201105/7408fed3-3b9c-4ec3-ad86-c94924e1ded1.shtml?_from_ralated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132 次阅读|6 个评论
多元的科学投资——克里格·文特尔获得经费的方法
kejidaobao 2011-7-13 10:47
文/李大光 近些年来,最惊人的科学事件大概就是克里格·文特尔所率领的团队的所谓“人造生命”的奇迹了。他们在2010年5月的Science杂志上宣布,将人工合成的染色体植入了细菌细胞,得到表达人工染色体的新支原体。一些支持者认为,这项生物技术有着巨大的潜能,比如创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微生物,用作替代石油和煤炭的绿色燃料,或用来帮助清除危险化学物质或辐射,或合成能帮助消除过多二氧化碳的细菌,从而缓解全球变暖问题等等。藻类生物燃料有时被环境学家称为“燃料藻”(oilgae),是一种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有巨大希望的技术。这种燃料是从与汽油、柴油和飞机燃料等石油产品具有同样分子结构的藻类提取出来的。 克里格·文特尔称自己“成功地发现了获得研究经费的独特方法”( 《纽约时报》)。他获得经费的尝试是成立的“合成基因组”( Synthetic Genomics)公司以获得研究合成生物的经费。文特尔的研究方向引起了美国总统和教皇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投资公司包括微软、埃克森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马来西亚一家从事砾岩开发的公司以及墨西哥几家工业公司。在盖茨投资之前,“拱创业伙伴”(Arch Venture Partners)、维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以及温洛克公司(Venrock companies)也投入了5千万美元。 藻可通过太阳光被转化为无碳能源,这是一个具有无限经济价值的技术。去年,每英亩藻每年可以转化2000加仑燃料,而棕榈树仅能产生650加仑,甘蔗仅仅能产生450加仑燃料,而玉米每年每英亩仅仅能生产出250加仑燃料。这对任何能源企业都是巨大的商机。就是在这种技术未来的感召力下,吸引了大量的工业界人士。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家公司:阿米里斯生物技术公司(Amyris Biotechnologies)、LS9、Codexis以及克里格·文特尔成立的“合成基因组公司”。为吸引投资创建他的基因组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Genomic Research),他成立了三个基金会:基因组促进基金会(The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Genomics, TCAG)、生物替代能源基金会(The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Energy Alternatives, IBEA)以及克里格·文特尔基金会(The J. Craig Venter Science Foundation)。 Time杂志认为:文特尔被“科学成果、成果发表以及学术地位承认,以及诺贝尔奖的诱惑”所驱使,“商业运作是获得科学结果的手段。” 无独有偶,斯坦福大学斯蒂文·奎克(Steven Quake)生物工程师,2010年6月份仅仅用了10万美元将个人基因图谱进行了解读。这是他在继文特尔用100万美金将DNA发现者詹姆斯·沃森的个人基因图谱解读后,费用最低的个人基因图谱解读。但是,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价格还是有点贵。奎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个人基因图谱解读器”,价格仅为48000美元。这个体积仅似一个大冰箱的机器,可以在4个星期之内对一个人的基因进行解读。这个机器的整个研制过程都是奎克自己掏钱进行的。他的成功震惊了世界。这意味着,只要有了这台机器,一个家族的基因可以得到解读,从而得知家族遗传病史和基因缺陷,通过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为了使个人基因图谱解读普及化,使所有的普通人都能够得到自己的基因图谱。美国“X Prize”基金会宣布,基金会将拿出1000万美元寻求技术突破,在2019年前将个人基因图谱解读成本下降到1000美元。这个计划正在进行中。无数的母亲和父亲为这个人类最大的生命技术将带来的幸福所感动。 那么,X Prize 基金会是个什么组织呢?它既不是政府组织也不是研究所,而是纯粹的NGO。这个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主要目的是鼓励为了人类的福祉而进行的基础创新研究工作。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主要工作是创办和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国际奖励竞赛,以促进在研究和发展领域的投资。激励投资的主要领域有:教育和全球发展;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太空和海洋探索。世界上竟然有激励企业对科学技术进行投资的基金会,而且目前在壳牌的投资做保证的前提下,正在取得积极的进展。 科学技术的作用已经引起几乎所有政府的重视。政府正在逐步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投资方。但是,在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多元的投资模式。除了政府投资以外,私人、慈善机构、企业等投资仍然占有巨大的比例。这些投资渠道弥补了政府投资必然会带来的忽略多元需要的倾向,在弥补科研缺口和在激励最初不受重视,没有预见前景的领域,以及在遭遇到伦理、政治或者某个领导人的偏见的时候,起到重要的作用。 波士顿谘询顾问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的调查显示,虽然增长步伐放缓,去年全球百万富翁家庭数增加了12.2%,达到1,250万。美国的百万富翁家庭最多,有520万,其次是日本拥有150万,中国有110万,英国有57万。在富翁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国不妨在鼓励企业或者有钱人向科技投资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注:本文节选自《科学时报》2011-06-23 A2 “克里格·文特尔的科研经费”。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3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请奥巴马看看今日中国的效率
热度 7 xupeiyang 2011-6-30 11:14
京沪速度:18年争论 3年建成 《纽约时报》等媒体反复用“相当于纽约到亚特兰大”的字眼向美国人解释京沪高铁的长度,并指出,在中国这段路如今只需5个小时不到完成,而在美铁上,你得呆坐18个小时。   美国总统奥巴马或许会羡慕中国人的效率。眼看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2008年的649公里提高到如今的近万公里,今年初,他提出未来6年内投资530亿美元建设高铁,却因美国众议院的抵制而难以实施。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749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看看美国总统怎么对待教育的
liuyongjing 2011-6-2 00:0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xNjYwMjQ4.html
个人分类: 教育|1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看美国总统用的乒乓球拍
热度 3 sunshine 2011-6-1 22:08
看看美国总统用的乒乓球拍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L) and Britain's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R) high-five as they play table tennis at Globe Academy in London May 24, 2011. 图片来自网络: http://english.sina.com/world/p/2011/0525/374850.html 为什么会这样?大英帝国经济萧条到此种程度了?山姆大叔难道没抱怨他们招待的档次不够?
个人分类: 那人|874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看看美国总统是如何对待教育的
热度 1 秦伯强 2011-6-1 21:50
视频前面有一小段广告,要等一分钟。奥巴马的发言有中文字幕。 请务必听一听!!!请点击下面网站。 http://url.ifeng.com/ezGu *
173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总统在爱尔兰“寻根”
xupeiyang 2011-5-24 08:26
5月23日,在爱尔兰中部奥法利郡的莫尼高尔小镇,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当地民众握手。正在爱尔兰访问的奥巴马当日下午乘直升机抵达爱尔兰中部奥法利郡的莫尼高尔小镇进行寻根,受到3000多名从各地而来的爱尔兰乡亲的热烈欢迎。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5/24/c_121449181_2.htm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十年前与十年后
热度 2 zjzhang 2011-5-14 18:51
十年前,央视热捧了三位好学生,猛批韩寒。如今,他们的各自去向和情况如下: 马楠: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向克林顿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引起中国人叫好。十年后,拿着美国绿卡,嫁了美国老公。 哈佛少女刘亦婷:十年前,准备报效祖国,中国很多人的希望。十年后到了美国做基金副总裁,嫁了美国人。 黄思路:十年前,中考高考参考书上封面都是她,在节目上歌颂中国教育的好来反衬辍学生韩寒。十年后,北大毕业到了哥伦比亚(讽刺吧?),老公也是白人。(还是白人!) 韩寒:十年前,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被中国人认为破坏80后形象的第一人。十年后,现在在中国,被认为是年青一代最有良心的知识分子。
个人分类: 文学|1536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总统候选人的面相
热度 2 伍加 2011-5-12 04:06
【社会观察(13)】 美国总统候选人的面相 伍加,2011年5月11日,周三 中国的面相占卜术也许是一门学问,可惜我在这方面没有研究。“看面相,定未来”这样的做法虽然有点玄,但是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这样做。自从电脑联网装上视频摄像头之后,网恋的现象更加风行;这是因为通过视频,人们有了远程相面的机会。现在许多单位招聘时不仅需要笔试,还要有面 试。这面试就是相面,就是通过考察候选人的长相和举止来决定是否录用的有效办法。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要招聘一位新教师,不仅院长、主任要与应聘者面谈,招聘委员会要集体相面,咱们一般教师也有机会去为应聘者相相面,然后在评分表上写上自己的评分。于是把每个人对应聘者的相面评分加在一起,这就决定了应聘者 的成功或者是失败。 据说中国古代许多皇帝长得就有帝王相。拿汉高祖刘邦来说,他没有读过几天书,估计就是个小学毕业水平,可是他写出的三句诗绝对具有帝王霸气:“大风起兮云飞 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勇士兮守四方!”大气磅薄,震天动地,气吞山河,千古传唱。刘邦在年轻时没有做过官,只做了个小吏,就是泗水亭长。可是当时的 万元户吕公却看上了他,非要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吕雉的母亲死活不同意,说:“人家县令大人来求婚你都不同意,你怎么却把女儿下嫁给这个穷小子?”吕公说:“此人有帝王之相。” 有位云游和尚路过刘邦家求口水喝,吕雉不仅给他喝水,还让他吃了顿饭。这和尚对她说:“夫人有贵人相。”吕雉赶紧把儿子拉过来也让和尚给相相面,和尚说: “夫人贵出此男”,意思是说你要将来大富大贵,就是因为你有这个儿子啊。刘邦回家后听吕雉说了和尚相面一事,非常惊奇,一溜小跑,追上那位和尚要他给自己 相面。那和尚对刘邦说,你有龙颜贵相,贵不可言。刘邦听了后自然心里高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日皇袍可加身。 后来刘邦因为擅自放走了囚犯,躲到芒砀山里。吕雉经常到山里给刘邦送点吃的,虽然刘邦东躲西藏,行踪不定,每次吕雉都能找到他。人们感到很好奇,问吕雉为什 么总能找到刘邦,吕雉说刘邦头上有云气聚集,只要她瞄准有云气的地方,到那里一准能找到刘邦。这样一说,刘邦更加相信自己不是凡人,这也造就了他一生自信的气质特点。 这些故事也许都是瞎编,是司马迁、班固之流的附会之作。但是不能否认,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十分重视面相,在考察和选拔干部时善于看面相,定升降。比如曾国藩、 蒋介石、毛泽东都有以面相取人的故事,曾国藩还有一本专著研究相面,书名叫《冰鉴》。有些讲究的人不仅要看面相,还要看骨相,即骨骼的形状。比如看头部的天庭、枕骨、太阳骨;看面部的眉骨和颧骨,如果这五种骨相都完美无缺,此人必是国家栋梁之材。 这些面相、骨相之术太玄妙太复杂了,可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它有一个大问题:这种理论似乎只对黄种人有效,对其他种族的人恐怕就不灵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 物的消化器官不同,由此形成的生活习性也不同。同理,不同种族的遗传基因不同,白种人、黑种人的骨骼结构、肌肉分布不同于黄种人,对不同种族的人不能只用一种看面相理论。这几年在美国各地都有一个令人恐怖的人体解剖展览,从广告画上可知,那些被解剖的尸体都是黄种人。终究有一天,在亚洲的某个展览馆里,人们会看到许多人体标本来自于白种人或黑种人; 这不仅让黄种人满足一下对不同种族人体结构的好奇心,也能让有志于发展面相骨相理论的人进行实验研究,创造出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普适”面相理论。 在“普适”面相理论出现之前,人们看面相时只能采用朴素的直观主义方法,这就是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对被相面的人进行一个粗略的总体评价。当美国 人的好处之一就是每四年都有一场大戏看,每四年都有一次集中为多个总统候选人实践相面理论的机会。虽然美国总统大选的大戏要到明年才正式开幕,可是有许多 演员现在已经跃跃欲试,崭露头角。所以,我们不妨现在就根据他们的官方照片来个模拟相面。这种比葫芦画瓢的方法可能不会灵验,但它的好处是咱也不必为结果 承担任何责任,毕竟是隔皮断货、隔山打牛嘛。 * 弱眉强须。 紫须剑眉,声音洪壮。 声多如钟,偶有锣音。 * 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 鼻高口阔,眼角入鬓,必掌刑名。 * 眼鼻口过于集中,心直口快,言多必失。 声音纤细,内功薄弱。 移情多变。 活泼有余,稳重不足。 * 天庭饱满。 鼻高口阔。 顶见于面,终司钱谷:出贵征也。 * 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金形带木,刀剑随身。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 * 脸大而缺天庭。 眼神飘忽,静若荧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 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 富而不贵。 伍加,2011年5月11日,周三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个人分类: 胡说八道|4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竞选回答《Nature》有关科学的18个问题
yonglishi 2011-5-9 13:28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英国《自然》杂志邀请两位总统候选人回答与科学相关的18个问题。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书面回答了问题,但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的竞选团队拒绝了这一邀请。之后,奥巴马补充回答了《自然》提出的有关与生物安全、核武器实验室和美国参与国际项目等8个问题。 作为总统,通过在未来10年中将基础研究的经费翻一倍,我将加强对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数学和工程学领域基础研究的资助,支持科学家并恢复美国科学的领导地位。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feature/
1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拉枪栓 拉登被拉灯
热度 1 冯用军 2011-5-2 19:14
奥巴马拉枪栓 拉登被拉灯
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被美国军方击毙。据透露,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城外的一座房子中被打死,巴方情报人员参与了有关行动。 本拉登尸体在美军手里。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更多高清大图请登录: http://news.163.com/photoview/00AO0001/14387.html
个人分类: WCD世界发展研究中心|2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是大笨蛋
热度 1 xupeiyang 2011-5-2 15:38
911事件过去十年了,美国中情局(CIA)实在是太笨蛋啦! 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卫星照片和情报确定 本拉登藏身之处。 5月1日,美军特遣队乘直升机袭击了这个 戒备森严的住宅。 突击队到达后 双方交火,本拉登试图还击。 枪响过后,本拉登和三个男人倒地而死。还有一个被基地特工人员用来做 人体盾牌的 妇女也被打死。 美国情报部门为了锁定本拉登的住处,用了数年的时间。 美军后来证实该住所既没有电话也没有互联网。而美国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在此次行动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在上周终於有了重大的斩获,在确认宾拉登藏匿的位置后,情报局一举出动,成功狙杀本・拉登,在这次攻击中没有人员伤亡,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迟来的正义,终能告慰911受难家属。 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于上周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郊外的一栋建筑内被击毙。一同被打死的还有其数名家人。美军对本・拉登实施的打击属于“极为敏感的特别行动”。这次行动持续不到40分钟,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其他情报官员在弗吉尼亚总部会议室观看了这次抓捕行动。当前方报告行动成功时,会议室里响起巨大掌声。 因击毙拉登的行动导致目前局势的不确定性,美国当局呼吁民众尽量不要外出旅行,也不要进行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莱昂-帕内塔 奥萨马·本·拉登 (1957-2011),通称为本·拉登或本·拉丹,是 基地组织 的首领,现被指为 美国 2001年“9·11”袭击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并被放在 美国联邦调查局 通缉名单的首位,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 通缉犯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本·拉登一直被普遍认为藏身于 阿富汗 与 巴基斯坦 边境一带。2011年5月1日晚,美国官员表示本·拉登已经死亡,美当局已经找到他的尸体。 死亡地点: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附近。 死亡原因: 拉登在美军巴基斯坦地面军事行动中被打死。 身份确认: 美国方面已对拉登尸体进行过DNA检测并确认身份。 1992年 12月:针对驻 索马里 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 2月:美国 世贸中心爆炸案 。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谋杀 约旦 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5年 1月:谋杀教皇 保罗二世 未遂。   1995年6月:谋杀埃及总统 穆巴拉克 未遂。   1995年11月: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   1995年11月:驻巴基斯坦埃及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    1996年 :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 :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 8月:东非美国使馆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 10月: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美国人为劫机撞击美国 纽约 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共有2998人罹难。   2011年5月2日:美政府确认基地头目奥萨马·本·拉登死于巴基斯坦。 http://www.nytimes.com/2011/05/02/world/asia/02reconstruct-capture-osama-bin-laden.html 美国中情局特工神奇装备揭秘(组图) http://mil.news.sina.com.cn/p/2011-05-02/1549645244.html
个人分类: 情报机密|51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4月15日
热度 1 xupeiyang 2011-4-15 07:14
1865年, 安德鲁·约翰逊 当任美国总统 1896年,第一届 现代奥运会 在希腊 雅典 结束 1914年,中国拒绝接受 麦克马洪线 1975年, 黎巴嫩内战 爆发 1991年,“ 希望工程 ”开始实施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9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布什演讲
热度 1 pinjianlu 2011-4-10 00:09
美国总统布什有一个动人心魄的演讲: “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着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 那么,为什么要“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呢? 这是因为人是具有动物性和社会性的复杂动物体,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在转述极力保护费尔巴哈的施达克的“心爱的歌”時所说:“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但其本性是自私的。而人的自私性则包含了贪婪、懒惰、任性、趋利避害、嫉妒等原恶。因此,掌握了权力的统治者难免不变成比狮虎更凶残的猛兽。不把统治者关起来,他们就没有安全可言。《世界历史沉思录》一书作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则说:“国家从来就与善无关,它只是权力操弄的对象。”“而权力,在本质上就是邪恶的”。这就是说,除了把权利拥有者关进笼子里外,至今为止,人类还沒有想出别的办法来约束他们。 一个文明发达昌盛与否,表面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取决于对权力者的驯化。无数实践证明:人民若想幸福,最重要的就是驯服统治者,把他们关进笼子里。统治者只能享受有限的隐私,没有暗箱操作的机会,从而大大减少腐败的可能。 中国自古至今的统治者都使用的是一种 “ 集权式 ” 的统治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统治者拥有太多的权力,而老百姓却只有极少的一点权力。结果这些统治者不但没有把自己关进笼子,反过来倒把老百姓关进了笼子。其结果,统治者的奢华与百姓的疾苦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就可想而知了。就拿古代的皇帝为例。皇帝可以拥有三宫六院上千嫔妃,而老百姓穷的有时想找个老婆都困难。皇帝住的是皇宫吃的是山珍海味,而老百姓经常是露宿街头食不裹腑。皇帝随便就可以杀人而不受法律的约束,老百姓即便是规规矩矩的生活有时也会以 “ 莫须有 ” 的罪名被处死甚至是满门抄斩。结果,自古至今的朝代没有一个是长久的。原因就是统治者不肯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而把老百姓关在笼子里却又关不住。结果前脚把老百姓关在笼子里,后脚老百姓就开始造反争自由。人民无法将统治者关进笼子里于是直接将其灭掉,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短短的几千年,却更换了这么多的朝代,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统治的失败。    其实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不喜欢被关在笼子里。但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又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要么统治要么被统治,要么在笼子里要么在笼子外,不可能同时在笼子里或同时在笼子外。然而, 不管是什么人,一旦进入统治者队伍掌握了政权,不管推出什么样的“思想”,说的怎么动听,都是为谋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而《论法的精神》一书作者孟德斯鸠说得更透彻更明白:“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可是一旦用一种权力去制约另一种权力,仍有存在着一种权力在笼子之外不受约束。人们也无法保障这种高级权力在笼外不伤人。于是你还得用另一个大笼子去锁住这个权力。所以,到头来,还是形成一层层的权力金字塔。所以,真正的权力制衡,不是国会制约总统、法院制约国会、总统制约法官这种互相牵制的制约,因为这种制约,只要这其中的任意一个实力强大,都会制约着其余几个。又或者,只要一个政党获得总统和议会的多数选票,那就是一党的天下。真正的权力制衡,是法治制衡一切。即不管总统、国会、法院抑或是人民,其行事必须合法,权利之间的互相制约,不是依靠选票和政治力量,而是依靠法律。法律是最高原则,而不是任何权力、意志、多数派。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55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民选总统的谦卑——读“美国总统就职演讲”
热度 2 fqng1008 2011-4-8 13:54
聂广老师:您好! 很遗憾,您新发布的一篇博文因不适宜在科学网发布,已被删除,请您理解。附件中是备份,请您查收。 感谢您的支持。 科学网编辑部 第二次接到科学网的删文通知,而且都是与民主思想有关,看来在中国民主与科学注定是分离的。当然,我也充分理解编辑部的难处,因为这并不是他们的意思,也不是他们的追求。 这次删除的博文是“ 何处寻找平民的尊严 ”(没想到“新浪网”却手下留情得到保留),说的是人民的 一票之权非常重要,它可以决定官员们的态度是向上看还是向下看。我的同学在爱尔兰开诊所,某天突然总理造访,又是握手又是寒暄,原来是大选将至,他必须巴结选民。如果这一票之权被别人代表,那些势利的官员眼睛都盯到哪里去了:全都成了上司的哈巴狗。 早一段读“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讲”,意外地发现那些民选总统都很谦卑,就像我的同学在爱尔兰所见到的。他们的就职演讲里面充满了“自惭形秽”、“斗胆直言”、“诚惶诚恐”等话语,例如第三位总统托马斯 ·杰斐逊是美国人心目中最有才华的总统之一,他在1801年3月4日的就职演讲中说:“......其责任之重大,本人能力之浅薄,自然使我就任时感到忧恐交加。......我只要求大家给我相当的信任,使我足以坚定地、有效地依法办理大家的事务。......我仰承各位的好意,恭顺地就任此职,一旦你们觉得有力量作出更好的选择,我便准备辞掉此职。”我想,真正为人民办事的职位并不能为所欲为,得到是一种体验,失去也无需以死血拼。 即使两次都是100%选票通过的首任总统华盛顿(美国总统的唯一例外),也自叹“天资愚钝,又无民政管理的实践,应该倍觉自己能力之不足,因此必然感到难以荷此重任。”当第二任总统约翰 ·亚当斯在1797年3月4日就职演讲中尽情地赞扬华盛顿丰功伟绩的时候,也绝对想不出“人民救星”的词汇:“8年来,美国人民在一位公民的领导下,展现了这种政治体制,引起了各国贤达的赞赏或挂虑。这位公民为人谨慎、公正、节制、坚韧,长期以来,他以一系列伟大的行动,领导着一个为共同的美德所鼓舞、强烈的爱国心所鼓励和热爱自由的民族,走向独立、和平、富强和繁荣。......他将名垂千古。”的确,伟大的华盛顿只是政治体制的展现,在那种理念和制度下无论多么伟大的个人都不会成为人民救星,而只能是真正的仆人。 值得比较的是居功自傲的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 ·格兰特,他在“南北战争”在功劳显赫,贵为“五星上将”,这位执政期间丑闻迭出,被后人评为“糟糕首脑”的总统在就职演讲中颇为自得:“这一职位在我是不谋而得,因此我履行职责时也无拘无束。”因此,人民应该将当权者关进笼子里,让他们恭恭敬敬,兢兢业业,否则一不小心他们的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 最后,我想用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亚伯拉罕 ·林肯的一段话作为本博文的结束语:“现在是人民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时候:凡能公正举行选举的人民,也能够镇压叛乱;选票可以合法而和平地取代子弹;一旦选票公正而合法地作出决定,任何诉诸武力的行径将不会取得成功;在未来选举中,除了选票本身,诉诸任何其他手段均属无效。这将成为一堂伟大的和平课:人们从选举中得不到的东西,从战争中也休想得到;这对发动战争的蠢人也是一个教育。” 原文地址: 国家领导人首先是人 作者: 房连 水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365 次阅读|3 个评论
教总统演讲-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
冯用军 2011-4-2 21:56
教总统演讲-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
我转载到这里,其实是想让我们的领导人,学学怎么演讲、怎样演讲、怎样发表一份让国民深受激励、充满期望、激情迸发、获益匪浅的演讲。 My fellow citizens: 我的同胞们: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 as well 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今天我站在这里,看到眼前面临的重大任务,深感卑微。我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也知道先辈们为了这个国家所作的牺牲。我要感谢布什总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及感谢他在两届政府过渡期间给与的慷慨协作。 Forty-four Americans have now taken the presidential oath.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 Yet, every so often the oath is taken amidst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At these moments, America has carried on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kill or vision of those in high office, but because We the People have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ideals of our forbearers, and true to our founding documents. 迄今为止,已经有44个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总统的宣誓有时面对的是国家的和平繁荣,但通常面临的是乌云密布的紧张形势。在紧张的形势中,支持美国前进的不仅仅是领导人的能力和远见,也在于美国人民对国家先驱者理想的信仰,以及对美国立国文件的忠诚。 So it has been. So it must be with this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前辈们如此,我们这一代美国人也要如此。 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is now well understood. Our nation is at war, against a far-reaching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hatred. 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 a consequence of greed 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 but also 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 Homes have been lost; jobs shed; businesses shuttered. Our healthcare is too costly; our schools fail too many; and each day bring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ways we use energy strengthen our adversaries and threaten our planet. 现在我们都深知,我们身处危机之中。我们的国家在战斗,对手是影响深远的暴力和憎恨;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削弱,原因虽有一些人的贪婪和不负责任,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决策失误,同时也未能做好应对新时代的准备。我们的人民正在失去家园,失去工作,很多企业倒闭。社会的医疗过于昂贵、学校教育让许多人失望,而且每天都会有新的证据显示,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助长了我们的敌对势力,同时也威胁着我们的星球。 These are the indicators of crisis, subject to data and statistic s. Less measurable but no less profound is a sapping of confidence across our land - a nagging fear that America's decline is inevitable, and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must lower its sights. 统计数据的指标传达着危机的消息。危机难以测量,但更难以测量的是其对美国人国家自信的侵蚀--现在一种认为美国衰落不可避免,我们的下一代必须低调的言论正在吞噬着人们的自信。 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 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But know this, America - they will be met. 今天我要说,我们的确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而且在短期内不大可能轻易解决。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一定会度过难关。 On this day, 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 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 今天,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因为我们战胜恐惧选择了希望,摒弃了冲突和矛盾而选择了团结。 On this day, we come to proclaim an end to the petty grievance s and false promises, the recriminations and worn out dogmas, that for far too long have strangled our politics. 今天,我们宣布要为无谓的摩擦、不实的承诺和指责画上句号,我们要打破牵制美国政治发展的若干陈旧教条。 We remain a young nation, 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 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 The time has come to reaffirm our enduring spirit; to choose our better history; to carry forward that precious gift, that noble idea,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God-given promise that all are equal, all are free, and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 measure of happiness. 美国仍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借用《圣经》的话说,放弃幼稚的时代已经到来了。重拾坚韧精神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为历史作出更好的选择,我们要秉承历史赋予的宝贵权利,秉承那种代代相传的高贵理念: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以平等和自由,以及每个人尽全力去追求幸福的机会。 show_a4_zone("Z3"); 挑战9月口译考试,你准备好了吗?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中英文对照) 奥巴马G20伦敦演讲现场(高清视频下载+文本) 奥巴马在林肯纪念堂的演讲(双语) 奥巴马复活节演讲(视频下载+文本) 奥巴马访弱势群体学校发表演讲(视频+文本) show_a4_zone("Z4"); 求职黄金季,你该如何跳? In reaffirming the greatness of our nation, we understand 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 It must be earned. 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or settling for less. It has not been the path for the faint-hearted - for those who prefer leisure over work, or seek only the pleasures of riches and fame. Rather, 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 - some celebrated 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ur, w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 rugged path towards prosperity and freedom. 在重申我们国家伟大之处的同时,我们深知伟大从来不是上天赐予的,伟大需要努力赢得。(我们的民族一路走来),这旅途之中从未有过捷径或者妥协,这旅途也不适合胆怯之人、或者爱安逸胜过爱工作之人、或者单单追求名利之人。这条路是勇于承担风险者之路,是实干家、创造者之路。这其中有一些人名留青史,但是更多的人却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正是这些人带领我们走过了漫长崎岖的旅行,带领我们走向富强和自由。 For us, 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 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For us, 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 endu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wed the hard earth. For us, they fought and died, in places like Concord and Gettysburg; Normandy and Khe Sahn. 为了我们,先辈们带着微薄的细软,横渡大洋,寻找新生活;为了我们,先辈们忍辱负重,用血汗浇铸工厂;为了我们,先辈们在荒芜的西部大地辛勤耕作,定居他乡;为了我们,先辈们奔赴(独立战争中的)康科德城和葛底斯堡、(二战中的)诺曼底、(越战中的)Khe Sahn,他们征战、死去。 Time and again these men and women struggled and sacrificed and worked till their hands were raw so that we might live a better life. They saw America as bigger than the sum of our individual ambitions; greater than all the differences of birth or wealth or faction. 一次又一次,我们的先辈们战斗着、牺牲着、操劳着,只为了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好。在他们看来,美国的强盛与伟大超越了个人雄心,也超越了个人的出身、贫富和派别差异。 This is the journey we continue today. We remain the most prosperous , powerful nation on Earth. Our workers are no less productive than when this crisis began. Our minds are no less inventive, our goods and services no less needed than they were last week or last month or last year. Our capacity remains undiminished. But our time of standing pat, of protecting narrow interests and putting off unpleasant decisions - that time has surely passed. Starting today, 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 dust ourselves off, 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 今天我们继续先辈们的旅途。美国依然是地球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同危机初露端倪之时相比,美国人民的生产力依然旺盛;与上周、上个月或者去年相比,我们的头脑依然富于创造力,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依然很有市场,我们的实力不曾削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轻歌曼舞的时代、保护狭隘利益的时代以及对艰难决定犹豫不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必须跌倒后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重新开始工作,重塑美国。 For everywhere we look, there is work to be done.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calls for action, bold and swift, and we will act - not only to create new jobs, but to lay a new foundation for growth. We will build the roads and bridges, the electric grids and digital lines that feed our commerce and bind us together. We will restore science to its rightful place, and wield technology's wonders to raise healthcare's quality and lower its cost. We will harness the sun and the winds and the soil to fuel our cars and run our factories. And we will transform our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new age. All this we can do. And all this we will do. 我目之所及,都有工作有待完成。国家的经济情况要求我们采取大胆且快速的行动,我们的确是要行动,不仅是要创造就业,更要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打下新的基础。我们将造桥铺路,为企业铺设电网和数字线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将回归科学,运用科技的奇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我们将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土壤驱动车辆,为工厂提供能源。我们将改革中小学以及大专院校,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一切,我们都能做到,而且我们都将会做到。 Now, there are some who question the scale of our ambitions - who suggest that our system cannot tolerate too many big plans. Their memories are short. For they have forgotten what this country has already done; what free men and women can achieve when imagination is joined to common purpose, and necessity to courage. 现在,有一些人开始质疑我们的野心是不是太大了,他们认为我们的体制承载不了太多的宏伟计划。他们是健忘了。他们已经忘了这个国家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们已经忘了当创造力与共同目标以及必要的勇气结合起来时,自由的美国人民所能发挥的能量。 What the cynics fail to understand is that the ground has shifted beneath them - that the stale political arguments that have consumed us for so long no longer apply. The question we ask today is not whether our government is too big or too small, but whether it works - whether it helps families find jobs at a decent wage, care they can afford, a retirement that is dignified. Where the answer is yes, we intend to move forward. Where the answer is no, programs will end. And those of us who manage the public's dollars will be held to account - to spend wisely, reform bad habits and do our business in the light of day - because only then can we restore the vital trust between a people and their government. 这些怀疑论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政治现实已经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耗掉我们太多精力的陈腐政治论争已经不再适用。今天,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政府的大小,而在于政府能否起作用,政府能否帮助家庭找到薪水合适的工作、给他们可以负担得起的医疗保障并让他们体面地退休。哪个方案能给与肯定的答案,我们就推进哪个方案。哪个方案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选择终止。而掌管纳税人税金的人应当承担起责任,合理支出,摒弃陋习,磊落做事,这样才能在政府和人民之间重建至关重要的相互信任。 Nor is the question before us whether the market is a force for good or ill. Its power to generate wealth and expand freedom is unmatched, but this crisis has reminded us that without a watchful eye, the market can spin out of control - and that a nation cannot prosper long when it favours only the prosperous. The success of our economy has always depended not just on the size of ou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ut on the reach f; on our ability to extend opportunity to every willing heart - not out of charity, but because it is the surest route to our common good. 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不是市场好坏的问题。市场创造财富、拓展自由的能力无可匹敌,但是这场危机提醒我们,如果没有监管,市场很可能就会失去控制,而且偏袒富人国家的繁荣无法持久。国家经济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繁荣的覆盖面,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让所有有意愿的人都有机会走向富裕。我们这样做不是慈善,而是因为这是确保实现共同利益的途径。 As for our common defence, we reject as false the choice between our safety and our ideals. Our founding fathers, faced with perils we can scarcely imagine, drafted a charter to assur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ights of man, a charter expanded by the blood of generations. Those ideals still light the world, and we will not give them up for expedience's sake. And so to all other peoples and governments who are watching today, from the grandest capitals to the small village where my father was born: know that America is a friend of each nation and every man, woman and child who seeks a future of peace and dignity, and that we are ready to lead once more. 就共同防御而言,我们认为国家安全与国家理想的只能选其一的排他选择是错的。面对我们几乎无法想像的危险,我们的先辈们起草了确保法治和个人权利的宪章。一代代人民的鲜血夯实了这一宪章。宪章中的理想依然照亮着世界,我们不能以经验之谈放弃这些理想。因此我想对正在观看这一仪式的其他国家的人民和政府说,不论他们现在各国伟大的首府还是在如同我父亲出生地一般的小村落,我想让他们知道:对于每个追求和平和自尊的国家和个人而言,美国都是朋友,我们愿意再次领导大家踏上追寻之旅。 Recall that earlier generations faced down fascism and communism not just with missile s and tanks, but with sturdy alliances and enduring convictions. They understood that our power alone cannot protect us, nor does it entitle us to do as we please. Instead, they knew that our power grows through its prudent use; our security emanates from the justness of our cause, the force of our example, the tempering qualities of humility and restraint. 回想先辈们在抵抗法西斯主义之时,他们不仅依靠手中的导弹或坦克,他们还依靠稳固的联盟和坚定的信仰。他们深知单凭自己的力量我们无法保护自己,他们也深知我们强大并不足以使我们有权利为所欲为。他们明白,正是因为使用谨慎,我们的实力才不断增强;正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公正的、我们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因为我们的谦卑和节制,我们才安全。 We are the keepers of this legacy. Guided by these principle s once more, we can meet those new threats that demand even greater effort - even greater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nations. We will begin to responsibly leave Iraq to its people, and forge a hard-earned peace in Afghanistan. With old friends and former foes, we will work tirelessly to lessen the nuclear threat, and roll back the specter of a warming planet. We will not apologise for our way of life, nor will we waver in its defence, and for those who seek to advance their aims by inducing terror and slaughtering innocents, we say to you now that our spirit is stronger and cannot be broken; you cannot outlast us, and we will defeat you. 我们继承了这些遗产。在这些原则的再次领导下,我们有能力应对新的威胁,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国家间更广泛的合作以及增进国家间的理解。首先,我们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将伊拉克交还给伊拉克人民,同时巩固阿富汗来之不易的和平。对于老朋友和老对手,我们将继续努力,不遗余力,削弱核威胁,遏制全球变暖的幽灵。我们不会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感到报歉,我们会不动摇地扞卫我们的生活方式。对于那些企图通过恐怖主义或屠杀无辜平民达成目标的人,我们要对他们说:我们的信仰更加坚定,不可动摇,你们不可能拖垮我们,我们定将战胜你们。 For we know that our patchwork heritage is a strength, not a weakness . We are a nation of Christians and Muslims, Jews and Hindus - and non-believers. We are shaped by every language and culture, drawn from every end of this Earth; and because we have tasted the bitter swill of civil war and segregation, and emerged from that dark chapter stronger and more united, we cannot help but believe that the old hatreds shall someday pass; that the lines of tribe shall soon dissolve; that as the world grows smaller, our common humanity shall reveal itself; and that America must play its role in ushering in a new era of peace.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多元化遗产是一个优势,而非劣势。我们国家里有基督徒也有穆斯林,有犹太教徒也有印度教徒,同时也有非宗教信徒。我们民族的成长受到许多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我们吸取了这个星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有益成分。正是因为我们民族曾亲尝过内战和种族隔离的苦酒,并且在经历了这些黑色的篇章之后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团结,因此我们不由自主,只能相信一切仇恨终有一天都会成为过去,种族的划分不久就会消失,而且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人类共有的人性品德将会自动显现。在迎接新的和平时代到来的过程中,美国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To the Muslim world, we seek a new way forward, based on mutual interest and mutual respect. To those leaders around the globe who seek to sow conflict, or blame their society's ills on the west - know that your people will judge you on what you can build, not what you destroy. To those who cling to power through corruption and deceit and the silencing of dissent, know that you are on the wrong side of history; but that we will extend a hand if you are willing to unclench your fist. 对于穆斯林世界,我们将基于共同的利益和信仰,寻找更好的合作之路。对于那些在世界各个地方挑起冲突或一味批评西方不良影响的领导者:你的人民评判你的依据是你建立了什么,而不是破坏了什么。对于那些依靠腐败和欺骗并压制异议而追求权利的人们:你们站在了人类历史的对立面。如果你们能张开紧握的拳头,我们也将伸出友谊之手。 To the people of poor nations, we pledge to work alongside you to make your farms flourish and let clean waters flow; to nourish starved bodies and feed hungry minds. And to those nations like ours that enjoy relative plenty, we say we can no longer afford indifference to suffering outside our borders; nor can we consume the world's resources without regard to effect. For the world has changed, and we must change with it. 对于那些贫穷的人们,我们保证和你们一起建设繁茂的农场和干净的水源,滋养那些饥寒交迫的身体和心灵。对于那些与我们一样相对富裕的国家,我们不能再对外界的苦难漠不关心,更不能继续大肆索取世界的资源。世界必须改变,我们都必须改变。 show_a4_zone("Z3"); 挑战9月口译考试,你准备好了吗?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中英文对照) 奥巴马G20伦敦演讲现场(高清视频下载+文本) 奥巴马在林肯纪念堂的演讲(双语) 奥巴马复活节演讲(视频下载+文本) 奥巴马访弱势群体学校发表演讲(视频+文本) show_a4_zone("Z4"); 求职黄金季,你该如何跳? As we consider the road that unfolds before us, we remember with humble gratitude those brave Americans who, at this very hour, patrol far-off deserts and distant mountains. They have something to tell us today, just as the fallen heroes who lie in Arlington whisper through the ages. We honour them not only because they are guardians of our liberty, but because they embody the spirit of service; a willingness to find meaning in something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And yet, at this moment - a moment that will define a generation - it is precisely this spirit that must inhabit us all. 当我们审视前方的道路时,我们会感激那些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的人们。今天,他们有话对我们说,也是安息在阿林顿国家公墓里的先烈们时刻提醒我们的。我们尊敬他们不仅因为是他们捍卫了我们的自由,更因为他们正是奉献精神的化身;他们致力于寻找远高于自身的生命真谛。而此时,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我们更需让这种精神长存。 For as much as government can do and must do, it is ultimately the faith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merican people upon which this nation relies. It is the kindness to take in a stranger when the levees break, the selflessness of workers who would rather cut their hours than see a friend lose their job which sees us through our darkest hours. It is the firefighter's courage to storm a stairway filled with smoke, but also a parent's willingness to nurture a child, that finally decides our fate. 因为无论美国政府能做多少,必须做多少,美国国家的立国之本最终还是美国人的决心和信念。于防洪堤坝决堤之时收留陌生受难者的善意,于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宁愿减少自己工时也不肯看着朋友失业的无私,正是他们支撑我们走过黑暗的时刻。消防队员冲入满是浓烟的楼梯抢救生命的勇气,父母养育孩子的坚持,正是这些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Our challenges may be new. The instruments with which we meet them may be new. But those values upon which our success depends - hard work and honesty, courage and fair play, tolerance and curiosity, loyalty and patriotism - these things are old. These things are true. They have been the quiet force of progress throughout our history. What is demanded then is a return to these truths. What is required of us now is a new era of responsibility - a recognition, on the part of every American, that we have duties to ourselves, our nation, and the world, duties that we do not grudgingly accept but rather seize gladly, firm in the knowledge that there is nothing so satisfying to the spirit, so defining of our character, than giving our all to a difficult task. 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许是新的,我们应对挑战的措施也许也是新的,但那些长期以来指导我们成功的价值观--勤奋、诚实、勇气、公平竞争、包容以及对世界保持好奇心,还有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主义--却是历久弥新,这些价值观是可靠的。他们是创造美国历史的无声力量。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回归这些古老的价值观。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负责任的时代,一个觉醒的时代,每个国人都应意识到即我们对自己、对国家和世界负有责任,我们不应该不情愿地接受这些责任,而应该快乐地承担起这些责任。我们应该坚定这一认识,即没有什么比全身心投入一项艰巨的工作更能锻炼我们的性格,更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This is the price and the promise of citizenship. 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应做出的承诺。 This is the source of our confidence - the knowledge that God calls on us to shape an uncertain destiny . 我们自信源于对上帝的信仰,上帝号召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This is the meaning of our liberty and our creed - why men and women and children of every race and every faith can join in celebration across this magnificent mall, and why a man whose father less than sixty years ago might not have been served at a local restaurant can now stand before you to take a most sacred oath. 这就是我们自由和信仰的意义,这也是为何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可以同聚一堂在此欢庆的原因,也是我今天能站在这里庄严宣誓的原因,而在50多年前我的父亲甚至都不能成为地方餐馆的服务生。 So let us mark this day with remembrance, of who we are and how far we have traveled. In the year of America's birth, in the coldest of months, a small band of patriots huddled by dying campfires on the shores of an icy river. The capital was abandoned. The enemy was advancing. The snow was stained with blood. At a moment when the outcome of our revolution was most in doubt, the father of our nation ordered these words be read to the people: 所以,让我们铭记自己的身份,镌刻自己的足迹。在美国诞生的时代,那最寒冷的岁月里,一群勇敢的爱国人士围着篝火在冰封的河边取暖。首都被占领,敌人在挺进,冬天的雪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在美国大革命最受质疑的时刻,我们的国父们这样说: "Let it be told to the future world...that in the depth of winter, when nothing but hope and virtue could survive...that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alarmed at one common danger, came forth to meet ." “我们要让未来的世界知道……在深冬的严寒里,唯有希望和勇气才能让我们存活……面对共同的危险时,我们的城市和国家要勇敢地上前去面对。” America. In the face of our common dangers, in this winter of our hardship, let us remember these timeless words. With hope and virtue, let us brave once more the icy current s, and endure what storms may come. Let it be said by our children's children that when we were tested we refused to let this journey end, that we did not turn back nor did we falter; and with eyes fixed on the horizon and God's grace upon us, we carried forth that great gift of freedom and delivered it safely to future generations. 今天的美国也在严峻的寒冬中面对共同的挑战,让我们记住国父们不朽的语言。带着希望和勇气,让我们再一次勇敢地面对寒流,迎接可能会发生的风暴。我们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在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没有屈服,我们没有逃避也没有犹豫,我们脚踏实地、心怀信仰,秉承了宝贵的自由权利并将其安全地交到了下一代的手中。
个人分类: 世界竞争力研究院|2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到2025年美国将削减石油进口30%--愚人吗?
热度 2 毛宁波 2011-4-1 07:57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到2025年美国将削减石油进口30%--愚人吗?
