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移动互联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反客为主——移动互联网新想法
热度 1 lxj6309 2014-1-1 13:07
祝各位网友博友元旦愉快! 反客为主——移动互联网新想法 刘新建 最近看到一项新技术,把一个小小的像 U盘一样的微型路由器插在电脑的USB口上,手机就可以上网,使用与电脑网一样的账号。于是想到:事情可以反过来,在手机上装配一个或外接一个微型路由器,就可以使用手机的账号在电脑上上网。现在一般固网和手机要分别付费,如果实现二者互联互通,那么只要对一个账号付费,就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并节约费用。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2697 次阅读|3 个评论
移动互联网上的一场混战
heitiedan2012 2013-12-30 00:07
这几年,京城网络技术服务商又开始进入一场新的混战,即所谓移动互联网上的混战。 2008 年前后,由工信部下属电信研究院再下属的信息名址服务管理中心开通了一个 12114 短信平台,如果你是从事某个行业的企业家,那么在这个 12114 平台于注册的名址注册商(这两个注册不是一回事。第一个注册是指某个公司在 12114 平台上注册为该平台认可的公司,第二个注册意思是这个公司就是专门做名址注册业务的),就四处拉客户,力邀他们在 12114 这个平台上注册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名址。比如,我是做服装生意的,如果我在这个平台上注册了“服装”这个名址关键词,那么其他企业就不再能在这个平台上注册同一个名称,但是别人可以注册“中国服装”、“女式服装”等名址。但是注册的费用就不一样了。 如果只是注册两个字的如“服装”这样的名址,那么这个注册费用就是五万元,注册时长为十年。如果只注册五年的时长,那么费用就是二万五千元。但第二种如“女式服装”这样的名址,注册时长如果是五年,那么费用就是一万八千元,注册时长如为十年,费用就是三万六千元。但是注册之后,还需要有后续工作,为你注册的名址要添加你的公司简介、主要产品、联系方式等。客户查询的方法是:用短信写下你要查询的关键词然后发到 12114 ,很快, 12114 就会回你一个短信,告知你查的这个词与之有关的信息。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查询中,绝大多数名址下都没有任何内容,是空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注册商告诉客户,你的这个关键词是可以卖的。你只花几万元注册了这个名址,但是如果别人要想买你的这个名址,那么要花费的就不是几万元了,至少是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很多抢注名址者的心理就是待价而沽。 有些已经在这个平台上注册的人,发现这里也有问题。因为现在没什么人知道 12114 这个短信平台,他怎么能用上这个平台来查询我的信息?如果让别人都知道我在 12114 这个平台上注册了一个关键字的名址,我还得花费多大的成本。我是需要做广告吗?我是需要四处通知相关的客户及商户吗?对此,人们疑问很多。 注册商拉客户的一个主要说词,就是说他们是工信部委托的。用政府部门的名义来证明他们业务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但是一细查,这不过是工信部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电信研究生院来做的,而具体业务又是由这个事业单位下属的信息名址服务管理中心来操作的。这个管理中心能代表工信部吗?电信研究院能代表工信部吗?这都是疑问。如果网络技术服务商出了问题,工信部要不要负责?也许工信部会推托说,这不是我这个政府部门做的,是下面的事业单位自己做的。但是人家打着你工信部的旗号,你怎么能推托得掉? 有一次,一个客户在这个网络技术服务商的公司,说起打算注册某个名址,但需要等两天。没过多会儿,一个公司业务员声称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也要打算注册同一个名址,还跟别人商量是不是要为这个客户保留这个名址。客户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里有诈,但也没有说破,可见其中之无耻。 还有一种网络技术服务,就是到处拉人给人做手机 APP 。这个东西也是很深奥的。网络技术服务商告诉客户,只要你做了这个 APP ,别人就可以下载到他的手机上,然后就可以查看实时更新的商业信息。说得都挺好听,但是也经不起细琢磨。人家怎么知道我有这个 APP ?人家怎么才能查到我的这个 APP ?这样会有多少人愿意下载我的这个 APP ?这比上网浏览要费事很多,谁愿意这么麻烦?而且做这样一个 APP ,费用不菲,到底是不是物有所值? 再有一种网络技术服务就是开发网络浏览器,他们会帮你在你的手机上安装这种浏览器,并且告诉你说再送你一个 APP 。但费用也是不菲的,他们说,只要你出一定的费用,可以保证你在一年内或几年内,手机用户在查询你的信息时,可以把你的信息长期置顶。但是他们现在也要改变了,通过竞拍,来看谁出的钱多,就把谁的信息置顶。但据说手机用户点击一次你的信息,就要你出五角钱。如果你出了五十万元,那也经不起那么多手机用户点击你的信息。所以非财大气粗者,不能承担如此高的费用。 之所以称之为混战,是因为网络技术服务商们在推销拉客户的时候,都是说得天花乱坠,比大忽悠还要大忽悠。一些企业家没见过这个阵势,也不太懂网络的相关技术,让人家三绕两绕就给绕进去了,糊里糊涂地掏了钱,然后又后悔不迭。 现在的问题是,出了这么多情况,到底该由谁负责?是工信部负责,还是电信研究院负责?如果都没人负责,是不是该报警了?
2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信营销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老师移动互联网微营销案例点评:赞营销
jackliupku 2013-12-26 12:47
微信营销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老师移动互联网微营销案例点评:赞营销需诚信 随着微信营销的快速发展,微信赞营销也开始大行其道,成为企业微信营销突破转发限制,进行爆发式营销的一个强大工具。但是,企业在采用赞营销时需要牢记诚信是品牌经营的第一准则。如果失去诚信,最终企业将会被消费者抛弃,这甚至比不做任何微信营销还要更加糟糕。同时,还会影响到微信整个平台的公信力,为微信的良好发展抹黑。当然,如果是因为微信营销活动准备不足或忽略了相关活动细则,则需要通过不断的事后总结来优化提升后续活动的组织把控能力。综评,微信赞营销一定要把好诚信关。 据报道,微信赞营销欺骗消费者引发不满:“商家太过分了,做不起活动就不要做,凭什么提前结束兑换时间。”24日,市民刘女士向媒体反映,最近微信里有不少商家进行点赞换礼品活动,可是待大家都按照最初的游戏规则完成后,商家却“反悔”了,这令不少参与者很恼火。 半夜呼友点“赞” 商家却不给兑奖:刘女士说,16日下午,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某商家正在做活动,只要分享活动链接,并凑齐50个赞就可以兑换一张价值136元的点心券。为了能换到奖品,刘女士从那天下午不停的呼朋唤友点赞,甚至还一一发信息给好友,直到次日凌晨1时23分,她才完成了数额。可是,令刘女士郁闷的是,当好不容易凑齐了50个赞,并将微信号和会员卡号及点赞的截图发给商家时,却迟迟收不到兑奖信息。之后,商家发了一条公告,称活动已经结束。“在活动公告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活动时间,只说凑齐50个赞就行,这样的商家太没诚信了。”刘女士说,在她的朋友圈里也有不少满足条件的朋友也都没能兑换到奖品。市民陈女士和刘女士有着同样的遭遇,市区闽东路某商家称,只要在12月16日至20日得到好友点赞30个,就可以在12月20日至29日到门店兑换一份价值60元的礼品,还备注称是限量赠送、送完即止。可是当陈女士在12月20日上午10点来到商家门店时,商家却称“已经兑换完了”,当继续追问商家时,商家表示“兑换名额是上午三个,中午四个,晚上三个。”最后,陈女士只能悻悻而归,“当初活动公告里根本就没有这个兑奖规定,如果有的话我们才不会参与的,真是浪费我们精力。”据陈女士介绍,此前她至少参加了8个点赞活动,但只有3次活动领到公告上的奖品。 消委会说接过类似投诉,没有法律依据难调解:在公交站、十字路口随机采访到一些市民,其中一部分年纪较大的市民表示,根本不知道商家有点赞营销,一些比较年轻的市民表示,自己曾经有参加,这类人群尤以女性居多。“我的女伴都在玩这个,大家建了一个微信群,只要有活动就一起分享互赞,50个赞只要一个下午就能凑齐,不只是为了奖品,也觉得挺好玩的,还能联络感情。”一位身穿黄色棉衣头戴白色毛线帽子的女士说。对于不少人被商家“忽悠”一事,这位女士表现很淡定,“本来就是我们想占人家便宜,人家不兑现那我们就不再参与,以后也不到那儿消费就好了。” 最后回到刘杰克老师对商家的忠告:微信赞营销虽好但切记诚信!(相关介绍:刘杰克,著名实战市场营销专家、网络营销专家、电子商务专家、品牌营销策划专家;企业品牌与网络营销策划顾问;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总裁班品牌与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特聘教授;著名市场营销讲师与网络营销讲师;《网络营销》、《品牌营销策划》等系列原创市场营销培训课程资深培训师;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刘杰克品牌与网络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衡济堂集团独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资及民营企业任战略总监、营销总监及总裁;著有代表作《营销力》等。电话:010-51290609,刘杰克官网: http://www.liujieke.com/,电子邮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号:jackliupku)
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盘点2013年GIS前沿的九大故事
blsm 2013-12-25 14:01
抛开国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迅)三巨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硝烟四起的局面,也闭口不谈高百大战的纷纷扰扰,放眼全球,2013年,GIS行业依旧是风风火火,充满了戏剧性。临近年关,国外媒体《Direction Magazine》总结了GIS行业前沿的九个故事,分享给热爱GIS的人们。没错,就是九个!   1. 美国仅有一家商业卫星影像供应商   如果你还记得从前……总共有三家商业影像供应商:Space Imaging、DigitalGlobe以及Orbimage。故事是这样的,Orbimage公司收购了Space Imaging,由此更名为GeoEye。接下来,DigitalGlobe并购了GeoEye,变身为一家DigitalGlobe公司。   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并购?最新的变更,实际是在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James Clapper推波助澜下完成的。在此人发表的言论中,曾暗示美国政府只有能力支撑一家商业卫星影像公司。在极具诱惑力的政府资金吸引之下,三家公司都纷纷将重心从收益颇丰的私营领域转移开。随着政府需求份额的增加,三家公司最终发现,这种“神奇的应用”竟没能从政府之外的领域赚到高额收益。   于是乎,只剩下这一家公司了。如果说,DigitalGlobe近期的一些数据能说明些什么,那就是DigitalGlobe将继续寻求收支平衡,构建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更快找到一些新方式,以提供更及时更高清的数据。   2. 下一代遥感   正当DigitalGlobe将GeoEye拥入怀中,想必它回首之际,也看到了在遥感领域的一群新势力。这些小公司带着余温尚存的风险投资,以更小型更廉价的卫星,以及全新的,或者说是未经市场检验的商业模式,试图重新定义商业遥感领域。   在这些新势力中,有以下几大代表:   Planet Labs——该公司已经发射了四颗演示卫星,它的卫星群预计将于2014年初升空,旨在打造快速重复的高分辨率影像。   UrtheCast——这家公司成立刚满三年,仅有二十二名员工,却募集到巨额的天使资金。它在国际空间站上设有传感器,并计划无偿或者按照合约提供影像和静态图片。   Skybox Imaging——2009年,几位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怀揣着要组建一家小型卫星公司的商业计划,成立了Skybox Imaging,如今它已拥有了它的第一颗在轨卫星。影像和静态图将是其长期发展计划。近日,它的首批静态图像已被传回。   在与全球卫星图像供应商、航拍影像供应商的角逐中,这些公司无一透露过他们着手计划的细节。但敬请期待,这批新兴势力,明年势必会将遥感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3. 无人机系统的前景   在其它国家,无人机大都进行着重要的测绘和救生工作。而在美国,情形却大大不同。人们都在满心期待着,针对无人机如何安全及合法使用,联邦航空管理局会出台一系列具体方案。虽然方案尚未出炉,但无法阻挡人们对其广泛关注,无论是在专门的无人机活动中,还是在各大GIS和测绘会议上,无人机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013年,隐私和安全问题引得人们争执不休。一旦无人机演变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如亚马逊等机构曾明确表态的那样——他们迟早会大规模推行无人机,这些安全问题将愈发重要。毕竟,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使用,功过参半,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人们期待着无人机的推广,此时,商机应运而生,在哪里? 据悉,社会上已涌现出诸如“无人机大学”这样的民办机构,专门来培养那些想要设计或是操控无人机的人。这年头,谁都想成为无人机领域的第一批掘金者,究竟有何门槛? 其实,一张能用的信用卡就够了。   4. 苹果地图的回马枪——“够好了”   去年,苹果发布自家的苹果地图,堪称一步烂棋,饱受诟病。但就像苹果的其它“错误”,众人期盼着,它终究会拨乱反正。记得“电话门”吗?还记得当年人们如何取笑“iPad”这个名字吗?最终,苹果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堵住所有人的嘴。为什么? 也许是因为,人类生性懒惰,并喜欢有闪光点的东西。因此,当苹果将自家的地图作为苹果产品的标配进行推广时,人们就逐步接受了,开始使用它。   还记得当年,谷歌替换掉它在美国的商业数据供应商(Tele Atlas),进而使用自家的数据吗?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怨声载道,甚至有人会选择使用OpenStreetMap或者MapQuest来查路线。但后来,谷歌地图逐渐成熟起来,变得“够好了”,又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再大的错误,也总是有时间让人们去淡忘,除非人们生性不再懒惰,也不再喜欢有闪光点的东西了。   5. MapBox and CartoDB:在线地图的新拍档   就像遥感领域会有新势力的崛起,在线制图领域也不例外。2013年,无论是在博客,媒体网站,甚至在政府官网上,MapBox 与CartoDB 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这些方案,如何与其它在线制图方案予以区分?笔者以不甚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其中的缘由:   ·现代API   ·美观的制图数据   ·免费增值模式   ·快速启动   ·大量使用开源软件、开放数据和源代码   ·有限使用“GIS”术语   不用说,今年这两家公司都是大赢家,如果你是一名学生或是一位专业人士,想提高自身技能,笔者建议花些时间研究一下这两种主平台。   6. 看地图讲故事   专题地图可以讲述故事,甚至这些故事无需开头、过程或者结局。在过去几年中,Esri将“故事地图”这个词普及开来,实现了线性叙事与更传统的同步视图结合的方式。在2013年,Esri及时地奉上了许多故事地图,甚至还举办过一届故事地图大赛,以便向世人展示,即使是一名初来乍到的新手,也能轻松打造一张地图。   这种技术可不仅仅是将图像(或者影像)放到地图上,其内涵更为广泛,这种故事的前景已远远超越一个公司的业务范畴。早在Esri的故事地图问世前,一家名为MapStory的公司就已横空出世了,这便是言之凿凿的证据。今年,Pinterest增加了一个地图功能,Flickr网站也发布了Findery——一种连接地点与故事的工具。这种交流方式已融入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2013年无疑是一个故事地图之年。   7. 现状   开源——开源GIS的发展与使用,继续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在该领域,最大的非技术性新闻是哪个? 当然非OpenGeo莫属。OpenGeo被分离出来,成为一家更名为Boundless的独立公司。   位置服务——2013年,几乎每一周都有新的LBS应用发布,而“地理围栏”这个词有很高的曝光率。但位置服务市场的总体环境还相对平静。在空间领域,爆炸新闻又是什么?自然是Esri在收购Geoloqi后,时隔一年,发布了GeoTrigger服务的测试版。   云计算——在当今的科技时代,GIS技术给云计算降温了。如今,人们已经客观地将“云”归为“计算”,而“大数据”也在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时下,二者正逐步联合起来。在GIS行业,一些陌生的面孔,诸如Actuate (一家分析软件的供应商,同时又是位置技术的战略合作伙伴)、Cloudera (企业数据管理)以及MongoDB (开源信息数据库管理工具)正在努力开启着二者合作的大门。   增强现实——除了在谷歌眼镜上的实验性突破,以及东京Aquarium公司付出的巨大努力之外,增强现实在2013年似乎停滞不前。   8. 美国政府的停工歇业   今年10月,美国政府关闭了17天,让人忧心忡忡。有些GIS用户不能正常登陆他们常用的数据网站。但最大的影响,却好像与原本在秋季举办的活动事项相关。由于政府停摆,两个活动不得不延期,分别是美国地理信息情报基金会(USGIF)举办的GEOINT研讨会以及由MAPPS举办的新一届地理信息及工程国际会议。   不知,这样的停摆事件,能否有助于行业之外的人意识到政府地理信息与服务的重要性? 还是借此时机,暗示即便没有这些信息和服务,人们照样安然无恙。也许,明年再出现这样的事情,该话题估计再次会被人们提起。   9. 全年最酷之事   2013年,最酷之事,莫过于GeoJSON可以自动呈现在GitHub网站上(用的是Mapbox的技术)。   正当GIS技术人员为之欢呼雀跃之际,GIS的用户们和经理们也都应该兴奋起来。为什么? 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你在GeoJSON (或者任何JSON) 中嵌入一些数据,并将其置于GitHub上, 一张地图就诞生了。简言之,不用“拖放”,就能制作一份地图,而且是一份现成的地图,岂不美哉?! ------------------------------- 本文转自3sNews.Net,原文题目:不容错过——2013年GIS前沿的九大故事(原文链接 http://news.3snews.net/2013/1224/28459.html )
个人分类: 科苑星空|3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移动互联网模式为什么不是P2P而是云?
