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卓越计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两会上的“成电声音”看“新工科”教育
uestc2014xiaoyu 2019-3-14 11:04
2019 年 3 月 3 日和 5 日,我国两会先后在京隆重召开。期间,我们电子科大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曾勇和我校生命学院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尧德中,代表千千万万有家国情怀的成电人,发出了成电的时代心声!曾校长提到“要发展职业教育,缓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加强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是一个关于“新工科”教育的命题。 2017 年 2 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 “ 新工科 ” 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希望我国高校探索并开展 “ 新工科 ” 教育的实践活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建设与发展。工程实践教育已经不再仅仅关乎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模式和学生职业规划等,更多是对传统工程教育的升华和内涵式发展,以及对于教育中主体之一 —— 老师的要求和具象,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技术完成工程教育路径的优化。这些都需要由“新工科”教育来完成。 我服务于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专业隶属于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典型的工科学院。我们学院从 2011 年开始,就在本科生教育中开展了 100% 全覆盖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并且全过程按照 OBE 模式进行。另外,为了更好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还提出了“卓中卓”、“国际精英班”、“‘互联网 + ’精英人才”等计划。针对于校企联合育人,提出并总结实践了 10 种联合培养模式,如:企业合作课、虚拟班、联合实验室等。结合我们参与学院践行的新工科教育的感受,个人认为“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及其对口专业,如人工智能、电子信息 + 、智能制造、行业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如传统数据库专业很多开始转型云计算、云存储,或者细分的非结构化数据库等。在这个大环境的熏陶下,经历了一次次的涤荡和转变,我的职业角色从学生到老师,专业属性从理科到工科,工作导向从理论到工程,慢慢体会到了工程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新兴产业和业态的形成离不开专业性、技能型人才,尤其是现在对于二三产业的融合,导致更多智力密集型产业凸显。我们实施的“卓越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它有三个特点: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工科教育”已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时代发展在呼唤“新工科”教育,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呼唤“新工科”。经过七八年的时间,卓越计划的发展遇到了初期的瓶颈,对于“新工科”教育的满足性,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升华。 我们成电信软人从新工科教育的参与者与践行者等角度,已经开始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度展开工作: 一、实践路径:全面启动卓越工程师 2.0 计划 进一步深化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面向全体本科生开展 OBE 内涵式发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高度。站在学科建设、行业需求、产业生态等几点,把握好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同时,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卓越工程师,不仅仅是复合型工程人才,同时还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系统复合能力以及产业落地意识。 二、建设目标:将学生培养成面向未来的“科学工程师” 我们知道,科学家侧重理论研究,而工程师则侧重利用理论设计发明产品,二者融合的和谐度,决定了研究水平和产品的创新度。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完美融合,是我们新工科教育区别于传统工科教育、职业教育等的根本。同时,基于软件工程,复合电子信息 + 、互联网 + 等新型产业,培养出来的“科学工程师”,将是一次学科大跨界的完美展现。所以,目前我们学院以“双一流”和“电子信息 +” 为契机、以面向国民经济、为地方经济服务为重点,着力推进“互联网 + 公共安全”、“互联网 + 物流”、“互联网 + 电商平台”、“互联网 + 医疗医保”等垂直细分领域和行业。由点到面,再形成多维一体。同时,未来“科学工程师”的国际化素质培养,也是我们一直没有放松的,我们还不断开拓海外实习实训资源,确保海外实习、出国留学人数逐年显著增加,让我们的学生在新工科教育的浪潮中成为未来的中流砥柱。 