随着石油价格超过一桶100美元,美国总统开始关注美国的能源政策。3月30日奥巴马总统在 乔治敦 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发表演讲呼吁到2025年美国的石油进口减少1/3。 (http://www.georgetown.edu/news/topics/obamaatgeorgetown.html ) 奥巴马说“I set this goal knowing that we’re still going to have to import some oil,” the President said. “It will remain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energy portfolio for quite some time, until we’ve gotten alternative energy strategies fully in force. And when it comes to the oil we import from other nations, obviously we’ve got to look at neighbors like Canada and Mexico that are stable and steady and reliable sources. We also have to look at other countries like Brazil.” 奥巴马继续说“But our best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our energy security can be found in our own backyard,” the President continued, “…because we boast one critical, renewable resource that the rest of the world can’t match: American ingenuity. American ingenuity, American know-how.” 2011年3月30日美国白宫发表了美国的能源安全报告( America's Energy Security ) ,概述了 总统的 建议。以下是来自白宫网站上的美国能源安全报告。 FACT SHEET: America's Energy Security Rising prices at the pump affect everybody – workers and farmers; truck drivers and restaurant owners. Businesses see it impact their bottom line. Families feel the pinch when they fill up their tank. For Americans already struggling to get by, it makes life that much harder. That’s why we need to make ourselves more secure and control our energy future by harnessing all of the resources that we have available and embracing a diverse energy portfolio. With an ultimate goal of reducing our dependence on oil, in the near term we must responsibly develop and produce oil and gas at hom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leveraging cleaner, alternative fuels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beyond our efforts to reduce our dependence on oil, we must focus on expanding cleaner sources of electricity – keeping America on the cutting edge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so that we can build a 21st century clean energy economy and win the future. Reducing oil imports In 2008, America imported 11 million barrels of oil a day. By 2025 – a little over a decade from now – we will have cut that by one-third. Expanding Safe and Responsible Domestic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Implementing critical safety reforms: In response to the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 in the Gulf of Mexico,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s launched rigorous and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reforms to ensure the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resource Identifying underdeveloped resources: The President asked the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DOI) to issue a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unused oil and gas leases. That report showed that 57 percent of all leased onshore acres and 70 percent of offshore leased acres are inactive – meaning that they are neither being explored or developed. Developing incentives for expedite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DOI is developing incentives for expedite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production from existing and future leases. For its offshore leasing program, the DOI has already begun to employ incentives, including the shortening of some lease terms to encourage earlier development, and requiring drilling to begin before an extension can be granted on a lease. DOI is also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use of graduated royalty rate structures, such as those adopted by the State of Texas, to encourage more rapid production. Securing Access to Diverse and Reliable Sources of Energy: The U.S. is ac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to moderate global oil demand and secure additional supplies of liquid fuels and clean energy. We are working with our international partners to increase natural gas supplies, replace oil with natural gas in power generation, and increase responsible oil production in a manner that ensures safety . We are also increasing sustainable bioenergy production, building a new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nuclear energy, and promoting energy efficiency. Developing Alternatives to Oil, Including Biofuels and Natural Gas: Some of our most effective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our energy security can be found in our own backyard. We are committed to finding better and smarter ways to use these abundant energy resources. That means: Expanding biofuels markets and commercializing new biofuels technologies: Corn ethanol is already mak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reducing our oil dependence, but increasing market share will require overcoming infrastructure challenges and commercializing promising cellulosic and advanced biofuels technologies. To help achieve this goal, the Administration has set a goal of breaking ground on at least four commercial-scale cellulosic or advanced bio-refineries over the next two years. And as we do all of these things, we will look for ways to reform our biofuels incentives to make sure they meet today’s biofuels challenges and save taxpayers money. Encouraging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practices for natural gas: The Administration is committed to the use of this important domestic resource, but we must ensure it is developed safely and responsibly. To that end the Administration is focused on increasing transparency about the use of fracking chemicals, working with state regulators to offer technical assistance, and launching a new initiative to tap experts in industry, the environmental community and states to develop recommendations for shale extraction practices that will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Cutting Costs at the Pump with More Efficient Cars and Trucks: The Administration is building on recent investments in advanced vehicles, fuel, technologies, high speed rail, and public transit: Setting historic new fuel economy standards: Standards for model years 2012-16 will raise average fuel economy to 35.5 miles per gallon by 2016, and save 1.8 billion barrels of oil over the lifetime of the vehicles covered. In July, the Administration will also finalize the first-ever national fuel econom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standards for commercial trucks, vans and buses built in 2014 - 2018. These standards will cut oil us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alternative fuels, including natural gas. The Administration is also develop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uel econom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standard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2017-2025 and expects to announce the proposal in September 2011. Paving the way for advanced vehicles: The President has set an ambitious goal of putting 1 million electric vehicles on the road by 2015. To help us get there, the President’s FY 2012 Budget proposes a redesigned $7500 tax credit for consumers, competitive grants for communities that encourage the adop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funding for RD to drive innovation in advanced battery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sident is calling on Congress to move forward with policies that can help unlock the promise of natural gas vehicles. Leading by Example With the Federal Flee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perates more than 600,000 fleet vehicles. We have already doubled the number of hybrid vehicles in the federal fleet. Today, the President is calling for administrative action directing agencies to ensure that by 2015, all new vehicles they purchase will be alternative-fuel vehicles, including hybrid and electric vehicles. Innovating Our Way to a Clean Energy Future Charting a path towards cleaner sources of electricity and greater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maining on the cutting edge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reating Markets for Clean Energy: To move capital off of the sidelines and into the clean energy economy – creating jobs in the process – we need to give businesses and entrepreneurs a clear signal that there will be a market for clean energy innovation. That’s why the Administration is committed to pursuing a Clean Energy Standard (CES), an ambitious but achievable goal of generating 80 percent of the Nation’s electricity from clean energy sources by 2035 – includ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like wind, solar, biomass, and hydropower; nuclear power; efficient natural gas; and clean coal. Cutting Energy Bills through More Efficient Homes and Buildings: Our homes, businesses and factories consume over 70 percent of the energy we use. By making smart investments in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residential,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sectors, we can improve U.S. competitiveness an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while saving consumers money on electricity bills. That is why the Administration is on track to weatherize 600,000 low-income homes through Recovery Act investments, and why we remain committed to a series of policies that increase efficiency across sectors – including a HOMESTAR program to help homeowners finance retrofits, a “Better Buildings Initiative” to make commercial facilities 20 percent more efficient by 2020, and steps to promote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Staying on the Cutting Edge through Clean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Energy (ARPA-E) program, we have invested in over 100 cutting-edge projects in areas ranging from smart grid technology, to carbon capture, to battery technology for electric vehicles. Past Budgets funded three “Energy Innovation Hubs” that explore building efficiency, fuel from sunlight, and nuclear react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he FY 2012 Budget request more than doubles funding for ARPA-E and doubles the number of Hubs to include new Hubs that will advance smart grid technology, critical materials research, as well as batteries and energy storage.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3531 次阅读|3 个评论
这就是民主,制度保障,一视同仁!
热度 2 wya 2011-3-28 08:33
 由于缩短在萨尔瓦多的行程,美国总统奥巴马23日比原定时间提前数小时回到白宫,但因为没有提前通知工作人员,没带钥匙的总统先生无奈被关在办公室门外,进不了门的他只能在走廊上吹着口哨傻等,而这一尴尬情景却正好被媒体拍个正着。 http://news.qq.com/a/20110327/000147.htm#p=1 比起某些地方前呼后拥,端茶送水的排场和周到贴心服务,真是对照鲜明!! 美国华盛顿市长上街游行抗议财政预算被捕(图) http://news.163.com/11/0413/08/71GN2C5300014JB6.html 这才是人民代表该做的事情!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198 次阅读|6 个评论
此爱国非彼爱国:从肯尼迪的名言说起
热度 6 techne 2011-3-26 15:11
此爱国非彼爱国:从肯尼迪的名言说起 王 键   美国总统肯尼迪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他在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一句名言,一直广为流传。不光在美国,即使在其它国家,尤其是中国,也流传甚广。“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笔者曾多次见到有人在盛大场合引用肯尼迪的这句名言,意指即使是在自由资本主义的代表美国,像肯尼迪这样年轻且富于个人理想的总统,也在号召爱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精神,让人们勇于为国家奉献。   但多次听到这类转引之后,笔者后来仔细阅读了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的全文,却惊讶地发现:脱离了上下文摘引出的这句名言,它所具有的真实的含义,却与在国内广为流传的引用所暗示的含义有很大的差异。在这其中,一方面反映出了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那些不加思考就广为引用这句名言的人,很缺乏严格追究和考据的习惯,如果真正看过肯尼迪的演讲全文,就不会得出常见的但却是错误的结论。   肯尼迪的演讲,在这段话的附近,大致的表述是这样的:在这段话之前,肯尼迪先强调了“保卫自由的责任”,并相信通过这种责任和奉献,“自由的火焰所散发出的光芒”,定能照亮全世界。   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只有少数几代人在自由处于最危急的时刻被赋予保卫自由的责任。我不会推卸这一责任——我迎取这一责任。我不相信我们中间有人想同其他人或其他时代的人交换位置。我们为这一努力所奉献的精力、信念和虔诚,将照亮我们的国家和所有为国效劳的人——而这火焰发出的光芒定能照亮这个世界。   在表述完自由的责任之后,肯尼迪才讲出了那段广为传颂的名言:   因此,我的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   这句话似乎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在这个单元,肯尼迪的话还没说完,他接着又说了一句,虽然这一句并不像上面那句一样得到了同样广泛的流传:   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紧接着是肯尼迪的结语,这段话也很关键:   最后,不论你们是美国公民还是这个世界的公民,你们应要求我们献出我们同样要求于你们的最大力量和牺牲。问心无愧是我们唯一信赖的奖赏,历史是我们行动的最终裁判,让我们走向前去,引导我们所热爱的国家。   我想,从上面的这个分段梳理,我们应该能够很清楚地看清楚肯尼迪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他的那句广为传颂被很浓缩了的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并不是像很多爱国主义者所借用的那样,在表达歌功颂德爱国求荣的为国奉献精神,反而是在强调对自由和良知的追求。   其实这并不奇怪,从美国总统的嘴里讲出这样的表述话语,是很正常的。这和美国这个国家的特殊地缘和历史、民情都联系在一起。“美国例外论”,无论是孤立主义,还是全球扩张,在背后支撑的都是美国人强烈具备的追求自由的理念和基督教影响下的精神特质。肯尼迪之所以说“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他潜在的假定是这样一系列的判断:首先,“自由具有普世的、最高的价值”,而且“美国是正确的,美国代表着自由价值”,那么,作为这样一个代表正确方向的国家的公民,请你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而这还不够,如果你不是美国的公民,是全世界的公民,那么请不要依赖美国,因为自由要靠自己自主去争取,所以“不要问美国将要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当然,肯尼迪并不只是强调民众去奉献和理解,在演讲的最后他也强调了责任和牺牲的对等——前述的一切,应适用于所有人(包括掌握权力的人),而且“良知和历史是最终裁判”。从上到下,肯尼迪所表达这个逻辑显然是很清楚的。   毫无疑问,肯尼迪在表述中做出的一系列假定是不是正确,对此完全可以进行质疑。很自然的,美国在很多时候并不那么正确。前有越战,后有伊拉克战争,美国都做出了相当错误的决策和选择。在肯尼迪之后的罗纳德.里根,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也做出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再去好心做错事”,“美国必须继续做自由的最忠实的朋友”。也很显然,有相当多的美国人是会很怀疑美国究竟是不是那么正确,到底有没有走对路?   但无论如何,理解一个人所说的话,必须从其表述的上下文和具体情境来进行理解。显而易见,通常对肯尼迪这句爱国名言的理解,是相当片面的误解。站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之下,肯尼迪绝不可能鼓吹让美国民众毫无反思能力地去为国效力——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作为美国的总统,肯尼迪也绝不可能去做一位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的鼓吹手。肯尼迪的名言,和在美国之外一度流行的,以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所代表的,强调“集体至上”的主张,更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从对这句名言的错误理解及其广为流传,我们可以看到非常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的差异,以及对文化表述的不同理解方式。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708 次阅读|5 个评论
26岁-你我都在干什么?
热度 2 冯用军 2011-3-19 20:14
耽搁了几年,26岁,我才硕士毕业,跟现在大多数博士一样到处找工作,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名人26岁在干什么》,深受启发,并经常给我的研究生们讲授这个故事,从此开始发奋,到今年三十而立,虽然没有什么,但还要继续努力,希望与下面这些人在不惑之年能基本达到一个层次,至少在某个领域成为领跑者——你我都年轻,握握手一起努力吧! 1、邓小平26岁时,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 2、毛泽东26岁时,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并参加革命。 3、周恩来26岁时,巴黎回国归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4、蒋介石26岁时,在参加二次革命,并加入中华革命党。 5、曹操26岁时,担任洛阳北部尉相当于北京市副公安局局长。 6、周瑜26岁时,已经当任建威中郎将,地方高级将领。 7、诸葛亮26岁时,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从政。 8、美国总统林肯26岁时,已经通过自学成为律师并被选为州议员。 9、奥巴马26岁时,在哈佛大学的法学院读博士。 10、胡锦涛26岁时,在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11、温家宝26岁时,在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当技术员。 12、周杰伦26岁时,已经凭《七里香》红遍大江南北,并在同年拍了《头文字D》。 13、王石26岁时,在兰州铁道学院读本科。 14、潘石屹26岁时,去海南开办了自己的房地产企业,在海南的房地产泡沫中大赚一笔。 15、柳传志26岁时,在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并于同年进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6、成龙26岁时,已经拍了N多电影,并于2年后成功进入好莱坞市场。 17、李鸿章26岁时,已经考中二甲第十三名进士相当于全国第26名,并写下了“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名句。 18、曾国藩26岁时,在不断考公务员不过运气很差科举屡次不中,2年后中进士。 19、胡雪岩26岁时,在小钱庄当伙计,10年后终于开了自己的银行-阜康钱庄。 20、盛宣怀26岁时,通过招聘进入李鸿章手下当幕府,3年后开办轮船招商局成为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 21、李白26岁时,通过倒插门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并生下一男一女。 22、杜甫26岁时,不无正业在全国巡回旅游,史书记载“客吴越、齐赵间”,后有“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考公务员也没考上,工作也不好找,后来被皇帝发现了,才有好日子过了。 23、唐伯虎26岁时,在家里发奋读书,三年后省公务员考试得第一名,即中“解元”。 24、巴菲特26岁时,成立了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他仅仅出资100美元而其他7位合伙人则出资105000美元,他狂妄的说: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否则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上跳下去,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 25、格林斯潘26岁时,已经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这一年他结婚了。估计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不过2年后他加入汤森公司不到5年就拥有该公司一半股权并出任总裁。 26、索罗斯26岁时,带着他的全部积蓄5000美元在纽约当了一名套利交易员,17年后他创立的量子基金。 27、马克思26岁时,马克思会见了恩格斯,并完成了《哲学经济学手稿》1年后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28、恩格斯26岁时,和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创建共产主义通迅委员会,1年后发表著名的《共产主义宣言》。 29、列宁26岁时,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年底被捕入狱,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30、斯大林26岁时,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7次多次被流放和监禁所以他不是在革命就是在坐牢,斯大林的意思叫做“铁人”果然名不虚传。 31、普京26岁时,在苏联的克格勃当特工,从事神秘的对外情报局工作。 32、叶挺26岁时,在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33、彭德怀26岁时,在湘军当任连长或营长。 34、萨科奇26岁时,在当律师(已经取得硕士学位)2年后当选讷伊市市长。 35、克林顿26岁时,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4年后出任阿肯色州司法部长。 36、布什26岁时,在得克萨斯国民警卫队空军担任战斗机飞行员。 37、尼克松26岁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 38、关羽26岁时,应该在卖红枣。 39、朱元璋26岁时,参加红巾军起义,并成为该军事力量的实际领导人。 40、成吉思汗26岁时,在为统一草原而战斗。 41、爱迪生26岁时,发明了2重电报机,10年后他发明了灯泡。 42、比尔盖茨26岁时,已经创立微软公司6年了,39岁就成为了世界首富。 43、贝多芬26岁时,听力失聪,但是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最终5年后创作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 44、黄光裕26岁时,已经创办国美电器3年了,这一年国美电器连锁店已经开了10家。 45、张朝阳26岁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46、牛根生26岁时,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47、马化腾26岁时,在当软件工程师1年后创办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48、张艺谋26岁时,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当工人。 49、袁隆平26岁时,在湖南安江农校教书。 50、现在大多数人26岁时,在找工作……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861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的一国两制——波多黎各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3-14 03:49
要出差Puerto Rico,网上一查,中文名字似乎特别眼熟:波多黎各。先还以为是哪部香港电影提到的酋长国,再一查,原来是盛产环球小姐冠军的地方。看统计,美国7次夺得环球小姐冠军,委内瑞拉6次,波多黎各5次,列第三名。去波多黎各要不要办签证?连老美也不确定,最后我去学校国际事务办公室拿到书面材料:波多黎各属于美国领土,和在美国国内旅游没区别。从美国去波多黎各不需要办波多黎各签证,回美国时也不需要进美国签证。 波多黎各是美国领土,但又经常和美国并列,也不属于美国任何一个州。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有自己的宪法,但其1952年的宪法确认自己美属于美国内自治邦。波多黎各内部自治,外交、国防、关税等由美国控制,不需要向联邦政府交税,反而每年享受联邦政府的大量财政补助。公民拥有美国国籍,可加入美国社保体系,可在美军服役,可自选总督。但不能参选美国总统,其议会通过的法律如果违背美国利益,美国国会可以否决。 我想到了一国两制,想到了港澳台。于是查了一下波多黎各的历史: 波多黎各原先是印地安人的家园。1493年11月19号,哥伦布第二次航海时到达波多黎各,将其纳入西班牙版图。用圣经中施洗约翰的名字(西班牙文San Juan,圣胡安)来命名这个岛。1521年,改名波多黎各(富裕之港),首府圣胡安。1868年爆发起义,宣布成立共和国,被镇压。 1898年,西班牙和美国因古巴开战,战败后根据巴黎条约,将古巴、波多黎各等割让给美国,成为美国殖民地,波多黎各总督由美国总统指派。三十年代开始更有组织的武装起义,被镇压。1950年独立人士刺杀杜鲁门失败,10月底再次武装起义,但它扼守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是战略要道。美国利益之下,岂容独立,再次被镇压。1950年,美国国会允许波多黎各制定自己的宪法。1952年波多黎各颁布宪法,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国,并确认与美国建立自由联邦关系。70年代,独立组织为了独立甚至搞恐怖袭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持独立的人越来越少。如今的争议是维持自由联邦关系还是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的问题。1967年、1993年、1998年三次公投,由于没有美国国会授权,公投没有法律效力,但就投票结果看,每次都是维持现状占绝大多数,成为第五十一个州的得票率都没有超过半数,但在持续增长已接近半数。而美国国会的保守派也担心成为第五十一个州后其独立引发问题。 附: 1953年1月 【新华社二十八日讯】阴险自私的美国侵略者正在强迫波多黎各人给美国军队充当替死鬼。侵朝美军第三师的第六十五步兵团除了少数高级军官是美国人以外,其余全是波多黎各人。美军司令部一向把这个团放在最危险的位置上,强迫他们执行不能胜任的战斗任务。据国际新闻社报道,在一九五○年冬天美国的陆战第一师狼狈地从朝鲜东海岸兴南地区逃走时,美军司令部就命令这个团担任最后掩护的任务。在去年九月间,美军司令部命令这个团派两营人去和优势的朝中人民军队作战,结果遭受了沉重打击。 波多黎各人已经开始认识了美军司令部的这种毒辣的用心,他们不愿意继续给美国侵略者做替死鬼。去年十月间,美军司令部又命令这个团向铁原附近朝中方面的阵地进行绝望的反击,结果,在这个团的三个营中,有一百七十五名以上的波多黎各士兵“不是直接拒绝作战就是临阵脱逃”。 为了镇压波多黎各人的反抗,美军司令部对他们施行了严厉的惩罚,判处了九十二人六个月到十年的徒刑和苦役,其中有一名是军官。这种无理措施显然只能引起波多黎各士兵的更大不满。据美联社透露,一个波多黎各士兵写信给波多黎各圣约翰城的报纸表示抗议说,“如果从被控的士兵去年十月撤退的地方进行反击,那就等于自杀。” 美军司令部在将第六十五团“重新训练和整编”以后,又将它拉上前线,使它遭受更大的伤亡。据一月十四日的“纽约邮报”报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告诉了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一些有关朝鲜战争的“好消息”,有一条“好消息”是:“美军仅仅据守着百分之二十五的前线,而其中百分之九是由波多黎各军队防守住的。最近几星期以来,这些军队的伤亡较之任何其他美国军队的伤亡为大。”美国侵略者这种蓄意拿波多黎各人当牺牲品的阴谋,必将遭到波多黎各人越来越强烈的反抗。
个人分类: 生活|7443 次阅读|2 个评论
做了母亲以后...
热度 3 zlhua 2011-3-8 12:13
开始意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照顾好一家老小的饮食健康,不比搞科研难度底... 理解了为什么说 家庭主妇 比 美国总统 还费工夫 的观点 明白了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更加崇尚科学... 对教学和科研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开始自觉将教学,科研和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 知道了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多陪陪他,抱抱他,亲亲他,夸夸他外,还要以身作则,给予他科学地生活态度,合理的饮食和力所能及的生活指导... 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已所欲勿强施于人...家庭和睦,换位思考很重要... 和公公婆婆相处,不要把他们当成父母,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要把他们当成好朋友对待,尊重他们的爱好和习惯,还有独立的人格,这才是真正地尊重和爱护!!! 对待宝贝道理也是如此,当成朋友,更容易保持冷静和客观地态度,更容易去欣赏和理解....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711 次阅读|6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3月4日
xupeiyang 2011-3-4 07:49
1852年,俄国著名作家 果戈理 逝世 1923年, 胡适 大力提倡研究 国学 1933年, 富兰克林·罗斯福 就任美国总统 1951年,第一届 亚洲运动会 开幕 2006年, 胡锦涛 会见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代表 HistoryData.init();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不是演戏:美国联邦政府因预算问题可能4天后关闭
热度 4 sheep021 2011-3-1 16:39
2011年03月01日 1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中央社”1日报道,美国国会两党对联邦政府预算争执不下,联邦政府警告,目前政府经费只够用到3月4日,如果国会在4日之前无法达成协议,联邦政府将被迫关闭。   白宫发言人卡尼(Jay Carney)当地时间2月28日警告,预算争执若不谨慎处理,将影响到国家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他呼吁国会先通过短期支出预算,避免政府被迫关闭,同时提供国会足够的继续协调时间。   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呼吁国会寻求共识,在经费用罄前通过预算协议。   由于共和党于去年11月中期选举赢得众院控制权,从去年10月1日开始的2011年会计年度预算,至今尚未获得国会通过,联邦政府只能靠国会通过的暂时支出法案运作。这项暂时支出法案的经费只够用到3月4日。   共和党控制众院后,要求政府大幅删减支出,并采取具体措施,降低已高达14万亿美元的国债。   在共和党的支持下,众院于上月19日通过总额610亿美元的削减财政支出法案。但由于民主党在参院占有多数,法案获参院通过的机会不大。奥巴马也表示,即使参院通过法案,他也将动用否决权。    上一次美国联邦政府因预算未过而被迫关闭的情况发生在1995年。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也因中期选举后面对由共和党控制的参众两院,预算过不了关,导致联邦政府于11月间关闭5天,12月到来年1月又关闭21天。    联邦政府关闭期间,除白宫、国会和攸关人民安全与生活的国防部和运输部门外,其它政府单位的职员都被遣散回家休无薪假。 评: 嘿嘿,嘿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基因组学研究成长的烦恼
jjb8104149 2011-2-21 15:51
  今年是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问世10周年。回首望去,尽管有价值的医学应用还极为有限,但过去的10年依然是生命科学激动人心的10年,人类在对自身和疾病的认识上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然而,基因组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投资,美国塞莱拉遗传公司创始人克雷格·文特尔希望人们保持耐心,因为“基因组学革命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人类重新认识自己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启动,2000年工作草图绘制完毕,3年后正式完成了全部30亿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科学家称赞这个计划比人类登上月球还要伟大。2000年6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评价工作草图的意义时说,这项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将使多数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发生革命性变化”。   10年之后,虽然克林顿的预言尚未成为现实,但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给生命科学带来了深远影响。   首先是人类重新认识了自己。在基因组图谱问世前,科学家曾认为人体内有数十万个蛋白编码基因,这样才能解释人类复杂的生命结构。但令人吃惊的是,基因组图谱显示,人类的基因只有2.1万个左右,和老鼠相差无几,而且两者有99%的基因相同。有的科学家猜测,虽然人类基因数量与老鼠差不多,但人类基因的机能要远比其他动物复杂。   最出人意料的也许是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当时绘制首份基因组草图需要多国科学家联手,耗时10年,耗资30亿美元。现在,一个由几个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可以在一天之内以不到1万美元的成本完成同样的工作。这个费用在未来3年到5年内有可能降到1000美元以内,而时间预计只需15分钟左右。   测序成本直线下降使科学家有能力破译人类之外生物的基因组。有关统计表明,从老鼠到果蝇,从线虫到马铃薯,至少3800种有机体的基因组图谱已经绘制完成。   此外,基因组测序的成功,直接催生了许多“大生物”工程,比如2002年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用3年时间绘制了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差异图;又如始于2003年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目标是找出人类基因组中的功能元件。 个人基因组时代   再过几年,也许会迎来个人基因组时代。美国基因组测序公司“伊利尤米纳”首席执行官杰伊·弗拉特利乐观地预言,到2020年,给所有新生婴儿绘制基因组图谱将成为例行程序。美国塞莱拉遗传公司创始人文特尔则认为,今后10年,也许我们可以期盼为个人的精子、卵子、早期胚胎和干细胞等都绘制一份基因组图谱,以检查是否有疾病风险存在。   今天看来,这似乎有点不可想象。到目前为止,绘制了个人基因组图谱的也不过才10多个人。不过到明年年底,随着“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这个数字将会超过2500人。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加入这个行列,一大原因在于基因歧视问题。比如,许多美国人担心,一旦自己被查出携带某些严重疾病的致病基因,雇主获知后将解雇他们,而保险公司知道后则要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险费用。   这些担心不是杞人忧天,美国政府于2008年制定了《遗传信息物歧视法案》,就是为了保护民众的基因信息不被滥用和歧视。 基因组学研究成长的烦恼   过去10年,有关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肠癌和前列腺癌等常见疾病致病基因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人类健康从中得到的好处极为有限。   “基因组研究给临床医学带来的影响至今一直不甚明显,”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军人物、现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的弗朗西斯·柯林斯在今年3月31日的《自然》杂志上评论说。   他指出,过去10年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一些巨大进展:为一些癌症开发出了强效新药;基因检测能告诉乳腺癌患者是否需要化疗;视网膜黄斑变性的主要风险因素已得到确认;能准确预估10多种药物的疗效。“但平心而论,人类基因组计划尚未对个人保健产生直接的影响”。   科学家指出,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拥有大量的遗传信息数据并不意味着已经了解这些遗传信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生命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科学家也无法为某些问题弄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比如,研究表明,大多数癌症有各自的遗传学特征,因此目前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广泛适用的癌症疗法。又比如,不少科学家曾认为身高是一个家族遗传的生物特征,可以简单地用基因解释。但如今已被证实参与决定身高的基因超过100个,科学家猜测参与决定身高的基因可能多达1000个。   现在,迫切需要科学家梳理清楚这海量遗传信息数据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弄明白它们的真正作用,这无疑将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但正如3月31日《自然》杂志的封面语所言,这就是“基因组学时代成长的烦恼”。
1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自杀或者升仙?
热度 2 iwesun 2011-2-14 11:27
Me: 狂欢的权力是天赋人权 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个个倒下了。 陈安:中国人民的敌人也一个一个倒下了,美国总统倒下多少了?至多8年,肯定会倒下一个。 这下好玩了,朋友和敌人都死光光,看来中国只剩下两条路可走。 要么自杀,要么升仙!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1 次阅读|4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2月12日
xupeiyang 2011-2-12 07:13
气象报告北京今天还要下雪。 1138年,金国颁布 女真文字 1809年,美国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 出生 1924年,格什温的奇迹《 蓝色狂想曲 》问世 1999年, 克林顿 免遭罢免 2001年,科学家首次公布 人类基因组图谱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8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不得不提中国
xupeiyang 2011-1-27 10:53
 25日晚,奥巴马在最新国情咨文中四次提及中国。   ——第一次提及中国时,奥巴马说:“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变革,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们开始尽早着手对孩子进行教育,并延长教育时间,而且更注重数学和科学教育。”   ——之后,奥巴马指出,中国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就在不久前,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营太阳能研究机构。中国还拥有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   ——第三次,奥巴马承认美国基础设施一度领先的地位已经下滑。他说:“美国的基础设施曾经是世界上最棒的,但是辉煌不再……中国正在建造更快的火车和更新的机场。与此同时,美国自己的工程师在评价本土基础设施时,仅给出了D的低分。”   ——最后,在谈及增加出口扩大就业问题时,奥巴马再次提及中国。他说,“最近,我们同印度和中国签署的协议将为美国带来25万个就业机会”。他指的是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两国达成的协议。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朗朗白宫演奏“上甘岭”主题曲引争议
wangql 2011-1-25 13:23
**朗朗白宫演奏“上甘岭”主题曲引争议**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9日在白宫举办国宴款待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时,著名钢琴家朗朗献艺,演奏中国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一曲。朗朗此举引起一场讨论和争议。 *“一条大河波浪宽”掀起层层波澜* 1950年代韩战中的上甘岭之役能够至今存留在中国国民的记忆中,恐怕要仰赖一部名为“上甘岭”的电影。这部1956年制作的电影表现了中国士兵在朝鲜战场上坚持42天,连连击退美国军队进攻的战役,其主题歌“我的祖国”流传至今。 受邀前往演奏的中国钢琴家朗朗为何选择在白宫国宴场合演奏这支背景反映美中在朝鲜战争中交手的曲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朗朗在其博客中说,能够在众多贵宾前演奏“我的祖国”,就像他在告诉这些人中国的力量与中国人民的团结是多么强大一样,他感到特别荣幸自豪。 *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辱美”* 朗朗白宫演奏之后的第二天,纽约时报1月20日载文解释了“我爱祖国”这首歌曲的来历,并称在国宴上演奏此曲恐怕是一个“令人遗憾的选择”。文章认为,这显然是这位奔走于美国和中国之间,致力于融合两国文化的艺术家的“无心之举”。 但是中国著名民运人士魏京生认为,这是一起有意为之的辱美事件。他在向美国国会领袖发出的一封题为“幼稚的总统招待一名老练独裁者”的信中说,这首歌在中国家喻户晓,可以算是中共最为广泛使用的反美歌曲。魏京生说:“歌词中赤裸裸地把美国军队比喻为豺狼,并要用武器对付它。在美国总统的国宴上演奏这样的歌曲,难道不是对美国国家的极大羞辱吗?” *网民评说“朗朗的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一些网民为朗朗的白宫演奏叫好。新浪网有帖说,在美国演奏此曲意义重大,可是,不知道美国人懂不懂。还有人说,朗朗弹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说他们不怕战争,为保卫祖国不怕任何强权。 旅美华人在海外中文网站上对朗朗的白宫演奏也纷纷贴文发表观点,其中有人批评朗朗选择这首曲子至少是不合时宜,还有人问,朗朗的行为是否是个人行为? 也有中国网民质疑朗朗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是否真的了解他演奏的这支曲子的背景与内容。有网友说,在白宫国宴场合演奏“上甘岭”电影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和对立情绪的曲子,是对外交往中的心态没有摆正,也是外交上的自负和愚蠢。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宴结束时向在座的各位艺术家致谢,并幽默地感谢他们没有要演出费。美中两国政府就这场被一些人称之为的“白宫外交事件”都没有做任何反应。
2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白宫后花园的“秘密”
xupeiyang 2011-1-20 20:37
请您从此进入欣赏美景 http://world.people.com.cn/GB/13776005.html   提起白宫南草坪,很多人知道那里是美国总统接见国外元首的地方,神秘庄严。殊不知,包括南草坪在内的白宫花园都是对外开放的,常人也可游览。   白宫花园总面积大约有100多亩,包括位于白宫东西两侧的杰奎琳·肯尼迪花园、玫瑰园、南草坪和附近的儿童花园。杰奎琳·肯尼迪花园位于白宫东侧,也称叫东花园,种植的是四季花卉和树篱。白宫左侧是大名鼎鼎的玫瑰园,即西花园,是总统举行新闻发布会场所。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医学研究热点:校园行动控制儿童肥胖率研究动态与信息分析
xupeiyang 2011-1-19 12:57
校园行动将降低下一代肥胖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43041.shtm 美国的《儿童健康、免饥饿法案》将于2011年生效。由于美国有越来越多肥胖儿童,被诊断出过去只有成年人才有的高血压、高胆固醇和Ⅱ型糖尿病,新法有助于扭转这个令人担忧的趋势。 2010年1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该法案,以为儿童提供较健康的校园餐点来对抗儿童饥饿。奥巴马表示,现在,在美国各地,还有许多儿童无法享用校园餐点,而且,供应的餐食也不够健康。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WEB16OWEB10O0 School lunches and obesity 信息分析报告 School lunches and obesity 1-19.docx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PK中国小朋友
wangxh 2010-11-6 22:42
啥也不说了,直接上图:
个人分类: 未分类|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总统奥巴马鼓励美国学生要胸怀大志,免被中印学生超过
麦立强 2010-9-17 04:20
中国的学生要加油了!请看-----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14日在费城一所中学的开学典礼上演讲,鼓励美国学生要胸怀大志,提出要与中印学生竞争。 奥巴马说:21世纪的美国掌握在你们的手中,你们有责任去尽可能地接受最好的教育。 他说: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仅决定了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 奥巴马还说:你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你们要将优秀贯穿在做每一件事情的始终,努力工作、严守纪律都是成功的要素。他还以自己的经历,讲述自己小时候从一个不太守纪律的中等学生变成好学生的经历。 14日,奥巴马在发表总统开学演讲后与学生们握手。 http://news.sina.com.cn/w/2010-09-17/020821117921.shtml http://world.hebnews.cn/2010-09/16/content_698084.htm
个人分类: 励志修身|3335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美国总统的“任”、“届”和“位”看美国知识普及的重要
黄安年 2010-6-1 08:17
从美国总统的任、届和位看美国知识普及的重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 日发布 对于美国的知识可谓人人皆知 , 但是不见得皆是真知 , 其中有些十分普通的常识性问题会在学者和一般读者中出现差错 , 例如对于从美国总统的任、届和位 , 许多人搞错了 , 最近收到一为朋友发来的有关美国历任美国总统的像 ( 画像、照片 ) ,里面把 44 位总统说成了 44 届总统 , 像这样的问题不在少数,如把美国的独立日当作国庆日等等。 现在重发去年 1 月 21 日的我的一篇博文。 ******************** 再谈美国总统的任、届和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21 日发布 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一次,大选年安排被 4 整除的年代,自 1788 、 1792 、 1796 、 1800 间共 4 届, 1804-2008 间共 52 届,总共 56 届。由于一任总统有的两届在任,有的一届多,有的不到一届,像富兰克林罗斯福则连任四届但都是一任。而在一届任期里可能出现两任总统 , 如威廉哈里逊总统和副总统 约翰泰莱为一届( 1841.3.4-1845.3.3 ) 威廉哈里逊 1841 年 4 月 4 日病故 , 约翰泰莱接任总统 ( 1841.4.6 1845.3.3) 。还有一个位的总统,说的是在美国近代史上的第 22 任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1885.3.4 1889.3.3 )和第 24 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1893.3.4 1897.3.3 ),为同一个人,他先后担任了两次(任),所以会出现任和位的区别。 在我们的媒体报道中把任、届搞混的是不少的 , 把历任当成了历届。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5 月出版的《美国历史十五讲》,是由北大历史系一为从事美国历史研究的教授撰写的,该书附录历届《美国总统、副总统一览表》中,列出了迄今 43 届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名单,按照这个名单,第一届总统是乔治华盛顿( 1789-1797 ),而第 43 届是乔治 W 布什( 2001- ),可是这里明显是把届和任相混淆了。可见在学者中有时也会弄错的。(见《莫要混淆美国总统的届、任、位》(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13 日)。即使在外交场合如果不注意也会闹笑话的 , 记得 80 年代我们有过这样的例子。 下面是笔者整理的 历任和历届美国总统在职时间表 1 总统 乔治华盛顿(第 1 任) 1789.4.30-1793.3.3 2 总统 乔治华盛顿(第 1 任) 1793.3.04-1797.3.3 3 总统 约翰亚当斯(第 2 任) 1797.3.04-1801.3.3 4 总统 托玛斯杰斐逊(第 3 任) 1801.3.4 1805.3.3 5 总统 托玛斯杰斐逊(第 3 任) 1805.3.4 1809.3.3 6 总统 詹姆斯麦迪逊(第 4 任) 1809.3.4 1813.3.3 7 总统 詹姆斯麦迪逊(第 4 任) 1813.3.4 1817.3.3 8 总统 詹姆斯门罗 (第 5 任) 1817.3.4 1821.3.3 9 总统 詹姆斯门罗 (第 5 任) 1821.3.4 1825.3.3 10 总统 约翰昆西.亚当斯(第 6 任) 1825.3.4 1829.3.3 11 总统 安德鲁杰克逊(第 7 任) 1829.3.4 1833.3.3 12 总统 安德鲁杰克逊(第 7 任) 1833.3.4 1837.3.3 13 总统 马丁范布伦(第 8 任) 1837.3.4 1841.3.3 14 总统 威廉哈里逊(第 9 任) 1841.3.4 1841.4.4 总统 约翰泰莱 (第 10 任) 1841.4.6 1845.3.3 15 总统 詹姆斯波尔克(第 11 任) 1845.3.4 1849.3.3 16 总统 扎卡里泰勒(第 12 任) 1849.3.5 1850.7.9 总统 米勒兰菲尔莫尔(第 13 任) 1850.7.10 1853.3.3 17 总统 富兰克林皮尔斯(第 14 任) 1853.3.4 1857.3.3 18 总统 詹姆斯布坎南(第 15 任) 1857.3.4 1861.3.3 19 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第 16 任) 1861.3.4 1865.3.3 20 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第 16 任) 1865.3.4 1865.4.15 总统 安德鲁约翰(第 17 任) 1865.4.15 1869.3.3 21 总统 尤塞利斯 S. 格兰特(第 18 任) 1869.3.4 1877.3.3 22 总统 尤塞利斯 S. 格兰特(第 18 任) 1873.3.4 1877.3.3 23 总统 拉瑟福德海斯(第 19 任) 1877.3.5 1881.3.3 24 总统 詹姆斯葛菲尔德 (第 20 任) 1881.3.4 1881.9.19 总统 切斯特亚瑟(第 21 任) 1881.9.20 1885.3.3 25 总统 格罗弗克利夫兰(第 22 任) 1885.3.4 1889.3.3 26 总统 本杰明哈里森(第 23 任) 1889.3.4 1893.3.3 27 总统 格罗弗克利夫兰 (第 24 任) 1893.3.4 1897.3.3 28 总统 威廉麦金莱(第 25 任) 1897.3.4 1901.9.14 29 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第 26 任) 1901.9.14-1905.3.3 30 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第 26 任) 1905.3.4-1909.3.3 31 总统 威廉塔夫脱(第 27 任) 1909.3.4 1913.3.3 32 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第 28 任) 1913.3.4 1917.3.3 33 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第 28 任) 1917.3.5 1921.3.3 34 总统 沃伦哈定(第 29 任) 1921.3.4 1923.8.2 总统 卡尔文柯立芝(第 30 任) 1923.8.3 1925.3.3 35 总统 卡尔文柯立芝(第 30 任) 1925.3.4 1925.3.3 36 总统 赫伯特胡佛(第 31 任) 1929.3.4 1933.3.3 37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33.3.4 1937.3.3 38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37.1.20 1941.1.20 39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41.1.20 1945.1.20 40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45.1.20 1945.4.12 总统 哈里杜鲁门(第 33 任) 1945.4.12 1949.1.20 41 总统 哈里杜鲁门(第 33 任) 1949.1.20 1953.1.20 42 总统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第 34 任) 1953.1.20 1957.1.20 43 总统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第 34 任) 1957.1.20 1961.1.20 44 总统 约翰肯尼迪(第 35 任) 1961.1.20 1963.11.22 总统 林登约翰逊(第 36 任) 1963.11.22 1965.1.20 45 总统 林登约翰逊(第 36 任) 1965.1.20 1969.1.20 46 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第 37 任) 1969.1.20-1973.1.20 47 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第 37 任) 1973.1.20-1974.8.9 总统 杰拉尔德福特(第 38 任) 1974.8.9-1977.1.20 48 总统 吉米卡特(第 39 任) 1977.1.20-1981.1.20 49 总统 罗纳德里根(第 40 任 ) 1981.1.20-1985.1.20 50 总统 罗纳德里根(第 40 任 ) 1985.1.20-1989.1.20 51 总统 乔治布什(第 41 任) 1989.1.20-1993.1.20 52 总统 比尔克林顿(第 42 任) 1993.1.20-1997.1.20 53 总统 比尔克林顿(第 42 任) 1997.1.20-2001.1.20 54 总统 乔治 W. 布什(第 43 任) 2001.1.20-2005.1.20 55 总统 乔治 W. 布什(第 43 任) 2005.1.20-2009.1.20 56 总统 巴拉克奥巴马(第 44 任) 2009.1.2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981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首次就修建美国太平铁路华工明确表态
黄安年 2010-5-27 09:14
