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宇航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对华高科技封锁:宇航局(NASA)禁止中国籍科学家参加会议
热度 2 laserdai 2013-10-6 07:52
本博很多次关注过美国和西方的对华高科技封锁封锁事件,比如: 姜波被逮捕,军事机密,美国政府和FBI 这是最新的一起,情节更加恶劣和严重,连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籍科学家都受到牵涉,让人想到想到当年的 麦卡西法案 对美国一些人的迫害。 英国《卫报》星期六(10月5日)报道说,美国那啥(NASA)根据一项法律禁止中国科学家参加一次科学会议的决定引起美国科学家的愤怒。 这项立法是在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沃尔夫( Frank Wolf )的推动下实现的, 目的是限制外国公民进入美国宇航局工作地点,以阻止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 。 根据今年3月通过的一项法律,任何中国公民都不得进入美国宇航局的工作地点。 这次天文学会议定于下个月举行,地点在位于加州的美国宇航局 (NASA) 埃姆斯研究中心。 美国宇航局根据这项法律禁止中国籍科学家参加会议的决定激怒了许多美国科学家。 这些美国科学家表示,在他们的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受到了歧视。 许多美国科学家已经决定抵制这次会议,撤出会议的包括一些高级学者个人和整个研究团队。 “可耻和不道德” 《卫报》报道说,这次会议的主题涉及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计划,由美国和国际研究团队报告寻找太阳系外宇宙行星迹象的研究结果。 被认为有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著名天文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马西( Geoff Marcy )形容禁止中国学者出席会议是“可耻和不道德的”,他表示无法参加这样的歧视性会议。 他说,这次会议讨论的行星处在数万亿英里以外,和国家安全没有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天文学家费希尔( Debra Fischer )教授说,她是在手下一位中国博士后研究生申请参加会议被拒之后才了解到有关情况的。 费希尔教授现在决定抵制这次会议,她的整个团队也随之决定不去参加会议。 《卫报》的报道说,许多人担心这项禁令会损害美中学者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而这样的联系会在两国一旦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成为非常有价值的交流渠道。 报道最后援引 英国牛津大学天文学家林托特( Chris Lintott )的话说,科学应该对所有的人开放,以国籍限制学者参加会议的做法又回到了冷战时期。 他提出建议说,每个人都应该抵制会议,直到会议地点改到其他地方。 有关报道: 中国科学家遭NASA歧视被禁止参加学术研讨会 http://www.popbuzz.me/tw/p/2295031/ http://news.qq.com/a/20131006/000420.htm http://www.onmoon.com/chs/2013/10/05/597311.html US scientists boycott Nasa conference over China ban Nasa facing backlash from US researchers due to rejection of Chinese nationals from conference http://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3/oct/05/us-scientists-boycott-nasa-china-ban NASA is facing an extraordinary backlash from US researchers after it emerged that the space agency has banned Chinese scientists, including those working at US institutions, from a conference on grounds of national security. Nasa officials rejected applications from Chinese nationals who hop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at the agency's Ames research centre in California next month citing a law, passed in March, which prohibits anyone from China setting foot in a Nasa building. The law is part of a broad and aggressive move initiated by congressman Frank Wolf, chair of the Hous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 which has jurisdiction over Nasa. It aims to restrict the foreign nationals' access to Nasa facilities, ostensibly to counter espionage. But the ban has angered many US scientists who say Chines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in their labs are being discriminated against. A growing number of US scientists have now decided to boycott the meeting in protest, with senior academics withdrawing individually, or pulling out their entire research groups. The conference is being held