libing 2013-10-16 22:24
做数据处理时深感资源不足,这是学术圈的共识,因此有人提出,实验资源(计算资源)通过网络互联实现共享。从计算的角度来讲,同当年网格计算的思路非常相似;从内容共享的角度来看,同P2P的内容分享非常相似,如迅雷等。 由此想到当年的P2P和网格为什么现在很少被提及,而云成为了主流。这里暂且不谈学术领域这个较窄的圈子,而是从更高的层面探讨下,移动互联网时代P2P和网格技术的没落,云计算模式兴起的原因。 分析:从网格计算和P2P模式的发展来看,这种资源共享的模式不适合移动互联网,个人觉得原因如下: 1、人类的本性,希望多获取,不想多付出:没有好的计费模式,以及各个机构对内容保密的担忧,以及内容提供商对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 2、台式电脑逐渐被手机和pad取代,手机和pad闲置的是时间,但是并不闲置计算资源; 这个多说一点:大家也许每天只玩两个小时的手机或者平板,好似闲置率很高,但是,因为这些设备的电源限制,谁也不希望将空闲资源分享出去;同时,只要大家真的使用这些设备,玩游戏、上网,都是觉得计算和网络资源不足,还哪里觉得闲置呢! 3、计算和内容被一起封装成了APP,单独的计算资源和内容很难共享; 4、P2P模式和网格模式中,计算资源的分配,算法的并行实现,资源的动态管理,都是很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从业界的角度而言“大道至简”,哪个公司希望自己的系统如此的复杂,不知道运维费用将有多高? 而云计算的普及有其源动力: 1、后台的计算资源由云服务商提供,数据中心处于可控状态,采用简单的MapReduce计算模型,同构集群实现。维护简单,降低了开发和运维费用; 2、移动终端只需要同固定的云服务器通信。这些服务器带宽高,弹性足,用户体验好; 3、云的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以APP的方式提供。除了单机版游戏之外,现有的流行移动互联服务,都是后台云支持的。云的计算资源也是通过这些APP分发给用户的。APP和云服务器的协同开发和优化是其最大优势。 4、云计算带来的用户流量很容易带来广告等收入,对于有核心应用的企业而言,数据中心的成本在公司开销中比重并不高。 5、用户数据在云上的积累,产生额外的价值,分析这些用户的数据,可以进行个性化服务,针对性电子商务等。可以说,云模式不只是简单的计算平台,也是智能化服务的基础,而智能化是计算发展的终极目标。
个人分类: 云与服务|2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谈移动互联网营销时代的品牌微信营销策略
jackliupku 2013-5-16 12:31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谈移动互联网营销时代的品牌微信营销策略 文 / 刘杰克 2011 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做“微信”的即时通讯工具,仅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用户数量就突破了3亿大关。微信上线两年来,其带来的价值可以说是震憾式的,以笔者为例,个人官方网站的流量相当一部分已来自于微信渠道。微信短期内聚集起来的庞大用户群和诸多特性使其逐渐成为优质的网络营销新平台,正日益在企业的品牌营销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是微信营销?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品牌整合营销策略中应将微信营销做何种定位?企业在利用微信进行营销时关键点又在哪?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微信营销的的相关问题来 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 一,什么是微信营销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实现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但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的沟通。而什么是微信营销呢?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微信营销论,企业微信营销是指企业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向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而最终实现企业品牌力强化或产品、服务销量增长的一种营销策略。 那么微信营销与近两年一直大热的微博营销相比有什么区别呢?简单地说,微博营销平台是企业的“广播台”,而微信营销平台更像企业的“交流站”。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可能获得百万、千万的微博粉丝,但信息的单向传播特点仍旧较为明显,是否能够真正让信息受众融入进来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微博平台更加适合初期品牌认知度营销。与微博不同,微信的强制推送功能使得信息能够百分百传达到目标受众,同时微信的特点是一对一地、互动式的私密营销平台,企业通过微信能够与用户进行更为直接的深入的沟通,这也使得微信营销的成本远高于微博,传播速度也比不上微博,但是却影响深远,适合做产品中后期的推广和客户关系维系。微博与微信两者的不同特点使它们分别适用于品牌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的营销,两者若能相辅相成得当融合,将为企业营销工作提供极大的助力。 那么微信的诞生究竟给营销人员带来哪些惊喜呢?首先,根植于QQ基础之上的微信拥有3亿多用户量,为企业品牌营销提供了极为广大的受众群,从笔者在课堂上所做的多次现场调研数据相看,微信的真实用户甚至已高于微博用户。并且值得指出的是,微信粉丝的质量显著高于微博粉丝的质量,由于“僵尸粉”的泛滥,微博粉丝数的说明力已经大打折扣,而微信的粉丝数量的真实性相对较高。第二,微信的“互动性”是其作为营销手段的一大优势,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最大的亮点是支持语音对话,丰富了传递信息的渠道,帮助企业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与沟通的平台,消除信息不畅的障碍。另外,微信营销的转化率相对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微信的粉丝都是由用户主动添加同时关注的帐号总数相对更少,这一举动本身就暗含着该用户对这类产品或者企业更有兴趣,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营销信息投递给这些用户,转换率会更高;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微信是一对一联系的工具,一对一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信任基础,品牌、商户虽然是用公众账号来做营销的,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人们用思维惯性产生的信赖感,无论从品牌好感上,还是从商户转化上,都是其他任何互联网渠道无法比拟的。 微信营销的优势还远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几点,可以说微信天然就具有作为营销工具的基因,是继微博营销之后,又一个值得企业关注与研究的营销利器。 二,慎发硬广,互动制胜 通过比较与分析,我们知道微信是一个强大的营销平台,然而现在微信营销却被很多企业所滥用,徒劳无获不说,还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 从笔者所追踪研究的一些企业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与运营中可以看出,微信滥用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硬广告的强制发送。微信具有强制推送的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将发布的信息准确地、高效地送达目标用户,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营销效率与效果。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单纯地把微信平台当成了投放广告的去处,还像在微博平台那样通过草根大号或者企业微博官号粗暴地发送产品广告,依靠微信强行推送至用户。一方面,这是对于微信作为一个优质营销工具的浪费,因为硬广的发布通过其他传统媒介达到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的广告引起用户的不满。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与笔者类似的经历,在加了某些品牌的微信关注之后,经常受到广告推送,起初还会点进链接去看一下,但次数多了不光不会仔细阅读,还会产生厌恶,有被骚扰的感觉。正是因为强制推送,用户对内容的质量非常敏感,一旦受到广告的骚扰,就很可能取消关注,而比掉粉更糟糕的后果是使用户对企业和品牌产生不良的印象。北大及清华大学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在此强调,“营销”绝非仅仅是推销那么简单。“营销”二字,除了要实现“销”,更要懂得“营”,即经营、维系与用户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创造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环境。 企业在为找到微信这样能够高效推送广告信息的工具而欢呼的时候,应该冷静下来,把目光放到微信的其他特性,比如互动性方面来。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 的互动营销论,刘杰克老师认为,微信的互动性是微信营销最值得挖掘的优质特性之一,需要引起企业的足够关注。由于微信用户对于广告的敏感性,微信营销策划要非常精心,不能使粗暴地广告植入,而要通过与用户的友好互动培养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度与好感度。在这方面,星巴克“自然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2012 年8月星巴克试水微信营销,只要用户用微信的“扫描二维码”功能拍下星巴克咖啡杯上的二维码,就有机会获得星巴克全国门店优惠券,成为星巴克VIP。同时星巴克微信订阅平台同步上线,收听“星巴克”微信官方账号,只需发送一个表情符号,用户即刻享有星巴克《自然醒》音乐专辑,获得专为个人心情调配的曲目。“自然醒”活动充分利用了微信的文字、图像、视频传递功能,为用户独家定制个性MV,让用户从这项互动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增强了对星巴克的好感度。没有任何广告植入,只是一个温馨的互动小活动,就在两周内为星巴克中国的微信账号赢得超过十万粉丝,这对其他想利用微信进行营销的企业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星巴克对用户制定专属内容,这种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用户觉得自己很特别、很受重视,有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另一方面可以让用户觉得信息的确与自己相关,从而提高对信息乃至品牌的接受度。 由此可见,企业在利用微信营销时,一定要明确微信不是一个简单的广告投放器,用户的敏感性和微信功能的巨大潜能要求企业对于内容和形式要进行认真的挖掘与策划。 三,利用微信打造企业“一条龙”服务平台 前面所讨论的,更多的是微信作为狭义的营销平台的应用,即微信营销的宣传作用。而营销不能止步于宣传,微信事实上还可以成为企业的服务平台、O2O平台、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等。 首先,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为企业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售前、售后的咨询与服务提供了很好地帮助。通常用户利用邮件、电话等方式获得服务,要么回复的及时性得不到保障,要么仅仅通过口头、文字沟通容易造成理解障碍。微信提供的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多人通话等丰富功能,更能够满足用户获得清楚明了的帮助的需求,同时费用低廉,对企业和用户双方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模式也可通过微信平台得到很好的应用。一方面是“带客到店”,这是通过微信的定位功能来实现。企业可以将产品信息推送给附近的人,这比推送给所有的好友要更有价值。当用户收到信息并对其感兴趣时,就会光顾。这尤其适合餐饮类等服务型企业。另一个方面就是会员卡制度或是优惠券活动,通过扫二维码或者添加关注就能获得电子会员卡或优惠券,能够吸引用户添加好友从而开展后续的营销活动,另外还能够增加顾客粘性。而微信平台的支付功能最终将使得企业利用微信平台打造的020平台更加完整,能够真正实现带客到店、加入会员、享受优惠、在线支付、售后跟踪等一条龙的服务。 另外,通过微信建立起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挖掘的方向,微信上的好友,不再像电视营销毫无固定形态的对象、电话营销里面的一串电话号码、或者邮件营销里面的一堆邮箱地址,而是包含很多私人符号的宝贵信息资源,如性别、区域、喜好等,在未来可能能获取的信息还会更多,通过建立数据库对用户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在未来更好地指导产品的营销活动甚至是影响到设计与生产环节。 将微信的众多功能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品牌营销与服务链条,甚至打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当某用户在西单购物想要吃晚饭时,可用微信打开查看附近的人这一功能,如果某一饭店在其中醒目显示,再配合该饭店的特色说明和促销活动,如进店扫描二维码获得减免优惠等,这些符合用户口味的话,用户就很有可能选择该家饭店而非其他同类饭店。如果用户在消费后体验很好,可能就会再次光临。扫二维码成为电子会员将显著帮助增加品牌的用户粘性,饭店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向该用户推送最新的优惠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预订、付费、咨询等活动。如果饭店建立起了用户管理数据库,还可以根据用户喜好调整菜单和促销活动。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作为一种刚刚兴起只有两年的新型营销工具,微信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质的营销平台和服务平台,特别是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丰富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新鲜事物的逐步接纳,微信在营销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当考虑到微信的巨大作用,充分理解微信营销的精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微信营销方案和准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动态调整、丰富和总结,以赢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强化与目标消费者的情感链接,最终实现企业品牌与销量的大幅提升!