美国总统首次就修建美国太平铁路华工明确表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7 日发布 141 年前的 1869 年美国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建成是和中国华工的杰出贡献和无私奉献分不开的 , 这条铁路的建成是美国的崛起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中国华工的辛勤劳动换来的确是随后美国政府的排华政策。对于这段往事,当代美国总统们往往回避不作回应。面对历史和现实 , 奥巴马总统终于首次作出明确表态, 5 月 24 日他在纪念亚太裔传统月招待会上的讲话中说 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亚太裔都为建设这个国家,为保卫这个国家,为成就这个国家的今天作出了贡献,并提到越过悬崖峭壁,铺设枕木构筑横贯美国本土大铁路的中国劳工。还说 : 你们在美国走过的历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一定经常得到应有的承认,许多美国亚裔和太平洋诸岛原住民都了解我国历史上曾出现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 奥巴马没有专门针对中国华工贡献和不公遭遇表态,而是在 纪念亚太裔传统月这个场合讲了上述一番话 , 尽管如此 但这毕竟是美国总统首次就修建美国太平铁路华工明确表态,并将华工的贡献和历史上曾出现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联系在一起 , 无疑这是正视历史和现实的表态,是一个良好的开局,希望奥巴马总统在此基础上对于中国华工和美籍华人在美国的历史性贡献和遭受的不公待遇作出官方正式声明和回应。 在此以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曾对邓小平同志说过:华裔人数之少,与其对这个国家贡献之大,不成比例。 1998 年 6 月下旬美国总统克林顿首次访华 , 他高度赞扬了中国移民对美国发展的贡献。他说:有 100 多万美国人可将她们的根追溯到中国。每天,美籍华人作为企业家、建筑师、艺术家和公务员都在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美国而工作。 近些年来,中国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在访问美国时,也都强调了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的丰功伟绩。 1997 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时在乔治 布什总统图书馆礼堂发表讲演说: 中国同加利福尼亚州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国移民早就来到美国,并为开发西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许多中国人参加了美国的建设事业 。 2003 年 11 月 21 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在谈到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时,他说: 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交往的历史已经有 200 年了,跨越了三个世纪。 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数以万计的华工参加了美国横贯东西部大铁路的修建工作。他们不顾严寒、饥饿和待遇菲薄的恶劣条件,当别的建筑队伍都撤下来的时候,只有中国这支队伍坚持到底。最后一根枕木是由四位华工铺上的。无数人为这个工程献出了生命。 2006 年 4 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 20 日他在美国总统布什于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致辞说: 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一向怀有深厚友情。 19 世纪中叶,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和美国人民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共同铺设了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 。 附:奥巴马总统发表讲话纪念亚太裔传统月 2010.05.26 奥巴马总统发表讲话纪念亚太裔传统月 白宫 新闻秘书办公室 2010 年 5 月 24 日 总统在纪念亚太裔传统月招待会上的讲话 东厅 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下午 3 : 50 总统:谢谢各位,谢谢大家。(掌声)非常感谢。很高兴与你们见面 你们有些人是第二次来到这里,有些与我一起工作,也就是说你们始终没有离开过。(笑声) 首先,我需要介绍几位杰出的国会议员,他们历来孜孜不倦地为亚太裔( AAPI )社区争取权益,先从最上面开始,请大家热烈鼓掌,欢迎将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国会众议院议长之一,南希佩洛西( Nancy Pelosi )。(掌声) 我感谢维安( Vien )神父发表的开场演说,他带领路易斯安那州玛丽皇后越南教堂( Mary Queen of Vietnam Church in Louisiana )走过了许多艰难的日子。在卡特里娜飓风( Katrina )灾害以后,他不仅在精神上给人们以安抚,而且还担当起社区组织者的责任,保证教区民众获得必要的帮助。他刚回到新奥尔良( New Orleans )时,城市的大部分仍然是一片漆黑,他说服供电公司把电力接到教堂周围的社区。你看,没有人能难倒维安神父!(笑声)他总能达到他的目的。 今天,由于墨西哥湾持续的原油泄漏,当地众多社区面临新的困难,他再次担负起帮助社区的责任,对于以捕捞鱼虾为生的许多美国越南裔和柬埔寨裔以及其他族裔,他为他们的权益四处奔走。我希望他了解,我们将坚持不懈,尽我们所能援助那里的社区和该地区所有生计受到威胁的每一位民众。(掌声) 我不仅感谢在座的所有国会议员 我想里克新关( Ric Shinseki )可能在座,他到了没有?他可能晚到了。不过还是请大家为里克新关鼓掌,因为他这个退伍军人事务部长当得很好。(掌声)我还感谢 DJ 列哈( DJ Rekha ),她给大家带来了一阵小小的东厅邦拉舞曲( Bhangra )的旋风,在自己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掺入了一些嘻哈( hip-hop )节拍,这可是一种独特的美国音律,以前在白宫闻所未闻。(笑声) 但是大家知道,这恰恰说明了我国的希望 这个国家欢迎各族裔、各种肤色、各种信仰的人民作出的贡献。人人都可以称美国是自己的家园,我们从丰富的传统中汲取力量,因为除了美国的原住民,我们都来自其他地方。合众为一( E pluribus unum )。说明这个理念最好的例子就是这个大厅里代表各族裔的人士。你们在美国走过的历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一定经常得到应有的承认,许多美国亚裔和太平洋诸岛原住民都了解我国历史上曾出现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 但我们也了解,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亚太裔都为建设这个国家,为保卫这个国家,为成就这个国家的今天作出了贡献:从越过悬崖峭壁,铺设枕木构筑横贯美国本土大铁路的中国劳工,到家人遭到禁锢时仍在海外为国家浴血奋战的第 442 步兵团战斗队( 442nd Regimental Combat Team );从一个世纪前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天使岛( Angel Island )的成千上万的移民,到如今 1,600 百多万美国亚裔和太平洋诸岛原住民,他们的才干和勤奋每一天都在增强我们的经济,保护我们的安全,为我们的社区增添活力。当然,很明显,还有我个人的体验,因为你不必再去找别的家庭 只要看到我的妹妹马娅( Maya )和我的妹夫康拉德( Konrad )和我的两个顽皮的侄女 -- (笑声) -- 苏海拉( Suhaila ) 和萨维塔( Savita ) -- 就可以知道,这是美国历史的一部份,也将是美国未来的一部份。 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人们作出的这些贡献。但我们举行这个活动也是因为,我希望听到你们的声音,因此政府应为你们尽责尽职,如同你们为美国贡献心力一样。 正因为如此,我签署了一项恢复白宫亚太裔计划( White House initiative on Asian 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的行政命令。(掌声)该计划由商务部长骆家辉( Gary Locke )和教育部长阿恩邓肯( Arne Duncan )担任主席。他们在座吗?阿恩在那里。(掌声)阿恩比骆家辉好找。(笑声)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欢迎各位的建言──从会见美国锡克族裔到会见夏威夷原住民。目标是确保我国政府能成功地消除亚太裔各族群在医疗保健、教育和经济机会等方面的差异。 有时候这些差异没有获得应有的注意。人们被笼统归为同一群体,而且由于许多美国亚裔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因此存在差异的事实就容易被忽视和被遗忘。可是正如各位所知,在亚太裔的标签下是几十个不同的族群,每一个族群都各自面临独特的挑战。这就是在政府内部努力开展这方面的教育的目的之一,从而保证我们不至于以偏概全,要求有针对性地思考如何让我国的每一个人都获得应有的机会。 我也要为之努力──我遵照我国的传统为全面的移民改革进行了积极努力,今后将继续为之努力。(掌声)我们必须尊重我们作为法治国家和移民国家的传统。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必须负起责任。政府有责任保障边界安全并执行法律。华盛顿有义务制定明确、符合事理的规则,包括不再让行为正当和遵守法律的家庭受到惩罚和分裂。正因为如此,处理我们移民体系内的积压问题是改革的重要一环。工商企业必须为剥削没有正式文件的劳工承担责任。在美国无合法身分的人必须负责支付罚款和欠缴的税金,学习英语,并且按照排期经法律途径成为公民。 这些都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与两党成员一同致力于完成这项工作。这在政治上可能并非易事。但我知道这对我们国家是正确的作法。 此外,我们也尊重亚太裔的传统──庆祝苗族新年──很高兴看到你。(笑声)我知道,我记得你。(掌声)你的孩子好吗?她很好?很好,很好,很好。(笑声)我不知道有这个小插曲,可是(笑声) 我们已在白宫庆祝光明节( Diwali )。(掌声)在我进行人事任命和提名时,我尽力保证这一届政府能有各类美国人的代表,其中也包括美国亚太裔。 可是我认为,同样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你们面临亚太裔社群的一些特定挑战,但是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没有人能脱离我国整体面临的问题。 作为小企业主,美国亚太裔知道我们在严重的长期经济衰退之后继续促进增长是多么重要。作为家长,在座的各位都关心我们教育体系的质量,要求上大学的负担更容易被接收,接受大学教育变得更容易。作为美国人,我们希望保证孩子们能得到我们曾获得的同样机会。你们知道这需要一代代美国人薪火相传──确保美国能兑现承诺,成为一个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的地方,只要你愿意勤勉工作。 一代代美国亚太裔都为实现这份承诺贡献了力量。通过在座各位以及全国各地的人士发挥主导作用,我有信心我们将在本世纪继续这份传统。 非常谢谢各位的光临。天佑各位。天佑美国。谢谢。(掌声。) 东部夏令时间下午 4 : 00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peopleplace-chinese/2010/May/20100526170616kkgnast0.688789.html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2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2010年国情咨文(1月28日)
黄安年 2010-1-29 22:01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 2010 年国情咨文 (1 月 28 日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29 日发布 迄今美国官方尚未公布美国总统奥巴马 2010 年国情咨文全文版 , 美国国务委员国际信息局发布了国情咨文中的对外政策的内容 , 但是尚未公布国内政策的内容。新浪网和搜弧网发布了中文译本,这里发布的搜弧网中文译本,仅供参考,正式引用尚需依据美国的官方正式版本。笔者的评论将在仔细研究全文后发布。 ********************************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 ( 全文 ) 来源:搜狐文化 2010 年 01 月 28 日 18:40   奥巴马国情咨文全文   尊敬的议长女士、副总统拜登、国会成员、各位嘉宾和美国同胞,大家好。   我国宪法要求美国总统需要向国会提供关于国家状况的相关信息。在过去两百二十年里,我国领导人履行了这一职责。他们不仅在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定的时期发表讲话,也在战争期间和经济衰退之时发表国情咨文。   回顾这些历史时刻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并可认为我们国家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美国注定会获得成功。但在当美国股市持续了 10 年的牛市崩溃、二战期间盟军登陆奥马哈海滩之时,我们是否能够获得胜利还充满质疑。当华尔街股市在黑色星期二崩盘和追求民权的游行者在血腥星期天遭到殴打的时候,未来是不确定的。这是考验我们勇气、政府实力的时刻。尽管我们之间存在分歧以及有些犹豫和担心,美国仍然能获得胜利,因为我们是作为一个国以一个人的步伐向前迈进。   我们再次受到挑战,必须再次回答历史的疑问。 奥巴马承认第一年遭政治挫折   一年之前,我在两场战争之中成为美国总统。当时美国正受到经济衰退造成的冲击,金融系统已到崩溃边缘,政府负债累累。所有政治领域的专家发出警告,认为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美国将出现历史上第二大经济衰退。所以我们迅速和积极的作出反应。一年以后,最严重的经济风暴已经过去。   但金融风暴造成的损失仍然存在。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找不到工作,大批公司破产,房价下跌,小城镇和农村社区损失尤其惨重。对穷苦百姓而言,生活将变得更为艰难。   经济衰退也加重了美国家庭的负担。人们无法攒够退休养老和子女上学所需的资金。   所以我知道人们充满焦虑。这种现象并不是现在才有。这些努力和奋斗正是我竞选美国总统的原因。多年以来,我曾经在埃尔克哈特、盖尔斯堡、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等地亲眼见过人们的苦痛。从大家的来信中,我听到了人们的呼声。我感到最痛心的一封信来自儿童,他们发出询问为什么必须搬家和父母何时才能重返就业岗位。   对于这些人而言,变革的到来似乎过于缓慢。一些人感到沮丧,一些人感到愤怒。他们不了解为什么华尔街做出错误举动却获得奖励,而普通民众付出了辛勤汗水却未得到任何回报;他们对美国政府无力解决或者不愿意解决问题而感到不解。他们已经厌倦了党派之争和大喊大叫。他们知道我们无法承受这一切,至少不是现在。   所以我们面临巨大而艰辛的挑战。美国人民的希望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可以消除党派之争,克服冗繁的政治体制。对于那些投票的选民,虽然他们的背景、故事和信仰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他们拥有相同的渴望:获得一份支付账单的工作;得到获取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子女生活更舒适。   你知道他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那就是在灾难面前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度过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以后,美国人民依然忙于生产汽车、教育子女、做生意和重返校园。一名女士曾经写信说:虽然我们感到压力,但是我们充满希望、努力奋斗。   这是由于我们具有一种精神伟大的道德标准和巨大的力量。我从来没有像今天晚上一样对美国的未来这么充满希望。虽然面临困境,但我们依然强大。我们不会放弃,不会逃避,不允许恐惧和分歧破坏我们的精神。新的十年是美国政府展现美国人民力量的时候。 奥巴马:提议向大型银行收费,弥补政府支出补偿纳税人利益   今天晚上,我希望讨论我们实现这一承诺的方式。 先从经济层面说起。   我们现在最紧急的任务是向银行提供资金支持。这些银行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向银行提供援助并不容易完成。如果有一件事是民主党、共和党和中间党派意见一致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痛恨救助银行。我恨它。你们也恨他。他就像牙根管一样普及。   但是当我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我曾经发誓不做普通的事情,而要做需要的事情。如果我们容忍金融系统崩溃,那么失业率会是现在的两倍,会有更多的企业破产,更多人失去房屋。   所以我支持上届政府创立的金融援助计划。当我们接手以后,这项计划变得更为透明、更富有责任。因此金融市场现在才变得稳定,我们已经收回大部分援助银行的资金。   为了实现其它领域的复苏,我已经提议向大型银行收费。我知道华尔街一定对这一提议不感兴趣。如果这些公司有钱发放高额奖金,它们必须向纳税人支付最温和的费用。因为正是他们在危难之时帮助了这些企业。 奥巴马:多措施增加就业岗位 增加失业补贴   随着金融系统的逐步稳定,我们也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增长,尽可能的增加就业岗位,向失业的美国人提供帮助。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为 1800 多万美国失业人员延长或增加了失业津贴,使得通过统一综合预算汇编法案 (COBRA) 覆盖的美国家庭医疗保险费用下降 65% ,并通过了 25 项不同的税收减免政策。   现在让我们重申:我们大举减税。为 95% 的工薪家庭减税,也减少了小型公司和首次购房者的税款。除此以外,我们还为那些需要照顾孩子的父母、 800 万支付学费的美国大学生实施减税。   因此,数百万美国人可以拥有更多的资金,购买食品、汽油和其它物品。而这一切又帮助企业雇佣更多的员工。我们没有对任何一个人多征收一分钱。   由于我们采取的措施,大约两百万人不再失业,获得就业岗位。我们希望在今年年底再增加 150 万个就业岗位。   而使这一切变成现实的方案就是复兴法( Recovery Act )。没错,正是《复兴法案》,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刺激法案》,左派和右派经济学家都认为是它保住了工作岗位,避免灾难的发生。但是你不必完全相信他们的话。那么和凤凰城的企业主谈谈吧。他们会告诉你这项法案使他们的职工总数提高两倍。你也可以与费城的制造企业人员交谈,他们会说一开始对这项法案还充满质疑,但随后看到工时提高以后打消疑虑。   这样的故事在美国到处都有。在经历两年的经济衰退以后,美国经济正在复苏,退休基金也开始升值,经济领域重新获得投资,企业也开始再次雇佣新员工。   但是我明白在每一个成功的故事里人们遭受的苦难。每天人们都是从极度痛苦中醒来,不知道从哪儿获得以后的收入。他们不断发送简历,但未得到任何回复。这就是我们将就业列为 2010 年头等大事的原因,也是我要求今晚获得一项新就业提案的原因。   创造就业岗位的真正引擎永远是美国商业。但是美国政府会为企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以便于企业扩大就业。   首先,我们应该开始于主要创建新就业岗位的小型企业领域。这里不仅是大多数新就业岗位的来源之地,也是大型企业的发源地。凭借勇气和决心,小型企业经受了经济衰退的考验,准备发展壮大。但是当你和小企业交谈时会发现,华尔街的大银行将大部分资金借给大型企业。而小型企业要想获得资金却非常艰难,即使它们已经开始盈利。   所以今晚,我提议从华尔街金融机构偿还的资金中拿出 300 亿美元帮助社区银行,给小型企业提供维持运营所需的贷款。我同时提议对小型企业提供新的税收优惠措施。其中一项将覆盖一百万家小型企业。它们征收新员工和提高工资都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接下来,我们可以让现在的美国人修建未来所需的基础设施。从第一条铁路到洲际高速公路,美国一直在建设基础设施,与其它国家展开竞争。没有任何理由只有欧洲、中国拥有全球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或者能生产清洁能源产品的新工厂。   明天我将前往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市。受益于复兴法案的支持,那里正在建设一条全新的高速铁路。美国国内还有许多类似的建设项目,将创造就业岗位,帮助货物运输、信息传递。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美国人参与建设清洁能源设施,同时向使家庭更为节能的美国人提供折扣。为了鼓励美国企业留在美国本土,我们对将工作岗位转移到美国以外地区的企业应该取消税收优惠,而将这些优惠提供给为美国人创造就业岗位的公司。   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一项就业法案,其中就包括了以上部分条款。作为今年商业领域的头等大事,我认为美国参议院也会通过这项法案。我知道他们会这样做。人们失去工作,正在承受痛苦,需要我们的帮助。我希望就业法案可以尽快提交到我的办公桌上。   但实际上,这些措施无法让所有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在过去两年内,一共有 700 万人丧失工作。让所有美国人实现就业的唯一方法就是为美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奠定新的基础,最终解决美国家庭在数年以来碰到的问题。   我们无法再次承受所谓的经济扩张。在过去十年,就业岗位增长最为缓慢,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下降,而医疗成本和学费达到新高。当时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投机的基础上。   从第一天担任美国总统开始,别人就告诉我,解决较大的挑战显得过于野心勃勃,为此付出的努力会受到很大的争议。我还听说我们的政治体制已陷入僵局。我们这届政府应该将问题暂时搁置。   对于这些主张,我有一个简单的疑问:我们应该等多久?美国还要将自己的未来搁置多久?   你瞧,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它们更加注重数学和科学领域,改造基础设施,在清洁能源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因为它们希望获得这些就业岗位。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奥巴马:对惩罚银行机构不感兴趣 坚定金融改革   现在是我们认真对待,解决阻碍经济发展问题的时刻。我们可以先从金融改革开始。我对惩罚银行机构并不感兴趣。一个强大、健康的金融市场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贷款,创造就业机会。金融市场会吸收家庭储蓄,然后投资企业,从而提高个人收入。但只有当我们采取措施避免发生第二次金融危机之时,上述一切才能实现。   我们需要确保消费者和中产阶级家庭获得做出财务决定所需的金融信息。我们不能允许金融机构采取冒险行动,从而威胁整体经济发展。   在对金融改革方案进行部分修改以后,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这一法案。一些游说团体试图阻止改革方案获得审批,但我们没有让他们得逞。   接下来,我们需要鼓励创新。去年,我们向基础研究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创造历史。这笔投资将带来全世界价格最为低廉的太阳能电池或者找到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细胞的治疗方法。没有任何一个领域比能源行业更适合创新。去年,美国在北卡莱罗纳州对清洁能源进行投资。这将创造 1200 个就业岗位,生产更为先进的电池。   不过,为了在清洁能源领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需要提高产量、提高效率和更多刺激措施。这不仅意味着需要建立新一代安全和清洁的核电站;也意味着需要作出艰难的选择,开放近海地区,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还意味着对生物燃料和清洁煤技术持续投资。美国国会需要通过一项全面的能源和气候法案,为清洁能源推广提供优惠措施,从而使清洁能源成为一种人们可以承受的能源。   我非常感谢美国众议院去年通过类似法案,而今年我希望这项法案能够得到美国参议院批准。   我很清楚人们对于美国在此严峻的经济环境下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变化表示质疑。我也知道一些人对于气候变暖的证据还充满疑惑。但是即使这些证据值得怀疑,鼓励清洁能源发展对于我们的未来也是一项正确的事情。因为清洁能源经济的领导者将成为领导全球经济的国家。美国必须扮演这样的角色。   第三,我需要向外出口更多的产品。 因为我们向其它国家出口的产品越多,美国出现的就业岗位就会越多。所以,我在今天晚上设立一个新的目标:我们将在未来五年使出口量增长一倍,为美国增加 200 万个就业岗位。未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推出国家出口倡议(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 ),帮助农场主和小型企业增加出口量,对出口管制措施进行改革,保护国家安全。   我们必须像竞争对手一样积极开拓新市场,如果其它国家签署贸易协议而我们却坐在场外,美国将丧失创造就业机会的机遇。但要得到这些好处,我们必须执行这些协议,让我们的贸易伙伴遵守游戏规则。这就是我们继续推动多哈贸易协定的原因,也是美国加强与亚洲国家关系的原因。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强与韩国、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等关键合作伙伴的关系。   第四,我们需要投资教育和技能培养。   今年,我们发动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竞赛,改善了学校教学环境,从而打破了左右两方存在的僵局。这个思路其实很简单:只奖励成功,不鼓励失败。不再为了维持现状而投资,而是为了改革而投资。这些改革包括提高学生成绩、鼓励学生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改善教育失败的学校。在美国,儿童的成功应该更依赖于他们的潜力,而不是他们的出生。   当我们延续中小学教育法案有效期的时候,我们会与国会一起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扩展到全部 50 个州。然而,在现有经济状况下,高学历不再确保能够得到一份好工作。所以,我催促参议院效仿众议院批准一项恢复社区大学的法案。这将是许多工薪家庭子女获取工作技能的重要场所。   为了降低大学费用,这项法案将停止无担保的纳税人补贴。取而代之的是向美国家庭提供总额达到 10000 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同时增加奖学金。我们要告诉另外一百万学生,当他们毕业时,只需要支付学生贷款中 10% 的资金。全部债务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免除。因为在美利坚合众国,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因为上大学而破产。   顺便说一句,现在是大学院校采取认真态度减少自身成本的时候。因为它们同样有责任帮助解决教育问题。   不过大学费用较高只是中产阶级承受的负担之一。因此,今年我要求副总统拜登指挥一个工作小组,专门针对中产阶级家庭。我们提高了养育儿女税收减免税率,以便于美国人更方面为养老退休进行储蓄。每一个工人都能获得一个退休账户,同时享受幅度更大的税收减免。除此以外,我们还提高了房地产价格。我们在去年推出多项措施,扶持房地产市场,从而允许数百万美国人获得新的贷款,在按揭还贷方面也减少了 1500 美元的支出。 奥巴马:医改将使美国财政在 20 年内赤字减 1 万亿   今年我们将加速再融资进程,从而使房屋拥有者可以承受抵押贷款。为了减轻中产阶级身上的负担,我们还需要进行医疗体系改革。   在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以后,我们正在逐步接近目标,给美国人的生命带来保障。我们采取的方式将保护每一个美国人摆脱保险业采取的最恶劣行径。医改法案会给小型企业和未参加保险的美国人提供机遇,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选择一份可以承受的医疗保障计划。这一法案需要每一个保险计划都包括预防护理项目。   顺便说一下,我的夫人今年创立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活动,希望阻止儿童肥胖人数增多,使儿童更健康。谢谢。她觉得有些害羞。   我们推行的医改方案将保留美国民众的权利,他们可以继续享有现有的医保计划和私人医生。医改方案将减少数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费用支出。   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讨论的时间越长,对此提出质疑的人数越多。由于在医改方案上对美国民众解释的不够,外界提出许多批评。我对此负有责任。我也知道这个问题不会消失。今晚我发言结束以后,我知道会有更多的美国人失去医保计划。还有数百万人会在今年失去医疗保险,我们的赤字也会继续增长。但我不会离开这些美国民众,在座的各位也不能袖手旁观。   我希望大家都能再仔细看看我们提出的计划,有很多医生、护士和医疗卫生专家在了解计划后,都认为这比目前的制度有了很大改善。当然,要是两党中有谁还有更好的办法能够降低医保费用、减少赤字、覆盖无保险人群、加强老年医保,都请告诉我。我要对国会说的是,不要回避改革,现在我们已经离得很近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美国人民完成这项工作。   不过,即使医疗改革能够减少赤字,也无法帮助我们摆脱巨大的财政缺口。挑战依然存在,还有其他问题难以解决。   我先从关于政府开支问题说起吧。本世纪初,美国预算曾有过超 2000 亿美元的盈余。到我上任时,年度赤字达到 1 万亿美元,而且预计未来 10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8 万亿。其中,经济衰退造成 3 万亿美元预算缺口。这就是我来这里之前的情况。若是在正常情况下,我自然要开始减少赤字。但是,我们赶上了经济危机,为了防止经济陷入第二次大萧条,我们的国债又添 1 万亿美元。   我坚信这么做是正确的。但是,既然全国的家庭都在节衣缩食,艰难度日,那么联邦政府也应该如此。所以,今晚我要提出偿付去年 1 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资金的具体步骤。从 2011 年起的未来三年中,我们准备冻结政府开支,除了国家安全、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障等不受影响外,其他所有政府项目均在限制之列。和所有资金短缺的家庭一样,我们会努力把预算控制在需要范围内,放弃那些不需要的。为了推行这一原则,我愿意使用否决权。   我们将继续逐项审查预算,取消那些我们负担不起和没有作用的项目。我们已经为来年省下了 200 亿美元。为了帮助工人家庭,我们将延长中产阶级减税计划,但考虑到创纪录的赤字,石油公司、投资基金经理和那些年收入超过 25 万美元的人不能享受这一政策。我们负担不起。   就算做到这些,我们仍将面临我上任时就存在的巨额财政赤字。更重要的是,医疗保险和补贴以及社会保障的花费将继续飞涨,所以我提出设立一个两党财政委员会。这绝不是要搞假装解决问题的政治噱头,该委员会将在一定时限内提出解决方案。昨天,参议院阻止有关设立该委员会的法案通过。我会签发行政命令来推动这一计划,因为我不能将这一问题再留给下一代人。明天投票时,参议院应恢复现收现支法案,该法案是 20 世纪 90 年代政府实现创纪录盈余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知道民主党内有人会说,有那么多人还在受苦,我们不能只是强调赤字或者冻结政府支出。我同意,所以冻结政策会晚一年开始,到时经济会有所恢复。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意义的步骤来控制债务,这可能损害市场、增加借贷成本、危害经济复苏,而所有这些都可能会对就业增长和家庭收入造成更坏影响。   我知道我们会听到不同的观点,有人会说如果减少对国民的投入,延长包括富人在内的减税计划,取消更多的法规限制,维持医疗制度现状,赤字自然就会减少。问题是,这些不正是此前 8 年里政府所做的吗。正是这些使我们陷入危机,正是这些导致了巨额赤字,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   不要再重复过去数十年里充斥华盛顿的那些无聊争斗,是时候做些新的尝试了。让我们加大在国民身上的投入,不要让他们面对如山的债务。让我们履行对投票支持我们的公民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认识到,我们不仅是在财政方面有赤字,在信任方面同样出现了赤字,人们对于华府的质疑连年增长。为了重塑民众对政府的信心,我们要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两端同时有所作为,一方面结束院外游说集团的超大影响力,一方面要政务公开,还民众一个他们本应拥有的政府。   这就是我要来这里所要做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历史上首次在网上公布白宫访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游说集团排除在决策者、联邦议会和各委员会之外。 奥巴马:要求两党放下党争 美国无法承受   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现在是时候要求游说集团公布其与政府或国会的所有接触,是时候对游说集团向联邦办公室捐献加以严格限制。上周,最高法院推翻了一项法律,我相信这无异于为包括外国企业在内的特殊利益团体打开了大门,他们将不受限制的在我们选举中大把花钱。我不认为选举应该由美国最强的利益团体甚至是外国势力提供资金,选举应由美国人民决定,因此我要求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一项法案,帮助纠正这一错误。   我还要呼吁国会继续特别拨款改革的步伐。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们,你们已经削减了部分开支,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要恢复公众的信任还需做得更多。例如,一些国会议员要将部分特别拨款计划上网公布,我今晚在这里呼吁国会在每次投票前将特别拨款计划在网站上公布,让美国人民看看他们的钱都用到了哪里。   当然,如果我们不改革工作的方式,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我并不天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当选就能让天下太平,所有分歧不再,进入什么后党派时代。我知道,两党的分歧是根深蒂固的,这些分歧关乎政府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关乎政策的倾向和国家安全,已经延续了超过两百年,这是我们民主的本质。但是,令国民沮丧的是如今在华盛顿,好像每天都是选举日。我们不能每天只想着让对手成为媒体嘲弄的对象,不能永远抱着分出胜负一决高下的心态。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因为有权反对就拖延或阻挠所有法案的通过。在华盛顿,人们可能会认为和对方唱反调是游戏规则,无论自己的观点是多么虚伪和恶毒。但是,正是这种做法使得两党都无法对民众有所帮助,更糟的是,这还会使民众对政府更加不信任。   我不会放弃改变政坛风气的努力。我知道今年是选举年,上周以来选举热潮已经开始,比以往要早。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治理国家。我要告诉民主党的是,以过往数十年来看,我们还是大多数,人民期望我们来解决问题。如果共和党领导层坚持认为做什么事都要在参议院得到 60 票,那么国家的责任现在也是你们的。对所有事都说不的做法只能算是短期政治,不是领导。我们被推选出来是为了服务人民,而不是满足自己的野心。让美国人民看看,我们是可以一起努力的。这个星期,我将在共和党众议员会议上演讲,我还将同民主、共和两党领袖进行月度会议。我知道你们不能等待。 奥巴马:警告伊朗 重申伊拉克撤军   回顾历史,没有什么比安全问题更能使我们团结一致。不幸的是, 911 事件后的那种齐心协力氛围已经逐渐消退。我们可以指出这是谁的责任,但我不想旧事重提。我知道,我们都热爱这个国家,都心系国家安全。因此,让我们停止相互揶揄,拒绝在保护国民和坚持价值观之间作出错误选择,摆脱恐惧和分歧,尽一切可能保卫我们的国家,给美国和整个世界营造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   来谈谈我们去年以来的工作。从我上任之时起,我们重新审视了恐怖分子的威胁。我们加大了在国土安全方面的投资,破坏了威胁美国民众生命安全的阴谋。我们正在弥补圣诞炸机案暴露出的漏洞,做好航空安全和情报工作。从太平洋到南亚再到阿拉伯半岛,我们加强了与地区国家的伙伴关系。去年,包括许多高级领导人在内的数百名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成员被逮捕或击毙,这一数字远远超过 2008 年。   在阿富汗,我们增加了驻军数量,同时加紧训练阿富汗安全部队,使他们能够在 2011 年 7 月接管局势,而我们的部队届时可以开始撤回。我们帮助阿政府治理国家、减少腐败、支持所有阿富汗人的权利。我们得到了盟友和伙伴国家的支持,他们增加了承诺,并且明天还将在伦敦重申我们的共同目标。前路依然艰难,但我坚信能够成功。   在打击基地组织的同时,我们有责任将伊拉克交由该国人民管理。我作为候选人时曾承诺结束这场战争,如今作为总统的我正在这么做。我们的作战部队将在今年 8 月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我们将支持伊拉克政府举行选举,并继续与伊拉克人民一道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这场战争正在结束,我们的部队正在回家。   今晚,所有美国军人,无论男女,无论他们身在伊拉克、阿富汗还是世界其他地方,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感谢和全力支持。就像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战场上的一切需求一样,我们同样有责任欢迎和支持他们回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去年大幅增加对退伍军人的投入。   如今,我们在进行两场战争的同时,还面临核武器这个可能是对美国人民最大的威胁。我支持约翰肯尼迪和罗纳德里根两位总统关于遏制核武器扩散并实现无核世界的看法。为了在保持威慑的前提下减少核武库存,美国和俄罗斯正在完成关于军备控制条约的谈判。今年 4 月的核安全首脑峰会上,将有 44 国的首脑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来到华盛顿:在未来 4 年里加强世界各地核原料的保护以确保其永远不会落入恐怖分子手中。 奥巴马:因核试验与导弹试射朝鲜正遭受严厉制裁   这些外交努力增强了我们应对那些违反国际协议、谋求核武器的国家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朝鲜面临更加孤立的局面和更严厉的制裁,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社会更加团结而伊朗更加孤立。如果伊朗领导人继续无视其义务,那么无疑他们也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后果。我保证。   我们推动共同安全和人类的繁荣。我们通过 G20 保持全球经济复苏;我们与世界各地穆斯林社会一道促进科学、教育和创新;我们已经从气候变化问题的旁观者变成了领导者;我们正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继续与艾滋病毒作斗争;我们正在启动一项新举措,从而更为迅速和有效地应对生物恐怖主义或传染性疾病。   正如过去 60 年来一样,美国将继续采取这些措施。这是因为我们的命运是和其他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也是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这里集会时, 1 万多名美国人正在帮助海地人民恢复和重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渴望上学的阿富汗女孩站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支持伊朗妇女上街游行的权利。美国永远站在自由和人类尊严一边。 奥巴马:废除美军方关于同性恋不许问,不许说的政策   无论在国内外,理想都是美国人最伟大的力量源泉。多样性中可见统一,这是宪法给我们的承诺:人人生而平等,无论你是谁,只要你遵守法律就该得到法律的保护,只要你信守普世价值就不会受到区别对待。   我们必须不断重申这一承诺。政府民事权利部门正再次起诉侵犯公民权利和就业歧视,我们加强立法反对仇恨引发的暴力行为。今年,我将与国会共同努力,废除剥夺同性恋者为其所热爱祖国服役权利的法律。这是正确的事。我们将打击违反同工同酬法律的行为,使妇女获得平等收入。我们应该继续修正移民系统,保护边界,推行法律,同时确保每个遵守规则的人都能够为我们国家和经济做贡献。   最后,我们的理想和价值观是构建美国的基础。正是这种价值观让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组成了这个国家,如今这种价值观依然在主宰着美国民众。每天,美国人都在履行自己对家人和雇主的责任,他们一次又一次向邻里伸出援助之手,一次又一次回馈自己的国家。他们以劳动为荣,心灵充实而富有。支持人们生活的不是共和党价值观的亦不是民主党的价值观,是商业和劳动价值,是美国的价值观。   不幸的是,很多人认为我们一些企业、媒体等机构已经不再彰显这种价值观。这些地方都有很多显赫人物,他们做着重要的工作,促进了国家的繁荣。然而,每当有 CEO 业绩不佳却给自己大派红包,银行家为一己私利让民众面临风险时,人们就会心生疑虑。每当游说集团操纵一切、政客之间相互拆台揭短,人们就会失去信心。每当电视批评家让严肃的辩论变成愚蠢的争吵,将讨论问题变成了大喊口号,人们就会不再理会。   难怪有那么多的冷嘲热讽,难怪有那么多的失望情绪。   我竞选时曾承诺改变。如今,我知道有许多美国人无法肯定他们是否还相信我们可以改变,或者说我能带来改变。   请记住一点,我从没有说过改变很容易实现,或者说凭我一已之力就能改变一切。在一个拥有 3 亿人口的国家,民主有时可能意味着混乱和复杂。当你尝试作出重大改变时,总会引发争论和热议。现实就是这样。   要说我们这些公职人员大可小心行事,不去碰难题、踩雷区,可以尽力保持民意支持率,想想如何赢得下一次任期而不是为下一代人做事。但我知道,如果 50 年、 100 年甚至 200 年前的人们也这么想的话,那么我们今天就不会在这里了。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的唯一原因是历代美国人都不畏艰难,不惧失败,努力维系着国家和子孙后代的梦想。   我们的政府今年在政治上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是,我每天早上醒来时想的都是,这和全国众多家庭今年遇到的难题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尽管遇到诸多挫折,但美国人骨子里的坚定和乐观精神促使我一直前行、一直战斗。   这种精神让一名艰难经营的小企业主在写给我的信中说,我们所有人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会失败;这种精神让一名妇女表示尽管自己和邻居都深感经济衰退之痛,但我们很坚强,我们会振作,我们是美国人;这种精神让一名生活在路易斯安那州的 8 年岁男孩把零花钱寄给我,并问我是否愿意转交给海地人民;还是这种精神让无数美国人放下一切来到从未到过的地方,从瓦砾下解救素昧平生的人,当一个生命得救后高喊美国!美国!美国!   这种精神在过去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维系着这个国家,这种精神长存于每个国人心中。我们度过了艰难的一年,度过了艰难的十年,然而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新的十年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会放弃,我不会放弃。让我们抓住这个时刻,重新开始,带着梦想前行,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   谢谢你们,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国。(雅龙) http://news.sohu.com/20100128/n269893477_6.shtml ******************* 奥巴马总统发表 2010 年国情咨文 ( 对外政策部份 ) 2010 年 1 月 27 日晚,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 2010 年国情咨文。美国政府行政部门高级官员、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军高级将领出席次会议,听取奥巴马总统介绍当前的国情和他对未来的构想。以下是国情咨文涉及对外政策的摘译,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根据白宫发布的讲话稿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拉克奥巴马总统 国情咨文 2010年1月27日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众议院议长女士、副总统拜登、诸位国会议员、贵宾们、同胞们: 我国宪法宣布,每隔一定时间,总统必须向国会通报有关我国国情的信息。 220 年来,我国领导人履行了这项责任。他们在繁荣和安定的时期履行这项责任。他们在战争和经济萧条期间,在面临巨大的纷争和伟大斗争期间,也履行这项责任。 ************ 其次,我们需要鼓励美国人创新。 能源领域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富于创新。 然而,为了创造更多的清洁能源领域的工作机会,我们需要扩大生产、提高效率并增加鼓励措施。这意味着在这个国家建设新一代安全、清洁的核能发电厂。这意味着作出艰难决策,新辟近海地区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这意味着继续投资于先进的生物燃料和清洁煤炭技术。不错,这还意味着通过一项采取鼓励措施的综合性能源和气候法案,最终使清洁能源在美国成为可盈利能源。 ************ 我知道对于我们在困难的经济条件下是否有财力进行这些改革尚有疑问;我也知道有些人不认同有关气候变化的有力的科学依据。但即使对有关依据存在疑问,采取鼓励措施促进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也是着眼于我们的未来而应当做的因为引领清洁能源经济的国家将是引领世界经济的国家。这个国家必将是美国。 第三,我们需要更多地出口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制造并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越多,能够在美国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所以今晚,我们要制定一个新目标:我们要在今后五年内将出口增加一倍,这个增幅将在美国创造 200 万个工作机会。为推动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发起一项国家出口计划(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 )。这项计划将帮助农民和小企业增加出口,并以有利于国家安全的方式改革出口管制。 我们必须与我们的竞争对手一样,大力开辟新市场。如果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协议而美国却坐视观望,我们就会失去在我国国内创造就业机会的时机。但要获取这些惠益也意味着要强制执行那些协议,促使我们的贸易伙伴照章办事。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要继续努力制定旨在开放全球市场的多哈贸易协议,之所以要加强在亚洲的贸易关系,并加强同韩国、巴拿马和哥伦比亚这样的重要伙伴的贸易关系。 ************ 从 2011 年开始,我们准备连续 3 年冻结政府开支。涉及我国安全、联邦医疗保险 (Medicare) 、医疗补助计划 (Medicaid) 以及社会安全福利 (Social Security) 的开支不会受到影响。然而,政府所有其他可自由处置的项目将受到影响如果我必须通过否决的方式才能执行这项纪律,我将义不容辞。 我们将继续逐行逐页地审理预算条目,取消那些我们无力支付的没有实效的项目。我们已确定明年可节省 200 亿美元。 ************ 我知道我自己的党内有些人会说,当这么多人仍然处于困境时,我们无法削减赤字或冻结政府开支。我同意,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冻结要等到明年,经济好转时才生效。制定预算的道理就在这里。但应该明白,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步骤,严格控制我们的债务,就会破坏市场,增加借贷成本,进而危及我们的复苏。这一切对我们就业机会的增长和家庭收入会有更恶劣的影响。 ************ 纵观我国历史,没有任何问题如同安全问题一样更有助于我国的团结。遗憾的是,我们在 9/11 事件以后感受到的团结精神已经涣散。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愿望争论谁是谁非,但是我对重提以往的争论不感兴趣。我知道我们大家都热爱这个国家。我们大家都决心保卫国家。让我门抛弃冷嘲热讽,不再象孩子那样争论谁更厉害。让我们拒绝接受虚幻的假设,保护我国人民和坚持我国价值观并非必须两者择一。让我们摒弃恐惧和分裂,尽一切力量保卫我们的国家,缔造更有希望的未来,为了美国,为了全世界。 这是我们去年开始从事的工作。自我上任第一天开始,我们再接再厉,集中力量抗击威胁我国的恐怖主义分子。我们为国土安全投下了巨大的资源。我们制止了威胁美国人生命的阴谋。我们正在弥补圣诞节攻击事件暴露的不可接受的疏漏,增强了航空安全,为改善我国的情报工作更迅速地采取行动。我们禁止酷刑,加强了从太平洋到南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伙伴关系。去年,数百名基地组织( Al Qaeda )团伙及其附庸,包括很多高级头目不是被捕获,就是被击毙,人数远远高于 2008 年。  在阿富汗,我们正在增加兵力,并训练阿富汗的安全部队( Afghan Security Forces ),使他们可以在2011年 7 月开始承担主要责任,从而我国军人可以开始返回家园。我们将奖励良好治理,减少腐败,支持全体阿富汗人 - 男子和妇女 - 的权利。我们得到盟国的参与,各盟国加强了各自的承诺,将出席明天在伦敦举行的会议,重申我们的共同目标。今后的日子会遇到艰险,但是我绝对相信我们将获得成功。 我们在向基地组织发起进攻之际,我们也在负责任地将伊拉克交还给伊拉克人民。作为总统竞选的候选人,我曾经保证将结束这场战争。这也正是我作为总统正在做的工作。我们将在今年 8 月底前从伊拉克撤出所有的作战部队。我们将支持伊拉克政府举行的各项选举,与伊拉克人民合作保障地区和平与繁荣。但是毫无疑问,这场战争即将结束,我国所有的部队都将回国。 ************ 尽管我们在进行两场战争,我们还在抗击美国人民面临的最大的危险,即核武器构成的威胁。我赞同约翰肯尼迪 ( John F. Kennedy) 和罗纳德里根 (Ronald Reagan) 的远见,要求采取遏制这类武器扩散的战略,寻求没有核武器的世界。为了在确保我们的威慑力的同时减少我们的武器库存和发射器,美国与俄罗斯正在完成近 20 年对射程最远的武器进行控制的条约谈判。今年 4 月预定在华盛顿举行核安全峰会 (Nuclear Security Summit) ,我们邀请 44 个国家出席会议,为了实现一个明确的目标:在 4 年内保障全世界所有危险核材料的安全,保证这些核材料永远不落入恐怖主义分子之手。 这些外交行动也有助于我们对付那些为寻求核武器一再违抗国际协议的国家。正是因为如此,如今北韩处于更孤立的处境,面临着更严厉的制裁,这些制裁正得到有力的实施。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社会更为团结,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更受到孤立。由于伊朗领导人继续无视其本身的义务,毫无疑问他们也将面临日益严厉的制裁。这已经确定无疑。 Top of Form 这就是我们正在发挥的领导作用 为促进所有人民共同安全与繁荣而进行的接触。我们正在通过 20 国集团( G-20 )维持永久性全球复苏。我们为了促进科学、教育和创新,正与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合作。我们在与气候变化作斗争的过程中从旁观者转变为主导者。我们正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问题,并继续抗击艾滋病病毒 / 艾滋病。我们正在开展一项新的计划 -- 一项抗击国内受到的威胁和加强国外公共卫生的计划,这项计划将使我们有能力对生物恐怖主义或传染病作出更快和更有效的反应。 60 多年来,美国历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我们的命运与海外人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这是正确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会时,有 10,000 多美国人正与许多国家共同帮助海地人民恢复与重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支持阿富汗一位渴望上学的女孩;支持在伊朗街头游行的妇女维护人权;要求为因腐败而被剥夺就业机会的几内亚青年主持公道。因为美国必须一如既往站在自由和人类尊严的一边。必须一如既往。 ************ 今年,我们这届政府遭受了一些政治挫折,有些挫折是理所应得的。我之所以能继续工作我之所以能继续奋斗,是因为尽管遭受了这些挫折,那种坚定和乐观的精神那种一直作为美国人民核心本质的根本正气继续发扬光大。 ************ 这种精神体现在路易斯安那州一个 8 岁男孩的身上,他刚把他的零花钱寄给我,问我能否把这些钱转交给海地人民。这种精神体现在放下手中的一切赶往某个过去从未到过的地方,将素不相识的人从残垣瓦砾下抢救出来的所有其他美国人的身上;在每一个生命获救时,那些满怀感激之情的幸存者都会齐声呼喊美国、美国、美国。 这种精神 200 多年来一直给这个国家以力量,而今天继续在你们,今日美国人民身上发扬光大。 我们走过了艰难的一年。我们经历了艰难的十年。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又一个十年在我们面前展开。让我们抓住这个时机,重整旗鼓,继续努力实现梦想,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国家。 谢谢各位。愿上帝保佑诸位。愿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完) http://www.america.gov/st/usg-chinese/2010/January/20100128014408SBlebahC0.2082788.html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及其家庭专题目录(2007-2009年黄安年博客)
黄安年 2010-1-8 09:39
美国总统及其家庭专题目录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客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8 日发布 现在分别发表的是 : 1600 美国总统及其家庭目录,包括: 1604 历史上美国总统和白宫目录; 1611 乔治华盛顿总统及其家庭目录; 1622 马丁范布伦总统及其家庭目录; 1630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及其家庭目录; 1662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目录; 1691 乔治布什总统及其家庭目录; 1694 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及其家庭目录等。 美国问题目录含历史、内政外交和司法、社会、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教育、地理等十个部分,其中子目和细目有一千多项。 1600 美国总统及其家庭 1604 历史上美国总统和白宫 * 影响美国最重要的十位总统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5356 ) 1611 乔治华盛顿总统及其家庭 * 值得崇敬的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940) * 读《乔治华盛顿告别词》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6009) 1622 马丁范布伦总统及其家庭 * 从美国马丁范布伦 (Van Buren, Martin) 总统故居说起,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525 ) 1630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及其家庭 * 学术交流网上刊登有关林肯的文章简介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718) * 林肯是因为废奴主张当选美国总统的吗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7556 ) * 当选总统林肯赴华盛顿就职的火车之旅( 1861.2.11 2.23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583) * 今天是林肯总统诞辰 200 周年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4672) * 不宜将林肯的共和党看作现在的共和党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4855) 1662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标准之我见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7781) 1691 乔治布什总统及其家庭 * 布什王朝图片选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1342 ) 1694 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及其家庭 * 也谈奥巴马主要政策主张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5649 ) * 解读希拉里出任国务卿 见仁见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326) * 小议奥巴马的蜜月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6335) * 奥巴马总统的一家 ( 幻灯片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6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5718) * 奥巴马出生地质疑再起波澜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4190) * 奥巴马总统获诺贝尔和平奖可笑又可悲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1173) * 白宫和白屋 奥巴马和欧巴马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851)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3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对话
JYH64J98Y99H 2009-11-17 11:58
2009年11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奥巴马进入对话现场。 让我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同学们,请让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杨玉良,复旦大学的校长。 今天请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奥巴马先生,他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同时,然后来到这里,而且我非常高兴作为主持人在这里主持这场对话。因为奥巴马总统非常重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重视我们年轻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所以今天我们将用一种非常轻松、自由的方式,而且我相信也将会是愉快的方式,奥巴马总统将和大家一起讨论中美关系问题,包括这个世界未来的问题,包括我们人类所面临的所有的可能的全球性的挑战性问题。 今天在现场的所有的同事们,包括同学们,都可以现场提问题。但同时我们也会选择问题,从网络上选择一些问题,选择由网民向奥巴马提问的问题。用英文来提问题,也可以用英文回答。 如果你觉得你的英文还不足够表达你深邃的思想的话,你可以用中文来提问和中文来回答问题。我想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驻华大使洪博培先生有几句话要讲。 杨校长,谢谢你。可是我们在上海我应该说家乡话,侬好。这么多人,今天就是太好了,美中关系30年,这个时刻从双边地区和全球的角度来说,最适合进行一场好的交谈,这种活动在中国没有先例。 我们两国元首具体说过,他们要推动一个积极建设性全面的关系。如果没有美中两国的合作,几乎没有哪个全球性挑战能得到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把我们的交往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有谁比我们更高层领导人更适合参加我们的讨论呢? 那我很荣幸向你们介绍第44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 你好。诸位下午好。我感到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到上海跟你们交谈,我要感谢复旦大学的杨校长,感谢他的款待和热情的欢迎。我还想感谢我们出色的大使洪博培,他是我们两国间深厚的纽带。我不知道他刚才说什么,但是希望他说得很好。 我今天准备这样,先做一个开场白,我真正希望做的是回答在座的问题,不但回答在座的学生问题,同时还可以从网上得到一些问题,由在座的一些学生和洪博培大使代为提问。很抱歉,我的中文远不如你们的英文,所以我期待和你们的对话。这是我首次访问中国,我看到你们博大的国家,感到很兴奋。在上海这里,我们看到了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还有企业家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步入21世纪的迹象,让我感到赞叹。同时我也急切的要看到向我们展现中国古老的古迹,明天和后天我要到北京去看雄伟壮丽的故宫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城,这个国度既有丰富的历史,又有对未来憧憬的信念。 而我们两国的关系也是如此,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 不过美国与这个国家的纽带可以追溯更久远的过去,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乔治华盛顿组织了皇后号的下水仪式,这个船成功前往大清王朝,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希望与中国开辟新的地平线,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历史洪流使我们两国关系向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而即使在最动荡的方向中,我们的两国人民打造深的,甚至有戏剧性的纽带,比如美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在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被击落后,当地人民对他们的款待,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罩着他们。 而参加二战的老兵仍然欢迎故地重游的美国老兵,他们在那里参战。40年前,我们两国间开启了又一种联系,两国关系开始解冻,通过乒乓球的比赛解冻关系。我们两国之间有着分歧,但是我们也有着共同的人性及有着共同的好奇,就像一位乒乓球运动员一样,那时的国家就是一样,但是这个小小的开头带来了《上海公报》的问世,最终还带来了美中在1979年建交。在其后的30年我们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79年美中贸易只有50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了4000亿美元。 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 在需求趋于平衡的过程中,这种贸易可以是更广阔的贸易。如今我们有着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为我们在当前重大的全球问题上建立伙伴关系打开了大门,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复苏、洁净能源的开发、制止核武器扩散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在亚洲及全球各地促进和平和稳定,所有这些问题我明天与胡主席会谈时都会谈到。1979年的时候,我们两国人民的联系十分有限,就如今当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好奇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的联系中都可以看到,在美国数量最多的留学生都来自中国。而在美国的学生中,学中文的人数增加了50%。我们两国有近200个友好城市,美中科学家在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发现领域进行合作,而我们两国人民都热爱篮球,姚明就是个例子。不过,此行中我不能观看上海鲨鱼队的比赛,有点遗憾。 那么我们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这并不是偶然的,中国使得亿万人民脱贫,而这种成就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而中国在全球问题中也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也目睹了我们经济的成长。中国有句古言,温故而知新。当然,我们过去30年中也遇到了挫折和挑战,我们的关系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没有分歧的。但是我们必须一定是对手这种想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我们两国的合作,美中两国都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安全。我们基于相互的利益、相互的尊重就能有成就。 不过,这种接触的成功要取决于我们要彼此了解,要能够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彼此进行了解。就像当年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所说的,我们作为人有着共同的向往,但是我们两国又不同。我认为我们两国每个国家都应该勾画出自己要走的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相对而言,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的文化受到来自许多不同国家移民的影响,而指导我们民主制度文件的影响,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向往,代表了一些核心的原则,就是所有的人生来平等,都有着基本的权利,而政府应当反映人们的意志,贸易应该是开放的,信息流通应当是自由的,而法律要保证这个公平。 当然,我们的国家历史也不是没有过困难的地方,从很多方面来讲,很多年以来,我们是通过斗争来促进这些原则或者是所有的人民能够享受到,为了缔造一个更完美的联合,我们也打过一个很痛苦的内战,把一部分我们被奴役的人口释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妇女有投票权,劳工有组织权,包括来自各地的移民能够全部被接受。即使他们被解放以后,非洲裔美国人也和美国人经过一些分开的、不平等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才争取到全面的平等权利,所有这些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核心原则的信念我们取得的进展,在最黑暗的风暴当中是作为我们的指南针。 这是为什么林肯在内战期间站起来说过,任何一个国家以自由、以所有人类平等的原则能够长久的存在,也就是为什么金博士在林肯纪念馆的前台站起来,说我们国家要必须真正的实现我们的信念。也就是为什么来自中国或者肯尼亚的移民能够到我们的家,也是为什么一个不到50年前以前在某些地方连投票都遇到困难的人,现在就能够做到那个国家的总统。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永远为了全世界各地的核心原则说话,我们不寻求把任何政治体制强制给任何国家,但是我们也不认为我们所支持的这些原则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这些表达自由、宗教崇拜自由、接触信息的机会、政治的参与,我们认为这些是普世的权利,应该是所有人民能够享受到,包括少数民族和宗教的族群,不管是在中国、美国和任何国家,对于普遍权利的尊敬,作为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开放态度的指导原则,我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我们对国际法的承诺和对未来的信念的原则。 所有这些都是你们知道关于美国的一些情况,我们有很多要从中国学习。我们看看这个伟大城市的各地,也看看这个房间,我就相信我们两国有很重要的共同点,也就是对未来的信念,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对现在的成就不能感到自满。虽然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你们也是充满信心展望未来,致力于下一代能够比这一代做的更好,除了你们不断增长的经济之外,我们很配合中国在科学和研究方面所投入的力量,包括建设的基础设施和使用的技术,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互联网技术最多的国家,这就是我们很高兴互联网是今天活动的一部分,这个国家也拥有最大的机动电话网络,对新的投资保持继续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新的投资,我也希望两国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但是更重要是看到年轻人你们的才能、你们的献身精神、你们的梦想在21世纪实现方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我说过很多次,我认为世界是互相连接的,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所建立的繁荣,我们所保护的环境,我们所追求的安全,所有这些都是共同的,而且是互相连接的,所以21世纪的实力不在零和游戏,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相反,我们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的强的、繁荣的、成功的成员。 再回到刚才的谚语,我们应该考虑过去。在大的国家合作的时候,就比互相碰撞会取得更多得好处,这就是人类在历史上不断吸取的教训。我认为我们合作应该是超越政府间的合作,应该是以人民为基础,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我们所从事的生意,我们送获得的知识,我们所进行的体育比赛,所有这些桥梁必须是年轻人共同合作建立起来,这就是我为什么非常高兴我们要大大的宣布我们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人数,要增加到10万人。这样交流就会表现出我们是愿意致力于加强两国人民的联系,而且我是绝对有信心。对美国来说,最好的大使、最好的使者就是年轻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很有才能,充满活力,对未来的历史还是很乐观的,这是我们合作的下一步,惠及两国和全世界。 今天可以吸收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不断地向前推进。非常感谢。现在欢迎各位提问题。 顺便说一句,这在美国是非常常见的传统举行这种市政会议,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如果你有兴趣提问的话请举手,我会说请你提问。我会从在座的观众中问一个问题,然后再让这些学生代表以及洪大使从网上代为提问。我先找个男生再找一个女生,来回这么找,让大家知道我是公平的。 这位小女孩你来开始吧。请等一下我给你话筒。 我叫程熙,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上海和芝加哥从1985年开始就是姐妹城市,这两个城市进行过各种经贸、文化、政治交流,你现在在采取什么措施来加深美国和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世博会明年将在上海举行,你是否准备参加世博会呢? 非常感谢你的问题,我在来之前和上海的市长共进午餐,他和我说他跟芝加哥,也就是我的家乡有着很好的关系,他两度访问芝加哥,我认为城市间有这种交流非常非常好,我刚才和韩市长谈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这些城市如何可以彼此进行交流,比如就洁净能源的策略进行交流。因为美中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在人口增长的过程中,又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同时减少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 很显然,在美国以及在很多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量都比中国的人均能耗量大,不过在中国成长的过程中,能耗量会增加,因此,我们找到新的战略,这符合我们两国的利益。我们刚才谈了大众捷运,我知道上海和其他城市之间就有这种快轨,我相信美国以及芝加哥可以在这种快轨方面向中国学习。而在美国我们也在学习如何建造这种绿色建筑,当然,在上海我看到有很多的吊车,很多的建筑在盖起来。因此在这些新的技术上我们进行合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使得我们每一个建筑在采光、取暖等等方面都能减少能耗,使能源效率更高,这方面是我们两国可以相互学习的。 我知道上海世博会的焦点之一就是提高能效的问题,刚才韩市长跟我讲了这个问题,我将非常乐于参加上海世博会,当然,我现在不知道那时候我的时间安排怎么样,不过我感到非常高兴上海世博会将有我们的美国馆,我们知道现在参观世博会的人会有七千万人。芝加哥已经举办过两次世博会,这两次世博会都给我们芝加哥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希望上海情况也是如此,谢谢。 总统先生,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我的问题是,您来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给中国带来什么?又想从中国带走什么? 好。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就是加深我对中国和中国对未来的愿景的理解,我已经和胡主席进行了几次会晤,我们一起参加20国峰会,就是应对金融危机,另外,我们就范围广泛的问题也进行磋商。但是我认为很重要的是美国要继续不断的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同样中国要不断加深对美国的了解也是重要的。至于我这次会晤希望有什么成果或者访问的成果,除了能够看紫禁城和长城这么伟大的好的机会,还有会见各位,所有这些都是我的一些高潮和亮点。 除此以外,我打算和胡主席谈到一些问题,也就是洪大使提到的一点,世界上除非美中两国一致,不然能够解决全球的挑战是极少的。我举个例子来说,刚才谈到的气候变化这个问题,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的排放者,也就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因素。那么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国家,就像刚才说的,从人均来讲,人均消耗的能源多得多,排放的温室气体按人均来算比中国多得多,但是中国增长速度快得多,人口多得多,所以除非我们两个国家都愿意采取一些关键的步骤来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12月份举行哥本哈根会议,世界的领导人正在努力找到一个方案,能够使我们大家都作出承诺,是有区别的,不会说每个国家承担的义务一样,显然中国贫穷的人数多得多,所以他不需要跟美国做的一样。但是各方都应该承担一些具体的义务,就是有关我们打算做些什么来减少温室气体。这只是一个例子,我希望会晤的成果,就是我和胡主席能够就美中两国怎么共同发挥领导作用而达成一致。因为我可以告诉各位,甚至很多其他国家他们将等着我们,他们要看我们做什么,他们要说,你看美国、中国他们对这个并不认真,那我们也不会认真。 那两个国家就要承担做领导的责任。所以我们越是能够讨论这个问题,越是能够向全世界展现在这些问题上的领导作用。好吧,我想现在轮到男士。 我是同济大学黄立赫(音)。