for US and international teams who work on Nasa's Kepler space telescope programme, which has been searching the cosmos for signs of planets beyond our solar system. The meet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the academic calendar for scientists who specialise in the field. Alan Boss, co-organiser of the Kepler conference, refused to discuss the issue, but said: This is not science, it's politics unfortunately. Geoff Marcy, an astronomy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ho has been tipped to win a Nobel prize for his pioneering work on exoplanets, or planets outside the solar system, called the ban completely shameful and unethical. In an email sent to the conference organisers, Marcy said: In good conscience, I cannot attend a meeting that discriminates in this way. The meeting is about planets located trillions of miles away, with no nat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s, he wrote. It is completely unethical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 exclude certain countries from pure science research, Marcy told the Guardian. It's an ethical breach that is unacceptable. You have to draw the line. Debra Fischer, professor of astronomy at Yale University, said she became aware of the ban only when a Chinese post-doctoral student in her lab, Ji Wang, was rejected from the conference. When Nasa confirmed that Ji was banned because of his nationality, Fischer decided to pull out of the meeting. She told her students: I cannot say don't go, but I'm boycotting the meeting. Her team followed suit and has withdrawn from the meeting. The law allows Nasa to apply for a waiver against the ban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 but any appeal would have been rejected under a moratorium that has been introduced by the agency's administrator, Charles Bolden. Chinese applicants were told they could not attend the conference in an email sent by Mark Messersmith, a Kepler project specialist at Nasa Ames. Unfortunately … federal legislation passed last March forbids us from hosting any citize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a conference held at facilities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Regarding those who are already working at other institutions in the US, due to security issues resulting from recent Congressional actions, they are under the same constraints, according to the email, seen by the Guardian. The recent Congressional action refers to a broader law passed in July which prohibits Nasa funds from being used to participate or collaborate with China in any way. The law has raised fears among some Nasa-funded scientists that they will have to sever ties with their Chinese collaborators, and no longer take on Chinese students. Marcy said the law would damage relationships built up between US and Chinese researchers that could be valuable lines of communication if conflicts aros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in the future. Sir Martin Rees, Britain's astronomer royal, said he fully supported Marcy's