1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移动搜索领域个性化与智能化将成主流
libing 2013-1-5 19:49
随着互联网信息更新的加快和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搜素引擎已经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应用之一,搜索领域也从PC逐渐转向移动搜索,正在开启一个新的纪元。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相关数据统计,仅2012上半年,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79.7%。 在移动互联网上,搜索应用同样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巨大的用户群成为了各大企业争相角逐的目标。不同于PC端的垄断局面,移动搜索领域还没有出现绝对优势的玩家。百度仅仅领先半个身位,宜搜、搜搜紧追不舍,360、盘古、云云等新锐则暗暗发力。面对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只有紧扣个性化需求,深挖信息技术的革新,才更有可能在竞争中弯道超车。 移动搜索方兴未艾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据最新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过5.2亿,已经超过互联网用户人数。 2011 年, Google 与益普索 (IPSOS) 市场研究机构开展了有关智能手机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 中国城市是全球五大智能手机普及率( 35% )最高的地区之一。 中国的受访者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这个比例( 30% )在亚太地区是最高的。 中国城市地区拥有智能手机超过一年以上的人数比例( 64% )在亚太地区是最高的,超过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下一个发展重点已成为共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搜索服务的需求正逐渐凸显出来,移动搜索表现出了极大的扩张力。 截至2012年6月底,手机搜索用户规模达2.6亿,相比2011年规模增长17.3%。与此相反的,互联网信息统计公司comScore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基于PC端所有搜索引擎的搜索量同比下降4.4%,这是2006年以来PC搜索量的首次下降。 毫无疑问,移动搜索这一后起之秀正在侵蚀原PC搜索的市场,显示出了强盛的生命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一,各大品牌3G手机的全面攻势和国内无线网络越来越高的渗透率,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Q3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47.8亿元,同比增长102.1%,环比增长16.9%。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喜人,进一步刺激了移动搜索的需求。 其二,受传统搜索服务的影响,人们对移动搜索具有显著的刚性需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到4.29亿,稳居第二大网络应用之位。 各大厂商纷纷抢滩移动搜索 移动搜索的巨大蓝海引来众多厂商抢滩,移动搜索领域近来并不缺话题。 百度CEO李彦宏曾公开表示,“百度已调整战略,把移动搜索作为重点业务发展。”尽管在移动搜索上没有维持一家独大,百度布局移动搜索的表现也并未让人失望。近日,百度全面升级了移动搜索功能,一系列算法优化、语音搜索方面的突破,让百度移动搜索凸显时效性、关联性和便捷性。 不仅如此,百度在搜索领域积累下的大量资源和技术储备也不容忽视。百度的移动搜索战略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业内人士所看好。百度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百度移动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移动搜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10%,相比上一季度增长25%。 360今年在搜索领域频频发力,自称“有搜索基因”。自2012年8月份低调上线综合搜索,并迅速拿下国内10%的搜索市场份额后,360进军移动搜索就更显得顺理成章了。日前,域名为m.so.com的360手机搜索已经悄然上线。该移动搜索被设为360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虽然还未清楚这一移动搜索的效果如何,但此举被业内人士看做是一场与百度的“约架”。 以盘古、云云为代表的,以自主创业方式进入搜索市场的后来者形成了一股新兴的力量。半个月前,潜心打磨近两年的云云正式上线,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社会化综合搜索引擎。云云最近引起广泛关注得益于它与新浪微博合作,为新浪微博的Android客户端的搜索提供支持。而依托新华社和中国移动成立的移动搜索引擎盘古,被笑称为“国家队”。它的卖点则是可将搜索结果短信发送至手机,以及来自新华社新闻、舆情等多方面的支持。 此外,去年5月份腾讯宣布架构重组,旗下搜搜退出PC搜索,而把精力放在移动搜索领域。还有些在移动互联网耕耘多年的企业,如宜搜、易查等,在不断发力。 随着各大厂商加快移动搜索的布局,这一领域将越来越热闹,移动搜索的入口之争必将更加激烈。 智能化将成移动搜索发展方向 移动搜索引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市场分布也逐渐明朗。最新数据显示,无线搜索站点搜索量份额中,百度34.9%,宜搜21%和腾讯搜搜19.7%位居前三。百度虽然仍居榜首,但三家份额相差并不大,移动搜索三足鼎立的局面正浮出水面。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由于受消费者习惯等因素影响,生活搜索最有可能在移动的时代突破寡头。移动搜索机遇与挑战并存。搜索服务要想在移动互联网上生根发芽,必须适应其特定的环境,生搬硬套传统的搜索服务不可能获得成功,只有创新才可能占领先机,实现弯道超车。 事实上,人们在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等)上使用搜索引擎的几率比在PC上少的多。这不仅因为移动设备上搜索引擎的体验比较糟糕,继续依循PC上的思路从网页到网页再到网页……,这在移动设备上显然具有一些先天性缺陷:小的屏幕、速度慢等。相反,APP则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模式,它无需你从这到那,一键式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很多需求目前基本已可以通过APP得到满足。最后,当发现自己需要某些需求时,人们可能不会去搜索该问题,而是搜索与此相关的APP并将其下载,一旦发现该APP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以后就不会通过搜索引擎来寻找这方面的答案。 同PC搜索领域相比,移动搜索具有不同的特性。从信息广度上讲,人们使用移动搜索更多是为了寻找附近相关信息,信息应更趋本土化和地域化。从搜索时间上讲,人们使用移动搜索的时间呈现碎片化,并且不会花太多时间在每一次的搜索上。所以信息的筛选显得格外重要。 不仅如此,移动互联网正朝着多元化发展,未来的移动搜索将更加地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要想打破行业格局,能否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体验是关键。不管是技术还是模式上的创新,各家厂商或应加强人工智能的探索、深挖用户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每个用户都能得到符合其真实需求的个性化信息。
2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明网杨谷:移动互联网成为意见表达的工具
sz1961sy 2012-12-22 14:04
和讯网 科技 2012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 正文 2012年12月18日15:18 来源: 和讯科技 光明网总经理 杨谷   和讯科技消息 2012年12月18日,2012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在北京万豪酒店举行。本次大会以“得势者、得天下”为主题,着眼于网络广告与新媒体,深度聚焦金融互联网发展趋势。光明网 总经理 杨谷发表主题演讲。   杨谷表示,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充满了太多的不理性,太多的情绪化的表达,好像变成了大家一个发泄自己情感的一个工具,现在移动互联网更多的成为一个意见表达的工具。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谷 :各位来宾,谢谢大家,下午好。感谢论坛的主办方,也感谢主持人 金错刀 。   今天我借这个论坛跟大家来分享一下光明网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   今天我的介绍从很小的切口切入,就是 我们所做的小工具,叫云端药监 , 我们定位为药品监督的移动平台 。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小的话题,确实如此,这项工作在我们光明网是一个刚刚开始的,但是我想我把它当成一个麻雀,我们通过它把互联网的思考带出来。   现在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它里面的缺陷我列了一下,现在按照统计数字,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已经大大超过了使用传统的PC来上网的用户,现在已经到了大家不谈微博就完全过时的一个状况。可以说在座的每个人都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   但是我要说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充满了太多的不理性,太多的情绪化的表达,好像变成了大家一个发泄自己情感的一个工具,现在移动互联网更多的成为一个意见表达的工具,移动互联网让不满者相遇了,以前大家想找到一个跟自己对物业有不满的人,你敲别人家的门好敲,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微博以后,大家串联起来干这件事比较容易了。   前几天就在东四环外面,几个小区的业主串起来,一起抗议京沈高速对他们噪音的扰民,没有移动互联网以前是很难想像的。   移动互联网带给大家的,我想对于我们互联网的从业者来讲是不乐意的,到现在为止我似乎没有听到哪个从业者自豪地说,我做移动互联网我是很赚钱的,我赚大钱了。所以现在移动互联网要么就变成了勇敢者的游戏,或者变成了一些大老敢去玩儿的的游戏。   我们比较一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我认为从我的角度来讲,一个很大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上,更缺少权威的信息,我们从中央政府开始,一直到各级政府,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都已经有了强烈的上网意识,把建设自己的官方网站,把互联网成为和民众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这个工作已经开始了。我们北京要想知道自己被交警扣了几分,我们到北京交管局的网站去查一查,我们的驾照什么时候该换了,去查一查,现在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传统的互联网已越来越多地得到我们的依赖。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似乎还没有听说政府部门或者是地方政府把自己的办事流程,把它整到移动互联网上来,有开官方微博的,那仅仅是发布一些信息,倾听一点民意,仅仅做一点事情而已。   现在在移动互联网上还是非官方的信息,这极大地影响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信赖,也会推迟它商业化的进程,自然会影响大多数从业者业务正常的影响。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光明网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所做的工作。光明网进入互联网领域是在1998年1月1号,是老字号的新闻网站,现在我们也是国家队之一,中央网站之一。可能我们的这些领域跟经济,产业相隔远一点点。但是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家从解决温饱问题,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今天,这些领域似乎变得热了起来。    在建国30多年,1949年一直到80年代,在教育界只有一份报纸,就是《光明日报》,在医疗卫生界也只有一份报纸,就是《光明日报》,所以光明这个牌子,在教育,卫生领域,有它深厚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科文问题领域里面稍稍发一点力,我们会后依托的权威性和广大的读者他这个品牌的信赖也很快地移植到我们的互联网站上来。    我们在卫生领域里面的影响力,和排在前面的商业网站,像新浪,腾讯,搜狐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全国体制内的重点网站里,我们现在微微领先一点,现在排在第一位, 这就是一种传统的优势所转化过来的,相对做起来比较轻松一点。    正因为如此,我们花了一些精力,把我们的精力放在传统的优势领域,教科文领域,药监就是我们发力的领域,这几年来三鹿(奶粉)事件,各种各样的假药层出不穷,民以食为天,一个是食物,一个是救命的药品,如果大家吃进去的东西都不放心的话,可以说我们所有的老百姓要想过一个踏实的生活,可以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我们今天讨论网络点亮生活,首先要通过我们网络的建设,特别像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推动,把我们现在国家各个部门所做的一些,对改善民生,特别是改善大家的食品、药品的一些工作,把它和老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点亮大家的生活。    在考虑到进入卫生领域的时候,我们想到要和一些权威部门合作。现在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的医疗、卫生、药品这方面信息的提供者,但是我不完全的调查,大多数还是商业机构提供的。在中国,特别涉及到用药安全这样的事情,大家还是相信党和政府的。但是如果说我们完全依靠政府部门主动地去做,把它上网做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们还要等很长的时间。现在药监局把自己的一些信息放在互联网上,但是这还不够。   我们光明网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一些技术,可以跟药品监管部门他们服务民众的意愿结合起来,他们来提供权威的信息,我们用技术把这些信息服务带给广大的患者和网友。   我这里有几个技术的结合,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我们做了两年多不到三年的工作,我们做几个平台,一个叫光明云媒,这是我们全媒体移动信息的新闻媒体,现在我们所能够连接的信息终端,包括电脑,手机,各种智能手机,还包括大家车载GPS,奥迪车A3用的就是我们光明云媒提供的信息,还有电视机顶盒,还有联通、中国电信提供的智能终端,所以我们做移动互联网的药品安全的信息服务,把它放在手机,或者放在智能终端上,只是我们现在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现在我们在推广方面采取了两个很大的举措,对很多的商业网站来讲是一个不可能完全的任务,或者是代价很大的任务。但是借助于光明网的背景,和我们在汽车的优势,我们轻而易举的实现了。 一个是我们和几大运营商预装的合作,现在我们跟三大运营商都有预装的协议,每个运营商预装我们200万移动客户终端,这个都是无成本的。中央的主管部门下了文件,我们把它作为宣传任务来完成。   最后我想说,我们光明网是以技术驱动,但是我们不可能包括所有的技术,我们更多的是做方法式的平台,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通过我们权威的平台的建设,首先我们赢得国家主管部门和广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息,有了这样的信息支持之下,我想我们移动互联网界的同行可以以一个很小的成本,来赢得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很多事情,也就是获得一个权威的信息渠道,获得广大的手机用户,手机网友的信赖,通过光明网的合作,能够得到比较快的,低成本的解决。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也希望通过今天接触更多的朋友。谢谢。 相关专题: 2012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 http://tech.hexun.com/2012-12-18/149194708.html
个人分类: 光明网卫生原创|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杰克: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APP营销策略
jackliupku 2012-7-9 11:32
刘杰克: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 APP 营销策略 文 / 刘杰克 如果要统计过去几年时尚达人身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配饰,那么非 iPhone 、 iPad 莫属了,而其他各款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同样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移动通信应用技术的发展及智能移动终端用户的激增,使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应用得以融合,其中崭现出来的营销价值也让今天的企业家和营销人意识到借助 APP 应用程序开展移动营销推广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奇虎 360 应用在 APP STORE 的短暂下架引发的股价大跌和各方口水战也从侧面生动显示了 APP 在当今的极大重要性。那么企业该如何构建属于自身的企业 APP 应用以在这个未来兵家必争之地抢占先机?又应如何利用 APP 营销有效构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紧密关系?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的企业 APP 营销这一话题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什么是 APP 营销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 APP 营销论, APP 营销即应用程序营销,是指通过定制手机软件、 SNS 及社区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称,其中 APP 亦即英文 Application 的简称,而当前的 APP 营销多指第三方智能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营销。 APP 营销是 WAP 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都来源于企业对移动营销的重视,当初 WAP 兴起时的弄潮儿如今也成为了率先进入 APP 营销领域的先锋者,不难看出, APP 营销正是在 WAP 营销基础上开创了移动营销的新时代。 与传统移动媒体营销相比, APP 营销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信息的传播方式上,传统移动媒体主要是以短信形式为主,让消费者被动的接收产品或品牌信息,而 APP 营销是企业将产品或品牌信息植于应用制作,通过用户自身主动下载,在使用应用的过程中达到信息传播。在传播内容上,传统移动媒体传播的产品或品牌信息只是在字面上做文章,用户对产品或品牌不能产生全面的感知,而 APP 中则可以包含图片、视频诸多元素,用户可以全方位的感受产品或品牌。在用户行为上,用户应用传统移动媒体是被动的单向接受信息,往往容易产生反方面的效果,而 APP 营销是依靠用户自己下载并可进行互动,更加容易达到传播效果。 APP 营销是当今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 APP 有望成为企业品牌的标配。 二,精准把握用户心理,深入挖掘用户内在需求与喜好,将互动、整合发挥到位 社会化网络时代用户的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接受来自企业的直接营销宣传,而是从自身需求出发,透过对自身的全方位分析,评估可购买性,以此决定最后的购买行为。根据《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中的社会化营销论,刘杰克老师认为,社会化营销注重的就是这种与消费者深入的对话,任何企业在展开 APP 营销的时候都应该清楚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考虑自己的产品特点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思考什么样的产品特点才真正符合用户生活或者心理诉求以引起用户的共鸣。企业在进行 APP 营销的过程中,只有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准确把握用户所想、所求,引发用户心理互动,才能最大程度的引导其参与其中,成功的向用户进行营销。因此,企业推出的 APP 的设计首先要符合品牌或产品的目标消费群的口味和偏好,做到精准的把握其内在需求,为其量体裁衣。而对用户的心理不能擅自主观揣测,对用户的需求也不能随意妄断,要以企业收集的目标消费者的历史数据和最新研究结果来做支撑,根据客观的分析来总结出用户的喜好与需求。分析消费者和用户的行为,挖掘其内在的需求和兴趣点,这是构建企业 APP 及其系统营销策略的关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不再可能仅靠一味向消费者进行单向理念灌输,就能轻易达成交易目的,以用户为主导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才应是当下 APP 营销模式的主旋律。谁能充分利用消费者碎片化的时间,最大程度地与用户进行互动,与用户随时、随地、贴身的交流和对话,谁将更能抢占 APP 营销的先机,在互动中达到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的目的。 此外,顺应 APP 营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整合其他营销手段,整合多方技术,带给消费者突破性的体验,延伸移动营销的价值是企业 APP 营销的有效手段。企业的 APP 营销可以与传统广告、视频营销、店面促销、事件营销等独立营销方式进行整合,形成整体协同效应,最大化营销效果。而 LBS 位置定位、手机身份识别、 AR 增强现实、重力感应、陀螺仪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让 APP 营销可以通过多方技术整合拥有以前很多营销不能实现的技术特征,引爆消费者眼球。 品客薯片为配合音乐节的到来量身设计定制了一款 APP ,整合事件营销,借势一年一度的夏季音乐节,利用音乐节的热潮与这款 APP 的推出来促销自己的薯片。这款 APP 的开发首先是基于品客对用户需求、喜好的精准捕捉之后做出的营销策略选择。这一策略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用户追求欢乐、轻快的生活方式,乐于分享的心理诉求,激发了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这款 APP 可以发出 15 种不同乐器的声音,用户只需摇动、或者是疯狂地甩动手机,就能听到不同的音效,而这又是与重力感应技术的整合,三五个人拿起手机一起各自比划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就能组成一个临时乐队,有趣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用户的眼球。此外,用户通过扫描包装上的条形码,可以得到 APP 更新的性能,让乐队不断升级,所有这些还可以通过 Facebook 分享给好友,与好友分享快乐。品客这款 APP 以有趣的形式,创意的表现,应景的音乐节的内容,分享的概念,极大的提升了其互动性,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成功的实现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有机融合品牌元素,让品牌 APP 成为消费者深化品牌形象的有效助力 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品牌或产品,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关联,是企业 APP 营销的核心所在。在这个需要越来越基于消费者的情感、信任基础上的开展营销活动的时代,利用品牌 APP 传递品牌理念,深化品牌形象,树立品牌口碑,帮助品牌和产品认知的提升,搭建起品牌与消费者间沟通的桥梁,无疑是企业营销者的明智之举。 企业可以用与众不同、新颖奇特的创意内容与品牌或产品的核心概念相融合,这能有效地反映出产品主旨或品牌理念,让消费者在使用 APP 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产品和品牌信息,让用户在娱乐的同时对品牌形成一定的粘性,使其在选择此类产品时能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品牌。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推出能为消费者提供主动便捷服务的 APP 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提升品牌的亲和力,树立品牌的良好口碑。北大及清华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在能够使用户通过 APP 实现某种功能与支持的同时,融入品牌或产品元素,与推广品牌与产品有机结合,让品牌 APP 成为消费者接触品牌与产品的最前端,与品牌其他“营”、“销”渠道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实现促成产品销售的目的。 Nike 为帮助用户实现锻炼计划,推出了一款名为 Nike Training Club ( Nike 训练营)的 APP 。这个具有综合性训练功能的 APP 由专业教练研发,将 Nike 多年的训练研究和专长集结成一个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身体验服务的工具,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拥有个人训练师,用户可实时查看训练计划,追踪训练进度,督促自己坚持锻炼。用户在应用此款 APP 获取价值的同时,对 Nike 品牌也产生了极高的好感,提升了消费者与品牌间的粘性,增强了与品牌间的情感联系,潜移默化中向消费者传递了 Nike 崇尚运动、健康、美好生活的品牌理念。而康师傅通过为旗下“传世新饮”系列产品定制开发的“传世寻宝”游戏 APP ,在 APP 中巧妙融入品牌和产品元素,让消费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到“传世新饮”酸梅汤、酸枣汁的原料和工艺流程,大大加深了消费者对于康师傅“传世新饮”老字号定位的理解。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在不断深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率大幅提升,用户的行为习惯逐渐改变,企业通过 APP 开展营销活动成为一种趋势与必然。 APP 营销日益成为整个移动营销的核心,是品牌与用户之间形成消费关系的重要渠道,也是连接线上线下的天然枢纽。企业在进行 APP 营销的过程中,只有精准地把握用户心理,深入挖掘用户内在需求与喜好,引发用户共鸣,才能最大程度的引导其参与其中,成功的向用户进行营销。同时,企业应把以用户为主导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作为 APP 营销模式的主旋律,更要发挥整合效应,顺应 APP 营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整合其他营销手段,整合多方技术,带给消费者突破性的体验,延伸移动营销的价值。企业 APP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品牌或产品,以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关联,因此企业的 APP 营销还要注重有机地融合品牌元素,让品牌 APP 成为消费者深化品牌形象的有效助力,帮助品牌和产品认知度的提升,最终实现既提升品牌又促进销售的目的 !