首先我想引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来欢迎您,在《论语?子路》中有一句话叫和而不同,我们中国人民的理想就是在世界构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和谐世界。我们知道美国文化本身是在历史沉淀当中由不同的文化元素所积淀而成的多元混合型文化,请问在您的这届政府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共同构建这个世界向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在您的外交政策中会有哪些措施去尊重各国的不同的历史文化?我们中美两国在此方面会有哪些合作?谢谢您。 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点,美国的优势之一就是我们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文化,我们那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因此,这对于美国人长什么样,你确实不能一言以蔽之,比如像我家我父亲来自肯尼亚,我母亲来自中西部的堪萨斯州,我妹妹是半个印度尼西亚人,她又嫁了一位加拿大的华裔人。因此当你看到我们奥巴马全家聚会的时候我们就像联合国一样,什么人都有,而这就是我们美国的力量所在,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从不同的文化、从不同的饮食,从不同的想法中相互学习,这使得我们社会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同时每个国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中,每个国家有着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因此我认为对于美国来讲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推断说,我们有好的做法适用到别人身上的时候也可以带来好处。实际上这方面我们要虚心一点才行,对别的国家这种态度要虚心一点才行。 如果要说正如我在开场白中所说的一样,我们确实认为一些基本的原则是所有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文化,对所有人都应该是共有的共性,比如在联合国我们非常活跃于联合国来努力确保世界各地的儿童都能够得到某些基本权利的待遇。当然,有些地方儿童受到剥削、压榨,强迫他们做童工,尽管以前不同的国家包括美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应当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要以比过去更好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儿童,这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 我相信对妇女的问题上情况也是如此,我跟上海的韩市长在吃午餐的时候进行了很有趣的讨论,他跟我说现在有很多专业人士,在中国的专业人士中,比如在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还多,而且她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取得进展的很好的、很小的指标,因为你看看世界各地的发展,一个最好的指标就是一个国家是不是成就斐然的一个最好的指标就是他的教育以及妇女所受的教育。而那些能够发挥妇女的潜力的国家,那些做得好的国家他们得到好处就比那些不发挥妇女潜力的国家要大。当然,男女关系中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做法,不过我认为在美国,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认世界各地妇女的权利,当然,有些社会中妇女受到压迫,她们不能得到足够的机会,还有妇女受到暴力的影响等等,见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都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来的。当然,有些人可能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我们可以就此展开对话,但是我们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才行。 当然,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我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很多问题上也要取得进展,你跟美国的妇女讲的时候,她们会跟你说:很多男人对于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还有一些成见。因此我们绝不声称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就这些问题,普世的原则我们还是要谈的。下面听听网民的提问。 总统先生,您好。我们非常荣幸来到这儿,我叫张新(音),来自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我想找一个网上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来自于台湾的一位同胞。他说我来自于台湾,现在我在大陆做生意,现在两岸关系在近年来不断地改善,我现在在大陆的生意做得很好。当有人在美国说,美国想向台湾售武的时候我们非常担心,因为这样的话会破坏两岸关系。总统先生,我想知道您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当然,这个问题是来自于一位商人。但是其实对于所有的年轻中国人来说,其实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听下您的看法。谢谢。 我过去很明确,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就是几十年前开始的关于针对与台湾的关系,也包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在内。我们不愿意改变这个政策和这个态度。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解决很多这样的问题。 有一个事情,美国在对外政策当中,也包括针对中国的政策,我们一直寻求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通过对话和谈判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们一直认为这是最好的途径。我认为这个地区正在发生着经济和商务的联系,正在帮助缓和很多在你们出生或者我还没有出生以前就已经产生的紧张局势,有些人还希望回顾过去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展望未来,我还是希望能够展望未来。就像我刚才说的,现在建立的商务关系是有益的,有人认为做生意赚钱的话,他们会考虑得很清楚,而不会那么过分地担忧这些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我认为这个地区已经看到这个现象,我们非常支持这样的进程。好吧。现在轮到女生。 谢谢。总统先生,我是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学生。我想问一个您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一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您得奖的?您得了奖对您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您有更多的责任去推动世界和平。同时,这会不会影响你解决世界问题的一些态度?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谢谢。正如我开始所说,关于我得到的和平奖这个问题最惊奇的就是我自己,当然,这是一个殊荣,不过我认为这个荣誉我有点不配。因为考虑到以前得奖的人所做的工作我有点不配,但是我希望做的工作就是以本着非常卑谦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事情。那就是他们这个诺贝尔提名委员会对于美国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受到了启发,所以他们把奖项颁发给了我,不过我只是对我们对世界态度的变化的一个象征而已。 我感到这是一种殊荣能够成为美国总统。正如我夫人经常提醒我说的,有时候我抱怨工作太忙了,她经常提醒我说:你是自己找的这份工作。英文里说你自己铺了床你只好自己到里面去睡觉。这个意思就是说有时候你要想得到什么东西真要小心一点,你真有可能得到这份东西,我认为我们每个人要在世界上促进我们的和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冲突,这些冲突有数百年的历史,比如你看看中东的情况,这些战争和冲突他们来源于一千年以前的斗争,比如在非洲有部落的冲突,这都很难得到解决,作为美国总统,我的工作之一是我们美国武装力量的总指挥,我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美国人民,由于911发生的袭击事件,以及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造成无辜人的死亡,我有这样的任务就是要根除这些恐怖主义组织,要和很多国家进行合作来应付这种恐怖暴力。当然,我想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国与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暴力,但是我们可以大大减少这些暴力。这个做法就是通过交流、通过对话,通过加深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理解来做到这一点。 此时此刻,一个人可以引爆炸弹,带来很大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实行这种和平的策略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但是也可以使这些少数人造成巨大的破坏。正因如此,我希望在我跟胡主席的会谈中,以及今后进行的会谈中,美国和中国可以共同合作来共同减少我们在世界各地所看到的冲突。同时,我们还要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动用军事力量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大国、强国,我们自己要三思而行,我们要看看自己有什么动机,有什么利益来确保我们不仅仅由于别人管不了我们我们就动辄使用我们的军力,而这些大国要在世界之林中本着负责任的做法采取行动才行,我希望美国和中国能够共同地帮助建立国际准则以减少世界各地的冲突。 好吧,我现在请我的洪大使,现在有一个网民通过我们使馆网站提了一个问题。 第一,有这么多互联网使用者的国家,有6000万写博客的人,你知道防火墙的事情吗?第二,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由的使用TWITTER? 首先让我说,我从来没有使用过TWITTER。我注意到一些年轻人,他们一直很忙,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器材,很笨重。但是我还是非常相信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视开放性。在信息流动方面,我认为越是能够自由的信息流通,社会就变得越强,因为这样子,世界各地的公民能让自己的政府负责,有一个问责制度,他们自己会思考,这样会有新的想法,鼓励创造性。所以我一直是坚定的支持互联网开放的使用,我是非常支持不审查内容,在美国我过去谈过,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我也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在美国,我们有没有受限制的使用互联网的机会,这是我们力量的来源,也应该受到鼓励的。 但是我也应该很诚实的告诉各位,作为美国总统,有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信息不是那么自由的流通,因为这样我就不需要听到人们在批评我,我认为很自然的。 在人处于一个实力地位的时候就会想到,你为什么这样说我,你这样说是很不负责的。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因为在美国信息是自由的,因为在美国有很多人批评我说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我还是认为,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民族制度变得更强,使我变成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因为它迫使我听到一些我不愿意听到的意见,也迫使我审查我正在做的事情,每天都要审查,要看我是不是真的为美国人民做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互联网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更强的工具,可以让公民来参与。 实际上,我这次胜选,当了总统的一个原因之一我们能够动员很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来动员。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我会赢,因为我们不是得到最富裕的支持者、政治上最有权利的人支持我们,可是人们通过互联网看到我们竞选,他们开始感到很兴奋,他们就组织起来成立一些竞选的活动、事件和集会,结果就产生了这些从下往上的一种行动,使我们很成功。 这不仅在政府和政治,在企业界一样。像Google这种公司,不到20年前,它只是两个年龄跟你们差不多一样的人创业,本来是科学的实验,后来因为互联网,他们能够创造一个产业,这个产业使得全世界各地的商业发生一场革命。 所以要不是有很自由的开放性,就像互联网所提供的开放性,那Google不会存在,所以我很支持一个做法,就是不要限制互联网的使用、接触或者像TWITTER这种信息技术,越开放越能够沟通,使全世界联系在一起。像我的两个女儿玛丽亚和娜塔莎,一个是11岁,一个是8岁,在她们的房间可以上网,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世界任何地方,可以学到她们想学的内容,这是她们巨大的力量,她们拥有这种力量,也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技术也有负面,恐怖分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做一些以前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有一些极端分子也可以动员。当然开放性肯定要付出某种代价,这是不能否认的。可是我想好的远远多于坏的,所以还是保持开放是好的,这是我很高兴互联网也作为这个论坛的一部分。最后两个问题。 我想说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您提问,我认为我很幸运,我也感谢这个机会,您的演讲非常清楚。我是周元天(音),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学生,我想问一问,现在已经有人问您得诺贝尔奖的问题了,那么我不会以同样的角度问您,我想问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您很难才能得到这个奖,所以我在想您是怎么得到这个奖的?还有您的大学教育怎么样使您得到这个奖项?我们很好奇,想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校园经历,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也不知道有什么课程学了之后可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不能担保的。不过很显然的,在座每个人都在非常努力地学习,非常有好奇心。同时,愿意自己去思考一些新的想法等等。 而我现在经常见到的这些人他们对我最有启发的以及最成功的这些人,我认为这些人都是那些愿意不断努力工作的人,同时还不断地通过找新的途径进行提高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接受现状、接受常规。很显然,在成功的问题上殊途同归,有些人进入政府服务,有些人想当老师、教授,有些人想经商。但是我认为不管你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如果你不断地努力更新和改进,而不只是满足于现状,一直在扪心自问,看看是否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不管是科学也好、技术也好、艺术也好,去尝试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只有这些人才能出人头地。 我还有一个忠告,这个忠告对我来讲很有用,就是说我最敬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不但考虑自己,他们同时还考虑超越自己的事情,他们希望对世界做出贡献,他们希望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对他们的城市做出贡献,他们希望除了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影响,同时对别人的生活也带来影响。有时候我们会忙于挣钱、买好车、买大房子,所有的这些都重要,但是那些真正在青史留名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吃饱饭,能够让更多的儿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等等。只有这些人他们才能在世界上做出贡献,我相信只要在座的你们努力的话也能够做出这样的贡献。 这是最后一个问题,时间过得真快,最后一个是网民的提问。 总统先生,很荣幸问最后一个问题。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今天我也是中国的青年网民代表。这个问题是北京的一位网民问的,他非常关注您的阿富汗政策。他想知道,恐怖主义是否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安全威胁?您如何看待在阿富汗的行动是否会升级成另外一场阿富汗战争?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还继续认为对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是像基地组织那样恐怖的网络。原因是因为虽然他们数量少,他们已经表明他们是无良心的,这是毁灭无辜人民的行为。 因为今天的技术,使得那样的组织得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比如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在一个城市使用,不管是在上海还是纽约,只是少数几个人也可能杀害几万人、几十万人,所以这是构成极大的危险。 我们原来进入阿富汗的原因是因为基地组织在那里,塔利班接收他们在那里,现在他们已经过了边界,他们现在在巴基斯坦,继续和该地区的基地保持网络的关系,所以很重要的是我们要使阿富汗实现稳定或者使阿富汗的人民能够保护自己,也同时能够作为伙伴来帮助减少这些极端组织的力量。 很显然,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这个工作最难做的一件事情之一就是命令年轻的男女要到战场去,我经常要会见那些战争死亡人员的父母亲,他们没能回家,这使我心里感到非常痛苦。幸好我们的武装部队的年轻的男士、女士们,他们为国家服务的信念这么强,他们还是愿意去,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可能,通过更广的联合合作,包括北约的同盟者和其他的,像澳大利亚做贡献的人,我们可以一起帮助训练阿富汗人,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发挥作用的政府,拥有自己的安全力量,然后我们可以慢慢的撤出我们的部队。 因为已经不再存在塔利班刚刚走的时候原来真空的状况,但是这个任务是很不容易的。是最终要击败这些恐怖主义的极端分子,我们要记住他们不只是支持恐怖活动,还会什么事情使得年轻人变成恐怖分子,出于什么动机他们愿意搞自杀炸弹。 当然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其中包括有一种歪曲宗教的作用,使人们认为这种暴力行为是适当的,就像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发生的因素之一,那些人没有受到教育,也没有机会,所以他们看到在生活中没有向前走的路子,所以他们就想唯一的选择就做那种事情,所以我们在阿富汗要实现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到一些方法来培训老师,建立学校,改善农业的状况,给人民更大的希望。 这个不会改变本拉丹的想法,他们的意识形态是非常固定的,就是要打击西方,但是他们会改变一些年轻人的想法,这个很重要。从更长远来讲,这个事情比我们采取的军事行动可能是更重要的。 今天我过得非常愉快,非常感谢各位,首先我想说我对大家的英文印象很深刻,很明显你们是很用功的学习。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使我感到美中关系的未来是很有希望的,我希望你们很多人有机会到美国来,你们会受到欢迎,我想你们会发现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很热情的,而且我是充满信心,向你们这种年轻人和我在美国所认识的青年,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会继续繁荣昌盛,会帮助实现更和平安全的世界。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刚才一个小时的对话,我想我们刚才有非常精彩的问题,同时也有非常精彩的回答。所以我相信今天的对话能够增加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同时推进两国的合作。我们希望奥巴马总统能够经常来中国,来加强交流,尤其是和年轻同学们的交流。这样的话,我相信未来中美关系一定是美好的,我们非常衷心地期望奥巴马在中国,在上海、在北京待的愉快,也祝贺您这次访问非常顺利,而且富有成果。谢谢。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感谢广大网友参与和关注! TheWhiteHouse OfficeofthePressSecretary ForImmediate RemarksbyPresidentBarackObamaatTownHallMeetingwithFutureChineseLeaders Museum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China November16,2009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barack-obama-town-hall-meeting-with-future-chinese-leaders 1:18P.M.CST PRESIDENTOBAMA:Goodafternoon.ItisagreathonorformetobehereinShanghai,andtohavethisopportunitytospeakwithallofyou.I'dliketothankFudanUniversity'sPresidentYangforhishospitalityandhisgraciouswelcome.I'dalsoliketothankouroutstandingAmbassador,JonHuntsman,whoexemplifiesthedeeptiesandrespectbetweenournations.Idon'tknowwhathesaid,butIhopeitwasgood.(Laughter.) WhatI'dliketodoistomakesomeopeningcomments,andthenwhatI'mreallylookingforwardtodoingistakingquestions,notonlyfromstudentswhoareintheaudience,butalsowe'vereceivedquestionsonline,whichwillbeaskedbysomeofthestudentswhoarehereintheaudience,aswellasbyAmbassadorHuntsman.AndIamverysorrythatmyChineseisnotasgoodasyourEnglish,butIamlookingforwardtothischancetohaveadialogue. ThisismyfirsttimetravelingtoChina,andI'mexcitedtoseethismajesticcountry.Here,inShanghai,weseethegrowththathascaughttheattentionoftheworld--thesoaringskyscrapers,thebustlingstreetsandentrepreneurialactivity.AndjustasI'mimpressedbythesesignsofChina'sjourneytothe21stcentury,I'meagertoseethoseancientplacesthatspeaktousfromChina'sdistantpast.TomorrowandthenextdayIhopetohaveachancewhenI'minBeijingtoseethemajestyoftheForbiddenCityandthewonderoftheGreatWall.Truly,thisisanationthatencompassesbotharichhistoryandabeliefinthepromiseofthefuture. Thesamecanbesaidoftherelationshipbetweenourtwocountries.Shanghai,ofcourse,isacitythathasgreatmeaninginthehistor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China.Itwashere,37yearsago,thattheShanghaiCommuniqueopenedthedoortoanewchapterofengagementbetweenourgovernmentsandamongourpeople.However,America'stiestothiscity--andtothiscountry--stretchbackfurther,totheearliestdaysofAmerica'sindependence. In1784,ourfoundingfather,GeorgeWashington,commissionedtheEmpressofChina,ashipthatsetsailfortheseshoressothatitcouldpursuetradewiththeQingDynasty.Washingtonwantedtoseetheshipcarrytheflagaroundtheglobe,andtoforgenewtieswithnationslikeChina.ThisisacommonAmericanimpulse--thedesiretoreachfornewhorizons,andtoforgenewpartnershipsthataremutuallybeneficial. Overthetwocenturiesthathavefollowed,thecurrentsofhistoryhavesteeredtherelationshipbetweenourcountriesinmanydirections.Andeveninthemidstoftumultuouswinds,ourpeoplehadopportunitiestoforgedeepandevendramaticties.Forinstance,AmericanswillneverforgetthehospitalityshowntoourpilotswhowereshotdownoveryoursoilduringWorldWarII,andcaredforbyChinesecivilianswhoriskedallthattheyhadbydoingso.AndChineseveteransofthatwarstillwarmlygreetthoseAmericanveteranswhoreturntothesiteswheretheyfoughttohelpliberateChinafromoccupation. Adifferentkindofconnectionwasmadenearly40yearsagowhenthefrostbetweenourcountriesbegantothawthroughthesimplegameoftabletennis.Theveryunlikelynatureofthisengagementcontributedtoitssuccess--becauseforallourdifferences,bothourcommonhumanityandoursharedcuriositywererevealed.AsoneAmericanplayerdescribedhisvisittoChina-- peoplearejustlikeusThecountryisverysimilartoAmerica,butstillverydifferent. OfcoursethissmallopeningwasfollowedbytheachievementoftheShanghaiCommunique,andtheeventualestablishmentofformalrelations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Chinain1979.Andinthreedecades,justlookathowfarwehavecome. In1979,trade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Chinastoodatroughly$5billion--todayittopsover$400billioneachyear.Thecommerceaffectsourpeople'slivesinsomanyways.AmericaimportsfromChinamanyofthecomputerpartsweuse,theclotheswewear;andweexporttoChinamachinerythathelpspoweryourindustry.ThistradecouldcreateevenmorejobsonbothsidesofthePacific,whileallowingourpeopletoenjoyabetterqualityoflife.Andasdemandbecomesmorebalanced,itcanleadtoevenbroaderprosperity. In1979,thepoliticalcooperation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ChinawasrootedlargelyinoursharedrivalrywiththeSovietUnion.Today,wehaveapositive,constructiveandcomprehensiverelationshipthatopensthedoortopartnershiponthekeyglobalissuesofourtime--economicrecoveryandthedevelopmentofcleanenergy;stoppingthespreadofnuclearweaponsandthescourgeofclimatechange;thepromotionofpeaceandsecurityinAsiaandaroundtheglobe.AlloftheseissueswillbeontheagendatomorrowwhenImeetwithPresidentHu. Andin1979,theconnectionsamongourpeoplewerelimited.Today,weseethecuriosityofthoseping-pongplayersmanifestedinthetiesthatarebeingforgedacrossmanysectors.Thesecondhighestnumberofforeign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comefromChina,andwe'veseena50percentincreaseinthestudyofChineseamongourownstudents.Therearenearly200friendshipcitiesdrawingourcommunitiestogether.AmericanandChinesescientistscooperateonnewresearchanddiscovery.Andofcourse,YaoMingisjustonesignalofoursharedloveofbasketball--I'monlysorrythatIwon'tbeabletoseeaShanghaiSharksgamewhileI'mvisiting. Itisnocoincidencethattherelationshipbetweenourcountrieshasaccompaniedaperiodofpositivechange.Chinahasliftedhundredsofmillionsofpeopleoutofpoverty--anaccomplishmentunparalleledinhumanhistory--whileplayingalargerroleinglobalevents.AndtheUnitedStateshasseenoureconomygrowalongwiththestandardoflivingenjoyedbyourpeople,whilebringingtheColdWartoasuccessfulconclusion. ThereisaChineseproverb:Considerthepast,andyoushallknowthefuture.Surely,wehaveknownsetbacksandchallengesoverthelast30years.Ourrelationshiphasnotbeenwithoutdisagreementanddifficulty.Butthenotionthatwemustbeadversariesisnotpredestined--notwhenweconsiderthepast.Indeed,becauseofourcooperation,boththeUnitedStatesandChinaaremoreprosperousandmoresecure.Wehaveseenwhatispossiblewhenwebuilduponourmutualinterests,andengageonthebasisofmutualrespect. Andyetthesuccessofthatengagementdependsuponunderstanding--onsustaininganopendialogue,andlearningaboutoneanotherandfromoneanother.ForjustasthatAmericantabletennisplayerpointedout--wesharemuchincommonashumanbeings,butourcountriesaredifferentincertainways. Ibelievethateachcountrymustchartitsowncourse.Chinaisanancientnation,withadeeplyrootedculture.TheUnitedStates,bycomparison,isayoungnation,whosecultureisdeterminedbythemanydifferentimmigrantswhohavecometoourshores,andbythefoundingdocumentsthatguideourdemocracy. Thosedocumentsputforwardasimplevisionofhumanaffairs,andtheyenshrineseveralcoreprinciples--thatallmenandwomenarecreatedequal,andpossesscertainfundamentalrights;thatgovernmentshouldreflectthewillofthepeopleandrespondtotheirwishes;thatcommerceshouldbeopen,informationfreelyaccessible;andthatlaws,andnotsimplymen,shouldguaranteetheadministrationofjustice. Ofcourse,thestoryofournationisnotwithoutitsdifficultchapters.Inmanyways--overmanyyears--wehavestruggledtoadvancethepromiseoftheseprinciplestoallofourpeople,andtoforgeamoreperfectunion.Wefoughtaverypainfulcivilwar,andfreedaportionofourpopulationfromslavery.Ittooktimeforwomentobeextendedtherighttovote,workerstowintherighttoorganize,andforimmigrantsfromdifferentcornersoftheglobetobefullyembraced.Evenaftertheywerefreed,AfricanAmericansperseveredthroughconditionsthatwereseparateandnotequal,beforewinningfullandequalrights. Noneofthiswaseasy.Butwemadeprogressbecauseofourbeliefinthosecoreprinciples,whichhaveservedasourcompassthroughthedarkestofstorms.ThatiswhyLincolncouldstandupinthemidstofcivilwaranddeclareitastruggletoseewhetheranynation,conceivedinliberty,anddedicatedtothepropositionthatallmenarecreatedequalcouldlongendure.ThatiswhyDr.MartinLutherKingcouldstandonthestepsoftheLincolnMemorialandaskthatournationliveoutthetruemeaningofitscreed.That'swhyimmigrantsfromChinatoKenyacouldfindahomeonourshores;whyopportunityisavailabletoallwhowouldworkforit;andwhysomeonelikeme,wholessthan50yearsagowouldhavehadtroublevotinginsomepartsofAmerica,isnowabletoserveasitsPresident. AndthatiswhyAmericawillalwaysspeakoutforthesecoreprinciplesaroundtheworld.Wedonotseektoimposeanysystemofgovernmentonanyothernation,butwealsodon'tbelievethattheprinciplesthatwestandforareuniquetoournation.Thesefreedomsofexpressionandworship--ofaccesstoinformationandpoliticalparticipation--webelieveareuniversalrights.Theyshouldbeavailabletoallpeople,includingethnicandreligiousminorities--whethertheyareintheUnitedStates,China,oranynation.Indeed,itisthatrespectforuniversalrightsthatguidesAmerica'sopennesstoothercountries;ourrespectfordifferentcultures;ourcommitmenttointernationallaw;andourfaithinthefuture. TheseareallthingsthatyoushouldknowaboutAmerica.IalsoknowthatwehavemuchtolearnaboutChina.Lookingaroundatthismagnificentcity--andlookingaroundthisroom--Idobelievethatournationsholdsomethingimportantincommon,andthatisabeliefinthefuture.NeithertheUnitedStatesnorChinaiscontenttorestonourachievements.ForwhileChinaisanancientnation,youarealsoclearlylookingaheadwithconfidence,ambition,andacommitmenttoseethattomorrow'sgenerationcandobetterthantoday's. Inadditiontoyourgrowingeconomy,weadmireChina'sextraordinarycommitmenttoscienceandresearch--acommitmentborneoutineverythingfromtheinfrastructureyoubuildtothetechnologyyouuse.Chinaisnowtheworld'slargestInternetuser--whichiswhyweweresopleasedtoincludetheInternetasapartoftoday'sevent.Thiscountrynowhastheworld'slargestmobilephonenetwork,anditisinvestinginthenewformsofenergythatcanbothsustaingrowthandcombatclimatechange--andI'mlookingforwardtodeepeningthepartnership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Chinainthiscriticalareatomorrow.Butaboveall,IseeChina'sfutureinyou--youngpeoplewhosetalentanddedicationanddreamswilldosomuchtohelpshapethe21stcentury. I'vesaidmanytimesthatIbelievethatourworldisnowfundamentallyinterconnected.Thejobswedo,theprosperitywebuild,theenvironmentweprotect,thesecuritythatweseek--allofthesethingsareshared.Andgiventhatinterconnection,powerinthe21stcenturyisnolongerazero-sumgame;onecountry'ssuccessneednotcomeattheexpenseofanother.AndthatiswhytheUnitedStatesinsistswedonotseektocontainChina'srise.Onthecontrary,wewelcomeChinaasastrongandprosperousandsuccessfulmemberofthecommunityofnations--aChinathatdrawsontherights,strengths,andcreativityofindividualChineselikeyou. Toreturntotheproverb--considerthepast.Weknowthatmoreistobegainedwhengreatpowerscooperatethanwhentheycollide.Thatisalessonthathumanbeingshavelearnedtimeandagain,andthatistheexampleofthehistorybetweenournations.AndIbelievestronglythatcooperationmustgobeyondourgovernment.Itmustberootedinourpeople--inthestudiesweshare,thebusinessthatwedo,theknowledgethatwegain,andeveninthesportsthatweplay.AndthesebridgesmustbebuiltbyyoungmenandwomenjustlikeyouandyourcounterpartsinAmerica. That'swhyI'mpleasedtoannouncethattheUnitedStateswilldramaticallyexpandthenumberofourstudentswhostudyinChinato100,000.Andtheseexchangesmarkaclearcommitmenttobuildtiesamongourpeople,assurelyasyouwillhelpdeterminethedestinyofthe21stcentury.AndI'mabsolutelyconfidentthatAmericahasnobetterambassadorstoofferthanouryoungpeople.Forthey,justlikeyou,arefilledwithtalentandenergyandoptimismaboutthehistorythatisyettobewritten. Soletthisbethenextstepinthesteadypursuitofcooperationthatwillserveournations,andtheworld.Andifthere'sonethingthatwecantakefromtoday'sdialogue,Ihopethatitisacommitmenttocontinuethisdialoguegoingforward. Sothankyouverymuch.AndIlookforwardnowtotakingsomequestionsfromallofyou.Thankyouverymuch.(Applause.) --------------------------------- So--Ijustwanttomakesurethisworks.Thisisatradition,bytheway,thatisverycommonintheUnitedStatesatthesetownhallmeetings.Andwhatwe'regoingtodoisIwilljust--ifyouareinterestedinaskingaquestion,youcanraiseyourhands.Iwillcallonyou.AndthenIwillalternatebetweenaquestionfromtheaudienceandanInternetquestionfromoneofthestudentswhopreparedthequestions,aswellasIthinkAmbassadorHuntsmanmayhaveaquestionthatwewereabletoobtainfromtheWebsiteofourembassy. Soletmebegin,though,byseeing--andthenwhatI'lldoisI'llcallonaboyandthenagirlandthen--sowe'llgobackandforth,sothatyouknowit'sfair.Allright?SoI'llstartwiththisyoungladyrightinthefront.Whydon'twewaitforthismicrophonesoeveryonecanhearyou.Andwhat'syourname? QMynameis(inaudible)andIamastudentfromFudanUniversity.ShanghaiandChicagohavebeensistercitiessince1985,andthesetwocitieshaveconductawiderangeofeconomic,political,andculturalexchanges.SowhatmeasureswillyoutaketodeepenthiscloserelationshipbetweencitiesoftheUnitedStatesandChina?AndShanghaiwillholdtheWorldExpositionnextyear.WillyoubringyourfamilytovisittheExpo?Thankyou. PRESIDENTOBAMA:Well,thankyouverymuchforthequestion.IwasjusthavinglunchbeforeIcameherewiththeMayorofShanghai,andhetoldmethathehashadanexcellentrelationshipwiththecityofChicago--myhometown--thathe'svisitedtheretwice.AndIthinkit'swonderfultohavetheseexchangesbetweencities. OneofthethingsthatIdiscussedwiththeMayorishowbothcitiescanlearnfromeachotheronstrategiesaroundcleanenergy,becauseoneoftheissuesthattiesChinaandAmericatogetherishow,withanexpandingpopulationandaconcernforclimatechange,thatwe'reabletoreduceourcarbonfootprint.AndobviouslyintheUnitedStatesandmanydevelopedcountries,percapita,perindividual,theyarealreadyusingmuchmoreenergythaneachindividualhereinChina.ButasChinagrowsandexpands,it'sgoingtobeusingmoreenergyaswell.Sobothcountrieshaveagreatinterestinfindingnewstrategies. WetalkedaboutmasstransitandtheexcellentraillinesthatarebeingdevelopedinShanghai.IthinkwecanlearninChicagoandtheUnitedStatessomeofthefineworkthat'sbeingdoneonhigh-speedrail. IntheUnitedStates,Ithinkwearelearninghowtodevelopbuildingsthatusemuchlessenergy,thataremuchmoreenergy-efficient.AndIknowthatwithShanghai,asItraveledandIsawallthecranesandallthenewbuildingsthataregoingup,it'sveryimportantforustostartincorporatingthesenewtechnologiessothateachbuildingisenergy-efficientwhenitcomestolighting,whenitcomestoheating.Andsoit'saterrificopportunityIthinkforustolearnfromeachother. IknowthisisgoingtobeamajorfocusoftheShanghaiWorldExpo,istheissueofcleanenergy,asIlearnedfromtheMayor.AndsoIwouldlovetoattend.I'mnotsureyetwhatmyscheduleisgoingtobe,butI'mverypleasedthatwe'regoingtohaveanexcellentU.S.pavilionattheExpo,andIunderstandthatweexpectasmanyas70millionvisitorshere.Soit'sgoingtobeverycrowdedandit'sgoingtobeveryexciting. Chicagohashadtwoworldexposinitshistory,andbothofthoseexposendedupbeingtremendousboostsforthecity.SoI'msurethesamethingwillhappenhereinShanghai. Thankyou.(Applause.) Whydon'twegetoneofthequestionsfromtheInternet?Andintroduceyourself,incase-- QFirstshallIsayitinChinese,andthentheEnglish,okay? PRESIDENTOBAMA:Yes. QIwanttoposeaquestionfromtheInternet.Iwanttothankyou,Mr.President,forvisitingChinainyourfirstyearinoffice,andexchangeviewswithusinChina.IwanttoknowwhatareyoubringingtoChina,yourvisittoChinathistime,andwhatwillyoubringbacktotheUnitedStates?(Applause.) PRESIDENTOBAMA:ThemainpurposeofmytripistodeepenmyunderstandingofChinaanditsvisionforthefuture.IhavehadseveralmeetingsnowwithPresidentHu.WeparticipatedtogetherintheG20thatwasdealingwiththeeconomicfinancialcrisis.Wehavehadconsultationsaboutawiderangeofissues.ButIthinkit'sveryimportantfortheUnitedStatestocontinuallydeepenitsunderstandingofChina,justasit'simportantforChinatocontinuallydeepenitsunderstandingoftheUnitedStates. IntermsofwhatI'dliketogetoutofthismeeting,orthisvisit,inadditiontohavingthewonderfulopportunitytoseetheForbiddenCityandtheGreatWall,andtomeetwithallofyou--theseareallhighlights--butinadditiontothat,thediscussionsthatIintendtohavewithPresidentHuspeaktothepointthatAmbassadorHuntsmanmadeearlier,whichisthereareveryfewglobalchallengesthatcanbesolvedunlesstheUnitedStatesandChinaagree. Soletmegiveyouaspecificexample,andthatistheissuewewerejustdiscussingofclimatechange.TheUnitedStatesandChinaaretheworld'stwolargestemittersofgreenhousegases,ofcarbonthatiscausingtheplanettowarm.Now,theUnitedStates,asahighlydevelopedcountry,asIsaidbefore,percapita,consumesmuchmoreenergyandemitsmuchmoregreenhousegasesforeachindividualthandoesChina.Ontheotherhand,Chinaisgrowingatamuchfasterpaceandithasamuchlargerpopulation.Sounlessbothofourcountriesarewillingtotakecriticalstepsindealingwiththisissue,wewillnotbeabletoresolveit. There'sgoingtobeaCopenhagenconferenceinDecemberinwhichworldleadersaretryingtofindarecipesothatwecanallmakecommitmentsthataredifferentiatedsoeachcountrywouldnothavethesameobligations--obviouslyChina,whichhasmuchmorepoverty,shouldnothavetodoexactlythesamethingastheUnitedStates--butallofusshouldhavethesecertainobligationsintermsofwhatourplanwillbetoreducethesegreenhousegases. Sothat'sanexampleofwhatIhopetogetoutofthismeeting--ameetingofthemindsbetweenmyselfandPresidentHuabouthowtogethertheUnitedStatesandChinacanshowleadership.BecauseIwilltellyou,othercountriesaroundtheworldwillbewaitingforus.Theywillwatchtoseewhatwedo.Andiftheysay,ah,youknow,theUnitedStatesandChina,they'renotseriousaboutthis,thentheywon'tbeseriouseither.Thatistheburdenofleadershipthatbothofourcountriesnowcarry.Andmyhopeis,isthatthemorediscussionanddialoguethatwehave,themoreweareabletoshowthisleadershiptotheworldonthesemanycriticalissues.Okay?(Applause.) Allright,it'sa--Ithinkitmustbeaboy'sturnnow.Right?SoI'llcallonthisyoungmanrighthere. Q(Astranslated.)Mr.President,goodafternoon.I'mfromTongjiUniversity.IwanttociteasayingfromConfucius:Itisalwaysgoodtohaveafriendcomingfromafar.InConfuciusbooks,thereisagreatsayingwhichsaysthatharmonyisgood,butalsoweupholddifferences.Chinaadvocatesaharmoniousworld.WeknowthattheUnitedStatesdevelopsaculturethatfeaturesdiversity.Iwanttoknow,whatwillyourgovernmentdotobuildadiversifiedworldwithdifferentcultures?Whatwouldyoudotorespectthedifferentculturesandhistoriesofothercountries?Andwhatkindsofcooperationwecanconductinthefuture? PRESIDENTOBAMA:Thisisanexcellentpoint.TheUnitedStates,oneofourstrengthsisthatweareaverydiverseculture.Wehavepeoplecomingfromallaroundtheworld.Andsothere'snoonedefinitionofwhatanAmericanlookslike.Inmyownfamily,IhaveafatherwhowasfromKenya;IhaveamotherwhowasfromKansas,intheMidwestoftheUnitedStates;mysisterishalf-Indonesian;she'smarriedtoaChinesepersonfromCanada.SowhenyouseefamilygatheringsintheObamahousehold,itlooksliketheUnitedNations.(Laughter.) AndthatisagreatstrengthoftheUnitedStates,becauseitmeansthatwelearnfromdifferentculturesanddifferentfoodsanddifferentideas,andthathasmadeusamuchmoredynamicsociety. Now,whatisalsotrueisthateachcountryinthisinterconnectedworldhasitsowncultureanditsownhistoryanditsowntraditions.AndIthinkit'sveryimportantfortheUnitedStatesnottoassumethatwhatisgoodforusisautomaticallygoodforsomebodyelse.Andwehavetohavesomemodestyaboutourattitudestowardsothercountries. Ihavetosay,though,asIsaidinmyopeningremarks,thatwedobelievethattherearecertainfundamentalprinciplesthatarecommontoallpeople,regardlessofculture.So,forexample,intheUnitedNationsweareveryactiveintryingtomakesurethatchildrenallaroundtheworldaretreatedwithcertainbasicrights--thatifchildrenarebeingexploited,ifthere'sforcedlaborforchildren,thatdespitethefactthatthatmayhavetakenplaceinthepastinmanydifferentcountries,includingtheUnitedStates,thatallcountriesoftheworldnowshouldhavedevelopedtothepointwherewearetreatingchildrenbetterthanwedidinthepast.That'sauniversalvalue. Ibelieve,forexample,thesamethingholdstruewhenitcomestothetreatmentofwomen.IhadaveryinterestingdiscussionwiththeMayorofShanghaiduringlunchrightbeforeIcame,andheinformedmethatinmanyprofessionsnowhereinChina,thereareactuallymorewomenenrolledincollegethantherearemen,andthattheyaredoingverywell.Ithinkthatisanexcellentindicatorofprogress,becauseitturnsoutthatifyoulookatdevelopmentaroundtheworld,oneofthebestindicatorsofwhetherornotacountrydoeswellishowwelliteducatesitsgirlsandhowittreatsitswomen.Andcountriesthataretappingintothetalentsandtheenergyofwomenandgivingthemeducationstypicallydobettereconomicallythancountriesthatdon't. So,now,obviouslydifficultculturesmayhavedifferentattitudes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menandwomen,butIthinkitistheviewoftheUnitedStatesthatitisimportantforustoaffirmtherightsofwomenallaroundtheworld.Andifweseecertainsocietiesinwhichwomenareoppressed,ortheyarenotgettingopportunities,orthereisviolencetowardswomen,wewillspeakout. Now,theremaybesomepeoplewhodisagreewithus,andwecanhaveadialogueaboutthat.Butwethinkit'simportant,nevertheless,tobetruetoouridealsandourvalues.Andwe--andwhenwedoso,though,wewillalwaysdosowiththehumilityandunderstandingthatwearenotperfectandthatwestillhavemuchprogresstomake.IfyoutalktowomeninAmerica,theywilltellyouthattherearestillmenwhohavealotofold-fashionedideasabouttheroleofwomeninsociety.Andsowedon'tclaimthatwehavesolvedalltheseproblems,butwedothinkthatit'simportantforustospeakoutonbehalfoftheseuniversalidealsandtheseuniversalvalues. Okay?Allright.We'regoingtotakeaquestionfromtheInternet. QHello,Mr.President.It'sagreathonortobehereandmeetyouinperson. PRESIDENTOBAMA:Thankyou. QIwillbereadingaquestionselectedontheInternettoyou,andthisquestionisfromsomebodyfromTaiwan.Inhisquestion,hesaid:IcomefromTaiwan.NowIamdoingbusinessonthemainland.Andduetoimprovedcross-straitsrelationsinrecentyears,mybusinessinChinaisdoingquitewell.SowhenIheardthenewsthatsomepeopleinAmericawouldliketopropose--continuesellingarmsandweaponstoTaiwan,Ibegintogetprettyworried.Iworrythatthismaymakeourcross-straitsrelationssuffer.SoIwouldliketoknowif,Mr.President,areyousupportiveofimprovedcross-straitsrelations?Andalthoughthisquestionisfromabusinessman,actually,it'saquestionofkeenconcerntoallofusyoungChinesestudents,sowe'dreallyliketoknowyourpositiononthisquestion.Thankyou.(Applause.) PRESIDENTOBAMA:Thankyou.Well,Ihavebeenclearinthepastthatmyadministrationfullysupportsaone-Chinapolicy,asreflectedinthethreejointcommuniqusthatdatebackseveraldecades,intermsofourrelationswithTaiwanaswellasourrelationswith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Wedon'twanttochangethatpolicyandthatapproach. Iamverypleasedwiththereductionoftensionsandtheimprovementincross-straitsrelations,anditismydeepdesireandhopethatwewillcontinuetoseegreatimprovementbetweenTaiwanandtherestof--andthePeople'sRepublicinresolvingmanyoftheseissues. OneofthethingsthatIthinkthattheUnitedStates,intermsofitsforeignpolicyanditspolicywithrespecttoChina,isalwaysseekingiswaysthatthroughdialogueandnegotiations,problemscanbesolved.Wealwaysthinkthat'sthebettercourse.AndIthinkthateconomictiesandcommercialtiesthataretakingplaceinthisregionarehelpingtoloweralotofthetensionsthatdatebackbeforeyouwerebornorevenbeforeIwasborn. Now,therearesomepeoplewhostilllooktowardsthepastwhenitcomestotheseissues,asopposedtolookingtowardsthefuture.Iprefertolooktowardsthefuture.AndasIsaid,Ithinkthecommercialtiesthataretakingplace--there'ssomethingaboutwhenpeoplethinkthattheycandobusinessandmakemoneythatmakesthemthinkveryclearlyandnotworryasmuchaboutideology.AndIthinkthatthat'sstartingtohappeninthisregion,andweareverysupportiveofthatprocess.Okay? Let'ssee,it'sagirl'sturnnow,right?Yes,rightthere.Yes.Holdon,let'sget--whoops,I'msorry,theytookthemicbackhere.I'llcallonyounext. Goahead,andthenI'llgoupherelater.Goahead. QThankyou. PRESIDENTOBAMA:I'llcallonyoulater.ButI'llonherfirstandthenI'llcallonyouafterwards. Goahead. QOkay,thankyou.Mr.President,I'mastudentfrom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IhaveaquestionconcerningtheNobelPrizeforPeace.Inyouropinion,what'sthemainreasonthatyouwerehonoredtheNobelPrizeforPeace?Andwillitgiveyoumoreresponsibilityandpressureto--morepressureandtheresponsibilitytopromoteworldpeace?Andwillitbringyou--willitinfluenceyourideaswhiledealingwiththeinternationalaffairs?Thankyouverymuch. PRESIDENTOBAMA:Thankyou.Thatwasanexcellentquestion.IhavetosaythatnobodywasmoresurprisedthanmeaboutwinningtheNobelPrizeforPeace.Obviouslyit'sagreathonor.Idon'tbelievenecessarilythatit'sanhonorIdeserve,giventheextraordinaryhistoryofpeoplewhohavewontheprize.AllIcandoisto,withgreathumility,acceptthefactthatIthinkthecommitteewasinspiredbytheAmericanpeopleandthepossibilitiesofchangingnotonlyAmericabutalsoAmerica'sapproachtotheworld.AndsoinsomewaysIthinktheygavemetheprizebutIwasmorejustasymboloftheshiftinourapproachtoworldaffairsthatwearetryingtopromote. IntermsoftheburdenthatIfeel,IamextraordinarilyhonoredtobeputinthepositionofPresident.AndasmywifealwaysremindsmewhenIcomplainthatI'mworkingtoohard,shesays,youvolunteeredforthisjob.