三、未来布局:“工程博士”与“研究生”方队的打造 所有的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规律,那就是不会永远灿烂、也不会一蹴而就,对于新工科教育,我们既要有信心又要有危机感。所以,我们还提出了以卓越计划 2.0 为示范引领,打造工程教育新方阵,那就是“工程博士”和“研究生”群体。卓越计划 2.0 对于本科生是全覆盖,但是对于博士生和部分研究生却还没有提上一定的高度,这里也大有可为。因为我们发现本院的很多本科生在系统工程能力上,已经有超出部分考研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现象,这种“倒挂”其实不难理解。很多兄弟院校没有开展卓越计划,更没有开展新工科的建设,所以部分学生的本科教育其实是缺乏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和培养的。加上,还有一些学生是跨专业,所以就更好理解。基于此,我们不但满足于本科生的工程培养,还要进一步谋划和布局博士生与研究生,将大家都朝着“科学工程师”的角度来培养,为他们进入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安身立命的本领和学识。 当然在这里面,正如曾校所说,我们还需要多关注老师和企业。 首先,老师, 作为整个事件的主体之一,他不但“传道授业解惑”,他对于新工科教育理解的深度和高度,也决定了后续学生培养质量的高度。与此同时,老师的工程能力、科学工程的思维如果没有得到切实的提升,只是站着的“教练”都会成为“假把式”,会对新工科和卓越计划 2.0 的深入落地实施,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基于此曾校长提出的“加强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将会是新工科教育的内功、基本功的重中之重。 其次, 教育的检验者—— 企业和社会 。 新工科建设是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具有反映时代特征、内涵新且丰富、多学科交融、多主体参与、涉及面广等特点。所有的一切,最后的验金石其实就是用人单位和社会!我们自我标榜的再好,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和社会多方面不认可,那一切都是枉然。所幸,这几年我们学院的毕业生,年薪逐年攀升,位居全校第一;用人单位满意度也一直高居榜首。用人单位、大众社会、学生家庭等多方对于我们卓越计划以及新工科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是从孩子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人文情怀还是未来视野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于此同时,我们不满足于这一点,学院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再塑造和不断进步,还成立了学院的企业技术服务中心,该中心的建设为更多行业和企业带来了柔性的、高附加值的校企合作。 成电人的两会声音,为我们新工科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对于下一步探索建立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给出了更多的压力和动力。新工科教育,我们在路上!
个人分类: 献礼我的国|14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梳理—“卓越计划”之飞跃重洋VIT
uestc2014xiaoyu 2015-8-21 16:28
上个月末的时候,我已经和大家分享过“ 卓越计划 ”之暑期参观,分享了炎东同学的所见所闻所悟。朴实的情感流露,积极的感悟分享,迷茫中的执着突破!非常感谢这些积极向上的孩子们,带给我的正能量 ~ 周围有很多这样优秀的学生,他们因为年轻而活跃,因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不断探索。他们时时刻刻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这个世界,去认识这个世界!本次梳理,带给大家的是视觉的冲击——我们嵌三班优秀学子禹韶阳的“ 飞跃重洋 VIT- 记我的印度留学之旅 ”!炎东用文字,韶阳用图片,用视频……不管哪种方式,都是在思考、在成长、在沉淀,总是好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xMDEwNTcwMA==.html 本月月中的时候,确切来讲是 8.15 日,我收到韶阳的信息,说“ 晓瑜姐 ~ 用了当时你 PPT 上的标题 ”,并且韶阳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留学之旅视频,上传到了优酷。我很开心,原因有二:其一,我们的韶阳用它独特的方式,不断书写着自己的青春记录;其二,说明我去年做的关于出国留学“留学讲堂”的讲座,还是给大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少记住了我演讲的题目 ~ :) 视频的音乐搭配不错,把碎片式的照片记忆融入到整个视频中,按照时间点为线,学习场景的转变为轴,各种小段子把留学之旅描绘的生动形象!这种风格非常符合我们帅气的韶阳小王子!从他当初组织 FancyClub ,到后面设想学院的科技协会等等;从他优秀的英语口语,到帅气的吉他弹唱;……各种层面的展现,都形成了韶阳 Style~~ 慢慢的,也越来越多的嵌三人,越来越多的信软人,形成了属于自己的 Style ! 印度之旅的学习,我想带给韶阳的,带给今年暑期前往印度交换项目的其他同学的,不仅仅是异域风土人情知识的开阔;更多的是对青春成长的思考,对大学教义之于人生的思考!有幸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好好看下我们青春可爱同学的成长历程吧,体会一下曾经的年轻,见证他们的成长!谢谢韶阳,谢谢炎东,谢谢嵌三! 韶阳、炎东,你们马上迈入大二的门槛,在这里,我真心祝愿你们,祝愿嵌三班,祝愿每一个信软的学子能收获别样的大二年华!