1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限记忆、无限知识、无限机会
热度 5 xupeiyang 2012-7-8 07:28
推荐给你,我的朋友,一定有所收获。 视频:李开复:移动互联网在未来的市场和需求 http://v.sogou.com/play?vr=truequery=%D2%C6%B6%AF%BB%A5%C1%AA%CD%F8%D3%EB%C0%EE%BF%AA%B8%B4pi=2piclink=http://tn03.v.sogou.com/402a73240abc8129-72d13306c0bb3300.jpgplaylink=http://my.tv.sohu.com/u/vw/24043523title=%C0%EE%BF%AA%B8%B4%3A%D2%C6%B6%AF%BB%A5%C1%AA%CD%F8%D4%DA%CE%B4%C0%B4%B5%C4%CA%D0%B3%A1%BA%CD%D0%E8%C7%F3  全球30大互联网富豪企业家:   第1名: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 身价202亿美元   第2名: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 身价175亿美元   第3名:谷歌联合创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 身价174亿美元   第4名: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身价142亿美元   第5名:百度CEO李彦宏 身价102亿美元   第6名:软银创始人孙正义 身价72亿美元   第7名:谷歌董事长施密特(Eric Schmidt)身价69亿美元   第8名:eBay (微博) 创始人奥米迪亚(Pierre Omidyar)身价67亿美元   第9名:乐天CEO三木谷浩史(hiroshi mikitani) 身价62亿美元   第10名:Facebook联合创始人达斯汀·莫斯科维茨(Dustin Moskovitz) 身价51亿美元   第11名:腾讯CEO马化腾 身价47亿美元   第12名:法国Iliad董事长泽维尔·尼尔(Xavier Niel) 身价45亿美元   第13名: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 身价37亿美元   第14名:Groupon联合创始人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 身价29亿美元   第15名:网易CEO丁磊 身价28亿美元   第16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身价27亿美元   第17名:Broadcast.com公司创始人马克-库班(Mark Cuban) 身价25亿美元   第18名:Facebook前总裁、Spotify投资人帕克(Sean Parker) 身价21亿美元   第19名:Salesforce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 身价20亿美元   第20名:Facebook联合创始人爱德华多·萨维林(Eduardo Saverin) 身价20亿美元   第21名:LinkedIn的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身价19亿美元   第22名:Zynga CEO马克·平卡斯(Mark Pincus) 身价19亿美元   第23名: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 身价18亿美元   第24名:AOL创始人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 身价15亿美元   第25名:GoDaddy公司CEO鲍勃·帕森斯(Bob Parsons) 身价15亿美元   第26名:eBay前CEO惠特曼(Meg Whitman) 身价14亿美元   第27名:雅虎创始人大卫·费罗(David Filo) 身价12亿美元   第28名:雅虎创始人杨致远 身价11.5亿美元   第29名:俄罗斯著名投资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 身价10亿美元   第30名:Netscape创始人吉姆·克拉克(Jim Clark) 身价10亿美元 .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icon_qzone, .icon_renren{background:url(http://i3.sinaimg.cn/dy/deco/2012/0509/icon_4.png) no-repeat 0 0;display: inline-block;vertical-align: middle;width:24px;height:24px;margin-right:8px;margin-top:-4px;} .icon_qzone {background-position: 0 -50px;} .icon_renren {background-position: 0 -100px;}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0 -150px;} .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0 -200px;}
个人分类: 网络技术|3029 次阅读|6 个评论
review: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eer-to-Peer关键技术
jiangdm 2012-3-3 20:57
review: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eer-to-Peer关键技术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eer-to-Peer关键技术 李伟, 徐正全, 杨铸 软件学报 2009 摘要: 对现有的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2P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P2P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并提出将P2P技术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模式.其次,分别针对集中式架构、超级节点体系架构和ad hoc架构对应用于互联网的P2P网络体系架构进行了阐述.再其次,针对移动终端的两种接入模式,分别在资源定位算法和跨层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对各关键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peer-to-peer;mobile ad hoc;资源定位 1 概 述 1.1 P2P技术介绍 覆盖网(overlay) P2P系统划分: -- 集中式拓扑(centralized topology) -- 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decentralized unstructured topology) -- 分布式结构化拓扑(decentralized structured topology) 1.2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1.3 P2P技术应用于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1.4 P2P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模式 P2P业务模式: 1-) 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连接到互联网中的P2P系统,为移动用户提供P2P业务. 2-) 距离较近的移动终端之间可组成自组织网络(ad hoc),在自组织网络上实现P2P覆盖网(即移动P2P),进行资源共享 2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P2P网络体系结构 2.1 集中式架构 2.2 半分布式架构 2.2.1 JXME平台 JXTA: Open Source 2.2.2 运营商驱动的P2P业务平台 2.3 全分布式架构 2.4 小 结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P2P网络资源发现技术 3.1 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的P2P算法 3.2 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移动P2P算法 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P2P网络跨层优化技术 5 总结与展望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eer-to-Peer关键技术.pdf
个人分类: Network|2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出版的商业创新
renxiang 2012-2-15 13:55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阅读终端的普及,数字出版产业,与其他信息传媒产业一样,正在迎来移动互联时代。无论火爆的“SoLoMo”概念(social 社交化、local本地化、mobile移动化),还是苹果、安卓、亚马逊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应用产品,都在昭示着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格局。根据英国Juniper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16年,在移动阅读平台上,电子书的销售额将达到100亿美金,其中30%通过平板电脑销售,15%通过智能手机,另外55% 通过各类电纸书阅读器终端。可以说,移动终端正在取代PC而成为数字出版的核心传播平台。然而,国内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重点依然在传统互联网,对于移动互联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缺乏足够的思考。 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传媒产业,出版业对于产品、用户和市场有其成熟而独有的认识,这些认知成为出版商业模式的基础。虽然新技术不断融入出版业,但从业人员对构成产业的三个基本元素——产品、用户和市场——的理解依然局限于印刷媒体框架,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本文围绕着这三个基本元素,分析了移动互联所带来的产业变化与观念冲击,并在一个新旧技术、文化和商业模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演化的体系中,探讨数字出版如何发展与时俱进的产业认知与商业创新。 从数字内容到应用产品(Apps) 传统出版人始终笃信“内容为王”,这一观念一直沿袭到数字时代,很多出版人轻视、甚至漠视数字载体、传播渠道以及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总以为“万变不离其宗”,“内容为本,形式为辅”,“缺了内容,再好的数字媒体也是无米之炊”,等等。正因为内容为王的局限,面对突如其来、陌生繁杂的数字体系,传统出版社茫然不知所措,因为,虽然内容为王,但是这个国王在数字版图中找不到自己的王国,因为传统内容与数字传播体系无法对接,或者无法按照出版人设想的方式对接。 目前数字出版的主流产品依然还是数字化的图书、期刊与报纸。国内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售卖数字内容为核心,出版社希望在数字时代可以像卖纸本书一样售卖电子书,报刊社希望把内容做成数据库并向读者收取订阅费,但是,数字出版实践证明,这些模式很难实现盈利;即便实现盈利,也是以牺牲纸本销售收益为代价的。2011年全球电子书销售收入达到了320亿美元,这个数字让很多国内出版人欢欣鼓舞。但是,必须看到,这种简单数字化的、未经深度加工的内容,其商业价值非常有限。由于传统出版商没有在数字环境中创造出新的附加价值,内容其实被廉价售卖了;结果,电子书与印刷图书互相成为了替代品;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销售额此消彼长——伴随电子书升温的,却是传统图书销量的下滑以及蔓延全球的书店倒闭潮。整体而言,传统出版业并未从电子书的火爆中获得经济实惠。相反,利益更多地被数字运营商占据,内容成为廉价资源。无可否认,内容对数字出版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出版商无法打造高附加值的应用产品,而单纯依靠售卖数字内容,传统出版业在移动互联时代将沦为备受剥削的产业链底层。这就好比大米、猪肉和蔬菜是美食的基础,但是卖得上大价钱的,是豪华饭店、名厨烹饪的菜肴,而不是原始材料。 从数字内容到应用产品(Apps),不是用词上的改变,而是概念和认知的转变,是出版业如何创造内容增值的问题。制造内容,不再是出版的核心商业模式,基于内容创造高附加值的应用产品才是核心业务。数字内容是单一的,应用产品是整合的;数字内容是固态的,应用产品是动态的;数字内容按照传统出版物的结构来规划,而应用产品以数字形态定制知识、信息、多媒体与服务;数字内容是以出版商为主导的,应用产品是从消费需求出发的…… 最简单的应用产品是多媒体(富媒体)图书,目前推出的数字出版应用也多为这类产品。比如,融合朗读、音画与精美文字设计的iPad版《荒原》成为第一款引起广泛关注的新一代移动电子书;logos将圣经“苹果化”,使基督徒通过iPhone手机免费快捷地阅读圣经,并且完美还原了《圣经》非线性叙事的结构,迄今为止它们已经推出了40余种不同的数字版本……虽然,富媒体电子书目前广泛被接受的主流模式,但它远远不能涵盖“数字内容深度加工”和“数字应用产品”的全部内涵。西方有些研究机构——比如,高低科技集团、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卡内基梅伦大学的计算机设计实验室等——正在研发更加智能化(smart)、互动性(interactive)、触摸交互(tangible)、以及去书本化(打破图书叙事结构和知识传播框架)的新一代电子书。这些研究项目集合了IT专家、出版商与社会科学研究者,遵循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思路,已经产生了很多具有革命性潜质的产品,其创新集中表现在与读者的高智能、创造性互动方面。可以预见,这些基于pad类平台的新型应用在儿童图书、烹饪、生活科普、图画类图书、趣味教育等领域有广阔的前景。 除了富媒体图书,在iPad平台上还出现了其他值得注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字出版应用产品。跨媒体电子书是另一个潮流——即图书与流行音乐、影像视频等在移动互联平台加以融合。2010年“年度出版创新大奖”得主,由潘德沃克斯(PadWorx)数字媒体公司出品的互动小说《德科拉:斯多可家族正传(Dracula: The Official Stoker Family Edition)》展示了未来iPad图书的一个雏形:完全触屏的交互体验,300多页的原小说文字,6000余幅插图,由众多流行歌星打造的21首歌曲,数十小时的音乐和音响特效,以及类似DVD互动模式的趣味“ 彩蛋”,等等。可以说,此产品已超越了一本“书”的概念,而成为一个庞大的、有机整合的媒体库,带给读者愉悦的互动阅读体验。爱尔兰互动青春偶像剧《艾斯灵日记(Aisling’s Diary)》也是跨媒体融合(Transmedia)的典型案例,它成功地实现了网络社群、电视剧、小说、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整合,通过持续的、跨平台的读者、制作者与内容的互动,成就了立体、多元、复杂的流行文化产品。正如其制作者所言,“我们坚信积极参与的受众群体和诱人的互动体验越来越重要,它使受众深深融入剧情,与角色和情节同苦、同乐、同喜、同悲,移动互联使这种互动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并成为受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发这一产品的beActive 公司充分利用其聚集的超强人气,陆续推出系列游戏、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娱乐产品,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在移动互联平台,内容并不是终极产品,内容销售收入也不是终极目标,以内容为纽带,社交媒体为平台所联络的忠实受众群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源。通过优秀内容,建立拥有高互动性、高参与度的在线社群,并通过虚拟社群进一步推动内容传播与内容增值,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基本产品模式。 从读者到创造型消费者(Prosumer) 我国出版业的市场化已经20多年了,市场化虽然让出版人懂得了“读者是上帝”的道理,但根植于出版人心中的精英主义情结依然根深蒂固,这集中体现在对读者及读者需求的认知方面。读者是个非常广义的概念,但出版人对读者的理解普遍较狭隘和偏颇:他们认为读者——尤其是大众读者——是消极的、幼稚的、追求低俗趣味的、容易被“忽悠”的,等等。出版业近些年畅销书的低俗化、庸俗化和伪科学化招致很多批评,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出版人“低估”了读者的品位与鉴赏力,只知道一味迎合低级趣味、或者靠虚假宣传炒作来成就畅销书。对读者的不正确理解同样影响着数字出版的内容定位:目前而言,最畅销的数字出版读物当中,带有色情内容的网络文学占据了大半江山。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数字出版业的尴尬。如果,数字出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读者的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在移动互联时代,其商业模式将与未来传播趋势背道而驰。 二战后,西方电视媒体研究首先突破了以往“被动的受众(passive audience )”的范例,强调受众不是可由媒体任意愚弄、教育、操控的木偶,而是有头脑、有见解、有判断批判能力的“积极的受众 (active audience)”。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网络媒体——尤其是Web2.0——的兴起,受众对于媒体的参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用户创造内容通过社交媒体得到大范围传播,在游戏领域,用户广泛地参与创新与研发,在维基类网站,用户众包成为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凡此种种,使学界对“受众/用户”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产生了近几年火爆西方的概念“创造型消费者”(Prosumer, 该词将producer 和 consumer合二为一,意为,消费者即创新者,本文翻译为创造型消费者)。移动互联时代,出版人亟需更新受众观念,并依据创造型消费者的认知来升级商业模式,尤其在售卖用户创造内容和鼓励用户协同创新方面。 在包装售卖用户创造内容方面,以国内盛大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业开拓了一套成熟的商业体系。其商业模式即便对西方出版业来说,也颇具创新价值。当然,盛大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独特的文化社会背景,比如,传统文学出版的衰败,尤其是类型小说的空缺,网络文学宽松的审查尺度,互联网人口红利,等等。在西方出版业,面对海量的用户创造内容,尤其是用户自助网络出版(self-publishing)的小说,其商业模式通常立足于为作者提供专业出版服务。除了亚马逊的自出版平台(Direct Publishing),像Create Space 和 Lulu这样网站也为自助出版作者提供编辑加工、出版运作、在线促销等系列服务。这种模式也推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作者与作品。最近,老牌出版商企鹅也在其在线类型小说社区书乡(Book Country)推出了自助出版服务,作者不但可以享受专业的出版营销推广,还有机会与久负盛名的企鹅传统出版部门合作。此举颇受业界关注,也意味着,传统出版社不再回避自出版浪潮,开始积极融入用户创造内容的商业化进程。相比势单力薄的个体作者,老牌出版商或者数字出版服务商拥有强大的市场整合能力、图书运作经验以及技术平台支持,这些都有利于自出版读物的成功,这种融合是大势所趋。 西方出版商在用户协同创新方面也发展出了一些不错的模式,无论是教育专业,还是大众出版。以教育出版巨头培生集团为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数字教材自定义服务已有多年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需要,在庞大的教材数据库中自行组织编辑教材,并可以在线分享自己的成果;平台也鼓励学生上传学习笔记,分享研习经验等等。著名的在线童书出版商“睡前故事”网站推出了“录制阅读,创造回忆(Record a book. Create a memory)”的服务,鼓励家长在iPad等设备前,给孩子讲读童书,并摄录下来,放到网站上分享。