(Laughter.)Andsoyou--there'sasaying--Idon'tknowifthere'sasimilarsayinginChina--wehaveasaying:Youmadeyourbed,nowyouhavetosleepinit.Anditbasicallymeansyouhavetobecarefulwhatyouaskforbecauseyoumightgetit. Ithinkthatallofushaveobligationsfortryingtopromotepeaceintheworld.It'snotalwayseasytodo.Therearestillalotofconflictsintheworldthatare--datebackforcenturies.IfyoulookattheMiddleEast,therearewarsandconflictthatarerootedinargumentsgoingbackathousandyears.Inmanypartsoftheworld--let'ssay,inthecontinentofAfrica--thereareethnicandtribalconflictsthatareveryhardtoresolve. Andobviously,rightnow,as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partofmyjobistoserveasCommander-in-Chief,andmyfirstpriorityistoprotecttheAmericanpeople.Andbecauseoftheattackson9/11andtheterrorismthathasbeentakingplacearoundtheworldwhereinnocentpeoplearebeingkilled,itismyobligationtomakesurethatwerootouttheseterroristorganizations,andthatwecooperatewithothercountriesintermsofdealingwiththiskindofviolence. Nevertheless,althoughIdon'tthinkthatwecanevercompletelyeliminateviolencebetweennationsorbetweenpeoples,Ithinkthatwecandefinitelyreducetheviolencebetweenpeoples--throughdialogue,throughtheexchangeofideas,throughgreaterunderstandingbetweenpeoplesandbetweencultures. Andparticularlynowwhenjustoneindividualcandetonateabombthatcausessomuchdestruction,itismoreimportantthaneverthatwepursuethesestrategiesforpeace.Technologyisapowerfulinstrumentforgood,butithasalsogiventhepossibilityforjustafewpeopletocauseenormousdamage.Andthat'swhyI'mhopefulthatinmymeetingswithPresidentHuandonanongoingbasis,boththeUnitedStatesandChinacanworktogethertotrytoreduceconflictsthataretakingplace. Wehavetodoso,though,alsokeepinginmindthatwhenweuseourmilitary,becausewe'resuchbigandstrongcountries,thatwehavetobeself-reflectiveaboutwhatwedo;thatwehavetoexamineourownmotivesandourownintereststomakesurethatwearenotsimplyusingourmilitaryforcesbecausenobodycanstopus.That'saburdenthatgreatcountries,greatpowers,have,istoactresponsiblyinthecommunityofnations.Andmyhopeis,isthattheUnitedStatesandChinatogethercanhelptocreateaninternationalnormsthatreduceconflictaroundtheworld.(Applause.) Okay.Allright?Jon--I'mgoingtocallonmyAmbassadorbecauseIthinkhehasaquestionthatwasgeneratedthroughtheWebsiteofourembassy.Thiswasselected,though,byIthinkoneofthemembersofourU.S.presscorpssothat-- AMBASSADORHUNTSMAN:That'sright.Andnotsurprisingly,inacountrywith350millionInternetusersand60millionbloggers,doyouknowofthefirewall?Andsecond,shouldwebeabletouseTwitterfreely--isthequestion. PRESIDENTOBAMA:Well,firstofall,letmesaythatIhaveneverusedTwitter.Inoticedthatyoungpeople--they'reverybusywithalltheseelectronics.Mythumbsaretooclumsytotypeinthingsonthephone.ButIamabigbelieverintechnologyandI'mabigbelieverinopennesswhenitcomestotheflowofinformation.Ithinkthatthemorefreelyinformationflows,thestrongerthesocietybecomes,becausethencitizensofcountriesaroundtheworldcanholdtheirowngovernmentsaccountable.Theycanbegintothinkforthemselves.Thatgeneratesnewideas.Itencouragescreativity. AndsoI'vealwaysbeenastrongsupporterofopenInternetuse.I'mabigsupporterofnon-censorship.ThisispartofthetraditionoftheUnitedStatesthatIdiscussedbefore,andIrecognizethatdifferentcountrieshavedifferenttraditions.IcantellyouthatintheUnitedStates,thefactthatwehavefreeInternet--orunrestrictedInternetaccessisasourceofstrength,andIthinkshouldbeencouraged. Now,Ishouldtellyou,Ishouldbehonest,as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therearetimeswhereIwishinformationdidn'tflowsofreelybecausethenIwouldn'thavetolistentopeoplecriticizingmeallthetime.Ithinkpeoplenaturallyare--whenthey'reinpositionsofpowersometimesthinks,oh,howcouldthatpersonsaythataboutme,orthat'sirresponsible,or--butthetruthisthatbecauseintheUnitedStatesinformationisfree,andIhavealotofcriticsintheUnitedStateswhocansayallkindsofthingsaboutme,IactuallythinkthatthatmakesourdemocracystrongeranditmakesmeabetterleaderbecauseitforcesmetohearopinionsthatIdon'twanttohear.ItforcesmetoexaminewhatI'mdoingonaday-to-daybasistosee,amIreallydoingtheverybestthatIcouldbedoingforthepeopleoftheUnitedStates. AndIthinktheInternethasbecomeanevenmorepowerfultoolforthatkindofcitizenparticipation.Infact,oneofthereasonsthatIwonthepresidencywasbecausewewereabletomobilizeyoungpeoplelikeyourselftogetinvolvedthroughtheInternet.Initially,nobodythoughtwecouldwinbecausewedidn'thavenecessarilythemostwealthysupporters;wedidn'thavethemostpowerfulpoliticalbrokers.ButthroughtheInternet,peoplebecameexcitedaboutourcampaignandtheystartedtoorganizeandmeetandsetupcampaignactivitiesandeventsandrallies.Anditreallyendedupcreatingthekindofbottom-upmovementthatallowedustodoverywell. Now,that'snotjusttruein--forgovernmentandpolitics.It'salsotrueforbusiness.YouthinkaboutacompanylikeGooglethatonly20yearsagowas--lessthan20yearsagowastheideaofacoupleofpeoplenotmucholderthanyou.Itwasascienceproject.AndsuddenlybecauseoftheInternet,theywereabletocreateanindustrythathasrevolutionizedcommerceallaroundtheworld.SoifithadnotbeenforthefreedomandtheopennessthattheInternetallows,Googlewouldn'texist. SoI'mabigsupporterofnotrestrictingInternetuse,Internetaccess,otherinformationtechnologieslikeTwitter.Themoreopenweare,themorewecancommunicate.Anditalsohelpstodrawtheworldtogether. Thinkabout--whenIthinkaboutmydaughters,MaliaandSasha--oneis11,oneis8--fromtheirroom,theycangetontheInternetandtheycantraveltoShanghai.Theycangoanyplaceintheworldandtheycanlearnaboutanythingtheywanttolearnabout.Andthat'sjustanenormouspowerthattheyhave.Andthathelps,Ithink,promotethekindofunderstandingthatwetalkedabout. Now,asIsaidbefore,there'salwaysadownsidetotechnology.ItalsomeansthatterroristsareabletoorganizeontheInternetinwaysthattheymightnothavebeenabletodobefore.Extremistscanmobilize.Andsothere'ssomepricethatyoupayforopenness,there'snodenyingthat.ButIthinkthatthegoodoutweighsthebadsomuchthatit'sbettertomaintainthatopenness.Andthat'spartofwhyI'msogladthattheInternetwaspartofthisforum.Okay? I'mgoingtotaketwomorequestions.Andthenextoneisfromagentleman,Ithink.Righthere,yes.Here'sthemicrophone. QFirst,Iwouldliketosaythatitisagreathonorformetostandheretoaskyouthequestions.IthinkIamsoluckyandjustappreciatethatyourspeechissoclearthatIreallydonotneedsuchkindofheadset.(Laughter.) Andherecomesmyquestion.Mynameis(inaudible)fromFudanUniversitySchoolofManagement.AndIwouldliketoaskyouthequestion--isthatnowthatsomeonehasaskedyousomethingabouttheNobelPeacePrize,butIwillnotaskyouinthesameaspect.Iwanttoaskyouintheotheraspectthatsinceitisveryhardforyoutogetsuchkindofanhonorableprize,andIwonderandweallwonderthat--howyoustruggledtogetit.Andwhat'syouruniversity/collegeeducationthatbringsyoutogetsuchkindofprizes?Weareverycuriousaboutitandwewouldliketoinviteyoutosharewithusyourcampuseducationexperiencessoastogoontheroadofsuccess. PRESIDENTOBAMA:Well,firstofall,letmetellyouthatIdon'tknowifthere'sacurriculumorcourseofstudythatleadsyoutowintheNobelPeacePrize.(Laughter.)SoIcan'tguaranteethat.ButIthinktherecipeforsuccessistheonethatyouarealreadyfollowing.Obviouslyallofyouareworkingveryhard,you'restudyingveryhard.You'recurious.You'rewillingtothinkaboutnewideasandthinkforyourself.Youknow,thepeoplewhoImeetnowthatIfindmostinspiringwhoaresuccessfulIthinkarepeoplewhoarenotonlywillingtoworkveryhardbutareconstantlytryingtoimprovethemselvesandtothinkinnewways,andnotjustaccepttheconventionalwisdom. Obviouslytherearemanydifferentpathstosuccess,andsomeofyouaregoingtobegoingintogovernmentservice;someofyoumightwanttobeteachersorprofessors;someofyoumightwanttobebusinesspeople.ButIthinkthatwhateverfieldyougointo,ifyou'reconstantlytryingtoimproveandneversatisfiedwithnothavingdoneyourbest,andconstantlyaskingnewquestions--AretherethingsthatIcouldbedoingdifferently?Aretherenewapproachestoproblemsthatnobodyhasthoughtofbefore,whetherit'sinscienceortechnologyorinthearts?--thoseareusuallythepeoplewhoIthinkareabletoriseabouttherest. Theonelastpieceofadvice,though,thatIwouldhavethathasbeenusefulformeisthepeoplewhoIadmirethemostandaremostsuccessful,they'renotjustthinkingonlyaboutthemselvesbutthey'realsothinkingaboutsomethinglargerthanthemselves.Sotheywanttomakeacontributiontosociety.Theywanttomakeacontributiontotheircountry,theirnation,theircity.Theyareinterestedinhavinganimpactbeyondtheirownimmediatelives. Ithinksomanyofus,wegetcaughtupwithwantingtomakemoneyforourselvesandhaveanicecarandhaveanicehouseand--allthosethingsareimportant,butthepeoplewhoreallymaketheirmarkontheworldisbecausetheyhaveabiggerambition.Theysay,howcanIhelpfeedhungrypeople?Or,howcanIhelptoteachchildrenwhodon'thaveaneducation?Or,howcanIbringaboutpeacefulresolutionofconflicts?ThosearethepeopleIthinkwhoendupmakingsuchabigdifferenceintheworld.AndI'msurethatyoungpeoplelikeyouaregoingtobeabletomakethatkindofdifferenceaslongasyoukeepworkingthewayyou'vebeenworking. Allright?Allright,thisisgoingtobethelastquestion,unfortunately.We'verunoutoftimesoquickly.OurlastInternetquestion,becauseIwanttomakesurethatwegotallthreeofourfinestudentshere. QMr.President,it'sagreathonorforthelastquestion.AndI'macollegestudentfromFudanUniversity,andtodayI'malsotherepresentativeofChina'sYouth(inaudible.)AndthisquestionIthinkisfromBeijing:PaidgreatattentiontoyourAfghanistanpolicies,andhewouldliketoknowwhetherterrorismisstillthegreatestsecurityconcernfortheUnitedStates?AndhowdoyouassessthemilitaryactionsinAfghanistan,orwhetheritwillturnintoanotherIraqiwar?Thankyouverymuch. PRESIDENTOBAMA:Ithinkthat'sanexcellentquestion.Well,firstofall,IdocontinuetobelievethatthegreatestthreattoUnitedStates'securityaretheterroristnetworkslikealQaeda.Andthereasonis,isbecauseeventhoughtheyaresmallinnumber,whattheyhaveshownis,isthattheyhavenoconsciencewhenitcomestothedestructionofinnocentcivilians.Andbecauseoftechnologytoday,ifanorganizationlikethatgotaweaponofmassdestructiononitshands--anuclearorachemicalorabiologicalweapon--andtheyuseditinacity,whetherit'sinShanghaiorNewYork,justafewindividualscouldpotentiallykilltensofthousandsofpeople,maybehundredsofthousands.Soitreallydoesposeanextraordinarythreat. Now,thereasonweoriginallywentintoAfghanistanwasbecausealQaedawasinAfghanistan,beinghostedbytheTaliban.TheyhavenowmovedovertheborderofAfghanistanandtheyareinPakistannow,buttheycontinuetohavenetworkswithotherextremistorganizationsinthatregion.AndIdobelievethatitisimportantforustostabilizeAfghanistansothatthepeopleofAfghanistancanprotectthemselves,buttheycanalsobeapartnerinreducingthepoweroftheseextremistnetworks. Now,obviouslyitisaverydifficultthing--oneofthehardestthingsaboutmyjobisorderingyoungmenandwomenintothebattlefield.Ioftenhavetomeetwiththemothersandfathersofthefallen,thosewhodonotcomehome.Anditisagreatweightonme.Itgivesmeaheavyheart. Fortunately,ourArmedServicesis--theyoungmenandwomenwhoparticipate,theybelievesostronglyintheirservicetotheircountrythattheyarewillingtogo.AndIthinkthatitispossible--workinginabroadercoalitionwithouralliesinNATOandothersthatarecontributinglikeAustralia--tohelptraintheAfghanssothattheyhaveafunctioninggovernment,thattheyhavetheirownsecurityforces,andthenslowlywecanbegintopullourtroopsoutbecausethere'snolongerthatvacuumthatexistedaftertheTalibanleft. Butit'sadifficulttask.It'snoteasy.AndultimatelyIthinkintryingtodefeattheseterroristextremists,it'simportanttounderstandit'snotjustamilitaryexercise.Wealsohavetothinkaboutwhatmotivatesyoungpeopletobecometerrorists,whywouldtheybecomesuicidebombers.Andalthoughthereareobviouslyalotofdifferentreasons,includingIthinktheperversionofreligion,inthinkingthatsomehowthesekindsofviolentactsareappropriate,partofwhat'shappenedinplaceslikePakistanandAfghanistanistheseyoungpeoplehavenoeducation,theyhavenoopportunities,andsotheyseenowayforthemtomoveforwardinlife,andthatleadsthemintothinkingthatthisistheironlyoption. AndsopartofwhatwewanttodoinAfghanistanistofindwaysthatwecantrainteachersandcreateschoolsandimproveagriculturesothatpeoplehaveagreatersenseofhope.Thatwon'tchangetheideasofaOsamabinLadenwhoareveryideologicallyfixedontryingtostrikeattheWest,butitwillchangethepoolofyoungpeoplewhotheycanrecruitfrom.Andthatisatleastasimportant,ifnotmoreimportantovertime,aswhatevermilitaryactionsthatwecantake.Okay? Allright,Ihavehadawonderfultime.Iamsogratefultoallofyou.Firstofall,letmesayI'mveryimpressedwithallofyourEnglish.Clearlyyou'vebeenstudyingveryhard.AndhavingachancetomeetwithallofyouIthinkhasgivenmegreathopeforthefutureofU.S.-Chinarelations. IhopethatmanyofyouhavetheopportunitytocomeandtravelandvisittheUnitedStates.Youwillbewelcome.IthinkyouwillfindthattheAmericanpeoplefeelverywarmlytowardsthepeopleofChina.AndIamveryconfidentthat,withyoungpeoplelikeyourselvesandtheyoungpeoplethatIknowintheUnitedStates,thatourtwogreatcountrieswillcontinuetoprosperandhelptobringaboutamorepeacefulandsecureworld. Sothankyouverymucheverybody.Thankyou.(Applause.) END 2:08P.M.CST新华网上海11月16日电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以下为奥巴马回答现场和网友提问实录:    现场提问:我叫程熙,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上海和芝加哥从1985年开始就是姐妹 视频: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进行互动交流 来源:CCTV新闻频道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0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2609973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humbUrl","http://i3.sinaimg.cn/dy/http/you.video.sina.com.cn/b/U2468P1T334D48166F6961DT20091116235620.jpg");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uid", 1290078633);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城市,这两个城市进行过各种经贸、文化、政治交流,你现在在采取什么措施来加深美国和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世博会明年将在上海举行,你是否准备参加世博会呢?   奥巴马:非常感谢你的问题,我在来之前和上海的市长共进午餐,他和我说他跟芝加哥,也就是我的家乡有着很好的关系,他两度访问芝加哥,我认为城市间有这种交流非常非常好,我刚才和韩市长谈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这些城市如何可以彼此进行交流,比如就洁净能源的策略进行交流。因为美中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在人口增长的过程中,又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同时减少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   很显然,在美国以及在很多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量都比中国的人均能耗量大,不过在中国成长的过程中,能耗量会增加,因此,我们找到新的战略,这符合我们两国的利益。我们刚才谈了大众捷运,我知道上海和其他城市之间就有这种快轨,我相信美国以及芝加哥可以在这种快轨方面向中国学习。而在美国我们也在学习如何建造这种绿色建筑,当然,在上海我看到有很多的吊车,很多的建筑在盖起来。因此在这些新的技术上我们进行合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使得我们每一个建筑在采光、取暖等等方面都能减少能耗,使能源效率更高,这方面是我们两国可以相互学习的。   我知道上海世博会的焦点之一就是提高能效的问题,刚才韩市长跟我讲了这个问题,我将非常乐于参加上海世博会,当然,我现在不知道那时候我的时间安排怎么样,不过我感到非常高兴上海世博会将有我们的美国馆,我们知道现在参观世博会的人会有七千万人。芝加哥已经举办过两次世博会,这两次世博会都给我们芝加哥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希望上海情况也是如此,谢谢。    现场提问:总统先生,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我的问题是,您来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给中国带来什么?又想从中国带走什么?   奥巴马:好。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就是加深我对中国和中国对未来的愿景的理解,我已经和胡主席进行了几次会晤,我们一起参加20国峰会,就是应对金融危机,另外,我们就范围广泛的问题也进行磋商。但是我认为很重要的是美国要继续不断的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同样中国要不断加深对美国的了解也是重要的。至于我这次会晤希望有什么成果或者访问的成果,除了能够看紫禁城和长城这么伟大的好的机会,还有会见各位,所有这些都是我的一些高潮和亮点。   除此以外,我打算和胡主席谈到一些问题,也就是洪大使提到的一点,世界上除非美中两国一致,不然能够解决全球的挑战是极少的。我举个例子来说,刚才谈到的气候变化这个问题,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的排放者,也就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因素。那么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国家,就像刚才说的,从人均来讲,人均消耗的能源多得多,排放的温室气体按人均来算比中国多得多,但是中国增长速度快得多,人口多得多,所以除非我们两个国家都愿意采取一些关键的步骤来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12月份举行哥本哈根会议,世界的领导人正在努力找到一个方案,能够使我们大家都作出承诺,是有区别的,不会说每个国家承担的义务一样,显然中国贫穷的人数多得多,所以他不需要跟美国做的一样。但是各方都应该承担一些具体的义务,就是有关我们打算做些什么来减少温室气体。这只是一个例子,我希望会晤的成果,就是我和胡主席能够就美中两国怎么共同发挥领导作用而达成一致。因为我可以告诉各位,甚至很多其他国家他们将等着我们,他们要看我们做什么,他们要说,你看美国、中国他们对这个并不认真,那我们也不会认真。   那两个国家就要承担做领导的责任。所以我们越是能够讨论这个问题,越是能够向全世界展现在这些问题上的领导作用。好吧,我想现在轮到男士。    现场提问:我是同济大学黄立赫(音)。首先我想引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来欢迎您,在《论语子路》中有一句话叫和而不同,我们中国人民的理想就是在世界构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和谐世界。我们知道美国文化本身是在历史沉淀当中由不同的文化元素所积淀而成的多元混合型文化,请问在您的这届政府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共同构建这个世界向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在您的外交政策中会有哪些措施去尊重各国的不同的历史文化?我们中美两国在此方面会有哪些合作?谢谢您。   奥巴马: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点,美国的优势之一就是我们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文化,我们那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因此,这对于美国人长什么样,你确实不能一言以蔽之,比如像我家我父亲来自肯尼亚,我母亲来自中西部的堪萨斯州,我妹妹是半个印度尼西亚人,她又嫁了一位加拿大的华裔人。因此当你看到我们奥巴马全家聚会的时候我们就像联合国一样,什么人都有,而这就是我们美国的力量所在,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从不同的文化、从不同的饮食,从不同的想法中相互学习,这使得我们社会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同时每个国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中,每个国家有着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因此我认为对于美国来讲,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推断说,我们有好的做法适用到别人身上的时候也可以带来好处。实际上这方面我们要虚心一点才行,对别的国家这种态度要虚心一点才行。   如果要说正如我在开场白中所说的一样,我们确实认为一些基本的原则是所有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文化,对所有人都应该是共有的共性,比如在联合国,我们非常活跃于联合国来努力确保世界各地的儿童都能够得到某些基本权利的待遇。当然,有些地方儿童受到剥削、压榨,强迫他们做童工,尽管以前不同的国家包括美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应当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要以比过去更好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儿童,这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   我相信在妇女的问题上情况也是如此,我跟上海的韩市长在吃午餐的时候进行了很有趣的讨论,他跟我说现在有很多专业人士,在中国的专业人士中,比如在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还多,而且她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取得进展的很好的、很小的指标,因为你看看世界各地的发展,一个国家是不是成就斐然的一个最好的指标就是他的教育以及妇女所受的教育。而那些能够发挥妇女的潜力的国家,那些做得好的国家他们得到好处就比那些不发挥妇女潜力的国家要大。当然,男女关系中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做法,不过我认为在美国,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认世界各地妇女的权利,当然,有些社会中妇女受到压迫,她们不能得到足够的机会,还有妇女受到暴力的影响等等,见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都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来的。当然,有些人可能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我们可以就此展开对话,但是我们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才行。   当然,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我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很多问题上也要取得进展,你跟美国的妇女讲的时候,她们会跟你说:很多男人对于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还有一些成见。因此我们绝不声称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就这些问题,普世的原则我们还是要谈的。下面听听网民的提问。    现场提问:总统先生,您好。我们非常荣幸来到这儿,我叫张新(音),来自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我想找一个网上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来自于台湾的一位同胞。他说我来自于台湾,现在我在大陆做生意,现在两岸关系在近年来不断地改善,我现在在大陆的生意做得很好。当有人在美国说,美国想向台湾售武的时候我们非常担心,因为这样的话会破坏两岸关系。总统先生,我想知道您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当然,这个问题是来自于一位商人。但是其实对于所有的年轻中国人来说,其实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听下您的看法。谢谢。   奥巴马:我过去很明确,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就是几十年前开始的关于针对与台湾的关系,也包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在内。我们不愿意改变这个政策和这个态度。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解决很多这样的问题。   有一个事情,美国在对外政策当中,也包括针对中国的政策,我们一直寻求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通过对话和谈判使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们一直认为这是最好的途径。我认为这个地区正在发生着经济和商务的联系,正在帮助缓和很多在你们出生或者我还没有出生以前就已经产生的紧张局势,有些人还希望回顾过去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展望未来,我还是希望能够展望未来。就像我刚才说的,现在建立的商务关系是有益的,有人认为做生意赚钱的话,他们会考虑得很清楚,而不会那么过分地担忧这些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我认为这个地区已经看到这个现象,我们非常支持这样的进程。好吧。现在轮到女生。    现场提问:谢谢。总统先生,我是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学生。我想问一个您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一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您得奖的?您得了奖对您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您有更多的责任去推动世界和平。同时,这会不会影响你解决世界问题的一些态度?   奥巴马: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谢谢。正如我开始所说,关于我得到的和平奖这个问题最惊奇的就是我自己,当然,这是一个殊荣,不过我认为这个荣誉我有点不配。因为考虑到以前得奖的人所做的工作我有点不配,但是我希望做的工作就是以本着非常卑谦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事情。那就是他们这个诺贝尔提名委员会对于美国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受到了启发,所以他们把奖项颁发给了我,不过我只是对我们对世界态度的变化的一个象征而已。   我感到这是一种殊荣能够成为美国总统。正如我夫人经常提醒我说的,有时候我抱怨工作太忙了,她经常提醒我说:你是自己找的这份工作。英文里说你自己铺了床你只好自己到里面去睡觉。这个意思就是说有时候你要想得到什么东西真要小心一点,你真有可能得到这份东西,我认为我们每个人要在世界上促进我们的和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冲突,这些冲突有数百年的历史,比如你看看中东的情况,这些战争和冲突他们来源于一千年以前的斗争,比如在非洲有部落的冲突,这都很难得到解决,作为美国总统,我的工作之一是我们美国武装力量的总指挥,我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美国人民,由于911发生的袭击事件,以及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造成无辜人的死亡,我有这样的任务就是要根除这些恐怖主义组织,要和很多国家进行合作来应付这种恐怖暴力。当然,我想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国与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暴力,但是我们可以大大减少这些暴力。这个做法就是通过交流、通过对话,通过加深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理解来做到这一点。   此时此刻,一个人可以引爆炸弹,带来很大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实行这种和平的策略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但是也可以使这些少数人造成巨大的破坏。正因如此,我希望在我跟胡主席的会谈中,以及今后进行的会谈中,美国和中国可以共同合作来共同减少我们在世界各地所看到的冲突。同时,我们还要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动用军事力量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大国、强国,我们自己要三思而行,我们要看看自己有什么动机,有什么利益来确保我们不仅仅由于别人管不了我们我们就动辄使用我们的军力,而这些大国要在世界之林中本着负责任的做法采取行动才行,我希望美国和中国能够共同地帮助建立国际准则以减少世界各地的冲突。   好吧,我现在请我的洪大使,现在有一个网民通过我们使馆网站提了一个问题。    网民提问:第一,有这么多互联网使用者的国家,有6000万写博客的人,你知道防火墙的事情吗?第二,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由的使用TWITTER?   奥巴马:首先让我说,我从来没有使用过TWITTER。我注意到一些年轻人,他们一直很忙,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器材。我非常相信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视开放性。在信息流动方面,我认为信息流通越自由,社会就变得越强,因为这样子,世界各地的公民能让自己的政府负责,有一个问责制度,他们自己会思考,这样会有新的想法,鼓励创造性。所以我一直坚定的支持互联网开放的使用,我非常支持不审查内容。在美国我过去谈过,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我也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在美国,我们有没有受限制的使用互联网的机会,这是我们力量的来源,也应该受到鼓励的。   但是我也应该很诚实的告诉各位,作为美国总统,有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信息不是那么自由的流通,因为这样我就不需要听到人们在批评我,我认为很自然的。   在人处于一个实力地位的时候就会想到,你为什么这样说我,你这样说是很不负责的。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因为在美国信息是自由的,因为在美国有很多人批评我说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我还是认为,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民族制度变得更强,使我变成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因为它迫使我听到一些我不愿意听到的意见,也迫使我审查我正在做的事情,每天都要审查,要看我是不是真的为美国人民做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互联网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更强的工具,可以让公民来参与。   实际上,我这次胜选,当了总统的一个原因之一是我们能够动员很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来动员。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我会赢,因为我们不是得到最富裕的支持者、政治上最有权力的人支持我们,可是人们通过互联网看到我们竞选,他们开始感到很兴奋,他们就组织起来成立一些竞选的活动、事件和集会,结果就产生了这些从下往上的一种行动,使我们很成功。   这不仅在政府和政治,在企业界也一样。像Google这种公司,不到20年前,它只是两个年龄跟你们差不多一样的人创业,本来是科学的实验,后来因为互联网,他们能够创造一个产业,这个产业使得全世界各地的商业发生一场革命。   所以要不是有很自由的开放性,就像互联网所提供的开放性,那Google不会存在,所以我很支持一个做法,就是不要限制互联网的使用、接触或者像TWITTER这种信息技术,越开放越能够沟通,使全世界联系在一起。像我的两个女儿玛丽亚和娜塔莎,一个是11岁,一个是8岁,在她们的房间可以上网,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世界任何地方,可以学到她们想学的内容,这是她们巨大的力量,她们拥有这种力量,也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技术也有负面,恐怖分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做一些以前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有一些极端分子也可以动员。当然开放性肯定要付出某种代价,这是不能否认的。可是我想好的远远多于坏的,所以还是保持开放是好的,这是我很高兴互联网也作为这个论坛的一部分。最后两个问题。    现场提问:我想说,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您提问,我认为我很幸运,我也感谢这个机会,您的演讲非常清楚。我是周元天(音),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学生,我想问一问,现在已经有人问您得诺贝尔奖的问题了,那么我不会以同样的角度问您,我想问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您很难才能得到这个奖,所以我在想您是怎么得到这个奖的?还有您的大学教育怎么样使您得到这个奖项?我们很好奇,想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校园经历,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奥巴马: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也不知道有什么课程学了之后可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不能担保的。不过很显然的,在座每个人都在非常努力地学习,非常有好奇心。同时,愿意自己去思考一些新的想法等等。   而我现在经常见到的这些人,对我最有启发的以及最成功的这些人,我认为这些人都是那些愿意不断努力工作的人,同时还不断地通过找新的途径进行提高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接受现状、接受常规。很显然,在成功的问题上殊途同归,有些人进入政府服务,有些人想当老师、教授,有些人想经商。但是我认为不管你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如果你不断地努力更新和改进,而不只是满足于现状,一直在扪心自问,看看是否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不管是科学也好、技术也好、艺术也好,去尝试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只有这些人才能出人头地。   我还有一个忠告,这个忠告对我来讲很有用,就是说我最敬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不但考虑自己,他们同时还考虑超越自己的事情,他们希望对世界做出贡献,他们希望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对他们的城市做出贡献,他们希望除了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影响,同时对别人的生活也带来影响。有时候我们会忙于挣钱、买好车、买大房子,所有的这些都重要,但是那些真正留名青史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吃饱饭,能够让更多的儿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等等。只有这些人他们才能在世界上做出贡献,我相信只要在座的你们努力的话也能够做出这样的贡献。   这是最后一个问题,时间过得真快,最后一个是网民的提问。    北京网民提问:总统先生,很荣幸问最后一个问题。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今天我也是中国的青年网民代表。这个问题是北京的一位网民问的,他非常关注您的阿富汗政策。他想知道,恐怖主义是否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安全威胁?您如何看待在阿富汗的行动是否会升级成另外一场阿富汗战争?   奥巴马: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还继续认为对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是像基地组织那样恐怖的网络。原因是因为虽然他们数量少,他们已经表明他们是无良心的,这是毁灭无辜人民的行为。   因为今天的技术,使得那样的组织得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比如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在一个城市使用,不管是在上海还是纽约,只是少数几个人也可能杀害几万人、几十万人,所以这是构成极大的危险。   我们原来进入阿富汗的原因是因为基地组织在那里,塔利班接收他们在那里,现在他们已经过了边界,他们现在在巴基斯坦,继续和该地区的基地保持网络的关系,所以很重要的是我们要使阿富汗实现稳定或者使阿富汗的人民能够保护自己,也同时能够作为伙伴来帮助减少这些极端组织的力量。   很显然,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这个工作最难做的一件事情之一,就是命令年轻的男女要到战场去,我经常要会见那些战争死亡人员的父母亲,他们没能回家,这使我心里感到非常痛苦。幸好我们的武装部队的年轻的男士、女士们,他们为国家服务的信念这么强,他们还是愿意去,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可能,通过更广的联合合作,包括北约的同盟者和其他的,像澳大利亚做贡献的人,我们可以一起帮助训练阿富汗人,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发挥作用的政府,拥有自己的安全力量,然后我们可以慢慢的撤出我们的部队。这个任务是很不容易的。是最终要击败这些恐怖主义的极端分子,我们要记住他们不只是支持恐怖活动,还会什么事情使得年轻人变成恐怖分子,出于什么动机他们愿意搞自杀炸弹。   当然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其中包括有一种歪曲宗教的作用,使人们认为这种暴力行为是适当的,就像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发生的因素之一,那些人没有受到教育,也没有机会,所以他们看到在生活中没有向前走的路子,所以他们就想唯一的选择就做那种事情,所以我们在阿富汗要实现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到一些方法来培训老师,建立学校,改善农业的状况,给人民更大的希望。   这个不会改变本拉丹的想法,他们的意识形态是非常固定的,就是要打击西方,但是他们会改变一些年轻人的想法,这个很重要。从更长远来讲,这个事情比我们采取的军事行动可能是更重要的。   今天我过得非常愉快,非常感谢各位,首先我想说我对大家的英文印象很深刻,很明显你们是很用功的学习。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使我感到美中关系的未来是很有希望的,我希望你们很多人有机会到美国来,你们会受到欢迎,我想你们会发现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很热情的,而且我是充满信心,对你们这种年轻人和我在美国所认识的青年,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会继续繁荣昌盛,会帮助实现更和平安全的世界。 (所有文字根据文字实录整理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3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演讲(包括提问)[英文全文--zt]
livingfossil 2009-11-17 00:18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演讲 (包括提问)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海;演讲词;英文全文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For Immediate Remarks by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t Town Hall Meeting with Future Chinese Leaders Museu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November 16, 2009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barack-obama-town-hall-meeting-with-future-chinese-leaders 1:18 P.M. CST PRESIDENT OBAMA: Good afternoon.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be here in Shanghai, an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peak with all of you. I'd like to thank Fudan University's President Yang for his hospitality and his gracious welcome. I'd also like to thank our outstanding Ambassador, Jon Huntsman, who exemplifies the deep ties and respect between our nations. I don't know what he said, but I hope it was good. (Laughter.) What I'd like to do is to make some opening comments, and then what I'm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doing is taking questions, not only from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audience, but also we've received questions online, which will be asked by some of the students who are here in the audience, as well as by Ambassador Huntsman. And I am very sorry that my Chinese is not as good as your English, but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chance to have a dialogue. This is my first time traveling to China, and I'm excited to see this majestic country. Here, in Shanghai, we see the growth that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 the soaring skyscrapers, the bustling streets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just as I'm impressed by these signs of China's journey to the 21st century, I'm eager to see those ancient places that speak to us from China's distant past. Tomorrow and the next day I hope to have a chance when I'm in Beijing to see the majesty of 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wonder of the Great Wall. Truly, this is a nation that encompasses both a rich history and a belief in the promise of the future. The same can be sai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Shanghai, of course, is a city that has great mean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t was here, 37 years ago, that the Shanghai Communique opened the door to a new chapter of engagement between our governments and among our people. However, America's ties to this city -- and to this country -- stretch back further, to the earliest days of America's independence. In 1784, our founding father, George Washington, commissioned the Empress of China, a ship that set sail for these shores so that it could pursue trade with the Qing Dynasty. Washington wanted to see the ship carry the flag around the globe, and to forge new ties with nations like China. This is a common American impulse -- the desire to reach for new horizons, and to forge new partnerships that are mutually beneficial. Over the two centuries that have followed, the currents of history have ste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countries in many directions. And even in the midst of tumultuous winds, our people had opportunities to forge deep and even dramatic ties. For instance, Americans will never forget the hospitality shown to our pilots who were shot down over your soil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cared for by Chinese civilians who risked all that they had by doing so. And Chinese veterans of that war still warmly greet those American veterans who return to the sites where they fought to help liberate China from occupation. A different kind of connection was made nearly 40 years ago when the frost between our countries began to thaw through the simple game of table tennis. The very unlikely nature of this engagement contributed to its success -- because for all our differences, both our common humanity and our shared curiosity were revealed. As one American player described his visit to China -- " people are just like us…The country is very similar to America, but still very different." Of course this small opening was followed by the achievement of the Shanghai Communique, and the eventual establishment of form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1979. And in three decades, just look at how far we have come. In 1979,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tood at roughly $5 billion -- today it tops over $400 billion each year. The commerce affects our people's lives in so many ways. America imports from China many of the computer parts we use, the clothes we wear; and we export to China machinery that helps power your industry. This trade could create even more jobs on both sides of the Pacific, while allowing our people to enjoy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And as demand becomes more balanced, it can lead to even broader prosperity. In 1979, the polit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as rooted largely in our shared rivalry with the Soviet Union. Today, we have a positive, constructive and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that opens the door to partnership on the key global issues of our time -- economic recove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stopping 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 and the scourge of climate change; the promotion of peace and security in Asia and around the globe. All of these issues will be on the agenda tomorrow when I meet with President Hu. And in 1979, the connections among our people were limited. Today, we see the curiosity of those ping-pong players manifested in the ties that are being forged across many sectors. The second highest number of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e from China, and we've seen a 50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among our own students. There are nearly 200 "friendship cities" drawing our communities together. American and Chinese scientists cooperate on new research and discovery. And of course, Yao Ming is just one signal of our shared love of basketball -- I'm only sorry that I won't be able to see a Shanghai Sharks game while I'm visiting.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countries has accompanied a period of positive change. China has lift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out of poverty -- an accomplishment unparalleled in human history -- while playing a larger role in global events.