position and called the ban a deplorable 'own goal' by the US. Chris Lintott, an astronomer at Oxford University, called for a total boycott of the conference until the situation had been resolved. I'm shocked and upset by the way this policy has been applied. Science is supposed to be open to all and restricting those who can attend by nationality goes against years of practice, going right back to cold war conferences of Russian and western physicists, he said. The Kepler team should move their conference somewhere else – and I hope everyone boycotts until they do. American scientists boycott NASA conference that bans Chinese nationals http://www.rawstory.com/rs/2013/10/05/american-scientists-boycott-nasa-conference-that-bans-chinese-nationals/ http://dailyme.com/story/2013100500000011/us-scientists-boycott-nasa-conference-over-china-ban-science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509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美宇航局禁中国科学家参加会议惹众怒
wukeli 2013-10-6 07:08
BBC中文网美宇航局禁中国科学家参加会议惹众怒 更新时间 2013年10月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57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使命是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 英国《卫报》星期六(10月5日)报道说,美国宇航局(NASA)根据一项法律禁止中国科学家参加一次科学会议的决定引起美国科学家的愤怒。 这次天文学会议定于下个月举行,地点在位于加州的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 相关内容 美宇航局前中国雇员被勒令离境 好奇号发现火星维持初等生命元素 中国神舟九号宇航员获颁勋章 更多相关的故事 相关新闻话题 中国 , 美国 但是根据今年3月通过的一项法律,任何中国公民都不得进入美国宇航局的工作地点。 这项立法是在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沃尔夫的推动下实现的,目的是限制外国公民进入美国宇航局工作地点,以阻止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 但是,美国宇航局根据这项法律禁止中国籍科学家参加会议的决定激怒了许多美国科学家。 这些美国科学家表示,在他们的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受到了歧视。 许多美国科学家已经决定抵制这次会议,撤出会议的包括一些高级学者个人和整个研究团队。 “可耻和不道德” 《卫报》报道说,这次会议的主题涉及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计划,由美国和国际研究团队报告寻找太阳系外宇宙行星迹象的研究结果。 被认为有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著名天文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马西形容禁止中国学者出席会议是“可耻和不道德的”,他表示无法参加这样的歧视性会议。 他说,这次会议讨论的行星处在数万亿英里以外,和国家安全没有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天文学家费希尔教授说,她是在手下一位中国博士后研究生申请参加会议被拒之后才了解到有关情况的。 费希尔教授现在决定抵制这次会议,她的整个团队也随之决定不去参加会议。 《卫报》的报道说,许多人担心这项禁令会损害美中学者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而这样的联系会在两国一旦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成为非常有价值的交流渠道。 报道最后援引英国牛津大学天文学家林托特的话说,科学应该对所有的人开放,以国籍限制学者参加会议的做法又回到了冷战时期。 他提出建议说,每个人都应该抵制会议,直到会议地点改到其他地方。 编译:跃生 责编:李莉
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磁场发现隐藏入口直通太阳大气层
lenghongqiang 2012-7-13 09:47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宣布在地球磁场内发现隐藏的“入口”。这种入口被称之为“X点”或者“电子扩散区”,并非通往其他星系和行星,而是帮助运送来自太阳的磁性带电粒子。    美国科学家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太空区域发现隐藏的“入口”,被称之为“X点”或者“电子扩散区” 地球磁场能够让飞向地球的粒子发生偏移,但这些入口提供了一条通往地球大气层的直接通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磁力线,穿过X点   北京时间7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宣布在地球磁场内发现隐藏的“入口”。这种入口被称之为“X点”或者“电子扩散区”,并非通往其他星系和行星,而是帮助运送来自太阳的磁性带电粒子。飞抵地球后,这些带电粒子会形成绚烂的极光,同时导致地磁暴。   参与此项研究的爱荷华州大学教授杰克-斯库德表示:“我们将这些入口称之为‘X点’或者‘电子扩散区’。