对朗读者而言,这些亲子互动的视频是终生美好的回忆;对其他小观众来说,这种对童书的人性化讲解使数字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可以说,分享阅读视频与在线社群互动进一步提升了读者作为创造者、分享者和使用者的愉悦体验;对出版商而言,用户上传的讲读视频成为内容产品的重要附加价值。在这些例子中,读者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内容接收者,而是积极的内容创造者和再创造者,读者的创造性工作起到与内容原创者同样重要的作用,并且使内容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更具吸引力。 从渠道为王到社交网络营销 传统出版业对于发行渠道的重视与依赖不言而喻,“渠道为王”的思路自然也主导了数字出版业,这集中体现在愈演愈烈的大平台风潮上。移动互联时代,苹果、谷歌安卓和亚马逊等平台的崛起,让国内数字出版商看到了渠道霸权的新版本,并不遗余力地开发大平台,幻想在中国复制这些巨头的成功模式。关于其中的问题与危害,拙文《数字出版应超越电子商务模式》(刊于《出版广角》2011年11期)已做详细阐释,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及的是,苹果等所谓“大平台”的背后,其实质的东西,并不是渠道霸权,而是开放理念和消费者霸权。 国外三大平台无一不是开放性的,即,欢迎任何内容商——无论是出版巨头、应用开发商、自助出版作家,还是软件创业公司——入住合作,公平竞争,分享利润。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兴平台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并最大化消费者的利益——物美价廉,这也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无论是苹果的乔布斯,还是亚马逊的贝佐斯,都深刻体会到,移动互联时代是消费者霸权的时代,而消费者的权力通过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社交网络变得无比强大。移动互联时代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时代,苹果、谷歌安卓和亚马逊所提供的是一个对话平台,而不是传统出版人所理解的渠道,或者中间商。相应地,数字内容的营销推广有必要进行创新与变革。 营销一定是社交化的!在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的功能早已超越了“社交”,它是最重要的营销推广渠道。虽然国内出版人已经开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尤其在微博平台,但是,这些应用依然是单向的——即由出版商或内容方单方面提供,读者的创造性参与极其有限。所以,目前网络营销与传统广告并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换了媒介而已。其效果也差强人意,正在成为为人见人恨的骚扰信息。 社交媒体在西方被看作一种市场体系,它具有社会化筛选、评价和推荐的功能,这种消费者互相间的推荐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换言之,社交媒体市场形成了消费者的合力,让“口口相传”成为最行之有效的推广策略。亚马逊自助出版领域的畅销书,无一不是通过社交媒体来成功促销与推广的。与传统书商一掷千金的渠道营销不同,社交媒体营销需要“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这有赖于精准的市场定位和高水平的读者互动沟通,它绝不是“转发、抽奖”这么简单。目前来看,在数字出版领域最广泛的应用是社会化阅读,以PC平台的社会化标签(social tagging)苹果平台的flipboard等为代表,这种社会化筛选与个人定制信息相结合的应用将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内容推送的主要方式。出版商将逐渐认识到,对所谓“渠道”——书店上架、网站首页推荐——的占领不再是核心竞争力,其内容产品能否出现在个体读者的移动信息界面上才是关键。在数字出版领域应用社交媒体营销的模式远不止于此,虽然业界的开发创新尚在起步阶段,获得巨大成功的案例也属凤毛麟角;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移动互联时代,强大的用户社交网络,用户之间的口口相传将打破“渠道为王”的神话。数字出版人对苹果、安卓等新型平台的认知也需跳出“渠道”思维的框架,把其视为一个开放竞争的体系,一个与读者直接沟通的平台。 结论: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出版三元素 麦克米兰数字出版部的总监James Long在一次演讲中,将数字出版产业的繁荣与火的燃烧加以类比。他指出,火的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加热;相对应的,数字出版业的火爆依赖于产品、读者和市场。这一比喻很好地解读了数字出版三元素之间的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他对于产品和读者的定位依然遵循着传统思维,也就是产品(内容)为本。在移动互联时代,创造型的消费者才是数字出版的根本,是火焰燃烧的燃料,没有消费者的需求与创造型消费,一切无从谈起;内容是维系消费者关系的纽带,这种关系成为商业模式的基础,好比氧气对于火焰;而市场营销是一个与消费者良性沟通的过程,正如加热的过程一样。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必须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尊重消费者的智商,鼓励消费者参与创新,积极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首先是对产业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数字出版人有必要从全新的、前瞻性的角度思考行业本质。只有结合正确认知和务实策略,才能发展出成功的商业创新,引导数字出版产业升级,以迎接移动互联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http://juniperresearch.com/reports/Mobile_Publishing http://juniperresearch.com/reports/Mobile_Publishing 约翰•哈特利. 创意产业读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唐•泰普斯科特 . 安东尼•D•威廉姆斯.维基经济学: 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Montgomery, L. (2011)China's creative industries: copyright, social network markets and the business of culture in a digital age.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Shirky, C. (2010). 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 New York, Penguin Press. Turner, G. (2010).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Media: The Demotic Turn. London, Sage. Young, S. (2007). The Book is Dead. Sydney, UNSW Press. 本文刊于《出版广角》20120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5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原文地址:移动互联网创新39个热点作者:商业价值
windlight 2011-9-28 21:55
原文地址: 移动互联网创新39个热点 作者: 商业价值 我们无法预知谁是最后的赢家,谁是未来的杀手应用,我们也不能保证这些被呈现出来的就是最优秀的应用。但这些划破天空的“闪电”,的确预示着移动互联网前进的方向。 《商业价值》杂志 成远 | 文 去年底,摩根斯坦利著名分析师玛丽·米克将《移动互联网报告》发布在互联网上时,全世界的媒体和IT公司管理者们都争相传阅,报告就像说出了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秘密,却因为证明了秘密背后蕴藏的巨大财富确实存在而引发全世界的轰动。 每个人都关心如何才能从移动互联网中掘到真金白银,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后桌面互联网时代的巨头们也在加紧收购,跑马圈地,飞快布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速度依然是一个优势,甚至比PC时代和桌面互联网时代更加重要。 速度比赛的背后就是拼谁能抢先看到机会,并快速执行。经过仔细盘点,我们发现其实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有许多机会尚处于早期,甚至由于条件没有完全成熟,值得蹲点,等待最终闪电降临。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常量变化带来的机会,比如网络基础设施成熟带来的资费下降,芯片等规模经济带来的终端价格降低。两年后,1000元以下的智能手机,将拥有充裕的计算能力,永远在线的网络访问能力和更便携、耐久的电池,将催生应用市场成倍的增长。未来所有手机、平板电脑和汽车电子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将是桌面互联网上应用数量的10倍。 同时,存储、带宽在未来也会出现18个月下降50%左右的变化,这给用户基数少、适合免费大量提供的云存储服务带来机会,用户基数大的公司不敢轻易给用户一次性升级存储空间,因为成本太高,所以他们也只能单独成立业务部门,慢慢开始。而在存储基础上,又能衍生出无数应用,从操作系统到娱乐、办公应用,这是一个相当于Windows的机会。基于带宽,在运营商网络尚未成熟的阶段,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改善用户体验,而带宽成本下来后,机会就只能是那些有大量内容资源的媒体公司了。这也预示着,云端的服务会快速、大量地诞生创业企业,因为的确有太多事合适创业公司做,大公司做还不经济。 本地的服务离不开地面商业资源,基于位置的服务,也受到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标准统一的影响,目前拼的也是更快和更早积累用户,未来才有望拿到更多资源。可以预见,基于位置的本地服务目前不会像云端服务那样大量诞生,但阶段性的机会依然能达到参与者爆棚的程度。比如移动社交,洗牌会很快,可能在2年后集中到8~10家;移动购物最大的商家可能是桌面互联网上时代的电子商务公司,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历史情况便是如此。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大潮袭来,所有企业必须应时而变,否则就会像桌面互联网时代落幕的许多PC制造商一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掉队。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挑选出一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有的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用户和商业价值,有的甚至只是概念产品,还不太具备实用性,但其创新点有可能适合在移动互联网上发展。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新时代,我们无法预知谁是最后的赢家,谁是未来的杀手应用,只能大致划分几大类别来介绍,并且受制于有限的时间和不断涌现的创新,我们也不能保证这些被呈现出来的就是最优秀的应用。实际上,细微的差别往往决定未来的成败。也许每一个领域只有一两家走到最后,也许一家也没有,但我们相信这些划破天空的“闪电”,的确预示着移动互联网前进的方向。 云端服务 云端服务或者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服务,其实在历次产业大变革时代都被提出和重新炒作。在看到它是机会的同时,更要看清各家厂商所鼓吹的“云计算”背后的本质利益是什么,以便选择有利自己的队伍。前面已经提到,开放平台就像云计算一样是一个概念,许多事情是原本就有需求,只不过云计算能更好地满足,最终决定于产品的细节控制和对用户需求的研究。 CloudApp( www.getcloudapp.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CloudApp提供了一个较为轻量级的网络存储服务,它允许用户在线分享书签、图片、音乐、视频以及任意格式的数字文件到 CloudApp服务器上;并提供了简洁的短地址以便用户在多个平台上,尤其是在手机端即时地预览或者下载得到这些文件。另外,CloudApp面向Mac用户所开发的各种交互应用程序,极大地减少了用户上传和管理文件的成本。 金山快盘(k.wps.cn)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金山实验室发布了一款云存储服务,功能与Drop box类似,具备网络同步、备份和共享功能。比起金山WPS Office 2010个人版提供的网络存储功能,它具有以下特点:1.无需安装WPS,直接下载1.6M的快盘,像操作本地文件夹一样使用它;2.自动实时差异同步:无论使用台式机或笔记本,只要绑定同一账号,快盘的文件就可以实时同步,不必再用Email或U盘来同步文档;3.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点击快盘右键菜单-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看到一个类似微博的网络办公空间。用户可以直接查看收到的共享文档内容、参与评论。据说未来还会整合群功能,让用户在半私有化的空间内更加顺畅地沟通。 云存储 云存储(也称“网络存储”)在现实世界里对应的就是用户的储物柜、投递箱、保险箱或者PC时代的计算机硬盘。这是一个看似十分安静,实则却充满了数以百万提供商残酷竞争的领域,尤其针对个人用户的云存储服务,门槛并不高,很适合作为创业公司。因为硬盘、带宽、服务器等成本在不断下降,所以当创业早期,服务的用户相对少时,为每个用户提供丰裕的存储空间其实并非难事,而且尽可以大胆承诺免费。但一家用户已经很多的大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就不敢轻易大幅度提高用户的存储空间,因为会大规模增加成本,造成难看的财务报表。 当然大公司也纷纷涉足云存储,特别是一些早就以云计算为战略的公司,比如谷歌和亚马逊。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大公司的产品主要还是针对企业级的收费市场,已经有许多针对个人的云存储应用是基于亚马逊的S3。前不久的谷歌I/O大会上,谷歌也发布了类似产品谷歌存储(Google Storage),比Google App Engine价格更低。云存储是谷歌大战略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谷歌希望能通过App Engine来降低Web应用开发的难度,只要难度降低了,那么Web应用替代客户端应用的整体速度将会加快。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将会对谷歌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Dropbox( www.dropbox.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Dropbox是优秀的网络存储服务提供商。其功能是方便地跨平台跨计算机同步、分享、备份文件(目前已支持Windows、MacOS、Linux、iPhone 、iTouch、iPad、Android 等操作系统)。免费用户拥有2GB空间,并可通过完成入门向导和邀请朋友加入,最多达到10.25GB空间;付费用户可通过按月或按年支付9.99到199美元获得50GB到100GB的空间。为了降低云存储的风险,Dropbox 还在本地为用户保存一份副本。API开放之后,取得了进一步成功。Dropbox API克服的最基本问题是,移动设备不需要使用本地文件,所有文件都会同步到用户的电脑。Dropbox是天使投资基金Y Combinator资助的项目。与Dropbox经常相提并论的是微软的Live Mesh,也是一款相当不错的产品。 WeTransfer( www.wetransfer.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WeTransfer是一个在线发送邮件的应用,特点是支持发送最大2G附件的邮件,并且无需注册。值得注意的是网页的背景会定时更换。WeTransfer适合在不方便登录邮箱的地方传输文件使用。网站是全Flash界面,操作十分简单,用户所上传的文件会在 WeTransfer 保存14天时间。目前,它的网页背景图片为创意品牌广告。 G宝盘( www.gbaopan.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G宝盘是一家优秀的数据存储服务供应商,它同国内另外一家后起之秀91Files(原51Files)都享有不错的用户口碑。新版中,G宝盘添加了24小时的文件标签聚合和用户标签,免费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浏览感兴趣的标签。与此同时,G宝盘还添加了一个让你能有机会免费成为G宝盘正式用户的功能——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宣传链接,可以把链接贴到自己的博客中,当有2个或2个以上用户通过你的链接成为G宝盘的正式用户时,免费用户就会免费享有3G的一年正式服务。事实上,G宝盘扮演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网络数据托管供应商的角色,他们团队目前在做的是将文件共享作为一种文化来宣扬,社会化是他们的重要战略。 云操作系统Web OS 正值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更迭,电信基础设施、新的移动互联技术、新的移动终端层出不穷地圈地时代,自然少不了操作系统的战争。目前,开发者中普遍关注的Web OS当属谷歌的Chrome OS,此外,Facebook在2007年就成为了一个Web OS。具备大量用户和能吸引大批程序开发者的Web OS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了很好的位置。在这个领域,也有一些国内公司展现出优秀的技术实力。 Chrome OS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Chrome OS成了今年谷歌I/O大会第一天的主角,不仅众多开发者关注其API,许多PC厂商也在洽谈或已经决定加入Chrome阵营。6月初——传出谷歌工程师团队统一要求卸载自己电脑上的Windows,就有传言认为,这是给即将对用户发布的Chrome OS做更多平台上的测试,比如Mac OS和Linux等。另外,也已经有许多开发者放弃FireFox,加入Chrome阵营,说明这款Web OS的确不容忽视。 源时代( www.yuanos.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源时代(YuanOS)是集商务娱乐以及社交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通过一个简单的入口,将分散的互联网应用和数据聚合在一个平台上,集中式管理和使用,从而方便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之间、用户行为与用户行为之间实现最高效的切换。在高度类似于桌面操作系统的操作界面上,用户无需下载安装任何培训,即可熟练地使用每一个应用。基于云计算的构架,让用户在任何一个和可以连上网络的地方,随时拥有一台永不停机的计算机。 Facebook Social OS ( www.facebook.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2007年5月,Facebook开放API,7月,宣布收购网络操作系统公司Parakey,转身成为一家平台型公司。到2009年底,该平台催生出35万多种应用程序,下载超过5亿次。Facebook用户数超过5亿,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称今年有望达到10亿,它可能是全球用户数量最多的操作系统。 积木在线电脑( www.ijimu.cn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积木在线电脑(iJimu)是一款面向个人用户的新一代开放型在线软件应用平台。iJimu的操作系统以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类Windows桌面”的形式,紧紧围绕用户,组织各种在线应用程序,通过系统接口进行不同App的通讯和交互。同时,iJimu还提供了一个安全、开放、共赢的网络操作系统架构,在满足用户文档编辑存储,通讯等基础网络需求的同时,还可按需“安装”和“配置”完全属于自己的在线应用程序,真正做到自主定制,按需加载。积木在线电脑还为开发者免费开放了系统API,使得任何第三方开发者都能够在他们所提供的开放环境中,将自己已有的在线互联网服务或者资源通过系统接口添加到iJimu平台中。 网络即时通信Web IM 沟通一直是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即时通信是其中重要的产品方向。