个人分类: 学生的世界|23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追赶“哈佛大学”的德国卓越计划
热度 14 lgmxxl 2013-10-28 09:20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分析之十二 题记:在对德国高等教育进行为期20天的考察以后,有了一些思考与思想。但委实拿不准这些思考与思想是否反映了实际,请在德学者、学生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将十分感谢。 2004 年1月,时任德国联邦教育部部长的埃德尔加德·布尔曼(Edelgard Bulmahn)女士首次提出在德国打造数所“哈佛式”的精英大学,希望藉此来改变德国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二流地位,再造德国大学的辉煌。布尔曼的“精英计划”构想为德国带来两个方面的突破。突破一,德国联邦政府正式以项目方式介入大学建设,以政府力量首先打造几所精英大学,与美国顶尖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竞争。这是对现有德国宪法的突破。突破二,在德国大学之间引入竞争机制,用资金的力量促使大学追求卓越,促进各大学纵向分层。这是对德国一直主张大学均衡发展理念的突破。因此二突破,它一经提出,即引起广泛争议。经过德国联邦政府与各州长时间的博弈,于2005年6月23日最终达成一致,通过了“联邦与各州促进德国高校科学与研究的卓越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的目标是资助德国大学科研和大学错位发展,以此促进德国大学更具国际竞争力,并凸显德国精英大学和尖端科研领域,同时促进高校内外科研合作以及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紧密联系。其资助重点有三个资助方向:一是培养青年学者的“研究生院”,就是资助一些优秀的博士生培养项目,培养年轻的科研后备人员,为博士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跨学科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从而提高德国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水平。二是促进尖端领域科研发展的“学科集群”,主要是支持大学建立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研究及培训机构。同时,利用德国大学校外研究机构实力强的特点,加强促进大学与校外研究机构、应用技术大学及经济界的合作。三是打造精英大学的“未来构想”,目的是 帮助德国顶级大学拓展各自强势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奠定德国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位置。精英大学入选条件是至少入选一个研究生院、一个卓越集群以及一个未来构想。三个项目的目标 是加强这些大学与研究机构在跨学科研究、国际化水平、培养学术接班人三方面的领先地位。 卓越计划经费的75%由联邦提供,25%由各州筹措。“卓越计划”由联邦教育部授权德意志研究联合会(简称DFG)和科学委员会(简称WR) 组织实施。高校以申请的方式获得资助,其申请由国际化、高水平的学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卓越计划”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11年)总共投入19亿欧元,共录选了 39所“研究生院”、37个“学科集群”和9所“未来构想”精英大学。这9所精英大学是:卡尔斯鲁厄大学、慕尼黑科技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赖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哥廷根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第二阶段(2012—2017年)投资27亿欧元。共有45所“研究生院”、43所“学科集群”和11个“未来构想”获得资助。目前德国11所精英大学分别是: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综合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德累斯顿大学、不来梅大学、科隆大学和图宾根大学。 目前卓越计划中的两个阶段皆已实施。从实施的情况看,德国卓越计划有以下特点:卓越计划是一个创新的计划。卓越计划资助的项目基本具备三个特点:项目的尖端性、跨学科性、国际化程度。卓越计划二是一个动态的计划。在2006年的精英大学评选中,卡尔斯鲁厄大学、慕尼黑科技大学和慕尼黑大学获得首批精英大学称号。2007年,海德堡大学、弗赖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哥廷根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也跻身于精英行列。但在2012年,卡尔斯鲁厄大学、弗赖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皆因“计划”不利,丢失精英大学头衔。而科隆大学、不来梅大学、蒂宾根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和德累斯顿科技大学成为新一轮的精英大学。三所大学特别是哥廷根大学被淘汰引起德国大学特别是哥廷根大学震动,哥廷根大学校长因此引咎辞职。卓越计划三是一个有限的计划。卓越计划的有限性主要是指经费的有限性,首批 “卓越计划”的经费总额为 19 亿欧元,二期经费 27 亿欧元,这些钱只相当于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一年的预算。目前德国大学的经费只有同等规模的美国大学的 1/10 。有限性之二是指时间的有限性。根据目前卓越计划的执行情况,卓越计划可能只有目前的两个阶段。 2017 年后,这些德国精英大学如何找到钱仍是一个未知数。有限性之三是指卓越计划重点支持领域的有限性。目前卓越计划只可用于大学的科研,而不能用在教学方面。这无疑也会降低德国大学的有效竞争性。 但无论如何,卓越计划的两大突破还是给德国大学带来了希望。
个人分类: 国外高等教育|15607 次阅读|27 个评论
“卓越计划”,重在卓越,贵在创新,根在耦合
lgmxxl 2010-7-9 10:20