地球与太阳的磁场通过这些入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不受干扰的通道,直通9300万英里(约合1.5亿公里)外的太阳大气层。”   借助于宇航局的太阳磁性与不稳定性研究日光仪望远镜(THEMIS)和欧洲的Cluster太空探测器,科学家发现了X点。这些入口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1万到3万英里(约合1.6万到4.8 万公里)之间。2014年,宇航局将执行磁层多尺度任务(MMS)。这项任务将发射4颗探测器,环绕地球轨道,可用于锁定和研究X点。   目前,斯库德和他的研究小组尚不清楚X点的真实身份。观测过程中,他们发现带电粒子穿过X点,导致地球大气层出现电磁现象。斯库德表示:“这些磁性入口不可见,不稳定并且难以捉摸。它们在事前没有警告的情况下打开和闭合,也没有任何路标引导我们走进这些入口。”   一些X点规模很小,很快就消失踪影,其他一些则规模较大,也比较稳定。2014年MMS任务上马后,斯库德和他的研究小组将利用这项太空任务锁定X点。他说:“借助于携带先进观测设备的太空探测器,对磁场和高能带电粒子进行测量,我们能够锁定X点的方位,而后对其进行研究。”
3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年最值得期待航天大事:好奇号火星之旅
crossludo 2012-5-26 13:42
好奇号火星之旅:经历恐怖7分钟探测687天 美宇航局测试好奇号原型 为火星登陆做准备(图) 揭秘好奇号登火星过程:时速2万公里6分钟急刹车 NASA好奇号将点燃推进器8月登陆火星(图) 2012最值得期待航天大事:好奇号登陆火星陨石坑 揭秘好奇号火星11种利器:化学摄像机可发射激光
个人分类: 战略对话|1777 次阅读|1 个评论
NASA 的汉译
热度 1 huailu49 2011-9-25 07:37
这次,美国业已报废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坠落地球,使得 NASA 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众多外国机构名称中,NASA 的汉译也许是分歧最大的一个,华人世界有多个不同的简称版本,如航天局、太空署、宇航局、航宇局等。昨天笔者百度了一下,相关结果最多的是“美国宇航局”,,接下来是“美国太空署”,然后是“美国航天局”,相关结果最少的大概是“美国航宇局”。 从字面上来看,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可直译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因此,“美国航宇局”也许是最贴切的简称了。不过,从媒体曝光以及 NASA 多个下属机构的研究领域来看,“航天”的比重似乎更大些。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32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宇航局称数年来最强太阳风暴将冲击地球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6-9 16:13
()最大太阳黑子.doc 美宇航局称数年来最强太阳风暴将冲击地球 2011-06-09 07: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 年 6 月 7 日 ,美国宇航局观测到数年来最剧烈的太阳黑子活动, 8 日,太阳风将携带大量带电粒子抵达地球 据外电报道,美国宇航局 7 日观测到数年来最强的太阳黑子活动,场面壮观,预计这波黑子活动引发的太阳风暴将在 6 月 8 日 抵达地球,引发等级不高的磁暴和电离层的扰动,影响卫星通信等。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宣布,日前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 (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捕捉到了自 2006 年以来观测到的最剧烈的太阳黑子活动,形成太阳风暴,包括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和释放带电粒子流。 美国国家气象局空间气象预测中心的项目协调员穆塔夫 (Bill Murtagh) 表示,这次太阳风暴形成的耀斑尺寸为 “ 中等 ” ,但场面非常 “ 壮观 ” ,在炽热的太阳表面,喷发出的数十亿吨粒子流等物质形成巨大的冠状,并随后回落,几乎覆盖了太阳表面的一半。 资料图: 2011 年 2 月 15 日 的照片显示,太阳发生近 4 年来最大级别的耀斑爆发。 预计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6 月 8 日下午 4 时 ( 北京时间 9 日 0 时 ) 左右,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将抵达地球,穆塔夫表示科学家将严密监测太阳风暴是否会造成电离层的扰动和卫星通信、卫星定位系统的短暂中断,引发 1.5 亿公里 之外的地球磁场的 “ 磁暴 ” 现象。他表示,为保持联络,在太阳风来袭这段时间里,往返地球极地地区的一些航班可能出于安全考虑变更起飞时间。 此外,受太阳风的影响,地球高纬地区的人们可能会在 6 月 8 日 至 9 日晚些时候,观察到极光现象。 他指出,预计这次太阳活动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太阳风抵达地球后 12 到 24 小时内, “ 磁暴 ” 活动将停息。 据悉,太阳风暴爆发时,可能影响空中通讯、威胁运转中的卫星、破坏地球臭氧层,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都不大。 太阳表面喷射巨大的弧状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
个人分类: 物理|1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机遇号拍摄的3D火星陨石坑照片
zxczxc0417 2011-6-7 12:06
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使用导航相机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个陨石坑的名字叫做“天空实验室 ” 这是一张立体图像,如果你使用红-蓝立体眼镜就能欣赏3D立体效果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kejidaobao 2011-2-21 15:00