最近两年开始流行起来的可植入式Web IM已经先见之明地打破传统客户端IM封闭的顽固作风:通过授权和开放API,让数据立足于自身,服务由第三方来托管。这种IM形式继承了传统IM的若干优点,同时又在开放的网络人际传播上做出了创新的贡献。增加了沟通功能的网站用户的活跃程度和黏性获得明显提高,为网站本身带来流量价值。Web IM自身的商业价值也可以从为所服务的网站价值提升中获得认可。 Ntalker( www.ntalker.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Ntalker是一款为站长朋友量身定制的Web IM软件,它能够轻松地整合至各自论坛、社区等系统中。Ntalker是一款独立的Web IM软件,它为独立的站长朋友提供了全方位的Web即时沟通解决方案,包括一对一聊天工具、类Facebook Chat Panel工具栏以及Web视频聊天室等产品。使用它,用户能够很轻松地将Ntalker整合到包括Discuz!、PHPWind、 UCenterHome、DVbbs在内的各大主流论坛和社区系统中,并实现与自身网站用户资源以及数据的多方位共享。目前,Ntalker已运用在了聚友(MySpace中国)、天涯社区、CSDN、亿友等知名网站中。创始团队是微软MSN中国的职业背景,今年3月获得了VC的融资。 Trillian( www.trillian.i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Trillian?是一款老牌的即时通信工具,它的最大好处是整合了ICQ、MSN、Y!Messenger、AOL、 GTalk等多款IM工具。TrillianAstra是Trillian公司推出的一款Web IM,当然,TrillianAstra作为Trillian旗下的一款子产品,也必然兼容上述几种通信协议。而TrillianAstra真正的创举是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理解的Web IM——它既能浮动在浏览器中,也可以结合Trillian,完全脱离浏览器运行!用户之间不仅可以通过TrillianAstra传输文件,甚至还可以彼此进行视频,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聊天数据完全保存在TrillianAstra的服务器上,用户不必再担心因为害怕丢失数据而拒绝使用WebIM了。可以说即将发布的TrillianAstra一点不逊色于任何一款桌面即时通信工具。 站内通( www.zhoma.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站内通是一款类似于Facebook Chat Panel工具条、搜狐小纸条等的在线即时通信云服务,它具有通用性、可伸缩性以及易用性等特点。它为网站开发人员实现用户彼此之间的在线实时交流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站内通由用户界面、服务端接口两个部分组成:用户界面是一个基于Web的客户端,用户可以在上面找到好友并进行聊天;服务端接口是站内通定义的一套站内通信的接口,它基于HTTP协议,开发人员只需要实现这几个接口,便可以与站内通Web客户端进行通信。 云曲库 听音乐,特别是在移动设备上收听音乐,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移动数字音乐平台去年的收入是220亿元人民币。随着移动互联网资费下降,用户收听量还会大幅增长,而且用户会平滑地转向云曲库服务,这给该领域公司带来快速、低成本获得用户的机会。 即使许多用户只选择听免费的在线电台,也具有很高的广告价值,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数据来提供更精准的广告。因此,为用户打造贴身的云曲库无疑会成为移动互联网创新的重大机会。从SP走向CP,将成就新的一波音乐服务商,众多有技术背景的新公司可能借此崛起。 Lala(lala.com)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Lala是一款提供高速在线音乐收听的产品。Lala被苹果公司收购前,它雄心勃勃的计划是“收听音乐,但无需下载”。这点为很多用户所接受。比如公司的计划是让用户可以在Lala上听到四大唱片公司的所有歌曲,但只能免费听一次,付费之后可以无限次听,但不能下载。Lala改变了音乐网站和唱片公司版权交易的模式——可称为流媒体播放版权,同时给用户一个更方便和比在iTunes购买更低的价格。这也是苹果公司收购Lala的原因。今年6月苹果公司关闭了Lala网站,有传言说,Lala将成为iTunes的云服务版。 坚果音乐网( www.jamguo.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坚果音乐网是由多比多公司在近期发布的又一款线上音乐产品,它为用户提供了在线试听百万音乐人原创歌曲、下载高品质正版音乐等服务。其中,坚果音乐网通过纳入独创的试听保护机制,通过噪音混入、缓存文件保护以及音频流保护等技术,来全方位地保护音乐人的合法利益不受到侵害。另外,坚果还采用MBC 2.0合作模式,以推广、加盟、分销等多种手段和策略去帮助音乐人和音乐推广人一同赚钱。 Saylikes( www.saylikes.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Saylikes是一家在近期对外发布的音乐分享网站,它最早起源于酷Q这个项目。Saylikes以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及个性化的产品理念服务其音乐产品,为音乐发烧友和音乐人提供一个分享至爱音乐、交流互动的音乐平台。系统能够将具有不同音乐喜好的用户连结在一起,以基于音乐分享的产品定位,在用户群中建立起庞大的音乐曲库,并且赋予每一首音乐以生命和存在的意义。值得关注的是,该款产品设计细节中的关键点:首先,页面的刷新以及页面间的交互行为不会导致用户正在收听歌曲的发生中断;其次,Saylikes整个页面的设计风格相当地细腻,这种UI设计所带来的小情调,对于玩音乐的人的心理来说,捏拿得十分准确和恰到好处。 ExtensionFM( www.extension.f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ExtensionFM是由音乐分享网站Spinner创始人Dan Kantor开发的又一款革命性产品,它以Chrome插件的形式存在着。ExtensionFM工作原理较为简单,它能够主动监测到用户正在打开的网页中所嵌入的MP3文件,并以独立的播放器和下载器第一时间呈现给用户。不仅如此,ExtensionFM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能够以网站为单位,自动为用户在浏览器中生成一个个庞大的音乐曲库,以便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很迅速地找到那些曾经收听的歌曲。 豆瓣电台(douban.fm/radio)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豆瓣电台是基于用户在豆瓣音乐偏好的音乐播放平台。它的设计延续了豆瓣的简洁风格,可以嵌入桌面、手机等,像一张贴纸一样。豆瓣电台已经成为豆瓣的一款拳头产品,它让音乐成为豆瓣第一个可以让用户消费的信息。豆瓣最近一轮融资也解决了版权问题和带宽成本,豆瓣的算法技术优势在这上面也可以得到发挥。另外豆瓣音乐人也给了豆瓣音乐很好的发展前景。 返利模式 电子商务2.0 电子商务随着网络社会化、本地化等发展,也从原来的只是撮合交易的1.0时代升级到2.0时代,充分利用社交网络过滤信息、社会化媒体传播营销的能力,以及移动互联网和现实世界购物场所的连接来发挥电子商务的价值。但买卖的本质,解决信任问题始终没有变,它是用户体验的第一步。 QQ返利网(fanli.qq.com) 创新指数: ★★★★ 商业价值:★★★★ 有人说,腾讯和网易(fanxian.163.com)都进入返利模式,其他小型网站基本没有机会了,特别是腾讯。只要在用户网购的时候上QQ提醒一下,就可以通过返利网得到一点优惠,用户可能随手完成,那么市场应该是足够大的。但前提是解决好网银、浏览器等链接顺畅,让用户“无感觉”地使用,这点需要腾讯下决心做好。最近腾讯的QQ返利网也展开了强强合作的战略,和京东、凡客、当当等B2C达成合作,这也是巨头们的玩法。 卷豆网( www.juandou.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卷豆网是一家致力于为站长用户提供适合在线社区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服务性站点,淘金链(LinkMiner)是其发布的第一个产品。它能够将用户网站上的普通网店链接和在线商品链接(比如淘宝商品链接)转换为支持佣金结算的CPS链接(比如淘宝客链接),在不影响用户体验和不占用广告位的情况下,为站长们开辟出了一块全新的收入来源。据悉,淘金链有能力转换约55%的链接。 社区模式 疯魔网( www.fengmo.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疯魔网是一家完全由淘宝纯买家构建起来的高质量互动社区平台。他们在近期推出了全新版本的疯魔社区,鼓励用户推荐曾经交易过的淘宝好店铺,并主动客观地发布对具体淘宝店铺或者卖家的评论以及网购经验等内容。作为非官方的淘宝社区,疯魔也在努力通过用户身份审核、站内广告举报机制、管理员人工筛查等多种手段,以尽可能地保证站内信息质量和真实性。 翻东西( www.fandongxi.com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翻东西是一个以品牌和店铺推荐、点评、收藏和分享为主题的网站,致力于在国内构建起一个公平公正的品牌推荐与交流的社会化强势媒体。在这里,用户可以自主创建自己喜爱的品牌或者依据某一分类话题,创建店铺清单(B2C或者C2C),也可以就某一品牌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与社区中的好友分享自己曾经愉悦或者不开心的消费体验等,从而更好地树立和传达自己的品牌和价值观。 云协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和个人、设备和设备之间的协同,无论是娱乐还是商务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甚至产生比桌面互联网时代更多样而复杂的需求。谷歌Wave、Chrome to Phone,苹果的MobileMe等都在帮助用户协同多种模式下的信息、应用。一些小公司的创新产品同样具有启发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后来者大公司。虽不像Web OS那样,小公司的产品也依然有机会获得广泛的用户价值。 中国电信e云( www.51eyun.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e云是由中国电信联合全球知名数据信息备份产品及服务供应厂商Mozy推出的免费云存储服务,提供2GB的存储空间。中国电信上海热线在采纳了来自于全球信息存储领域领先的EMC公司的MozyPro解决方案后,推出了一款面向中国用户的网络硬盘与存储服务。不同于传统的网络硬盘,e云不需要用户自行上传和组织管理文件,而只需要简单地通过客户端选择需要备份的文件,例如根据文件类型、目录、大小、日期等,e云便会配置全天、每日或者每周持续不断的上传和备份用户文件的最新版本,一旦本地数据丢失,便可以及时地恢复到最新的版本。 蜡笔( www.labi.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蜡笔是一款以移动手机作为载体的个人信息同步工具(支持机型为SymbianS60第三版/第五版),它可以在PC和Mobile两端实现实时双向的同步联系人信息和备份收发短信等。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相比于绝大多数的同步产品来说,手机蜡笔在Online的情况下,可以让用户很方便地在网页蜡笔上进行短信实时收发,管理联系人信息以及查看短信记录等操作。 Flock(beta.flock.com)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Flock是一款知名的社会化浏览器(The Social Web Browser),早期版本的Flock基于Mozilla Firefox 内核,运行Firefox Gecko;现在,Flock终于选择抛弃Mozilla转投Chromium。最新的Flock测试版运行Webkit引擎,新添加了Flock账户设置功能,用户可以在创建完一个Flock账户后,将自己的浏览器设置同步到“云端”。在云功能的帮助下,Flock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自己所熟悉的 Flock设置,而无需一次又一次地设置浏览器。 友商网( www.youshang.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友商网是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旗下的一家互联网服务,致力于通过网络技术和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交付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在线管理及电子商务服务。借助友商网的在线管理平台,企业用户可以进行企业内外商务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及企业间商务流程的有效协同。同时,通过开放式平台,广泛联盟政府、银行、中介组织等各类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共建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形成可信赖的企业电子商务服务社区,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程、全方位、一站式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该公司发布的在线储存罐,更是有效地对受众用户进行了细分和重组,将目标用户直接定位在相对低端的个体人群,比如崛起的中小B2C商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在线记账理财工具和服务。 Opera Unite(unite.opera.com)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Opera Unite是一种全新的在线协作技术,它基于Opera浏览器中简单而精密的服务器程序实现共享数据和服务等功能。 Opera Unite颠覆了互联网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计算模式,使得每一台电脑既成为客户端也成为服务器,电脑之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点对点互动和信息共享,再也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服务器中转。目前,Opera Unite为我们提供了文件共享、媒体播放器、相片册、聊天室、冰箱门(虚拟出来的一个冰箱门,访客和用户自己可以随意在冰箱门上贴便条)等服务,甚至能够将用户的电脑扮演成网络服务器。Opera Unite提出了一种Mashup “云计算”和“点对点(P2P)”概念的新的计算模式。它的优势就在于借助个人电脑平台来分销高昂的云计算服务器开支以及服务器运行时的压力等;它的诞生,就如同AJAX一样——源自传统,却是颠覆性的。 本地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本地市场可以说是一个遍地黄金,却在新技术出现前难以开发的市场,因为长期受到压制,它在中长期能喷发出的金钱潮可能比云端服务的几项相加还要大。与本地生活服务团购网站一样,FourSquare类网站也吸引了大批新公司。目前曝光较多的几家——玩转四方、多乐趣、拉手四方、街旁等并没有明显差距,不过从创始团队传达的信息是,玩转四方更注重基于位置的新鲜事;街旁则注重社区氛围的打造,并且UI的美术设计比较讲究;从多乐趣的产品看,显得细腻,他们似乎特意过滤掉了非生活消费类的商户,把有用的吃喝玩乐位置放在前面;拉手四方则把本地生活消费团购结合起来,更注重拉拢人气。 移动微博 微博的鼻祖Twitter诞生之初就带有移动互联网特性,因为它利用零散时间和碎片信息,非常适合在手机上编写和阅读;微博服务商通常也提供绑定手机服务。而且,移动实时信息可以和地理位置信息等结合,还可作为社区的功能,起码它的媒体特性可以直接做广告和营销。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移动微博必然成为主流应用,并可以较快实现盈利。 腾讯微博(t.qq.com)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手机QQ和腾讯滔滔其实都可以成了移动互联网上的杀手应用,但都没有特别成功。而最近腾讯下决心重新推出腾讯微博,有望成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实时信息方面的一个武器。腾讯具有庞大的用户,但让这些用户在手机上也乐于使用腾讯的产品,需要腾讯像这次开发微博一样,注重产品细节和用户体验。 和信( www.hesine.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和信是一款基于2.5G、3G、WiFi、WiMax 等无线数据通信基础之上,为手机用户提供的一种便利实惠的消息通讯软件。包括和信推客、和信管家、和信魔信、和信快邮和和信抓客等模块,以人性化的功能,方便了用户从不同途径去使用各类网络消息。其中,整合了国内各大主流社交网站以及微博平台的账户绑定,是其作为创新产品一个很大的亮点。 大众点评网( www.dianping.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大众点评网是中国最大的本地搜索和城市消费门户网站,网站覆盖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首创并领导了消费者点评模式。以餐饮为切入点,全面覆盖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活动优惠等城市消费领域。近期,大众点评网也在上海推出了自己的GroupOn模式产品——点评团(t.dianping.com)。 移动视频 随着3G时代的来临,网络速度的突破以及其在娱乐方面的应用,必将使视频业务成为中国未来3G网络应用的主流。移动互联网上的网络电视台将提供较传统电视更为丰富的内容,诸如Youtube这种电视台,可以说是无限发送;同时,操控更为灵活的终端设备将培养出新时代的“电视懒虫”,只要随身携带,就能以任何想要的方式看电视。以韩国和日本的移动运营商在开展移动视频业务方面取得的成功来看,用户ARPU值普遍较高,移动视频业务是运营商、视频技术提供商利润丰厚的金矿。 手机电视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网络带宽下降到一定成本之后,视频内容的爆发将成为必然,无论在桌面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这都是简单的算数题,就看谁能熬过艰难的初创期。Youtube和优酷等网站已经证明自己在桌面互联网做视频的能力,下一个目标是抢占3G时代──手机宽带网络时代的视频市场。当然,手机电视和电脑看电视的习惯会有差别,提前的小规模投入将利于对用户体验和习惯数据的积累,为3G全面到来做好铺垫。 视频通话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iPhone的成功在于在不小的程度上利用了Wifi网络的捷径,因为iPhone出现时3G在美国已经普及。现在新版本的iPhone 4再次利用Wifi网络实现视频通话功能,通话时电信网络自动断开。视频通话将成为许多不能经常见面的用户非常有需求的一项应用,甚至可以算是移动宽带网络下的一个杀手应用,它成为iPhone 4的一大卖点就是证明。在用户需求的把握上,苹果再次告诉人们创新可以带来的领先价值。 商户点评 为购物者或饥饿的人提供本地商户信息,满足的几乎是每个人都必须的一项需求,其市场价值不容置疑。但在混战的移动互联网早期,像Yelp和大众点评网、爱帮网等这样的网站都面临许,多更赚钱的诱惑和快速崛起的公司的竞争。也许他们的最终归宿要么就是变成别人,要么就是成为大平台的一个功能。 Yelp( www.yelp.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Yelp是一个关于本地商业机构的用户评述汇总网站,诞生于2004年10月。用户在Yelp上给本地的各种店铺打分留评语、在论坛里讨论,也能通过Yelp在本地开展社交生活,类似国内的大众点评网。最近,Yelp宣布有一个更新的iPhone应用,这个应用可以拓展它最新的签到功能,这直接和Foursquare展开了竞争。Yelp也增加了徽章奖励,给用户在任何地方一个得到皇家地位的机会。这和Foursquare非常相似。 移动购物 日本2002年到2008年移动电子商务总收入的构成中,实物商品购买带来的收入从16%增长到44%。日本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Rekuten从2004年到2008年移动电子商务收入占电子商务总收入的构成从4%增长到16%,主要是和桌面电子商务的比例消长。谁会成为中国移动零售、拍卖市场的未来领先者,特别是移动实物商品销售的领先者,值得期待。 eBay移动版(pages.ebay.com/mobile)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6月24日,eBay公布收购创业公司RedLaser。RedLaser是一家开发iPhone应用的公司,通过扫描产品条形码进行价格对比及产品搜索。收购后,RedLaser将在苹果应用商店里免费使用。下一步,RedLaser的技术将被整合到大量eBay产品中,便于准买家扫描条形码后,在eBay网站上发现相关的产品列表,卖家也能够借助该技术通过条形码查看产品细节,迅速创建产品列表。整合RedLaser技术应用的有eBay拍卖网站、票据转售服务StubHub及价格对比服务Shopping.com的移动版。