6 月 23 日 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按此规划,卓越计划将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按此计划,行业企业将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按此计划,学校将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并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按此计划,工科类学生将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 1003 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 90% ;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 371 万人,研究生 47 万人。可以说,工科类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工业化发展道路,更进一步的影响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由此可见此计划关系之重大。 按照自己的理解,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科人才。卓越计划的重点在于卓越,目标是创新。只有把握了这两点,卓越计划才有可能落在实处。为了实现卓越和创新的目标,我认为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大学、学生四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四方面的作用、地位、职能并不相同,如何实现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则是这项计划成功与否的根本。 作为政府,在卓越计划中的主要职能定位应该是政策导引、法律支撑、经费投入,政府忌讳的行为是直接管理、直接指导、直接评估。前者是指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以支持、支撑这项活动,并为此投入必要的经费,以调动行业企业、大学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美国近年来就把加强科学、工程和技术教育,引领世界创新的理念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布什政府把维持美国在科技和工程领域的领袖地位写入《美国竞争力计划》,并投入大量经费支持工程教育的发展。奥巴马总统也提出让有数学才能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工程领域,另一些人进入计算机设计领域。欧盟委员会先后推出三项大型工程教育改革计划,即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加强欧洲工程教育,欧洲工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构建欧洲工程教育体系,以增强欧盟国家的创新竞争力。 但这些国家并没有抓具体的落实与指导。中国教育部为此却成立了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卓越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我认为有可能又会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部办学项目,成为各大学争项目、争经费的又一平台,最终失去卓越计划的目标。 作为行业工业,在卓越计划中的主要职能定位应该是提供基地,提供导师,提供项目,行业企业忌讳的行为是利润第一,消极参与,项目虚化。行业工业要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先进、真实、可行的实习工作基地,并提供有良好指导经验的导师指导大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同时,要为大学生提供有创新价值、技术领先的真实项目。这三者中,基地是平台,项目是基础,导师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而要实现这三者,则既需要行业企业的大局意识,更需要政府的政策诱导。在卓越计划实施中最为难堪的是行业工业只讲利润,消极参与,既不提供真实的项目,也不提供有指导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导师。企业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是这项计划落在实处的关键。 作为大学,无疑是这项活动最为关键的参与方。因为培养卓越的工程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职责,是其生存之本。大学参与这项活动,需要作的准备有:深刻领会卓越计划的宗旨、目标和意义,形成自己学校的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培养目标;其二,卓越是高标准,决不是只只培养动手能力强,卓越计划贵在创新,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卓越计划的第一目标。为此,学校要在课程设置、教师教学任务分配、教学方式、实习安排等方面作细致的规划。这方面大学要做的工作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 ① 重视学生文理知识、文理精神的培养。没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理科素养,是不可能培养卓越工程师的; ② 严把教师关,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工程师培养师职队伍; 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④有国际视野,工程基地的选择要放眼国际。其三,学校要制定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以支撑这项计划。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校企业结合制度;双职教师待遇制度;科技转化制度等。 作为大学生,毫无疑义是这项计划的受益者。但受益者并不代表他们就会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学生对工程实践也有自己的兴趣点和盲点,对此,学生要有充分的认识。经常的情况是教育者积极,受教育者学生则是消极。这其中当然有学校、企业安排问题,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学生自己对自己求知欲的调动问题,对环境的感知问题。学生自己应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积极向教师、企业导师求教,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握一年的实践机会。 卓越计划的成效要实施多年才能见成效,十年可能都有点早,十五年一定会出结果。但愿 2020 年(官方的年限),或者 2015 年,我国的工程教育能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人民日报 . 2010-7-9 ( 17 )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423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