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seen our economy grow along with the standard of living enjoyed by our people, while bringing the Cold War to a successful conclusion. There is a Chinese proverb: "Consider the past, and you shall know the future." Surely, we have known setbacks and challenge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Our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without disagreement and difficulty. But the notion that we must be adversaries is not predestined -- not when we consider the past. Indeed, because of our cooperatio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more prosperous and more secure. We have seen what is possible when we build upon our mutual interests, and engage on the basis of mutual respect. And yet the success of that engagement depends upon understanding -- on sustaining an open dialogue, and learning about one another and from one another. For just as that American table tennis player pointed out -- we share much in common as human beings, but our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in certain ways. I believe that each country must chart its own course. China is an ancient nation, with a deeply rooted culture. The United States, by comparison, is a young nation, whose cul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many different immigrants who have come to our shores, and by the founding documents that guide our democracy. Those documents put forward a simple vision of human affairs, and they enshrine several core principles -- that all men and women are created equal, and possess certain fundamental rights; that government should reflect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nd respond to their wishes; that commerce should be open, information freely accessible; and that laws, and not simply men, should guarantee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Of course, the story of our nation is not without its difficult chapters. In many ways -- over many years -- we have struggled to advance the promise of these principles to all of our people, and to forge a more perfect union. We fought a very painful civil war, and freed a portion of our population from slavery. It took time for women to be extended the right to vote, workers to win the right to organize, and for immigrants from different corners of the globe to be fully embraced. Even after they were freed, African Americans persevered through conditions that were separate and not equal, before winning full and equal rights. None of this was easy. But we made progress because of our belief in those core principles, which have served as our compass through the darkest of storms. That is why Lincoln could stand up in the midst of civil war and declare it a struggle to see whether any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could long endure. That is why Dr. Martin Luther King could stand on the steps of the Lincoln Memorial and ask that our nation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That's why immigrants from China to Kenya could find a home on our shores; why opportunity is available to all who would work for it; and why someone like me, who less than 50 years ago would have had trouble voting in some parts of America, is now able to serve as its President. And that is why America will always speak out for these core principles around the world. We do not seek to impose any system of government on any other nation, but we also don't believe that the principles that we stand for are unique to our nation. These freedoms of expression and worship --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 we believe are universal rights. They should be available to all people, including ethnic and religious minorities -- whether they 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or any nation. Indeed, it is that respect for universal rights that guides America's openness to other countries; our respect for different cultures; our commitment to international law; and our faith in the future. These are all things t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America. I also know that we have much to learn about China. Looking around at this magnificent city -- and looking around this room -- I do believe that our nations hold something important in common, and that is a belief in the future. Neither the United States nor China is content to rest on our achievements. For while China is an ancient nation, you are also clearly looking ahead with confidence, ambition, and a commitment to see that tomorrow's generation can do better than today's. In addition to your growing economy, we admire China's extraordinary commitment to science and research -- a commitment borne out in everything from the infrastructure y ou build to the technology you use. China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Internet user -- which is why we were so pleased to include the Internet as a part of today's event. This country now has the world's largest mobile phone network, and it is investing in the new forms of energy that can both sustain growth and combat climate change --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deepening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this critical area tomorrow. But above all, I see China's future in you -- young people whose talent and dedication and dreams will do so much to help shape the 21st century. I've said many times that I believe that our world is now fundamentally interconnected. The jobs we do, the prosperity we build, the environment we protect, the security that we seek -- all of these things are shared. And given that interconnection,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 is no longer a zero-sum game; one country's success need not come at the expense of another. And that is why the United States insists we do not seek to contain China's rise. On the contrary, we welcome China as a strong and prosperous and successful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 -- a China that draws on the rights, strengths, and creativity of individual Chinese like you. To return to the proverb -- consider the past. We know that more is to be gained when great powers cooperate than when they collide. That is a lesson that human beings have learned time and again, and that is the example of the history between our nations. And I believe strongly that cooperation must go beyond our government. It must be rooted in our people -- in the studies we share, the business that we do, the knowledge that we gain, and even in the sports that we play. And these bridges must be built by young men and women just like you and your counterparts in America. That's why I'm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dramatically expand the number of our students who study in China to 100,000. And these exchanges mark a clear commitment to build ties among our people, as surely as you will help determine the destiny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I'm absolutely confident that America has no better ambassadors to offer than our young people. For they, just like you, are filled with talent and energy and optimism about the history that is yet to be written. So let this be the next step in the steady pursuit of cooperation that will serve our nations, and the world. And if there's one thing that we can take from today's dialogue, I hope that it is a commitment to continue this dialogue going forward. So thank you very much. And I look forward now to taking some questions from all of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Applause.) --------------------------------- So -- I just want to make sure this works. This is a tradition, by the way, that is very comm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se town hall meetings. And what we're going to do is I will just --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asking a question, you can raise your hands. I will call on you. And then I will alternate between a question from the audience and an Internet question from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prepared the questions, as well as I think Ambassador Huntsman may have a question that we were able to obtain from the Web site of our embassy. So let me begin, though, by seeing -- and then what I'll do is I'll call on a boy and then a girl and then -- so we'll go back and forth, so that you know it's fair. All right? So I'll start with this young lady right in the front. Why don't we wait for this microphone so everyone can hear you. And what's your name? Q My name is (inaudible) and I am a student from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and Chicago have been sister cities since 1985, and these two cities have conduct a wide range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So what measures will you take to deepen th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Shanghai will hold the World Exposition next year. Will you bring your family to visit the Expo? Thank you. PRESIDENT OBAMA: Well,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question. I was just having lunch before I came here with the Mayor of Shanghai, and he told me that he has had an excelle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ity of Chicago -- my home town -- that he's visited there twice. And I think it's wonderful to have these exchanges between citie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I discussed with the Mayor is how both cities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on strategies around clean energy, because one of the issues that ties China and America together is how, with an expanding population and a concern for climate change, that we're able to reduce our carbon footprint. And obvious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per capita, per individual, they are already using much more energy than each individual here in China. But as China grows and expands, it's going to be using more energy as well. So both countries have a great interest in finding new strategies. We talked about mass transit and the excellent rail lines that are being developed in Shanghai. I think we can learn in Chicago and the United States some of the fine work that's being done on high-speed rail. In the United States, I think we are learning how to develop buildings that use much less energy, that are much more energy-efficient. And I know that with Shanghai, as I traveled and I saw all the cranes and all the new buildings that are going up,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start incorporating these new technologies so that each building is energy-efficient when it comes to lighting, when it comes to heating. And so it's a terrific opportunity I think for u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I know this is going to be a major focus of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is the issue of clean energy, as I learned from the Mayor. And so I would love to attend. I'm not sure yet what my schedule is going to be, but I'm very pleased that we're going to have an excellent U.S. pavilion at the Expo, and I understand that we expect as many as 70 million visitors here. So it's going to be very crowded and it's going to be very exciting. Chicago has had two world expos in its history, and both of those expos ended up being tremendous boosts for the city. So I'm sure the same thing will happen here in Shanghai. Thank you. (Applause.) Why don't we get one of the questions from the Internet? And introduce yourself, in case -- Q First shall I say it in Chinese, and then the English, okay? PRESIDENT OBAMA: Yes. Q I want to pose a question from the Internet. I want to thank you, Mr. President, for visiting China in your first year in office, and exchange views with us in China . I want to know what are you bringing to China, your visit to China this time, and what will you bring back to the United States? (Applause.) PRESIDENT OBAMA: The main purpose of my trip is to deepen my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nd its vision for the future. I have had several meetings now with President Hu. We participated together in the G20 that was dealing with the economic financial crisis. We have had consultations about a wide range of issues. But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continually deepen its understanding of China, just as it's important for China to continually deepen its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erms of what I'd like to get out of this meeting, or this visit, in addition to having the wonderful opportunity to see 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Great Wall, and to meet with all of you -- these are all highlights -- but in addition to that, the discussions that I intend to have with President Hu speak to the point that Ambassador Huntsman made earlier, which is there are very few global challenges that can be solved unle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gree. So let me give you a specific example, and that is the issue we were just discussing of climate change .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mitters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arbon that is causing the planet to warm. Now, the United States, as a highly developed country, as I said before, per capita, consumes much more energy and emits much more greenhouse gases for each individual than does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is growing at a much faster pace and it has a much larger population. So unless both of our countries are willing to take critical steps in dealing with this issue, we will not be able to resolve it. There's going to be a Copenhagen conference in December in which world leaders are trying to find a recipe so that we can all make commitments that are differentiated so each country would not have the same obligations -- obviously China, which has much more poverty, should not have to do exactly the same thing as the United States -- but all of us should have these certain obligations in terms of what our plan will be to reduce these greenhouse gases. So that's an example of what I hope to get out of this meeting -- a meeting of the minds between myself and President Hu about how togeth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an show leadership. Because I will tell you,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be waiting for us. They will watch to see what we do. And if they say, ah, you know,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y're not serious about this, then they won't be serious either. That is the burden of leadership that both of our countries now carry. And my hope is, is that the more discussion and dialogue that we have, the more we are able to show this leadership to the world on these many critical issues. Okay? (Applause.) All right, it's a -- I think it must be a boy's turn now. Right? So I'll call on this young man right here. Q (As translated.) Mr. President, good afternoon. I'm from Tongji University. I want to cite a saying from Confucius: "It is always good to have a friend coming from afar." In Confucius books, there is a great saying which says that harmony is good, but also we uphold differences. China advocates a harmonious world. We know that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s a culture that features diversity . I want to know, what will your government do to build a diversified world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What would you do to respect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histories of other countries? And what kinds of cooperation we can conduct in the future? PRESIDENT OBAMA: This is an excellent point. The United States, one of our strengths is that we are a very diverse culture. We have people coming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so there's no one definition of what an American looks like. In my own family, I have a father who was from Kenya; I have a mother who was from Kansas, in the Midw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my sister is half-Indonesian; she's married to a Chinese person from Canada. So when you see family gatherings in the Obama household, it looks like the United Nations. (Laughter.) And that is a great strength of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it means that we learn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different foods and different ideas, and that has made us a much more dynamic society. Now, what is also true is that each country in this interconnected world has its own culture and its own history and its own traditions. And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United States not to assume that what is good for us is automatically good for somebody else. And we have to have some modesty about our attitudes towards other countries. I have to say, though, as I said in my opening remarks, that we do believe that there are certain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are common to all people, regardless of culture. So, for example, in the United Nations we are very active in trying to make sure that children all around the world are treated with certain basic rights -- that if children are being exploited, if there's forced labor for children, that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at may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ast in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that all countries of the world now should have developed to the point where we are treating children better than we did in the past. That's a universal value. I believe, for example, the same thing holds true when it comes to the treatment of women. I had a very interesting discussion with the Mayor of Shanghai during lunch right before I came, and he informed me that in many professions now here in China, there are actually more women enrolled in college than there are men, and that they are doing very well. I think that is an excellent indicator of progress, because it turns out that if you look at development around the world, one of the best indicators of whether or not a country does well is how well it educates its girls and how it treats its women. And countries that are tapping into the talents and the energy of women and giving them educations typically do better economically than countries that don't. So, now, obviously difficult cultures may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but I think it is the view of the United States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affirm the rights of women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if we see certain societies in which women are oppressed, or they are not getting opportunities, or there is violence towards women, we will speak out. Now, there may be some people who disagree with us, and we can have a dialogue about that. But we think it's important, nevertheless, to be true to our ideals and our values. And we -- and when we do so, though, we will always do so with the humility and understanding that we are not perfect and that we still have much progress to make. If you talk to women in America, they will tell you that there are still men who have a lot of old-fashioned ideas about the role of women in society. And so we don't claim that we have solved all these problems, but we do think that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speak out on behalf of these universal ideals and these universal values. Okay? All right. We're going to take a question from the Internet. Q Hello, Mr. President. It's a great honor to be here and meet you in person. PRESIDENT OBAMA: Thank you. Q I will be reading a question selected on the Internet to you, and this question is from somebody from Taiwan. In his question, he said: I come from Taiwan. Now I am doing business on the mainland. And due to improved cross-straits relations in recent years, my business in China is doing quite well. So when I heard the news that some people in America would like to propose -- continue selling arms and weapons to Taiwan, I begin to get pretty worried. I worry that this may make our cross-straits relations suffer. So I would like to know if, Mr. President, are you supportive of improved cross-straits relations? And although this question is from a businessman, actually, it's a question of keen concern to all of us young Chinese students, so we'd really like to know your position on this question. Thank you. (Applause.) PRESIDENT OBAMA: Thank you. Well, I have been clear in the past that my administration fully supports a one-China policy, as reflected in the three joint communiqués that date back several decades, in terms of our relations with Taiwan as well as our relation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 don't want to change that policy and that approach. I am very pleas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tens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in cross-straits relations, and it is my deep desire and hope that we will continue to see great improvement between Taiwan and the rest of --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in resolving many of these issue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I think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n terms of its foreign policy and its policy with respect to China, is always seeking is ways that through dialogue and negotiations, problems can be solved. We always think that's the better course. And I think that economic ties and commercial ties that are taking place in this region are helping to lower a lot of the tensions that date back before you were born or even before I was born. Now,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still look towards the past when it comes to these issues, as opposed to looking towards the future. I prefer to look towards the future. And as I said, I think the commercial ties that are taking place -- there's something about when people think that they can do business and make money that makes them think very clearly and not worry as much about ideology. And I think that that's starting to hap pen in this region, and we are very supportive of that process. Okay? Let's see, it's a girl's turn now, right? Yes, right there. Yes. Hold on, let's get -- whoops, I'm sorry, they took the mic back here. I'll call on you next. Go ahead, and then I'll go up here later. Go ahead. Q Thank you. PRESIDENT OBAMA: I'll call on you later. But I'll on her first and then I'll call on you afterwards. Go ahead. Q Okay, thank you. Mr. President, I'm a student from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 I have a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Nobel Prize for Peace. In your opinion, what's the main reason that you were honored the Nobel Prize for Peace? And will it give you more responsibility and pressure to -- more pressure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mote world peace? And will it bring you -- will it influence your ideas while deal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ank you very much. PRESIDENT OBAMA: Thank you. That was an excellent question. I have to say that nobody was more surprised than me about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for Peace. Obviously it's a great honor. I don't believe necessarily that it's an honor I deserve, given the extraordinary history of people who have won the prize. All I can do is to, with great humility, accept the fact that I think the committee was inspired by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changing not only America but also America's approach to the world. And so in some ways I think they gave me the prize but I was more just a symbol of the shift in our approach to world affairs that we are trying to promote. In terms of the burden that I feel, I am extraordinarily honored to be put in the position of President. And as my wife always reminds me when I complain that I'm working too hard, she says, you volunteered for this job. (Laughter.) And so you -- there's a saying -- I don't know if there's a similar saying in China -- we have a saying: " You made your bed, now you have to sleep in it." And it basically means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hat you ask for because you might get it. I think that all of us have obligations for trying to promote peace in the world. It's not always easy to do.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conflicts in the world that are -- date back for centuries. If you look at the Middle East, there are wars and conflict that are rooted in arguments going back a thousand year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 let's say, in the continent of Africa -- there are ethnic and tribal conflicts that are very hard to resolve. And obviously, right now, as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art of my job is to serve as Commander-in-Chief, and my first priority is to protect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because of the attacks on 9/11 and the terrorism that has been taking place around the world where innocent people are being killed, it is my obligation to make sure that we root out these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and that we cooperate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terms of dealing with this kind of violence. Nevertheless, although I don't think that we can ever completely eliminate violence between nations or between peoples, I think that we can definitely reduce the violence between peoples -- through dialogue,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ideas, through great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s and between cultures. And particularly now when just one individual can detonate a bomb that causes so much destruction,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hat we pursue these strategies for peace. Technology is a powerful instrument for good, but it has also given the possibility for just a few people to cause enormous damage. And that's why I'm hopeful that in my meetings with President Hu and on an ongoing basis,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an work together to try to reduce conflicts that are taking place. We have to do so, though, also keeping in mind that when we use our military, because we're such big and strong countries, that we have to be self-reflective about what we do; that we have to examine our own motives and our own interests to make sure that we are not simply using our military forces because nobody can stop us. That's a burden that great countries, great powers, have, is to act responsibly in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 And my hope is, i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ogether can help to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norms that reduce conflict around the world. (Applause.) Okay. All right? Jon -- I'm going to call on my Ambassador because I think he has a question that was generated through the Web site of our embassy. This was selected, though, by I think one of the members of our U.S. press corps so that -- AMBASSADOR HUNTSMAN: That's right. And not surprisingly, "in a country with 35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and 60 million bloggers, do you know of the firewall?" And second, "should we be able to use Twitter freely" -- is the question. PRESIDENT OBAMA: Well, first of all, let me say that I have never used Twitter. I noticed that young people -- they're very busy with all these electronics. My thumbs are too clumsy to type in things on the phone. But I am a big believer in technology and I'm a big believer in openness when it comes to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I think that the more freely information flows, the stronger the society becomes, because then citizens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can hold their own governments accountable. They can begin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That generates new ideas. It encourages creativity. And so I've always been a strong supporter of open Internet use . I'm a big supporter of non-censorship. This is part of the trad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at I discussed before, and I recognize tha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traditions. I can tell you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act that we have free Internet -- or unrestricted Internet access is a source of strength, and I think should be encouraged. Now, I should tell you, I should be honest, as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times where I wish information didn't flow so freely because then I wouldn't have to listen to people criticizing me all the time. I think people naturally are -- when they're in positions of power sometimes thinks, oh, how could that person say that about me, or that's irresponsible, or -- but the truth is that becaus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is free, and I have a lot of cr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can say all kinds of things about me, I actually think that that makes our democracy stronger and it makes me a better leader because it forces me to hear opinions that I don't want to hear. It forces me to examine what I'm doing on a day-to-day basis to see, am I really doing the very best that I could be doing for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 think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even more powerful tool for that kind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 In fact,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I won the presidency was because we were able to mobilize young people like yourself to get involved through the Internet. Initially , nobody thought we could win because we didn't have necessarily the most wealthy supporters; we didn't have the most powerful political brokers. But through the Internet, people became excited about our campaign and they started to organize and meet and set up campaign activities and events and rallies. And it really ended up creating the kind of bottom-up movement that allowed us to do very well. Now, that's not just true in -- for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t's also true for business. You think about a company like Google that only 20 years ago was -- less than 20 years ago was the idea of a couple of people not much older than you. It was a science project. And suddenly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they were able to create an industry that has revolutionized commerce all around the world. So if it had not been for the freedom and the openness that the Internet allows, Google wouldn't exist. So I'm a big supporter of not restricting Internet use, Internet access,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like Twitter. The more open we are, the more we can communicate. And it also helps to draw the world together. Think about -- when I think about my daughters, Malia and Sasha -- one is 11, one is 8 -- from their room, they can get on the Internet and they can travel to Shanghai. They can go anyplace in the world and they can learn about anything they want to learn about. And that's just an enormous power that they have. And that helps, I think, promote the kind of understanding that we talked about. Now, as I said before, there's always a downside to technology. It also means that terrorists are able to organize on the Internet in ways that they might not have been able to do before. Extremists can mobilize. And so there's some price that you pay for openness, there's no denying that. But I think that the good outweighs the bad so much that it's better to maintain that openness. And that's part of why I'm so glad that the Internet was part of this forum. Okay? I'm going to take two more questions. And the next one is from a gentleman, I think. Right here, yes. Here's the microphone. Q First,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stand here to ask you the questions. I think I am so lucky and just appreciate that your speech is so clear that I really do not need such kind of headset. (Laughter.) And here comes my question. My name is (inaudible) from Fud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I would like to ask you the question -- is that now that someone has asked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Nobel Peace Prize, but I will not ask you in the same aspect. I want to ask you in the other aspect that since it is very hard for you to get such kind of an honorable prize, and I wonder and we all wonder that -- how you struggled to get it. And what's your university/college education that brings you to get such kind of prizes? We are very curious about it and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share with us your campus education experiences so as to go on the road of success. PRESIDENT OBAMA: Well, first of all, let me tell you that I don't know if there's a curriculum or course of study that leads you to win the Nobel Peace Prize. (Laughter.) So I can't guarantee that. But I think the recipe for success is the one that you are already following. Obviously all of you are working very hard, you're studying very hard. You're curious. You're willing to think about new ideas and think for yourself. You know, the people who I meet now that I find most inspiring who are successful I think are people who are not only willing to work very hard but are constantly trying 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to think in new ways, and not just accept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Obviously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paths to success, and some of you are going to be going into government service ; some of you might want to be teachers or professors; some of you might want to be businesspeople. But I think that whatever field you go into, if you're constantly trying to improve and never satisfied with not having done your best, and constantly asking new questions -- "Are there things that I could be doing differently? Are there new approaches to problems that nobody has thought of before, whether it's in science or technology or in the arts? -- those are usually the people who I think are able to rise about the rest. The one last piece of advice, though, that I would have that has been useful for me is the people who I admire the most and are most successful, they're not just thinking only about themselves but they're also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larger than themselves. So they want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They want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ir country, their nation, their city. They are interested in having an impact beyond their own immediate lives. I think so many of us, we get caught up with wanting to make money for ourselves and have a nice car and have a nice house and -- all those things are important, but the people who really make their mark on the world is because they have a bigger ambition. They say, how can I help feed hungry people? Or, how can I help to teach children who don't have an education? Or, how can I bring about peaceful resolution of conflicts? Those are the people I think who end up making such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And I'm sure that young people like you are going to be able to make that kind of difference as long as you keep working the way you've been working. All right? All right, this is going to be the last question, unfortunately. We've run out of time so quickly. Our last Internet question, because I want to make sure that we got all three of our fine students here. Q Mr. President, it's a great honor for the last question. And I'm a college student from Fudan University, and today I'm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a's Youth (inaudible.) And this question I think is from Beijing: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your Afghanistan policies, and he would like to know whether terrorism is still the greatest security concern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how do you assess the military actions in Afghanistan, or whether it will turn into another Iraqi war? Thank you very much. PRESIDENT OBAMA: I think that's an excellent question. Well, first of all, I do continue to believe that the greatest threat to United States' security are the terrorist networks like al Qaeda. And the reason is, is because even though they are small in number, what they have shown is, is that they have no conscience when it comes to the destruction of innocent civilians. And because of technology today, if an organization like that got a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on its hands -- a nuclear or a chemical or a biological weapon -- and they used it in a city, whether it's in Shanghai or New York, just a few individuals could potentially kill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maybe hundreds of thousands. So it really does pose an extraordinary threat. Now, the reason we originally went into Afghanistan was because al Qaeda was in Afghanistan, being hosted by the Taliban. They have now moved over the border of Afghanistan and they are in Pakistan now, but they continue to have networks with other extremist organizations in that region. And I do believe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stabilize Afghanistan so that the people of Afghanistan can protect themselves, but they can also be a partner in reducing the power of these extremist networks. Now, obviously it is a very difficult thing -- one of the hardest things about my job is ordering young men and women into the battlefield. I often have to meet with the mothers and fathers of the fallen, those who do not come home. And it is a great weight on me. It gives me a heavy heart. Fortunately, our Armed Services is --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who participate, they believe so strongly in their service to their country that they are willing to go. And I think that it is possible -- working in a broader coalition with our allies in NATO and others that are contributing like Australia -- to help train the Afghans so that they have a functioning government, that they have their own security forces, and then slowly we can begin to pull our troops out because there's no longer that vacuum that existed after the Taliban left. But it's a difficult task. It's not easy. And ultimately I think in trying to defeat these terrorist extremists,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it's not just a military exercise. We also have to think about what motivates young people to become terrorists, why would they become suicide bombers. And although there are obviously a lot of different reasons, including I think the perversion of religion, in thinking that somehow these kinds of violent acts are appropriate, part of what's happened in places like Pakistan and Afghanistan is these young people have no education, they have no opportunities, and so they see no way for them to move forward in life, and that leads them into thinking that this is their only option. And so part of what we want to do in Afghanistan is to find ways that we can train teachers and create schools and improve agriculture so that people have a greater sense of hope. That won't change the ideas of a Osama bin Laden who are very ideologically fixed on trying to strike at the West, but it will change the pool of young people who they can recruit from. And that is at least as important, if not more important over time, as whatever military actions that we can take. Okay? All right, I have had a wonderful time. I am so grateful to all of you. First of all, let me say I'm very impressed with all of your English. Clearly you've been studying very hard. And having a chance to meet with all of you I think has given me great hope for the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 I hope that many of you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ome and travel and visit the United States. You will be welcome. I think you will find that the American people feel very warmly towards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I am very confident that, with young people like yourselves and the young people that I know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our two great countries will continue to prosper and help to bring about a more peaceful and secure world. So thank you very much everybody. Thank you. (Applause.) END 2:08 P.M. CST