从未来移动购物市场的前景看,eBay此举意义重大,应该不会重蹈收购Skype和StumbleUpon的覆辙。 淘宝移动版(m.taobao.com)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2009年10月,淘宝网发布了“淘宝手机”,联合TCL、联想等合作伙伴推出了内置手机旺旺、随身购等淘宝应用软件的手机。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淘宝网、支付宝、口碑等子公司无线业务整合到大淘宝无线事业部,统筹发展无线网购事业。今年5月,淘宝网又正式发布了手机版旺旺,覆盖诺基亚、Android等智能手机,让更多用户距离移动购物更近了一步。 生活消费团购 本地商户的互联网化是一个老问题,近期出现的本地生活消费团购网站作为解决本地商户网络传播的一种手段,从其流行来看,证明确实有效。短时间的一哄而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商家和团购用户并不能很好匹配,造成两方面对团购网站都不满意。但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最终用户体验保持较好的网站,有可能建立口碑和权威性。对于凭借大量用户流量或者本地商户信息资源的参与者,也有必要提醒他们,用户体验最关键。 GroupOn( www.groupon.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可以用三个特点描述GroupOn模式:每日推荐一款产品的本地消费媒体;超大折扣;聚合群体购买的力量。GroupOn凭借简单清晰的模式,只用了1年半就将估值做到10亿美金,也引发了仅国内就400余家的模仿者。以美团、拉手、24券、F团等为代表的创业公司,和以人人网的糯米团、腾讯的QQ优惠、搜狐的爱家团、阿里巴巴的口碑团等大公司纷纷进入这个市场。目前正在经历行业洗牌。 糯米团( www.nuomi.com )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人人网推出了自己生活消费团购网站,并在人人网上提供糯米团的应用程序。糯米网与类Groupon团购网站模式差别不大,借助人人网的巨大流量,糯米团迅速成为国内类GroupOn网站中的第一,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当然,搜狐、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已经或者正在准备推出自己的生活消费团购网站。目前糯米团只在北京推出,未来将陆续开通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17个城市。从人人网上线团购来看,在此证明GroupOn有社会化媒体的特性,线上聚集购买力的活动也是在制造一次线下的营销和传播事件。 位置信息服务 定位服务用于社交和其他实时数据处理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连线》的Matthew Honan 说,“简单的说,位置改变一切。输入我们的坐标,可能改变所有的输出结果。我们在哪里购物,和谁交谈,阅读什么,搜索什么,去哪里,一旦我们将位置连入网络,它们都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位置信息服务的巨大价值。 FourSquare(FourSquare.com)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Foursquare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对用户进行定位,随机构成一个实地的SNS社交网络,是一个融合了Twitter、LBS、趣味性和商家点评等概念的新型Mobile SNS服务。在手机上启动Foursquare后,就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记录自己的足迹、嘀咕,与好友交流、分享自己的心情、计划等;还可以基于地图给自己经常造访的场所(比如饭店、酒吧之类的)添加信息,比如爱吃的饭菜、点评意见之类的,可以推荐给朋友。它还能充分互动、增加了竞赛积分的元素,吸引和激励用户参与,强化了玩乐的特点。它积累到100万个用户的时间比Facebook要短,而且已经和星巴克等网点遍布的商家达成合作。国内在今年年初也迅速诞生了几十家模仿者,比如玩转四方、多乐趣、街旁、开开等,开始了跑马圈地。 开开(k.ai)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开开是由移动社交开发商贝多在近期低调发布的一款类4SQ(FourSquare)产品,它可以帮助你与朋友们分享位置、交流心得,并用全新的方法探索身边的城市。和4SQ一样,开开通过“签到”这项机制,鼓励用户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当前的位置,让他们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或者给出各种各样的贴士和建议;也可以用贴士分享自己在此时此地的心得感触。同时,勋章是给用户在游历城市时的小惊喜、找搭档为你放风寻宝,还有机会把宝贝兑换成实物。 谷歌手机地图(m.google.cn/maps) 创新指数:★★★★★ 商业价值:★★★★★ 更新版本的谷歌手机地图增加了更多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BS),比如本地商户信息、实时路况,以及非GPS用户的定位和共享用户的位置功能──谷歌纵横(Latitude)功能的嵌入。谷歌手机地图未来将成为用户出行的随身向导。 原文链接: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2108. html
2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用户数量将远超PC 8专家预测移动互联网十大趋势
xupeiyang 2011-4-30 07:25
在4月27-28日北京举行的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企业代表与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精辟见解,新华IT将趋势分析与预言进行摘录,从8位知名人士的演讲中总结出移动互联网的十大发展趋势。 http://news.xinhuanet.com/it/2011-04/29/c_121364287.htm http://news.xinhuanet.com/it/2011-04/29/c_121363213.htm
个人分类: 网络技术|1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开复:现在看好地理信息位置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liqin860408 2011-2-25 21:53
5月29日消息,2010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年会在京举行,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独家对话凤凰网科技时表示,他对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持保留意见,看好移动互联网。   以下为李开复对话凤凰网科技实录:   凤凰网科技:开复你好,非常高兴,上次3月份咱们在深圳见过。这次站长年会,你是第一次来参加,是不是想寻找一些好的项目,或者是找一些好的人?    李开复: 其实我们来这里,很多目的。我觉得第一个目的,还是跟大家互相交流、学习,这次除了我来参加以外,我还有好几位同事都来这里。因为我觉得其实中国未来的创业者,未来最了不起的创业者,就在这个行业之中,我们也希望跟他们交流、学习。当然我们对这种 招聘 和项目投资,也是有兴趣的,有想分享一下我对移动互联网的看法。   凤凰网科技:最近这个创业工场有什么新的进展或者新的成果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李开复: 细节现在还不太方便说,但是我今天也谈过了,就是说我们一共已经投了9个项目,都是非常出奇的项目,产品都还没有做好。但是我相信在今年底之前,你们会看到若干跟公司的产品推出。当然他们推出的时候,希望大家也用平和的心态,这些也就是和在座的创业者没有两样的9个公司,他们做得产品,虽然我很自豪,但是也不要认为说这一定就会改变世界或者什么,我觉得我们的投资,都是看到了今年互联网的方向和机会,也对他们比较看好,但是并不要期望太高。   凤凰网科技:你刚才一直谈移动互联网,最近像团购、地理定位,这些生活信息类,都很热。你对这些模式的互联网 企业 ,有什么样的看法?    李开复: 我对电子商务也非常看好,我认为,电子商务今年已经比较成熟的开始发展了,移动互联网还稍微慢一两步,从初期创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移动互联网可能更看好一些,因为电子商务有一些的公司,它的市值等等都已经炒的比较高。但如果你是做中期投资,或者作为一个用户,我对网购这种发展也非常的看好。   对于地理信息位置和地图的这种发展,我就会比较保留,虽然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我觉得,中国人跟美国人是不一样的,美国人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开车了,所以他必须脑子里有一个地图。地图毕竟还不是今天中国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你去问一个中国的网民,往北走50步,他不见得知道走到哪里去。你问一个美国人,他们都知道,所以这种发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当然地理信息位置,也不代表只是一个地图,我理解这一点,就是在你的周边找到你需要的服务,这些我觉得是有价值的。但是另外还面对一个问题,中国的商家他是否有足够的多的信息上传。然后你去用别人的信息,是一个侵权的问题,你自己去抄街,是否有成本的问题,所以整体来说,我会比较保留。但是如果你看三四年后,我还是很看好的。   凤凰网科技:就是说相对于移动互联网,你对这些模式是持保留态度的?    李开复: 我觉得是更长期,移动互联网现在赶快做,不做就太迟了这个地理信息位置,我觉得总有人做先驱的,让他们尝试一下,如果你不是很看清楚很确定没有拿到资金,我觉得也不妨再等等,或者说先作别的领域。   凤凰网科技:你投了9个公司,都是在移动互联网里,或者电子商务领域,是吗?   李开复: 基本上都是这两个领域有关的。   凤凰网科技:今天来了很多中小站长,他们其实也有梦想,有成功的梦想。但是很多站长生存环境是非常艰难的,很多收入都非常少,几千块钱,对这些站长来讲,或者是他们也在创业,你给他有什么样好的建议?    李开复: 我觉得,首先就是先鼓励大家的勇气,跳出来创业。另外的话,我就是说,我觉得今天也是碰到了,大家在过去一两年,也碰到了很多挑战。我觉得这个挑战的环境还会继续持续,一定要坚持下去。那些真正的创业者,我相信在座的都是,一定会找到他们该找到的方向。然后我也希望,就是说做一个网站,不要太满足于现状,不要只是希望能够糊口我还是希望中国未来,会有更多这种腾讯、阿里巴巴公司的出现,也希望那些愿意为着自己梦想努力,愿意更多的投入,愿意试着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大的,不要只是把这个创业当做一个,自己做老板和糊口的方向。   另外我知道,大家当然都很希望能够发财,但是我觉得,发财没有问题,除了发财问题,也希望大家多想一想,怎么样能够做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怎么样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然后怎么样能够把这个企业做得一个,不只是一个赚钱的企业,而且是一个受尊敬的企业。   凤凰网科技:有很多站长希望加入创新工场,或者是得到你的投资。你有什么样的要求呢,对他们有哪些要求?哪些才能够有机会给你看上?    李开复: 我觉得就是发一封邮件,从这封邮件,我们应该就可以看出那些不合适的,然后我们也会及时的告诉大家,然后希望也能够给大家一些建议。比较合适我们再面谈,面谈的时候,我想我们会希望看到的就是说,创业者他不是一个拍脑袋式的创业,对一些事情是有这种数据,有这种比较深刻战略的理解来做的,我们也希望他是一个善于学习,而且是勇于面临挑战,甚至承认错误的,因为创业的过程中都会犯很多错误。那些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把自己期望值定的太高的,我觉得不会特别看好。   还有就是说,我希望这是对我们创业者的一些建议,还有就是我们随时而且永远都会在找工程师,因为我们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说,因为我和创新工场在开发者方面,还是有不少人员的。我们过去也成功的引进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程序员,我觉得任何一个创业者,在我们这里能得到的不仅仅是资金,还可以和很多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在一起创业,而且我们也会来确保作为投资者,这些工程师都得到合理股票的回报,我觉得这才是中国未来创业应走的方向,不是一个有胆子的人,雇一些打工者。而是大家都是公司的创始人,大家都有公司的股份。   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希望对所有的工程师,那些自己认为自己很牛很厉害的工程师,希望你也发一封邮件和简历,告诉我们为什么你很牛,为什么你可以来参加创新工场的项目。如果你能进入,我们对工程师的待遇是很特殊的,我们会告诉你这9个公司,比如说有7个在招聘,我们就会分析这7个公司,它的前景和需求,然后帮你搭配一个最适合你的创业公司。如果你作为一个工程师,未来想做一个主导创业的创业者,这也是你最好能够学习的环境。   凤凰网科技:目前能告诉一下大家,就是创新工场有多少员工?    李开复: 我们允许说员工的,我们在创新工场,员工这两个字,只能说工友。因为你说了员工,就像是为我打工一样,没有人为我打工,都是为自己做事情。我们的工程师,应该连我们投的9个公司加起来,应该有差不多100位了。   凤凰网科技:好,最后一个问题,今年这9个公司,会有新产品出来。你之前讲过要找5个,每年出现5个项目,5个人,你这是不是超额完成?   李开复: 没有没有,这9个公司有些会死掉了,我不认为这9个都会成功的。这9个公司如果都成功了,我就失败了,这就不是风险投资,就变成无风险投资了,这9个出来5个,我觉得是很合理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中国电信市场的十大趋势
renxiang 2010-11-29 20:24
转一篇博文,总结得比较全面,挺靠谱的。稍加评点和补充。 2010年曾经被寄予厚望,也确实发生了很多对中国通信市场影响深远的事件。在接下来的2011年,中国的电信市场会继续快速向前发展,呈现出如下十大趋势,值得关注: 1、多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联盟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很可能出现通信巨头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强强联合。 电信与传统媒体,包括出版业、电视业的整合同样加剧。 2、3G用户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在3G的发展上,有可能出现更为均衡的电信运营格局,但整体通信市场上仍将维持既有态势,是中国移动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变化。 3、WIFI/WAPI竞争提高到战略层面,无论从热点建设还是从客户应用角度,WIFI会逐渐成为便携式终端的新宠。 尤其是Ipad,和其他平板电脑的普及,免费、便捷的无线上网服务需求会非常大。 4、上网费用会进一步降低,而网速会成倍提高,无论是固定宽带还是移动宽带,性能价格比的提升会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作出贡献。 提速,降价,普及,高速互联网的用户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传播形态的改变将是几何级的质变。 5、智能手机的决战将展开,智能手机价格下降30-50%,普及率大幅提升,操作系统平台与智能手机厂商等几乎会决出胜负,IPHONE独领风骚的局面会在2011年终结。 Iphone必败于中国山寨。 6、三网融合推进仍然艰难,大体维持2010年的发展状况,不会有太大发展,但广电内部的整合基本完成,业务仍难推广。 利益使然。 7、通信用户呈现多样分化,固定/移动、有线/无线、2G/3G、小灵通,在中国通信市场上,多种制式多种通信技术并存达到高峰,给运营商的网络管理、客户服务都带来巨大挑战,用户感受到的服务体验不升反降。 对比欧美国家7-8家运营商竞争的规模,我们还不够。 8、移动互联网业务得到发展,手机微博成为新闻信息的最便捷传播通道,手机阅读、手机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等都会基本成型,但业务的真正大面积应用尚需时日。 科学网该推微博了,呵呵! 9、手持终端的信息安全变得更加重要,智能终端上的病毒或许迎来第一次全球性的爆发,中国也不能幸免。 10、在争夺个人化的通信产品的同时,家庭业务被更高程度的重视,运营商开辟第二战场的登陆战会全面打响。
个人分类: 论文专著写作|2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移动互联网商业机会巨大
tianli99 2010-10-25 10:36
本期导读: 2010年9月,创新工场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做客财经会客厅,畅谈创新工场一年来的运营和收获,以及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角色转换。并回应所推项目没有创新的质疑,称创新工场最大的创新来自其运营模式。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访谈全部文字实录 】 视频 移动互联网商业机会巨大   李开复:我深深的相信任何一个有用的事情,一定会可以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无论它是靠广告还是靠电子商务,还是靠一些并购,甚至靠每个月付费的方式,这个是我觉得是没有任何的悬念的。 回应质疑 称最大创新是模式   李开复:我觉得任何的一个人说我要开始做很多个颠覆式创新,我说话就不会相信这句话。颠覆式创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在人类的IT史里面只碰过几次,所以我们对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事件可以希望。 VC看中项目才算初步成功   李开复:真正要讲到成功,就是我们的投资者有回报的时候,看这回报有多大,这是一种成功。另外一种成功就是在那个时候来算算我们培养了多少人,有多少已经是举足轻重的在业界能够这个呼风唤雨的。 我不是真正的创业者   李开复:一个多年的职业经理人转成创业者,过程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不太一样。过去我在培养人,现在也在培养人;过去我在指点项目,现在也在指点项目;过去我要得到总部的认可,现在我要得到投资人的认可。 图片 李开复与网易财经编辑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 问答 更多 创新工场现在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李开复:这一年从人的角度来说,我们一共找了200多位工程师,创业者等等,他们自己开创了他们的公司。我们一共投资了12个项目,这12个独立的公司,里面都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而且好几个产品都已经做出来了。 这个项目的高预期,是不是也意味着创新工场需要更多的钱? 李开复:是,我们原来计划是一年达到100多人的规模,结果达到了200人的规模,那意味着就是说,我们可能需要比原来希望的钱要多不少。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开始启动一个人民币的投资,人民币基金的投资。 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在你看来这个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李开复:其实说实在的,我这不算是真的创业。说实在的,我觉得坦诚的说,一个多年的职业经理人转成创业者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然后是一个低概率的事件。但在我这个例子我觉得是不太一样的。 创新工场达到什么条件下,它才算成功了? 李开复:下一个阶段就是能不能把这12个项目里面,培养比较多的成熟的产品。所谓成熟的产品就是比较大的用户量,好几十万个,甚至百万。或者说是有收入的,能够把收入慢慢做得规模化的。这个我觉得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挑战。 你预计什么时候第三方的一个风投会来追捧创新工场? 李开复:已经有一家国内顶级的创投公司,他们的已经盯上了一个项目,而且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来跟我们开会。我们跟他说太早了,但他一定要来。另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项目已经有一个公司出价要把它收购了,但是我们是初步拒绝了。 唐骏的学历事件,你是怎么样看待? 李开复:我觉得这个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并不是特别清楚细节,所以不好,不好评估。