(新闻时段:2011-02-01—2011-02-10;★为新闻关注度,☆为★/2) 小行星2036年或撞地球 8日,俄罗斯天文学家宣称,一颗代号“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将在2036年4月13日与地球相撞。但美国方面表示,这颗身材较大的小行星确有可能与地球直接相撞,但此事发生的概率不过25万分之一。 54颗行星或有生命存在 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经过1年多探寻,发现1200多颗太阳系外潜在行星,其中54颗可能适宜生命生存。54颗宜居天体中,5颗的大小接近地球,其他与海王星或木星相当。 研发仿生无人驾驶飞行器 6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科研人员正在研发一种模仿鸟类及蜜蜂飞行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这种飞行器能在空中长久停留,不受气流突变的影响。但目前他们的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公布首幅最完整太阳立体图像 9日,美国宇航局2006年发射的2颗太阳探测卫星STEREO运动到了太阳两侧相反的位置上,首次从前后两面拍摄下了完整的太阳立体图。这是太阳物理学的重要时刻,STEREO第一次确认了太阳是一个球形。 发明超薄纳米片制备方法 5日,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一个简单快捷、成本低廉的纳米片制备方法,能够将多种材料制成只有一层原子的超薄纳米片,有望在工业中大规模制备纳米片材料。 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 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表明,近30年来青藏高原周边冰川面积减小10%以上,高原腹地冰川面积减小近5%,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 研发细胞内合成药物新方法 8日,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了将常用作催化剂的金属钯安全送入细胞内部的方法,为在细胞内合成某些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 发现一种蛋白质有助控制前列腺癌 3日,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一种人体中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其含量与前列腺癌呈“反比”关系,即那些前列腺癌症状较重患者体内这种蛋白质的含量较少,而增加这种蛋白质含量有助控制前列腺癌。 找到解开黑洞完全演化所需时间的方法 5日,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方法,可以了解某个黑洞离到达演化的终点还有多远。黑洞演化的终点或许是一种让人费解的、时间呈现停滞的时空状态。 发现乳腺癌骨转移机制 4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华裔科学家一项研究揭开了乳腺癌如何向骨骼转移的“秘密”,这一结果有助于开发针对业已发生转移的乳腺癌的新疗法。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星图像:朝鲜半岛的暴雪
pony1984621 2011-2-16 21:32
卫星图像:朝鲜半岛的暴雪
卫星图像:朝鲜半岛的暴雪 资料来源:美国宇航局 编译:马志飞 2011 年中旬,韩国东海岸的居民一直在与一场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暴雪作斗争。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数百名被困的司机等待救援,数百间房屋在暴雪的重压之下倒塌,韩国政府已经调动了 12000 名士兵协助和救援当地居民。 美国航天局 Aqua 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 )在 2011 年 2 月 15 日捕获了这幅图片。晴朗的天空使得卫星能够清晰地拍摄下整个朝鲜半岛。半岛东部,大片的白色云朵向水面投下了阴影,但是,该半岛的大部分都是白色积雪覆盖。 法新社报道说,韩国港口城市三陟市 2 月 11 日和 12 日的降雪量达到了 100 厘米( 39 英寸)——自 1911 以来历史记录最大的一次。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半岛西部,尽管汉江数年来第一次结冰了,但韩国首都首尔还是躲避了这场降雪。 韩国当地媒体报道称:虽然半岛内陆仍然还会降雪,包括首尔,但总的趋势是降雪从半岛东海岸往内陆在逐渐减少。 这场降雪,是伴随着朝鲜半岛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最冷的一个一月而来的。这种不寻常的寒冷部分原因应归咎于北极涛动。北极涛动的 负 位相也降低了 2011 年 1 月北半球其他地区的气温。 高清图像 卫星图像:朝鲜半岛的暴雪.zip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5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星图像:阿拉伯海的泥火山浮出水面
pony1984621 2011-1-21 13:56
卫星图像:阿拉伯海的泥火山浮出水面