个人分类: 杂集Others|44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2009年11月16日)
黄安年 2009-11-16 15:36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 (2009 年 11 月 16 日 ) 转发新华网文字直播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6 日发布 ( 黄安年按 : 在博客上全文转发奥巴马刚刚结束的在上海对话中国青年文字直播稿 , 资源共享,网友会作出自己的判断 , 红体字是笔者加上的。 ) 地点 : 上海科技馆 新华网独家网络直播 文字直播 奥巴马进入对话现场。 让我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同学们,请让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杨玉良,复旦大学的校长。 今天请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奥巴马先生,他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同时,然后来到这里,而且我非常高兴作为主持人在这里主持这场对话。因为奥巴马总统非常重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重视我们年轻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所以今天我们将用一种非常轻松、自由的方式,而且我相信也将会是愉快的方式,奥巴马总统将和大家一起讨论中美关系问题,包括这个世界未来的问题,包括我们人类所面临的所有的可能的全球性的挑战性问题。 今天在现场的所有的同事们,包括同学们,都可以现场提问题。但同时我们也会选择问题,从网络上选择一些问题,选择由网民向奥巴马提问的问题。用英文来提问题,也可以用英文回答。 如果你觉得你的英文还不足够表达你深邃的思想的话,你可以用中文来提问和中文来回答问题。我想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驻华大使洪博培先生有几句话要讲。 杨校长,谢谢你。可是我们在上海我应该说家乡话,侬好。这么多人,今天就是太好了,美中关系 30 年,这个时刻从双边地区和全球的角度来说,最适合进行一场好的交谈,这种活动在中国没有先例。 我们两国元首具体说过,他们 要推动一个积极建设性全面的关系。如果没有美中两国的合作,几乎没有哪个全球性挑战能得到解决。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把我们的交往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有谁比我们更高层领导人更适合参加我们的讨论呢? 那我很荣幸向你们介绍第 44 任美国总统贝拉克 奥巴马。 你好。诸位下午好。我感到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到上海跟你们交谈,我要感谢复旦大学的杨校长,感谢他的款待和热情的欢迎。我还想感谢我们出色的大使洪博培,他是我们两国间深厚的纽带。我 不知道他刚才说什么,但是希望他说得很好 。 我今天准备这样,先做一个开场白,我真正希望做的是回答在座的问题,不但回答在座的学生问题,同时还可以从网上得到一些问题,由在座的一些学生和洪博培大使代为提问。很抱歉, 我的中文远不如你们的英文 ,所以我期待和你们的对话。这是我首次访问中国,我看到你们博大的国家,感到很兴奋。在上海这里,我们看到了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还有企业家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步入 21 世纪的迹象,让我感到赞叹。同时我也急切的要看到向我们展现中国古老的古迹,明天和后天我要到北京去看雄伟壮丽的故宫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城,这个国度既有丰富的历史,又有对未来憧憬的信念。 而我们两国的关系也是如此,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 37 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 不过 美国与这个国家的纽带可以追溯更久远的过去,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乔治 华盛顿组织了皇后号的下水仪式,这个船成功前往大清王朝,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 希望与中国开辟新的地平线,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历史洪流使我们两国关系向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而即使在最动荡的方向中,我们的两国人民打造深的,甚至有戏剧性的纽带,比如 美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在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被击落后,当地人民对他们的款待,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罩着他们。 而参加二战的老兵仍然欢迎故地重游的美国老兵,他们在那里参战。 40 年前,我们两国间开启了又一种联系,两国关系开始解冻,通过乒乓球的比赛解冻关系。 我们两国之间有着分歧,但是我们也有着共同的人性及有着共同的好奇 ,就像一位乒乓球运动员一样,那时的国家就是一样,但是这个小小的开头带来了《上海公报》的问世,最终还带来了美中在 1979 年建交。在其后的 30 年我们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979 年美中贸易只有 50 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了 4000 亿美元。 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 在需求趋于平衡的过程中,这种贸易可以是更广阔的贸易。如今 我们有着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为我们在当前重大的全球问题上建立伙伴关系打开了大门,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复苏、洁净能源的开发、制止核武器扩散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在亚洲及全球各地促进和平和稳定,所有这些问题我明天与胡主席会谈时都会谈到。 1979 年的时候,我们两国人民的联系十分有限,就如今当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好奇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的联系中都可以看到, 在美国数量最多的留学生都来自中国 。而在美国的学生中,学中文的人数增加了 50% 。我们两国有近 200 个友好城市,美中科学家在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发现领域进行合作,而我们两国人民都热爱篮球,姚明就是个例子。不过,此行中我不能观看上海鲨鱼队的比赛,有点遗憾。 那么我们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这并不是偶然的,中国使得亿万人民脱贫,而这种成就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而中国在全球问题中也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也目睹了我们经济的成长。中国有句古言,温故而知新。当然 ,我们过去 30 年中也遇到了挫折和挑战,我们的关系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没有分歧的。但是我们必须一定是对手这种想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我们两国的合作,美中两国都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安全。我们基于相互的利益、相互的尊重就能有成就。 不过,这种接触的成功要取决于我们要彼此了解,要能够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彼此进行了解。就像当年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所说的,我们作为人有着共同的向往,但是我们两国又不同。我认为 我们两国每个国家都应该勾画出自己要走的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相对而言,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的文化受到来自许多不同国家移民的影响,而指导我们民主制度文件的影响,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向往,代表了一些核心的原则,就是所有的人生来平等,都有着基本的权利,而政府应当反映人们的意志,贸易应该是开放的,信息流通应当是自由的,而法律要保证这个公平。 当然,我们的国家历史也不是没有过困难的地方,从很多方面来讲,很多年以来,我们是通过斗争来促进这些原则或者是所有的人民能够享受到,为了缔造一个更完美的联合,我们也打过一个很痛苦的内战,把一部分我们被奴役的人口释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妇女有投票权,劳工有组织权,包括来自各地的移民能够全部被接受。即使他们被解放以后,非洲裔美国人也和美国人经过一些分开的、不平等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才争取到全面的平等权利,所有这些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核心原则的信念我们取得的进展,在最黑暗的风暴当中是作为我们的指南针。 这是为什么林肯在内战期间站起来说过,任何一个国家以自由、以所有人类平等的原则能够长久的存在,也就是为什么金博士在林肯纪念馆的前台站起来,说我们国家要必须真正的实现我们的信念。也就是为什么来自中国或者肯尼亚的移民能够到我们的家,也是为什么一个不到 50 年前以前在某些地方连投票都遇到困难的人,现在就能够做到那个国家的总统。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永远为了全世界各地的核心原则说话, 我们不寻求把任何政治体制强制给任何国家,但是我们也不认为我们所支持的这些原则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这些表达自由、宗教崇拜自由、接触信息的机会、政治的参与,我们认为这些是普世的权利,应该是所有人民能够享受到,包括少数民族和宗教的族群,不管是在中国、美国和任何国家,对于普遍权利的尊敬,作为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开放态度的指导原则,我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我们对国际法的承诺和对未来的信念的原则。 所有这些都是你们知道关于美国的一些情况,我们有很多要从中国学习。我们看看这个伟大城市的各地,也看看这个房间,我就相信我们两国有很重要的共同点,也就是对未来的信念,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对现在的成就不能感到自满。虽然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你们也是充满信心展望未来,致力于下一代能够比这一代做的更好,除了你们不断增长的经济之外,我们很配合中国在科学和研究方面所投入的力量,包括建设的基础设施和使用的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互联网技术最多的国家 ,这就是我们很高兴互联网是今天活动的一部分,这个国家也拥有最大的机动电话网络,对新的投资保持继续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新的投资,我也希望两国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但是更重要是看到年轻人你们的才能、你们的献身精神、你们的梦想在 21 世纪实现方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我说过很多次,我认为 世界是互相连接的,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所建立的繁荣,我们所保护的环境,我们所追求的安全,所有这些都是共同的,而且是互相连接的,所以 21 世纪的实力不在零和游戏,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相反,我们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的强的、繁荣的、成功的成员。 再回到刚才的谚语,我们应该考虑过去。在大的国家合作的时候,就比互相碰撞会取得更多得好处,这就是人类在历史上不断吸取的教训。我认为 我们合作应该是超越政府间的合作,应该是以人民为基础,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我们所从事的生意,我们送获得的知识,我们所进行的体育比赛,所有这些桥梁必须是年轻人共同合作建立起来,这就是我为什么非常高兴我们要大大的宣布我们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人数,要增加到 10 万人。这样交流就会表现出我们是愿意致力于加强两国人民的联系,而且我是绝对有信心。对美国来说,最好的大使、最好的使者就是年轻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很有才能,充满活力,对未来的历史还是很乐观的,这是我们合作的下一步,惠及两国和全世界。 今天可以吸收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不断地向前推进。非常感谢。现在欢迎各位提问题。 顺便说一句,这在美国是非常常见的传统 举行这种市政会议,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如果你有兴趣提问的话请举手,我会说请你提问。我会从在座的观众中问一个问题,然后再让这些学生代表以及洪大使从网上代为提问。我先找个男生再找一个女生,来回这么找,让大家知道我是公平的。 这位小女孩你来开始吧。请等一下我给你话筒。 我叫程熙,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上海和芝加哥从 1985 年开始就是姐妹城市,这两个城市进行过各种经贸、文化、政治交流,你现在在采取什么措施来加深美国和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世博会明年将在上海举行,你是否准备参加世博会呢? 非常感谢你的问题,我在来之前和上海的市长共进午餐,他和我说他跟芝加哥,也就是我的家乡有着很好的关系,他两度访问芝加哥,我认为城市间有这种交流非常非常好,我刚才和韩市长谈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这些城市如何可以彼此进行交流,比如就洁净能源的策略进行交流。因为 美中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在人口增长的过程中,又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同时减少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 很显然, 在美国以及在很多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量都比中国的人均能耗量大,不过在中国成长的过程中,能耗量会增加,因此,我们找到新的战略,这符合我们两国的利益。 我们刚才谈了大众捷运,我知道上海和其他城市之间就有这种快轨,我相信 美国以及芝加哥可以在这种快轨方面向中国学习。而在美国我们也在学习如何建造这种绿色建筑,当然,在上海我看到有很多的吊车,很多的建筑在盖起来。因此在这些新的技术上我们进行合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使得我们每一个建筑在采光、取暖等等方面都能减少能耗,使能源效率更高,这方面是我们两国可以相互学习的。 我知道上海世博会的焦点之一就是提高能效的问题,刚才韩市长跟我讲了这个问题, 我将非常乐于参加上海世博会,当然,我现在不知道那时候我的时间安排怎么样,不过我感到非常高兴上海世博会将有我们的美国馆, 我们知道现在参观世博会的人会有七千万人。芝加哥已经举办过两次世博会,这两次世博会都给我们芝加哥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希望上海情况也是如此,谢谢。 总统先生,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我的问题是,您来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给中国带来什么?又想从中国带走什么? 好。 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就是加深我对中国和中国对未来的愿景的理解 ,我已经和胡主席进行了几次会晤,我们一起参加 20 国峰会,就是应对金融危机,另外,我们就范围广泛的问题也进行磋商。但是我认为 很重要的是美国要继续不断的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同样中国要不断加深对美国的了解也是重要的。 至于我这次会晤希望有什么成果或者访问的成果,除了能够看紫禁城和长城这么伟大的好的机会,还有会见各位,所有这些都是我的一些高潮和亮点。 除此以外,我打算和胡主席谈到一些问题,也就是洪大使提到的一点, 世界上除非美中两国一致,不然能够解决全球的挑战是极少的。 我举个例子来说,刚才谈到的气候变化这个问题,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的排放者,也就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因素。那么 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国家,就像刚才说的,从人均来讲,人均消耗的能源多得多,排放的温室气体按人均来算比中国多得多,但是中国增长速度快得多,人口多得多,所以除非我们两个国家都愿意采取一些关键的步骤来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 12 月份举行哥本哈根会议,世界的领导人正在努力找到一个方案,能够使 我们大家都作出承诺,是有区别的,不会说每个国家承担的义务一样,显然中国贫穷的人数多得多,所以他不需要跟美国做的一样。但是各方都应该承担一些具体的义务,就是有关我们打算做些什么来减少温室气体。 这只是一个例子,我希望会晤的成果,就是我和胡主席能够就美中两国怎么共同发挥领导作用而达成一致。因为我可以告诉各位,甚至 很多其他国家他们将等着我们,他们要看我们做什么,他们要说,你看美国、中国他们对这个并不认真,那我们也不会认真。 那 两个国家就要承担做领导的责任。所以我们越是能够讨论这个问题,越是能够向全世界展现在这些问题上的领导作用 。好吧,我想现在轮到男士。 我是同济大学黄立赫(音)。首先我想引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来欢迎您,在《论语 ? 子路》中有一句话叫和而不同,我们中国人民的理想就是在世界构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和谐世界。我们知道美国文化本身是在历史沉淀当中由不同的文化元素所积淀而成的多元混合型文化,请问在您的这届政府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共同构建这个世界向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在您的外交政策中会有哪些措施去尊重各国的不同的历史文化?我们中美两国在此方面会有哪些合作?谢谢您。 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点, 美国的优势之一就是我们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文化,我们那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因此,这对于美国人长什么样,你确实不能一言以蔽之,比如像我家我父亲来自肯尼亚,我母亲来自中西部的堪萨斯州,我妹妹是半个印度尼西亚人,她又嫁了一位加拿大的华裔人。因此当你看到 我们奥巴马全家聚会的时候我们就像联合国一样,什么人都有,而这就是我们美国的力量所在,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从不同的文化、从不同的饮食,从不同的想法中相互学习,这使得我们社会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同时每个国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中,每个国家有着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因此我认为对于美国来讲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推断说,我们有好的做法适用到别人身上的时候也可以带来好处。实际上这方面我们要虚心一点才行,对别的国家这种态度要虚心一点才行 。 如果要说正如我在开场白中所说的一样,我们确实认为一些基本的原则是所有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文化,对所有人都应该是共有的共性,比如在联合国我们非常活跃于联合国来努力确保世界各地的儿童都能够得到某些基本权利的待遇。当然 ,有些地方儿童受到剥削、压榨,强迫他们做童工,尽管以前不同的国家包括美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应当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要以比过去更好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儿童,这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 我相信对妇女的问题上情况也是如此,我跟上海的韩市长在吃午餐的时候进行了很有趣的讨论,他跟我说现在有很多专业人士,在中国的专业人士中,比如在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还多,而且她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取得进展的很好的、很小的指标,因为你看看 世界各地的发展,一个最好的指标就是一个国家是不是成就斐然的一个最好的指标就是他的教育以及妇女所受的教育。而那些能够发挥妇女的潜力的国家,那些做得好的国家他们得到好处就比那些不发挥妇女潜力的国家要大。 当然,男女关系中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做法,不过我认为在美国,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认世界各地妇女的权利,当然,有些社会中妇女受到压迫,她们不能得到足够的机会,还有妇女受到暴力的影响等等,见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都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来的。当然,有些人可能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我们可以就此展开对话,但是我们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才行。 当然,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我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很多问题上也要取得进展,你跟美国的妇女讲的时候,她们会跟你说:很多男人对于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还有一些成见。因此我们绝不声称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 我们认为就这些问题,普世的原则我们还是要谈的。 下面听听网民的提问。 总统先生,您好。我们非常荣幸来到这儿,我叫张新(音),来自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我想找一个网上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来自于台湾的一位同胞。他说我来自于台湾,现在我在大陆做生意,现在两岸关系在近年来不断地改善,我现在在大陆的生意做得很好。当有人在美国说,美国想向台湾售武的时候我们非常担心,因为这样的话会破坏两岸关系。总统先生,我想知道您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当然,这个问题是来自于一位商人。但是其实对于所有的年轻中国人来说,其实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听下您的看法。谢谢。 我过去很明确, 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就是几十年前开始的关于针对与台湾的关系,也包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在内。我们不愿意改变这个政策和这个态度。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解决很多这样的问题。 有一个事情,美国在对外政策当中,也包括针对中国的政策, 我们一直寻求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通过对话和谈判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们一直认为这是最好的途径。我认为这个地区正在发生着经济和商务的联系,正在帮助缓和很多在你们出生或者我还没有出生以前就已经产生的紧张局势,有些人还希望回顾过去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展望未来,我还是希望能够展望未来。 就像我刚才说的,现在建立的商务关系是有益的,有人认为做生意赚钱的话,他们会考虑得很清楚,而不会那么过分地担忧这些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我认为这个地区已经看到这个现象,我们非常支持这样的进程。好吧。现在轮到女生。 谢谢。总统先生,我是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学生。我想问一个您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一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您得奖的?您得了奖对您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您有更多的责任去推动世界和平。同时,这会不会影响你解决世界问题的一些态度?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谢谢。正如我开始所说,关于我得到的和平奖这个问题最惊奇的就是我自己,当然,这是一个殊荣,不过 我认为这个荣誉我有点不配。因为考虑到以前得奖的人所做的工作我有点不配, 但是我希望做的工作就是以本着非常卑谦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事情。那就是他们这个诺贝尔提名委员会对于美国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受到了启发,所以他们把奖项颁发给了我,不过我只是对我们对世界态度的变化的一个象征而已。 我感到这是一种殊荣 能够成为美国总统。正如我夫人经常提醒我说的,有时候我抱怨工作太忙了,她经常提醒我说:你是自己找的这份工作。英文里说你自己铺了床你只好自己到里面去睡觉。这个意思就是说有时候你要想得到什么东西真要小心一点,你真有可能得到这份东西,我认为我们每个人要在世界上促进我们的和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冲突,这些冲突有数百年的历史,比如你看看中东的情况,这些战争和冲突他们来源于一千年以前的斗争,比如在非洲有部落的冲突,这都很难得到解决,作为美国总统,我的工作之一是我们 美国武装力量的总指挥,我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美国人民 ,由于 911 发生的袭击事件,以及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造成无辜人的死亡, 我有这样的任务就是要根除这些恐怖主义组织,要和很多国家进行合作来应付这种恐怖暴力。当然,我想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国与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暴力,但是我们可以大大减少这些暴力。 这个做法就是通过交流、通过对话,通过加深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理解来做到这一点。 此时此刻,一个人可以引爆炸弹,带来很大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实行这种和平的策略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技术可以造福于人,但是也可以使这些少数人造成巨大的破坏。正 因如此,我希望在我跟胡主席的会谈中,以及今后进行的会谈中, 美国和中国可以共同合作来共同减少我们在世界各地所看到的冲突。 同时,我们还要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动用军事力量的时候,因为 我们是大国、强国,我们自己要三思而行,我们要看看自己有什么动机,有什么利益来确保我们不仅仅由于别人管不了我们我们就动辄使用我们的军力,而这些大国要在世界之林中本着负责任的做法采取行动才行,我希望美国和中国能够共同地帮助建立国际准则以减少世界各地的冲突。 好吧,我现在请我的洪大使,现在有一个网民通过我们使馆网站提了一个问题。 第一,有这么多互联网使用者的国家,有 6000 万写博客的人,你知道防火墙的事情吗?第二,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由的使用 TWITTER? 首先让我说,我从来没有使用过 TWITTER 。我注意到一些年轻人,他们一直很忙,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器材,很笨重。但是 我还是非常相信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视开放性。在信息流动方面,我认为越是能够自由的信息流通,社会就变得越强,因为这样子,世界各地的公民能让自己的政府负责,有一个问责制度,他们自己会思考,这样会有新的想法,鼓励创造性。所以我一直是坚定的支持互联网开放的使用,我是非常支持不审查内容,在美国我过去谈过,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我也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在美国,我们有没有受限制的使用互联网的机会,这是我们力量的来源,也应该受到鼓励的。 但是 我也应该很诚实的告诉各位,作为美国总统,有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信息不是那么自由的流通,因为这样我就不需要听到人们在批评我,我认为很自然的。 在人处于一个实力地位的时候就会想到,你为什么这样说我,你这样说是很不负责的。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因为 在美国信息是自由的,因为在美国有很多人批评我说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我还是认为,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民族制度变得更强,使我变成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因为它迫使我听到一些我不愿意听到的意见,也迫使我审查我正在做的事情,每天都要审查,要看我是不是真的为美国人民做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互联网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更强的工具,可以让公民来参与。 实际上,我这次胜选,当了总统的一个原因之一我们能够动员很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来动员。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我会赢,因为我们不是得到最富裕的支持者、政治上最有权利的人支持我们,可是人们通过互联网看到我们竞选,他们开始感到很兴奋,他们就组织起来成立一些竞选的活动、事件和集会,结果就产生了这些从下往上的一种行动,使我们很成功。 这不仅在政府和政治,在企业界一样。像 Google 这种公司 ,不到 20 年前,它只是两个年龄跟你们差不多一样的人创业,本来是科学的实验,后来因为互联网,他们能够创造一个产业,这个产业使得全世界各地的商业发生一场革命。 所以 要不是有很自由的开放性,就像互联网所提供的开放性,那 Google 不会存在,所以我很支持一个做法,就是不要限制互联网的使用、接触或者像 TWITTER 这种信息技术,越开放越能够沟通,使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像我的两个女儿玛丽亚和娜塔莎,一个是 11 岁,一个是 8 岁,在她们的房间可以上网,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世界任何地方,可以学到她们想学的内容,这是她们巨大的力量,她们拥有这种力量,也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 技术也有负面,恐怖分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做一些以前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有一些极端分子也可以动员。当然开放性肯定要付出某种代价,这是不能否认的。可是我想好的远远多于坏的,所以还是保持开放是好的,这是我很高兴互联网也作为这个论坛的一部分 。最后两个问题。 我想说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您提问,我认为我很幸运,我也感谢这个机会,您的演讲非常清楚。我是周元天(音),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学生,我想问一问,现在已经有人问您得诺贝尔奖的问题了,那么我不会以同样的角度问您,我想问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您很难才能得到这个奖,所以我在想您是怎么得到这个奖的?还有您的大学教育怎么样使您得到这个奖项?我们很好奇,想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校园经历,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首先我要说的是, 我也不知道有什么课程学了之后可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不能担保的 。不过很显然的,在座每个人都在非常努力地学习,非常有好奇心。同时,愿意自己去思考一些新的想法等等。 而 我现在经常见到的这些人他们对我最有启发的以及最成功的这些人,我认为这些人都是那些愿意不断努力工作的人,同时还不断地通过找新的途径进行提高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接受现状、接受常规。 很显然,在成功的问题上殊途同归,有些人进入政府服务,有些人想当老师、教授,有些人想经商。但是我认为 不管你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如果你不断地努力更新和改进,而不只是满足于现状,一直在扪心自问,看看是否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不管是科学也好、技术也好、艺术也好,去尝试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只有这些人才能出人头地。 我还有一个忠告,这个忠告对我来讲很有用,就是说 我最敬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不但考虑自己,他们同时还考虑超越自己的事情,他们希望对世界做出贡献,他们希望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对他们的城市做出贡献,他们希望除了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影响,同时对别人的生活也带来影响。有时候我们会忙于挣钱、买好车、买大房子,所有的这些都重要,但是那些真正在青史留名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吃饱饭,能够让更多的儿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等等。只有这些人他们才能在世界上做出贡献, 我相信只要在座的你们努力的话也能够做出这样的贡献。 这是最后一个问题,时间过得真快,最后一个是网民的提问。 总统先生,很荣幸问最后一个问题。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今天我也是中国的青年网民代表。这个问题是北京的一位网民问的,他非常关注您的阿富汗政策。他想知道,恐怖主义是否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安全威胁?您如何看待在阿富汗的行动是否会升级成另外一场阿富汗战争?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 还继续认为对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是像基地组织那样恐怖的网络。原因是因为虽然他们数量少,他们已经表明他们是无良心的,这是毁灭无辜人民的行为 。 因为今天的技术,使得那样的组织得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比如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在一个城市使用,不管是在上海还是纽约,只是少数几个人也可能杀害几万人、几十万人,所以这是构成极大的危险。 我们原来进入阿富汗的原因是因为基地组织在那里,塔利班接收他们在那里,现在他们已经过了边界,他们现在在巴基斯坦,继续和该地区的基地保持网络的关系,所以很重要的是我们要使阿富汗实现稳定或者使阿富汗的人民能够保护自己,也同时能够作为伙伴来帮助减少这些极端组织的力量。 很显然,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这个工作最难做的一件事情之一就是命令年轻的男女要到战场去,我经常要会见那些战争死亡人员的父母亲,他们没能回家,这使我心里感到非常痛苦。幸好我们的武装部队的年轻的男士、女士们,他们为国家服务的信念这么强,他们还是愿意去,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可能,通过更广的联合合作,包括北约的同盟者和其他的,像澳大利亚做贡献的人,我们可以一起帮助训练阿富汗人,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发挥作用的政府,拥有自己的安全力量,然后我们可以慢慢的撤出我们的部队。 因为已经不再存在塔利班刚刚走的时候原来真空的状况,但是这个任务是很不容易的。是最终要击败这些恐怖主义的极端分子,我们要记住 他们不只是支持恐怖活动,还会什么事情使得年轻人变成恐怖分子 ,出于什么动机他们愿意搞自杀炸弹。 当然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其中包括有一种歪曲宗教的作用,使人们认为这种暴力行为是适当的,就像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发生的因素之一,那些人没有受到教育,也没有机会,所以他们看到在生活中没有向前走的路子,所以他们就想唯一的选择就做那种事情,所以我们在阿富汗要实现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到一些方法来培训老师,建立学校,改善农业的状况,给人民更大的希望。 这个不会改变本 拉丹的想法,他们的意识形态是非常固定的,就是要打击西方,但是他们会改变一些年轻人的想法,这个很重要。从更长远来讲,这个事情比我们采取的军事行动可能是更重要的。 今天我过得非常愉快,非常感谢各位,首先我想说 我对大家的英文印象很深刻,很明显你们是很用功的学习。 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使我感到美中关系的未来是很有希望的, 我希望你们很多人有机会到美国来,你们会受到欢迎,我想你们会发现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很热情的,而且我是充满信心,向你们这种年轻人和我在美国所认识的青年,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会继续繁荣昌盛,会帮助实现更和平安全的世界。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刚才一个小时的对话,我想我们刚才有非常精彩的问题,同时也有非常精彩的回答。所以我相信今天的对话能够增加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同时推进两国的合作。我们希望奥巴马总统能够经常来中国,来加强交流,尤其是和年轻同学们的交流。这样的话,我相信未来中美关系一定是美好的,我们非常衷心地期望奥巴马在中国,在上海、在北京待的愉快,也祝贺您这次访问非常顺利,而且富有成果。谢谢。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感谢广大网友参与和关注!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obama/wzzb.htm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朋自远方来 乐乐乐
hucs 2009-11-15 09:25
有朋自远方来 乐乐乐 -- 欢迎美 国 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 胡春松 副主 任 医师 副教授 南昌大学医学院门诊部心内科 南昌市八一大道 463 号(南院大门旁) 南昌 330006 Tel: 18970816800 Email: chunsong_hu@yahoo.com.cn or cs_hu@yahoo.cn Dr. Hu CS' Blog: http://i.cn.yahoo.com/chunsong_hu 科学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cs.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来预测一下未来2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
dabaoski 2009-10-10 13:25
刚看到新闻,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对此兄弟我表示强烈支持! 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1)奥巴马这人长得挺和谐的,而从他以往的表现来看,也是一个鲁肃型选手。 (2)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奥巴马之后,这小子一看获得了这么大的荣誉,也不好 意思签字下令发动战争了,于是今后他会更和谐。 (3)美国以往是全世界最不和谐的国家,所以只要美国不闹事,基本上全世界就 和平了。 (1)和(2)构成一个和谐式循环,再考虑到(3),我认为把和平奖颁给美国总 统奥巴马绝对是一项义举! 试问:花140万美金就能换来世界和平,这么划算的买卖,换谁谁不愿意做呢? 从以上逻辑出发,我们可以预言今后20年(保守点,就预言20年的)诺贝尔和平 奖的得主,他们分别是: 美国总统 奥巴马 美国总统 奥巴马 美国总统 奥巴马 。。。。。。 美国总统 XXX 美国总统 XXX 美国总统 XXX 美国总统 XXX 。。。。。。 美国总统 XXX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2721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历任总统就职演说名句(二)
黄安年 2009-1-29 17:05
美国历任总统就职演说名句(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29 日发布 在美国 44 任、 56 届总统的就职演说中 , 留下了不少传诵后世的名篇。其中某些经典名言更是扬名天下 , 下面是笔者摘录其中的部分名句与网友资源共享。 1 月 24 日已经发布了 ( 一 ) 现在发布(二) , 奥巴马就职演说全文已发于 1 月 21 日。 * 我们一直对自己工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但至今为止,却从未冷静地计算一下这一切所花费的社会代价;人的代价,生活所毁灭的代价,以及精力由于负担过重而崩溃的代价。 ---- 伍德罗威尔逊首任就职演说( 1913.3.4 ) * 我们的政策是对最卑微的人和最强有力的人一视同仁 , 并一心一意维护这一正义而公道的标准 , 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 . 但我们对这一政策在实行中的不足之处 , 却非常粗心大意 , 而急于求成。 ---- 伍德罗威尔逊首任就职演说( 1913.3.4 ) * 公正,只有公正,才永远是我们的座右铭。 ---- 伍德罗威尔逊首任就职演说( 1913.3.4 ) * 我们已经完成的工作并不值得太骄傲,共同福祉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 沃伦哈丁首任就职演说( 1921.3.4 ) * 我们深信只有做一个开放的、坦率的、执着的和谨慎的美国人 , 我们才能最好地服务于国家 , 并成功地履行我们对全人类的各种义务。 ---- 卡尔文柯立芝就职演说( 1925.3.4 ) * 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问题 , 而不是衰退的问题。 ---- 赫伯特胡佛就职演说( 1929.3.4 ) *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 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限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首任就职演说 (1933.3.4) * 幸福并不建筑在仅仅拥有金钱上;它建筑在有所成就引起的欢乐,创造性工作所激发出的快感。一定不要在疯狂地追求瞬间即逝的利润中再去忘记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精神上的鼓舞。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首任就职演说 (1933.3.4) * 复兴并不仅仅要求改变道德观念,祖国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首任就职演说 (1933.3.4) *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首任就职演说 (1933.3.4) * 使科学由人类的无情的主人转化成有用的奴仆。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二次就任就职演说 (1937.1.20) * 我们不承认自己不能找到一条应付经济恐慌的对策,我们拒绝把关系到自己共同福祉的问题留给机遇或灾难的狂飙来解决。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二次就任就职演说 (1937.1.20) * 麻木不仁、不负责任以及无情的自私已再度出现。这种繁荣的象征有可能变成灾难的预兆。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二次就任就职演说 (1937.1.20) * 对我们进步的检验不在于我们是否为那些已经拥有了许多东西的人锦上添花。而在于我们是否为那些拥有甚少的人提供富足。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二次就任就职演说 (1937.1.20) * 国家的寿命并不取决于年代的久远 , 而是取决于人们的精神的生命力。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三次就任就职演说 (1941.1.20) *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正如爱默生所说 : 想要拥有一个朋友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四次就任就职演说 (1945.1.20) * 更大量的生产是带来繁荣与和平的关键 , 而更大量生产的关键是对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更广阔、更富有活力的应用。只有通过帮助的那些最不幸的人去自助,人类大家庭中所有人才能都享有公平和富足的生活。   哈里杜鲁门就职演说 (1949.1.20) * 我们美国人知道而且也看到世界之领导地位与帝国主义之间的不同。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首次就职演说 (1953.1.20) * 我们要尊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认同精神以及特有的传统 , 且永远不会以我们的力量试图把我们所珍视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强加于其他民族。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首次就职演说 (1953.1.20) * 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地方存在着贫困、不和谐和危险。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连任就职演说 (1957.1.20) * 我们事业的最后成功或者失败是掌握在你们手里 , 而不是我的手里。   约翰 F 肯尼迪就职演说 (1961.1.20) * 这是一场反对人类共同的敌人:专制、贫困、疾病和战争本身的斗争。   约翰 F 肯尼迪就职演说 (1961.1.20) * 我的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问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约翰 F 肯尼迪就职演说 (1961.1.20) * 那种不公正地待人和浪费资源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 林顿约翰逊就职演说( 1965 年 1 月 20 日) * 我们必须努力提供那种能增加每个公民成功机会的知识和环境。 ---- 林顿约翰逊就职演说( 1965 年 1 月 20 日) * 总有一个世界足以让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和快乐。 ---- 林顿约翰逊就职演说( 1965 年 1 月 20 日) * 历史所赐予我们的最大荣誉 , 就是和平的缔造者这一桂冠。 ---- 理查德尼克松首次就职演说( 1969.1.20. ) * 正是我们协力相助使这个世界成为人类的安居之地。 ---- 理查德尼克松首次就职演说( 1969.1.20. ) * 今天我们的危机正好相反。我们的物质充裕,但精神上却感到贫乏;我们能极其准确地登上月球 , 但地球上却仍是一片紊乱和冲突。 ---- 理查德尼克松首次就职演说( 1969.1.20. ) * 对于精神的危机 , 我们需要用精神来解答。 要寻找到答案,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我们自身上寻找。 ---- 理查德尼克松首次就职演说( 1969.1.20. ) * 当一个人的邻居不能享有自由时 , 他就不能算是真正地享有自由。要前进,就要大家一起前进。 ---- 理查德尼克松首次就职演说( 1969.1.20. ) * 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 不能只问政府能为我们做什么 , 而是要问我能为自己做写什么 ? 在我们共同面对挑战时 , 不能只是问政府能够提供什么帮助 , 而是要问我能提供怎样的帮助 ? ---- 理查德尼克松连任就职演说( 1973.1.20 ) * 现在是恢复我们对自己、对美国的信心的时候了。 ---- 理查德尼克松连任就职演说( 1973.1.20 ) * 我们已经知道更多 并不一定就是更好。 ---- 吉米卡特就任就职演说( 1977.1.20 ) * 促进其他国家自由的最好方法 , 就是在这里证实我们的民主制度是值得仿效的榜样。 ---- 吉米卡特就任就职演说( 1977.1.20 ) * 令我们深受其害的经济弊端,是由几十年累积而来的 , 这些弊病虽不会在几天、几星期或几个月之内消失,但它们终将会消失。 ---- 罗纳德里根首任就职演说( 1981.1.20 ) * 在目前这场危机中,政府的管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本身。 ---- 罗纳德里根首任就职演说( 1981.1.20 ) * 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困难 , 以及由于政府不必要的过度膨胀所造成的对我们的生活的干预,两者绝非巧合。 ---- 罗纳德里根首任就职演说( 1981.1.20 ) * 政府不是我们的主人 , 它是我们的公仆。 ---- 罗纳德里根连任就职演说( 1985.1.20 ) * 历史是一幅不断展开的缎带 ; 历史也是一次旅程。当我们继续行进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到行走在我们前面的人。 ---- 罗纳德里根连任就职演说( 1985.1.20 ) * 我的座右铭:关键的时候要团结一心 ; 重要关头要博采众议;对一切事情要宽宏大量。 ---- 乔治布什就职演说( 1989.1.20 ) * 我们的意志总比我们拥有的资金更强大,意志总是我们最为需要的。 ---- 乔治布什就职演说( 1989.1.20 ) * 我把历史看作是一本有许多页码的书籍,每一页都记录了心想事成的每一天。微风吹过,翻开了新的一页,新的故事开始了 ---- 乔治布什就职演说( 1989.1.20 )    * 美国要世世代代存在下去 , 就必须改革。 ---- 比尔克林顿首任就职演说( 1993.1.20 ) * 不是为变革而变革,而是为了保持美国的理想 ---- 生活方式、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 ---- 比尔克林顿首任就职演说( 1993.1.20 ) * 美国没有任何错误之处是无法被其正确之处纠正的。 ---- 比尔克林顿首任就职演说( 1993.1.20 ) * 我们保证结束这个僵持停顿和放任自流的时代 -- 开始一个美国振兴的新时期。 ---- 比尔克林顿首任就职演说( 1993.1.20 ) * 我们还看不到我们的后代的面孔,也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当他们谈论到我们的时候,希望他们会说我们把祖国领进了新的世纪,把有活力的美国梦留给了所有的子孙。 ---- 比尔克林顿连任就职演说( 1997.1.20 )    * 一个文明社会要求每个人怀有善意,彼此尊重、行事公平,懂得宽恕。 ---- 乔治 W. 布什首任就职演说( 2001.1.20 )    * 如果我们的国家不领导争取自由的事业,这个事业就没有领袖。 ---- 乔治 W. 布什首任就职演说( 2001.1.20 )    * 一个民主制度中的最重要的使命是靠每一个人完成的。 ---- 乔治 W. 布什首任就职演说( 2001.1.20 ) * 永不疲惫、永不气馁、永不完竭,今天我们重树这样的目标: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公正、更加慷慨,去体现我们每个人和所有人生命的尊严。 ---- 乔治 W. 布什首任就职演说( 2001.1.20 )    * 自由在我们的国土上的生存,越来越有赖于它在其他国土上的胜利。在我们的世界里,和平的最大希望,寄托于自由在全世界的扩展。 ---- 乔治 W. 布什连任就职演说( 2005.1.20 )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44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谈美国总统的“任”、“届”和“位”
黄安年 2009-1-21 09:51
再谈美国总统的任、届和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21 日发布 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一次,大选年安排被 4 整除的年代,自 1788 、 1792 、 1796 、 1800 间共 4 届, 1804-2008 间共 52 届,总共 56 届。由于一任总统有的两届在任,有的一届多,有的不到一届,像富兰克林罗斯福则连任四届但都是一任。而在一届任期里可能出现两任总统 , 如威廉哈里逊总统和副总统 约翰泰莱为一届( 1841.3.4-1845.3.3 ) 威廉哈里逊 1841 年 4 月 4 日病故 , 约翰泰莱接任总统 ( 1841.4.6 1845.3.3) 。还有一个位的总统,说的是在美国近代史上的第 22 任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1885.3.4 1889.3.3 )和第 24 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1893.3.4 1897.3.3 ),为同一个人,他先后担任了两次(任),所以会出现任和位的区别。 在我们的媒体报道中把任、届搞混的是不少的 , 把历任当成了历届。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5 月出版的《美国历史十五讲》,是由北大历史系一为从事美国历史研究的教授撰写的,该书附录历届《美国总统、副总统一览表》中,列出了迄今 43 届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名单,按照这个名单,第一届总统是乔治华盛顿( 1789-1797 ),而第 43 届是乔治 W 布什( 2001- ),可是这里明显是把届和任相混淆了。可见在学者中有时也会弄错的。(见《莫要混淆美国总统的届、任、位》(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13 日)。即使在外交场合如果不注意也会闹笑话的 , 记得 80 年代我们有过这样的例子。 下面是笔者整理的 历任和历届美国总统在职时间表 1 总统 乔治华盛顿(第 1 任) 1789.4.30-1793.3.3 2 总统 乔治华盛顿(第 1 任) 1793.3.04-1797.3.3 3 总统 约翰亚当斯(第 2 任) 1797.3.04-1801.3.3 4 总统 托玛斯杰斐逊(第 3 任) 1801.3.4 1805.3.3 5 总统 托玛斯杰斐逊(第 3 任) 1805.3.4 1809.3.3 6 总统 詹姆斯麦迪逊(第 4 任) 1809.3.4 1813.3.3 7 总统 詹姆斯麦迪逊(第 4 任) 1813.3.4 1817.3.3 8 总统 詹姆斯门罗 (第 5 任) 1817.3.4 1821.3.3 9 总统 詹姆斯门罗 (第 5 任) 1821.3.4 1825.3.3 10 总统 约翰昆西.亚当斯(第 6 任) 1825.3.4 1829.3.3 11 总统 安德鲁杰克逊(第 7 任) 1829.3.4 1833.3.3 12 总统 安德鲁杰克逊(第 7 任) 1833.3.4 1837.3.3 13 总统 马丁范布伦(第 8 任) 1837.3.4 1841.3.3 14 总统 威廉哈里逊(第 9 任) 1841.3.4 1841.4.4 总统 约翰泰莱 (第 10 任) 1841.4.6 1845.3.3 15 总统 詹姆斯波尔克(第 11 任) 1845.3.4 1849.3.3 16 总统 扎卡里泰勒(第 12 任) 1849.3.5 1850.7.9 总统 米勒兰菲尔莫尔(第 13 任) 1850.7.10 1853.3.3 17 总统 富兰克林皮尔斯(第 14 任) 1853.3.4 1857.3.3 18 总统 詹姆斯布坎南(第 15 任) 1857.3.4 1861.3.3 19 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第 16 任) 1861.3.4 1865.3.3 20 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第 16 任) 1865.3.4 1865.4.15 总统 安德鲁约翰(第 17 任) 1865.4.15 1869.3.3 21 总统 尤塞利斯 S. 格兰特(第 18 任) 1869.3.4 1877.3.3 22 总统 尤塞利斯 S. 格兰特(第 18 任) 1873.3.4 1877.3.3 23 总统 拉瑟福德海斯(第 19 任) 1877.3.5 1881.3.3 24 总统 詹姆斯葛菲尔德 (第 20 任) 1881.3.4 1881.9.19 总统 切斯特亚瑟(第 21 任) 1881.9.20 1885.3.3 25 总统 格罗弗克利夫兰(第 22 任) 1885.3.4 1889.3.3 26 总统 本杰明哈里森(第 23 任) 1889.3.4 1893.3.3 27 总统 格罗弗克利夫兰 (第 24 任) 1893.3.4 1897.3.3 28 总统 威廉麦金莱(第 25 任) 1897.3.4 1901.9.14 29 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第 26 任) 1901.9.14-1905.3.3 30 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第 26 任) 1905.3.4-1909.3.3 31 总统 威廉塔夫脱(第 27 任) 1909.3.4 1913.3.3 32 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第 28 任) 1913.3.4 1917.3.3 33 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第 28 任) 1917.3.5 1921.3.3 34 总统 沃伦哈定(第 29 任) 1921.3.4 1923.8.2 总统 卡尔文柯立芝(第 30 任) 1923.8.3 1925.3.3 35 总统 卡尔文柯立芝(第 30 任) 1925.3.4 1925.3.3 36 总统 赫伯特胡佛(第 31 任) 1929.3.4 1933.3.3 37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33.3.4 1937.3.3 38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37.1.20 1941.1.20 39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41.1.20 1945.1.20 40 总统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第 32 任) 1945.1.20 1945.4.12 总统 哈里杜鲁门(第 33 任) 1945.4.12 1949.1.20 41 总统 哈里杜鲁门(第 33 任) 1949.1.20 1953.1.20 42 总统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第 34 任) 1953.1.20 1957.1.20 43 总统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第 34 任) 1957.1.20 1961.1.20 44 总统 约翰肯尼迪(第 35 任) 1961.1.20 1963.11.22 总统 林登约翰逊(第 36 任) 1963.11.22 1965.1.20 45 总统 林登约翰逊(第 36 任) 1965.1.20 1969.1.20 46 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第 37 任) 1969.1.20-1973.1.20 47 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第 37 任) 1973.1.20-1974.8.9 总统 杰拉尔德福特(第 38 任) 1974.8.9-1977.1.20 48 总统 吉米卡特(第 39 任) 1977.1.20-1981.1.20 49 总统 罗纳德里根(第 40 任 ) 1981.1.20-1985.1.20 50 总统 罗纳德里根(第 40 任 ) 1985.1.20-1989.1.20 51 总统 乔治布什(第 41 任) 1989.1.20-1993.1.20 52 总统 比尔克林顿(第 42 任) 1993.1.20-1997.1.20 53 总统 比尔克林顿(第 42 任) 1997.1.20-2001.1.20 54 总统 乔治 W. 布什(第 43 任) 2001.1.20-2005.1.20 55 总统 乔治 W. 布什(第 43 任) 2005.1.20-2009.1.20 56 总统 巴拉克奥巴马(第 44 任) 2009.1.20----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7879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历届总统就职典礼之最
黄安年 2009-1-20 18:01
美国历届总统就职典礼之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20 日发布 最近网上转载历届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第一次 , 其中有些是明显的年代错误 , 如说 1917 年詹姆斯门罗宣誓就职把时间整正推迟了 100 年 , 詹姆斯门罗是美国第 5 任总统 ,1817 年首次任职 , 第 28 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 1917 年为第二次任职。下面是笔者综合整理的美国历届总统就职典礼之最供网友参考。 第 1 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 1789.4.30-1797.3.3) *1789 年 4 月 6 日,美国总统选举揭晓。但由于通讯手段落后,当选总统华盛顿本人直到 4 月 14 日才正式接到通知。 4 月 16 日,他乘自备马车离开弗吉尼亚的维尔农山庄前往纽约, 4 月 23 日才抵达。宪法规定 3 月 4 日为总统任期开始之日,只因为交通困难推迟到 4 月 30 日。 *1789 年 4 月 30 日在当时的首都纽约华尔街联邦礼堂的阳台上举行就职典礼。 * 乘马车到会场,就职礼和其后的宴会都是仿照英女王登基般的豪华庄重。此后除了杰斐逊以外,所有美国总统都是乘交通工具前往就职礼的。 *1793 年 3 月 4 日 , 第二次就职演说一共只有 135 个词 , 为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之最短。 第 3 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1801-3.4-1809.3.3) *1801 年 3 月 4 日,第一次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Washington, DC) 举行总统就职典礼。当选总统第一次步行前往典礼会场,后步行离开会场;新闻界首次发行总统就职演说专刊。 * 杰斐逊是平民总统的就职典礼。清晨,他像往常一样起身,步行穿过两条泥泞的街道,来到尚未完工的国会大厦。陪伴他的只有几位朋友和同事,没有马车,也没有任何豪华的排场。杰斐逊身穿朴素的衣服,并且拒绝像亚当斯那样佩带宝剑,不排场和炫耀。杰斐逊走进参议院,等候在那里的国会议员起立,向他表示热烈欢迎。他走到桌边,和副总统握手后,便把手放在准备好的《圣经》上,宣誓就职。 第 4 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 (James Madison,1809.3.4-1817.3.3) *1809 年 3 月 4 日 , 就职之时开始在华盛顿举行舞会。 第 5 任总统詹姆斯门罗 (James Monroe,1817.3.4-1825.3.3) *1817 年詹姆斯门罗宣誓就职典礼在室外举行。 *1821 年连任时正值 3 月 4 日星期日大雪,改在 3 月 5 日举行,因连任而没有发生总统职务空缺难题。 第 7 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Andrew Jackson,1829.3.4-1837.3.3 ) *1829 年 3 月 4 日总统就职演说一结束,大批来自底层的山区民团战士、工人和移民群众涌到白宫索取食物饮料,冲破警察防线,和杰克逊握手 , 他们穿着沾满泥泞的鞋子踩到名贵家具上。杯盘狼藉和玻璃被打碎,被认为是最乱七八糟的狂欢节。 第 9 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 William Henry Harrison , 1841.3.4-1841.4.4 ) * 当选总统第一次坐火车去华盛顿就职 。从此当选总统坐火车去华盛顿就职成为一种惯例。 *1841 年 3 月 4 日 , 为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之最长记录,共 8578 个字,宣读了 105 分钟。 第 11 任总统詹姆斯波尔克 (James Polk,1845.3.4-1849.3.3) *1845 年 3 月 4 日 , 第一次对就职典礼进行电讯报导,由报刊提供图片报导。 第 14 任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 Franklin Pierce,1853.3.4-1857.3.3 ) 1853 年 3 月 4 日 , 就职演说讲稿共 3319 字 , 演说时没有看讲稿。 第 15 任总统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 , 1857.3.4-1861.3.3) *1857 年 3 月 4 日 , 第一次拍摄就职典礼照片。 第 16 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 1861.3.4-1865.4.15) *1865 年 3 月 4 日 , 美国非洲裔第一次参加总统就职典礼的游行。 *1861.2.22-23 日 , 林肯在 2 月 11-23 日的火车就职之旅最后时段因获悉有人图谋暗杀林肯 ,22 日傍晚林肯化妆秘密坐火车离开哈里斯堡达费城,转乘费城威尔明顿巴尔的摩火车。 2 月 23 日凌晨 3 : 30 分到达巴尔的摩 , 早晨 6 : 00 ,林肯抵达华盛顿走下火车 , 结束了最后的惊险的 12 小时旅程和赴华盛顿就职的火车之旅。 * 林肯的就职演讲文字优美,铿锵有力,被美国图书馆收录于文学经典作品中。 第 18 任总统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 (Ulyssee Simpson Grant 1869.3.4-1877.3.3) *1877 年 3 月 3 日星期六 , 格兰特总统在白宫为海斯举行国宴前 , 海斯不公开宣誓 ,3 月 5 日星期一 , 又在国会大厦动举行公开宣誓。 1917 年威尔逊连任, 1957 年艾森豪威尔连任,均有不公开宣誓和公开宣誓。 第 25 任总统威廉麦金利 (William McKinley,1897.3.4-1901.9.14) *1897 年 3 月 4 日 , 就职典礼第一次经电影摄像记录。 第 26 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1901.9.14-1909.3.3) *1901 年 9 月 14 日 , 第一次通过电台向全国播送就职典礼的情况。按照传统,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但于 1901 年宣誓就职时并未手按《圣经》宣读誓言。 第 27 任总统威廉塔夫脱 (William Taft , 1909.3.4-1913.3.3) *1909 年 3 月 4 日 , 第一次在总统就职典礼的游行队伍中使用汽车 ( 塔夫脱总统本人未乘坐汽车 ) 。 第 28 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 , 1913.3.4-1921.3.3) *1917 年 3 月 5 日 , 妇女第一次参加就职典礼的游行。 第 29 任总统沃伦甘梅利尔哈丁 (Warren Harding , 1921.3.4-1923.8.2) *1921 年 3 月 4 日 , 当选总统第一次乘车进入会场,后乘车离开会场。 * 第一次通过使用无线电扩音器向听众报道。 第 30 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 (Calvin Coolidge,1923.8.3-1929.3.3) * 1923 年 8 月 2 日晚,哈定总统在旧金山皇宫饭店神秘死亡。由于情况紧急, 3 日凌晨 2 时 47 分,副总统柯立芝在佛蒙特州普利茅斯治安法官兼公证人他父亲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家的卧室里,由其父亲主持仪式宣誓就任新总统。 * 就职典礼实况通过 25 个无线电台广播。 第 32 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1933.3.4-1945.4.12) *1933 年 3 月 4 日 , 当选总统出席教堂礼拜仪式,自 1933 年就职之时起实行。 *1937 年 1 月 20 日 , 根据宪法第 20 条修正案,第一次确定 1 月 20 日举行总统就职典礼。 *1945 年 1 月 20 日 , 唯一宣誓就职开始第 4 个任期的美国总统。此后根据 1951 年通过的宪法第 22 条修正案,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次。 第 33 任总统哈里杜鲁门 (Harry Truman,1945.4.12-1953.1.20) *1949 年 1 月 20 日 , 总统就职典礼仪式第一次通过电视实况向 1000 万左右观众播送。 第 36 任总统林登约翰逊 (Lyndon Johnson,1963.11.22-1969.1.20) *1963 年 11 月 22 日 , 肯尼迪遇刺身亡 , 副总统继任 , 就职仪式第一次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空军一号飞机上举行。宣誓仪式第一次由美国得克萨死州北联邦地区地方法院女法官萨拉 T 休斯( Sarah Hughes )主持。 第 38 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 (Gerald Ford,1974.8.9-1977.1.20) *1974 年 8 月 4 日 , 第一次由一名未通过选举产生的副总统宣誓就任总统。 第 39 任总统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1977.1.20-1981.1.20) *1977 年 1 月 20 日 , 就职典礼第一次为观礼的残疾人提供便捷通道。 第 40 任总统罗纳德里根 (Ronald Reagan,1981.1.20-1989.1.20) *1981 年 1 月 20 日 , 电视转播第一次为有听力障碍者提供闭路字幕。 * 就职典礼在美国国会大厦西门外举行。 第 42 任总统威廉比尔克林顿 (William Bill Clinton , 1993.1.20-2001.1.20) *1997 年 1 月 20 日 , 第一次通过因特网转播总统就职典礼实况。 第 43 任总统乔治 W 布什 (George W. Bush,2001.1.20-2009.1.20) *2001 年 1 月 20 日 , 第一次出现一位前总统乔治 H W 布什 (George H W. Bush)] 出席儿子就职典礼的情况。 第 44 任总统 巴拉克奥巴马 (Barack Obama , 2009.1.20----) * 第一位非洲裔美国总统就职。 * 参加就职典礼嘉宾和观众人数最多的一次 , 估计在150万至300万之间,将打破1965年约翰逊就职典礼120万参加者的最高纪录。 * 就职典礼费用最昂贵的一次 , 一些分析人士估计在 1.5 亿美元左右。 * 自 1953 年以来首次恢复火车之旅宣誓就职。 奥巴马的宣誓就职创新我们还会在明天(北京时间 21 日凌晨典礼结束后补充)。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美国历届总统的交通工具看科技的发展(补充修订稿)