不过就是说,如果来我们这儿的一个申请工作的一个工程师,假设他的文凭做假的话,我们是不会录取的。 全部文字实录 网易财经讯 2010年9月,创新工场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做客财经会客厅,畅谈创新工场一年来的运营和收获,以及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角色转换。并回应所推项目没有创新的质疑,称创新工场最大的创新来自其运营模式。 以下是此次访谈的文字实录: 网易财经: 这一年你刻意的低调,回避媒体,使得外界对于创新工场期望值比较高,讲一讲你在这一年都做了哪些事,创新工场现在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李开复: 这一年从人的角度来说,我们一共找了200多位工程师,创业者等等,他们自己开创了他们的公司。我们一共投资了12个项目,这12个独立的公司,里面都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而且好几个产品都已经做出来了。从这个投资的阶段来说,有两个已经进入了,拿了自己的资金,设立了,设立了自己的公司。 还有10个我们也在内部划分了他们的这种经费的基金、资金,让他们能够独立运营。我们的融资方面也进行得非常的顺利,除了原来的几个投资者之外,联发科、硅谷银行这几个比较重要,重量级的投资者也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的创新工场的平台,也就是说我们做投资、法务招聘等等这些运营方面的这个团队,也到了30多人的规模。所以到今天我们做了12个,12个投资是,还是比较超过当时我们的期望。当然,现在这些产品刚推出,要谈成功什么的还太早了,但是至少我们开发产品的速度,找人的速度,人的质量,投的项目的数量,这些都是比我们预期要高一些的。 网易财经: 这个项目很多方面的高预期,是不是也意味着创新工场需要更多的钱,需要更多的精力来投入? 李开复: 是,我们原来计划是一年达到100多人的规模,结果达到了200人的规模,那意味着就是说,我们可能需要比原来希望的钱要多不少。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开始启动一个人民币的投资,人民币基金的投资。 网易财经: 开复,你以前是很知名的职业经理人,头上也有谷歌的光环,现在成为一个创业者。很多人说,创业者非常苦的,这一年你感觉苦吗? 李开复: 不会呀,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我觉得一个苦或不苦并不是在他住什么酒店,坐飞机坐什么舱,而更多的是看他是不是在享受他的工作。他是不是认可他周围的人,而得到他们的认可;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从这些角度,我觉得这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然后我非常高兴当时做了这样一个抉择。 网易财经: 回顾这一年,你觉得这一年之中是非常顺利的,还是也遇到了一些小的坎坷,一些挫折? 李开复: 整体上还是比较顺,顺利的。但是也碰到了一些我们原来没有,没有期待的一些挑战,比如说我们在找创业者的时候,刚开始的四个月很难找到创业者,因为他们都对没有这个,没有这个经验的一个投资机构还是抱着一个观看、怀疑的态度。我们刚开始的项目确实也比较辛苦,因为没有创业者,我们招了工程师自己代理。一方面我们这些项目其实做得蛮好,后来也慢慢有,有领导者来带每一个项目了,但是毕竟我们还是觉得说,这段时间太辛苦了,还是需要创业者来代理我们的项目。还好,差不多在二月份的时候,逐渐的有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业者加入,然后我们的口碑也在增加,也是越来越好。另外的话我们开始的一些战略的思维,启动的一些项目和一些成果也被他们所认可,所以慢慢的找不到创业者的问题就被化解了,所以今天我们才能够有12个投资的,都有创业者的项目。 网易财经: 有没有在这一年里面感觉比较难的时候? 李开复: 找不到创业者就很难。 网易财经: 就很难。 李开复: 做一个投资机构,没有人要你的钱,这不是这不是很郁闷吗? 网易财经: 你觉得这个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到一个创业者,在你看来这个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我不算是真正的创业者 李开复: 对,其实说实在的,我这不算是真的创业。说实在的,我觉得坦诚的说,一个多年的职业经理人转成创业者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然后是一个低概率的事件。但在我这个例子我觉得是不太一样的,有几点不太一样:第一个是我这个不是真正的创业。 网易财经: 为什么? 李开复: 因为我是其实是成为一个投资人的孵化器,这个还是比较符合我过去的工作的经历,因为过去我在培养人,现在也在培养人;过去我在指点项目,现在也在指点项目;过去我要得到总部的认可,现在我要得到投资人的认可。这些上面还是有一定的衔接性的,并不像是真的去我要在一个这个很恶劣的环境里打造一个产品,不是,不成功便成仁这样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的话,我觉得因为我在过去的一些业界的成绩吧,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这个,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所以在融资方面,在运营方面,在招聘方面,在人才方面,都没有碰到太大的挫折,而且走得非常的顺利。这个一般的这个创业者可能会感觉,感觉比较困难。第三的话就说其实我在职业,职业经理人的阶段,还是一个比较喜欢冒险,不怕风险,而且是愿意尝试从无到有的做事情。无论是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还是在谷歌中国,都是从无到有的打造,所以跟今天的从无到有的打造也有一定的相似度,所以对我来说,这个跨越不是超级的困难。还是困难,但是不是超级的困难。 网易财经: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以前的一些背景和一些经历,所以今天创业的感觉你感觉不是一个真正的创业,也变得很容易很多。 李开复: 对。 网易财经: 创新工场75%的精力投入到了移动互联网上。移动互联网的营运现在应该说是一个,在对生意前景上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大家都觉得真的有移动互联网存在吗?是不是互联网到了移动?还有很多这样的疑问,大家会觉得这个行业是否是真的一定有钱,前途,你怎么看创新工场现在这么大的精力放在这里,这个移动互联网上? 李开复: 我觉得现在大家过去的把以前SP所碰到的问题,可能预测未来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我们首先要问移动互联网是否为用户提供价值,这个我觉得是肯定的。因为我们能够无所不在的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接触到同样的信息,而且更聪明的知道你过去的习惯,知道你在什么地理位置,基于LBS的非常针对性的给你及时的信息,无论是你私人的信息,还是你需要购买的东西还是等等其他的信息,这个对每个人绝对是非常有用的。 移动互联网商业机会巨大 李开复: 我深深的相信任何一个有用的事情,一定会可以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无论它是靠广告还是靠电子商务,还是靠一些并购,甚至靠每个月付费的方式,这个是我觉得是没有任何的悬念的,因为中国今天已经有3亿个移动互联网用户,未来它的潜力可以成长到8亿个用户,这么大规模的一个,一个这个用户群。然后我们有众多不同的方法可以提供价值给他们,那他们肯定是愿意付费或者有方法可以寻找到商业模式,这个我觉得就跟初期的互联网一样,你可以有一定的担心,但现在已经有很多模式,而且这个模式不需要新的人来发明。移动互联网以后的盈利如果要靠广告,有很多例子,有谷歌的广告,有AdMob的广告,有苹果的iAds,这些都已经在别的国家成熟了,移植过来就好了。 如果说是卖软件的话,也有很多例子啊,用facebook的例子,用这个美国的这个android电子市场,这个苹果商店,这些都可以靠卖应用来赚钱。甚至卖订阅赚钱,我觉得运营商也有这些经验。所以就是说我觉得用户需要它,用户量特别大,用户愿意付钱,而且已有被证明的商业模式,我觉得在我的脑海中,没有任何的悬念,这是一个带来巨大财富的机会。 回应质疑,称最大创新是模式 网易财经: 很多普通的网友提出了疑问,他们觉得创新工场的整个产品也不过如此,只是一种改良式的创新。网友对于创新有一点疑问。你怎么看? 李开复: 对,我觉得任何的一个人说我要开始做很多个颠覆式创新,我说话就不会相信这句话。颠覆式创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在人类的IT史里面只碰过几次,所以我们对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事件可以希望,可以梦想,可以祷告,但是不可以预测,OK。但是我们对创新还是非常的执着的,就像你说的,是哪一种创新。我认为我们现在重视的创新是属于那种所谓的微创新,互联网式的创新。互联网式的创新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特质,能够做非常快的这个推出,然后进步。一个产品不要等全部打造成了让所有人耳目一新的时候再推出,在做得可以用的时候就可以推出来,因为毕竟它是免费的。然后让一部分人去使用它,经过他们使用的习惯,让我们能够挖掘出来这些已有的用户他们的痛苦在什么地方,他们未被解决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提供更多价值的地方在什么地方。然后去解决这些痛苦,增加这些价值,这就是微创新。一步一步的理解用户,解决用户的问题,化解他们的痛苦,然后提出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未来可能会愿意花钱来买的解决方案,这种互联网式的创新,其实几乎是互联网的每一个公司做事的方式。 无论你是开腾讯,淘宝、百度或者是国外的雅虎,甚至大家都认为最会创新的谷歌。第一个版本都是先推出来,得到数据,然后让它进步,最终得到用户的认可。我非常相信一个创新它如果没有带来用户的价值,商业的价值,它是白做的。所以我们的每一个创新都会针对着用户的价值和应用来迈进。 另外一点我想补充的就是说其实创新工场,我们真的认为最大的创新在创新工厂是什么呢?不是任何一个项目,而是我们的创新模式。我们用这种以人才为主的,用这种早期助跑、加速的方式来让一个很小的团队,让一个整个团队还有个人都能得到很快、很大的成长,我觉得这个本身是一个创新。我认为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没有第二个跟我们一模一样的案例,我也觉得今天中国最需要的不是做一个颠覆式的创新,而是一个有持续性的孵化器也好,基金也好,投资者也好,他可以重复式的,每年做出若干个有价值的创新的公司。这样无论对整个经济,对人的成长,或者是对这种互联网提供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最大化。 网易财经: 创新工场这次公布的五个项目,有两个项目行云和点心可能是一个平台性的公司。 李开复: 对 网易财经: 可能具备成为一个大公司的潜质。 李开复: 嗯。 网易财经: 像豌豆夹类似这样的工具应用类的,大家会觉得他是一个比较小的应用。那么它成立一个大公司的潜力有多大?因为我们是一个,我们现在成立基金,我们希望某些公司是能够成为大公司的,你至少是目前应该有这个潜质。 李开复: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是我觉得不是一个非黑既白,并不是说这两个就肯定大,那三个就肯定小。我觉得是成功大公司、小公司的概率,我觉得你讲的是对的,就是点心和行云,他会比较有,他的概率,潜力,做大会更大一些。另外几个会小一些。但是我觉得千万不要低估或者否认其他的几个项目成为大项目的可能性。比如说当这个360推出第一次杀毒的时候,我想我们没有一个人会预测到他能成为这样平台式的产品,但是他做到了。比如说photoshop有点像魔图精灵photoshop一推出的时候,也不就是一个非常高端的,非常少数人使用的一个修理相片的这个软件吗? 但是它也做得能够做得非常的大。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潜力是都是有的,我觉得每一个项目的投资和回报也是合理的。比如说行云和点心,团队会非常的大,也许你的期望值高一些,团队也大。 比如说魔图精灵,其实就三个人,这样的一个团队能做出这么多东西,仅仅三个人,我觉得它的回报还是会不错的。 网易财经: 创新工场现在这个一年时间,也有12个项目成立,你刚刚说这个离成功还比较远。 李开复: 嗯。 VC看中项目才算初步成功 网易财经: 你觉得说,这个在今后如果说创新工场要成功,你会觉得它达到什么条件下,它才算成功了? 李开复: 我其实不会想那么远,真正要讲到成功,就是我们的投资者有回报的时候,看这回报有多大,这是一种成功。另外一种成功就是在那个时候来算算我们培养了多少人,有多少已经是举足轻重的在业界能够这个呼风唤雨的,或者是一些了不起公司的负责人,或者是高管,这个也是一个方法来评估长期的成功。我都很愿意被这两种方法在七年、八年、十年以后来评估。 如果说实在要一年,未来一年要评估我们的话,我会觉得在这个阶段,我们证实了自己招人才的能力,证实了自己启动项目的能力,我觉得还没有证实自己把培养成,培养这个成熟产品的能力。所以下一个阶段就是能不能把这12个项目里面,培养比较多的成熟的产品。所谓成熟的产品就是比较大的用户量,好几十万个,甚至百万。或者说是有收入的,能够把收入慢慢做得规模化的,能不能培养一些这样的案例,这个我觉得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挑战。那么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说,现在我们几个项目都很开心的说哎呀我们这个投了多少那个投了多少。但是再下面走,走到A轮融资, 我们叫外部的投资者来投,所以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说,我们能不能把项目发展到一个程度,外部投资者愿意来投,甚至愿意来抢着投,甚至愿意来排队投,我觉得这个对他们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因为我们的投资,很多人会说,也许不能完全算数,要靠第三方的才是真正的能够客观。所以我觉得未来的一年,我会用外部对我们的投,为我们项目的投资,来做一个评估。还有到底有多少个产品做到了比较大的用户的级别,或者是已经开始有些收入了,用这样方法来评估我的项目。 网易财经: 你预计什么时候第三方的一个风投会来追捧创新工场,或者会来为创新工场的项目注资呢? 李开复: 其实透露一些,已经有一家国内顶级的创投公司,他们的已经盯上了一个项目,而且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来跟我们开会。我们跟他说太早了,但他一定要来。另外不瞒你说,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项目已经有一个公司出价要把它收购了,但是我们是初步拒绝了。 网易财经: 初步拒绝了? 李开复: 对,所以这已经开始发生了。但是谈到刚才我的那种规模化,就是说真正的比较大量的一轮投资,这个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要在明年初才会开始启动,也许明年中可以做到第一个外部的融资。 网易财经: 那么在今后你觉得说,如果要做大,要做成功的话,他的障碍,最大的风险可能在哪儿? 李开复: 我觉得现在比较难评估。我能看到就是说人才风险是不存在的;创业者风险是有,但是不是特别的巨大;我们的这种提供的平台,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风险。所以如果实在还要说有风险的,就是未被证明的这些事情,就是说我们到底能多好的去运营一个基金,这个可能还未被证明。比如说我们多好的能够帮这些公司能够把他们的产品做,做大做强,这个现在也还没被证明。但是我自己是很有信心可以做好的,只是说你要,实在让我说风险,我们没有做过的事,风险总比做过的事要大一些。 网易财经: 嗯,创新工场现在有这么多的项目,创新工场接下来在这个融资上,是不是说除了人名币基金外美元基金会继续扩大规模,因为我知道创新工场采取的一个模式,并不是说每个项目投比较少,投很多。而是说每一个项目花很多时间,创新工场投入也比较多。包括后面的A轮和B轮创新工场可能都会跟投比较大的比例。 李开复: 嗯,我们其实随时都在和投资者接触,更多的是,在美金方面更多的是投资者在找我们,我们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投资者了。钱也到了比较足够的规模,现在只是这两个基金的比例的问题。我们不排除更多的引进投资,但是我们不会花太多时间去争取。 网易财经: 这一年,创新工场到底钱花掉了多少? 李开复: 没有花多少,几百万美金而已。可能到现在为止三、四百万美金吧。 网易财经: 大家很多人讨论唐骏的学历事件,你是怎么样看待这个事件的?我知道创新工场初创之时也招了很多人,你应该对他们的品行也有一些要求。 李开复: 啊,我觉得这个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并不是特别清楚细节,所以不好,不好评估。不过就是说,如果来我们这儿的一个申请工作的一个工程师,假设他的文凭做假的话,我们是不会录取的。 038  网易财经会客厅每周一推出,敬请关注! 视频 本期实录 栏目介绍 往期回顾 意见中国 财经首页 :::::::::::::::::往期回顾:::::::::::::::::: 第38期: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 第37期:宝洁全球CTO布鲁斯布朗 第36期:标准普尔总裁毕哲文 第35期:孟山都公司北亚区总裁艾博文 第34期: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 第33期: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第32期: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 第31期:携程网CEO范敏 第30期:山特维克集团总裁裴德生 第29期:斯道拉恩索集团CEO康佑坤 更多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在技术上解决的三个问题
wcy010101 2010-10-10 10:46
电子商务要成为所有企业和全民的行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将共同起着极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这将会使买卖双方和商品的信息更加透明和对称,并使交易氛围与物理交易场景更加接近。 电子支付目前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每位消费者都能像现实生活中那样极放心且又极方便地持卡消费,电子商务将必然实现跳跃式发展。 在网络营销中,商家对博客和微博的关注和利用较多,而对游戏和聊天类网站的关注和利用较少,这也与游戏和聊天类网站中目前尚缺乏较好的传播和互动功能有关。
个人分类: 电子商务|2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UCWEB与移动互联网
gothere 2008-11-23 13:48
未来的互联网终端主要在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上,这是一个不争的趋势。由于我的手机比较老款,屏幕小,所以很少用手机上网,才发现UCWEB这样一个好东西。看到UCW的团队信心百倍,誓做 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确实又有一些担忧,想泼些冷水。 UCW现在做的是什么,用软件技术解决上网慢、网页过大的问题,确实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占有率。可是如果我们想一想,如果谷歌和百度想开发相同功能的浏览器需要多少财力,一旦他们开发出来对UCWEB的影响有多大,特别是谷歌这样的,WEB应用软件平台的提供商。二,不久的将来,3G网络的运营,网速得到提升以后,UCWEB的生存空间在哪里。三,盈利模式问题。 做终端还是做后台,是一个选择,我们看到,谷歌两者兼顾,百度则在终端投入明显不足。而UCWEB只做终端,可行么?浏览器可以做得很棒,但如何避免被收购、复刻、超越,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稳定的盈利手段。 这些问题,也一定困扰着公司的智囊。 好,下面是对未来移动网络的判断: 1 终端设备:运算能力大约为PC的1/3,显示屏4-7英寸,触摸屏+-字母键盘,存储能力约为NoteBook的1/4。 2 网络速度:1M/s以上。 3 附加功能:电子钱包等个人ID认证、支付,拍照,语音识别,GPS,控制家电。 移动终端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人们使用它的最大要求,就是尽可能地满足自己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需求。我们想随时打字、看书、听音乐、看电影、了解要闻、交流朋友、消费、拍照、录下想法、信息共享等等,只要是我们可以在其他平台上做的事情,我们都想把它变成随身可以做的事情。特别是当网速达到1M以上的时候,终端设备所有的计算资源甚至不必做本地运算,专注于输入和输出界面的运算即可,所有的后台计算都可以依赖服务器。UCWEB或者其他的公司想做大,一定是根据当时的网络及终端设备情况,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这种服务要求保存用户的信息和资料文档在服务器上,提供个性化服务。谷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深信一体化、个性化服务是用户所需,而仅靠软件难以支撑,所以G1的推出势在必行。 这样看来,UCWEB的路还很长...
个人分类: NLP|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