资料来源:美国宇航局 编译:马志飞 2010 年 11 月 26 日 ,从海上归来的巴基斯坦渔民向大家报告说: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岛屿。 这片很小的土地其实是一个泥火山, 2011 年1 月11 日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1 号卫星上的高级陆地成像仪拍下了它的照片,如图 1 所示。图 2 是 2010 年 2 月 11 日拍摄的同一位置的照片,照片中还没有该岛屿。 实际上,在巴基斯坦海岸附近出现过类似的泥火山,但是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后,由于阿拉伯海的海浪和洋流的冲刷,竟然又消失了。很有可能,这个新出现的岛屿将会面临同样的命运。事实如此,图 1 上显示,从该火山向西正有一股淡棕色的沉淀物随着水流而流动,这表明,它已经受到了侵蚀。 在巴基斯坦,这样的泥火山是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阿拉伯板块,驮着阿拉伯海,正以每年大约 4 厘米的速度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由于受到高压的作用,阿拉伯板块增温,沉积物之下的岩石融化成岩浆。火山气体和岩浆加热了地下水,使其成为一种高温酸性水,能够将岩石溶解为泥浆。这些泥浆和气体通过断层,最终冲出地表,形成泥火山。 巴基斯坦在 玛克兰沙漠及其海岸线附近有很多泥火山。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说法,泥火山一般不超过 1 ~ 2 米 ( 3 ~ 7 英尺) 高,但是巴基斯坦的泥火山有时候会达到 100 米( 330 英尺)高。 类似于形成这种泥火山的板块构造运动和断层系统偶尔还会造成地震,比如 2011 年 1 月 18 日发生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 7.4 级地震。 图1:拍摄于2011年1月11日 图2:拍摄于2010年2月11日 高清图像 阿拉伯海的泥火山浮出水面.zip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4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快讯:美宇航局发现仅诞生30年的黑洞
cailong0518 2010-11-16 12:51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1月15日下午12点30分(北京时间11月16日凌晨1点30分),美国宇航局宣称, 科学 家通过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在距地球5000万光年处发现迄今最年轻的黑洞,这个黑洞仅诞生30年,它对于人们研究黑洞婴儿阶段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早在1979年,当时天文爱好者在旋涡星系M100里发现了一颗超新星,后来被命名为SN1979C。从1995至2007年的12年间,钱德拉望远镜,美国雨燕卫星、欧洲宇航局牛顿X射线天文望远镜(XMM-Newton)以及德国伦琴卫星观测到的数据都显示这里的一个明亮射线源一直在稳定地发射X射线。通过对这种情况的观测以及对X射线光谱和带有能量的X射线的分析,科学家认为SN1979C内的物体是一个黑洞,其正不断吸收这颗超新星以及伴星落下的物质。 NASA科学家认为,SN1979C是一个比太阳大二十倍的恒星衰落后坍塌形成的。爆炸前恒星会喷射出一些富含氢元素的表层物质,但并非其全部表层物质,这颗超新星就是典型代表。人们有时会将超新星同伽马射线爆发联系起来,但这种情况只有在爆炸的恒星已经将表层物质完全丧失后才会出现。绝大多数黑洞都是恒星的核心衰落时就形成了,这样就不会出现伽马射线爆发。而SN1979C 是唯一一个人类全程见证它形成的黑洞,也是目前为止超新星爆炸能够形成黑洞的唯一的直接证据。 针对这次新闻发布会,国内有媒体大肆宣称美国宇航局的发现可能是宣布外星人存在、足以震惊全人类,消息在网络论坛和微博等多种途径快速传播,吸引大量网友关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官网也一度因为突如其来的大量访问而陷入瘫痪。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是美国宇航局于1999年发射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三颗卫星,目的是观测天体的X射线辐射。其特点是兼具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谱分辨率,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间望远镜,标志着X射线天文学从测光时代进入了光谱时代。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2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耗资6亿欧元,欧洲宇航局验证了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性!
sheep021 2010-7-7 11:37
盘古开天辟地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神话,据《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欧洲宇航局发布首张整个宇宙的图像 2010-07-06 10:15:34 来源: 网易探索   近日,欧洲宇航局公布普朗克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宇宙全景图。 普朗克望远镜拍摄的首张整个宇宙的全景图像,普朗克望远镜去年被送入太空,以考察宇宙中最古老的光。 网易探索7月6日报道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近日,欧洲宇航局公布普朗克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宇宙全景图。 耗资6亿欧元,欧洲宇航局验证了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性! 对宇宙的认识,现代科学家们探测来探测去,用的都是高科技手段,也没整明白宇宙的样子,最近欧洲宇航局费劲吃奶的劲儿,整了一张宇宙全景图。结果竟然没超出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对宇宙的认识 不过,关于这个图,也有很多初级错误: 1。空间是没有边界的 若是根据这个图,难道空间有边界? 所以,这个图,不是整个宇宙的全景图像,最多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宇宙的一部分。而其余部分,超出了现代人的感知范围。这似乎又扯出了一个认识与存在的问题: 2。人类没有认识到(探测到)的宇宙,还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吗?是客观存在吗? 3 不发光的物质包括在这个全景图中吗? 细看上图底部红色区域的形状,很像南极洲的形状,上图不会是把世界地图做了一些变形和模糊处理得出来的吧 亦或是地球本来就是一个小宇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6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