黄安年 2009-1-18 19:20
从美国历届总统的交通工具看科技的发展 ( 补充修订稿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8 日发布 (按:《从美国历届总统的交通工具看科技的发展》一文发表在《外国史知识》 1983 年第 12 期第 28 页;学术交流网美国论著研究栏目 2004 年 10 月 13 日网上首发。 2007 年 6 月 13 日黄安年的博客发布。现在发表的补充修订稿) 1789 年 4 月 6 日,美国总统选举揭晓。但由于通讯手段落后,当选总统华盛顿本人直到 4 月 14 日才正式接到通知。 4 月 16 日,他乘自备马车离开弗吉尼亚的维尔农山庄前往纽约, 4 月 23 日才抵达。宪法规定 3 月 4 日为总统任期开始之日,只因为交通困难推迟到 4 月 30 日。 最初的几位美国总统都用马匹充当交通工具。皮尔斯 (1853 一 1857 年在任 ) 是第一位因骑马撞倒一名妇女而被警官暂时拘留的总统,后来,格兰特总统 (1869 1877 年在任 ) 也曾因骑马疾驰超过华盛顿市规定的速率限制而被警察拘留。 1829 年 8 月,美国拥有了自己的蒸汽机车。 1830 年美国第一条铁路 -- 俄亥俄铁路开始使用。在总统任内第一位乘火车旅行的是第 7 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1829.3.4-1837.3.3), 他在 1933 年坐火车由华盛顿到巴尔的摩。但是当选总统坐火车去华盛顿就职的是第 9 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 (1841.3.4-1841.4.4) 。从此当选总统坐火车去华盛顿就职成为一种惯例。 1913 年,当选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坐火车前往华盛顿就职。 1953 年,当选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家人陪同下,从纽约登上专列,到华盛顿就职。其后半个世纪当选总统不再乘坐火车前往华盛顿就职。 2009 年 1 月 17-18 日 , 当选总统奥巴马仿效林肯由费城乘坐火车经巴尔的摩抵达华盛顿。 19 世纪末,无马马车 在美国流行开来。 1893 年福特试制成功时速 25 哩的汽车。麦金莱 (1897 1901 年在任 ) 是第一位乘坐汽车的美国总统。 1899 年,他经发明家斯坦莱劝说乘坐了斯坦莱的蒸汽汽车。塔夫脱 (1909 1913 年在任 ) 是经常在白宫使用一辆汽车的第一位总统。第一辆白宫官邸汽车是一部大的装有二轮和顶盖的轿式汽车。哈定 (1921 1923 年在任 ) 是第一位乘汽车到场出席就职典礼的美国总统。在美国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博物馆内陈列许多美国总统座驾。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坐驾是第一辆大型轿车,这辆由福特公司租借给美国政府的 1939 Lincoln KModel(Brunn) 有个非常漂亮的绰号: Sunshine Special (阳光之殊)。美国的第 33 任总统杜鲁门仍然喜欢乘坐这辆老爷车。在二战中艾森豪维尔总统乘坐的是由 Ray Deitrich 制造的 1950 Lincoln Cosmopolitan 。这辆汽车历经杜鲁门,艾森豪维尔,肯尼迪和约翰逊四个总统,称得上四朝元老。艾森豪维尔总统还拥有一辆 Chrysler Crown Imperial Limousine (克莱斯特皇冠特大轿车),据 1991 年的报刊文章上说,曾有人在距离白宫四英里的小巷里看见过这辆轿车。这辆神秘的汽车在 1953 年到 1960 年期间一直被用做总统轿车。装甲客车制造商 Hess Eisenhardt 为肯尼迪总统生产了一辆号称总统大陆的 1961 年林肯大陆大轿车( 1961 Lincoln Continental Limousine )。这辆设计精良的汽车没有能保住肯尼迪总统被刺杀的命运。用了 13 周这辆历经血雨腥风的伤员很快被修复一新。肯尼迪之后的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总统都曾使用过这辆汽车。尼克松总统曾乘坐过由 Hess 和 Eisenhardt 从 1967 年开始到 1969 年制成的林肯大陆轿车( 1969 Lincoln Continental Limousine ),和 Chicago Armor Limousine 制造的林肯大型轿车( Lincoln Limousine )。福特和卡特总统都曾乘坐过 1975CadillacFleetwood75Limousine ( 1975 年的凯迪拉克)。制造于 1986 年的这辆凯迪拉克在为老布什服务了多年后,在 1993 年 1 月 20 日又以改装后的新面貌重新出现于克林顿的就职典礼上,其豪华尊贵不减当年。凯迪拉克公司以当仁不让之势成为新一届总统克林顿的坐骑,这是服务于美国总统的 1993 Cadillac Limousine ( 1993 年的卡迪莱克大轿车)。现任总统小布什的豪华坐驾也是凯迪拉克。( http://www.usqiaobao.com/jingcaishunjian/2008-12/28/content_178995_3.htm ) 美国总统使用手工制造的凯迪拉克 DTS ( 由通用汽车公司制造 ) ,颜色为黑色,长度为 6.3 米,重达 3 吨,价格为 230 万欧元。汽车使用了防弹材料,车装有 12 厘米厚的装甲。 有报道称近日全新的凯迪拉克旗舰版车型 DTS 开始了路试工作,作为美国总统专用的 DTS 的加长防弹版本车型很有可能在 2009 年上市,也将成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新座驾。 1903 年 12 月 17 日,美国莱特兄弟第一次试飞自己创制的飞机成功。西奥多罗斯福在任期届满后,于 1910 年 10 月 11 日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参加航空俱乐部会议时,乘莱特兄弟的双翼飞机抵达,合众国际社在 1910 年 10 月 12 日报道称,昨天晚些时候,西奥多罗斯福上校毫不理会死神的威胁,与飞行家阿奇霍克斯赛 (Arch Hoxsey) 一起登上飞机。。 1932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打破惯例,时任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福特 5-AT 三引擎飞机飞往芝加哥,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富兰克林 D. 罗斯福 (1933 1945 年在任 ) 是第一位在任期内用飞机做交通工具的美国总统。 1943 年 1 月,罗斯福总统乘坐波音 314 迪西飞剪号 (Dixie Clipper) 的飞机参加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的会议,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乘飞机出行的总统。在 36 架战斗机的护卫下,总统专机安全到达卡萨布兰卡。艾森豪威尔 (1953 一 1961 年在任 ) 则是第一位乘坐直升飞机,并持有飞机驾驶员执照的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出行最有名的交通工具是由波音 747 改装的专机空军一号。在俄亥俄州代顿的美国空军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历任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座机。,空军一号是一个无线电呼叫名称,用于指代搭载美国总统的任何一架美国空军飞机。为避免与同一空域的其他飞机混淆,只要总统一登机,这架飞机就被全体机务人员和所有空中交通管制员一致称为空军一号。美国第一架正式作为总统专机使用的军用运输机是道格拉斯 DC-4 型,这驾专机被称为圣牛号,从 1944 年起,开始作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专机。杜鲁门入主白宫后,总统专机道格拉斯 DC-6 型被称作独立号,以示对杜鲁门家乡的敬意。艾森豪威尔的总统专机洛克希德公司的星座飞机和超星座飞机则分别被称为鸽子二号和鸽子三号。艾森豪威尔还是首位以喷气机为座驾的美国总统绰号奎尼 (Queenie) 的波音 707 客机。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空军一号首次被用于指代美国总统专机。 ?? 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一架波音 707-353B 客机成为新的总统专机,空军一号的称呼从此变得流行起来。这架具有历史意义的客机服役了 35 个年头,既见证了肯尼迪的辉煌,也见证了他的殒落: 1963 年 6 月载着肯尼迪前往西德柏林参加会议,肯尼迪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一段可载入史册的讲话; 1963 年 11 月 22 日,将遇刺身亡的肯尼迪的遗体送回华盛顿特区。 但空军一号不从华盛顿起飞,美国总统要出行,一般要从白宫乘坐直升机飞行 10 分钟至马里兰州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再改乘空军一号。在这一段负责运送美国总统的就是总统专用直升机海军一号。美国总统直升机队现有 19 架直升机,由于老旧等原因,将从 2010 年开始为 28 架崭新直升机所替代。根据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报价,这些直升机每架造价高达 4 亿美元,总价则达到 112 亿美元。在 2001 年 9 11 袭击发生当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急着从佛罗里达州赶回首都华盛顿,但由于当日美国东海岸陷入混乱,布什不得不乘空军一号先飞到路易斯安那州,再飞到内布拉斯加州,转了一圈才回到华盛顿。总统在任何时间都保持通讯畅通的需求在那一天突出显现出来,白宫于 2002 年启动了更换海军一号程序。 1920 年 11 月 2 日,哈定总统当选的消息第一次通过无线电台向群众广播。随后 , 他的就职典礼也是第一次通过无线电向听众报道的。 1949 年 1 月 20 日,杜鲁门 (1945 1953 年在任 ) 的就职典礼实况是第一次通过电视转播的,约有 1 千万人观看了这次转播。 哈定也是第一位使无线电听众听到他自己演说声音的美国总统。这是 1922 年 9 月 14 日他在巴尔的摩麦克亨利堡对一座纪念碑的献词。富兰克林 D 罗斯福则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第一位美国总统。那是在 1939 年 4 月 30 日纽约世界博览会开幕的时候。杜鲁门总统是在任期内从白宫发表电视演说的第一位总统。 1958 年 1 月 31 日,美国发射探险者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 12 月 19 日,美国人造轨道中继实验通信卫星第一次从外层空间传送宁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声音。那是他向全世界广播的圣诞节贺词。 1960 年 8 月 19 日,美联社的一张艾森豪威尔总统照片发射到 1 , 000 哩上空,并从回声一号 卫星反冲回来,地球上回收到照片时,还不到 5 分钟。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美国论著研究 /2004 年 10 月 13 日首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62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始走下神坛的奥巴马,从团队被疑卷入丑闻谈起
黄安年 2008-12-14 09:43
开始走下神坛的奥巴马 , 从团队被疑卷入丑闻谈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14 日发布 美国一个新总统当选 , 美国的媒体总要为他做神话般的包装 , 现在我们的媒体也卷入了这场包装剧,奥巴马就是最新的一例 , 几乎什么开创第一和光环都套在他的头上 , 这些媒体只讲必然性不谈偶然性 , 只将优点不讲弊端 , 似乎奥巴马必然与众不同地创造历史 , 给世界人们带来和平与发展。其实 , 自奥巴马当选总统以来的 40 天尚未正式就任 , 我们已经看到奥巴马恐怕开始走下神坛了 , 奥巴马将慢慢地显示出奥巴马的本来面貌。 奥巴马一再称美国只有一个总统 , 他连 G20 国际峰会也不屑一顾,却又非同寻常地插手无条件地紧急救援美国汽车工业计划 , 这背后使人们不得不探究奥巴马和美国的汽车工业工会之间有什么利益关系 ? 无条件救援意味着无须改革美国落伍已久的美国汽车工业和维护汽车业巨头及汽车工会组织的既得利益。难道奥巴马口口声声的改变竟是让美国总统从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代言人改变为另一个既得利益代言人? 奥巴马不止一次表态,他和他的团队与林肯之州州长分赃事件无关 , 奥巴马 11 日还称,他从未与布拉戈耶维奇谈及伊州议席空缺的问题,并非常相信他的团队之中没有一人曾就这问题与布氏或其州政府商谈协议。( http://news.ifeng.com/world/3/200812/1214_2592_920546.shtml )笔者在《林肯之州州长分赃门事件使以林肯自诩的奥巴马难堪》短文中提到:谁都清楚伊利诺伊州和芝加哥是奥巴马的大本营 , 奥巴马以林肯自诩。他与伊利诺伊州州长等高官关系密切。现在尚无证据表明,现任伊利诺伊州布拉戈耶维奇州长贪污受贿与奥巴马有何关联 , 但是难以切割布拉戈耶维奇州长和奥巴马团队的关系。更何况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使得奥巴马的联邦参议员位置空缺,对布拉戈耶维奇州长索贿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遇,形成了奥巴马当选总统和布拉戈耶维奇州长索贿之间明显的利益链,对此,奥巴马将面临丑闻难题。(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0643 ) 现在已经有媒体透露《美卖官丑闻牵连范围越来越广 民权领袖之子涉案》最近,将于奥巴马政府出任幕僚长的伊曼纽尔亦卷入此案。( http://news.ifeng.com/world/3/200812/1214_2592_920546.shtml )奥巴马已经要求伊利诺伊州州长辞职,他还没有要求将出任幕僚长的伊曼纽尔辞职,即使他们辞职也严重伤害了奥巴马的所谓诚信和清廉形象。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2/12/content_10494424.htm 《奥巴马一家申请搬入白宫对面布莱尔宫遭拒》报道透露: 为方便两个宝贝女儿上学,美国准第一家庭奥巴马一家有意提前搬到华盛顿,入住白宫对面的布莱尔宫。布莱尔宫是美国总统邀请的国宾下榻的地方,也可以作为新总统正式就职搬入白宫前的临时住所。没想到,布莱尔宫严辞拒绝了准总统的申请。按照惯例, 1 月 15 日新总统正式就职前,布莱尔宫不会为新总统安排住处。白宫工作人员表示,现任总统离任前,可能还会在布莱尔宫举行重要外事活动,所以没有办法答应奥巴马一家入住的要求。白宫的拒绝让奥巴马政府过渡班子无法接受。他们坚持要求白宫应该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想办法解决奥巴马一家的需求。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 12/12/content_10494424.htm )这则报道至少说明了奥巴马一家为了为方便两个宝贝女儿上学要求违反白宫惯例的特权。如果明年 1 月 20 日后正式入主白宫不知还会有多少打破常规的改变出现。 受到质疑的还有如《华盛顿邮报》:奥巴马常青藤内阁遭非议 一文透露:奥巴马提名的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奥巴马迄今为止已经提名 35 位高级政府成员,其中有 22 人拥有常青藤联合会成员院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或英国知名大学的学位。但怀疑人士说,奥巴马对学位的偏好存在风险,例如,肯尼迪总统的几名最好、最聪明的官员便使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2/09/content_10477514.htm )再如被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为商务部长的理查森近日可能因李文和案入阁受阻。目前美籍华人发起联署呼吁奥巴马拒用理查森,称其冤枉了李文和却不承认,有失政治人物基本应有的诚信与负责。( http://news.163.com/08/1207/18/4SJ61AL60001121M.html )等 , 对于这些问题处理失当自然再度引发人们对于奥巴马执政能力和偏好的怀疑。 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苛求缺乏经验的奥巴马,问题在于我们首先不要神化奥巴马,他改变了自己,但以为他确实可以改变美国和世界人民希望改变的一切 , 那绝对是一厢情愿的。至于对华政策更是如此 , 他无法改变美中关系大趋势,但决不等于美中关系有可能出现波折,他没有像罗斯福那样的战略眼光,能否把握机遇,要看奥巴马及其内阁成员们的智慧了。 附有关报道 : ****************************8 奥巴马新政府幕僚长被疑卷入卖官案 2008 年 12 月 14 日 04:36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 : 候任白宫幕僚长伊曼纽尔   中新网 12 月 14 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综合外电报报道,候任白宫幕僚长伊曼纽尔日前被传与涉嫌卖官的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布拉戈耶维奇有联系,这是继众议员小杰克逊后另一名涉及卖官案丑闻的新政府团队成员。据报道,伊曼纽尔曾向布拉戈耶维奇提供一份获奥巴马接受的议席候选名单。即使伊曼纽尔在有关对话中没有犯法,事件也可能令奥巴马尴尬万分。   奥巴马上月当选总统不久后辞去了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一职,使该席位出缺。日前,该州爆出州长布拉戈耶维奇企图出售该席位图利的丑闻,外界随后纷纷揣测,与奥巴马关系密切的人有否涉及此案,以及奥巴马会否受此案拖累。日前,检察当局指著名民权运动领袖杰西杰克逊的儿子、奥巴马总统竞选团的高层成员小杰克逊就是案中的五号候选人;最近,将于奥巴马政府出任幕僚长的伊曼纽尔亦卷入此案。   《大公报》引述《芝加哥论坛报》的报道说,多名消息人士指伊曼纽尔曾就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席位候补人选的问题接触布拉戈耶维奇领导下的州政府。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奥巴马阵营在上月一日 ( 大选前数天 ) 开始就议席空缺的问题与伊州州政府接触。当日,伊曼纽尔致电卖官案疑犯之一、日前辞任伊州州政府幕僚长的约翰 . 哈里斯 ( 奥巴马若然当选将可能委任伊曼纽尔出任白宫幕僚长的消息,也是在该时期传出 ) ,向对方提供一个新任伊州联邦参议员可接受人选的名单,名列其中的包括奥巴马的女顾问瓦莱丽贾勒特、伊州退伍军人事务主任塔米达克沃思、伊州财务总管丹海因斯、联邦众议员简沙科夫斯基等四名民主党人。由于联邦调查局曾经对布拉戈耶维奇进行了数星期的窃听行动,他和伊曼纽尔之间的对话也可能被录音。   大选后某天,伊曼纽尔再次致电哈里斯,把同属民主党的伊州司法部长莉萨马迪根加入名单。沙科夫斯基已证实,伊曼纽尔在获委任为新政府幕僚长后不久曾告诉她,她是奥巴马属意的议席填补人选之一;她又指,奥巴马作为当选总统,参与挑选由谁接替自己出任参议员是理所当然的事。   《芝加哥论坛报》的报道并没有指伊曼纽尔试图就该议席空缺与伊州政府商谈任何协议,美联社亦已于十二日引述两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伊曼纽尔并非此案的调查对象。然而,分析家说,即使伊曼纽尔没有和布拉戈耶维奇进行任何秘密交易,也没有做过任何犯法的事,但已经足以令奥巴马大感尴尬,甚至可能迫使伊曼纽尔辞职。   自从奥巴马当选后,多次举行记者会时,伊曼纽尔都曾露面,但奥巴马在最近一次记者会上对这宗丑闻作出评论时,伊曼纽尔却不见踪影。伊曼纽尔在孩子的学校出席一场音乐会时被记者追问其对该丑闻的意见时三缄其口,不肯发表评论,更向记者恶言相向 : 你浪费我的时间,我不会对你讲一只字。   另外,奥巴马 11 日称,他从未与布拉戈耶维奇谈及伊州议席空缺的问题,并非常相信他的团队之中没有一人曾就这问题与布氏或其州政府商谈协议。奥巴马当日又承诺将于数天内解释他的新政府团队中是否有人曾与伊州政府有过关于这问题的接触。 http://news.ifeng.com/world/3/200812/1214_2592_920546.shtml **************************************** 美卖官丑闻牵连范围越来越广 民权领袖之子涉案 2008 年 12 月 12 日 14:1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12 月 12 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美联社报道称,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布拉戈耶维奇卖官位丑闻越挖越深,牵连范围也越来越广,美国黑人民权领袖杰西 . 杰克逊的儿子小杰西 . 杰克逊也被指涉案。   此案中,为填补奥巴马辞去参议员后留下的职位,布拉戈耶维奇考虑了至少六个人选,但他要求这些人以金钱或新工作来交换。案件报告显示,小杰西 . 杰克逊是其中的五号候选人。有消息称,这位候选人的一名代表说,他愿意为布拉戈耶维奇筹集 50 万美元以换取参议员议席。   周三,担任民主党众议员长达 13 年的小杰克逊在华盛顿召开记者会,承认自己是五号候选人,但他否认曾开价买官。他说 : 我从来没有主动提出或委托任何人,代表我向布拉戈耶维奇州长作出任何承诺。而且,检察官已经保证他并不是调查目标,而他也愿意配合当局的调查。   小杰克逊在布拉戈耶维奇被捕之前的一天还与其会面。他说,这是两人 4 年来的第一次会晤。 我错误地以为,整个过程是公平、公开和任人唯贤的。我错误地以为,州长是根据我和其它候选人的能力和资格来评估我们。   另外,小杰克逊与奥巴马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他的妹妹是准第一夫人米歇尔的高中同学;奥巴马竞选总统和 2004 年竞选参议员时,小杰克逊都担任其竞选团的联合主席。 http://news.ifeng.com/world/3/200812/1212_2592_919240.shtml *************************** 奥巴马一家申请搬入白宫对面布莱尔宫遭拒 2008 年 12 月 12 日 14:09:11  来源:国际在线 为方便两个宝贝女儿上学,美国准第一家庭奥巴马一家有意提前搬到华盛顿,入住白宫对面的布莱尔宫。布莱尔宫是美国总统邀请的国宾下榻的地方,也可以作为新总统正式就职搬入白宫前的临时住所。没想到,布莱尔宫严辞拒绝了准总统的申请。   准第一千金开学在即 据知情者透露,奥巴马夫妇为两个宝贝女儿在华盛顿择校可谓费尽心思,最终他们选定西德威尔友谊中学。 1 月 5 日,该学校将迎来新学期,玛丽娅和萨莎要像其他学生一样到学校报到。可是, 1 月 20 日他们一家才能正式搬进白宫。 由于时间上的矛盾,奥巴马一家商议后决定在华盛顿找一个临时住所。奥巴马的政府过渡班子一致决定向白宫对面的布莱尔宫提出申请,让奥巴马一家提前入住布莱尔宫,以方便两位准第一千金上学。 白宫拒绝奥巴马私人要求 按照惯例, 1 月 15 日新总统正式就职前,布莱尔宫不会为新总统安排住处。白宫工作人员表示,现任总统离任前,可能还会在布莱尔宫举行重要外事活动,所以没有办法答应奥巴马一家入住的要求。 白宫的拒绝让奥巴马政府过渡班子无法接受。他们坚持要求白宫应该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想办法解决奥巴马一家的需求。 为了让女儿上学方便,奥巴马现在是两手准备,如果布莱尔宫最终仍不愿提供临时住所,他必须自己选择一处住所,保证一家人在开学前入住。   关于布莱尔宫 (Blair House) 看似不起眼的布莱尔宫位于白宫对面,始建于 1824 年,原先是私人住宅。 1836 年,这所住宅被当时的美国总统杰克逊的顾问之一弗朗西斯布莱尔买下。美国联邦政府于 1942 年和 1943 年分别购买了布莱尔的住宅及其邻近的一所住宅,并将这两所住宅打通连成一体。 1948 年 11 月至 1952 年 2 月白宫维修期间,杜鲁门总统一家暂居于此。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政府又购置了邻近的两所住宅,扩建了布莱尔宫。 80 年代,美国政府又重新装修了布莱尔宫,增加了庭院。布莱尔宫目前是美国总统接外国元首和政要名人的地方。 ( 汝智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2/12/content_10494424.htm ************************************************88 《华盛顿邮报》:奥巴马常青藤内阁遭非议 2008 年 12 月 09 日 11:10:3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美国《华盛顿邮报》 12 月 7 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奥巴马组建常青藤联盟,摘要如下。 奥巴马提名的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 奥巴马迄今为止已经提名 35 位高级政府成员,其中有 22 人拥有常青藤联合会成员院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或英国知名大学的学位。 但怀疑人士说,奥巴马对学位的偏好存在风险,例如,肯尼迪总统的几名最好、最聪明的官员便使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 奥巴马的核心圈子中有很多是他在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同学,如内阁秘书卢沛宁、法律顾问卡桑德拉巴茨、花旗银行负责人迈克尔弗罗曼、华盛顿律师托马斯佩雷利等。 常青藤网络占据华盛顿引来了许多保守派的讥讽,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些保守派一直谴责学术界的左倾倾向,把他们自己当成是抵挡知识分子的普通美国人的守卫者。 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理查德爱泼斯坦担心,奥巴马的优越班子可能导致政治过于复杂化。他说:他们都是一些特别聪明的人,但如果他们能够想出聪明的办法,他们就永远不会采取最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他们都聪明得过了头。他们的学位表明他们拥有知识,而不是判断力。 所有人都同意,这些人员选择反映出了奥巴马本人的特点,表明他将继续像在做参议员时那样作出决定把尽量多的聪明人放到一个房间里,尽可能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与布什总统的风格形成了对比。布什虽然也把一些学术界人士带进了政府,但他更多依赖的是他在得克萨斯州的关系和生意圈中的人。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2/09/content_10477514.htm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5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戏说美国新总统Obama
ningxinfei 2008-11-7 22:19
我一直没关注美国总统大选,但常听身边的人说噢爸妈没看ing(麦凯恩)。昨晚在 手机 上看新闻说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于是对他产生了点兴趣。今早看《南方都市报》说美国变色了,我觉得这个标题很妙。 变色一词可以有多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变得好色了,所以美国变色可以理解为奥巴马让美国人变得好色了。那么奥巴马究竟好不好色啊? 刚刚在网上看了奥巴马的获胜后演说视频,我觉得他是个帅哥,所以他一定有很多女粉丝或异性追随者,当然能当上总统同性追随者也不少。看完了一遍视频,由于我英语水平有限,他的演说没有全听清,但有些话,还是记忆深刻,比如Yes,we can. 后来看了新浪网上的《奥巴马发表胜选演说:美国面临三大挑战(全文)》,才发觉了Obama(后来才知道奥巴马的英文名)果然是个情场高手。 证据一:会做宣传 语录:美国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 Obama可能是李宁的粉丝,所以演说一开始,就引用了李宁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 有了一切皆有可能的爱情信念,Obama不放弃一切宣传自己的机会,不放弃接触过的任何漂亮MM。见了漂亮MM常说:Yes,we can. 证据二:赤裸表白 语录:萨沙和马莉娅,我爱你们,我对你们的爱超出了你们的想象。 情场高手,一般都敢于表白,而且是在很多人面前大胆地向女孩表白,表白的话让外人听起来可能会感到肉麻,如我对你们的爱超出了你们的想象。那为什么要说你们呢?情场高手同时向两个女人表白,一般人能做到吗? 证据三:善于攻心 语录:你们已赢得了新的宠物狗,它将和我们一起前往新的白宫。 情场高手获取女孩的芳心的手段很多,如女孩子喜欢宠物狗,于是他就送,而且要带它入宫,这叫爱屋及乌。 证据四:很懂煽情 语录:虽然激情可能会褪去,但这不会割断我们感情上的联系。 和女孩子激情过后,Obama要激流勇退,选择分手,一般的恋人分手总是很伤感,但Obama呢?缠绵,浪漫!简直就是高手中的高手! 刚刚拿Obama开了个玩笑,说真的,我都被他的激情演说吸引了,看得出他是位优秀的演说家。其实,如果要评价整个演说,我觉得说他会做宣传,赤裸表白,善于攻心,很懂煽情还是合理的,这也是外国政治家竞选常用的政治手段。
个人分类: 麻辣评论|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OBAMA 胜利演说演讲稿--中英文对照[转贴]
cupjsj313 2008-11-7 21:38
转自: http://tzblog.com/user1/xiaokewuming/archives/2008/200811692739.html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如果还有人对美国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还有人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依然鲜活,还有人质疑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 by people who waited three hours and four hours, many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at this time must be different; that their voice could be that difference. 这是设在学校和教堂的投票站前排起的前所未见的长队给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个小时的选民所给出的答案,其中许多人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投票,因为他们认定这一次肯定会不一样,认为自己的声音会是这次大选有别于以往之所在。 Its the answer spoken by young and old, rich and poor, Democrat and Republican, black, white, Latino, Asian, 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 Americans who sent a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这是所有美国人民共同给出的答案--无论老少贫富,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是黑人、白人、拉美裔、亚裔、原住民,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残疾人还是健全人--我们从来不是红州和蓝州的对立阵营,我们是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整体,永远都是。 Its the answer that led those who have been told for so long by so many to be cynical, and fearful, and doubtful of what we can achieve to put their hands on the arc of history and bend it once more toward the hope of a better day. 长久以来,很多人一再受到告诫,要对我们所能取得的成绩极尽讽刺、担忧和怀疑之能事,但这个答案让这些人伸出手来把握历史,再次让它朝向美好明天的希望延伸。 Its been a long 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 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 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moment, 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 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今晚,由于我们在今天、在这场大选中、在这个具有决定性的时刻所做的,美国已经迎来了变革。 I just received a very gracious call from Senator McCain. He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he loves. He has endured sacrifices for America that 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and we are better off for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less leader. I congratulate him and Governor Palin for all they have achieved, and I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them to renew this nations promise in the months ahead. 我刚刚接到了麦凯恩参议员极具风度的致电。他在这场大选中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奋斗,而他为自己所深爱的这个国家奋斗的时间更长、过程更艰辛。他为美国做出了我们大多数人难以想像的牺牲,我们的生活也因这位勇敢无私的领袖所做出的贡献而变得更美好。我向他和佩林州长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我也期待着与他们一起在未来的岁月中为复兴这个国家的希望而共同努力。 I want to thank my partner in this journey, a man who campaigned from his heart and spoke for the men and women he grew up with on the streets of Scranton and rode with on that train home to Delaware, the Vice President-elect of the United States, Joe Biden. 我要感谢我在这次旅程中的伙伴--已当选美国副总统的拜登。他全心参与竞选活动,为普通民众代言,他们是他在斯克兰顿从小到大的伙伴,也是在他回特拉华的火车上遇到的男男女女。 I would not be standing here tonight without the unyielding support of my best friend for the last sixteen years, the rock of our family and the love of my life, our nations next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 Sasha and Malia, I love you both so much, and you have earned the new puppy thats coming with us to the White House. And while shes no longer with us, I know my grandmother is watching, along with the family that made me who I am. I miss them tonight, and know that my debt to them is beyond measure. 如果没有一个人的坚决支持,我今晚就不会站在这里,她是我过去 16 年来最好的朋友、是我们一家人的中坚和我一生的挚爱,更是我们国家的下一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 (Michelle Obama) ,萨莎 (Sasha) 和玛丽亚 (Malia) ,我太爱你们两个了,你们已经得到了一条新的小狗,它将与我们一起入驻白宫。虽然我的外祖母已经不在了,但我知道她与我的亲人肯定都在看着我,因为他们,我才能拥有今天的成就。今晚,我想念他们,我知道自己欠他们的无可计量。 To my campaign manager David Plouffe, my chief strategist David Axelrod, and the best campaign team ever assembled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s you made this happen, and I am forever grateful for what youve sacrificed to get it done. 我的竞选经理大卫.普劳夫 (David Plouffe) 、首席策略师大卫.艾克斯罗德 (David Axelrod) 以及政治史上最好的竞选团队--是你们成就了今天,我永远感激你们为实现今天的成就所做出的牺牲。 But above all, I will never forget who this victory truly belongs to it belongs to you. 但最重要的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场胜利真正的归属--它属于你们。 I was never the likeliest candidate for this office. We didnt start with much money or many endorsements. 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 in the halls of Washington it began in the backyards of Des Moines and the living rooms of Concord and the front porches of Charleston. 我从来不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人。一开始,我们没有太多资金,也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我们的竞选活动并非诞生于华盛顿的高门华第之内,而是始于得梅因、康科德、查尔斯顿这些地方的普通民众家中。 It was built by working men and women who dug into what little savings they had to give five dollars and ten dollars and twenty dollars to this cause. It grew strength from the young people who rejected the myth of their generations apathy; who left their home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jobs that offered little pay and less sleep; from the not-so-young people who braved the bitter cold and scorching heat to knock on the doors of perfect strangers; from the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 volunteered, and organized, and proved that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later,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has not perished from this Earth. This is your victory. 我们的竞选活动能有今天的规模,是因为辛勤工作的人们从自己的微薄积蓄中拿出钱来,捐出一笔又一笔 5 美元、 10 美元、 20 美元。而竞选活动的声势越来越大则是源自那些年轻人,他们拒绝接受认为他们这代人冷漠的荒诞说法;他们离开家、离开亲人,从事报酬微薄、极其辛苦的工作;同时也源自那些已经不算年轻的人们,他们冒着严寒酷暑,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进行竞选宣传;更源自数百万的美国民众,他们自动自发地组织起来,证明了在两百多年以后,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并未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你们的胜利。 I know you didnt do this just to win an election and I know you didnt do it for me. You did it because you understand the enormity of the task that lies ahead. For even as we celebrate tonight, we know the challenges that tomorrow will bring are the greatest of our lifetime two wars, a planet in peril, the worst financial crisis in a century. Even as we stand here tonight, we know there are brave Americans waking up in the deserts of Iraq and the mountains of Afghanistan to risk their lives for us. There are mothers and fathers who will lie awake after their children fall asleep and wonder how theyll make the mortgage, or pay their doctors bills, or save enough for college. There is new energy to harness and new jobs to be created; new schools to build and threats to meet and alliances to repair. 我知道你们的所做所为并不只是为了赢得大选,我也知道你们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我。你们这样做是因为你们明白摆在面前的任务有多艰巨。因为即便我们今晚欢呼庆祝,我们也知道明天将面临我们一生之中最为艰巨的挑战--两场战争、一个面临危险的星球,还有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今晚站在此地,我们知道伊拉克的沙漠里和阿富汗的群山中还有勇敢的美国士兵醒来,甘冒生命危险保护着我们。会有在孩子熟睡后仍难以入眠的父母,担心如何偿还按揭月供、付医药费或是存够钱送孩子上大学。我们亟待开发新能源、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我们需要修建新学校,还要应对众多威胁、修复与许多国家的关系。 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 Our climb will be steep. We may not get there in one year or even one term, but America I ha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than I am tonight that we will get there. I promise you 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here. 前方的道路会十分漫长艰辛。我们可能无法在一年甚至一届任期之内实现上述目标,但我从未像今晚这样满怀希望,相信我们会实现。我向你们承诺--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将会达成目标。 There will be setbacks and false starts. There are many who wont agree with every decision or policy I make as President, and we know that government cant solve every problem. But I will always be honest with you abou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I will listen to you, especially when we disagree. And above all, I will ask you join in the work of remaking this nation the only way its been done in America for two-hundred and twenty-one years block by block, brick by brick, calloused hand by calloused hand. 我们会遭遇挫折和不成功的开端。对于我作为总统所做的每项决定和政策,会有许多人持有异议,我们也知道政府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会向你们坦陈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我会聆听你们的意见,尤其是在我们意见相左之时。最重要的是,我会请求你们参与重建这个国家,以美国 221 年来从未改变的唯一方式--一砖一瓦、胼手胝足。 What began twenty-one months ago in the depths of winter must not end on this autumn night. This victory alone is not the change we seek it is only the chance for us to make that change. And that cannot happen if we go back to the way things were. It cannot happen without you. 21 个月前那个寒冬所开始的一切不应该在今天这个秋夜结束。今天的选举胜利并不是我们所寻求的改变--这只是我们进行改变的机会。而且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旧有方式行事,我们所寻求的改变不可能出现。没有你们,也不可能有这种改变。 So let us summon a new spirit of patriotism; of service and responsibility where each of us resolves to pitch in and work harder and look after not only ourselves, but each other. Let us remember that if this financial crisis taught us anything, its that we cannot have a thriving Wall Street while Main Street suffers in this country, we rise or fall as one nation; as one people. 因此,让我们发扬新的爱国精神,树立新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让我们每个人下定决心全情投入、更加努力地工作,并彼此关爱。让我们铭记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我们不可能在金融以外的领域备受煎熬的同时拥有繁荣兴旺的华尔街--在这个国家,我们患难与共。 Let us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fall back on the same partisanship and pettiness and immaturity that has poisoned our politics for so long. Let us remember that it was a man from this state who first carried the banner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to the White House a party founded on the values of self-reliance, individual liberty, and national unity. Those are values we all share, and while the Democratic Party has won a great victory tonight, we do so with a measure of humility and determination to heal the divides that have held back our progress. As Lincoln said to a nation far more divided than ours, We are not enemies, but friendsthough passion may have strained it must not break our bonds of affection. And to those Americans whose support I have yet to earn I may not have won your vote, but I hear your voices, I need your help, and I will be your President too. 让我们抵制重走老路的诱惑,避免重新回到令美国政治长期深受毒害的党派纷争和由此引发的遗憾和不成熟表现。让我们牢记,正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男子首次将共和党的大旗扛到了白宫。共和党是建立在自强自立、个人自由以及全民团结的价值观上,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都珍视的价值。虽然民主党今天晚上赢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我们是以谦卑的态度和弥合阻碍我们进步的分歧的决心赢得这场胜利的。林肯在向远比我们眼下分歧更大的国家发表讲话时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虽然激情可能褪去,但是这不会割断我们感情上的联系。对于那些现在并不支持我的美国人,我想说,或许我没有赢得你们的选票,但是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而且我也将是你们的总统。 And to all those watching tonight from beyond our shores, from parliaments and palaces to those who are huddled around radios in the forgotten corners of our world our stories are singular, but our destiny is shared, and a new dawn of American leadership is at hand. To those who would tear this world down we will defeat you. To those who seek peace and security we support you. And to all those who have wondered if Americas beacon still burns as bright tonight we proved once more that the true strength of our nation comes not from our the might of our arms or the scale of our wealth, but from the enduring power of our ideals: democracy, liberty, opportunity, and unyielding hope. 那些彻夜关注美国大选的海外人士,从国会到皇宫,以及在这个世界被遗忘的角落里挤在收音机旁的人们,我们的经历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我们的命运是相通的,新的美国领袖诞生了。那些想要颠覆这个世界的人们,我们必将击败你们。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们,我们支持你们。那些所有怀疑美国能否继续照亮世界发展前景的人们,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For that is the true genius of America that America can change. Our union can be perfected. And what we have already achieved gives us hope for what we can and must achieve tomorrow. 这才是美国真正的精华--美国能够改变。我们的联邦会日臻完善。我们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将来能够取得的以及必须取得的成就增添了希望。 This election had many firsts and many stories that will be told for generations. But one thats on my mind tonight is about a woman who cast her ballot in Atlanta. Shes a lot like the millions of others who stood in line to make their voice heard in this election except for one thing Ann Nixon Cooper is 106 years old. 这次大选创造了多项第一,也诞生了很多将世代流传的故事。但是今天晚上令我难忘的却是在亚特兰大投票的一名妇女:安.尼克松.库波尔 (Ann Nixon Cooper) 。她和其他数百万排队等待投票的选民没有什么差别,除了一点:她已是 106 岁的高龄。 She was born just a generation past slavery; a time when there were no cars on the road or planes in the sky; when someone like her couldnt vote for two reasons because she was a woman and because of the colour of her skin. 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也没有飞机;当时像她这样的人由于两个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是女性,另一个原因是她的肤色。 And tonight, I think about all that shes seen throughout her century in America the heartache and the hope; the struggle and the progress; the times we were told that we cant, and the people who pressed on with that American creed: Yes we can. 今天晚上,我想到了她在美国过去一百年间所经历的种种:心痛和希望;挣扎和进步;那些我们被告知我们办不到的世代,以及那些坚信美国信条──是的,我们能做到──的人们。 At a time when womens voices were silenced and their hopes dismissed, she lived to see them stand up and speak out and reach for the ballot. Yes we can. 曾几何时,妇女没有发言权,她们的希望化作泡影,但是安?尼克松?库波尔活了下来,看到妇女们站了起来,看到她们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到她们去参加大选投票。是的,我们能做到。 When there was despair in the dust bowl and depression across the land, she saw a nation conquer fear itself with a New Deal, new jobs and a new sense of common purpose. Yes we can. 当 30 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是的,我们能做到。 When the bombs fell on our harbour and tyranny threatened the world, she was there to witness a generation rise to greatness and a democracy was saved. Yes we can. 当炸弹袭击了我们的海港、独裁专制威胁到全世界,她见证了美国一代人的伟大崛起,见证了一个民主国家被拯救。是的,我们能做到。 She was there for the buses in Montgomery, the hoses in Birmingham, a bridge in Selma, and a preacher from Atlanta who told a peopl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Yes we can. 她看到蒙哥马利通了公共汽车、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尔马建了桥,一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告诉人们:我们能成功。是的,我们能做到。 A man touched down on the moon, a wall came down in Berlin, a world was connected by our own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And this year, in this election, she touched her finger to a screen, and cast her vote, because after 106 years in America, through the best of times and the darkest of hours, she knows how America can change. Yes we can. 人类登上月球、柏林墙倒下,世界因我们的科学和想像被连接在一起。今年,就在这次选举中,她用手指触碰屏幕投下自己的选票,因为在美国生活了 106 年之后,经历了最好的时光和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她知道美国如何能够发生变革。是的,我们能做到。 America, we have come so far. We have seen so much. But there is so much more to do. So tonight, let us ask ourselves if our children should live to see the next century; if my daughters should be so lucky to live as long as Ann Nixon Cooper, 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 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 美国,我们已经走过漫漫长路。我们已经历了很多。但是我们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今夜,让我们自问--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活到下个世纪;如果我们的女儿有幸活得和安一样长,他们将会看到怎样的改变?我们将会取得怎样的进步? This is our chance to answer that call. This is our moment. This is our time to put our people back to work and open doors of opportunity for our kids; to restore prosperity and promote the cause of peace; to reclaim the American Dream and reaffirm that fundamental truth that out of many, we are one; that while we breathe, we hope, and where we are met with cynicism, and doubt, and those who tell us that we cant, we will respond with that timeless creed that sums up the spirit of a people: 现在是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这是我们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重新就业,为我们的后代敞开机会的大门;恢复繁荣发展,推进和平事业;让美国梦重新焕发光芒,再次证明这样一个基本的真理:我们是一家人;一息尚存,我们就有希望;当我们遇到嘲讽和怀疑,当有人说我们办不到的时候,我们要以这个永恒的信条来回应他们: Yes We Can. Thank you, God bless you, and may 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是的,我们能做到。感谢你们。上帝保佑你们。愿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演讲视频观看地址: http://v.blog.sohu.com/u/vw/1867630 奥巴马个人资料 全名: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 党派:民主党 公职: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2004年首次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 职业背景:1993-2004,Miner Barnhill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生日:1961年8月4日 出生地:夏威夷檀香山 居住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教育背景: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婚姻状况: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 宗教信仰:联合基督教会 竞选主页:www.barackobama.com (截止2007年第三季度)募集竞选经费:8026万美元;已开销:4417万美元 著作:《希望无畏:开垦美国梦的思考》(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 ; 《父亲留下来的梦想:种族与传统的故事》(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
个人分类: 新闻|6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举制度让能人成功——奥巴马成功感言
newniu 2008-11-5 13:40
选举让一个普通人做直升机,直接成为最高领袖,这就是美国选举的惊人之处。似乎挺惊人的,不过在中国有更惊人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美国选举就是另一个中国科举制度。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科举制度抱有一种不好的看法 。 不过他却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的公开而公平的官吏选拔制度。许多人批评他的坏处,但我们应该想想科举为什么延续了1300年?根源在于相对公平。 欧洲的中世纪,也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但那里实行的是世袭制:贵族总是贵族,平民总是平民;下层人没有任何合法途径进入社会上层。在中国科举之前也是如此,贵族总是贵族,名门就是名门。 我们可以举出成千上万的例子来批评选举制度和科举制度;也可以举出更多例子来证明世袭制的好处。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希望选举更好一些。 科举制度与现在的公务员制度其实是类似的,他们都是建立在一套相对公平的机制之上。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
个人分类: 三句不离本行|3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珍贵照片:奥巴马从孩子到美国总统候选人成长历程(图)
sxzx 2008-11-5 00:26
珍贵照片:奥巴马从孩子到美国总统候选人成长历程(图) 作者:三峡在线 大家都知道,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日。美国总统大选今天已经开始投票。三峡在线看到新华网的如下报道: 美国东部时间4日零时(北京时间4日13时)左右,新罕布什尔州两个小镇迪克斯维尔山口和哈特的选民率先开始投票,标志着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正式开始。 新华社记者在迪克斯维尔山口镇的投票现场看到,有19名选民到现场投票,未到场的2人此前已通过邮寄方式提前投票。主持投票的官员托马斯当场公布了计票结果。结果显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以15票对6票在此地战胜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前来投票的选民和组织投票的一些官员高呼奥巴马的名字,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小镇的投票活动吸引了不少媒体记者前来采访。 托马斯随后对新华社记者说,奥巴马在一直由共和党占上风的地方大幅领先麦凯恩,实在令人意外,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意料之中。目前经济形势很不好,人心思变,大家希望奥巴马能给国家带来变化。还有一位选民告诉记者,这个结果是一个风向标,表明奥巴马获胜已是大势所趋。 11月3日晚,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马纳萨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中)参加竞选集会。当晚,奥巴马在马纳萨斯举行总统大选前的最后一场竞选活动,为他长达1年多的竞选划上句号。新华社记者侯俊摄 11月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在竞选活动中发表讲话。当天距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日只剩一天,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均马不停蹄地做最后的竞选拉票活动。新华社/法新 就如同上面提到的主持投票的官员托马斯所说的那样:奥巴马在一直由共和党占上风的地方大幅领先麦凯恩,实在令人意外,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意料之中。目前经济形势很不好,人心思变,大家希望奥巴马能给国家带来变化。或许如那位选民所讲的那样:这个结果是一个风向标,表明奥巴马获胜已是大势所趋。 三峡在线觉得,对于奥巴马来说,一位黑人极有可能在这一天创造历史:他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众所周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所以,对于最后结果,我们或许还有一个漫长的等待。三峡在线觉得,但对于奥巴马来说,无论最后是否获胜,他能够从一名黑人小孩成长到今天的总统候选人,可以说已经创造了奇迹。在此,我们祝福并期待他能够获胜 下面这样一组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奥巴马从孩子到美国总统候选人成长历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这估计应该奥巴马最小的一张幼年照了 奥巴马的小自行车 站得高,看得远!看来他从小就明白呀! 在海边张开双臂 这个漂亮女人应该是他的妈妈吧? 从小就喜欢棒球? 跟爷爷奶奶在一起 父子俩 奥巴马与继父、妈妈和妹妹 与爷爷斯坦利在一起 奥巴马在夏威夷上初中时与同学们合影 奥巴马当年曾经是校篮球队成员 在老家 奥巴马在哥伦比亚大学上学时与佬佬、佬爷合影 任《哈佛法律评论》董事长时的奥巴马,人太多了!三峡在线觉得最中间的那个应该就是他吧? 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书 任伊利诺斯州议员时,奥巴马深入群众中去。 难得一见的婚纱照 奥巴马与妈妈在一起 童心未泯!奥巴马陪女儿萨莎玩碰碰车。 奥巴马与女儿 浪漫时刻!拥吻妻子。 幸福的一家人 2008年11月3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奥巴马提到外祖母时潸然泪下。奥巴马现年86岁的外祖母邓纳姆因癌症医治无效,于2日在夏威夷去世。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3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